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历史学科问题

初中历史学科问题

时间:2023-08-23 16:59:2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历史学科问题,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中历史学科问题

第1篇

关键词:教学方式;初中历史;社会教学;作用

分析

一、我国初中历史学科教学的弊病

长期以来,我国的初中历史学科教育就存在着应付考试等严重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讲课容易陷入照本宣科的误区,不顾学生的感受,不管学生接受程度和效果优劣,很少和学生展开互动式提问,只是一味地进行“填鸭式”教学,学生成了各种历史年代和人物简介信息的“知识储存器”,这不仅不利于学生思辨能力和哲学思想水平的提高,也怠慢了初中生“历史唯物主义”观念的养成。初中历史讲解的对象是我国灿烂的数千年文化,重点是要采用切入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当今社会现象和政治格局的反思,理解人类社会的大致发展进程,熟记改变历史的思想萌芽,从而归纳出指导现实社会实践的方法论。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教学方式的转变,多进行启发性切入式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二、转变教学方式,提高初中历史学科教学效率的方法

1.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揭示了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还要传授学生学习技巧的道理。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中,由于缺乏高效的教学手段和明确的教学目标,往往会出现历史课教师对于学习者的需求和分析不足的现象。转变教学方式,要求广大初中历史学科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顺应历史的进程和时代的发展,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展开高效的历史学科教学。在现代化初中历史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展开丰富多样的历史教学活动,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激发学生探索初中历史奥秘的兴趣。通过向学生展示传统历史文化魅力的方式,激发学生深入研究我国上下五千年文化的信心,提高学生攀登历史学科高峰的决心。

2.推广多媒体教学法,抓住学生的兴趣点

初中历史学科的教师在转变教学方式的过程中,应该摒弃以往的“学生学”和“教师教”的呆板模式,通过与学生互动的方式,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既能“授人以鱼”,又能“授人以渔”。例如,对于我国先秦历史文化知识点的讲解,教师可以使用动画的形式,保证历史学科中对话教学的实效性,通过动漫短片、历史纪录片的讲解,提高课程教学的生动性和活泼性。

在初中历史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应当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这样才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提高历史学科的教学效果。对于“齐、楚、燕、韩、赵、魏、秦”这几国的历史讲解,要结合实例来展开,可以通过“长平之战”等经典战例勾起学生学习战国文化的兴趣,理清历史发展的脉络。由于“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在历史教学转变教学方式的过程中,必须将历史学科的教学实际与学生课堂学习的进度结合起来,推行松紧有致的新时代教学方针。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深究历史问题

为了更好地转变“教”与“学”的方式,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初中历史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大力倡导“不迷信课本权威”的教育理念,针对本学科的主要特征,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探究精神。一些教辅材料上难免会有历史思维逻辑和文法表达上的错误,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地把这些问题找出来,使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主义的思想观点武装自己。并且,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结成“历史兴趣小组”的方式来展开学习,自己找出解决历史问题最简单的定义表达方法,通过整理知识点和归纳历史发展的相同点,促进历史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和自身知识储备水平的增长。

三、结语

初中生普遍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对于未知的知识有着强烈的学习欲望,对学生进行主动提问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孔子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生问”,问题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培养,切实做好学生对于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工作,真正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黎.转变教与学方式提高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J].科技创新导报,2012(21):159-159.

2.姚会芳.初中历史课堂如何激活学生的主体能动性[J].吉林画报:教育百家,2014(3):197-197.

3.鲁锋.初中历史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2.

第2篇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初中历史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各地方都在实施素质教育。对于初中历史来说,也要在教学中体现素质教育,这样才有利于初中学生文化修养的提高,全面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包括知识、能力、思想、道德、情意、态度、价值观等;同时,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人才。

1. 更新初中历史教学基本理念

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主要是学习历史知识,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而对于学了历史知识之后对学生有什么影响,教师很少关注。所以,我们要更新教育教学的基本理念,才能推进素质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施。

1.1初中历史教学所追寻的是学生对历史的建构和认识,因此教学的整体目标应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为基础,并把历史思维能力视为历史学科能力的核心,从而把历史教学的基本模式由传授知识的类型转变为发展思维的类型。

1.2初中历史教学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学生的历史学习活动,而这种活动不应该是对历史知识进行机械记诵的模式,而应该是学生对历史原本进行分析与理解的模式,侧重于学生正确地建构其心目中的历史,使学生能够识别各种对历史的解释,并提出他们自己的解释。

1.3初中历史教学活动的方法运用,主要是围绕学生对历史的感受、了解和认识,侧重于训练学生掌握探究历史的具体方法,尤其是通过师生对各种历史资料的运用,培养学生在掌握史料的基础上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

2. 采用与以往不同的教学方法

2.1设置问题,进行研究式教学。

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一般直接把历史知识传授给学生,时间长了以后,学生会产生厌烦的情绪,就不利于教学。因此,教师可以采用设置问题,进行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没有问题是谈不上学习和研究的,有人曾说:正是问题才把只不过是小碎石的东西变成了历史的证据。以往的历史教学往往是固定式的,对于学生来说,并没有产生真正的探究性问题,或只有肤浅的问题,要不然就是令人头痛的问题(如被动接受、死记硬背、机械重复)。历史教学的真正意义在于使学生发现问题,探讨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所有的教学方法都应该是为了探究问题而设计的,都要给学生创造机会去了解事情的基本情况,使学生去深入探讨。

2.2帮助初中学生在历史课上提高思维能力。

学生学习历史的目的不仅仅是增加历史知识,最关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思维能力,让历史成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成才的一门重要的课。无论从哪一个角度讲,历史本身和历史学科都不是限定在某一种僵化的模式中。人们对历史的正确认识,需要发散式的思维、复合式的思维,需要广阔的、全面的、客观的、辩证的、变化的、发展的视野,尤其是对历史上因果关系的思考,是对人的思维水平的检验。学生学习历史,也是思维的训练和强化,是思考的过程,是获得思维成就的经历,是积累经验的机会。所以,任何教学方法都要以激活、调动、启发学生的思维为主,促动学生历史思维的活跃发展。

2.3让学生多参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初中学生大部分不愿意参与初中历史课的课堂活动。因此,初中历史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只有让学生投身其中,从做中学,才会激发动机,引起兴趣;才能使学生思想活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才能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体验到挫折感与成功感;才能看出学生的鉴别力、理解力、创造力;才能使学生多与教师、同学交流,建立亲密的合作关系。因此,教学方法的设计和运用重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

