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3 16:59: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中级审计基础知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2013年2月18日,农历正月初九,此时的正是春寒料峭、乍暖还寒的季节,我怀着一颗火热激动的心来到了信息科技大学,有幸参加了审计署组织的第36期计算机审计中级培训班,由此展开了为期70余天的培训之旅。时光飞逝有如白驹过隙,校园生活更是充实规律,不知不觉中,寒冷干燥的也渐渐阳光明媚、春暖花开起来,培训前领导的殷殷期待、声声叮嘱仿佛还在耳边,开学时分班分组、排坐派书的情景仿佛也还在眼前,而此刻我们却已经背负行囊,带着老师同学的祝福,带着这70余天的收获,带着不舍又轻松的心情踏上了返回工作岗位的列车。
回首这两个多月的时光,其实颇多感慨,虽然不能简单的拿考试结果衡量自己的付出或收获,但也不得不承认,顺利通过考试确实是现阶段我们每个人奋发学习的第一目标。截至目前为止,审计系统内已有数千人通过了此项考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门秘籍”,培训前我也搜罗了一些前辈的心得,结合自身情况吸收了他们的精华,确实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今天我也希望将自己的小小心得和大家分享,不当之处,请赐教。
第一,课前自学。我个人发自内心地认为“自学”是及其重要的,所以把它放在首要位置。众所周知,中级培训班被外界称为“魔鬼训练营”,它的“魔鬼性”就体现在时间紧、内容多、难度大。对于我们这些非计算机专业的学员来说,要在短短70天内接受8门计算机相关课程培训,难度可想而知。所以,不要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到老师的课堂讲解,课前一定要预习,而且不能是走马观花地简单浏览一遍教材,要达到自学的程度,能够完全看懂固然最好,如果不能也不必焦躁,通过后面老师的课堂讲解,既会让你加深印象、纠正偏差,也会解答你的疑惑。同时要注意合理安排自学的进度,尽量按照课程表的安排,提前自学1-2章就好,这样既印象深刻,也可以应对课程的临时变化。
第二,课后练习。传统学习方法中,课后一般以“复习”为主,而我这里要强调的是“练习”,这不得不再次提及中级培训的特殊性。中级培训是一个以上机实际操作为主的课程,所有理论学习最终都是为上机操作服务,所以课后大量、反复的上机练习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在实际操作中遇到问题,这时候再回头翻书查找原因及解决方法,我认为是比“课后从头看一遍书再上机操作”更加有效率的学习方法。当然,这种方法的前提条件是课前已经有效预习,不论课前课后,教材是必须要仔细看过一遍的,这样才能打牢基础,减少知识盲点。此外,大量上机练习一方面可以加深印象、掌握机试感觉,另一方面也可以发现很多教材或者老师未提及的问题,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提高能力。
第三,合理计划。目前中级培训要学习8门课程,各科并非同步开课,学时也各不相同,最后两周主要集中学习审计软件、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及access,学好这三门课程的同时也要注意其他课程的复习,努力做到“学新不忘旧”。因此,除了课前自学和课后练习外,根据课程安排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及复习计划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四,吸取精华。计算机中级培训到目前已完成36期,每期都有学员针对各科知识点加以总结且无私分享给大家,大家得到大量的“前辈”总结后可进行梳理分类,从中挑选出适合自己的总结,吸取其中精华。此方法尤其适用于笔试,绝对可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除以上方法之外,针对非财务专业学员,我建议在培训前最好学习一些会计基础知识,了解会计基本原理,因为其中几门课程(U8、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等)与会计相关度较高,需要学员具备一定会计基础知识,后面学习起来也不会因为专业背景而产生太多阻碍。
以上是我关于计算机中级培训的一些学习心得,一家之言可能不适用于所有人,但也希望对后期参加培训的同学有一丝帮助。通过这次培训,我已经对计算机审计的内容及方法等有了初步的了解,计算机在当前及未来审计工作中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深入学习,并努力做到学以致用,利用所学知识服务审计工作,为审计事业发展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关键词: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方法;改进思考
中级财务会计是会计专业学生需要学习的又一门主干课程,与基础会计相同,该课程中同样是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为中心展开具体项目的核算,而财务报表的编制同样是本门课程的终结。该课程与会计实务联系最为密切,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是学生从业所必备的知识。因而在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下,教员应该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从业水平。在此,特谈谈个人对课程教学方法以及改进方法的思考。
一、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方法
1.演绎法
演绎法是财务会计教学方法中的一种,也是许多教师授课时经常采用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时教师往往按照教材以及辅导资料的内容,先讲解概念、意义、分类及其作用,然后再进行具体的案例核算。这种讲述方式从抽象延伸到具体,适合具体理论的学习和简单掌握,实际的操作性并不强,学生往往死记硬背,题目稍微转变或增加核算业务,学生就难以解题。
2.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也是财务会计教学方法中常用的一种。对学员来讲,运用案例教学方法,可以加强学生会计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使学生理论结合实际,将所学内容灵活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来,符合会计学实际应用性的目标。学生通过亲自动手编制会计凭证和资产负债表,不仅能够熟练应用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还能逐渐具备独立处理和解决会计问题的能力,增强学员的自信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实践教学法
实践教学法是财务会计教学方法的又一创新。会计专业本身就对实践性要求很高,课程中需要核算的具体业务也很多,学生如果不深入地接触和了解实际的业务,就不能切实体会到财务会计的分工和具体工作流程,学生可能会做一笔业务,但是对会计核算和管理的整体却缺乏真正的认识。实践教学方法,将学生放入特定的角色,或从采购人员,或从管理人员,或从审计人员的角度来做账,将教材中抽象、繁琐的文字和公式转化为具体的业务,便于学生理解。
二、教学方法的改进思考
中级财务会计不同于其他学科,该课程理论知识强,内容更加繁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上述三种传统教学方法运用起来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以下改进:
1.归纳法
针对演绎法存在教师满堂灌,学生记不住的缺陷,可以采用更加有利于教学效果的归纳法。归纳法是指教师颠覆先讲概念后具体核算的套路,而采取先从实例出发,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以问题作为引导,迫使学生主动思考和分析,借以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方法将传统的重视理论研究,忽略基础应用的行为转变过来,更加符合该学科的预期教学目标,同时还能使学员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对比分析法
相较于传统的案例和实践法,对比分析法更加行之有效。通过对比分析和对比做账能够增强学生对中级财务会计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做关于企业债券的业务时,可以分别从发行方和购入方的角度来做会计分录,对比之下能够更好地掌握持有至到期投资与应付债券的内容。通过这一方法的运用,学生学习不但不会感受到单调和枯燥,对知识点的掌握反而能够更加牢固。当然,这一方法也不是尽善尽美的,只有在同笔交易中含有可以对比的特定双方时才能运用,因而在实际教学中应将该方法与实践法和案例法结合起来应用。
3.开放教育法
开放教育就是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从旁辅导的一种教学互动的方法。该方法是在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下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该方法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分层学习,更加注重教师的“导学”行为,在这种方法中,教师需要做的就是要正确引导学生,让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建立自主学习小组,让学生自己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可以建立助学小组,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分析和理解角度。会计是一门需要不断学习的课程,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无论是对高级财务会计的学习还是对职业生涯中遇到问题的处理,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开放教育法是每个中级财务会计教师都要学会运用的方法。
学习是为了实践,中级财务会计更是一门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它不仅教授学生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会计专业技能,更要真正地应用到学生的工作中去。因而教师在授课时,要与当前的就业形势相结合,运用适当的方法,培养高分同样高能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玲.新时期高校财务会计实验实训发展趋势探讨[J].商业会计,2012(05).
[2]李松青.关于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3).
