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外汇风险分析

外汇风险分析

时间:2023-08-23 16:59:30

外汇风险分析

第1篇

摘 要 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投资,不但面临着投入资本的外汇风险,还在经营活动中存在经常项目下的外汇风险,而国际上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在很长一段时期会一直存在,对外汇风险的防范和管理已成为外资企业在经营中要面临和解决的实际问题。本文针对外商投资企业对外汇风险的管理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对外资企业如何降低汇率风险提出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 外资企业 外汇风险分析 风险管理 防范措施

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投资,不但面临着投入资本的外汇风险,还在经营活动中存在经常项目下的外汇风险,是外汇风险的直接承担者,有着强烈的需要对外汇风险进行管理,以控制和降低外汇风险。

一、外资企业的外汇风险分析

外汇风险,又称汇率风险,是指因外汇市场上的汇率变动给参与外币交易的企业或个人带来经济损失或获得收益的可能性。企业所面临的汇率风险通常是由于汇率波动的时间差、地区差以及币种和期限结构不匹配等因素造成的。汇率风险既可能带来风险损失,也可能带来风险报酬。

美国的财务学教授Shapiro将外汇风险类别划分为:折算风险,交易风险,经济风险三部分。

折算风险是指不同的地域的母、子公司为了反映公司整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母公司会在每一个会计期末按照自己所在国的记账本位币将子公司的财务报表折算成本币。编制合并财务报表;这种折算时受汇率波动影响的风险。

交易风险是指在跨国交易中,由于合同的签约日和履约日的时间差异,不同的汇率导致应收债权和应付债务的价值发生变动的风险。它是合同规定的,由汇率变动对将来特定时刻以外币表示现金流入现金流出引起的汇兑损益的不确定性。对于外资企业来讲,只要发生以外币计价的对外销售的交易日与实际估算的收汇日不一致,就会存在由于汇率变动产生的实际多收或少收外币的可能性。

交易风险和折算风险在一定程度上有重叠,因为企业财务报表上的科目,如应收应付科目,已经包括折算风险的一部分,但它与折算风险不同的是,折算风险所产生的汇兑损益不会对现金流量产生直接影响,不会影响公司的真实价值,而交易风险会产生实际的外汇损益,对外资企业的现金流量和经营成果均有直接的影响。

经济风险是基于公司价值的层面,以未来现金流的现值来衡量的公司价值,当汇率改变时亦会改变,会影响企业盈利能力和现金流量的一种潜在风险。经济风险是一种深度的风险,对外资企业的影响最大,从长期来看,经济风险对外资企业的竞争力产生直接影响,足可以让一个企业陷入困境。

二、外资企业的外汇风险管理及措施

对于外资企业来说,外汇风险管理就是通过风险的识别、预测和衡量、选择有效的手段,尽可能的降低成本,有计划地处理外汇风险,以获得企业安全生产经营的经济保障。这就要求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识别,充分认识和分析各种外汇风险可能对企业造成的影响,加强外汇风险的管理,有效的防范和降低外汇风险的发生。

1.管理出口贸易方面签订的合同条款约定

外贸企业在签订出口合同时,要充分考虑汇率方面问题,合理规定双方都可以接收的可能出现的风险比例。对外出口时,双方都希望在交易中能够最大限度降低汇率风险,这就涉及计价货币的选择。(1)选择本币作为计价货币,不涉及货币的兑换,对外资企业而言,没有外汇风险;(2)选择可自由兑换货币最为计价货币,便于外汇资金的调拨和运用,一旦出现外汇风险,可以立即兑换成另一种有利货币,虽然这是大多数企业的选择,但实际风险出现时,要么货币兑换受到影响,要么汇率已经大幅波动,损失已经产生;(3)选择软硬货币搭配,即收硬损软,能够减少汇率风险,出现风险,双方共同承担。

2.管理汇率风险相关的敞口头寸

企业在管理汇率风险方面,使用最基本的买卖头寸的平衡法,这是相当有效的,所耗费的成本也是相当低的。买卖头寸的平衡法是通过对外汇中买卖头寸进行调整,来实现平衡的方法,外汇交易中出现的风险敞口就是进行买卖头寸中的差额,因此,如果买卖差额是零的时候就能完全避免外汇的风险。企业可以通过调整出口和进口的收付汇时间,实现一定程度下进行的买卖头寸的平衡。

3.运用避险法管理汇率风险

要避免风险,可以在贸易中提前采取措施应对可能出现的汇率变动的情况,这是一种相当有效的管理汇率风险的方法。在这种避险法中的外汇交易是相互独立的,在不影响交易过程中另一方利益的前提下,通过外汇的交易,对外汇风险进行管理。可以对收汇的金额提前进行锁定,避免人民币汇率出现变动可能引起的风险。

总之,对于出口型企业的外汇风险,主要是外汇应收账款的汇率波动损失,以及出口订单的汇率损失。可以采取的措施有人民币结算,出口合同保值条款等方法。对于进口型企业而言,在目前人民币保持升值的走势下,对进口型企业是比较有利的,但从长期来看,人民币汇率政策必然会与经济和贸易状况相联系,对于外汇风险也要有相应的策略应对准备。

三、外资企业外汇风险的内部控制

1.提高财务管理方面的人员素质

财务管理部门人员应该在企业进行经营管理方面重点管理外汇风险,各个财务人员之间应该及时沟通信息,相互配合,对企业中使用的外汇资金使用充分了解。在提高风险意识的同时,加强引进外汇风险管理人才,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

2.对会计的管理制度进行相应的完善

完善会计的管理制度,这可以有效降低中小企业的外汇风险。我国的会计制度尚未对外币制定相关完善的规范,对制度进行有效完善,可以有效控制风险的出现。

3.在进行贸易经营中要选择合适的币种和汇率

外汇风险的大小与具体的汇率相关,是一种现金风险。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汇率会因种种因素的影响产生变动,这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外汇风险。选择合适的币种和汇率进行贸易经营,可以大大降低风险。

四、结论

外资企业可以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对可能会出现的不可避免的外汇风险问题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同时也可采取有效的方法获取尽可能的外汇风险收益,让企业争取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在外汇业务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完善外汇风险的管理制度,这样才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与发展。

第2篇

【关键词】外汇储备;风险分析;人民币国际化;海外直接投资

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及以出口为导向的对外贸易战略的实施,中国的外汇储备量不断攀升,从2006年2月以来一直占据全球各国外汇储备的首位,并且数额占全球外汇储备总额的比例高达三分之一。巨额外汇储备是中国经济发展成就的体现,但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带来的国际经济竞争的加剧及国际经济结构的调整,再加上中国外汇储备结构的不合理,巨额外汇储备也带来了诸多的烦恼。尤其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后引发的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及各国为恢复经济所实施的经济发展政策,使中国的外汇储备面临着巨大的风险。中国应加强对外汇储备的管理以有效地降低损失,提高中国的金融竞争实力,更好的参与国际经济竞争。

一、中国外汇储备的现状分析

(一)数量上,外汇储备余额巨大且逐年增加

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截止2014年底,中国外汇储备额已高达38430.18亿美元,约占全球外汇储备金额的1/3,是排名第二位的日本外汇储备的3倍,稳居世界第一位。按照世界通行的惯例,一国的外汇储备的合理金额为该国三个月的进口额,中国的外汇储备额显然大大超过这一标准。

(二)结构上,无论是外汇储备占海外总资产的比例,还是外汇储备自身结构上都极不合理

首先,中国的外汇储备在国际投资头寸资产中所占的比重^大,而对外直接投资、组合投资及其他国际投资头寸的存在形式占比很低。中国海外资产中外汇储备约占67%,而对外直接投资、组投资各仅6%和9%,其他投资占18%。其次,中国的外汇储备资产中同样存在着结构不平衡的问题,呈现出明显的高美元化、低黄金化。

二、中国外汇储备的风险分析

(一)外汇储备过多而且增长迅速必然导致中国持有外汇的成本不断攀升,造成资源浪费和资金闲置

持有如此高额的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很高,如果中国持有外债的同时又借人外债,相当于是以低成本把钱借给外国人使用。同时,高额的外汇储备并没有转化成实际的生产资料,也就无法创造财富。所以,过高的外汇储备成本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过高的外汇储备容易加剧国内的通货膨胀

由于外汇的供求关系不平衡,而且中国实行强制结售汇制度,政府必须拿出更多的人民币投放到市场来收回不断流人的外汇,市场上流动的现金越来越多,造成了流动性剩余和不断严重的通货膨胀。

(三)外汇储备的迅速增长无形中加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从而不可避免地影响了中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

绝大多数情况下,一国的外汇储备数额增加,就会导致该国货币汇率上升。而在欧美不断对中国实施各种贸易制裁措施和人民币汇率持续上升的国际形势下,本来就没有核心技术支持的外贸企业在失去了价格上的优势后根本不是大型企业和外企的对手从而纷纷倒闭,出口下降,失业人数增加,经济增长放缓。

三、如何规避外汇储备风险

(一)鼓励海外直接投资,扩大外汇储备的使用手段

在改革开放之初,我国主要强调的是“引进来”,如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引进外资等,而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应该加快本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利用雄厚的外汇储备投资国外的资源,对国外的资源进行开发投资利用,投资国外的能源型企业,进行战略性投资:同时投入大量资金,努力提升民族创新力。

(二)适当的增加持有黄金的比重

黄金长久以来一直作为硬通货,现代经济虽然金融体系、比特币愈发发达,但长久以来作为硬通货的黄金具有高安全性、低风险的特点,作为对冲金融市场风险的工具获得广泛的认同。黄金又是一种投资工具,近年来黄金的投资收益率也有不错的表现。因此,从安全性的角度考虑,中国可以利用货币外汇储备购买黄金资源性矿产,通过生产开采即可以增加黄金的储备量,又可以优化外汇储备的机构,降低美元贬值带来的资产缩水风险。

第3篇

2002年以来,国内金融机构纷纷推出个人外汇理财产品,外汇结构性存款即是其中之一。外汇结构性存款是结构性产品的一个种类。结构性产品是指将固定收益产品和某类金融衍生品进行组合而成的一种复合金融产品,其中的金融衍生品一般是期权。[1]外汇结构性存款的核心特性是指银行在外汇定期存款这一固定收益产品的基础上,根据客户对利率汇率等资产价格的预期,嵌入与利率汇率等标的相挂钩的期权,提供给投资者。[2]投资者是期权的卖方,收取期权费;银行是期权的买方,交纳期权费,享有执行期权与否的权利。投资者的收益来源于外汇存款利息收入和卖出期权所获得的期权费;银行收入源于外汇存款拆放利率与客户存款利率之差、将期权转售卖出价与从客户买入价之差及持有期权到期所赚取的投机利润。

大多数投资者投资外汇结构性存款时看中的是其高收益的特点,并把它当成不存在风险损失的银行定期存款,对于外汇结构性存款的风险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但风险收益是永远相配比的,高收益必然高风险,本文试图对其实际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为外汇结构性存款运作提供一些合理的建议。

一、投资者在外汇结构性存款中面临的风险

1.市场风险。投资者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就是市场风险。外汇结构性存款与利率、汇率等标的挂钩,投资者的未来收益取决于所挂钩标的变动是否与其原先预期一致,如果市场发生出乎投资者意料的情况,他们将面临重大不利局面,不仅正常收益不能实现,甚至存款本金都会受到侵蚀。投资者面临的市场风险因产品种类不同而不同,以市场上常见的与美元LIBOR利率挂钩的外汇结构性存款产品为例:固定收益型外汇结构性存款的收益是固定的,不因挂钩标的波动而波动,其主要风险是美元LIBOR利率上涨,使投资者丧失获取更高收益的机会;浮动收益型-正向浮动型的收益是浮动的,可以避免利率上升带来的损失,但在LIBOR走低时,产品与LIBOR正向挂钩可能带来损失;浮动收益型-反向浮动型可以避免利率下跌带来的损失,其风险在于LIBOR走高时,产品与LIBOR反向挂钩可能带来损失;浮动收益型-利率参考型可以有效避免利率浮动损失,其风险在于LIBOR不在参考区间内的天数越多,利息越低。如某一与利率区间挂钩的结构性产品,名义收益率为6%,实现这一收益的要求是投资期内三个月的美元LIBOR利率在0-5%区间内,假如这一年利率实际只有一半时间落在该区间,则该外汇理财产品的实际收益率只有3%,极端情况下,利率没有一天落于0-5%的区间内,投资者的收益将为零,与所说的6%差距甚大。

