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中语文古文基础知识

高中语文古文基础知识

时间:2023-08-23 16:58:2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语文古文基础知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中语文古文基础知识

第1篇

【关键词】新课标 ; 高考语文 ; 复习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139-01

语文是每一个中国学生的必修课,在每年的高考中是作为开考的标志性科目存在着,其考试的内容也是被讨论得最多的,由此可见其在高考中的重要性。高考语文复习主要是老师们按照新课标要求,引导学生将高中语文所涉略的各类考点分门别类的整理、疏通。并在此基础上,将各个知识点一一突破,夯实其语文基础。最后将这些知识系统化、综合化,提高语文的运用能力和素养。

语文的学习需要日积月累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要提高高考语文复习质量,就应当根据依据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及考纲的变化,理解新的高考精神,从实际学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有的放矢,制定相应的计划,安排好各个考点的复习。

一、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推陈出新,并注重回归课本,抓住语文学习的本质

一直以来,在高考升学率的重压之下,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在于练习。对考点反复练习,总结经验,将学生训练成为解题得分的高手,而忽略了语文学习的本身在于语言的运用和交流,以及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了解。在日复一日的练习中,学生们渐渐失去那股子对语文的热情和灵性,只能按照老师的要求,按部就班的学习,有的甚至对阅读产生了抵触,失去了情感的共鸣,这无疑是语文教学的一大悲哀。然而,随着教育的改革,《新课标》对高中语文课程教学的要求是: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1]这与我们的语文学习的宗旨完全一致。因而,在面对高考语文复习的实际情况时,老师应该将“练”和“读”结合起来一起实施。在“练”的过程中注重知识点的灵活运用,希望可以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而在“读”的过程中,不仅要诵读、吟咏,培养学生语感,情感共鸣。还要多读,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要,选择有益身心的读物。比如说《读者》、《青年博览》、《视野》、《美文》、《语文报》等报刊杂志,其文章短小精悍,富有哲理,言辞优美,阅读不会耗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还可以提高学生自身的阅读量,开拓学生的视野,多角度理解和思考,发散思维,积累作文素材。[2,3]

针对高考语文复习,我们一方面要根据《新课标》的实际要求,另一方面还要注重以高中语文教材为蓝本,回归课本去复习。

“回归课本”除了需要提升对课本本身所包含的字音、字形 、字义和名家名篇之类的能力层次低的识记性内容的巩固外,还应该包括理解、分析 、 鉴赏、 表达应用、探究等较高能力的提升,能够举一反三。例如利用课本中所学习的解析古诗词的方法去鉴赏、分析课外的诗歌;运用古文学习中所积累的古文知识点去翻译和理解课外的古文阅读;将自己在课本中积累的字词句的知识和经验运用到实际的写作中。另外,语文复习时还要将课后的课外阅读也一并纳入,因为在名家名句填空的选考题部分可能会涉及这一部分知识的考察。

二、夯实基础,明确重点

众所周知,高考的第一轮复习是针对各科的基础知识的复习,在高考复习中尤为重要,根据《新课标》的考纲安排,字音、字义、字形、病句、标点符号、文学常识、语言运用、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以及写作仍是高考语文考察的几个方面。在复习时,老师要合理安排各个知识点的复习和衔接,面面俱到,各个击破,引导学生找出适合他们自己的学习方法。而学生则要积极配合老师,在复习的过程中查漏补缺,善于积累和灵活运用,按照自己真实的情况制定出合理的复习计划,尽最大努力去夯实基础,力争在考试时不心虚、不焦虑。

高考语文的复习还要注重明确重点,任何一个科目都有自己的重难点,语文也不例外,区分出重难点,有利于复习计划的安排,调整复习时间。从历年来的高考试卷可看出,其阅读和作文所占分值的比例是绝对的,同时也是最能区分出考生语文能力的部分,尤其是作文,其语文功底一看便知。所以,我们在备考时必须重视这两部分的复习。阅读包括现代文阅读和古文阅读,现代文阅读方面,可以加大阅读量,选择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文章来训练,总结出合理有效的方法或规律,运用到其他文章的分析上。比如可以从整体上先了解整篇文章的体裁、结构和作者背景,对文章有一个初步的认知后,再结合训练时碰到此类文章如何应对的经验和方法来具体分析。也可以根据试卷的侧重点来实际考量,揣摩出题者的意图进行下一步分析。古文阅读方面,主要还是多读多记,回归课本。因为古文阅读中出现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文句理解和翻译的考查,都可以从学过的课文中找到相应的实例,其解决办法基本类似,只要古文基础扎实,应对高考不是困难。[4]

作文的写作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和训练。由于高考作文绝大多数都是自选文体,所以在复习时可以选择一种自己较为擅长的文体多多练习。如擅长想象的同学,可以尝试小说体裁;擅长实事求是的,可以尝试议论文、杂文等体裁;文学功底好的同学可以尝试散文等体裁。

三、系统复习,综合运用

每年的高考,是出题者、教育工作者以及学生三者之间的一场就较量。尤其是语文考试,纵观五千年来的华夏文明,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且不说现代文阅读的可考范围有多广,就说古文阅读和诗歌鉴赏,“二十四史”、“诸子百家”、“先秦散文”、唐诗、宋词、元曲等一些经典之作,可用来考试的地方不胜枚举,多如牛毛,不若理科考试那么固定,所以,对于语文的复习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全面系统的复习,并不断增强自己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不能暗藏侥幸。一定要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掌握好最基础的知识点和方法,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在考试的过程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总之,高考语文的复习要顾虑到方方面面,既要考虑新课标的要求,又要帮助考生在考试中从容淡定的应考。语文的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期积累和反复巩固,要注意的是回归课本,创新固本;稳扎稳打,夯实基础;灵活运用,系统复习。

参考文献

[1] 《新课程标准》(语文).

[2] 杨勤霞,抓根固本全面出击快乐学习[J].语数外学习,2013(09).

第2篇

关键字:苏教版;古代文学;教学策略

步入高中阶段,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教育阶段针对古代文学教学部分具有明显的不同,教授初中这一部分的时候老师要淡化语法、词法、句法,学生在学习时,要借助课文注释和辞典工具书解读课文文章内容,但是对古文知识没有进行明确的梳理,因此教师上课时,会自觉降低教授的内容难度,不易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造成学生在对古代文学这一部分知识的学习散乱。新课改之后,高中的语文学习要求提高了,学生本身就对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句式这些知识很迷惑,而且还要掌握实词,虚词等词性内容的困扰。学生在考试时,普遍古文方面的得分比较低,这不得不引起我们上课教师的高度重视,因此,在语文课程教学中要因材施教,根据课堂教学实施教学策略。

古代文学是我国文化传承灿烂的瑰宝,对于它的精华我们要发扬继承,高中生正处于建立自己人生观价值观的阶段,因此学习我国古代文学知识,以史为鉴完善自己,但是鉴于学生对这方面知识薄弱的学习状况,教师在设计语文课堂教学时,要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整合学生思路,使学生学习得到提高。

一、注重学生课文预习,明确学习任务

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课文预习习惯,这样既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又提高了学生的翻译能力,就教师来说,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就能有的放矢,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教师引导学生预习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对于古文的预习,教师应该教授给学生分析、阅读、翻译古文的方法,比如要求译文准确精炼的表达原文的意思,在翻译文言文时要遵循“信、达、雅”的翻译原则,并且要符合现代人语言的表达习惯,力求通顺优美,语言丰富有张力。其次,学生在获知方法后,教师在每节课的讲课之前,要把下节课课文预习的内容当做作业布置给学生,也就是要求学生通过自己预习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达到对课文内容基本的整体认知目的。学生在课下预习时可以自由结成兴趣小组,把预习的内容分小组讨论,小组成员都有问题的内容,向老师提问讨论。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自身感受古文魅力,阅读课文,感受文章作者的思想,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人翁”意识,努力培养他们自主求知的能力。

二、重视诵读培养语感,激发学生潜能

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应重视对学生的课文,特别是古代文言文、诗词等的语感培养与训练,高中语文古代文学知识教学不能只是单纯地进行课文句子的翻译和词语解释。诵读是学习古代文言文、诗词基本的能力,用心领悟通过反复背诵,获得丰富的文言语感,才能在考试做题时精准的知道作者的用意。学生只有对文章诗词熟读的基础上,才能对词语进行有效地学习和记忆,增强对课文的理解。熟读和背诵一些诗词名篇,不但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也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底蕴。

古文用语凝练简洁,为学生想象再创作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以在学生在充分理解原文内容后,引导学生合理的想象和联想,启发学生对课文内容描写的景物和人物等方面进行创作,通过对原文内容设计新的场景环境,进行合理想象,增补内容情节,对课文内容进行改写、补写和续写,增加学生的思维活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 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

很多学生并没有认识到古代文学知识的魅力,忽视了对它的学习价值,大多数学生迫于考试的压力学习古文,容易产生厌烦心理,一小部分学生对古文学习的兴趣是因为认识学习古文可以陶冶情操、充实知识。例如,有的是爱好古代文人写作中透露出的那种古香古色的韵味,在学习文言文过程中有一种新鲜感;有的同学就是为了获得高分,在考试中力拔头筹。根据学生的这些情况,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对区分学生学习中不同层次的动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加强兴趣引导,在提高成绩的同时,也增加了个人修养。