一、审计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1.审计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是适应审计环境变化的必要。
随着信息经济时代的到来,会计信息化工作相应也得到了迅速发展,财政部早在1994年5月就了《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力争到2010年全国80%以上的基层单位基本实现会计电算化,改变基层单位会计信息处理手段落后的状况。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日益普及和发展,会计处理显得日趋方便,但与之紧密联系的信息化审计则显得颇为滞后,甚至成了制约审计工作顺利开展的一个“绊脚石”。传统的审计工作方法已远远不能适应这种变化,由此,推进审计信息化则显得越来越紧迫。虽然近年来,全国审计系统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加大了资金投入力度,网络建设、硬件装备和审计软件开发应用有了较快发展,但人才队伍建设跟不上审计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因此,在如此紧迫的形势下,建设一批同时具备审计专业能力和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审计信息化人才队伍适应了时代的需求,有助于开展新时代审计工作。
2.审计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是提高审计监督能力的必要。
随着信息化技术向社会经济发展各个层面的迅速渗透,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在被审计单位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审计证据和资料的基本形态已经发生了根本改变,如果审计人员不懂信息化技术将打不开审计工作的大门,审计人员不善于运用信息化技术将严重影响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审计监督职能也就得不到有效发挥。因此,审计机关要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有所突破,取得进展,必须充分认清审计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深刻理解原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提出的“失去三个资格”的重要论断,紧紧围绕“人才强审”战略,多措并举加强信息化审计人才队伍建设,强力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审计工作的信息技术含量,努力使计算机审计在审计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审计信息化人才队伍现状
1.审计人员单一的知识结构已经不能适应审计工作发展的进程。
计算机审计是融财务会计、审计和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为于一体的新型交叉学科。开展计算机审计需要一批既精通财务会计、审计及税务等方面知识又掌握信息系统、网络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复合型知识结构的专业人才。但我国审计队伍主要由财经类专业人员构成,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尚不能达到计算机审计所要求的水平。这类审计人员虽然具备扎实的会计、审计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审计经验,但由于对计算机审计相关知识未进行系统学习和培训,仅仅对他们进行了初级程度的基础运用培训,虽然使他们具备了一定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的技能,但他们并不熟悉计算机信息系统、计算机审计程序,也未掌握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审计或利用计算机审计的技术,不具备独立操作计算机审计软件的能力。而审计队伍中的计算机专业人员,虽然具备组建网络以及解决软件、硬件的常见问题的能力,却普遍缺乏相应的会计和审计方面的专业知识,且未对他们进行系统的会计、审计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也未让其直接参加审计实践,所以这些人员并不熟悉审计业务,有些人员甚至完全不懂审计,在开展计算机审计时不知道要审什么、该怎样审。这种知识结构单一及综合应用水平偏低的问题,使得从审计人才向计算机审计人才转换比较困难。
2.既精通计算机应用和软件编程又熟悉审计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匮乏。
经过近十年来各级审计机关的不懈努力,特别是借助于审计署组织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考试、现场审计实施系统培训认证考试和计算机审计中级培训考试等一系列的培训考试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审计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和计算机审计能力。同时,为了改善审计机关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现在审计机关在新录用人员方面已经加大了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根据审计署的统计,截止2012年9月,全国共有4 580人通过审计署计算机审计中级水平考试获得合格证书,仅占全国8万余审计人员的5%左右。通过审计署计算机审计中级考试的人员在经过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数据分析和软件开发的培训后,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有效地运用计算机相关技术进行审计工作。但是,由于大部分审计人员均不是计算机专业人员,缺乏对计算机系统及技术的深层次掌握,同时加上计算机技术的更新较快,从长期来看审计人员运用掌握计算机技术的能力与审计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
3.计算机审计专家型人才还没有形成。
被审计单位分散的财务、业务、管理等系统逐渐被集中式的信息系统所代替,数据大集中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仅从财务数据上已经很难发现问题,审计工作范围必须拓展到被审计单位的各类业务系统,通过财务系统与业务系统的对比才能发现问题。同时,为确定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审计人员还有必要针对被审计单位承载业务的信息系统进行信息系统审计工作。信息系统是一个复杂庞大的应用综合体,以现有通过培训的审计人员的计算机技术能力还不足以保证信息系统审计的完整性、系统性和效率效果性,以及对信息系统审计质量的要求。
三、加快审计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的构想
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是审计事业发展的迫切要求,更是审计人员岗位要求,职责所在。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审计业务和审计管理中去,运用现代化的手段、现代化的审计技术、方法,为审计事业的发展服务,关键在于要建设一支具有实战技能的审计信息化人才队伍。
1.要树立学习信息化知识理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对公共财政收支的效益的评估、对权力制约和监督、对审计结果的公开透明等新的课题不断地摆在审计人员的面前,这就对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审计人员一味靠老观念、老经验、老方法开展审计工作,将难以完成历史赋予审计事业的神圣使命。随着客观形势的不断变化,尤其是当前已进入信息时代,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必须树立主动学习和终生学习的理念,特别是要加强对信息化知识的学习,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审计工作方式方法,为推动审计事业发展注入不竭动力,为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2.要科学规划审计人才队伍结构。
审计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最理想目标是把所有审计人员都培养成既精通信息技术又熟悉审计业务的复合型人才,都能独立运用计算机开展审计。但现有的审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难以达到这一目标。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审计人员虽然熟练掌握审计业务,却缺乏计算机专业知识,而审计队伍中的计算机专业人员,又普遍缺乏相应的财会和审计业务知识。因此,目前比较现实的做法是对审计人员结构进行合理的规划布局,根据审计人员所从事工作、具备的专业知识和要求的技术难度不同,将信息化审计人员分为部门领导、信息化审计专家、信息化审计业务骨干和一般审计人员等四个不同层次。
一是部门领导。部门领导是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应当发挥带头人的作用。如果没有领导干部的理解与支持,信息化审计很难推广。部门领导必须尽快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能够利用计算机查阅审计文档、资料,并且能理解与支持业务人员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工作,能够与业务人员进行一些信息技术的简单沟通。
二是信息化审计专家。信息化审计专家担负着组织资源、协调解决审计过程中出现的一般性软、硬件技术问题,指导一般审计人员和业务骨干完成较复杂的操作或编写必要程序分析审计数据的职责,要求既精通计算机编程又熟悉审计业务。因此,信息化审计专家是目前我国严重匮乏的人才,也是目前信息化审计推广应用的“瓶颈”。作为权宜之计,可以考虑从信息化审计业务骨干中产生,根据骨干型人才的审计业务水平和计算机知识水平,选招、选派少数具备全面的计算机软硬件知识,对网络和系统安全有独特的敏感性,对财务会计、审计和企业内部控制有较深理解的业务骨干去对口大学和审计署培训,以培养造就少数信息化审计专家。
三是信息化审计业务骨干。信息化审计业务骨干是推进信息化审计的中坚力量,需要具备理性地计划、安排、落实各项工作任务的能力。信息化审计业务骨干主要职责是制定方案和实施系统分析,获取审计组所需的财务及业务数据,完成被审计单位的数据下载与检验、转换、整理;掌握信息化审计的程序和方法,具备必要的数据库知识,熟练掌握审计软件操作。
四是一般审计人员。一般审计人员必须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具备熟练操作审计软件能力,能够在信息化审计专家和信息化审计业务骨干的指导下解决审计实践中的疑难问题,完成基于电子数据的审计作业。
3.要拓宽信息化人才培养渠道。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化人才在审计实践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为此就要求各级审计机关要拓宽信息化人才培养渠道,树立超前培养、复合培养的新观念,不断强化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为开展计算机审计打下基础。具体来讲,其一,要拓展学习教育途径。通过整合培训资源,挖掘培训的潜力,有针对性地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培训工作,以开阔审计人员视野,提高审计业务素养;其二,要丰富学习内容。培训中要注重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更新与补充相结合、审计干部业务培训与计算机审计知识相结合。同时,要不断探索新的学习载体和形式多样的培训方式,完善培训手段,增强培训效果;其三,要建立完善培训机制。制定和推行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刚性学习制度,加大信息化培训的硬件投入,激发审计干部参与学习、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4.要建立信息化考核评价体系。
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必须要在审计人员的激励、考核等方面注入新的内容,才能进一步形成更科学的、可量化、可操作化的评价指标体系。为此,在实际工作中:一要确立以能力、业绩而不是以学历、资历为主要依据的评价标准,要把能力放在首位,特别是创新能力,大胆启用肯干事、会干事、干成事、善创新的审计人员,尤其是在信息化运用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审计人员,更要高看一眼,善待一分;二要进一步完善对审计人员的考核评价机制,完善定期考核和日常考核制度,形成平时考核、关键时期考核、年度考核等多种形式相统一的考核系统。考核中,将信息化考核作为一项重要指标,与德、能、勤、绩、廉一并考核;三要坚持以信息化的人才观念为指导,要客观公正地评价审计人员的工作态度、工作水平及工作业绩,真正了解其目前岗位履职能力和未来潜在能力,特别是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带动和辐射能力,为增强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复合型人才提供可靠依据。
