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生物科学小知识

生物科学小知识

时间:2023-08-23 16:58:4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生物科学小知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生物科学小知识

第1篇

对于生物学来说,同学们要思考的对象既思维元素却是陌生的细胞、组织各种有机物和无机物以及他们之间奇特的逻辑关系。因此同学们只有在记住了这些名词、术语之后才有可能生物学的逻辑规律,既所谓“先记忆,后理解”。

第一,弄清知识内在联系,“瞻前顾后”。在记住了基本的名词、术语和概念之后,同学们就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生物学规律上来了。

第二,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生物学是一门与生产和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科学。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将生物知识跟实际生活相联系。例如,在喝完一包奶后,我便会想,其中的糖、脂肪、蛋白质都会在体内经过怎样的变化。看到花的叶子黄了,我会想想到底是缺少了哪种矿物质元素。如果忘记了,你便可以及时地看书回忆,这样又就巩固了知识。学习生物科学是一件很有趣又很有意义是事情。

第三,要注重观察和实验。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没有观察和实验,生物学就不可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同样,不重视观察和实验,也不可能真正学好生物课。在做每个实验之前,要认真阅读实验指导。在做每个实验时,要仔细观察、如实记录,认真分析,得出结论。

第四,及时归纳、总结。在课下,经常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是必要的。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记忆,以便能够熟练运用,让老师所讲的内容真正被自己 “同化” 吸收。例如学习了细胞分裂,我会把一个细胞分裂周期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的数目及关系罗列一下,列成表格,这对以后做题是很有帮助的。例如在细胞分裂中,先有哪些细胞器参与植物的细胞分裂,又有哪些细胞器参与动物的细胞分裂呢?每节课后都把课本仔细地通读一遍,毕竟有些小知识,需要我们课下来补充。在此基础上,我还会找一些题目做做,我觉得这样不仅可以巩固知识,而且可以拓宽思路、积累总结解决问题的技巧。最后,我想说,读书就像扫拉圾。你扫掉的越多,你的思路就会越清楚,做起题目来就会运用自如。学习是靠点点滴滴从书本中学到的。有的同学好高骛远,想要一步登天。最好能够一天内把所有的知识都学会。这是不可取的,也是不符合规律的。“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就是这个道理。在考试中,有的同学往往得不到理想的分数,原因就是你的基础不牢固,学习的东西没有熟练地掌握。在生物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当然不是投机取巧而获得,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书本中涉及的每个知识点。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也就说你付出的越多,收获的越大。

指导教师:王贵

第2篇

一、多媒体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生物学科的教学注重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强调实验能力和生物科学素质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可以化静为动,化抽象为直观,拓宽课本知识体系,拓宽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拓展和加深课堂学习的内涵和外延。因而,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多媒体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越来越体现出其优越性。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育家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育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创设教学情境,能生动直观地将教学信息呈现于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考、勇于探索。学生对事物兴趣越浓,其注意力会越集中,从而使其观察越细致、想象越丰富、记忆越深刻,从而呈现出最佳的学习状态,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变难为易,提高学习效率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许多知识的传授须建立在学生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然而不少学生对自然界的生命现象缺乏感性认识,难以展开抽象思维活动。生物学中的许多重点、难点,单靠老师讲解,学生理解起来非常费力,而通过多媒体教学,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直观化、具体化,既增加了生动感,又有利于知识的获取,降低了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难度,变难为易,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

3.化静为动,培养观察和思维能力

在传统的生物教学中,主要教具是挂图、课本插图等,其存在的缺陷是不能看到生命现象的运动变化,学生难以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可以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达到化静为动的效果,从中观察到整个变化过程。学生边观察、边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

二、更新观念,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势在必行,为更好地适应这一先进的教学手段,我们应在观念上有所转变,完善自我,让多媒体服务于高中生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1.针对教学对象,合理选择课件内容,确定实现目标

面向全体学生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生物课程标准》的设计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应针对教学对象,合理选择课件内容,确定实现目标,以适应不同班级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例如,对一些基础知识比较薄弱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注重知识的趣味性;对基础一般的学生应注重完成教学目标;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应注重知识的延伸。