在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因人而异,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面对学生,要采取多种方式,达到令人满意的学习效果。运用小组竞赛的方法,把学生分成小组,来促进朗读或背诵,激发其好胜心;注意文章对美的探索,构建优美的情境,使学生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讲解古文的文学价值和文章的背景情况,使学生理解其意义,增强学习的使命感;设计层次合理、适当反例的习题,摸清其思维规律,举一反三,促进学生对古代文学基础知识的掌握;

古代文学的学习,要积累丰富的知识,要懂得一定的古代文学常识,阅读量积累的越多,同样阅读理解分析能力就越强,这样才能全面提高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字:高中 汉语语法 意义 原因 策略

全日制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高中语文教学,应在初中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而语法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1]这一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语法与阅读、写作有十分重要的关系,是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因此,语法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是不可忽视、不容大意的一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

一、学习高中汉语语法知识的意义

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中选入的文章不论从内容还是写作手法上都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3]在分析文章时,若语法知识匮乏,就难以正确把握一些长难句的深层内涵,无法深入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若进行写作,更是语无伦次,语意不通。[4]因此,学习高中汉语语法知识意义重大。

(一)语法知识是语言表达的基础

语法是构成语言的基本要素之一,语法知识是语言表达的基础。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格拉・布朗说:语言的最高境界不只是掌握语言形式,而是掌握语言形式以完成语言交际功能。而在日常交际中,我们经常能遇到学生表述问题语无伦次、不知所云的现象。学习语法知识,就可以指导学生在日常交际中准确、流畅、得体地表达。

(二)语法知识是病句解析的关键

近年来,病句判断题在各类考试中频繁出现,做这类题要对句子进行语法分析,找出主语、谓语、宾语等句子成分,抓准题干,准确分析句意以及句子成分之间的搭配,这样才能找出句子的病因,正确解答,因此语法知识是病句解析的关键。

(三)语法知识是古文阅读的保障

文言文中的语法知识较多,很多学生总是难以准确把握所谓的宾语前置、名词的使动和意动用法、判断句、倒装句等,而对古文阅读望而却步。因此,语法知识是文言文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系统的语法知识是古文阅读的保障,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大意,更好地掌握作者的深刻思想。

二、延安中学汉语语法教学情况调查概况

(一)调查目的

汉语语法知识是高中生语文学习的基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但近年来,语文教育界有“淡化语法”的流行说法。为了切实了解汉语语法教与学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提升语法知识在高中阶段的重要地位,实现高中生语文素养的提高,笔者特对延安中学汉语语法教学情况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延安中学高一、高二年级的100名高中学生,以及高一、高二年级的17位语文教师。为了使调查结果更具说服力,这100名高中生分布在火箭班、实验班、普通班等不同层次的班级里,具有良好的代表性。

(三)调查方式

根据调查的需要,设计了两份问卷:一份是调查学生的“高中学生汉语语法学习情况调查问卷”,一份是调查语文教师的“高中语文教师汉语语法教学情况调查问卷”。本次调查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法,并与访谈对话法、个案分析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确保调查研究的科学性、合理性。

(四)调查结果

1.学生问卷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1)学生语法基础知识薄弱,无系统的语法知识体系

在被调查的高中生当中,竟有23%的学生不知道汉语语法,81%的学生接受到的汉语语法知识体系是零碎的,27%的学生学习语法知识没有依据,60%的学生依据现有课本学习汉语语法知识,甚至还有28%的学生在写作当中经常出现语病。由此可知,高中学生语法基础知识薄弱,没有系统的语法知识体系。

(2)语法认知水平高,但语法学习兴趣淡薄

在调查中了解到,有82%的学生认为语法知识对高中语文学习有帮助,80%的学生认为有必要进行语法训练。虽然高中生对汉语语法有如此高的认知水平,但是,在被问及“你希望语文老师用专门的时间讲授语法知识吗?”时,68%的学生都选择了“不希望”,而且63%的学生对汉语语法知识的学习不感兴趣,18%的学生认为高中教材不要增开语法课。即使有62%的学生要求增开,也希望将其作为选修课。

(3)运用语法知识的自觉性较差,语法学习能力较低

86%的高中生表示理解汉语语法有困难,仅有4%的学生认为汉语语法很容易理解、掌握,可见高中生的语法学习能力较低。而且45%的学生说在考试中会遇到相关的语法题,却很少运用语法知识解答。69%的学生在做修改病句、文言文阅读题时都不会运用相关的语法知识,全靠语感或猜测。仅有7%的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语法知识解答相关题型。本来高中生所掌握的汉语语法知识就少,他们运用语法知识的自觉性如此差,自然直接影响他们的语法学习能力。

2.教师问卷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1)语文教师自身语法素养低下

在被调查的17位语文教师中,只有一位教师的教龄是5年以下,但是在被问及“您对汉语语法知识掌握得如何”时,仅有5名教师是非常系统的了解,而且有12名语文教师对初中与高中汉语语法教学内容与方法不是很了解,占了总人数的71%。这样的数据显示,语文教师自身语法素养低下。语文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如果其自身语法知识不够系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语文学习。

(2)语文教师对语法的认识不足

虽然有71%的语文教师都觉得给学生讲解汉语语法知识意义很大,但是88%的语文教师认为近年来高考试题中汉语语法知识涉及的不多甚至不涉及。而事实上,在考试中很多题型都隐含着一定的语法知识,例如多音多义字之类的题涉及语素的知识,成语辨析题涉及短语性质和结构的知识,扩句与缩段涉及句子成分分析、句群结构分析等语法知识。如果语文教师对语法的认识不足,就不会在日常教学中讲解相关的语法知识,这样会使语法教学处于一种无序状态。[5]

(3)语文教师语法教学方法单一

在被调查的17名教师中,65%的教师说目前学生汉语语法知识的掌握情况很差,学生语法学习的现状不容乐观。但是遇到学生语法知识欠缺的问题时,76%的老师都是碰到相关问题时才会讲一些语法知识,只有18%的语文教师会系统地给学生讲解语法知识。而在讲解语法知识时,95%的教师都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教师讲,学生听,如此单一的教学方法,更加使得学生厌倦学习语法知识。

三、高中汉语语法教学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语法知识枯燥,师生均对其产生距离感

跟语音、词汇相比,语法具有更明显的抽象性、稳固性和民族性。[6]这是语法的三大性质,尤其是它的抽象性更加让人望而生畏,斯大林曾说:“语法从词和句的个别和具体的东西中抽象出来,把作为词的变化和用词造句的东西拿来,并且以此构成语法规则、语法规律。”[7]语法知识枯燥乏味的特点以及它自身的难度、深度、复杂度,使得教师和学生对其产生距离感,直接后果就是高中学生语法知识十分薄弱甚至一片空白。[8]

(二)教材忽略语法的编排,导致师生均不够重视

2011年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中要求: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知识,但不能脱离语言运用的实际去进行“系统”讲授和操练,更不能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和定义。基于这样的要求,高中语文教材基本不直接涉及语法,甚至萎缩了汉语语法的内容。[9]是否在教材中讲解语法知识完全由教师掌握,语文教师因此对语法知识不够重视,很多教师也就不会系统、完整地讲授语法知识。

(三)功利性的教学目的使得教学不系统

近年来,考试大纲对语法知识没有明确要求。许多语文教师在采访中提及,语法知识在高考中不会直接考,即使涉及,他们在平时教学中给学生讲解的语法内容也足够使用。因此,大部分语文教师都不会系统地讲解语法知识,学生更不会系统地学习,这使得汉语语法慢慢退出教学课堂,“语法盲”在学生群体中越来越普遍。[10]

(四)初中语法基础薄弱,直接导致高中出现语法断层现象

很多高中语文教师表示,学生应该在初中学习系统的语法知识,高中阶段是对语法知识的补充和拔高阶段。然而,现状却是很多高中生在初中没有接受系统的语法知识,甚至根本没有学习,如此薄弱的语法基础导致在高中出现语法断层现象。就算有些教师欲给学生系统地讲解语法知识,出于时间和高考指挥棒的考虑,也是爱莫能助。

四、高中汉语语法教学的改进策略

(一)每册课本有计划编排语法知识,并开设专门的语法课进行语法教学

基于很多高中生的语法基础知识薄弱的现实,高中语文教材应该由浅入深在每一册语文课本中有序地编排语法知识,并且编排在必修课本中。在编排中,针对每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每册课本中所编排的语法知识要简要、活泼、完整,这样不仅能使语法知识通俗易懂,而且将散乱的语法知识进行系统展示,可以使学生掌握系统的语法知识,也可以使学生能更加清晰地把握汉语语法的特点,又可以防止学生对枯燥的语法知识产生厌烦心理。[11]同时,学校每周可开设一节语法课,进行强化讲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法素养。

(二)在日常教学中渗透汉语语法知识,进一步加强语法教学

1.在阅读中渗透汉语语法

高中语文教材中选入的课文大都是名家作品,是语法运用的典范之作,代表了汉语的语法规范。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经常会遇到一些复杂深奥的语句,难以准确理解句子的特殊含义。语文教师要善于发现有效的语法点,通过对句子进行语法分析,教会学生抓句子主干、划分句子成分,分析句子结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句子的内涵。从而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全面理解文章内容,还可以让学生从中学习到语法知识。

