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总结

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总结

时间:2023-08-23 16:59:4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总结

第1篇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1-03--01

因为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繁忙、复杂,因此需要医护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如果仅依靠护士长进行管理,则很难取得理想的护理效果,所以需要组建质量控制小组[1],以实现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本次研究主要针对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以下是详细报告。

1 研究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7年5月接收的300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平均原则将其分为两组,各150例,在对照组中,有80例男性患者,70例女性患者,年龄分布在18-74岁之间,均龄值数为(42.58±7.59)岁;在研究组中,有85例男性患者,65例女性患者,年龄分布在19-73岁之间,均龄值数为(43.64±7.26)岁,两组研究对象基础资料差异不明显,统计学无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护理内容包括准备好手术设备、协助手术医师完成各项操作等。研究组则接受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下的护理干预:①组建护理质量控制小组。组成成员包括护士长、手术室护理人员、质量控制人员以及科室护理人员,由其检查、划分和监督护理工作。与此同时,以手术室实际发展状况为依据,组建压疮组、护理文书组、消毒隔离组以及教学培训组,其主要负责相应的护理质量管理工作。②建立完善的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标准。在开展质量管理工作时,管理标准为手术护理质量控制标准和手术室管理制度。在管理过程中,首先需要对护理工作中人员的操作流程进行明确,并采取奖惩制度,对于护理工作存在差错的人员给予批评和惩罚,对于工作表现良好的人员,给予适当的奖励。③定期开展护理培训。在开展日常护理工作时,每个护理小组组长需要全面监督护理人员工作状况,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以质量控制小组实际发展状况为依据,总结护理工作内容,对其中出现的护理差错进行分析,并给予有效的解决方法。与此同时,开展护理培训讲座,目的是提升每位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降低差错发生率,保证手术手术顺利开展。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进行比较,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内容包括健康教育、护理操作、心理护理、护理科研以及基础护理。护理评分越高表明护理效果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试验所得最终数据全部输入至统计学软件SPSS21.0中,由其处理和统计所有数据,其中计量资料用(均数±平方差)表示,其检验用t,率表示计数资料,其检验用,组间比较经P值检验,P

2 结果

经过统计学软件分析和处理之后,在健康教育、护理操作、心理护理、护理科研以及基础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方面,研究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以成立(P

3 讨论

第2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00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0例。观察组男270例,女230例,年龄12~72岁,平均年龄(42.6±2.6)岁;对照组男290例,女310例,年龄13~70岁,平均年龄(41.9±3.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我院65名的护理队伍中,主任护师3名,副主任护师5名,主管护师15名,普通护理人员15名,护师15名、助理护士12名,年龄21~37岁,平均年龄(26.9±2.3)岁。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室护理模式进行管理;观察组则采用质控小组管理模式进行护理管理,具体如下:第一,对质量控制小组进行构建,质控管理要多样化,涉及到质量检查、消毒隔离、护理文书、基础护理控制、压疮、健康宣教等多个小组,建立由主任护士领导、副主任护士为中坚、主管护师为核心的质控小组三级方案,小组组长必须要保证其经验丰富、具有很强的能力和很高的素质。第二,要对培训工作进行强化,对医院中所有护理人员进行统一培训,保证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技能得以提高,并充分发挥作用,保证护理质量,另外要落实好责任制度,护理人员要制定质控标准表,质控标准按照实际情况,并让小组组长对其进行充分解释,如果存在问题要进行讨论,形成总结方案。第三,不断的对质量进行充分改进,按照质控表中的相关标准,对护理人员进行抽查,对其工作情况进行记录,在每周的统一时间段内对工作记录进行上报,在每个月的一定时间内召开质控会议,对于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对于护理质量要和工资绩效挂钩,从而保证手术室护理管理的质量得以太高,从而促进患者尽早康复出院。第四,采用闭环管理:确立控制标准;评定活动成效;纠正错误手段,消除偏离标准和计划的情况。

1.3观察指标

按照质控小组中制定的标准,对患者护理质量进行比较,总结管理过程中两组护理中存在的优良事件和不良事件的概率,并提供《护理质量满意评价标准》要求患者填写。标准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和不满意,满意率=非常满意率+比较满意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对比,护理情况主要分为基础护理、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护理操作4个方面,观察组4项的质量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第一,手术室质量在控制形式上出现了变化,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有多个质控小组存在,都具有相同的体系,即主任护师-副主任护士-主管护师[8]。第二,质控小组在手术室护理中发挥的优势,实行质控小组护理后可以发现,我院护理质量极大提升、优良事件发生率提高,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患者满意程度提高,在管理过程中,不断的应用闭环管理模式,通过制定标准,规范手术室护理管理程序,明确工作质量,对于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将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和绩效挂钩,这样护理人员的护理积极性极大提高[9],另外质控小组中涉及到基础护理、压疮控制、质量检查、消毒隔离、护理文书、健康宣教等部分,护理质量管理工作更加细化,保证管理评估更加合理准确。在本次研究可知,在对手术室护理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采用质控小组管理模式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护理满意效果,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失误情况,提高护理人员责任心,防止医患之间纠纷的出现,值得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周小瑜 单位: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

参考文献

[1]伊学珉,朱学玲.“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3,3(11):140-141.

[2]文金玉,李永红,鲁超轶,等.手术室护理管理中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应用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1):86-87.

[3]李建荣.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4,(23):164-165.

[4]王素云.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4,(9):94-95.

[5]曲洪翠,阚学巧,孙霞.质控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医生,2014,11(29):99-101.

[6]李蕾蕾.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以及效果评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5,(10):167-168.

[7]索改霞.手术室护理管理应用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的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19):3956-3957.

