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

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

时间:2023-08-23 16:59:2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

第1篇

摘要:今天,我们面对不断发展的现实世界,以及国外的各种艺术思潮对中国传统艺术带来的冲击,新思想、新观念的不断涌现。如何认识传统绘画造型艺术与现代艺术设计的关系,成为当下设计应认真研究的课题。如果完全背离传统艺术形式,一味模仿西方的现代艺术,惟西方现代艺术马首是瞻,简单地挪用西方现代艺术形式,将使我们的艺术丧失民族的个性。

关键词:传统绘画艺术 现代艺术设计

从我国文化发展的历史经验来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要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勇于吸收,敢于继承,善于交融。无论是从我国早期华夏文化的形成直至达到两汉文化的高峰,还是盛唐文化受到西域、印度文化的影响而发扬光大,无不表明,只有勇于吸收,才能发展,只有敢于继承、善于交融才能最终真正成为自己文化的主人。在艺术设计方面我们也还是应该“立足中华、面向世界”,既要尊重民族艺术的独特性,体现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又要反映现代人的内在精神追求。在艺术设计中,我们也要“寻根”,寻找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为其他民族所不及的思维优势和独特风采。艺术始终要讲内在的延续,一种艺术形式的产生及被容纳,需要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其中包括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习俗、伦理道德、审美习惯等,构成潜在的深层文化结构,深锁于民族的心理和精神之中,调节和制约着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介入。在中国设计者的作品中,时时流露出传统绘画造型艺术潜移默化的影响。分析这些影响,肯定某些积极的因素,将会有助于发展中国艺术设计。下面就从这个角度进行一定的剖析。

远在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就已在生活中孕育了绘画的胚胎,从已由仰韶文化为代表的新石器时期所产生的彩陶艺术所描绘的鱼纹、人面纹及花叶纹等装饰图形,至明清时期的文人绘画,我们会发现从原始社会的图形符号一直到封建社会晚期的各类绘画艺术,总有一些永恒的主题,而在这些主题之中,“形”的表现往往是中国历史艺术家借以传情达意的一种外在形式,也就是古代画论所说的“以形传神”、“借物咏志”。中国画艺术家在表现某一种自然物象时,更多地是注重与“形”所蕴涵地精神意义,而不是对自然物象作物理形态的外形模写。正因如此,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在自然物象的描绘中往往融入了更多的“理性”色彩,将自然物象之形抽象为一种图式化的符号语言。

现代艺术设计它不同于架上油画或版画,它要求一目了然,简洁明确,集中概括的设计已逐渐成为主流。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现代艺术设计往往采取一系列假定手法,突出重点,删去次要的细节、细部,甚至背景,并可以把各个不同的比例,把在不同时间、空间发生的活动组合在一起。并运用象征手法,启发人们的联想。因此,它的构思要能超载现实,构图要概括集中,形象要简练夸张,要以强烈鲜明的色彩为手法,突出醒目地表达所要宣传的事物,赋予画面更广泛的含义并使人们在有限的画面中能联想到更广阔的生活,感受到新的意义。在这些方面,中国绘画讲究构思上的“以一当十”、“以少用多”,构图上“计白当黑”等审美追求能为平面设计师提供大量的营养。这已经在我国艺术设计中得到充分体现。如香港著名平面设计大师靳埭强,创作了大量文化招贴。他认为,美的原则有三条:立意——意念先行,以形取神:创新——承先启后,破旧立新;活用——适身合用,灵活生动。这实际上强调的也是老庄的哲学思想,也是中国山水画的表现意境。他的许多作品都无一例外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并融合西方现代设计的理念,其招贴设计《自在》系列运用了中国的水墨画技法,又融合了现代技术的特殊肌理效果。“水—生命—文化”招贴图形作品,更构筑了一幅在中国特定大文化场景下的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现代平面图形设计作品。2008年的深奥标志也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范例,整个标志造型没有对传统造型的直接借用,而是运用了中国特有的介于似与不似之间的写意手法,恰到好处的传递出“中国结”和“运动员”两个意象。

中国传统艺术讲究均衡和内在的节律,我国篆刻艺术中有所谓“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布局法则,强调变化中的均衡,这既符合科学上相对的原理,也符合艺术上形式美的规律。在我国的艺术设计作品中,动与静、疏与密、多样统一、宾主呼应、虚实相生、纵横曲直、黑白对比、重叠交错等传统构图法则中也屡见不鲜。此外,远古的铜器纹样、画像石、金石篆刻等,特别是中国画,巧妙的运了用白底的匠心。民间剪纸和兰花布粗犷豪放的黑白关系、明代木刻插图的疏密聚散、都可以在现代招贴艺术的构图中得到印证。西方传统艺术,基于几何学空间观念,从模拟生活现象入手,借以展示作者的创作思想。中国艺术家则以“不似之似”、“脱形写神”为艺术追求的胜境。这些师法自然,来源于生活但又经过千锤百炼,概括而又多变的“程式”是一种经过高度提炼的美的精华,是沉淀了内容要求的形式之美。正因为如此,它才具有无穷的生命力。艺术家随着时代的要求,赋予它新的活力,常用而常新,这种程式化的处理在我国招贴画的装饰性形象处理上,也常得到应用,显示了夺目的光彩。齐白石曾提出“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著名论断,我们的一些招贴画,就“似与不似”的观点来考察,很多形象显然不是生活的简单模仿,而是由复杂到单纯,由繁杂到简洁的可贵提升。靳埭强招贴作品“金、木、水、火、土”招贴图形设计,也充分显示了这种文化精神,萦绕着极其强烈的现代主义设计的精神光环。陈幼坚包装设计作品“奇礼”,靳埭强包装设计作品“双妹花露水”。设计者对中国的文化传统有深刻的理解,对中国传统观念在设计中的应用挥洒自如。由于艺术设计的特征,决定了装饰色彩在设计画面上所起到的作用。装饰色彩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宋代苏轼曾画朱竹,有人责难他,难道有红色的竹子吗?他反问:难道有黑色的竹子么?意思是既然大家对“墨竹”习以为常,为什么不允许画朱竹呢?这说明传统美学观中对色彩的主观想象是允许的,而且是必要的。但这种主观想象不等于主观臆造,装饰色彩同样来源于生活实践,同样需要从客观事物中吸取营养。这正是包装画面所刻意追求的。“意足不求颜色似”说明了这种关系。人们常从彩蝶、霓虹、彩霞等自然色彩受到启发而创造出色彩绚丽的装饰效果。装饰色彩的主观性使某些联想,将自然景色“拟人化”。传统中国画中也经常把荷花画得红艳艳得,荷叶只用淋漓得水墨,面对这些形象,人们自然会觉得所画的水墨叶子是绿色的。在艺术设计作品上,常常也有这样的例证,一张蓝色的画面,上面画几束灿烂的焰火,这块蓝色自然会被人接受为深邃的蓝天。同样是蓝色的底色,画上几块白色的三角帆影,这块蓝色又会被人们视为无边的海洋。一张绿色的画纸上画一对嬉戏的小羊,这绿色就成了如茵的草坪。正因为只是单纯的底色,空间更大了,给人的联想更多了。

第2篇

关键词:《山海经》;传统装饰符号;现代纤维艺术设计;独特

一、《山海经》与传统装饰符号

(一)《山海经》中的传统装饰符号

《山海经》是一部伟大的专著,主要是介绍远古的自然风光、地理位置以及人文传统,它的内容宏大丰富、气象万千,所述事物奇诡多变,光怪陆离,所描述山海总长可达数万里。内容记录了许多山河湖海名称,包括记载了山的名称及方国的名称,人们的习俗、人情和历史神话人物,可以用于作药的动植物、异兽奇禽,并保存了许许多多有名的神话与传说。《山海经》中的许多动植物都已变成了后世传统装饰符号的代表,如“玄龟”,又作“玄武”(图1),与青龙、白虎、朱雀并称为“天之四灵”。玄武象征着幽冥、智德,汉后道教将其吸纳为护法神,称执明神君,后又称之为“真武大帝”。“凤皇”,又称作“凤凰”(图2),是无上祥瑞,吉祥富贵的象征。“西王母”在《山海经》中是掌管刑杀的神,在后世被称为“创世之神”。在大量的民间传说,小说戏曲中出现,很多耳熟能详的神话传说,如“嫦娥奔月”(图3)就与“西王母”有关。这些传统装饰符号常常具有吉祥如意的意义,以此来表现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朴素向往与追求,也表现出文化价值的世界与价值观与美学意义。后世将《山海经》中的动植物提炼规划,并给予一些特定的意义与价值,使得其成为一部集历史、地理、文学与医学、宗教与民俗文化、绘画、艺术、神话与传说、奇闻轶事、杂论为一体的百科全书。

(二)《山海经》中传统装饰符号的思想内涵

1.自然崇拜从古至今,对自然的崇拜永远是人类追求的事物,艺术的本身就是人类对自然的向往和追求。纤维艺术设计的古朴富丽和自然的崇拜,也是对自身的塑造。纤维艺术设计中的龙纹凤纹、鸟兽草虫、祥云日月以及亭台宇榭间等装饰符号,所展现的是人们对自然天体的敬畏和对神兽的朝拜,也是在大自然界中寻求精神的寄托,并借此传达人们的自然崇拜与自然敬畏之情,更蕴含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比向往和追求。用传统装饰符号寄托种种有形和无形的事物,这是中国文化历来传输的价值观,保持敬畏就是对自身最好的寄托。中国的传统文化需要太多符号来传达巨量的信息,纤维艺术作为重要载体,将自然界中的元素作为装饰符号能够和谐运用,使其在给予人们美的享受和实用价值的同时,更是孕育了一种圆满而又十分内敛的希望。2.美好愿望在中国众多的传统文化中,传统装饰符号作为一个特殊的承载信息载体,通过特定的形象标识所承载的文化背景,能够使一个特殊的对象成为一系列事物的代表。《山海经》中的中国传统装饰符号大都承载着人们的美好愿望。如佩戴鹿蜀(图4)的皮毛可以福延子孙;吃了丹木可以治疗黄疸病,还可以用它防火;吃了大鲵的肉便不会得痴呆病。这些意义吉祥的符号事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文化结构中,由人们思维和想象延伸而成的,隐藏在一定的环境文化或情感文化中,都蕴藏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朴素美好的愿望。

