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教学方法的理论

教学方法的理论

时间:2023-08-23 16:59:0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教学方法的理论,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教学方法的理论

第1篇

关键词:理论经济学 教学方法 创新 策略

一、理论经济学教学方法的问卷调查

目前,理论经济学课堂教学方法存在许多问题,结果学生严重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致使不少学生存在理论经济学抽象难学的思想,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普遍较低,更谈不上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从而直接影响了学生对理论经济学理论的理解和把握。

为了充分地了解理论经济学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我们对我校经济学专业两个班级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为了保证调查的真实有效,问卷采用匿名方式填写,本着自愿参加调查的原则,共发放问卷60份,收回60份,回收比率为100%。在回收的问卷中,对不完全回答、有明显错误和无兴趣回答等情况的问卷分别进行了处理,其中有效问卷57份,占回收问卷总数的95%。

一班学生认为,理论经济学课程在教学方法方面主要存在五大问题,依次为教学方式单一(64.3%)、案例教学欠缺(54.8%)、考核方式单一(50.7%)、忽视个性培养(45.2%)和缺乏课程实践(40.9%)。

二班学生则认为理论经济学课程教学方法中存在的五个主要问题依次是案例教学欠缺(69.1%)、教学方法单一(55.7%)、考核方式单一(48.6%)、忽视个性培养(46.5%)和缺乏课程实践(42.9%)。

显而易见,两个班级的学生都将教学方式单一、考核方式单一和案例教学欠缺看作问题较为严重的三个方面,特别是案例教学欠缺是理论经济学教学方法所存问题中首当其冲的一个方面,应当引起高度关注。

二、理论经济学教学方法的创新策略

结合目前理论经济学教学方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我们应当对理论经济学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具体说来,应当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

1、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只有提高自身素质,才有可能选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向学生介绍理论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规律。因此,教师自身素质直接关系到理论经济学教学方法改革能否成功,以及新型教学方法能否有效实施并顺利实现预期目标。提高教师素质,成为理论经济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根本前提和关键所在。

而在当前理论经济学教学活动中,教师的素质还是有所欠缺的,需要进一步提升自身素质,这些素质主要包括教师的专业理论素养、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有鉴于此,理论经济学教师应该进一步提升自身素质,除了应当具有现代科学教育教学理念、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学术水准外,还必须掌握有效的课堂协调技术,具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应变和判断能力,从而能够有效地进行教学方法的突破和创新。特别是青年教师,更要注重向已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并在教学过程中逐步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水平和课堂教学能力。

2、更新教育理念

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不仅仅是教学方式和手段的技术性、技巧性问题,而且体现了深层次的教育理念问题。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理论经济学的教师通常过于重视基础理论的讲授,而较少理论联系实际和补充书本理论以外的信息。学生在学习理论经济学的过程中,始终置于教师的纯粹理论灌输、引导之下。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学生难以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课堂教学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理论经济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中,首先要努力摆脱传统教育理念的羁绊,在现代新型教育理念指导下选择和运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方法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要把传授知识变为教会学习,并引导学生自己利用这些方法来学习理论经济学。这样就能够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把握理论经济学,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究这门学科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改进和优化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可以将理论经济学以一种生动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所以我们必须针对理论经济学案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尽快采取相应措施,进一步改进和优化案例教学。

(1)慎重选择案例

理论经济学教学案例的选择一定要突出现实性、典型性、鲜活性和综合性,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学习兴趣。同时,选择的案例要有针对性,凡是选作案例的素材,必须是为完成理论经济学某一章节的教学内容所需要的,且要针对这些章节的教学难点、重点。

(2)力争学生成为案例教学主体

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努力培养学生的求知动机和欲望,并将学生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表现作为作为评定成绩的一个主要指标,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机会使学生成为案例教学的主体。

4、大力推行参与式教学方法

目前理论经济学教师大多采用单向、灌输式的课堂讲授为主要教学方法。教学变成了教师的“独角戏”,学生无法真正参与其中,造成学生严重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甚至对理论经济学产生畏难、厌倦情绪,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有余、能力不足,难以真正实现高等教育教学的目标要求。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理论经济学教师必须突破传统的单向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实行一种能够激发学生认知兴趣的参与式教学方法,使他们把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出来。例如,教师可以实行实践教学方法、研究性学习教学法等,在教学中设置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参加课堂讨论,使学生在教学中成为积极主动的参与者。

5、注重引导和总结

我们的教学方法改革目的,是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为此,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特别是在进行案例或有争议问题的讨论过程中,更应如此。教师应该坚持存异原则,对学生的不同观点应允许学生充分表达,从而通过不同的意见相互启发,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搞好课堂教学的一个中心环节,更是教学方法创新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

此外,教师还要善于对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归纳总结。归纳总结首先要言简意赅,然后在归纳的基础上阐明正确的结论,并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进行发散思维和知识迁移,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

6、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在进行理论经济学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中,许多教师只是注重了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强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忽视了现代教学手段的充分利用,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学效果,是理论经济学教学方法的一个不足之处。

实际上,多媒体教学集图、文、声、像于一体,能生动、形象、直观地展现教学内容。通过采用多媒体教学,不但能够节省老师板书的时间,增加课堂教学信息量,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在理论经济学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7、建立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体系

第2篇

关键词:全英文教学;自动控制原理;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3-0219-02

自动化技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自动化专业教育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是自动化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并且此课程是后续自动化专业课程的基础。该课程传授反馈控制系统的最基本概念以及反馈控制系统分析设计最基础的思路方法,是自控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基石。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外企在中国投资和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已经成为现实。这种现状使得高科技人力资源在不同国家流动的趋势越来越强。中国大学留学生数目以及中国高校毕业生使用英语在外企和国外工作的数目呈不断上升趋势,中国大学与英语国家的校级交流也越来越多,这些变化都使得中国大学教育对全英文专业课程教学的需求越来越大[1-3]。全英文《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就是为了适应这种教育国际化的形式而设置的。目前中国大学教育处于走向国际化的初步阶段,探索并交流适应现阶段形式的全英文课程教学方法提高全英文教学质量是非常必要的。

一、课程特点与教学对象分析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是一门理论性非常强的专业基础课程,面向电类专业中国本土学生和留学生开设。该课程对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要求比较高,课程用全英文开设,还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英文听力和阅读理解力,作业和实验报告等需要学生有较强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该课程设有实验环节,在有留学生参与的实验小组进行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团队工作,不仅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实验操作能力还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专业英语口头沟通能力。《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是自控专业的基础课程,在大学三年级上半年开设,是其他自控专业课的基础,只有很好地理解和掌握控制原理的基础知识,才能继续学习好后续的其他专业课。目前我校留学生人数虽然呈上升趋势但绝对数量还不是很多,全英文教学班一般由本土学生和来自非洲、欧洲、美国、亚洲等不同地区的留学生组成。由于学生们的背景不同,学生的数学基础、英语程度、接受能力、思维习惯和特点都具有一定的差异。一般来讲,本土学生的数学基础较好一些,英语阅读能力较强,但因生活环境为中文,英语听力理解能力相对阅读能力弱一些;对于母语不是英语的留学生,因其有限的英语程度,在课程学习和交流中具有一定困难。从已开设的英文课来看,一般留学生的数学基础相对中国学生弱一些。对来自不同背景学生进行自控原理的教学,如何因材施教,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二、教学组织与方法

面向不同背景的学生来源开展《自动控制原理》的全英文教学,要保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从师资配备、教学对象认识、教学组织、教材选择、教辅资料与软件工具选择、实验安排等方面全方位地合理安排。全英文教学应该从教学对象背景的需求出发,在注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同时,要特别注意教学交流质量的提高,以达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目的。

