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手术室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

手术室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

时间:2023-08-23 16:59:4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手术室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手术室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

第1篇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方法

手术室是危急重症患者接受外科手术治疗与实施抢救工作的重要场所, 具有接触病种较多、劳动强度大、护理工作重、工作节奏快等特点[1], 其护理安全及质量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 甚至可直接影响患者生命安全[2]。为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作者对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展开分析, 并对有效防范措施进行探讨,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院于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开展加强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工作, 共涉及于本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20320例, 其中男11480例, 女8840例, 年龄为14~76岁, 平均(38.4±2.5)岁。

1. 2 方法

1. 2. 1 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总结与分析 对10320例患者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 对手术室内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加以归类整理。经总结, 手术室常见护理安全隐患主要包括规则制度不健全、护理人员责任意识欠缺、护理记录书写不规范、手术不当等。在分析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基础上, 采取针对性防范对策, 具体如下。

1. 2. 2 对各项规章制度及工作流程予以严格规范 对手术室各项管理制度不断完善, 对工作流程予以明确, 坚持落实责任到个人原则, 保证制度前无特权;在全体护理人员中开展规章制度学习及考核活动, 确保所有人员均能对各规章制度准确把握;督促全体护理人员严格落实查对制度, 避免造成用药、输血错误。

1. 2. 3 手术前做好核对与准备工作 在手术室内贯彻严格的隔离消毒制度、卫生清洁制度及洗手制度, 对院内感染加以预防。在将患者接入手术室时、进入手术间时、麻醉前均对其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病区、诊断情况、术前准备工作、药物过敏及术前用药情况进行查对, 术前核查电凝止血器、氧气、吸引器及急救药品等到位情况;术前、术中及术后由巡回护士及器械护士协同对缝针、纱布、器械及纱垫等进行清点, 并在护理单上准确记录, 当敷料及器械等核对相符后才可向手术医师报告, 此时才可对患者体腔进行关闭。

1. 2. 4 合理配置手术室工作人员 选取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有充分热情、高学历护士加入手术室护理队伍内, 并对其工作予以合理安排, 对各班次工作时间进行合理调整, 确保护理人员有充分的休息时间, 使其在良好精神状态下展开高质量护理工作;经常性组织护理人员展开交流, 逐步消除其心理压力。

1. 2. 5 提高手术护理记录书写质量 组织护理人员对相关法律知识加强学习, 促使其守法自觉性及自律能力提高。督促其严谨、真实的展开护理记录单书写, 保证护理单和医生相关记录符合, 使之做到不涂改、不误写、不漏填, 保证护理记录准确、真实、完整而客观。

1. 3 观察指标 以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未实施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时段为实施前, 以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实施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时段为实施后, 对实施前、后护理安全问题发生率进行对比。

1. 4 统计学方法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当P

2 结果

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实施后护理安全问题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

3 讨论

护理安全是指在为患者展开护理时, 不可发生在法定制度、法律规定之外的机体功能、心理功能上的缺陷、损害、障碍或死亡[3]。手术室护理安全是保证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操作, 维护患者健康、生命安全的必要条件, 同时也是护理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 在医院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

现实手术室护理工作中, 通常会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护理人员责任心及法律意识方面存在一定欠缺, 或因工作忙、乱等原因, 对相关技术操作章程履行不到位, 或未严格执行核对制度, 未严格按照要求摆放药品, 药品标识不清等, 均可能引发护理安全事件。②手术室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在业务培训上有待加强, 同时技术操作不遵循规范及监督管理不到位等, 均对患者健康及安全有重大威胁, 可引发医疗事故与纠纷。③在护理中未指导患者选取适当, 如侧卧位、俯卧位可导致组织长时间受压, 容易发生压疮;患者上肢伸展过度或约束带过紧均可引发神经损伤;在手术中应用止血带时未对时间进行记录, 容易引发血液循环损伤。④手术室护理人员因经常面对急救手术、危重症患者抢救工作, 在心理与生理上均存在巨大心理压力, 很容易引发精神倦乏、心情抑郁等, 导致注意力难以集中, 对护理工作缺少应变能力, 易引发护理差错事件。对于上述护理安全隐患, 医院只有对手术室各规章制度予以不断完善, 对各岗位的具体职责加以明确, 在全员中开展质量安全教育, 促使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及责任心增强, 对高危环节加强质量管理, 才可真正为手术室的护理安全提供保证。本院通过对手术室常见护理安全隐患进行总结, 在此基础上展开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 结果显示, 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实施后护理安全问题发生率有显著下降。

综上所述, 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保持严谨工作态度, 注重护理安全风险的防范管理, 严格排除护理安全隐患, 是促使护理差错发生率大幅降低、保证护理安全的有效措施, 同时也是促进护理事业及医院长远、稳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 韩颖.手术室护理安全的隐患及预防措施.医药前沿, 2011, 1(21):12.

第2篇

【关键词】防范手术室护理中的差错

手术室是对患者实施手术、抢救生命的重要场所,手术室的工作特点是节奏快、要求高、劳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随着各种高难度手术及微创手术的开展,各种精密仪器的使用,对手术室护士的专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对手术室护理管理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分析手术室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改进相应管理制度和流程,采取相关防范措施,能够有效减少或杜绝相关安全隐患,确保手术治疗及护理的安全,有效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

1手术室护理中存在以下安全隐患

如不加强手术室护理中安全隐患的防范措施,会给患者增加各方面的医疗费用;重者可引起医疗纠纷甚至造成重大医疗护理事故。手术室护理常见潜在安全隐患有:

1.1因为没有认真执行查对制度,或者患者意识不清,不能正确回答问话而接错病人。

1.2全身麻醉后患者没有完全清醒或患者意识不清、躁动、没有采取保护性约束措施,患者无意识的翻身等造成患者坠床而引起损伤的。

1.3摆放前未仔细核对而导致手术部位、术式发生错误。

1.4手术室是执行口头遗嘱最频繁的科室,在执行时没有反复核对,导致用药错误。

1.5手术室护士没有认真清点手术器械、敷料、用品而导致遗留在手术切口内。

1.6手术器械、仪器、用物未提前准备,或者器械、仪器的功能不在正常使用状态而影响或延误手术的。

1.7护士在摆放时未保护好皮肤受压部位,尤其是骨隆突处皮肤而发生褥疮。

1.8术中使用高频电刀时未连接好或使用方法不正确而引起电灼伤。

1.9在运送和搬运病人时未保护好各种管道而发生管道牵拉脱落。

1.10手术室护士责任心不强,没有妥善登记、保存、固定标本,导致标本丢失而影响诊断。

2防范措施

2.1完善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和流程,完善各班护士职责,增强法律意识,强化服务理念,培训护士各方面的能力,提高护士整体素质。

