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金融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金融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时间:2023-08-23 16:58:4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金融风险管理案例分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金融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第1篇

【关键词】金融风险管理 课堂教学 实践教学 CDIO理念

伴随着金融市场日新月异的发展,金融市场潜在的风险和危机此起彼伏。自上个世纪90年代爆发的亚洲金融风暴、美国次贷危机以及欧洲债务危机可以看出,金融风险的预防以及管理已经是金融环境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结合学科和实际的需要,大多数金融相关专业都有开设金融风险管理课程。但随着金融风险呈现出复杂、多变以及衍生品市场的发展,传统的讲授式课程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时代需求。因此,必须对金融风险管理教学改革进行改革,以更好地培养出创新性的金融和工程科技人才。

一、现行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作为金融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金融风险管理的教学一直是以课堂教学为主。金融风险一般是针对金融机构如银行、保险公司及证券公司所面临的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操作风险以及其他相关金融风险。单从老师的“教”很难让学生掌握基本管理方法,应该让学生以“学”的方式促进学生对基本知识点灵活掌握,让学生更能自主的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2]。金融工程专业是一门建立在金融学、数学、计算机基础上的学科,以研究金融衍生品为主,以工程学原理、系统学原理为理论基础,以专业构建和完善金融体系为目标,是一门系统研究虚拟市场的专业[2],对实际操作方面是有做相应教学要求。现有的金融风险管理教学中也缺少实践教学环节,学生只掌握了理论基础却无法再实际中应用,这也是现行教学方式所存在的另一方面的问题。所以,教学改革必须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二、教学方式改革初探

(一)改进理论教学方式

理论教学是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的基石,没有理论学习就不具备实践基础。一般理论教学往往枯燥无味,如何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能自主学习一直是目前高校理论教学的短板。专业课大多设置在第三学期以后,这也就意味着学生掌握基础课程之后,有能力参与专业课的学习与研究。所以,理论教学除了注重教授教材知识外,还需要调动起学生的求知积极性,教学方法上采用多样式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式、参与式以及探讨式教学。例如,在讲授金融风险种类时,可以精选国内外相关实际案例,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更清楚判别金融风险种类。教材内容多数属于滞后信息,而现在的本科学生大多属于信息化意识较强的90后,如果只按照滞后信息灌输教学内容很难吸引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式教学方法主要是让学生们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找到积极参与的乐趣,通过阅读查询大量相关信息也可以让学生更为全面的了解金融行业相关风险管理知识,让学生从被动的“要我学”转变成主动的“我要学”。“参与式”教学是一种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的教学方式,其特点是改变教师一言堂的教学形式和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定位[3]。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思想也可以积极运用到教学过程中来,教学最重要是需要学生的自主“学”,而学生最大的优势在于他们能多方位的发现新信息化时代里的新知识。因此,互学型的参与式教学会使学生更有信心参与学习并为以后深入的研究学习打下基础。

在改变现有教学方式的同时,也应当多借鉴国外大学经验及教学理念,如CDIO理念也可以积极应用于金融风险管理教学方式之中。CDIO教学思想起源于美国麻省理工和瑞士皇家工学院从2000年开始研究的新型教学理念。CDIO主要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主要是提倡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以实践为载体的新型教育理念[4]。虽然CDIO教学理念多适用于工科专业,但金融工程专业也是具有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潜在热门专业,因此,应该将此观念应用于金融风险管理课程教学中去,培养学生更深层次的创新能力、个人能力以及与社会协调的能力。

(二)加强实践教学

金融风险管理是一门与实际联系紧密的学科。金融风险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

从马科维茨投资理论可以知道获得高额收益回报就必须承担一定风险,而这些风险都是无法通过分散化方式进行消除。所以必须认清风险以合理方法有效管理风险。金融风险管理的思想都是以量化风险的数理方式来进行管理,因此除了理论教学之外,也要加强实践教学。比如精选金融风险建模相关教材便可以让学生正在接触到风险管理的实际工作中去。通过实践上机课程让学生们使用Excel、VBA等软件学会量化信用风险的工具;通过股票、期货风模拟交易让学生了解股票市场以及其面临的金融风险。通过一些实训操作可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也为毕业后从事金融相关联专业打下前期基础。

(三)课堂外学习

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丰富了传统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多渠道学习机会。金融风险管理属于交叉学科,其中内容与金融学、投资学及期权期货及其他衍生品等学科内容有重复部分。应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平台接触相关的网络公开课、慕课及微课等各种课外学习方式更全面的掌握金融风险管理相关知识。学校也可以多组织专家或者相关从业人员的主题讲座,让学生们能从实际出发了解学科,做到有的放矢的学习。除此之外,也可以在每学期组织研讨会,找出与金融风险管理贴近的主题,让学生们自主讨论并从中拓展知识面。通过这些方式,让学生产生兴趣并且能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四)丰富考评方式

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学习后,也需要用有效的方式检验学生掌握程度,通过考评也能及时为老师提供依据,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但单从几次考试不能完全体现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必须丰富考察形式。考评形式应多样化,比如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讨论课发言、期末考试、实验报告等多种形式多方位考察学生。这样便可以从基础知识到分析能力等各个方面综合评价学生,也可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能力,达到人才培养目标。

三、结束语

教学改革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本文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课堂外教学以及考评方式四个方面改善现有的教学模式,从理念到实际仍需要经历推行磨合。总之,我们应该突破传统,在各个方面完善金融风险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不但掌握了理论知识,也提升了实践能力,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发展的金融风险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李艳锦.《金融风险管理》课程教改初探[J].市场周刊,2014 (5):150-151.

第2篇

关键词:财务公司;金融风险;管理

一、前言

财务公司属于非银行性质的金融机构,为金融体制改革和企业体制改革的产物。作为我国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的结合点,财务公司所以不但具有金融企业方面的特征,并且产业性较强。另外,财务公司的金融业务也较广,包括证券公司、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等。但同时其服务对象仅限于单独的企业集团内部。基于其特殊低地位,财务公司在金融管理中的风险形态和原因等均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金融机构。因此,本文对其风险管理进行研究,对于该方面风险的防范具有重要意义。

二、财务公司的金融风险特点

1.涉及范围广且受到较大的体制因素影响。相对于传统的银行业务,财务公司的金融业务涉及面极广,除基本的银行业务之外,还包括保险和证券投资等业务。另外,相对于银行的基本经营业务,财务公司所受到的政策性和体制性因素的影响较大。主要在于财务公司在经营活动当中所受到的集团干预,更加的具体和直接。同时还需承担来自所在集团从事行业的风险影响。

2.风险构成具有明显的侧重点且集中度较高。分析财务公司的总体风险构成,其受到政策性风险和体制风险的影响较大,并且各类风险均具有其侧重点。另外财务公司的风险资产的集中度较高。由于目前的财务公司的重点业务为信贷业务,但又因政策方面的限制,其信贷业务大部分集中于集团,所以高度集中的资产当中存在较大的运营封风险。

三、财务公司金融的风险的主要形态

1.利率方面的风险。从某种角度而言,我国目前的利率并没有实现市场化的发展,所以财务公司需要面对较大的政策性利率风险。若是政策性银行将同行业或是超额准备金的利率下调,可降低财务的收益。但如果我国的利率实现市场化之后,财务公司主要面临的利率风险则主要来自资本约束和市场限制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也即表明财务公司所承当的利率风险将会远远的超出商业银行。具体而言,若是上调贷款的利率,则客户的贷款需求将会降低。因为客户中存有的同质性和单一性,即使财务公司应用营销的手段,也较难刺激客户的需求,故不能够获取利率上调所应有的收益。同时下调贷款利率之后,虽然能够拉动客户的需求,但财务公司资金存在的有限性,也不能够获取较大的收益。主要在于财务公司不具有大规模扩充产品供给的能力和权利,不能够将贷款量增加之后,收回利率下降所致的收益损失。

2.信用方面的风险。我国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主要风险为信用方面的风险,其主要的原因在于股份制改革之前的商业银行存在较多的不良贷款。但对于财务公司而言,其信用风险尽管高度集中,但其总体的风险并不大。所以财务公司存在的信用风险主要来自没有能力履约,对于恶意逃避还贷的情况较少发生。

3.市场方面的风险。财务公司在运营中存在的市场风险,通常指的是由市场因素影响造成的各类风险,包括资产市场价格的变化、汇率变化等。财务公司在该类市场因素的影响下,存在影响到其内外部影响的可能性。和商业银行相比较,财务公司的外汇业务较少,所以其存在的汇率风险也很小。但若是财务公司的投资范围较广,则财务公司所需承担的综合市场风险相较于其他公司通常会大很多。如财务公司还可进行股票投资、金融股权和基金投资等,并且其投资的资产通常远远的超出商业银行,因为该方面资产的价格相对于金融债券和国家债券,其存在较大的风险,故财务公司的总体市场风险大于商业银行。

4.法律和操作方面的风险。财务公司的操作风险主要来自内部控制和公司管理失效两方面的因素。其中较大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受到大股东干扰,因为其经营具有独立性,所以若是股权较多的股东将其作为资金筹集的重要工具,将会给其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法律方面的风险主要在于财务公司的经营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故所需面对的法律风险相对较小。同时财务公司内部的服务对象和股东等均属于同一集团,相互之间比较了解,并且通过相应行政调控的应用,能够较好的将矛盾化解,通常不会形成法律纠纷。外加其服务的对象存在一定程度的有限性,所以来自对手方面的道德风险远小于商业银行,可有效的降低财务公司的法律风险。

5.流动性风险。通常情况下,造成流动性风险的主要因素有包括结构因素、资产负债的平衡因素、资产质量,以及利率的变动因素、央行的货币政策因素和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等。相对于商业银行,财务公司需面对较大的流动性风险,其主要表现为资产长期性和负债短期性的矛盾突出。并且还需承担来自所属集团的经营周期影响。若是集团的经营状况处于上升期,财务公司的风险相对较低;反之,若是集团的行业状况处于下降时期,则财务公司的流动性风险也相对增大。

四、财务公司金融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措施

1.提升金融监管的意识。为有效的防止金融风险的发生,财务公司应重视监管方面的问题。首先应具备科学、新进的金融监管理念。结合相应监管体制的应用,可实行对金融系统风险的全面控制,进而促进金融体系的健康稳定发展,最终促进金融市场的运行效率的提升。根据金融风险监管在我国财务公司风险管理中的实践经验,其对于风险的防范具有较大的作用。但同时在应用当中也会产生成本,并且存在监管失灵的状况。并且在监管过程中还需注重度的掌控,若是监管过度,或是监管不当,均会将公司的市市场竞争力降低,妨碍到金融管理方面的创新,甚至出现监管方面的等,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市场的运行效率造成影响,不利于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所以,在具体的监管应用中,财务公司应树立起公平、开放、服务和效率等相应的管理理念。在进行重大决策时,应贯穿有实事求是和民主、科学的思想,监管部门的政策性变动,应给包括财务公司的参与者更多的发言权和知情权,防止因为少数人和个人管理和决策等不正常现象的发生。

在具体经营管理活动当中,要求监管部门能够从企业集团发展和金融市场改革的深化的高度,提升财务公司在金融体系当中具有的主要影响性作用。对集团和财务公司的利益进行认真的了解,进而积极的解决财务公司运行中存在的问题,防范各类风险的发生。为此,监管部门应在自身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调研,并制定出具有前瞻性和科学性的行业发展战略。另外,还需注重分类监管的实施,注重分类方面的指导,结合风险等级,对财务公司进行分类监管,进而促进资源的有效分配。

