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地理教学计划

地理教学计划

时间:2022-12-04 00:26:5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地理教学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地理教学计划

第1篇

新的学期,为了更好的完成本学期的地理教学任务,特对本学期的教学定如下计划:

一 、教材分析

本学期我们主要学习人教版地理必修二及部分区域地理内容,这部分内容是立足必修一的基础,是人文地理部分,主要介绍人地环境的基础知识、人文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要求学生能独立或合作进行人文社会的分析和调查。选取了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几方面社会经济活动,探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特点及与社会因素、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从而逐步树立起人地协调发展的思想。与此同时,掌握阅读、分析、动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特别是能够对城市与环境区域产业活动中涉及到现实生产、生活中地理现象、地理问题有深入的认识,做到学有价值、学以致用。

二、学情分析

从上期期末考试情况看,四个班的成绩都有较大提高,但学生的数学基础还是参次不齐。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都比较欠缺,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高一学生由于初中对地理课不够重视,无论学科知识、学科能力都较薄弱,新课程以专题的方式进行学习,对他们来说会存在较大困难。而且学生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会有较大的兴趣,但专题式的探究学习,部分学生会感到有困难,不易把握知识点。

三 、教学措施

为更好落实学校教学目标,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思想,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我从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两个方面着手来进行教学。

(1)强调学习过程,培养良好习惯。

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要求学生落实基本的学习过程及课前预习,课堂高效听讲,课后复习整理三个基本环节。

①课前通读教材,独立完成配套教材的基础知识梳理。发现问题,标记问题为课堂有针对性的“解惑”做好准备。

②上课时,活跃思考,认真听讲,踊跃发言,使疑惑在分钟内真正排除,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③课后再次通读教材,整理课堂笔记,特别是对预习过程出现的问题要细致的做好记录。独立完成配套教材的自测自评试题。

(2)落实活动实践,激发学习兴趣。

结合人教版教材的特点和我校学生的知识水平,将大力推进教材活动实践。为此,将公布本学期的地理活动安排。学生分组做好活动项目的选择、准备、实施,特别是学生活动的指导和成果的展示工作,在一定层面上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关注身边的地理现象,合作探究,积极思考,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使兴趣更浓厚。

(3)注重知识小结和单元测试的讲练,有效提高学习效果。 每单元结束后,将引导学生对单元知识进行重难点的复习,帮助学生构建单元知识的网络化体系,并鼓励学生以书面形式呈现出来。精选单元测试题,结合学生学情反馈,做好试题的讲解和薄弱知识点的讲练。

第2篇

     本级学生,学习水平较差,没有形成比较好的课堂氛围,学风和班风比较差,很少一部分学生在地理学习上表现出较为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并且愿意积极主动的钻研地理知识,基本掌握了学习地理的方法和技巧,善于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还有为数不少的男同学比较懒散,学习不够努力,成绩差距很大,需要努力提高。

二、教学任务与目标:

      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能够对地理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通过学习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会学地理”。

通过学习,学生全面学习所学内容,提高知识应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掌握课标和考试要求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熟悉学业水平考试的考查方式,充分做好考试准备。

三、教学内容:

本学期主要任务是,完成七年级下册和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学习。提高学生基本能力和基础知识掌握,提高知识应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达到课标要求,为学生地理素质达标和学业水平考试做好准备。具体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了解地区、七年级下册第八章走进国家、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四、教学措施:

     1、根据课标和考试要求,进行全面学习,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提高知识应用能力和表达能力。这就要求抓好常规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上好每一节课。

     2、加强辅导交流,针对不同学生,采取相应教学策略,没有压力只有动力,相信努力就会进步。加强小组合作,发挥学生带动、帮扶作用,学生互助,共同提高。

3、认真学习课标标准,专研考试说明,围绕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教学,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4、强化对基础知识的巩固,重视知识点与时事地理的结合,进行全方位的开放性试题训练。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学业水平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五、教学安排:

第一周      二《了解地区》    第一节东南亚       2

第二周      二《了解地区》     第二节南亚第三节  2

第三周      二《了解地区》  第四节欧洲西部第五节 2

第四周      二《了解地区》   复习                2

第五周     三《走近国家》   第一节日本          2

第六周     三《走近国家》 第二节埃及第三节俄罗斯2

第七周     期中复习

第八周     三《走近国家》第三节俄罗斯第四节法国  2

第九周     三《走近国家》 第五节美国             2

第十周     三《走近国家》 第六节巴西             2

第十一周   三《走近国家》 第七节 澳大利亚        2

第十二周   三《走近国家》  复习                  2

第十三周   八上第一章第一节  中国的疆域          2

第十四周   第二节  中国的行政区划                2

第十五周   第三节  中国的人口                    2

第十六周   第四节   中国的民族                   2

第3篇

[关键词]地理教学论新课程技能培养课程群

[作者简介]黄莉敏(1969-),女,湖北潜江人,湖北科技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地理课程与教学论;钟儒刚(1963-),男,湖北监利人,湖北科技学院副校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学。(湖北咸宁43710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湖北科技学院重点教学立项“基于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学科教学论课程群建设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1Z012)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7-0120-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对师范院校四年制本科教师教育类课程学分所占比例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指出教师教育课程最低总学分占毕业最低总学分的30%以上。这一重大变化,将改革重点聚焦为重视教师教育类课程。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理念,也要求“师范院校和其他承担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任务的高等学校和培训机构应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内容,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地理教学论是师范院校培养中学地理教师的教师教育类核心课程,其课程改革也势在必行。