2.在文言文中加强汉语语法

文言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分量是不言而喻的。[12]新课程标准对高中文言文教学做了明确要求:使学生“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虚词、文言实词、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特别注重在阅读中举一反三”。因此,语文教师在文言文中一定要加强汉语语法知识教学。语法知识是文言文学习的基础,如果语法知识一片空白,会让文言文教学寸步难行。[13]教师可以在讲解文言文时结合语法知识,对文言文句子成分进行分析,对词语活用现象进行分析,这样既有助于学生理解语法知识,也有助于学生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3.在作文中点拨汉语语法

作文是一个学生对语文知识掌握程度的综合体现,学生对语法的掌握程度和运用水平都会反映在他的作文之中。[14]除去写作的其他要求,写作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语句通顺。但是在学生实际的写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用词不当、句子歧义、缺少主语、指代不明等语法错误。教师在批改作文时,可以对学生所犯的语法错误进行归纳总结,选取典型的语法错误,将其作为语法教学的材料进行讲解。在作文评讲中讲授语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是自己或者同伴出现的问题,所以印象也就比较深刻,同时也可以消除语法学习的枯燥感。[15]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而且可使学生掌握一些实用的语法知识,促进学生的学习。

4.在各类题中讲解汉语语法

高中生的学习目的很明确――为了高考。因此,语文教师在讲解试题时,不仅要分析考点,讲解做题技巧,也要分析每一道题所涉及的语法知识,然后针对每一类题,给学生讲解如何用汉语语法知识解题。例如病句分析题中出现的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六类病句,多是语法上的错误,老师要给学生逐一分析、讲解;再如语言应用中的仿句、对联、段意概括等题型,都必须找句子主干,通过语法分析才能正确解答,等等。

(三)教师提高自身语法素养,改进语法教学方法

吕叔湘先生指出:语文教师“首先要培养自己的语法感,也就是说,能在语法方面发现问题”。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自己首先要系统地学习语法知识,在头脑中建立起完整的语法系统,有较深厚的汉语语法分析功底,对一些常见的语法现象能够正确分析。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语文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语法素养,也要运用合理、恰当的方法讲授语法知识。由于语法自身的特点,教师必须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运用各种教具,才能研究教法,抓住关键,深入浅出,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学生克服畏难心理,转变学习语法的态度

学生面对枯燥乏味且复杂难懂的语法,难免会有厌烦之感,甚至心生畏惧。教师在讲解语法知识时,首先要让学生克服畏难心理,使其明确语法知识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激发其学习语法的动力,转变学习语法的态度,进而培养学生学习语法的兴趣,从而为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语法教学不仅不应该淡化,而且应该得到加强。学生必须认识到语法知识在高中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语文教师必须认识到语法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师生应该互相配合,共同努力,学好汉语语法知识。

注释:

[1][6]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下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版,第1-71页。

[2]袁丽:《高中语文该废弃语法教学吗》,课外语文,2013年,第12期。

[3][5]张玉萍:《关于高中语文语法教学方法的几点看法》,课外语文,2013年,第6期。

[4]陈丽:《认清现状,抓好衔接――关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语法教学的思考》,中学语文,2012年,第27期,第182-183页。

[7]斯大林:《和语言学问题》,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1年版,第17页。

[8]樊小琴:《关于高中语文教学方法的几点看法》,学理论,2010年,第31期。

[9]谢灏:《高中语文的语法教学》,广东教育・教研,2007年,第2期。

[10]李玲:《随文教学法在文言文语法知识教学中的运用》,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年,第3期,第23-24页。

[11]陈文柱:《高中语文教材应重现语法知识体系》,求知导刊,2014年10月15日。

[12]胡金兰:《语法在高中语文教与学中的作用浅析》,文理导航,2013年7月10日。

[13]苏玉迎:《论初高中语文语法教学的链接》,备课心得,2014年,第7期。

[14]王维斌:《浅谈当今高中语文语法教学之方法》,魅力中国,2010年,第24期。

第4篇

关键词:情境教学高中语文应用

不同于数理化学科的严谨刻板,语文学科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在对千百年文化精华传承发展的基础上,也随时展呈现出万种风情、千般情思:时而刚劲豪迈,时而飘逸柔美;时而沉郁顿挫,时而清新优雅。语文教学活动既应该是一个文化知识的传递过程,也是对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过程。然而,就目前高中语文教学实践看,在高考升学压力面前,公式般生硬答题教学抹杀了语文学科和孩子的天性,也偏离了语文学科本意和出发点。对此,应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加以改进,而情境教学法正是一条有效的实现途径。

一、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是指依据教育学和心理学基本原理,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认知主客体的情境氛围,使整个教学过程在充满情感的优化环境下实施。在此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入和创设情绪色彩,使场景中的主客体形象更加生动,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激发其学习兴趣,实现知识学习与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协调。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充分调动学生的情境思维,让学生在这一思维体验中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强调在认知活动中加强对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愉悦感。作为一种教育思想理念的传承,情境教学在我国也有悠久的使用历史,如孟母三迁、岳母刺字。

二、情境教学的特点意义

以激发学生情感和调动学生大脑兴奋为核心的情境教学法,能让学生轻松愉悦的完成学习任务,结合多年来语文教学实践看,情境教学法在该学科教学实践中也呈现出一些新特点:(1)直观形象,“情境”由景象、境地和具体的场合构成,都是具体可感知的形象,这也是情境的首要特征。心理学研究证明,感知时间与具体形象的生动、活泼、新颖和鲜明性密切相关,这也是情境教学直观性所能提升语文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2)情知对称,现代语文教学过程更强调情意与认知过程的和谐统一,是心理学和教育学的有效融合,这也决定了语文教学过程中知识认识与情感内化并重,对于课堂教学情境的设置也应该体现层次性和情感性,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营造学生情、教师情与文章情,做到情知并进;(3)智能暗示,创设情境具有激发学生潜力的心理倾向,能将各种无意识的暗示因素组织起来促进教学过程的更好开展,所谓“百闻不如一见”“物色之动,心亦摇焉”,也是强调情境在加强信息交流和促进个人潜能开发方面的积极作用,通过各种暗示活动提升个体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记忆力。

鉴于情境教学法上述特征优势,其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发挥了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如下:引入情境,通过身临其境的感受过程增强了语文学习的乐趣,促进了学生感受美、鉴赏美以及创设美的能力;深入情境,通过角色扮演丰富了自己的感受,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度挖掘,在体验和享受乐趣的同时陶冶感情;创设情境,在环境营造过程中体验个性特征,促进学生实现语言、情感、思维和心理的共鸣,营造充满活力,富有生机的课堂学习氛围。

三、情境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结合多年来高中语文教学实践,在总结教学经验心得的基础上,针对情境教学在语文课程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笔者认为可从如下三个方面做好具体工作:

1.以“激发兴趣”为突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这句话更是得到了很好诠释,通过对全班学生成绩考查结果的调查发现,不少学生存在严重偏科的现象。有的同学数理化成绩很好,而语文成绩则惨不忍睹,有的同学语文功课很好,数理化成绩却非常不理想,抛开天赋的影响因素以外,调查发现还存在一个共同的特征,即成绩好坏与学习兴趣存在正相关关系。对此,在对高中语文课程进行情境设置时,也应考虑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在课程教学情境创设时突出开放性、探索性、适应性以及趣味性特征,使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丰富多彩,充满活力。以情境教学活动探索性特征设计为例,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教学情境创设应鼓励学生的质疑精神,如在《草船借箭》教学中既要佩服诸葛亮的睿智,也要敢于质疑:“如果曹操下令射出“火”箭,结果会怎么样呢?”

2.以“培养探究”为核心

在新课改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高中语文课程教学也应该由传统的知识灌输向培养学生创新性综合能力转变,全面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手能力,通过合理的情境引培养其思维灵活性和独创性。如在讲授《中国建筑的特征》这篇课文时,由于作者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扎实的基础知识,在文章中使用了大量难懂的专业术语,也使文章缺乏趣味性。对此,在具体授课时,我们可以充分使用了多媒体使用工具,通过剪辑的纪录片讲述作者梁思成的成长和爱情经历及其文化思想的发展形成过程,讲述古今灿烂文化对其影响,并从其第三者的视角和讲述中华民族的灿烂建筑文化,通过逐步探究,逐步推进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加强对古文化的学习热情。

3.以“活动开展”为途径

对于丰富多彩的高中语文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还可以使用听录音、朗诵、描述以及即兴表演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感受和思维能力,让其融入并参与到相关情境活动中。如在讲授周汝昌的《谈“笑”》时,可通过多媒体投影设备向大家呈现各种笑容图片,必要时还可以借助一些漫画图片进行夸张表达,并配以词汇解释,让大家在感受体验生活的同时加深对相关词汇的理解,与此同时也积极鼓励部分同学进行现场模拟演示,让大家乐在其中,在欢快愉悦中完成知识学习。

四、结语

作为一种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得以进一步发展。本文在介绍其概念内涵及特征意义的基础上,结合课程实践对其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作进一步探讨,旨在能为相关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些许借鉴参考。

参考文献:

[1]刘宝娜.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J].成功(教育),2012,(10):176-177.

