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历史成绩提高方法

初中历史成绩提高方法

时间:2023-08-23 16:59:4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历史成绩提高方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中历史成绩提高方法

第1篇

关键词 初中历史;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初中历史这门学科属于多方面、综合性的学科,它记录了世界人类起源、社会制度、政体组织以及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形成过程。通过对初中历史的学习,学生能够对中外历史人物、事件以及社会现象有一个较为深刻的认识,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由此可见,历史教学对初中教育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由历史这门学科的本身特点所决定的。此外,初中历史教学更加注重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结合,具有阶段性、文化性以及延续性等特征。近几年来,随着新课程体制改革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初中历史教学的思想与方法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大量先进的教学思路和措施如同雨后春笋一般的出现,并有效地推动了初中历史教学的进步。

一、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虽然初中历史教学水平与以往相比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在某些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其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力度不足

初中历史教学内容包括了中国古代史、近代史以及世界古代史和近代史等几方面内容,涵盖范围广、知识面非常丰富。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中考中历史课程所占的分数相对较低,对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视力度无法达到与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的同等高度。因此,许多初中学校在对历史教学的投入、师资培养以及课程安排方面都较为轻率,这影响了历史教学的发展。

(二)教学思想存在误区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思想普遍存在着一些误区。首先,教师定位错误。许多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总是以自我为中心,没有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特点等,从而使得教学没有针对性。其次,教学方法陈旧。多数教师一直沿用单一式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这导致历史课堂教学索然无味,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再次,历史教学简单化。部分教师简单地认为历史教学就是死记硬背,教学缺乏创新性,没有从培养学生历史思想角度出发,导致学生只是在考试前“临时抱佛脚”,知识根底不牢固。

二、如何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水平

(一)改变教学观念,加强对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视力度

要想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水平,教师首先应当改变传统以数、语、英、理、化为主的思想观念。在素质教育的思路下,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综合性历史理念思路,确立初中历史教学的具体目的和重要意义,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初中历史教学。例如,学校要加大对历史教学的资金投入,为历史教学提供一个好的环境。在课程安排上,教师要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科学安排并保证课时等。

(二)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极为重要,教师应当敢于更新自身的教学思路,大胆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法。首先,加强对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师应当根据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有效抓住学生的兴趣点,集中学生课堂的注意力,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能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历史教学中。例如,在学习《》一课时,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圆明园中珍藏的文物图片以及被烧后圆明园的遗骸图片,并对它们进行对比,使学生深刻地了解当时的情况,从而对历史意义得到更深入的认识。其次,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自主性。教师可以采用问题教学法进行教学,通过教学中的提问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一课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几个问题,如人们在没有纸张前,都用什么来进行记录?造纸术是什么时候出现的?谁发明了造纸术呢?东汉蔡伦为什么要改进造纸术?这样,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独立学习,使历史教学更具有目的性,从而使教学效率得到明显提升。

(三)加强教师自身水平的考核与培养

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的高低可以直接影响到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因此要想提高历史教学质量,首先就应当加强对历史教师自身水平的培养。我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历史教员组定期召开学术交流会,就目前先进的历史教学思想和方法进行及时沟通,并对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制定解决措施。其次,对历史教师进行定期考核,采用笔试、课堂测评以及学生打分相结合的方法,实行末尾淘汰的措施,对成绩优秀的教师给予奖励,对成绩较差的教师给予惩罚,从而激励教师自觉主动地提升自身教学水平。

总之,初中历史是初中整体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教师应当给予这门课程足够的重视,并积极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努力提升历史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历史;初中;新课程;教学

一、目前历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一)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初中生将自己的学习目标定为了在中考中取的好成绩。因此,在中考成绩中比重不大的历史课没有得到学生的重视。而初中历史教学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学习历史知识,学生们可以了解到丰富的历史知识,扩充自己的知识面。也可以以史为鉴,更加充分的认识自己,使自己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少走弯路,更加顺利。更为重要的是,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智能可以得到训练,在思维方式和思考方法方面对学生很有帮助。

(二)在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下,学生只能在课堂上倾听教师所叙述的内容。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只能通过倾听这一种感官刺激来学习历史知识。从思维方面来讲,学生的思路也只能跟着老师走,无法得到应有的思维训练。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导下,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真正的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让学生们在历史课上得到他们应当得到的训练,从而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思维模式和思考方法也得到训练。

(三)对于家长而言,学生的成绩才是最重要的。但是在中考成绩中历史成绩的比重较轻。所以历史这门课程在家长看来并不是那么重要。但是历史对于孩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学习历史可以让学生们了解历史知识,认识人类发展史,从而更好的认识自己。所以对于教师而言,必须把历史的重要性传达给家长,让家长重视历史这门课程,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二、在新课程改革中历史教学的具体方法

(一)学生的兴趣可以让教学目标更好地实现,也能让学生自己更好地掌握知识,从而得到优秀的学习成绩。对于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历史教学而言,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改变原有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自己教学方法的改变。在具体的方法上,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自己思考,提出自己的意见以及互相交流。通过讨论,学生可以自由的思考,并且强化合作学习的意识。更重要的是,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真正地感受到自己参加了历史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们爱上历史课。

(二)历史知识是真实发生过的事件,是古代真实景象的文字再现。所以如果为学生创造情境,让他们直观的看到教材文字所呈现的内容,对于学生理解教材知识有着很大的帮助。现代信息技术的高度发达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多媒体器材。通过这一条件,我们可以为学生们创设真实而优美的情境。例如在学习四大发明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好介绍四大发明的短片,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让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在课堂上,引起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关注。而通过对这些图片,音乐和视频的观看和倾听,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信息处理能力,也能让自己的艺术素养,想象力进行提高。

(三)对于学生而言,在课堂上学习的时间远远比不上在课后自我学习的时间。而自我学习也能够更好地巩固课堂知识。所以对于历史教学而言,学生的课后自我学习十分重要。对历史教师来讲,可以在家长会时为家长讲解历史的重要性,请家长在课后与学生一起学习。例如可以在周末时陪着孩子去图书馆,博物馆等。通过实际的观看来了解历史知识,学生也能够更加直观的了解事实,更好的巩固课堂知识。家长也可以同孩子们讨论,交流历史学习的心得,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兴趣,让学生爱上历史课。