5.要加强信息化专业技术培训。
目前国内的会计证考试分为三个级别。第―是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考试;第二是会计职称证书考试;第三是注册会计师资格证书考试。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
即《会计证》,根据国家规定,在我国所有要从事会计行业的从业者,必须持有该证书。考试科目包括: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会计基础知识、会计实务、初级会计电算化。报考人员要符合《会计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采取自主报名参加考试的方式。依据国家财政部规定:凡在两年内参加四门考试成绩合格者,考试结束3个月后可领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单科合格成绩可保留一年。
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职称考试)
考试分为初级资格考试和中级资格考试,通过前者可获得助理会计师证书,通过后者获得中级会计师证书。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并从事会计职业2年的从业人员,可申请初级资格考试。初级资格考试科目包括:经济法基础、初级会计实务。考生必须一次性通过2个科目,才可以取得助理会计师证书。
中级资格考试科目有:《财务管理》、《经济法》、《中级会计实务(一)》、《中级会计实务(二)》,考生须在连续的两个考试年度内全部通过,可取得证书。
另外,目前,我国对已取得中级职称的会计人员,采用评审制来认证其高级会计师职称。
注册会计师考试(CPA)
凡有高等专科以上学校毕业的学历、已取得会计或者相关专业(指审计、统计、经济)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中国公民都有资格报考。
自1991年以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共举办16次考试,经过不断的改革完善,建立健全了考试基本制度体系、质量保证体系和组织管理体系,已经累计近14万人取得了全科合格证书。CPA考试已成为国内认可度高的执业资格考试之一,享有很高的“含金量”。 2009年开始,注会考试改革为两个层级的专业考试。第一层级为专业阶段设6科,即在延续原有考试的5科基础上,增设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并在有关科目中相应增加测试考生应当具备的包括企业、政府及非营利组织的组织、筹划、管理及其运营环境的知识,信息技术应用与评价、职业道德等基本知识。主要测试考生是否具备会计专业大学本科毕业所应具备的基础理论知识,是否具备注册会计师执业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是否掌握基本应用技能和基本职业道德要求。
第二层级为高级阶段,主要是对考生综合知识的考核和综合能力的测试,包括测试考生是否具备在注册会计师职业环境中能够合理、有效地运用专业知识和法律知识的能力,并测试考生“保持职业价值观、道德与态度”等综合能力。
考生只有通过第一层级专业阶段的考试科目,才能参加第二层级高级阶段的考试。两个阶段的考试,每年各举行1次。
专业阶段单科成绩5年内有效,高级阶段考试科目3年内有效;取得全科合格证考生,如5年内申请成为中注协会员,并满足继续教育要求,全科合格证长期有效。否则5年内有效。
注册税务师
注册税务师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帮助别人做税收筹划,也就是帮助企业节省开支。这项工作在国外非常普遍。在欧洲,税务咨询业的产值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近一个百分点,注册税务师是一个吃香的行当;在美国,税收咨询业年产值在1000亿美元左右;在日本,注册税务师的数量达7万多人。
专家说,加入WTO之后,我国的现有税收体制将作出调整,个人所得税的地位将更加突出。由于外国驻华公司的增多和国内民营企业数量的激增,高收入行业和高收入人群将选择税务来帮他们打理税收业务,因此注册税务师的生意将会火起来。据悉,从前年开始,我国每年都举办一次注册税务师考试。
注册税务师考试是取得注册税务师资格的准入考试,我国开办此类考试历史虽短,但发展很快,它是随我国税务制的产生与发展而发展起来的。自1998年,年轻注税考试。
国内流行的“洋证”
目前,可在国内参加考试、国外认证的会计师资格证书主要有五种:ACCA(英国特许公会会计师认证)、AIA(国际会计师专业资格证书)、CGA(加拿大注册会计师)、CMA(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ASCPA(澳大利亚注册会计师协会)。每张证书所对应的国家、地区、教学制度、考试内容都有―定区别,用以适应不同国家的会计制度。
ACCA(英国特许公会会计师认证)
作为国际上最权威的会计师组织之一,ACCA被称为“会计师界的金饭碗”。其会员资格在国际上得到广泛认可。英国立法许可ACCA会员从事审计、投资顾问和破产执行的工作,有资格直接在欧盟国家执业。目前,该考试每年2次,分别在6月和12月。
参加ACCA的考试,首先要注册,注册时间的早晚决定第一次参加考试的时间。比如,当年6月1日至12月15日注册报名,最早可以参加第二年6月的考试。具有教育部承认的大专以上学历或教育部认可的高等院校在校生(顺利通过第一年所有课程的考试)即有注册资格。
ACCA考试科目有十四门分为三部分,学员必须按科目的先后次序报考,每次最多报考四门。第一、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的选择课程每科成绩在合格后可予以保留。第三部分最后三门核心课程须同时报考并同时通过。三门中若只有一门通过,则通过的此门成绩不能保留,三门课均需重考;若三门中有两门通过,且另一门在30分~49分之间,则未通过的那门课程有两次补考机会,在随后的两次考试之内通过,三门课程亦可视为全部通过;否则,三门课程还须重考。所有十四门考试必须在学员报名注册后十年内完成。所有考试的费用在2万元人民币以内。ACCA规定,免试科目也需要交考试费;若参加培训,每科培训费用约为1200元―1400元。
AIA(国际会计师专业资格证书)
AIA是以英国为基础的国际会计师公会所授予的国际会计师专业资格证书,AIA是五个受到英国法令承认的专业资格认证实体之一,并且AIA会计专业资格还被认可为公司审计师的专业资格认证。国际会计师公会设立免考制度。学员依据规则可申请免考部分科目。
AIA考试共十六门课程分为四个阶段。必须在十年内全部通过,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阶段认证书。前十二门每年可考四次,报考不分先后顺序,分别在1、6、7和12月。最后四门考试时间为每年6、12月必须在前两个阶段全部通过后,才可报考。AIA对报考者没有特殊的学历要求,由于整个AIA的培训和考试都是纯英文的。因此报考者必须具有一定水平的英语能力,是顺利通过考试的前提。
目前培训费用为1200元/门,另外每门课还需要180元的教材费,考试费每门25英镑(只有通过了考试后缴纳),完成全部课程的培训和考试共需3万元人民币左右。
CMA(美国管理会计师认证考试)
由美国管理会计学会建立的专业证照制度。在许多国家和著名的跨国公司都得到了广泛的承认。
参加CMA考试必须先加入IMA会员。在取得会员号后便可申请报名参加cMA考试。考试内容分四科,考试期限为四年。若有任何一科目未通过,可申请重考(无需时间间隔)。但一年内重考同一科的次数不可多于三次。每年需要一定的会费。考试费用为120美元/门。考生若希望重新参加某一门考试,至少要在上一次考试之后90天。
ASCPA(澳大利亚注册会计师协会)
ASCPA是澳大利亚最大的会计师组织,在国际上具有相当的知名度,会员享有审计报告签字权。该资格考试共有十六门,对于通过中国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学员可以免考四门,每门课只允许一次补考,每年7月和12月考试两次。报名条件是大学本科毕业,IELTS成绩6分以上。学员可以选择全日制或在职培训两种学习方式,在职培训每门课4200元人民币,总价在7万元左右,补考等费用另计。该项培训目前只能在北京考试。
CFA注册金融分析师
CFA是美国以及全世界公认金融证券业最高认证书,也是全美重量级财务金融机构的分析从业人员必备证书。它是证券投资与管理界的一种职业资格称号,由美国“投资管理与研究协会(简称AIMR)”,主办。
CFA考试分三个水平等级,各个水平分别出题,每一水平试题又分为上午和下午各三小时。应考人员每次只能选其中某一水平的等级考试。候选人要想通过资格考试需要三年,虽然考试内容具有较高难度,但同时也保证了考试的质量以及证书的被认可度。
CFA着重于金融市场知识,包括股票债券分析,财务报表研究,期货期权,投资组合分析和资产评估等等。某种程度上,由于其涉及知识面广而深,讲究分析能力,甚至比MBA更具有专业性。在金融投资这个行业里,CFA证书的权威性和公认性是独一无二的。
1.调研背景
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旨在培养知识与能力并重的专业技术人才。随着近年来毕业生源的数量的与日俱增,毕业生就业形势愈发严峻,摒除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就学校本身问题来看,也显现出了对于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等方面的问题,学校输出的会计专业人才与社会的需求脱节,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为了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提高学生专业能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特进行本次调研,希望有助于学校方面对于人才培养定位做出符合时代要求、社会需要的改进措施。并据以培养符合社会实际需要和学生实际能力状况的会计专业人才。
2.调研对象
本次调研的企业包含了大型商业集团、中型合资企业、小型独资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专业培训机构。
3.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抽样调研法,选取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典型企业,通过访谈方式进行相关信息的收集。希望这次的调研能够对我校会计人才的培养定位,以及人才培养方案的更新提供帮助,使之能够更加适应企业需求,在实务操作教学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二、会计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分析
1.社会整体需求分析
据网络数据显示,通过各地人才市场统计数据的分析,会计行业为招聘职业需求的前十位,全国的私营企业以每年30万家的速度增长,单此一个类型的企业每年的岗位缺口就达到40万-50万人次。可见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还是比较多的,但目前的现状是,一方面,会计专业学生工作比较难找,而另一方面,企业单位对会计人员的需求又较大。而毕业生平均素质则是连年下降。就整个行业就业现状来说,无论是权威人才网站的统计数字,还是专业人士、人力资源专家的看法,都显示出一个结论:低端人才泛滥,高端人才紧俏。
2.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企业需求差异分析
(1)大型商业集团会计人才需求
对于大型商业集团,财务专业人才引进标准,主要定位于本、硕学历;中级以上职称;两年以上工作经验,能够独立完成岗位相关业务等。
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招聘,以管理培训生岗位为主,既试聘于企业,分时间段分配到不同财务岗位,担任助理工作,也是再学习的过程,为期1年-2年,根据工作评估情况决定是否留聘。入职门槛较低,本科学历,应届毕业生,能够独立完成财务会计基本账务处理,专业成绩优异,校内表现活跃。
(2)中型工、商企业会计人才需求
对于中型企业,会计专业人才的引进标准,主要定位于本、专学历;中级以上职称;两年以上工作经验,能够独立完成岗位相关业务等。
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招聘,以管理培训生、出纳、保管员、会计员助理等岗位为主,这些岗位存在工作少、责任小、工资少等劣势,属于从基层做起,徐图发展的岗位,工作一定年限后,有机会转职至基层会计岗位,但是本科毕业生往往忽视这些机会,并且存在与专科生竞争的情况。
(3)小型企业、私营企业、自主创业的会计人才需求
这一类型的企业,由于国家政策的扶持以及就业压力的推动,近年来快速崛起,数量繁多。在大中型企业会计高端人才稳定,中低端人才泛滥的大环境里,这一类型的企业会计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并且人才引进的硬性标准较低,针对于基本定位在本、专科毕业,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有相关工作经验者优先等。应聘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基础知识扎实,能够独立完成财务会计相关业务处理;熟练使用办公软件、财务软件;能够独立报税;有审计基础知识等。小型企业具有门槛低,业务类型全,工资适中等优势,还可以作为专业能力的锻炼和工作经验的积累平台,为进入大型企业、合资、外资企业做跳板。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市场需求