2.流动性风险。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可以流通转让,普通定期存款一般可以提前支取,而目前各家银行的外汇结构性存款都还不能转让,部分产品规定在任何条件下客户都不得提前支取,另外有些产品虽然可提前支取,但也得交纳很高的违约金。客户一般只有持有到期的义务,而没有提前支取的权利;银行则有权提前终止存款,这根本上也是由期权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决定的。客户在未到期前存在应急资金需要时,不能够提前支取,面临流动性风险。目前,有些银行也推出了能够用来进行质押融资的外汇结构性存款产品,客户有应急之需时,可以结构性存款作质押获得融资,为客户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性,但受制于质押融资比率,客户获得的流动性也会不同,同样存在一定的流动性风险。

3.交易对手——银行的风险。银行在外汇结构性存款产品经营中存在很大的风险,而不同实力和信誉状况的银行对风险的承受力和处理对策是不同的,这将直接影响到投资者的投资收益和本金安全。本身人员配备较差、操作手段落后的银行在自身经营过程中会隐含更大的风险,对投资者带来可能的危害。而且外汇结构性存款产品的收益率有名义收益率与实际收益率之分,银行在宣传时只给出名义收益率,最后期满时的实际收益率可能会与名义收益率有很大差异。另外,根据《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未经银监会批准,任何金融机构将不得从事衍生品交易业务。目前并不是所有银行都可以推出外汇结构性存款产品,某些银行在准备不足、尚未获批的情况下,推出个人外汇理财产品,一旦业务被叫停,必将给投资者带来潜在风险。

4.错误认识带来的风险。外汇结构性存款本身就是一个金融衍生品,是高风险高收益的集合体,认识到这一点对于投资者来说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到对风险收益的估计,影响到他们的投资决策、投资资金数量和来源(自有外汇资金还是从其它渠道借入)。如果完全把外汇结构性存款看作是类似外汇定期存款的无风险的固定收益产品,面对高额收益,投资者会倾注大量自有资金或者从正常渠道借入甚至直接从外汇黑市等非正常渠道借入资金牟取利润。投资者的无知和盲目本身就是一种风险,目前火爆的市场,实际上潜藏着很大的风险隐患,成为未来的风险源头。

二、商业银行在外汇结构性存款中面临的风险

1.市场风险。期权对于买卖双方都是权利义务的结合,双方分别承担不同的义务责任,享有不同的权利。银行作为期权买方,面临持有期间市场向不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的风险。面对暗含的市场风险,银行一般会采取将隐含在外汇结构性存款中的期权打包在国际市场上出售,银行售价要比买价高,从中还可以赚取利差;也可以将结构性存款整体出售给其他银行或交易商,转移风险,获取利差。另外,如果银行愿意自己承担风险,则持有期权到期以赚取投机利润;如果银行为投资者提供的结构性存款产品太过复杂和个性化,银行在转售时就存在找不到买主,只能被动持有到期,暴露于市场波动风险之中,而为规避风险,银行可以选择其它衍生品进行保值避险,这样银行整体利润就比较低,而且国内金融衍生品市场品种单一,严重缺乏银行所需要的避险工具,其中的风险就只能自担。

2.信用风险。银行在提供外汇结构性存款时,有两个交易对手,投资者和其它银行或交易商,因此存在两方面的信用风险。(1)投资者信用风险。根据有关规定,客户用于外汇结构性存款的存款资金必须是符合法律规定的合法资金,禁止银行为非法的或来源不明的外汇资金提供此类产品,银行有责任对客户的资金来源和合法性进行审核,但实务当中存在客户用伪造证明等手段骗过银行审核的情况,银行承担了由此带来的风险。另外,实际操作过程中,如果银行为客户提供融资服务,客户只需要提供部分资金,其余由银行供给,这种情况下,如果到期市场发生巨大不利于客户的变化,导致客户不能归还所借款项,损失只能由银行承担。国内的市场运作一般是客户完全以自有外汇资金进行投资,银行不对其融资,故可避免类似风险。(2)其它银行或交易商信用风险。国内银行一般在与客户达成交易后,将外汇结构性存款立即转售给国外交易商,通过他们来转移风险,赚取利差。这样国外交易商的信用状况就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国内银行是否安全转移风险。交易对手的违约,将导致国内银行完全暴露于风险之中。国内银行在实务当中,一般会选择信用卓著的境外银行或交易商作为交易平盘对手,信用风险很小。

3.操作风险。外汇结构性存款作为复合金融衍生品,具有相当复杂性,对银行操作人员的素质有较高要求,操作难度比较大,而我国从2002年才推出此类产品,经营时间短暂,普遍缺乏实际业务操作经验和对风险的有效控制,未建立完备的业务操作流程和完善的制度,蕴含很大的操作风险。在实务当中,中行、工行主要出具“资金管理协议书”,但一些分支机构未经总行授权也以自身名义对外签署此类协议书,违背了市场主体准入原则;一些分支机构甚至给客户出具存单,混淆了外汇结构性存款的性质,给客户造成资金安全无风险的错觉,使银行面临在交易出现损失的情况下无法兑现存单的司法诉讼风险。会计处理方面,有些银行通过“存款”科目进行核算,混淆了外汇结构性存款的性质。银行以经营一般存款的思维和方式来经营外汇结构性存款,必然导致对其中所含风险的麻痹大意,引致风险隐患。合约签署方面,分行与客户、总行与境外交易商所签署的合同不具有法律上的一一对应关系,实际上为两个交易合约,模糊了商业银行总行“代客交易”和“自营交易”的业务性质,若不加强管理,可能会造成合约挪用、串户等问题。[3]

三、外汇结构性存款对宏观经济带来的风险

1.外汇市场风险。由于外汇结构性存款收益较高,一经推出就受到投资者的追捧。投资者纷纷提取尚未到期的外汇定期存款购买,造成短期内外汇资金的大规模流动,直接影响到被提款银行的正常经营。当市场又推出更高收益的产品时,又会导致外汇资金的大量流动,对外汇市场经营秩序造成很大冲击;而且投资者对收益率的较高预期,迫使以后推出的类似产品不断提高收益率,致使银行恶性竞争。另外,为追逐高收益,一些投资者不惜从黑市购买外汇,投资于结构性存款牟利;随着竞争的加剧,一些银行分配给员工结构性存款销售任务,某些员工迫于任务压力,也进入外汇黑市购汇,进一步刺激了黑市的活跃,使本已收到很大打击的黑市交易又日渐活跃,不利于外汇市场的健康发展。

2.洗钱风险。根据《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商业银行开办结构性存款必须经银监局批准获得市场准入资格。之后,外汇业务的运营监管由银监局和外汇局共同负责,前者侧重风险性监管,后者侧重合规性监管。商业银行获得开办外汇结构性存款市场准入资格后往往忽视在外汇局备案,而外汇大额资金交易是由外汇局监管,这就使得外汇结构性存款的准入和监管分离,必然出现审批与监管脱节,导致外汇局对外汇结构性存款市场资金流动监控的失控,为不法洗钱活动带来可乘之机。[4]另外,随着越来越多的银行获得市场准入资格,市场竞争愈加激烈,为扩大市场份额,部分银行会违反规定,擅自降低对外汇资金审核标准甚至不予审核,导致大量黑钱通过结构性存款进入正常渠道,对于我国的反洗钱斗争极为不利。

3.监管风险。对于金融衍生品的监管,直到2004年2月才出台了《金融机构衍生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之前一直没有一部完整的法律法规。这一《办法》的出台必然为监管机构提供一个标准,有利于监管工作的开展,但它仅仅是一个框架规定,对外汇结构性存款未作专门规定,监管机构在履行监管责任时,缺乏明确的指导,只能靠自己的理解和经验来操作,缺乏法律依据和准绳。另外,监管机构也存在多维监管。《办法》规定,商业银行开展结构性存款业务要经银监局批准获取市场准入资格,但之后的业务运营要接受银监局和外管局共同监管,两个机构在监管过程中,可能存在互不通气、消息闭塞、分散监管的问题,导致不能有效地实行监管,不能及时地发现存在的问题和风险源头。

四、防范外汇结构性存款风险的对策和建议

结构性外汇存款在我国的火爆说明了它适应了各方的需要,一方面,它为银行找到了吸收外汇存款的妙方,克服了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外汇存款的流失和下降,而且成为银行的一个颇具吸引力的中间理财产品,有助于银行盈利模式的转变,增强银行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市场的火爆也直接反映了巨大的市场需求,类似外汇结构性存款这样的理财产品必然具有诱人前景和广阔潜力;再者,结构性存款作为一种金融衍生品,它的推出和成功运作对于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有重大意义。对于它的发展,笔者认为应该营造良好的环境鼓励各金融机构大力发展和不断创新,同时也应加强风险监控,防患于未然,保证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为促进外汇结构性存款的健康发展,笔者从投资者、银行和监管者三方面提出以下建议。

1.投资者。要充分了解所选择的产品、产品的特点、价格变动区间以及超出该区间变动的可能性,弄清挂钩产品超过变动区间后所带来的风险大小,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要合理计算收益,特别是与普通存款收益进行比较,计算出准确收益情况。对于一般投资者来说,专业素质不高,可选择低风险的结构性产品,如固定收益型外汇结构存款,它的特点是无论市场利率或LIBOR如何变化,投资者都是按照协议以事先确定的利率计算收益。很显然,这类存款的名义收益率不会变化,只承担了实际收益率缩水的风险。对于具备专业素质,对各国利率和汇率的走向有一定把握能力的投资者,可选择像浮动收益类高风险高收益的产品,如正向浮动,即产品与LIBOR正向挂钩,投资者所获得的约定收益率随LIBOR上升而上升,适合于美元利率存在可能快速上涨的情况,对投资者比较有利,而当LIBOR逆向下跌时,投资者将丢失高收益机会。

2.银行。(1)信用风险方面,对于境外交易对手,应选择信誉卓著的机构;对于客户,不为其提供融资服务,只以其所拥有的实际外汇资金提供外汇结构性存款服务。(2)操作风险方面,严格建立健全完备的业务操作制度和规程,建立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业务流程控制体系,各岗位要合理分工、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在为客户提供高效快捷的服务同时,将操作风险扼杀于襁褓之中;建立严格的授权制度,各级别、各岗位员工在授权限度内操作,超过限度,必须向上级报告;交易、交收、结算分属不同的部门,相互制衡监督。[5](3)进行产品的市场推介时,应详尽而又完整地向客户说明结构性存款的情况,既应包括收益情况,更应包含蕴含的风险内容,让投资者对风险收益情况有一个完整的了解,便于他们做出投资决策,以免造成对客户的误导。(4)严格遵守《金融机构衍生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接受监管机构的监管,获得银监局的批准后,还应到外汇局备案,向其报告大额资金交易情况,严格按有关规定对客户资金来源进行审核,只对符合规定的合法资金叙做外汇结构性存款业务。(5)对于市场风险,银行要加大对交易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市场操控能力;要大力开发创新性金融避险工具,规避外汇结构性存款所蕴含的市场风险;开发适合自身特点的风险测控预测模型,提高对市场利率、汇率等变动的预测准确度。(6)加强产品创新,推出更加满足客户和市场需要的结构性存款产品。如针对一般结构性存款产品投资者没有提前终止权,面临严重的流动性风险的现实,许多银行推出了自己的创新产品,例如:中国民生银行推出了银行和客户同时拥有提前终止权的结构性存款产品,之后又推出了银行无提前终止权而客户方面可提前终止的产品,使得客户可根据自己对市场形势的判断,做出是否提前终止的决定。对于挂钩标的的选择也可以进一步扩大,而不仅仅局限于利率或汇率。

3.监管机构。首先要知道外汇结构性存款是一种很好的产品创新,它的发展对于整个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对它的监管原则不应是简单禁止,而应是引导和保障,在完善和健全风险监控的基础上促进整个市场的发展。为此,监管者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加大宣传,对投资者进行有关结构性存款的知识教育,提高投资者的市场把握、风险识别能力,增强投资者的风险投资意识。(2)强化对银行的合规性监管,加大对银行合规性检查的力度。(3)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相关金融衍生品及结构性存款立法工作,对金融衍生品及其结构性存款的交易细节、操作要求、流程设计、风险控制做出详细的规定,确保银行有效地控制风险。(4)进一步推进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建设工作,大力推进金融创新,鼓励和支持更多的金融衍生品工具的出现,为银行提供多样的避险工具,而不是消极地将外汇结构性存款简单地转售给外国交易商作商,赚取固定但微小的利差。(5)协调监管机构之间的职能作用,相互通报,实现信息共享和交流,共同监管,提高监管效率。

参考文献:

[1]刘行黎.结构性外汇存款的投资属性与银行盈利模式的改变[J].新金融,2004,(5).

