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3 16:59:3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外汇风险分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贸易融资。
贸易融资是指企业在贸易过程中运用各种贸易手段和金融工具增加现金流量的融资方式。在国际贸易中,规范的金融工具为企业融资发挥了重要作用,合理地运用多种不同方式的贸易融资组合是企业预防外汇风险的有效工具。目前,各商业银行提供的贸易融资业务主要有开立进口信用证、进口押汇、提货担保、出口信用证议付/贴现/押汇、保兑信用证、出口托收项下融资、贸易项下外币票据买入、保理及福费廷等。据调查显示,贸易融资是目前企业采用最多的避险方式。贸易融资的优势有:一是贸易融资可以较好地解决外贸企业资金周转问题。随着近年来我国外贸出口的快速增长,出口企业竞争日益激烈,收汇期延长,企业急需解决出口发货与收汇期之间的现金流问题。通过出口押汇等短期贸易融资方式,出口企业可事先从银行获得资金,有效解决资金周转问题。同时,企业也可以提前锁定收汇金额,规避人民币汇率变动风险;二是当前贸易融资成本相对较低,融资成本低于同期的人民币贷款。目前,我国企业在贸易融资方式中,进出口押汇使用比重较高(约为80%),原因主要是出口押汇期限较短(一般在1年以内),可以较好地缓解外贸企业的流动资金短缺问题。另外,迅速发展的福费廷等期限较长的贸易融资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以中国银行为首的各商业银行凭借遍布全球的海外机构和行网络,以及有效的业务营销策略和风险控制手段,为进出口企业提供了多种方便、迅速、有效的贸易融资服务。
2.改变贸易结算币种。
货币币种选择是一种根本性的防范外汇风险的措施。一般的基本原则是“收硬付软”,例如争取出口合同以硬货币计值,进口合同以软货币计值,向外借款选择将来还本付息时趋软的货币,向外投资时选择将来收取本息时趋硬的货币。但是货币选择不是一厢情愿的事,必须结合贸易条件、商品价格、市场行情或者结合对外筹资的不同方式,借、用、还各个环节综合考虑、统筹决策。此外,货币软硬之分也只是在一定时期内相对而言,因此还涉及到对汇率趋势的正确判断,同时也要考虑利率的趋势,把两者结合起来对于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的选择,主要也是看利率的水平与趋势。就借入方而言,在借入货币利率趋升时,以借入固定利率为宜;若借入货币利率趋降时,则以选用浮动利率为好。
当前,中国实施浮动汇率制度后,为防范人民币升值,出口企业应该及时结算现有的外汇,尤其是美元外汇,企业的即期交易合同该履行的马上履行,同时进口合同应尽可能多地签订企业远期合同,签不下的就争取锁定远期交易汇率。
另外,面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企业还可采用提高出口产品价格的方式防范外汇风险,但这种方式取决于企业的出口议价能力的提高。当前,我国企业采用这种方式防范人民币升值压力的能力还有限,提高企业出口议价能力依赖于企业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和产品质量,因此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进一步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真正通过以质取胜而不是靠低价格竞争来扩大出口就成为出口企业防范外汇风险的一个战略性选择。企业防范人民币升值还可采取“出口转内销”的方式,增加内销比重等措施。
二、外汇风险的转嫁
外汇风险的转嫁实际上就是采用一定的金融工具所进行的保值和规避风险的金融工具交易。主要的选择方式有:
(一)套期保值或称套头交易
套期保值系指在已经发生的一笔即期或远期交易的基础上,为防止汇率变动所造成的损失而再做一笔方向相反的交易。如原来的一笔受损,则后做的交易就会得益,藉此弥补。反之,如汇率出现相反的变化,则前者得益,后者受损,两者可以抵消。故套期保值也可称为“对冲”交易。根据这个原理转嫁风险的具体方式主要有:
1.远期外汇保值。在进口或出易成交后,如果预期将要支付或收入的货币汇率有趋升或趋跌的可能,即可在进出易的基础上,做一笔买入或卖出该货币的远期交易,以转嫁风险。国际间短期投资和借贷的交易中,为避免将要支付或收入的货币汇率的风险,也可以做远期外汇买卖,需要指出和注意的是,这种方式的实际作用是在预先确定的交易成本或收益的基础上。因为实际汇率的走势完全可能向相反的方向发展,如不做远期反而有利。当然,也可能出现更大的损失。因此,在确定成本和收益后进行远期保值仍不失为转嫁风险的一个方式。
目前,我国外贸企业的远期外汇交易主要是企业与银行之间的金融交易,实质是外贸企业将汇率波动的风险转嫁给银行。所以银行除向企业收取手续费外,还要向企业收取风险保险费,即防范风险的成本。这一成本一般是以成交日的远期汇率与交割日的即期汇率之间的差额来表示。但交割日的即期汇率很难确定,所以使用成交日的即期汇率来代替。
远期交易有防范风险成本低、灵活性强的特点,企业不需交纳保证金,只需交手续费和风险保证费,远期交易的货币币种不受限制,交易的金额和契约到期日也由买卖双方确定,但是利用远期交易防范外汇风险也有较明显的缺点:远期交易必须按时交割,但对于外贸企业来说外汇收付期限和交割日一般很难确定,为了避免远期外汇交易的这种缺点,外贸企业可以利用由远期外汇交易所派生出来的择期外汇交易来回避汇率风险。择期外汇交易就是外贸企业和银行签订的外汇买卖合同中不规定固定的交割日期,而是只规定一个交割的时间范围,比如,中国银行开办的择期外汇交易时间范围是3个月,则在成交后的第三天起到三个月的到期日止的任何一天,客户都有权要求银行进行交割,但必须提前5个工作日通知银行。2005年7月21日汇改后,我国外汇市场的加快发展,完善和扩大了人民币远期交易的主体和范围。推出了银行间人民币汇率远期交易,商业银行扩大了对企业汇率避险的服务,在较大程度上便利了企业远期结售汇交易,进一步满足了企业的避险需求。
2.外汇期权保值。所谓期权是在外汇期货买卖中,合同持有人具有执行或不执行合同的选择权利,即在特定时间内按一定汇率买进或不买进、卖出或不卖出一定数量外汇的权利。这种方式比远期外汇的方式更具有保值作用,因为若汇率实际变动与预期相反,则可不履行期权合约。当然,所要付的费用比远期费用高得多。
3.外汇期货保值。期货交易是买卖双方交易的统一的标准化合同,即期货合约,该合同中有外汇或其他金融资产,即买卖双方可以做多头或空头。如某公司有一笔欧元资金,可兑换成美元后在市场拆放获利,为防止一定时间(假定6个月)内美元下跌欧元上升,另在外汇期货市场以欧元卖出期货美元(美元空头)。6个月后,如果美元对欧元汇率果真下跌,但由于期货市场做了一笔相同期限的多头,可把原做的美元空头合同了结,与现货市场的损失相抵。需要指出的是,在实际外汇期货交易中投机的成分很大。
(二)掉期保值
掉期交易也称互换交易,是指交易双方进行两笔约定汇率不同、起息日不同、交易方向相反的外汇交易,以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签订买进或卖出即期合同的同时,再卖出或买进远期外汇合同,称为掉期,它与套期保值的区别是前者是两笔相反方向的交易同时进行,而后者是在已有的一笔交易基础上所作的反方向交易。它常用于短期投资或短期借贷业务的外汇风险的防范。
据中国人民银行近期所做的调查显示,福建、广东、江苏、山东和天津等省市的部分企业已开始尝试使用外汇掉期这一新的金融衍生工具,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和交通银行等10余家银行为企业开辟了这项服务。尽管目前业务量占比相对较小,但发展势头良好。
(三)改变结算时间
即根据有关货币对其他货币汇率的变动情况,更改该货币收付日期的一种防止外汇风险的方法。具体来说就是:对于用币值正在上升(下降)货币计价的出易,应推迟(提前)收款;对于用币值正在上升(下降)货币计价的进易,应提前(推迟)支付货款。在提前收付货款的情况下,就一般情况而言,具有债务的公司可以得到一笔一定金额的折扣,从这一意义上来说,提前付出货款相当于投资,而提前收取货款类似于借款。根据对汇率波动情况预测的结果,选择适当的时机提前结售汇,可以减轻因汇率剧烈变动所受到的损失。拖延收付是指公司推迟收取货款或推迟支付货款。尽管拖延收付与提前收付是反方向的行为,但它们所起的作用却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改变外汇风险的时间结构。但同时也给对方带来相反影响。当汇率变动趋势极其明显时,要采用此方法时,对方必然会有其他一些条件和措施相制约。因此,改变结算时间的选择只有在企业出口产品处于卖方市场,或进口产品处于买方市场时,即我国企业处于贸易谈判的主动地位时才具备采纳的时机。目前也有部分企业采用这种方法规避人民币升值的影响。
三、小结
总之,在浮动汇率制下,防范和规避外汇风险对开展对外业务的企业来说尤其重要。不同的企业应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对于中小企业而言,由于资金并不充裕,要求的资金周转率高。中小企业比较适宜采用以进出口押汇、应收票据贴现为主的贸易融资和优化货币组合等外汇资金管理。对于大型企业而言,一般资金比较充裕或融资渠道广,因此,企业应更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在资金安全方面。大型企业最佳的选择有远期外汇买卖、外汇期权交易和外汇期货交易等套期保值工具的使用;另外大型企业还可利用其贸易谈判优势,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对进出口产品的定价和结算币种及结算时间做一些灵活性的安排。
由于我国国内金融机构的避险金融产品相对缺乏,在我国宣布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钉住一篮子货币的浮动汇率制后,中国人民银行已经要求各商业银行借人民币汇改,大力发展外汇市场和外汇市场上的各种金融产品,以使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能够向不同客户提供更多、更好的风险管理工具。因此国内企业应密切关注银行在近期推出的新的金融产品,充分运用现有产品达到规避汇率风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弗兰克·J·法博齐,弗朗哥·莫迪利亚尼(唐旭译).资本市场:机构与工具[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
[2]吴念鲁.我国当前的外汇风险及其防范措施[J].新金融,2004,(4),P6-9
一、高度重视、全面评估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与银行间外汇市场发展对本行外汇业务和外汇风险可能带来的影响。各行(含城乡信用社,下同)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要主动研究并积极制定各项应对措施,并确保外汇业务发展战略与本行的风险管理水平、资本充足水平相适应。各行要根据新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和交易方式,进一步完善外汇风险管理制度;积极建立与外汇业务经营部门相独立的外汇风险管理部门或职能,将风险管理贯穿于整个外汇业务的全过程。
二、准确计算本行的外汇风险敞口头寸,包括银行账户和交易账户的单币种敞口头寸和总敞口头寸,有效控制银行整体外汇风险。与此同时,还应注意监控和管理银行贷款客户的外汇风险,及时评估贷款客户的外汇风险水平变化对其偿债能力的影响。
三、加强对外汇交易的限额管理,包括交易的头寸限额和止损限额等。各行应对超限额问题制定监控和处理程序,建立超限额预警机制,对未经批准的超限额交易应当按照限额管理政策和程序及时进行处理。做市商银行要严格控制做市商综合头寸。
四、提高价格管理水平和外汇交易报价能力。各有关银行机构要实现银行与外汇交易市场之间、与客户之间、总分行之间外汇价格的有效衔接,实现全行统一报价、动态管理。各行在同业竞争和向客户营销时,要基于成本、收益和风险分析合理进行外汇交易报价,避免恶性价格竞争。
五、不断加强系统建设。做市商银行要加强交易系统、信息系统、风险管理系统建设,将分支行外汇交易敞口实时归集总行,并根据实际情况尽量集中在总行平盘,不断提高外汇交易和外汇风险管理的电子化水平。
六、制定并完善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管理机制。在询价交易方式下,各行要通过加强对交易对手的授信管理等手段,有效管理交易对手的信用风险,并定期对交易对手的信用风险进行重估。各行应把外汇交易涉及的客户信用风险纳入企业法人统一授信管理。
七、有效防范外汇交易中的操作风险。各行要按照交易前准备、交易的实现、确认、资金清算、往来账核对、会计和财务控制等步骤严格识别和控制外汇交易中的操作风险。外汇交易的前、中、后台职责应严格分离。交易员要严格按照业务授权进行交易;后台人员要认真、及时进行交易确认、资金清算和往来账核对,发挥独立、有效的风险监控作用;必要时可设置独立的岗位监控外汇交易风险。切实加强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有效控制合规性风险。
八、加强对外汇风险的内部审计。审计部门应配备熟悉外汇交易业务、能够对外汇风险进行审计的专业人员;要加强外汇风险内部审计检查,及时评估本行在外汇风险控制方面的差距,确保各项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得到有效执行。