1.教学团队的素质。自控原理的全英文教学,涉及数学及专业知识的传授、使用英语的沟通,在教学对象来源差异较大的情况下,对教学团队的素质要求比较高。(1)教师英语能力基础及保持:全英文授课的教师,一般应具较强的责任心,具有较好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尽管有些老师有海外学习经历,全英文任课老师由于一般工作在中文语境中,也要注意英语听说能力的保持。(2)专业知识及其应用能力:《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是一门比较传统和基础的课程,任课老师一般都学习过此门课程。因此老师对相应的知识点都比较熟悉,但对于课程知识的应用还需予以加强。教师应该有课程相关的比较全面系统的知识背景,不仅可以讲述课程的知识点,也能够讲述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知识点的应用环境、应用方法及应用工具,使学生不仅获得课程的知识点,还获得关于知识应用方面的技巧。(3)面向教学对象的教学方法:课程教学的效果取决于课程教学的方法。一般教学方法由理论学习和课堂经验积累两种途径获得。教学方法没有绝对的好与不好,关键的是教学方法要适用于教学对象。因此除了一般教学方法的掌握,教师还要在教学实践中注意收集学生对教学的反馈意见,不断积累总结教学方法及其适用对象。(4)教师的组织与沟通能力:主讲教师是课程的负责人,全面负责助教、实验指导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工作安排和沟通。教师应该在第一节课收集所有学生的联系信息,包括留学生的国籍,并向学生公布课程助教、实验指导老师的联系方式,保证课程参与者的双向沟通。

2.课程教材与辅助材料:(1)课程教材的选择要考虑到教学对象,选择难易适中的教材。在本课程的实践中,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为学生推荐了一组具有不同特点的教学参考书。在参考书中有相对比较深的教材满足专业和英语基础比较好、好奇心上进心比较强的学生;也有参考书比较深入浅出,易于理解,满足基础相对弱的同学。考虑到中国本土学生将来也有可能在中国企业工作,本课程推荐了具有中文翻译版的英文原版经典教材,便于学生能在课后了解专业词汇的中文表达,也帮助英文程度差但具有一定中文语言能力的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另外本课程为学生提供控制原理主要贡献者的生平介绍,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控制原理产生的背景,让学生们学习该领域大师的创新精神。(2)教学辅助资料与工具的提供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复习课堂教学的内容。本课程为学生提供中英文对照专业词汇,帮助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掌握,并能使用英文专业词汇进行作业和实验报告的表达。自控原理是一门对数学要求比较高的课程,可以把一些课程常用的数学公式表,如拉普拉斯变换表等,作为辅助材料提供给学生。本课程还在课程网页上提供全部课程的英文录像,如果学生在上课时没有完全消化,可以在课后自己观看相关课程录像,理解和消化上课的内容。

3.课堂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是课程知识传授的主要环节,直接影响到最后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英文课堂教学中,要注重以下环节:(1)任课老师的课堂表达:教师上课应注意循序渐进,深入浅出,板书要整洁明了。语言采用简单明了、易于理解的句型。考虑到班级里有英语听力不太好的学生,上课语速要适中,并配有相应的关键字板书或多媒体演示稿,以补充学生由于听力原因造成的信息损失。发放多媒体演示稿关键部分的纸质打印件,方便学生做课堂笔记。教师上课应该基础部分简单清晰、教学内容应有扩展性,同时注重介绍知识的应用环境,既要照顾到基础较差的学生,也应满足综合能力强的学生的需求。(2)课堂教学的互动与反馈:由于该课程理论性强,对数学基础要求高,大部分学生使用第二语言第一次接触新的概念,如果没有进行足够时间的预习很难在课堂上使用英语主动提出问题。而电类专业的学生学习任务比较繁重,一般没有时间做足够的预习。教师可以围绕课程内容,设计课堂讨论题目,采用分组课堂练习的形式,一般为二到三人一组,学生可以互相讨论,加强对所学概念方法的理解,教师在学生练习时,巡回检查,期间学生可以向老师询问不懂之处。这种形式的全英文互动,既减少了学生的表达压力,又能达到互动反馈教学效果的作用,非常受学生欢迎,教师也能及时发现学生难于理解的知识点。

4.课程实验。课程实验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实验可以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并掌握理论知识的应用方法。为保证实验质量,首先要向学生提供清晰的实验指导书,在实验分组时应避免将留学生分在一组,而是将中国本土学生与外国学生搭配开来,加强留学生与中国学生相互交流学习,帮助留学生融入本土学习环境,克服由于外国学生对环境的不熟悉造成的工作障碍,顺利完成课程实验任务。实验报告也是课程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有效处理,对实验现象运用课程理论知识进行详细分析、解释。

5.课程学习质量的监控与评估。学生课程学习质量的监控分课堂学习评估、课程阶段学习评估和课程学体评估。课堂学习评估主要通过课堂练习来进行。教师通过学生课堂练习的情况,评估学生课堂学习的质量,改善课堂教学效果。课程阶段学习评估主要通过阶段小测验来进行,通过阶段小测验可以测试学生对一个阶段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课程学体评估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小测验情况以及实验情况和期末考试,是学生整个课程学习过程的综合评估。期末考试内容应该含概课程基础知识、课程知识灵活应用和课程知识综合运用等层次,以测试不同层次学生掌握课程知识的情况。

现阶段全英文专业课程教学在中国大学尚属于初步发展阶段,本文主要讨论全英文自控原理课程的教学特点与方法。论文分析了全英文课程班的学生组成和特点,阐述了自控原理全英文课程的教学质量保证的关键措施及经验,为中国大学全英文专业课程的发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曾圆圆,项慨.C++全英文课程理论与实践的新方法[J].教育教学论坛,2012,(38).

[2]徐巍华.工学研究生课程的全英文教学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3,(2).

[3]黄亚玲,唐瑶,吴星明,李莉.留学生电气技术实验全英文授课的教学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4).

第3篇

[关键词]建构主义 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教学设计

任何形式的教学活动,其最终目的是在于培养、激发和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掌握所学的知识及学习方法。通过这种有效学习,使学生获得新知识和技能谐调地发展其智能与个体。随着科技进步的发展,教育心理学、教育技术学、认知神经科学、人类学等视角,对情境认知、在真实生活中学习、学习共同体等研究的深入,现代教育理论的研究创新,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权威地位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近年来逐渐被新型的理论―建构主义所替代,推动着教育教学的不断革新。

一、建构主义理论的内涵

建构主义作为一种认知理论,是当代欧美国家兴起的一种社会科学理论,其哲学基础可以溯源自18世纪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的哲学家、人文主义者詹巴蒂斯塔・维柯。其最直接贡献者是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后来布鲁纳和维果茨基对此理论的发展也作出了重要贡献。早期建构主义雏形溯源自20世纪初的“俄国形式主义”,及20、30年代“捷克结构主义”,二战期间传入美国,50年代其理论再次返回欧洲,并达顶峰。是认知理论的一个分支,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建构主义既是一种认知理论,更是一种学习哲学,可以说它是对传统认识论具有革命性挑战的理论,其理论的核心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流派有:激进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社会文化认知观点、社会建构论、信息加工建构主义和控制论系统观等。

建构主义者主张,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其具有鲜明的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教师观和对学习环境的阐述。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主要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及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而且包括大量的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播者和灌输者;“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

二、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教学活动进程的简称就是通常所说的“教学过程”。传统教学过程中包含教师、学生、教材等三个要素。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利用讲解、板书和各种媒体作为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则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在这种模式中,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学生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知识灌输的对象;教材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内容;教学媒体则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方法、手段。

那么,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又应是怎样的呢?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我们将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等四要素与传统教学相比,各自有完全不同的作用,彼此之间有完全不同的关系。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在上述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下,目前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如下几种教学模式。

(一)抛锚式教学。抛锚式教学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中产生学习的需要, 并通过镶嵌式教学以及协作学习, 亲身体验从识别目标到提出和达到目标的全过程。

抛锚式教学由这样几个环节组成:⑴创设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⑵确定问题――在上述情境下,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选出的事件或问题就是“锚”,这一环节的作用就是“抛锚”。⑶自主学习――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并要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⑷协作学习――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⑸效果评价――由于抛锚式教学要求学生解决面临的现实问题,学习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即由该过程可以直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对这种教学效果的评价往往不需要进行独立于教学过程的专门测验,只需在学习过程中随时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即可。