会计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量大,但主要集中在职称高,经验足的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应用型院校毕业生毕业走向主要集中于中小型企业,其需求标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1.专业知识
企业普遍认为财务人员要有牢固的财务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并能理论联系实际,从实践中摸索,从实践中不断提高,要熟悉企业的具体实际,了解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和企业有关规定,并从严要求自己,做到记账、算账、报账手续完备,内容真实,账目清楚,这是最基本的财务工作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是做好财务工作的关键。
2.专业资格
超过95%的企业要求财务人员带证上岗,既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对于考取会计初级职称的应聘人员会优先录用,对于开区国内注册会计师资格证书是人员会重点培养。
3.专业能力
在专业知识与专业资格合乎标准的基础上,是否受到聘任的关键就在于专业能力的水平上。企业招聘的是员工,而不是学生,站在企业的角度,希望聘任到的是可以直接上任工作的专业成手。具体根据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要求,在基础财务处理岗位,要求能够独立、完整、正确的完成相关账务处理,能够独立进行报税及税收筹划,能够熟练应用企业财务软件、办公软件,能够尽快掌握企业财务制度等。
4.其他方面
在基本条件一致的基础上,具有以下条件会加大成功受聘的几率:(1)广泛的知识面。会计人才应该是综合型人才,在专业知识以外,还应该了解会计相关学科,如经济、税收、营销、法律、管理、金融、证券。(2)一定的外语能力。如英语四级,日语、俄语、韩语等。(3)熟练应用办公软件。能够出具简单报告、编制有关数据表格、协助完成幻灯片演示文稿。(4)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参赛经验、文体特长、大学时担任一定职务,能够体现一个人的社会活动能力,由于会计人员要经常性的与银行、税务、证券机构、公司部门等发生业务往来,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会有利于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
四、关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改进建议
社会需求就是学校的人才培养导向,定位于应用型本科人才的会计专业人才输出院校,我们的市场目标应该定位在中小型企业,是我们学校的毕业生能够在毕业时符合这一类型企业的人才需求标准,在进入社会时,能够第一时间进入企业,感受企业文化,感受工作氛围,在工作中进一步提高能力,积累经验,为向大型工、商业以及跨国集团进军积蓄力量,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快速的走出第一步。基于这一考量,我认为应对人才培养方案做一下调整:
1.专业方向划分
在完成大一基础课程的修习后,让学生制定职业规划,并据以选择专业方向,可分为财务会计、审计、资产与投资、报税与纳税筹划、出纳及保管等。
2.专业资格证书
在选择完专业方向后,开设会计基础、会计法规与职业道德、会计电算化、经济法、初级会计实务等专业资格考试科目课程,帮助学生尽早通过相应考试,开设资格证书相关讲座,讲解大学阶段可以考取的证书类型,帮助同学选择性考取有用的执业证书。
3.校内实训课程
在选择完专业方向后,修习相关专业知识,开设相关校内实训课程,可选择开设出纳实训、中级财务实训、会计电算化实训、税务实操、企业会计综合实训、商业会计实训、审计实训。
4.校企合作
为了增加学生对于专业的了解,对于企业业务的熟悉,应该注重产学研结合。会计专业在产学研方面要积极探索,建立了产学研结合的长效机制,吸纳社会、行业和企业的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进入教学过程。可考虑与网络知名会计网校、市内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大中型工商企业、有一定规模的代账机构、自主创业团体进行校企联合,互惠互利,一方面引进人才开讲座、短课等,开阔学生见识;输送优秀学生进入企业见习、实习;另一方面,可以以学校方面承接会计账务工作,提供学生真账实操,配备指导教师团队,完成代账业务创收。
[关键词]会计本科审计课程授课课时实验课时
在我国经济类高等院校中,基本都设置了会计本科专业,这些院校在培养会计专业人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会计本科专业课程设置及其课时安排的是否合理,对会计人才的培养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审计学是会计专业的轴心课程之一,从理论上讲,学习审计知识也是对会计知识的巩固和提高;从实务操作角度上讲,会计工作也需要进行内部稽核和检查,而内部稽核和检查技术方法与审计技术方法有相似之处;审计工作需要会计人员的配合,因而会计人员也应了解和掌握审计程序;会计专业的学生可以从事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这些都促使高校会计专业必须重视审计学的授课课时与实验课时的安排。
一、国家对高校会计本科专业课程设置及其课时下达的文件回顾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1998年编写“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规定了主要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学。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课程实习、毕业实习,一般安排10~12周。
(二)2005年颁布了 “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总览”规定了本科专业结构与设置,规定了主要课程与1998年编写“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规定的主要课程完全一致;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规定也完全一致。
(三)2004年8月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教育部《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规定了四部分:第一部分、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第二部分、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和等级标准;第三部分、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结论及其标准;第四部分、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有关说明。
这三个文件针对高校会计本科专业来说,都没对审计课程授课课时及实验课时有相应的具体规定。
二、调查问卷及调查结果分析
2008年3月23日,作者去上海参加“全国高校第二届计算机辅助审计教学研讨会”,利用会余时间向参加会议的46个高校的专业教师64人 做了一项关于高校会计本科专业课程设置及其课时等调查,发出问卷40份,收回35份。调查问卷设计会计专业本科核心课程部分内容主要包括会计学基础、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税法、经济法、审计学、财务审计、经济效益审计、其它等。针对审计学这门课来说,有的学校没有开设,有的学校授课课时及实验课时安排各一。调查结果及其分析如下:
(一)态度问题分析
对开设审计课程的会计本专科专业高校教师当面发出试卷40份,当面收回35份,回复率为87.5%,其中两所学校老师的调查问卷是无效答卷。作为高校教师,7位教师没有认真对待问卷,表现出不关注本专业的发展的态度,这是令人不满意的。
(二)开设的课程分析
教育部规定(2005版)全国高校会计本科专业设置主要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学。
在问卷所列的课程中,24所会计本科院校均开设了审计学这门课,2所未开设,开设比例为92.3%。说明大部分高校在开设课程上贯彻落实了国家教育部的对全国高校会计本科专业设置主要课程的规定;但还有两所没有开设审计学课程,说明学校违反了国家教育部的规定。
(三)审计学课程授课课时与实验课时开设情况分析
教育部规定2005版全国高校本科专业设置主要课程的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课程实习、毕业实习,一般安排10~12周。调查结果表明, 24所会计本科院校中,审计学授课课时最高72学时,最低32学时,课时落差30学时;审计学实验课时最高60学时,最低8学时,课时落差52学时,未开设实验课时的院校展开设审计学课程的院校62.5%。
(四)审计学课程授课课时与实验实习课时配比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审计学课程授课课时与实验实习课时配比落差大。
四、针对高校会计本科审计课程授课课时与实验课时的现状的建议
(一)审计学课程设置建议
会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是培养通才,培养能够为企业理财,精通财务报告的专家,能够为企业领导在经营管理上、前景展望上进行预测和决策的提供有用建议的参谋,能够拥有创新能力、交际能力、协同能力的万金油。审计学课程设置应使会计专业的学生在校四年学到得知识应能够为将来进入会计职业界打下扎实的基础,并使他们在校的时间和金钱的付出有一个好的前景的回报。教育部对全国高校会计本科专业设置主要课程的基本知识结构做出硬性规定,如果高校基础知识结构内的课程不全部开设应取消其培养资格,并且各高校根据市场经济情况的变化可以对开设扩展课程增加弹性;制定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基础门数。这样既适应了国家对会计从业资格的统一规范要求,同时又可以为地方培养特色会计人才。
(二)审计学授课课时与实验课时的建议
高校会计本科专业在教学大纲中应该对设置主要课程的授课课时有一个权衡,规定各门课开设授课学时和实验学时的上下限,以避免高校制定教学大纲时过分偏重某一门课和忽略某一门课,偏重于理论教学而忽略技能训练,或过分偏重于技能训练,造成人才知识点失重,达不到国家关于会计专业学生各种能力培养标准,影响通才的培养目标,也避免重区域就业而无法通行全国的尴尬。
(三)审计学实验实习课时与授课课时配比建议
虽然培养方案、教学大纲与时势不同,不能盲从于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但在会计本科专业设置的课程授课课时与实验课时配比上,教育部是否也应作出一个指导性的文件,规定配比值的最高限和最低限的教学大纲,改变各高校实验实习课时与授课课时配比落差大的局面,以使各高校都是在教育部的指导原则基础上,再展现自己的教学特色,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通才人员,培养职业化的会计。
参考文献
华东师范大学祝智庭教授认为,教育信息化是在教学过程中广泛应用以电脑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其表现为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合作化、管理自动化、环境虚拟化。而会计教育信息化,就是在此基础上要求会计知识传授过程能较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会计教育方式、方法的教育改革。此种教育方式改变以往 “粉笔+课本” 的教育历史,给现代会计教育者带来不少便利,促进了教学改革进一步发展。
一、会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及现状分析
(一)会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历程:
上世纪80年代,当时的多媒体技术仅仅停留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等技术上,课堂教学技术的改革和应用只是围绕这些技术开展,称之为电算化教学;90年代是计算机迅速发展和普及的时代,多媒体计算技术逐步取代了先前的电算化教学中多种教学媒体的综合使用,并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来开展各种教学活动,这称之为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即CAI)。90年代后期,INTERNET网的普及加速了信息社会的发展,同时也给现有的CAI带来了新的活力,制作课件的资源不再匮乏,课件交流可以跨地域进行,会计教育发展更加迅速。
(二)会计教育信息化的现状
根据2004年12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家重点建设的高等学校所开设的必修课程,使用多媒体授课的课时比例应达到30%以上,其他高等学校应达到15%以上。但是一般高校特别是会计教学远远未达到15%,究其原因如下:
1.各高校教学经费有限,限制了会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现有的信息化教学一般是利用多媒体教室进行,特别是在上会计电算化课程时,多媒体教室是必不可少的。多媒体教室由投影机、投影屏幕、麦克风、中心服务器、若干台计算机、局域网等软硬件构成。如笔者所在的高校现有的“天空教室”软件就是配合网络教室来使用的。当《中级财务会计》课程装入“天空教室”时,学生不仅可以选择授课教师,而且可以与教师在线交流,讨论中级财务会计做账规则、报表编制的情况。但由于一个多媒体教室的建立需要十多万元,并非所有的高等院校财力所能支撑的。在综合院校中,会计专业只是专业课程而不是基础课程,即使有计算机资源也会优先配给计算机专业教师使用。
2.课件制作水平仅停留在替代板书的层次上,有待提高。目前市场上出售的会计职业考试及注册会计师考试配备的光盘大多数是文字资料。而且由于会计教师计算机技术水平所限一些教材配备的课件,采用的软件工具往往是PowerPoint,极少是用Author ware、flash等交互性比较强的软件来开发。所以,大部分会计教师采用PowerPoint开发的课件大多是文字的堆积,只不过是节省了板书的时间,没有太多的图片、影视资料以供采集,文字多,趣味性低。
3.会计教学信息量加大,师生一时难以适应。使用会计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及时显示大量的图表信息,而且教师往往可以补充较多做账的实用案例,这就要求学生上课时注意力要高度集中。但是有些教师忽视了在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便利,一味加大信息量,违反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会计学科是和现实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学科,任何一张凭证、账簿和报表的内容对初学者来说都相当的陌生,即使通过视频演示也很模糊,学生要在教师的指点下亲手通过电脑和手工完整地编制才能明白其中的奥秘。
二、会计教育信息化改革的方向
(一)会计CAI课件制作要注重实用性
为了符合会计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会计CAI课件应由会计教师亲自制作,以体现教学构思与教学方法,而不是单纯地交给软件制作人员进行商业运作就能解决的。建立专业教师与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合作与沟通,才能制作实用的教学课件。各校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专业教师进行课件制作培训。江西省已开展了两届高等院校多媒体课件比赛,其精美的页面可以与“搜狐”“新浪”等大网站媲美,同时内容的新颖和另类角度的思考也令同行受益匪浅。这些课件单靠专业教师的微薄力量难以达到如此境界,只有专业教师与计算机技术人员的通力合作,才可成为省力、快捷的好方法。
(二)改革会计教材体系
一套完整的会计类信息技术课程教材体系应该包括文字教材和配套光盘软件两部分。理论性、概念类内容适合放在书本上,所以以文字为主的教材依然是会计类信息技术课程教材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而操作技能示范、过程讲解、习题库、案例库、操作技能测验等内容,是文字书本极难表现的,适合放在光盘软件中,因此配套教学软件理应成为教材体系的必要组成部分。现在经济发展迅猛,会计知识也会随之变动得较快,光盘教材比文字教材的改版周期要短得多。当学生一时无法在课堂上理解会计知识时,也可以通过光盘自学。
(三)转变观念,促进会计知识体系的更新
信息化时代下的会计知识体系不再是围绕单一专业而形成的,它应包含会计、审计、法律、管理、金融等多个领域。会计知识结构理应设计成一个三层的大蛋糕:最大的底层是坚实的会计专业背景,以便更多的人理解会计知识,也可细化为会计专业学生学习的内容和非会计专业学生学习的内容;中层部分是包括审计、管理、内部成本与控制、资产评估、经济法在内的完整的知识体系;最小的上层部分是对WEB等计算机技术的掌握。为了方便教师对知识的融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自主选择授课方式(实验、自习、讲授、网上交流)。在英国的一些大学课程中,虽然对教师讲(授)课程的过程是否使用多媒体上课没做明确的要求,但教师必须做到开学时将每门课程的教学大纲、课件、教学参考书目(没有指定教材)挂在校园网上。学生的作业可以发到自己教师的邮箱中,并且为了防止作弊和抄袭,每份作业都会由任课教师上网搜索,一旦发现有雷同,则判不及格。这种方式应为我们所借鉴。
(四)建立有效的虚拟会计电算化实验室
由于会计的特殊性和高校实践条件的限制,一般会计实验室只实现了“虚拟实验主体”实验(即将学生分组为记账、审核、会计主管等职责,按照教师编出的模拟会计习题进行实验)。尽管在会计电算化实验室有先进的中心服务器和多台电脑形成的局域网,但也未达到综合使用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现代化信息手段的程度。作为一个完整的实验室,应该根据不同的目的设置相关资料查询、基础知识教学、课堂基础训练和模拟实践等模块。由于会计知识的包罗万象,所以会计实验应与整个会计知识体系相联系,一般可分为基础会计实验、中级财务会计实验、成本会计实验、审计实验等。为了达到智能型实验室目的,也可将这些内容编制成相应的实验软件,学生自主实验,并在网上查看自己的分数。如中央电大提供的模拟实验软件就是由模块组成:“企业背景说明”、“记账流程说明”、“期初余额浏览”、“凭证处理”、“记账处理”、“报表处理”、“原始凭证示例”、“考试成绩管理”。
(五)规范会计信息化教学内容
会计信息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政府要推行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化,就必须修订网络时代下的会计准则、会计信息化标准以及对企业的财务监督的方法,以便使企业在执行会计信息化时有法可依,教学上也能有的放矢。当前,在我校教学计划中,最能体现会计信息化的课程是《会计电算化》和《会计软件应用》。随着财务软件的网络化和电子商务化,会计电算化课程中涉及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应有所变动和更新,可以考虑增加计算机网络应用、硬件维护、多媒体技术和电子商务管理等。会计软件应用课程也可单纯从会计核算方法的计算机化,扩展到ERP技术的应用,使学生快速掌握开发财务软件的一些常用技巧,为日后从事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维护奠定基础。
关键词:微课;翻转课堂;审计实务课程;网络教学平台
一、高职《审计实务》教学现状及困境
《审计实务》属于会计与审计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研究如何在实务中结合会计知识,开展审计业务的课程,利用审计的特征、审计关系、审计对象和方法等一系列理论知识,开展实务活动,以注册会计师业务审计为主线,着重介绍如何针对各个业务循环进行审计。课程的任务是从应用的角度出发,通过学习企业审计实务,使学生在掌握审计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技巧的基础上,能熟练进行审计工作。
审计工作实务性比较强,与会计工作相比,审计工作需要审计人员具备职业判断能力。在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中,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教师教学“满堂灌”,而学生则被动地听,这种单纯的课堂讲授方式很难让学生对如何审计产生感性认识,更不可能培养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传统教学中面临诸多问题:
1.教师讲授多,难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审计实务》虽然看起来实践性强,但在课程安排方面仍然是一门理论课程,课程中涉及的理论知识、技巧和方法比较多,所以教师在授课时一般要花大量的时间讲解相关理论知识,诸如内部控制、审计目标、审计技巧和方法等,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课堂上缺少互动,以致学生往往觉得课程枯燥乏味,甚至从一开始就丧失对审计学习的兴趣。
2.课时有限,实践能力培养不足
《审计实务》课程一般为64课时,教学时间16周,一周4个学时,由于涉及的教学内容比较多,除了销售与收款、采购与付款、存货与仓储、筹资与投资、货币币资金、固定资产及无形资产、会计报表等这些环节的审计外,还需要学生掌握审计业务约定书、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等内容的写作,这些需要大量的时间反复练习,所以课时也是非常紧张的。尤其是高职院校注重理论和实践结合,必须安排一定比例的实践环节,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审计业务训练。但课时有限,很多实践任务只能由学生在课后完成,导致学生的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教师也无法监督学生是否独立完成实训。
3.课堂教学中难以兼顾学生的不同需求
虽然审计实务课程的授课对象是大二学生,他们已经系统学习过会计学基础、中级财务会计、审计基础,进行过会计模拟实训,有了一定的会计、审计基础知识,但由于学生的基础、个体差异等原因,学生的理解能力、对专业的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的不同,使学习效果在课程教学中期就会出现很大的差异,课堂教学的进度也不可能兼顾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可能有些内容在课堂上没有听懂,但是教师不可能重复讲授某一内容,就算没有听懂,一些学生也不好意思提出问题。
二、微课、翻转课堂等现代教学模式的优势
自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David Penrose提出了微课程(Micro-lecture)的概念以来,短短几年,以微课为基础的翻转课堂、MOOC等一系列新事物层出不穷。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重新建构学习流程提供了契机和必要的平台,各大网站也推出了自己的MOOC平台,如网易云课程、爱课程网、可汗学院等等,成为颠覆传统教学流程的一种新教学模式。
1.微课和翻转课堂简介
微课全称是“微型视频课程”,它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授课方式,围绕具体的知识点进行的教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有机整合。“微课”的核心是“微视频”,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教学支持资源。其中“微视频”时长一般为5~8分钟,最长不超过10钟。
翻转课堂是由课程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把知识传授的过程从课堂翻转到课下,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自主学习,而把原来通过课外作业和练习等来完成的知识内化过程放到课堂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用于学生的作业答疑、小组的协作探究以及师生之间的深入交流等[2]。“翻转课堂”将传统的“教师课堂讲授+学生课外作业”的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课外自主学习+师生课堂交流探究”,因此,必须以完整的课外学习资源为支撑,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一种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也就是“微课”)。
2.微课和翻转课堂模式在高职课程教学中运用的可行性
作为在线教学视频,微课可以广泛地用于在线学习之中。目前,微课的设计开发越来越简单方便,教师可以把制作的微课资源上传到课程网站上,学生便可以随时点播,随时观看,自主学习。在课堂上,教师把时间和精力放在讨论一些重点、难点问题上,可抽出大量的时间知道学生进行实训,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符合“做中学”、基于工作的学习等高职教育的理念。
并且,微课应用于高职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如下好处[1]:
(1)学习效果好。微课的特点是短小精悍、主题突出,把知识点分割成一个个小视频,视觉效果比较好,学生可以比较轻松地掌握这些细小的知识点。相对于厚重的书本和教材,学生比较喜欢这样的学习形式。
(2)学习方式灵活。微课一般时间比较短,学生可以在等公交车、坐地铁时观看,或者课后、业务活动的间隙都可以观看,电脑、手机视频可以随时观看,时间、地点和方式都比较灵活,自主学习空间较大。自主性越大,学生的逆反心理就会减少。通过日积月累,学生所学到的知识也就在不断增长。
(3)适应学生的差异化需求。微课的出现可以解决学生水平上的差异问题。微课视频可以反复播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视频观看,可以针对自己学习中的问题更有效率地学习。这样,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其选择性就更强。