2.促进资产负债的比例管理。结合资产负债比例的管理和控制,能够促进经营方面自我约束机制的强化,进而促进资产质量和效益的提升,最终实现经营流动性、安全性和效益性之间的优化组合。根据相应的规定,财务公司资本总额和风险资产之间的比例应大于10%;对于大于1年的长期负债,其与总负债的比例则应大于50%,而注册资本和拆入资金的余额比例应低于100%;对于产品融资金额、消费信贷和买方信贷等应小于产品预售价70%。另外自有固定资产和资本总额之间的比例则应低于20%。

在财务公司的经营当中,应严格的遵守相应的指标,同时还需结合自身的经营状况,进行适合自身发展的自控体系的制定,确保其具有可操作性,并将比例管理作为核心,包括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等各方面指标的管理。其中主要的比例管理项目包括拆借比例、存货款比例、单一借款比例和贷款收息率等。之后由专职的部门对其加以监测,还需反馈执行的情况,确保公司能够及时的、积极的应对,结合其存在的风险对负债结构,促使其不断的完善,并且处于良性循环当中。

3.促进内部监督机制的完善。鉴于财务公司存在的较多财务风险,公司管理者应从内部治理开始,在完善的体制应用管理之下,逐步的强化对外部风险的防范能力。而监督机制的完善和应用为公司促进其管理的关键性问题。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首先应增强内部稽核的职责和任务,确保各机构均能够较好的履行自身的义务和职责,促使监督作用能够得到充分的应用;其次应促进现场稽核力度的提升,确保出现金融风险的势头时,能够积极的预防和控制,防止其进一步的发展和扩大。同时,还应注重全面稽核的应用,在其应用过程中需突出其重点。因为财务公司的金融业务需将所在的集团企业作为依托,存在经营方面的特殊性。所以财务公司应在突出稽核中的重点,对监管重点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可选取自身公司当中具有较大资产投入的信贷,或是新业务进行重点监管;最后在进行内部稽核的当中,应提升对计算机方面的应用。在计算机技术的推广下,大多数财务公司也逐渐的开始应用,传统的业务均通过计算机进行处理。内部稽核为能够更快的发展和完善,也应向电子数据的处理系统发展,并且能够将非现场的稽核监管表能够自动的生成。

4.完善内控制度。内控制度为防范金融风险的较好选择,在内控制度的建设中,主要应促进经营决策的强化、促进经营决策的程序化、规范业务制度和健全业务流程等。并且应注重各个环节中存在风险,需认真的评价、分析、识别,可从内控制度入手,对其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积极的防范,确保能够将其控制在较小的范围之内。另外还应建立起风险分散和转移的机制,确保能够将金融风险化解。财务公司可根据资产负债比例的相应要求,合理安排各类资产结构,避免由于金额、期限和对象等过分集中所致的风险问题,应进行较好的分散处理。

五、结束语

目前的国际金融环境处于不断的变化当中,财务公司为促使其金融业务能够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需加强其内部的创新和发展,并将为集团公司服务作为基础。另外,财务公司还应完善风险防范管理体系,最大程度的降低金融风险带来的损失。

参考文献:

[1]周亮杯.谈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风险防范措施――中国石化集团财务公司风险控制案例分析[J].管理学家,2012(4).

[2]张岱.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相关风险研究[J].会计之友,2012.

[3]袁琳,张宏亮.董事会治理与财务公司风险管理――基于10家集团公司结构式调查的多案例分析[J].会计研究,2011(5).

[4]张戈,钱婷婷,李斯仪.对比商业银行谈财务公司的结算业务风险[J].会计之友,2013.

第3篇

关键词:金融风险;业务创新;内部审计

近年来,随着中国金融改革的深化,金融竞争日趋激烈,各金融机构都在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金融业务创新。然而,在很大程度上创新的金融服务增加了金融风险。如何防止金融业务创新和创新金融服务的风险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这个问题的选择是具有现实意义,它将有助于理解金融业务创新的作用内部审计。金融机构只有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才能有效地防范金融服务与金融风险。

一、金融业务创新与金融风险

(一)金融服务和创新的方式内容

中国的金融创新,主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的同时,创造金融业务和金融市场的管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后期形成的国际金融市场,一波创新金融工具。从金融工具不是单一存款,股票,演变成各种各样的物种组成的债券等。逃避管制包括产品创新,产品创新,风险转移,提高创新信贷,加大产品创新的灵活性和流动性,降低了产品创新的融资成本。金融服务创新的目标是方便,准确,高效。它是站在提供各种金融服务更全面的角度,为客户提供个性化,人性化,舒适化的服务更好。金融服务创新的影响因素包括管制,生产者与消费者关系的变化,技术,竞争等。金融市场的供给和资金需求双方是指使用通过各种渠道开展各种金融工具的所有金融交易。金融创新使金融原有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新的金融市场不断发展。通过金融交易方法被更新改变,由此形成金融创新框架的一个新的市场。

(二)金融业务创新增加金融风险

诚然,金融业务创新,有利于提高产品的丰富性金融机构,盈利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以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运行更好的服务,同时促进高效的金融市场的发展完善,同时也有很大的风险,财务风险是指对风险和财务相关的,如,金融产品的风险,金融市场的风险,金融机构的风险。金融创新业务为资产价格,利率,汇率和金融市场的波动再次的产品,而这又进一步加剧资产价格和金融市场的波动。提高先进技术和新工具的应用效率,加强国际资本流动,庞大的国际游资在降低交易成本的情况下越来越多地改变利率,汇率更为敏感,从而导致资产价格的波动增加。因此,健全内部控制,有效的外部监督和良好的市场纪律是财务稳健运行的三大支柱,并防范风险,以实现关键业务在于其强大的,有效的内部审计工作。

二、相关案例分析

(一)百色福地金融投资有限公司在金融业务创新中的表现

广西分行与国家开发银行,探讨经济发展,“统一贷款平台”建立了“统一贷款平台”的战略中,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和农业产业发展的合作伙伴关系在该区域建立了一个新的平台,不仅拓宽了融资新的渠道,也更有利于该区域的经济发展。据统计,“统一贷款平台”,因为天堂的实现必须的“黄金系统平台,”一年多的实施,一直提供到了280万元人民币,为百色市和金融机构等更多的企业,通过金融机构改革的新的创新模式,实现了大家共赢的局面,同时也达到了支持中小企业的目的,一直在为了自己企业的发展和壮大不断努力,效果是非常的明显,而这一切都得益于金融机构的创新业改革。通过财政财务杠杆的手段,为了确保扶贫资金的主要前提零风险,放大了信贷本金规模直至七次,才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打造扶持农民和扶贫企业,农业和平台扶贫龙头企业获得贷款,以富有成效的平台。产业扶贫,保证专项资金祝福公司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满足30家公司或个人的需求提供融资2300万元,现在有福公司。2015年6月,百色福地金融作为“百色市中小企业集合信托”的主要赞助商成功签约,这标志着广西第一百色中小企业集合信托产品入驻。10亿人民币信托整体的总规模,该信托已完成2.5亿元成立的第一阶段,由计划2年完成,12家企业获得了至少500亿美元的资本注入,接着分别是三个在50个预计将有左右中小企业参与的,所有的成功都得益于该公司的业务创新。设置“个性化服务”:为了帮助顺利实施百色“田七之家”项目的福地公司,成立了田七种植项目融资服务领导小组,直接指向对接区天启的12个县做和伪人参种植,专业化的服务,量身定制机制,优化业务流程种植者融资担保“绿灯”。目前为止,百色福公司已投入近3000万人民币左右的专项资金。

(二)百色福地金融投资有限公司在金融业务创新存在的难题

1.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百色福地金融投资有限公司有四个内部审计管理系统,主要是:隶属于财务经理层的审计、财务负责人专门管理的审计、副行长分管内部审计工作以及董事会的专门委员会进行监管的审计。当审计人员进行涉及到直接负责人的重大利益问题的审计时,审计人员很可能会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很难客观、真实、公正、全面、深入的开展工作,内部审计人员也很难保持独立性。虽然近年也对银行内部审计体制进行了一些改革,但是内部审计体制仍然不健全,出于自身考虑的“不负责”和“过度负责”都会影响内部审计的真实性和有效性。2.缺乏先进的审计方法百色福地金融投资有限公司的内部审计的目标目前还只是停留在查错纠弊、防止营私舞弊这类的简单内容上,检查的范围主要是一些银行的财务信息,例如:会计报表和会计数据的真实性、各项活动的合法性以及规范性,对银行的信贷质量、银行经营业务的合理性、风险管理水平等就很少涉猎。3.人际关系复杂,内部审计工作的扩大影响百色福地金融投资有限公司的内部审计人员缺乏综合能力,不能对具体审计工作提出合理的创新的建议。内审人员的工作长期停留在账本报表凭证,很少能对以往的审计工作进行总结和分析,用综合的方法对审计业务进行全面深入的剖析,缺乏创新精神,无法对事情的前因后果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提出一些创新的审计方法。

(三)内部审计在百色福地金融投资有限公司金融业务创新中的重要性

内部审计的作用是为了确保具有改革创新的金融服务的可靠性和可行性。百色福地金融投资有限公司在创新过程中通过该公司通过国家开发银行,科学合理的形式发展自己的审计工作,广西百色分公司的金融投资有限公司的“信用的正确分析系统“的融资模式确保了金融创新机制的可行性。面对金融市场的快速变化,百色福地金融投资有限公司应从原来的事后审计变为内部审计职能事前和事中,调节监督的范围,增强内部审计的有效性,不断降低商业银行风险,挖掘审计的潜在价值,让银行更好、更快、更健康地发展。众所周知,商业银行是高风险行业,加强外部监管,防范内部审计是新时代的新要求。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风险为本”将有效地控制经营风险,提高内审能力,优化审计质量。应该提高内部审计的方法,以确定新的产品、新业务的弱点,进行整改,有效的防范风险,提高内部审计职能,提高商业银行的价值和盈利能力。我们要坚持全面审计,突出审计的重点思路,进一步优化审计过程中,综合运用现场审计和非现场审计,全面引入风险审计、管理审计和绩效审计业务,以确保审计目标的实现。“我们正在确保零风险,然后用所得的一部分,以帮助更多的贫困家庭。”黄炳剑说。内部审计可以非常容易地建立企业创新系统的安全系统。通过对内部审计的学习,使员工能够了解自己的职能范围和任务,真正做到有效的分工,促进各部门的高速协调。因为它涉及到各种金融机构业务创新的业务领域,因此,必须在支持内部审计工作,相应的责任权力分工明确,避免管理只能的重复,根据实际变化的市场需求,并保证永远创新机制,以确保良好的能力,业务创新顺利进行。

三、结论

通过对百色福地业金融投资有限公司的创新业务的分析与讨论,笔者认为,在金融机构的业务创新过程中,内部审计的作用和意义是非常大的,这直接关系到金融业务创新的可靠性,可行性和安全性,甚至关系到企业发展稳定的关系。一方面,经营活动的部门单位进行监督,促进其合法合规;在另一方面,以领导部门,负责推动经营管理的改进装置,提高经济效率,这需要引起企业高管的关注。

作者:张巧 单位:南京审计学院

参考文献:

[1]薛宏.内部审计对金融机构创新的作用[J].生产力研究,2012(08).

[2]柯星角,王恩英.勇创新:内部审计增值的新动力[J].中国农村金融,2013(04).

[3]高香.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风险问题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6.