(二)支架式教学。建构主义教学中建构的对象必须是完整的知识单元,并具有足够的复杂性,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把复杂的任务加以分解、设计, 为学生持续的建构提供一个类似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的概念框架,这就是所谓的支架式教学。

支架式教学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⑴搭脚手架――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⑵进入情境――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⑶独立探索――让学生独立探索。探索内容包括:确定与给定概念有关的各种属性,并将各种属性按其重要性大小顺序排列。探索开始时要先由教师启发引导,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帮助学员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⑷协作学习――进行小组协商、讨论。讨论的结果有可能使原来确定的、与当前所学概念有关的属性增加或减少,各种属性的排列次序也可能有所调整,并使原来多种意见相互矛盾、且态度纷呈的复杂局面逐渐变得明朗、一致起来。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即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⑸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

(三)随机访问教学。随机访问教学主张对同一教学内容在不同时间、不同情境, 基于不同目的, 着眼于不同方面, 用不同方式多次加以呈现, 使学生对同一内容或问题进行多方面探索和理解, 获得多种意义的建构,从而达到对知识的全方位理解。也就是说,随机访问教学并非对所学内容进行的简单重复, 而是对所学知识或内容意义的不断建构。

三、传统的教育模式与构建主义教学模式

虽然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在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上具有明显的优势,但传统教学模式也有其自身的优点。传统教学模式是以认知主义理论为基本出发点,认为知识呈现为稳定、客观的封闭型层级结构,学习就是要把外在的、客观的知识转移或内化到个体身上,体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上。整个教学设计过程都是围绕着教师“如何教”才能实现教学目标而展开的,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很少,基本上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虽然传统教学有其缺点,但其在学生学习教学中任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

虽然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强调充分发挥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建构性,提出一系列的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策略。但在实际教学中,知识没有通过教师的讲授而传递,是学生在真实的情景里,通过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主动进行意义建构。由于真实的情景不会像书本上讲的简单明了,而是糅合在一起,一切都是模糊不清的,包含了太多复杂的信息,必须依赖学生自己发现有用的东西,知识的碎片化现象比较严重,对于学生获取信息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但学生们在自主学习的早期阶段,往往都缺乏有效的学习经验、协作技巧及信息检索素养,往往在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及努力,得到的都是一堆知识碎片,没有系统化条理化,需要很长时间才可用有效的进行组合吸收,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从而建构融入自己的知识体系。

现代大学生的课程中,很多低年级的基础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学习以记忆为主,属于初级学习的范畴,传统的教学模式显得更为重要。而较高年级的的课程则多属于高级学习,则需要更加适合他们的教学方式(比如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当前教学中最严重的弊端是混淆了初级学习与高级学习的区别,将建构主义教学方法不合理地应用于初级学习的教学中,其结果是事倍功半,反而造成教学效果削弱与教学资源的浪费。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及传统教学模式在学习的不同阶段各具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所扬弃,结合应用,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总之,教学的过程是学生的认识过程活动过程,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构建主义教学模式具有自主学习及创新能力培养上的明显优势。所以,要做好现代教学工作,要不断的提高教学质量,而教学质量又决定于教学方法的效果。针对不同的教学目的及教学对象,应用各种教学理论及方法,尤其是恰当的结合现代新式的教学理论及方法,无疑会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合理的扬弃,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莱斯利・斯特弗,杰里・盖尔,高文译. 教育中的建构主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Michael Chapman.Constructivism and the Problem of Reality[J].Jour2nal ofApp lied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1999,56(1):31-43.

[3]赵蒙成.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评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2,29(9):15-19.

[4]黄飞莺.建构主义教学观对教师教学行为的影响[J].杭州教育学院学报,2002,2(2):90-92.

[5]变革课堂教学方式:建构主义学习理念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李志忠编,广东省出版集团,广东教育出版社.2010年.

[6]谭敬德,徐福荫.乔纳森建构主义的认识论特征分析及其对教学设计发展的影响[J].现代教育技术.2006(01)

[7]钟志贤.论建构主义教学设计范型[J].外国教育研究.2005(01)

[8]何克抗.关于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与哲学基础―对建构主义的反思[J].中国大学教学.2004(07)

[9]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4(03)

[10]高宣扬著.鲁曼社会系统理论与现代性[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11][美]莱斯利・P.斯特弗(LeslieP.Steffe),[美]杰里・盖尔(JerryGale)主编,高文等译。教育中的建构主义[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2]裴新宁,段敏静,李馨.教育技术:探索领域、价值追求和从业者的责任―与迈克尔・莫伦达博士对话AECT教育技术2005定义中的几个“风向”[J].中国电化教育.2010(01)

第4篇

摘 要: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的大学教授加德纳提出的,此理论的提出对我国的特殊教育又提高了要求,在新型的教育观念下,我们应创造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坚实基础的特殊教育,对教学方法也得有所改进。本文对多元智能理论进行了分析,并且还初次对在这个理论下的特殊教育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特殊教育;教学方法

多元智能理论表示,我们每个人的身上至少存在着七种相互独立的智能,每一种智能都有着不一样的表现形式,通过特殊的教育,可以让这些智能有所体现,激发部分学生的潜能,使他们展现出自身拥有的天赋,由此看来,多元智能理论下的特殊教育是何等重要,而教学方法作为特殊教育的关键点,也是同样重要的。

1概述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的出现对我国传统的智力理论提出了挑战,在传统的智力理论中,智力是以语言、数理逻辑为基础的一种能力,而多元智能理论与之不同,它拓展了在人类智能方面的研究范围,具有很强的兼容性和开放性,是我国当代教育中的新型理念。多元智能理论对我国的教育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并且它在特殊教育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教育方面,几乎没有谁是完美的个体,始终会存在着一些有缺陷或者需要进行特殊教育的人,这时,多元智能理论又为我们研究特殊教育教学方法提供了背景。对待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我们要发现他们隐藏的天赋,挖掘他们的潜能,理智看待差异,积极探索新的特殊教育教学方法,帮助有需要的学生。

2多元智能理论对特殊教育教学方法的意义

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在实际的特殊教育教学中引起了轰动。一些有特殊技能但心智不全的孩子,因为没有得到良好的特殊教育,而无法在普通的学习生活中突出自己的技能,从而产生了消极的厌学情绪。多元智能理论恰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它的出现改变了一些特殊教育的教学方法,课程的多元化和教学手段的多元化,满足了部分学生的特殊需要,帮助他们在自身擅长的方面取得成绩,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深入研究多元智能理论,对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影响重大,而特殊教育的发展也会将多元智能理论推广到更大的范围中,两者相辅相成,最终获益的是学生。

3探究在多元智能理论下的特殊教育教学方法

3.1全面悦纳学生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只不过是经常表现的形式不同,学生之间没有智商的高低比较,因为兴趣爱好的不同,他们精通的方面也不一样,各有所长。在平时的特殊教育中,教师应尊重每一位学生,包容每一位学生的缺点,以公平的态度对待学生,一视同仁,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要给予关怀和照顾。在教学中,学生不论是有智力障碍或是身体障碍,都肩负着同样的学习义务和责任,教师都应该给他们布置相同的学习任务,不要让学生感觉到自己被特殊对待,从而产生自卑感,教师应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学生,坚信每一位学生都会成功,通过各种丰富的教学方式,努力发掘学生的潜能,然后根据潜能给予与之对应的指导帮助。

3.2实施情境化评价

传统的智力评价是通过考试来实现的,教师用相同的标准对经过统一考试的学生进行评价,这种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消极的逆反心理,并且磨平了学生的棱角,埋没了学生的独特之处。多元智能理论比较重视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并且是在每个学生感兴趣的环境中对他们进行观察评价,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擅于制造情境,把教学的实际情境和评价融为一体,丰富教学形式,比如,教师和学生可以一起完成任务,在这个活动中,以展现学生的个性为中心,发展W生的智力,依据学生的表现,制定符合每一个学生的教学方案。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要充满鼓励,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他们充满自信。