2.2巡回护士和器械护士在手术未结束时不许中途换人,如果特殊情况需要换人,要认真清点器械和手术台上的所有物品,双方确认后签字。

2.3手术室护士在接病人核对时至少采用两种以上核对方法,除了看腕带标识外,清醒病人要亲自大声核对,意识不清、小儿、不能说话的患者要和家属核对,做到“六查十二对”。

2.4手术室护士到病房接病人时,必须认真核对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病人所带的病历资料、手术用药、有无过敏史、检查皮肤情况,填写《手术患者及物品核查表》,最后由手术室护士、病房护士及病人或家属三方签字。

2.5在手术开始前由手术医生、麻醉师、巡回护士再次核对姓名、性别、手术名称、手术部位、确保手术部位准确无误。

2.6送患者回病房时应与病房护士认真交接患者术中情况,术中用药,生命体征,以及所带药物及各种管道情况、以利于会病房后的护理工作。

2.7手术前认真检查各种物品是否准备齐全,是否符合手术要求,以防延误手术正常进行。

2.8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必须精力集中,随时监督手术医生的无菌操作,对手术台上的物品做到心中有数,途中加的器械、敷料、用物要做好登记,认真清点,防止器械,敷料遗留在体腔或深部组织,给病人造成无畏的伤害,甚至引发医疗纠纷。

2.9手术护士应始终陪护患者,保证患者安全,接送患者的平车功能完好,常规配备安全带和防护栏;术中使用仪器,应确保患者不受意外伤害。

2.10在摆放手术时应尽可能处于功能位,让患者舒适,避免血管、神经受压,防止过度牵拉、过分外展,在受压的骨隆突处除了放软垫,还要贴皮肤保护膜来保护皮肤,防止皮肤损伤。

2.11手术室各种药物定点放置,药名和基数要有醒目标识,尤其是毒麻药、高危药物还要有交接使用登记,输血、用药时严格执行“三查八对”,确保输血用药安全。

2.12手术中取下的标本待医生向患者家属交代完之后要妥善保管,及时固定以免标本受损,影响病理检查结果,更要防止标本遗失。

2.13严格加强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手术间及器械的清洁消毒、灭菌要彻底,每周有终末消毒日,每周做一次细菌监测,各类监测结果均达标,感染手术要按感染管理的要求去做,防止和减少感染的发生。

3总结

手术室是高风险的医疗场所,必须加强安全防范意识,手术室护理质量与患者的手术安全密切相关,任何环节疏忽都可能给病人带来不良的后果。飞速发展的医疗技术水品要求手术室护士的职责由单纯的手术配合扩展到手术患者的整体护理。手术室护理安全是护理管理的核心,只有健全手术室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加强安全教育,提高法律意识,重视质量管理,才能防范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才能提供安全的手术环境,确保手术患者的安全,从而杜绝医疗护理差错或事故发生。

参考文献

[1]汪小敏.手术室护理细节操作要点与护理质量管理[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第3篇

【关键词】 手术室; 护理; 差错; 预防

中图分类号 R47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3-0122-02

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为手术室护理安全的重点,关系到患者能否得到有效治疗及治疗效果。手术室护理工作由于节奏快、任务重、工作繁琐,存在诸多易导致护理差错的问题。本研究总结笔者所在医院手术室护理差错的常见类型及预防措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手术室护理差错常见问题

1.1 制度不完善

手术室制度的不完善导致护理人员很难适应现代化手段室管理的发展。新《医疗事故的处理条例》的颁布与实施,导致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面临的挑战。特别是在医护人员在手术内没有按照相关规定执行,导致的患者出现意外伤,对手术质量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后果。

1.2 医护人员自身在手术室护理中差错原因的分析

医护人员的责任重大,加上医疗任务较忙,存在着过度劳累、心理压力等方面的因素。有时,长时间的工作,会使医护人员注意力不集中,情绪压抑,精神疲惫等状况,导致在工作中出现护理方面的差错,影响了手术室护理的质量。

1.3 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出现护理差错的常见问题

(1)患者送错手术间,术前未严格执行手术室查对制度导致接错患者送错手术间;(2)术中安置不当、约束带过紧、衬垫不当等都会造成患者出现神经压迫、呼吸及循环系统不良;(3)术中由于未试机,出现仪器设备出现短路,临时故障等都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4)使用不当导致缝针弹出;(5)药品的标识不清楚导致护理人员在用药、输血输液中出现误用;(6)手术时,医护人员在多台手术中,责任心不强时,造成标本未及时送检或弄丢弄错等[1]。

1.4 手术室护理技术更新导致的差错

随着医学水平的发展,传统的技术被新技术所淘汰,手术中常常使用先进的医疗设备后,使其平时的工作任务更加繁重,对医护人员要求更高,因此也造成了医疗器械更新快,护理人员不能适应,造成了手术护理中的出现的差错。

1.5 手术室内环境因素

在手术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常会受到吸引器、麻醉机等仪器出现的噪声、消毒剂麻醉气体的排放,电凝刀的烟雾等因素干扰,引起护理人员出现疲倦、头晕等症状,造成应变力、记忆力、理解力的低下,导致护理差错。

2 手术室内护理差错的预防措施

2.1 强化管理

建立标准、完善的手术室管理规章制度。对工作的流程,进行严格的操作,保证手术室内工作有序正常的进行。(1)制定工作质量的考核内容,并定期进行考核,使医护人员能够自我约束,提高自身的素质及专业技能知识,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2)医护人员要加强护理安全培训,并了解其重要性,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处理好与患者权益的相关的问题,提高证据意识。(3)护理人员要与手术医师交流,培养与手术医师的默契度,并监督手术医师使用无菌操作,保证手术在无菌下顺利进行[2]。

2.2 护理人员的调配工作

护理人员要具备身体健康、吃苦耐劳、动作灵活、思维敏捷等基本素质。手术室护理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大,为避免医护人员由于长时间的工作造成的紧张压力等,可以加派工作人手,采用弹性制的排班。让医护人员能充分休息,防止精神状态不佳所引起的手术失误[3]。