(四)初中学生学习历史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得到中考的历史成绩,而在于让学生理解历史知识,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来达到以史为鉴的目的,为自己将来的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提供借鉴。所以对于学生而言,如果教师问他们提供一个可以将自己目前的生活与历史课程相结合的环境,那么他们学习历史积极性将会得到巨大的提升。例如在学习我国近代史时,可以将我国过去落后挨打的局面与现在强大的祖国相比较,让学生们了解到只有自己努力学习才能让国家强大,才能保卫自己美丽的家园。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让学生对历史感兴趣。

三、在新课程改革下历史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新课程改革是为了学生们更好地学习历史,更加容易的掌握历史知识。所以通过在课堂播放视频,图片等方式是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作为教师来讲,一定要做到在课堂上掌握学生的思维范围,做到收放自如才能让学生们真正的学习到知识。

(二)通过课外的参观,阅读等方式学习历史确实可以起到相当不错的效果,但是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必须向家长说明去图书馆和博物馆是为了让孩子更好地学习,在参观后要注意将课堂知识和参观内容结合起来。

四、结语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引导学生对历史要有使命感和责任感。因此,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历史,怎样激发学生对你是产生极大的兴趣成为了初中历史教师需要注意的问题。通过为学生播放图片视频,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等方法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对于历史的兴趣。在学生对于历史有兴趣的情况下,教师也需要让家长也加入学生的历史学习过程中来,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的历史知识。通过历史的学习,学生也能充满对祖国的热爱,达到让学生对历史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和平.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几点反思[J].教育界,2012,(20):48.

[2]吴伟.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合作性教学的应用[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3,(8):12-12.

[3]姬文铎.注重讲求实用教学,逐步培养学习能力――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历史教学问题浅析[J].考试周刊,2012,(57):125-125.

第3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创新与实践

1 初中历史教学中创新的重要性

1.1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素质教育是现在我国教育发展的大方向,学校在教育教学中越来越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创新,是素质教育理念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初中历史教育工作者通过对教育教学的创新,提高学生课堂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热情,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1.2促进初中历史教学的发展

伴随着我国教育不断的发展与完善,初中历史教育作为我国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积极的进行着教育变革,以期跟上我国教育发展的步伐。因此在初中历史教育教学中进行创新有利于我国初中历史教学的发展,是对我国初中历史教学的一次有利推动。

2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创新与实践

2.1教学手段的创新

教学手段是教育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的创新过程中首先就要对初中历史教学的手段进行改革,通过教学手段的创新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手段改革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点。①注重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教学手段单一是传统初中历史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手段的创新过程中,就要摆脱传统教学手段的束缚,积极的运用多种教学手段,通过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②教学手段迎合学生心理。学生是初中历史课堂学习的主体因此在初中历史课堂的教育教学中,教学手段的运用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反映,迎合学生的喜好,以达到提高课堂授课质量的目的。③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现代科技改变着世界也改变着初中历史课堂的教育教学,目前我国初中课堂上已经陆续安装了多媒体设备,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进行课堂授课时应积极的运用多媒体教学,让历史知识更直观更生动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

2.2教学方法的创新

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方式沿袭着老师教学生记的古老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缺乏自主性,压抑了学生的情感表达,挫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的创新中在教学方法上也要进行必要的革新,去粗取精,让其更好的为学生服务。①初中历史教学方式要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顺应现代教育的发展,开展互动型的课堂教学模式。②鉴于现在历史教育与实际生活脱节严重的问题,在今后的初中历史课的教育教学中教师还应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实际生活中去学习。

2.3教学理念的创新

教学理念是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左右着整个教育教学的发展方向。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的创新中,教育工作者应突破传统,开拓创新。创造出一套更适宜现在教学发展的教育理念,推进初中历史教学的进步。首先要改变传统木讷的教学思想,在教育教学上要采取更人性化的教学理念。例如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摒弃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思想,对学生采取引导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式取代传统灌输教学的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课堂所学知识。将这种更适宜学生的人性化教学方式运用到实际的初中历史教育教学中去,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潜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2.4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

我国是世界上的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学生对教师的敬畏心理在中国已经存续了几千年。这虽然是学生对教师尊重的表现,但也拉开了学生与教师的距离,因此其已经不能满足现在教育教学的发展。在今后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主动改变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从教师神圣不可亲的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到学生中去,打破学生对老师的畏惧心理。教师应积极的与学生做良性的沟通,填平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鸿沟,积极的做学生的知心人,帮助初中生度过青春期的迷惘,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心理上的烦恼。让学生与老师做课堂上的师生,课堂下的朋友。通过这种方法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

2.5教师思想的转变,素质的提升

教师是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教育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要想对初中历史教学进行创新,首先就要从教师的思想入手。由于我国传统教育深入人心,一些教师面对教育的转型,很难及时的转变思想观念,阻碍了教学创新的脚步。同时,由于素质的差异一些教师在教学创新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心有余,力不足的现象。因此在今后的初中历史教育教学的创新方面应做到以下几点。①学校应宣传创新思想的重要性,积极转变教师思想。②引进先进教学理念,积极进行教师培训。

3总结

初中历史教学是初中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今后的初中历史教育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应顺应教育发展大趋势,积极对初中历史教学进行创新,促进课堂授课质量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曹文华.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创新与实践[J].考试周刊,2012(37):12-15

第4篇

关键词:历史课堂;教学方式;教材

多年的初中历史教学工作使我深刻地体会到,上好一节历史课,是非常不容易的!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但怎样做,才能既活跃了我们的历史课堂,又不至于使我们的历史课堂变得过于自由散漫毫无章法呢?这是我们上好一节初中历史课必须要思索的问题。新课程标准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考虑初中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应该把初中历史教学内容与学生当前的生活实际情况,包括学生的个人生活、社会生活以及学生的家庭生活的实际情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初中历史的教学目标,进而培养出更多的合格的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我们依然要重视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教师必须在备课上下工夫,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师生的共同进步和良性互动。