第4篇

金融工程是现代金融学、信息工程及技术相结合的体现,是将工程思维运用到金融领域中,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金融问题。金融工程是现代金融的发展,其最大创新特性是为金融业提高新科技,金融工程对现代金融体系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就金融工程三种技术的有效运用进行分析。

二、分解技术及其应用

(1)分解技术。分解技术是在原有的金融产品或者金融工具上,分离出金融产品中存在的高风险因子,然后将分离后的各个独立部分当成一种金融工具产品进行市场交易。分解技术是将金融产品风险拆开,分离风险因素,从根本上消除产品风险的过程。现有的金融工具产品都是由特定的要素和结构形式构成的,这些构成要素中存在一定的风险。例如,浮动利率债券,当市场利率不稳定时,如果投资人比较厌恶风险,就会大大地降低投资力度。如果能将风险因子从债券中分离出来,那么债券市场的交易就会变得更加活跃、更加安全,在这种情况下,分解技术应运而生,分解技术既可以消除金融工具产品风险,又能满足不同投资人的需求。分解技术是从单一的金融工具产品中进行风险因子分离,将分离后的产品变成一种新型的产品,同时分解技术还能从多个金融工具产品中进行风险因子分离,并将分离后的产品进行优化组合。分解技能的成本比金融工具产品演变化后的产品收益低,大多数金融产品可以通过分解技术进行分离,这样不仅能规避风险,还能降低成本,满足市场需求。

(2)应用案例。美国美林公司推出的“TIGR”金融产品就是一种分解技术的运用,其具体做法是:将美国财政部发行的付息票国债的每期票息、到时现金收入进行重新组合,转化成树种不同期限只有一次现金流的证券,也就是零息债券;和银行签订零息债券不可撤销信托协议;由银行保管零息债券,由美林公司承销出售给投资者。这种零息债券对发行人来说,在到期前,不需要支付利息,能获得最大现金流利益,同时还能得到转换套利,获得可观的收入;对于投资者,在到期日有可观的现金及利息收入,节省了再投资成本,同时规避了风险,还获得了税收延迟及减免的好处。在该案例中,通过分解技术将多年期限的债券风险拆开,分解成多个不同期限的单位工具,将原来绑在一起的金融风险转换为多个无利率风险的零息债券。

三、组合技术及其应用

(1)组合技术。组合技术是对同一类的金融工具产品进行搭配,形成一种复合型的新型金融工具产品,运用期货、远期、互换、期权等金融工具组合体规避金融风险。组合技术和分解技术完全不同,从理论上讲,组合技术是根据实际需求,构成一个相反方向的头寸,将部分或者全部风险冲销,组合技术的灵活性很强,可以无限制的构成新型金融工具产品,在实际工作中,金融工具及组合形式的确定要根据风险状态及要达到的头寸确定。从技术上讲,对冲头寸的构成取决于两方面,一方面是对冲目标的确定;另一方面是原有风险的来源、性质、形态等。从实践上讲,首先要了解用户需要保护的风险位置及保护目标是有限对冲还是完全对冲,然后要根据用户对风险的态度,根据用户的要求,适当的裁剪金融工具,从而满足用户对组合工具的收益及风险特性要求。由于金融风险暴露存在于任何从事金融活动的企业、个人中。因此,组合技术常用于风险管理中。

(2)案例分析。B.F.Goodrich公司一个多样化产品的制造商,其产品包括轮胎、橡胶制品、化工产品、塑料产品等,受经济衰退的影响,Goodrich公司出现巨大的财务困难,为满足财务需求Goodrich公司需要筹资5000万美元资金,如果通过贷款获得该项巨额资金,需要很长时间还上借款,而贷款利率很高。在这种情况下,Goodrich公司根据所罗门兄弟公司提出的建议,发行钉住LIBOR的浮动利率债券,并且和Rabo银行实现互换。Goodrich公司和Rabo银行为了规避利率风险,Goodrich公司希望在利率上升时减少支付,在利率下降时,放弃部分潜在收益,Rabo银行希望在利率上升时放弃部分潜在收益,而在利率下降时减少支付,双方又达成期权协议,当利率涨幅超过200个基本点或者跌幅超过100个基本点,双方都支付固定的利率,同时也收取固定利率,该协议为双方的利益都提供了保障。

四、整合技术及其应用

(1)整合技术。整合技术是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不同类型的金融工具产品在结构上进行重新组合、集成,从而获得一种新型的混合金融工具。整合技术既可以保留原有金融工具产品的某些特性,也能创造出新的特性,满足投资人、发行人的实际要求。从理论上讲,任何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金融工具产品都能相互整合,形成新的金融工具;从实践上讲,这种新的混合金融工具能用于汇率市场、跨利率市场、货币市场、商品市场、股票市场等。投资人、发行人在同时操作股权工具、利率工具时,需要与股票市场、利率市场的参与人产生联系,如果在某个交易环节出现错误,就会增加风险暴露,如果投资人、发行人使用整合好的新型混合金融工具产品,只和一个交易方进行联系,这样不仅能提高交易效率,还能极大的降低交易风险。整合技术能代替传统的多手操作,从而满足投资需求。

(2)应用案例。美国美林公司为维斯特公司设计发行流动收益期权票据就是一种多功能组合债券,这种债券具有的性质有以下几点:第一,可转换性。投资者购买流动收益期权票据能获得转换期权,票据持有者在其期满前的任意时间段都能将每张债券按照4.36的比率换成维斯特公司的股票。第二,可反售性。流动收益期权票据在卖出时也给予了购买者反售期权,即购买者能在规定时间内按照事先确定的价格将流动收益期权票据反售给发行公司。第三,可赎回性。流动收益期权票据的发行人有赎回权,也就是按照事先规定的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上升的价格,有权随时赎回流动收益期权票据,这不但有利于发行者的赎回期权,也有利于保护购买者的权益。第四,零息债权性。流动收益期权票据每张面值1000美元,为期15年,在到期前不付息,如果在到期日没有被发行人赎回,也没有购买者将其转换为股票,或者回售给发行人,债券持有人到期会得到1000美元,实际收益率为9%。

第5篇

一、金融市场环境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一)企业筹资活动的影响

现代市场经济中,金融市场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为资金的提供者和资金的需求者提供桥梁,使资金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利用和融通。一方面,可以实现投资者(资金所有者)的资金使用率,将闲置资金运转;另一方面,也可使企业得到发展的机会,使其拥有足够的现金流用于自身发展。金融市场的出现,将企业的融资成本降低,并通过有效的监督手段和信用机制,实现资金的快速流转。企业在金融市场中,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建立一套合理的融资体系,比如调整资产负债率以及调整资本结构等。

(二)企业投资活动的影响

在成熟的金融市场中,融资者及投资者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随时进行投资以及资产的赎回,这样做表面看来是对金融市场活性的支持和鼓励,但是从实际来看,会影响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比如不利于长期需求资金的企业进行发展,也不利于资产所有者对企业的投资。多数企业及投资者都是抱着投机心理进行投资,而并不是真正关注企业的长远发展。针对这种情况,必须进行有效的行政约束和道德监督。

(三)企业运营资金管理的影响

企业提高资金的有效使用率,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加强资金流管理,是运营成本、现金流与应收账款等有效高速流转,继而压缩资金的使用周期。一些企业由于资金没有进行有效周转,在危急时刻没有进行合理融资,造成了企业的倒闭和被兼并。主要原因可以分为以下几点:第一,在进行外贸出口的企业中,国外的需求下降导致企业的资金无法回笼;第二,国内产生了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国际市场人民币升值的预期较为明显,一方面是原料成本上涨,另一方面是影响了国外的商品销量。这种货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的情况,会使出口企业的货物堆积,在没有资金注入的情况下,会导致企业的现金流断裂。

二、企业财务管理的应对策略

(一)转变企业财务管理理念

面对金融市场环境的深刻变化,我国公司应该树立新的财务管理理念。第一应该树立具有国际视野的财务管理理念。我国公司应该将自身融入到国际大金融环境中,从国际化的战略高度进行财务管理;第二是要强化金融风险理念,金融市场也是风险市场,因此公司在财务管理的同时,应强化风险防范和风险管理意识。

(二)拓宽企业财务管理内容

公司财务面对新形势需要制定新的管理方式和发展战略,在基本资金管理的前提下,成熟企业或是规模较大的企业还必须要有保险管理、成本管理、风险管理、汇率管理、债务管理等细化的金融管理措施,这样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体现出优势,比如应对通货膨胀、人民币升值等利空消息,企业能够有效应对,在现金流出现危机时,能够有效调拨资金进行救急,在利率变动时,能够及时采取措施调节生产规模和生产要素的投入。总之,财务管理的内容细化和范围拓宽,可以使企业有效规避风险,资金安全运行。

(三)改进企业财务管理方式

在新型金融市场形成后,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可以根据金融市场和自身的特点开发适合的金融产品以及衍生品,比如可以发行认股权证,也可以在二级市场进行股票的发行,这些都可以为公司筹集到一定数量的资金。企业自身也要有一定的保证金或是预备资金,避免由于特殊原因导致的债务到期无法偿还。

三、A企业财务管理的案例分析

我国在2013年,金融机构的利率政策得以放宽,各金融机构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自行调节利率。这是为了搞活市场经济的举措,给一些企业带来了发展机遇。比如A企业所进行的是机械设备生意,年营业额可以达到50亿元人民币左右,付款企业的资金到账期一般为九个月左右,其中有六个月左右的时间资金在银行滞留。如果采用承兑汇票的方式,则付款期可以压缩到一个月,这样就会有半年左右的时间进行金融操作,将沉淀资金利用起来,找准机会取得银行利差,加强企业的盈利水平。

第6篇

关键词:数据挖掘;功能;内容;步骤

中图分类号:F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3-0007-02

收稿日期:2013-08-19

作者简介:张琼(1969-),女,浙江杭州人,助理会计师,从事企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研究。

一、数据挖掘与功能

数据挖掘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原始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它是一门交叉学科,汇聚了数据库、人工智能、统计学、可视化、并行计算等不同学科和领域。现代统计学充分运用了自动化的数据搜集、整理与分析技术,其目前面临的最大课题就是处理大量、复杂数据的能力。由于传统的统计推断局限在小样本,无法处理大量、复杂的数据集,数据挖掘的出现则大大增强了统计学的的数据处理能力,也给统计学的理论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极大地推动了统计学的发展。数据挖掘的过程也叫知识发现的过程。

1.分类。按照分析对象的属性、特征,建立不同的组类来描述事物。例如,银行部门根据以前的数据将客户分成了不同的类别,现在就可以根据这些来区分新申请贷款的客户,以采取相应的贷款方案。

2.聚类。识别出分析对内在的规则,按照这些规则把对象分成若干类。例如,将申请人分为高度风险申请者、中度风险申请者、低度风险申请者。

3.关联规则。关联是某种事物发生时其他事物会发生的这样一种联系。例如,每天购买啤酒的人也有可能购买香烟,比重有多大,可以通过关联的支持度和可信度来描述。

4.预测。把握分析对象发展的规律,对未来的趋势做出预见。例如,对未来经济发展的判断。

5.偏差的检测。对分析对象的少数的、极端的特例的描述,揭示内在的原因。

二、数据挖掘技术的内容

数据挖掘是进行信息处理的系统工具,按照信息处理的流程来分类,一般有三种类型:信息发现、预测模型和异常分析。信息发现是指单纯地对信息进行处理、整理和分析,以发掘出蕴涵在信息之间的潜在的有价值的知识或者联系,但并不进行对信息处理结果的预测。信息发现包括条件逻辑推理、关联处理和信息规律趋势和变化等;预测模型是指通过上一阶段的信息处理,利用有价值的知识资源和预测模型对其进行发展趋势预测,这包括结论预测和发展趋势展望等;异常分析是指数据挖掘的扩展阶段,对发现的异常情况作出分析,包括偏离侦测和关联分析等。总的来说,数据挖掘技术通常有六种手段进行信息处理:分类、回归模型、时间序列、聚类、关联分析和序列发现。分类和回归模型一般用于趋势预测,关联和序列发现用于分析客户行为,聚类则可用于以上两种情况。数据挖掘技术按对信息的处理方式分为数据保存技术和数据提炼技术两种方式。数据保存技术主要是能够方便地为企业决策提供信息帮助,在企业决策中应用案例分析(CBR)来保证经营决策的有效性。但是企业要想获得蕴涵在信息之中的有价值的知识,就必须使用数据提炼技术,数据提炼技术包括:逻辑方法是运用多维或者OLAP技术对量化的或者非量化的数据进行统一模式的处理,包括规则公式和决策树;横向对比主要是对定性数据指标进行类比分析,包括类比中介和可信网络;程式分析是能够有效地应用多维模型和数理统计方法对大规模的数据进行处理,包括数理统计方法和神经网络等。