3.3整合课程,丰富内容

不同的智能领域,发展的过程也不一样,特殊教育的教学方法也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变更,教师要多创办活动,重视实践,通过不同的智能活动,来帮助学生利用自身的智能特点去获取成功,首先,我们要扩充课程的内容,注重对学生智能的培养,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开发设计课程,使课程能够满足学生的特殊需要,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课程的多元也会满足更多拥有不同兴趣的学生,使他们能够积极地去完成学业。

4结束语

多元智能理论从多个视角观察了特殊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它的提出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帮助一些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发掘他们的潜能,培养个性化人才。改进特殊教育中的教学方法是关键,教师要寻找适合特殊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必要时还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与老师一起设计开发课程,多元智能理论打破了传统智力理论的统一性,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尽量让学生往自己感兴趣并且擅长的方向发展。我们坚信,在多元智能理论的影响下,不仅会实现教育的公平,还能为国家培养各方面的专项人才。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词汇教学认知语言学范畴化原型理论隐喻

一、引言

认知语言学(CognitiveLinguistics)是由认知科学和语言学结合而成的边缘学科,对传统语言學提出了新的研究方向。其研究范围包括范畴化和原型理论,隐喻概念,意象图式等理论。本文就基于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对大学英语词汇的教学方法展开研究。

二、认知语言学相关理论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认知语言学对英语教学有很重要的意义。语言的产生,获得,使用,理解过程中都有一些共同的规律,词汇的学习就是要认知这一规律,并把它扩大化,用到更为广阔的词汇记忆的海洋里。下面就分别从几个方面展开,研究其与词汇教学的关系,以及在一定理论指导下学更好进行词汇教学的方法。

1.范畴化理论与词汇教学。范畴化理论从认知的角度出发,对各种事物进行分析、判断、综合,然后进行分类和定位,事物就被分为不同的范畴,同时一个事物也可以被归入多个不同的层次范畴。基本的层次范畴,可以进一步的向上或者向下,推演形成上位范畴和下位范畴。上位范畴相对更抽象,归纳性强,更笼统,属于一个分支里面的较概括的范畴;下位范畴相对而言,更为具体和抽象,往往是一个大的类别下的小的分支,是大类别的具体的细化。了解范畴化理论,是人认知的一个方面,体现了一定的思维过程。在这种认知的指导下,我们进行词汇教学时,对词汇对应的范畴进行分析,归纳,使学生更有针对性的学习非常相关联的词汇。在一定的范畴下,对应的上位范畴和下位范畴的框架下学习,形成语义网,效果更好。比如,我们在教householdelectronicappliances(家用电器)这个基本层次范畴词的时候,把它看做上义范畴词,那么下义范畴对应的有下列词汇,如:fan(风扇)iron(熨斗,烫斗)lamp(台灯)radio(收音机)hairdryer(吹风机)television(电视机)dishwasher(洗碗机)refrigerator(电冰箱)airconditioner(空调)electriccooker(电饭锅)electricshaver(电动剃须刀)washingmachine(洗衣机)等。学生在这样有内在关联的语言网下学习词汇,效果更好。

2.原型理论和词汇教学。范畴具有非对称结构,即其成员是非对称的,一些成员比另一些成员更具有代表性,具有特殊的认知地位。这就是原型效应。在词汇教学中,学习某个含义的词语的时候,首先可以先引入基本词汇,就是更具有代表性的词汇,甚至是这个词汇的一个最基本的意义,然后在此基础上不断扩展,引入更多的词汇或者语义,从而掌握更加丰富的词汇。由一个词汇,辐射出更多的词汇,构建新的相关语义网,丰富自己词汇学习方法,给教师教授词汇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比如,讲到哭这个词的时候,基于原型理论,我们首先会想到的是基本词汇cry,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进一步引入其他表示哭这个意思的词汇,比如:weep(哭泣),sob(抽泣抽嗒),snivel(哭天抹泪涕泪交流),blubber(哭嚎又哭又闹),whine(发出低声报怨声),bawl(嚎哭),wail(痛哭),moan(),grown(),mourn(哀悼),lament(哀悼)。在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重视学生对词汇原型意义的理解,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对词汇的掌握能力,并举一反三,由此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

3.隐喻与词汇教学。Lakoff和Johnson研究指出,人类的概念系统基于隐喻建立的。隐喻无处不在,隐喻存在于人们的思想和语言中。赵艳芳指出,隐喻是人们认识世界,尤其是认识抽象事物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思维能力,可以使人们正确理解抽象的概念域,有效的扩展新兴知识,能够识别、理解和创建跨概念域的类比关系,使认知主体发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应重视隐喻与词汇意义引申之间的关系,可以将这种能力贯穿到整个教学环节,把隐喻看作一种认知方式,掌握隐喻认知规律,对所教授词汇进行引申扩展,从而促进教师词汇教学。

比如,当学到down这个词汇的时候,我们不单单可以由基本含义“向下”扩展它构成的一系列短语,sitdown(坐下),writedown(记下),putdown(放下)等,还可以扩展到“悲观,消极,负面”的含义,如:Ifeeldowntoday.(我今天感到沮丧)。当学到arm(胳膊)时,还可以借助隐喻的思路,扩展成thearmsofachair(椅子的扶手),anarmofatree(大树枝),the(long)armofthelaw法律的权威或力量(的限度)。另外,计算机词汇中,很多词语也都是有一个基本词义通过人们的认知,加工,引申出更多层次的含义的。如:window(窗户),mouse(老鼠),desktop(桌子上),package(包裹)等词,在计算机用语中,分别变为了window(窗口),mouse(鼠标),desktop(桌面),package(打包)等意义,把基本概念中的特点,通过认知领域的加工,想象,使词义到达延伸。再者,通过习语的补充与学习,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隐喻能力,如overheadandears原来是水手们的行话,指“淹过头部和耳朵”,后因其表现力强,因而出现了overheadandearsindebt(债台高筑)及overheadandearsinlove(坠入情网)。词汇中还有许多和动物有关的隐喻,许多都是从动物自身的动作特征出发做出的隐喻,比如:asbusyasabee(像蜜蜂一样忙碌),asslowasatortoise(像乌龟一样慢),eatlikeahorse(吃的很多),eatlikeabird(吃的很少)。

三、结语

认知语言学中的范畴理论,原型理论和隐喻理论在教师进行词汇教学方面带来很大的启发,使学生学习单词的时候,不再是孤立的学习一个单词的意思,而是可以在认知模式下,探究词汇的上下范畴词汇,挖掘基础含义,并用隐喻理论指导自身,在了解词汇基本意义的同时,理解内在联系,探究隐喻映合规律,发挥想象力,创新精神,最终达到正确运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效果,实现词汇教学方法的改善。

参考文献: 

[1]廖瑶瑶.范畴化理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2007年10月. 

[2]徐静,基本层次范畴视域下芙语名词词汇学习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 2012 (4). 

[3]饶景学,王学强,认知语言学理论与英语词汇教学浅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9. 

[4]赵芬,认知语言学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J].海外英语,2013,6. 

[5]赵爽,认知语言学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分析[J].读与写杂志,2015,2. 

