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公司借款管理制度

公司借款管理制度

时间:2023-08-23 16:59:3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公司借款管理制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公司借款管理制度

第1篇

[关键词]财务 贷款 风险 控制

1 财务公司的特点

财务公司实质上是一种金融机构。其日常业务主要是为各种企业的技术改造、产品开发和升级、企业产品销售等提供金融咨询服务,我国的财务公司主要是指非银行性质的金融机构,不属于银行系统的一部分。

财务公司与一般的商业公司和金融机构相比较,具有显著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一是财务公司的业务范围比较广泛,但也相对集中,广泛性是指财务公司可以从事集团公司的一切金融活动,集中性主要是指财务公司的活动范围有限,一般只能为集团内部提供金融咨询服务;二是财务公司要接受中国人民银行也企业集团的双重监督和管理;三是财务公司的资金通常情况下全部来源于企业集团内部,其资金的运用也必须在集团内部使用,不得单独从事与企业集团无关的其它金融活动;四是财务公司从事金融活动时必须遵循服务与效益相结合、服务优先的经营原则。

2 财务公司贷款项目的风险分析

财务公司贷款项目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运作风险和经营风险三个方面。

2.1 信用风险分析

信用风险主要包括借款方的基本信用风险、担保风险、财务风险和非财务风险。

借款方的基本信用风险主要表现为借款方不能按约定履行贷款合同中的一些贷款协议,使得财务公司面临借款资金不能及时回收。由于财务公司地位的特殊性,在进行贷款项目操作时常常面临顶头上司――“集团公司”的压力,受到集团公司的行政指令干扰,造成借贷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疏于对借款方基本信用的审查,从而产生了信用风险。

担保风险也是财务公司贷款项目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担保方式主要包括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和定金四种,如果担保方的财务状况恶化时,可能直接影响财务公司顺利的收回贷款资金,甚至造成贷款资金无法追回。

财务风险是指公司出现了财务结构不合理而导致贷款资金无法正常收回的风险。财务风险主要表现为借款方无法按时偿还贷款资金或者无力偿还贷款资金;由于外界因素的作用而产生的财务风险,如利率增长直接增加了公司的资本金,增加了企业偿还贷款的风险;资金再次筹资融资的风险,这直接加大了借款方的负债比率,降低了借款方偿还贷款的预期能力。

非财务风险是指借款方除了上述三种风险以外的其它风险,如借款方的经营管理出现问题或者行业形势发生逆转,可能会引起借款方企业不能正常的回收企业资金。造成企业资金链断裂,直接影响了借款方的贷款偿还能力

2.2 运作风险分析

运作风险是指财务公司在贷款业务运作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风险,具体来说,运作风险主要来自财务人员的操作风险、财务公司贷款业务制度风险和外部事件风险三个方面。财务人员的操作风险是指由于财务公司人员的有意识或者无意识行为而引起的风险,如财务人员可能缺乏相应的业务能力导致贷款项目操作失误,一些财务人员可能假公济私、失职违规办理贷款项目,这种操作方式对财务公司必然产生重大的风险。

财务公司贷款业务制度风险主要是指财务公司贷款制度不完善而引起的风险。如财务公司的贷款业务流程缺失、或不完善,或相对完善但没有进行严格的执行而产生一些财务错误行为。

外部事件风险是指财务公司面临的外部突发事件影响了财务公司的正常经营活动,并且产生了一定的经营管理损失。这种外部事件风险往往和采取公司内部存在一定的关联,如财务公司内部人员勾结借款方欺诈公司进而骗取贷款资金的行为等。

2.3 经营风险分析

财务公司面临的经营风险主要来自于市场方面,具体包括行业的经济运行周期、国家的财政政策变化和货币政策变化、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干预以及集团公司的行政干预等。

3 财务公司贷款项目的风险控制

3.1 信用风险控制

一是要认真审核借款方的基本信用信息,重点审查借款方的法人代表信息、借款方近年来的资产负债表和资产损益表、借款方以往的贷款信息及贷款偿还情况、担保方的财务信息状况和以往贷款、担保记录等。

二是认真分析借款方的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财务信息重点审查借款方的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比率分析以及现金流量分析等内容。非财务信息主要考察借款方的企业经营管理情况、企业的组织运行机构、近期行业内的变化及发展趋和企业的生产经营风险等。

3.2 运作风险控制

财务公司的运作风险控制关键在于认真分析贷款项目的运作风险,找到控制的关节关节,并制定相应的方法措施进行管理。具体来说,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建立完善的贷款项目运作制度,认真做好贷款项目的评级授信、信贷调查、信贷审查、信贷审批、贷款发放、贷后管理等工作。

二是要改变财务公司的贷款业务方式,做好贷款业务的长期规划,尽量不进行或者少进行一些短期贷款业务,贷款方式也向集约型管理靠拢。

三是耍完善现有的信贷经营管理模式,将财务公司的授信工作作为贷款业务的重中之重,针对不同的借款方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对每一个借款方都要建立一套独立的信用审批体系,并形成记录;加强财务公司贷款业务工作的专业化分工,明确各个岗位的责任,做到授信、审批、房贷分离,避免权力集中出现一些违规操作行为。

四是要推行责任制度和问责任度,尤其要建立一套贷款项目主要责任人的责任制度和问责制度,强化主要贷款人的风险意识和风险责任。

五是要加强财务公司的信息化管理,提高财务公司贷款业务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

3.3 经营风险控制

经营风险管理的目标主要是实现资金收益率最大化,经营风险控制的具体办法包括:

一是要建立完善的经营风险管理制度。完善的经营风险管理制度的具体实现方式为财务公司的管理层人员设置专门部门对经营情况进行实施监控,并对经营状况定期进行分析,以便达到及时有效的控制‘还要建立完善的经营风险识别制度、经营风险管理制度和控制制度,对已经检测和识别的风险因适当的市场风险资本分配机制。

第2篇

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制度本制度;

2、为规范公司日常财务行为,发挥财务在公司经营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便于公司各部门及员工对公司财务部工作进行有效地监督,同时进一步完善公司财务管理制度,维护公司及员工相关的合法权益制度,结合公司相关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财务工作岗位职责

(一)财务经理职责

1、 对岗位设置、人员配备、核算组织程序等提出方案。同时负责选拔、培训和考核财会人员。

2、 贯彻国家财税政策、法规,并结合公司具体情况建立规范的财务模式,指导建立健全相关财务核算制度同时负责对公司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

3、 进行成本费用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监督各部门降低消耗、节约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4、 其他相关工作。

(二)财务主管职责

1、 负责管理公司的日常财务工作。

2、 负责对本部门内部的机构设置、人员配备、选调聘用、晋升辞退等提出方案和意见。

3、 负责对本部门财务人员的管理、教育、培训和考核。

4、 负责公司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推行会计电算化管理方式等。

5、 严格执行国家财经法规和公司各项制度,加强财务管理。

6、 参与公司各项资本经营活动的预测、计划、核算、分析决策和管理,做好对本部门工作的指导、监督、检查。

7、 组织指导编制财务收支计划、财务预决算,并监督贯彻执行;

协助财务经理对成本费用进行控制、分析及考核。

10、 负责监管财务历史资料、文件、凭证、报表的整理、收集和立卷归档工作,并按规定手续报请销毁。

11、 参与价格及工资、奖金、福利政策的制定。

12、 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会计职责

1、 按照国家会计制度的规定记账、复帐、报账,做到手续齐备、数字准确、账目清楚、处理及时;

2、 发票开具和审核,各项业务款项发生、回收的监督,业务报表的整理、审核、汇总,业务合同执行情况的监督、保管及统计报表的填报;

3、 会计业务的核算,财务制度的监督,会计档案的保存和管理工作;

4、 完成部门主管或相关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四)出纳职责

1、建立健全现金出纳各种账册,严格审核现金收付凭证。

2、严格执行现金管理制度,不得坐支现金,不得白条抵库。

3、对每天发生的银行和现金收支业务作到日清月结,及时核对,保证帐实相符。

三、现金及支票管理制度

(一)现金管理

1、 所有现金收支由公司出纳负责;

2、 建立和健全《现金日记帐》簿,出纳应根据审批无误的收支凭单逐笔顺序登记现金流水收支帐目,并每天结出余额核对库存。作到日清月结,帐实相符;

3、零星开支所需库存现金限额为5000元,超额部分存入银行。

4、 出纳收取现金时,须立即开具一式三联的收据,由缴款人在右下角签名后,交缴款人、出纳、会计各留存一联。

5、 任何现金支出必须按相关程序报批。因出差或其他原因必须预支现金的,须填写借款单,经董事长签字批准,方可支出现金。借款人要在出差回来或借款后五天内向出纳还款或报销(详见差旅费报销规定)。超过还款期限从当月工资扣还,原则上试用期内不允许借款,特殊情况经董事长批准方可借款。

6、凭发票、工资单、差旅费单及公司认可的有效报销或领款凭证,财务审核、总经理、董事长批准后由出纳支付现金。

7、 收支单据办理完毕后出纳须在审核无误的收支凭单上签章,并在原始单据上加盖现金收、付讫章,防止重复报销。

(二)支票管理

1、支票的购买、填写和保存由出纳负责;

2、建立和健全《银行存款日记帐》簿,出纳应根据审批无误的收支凭单,逐笔顺序登记银行流水收支帐目,并每天结出余额;

2、现金支票只能由出纳员从银行提取现金时使用,公司与其他单位之间金额在结算起点以上的经济业务往来,一律使用转帐支票。各部门或个人因工作需要领用支票时,应填制规定的借款单,由总经理、董事长审核签字,由出纳人员签发。借款人应在支票领用之日起,十日内到财务处办理报销手续,其程序与现金支出报销程序一样。支票领用人应妥善保管已签发的支票,如有丢失应立即通知财务部门并对造成的后果承担责任。

3、出纳员不得签发不确定的日期的支票,不得签发任何种类的空白支票,当付款金额无法确定时,可签发限额转帐支票,并写明用途和收款单位。

4、财务人员不得在支票签发前预先加盖签发支票的印章,签发支票时必须按编号顺序使用,对签错的支票或退票必须加盖“作废”戳记并与存根一起保管。

5、应及时登记支票登记簿,与银行及时核对存款余额。

6、所开出支票必须封填收款单位名称,须由收取支票方在支票头上签收或盖章。

四、资金审批制度

1、所有款项的支付,须经董事长批准。如果董事长不在公司,应以电话的方式与其联系,确认是否批准款项的支付,事后请其在支出单上补签意见;

2、往来款项的冲转(指非正常经营业务),须董事长批准;

3、非正常经营业务调出资金须经过董事长批准;

4、公司管理人员的费用报销,须经董事长批准后财务方可报支;

5、用以支付各种款项的原始凭证必须保存原件,复印件不得作为原始凭证。如遇特殊情况须经公司主管领导批准。

6、涉及应酬等非正常费用,须公司主管领导批准。

7、公司对货币资金支付的审批建立以 “谁批准,谁负责”为原则的责任追究制度,审核人、批准人要对由本人审核、批准支付的货币资金负责任,以防范货币资金风险,保证货币资金的安全。对于违反公司财务制度的规定而批准支付的单据,各相应审核人或审批人以失职论处。

8、报销人营私舞弊、弄虚作假,对违规违纪金额不予报销,对已经报销的,除退回违规报销金额外,同时对报销人予以违规报销金额5—10倍的罚款,情节严重者一律开除并做进一步处理。

9、财务人员在收到报销单据后应审核报销单据是否填写、粘贴规范,是否经过有效批准,所附附件是否合法合规等,对符合要求的报销单据应及时制作报销凭证并交与出纳处付款,对不符合要求的应退回报销人并向报销人说明退回理由。

10、出纳收到报销单后应检查部门负责人、公司负责人、会计签名是否齐全,对审批手续齐全的报销单据应及时给予报销,对于不符合审批手续的报销单出纳有权拒绝报销或付款。

五、发票管理制度

(一) 各部门对发票实行专人管理,领取发票由专人负责,责任到人,财务部设发票管理台帐,由领用人签字;

(二) 不准转借、转让发票,发票只准本单位的开票人按规定用途使用;

(三) 发票启用前,应先清点,如有缺联、少份、缺号、错号等问题,应整本退回;

(四) 填开发票时,应按顺序号,全份复写,并盖单位发票印章,各栏目内容应填写真实、完整,包括客户名称、项目、数量、单位、金额,未填写的大写金额单位应划上“”符号封顶,作废的发票应整份保存,并注明“作废”字样

(五) 严禁超范围或携往外市使用发票,严禁伪造、涂改、撕毁、挖补、转借、代开、买卖、拆本和单联填写;

(六) 开具发票后,如发生销货退回情况需开红字发票的,必须收回原发票,并注明“作废”字样或取得对方有效证明;

(七) 使用发票的部门和个人应妥善保管发票,不得丢失;

如发票丢失,应于丢失当日用书面报告财务部,再由财务部上报处理

(八)如因发票管理不善而发生税务部门罚款,公司将直接追究有关部门和人员的经济责任。

六、费用报销管理制度

(一) 报销人必须取得相应的合法票据(相关规定见发票管理制度),且发票背面有经办人签名。

(二) 填写报销单应注意:根据费用性质填写对应单据;

严格按单据要求项目认真填写,注明附件张数;

金额大小写须完全一致(不得涂改);