三、《审计实务》教学中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由微课的特点可知,在《审计实务》教学中,完全可以利用微课以及翻转课堂的优势,教师先把审计实务中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以及一些审计程序先制作成微课,将教学视频与课程任务上传到课程管理系统,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搜索相应的资源,自主地挖掘所需的知识点,有针对性地围绕主题开展学习,把“知识传递”的环节放在课下。在课堂上,教师就可以把精力放在重点、难点以及对学生的实训指导、分组写作等方面,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和课堂教学效率。
具体来说,要把这些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技术运用到《审计实务》教学中,需要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开发教学资源,充分利用课程网站等配套设施。
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
把翻转课堂、微课模式运用到《审计实务》教学中,教师需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需要根据课程特点和学时安排,确定本门课程中哪些内容可以制作成微课资源,让学生自主学习,哪些内容必须在课堂上讲授和强调;哪些案例和实训课题可以先让学生课外自己学习、训练,课堂点评,哪些必须课堂上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析、训练;哪些教学内容需要学生分组、小组共同协作完成,哪些内容学生自己可以单独完成等等。所以,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方式,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教师需要比传统教学模式花更多时间和心思备课、安排教学、设计课堂活动,需要花更多精力指导学生、分组协作,花更多时间和精力制作微课资源、准备教学素材。
2.以学为中心,开发高质的《审计实务》微课资源
微课的特点是短小精悍、主题突出,一个微课视频往往集中说明一个短小的教学主题,并围绕该教学主题提供相关的教学设计、教学素材、练习测试、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教学支持资源[2]。所以,在《审计实务》微课制作过程中,要精心选择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确定“微课”的标题,一个知识点确保在一段“微课”上能讲清讲透,可以把传统课堂上一节课的内容分成几个微课视频。以《销售和收款循环))这一章的教学内容为例,可以把销售和收款的业务循环、主营业务收入的审计、应收账款的审计、坏账准备的审计、销售费用的审计这些重点内容做成五个微视频,以解答问题的形式,简捷有效地把知识点、技能点详细展开,让学生通过这些微视频就可以学习这一章节的重点、难点知识。为在短时间内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除了把重要知识点做成一个微课,还可以辅之以案例教学,把相关知识点的经典案例也做成微课,这样学生通过看知识点视频和案例视频,就可以充分理解所学内容。
在微课制作过程中,也要讲究一定的方法和技巧:首先,微课一定不能太长,5-10分钟左右为宜,最长不要超过15分钟;其次,微课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可以开头以提问的形式切入主题,也可以情境展示的方式进入核心知识点;可以主讲者出境讲解,也可以虚拟人物讲解;可以教师一人讲解,也可以借鉴电视节目的形式,两人通过对话聊天或者一问一答的方式把主要知识点讲解清楚,增强现场感和互动感[3];再次,综合运用视听技术手段,对重点知识点和主要操作步骤,通过重复、特写、慢放、字幕等形式强调关键信息,并综合运用文字、图片、声音、动画等形式,把枯燥、复杂的学习内容采用简明化、艺术化、趣味化的手段加以呈现。
3.充分运用《审计实务》网络教学平台
要学生系统掌握《审计实务》课程,熟练掌握所有课程内容,仅仅靠每章节制作几个微课视频和案例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练习,特别是对会计审计专业的学生来说,练习和实训尤为重要。所以,需要构建《审计实务》课程网络平台,把微课视频和其它一些教学资源与各级各类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共享资源建设等项目结合起来,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对资源进行系统整合、二次开发和重组利用,构建课程的“微课”资源库,将“微课“资源融入到已有的网络课程教学平台,即可配合现实的课堂教学,又可促进网络化、碎片化、自主化的教学模式创新实践,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6]。为了适应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网络平台上面的交流互动、在线答疑、作业、在线测试等功能要充分利用起来,这样学生有疑问可以随时在线提问,学生和教师都可以发表看法,可以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7],这些提问和发言都可以是匿名的,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解决了传统课堂上一些学生羞于提问、回答问题的现象。利用网络平台使“微课”资源方便师生使用,实现资源共享,不断动态更新、扩充、修改和完善,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真正体现“微课”教学资源的丰富内涵和易于学习、乐于学习、便于掌握的特点。也改变了以往网络课程平台为了建设而建设,为了评估、考核而建设的弊端,真正发挥网络教学平台的作用和优势。
4.《审计实务》教学要注意整体性、系统性
《审计实务》是一门实践性、系统性很强的课程,单纯给学生讲授知识点、重难点,只是让学生从理论上明白了具体每个业务版块的审计工作重点,但是在具体工作中到底怎么开展审计工作,学生往往一筹莫展,所以在审计实务的教学中需要讲授大量的案例,模拟具体的审计工作。在当前的审计教学中,审计案例多是根据实际发生的审计失败案件编写,主要倾向于启发学生分析审计失败原因,并且大部分是单个的审计案件,关于实际操作整个审计过程、审计程序、审计测试的案例却相当匮乏,知识点分散,很难从总体上把握审计工作的要点[3],难以培养学生的审计思维和职业素养。为了提高学生的审计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审计教学中,要注意整体性、系统性,选择的审计案例应该根据具体的环境设计,体现审计计划、选择审计程序、形成审计思路等,仿真的审计环境,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
四、小结
我国的“微课”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已在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等各类院校逐步开展,但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学生自主学习等教学模式创新方面的作用还远没有发挥,质量还有待提高。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审计实务教学中的应用,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堂参与度、深化知识、提高教学质量,是一个有益的尝试。但是这需要以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为前提。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不够,学生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知识,模仿教师的解题方式,欠缺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不敢提出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和有别于标准答案的结论。因此,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这就需要教师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吸引学生的参与兴趣,需要教师合理引导课堂教学过程,寓教于乐。
参考文献:
[1] 谢春苗,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新课程研究,2014,(5): 60-62.
[2]张明昕,微课与翻转课堂浅谈[J].大学教育,2013,(12):29-30.
[3] 刘梅.浅谈“微课”及其在高职专业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2(4):129-131.
[4]黄如姗,王卫红,王春平,方赵林,探究式教学模式下的微课与课堂教学结合[J].计算机教育,2013,5 (6):39-42.
[5]廖慧敏,黄再萍.微课教学资源建设的实践与探讨[J].高教论坛,2014,4 (4):84-85,89.
[6]周家伟.浅谈以“学”为本的微课教学资源开发[J].职业时空,2015,9 (10): 41-43.
本科生毕业实习,对于每一个即将面临毕业的学生来说,都是必须经历的一项重要的实践课程。它的指导意义不仅在于让我们提前认知社会生存环境、培养求职竞聘能力,同时也让我们提前去感受工作的压力、团队的精神以及学有所用的价值肯定,这些都将为每一个毕业生日后走向理想的工作岗位而奠定必要的基础。细化看来,毕业实习的目的不外乎以下三个方面。
1.规划个人发展前景
毕业实习,往往是毕业生择业、就业的一个踏板。本科四年对理论课程的学习,无非是为了在毕业后能够找到一份符合专业性质或个人兴趣的工作,因此,毕业实习就可以看做是就业前的过渡。对于毕业实习工作的选择,就需要优先进行比较衡量的,因为这往往和个人未来的发展方向息息相关。实习单位的性质、经营方式及管理方法等等,都是毕业生在规划个人发展前景前的基本参考,如果某毕业生的求职意向在金融投资方面,那么实习时必然会优先选择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企业,由此一来,毕业生在将来进入该类企业后,能够更迅速的熟悉公司业务、履行基本工作职能。总的来说,毕业实习在学生安排未来的就业方向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理论知识实践化
在本科的四年学习生涯中,作为经济类专业的学生,我们不仅学习了有关金融、会计、财政的经济基础知识,也在专业分流后进行了更系统的专业学习。然而,只具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当我们真正迈入工作岗位的那一刻起,理论知识只能起到最基本的指导和辅助作用。另外,理论知识也往往和现实存在巨大差异,对于不同的业务往来,实际操作方法会受到地区、政策、经济环境的综合影响,因此,只有通过实习,才能走出理论知识的局限,明晰的了解企业现实的经营运作方法。
3.积累经验、走向就业
与其说毕业实习是在完成必修课程,不如说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参与学习、积累经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能了解企业的运作方式、职责安排、业务规模,而且能提高自身处理工作、交际应酬、团队合作的基本素质。不管是操作最简单的办公设备,还是参与企业的日常工作,我们都可以积累到基本的工作经验。实习,作为一个寻求更优工作的筹码,在为我们的求职增添一些亮点的同时,更能让“经验”有效服务于日后的实际工作。
二、实习内容
年2月14日起,我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毕业实习工作。出于两方面的考虑,我选择了华龙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一是服从本科专业性质,由于我的专业是财政学,在课程中涉及到了会计及税法、财务管理等基础知识的学习,故一定程度上可以胜任会计相关工作;另一方面,会计师事务所是一个繁忙而又充实的学习工作地,在工作的过程中,可以享受到获得丰富知识充实感。
华龙会计师事务所,成立于年,注册资本金100万,位于库尔勒市人民东路华誉商务大厦。其主要经营范围涉及审计查帐、验资年检、资产评估、工程概决算咨询服务、工程招标、矿产清算、司法鉴定、外商投资企业验资、审计、项目论证、管理咨询、清帐建帐、会计,经销会计凭证、帐册、办公用品等。
进入华龙会计师事务所的第一天,我不仅感受到了人们所说的紧张繁忙,而且也体会到了工作的难度。每个人的工作量都十分巨大,这一刻可能还在办公桌前处理审计报告,下一刻就会被立即调往单位进行现场查账。面对工作上的问题,普通业务员向资深前辈求教的画面十分常见,而他们最低都是具有中级会计职称的人员,由此可见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其实并不轻松。
作为一个实习生,虽然我在学校学到了不少知识,但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仍然十分陌生。我的工作,首先就是从了解审计部的基本业务开始,两个小时里,我翻看不少单位历年的审计档案,也大致了解了编制审计档案的工作流程,但是看归看,真正进行编制的时候,我却面临了巨大的难题。为了更好的熟悉业务,我接手了若羌县奇兰果品有限责任开发公司的审计报告编制工作,作为该项目的编制员,我首先需要将上一年度该公司的审计报告调出,把本年数据替换入EXCEL报表中,核对账本、账目、凭证、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的金额是否一致,之后编制工作底稿、审计小结、分析账龄,最后由复核人进行终审、评估并出具审计报告。