[2]童晖平.个人外汇结构性存款理财产品的收益风险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5,(10).

[3]吴水平.外币结构性存款:细节操作仍需规范[J].中国外汇管理,2005,(7).

第4篇

关键词:外贸企业;外汇风险;规避策略

我国自2005年7月21日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更富弹性的浮动汇率制度之后,人民币汇率波动非常频繁,就人民币兑美元来看,汇改后的第一年里,人民币升值幅度1.5%,第二年和第三年人民币分别升值5.5%和10.9%,而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市场动荡逐步演化为全球金融危机,人民币放缓了升值步伐,开始小幅波动,进入2008年12月人民币汇率开始出现暴跌,甚至在12月1日出现跌停,创下汇改以来最大跌幅,而2009年10月初,七国集团又老调重弹要求人民币升值,由此可见人民币汇率的剧烈波动。人民币汇率频繁且剧烈的波动必将给我国的外贸企业带来极大的外汇风险,并最终影响外贸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因此如何规避外汇风险也就成为外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方面。针对外汇风险的规避,本文从企业与外商、企业与银行和企业自身三个角度进行探讨。

一、通过与外商协商相关合同款项规避风险

1 选择有利的合同计价货币

外汇风险的大小与外币币种有着密切的联系,交易中收付货币币种的不同,所承受的外汇风险会有所不同。在外贸交易中,为了规避外汇风险,首先应尽量采用人民币作为合同计价货币,这样就避免了货币的兑换问题,也就不存在汇率风险。我国正在进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相信不久在国际贸易中就可以大规模使用人民币作为合同计价货币,但在此之前不能以人民币作为合同货币的情况下,则应争取出口时选用币值稳定、坚挺的“硬币”作为合同计价货币,进口时选用币值疲软的“软币”作为合同计价货币。出口时用“硬币”作为合同货币,当结算时这种货币汇率上升,则可以收到的同样多的外汇兑换更多的本国货币。进口时用“软币”作为合同货币,当结算时汇率下跌,则可以较少的本国货币兑换更多的外币用来清偿货款。但是外商可能也有同样的考虑就会产生矛盾,这时就要看双方的谈判能力了,也可以考虑双方提出的计价货币在货物总值中各占一半,使得利益风险双方共担。

2 在合同中加入调价条款

在实际交易中,计价货币的选择要受交易意图、市场需要、商品质量、价格条件等因素的制约,造成出口有时不得不以软币计价,进口有时不得不用硬币计价。这样就有潜在的外汇风险。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弥补风险,外贸企业就要考虑采取灵活的合同条款,可以考虑在其中加入加价保值和压价保值的调价条款。

加价保值条款主要用于出口贸易上,是指出口企业接受以软币计价成交时,将汇价变动所造成的损失推人出口商品的价格中以转嫁汇率风险。其计算公式是:加价后商品总价值=原商品总值×(1+计价货币贬值率)。压价保值方法则主要用于进口贸易上,是指进口企业进口时接受硬币计价成交时,将汇价变动可能造成的损失从进口商品价格中剔除,以转嫁风险。其计算公式与上述加价保值公式正好相反:压价后商品总价=原商品总值×(1一计价货币升值率)。

3 在合同中加入货币保值条款或外汇风险分摊条款

经过与外商协商,可以在合同中订立适当的保值条款,以防止汇率多变带来损失。货币保值条款的种类主要有黄金保值、硬货币保值、“一篮子”货币保值。目前合同中采用的一般是硬货币保值条款。订立这种保值条款需注意三点:首先,要明确规定货款到期应支付的货币;其次,选定另一种硬货币保值;最后,在合同中标明结算货币与保值货币在签订合同时的即期汇率。收付货款时,如果结算货币贬值超过合同规定幅度,则按结算货币与保值货币的新汇率将货款加以调整,使其仍等于合同中原折算的保值货币金额。

外汇风险分摊条款就是在主合约上附一个价格调整条款,允许汇率在某一上下的区域内调整,若真正的汇率波动超过此上下限,则超过部分所引起的差额由买卖双方平均分摊。

二、利用银行业务规避外汇风险

1 利用金融衍生工具避险

银行可用于规避外汇风险的金融衍生业务包括远期外汇交易、掉期外汇买卖和外汇期权交易。

(1)远期外汇交易

远期外汇交易是指公司与银行协商签订合同,在合同中约定将来买人或卖出外汇的币种、金额、汇率以及交割期限,在交割日当天按照合同规定的金额和汇率向银行办理结汇或售汇。由于事先约定将来某一日向银行办理结汇或售汇业务的汇率,所以对于未来一段时间内有收、付外汇业务的客户来说可以起到防范汇率风险的作用。它可以锁定汇兑成本,防止本币汇率上升、外币汇率下跌给出口业务带来的风险或本币汇率下降、外币汇率上升给进口业务带来的风险。远期外汇交易的一个变种是具有日期选择权的远期合约,其允许企业在一个预先规定的时间范围内的任何一天执行外汇交易。

(2)外汇掉期业务

外汇掉期业务,是指外贸企业与银行协商签订掉期协议,分别约定即期外汇买卖汇率和起息日、远期外汇买卖汇率和起息日。企业根据自身需要按约定的即期汇率和起息日进行人民币和外汇的转换,并同时按约定的远期汇率和起息日进行反方向的转换,实际上就是即期货币和远期货币进行对调。

此项业务的好处,一是可以降低筹集资金的成本。进行远期外汇买卖后,因故需要提前交割,或者由于资金不到位等原因不能按期交割,需要展期时,都可以通过续做外汇掉期买卖对原交易的交割时间进行调整。二是既有进口也有出口业务的企业则可以通过掉期交易来规避汇率风险。如一家进出口企业需向国外进口货物购付汇10万美元,但一个月后将收到10万美元出口货款进行结汇,则可即期卖出人民币买入10万美元用于付汇,同时卖出一个月远期10万美元买入人民币,通过掉期交易防范了一个月后美元汇率下跌造成损失的风险。

(3)外汇期权交易

外汇期权即在金融市场上以相对固定的代价获得在一定期限内以约定价格买进或卖出一定数额的某种外汇的权利,一般可以分为买人期权和卖出期权,前者有按合同约定的汇率行使购买某种外汇的权力,后者则有按合同约定的汇率出售某种外汇的权利。在合同有效期内,期权所有者既可以根据汇率的变动情况行使买或卖的权力,也可以放弃买卖的权力,这样就将外汇风险仅仅局限于期权保险费。另外期权外汇买卖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既为客户提供了外汇保值的办法,又为客户提供了从汇率变动中获利的机会。此外,由于外汇期权在到期时可以选择执行,也可以选择不执行,这对于那些合同尚未最后确定的进出口业务具有很好的保值作用。

2 利用银行的贸易融资业务和保函业务

贸易融资业务最基本的功能是解决外贸企业资金周转的问题,但企业同时可以利用贸易融资业务提前结汇或延期付汇,如出口商可以通过银行办理出口押汇、贴现、出口发票、福费廷、保理等融资业务提前锁定收汇成本,进口商可以通过银行办理进口押汇、开立远期/延期付款信用证等融资业务达到延期付汇的目的,从而规避人民币汇率变动风险或者获取汇率变动收益。

银行的保函业务也能起到一定的规避外汇风险的作用。如融资类保函中的借款保函可通过借外汇、换外汇来规避外汇风险;融资租赁保函可通过分期/延期付款来规避外汇风险;补偿贸易保函可通过返销货物抵扣进口货物的价值来规避外汇风险等。非融资类保函中的预付款保函则可以通过保证收到预付款后履行合同,从而向外商客户收取更多的预收账款来规避汇率风险。

三、从企业自身做好外汇风险的防范

1 提高自身外汇风险的防范意识

在人民币汇率机制逐渐透明化、市场化的环境下,外贸企业应转变经营理念,提高外汇风险防范意识,密切关注国内外金融市场的变化,尽快学会并积极运用金融避险工具、避险方式,从而更好的规避外汇风险。我国金融领域的发展相对滞后,企业管理层和财务人员对金融工具也相对陌生,对外汇市场的波动认识不足,许多潜在的风险没有引起重视,企业甚至觉得汇率的变动是天经地义的事,以致国内外贸企业屡遭汇率波动损害。因此,企业只有认识到外汇风险的危害,提高外汇风险的防范意识,才能关注汇率变化,才能达到规避外汇风险的目的。

第5篇

[关键词] 外汇风险 风险管理 成因

我国于2005年7月21日实行浮动汇率制度,这加大了汇率的不确定性和浮动空间,增大了企业的外汇风险。在此情况下,企业必须未雨绸缪,及时提高外汇风险防范意识和管理水平,为企业的长期良性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然而,面对日益增大的外汇风险,企业的防范和规避现状却不容乐观,许多企业仍然对外汇风险不敏感,没有主动增强避险能力和意识,严重缺乏汇率成本的概念。基于此,本文从企业内外部两方面出发,对其外汇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进行分析。

一、内部问题及其成因

1.外汇风险管理意识薄弱。由于我国长时期实行固定汇率制度,大多数企业缺乏外汇风险防范意识。一方面对防范汇率风险的重要性缺乏深刻认识,对国际经济交往中可能面临的外汇风险不敏感,没有主动增强避险意识和避险能力;另一方面对外汇风险管理工具缺乏必要的了解,并不十分清楚目前外汇市场中能规避外汇风险的金融衍生工具,更不知道如何应用这些工具去防范和规避外汇风险。

2.缺乏完善的外汇风险综合管理体系。大多数企业因从事国际业务时间不长,外汇风险综合管理体系建设空白,没有设立专门的外汇风险管理机构,也没有完善的外汇风险度量体系和评估体系,外汇风险管理职能由财务部门兼管,导致企业无法对外汇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和测量,更谈不上对外汇风险进行有效管理及对管理收益和成本进行有效评估。

3.外汇风险管理专业人才匮乏。近几年,大多数企业对各类人才的培养都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都缺乏外汇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这也是目前我国外汇市场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缺乏专业的外汇管理人才,许多企业的外汇风险管理职能只能由财务部门代为履行,而知识结构的不同使财务人员不仅在处理一些外汇风险管理专业问题时感到力不从心,而且也无法从企业战略的高度出发,利用有效的手段对企业的外汇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

产生这些内部问题的原因主要有:首先,这与我国长期实行比较固定的汇率制度有关,由于汇率长期比较固定,企业承担的汇率风险较小,致使其对外汇风险管理热情不高,造成外汇风险管理缺乏存在基础。由于思维惰性,汇改后,企业对外汇风险的管理意识还停留在原来阶段,综合管理体系也没有立即建立和完善起来,而专业性外汇风险管理人才也无法在短时期内培养起来。其次,外汇风险管理在企业经营中最直接的表现是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而不是给企业带来了利润或减少了损失,外汇风险管理的价值很难被看到,造成企业忽视外汇风险管理。再次,我国的相关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对汇改所带来的影响认识和估计不足,导致他们对企业进行外汇风险管理的宣传不到位。

二、外部问题及其成因

1.特有的体制性约束。现阶段,企业在外汇风险管理时,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我国特有的体制性约束。第一,对市场参与主体的约束,目前的市场参与主体只有中央银行等少数几家国有银行,基层金融机构和企业被排除在外,更不用说真正意义的外汇经纪人了,这造成了外汇市场的排他性和垄断性。第二,对外汇交易的约束,目前外汇交易还不能完全按交易双方意愿进行,这使外汇供求有一定扭曲,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受到影响。

2.市场不发达,可供选择的避险工具有限。目前,衍生金融工具已经成为国际上最主要的外汇风险管理手段,其数量已超过3000种。但我国现阶段外汇市场提供的避险工具匮乏,只有远期结售汇、掉期等少数几种,对于具有保值性质的期货等国际外汇市场上广泛应用的衍生产品交易要么尚未开展,要么市场规模过小而难以满足企业的需要。另外,对于少数几家指定的外汇交易国有银行,其外汇业务开展对象主要是一些骨干出口型企业和大型国有企业,而对一般规模较小、业务量有限的企业却不甚重视,可供这些企业选择的避险工具更加有限。