简述费用内容或事由。

(三) 报销5000元以上需提前一天通知财务部备款或以转帐形式转入工资帐户由员工自行提取。

(四)差旅费报销

1、员工出差应填写《出差申请单》,并注明出差随同人员、事由、地点、天数、时间、所需资金,按规定程序报批后凭出差申请单填写借款单报批后到财务部预借差旅费,原则上之前出差借款没报销的,这次出差不予借款

2、凡与原出差申请单上的时间、地点、人数等不符的差旅费不予报销,因特殊原因或情况变化需改变路线、增加天数、人数等需经部门负责人、公司负责人签署意见方可报销;

3、出差期间发生的共同费用报销,报销单上需同行人员签名确认;

4、出差人员应在回公司后五个工作日内办理报销事宜,根据差旅费报销标准填写《差旅费报销单》后附出差申请单及原始报销凭证,按程序审批后交财务部,由会计审核借款金额,出纳开收据冲抵借款

5、出差报销标准见行政相关规定。

(五)电话费的报销

1.普通员工手机通讯补助见行政相关规定;

2.固定电话实行定额制,由人力行政部统一报销。

(六)交通费的报销标准

普通员工外出办事原则上应尽量乘坐公交车,特殊情况经部门经理以上(含)事先批准,可以乘坐出租车,报销凭证上需注明时间、路程起始点、外出工作内容。市场人员交通费补贴见行政相关规定。

(七)办公费及办公用品、低值易耗品等报销

由行政部负责办公用品统一采购,填写购买办公用品借款单,后附“办公用品请购单”,执行公司借款流程,行政部采购专员在借款之后3个工作日内,必须采购完成并办理报销事宜,执行公司费用报销流程(月结另议)或是不借款先采购后报销付款给供应商。

(八)招待费报销

1、公司招待费用原则上由行政部统一安排,统一结算。

2、部门因公需招待时,应事先申请,经公司负责人批准后方可招待。

3、进行招待申请时应填写“业务招待申请单”,应详细注明招待时间、地点、对方人员、己方陪同人员等信息。

4、其它非公招待客人一律由个人承担

(九)教育经费及培训费报销

1、教育经费及培训费用由人事行政部统一进行预算、统一管理、统一安排。

2、费用发生前使用部门应向人事行政部门申报员工培训计划、培训时间、所需经费,经人事行政部门审核后传一份至财务部门。

3、费用使用部门应严格按照计划在申请范围内使用费用。

(十)费用报销单填写及粘贴的规定

1、报销单据填写应力求整洁美观,不得随意涂改;

2、报销单封面与封面后的托纸必须大小一致,各票据不得突出于封面和托纸之外(票据过大时应按封面大小折叠好);

3、若报销票据面积大小相同或相似(如车票等),需有层次序列张贴;

4、报销单据金额、类型相同的(如车票等),应尽量张贴在一块,并按金额大小排列;

5、报销票据在粘贴时,确保审核人能够完全清楚地审阅到报销金额;

6、报销单据一律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填写,不得使用圆珠笔或铅笔填写;

7、报销单各项目应填写完整,大小写金额一致,并经部门领导有效批准;

8、有实物的报销单据须由验收人验收后在发票背面签名确认,需入库的实物单据应附入库单;

9、出租车票据需注明业务发生时间、起至地点、人物事件等资料,每张出租车票背面需有主管领导签字确认;

10、在空白报销单上将原始报销凭证按小票在下、大票在上的要求,从右至左呈阶梯状依次粘贴;

若票据较少,可直接在正式报销单的反面粘贴(原始凭证的正面与报销单的正面同向);

若票据较多,可在多张空白报销单上粘贴。

11、以下情况不予报销:违章罚款及其它因当事者过失造成的损失浪费,其它不符合国家开支标准的单据,无理由跨年度的单据。

七、应收应付管理制度

(一)现金收款管理

1.送货人员在为客户送完货验收完成后,应要求收货人员签回《送货单》。

.2原则上现金支付必须由财务人员亲自办理,若送货人员接受委托在收取客户现金货款后,必须在回到公司后第一时间上缴到财务部,并填写《现金缴款单》,与公司出纳进行交接,不得以任何形式私自坐支公款。

3.出纳应在收款后第一时间知会会计,便于应收帐务处理。

4.会计应定期统计整理欠款客户名单、欠款金额、欠款时间、预处理方式等。

(二)月结收款管理

1.对于月结付款客户或者欠款客户,由会计建立应收账款管理台帐,列出明细,月结时间之前一周由会计向客户发出《请款单》传真,由会计向对方相应人员催欠。

2.收到货款的同时寄送货款发票或是收款人携带发票上门收款,如需要进行现款回收时公司派出收款人员收款,以下为公司委托员工向客户收取货款的规定:

① 有关人员进行收款业务时,须先到财务处办理客户回签白单的领出登记以及有关委托手续。对于未收到款项的白单在回到公司后及时返还给财务,并作出还单登记;

对于已收到的款项,收款人要凭有出纳盖章确认的《现金缴款单》到财务处进行销单手续。

② 有关人员收到的货款,必须在回到公司后第一时间上缴到财务部,不得私自坐支公款。

③ 如所收款项属打折收取的,必须经得董事长签名认可,否则财务部将按单据的实际金额向收款人收缴。

3.在公司发出《请款单》且对方无法明确货款清结时间时,会计将此项货款催欠工作移交给该项业务联系的业务员,进入欠款处理流程。

(三)采购付款管理

1.采购部必须根据多途径,少环节,货比三家,适时、适质、适量、适价保证原物料的供给,提供报价单至少有三家可选择比较。

2.采购部必须有完整的采购结算档案,并建立有效的采购分析档案。采购部应在每批原料收货后一周内及每月底与供应商核对帐务,防止出现差错。采购部和财务部应于每月末与供应商核对供货数量、应付货款和商务处理等资料,采购部应对供货市场,供应商情况,需购原物料质量、价格、数量、运输资料、进销数据、原物料库存、原物料耗用情况等作出定期分析,并及时提交原物料的市场行情、月原物料采购计划、外欠货款及资金需求计划给董事长(部门负责人)。

3.一批原物料验收完毕,采购部应及时整理各种单据,打印“付款申请单”一并送财会部做为付款凭证。付款凭证有:采购申请单、合同、验收单、发票;

4.必要的原物料预付货款应遵循以下几点:

(1)必须是信用良好的固定供应商,对贸易公司性质的供应商不得采用预付货款的结算形式。

(2)必须事先派专人或信用良好的第三方,如派采购、品管人员一起去实地调查供应商的实物供应,质量保证情况和目前的经济状态等情况,并将调查报告提交董事长。

(3)必须有完整的正式合同,重要合同须经国家认可的公证机关予以公证。在合同中必须有明确的交货地点,交货期限,质量标准,和在需方所在地的法院管辖范围内履约。

(4)原物料预付货款支付以后,采购部和财会部必须同时明确专人负责该项原物料和货款的追踪记录,直至该合同履行完毕。

5.如发生付款后进货量不足等情况造成公司多付款或供应商欠款,财务部要责成具体经办人员尽快追回,必要时应采用法律手段追回。

6.经办人员根据采购凭证、入库单或相关协议(合同)与财务部确定付款方式,由经办人员填写《付款申请单》,按财务权限审核。要求供应商或请款方提供正规的发票,同会计审核请款手续。

7.所有手续合格后,出纳付款。

8.对于频繁业务往来或超过一定金额的应付款,公司原则上进行月结或分批付款,特殊情况由董事长批准后进行。

(四)其他付款管理

1.公司人员工资、奖金的发放,须严格按照规定执行。每月的工资、奖金由人事主管部门填写发放表,经会计、总经理、董事长签字同意后,财务部审核发放。

2.需交纳的各项税,,按国家税法有关规定办理,经财务部会计审核,董事长批准后缴纳。

3.因工程需要所发生的生产、技术和管理人员外出培训费用由财务负责人、、总经理、董事长按管理预算费用标准严格控制批准。

4.所有付款凭证必须由财务部负责人(或被授权人)签字、总经理、董事长审批后才进行办理。

5.经办部门持发票报销时,发票内容必须与付款申请表内容相同,且金额不得超出付款申请表金额。发票必须有效、填写齐全、规范,不符合财务报销规定时,必须更换发票,否则财务人员不予受理。

6.经办部门要按照要求认真填写付款凭证,由经办部门负责人签字,未注明相应合同编号、订单编号以及不按合同规定办理预付款和结算款的,财务人员不予受理。

八、会计档案管理制度

1、财务部应有专人负责保存会计档案,定期将财务部归档的会计资料,整理装订后按顺序立卷登记。

2、会计档案一般不得带出室外,如有特殊情况,需带出室外复印时,必须经财务部经理批准,并限期归还。

3、由于会计人员的变动或会计机构的改变等,会计档案需要转交时,须办理交接手续,并由监交人、移交人、接收人签字或盖章。

4、会计档案保管期限:

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从会计年度终了后的第一天算起。

会计凭证类:

(1)、原始凭证、记帐凭证汇总凭证 15年

(2)、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和银行对账单 5年

会计帐簿类:

(1)、日记帐 15年

其中: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帐 25年

(2)、明细帐、总帐、辅助帐 15年

(3)、固定资产报废清理后固定资产卡片及清单保管 5年

会计报表类:

(1)、主要财务指标报表(包括文字分析) 3年

(2)、月、季度会计报表(包括文字分析) 5年

(3)、年度会计报表(包括文字分析) 永久

其他类:

(1)、会计档案保管清册及销毁清册 永久

第3篇

一、业务经营情况

贷款总体运行情况:截止2013年6月30日,公司累计发生贷款业务64笔,贷款累计发放额16029万元,累计收回6295万元,贷款余额9734万元。

贷款结构分布:“三农”贷款2733万元(含中小微型企业贷款1200万元),占比28.08%;个体工商户贷款7000万元,占比71.91%;城镇居民贷款1万元,占比0.01%。保证担保贷款7989万元,占比82.07%;抵押担保贷款215万元,占比2.21%;质押贷款100万元,占比0.01%;信用贷款1430万元,占比14.69%。

利息征收情况:1-6月应收利息710.85万元,实收676.11,未收34.74万元,逾期占比3.18%。

二、公司内部管理情况

1、根据公司董事会的要求,在公司开业初期制定完成了《信贷业务操作流程》、《信贷业务管理制度》、《风险业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并得到人民银行和市、县金融办的认可,有效的指导了公司业务的正常开展。

2、制定了借款合同、借款凭证、担保人承诺书等文本,并根据业务开展的实际需要,在常年法律顾问的指导下不断的修订完善。

3、坚持重大情况报告制:一是及时将相关工作情况在董事会内相互反馈,确保了业务的顺利开展;二是按时对所发放贷款向市县金融办进行报备;三是及时向人民银行、农行、市县金融办报送相关报表、资料;四是加强了与农行、人行、市县金融办、工商、税务等部门的沟通交流,逐步实现了业务规范化管理;五是积极参加人民银行、市县金融办组织的会议和相关活动。

4、加强对员工知识技能的培训,并将银行管理经验和小贷公司实际情况充分结合,不断的完善规范业务流程、风险管控,保障了公司业务平稳开展。

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公司内部管理办法制定不完善和执行不到位。一是未建立《公司综合管理办法》、《公司安全管理意见》等。二是业务操作为完全按《信贷业务操作流程》办理,为了满足客户对资金需求的紧急性,出现了公司业务流程不规范的情况,导致公司信贷档案资料质量不高,补救工作多。三是由于公司人少事多,贷后检查工作相对薄弱,多是采用电话回访的方式,而没有到现场进行检查,导致不能及时对贷款质量进行有效的评估。

2、风险控制管理落实不到位。一是公司内部没有全职法律顾问,不能对合同文本,借款相关手续进行及时的法律审查;二是由于要满足业务的快捷性,很多业务都不能及时有效的进行风险审查。

3、会计核算内容不全、时效性较差。一是未提取呆账准备金和一般准备金,虽然公司未组织存款,股东自有资金用作贷款发放,提取准备金是对可能损失的股本金做一定的补偿;二是由于不能及时加盖公司财务章和当月费用票据未及时审批,导致票据不能及时入账核算。

4、贷款审批时间不及时,延误贷款发放。虽然董事会内部能及时的沟通,但因对贷款事项的责任和认识上的差异,导致多笔贷款延迟审批,很大程度制约了业务的顺利开展,同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收益。

5、办事效率有待提高:一是客户办理业务的资料,因领导不能及时签字和不能及时加盖公章,延迟了贷款时间,同时客户应拿走的资料也不能及时取走。二是公司财务章不能及时加盖,使其贷款划出时间延误,导致公司收益减小,又给客户带来一定的困扰。

6、从业人员偏少,一岗多职现象存在,不符合相关管理制度;有时因事务较多,导致工作出现脱节和延误的情况。

第4篇

[关键词]地方政府债务;市场纪律约束;中央政府债务管理;央地政府合作管理;财政规则约束

[中图分类号]F812.5[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9-3729.2015.06.017