第3篇

1.1方法

贯彻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强化风险管理首先,医院手术室管理者应该和护理人员实现将劳动合同签好,在合同中使医院管理者和护理人员双方的权责明确化,并促进护理人员福利待遇的显著提升,优化各项奖惩考核制度,从而达到将优秀的护理人员长期留在医院的目的;其次,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认真深入地分析和总结以往发生的事故,并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加强监督所有护理人员,使其在进行护理操作时严格依据规程。

1.2做好术前访视和术后回访工作

医院护理人员应切实做好对患者的术前访视工作,并在访视后的次日晨会将患有特殊疾病、具有较大年龄和模糊神志等患者及时交班,以使相应手术间的医护人员给予这类患者以充分的重视,从而将意外情况的发生率降低到最低限度,同时也使患者在接受麻醉和手术的过程中保持平静的心态并积极配合,有效改善医患关系。此外,手术之后一周左右还应该对患者进行回访,热情关心患者的病情并对有不适症状的患者做好疏导工作。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护理纠纷、护理差错发生率,对其护理质量控制评分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分析比较。1.4统计学处理运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处理。用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用率或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如果P<0.05则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发生护理纠纷、护理差错情况及其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率比较观察组患者护理差错出现率为2%,护理纠纷率为0,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为96%;对照组护理纠纷发生率和护理差错出现率均为6%,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为80.0%。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纠纷发生率和护理差错出现率均较低,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率较高,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控制评分比较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质量控制评分较高,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近年来,随着医疗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不断进步,医院器械和设备得到了不断的完善,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负荷量和压力。同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维权意识不断提高,医院护理工作的质量被提升到了越来越高的位置。要想对医疗纠纷进行有效的预防和避免,关键是应该把握好护理风险因素。实施安全管理护理模式,采取各项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促使医院护理质量的显著改善和提升。

医院手术室管理者应该对护理人员团队协作的精神进行积极的鼓励和培养,积极倡导在繁忙的工作中相互监督和提醒,对工作中存在的各种缺陷和漏洞进行有效的弥补,从而对护理差错的发生进行有效的预防和避免。同时,还应该强化护理人员本职工作技能和团队精神的协调一致,管理者应该将手术室护理人员定期组织起来参加增强团队协作精神的活动,从而有效改善和融洽护理人员之间的关系。

第4篇

摘要:手术室作为一个特殊的医疗场所,其护理质量的好坏对于手术的成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与患者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研究表明,手术室护理的安全隐患往往会造成医疗纠纷。本文主要是针对手术的护理这一课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并简单的阐述一下手术室护理中护理人员应该采取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手术室; 消毒;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1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473-02

手术室是为患者进行手术诊断,手术治疗以及担负抢救任务的重要科室。手术室护理这项工作主要是围绕着手术这一特定时期的,通常患者在进行手术和麻醉时,他们的心理、生理功能不可避免的就会产生一些紊乱的情况,这时就需要对这些患者进行手术室护理这一措施。当代社会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进而法律意识也在不断的增强,医学模式也开始不断的发生着改变,这样的环境下要求手术室护理工作不能仅限于配合手术等单纯的技术操作,而更应该注重“以患者为中心”的全方位护理服务。手术室护理的工作可以说是很重要的,因为其影响着医疗质量和患者的安危。所以说手术室护理工作及其重要,对其质量的提高是对患者的一种负责,更有利于医院的发展。

1手术室环境

手术室是对病人进行手术治疗以及抢救病人的重要场所,它是医院的重要技术部门之一。所以说手术室的布局环境应符合医疗流程,清洁和污染通道必须进行严格的区分,而且还要具有医务人员和病人的通道,通过空气净化系统满足空气洁净要求,有效控制室内的温湿度和尘埃含量。

1.1手术室环境质量控制管理:要求控感护士每月必须每季度做一次紫外线监测。每日进行紫外线照射消毒,感染性手术后手术间及时消毒处理以防止因空气的传播或污染器械、物品后再使用而导致交叉感染,如乙肝、癌肿、伤寒、结核绿脓杆菌感染的病人用过的手术器械应先用消毒液浸泡后再处理,手术间门、窗、桌、床踏凳等,手术室空气培养细菌总数不得超过 200cpu/m3,要定期对各种消毒后物品进行抽样细菌培养,如化学消毒剂、高压消毒物品、护长可根据监测所提供的数据,认真总结消毒灭菌和清洁卫生质量,对出现的问题应分析原因制订改进措施,并督导全体人员执行。

1.2手术物品消毒灭菌的管理:对已消毒灭菌的物品,每周清整一次,过期器械、辅料应重新消毒灭菌,熏蒸消毒物品由器械班每日检查、添加更换、订出各类物品消毒更换日期,落实执行者。

第5篇

[关键词] 预防;手术室;护理差错

[中图分类号] R472.3[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3(c)-073-02

手术室是一个多科室共同协作运行单元。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医疗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决定了手术室护理工作必须真正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护理差错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护理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制度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人身损害的事故。我院手术室在预防护理缺陷、差错、医疗事故方面采取了诸多有效措施,现总结报道如下: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与责任分明

1.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1.1.1术前核对病历首页与柜台手术程序单;核对手术患者姓名、床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禁食情况、过敏史、血型和术前用药;查核病历牌并仔细核对患者的各种信息,包括患者备皮情况,首饰、活动性义齿等禁带的物品,全身有无感染症状;检查手术房间准备情况,各种设备是否处于功能状态,一般器械、特殊器械、一次性医疗器材是否完备。

1.1.2术中术前、关胸腹腔前、关胸腹腔后、缝合皮肤后分别查核器械、缝针、纱布数并做好记录及签名。术中给药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输血按照常规由辅助护士和麻醉师两人核对之后签名记录。

1.1.3术后将患者送回病房前,要查对带回的物品,如剩余的药物、X线摄片、取出的结石并通知所在的病区及家属。如送往苏醒室,则应与麻醉师核对之后详细交班。

1.1.4规范病理标本的保存建立病理标本管理“四查四对”制度,规范病理标本的保存与使用。

1.2分明护士职责

细化洗手护士与巡回护士各自职能,强化各自的本职工作技能和协调一致的团队精神。

2质量控制

2.1手术室环境质量

2.1.1手术室分区手术室须严格划分限制区、半限制区和非限制区。限制区包括无菌手术间、洗手间、无菌室、贮药室等;半限制区包括急诊手术间、器械敷料准备室、麻醉准备室、消毒室等;非限制区包括更衣室、石膏室、标本间、污物处理间、麻醉复苏室和护士办公室、医护人员休息室、餐厅等。

2.1.2手术房间的要求温度须维持在22~25℃,湿度须维持在50%~60%。主要设备有手术台、器械台、无影灯、吸引器、输液架、踏脚蹬、中心供气系统、各种监护仪等。

2.1.3手术房间的层流设备手术房间须有净化空气的层流设施,以确保手术房间空气的洁净,从空气源头上杜绝手术切口的感染。

2.2消毒灭菌质量

2.2.1手术器械永久性手术器械须经过清洁、消毒、灭菌三个步骤,可以根据不同材质的要求分别采用高压蒸气、药液浸泡、环氧乙烷等不同的灭菌方法。

2.2.2一次性医疗器材须有卫生行政部门注册的生产和卫生许可证批号,有消毒日期以及应在有效期内使用,包装无破损,使用后必须毁形后浸泡消毒再集中处理,严禁重复使用。

2.2.3严格区分污染手术和非污染手术非污染手术术后按照常规方法进行处理。污染手术后,永久性器械要先消毒然后再清洗,一次性的医疗器材须在消毒之后再毁形处理,严重污染时应加大消毒剂的作用剂量及时间。