二、传统装饰符号在现代纤维艺术设计中的特点

中国传统装饰符号在现代纤维艺术设计中有了新的发展,很多中国现代纤维艺术设计师开始对传统装饰符号进行研究,并逐步完善了传统装饰符号在现代纤维艺术设计中的应用。随着许多优秀的纤维艺术作品的诞生,传统装饰符号在现代纤维艺术设计的应用里更加多元化。很多的传统装饰符号能够清晰地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背景、象征意义,并且有着独特的功能特点。

(一)传承性

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的灵魂中心、它是民族的根和力量来源,是推动一个民族发展创新和经济快速发展的源源不断的动力。如果想要这种文化能够连绵不断,就必须要把文化的传承性放在重要位置。保持传承性实质上是文化不断“再生产”,是不断积累与创新。文化传承与静态的文化保护不同,它是一种文化延续的动态过程,强调的是民族经济的发展、民族文化的创新。在这个意义中,传统装饰符号用于现代纤维艺术,就使得其文化传承的特点尤为凸显。现代纤维艺术设计在运用传统装饰符号时,会将传统装饰符号的文化内涵与现代思想观念进行创造性融合,能够创造出具有文化专属性、有故事情感的现代纤维艺术设计作品,能够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产与现代时代背景结出民族文化创新性发展的丰硕果实。现代纤维艺术设计师能够通过传统装饰符号为抓手,抓住民族文化的本质,跨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间的界限,能够通过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和技术的碰撞完成具有传统文化传承性的现代纤维艺术设计作品。随着时代与社会的变化和发展,传统装饰符号的价值包括使用和文化价值得到越来越多设计者的注意。不仅如此,由于它独特的装饰和文化寓意,丰富多变的图案,人民喜闻乐见的故事文化使它更能在越来越多的设计作品里得到运用。所以如果想要更好地弘扬发展民族的传统文化,让后世也可以理解发展传统装饰符号意义,在进行现代纤维艺术设计时应该注意到关于文化传承性的问题,要树立一种不断发展创新的设计理念,而要避免生搬硬套和“拿来主义”,在设计运用时应承其精华,将其与现代纤维艺术设计进行有机结合。

(二)特定性

一般而言,现代的纤维艺术设计创作更具有现代主观性,而如果运用了传统装饰符号的现代纤维艺术作品并非意义单调的作品,它更加注重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呼应依赖关系。在这些现代纤维艺术作品中,“传统文化”的意义是他们首先推崇的。中国传统的文化背景,都有着特定的传统符号来与之呼应,如“龙纹”(图5)对应着尊贵,“麒麟”(图6)图案对应着祥瑞等。传统装饰符号首先得融入特定的文化背景,它也会影响着现代纤维艺术设计作品的艺术风格和艺术形式,甚至是色彩、肌理、材料和工艺。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现代纤维艺术设计作品要与传统装饰符号保持同一格调、同一寓意、同一审美,这就注定了现代纤维艺术设计作品的文化特定性。

(三)灵活性

传统装饰符号所具有的丰富多彩的图形结构,神秘奇幻的文化内涵,就注定了它在运用到现代纤维艺术设计作品时的灵活性。这种特殊属性不仅使纤维艺术设计者能够拥有无限的创作灵感,还能引起欣赏者的共鸣。在当下时代进步、科学发展、信息传输交流毫无障碍的背景下,许多现代纤维艺术设计作品均以一种“国际化”的形象出现。很多纤维艺术作品差异不大,使人感到乏味,这时便需要传统装饰符号来扭转或突出纤维艺术设计作品的个性和生机。这些传统装饰符号可以组合使用、适当变形,可运用现代解构主义,可以合理叠加,又可通过色彩的冷、暖、深、浅变化来设计创造不同的感觉气氛,其灵活性无与伦比,是其他纤维艺术创作内容来源无可比拟的。

(四)趋时性

现在人们对艺术设计的要求已经逐渐转变为满足感性和情感的需求,而且更加注重对个性的发展,能够满足个体的精神愉悦。随着“新中式”风格的不断发展,具有中式文化风格和内涵的纤维艺术设计作品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因此,在当下纤维艺术设计的过程中,设计者需要满足观赏者与时代一定的需求,可以通过结合传统装饰符号来达到对于精神境界的满足,提高纤维艺术设计的形式化美感。这就使得传统装饰符号运用在现代纤维艺术设计作品时具有很强的趋时性。传统装饰符号因其悠久的文化积淀具有回味无穷的魅力,且经过现代设计思维加工后的传统装饰符号更符合新时期下人们审美变化的需要,能够加强纤维艺术设计中蕴含的情感,将传统装饰符号与现代纤维艺术设计相融合,能够让现代纤维艺术源源不断发展与创新。

三、《山海兽》———传统装饰符号与现代纤维艺术的融合

设计作品《山海兽》,就是以《山海经》中提炼的一些传统装饰符号为主要的创作灵感与创作内容,将鹿蜀、凤凰、旋龟等动物形象符号进行再创作。如图7所示,该作品运用概括、夸张、装饰的手法和冷暖对比的色彩与简洁的纤维制作语言。如图8所示,该作品具有特性形象的表现要素融入其中,对这些传统装饰符号进行重新设计,具有强烈的装饰风格。图7 《山海兽》局部1图8 《山海兽》局部2作品中的传统装饰符号因其悠久的文化积淀具有回味无穷的魅力,且经过现代设计思维加工后的传统装饰符号更符合新时期下人们审美变化的需要,能够加强纤维艺术设计中蕴含的情感。将传统装饰符号与现代纤维艺术设计相融合,能够让现代纤维艺术源源不断发展与创新。

四、结语

中国传统装饰符号在现代纤维艺术的创作表达中有着独特的方式,它的艺术语言和艺术特征非常多样,制作材料也是非常的丰富多彩。传统与现代的工艺和手法不断融合,使现代纤维艺术散发出独具一格的艺术魅力,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感。而随着人们的欣赏和审美水平呈不断上升趋势,对审美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在现代纤维艺术设计作品中加深人们对传统装饰符号及其人文内涵的理解,才能够理解其时代特征与艺术魅力,才能在继承中发展,继往开来,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高爱香.纤维装饰艺术设计[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

[2]李润英,陈焕良.山海经[M].长沙:岳麓书社,2016.

[3]王红旗.山海经的来龙去脉[J].地图,1998(2):16-17.

[4]曹媛.浅谈山西传统建筑装饰符号[J].艺术教育,2019(2):34-35.

[5]邱琪,宫艺兵.苏州园林中传统装饰元素的应用研究[J].大众文艺,2018(23):4-5.

[6]闻婧.徽州古民居装饰符号的文化传承问题分析[J].信阳农林院学报,2017(1):22-23.

[7]张桃.互联网思维下文化传承性产品设计研究[J].设计,2019(9):14-15.

[8]罗瑞娟.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科技,2019(4):15-16.

[9]吉晓楠.传统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J].山西建筑,2019(3):31-32.

第3篇

论文关键词:现代性传统艺术现代化

由于“现代性”的内涵是随着时代、地区、民族等因素而产生不同,所以我们要将这个概念运用到中国传统艺术的现代化问题中时,必须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用辩证、发展的方法将西方的“现代性”与中国的传统艺术中“民族性”的有机的结合起来。

一、艺术“现代性”的产生与发展

对于什么是“现代性”,福柯在其《什么是启蒙》中说:“我不知道我们是否可以把现代性想象成为一种态度而不是一个历史时期。所谓态度,我指的是与当代现实相联系的模式;一种有特定人民所作的资源的选择;最后,一种思想和感觉的方式,也是一种行为和举止的方式……”。因此,“现代性”实际上是一种超越、发展传统的行为或观念。黑格尔更认识到了现代性对于艺术的现实意义:艺术家拥有创作的自由:

l9世纪中后期至今的现代、后现代主义艺术运动,就是艺术家们自由的进行艺术创作,不停突破传统、进行各种艺术实验的表现。但是,二者所表现出的“现代性”含义又是有所不同的。现代主义艺术中的“现代性”与欧洲工业革命引起的社会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动荡有着不可磨灭的关系。工业革命导致尼采所说的“上帝死了”,宗教神话思维被现代科技理性所取代。这种宗教整一性意识遭到彻底破坏,必然带来了全社会性的困惑、混乱和焦虑。艺术领域中先后出现了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野兽派、立体主义以及表现主义、未来主义等各种我行我素的实验艺术,就是艺术家面对这种社会剧变所作出的反应。而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痛苦以及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后,艺术家们开始将自己完全淹没在现代科技文化的浪潮中,不再象19世纪的痛苦挣扎,通过回归自我来对抗科技压力,而是开始满心喜悦的享受了,后现代主义也就是因此现了。虽然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后现代主义的出现与风靡,标志着统治西方200多年的“现代”世界观的危机,但实际上“后现代”又何尝不是一种新的“现代”观呢,它们只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文化的发展呈现出了与传统更多更大的不同而已,他们是有着本质的联系的。因此,当我们借鉴西方的“现代性”观念时,必须用辨证和发展的眼光来看,而不可断章取义。论文下载

二、西方“现代性”的扩张

除了用历史发展的眼光去看“现代性”,还要注意由于发展先后、经济基础不同、社会制度差异等因素所造成的东西方现代化进程中的强势和弱势之分。注意到这个因素,就不会迷失自我而盲目的被他人所左右。