2.3 预防手术出现的差错

(1)护理人员术前要核实手术通知单、患者的病历等,详细核对患者的资料,确认无误后将患者送入手术室内,交由手术室医护工作人员进行核实,方才进行手术。(2)在接送患者进出手术室时,要注意防止患者出现碰伤、擦伤等,在移动或搬动患者时动作要轻快平稳,并要人帮助扶助车身。手术中的摆放,根据手术要求及患者的实际情况摆放正确的。并注意患者手术时是否呼吸正常,避免压迫神经,避免约束太紧或太松引起的不适。(3)加强手术前的安全工作的检查,详细记录各种手术中使用的物品及器械,特别是术中增加的物品。检查仪器能否正常运行,检查各个连接口是否擦紧、检查插座是否脱落等,保证在手术中,各项仪器的都能正常运行。(4)注意用血安全,取血与输血时,严格按照输血查对制度。输血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详细做好输血的记录,包括患者输血后的反应,如出现不良反应,马上进行处理。(5)采集的标本是提供患者诊断疾病的依据,手术台上切下的标本应有专人负责保管并附上患者的姓名、年龄等一般资料,防止出现混乱。送检要及时,并有专人负责接收后签字等[4]。

2.4 新技术的学习

护理人员要提高专业素质才能保证手术顺利实施的。特别是新开展的手术。对手术的过程进行合理的分析、讨论、交流、总结。让护理人员对新开展手术过程、手术使用仪器等方面有个很好的学习。更好的配合医师做好医护工作。

2.5 环境因素的改善

室内的环境可以通手术室环境的布置进行调节,可以在墙面采用冷色,摆放的器皿采用流线型,可以在室内隐蔽位置,放置各种仪器。防止因室内环境简单严肃造成患者紧张的情绪与医护人员疲劳的心理。要禁止医护人员进行接打电话,使用无线通讯等;对手术室内的各项仪器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修理。对于机器轰鸣声较大的仪器除检修外,还要适当添加剂,减小噪声。

综上所述,针对本院手术室护理差错的常见类型,给予相应的预防措施后,可减少手术护理差错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孟明霞.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中外医疗,2011,23(28):22-23.

[2]牛铁铮,金善玉,薛丹.浅谈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1):255-256.

[3]黎娟.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0):264-265.

第4篇

【关键词】手术室;安全隐患;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852-02

手术室是为病人进行手术治疗和急危重病人抢救的重要场所,其基本职能是保证手术病人的安全。因此,手术过程中安全管理及其重要,及时排除安全隐患是手术室护士的重要工作之一。针对手术室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我们每月不定期组织全科护士进行一次安全隐患的排查,针对提出的安全隐患做好原因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近三年来,无医疗纠纷及差错事故的发生,确保了手术质量,保障了患者的安全。为医院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现将手术室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及应对策略介绍如下:

1 手术室安全隐患

1.1术前

1.1.1术前准备不充分:术前物品、器械准备不充分。护士对手术仪器设备操作不熟练,手术器械的性能、灭菌等问题不能很好的掌握。护士对大型手术的术中配合掌握不够全面,不熟悉手术步骤等,导致手术不能正常进行。

1.1.2手术安置不当:不同的手术,安置要求不同。对年老体弱、小儿患者保护不当,出现压疮、局部损伤、神经损伤等问题。降低了手术质量,引起病人及家属的不满,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

1.1.3手术物品器械清点不准确:术前术后护士清点手术物品器械等数目不仔细,术后清点与术前不相符,导致器械或纱布遗留在体腔内。

1.2术中

1.2.1术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手术医师及护士无菌观念不强,未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器械护士对器械管理不当,对使用后的器械未能做到及时处理,对有污染或疑似污染的处理不当等,导致患者术后感染。

1.2.2术中用药有误:在手术过程中未严格遵守用药流程,核对不仔细,导致用药错误或用药剂量不准确。

1.2.3术中仪器设备使用不当:对精密器械使用不当,导致器械损坏。对高频电刀使用不当,患者身体与金属有直接接触,导致电灼伤等。

1.2.4手术标本保存处理不当:手术中取下的手术标本器械护士保存不当,标识错误,术后与手术医师及巡回护士交接不及时,导致手术标本不准确、标本丢失等现象。

1.3术后

1.3.1手术清点记录单填写不及时:手术清点记录单填写不规范,有空项、漏项或填写错误等现象。各项护理记录单有涂改现象,造成医疗纠纷的发生。

1.3.2术后病人交接不严:手术室与病房护士术后交接不严格,交接内容不全面,如输液管、导管脱落发现不及时,处理不当,造成病人痛苦,引发医疗纠纷。

2 应对策略

2.1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对手术室护士要进行严格的护理教育,使其能够在工作中一丝不苟。准备术前使用的物品及器械时认真谨慎,检查用品是否齐全、完好,特殊手术术前先征求手术医师意见。器械护士术前先熟悉所实施的手术步骤,手术室要加强对护士的培训工作,提高护士的专科技能水平。

2.2手术安置妥当:根据不同的手术要求,配合医师正确摆放手术,做好关节、骨隆突处的保护,对年老体弱、消瘦及小儿患者尤应注意。如俯卧位时女性应保护好胸部,男性应保护好会;膀胱截石位时双腿外展不可超过90°等;防止病人压疮、局部损伤及神经损伤的发生。

2.3 认真清点手术用品:术前,器械护士与巡回护士认真清点所有手术器械、纱布、缝针等数量,并逐项记录在手术清点记录单上。关闭体腔前后两人再次认真清点,如数量与术前不相符时,通知医师停止关闭,共同查找,直至找到为止,并将查找过程详细记录于手术清点记录单上,术后手术医师签字。避免纱布、缝针及器械遗留在体腔内。

2.4 术中严格无菌操作,准确用药:手术医师及护士要严格执行各项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对有污染或疑似污染现象时要处理及时,手术台面如有浸湿及时用4层以上无菌巾遮盖,确保手术区域处于无菌状态。严格执行用药流程,凡医师下达的口头医嘱护士要复诵一遍,经两人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避免用错药及药物剂量不准确的情况发生。

2.5 正确使用器械及仪器设备:特殊精密器械要使用得当,避免损坏,一次性负极板粘贴在距手术野较近且肌肉丰满处,病人的身体与金属无直接接触,确保安全使用,防止电灼伤。

2.6 手术标本保存交接得当:术中取下的手术标本,器械护士要严格分开放置,术后与手术医师及巡回护士共同核对无误后装在专用病理袋内,用10%甲醛固定,标识清楚,项目填写齐全。严格交接流程,妥善保管,三方签字,避免标本错误及丢失现象发生。

2.7 手术清点记录单填写及时、规范:手术清点记录单巡回护士要仔细认真填写,不得擅自涂改,确保无误,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

2.8 术后严格交接:术后与病房护士要严格交接,包括患者的生命体征、术中的用药、各导管、引流管是否通畅及病人的手术物品等都要严格交接,无误后方可离去。

3 讨论

手术室护理是临床护理的一个重要部分,其在病患的安全康复过程中处于一个基础地位,只有保障了手术的顺利实施,才能保障病患的生命安全。在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存在很多安全隐患,造成了护理管理质量下降,医患关系紧张,出现大量的医疗纠纷。[1]故此,我院手术室每月不定期的组织护士进行至少一次的护理安全隐患的排查,针对提出的问题给予高度重视。分析各护理环节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分析原因,提出下一步工作中的应对措施,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保障了患者的生命安全,避免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韩海霞.手术室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及解决策略.《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1年第12期.