第6篇

关键词:教练员;培训;方法

随着我国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道路交道拥堵现象日趋严重,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居高不下。驾驶员安全意识的淡薄和对安全知识的缺乏,成为引发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驾驶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作为驾驶员的驾驶启蒙老师,教练员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质量对驾驶员一生中的驾驶行为和行车安全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教练员要充分认识到: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履行教练员的职责和义务,从驾驶员素质教育入手,提高培训质量,为社会培养安全的驾驶员,承担起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的社会重任。

1、教练员的职业特点

和其它教师一样,教练员也是教育工作者,从事专业性的教学工作。与一般学业教育不同的是,教练员所面对的教学对象层次多样化,教学内容专业性强,教学要求严格,教学过程存在一定的风险性。

1.1教学对象层次多样性

教练员所面对的教学对象虽然都是成年人,但是层次不一样。学员在年龄、知识背景、职业、性格等各方面都不相同;学习、习惯和接受能力也有着很大的区别;还有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就是学员的文化层次参差不齐,有的文化基础很差,相应的给教练员完成教学任务增加了难度,因而,教练员的教学具有很强的复杂性。

1.2教学内容专业性

教练员的教学目的是培养能够独立驾驶车辆的安全驾驶员,包括培养学员的安全意识和传授安全的驾驶方法。因此,教学内容主要是以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依据,紧密围绕安全行车的主题,包括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相关的理论知识和驾驶技能等。理论和实际操作在教学中相结合,每一项教学内容都具有很强的专业性。

1.3教学要求严格性

采用“计时制”的方式进行教学,保障有效驾驶学时。教练员必须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施教,确保每位学员的理论培训时间每天不得超过6个学时,实际操作训练时间每天不得超过四个学时,在规定学时内完成各个教学项目的教学后,必须对学员的学习情况客观的进行评价,并在教学日志上进行签字确认。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对驾驶技术的掌握程度,灵活选择接受培训的时间,并对教练员的教学行为进行监督,使学员的利益和教学质量得到保证。

1.4教学过程风险性

驾驶训练过程是一个动态、互动的教学过程,影响因素很多,加之学员的素质不同,训练效果有很大的差异,教学过程往往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性。学员从刚接触车辆到掌握驾驶技能,要经过四个不同的阶段。在驾驶技能的学习过程中,没有教练员的悉心指导,学员难以发现自身存在的操作错误,难以察觉周边的潜在危险和灵活应对各种紧急的情况。

教练员在一定速度的动态中边指导学员,边辅助操作,教练员和学员的精力都必须高度集中,稍有疏忽或不集中注意力,都容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而且,训练的道路环境条件越复杂,速度越高,教学过程中的风险性就更大。

2、教学方法的运用

2.1协调好教练员和学员之间的关系,营造融洽的学习气氛

面对背景复杂、素质不同、性格各异的学员,教练员应与之进行心理沟通,建立良好的师陡关系,这和以前单纯做驾驶员是不同的,需要真诚、需要技巧,因此教练员要能够运用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更好地分析和掌握不同学员的心理和行为特点,根据不同教学阶段学员的学习进度、学习效果,因村施教,保证每位赏的培训质量。

2.1.1学会微笑。微笑可以化解学员的紧张情绪、缓解学生的压力,微笑可以减少师生之间的陌生、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一切不愉快可以在微笑之中化解得无影无踪。但能不能微笑,取决于心态。作为教练员要力求做到三心:对待学员要有耐心,对待工作要有进取心,对待职业要有事业心。

2.1.2学会倾听。许多学员,尤其是女性,由于不自信和紧张会产生不由自主地诉说。其实,那只是缓解紧张和焦虑情绪的一种方式,她的诉说寓含着对教练员的期待和信任,最渴望的是教练员的肯定,教练员耐心地听完后要用肯定的语气说:“你一定行!”。有些诉说是纯技术性的,“方向怎么总是往一侧跑”“档位怎么总是找不准”等等,教练员可能听了不少于几十遍,也指导过许多次了,此时你不要表现出厌烦的情绪,要指出问题的关键并说“慢慢来,多加练习”,或是说多练习几遍,让他有个体会的过程。

2.1.3学会赞美与表扬。

赞美表扬是一种兴奋剂,具有催化的作用,它可使教练员与学员之间关系更加贴近、更加融洽。在学习期间,如能受到教练的赞美,哪怕很小的一点肯定的评价,不仅有助于学习进步很慢又很自卑的学员建立自信,而且可使那些学习较快的学员获得成就感,变内在因素为持久的动力。有时,一句赞美的话可能使学员终生难忘,成为一生的座右铭,终生受益!

2.2掌握学员特性,因人施教,扬长避短,对症下药。

在教学过程中,教练员要根据学员不同的性格特征(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采取不同的措施。例如:多血质的人思维灵活,反应迅速,活泼好动,是做驾驶员的好材料,稍加指点便心领神会,缺点是浮躁,对学过的东西容易失去兴趣,教练员往往忽视强化和管理,直至后期不但没有进步,还有退步的可能,要学员明确学习目的,激发训练兴趣,培养正确的生活态度和安全行车的方法。这样,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大大提高了其进取心,一举多得。又如粘液质的学员,虽然思维灵活性一般,但爱钻研,稳重而踏实,能指出其他学员的缺点并改正,是教练员难得的好帮手,如能发挥其特长,可以说就找到了一条教学的捷径。

2.3要帮助学员调整好心态

教练员在传授驾驶技术的同时,要当好学员的心理医生,要了解学员心理变化的规律,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手段,有效地控制和调节学员的心理状态,这不但使学员当即受益(如:能够合格通过驾驶考试),也为其以后的驾驶做好准备。

2.3.1缓解学员压力,走出操作不当所导致的误区。

驾驶操作是一项协调性很强的技能,而一旦操作失误,出现危险情况时,会造成学员的恐惧心理,由此形成恶性循环,这就要求教练员善于利用并创造各种机会,多搞一些寓教于乐的教研活动,帮助他们铲除恐惧,恢复信心。

第7篇

关键词:中职 计算机基础理论 教学方法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目前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其定位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大量技能型人才与高素质劳动者。中等职业学校在对学生进行高中程度文化教育的同时,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实施职业知识与职业技能教育。这样的定位,对于中职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的教育不应只将目光放在书本上,而应该将目光放得更远更长,不应只传授书本上的知识,更应该将目标定位于增强学生的操作能力与实践能力。而计算机基础理论这门课程,被不少学生抱怨太过枯燥无聊,根本提不起兴趣去静心学习。而众所周知,计算机基础理论这门课对以后的计算机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基础打好了,后面的腾飞和提高才能轻松完成,才能在本专业有所建树有所成就。同时,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大力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念,其目标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使专业实训接近社会需求,实现学生的零距离上岗。而这一切的完成,就要依靠计算机基础理论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和不断创新。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拒绝填鸭式教学

在现今的学习中,很多都是老师一味的讲,单方面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这种填鸭式的教学也许能将课程讲授尽快结束,却只是一味灌输给学生概念,而不管学生吸收和消化多少。这样的教学看似有用,进度也很快,但实际上,在学生不能及时消化知识的前提下,又强行传授给学生知识,等于是在做无用功,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计算机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学科,学生在纯理论的基础上肯定会觉得枯燥无味。因此在平日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避免纯理论的说教,实践教学是与理论教学平行而又相互协调,相辅相成的,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综合性、设计性、创造性比较强的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老师在平时可以引导鼓励学生积极主动进行动手操作。比如可以组织提供一些计算机应用与维护方面的服务。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和市场调查,让学生认识市场、了解市场,了解当前的市场技术水平和行情,了解将来的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和要求,提高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自觉性,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优化考核方式 上机与理论相结合

计算机基础理论课程教学的目标主要是教会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的操作技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在中职学校中,计算机理论课程往往针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希望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对他们掌握主修课程更有帮助。很多学生对这门课不够重视,认为只要熟练上机操作就够了。但是经过实践证明,计算机基础理论这门课学不好,实际操作效果往往也不佳。这恐怕是因为,计算机基础理论是所有操作的基础,熟练掌握这门课程就可以融会贯通,对各种复杂的操作也了然于心。同时,在科技千变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学生仅仅掌握一点基本的操作是不够用的。但是,计算机基础不会变,学好了这个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而在考核的时候,传统的方式只有笔试,显然不能比较完整体现学生的能力。所以我提倡计算机基础理论这门学科的考核应该包括上机操作,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试题难度和广度。上机操作可以考查“Windows基本操作”“Word编辑”“Excel表格数据处理”等基本的一些练习。既有利于增加这门课的学习乐趣,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又能避免枯燥无味的教学,完整体现学生的能力。