九、严格控制外汇衍生产品风险。从事人民币兑外币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的银行,要严格按照《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建立有效的、与所从事的衍生产品交易相适应的风险管理制度;要从系统开发、会计核算等方面,积极支持与配合新的衍生产品开发与业务发展。
十、配备合格的外汇交易人员、外汇风险管理人员。要充分运用市场化的手段招聘和遴选外汇交易人员和风险管理人员,建立有效合理的激励机制和业绩考核系统,以适当的待遇留住人才、吸引人才。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外汇风险管理;公司价值
中图分类号:F83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2.02.40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2-94-03
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得我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我国汇率制度的改革,使得我国企业与世界经济变化的相关性变得更加紧密,加之我国打破了原有的固定汇率制度,使得企业完全暴露在全球的外汇风险之下。我国企业如何规避外汇风险的问题至关重要。
一、外汇风险的理论分析
(一)外汇风险的定义
外汇风险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外汇风险,是指由于利率和汇率变化,以及交易者到期违约和外国政府实行外汇管制,给外汇交易者可能带来的经济损失或经济收益,包括一切以外币计价的经济活动中产生的信用风险、结算风险、国家风险、交易员作弊风险、流动性风险,不能履约风险、资金筹措风险、外汇政策变动风险和汇率风险等。
狭义的外汇风险,是指在国际经济贸易、金融活动中,以外币调价的收付款项、资产与负债因汇率变动而蒙受损失或获得收益。狭义的外汇风险又称汇率风险,是指在不同货币的相互兑换或折算中,因汇率在特定时间内发生始料未及的变动,致使有关金融体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或实际成本与预期成本发生背离,从而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二)外汇风险的分类
外汇风险主要有两种:从会计角度来看,外汇风险主要指汇率变动对企业资产负债表的影响。这类风险基于账面价值,主要反映汇率波动带来的实际损失和会计处理中出现的账面损失;从财务和经济学者的角度来看,外汇风险主要是指汇率变动引起的企业现金流的变化,进而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它基于市场价值,反映汇率给企业现在的现金流带来的实际损失和估计影响企业未来的现金流可能带来的预期损失。
企业的外汇风险主要有3种类型:交易风险、会计风险和经济风险。交易风险是指由于未预期的汇率波动而引发的应收资产和应付债务价值发生变化的风险;会计风险也叫折算风险,指由于汇率变化而引起资产负债表中某些外汇项目金额变动的风险;经济风险是由于意料之外的汇率波动而引起的企业未来收益变化的一种潜在风险。
我国名副其实的大型跨国企业还很少,大多数公司所面临的外汇风险主要聚集在经济风险,主要表现为进出口贸易和服务的汇率风险、跨国采购原材料的风险和国际金融结构性贷款的风险等。
(三)外汇风险的相关理论
外汇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主要有M―M理论。该定理假设在一个无税、无交易费用、信息完全的完美市场条件下,认为外汇风险管理可以减少税负,税率的累进(凸起)程度越大,外汇套期减少的税负也越多;外汇管理也可以减少破产的可能,对冲风险可以通过减少企业价值的波动性,因而可以降低企业遭遇财务困境的概率;管理外汇风险,还是债务人减少管理者成本有效手段。
由于M―M定理是建立在完全市场假设基础上的,即无税、无交易费用、信息完全,因而,以后的研究都是从实际中M―M定理不能成立的条件出发,研究进行外汇风险管理的理由。
早期的研究主要以企业的财务角度为出发点,针对汇率变化对相关企业现金流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相关结论为:公司现金流对汇率波动的敏感性,取决于是否为跨国公司,竞争中使用的主要货币,企业的进出口多少,输入品与输出品的市场竞争程度等。
二、人民币汇率新机制下的企业外汇风险
人民币汇率改革新机制形成后,我国企业面临的外汇风险变得越来越大。第一,汇改前,我国一直施行的是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此项机制造成我国绝大部分公司的涉外业务是以美元进行结算和计价,此类企业基本不面临外汇风险,只有那些以非美元货币计价的企业,才面临汇率变动产生的风险。自从新汇率制度实施以来,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美元,从事对外经济活动的我国企业,都面临汇率变动带来的巨大风险。第二,汇改后,人民币对外汇率的波动频率逐渐加快,波动幅度不断扩大,企业的外汇风险也相应地上升。第三,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化的因素也在逐渐复杂化,人民币对外汇率未来趋势的不确定性日益增加,外汇风险也在加大。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很多,如利率差异、国际收支状况、宏观调控政策等。随着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联系的更加紧密,全球经济、贸易、金融及政治形势的变化,与人民币汇率变化的相关性,也在逐渐变得紧密。近些年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速度加快,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美国经济受次贷危机以及实施量化宽松政策的影响。伴随人民币汇率的逐步放开,汇率浮动空间正在加大,人民币有巨大的升值预期,而且升值步伐也在逐渐加快。相应的对外企业所面临的外汇风险也在逐渐加大。
三、形成外汇风险的原因
(一)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制约
1、来自国家对外汇市场参与者的限制。我国外汇市场,主要由几家国有银行掌控,从而形成排他性和垄断性。但是,由于我国金融市场仍然欠发达,可以提供给企业的避险途径比较少,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
2、由于我国实行强制结售汇制度,市场上外汇的供求关系得不到真实的反映,使得资源配置的效率无法达到最大化。
3、金融服务配套机制不健全。主要表现为金融工具单一、金融市场不发达、远期市场有效供求不足等。
(二)我国企业对外汇风险的总体认识不高
2005年以前,我国一直实施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对外币汇率相对较为稳定。加之我国绝大部分企业都是以美元进行结算,企业也就不需考虑汇率波动的问题,这就造成我国企业对汇率稳定形成了心理依赖。在汇率改革以后,人民币汇率快速升值,但企业对外汇风险认知不足,管理层以及财务工作人员缺乏专业外汇知识,无法对未来汇率走势做出一个合理的判断,许多潜在外汇风险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些不足都可能对企业未来的生产和经营产生不利的影响。
(三)企业缺乏大量专业的外汇方面人才
大部分财务人员缺乏相应的国际金融知识,不具备进行外汇汇率预测、分析国际金融市场形势以及利用金融工具规避风险的能力。因此,即便企业的高层意识到防范利率风险的重要性,但由于专门人才缺乏,使外汇风险的有效管理实施起来困难重重。
(四)我国企业运用金融衍生工具有效防范和规避外汇风险的能力有限
由于我国企业对国际金融衍生工具认知上的不足,一方面,一些企业只把金融衍生工具作为一个专门的炒汇工具,而不是利用其作为规避风险的手段;另一方面,相关媒体对金融衍生品的危险性过分夸大,大部分企业不敢利用其进行风险防范。
在我国汇率改革之后,在外汇风险管理上,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企业使用多种方式防止外汇风险发生。包括:增加内销比重、使用外汇理财产品、运用衍生金融工具、改变贸易结算方式、贸易融资、提高出口产品价格、改用非美元货币结算等。第二,贸易融资是我国企业目前使用最为有效的防范外汇风险的方法。通过贸易融资,企业可以提前收付资金,从而规避外汇风险。同时,对于出口企业而言,提前收取货款,可以解决资金周转的问题。另外,贸易融资低于同期人民币贷款的成本。第三,运用衍生金融工具,防范外汇风险的企业正在逐步增加。在使用的国际衍生金融工具中,远期结售汇交易较为多见。另外,一部分企业开始尝试运用外汇掉期业务,还有的企业使用境外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交易(NDF) 来规避外汇风险。第四,一部分有国际话语权的企业,通过提高出口产品价格,来规避汇率的波动风险。这说明我国企业在出口议价能力方面有所增强,能够通过提高产品出口价格,来应对汇率波动风险。
四、我国企业外汇风险管理相应对策
在国际金融形势动荡的情况下,外汇汇率波动日益加剧。在同一时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也在稳步推进,并逐步走向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汇率波动的风险,对企业的影响正在加深,管理难度也在加大。基于以上原因,如何规避汇率风险、保障企业的经营成果,已成为企业面临和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
(一)建立企业自身的汇率风险预警机制
加强企业自身的外汇风险管理,关键在于控制人民币相对于合同外币的汇率变化及两者的波动幅度。不管人民币汇率的上升或是下降,企业都可能面临风险。因此,企业必须建立汇率风险预警机制,预测汇率变动的方向,并随时采取有效的管理办法,对可能面临风险的项目和资产进行调整,使企业发生外汇风险损失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建立汇率风险预警机制,第一步要明确预警指标体系。预警指标的选择范围应该为本国和企业进出口国的一些宏观、微观的经济指标,例如两国的利率水平、通货膨胀率、国家本身的国际收支状况、国家运用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类型、国家的政治稳定程度、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运用的干预手段等。第二步要利用预警指标的变动,预测相关汇率趋势。在预测的过程中,可以建立预测模型,也可以通过风险树法或者德尔菲法等进行预测。第三步即通过对汇率趋势的预测,结合企业外汇负债头寸和尚未结算的外汇资产,来确定企业是否存在外汇风险。最后一步就是通过风险分析的结果,运用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和工具。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外汇风险情况,随时调整管理措施,不断提高自身汇率风险管理水平。
(二)增强对未来汇率趋势的预测以及预测将来主要货币之间汇率变动的趋势
这是外贸企业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其规避外汇风险的关键环节。影响外汇变动的因素极其复杂,它受本国政治状况和经济状况的影响,有时政府的一个临时措施的失效也可能影响本国的汇率变动。所以,企业在风险把控的过程中,在于科学有效地预测汇率变动的趋势。当今国际金融市场错综复杂,外贸企业应把做好外汇风险管控列入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中去。可设置专门研究机构、专门的负责人,研究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动趋势,关注国际主要货币对人民币汇率近期的变动,了解世界各国经济形势和汇率变动的情况,特别是美元的汇率变动趋势。美元是我国绝大部分进出口企业贸易结算的货币,美元与人民币汇率的变动直接影响到我国外贸企业在对外贸易中的收益。因此,做好美元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预测,是预测未来汇率变动的重中之重。掌握人民币汇率的变化趋势,一方面要关注人民币所盯住的主要货币变动趋势,另一方面也要关注我国自身在一定时期内的外汇需求状况和各项政策法规的实施。企业通过自身的力量,来预测和把握未来汇率变动的趋势固然十分重要,但毕竟单个企业的力量是有限的,有时还带有主观因素在内。因此,企业还必须依靠央行、外汇管理局和相应的金融研究部门,互通信息,相互协调,共同把这项工作做好。
参考文献:
[1] 刘华.外汇风险管理及其在我国企业的应用[D].西南财经大学,2007.