2.3手术质量控制

2.3.1手术铺巾手术铺巾是一整手术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其主要目的是创造一个无菌区,有效地阻止微生物浸入外科创口,充分暴露手术野包括可能延长切口和附加切口,但应尊重患者的隐私,避免不必要的暴露。

2.3.2术中严格无菌操作原则手术者脐以下为污染区域,污染后的物品必须更换和重新灭菌。

3术后回访

术后3~5 d回访患者并给予问候,同时就患者现有的不适做好疏导工作。手术室护士术后的随访使患者感受到住院手术并不可怕,自然会产生安全感,每个环节中都有护理人员在关心他,对患者在术中配合及促进术后康复均起到重要作用。

4讨论

4.1强化护理人员的培训

4.1.1专业技能的培训根据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制定合适的发展计划,不断提高手术室护士的业务水平。对新职工应制定严密的培养计划,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一定的要求。

4.1.2服务理念的更新医疗护理行业作为服务行业的一个范畴,要求手术室工作人员必须牢固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手术室护士在与患者接触时应做到态度和蔼可亲、语言柔和恰当,避免与之发生正面冲突,做到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替患者着想,假设患者是自己的亲人。

4.1.3加强法律意识的培养2002年9月1日《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颁布、实施,根据新《条例》,手术室护士应知法、懂法,杜绝侵权的行为,防范护患纠纷的发生,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法律意识,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和社会。

4.2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

健全的规章制度是手术室护理管理者的重要任务,按照制定的规章制度形成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常规,可以有效地减轻手术室护理人员面对工作不断变化时产生的压力。

4.3定期展开安全隐患讨论会

手术室护理管理层和手术室护士定期的安全隐患讨论会可以及时解决工作中的困惑、更正工作中的失误、验证常规带来的便利。

通过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共同维护手术室的护理安全,我院手术室实现了2007年无护理差错事故发生。护士更应强化自己的业务技术,规范操作,加强修养,培养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推动科室整体护理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姚慧琳.手术室护士常见差错原因的分析与对策[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3):124-125.

[2]钱玉秀.中日两国手术室护理比较[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12):17-18.

[3]袁小兰,李红霞,李莹,等.手术室患者手术护理需求的调查与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6):570-571.

[4]陈伟,郑娟.术前访视护理的重要性[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11):1034.

第6篇

【关键词】消毒隔离技术管理;手术室;护理观察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226-02

手术室消毒隔离技术管理直接影响着手术室护理质量,因此加强手术室消毒隔离技术管理是非常重要的[1]。实践证明,护理观察在手术室消毒隔离技术管理中的应用能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能给予相应的改进措施。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在2011年――2012年我院将护理观察用于手术室消毒隔离技术管理管理中,以手术室医生和护士为观察对象,将手术室环境、无菌操作技术、手术器具消毒灭菌作为观察内容,定期对护理观察的相关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

1.2方法①制定完善的制度:在手术室护理中成立质量控制观察小组,按照当前实行的手术室护理手册、消毒管理办法等内容确定护理观察的内容,制定消毒隔离工作标准,然后将制定好的材料发给观察员,让他们以此作为学习监督的参考。②制定计划。制定出10周的计划,对手术室护士长、护士、手术科主任、医生进行观察训练,以观察结果为依据来改善手术室的消毒隔离技术。首先,要选定观察人,一般选择2名,1名护士和1名医生,护士负责指出手术消毒隔离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医生负责加强与手术科室人员沟通,对手术中无菌操作技术进行明确。其次,要进行观察,主要的观察对象为手术室的护士和医生,观察医生在手术区内对主导医生的每一个动作和步骤进行观察,看他是否正确程序进行手术。观察护士在手术之前要对手术室的环境情况进行检查,记录存在的问题,在手术过程中对护士的配合度详细记录。观察人员在手术区内集中注意力观察0.5-1h,观察完成之后观察员要将结果反馈给护士长和手术科主任。如果需要对部分问题单独交流看法可以采取一对一的模式进行。③修订计划。在观察结束之后,在手术科室主任以及护士长的指导下,对观察到的问题集中讨论,同时修订工作计划。不同岗位的负责人应该对自己的工作负责,明确修订时间表,确定在哪些工作中能投入更多的精力,作为观察小组则需要定期对工作计划的修订进行回顾,促进观察的有效性。

1.3收集资料总结在完成整个观察训练之后,需要用护理观察的方法继续搜集资料,及时进行总结,吸取好的经验,不断提高消毒隔离技术的管理水平。

2结果

通过2011年――2012年护理观察在手术室消毒隔离技术管理中的应用情况,发现在手术室消毒隔离技术管理中主要的问题在于手术室环境、无菌操作技术和手术器具消毒灭菌等三个方面。在管理中涉及到的问题有八十多个,其中部分问题反复出现,如无菌操作技术不达标、手术器具消毒不合格等。通过观察结果共修订了35项计划,对八十多个问题进行改进,实现了对整个消毒隔离操作过程的持续性控制。在2012年最后一个观察周期中,手术消毒隔离操作中的问题有了明显的下降,只占到2011年开始实施时期的五分之一。

3讨论

手术室消毒隔离技术对手术效果的影响较大,消毒隔离技术管理是确保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前提,消毒隔离技术管理不到位会引发手术感染,增加手术的风险,影响患者治疗,甚至造成患者死亡[2-3]。因为手术室消毒隔离技术管理中需要控制的因素较多,所以管理难度较高,以护理实践经验来说,主要的难点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手术室工作环境。手术室工作环境质量对手术的影响较大,所以对环境的要求较高,除了保持一般意义上的洁净之外,还需要达到生物洁净标准,但是每日进出手术室的人员较多、流动性大,人员皮肤、衣、帽、鞋等物品对手术室环境的影响较大,增加了管理的难度。所以要定期对手术室进行清洁消毒,紫外线杀毒,每台手术完成之后,间隔1h作为清洁时间。医护人员进入手术室要穿戴无菌衣帽,做好防护措施。第二,手术器具消毒灭菌。手术中使用的器具种类较多,供应室需要的人员也比较多,很难对每一个人的清洗、打包、消毒灭菌等环节进行监控。作为手术供应室护理人员,要严格按照正确步骤进行器具的清洗、打包、消毒灭菌。在手术室应用中,护士要做好配合工作,传递器具要准确,避免手术器具在传递过程中被污染。第三,无菌操作技术。无菌操作技术在手术室中经常应用,但是因为每一个医疗工作者对自身要求不同,加上带教差异,因此完全按照无菌操作标准进行难度较大。医护人员要提高对自身的要求,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标准,洗手工作要彻底,注重个人卫生。