2.4重视史料分析。

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几乎没有史料分析,而仅仅是知识的讲授,甚至有的教师让学生死记硬背历史知识,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书呆子。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人们认识历史的前提是获取承载历史信息的材料(主要是文字材料),获取史料的过程也是掌握历史学习方法的过程。在对历史信息进行处理时,如果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和储存,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学习历史的本来意义,甚至会加重学生的负担,使学生对学历史感到厌倦。所以,要改变历史学习是对现成知识的记忆这种传统的模式。教学方法的运用要使学习的过程与结果得以统一,而不是分离。我们提倡把学习历史看作是在研究和认识历史,这就要训练学生去掌握和理解历史的信息,注重史料的作用,通过对史料的汇集、整理、辨析、推论,把史料作为证据,用以解决历史的问题。所以,历史教学方法的运用,是离不开对史料的运用的,尤其是学生对史料的运用。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为初中历史教师,要首先让学生“愿”学。这就要求初中历史教师会“燃情”,要点燃每一位学生的情感,让他们心甘情愿地全情投入到历史课的教学活动之中。巧妙构思每一堂课的过程,用心营造轻松愉快的气氛,设计深受学生欢迎的活动……学生们的情感悄悄地被点燃。同时,教师还要会“煽情”,让学生的情感更深、更持久。在学生需要帮助时,老师能正确地引导,及时地鼓励,这样有利于激发出学生更多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比如,可以不断优化历史课堂的教学内容,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构建先进而科学的教学模式。

其次,让学生“乐”学。这就要求提高历史学科的课程实用价值。我们至少应该向学生显示历史学科在学校这个小社会里的作用,比如可以改革历史考试方法,用写作历史小论文的形式,调动学生运用历史思想、寻找历史依据的积极性;也可以增加课堂教学内容,联系当今世界所发生的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指导学生对世界形势发展加以认识;还可以在校内多办一些历史学科的课外活动,如开设历史讲座、展示学生的历史小文章、搞一些历史大事纪念活动,等等。总之,校园要强化历史学科的气氛,久而久之,学生也会受到感染,让他们觉得至少在学校里,学好历史还是有用武之地的,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会逐渐增加。

第3篇

在教学不断改革的今天,新的教学理念已经飞入了寻常学校内。教学思想的深化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使诸多科目的教学活动有了新的变化。初中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与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学科。将发散式教学法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活动中,会使初中学生的历史学习观发生改变,亦会快速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同时提高其他学科的学习效率。加强发散式教学法的应用,是历史学科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一、提高教师历史素质,促进发散式教学实施

教师是学生历史学习活动中的引导者,提高教师的个人历史素质,才会使学生历史学习水平的提高具有可能性。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学科内的知识,引导学生利用正确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建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与正确的人生观。要应用发散式教学方法,教师的头脑中必须要具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并具有将历史知识进行横向与竖向联系的能力。在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中,许多教师的历史学科知识储备不足,缺少其他学科的知识,根本不能引导学生进行发散式的历史学习。因此,提高初中历史教师的个人历史素质,是加强发散式教学法应用的首要前提。比如在讲解“第二次”的时候,许多教师会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历史知识的灌输。从第二次发生的历史背景开始,分析第二次出现的原因,讲解过程,最后从战争参与的双方角度来表述此次战争的意义。初中生习惯了这样的教学模式,对其没有新鲜感,也不敢有厌恶感,只是呆板地记忆知识。而实施发散式的教学,教师在讲解第二次的知识时,可以为学生讲解一下英国工业的发展程度与中国工业的发展程度,将二者进行对比,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思考。发散式的教学,就是从大的方面讲到小的方面,从世界落实到国家,从国家发展落实到事件发展,使学生的思维从宏观到微观进行思考。只有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了,学科知识丰富,教学水平提高,初中生才有机会受到发散式教育,快速提高自己的历史水平。

二、关注并且利用思维导图,促进发散式教学实施

思维导图,对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利用思维导图开展初中历史教学,会使学生的学习新鲜感提高,也方便学生记笔记,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复习效率。在过去的历史学习中,教师会将与历史事件相关的知识点进行罗列,利用大括号的形式罗列在黑板上,让学生将其作为笔记内容抄录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这样的教学行为虽然没有错误,但不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长久集中。许多学生没有规范的记笔记习惯,自己在课上记的笔记,在课下经常会不认识,搞不懂自己写了些什么。而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初中历史教学,以思考的思路作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会使学生的笔记记得更加轻松,复习活动也更加便利。只要学生肯思考,思考导图的积极作用就会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比如在讲解“”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八国联军”作为思维导图的核心,让学生从这一核心出发,列出八个分支,将侵略我国的八个国家写在第二级别的分支上。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找到需要掌握的历史知识点,像侵略时间、原因、方法、结果、条约、影响等,这些知识点可以作为三级分支被记录。教师组织学生以个人或者小组为单位,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查找,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被肯定,在任务的驱动下,历史学习积极性提高。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学生掌握了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发散性思维得到培养,历史学习整体水平上升。

三、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能力,促进发散式教学实施

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发散式教学应用的顺利程度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初中生的历史学习来讲,想象力是其学习路上的重要引导力量。学生具有想象能力,就会具有创造能力。历史学科的学习,需要学生的想象与创造。历史学科不仅严谨与科学,也随意与宽松。教师应当允许学生在课堂中进行合理想象,比如,对历史事件的后果以及影响进行想象,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促进学生历史学习积极性的提升。想象力在发散式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对于初中生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影响。想象绝不意味着胡思乱想,教师要引导学生尊重历史发展规律,合理想象。同样,在讲解第二次的时候,一些学生提问:“老师,我觉得可以不发生。”教师听到这样的看法,不要马上否认学生的想法,而是要通过交流与讨论来了解学生这样想的理由。教师可以提问:“你为什么这样想呢?”学生说:“的发生,是因为我国进行了进出口贸易,英国发现了我们的好,就贪婪地抢劫我们的物品。”学生的看法不无道理,但不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教师要适当引导,让学生在想象中牢记历史事实。

总之,发散式教学法是从学生的个人学科学习追求出发,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一种教学方法。将发散性教学法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中,不仅肯定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更促进了初中历史学科教学的改革。历史是一种客观事实,读史使人明智,发散性地学习历史,会使学生的情商大幅度提高。发散式教学法的成功落实,会成为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

(江苏省如皋市搬经镇初级中学)

