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国有企业资金管理制度

国有企业资金管理制度

时间:2023-08-23 16:59:3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国有企业资金管理制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国有企业资金管理制度

第1篇

关键词 国有企业 资金管理 问题 对策

一、国有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概述

(一)资金管理概念

资金管理是对企业资金来源和资金使用进行计划、控制、监督、考核等工作的总称,它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进行资金管理就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对资金进行统筹,调节资金流量、流向,确保企业的经营活动,满足企业投资需求,为企业创造效益。资金管理的主要目的是:组织资金供应,保证生产经营活动不间断地进行;不断提高资金利用效率,节约资金;提出合理使用资金的建议和措施,促进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国有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重要意义

我国国有企业集团在管理体制、经营方式、风险管控等方面与其他企业相比具有特殊性,其资金管理普遍存在管理分散、计划效应、预算管控不严、“存贷双高”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因而,加强国有企业集团的资金管理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国有企业集团加强资金管理可以实现以下四个方面的目标:第一,资金有效均衡地流动,资金的流向是否正确,通道是否顺畅是关乎企业生存发展的大事,有效管控资金有利于资金流向既定的方向和目标,实现资金的均衡,是资金管控的核心;第二,帮助企业集团统筹资金调控,在集团各子公司、各部门之间实现按需分配,降低财务成本;第三,帮助企业集中资源优势,在银行授信、多筹资渠道等方面实现成本效益最大化;第四,可以保障资金安全使用,降低资金滥用、不明流向、舞弊等风险。

二、国有企业集团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国有企业通常投资规模比较大,需要的资金量大,对资金管理要求高。强化资金控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及时解决资金管理和使用中的问题,使得资产保值增值是国有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缺少资金规划

不少企业缺乏合理的战略规划,尤其是国有企业,长期依附于政府,以政策为导向,没有建立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对于未来的发展方向、发展规模不明晰,有的甚至盲目扩张,进而资金的使用缺乏控制,盲目的投资,大量资金投入到风险不可控项目,增加了企业资金使用风险,没有合理地安排资金筹集计划,缺乏资金成本管控意识,增加了企业的经济负担。

(二)资金管理制度不规范

资金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个部门的有效协调与合作。但是,国企改革进程缓慢,国有企业发展速度慢,对国有企业的资金管理普遍较弱,资金使用效益差。国有企业往往资金管理制度不规范,各下属部门对资金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缺乏资金管控意识,过分强调自己的利益得失,没有对结果负责的意识,使得资金使用无效率。资金审批流程不完善,资金管理规章制度流于形式。

(三)资金管理方式落后

越来越多的企业迈向集团化发展,传统的资金管理方式过于单一,已很难满足集团化企业的发展需要。集团公司往往跨地区、跨行业经营,拥有众多下属公司,缺乏统一的资金管理体系,各子公司各自为政,企业集团与子公司、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缺乏资金流动性,往往造成有的公司资金闲置,不能充分利用,有的公司资金不足,需要依靠外部筹资的情况,增加了企业额外的财务支出,致使整个集团公司负担较高的资金成本,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

(四)资金筹集方式复杂

随着金融业改革和企业多元化发展,企业集团内部资金需求加大,通过多种方式筹集资金,降低融资成本成为国有企业资金筹集的发展方向。但是多元化的资金筹集方式也为企业的资金管理带来了困难。银行授信、股东注资、发行债券、复杂信托,各种租赁业务五花八门,企业如何在多种筹资方式中选择资金成本低、条件适中的筹资方式是一门大学问。即便同样是银行授信,不同银行规则不一,也要通过多方比较谈判才能确定最佳贷款。日益复杂的筹资方式加大了国有企业资金管控的难度,很难对其评估与控制。

(五)资金管控评价体系不健全

目前,国有企业的绩效评价指标中对资金管理的评价不到位、不全面,大部分的企业仍以利润额和利润率作为企业业绩评价、领导考核的主要标准,忽视了净资产收益率、资产周转率,使得很多企业出现国有资本回报率低,甚至低于企业资本成本的问题。这种弱化资金使用效率的绩效考核体系淡化了资金管控力度,很有可能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不利于国有企业转型,向现代企业制度迈进。

三、完善企业资金管理相关对策

(一)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

针对国有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首先应建立完善的适合企业发展的资金管理制度。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企业既定的战略规划,建立完善资金的授权、审批、执行、监督等管理制度,要明确各个层级的级别权限及岗位职责,在企业资金筹集、投出、运营等方面加强内部控制,严格按照制度规定进行资金活动,形成有效的内部牵制,保证资金安全,提高使用效率。对固定资金、流动资金和专项资金应分项管理,切不能相互挪用,混为一谈。

(二)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资金管理效率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平台和财务管理软件已逐步成为优秀资金管理模式的有效载体。借助ERP系统优势,提高企业资金管理效率,强化资金监管势在必行。ERP系统强化了企业各环节的联系,简化了业务程序,提高了数据信息的交流,这就可以实现资金流在各个业务环节的实时监控,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强大的信息技术可以实现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及时调控调拨资金,最大限度地利用资金,节约资金使用成本。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国有企业领导层应重视信息化管理,资金管理部门要及时掌握信息技术,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建立适宜企业发展的信息化资金管理模式。

(三)实施全面预算管控资金

越来越多的企业做大做强,集团向多元化发展,对于国有大中型集团企业,实施全面预算是推动其发展的有力保障。以预算控制强化资金收支,从采购、生产、销售、投资各个环节加强资金管理,对于资金预算的使用、编制、审批、执行及考核严格管控。在预算内,统筹安排资金筹措使用,使得资金进出有据可依,可以防止浪费,有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在实施全面预算的过程中,也要注意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对于偏离预算的收支查明原因,必要时调整预算。每年末,对预算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及时掌握企业集团整体的资金收支及分布,向公司管理层及治理层提出资金筹集使用状况报告,据此更加合理地规划资金,为下一年度资金规划提供合理依据。

(四)拓宽资金融资渠道,降低筹资成本

国有大中型企业集团资金来源通常是政府补助和金融机构贷款。同时,企业也应根据自身情况,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可以通过应收款项、长期资产质押,融资租赁等形式从自身资产发现融资渠道,也可以发行债券、寻求民营企业融资合作,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考虑风险投资、股权融资等多元化创新方式。在融资渠道上注意长短期贷款相结合,建立预警机制,依托信息管理平台,充分利用财务杠杆,同时注意控制财务风险,降低成本,筹集资金。

(五)强化资金管理有效监督

首先,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严格监控投融资事项的事前审批、事中执行和事后评价,重大的投融资项目一定要集体决策。增强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认真梳理日常的采购、销售、库存、费用等环节的资金使用流程,建立可以实时监控风险的预警机制。其次,加强企业的内审职能。企业的内部审计是严格监督、考核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强化监督约束机制,使预算取得实效的保障。国有集团企业应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变过去的“事后监督”为事前规划、事中控制,实时监督,围绕企业的战略规划和年度预算,对公司资金流向、财务状况实施全过程跟踪和监督。

总之,国有企业要加强资金管理,盘活资金存量,利用信息技术、全面预算等手段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完善资金管理制度,拓宽融资渠道,提高企业经营效率。

(作者单位为青岛高新区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杨安富.实体投资风险管理[M].云南大学出版社,2014.

[2] 张巧兵.对国有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策略分析[J].财经纵横,2014(8).

第2篇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国际形势日新月异,金融业务不断市场化和国际化,国内各行各业的发展也与时俱进,企业经济业务的资金活动与金融业务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与此同时,国有企业的发展也面临着机遇与挑战的双重考验。当前时期国有企业正面临着重要的战略转型,加强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特别是资金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已经日益加强。本文从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资金管理工作研究入手,结合具体实际浅淡如何有效提升国有企业的资金管理工作相关问题,促进国有企业总体发展更上一层楼。以供参考。

关键词 :国有企业;资金管理;管理方法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各行各业的持续发展,新兴企业不断拔地而起,金融产品的与日俱增与普及,其渗入企业各经济业务的广度和深度一直在延伸,给我国的全面发展及现代化建设都注入了更多新的力量。同时,国内市场的扩大,国内民众消费能力的不断增长,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与上升空间。与此同时,金融产品适用的广泛性带给企业的冲击力越来越明显,给现有企业的未来发展带来了不可估量的重大冲击,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当下,企业的发展已经不能仅仅依靠过去那种一味扩大投资规模、人员数量以及产品种类的粗放式经营管理模式来进行维持了,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自己的一席之地就必须不断加强内部管理,提升管理工作总体水平,加强管理工作的科学化、精细化。尤其是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内部管理工作尤其重要,所以当前时期更要加强内部管理工作革新,强化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特别是对于财务管理以及资金管理工作必须加大工作力度与研究力度,以寻找新的资金管理方法,在满足企业自身业务需求的同时,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努力缩小资金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因此,加强资金管理应该成为国有企业管理者、决策者与经营者关注的最重要问题之一。