一、备好学生和班级

我所在的班级的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他们中很多在以往的学习中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基础知识薄弱,认知水平相对于其他班级的学生也要差一些,所以在备课时,教师一定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力求课堂教学与学生实际紧密结合。今年,我担任了两个班级的历史课程,班级中的学生都来自农村学校。在其他班级上课时,我觉得我所设计的教学环节,学生掌握起来都很得心应手,我可以很容易达到我所预期的教学目标。而我带着同样的教学准备给农村班级学生上课时,明显地感觉到学生的学习基础非常薄弱,甚至连一些基本的历史常识都不知道。而且他们的学习习惯和课堂纪律也不尽如人意,这就使得课堂教学的开展变得非常困难,因此在备课时,我就针对不同班级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教学环节。根据农村学生的具体情况,我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的简化,并尽力设计一些和农村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教学内容,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我针对农村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缺乏等情况,在教学中注重学习方法的教授。还有,我针对农村学生的心理特点,常常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鼓励,并对学生的优点和成绩及时地、热情地、夸张地加以表扬,以此来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树立起学生学习的自信心。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学生的成绩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竟和其他班级的学生的成绩相差无几。这充分证明了,只有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发展。

二、备好课标

每个学期开始之前,我都会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中的每单元、每一课时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力图把握住历史课程的理念、性质和本学期、本单元、本课时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难点。这样我在备课时,就可以在思想上紧紧围绕住教学目标这一主线,把握每一历史时期的主脉络,在了解了教学课标的导向功能后,思考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教学方法,寻找影响时展的历史人物,并从他们身上总结出可贵的精神品质,以此来激励学生向时代楷模、英雄人物学习。课程标准是教师教学所要依据的准则,只有把握了初中历史的课程标准,我们的教学才会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从而实现初中历史新课程的教学目标。

三、备好教材

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教材、教学参考书、教育教学理论和历史专业书籍、杂志、文学作品传记,同时还包括一些历史文物、历史遗址、名胜古迹、人文景观、科技信息资源和网络资源等,尤其是网络,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历史资料。而教材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依据。历史教学的目标是要使学生成为有思想的人,而不是让学生只是简单地记住答案或一种权威性的解释。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钻研教科书,恰当运用教科书中的图表、史料等资源,挖掘教材中的隐性问题,并重视课堂上问题的设计,课堂上的问题设置,既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同时又应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

四、备好课堂的学习方式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针对课本教材中列举的材料,教给学生一些学习历史的方法,如论从史出,左图右史,学以致用等。例如,八年级上册第15课的主题是血染卢沟桥,课文中间有一段材料的内容是第二十九军司令部的命令――“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先让学生一起朗读这一段材料,学生读得很有精神、很有气势,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最后学生从这则材料中了解到当时驻守卢沟桥的一千四百名将士几乎全部战死在桥头,将士血染卢沟桥,从而揭开了中华民族全国性的的序幕的结论。学生经过以上的分析思考加深了对这段惨烈的历史情境的记忆,也加深了对这些誓死捍卫祖国领土的将士们的敬仰和热爱之情,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也掌握了多种历史学习的方法。

五、备好同其他学科的联系

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尤其是与语文、政治等学科的联系尤为密切。所以,我在备课时时常融入一些焦点访谈的人物、艺术人生的人物、时事要闻的事件等,并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探讨交流。例如,这一学期我们在学习中国近代史即八年级上册第四课时,恰好新闻节目《面对面》栏目正在探究中日之间的问题,我适时组织学生观看了这一新闻节目,并组织学生对问题展开谈论,最后结合我们得出结论,我们国家一定要强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护自己的领土不被侵犯。

以上就是我对上好一节初中历史课的几点感受,不足之处敬请同行斧正,以让我们相互共勉。

参考文献:

1.徐旭阳,周嵩.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与初中历史教学改革[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4).

第5篇

关键词:初中生;史料解读能力;培养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史料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且大多数初中历史教师都清楚明白史料的现实意义,然而从整体角度分析,初中生对史料的把握能力不足,对相关知识点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导致史料题丢分现象严重。另外,中考现已经发生变革,史料题目也不再仅仅局限在材料题之中,在选择题中同样占据了重要的比例,所以积极提高初中生史料解读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现阶段初中生史料解读存在的问题

从全局出发分析,初中史料解读是提高学生历史水平的主要因素与载体,然而由于受到多年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初中生史料解读中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史料运用不足

根据笔者的调查与分析,现阶段大多数初中历史教师对史料并不重视,在日常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的背诵能力为主,大多数时间是让学生背诵知识点。因为学生见得少、读得少,所以对史料阅读理解能力不足。其中在教材中,材料只是让学生自己看看,历史教师并没有依据教学大纲引导学生加强应用,无法补充材料。除此之外,在日常教学中,历史教师会不断提快教学进度,对史料解读有所忽略,或者因为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大多数学生会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这样便无法与史料信息相互挂钩,无法对其内容加以理解,导致看不懂材料。

(二)答题存在问题

其一是答题不规范。有接近80%的初中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会文不对题,思维不清楚,或者前言不搭后语,甚至有的学生答题比较笼统,分不清重点与难点,无法紧扣得分点。还有部分学生在答题的时候比较繁琐,不够精炼,出现答案重复现象。当前在中考阅卷时要求比往年要严格,很多学生经常写一大堆,但是却得不到分,导致对材料阅读题丧失兴趣。其二是答题缺乏方法,一般情况下,一些学生在看到材料的时候并不会提取有效信息,且大多数初中生看不懂史料,对题目的要求把握不准确,这样一来会影响答题的质量。还有一点是有的初中生并不会捕捉史料信息,无法根据已知信息解读史料,甚至包括史料的出处、史料应用的时间、史料所对应的历史特征等,都不甚了解,无法实现历史知识的迁移。

(三)初中生对史料解析题存在畏难情绪

有非常多的初中生只喜欢做选择题,碰到材料题比较惧怕,其中在学习文言史料的时候,很多学生更是表现出惧怕的心理,并不看材料便胡y答题,导致答案不对,无法提高答题的准确性。还有一些成绩不好的学生直接放弃材料题,历史科目成绩比较低。