发端于经济全球化的文化全球化,就是这么一个源自西方世界的强势文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以其强大的经济、科技实力不仅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导,也成为“文化全球化”的主导;更多的发展中国家扮演着弱势的角色,传统文化不得不面对着伴随经济全球化而来的西方现代、后现代文化的猛烈冲击。“全球化”的美国文化被形象地概括为“三片”,即代表美国饮食文化的麦当劳“薯片”、代表着美国电影文化的好莱坞“大片”、代表美国信息文明的硅谷“芯片”。而在艺术领域,美国在二战后借助其霸权化的科技、经济、政治地位向满目疮痍的欧洲推广美国式艺术,先后树立起了滴洒抽象表现主义、集合主义、波普艺术、极少主义、观念主义等符合美国意识形态需求的艺术流派,并使之随着经济全球化扩张到世界各地。在二战后3O年内,美国式艺术成为世界性艺术,成为世界艺术发展的风向标。美国著名学者约瑟夫·奈认为,相对于政治经济的硬力量,文化是一种软力量,但是它对社会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却是持续不断的。英国学者汤林森更认为这是一种新的文化殖民,是文化帝国主义的在全球的扩张。虽然汤林森说的看起来有点偏激,但是文化全球化传播的力度和强度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代,其发展势头不容忽视。

因此,面对从西方蜂拥而来的现代、后现代艺术文化,作为发展中国家同时又有着历史悠久的文化艺术成就的中国,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是相当重要的,既不要盲目崇拜,也不要妄自菲薄。

三、中国传统艺术的现代化

如何实现中同传统艺术的现代化,现在存在三种观点:一,立足于过去。赞同这种选择的人主张用“传统文化中的许多优秀部分”去“抵制随着改革开放而来的西方腐败的意识文明,保持民族固有的美德与自尊”。二,立足于未来。赞同这种选择的人,强调“中同画可以推向世界,为了世界性、历史性的需要,让世界接受中国画”,立足于现在。这批论者倾向于中国美术的现代化,面对严峻的现实,对传统进行深刻的反思。

很明显,前两种观点不仅忽略了传统的实践性或延续性,把传统看作静止的、凝固着的东西,还属于狭隘的“文化民族主义”观,是不明智的,也是行不通的?而第三种观点是较为符合现实需要的,冈为它是以发展和辩证的方法去看待和解决我国艺术目前面临的问题。首先,我国艺术必须是要发展的,而来自外部的促动和营养是必不可少的素。比如,被中华民族视为悠久历史传统的象征的“塔”这种建筑形式,其实是来自印度的舶来品,是随着佛教在东晋传人后才在中困遍地开花的。中世纪时期的伊斯兰围家之所以获得在科技文化上的巨大发展,是因为他们翻译了大量卉希罗的文化典籍,而欧洲的文艺复兴也是以这些著作作为启蒙和基奠的。现代的美国文化之所以能在全世界迅速传播,除了其科技、经济高度发达的原因外,其本身的文化“杂合”性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一。此,并没有什么纯粹的文化可供民族主义膜拜;文化艺术的发展,除了在自身寻找发展规律外,寻求外来文化的帮助是不可避免的。其次,在吸收外来文化的时候,以何种态度对待随经济、科技、传媒浪潮奔袭而来所谓“强势文化”,是传统艺术现代化的一个关键:美同在世界上确实占有领先地位是科技文化,此,正如有史论家所说的“美国当代艺术与其说是艺术,不如说是技术的表现”在它的后现代艺术里,从集合主义、波普、超级现实主义、构成主义、大地主义、装置艺术以及广泛化的观念主义艺术,无不充斥了美国科技文化语境中的图像和技术产品,科技文化的产物成为艺术家创作的表现对象和手段以新奇体验代替审美,混迹于生活取代艺术的精英意识成为艺术的新内涵此,这种艺术已经完全脱离艺术的文化传统只是高度发达的科技、经济甚至政治的产物。以这种认识为前提,就不会将“非艺术化”的后现代艺术与发达的科技文化混为一谈,不会盲目的崇拜或反对外来的现当代文化一以“拿来主义”的方式,对于我围经济科技发展有利的先进的科技文化可以全盘接受,而对不符合我闰发聪现实,与我周艺术传统形式或意识完全割裂的后现代芝术.就要小心谨慎,只能吸收其“合理内核”了。

除了纯艺术领域,在应朋艺术领域也要特别注意防止中国本土文化识别特征的丧失、从西方传到中国的现代艺术设计由于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以及它本身所具备的易推广、易操作等的特性,使其在短短几十年内广泛进入了我们的生活。然而,这种“繁殖”迅速的现代艺术设计,却会因为他的标准化、可量化、科学化的特性却极容易使一个国家民族的传统艺术设计丧失殆尽。在现代艺术设计刚刚在欧洲推广的时代,莫里斯的新工艺美术运动就是欧洲传统手工艺在遭到几乎是灭顶之灾时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反抗。我国目前的艺术设计正在重蹈覆辙,中国优秀的传统艺术已被许多开口包豪斯、后现代的现代设计师抛掷脑后,难怪一位日本设计师看过了浦东蔓延的摩天大楼后说了一句发人深省的话:“中国没有现代设计!”。因此,在学习利用西方现代艺术设计时,不仅要看到它的优势,更要认识到他的局限:过于注重功能和形式而没有文化底蕴,放之各国皆准却而没有民族特色。这种统一的设计思路和模式将会使我们的现代文化完全失去中国的民族特色。只有采取双赢的结合战略,将源自西方的“现代性”与我国的“民族性”相结合,将西方现代艺术思想和中国传统艺术有机的结合,才既能实现中国传统艺术的现代化,又能保持了艺术的中国身份。将西方现代艺术设计注重功能、标准、量化的特点与我国传统设计中的注重感性、象征的审美特色以及深厚的文化内涵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中国传统艺术设计的现代化;认清西方现代、后现代艺术实际上是西方工业革命、现代科技革命的产物这个事实,就会知道中国传统艺术的现代化不仅要吸收西方现代艺术思想,更要考虑到我国的当下社会发展阶段,更要考虑我国本身的艺术传统。只有这样,才既不会陷入设计领域的狭隘的民族主义,又不会失去艺术的中国身份。

第4篇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传统文化;构思

引言

环境艺术设计在我国的发展史虽然不算长远,但是发展势头却非常迅猛,其中不乏一些具有鲜明时代特征,且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环境艺术作品,但是更多的却是偏“西化”作品或“伪东方化”作品,许多设计师断章取义,没有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深入分析、探究,从而设计出一些肤浅的作品,因此,当前中国环境艺术设计的首要问题是如何融合东方传统文化,设计符合时代精神风貌的现代环境艺术作品。

一、环境艺术设计

在中国,环境艺术设计一词,最早起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是为效仿日本,将“室内设计“改为”环境艺术设计“。它从某种角度来讲,是艺术的一个分支,但是又区别于艺术,其表达方式及表现形态也是多种多样,在几代人的不断研发中,它逐渐与现代科学、社会经济、现代艺术及传统文化相结合,呈现出全新的画面,真正成为了一门新的综合性学科,实现了审美与实用的完美统一。

二、传统文化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在悠远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其反映了中华民族思想和文化的发展历程,在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涌现出了大量的思想学派,最著名的,影响力最大的当属儒学思想,其次是佛道两家,也正是源于这些文化思想的推动,才使得我国的传统文化呈现出了独特的民族风格,拥有了独特的魅力,然而今天,西方文化的入侵,使得传统文化的传承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中国的发展相结合,也成为了当代人所思所虑的重要问题。

三、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传统文化的表达形式

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多彩,因此,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也是多种多样,现阶段主要有以下几种表达形式:1、情感表达情感表达,即将思想以事物为载体展现出来。在古代,通常会将图案及物品陈列运用到房屋院落上,以此进行情感表达,而这种委婉的情感表达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也是备受青睐,设计师会结合当地风土人情,将文化元素融入到艺术设计中,借此抒情。2、图形表达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可以直接将图形运用到作品上,能更直观的表现出作品所表达的含义,这种直接的运用,体现了整合观念,是积极的创造、创新,它将周围环境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融合,赋予了现代环境更为深刻的内涵。例如,沈阳北站的方圆大厦,正是将中国古代的货币图案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紧密结合,它一方面体现了传统文化中的天圆地方理念,一方面又将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以一种新的姿态呈现在人们面前。3、神形并举要想真正实现环境艺术设计与传统文化的神形并举,必须要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度的剖析,并以现代审美角度审视,利用现代艺术手段进行创新,给传统文化一个传承文明的空间,也让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更具诗情画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相互融合。

四、环境艺术设计中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根本理念是为人们创造更为舒适的生存、生活环境,使得人与自然能够有机的结合,其表现手法的多样,更是反映出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虽然不同文化底蕴的人们对其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但其本质依然是展现同样的文化内涵——传统文化内涵,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加入传统文化元素,已经成为区别环境艺术设计与其他设计的重要因素,21世纪以来,世界文化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全球化“与”本土化“成为了时代文化发展的核心,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造成了强有力的冲击,因此,要想获得传统文化的传承,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必须立足于本土文化,重视传统文化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本质上的影响与介入,这样才能提高具有本土特色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行业影响力。

五、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传统文化构思

1、自然环境与文化融合环境设计很多都是以建筑为载体,进行艺术表达的,在我国古代亦是如此,将流畅线条与自然完美融合,具有强烈的亲和力,这也是其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启迪,我国的古代建筑,既有特定的规律性,又给人带来别样的视觉冲击,展现了自然环境与传统文化在时间上、空间上的融合,例如古代的“花窗”,体现了“通透”的实用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而设计师可以对我国古建筑风格进行深入的研究、推敲,基于与自然环境融合的角度出发,合理运用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嵌入现代艺术设计中去2、自然环境与色彩搭配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我们要明确自然界中的事物是相对的,无论花草还是树木都有属于它们的自然之美,那种美是不加修饰的,基于现代环境艺术的角度出发,要从中吸取更多的不加修饰的自然元素,对于色彩的把握也要与自然相融,同时,以现代审美观进行衡量、把控,实现完美的环境艺术设计。

结束语

我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道路依然任重而道远,传统文化的缺失,外来文化的入侵,将是设计师需要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我们要从传统文化要素着眼,阐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与传统文化的密不可分,基于国情出发,立足传统,面向未来,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借鉴西方文化而不抄袭,让时代感与传统文化意识相结合,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环境技术设计之路.