3.具有外汇资质银行和外管局等相关机构服务配套机制落后。在汇改后企业外汇风险日益增加的新形势下,金融和外管局等相关机构的服务配套机制建设并没有及时跟上。第一,对企业的宣传力度不够,特别是具有外汇资质银行,并没有积极主动地向企业宣传外汇风险控制工具和汇率管理知识,以提高企业对汇率变动的敏感性和外汇管理水平。第二,与企业的联系不够紧密,也没有及时公开、通报业务信息,为企业进行科学的外汇风险管理决策提供参考,反而有时在业务办理过程中出现矛盾和扯皮现象。第三,具有外汇资质银行的外汇业务创新能力有限、创新动力不足,不能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避险策略,以更好地为企业的外汇风险管理服务。

产生这些外部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一方面是长期的固定汇率制度对具有外汇资质的银行和外管局等部门产生深远的影响,再加之专业外汇风险管理人才的匮乏,使这些部门还无法在短时期内完善相应的体制建设来为企业服务,即使是具有外汇资质的专业银行,如何管理自己的外汇风险都还没有很好解决,更不用说很好地为企业服务了;另一方面,这些外部问题的产生与我国目前的外汇市场有关,这是一个不完全市场条件下的外汇市场,外汇风险管理必定会受到制度性的约束。

参考文献:

[1]栗书茵:我国涉外企业外汇交易风险研究[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6,12:48-53

第6篇

关键词:外贸企业;外汇掉期;汇率风险;三大功能

在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不安、国内经济疲软、人民币“入篮”的背景下,汇率风险日益成为我国进出口企业关注的焦点。而我国自2005年汇改引入了掉期交易以来,发展势头迅猛,2016年1-10月我国外汇和货币掉期交易额高达79,098亿美元,占整个外汇市场交易额157,262亿美元的50%。外汇掉期,简单来说是指双方约定以一种货币交换一定数量的另一种货币,并约定在未来某日再按相反方向交换同样数量的货币的操作。由于外汇掉期兼具消除外汇暴露头寸、套期保值、降低融资成本并实现外汇资产保值等诸多功能,在我国外贸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

一、利用外汇掉期消除外汇暴露头寸

外汇风险暴露@里主要是指企业所面临的以外币计价的应收应付款项或预收预付款项等在汇率变动时所产生的交易风险。其原因在于从合同签订到合同履行期间的时间差使企业外在款项受到汇率波动的影响。具体来说,企业从签订以外币支付或收取的款项合同到最终完成交易(支付外币或收取外币款项),如果期间汇率发生了变动,以本币购买外币以支付款项或以外币形式收取款项兑换成本币时,企业将面临本币现金损失或收益的风险。这往往也是进出口企业最直接、最可见、最可度量的风险,而暴露头寸的大小也往往直接决定着汇率变动时其发生损益的多少。

计算外汇交易风险暴露头寸的量化公式为:外汇风险暴露头寸=外汇现金净流量=外汇流入一外汇流出=(出口应收货款一进口应付货款)+(借入外汇一贷出外汇)+(买入外汇一卖出外汇)。而如果这里我们只考虑使用金融衍生工具测算和计量企业外汇风险暴露,则计算公式可简化为:外汇风险暴露头寸=外汇现金净流量=外汇流入一外汇流出=(出口应收货款一进口应付货款)+(买入外汇一卖出外汇)。如果外汇风险净暴露头寸为正,则本币升值企业将面临亏损;如果外汇风险暴露净头寸为负,则本币贬值企业将面临亏损风险;如果外汇净头寸为零,则企业无外汇风险。

对于中小外贸企业而言,预测与分析汇率升跌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随着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汇率市场化改革势在必行,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趋势愈加明显。为了减少外汇风险暴露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中小外贸企业最常用的方法是平衡外汇头寸法:企业可以按时间序列将各个时点的外汇现金的流入量和流出量进行测算与排列,然后计算出各个时点的外汇净现金流量即外汇风险暴露头寸,再通过外汇衍生工具买入或卖出的一定期限和数量的外汇,以使各个时点的外汇风险暴露头寸最小或为零。使用外汇掉期调节外汇资金头寸,适合于在一定时间周期中,外汇流总流入与总流出金额一致而发生的时点不一致的情况,那么各个资金时点产生的外汇风险暴露头寸可通过外汇掉期交易加以调整。

例如,2015年12 月1日美国某公司向我国某W电动工具公司下订货单5T电动劈木机5000 台,每台电动机报价FOB NINGBO200美元,合同金额共计100万美元,6个月后付款交货完毕。美国公司1个月后将给该公司打入30%的预付款即30万美元,W公司同时需要人民币资金购买原材料和人员工资来缓解现金压力,而为客户生产W公司还需3个月后从美国进口劈木机专用配件40 万美元。另外当天,该W公司向另一公司美国进口了一批零配件货物,合同金额为60万美元,付汇时间是9个月后。为简化业务,我们假定W公司在未来一年中并无其它外汇业务发生。通过测算W公司外汇现金净流量表可以发现:该公司外汇现金流量的流入量(美元1个月期和6个月分别流入30万和70万美元,合计100万)与流出量(3个月和9个月分别流出40万和60万美元,合计100万)虽然金额是平衡的,但不同月份的外汇现金流量在时间上不匹配,这也意味着该企业面临外汇敞口暴露的风险。

为了降低汇率风险,W公司利用外汇掉期工具做了三笔调节头寸的业务,其具体做法为:

其一,买入3月期美元30万,卖出1月期美元30万,而原先2016年1月W公司的外汇现金净流量即外汇风险暴露头寸分别为30万,这样,通过这笔外汇掉期交易卖出1月期美元30万,就将W公司2016年1月的外汇现金净流量即外汇风险暴露头寸调整为零。而做这笔外汇掉期的损益为-0.75万人民币,即买入3月期美元30万,3个月远期汇率:USD1= CNY6.4331/6.4342,付出人民币:30×6.4342=193.03万人民币;同时卖出1月期美元30万,1个月远期汇率:USD1=CNY6.4095/6.4106,收入人民币:30×6.4095=192.29万人民币,损益为:192.29-193.03 =-0.75万人民币。

其二,买入3月期美元10万,卖出6月期美元10万,与第一笔3月期买入交易发生额30万累计买入3月期美元为:30+10=40万美元,而原先2016年3月W公司的外汇现金净流量即外汇风险暴露头寸分别为-40万,这样,通过以上两笔外汇掉期交易累计买入3月期美元40万,就将W公司2016年3月的外汇现金净流量即外汇风险暴露头寸调整为零。而做这笔掉期的收益为0.27万人民币,即买入3月期美元10万,3个月远期汇率:USD1= CNY6.4331/6.4342,付出人民币:10×6.4342=64.34万人民币;同时卖出6月期美元10万,6个月远期汇率:USD1= CNY6.4608/6.4634,收入人民币:10×6.4608=64.61万人民币,损益:64.61-64.34= 0.27万人民币。

其三,买入9月期美元60万,卖出6月期美元60万,与第二笔6月期卖出交易发生额10万累计卖出6月期美元为:-10+(-60)=-70万美元,而原先2016年6月W公司的外汇现金净流量即外汇风险暴露头寸为70万,这样,通过以上两笔外汇掉期交易累计卖出6月期美元70万,将W公司2016年6月的外汇现金净流量即外汇风险暴露头寸调整为零。而买入9月期美元60万,原先2016年9月W公司的外汇现金净流量即外汇风险暴露头寸为-60万,这样,也就将W公司2016年9月的外汇现金净流量即外汇风险暴露头寸调整为零,做这笔掉期的损益为-1.68万人民币:即买入9月期美元60万,9个月远期汇率:USD1= CNY6.4863/6.4889,付出人民币:60×6.4889=389.33万人民币;同时卖出6月期美元60万,6个月远期汇率:USD1= CNY6.4608/6.4634,收入人民币:60×6.4608=387.65万人民币,损益:387.65-389.33=-1.68万CNY。

三笔交易合计净损益为:-0.75+0.27-1.68=-2.16万人民币,这样,通过这三笔掉期交易,W公司规避了因不同期限外汇流入与流出带来的外汇风险暴露,使外汇资金无论在金额上还是时间上都完全匹配即将每月的外汇资金净流量即外汇风险暴露头寸都调整为零,当然,也付出了一定的人民币资金成本的代价即人民币净损益为-2.16万元。可见,企业进行外汇资金管理的目的在于消除外汇风险暴露或风险敞口而绝不是盈利,即使损益为负,只要这个成本企业可以容忍,也就相当于企业花费了少量成本,将未来不可预知的外汇风险暴露量化成企业可以计量并且可以接受的固定损益或成本,这恐怕就是利用外汇掉期平衡外汇资金头寸以管理汇率风险的意义所在。当然,除了用外汇掉期管理资金头寸外,进出口公司还可运用远期结售汇、外汇期权等其他金融衍生工具以及进口押汇、出口信用证下的押汇、远期信用证等贸易融资工具来调节和管理外汇资金头寸,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二、利用外汇掉期套期保值

在规避汇率风险的实践中,外汇套期保值操作正受到越碓蕉嘟出口企业的关注。在2014 年之前,人民币一直长期处于单边升值的行情,我国大部分外贸企业不需要过多担心汇率风险的问题,但是当今汇率双向波动迹象明显,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套期保值方法。

利用外汇掉期套期保值,简单来说是指企业通过外汇掉期交易提前买进未来的应付款和卖出未来的应收款项来抵消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实现汇资产保值。主要用于外贸进出口商存在不同期限、数额相等的外汇应收款和应付款的情况。一买一卖,金额相等,币种相同,方向相反,正好可以通过外汇掉期交易一次完成,相比应收款和应付款分别通过期货市场做套期保值的多笔交易来说,可以大大地节约企业的成本。

例如,我国某外贸Q公司为一来料加工生产商,以美元结算方式进口主要材料,同时,以美元结算收取成品出口货款,Q公司2016年12月8日成交了以下两笔交易:六个月后需进口一批价值100万美元的材料在国内制造成品出口销售,该批材料生产的成品出口销售六个月后可回款完毕。由于两笔交易的时间差,该公司担心市场汇率波动将会给公司的利润带来损失。因为Q公司六个月后要支付美元100万,将可能面临美元升值的风险:如果六个月后美元果真升值,将意味着企业要掏更多的人民币才能兑换到100万美元来支付货款;同时该公司十二个月后有一笔出口收入100万美元,也将可能面临美元贬值的风险:如果十二个月后美元果真贬值,将意味着出口收入100万美元兑换成人民币的数额会减少。故该外贸企业可以通过叙做一笔掉期交易来防范风险,锁定收益或风险。

具体做法为:即期买入6月期美元100万以预付进口货款,按银行报出的6个月远期汇率:USD1= CNY6.9333/6.9353,付出人民币:100×6.9353=693.53万人民币;同时卖出12月期美元100万,按银行报出的12个月远期汇率:USD1=CNY6.9488/6.9533,收入人民币:100×6.9488=694.88万人民币,收益:694.88-693.53 =1.35万人民币。故此后无论人民币汇率如何波动,该外贸公司都将收益锁定在1.35万人民币,避免了汇率波动的风险。

当然,在上例中该外贸公司之所以实现了盈利,是因为该公司的结算货币是美元,而从目前银行报价看,美元为硬币即未来有升值趋势的货币,而企业也恰恰是6个月应付款100万美元发生在12个月应收款100万之前,意味着通过掉期交易在6个月的远期汇率美元的低价买入应付款100万,而在12月后的远期汇率美元的高价卖出应收款100万,故实现了盈利;假定同样是这两笔应付和应收款,而美元是软币即未来有贬值趋势的货币,银行的报价则可能正好相反,即6个月远期汇率:USD1= CNY6.9488/6.9533,12个月远期汇率:USD1= CNY6.9333/6.9353,如果这时通过外汇掉期套期保值,则企业会提前在6个月的远期汇率美元的高价买入100万美元,付出人民币:100×6.9533=695.33万以预付货款;而在12月后的远期汇率美元的低价卖出100万美元,收入人民币:100×6.9333= 693.33以结汇成本币,故其亏损额为693.33-695.33=-2万人民币。

如果企业不做掉期交易,当汇率变动不利时,企业的损失也是不可预估的:如上所述,假定该外贸公司没有采取任何风险防范的措施,6个月后进口时直接通过银行即期市场购汇100万美元,假定付汇日美元果真大幅升值,当日即期市场汇率为USD1= CNY7.8748/7.8767,则需要付出人民币:100×7.8767=787.67万人民币,而12月后出口收汇时假定美元果真大幅贬值,当日市场即期USD1=CNY6.0223/6.0242则可收入人民币:100×6.0223=602.23万人民币,企业损益变为:602.23-787.67=-185.44万人民币。

可见,不管是盈利还是亏损,通过外汇掉期做套期保值交易,可以将进出口企业未来不可预知的汇率风险转化成可以量化的固定成本,其目的在于保值或将成本固定,从而减少对利润造成的影响。