第5篇

【关键词】手术室;安全管理;护理干预机制;应用

近年来,随着我院手术量的不断增多,手术安全隐患也逐渐增多,因此一套创新的手术室安全管理模式是必不可少的。本文针对20110年8月之前于我院就诊的4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存在的手术安全隐患,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如下文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选取2010年8月之前于我院就诊患者400例为对照组,均未实施手术室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同时选取2010年8-2012年5月进行手术室护理安全干预患者380例。依据患者所进行手术特点及个体情况,对其实施相应的护理安全干预方法。

1.2护理方法

1.2.1制定护理风险的管理机制护理风险护理机制的制定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应针对可能出现的护理风险,制定一套管理计划。首先对护理风险进行正确的识别,依据实际护理工作,针对存在的护理风险制定相应的管理计划,明确各种护理风险的防范措施,依据制定的计划于医院中实行护理风险的管理工作。同时还可根据医疗事故的处理条例,对以往存在的医疗问题进行分析,并吸取教训,以便对目前存在的潜在护理风险进行识别与确定。其次,应针对可能出现的护理风险制定相应的应急方案。比如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摔伤、烫伤及坠床等意外制定相应的护理应急方案,并可定期的针对相应的应急方案实施演练准备,使护理人员可以在患者发生突发护理事件时,以最快的速度及最有效的方法进行处理[1]。最后,应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制度,以便有事件发生时,可对事件的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制定相应的策略。在手术室护理中,发生意外事件的几率较大且难以预测,如术中患者发生压上、手术物品的清点不够清楚、患者的私密信息遭到泄漏等相关风险事件,都需在次日进行探讨与分析,明确事件发生的原因及总结相应的解决对策。

1.2.2手术室护理人员须定期进行培训针对手术室中的护理人员,应定期对其进行培训,并根据护理安全干预措施举行研讨会进行分析。在进行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应针对护理人员进行重点培训,尤其是一些护理理念较差、服务意识欠缺及缺乏稳定性格的护士,应对其进行全面的、整体的安全护理教育[2]。对于科室内部所发生的人员变动或工作内容的变动,应及时的按照实际制度进行考察,从而对其补充及落实,尽量减少手术室管理制度中的漏洞,定期的对手术室的安全进行管理干预。护理人员应该增强自身责任感,加强对患者的关心,了解患者的病程,以便按照“以老带新”的制度进行层级培训,并合理排班。

1.2.3提高手术室风险意识,制定有效的风险防范对策针对护理人员,手术室应定期进行培训,使其对相关科室内的护理安全策略进行学习了解,并及时将需要加以注意的地方指正出来,以便进行改善。还应该对手术室内的器械仪器、应用物品的放置规范程度进行检查,确定紧急物品的状态,是否能救急备用。

1.3观察指标观察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在手术室安全管理实施后的效果,其中包括护理干预的治疗、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发生护理缺陷的情况等。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

2结果

2.1手术室安全管理中常见风险及产生的原因见表1。

2.2实施护理安全干预后患者满意度及医疗纠纷差错情况比较见表2。

3讨论

手术室属于风险性较高、技术性相对较强及护理程序较为复杂的一个场所,同时对于护理人员的专业性格、专业能力及处理方式行为等心理层面都具有较高的要求[3]。因此创建一套有效的安全护理干预机制,对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进行干预护理,降低手术室事故发生率,是至关重要的。同时还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增强手术成功率,降低医疗纠纷差错发生率。所以在手术室的安全管理中,护理安全干预机制是可起到重要作用的,应给予重视。

参考文献

[1]李论,金仲品.严格实施手术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是减少护理差错事故的关键[J].当代医学,2011,17(22):12-13.

第6篇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729-2190(2007)11-0145-02

手术室是医院中一个高风险科室,其存在风险不仅对病人的健康和经济构成危害,也会给医院、医护人员的正常工作和医学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为了保证医疗安全,提高护理质量,现代医院管理者应正确识别、评估、防范、规避、分散和补救风险,防患于未然,获取更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1]。我结合实际工作体会,就手术室存在风险作出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防范对策,使手术室工作更优化、更规范、更安全。

1 手术室风险因素分析

1.1 环境因素

各种原因导致空气消毒质量不达标,如空调机内细菌造成污染,手术室内参观手术人数过多,周边环境或院内环境装修污染等,均可造成手术感染。

1.2 护理人员因素

护士专业知识水平较低,专科技术水平不足,临床经验不足及职业操守淡薄均对病人的治疗和护理造成一定的影响;且在护理工作中由于责任心不强,法律意识淡薄等均给病人带来不安全隐患。

1.3 管理因素

管理制度不完善或落实不到位;对可能发生或已发生的风险事件认识不足;手术器械物品准备不齐,造成手术延误;仪器设备使用不当,严重影响手术质量;电刀或监护仪电极片放置位置不适当而致皮肤灼伤;病人约束不当造成身体受伤;手术物品器械核对不清致遗留体内;标本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标本遗失或错乱。

其中,人员因素和管理因素是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影响较大的因素。

2 手术室护理风险防范对策

2.1 健全制度

成立专科质量控制小组,制定专科护理操作流程和质量标准,由高年资及高职称护理人员分管专科业务、管理、教学、药品、器械,及时发现护理缺陷,堵塞漏洞;建立应急预案,提升护士应急操作能力;并从思想上提高风险意识教育,树立正确风险观。对潜在的安全隐患和客观存在的各种护理风险进行系统识别和归类,分析和明确存在风险的易发环节和易发因素,建立一个安全规范的管理体系。

2.2 强化护士专科素质

落实培训制度、教学制度,制定手术室护理操作流程和质量标准,,强化新护士的专科培训,提升其应急操作能力,从根本上提高护士的素质和能力。原则上新老护士配班,利于把风险系数降至最低。

2.3 加强专科管理

2.3.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落实手术室四级查对[2],手术护士、麻醉医生和术者,在接诊患者、实施麻醉前、手术下刀前均须共同核对病人姓名、住院号、手术部位等,把好手术安全关;术中输液、输血、用药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巡回护士和麻醉师共同核对并签名;药品归类放置、标签清楚,并专人负责、定期检查。查对制度的严格执行是降低手术室风险的一个重要措施。