参考文献

[1]李焕,刘金亮.浅谈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5(7)

[2]刘小斌.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传统文化构思[J].现代园艺,2015(16)

第5篇

关键词:传统审美;意境;传神;天人合一;现代艺术;冲突

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6-0126-02

一、传统审美理想

(一)西方传统审美

古希腊美术的特征不仅是奴隶主贵族的审美观,也反映自由民众阶层的观念和要求。建筑强调明快的节奏和匀称的构图,很少有像埃及金字塔那种庞大的规模。表现完美的人体是古代希腊美术家最高的理想。

毕达哥拉斯学派强调和谐和比例,他们提出了:在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在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总而言之,毕氏的美学理论和艺术理论是一种数学、心理学和道德学的结合体,虽然他的哲学思想存在着神秘主义,但他从数的比例关系来研究事物和艺术的本质,无疑是人类认识史的进步,并对后来希腊美学及整个西方美学产生了重要影响。苏格拉底认为,艺术美是把现实中最美的部分集中起来的最完美的形象,提出了真善美统一的观点。柏拉图对于美先有自己的观点,认为美与好相差不远,真善美符合客观事物的规律。最后他又赞成毕达哥拉斯学派的观点,他们认为形式美是一种绝对美的观点,这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亚里士多德认为,美不能脱离具体事物而存在,美是事物形式的有机整一性,是可以感知的,强调“画家所画的人物应比原来的人更美”;康德明确说明作为“依存美”的艺术美,最重要的因素在于它的形式美;黑格尔提出了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艺术美是心灵产生和再生的,所以要特别重视,并指出艺术美高于自然美就在于它抛弃了自然中丑的一面。

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列奥多・达・芬奇强调“艺术的本质在于反映自然界最基本的比例关系或和谐;艺术家应以镜子为导师,力求像镜子那样完整地和直接地的反映自然的形态和本质,甚至于要把镜子作为他的作品艺术性的标准”;“比例具有相对的意义,它随着形体或知觉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人体的尺度在人的每一个肢体上都是在变化着的,因为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这一肢体都能被测量得大一些或小一些”。他的《蒙娜丽莎》中人物形象美丽动人,画中自然风景背景同样是很美的,整幅画正是达芬奇美学思想的体现。

自古希腊美学家开始,哲学家、美学家、艺术家在对待文艺的审美特征时都强调作品内容与形式上的和谐与完美,总之注重写实。

(二)中国传统审美

中国传统审美思想丰富多彩,主要有意境、传神、天人合一等等。

意境和传神是中国美学史上有关艺术美的两个问题。当然,中国美学史有关艺术美不只这两个问题,如妙语、神韵等都是。但它们不象意境传神抓住了艺术美的特征,对后世影响较大。杜甫的著名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表现出当时在成都西郊,杜甫在他的草堂就能看到窗外一百多里远西岭雪山的景象,还能看到浣花溪中停着到江苏的船。可见该诗句体现了一种意境美。

传神也是艺术中的一种美的境界。在中国艺术中把“神似”、“神形兼备”作为衡量艺术美的重要标志。东晋顾恺之在他的《六法论》中提出了“以形写神”,他认为人物的各方面以及背景都有助于传神。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更进一步发展了谢赫六法论,而且还论述了画人物形与神似的关系,他强调的所谓气韵是指神似。徐悲鸿的《奔马》虽然寥寥数笔,却无比传神地表现了马,给人一种美的视觉享受,正是因为形神兼备,才如此传神。

中国传统审美中还有“天人合一”思想,该思想从战国末期发展到西汉,先后综合了先秦儒、道两家思想而逐渐成熟,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这种思想对中国古代和以后的文化与艺术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如西汉的长信宫灯就是溶入了自然科学的规律进行设计,合乎天人合一的思想。

天人合一思想的例子很多,如明式家具无论从选材到设计,还是装饰制作等方面都十分考究,无处不体现出天工与人工的完美结合,因而成为我国古代家具设计的耀眼亮点;我国古典园林设计是本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是自然美与人工美结合的典范,如北京的古典园林、苏州园林等等;目前,我国提出了建立和谐社会,还提出了建立和谐世界,这些也是源自天人合一思想。可见,天人合一思想是我国传统审美的思想与观念。

二、现代艺术对传统审美的冲击

19世纪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西方进入到工业机器时代,人类文化迅速变化。这种变化影响了资本主义社会、生活、观念,还影响了宗教与艺术。在这个时代里,人的本性受到了压抑,人们感到苦闷彷徨,于是人们开始反叛。印象主义向传统法则宣战,后印象主义则抛弃了传统法则,从此便有了现代艺术。后印象主义是反传统的,甚至反印象主义,是新的艺术的开始。这个时代,人们将视野转入人的内心,关注和表现主观与人的内在精神。

现代艺术之父塞尚是后印象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先是继承并追随古典主义传统,但在后来不断的探索中开始怀疑和丢弃古典主义法则。塞尚不是简单地否定古典主义,而是在他艺术实践不断探索的过程中,逐渐否定了古典主义艺术存在的依据。

传统艺术,尤其是绘画最讲究透视,长久以来,艺术家们都按照透视法来处理他们的画,用近大远小的透视和明暗来画画,塞尚认为这是错误的。他认为被观察的事物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从各个角度去观察事物,传统的透视法所讲的只能从一个点开始是不对的。塞尚的《圣维克托山》没有传统写实画的那种真实感,但这幅画很和谐,是作者心灵的感受和表达,体现出作者的主观想法。塞尚还认为自然里一切物体基本上是球体、锥体、圆柱体,他打破了人们以往对形的概念,用新的概念来构建画面的秩序。这种想法是主观的心灵感受,以后立体主义就是基于这种想法兴起的。塞尚的代表作《静物》已经不按实际的形状来画,是按照他主观的需要,任意摆放所有的物体。这幅画打破了传统艺术对形的所有规范,但是这幅画仍然看起来构图稳定,画面协调优美。

西方传统审美除强调内容与形式上的和谐与完美之外,一直以写实或真实作为审美标准,总是客观地反映真实世界,但人会经常产生新的感觉和情感。所以,新产生的感觉和情感能成为艺术表现的对象,如后印象主义最有影响力人物凡・高的代表作《向日葵》。凡・高在这幅画里强调的是主观感觉,因而我们看到他的画中的物体是变形的,这种变形恰好体现了作者的兴趣与感受。后印象主义开始的现代艺术,冲击了几千年来逐渐形成的艺术观和美学标准。现代主义艺术视传统艺术为过失和陈旧,所以,现代艺术一个接着一个,一种代替另一种,后来的是对以前的超越。

传统艺术一般是有情节、文学性、故事,而现代艺术不重视这些,艺术家在作品中表现的情感和思想引起人们的美学思考。比野兽派出现晚一点的立体主义完全抛弃了关于形的概念,也抛弃了对客观事物的描绘和人们原来的视觉经验。立体主义是现代艺术真正的开始,完全与传统艺术划清界线,它影响了现代画派和当今的装置艺术。

第6篇

    随着经济时代的到来,现代艺术设计早已脱离了物品形式,成为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象征,反映了不同区域不同时代的美学风格。现代艺术设计作为美学和文化的综合表达形式,它已渗透到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各个领域,所以对于现代艺术设计的认识我们应从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现代艺术设计作为表达社会意识的一种艺术形式,能从侧面反映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现代艺术设计与民间美术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容易受到科学技术的影响,且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基本都是建立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上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会影响现代艺术设计的对象,还会拓宽艺术设计的方式和构图思维。

    二、民间美术与现代艺术设计的融合

    民间美术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如文化内涵、强烈的对比色、素材选取、表达形式等。强烈的对比色是民间美术最大的特征,鲜明的色彩对比使得民间美术极具艺术感染力,其独特的视觉效果更使它成为了现代艺术设计师的最爱;文化内涵也是民间美术较为显着的一个特征,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真实地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期盼。由于民间美术在表达形式上极具美学特征,这种特征可以将设计转换成一种语言,民间美术与现代艺术设计的融合不仅增加了现代艺术的民族特色,同时也剔除了民间美术中的粗俗部分,使民间美术在提炼之后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美感,为现代艺术设计开拓了一片全新的领域。

    (一)民间美术是现代艺术设计的源泉

    在大多数艺术家和文学家的眼中,最好的艺术素材往往来源于人们的生活。生活作为艺术的一部分,经艺术家的提炼和润色后会充满文艺气息。民间美术来源于民族文化,它是承载民间文化的载体,作为艺术设计的源头,它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即物质和精神。物质是人们的生活基础,也是民间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精神文明则反映了当代人们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追求。从艺术表达形式的角度分析,民间美术是艺术设计的源头和潮流,民间美术可以让现代艺术设计满足人们在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等心理方面的需求。从古至今不论东方国家还是西方国家,都有不同的艺术设计,而每个地方的艺术设计又因风土人情、经济水平等因素得到了不同程度和不同方向的发展,由此可见,艺术设计受民间美术的影响非常之大,也可以说艺术设计的内容大多来源于民间美术的民族底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日本的艺术设计,尽管它在表达形式和设计内容上受外来文化的影响较深,但仔细分析就能发现其中蕴含着属于他们自己的民族文化,不论是高科技产品、工艺品还是包装纸,大大小小的艺术设计中都散发着浓郁的本土气息,这就是民间美术在现代设计中的重要体现。我国拥有上下五千年的民族文化,丰富的民间美术作品是我国现代艺术设计发展的重要源头,设计者应当通过吸取民间美术中的精髓部分,设计出属于自己民族风格的艺术作品,在促进艺术设计发展的同时,传承我国灿烂悠久的民族文化。