一、地理教学论应构建基于技能培养的课程群体系

地理教学论既是高师院校体现地理教师专业特点的重要课程,又是直接反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的重要载体。基础教育地理课程理念价值取向、功能特点、课程目标、内容标准、教学观和学习方式、评价方式等的变化,要求地理教学论在课程培养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方案等方面作出相应变革。

地理新课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体系中,尤其凸显技能培养,不仅要求教师掌握常规教学技能,更强调应娴熟运用新课程改革理念赋予的新技能与方法,包括课中和课外共计16种技能(见下表)。

地理新课程技能类型的数量增加和内容创新,对高师院校地理教学论仍以单一课程方式存在(一般54学时),并在这单一课程中要同时完成理论概括与新课程下的多项技能训练两项性质不同的任务的现状提出了质疑。调查表明,当前地理教学论单一课程方式无论从教材编写还是学时安排上都很困难,其结果是重理论轻实践,培养的师范生远离中学职场“以技取人”的门槛准入和对“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需求。因此,对地理教学论教学内容重新进行融合与分解,打破单一课程方式,构建多门相互关联的、基于技能培养为核心目标的课程组建课程群,增加地理教学论课时数,是践行《纲要》、落实新课改目标的路径选择,也是高师院校学科教学论课程改革的方向。

二、基于技能培养的地理教学论课程群设计(一)课程群及其构建意义

课程群是指若干门彼此独立,内容上密切相关、相承和渗透,具有某一共同属性的一组课程集群。构建课程群的目的应基于师范生从业需要和学科课程发展需要,达到课程建设的规模效益。通过课程群建设能去旧删重,增加提高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社会竞争力的新内容,使课程功能更完善,实现课程结构、课程体系功能最优化。

(二)课程群特点

课程群具有内容相关性、课程群建设的融合与分解性及课程实施的相对独立性等特点。内容相关性表明课程群中的课程应切合时代,能指导师范生掌握中学地理课堂相关教学技能,相互之间的内容纵向有传承关系,横向有内在联系,能够扩充单一的地理教学论课程中欠缺的知识,增大知识容量,帮助师范生形成较为完善的地理教育知识体系。课程群的建设实际上就是课程群如何融合与分解,它是对课程的再设计。课程群建设的融合与分解表明,要根据中学地理课程改革需要、学生就业需要将现有地理教学论课程内容进行重新审视整合,去陈存新,并就知识的相关性重新分解归并入相关课程,或增设新的课程,课程群中各门课程在设置中要关注内容体系,注重各课程的互补性,避免重复性,即时融入新的知识。课程实施的相对独立性,表明各门课程在课程群总目标指导下具有相对独立的课程子目标、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形成地理师范教育知识体系中的一个模块。

(三)地理教学论课程群体系设计

根据课程群内涵与特点,地理教学论课程群构建基本思路是:在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充分体现地理新课程理念和地理学科特点,依据地理教学技能分类和实施的时段性、各种教学技能关联性、性质差异及在课程中所处地位,围绕“一个中心,三个维度”,对现有地理教学论内容基于社会发展、学科需求进行全面融合与剖析,将原有的单一课程分解成内容上具有紧密逻辑联系和互补性,利于掌握地理教学规律和凸显全过程技能培养的多门独立课程。构建后的地理教学论已不是一门课程,而是基于技能培养为核心的系列课程组成的课程群。如下图所示。

1.一个中心——核心必修课。教育理论是师范教育的必修内容,是学科教学的理论基础,指导着教学实践活动,后续的一切教学技能课程都以此为准绳进行设计与教学。在课程群构建中,保留原有单一课程设置下的地理教学论中的学习理论、教学理论、课程论、教材论、方法论、地理课堂教学和教学心理论等知识板块,融入最前沿的研究内容,设置偏重教育理论的新课程“地理教学概论”作为地理教学论核心必修课,用以学习地理教学理论、研究地理教学规律、指导地理教学技能。该课程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师范生利用教育教学心理学理论分析中学地理课程基本结构、课程目标、内容标准、教材设计与编制方法、教学方法、教学活动规律及学生心理等技能。

2.三个维度——辅助选修课。这类课程主要是围绕核心必修课“地理教学概论”,在其指导下以选修课的开设方式对其进行拓展和补充。(1)方法操作技能类课程。主要是指课堂(中)教学方法方面的教学技能,设计以下两门课程:一是“地理课堂教学技能实训”课程。地理知识的传授,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一系列教学技能和方法来完成,课堂教学技能是完成教学计划有效达成课堂教学目标的关键,是地理教学技能的核心所在。在单一地理教学论课程中地理课堂教学技能常常仅以节的编制而存在,内容简短不全面,与新课程下地理课堂教学技能所处核心地位不相称。保留常规导入技能、提问技能、讲授技能、媒体使用技能、组织技能、结课技能等内容,融入新课程要求下的地理教师教学创新技能、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技能、对学生进行科学评价的技能等内容,整合为独立核心专业限选课程“地理课堂教学技能实训”,能系统性、可操作性、全方位地培养师范生的多种课堂技能。二是“地理信息技术应用”课程。地理新课程理念特别提出“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地理信息技术应用”是《高中地理(必修3)》的学习内容和高中选修模板课程之一。“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3S技术,是地理科学发展与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技术手段,在区域经济发展、城市规划、生产生活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地理教学论课程群中增设“地理信息技术应用”课程,对其他地理教学技能具有补充、辅助的作用,对学生信息技术的掌握、地理研究技术的了解与应用、地理区域系统思想的建立和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地理问题的分析与处理能力的培养等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通过该课程的设置与教学能培养师范生信息素养和应用地理信息技术解决中学地理教学相关问题的能力。(2)设计研究技能类课程。构建“中学地理教学设计”(课前)和“地理教学研究”(课后)两门技能课程。“中学地理教学设计”课程。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活动前的准备工作,是为地理教学活动科学规划蓝图的过程,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控性,减少和克服地理教学活动的随意性、盲目性,在当前中学地理教学技能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应当作为高师地理教学论课程群重要专业限选课程之一。以往在诸多地理教学论教材编写中,将地理教学目标设计、地理教学过程设计、地理教案设计、地理教学技能设计等内容重复、混合编写,并纳入地理课堂教学论章节是不科学的,因此独立开设“中学地理教学设计”课程,厘清教学设计内容尤显必要。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地理课改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设计主要内容应包括课标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学情分析、课程资源开发、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设计、教学媒体设计及教学过程设计等要素。此课程教学目标主要培养师范生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要素及方法的技能。“地理教学研究”课程。通过前面理论性课程、课前课中的师范性技能课程设置与教学,基本能使师范生获得较为系统的中学地理教学技能的理论与方法、原则和规律,意味着师范生对中学地理课改理念“入门”了,教学技能训练也“上路”了,意味着会教了,但21世纪培养的中学教师不再只是教书匠,而必须成为“教师即研究者”,做反思型教师、研究型教师,是新课改教师观的最新阐释。因此培养师范生的教学研究意识与教学研究技能,提高师范生从教研究能力,增设“地理教学研究”技能课程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