这是审计部最基本的工作之一,但是我作为一个财政专业的学生,别说审计,就是会计都没有真正接触过,所以当我面对办公桌上两大摞奇兰果品的上一年度账本时,我顿时眼生黑线。但是,我知道实习的目的之一就是学习,所以只好虚心向经理求教,硬着头皮上。
该公司提供的账本有明细账、总分类账、往来账以及每月的凭证,我首先要把企业提供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数据录入EXCEL中的试算平衡表,再查阅总账和明细账,把总账的期末期初金额和往来明细按照科目录入各自的工作底稿,通过EXCEL进行公式设定,试算平衡表中的金额会被自动链接到每个科目的工作底稿中,这样,报表数、总账数、明细账数都会清晰的显示出来,之后对三者进行相互比较,看是否做到账账相符、账表相符,若不相符,可能就是企业进行了调账或是账务出现了问题。
第一次真正接触到了账本和凭证,心情还是特别激动的,虽然刚开始在对账时并不熟练,但随着逐渐的认识和了解,我也可以快速的将数据录入报表中了。在录入数据之后,就要对有往来的应收、应付、预收、预付等科目进行账龄分析,通过计算每户所占比例,从而了解企业的资产负债情况及其可回收性等。待电子底稿全部审核完毕,总负责人带领我进行了审计报告和审计小结的编制,以便企业能够了解自身的财务运行状况、资产运作能力,从而根据注册会计师提供的审计意见调整经营。
该项目完成后,我又跟随审计业务员前往巴州无线电管理处进行了为期两天的现场查账,我的任务是查阅每月凭证,把每号凭证金额和凭证后附单据金额进行核对,查看是否相符,之后对上一年度的所有凭证进行抽查,抽查到的要按照科目编写纸质工作底稿。现场工作完毕后,需要返回事务所进行电子版审计报告的编制。因为此单位属于行政事业单位,日常业务较少,基本只涉及政府补助收入和事业费用支出,故在编制报告时工作量并不大,即便如此,我也基本了解了事业单位的运行模式,学习了编制事业单位审计报告的基本流程,工作虽轻松,但是却进一步完善了我的知识体系,为此我依然感到十分满足。
在繁琐的工作之余,我还学习了如何装订档案、如何使用钻孔机、打码器、复印机、传真机等硬件设备。在审计报告、审计计划、工作底稿等资料收集编写整理完成后,必须要进行档案装订,以便会计事务所归档,而各项资料的装订顺序往往是其中较为繁琐的一步。如应优先附目录,再把资料按照审计报告、审计报告附件、审计报告初稿、审计计划、审计工作小结、资产类、负债类、损益类、备查类工作底稿、管理当局说明书、业务约定书的顺序放置,之后打孔、拉线、装贴封皮,最后用打码器在页脚打上编码,按照装订顺序将各类别文件名摘入目录。审计报告的装订工作虽然充满乐趣,但是严格性极高,如果装订松散,审计档案则不能归档,必须重新返工。而对于验资报告,则需通过梳式装订机进行装订,当然这也是一门技术活,封面纸张不仅要对齐,装订环也必须穿透所有的纸张,否则可能会撕损内页的报告,或者使报告散落。
在参与编制审计报告、工作底稿、装订档案的同时,我也利用空闲的时间翻看注会教材《会计》。由于自己的理论知识还十分匮乏,在工作中总会遇到各种问题而无从下手,因此只有不断加深个人学识,才能弥补这种不足。
三、实结
历经一个月的实习,除了收获知识,我第一次感受到了踏入社会前的迷茫、困惑,处理工作时的艰难、辛苦。大学时代的我们,仿佛可以通过一次历练而陡然变得成熟而世故,也许这就是实习的意义所在——为即将迈出校园庇佑的我们提供一次适应社会、经历磨练的机会。
1.学会善于求教
理论知识不全面、实践能力较弱,几乎是每个实习生都会面临的问题,我也不例外。面对种种问题,开始我并不好意思求助于各位前辈,只是依赖于自我钻研,这在处理简单的问题时是有效的,但一旦碰到难题,就会牺牲大量宝贵的时间,影响工作效率,于是,我转变工作方法,抽出时间认真观察审计人员处理问题时的方法,在碰到无法解决的难题时认真求教,这样一来,自己在开展工作时就变的驾轻就熟多了。
2.学会严谨认真
从事与数字相关的工作,必须要做到严谨认真,这是每位会计审计人员都必须要具备的素质。任何一个数字错误都会导致账账、账表不符,一旦开始查错,审计人员的工作负担就会被扩大数倍,更甚也会影响企业的经济利益,损害事务所的声誉。因此,实习工作不仅让我学会了严谨,也让我提升了工作责任心。
3.学会为人处世
【关键词】会计 应用型人才 实践教学 人才培养模式
一、应用型会计本科人才培养目标
应用型本科院校进行应用型本科教育,是本科层次教育,但它又有别于普通本科,它更强调的是实践性和应用性。在知识方面,应用型本科人才一方面要有一定的知识广度,要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过硬的应用型知识,宽泛的科学人文知识和相关的科技、财务、管理和人际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要有一定的知识深度,要从高职教育的以“够用”为度的基础上增加“基础扎实、增强后劲”要求,以提高其可持续发展能力;从面向岗位掌握职业岗位技能和技术操作能力的基础上增加面向行业掌握完整、系统和科学性的专业知识体系的要求,以增强其对学科知识体系的认知深度。在能力方面,应用型本科人才不仅要有从事某一活动或工作所必须的操作实践能力,而且还要有较强的知识创新能力。在素质方面,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具体包括思想素质、业务素质、能力素质等,还要有一定的非专业素养。毫无疑问,一名高级经管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在进行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及销售活动的过程中,专业知识的运用、技能的发挥往往与个人的责任心、道德感、心理素质、意志品质、身体健康等非专业方面的素养关系密切,这些非专业素养直接影响专业工作完成的效果和质量。
国际会计师联合会曾对会计教育目标的构建提出了三个与掌握专业知识相关的原则:一是与专业有关的知识掌握程度;二是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的能力;三是从事专业工作的态度与方法。我国高等会计教育目标应该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我国高等教育本科人才总体培养目标——“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因此,应用型会计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应定位为: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面向市场经济中企业和组织需求的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良好的职业道德、相关的专业知识并掌握学习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人才。
二、会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分析
(一)注重“簿记型会计”的培养,忽视“开拓型高素质会计”的培养
传统的会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以书本知识为主要媒介,偏重于向学生传授会计专业知识,而忽视相关知识的传授,更不重视能力的培养。这种模式把学生框在一个窄小的专业圈子里,培养出的会计为“簿记型会计”。他们会计专业知识较扎实,对企业正常业务的核算、报账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缺乏企业经营管理、税收、法律、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应变开拓能力差,综合素质低,不受企业欢迎。所以目前中国会计人才结构畸形,出现两个极端,一头是人才供过于求,即“簿记型会计”相对过剩;另一头是人才供不应求,即适合市场经济需要的“开拓型高素质会计”严重短缺。
(二)课程设置缺乏理论依据,课程内容重复较多
知识更新不能与时俱进,一是课程设置不合理,部分课程独立开设、各自为战,教学内容出现重复。如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是会计本科专业的主干课程,但在现行会计本科课程体系中三者的内容存在交叉重复现象。如变动成本法、短期经营决策、成本控制等内容既出现在成本会计课程,又出现在管理会计课程;货币时间价值、长期投资决策等内容,即是管理会计的重要内容,也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核心专业课开设不能突出重点,学时少,不够深入,教师只能选择部分内容讲解,缺乏系统性,导致学生理论基础不深、专业知识不足,难以适应社会对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人才的需求。学生毕业后不得不补量的本应该在学校完成的知识,制约了学生的发展。
(三)注重书本课堂上的教学,忽视实践教学
会计本科专业主干课程包括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高级会计学、管理会计学、审计学等,会计实践内容应该从基础会计开始,到纵深的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高级会计学等课程内容,再到横向的审计学、资产评估学等内容,进而实践具有综合性的ERP实验,形成螺旋式上升的整个会计课程实践体系。但现在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多是基础会计的内容,浅尝辄止,或在深入一点的成本会计、中级财务会计实验,而审计学、管理会计、财务管理课程的实验却没有开。另外,会计主干课程的实践教学主要以集中式的手工记账为主,而且仍在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先由教师讲解或演示再由学生实际操作,实践内容比较呆板,远不及现实社会中的业务复杂多变;另外,所涉及的会计凭证、账簿种类有限,业务范围狭窄。
三、应用型会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议
(一)会计教学观念的转变
会计人才不仅要有较强的处理会计实务的能力,还必须具有创新能力。其既表现为对会计核算、会计监督等具体会计工作的变革与创新,又表现为适应社会需要去改革和完善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教育学生树立“学会学习”的学习观。同时遵循教育心理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合理定位,明确培养目标
应用型本科是以本科层次专业应用教育为主的普通教育,应用型本科会计应具备“错位竞争”理念和定位,把目光转向占市场份额较大中小企业。调查表明,目前我国缺乏应用型的适用人才,特别是中小企业需要大量的主办会计。而由于中小企业工资相对较低,会计人员较少,会计分工不细,而要求会计人员动手能力的技能较高,工作难度相对较大,普通院校的会计本科学生—般不愿意到中小企业从事会计工作。这就为会计本科专业毕业生提供了就业及提升自身的空间。
(三)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中突出实践教学环节
为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会计专业人才,应特别强调实践环节,增设或者加大能力类实训课程与实践性强的课程比重。一方面进一步强化模拟实验和专业实习。另一方面通过产学、研的有机结合,利用与开发各种社会资源。可以根据企业人才的特殊要求,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在校企业之间建立起快速、通畅的人才培养通道。鼓励教师到企业中找课题,带领学生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通过“研”这根纽带把产、学双方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通过深入企业,增加实践知识,以进一步提高会计职业素养。
(四)人才评价体系多元化、教学质量监控全方位会计人才评价体系多元化,改变旧的考试制度和办法
一是评价内容的全面性。评价内容包括知识、能力、素质的各方面以及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评价过程的动态性。对学生的考核影视随机的,不是固定的,能够准确的掌握学生的学习能力。三是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包括以考试方式考核学生的掌握程度,以实验方式考核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以案例方式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实习的方式来了解学生对知识应用的程度和社会实践能力。四是将专业技术职称与职 资格证书考试纳入考评机制。五是校内校外全方位。聘请企业的专业人员进行课堂教学并参与学生的考核,专家参与学校评估。
四、应用型会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
提高应用型会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质量需要完善的保障体系。一是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是人才培养按规定实施的重要保障和基本前提。二是加大对校内校外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建立产学研结合系统的实训体系。三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何牧等.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哈尔滨[J].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2).
[2]周莉.基于市场要求的应用型会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2).