二、提高初中生史料解读能力的策略

(一)历史课堂中加强对材料的应用

毋庸置疑,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大多数初中历史教师已经明白材料的重要意义,且历史考试中也不再以死记硬背的题目为主,在新时期为从根本上适应新课改的基本要求,笔者认为在历史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史料。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因为每一个学生差异不同,所以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史料解读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是一项比较系统的工程,在重点以及难点教学中,可以在教学的帮助下让学生进行归纳与整理,得出结论,这样可以让学生掌握知识点,并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成就感。

(二)帮助学生规范答题

现阶段在初中历史材料题答题中,大多数学生答题不规范,在此发展背景下需要历史教师指导学生规范答题。首先,历史教师需要告诉学生答题规范的重要性,要让学生答题规范程度与分数之间的关联性,要在语言表达上具有逻辑性,争取每一道题都条理清晰,字迹工整。其次,在日常历史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答题规范性,比如课堂测试或者普通模拟考试,可以增添卷面分以及答题规范分,提高学生的答题兴趣,保证在日后答题中能够做到规范与认真。再次,要教给学生解题方法。众所周知,正确的解题方法至关重要,关系到教学质量与历史成绩,在提高学生解题方法的时候,需要告诉学生通过材料能看到什么,要带着问题进行思考,另外还需要告诉学生材料题中的问题属于哪一种类型,可以根据材料内容回答吗?另外还需要根据材料所给予的已知条件回答问题,在答题的时候将学习到以及掌握到的知识点融入其中,要保证回答的问题能够与史料相结合,还可以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要联系自身,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在阅读材料的时候找出关键点,这样才能真正提高阅读能力,提高史料解读能力。

(三)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因为有的初中生对史料解读有所畏惧,导致史料解读能力呈现出不容乐观的现象,在此发展背景下,最为主要的便是要积极提高学生的自信心。首先要从平时做起,要将学生紧张的情绪改善,要告诉学生材料题并不是想象的那么难,仔细阅读是非常简单的,尽可能通过多种方法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另外,历史教师还需要通过储备史料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或者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设计不同的史料阅读题,难易分明,指导学生反复阅读,养成良好的习惯,逐渐提高学生的史料阅读能力。还有一点是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给予表扬,让学生积累自信心,不断培养学生的史料解读能力与自信心。

第6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教学过程

实施素质教育、贯彻新课标成为当今基础教育的主旋律。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初中历史教学仍不尽如人意。由于“考试”这根指挥棒在教学评价中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和学生都希望通过便捷的方式获得好成绩。这样,历史这门思辨性很强的学科被当作是单纯的、复述性的学科,而少有探究的成分。这样的历史学习把学生的认知与情感体验人为地分离,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热情。上述问题的解决,是实施新课标、推动历史教学改革的关键,而改变过去过于强调接受学习,倡导探究性学习可以作为解决问题的切入点。

一、历史学科探究性学习的理论依据

(一)探究性学习的内涵及理论基础

历史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历史学习的问题或任务出发,通过主动探索、发现、体验,学会对各种历史资料的收集、利用,从而作出自己的解释。在此过程中,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和技能,发展历史探究能力,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二)初中历史教学实施探究性学习的可行性

新课标的指导、新教材的支持、历史学科的特点以及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为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的实施提供了可行性。《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课程的“过程与方法”目标有这样的要求:“注重探究式学习,勇于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学习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学习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的问题,培养对历史的理解力。”

二、初中历史教学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索

(一)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原则

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与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设计需要考虑的几个基本要素。此外,促进初中生历史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还应以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和过程结构为依据。笔者认为,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原则是:

1.依据初中生的心理特征。

初中生有着独特的心理特征。他们富于想像,思维活跃,有发展抽象思维的要求,但仍偏重于形象思维。他们有一定“以史鉴今”的意识,思维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有所增强,但容易产生偏激,辩证思维较弱。初中生的情感世界十分丰富,有着朴素的爱憎观和较大的可塑性,同时,逆反心理也越来越强,对单纯的说教有明显的抵触、不信任情绪。初中生对于古今中外的历史并不陌生。但对历史发展中规律性、本质性的东西把握不够。

2.结合历史探究性学习的特点

探究性学习具有主体性、合作性、实践性、体验性、开放性等特征。主体性是学生参与探究性学习的自身状态;合作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外在机制;实践性与体验性是探究性学习学生主体性的具体表现;开放性突出了探究性学习的外部环境和学习资源。

3.把握探究性学习的过程结构

科学探究遵循的典型呈现或模式是:形成问题、搜集数据、提出假设、检验假设、交流结果。历史探究性学习过程以科学探究的过程为参照,具有本学科的特点。

4.立足初中生历史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课程目标的规定包括三个维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历史探究性学习中,如何从课程的三维目标出发设计教学并付诸实施,关键在于精心设计学习的过程,摆正学生在学习中的位置。

(二)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的教学实施途径

促进初中生历史探究性学习的教学实施途径主要有三种:

1.常规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渗透于常规课堂教学的探究性学习是最为常用、最易开展的探究性学习形式。历史课堂探究性学习的开展,关键在于:(1)教师将“探究”的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精心设计探究问题或活动任务。(2)为学生创设民主、平等、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自由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2.历史活动课中的探究性学习

历史活动课是新一轮课改倡导的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形式,也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方式。它遵循“以活动促发展”的现代教学理念,在教师指导下,按常规的教育内容和进度,以课堂为基本阵地,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期引导学生在历史活动中体验,在历史活动中成长。新版历史教科书每一册都安排了不同的“活动课”,目的是通过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历史活动课的开展,既可以历史教科书的建议为依据,也可以从课文中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进行。

3.课下自主探究性学习

课下学生的自主探究包括:通过读书、上网等途径收集历史资料,以参观、访问、调查等形式探究历史问题,动手仿制历史文物、制作历史小报、撰写历史小论文、制作历史课件等。课上的历史探究活动以课下的自主探究为基础,课下的探究活动是课堂学习的延伸和有益补充。课内外的探究性学习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课下自主探究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使学生在乐中学、趣中学、动中学、做中学,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初中历史教学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反思

在促进初中生历史探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中,从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积极性、主动性到学习的方法、成绩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教学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需要反思的问题。