三、利用外汇掉期降低融资成本,实现外汇资产保值

在日常资金管理过程中,外贸企业经常面对现有资金币种与需要使用的资金币种不相匹配的问题。比如,我国很多来料加工贸易企业结算货币是外币,而合同签订后往往需要用人民币资金购买设备、材料以及支付国内人员工资等,但其账户如果只有外汇存款时,就一定面临如何融资的问题。

利用外汇掉期融资是指企业将闲置的外币资金通过外汇掉期转换为所需要的货币并加以运用,从中获取收益的融资行为,其主要适用于外贸企业账面上存在某种闲置货币而急需用另外一种货币资金的情况。

例如,我国某船舶进出口商是全球跨国公司,主要进行船舶出口及修理业务。2016年12月22日,因国内融资需要,需要贷款大量的人民币资金,同期银行一年期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为4.35%,而该船舶公司目前在银行拥有瑞士法郎存款1 000万暂时闲置。该客户经过论证,与银行签订外汇人民币掉期业务合约:当日,客户卖出瑞士法郎 1 000万、买入人民币,卖出汇率(100瑞士法郎兑人民币)675.7300,买入人民币 6757.3 万;在12个月后的远期时点,客户买入瑞士法郎1 000万、卖出人民币,根据银行报出的12个月远期买入汇率(100瑞士法郎兑人民币)700.2199,卖出人民币7002.20万。

纳鲜霭咐我们可以看出,企业有一大笔外币存款,却需要贷款人民币资金,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其实有三种融资方法可以选择:

第一,直接贷款人民币6 757.3万。融资年率4.35%,贷款利息为6 757.3×4.35%=293.94万人民币,瑞士法郎存款依然保留于其账户(因瑞士法郎存款年率为0.01%,我们暂且忽略不计其存款收益),未来仍可享受瑞士法郎作为硬币所带来的升值好处(我们从银行的12个月远期报价可以看出,未来瑞士法郎可以兑换更多的人民币,所以人民币为软币即具有贬值趋势的货币而瑞士法郎为硬币),但从银行贷款手续复杂、审批繁琐,对企业现有的资产负债率也有较为严格的规定,而且4.35%的融资年率成本较高。

第二,企业直接在当日拿账户的瑞士法郎资金1 000万兑换成人民币 6 757.3 万。虽然其名义融资成本0%,但却丧失了瑞士法郎作为硬币的升值收益。根据银行报出的12个月的远期卖出汇率(100瑞士法郎兑人民币)699.4308,客户如果签订12个月远期合约后卖出远期瑞士法郎1 000万,可收入人民币6 994.31万人民币,客户预计损失为6 994.31-6 757.3.=237.01 万人民币,按银行远期市场报价,则该船舶进出口商面临的融资成本为237.01÷6 757.3=3.51%,而且因为已经将瑞士法郎兑换成人民币,未来将不再享受瑞士法郎作为硬币所带来的升值好处。虽然这种方案融资方案名义成本为0%,但实际融资成本也高达3.51%,而且在目前人民币贬值的大背景下,将硬币瑞士法郎放弃兑换成软币显然不够明智。故这一方案被企业弃用。

第三,客户通过签订外汇掉期协议进行融资:当日,卖出瑞士法郎 1 000万、买入人民币 6757.3 万;在12个月后的远期时点,买入瑞士法郎1 000万、卖出人民币7002.20万。融资成本为7 002.20-6 757.3=244.9 万人民币,合年率244.9÷6 757.3=3.62%。与第一种方案中的直接贷款相比,可节约资金:293.94-244.9=49.04万人民币,合节约财务成本4.35%-3.62%=0.73%,而且手续简单且不会提高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可见,该船舶进出口商之所以最终选择第三种最优融资方案,是因为通过外汇掉期融资,不仅低成本地获得了人民币资金需求,而且还保住了作为硬币的瑞士法郎未来升值带来的好处即实现了外汇资产的保值。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依然复杂,我国对外经济发展面临诸多困难,而随着人民币国际化步伐的加大,倒逼国内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我国进出口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日益复杂和严峻。我国进出口企业不仅要通过产品创新、打造品牌等提升竞争力,还要学会灵活使用外汇掉期等多种金融衍生工具来防范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以推动我国对外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朱沛.马施.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管理策略[J].生产力研究,2011(5):210-212.

[2]李明辉.张艳. 我国工具业务发展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10(3):73-77.

[3]王仁祥,喻平.金融风险管理[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195-201.

[4 ]夏晔.进出口企业如何利用套期保值化解汇率风险[J].国际商务财会,2010(02):30-31

第7篇

关 键 词:外商直接投资;投资收益;国际收支风险

中图分类号:F83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544(2007)02-0015-02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外商直接投资大量流入我国。截至2006年底,全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94445家,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039.74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在弥补我国国内资本不足、引进先进科学技术、促进国民收入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和潜在的危险。减少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国际收支的潜在风险,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投资收益逆差形成的主要原因

从我国近几年投资收益的发展情况来看,随着外商直接投资的不断增加,我国投资收益账户逆差也逐年增大,其逆差形成的原因主要在于外商直接投资的逐年增加与外商在我国的投资收益远远高于我国对外投资收益这两个因素。

(一)外商直接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

改革开放以来,外商对我国的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是1992年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外商直接投资的速度进一步加快。1993-2001年,我国吸引外资连续9年居发展中国家之首,连续8年居世界第二位。2002年,我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额达527.4亿美元,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引资国。到2006年底,我国累计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已达7000多亿美元,这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经济中已经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外商在华投资收益率约为13%-15%。如果以13%的投资收益率计算,仅2006年外商在华的年投资收益就将近100亿美元(2006年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为694.7亿美元),如果外商将投资收益全部汇出而不用于再投资,势必会对投资收益项目逆差产生压力。

(二)外商投资的高收益与我国对外投资的低收益

官方外汇储备是我国目前最主要的外汇资产。近几年随着我国国际收支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双顺差格局的出现,同时,为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央行被动地在外汇市场上增加人民币投放,购买大量外汇,从而使我国外汇储备急剧上升,到2006年底,我国外汇储备已达到10663亿美元。即使有如此巨大规模的外汇资产,但出于防范外汇投资风险的考虑,我国资本输出的主要方式仍是购买美国国库券,收益率很低,只有3%左右。另外,由于国际化经营水平较低,无法充分利用国内外资金、技术与市场,走出去的企业投资效益普遍偏低。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的回报率为13%-15%左右,这两者收益的差距很大。这些都使得投资利润流出大于投资利润流入,进而导致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投资收益项目出现逆差。

二、外商直接投资收益汇出对我国国际收支的潜在风险

(一)我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比较

我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与对外直接投资之间长期严重失衡,吸引外资的规模远远超过对外投资的规模(见表1)。

1990-2006年间,外商直接投资大致保持上升的趋势,从平均数来看,外商在华投资为397.7亿美元,我国对外投资平均数为36.1亿美元,同时我国累计实现直接投资顺差12296.4亿美元,而流入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累计为6761.6亿美元,是我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613.4亿美元的11倍。特别是近几年来,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和速度出现了大幅度上升,2000-2006年累计直接投资顺差3914亿美元,占1990-2006年累计顺差的57.9%(见表1)。由此可见,我国目前基本上属于一个资本要素的净流入国,这对保持资本及金融账户顺差及国际收支平衡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应当注意的是,1990-2006年期间外国直接投资与对外直接投资的总的比例为1:0.091,2006年两者的比例为1:0.232,由此看出这两者存在严重失衡。从对外投资讲,发达国家一般保持两者的均衡发展。同时我国直接投资差额通常比经常账户差额大,因此如果外商直接投资大幅度外流,必然会对目前我国国际收支的“双顺差”产生威胁与压力,可能会恶化我国的国际收支状况。

(二)投资收益项目逆差数额的迅速增加

1993年以来我国投资收益项目一直都为逆差,且逆差数额在迅速扩大,从1993年的-12.8亿美元增加到2001年的-186.2亿美元,到2005年才首次出现91.2亿美元的顺差。由于外商直接投资企业投资收益的支出越来越大,很大程度上抵消了贸易顺差的增量,使得我国经常项目的顺差比贸易项目顺差要少得多。

更值得注意的是,投资收益逆差占贸易账户顺差的比重很高,绝大多数在30%以上,其中1995年、1996年高达60%以上,1993-2005年间投资收益账户逆差共冲减了23.2%的贸易顺差(见表2)。这表明我们用贸易净收入的近1/4支付了外商在我国的投资净收益,这将对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产生威胁。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算的13%的投资收益率计算,我国1993-2005年期间外国投资者应汇出的利润总数为5180亿美元,而实际已汇出的投资利润仅仅有1317亿美元,还有约3863亿美元的利润未汇出,而是以利润再投资的形式留于我国境内,这表明外商掌握着我们的巨额资金。如果国内外政治、经济及其他因素发生剧烈波动,我国积累的巨额利润就会因此冲击而大规模集中汇出。与此同时,到2006年底我国境内外商直接投资总规模已达7000多亿美元,即使按10%的年回报率来计算,外商在我国的年投资收益就约为700多亿美元,如果外国投资者每年将投资收益汇出去,我国为保持经常账户平衡,每年就必须保持约70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而近几年贸易顺差往往只300-400亿美元,仅在2005年贸易顺差达到1341.9亿美元。如果贸易顺差规模减少,加之外商一旦增加利润汇出比率,甚至将利润全部汇回母国,我国将面临外商直接投资流入量减少、流出量增加的双重影响,并会难以弥补外资企业的投资收益的大规模汇出,而利润汇出会对投资收益项目产生明显的反作用,因此,假使外资企业所获得的利润在短时期内集中汇出就有可能导致投资收益项目借方余额的急剧增加,就可能会导致国际收支产生危机。

如果贸易差额能够弥补投资收益逆差,就像卡莱斯基模型所描述的,将不会增加外国资本的流入。相反,如果贸易差额不能弥补投资收益逆差的增加,就很可能导致经常账户出现逆差,从而进一步增加外国资本的流入,资本与金融账户也表现为顺差的增加。

实际上,我国贸易顺差从长远看面临着诸多困难。由于加工贸易是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方式,1995-2004年,加工贸易出口占我国出口总额的55%,而其中的75%是由外商投资企业所创造的,因而出口外汇收入的大部分利润由外商投资企业获得,我国只是获得少许的加工费收入。同时, 随着近几年国内经济的高速增长,对能源、原材料、粮食及先进机械设备的进口需求也日趋增加。因此,用贸易顺差来弥补投资收益逆差,从而保持经常账户顺差存在很大的困难。而如果依靠外资流入来弥补投资收益逆差,又会产生对外资的过度依赖,拉美国家经济发展严重依赖于外国资本的经验教训即为最好的例证。

三、降低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国际收支风险的建议

1.均衡引导外商直接投资资金的流入流出。针对外商直接投资一旦出现集中汇出的可能性及对我国经常账户顺差所产生的不利影响,一方面要密切关注投资利益的变动趋势,尽快建立一套完整机制,对其总量和结构比例进行统计监测;另一方面外汇局要把握外商投资的总体及平均利润率水平,在制定政策时应合理引导外资企业均衡地流入流出。我国还应注意调整引入外资的政策,在总量达到一定程度的情况下,对外资的优惠政策应适当减少,可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适当提高引进外资的门槛,对一些与我国合作开发的高科技项目的投资,仍应持积极的态度,但对于那些不能产生技术溢出效应的投资,应慎重决策。同时,可适当促进国内企业的对外投资,这要求逐步完善我国对外投资管理体制及海外投资的金融服务体系,鼓励成熟行业及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对外输出资本,实施产业的国际转移。

2.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将利用外资与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相结合,以自主创新增强我国企业的出口竞争力。由于外商投资企业的进出口贸易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力量。因此我们应当科学、合理、高效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避免对其过度依赖。一方面,要进一步鼓励、推动外资企业对外贸易的加速发展,并注重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对外资进入要逐步提高技术含量的壁垒,鼓励高新技术产业进入,利用其溢出效应推动技术进步,严格限制低技术含量、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外资的引进,减少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资金引进,使我国外资引进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另一方面,应迅速增强企业自身的竞争实力,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主体,是我国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作为一个大国必须在一些重要技术领域里有自己的产品、技术,要具备自主创新的不竭源泉,对跨国公司转移的先进技术和技术外溢程度,不能过分依赖,战略性技术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研发,只有自主研发能力的提高,才能真正抵御危害我国经济安全的现象发生。