地方政府在城镇化中面临的一大挑战是,在保持适度税收收入的同时提供充分的财政支出,以推动城市发展。通过财政分权将基础设施的支出责任从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转移,是各国应对快速城镇化的主要方法,但财权与事权的不对等,使得地方政府在基础设施上的支出远远超过中央政府的投资规模。为缓解地方政府的财政赤字,各国主要以举债方式为地方政府需要承担的基础设施项目融资,并通过对基础设施使用征税(或收费)以还本付息。就债务的本质而言,地方政府举债与公司举债并无实质区别,即通过对资产负债表的有效管理,确保未来收益能够与预期的支出和债务负担相匹配;通过政府会计和审计来规范政府债务资金的使用和绩效。但是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潜在风险在于,一旦地方政府的财政政策具有不可持续性,其能够提供的服务会减少,金融系统的安全性和宏观经济的稳定性都会因此而受到影响。

地方政府拥有举债权和确保该政府的财政可持续性,是各国财政管理中交织存在的两个问题:一方面,各国地方政府都承受着为庞大的本地基础设施投资支出融资的压力,这要求给予地方政府举债权;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缺乏制度保障,而中央政府对于地方政府的债务也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地方政府债务违约会带来系统性风险,这迫使许多国家严格限制地方政府的举债行为。地方政府债务及其风险管理的核心之一就是能够在上述两个目标之间取得平衡,即在给予地方政府举债权的同时,建立稳健的财政纪律以强化地方政府的财务管理,约束和防范地方政府债务所可能产生的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近年来,对于各国如何管理地方政府债务(债券),如何建立地方政府财政纪律的研究和探讨日益增多。

从我国地方政府的实践来看,地方财政收支差距的不断扩大,正迫使各级地方政府在公共预算以外寻求收入。在其他融资渠道缺乏或不畅的情况下,土地出让收入和银行贷款成为地方政府的可行选择。政府对土地使用权转让一级市场的垄断,使地方政府能够最大化土地收益,以获得较为稳定的公共建设资金来源。而在卖地收入无法满足地方政府“赶超式”的大规模建设需求时,成立融资平台,以绕开相关法律约束,成为地方政府另一个重要的融资渠道。只涨不跌的房地产市场不断抬高土地价格,增加了政府能够利用土地抵押的融资规模,不断刺激地方政府的举债冲动。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约为24万亿元,其中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余额为15.4万亿元,负有担保责任和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余额约为8.6万亿元。

随着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快速增加,如何构建有效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管理制度,其对于财政可持续性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仍然是当前研究未决的课题。《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等方面,对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定了基本框架,并对举债主体、方式、规模和程序做出了一般性规定,规范了地方政府债务资金的使用和偿债责任,但是对于不同类型的债务管理、监督和执行的具体制度,以及事后紧急救助措施等尚未给出具体意见与办法。

本文拟通过对国际上四种主要的地方政府债务及其风险管理制度的比较,分析各自的优缺点和相应的配套制度要求,探讨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管理制度的可能性和需要考虑的地区经济、政治、文化因素,并在分析和比较各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管理体系的基础上,考察不同类型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政策在风险防范和控制中的作用,进而提出当前进一步完善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政策建议。

郑 州 轻 工 业 学 院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2015年第6期庄佳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模式比较:国际经验与启示一、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的理论分析当前,举债已经成为地方政府资金来源的主要途径,债务融资的合理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有助于地方政府基础设施融资空间的扩大,二是有助于代际公平,三是有助于增加地方政府的财政透明度,四是有助于深化金融市场改革。但是,如果不对地方政府借款进行有效监管,地方政府的无序举债行为可能会导致债务危机和财政危机,从而危及宏观经济稳定。与中央政府相比,地方政府较少关心其实施的政策所可能导致的宏观经济影响,因为地方政府并不承担政策行为的全部成本。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宏观经济稳定这一目标具有公共品特征,一些研究认为财政分权会增强宏观经济稳定[1],也有学者强调通过分权来取得宏观经济稳定的同时会产生额外的成本,需要设定更为严格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政策[2]。对这一问题的实证研究并未能得出一致结论,未来仍需进一步考察在地方政府债务大幅增加的情况下,财政分权对于宏观经济稳定有无影响、有何影响。

对于地方政府债务及其风险进行管理的理论基础在于,地方政府举债会产生共同池问题和预算软约束。因为公共支出的成本和收益是分离的,如果某一项资本性投资使得一个地区获取大部分收益,但是通过共同池来融资,该地区只需要承担一部分成本,这就会导致该地区的政府进行超额支出或者超额举债,并会迅速传染到其他地区,以确保本地区能够从共同池中为自己的投资活动融资[3]。在共同池的影响下,地方政府会承担较大的预算赤字或积累不可持续的债务规模,进而希望中央政府能够对其进行救助[4-5]。在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方面,理论研究认为,可以通过信贷市场自动修正,或者是通过中央政府的规则设定进行控制。

金融市场自我执行机制的实施方式是,对超额举债或不负责任的借款人索取高额借款利息,或者禁止借款给这类不负责任的地方政府,其能够起到约束地方政府举债行为的前提条件是金融市场较为发达,并且具有良好的信息披露机制、信用评级制度与破产法律保护制度。实际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无法充分地满足这一条件,只有满足程度的差别。

另一种思路是依靠国家立法来约束地方政府举债,并由中央有关部门来进行管控。在这里,中央政府是否提供担保是关键。如果中央政府提供担保,那么中央政府对于地方政府产生的债务危机便负有最终责任:当地方政府无力支付债务时,中央政府需要对其进行干预并在必要时对其提供救助。在中央政府提供担保的情况下,地方政府都有激励实施道德风险行为,从而有恃无恐、过度举债。提供担保的国家需要决定如何建立有效的债务管理政策以应对上述挑战。这类制度包括中央政府如何控制地方政府举债以避免中央政府可能面临的风险,如何设计机构破产重整制度、如何制定金融紧急救助控制办法等。

相应地,如果中央政府关于不进行救助的承诺是可信的,那么道德风险问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控制:少发生乃至不发生。但是上级政府对于地方政府债务的隐性担保仍然是地方政府债务及其风险管理的主要问题之一。在短期内,这种不救助的承诺很难实现,当地方政府通过减少公共服务产品的提供来偿还债务时,中央政府顾及社会稳定,可能会陷入不得不提供救助的困境。特别是当这类地方政府的可能债务违约行为会产生较强的负面效应时,政府面临的政治压力也会导致短期内不救助的承诺不可信。

基于上述分析,有效的地方政府债务及其风险管理框架至少应该包括如下三方面的要求。

第一,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应该允许地方政府举债,即允许地方政府通过金融市场为其需要承担的基础设施等资本性项目融资。好的管理制度应该满足具有借款能力的地方政府的资金需求,同时管理体系应该能够确定政府可以借款的规模和可以借款的政府层级,以便更好地进行不同政府层级之间的互动。

第二,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应该确保地方政府举债行为是可预测的、清晰的。只有清晰的法律框架才能够鼓励投资者向地方政府借款。实现这一目标,管理制度的设计是关键,这一管控框架应该设计良好、具有综合性和异质性,从而有助于发现政府举债中的一些不当操作。

第三,好的管理制度能够减少非审慎借款的要求,从而防止过度举债,并且为政府应对财务危机提供尽可能的指导。管理体系应该减少地方政府层面的过度借贷,保持宏观经济稳定。

二、地方政府债务及其风险管理模式地方债务资金来源渠道包括中央政府融资、国有金融机构、民营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国有企业等。不同融资渠道含有不同程度的道德风险、委托与问责问题。按照各国地方债融资方式及其风险管理的差异,在设计地方政府债务及其风险防范等相关制度过程中,形成了四种不同类型的制度设计安排,分别是市场纪律约束、地方财政规则约束、中央政府管理制度和央地政府合作管理[6]根据地方债供给市场的竞争程度,世界银行将地方债市场划分为三类:垄断性地方债市场、竞争性地方债市场、混合性地方债市场。在垄断性地方债市场上,中央政府是唯一的委托人,在各个地方政府间有效地组合资金配置功能和贷款功能。在这类市场中,主要的管理制度即为中央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在竞争性地方债市场中,中央政府并不对地方债进行显性或隐性担保,各类金融机构平等参与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活动。这种分权方式弱化了委托―问题和道德风险问题,强化了对地方政府无法获得再融资或无法进入信贷市场的威胁。在这类市场上的管理制度也以市场纪律为主,当然也需要竞争性的金融市场、透明的会计核算方式,以及市场化的信用评级等政策的支持。在混合性地方债市场中,债务资金来源于中央政府、国有金融机构、私人金融机构以及中央政府控制的国有机构。但是各国对于中央政府管理和私人融资之间的程度存在差异,相应地,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也以财政规则制度和央地政府合作管理制度为主。。而在各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实践中,往往会同时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管理模式。如法国在1980年代放开了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的约束,逐渐采用市场化的方法来发行债务,但是对于预算平衡和地方债券的使用目的仍然存在约束。瑞士对于地方政府的债务使用也有相应的制度约束。在加拿大,个别省份要求在省级宪法下维持预算平衡。因此即使该国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被归为市场纪律约束,但是其他制度性约束仍然存在[7]。虽然比利时和丹麦被归类为央地合作模式,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通过协商来确定债务限额,但是地方政府的自由决策权较小,其更类似于管理控制方法[8]。而挪威和西班牙,虽然被归为采用管理控制方法,但是中央政府的控制和约束比意大利还要弱,而后者则被认定为是采用财政规则进行管理的国家。

1.市场纪律约束

市场纪律约束是指地方政府举债完全由市场来决定,通过市场信用评级来确定债务的风险溢价和贷款条件。在市场纪律约束下,地方政府的财政行为由市场来决定,中央政府不设定债务限额,也不承担监督责任。采取这类方式的国家有美国、加拿大和法国等。

市场纪律管理模式认为,金融市场能够对高债务风险的借款方发出信号,通过提高借款利率等提高进入门槛的方式,将部分地方政府阻挡在市场外。而在债券市场上,有效的信用评级制度能够通过可信的评级来区分地方政府的信誉,市场会拒绝购买信誉低评级的地方政府债券或者对这类债券要求更高的市场溢价。

德国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是欧洲最大的,德国各州可以通过中央政府间接控制的银行获取贷款,中央政府并不对债券发行进行约束。德国各州法律要求债务资金使用服从黄金规则,但实际上,德国对于资本性支出和经常性支出的界限划分并不明显。此外,德国宪法法庭要求联邦政府救助出现严重预算危机的州政府,从而鼓励了部分州政府冒着道德风险行为过度举债,也使得部分高负债地方政府仍然能够以低利率获取借款。

对于欧盟各国而言,稳定和增长法案限制了各国的整体债务水平以及年度预算赤字的总规模。在大多数欧洲国家,中央政府对国家整体的债务限额负责,地方政府相对于中央政府债务规模较小,地方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约为5%,其中,德国地方政府债务占到全部债务的8%,而瑞士大约为19%。这就产生了债务限制是否应该由一国内各级政府都遵守的讨论。比利时明确中央政府负责遵守欧盟的财政纪律,但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达成一致意见,欧盟的财政纪律约束由各级政府共同承担。

瑞士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是自我约束财政规则的典范,26个瑞士地方政府根据本级政府的法律来设定不同的规则。地方政府只有明确债务资金用于资本性支出并且地方政府有财政能力支付债务本息,才可以举债。

3.中央政府债务管理

中央政府管理制度是指由中央政府制定地方政府债务的管理办法,内容涵盖确定地方政府的借款上限、借款形式,以及以中央政府的名义借款由地方政府使用(国债转贷)的形式。采取这种债务管理制度的国家主要有日本、英国、希腊和爱尔兰等。

与市场纪律模式相反,中央政府债务管理模式赋予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举债以直接控制权力。这种管理控制主要集中在对债务总体水平的管控上,每个借款方在评估自身财务状况的基础上获得举债权。依据管理的综合程度和详细程度,管理控制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包括设定年度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禁止举借外债、确认地方政府的借款条款、采取中央政府转贷的形式等。

中央政府债务管理模式的优点在于,能够增加地方政府的信誉,使得地方政府可以在国外金融市场上获得更好的借款条件,因为外国金融机构更看重中央政府的担保。但该管理制度在约束地方政府举债和推动财政纪律上的有效性,依赖于中央政府决策的去政治化程度,信息获取的可及性,以及行政执行的力度。

中央政府债务管理模式的不足在于,中央政府直接参与地方政府层面的微观管理活动,与财政分权的思路相悖,同时增加了中央政府管理负担,降低了金融市场效率,并由此产生了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债务支出效率低和事前债务资金配置成本高。地方政府在没有债务融资压力的条件下,缺乏有效支出的激励。而中央政府则可能会由于政治压力或者其他因素影响无法有效分配债务资金,在资金拨付上无法做到及时、有效、足额和便利。二是中央政府授权个别地方政府举债,会带来显著的道德风险和委托―问题。中央政府很难拒绝对下级政府的违约风险进行救助,从而必须承担所有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三是这一管理模式依靠减少对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的方式来应对地方政府的债务违约行为,并不对地方政府信用风险进行商业评估,地方政府会失去对于借款和投资决策的控制权和自。

中央政府债务管理模式在单一制国家应用较多,希腊、爱尔兰、墨西哥等国均实行该管理模式。在墨西哥,各州和市政府(包括其机构和公共企业)可以从国内融资进行资本性支出,但是融资规模不得超过各级政府立法的上限。与其他拉美国家不同,墨西哥并未制定财政责任法,其更多的是依靠金融部门对各州债务进行管制。