第5篇

    一、文言教学的目标定位

2003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的文言及古诗词接近阅读内容的一半,高中语文现行实验教材中文言的学习也占据了相当多的份额。那么,高中语文中的文言文应该教什么?学生应该从中学到什么?这是一个不得不明确的问题。走进现在的语文课堂会发现:许多教师只在大讲之乎者也,师生都在忙于“字字落实,句句清晰”,有人甚至将其等同于外语的教学。文言文中所积淀的古人灿烂的文化、深刻的智慧以及不朽的文采都不见了,剩下的只有文言字词。好一个枯燥了得,师生好一个“累”字了得。究其依据,原来是考试题型中有考实词、虚词、词法、句式。殊不知,这种教学则是在艺术、文化的殿堂门外磨蹭却不能够登堂入室,更不能取其瑰宝、汲其智慧来丰富自我的精神家园。也背离了语文课的课程目标。那么如何给文言文教学进行目标定位呢?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确立的课程目标为:学生要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获得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修课程根据“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的目标组织教学,“阅读与鉴赏”的目标中具体规定了“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选修课中的“诗歌与散文”系列的目标为:“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名篇。学习古诗词格律的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

由此可见,文言文教学是不能只停留在文言知识教学的层面上,还要在鉴赏、领悟、拓展、创新上提升文言文学习的境界。简而言之,文言文教学的目标应为文言、文学、文化三个层面。文言文课堂教学应由文言知识这个语言基础的层面上升到语言所承载的内容——文学鉴赏,感受领悟古文中的思想和艺术的魅力。最后再进一步引领学生去发现古文中的民族精神、文化内涵,进而构建学生自己的对传统文化的审视能力、传承能力,构建学生自己的生存智慧。

二、文言文中的文学、文化内涵

2003年人教版的语文必修教材中,我国古代散文就占有10个单元,从先秦史传散文、先秦诸子散文到汉魏晋散文、唐宋散文、明清散文,这些散文文本所记载的就是我国社会的历史沿革、政治变迁、历代志士仁人的精神追求、人生理想、各家各派的学术思想、艺术风貌等等,它承载的是历史、文学、艺术、哲学、思想、文化等等,它蕴含着几千年的民族思想文化的丰富积淀以及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古人的生存智慧。因此,古代散文的学习本身不只是要学生掌握文言这个语言工具,古代散文本身就是古人思想文化艺术成果的载体,是学生要汲取、传承、践行的对象。所以特级教师韩军说,没有文言,我们找不到回家的路。指的就是文言文的学习要在古文经典中涵泳体悟,在历代先贤用智慧垒就的精神家园中探幽取精,进而获得文学、文化、精神、智慧的滋养。学习先秦诸子散文和史传散文,儒家的济世情怀、仁爱精神,孔子博大精深的思想及其对整个中国文化的影响;老庄的清静无为、天人合一的哲学境界;其他各家或纵横捭阖,或雄辩千古。这里是中国文化的源头,也是中国文学艺术的起始,有的虽有些古朴,但却闪烁着古人艺术的才华和非凡的智慧。汉魏更是充满了才情与风骨。一部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足以让后人从涵泳中咀嚼获得无尽的体悟享受。唐宋散文中名家辈出,让中国古代文学的殿堂更加璀璨夺目。苏轼的一组《赤壁赋》不仅是文学上的一朵奇葩,而且也把中国文化史上的儒家道家佛教的思想哲理融入其中,……因此,文言文的学习,文言知识的学习只是为学生进入古人为我们所构建的精神家园铺平道路。同时,文言是我们母语的源头,我们既要掌握语言这个工具又要从中获得更为重要的精神滋养。

三、课堂中三个层面的生成

首先,文言知识的学习是基础,是学生读懂文本的基础与手段,也是学生进行鉴赏以至走进作者心灵与文本作者对话的前提。是帮助学生进行鉴赏与对话的语言工具。课堂上可借助注释与工具书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适时点拨与辅导。借助于大量阅读来让学生积累文言知识的规律。

其次,就要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文言文的阅读与鉴赏需要老师作一些引领,因为作者及其作品中所表现的生活与学生都有一定的时空距离,要想让学生真正能与作者进行对话,能真切地体悟作品中的生活,教师就要以对话中的首席在学生、作者以及作品中人物之间进行沟通、引领,并展开对话,进而去体悟作者的思想、作品中的艺术魅力,从而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审美享受。

第三,让学生获得文化的浸润。如学习《赤壁赋》,学生在领略了清风明月的意境和作者心灵的痛苦突围过程中,让学生感受苏轼的魅力内涵。儒家的“入世”情怀,道家的“出世”超脱,佛学的“禅悟”智慧,造就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令人仰慕的文人形象!一个灾难与痛苦打不倒的苏轼!苏轼也为中国古代文人营建了一个精神圣殿!学生从阅读中获得的精神滋养将是教学的最高追求。

当然,文言文教学三个层面的生成,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更需要教师正确处理好文言文的原文化(文言知识)与负载文化的关系,引领学生形成个性化的阅读,收获多元的成果。

第6篇

关键词:高中 理科班 语文教学

在教育部门的课程标准中,语文始终是排在“大三门”之首的主课,可在学生自己的课程表上,却无情地把它排在了所有高考学科之尾。笔者从教以来,一直担任高中的语文教学工作,其间发现理科班的学生重理轻文的现象特别严重。在平常的学习中,语文课无法和“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数理化以及最热门的英语相提并论。在和其它学科的竞争中语文课始终处于劣势,无法和其它课抗衡,语文课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语文学科的这一特点和现行的高考制度决定了语文课在理科班的存在现状,而且这一局面在短期内还无法改变。

一、当前高中理科班语文教学的现状

对于理科班的学生来说,数理化和英语是他们心目中的主课和得分的重要保障。学生在这几门学科上花费的时间和投入的精力至少是语文课的几倍。不管语文教师对学生费多少口舌,讲多少道理,也无法改变他们的选择。在大多数学生的心目中,语文课下多大的工夫也不见能得高分,少花点精力也未必吃多大亏;多学少学、学好学坏、学与不学都一样。用学生的话说就是“学了90(分),不学也90(分)”。在学生的心目中,语文连“鸡肋”都不是,哪能算得上主课呢?

正是因为这种不重视的态度,理科班学生学习语文时就出现了更多的困难,主要问题体现在基础知识、阅读、文言文以及作文这四个方面:

1.基础知识方面,知识零散繁多是造成学生积累困难的主要原因。况且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靠一朝一夕的“热情”就可以完成的,很多学生做积累工作的时候都只有“三分钟热情”。而在现在的考试中,基础知识不仅占的分数多,同时随着考题灵活性、广泛性的增加,难度也在上升。所以,这对沉溺于数理化题海战中的理科生是一个相当紧迫的问题。

2.阅读方面,学生觉得在考试的阅读题上面失分很多,但又总找不到原因,更加不知道应该怎样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一方面,大多数理科学生没有足够的阅读量,另一方面学生没有掌握到阅读的方法。即使有的理科生已经有了改变的意识和方法,也由于没有“太多时间”分配给语文而搁浅。

3.文言文方面,学生们普遍反映古文难学,而且很枯燥,要记的内容太多。他们还认为这些历史久远的文章没有社会实用性,所以没有学习的价值。更有甚者,有的学生直截了当地说课文中的古文对于考试完全没有帮助。但是从教材所反映的情况来看文言文的比重在加大,因此古文教学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4.作文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学生平时积累少,不用心体察生活,这样在写作文时就自然会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除此之外,学生对周记、作文等练笔的机会不够重视,敷衍了事,甚至不完成的情况也经常出现。在这种学习态度的影响下自然收不到好的学习效果。因此,理科班学生的作文大多话题陈旧,内容没有什么新意,语言枯燥乏味。

二、造成高中理科班学生冷落语文学科的原因

据笔者教学过程的观察和了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三:

一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高。因为他们觉得语文课无非是熟悉课文、理解课文、分析课文这“老三样”。即使有些语文课讲得生动有趣,学生也不过是借此来放松一下疲劳的大脑而已。

二是语文学科的课程内容安排不像数、理、化那样有清楚明显的知识块,如果说有,也只是从小学到高中司空见惯了的字、词、句、段、章、篇。久而久之,学生感觉单调乏味,学习时没有冲动。尽管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口干舌燥,然而收效甚微。课下学生仍旧一味地遨游于数理化知识的海洋,为数理化拼搏奋战,却不见对语文知识的问津,语文学科被学生冷落。

三是存在一种偏见:只要是中国人,就会说中国话,会写中国字,能读中国书,能写中国文章,对于十七八岁的高中生来讲,语文实在不需要下大功夫了。于是,课余时间一律为数理化开绿灯。由于这种偏见的存在而制约着语文学科教学的正常发展,造成高中理科班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冷落语文而偏向数理化。

三、确立语文学科在理科班应有的地位

几年来,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认真分析了数理化教学的成功经验,发现他们的成功不只是在45分钟的课堂上下功夫,而且在课外也没闲着。高中理科班的学生要过语文关,仅仅利用其每周几个45分钟的时间去完成,是不现实的。因而我们语文老师必须得去开发学生的潜能,语文学科也该理直气壮地去占据理科班学生一些课余时间。