第4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现实状况;创新实践

一、初中历史教学的现实状况

1.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历史教学的现状

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学校教育的指挥棒始终以考试作为一切教学的根本指向,这样的应试倾向在现阶段初中历史课教学中,也是比较普遍的,在此种教学理念指导下的初中历史教学也更多倾向于满足考试的需要,更多的历史教学围绕着死记硬背一些课本知识而忽略学生学习历史课的实际需要,只要掌握了相关知识内容就被视为是教学成功的,这也在客观上让历史教学的实施者与参与者都对历史课本身不太重视,还有一些观点认为,历史课在整个考试中所占的分值比重并不算大,历史课占用了主课的学习时间,有极端者甚至认为应该把历史课取消,以减轻学生的负担,这样的认识是极其片面的,历史课作为人文科学的重要学科,具有重要的价值,因此,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一味强调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视历史学科优化教学,对学生素质的培养是极其不利的。

2.历史教学与现实需要相脱离的历史教学现状

历史学科是一门讲述过去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与现实紧密联系的学科,缺失了历史学科的现实属性,历史教学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生机与活力,如果一旦学生在主观上认为历史学科与实际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就会错误地认为学习历史学科没有什么必要的现实意义,在思想和行动上自然对这一学科不够重视,这种状况极大地阻碍了中学历史教学的有效开展,学生的学习目的仅仅局限于取得高分的成绩,忽视学习的实效性,这种只靠机械记忆来进行历史课的学习活动,也只能使学生成为历史学科的记忆机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实践能力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这样的学习往往是在考试前拼命突击,考试后迅速遗忘,进入这种历史学习恶性循环的学习状态,在实际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与现象不能用历史的批判眼光趋于理性地认识,不具备成熟的历史观。

二、初中历史教学的创新与实践

1.初中历史教学理念的创新与实践

新课标已经实施一些年了,其实施的目的是改变传统落后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进而探寻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和途径,而历史课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历史课的教学中,不能再延续为应试而教学的旧有的历史课教学理念,要把考试性的教学逐渐创新形成具有人文关怀性的教学,要以人为本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关注历史教学的实践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学以致用,使其在实践性的历史教学中,学会创新、学会思考、学会客观辩证地认识我们生活的世界,认清历史赋予我们所应该承担的责任,不断进取、在历史中吸取教训,不断创新,勇于面对生活中层出不穷的新问题、新挑战。例如,在教学“中日”一课时,面对清军战败的历史事实,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清军失败的原因,并进一步启发引导学生分析清朝社会的弊端决定了清军战败的历史必然性,在其中,还可以有意识地创设情境,让学生思考假如当时你在那个时代,面对这样的问题该怎样解决,培养学生独立分析社会问题的创新与实践能力。

2.初中历史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历史课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彼此互动,让学生的实践创新活动与现实的情感体验彼此紧密,相互结合,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挖掘学生自身的潜在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实践与独立思考的学习能力,关注学生个性的成长,要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就要在教学模式上下大力气大胆地创新与实践,使之有效地促进历史教学的开展。其中包括以合作探究为主体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其要点是充分发挥其主体地位,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作为教学的主要呈现方式,以彼此的合作获得学习成果的彼此共享,有效提升教学效率,而另一种探究模式是以问题为主体的问题探究模式,其要点是以问题为课堂教学的主线,在问题的提出、发现以及探寻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中培养学生问题探究能力,使其学会在问题情境中理解现实生活中面临的深层次问题。

新课标指引下的历史课教学,要得到更有效的实施,就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使其进入一个良性发展的轨道,也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初中历史课教学的实效性。

第5篇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22-0048-01

随着教学现状不断地发展、改革和创新,初中历史学科在教育理念、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也发生了较大的改观。可是,最近几年的初中历史成绩在中考比例中总是变化无常,作为历史老师,我们不得不努力地去适应现行的教学现状。以下是我个人对初中历史学科在教学中的几点看法和分析,希望对广大同仁的教学工作能有所帮助。

一、历史教学的现状

1.初中历史教学不断变化与改革。我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初中历史课程在我州进行了无数次的改革。先是把历史作为会考科目,初一、初二历史老师匆匆忙忙地给学生上完课程就等待初三会考,那时候无论学生还是老师都存在应付心理,反正会考及格就行了,大部分都是临时抱佛脚。后来又在初中阶段取消会考,把历史改为县统考科目,而且把历史老师的教学成绩放在全县排名,但只是教到初二就结束了,初一学习中国古代史,初二学习中国近现代史。这种状况持续不久,历史又恢复了县统考,历史老师和学生又开始回到正常的教学轨道上来。经过这些反反复复的变化,我觉得无论是哪一个科目只有通过考试,老师和学生才会认真对待。

2.在初中,历史教学得不到重视。有很多老师和学生主观上把所学科目分为了主科和副科,这种思想已经根深蒂固,他们打心底排斥副科,重视主科。学生们把学习时间大都花在语文、数学和英语三大主科上。正是觉得初中历史属于副科,在安排课程上时间也较少,有的学校每周甚至才有两节历史课。课时量少且不说,而且几乎都是把历史课排在上午最后一节或下午第一节,老师和学生都知道,这两节课教学效果很不好。这样,学生所学的知识得不到及时巩固,考试成绩就会不太理想,渐渐地,部分学生就放弃历史学科。老师们应该能够意识到,历史学科在素质教育发展的今天,是发挥着巨大作用的,各个学校、各位老师要高度重视它,改变历史是“副科”这样的不正常定位。

3.不懂历史的老师在教初中历史。非专业历史老师因为没有受到过系统的、专业的学习,知识连贯不起,掌握的史实不多,知识讲解不到位,很多时候连学生提出的问题都解决不了,在教学中只是念完课本一遍,然后就让学生自学。这种教学使学生学习时缺乏兴趣和激情。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厌学情绪,觉得历史课枯燥乏味。可是,即使学生乏味了,不喜欢历史,这部分老师还总是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他们从来不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更不想给自己充电。再说,现在很多大学都开设了历史专业,该专业的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了,学校应该让这些具有历史思想的人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胜任初中历史教学。因为学生所学的科目与科目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历史学得好对语文、政治、地理等学科都有很大帮助。

4.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模式滞后。当前,特别是农村初中仍广泛沿用照本宣科的传统教学方式,对于那些专业素养较差、工作态度不认真的教师就是按照先划重难点、然后背诵的教学方式,很少真正根据教学内容传道、授业和解惑。

二、高效历史教学的策略

首先,通过多种渠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我们必须运用各种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以历史学科的重要性为切入点,使学生明确历史学科对每个学生都有直接关系。了解中国国情和世界各国的风土人情,现代化建设需要大量的历史知识人才。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求知欲,激励学生学好历史的兴趣,使他们明白学习历史不但能增加自己的知识,还能壮志,为自己的人生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师生关系的好与坏在教学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的公平、公正、爱心和信任会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并在这种满足中找到自信心。相反,一个经常遭受教师冷漠厌弃的学生,则会产生一种被遗弃、自卑的心理,从而导致心理的畸变。因此,教师首先要努力塑造自身的形象,举止言行要为人师表,提高自身的亲和力、感召力。严禁体罚与变相体罚。