一、国有企业资金管理现状分析

(一)缺乏科学管理意识

正确的管理行为及管理成效必须依托科学的管理意识才能够得以施行。国有企业由于其产生的历史原因及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种种特点,让国有企业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以国家供给及地方财政扶持代替了自主资金筹集,许多国有企业管理者在主观上就缺乏了积极主动的财务管理意识,他们往往将管理工作的重点更多的放在了能够直接为企业创造经济收益的窗口部门,如销售部门、成本控制部门等。所以长期以来财务管理工作特别是资金管理工作都未能受到足够重视。这种偏差的管理意识不仅直接造成财务管理工作与资金管理工作一直无法实现职能转变与效能提升,同时还可能因为管理部门与被管理部门的发展速度不同,从而逐渐产生管理部门制约被管理部门健康发展的消极问题,因此,改变思想、端正态度是提升国有企业资金管理工作具体质量的第一关,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二)管理队伍素质有待提升

管理工作不仅需要科学正确的认识,同时还需要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及执行队伍,因为不论何种管理工作想要实现预期管理效果都离不开人的具体操作,因此加强队伍素质提升且严格把关,职工及管理层准入就非常重要。但是在当前时期,尤其受到管理意识的影响以及财务管理部门与资金管理部门自身建设水平的影响,造成当前许多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普遍偏低,特别是信息技术与专业技术更新缓慢甚至没能更新,她们普遍存在着管理意识陈旧、方法陈旧、缺乏责任心与主动性、学习力缺失等方面的问题,这样的工作队伍想要为国有企业资金管理工作的改革作出贡献是不可能的。其次在被管理人员当中,本职工作技能偏低、工作意识不强、缺乏自律性等等,极大的制约了资金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从而让再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都变成了一纸空文。

(三)资金管理具体方法陈旧

资金管理工作不仅需要正确意识与高素质的管理队伍与执行队伍,具体的管理方法也是制约管理质量的重要因素。当前国有企业虽然在资金管理工作上也加大了研究与改革力度,但是从现状来看,成效并不显著。首先,资金管理信息化方法缺失,未能实现真正的资金集中管理。国有企业的资金运作涉及到众多的部门及人员,资金管理工作纷繁复杂,大部分企业的资金管理跟不上管理信息化的步伐,管理工作本身却未能实现有效的集中和统一,从而让资金管理不仅缺乏及时性与有效性,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资金运作过程中的财务风险发生几率。其次,收支管理粗糙。过去对收支管理都施行的收支统管,这样虽然能够提升部门资金管理积极性与资金分配的主动性,但是却模糊了收支界限,无法做到资金管理的精细化与规范化,从而影响到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的进一步细化和加强。

(四)资金保值增值措施不到位

资金管理工作不仅要确保资金的管理安全及合理化配置,更要重视资金的保值与增值,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保值增值工作做得不尽人意。主要表现有:

一是部分资产从购置到使用都存在着严重的资金浪费问题。资产从购置到使用,资金从付出到其所发挥的作用进而创造的价值很难与该笔资金本身的价值相匹配。

二是部分企业的资金滞留银行帐户里未能有效的利用。社会经济的发展就像洪流,滞留于银行帐户里的静态资金没有使用,就等同于洪流中不进而退的那艘船,其价值也就是购买力就不如当初。

三是集团总部与分子公司之间,资金盈余与资金短缺未形成互补,造成集团范围内资金成本高,资金保值增值效率低下。集团公司范围内,未形成集中、统一管理、统筹安排的资金池,集团范围内资源未能充分利用,浪费问题突出。

二、提升国有企业资金管理工作质量的思考

(一)端正管理意识

管理意识正确才能够有效的指导管理工作。企业高层管理者尤其需要加强国有企业资金管理方面的具体知识学习与掌握,这样才能够站在全局的高度运筹帷幄,将资金管理具体实务渗透到每一个环节及方方面面,才能够避免管理制度变成一纸空文。

(二)加强队伍素质提升

管理队伍素质提升必须严格把关人员录用,必须坚持持证上岗,必须加强适应企业自身管理需要的岗前培训,同时还要加强绩效考核的科学化推进,特别是管理信息化的广度及深度的拓宽与延伸。在被管理人员素质加强方面,首先要加强其本职工作的基本技能培训,同时也要加强资金管理相关知识及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力度,从而让他们更好的执行相关制度及细则,实现制度执行效率的有效提升。不管是管理队伍还是被管理队伍,都要加强学习,定期不定期进行专业培训和相关技能强化训练,当今的社会,是一个具备学习力人才的社会,一个不会跟着社会进步的职工,如何推进企业在经济大潮中前行。

(三)加强具体工作管理质量

1.利用现代信息化管理技术,加强资金集中管理建立信息化资金集中管理中心,结合企业实际,因地置宜地选择信息化管理方式,通过企业网络及自动化软件操作,加强各部门资金实际需求的认真分析与研究,通过有效的信息数据收集准确掌握各部门在资金需求方面的真实情况,避免部门间差距不断加大及盲目重复建设。加强集中支付有效推行,通过市场数据分析及管理软件智能化控制,实现采购单价的有效确定,降低单价基数,提升成本控制质量。加强结算业务的自动化水平,实现资源的进一步合理化配置,实现降低财务费用、降低企业负债率、提升偿还能力以及企业对外投资能力的目的。

2.推行全面预算,以预算控制强化资金收支管理全面预算是国有企业的必行之路,以全面预算强化资金的管理更加行之有效。企业推行全面预算,从采购、生产、销售、投资等各个环节强化资金管理,根据实际情况定期调整预算,逐步缩小预算与实际的差距,进而统筹安排资金的筹措及使用,既能有效制约与生产经营无关的资金的使用,又能有效地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四)资金保值增值的几点措施

1.加强资产采购及使用管理工作

对于普通资产的购置应采用集中采购,降低采购成本,对于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应该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一对一的档案跟踪管理模式,从购置审批、采购、运输、管理、使用、维护等各个方面实现严格控制。同时对于季节性闲置或再无使用需要的固定资产可采用租赁融资的形式让渡使用权,为企业争取更多流动资金,最大限度发挥资金使用价值,提升保值增值水平。

2.拓宽资金的使用渠道,发挥资金的财务杠杆作用金融业的不断市场化和国际化,金融产品也层出不穷,逐渐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企业必须拓宽资金使用渠道,让资金创造属于自己的财富。

3.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提高集团公司的资金保值增值水平

集团公司选择适合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统筹管理和使用集团母公司及各分子公司的资金,既能增强集团融资与偿债能力,又能有效地优化资源配置,加速集团内部资金财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张国伟.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问题研究[J].国有企业,2012.3.

第3篇

一、强化国有企业资金管理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企业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要的各种资金的形成、分配和使用,进行计划、组织、调节、监督、和核算等项工作的管理。

第一,强化国有企业资金管理可以确保国有企业的平稳健康发展。目前,不少企业经济效益低下,虽然有各种客观原因,但企业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不强是症结,其中,财务管理特别是资金管理滑坡,导致企业生产经营效率低,损失浪费严重。目前,企业财务管理出现较大滑坡,财经纪律松弛现象突出。有相当一部分企业财务管理基础工作薄弱,不同程度地存在账实不符、账账不符、账表不符、虚盈实亏的问题。少数人甚至钻企业管理方面的漏洞,造成国有资产损失严重。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特别是资金管理,是一个相当薄弱的环节,需要引起高度关注,国有经济要健康发展,非得狠抓企业资金管理不可。

第二,强化国有企业资金管理可以缓解企业资金紧张有效提高资金的利用率。目前,一方面企业感到资金紧张;另一方面,大量企业资产未得到利用,特别是存量资金方面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出来。如果将这些闲置资产通过流动形成重组,或通过实行股份制聚集起来,就等同于增加了资金投入,也缓解了资金紧张的矛盾。

第三,强化国有企业资金管理可以扩大企业资金规模。现有的资产管理有两大问题,一是资产的闲置浪费,二是资产的重复分散,没有形成规模效益。只有加强资金管理,才能加快资产积聚,迅速扩大生产规模。

二、目前国有企业资金管理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第一,管理方式落后,不能满足当前工作的需要。随着国有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许多高科技的管理方式进入企业,然而在有些国有企业集团内部各子公司中,许多先进的管理方式并没有普及,导致会计核算随意性大,财务报表编制不实。尤其是许多集团没有及时建立必要的电子计算机财务信息传递、核算、查询和监控系统,因此集团公司或出资人很难及时了解各子公司的资金动态,因此信息滞后、效率低下的此类问题比较突出。

第二,未能实现资金的统一集中管理,资金利用效率低下。我国国企现阶段企业资金管理中最突出的问题便是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需要和内部多级法人资金分散占用之间的矛盾。首先是普遍存在子公司多头开户的现象,一些集团旗下各子公司人为地随意设立账户,盲目投资,使得资金的管理出现严重失控。另一方面是有些企业不顾自身的能力和发展目标,投资决策随意性大,往往热衷于铺新摊子,结果造成失误多,损失严重,使本来就十分紧张的资金状况雪上加霜。最后是资金占用不尽合理,沉淀严重,贷款拖欠居高不下,产成品资金有增无减,周转缓慢,企业信用和盈利能力降低。