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就能学好的,非下苦功夫不可。功夫从哪儿下?课堂上的45分钟是不够的,必须得利用一定的课余时间。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认为:“人脑的潜能如地下的煤矿、油矿,如果自己不相信地下有矿,只着眼于砍伐地表的柴草,当然会感觉资源贫瘠,柴草越砍越少。如果坚信自己的大脑深处潜藏着巨大的资源,立足于往深处开采,那当然会有不尽潜能滚滚来的感觉。”我们应当尽力开发学生的潜能资源而使学生的语文成绩得到提高,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提高,那么我们又何惧什么“负担”或“摧残”一类不科学的指责呢?所以,我们要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一定要在开发潜能上下功夫。要使学生确信自己有学好语文的潜能,而且只要下功夫,这种潜能就能开发出来,并转化为才智。

第7篇

>> 学会阅读:高中语文学习的一把利器 学会学习——学会阅读 学会提问 学会探究 学会阅读:数学学习的真谛 学会阅读是终身学习的基础 学会阅读是学好语文的根本 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学会阅读 让学生学会享受阅读的乐趣 学会串联 ,构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新生态 高中语文学习:阅读思考胜过盲目做题 快乐阅读,提高高中语文学习能力 学会欣赏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美 《也应学会的另一课》阅读训练 课外阅读对高中语文学习的影响 浅谈高中语文学习的主题阅读与素材积累 培养数学阅读能力,为学生学会学习导航 上海市中考语文试题《学会舍》阅读 语文教学中怎样教学生学会阅读 学会阅读学会思想 学会预习,学会阅读 让我们的学生学会思考醉心阅读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学会阅读:高中语文学习的一把利器 学会阅读:高中语文学习的一把利器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吕晨昕")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在语文学习中,阅读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我们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同时也影响着一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观,是高中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本文阐述阅读对高中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并总结相应的阅读方法。 【关键词】阅读 高中语文 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32-0102-02

阅读,是我们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也是我们在高中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贯穿在语文学习的整个过程当中。无论是古文赏析、现代文解读,还是写作,都离不开阅读的支撑。著名作家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阅读就像是语文学习中的营养品,给予我们获取知识的能力,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

一 阅读对高中语文学习的影响

阅读影响着一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观,在每个学生的语文学习中,任何一个环节都离不开阅读。阅读,使我深深体会到它对于语文学习的巨大影响。

进入高中阶段以来,课业负担不断增加、学习压力也逐渐加大,题海战术基本贯穿了我们紧张而又忙碌的学习生活。为了应对竞争激烈的高考,我们在所有的有效时间内将全部的精力用在了语文课本基础知识的背诵和练习当中,对于课本知识的具体内容也是依据既定的方法照猫画虎地进行分析,极少涉猎课外书籍资料,因为在一般人眼中阅读会占用大量的时间而短期内也收效甚微。正是这样的思想桎梏使得大家基本忽略了阅读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固化的学习模式,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也并未能提高,语文成绩也不尽如人意。

然而,从小养成的良好阅读习惯,使我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中并未放弃阅读,并且畅游在阅读的世界当中使我体会到了从未有过的快乐。它不仅没有造成我学习时间、精力的浪费,却在细水长流的学习生活中逐步提高了我的研读能力和文学素养,激发了我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在日常阅读的影响之下,我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利用在阅读过程中培养的语感使我更好地理解文章中体现的思想情感和语言表达的技巧,既能很好地品读出作者的意图同时也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同时,我将课堂上学到的语言运用方法融会贯通,在语文的写作上也更加游刃有余,语文成绩稳步提升。阅读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能力和写作水平,使我们畅游在浩瀚的知识海洋当中,同时,它对于我们自身文学素养的提高和内在人文底蕴的积淀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让我们每个人通过阅读由内而外地散发出文学气息。

二 阅读在高中语文学习中的意义

培根说过,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通过自身的体会与感悟,我深刻地认识到了阅读在高中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意义,具体有以下三点。

1.阅读增强高中生语文学习的自主能力

当我们进行课内外读物的阅读时,我们要对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资料进行广泛的涉猎,更加注重的是自我研读和独立体验。在整个阅读过程当中,知识的猎取需要在一定的言语情境中进行自我构建,而不是直接由教师教授。通过这种独立主动式的获取使我们得以亲身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自主研究,独立感悟阅读、领悟创作的乐趣。由此,通过这种获取知识方式的训练和坚持,不仅可以锻炼我们语文学习的自主能力,强化我们自主探究知识的过程,而且也可以使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品尝到探索的快乐与成功的艰辛,激发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

2.阅读提升高中生的语文素养

阅读带给我们的不只是丰富的知识和开阔的眼界,更是对能力潜移默化的提升,最突出的就是对语文素养的提高。在阅读中,我们对作品、作者的思想进行自主思考,对阅读的结果进行自我反馈,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在语文的文章学习中可以进一步解读出作者塑造人物的审美取向和哲学意蕴。随着阅读的不断深入,良好的阅读鉴赏能力以及语文素养就逐渐培养起来了。

3.阅读统一高中语文学习的工具性与人文性

在高中语文的学习中,通常我们只注重语文的工具性,而忽略了人文性。只重视语文学习的技巧方法,不注重情感体验。阅读不仅可以使我们从文章的书面意思中获得思想感情、文化知识等信息,更从中内化了语言材料,进而使我们掌握语言的表达技巧,积累语文在感性方面的体验。阅读将语文学习由课堂带入生活,从而培养了我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帮助我们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了高中语文学习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三 高中语文学习的阅读实践

通过自身的阅读经验以及对语文学习的感悟,我总结了以下几个高中语文学习的阅读方法。

1.拓宽阅读渠道,选择优秀作品

语文能力的提高不仅限于我们平日的课堂学习,也在于课下丰富的阅读活动。书籍是屹立在大海中的灯塔,而选择一部好的书籍,便是点亮了一段语文学习前行的道路。随着信息的多元化以及现代科技的发展,我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大大增加。学校的电子阅览室、图书馆都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阅读资源。在完成课内读物的情况下,可利用多种途径增加我们阅读的渠道。除此之外,我们阅读的内容不应该局限于高中语文课本的范围内,也不能迷失于丰富斑斓的各种文本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阅读时可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一些品位较高、水平较高的文本材料进行阅读。具体来说,在完成学业规定的必读名著外,可以选择一些和课文涉及的内容有关的书目,如课本上大家的其余作品,或者同一系列的不同章节等等,这些作品都能有效地帮助我们提升语文学习的能力。阅读作品的选择还可以是时文美文、优秀杂志报纸等。这样可以保证我们选择阅读的作品是一些健康有益的书籍,而不是网络上随处可寻的一些杂文小说。因此,想要通过阅读增强语文学习的能力,首先要选择一部好的作品。

2.运用适当的阅读方法

阅读提升我们语文学习的能力,不仅在于作品的选择,还在于阅读的方法。阅读时,我们应该依据作品的内容以及自己的习惯灵活选择适当的阅读方法。比如,当遇到议论文时,我们就要提纲挈领地进行阅读,找准论点与论据,在脑中形成简要的论证思路;当遇到优美的诗歌时,可以与同学互相大声诵读,以表演的形式读出来;当遇到小说时,就要对其进行分段、分重点的分析点评;当遇到散文时,就要寻找到贯穿其中的线索进行阅读。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阅读还可分为精读与略读,有些作品只需要了解其中梗概以及大体脉络,有些作品则需要仔细阅读,一字一句细细斟酌。总之,在阅读时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同时针对不同的作品运用适当的阅读方法,达到最佳的阅读效果。

3.及时撰写读书笔记、文学短评等

阅读对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还在于它对写作水平的提升,想要达成这一目标,在阅读的过程中就要养成撰写读书笔记、文学短评的好习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阅读中更是如此。读书笔记的撰写,可以加深对所阅读作品的印象,在记录到本子的同时,也将其收入大脑中的数据库,无形中为语文学习积累了大量素材。同时,读书笔记以及文学短评的撰写,可以使我们在阅读作品的层面上加深理解,并激发自身对于作品的思考及见解,使阅读不仅仅停留在文本上,进而上升到我们的思想层面。读书笔记与文学短评的撰写过程也直接锻炼了自身的写作能力,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4.养成合作学习、互动学习的习惯

在我们高中阶段的学习中,合作学习是最容易引起大家兴趣的一种学习方式,在阅读的过程中也不例外。首先,在阅读的资料上,大家进行交流分享,可以互相借阅感兴趣的文本与书籍,对于自身的阅读也是一种督促。其次,当阅读中遇到困惑棘手的难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一系列问题时,合作学习的优势就凸显出来,同学们可以各抒己见,彼此交流辩论,相互借鉴启发,可以大大扩展自己的想法与思路,问题也会在互相交流中迎刃而解。这种合作学习、互动学习的方式,在阅读中会大大提高自己的效率与兴趣,使我们抓住阅读与语文学习结合的契机。大家共享阅读乐趣,使自己在与文本对话时,与其他思想进行碰撞,将阅读成果升华。

第8篇

文言文教学之所以陷入如此困局,和当前高考文言文相对固定的考察方式有直接关系,实词、虚词、句式等构成了高考文言文考察的主要内容。再加上不少老师把《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中“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的说法错误地理解为文言文教学的全部并以此作为权威支撑,更加重了文言文教学过于注重基础知识的倾向。