三、数据挖掘步骤

1.确定应用领域。包括此领域的基本知识和目标。

2.建立目标数据集。选择一个数据集或在多数据集的子集上聚焦。

3.数据预处理。在大数据集中,根据需求,利用数据净化和整合技术,选择与任务相关数据,在不降低其准确度的状况下减少处理数据量。

4.数据转换。找到数据的特征进行编码,减少有效变量的数目。

5.数据挖掘。根据数据和所要发现知识的种类来确定相应的挖掘算法。

6.数据评价。将挖掘出的知识和数据以各种可视化方式显示,并将其以图形、文本等方式存储在库中,以便对它们进一步挖掘,直至满意为止。

7.实施和应用。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所建立模型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包括数据库的构建,个性化用户服务、基于知识的企业信息管理(MIS)、企业目标管理、决策支持等等。

四、数据挖掘在经济运行中应用

以大数据为创新驱动的金融改革能够缓解小微企业融资困难,促进信息消费升级,加快民间资本对金融业的支持,更灵敏的防范金融风险,成为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强大动力。对于小微企业而言,其融资的一个重大挑战是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要求。小微企业由于经营规模较小,其信用风险信息较为模糊,使得银行不愿贷款。凭借强大的信息资源和风险透视优势,大数据金融将帮助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境。基于大数据应用的金融机构,可以凭借互联网开放平台的渠道优势与数据挖掘解决小微企业融资过程中资金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大数据能够提高风险透明度,加强风险的可审性和管理力度,从而减少小微企业融资的成本,加强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进行贷款的风险管理上的激励。除了助力小微企业融资,以大数据为驱动的服务创新能够有效提升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消费,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大数据支持服务创新,强调客户为中心的理念,通过对客户消费行为模式进行分析,提高客户转化率,开发出不同的产品以满足不同客户的市场需求,从而促进消费,提振内需。大数据金融的代表互联网金融正不断推动着中国的金融改革。互联网金融的典型代表阿里巴巴充分利用其平台积累的大数据资源,将海量交易数据转化为金融商机,从“支付宝”到“余额宝”,通过对大数据的深度挖掘实现了精准的金融服务。基于大数据的深度信息挖掘和价值分析将有效提升银行的风险定价能力,通过精准的手段算清楚各业务、各产品、甚至各个客户的成本和收益,加快业务和管理精细化转型,同时有效监控利率风险。大数据金融具有大价值,但同时也存在一定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底线。

第7篇

健全有效的内控机制是防范金融风险的第一道屏障,而以建立和完善科学性、安全性、合理性、有效性为内容的商业银行内控制度,则是银行风险监管的基础和关键。××银行××支行成立一年来,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夯实基础工作,强化内部管理,从决策、执行、监督全过程集思广益,全员参与,开展了一次内控制度建设的群众运动,打了一场防范操作风险的人民战争,树立了违规就是制造风险的理念,形成了内控制度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永远从零开始,因时而变的内控文化,建立了防范风险的长效机制。

一、加强制度建设,构建科学有效的制度体系

×银行是我国最优秀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其内控制度是比较完善和健全的。刚刚组建初期的××银行××支行,在内控制度建设上不仅仅停留在按上级行规章制度办事的层面上,他们立足于自身实际,整合现有业务管理模式,面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的考验,先后制定了信贷管理、资金管理、会计管理、安全管理、行政管理等二十项规章制度,强化了会计、出纳、联行、计算机系统等重要岗位的自身监管,对印章、密押、重要空白凭证的交接和保管进行了再保险。建立了合理的组织架构,使事后监督向事中、事前转移。同时还根据当前经济形势,在案件多发的票据业务、集团客户与关联交易等风险集中的重要业务上,制定和完善了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操作流程,建立了银行与客户、银行与银行以及银行内部业务台帐与会计之间的适时对帐制度。这些制度贯穿决策、执行、监督的全过程,覆盖所有风险点,使××银行××支行各项工作一开始就纳入条理化、规范化的轨道,为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坚持特色,培育企业内控文化

为了保证内控系统有效运行,提高员工对内控制度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培养严格、扎实、高效的工作作风,××银行××支行面对成立时间短、业务新、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特点,积极组织员工学习内控知识,采取多种方式,强化风险识别量化意识,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发展目标、企业精神教育员工。一是开展“纠树”活动。今年以来××银行××支行开展了一次“纠正不良习惯,树立无缺陷工作作风”的主题活动,号召全行员工从小事做起,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开始,克服工作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树立“违规操作就是制造风险”的理念,全局至上,力求和谐完美。二是实行工作日志制度。××银行××支行规定所有员工每天要利用班后时间记录一天的工作情况,对自己当日工作中执行规章制度、遵守操作规程情况进行总结,对麻痹大意、违规操作要深刻反思,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提出改进办法和措施,以达到思想和行动的统一。三是坚持内控自查评审会议制度。支行每月都要召开内控评审会议,每个岗位、每个操作环节的具体工作人员对其上游和下游岗位和操作环节执行内控制度情况都要进行评价,提出看法和意见,互相监督,明确责任。各部室对当月存在的风险隐患要进行分析总结,行领导每次对内控自查评审情况进行点评,发现问题立即整改。高管层对内控管理的重视,促进了××行××支行内控管理文化不断完善,广大员工充分认识到内控管理是每个员工的职责,深刻理解风险防范是银行发展永恒的主题,形成了“内控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银行求生内控先行”“执行制度没有特权”等个性鲜明的内控文化。

三、规范自律行为,强化内控执行力

制度建设固然重要,然而把制度落到实处,增加执行力,使内控机制运转有效,乃是重中之重,××银行××支行在执行内控制度方面,规定了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和奖惩制度。制定铁律,不管是谁、无论是谁,在遵守规章制度上一视同人,没有特权,不搞姑息迁就,不搞下不为例,发现问题一查到底,力求达到纠正问题,排除风险,规范业务的最终目的。营造一种层层设防、处处把关、事事对照、人人执行规章制度的良好氛围。今年以来,在信贷资金投放过程中,××银行××支行坚决执行贷款“三查”制度,坚持资产运行的可控制原则,以质量求发展,健全了贷款管理组织架构,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和考核标准,出台了客户资格准入意见,制定了客户优选标准,并且一律公开,不搞暗箱操作,凡是不符合贷款条件的客户,无论是什么人、哪个部门推荐的,坚决拒绝,不予考虑。从源头上有效的规避了风险,避免了以贷谋私现象的发生。保证了资产质量。截止到今年九月末该行全部贷款余额×××××万元,无一逾期,无一欠息。此外,在案件专项治理工作中,该行领导高度重视,以身作则,全行员工认真对待,积极查改,保证了此次活动不走形式,不走过场,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共计发现问题九十个,其中一般性问题八十六个,较严重问题四个,有效整改七十九个,整改率百分之八十七点七,没有整改的体现在会计、出纳专业流程上,已构成差错事实,只能在以后的工作当中彻底杜绝。

四、坚持以人为本,加强警示教育,防范道德风险

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人是关键,不解决人的问题,再好的内控制度也无济于事。因此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权力观,加大对员工职业责任、职业道德、职业纪律的教育力度,按照“规定动作”规范员工行为。

××银行××支行始终坚持“三必访”、“四必谈”的访谈制度,及时掌握员工的思想动态和行为轨迹。今年以来,共计开展“三必访”三十人次,“四必谈”七十四人次,对全行大部分职工进行了家访和谈心活动。努力做到思想上沟通、工作上帮助、生活上关心。实行员工异常行为报告制度,各部室每月都要上报包括八小时以外的员工异常行为管理情况,结合全国打击赌博违法犯罪专项行动,要求员工承诺远离黄、赌、毒。经商办企业、买卖股票必须报告。教育员工明辨是非,谨慎交友,严格自律,此外,该行通过开展“企业文化节”、法律法规知识竞赛、重大典型案例分析等多种活动,提高员工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强化了防范意识,保证了队伍的稳定和纯洁。

通过实践,××银行××支行深刻认识到内控是立行之本,风险管理是银行发展永恒的主题。该行将时刻把防范风险放在首位,重效益更重质量,长期重于短期,严格按章办事,依法合规经营,努力塑造品牌形象,力争打造精品银行。

第8篇

关键词:金融学;实践教学;教学研究

在“金融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感觉到其中部分内容作为实践能力要求比较高的技能,在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教学环节存在着一些可以进一步改进的地方。目前的教学环节设计当中,理论课程与实际操作课程之间的相互融合与协调性不是很理想,由于学生的课程实践环节与相关课程存在一定的交叉,导致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可能反而忽视一些比较重要的教学内容与环节,使得学生在一些重要的理论运用与实践操作中失去学习的机会。

一、金融学实验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金融专业涉及到的主要实验与实践课程分为两类,包括:一是技术分析、基本面分析与模拟交易在内的金融实验课程,这一类实验涉及的课程包括投资学、国际金融、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等课程,在全国高校的应用比较广泛,开发出来的实验软件相当多,主要是针对公司所进行的财务分析,针对外汇所进行的汇率分析,以及相应的证券、外汇、期货等的模拟交易;二是包括一些注重提高理论分析能力的实验课程。这一类涉及的课程主要包括投资学、金融市场学、金融风险管理、金融学等在内的课程,注重的是对于一些金融理论的解释与运用,以及针对金融风险的分析,对于学生的专业理解与分析能力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验的对象包括投资组合模型的应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引用、风险资产与风险价值的计算、利率风险(债券的价值、久期、凸性)、期权定价模型的计算与运用等。这两类实践尤其是后者在金融专业教学环节中尚未真正地实现有效的协调,主要原因在于课程之间的协作程度比较低,也与金融专业的特殊性有一定的关系。第一,每一门课程都有着自己的侧重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很难真正地将理论与实践内容在自己一个学期的教学中进行很好的结合,所以实践环节就成了其中比较薄弱的一环。第二,金融专业的一些核心课程在内容上存在着一些交叉。教师对这些交叉的内容一般都没有将之设计成很重要的教学内容,但往往这些内容正是串联起相关金融核心课程的重要知识点。与此同时,教师之间也没有进行很深入的沟通,结果导致这些教学内容成为学生学习的障碍。第三,金融学课程的一些实验与实践环节需要教师自己设计。尤其是投资组合和资本资产定价等方面的学习,并不是像已有的一些财务分析软件和模拟交易软件,需要用到简单的数据库,或者通过EXCEL等基本的电脑程序来传授,这样也增添了相当的工作量,所以导致这一类的实践教学内容没有很好的开展。