    (二)民间美术与现代艺术设计共通的文化内涵

    民间美术和现代艺术设计在色彩的运用、人文精神的体现和图式造型的设计上都存在共同之处,相同的文化内涵促进了民间美术与现代艺术设计的融合。民间美术在创造过程中始终以人生理想、原始信仰和生命价值为创作主题,而民间美术作为承载人们生活情感的载体,寄托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以及美好的愿望。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信息电子产品也在网络上普及开来,艺术设计在这样一个网络时代也开始脱离了原来的属性被赋予现代气息,作为一种物质产品迅速充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相对于民间美术而言,现代艺术设计对人文精神更为忽视,因而呼吁人文精神的回归就成了现代艺术设计的主要目标。随着民间美术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广泛运用,现代艺术设计在时间和空间观念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民间美术蕴含的人文精神则是现代艺术设计需要吸收的精华;其次民间美术的设计主题可以激发现代艺术设计的选材灵感,通过分析民间美术作品主题就能发现,几乎所有的作品内容都取自当地的物质资源。丰富的资源优势使得民间美术呈现出多彩的形态,随处可见的创作材料和普通的创作工具使得民间美术具备非常浓郁的生活气息。而现代艺术设计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日常审美需求,所以生活气息对现代艺术设计尤为重要。民间美术与现代艺术设计的融合有利于增加现代艺术设计质朴简洁的艺术感染力,人文精神的借鉴不仅拓宽了现代艺术设计的选材范围,还发扬了朴素的自然观,从而达到民间美术与现代艺术设计文化内涵共通的目的。

    (三)民间美术拓展了现代艺术设计的创造力

    通过分析现代艺术设计作品就能发现,民间美术作品对其影响是多方面、多角度的,首先民间美术中蕴含的传统文化是现代艺术设计源源不断的灵感源头,独特的创作视角和设计方式为现代艺术设计拓展了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陕西着名的民间剪纸为例,民间剪纸大多由民间艺人创作,尽管他们能将剪纸创作得栩栩如生,但并不是所有的创作对象他们都见过,所以在创作过程中他们只能根据自己的想象对剪纸进行巧妙的构图,从而创造出生动的剪纸形象。由此可见,民间美术在创作和表达上大多是通过想象力和创造力将自身想要表达的情感用艺术的形式展现出来。将民间美术运用到现代艺术设计中,不仅能培养艺术设计师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能培养他们发现寻找素材规律的能力,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和表现事物,从而达到发散思维提高创造能力的目的。民间美术的创造性思维不仅体现在想象和选材等方面,构图技巧和设计内涵都是凸显艺术设计创造性思维的重要体现,因而我们应加强民间美术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运用,拓展现代艺术设计的创造力。

    (四)现代艺术设计对民间美术的借鉴和应用

    随着各类现代艺术设计活动的开展,我国越来越多的艺术作品走上了国际道路。经过仔细研究,我们发现这部分作品的成功之处在于立足本土,借助传统文化来丰富艺术作品的内涵,尤其是现代艺术设计对民间美术和传统艺术的借鉴尤为明显。尽管现代艺术的设计元素在不断创新,设计风格也随着人们的审美意识在不断转变,但民间美术的精髓在现代艺术设计的作品中始终得以保留,如字体设计、海报设计和包装设计,这类艺术设计都是在原有民间美术理念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创新使之被赋予新的含义。其中较具代表性的艺术设计作品当属奥运火炬,祥云图案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它在民间美术和传统文化中都具有深刻的内涵,而设计师在对其翻新后使之成为一件具有民族代表性的艺术设计作品,在向世界人民展示我国民族风格当代性的同时,为现代艺术设计拓展了一片全新的领域。

第7篇

【关键词】 现代标志设计 传统图形 “形 ” “意” “神”

标志,英文俗称为:LOGO是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大众传播符号,以精练的形象表达特定的涵义,并借助人们的符号识别、联想等思维方式,传达特定的信息,它是表明事物特征的记号。它以单纯、显著、易识别的物象、图形或文字符号为直观语言,除代表什么、代替什么之外,还具有表达意义、情感和指令行动等作用。标志传达信息的功能很强,在一定条件下,甚至超过语言文字,因此它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

所谓现代标志设计是一种特殊文字或图像组成的大众传播符号,它符合现代人们的审美趋向,它的基本功能是以图形传达信息,表现其内在的质量、特点、意义从而作为沟通的媒介。标志设计的过程是一个将创意进行视觉化、图形化、符号化的一个过程,思维根据设计意象对图形进行选择、变换、组合、提炼,将图形进行有机的联系、编码、加工,使之形成特定的符号系统。

“传统图形”主要是指: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流传广泛的传统图形,它不仅包括在纸上表现出来的传统图形,也包括传统器皿,如彩陶、石器、青铜器、漆器、雕刻或具有传统意义的其它物体形状及其表面上的纹理和装饰图案,还包括民间艺术的各个方面,如书法和传统绘画等。此外,在他传统的姐妹艺术,如传统剧目、民间舞蹈、传统建筑皮影等艺术样式,这些形象一旦作为设计元素被应用于艺术设计之中,仍同样具有浓郁的传统意味。

如何结合我国民族的传统文化为现代标志设计服务是值得探讨和深究的。中国传统图形艺术与现代标志设计的结合,本文认为可从传统图形的“形”、“意”、“神”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与沿用:

一、“形” 的提取与衍生

“形”一般指图形所表现出来的物象形态与结构,即从中国传统图形中汲取他的外形组织方法。取其“形”自然不是直接的照抄照搬,而是对传统造型的再设计。这种再设计是在理解的基础上,以现代的审美观念对传统中的元素加以概括、提炼和应用,使传统图形不断延伸、衍变,从而得到自己理想中的图形;或者在现代设计中把传统图形的造型方法与表现形式结合起来,用以表达特定的设计理念,同时也体现传统民族文化的特性,展现自己特有的艺术规律。为使标志在视觉上富有形式美感,要充分发挥标志独特的表现手段。在运用现代标志设计的审美形式过程中,对传统图形中的元素加以概括、提炼和运用,使其富有时代气息。我们在进行标志设计过程中,应对形加以重视和灵活运用。中国传统图形源于中国民族性、地域性的传统艺术,他们与现代图形的造型方式相比各有自己的优势。中国传统图形主要注重的是实形(或称为正形)的完整性与装饰性,关注形与形之间的呼应、礼让和穿插关系,在组构时多遵循求整、求对称均齐的骨式。如由黑白两个鱼形纹组成的中国最原始、最基本的吉祥图形“太极纹”等。

首都精神文明的标志是将传统图形与现代构成形式结合在一起的很好典范。首都精神文明标志的基本元素为“天坛祈年殿”和“心”形。“天坛祈年殿”象征首都,“心”形体现精神文明的抽象意义。设计师李林运用现代构成形式中“图底反转”的手法将二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并在标志的最上部进行了形式美的处理,使“心”形凹处与“天坛祈年殿”顶部接合得自然而流畅,这样不仅使得标志的内涵得到了充分而又准确直观的表达,并且也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视觉表现效果。

二、“意”的沿用与延伸

意,主要指象征,在中国传统图形背面,蕴藏了更多更深的吉祥寓意。从古至今,世世代代,人们之所以不厌其烦地反复描摹着同一个图形,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外形具有美好的审美价值,而更重要的是我们看得到的传统图形符号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更深层的象征意义,图形符号只是这些内在涵义借以表达的外在方式,是“观念的外化”。这些意义最初源于人们对自然和宗教的崇拜,经过时代的进步产生期盼“生命繁衍昌盛,生活富贵安康”等许多吉祥的象征意义,对这种“意”的执著追求,才得以使“形”世代相传。例如中国联通公司的标志,就是采用了源于佛教八宝的“八吉祥”之一“盘长”的造型,取其“源远流长,不息,相辅相成”的寓意来表示联通联通公司的通信事业无以穷尽、日久天长。该标志造型中的四个方形象征着四通八达、事事如意;六个圆形象征着的路路相同,处处顺畅;而标志中的10个空处则有圆圆满满和十全十美之意。这种吉祥寓言的应用,使图形的设计多了一些文化的气息,增添了一份亲和力。所以,将传统图形的“意”,沿用到标志所属公司的固有的内涵之中,也是现代标志设计的一种特有的方法。

三、“神”的把握与承传

“神”,即在图形中把中国文化的精神、气韵融入到现代设计当中形成一种态势,传递一种精神。无论是彩陶上稚拙的鸟纹和蛙纹、青铜器上的狰狞的饕餮、还是汉代漆器上飘逸的凤形,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的淘洗之后,仍然承现出一种惊人的鲜活的生命力。而这种神韵的传承来源于中国传统的造型观念,即中华民族特有的哲学理念和审美意识。一种新的民族的传统造型形式的创造,是需要我们摒弃美学传统的物化表相,进入深层的精神领域去探索的。我们应在深入领悟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精神和现代西方的各种设计思潮的影响,取其精华,寻找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最终打造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民族审美形式,才能找到真正属于我们民族的同时又能够被国际社会的所认可的现代设计。倍受世界关注的2008年的申奥标志可以说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整个标志造型不是对传统造型的直接借用,而是借用了中国书法有的介于似与不似之间写意手法,恰如其分地传递出“中国结”和“运动员”动势和意象,从标志的外形看展现了中国特有的风采,从意义来说传达了标志的主题和人们的祝愿,同时也得到了世界的认可。

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传统图形是我们先人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源泉,只有传统才是民族固有的、切实可行的发展民族文化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发展我国的现代标志设计,使我国的现代标志走向世界,是世界认识中国的一个重要桥梁,也使现代标志设计拥有显赫的地位与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1] 辞海(缩印本) 上海:上海辞书版社,1980 .