《课标》在描述基本理念时说,“应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应注重应用,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这也就是说,语文课程的学习要注重实践的,其目的是指向现实生活和学生实际需要的。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发起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简称PISA),近些年颇受国人关注。尽管它的测评对象是即将完成义务教育的初中生,但其测评方式值得我们思考。它并没有把测评局限在对特定学科知识的理解上,而是要评估学生“完成与现实生活相关的任务的能力”、“在多大程度上掌握了全面参与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学习能力”,这种能力正是素质教育所要追求的目标,它与《课标》所要求的语文教学要“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不谋而合。

由此可见,语文教学和现实从来就不是可分割的。作为高中语文课程重要组成部分的文言文教学,同样也应致力于学生对现实生活的适应和自我发展。作为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文言基础知识的同时,应积极构建文言文教学与现实的联系,不断丰富教学手段,同时,以学以致用的理念培养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文言文教学可以利用的现实因素很多,比如学生比较熟练的现代语言表达能力,接受度较高的现代思想,丰富的校园生活等等。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写和说两个维度提出几种具体的操作方法。

一、写

实词、虚词、句式等知识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这自然是没错的,但文言文教学仅到此为止就错了。民国学者胡怀琛曾说,“我们读古书的原因有二:其一是‘考古’,其二是‘致用’”。“考古”和高中生的生活基本没有关系,“致用”才是目的。对于文言基础知识,“只会记住信息是远远不够的,学习者必须使自己所学知识富有意义,他们必须证明自己是如何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的。”所以,文言文教学要让学生把文言知识不仅“记下来”,更要“用起来”。

(一)仿写

可仿写的文言文内容很多,诸如句子、段落、文体特征、修辞、逻辑等。教师应根据课文或者单元教学需要设定仿写内容,将之与学生共同参与或有共同经验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学习能力不同,仿写方式可做适当调整,纯文言或半文半白均可,而仿写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践将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

以仿写文体特征为例。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1-5共有17篇文言文,大致可分为史传、序、表、赋、记、论六大类,每一种文体都有各自的特征,同一种文体的不同篇章也有差别,让学生深刻理解这些特征和差别的最好方式就是仿写。如学校开运动会时,笔者让学生模仿《滕王阁序》前两段,以骈文形式写一段开幕辞,学生的热情和表现着实让笔者惊叹。再如仿写逻辑,《陈情表》、《烛之武退秦师》、《邹忌讽齐王纳谏》、《触龙说赵太后》等名篇都是非常好的范本,教师与其在课堂上讲字词,析逻辑,毋宁换一个学生比较熟悉的写作对象,让学生仿写作者或文中人物的语言逻辑。在仿写过程中,文章逻辑自会通达,基础知识也自会使用。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发现文言文是“有用的”,学习热情和效果也大不一样。

(二)文白翻转

有很多学生虽积累了不少文言知识,但这些积累并没有助力于他们的现代汉语表达,其书面语语体特征极不明显,语言嗦、口语过多,更无个性风格可言。从某种程度上说,这就是没有解决文言文学以致用的问题,文言与现代语言严重脱节,文言无法为现代语言提供营养,现代语言也无法反哺文言的学习。

文白翻转这种散学形式,就可以让文言和现代语言形成互利的关系。文言文教学中最常见的套路是将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以此检验学生对文言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和篇章翻译能力。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把白话文翻译成文言文,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还能让文言文和白话文形成互利的关系。文白翻转可以这样操作,教师找出或者写出与教学目标(或文言基础知识)相关的白话文片段,或者干脆利用学生平时的白话文习作,按照写作要求(比如必须使用教师列出的某些文言知识),将白话文翻译成文言文,同时在文言文学习的综合阶段,也可以让学生把文言文的白话译文翻译成文言文,这样就打通了文言文与白话文之间的隔阂。

(三)研究性写作

文言文自有其丰富的情感和思想,要客观地评价它们必须了解其历史背景,而历史的演变又使得文言文写作时代与现代千差万别。处于当下的学生在理解文言文时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历史的鸿沟,这鸿沟之阔,正是理解的障碍,但也可以是研究性学习的起点。“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课标》语)要达成这样的目标,需要两种阅读方式:理解性阅读和批判性阅读,“理解性阅读使得大众化阅读取得与本文的高度一致,即从文本中获得继承的文化、意义以及审美体验等;再从批判的角度看到作者认知与表达的局限,这使得大众阅读进一步提升认识,比作者前进一步。”这两种阅读方式的合体即是研究性阅读,将研究性阅读心得形诸文字,便是研究性写作。同时,要评价文言作品的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需要的是“现代观念”。现代观念的触角深入到古文深处,就从思想上将文言文与现代社会相联系。比如在学习《陈情表》时,如果把文字表面所传达的对祖母之孝和对君主之忠的纠结置于当时朝代更迭,司马氏急欲建立合法统治基础的大背景下进行思考,学生在感动于祖孙情深之外还会有更大的收获。再把这种收获用现代的孝义观、家庭观、爱国观等观念重新审视,把审视结果整理成文,以小组讨论、班级辩论等形式进行思想碰撞,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世界,也能提升其思维品质。研究性写作的前提是研究性阅读,教师要提供适当的阅读材料或指导学生自行搜集材料,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阅读指导,写作是对阅读心得和思考的整理。

二、说

这里的“说”,不是指学生对课堂问题的回答,而是课程中“口语交际”的训练手段,是借用现代语言对文言的重构。西方社会语言学家韩礼德指出:“过去语言学局限于研究语言的认知功能,忽视研究交际功能,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教学法理论也只重语言形式的训练,只求掌握认知功能,结果学生却不会使用语言,掌握不了交际能力。”这是事实,如今相当一部分高中生课堂发言积极性和口语表达能力严重欠缺,支吾半天说不出来或说了半天不知所云的现象很是常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就是要把“口语交际”课程和文言文课程重新整合,把前者的训练手段和后者的学习内容结合起来,既能丰富“口语交际”课程的内容,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又能深化其对文言文的理解。

(一)讲故事

“讲故事”并不是儿童的专利,或许正是出于对此观念的误解,高中教师才羞于在课堂上使用此法。“讲故事”要求学生能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完整的故事情节,用变化的语音表达丰富的语义和情感。它是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口语表达形式,也是检验口语表达水平的重要手段,同时,“讲故事”也比高中学生常见的“有感情地诵读课文”难度更大。高中文言文有不少史传类作品,如《鸿门宴》、《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等,这类故事性很强的作品特别适合用“讲故事”的方法。用生活中学生最熟悉的语言来转换较为陌生的文言,这是挑战,也最能激起他们的兴趣。而且检验学生是否真正读懂文言文,就可以看他能否像讲故事一样把课文复述出来,而且是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而不是生硬地背诵。同时,讲故事的学生和听故事的学生又能形成互动,构成对文言文内容的双向强化。

(二)课本剧表演

戏剧表演的形式很多,对于高中课堂来说,比较适合的形式是课本剧表演,这是深受学生喜爱的艺术形式,也正因为此,它才是构建文言文教学与现实关系的一个连接点。适合课本剧表演的课文,以史传类文本为主。要把文言文作为戏剧表演出来,首先要把文言文改编成适合表演的剧本,然后再深入揣摩剧本内涵,最后把它表演出来。无论前期的改编还是后期的表演,其成功与否都源于学生是否理解文本。情境性是课本剧表演作为文言文教学方法的最大优点,在表演情境中,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角色中,用自己的生命去体验剧本人物的一言一行。如此的“行知合一”,就使得表演变成了学生的阅历,学习变成了人生经验。在课堂实践中需要注意,剧本语言不能过分脱离文言,脱离文言的语言形式无助于学习文言的内涵。因学习时间紧张,课本剧不可能做到一课一演,教师要有教学目标的中观设计意识,在单元、模块学习结束时或结合校园文艺活动进行实践。尽可能做到全员参与,也可以进行分组比赛,但比赛结果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表演过程,即学生的文言学习过程。

以上所述,只是笔者在文言文教学实践中使用过的且行之有效的几种方法,不是方法的全部。文言文内涵的丰富性和现实的多样性,决定了构建其联系方式的无限可能性,这需要老师们不断地去挖掘。在当前学校教育或多或少地隔断学生与现实的某些联系时,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力重建学以致用的知识实践场,让学生在实践中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真正继承下来。

参考文献:

[1]周庆元,胡虹丽.文言文教学的坚守与创新[J].中国教育学刊,2009,(2).

[2]陆Z.PISA测评的理论和实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胡怀琛.怎样读古书[M].北京:中华书局,2012.

[4](美)伯尼斯・麦卡锡,丹尼斯・麦卡锡.自然学习设计:面向不同学习风格者差异施教[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

[5]赵福楼.真语文需兼容理解性和批判性阅读[J].语文建设,2013,(9).