二、金融学实验课程教学实践的主要内容

(一)金融学实验课程教学的改革目标

作为经济学当中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分支,金融学已经逐渐地从原来的以货币、银行理论为基础的学科扩展到以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为基础的学科。在金融学的学习中,对金融市场中各类金融工具的定价与风险进行分析的能力培养应当成为教学重点,这些重要的知识点以理论学习为主,但却需要有一定的实验辅助。如果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只是纯粹的理论教学,可能会削弱学生的竞争力。所以说发展项目所提出的实践教学,对于学生提升自己的竞争档次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学模式改革主要实施范围包括商业银行、外汇交易、公司金融、财务、资产评估等。通过教学手段的改革,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真正的金融理论实践机会,而不是简单地在实验室内进行模拟交易操作或者进行的一般分析。通过教学内容设计与实施,学生可以比较全面和准确的把握与金融理论相关的投资组合与资产定价理论,以及资本结构相关理论,提高实际的操作与分析能力,能够综合运用证券交易软件、EXCEL等工具建立分析框架,将金融市场各类相关的数据运用到各种模型当中进行分析和预测,为未来的工作实践打好基础。

(二)金融学实验课程教学的改革内容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理念在于,以协作的精神将实践环节进行有效的整合,集中进行实践教学,真正实现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标,通过大型作业的设计与应用,辅之以前期大量的实验成果,将应用型教学落到实处。改革的基本思路如下:一是安排大型作业的前期实验内容。整合与实验相关的金融学理论与知识,实现实践课程的分类管理。通过整合课程的实践内容,按照相同的特点归类,前期安排7到8次实验课程,每次完成一个实验报告,让学生对金融学的实践运用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认识与理解,内容主要针对金融学几大核心内容:模拟外汇交易及证券交易软件的其他功能运用;证券收益与风险的数据提取与计算;EXCEL电子表格的运用;证券投资组合运用基础;多项证券组合的最优权重计算实验;资本资产定价理论的实践应用练习;资本结构案例分析与实践;公司金融财务管理;商业银行业务等。二是安排大型作业的内容设置与教学目标。在前期多次试验的基础上,协调教学内容,完善课程的教学结构,将与实践有关的内容重点落实到最后的大型作业。通过课程重点设置,实现集约化实践教学,增强教学的系统性,提高学习效率。通过一次大型作业的设置,系统完成对学生《金融学》课程知识点的掌握与提升:熟练运用证券投资软件;熟练运用财务指标进行分析;熟练掌握投资组合理论的应用与实践;熟练掌握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及其应用;熟练掌握对外汇交易工具的分析;熟练掌握商业银行业务技能等。二是安排大型作业的实践形式与考核方式。大型作业的安排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对学生进行分组,要求他们在课后以团队形式完成这一综合性的任务,并上交电子稿;第二阶段是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结合书面作业,进行演示和课堂讨论。

(三)金融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的关键

要完成教学改革任务,关键要解决几个问题:一是理论教学的完整性。在教师的课程设计与讲解过程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以金融学理论的逻辑框架为基础,系统讲述教学内容,充分借鉴国内其他大学和国外大学金融学教学优点,重视细节和系统性,使得学生能够对相关理论基础有比较好的了解。二是前期实验的实用性。大型作业的前期试验安排非常重要,能够保证学生在有限的试验过程中掌握相关知识,能够循序渐进地理解相对比较难的理论;三是学生对工具运用的熟练性。大型作业的完成需要学生非常熟练地掌握各类工具,包括软件的应用、EXCEL电子表格的应用,收益和风险相关内容的设计。四是课程时间安排的科学性。金融学最好是安排成2+3的授课形式,这样教师可以合理安排试验时间,保证能够在学期第10周之前能够完成该大型作业的所有内容。

三、金融学实验教学实践的主要方法

(一)实施步骤

第一步是金融学课程教师之间进行教学交流,整合相关课程的实践内容。主要任务就是将主要的一些实践内容按照逻辑框架,配合各门课程的特点,建立金融核心课程的金融学实验教学的内容体系;第二步是设计金融学理论相关实验经过前期的大量工作,将一些重要的金融理论应用实践内容进行归类与分析,并设计一些相关的实验(主要是通过EXCEL中的一些工具如规划求解来设计和解决投资理论中的实际运用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开始试运行。第三步是从学期一开始在这门课程的实验课程中引入相关实验内容,在每次3节课的实验教学中要求学生完成一个实验报告。预计通过一个学期的准备,基本实现相关实验内容的可操作性和系统性;第四步是课程负责人与其他课程教师进行互动,协调各自的教学重点,将大型作业的教学计划真正落实到教学当中,按照课程的特点完成实践内容的安排,以相关课程为辅,推行实践教学计划。

(二)实施方法

第9篇

本文以阿里小贷为案例,阐述其交易结构、风险收益及风险管理措施,发现在我国互联网金融背景下资产证券化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创新性的启示,以期为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参考。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阿里小贷;资产证券化

一、引言

我国互联网金融起步较晚,2013年3月在时任国家总理的大力推行下才有了互联网金融的产生和发展。阿里小贷联合上海东方证券推出了国内首单互联网金融下的资产证券化项目,并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政府的扶持走出了一条较为成功的道路。然而该创新性的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理论与实践经验的缺乏、各项制度的不完善、整个经济环境和投资者落后的经营观念,都给互联网金融下的资产证券化带来了非常大的阻碍。但也不能以此为借口,放缓了该创新项目的发展。因此,本文通过分析阿里小贷案例,为我国其他行业或企业进行资产证券化提供非常宝贵的经验和指导,为我国未来的“互联网金融+大数据+信用评价+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指明方向。

二、基于互联网金融的资产证券化开展的必要性及发展现状

(一)必要性分析

我国资产证券化在2014年得到了跳跃式的发展,并在互联网金融的强势推进下,资产证券化市场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会持续升温,存在着巨大的创新性发展空间。因此,对于开展互联网金融下的资产证券化项目的必要性分析非常有必要。

(1)互联网金融下的资产证券化项目能有效盘活我国互联网金融市场中的优质小微资产。近年来,我国的电商平台在所有交易平台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其中的龙头企业有京东、阿里巴巴、苏宁易购和腾讯等。仅阿里巴巴旗下的天猫国际在2015年11月11日当天的总成交额就达到500亿元人民币。这些电商平台上主要是小微企业和个人消费者,其小额贷款的需求非常大。而互联网金融下的资产证券化项目则以互联网的大数据为依托平台,为众多的中小微企业提供了融资平台,充分盘活互联网金融市场中的优质小额资产。

(2)互联网金融下的资产证券化项目能有效降低小微企业的融资杠杆。中国现阶段的企业中有95%以上都是中小企业,但由于自身资质的影响获得融资的难度很大,难以从传统的银行贷款渠道获得融资,限制了这些企业的快速发展。而互联网金融下的资产证券化项目恰恰能为中小企业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3)互联网金融下的资产证券化项目有利于直接融资的快速发展。电商平台中的中小企业由于各种监管政策的融资规模的限制难以发展壮大,只能通过银行贷款进行间接融资,但这样的融资方式对于这些企业而言融资成本相对较高,且入门标准较高。而互联网金融下的资产证券化项目能为这些企业提供一种直接融资的渠道,有效解决融资困难的问题。

(二)互联网金融下资产证券化项目的发展现状

2013年3月,时任国务院总理的在两会上首次提出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成功揭开了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的大幕。2014年,国家正式大力推进经济体制转型,金融财富重点由原先的房地产开发逐渐转向金融市场领域,“互联网+”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同时利率的市场化也传来了利好消息。这些都使得我国互联网金融市场的整体规模不断增长,且涉及更多非传统的领域。同时互联网金融市场的迅猛发展也极大地促进了金融市场的体制改革,进一步使资源得到更优的配置,且互联网金融下资产证券化项目能将风险进行有效的分散,充分保证小额投资者的利益。

(1)资产证券化发展现状。中国建设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于2005年被确定为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试点,并分别开展了住房抵押贷款和信贷两方面的资产证券化。该阶段我国主要应用资产证券化的主体为银行、证监会合作并主导的部分企业,但由于监管制度和风险管理机制的不完善曾停止过一段时间。直至2012年《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的颁布,资产证券化项目才由试点转变为常规业务。2015年起,国家层面对资产证券化项目大力扶持,各种利好政策不断推出,刺激了国内该项业务的迅猛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截止2015年底,我国共发行资产证券化项目1386个,涉及金额近6000亿元。

(2)互联网金融下资产证券化项目发展现状。政策方面:2005年确定建行和开发银行为第一批互联网金融下的资产证券化项目发展试点;2014年颁布《证券公司及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为互联网金融下的资产证券化项目提供充足有力的法律依据。市场发行方面:2013年7月,阿里小贷与上海东方证券联合推出国内首单基于互联网金融的资产证券化的创新产品“东证资管———阿里巴巴专项资产管理计划”首次将互联网金融与资产证券化进行有效的融合;2015年9月,京东京东白条,成为国内首例以个人消费小额贷款作为基础资产的互联网金融下资产证券化项目;2015年12月,新兴电商发行“嘉实资本分期乐1号资产支持专项计划”资产支持证券,为国内首单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互联网金融下资产证券化项目,主要面向年轻群体。

三、案例分析

(一)项目简介

“东证资管———阿里巴巴专项资产管理计划”由阿里小贷和上海东方证券于2013年7月份联合推出的国内首单基于互联网金融的资产证券化的创新产品,是响应同志“互联网金融”的领先企业。该项目共注资16亿元人民币,但因国家证监部门的融资杠杆不得高于金资产一半的规定,特利用证券化项目进行了五十亿元的融资,解决了资金的缺口问题。截止2014年7月,该项目累计循环贷款额达400亿元,参与接待人员数量超过160万人。

(二)阿里小贷资产证化的收益分析

(1)优先劣后的分层收益分析。根据资产风险和利益的不同,专项管理者采取优先劣后的利益分配模式,并将投资者分为优先级、次优先级和次级投资者,其认购分配比例为0.75:0.15:0.1。在这种利益和风险均分层级的分配机制下,当回收资产只达到总发行量的六成时,次优先级投资者的本金将得不到保证;回收资产达到总发行量的110%时,优先级和次优先级投资者的本金与利益均能得到保证,并能保证阿里小贷的本金支出。因此,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阿里小贷选择的证券化项目一般要将不良率控制在2%以下。从中也可以看出,阿里小贷和投资者双方保证共同利益的关键是获得稳定且高质量的基础资产。在20%-50%的借贷利率环境下,所有收益中要有6.5%和11.5%的利益优先分配给优先级和次优先级投资者,再加上3%左右的管理等其他费用支出,会使得资金的使用成本相对较高。因此,阿里小贷的资产证券化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提高了阿里小贷的资金周转率和循环利用率,从而大大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成本。

(2)不良率的压力测试。根据前文所述,不良率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通过基础资产分别在理想和悲观两种极端状态下对不良率进行压力测试。其中,理想状态是指资金的使用率为98%,利率为18%;悲观状态是指60%的资金使用率和10%的利率。理想状态下,当不良率达到9.2%时,次级投资者的收益将得不到保证;达到40%以上,次优先级投资者的利益才会受到损害。在悲观状态下,即使不良率为0,次级投资者的本金也不会得到保证,不良率达到8%时,其本金将全部损失;当不良率超过36%时,次优先级投资者的收益会见损;不良率达到54%时,次优先及投资者的本金将全部损失,同时优先级的收益也得不到保证。但在实际的项目发行中,这两种极端状态出现的几率很小。阿里小贷通过对基础资产不良率的动态监控,会随时对基础资产进行调整。当不良率超过5.5%时,会及时调整项目的入池最低标准;当不良率超过8.5%时,将进行不良基础资产的催收工作;当不良率超过10.5%时,将停止项目的发行,并提前回收款项并进行利益的分配。