第三,财务信息共享程度低,信息失真严重。企业需要及时掌握真实准确的信息来控制物流、资金流,因此现代企业管理最根本的是对于信息的管理。然而,目前我国国企中相当一部分企业都存在信息严重不透明、不对称的问题。企业管理部门间出于各自的利益,不愿及时提供相关信息,人为制造信息孤岛,造成企业的高层决策者难以获取准确的财务信息,不清楚下面的情况。更为严重的是,企业各层面截留信息,甚至提供虚假信息,如此一来,最后汇总的信息就会普遍失真,出现会计核算不准确,报表不真实,甚至合并的会计报表还掩盖了子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

三、强化国有企业资金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第一,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资金管理制度,提高资金管理水平,健全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可以让企业的资金活动更为规范,更为有序。细化资金管理,提高资金的管控水平,做好资金收支平衡,最大限度的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以确保国有企业资金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第二,强化资金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切实提高资金管理水平。要推进企业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建立以资金管理为中心的信息系统,为企业实施资金的集中管理和有效监控提供有力保障。企业资金信息是支撑经营决策的基础也是各类信息的交汇点。财务管理软件的推广使用,是对软件本身的推广,也是对科学和先进的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要借鉴国内外一些企业的成功经验的推广。通过采用计算机网络手段和统一的财务管理软件,可以借助计算机管理软件的应用,取代过去繁琐的会计数据加工、分析及人工无法做到的基础性管理工作和“人盯人”的监控方式,使管理工作的“手”伸长,透明度增加。还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将规章制度固化,变成硬约束,从而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从技术上解决信息不及时、不对称和监督乏力、滞后的问题。

第三,实施资金的集中管理,提高资金利用率。企业应改变货币资金分散管理的方式,加强对资金的集中管理。首先应当撤销企业所属各单位在外部银行的开户,成立企业内部资金结算中心。在外部银行开户并分设收入户和支出户由结算中心统一执行,各项收入及支出均有结算中心统一管理。对于各单位货币资金的动态收支状况,结算中心要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并合理调度调剂闲散资金,加速资金循环周转,形成由自上而下的资金集中管理体系和监控信息网络。使企业真正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新型资金管理体制,使得企业能够做到对全部货币资金的进行协调管理、整体监督控制、合理调度调剂,并且从源头上消灭“坐支”现金,私设“小金库”等资金体外循环的现象,实现动态管理货币资金,使得内部资金按需流动、合理配置。

第四,强化资金的预算管理,增强预算在资金管理方面的管控能力。预算作为一种控制机制和制度化的程序,是完善资金集中管理的有效模式。建立企业预算制度是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体现,完备的预算制度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序进行的重要保证,也是企业进行监督、控制,审计、考核的基本依据。企业要切实改变目前财务预算形同虚设的状况,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机制,对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实施预算的编制、分析、考核。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资金收支严格纳入预算管理程序之中,必须做到量入为出、精打细算、科学理财、严格考核。同时,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为资金的全面预算和及时结算提供了可能,从而使资金管理水平有所提高。

第五,推行财务负责人委派制和内部审计制度。目前,国有企业还存在所有权结构单一、所有者缺位、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监事会监督乏力和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等问题。要结合本企业集团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实行企业分管财务的负责人由出资人委派,强化事前、事中的及时监督。同时,要确保集团内统一的财务管理软件的有效运行,切实维护出资者利益。国家授权经营的国有大型企业和资产经营公司,也可对全资和控股子公司委派财务负责人,并进入企业董事会。派出的财务负责人对委派机构和企业董事会负责,以有效防止信息不对称和内部人控制问题的发生。

第4篇

关键词:企业管理 资金管理 内部控制 国有企业

资金在企业的财务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资金管理是财务管理的核心,也财务管理的难点,任何的漏洞都有可能给企业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所以,企业的资金管理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如何加强资金管理,优化资金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关键课题。

一、国有企业财务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部分国有企业资金管理机制尚不成熟,存在着各类问题,加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息失真

信息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根本所在。企业只有掌握到及时准确的信息才能做出正确反应来进行战略调整,规避风险。然而,信息透明度不高、信息来源窄、信息不集成等现象广泛的存在于多数国有企业当中。在这样的情况下,管理层很难对企业的发展状况进行精确评估,导致反应滞后。在部分企业中,财务信息弄虚作假等现象也是时有发生,这些也都为企业资金管理增加了难度,也增添了企业财务风险。

(二)监控力度不强

当前,部分国有企业中资金活动的监控力度小,甚至存在人为控制的现象,导致国有企业资金被擅自挪用甚至侵吞。一般来讲,国有企业中都会设置一些具有监督职能的岗位,也有相应的管理制度,然而在实际施行过程中,这些规章制度都被束之高阁,管理人员没有积极发挥出自身的职能,对资金的活动的监管相当松懈,这才让不法人员有机可乘。在控制方面,部分企业决策机制不成熟导致了资金的流向脱离了控制,给企业造成损失。

(三)资金分布不合理,有效利用率低

对于国有企业财务资金管理而言,资金分散度大是一亟需处理的突出问题。多数企业普遍存在如下几种情况:子公司多头开户,母公司对其资金管理处于失控状态;企业投资决策随意性较大,不考虑自身实际,在没有清晰的发展目标以及战略规划的情况下仍进行盲目投资,导致新摊子多、投资失误多、企业损失多的“三多”现象,恶化了其自身资金状况;再则还有一些企业资金沉淀严重,资金的流动性弱,周转周期长,导致企业“无钱可用”,使其发展又处于停滞状态。

二、国有企业资金管理和内部控制的重点

新形势对国有企业的管理工作有了新的要求。国有企业在进行资金管理工作时应该围绕着增强企业的变现能力、增加企业资金周转速度和提高企业资金有效利用率来开展。其资金管理和内部控制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内部核定资金系统的管理

核定资金应该兼顾“需求”与“计划性节约”。国有企业资金管理的基础在于企业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引入合理的先进核算方法,准确给定资金的需求量。确定资金的需要量既是进行资金管理的关键点,也是一大难点。从财务会计的稳健角度出发考虑,企业采取编制资金计划的措施将是个有效解决办法。资金计划的编制应该以部门计划为依据、以企业经营规划为基础。在保证企业的经营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当编制的合理资金计划严格实施时,企业将可以充分激发内部资金潜力,节省开支,建立起资金的收支平衡和物资供求平衡,也可以加强对资金动态的跟踪,使管理层掌握各阶段各部门的资金需求状况,从而合理的分配资金使资金配置利用达到最优化。

(二)内部筹集资金系统的管理

由于市场经济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企业在自主经营的条件下,有可能自身承担亏损,这就导致了企业资金短缺现象的发生。应对资金短缺,企业可以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企业应该强化收现工作如账款、存货、销售额的收取等;另一方面,企业可以寻求外部资金帮助,通过筹资来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在筹资过程中,企业应该仍以自身实际为出发点,确定筹资方式、筹资结构、筹资渠道。

(三)内部运用资金系统的管理

运用资金系统管理在资金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质性意义,也是其最富创造性的部分。最低的成本获取最高的利润是合理运用资金的最终目的。国有企业的财务人员的职能不应该仅仅限定于决策和编制计划等宏观方面,还应该转变角色。在对资金运用项目的审查过程中不应该将自己单一的定位成“把关者”,而是应该做直接参与者。管理人员应该增强自身的预见性,杜绝盲目,调整事后监督为直接参与决策立项。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强化内部管理与控制。

(四)内部分配资金系统的管理

企业的稳定发展离不开资金分配系统的平稳运行。当前,企业内部的资金收益如何分配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国有企业的资金分配首先应该满足消费与积累处于平衡状态,然后采用多元化、多层次化的分配形式。现有的分配制度应该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并辅以其他形式,确保既保证公平、公正、合理的原则,又能体现出贡献大小、能力强弱的差异。通过优化资金分配管理系统来激发和调动人员的生产、劳动、创造热情,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进而增强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力。

三、如何加强企业资金的管理和内部控制

针对资金管理所存在的问题,国有企业应该抓住重点,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来应对。

(一)集中资金管理 规避财务风险

1、建立健全结算中心制度,加强资金的集中管理

财务结算中心的建立,将企业内部资金集中管理变为事实,在此基础上,可以更加轻松的实现资金的统一调度和有效监控资金活动过程。在企业资金管理活动中,结算中心充当了“蓄水池”,不仅汇集了内部资金,还使集团能够对下属子公司的资金活动进行严密监管。

第5篇

    【关键词】国有企业 财务管理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国有企业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好坏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能否生存、发展和壮大的关键。国有企业集团肩负着对授权经营的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重任,加强财务管理工作尤为重要。