[2] 王月永、张旭.跨国公司外汇风险管理及控制[J].国际经济合作,2008,(03).
[3] 何小静.内部控制与外汇风险管理[J].商业文化,2008,
(12).
[4] 李清川.我国国内企业外汇风险管理初探[J].市场周刊,2008,(03).
[5] 谢非.新形势下企业外汇风险管理的问题及成因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7,(11).
[6] 曾伦华.我国中小企业外汇风险管理决策的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06.
[7] 韦鹏宇.浅析我国企业的外汇风险及管理策略[J].学术论丛,2008,(48).
[8] 余学斌、王姣姣.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外汇风险管理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09,(04).
[9] 赵蕾.外汇风险与企业外汇风险管理探析[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7,(03).
【关键词】贸易公司;财务风险;控制方法
在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贸易公司对财务资金风险的控制能力,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不容易,我们必须依照市场规律,分析各种可能存在风险,然后结合我国国情找到最适合我国贸易公司财务风险的控制措施。
一、财务风险的概述
对于财务风险的理解不同人有不同想法,但归根结底就是公司在经营过程中会存在因不可预见的因素而造成企业收支严重不平衡,甚至造成公司资不抵债的情况,无法偿还债务的风险。企业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经营生产的各个过程,企业从成立那天起就伴随着风险,这种风险是全面的、客观的,同时这种风险也是可控制、可降低的。
二、我国贸易公司主要存在的财务风险
1.融资风险
建立一个企业就需要大量的资金,这些资金的筹措与融合过程就存在着风险。筹集资金一定会带有一定的目的,比如为了满足经营、为了提高技术水平、为了对外投资、为了产品的研发、为了解决企业资金短缺问题等。这些目的本身并不会对企业造成财务风险,但是在筹集资金的过程中,就会出现由于筹集渠道狭窄而无法筹集足够资金的风险;筹集成本过高导致企业无法负担,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债务,加快了企业资不抵债的情况等等。
2.投资风险
企业存在的目的就是进行投资,从而获得收益促进经济发展。众所周知,投资有风险,它是一种收益与风险常伴的活动。投资风险是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以及利益需求进行一系列的投资活动,在投资过程中随着企业意图的不同,而展现出不同的风险。目前我国贸易公司的投资风险主要是由投资方向混乱不了解投资趋势和获利的可行性而造成的风险;投资规模受限,规模大的投资容易带来较大的投资风险;投资收益性分析缺失,企业对于投资前期的规划分析不具体、不详细,无法预知项目的具体收益情况,因而伴有较大风险。
3.外汇风险
由于近年来改革开放的程度逐渐加强,越来越多的国际贸易,造成企业资本中蕴含着一部分外汇储备,这样就造成企业因其资产或者负债以外币表示,而受到未知因素的影响,使资产减少或者负债的可能性增加,造成外汇风险。由于外汇易受国家政策、国家实力的影响,加上我国贸易公司外汇风险意识淡薄,外汇应对措施较乱,外汇风险应对机制缺失等现状,更加加大了我国贸易公司的外汇风险。
4.信用保险意识薄弱
我国目前信用管理缺失,信用管理模式落后,应收账款坏账金额巨大,这一情形严重损害了企业的资本,大大的增大了企业财务风险。然而我国对于规避此风险尚未形成意识,也未采取有效措施,长此以往将会对企业的资本造成严重影响,进而损害贸易公司的发展与利益。
三、我国贸易公司主要财务风险控制办法
1.完善贸易公司资本结构
公司资本是公司经营最根本的保障,有充足的资本才能更好地保障企业的发展,因为筹资需要时间和成本,具备一定风险,这就需要公司的财务人员与领导层合理的对企业的经营计划和市场发展进行分析,从而预留出企业所需的应急资金并严格限制这笔资金的挪用,为企业留下退路。
2.严格把关贸易公司的投资方案
贸易公司需要不断完善投资项目的实施计划,从前期市场分析,项目评估到投资施工直至最后成果验收投产以及销路扩展应形成一套完整的链条,降低每个环节的风险,从而降低投资风险。详细而具体的投资方案,精确而严密的市场考察才能使公司实现投资利益的最大化。
3.健全贸易公司外汇风险控制体制
在现如今这个全球化的时代,随着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外汇风险也在逐渐增加,因此有必要建立完善的贸易公司外汇风险控制体制。企业要时刻关注汇率的变化趋势,及时做出调整,购买远期汇率是最有效的规避风险的方式。鉴于外汇风险会随着某一国家的国家政策的变化而改变,因此购买信用保险,将汇率风险转移给信保公司是降低外汇风险的重要方法。随着国际贸易竞争的日益激烈,选择多样化的应对手段将会大大的降低外汇给贸易公司带来的财务风险。
4.构建贸易公司财务风险控制体系
严格把控公司财务是控制财务风险的根本途径,贸易公司财务风险控制体系主要从特定风险控制、全面财务管理控制、财务监控、财务战略控制、操作控制、法律与监管服从情况控制以及监控方面来构建。特定风险控制结合了企业业务控制与信息及信息过程控制,来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全面财务管理控制通过控制人员、制度、流程来实现对公司的全面的财务管理控制,维持业务过程与支持该业务过程的信息之间的平衡,进而保证公司的正常健康运行。财务监控是对财务人员的监督与管理。财务战略控制就通过监督市场变化,评估发展空间,及时的针对外部变化调整贸易公司的经营计划,更好的把控市场。操作控制就是完善企业的技术,提高产品的质量,不断革新技术,不断创新保障市场地位。法律与监管服从情况控制目的在于防止有权员工恶意实施不道德行为、违反法律,进而增加企业风险的行为,具有系统性的同时又不失灵活性。监控就是对贸易公司经营活动的整体监督管理,要规避风险就要有一定的惩罚措施,监控就是对贸易公司管理的基本要求,也是控制财务风险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外汇风险;套期保值;实例
一、外汇风险与风险分析
外汇风险是指汇率波动引起国际经济活动中以外币计价的资产或负债价值波动的可能性,可能产生收益或导致损失,外汇汇率受国际收支、外汇储备以及利率政策等众多因数影响,复杂多变。一个涉外主体在其经济业务开展过程中持有外汇头寸、办理收支结算面临着交易风险,在会计处理中将外币资产、负责等功能货币折算成记账本位币时面临着折算风险,受国际政治、经济突发事件影响时又面临着经济风险,如2016年6月英国退欧导致的英镑汇率剧烈波动,可以说,外汇风险伴随着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
自2015年“8.11”汇改以来,央行开始采取有管制的浮动汇率制度,汇率波动的幅度越来越大,随着美国经济的持续复苏以及美联储进入加息周期,跨境资本从中国等新兴市场逐渐流入美国,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也明显增大,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已累计贬值近9%。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提速,汇率波动频率越来越高,汇率风险势必成为企业开展国际贸易面临的重要风险,处理不好,将会侵蚀企业大部分的收益,甚至导致重大的经营亏损。全球贸易参与主体结合自身业务实际,主动借助金融机构和外汇资本市场,综合利用国际上普遍采用的远期结售、掉期和期权等汇率套期保值工具,规避外汇风险已经迫在眉睫,须采取措施积极应对。
对于不同类型的外汇风险,企业应该分类管理、分类防范。首先,识别风险,识别企业经营过程面临的外汇风险种类,以及每种风险的影响程度;其次,度量风险,综合分析汇率走势与企业外汇资产头寸,从不同维度分析量化每种外汇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按照重要性进行排序归纳;再者,规避风险,在识别和衡量的基础上,采取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防范或转移风险,在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不同业务规模都会有不同的规避策略,一般可分为内部防范技术与外部管理技术。内部防范技术包括在收支结算中选择有利的或者汇率相对稳定的计价货币、在经济合同中增加货币保值条款等,外部管理技术包括选择外汇市场上提供的套期保值工具,如远期外汇买卖、外汇期货、外汇期权与利率互换等,在下文将着重介绍套期保值相关内容。
二、套保定义
外汇套期保值是指为规避汇率风险,买进或者卖出一项或者一项以上外汇期货工具,以结算期货交易带来的盈利或者亏损,弥补或抵消现货市场受汇率变动带来的价格风险,本质在于风险对冲。外汇套期保值可以分为买期保值和卖期保值,买期保值是指先在外汇期货市场上买入与其将在现货市场上买入的外币计价商品或资产数量相当,交割日期相近的期货合约,以规避价格上涨的风险;卖期保值是指在外汇期货市场上卖出与其将在现货市场上卖出的外币计价商品或资产数量相当,交割日期相近的期货合约,以规避价格下跌的风险。套期保值操作原则包括种类相同或相关原则、数量相等或相当原则、交易方向相反原则、月份相同或相近原则四项原则,企业应该认真遵守,任何忽视、违背原则的操作都可能违背套期保值的初衷,导致风险的扩大。
在套期保值前,企业不但要了解汇率市场的基本运营特点,而且要重视相关交易制度和规则,结合企业自身业务的特点,制定完善的套期保值管理制度、内部风控制度、应急处理机制等,做足相关的配套准备工作。
三、套保工具与实例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与金融市场的高速发展,可供选择的外汇套期保值工具日趋丰富,企业应根据自身不同业务特点,综合考虑风险来源、套期保值工具特点、效果和成本等影响因素,选择流动性强、风险可控、结构简单的套保工具,锁定企业正常利润。套期保值虽然大体可以抵消或对冲现货市场上的风险,但并不能完全使风险消失。
(一)远期外汇买卖
远期外汇买卖是指为了防止日后汇率变动风险,与金融机构签订买入或卖出远期外汇的合同。远期结售汇业务可以锁定汇率风险,尤其是针对欧元、日元等波动较大的货币,固化企业的成本和利润,确保实现预期的经营成果,但远期外汇买卖也存在风险,关键是企业对汇率走势预测是否正确,因为远期外汇买卖最大的特点是远期结售汇合同交割日必须履行,没有选择权。