在金融市场欠发达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以及分权并不完善的地区,中央政府也会较多地负责管理地方政府债务。印度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举债进行严格管制,审批地方发行的新债务,限制地方政府的举债金额,但是各州仍然有绕过中央政府举债的路径。拉脱维亚中央政府出于对银行的不信任,以及担心私人金融机构对于地方政府的财政管理干涉过多,在1990年代后期放弃了市场机制,选择中央政府控制方式进行地方债管理。

澳大利亚在1980年代通过贷款委员会来集中管理地方政府债务,在减少地方政府举债自的同时,给予其低利率的优惠。由于这种集中控制系统效率较低,贷款委员会在1990年代中期进行功能重设,主要工作是与各州确定每年债务限额,地方政府可以直接在资本市场融资。自此,澳大利亚的地方政府债务转向央地政府合作的方式来进行管理[11]。

丹麦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案例较为典型。丹麦禁止地方政府举债,但是允许市政府单独申请举债,条件是丹麦当年地方债务限额尚未达到,并且该市政府的债务不会超过其全部市政支出的30%。借款和债务限额是由地方政府协会每年协商确定。此外,地方政府债务需要遵循的一般性规则是经常性预算与资本性预算必须平衡。在1990年代,大约40%~80%的丹麦市政府的财政赤字是通过举债来弥补的,导致地方债务占GDP的比重在1998年达到了45%[12]。相似的,英国对于地方政府债务也采用了这种管理方式,但是英国地方政府的举债限额存在差异,对各地举债限额的设定是由该地区的住房、教育等需求决定的,限额的增加或减少则取决于地方政府的效益和效率,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13]。

4.央地政府合作管理

央地政府合作管理是指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确定债务规模和不同地区具体的债务内容和条件。澳大利亚、德国等国家主要采取这种方式。

在央地政府合作管理模式下,地方政府债务控制是通过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进行协商设计从而达成整体的政府赤字目标,收入和支出目标,以及地方政府的融资上限。央地政府合作管理模式作为介于市场机制与中央控制之间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模式,其有效性取决于市场和中央在其中所处的位置。这一模式主要由一些欧洲国家和澳大利亚采用。

在奥地利,不同层级政府之间的咨询机制,以及1999年起开始实行的稳定法案,确保了将其整体赤字水平降低并且维持在占GDP的3%以内。西班牙也有相似的制度安排。在比利时,地方政府举债受到高等金融委员会(HFC)的监管,该委员会的成员主要来自联邦政府、地区政府和社区、国家银行以及学术界。HFC定期监督和分析各级政府的借款需求,基于可持续性的概念,给出不同级别政府的中长期预算目标建议。基于HFC的推荐,中央政府和各地方政府达成协议,约定在5~6年内地方政府需要满足的年度预算目标以及相应的借款要求。为确保公共财政与预算目标一致,市政府需要遵循“黄金规则”。根据HFC的推荐,中央政府能够限制不符合要求的地方政府的借款数量,从而防止这类地区的过度借款危害经济稳定或外部平衡。但截至2006年,HFC实际上从未对任何地区实施过这种制裁[14]。

南非对于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则采取了合作方法与市场纪律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南非《宪法》第3条要求不同层级的政府互相控制决定向谁借、借多少。同时,南非法律允许地方政府可以按照其需要借款,市政委员会授权其进行债务发行,并不设定全国性的债务限额或约束条件。

在澳大利亚,随着贷款委员会在1990年代进行了功能重组,地方政府举债主要是通过合作方式来实现的。地方政府向贷款委员会提交其下一年度的整体融资需求,然后由贷款委员会根据该地区的财政状况、基础设施需求,以及举债的宏观经济效应进行评估。在此过程中,如果贷款委员会对某些情况提出疑问,其有权要求地方政府进行解释和说明,甚至可以要求地方政府调整财政规划。重组后的贷款委员会通过与金融市场以及评级机构的合作,较好地控制了地方政府的财政行为。

合作方法融合了上述三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其优点在于通过不同层级政府之间的对话和信息交换,促进了宏观经济的稳定。合作方法成功的前提条件是不存在严重的财政压力,地方政府具有相对同质性,该国具有政府间合作的传统,中央政府在合作中占据比较强势的地位,并且能够有效地指导政府间协商,能够及时获取包括下级政府信息在内的相关信息,对于确定的债务上限能够严格执行。合作方法的不足在于,一旦无法执行,会产生其他方法所具有的缺陷。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管理模式并无法完全预防全部风险,需要辅之以设计良好的事后管理制度,并与上述管理模式相配合,以强化地方政府的硬预算约束。

事后管理制度包括一套事前制定的防范违约风险的规则,确保借贷双方对于地方政府可能出现的财政收入不充足的情况有共同的预期和相应的解决方案,并能够共同承担这部分风险。任何事后管理制度都由三个核心要素构成。一是对于财政收入不充足的界定,进而确定可以采取紧急程序的时机。不同国家对于财政收入不充足的定义不同,匈牙利和美国将不充足定义为无力偿还债务,南非则认为存在严重的财务问题以及持续的金融市场波动。二是债务人进行财政调整以确保支出与收入相匹配、借款与偿债能力相一致。当地方政府在控制支出和增加收入方面存在持续的自主性时,财政调整常常会通过不同的政策选择来减少支出,增加收入。三是债务人与债权人协商以重组债务负担。美国《破产法》是地方政府债务重组的典范样本。欧盟将地方政府破产认定为法律意义上的重组,欧洲主要国家也制定了地方政府的具体破产程序。破产规则的制定其主要目的是为地方政府面对财政危机时提供流动性支持,并且提前采取措施以防止破产发生。各国都认为应该制订并严格执行地方政府破产规则,但实际上很少有国家制定并实施这类规则。

基于上述三个核心要素,对于地方政府债务的事后管理主要分为区域方法和管理方法。区域方法包括由法院做出关键判决,对债务重组进行指导,其优点在于可以缓解政治压力,但是通过法院来要求地方政府进行财政调整,其力度是有限的。而管理方法则允许上级政府进行政治干预以更强硬地解决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不充足问题。受本国历史、政治或者经济结构因素差异的影响,各国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对地方政府债务进行事后管控。匈牙利和巴西都采用管理方法,而南非和美国则偏好将地区方法与管理方法相结合进行地方政府债务事后管理。

三、对制定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的建议基于上述分析,笔者认为在制定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时,可以分三个层面来考虑,分别是中央政府的债务管理政策、地方政府的债务管理政策,以及地方政府与其借款人之间的关系。

第一,中央政府的债务管理政策。一方面,中央政府应着力塑造一个竞争性的地方债市场,通过明确和坚守不救助原则,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另一方面,中央政府管理政策的有效性也依赖于市场纪律的有效实施,从而确保财政的可持续性,有效遏制部分地方政府利用其他地方政府良好的财政管理而派生的搭便车行为。在市场导向的地方债管理体制尚未完全建立的条件下,中央政府可以在短期内通过设定债务上限和确定预算纪律的方式来对地方政府债务进行管理,逐渐建立起基于市场纪律的管理制度。依靠市场纪律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并不意味着中央政府不负责。强制性的地方债务信息披露制度能够有效地减少欺骗,增强投资者信心,增加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从而推动市场纪律的完善。中央政府应着力提供集中统一的信息平台,建设更具透明度和信息效率的市场环境,以及建立地方政府信息强制披露制度。需要强制披露的信息包括利率和利率确定的方式,债务还本付息的时间和方式,债务发行规模,债务是否有提前赎回条款,投资者是否有要求发行人回购权,还债资金来源,债务担保和违约处置等。此外,中央政府还应设立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部门,以维护地方债主体和其他债市主体之间的平等地位,防止地方政府利用公权力进行不当活动。

第5篇

一、A企业集团财务管控的现状

(一)院长领导下的总会计师负责制

在财务领导体制上,院长作为财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整个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工作负总责。企业集团管理层设总会计师(主管财务副院长),对集团的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负责,并直接对院长负责。集团公司本部设财务部,财务部主任具体负责组织、实施集团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各子公司、分公司设财务负责人,对本单位的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负责。

(二)财务人员现状

A企业集团共有财务人员44名,其中:高级会计师6名,占13%;会计师11名,占24%;其他的基本上是初级职称人员。整个集团高级会计师比例较小,财务人员业务能力参差不齐,一部分年龄较大的财务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学习,一部分近年参加工作的大学生,由于工作时间短,经验不足,还不能独挡一面,财务人员整体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制度建设

集团多年来出台了大量的制度,如《货币资金管理办法》、《预算管理办法》、《投资管理办法》、《会计核算办法》、《财务管理办法》、《保险柜管理办法》、《财务资产管理部审批办法》、《工地周转金管理办法》、《昆明院财务管理办法》、《集团投资审批管理办法》、《银行账户管理办法》、《因公出差差旅费管理办法》等。

但不少办法是三年前出台,集团近三年来业务发生较大变化,公司规模和数量有较大发展,原有不少制度已明显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最欠缺的制度是资金管理制度,资金集中管理制度,投资管理制度,境外投融资管理制度、税收管理制度等。

(四)分权式管理模式

由于历史原因,A企业的下属企业均设有相应的财务部门,财务人员归各企业自己管理,集团公司的财务部仅在会计业务方面进行指导,对财务人员的管理比较粗放。集团公司制定的财务制度、管理办法主要针对集团公司本部,虽然要求下属企业也遵照执行,但下属企业是否执行却没有任何监督,有些子公司自己还制定相应的财务管理办法,在一些报销的标准上和集团公司本部也不一致。每年集团公司给下属企业下达一个收入利润指标,只要下属企业能完成指标任务,对其他方面的管理就比较宽松。各企业的财务人员按规定上报财务报表,由集团财务进行合并,集团财务部对下属企业的财务管理仅限于几张报表。这种管理模式,在企业规模较小的情况下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因下属企业的有较大的经营自和财务支配权,管理比较灵活,极大地促进了下属企业的发展。

二、A企业集团财务管控方面存在的问题

近年,随着集团公司规模的迅速扩张,分权式管理的弊端逐渐凸显,分权式的管理越来越不适应企业集团的发展,主要的问题如下:

(一)投资管控风险

从表1可见集团2006-2008三年投资了9亿多,所以资产规模三年翻了一番,下属企业和管理的项目逐年增多。但下属企业各自为政,只考虑局部利益,有时不惜损害集团的整体利益,甚至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集团制定的制度不能得到很好地贯彻实施,各企业按自己的需要制定制度,导致企业集团内部有些经济事项处理的标准不一致,有的下属企业在职工福利方面不按集团统一规定办理,造成职工之间相互攀比,各企业之间不平衡。

集团内部财务信息化系统独立构建,由于接口不同,财务数据无法共享,总部无法及时获取下属企业的财务信息。投资管控中主要问题:一是收益管理比较薄弱,没有较好的收益管理办法;第二是对被投资单位缺乏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的跟踪、分析;三是没有考虑股权的退出管理机制。

(二)资金管控风险

从表1、表2可见集团现金流较好,除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经营现金流大幅降低,其他年度经营现金流较好,由于前三年集团持续投资,投资现金流为负,2009年投资降低后,投资现金流转小,筹资现金流由入转出,整体看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状况逐年转好。

由于分权管理,对资金的管理过于粗放,整个集团存在“存贷双高”的现象,企业集团一方面有大量银行存款,另一方面又向银行借了大量长期借款资金,每年的财务费用数额不小,没有统筹运用整个企业集团的资源,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

(三)债务管控风险

从表3、表4、表5中可以看出,A集团近四年来,随着负债的增加,财务费用增长较快,由2006年的-440万元增长至2009年的2950万元,占比增长至2.3%,其中主要是利息支出大幅增加,2009年增加到3990万元,较之2006年增加幅度非常大。这从资产负债率也可看出,集团负债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2006年至2008年都超过了80%,资产负债比严重失调,形成了沉重的债务负担,对集团运营造成了较大的危胁。经营性净现金流/总负债的比例波动较大,2007年降到了1.50%,其余各年也仅为10%左右,表明经营现金流也远不足以支付集团巨额的债务,但考虑到债务主要是由预收账款构成后,集团债务结构仍较为合理。

从债务结构来看,绝大多数为预收款项,该部分主要为向关联方企业预收的账款。另一主要部分为长期借款,占总负债的比重从2006年的6.84%上升到2009年的32.99%,增加幅度达382%。可见集团债务管控风险大幅度提高,资本结构虽然

得到了改善,但仍存在一定的风险,利息支出增大,预收账款降低的潜在风险,使得财务风险较大。 (四)费用支出管控风险

虽然集团公司具有严格的费用支出管理制度,但集团下属内部各单位间财务制度并没有完全统一,费用支出存在一定差异;预算制度刚刚建立,运行还不完善,对成本费用支出的控制作用还不明显。

(五)财务人员管控风险

由于集团对各分、子公司财务人员未统一管理考核,导致财务人员更容易倾向所在公司领导的意见,不能很好地坚持原则,甚至有的财务人员参与弄虚作假,导致财务规章制度形同虚设。

由于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对同一经济业务的处理也不一致,导致企业集团的财务信息不规范、不统一,缺乏可比性。

(六)内部审计风险

内部监督滞后,内部审计力量薄弱,整个企业集团的分、子公司和独立核算项目部总共有三十多家,内部专职审计人员仅有三名,每年的审计任务较重,不能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