    一、构建分层次的决策机制

    决策关系到集团的长远发展。通常投资决策失误是导致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企业集团作为多层次、多法人的经济联合体,极端的集权容易使集团的财务机制僵化,子公司没有任何积极性;相反,极端的分权必然导致子公司及其经营者在失控状态下过度追求自身经济利益,从而侵蚀集团整体利益。集权与分权的适当结合,既能发挥集团母公司的财务调控职能,激发子公司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能有效控制经营者及子公司风险。

    决策的集权主要体现在母公司作为子公司的出资人按照现代企业制度,享有行使子公司企业财务的最高权力,具体为:决定长期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对企业清算、分立、合并或者变更公司形式做出决议;选举或罢免董事会成员;决定公司税后利润分配和使用方案;批准企业财务预、决算;制定修订公司章程,包括其中有关公司财务管理的条款等,也就是说将子公司重大财务活动决策权集中于母公司。

    决策的分权体现在子公司应由其董事会或经营者决策的事项要赋予子公司自主经营权,按其董事会决议或经理办公会决议执行。母公司可以通过向子公司董事会派出产权代表的方式来影响子公司董事会的决策。

    具体操作上可由母公司的业务管理部门如财务部、资产管理部、经营投资部、企业管理部等在其各自分工负责的范围内负责受理子公司编制和上报的业务计划及决策申请,并形成本部门的初审意见后交母公司决策机构决策。同时由于决策涉及到各方面利益,为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必要时可设立由社会专家、法律顾问等专业人员组成的决策咨询委员会,专门行使财务管理的决策咨询职能。

    二、建立健全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

    有了科学的决策为先导,还需要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来规范企业行为,保障企业目标的实现。除建立常规的财务管理制度外,国有企业集团还应该特别加强以资金管理为中心的财务制度建设。因为企业生存的主要威胁来自两方面:一是长期亏损,它是企业终止的内在原因;二是不能偿还到期债务,它是企业终止的直接原因。力求保持企业以收抵支和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是企业财务管理制度设计的内在要求,所以要建立以资金管理为中心的健全的财务制度。

    首先是根据企业资金的运用方向设立不同的资金收支审批程序,保证企业资金的安全完整。其次是建立各项相关管理制度,以保证企业资金的运营效益最大化。包括:(1)建立投资论证制度,投资决策失误是资金管理上的最大失误,要在企业内建立投资论证程序,大的项目应请专门的咨询机构参与论证;(2)建立应收款管理制度,落实资金回收责任制,加快资金回拢;(3)建立融资管理制度,防范盲目举债带来的破产风险。(4)生产性企业还要建立存货资金控制制度,按需生产、按需采购,避免库存量过大带来资金沉淀。(5)建立财产物资清理制度,发现账实不符或资产贬值要及时处理。

    三、推行全面的预算管理

    全面的预算管理有助于企业集团落实战略规划,完成一定时期的经营目标,高效配置资源,同时通过预算的约束控制成本费用的增长,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保障企业的现金流量,防范财务危机。

    1.建立财务预算管理的组织机构。即集团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对集团财务预算的管理工作负总责,成立由有关职能部门组成的财务预算管理委员会,同时预算工作要动员集团上下所有员工的共同参与,使各子公司、部门对集团的战略更为理解,并清楚地认识到各自对集团战略目标实现的贡献程度,达到全方位沟通战略目标的目的。

    2.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编制程序。集团公司的财务预算目标逐级下达各预算执行部门后,通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讨价还价”过程进行调整,并由财务预算委员会将修正后的财务预算方案下达各执行部门执行。

    3.做好预算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各预算执行部门要定期报告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对新情况、新问题及出现偏差较大的重大项目,要特别注重查找原因,以提出改进经营管理的措施建议。

    四、加强财务监控工作

    集团财务监控工作建立在各项财务预算的基础上,通过向子公司派驻财务总监或通过董事会和监事会对子公司的财务行为进行监督,保证子公司的资本结构良好,财务运作符合企业集团的整体利益,更好地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促进企业集团的可持续性发展。

    要加强财务信息质量的监督检查和报表审计质量管理,使财务报表能真正体现企业的实际运营状态,通过对子公司相关指标如流动比率、净资产收益率等进行考核,以消除无效的资金占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集团财务目标的实现。

    要加强信息管理系统建设。集团财务监控应广泛应用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技术,加快信息的集成化速度,一旦发现财务风险信号,就能准确及时传至主要人员,以利预防和为采取适当对策争取时间。

    五、适当运用激励手段

    人的行为动机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积极性的大小,取决于激发力量的强弱。国有企业集团也可

    以适当运用激励手段来激发企业经营者、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群策群力,最大限度地挖掘企业内在潜力。

    针对企业经营者的激励方式:(1)把集团内部各财务主体所承担的财务责任数量化、具体化、指标化,并纳入会计核算系统,以便反映各财务主体履行财务责任的真实情况;(2)建立合理的业绩考评与利益分配机制,将各财务主体履行财务责任的情况与其经济利益挂钩,严格奖惩制度,以激发其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6篇

【摘要】 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支柱地位,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有企业中的财务管理在很多方面已经不能与之相适应。所以,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创新迫在眉睫,本文分析了财务管理创新的含义,财务管理创新的必要性,目前我国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措施。

 

【关键词】 国有企业 财务管理创新

一、财务管理创新的含义

财务管理创新指企业在财务管理上有了足够的量变后,由于其他因素的插入导致财务管理发生了质的变化。这一变化的过程就是财务管理的创新。财务管理的创新能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效益,但是目前还尚未被广泛使用。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部分,企业想要有更好的发展就必须改革财务管理,实现财务管理的创新。财务管理创新是把企业原有的财务管理要素、技术、生产和经营管理的固有模式打乱,淘汰不合理的,对剩下的进行优化整合,形成新的管理模式。

 

二、财务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自加入wto以来,我国经济正在逐步实施“走出去”的战略。随之经济发展面临大好的前途,但是同时挑战也增多。我国大多数国有企业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为了迎接机遇和挑战,我国国有企业应该改革企业管理模式。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所以,我国国有企业应该加快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财务管理创新的内容包括:财务预算控制体系的创新;财务机构设置和管理的创新;财务人员管理的创新等等。做好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可以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抗风险力,加快企业的发展。

 

三、目前我国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预算管理不到位,资金管理混乱

财务预算是经济活动进行的重要阶段,要做好一项经济活动,必须做好预算的管理。但是目前我国一些企业内部根本没有形成系统的预算体系,一些企业虽然拥有完整的预算体系,但是没有很好地执行:人为地对预算制度进行修改,经济活动的进行不遵守预算等等,造成预算体系变成了摆设。这样会造成很多严重的结果,例如:资金管理缺乏固定的制度,收支控制缺乏统一性,使用随意,资金乱占用造成资金使用不合理;预算制度不健全,资金缺乏管理,造成资金流失、企业利益受到严重损害;预算制度不健全造成企业预算失真,资金管理工作难以进行,最后可能会影响经济活动顺利进行;预算管理不到位,企业财务做假账的现象依然存在,有些企业看起来发展很好,但实际上已经入不敷出。

 

2、财务监督力度不够,资金的使用效率很低

由于财务管理在一个企业的管理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必须有一个完整的监督体系。但目前我国在财务监督这方面做得并不到位,财务的管理只是按照领导的指示做,监督部门只是走过场,应付相关检查,并没有真正起到监督的作用。再者,财务考核也缺乏相应措施,部分考核也是走过场而已。这些导致企业的财务管理混乱,资金使用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最后严重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3、财务监控不到位,会计信息质量差

企业缺乏对财务的监控,资金漏洞大,使得有心之人做假账以谋取私利。有些企业的重大权利集中在一人身上,这样容易发生越权的现象,他可能会钻法律的漏洞,借此偷税漏税。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增加了企业效益,但这种做法是违法的和不道德的。财务监控不严格,一些企业就会做假账,做虚假的财务报告来蒙骗有关监察部门以谋取不正当利益。

 

4、财务管理方法陈旧,管理模式老化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是很多企业财务管理方法依然沿袭以前的老旧方法,即靠手工做账来记录财务信息,做报告。因为不同财务人员具备的财务素质和工作经验不同,所以他们在对会计凭证和会计报表进行审查时,可能会做出一些与实际发生的财务情况不同的判断。这样会导致做出的财务报告不符合现实。有些企业为了夸大企业的经济效益或者追逐企业利益最大化,偏离现实,对真实的财务报告加以改正。

 

四、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内容和措施

1、培养财务管理理念的创新

虽然国有企业拥有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系统,但是大多数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理念明显存在问题,即:重视核算,轻视财务管理。管理者认为做好核算工作是最利于扩大经济效益的。然而财务的管理有其固定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来规范管理,只需要遵循这些法律法规和制度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对其进行创新改革。这样的传统思想存在很多财务人员思想里,严重制约了他们对财务管理的创新。所以,要创新财务管理,首先要改变财务人员的这种传统消极的思想观念,培养他们创新的理念。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在财务人员聚集的不同的场合(例会、庆典等)强调财务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否定财务管理不需要创新的观点,鼓励财务管理的创新;在财务管理创新工作中强调“新”字,鼓励员工以效益最大化为基础,放宽眼界、开阔思想、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财务管理工作中营造创新的良好氛围,让员工积极创新、大胆创新。