三、根据学生实际情况 提高教学层次性

我们必须正视中职学校学生素质不如本科学生的现实,对待学生,可根据实际情况和他们的知识水平,分层次进行教学。对初级能力的学生,要求他们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Windows的基本操作,对于Word和Excel也应该熟练掌握。对能力中等的学生,要求他们能够掌握流行软件的下载、安装、配置、调试以及使用;对计算机常见的硬件、软件问题能够进行诊断和排查,并且能够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操作能力。对能力比较高的学生来说,要求他们掌握Internet的基本技术,具有信息的和获取能力;同时应该具有基本的程序设计能力,对于专业的软件能够进行基本的设计。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认为秉承“让学生有一技之长”的主旨,通过教学方法的改变,让学生改变对计算机基础理论这门课程的看法,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学好这门课程,从而为他们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是广大同仁应该共同努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段秀云.浅议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品牌(下半月),2012(2)

第8篇

“置换”是数学学科的概念,与这个概念相关的“置换法”是工业生产上,用加入电位序较高的金属,析出水溶液中电位序较低的金属离子的金属提炼方法。我们借用它寓意,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着力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有针对性的组织教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素质。

课堂教学向来是教学的基本形式。高职院校也不例外。一门课的的课堂教学状况如何,一定程度上会直接影响到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聪明的人总是改变方法却从不修改目标,不聪明的人总是改变目标却从不修改方法。成功的课堂教学尤其是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积极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两方面作用,换句话说就是双边协同活动的结果。现实的场景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相对部分学生的课堂表现,教师却经常处在单方面活动的困窘中。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对同一研究对象的不同认识的沟通、撞击、交流和提高的过程。教材、课堂、语言、文字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中介。思想政治理论课已经进入了教材,接下来的环节就是“进课堂”,就是通过教师的缜密组织把学生带入教学过程,这是下一步“进头脑”的关键环节。素质置换教学法由对教师和学生,或教与学两方面的具体规则构成。探讨这一方法的意义在于进一步改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实针对性和实际效果。

实施这一教学方法对学生来说有六条规则:1.粗略了解教材体系内容,发现难点问题,准备提问提纲。教师在组织每一章教学之前,必须全面掌握这一章的内容及其与各章之间的联系。依据该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简明扼要地阐释本章的基本问题和逻辑结构。在这个基础上,了解学生对本章内容现有的认识程度,确定疑点、难点。对集中上来的问题加以整理,有选择地按其内在联系排序,回到课堂,以自荐的方式由学生分别认取一题,独立思考,质疑问题。2.通过课前预习,学生自己规划出论理要点。要求W生以所选的问题作为书面作业,在教师统一组织下,调查搜集选材,观看有关教学片等,写出发言提要,初评分档,再由教师做统筹安排,对每个选题进行典型讲述,展开交流。3.学生自己根据思考发言的习惯,选择陈诉自己观点的方式。我们要求学生必须事先设计好阐述自己观点的方式。可以一人演讲,也可多人配合;可在学生座位上直抒己见,也可登上讲台具体演示;可以单凭口述,也可借助教具。教师则要做好主持协调的工作。4.学生自己谋求解疑答惑的腹案。这是本教学法的中心环节。在课堂上每一个提纲发表习作的学生都要有所准备,对同学即兴提出的各种置疑进行说理的解释和答辩,最后由教师接着作答。鼓励勤于思考,敢于说话的学生,借助课堂教学条件,使他们的能力得到发挥,经受锻炼。5.小结、要求学生讲完自己的论题后,一定要认真听取同学和教师的讲评,做好小结工作。明确自己所阐述的道理,哪些是应当肯定的,哪些是需要补充或更正的,写出心得体会。6.以提高能力为导向完成素质置换。本教学法面对全体学生。已完成了从认题到小结各环节工作的学生,仅仅是开了一个头。这部分学生还必须按照教师的要求继续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榜样的作用。在协助其他同学研究和探讨问题的同时,使自己得到再提高通过这一过程调动学生的全部感官,促使他们对自己的感觉和印象进行加工制作,形成思想,提出问题,阐明观点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高职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

实施这一教学方法对教师的要求,归纳起来是以下六条:1.客观看待时下高职学生的生源实际。高职院校的学生生源实际决定了,相当部分的学生不会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多下功夫。这是给教师们提出的一道难题,这是大部分高职院校的不能回避的问题,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2.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应用的观点讲清实际问题,学生们就欢迎,反之,就听不进去。他们的知识面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导向作用决定了他们需要的是必须切合实际讲授政治理论课而不是空谈。3.正面积极地掌握课堂教学的影响因子。同一课堂的几十名甚至上百名学生中,从他们对理论课学习的态度和表现看,总可以分出哪些是积极的、居中的和较差的几种情况。两个少数,一个多数。积极的这个少数是学生中在本教学法的引导下最先进人角色的部分。由于他们的默契配合,课堂上很快就会活跃起来。教师要通过对他们的充分肯定,去调动其他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是一个很中重要的方法。让学生在比较中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和怎样做,不断扩大课堂教学的中坚力量。对经常游离于教学以外的少数学生,尤须倾注更多的关怀,以诚相待,找准切人点,促使他们同大家一道活动,提高素质,增长才干。4.答疑解惑,课后随访要及时适时。在课堂上,学生能集中精力听讲的时间和耐力是有限的。从教师方面说,一味地只顾自己讲,不给学生施展能力的机会,无异于把学生推出教学过程。这样做,教师以为自己是尽心尽力了,但实际效果并不好。要创设条件让学生讲,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为此,教师在每讲新课时,都应围绕所讲内容的主题,帮助学生扫清思想上的障碍,鼓励学生,讲清道理,明辨是非。5.形式永远是为内容服务的。这种教学法丝毫不忽视理论的灌输工作及其作用。它所强调的是这种灌输必须以悉心疏导为先,在学生能够接受的条件下进行。而决不是从上课铃响开始一直“灌”到听见下课铃声为止。他们有能力排除各种干扰因素正常进行工作。抓住一切时机,理直气壮地不屈不挠地传播。6.注意发挥示范作用,人格引领。理论课教师区别于其他专业课教师的一个显著标志,在于他们所教给学生的一切,都要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鲜明地表现出来。学生要通过教师的行为,看讲马克思主的人怎样对待马克思列宁主要求学生的,自己首先就要努力去做。而且要做到做好。否则,课上讲一套 ,课下做一套 ,学生就会对教师失去信任,甚而产生或加深对马思主义的误解 ,以至败坏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声誉 。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共同体会是如何贯彻“学马列要精要管用”论的原则,是一个犯难的问题。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中心内容就是要下苦功夫学习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只有这个理论才是当代中国最精最管用的。坚持按照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要求组织教学,就能说服学生,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为他们坚持党的基本纲领和基本路线不动摇,打下牢固的思想理论基础。同时,也只有严格按照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要求组织教学,才能深入贯彻党的十以来的一系列思想精神,进一步解决体系概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任务,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素质置换教学法所言只是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效果的一种有益的积极地尝试。是体现教师、学生双向创造过程的活的方法而已。它是探索但不拘泥于现成的模式,集中焦点在素质上、能力上实现教与学的置换,培养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置换教学法所贯彻的教育思想、具体措施符合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提出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作者单位: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9)

第9篇

【关键词】高中英语 一对一 词汇 原型范畴

一、一对一教学形式的优势研究

一对一教学,顾名思义,是指发生于一名教师与一名学生之间的教学组织形式。早期的教育主要是私塾或家庭教学,针对某个学生进行文学、艺术或其他技能的讲解或授课,对于专门人才的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主要以小学、初中、高中一对一补习形式为主。在一对一的教学环境里,一方面,教师不仅可以与学生有更多和更深层次的交流,并且可以在限定时间内更有针对性地给学生查漏补缺,以实现“提高成绩”这一终极目标。另一方面,一对一的学习环境相对比较轻松,学生可以拥有自己的学习节奏,最大限度地发崛自己的学习兴趣和潜力。只要教师和学生各自扮演和完成自己的角色,一对一教学形式不失为一种值得广大推崇的教学形式。