例如,某国内大型钢铁企业生产所需的铁矿石主要依赖国外进口,根据经营计划预计在4个月后需要进口一批铁矿石,合同金额1亿美元,企业预计近期美国政府会加息而导致美元汇率走强,于是向银行购买了一笔金额为1亿美元的远期结售汇业务,合约汇率为1美元兑人民币6.68,购汇支付人民币6.68亿元,通过该笔远期外汇交易,钢铁企业进口铁矿石支付货款的汇率成本已经固定下来。4个月后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为6.78,假设采用即期汇率购汇支付货款,钢铁企业将支付人民币6.78亿元。可以看出,通过远期外汇交易提前锁定了汇率,钢铁企业节约了生产成本1,000万元。
但是,如果钢铁企业对汇率走势预判有误,在此期间美元汇率持续走弱,4月后即期汇率为6.58,假设采取即期汇率购汇支付货款,钢铁企业将支付人民币6.58亿元,反而比通过远期外汇交易降低成本1,000万元。透过数据看出,如果出现汇率向不利套期保值操作的方向变动,即出现人民币升值美元贬值的情况,那么该钢铁企业因提前锁汇而失去了汇率变动地带来的获利机会。
(二)外汇期权
外汇期权是外汇期权交易双方按照协定的汇率,就将来是否购买某种货币,或是否出售某种货币的选择权,预先签订的一个合约。外汇期权一般可分为看涨期权与看跌期权两类,看涨期权是为了防止价格上涨而看跌期权是为了回避未来价格下跌的风险。外汇期权合同的买方可以根据市场上汇率变动情况选择履约,也可放弃该项权利选择不履约,从而保留了汇率变动可能的获利机会,增加了风险管理的灵活性。
例如,某国内进口商主要从欧洲国家进口商品在国内销售,货币资金只有人民币,需要在3个月后支付欧元计价的进口货款,金额500万欧元,为防止汇率风险,该进口商通过银行购买“人民币兑欧元、期限3个月”的外汇期权,合约汇率为1欧元兑7.45人民币,期权费用假定为10万人民币。如果在三个月后的交割日,外汇市场上即期汇率为7.55(欧元升值),那么进口商选择执行期权合约对其更为有利,以期权合约汇率7.45卖出人民币3,725万元购买欧元以支付进口货款,比通过即期市场购买欧元可节约成本40万元人民币(考虑期权费用后)。
但是,如果欧元受英国脱欧事件影响大幅贬值,在到期日即期汇率为7.25,那么进口商可选择不执行该期权,直接按照外汇市场上即期汇率购买欧元更为有利,以7.25汇率支付人民币3,625万元购买欧元支付货款,比执行期权合约可节约成本100万元。因此,外汇期权的优点在于给予企业的灵活选择性,在支付一笔期权费用后,就可以选择对企业更为有利的外汇交易方式。
无论选择何种套期保值工具,企业都应该遵行规避或锁定汇率风险为目的的交易原则,避免过度投机易,严格按照内部操作流程、信息隔离措施以及内部风险处理程序,强化对外汇市场的研究分析,关注国际市场环境变化,有针对性的、有策略性的开展外汇套期保值交易,以降低企业面临的外汇风险。
参考文献:
[1]耿建新,杜美杰.高级会计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关键词】BOT;风险;管理;研究;措施
中图分类号:X820.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目前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政府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也感到力不从心,BOT模式的引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政府的压力。但是BOT模式在我国的应用还处于基础阶段,还需进一步探索研究,尤其是BOT模式下的风险管理问题,更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二、BOT模式简介
BOT模式是指政府通过授予特许经营权的方式把基础设施项目交由私营企业去融资、建设并经营,允许私营企业按特许经营协议要求去组建项目公司并筹备项目所需资金,按协议标准及要求去完成项目建造,并在特许经营期内通过对项目的有效运营来回收投资并获取利润,按协议规定程序向政府无偿移交项目的全过程。由于BOT项目具有复杂特点,因而在这样一个大型的项目建造运营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风险。
三、BOT项目风险管理概论
合理分担风险直接关系到协议各方的经济利益,它是BOT项目成功的重要因素。在BOT项目的风险分析中,有三条明确的风险合理分配原则:风险与回报相适应的原则,由投资人根据项目的风险程度确定相应的回报;风险由最具控制力的一方承担的原则,若一方不能独立承担,则由双方共同承担;成本原则,风险由管理和控制该风险成本最低的一方承担。
根据BOT项目自身融资结构的特点,在合同条件中风险的分担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政府主要负责带有政府行为或项目公司无力承担的风险,主要包括国家政治风险;利率变化、通货膨胀、货币风险和税率变动等属于东道国政府行为的经济风险;运营风险中的同类平行项目风险只能由政府出面限制类似项目重建以控制此风险;政府方和项目公司之间,一些不能投保的不可抗力风险主要由政府方承担。
四、BOT项目系统风险分析
项目系统风险(又称为不可控风险、环境风险),指的是项目的建设、运营由于受到超出项目公司或项目发起人可以控制范围之外的政治、经济或自然环境的影响,而遭受损失的风险。此类风险一般无法准确预测,只能通过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来降低或者转移。项目系统风险可能涉及到项目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阶段,项目的选择、建设、生产、经营、市场销售等全过程都可能受到项目系统风险的影响。
1、政治风险
政治风险主要是指国内外政治经济条件等发生重大变化或者政府政策做出重大调整,项目原定目标难以实现甚至无法实现,导致工程停工或者投资大幅度增加、工期延长等不利于BOT项目正常运作。
2、不可抗力风险
不可抗力是指当事人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且不能克服的自然事件和社会事件。在BOT项目谈判中,对不可抗力概念的内涵意见一般较为一致,但对其外延范围往往分歧很大,尤其是对社会事件的外延争议最大。我国《涉外经济合同法》第24条中“不可抗力"定义为“不可抗力事件是指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不能预见,对其后果不能避免的事件。"与此同时,该法明确规定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约定”不可抗力事件的具体范围。
3、金融风险
金融风险是指由于项目发起人不能控制的金融市场的变化对项目产生的负面影响。金融风险包括外汇风险和利率风险。
(1)外汇风险。外汇风险主要指由于外汇汇率、外汇支付能力和外汇兑换和外汇汇出等方面的因素变动造成的风险。
(2)、利率风险。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利率的波动使资产价值或利息收入减少,或者是负债利息支出增加。如果投资方利用浮动利率融资,一旦利率上升,项目成本就会攀升;如果采用固定利率融资,日后万一市场利率下降便会造成机会成本的提高。
五、BOT项目风险防范措施
BOT项目风险是指在BOT项目融资的特许、建设、运营、移交四个阶段里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是一种潜在的危险因素;风险管理是指BOT项目融资中的参与各方对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地处置风险,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
1、建设期风险
针对这类风险,主要有以下防范办法:
(1)选择合适的建筑承包商。BOT项目的建筑承包商应该信誉良好、经验丰富、承包过类似工程并成功履行了承包合同;同时其经济实力应该非常雄厚,如果承包商在经济上陷入困境,将严重影响承包的工程如期完工。
(2)项目发起人提供完工担保。这种担保一般是应债权人的要求提供的,在完工担保中一般规定:
a.按照有关工程和技术等各种要求完成BOT项目的建议:
b.项目的各种技术指标达到规定的要求;
C.项目出现超支情况,由发起人提供超支费用。
2、运营期风险
(1)外汇汇率风险和和汇出风险。
对于外汇汇率风险,主要有以下风险防范方法:运用金融衍生工具;同东道国政府或结算银行签订远期兑换合同,事把汇率锁定在一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价位上;东道国法律明确规定保证兑换和汇出;特许权协议具体规定并得到东道国有关政府部门的批准,以打消境外投资者和债权人的顾虑。
(2)原材料价格变动风险。
具体防范方法,充分考虑,谨慎预测在项目所在地购买原材料的可行性,这种可行性必须以质量能够得到保证、价格优惠为前提,否则就会使项目公司和债权人陷入困境。
(3)通货膨胀风险
通货膨胀存在于各国的经济生活中,相比而言,发达国家和地区比发展中国家通胀率要低得多,但是对于债权人和投资者而言,不管在哪个国家开发BOT项目都希望避免这种风险。
(4)法规变化风险
指因项目所在国政府经济政策改变、法律改变给项目的经济收益带来增加成本、降低收益的后果。例如,东道国环保部门为了提高处理水平的质量,修改了原来的有关法规,要求使用更先进的水处理设备,从而增大了项目的支出,减少了运营收益。为了减少风险,特许商一般要求政府明确对项目的批准即构成对国家的约束力。
(5)市场风险
BOT项目完成投入运营后,在特许期内项目的利用量比较稳定,如果东道国政府再在同一区域建设或许可建设与该BOT项目同样性质的项目,势必使BOT项目的客户分流,利用量减少,从而使债权人和投资者面临现金流量不足,本息偿还和收益得不到保证的风险。
(6)环保风险
在项目招投标初期,发起人要重视项目的环境可行性研究,尽量采取令人满意的环境保护计划,确保将来能适用可能加强的环保管制。在合同订立期间,参与双方应制定好项目文件。该项目文件应包括项目公司的陈述、保证和约定,确保项目公司自身重视环保并遵守东道国的有关法律、法规等。
3、不可抗力风险
即因地震、洪水、台风、海啸、雷击、火山爆发以及意外事故等引起的风险。这类风险是BOT项目融资参与各方无法控制的,主要的风险规避方法有:
(1)投保。即通过支付保险费把风险转移给有承担能力的保险公司或出口信贷机构。保险种类依各国的法律规定有建筑工程综合保险、第三方责任保险、工伤事故赔偿保险、设备物质运输保险等。
(2)寻求政府资助和保证。这是对不能保险或不能以合理成本保险的不可抗力风险的管理方法。
(3)当事人各方协商分担。如果尚在贷款偿还期间,应当由政府、项目发起人、债权人三方按照事先约定的比例分担损失;如果在贷款已经偿还结束的营运期间,则由政府和项目发起人按照事先约定的比例分担损失。
六、结束语
BOT模式在我国已经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值得关注。本文就BOT模式的应用的风险管理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希望对实践过程中规避一些风险起到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涛.BOT模式下的风险管理研究[J].商业研究,2004.