 

2、在制度上寻求创新,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管理创新平台

国有企业应遵循科学创新的原则,在财务的专业制度和内部管理制度两个方面上开展工作,进行创新。一是财务的专业制度创新。全面审查原有的财务管理专业制度,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和财务管理要求的变化,修改原有的财务管理制度。同时制定和完善新的财务管理制度。以此形成系统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二是内部管理制度的创新。创新人员奖励制度和内部分配制度。建立会计岗位上的权责分明制度和经济责任制度。三是加强制度执行监督力度。一旦建立了完整体系的财务管理制度,必须严格按照制度规定执行。使按规定、按程序工作深入财务人员的心里,为财务管理创新工作的执行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

 

3、实现财务管理机制的创新,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财务人员素质的高低是财务管理水平高低的根本。但是,一个完善的财务管理系统既要有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还要有一个能培养鼓励员工进行创新的管理机制。我国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机制相对于其他企业比较稳固,但是整体缺乏活力,员工积极性创造性更是严重缺乏。企业应该认识到这一缺点,对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机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创新,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企业氛围,让员工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新性,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鲜的活力。

(1)简化组织机构,提升组织业绩。我国很多国有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不完善:职位设置重复,遇到事情相互推让,办事效率低下的现象普遍存在。国有企业应该改革这种机构设置,对财务推行扁平化的管理方式,精简管理部门数量,减少基层管理人员的数量,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管理素质。

 

(2)创新人事制度,建立合理公平的人才竞争制度。一是建立新的员工发展职位。在相同的财务管理技术岗位上设置不同的级别,不同级别之间的工资待遇与行政工作工资可以有小的差别,这样能够激励不能在行

政岗位上有所作为的员工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在行政和技术两个岗位上自由选择,激发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二是建立优胜劣汰的岗位竞争机制。企业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考核评估。对考核成绩优秀的员工进行奖励和提拔,对考核成绩排后的员工实行淘汰,以此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三是竞聘实行公开制。重要职位人员的选拔实行公开竞聘。竞聘内容包括竞聘演讲、平时业绩、上级考核成绩等。给所有员工营造一个公平的竞争舞台,让他们看到升职的希望,从而奋发向上,积极工作。

 

(3)实行岗位轮换制,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我国国有企业在财务方面经常有违法现象出现,一方面是财务人员自身问题,一方面是财务管理上存在很大漏洞。具体表现为:财务人员在一个岗位上任职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这么长的时间内很容易形成自己的人际关系网,这样就易发生问题。企业实行轮换制,会计人员2—3年轮换一次,科层人员可以3—5年轮换一次,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还可以让财务管理人员熟悉各个岗位的工作,提升自己综合素质。

 

4、业务创新

(1)实行“课题工作法”,进行财务工作的创新管理。结合财务工作的实际情况,展开思路,进行课题设置、课题探讨、课题研究、课题解决。把企业的发展财务问题具体化、课题化。具体方法如下:各个科室根据自己的职责范围挑选课题,然后进行课题内容、时间、人员的划分,协调好各方资源努力做好课题工作,推动企业发展。把课题任务交给关键的财务专业技术人员,规定他们在一定任职期间参与完成一定量的课题。这样以一个人带动一个科室,一个科室带动一个部门层层向上的参与方式来提高整个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同时还可以体现财务人员的个人价值。

 

(2)加强课题执行过程控制。首先,企业应该转变过去“重结果轻过程”的思想观念。加强课题时间的管理,严格规定课题完成时间,避免人员拖拉造成的工作损失。多召开财务人员总结大会,通过会议的方式总结前一阶段工作、部署下一阶段工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明确规定员工的奖金和待遇直接跟课题业绩挂钩。以此提高财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对创新课题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成果,在年底总结大会上对有成果的创新课题进行项目团队奖励和个人奖励,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积极向上的创新氛围,培养财务人员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5、利用互联网进行财务管理

互联网的应用对如今社会的经济发展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同时,互联网也可以应用在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上。互联网可以为企业财务管理创造一个公开自由的信息平台,另外,利用互联网进行财务数据处理可以保证财务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还可以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财务管理混乱。

 

五、结语

财务管理创新对国有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随着我国经济实行“走出去”战略,财务管理创新面临许多的机遇和挑战,国有企业要抓住机遇,面接受战,做好财务管理的改革和创新,全力推动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焦晶莹:浅议国有企业如何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j].金融经济,2011(8).

[2] 孙丹: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探讨[j].财经界,2010(1).

[3] 赵文彬:浅议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疆金融,2009(6).

[4] 宋冰月:试论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1).

[5] 沈宁: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体系的思考[j].中国城市经济,2012(3).

第7篇

财务管理就是按照资金运动规律和国家财政法律要求,利用价值形式并且主要通过组织和监督企业的资金运动,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所进行的综合性管理。财务管理始终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并且企业经营运行的好坏,最终也体现在财务收支结果上,所以说,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和灵魂。

一、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当前, 如何加强对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 已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其原因在于:

1.国有企业的管理的根本是国有资本的保值和增值, 国有资产流失和减损是当前严重阻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如何建立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 使企业的发展稳定有序, 是国家当前亟待解决的紧迫问题。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 是企业经营活动的全面反映。国家要实现对国有企业管理的目标, 必须依靠和运用财务管理的手段和方法,才能建立健全国有企业出资者财务管理的机制.

2.企业的财务机制与企业制度密切相关。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 先后经历了几个阶段, 其根本缺陷在于没有实现真正的产权分离。“两权”没有真正分开, 企业经营自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无法有效地激励起企业经营者的积极性。而且, 企业财务管理制度钝化, 没有建立健全企业的财务机制, 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 没有将财务职能在企业内部不同层次、不同部门之间实行科学的分工, 财务管理的责权利没有具体分解、落实和明确。因此, 对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改革的深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国有企业人事管理体制的改革, 也要求财务管理体制的相应配合。在实行政资管理职能分开的前提下,对国有企业的人事管理体制应做相应的改革。要把国有企业董事、监事、股权代表等的委派权交付给国家。国家作为出资者对国有企业重要经营管理人员的任免不通过行政手段,而通过经济手段,根据经营能力和经营业绩任用、考核经营者。因此,加强国家对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有助于国有企业人事管理体制的改革,从而实现管人与管资产(本)的结合。

二、现阶段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财务资金管理中的问题愈加突出,财务风险日益显露,其主要表现以下三个方面:

1.资金散乱,使用效率低下。在以货币为媒介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营运必须牢固树立以资金为核心的观念,最大限度地追求资金的使用效率。目前,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需要和内部多级法人资金分散占用的矛盾,已成为现阶段企业财务资金管理中最突出的问题。一是子公司多头开户的现象比较普遍,一些集团旗下各子公司设立的账户多则上百个,资金管理严重失控。二是投资决策随意性大,有些企业不顾自身的能力和发展目标,盲目投资,损失严重,使本来就十分紧张的资金状况雪上加霜。三是资金沉淀严重,占用不尽合理,货款拖欠居高不下,周转缓慢,企业信用和盈利能力下降。

2.信息失真,难以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现代企业管理最根本的是信息的管理,企业必须及时掌握真实准确的信息来控制资金流向。然而,目前我国相当多企业的信息严重不透明,出于各自的利益,企业管理部门不愿及时提供相关信息,人为制造信息孤岛,企业的高层决策者很难获取准确的财务信息,搞不清楚下面的情况。更为严重的是,企业各层面都在截留信息,甚至提供虚假信息,使得汇总起来的信息普遍失真,会计核算不准,报表不真实,有时合并的会计报表还掩盖了子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

3.监控不力,缺乏事前、事中的严格监督。目前国有企业中,所有者对企业,母公司对子公司、公司管理层对各资金运动环节普遍存在着监控不力甚至内部人为控制的现象,擅自挪用、转移资金甚至侵吞国有资产等问题突出。很多企业领导对自身家底财务状况不清,财务人员对经营情况又不甚了解,且处于从属地位,常常只能按领导的意图处理账务,造成“财务管理跟着会计核算走,会计核算跟着领导意志走”,使财务监督流于形式。

三、应采取的具体对策

如何发挥企业财务管理要以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为基础, 尤其在当前, 随着企业转换经营机制, 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中, 必须把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作为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和提高效益的中心环节, 逐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的财务管理机制, 以使企业扭亏增盈, 是搞好商业企业管理的当务之急。我认为, 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加强财务管理:

1.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是财务管理的前提

(1)建章立制。企业财务部门要按照“两则”、“两制”的原则性要求, 结合企业实际情况, 建立健全符合企业发展要求的内部财会制度。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 对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对每一个会计岗位制定工作标准和岗位职责, 定期考核, 结果公布, 并同个人收入挂钩, 做到人人有责任、有标准、有要求、有检查、有奖惩。