3.加强金融监管,建立防范金融危机预警机制。应密切注意防范国际短期资本的冲击。目前来讲,如何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保持资本流入和流出的平衡,并制定和调整相关的资本流出流入政策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政策重点应该从鼓励流入、限制流出转向流入流出平衡上来,以增强我国资本流动的自我调节能力。

参考文献:

[1]康君,赵喜仓.中国经济发展与外商直接投资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第8篇

关键词:外汇;风险管理;策略

经济全球化已经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而中国自从加入WTO之后也深刻的感知到了这一点。2008年,一轮从美国房地产业起始的经济危机迅速蔓延全球,在这个经济圈之内的任何国家都无法避免,包括中国在内。在经济危机的不断影响下,各个国家各种刺激措施不断出台,其中针对货币的争斗也在不断进行。自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幅度已近30%,无论是幅度还是速度都已足够。自2011年四季度至今,虽然人民币升值已渐趋稳定,但是依然处于上升状态。从长远看,一方面,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外汇占款增速减弱以及生产成本上涨等趋势性因素,将对减缓人民币升幅所产生的影响;而另一方面,人民币国际化以及国际上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仍将推动人民币缓慢升值。因此预计在未来,人民币升值仍是长期趋势,但幅度和速度都会放缓,同时双向波动及波幅扩大将比较频繁。有鉴于此,我国的出口加工型企业可以获取的利润越来越低,有些企业必然会抵受不住而倒闭,对于更多存在的加工贸易企业来说,由于面向对象多为国外客户,结算也多为外汇,因此人民币升值背景下加工贸易企业外汇风险管理问题的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外汇环境的新变化

(一)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不断攀升

亚洲外汇网消息,2012年4月26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再创人民币汇改以来的新高。分析师指出,在市场不出现极大的风险事件的情况下,人民币兑美元整体将呈现稳步升值的态势,甚至在某段时间出现小幅加速态势。纵观汇改七年来,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幅度明显,波动弹性正日益增强。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稳步迈开

建立亚洲区域外汇储备库在2010年4月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2009年会上再次被提上议事日程。中国政府提议各国应该相互协商,相互关照,尽早达成共识,不断加快清迈协议进程,建成区域外汇储备库,增强抵御金融危机的能力。与会国纷纷表示,虽然要实现东亚地区货币一体化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是各国有信心尽早实现实现这一目标。尤其是本次波及全球的经济危机,更是为各国提供了一个相互合作的机会,货币合作的区域经济上演的一损俱损的悲剧使它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货币统一的重要性。

二、我国加工贸易企业外汇风险管理策略偏差问题

(一)多元化汇率风险管理能力弱

长期以来,在国际布雷顿森林体系之下,各国都习惯了采用美元作为主要结算货币,我们也不例外,并且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惯性思维,仿佛美元就应该承担这样的作用,而国内实行的也是人民币钉住美元的汇率政策,加工贸易企业在外汇结算多数采用美元,当人民币升值时就带来了裸的风险,其实这种风险也是可控和可以规避的,只是大多数的加工贸易企业往往采取的外汇衍生工具或者贸易工具管理控制美元的收付汇汇率风险,或者改变交易货币以日元或欧元来进行结算。如果放眼全球的话,这些企业就可以看到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并不意味着对其他货币也一样升值,即使升值,其幅度也与美元有较大区别。但是加工贸易企业在这一阶段外汇风险管理中,对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风险非常重视,但是却不能清醒认识其他货币的汇率风险。

(二)汇率双向波动风险意识差

从2005年至今,我们看到的是人民币不断的单边升值。但是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已经真正确立了市场形成的机制,无论是升值还是贬值都是市场决定的结果。由于中国外贸顺差依然较大,市场上存在着人民币升值的强大预期,作为加工贸易企业认为长期人民币会升值是具有一定依据的。但是人民币已经不是以前那种以美元作为标尺进行调整了,那种简单地根据人民币和美元汇率水平变化就说人民币是升值或贬值的言论从逻辑上是错误的,相反人民币在升值通道中短期的波动是越来越大。

三、我国加工贸易企业外汇风险管理能力缺失问题

(一)经济风险管理能力较弱

对外汇经济风险管理的内部动能不够。经济风险的大小取决于汇率变化对企业产品的未来价格、销售量以及成本的影响程度,是企业从整体上进行预测、规划和进行经济分析的一个具体过程,包含企业资金、营销、采购和生产等各个层面。对于加工贸易企业来说,对经济风险首先需要从市场和生产两大方面来进行管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受限于自身对市场、技术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加工贸易企业更多的是把市场、销售依靠在外商身上,真正能意识到并有能力并进行经济风险管理的加工贸易企业非常少。加工贸易企业很少自身独立的销售团队,也很少有自身独立的研究开发队伍,一直是来什么做什么,出什么卖什么。

(二)外汇风险机遇把握意识欠缺

第9篇

一、我国涉外企业外汇风险管理现状

1.外债所导致的外汇交易风险日益加大

近些年来,我国许多涉外企业由于对外经济往来的增加,使得跟其他国家的企业的债权债务的规模越来越大,2014年到现在人民币对美元一直处于贬值的状态,这就使得我国涉外企业对外债务的偿还成本增加。

2.外汇交易风险严重影响了涉外企业的利润

对外涉外企业来说,外汇风险影响到了企业的成本,从而影响了企业的利润。比如一家企业出品一批商品价格为100万美元,6个月后收到款项,现在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是1美元等于6.8人民币,假设这批商品的总成本是650万人民币,用现在的汇率计算出品这批商品的利润就是30万人民币,如果6个月后汇率下降到1美元等于6.4人民币,那对于企业来说利润就是负的10万人民币。

3.外汇交易风险管理水平差异较大

所有的涉外企业都面临着外汇交易风险。但是不同的企业对于外汇风险的管理水平不一样。对于大型企业来说,一般都有专门的风控部门来预测外汇未来的走势,从而采用相关的措施来规避或者转移外汇风险。但是一些小的涉外企业,由于规模比较小,对于外汇风险的认识不够,也不舍得花费资金来规避风险,所以他们的风险管理水平低。

4.外汇风险对我国国际贸易影响越来越大

由于我国国际贸易规模扩大,外汇风险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当一国的货币?H值,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这是因为本币贬值意味着外币升值,外币的购买力增加,以外币表示的本国商品的价格下降,从而导致本国商品在国际上竞争力增强,出口将增多;而以本币表示的外国商品的价格会上升,进口商品的竞争力下降,进口数量减少。如果本币升值就会使得出口减少,进口增加。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会采用调整外汇汇率的方式来调整国际收支失衡的情况。

二、涉外企业外汇交易风险的管理

企业面临的外汇风险的种类很多,但是对企业影响最大的就是交易风险。外汇风险管理的目的是保值,设法消除敞口的价值风险和时间风险。我们有以下几种方法可以规避外汇交易风险。

1.货币法

(1)选择好合同的计价货币

在国际贸易过程中能否选择好计价货币关系到交易双方承担外汇风险的大小,一般来说选择货币会遵循下列的原则:

第一,尽量使用本身来作为结算货币,因为不涉及到货币的兑换也就不存在外汇风险。第二,在贸易过程中收“硬”付“软”。在收款的时候尽量使用“硬”货币,在付款的时候尽量使用“软”货币。第三,使用多种货币计价。

(2)平衡法

在进出口过程中如果未来要收到或者支付一笔款项时,创造出一个相同货币,相同金额,相同期限的资金反向流动,从而达到消除外汇风险的目的。例如,涉外企业三个月后要收到50万美元,现在做一笔在三个月后需要支付50万美元的交易,这样等三个月后我收到50万美元的时候就可以用来支付后面这笔交易的款项。无论外汇汇率怎么波动对企业都没有任何影响。

(3)调整价格法

调整价格法包括两种:加价保值和压加保值。也就是出口过程中尽可能提高商品的价格,在进口过程中尽可能压低商品的价格,以此来抵御外汇风险。

2.交易法

(1)远期外汇交易

远期外汇交易是在双方签订远期合约时,先约定交易的货币币种、数量和汇价,在未来的某个时点进行实际交割。如果未来要收到一笔外币,那么就在远期市场卖出相同金额的外币远期合约;如果未来要支付一笔外币,那么就远期市场买入相同金额的外币远期合约。无论未来汇率怎么波动,远期合约在未来一定要按照协议价格成交。

(2)外汇期货交易

外汇期货交易是在远期外汇交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一种标准化合约,在期货交易所进行交易,交易双方达成交易协议后,需要缴存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只有期货交易所的会员才能够在期货交易所进行交易。运用期货来规避外汇风险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多头套期保值,一种是空头套期保值。如果企业未来要收到外币就运用空头套期保值,即在期货市场上卖出期货合约;如果企业未来要支付一笔外向就运用多头套期保值,即在期货市场上买入期货合约。

(3)外汇期权交易

外汇期权交易是指交易双方签订期权合约,买方在未来有权利按照协议价格买入或者卖出一定数量的外汇。期权买方购买的是一种权利而不是一种义务,未来可以执行期权也可以不执行期权,如果汇率变动对买入有利就执行,不利就不执行。但是期权的卖方必须在买方要求执行期权时,卖出或买入这种外汇资产。买方购买权利就应该付出相应的代价-期权费,对于买方来说最大的损失就是期权费,最大收益理论上可以无限,对于期权的卖方来说就刚好相反。

(4)借款法

涉外企业未来要收到一笔外币,可以向银行借入等额外币贷款,期限与收款期限相同,这样就把未来的收入转移到了现在,从而消除了时间风险。等到未来收到外币的时候,可能用收到的外币来偿还银行的贷款,避免了外汇汇率波动给企业带来的风险。

第10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 代客境外理财业务 汇率风险管理

一、汇率风险的基本理论

1、汇率风险的含义

汇率是两种不同货币之间的比价,即用一种货币表示另一种货币的价格。汇率风险,也称为外汇风险或货币风险,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由于汇率的变动使某一经济主体以外币表示的债权或债务的价值发生变化,从而使该经济主体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布赖恩・科伊尔(2002)指出,汇率风险作为一种投机风险,具有双重性。汇率的波动可能给企业带来损失,但也可能带来收益。当汇率变动导致经济主体外币债权价值下降或者外币债务价值上升时,经济主体即蒙受了损失。而一旦发生相反的变化,则会引发汇率风险的另一种结果――获得额外收益。通常我们分析经济主体的汇率风险时,主要是关注受损的可能性。

2、汇率风险的类型

Shapiro(1998)将汇率风险划分为折算风险、交易风险、和经济风险三种。

(1)折算风险,又称会计风险或转换风险,是指在未来确定日期,以外币标价的净会计头寸(外币标价存量)本币价值的不确定性,它通常等同于资产负债表项目,其会计汇兑损益是未实现的。尽管这些损益尚未实现,它对财富或计划消费的影响绝不小于实际损益。其衡量主要依赖于会计准则对外汇项目的处理。

(2)交易风险,是指由于外汇汇率波动而引起的应收资产与应付债务价值变化的风险,是一种流量风险。风险大小视交易期间外汇市场的波动幅度而定,它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成果。

(3)经济风险,是指意料之外的汇率变化对整体经济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引起未来一定期间公司收益或现金流量变化的一种潜在风险。经济风险含义中的汇率变化仅指意料之外的汇率变动,而不包括意料之内的汇率变动。

3、汇率风险的成因

汇率风险的形成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主体以外币计价的资产或负债存在“敞口”。在这里,汇率风险主要是由经济主体以外币表示的资产与负债不能相抵的部分,即敞口部分造成的。

(2)经济主体的跨货币交易行为。由于跨货币交易行为以外币进行交易,而以本币核算效益,当外币与本币之间的汇率不断发生变化时,就产生了汇率风险。

(3)汇率风险的大小与时间的长短有密切联系。时间延续越长,则汇率变动的可能性越大,其可能发生的变动幅度也越大,相应的汇率风险也就越大。

二、代客境外理财业务汇率风险管理现状

1、商业银行代客境外理财业务的开放

2006年4月13日央行的“五号公告”给商业银行带来了新的机遇,允许符合条件的银行集合境内机构和个人的人民币资金,在一定额度内购汇投资于境外固定收益类产品。同年4月17日,央行、中国银监会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又联合颁布了《商业银行开办代客境外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为商业银行开办代客境外理财业务的业务准入、投资额度和汇兑、资金流出入与信息披露与监管等方面提供了基本的规范框架。此后,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汇丰银行和东亚银行的内地分行相继获准开办代客境外理财业务,并且通过积极筹备,先后推出多种QDII产品。