2.3.2认真执行手术物品清点制度

清点器械物品是手术室护理操作流程中不可忽视的环节。我们设立器械物品清点登记本由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共同点数、签名,并保存三年;特殊器械或小件物品固定容器放置,进入体腔必须用专用器械标识;体腔置入物必须做好交接班(口头和病历);物品掉地必须及时拣起并确认。认真执行器械物品清点,可把风险隐患消灭于萌芽中。

2.3.3落实安全制度

平车加防护栏,遇婴幼儿、烦躁或意识不清病人须上防护栏;平车滑轮定期定人检查、维护,以防跌伤、撞伤;术中注意病人约束带的松紧度、位置,不恰当均可影响病人四肢血运情况;使用电刀时,金属电极板须紧密接触皮肤,尽量使用一次性电极板,负极板尽量靠近手术区,并与病人身体呈纵轴垂直,电刀笔头不要接触不必要的部位,以防灼伤病人皮肤;骨科手术中,驱血带使用时袖带与皮肤间必须加垫布巾,正确遵循使用方法,以防影响肢端血运情况;皮肤消毒后注意残留消毒液对皮肤的损伤,必要时加铺布单,尤其是婴幼儿和中老年病人。落实安全制度是手术室护理中一个重要的管理环节。

2.3.4标本管理制度

设立标本送检登记本,切下标本须由术者确认,施械护士、巡回护士、送检员及接收人共同签名;多组标本可交巡回护士粘贴名称和序号[3];小标本要作好标记,防止丢失。

我们通过对常见手术室风险因素的分析和相应对策的制定,及时发现、评估护理工作中易出现风险的一系列环节,对潜在的安全隐患和客观存在的各种护理风险进行系统的识别和归类,利于在工作中有效处理、切实防范手术室风险,防患于未然,保证手术病人的安全。护理风险的防范既保证了护理质量的提高,又降低了医疗纠纷,

从而给病人建立起更规范、更安全的医疗环境。

参考文献

[1] 缪薇菁.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9):830

第7篇

(湖南省邵阳县第二人民医院外科 湖南邵阳422100)

【摘要】

护理指引(Nursing guide)其实是一个和临床护理工作质量之间相关联的概念,它是近几年才被医学界所提出来的。本文将对外科护理中的护理指引的内容与特点做一些论述。

关键词 护理指引;外科护理;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9561(2015)07-0098-01

护理指引(Nursing guide)其实是一个和临床护理工作质量之间相关联的概念,它是近几年才被医学界所提出来的。护理指引区别与以往的护理工作制度、护理流程、临床路径和护理指南。护理指引实际上可以看成是以上各项护理内容的集合体,基本上将以上的内容进行了一次取长补短的整合。护理指引通过集合以上几点中的优点,用以提高临床护理工作的质量。护理指引在外科治疗中手术占据主导地位,但术后护理工作同样也很重要。[1]护理指引的制定需要考虑到患者和护理人员双重的需求,并且护理指引必须深入到临床护理的各个环节。其实护理指引就是一个详细的工作流程,目前医院的护理操作尚未完全归于护理指引中,有时候就只有自己根据实际情况做详细的流程指引。本文将对外科护理中的护理指引的内容与特点做一些论述,并浅析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1护理指引的特点

1.1比护理指南更加深入与精细:

护理指引相同与护理指南,但它又高于护理指南。护理指南单单针对与护士人员,而护理指引的对象则更广泛,它包括护理人员、患者以及家属。护理指南的运用目的是指导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方向,或者优化护理工作内容。而护理指引不但将护理指南中的精华发扬光大,更在护理内容上做了一些调整与优化。因此,护理指引比护理指南更加的深入与精细。

1.2比临床路径更加的全面:临床路径中所包含的知识很全面、很具体,而护理指引工作有是优与临床路径的,因此它所涉及的护理内容必须有更加严谨的科学依据,并且这些科学依据还应当经过严格的临床实践考证。并且在护理指引工作中,一旦发生有分歧与争议的工作内容,则应当进行详细的说明。另外,在临床外科护理中还会出现一些特殊的情况,护理指引对于这些情况则都应当顾及到。因此,护理指引的制定人员在制定过程中,必须严格的、广泛的收集院内的相关资料,并经过反复推敲后,方可确定最终的护理指引方案,并实施与临床中的护士指导工作中去。

1.3更加严谨的工作制度:

护理指引要以护理工作制度为重心,在护理指引的内容制定上以及护理指引的实施上,都不可与现有的护理工作规范与制度相冲突。另外需要强调一点,临床中各项护理工作制度必须健全,唯有制度健全才能让护理团队拥有良好的执行力。护理指引若想达到一定的执行力,那么必须具有严谨的护理工作制度。

1.4 更加实用的操作流程: 很多医护人员习惯与将护理流程与护理指引同日而语,其实护理指引比护理流程所涉及的面更加广泛,护理指引相比护理流程所涵盖的内容更全面。护理流程仅仅只告诉护士该如何执行工作,而护理指引不光给护士指引工作,同时还会提醒护士为何要这样做,以及工作中应该注意的一些相关注意事项。虽然护理指引与护理流程有共同性——都具有操作性,因此都能够指导实际护理工作,但护理指引相对来说工作内容更加完善。

2护理指引的临床应用

由于护理指引所面对的科目很广,体系很庞大,因此在本文就不一一列举了。关于护理指引在外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我们可以大致分为:

2.1基础护理指引:

基础护理指引又可分为“病房基础护理指引”和“手术室基础护理指引”两大类。在这两大类中,手术室基础护理指引相对于病房基础护理指引的项目要少一些。[2]对于基础护理指引的内容大致可分为:(1)实施护理的目的;(2)实施护理的时机、指征;(3)护理中的注意事项;(4)具体操作流程。对于手术室的基础护理指引中,切记不可照办常规教条,因为手术室内的突况居多,其护理指引更多的情况下只能作为参考。

2.2安全指引:

在护理工作中每个环节都应该重视,它可能随时出先安全隐患问题。安全隐患是外科护理中重点注意的问题,安全隐患会随时引发医疗事故,造成医疗纠纷。因此在护理指引中,安全指引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安全指引的内容可大致分为:(1)安全隐患出现的原因;(2)相关防范措施的制定;(3)相关注意事项;(4)安全隐患的处理流程。而对于手术室护理指引工作来说,从接诊患者、开始手术、完成手术、患者复苏到将患者送离手术室的这一系列工作流程中,都涉及了很多的安全隐患防范工作。因此,对于手术室的护理指引工作,还应该有一套独立的安全指引项目。但无论如何,其目的都是希望加强医生与护士的安全防范意识,努力做好安全管理,防止安全事故的产生。