总之,历史探究性学习是改变学生原有历史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历史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怎样开展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进行了尝试。应该承认,历史探究性学习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落实学生主体性等方面,起到了明显的作用。但是,历史探究性学习的顺利开展,目前仍面临一些亟待解决问题,需要历史教师为之努力。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校本练习;实践研究

初中历史校本练习是根据历史新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利用教师自身的优势、学校的资源和特色,形成学校特色的练习,是近年来教学与课改的热点课题之一。初中历史校本练习的实践研究不仅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课题,而且对于初中历史课的教学实践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初中历史校本练习开发的实践研究的目标

(1)通过对初中历史校本练习开发的实践研究,能够在实践中帮助初中历史教师在面临新的教学形势下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全新的、符合时展的教学观念来进行初中历史校本练习设计,使教师和学生对校本练习的设计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特别是在面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这一情况时,能够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学习方式,促进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和提升,改变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使其成为能够真正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2)通过初中历史校本练习开发的实践研究,帮助学生和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树立全新的练习观,使初中历史学习环境得到优化,让初中历史校本练习发挥出桥梁作用,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核心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3)通过初中历史校本练习开发的实践研究,使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从统一走向多元,除了获得更加S富的知识外,在练习过程中还能够通过与他人合作,培养团队和合作精神,并将学到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做到学以致用,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为自身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初中历史校本练习开发的实践研究的内容

(1)对初中历史校本练习设计的功能进行优化。使初中历史校本练习的巩固和检查功能得到优化,在练习系统中有侧重的应用“三维”课程目标。

(2)对初中历史校本练习设计的内容进行优化。使学生解答问题时有一定的思考性、实践性和探究性,练习的答案有一定的迁移性、开放性甚至不确定性。

(3)对初中历史校本练习设计的容量进行优化。练习量、难度、完成时间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层,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不可一刀切。

(4)对初中历史校本练习设计的整合进行优化。将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使其他学科的知识渗透进初中历史校本练习中。

(5)对初中历史校本练习设计的评判进行优化。在评判过程中,将过程性和激励性有机结合,评判主体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担任,研究校本练习在推行过程中造成的影响以及影响深度,从而去伪存精,使校本练习得以完善。

三、初中历史校本练习开发的实践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1.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二个月左右):广泛查阅文献,了解国内外有关信息,在此基础上提出课题研究思路,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确定课题研究人员及分工;论证和制定课题研究方案、研究价值和可行性;请专家论证实践方案,确定研究方案,明确课题申报工作;课题组所有成员认真仔细学习历史新课程标准等相关理论知识,统一思想,明确研究方向。

(2)实施阶段(半年左右):围绕研究内容收集原始材料,做好课题研究的分层分类指导工作;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做好课题研究的开展;编写《初中历史校本练习》初稿,召开专题研讨会,做好阶段小总结。

(3)实践阶段(一年左右):编印《初中历史校本练习》初稿并试用,收集并记录《初中历史校本练习》初稿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召开专题研讨会,通过修订,编写《初中历史校本练习》第二稿。定期做好阶段性总结,撰写成研究论文,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研究方案,调整研究思路,并做好中期检测工作。

(4)总结阶段(三个月左右):整理好课题研究的相关原始材料和研究材料,编写《初中历史校本练习》的定稿;通过认真分析研究,撰写课题研究的结题报告。课题组成员汇报展示课题研究的成果;向县进修学校及有关专家汇报课题成果,接受专家评估。做好课题研究成果转化推广工作。

2.研究方法

(1)文献检索法:课题实施启动前,通过查找并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借鉴成功的经验,及时了解和把握与本课题相关的教学原理和理论,把研究的理论层次提升。

(2)调查研究法:课题实施启动初期,通过比较新课程标准,领悟新课程内容,明确新课程目标,总结历史校本练习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3)行动研究法:在校本练习优化设计的实践中,要把课题研究和教学实际结合起来,通过自我实践、自我总结,不断找出问题,改进教学方法,精选校本练习资源,满足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通过教学效果的检测,不断修改和完善课题实施方案,寻求最有效的方法与策略。

(4)经验总结法:认真撰写课题研究有关的阶段性小结,把课题研究的内容和过程进行归纳、综述,及时肯定研究成果,修正研究方案,撰写研究报告,实施并推广研究成果。

四、初中历史校本练习开发的实践研究的意义

(1)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普通练习相比,初中历史校本练习能将教学与实践更加密切的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更加广泛地接触社会热点、科技动态等实践内容,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开阔视野,对学生掌握知识的宽度和深度,也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这些都是普通的练习方法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为了让学生多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要让学生也参与到初中历史校本练习开发的实践研究之中,在动态、开放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来建构知识,从而使学生全面发展。

(2)有利于促进历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初中历史校本练习的开发与实践,必须要与新课程的教学目标相吻合,这就要求初中历史教学在开发校本练习的过程中,不仅要深刻的理解教学内容,更要深入的了解学生,特别是教师现有教育观念的更新,学科知识储备的丰富,教学能力的提升;对初中校本练习的开发效果说,这些因素都将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各种学习资料时,需要教师的引导,在引导的过程中,就使教师的资源开发和研究能力得到了提高;在初中历史校本练习开发研究与实践过程中,对于遇到的各种困难和解决方法方案,教师要不断的进行反思,完善校本练习,在反思的过程中,也能够促进教师自身职业能力的全面提升。

(3)有利于构建有效课堂,提高教学实效。初中历史校本练习开发的实践研究是基于当前初中历史教学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境和瓶颈,其目标是改变当前历史课堂教学僵硬化的教学方式,将教材、教师和学生三者有机结合起来,达到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标。校本练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在教师对教材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的优化重组与整合,加深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解读能力,从而开发出符合实际教学需求,能够真正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成绩,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全面发展的校本练习。

对初中历史校本练习开发的实践研究,是以学生为本,旨在构建符合初中历史新课程理念要求的初中历史校本练习设计体系,实现初中历史教学课内外、校内外、学科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联系和融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从而提高初中历史的教学成果,还可以建立师生之间良好的关系,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这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也会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8篇

为了转变教师的观念,提升探究性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中的应用水平,本文尝试探讨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采用探究性教学的重要意义,以及采用探究性教学的具体途径。