(七)对外担保风险

集团每年对外提供较大数额的担保,从表6所示近三年对外担保情况来看,每年担保总额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都超过了70%。其中,绝大多数为对集团内的担保,而且其担保方式大多为连带责任担保。随着对外投资的增加,对子公司的担保量较大,或有负债的增加影响了企业资信水平。

三、A企业集团财务管控体系的改进建议

  前文通过对A集团财务管控现状和问题的详细分析,指出了集团在财务管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原因,下面将就如何改进这些问题作一些探讨。

(一)建立健全集团财务管控制度

财务管控制度是由企业管理当局制定的用来规范企业内部财务行为、处理企业内部财务关系的具体规范。企业制定一套较为全面、操作性强、适合集团的基本财务管控制度,有利于规范集团内各子公司的财务管控工作,提高各子公司和集团整体的运行效率。

1.建立统一会计核算制度。统一规范的会计核算体系是整个财务管理体系的基础,有利于其他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能使会计核算工作达到业务内容完整、科目使用统一、核算口径一致的目的,提供更为真实、准确、及时、完整的对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为分布在不同地点、不同文化、不同企业背景的企业财务人员提供了工作依据;为上级考核提供了方便。

2.建立统一财务管控制度。不断完善各项财务制度,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通过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财务行为,按程序办事,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二)完善集团财务权限设计

1.资金集中管理。设立资金管理中心作为集团财务部的下设机构,使之不属于任何一家分、子公司,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可以对分、子公司的资金运作的合规性、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核,对其实施必要的监控和管理,有效防止分、子公司利用自主经营权挪用集团内部资金,防止集团内部资金管理失控。

2.全面预算管理。A集团制定了一整套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从预算的组织、编制、审核、调整、控制、考核、奖惩等方面均作了详细的规定。目前A企业的预算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特别是在成本费用的控制和固定资产的购置方面,下一步还需不断完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定期对全年预算的控制情况进行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保证预算的可操作性;年终,分析完成情况,对各分、子公司执行预算情况进行业绩考核,真正做到组织完善、编制科学、调整及时、考核规范、奖惩到位。

3.融资管理。一是明确集团资产财务部职责;二是建立公司债务筹资分级审批制度;三是公司筹资风险管理;四是明确短期筹资程序;五是明确长期借款筹资管理制度。

4.对外投资管理。根据A集团对外投资情况,规定集团公司累计对外投资不得超过公司净资产的百分之五十。集团公司对外投资由院长联席会议审批,其审批权限不应超出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

(三,!)加强集团内部审计监督

A企业集团目前的专职内部审计人员只有三名,在今后的工作中可考虑适当依靠会计师事务所来完成部分任务,把一些内部的审计工作委托给专业人士,一方面可解决内部审计人手不够的问题,另一方面有利于审计的客观、独立。

(四)加快集团财务信息一体化建设

构建一体化的信息系统,集团总部可以实时看到子公司所有的财务信息,能够降低集团与子公司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提高总部对各子公司财务活动实时监控的能力。

(五)狠抓集团财务人员管理

通过有计划的培训学习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不断提高财务人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加强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大力宣传秉公办事、坚持原则的工作作风,在培养干部时注重德才兼备。

第6篇

2、负责银行账户的日常结算,包括银行结算单据的填发、取得、核对。

3、保管现金、存单及其他各类有价证券,并定期盘点核对,如发现涨短,及时上报处理。

4、严格控制现金库存限额,以保证公司三日内正常经营需要为限。

5、不得挪用现金或以“白条”抵库,不得签发“空头”支票。

6、负责各项收付款业务及工资发放,做到及时准确,不得无故延误。

7、登记现金、银行存款日记帐,并做到日清月结。

8、根据帐务处理需要,及时将在手单据整理移交会计主管编制记账凭证。

9、每日9:00前编制前日《资金日报表》,及时报告公司资金使用和结存情况。

10、月末与银行核对存款余额,不符时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11、按时清理帐目,督促因公借款人员及时报帐,杜绝个人长期欠款。

12、负责在手税务发票、收据、支票等票据的保管和安全。

第7篇

(一)集团公司的资金集中度不够

集团公司下属成员单位,在地域分布上,存在“点多面广”,目前,各成员单位资金分散,账户用途不明已经成为集团资金管理中最突出的问题。这一方面使得集团总部缺乏对资金的统一管理和筹划。围绕集团公司的战略目标对一定期内资金的取得和支付、各项收入和支出作出具体安排,缺乏准确的现金流程预算。难以做到资金流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分析;及资金存量管理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有待提高。

(二)资金管理制度的执行力不够完善

集团公司拥有大量成员单位,内部管理幅度很大,各成员单位的管理水平存在差异,于是各成员单位执行《货币资金内部管理制度》,《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就存在了差异;有些成员单位的领导片面追求效益最大化,没有切实了解资金管理的重要性,使得成员单位使用资金过于随意。

(三)成员单位的现金收支预算缺乏有效的掌控

全面预算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企业资金的预算控制和管理,对提高制度执行力,完善其管理职权、管理流程,确保资金安全和提高资金效益等都具有重大的意义。现金收支预算是资金管理的重中之重,以资金的收取为依据,相应的作出资金的支付。俗称“看菜吃饭”。当各成员单位支出大于收入,造成资金面的紧张,给集团公司造成拆东墙补西墙,使资金管理混乱无序。(四)资金管理监控机制不到位集团公司资金管理的薄弱环节重要在工程保修金、保证金回收这个环节上。由于工程保证金在竣工验收后方可回收、工程保修金需要在工程竣工验收后2-5年才能回收,客观上造成了集团公司资金管理的难度,导致集团公司资金的沉淀。

二、企业资金管理的解决办法

(一)提高企业资金集中度

解决集团资金集中度不高问题应由集团公司的内部银行来付诸实施,在整个集团当中,必然会存在某一个时间节点部分单位资金存在结存,部分单位存在短缺,当各成员单位收付工程款时,应由内部银行统一结算,收付,调度。内部银行不应简单记账,对各成员单位的资金要了如指掌,当发现问题必须向集团高层提出报告,支付款项的顺序应当明确,特别是还贷周期,年度时间,春节支付农民工工资的资金控制尤为重要。各成员单位的开户银行只能支付一般的日常开销,杜绝各成员单位开户银行收付工程款。内部银行应有效运用集团的资金存量,积聚沉淀资金,变分散、闲散的资金为集中、统一的资金,实现规模经济,增强企业集团的内源融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有效执行资金管理制度

资金管理制度首先应从经营理念着手,集团应找准市场定位,实行资金全程监控。集团公司发挥自身优势,投标前应加强控制,科学合理的筛选投标项目,并做好全程监控。特别是一些需要垫资施工的投标项目,还应认真全面考虑垫资期限,利率水平和自身承受力以及对方企业的履约能力。应在充分调研后合理确定投标价,这样即保证了不盲目投标,消除完工后垫资款可能变成拖欠款的因素,也能保证工程款按期计量支付,各项保函保证金的及时回收,从而保证资金流的良性循环。建立资金网络管理信息平台,规范资金支付的科学性、程序性。随着集团公司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运用,计算机网上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将集团公司的工程款收入与分包工程款,材料款等款项支付纳入了计算机统一的信息平台上操作。同时规范了集团公司各项资金支付的审核、审批流程,明确公司各项经营者的管理权限。由于异地成员单位项目与本地成员单位的项目实行同样的审批程序和标准。因此集团公司能对各成员单位的合同审批、兑现审计、结算审计进行有效监控,保证了资金的合理使用,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各成员单位应依托几支与集团公司长期合作有实力的分包队伍进行招标必选,充分利用分包队伍的资金和人员将一些总包合同中约定的垫资压力转嫁给分包队伍使项目资金真正做到以收定支,避免了因不熟悉市场而出现的风险。各成员单位严格按照集团公司的要求每月编制付款计划上报公司流转审批同时对在建项目实行以收定支,切块使用的原则将分包款及材料款等资金的支付通过公司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网上审批平台进行审批。对于在建项目资金短缺时必须提出借款申请填写《临时用款申请报告》,在得到成员单位及集团公司二级审批同意后才能办理借款,同时承担该笔借款的使用利息。在严格执行工程款支付审批制度外,成员单位在控制付款流转中充分考虑到分包商与材料商的资金压力采取先急后缓,先分包商再材料商的原则操作尽量缩短网上办理流程的时间,起到了雪中送炭和合作共赢的效果。开设和管理银行账户的规范要求。根据《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规定,集团公司及各成员单位开设银行账户必须经集团公司分管领导同意。银行账户开设必须执行双印签制度(有单位印签、有企业领导印签),集团公司对各基层单位银行账户开立和使用、是否及时清理等,开展定期、不定期以及专项情况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加以处理,以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促进资金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提高公司对资金的监控力度。

(三)加强预算控制,集中资金管理,增强资金的安全性

成员单位预算费用的控制,按照公司董事会批准的年度预算进行管理,所有费用管理均纳入公司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网上费用报销审批流程执行。特别是异地成员单位的业务招待费及机票均须通过成员单位及集团公司领导面批和网上审批两项程序控制,便于集团公司对异地成员单位全面预算进行动态监督和检查。通过实施预算管理,杜绝了账外资金和账外银行账户的出现。对施工企业来说,工程项目是利润的主要来源,工程项目资金管理就是要保证施工生产能按计划进行,项目资金运行状况在一定程度上是项目部经济运行质量的体现。因此,集团公司实行以工程项目为单位,落实项目、成员单位和集团公司年度预算的编制与审核,资金预算管理纳入公司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网上审批流程把资金收款与支付的职能分解落实到每一个工程项目,责任到人。同时,预算费用的控制按照公司董事会批准的年度预算进行管控,所有费用管理均纳入集团公司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网上费用报销投资理财审批流程执行,便于公司对全面预算管理进行动态监督和检查。企业资金的实施预算管理,同时也杜绝了账外资金和账外银行账户等情况的出现。为保持公司资金运行正常,集团公司领导应特别重视资金预算计划管理及预算执行情况的控制和分析。具体工作中,对工程项目的收付款工作,在掌握情况的前提下按旬编排计划、按周编制项目收付款报表,及时反映资金动态信息;在严格执行集团公司资金管理制度方面,体现出公司资金管理的基础工作比较实;在抓好竣工项目销项,催讨拖欠款工作中,集团公司领导、相关条线应经常到成员单位了解情况、指导工作,确保该部分被拖欠的资金及时收回。

(四)有效监督资金管理工作

资金管理工作中,应重点监督拖欠款的清理回收情况。资金的使用情况,分包队伍资金结算情况,采购资金的支付情况,通过监察加快资金流动,促进资金回笼,保证企业的资金安全。在费用支出中,应重点检测了制度落实情况和违规操作问题,真正做到合理开支,勤俭建企。应规范保修金台账的建立和工程回访保修的制度,减少了修理的损失浪费和推萎,保证到期足额回收保修金及保证金。集团公司内部各成员单位因其所处地理位置分散或其他原因,若缺乏必要的财务约束机制,特别是缺乏有效的资金监控手段,使得集团公司无法对下属企业的资金质量及其运行状况实施有效监管,就容易产生资金账外循环和资金管理失控等现象。所以加强以资金管理为中心的监管对提高集团公司的整体管理及提升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另外提高财务各层次人员的素质,高层次的财务人员应减少决策失误,资金管理是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银行结算手段、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需要具备财务、金融、信息处理等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应实行提高和引进并举的人才策略,大胆引进和聘用金融、证券和法律等专业管理人才,增强经营决策的专业化和理性化程度,减少决策失误。财务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必须严格遵照法律要求的规费操作,并适时进行培训,接受集团公司对各成员单位不定期的“飞行检查”。集团公司检查的结果告之相关主管部门。

三、结束语

第8篇

美国的Miranda和Glauber1997年所作实证研究表明,一般保险公司赔款的变异系数为8.6%,而农业保险公司的赔款的变异系数是86%。就是说,经营农业保险所面临的系统性风险是一般财产保险公司的10倍。显然,这种风险损失在年际之间的巨大波动性,削弱了农业保险在时间上分散风险的能力。对经营农业保险的保险机构来讲,要保持稳定和可持续经营,就有必要在一般责任准备金的基础上,另外建立对付大灾风险损失的机制或者制度。这就是为什么《农业保险条例》规定要建立“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而在规范商业保险的《保险法》里没有发现类似条款的原因。

巨灾风险管理制度就是一系列融资安排

农业保险的大灾风险分散机制,实际上就是一种在发生大灾风险损失情况下,保险机构的常规风险责任准备基金不足以支付赔款时的融资预案。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缺少制度性安排,保险公司的破产概率会大大上升,合作保险机构也会发生较大赔付困难;同时,投保农户应当获得的损失补偿也必然大打折扣,这就有违我们开设农业保险的目标。在其他农业保险发达的国家,专门的农业保险法律法规都对这种情况下的融资安排有具体的规定。美国1980年的《联邦农作物保险法》规定,在发生大的灾害,责任准备金不足以支付赔款时可以发行债券,解决赔款资金问题。2009年修订的《美国联邦农作物保险法》规定,在出现这种情况时,经过农业部长(联邦农作保险公司董事长)批准可以从政府所属的“商品信贷公司(CommodityCreditCorporation)”筹款。加拿大的农业保险法也同样对发生大灾损失时的融资作了安排,其联邦和省的《农作物保险法》规定,在责任准备金和历年结余积累不足以支付当年赔款时,农业保险公司可以向联邦财政部和省财政厅借款来履行合同赔款责任。1986年和1988年,加拿大就发生过两次严重旱灾损失,保险公司所借债务多年后才还清。在我国几十年的农业保险试验过程中,因为没有这种大灾损失发生情况下的制度安排,不止一次发生过上面所说的那种不规范的“自动封顶赔付”、“减额赔付”甚至赖账不赔的情况,严重侵害了投保农户的权益和保险机构的信用和声誉。