2.3用药指引:

药物的使用在护理工作中很常见,护理指引中的药物指引,便是指导护士安全用药的一项原则。[3]在院方管理层制度药物使用指引时,要切实落实用药的合理性与实用性。一般药物指引的内容可以归纳为:(1)识别药物名称;(2)认清药物的药理药性;(3)考虑药物副作用;(4)对药物不良反应的应急预案;(5)药物的用药途径(口服、注射);(6)根据实际病情判断用药计量;(7)用药注意事项。而对于手术室中,其不光有病房护理中所用的常规药物,而且还有一些特殊的药物,例如麻醉药。因此对于用药指引,必须注重安全性与实用性。

2.4医疗仪器使用指引:

在临床外科护理中,相关的医疗仪器的使用指引也非常重要。医疗仪器是精密仪器,并且在使用过程中有些是直接作用与患者身体上的,所以一旦出问题,那么后果可能就非常严重了。因此对于外科护理临床应用当中,护理指引中的仪器指引就尤为重要了。一般上,可将仪器指引的内容分为如下几点:(1)医疗仪器的名称、组成配件和彩图;(2)各个医疗仪器的作用原理以及适用范围;(3)各项仪器的运作时间说明;(4)使用仪器时应该注意的事项;(5)医疗仪器的操作。另外对于检查科室和病房护理来说,手术室内的医疗仪器更加的繁多,并且较为贵重与精密,因此应该重点关注。

参考文献

[1]朱清有. 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J]. 当代医学,2010,16 ( 12):21~22.

第8篇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安全防护;认知情况

手术室为医院的一个重要科室,有其特殊性,相对来说也是较为复杂的科室。手术室工作的医护人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因为手术过程中,会因各种原因引起事故[1]。护理安全直接反映护理质量的好坏,所以护理人员具有安全防护知识和意识,可以减少事故的发生,有助于手术的成功。这里我们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安全防护认知情况进行了调查,得出如下结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12名2014年8月开始在手术室工作的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平均工作年限9年,其中1~3年3人,4~14年7人,15~25年2人,年龄22~42岁。

1.2调查方法

根据护理人员在手术室的工作情况制定两份问卷,以不记名方式对其进行调查。问卷1周内全部收回,有效率100%。1.3分析方法根据问卷结果,对所调查的护理人员进行访谈。

2结果

2.1手术室护理人员的个人防护情况

结果显示,手术室护理人员个人安全防护意识均较薄弱,缺乏相应的防护知识。

2.2护理人员安全防护认知情况

结果显示,所有人员均未认识到手术室存在的潜在危险物品,甚至一些常见的潜在危险物品对大多数护理人员来说比较陌生。

2.3沟通结果

结果显示,护理人员认为戴手套工作不够方便,且并未发生因不戴手套而造成的不良后果;个别护理人员对传染病相关知识了解不够,接触患者体液或污染物时往往忽视戴手套的作用。所有护理人员都知道手术室工作中应直接用手传递尖锐器具;大部分护理人员知道术后应洗手,但仍有部分人员忽视这个流程;大部分护理人员会习惯性地将针帽套上;一些护理人员认为戴防护镜不舒服,会影响观察,所以不戴。

3讨论

结果显示,大部分护理人员能够认识长时间工作或压力过大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但对安全防护方面的认知不足,不仅缺乏自我安全防护意识,而且对一些常见的有害物和易传染病认识不够。工作年限在4~14年的护理人员自我安全意识较强,但仍有待提高。手术室护理不仅关系到患者安全,还会影响护理人员的自身安全,所以良好的护理是安全的保障[2]。医院应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保证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3.1进行岗前培训

因工作需要,手术室护理人员经常会处在危险的环境之中,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安全防护知识,具有安全防护意识。进入工作岗位之前,必须清楚安全防护的方法。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岗前培训核安全教育,不仅是对护理人员自身负责,更是对患者和医院负责。医院的护理部门应结合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对护理人员上岗前进行严格的安全培训。内容应包括:确保室内空气流通,以防空气污染;使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室内消毒;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做好自我防护,接触有危害性液体时要戴口罩、手套等,保护双手和眼睛;正确使用电刀,防止烟雾的吸入。

3.2定期进行业务知识学习,提高安全意识

除了学习必要的安全知识外,护理部门应定期组织业务学习,学习各种手术操作流程及解剖知识,清楚手术中使用到的各种器具,知晓手术室护理存在的危险因素。严格规范护理操作,术前了解患者情况,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特别是对传染病患者,要提前做好防护措施;术中保证良好的工作状态,集中注意力,做好细节工作;术后对使用过的器具进行常规处理。如使用过的注射器进行集中毁形处理,接触到的消毒剂、麻醉剂、X线等做好个人防护,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实施急诊手术的时候,因对患者了解不够充分,故均按感染手术的程序处理,尽量避免感染源扩散,对有感染性伤口或HBV呈阳性者手术时,手部皮肤有破损的护理人员不应参与。

3.3建立健全手术室规章制度,确立防范措施

(1)加大监管力度,确保安全防护措施落实。医院管理层应重视手术室的安全防护工作,根据工作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并定期检查制度的落实情况[3]。对护理中使用的安全防护用具要确保质量和数量,避免因为防护用具不足或质量问题而造成对护理工作者的伤害;为护理人员安全的工作环境,最大限度地降低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2)建立健全信息反馈机制。医院管理部门应为各部门提供畅通的信息反馈平台,建立健全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使手术室护理人员能够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和防控对策,得到反馈后,相关部门应及时展开调查,根据情况提出解决办法,保整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安全。以外,护理部门应定期召开安全分析会,找出工作潜在的安全问题,针对问题寻求解决办法,尽可能在手术前将可能出现的问题或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解决,最大限度地降低安全风险。

3.4成立安全防护干预小组

由科室的护士长以及护理骨干组成一个安全防护小组,根据在工作中的真实情况,分析讨论,帮助医院健全手术室相关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制定应急预案。护理干预小组对各项制度及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确保各项规范制度落到实处。定期组织手术室护理安全问题排查,尽早发现安全隐患,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防护的管理水平[4]。

4结语

调查结果显示,手术室的护理工作经常处在充满危险的环境之中,护理人员的安全与健康是必须关注的问题。针对大多数护理人员对手术室存在的安全防护风险及相关防控措施认知不足,缺乏安全防护意识的情况,医院应加强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采取可行措施,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岗前培训,提高其安全防护意识,保证护理人员的安全,促进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古力米热•牙生,热孜万古力•铁木尔.手术室护理员职业安全防护认知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J].全科护理,2014,32(11):1041-1043.