3.实验实践技能类课程。在地理教学中,有大量的地理事象形成过程的时空跨度大、原理复杂,讲解起来抽象难懂,往往需要借助于实验模拟或实践观察等来帮助理解,这类方法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早已成为中学地理教学最常见的方法,在我国一些重点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也正逐步引入,但对实验技巧把控、实验内容的系统性都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与完善。在高师地理教学论课程中开设“中学地理实验技能”课程,建立大气运动类、地球运动类、地质类、水文类、环保类等模拟实验室,培养师范生的动手、观察能力,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和树立正确的地理观,对师范生走上工作岗位,进行中学地理实验教学开发与应用,解决地理原理教学“难”度问题具有指导意义。

见习和实习是师范教育的必备实践环节。为使师范生地理教学技能在中学实践中的应用得到反馈与改进,有必要将实习活动分阶段一和阶段二(以往只一个阶段),阶段二旨在阶段一反馈基础上提高教学技能。

三、地理教学论课程群实施计划

地理教学论课程是高师院校的专业主干课程之一,长期以来安排教学时数一般为54学时,远不能满足对师范生进行系统教学技能培养的需要。通过增加课时,从课程性质、课程学时、学分、开设学期、考核方式等方面对地理教学论课程群进行设计,“一个中心”的“地理教学概论”课程设置为必修课,54学时,3学分(其中理论48课时,课外6节),开在第四学期;考核方式为考试。“三个维度”课程全部为考查课,其中,“地理课堂教学技能实训”“中学地理教学设计”设置为限选课,分别为45学时和36学时,开设在第二学期;“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地理教学研究”设置为任选课,分别为18学时和36学时,开设在第一和第二学期。“教育实习1”和“教育实习2”为必修课,时长分别为3周和4周,安排在第六和第七学期,学期分皆为3学分。

上述课程群计划的课程结构从类别上包括专业必修课、辅助选修课,课程计划设置合理,较好地吻合了新课程对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目标要求,实现了大学与中学教育的有效衔接。

[参考文献]

[1]段玉山.地理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朱汝葵.高师化学教学论课程群建设构想[J].全球教育展望,2009(9).

第4篇

【关键词】地理;课堂;有效教学

高中地理学科是高中阶段的一个重要的学科,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传统满堂灌的地理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转变新的教学方法,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发展特点,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并且运用多媒体技术,更好的实现高中地理的有效教学。教师在进行有效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运用多种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主动的探究和学习知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好的实现高效课堂教学。

一、有效教学的含义

有效教学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用,是“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的产物。其核心是以学生有无进步与发展作为衡量教学效益的唯一标准。期望以此理念指引教学,以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对于有效教学的内涵,近年来学者们也达成了一定的共识,认为有效教学是一种理念,合乎教学规律,满足社会和个体的共同发展需求,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在这个基础上,也有学者提出了更为具体的概念,认为有效教学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运用科学理论的指导,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关注教学的有效性,实现教育学的完整统一。因此,在高中地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重点放在学生的发展和进步上来,促进教学效果的实现。那么,高中地理如何实现有效教学呢?

二、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实现途径

1.积极有效的备课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首要工作是备课,备课对于教学活动来说十分重要,要想实现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进行积极的备课。如果在课前只是把教学内容简单的熟悉一遍,很难达到有效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要积极的研读教材,找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制定有效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例如,对于美国田纳西流域的综合开发这一节进行讲解的时候,如果教师没有真正研读教材,没有研读新课标的要求,就很容易把目标放在田纳西河流域的讲解上,没有总结出河流的开发思路,这就很难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再者,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想实现有效教学,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态度、思维能力,这样才能制定出具体可行的教学计划,促进教学效果的有效性。

2.灵活的课前导入

导入对于新课的学习特别的重要,灵活的课前导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够更好的实现课堂有效教学。在地理教学活动中,如果学生对于教师所讲授的内容不感兴趣,教学活动就会呈现出低效的状态,不利于地理教学的实现。因此,要实现地理课堂的有效性必须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前导入就是一种重要的方式。课前的导入方式很多,有讲故事的导入方法、多媒体的导入方法还有温故知新的导入方法,无论使用哪种导入方法,都要保证地理教学的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眼球,从而更好的进行课堂教学。例如,在讲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以动画的形式来演示地球公转和自转的现象,学生通过生动的动画,在画面的刺激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地理学习的积极性,更好的实现有效的地理教学。