一、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采用探究性教学的重要意义

1. 培养创新人才。历史学与社会学都属于人文科学范畴,它们不同与自然科学只有一个标准答案,它们是开放性的、包容性的,需要结合知识的历史与社会背景,才能学好这两门学科。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引领学生打破既有的思维框架,从不同角度看待一个社会历史现象。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养成善于思考、追求真理的良好思维习惯。探究性教学的本质就是要求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看待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可贵的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为把他们培养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2. 提倡趣味学习。在现代社会,升学与考试的竞争日益激烈,初中生竞争压力大,思想包袱沉重,这导致他们将提高成绩作为学习的唯一目标,很难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在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教学中引入探究性教学,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增添全新的教学形式,还可以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进程之中,使学生体会到历史与社会科学的博大精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从而放下思想包袱,减轻精神压力,真正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3. 探索正确方法。在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的课堂上,教师的任务不仅是向学生传递书本知识,更包括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将会使学生终生受益。探究性教学提倡自主学习,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下自己动手查找材料、上网搜索相关影片和视频图片、开展社会调查等等。这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走出了被动接受知识的误区,锻炼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助于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正确学习方法,也加深了他们对于知识的印象。

二、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采用探究性教学的途径

1. 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是确保良好课堂效果的关键所在。教师应当在每节课将要结束时,为学生布置下节课的作业:可以让学生通过去图书馆查阅书籍、去互联网上搜索等方式,查找与下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背景性材料,或收集一些专家学者对于某一历史或社会问题的观点看法,将这些观点进行整理,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例如,教师在讲述的课程之前,可以让学生收集一些与相关的背景材料、诗歌散文、感人故事等,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下载一段精彩的电影片段,以便在课堂上与大家分享。学生们经过了充分的课前准备,在上课时就会人人有话说,课堂气氛就会活跃,书本上的文字也会变成生动可感的人物形象。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是实行探究性教学的重要环节。

2. 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实践能力就是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教学要给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培养人文关怀精神。教师应当适当地为学生布置一些社会调查任务,在对学生进行方向指导之后,鼓励学生深入社会生活,大胆开展社会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做成一份报告反馈给教师。例如,在讲解文物保护的课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当地的文物保护现状进行走访调查,建议学生亲自到文物景观的存在地去看看,去体会历史文明所受到的冲击。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针对某一问题进行提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例如,当地的文物是否遭受了破坏?破坏程度如何?遭到破坏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历史文明?这些层层递进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调查结果进行思考,给出自己的研究性结论。

3. 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应当起到引路者的作用。探究式教学倡导学生自主思考,教师提出一个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倾听别人的观点,从而加深对知识的认识。这样的教学方法比教师单方传授知识要好得多,因为讨论与提问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养成多角度看问题的思维习惯。

总之,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采用探究性教学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以及帮助学生探索正确的学习方法。采用探究性教学的教学模式,应当从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提高动手实践能力与树立学生主体地位三个方面入手,循序渐进地推进教学方式的改革。

第9篇

关键词:历史教学;新课标;教学改革;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6-0029-01

历史这门学科综合了很多学科的知识,包括经济、政治等方面。在新课标下,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注意历史本身所独有的特色,根据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初中历史教学的情况,针对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积极主动地进行改革,提出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促进历史教学的发展。

一、新课标下初中历史教学现状

在初中阶段,学生需要通过学习历史了解曾发生过的事件,对发生过的事件有正确的认识。学习历史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历史的认识,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新课标倡导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注重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相结合。但在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不注重学生的主体需求,只关注教学内容、关注学习成绩。同时,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多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只是听教师讲解,没有与教师进行有效互动,不能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比如,教师在讲授官渡之战时,只是对历史背景、其中涉及的人物、事件发生的大致过程及官渡之战所产生的历史意义进行讲解,而不对人物背后的故事进行讲解;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课堂教学过程,没有考虑学生是否理解其中的来龙去脉,没有对在当时情况下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问题进行分析。

二、初中历史教学改革措施

1. 改变教师教学观念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主导的作用,对课堂的进程以及教学过程的设计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拥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关系着课堂教学的好坏,教师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会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积极贯彻新课标中的教育理念,重视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学习历史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新课标中提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就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设计,务必让教学模式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 改变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除了要转变教学观念外,还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以学生参与为主要形式。历史课堂给学生提供的是具体的材料,要让学生感受到这些材料是活生生的,并从中提炼出有趣味的知识出来,就必须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因此,教师只有让学生投入到学习中,亲身体验学习的过程,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成功的喜悦。

3.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科技的影响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对教师的教学方式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学会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通过用视频或图片的形式对历史事件进行讲解,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每个历史事件都会包含大量的信息,其中包括历史背景、事件产生的原因和导致的后果、事件的意义等知识,这些知识需要通过很多文字来解释,不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教师要贯彻新课标理念,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历史教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历史的兴趣。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秦始皇的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历史教学课堂的发展。

4. 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在历史教学中,学生拥有学习历史的兴趣比什么都重要。学生拥有学习历史的兴趣,可以更好地发挥学习历史的主动性,积极主动地探索历史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对他们学习历史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教学方法的运用,如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比如,在进行荆轲刺秦王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其中的人物,亲身感受当时人物的心理变化。情境创设法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历史的理解,有利于教师进行历史教学。

三、结束语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贯彻新课标的教育理念,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教师除了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还要他们都可以从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同时,教师要结合新课标的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创设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掌握历史知识,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总之,历史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需要教师积极面对并努力解决,全面贯彻新课标的教育理念,逐步完成对历史教学的改革。

参考文献:

第10篇

一、培养学生对初中历史的学习兴趣,让其了解初中历史核心素养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只有不断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才能有效提升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效率。从核心素养角度来看,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兴趣是学生学好初中历史的基础条件。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动机的先决条件,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教师单方面的教学使得学生们失去了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学生们就感到很枯燥,课堂教学质量就很低。我们对历史的学习主要是背,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们大多情况下都是死记硬背,对知识缺少了解,他们在背的时候不知道思考,所以学习的效率不理想。我们学习历史的目的是让学生们更加了解历史,了解我们祖国的过去,以此来让学生们铭记历史,刻苦学习,报效祖国。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这样的目的并没有达到,所以我们要加强对学生们兴趣的培养。