大灾风险分散制度可以有多种形式多个层级

农业保险的大灾风险分散机制可以包括多种方式和多个层级。我们曾经在《政策性农业保险巨灾风险管理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年3月出版)中做了比较详细的研究和介绍。大灾风险管理制度,一般都是从两个维度来安排,一个是大灾风险分散手段或融资方式,另一个是风险分散或融资层级和规模。从方式上,分散农业保险的大灾风险可以通过购买再保险、建立巨灾风险准备金、发行专项债券、借款以至风险证券化等手段达成。表一是几个国家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管理制度的安排。从层级上,农业保险的大灾风险分散机制可以是单一或者多层级安排的制度。从表一中也可以看出,这些国家不仅有多种方式和途径来分散农业保险的巨灾风险,而且他们的制度还不止一个层级。在我国的农业保险近几年的试验中,各地主要建立了巨灾风险准备金,有的地方还初步建立了一级或两级大灾风险准备基金,例如北京、上海、浙江。有的省建立了省、地、县三级大灾风险准备基金,例如江苏省。表二是我国目前部分省市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大灾风险分散制度的安排概况。从表二可以看出,这些省、直辖市、自治区目前初步建立的大灾风险分散手段普遍比较单一,主要是再保险和省内大灾风险准备金(北京市政府还为自己承诺承担的风险责任购买了再保险),还缺乏其他的大灾风险管理或者融资手段,层级也多限于保险公司和省一级(江苏有三级大灾风险准备金)。有的省政府承担部分农业保险大灾风险损失的超赔责任,有的省则不承担任何大灾风险的超赔责任。

我国将如何设计自己的大灾风险管理制度

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各省将根据《农业保险条例》的要求,制定或者完善本地的农业保险制度,特别是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其中必然涉及到建立大灾风险分散机制的问题。《农业保险条例》第八条虽然规定“国家建立财政支持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但是没有具体规定如何建立这种机制、选择什么方式和途径、建立几级风险分散机制以及制度建立后如何操作和运转等。

首先,省一级政府要担当本省大灾风险管理制度的组织责任,同时要适当承担省内政策性农业保险经营的大灾风险责任,这也是“建立财政支持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应有之义。对于政策性农业保险而言,国家不会为政策性农业保险的风险责任“兜底”,但也不会把大灾风险责任完全压在保险机构肩上。因为任何保险机构都难以独自承担农业保险的大灾风险损失。

其次,省一级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也要从分散风险的手段和层级两个方面做出选择和安排。在省一级,这种制度不一定局限在大灾风险准备金上面。就分散大灾风险的手段而言,在各保险机构购买再保险的基础上,省一级政府层面最好选择市场化融资手段,包括发行政府担保的农业保险特种债券,或者允许从政策性金融机构借贷。可以但不一定要建立大灾风险基金,也不必要在风险证券化方面动脑子。因为建立和管理大灾风险准备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将长期占用大量的资金,在我国资本市场不那么完善的现今,基金规模难以预测。

第三,在财政支持下,中央一级可以设立大灾风险准备基金,并担当再保险人的角色,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各家经营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保险机构提供大灾风险保障和一定份额的价格适当(不含利润因素)的再保险,降低保险机构的再保险成本。建立该基金需要设立管理和运营机构。这可以委托某相关机构(例如中国再保险公司或保险保障基金公司),也可以成立专门机构,像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保险保障基金公司那样。基金筹集可以由中央财政出一部分,各参与政策性农业保险经营的保险机构按照资本金或者农业保险业务量的一定比例缴纳一部分。总之,我国农业保险特别是政策性农业保险需要有一个健全的大灾风险管理制度,而这个题目已经通过《农业保险条例》原则性地提出来了,期望尽快破题,并早点建立起来。只有这样,我国农业保险之路才能走得稳当走得久远。

作者:庹国柱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第9篇

1、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制定本制度;

2、 为规范公司日常财务行为,发挥财务在公司经营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中的作用,便于公司各部门及员工对公司财务部工作进行有效地监督,同时进一步完善公司财务管理制度,维护公司及员工相关的合法权益,制定本制度;

财务管理细则

一、总原则

1、 公司财务总经理负责制:属已经总经理审批的计划内的支付,由相关事业部总经理的书面授权,财务负责人监核即可办理;属计划外的,必须有公司总经理的书面授权。

2、 严格执行《会计法》和相关的财务会计制度,接受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的检查、监督,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及时、准确、完整。

二 、财务工作岗位职责

(一)会计主管职责

1、 对岗位设置、人员配备、核算组织程序等提出方案。同时负责选拔、培训和考核财会人员。

2、 贯彻国家财税政策、法规,并结合公司具体情况建立规范的财务模式,指导建立健全相关财务核算制度同时负责对公司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

3、 进行成本费用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监督各部门降低消耗、节约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4、 负责公司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推行会计电算化管理方式等。

5、 负责监管财务历史资料、文件、凭证、报表的整理、收集和立卷归档工作,并按规定手续报请销毁。

6、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会计职责

1、 按照国家会计制度的规定记账、复账、报账,做到手续齐备、数字准确、账目清楚、处理及时;

2、 发票开具和审核,各项业务款项发生、回收的监督,业务报表的整理、审核、汇总,业务合同执行情况的监督、保管及统计报表的填报;

3、 会计业务的核算,财务制度的监督,会计档案的保存和管理工作;

4、 完成部门主管或相关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四)出纳职责

1、建立健全现金出纳各种账册,严格审核现金收付凭证。

2、严格执行现金管理制度,不得坐支现金,不得白条抵库。

3、对每天发生的银行和现金收支业务作到日清月结,及时核对,保证账实相符。

三、现金管理制度

1、 所有现金收支由公司出纳负责。

2、 建立和健全《现金日记账》簿,出纳应根据审批无误的收支凭单逐笔顺序登记现金流水收支账目,并每天结出余额核对库存。作到日清月结,账实相符。

3、 库存现金超过3000元时必须存入银行。

4、 出纳收取现金时,须立即开具一式四联的《支票回收登记表》,由缴款人在右下角签名后,交缴款人、业务部门、出纳、会计各留存一联。

5、 任何现金支出必须按相关程序报批(详见支出审批制度)。因出差或其他原因必须预支现金的,须填写借款单,经总经理签字批准,

方可支出现金。借款人要在出差回来或借款后三天内向出纳还款或报销(详见差旅费报销规定)。

6、 收支单据办理完毕后出纳须在审核无误的收支凭单上签章,并在原始单据上加盖现金收、付讫章,防止重复报销。

四、支票管理

1、 支票的购买、填写和保存由出纳负责。

2、 建立和健全《银行存款日记账》簿,出纳应根据审批无误的收支凭单,逐笔顺序登记银行流水收支账目,并每天结出余额;每工作日结束后。

3、 出纳收取支票时,须立即开具一式四联的《支票回收登记表》,由缴款人在右下角签名后,交缴款人、缴款部门、出纳、会计各留存一联。

4、 支票的使用必须填写支票领用单 ,由经办人、部门经理、 财务主管(经理)、总经理(计划外部分)签字后出纳方可开出。

5、 所开出支票必须封填收款单位名称。

6、 所开支票必须由收取支票方在支票头上签收或盖章。

五、印鉴的保管

1、银行印鉴必须分人保管。

2、财务专用章和总经理印鉴分别由财务经理和出纳负责保管。

六、现金、银行存款的盘查

1、 出纳人员在每周完成出纳工作后,应将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的上存、收入、支出、结存情况,编制出纳报告表,并对由出纳保管的库存现金,由会计或总经理指定人员于每星期五下午及每月终了进行定期对账盘查,其他时间进行抽查。

2、 出纳应根据银行存款日记账的账面余额与开户银行转来的对账单的余额进行核对,对未达账项应由会计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进行检查核对。

3、 其它依据相关会计制度及法规执行。

支出审批制度

一、目的

1、为简化支出审批手续,提高工作效率。

2、防止因私占用公司财产。

二、适用原则

(一)使用商业单位制,经营计划和财政预算内,授权行使终审权。

(二)部门经理可适当的将其权限或部份权限,以文字性形式,授权给其副经理或部门主管等。

三、审批程序

1、计划内报销:

经手人、证明人(持原始凭证)、 分管经理(部门负责人)、财务部

2、超计划报销:

经手人、证明人(持原始凭证和超支报告)、 分管经理(部门负责人)、财务

四、计划审批内容

1、 购买日常办公用品等由运营中心收齐汇总,报公司总经理审批。原则上由运营管理中心统一购买并库存,各部门登记领用,并进入各部门的费用。每月底由运营管理中心向财务部提供有关方面的明细表。

2、 固定资产与办公家具:其购买由各部门报申请计划,经部门负责人签字,报公司总经理批准统一购买。

3、差旅费:各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制定出差计划,应注明出差地点、事由、时间、人数、由部门经理审核出差的必要性和借款的合理性、经理签字后交财务付款。各部门经理凭出差报告先由公司总经理审批后方可借款。

5、 工资、奖金的支出:由公司人事部核准每月考勤,财务部编制发放表,经理签字确认,并报公司总经理批准后财务发放。

6、 业务费用:业务费用包括业务交通费(含油费、保养费、过路费、搬运费)、快递费、礼品费及业务招待费。经总经理批准的计划内业务费用由部门经理审批;计划外业务费用报公司总经理审批。

报销审核制度

一、原则

1、严格财务收支审批制度,公司发生的各项开支都必须由经手人填写费用报销单,注明支出事由、项目、发票张数、报销金额、和经办人签名、部门经理签字、财务经理审核(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分计划内和计划外相关程序审批后,出纳方可付款。

2、加强报销管理,当月账,当月了,25日以后账最迟不得超过下月3 日。

3、为了分清责任,进行部门核算,不同人员支出的业务费用不得混淆在一张报销单上。

二、支出相关部门审核

对所有报销内容,相关部门经理必须就其合理性及必要性进行审核。

三、财务部门审核

财务部门对所有报销票据,依据相关财经法规及内部财务制度对其合法性进行审核。

四、报销手续

严格执行财务报销制度,款项支出时填写支出凭单并将发票(所有票据须开明细发票,经手人须在票据背面签字)交给财务。由客户或分公司报销的要向财务注明并留复印件,原件给客户。 计划内报销必须提供的原始凭证:

1、 版面费、广告费:由部门凭发票填写费用(成本)报销单,财务部对票具进行核实(附上媒体刊登的详细清单),核对无误后付款。

2、 印刷费(出片费):部门凭发票,附印刷品结算单,进行核实无误后,填写费用(成本)报销单,

财务审核无误后付款。

3、 办公用品、低值易耗品:由库房统一购买的,仓库保管人员根据发票同实物核对无误后,填写验收单后(低值易耗品还需有出库单),凭发票(附上验收单及分摊明细)填写费用报销单。各单位自行购买的凭发票填写费用报销单经相应级别的领导审批后报销。

4、 机房与OA设备:仓库保管人员根据发票同实物核对无误后填写验收单和出库单。凭发票(附上验收单)填写费用报销单。

5、 资料费:各单位购书及其它资料,首先将书、资料和发票拿到资料管理部门(运营管理中心)进行登记验收,并在书、资料上盖章、编号。经手人凭发票(附上验收单)填写费用报销单。

6、 差旅费:于返回3天内必须报销,由部门经理审核票据的合理性并在报销单上随同差旅者签字认证,后至财务核销借款。各单位经理报差旅费凭报销单经大区总裁审批后到财务核销借款。对3天内无故不及时报销的,财务部应催办一次,仍不办理者,财务部有责任从其当月工资和奖金中扣除。试用人员出差借款须由经理担保,视同经理借款。

7、 业务费用:所有业务费用票据须开明细发票,经手人须在票据背面签字。各单位应本着勤俭节约的原则使用业务费用,任何人不得用于除业务需要以外的个人消费。业务招待费须有两人以上签字并注明时间及招待客户名称;加班用餐费须有全体用餐人签字;交通费须注明起始、地点及原因;礼品费须注明所送人名及礼品名称、数量;快递费单据上请注明客户名称。所有费用均计入部门成本。未按规定填写说明或签字的,财务人员应将报销凭证退回并说明原因。

8、 超计划报销手续必须有审批报告,其它同计划内报销手续一样。

差旅费报销管理规定

为保证公司差旅费的合理使用,规范差旅费的开支标准,特制定此规定,具体如下:

1、 出差人员是指经公司总经理批准离开本市一天以上进行各项公务活动的员工。

2、 出差人员出差需持有经部门经理、运营中心、公司总经理签字的《出差申请表》。申请表中需注明部门名称、出差人姓名、出差时间、出差地点、出差事由、 出差来回乘坐交通工具、预计差旅费金额,报总经理审批,凭申请单办理借款和报销手续后将申请单交运营管理中心存档。