3.创设问题的情境

在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占有主导地位,使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发挥,在课堂上,一般都是教师教什么知识,学生才能学到什么知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差。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要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和探究,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想达到这个目标,教师必须有意识的创设出问题的情境,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更好的实现学生的自主探究和为自己释疑的能力。例如,在讲解“常见的天气系统一课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各种天气灾害或者是天气预报的一些视频资料,学生在看到这些视频后,就会想到什么是台风,什么是寒潮,台风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有这么大的破坏力等。学生脑海中呈现出以一系列的问题,就很容易激发学生对这些问题探究的欲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就变成了主动学习者,就会取得特别理想的教学效果,更好的实现地理课堂的有效教学。

总之,高中地理要适应新课改的要求,真正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用知识武装自己,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争取推动地理教学工作的健康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地理教学;衔接;融合 初中地理是高中地理学习的基础,高中地理是初中地理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二者相辅相成。但是,因受中考模式局限性的影响,初中地理教学只在初一和初二安排课程,学生初三一年都未接触地理的学习,到高中学习时,学生对知识的遗忘严重,产生严重“脱节”的感受。教师忽略初高中地理教学间的联系会造成许多学生难以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严重影响到高中地理的教学质量,影响到学生地理素养的形成和终身发展。因此,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工作,是初、高中地理教师都必须完成的重要任务。

一、将对学情的研究作为衔接的起点

高一新生来自不同学校,各校的教学情况有所差异。因此,教师应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学生初中阶段学习的地理内容、知识掌握程度、对地理的认识与态度以及寻找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等。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掌握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才能有的放矢,制订出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

二、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衔接与融合

教材是广大地理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依据。初高中地理课程理念基本一致,但在三维目标、内容标准和具体要求等方面,初高中地理课程侧重点既有分工又有密切联系。

从教学内容上看,初中知识浅、内容少,注重基础知识,较感性;而高中知识注重理论,内容多、较理性,更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知识结构、知识容量来说,无论在深度、难度还是广度方面,这两阶段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初中教师若不了解《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以及教学内容,教学时大多数问题就不能深入,无法为高中教学做好铺垫;若高中教师没有认真研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和教材,也难以构建完善的地理学科知识体系。因此,教师应先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以及《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和教材进行充分的对比分析,找到合适的衔接点,制订适宜的教学计划,再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把初中地理知识有效地贯穿到整个高中阶段,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及灵活地运用高中地理知识。

三、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的衔接与融合

学生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应抓住各种机会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引导。

初中地理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认识地理现象,主要学习基础知识,在能力上侧重对学生记忆力和观察力。因此,初中生学习知识喜欢死记硬背,更多地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比较单一,主要是从某一现象入手来看待问题。而高中地理侧重于对地理概念、原理、规律的学习和实践运用,重视学生对学习结果的记忆,更重视对知识的理解,要求学生能够自己从图文中概括、归纳和综合,能力要求跨度较大。

所以,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改变以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多采用启发、探究等教学方式,有意识地逐步引导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地看待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达到学生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为高中阶段的教学奠定基础。

高中教师应多采取启发式、探究式、互动式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转变对知识学习的态度与方法。通过新课讲解让学生理解,新知识是怎样在初中知识基础上发展获得的,通过对比使学生看到初高中地理知识的不同要求与不同学习方法,并在原有基础上适时进行适当的诱导和点拨,授予良好的学习思想和学习方法,协助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途径。

四、对学生地理学习兴趣、习惯的进一步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教师应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求知欲和探究热情。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充分利用课本图表、地图册、挂图等,还要利用其他学科资源活跃课堂气氛,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加强社会生活实际与课本知识的联系,使学生加强对“地理来源生活,服务生活”的感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教师可将地理试题的热点、焦点问题与教材相结合,搜集地理素材,用学科知识去分析、阐释和评价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

初中阶段是良好习惯的塑造时期,可利用地理课堂时间,培养学生阅读地理书籍、收集资料的兴趣,养成翻看地图的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将会使之获益终身,同时也为后续的高中学习提供了稳妥的支撑。而在高中阶段则对此加以巩固、提升。

总之,初、高中地理的有效衔接,对于学生能力培养非常重要,关系到学生高中阶段地理学习的成败。因此,地理教师应该熟悉初、高中课程的教材,精心设计、组织课堂教学,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工作。

第6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寻求创新;兴趣

一、营造良好的地理校园氛围,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兴趣可以给予学生很大动力,然而,兴趣的形成与学生的心理素质及校园环境相关。一个具有良好校园文化、充满地理文化氛围的校园,是学生了解地理、认知地理的有效途径。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多在校园里举办活动,鼓励学生多参与,尽可能用校园文化熏染学生的地理素养,使他们感受地理文化中的奥妙。同时,新的教学制度也强调应让学生亲身参与教学活动,体会教学内涵,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兴趣,推动学生独立学习、自主创新。构建校园地理文化不仅可以很直接地让学生了解到很多的地理知识,还能陶冶情操,丰富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实施分层教学,充分考虑每一位学生的实际问题

所谓的分层教学就是将班级中的学生按照学习能力的优、良、中、差有针对性地教学。这样,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所在的不同层次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内容,开展精益求精的教学活动,鼓励学习能力好的学生带动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以便缩小学生之间的差异,促进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发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很好地解决了学生差异大、难以安排教学计划的问题,使得每一位学生都能学习到有效的地理知识。例如,在学习“山岳的形成”这一章节时,教师应做到因材施教,将学生按照学习能力进行分组,每一组都分配一个地理问题,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分析判断背斜和向斜的方法,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分析理解褶皱山的概念,然后,让学生自由地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分析成果,锻炼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能力及其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致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高中地理课堂上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表现出最佳的自己。