最后,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众所周知,要想真正地提高学生素质,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学中国近代史时学生们必须领悟到这是一段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屈辱史,又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史。这段历史感彩浓郁,教师要通过组织学生演讲,促使学生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文史资料,更进一步了解中国近代史上许多鲜为人知的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人物和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通过多种形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6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 兴趣 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2.068

学生从初中阶段开始系统接触历史知识,这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发展学生综合素养的要求之一。初中阶段的历史知识相对于高中来说比较简单浅显,更多的是对于历史基本事实的了解和掌握,极少有深入分析历史成因的题目。学习历史的重要性在于,了解我国自有文字记载以来的文化历史以及国外文明发展,解决人类共同的疑问如人从哪里来等问题。经过历史考证进行大胆假设,同时做到对人类的历史有所了解,能够做到以史为鉴,不断总结发展的经验,反思人类过失。使学生能够利用有限的学习时间把握人类自古至今的历史,站在前人知识的肩膀上,吸取前人的文明成果,不断发挥其引导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作用。

所谓历史,就是人类过去生活的总和,它是一个时间概念,是相对于“现在”和“未来”而言的。历史是不断发展的,它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道理很浅显,如果人类存在的时间是一条不断向前发展的时光轴,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被称为现代,在我们前面的被称为未来,在我们身后的时间就被称为过去,即历史。时间无大小之分,只有重要与否之别。由于人类不能像科幻小说中虚构的那样穿越时空去关照历史,所以很多时候历史具有不确定性和猜测性。因此历史既有正史之分,又有野史之别。但是,初中历史课本中的知识基本是经过了考古学家的反复考证才得以谨慎得出的结论,基本是有科学依据的。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学生在面对问题的时候,要时刻保持有一颗好奇心,做到不唯书不迷信只唯实,做到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不断发现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自己对于历史的兴趣。

一、历史教学现状分析

长久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因为历史这一学科在中考中所占的比重较少,外加学校甚至任课教师的不重视,导致学生想当然地认为学习历史只需要考前临时突击背诵就可以。不可否认,这样做固然可以取得优秀的成绩,但是课标对学生的要求并没有得以实现。学生在经过考试之后,靠死记硬背记住的历史知识会逐渐淡化,学生对于相关的文明发展史还是一无所知,无论是历史课程的学习还是历史学科的考察都显得没有意义。发挥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才是学好历史的正确途径。

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首先,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教师以及学生要先端正学习历史这一门学科的态度,纠正以往教师和学生对历史课程的错误认知。学校领导也应给予相关重视,应明确规定其他学科的教师不能占用历史学科的时间;初中历史教师们也应该端正教学态度,不能想当然地认为只要让学生把重点内容划下来背过就可以了;学生也不能因为历史学科在中考中分数比重小就忽视了历史的学习,课上的时候要做到调动自己的兴趣对课程进行预习,对教师讲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不能认为只要把教师要求画下的部分背过就可以了,更不能有在课上学习其他课程的坏习惯。学生对于历史学科的学习应该有一个整体的知识体系,如果仅仅是将教师要求画下的重点背过,其结果必然是只见树木不见树林。学生也不可能将历史知识系统的串联起来,这对高中历史的学习必然是一大隐患。知识无高低贵贱之分。人存在的意义之一就在于不断地学习。无论是英语知识,数学知识还是历史知识,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的一部分,其培养锻炼人的能力也不尽相同。说到底,学生学习的是知识,而不仅仅是课本教材上的理论,一定要做到将历史课本上的知识活学活用,让历史学科生动丰富起来。

其次,要培养学生的兴趣,第一节课尤为重要。教师应该在上课之前认真备课,积极找到所讲授内容的切入点,做到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采用的方法就是:每学期的第一堂课不讲授任何知识,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起来自由发言讲他所熟知的历史人物。学生在谈论历史人物的过程中,我也会集中注意力认真听学生说的内容,在他讲完之后对其进行表扬之外,还能够做到在他欠缺真实性的地方进行纠正,将历史真实地还原出来,使学生能够产生深刻的印象。

第三,学习历史的方法多种多样,靠学习课本知识算是最传统最规矩的一种方法。尽管历史是一门关于过去的学科,但它的意义却指向现在,历史可以说充斥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经常接触的文学作品里有太多太多的历史故事,我们平时看的影视剧作品中的历史故事更是数不胜数。尽管许多作品里面的历史包含进了野史和臆造的成分,但一般情况下历史的大方向是正确的,当然,历史纪录片最具有真实性。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将自己学习和教授历史的热情传输给学生,使学生受到感染和鼓舞。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将课本上的知识讲活,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师在讲历史课本知识的同时,可以先通过讲相应阶段的历史故事或者传说作为切入点。比如教师在讲唐代的历史的时候,可以对唐代的历史人物侃侃而谈,讲一些关于唐太宗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女皇武则天、神探狄仁杰、唐明皇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等历史事件。由于这些事件都是妇孺皆知的历史,并且他们都与影视剧紧紧挂钩,很容易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这一点加强学生对于唐代历史的客观认知。学生上课的态度也必然有所转变,在教师与学生轻松的互动中,学生很轻松地学到了课本上的知识,而且能够拓宽自己的视野。

第7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重视基础教学情感;互动教学;学习评价

在历史教学的新形势下。作者从如何加强对历史课堂教育教学改革出发。结合多年的历史教学和实施新的历史课程标准的教育教学实践体会,提出一些在历史新课程标准下的历史课堂教育教学问题改革的初步设想和做法。

多年以来,历史学科在初中不是“主科”。而是增加“负担”的“副科”科目,因此。绝大多数学生对历史学科不重视。多年的历史学科的教学使我体会到,在学生的心目中。还是升学学科“语数外理化”重要。所以,多年来,学生的历史成绩及格率都比较低。可以说,初中历史教学是目前历史教学中最难突破的薄弱环节。

在新形势下,历史教师要转变观念。以先进的教育理念,爱的氛围为历史教育教学提供理想的育人环境。坚定不移地提高学生历史综合素质。把历史学科摆在应有地位。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和科学发展道路。不断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浓厚兴趣。在教学上要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不断提高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提高历史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整合和端正历史学科的学习态度,更关键的是把历史学科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历史教育教学质量才能不断提高。否则历史教师还是副职。