(2)建立完善的经济核算体系。企业财会部门充分发挥其监督作用, 建立完善的经济核算体系, 切实加强会计核算, 严格按财经制度和企业内部财会管理制度规范核算, 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资金运动和财务状况, 真实体现经营成果, 客观分析和如实反映存在的问题, 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

(3)提高会计队伍的素质。在配备财会人员时, 要注重把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坚持原则的人员充实到财会队伍中来。采取讲座、培训、互帮互学等形式, 促使所有在岗会计人员学习“两则”、“两制”、新的《会计法》和其他有关财经法规,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财会人员不仅要精通财会专业知识, 而且同时要凭借自身的专业优势、知识优势和信息优势, 灵活实施现代化财务管理方法。

2.改善资产结构, 提高资产营运效益

(1)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必须严格控制购建大型、高档的商业设施, 建立基金项目资本金制度, 不许用短期借款进行固定资产投资, 对使用效率不高或闲置不用的固定资产可以转让、租赁、变卖。

(2)加快销货款回笼。加快销货款回笼, 把资金的安全性放在第一位。按风险类别划分客户, 正确估计和把握客户的信用品质, 建立客户信用风险财务分析制度, 建立以货币回笼为中心的销售责任制, 减少销售风险。

(3)对外投资要有效地控制投资成本, 提高投资质量。对外投资必须建立投资申报制度, 财会部门在落实项目资金的同时, 应积极参与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和论证, 掌握和控制投资成本, 对各项目及时配备财会人员, 加强投资的审核管理, 有效地控制投资成本, 提高投资质量。

3.改变融资方式, 降低企业负债程度。以前国家对商业企业的投入较少, 企业经营资金大部分依赖银行贷款,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 有不少企业的经营利润都不足以支付银行利息。因此商业企业一方面要适度负债, 确定负债规模; 另一方面提高认识, 增加积累。要充分运用政策, 增资减债。符合条件的企业应推行股份制改革, 吸收广大职工入股, 并积极创造条件向社会募集资金, 争取发行债券和股票, 或实行债转股, 或吸纳外资等方式, 扩大企业的资本总量, 降低企业负债程度。

4.强化资金管理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1)改善资金结构 加强资金运营效益。要研究资金构成, 寻求资金合理配置, 改善资金的结构管理。如争取股份制改造, 发行股票, 或吸纳外资等方式, 扩大企业的资本总量; 强化自我造血功能, 通过提高经济效益, 加速固定资产折旧来补充自有资金, 以增强企业发展后劲; 合理调度资金, 减少利息支出, 财会人员在资金运作上应尽量挖掘潜力, 减少资金的沉淀及在途占用时间, 减少资金占用。

(2)加强进货环节的管理。要紧紧抓住商品采购、商品销售及货款结算等几个环节, 特别是结算资金的管理, 从抓采购资金入手, 加强进货环节的管理, 预付货款严格审批, 明确各部门进货、付款的权限, 强化大宗商品的计划合同管理, 充分发挥财务的事前控制职能, 优化存货结构, 压缩采购资金支出。

第8篇

1、缺乏高效的资金管理制度

当前,许多制造企业都逐渐重视资金管理,并制定了相应的资金管理制度。然而,就总体来看,现有的资金管理制度仍然落后于经济发展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制造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就我国中小型企业来看,虽然制定了资金管理制度,但是许多中小型企业的管理者并没有重视资金的管理,仅仅是形式上制定相应的制度,甚至一些管理者对于现金流都没有概念,这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而大型企业和国企由于发展的程度较高,企业发展较健全,因此其资金管理制度相对来说较为完善。然而,这些企业由于具有雄厚的资金,尤其是部分国企,在投资时没有进行综合考虑,容易出现盲目投资,造成了资金的浪费。究其原因,则是企业的资金管理制度不能落实,缺乏有效的监督与制约规范,导致资金管理制度最终流于形式。

2、市场经济的变化与发展加剧制造企业资金管理的困难

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度发展,世界成为一个整体,国际经济的发展影响着国内经济发展的格局。市场经济日新月异,就国际贸易来看,越来越多的制造业投资倾向于东南亚国家,我国原有的廉价劳动力优势逐渐消失,制造企业面临着国外投资的减少。而就国内经济发展来看,经济科学发展观成为发展的主要观点,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成为发展的主流,然而,制造企业由于其技术含量较低,且在发展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对环境的污染,为了实现绿色发展,制造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环保费用,进一步加剧了资金管理的困难。与此同时,劳动力成本上升,人力资源管理成本提高,使得制造企业原本的优势也逐渐消失。

二、加强制造企业资金管理的措施

1、提高制造企业对资金管理的意识,决定资金运营方向

为了提高制造企业整体对资金管理的意识,首先企业的管理者需要主动学习相关的财务知识,包括基本的会计、现金流等知识,对资金管理有正确的认识。同时,企业需要定期对员工,尤其是财务部门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向全体员工传递正确的资金管理观念,企业还可以聘请相关的专业技术人才对企业的资金进行管理与监督。在提高对资金管理的意识后,通过对资金的管理决定资金运营方向。制造企业的生产发展包括许多环节,如采购、生产等环节,不同环节的资金有着其独特的使用要求,因此需要通过对资金的管理决定资金的具体运营方向。在决定资金运营方向时,结合市场发展的情况与制造企业的具体条件,对不同环节制定相应的资金使用制度,以实现最大效益化。

2、提高资金筹集能力,多渠道加强资金筹集

制造企业为了提高资金的筹集能力,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加强资金筹集,如企业内部的融资租赁、债权筹资等,不同的筹集资金的方式相互结合相互制约,共同构成资金筹集体系。在对不同的筹资方式进行选择时,需要考虑不同方式的成本,选择对本制造企业最为有利的筹资方式进行。此外,在进行筹资过程中,根据企业的年初资金需要,对制造企业不同生产经营环节所需要的资金进行预测,以资金的紧缺额作为资金的基本预测额。在进行预测后,制定资金筹资计划,根据最佳资本结构,对筹集的资金进行合理的分配。综合利用销售预测法、定性预测法、销售百分比法等方法对企业所需要的资金进行预测,以预测的资金作为基础进行筹资活动。

3、建立健全资金管理体系,加强资金管理

我国传统制造企业的资金管理方法是进行分散管理,将资金分散到不同的生产经营环节进行分配与使用,形成一个松散的资金管理体系。这种管理体系已远远不应用于现代经济的发展,相反的是,会降低企业的工作效率。制造企业应改变过去的分散管理模式,结合企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制定一个系统的资金管理体系。在制定资金管理体系时,制造企业需要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考虑,从横向角度来看,对于资金使用的每一个具体环节,要考虑是否使资金得到最大化利用,资金的使用是否是必须;从纵向的角度来看,考虑每一个具体的资金使用环节会和哪一个相关的使用环节相互联系,相互联系的环节在资金使用过程中有没有可能实现结合,从而降低资金成本等问题。如对应收账款需要进行压缩,防止产生呆账和坏账。加速结算,减少结算对企业资金的占用,提高资金的使用率。健全的资金管理体系不仅仅是立足于单个的资金使用环节,而是从企业发展的全局考虑,从宏观的角度对资金使用进行考量。

4、加强对资金管理体系的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有了健全的资金管理体系,若在具体的实践中缺乏有效的监督与管理,最终也只会导致资金管理体系成为一纸空谈,如我国部分国有企业在投资的时候进行盲目投资等。对资金管理体系的监督包括两个方面,其一,资金的投资、流通、财务工作是否严格按照资金管理体系进行。这主要是对制造企业的管理者、财务工作人员的监督,防止相关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牟取私利,或者怠于工作。其二,资金管理体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随着制造企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因此,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对资金管理体系进行测试,当发现资金管理体系已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时,需要及时对其进行更新与改进。

三、小结

第9篇

关键词:油田企业 资金 管理措施

从油田企业的资金管理现状来看,还存在着管理制度不严等一系列的问题,因此,作为油田企业只有加强资金管理,能够对资金活动有效的管理,才可以保证资金的良好使用,给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效益保障。

一、油田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在管理过程中资金制度执行力度不够

油田企业对资金的管理中各项规章制度制定的还是比较全面、完善的,但是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却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油田企业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上做不到有章可循,企业制定的一些规章制度在一部分人的眼中当作摆设,对制度的遵守基本是流于形式,做做表面文章,应付上级的检查和单位的看法,不能做到切实的贯彻执行。有相当多的油田企业在重大财务决策问题上没有形成有效的约束决策机制,缺乏严格的考核标准和考核依据,往往是权利大于制度,主要领导说了算,形成了“领导意志决定会计核算,会计核算决定财务管理”的错误局面,这就造成这部分企业的资金管理十分盲目。尽管油田管理局也设置了对资金管理的一些监督职能部门,也制定了一些资金的管理制度,但在实际的操作中,因为很多原因,这些职能部门和监督制度也很难有效的发挥作用,事后对资金的审计出现走过场的现象,财务监督也形同虚设。