三、加大课外时间的力度,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地理是自然类学科,光靠教师的讲解是很难将地理的内涵、地理的风貌传授给学生,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应增加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让学生亲身感受地理的风貌、参与地理活动的互动,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感悟、体会的时间,相信达到的效果会比单纯的授课要好。学校对于这样的地理实践活动应当大力支持,鼓励教师多举办、多创新活动形式,根据教材内容,指导学生走进大自然体会这具有神奇与奥妙的地理知识。例如,在学习“交通运输方式的布局”时,让学生阅读教材内容,举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的教学效果远远不如让学生走出校园,亲自去实践、去了解这一问题。因为单纯的学习教材内容,学生的思维是受限制的,不一定有真切的感受。亲自去实践就不同了,学生的视野不是那几张纸,而是错综复杂的交通运输,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还能够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交通运输,有利于使学生形成大胆实践、探索的精神。

综上所述,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寻求创新,改变传统教学的落后形式,引领学生大胆实践、探索,创设有效的地理学习方法。总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做到因材施教,无论是营造浓厚的地理文化校园氛围,还是鼓励学生去实践、去探索,都要充分考虑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激励学生持之以恒地学习。

参考文献:

[1]杨宗军.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3).

第7篇

一、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众所周知,学习知识的动力来自于学习的兴趣,学习兴趣可以促使教学活动有效的开展。在初中地理教学课堂中,教师只要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学生就能自觉主动的融入课堂,那么,地理教学的质量也就会相应的提高。除此之外,教师应该很清楚,所有的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方法的创新归根究底,都是为了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而服务的。鲁迅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根据这句话我们不难看出,在地理课堂上,充分的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十分重要。通过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生能够做到自觉自主的学习,不会再觉得地理知识知识的学习是一种负担,反而会觉得地理学习是一种享受。对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激发,要求我们从学科的角度出发,让学生真正的认识到学习地理知识的有益之处,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地貌的文化气息,了解各国家各地区的风土人情,品味大千世界,让学生从心里喜欢上地理,真正的被地理课程所吸引,这样学生就能够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地理知识。另外,教师还需要注意,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实行个性化的地理知识教育,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对其进行关心和帮助,还要实行特殊化的教育教学方式,对他们进行地理教育时要能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还要懂得尊重学生活泼好动的年龄习惯,促使他们能够参与到地理教学之中来,从根本上提高地理教学的效率。

二、充分的利用地图教学

地图在地理学习中非常重要,是地理学习的语言,也是地理学习的骨架。学习地图知识,能够学到很多丰富多彩的地理现象、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因此说,老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进行地理知识学习的好习惯。让学生学会读图、用图的技能。在读图中不仅要注意观察地图的图例和地图的名称,还要注意地图所表示的地域范围以及地理界线。教师要有重点、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地图的读取和观察,让学生们真正的学会多角度地分析地图。在面对一个简单的地理现象时,学生能够做到从多个方面去思考,进而提炼出地图中蕴含的地理知识和地理特征。因此,老师一定要让学生们真正的掌握地图这门重要的地理语言,将地图教学贯穿在平时的地理教学中。

三、创新教学模式,形成师生之间的互动

在地理教学中,想要提高教学的效率,创新地理教学的手段和方法,最重要的是要注重教学模式的创新,在师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在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中,学生很难真正的投入到地理学习中去,但是对于宽松的课堂氛围,学生就能够认真的进行学习,并且和教师进行良好的互动,把学习视为一种知识的享受。因此说,在地理教学的课堂上,老师必须要遵循新形势下的教育理念,与学生进行良好有效地互动,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可以在地理教学中引进小组合作教学以及互动教学,利用互动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除此之外在教学中还可以适当的进行分层教学的方法,并及时的与学生沟通和交流,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鼓励学生面对难题时与同学进行沟通,合作解决问题。除此之外,老师还要经常对自己进行反省和分析,及时的找出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的进行改正,从而促进教学顺利的进行,让学生通过新的教学方法学习更多的知识。

四、培养学生正确的地理情感态度,培养价值观

初中的地理课程改革有严格的要求,重点强调了学生对于地理问题的处理能力,以及对地理知识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之前地理课程过于注重地理知识的传承的倾向进行了更改,价值取向也更加趋向于对学生人文精神以及科学素养的高度关注。要想达到这个目的,老师就要将地理教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1.让学生真正的走进初中地理教学,就要改变枯燥的教学方法,将知识练习实际生活。例如:在教师教授“天气与气候”这一课时,要紧密的联系生活,找一些现实生活中实际的大自然状况,比如:风霜雨雪、洪涝灾害,让学生看到气候对世界万物产生的影响,让学生知道气候变化对人类的重要性,这样的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能够达到预想不到的效果。

2.让地理教学走向大自然,走出课堂,扩大教学的空间,开阔学生的视野,因为地理知识是社会和大自然的有效结合,所以只有将地理回归自然,走向自然,才能使学生对地理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触景生情,对自然地理产生好奇,让地理教学做到真正的走出课堂,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

第8篇

一、高中地理教学现状

伴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全面推进,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也进行了相关调整,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一些地理教师的观念尚未转变,即便对于已经转变教学观念的教师仍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2.教师和学生之间缺少有效的交流、沟通,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

3.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存在较多的不公平现象,教师喜欢成绩优秀的学生,忽略学困生。

二、高中地理有效性教学研究的重要性

(一)新课标中对高中地理教学课程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课标中指出应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为出发点,建设新型教育理论,直观地反映地理学科的发展,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指导学生关心全球问题和我国重要的地理问题,发扬科学文化精神,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深化可持续发展观念。因此,应进行高中地理有效性教学。