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式的探讨

初中历史教师教学意识的更新和教学技能的提高,需要从历史教师的主客观两方面进行加速。目前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历史教师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目标而忽视情感目标。非专业历史的科任教师往往拘泥于课本、强调历史事实和记忆,缺乏历史情趣。非专业历史的兼课教师更拘泥于课本和缺乏历史情趣。而历史专业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往往过于严谨和强调历史思维、缺乏生动活泼。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他们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性还不强。愉快、兴趣是学生学习驱动力之一,甚至对教师的好感也会成为学习的驱动力。如果学生不喜欢历史课、不喜欢历史教师,那么怎么会喜欢“历史”?怎么能学好历史?所以,在初中历史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更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努力建立轻松、和谐和舒畅的师生关系。因此,历史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欢声笑语,更需要历史教师注意增强自己的组织能力与亲和力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精湛的语言、诙谐与幽默、机敏的教学智慧、可亲可敬的教态,会使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浓厚兴趣。特别是在初中阶段,“愉快”仍然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原因之一。要发扬“民主”。

二、在历史教学中应用“互动教学”法

历史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历史课堂,并将历史课堂教学的“课堂”含义广义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往往需要创设教学情境,组织学生亲历历史过程,如开展历史新闻活动、历史角色扮演活动等。例如对历史人物秦始皇功过的辩论,分成两个大组然后按组去资料,功与过一一列举,展开辩论,教师进行引导。

三、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历史地图

由于初中历史学科内容的基础性特点。学生无需死记硬背历史知识。完全可以借助历史地图掌握有关知识。对初中学生而言。地图在一定意义上既是教具。又是学具。学好历史地图,并用好历史地图,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不仅如此,学习和掌握历史地图知识。历史地图教学能力也是历史教师教学能力的主要标志。地图能力包括观察、记忆、想象、演绎、分析、比较、判断等综合能力,这也是最具有历史学科特点的能力。利用地图学习历史,就是在地图上再现历史。如一次战役。就要找出战役的地点,双方交战的路线,胜利一方的追击路线,失败一方的退却路线,等等。

历史学习评价试题的特点应是:框架性,即必背的大的历史事实。如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之最”等;材料性,即所有的试题都可以通过读历史材料完成;开放性,如暑期去云南、北京等地旅游的情境题中,对历史知识的考查。历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增强了。

历史教师是承担提高初中历史教育教学质量这一攻坚战的主力军。如果每一位初中历史教师都能脚踏实地地自觉进行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初中历史课程可以成为学生喜欢的课程。初中历史教师成为学生终生难忘的教师,使历史教学水平得到整体提高。

四、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但不能轻视教师的作用

学生是认识活动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和思想品德的提高,都必须通过自身的主观努力才能达到。教是为了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体现在学的方面,体现在学生认识的转化和行为方式的变化上。如果把学生看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就不可能使教学协调有效地进行。因而新课程倡导学生的主体任用,“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已经成了广大历史教师的共识。

令人遗憾的是,有时在气氛热烈、民主的课堂里却只能看到学生的风采,老师扮演的似乎是可有可无的角色。这是一些教师在教学中的一个误区。新课程下教师的角色确实发生了变化,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和灌输者向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帮助者和合作者转变,但是教师的作用不但没有削弱,反而应该加强。这是因为,在长期的接受式的教学中,学生接受的常常是教师和书本提供的现成的结论。而新课程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但这种“自主与探究”由于学生的知识经验、智力水平远不成熟,有时会使学生不知所措,需要指导、点拨和帮助。

初中阶段学生们所获得的历史知识是有限的,辨证的思维能力不强,有些观点难免会出现偏差。这个时候的教师就是学生的引路人,把他们从偏执引向正轨。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除了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供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外,更应该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掌握学习策略,同时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与学生一起去寻找真理,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

在新形势下。历史教师要把历史学科放在重要位置上,历史教育教学质量才能不断提高。适应网络环境下和计算机辅助下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历史学科的教学目标。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通过互动的历史教学与生活密切的历史知识的联系。传达历史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能力,将给历史课堂教学创建美好春天。

参考文献:

[1]浙江省义务教育教材编委会.义务教育初级中学社会第一册及参考[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1,214-218

[2]小学教师之友历史卷[J].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32-35

第8篇

人文价值即彰显人的作用,强调人对改造社会、在历史文明进程中发挥的主体作用。我国有着五千年历史文明,在其历史文化的积淀下,中国优秀历史文化的传承对新时期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基于此,笔者立足工作实际,基于人文视角,对其在当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植入的重要性及其教学实践的创新之策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旨在为创新初中历史教学实践、提升初中生历史学习水平等方面做出了一定的实践及其教学尝试。

【关键词】

初中历史 认为价值 课堂教学 历史文化

历史往往反映着过去时期的民族沉淀,展示着过去和现在、未来之间的某种联系的一门学科。通过阅读历史知识,可以更好的指导人们的实践,正所谓“读史可以明智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所以对于初中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增进初中生对民族过去了解,笔者认为,导入人文价值对提升初中生历史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对策,本论文将从人文价值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作用、教学任务极其实践三个层面进行了论述。

一、人文价值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意义

中学历史教学为学生更好的展示了人类社会科学文化发展的继承性,加强学生对历史的演变规律的认识,即历史演变的批判继承性。正如同志所说的,“学习民族的历史遗产,并用的方法加以批判性的总结。”我们今天的发展只是中华民族长久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即是我们信奉的唯物历史观,但也必须以继承传统历史为前提。我们应正确面对历史文化,继承、总结珍贵的历史遗产。这也正是中学历史教学的精神理念。在历史教学中,大力弘扬历史文化中所蕴含的优秀民族精神,培育学生养成如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情怀、如“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国家民族责任感等。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的同时,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从小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伟志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

此外,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可以培育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历史教学中,从历史发生的背景、对时代的价值意义、历史成败的原因等不同的角度展开发散性的逻辑思维,不仅促进了学生对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育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想象思维能力及逻辑判断能力。

二、人文价值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教学任务

中学历史教学任务的确认,首要解决的是中学历史教育的归属范畴,是历史研究的一种形式,还是历史运用的一种形式,两者之间有着一定的区别。历史研究是历史学家在研究历史演变的过程中,最大限度的追求对历史现象的还原。而历史运用则是历史学家在系统整理人类历史的基础之上,针对历史的本质及意义而做出的理论解释和精神体验过程。

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深切的感受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已不单是有限的时代、国度,反而包含着更广阔的历史时空,在感受过去时代环境、与不同地域的人进行思维性的交流沟通,从而广泛吸取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智慧及优秀经验,在世界历史的无线进程中,感受个人有限的生命体,实现自我生活、价值的超越、升华。