[2]钟家泰,杨公齐.企业融资[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
关键词:跨国公司;财务风险;风险管理;财务活动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9-0049-02
市场经济就是一种风险经济,对企业来说只要从事投融资活动,就会有一定的风险,风险总是客观存在的。对于全球跨国公司而言,风险种类更多,他们不仅面临着一般公司制企业所遇到的各类问题,更在全球经济背景下,面临诸多新的问题。
1 跨国公司财务风险背景
在经济全球一体化不断加深的新环境下,跨国公司经营活动已经渗透到世界各地,并在国际经营环境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和作用下面临诸多风险,诸如政治风险、外汇风险、管理风险等。同时,国际财务管理的理财环境更加复杂,财务风险不仅较一般国内企业多,更对跨国公司自身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对于跨国公司的发展及其经营至关重要。
财务风险是企业财务成果的风险和财务状况的风险,是企业未来财务收益不可能实现的概率。因此,财务风险管理,就是在财务风险和财务收益之间进行权衡,以便能做出科学的财务决策,将财务风险控制在企业所能承受的限度之内,努力提高企业的收益,从而增加企业的价值。它是经营主体对其理财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度量和分析评价,并适时采取及时有效的方法进行防范和控制,以经济合理可行的方法进行处理,以保障理财活动安全正常开展,保证其经济利益免受损失的管理过程。
跨国公司风险管理是指跨国公司在国际经营环境中,通过一系列管理手段和措施来保护自己的资产和保证盈利能力,减少和避免意外事故造成损失的管理工作。跨国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则是跨国公司在经营中处理各类财务问题,权衡财务风险和财务收益,并在此基础上做出科学决策,最终提高企业收益。
跨国公司财务风险主要有两大方面:宏观风险即为国家风险,主要包括政治风险、外汇风险和材料价格风险;微观风险即为公司经营管理风险,主要是公司的经营风险、融资风险、投资风险以及内部控制风险、跨国资金使用风险等。
2 跨国公司宏观财务风险分析及对策
企业财务活动不是孤立存在的经济行为,而是受众多因素影响的,首先即是与企业所处国家的经济环境、法律环境、金融市场等相密切联系。由此宏观层面来看,跨国公司财务状况及其财务管理活动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家风险,包括政治风险、外汇风险、法律风险、文化风险、材料价格风险等。这些风险往往是公司无法抗拒的、无法回避的,跨国公司应予以重视,采取积极对策进行风险控制和管理。
政治风险指因战争、动乱、政府更迭、民族主义运动等作用可能导致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的财产被征收、人员被驱逐和营业许可证被吊销告示事件的发生,给公司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进行政治风险管理,首先要正确评估政治风险,可先从宏观角度着手,从国家角度出发,对可能引发政治风险的各种因素进行数量化分析,使用当地政府稳定性指数、政府制度稳定性指数、经济状况指数等,直观地表明和比较各个国家风险的大小。其次,进行微观分析,从企业角度出发,根据自身生产经营的特征和对政治风险的敏感程度,对发生政治风险的可能性及其造成的危害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评估企业政治风险之后,跨国公司应采取措施防范和应对政治风险,包括投资前可采取购买保险、与东道国政府协商、第三方合作、合理安排投资等对策,以及投资后可采取扶植当地利益相关者、运用公司及本国力量、有计划的放弃股权、员工本土化等对策。
跨国公司面临的外汇风险是指在国家经济、贸易和金融活动中,由于外汇汇率变动,公司以外币计价的资产、负债、收入和支出的价值量增加或减少,从而发生损失或收益的不确定性。跨国公司外汇风险主要有三类,每一种风险有其不同应对措施。
(1)折算风险。是由于汇率变动而引起资产负债表某些外汇项目金额发生变动,使企业会计账面出现损失的风险,主要是发生在跨国公司编制财务报表和合并财务报表过程中。由于折算风险被认为是账面上的风险,没有真正实现,折算损益不产生现金流量,因此从成本效益原则出发,在折算风险比较小的情况下,可以不必花太多人力、物力、财力进行风险处理。对于较大折算风险的防范和规避,资产负债平衡方法仍是很有用的。即将无风险的资产和有风险的负债作一平衡,这种方法用在风险资产和风险负债数额相当的情况,或者用来化解同时收进和付出数额相等外汇的交易风险。
(2)交易风险。是指在运用外币达成的经济交易中,由于未来结算时的汇率与交易发生时的汇率不同而引起的未来外币现金流本币价值的变化,发生在商业信用交易、国际资本借贷、远期外汇交易中。由于交易风险对跨国公司影响较大,公司可以适当采用以下方法予以应对:选择适当的计价货币,对于自由兑换货币国家,争取采用有利的外币计价支付、用本币计价结算;利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远期外汇买卖或者在货币市场上通过借款方式来保值;提前或推迟应收款和应付款的时间,做好资金的调动;以及通过改变价格来调节公司的收益状况等。
(3)经济风险。指企业的产销数量、价格、成本等受意料之外的汇率变动而变化,从而引起企业未来一定期间收益减少的一种潜在的风险。由于经济风险涉及供、产、销以及企业所处的地域等各个方面,因此往往比较重要。经济风险的应对主要是走多元化路线:生产经营多样化,在国际范围内通过产地多样化、销售地多样化等进行跨国经营,避免因业务活动范围过于集中而导致经济风险的增加;投融资活动多样化,包括融资多样化,即从不同金融市场筹措不同货币表示的资金,和投资多样化,向多个国家投资。
3 跨国公司具体财务风险分析及对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跨国公司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规模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公司之间的对外贸易、资本的输入和输出、国际资金融通等日趋频繁,不可避免遇到各种问题。这个宏观环境的复杂性,又加之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或内部控制的欠缺,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或不合理的资产债务结构,或财务管理人员对风险认识不足等,均给跨国公司带来不同程度和不同种类的财务风险。
此时,跨国公司应根据自身的风险情况,采用正确的风险管理方法,制定严格的控制计划,降低风险。在经营管理中,要建立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加强融资、投资、资金回收及收益分配的风险管理,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首先,构建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利用财务分析指标,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公司可通过及时评价其经济效益即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发展潜力等方面入手防范财务风险。
从营运能力考察,监测的指标有: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以及总资产报酬率,通过这些指标评价企业资产经营的效果,发现在资产营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偿债能力考察,监测的指标有:流动比率,该比率越高,短期偿债能力就越强;速动比率,值越大短期偿债能力越强;资产负债率,衡量企业利用债权人资金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也可以衡量企业在清算时保护债权人利益的程度。从盈利能力考察,监测的指标有: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该指标越高,反映盈利能力越强;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平均总资产),该指标越高,说明企业资产的运用效果好,资产盈利能力强;收入利润率和成本利润率反映收入、成本、利润三者关系,判断商品经营盈利能力等。
其次,设立辨认、分析和管理相关风险的机制,积极应对财务风险。企业针对不同情况,采取风险降低、风险规避、风险共担、风险承受策略。
同时,合理利用防范风险的技术方法,包括:分散法,即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回避法,即企业在选择理财方式时,应综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的前提下,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转移法,包括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降低法,即企业面对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努力采取措施降低财务风险的方法。最后,加强财务活动的风险管理,对每一个经济活动环节和会计记录环节进行控制。
具体而言,企业面临各种财务风险,针对各种风险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
(1)跨国公司融资风险指跨国公司融资效益的不确定性给跨国公司带来的损失。跨国公司可采用财务杠杆系数来衡量融资风险。财务杠杆系数=每股普通股收益变动率÷经营收益变动率,在企业资金总额一定的情况下,借入资金的比例越大,财务杠杆系数越大,由于企业投资报酬率的不确定性,相应地融资风险越大。另外,经营杠杆系数=经营收益变动率÷销售变动率,此值越大,经营风险越大,即企业经营收益的变动幅度越大,如果此时企业大量借款,则面临的融资风险将迅速上升。综合判断,则用复合杠杆系数,即前二者相乘,此系数的测定,可以看出企业真正的融资风险水平。当公司财务杠杆系数较大,经营杠杆系数较小,最终的复合杠杆系数较小,说明公司可用较小的经营风险来抵消较大的融资风险,使公司负担的风险与预期收益均衡,从而实际融资风险不会太高。
由以上分析,应建立公司的最佳财务结构,充分利用财务杠杆,控制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财务结构即是企业资产的融资形式,包括短期债务,长期债务以及股东权益。当公司的债务/股本比率较高时,其股本利润率也较高,但其后续融资能力较低,所以公司倾向于选择资金报酬率较高、规模较大的投资项目;当债务/股本比率较低时,公司未能有效的利用财务杠杆, 扩大企业的盈利能力。
(2)跨国公司投资风险指公司投入一定资金后,因市场需求变化而影响最终收益与预期收益偏离的风险,主要有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两种形式。直接投资受国际环境和投资国各因素影响,存在一定的技术风险,因此跨国公司可以通过分析市场环境,考虑投资产业、投资地域、投资时机、投资规模、投资方式、以及资本投入形式和结构等,计算投资项目的净现值(未来报酬总现值-初始投资)和项目的内涵报酬率,决定项目是否可行。
对于证券投资,通过证券投资组合,分散投资风险,并以一系列指标计算项目的可行性。一种是计算证券投资收益是否低于期望收益的概率,不过此方法严格遵循定义往往与实际有差异;第二种是计算证券投资出现负收益的概率,不过此方法也存在忽略出现亏损的数量的不足;第三种是计算证券投资的各种可能收益与其期望收益之间的差离,即证券收益的方法或标准差。这种方法计算了证券各种可能收益出现的概率,也计算了各种可能收益与期望收益的差额,因此往往更适合计算投资风险。
(3)跨国公司资金使用风险是由于跨国公司生产经营活动复杂、资金流量较大等引起的在资金使用和管理过程中出现的资金缺口、资金滞留或收支失衡等问题的风险。
跨国公司应注重其营运资金的管理,以减少资金成本,合理有效地使用资金,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狭义的流动资金指企业的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差额,也称净营运资金,是分析判断企业流动资金运营情况和财务风险的重要依据。因此一方面要加强流动资产的管理,对应收账款进行账龄分析和信用分析,对存货的成本和数量予以控制,通过计算包括周转期、周转率、成本率在内的财务指标来评估和管理。另一方面加强流动负债的管理,包括商业信誉管理和短期银行借款管理。
除融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管理风险之外,跨国公司同样面临着经营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内部管理风险等,跨国公司应结合本公司特点,运用相应财务管理知识,及时防范、及时处理。
参考文献
[1]王允平,陈燕.跨国公司财务管理[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国际工程承包;汇率风险;管理与防范
一、汇率风险的定义
国际工程承包中的汇率风险是指外汇汇率变化对承包商的赢利能力、净现金流量、资产负债状况及其在市场中的地位等方面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给承包商带来不利的后果。因此正确估计和合理防范汇率风险,可以增强承包商在国际市场上的竟争能力,以较低的成本和较小的风险,获取较大的收益。
由于国际工程承包一般是以外币计价签定的合同额,而且合同期较长,一般情况在较长时期执行外币合同,在执行合同中会出现汇率变化的风险,这种风险的隐蔽性在于投标人会想当然的判断为:合同中列入了调价公式,就等于业主承担了市场价格上涨产生的费用。这种表面上看似合理的条款,转移了投标人的注意力,可能造成决策失误,导致在进行价格调整时,合同价格的调增额远小于自己实际支出的费用,甚至出现价格调减的结果。这种隐性风险转移的方式是业主方在招标文件中,列入基准价格指数、调价项、价格调整权重系数以及汇率的选择表,同时业主还提供建议范围和建议值,让承包商自主选择,并列入投标书中。同样是利用将决策权交予承包商行使的方式,将价格上涨的部分风险很隐蔽地转移给了承包商。
二、外汇风险的表现