一般情况下,初中历史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近代史,另一类则是古代史,在学习古代史的过程中,历史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预习一下即将要学的内容,熟悉一下所学的基础知识,并且联想一下自己有没有这个历史阶段的涉猎。教师可以把学生们分成若干个小组,教师上课的时候就可以让每个小组的学生们发言,看看学生们对这个历史阶段的认识,不管对这个历史阶段了解多少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立足核心素养,优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兴仁中学王燕飞上课的气氛就会变得越来越浓厚,学生们的兴趣就会提高,课堂效率就会随着提高。讲到近代史的时候,很大一部分时间是讲我们国家一段屈辱的历史,在这段历史下,我们国家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这个是可以激发学生们内心情感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抒发自己心中的愤怒和对祖国的热爱,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学生们的爱国情怀,这样同时也提高了学生们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二、科学鼓励每个学生,充分发挥初中历史核心素养的作用

把核心素养融入到初中历史教学工作中,能够不断提升教学效率,还能不断完善教学模式。尤其是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片面的夸奖学习好的学生,忽视学习差的学生,教师应该摆正自身态度,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尝试采用科学的方法鼓励每一个学生。因此,教师在面对学生们的错误或者是一次考试成绩很差的试卷时要保证持有鼓励的心态,不是批评学生,而是想办法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并鼓励学生们要有信心学好。初中生还是未成年人,心灵还是很脆弱的,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批评,对学生们的影响是很大的,这会让他们失去学习的信心,甚至对自己的一切失去信心,对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都会影响很大。相反,教师一句鼓励的话语或眼神都可以让他们奋发图强,努力学习。所以说一正一反还是相差很大的,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要坚持鼓励的心态面对学生,这样才能提高学生们的课堂效率,才能让他们有学习历史的动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对待犯错误的学生,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努力学习,不断改正自己的错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全面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面对错误时,学生内心肯定也不好受,这个时候教师更不应该一味地批评学生,批评学生只会让他们失去学习的信心。教师应该找出学生们出错的原因,然后帮助学生找出知识的缺陷,帮助他们填补知识的不足。这样鼓励的方式会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历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三、采用分层教学方法,不断提升初中历史的核心素养成效

由于不同的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所以,初中历史教师应该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方法,这样可以满足大部分学生的历史学习需求。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提前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了解他们对各种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这样教师在讲到这些知识点的时候就可以做出相应改变。教师可以分开了解,就是每学到一个历史阶段的时候进行一次调查。还可以进行总的调查,教师给学生们发一个问卷调查,对学生们进行一个大体的了解,教师把这些知识点进行记录,然后讲课的时候就要做出改变调整。

从根本上来说,大部分学生的智力水平不分高低,造成学生学习成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不同。例如,在学习唐朝文化的过程中,不同学生对唐朝诗人的了解肯定不同,教师在讲的时候就要注意,要根据学生们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来讲,这样学生们才能得到自己最需要的知识,他们在课堂上听课的效率才会高,教师课堂教学的质量就随之提升。还有就是学生们对不同的历史阶段的兴趣可能不同,教师要根据学生们这个特点分开教学,这样之后,学习的效率就会提升很多。

四、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水平

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的讲解为主,教师的讲解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率,单一的教学模式也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很难让学生理解记忆相关的历史事件,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缓解这一问题,让教学变得丰富多彩起来。例如我们可以运用大量的图片、视频等史料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上欣赏到曾经发生过的那些'凉心动魄的事件,也变抽象为具体,加深学生的思维印象,让他们能够多角度、多渠道地理解历史内涵。为了增加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除了要多方面运用现有的资源,也要在教学过程中多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注重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在这方面,我要求学生们多多接触教材以外的书籍,同时也鼓励学生多搜集资料,从不同的渠道获取更多的信息,并要用科学的方法去进行分析、比较和判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还原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并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判在学生进行分析的时候,也是他们学会独立思考的时候,我鼓励他们采用小组合作模式,交流探讨,自主创新,正确地认识并学习历史。

五、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要位置,不断完善初中历史教学模式

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改变学生死记硬背、被动学习历史知识的现状,我们就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设计出能够激发学生探知欲望和好奇心的问题,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自主思考问题,去想象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积极地参加课堂活动,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自然而然会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

第11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方法;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2-0101-01

一、引言

将历史设置成一门学科,显然不足以容纳它所有的内容,所以,初中历史教育的基本目标便是使学生掌握基础历史知识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历史学是一个庞大而繁杂的知识体系,是人类社会的前进轨迹在人们意识形态中的反映。学习历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全局观念,使他们养成横、纵向分析问题的习惯,这对于推进初中生素质教育大有裨益。

二、教师应为课堂注入活力,使学生爱上学习

学生爱上学习最主要的原因便是兴趣。兴趣即兴致,是人们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兴趣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使人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搞清楚这一点,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就应该有的放矢了。那么,教师应如何在进行初中历史教学时培养大家的学习兴趣呢?其中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能迅速抓住学生的点,能否使他们对课堂始终保持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为此,教师在讲解过程中一要形象生动、深入浅出;二要联系实际,使学生乐于接受;三要研究课程内容,吃透教材,不能照本宣科。为人师表,教师既要德行出众,专业知识也应扎实过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保持学习的态度,不断吸收新知识,丰富自身的知识架构,这样才能提升教学水平,赢得更多学生的喜爱和尊敬。初中历史教学虽然以基础为主,但是教师们却不能以基础的态度对待教学工作。教师可以通过穿插历史故事、名人传记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丰富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所教内容的印象。举例来说,在学习汉武帝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时,单纯的讲解必然乏味,一味地揪着这些虚幻的东西“东讲西讲”既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也使学生失去了继续听下去的动力和兴趣。如果教师在讲解这些内容时提出问题:“为什么汉武帝时期汉朝达到了鼎盛的阶段?”然后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最后教师们总结学生的发言并联系“文景之治”深度剖析汉朝强盛的原因,此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讲几个关于汉武帝的小故事满足学生好奇心,促使他们继续参与进去。