由此可见,历史学家的工作,往往有着细致、繁杂、明确的目的性特征。而中学生在整个历史课程的学习过程,还达不到历史研究的层面,学习的目的也绝不是让其去寻找人类社会历史演变的规律,而仅仅停留在历史的应用层面。在初中历史教育中,加强对初中生的价值观念及情感态度的培养,拓展其历史阅历积累更多的历史文化知识,并寻求一些规律性研究方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分析能力、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的提升。

三、人文价值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的教学思考

从本质上来说,教育是人寻求社会化的一种途径,是人实现自我发展与适应社会需求的同时性过程。由于人的社会生活有着复杂性、综合性的特征,决定着实际问题往往不是单一的靠某一门学科专业知识而解决的。在社会对人才需求所呈现的综合化特点,使得现代的教育及课程设计也日渐趋于综合化。而历史本身就与各种边缘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学科自身的发展轨迹就是一种历史形式。在实际的历史教学中,需要深入的挖掘上述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为培养综合型高素质人才创造条件。比如,在与历史有着深刻联系的哲学、政治、法律、经济学时,而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哲学及法律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该时期历史状况。

除此之外,人力教育对国家的安定及社会的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尽管,历史所描述的大多是人类社会的过去,然而,时间是连续不断的。过去,现在及未来都统一于时间的维度上,过去所形成的史学思维模式,对人类认识现实生活及预测未来都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史学思维模式是人类社会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必不可少的前提,人类社会的发展倘若缺乏历史教育这一基础,便也就不存在可持续性的社会稳定及进步。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世界各民族只有相互尊重、了解彼此的历史文化传统,才有可能进一步发展和平、友好、合作关系。我国历史学有着包含儒家文化在内的诸多文化内涵,对民众个人的成长进步,以及民族的繁荣昌盛,都有着基础性的地位。

总之,在当今社会发展中,对于初中历史学科教学实践,有着越来越高的地位,日渐成为社会文明的强大推动,它不仅可以培养社会成员的历史意识,历史学科以其厚重的内涵,还不同程度上吸引着更多的有识之士去拜读它、专研它。

【参考文献】

[1]鲍坚勇.中学历史教育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J].考试周刊,2009(14)

第9篇

【关键词】新课程 初中历史教学 自主学习能力

引言

历史在初中教学大纲中的地位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日益凸显,但是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很多学生只会考试,对于历史学习的背景知识和学习历史真正的意义了解甚少,因此有必要在初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当前时期历史学科的教学水平。历史老师要采取正确的策略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历史知识。

一、我国现阶段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

对于农村初中来说,很多学生从初一才真正开始学习历史知识,历史知识非常的薄弱,对于初中历史老师的教学来说带来的挑战是巨大的。并且当前时期很多农村初中现代化教学设备还比较落后,多媒体教学设备还严重缺乏,而对于城市来说,多媒体教学设备早就得到广泛的应用。另一方面,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各地的教学水平差距明显也是非常正常的现象,不仅体现在历史教学水平上,也体现在其他各科的教学水平上。但是对于西部地区来说,很多学生小学毕业就辍学务工,教育资源贫乏,经济落后,历史教学情况更是极其落后。

在初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很大的价值。一方面是对新课程教育改革理念的贯彻,更好的完成教育改革对初中历史教学提出的要求;另一方面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不仅可以应用到历史学科的学习中,也会对其他学科产生影响,甚至对初中生以后的工作和学习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二、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培养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分析

在初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初中历史老师要结合课堂教学的情况和课堂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采取最为恰当的方式,对初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引导进行培养。

1.创造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进行引导

对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必须要创造出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在这种环境下,初中生的精神和心理都更加放松,因此也就更加容易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也更能激发初中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初中生当做教学活动的主要部分,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够完全的放松下来,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促使初中生投入到历史知识的学习中去。通过多种方式来拉近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情感的距离,通过这种方式来促使中学生形成潜在的自主学习的意识。

2.通过锻炼初中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来激发自主学习能力

锻炼初中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培养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最为关键的部分。初中历史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多种方式鼓励初中生进行独立思考,将思考的成果做出一个总结。通过独立思考来感受初中历史学习的魅力所在,找出学习历史知识的方法和技巧,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可以形成一条时间轴,通过时间轴帮助初中生记忆每个时间点所发生的历史事件,由历史事件联想到发生的原因、经过、结局及其历史意义,通过形成学习历史的时间轴,促使学生锻炼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锻炼自主学习能力。

3.鼓励初中生敢于对权威提出质疑

初中历史老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要多鼓励学生用于探索,勇于对权威提出质疑。学生根据老师的引导或者自己的判断对某些问题提出质疑之后,必然要去寻找相关的材料来支撑自己的质疑,这就需要学生独立自主的去完成这样一个探索的过程,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逐渐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历史老师对于学生的质疑不能急于否定,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探讨,搜集相关的资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4.推荐初中生多阅读一些课外史书

历史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是一门非常有趣,能够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学科。有很多历史故事都能够让学生充满探索的冲动。其实,学习历史知识不仅仅在课堂上,在课堂外学生也要多读一些历史书籍,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历史的综合素养。通过长时间在阅读课外书籍方面的积累,学生也逐渐养成了独立自主学习的意R,被一些书中的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吸引之后能够独立自主的去探索与该段历史比较符合的背景故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能够渐渐的得到提高。

5.多组织小组形式的学习

当今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不仅要有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也要有团体合作的意识。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通过组织学生就某一历史问题分组讨论学习,可以同时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团队合作意识的双重目的。在小组讨论中,每个学生都要真切的参与其中,做到实质上的参与而不是形式上的参与。通过小组的分组讨论,让每个学生都独立的进行思考,每个学生也都能看到与其他学生的差距所在,通过团队合作达成教学目标。

第10篇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历史;有效性

历史学科对学生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树立正确的历史考证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部门之所以在初中阶段加入和深化历史内容,是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初中学生对历史文化的认识也在逐步深入,借助历史科学的逐步推进,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怀,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将历史学科丰富的历史内涵以及对古文明的发展探究价值充分展现出来,历史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能够健康全面地发展。