从时间上看,对外工程承包企业(承包商)的外汇风险贯穿于项目的始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标价风险:承包商的工作始于投标,投标能否得中的关键在于标价,而标价又以各种承包商所作的工程预算造价为基础,它们都与汇率的变化密切相关,一旦美元或当地币有涨跌,就会使这些成本发生增减,进而会直接动摇原标价的合理性,甚至会对中标或赢利发生根本影响。
2.施工风险:它是承包商外汇风险的主要方面。从投标到施工再到竣工需要一段时间,其间汇率的变动、东道国的通货膨胀等都会使原材料价格上涨而导致成本增加,而材料费占工程造价的比重较大,其价格上扬会使承包商损失惨重。例如,许多承包商在施工过程中都需要从第三国进口材料、设备,花费的多是硬通货币,而业主支付的工程款却是当地币(多是软货币),这样当地币的贬值势必使承包商受损。
3.结算风险:当一项工程完工验收合格后,业主就会按合同结算支付工程款,此时汇率发生了变动,也会给承包商带来外汇损益,这一点与进出口业务中的汇率风险如出一辙。
4.当地币的持币风险:在工程款结算之后,承包商往往持有一定量的当地币,如果东道国是换汇限制国家,这些当地币不能或不能及时换成硬通货,而一旦当地币贬值,就会使承包商蒙受损失。
三、汇率风险的防范
汇率风险是国际工程承包中不可忽视的风险之一,承包商要想在国际市场上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不断提高自身能力,有目的、有准备地防范和避免这一风险。
承包商的转帐风险是由于“净暴露资产”因汇率变化而发生的价值变化,其常用防范措施为资产负债抵补保值,它要求承包商设法寻求货币平衡,尽量避免当地币剩余,即保持当地币的资产总量与工程所需当地币投入量相等,这样,不论汇率如何变化,当地币资产与负债的价值变化两相抵消,转帐风险消失。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一定要注意,在非自由外汇国家承包工程,必须保证外汇平衡有余,这就需要重点跟踪外国基金或国际金融机构的贷款项目,如果工程支付含当地软货币,一定要将当地币的比例限制在工程能消化的范围之内。
交易风险的防范主要有几种手段:
1、契约技术:就是通过在远期外汇市场、货币市场、期货市场和期权市场上签订抵补保值合约来避免交易风险的发生。
远期外汇市场抵补保值涉及到一个远期外汇(或期货)买卖合同和一笔资金去完成这一合同,当一笔外币应收款或应付款发生时,交易风险也就随之产生了。如:承包商要从第三国进口一批设备,价值500万美元,半年后付款,如果半年后美元对当地币的汇率上升,则承包商势必要加大进口成本,遭受汇率上升的损失。如果承包商手头有多余的美金,或恰好在付款之日有一笔美元收入,数额大于或等于500万美元,就不会有交易风险了。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承包商手中没有多余的美金,也不会有和应付款在日期和数额上都一致的应收款,这意味着承包商必然要承担汇率波动的风险获但可以从远期外汇市场上进行抵补保值,以消除外汇交易的风险。具体做法是:在承包商签订设备进口合同时,签订一个购买500万美元、限期为半年的远期外汇合同,这样,在未来的半年内,任何汇率风险都没有影响了,因为远期外汇买卖汇率已定,不会再变动,半年后承包商利用买进的远期外汇支付进口款项,从而避免了材料采购中的汇率风险。
当然对汇势的预测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随机性很大,所以为稳妥起见,还应适当采取技术防范措施,以便防患于未然。采用货币保值方法:在第三世界国家,业主在实际签约时通常要求按一定比例支付当地货币。在这种情况下,应当要求在合同中附列保值条款,即在签约时说明,项目收入以某一硬货币或“一篮子”货币(特别提款权或欧洲货币单位)计算,但是用一定比例的软通货(当地币)支付,同时,载明当时两币的官方汇率。在执行合同中,若因业主支付的货币汇率下降,则合同中金额要按比例进行调整,根据支付日的官方汇率重新计算工程款或另外算出一笔汇率损失数,补偿给承包商。
此外,也可采用加价或压价保值法,即在投标报价及签订合同时,若以软货币计价,则将可能带来的汇价损失或采取防范汇险所需的费用计入工程成本中,加高标价;若以硬货币计价结算时,则给予一定的优惠折扣。
和上述远期外汇市场抵补保值一样,货币市场的抵补保值也同时涉及到一个合同和一笔资金去完成,这个合同是一个借款合同而不是远期外汇买卖合同,其做法与远期外汇市场相似,所不同的是货币市场上抵补保值的成本取决于不同的的利息率,而远期外汇市场上抵补保值的成本受远期汇率决定。如:承包商通过工程承包带动物资出口,出口设备为1000万美元,根据合同,业主收货后三个月内以日元付款,这意味着承包商在未来三个月内承受着汇率风险,为了消除这一风险,承包商可以在远期外汇市场上进行抵补保值,也可以在货币市场上进行抵补保值。如果打算在货币市场上进行抵补保值,承包商可以在国际市场先借入美元,用借来的美元购买这批设备,待业主付款后再偿还借款。
期权市场上的抵补保值,仍以上例为说明,承包商在签订买进或卖出期权合同的同时,不是签订远期外汇合同或借款合同,而是签订一个购买、卖出期权的合同。通过这一方法,可以使承包商在日元升值时获取收益,而在日元贬值时只受到有限的损失。三个月后,承包商收到一笔日元外汇,这笔钱是否大于1000万美元,取决于当日的即期汇率,只要当时的即期汇率高于期权价格,即日元升值,承包商就可以将日元换成美元,多出部分存入银行,如果日元贬值,承包商就可以执行期权合约,以期权价格卖出日元,无论汇率如何变化,因这一交易的风险已经固定,承包商遭受的损失也有限。
2、防范风险的经营策略:主要是指采用提前支付或延期支付的方法部分抵消已经存在的外汇风险。所谓提前结汇就是在规定的付款时间之前结清债务,如果承包商持有当地币,同时又有以美元计价的债务,他就应该在当地币之前,尽可能地提前用手中的当地币还清债务。延期结汇就是在付款时间已到的情况下,尽量拖延付款时间。如果承包商手中持有美元,同时负有以当地币计价的债务,就应尽量拖延结算时间,希望尽可能减少支付美元的数量。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具有丰富经验,能够判断出货币的走势。
3:索赔:索赔也是防范汇率风险的有效措施之一。有些国家,如阿尔及利亚,允许承包商利用价格现实化对业主进行索赔,我国某公司在阿尔及利亚承包的两个农田灌溉项目,就通过价格现实化索回上千万美元,大大地减少了因阿尔及利亚通货膨胀所带来的风险,建立了靠低价中标,靠索赔获利的工程管理模式。
四、几点说明
以_上列举了多种防范汇率风险的方法,企业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个方法选择的问题:
第一,需要指出的是,各种方法的使用范围不尽相同。有些适用于自由兑汇的东道国,有些主要适用于本币是软货币的东道国,而有些业务东道国并不开办(如汇率保险,保付等),所以承包商在具体操作时,应充分了解东道国的情况,并结合具体项目的特点,做可行的、恰当的选择。
第二,国际工程承包作为一种涉外经济活动,其间涉及到外汇风险的情况很多。一些场合承包商是债权人(有应收工程款等),一些场合是债务人(有应付材料款等);有时结算货币是硬币,有时是软币。不同情况下,采取的方法是不同的,应注意区别对待。并且在方法选择时应注意将技术防范措施的使用和汇率的预测结合起来。承包商对汇率走势不能做出把握判断时,可求助于有关咨询公司或对东道国较熟悉的专家。
第三,以上防范方法,企业可根据具体情况单独使用或结合使用,不过各方法的费用(价格)不尽相同,如期权交易、汇率保险等的价格较高。承包商在运用时,应事前进行成本核算,将防范措施的费用与预测可能遭受的外汇损失进行综合比较,尽量做到用最经济的方法去避免潜在的风险。例如,对于应收工程款,如果工期较短或结算期较近,而且有把握预测到业主支付的结算币在该期内较平稳或有升势时,就可以免用技术防范措施,这样不但可免去一些费用,而且还可能在汇率波动中获利;而对于工期或付款延期较长的项目,如果汇率走势扑朔不定,可能波幅较大时,则应采用具选择性但价格较高的方法,如期权交易。
第四,上述防范方法中,有的方法的实现不是单方面的意愿所能决定的。如涉及到货币选择和提前或延迟结汇时,就存在一个签约双方协商一致的问题。通常,如果双方对于汇率走势的预测结果不同向,则很易达成协议;如果同向,双方都会去争取于己有利的条款,则需要相互妥协。一般地,应将汇率风险与其它问题综合起来考虑,作利益平衡。如果在这方面得利,则应在其它方面让步;如果在这方面让步,这应在其它方面争取;或者,双方找一个分摊风险的折衷方案。
五、结语
除对汇率风险的上述管理方法外,承包商还需要在每个项目结束时对整个工程项目中的汇率风险管理进行系统的备案整理和评价。企业通过加深对汇率风险管理的认识,增加决策经验和提升判断力,以提高对汇率风险管理的有效性。这样可减少未来项目的现金流波动,降低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的概率,从而控制相关费用,提升企业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任正晓.外汇理论与风险防范.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
[2]鲍晓玲.境外承包风险分析与答理.国际经济合作.2008年第5期.
[3]陈青.承包商海外项日现金流量的时效管理.陕西建筑.2001年第1期.
一“、走出去”战略下海外代表处财务会计管理风险分析
海外代表处所在地的法律、经济、文化环境都与国内不同,因此与国内的财务会计管理相比,海外代表处的财务会计管理更加复杂,风险更大。海外代表处的财务会计管理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海外代表处所在的地区财务会计法律规定与国内存在差异,国内公司的财会制度不能直接适用于海外代表处。随着“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我国走出国门的企业数量在逐年增加,加上其他国家也在积极开拓外国市场,海外市场的竞争逐年加剧。财务会计管理是一个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一个企业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原有的财务制度使其适应当地的规定,就会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风险,对企业的业务开展带来阻碍,影响开拓海外市场的进程。很多中国企业把国内的财务会计管理经验搬到海外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中,结果往往是失败的。第二,海外代表处的财务会计管理人员在短时间内无法掌握当地的税收管理制度,从而给代表处的财务会计管理带来风险。税收管理是财务会计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国家之间的税收制度存在非常大的差异。比如我国的税收凭证是发票,而在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发票仅仅是财务管理的记录而已。海外代表处的财务会计管理适用所在国的税收管理制度,使得海外代表处财务会计管理人员面临着非常大的挑战。一般而言,一个国家的税收政策、征税数额计算方法和征税方法都比较复杂,很难在短时间得以掌握。一个地方的税收体系不仅仅包括所在国的税法,还包括当地的商法、经济法和相关的行业法规。可以说,没有接受过专业的系统的学习是无法理解的。在过去,许多企业在“走出去”前做好了充足准备仍然要准备这方面的学费,因为税收管理方面存在许多不可预料的风险。海外代表处的财务管理人员大部分来自国内,之前对当地的税收管理制度没有了解,这给海外代表处的税收管理带来一定的风险。第三,汇率波动会为海外代表处的财会管理带来外汇风险。自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世界金融市场一直处于一种敏感、不稳定的状态。其中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汇率的变化。汇率变化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影响到海外投资的经营利润,给财务管理决策带来风险。另外,所在国的外汇管制政策也会给海外代表处的财会管理带来风险。目前世界上约有9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施严格外汇管制,另外还有20-30个国家和地区实施部分外汇管制。在实施外汇管制的国家,企业资金的回流难度较大,经营利润难以汇回。除了汇回的资金,剩下的外汇就要依靠海外代表处自行消化。如何使得这些资金发挥最大的效果,做到保值、增值成为了海外代表处的财务会计管理人员需要考虑的问题。
二“、走出去”战略下海外代表处财务会计管理策略
第一,企业在“走出去”之前一定要对代表处所在地的情况进行了解。首先,企业要收集所在国的财务会计相关法律,了解当地的财务管理制度和税收制度。其次,要收集当地政府的相关政策,了解当地政府是否存在招商限制政策。随着中国“走出去”战略实施,中国企业在国外市场的占有率不断提高。一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市场,对中国企业投资进行了限制。所以,企业在“走出去”之前必须收集当地政府的相关政策情况。最后,企业在“走出去”前要收集当地银行的情况。企业的经营离不开银行,收集当地银行的优惠信息有利于降低企业经营的成本,提高财务管理的效果。第二,海外代表处要建立起全新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不能照搬国内的管理经验。这就要求财务人员必须要熟悉所在国家的财务管理制度,避免因法律问题发生财务管理风险。因此,要加强对海外代表处的财务人员管理,通过培训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确保财务人员的个人能力可以符合海外工程项目部门的要求。海外代表处可以通过聘请当地的财务会计管理人才来解决一开始的管理难题。聘请当地的财务管理人才,是企业发展国际化的一个趋势。第三,海外代表处的财务管理要尽量降低外汇变动带来的风险。面对外汇变动,可以通过选择适当的结算币种来减少汇率变动带来的损失,降低外汇风险。这就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具有长远的发展目光,通过汇率分析对不同币种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判断,从而选择最有利的币种。除了币种选择外,还可以利用金融衍生工具或衍生产品来降低外汇变动带来的风险。另外,为了减少项目所在地的外汇管制政策的影响,结算货币尽量避免使用当地的货币。
三、结束语
综上,海外代表处由于管理因素、税收因素和外汇因素等风险因素的影响,面临着比较大的财务风险。海外代表处要加大力气了解当地的财务税收制度,加快与当地经济金融市场的融合速度,确保能够控制与防范财务风险,保障海外投资可以顺利进行,让企业不仅“走出去”,还可以“站得稳”。