[2]李风玲.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安全防护认知情况调查及干预对策[J].中国农业卫生,2016,7(13):61-63.

[3]关毅.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5):88.

第9篇

【关键词】细节管理;手术室;护理

细节管理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中,围绕管理战略的实施,将每一个管理环节的数据化精确化,不忽略细节上的问题。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医疗效果和患者的安全。在工作中忽视细节,造成遗漏,一旦发生事故则后患无穷。2013年12月-2014年6月,宁夏人民医院手术室将细节管理应用在安全管理中,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应用体会总结如下。

1 术前细节管理

1.1 做好术前访视工作

手术患者对术前访视需要100%。术前一天到病房,查阅患者病例,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并面带微笑自我介绍,正确运用沟通技巧,为患者介绍术前注意事项、手术麻醉方式、介绍同类手术成功的病例等,以减轻患者的紧张、焦虑、恐惧心理。与患者沟通时要注意细节,了解不同患者各异的心理状态,选择合适的语速、语调及声调;合适的时间及相关话题进行有效沟通,让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

1.2 安全接送、搬运患者

手术患者坠床也是手术室安全隐患之一。评估手术患者,提高安全防范意识,防范于未然。注意检查平车、轮椅应完好、灵活、无损坏,安全带备用状态,接送时使用安全带保护,正确搬运,婴幼儿、语言不通、躁动或意识不清者,时刻应有人在旁守护、约束,防止患者坠床、摔伤。

1.3 规范手术室制度及操作流程

手术病人接送流程、特殊病人防护、患者约束方法,各种摆放,坠床、意外事故应急和处理,批量伤员救治、麻醉突发事件抢救等。注重年轻护士的培训,成立质控小组,由护士长、高级职称护师、高年资护士组成,成员必须精通业务,熟悉质控标准,不定期考核护理文件、仪器设备、院感监控和临床带教工作。发现护理缺陷和漏洞,通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组织大家分析、讨论,提出整改措施,在今后工作中及时反馈整改效果。对发现问题,积极主动排除安全隐患的护士给予肯定、表扬和绩效奖励。

1.4 加强物品、仪器设备的管理

物品放置有序,定期检查制定仪器设备使用的操作规程及保养使用档案,做到定点放置专人保管定期检修,随时处于备用状态。加强特别是新进人员和低年资护士,能熟练掌握仪器设备的使用及常见报警的处理,保证手术的正常进行。

1.5 避免手术感染

严格执行医院消毒技术规范,认真落实清洁卫生制度和消毒隔离制度,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要求,严格医疗垃圾分类管理等。做到手术间空气洁净度达标,手卫生及手消毒,手术室环境卫生学监测等合格。

2 术中细节管理

2.1 人性化细节护理

手术室室温适宜,减少不必要的暴露,注意保暖。术中不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清醒的手术患者给予一定的解释,及时询问患者有无在使用吸引器、电刀等会紧张不适,解除患者恐惧心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意识,防止皮肤损伤等。

2.2 严格执行物品清点及查对制度

在开、关胸腹腔前均应共同清点器械、纱布、纱垫、缝针、棉片、刀片等物品数目,每遍2次,并详细记录。复核保证与手术前的物品数目相符,才可关胸腹腔,严防异物遗留体内。认真执行查对,防接错、做错手术部位、建立手术室医嘱本,按医嘱给药并签名。制定常用药物配制标准卡以方便护士配制和确保剂量准确,便于使用前查对;术中复诵使用药品,防止用错药,并保留安瓿。血液加温至34℃左右为宜。不同输注对象的血液应分开加温,避免在同一容器内实施多个病人血液加温,避免一起加温后取错血。术中取下的标本需经医生确认是否留取,不可自行处理或丢弃,由巡回护士放入备好的标本袋内,在标签上写清患者的姓名、床号、住院号、标本名称,将手术标本登记并签名,及时送病理科。

2.3 规范护理文件书写

准确、及时、客观、真实,无涂改,器械护士、巡回护士自行签名,不允许代签名。加强对护士专业理论与专科技术规范化培训,提高护理文件书写质量,提高年轻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加强风险管理监控即采取防范措施,促进低年资护士的专业水平。

3 术后细节管理

术后访视患者,关心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展示了手术室护士良好形象,拉近了手术室护士与患者的距离,增强患者对手术室护士的信任,提高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第10篇

【关键词】手术病人;无缝隙;交接

治疗疾病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手术,手术病人由于处于麻醉或其它相关因素,在交接过程中存在各种各类的安全隐患,怎样保障手术病人的安全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下面就本院手术病人术前、术后交接流程中安全隐患细节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确保手术病人交接中无缝隙,主要体现在以下细节方面。

1临床资料

本院2008年手术病人10320例,病人交接过程中与护理工作过失有关的细节安全隐患45例,其中术前镇静剂未注射就实施手术的病人4例,围术期抗生素漏注20例,未按时输入抗生素11例,术前准备时活动假牙未取出2例,术前准备时未戴腕带4例,术前运送途中病人跌倒1例,术后运送途中滑轮床出现故障,下坠引起纠纷1例,与护理记录不连贯有关的纠纷2例,妇科阴道内遗留纱布1例。

2预警安全隐患发生的细节

2.1术前交接查对问题:(1)接错病人 由于病房护士与手术室工人未能按规范对病人、病历进行当面交接,只有手术室工人单方凭手术通知单来病室接病人,容易导致接错病人,尤其是迁床的病人、同名同姓的病人、术前紧张及应用镇静剂后不能正确回答问话的病人;(2)术前镇静剂、围术期抗生素漏注或未按时输入 常见于连台手术的病人,因手术时间不确定,术前镇静剂、围术期抗生素一般在接到手术室通知后才执行,如果不认真核对,有可能导致病人未能用药即送入手术室行手术。本组2例术前镇静剂未注射就实施手术的病人,为病室医生接到手术室电话通知送连台手术后,医生未与护士核对病人是否已执行术前针医嘱就直接叫工人送病人进手术室,手术室护士、麻醉师也没有核对病人术前针是否已执行就给病人实施麻醉;围术期抗生素漏注或未按时输入,为手术室护士未根据手术时间提前30分钟通知病房做术前准备,使术前围术期抗生素未能按规范用药;(3)活动假牙未取出,阴道内纱布遗留 由于个别护士对病人有无活动假牙未进行检查及交流,直至麻醉师麻醉时才发现病人有活动假牙;妇科阴道填塞纱布数量未进行书面记录及交接,导致手术后取出阴道内纱布时因不知数量而至阴道内纱布取不尽、遗留的情况。这类护理缺陷虽可补救,但易导致病人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不满,也是医疗纠纷的隐患。