(3)相应的风险管理举措。资产证券化运行中损害投资者利益的因素主要有信用风险、现金流预测风险和利率波动风险等。针对这些风险,阿里小贷主要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自身的风险管理:一是严格审核基础资产,对平台上的阿里巴巴、天猫和淘宝等的经营活动进行实时的检测,充分了解借款人的资金动向,详细评估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信用程度,从源头上遏制风险。二是信用的双重增级,该项目在内部采取优先劣后的层级制度,次级投资者只能进行最大10%比例的投资,且只能是阿里小贷定向发行,从源头开始注重基础资产的高质量性和稳定性;在外部由专业担保公司作为担保和资金的补充支付方,优先保证优先级和次优先级投资者的利益。三是基础资产的实时监控,阿里小贷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并对超出设置的预警的部分进行资产的重新整理,同时还有充足的风险拨备资金作为预备保障。四是投资者准入门槛的逐步提高,优先级、次优先级和次级投资者分别对应不同的证券投资认购的起点,优先级的认购起点为500万元人民币,次优先级投资者的认购起点是2000万元人民币,次级投资者的投资只能由阿里小贷进行定向发行,不同层级的投资者匹配不同的风险承担和利益分配。

(4)阿里小贷成功实施的意义。阿里小贷实施的意义总结起来有四点:有利于推进资产证券化的快速发展、解决了互联网金融市场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创业者融资困难的问题、利用互联网平台大数据充分发挥了金融创新的重要作用以及盘活了互联网金融市场中优质的个体和小微企业的沉淀资金。

四、案例揭示的问题及创新启示

(一)揭示的问题

(1)监管制度尚未完善。阿里小贷基于互联网金融下的资产证券化的法律依据是《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中将资产的证券化正式转为常规业务,而不再只是试点业务。但是该项管理规定对互联网金融平台下的资产证券化并没有较为完善的详尽规定,同时阿里小贷作为国内第一单资产证券化的成功试点,是以小额贷款作为基础资产的。由于小额贷款存在极大的特殊性,监管制度更应完善。同时,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推进,资产的证券化项目会越来越多,更需要不断完善监管机制和相关法律法规,引导资产证券化健康、良性的可持续发展。

(2)信用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我国现阶段的资产证券化项目针对的目标群体主要集中在中小微企业和个体企业,他们的信用评价对基础资产的质量有关键影响。但是我国征信体系的发展起步晚,并且不完善,这使主要的目标群体在传统的融资领域中很难获得发展。而信用评价体系的构建则是互联网金融的重要目标,因此需要不断完善信用的评价机制。

(3)基础资产的“数据+客户”化程度较弱。数据及其分析运用是互联网金融的核心内容,对互联网的大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了解基础资产的信用等级,完成高质量的融资网络模式。对于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平台而言,其自身发展相对较晚,并且受众范围较小,缺乏足够的基础资产,合适的资产证券化项目工作很难开展。但在互联网发展迅猛的大环境下,我国互联网金融平台实现“数据+客户”的模式指日可待。

(4)产品流动性不足。互联网金融的资产证券化项目创新性高,随之而来的就是高的未知风险。阿里小贷优先级投资者仅为国内信用良好的投资者,且只能在深交所进行业务交易,产品的流动性大大降低。这就需要投资者不断更新互联网金融风险意识,理性投资。

(二)阿里小贷成功的创新启示

(1)小额贷款作为基础资产。我国传统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大多由信贷资产组成,如信用卡业务、住房抵押贷款及高速路回收款项等,其周期较长,资金周转率和使用率都较低。而阿里小贷则开创了以小额贷款为基础资产的资产证券化项目的先河,其资金周转率和使用率相对较高,能有效盘活互联网金融平台中的优质的小额贷款。

(2)交易结构为循环购买模式。阿里小额贷款为债权性资产,其周期相对较短,为方便客户随借随还,和传统的长期性资产证券化的产品很难匹配。因此阿里小贷的交易结构为循环购买模式,即有回款时再经审核通过后继续为基础资产进行循环使用,以此来保证基础资产总额的相对平衡,方便投资者的频繁交易。以小微个体为主要目标群体的互联网金融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范围广、单位量小和流动性较强,因此互联网金融资产的证券化中会产生限期错配的现象,阿里小贷的循环购买模式较好地解决了证券周期长而还款周期短的错配现象。从另一方面讲,同质性的基础资产有利于标准化,从而进一步提升资金的使用率和周转率。

(3)业务模式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阿里小贷通过自动资产筛选系统进行常规管理,对不良资产及时反馈并进行处理,充分保证了基础资产的安全性,并通过支付宝平台进行归集和支持服务。此外,“互联网+大数据”也应用到基础资产的信用评价上。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方便快捷地列示出借款人的订单情况,诸如历史交易记录、资金使用记录和信用评价等信息,对借款人的借款信用和还款能力有着较为直观的感受。阿里小贷的成功也对风险管理有所启示,例如应将参与项目的基础资产的不良率控制在2%以下;应对投资人和借款人的信用情况进行具体详细的评价;必须重视整个环境中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政治平衡的重要影响力。

作者:李佳珂 单位:湖南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企业 走出去 风险防控 体系构建

1 企业“走出去”战略发展必然性及其面临的主要风险概况

企业“走出去”战略实际上是基于经济全球化背景的企业国际化问题,它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随着企业业务的扩展和经营层次的丰富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所带来的不可避免的结果,它是企业生存发展以及参与市场竞争的必然方式和途径,2001年我国加入WTO以来,据一项调查统计研究资料显示,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明显加快,平均年增长幅度超过了14%,远远大于1990-2000年期间平均4.8%的幅度值和水平。

由于国际生产经营环境与国内市场有着明显的差别和不同,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面临各种风险,企业不仅要善于利用国际化带来的机遇,同时随着金融危机特别是后金融危机的时代和经济背景,企业面临着更多的人力资本风险、金融风险和本土化过程中的管理风险,调查显示,这是我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所面临的前三位主要风险,分别居于34.7%、23.5%和17.2%的水平和幅度,调查统计资料还显示,这三个问题的解决情况如何,对于企业走出去的成败的贡献率分别为43.1%、32.7%和19.1%。

2 目前企业“走出去”过程中风险防控体系现状及问题分析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就已经开始了走出去即国际化的战略行动,几十年来,在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工作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调查显示,67.8%的走出去的企业已经建立了初步的风险防范体系,在风险的识别、检测、控制以及后续追踪方面初步走出了一条自己的道路。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综合归纳起来我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风险防控体系构建上主要存在下面的问题。

第一,走出去的企业中普遍缺乏对于国际化进程中人力资本风险问题的诊断和分析,人力资本瓶颈成了企业走出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阻碍和困难。一份调查研究显示,我国对东南亚国家中电力工程的对外工程承包中,即使在地缘和文化十分相近的情况下,平均人力资本需求的缺口2005-2010年期间维持在18%左右,这也就是说相关对外工程承包中100个岗位中有18个未能找到胜任力的人,并且这些岗位中34%以上是属于关键重要岗位。

第二,走出去的企业中对于国际商品交换过程中支付方式、投资融资以及资产负债结构等金融风险的重视程度不够,普遍面临着在这些问题上的应对措施和系统化的解决方案。以笔者所在的电力工程为例,在对于东南亚的工程承包中,特别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平均造成了我国对东盟国家的工程承包亏损率达到了32%,并且缺乏对于相应融资市场和金融借贷的综合考虑,使得56%以上的对外工程承包合同中资产负债表的相应项目的指标和比率与国内外同行业或不同时期相比出现了严重的不正常的情况。

第三,走出去的企业别是在海外有生产加工型工厂的企业其管理过程中所面临的本土化问题十分严重,表现为管理成本较高、管理风险较大、管理人员的结构比例不协调等问题。经营管理的本土化是走出去的企业管理中一条重要的基本原则和做法,2005-2010年我国对东盟国家的电力工程对外承包中,本土化管理比率仅仅达到平均数值的13%,重要技术和管理岗位的的人员比例中方人员与本土人员的比例达到了8:1,严重超出了国际通常比例的7:2的水平,而且管理的成本居高不下,是国内平均工程承包管理的3.1倍左右。

3 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风险防控体系构建的建议和对策

根据企业走出去战略发展必然性及其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的阐述,在分析了我国企业当前走出去过程中风险防范体系构建中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分析的基础上,参考相关企业国际化进程中风险及风险防范体系构建的知识和理论,借鉴欧美发达国家企业的先进做法和成功经验,从下面几个方面就我国企业走出去过程中加强和改善相关风险防范体系的构建提出建议和对策。

第一,企业在走出去的整个过程中都要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确定合理的人力资本需求和人力资本培养体系,加强人才培养特别是适应“走出去”需求的战略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介绍国内外政策法规和社会环境,提高在外人员的整体素质及风险意识。加强具体做法和细节上的问题,比如了解中国驻当地大使馆的联系方式,以便出现紧急情况时,能第一时间联系中国大使馆求助;另外,“走出去”的企业可以选择向保险机构申请为企业和在外人员办理保险和担保,合理规避、转移和分散风险等等措施。从总体上来说,企业要根据走出去的步伐和规模即企业发展的战略规划来制定中长期人力资本需求计划并根据战略的执行和推动情况来动态地进行调整,相应研究资料显示,人力资本的数量应该稍微维持在低于需求量的层次或水平,比例维持在1:0.78最为适宜。

第二,走出去的企业在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中要重视金融市场动荡和汇率变化给企业所带来的潜在风险和成本变动,并通过各种途径实现多渠道投融资解决方案和优化企业资产负债结构。为此企业需要成立专门部门负责信息收集工作,关注项目所在国的政局、市场、信贷、政治外交等风险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加工从而指导企业进行相关风险的管理和控制。参考国际通用标准,我国对东盟国家的电力工程的对外承包中,应该采取多种融资方式和资本市场,根据工程的实际需要制定中长期资本市场融资规划,调整和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和比率,一般维持在35%左右最为适宜。

第三,那些在海外市场拥有直接加工生产车间的国际化企业,要注重本土化管理的思维和战略,采取切实的措施通过多种形式降低管理的成本和风险并调整管理人员结构及来源等属性值。管理的本土化有助于实施国际化的企业进行管理领域相关风险的降低,并在这个过程中与当地民众和相关社会公众建立融洽的社会关系,并最终可以给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带来全面的改观,为此应该制定本土化管理的持续改进和加强措施,首先调整管理人员的比例结构和岗位职责结构,其次规范和制定管理本土化的程序和规程,我国对东盟国家的电力工程承包合同中尤其应该如此。

4 总结

企业国际化所面临的生产经营环境的复杂性和风险性是企业在国内市场上进行生产经营所不可比拟的,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一般的被认为对于其国际化战略有着深刻影响的主要风险来自人力资本风险、金融风险以及本土化管理的风险,现代企业国际化理论和实践研究都表明,这些问题是涉及到企业走出去战略能否成功的重要问题,本文最后在前面相关理论阐述和问题解析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关键建议和对策,这些措施和建议同时也是对于大量案例分析研究以及笔者自身实际工作实践的心得体会。

参考文献

[1]许晖,万益迁,裴德贵.高新技术企业国际化风险感知与防范研究——以华为公司为例[J].管理世界,2008,(04).

[2]许晖,李硕.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国际化经营中的风险管理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9,(02).

[3]许晖.风险感知与国际市场进入战略决策的互动研究——兼论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风险防范[J].经济问题探索,2004,(10).

[4]许晖.基于风险感知的国际企业管理控制体系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4,(03).