作者:周宇清单位:南通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
关键词:能源企业;海外投资;风险分析与防范
中国能源企业要实现“打造国内一流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能源集团”的战略目标,就需要“走出去”开发海外资源。从长远来看,资源产业将成为我们“走出去”跨国经营的主导行业之一。我国资源型企业海外拓展的很多项目都取得不错的业绩,但也有不少项目是失败的,其主因都在于未能全面认识风险并有效地规避风险。无论哪一个行业在海外投资的过程中都会存在风险,但资源型企业投资开发的主要是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项目投资大、建设期长、不可预知的因素更多,投资风险更大。因此,在我们企业致力海外拓展的同时,冷静地具体分析、识别、规避风险成为我们首要工作之一。
一、资源型企业海外拓展投资所面临的主要风险
笔者根据在澳大利亚、印尼等国从事多年项目投资、管理的经验,从海外投资项目阶段性的角度考虑,可将海外投资项目风险分为政治风险、外汇风险、经营风险、管理风险及经济风险。下面对海外投资项目主要风险的进行分析:
1.政治风险
政治风险在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存在的可能性更大,因为这些国家更容易发生政局不稳、民族冲突甚至战争的情况。如98年印尼排华事件,许多华人企业蒙受巨大损失,甚至是颠覆性的。政治风险范围很广,主要概括为战争和内乱、国有化、政策法规变动及政府违约等风险。其中国有化风险是海外投资项目的主要政治风险之一。进入80年代以来,国有化形式有所变化,一次性、直接的国有化逐渐被间接国有化所替代。例如,印尼政府要求外国煤矿投资者在一定年限内,按一定比例分期将其股份逐步转让给当地政府。另外,海外投资的经济收益因东道国政府的外汇管制政策而无法汇回母国,这可能给投资者造成损失。如2002年阿根廷货币危机导致政府禁令,禁止外国投资者的外汇转移出阿根廷。
2.外汇风险
我国处在一个实行浮动汇率制的国际货币体系之中,汇率风险仍然严重地影响着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和企业的经济收益,对于我们海外拓展的企业来说,这种风险尤为突出。汇率风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贸易性汇率风险和金融性汇率风险。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商品和劳务的价格一般是用外汇或国际货币来计价。目前大约70%的国家用美元来计价。但由于汇率的频繁波动,生产者和经营者在进行国际贸易活动时,就难以估算费用和盈利,这是贸易性汇率风险;另一方面,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借贷的都是外汇,如果借贷的外汇汇率上升,借款人就会遭受巨大损失,这是金融性汇率风险。其实外汇风险贯穿海外投资项目的整过程。
3.经营风险
企业在海外生产经营中由于不可抗力的影响或企业决策上的失误可能导致投资风险。这些经营性风险主要为生产、销售、资金、通货膨胀和库存等风险。实际上,由于环境、技术、管理甚至社会政治状况或自然条件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产品能否按照预期指标生产出来是很不确定的。如2010年印尼的气候反常,雨季持续时间加长,大部分印尼煤矿都无法按照预期计划生产煤炭,更无法保障煤炭供应合同的执行,这给许多煤炭企业造成巨大损失。这种经营风险主要来自大自然的变化,人们很难控制。
4.管理风险
企业在海外投资的过程中,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跨文化管理等环节存在的风险贯穿投资的始终,如果不加以重视,将影响投资收益。
企业海外投资其实是金融和实业的共同投资,资金的来源管理及运用、境外筹资管理等各个方面涉及的内容都较为复杂,加上企业会计制度与东道国制度或国际惯例的差异,使得企业财务管理也面临风险。
企业海外拓展过程中,人才匮乏的问题已经显现,国际型经营人才更是缺乏。根据我司经验,近两年澳洲矿业技术人员奇缺,而澳洲政府对外国相关技术人员输入审核严格,而本地技术人员的待遇要求更高,这与投资初期的人力资源成本预算出入太大,给企业的人力资源投资收益带来巨大压力。
另外,企业海外投资面临着复杂的文化差异风险。例如,发达国家企业习惯于用法律条文作为行动依据,而中国企业习惯于按上级行政管理机构的指令行事。如果不重视多元文化的差异,而采用母国为中心的既定管理方式,则往往增大管理上的风险。
5.经济风险
我们把各种内、外部风险归纳为整体风险,包括前面所述的政治风险、外汇风险、经营风险、管理风险。企业海外拓展最终目的是为了扩大经营范围,提高经济效益,而即使前面所提的各种风险都已避免,但依然可能是投资项目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之间存在偏差,给投资者带来不利或损失,这为经济风险。假如某企业要进行海外投资,首先分析项目的整体风险,看是否适合进行投资,然后才按照经济效益指标数据,计算出该项目的经济风险。海外投资项目的整体风险和经济风险对海外投资企业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某海外投资项目的整体风险企业能够接受,但是该投资项目的实际收益却达不到预期收益,项目经济风险较大,企业是不合适进行投资的;反之亦然。
二、资源型企业海外投资风险防范、规避的途径与对策
1.准确评估资源国的政治经济形势
为规避投资国的政治经济风险,在选择资源国作为投资国别时,必须要做好对资源国的政治、经济形势的了解和评估,做到心中有数,以便采取应对措施,防范和规避风险。可以通过以下四个途径:一是询问有关政府部门或商协会组织,比如贸促会矿业分会等组织。二是向专门的咨询机构了解。三是向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设在资源国的分支机构了解资源国的政治经济状况和投资项目的资信等状况。四是依靠间接情报来进行国际投资风险估计。为减少投资风险,尽量不在政局不稳定的国家进行投资活动,若确要到这些国家投资,也应采取由第三国提供担保的措施,即采取风险转移的方式。
2.充分利用外脑,使可行性报告真正可行
资源型企业在进行海外投资时,要有一个严格认真的可行性报告,并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在编写可行性报告的同时,可借助法律顾问、财税顾问及技术顾问等中介机构力量,特别是目标国当地的中介机构,以增强报告的可参考性。加大项目投资前期的尽职调查,充分考虑境外政治、法律、政策、环境、税收、资源、人力、汇率以及技术等多方面的风险因素并采取对应的预防措施,以规避风险,提高境外投资的成功概率。
3.培养国际化人才,建设一支懂得国际化运作的团队
有效地参与海外市场竞争和防范化解海外投资风险,都需要国际化的人才。国际化人才就是那些对国际商业规则、人文环境、法律法规有着比较全面的了解并能加以运用的人才。要在激烈的海外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走出去”的资源型企业就必须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针对目前海外投资企业严重缺乏国际化运作人才和经验的状况,从企业角度看,也应当重视人才的引进、储备和培养。加快建立一支懂管理、懂技术、懂外语、熟悉外国法律和制度的国际化运作团队。
4.不同手段搭配防范汇率风险
资源型企业在外汇的借、用、收、放四个环节中,尽量采用一个币种,因为币种越是一致,汇率风险就越小。此外,还可以采取黄金保值条款、外汇保值条款和特别提款权保值条款;选择币值趋降的币种,确定适度的外债规模和利率水平。同时,我国“走出去”的资源型企业应充分利用政策性保险公司和政策性银行为其开拓国际市场提供支持,通过办理投资保险与担保,将一部分风险转移给其他机构。
5.经营、管理和经济风险的防范
当项目投资合同签署,往往风险出现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之中,并且直接影响项目经济效益,左右经济风险。考虑到经营风险和管理风险防范措施的许多共性,把其归纳一起如下:
(1)当地化经营策略
当地化经营策略要求海外投资企业要使其生产经营活动适应东道国当地的文化、价值、消费等传统习惯,使企业产品或服务能满足特定市场和用户需求,以赢得市场和企业生存空间。首先,海外投资企业的生产、销售要适应东道国市场的经济和社会环境。其次,海外投资项目的管理也要当地化。如我司在印尼投资的煤矿雇佣当地员工和管理者,提高雇员在公司中持有股份的比例,使当地雇员对工作更有责任心和自豪感,有利于经营活动在东道国进行。另外要对企业中的管理人员和员工进行跨文化培训,在企业内建立共同的企业文化,从而降低跨文化风险。
(2)联盟策略
在当今的海外投资中,跨国公司和国际性战略联盟是竞争的主体。而中国大多数海外投资规模偏小,抗风险能力弱,规模效应差。所以中国企业应当通过各种形式的联合,获得规模效应,以增强抗风险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3)资金风险规避策略
资金风险的规避对海外投资项目来说非常关键。首先海外投资企业应尽可能地用较少股本和较多的东道国举债或者向多个国家的银行借款进行经营,这样可以大大降低海外投资项目的资金风险;其次是要根据海外投资项目的实际资金需求、企业自身的偿债能力来确定合理的负债结构;另外,海外投资企业要加强对海外投资项目营运资金的管理,优化资产结构,建立控制资金风险的机制。
(4)改善企业形象策略
海外投资企业的跨国影响力及其给东道国政府的印象决定了东道国对投资项目的重视程度,因而防范经营风险的另一重要策略是把东道国对企业形象的评估列入考虑因素。海外投资企业的企业形象策略应该是发展和培养有利的企业形象,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有利于降低企业在东道国所面临的风险。
(5)风险转移策略
风险转移可分为保险转移或非保险转移两种。投资者可向保险公司投保,以缴纳保险费为代价,将经营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承担。另外,投资者可利用其它途径将风险转移给别人,如签订合同、保证书等。例如,某承包者如果担心承包工程中基建项目所需的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可能提高,他可以通过招标分包商承包基建项目,以转移这部分的风险。
三、海外投资项目风险发生后的危机管理
海外投资风险最终发生时,企业要积极采取缓解策略来尽可能降低和弥补。要充分了解我国和东道国对海外投资企业保护的法律法规,争取和利用双边、多边投资保护协议等措施保护自身利益,如实向海外投资保险机构反映非商业性投资损失,必要时把政治风险争端诉讼与东道国或国际法庭,以减低和转移风险损失。另外,尽量把损失终止在投资注册公司,杜绝母公司的连带责任,这需要在注册投资公司或者签订投资合同是特别注意。风险往往不是人为所能控制的,一旦风险发生,最重要的是采取补救措施,尽量把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1.谈判补救
一般来说,东道国对海外企业实施国有化、出台不利于企业的政策等措施之前,会对有关企业提出警告,海外企业应充分利用这个时间来说服东道国改变决定。一旦政治风险发生,企业仍应积极向东道国政府阐明政治风险发生的利弊,必要时还可提出一些让步条件,要求东道国放弃不利外资的决定。实在不行,企业还可以运用一些政治战术进行谈判。例如,争取得到所在国反对党和邻国的支持、母国政府官方非正式的干预等。
2.法律补救
当谈判补救无效的时候,企业就应该寻求法律补救措施。如当地的法律、母国法律、取边或多边投资保护协定等。海外企业也可让母国政府通过国际法庭向东道国提出索赔。
针对国际工程中承包商面临的汇率风险,本文首先通过对影响汇率的因素和汇率理论进行分析,指出了汇率的随机波动性使得承包商难以可靠预测特定日期的汇率,从而必须面对汇率风险。进而从承包商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应对汇率风险的基本思路、阐述了应对汇率风险的具体方法。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汇率风险对承包商经营利润的影响是很大的,是承包商必需应对的风险。作为国际工程的承包商,需要在工程承包中,从项目开发开始直到项目结束的全过程,系统地考虑特定工程项目中所面临的汇率风险,选择适当的方法,比如,优化合同货币组合、在合同中加入调价规定、在企业内部总体平衡、利用金融工具等,对汇率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
关键词:风险管理;汇率风险;国际工程承包
一导论
在国际工程承包项目中,对各种风险的管理一直是参与项目的各方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在承包商面对的众多风险中,汇率风险是普遍的、不可回避的风险。特别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在近些年汇率大幅波动的情况下,对汇率风险的管理和应对就更有其紧迫性和现实意义。
随着我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趋紧密,我国企业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中快速发展。比如,2000年我国对外工程承包完成的营业额为83.78亿美元,到2004年就达到了174.68亿美元,在五的时间内翻了一番还多。由于我国对外承包工程的主要市场是风险相对较高的新兴的发展中国家市场,承包商对汇率风险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编写的《菲迪克(FIDIC)合同条件》,规定了包括合同价格和付款在内的国际工程承包合同的一般内容2。该合同条件规范了业主、承包商、监理工程师各方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已成为了国际工程承包合同中的基本参照条件。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九五"国家重点图书"国际工程管理教学丛书"对包括风险管理在内的国际工程管理涉及的各主要方面进行了较系统的论述。其中,《国际工程融资与外汇》(第二版)一书较集中地论述了汇率风险管理问题;林九江先生在《利用金融、信用险等多种手段积极应对人民币汇率升值》一文中,针对2005年7月21日后人民币汇率因实行新的汇率机制而升值以来,如何使汇率波动对出口企业的影响降到最低的程度,从政策、金融、信用管理、企业经营管理、行业商会和信用保险等各角度提出了应对方案。