第9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兴趣;古文

一、理想激发法

古文是学生一直不爱学的,因为古汉语语法难懂且学起来枯燥。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应先避开基础知识,从学习古文对他们现和将来的生活有哪些意义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理想激发法,学生就对古文重视起来,反复诵读,反复琢磨,并由此归纳总结出容易让人接受的说理请求的技巧。

1.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从为他人着想的角度立意,时时处处都为对方的得失着想,这就会使对方感到有一种亲切感,容易消除心理防范,使之心平气和地读下去或听下去,并心悦诚服地接受,如《烛之武退秦师》。

2.分析自身,启发对方。这种方法能缩小说者和听者或读者之间的距离,便于感情的沟通,而且在说理的过程中自始至终都没有过激的言辞,说理含蓄委婉,娓娓动听,所以容易让人接受,如《邹忌讽齐王纳谏》。

3.借古讽今,旁敲侧击。这样做巧妙地回避了现实问题而去评论古事,虽没有单刀直入地切中时弊,却在议论中处处与时弊暗合,不言而喻。讽劝既含蓄委婉,又容易使人从中警醒,如《六国论》。

4.袒露胸襟,以情感人。这种方法就是真诚地向对方吐露自己的苦衷,以真情感染对方,以此得到对方的同情,从而达到请求的目的,如《陈情表》。

学生不仅就这几篇文章进行总结归纳,而且又联系生活实际和人的心理特点,还总结出了注意事项:说话要注意场合,要注意对方的年龄、性格、情绪等。总结归纳之后,他们又积极大胆实践,如在规劝同学和向教师提出建议时,注意采用适当的技巧。在研究古人说话写文章的技巧的同时,也将古汉语的基础知识掌握了。

二、情境激发法

设置情境就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的需要,将抽象概括的内容具体生动地描绘出来,将枯燥的内容放在生活的矛盾之中,使学生身临其境,使学习充满生活的乐趣,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根据文章体裁、风格的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授课形式。如在讲授《勾践灭吴》《促织》《柳毅传》《齐人有一妻一妾》等故事情节性强,富有一定哲理的文章时,笔者一般采用讲说故事的形式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讲说和评议。当讲授如《登泰山记》《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等游记类型的文章时,在上课前为了让学生对文章描写的景观有一定的感官印象,笔者带领学生到多功能教室观看相关的风光片。这样学生上课时也就轻松自如、感同身受了。另外,还有一类矛盾冲突激烈、人物形象鲜明的文学作品,如《鸿门宴》《触龙说赵太后》《齐桓晋文之事》等文学作品,针对这些作品笔者将安排几个组织能力强、有一定表演能力的学生在课余时间自导自演。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利用简单的道具,进行现场表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三、知识传授法

近年来,古文语法知识在高考中虽然有弱化的趋势,但学生学好它依然是十分必要的。古文语法知识考核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词类,二是句型。词类主要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中要求掌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文言文多义词以及词类活用;虚词需要掌握“者”“矣”“为”等十八个文言文虚词的使用。句型类别有判断句、疑问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变式句。

针对纷繁复杂的古文语法内容,笔者主要采用归纳法、对比法和典型例句法教学法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里必须强调一个关键,即不管运用什么样的方法,一定要保证学生能够准确无误地翻译、理解字词句。掌握这个关键,以上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四、背诵兴趣激发法

首先,充分肯定背诵在古文学习中的积极意义。几年前,背诵一度被认为是不良的教学手段。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是不符合语言学习规律的。试看我们的国学大师或各领域的骄子哪一个不是满腹诗书、出口成诵的。况且古文背诵既是一个积累典型材料的过程,更是一个在学生心田上播下民族文化种子的过程。单从这一角度来说,重视古文背诵意义巨大。

其次,在古文背诵中需讲究方法。死记硬背是背诵的一种方法,也是一种最常见、最简单的机械记忆的方法。在高中阶段,笔者强调的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化整为零法、避难就易法、添换字词法进行背诵。

再次,教师的及时表扬和激励是十分必要的。目前笔者在教学中有这样的一个尝试:在课余时间组织了一个古文背诵兴趣小组,希望通过古文背诵作为教学的一个突破口,使他们以此能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并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第10篇

英语学习方法之漫谈豆小马

请向蚂蚁学习章睿齐

小说阅读考点透析邵长灿

图表——文字转换题专项训练高中生之友(高考版) 李弗不

语言表达运用创新题专题演练程鸣

语言基础知识训练四则李云贵

现代文阅读"结构"类题型的几种考察形式——近三年江西卷设题思考赵小和

访淡阅读训练设计孟晓东

高考村料作文的审题与立意陆云鹏,晏建东

"命题作文"模拟题设计及素材薛秋影

高考解析几何的回顾与展望刘忠,张祖庆

补形法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毛仕理

圆锥曲线中的定值与最值问题刘长柏

空间轨迹问题的求解策略杨雪峰

排列、组合、概率与立体几何张文军,陈春英

从高考数学江西卷五年"概率与统计试题"的分析看2010年此类试题命题的趋向何泉清

立体几何与解析几何检测卷林观平

高考阅读理解的几种体裁及应试策略方明敏

特殊句式考点精讲精练籍万杰

从2009年高考看英语单选题解题技巧陈敏

It的常见考点突破聂小涛

形容词和副词用法考点解析樊雯

结合高考谈"一般过去时"的用法黄培玉

了解考纲,熟悉考点,回归课本,有效操练——高考情态动词与虚拟语气的复习吴平

英语热点句型集合谢奎金

美文阅读宋莲萍

"思想道德建设与文化发展"专题复习导航仲崇辉

夯实基础提高能力李怡,童翔

趋势就是特色神似胜于形似——高考化学命题走向分析高中生之友(高考版) 张秀球

夯实教材提升能力注意趋势史子成

你说,我说胡雪光

打造完美的高考计划黄友祥,袁书云

告别"走神"这个害人精柳杨军

拨响2010年语文高考的"风铃"曹保顺

易混近义词辨析十妙招张凤祥

高中语文词语运用辨析20练宋启平

古典诗词鉴赏之误答例析闻冠军,幸晓艳

虚实之境诗意栖居——半命题作文指导及例文评析曾林红

2009年高考导数恒成立问题李志勤

三次函数的极值与最值题型探究慕泽刚

与导数交汇的知识点满秀懿

立体几何解答题的万能钥匙肖忠伟

导数检测卷李桂林

做好完形填空题的步骤技巧徐秀萍

现在分词用法与考点探究马照光,宋衡HtTp://

归纳名词性从句引导词选取技巧王影

不可忽视的up短语考查余剑

美文欣赏李瑞海

整治醉驾时政专题复习汪广虎

生物选择题题型解法策略王晨

青春·高三·90后曹圣勇

新课改形式下如何有效学古文周莹华,卢影

笑对考试压力潘蓓蕾

高考语文字音题的命题趋势及复习指导陈锦才

标点符号使用中的常见错误分析及练习何平辉

诗词阅读检测题王芳

议论性散文如何强化议论温珍玉

例析知识交汇点处的离散型随机变量问题沈印申

十种常见排列组合问题及求解策略高中生之友(高考版) 管宏斌

盘点二项式定理中的典型易错点唐正敏

排列、组合、概率与统计检测卷肖祖传

通过历届真题透视定语从句的考查热点孙小峰

点击such考题归纳such考点朱广春

并非否定意义的否定句肖青奎

细说"Forgetit!"用法黄培玉

决战英语的"八多八少"——谈考前英语复习策略张彦军

历史新情境式选择题的类型与解答刘亮

高考化学无机工艺流程题解读江中根

雨后七彩虹张永富

班会直播间·状元谈高考——冲刺路上的三剑客曹华饮

调好高三学习生活的味道潘蓓蕾

高考必须关注全新的社科文阅读——讲练一体化李弗不

探寻不变规律透析特殊句式——例谈高考文言特殊句式吴奕霖

文言文阅读测试题高中生之友(高考版) 李云贵

作文训练卷施小民

数列不等双簧台高考解答唱大戏黄邦活

函数与导数备考指要刘治和

2010年高考数学综合能力测试模拟卷彭亚飞

高考英语创设情景交际题型的"六大热点"聂小涛

英语学习中不可忽略的逗号周玉明

独立主格结构许可佳

透视高考对话填空题李颖

"城镇化"解读栗海英

第11篇

从初中进入高中的学生普遍存在语文基础知识薄弱的现象,中考使初中语文教学被束缚在应试中,热衷于大量词、句、篇的所谓“基本知识训练”,迫使学生陷入漫无边际的题海中,把自己框死在语文课本应试知识的重复演练、死记硬背中,看似“双基”知识训练,实际却降低学生的语文能力。造成有的学生语法混乱、表达不清,错字、别字成堆,标点符号乱用等,有的甚至连最基本的句子成分都不清楚,这样,对学生阅读理解和写作训练就有明显影响。例如,学习古文时,讲到定语后置句,学生竟然问我什么是定语,我心想问题大了,接着我反问了一句什么是主语,没有一个学生能答上来。我只能中途改变教学计划,从具体例子着手,教他们基本功,通过这节课之后,上课我都注意从基础入手。

2.变语文教学目标为学生的主体需要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需要能生成目的,目的能推动行动,行动能优化心态。高中学生学习语文之所以出现种种消极心理,很大程度上是部分同学认为凭着十多年积累的老底够了,“我不需要学了”,如果能让他们自己发现知识上的“空洞”,产生“我想学,我要学”的心理,就能付诸行动。我曾在学生高二时搞过一个试验,让学生分析、提炼、积累课本中的作文素材。每个班分成6组,一个小组负责一册课本和读本的内容。每个小组指定一个组长,组长负责把本书里的重要课文分配到人。然后收集整理资料,并加工处理,如修改、装订等。准备工作做好后,班上组织交流。最后教师收齐,装订成册,作为一个学生课题处置。这样,原来不够重视课本的学生也懂得了课本的价值;原来感到作文无料可写的人也大有收获。因而,他们再也不小看课本,高三的时候,还有一些学生自觉梳理所有课本里的知识材料,他们再也不认为课本无用了。