二、高中英语的词汇教学特点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即高中英语老师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高中生的认知特点,对词汇形式、意义、运用和策略的教学活动。众所周知,高考英语涉及到3000-4000个单词,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单词记忆是他们难以突破的一大难关。现阶段高中词汇教学普遍采用的是传统教学模式,即课堂教学以教师灌输式教学为中心,要求学生朗读英语单词、拼写词汇、翻译汉语意思。采取这种教学方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班级教学中的学生容量较大,学生词汇量和词汇记忆水平不一,考虑到教学进度,很多高中英语教师只进行简单教读,省略词汇意义教学,而部分学生会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去记忆单词,以应付考试。

相比班级教学形式,一对一教学形式不仅可以合理安排学生的词汇学习时间,还可以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单个学生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平台,逐步提高学生的词汇能力。

三、高中一对一英语词汇教学方法探究

针对高中英语词汇特点及一对一教学形式的优势,本文作者结合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范畴理论,对高中一对一英语词汇教学方法进行了如下探究。

1.原型范畴理论。原型范畴理论是由集合了范畴成员最多特征的原型和原型有着不同程度的相似性的其他成员以及模糊不清的边界组成,即范畴的三个组成要素:原型、其他成员及边界。首先,原型是确定其他范畴成员的参照点;其次,范畴是以原型为中心,以家族相似性为纽带逐步向外扩展的连续体;再者,范畴的边界具有模糊性和开放性,保证了语言的相对稳定性。

2.原型范畴理论下的一对一英语词汇教学。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和增多,英语中出现了许多一词多义现象,尤其体现在一些高频词汇中。这些多义词的词义构成了一个由语义链连接的范畴,其中包括其核心语义,即该范畴的类典型;并且词义范围总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新成员通过转喻和隐喻两大途径从已有成员中衍生或分裂出来,最终实现一词多义的最终呈现。实现一词多义,一般来说有三种模型:辐射型、连锁型和综合型。下面,将以这三种模型为基本点具体阐述高中一对一英语词汇教学方法,

首先,辐射型是指基本义项向四周扩散形成派生义项,派生义项之间相对独立。例如,branch这个单词有三个义项:(1)树枝;(2)支流;(3)部门。其中,(1)为原型义项,处于中心位置,其他两个义项(2)(3)是围绕它逐步产生的,呈现辐射趋势,并且它们都和“树枝”本身的形态、特征等有关。那么,在一对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解branch的“树枝”这个词时,拓展其“支流”和“部门”这两个词来讲解,并指出其相似之处,可以帮助学生又快又好地掌握这个单词。

其次,连锁型是指基本义项演变出派生义项,每一个派生义项都是在其前面义项基础上产生的。这种类型可以很好地应用于一个单词派生多种词性,比如说happy这个词,本身是形容词“高兴的”,可派生出其副词形式happily“高兴地”和名词形式happiness“高兴”以及这三个词性的反义词unhappy“不高兴的”、unhappily“不高兴地”和unhappiness“不高d”。由此可见,在一对一教学过程中,可通过单词的不断派生加大学生词汇量,在学生脑中形成一套套的系统,方便做题。

第三,综合型是指词义的演变从基本义项开始,辐射趋势和连锁趋势交替出现。如exchange的词义中,由“交换”派生出“兑换”,又由“兑换”派生出“汇兑”,“汇兑”派生出“外汇”这一义项;“外汇”又辐射出两个义项:“汇价”和“汇率”。派生和辐射交替出现,导致词义增多,且词义范畴越来越模糊。对于一对一中的词汇教学,多角度多层次的词义增加对学生的词汇识记百利而无一害。

四、结束语

本文结合一对一教学形式的优点和现阶段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所存在的问题,探讨了高中英语一对一教学中基于原型范畴理论的词汇教学方法,希望对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词汇学习能力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旅游高职;专业基础课;教学方法;改革

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使高素质的应用型旅游人才极为紧缺。旅游高职教育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摇篮,必须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目前,全国各类高职院校的旅游专业均已进行了力度各不相同的改革,在实践课与理实一体课的教学方法的改革上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对于专业基础理论课的教学方法的改革还没有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以“教师为主”的传统讲授的方法,即使有改革,效果也不明显,有待进一步加强对其教学方法的改革力度,使基础理论课的教学也能实现以能力为本位,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

一.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现状分析

由于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教育水平较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较重,所以,传统教学方法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旅游人才的培养。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师理念阵旧,教学内容传统,无法摆脱学科体系

“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如何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专门人才是高职教育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高职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仍然是教学。有什么样的教师,教师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对实现教学目标尤为重要。

目前旅游专业基础课的教师虽然在学历、年龄及教龄等各方面不同,但所用的教学方法基本相同,教学理念阵旧,认为理论课就是要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而不能象实践课一样让学生自己动手获取知识,没有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日常教学内容的选取,是以书本为主,过分强调学科理论的系统性而忽视了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所以培养人才很难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二)以教师为中心,课堂讲授过多,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不充分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教师决定课堂的内容、进度,学生是知识灌输的对象,是被动的接受者。传统教学法尤以“灌输式”或“填鸭式”最为典型。教师不管学生是否愿意接受,也不管学生能否消化吸收,更不顾能否转化为能力,按部就班,倾囊相授。学生如同知识的储藏室,老师教什么,他就接受什么,考试考什么,他就取什么。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是考试成绩。这种教学模式或方法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但它忽视了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的主动性,对于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

二.高职院校专业基础课教学方法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教师要加强学习,更新观念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主,教学质量由社会来检测,检测的标准是看学生能否适应岗位要求。因此,教师必须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教学方式应当以互动为主,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的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以“能力本位”观主导课程体系

教师按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从实现专业能力的需要出发选择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在保证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以“必须”、“够用”为度,打破传统的教材固有结构,删除一些与专业知识联系不大内容,增加与专业结合必须基础知识内容。防止片面强调专业基础课程的基础知识与理论内容的系统性与完整性,体现专业基础课程要与专业结合特点,更好为专业课程教学服务理念。不同专业对教材内容要求不同,目前,专业基础课程教材还达不到这样的要求,通过专业基础课程教师努力,可以通过自编讲义形式来补充,逐步积累、完善,探索出按不同专业要求划分、结合专业特点、服务于专业课程教学的专业基础课程教材。

(三)突出教学方法选取的改革,适应新时期的要求

好的教学方法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根据具体的课程内容与教学环境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结合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科学地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可以事半功倍。专业基础理论课除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外,还应尝试下面的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地思考,获得新知识的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过程中启发提问的问题难度要适中,如果问题难度太大反而会影响学生思考积极性,不去思考了,达不到启发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现状精心设计问题和引导启以,使学生在温习旧知识的基础上,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分析问题,顺利地撑握了新知识。同时,也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11篇

[关键词] 创新;体育教学;高校

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深入,我国的高校体育教学业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在应试教育横行的今天,高校体育教学仅仅为学生们带去了一些理论知识,而其实践能力甚是缺乏。因此,现阶段,需要将创新教学理论引入到我国的高校体育教学中去,将那些理论方法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培养学生们的身心素质,增强他们的体制,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更为优秀的体育人才。

一、创新高校体育教学的课程结构

我国历次实行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都是对其课程结构的变革,所以,此次的体育教学课程结构的变革,是在继承了其原有课程结构优点的基础之上,并对国外相关的学科进行了研究、分析,对其进行的一次创造性的改革。

1、创新课程的内容

在创新高校体育教学的课程结构时,首先需要对其课程内容进行创新,将原来的体育课堂教学与一些校外的体育活动相结合,使高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为了打破原来单一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可以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一些运动训练、校外群体活动、社会活动、课外体育锻炼等。从而使高校体育课程结构的改革,取得较为实质性的突破,形成课内课外有机结合的课程结构[1]。