三、深入实际,以史为镜

提问环节在课堂教学中屡见不鲜,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更应发挥好这个环节的作用,并加以创新。提问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不断培养思维能力。联系当下实事进行历史教学应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的主旋律。进行文科类学科教学时,老师如果只顾照本宣科,就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听讲的耐心。联系实际不仅能将枯燥的历史知识趣味化,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寓教于乐,营造活泼融洽的课堂氛围。比如我们在讲述汉朝贵族文化时就可以联系前段时间南京挖掘出一座汉代古墓的新闻:南京六合一处施工工地发现一座汉代古墓,古墓中出土了一把锋利无比且保存完好的宝剑,表明墓主人可能是一名尚武的贵族。那么,为什么出土的宝剑能表明墓主人可能是一名贵族呢?于是,我们很自然地引申出这样一个文化现象:秦汉时期的贵族在穿着上都有一个显著的标志,他们通常会在腰间别一把宝剑,以此来表明他们的贵族身份或者是一名落魄的贵族。如果教师这样教授历史,我们相信一定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使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学生参与教学似乎鲜有耳闻,但我们必须尊重这个客观事实,新课程改革中对此也有涉及。使学生参与教学是新形势下师生之间新的关系的诠释,学生只有参与到教学中来才能更加明白老师的不易,才能更加了解自身需要获得哪些知识,才能为教师们的教学工作提供更加准确的指导信息。学生被安排学习的状况必须加以改善,这也是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题中之义。教学方法的研究也该着重考虑,其中,研究学生的历史学习方法应摆在最为突出的位置。只有使学生掌握了认识历史、辨析历史的方法,教师们才能真正带领学生探索历史星空中里更加耀眼的明星。

五、手脑并用,勤加练习

实践出真知,初中历史的学习也应该注重练习,实现手脑并用。理论学习只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方向,让我们明白“是什么”。要使学生真正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教师应该适量设计相应的练习题,主要题型可以是填空、选择、判断以及分析题之类的。经过前期的一段时间练习后,教师设计题型时可以有所侧重,可以加大分析题的题量。填空、选择和判断题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而分析题的练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起到训练思维、拓展思维的作用。

初中历史教学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内容之一,教师应保持与时俱进的心态,不断创新,积极探索教学新模式。教师还应充分尊重学生,提高教学水平,对他们的学习成绩负责,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充分发展的机会。初中历史的学习应成为教师和学生之间亲密互动的平台,这个平台应始终活跃和充满新奇。

参考文献:

[1]杨彩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J].学周刊B版,2013,(8):107-107.

[2]刘英慧.如何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率[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8):210-210.

第12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 小组合作 学习兴趣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学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学生通过教育能够更好地在社会上立足,而不是仅仅应对考试,越来越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历史学科是一门使人智慧的学科,并且与我们生活的实际有着渊源关系。因此,学生的历史素质是其综合素质中不可以缺少的一部分。俗话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通过学习历史,往往能给学生现在的生活一定的启示。历史学科的特点就是这门学科能给学生很大的思考空间,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一、确定合适的课题

就v史学科本身而言,其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思考性。因此,我们认为历史学科适合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历史学科中的所有教学内容都适合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为了能让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在提高学生对历史学科学习兴趣上发挥应有的效果,我们首先就要确定哪些历史课题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哪些历史课题不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简言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确定合适的课题来运用小组合作教学的方式。

那么哪些历史课题适合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呢?从初中历史教学实践来看,在初中历史课程中,探究型、实践型、体验型这三个类型的课程适合小组合作教学的方式。举例而言,“丝绸之路”这节课属于实践型的初中历史课程,可以运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教师可以将“丝绸之路”分为路线、地貌、人物、史实四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学习任务分派给相应的一个小组。有这一个小组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比如,路线组负责丝绸之路的路线绘制,以及标注出丝绸之路路线上的地标建筑;地貌组负责考察丝绸之路的地理状况,并探究地理环境对丝绸之路路线的影响;人物组负责搜集丝绸之路上的历史任务,并探究这些历史人物的历史贡献;史实组负责整理发生在丝绸之路上的历史事实,并分析这些历史事实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二、教师适时的指导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最明显的优势在于学生可以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来掌握历史知识。我们都知道,在现代教育理念下,自主学习正逐渐成为教学的主导环节。然而有一些事实我们并不能忽略。学生的能力有限,并不能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解决所有的问题。尤其在学生刚接触新知识的历史,往往无所适从。另外,教师看待问题的层次更高,这一点也是学生达不到的。因此,虽然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也不能因为此而忽视教师的作用。

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下,教师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提供解决问题的方向。我们都知道,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最大的难题就是搜集资料,资料是研究历史必不可少的部分。在提供完历史课题以后,教师需要知道学生如何更有效地查找和搜集相关的史料,比如提供一些专业性的研究历史的网站,或者在相关领域有着资深研究的学者信息等。第二,解决疑难问题。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往往难以避免地遇到一些学习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这时候需要教师给予不要的提点,帮助学生找到思考问题的正确思路。第三,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有些学生并不是十分的自律,这个时候需要教师在一旁督导,以免这些学生不认真对待。教师的监督是对小组合作学习顺利开展的保障。

三、正确合理的评价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来自教师的反馈,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对学生进行评价。从教学经验来看,合理的评价可以让学生充分地认识自己,能让得到表扬的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历史学习中,也能让那些得到批评的学生及时改正错误。在现代教育理念下,评价正走向多元化,以往的用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单一评价方式已经受到抵制。评价多元化,可以更加全面地评定一个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表现。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本身就是多层次性的,在一个小组里面,每个小组成员的分工不同,完成的任务不同,因此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对学生进行评价,这样才能做出合理的评价。另外,每个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包括学习投入、学习能力等方面,因此,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对任务的完成不能单纯依据个体的贡献来评定。比如,一个学习能力极强的学生仅仅贡献一半的精力就完成了任务,而另一个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用尽全力才完成任务,对此我们不能统一评价,而是让尽全力的学生得到更好的评价。这样于学生个体而言才是相对公平的。

总而言之,小组合作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是适合初中历史学科发展的,也是有利于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如何发挥小组合作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我们认为,确定合适的课题、教师适时的指导和正确合理的评价是三条必不可少的策略。

【参考文献】

[1] 罗子国. 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应用[J]. 西部素质教育,20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