[2] 任洪丽.图腾文化与标志设计意蕴初析.海口经济职业技术 学院学报

第8篇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传统元素

传统元素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个性载体,是对传统文化的特定表达,也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库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传统元素能够反映出我国人民在漫长历史进程中呈现出的民族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观念、情感取向及审美特点,凝聚着传统的民族文化精髓。一些传统元素随着我国历史文化的发展而得到继承,例如传统的中国红,是中国春节的主要装点色,营造了喜气、团圆、和美的节日气氛;中国书法和篆刻印章,代表了中国最具特色的书写艺术成就;京剧脸谱及地方皮影,体现了鲜明的地域特色。这些传统元素本身含有较强的艺术美感,具备极高的审美、观赏价值,同时它们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象征符号和抽象缩影,反映了我国传统文化多元化的特点。

二、传统元素与家居设计相融合的必要性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相融合的趋势明显加快,传统文化要从外来文化中汲取精华和文明成果,更应该在这种外来文化冲击的过程中不断夯实自身基础,巩固自身地位。现代家居设计并不完全局限于对家居功能的设定上,人们的精神需求和审美意识逐渐与居住理念相融合,形成了富有现代化特征,但同时又保持传统特色的新型居住理念。在家居设计中融入传统元素,是现代居住理念的要求。传统元素不只是传统文化的抽象缩影,其本身含有的艺术美感能够为家居设计制造亮点。传统元素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态,其本身带有鲜明的中华民族特色,在家居设计中融入这些传统元素,打破了单一的现代感设计,建立起了有独特民族风格和特色鲜明的居住空间,赋予了现代家居新的生命力。从宏观角度看,传统元素是我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传统文化的智力成果,饱含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其本身构成了一座小型的文化艺术宝库,为家居设计师源源不断地提供灵感,是家居设计事业获得长远发展的基石。

三、传统元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一)中国色彩

中国色彩是最具代表性的传统元素之一,作为中国特色文化中最富有视觉表现力的文化符号,在现代家居设计中应用最为普遍。家居设计中应用中国色彩时,通过调整相应色彩的搭配面积、位置及构成比例,突破了原有的色彩组合模式,给居住者制造出现代感与传统印象并存的视觉感受,还可适当调整传统设计中的主色和辅色,合理分配中国色彩和现代色彩的运用比例,从而打造风格迥异的居住空间。例如在以黑、白、灰等都市色为主色的空间里添加一些有中国色彩的装饰物,既可以丰富居住空间的颜色层次,使其富于变化性,还可以营造都市感与传统感并存的居住氛围。以传统的苍青色为例,将其运用到现代家居设计中,可以打造明显的中国风。苍青色是蓝色与黑色的过渡色,在视觉上给人以稳重和沉静之感,但是并不显得过分老成和严肃。在家居设计中,带有藏青色的实木家具与白色的空间进行搭配,可以很好地突出家具的风格和特色,同时适当留白的墙面与苍青色家具相互呼应,制造出一种宁静安逸之感。人们常用苍青色搭配咖啡色来装饰室内空间,使家居呈现出一种典雅、考究的气质。

(二)吉祥纹样

在古代,我国人民通过以物会意、以谐音表意、以景悟意以及使用吉祥文字的手法传达吉祥寓意,最后逐渐发展成为固定的吉祥纹样。吉祥纹样不仅具有形式美,还蕴含了深层次的寓意,丰富了家居设计的内涵。吉祥纹样作为现代家居的装饰部分,其含有丰富的审美情趣,创造了极为强烈和鲜明的审美意境。同时,吉祥纹样它寄托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和追求,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浓厚的审美情趣。现代家居设计中多采用简洁的造型,主要使用玻璃和钢材来建造,透露出单调、重复和冰冷的感觉,家居在整体上缺乏生机与活力。通过加入一些吉祥纹样,能够使居住者充分发挥联想,建立美好的生活愿望,对未来生活保留着憧憬与向往,在这个过程中,吉祥纹样成为了人们的情感和精神寄托,在某种程度上使居住者找到了精神归属感。很多吉祥纹样都是由人物、动植物、器皿以及文字等形象逐渐抽象和概括得来的,在视觉上富有美感,能够起到美化居住空间的作用。无论是图案、色彩,还是样式、组合方式,吉祥纹样构成了居住环境中必不可少的装饰物,符合居住者的审美需求,同时还能够展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展现出积极美好的人文精神风貌,可称得上是最具有审美价值的家居装饰品。

(三)窗格图案

我国的家居设计十分注重对窗格图案的运用,逐渐形成了窗格图案设计与再创造的新局面。目前窗格图案更多被应用在家居装饰中,主要运用了传统形体与现代装饰审美相结合的方式,对家居空间的不同界面进行装饰和区隔,构成了丰富的空间层次。同时,各个窗格上的精致图案更是装饰的亮点,其本身代表着装饰的审美要求,以其独特的艺术美感装点了居住空间;此外,窗格图案装饰还在室内空间中制造了一种动静对比效果,一些传统风格的图案能够唤起居住者的记忆,潜意识里产生怀旧和复古情绪。例如一些横竖格纹、植物花卉、冰裂纹等窗格图案能够很好地融入天棚设计中,构成了鲜明的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居住环境。与吉祥纹样类似,窗格图案在现代家居设计中的应用,不仅装饰了居住空间,使居住空间的层次呈现多样化,同时其本身还承载着我国传统家居设计的精华。我国古代传统的家居设计中,空间的布局体现着浓厚的尊卑思想和严密的封建等级制度,而带有图案窗格的运用,打破了传统的空间布局理念,为现代家具设计注入了新的源泉。人们在家居设计的审美过程中,不仅会关注图案本身的形式美感,更注重挖掘图案中蕴藏的人文思想和价值理念。现代建筑的天棚可以充分运用一些有寓意的窗格图案,使用传统元素来提炼出建筑特有的简约符号,使建筑呈现出中式美感,并且尽力展现其本身具有的民族韵味和内涵。同时,可以运用现代化的手法对其加以表现,使中式风格设计成为引领家居设计时尚的新风向标。

四、传统元素在现代家居设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片面注重形式

尽管业内设计师认识到了传统元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价值,但在实际的家居设计工作中,仍然存在着对传统元素解读片面化,元素运用流于形式等局限。一方面,在设计居住空间时没有综合考虑装饰图案、颜色的特性,没有结合相应的施工艺术和装饰工艺,比较随意和盲目地运用中国色彩,造成了设计主题混乱、风格严重冲突等一系列问题。同时,过分堆砌和叠加使用传统吉祥纹样和窗格图案,造成重复累赘式装饰,不仅没有起到很好的美化居住空间的作用,还给人留下了生硬的印象。最后,选用的传统装饰图案缺乏审美趣味,与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不合拍,图案内涵与居住环境匹配度较低,没有达到很好的装饰效果。

(二)脱离审美要求

第9篇

我国的传统手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在各民族独有的特色、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形成的,所以形成的艺术有差异性,表现在审美观念、思维方式、民俗等等。因此传统技艺与现代技术在结合的时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规行矩步。

其次,当传统技艺与现代技术结合时,改变的只是传统技艺在生产的部分,而不是改变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和独有的特色。杨柳青木板年画为例,现代的技术改变的只是其雕刻的工艺,而并不改变它的创作特点吉祥心理。因为杨柳青木板年画在制作过程中,雕刻这个重要的部分只有少数工艺师能把握好,而且这种手传心授的方式根据个人素质的不同,也有呈现出差异,还有这种特有的手艺,一般不爱外传,所以要引入高科技。所以多一种方式也是对非物质文化多一重保护。有人会说,这样年画就失去其独有的手工雕刻的韵味。所以根据不同的制作工艺,杨柳青木板年画也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包括收藏和现代的两种形式。收藏形是把过去优秀的杨柳青木板年画修复、收藏起来,继续培养工艺师,让工艺师了解的不仅是年华的技艺而且更重要的是研究其深厚的文虎内涵,真正的了解,真正的传承。而现代的年画就是利用现代的科技、现代表达吉祥的心理去传承,这样更容易接受年画、只有接受喜欢才能更好的传承。例如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的社顾志军对年画的创新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再次,数字化技术虽然对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传播与重建具有巨大的意义,但是如果过于强调数字技术的运用,也会使传统文化变得数据化和遗产化,这就会造成文化的原生状态的遗失。保护的目的就是为了传承。传承,意即传授与继承,是一个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并且传于后人的过程,传授者和继承者缺一不可。所以,我们在利用数字化技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时,一定要在人文的角度给予科技以明确的方向,赋予其正确的文化立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动态的,不停地在发展、在变化,那么我们在应用数字化技术时,必须从重视“静态遗产”的保护,转向“动态遗产”和“活态遗产”保护共同关注的方向上发展。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又是与物质文化遗产相互统一的,都代表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文化,那么我们在利用数字化技术时,必须转变单纯关注“物质要素”的文化遗产保护方式,转而对“物质要素”与“非物质要素”同时进行关注,从而形成一种全新的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方向。另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态型更加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只有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具备原生意义,那么它们才能在自己适应的环境领域中更好地生存,长久持续地发展。

数字化最大的优势就是交流和共享。交流和共享的前提,是必须对非遗内容进行参数化和标准化,建立通用的数字化模型和规范的语言表达。然而我们传统手工艺的变化是不断发展创新的,数字化技术有可能在技术传播层面削弱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如何既共享、整合、传播资源,又保持文化的多样性与独特性,这也是数字技术发展面临的难题。