在手术室消毒隔离技术管理中应用护理观察是一种有效提高手术是消毒隔离技术管理水平的方式。其具有以下优势:第一,明确了消毒隔离技术管理的目标,确定了相关的标准,鼓励相关人员的积极参与。第二,实现了信息的及时传递,能及时将消毒隔离技术管理中的问题进行反馈,保证了管理控制的实效性。第三,护理观察标准和制度的细化,使得消毒隔离技术管理能保持客观性,对每个人的活动进行准确评价。第四,在护理观察中不仅提出了问题,而且对问题的原因、责任人进行了明确,指明了改如何改进。

综上所述,在手术室消毒隔离技术管理中应用护理观察能调动医护人员的积极性,能对消毒隔离技术操作中的问题及时发现,给予指导性的改正措施,提升了护理质量,保证了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陈玉荣,刘占芬.手术室消毒隔离的管理措施和办法[J].黑龙江医学,2010,12(10):789-790.

第7篇

手术室是医院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检查、诊断及抢救的重要场所,而外科是医疗行业中具有“高科技、高风险、高难度”特征的专业。手术室风险无处不在,护理与患者的生命息息相关,任何疏忽大意都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的维权意识的增强及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给手术室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强化安全护理意识,树立安全第一,做到防患于未然,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尤为重要。

1 强化安全意识,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学习安全文化 对于医院而言,安全文化尤为重要,它涉及到病人的生命安全,涉及到医患、护患关系。美国围手术期注册护士协会把护理安全文化定义为一个组织具有风险知识、安全第一的工作理念,把差错作为组织改进的机遇,建立差错报告系统及有效的改进机制。认为如果一个组织缺失护理安全网,那么大部分病人将得不到安全的保障。护理安全文化是对护理质量控制评定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对安全文化的学习,提高全科护理人员对安全的认识,从而使手术室护理水平得到提高。

2 查找手术室常见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

2.1 常见的安全问题:接错病人、用错药、错误输血、压疮、灼伤、碰伤、坠床、烧伤、标本丢失、开错手术部位、摆放不当造成的神经损伤、器械、敷料、针等遗留病人体腔、手术部位的感染、引流管脱落、护理文书写错误等等。

2.2 原因分析:

2.2.1 手术室护士的年轻化,他们缺乏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随着手术室护理工作量的日益加大,工作的繁重,加上时间长,压力大,造成护理人员身心疲惫,注意力不集中。

2.2.2 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不健全。如核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操作技术规范、护理文书记录书写制度、器械管理制度等。

2.2.3 护理安全教育活动开展不充分,过程管理不到位,护士对自身的错误认识不全面,解决方法不明确。

2.2.4 没有建立全面的护理工作流程,医疗技术的迅猛发展,手术室大量先进仪器的引进,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加大了手术室工作的量和复杂性,手术医生掌握新仪器的使用,而手术室护士没有得到学习,造成技术上的落后。

2.2.5 感染控制意识不强,无菌观念差,操作不规范,有些护士只注重术中配合,对器械清洗的重要性缺乏认识,致使清洗不彻底,影响灭菌效果;对执行消毒隔离的敷料、器械消毒记录不完备,没有制定严格规范的手术室消毒、灭菌工作流程表;术前术中抗生素没能按医嘱规范合理应用;病人术中保暖不到位。

2.2.6 手术室护士与手术病人沟通不到位,缺乏亲和力,不注意语气和态度,解答问题不全面,不能使手术者在心理上获得满足感、安全感和信任感,从而影响手术效果。

3 建立健全手术室相关制度及流程

3.1 建立手术室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技术操作规范、护理文书记录书写制度及特殊药品、器械制度等,完善相关工作流程,加强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把责任落实到位,确保技术服务质量。现在随着护理学科的不断发展,以及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使手术室护士由单纯的手术配合扩展到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尊重爱护患者,培养主动服务理念,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的同时,保证患者的安全。从制度流程管理、手术间的管理、规范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加强感染控制等方面进行护理安全管理,规范并制度护士的行为。

3.2 降低护理风险,加强薄弱环节的管理。手术室护士长应加强对手术间的巡视,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解决,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实行弹性排班,避免超负荷工作,实行绩效考核管理,充分调度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手术配合时合理搭配人员,发挥各级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即提高了工作效率又降低护理风险。

3.3 提高安全意识,强化服务理念,加强对低年资护士的法律意识教育。加强对年轻护士业务技能培训,组织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职责制度,学习全国手术室意外事件典型案例并讨论等,将安全理念渗透到每个护理人员心中。加强对低年资护士应急能力的培训。对于新开展的手术、疑难病例、特殊术式、危重病人术前进行评估及讨论,提出护理方案,有效控制风险。

3.4 重视手术病人主诉,熟练掌握沟通技巧并灵活运用。在术前一日进行术前访视,工作中注意随时观察病人的情况,术前谈话需注意几点:一是术前谈话一定要在手术签字前进行;二是注意与病人及家属谈话时的语气和态度;三是应将手术风险如实告知家属,并认真解答所有问题,以免发生纠纷。

3.5 建立有效地报告系统,以利于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科室建立护理质量缺陷登记本,定时汇总总结,发现不良事件及时上报,对于隐瞒不抱着进行批评教育,严重者进行处罚。并及时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对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讨论、分析、总结,剖析原因,查找缺陷,制定修正措施。

第8篇

【关键词】 PDCA模式;手术室;预防感染;临床效果

DOI:10.14163/ki.11-5547/r.2016.10.207

PDCA循环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提出的科学程序[1], 是一种全面质量管理所遵循的程序, 具体包括计划、设计、检查及处理等四个过程, 这四个过程呈螺旋状循环运转并逐步提高[2]。手术室感染控制作为医院感染管理的核心环节, 其地位和作用极其重要。术后感染不仅再次增加患者的痛苦, 还为医疗管理增加了负担。目前PDCA循环管理模式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医学感染预防控制[3]。本研究主要探讨评价PDCA模式用于手术室预防感染的效果, 现将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6月来本院就医的280例Ⅰ类清洁切口手术患者, 按照就医时间先后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 各140例。实验组男68例, 女72例, 平均年龄(62.5±7.7)岁;手术类型包括心胸外科手术8例, 人工关节置换手术24例, 骨科手术30例, 神经外科手术28例, 普外科手术50例。对照组男65例, 女75例, 平均年龄(61.2±6.7)岁;手术类型包括心胸外科手术5例, 人工关节置换手术25例, 骨科手术32例, 神经外科手术27例, 普外科手术5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感染控制管理, 包括加强预防患者切口感染以及做好医护人员的消毒管理等。实验组患者采用PDCA手术室感染控制管理, 具体内容如下。