(二)新课标对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课标中指出掌握基础的地理文化知识,满足多样化的地理学习需求,加强对地理问题的探索,在地理教学中合理应用信息技术,重视学生学习和评价环节的结合。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十分迫切,只有明确相关问题,才能真正实现新课程标准。

三、高中地理有效性教学策略

(一)有效提问

高中地理教师所提问题应具有启发性和针对性,其中启发性问题包含内容性问题和过程性问题,内容性问题是依据教学内容设计问题,旨在考察和巩固教学内容,过程性问题要求学生依据教学内容适当地创造形成属于自己的表述,重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针对性问题应以学生或者教学内容为切入点设计教学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认真研究新课标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其中教学目标包含教师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目标。地理教师应从学生自身情况出发,预期最终的教学效果。编写教案时应全面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并在课堂上将学习目标传达给学生,让学生参考该学习目标或者依据此目标有计划地完成教学活动。

(三)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指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的作用,应关心和理解自己的学生,平等对待性格不同的学生,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在高中地理课堂上,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营造民主、和谐、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真正喜欢上地理,主动表现。只有在教师和学生建立彼此信任和理解的关系,方可开展高中地理的有效教学。

(四)转变思维模式

高中地理教师应竭尽所能转变教学思维,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得到多种思维模式的训练。同时,在具体的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便于学生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转变思维模式能够逐渐深化学习内容,刺激学生的地理学习动机,进而灵活应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例如,在讲解全球气候变化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采用小组探究的形式完成教学。首先,让学生在课前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关的内容;其次,在课堂上,指派小组代表发言,讲述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并指出目前我国气候状况,提出可行的解决对策;最后,让学生围绕搜集到的资料进行讨论,能够发现影响气候的多种因素。这种教学形式,深入挖掘了学生的学习潜能,并增强了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注重课堂拓展

若想实现高中地理的有效性教学,不仅要掌握课堂和教材中的知识,还应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进行适当地拓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重视教学拓展,尽量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中地理教师在讲解相关知识点时,尽量联系现实生活中热议的问题,向学生传达地理小窍门,并搜集学生们较为感兴趣的问题,将其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地理学习积极性,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例如,在讲解地球的圈层结构这节内容时,一方面内容本身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另一方面学生在这方面的积累较少,且相关概念模糊。此时,教师应围绕教学内容设计一份调查问卷,通过学生的实地调查,有助于所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的结合,便于有效性学习。

第9篇

本文根据初中地理教学的现状,从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两条线”对初中地理教学互动进行探讨,指出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两条并行的线,两条线必须实时进行互动,实施过程中,在明晰两条线的基础上,提出创新地理教学设计等建议,希望能够对初中地理教学提供一些帮助和启示。

关键词:

初中地理 双线互动教学模式 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是一门知识性与应用性并重的学科,学习这门课程不难,但教好这门课程对教师的教学活动有极高的要求。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是一种典型的灌输式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性不足,导致一些学生对地理知识一知半解,达不到应有的学习效果。笔者认为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要紧紧抓住教学与学习两条线,利用两条线在之间节点上的关联性,增强二者之间的互动,从而增强初中地理教学的实效性。

一、初中地理双线互动教学模式

初中地理从课程实施的角度来讲可以将其分为两条线,也就是教学线和学习线,所谓的双线互动教学模式,就是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实现两条线在并行发展当中的互动关联,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从而达到一种理想的状态。

1.两条线的内容及节点

教师的教学线是围绕教学活动教师实施的一系列的行为,包括教导、教学设计书、教学方法等,其中主要包括教授教材知识和传授地理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线主要包括学习、总结册和掌握地理学习方法,其中学习包括学习课程知识、知识的学习和运用方法等。在教学当中,这两条线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互相联系的。

2.初中地理双线互动教学

初中地理双线互动教学并不是两条线时刻都进行互动,而是指在两条线的每一个环节当中都相互对应。教授知识与学习知识都是在课堂上完成的,但是仅仅依靠这个进行活动根本不够,教师的设计书与学生的总结册也是互动的。设计书是教学的科学设计方案,是将地理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过程设计;学生的总结册则是对设计书实施的一种反馈,教师通过总结册能够详细地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学生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的反馈,以便教师不断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初中地理双线互动教学模式的实施

初中地理双线互动教学模式的实施应该体现出地理课程特征及教学目的,也就是牢固掌握地理课文知识,并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地理问题。比如,经纬度、判断方向、不同地区的地理特征、气候特点等。在实施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课程准备的互动

教师可以将两节课之间的时间作为课程准备互动时间,在网上或者课间进行互动。比如,学习完人教版第一章“地球和地球仪”以后,在学习“地图”这节课的时候,让学生收集资料,了解什么是地图,地图有什么作用。教师可以在晚上8点左右在网上与学生通过QQ群进行在线交流,对他们资料的收集、整理与总结进行指导,许多网站可以收集到类似的资料,如百度百科。笔者在教学中遇到有学生提出“地图上的颜色、线都看不懂”的情况,笔者简单的说明颜色代表的是海拔的高低,各种线有等高线、交通线、分界线等,不同的线应该区别开来。在互动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以平等、朋友的方式进行,在互动中不能批评学生、打击学生互动的积极性,而是应积极鼓励学生,可以利用课前的几分钟,在讲台上简单与学生进行活动交流,回答学生在课堂前提出的问题,也可以起到为课堂教学做好铺垫的作用。