2、对课程结构进行突破性的创新

对高校体育课程结构进行突破性的创新,就是要求各大高校积极地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并在高校教师的指引之下,让学生对上课的时间、任课的教师、课程的内容等,进行自主的选择,进一步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打破其常规的历史性跨越,扩大其影响的范围。

3、对课程结构选择性的创新

一方面,由于高校学生在其兴趣上的不同以及个性的差异,致使学生之间表现出了较大的差别,另一方面,在基础教育阶段,每一位学生所受到的体育教育程度也是不均衡的,这便致使在体育技术技能上,每位学生表现出了不平衡性。因此,在进行高校体育课程结构改革时,首先必须满足学生们对其课程多样化的需求,其次其课程结构还必须体现出具有广阔的选择性以及灵活性,只有这样,才可以体现出在高校体育课程结构选择性上的创新因素。

二、对其课程的评价体系进行创新

为了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施行创新教育的理念,促进其课程的改革,必须建立起可以促进其课程不断发展的、可以不断提高其教师教学质量的、可以促进其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1、建立起课程评价体系

建设课程评价体系是学校体育评价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增强体育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

在建立体育课程评价体系时,不能仅仅围绕着体育课程建设中的某几个方面或者是某一方面进行,必须要围绕着整个课程建设的诸多方面,找出在体育课程建设过程中的表面因素以及其关键性因素,从本质出发,解决其实质性的问题。

2、建立起学生评价体系

建立起学生评价体系需要从一项单一的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入手,深入地对其进行剖析,逐渐地由这一个方面拓展到对学生情感表现、认知表现等方面的综合评价。

3、建立起教师评价体系

对高校体育教师进行评价,是一个复杂而又系统的工作,其涉及的层次较多,不仅包括发展性的纵向比较,而且还包括多方面的横向比较;其涉及的内容也较为广泛,不仅要进行他人评价,而且还要进行自我评价,采用主体互动性的评价方式。

对其教师不仅要评价其工作态度、敬业精神,而且还要评价其工作水平、业务能力;不仅要对其完成的教学工作量进行评价,而且还要对其教学效果进行更为全面的评价;既要注重量的评价,又要重视注重质的评价,以此来构建动态性的、全方位的教师评价系统。只有这样,才可以不断的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充分地调动其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2]。

三、培养体育师资创新能力的途径

现阶段,在绝大多数人的思想里,都对高校体育教育的理解存在着许多的误解,他们认为高校体育教师就是领着学生们跑跑步、打打球,根本不理解体育教育的实质,也没有看到体育文化的发展与整个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都是息息相关的。

因此,在培养体育师资的创新能力时,首先需要对其人文素质进行培养,使其培养出来的体育人才不仅可以拥有持续发展所需要的理论知识、素质结构,而且还可以形成终身为体育事业献身的优良品质。

其次,还要加强对实践能力的训练,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联系起来,注意培养教师们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还要进行综合性的教育,以拓宽其基础学科的知识范围,实现多学科的融合[3]。

结语

总之,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理念,不仅需要迎合时代的发展需求,而且还需要广大教育者进行共同的努力,去促进其健康的发展。同时,在进行其创新教学时,还要时刻明确其教学观念,实事求是,立足于实际,努力培养学生们的综合素质,使其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获得身体健康与精神需求的综合提升。

参考文献:

[1]汤德鑫.论高校体育教学中的科技创新教育[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1):82-82.

[2]白洁.创新――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切入点[J].科技信息,2010(1):295-295.

第12篇

关键词:教学方法;理论教学;实习教学;教学效果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以及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给职业教育事业带来了相当大的冲击,各个职业院校为了吸引学生,提高教学效果,大多数职业院校都在招生方式、就业渠道方面下了很大的工夫,同时学校基础教学环节也越来越注重课程改革。截止目前为止,我校比较先进的教学方法有合作教学、项目教学、以及理论实习一体化教学等几重教学方法。其中尤以采用理论实习一体化教学方法取得的教学效果显著,通过几年的实施与探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什么是理论实习一体化

理论实习一体化教学法简称理实一体化,主要在职业学校有实习和实验教学课程中展开实施,克服了传统老套的单纯理论教学和单一实习教学环节不连贯问题,教学过程环环相扣,比较集中。教师主导,通过布置教学任务,在理论和实习相结合的教学过程中,让老师和学生边教边学边动手操作中顺利完成,丰富了教学活动,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2理论实习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伴随着九年义务教育普及和高等教育大众化,就读技工院校的学生越来越少,生源学习质量的下滑让教学过程变得困难,如果一味坚持单一的教学方法,已很难实现教学目标了。为改善这种教学处境,针对学生年龄普遍较小,善于动手的特点,学校推行了理论实习一体化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主要以任课教师的主要引导和学生的自我动手能力为主。

3正确合理的实施理论实习一体化需要的教学方法以及相关的教学理念

3.1理论实习一体化教学的教学过程实行这种教学方法不适用于所有课程,比较适用于理论课较抽象、理论性强,不进行实验又不太好理解的课程,但是要想进行理论实习一体化教学需要做好充分的资源保障:在课程安排方面需要理论与实践教学相互穿插相互交替;教学场地方面要求具备实训场所,能同时进行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教学用设备或者实验设施种类、数量以及对应工具量要充足;任课教师要能胜任理论课讲解也能够熟练操作机械设备、熟悉工艺过程,管理能力还要好;选择以教学任务为主线的比较专业的技术类书目做教材。3.2理论实习一体化教学常常采取的授课方法理论实习一体化教学常常采取的授课方法常常采用项目引导教学法。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加强教学效果,采用过很多不同的教学方法,现将几种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列举如下:(1)讲授法:首先布置教学任务,课题展开,并通过机床演示多媒体演示等相关环节介绍讲解相关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自我总结发现并引出一些重要的概念性的、原理性的知识点,结合教材,使学生对基础部分有初步的认识,讲解过程要有系统、有条理、重难点突出地引导学生掌握,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原因、发现问题重点、讲解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几个过程。(2)示范性演示法:任课教师在执行教学任务中,通过教师做示范性操作或者做比较示范性实验等教学策略让学生通过观察大脑形成定论从而获得知识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授课方法。(3)学生自己动手练习法:主要是指在进行完理论教学环节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指导下进行相关的操作练习,从操作练习过程中掌握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在练习过程中把前期学过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更系统更全面又快速的掌握知识的一种方法。3.3理论实习一体化教学过程的教学能力评估在这一教学评估过程中,要从学生的情商、智商、动手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团队合作等全方位的进行评定。我们学校成立了教学评估小组,对学生以及任课教师进行比较客观的教学评价。

4理论实习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取得的效果

此种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应用主要为解决理论教学环节与实习教学过程不连贯现状,使两者相互交融为一体,一是大大提高理论教师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也大大改善实习教师讲授理论不够系统全面的缺点,为我校培养了一支高素质高级能的真正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二是任课教师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把相关理论知识融合到实习教学环节,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机床,实现了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高效率学习方法,拉近了老师和学生距离,充分提高了学生自我学习乐趣与学生自我动手操作能力。

5理论实习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教学反思

在教改实施过程中,对任课教师以及对学校教学实训建设提出了很高要求,要求任课教师有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操作技能,要对多个专业多个技能知识全面掌握,才能胜任。只要有充足的教学能源,任课教师能够系统全面地学习更新的授课理念,才可能实现理论实习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想达到的理想教学效果。

6结束语

通过上述阐述理论实习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究,为我学校数控加工专业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取得了一些教学效果,但是我们还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很多教师对教改认识不强,不能自主学习,学生数量多,教学设备不足,适应教材较少,校本教材开发相对较慢等诸多问题,这些都有待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克服、不断完善的。

参考文献:

[1]程正茂.浅谈汽车专业课理实一体化教[J].教育界,2012(12).

[2]姜广政.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