现代的科技虽然突飞猛进,但是缺少其内在的文化感。过去优秀的技艺令人叹为观止,但是在今天的社会里看似与现代的高科技分离开来,如果不加以传承只将成为遗产。现代的高科技带给我们大多数是对现在生活各个方面的改变,对自然的改变以及对我们生存环境的改变。让我们感受着高效率、高速度、标准化、一体化的现代化社会。我想无论是传统手工艺也好,现在的高科技也罢,单独存在于当今的社会里都不里都是不圆满的。在这个个性与共性兼容的世界里,传统技术与现代的科技的发展不应该朝着自己单一的路径走,另外技术自身在内的各个因素是相通的,每一项技术都是多方因素共同组成的,我们所说的“现代技术”也是一种相对的说法,要是不创新的话将来也将成为遗产,所以传统技艺与现代技术的融合是必然的趋势。将现代技术的理念的注入传统手工艺中,指的是将高效率的生产、低耗材的应用、零污染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注入到传统手工艺中。为传统技艺与现代的技术的融合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使现代的手工艺与当今社会的生产理念相同,具有高效、环保、可持续性,并且朝着一个健康的方向持续的发展。

传统手工艺过去的传承模式较单一,基本上是以口传心授、世代相传的方式,那是在当时特定的地区、特定的民俗,所以是能勉强的传承。但是这种传承的方式在今天看来是相当脆弱的,因为它只是个人的作坊的延续,没有形成明确的产业链,这样单线的发展不利于文化的传承,所以要将现展的观念注入到传统手工艺当中,促二者的交融,不仅仅是技术的融合也是一种更先进的理念的融合。使现代的理念成为手工艺不断发展的源泉,让传统技艺与现代技术融合后更加趋向传承合理化、制作人性化。

要实传统手工艺传承发展就必须创新,新技术的、新理念的注入必然带来新的发展。试想即使把先进的技术注入到传统手工艺当中,没有新的理念贯穿始终,那么终究是一场空。因为先进的技术与陈旧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只有现代观念的注入,才能引申出其他层面上的改变;只有以现代的理念为指导,才能以最小的付出带来最大的回报;只有现代观念的注入,才能使无论是循环经济,还是特色经济,无论生态价值观,还是可持续发展观,发挥其内在最大的潜能。

作者简介:王珏,女(1984-),籍贯:承德,河北省承德市第八中学美术教师,中教二级;

王金会(1984-),籍贯:承德,单位:承德广播电视大学,高校助教,专业艺术设计。

第10篇

论文摘要:随着现代技术及文化与传统文化碰撞冲突的加剧,传统文化逐步为现代科技打开,二者逐步走上了相互兼容的道路,清晰的体现在了技术层面和表现层面的逐步统一。 

 

传统书法艺术与现代平面设计艺术兼容性的问题所设计的并非是单纯的两种艺术形式的单纯融合,也并非如现代艺术中将两种因素叠加的简单方式,这其中所涉及的是两种艺术形式背后所连带的文化背景、表现形式、哲学思维等多方面、多角度的问题,可以说两种艺术形式的兼容问题并非是一个单一维度的问题,需要的是两种文化的多重融合。 

一、传统书法艺术现代化问题简析 

书法,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的艺术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历史文化积淀。其艺术表现形式的背后所代表的是中华民族的哲学思维、文化背景等多方面的独特内涵。 

书法所代表的是一种性格化的表现形式。传统书法艺术从其诞生来看就并非是一个社会化的文化产物,而是一种具有个性化、作者性格化的艺术形式。 

书法所代表的也是一种现代化的表现形式。随着现代美学思想的不断进步我们发现,基于一个模式下的字体艺术已经不能够满足人们对于平面图像的宣传要求。特别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宣传图画上,以毛笔写就的“beijing”字样,成为了中国文化与字母的完美融合,为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进一步与现代文化融合打开了思路。 

二、平面设计艺术的发展趋势 

相对于书法线条而言,平面设计中线条的表现手法要丰富得多。 色,可以用渲染、吹彩、流淌、抗水、 吸附等方法;纸,可以揉捏、撕扯、拼贴,还可采用多种不同质地的纸张;工具,更是多不胜数, 喷笔喷洒、棉线弹线、画笔描绘、刀片刮擦、 图章刻印等都可以应用。同时,现代平面设计艺术的发展是沿袭和继承了传统平面艺术的继承之上发展而来的,同时其具有更加开放化、多样化的特征。随着今年美学思想的不断改进,作为一个融汇各种元素的“大杂烩”式的艺术形式已经逐渐的不为人们所接受,其原因是,现代艺术更为追求艺术表现上的个性化、民族化、单一化,需要的是思想的融合而并非多重形象的融合。 

三、传统书法艺术与平面设计兼容实践 

传统书法艺术是一个艺术门类的统称,细化起来,我们以最为简单的模式来说,书法艺术分为:甲、金、篆、隶、楷、草、行等几种字体。 

(一)楷书 

楷书结构平正,严整规矩,沉着稳重,端庄秀丽,一丝不苟。鉴于这种书体极具规范性与严谨性,因此在平面设计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如在书籍装帧中多用于字典、辞书、政策法规汇编等具有学术权威性、严肃性的图书封面。 

 (二)草书 

与楷书相比,草书奔放遒劲,连绵回环,节奏跌宕,强调行云流水般的韵律之美。各书家之间风格各异,或洒脱自如、风度闲雅,或笔力劲健、爽朗高远等,它们为平面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语言和多样的表现手法。如“喜之郎’标志,以草书字体造型,其结构组合、大小安排、 笔画处理均显出草书艺术自由洒脱、潇洒飘逸的气质和风姿,表达了欢快、喜悦、活泼的感受,深受儿童的喜爱和认同。 

(三)篆书 

篆书用笔“骨气丰匀,方圆妙绝” ,结体“平稳端严凝重, 疏密匀停” , 极具古雅的装饰之美。然而篆书由于不方便普通读者的辨识,所以运用起来有较大的局限性,但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符号,如果运用得当,篆书也能有效地制造某种特殊的文化气氛。如名为“篆书之美”的北京2008 年奥运会体育图标,以篆字笔画为基本形式,融合了中国古代甲骨文、金文等文字的象形意趣和现代图形的简化特征,符合体育图标易识别、易记忆、易使用的要求。 

四、传统书法与平面设计兼容的问题 

随着两种艺术形式融合的不断加深,使得这种应用模式更为人们所欢迎。 

但是在应用过程中,我们也发现,这其中也暴露出了许多相关的问题,这些问题是我们在以后的应用过程中所需要避免的。 

首先,不应把两种艺术形式硬性的结合。在文章的开头我们已经提到,两种艺术形式的结合是关于其背后无限文化北京的融合,而并非是其表面上的强硬的结合,故而在设计时,设计师应当关注的是两种艺术形式内在文化勾连。 

其次,应有所创新,不应固步于目前的模式。传统书法艺术与平面设计艺术的融合应当是不断探索的过程,故而,现在我们的艺术探索已经有了很多成功的典范,但是这并不是说就仅限于此为止了,艺术模式的兼容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促使这一艺术模式不断的发展。 

 

第11篇

论文关键词:保罗·塞尚 艺术观念

论文内容摘要:保罗·塞尚用色彩造型、艺术变形、几何构成方式,使得艺术从模仿再现走向主观精神,从艺术的传统法则到按照自己对自然和艺术的理解来处理画面,从而推动了艺术观念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

一、艺术观念与视觉方式的变革

观念支配世界,观念改变世界。潜藏在视觉方式变化背后起支配作用的乃是艺术观念的变化,所以记载着各种艺术风格、流派产生、发展、衰落的艺术史,不仅是一部关于视觉方式的历史,从更深一层的意义是来说,乃是一部关于艺术观念不断更新演进的历史。不同的人、不同的时代所持有的艺术观念是不同的。艺术观念直接影响到我们对艺术作品、甚至艺术风格和艺术流派的认识和评价。

纵观西方美术史的发展和演变,从宏观上可以分为两个大的阶段:从古希腊到19世纪中叶法国印象派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西方美术以模仿写实为主流,可以称为西方传统艺术;第二阶段从l9世纪下半叶的后印象派开始直到现当代,这个阶段的总趋势是突破模仿自然的传统艺术观,走向主观精神和内心世界的表现,建立了全新的艺术观念。在传统艺术观念到现代艺术观念的转变过程中,保罗·塞尚被誉为“现代绘画之父”,在塞尚之前,西方主流画家都把注意力放在再现客观对象上,模仿自然万物,从塞尚开始,放弃了传统的艺术观念和法则,完全依靠自己独立的观察进行创作,有意识地将自己的注意力转向表现自己的主观世界,通过概括和取舍,从结构的观点来描绘对象,正是由于塞尚的绘画的主观性改变了西方艺术的进程,对以后的艺术家产生了观念上的巨大震撼,这种巨大的震撼导致了艺术思想的全面解放,可以说,现代艺术始于塞尚,在这个意义上有人把西方美术史分“塞尚之前”和“塞尚之后”两个阶段。要了解、认识西方现代艺术,首先需要了解、认识西方艺术观念的转变,而西方艺术观念的转变肇始于塞尚。

二、塞尚与西方艺术观念的转型

塞尚用色彩造型、艺术变形、几何构成方式,使得艺术从模仿再现走向主观精神,从艺术的传统法则到按照自己对自然和艺术的理解来处理画面,从而推动了艺术观念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