1. 2. 1 计划 ①手术室预防感染管理学习计划:医院相关部门统一组织医务人员开展预防感染管理学习活动, 定期学习《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中与手术室感染预防控制相关的规定, 重点加强学习手术室环境卫生、消毒隔离及手术废弃物管理等内容。 ②感染预防控制计划:每月对手术室的消毒隔离质量进行抽查, 并及时进行反馈和总结, 分析可能引起手术室感染的因素并对计划进行相应调整。

1. 2. 2 设计 ①组织管理:设立监控小组, 小组成员主要由护士长、感染监测人员及手术室消毒隔离质量控制管理人员组成。制定合理可行的规章制度, 对手术室感染控制进行观察和检测。②手术期间管理:合理规划手术室布局, 根据不同手术的要求设立一般、无菌、感染等级别的手术间。③手术房间管理:保证手术室对流层关闭状态, 物品放置于固定位置, 手术结束后保证归位。调控手术室适宜的温度、湿度, 并在手术期间进行消毒管理, 做好预防感染的工作。④手术室操作台管理: 保证手术操作台与无菌台距离为10 cm以上, 高度在操作者肚脐以下, 保证无菌台的包布下垂≥30 cm, 手术器械严格无菌, 避免受到污染。 ⑤手术人员管理:注意患者的头发不可外露, 口罩要遮住口鼻, 衣服不可外露。医务人员也应注意卫生, 勤洗手、勤剪指甲, 不可涂抹指甲油, 手的细菌数不得≥5CFU/cm2。⑥无菌技术管理:无菌技术应该贯穿于每一个步骤, 参与手术的全部人员均应具备无菌操作意识, 保证手术器械严格无菌。对患者手术切口进行消毒处理时按照由内向外, 伤口由外部向内部进行消毒处理。

1. 2. 3 检查 ①科室检查:由感染质控小组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全面、重点环节定期检查。护理人员填写消毒隔离监管要点评分, 满分为100分, ≥95分为合格。②上级检查:每季度由医院感染科及护理部对手术室进行操作、无菌技术、灭菌处理检查。③理论考核:对护士进行医院感染业务学习以及工作制度的检查。激励护士自主学习, 不断提升业务水平。

1. 2. 4 处理 对感染控制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客观分析, 制定解决办法。未能成功解决的问题要在下一步PDCA循环中进行解决。

1. 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进行病原菌检测;对手术室医护人员的手、手术室空气、手术器械表面、手术室环境消毒灭菌效果、患者切口感染率进行观察比较。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病原菌检出率比较 实验组病原菌检出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患者感染消毒效果比较 实验组在医务人员手部、手术室空气及物体等方面的消毒合格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3 两组患者切口感染率比较 实验组患者发生切口感染几率为0.71%(1/1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4%(3/14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在手术室预防感染控制中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 可以显著降低手术室病原菌检出率, 提高手术室消毒效果并降低患者切口感染率。PDCA手术室感染预防管理能够取得良好效果, 其关键因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4]:①增强护理人员感染预防意识:运用质量管理方法落实手术室护士控制感染的工作, 做好手术室消毒工作的同时, 要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干预。②提高医护人员自我防护意识:在处理医疗纠纷的同时要提供有效的护理行为, 医护人员要严格落实各项工作计划及管理制度, 真实有效地记录感染监测。③提高手术时感染控制管理水平:在PDCA原则下开展感染控制工作, 增加手术感染预防控制保障。

本研究将PDCA循环管理模式应用于手术室感染预防控制, 可以做到使感染预防有科学依据, 可以有效防止交叉感染, 强化风险管理意识, 提高护理质量, 使手术环境更加安全[5]。

综上所述, PDCA模式用于手术室预防感染可以显著改善手术室的护理质量, 降低患者的切口感染率, 有利于构建安全洁净、利于患者恢复的良好手术室环境。

参考文献

[1] 张其枝, 曲岩红. PDCA法在消毒供应中心感染管理中的应用.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 23(3):631-632.

[2] 蔡B.运用PDCA模式管理手术室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 22(5):1003-1005.

[3] 王海沙.基于PDCA循环的门诊手术室感染管理.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 22(15):3295.

[4] 郭光泽, 乔晓春.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 23(16):3891-3893.

第9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手术室在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中有90例男性患者,女性患者70例,年龄在10-6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岁;采取随机实验法,将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经过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比如年龄、性别等,结果没有出现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上具有明显的可比性。

1.2方法

在手术室收治的患者住院治疗的过程中,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方法,对实验组患者实施风险意识管理方法,具体内容和方法如下:

1.2.1护理人员自身风险防御机制

手术操作具有不定时的特点,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因此手术室内的护理人员需随时待命,使得各类手术操作得以顺利完成。这就需养成良好的团队合作习惯,合理排班。在护理过程中,组内成员需相互配合,从生理、心理两个角度给予护理,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自身疾病,提高治疗依从性。此外,由于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复杂性及工作量较大,还需考虑到护理人员的精神状态、体力耐受程度等,合理安排工作量,避免护理人员状态不佳出现失误。护士长经常与护理人员沟通,指导护理人员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从生活等多个角度去关怀患者。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提升专业知识及操作能力,积极预防发生不良事件。此外,定期组织考核,要求手术室的护理人员具有一定的护理预见性,对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进行预防性护理,减少护理差错发生。设计护理缺陷风险评估表,配合手术室质量控制小组,加强对患者的巡视,并对护理管理措施进行相关调整。每周召开总结会议,对上一周所发生的护理风险事件进行回顾,分析事件发生原因,总结相关经验,并通过查阅资料等方法制定有关处理措施,预防类似风险事件的再发生[2]。指导护理人员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法规、院内规章制度,严格遵守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以专业的知识、精湛的技术、端正的态度去服务患者。避免与患者产生纠纷,学会以法律去约束自己,也学会用法律去维护个人利益[3]。

1.2.2手术室护理管理制度及手术室护理流程的培训

建立一套专业性的安全管理流程,以确保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障手术室各项护理及医疗工作顺利完成。此外,这也是保障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重要前提。护理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管理及消毒灭菌两大方面。在进行手术前,由护理人员对手术仪器、设备进行清点、检查。所有进入手术室的器械均需进行消毒灭菌处理,消毒灭菌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统一按照消毒科室的流程进行。对于手术操作人员,进入手术室前遵循“七步”洗手原则。一切准备完善后开始实施相应手术治疗。在麻醉前对患者的姓名、年龄、手术名称、手术部位等相关信息进行多次核对,当涉及输血护理时需由2名护理人员进行相互确认并签字。手术即将结束后再次进行清点,术中充分运用十二查制度,保障手术顺利的实施。