2.根据教学目标,精心制作教学课件,实现有效教学

由于用多媒体教学取材容易,因此我们在制作课件时,应根据教学目标及要求,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取舍,切不可将稍有联系的知识统统搬上课堂,制作成生物百科全书。如在教材中提到的赤潮,是个小知识,让学生知道了解便可,如若在课堂展示大量图片、资料、视频等,就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淡化了教学重点。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不仅要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还须学生动口、动手,进行探索和讨论,得出结论,如果课件容量过大,就无形之中剥夺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成为课堂的观众。因此,进行多媒体教学时,制作的课件应容量适中,设计须有交互性,使课件不仅仅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也能成为学生自学的工具,真正实现有效教学。另外,我们制作课件的最终目的是为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而服务的,所以,为了避免学生注意力分散,制作的课件应画面简洁,删除一切不必要的东西,诸如按钮的声音、绚丽的特效等,以免喧宾夺主。

3.结合学科特点,善用多媒体教学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主要阵地。因此,我们应从教学实际出发,善用多媒体,切勿将多媒体取代传统的实验教学。如果由于实验本身的原因,如一些在课堂上无法完成的演示实验或现象,以及在现有的条件下无法完成的一些经典实验,则可以通过电脑模拟来实现,帮助解决问题。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过程,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等,通过多媒体的演示,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需要指出的是,用多媒体演示实验过程或现象时,一定要注意过程模拟的科学性、操作的规范性,让学生通过细致观察,了解实验原理及现象,体验科学家科学探索的过程。

4.根据课型,科学进行多媒体教学

在高中生物多媒体教学中,媒体资源的组合并不是随意地,而是根据不同课型的教学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过程去组合。新授课,主要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为原则进行多媒体组合;实验课,应本着引导学生动脑、动手、独立操作,达到巩固知识、培养技能、提高分析观察能力为目的进行多媒体教学;复习课,可利用多媒体来扩大容量,浓缩教学内容,建立系统的科学认知体系,强化重难点。

第3篇

关键词:知识网络;构建方法;呈现形式

知识网络是人们在学习和实践中所获得的知识在头脑中通过各种或多维度的联系所构成的开放性知识系统。一般认为,知识网络有三个重要的特点:第一,网络的整体性。在网络中的知识不是一盘散沙,是由各个知识点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构成的清晰整体,其中每个知识点在网络中都有相应的特定位置,从而使大脑对知识的提取、应用变得比较容易。第二,联系的多维性。即每个知识点都可以通过不同的维度与其他多个知识点相联系。(如由叶绿体可联想到色素的种类、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光合作用的过程等),同时两个知识点之间也可以有多种联结方式(如叶绿体和线粒体,既可以通过“都含DNA和RNA”联结,也可以通过“都能产生ATP和水、[H]”联结,或通过“具有双层膜的结构”“有机物的合成和分解”等联结)。第三,网络的开放性。随着学习和理解的不断深入,新的知识点可以源源不断地补充进入到原来的知识网络中,使网络中的知识点不断增加,网络的内容更加丰富,知识点的联系更广泛、更优化。下面重点从生物教学中知识网络的构建方法和网络的呈现类型(形式)上谈一些粗浅的见解。

一、知识网络的构建方法

本人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一种构建知识网络的方法――三步构建法,即找点、连线、建网(即遵循点、线、面的数学构建原则)。现以构建“基因专题”知识网络为例加以说明。

(一)找点

找点是指在生物学课本中找出与主题相关的知识点。为了防止找点时的遗漏,可以根据课本目录查找相关的知识点。知识点有大小之分,一般把课本中节的名称或课本中用黑体表示的标题,定为大知识点(一级知识点)。对于标题之下的内容进行分析归纳成为小的知识点(二级知识点)。例如,在构建基因专题网络时,要在课本内容中找出与基因相关的知识点。与基因主题相关的知识点集中在高中生物必修本第二册和选修本中,大知识点有:基因(DNA)的结构和复制、基因的表达、基因的分离定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单基因遗传病和多基因遗传病、基因库和基因频率、基因多样性。选修本中有:基因的结构、人类基因组研究、基因工程的基本内容、基因工程的成果与发展前景。在大知识点之下,通过分析归纳出小知识点。例如,DNA复制一级知识点中归纳出二级知识点:概念、场所、模板、原料、产物、过程、特点、意义。把这些相关的一级、二级知识点都罗列出来,摘写在一张白纸上(或板书在黑板上),这样完成了构建知识网络的第一步。