一、核心要素的定义

核心要素指的是学生为达到自身发展进步及新时展的能力,也是学生自我素质提高的重要因素,而时空观念、历史文化、历史文明、历史价值观等,是现阶段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授课教师在开展历史教学工作中的关键导向。在开展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初中历史教师应该凸显历史学科的文化内涵及历史文化价值,紧紧跟随新时代的发展脚步,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促使初中学生学到更加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培养其更全面的历史核心素养,为以后更深入地探究历史知识夯实基础。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主要包括基础文化学习、自我发展能力等,它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首要核心。通过培养核心素养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人文文化底蕴,培养出有责任、有担当的人才。素养要高于知识与技能,技能重在侧重个人的能力,素养不仅包含个人的能力,还包含能力之上的综合素养,在个人思想品德方面有更深的意义。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通过不断持续的学习,以及教师细心的教学慢慢获得的。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持续不断学习的过程。学生核心素养与21世纪下应该培养学生什么样的品质与能力相契合,不但可以督促教师加强自身的学习与发展,还可以指导授课教师更深入地贯彻我国的教育方针,使新时代下的教学目标更加清晰,不断丰富文化内涵,使其更具可操性。学生对核心素养的培养要依靠教师对核心素养的落实,教育部门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教育改革,是当下教育任务的难点和转折点,教育工作者应有临危不惧,敢于挑战的责任意识。

二、现阶段对核心素养的理解不足

相关教师应明确历史核心素养的主旨,深入了解历史核心素养的基本含义。授课教师在授课时要不断丰富自身的基础文学理论,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使教学方式更贴近历史学科内容的本质特性。有些时候,历史教育者对历史核心素养未能有较深入的理解,对历史核心素养的认知仅停留在表面,对历史核心素养的元素构成未能有效地综合,导致对历史核心素养元素的认知零碎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体现历史核心元素的组成部分,学生得不到全面的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在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教学策略分析

(一)制订准确的教学目标,指引教学方向教学目标是教育工作者借助教学课堂要达到的效果。制订准确的教学目标,不仅可以指引教学方向,还能保证课堂教学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课堂教学要以教学目标为出发点,教学目标的树立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有深刻的影响。历史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对历史核心素养有深刻的领悟,将标准的历史课程研究透彻,严格把控历史核心素养的准确目标间的内在关联,并要充分认识到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也是逐步递进的,不能为追求素养质的发展而忽视学生量的吸收的能力,不能将所有的核心素养集中在一个课堂中。如在讲解唐朝时,为让学生深入了解盛唐时期经济发展的情况,可运用创造性的思维进行系统分层,考虑有哪几种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开展本节课堂,深入考虑在授课过程中如何向学生提问,怎样才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启发,怎样才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如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怎么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等。

(二)指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历史核心素养教师是授课活动的组织领导者,教师本身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初中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历史教师熟练掌握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情况、教材和教材教学纲要,借助明确的教学方向,科学有效地培育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树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提高帮助学生解决历史问题的正确性,促使学生历史思维的全面提升。历史核心素养的表面含义是学生对历史文化了解的思维能力,初中学生借助学到的历史文化知识,可以科学客观地看待历史事件,对历史发展过程有更清晰的认识,对历史事件有更准确、科学的解释,依靠学到的历史文化知识对该事件在当时造成的影响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三)借助新颖的授课模式,提升受教育者对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在历史课堂的授课过程中,授课教师要借助新颖的授课模式,综合多个历史核心,提升受教育者的学习兴趣爱好,进而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新颖的授课模式可以是创造问题情境,完成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分析,对知识点的理解,对知识点及重点的总结,以实现历史学科的策略目标。新颖的授课模式可以改变学生的主观意识对教学环境的认知,新颖的授课模式对授课内容具有针对性,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启发性,提升学生对历史学科学习的娱乐性,增加历史课堂中授课过程的趣味性。新颖的授课模式对受教育者研究问题的积极性有所激发,并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有创造性的思维主观意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死记硬背地学转变为找到合适的方式方法后去学,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也是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必要途径。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找准问题情境这个突破口,制订创意情境的多元化,不断发掘学生的潜在能力,调动学生内心对历史疑问的研究欲,培育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可以在问题的设定上设置悬念,用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对历史史料的认证意识和历史问题的解释能力。例如,教师在上课之前可以引出一个有悬念的问题:“运动自爆发以来,作战节节胜利,在东征取得胜利后,社会经济全盛发展。但是,由于某一事件的发生,直接改变其命运,如昙花一现般消失,这是什么原因呢?”在抛出这个问题后,学生的兴趣点被激发,主动查找相关内容,以探求这个问题的答案。学生在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得到了高速发展,并对知识有更深入的认知,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授课教师也可以准备其他辅助教学手段,如在讲解唐朝鼎盛时期经济发展的课程时,可提前制作好唐代时的地图,让学生以讲解员的身份为其他学生讲解每个地方不同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差异,学生“穿越”到唐朝,了解相关的历史知识,自主分析相应的历史内容,主观地讲解自己对唐朝历史文化的理解。历史资料的理解也是历史核心素养的组成部分之一,通过讲述有效地总结出自己对历史的观点和看法,是对历史价值观的真实体现。

(四)普及历史核心素养,提升历史教师的专业素养历史学科的教学质量与历史核心素养息息相关,同时也影响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所以加强历史核心素养的普及力度是当下历史教育的重要工作。所有的历史教师都必须熟练掌握核心要素的含义,通过对此的熟练掌握,提高历史教师的专业核心素养。历史教师应当紧跟时展的脚步,自主学习,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应该对课程标准有深入的了解,将教材内容熟记于心;还应该有目的性地学习,增加理论知识。教育部门也应当定期组织教师进行结构化的培训,以有经验、有能力的教师为倡导者,与学生同发展,组织团体研究相关学科书籍,将理论中的历史核心素养应用于实际,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丰富程度,以此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学会运用合适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课堂内容,授课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主动讨论学习,学习完成以后,教师要对其进行有效的归纳和分析,提升学生的自信心。针对存在问题的学生,要进行科学的讲解和评判,使问题得到有效的改正,使学生的成绩有所提高。综上所述,在新时代的教育环境下,初中历史教师要全面贯彻历史核心素养的要求,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培育。初中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以历史学科的教学实践为条件的,在当下的历史授课过程中,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重要途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为学生培育历史核心素养提供支撑,不仅可以让初中学生的体会得到深化,增加初中学生的爱国情怀,也可以使其历史文化底蕴得到有效的提高。初中历史教师要以历史核心素养为中心,不断组织探讨授课“战术”,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为推进学生核心素养而助力。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探究性;教学

在新课标实施的背景下,素质教育理念在当今基础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因为很多因素的影响,使得初中历史教学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当今的初中生在历史学习兴趣方面还有有很大程度的欠缺,通过调查可以发现,这主要是由于教师在课堂上对历史知识讲得过多、过杂,而没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造成的,使得学生的学习方式极为单一。教师在课堂上过于重视知识的讲授,而让学生的表现机会于无形中大大减少。虽然历史的学习离不开记忆,但是如果学生只是一味地被动接受,很容易陷入死记硬背的误区。这些问题的出现都表明了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弊端。教师只有对学生主体进行充分的认识,并让学生的认知和情感体验相结合,才会让学生转变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让他们对历史这一学科产生兴趣,同时顺应历史教学改革的进程,让探究性学习成为历史教学的新方式,从中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魅力。