2、代客境外理财业务的汇率风险

目前,代客境外理财业务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商业银行在外管局规定的代客境外理财的购汇额内,向投资者发行以人民币标价的境外理财产品;另一类是机构或居民等投资者委托商业银行以自有外汇进行境外理财投资。投资者以人民币购汇投资的,商业银行结汇后支付给投资者人民币;投资者以外汇投资的,商业银行将外汇划回投资者原账户。对于第一类业务而言,就有可能出现人民币升值而导致的汇兑损失。

从人民币汇率走势看,自从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以来,人民币一直延续着升值趋势。2006年,人民币相对美元升值的幅度为3.349%;进入2007年以来,前两个月的升值幅度已接近0.9%。此外,随着我国汇率体制改革的深入,投资者对人民币也存在较强的升值预期,这又进一步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在这种背景下,购买人民币标价的境外理财产品的投资者面临的汇率风险将大大增加。

从首批银行QDII产品的实际表现看,由于汇率风险的存在,各款产品的运作情况都不尽如人意。其中,中行推出的首款QDII产品――中银美元增强型现金管理(R)运行不到5个月,便因遭遇巨额赎回,最后被迫提前中止,投资者最终获得的年收益率仅为1.29%,远低于货币市场基金2%左右的收益率。工行的首期QDII产品最终获得了7.31%的美元回报,但在结汇完成后,该期QDII产品中避险型产品(使用远期结汇)的人民币收益也只有4.6%。

可见,商业银行QDII产品的收益受汇率走势的影响非常大,我们必须对代客境外理财业务的汇率风险加以重视。

3、代客境外理财业务汇率风险管理现状

与以前推出的外汇理财业务相比,代客境外理财业务对银行的汇率风险管理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但由于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时间不长,目前商业银行的汇率风险意识还较为淡薄,汇率风险管理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如下:

(1)风险管理理念落后、汇率风险意识有待加强。商业银行不少高层管理人员风险管理理念较为落后,不能正确处理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的关系。在强调代客境外理财业务发展时,往往忽视汇率风险管理,甚至错误地把汇率风险管理摆在业务发展的对立面上。此外,风险管理意识也没有很好地贯穿到各个部门、各位职员中去,商业银行的其他部门往往把汇率风险管理看作是风险控制部门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再好的汇率风险管理措施也会大打折扣。

(2)汇率风险管理体系亟待完善。目前,商业银行尚未形成完整、科学、有效的岗位职责体系,部门之间、岗位之间普遍存在界限不清、职责不明现象,无法建立起持续监控和与时俱进的内控机制。很多银行尚未建立与外汇业务经营部门相互独立的汇率风险管理、控制和审计部门,绝大多数银行的内审部门缺乏汇率风险审计人才。而且内部审计对汇率风险管理体系的审计内容不够全面,往往重事后稽核,轻事前防范,也缺乏日常的稽核监督。

(3)识别和测量汇率风险的方法比较落后。对汇率风险的识别和计量是汇率风险管理的基础。在确认和计量汇率风险管理方法上,国外著名的商业银行注重运用数理统计模型、金融工程等先进方法,如VAR分析法、应力分析法、场景分析法等。相比之下,我国商业银行的汇率风险管理仍然以比较重视定性分析为主,量化分析手段短缺,从而导致在汇率风险识别、度量和监测等方面主观性比较强,科学性不够。

(4)汇率风险规避措施较为单一。在首批银行QDII产品中,采取的汇率风险规避措施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把美元作为基础货币;另一种则是采取远期结汇的方式。以美元作为基础货币的产品本金和收益均以美元标价,虽然从这种意义上讲不存在汇率风险,但如果投资者要将美元换成其他货币时便会承担汇率风险。远期结汇虽然可以通过确定远期汇率的方式将汇率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但由于确定的远期汇率与到期日的汇率之间经常存在较大差异,投资者仍然不可避免要承担一定的汇率风险。

三、加强代客境外理财业务汇率风险管理的建议

从上述分析可知,代客境外理财业务面临很大的汇率风险,而我国商业银行整体而言汇率风险管理水平还较低,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该业务的进一步拓展。因此,如何构建汇率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促进汇率风险的有效管理,将会成为各个商业银行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

1、加强风险管理文化建设,提高汇率风险意识

商业银行应该转变长期以来形成的只重视信用风险、忽视汇率风险等其他风险的观念,清楚地认识到在开展代客境外理财业务中汇率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这是商业银行采取各项汇率风险管理措施的首要保证。为此,商业银行应强化全行工作人员的汇率风险意识,树立囊括各个部门、各项业务、各种产品的全方位汇率风险管理理念,推行涵盖事前监测、事中管理、事后处置的全过程风险管理行为。同时要积极引导全行员工树立对汇率风险管理的认同感,使汇率风险意识突破传统的部门界限,真正融入全行各个部门、每位员工的行为规范和工作习惯之中。

2、完善现有的风险管理体系

健全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是实现全方位、全过程汇率风险管理的组织保障。目前,商业银行需要尽快建立和完善监事会、风险控制委员会、职能性监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四级风险管理框架。业务部门需要对本部门的业务运作过程进行规范;职能监管部门对公司面临的风险进行具体的监管和控制;风险控制委员会对董事会负责,有权制订自营和资产管理业务的交易限额;监事会直接对股东大会负责,对本公司的重大经济活动、财务状况及董事会、经营管理层重大决策事项的风险进行监控。

3、提升汇率风险识别和评估技术

对汇率风险的识别和计量是银行汇率风险管理的基础。我国商业银行应该逐步引进缺口分析、久期分析、外汇敞口分析、敏感性分析、情景分析以及VaR方法等先进的汇率风险评估方法,在借鉴国外银行先进计量模型和方法的基础上,根据银行的现实情况进行相应调整,努力开发出符合自身要求的工具或模型,从而全面提高代客境外理财业务的汇率风险评估水平,促进汇率风险的有效管理。

4、丰富汇率风险管理手段

为了促进代客境外理财业务汇率风险的有效管理,商业银行需要综合多种风险防范手段。目前,国际上金融机构通常采用两种防范汇率风险方法:表内套期保值和表外套期保值。表内套期保值是指金融机构通过直接匹配自身的国外资产和负债表,从而控制汇率风险敞口或者外汇头寸,主要的控制方法有选择可自由兑换货币、列入货币保值条款、资产负债的币种匹配等。表外套期保值主要是指利用远期外汇合约、外汇期货合约、外汇期权合约或货币互换等方式来套期保值。商业银行应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当的风险防范手段,有效规避代客境外理财业务中的汇率风险。

第11篇

关键词:外资企业;汇率风险;人民币升值;敞口头寸

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期内,人民币也很难成为全球范围内的自由可兑换货币,这就意味着中国的外资企业必须使用他国货币作为外贸收支的结算工具。另外,在全球范围内,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买方占据贸易市场的主导地位,也就是说,“在对外贸易出口结算中,中国外资企业没有选择结算货币的优先权”。因此,在人民币升值预期的背景下,处于被动地位的中国外资企业必然面临着巨大的汇率风险损失。现代企业会计早已摆脱传统的“报销、记账”工作模式,作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会计师是否精于财务管理之道,将决定外资企业的未来生存发展空间。

一、外资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的理论分析

(一)出口贸易合同的条款约定管理

财务会计师要积极地参与对外贸易合同的签订工作,汇率因素应考虑在内,规定一个互相都能接受的风险比例作为合同的附加条款。由于对外贸易是双边交易的问题,交易双方都希望降低汇率风险,因此,在计价货币的选择上,双方很可能会产生矛盾。对外贸易双方可以选择的折中方法是:计价货币有利的一方要向不利的一方提供其他让利;软硬货币搭配的方式计价,双方共担风险;若双方相互持有债权与债务,可以选择同一货币计价。尽管,在国际贸易市场中,中国的外资企业处于被动地位,但是,如果会计师能够利用合同的有利条款,那么将会很大程度地降低汇率风险损失。作为企业的理财者,会计师不仅要精通财务会计核算,更为重要的是“博学多才”,要及时地掌握国际贸易合同法规的相关知识。在对外贸易合同谈判中,会计师应把握合同条款的要素,力争做到“滴水不漏”。

(二)汇率风险敞口头寸的管理分析

买卖头寸平衡法是指通过调整外汇买卖头寸,来实现买卖头寸平衡的方法,外汇交易风险的敞口是买卖头寸的差额,因此,买卖差额为零就可以完全规避外汇风险。买卖头寸平衡法的运用并不是以完全消除外汇风险为目标,而是尽量减少外汇风险损失。企业可以通过调整出口收汇与进口付汇、偿付外汇贷款的时间,来实现一定程度的买卖头寸平衡。买卖头寸平衡法是最基本的外汇风险管理方法,也是最有效、成本最低的方法,因此,在外汇风险管理中,企业应该首先选择此法。交叉弥补风险是指将两种不同外汇的买卖头寸进行交叉平衡,从而规避外汇风险。交叉弥补风险必须选择汇率相对稳定的两种货币,例如,港币兑美元实行联系汇率制,可将这两种货币的买卖头寸进行交叉平衡。交叉弥补风险是一种低成本的外汇风险管理方法,企业先进行同一货币的买卖头寸平衡,然后,再寻求交叉弥补买卖头寸平衡的机会。

(三)外汇交易避险法的汇率风险管理分析

外汇交易避险法中的避险外汇交易与贸易、非贸易交易是相互独立的,在不影响交易对方利益的前提下,通过外汇交易本身,来管理外汇风险。随着近年来中国外贸出口的快速增长,出口企业竞争日益激烈,收汇期延长,企业急需解决出口发货与收汇期之间的现金流通问题。出口押汇等短期贸易融资方式不仅可以解决资金周转难题,还可以提前锁定收汇金额,规避人民币汇率变动风险。套期保值是买进或卖出与现汇市场数量相当但交易方向相反的外汇期货合约,以期在未来某一时间通过卖出或买进外汇期货合约,而补偿现汇市场所带来的实际汇率风险。外汇期权业务的优点在于可锁定未来汇率,提供外汇保值,客户有较好的灵活选择性,在汇率变动向有利方向发展时,也可从中获得盈利的机会。对于那些合同尚未最后确定的进出口业务具有很好的保值作用。期权的买方风险有限,仅限于期权费,获得的收益可能性无限大;卖方利润有限,仅限于期权费,风险无限。

二、外资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的数据检验分析

(一)汇率风险管理之前的企业盈亏数据分析

为便于分析问题,假设一家外资企业甲公司发生如下经济业务:

第12篇

作者:胡大江 任玉珑 陈学梅 黄波 论文论文关键词:国际贸易 汇率风险管理 系统 构建 论文论文摘要:文章把企业国际贸易汇率风险管理被视为一个系统,从整体的角度,用系统的思维方法对企业的国际贸易汇率风险管进行研究。对系统内的汇率风险识别、汇率风险度量、汇率风险规避、汇率风险监控和绩效评估等5个要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构建了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系统的结构。 一、引言 企业在从事国际贸易的经济活动中.不可避免地会在国际范围内收付大量外汇或拥有以外币表示的资产和债权债务.并在贸易合同规定的期限内进行收付并与本币进行折算.以便结清债权债务并考核国际贸易的最终利润和成果。显然.在企业的国际贸易从开始到本外币最后折算这一个周期内.由于浮动汇率制度等因素导致的汇率波动,必将会给企业的国际贸易带来外汇风险。同时.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诸如全球金融危机、甲型H1N1流感和海地地震等全球性或地区局部性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的不断爆发,国际间贸易摩擦和贸易争端也不时涌现,这些都不仅使企业的国际贸易汀单数量减少.而且还严重影响到现有订单的后续执行.使企业国际贸易的外币收付时间和周期产生很大不确定性.导致企业国际贸易最终的本外币折算无法按计划执行.从而使得企业的国际贸易额外承受许多不确定的外汇风险。而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双向流动也得到了迅猛发展,我国企业的外汇业务也得到了空前增长.这不仅使得暴露于外汇风险之中的企业数量不断增长.而且使得企业暴露于外汇风险之中的数额也不断增加。面对不断加剧和更多不确定的外汇风险.越来越多的企业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外汇风险。因此,加强对国际贸易外汇风险管理已成为这些企业的迫切需求。 二企业国际贸易汇率风险管理系统构建 1.汇率风险管理系统的含义系统是指由若干个可以相互区别、相互依存、相互联系与作用的要素(或部分)所组成.具有某种结构和特定功能,处在一定的环境中,以达到某种预定目标的有机整体任何一个系统有一个确定的开始和终结时间的周期.对于企业国际贸易汇率风险管理系统,在其风险管理周期内,企业首先需要对汇率风险影响因素进行识别,然后再对其风险大小进行度量,并根据风险大小采取相应的规避措施。除此之外,还需要在整个汇率风险管理过程中.尽可能估计各种突发情况对企业国际贸易汇率风险大小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以便在对风险进行监控时,一旦出现类似的突发事件,能按应急预案。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应对,以降低突发事件对企业国际贸易的影响。当然.事后的绩效评估也是企业汇率风险管理必不可少的环节.任何一个周期内风险管理的经验教iJlI都是企业的一笔重要财富.能为下一周期内的风险管理提供指导和借鉴。因此,企业的国际贸易汇率风险管理也可以视为由风险识别、风险度量、风险规避、风险监控和绩效评估等要素构成的管理系统工程。 企业构建国际贸易汇率风险管理系统.就是对国际贸易汇率风险管理所涉及的基本问题.用系统观点思维推理。在确定和不确定的条件下,探索可能采取的方案.通过分析对比,选出最优方案;同时对该方案的风险进行监控,以及时发现各种突发事件、评估其对汇率风险的影响,并能尽快采取应对措施.尽可能降低突发事件对汇率风险带来的影响:最后对整个国际贸易周期内的汇率风险管理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并为下一周期的国际贸易汇率风险管理提供借鉴。 企业国际贸易汇率风险管理系统是企业管理系统的一部分.这个部分对企业全球化经营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由于汇率风险是企业经营中最不确定的因素.它极大地增加了跨国公司资金管理的难度.企业管理者因此需要在更大程度上将汇率风险管理纳入公司整个管理系统.用系统的分析方法.寻求最优的而且需要针对外汇风险采取具体可行的策略。 2.汇率风险管理系统的组成要素前面的分析已经指出。企业的汇率风险管理系统的组成要素为:风险识别、风险度量、风险规避、风险监控和绩效评估等5个环节。 (1)汇率风险识别。企业国际贸易的汇率风险识别是指企业根据其国际贸易业务的范围、形式、规模、国别、币种等特点。对影响企业国际贸易汇率风险的三要素:风险暴露头寸、风险暴露时间和汇率波动进行分析和确认。有效的汇率风险识别是企业国际贸易汇率风险管理的最基本要求,是其风险管理的起点和前提。 汇率风险识别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企业国际贸易的汇率风险暴露头寸、汇率风险暴露时间和汇率波动的分析和确认.为 企业国际贸易汇率风险管理提供信息资料。具体表现形式为:甄别风险事件、确定受险时间、分析风险原因等。甄别风险事件要求企业对其国际贸易活动进行甄别,找出风险暴露事件,确定风险暴露头寸;确定受险时间要求企业明确风险暴露的时间和周期:分析风险原因要求企业影响汇率波动的影响因素和影响后果.这不仅包括对汇率变动直接影响的考察。还包括对其间接作用,如传递机制、作用要素和作用程度等的考察。 为此.汇率风险识别要求应当企业编制一系列有关汇率风险的报表,如:资产平衡预测表、收入预测表、资金流量预测表、信贷和投资机会评论报告等,并根据这些报表制定关于汇率风险实际变动的特别通知书等。这些反映企业国际贸易汇率风险的相关信息资料应该有相应的制度及时传递到相关部门.以便相关部门协作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 (2)汇率风险度量。企业国际贸易汇率风险度量是指企业根据相应的风险度量模型和方法.综合分析所获知的交易数据和汇率情况.并对风险暴露头寸和风险损益值进行计算.把握这些汇率风险将达到多大程度.会造成多少损失。汇率风险度量又称汇率风险计量、汇率风险测量、汇率风险衡量等.是企业国际贸易汇率风险管理的基础和核心,也是汇率风险规避方案选择的依据。 汇率风险度量是金融风险度量的一种.因此可以借鉴金融风险度量的相关方法来进行不过.汇率风险度量又有其特殊性.目前也出现了一些专门针对汇率风险度量的方法。归纳起来.汇率风险度量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直接汇率风险度量方法和间接汇率风险度量方法直接汇率风险度量方法是通过度量由于未预测到的汇率变化而引起的企业国际贸易汇率风险值的大小。对直接汇率风险的度量从最初的名义量法发展到现在的灵敏度分析、波动性分析、压力试验、极值理论、Copula度量模型、信息嫡和风险价值系列方法(如VaR、CVaR、WCVaR)等更深层次的计量方法。间接汇率风险度量方法主要是通过回归来度量汇率波动与企业价值变动之间的关系.从而间接描述汇率风险。具体表现为:资本市场法和现金流量法。 汇率风险度量常用的是直接汇率风险度量方法。不过,企业在度量其国际贸易汇率风险时,应根据其国际贸易特点,并综合不同的汇率风险度量方法,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度量其国际贸易汇率风险.这样才能为规避汇率风险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3)汇率风险规避。企业国际贸易汇率风险规避是指企业根据其国际贸易汇率风险管理的目标与宗旨.在科学的风险识别和有效的风险度量的基础上.合理的选择风险管理工具。从而制定出具体的避险方案。以实现规避汇率风险的总体目标。汇率风险规避又称为汇率风险控制等,是企业国际贸易汇率风险管理的关键.是整个汇率风险管理系统的实质性环节。 汇率风险规避方案的确定需要在企业国际贸易汇率风险规避战略的指导下选择具体的规避方法企业应该在科学的风险识别和有效的风险度量的基础上.结合企业自身的性质。经营业务的规模、范围和发展阶段等企业的经营特色.采取全面规避战略、消极规避战略或是积极规避战略。各种规避战略只有适用条件不同,并没有优劣之分。 企业在确定其规避战略的基础上.进一步选择其避险方法可供企业选择的避险方法归纳起来有两大类:一类是贸易谈判结合经营策略来规避汇率风险:另一类是利用金融衍生工具来规避交易风险,主要有:期汇、期货、期权及其他金融衍生工具。不同的方法对应着不同的操作,但目的都是为了使“不确定性”得到确定.从而规避风险。 每一种风险规避方法都有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企业需要根据自己所处的风险状况进行甄别和筛选.以达到最有效地实现企业预定的汇率风险管理目标。 (4)汇率风险监控。企业国际贸易汇率汇率风险监控是指企业在确定最优避险方案后.为防止汇率风险规避方案实施过程的随意性和无效管理。而建立的监测机制、预警机制、信息传递和反馈机制、止损机制、紧急处理机制等全方位、多层次的汇率风险监控体系,以随时监控汇率风险的变动并及时处理.使汇率风险的变化始终处于可控的范围汇率风险监控是企业国际贸易汇率风险管理的保障体系。 汇率风险监控要求企业对影响其国际贸易汇率风险的各因素进行监测,包括风险因素监测、风险事故监测和突发事件监测。风险因素监测要求直接监测以外国货币作为媒介或载体的国际贸易活动的规模和地区结构.据以把握不同货币相互兑换的规模和币别结构。风险事故监测要求对汇率走势进行观察和推测.据以分析和测算汇率的某种变动对何类主体构成风险事故突发事件监测要求监测影响 企业国际贸易活动的突发事件,如全球金融危机、甲型H1N1流感、海地地震等。通过监测,分析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突发事件等对企业国际贸易汇率风险的影响.如果这种影响达到预警机制设置的警戒点.应该通过信息传递机制将警示信息及时传递给相关处理部门.经过分析处理,相关的控制措施通过反馈机制及时传达到实施部门。 预警信息的处理需要严格按照止损机制和紧急处理机制进行。止损机制需要设置合理的止损点、建立止损限额管理制度,对企业财务实行有效监控.防止企业经营管理者可能出现的判断事物和道德偏差.确保及早发现问题,及时止损与纠正.使各种变动对对企业的国际贸易汇率风险影响降到最低。汇率风险监控是一个动态过程.对避险方案的实施过程不断进行检查、监测、反馈,发现偏差,立即纠正。因此,汇率风险监控也是“执行一监测一分析一处理一执行……”的循环往复过程。 (5)绩效评估。 汇率风险管理的绩效评估是指企业在其国际贸易周期完成时对其汇率风险管理进行效果评价和经验总结。绩效评估是企业国际贸易汇率风险管理的总结绩效评估首先要对汇率风险管理进行效果评价.主要采取的是成本一收益分析任何一种风险管理方案的实施都需要花费一定的成本或代价风险管理的成本主要表现为交易费用、保险费用或咨询、调杏费用等,其效益就是可能的损失减少了多少或者是收益增加了多少.在分析效益时.一些不能像销售利润那样具有明确数量关系的效益,可通过其雇员数量、环保投入、对社会公益事业的资助等指标来衡量,这些指标尽管是间接的,但却是明确的。 经验总结也是汇率风险管理绩效评估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企业在汇率风险管理过程中。任何方案的实施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状况,因此,企业应定期总结和分析已制定的风险管理策略的有效性、合理性和适用性,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为企业下一次的汇率风险管理做打好坚实基础。 3.汇率风险管理系统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企业国际贸易汇率风险管理系统的有效运行依赖于各要素独立功能的发挥和相互间的协调发展。可以说.汇率风险管理的过程是系统内各要素相互联系、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汇率风险管理系统各要素相互联系.汇率风险识别是前提。是风险度量和规避方案制定的依据.只有在第一时间准确快速地识别汇率风险.进而掌握和企业相关的所有汇率风险信息,才能顺利地展开后续工作:汇率风险度量是基础和核心,只有有效地度量汇率风险,才能为规避汇率风险提供准确的依据;汇率风险规避是关键,规避方案的好坏直接决定企业国际贸易汇率风险管理的效果:汇率风险监控是保障.通过对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突发事件的监测,及时调整汇率风险规避方案。是保障汇率风险管理最终效果;绩效评估是总结,评价汇率风险管理的效果并总结经验教训,为企业下一次的汇率风险管理提供借鉴。汇率风险管理系统的5要素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其关系可以用图1来表示。图1中。箭头表示要素问的主动关系.线条粗细表示要素间关系的重要程度。 4.汇率风险管理系统的结构结构是指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或秩序.即各要素在时间或空间上排列和组合的具体形式结构是系统的普遍属性,没有无结构的系统,也没有离开系统的结构。 同样.企业的国际贸易汇率风险管理系统也有自己的结构,其5个组成要素与外界环境保持着一定的活动性.与外界环境不断保持着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是一种非平衡的系统结构汇率风险管理系统也有层次性.存在有不同等级的层次。可以把企业国际贸易汇率风险管理系统的结构分为3个层次:第一层次包括5个要素:风险识别、风险度量、风险规避、风险监控和绩效评估。这5个要索所含的子要素处于第二层次,分别为:风险识别有3个子要素:风险暴露头寸、风险暴露时间和汇率波动:风险度量有2个子要素:直接风险度量和间接风险度量:风险规避有3个子要素:全面规避战略、消极规避战略和积极规避战略;风险监控有2个子要素:风险因素监测、风险事故监测和突发事件监测:绩效评估有2个子要素:效果评价和经验总结。第三层次的要素有第二层次的子要素进一步衍生出来.具体表现为:直接风险度量衍生出名义量法、灵敏度分析、波动性分析、压力试验、极值理论、Cot,ula度量模型、信息嫡和风险价值等系列要素:间接汇率风险度量衍生出资本市场法和现金流量法2个要素:全面规避战略、消极规避战 略和积极规避战略都衍生出2个要素:贸易谈判结合经营策略和金融衍生工具应用策略:风险因素监测衍生出国际贸易规模监测和国际贸易地区结构监测:风险事故监测衍生出汇率走势测算:突发事件监控衍生出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方案要素。 企业应该根据自己国际贸易的特点.构建适合的汇率风险管理系统。 三、结束语 浮动汇率实施后.许多企业由于缺乏必要的风险管理观念和汇率风险管理的技能.在国际贸易中遭受了巨大的汇率损失。因此。在汇率市场化环境里如何加强对汇率风险的管理与控制,已成为企业管理中一个重要内容。本文对企业国际贸易汇率风险管理系统的构建进行分析.从整体的角度.以系统的分析方法研究汇率风险管理系统的构建。分析指出,企业国际贸易汇率风险管理系统不应仅有风险识别、风险度量和风险规避3个主要要素,还应该有汇率风险监控和绩效评估两个辅助要素.对风险监控不仅要监控常态下的风险影响因素.还要监控诸如全球性金融危机等突发事件对企业汇率风险的影响.并有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启发和指导企业以全面整体的风险管理思想构建构建适合其国际贸易特点的汇率风险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