(二)连线

连线就是把查找出来的知识点,根据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用线连接起来。线有干线和支线之分。干线一般是连接一级知识点的线,通常为一条。支线是连接二级知识点的线,数目较多。例如,在基因专题知识网络中,把基因库――基因――基因结构――基因功能――基因变化――基因工程――人类基因组研究,这些知识点用一条干线连接起来。把翻译中的二级知识点用支线连接,概念――场所――模板――原料――产物――过程。

(三)建网

建网是构建知识网络的第三步。在找点、连线的基础上,根据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根据纸张的大小,整体考虑知识点、干线、支线的位置,确定整个知识网络的布局,使知识网络整齐美观,做到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最佳结合。(网络图图例见本文表1、图1、2、3)

二、知识网络的呈现类型(形式)

根据教学内容和知识网络的大小及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的不同,知识网络通常有以下四种呈现类型(形式):

(一)列表格网络

把教材中易混淆(相似或相关)的知识,利用横向比较的方法进行对比,找出对比的内容、项目,逐项比较,通过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共性和个性、区别和联系,以加深理解,并避免知识之间相互混淆。例如,光反应和暗反应、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及微生物的培养基的知识等。

(二)流程图网络

这种知识网络的呈现形式适于把具有发展、变化或形成过程的知识,用文字、线条和箭头按先后顺序编写出知识流程,并把相关的知识放在流程的合适位置上。如高中生物中的关于细胞分裂、动物的物质代谢、生物生殖、个体发育、生物生理、生物进化、实验步骤等内容的各个知识点用流程图构建成知识网络,教学效果尤佳。

(三)衍射(树形)图网络

衍射图也称树形图,即根据一定的规律按顺序将主要的概念连成主线(树干),然后对主线上各点进行衍射,把其余的知识点放在主线上各点所引出的支线(树枝)上。这种知识网络的构建非常适用于专题综合复习教学中,它能将相关的知识通过一定的方式有机的联系起来,常以某个知识点为中心引出几条主线,使每个孤立的知识点成为网络中活化的一员,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联想、归纳和知识迁移的能力,并使记忆形成有序性,可极大地提高学生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现以染色体为中心归纳出如下衍射图:

(四)括号图网络

括号图也可叫展开图,是通过把有关知识的主要内容筛选出来,认真分析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或从属的层次关系,分门别类地用括号将其层层展开,网络起来,就组成了一幅“括号(展开)图”。这种图能使我们清楚地看出各部分知识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可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是学习特别是复习时经常使用的主要方式,尤其适合于对生物体结构等方面知识点的教学。现将花、果实、种子与胚珠的结构及发育关系整理成如下图所示:

对于生物学科来说,需要学生掌握一些基础的概念、生物学术语、基本结构和功能以及基本理论。而对这些知识的掌握常要靠记忆,(有人说学习生物七分靠记忆,三分靠理解)生物的确有点象理科中的文科。我在教学实践中常发现有的同学好不容易对某些知识点硬记住了,但考试中也没有或不能答好题。这就好象是语文中只认识了许多单字,在语句和文章中却无法读懂题意一样和运用一样。通过把相关知识构建成知识网络,将有助于学生扎实地掌握各个知识点,可以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加强学科内知识的综合,建立较为系统的学科知识体系。构建成知识网络,有助于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快速、准确地提取到有关的知识信息,有利于提高学生梳理课本知识和分析归纳综合的能力,并形成生物学科能力。因此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通过把所学的生物学概念、原理、规律、方法等知识按一定的方法和程序构建成知识网络,将会使得知识具有系统性、关联性,就象一棵大树要想长得枝繁叶茂,必须得靠纵横交错的根,吸收提供各方的营养,生长的硕果才有源泉。只有把各知识点构建成知识网络,生物科学知识才会永不枯竭。

参考文献:

[1]刘德富,张毅茜,胡克能等.高考A计划总复习[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89.

[2]王美华.充分利用图表,提高教学效果[J].生物学教学.1999,24(10),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