另外,国际对国家风险进行的评级,从宏观的层面给出了国家风险信息,这些信息也有助于对该国汇率趋势和稳定性的分析。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2005年首次出版的《国家风险分析报告》,从中国承包商的角度出发,分别对不同国家的风险进行了介绍和综合评级。
由于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包括汇率政策在内的国家政策处于不断的调整和完善过程中,承包商所处的外界环境在不断发生着变化。随着我国金融行业与国际金融环境的接轨以及金融手段的创新,不断产生出了可供承包商选FIDIC合同条件由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编写,从1957的至1999年已进行了多次修订和改版。目前的最新版为1999年版,包括《设计采购施工(EPC)/交钥匙工程合同条件》、《生产设备和设计-施工合同条件》、《施工合同条件》、《简明合同格式》等四个文件,另外在前期出版的标准合同文件中还有《业主/咨询工程师标准服务协议书》等文件。择的新的应对融资风险的金融手段。门明教授编写的《金融衍生工具原理与应用》,系统介绍了金融衍生工具的原理和应用方法,为工程承包商利用金融衍生工具降低汇率风险提供了思路。
前述文献从不同角度,为国际工程承包商提供了分析汇率风险、进行汇率风险管理的思路和操作方法。在这些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作者在工作中的经历,在本文中从承包商的角度出发,对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的汇率风险管理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讨论了汇率风险难以预测的特点及其对承包商的危害,总结出了应对汇率风险的思路,介绍了多种应对手段。二、国际工程项目中承包商面临的汇率风险
外汇汇率风险是指一个组织、经济实体或个人以外币计价的资产(债权、权益)与负债(债务、义务),因外汇汇率波动而引起其价值上涨或下降的可能。对国际工程承包商而言,外汇风险主要是指由于外汇汇率波动而引起的应收资产和应付债务价值的变化。其主要表现是:第一,即期或延期付款的商品、劳务或工程,在标的物已发货或交付、而货款尚未收支这一期间,外汇汇率变化所发生的风险;第二,以外币计价的国际信贷业务中,在债权债务未清偿前所存在的汇率风险;第三,未交割的远期外汇合同的一方,在该合同到期时,由于汇率变化,交易一方可能用更多或较少货币换取另一种货币的风险。
在国际工程承包中,在承包商开出各类付款保函、业主支付预付款、工程进度款,并扣留质量保证金已成了最基本的安排。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承包商以某种方式为项目融资、接受业主的延期付款从而承担汇率风险已成了一般安排。在BOT项目中,承包商承担汇率风险的时间经常达到十年以上。另一方面,承包商的融资、采购活动中也经常会涉及到汇率风险。强势货币和弱势货币都可能给承包商带来风险损失。由于承包商还要用本币进行项目结算,因此,本币、外币(可能有不只一种外币)和时间构成了外汇风险的三个基本因素。
汇率风险可能对企业造成严重影响。近期发生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就是一个例证。因国际游资利用相关国家金融体系中的内在不平衡而刻意进行冲击,从泰国开始,各国政府被迫放弃了本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各国货币大幅贬值。原来以固定汇率制度为基础投资于东南亚各国的公司因此而受到了严重冲击。如拥有240亿港元总资产的香港百富勤投资集团有限公司(PeregrineInvestmentsHoldingsLimited),就是因为受到本次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打击而被迫倒闭的。我国从事国际工程承包的企业很多缺少相应的生产/施工实体,主要利用自身的融资能力、管理能力和市场渠道承揽工程项目,通过分包/采购合同组成针对特定工程项目的联合体实施工程。在履约过程中,承包商的主要工作是组织协调各方来完成工程的建设。由于市场竞争激烈,承包商的账面预算利润常在10%左右,而工程的建设及收款周期一般要几年。即使正常情况下,汇率在几年的时间内波动10%的情况也是常见的。当以外币作为合同结算货币时,由于汇率的波动,完全有可能大幅减少项目利润,甚至造成项目的亏损。
三、影响汇率的因素及汇率的预测
(一)影响汇率的主要因素
实行浮动汇率制的国家,其汇率(即期/远期)主要取决于对该国货币供求的变化。影响外汇供求变化的因素包括:国际收支状况、国民收入、通货膨胀率的高低、货币供给、财政收支、利率、各国汇率政策和对市场的干预、投机活动与市场心理预期、政治与突发因素等。
实行固定汇率政策的国家,其货币的汇率取决于货币当局的政策,其变化趋势更多受政策目标的影响。这里要注意的是,固定汇率是指将本国货币与国际上某个或者某些主要货币(如美元或者一篮子货币)的比率固定,其本币也会跟随该参照货币一同变动。现实中,多数国家都会对汇率进行程度不同的管理或干预,以实现其经济目标。
(二)汇率理论及预测结果分析
目前,我国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中,单纯追求销量和市场份额,忽视了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管理思想僵化落后,使企业管理局限于生产经营型管理格局之中,企业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企业的财务风险屡屡发生。
一、财务风险的涵义及表现
财务风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一般来说,企业的财务风险指筹资决策带来的风险。筹资渠道的不同选择、筹资数额的多少必然会引起企业的资本结构发生变化,因此产生财务成果的不确定性。这里的筹资通常是指举债,因此狭义的财务风险可界定为企业因举债利用财务杠杆而导致的财务成果的不确定性。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的因素影响,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从而使企业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财务风险主要表现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收益分配风险、现金流量风险、连带财务风险、外汇风险和资本营运风险等形式。我国加入WTO以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环境出现了变化,财务风险也随之出现一些新变化。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一)筹资、投资风险增大
加入WTO以后,金融业的竞争进一步加大,国家对金融机构的监督也进一步规范。我国金融企业必须要加强自身的管理,企业只有具备良好的信誉、盈利能力和发展前景才能获得资金,并且金融机构执行到期还债的弹性也会减少,而制度执行的刚性会增加,这样就增大了企业的筹资风险。此外,国内诸多产品的投资报酬率下降、投入资金回收期增长,投资的风险增加。
(二)外汇风险进一步加大
我国的出口企业在享受更多国家的最惠国待遇的同时,也承担了更加复杂的不利因素。在跨国经营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涉及更多币种、更大量的外汇结算业务,这样就会增加外汇交易风险和折算风险;同时,更多的国外金融机构正在进入,我国企业有了更多的筹资方式和渠道,这无疑会加强企业与国际资本市场的联系,也会进一步增加外汇风险对企业的影响。
(三)资本营运和管理风险加大
国内企业,特别是在某些行业领域具有优势的企业,将和国外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争夺上短兵相接,以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而实施外部扩张的最好方式就是采取兼并、收购、重组的方式。国内许多企业由于产品生产成本相对过高,因此在一定时期内会处于困境。企业既要筹划实施并购,也要忙于并购,这样就大大增加了资本营运风险。
二、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不同的财务风险产生的具体原因不尽相同,既有企业外部的原因,也有企业自身的原因。总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负债资金比例过高
在我国,资金结构主要是指企业全部资金来源中权益资金与负债资金的比例关系。由于筹资决策失误等原因,我国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具体表现在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例过高。很多企业资产负债率达到30%以上。资金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二)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投资失误
投资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中,由于企业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能力低下的原因,导致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决策失误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财务决策的科学化。
(三)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是有财务活动,就必定存在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中,我国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会避免财务风险,风险意识的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是我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企业与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
(五)企业赊销比重大,应收账款缺乏控制
由于我国市场已成为买方市场,企业普遍存在产品滞销现象。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同时,由于企业在赊销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盲目赊销,造成应收账款失控,相当比例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直到成为坏账。资产长期被债务人无偿占有,严重影响了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三、企业规避财务风险的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财务风险观念
企业财务风险作用于企业,通常表现为企业资产流动性下降、经营资金不足、资产负债率过高、债务负担沉重及盈利能力下降等,这些问题都与企业财务会计的管理直接相关。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应居安思危,树立风险观念,强化风险意识。具体来说,应加强动态分析,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变化情况,使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理财活动中能保持灵活的适应能力。提高风险价值观念,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置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工作,理顺企业内部的财务关系。
(二)运用适当的技术方法
规避财务风险的技巧、方法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分散法,即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对于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企业可以与其它企业共同投资,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分散投资风险,避免因企业独家承担投资风险而产生的财务风险。(2)回避法,即企业在选择理财方案时,应结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前提下,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3)转移法,即企业通过某种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其他人承担的方法。转移风险的方式很多,企业应根据不同的风险采用不同的风险转移方式。(4)降低法,即企业面对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努力采取措施降低财务风险的方法。因此,每个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必须重视财务风险的防范工作,以有效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
(三)建立科学的财务预测和风险监控机制
准确的财务预测,能使企业预先知道自己的财务需求,提前安排融资计划,估计可能筹措的资金量,在了解筹资满足投资程度的基础上,安排企业生产的经营和投资,从而使投资与筹资相联系,避免由于两者脱节而造成的资金周转困难。预测还包括了对未来各种可能前景的认识和思考,通过预测可以提高企业对未来不确定性事件的反映能力,从而减少了不利事件出现带来的损失。同时建立风险监控机制,使企业具备风险自动预警功能,对事态的发展形式、状态进行监控,信息反馈,及时对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与预期不符的变化进行反映,研究相应的对策和控制手段,把不确定性事件带给企业的风险降到最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