1.3评估标准

根据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恢复情况来评估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护理安全系数、不良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以及医院感染率。

1.4数据处理

对实验结果采取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如果(P<0.05),则表明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明显,在临床上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根据两组患者的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系数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和医院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差异明显(P<0.05),在临床上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内容如表1:

3讨论

手术室是治疗患者的特殊场所,对手术室的无菌环境要求高,工作节奏紧迫、任务繁重,需要医护工作人员高度集中精力,并有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和应变能力。在手术室护理中采取风险管理,能有效降低和预防发生风险的概率,避免产生不必要的医患纠纷,也是对患者高度负责的行为。提高护理人员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安全意识和危机意识,注重细节,在细节处避免风险发生,即使在高度紧张的手术环境下也能保持有条不紊的工作态度,以零风险作为工作原则。风险管理的实施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意识,使其建立严谨的工作态度,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这也是衡量医院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4]。

综上所述,在手术室护理管理的过程中应用风险意识管理方法,不仅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系数,同时还能够降低不良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和医院感染率,有利于手术成功,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

作者:雷虹云 单位:内蒙古林业总医院手术室

参考文献

[1]刘婉云,张娜妹.风险管理理论在手术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3,11(8):730-730.

[2]王伟,张宝琴.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7):99-100.

第10篇

  眼科护士年终工作总结1

  护理事业是一项崇高而神圣的事业,我为自己是社区护士队伍中的一员而自豪。在今后工作中,我将加倍努力,为人类的护理事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在即将迎来的2017年,我会继续发扬我在过去的一年中的精神,做好我自己的工作,急病人之所急,为病人负责,绝对不要发生因为我的原因而使病人的病情恶化,我对自己的工作要做到绝对负责,这才是一名救死扶伤的好护士应该做的最起码的工作。作为一名护士,我时刻的意识到我担子上的重任,我不会为医院抹黑,我只会来激励我更加努力的工作。在生活中我也是会严格要求自己,我相信我会做到!

  思想道德、政治品质方面:

  能够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通过报纸、杂志、书籍积极学习政治理论;遵纪守法,认真学习法律知识;爱岗敬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积极主动认真的学习护士专业知识,工作态度端正,认真负责。在医疗实践过程中,严格遵守医德规范,规范操作。

  专业知识、工作能力方面:

  我本着“把工作做的更好”这样一个目标,开拓创新意识,积极圆满的完成了以下本职工作:协助护士长做好病房的管理工作及医疗文书的整理工作。认真接待每一位病人,把每一位病人都当成自己的朋友,亲人,经常换位思考别人的苦处。认真做好医疗文书的书写工作,医疗文书的书写需要认真负责,态度端正、头脑清晰。我认真学习科室文件书写规范,认真书写一般护理记录,危重护理记录及抢救记录。遵守规章制度,牢记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三严(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方法)。

  眼科护士年终工作总结2

  今年是眼科护理工作的攻坚之年、在全院领导的英明领导下、在各个科间主任的业务指导下、我眼科护理部门紧紧围绕医院的工作方针、结合眼科护理实际工作、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工作理念、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文关怀切实地落实到工作当中。

  现在将全年眼科护理的工作、总结如下:

  第一、眼科护理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目前为止、全年共接纳眼科护理患者366人、其中眼科护理监控5例、眼科保健36例、眼底照相792例、眼科手术56例、眼科疾病治疗救助108例。收入方面、眼科业务同比去年增长15%、总结余增长11%。

  第二、眼科护理工作培训方面。全年共组织眼科护理人员进行了业务学习10次、参加人数总计在93人、组织护理查房8次、培训合格率在100%。

  第三、狠抓眼科护理工作质量、确保各项护理质量达标。

  1、落实一级质量控制标准、三级质量控制标准、行政查房等问题、重视质控人员发现的问题、吸取借鉴经验、并且定期组织分析存在的问题、落实相关护理工作。

  2、有针对地开展问题整改、改进护理工作。

  第四、确保眼科护理工作安全。

  全年针对眼科护理工作特点、做好患者识别、药品管理、药物使用不良反应的观察与处理。形成眼科护理工作责任到人、质量把关人人有责的工作氛围。重视一般眼科护理工作问题、确保将安全隐患降低到尽可能低的程度上。

  第五、培训与科研工作。

  1、加大对相关大学眼科护理专业的人才引入工作、接收实习生50人、组织小组讲课10次、教学考试3次。

  2、眼科护理部门全体人员上交论文5篇、刊物发表2篇。

  眼科护士年终工作总结3

  某某医院眼科是一个充满朝气、勇于拼搏、乐于奉献的集体。伴随着新的一年就要到来,我们又兢兢业业地走过了一年。在这一年里我们始终不忘“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用自己的爱心、热心、诚心满足每一位手术病人的需求,努力争创“社会满意、病人满意、自己满意”,把救死扶伤的工作作风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全过程。在医院与护理部领导下,在各科的密切配合支持下,针对年初制定的目标规划,全体医护人员狠抓落实、认真实施、不懈努力,圆满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取得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回道20xx年,我们完成了多台大小手术,抢救多个危重病人,共接待了五批眼科专家到我科做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均得到了他们的一致好评。随着护理条件,护理水平与服务质量的提高,我科取得了“双赢”的佳绩。科室经济收入名列前茅,护理质量管理多次获得全院第一,并配合心胸外科实施了肺叶切除术,开展了腹腔镜下卵巢肿瘤切除术、TURP等新技术以及脊椎骨折RF内固定等高难度手术。

  新的一年就要到来,我对新的一年满怀憧憬,总结今年,展望明年,我做出如下的打算。

  一、打造科室文化,树立团队精神积极响应医院“打造医院文化,树立团队精神”的号召,科室坚持每月组织医护人员认真学习医疗法律法规、医院各项规章制度、接受爱岗敬业等各种医德医风教育,并有讨论记录。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护理服务理念,适应卫生改革、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积极参加一切政治活动,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宗旨,以病人满意为标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积极参加各项社会公益活动,为人民多办实事。组织“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为汉寿老百姓义诊、送医送药、体检、捐款等,并有多人多次无偿献血。爱心奉献社会,为科室增光添彩。