因此,教师要善于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需求,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离开了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效果当然不会很理想。

3.教师要承认学生的差异性

由于每个人先天的禀赋、家庭教育、环境影响的不同及虽受同样教育但内化过程千差万别,学生中会出现极其丰富又差异纷呈的个性。所以,我们必须承认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只有承认学生的差异性,才能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分别达到可能达到的水平。这样才能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应尽可能让学生有所争论。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的认识有差异,这是必然的。有差异,就可能有争论。教育家赞可夫说:“如果不允许每个学生按照自己的智力、情感和性格特点参与到教学中,那课堂气氛怎能活跃?”让全班学生都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议论纷纷、你争我辨,可以开阔学生思路,激励学生发表独到的见解。

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就能正确对待“优生”与“差生”,灵活体现“因材施教”原则,避免许多不应该发生的尴尬。

高中语文课堂应该是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塑造学生高尚人格的地方。

4.教师要努力做教改的实践者

高中语文教学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教育起着传承文化的作用。新教材“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突出实用性,培养学生的语文实用能力(快速读写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高中阶段是学生思维发展与形成的重要阶段,形象思维、逻辑思维、逆向思维、求同思维等多种思维形式对学生的创造力形成至关重要,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创造力,是时展的要求,教师应主动转变观念,不断钻研教法、学法,努力适应时代变化。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必须担负起教育的责任。

5.关于作文教学

5.1作文教学要贴近生活,创新作文命题。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是生活的再现。只有走进生活,学生才会有真切的体验。教师应有意识地安排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然后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绘生活、欣赏生活。有了对生活实践的积累,写作素材自然信手拈来。

要改变传统教师命题方式,让学生自主“找题”,教师不再规定具体的题目,而是指定作文范围、题材和体裁,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思考余地和独立创造空间。写作是对生活的能动反映,是一个一步一步从现象到本质、从具体到抽象、从内部语言到书面语言的认识实践过程。好的文章总是先从生活中寻得素材,再从素材中发现生动深刻的东西,然后形成观点,最后确定题目。

5.2加强语言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写作思维的创新性。

语言和思维训练在作文教学中占有核心地位。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突出语言和思维训练。文章要有新意,运用的语言必须有个性。语言创新可以从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用修辞、意蕴深厚等方面下工夫。词语生动首先建立在准确基础上。词语的灵活搭配更需要打破常规、大胆想象、敢于创新,这样可以把静态的事物写活,把动态的事物写得更逼真,把平常的事写得形象动人。

作文是思维成果的展示,作文创新首先是思维创新。作文思维创新能使文章思想独到、新颖而深刻。对于新思维训练,教师要注重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时,可以有意识地对学生思维层面进行训练,引导学生有序思维,同时将思维训练与语言表达训练统一起来。例如,仿写就是不错的途径。

第12篇

亮点解读,新增5篇古诗文默写:与去年相比,今年名句名篇背诵默写篇目(段落)再增5篇,分别是:陆游的《游山西村》;文天祥的《过零丁洋》;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余幼时即嗜学……盖余之勤且艰若此”)。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语文默写篇目逐年增加,注重引导学生进一步加强阅读积累与语言积累

考试范围: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

文学名著包括《三国演义》、《红楼梦》、《子夜》、《家》、《巴黎圣母院》、《欧也妮・葛朗台》和《复活》。

试卷结构:考试时间150分钟,全卷难度值0.6左右,试卷满分150分。试题类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古文断句题、古文翻译题、简答题、论述题、写作题等。具体分值比例不变

2013年《考试说明》我省高考语文试卷内容相对稳定:试卷的结构依次呈现语文积累、阅读鉴赏到表达应用的考查,更符合中学生的阅读习惯。

其中把“参考试卷”改为“参考题例”,所选用的题目均选自近年来高考真题,体现了试题的权威性、多样性和鲜活性,命题的灵活性、时代性和教学的稳定性、全面性。

针对《考试说明》在下阶段复习中将采取以下策略:

一、 研究“纲”“题”,悟透考点

在语文复习过程中要认真研究今年的考纲以及考试说明,以 2013年省质检的试卷作为复习的方向标,剖析题目的内在形式与呈现方式,认真研究经典性试题的新变化,认真研究新题型的特征,找准高考的演变轨迹和发展趋向,以增强训练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复习时将“着力点”与“考查点”结合起来:每做一次练习,都要清楚这次训练和《考试大纲》中哪一部分有关系,每一部分的考点,每一道题的“考查点”,相应的解题思路是什么,解答的要求是什么,避免出现的问题是什么。从以往高考和模拟测试来看,丢分的原因往往不在知识积累上,而在不清楚某道题究竟要考什么,自己要答什么,怎样答才合乎要求。

二、整体规划,讲究策略

所谓策略就是实现目标指向的方法和路径,就是实现效能的最优化。具体体现在两个层面上:一个是学科策略,一个是时间策略。使自己的规划目标化、日期化、数量化,并且不断地及时反思、发现、改进。对于语文学科 ,应从备考内容和时间进度两个维度作如下整体规划:依据考纲将备考内容整合为五大板块――古诗文阅读、文化文学经典名著阅读、现代文阅读、语言运用、写作;将备考时间划分四个阶段――课本梳理阶段(梳理课本,突出古文)、专题复习阶段(侧重诗词鉴赏)、专题提升阶段(开放式、针对个别、暴露弱项、专项突破)、应试强化阶段(考前一个月,以读题做题为主,清晰知识体系,训练大体技巧),两相结合,各有侧重,前呼后应,因人而异,张弛有度,立体推进。但两者并不一一对应,因为诸如古文、写作等仅凭集中复习难以奏效。

(1)古诗文阅读 首先回归教材、梳理教材。认真研究课本内容,仔细分析、筛选课本中涉及到的知识点、常考点、能力点、应用点、链接点。其中的相关课文的默写要毫不含糊地绝对拿下。文言文的复习也应落实在对课文的复习和梳理之中,试卷上的每个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每种句式的特点等,都能在教材中找到相应的知识点;特别是近几年高考,有相当多的课文中现成的句子直接搬上了试卷。试想,如不熟悉教材,这些题目又怎么能答好?时段安排上将它消解在早读时间里,再辅之以简要的提炼专题练习,效果应是可靠的。诗词鉴赏部分的分类指导是必要且有效的。

(2)文学名著和文化经典。福建省高考语文卷的试题历来注重突出语文学科的文化内涵与文化品位。检测范围广、复习时间短、答题要求高。因此在复习中第一要认真分析示例的特点(经典:对作者思想观点的提炼与概括;名著:指向人物、情节);第二要有很强的规划意识,在有限的时间内,使自己的规划目标化、视觉化、日期化、数量化,并且不断地及时反思、发现、改进;第三要规范解题指导,提高学生的得分能力。(如何概述?如何抓住得分点?) 第四要分工协作、整合资源。第五要充分利用课本和读本。

(3)语言运用题 ,这类题靠的是基本的语言敏感和组织能力,突击的效果不会很大。对策有二:结合作文评改以及课堂教学即时即兴进行常态训练,(如病句修改)同时敏锐地捕捉文化热点、社会热点,设计训练项目。第二,大量收集新题型,集中示例,做到有备无患。 2013年高考在“语言运用”板块上,要有意识地提醒考生重视生活知识的积累,培养考生的的社会参与意识。

(4)现代文阅读。客观题应注意对常见的设题点和设题陷阱作简要的陈述和理解。在选材方面要注意本年度的一些热点话题等。主观题的应对主要突出思路和规范的训练,此类训练选题选材很重要,应该选择设题规范,思路明确,模拟价值大的全国卷。此外,强调应答技巧,如依问作答、找准区间、组织语言、分条设项、书写清晰、积累术语等。高考前以读题、研究答案为主,辅之以精选精练。

(5)写作。 真正保证来自日常的基本功训练,但复习阶段的冲刺又是绝对必要的。

一是专项训练。备考工作旨在储备素材、激发思维、磨砺语言,设计专项训练。系列的应试练习,从审题与立论、例证与引证、结构与层次、辩证与统一、展开与深入、创新与美化、题型与应试等七个方面设计指导与训练,保证应试写作的入格规范。

二是应注意关注生活。回归生活,尤其是学生生活的方向。这些话题都是同学们自己平常亲身经历的、喜见乐闻的事实和现象,或者是自己平时有所思、有所想以及与同学、老师、家长、朋友有过讨论或争议的话题或观点。 同学们在这类作文的写作过程中不能离开第一人称“我”,便于“我”的个体情感表达,

三是指导学生明确写议论性文章要“言之有物”,反对文章流于空泛。同时在“符合文体要求方面”强调考试时一旦选择了某种文体,就必须遵照这种文体的“体式”去写作,不能写“非驴非马”“四不像”的作文。

三是 注意细节,养成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