(二)在资金管理中往往忽视资金流控制,重视利润指标的考核

我们油田企业尽管也是在市场经济体制的管理下,但是因为长期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导致计划经济体制的很多传统的观念还在好多的领导头脑中存在着,各个单位需要把局里的任务要求和计划考核当做自己的最终考核目标来工作,在单位的经营生产过程中不能片面追求利润率和产值,这样就造成了二级单位在年终考核中,比较满意的考核背后,一些单位的资金项目的良性运行和持续发展性都不能够进行产值和利润的评估。由于油田单位的考核设置不合理,二级单位的考核也是以完成指标为目的,在投资和经济发展过程中,造成盲目增加投资,对资金的运营和落实不能够监督贯彻执行当初的计划,使用结果和申请报告存在很多的出入,油田局部门对资金的使用无法进行控制和对比,造成一定程度资金浪费。

(三)油田企业作为我国的国有企业,对国有资产的利用率较低

油田企业在国有资产的管理经营过程当中。主要偏重于实物管理中的静态的管理,一般在注重资产的实物形态的过程中,忽视了资产的价值形态——资金的流动,导致一些闲置的资产不能得到合理的流动,存量资产不能激活,这就降低了油田企业资金的利用率。在承包制的经营管理方式下,承包指标的刚性指标和承包制自身的短期行为,促使承包人采用超时、超载以及人为的减少维修费用等手段来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以此过度的使用油田企业的固定资产,在国有固定资产的过度损耗中获得额外的利润,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油田企业国有资产的使用价值,缩短了国有资产的使用寿命,这就导致油田企业的固定资产在使用价值的损耗中不能实现保值和增值。

二、对油田企业资金管理的思考

(一)油田企业健全资金管理体系

一般状况下,企业的财务活动和企业的现金流有着很大的关系,企业的所有的生产经营活动都是以资金为活动的起点,始终把资金运动贯穿于整个生产活动中,最后回到资金状态,这就要求我们建立以资金管理为核心的财务管理体系,加强资金周转各个环节的可控性是这个体系建立的关键,以此保证生产经营活动各个环节的需求,提高资金的运行效率。在财务管理体系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各项财务制度,从这个意义上讲以资金管理为核心的财务管理体系也是新时期财务管理工作的一项系统工程。

(二)强化财务管理的模式功能,形成资金管理的有效合力

油田企业的点多面广,业务具有多样性、低于分散和结构复杂的特点,这就造成企业资金的来源的使用比较分散,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实行资金的集中管理模式,改变资金分散的局面,实现企业资金集中统一的管理,统一调配企业的资金并对下属单位实施有效的控制。这种模式不但能增强企业自我融资的能力,还能聚集闲置的资金,提高资金的利用率,缓解资金急缺的矛盾,把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有利于推动整个油田整体目标的实现,同时,这种模式还能避免企业财务风险。

(三)完善油田企业的结算中心结算制度,提高内部结算的效率

我们为了确保油田企业资金的集中管理,控制二级厂子“多开户头”和“资金帐外循环”,各个油田企业神力了专门的资金业务管理机构——结算中心。结算中心是一个独立的职能部门,它结合了油田资金管理的实际状况和银行业务的运行办法,改善了资金的运行机制,负责为管理局和二级厂子以及其他的成员提供资金结算和资金监控管理。油田企业通过结算中心的内部资金的蓄水池的作用,盘活了资金的存量,减少了银行的风险,营造了良好的银企关系。为了进一步提高资金的管理效率,我们要进一步加大结算中心的结算制度,发挥资金的计划职能等主体功能。

三、结束语

总之,随着近年来油气田的过度开采,加强对油田企业的内部管理尤其是资金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它对于油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企业财会管理现状策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给企业的财会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传统企业的财会管理制度落后,财会管理观念滞后,缺乏市场意识,不能适应现阶段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为此,企业要想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赢得自己的一席之地,就必须强化财会管理,及时发现财会管理中的问题,并实施相应的改革措施。

一、我国企业财会管理存在的问题

1、企业财会管理制度不健全

现阶段,我国大部门企业没有健全的企业财会管理制度,很多财务部门内部责任划分不明晰,遇到财会问题主要依据经验处理,没有科学依据,主观性太强;加之我国很多企业的财会管理人员都没有相关的管理学知识储备,导致财会管理工作难度加大。财会管理制度不健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经济决策,进而影响企业的经济利益,为了企业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自己的一席之地,企业应该完善自身的财会管理制度。

2、企业财会管理人员素质偏低

在很多企业的领导者看来财会管理对专业知识的要求不高,为此,他们都会任用自己比较信任的家人或者朋友来担任财会管理一职。而这些人大都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大都依据自身的经验来处理财会管理中遇到的问题,造成很多企业财会管理水平较低,没有对实际的企业市场运营提供科学的指导。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也不注重对财会管理人员的技能培训,导致很多企业内部的财会工作混乱,严重影响了企业财会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3、企业财会管理意识不强

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的财会管理意识不强,没有意识到财会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在中国传统的企业观念中,重视业务工作,轻视财务管理工作,甚至很多企业没有专门的财会管理部门,缺乏现代化的财会管理制度,导致很多企业内部资金浪费严重,使用情况混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强化我国企业财会管理的策略

1、健全企业财会管理制度

企业资金是一个企业不断发展的原动力,如果没有资金的支持,企业的任何发展都无从谈起。强化企业的财会管理在本质是就是要加强企业的资金管理,实现资金的高效合理使用。企业可以通过健全财会管理制度,加强企业的资金管理,首先,在企业财会管理部门内部实行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凡是涉及到财务管理,结算以及各种款项的登记等工作时,必须确保是由两个人以上一同进行分工工作,以使不同职员之间相互牵制,相关制约,有效的提高财会核算的准确行,防止财会处理过程中出现差错、失误以及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其次,为了进一步提高企业的财会管理水平,可以进行相关的相关的技术改革创新,推进财务管理制度的信息化,实行财会管理的信息化管理,大力推广使用计算机技术和各种先进的财会管理软件,提高财会管理质量,确保企业的资金安全。

最后,加强企业的资金预算,严格资金的申请和使用制度。制定完善的企业资金预算方案,通过深入市场调查,合理评估企业的资金使用,增强企业资金预算的合理行和科学性;在资金的实际使用过程中,严格依据资金预算进行,防止资金浪费、私自挪用等现象,确保资金的安全合理高效使用。

2、提高财会管理人员的素质

财会管理人员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企业的财会管理水平,为此,企业要想提高企业的财会管理水平,就必须加强财会管理人员的素质培训。首先,在招聘相关的管理人员时,要加强应聘人员的专业技能考核,确保应聘者可以快速适应公司的财会管理,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可以迅速接受公司的相关工作;其次,要加强对在职的财会管理人员的技能培训,定期进行专业技能考核,增强财会管理人员对各种先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确保其不断适应现代化的财会管理需要,用新的理念指导财会管理工作;最后,要注重财会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财会管理人员与金钱的交往较多,这就导致很多财会管理人员会受各种经济利益的诱导而影响正常的财会管理工作,因此,财会管理人员必须要有较高的道德修养,财会管理人员应该不断增强自己的职业道德,承担应有的工作责任,严格按照程序办事,保证企业财会管理的正常有序开展,确保企业资金的良性循环。

3、增强财会管理意识

目前有很多企业没有意识到财会管理对企业自身的重要性,很多企业领导主要依据自己的实践经验进行资金管理,缺少科学性,不利于企业资金的正常周转和使用。为此,企业应该不断强化自身的财会管理意识,财会管理人员要不断学习新的财会管理理念,提高自身的财会管理水平,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奠定资金基础,树立财会管理意识,发挥财会管理信息在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的指导作用。

三、结语

企业的财会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在社会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需要不断加强管理改革,在改革的过程中财会管理的改革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强化企业的财会管理工作,充分发挥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实力,促进企业的快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章胜.论国家对国有企业的财务监督[J].财会月刊,2007(23)

[2]赵松霞.探讨财务控制在企业中的应用[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04)

第11篇

1煤炭贸易财务管理风险控制的现状

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最为关键的一项工作内容,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就目前煤炭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现状来看,虽然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经济环境的变化下,企业也加强了财务管理工作,但是其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近年来,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经济发展趋势都有所放缓,并且我国国内的经济政策也在不断地调整当中,而企业管理水平落后,再加上产品质量无法充分满足市场需求。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煤炭企业风险产生的概率也有所加大,而财务风险控制的难度也随之提升。在煤炭行业中有很多企业都没有形成健全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这也给财务管理工作带去了诸多不便。由于财务管理体制不够完善,所以企业的风险意识也十分薄弱,这就使得在煤炭贸易全过程中,容易出现风险问题。另外,有些煤炭企业在煤炭贸易全过程中,企业的往来款控制制度也存在不完善的问题,由于缺乏有效的控制措施,导致往来款无法按时收回从而形成呆账以及坏账,这个问题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煤炭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还有一些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会出现运营资金缺乏的问题,而在资金筹集方面又缺乏多样的手段,以至于日常煤炭贸易活动难以有序开展。产生以上诸多问题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财务管理工作不够完善,缺乏风险控制意识以及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