1、几何构成方式。模仿再现的艺术观念起源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就谈到了人有模仿的本能,柏拉图提出了绘画是对现实的模仿的模仿理论。作为一种美学体系,模仿理论确立于文艺复兴时期,这一时期还以透视、解剖、明暗等科学法则发展和充实了再现客观对象、描写真实的艺术手法。艺术家们在描绘对象时把模仿客观对象作为绘画不可动摇的基础,这种传统绘画观念一直保持到l9世纪印象主义时期。塞尚最初参加了印象派画展,但印象派主要追求光影的效果,而忽视对象的轮廓和形,艺术观念的差异最终导致塞尚的离开。塞尚最大的旨趣是根据自己的观察,尽可能客观地描绘世界,从本质上看,塞尚是一个古典主义者,他最崇拜古典主义艺术家普桑绘画中的那种平衡、宁静和坚实的结构,促使他不惜代价要在自己的艺术中实现那种博物馆艺术的不朽和永恒,但他发现古典艺术大师为了这种艺术风格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自然的真实性,因为这种创作所尊重的不是自然本身。所以塞尚声称“根据自然,重画普桑的画”。他认为画家应该忠实于自己面对自然所获得的视觉感受,使作品既有印象派强烈鲜明的色彩,又不舍弃对象的形和结构。 在塞尚看来,人的感觉和知觉是混乱的,人看到的对象也是散乱的,往往因为艺术家对物体的主观感受和心境等因素而导致表现对象不真实,为了描绘客观的真实,塞尚试图探索绘画所描绘对象固有的本性,物体最真实的本质,经过艰难的努力,塞尚找到了结构这个物体所具有的本质,他认为无论外界条件和艺术家主观情绪的变化都不可能改变对象的结构,艺术家的职责就在于把混乱的知觉纳人程序,在视觉范围内获得这种有序的结构,他开始用结构的观点去认识和概括一切,他说:在自然里的一切,自己形成为类似圆球、立锥体、圆柱体。人们必须在这些单纯的形象基础上学习画画,然后人们就能画一切想画的东西。但这恰好与他绘画的初衷客观真实描绘对象是背道而驰的,他的结构观实际上是一种主观认识和描绘对象的方法,这种绘画创作中的主观性成为后来现代艺术的基础,几何构成方式这种手法导致了立体派艺术的产生。

2、色彩造型。从古希腊开始、特别是文艺复兴以来到l9世纪,在理性精神的指引下产生了与之相对应的艺术观,这种艺术观认为艺术的价值在于真实地描绘,无论是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还是印象主义都万变不离其宗,自文艺复兴以来的四百多年,艺术家征服自然的法宝是他们探索的科学方法和手段的“透视法”。但出于渴望真实的初衷,塞尚认为许多传统公认的法则并不能导致绘画的真实,如“透视法”,它只能导致人们的理智,在平面中创造出想象的三度空间,它给人的只是一种空间的幻觉,而牺牲了自然本身的真实和视觉形象强度为代价,和我们目睹的真实有相当的距离,所以塞尚在作品创作中放弃了传统的透视法和明暗对比来表现空问,他用色彩的协调和对比来塑造形体,通过色彩的冷暖对比来表现立体感:凹下去的部分用冷色,反之用暖色,从而表现出坚实深远的空问感和立体感。例如作品《坐在红椅上的塞尚夫人》,整个画面色彩饱和,造型结实,肖像的头部、手部及衣裙均用强烈的色彩冷暖来体现结构的起伏,凹下去的部分用冷色,凸起部分用暖色,这不同于传统的先素描再上色,也不同于印象派无视形体的色彩分割法,塞尚不仅做到色彩关系平衡,而且通过色彩来塑造形体,就这是人们“色彩造型法”。

3、艺术变形。塞尚不仅渴望印象派强烈的色彩效果、古典主义明晰稳定的构图,而且他希望赋予绘画以立体效果。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他首先放弃了传统的观察自然的方式,不再从某个固定的角度而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自然对象;接着他用一些几何形体记录、处理他所观察到的对象,然后通过调制色域,从而表现物体的形体和结构,他认为绘画就像砖石工砌墙那样,要用画笔或者画刀排列出层层叠叠的色块,以此表现体积和深度,使之具有一种建筑般的结实感,塞尚曾说过:“线条和明暗都不存在,只存在色彩之间的对比,物象的体积是从色调准确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出来的。”可见塞尚关注的是对象的结构和形体的坚实,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放弃了传统的透视法则,也使用了拉长和变形的手法,甚至舍弃了对象的质感,独自探索新的表现手法。《苹果与桔子》这副作品采用了变形的手法使被描绘的物体在冷暖色彩的塑造下具有独特的生命力。在画面上我们可以看到桌面的俯视倾斜与盛苹果的平底盘统一在一个平面上,而放桔子的高脚盘与水罐却是平视的视觉平面,为了充分塑造盘中苹果的立体感,画家有意加强四周台布的折纹,歪曲物体的透视,减弱它们的光影,使整个画面具有平面造型的形式美感。在探索、追求和实现自己艺术目标的过程中,自觉不自觉拆除了那堵“艺术传统”之墙,从此艺术打开了探索的大门,整体上改变了对绘画艺术认识的观念,他的艺术实践和观念对以后的立体主义产生所重视、借鉴。

第12篇

关键词:传统文化 视觉艺术设计创作 运用 拓展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2(c)-0222-01

近年来,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视觉艺术设计作品的运用愈发广泛,愈发得到国内受众和国际社会认同。中国红、中国结、水墨、青花等标识性中国元素在艺术设计作品中比比皆是。在作品中体现文化认同、价值认同、民族感认同,无疑是值得欣喜的;但行业者更需要去思考、挖掘,不断深化传统元素在现代视觉艺术设计中的运用和方向,不断拓展其应用外延。

1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视觉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1.1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标识设计中的应用

标识是产品的专利证明和身份的象征,它的意义涵盖甚广。就设计本身而言,它与传统文化元素发展有着密不可分传承关系,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正是现代平面设计创作灵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所以,在商标、徽标的设计过程中,体现于美学思想就是挖掘、创造和利用,使古为今用不断地焕发新的艺术青春并绽放光芒。标识设计,表现的是对传统图案提炼的构想。在中国现代标识计中,近年愈发呈现出一种返璞归真的态势,从单纯的国际化、“高端大气上档次”而转为充分挖掘千年的民俗文化传统,对一些吉祥图案及纹样给予变化和改造,转而“低调奢华有内涵”,使之成为现代中国企业的标识形象。

1.2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招贴设计中的应用

现代招贴设计就是一种简单、直接、有效的视觉传播形式,它能有效整运用传统图形并赋予现代人的思维理念,使招贴设计融美学思想和创造性与文化性价值为一体,成为创新的模式。香港著名设计师靳壕强曾这样说过:“对传统承传的意义,不在于把传统僵化地保存,而在于如何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使传统具有新的生命力。”这是对现代招贴设计在实践中的新定义。靳壕强先生和另一位著名设计师陈幼坚先生在设计作品中都深层地解读并体现着传统文化的精髓:1988年在德国举行的“现代中国艺术家联展”上,二位设计师的宣传海报,充分运用水墨、彩笔触绘制成“太极”,创造性地演绎出现代版太极图形。作品色调以黑白为主,配以中国传统红色印章,运用典型的中国水墨画着色手法,再结合现代英文美术字体排版,既赋予中国绘画哲理精华,又体现出中西文化贯通的意境。使观者在心理上倍感亲切,因此就容易接受广告者的宣传意图。所以,这种古今中外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巧妙结合,使现代图形艺术不仅体现出一种跨越时代的审美意识,而且还把时尚性、商业价值融汇到里面,使招贴画的意义外延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延伸、内涵与本民族的审美意识得到了完美的统一,因此也是我们现代平面设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2 现代平面设计的发展趋势

从当前发展情势看,多元化发展绝对是大势所趋。将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元素正在强劲地融入现代平面的设计理念中。因为,艺术是不分国界的,审美,是人类特定的本能现象,民俗文化生长于民间,自然是有很强的生命力,也必定存在不容质疑的文化属性和社会属性,所以,它才可以更容易被各民族广泛的接受和认同。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现代平面设计者应该以发展传统民俗文化为本,把当代设计的追求及其着眼点放在不断挖掘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获得崭新的突破。现代平面设计理念必须植根于传统文化基础之上,建立在符合中国民众审美情趣基础之上,设计师设计出来的作品才会有更为广阔的市场。因此,我们不难看出,在当今的现代平面设计中,经常会将传统文化的元素揉和进去,这已成为现代平面设计者探索中国传统文化与发展的一种趋势。我国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主持设计的中国香山饭店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贝老运用江南水乡青砖灰瓦为主色调,使现代建筑刻上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体现着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的强烈意念。由此来看,在传统文化与现代平面设计的融合的过程之中,并不是彼此割裂开来的,是在批判与继承并存的过程中磨砺而成的新的精华。在借鉴传统特征和符号时,设计者有目的地选择作为文化载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并将传统文化中精华融进现代平面设计理念中去,充分展示我国视觉艺术中对于“形、意、神”的艺术追索,用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来演绎现代思维活动,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到现代平面设计之中,真正使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世界的设计语言完美结合,共同汇集成现代平面代设计艺术的潮流。

所以,在现代平面设计中,怎样把握好传统装饰图案的传承关系,充分运用好图案、色彩的对比、统一及变化等基本规律,这是设计者需要刻意钻研和努力的方向。当前,商业和设计行业出现了一些问题,有些设计作品过于商业化而破坏了平面设计设计中应有的文化氛围,这不是发展而是扭曲。因此,平面设计者在艺术领域不仅要跟上美学思想的动态发展,还必须顺应科技的进步。因为,随着现代设计范围的不断扩大,设计者要重新去熟悉新的领域、甚至新的知识。应在透彻领悟传统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将设计内容、版式等元素做重新组合,在民俗文化的演变中寻找灵感,在创作中发展个性,从而在视觉艺术设计形成过程中不断深化、完善自己的设计构想,施展个人非凡创作力,设计出时尚的生命力更强的且具备国际化与多元化设计需求的崭新平面作品。

参考文献

[1] 赵广超.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普及化“出版及媒体尝试田[J].装饰,2008(10).

[2] 田君.五环下的设计一奥运设计与人文精神明[J].装饰,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