报批手续:

1、 出差到外地,可预借一定金额的差旅费。出差回来后凭单据在三日内报销,逾期不报销者,将从工资中扣除所借款项。

2、 出差人员的住宿费、市内交通费、伙食补助费实行定额包干(详见后附差旅费报销标准),由出差人员调剂使用,节余归己、超支不补。

3、 出差期间的交际应酬费,须事先请示总经理特批。

4、 出差或外出学习、培训、参加会议等,由集体统一安排食宿的,按其统一标准报销,不享受任何补助。

5、 费用核算:公司所有人员出差费用均计入各部门成本。

6、 其它

1) 报销差旅费时,应提供出差期间相应票据(如住宿费、市内交通费、餐费等),以便财务部进行账目财务处理。如无法提供相应票据,日补助超过30元以上的部分将由财务按国家规定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2) 凡购买打折机票的(票面有不得签转更改字样的),在报销时必须按打折后的实际价格填写,如有弄虚作假,一经发现后将加倍扣还。

往来账务管理制度

一、应收账款管理

(一)收款方针

1、 业务人员在公司为其客户提供了相应的服务或劳务后,应及时把广告认定单交由客户确认,并及时催收款项。

2、 收款时间:次月13日前。

3、、 部门人员调动或离职等,部门经理必须监督其业务款项的回收及移交,必须填写移交清单一式四份(一 份交财务、一份部门留存、移交人接受人各执一份),移交人、接受人、监交人及财务部相关统计人员均应签字,并报财务备案。接受人应核对账单金额及是否经过客户确认。

(二)未回款考核办法

1、未回款处罚

1)由于业务人员失职造成的未回款,扣全额;

2)由于公司内部原因造成的未回款,分相关责任扣罚;

3)由于外部不可抗力(如客户倒闭、破产等)造成的未回款,持相关部门证明,只扣业务成本。

2、 未回款从个人收入中按比例核减,待回款后按以下方法返还:

1) 未回款额分三个月核扣,当月扣10%,次月扣30%,第三个月扣60%;

2) 未回款扣款每月随工资补发,三个月内全部收回,补发全部扣款额,提成按5%;

3) 若第3个月仍未回收该款项,该市场员停止业务,专职收款.在3个月之后回款,待回款后只补发扣款额,不予提成。

3、 未回款项不计入业绩。

4、 3个月(含3个月)以上的未回款如申请坏账,则扣除该业务员该笔应收款30%的印刷成本,并处以30%的罚款,其直接主管或经理督账不利,同时处以5%的罚款。

5、 若市场员连续两个月无未回款且业绩均在部门任务额(任务额低于8000元的以8000元计)以上,则酌情给予奖励。由市场员申报,部门经理审批,财务部审核后在工资中发放。

6、 财务部对部门未回款进行监督。对3个月以上部门未回款财务部上报公司总裁。

7、 对预收款,按1%的比例对市场员给予奖励。

二、应付账款管理

(一)付款时间:

1、业务款项由部门申请,经过审批后执行;

2、印刷费、版面费等次月20日左右支付(每月出刊后第二日报财务);

3、购置固定资产款项于固定资产验收入库后支付。

(二) 付款方式:

1、转账支票,非远期、空头或错误支票;

2、现金;

3、实物或广告,要有公司总经理的批示。

(三) 其他:非本公司人员领款时,必须由我公司相关人员带领。

票据管理制度

一、发票管理

(一)申领

1、 由申请人在《零星开票通知单》中详细填写部门名称、申请日期、合同号(右上角填写)、企业全称、广告刊登媒体或网刊全称、业务发生具体日期、开票金额、业务性质(广告或信息)、申请人姓名等,交部门经理审批、会计审核后开具。

2、 若零星开票通知单中企业名称与合同中的企业名称不相符,业务员需持有双方企业盖章认可的证明(特殊情况可由部门经理签字认可),财务方可开具发票。

3、 杜绝开无企业名称发票。

4、 杜绝开企业名称不全发票:任何人无权把企业名称缩减 至2-3个字。

5、 若业务实际发生与合同不符,业务员需持有企业的附加合同或加盖公章的证明方可开票。

6、 丢失发票一切后果由业务人员自负,在对方企业提供相关证明文件(标明发票号及金额并加盖公章)后,我公司可提供加盖公司发票专用章的发票存根联复印件,业务人员因丢失发票或其他原因需要借出发票时,需有书面申请并由各部门经理人员签字,财务人员对于借出发票应进行登记,并及时取回。

7、 发票复印件盖章需由部门经理人员、公司总裁批准,财务人员应进行登记并由当事人签字。

8、开发票时遇到的其他特殊情况,财务人员均应取得公司领导的批准后,才能开具发票。

(二)具体规定

1、 已提供劳务并签订合同的,业务员凭运营中心盖章认可的合同及零星开票通知单或有企业盖章认可的广告认定单,以财务人员核对无误后开具发票。

2、 未提供劳务已签订合同但又未收款的,业务员根据部门经理认可的业务内容,填写零星开票通知单,由部门经理或以上级管理人员签字,方可开具发票。若此项合同终止又收不回原发票视同未回款处理。

3、 未提供劳务,已签订合同且已收款的,业务员可凭零星开票通知单或广告(信息)认定单开具发票。

4、 已提供劳务,但未签订合同且已收回款的,业务员根据运营中心认可的业务内容,填写零星开票通知单或广告(信息)认定单开具发票。

5、 未提供劳务且未签订合同的,禁止开发票。特殊情况如预收款项等,须部门经理专门说明。

(三)回收

1、 当天领出发票,已收款项的,当天必须将款项交到公司出纳处,否则作挪用公款处理;当天未能收回款项的,当天必须将所领发票交还公司财务统一保管;客户因特殊原因需先将发票留下后再结款项的,所开发票金额在2019元以下的领票人必须要求客户签收条经本部门经理签字后交回公司财务。所开发票金额在2019元以上的领票人必须持客户签收并加盖客户公司公章的收条经部门经理签字后交回公司财务。违反此项,每次扣款200元直至开除。

2、 若是抵货业务,当天领出发票,必须要求客户开具同样金额的销售发票交还财务,否则必须将公司发票退回。违反此项,每次扣款100元。

3、 凡将所开发票重新更改、退票(换名称或换金额),必须写明原因并经部门经理签字确认后方可退换。

(四)填写

公司会计应根据审核无误的《零星开票申请单》按照发票顺序认真填写,保证真实、准确、完整,并加盖公司发票专用章。不得涂改、挖补或撕毁,如有填错,应整套(存根联、发票联、记账联)保存,并注明作废字样,以备查验。

(五)监督

会计应根据当天的 支票回收单核对每张发票(每笔业务发生额)的回款情况,对所开出发票进行监督。

(六)内容不符时的处理

支票回收的付款公司名称与市场员所报客户名称或所申请发票名称不符时,市场员必须同时上交由付款方加盖财务章的付款说明交财务备案。如无说明,财务先扣留支票,要求业务人员补交说明,如到截止日期仍无说明,按未回款处理。

二、收据管理

1、 收据视同发票管理。

2、 收据、发票不得重复开具,若已开出收据需换开发票,必须要求客户先将收据退回后再补开发票。

3、 以上规定财务部门应严格按规定执行,如不按规定执行出现问题由财务部负全责。

三、支票管理

1、 支票的购买、填写和保存由出纳负责;

2、 建立和健全《银行存款日记账》簿,出纳应根据审批无误的收支凭单,逐笔顺序登记银行流水收支账目,并每天结出余额;

3、 出纳收取支票时,须立即开具加盖有支票收讫章的一式四联的《支票回收单》,由缴款人在右下角签名后,交缴款人、缴款部门、出纳、会计各留存一联;

4、 支票的使用必须填写支票领用单 ,由经办人、部门经理、 财务经理、总经理(计外部分)签字后出纳方可开出;

5、 所开出支票必须封填收款单位名称;

6、 所开支票必须由收取支票方在支票头上签收或盖章。

四、票据管理原则

第10篇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并购作为资本运作的普遍形式,越来越多的被企业所运用。中国企业开始步入并购时代。并购为企业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但是在这并购的长河中,真正成功的并购只占其中的少数,有大部份并购由于种种原因最后都以失败而告终。这说明并购并不是企业的简单相加或合并,并购有其特殊性和专业性,需要用专业知识和财务防范风险来加以控制。本文结合案例对企业并购进行分析。

一、企业并购事前财务监控

(一)认真收集目标企业财务信息

企业并购锁定目标企业后,应对目标企业进行信息搜索和采集。一方面保证了销售业务持续稳定,另一方面为进入新行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规避了行业壁垒,减少了转置资产所耗用的时间成本,并获得了经验成本,形成规模经营效应;而被并购方则或是因为经营不善,需要外部管理能力更高的团队进驻来引导;或是因为需要外部资金盘活自己的经营活动等,双方信息并不是透明的,这就需要进行财务尽职调查。重点调查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公司基本情况和企业财务报表。

(二)加强目标企业财务分析

结合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以及基本情况,运用财务分析手段,可以评价目标企业偿债能力、收益质量、获得现金流量能力的水平等。财务报表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必须注意财务报表上的陷阱,要特别关注表外内容,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局限性要有充分的认识。并购决策和行为更多地要和实际财务观察和分析相结合,以此来预测目标企业未来经营状况和收益能力。

(三)详细目标企业评估

并购企业和目标企业存在不同的产权制度和治理结构,财务尽职调查难免会有所侧重,而且行业不同,价值评估缺少专业性。为了降低整合成本,缩短整合时间,应聘请投资银行、并购顾问公司、资产评估公司及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对目标企业行业情况、产品环境、财务状况以及经营能力进行全方面分析,确定最合理的资产价值,减少并购活动失败的风险。

二、企业并购事中财务监控

(一)并购进程监控

并购一经确定,要设定计划,组织人员实施计划,按照计划完成任务。时间监控也就是进度监控,并购双方要积极按照计划表来做好各方的准备工作,以便并购的安排和调整。人员职责安排是组织参与并购相关人员按照权限分工,使其在职责允许范围内工作,有条不紊,按照进度及时调整,使并购进程在计划期内完成。

(二)并购合同签订

由于信息不对称,签订并购合同时,应加入对并购方具有保护性的“保证性条款”,以此做为未来危害的补救措施。签订保证性条款,主要是使买卖双方在法律的保护下,来明确目标企业的资产真实性、并购方和目标方的权利和义务,是目标企业违约时并购企业权利的最好保证。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并购方的利益,这种保证条款,对以后的矛盾、纠纷等都有重要的作用。

(三)并购支付监控

并购企业应按照并购决策设定投资规模,按照资本成本最小化的原则,依据自身偿还能力来确定并购支付资金方式,并合理安排支付的时间、支付的程序和数量,既要保证正常业务顺利进行,又要保证并购活动有序供给,并保障未来流动资金合理运行,使并购活动能够顺利进行。在并购活动中充满了很多不确定因素,而企业和资产处于动态、复杂的系统当中,财务风险主要表现为资金短缺、融资方式改变、经营环境变化,因此,并购企业要做好支付风险管理,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预测和监控体系,制定备选方案,消除各种隐患和不确定性,降低支付风险损失。

三、企业并购事后财务监控

(一)财务管理目标的整合

并购双方财务目标因需求不同,一般存在很大差异,小型或私营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财务管理目标,而现代企业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因为企业价值最大化注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并兼顾了各方面的利益。并购企业的财务整合必须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中心,通过财务整合,使并购企业经营活动统一管理,投融资活动统一规划,最大限度地实现并购企业的整合与协同效应。

(二)财务组织机构和职能的整合

并购后的企业组织架构重新调整,必须涉及到财务组织机构的整合。一般按照企业经营的复杂程度和会计处理业务量大小设置会计机构,定人定岗,明确岗位职责,岗位之间相互制约。财务组织机构的设置应该满足精简、高效的要求。此外,在财务组织机构整合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机构的设置要与集权、分权的程度相适应。

(三)财务管理制度的整合

财务管理制度是企业实施管理的政策选择,由于利益主体不同,财务政策会存在很大差别。并购后各方成为一个共同体,战略目标具有一致性,选择财务政策时就应该以整个集团和利益和目标为基础来选择和制定财务政策 。财务制度体系整合通常包括投融资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流动资产管理制度、工资制度、利润管理制度以及财务风险管理制度等。

( 四)会计核算体系的整合

在财务管理制度整合后,接下来就是会计核算体系的整合,并购企业想要及时、准确地得到并购后的企业信息,就要求并购后的企业在账簿形式、凭证管理、会计科目等方面相统一,这样不仅利于绩效评价口径的一致,也有利于业务的融合。

四、企业并购案例分析

(一)案例简介

某公司是大型国有企业,主要经营粮食生产和销售,公司为使上下游联手,形成产业链,促进规模经营效应,作为下游客户的饲料行业被选为本公司的并购对象,做为饲料原料的粮食及副产品,可以直接加以利用,降低了饲料原料成本,具备市场竞争优势。公司选中的目标企业从事饲料行业多年,有丰富的经验,在市场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有利于企业的扩张。

(二)进行并购调查

从财务尽职调查开始,聘请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信息搜集,财务报表整理,并配备专职财务和审计人员全程参与,首先了解目标公司是否具备企业法人资格、查看验资报告、投资情况,查阅股东名册、税务登记情况以及企业的组织架构和薪酬水平,向有关人员了解目标企业员工福利情况,工资构成,奖罚制度,以及税费种类、税费优惠政策,是否有政府扶持等政策情况,对目标企业内部控制进行了初步分析评价。