一、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实行分层次教学,培养各层次人才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迅猛发展,大部分的教育是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以及学习中获得的,显然,仅仅依靠学校教育而没有平时的积累是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取优势地位的。因此,我国人才培养目标是以社会需求为前提,培养出具有扎实的知识基础、较强的实务操作能力以及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判断能力,具备创新意识,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熟练掌握国际准则并兼具国内国外良好执行能力,面向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各类会计中介机构组织,同时拥有持续学习的能力和较强的适应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会计人才。
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各个层次的教育目标和各个教育层次的界限,明确各个层次的专业设置和学科体系,实现分层次教学。由于专科层次的会计人才将就业于初级和中级岗位,因此专科层次会计人才培养除了具有较强的专业基础知识以外,还要注重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其成为企业需要的专用人才;市场需要大量本科层次的会计人才,而且本科会计人才既可以从事于初级和中级岗位,而且经过培养还可以参与到企业的专业管理工作中去,因此本科层次会计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其他基础知识,还要有较高的实际操作水平,要将目标定位于培养通用人才;市场需求的研究生层次的会计人才主要定位于高级会计岗位,因此研究生层次会计人才应着重培养其综合素质,除了过硬的专业基础知识,还要注重其知识领域的扩宽,使其掌握多领域的知识,而且要注重培养其研究能力、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使其成为全能型人才。
二、完善课程设置,使学生知识结构完善,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科体系
构建会计专业学科体系应以会计教育目标为根本出发点,本着“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原则,建立科学、合理、层次分明的体系,从而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素质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共同发展。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提高基础课和其他学科比重。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经济发展对会计职业的变化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还应该了解并掌握信息技术、经济、金融、管理乃至国际准则等一些与会计相关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提高会计人才的综合素质,拓宽知识层面,开拓视野,与时俱进。所以,各高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应当提高基础课和其他学科的比重,加强高等数学、大学英语、信息技术的比重,增设世界经济学、组织行为学等课程,并且要增加基础课和其他非会计专业课的课时,还可以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选修课程,例如中外文学赏析、心理学、伦理学等,扩宽知识领域。
(二)合并一些有重复内容的专业课。首先,教师在教授知识时,要注意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可以将相关学科有效的进行衔接,归并重复内容,概括提炼知识要点,并比较分析重复学科的侧重点,可以有效地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还可以避免由于内容重复而造成的课时浪费,力求课程内容充实。
(三)增加会计实践教学比重。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学科。为了更好地适应会计工作的实际需要,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因此,高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要增加实践课程比重,使实践教学得到强化。首先,要增加会计模拟实验课程课时。在讲解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等相关学科时,要注重这些学科的模拟实验,要在学校建立模拟实验室保证实验课程的实施。其次,可以在学校多开展讲座、社会调查活动。这样可以开阔学生的思维,扩大视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第三,改变学生的考核评价方式,增加学生实习的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使学生更认真地对待期末实训。学校可以多组织一些会计实务大赛、计算机等级考试、会计职业资格和专业资格的考试、电算化和珠算技能比赛等一系列考试或者竞赛。第四,可以聘请在岗的会计专业人员对学生进行岗前培训,增加学生的实际工作经验,还可以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使学生真正的接触到会计实务,了解会计理论与实际操作的差异性,增加工作经验,提高综合能力。
(四)要选择与国际接轨的权威教材,保证教材内容及时更新。这样可以使学生及时掌握会计领域的最新准则、处理方法以及法律法规等,使专业知识层面得以扩展。
三、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会计教育方法和手段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了使会计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素质得到全方面提高,改进教育方法和手段势在必行。
(一)转变教学方式,采取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且要组织、辅导、引导学生学习。通过研究不同课程的特点,可以多采用启发式、研讨式、现场式教学以及分析案例等多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发散思维,促进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与沟通能力,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此外,教师在讲授知识时,要合理安排授课时间与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采用教和学相结合的方式,要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培养其自学能力和总结能力。
(二)在教学手段方面,可以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优势。广泛应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将课程的重点、难点以
转贴于
及实务操作通过多媒体和课件进行讲解,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普及网络实验室以及模拟实训室等,将现代科学技术应用到网络教学中去,也可以引用多种软件进行教学,还可以建立远程教育系统方便学生随时进行学习。此外,可以广泛推行实践教学,加强会计模拟实习,还可建立校外固定的实训基地,加强校企联合办学,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三)要改革考试体制。考试形式方面,可以采用笔试加上论述答辩等方式对学生加以评定,论述答辩可以个人或者小组的形式进行。在考核内容方面,不能仅仅考核书本上死背硬记的理论知识,应该增加案例分析这类题目的比例,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设有附加题(选做题),鼓励学生扩展知识层面,发散思维,提高综合素质。考试分数应当是平时成绩、期末考核成绩以及实验成绩三者结合,平时成绩和实验成绩在期末总成绩中都占一定比例。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教师的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提高
现阶段我国会计专业师资建设还不够完善,因此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一)要注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高校所聘请的教师应该是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人员,这样才能保证教师知识结构的完善,保证会计教育的质量。教师也要与时俱进,加快自己知识的更新,可以到其他高等院校和部门进修,充实自己,掌握会计领域最前沿的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与综合素质。学校应多组织本校教师到其他示范高校进行参观学习,实现教师的轮换教学,多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和科研活动,多开展优秀教师精品课示范活动,鼓励教师之间交流与学习。还可以实行教师的“聘任制”,鼓励教师多获取国家乃至国际会计方面的专业职称,使考核评价与教师职称挂钩。
(二)要注意提高教师的实践水平。加强会计实务界与理论界的交流,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聘请一些有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的会计高端人才来学校对教师进行培训,使教师更好地了解会计理论在实务工作中的具体应用;还可以鼓励教师利用节假日在企业兼职,提高实践水平。
[关键词] 素质教育 会计教育目标 教学方式
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的要求,也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素质教育在高等教育体系中也显得尤为重要。那么,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会计人才的会计学高等教育应建立何种素质教育体系和教学方式,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教学工作者和理论研究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会计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1.传统的会计教学主要分为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教学内容基本上是按教材的章节讲,教学过程注重讲授和习题演算,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实践教学虽然具有系统性,但却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会计教师队伍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1)教师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在相同的教学时间内输出的信息量、知识量有很大差别;(2)只重视财会知识的提高,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如经济学、管理学、税收、财政金融等方面欠缺;(3)专业知识分工过专过细,教会计的教师不擅长财务管理,教财务管理的教师不擅长会计,培养出来的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就很有限;(4)综合分析与判断能力还有差距,大多数教师只重视知识的补充和更新,忽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而会计工作重要的是利用会计信息解决问题。
3.学校的培养目标不能胜任市场经济的社会需要。目前社会亟需有一定实践经验、会经营懂管理、能熟练掌握计算机和财务软件并运用会计信息进行策划的复合型人才。
二、制定明确的会计教育目标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知识经济对会计的冲击和影响日益明显,高校应改革会计教育目标,完善现有教学内容,使培养的学生都更好地迎接知识经济对会计人才的挑战。
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AECC)强调:“学校会计教育的目的不在训练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在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教育的目标不单纯是教给学生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力的培养,包括实际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综合分析与判断能力,人际交往和公共关系能力等。会计实践活动千变万化,会计教育应致力于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获取知识,并灵活地运用所学到的知识。
三、完善教学内容,建立以会计素质教育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会计教学目标必须通过教学内容这一载体去实现,教学内容的设定要服从教学目标,处理好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之间的关系。主要内容包括:
1.加大基础课所占比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现在,会计专业的课程过于狭窄,技术性太强,为了克服这些不足,必须拓宽专业基础,加大基础课的比重。为此,必须认识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修改课程计划,增加非会计专业的课时。如:当代科技概论、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社交礼仪、艺术欣赏、中国历史概要、逻辑学等。学好这些课程,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继续学习的能力将起到重要作用。
2.淡化专业界限,减并一些不规范的专业或专业方向,增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性。目前我国高校中财会类专业很多,近年又设置了比较多的专业方向,存在着专业划分越来越细的倾向。这就使得学生掌握的知识专业性很强,知识面很窄,适应性很差,不能满足市场经济的要求,因此,必须对专业和专业方向进行合并。
3.适当归并专业课,减少专业必修课门数,调整专业选修课。会计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只设如下五门:初级会计学、中级会计学(含财务会计与成本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学、审计学、电子计算机会计与审计。这些课程全部在大一至大三讲完。大学四年级时,根据专业方向,从如下课程中选修一定课程:高级会计、国际会计、政府与非盈利组织会计、会计制度设计、经济效益审计、管理咨询、纳税咨询、证券投资学、国际财务管理、财务分析等。
四、素质教育在会计教学活动中的实施
1.职业道德教育是会计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由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不高而引起的违纪违法等社会问题,已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如果我们在注重智育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同时,轻视了德育教育,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通过社会实践、实习、设计等实践教学手段,结合正反事例,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
2.改变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是会计素质教育的关键。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对会计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提出了新的挑战。在会计教学中,广泛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加快教学方式的革新,已成为广大会计教育工作者共同关心的问题。目前,在会计教学探索、应用的新教学方式主要有:(1)交互式教学方式;(2)案例教学方式;(3)演示教学方式;(4)实验教学方式。
3.改进考核和评价方式。目前,会计教学的考核主要通过期末考试,再加平时的作业成绩、实验成绩等,确定总评成绩,以此决定学生某一门课程是否通过。这种考核和评价方式亟待改革,其存在问题最突出的是考试成绩的单纯记忆成分较大,综合分析与判断能力很难考核。实验成绩要注重实际操作过程,平时成绩应注重考核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综合分析与判断能力,通过考核和评价方式的改进、变“死学”为“活学”,变被动为主动,变知识的学习为能力的培养,以此提高学生的素质。
参考文献:
[1]高卫华:提高教师素质与实施素质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01(17)
[2]吴燕:关于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思考[J].教育评论,2002(3)
[3]陈军曹玉昆:高校经济管理人才的素质及其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