第11篇

关键词:产融结合 司库

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相互渗透、融合是现代企业集团的重要特征之一。纵观全球大型企业集团的发展历史,发现在其发展过程中均会出现以企业司库管理为手段的产融结合现象。据有关统计,世界500强中有2/3的企业进行司库管理,作为大型集团的资金资源管理平台,司库具有关键的战略地位与作用。企业集团通过寻求多元化、资本虚拟化,实现产业与金融资本之间共生,提升核心竞争能力,推动自身向更高级阶段发展。本文基于产融结合的视角,从企业司库概念入手,梳理了企业司库的产生原因、发展阶段及建设特点;通过对GE、Siemens司库管理的案例分析,总结了管理实践对我国企业集团的启示;最后,从发展角度对司库管理的未来趋势进行了理性思考。

一、企业司库的概念

早在企业司库协会(Association of Corporate Treasures)成立之前,学者们就关注到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税收、政治经济等因素变化对公司金融的影响,但很少从事企业司库或者司库管理者方面的研究。正如马克(Mark Billings,2007)所描述的一样,大多数人认同司库管理是公司金融功能的一部分,但对于它的概念演变过程却关注较少。

对于中国企业集团来说,企业司库(Corporate Treasury)概念是一种舶来品,源自国外大型企业集团设立专业化的机构对货币资产、流动性、金融风险及银行关系的实施统一管理。目前,国内对企业司库认识正处于一个逐步深入过程。2011年5月,中国财务公司协会举办的财务公司司库管理研讨会中,来自学术界、企业界及咨询机构的专家对司库管理进行了交流。中国资金管理网高杰提出,司库是集团总部职能管理部门,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利用先进的管理制度、方法和IT手段,紧密结合金融市场,帮助公司实现最优化的财务结构、融资成本和投资收益。中石油吕连浮认为“大司库”管理应该包括如下内容:理念是把资金作为运营要素,追求专业化管理和价值最大化;管理内容上注重管理各类金融资源;管理方式上强化资源的存、流量管理和风险管理;管理平台上实现资源、信息和管理集成,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中国人民大学张瑞君提出,司库管理职能包含两个方面:“基本的现金管理职能”和“高级司库管理职能”。前者以留存资金能保证企业正常运营、实现必需收付为目标,包含流动性管理、收支管理、账户管理等职能;后者更具战略导向,强调通过控制风险、降低成本、实现更高利润率来参与企业价值创造,包含财务风险管理、短期融资管理、短期投资管理、银行关系管理等职能。

随着企业集团管理实践的演进,企业司库的内涵和外延在不断地扩展,其概念可以从功能构成、组织形式、管理职能等多个角度去界定。本文认为,企业司库具有名词和动词相结合的特征。一方面,企业司库是企业集团内部的一种组织形式,一般是集团总部的一个职能部门或者是集团总部控制下的一个法人机构/分支机构(如财务公司、结算中心等),由其行使对资金及其相关资源的管理功能;另一方面,企业司库是一种管理过程,是以资金资源为管理对象,通过计划、组织、控制、协调、决策等管理要素,采用制度、信息技术、金融工具等管理手段,提升企业集团资金资源利用效率,实现企业集团资金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企业司库产生的动因

(一)组织结构的变革推动企业司库的产生

钱德勒(Alfred D.Chandler,Jr.,1980)提出,“一战”后美国的跨国公司建立了M型组织形式,其中财务/金融部门包括会计、审计、司库功能,且此种组织形式经不同大型集团的模仿,强化了企业司库在资金资源管理上的功能与地位。例如,1907年,Amours&Company集团已设立了司库管理部门,且独立于会计、审计等部门进行专业化运作;1911年,Du Pont集团的审计部门要向公司的司库管理进行汇报;1917年,Westinghouse集团把秘书与司库管理的职能进行合二为一;1920年,General Motor集团进行了组织结构变革,其公司审计和会计条线要向集团司库进行汇报。

外部环境变化、内部管理效率提升的要求从不同层面影响着企业组织结构的演进。“统一决策、分散经营”促使组织变革,要求企业集团内部的执行单元应“责任明确、独立自主”地实现专业化的业务执行功能;同时,企业集团内部的成员单位需实现总部的统一方针,实现总部对下属事业部及各子企业资金、利润、人资等方面的管理。企业司库的产生就是这种组织结构变革的结果,它代表着企业集团对资金资源已开始采取统一管理,并通过司库这种职能实现集团总部的资金资源管理需求。

(二)产融结合的需求促使企业集团优化配置资源

资源基础论认为,企业是各种资源的集合体。由于各种不同的原因,企业拥有的资源各不相同,具有异质性,这种异质性决定了企业竞争力的差异。各种资源具有多种用途,其中又以资金资源最为重要。Wernerfelt(1984)提出企业具有不同的有形和无形的资源,资源可转变成独特的能力,资源在企业间不可流动且难以复制,这些独特的资源与能力是企业持久竞争优势的源泉。

随着产品或服务交易的波动、业态模式的转换、市场结构的变化,企业资产体系的优化配置需求日益增多。作为企业资产体系中的关键要素,金融资源优化配置将打破原有分工界限,其难以模仿、不可替代等特性将在强化企业既有核心竞争力同时,培育出新的核心竞争能力。从资源论的角度而言,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融合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需求,也是推动企业进行优化金融与产业资源配置的根本动力。

(三)信息技术的发展驱动企业集团发挥协同效应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企业的本质是对市场的替代(Coase,1937)。也就是说,企业组织的特征是将市场关系内部化,用组织科层制权威配置资源替代外部市场交易,企业的边界最终由市场机制的边际交易成本和企业组织的边际组织成本达到平衡的那一点决定。然而,这种主流理论却存在致命的缺陷,其假设前提是交易成本与技术无关。进入20世纪90年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促使交易成本大幅降低,企业中相对独立的业务结构单元容易被分解出来,形成一个个独立的组织,并在企业演变过程中充当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推动企业组织形式的进一步发展。

企业集团拥有众多的成员单位、分布地域广泛,基于内部分工协作的需求,下属成员单位之间存在资金资源、物资资源、信息资源的交互。为实现企业集团的整体协同效应,发挥统一的运作功能,以资金资源为对象,借助信息技术实现的企业司库从集团业务结构中独立出来,成为集团化资金资源运作的途径与手段。

(四)复杂金融环境促使企业集团进行司库管理

世界经济的多极化发展诱发金融环境步入了复杂性、不确定性、全球化的时代。复杂金融环境对企业集团的资金的流动性及避险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金融产品、金融工具的应用使企业集团达到避险目的,以资产流动性、信用方式、股权方式的金融创新正在以其特有驱动力提升企业集团核心竞争力。

但在采用衍生品、结构融资等多种金融创新手段获取收益的同时,企业集团风险敞口也逐步变大,管理风险的需求逐日增强。尤其是日常交易分散在全球的不同时区和地理位置的跨国企业集团,外部金融环境迫使跨国集团面对着交易币种的利率、汇率变动,要求集团能够准确地响应资金流信息的变动并进行管理决策。集中化企业司库管理作为解决复杂金融环境的手段被众多大型集团利用。例如,北美及欧洲地区的大型企业集团越来越趋于采用全球企业司库管理的模式获取最大化的利润。

三、企业司库的功能、发展阶段及建设特征

(一)企业司库的功能

资产规模、成员单位之间关系、下属单位所处地理位置、组织形式等因素影响着不同集团对企业司库管理的功能定位不同,但差异化的特点中也蕴含着共同特征。一般而言,企业司库管理的具体功能应包括如下六个方面:一是流动性与现金管理功能,该功能是基本功能,主要指企业集团通过司库管理短期资金资源和流动性。二是风险管理功能,主要指企业集团货币收支过程中避险保值的风险管控功能。三是融资管理功能,包括管理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四是成本管理功能,通过优化资本结构实现最低的资本成本。五是金融机构关系管理,主要通过司库管理与企业集团发生金融交易的机构。六是决策支持信息管理,对金融资源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为集团决策提供依据。

(二)企业司库的发展阶段

企业司库发展受支付数量、支付性质(国内/跨国/币种)、支付类型(支票/现金)、交易量、区位特点(时区)、集团业务结构(多元化/专业化)、与银行之间的关系(紧密/松散)、管理信息系统集成度(高/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依据上述因素结合时间顺序,企业司库发展划分为三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创建司库管理的部门。通过统一管理集团的流动资金、内外支付及与银行之间的关系,执行集团战略意志。对于大型跨国集团而言,此阶段以多币种交易管理为主,实施集团统一的短期投融资、长期融资、外币保值及风险敞口管理等。第二阶段,现金集中管理/现金池管理。其主要是通过本国现金池及跨国现金池实现全球的现金集中管理。对于大型跨国集团,由于其业务辐射全球,在众多子公司的业务处理过程中,涉及不同时间、地点、币种之间的结算,同时带来不同子公司出现资金充裕及短缺的现象。以现金集中管理/现金池管理的方式,可以调剂内部余缺,降低集团整体的资金运作成本。第三阶段,全部交易过程的集中。此阶段是将集团范围内的所有收支进行统一管理。由司库部门统一控制,以单一通道为出口与外部银行实现各项交易,实现集团范围内的统一债权债务;通过集团整体应收账款及应付账款的管理,实现集团运作管理的集中,防范集团日常运作中发生的资金风险。管理实践中,在支付数量大、跨国多币种的交易多、成员单位地理位置比较分散、集团业务结构复杂、与多家银行发生业务往来、集团信息系统集成度高等条件下,企业司库管理的发展较快。

(三)企业司库的建设特征

企业司库建设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实现对资金信息收集、加工、存储、传输的信息处理过程,是实现集团总部对资金流、财务信息流的管理过程,是管理理念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创新过程。

实施企业司库建设时,应重点关注三方面特征:一是企业司库建设是流程重组(BPR)过程。资金是企业司库管理对象,集团资金管理需求促使在司库建设时应对现有资金业务流程进行改造和再设计,通过信息技术与管理手段的集成,实现集团整体资金资源协同效应。二是企业司库建设是制度创新的过程。无论多先进的管理手段都离不开操作流程,同样司库功能实现最终需要专业人员的具体操作。如同企业其他业务操作一样,制度创新及固化实施是指导司库管理者及操作者掌控资金资源并推动司库有效运行的基础。三是企业司库建设是信息系统集成的过程。企业集团一般拥有生产运作业务、办公管理、财务管理等多个信息系统。为了使企业司库能够充分利用预算、计划、审批、监控和分析等资金资源管理手段,应实现财务管理、生产运作、办公管理等多系统之间的信息互换及集成,从而提升企业司库的运行效率。

四、国外企业司库的管理经验及对我国企业集团的启示

(一)GE集团的司库管理

作为GE(General Electric Company)的金融资源配置和运营平台,GECC(Gen-eral Electric Capital Corporation)尽管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但仍保持良好的运营状况。2009—2011年,GECC利润占GE各板块总利润的8.5%、18.31%、31.84%。GECC盈利能力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其在GE集团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GE通过GECC实施司库管理。根据GE业务的区域性划分情况,GECC分为国家、地区和全球司库管理,各司库独立于各业务板块,形成垂直的直线管理功能。例如,中国司库受亚太地区司库管理,亚太地区司库受全球司库管理。GECC通过统一集中的现金管理、及时足额的资金保障为集团的产业发展提供强大支持。满足业务增长所需资金,为集团提供不同的融资工具及强有力的风险管理能力是GECC司库运作的使命。GECC可实现业务服务、融资服务、风险管理、合规管理及操作执行等五类主要功能。其中,业务服务方面包括针对集团业务部门提交的并购、交易、套期保值和资金配置等融资需求设计方案;融资服务方面包括根据融资方案选择长期债券、商业票据、资产证券化、存款、混合投资等融资工具;风险管理方面包括资产负债管理、利率和货币掉期风险管理等;合规管理包括及时与美联储、评级等机构沟通,按要求进行流动性和资本管理等;操作执行包括资金划转、外汇交易、操作、衍生品等。