2财务管理在煤炭贸易全过程的风险控制

2.1事前控制——推行全面预算管理。事前控制即在财务活动发生之前通过一系列的规划、预算、制度等将可能产生的风险因素予以排除,从而减少财务活动后续出现风险问题。财务管理人员在财务活动发生之前应该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在煤炭贸易活动开始之前对贸易活动全过程的财务状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以便更好地开展和控制贸易活动。全面预算管理还可以对煤炭贸易全过程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进行一个预估,从而达到风险预防的目的。为了有效地推行全面预算管理,需要企业各部门之间通力合作,在企业设定的预算委员会指导监督下,在企业全面开展预算管理工作,保证预算计划的编制和执行。2.2事中控制——加强资金管理和融资性贸易风险控制。随着社会对煤炭的需求量不断增多和企业的规模扩大以及项目建设,使得大部分煤炭企业的资金都比较紧张,给煤炭贸易活动的开展带来风险,因此为了促进煤炭企业的良好发展,煤炭企业就需要加强资金管理。比如在资金筹集过程中,企业应当注意债权资本和债务资本各自所占的比例,充分利用债券资本的财务杠杆作用来选择风险最低的融资方式。只有确定了最优的筹资方式,才能有效降低企业资金运营的风险。另外,在煤炭贸易过程中,还要全面加强成本控制。成本控制是管理控制的基础,在煤炭贸易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巨大,所以在该阶段中要重点加强成本控制。比如针对重要的生产部门、技术部门、销售部门等应该重点进行成本管理,在严格把控质量的基础上把控成本。融资性贸易主要指的是参与贸易的各方主体在商品及服务的价值交换过程中,依托货权、应收账款等财产权益,综合运用各种贸易手段、金融工具及担保工具,实现获得短期融资或增持信用目的,从而增加贸易主体的现金流量和收入增量,这是近年来一种常见的贸易形式。融资性贸易实施的具体表现如下,部分缺乏资金又难以从银行获得贷款的民营企业依托国有企业和银行之间的介质功能,利用国有企业向银行提供担保获取资金或国有企业直接从银行获取资金、信用供民营企业使用。融资性贸易存在巨大的资金风险、法律风险和税务风险等,一旦民营企业的资金链断裂,国有企业不仅难以收回货款,还不得不承担向银行及时偿还贷款的连带责任,同时诉讼缠身,不得不付出巨额的诉讼费用,为企业发展埋下巨大隐患。因此煤炭企业必须强化融资性贸易风险控制,强化财务管理的服务和监督功能,财务管理部门应渗透业务、参与业务,尽量将业务风险的防控端口前移,开展贸易前进行详细的调研,加强对货权或者资金的控制,时刻关注各贸易环节信息,并定期联合审计部门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查,对排查出现的问题及时制定整改方案并落实责任人,有效预防和控制融资性贸易风险。最大程度上避免开展融资性贸易。2.3事后控制——加强事后应收账款的管理。在很多煤炭企业中之所以会发生财务资金运营风险,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由于应收账款制度不完善,企业中普遍存在呆账坏账的现象,使得企业资金运营能力下降。为了有效提高企业资金运营能力,保证企业资金运营安全,就必须加强煤炭贸易应收账款等资产的管理,比如企业可以针对煤炭企业的特点建立相关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要严格按照相关的制度保证应收账款按时收回,同时要加强事后合同、订单、协议等资料的管理,以免由于出现拖账、赖账等现象发生。应收账款管理制度中还要明确业务人员或者财务人员的收款责任,这样一来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煤炭贸易业务的收款效率,从而防止出现呆账、坏账、赖账等财务风险。另外,还要加强对各项财务活动的结果进行分析、考核等,以此来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制度,降低财务风险。

3结语

综上所述,煤炭企业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着尤为重要的作用,而煤炭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相对来说要更为复杂,在煤炭贸易全过程中诸多因素都会加大财务风险控制的难度。因此,这就需要煤炭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增强风险意识,煤炭企业应该具有分辨财务风险和控制财务风险的能力。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应该积极建立起适应煤炭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模式,同时还要积极学习国内外一些先进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只有加强了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才能促进企业和谐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文芹.煤炭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研究[D].安徽大学,2013.

[2]张拥军.煤炭企业集团财务风险控制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11).

作者:韩建伟 单位:山煤国际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第12篇

火电企业资金管理及风险防范

火电企业资金管理的涵义。企业资金管理主要是指企业对资金的筹集、使用、结算、运作等环节,采取的规范化、整体化、科学化的管理。任何企业的资金管理都是强化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同时也是最基本的工作,是工作重点也是难点。平衡企业在融资、筹资、投资以及生产经营等环节中对资金的使用是企业管理资金的重点,是促进企业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

火电企业资金风险防范的涵义。资金风险防范是指企业在正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有意识和目的的对资金筹集、使用等进行设计、调节、规划和监督,使企业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及可能造成的损失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或者尽量降低资金风险给企业造成的损失,最终实现企业资金管理目标。或者说风险防范属于一种系统工程,主要包括资金管理及决策等方面。并且企业风险防范能力是评价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关键指标之一,因此,企业在正常的生产经营管理中就要对潜在的风险科学地评估和预测,对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有效的控制。特别是目前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面临的风险更多,也更加难以预测。因此企业能够不断提高风险防范的能力和风险控制水平,就能市场经济获取竞争优势。

火电企业防范资金风险的有效措施

完善并加强资金管理体制,实行资金集中控制。企业防范资金风险的关键是对加强资金管理。但是因为存在很多历史遗留问题,大多数的国有企业管理比较复杂,而火电企业作为国有企业中的一员,存在资金管理过于分散的情况,企业的二级或三级下属单位都具有一定数额的银行存款,还有个别下属单位具备对外投资的权利,客观上增加了资金风险。所以火电企业应该对资金进行集中统一的管理。第一,企业销售、采购及投资等方面的业务要集中;第二,上述管理业务涉及到的资金结算业务都要集中管理,同时还要建立资金收支管理体系,收入支出要及时记录;第三,企业的银行账户,尤其是二级、三级下属单位银行账户应拿入集团进行统一管理,对账户余额进行控制:第四,筹资集中管理,企业筹资规模要根据集团总体资金需求情况进行统筹规划和安排,对筹资方式和渠道进进行策划,杜绝出现重复筹资,努力降低筹资成本,避免浪费资金和筹资成本过高。

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内控管理水平。要制定资金管理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岗位职责、授权与审批、限制接触、内部监督等关键控制措施。如在资金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中要清晰地划分各岗位职责、明确不相容岗位的分离。对于资金的筹集方案、资金的使用等要明确授权审批程序;要实行钱账分管,出纳不能兼会计职能,会计不能兼出纳职能,对于一些单据、票据要限制不相容岗位人的接触;在资金的日常管理中,还应加强对资管理的监督,如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余额、库存有价证券等进行盘点,编制盘点报告;对银行存款对账单和余额调节表进行复核,是否存在异常;对大额资金审批、使用进行检查,查明是否存在异常现象等,通过以上内控措施(但不限于),强化资金安全管理。

不断加强资金风险预警体系建立,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火电企业要设立专门的部门或组织,对企业税收、资金、金融的制度、筹划及政策等进行探究分析,提高企业在税收、财务政策风险应对能力方面的提升。并且根据企业经营情况、市场环境以及行业分类等情况详细分析,重点分析项目的特点和变动形势,通过企业资金指标的各种分析手段对企业可能面临的资金风险进行评估及预测。企业要建立并不断完善资金风险预警机制,这对外部的经济发展环境、财税政策、行业资金形势及利率走势、企业战略目标和发展方向的分析都有很大帮助,同时有利于企业对资金情况的变化及可能存在或发生的问题做出预测,便于企业采取一定措施规避风险。

运用合理的信用政策,减少企业坏账损失。企业信用政策包含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收账政策三个部分。一般说来,企业的运营部门为了达到提高市场占有率、提高盈利的目的,大多数企业的运营部门会降低信用标准,如此一来就容易造成应收账款的大量出现,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就会形成坏账。另外,这些应收账款的长期存在还会大量占用企业资金,大大减少了企业资金的收益,不但很难达到提高市场占有率,提高企业利润的目的,还有可能造成企业综合收益的减少。有序的资金链条和时间概念是紧密相连的。企业必须制定科学的信用政策,形成完整、全面的客户信用管理制度。为每一位客户都做好信用记录,对不同信用级别的客户规定适当的赊账额度。火电企业在进行赊账的同时还必须考虑到资金的期限价值,提高应收账款周转速度,降低企业流动资金的占用。

加快网络化建设,实现信息化管理。过去的资金管理和业务管理是分开进行,没有实时信息共享,不能全方位地反应火电企业的诸多动态信息,对防范资金风险不利。所以,应该逐渐建立资金管理信息系统和业务挂你系统的有机融合,变换和业务管理各自为政的独立管理,免除管理运行过程中的时间差,能够使得信息交流更加快速、便捷,进而提升各个部门的资金管理能力,提高火电企业的防范风险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