(三)核实财务状况

1、资产负债类:查看货币资金是否有冻结,其他货币资金是否可控,有无以个人名义存款;应收账款是否有账龄分析,坏账准备计提是否合法,并发函到对方客户进行核对,确保应收账款没有坏账和虚账,确保公司内部债权债务真实合法;审核存货采用的计算方法,盘点制度,分期收款、发出商品是否正确,是否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其他应收款是否有长期挂账情况,并与对方客户进行函证,以确定其真实性;针对长期股权投资,查证投资情况,投资报酬率和投资回收期,分析长期股权投资是否可以在投资回收期内收回,对于子公司的投资,对方是否已取得权证,并真实记录在案;在建工程审核查看是否有土地转让协议或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建设用地批准书等与土地相关的批准文件、在建工程用途、造价、预算及完工进度,是否有停工现象;固定资产审核主要针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和减值准备是否合理,盘点制度是否健全,土地房屋是否有合法权证可以查证,是否有主要设施、关键设备被抵押、担保,以防止资产不实的风险;分析无形资产的取得和使用情况,是否有据可查,计价、分摊是否合理。负债类项目中应付账款向供应商函证,确保其真实性,同时审核购销合同执行情况,是否存在未决诉讼、大宗担保等或有负债,以夯实债务的真实性和可操作性;对于借款审核借款来源,借款期限、利率,还款情况以及还款计划说明等,以分析目标企业内部财务风险管控情况。

2、损益类:查看目标企业五年的销售收入、销售成本、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和财务费用,分析他们的增减变动情况,产品在最近五年有无重大调整,数量、单价变动对市场份额产生怎样影响等,通过这些分析预测目标企业未来五年产品销售走势,对于三费,分别审核其使用的合理性,与收入配比变化情况,分析目标企业是否有异常情况;对其他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成本,查看占比情况,由于很小,不必做过多的审核,只查看其合理性和合法性;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要核查收入、支出来源,了解收入是由于固定资产处理收入增多还是有政府补贴,支出是因为固定资产报废还是经营罚款,分析目标企业营运情况和社会影响情况。

3、现金流量类:核查资金的来源和去向,查看现金流量余额,分析变化情况,结合目标企业基本情况,分析现金流量走向是否合理流动。

(四)实施并购整合

第11篇

1.现金借款需由经手人填写“借款申请单”,经项目经理、部门经理、总经理审批后到财务支取。

2.凡借现金1000元以上的必须提前与出纳约定,以便提前准备。

3.劳务费发放时间定为每周五下午。各项目劳务费自发放之日起限三个月内取走,超过三个月不取者视为自动放弃,数额归公司所有。

4.各部门所收现金要严格执行现金管理制度,于当天下班之前交财务出纳统一管理,不准挪用。

二、支票管理制度

1.支票必须符合以下要求方能收取

①不能撕毁,破损或涂改。

②签发的支票是以墨汁或炭素墨水笔填写;签发单位印签完整清楚;支票右上部应有交换行号;加密的支票应提供密码。

③支票有效期为十天,对于已填好的支票,必须检查大小写金额是否相符,收款单位、日期、用途填写是否正确。

2.使用支票需由经手人填写“支票借款申请单”,经项目经理、部门经理、总经理审批后到财务办理支票领用手续。支票领出后十天内持发票到财务报销,如不及时报销,出纳有权拒发新的支票。

3.100元以上的费用支出,原则上以支票结算为主,领用支票后应妥善保管,不得丢失,如由于责任心不强丢失支票,损失由个人负责。

三、项目费用(带项目号的)申请及报销

1.凡项目费用需在项目经理、部门经理、总经理审批的“立项通知书”“项目预算表”送达财务后方可申请项目费用。

2.购买项目用品、支付项目费用需由部门指定人员根据项目预算计划,填好现金或支票借款单,经项目经理、部门经理签字,报财务审核并由财务负责报总经理审批后予以领取现金或支票。

3.项目费用的报销:必须在原始发票背面注明项目号、由经手人、项目经理、部门经理签字,经手人要填写“支出凭单”将单据粘贴在支出凭单后,根据所支出款项的用途分类填写,报财务审核并由财务负责报总经理审批后予以报销。

4.给外地协作单位办理电汇、汇票等汇款的,应先取得协作单位开据的正式发票,然后填写“汇款通知”并付与协作单位签订的付款协议一并由项目经理、部门经理、在发票背后及“汇款通知”上签字,报财务审核并由财务负责报总经理审批后出纳于一个月内办理汇款。

1.公司员工出差一般选择乘坐火车,如遇特殊情况,需填写购买机票申请单,经部门负责人,总经理批准后,方可乘坐飞机。

2.差旅费借款,应在立项通知书送达财务后方可支取,出差回来后五日内报销。

3.住宿标准及差旅补助标准:

单位:元

人员住宿标准食杂补助

正式员工20080

临时人员20060

出差当日12:00前离京,补助按一天计算;12:00后离京,补助按半天计算。出差返京之日8:00前到京,无差旅补助;8:00----12:00到京,补助按半天计算;12:00后到京,补助按一天计算。

4.往返机场一律乘坐民航大巴。如果班机过早(过晚)或携带物品较多可申请公司派车接送。

5.宾馆住宿费中一律不得包含餐费(包括早餐)。

6.返程车票或机票在22:00之前的,应在12:00之前退房。返程车票或机票在22:00之后的应在18:00前退房。

7.出差人员的住宿费超支自理,交通费、电话费实报实销,差旅补助按实际出差天数计算。

8.两人(同性)同时在同一地点出差,住宿费标准按一人报销。

9.出差乘坐火车的可领取乘车补助(短途除外),按每小时8元计算。(乘车时间以铁路列车时刻表为准。

四、加班交通费及误餐费

如员工加班,员工乘由公交公司开出的空调大巴士、小公共、专线车、地铁、公共汽车回家,公司可根据有效报销凭证报销交通费,加班至晚上9:00以后或因特殊原因由主管经理批准后,可以乘出租车回家,公司可根据有效报销凭证报销交通费;加班至晚上7:30以后的可由前台预定10元/人标准以下盒饭,并登记项目号。

五、销售费用申请及报销

1.各研究、支持部门所需发生的费用(除与项目有关的费用),根据部门预算计划由经手人填好现金或支票借款单,经部门经理签字、报财务审核并由财务负责报总经理审批后予以领取现金或支票。

3.销售费用的报销,必须在原始发票背面由经手人、部门经理签字。经手人要填写“支出凭单”将单据粘贴在支出凭单后,根据所支出款项的用途分类填写,报财务审核并由财务负责报总经理审批后予以报销。

六、管理费用申请及报销

1.购置办公用品及支付办公费用,需有行政部门指定人员根据购置、审批计划,由经手人填好现金或支票借款单,经部门经理签字、报财务审核并由财务负责报总经理审批后领取现金或支票。

2.办公费用的报销,必须在原始发票背面由经手人、部门经理签字,经手人要填写“支出凭单”将单据粘贴在支出凭单后,根据所支出款项的用途分类填写,报财务审核并由财务负责报总经理审批后予以报销。

七、发票的开具及管理

1.项目负责人应根据项目要求,按时从项目管理系统中打印出开具正式发票的申请单(地税发票、形式发票),经部门经理签字后,报财务开具正式发票。

2.为了确保公司开出的每一张发票都能迅速、安全地到达客户手中,减少因发票丢失给公司带来的损失,请项目负责人按以下规定执行。

①发票的送达

正式发票同城:速递或在方便的情况下亲自送达

异地:邮政快递

形式发票: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电子邮件、传真、平信、挂号、航空及快递等方式。

为避免发票遗失,请将发票用信封装好或订在一同寄出的合同上。

②发票的确认

在发票送出前要通知收件人送达时间,并要求收件人收到后及时反馈,作好确认工作。如使用同城速递,请要求速递员在送达邮件时,请收件人当场打开邮件,回电寄件人确认发票已经收到(请在发出前与收件人打好招呼,并通知公司前台,由前台向速递公司提出要求)。

③处罚措施

由于未按照规定送达发票,造成发票遗失,公司将根据造成的损失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

八、报销时间及报销凭证的规定

1.所有当月发生的费用应于当月报销,最迟不能超过10日,否则需由经手人直接报部门经理、总经理审批后,财务予以报销。

2.所有填制的报销单据,应字迹清楚、不能涂改,否则财务不予受理。

第12篇

往来账;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审计;会计帐目

往来账指二个有资金往来关系单位之间的会计账目,一般包括应收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账款、预付账款、其它应收款和其它应付款等。企业往来账款管理决定着企业费用和收入能否被正确记录,对现金流量能否进行有效的管理,也关系到企业采购和销售业务能否顺利开展,所以,强化往来账管理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一个重要环节。

1.国内外研究现状

理论界对强化往来账款的内部控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总结了往来账款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大量的改进建议。

美国职业会计师协会审计标准委员会在1988年颁布的,并十1900年生效的《审计标准文告》第55号,从财务报表审计考虑,认为内部控制结构由控制环境、控制程序和会计制度组成。1996年审计准则委员会又了《审计准则说明书》第78号,对第55号说明书进行了修订,认为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价、内部控制活动、信息交流、监督五要素组成。

李晋芳在《企业应收应付账款管理的对策》总结了企业往来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管理存在的问题:①企业产品竞争力不足,缺乏足够的周转资金;②忽视对客户信用的调查和管理;③企业缺乏有效又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

核算过程中规避几个问题:①长期挂账的应收账款无从清理,企业应收账款普遍存在数额大、时间长、清理难;②应收账款记录虚假,假账真做、真账假做。

靳志伟在《强化往来账款管理健全企业内控制度》中研究了往来账款存在的弊端。往来账款存在着增加企业资金占用,降低资金使用效率,虚增企业当期利润,造成企业资产不实,加速企业现金流出,影响企业营业周期等弊端。

2.往来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核对不迅速。往来账要管理好,就得迅速进行核对,每个单位按照业务量的大小,应按月份、季度、半年度、年度定期进行对账,如发现问题应迅速沟通,查找原因,保证双方账目余额一致。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发现有些单位平时不对账,或很少对账,有的到年底才对一次账,更有甚者到年底因为单据不齐、急于结账而草草了事,往来账的余额为逐年滚动而成,越滚越对不清,结果等查账的时候因对不上账而不能取得函证,延迟了查账的进度,给单位造成了不良影响。

标准不一致。往来账要核对清楚,双方记账时间口径和记账业务口径必须保持一致。但是在实际对账工作中发现,有些单位的财务人员不顾会计制度的规定,工作上情绪化现象比较严重,应付款方因财大气粗,或上级单位因权高一等而不配合对应的往来账的另一方,造成在对账时表现出单方面作账、不提供单据、不给对账时间、有意提前或者推后结账时间,甚至以权压人、拒不配合的现象,造成双方记账的时间口径和业务口径不一致,再高明的会计也难以对清账目,给对账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方法不太合理。往来账在核对时,要将涉及到一个往来客户的所有科目放在一起,经过相互抵销和对冲以后的余额,确定为最终应付或者应收对应客户的金额。但是在实际对账时,因受会计工作水平和工作习惯的影响,有的会计对同一个往来客户,既设有应收、预收账户,还设有应付、预付账户,甚至还有借款等多个账户,可在对账时,常常只给对方提供应收类账户的数据,对应付和借款类账户的数据很少甚至从不提及,从而造成双方在对账时经常“捉迷藏”,加大了对账的难度。而且,经过若干年后,这些账户还未对冲,使每个账户都有余额,结果到查账的时候每个账户都要求提供函证,这才感觉不便,可是为时已晚。

3.改进往来账管理问题的对策

完善应付账款环节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产生的重要动因之一就是企业管理者强化对采购和支出环节控制的需要。内部控制的原型就是为了防止和现金、支付相关的舞弊行为而建立起来的架构。能说应付账款的内部控制是最早产生、历史最悠久的内部控制制度,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会计内部控制之一。

在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完善应付账款环节的控制制度应注意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首先,为了降低不法分子内外勾结获取回扣的不正当采购行为的风险,应将公司采购申请部门和采购部门相分离。将下达采购订单的权限集中于采购部,需要物资和服务的各部门填写采购申请书交由本部门经理批准后,再提交公司采购部门,由采购部门研究采购的价格是否合理,经审核后再下订单。为了提高应付账款的效率,也为了遵守应付账款的内部控制流程,公司采购部应全程监督采购流程,严格执行采购内部控制制度。

其次,应将付款申请和付款操作的岗位分离。付款申请由各部门提交申请,付款操作由会计部门执行。在付款操作和审批环节,设置一个付款业务经办人,即应付账款会计,再由另外一个会计负责开支票,还应设置一个付款业务复核人,即会计主任。所以,一共有三个付款批准人:会计主任,会计部门经理和财务部门经理,若超过一定金额的付款,还应经过公司财务总监的批准。完成一项付款业务,在财务部门至少要经过六个人的经办、复核和批准,符合付款的审核人员不得执行付款业务的规定,从而能避免舞弊行为和付款差错,也能有效地杜绝将款项付给错误的收款人或者错误的付款金额等差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