第11篇

黄克英:女,大专,主管护师

黄克英

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室外来器械与手术室器械污染监测方法。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月我院骨科手术器械进行样本采集并监测,分别于手术开始后2 h和4 h进行抽样采集并经恒温培养后,比较外来器械与手术器械的污染情况。结果:手术室器械2 h与4 h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外来器械2 h与4 h的阳性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骨科手术中外来器械的污染率远远高于手术室器械,且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其污染几率显著增加。加强手术器械的人员及消毒管理,注重手术器械的污染监测,严格控制手术室的无菌环境,是降低手术室器械阳性率的关键措施,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骨科手术;手术室;外来手术器械;污染监测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3.036

手术器械是手术操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但随着骨科新项目及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其手术需要的器械变得越来越精密、复杂、多样,并逐渐产业化,由专业的医疗器械公司负责生产、消毒、流通等,故医院也常租借外来厂商的手术器械以满足手术需要[1]。手术室外来器械是指由外来厂家提供给医院临时使用的手术器械,包括骨科植入物、骨科各种人工关节内固定耗材植入物或安装工具等[2],如骨科接骨板、人工关节、脊柱内固定、螺钉等。我院共配有骨科手术室4间,每月手术多达100台以上,外来器械供应占骨科手术总器械的75%,为提供医疗质量,更好地服务病人,我院开展骨科手术室外来器械与手术器械污染监测和管理工作,外科手术器械管理已经逐渐规范化,且效果良好,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2011年1月~2012年1月我院骨科手术器械进行随机抽样采集,均为骨科植入手术,共计976例手术,其中男682例,女294例。年龄21~57岁。采用手术为膝关节置换23例,创伤接骨板手术234例,脊柱内固定34例,对2045件外来手术器械和750件手术室器械进行随机抽样检测。

1.2方法(1)采样方法。采用随机抽样原则,选择外来器械120件与手术室器械90件,分别于手术进行到2,4 h时,由器械护士取无菌棉签蘸无菌营养肉汤,反复涂擦至抽样的外来器械和手术室器械,中途应严禁接触患者的分泌物、血液等。采样后2 h内同时送至培养箱,37 ℃恒温培养72 h,观察器械表面营养肉汤情况[3]。(2)手术室环境控制方法。温度控制在20~24 ℃,湿度50%~70%,空气控制为百级或千级层流,手术室人员数目7~10名。器械包装为棉包布,灭菌的质量控制及器械包的包装与保存均参照卫生部WS310-2009标准执行。

1.3判断标准根据肉汤的性状、色泽判断,若肉汤清亮且透明,视为阴性;肉汤变色、浑浊,有生物膜生成视为阳性。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Pearson 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表1)

手术开始后2 h,两组样本的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4 h后外来器械样本阳性率明显高于手术室器械,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室器械2 h与4 h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外来器械2 h与4 h的阳性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且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外来器械的阳性率呈现升高的趋势。

3讨论

随着外来手术器械使用越来越频繁,医院多采用租赁医疗器械公司提供的手术器械,清洁工作也主要由器械公司负责,普遍存在医疗器械在不同医院之间交叉使用,难免产生污染。由于公司人员多数属于非医学专业人员,常常存在不按照卫生标准执行消毒操作,医院接收器械时仅肉眼观察是否清洁,难以对所有器械进行检查验收,加上有些器械本身比较精密复杂,清洗难度大,医院收后直接灭菌效果差,难以保证外来器械的灭菌效果[4]。

本研究发现手术室器械2 h与4 h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外来器械2 h与4 h的阳性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且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外来器械的阳性率呈现升高的趋势。由此可见,手术时间是手术感染的重要影响因素,故为降低手术器械引起手术感染的几率,应注重缩短手术时间,同时控制手术室的清洁度和温湿度,避免细菌的快速滋生,减少不必要的人员进出手术室等。

为降低外来器械的阳性率,我院采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1)加强对手术器械及人员的消毒管理[5]。参照国外的外来器械管理办法,由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部门、消毒中心、器械采购科共同制定外来器械管理办法,并对外来器械消毒及交接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医院有专人负责外来器械的包装、清洁、灭菌及使用跟踪,医疗器械公司需按照卫生部颁布的消毒标准进行灭菌处理,同时定期对器械公司资质进行考核,从源头控制外来器械的消毒灭菌效果[6]。(2)手术科室及消毒中心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清洗和灭菌[7]。手术完成后,由手术室的消毒员对外来器械进行初步清洗,分为人工清洗和机器清洗,机器清洗不可代替人工清洗,同时必须确保机器清洗时间,并在专门的清洗水槽清洗,避免清洗过程中的交叉污染。此外必须及时清洗,或保持湿处理后清洗,去污过程中使用血液残渣法进行检查效果。医院接收外来器械后,同样需要严格按照参数对打包器械进行快速灭菌处理,根据器械包的重量调节参数,对精密器械、复杂部件等更需更新消毒参数,以保证消毒效果。(3)缩短外来器械使用时间,严格无菌操作[8]。鉴于研究发现2 h后外来器械污染率升高的情况,建议骨科手术室采用新颖术式等方法,配备熟练的手术人员及护士,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加强人员的无菌观念,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外来器械与手术室器械的交叉污染,同时由器械护士及医院感染控制中心进行污染监测,控制手术室的无菌环境。

总之,骨科手术中外来器械的污染率高于手术室器械,且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其污染几率显著提高,整体污染阳性率也会随着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因此,加强手术器械的人员及消毒管理,注重手术器械的污染监测,严格控制手术室的无菌环境,是降低手术室器械阳性率的重要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亚洁,刘英,张军花.骨科术中外来器械与手术室器械污染监测对比分析[J].护理学报,2013,20(5A):5-7.

[2]郭亚萍,程月娥.自制器械清点牌在术中器械清点记录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0):1835.

[3]廖冬平,刘继荣.手术室器械护士清洗器械后责任卡的制作[J].全科护理,2012,10(22):2019.

[4]王晓梅,王改芹.外来器械及植入物清洗灭菌流程对骨科手术影响[J].吉林医学,2011,32(6):1093-1094.

[5]刘湘泾,张莉.塑封膜制作器械卡在器械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7):38.

[6]谢萍.手术室骨科植入物、外来器械及跟台人员的管理[J].全科护理,2011,9(26):2400-2401.

[7]邓红连.外来器械及外来器械护士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1):41-42.

[8]兰燕.手术室外来器械清洗灭菌效果监测管理[J].护理研究,2010,24(15):1386-1388.