(二)Siemens集团的司库管理

Siemens成立于1847年,总部设在德国柏林和慕尼黑,经过160多年的发展,业务已经遍及世界190多个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电气工程和电子公司之一。SFS(Siemens Financial Services)是整个西门子集团的金融服务、营运中心和利润中心。1997年,西门子将除集团财务政策制定和指导职能以外的全部金融业务职能完全从集团财务部分离出来,成立了SFS,作为负责集团具体金融业务运作的全职部门。2000年4月,SFS从职能部门进一步发展成为集团100%控股的独立法人。

SFS负责Siemens集团的司库管理,作为具体执行部门的TFS(Treasury&Fi-nancial Services)不仅对内部提供诸如头寸管理、资金集中、内部结算及对外支付、风险管理与外汇交易等功能,同时也参与资本市场交易,向集团和成员单位提供决策支持。另外,也向外部(第三方)提供如咨询、技术培训、顾问等服务。TFS部门是连接西门子集团业务部门和外部金融市场(如银行等)的唯一中介。除此之外,SFS还进行如下业务功能管理:一是现金管理和支付方面,负责西门子全球对内和对外所有支付的处理,以及现金池和银行关系的管理和安排。二是资本市场方面,负责发行不同期限/不同种类的公司债券。三是金融市场方面,负责西门子集团全球财务风险的统一运作和管理,包括货币风险管理、利率风险管理和流动性风险管理。四是风险管理和融资方面,是西门子集团成员单位有关外汇买卖业务和融资安排的唯一交易对手,提供融资业务咨询和解决方案。

(三)对我国企业集团的启示

司库管理作为金融平台,其在大型企业集团产融结合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战略作用。由于内外部经济金融环境的差异,我国大型企业的司库管理尚处初期,多数企业集团只是通过结算中心、财务公司等组织形式行使集团的资金归集功能。处于我国司库管理领先水平的是中石油集团,其2009年初启动了“全面、集中、统一、规范”的司库管理体系的建设,现已基本上线运行。

国外司库管理实践的经验与启示可归纳为如下三个方面:一是提升司库职能定位。要充分提升企业司库在集团中的管理职能及职责,建立独立的、专业化运营板块,实施直接向高层决策者如副总裁等工作领导及汇报机制。二是充分认识司库管理是渐进过程。司库涉及组织变革、制度创新、流程重组、信息技术等多方面支持,管理工作比较复杂且系统性强,涉及集团的人、财、物多方面资源的优化,因此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分阶段的、逐步推进的过程。三是集权式管理是司库管理的组织条件。国外跨国公司是事业部结构或者母子公司控股形式,集团采用此种形式,可以实现分散运营条件下的统一资金资源利用,提高集团整体的资金资源使用效率。

五、我国企业集团司库管理的发展趋势

我国企业集团发展壮大过程中,对金融资源配置、金融风险管理、金融信息及流动性管理、融资功能等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司库管理的需求将进一步被深化,并出现如下趋势:第一,司库管理的战略理念将被推广。为完善财务风险、投融资、利率汇率、银行关系管理等职能,企业司库的建设实施将提升至战略管理水平,并从战略层面统筹企业集团的全球化布局。第二,以财务公司为平台的司库管理手段将被复制。伴随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和国内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在集团化运作趋势加强的环境下,财务公司面临较好的发展机遇。截至2011年底,全国已有118家企业集团设立了财务公司,遍及石油化工、电力、军工、汽车、煤炭、交通运输、电子电器、钢铁、机械制造、有色金属、建筑建材、贸易等多个行业,以财务公司为平台的司库管理手段将会被更多的企业集团复制。第三,以司库管理为核心的金融板块将被构建。随着企业集团金融需求的日益增加,以财务公司、信托、保险、租赁等子公司形式构建综合金融板块的现象已在我国企业集团中出现,如中化、国电、中石油等大型企业集团,其核心是通过企业司库管理构建金融板块,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升核心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 灰关联法 信用风险 上市公司

信用风险是指借款人或其他合约义务人的信用质量发生变化并导致其在贷款或其他合约到期时不能还本付息,或不能履行合约的义务而带来的损失。随着信用经济的发展,信用风险已经成为金融机构等主体所面临或承担的主要风险之一。利用信用风险管理模型科学、系统地测定评价信用风险,可以更好促进资本的优化配置.

对于新兴的资本市场,信用体系不完善,上市公司信用制度不健全,监管机制不完善和法规建设不到位。所有这些因素再加上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先天缺陷等原因很容易造成上市公司数据失信和缺失,从而给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上的相关参与主体带来潜在的风险。如何采用合适的模型或方法来有效评价上市公司信用风险是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相关利益主体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同时也是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积极举措。

目前信用风险评价的方法很多,如JLT模型,CM模型,风险值法,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近邻法,Z评分模型及其改进形式ZETA信用风险模型,KMV模型等,不难看出这些模型在分析上市公司信用风险上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与此同时也要认识到它们具有的局限性,以JTL模型为例,其以无风险利率与违约不相关,违约时清偿的资金将在债券到期时支付,所有具有相同信用等级的证券具有相同的期限等假设为前提,这些假设因与现实不完全吻合而有一定的局限性。基于上述缘由,并考虑到上市公司信用风险评价比较系统具有的信息不完全的灰色特征,即证券市场上影响上市公司信用风险的因素非常复杂,对相关上市公司信用风险评价比较时,只能选取主要的指标进行分析,在选取的指标中,有的不能定量描述。正是考虑到资本市场是一个非本征性的大系统,其间变量样本的分布也不一定是典型的,本文采用灰关联法来建立上市公司信用风险评价体系,将信用风险量化处理,为相关证券市场主体评价上市公司信用风险提供比较准确评判依据,从而使其做出正确的决策。

一、灰关联评价法理论

灰关联法是通过对系统统计数列几何关系的比较来分析系统中多因素间的关联程度,其实质就是比较若干数列所构成的曲线到理想数列所构成曲线几何形状的贴近度,列出关联序列,评价标准是灰关联度越大,评价结果越好。从空间视角来看,可以将关联分析中的参考曲线和比较曲线看作是某一特定空间中的两个点,即参考点和比较点,分析参考点和比较点之间的灰关联情况实际上就是分析它们之间的距离态势,距离越近,关联度越大。

灰关联评价法具备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其对数据分布类型及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无特殊要求,通常适用于信息不完全确知的小样本系统。

1.灰关联分析指标

灰关联分析的核心为灰关联系数和灰关联度计算,不妨假设存在两个数列,在t=k时,两个数列间的灰关联度为:

公式中的max、min和分别代表各个时刻绝对差中的最大值、最小值及分辨率,一般而言,取值0.5。

2.灰关联分析综合评价步骤

灰关联分析的计算步骤为:

(1)确定比较数列和参考数列。

(2)无量纲化,计算关联系数。

(3)计算指标相对权重系数。

(4)计算灰关联度并排序。

二、上市公司信用风险评价指标建立

上市公司严格按照有关制度规定在适当的时间季度和年度财务报表。通过报表财务分析,可以获取公司的成长性、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指标。企业公司通常使用的财务指标变量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权益比率、存货周转率、应收帐款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营运资本周转率、总资产报酬率、每股收益率等。在现实生活中,银行系统正是通过一系列财务指标来评估贷款企业信用风险。

我们在结合相关信用评估指标系统的基础上,将衡量企业还款意愿考虑进去,假定被评价企业或公司当期或近期没有进行大规模投资,如果一个企业的利润增长是负的,而同时它的债务增长也是负的,说明它的还款意愿是好的,反之如果企业的利润增长为正,而它的债务增长也是正的,这说明了企业的还款遗愿很差,甚至有意拖延不还。基于此,建立一套上市公司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到,本文采用利润增长率与债务增长率之和来评测借款企业还款意愿的程度,其中利润增长率选取财务报表中的税前利润增长率。不同信用风险评价指标对评价企业信用风险的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采用专家评判法量化各指标的影响力,其测度公式为:

图上市公司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其中N为参与专家人数,XTt代表第T个专家对第t个指标的评判值。

三、案例研究

本文选取了A股市场上公路桥梁行业板块中的粤高速A(000429)、海南高速(000886)、华北高速(000916)、S东北高(600003)、皖通高速(600012)、中原高速(600020)、S楚高速(600035)、赣粤高速(600269)、山东高速(600350)、宁沪高速(600377)、深高速(600548)作为实证研究的样本,根据其2005年度财务指标值,应用灰关联法对这些公司的信用风险进行评价。

1.确定评测指标参考列

记参考列X0=(X1,X2,X3,X4,X5,X6,X7,X8),各因素取样本公司最优值,结合财务指标的经验最佳值,在本实证分析中,取值X0=(1.18,1.86,0.3753,222,0.30,0.7351,0.1459,0.30).

2.计算关联系数

以参考列为基准将样本无量纲化,利用灰关联系数计算公式可求出灰关联系数矩阵如表:

表 灰关联系数矩阵

3.确定指标相对权重系数

指标相对权重系数的选取,参考了相关文献[2][3][7],选择各指标权重值为:

W(k)=(0.13,0.16,0.20,0.07,0.07,0.12,0.12,0.13)

4.计算灰关联度

依据前面步骤计算取得的值,求得灰关联度如下:

r=(0.9533,0.8382,0.8013,0.8704,0.9330,0.9517,0.8394,0.9361,0.9634,0.8956,0.9144)

r9>r1>r6>r8>r5>r11>r10>r4>r7>r2>r3

从指标的综合反映结果看,样本公司的信用风险从小到大的排序如下:

(1)山东高速,(2)粤高速A,(3)中原高速,(4)赣粤高速,(5)皖通高速,(6)深高速,(7)宁沪高速,(8)S东北高,(9)S楚高速,(10)海南高速,(11)华北高速。

从2005年财务报表看,信用风险较低的山东高速、粤高速A、中原高速在资源配置和资本结构上处于较好的部位,资金利用率比较高,从相关的机构给出的评级也能得到增持和买入的推荐。

四、结论

本文采用灰关联分析方法对上市公司的信用风险建立财务指标分析模型,克服了资本市场上变量分布不一定典型的现实难点和较多统计模型对样本数量的严格限定要求。同时还从偿债能力、赢利能力、经营能力、偿债意愿多方面视角全面评价了上市公司可能发生的信用风险,为银行监控防范信贷风险及上市公司的管理者发现企业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供了依据。更为投资者在股票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上作出正确投资给出了判断依据。

本文研究也存在不足之处,主要有:

第一,在确立评价指标时,忽略了企业较大投资对还款意愿指标的影响,本文是以假定上市公司的固定资产投资之类大的投资是平缓的,没有剧烈起伏为前提。

第二,灰关联分析法采用的是一年年报数据,在选取赢利能力和偿债能力这些指标权重时,较多考虑了短期偿债的能力,在以后的进一步研究中可以考虑如何把短期和长期偿债能力与公司的负债结构综合起来考虑。

第三,评价指标中缺乏某些无法量化但对上市公司发展非常重要的指标,如公司管理层的能力,员工素质,企业创新能力等动态因素指标,将这些指标和财务评价指标结合起来评价上市公司信用风险,结果会更精确和具备较长期预测性。

参考文献:

[1]刘思峰党耀国方志耕: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本书编写组.财务会计报告分析实务.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3]李秉祥: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我国上市公司信用风险评价模型.西安理工大学学报,2005(2):219~222.

[4]施兵超杨文泽:金融风险管理.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5]金月仙胡瑾瑾:上市公司信用风险分析.10~14

[6]Lee, W M, Liao Y S, & Chang Shihhsing, Neural-based WEDM optimization via grey analysis,The journal of Grey system,2001;13: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