2.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互动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应该从两个方面展开,教师在教学中实施教学计划、教授课本上的内容,学生在教授中学习。教师传授方法,学生学习相应的学习方法,学习过程中的互动有多种形式,比如,主题互动,围绕教师所设的主题,教师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互动探讨,或者通过提问、比赛等形式进行活动,还有作业、肢体活动等。具体采用哪些互动形式,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设计。在学习方法互动上,就不是简单的传授与学习的过程,因为每个学生学习特点不同,学习方法上也应该有所差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提出相应的学习方法建议,然后让学生自己总结、自我提高。比如,有的学生对地理特征非常感兴趣,可以围绕不同地区的地理特征设计学习方法,以新疆为例,可以先记干旱、少雨的地理特征,然后记忆新疆葡萄干、哈密瓜、羊肉串等特产,之后分析为什么会有这些特产,再记忆新疆的海拔、植被等特征,这样的记忆又清晰、又牢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就学生的学习方法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

三、总结

总之,在初中地理教学当中,教师应该从教学和学习两条线设计互动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增强学生课堂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升对初中地理的教学水平。

作者:朱婕 单位:扬州市梅岭中学京华城校区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新课程 教学 建议 学生

一、地理学科取得的初步成效

新课程方案实施以来,在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以及徐州市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地理学科在某些领域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地理学科教育观念和课程观念的转变已初露端倪

建国初期,我国基本上是移植苏联的教育模式,其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已经进入了我们的潜意识中。然而,新课程理念把课程解读为学科、活动和环境的“三位一体”统一。在这一理念的影响下,我市地理教师的课程观念已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如大部分教师已经将传统认识逐步上升到课程既有显性的学科、活动和计划,又有隐性的教师影响、校园文化等更高的学科理念。

(二)地理教学方式有了初步的转变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的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因此,教学方式的变革是衡量课程改革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应当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学应当从整齐划一转到注重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从知识本位灌输转到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从单一的、抽象的应然世界转到学生生活的活生生的、丰富的、多元的实然世界。

本人通过对徐州市区部分中学地理教师访谈及课堂观摩发现,地理课堂教学相比以往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已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新课程实施之前的课堂表现为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写,学生抄;教师先教,学生后学。新课程实施之后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表现为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紧紧围绕学生的认知水平,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

二、地理教学现状

通过对徐州市直属中学部分地理教师的问卷调查及座谈、听课等方式,我进一步分析了目前徐州市直属中学地理学科发展存在的诸多问题,如新课程理念不突出、地理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力度不够、学生主体性地位未得到有效落实以及师资数量欠缺等,这些方面都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差距。

(一)新课程理念与有效教学行为存在一定的差距

调查显示:尽管徐州市直属中学部分地理教师在地理课程理念上出现了一些转变,但还不能将其很好地融入到教学当中,导致教学行为失去了原有意义。从实际教学来看,部分地理教师担心学生听不懂,总是讲得多,而学生的课堂活动则安排较少,其结果往往是学生收效不大;从课堂教学评价来看,新课程理念突出了发展性评价的地位与作用,而有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角度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如对学生一味地进行表扬,并没有及时指出学生学习中的错误之处等。

(二)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足

在调查中我发现,大部分学校对地理课程资源的认识不到位,认为地理课程资源仅仅包括地理教材、教学参考书及教学复习资料。然而,各级学校都忽视了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导致地理课程资源严重浪费。此外,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仍然习惯于“先将教材内容搬到教案上,再搬到讲台上”的做法,不能在地图上提取教学所需的教学资源。更有甚者,有些地理教师不能够很好地将课堂生成的教学现象转变为教学资源,最终导致有效教学资源的流失。上述现象都是对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不够的集中表现。

(三)课堂上学生发言的交锋性不足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是新课程背景下地理课堂教学的鲜明属性之一。在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认知冲突、心灵碰撞,对于提高课堂效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地理课时的限制一些教师不敢设置引发学生争论的认知冲突,设置的问题缺乏思辨性,学生发言的交锋程度不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思维发展的深度,不能够很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三、建议及策略

针对以上现状,我在实际的教学中总结了一些建议与策略,具体如下。

(一)加强教师理论学习,将其与教学行为有效结合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我市地理教师应加强教育理论与新课程理念的学习,深入领会课程改革精神,树立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此外,广大地理教师还要认真研究地理课程标准,真正领会和把握地理课程标准的理念、要求,将其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中并转变为自己的教学行为。

(二)积极开发校内外的课程资源

地理课程资源种类丰富,除地理教材和参考书外,还涉及教师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网络和报刊杂志等。这些课程资源形式不同、功能各异。其中,校本课程是一种较为重要的地理课程资源。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开发、整合多种课程资源,如向兄弟单位交流探讨开发地理校本课程资源的具体做法及经验,努力通过拓展地理课程资源,达到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增强教学趣味的教学目的。

(三)把“话语权”交给学生

把“话语权”交给学生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以自我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封闭状态。具体而言,广大教师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实行教学民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2)激发学生的批判意识,教会学生“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道理;(3)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4)教学要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参考文献:

[1]夏志芳.地理学习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2]廖东琴.新课程改革下初中地理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10).

[3]曾学平. 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现状反思[J].中学教学参考,2012(33).