“探究性学习”讲究让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培养探究意识,并以积极的态度来进行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教师应以问题或者任务为出发点,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拥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并且能够自主地搜集历史资料。在学生的历史学习过程中,教师还要进行正确的指导,让学生能够更熟练地掌握历史学习的技巧,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引发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

学生在接受历史知识的时候,应告别以往被动地接收信息的方式,应主动地对知识进行构建。当然这个过程还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让知识结构化,更让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个整体性的理解,从而有助于记忆,而不会让学生感到知识是被灌输进去的,没有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对于教师而言,应该改变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的这种教学方式,应该积极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产生探索的欲望,鼓励他们在图书馆查阅知识,以及一些历史资料。

在历史课堂学习中,学生总会遇到一些难解决的问题,为了让学生多角度、全面地看待问题,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分组合作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在历史学习中,只有对历史本质进行不断的追求才会达到其终极的目标。当然对于复杂的问题,学生可以提出质疑,这是一个自我意识不断加强的过程,从中也可以表现出学生的用心思考,所以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学生对于未知的事物总会抱有好奇心,对于有些问题持有批评精神,这有利于他们更好地进行历史的学习。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有着独特的心理特征,总会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想法,而且其思维模式较偏重于形象思维,对于抽象思维的发展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因此历史教师应该抓住这一特点,让学生在“以史鉴今”的过程中,增强自身思维的批判性和创造性。初中生的情感世界是极为丰富的,他们在是非观上有很强的可塑性,同时也容易出现逆反心理,因此单纯的说教行为容易让他们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初中生对于历史其实并不陌生,只是对历史发展的规律和本质没有很好地把握,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让学生的探究兴趣被最大程度地激发出来,引起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究。

探究性学习虽然提倡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但这也并不意味着学生要彻底摒弃传统的接受信息的方式。历史是人类在长期的实践生活中汇成的故事和文化,而这些不可能再现,对一些史书进行阅读并以此作为中介来讲解是很有必要的过程。而且对于课本上一些难以理解的历史问题,我们仍需要教师进行具体指导和讲解,所以在历史学习过程中自然会存在着接受式学习的方式。当然学生要认清这种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主动地获取历史知识是值得提倡的一种做法,这也要求学生拥有自主学习意识,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喜欢历史,探索历史。

历史教师应不断提高其自身素质,对于学生的指导工作要进行正确的认识。这对教师来说并不是一件极为轻松的事情。相反,探究式学习对于教师会有更高的要求,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自身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对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有一定的研究,并且能够深入地进行问题的研究,拥有专业的教学能力,这样才会使历史教学有很大的提升。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的探究性学习,不仅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实践能力都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这些都会推动历史教学改革的进程,让历史被更多的学生所喜欢,从而让初中生拥有更强烈的学习兴趣。学生会改变原来对历史学科枯燥乏味的偏见,从而拥有满腔的学习热情。教学课堂应该成为学生展现个性的平台,要充分发扬学生的主体性。相信历史探究性学习的广泛应用一定会让历史这一学科有更深层次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扬.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研究[J].历史教学. 2002(06).

2.姚成业.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中教师作用的发挥[J]. 教育评论,2007(04).

第12篇

创新性有不同层次的表现形式,一种是特殊才能的创新性,如科学家、发明家、艺术家所表现出来的创新性;另一种是自我实现的创新性,是指相对于个体开发的可能性和自我潜在能力的创新性,如学生通过对已掌握知识的分析、重组、联想、猜测等思维过程所产生的自己从未有过的想法、见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当前初中生在学习历史知识过程中的特点

当代初中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表现出了许多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其中最为突出的有以下两方面:

1.重历史表象而轻本质。由于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电视机电脑等各种电子媒体得到了普及,极大地增加了学生了解外界各种事物的渠道。在进入初中阶段学习以前,学生对历史知识了解的途径主要是电影、电视中历史题材的各类节目(近年来电视中历史题材的电视剧节目相当多)。但由于学生识别能力和判断能力的限制,使他们无法从中甄别哪些内容属于真实的历史事实,哪些是艺术家们的“再创作”,导致了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缺乏对历史知识的应有的严肃性,学习只重历史现象的表象,对历史知识的形象性、直观性、故事性感到有强烈的兴趣,而对历史事件来龙去脉的分析很容易厌倦,对历史知识的学习方法和历史思维方式的掌握感到十分困难。

2.重记忆而轻理解。初中学生在学习历史学科知识的过程中,很少意识到历史知识也同样可以通过理解、运用来达到掌握知识,根本不重视对同类历史事件认识方法的归纳,不重视运用已知的方法去认知相似的历史事实,缺乏有效的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方法,在“读死书,死读书”的怪圈里死记硬背。

二、对知识认知和掌握的思维方法和能力上的创新性教育

初中历史学科创新性教育是建立在学生现有认知水平上的学习历史知识过程中,在创新性意识和创新性精神上。教师通过历史知识的教学使学生能有意识地在学习历史知识过程中经常有意识地具有独立思考历史问题或历史现象的意识,敢于发表有一定创见的言词并把这种言行经常表现在课堂内外的学习中,形成一种习惯。

在创新性思维的能力上,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的逆向性思维、举一反三的发散性思维等等,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认识、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的学习方法;学生在认识、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具有初步的分析、归纳和综合历史人物、事件的能力,能够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材料来论证自己的观点,点评历史人物和事件,有勇于发表不囿于教材的新观点、新看法并言之有理的能力。

三、在创新性教育课堂教学总体目标上,要逐步变知识传授为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意识、创新性精神和创新性能力的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教材上的有关历史知识时必须根据学生处在不同的年级确定不同的创新性教育目标并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教学。

笔者认为,对于初一学生的历史学科的创新性教育,总体目标主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并初步向学生介绍一些学习历史的方法,让他们能够运用这些方法学习历史知识,具有一定的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对初二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时则重在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和学习方法的运用。这一阶段是学生开始逐渐尝试创新性的过程,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示范并重,引导学生在学习历史教材上的知识时运用恰当的方法掌握知识,让学生在运用中逐步培养流畅、准确的具有历史学科特点的思维,能从对历史材料的分析中发现这些资料的新作用并提出自己的新观点(这种“新观点”不是哗众取宠的、否定一些已有的定论的历史事件或人物的观点),最终形成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发表新观点、新看法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