第12篇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385-02

手术室是医院的窗口科室,是对病人实施手术、治疗、检查、诊断并担负抢救工作的重要场所,具有工作量大、病种多、病情重、护理工作繁重等特点,故存在一定的护理隐患,而且随着新技术的应用、新手术的开展,也必然导致手术和手术室护理意外和风险的增加[1]。结合近几年来的工作情况,笔者分析了护理安全隐患并采取了具体的预防措施,使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不断提高。

1 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

1.1 管理制度不健全:手术室工作繁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可能会发生管理制度缺失,人员责任心差,不坚守岗位等情况。

1.2 查对制度不严格:接错病人和护送不当,特别是小儿、老年人及神志不清的病人,易发生接错或错放手术室甚至手术部位错误。护送过程中也可出现非医疗性损伤。药物摆放无序,输血输液查对失误而导致用错药、输错血。术前、关闭体腔前后器械清点不清,中途添加物品不及时记录,出现器械敷料遗留在病人体腔内。标本送检中的错失。各种管道脱落或不通畅。

1.3 无菌操作不严格:手术室人员流动量大,空气中浮游菌数易超标,尤其是在手术开始和结束时,细菌降落量达最高峰[2]。手术室空间消毒不合格以及手术过程中各个环节不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均能发生院内感染。

1.4 器械准备不齐全:器械准备与手术要求不符,性能不佳,刀、剪、针不锐,影响手术进程质量。

1.5 护理知识与技术不足及记录不完整: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新手术不断开展,新仪器设备的使用逐渐增多,护理人员没有认真学习相关知识,对技术操作不熟练。护理记录单能够如实反映病人病情变化和治疗情况,能为日后可能发生的医疗纠纷提供举证的直接证据。一直以来手术室急救都是医师说,护士做,执行口头医嘱,因此可能导致手术抢救过程缺乏完整、合理、安全的记录资料。

1.6 手术室布局不合理,环境差乱:无菌区、相对无菌区和非无菌区划分混乱,设备过多堆放,造成手术室的消毒死角。

2 防范措施

2.1 增强法律意识,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结合典型案例和医疗纠纷,经常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举证责任倒置”的含义,强化法律意识、安全意识,把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贯穿于手术室护理全过程中,确保手术诊疗的安全性[3]。执行规章制度,关键在于执行的力度,而严格执行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是预防手术护理隐患的根本保证。

2.2 提高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手术室护士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崇高的思想境界和严格的行为准则。通过护理人员岗前教育、在岗教育等方式树立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培养高度的责任感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对手术室配置的专业器械,如监护仪器、电刀、电凝等应及时组织相关护理人员尽快熟悉其性能、掌握使用方法。对于新开展的手术,可以通过参加医师查房,了解病人特点和手术要点,参与手术方案的制定,有利于新手术顺利成功地开展,并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2.3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对每例行手术的病人做到“六查”“十二对”“四到位”。六查:接病人查、病人人手术问查、麻醉前查、消毒皮肤前查、手术前查、关闭体腔前后查;十二对:对科别、床号、姓名、性别、年龄、手术问、病房带入的物品及药物、手术名称、手术部位、药物过敏史、器械敷料是否灭菌合格、器械是否完好;四到位:急救药品到位、吸引器到位、氧气到位、电刀到位。

2.3 制订和完善相关制度:严格手术室进出管理制度,要求手术护士和术者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进人无菌间更衣、戴帽、戴口罩,对上呼吸道及皮肤感染者禁止参加手术。合理安排班次,对器械护士定岗、定班,保证手术开展的24h连续性,同时保持器械护士体力充沛、精力集中。对上台参观手术人数不允许超过2人,并限制随意走动,避免不必要的污染。

2.5 认真管理手术器械及仪器:对每个器械应经常养护和定期检修,特殊器械、精密仪器应定点放置,专人管理,以保证及时供给。已消毒的物品应统一存放。每日清理消毒过期的器械、敷料,每周整理消毒容器,并标明各类物品消毒日期及责任人。接送病人的推车、手术床由专人定期检查,做好记录,保证零部件无松动、脱落,避免非医疗安全事故的发生。

2.6 消毒与灭菌

2.6.1 空气消毒。手术室空间消毒一般采用紫外线照射、药物熏蒸以及负离子空气消毒等方法,保持消毒后通风,但需防止污染空气进入。空气消毒前的清洁卫生采取湿式打扫,避免细菌飘浮于空气中。定期进行空气培养,检查菌落数与菌种。

2.6.2 无菌技术。无菌技术是控制手术室感染最关键的环节,是一项非常严密的操作技术,而且贯穿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全过程,应保证手术所需器具的无菌。凡耐高温物品均采用高压蒸汽灭菌,不能耐高温灭菌的物品,可采用高效消毒剂浸泡或气体薰蒸灭菌。

2.6.3 预防院内交叉感染。有菌、无菌手术严格分别安排。感染手术与非感染手术的所用物品术后需分别处理,感染性手术所用过的物品经过消毒液浸泡处理后再进行灭菌,感染手术室物品表面、墙壁、地面均用消毒液擦拭、喷洒,空气进行彻底消毒,废弃污物、污水必须经过消毒液浸泡后无害化处理,严格做好特殊感染手术的终未消毒处理。

2.7 及时准确完成护理记录:各种护理文书的书写必须遵照科学性、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的原则[4]。口头医嘱仅限于抢救或手术中,而且使用时护士应重复1遗,并与医师再次核对后方可执行,事后护士一定要督促医师及时补充记录。

2.8 手术室布局和环境应符合要求:手术室建筑设计既要考虑病人与工作的方便,也要便于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开展[5]。手术室划分为无菌区、相对无菌区和非无菌区,区域问均用门隔开,并设立明显分界标志。手术间内设备、药品应根据手术需要合理、有序放置。所有出入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必须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保持室内肃静与整洁。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需求的不断提高,医疗安全成为病人选择就医的重要标准,决定并影响着医院的长远发展和声誉。手术室工作具有技术含量高、工作强度大、安全隐患多的特点,手术室护理安全是医院整体医疗安全的重点。近年来,笔者认真分析了我院手术室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因素,并在增强法律意识、完善执行规章制度、提高职业道德与业务素质、手术器械与仪器管理、消毒与灭菌、护理记录、手术室布局和环境等方面采取了相应的防范措施,使手术室安全隐患明显减少,护理工作质量显著提高,确保了手术的安全,并且最大限度地减少因手术室护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新手术的不断开展,新的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可能被逐渐地发现,因此应对的防范措施需不断地提高和总结,为手术病人提供安全、放心、满意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 魏革,胡玲,吴波.“举证责任倒置”与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证据意识[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5):354-356

[2] 薛萍,孟红梅.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与院内感染的防范[J].职业与健康,2(Xr7,23(9):759

[3] 宋秀华,陶敏,朱秀红,等.护理风险与手术室护理安全的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9):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