第11篇

    地理是一门要求学生用理性思维去学习思考的学科。它需要学生有很强的记忆能力与理解能力。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学好地理,刚开始接触地理的孩子有时候会听不懂老师在讲什么。渐渐地就失去了学习地理的兴趣,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变得越来越重要了。

    地理这门学科的学习难易相间。关键是看学生是否融入到学习地理的兴趣当中,所以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诚然,每个老师都有每个老师的教学方法。有的治学严谨,课堂氛围严肃认真;有的则风趣幽默,课堂气氛活跃。但是无论是哪一种教学方法最终的目的都是让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大失误。仅凭这一点就不得不引起我们对初中地理教学现状的一些思考。

    一、当今初中地理教学现状

    1. 教学趋于“公式化”

    所谓公式化教学是指教师按照教学计划,制定教学方案,并按照教学方案进行教学。它可以使老师的讲课有条理性。但是它的局限性是使课堂趋于“公式化”。老师在黑板前讲课,学生在课堂上机械地记笔记,这是一种填鸭式教学方式,在少数课堂上我们可以发现这种现象,老师只按照他预先设计好的教学方案来讲课,缺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其实,地理这门课程是一门比较活跃的课程,宇宙那么大,处处都有地理知识。灵活地运用教案是反映一个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标准之一。

    2. 课堂学习气氛不浓

    由于学生只知道机械地记笔记,使得课堂的学习气氛比较压抑,一些地理知识不是靠机械记忆才被记住的,需要学生去理解,比如人文地理,各个地区的特产或者代表作物,这些都是与当地的气候有相互关系的,掌握了一个地方的气候特征,就能很快记忆这个地方的代表物产。除此之外,有的地理知识还需要通过计算。例如,老师在讲世界区时,要涉及到一些计算,如果学生不理解什么是区时,或者不知道怎么去计算的话,那么单靠机械地记忆是不能学会这一节内容的。

    3. “死记硬背”成了学生学习的方法

    “死记硬背”是大多数学生所采用的方法,也是被老师所默认的学习方法,这种方法虽然可以记住知识,但这只是短时间的记忆,时间一长就容易被忘掉,由于老师只注重学生记住知识的效果,没有考虑学生到底有没有真正地理解知识,这就导致学生习惯于“死记硬背”,这种方法不适用于对地理知识地记忆,因为记忆是建立在良好的理解之上。而学习地理知识一定要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再去记忆,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只注重理论,忽略实践的重要性

    老师一般讲授的都是地理理论知识,很少注意实践的重要性,很少有老师组织学生去外面观察实践,实践的本真就是探索知识的过程,所以它的重要性不容我们忽视。

    5. 学校对地理科目的不重视

    这是大多数学校所犯的“通病”。因为地理这门课程不涉及到中考,所以学校对地理这门课程重视不够,试想学校都不重视,学生那就更不用说了,大部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都不是很强,学校不重视的科目他们自然也不会乐意去学。

    虽然初中地理教学存在很多不如意,但是我们不应气馁,应该积极应对,寻找解决的方法。再困难的问题只要我们认识到了并认真地去解决,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二、采取的措施

    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引导学生去积极实践,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多组织一些课外活动,比如在地理课上讲到喀斯特地形时,有条件的地方就可以带学生到实地去参观。这样学生会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知识的记忆。

    2.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地理是一门集科学与人文为一体的学科,它的趣味性很强,如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地调动,就会把地理这门课程学好。

    3.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第12篇

一、情景创设,体验引导

在中学地理的情景体验式教学中,合理的情景创设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生动有趣的教学体验活动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眼球和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其思维,引导其主动地参与到地理学习中,促使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地理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在具体情景创设过程中,教师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以实际的事件为根据,充分考虑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以及相关的课程内容,从教材入手,增强情景创设的趣味性。课堂情景创设的素材可以是视频、图片和调查报告等,而其来源则可以通过网络和相关教案分析,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实现知识的自我建构和完善才是情景创设的最终目的。当然,初中地理的情景创设还应注意时代性和生活性,合理利用多媒体资料和游戏活动,立足于当下生活中常见和广为人知的地理现象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进行地理知识的调用。

二、实际动手操作,加深学生体验兴趣

在传统初中地理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教学问题,即教师往往更关注对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实践操作教学,因此,在体验式教学活动中,教师就要加强对学生感情体验的重视程度,多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以此加深学生的体验兴趣。体验式教学并不是一个人的活动,它需要的是大家的团结与合作,同时学生也只有在共同努力体验的过程中才会切实地感受初中地理这门学科的乐趣所在,才能加深对地理教学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如在进行天气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带上相关的装备,组织学生走入大自然,观察和测量天气的变化。这样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热情,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地理实验的操作,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将知识内化于操作过程中,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地理知识的运用能力。教师还要强调和培养学生注重实验过程与安全的意识。在实验中注意安全问题,还要调动感官感受与思考。

三、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情感态度

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理解能力,合理的选用体验式学习内容,从而点燃学生参与至体验式教学课堂兴趣,满足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望。与此同时,教师在安排教学任务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知识水平与个性差异。比如,教师可以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地理人物、地理现象与地理事件等作为体验式学习内容,从而深化学生对人类地理发展过程理解,使其掌握地理发展的基本规律。除此之外,教师应重视选用合适的学习内容,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等,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情感态度。

四、营造良好的体验式学习环境

良好的、民主的学习氛围能够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激发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产生探究地理知识的欲望。营造良好的体验式学习氛围,能够使学生自发地学习感兴趣的地理知识,讲出自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由此能够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地理学习思维能力。

五、教师引导,开展体验式教学

想要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地理知识水平,教师要明确在初中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教学。同时教师在学生的教育工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学生,肯定会认真听教师的话,教师的一言一行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初中地理学习一般较为枯燥,学生在学习中很容易对所学知识失去兴趣。教师积极的引导鼓励会对学生学习各国地理知识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地理教学和地理学习,主动并且积极学习地理知识。教师们可以在一起开会商量组织活动,让教师认识到如何培养初中生对地理的兴趣,做好示范作用,教导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学习的重要性。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进行教学,把重要并且吸引学生的信息提供给学生。开展德育工作的核心是学生,但教师的积极引导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体验,在体验中才能更好的了解和学习地理知识,从而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

六、 强化师生间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