2.2途中转运问题:护送途中病人管道脱落、坠床、跌倒等,主要是由于术前、术后对病人情况评估不足,准备不当引起。如术前肌注镇静剂的病人接病人时不按规范用平车接送而让病人自行走路,在途中因镇静剂发挥作业后病人跌倒;术后病人处于麻醉半清醒状态,烦躁不安,运送途中未采取安全防范措施,或因平车、床铺故障至意外情况出现。本组1例术后病人运送回病房时因调节滑轮床时床铺突然下降,病人虽未跌倒,对病情也未造成不良影响,但病人家属却提出很多要求,不仅给医院带来经济上的损失,也影响了医院正常的工作秩序,给医院造成负面影响。

2.3术后交接问题:(1)如术中出血量、病人生命体征、特殊用药或有无抢救等麻醉师未逐项与病房护士进行交接,导致观察不到位,病人有并发症出现;(2)管道管理不到位。术后一般只有护士跟麻醉师送病人回病房,主刀医生一般很少能与病人同时回病房,所以对各种留置管道的数量、引流部位、导管是否夹闭等交待不全。

2.4缺陷记录问题:麻醉记录不全面;术中护理问题护士未记录;病人入室、出室的时间与病房护士记录的时间吻合不上等。2008年10320例手术病人,有20.1%手术室护士记录的病人入室与出室的时间与病房护士记录的时间吻合不上;10.2%术中病人的护理问题如引流液量、皮肤情况、置管时间等护士没有记录。一旦出现医疗纠纷,则难以举证。 转贴于

3细节探讨的实践

3.1强化安全意识教育:我们强化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安全防范意识,要求护士在任何时候都应把病人安全放在首位,认真落实各项护理核心制度,不能违反护理常规及规章制度,不能给病人提供不规范的服务。医院还定期开展安全知识座谈会,学习有关安全规定和工作制度,护理部每季度开展护理安全研讨会,分析护理工作存在的安全隐患,提醒护理人员增强工作责任感,规范护理行为。

3.2制定安全管理制度

3.2.1护士交接制度:术前接病人时病房护士亲自把病人、病历、物品等准备妥善,与手术室护士及工人采用双向核对法认真查对,包括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床号、病例号、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皮肤准备情况,有无过敏史、术中带药、X线片、特殊物品及术前各项医嘱是否执行完毕,无误后方可交接。

3.2.2病人识别制度:“中国医院协会2007年患者安全目标”中明确指出医院药切实保障患者安全,做到患者安全识别,并且要严格防止手术患者、部位及术式错误的发生[1]。本院建立“腕带”识别标示制度,要求所有手术病人相关资料,如姓名、科室、性别、年龄、住院号,手术室护士接待病人时不仅查对患者、病历、手术通知单、还要查对病人手上的标识带,确认标识带、病历、手术通知单完全一致后才送入手术间施行手术,标识带的使用进一步完善了手术安全措施,对防范医院护理差错起到很好作用。

3.2.3病人转运制度:强调术前肌注镇静剂的病人,必须用平车规范接送;对躁动、意识不清的病人,接送过程中加护栏,避免病人肢体伸出栏杆外,必要时加约束带,且护士不得离开病人。运送病人的担架车、滑轮床要设专人定期检查维护,每次使用之前都要检查其性能及安全性,以确保病人运送途中的安全;运送途中各管道要妥善固定在醒目位置,以便能随时观察处理。

3.2.4麻醉交接制度:病人由于麻醉、手术的刺激及药物的作用,往往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呼吸、心律、血压的变化及辅助用药时出现异常的兴奋或抑制等,为预防麻醉术后意外及并发症的发生,我们规范麻醉师与病房护士之间的交接程序。即术后病人必须由麻醉师和手术医生从手术室护送至病房,接班护士及时到位,由麻醉师报告接班护士应掌握的内容,如手术名称、术中生命体征及最近一次血压的情况、麻醉的效果及辅助用药、用药的途径、用药的时间、剂量,输血输液量、尿量及尿色,术后各种引流管、输液管、尿管、氧气管、镇痛泵是否通畅及管理要求等,护士核对病人的血压、脉搏、呼吸、神志、伤口敷料及管道情况,有不相符的及时反馈给麻醉师。以便及时对病人进行处理。

3.3规范交接记录单:护理文件是医疗事故处理中的法律依据和凭证,是患者救治的真实反映,也是评价治疗效果的科学依据。以往我们只有危重或全麻的病人才填写转科或手术交接单,其它麻醉的病人只有口头交接班,对病人的管道交接、术中用药及生命体征的交接不够规范。未提高手术病人交接质量,从2009年起,我们对所有实施手术的病人都填术交接表,即病房护士将术前病人的准备情况、术前用药、物品准备、入手术室时间记在手术交接表上,术后手术室护士再将病人用药、管道、皮肤情况、出手术室时间等记在交接表上,回病房后病房护士与麻醉师交接的同时核对交接表上各项记录是否与病人情况相符,如相符则双方在交接表行签字,不相符的项目则与手术室护士再次查对证实,此表的应用,加强了护士的工作责任感,杜绝了术前准备不充分,术中监测不到位,术后交接不清的现象。

4讨论

多年来,各医院手术病人的交接已形成固定的模式,医护人员往往认为手术病人经过层层把关,不会有任何差错发生,久而久之存在麻痹大意心理,对病人交接过程中的细节问题预见性不足,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易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而病人从病房到进入手术室,接受手术,到手术完毕的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能酿成严重的后果。在工作中需要科与科之间的协调配合,因此,加强手术病人无缝隙交接是保障护理安全,预防和减少手术缺陷和差错事故发生的关键。

第11篇

【关键词】手术室 供应室 一体化 手术器械

中图分类号:R197.3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301-02

随着外科手术的迅猛发展,在无菌方面对手术环境、手术器械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手术量的增加,器械周转效率高,创建更加洁净的手术室是外科手术发展的必然需要[1]。以往由于手术器械从手术室到消毒供应中心需要经过很多环节,常常在手术室与供应室交接手术器械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容易出现已灭菌手术器械不能及时供应或手术器械丢失,以及手术室护士器械清洗质量难以达到要求等,因此影响了手术的进行[1]。医院为了提高医疗安全,避免医疗纠纷,即将实施手术室与消毒供应室一体化管理的新模式,现参考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1 手术室与供应室一体化运作模式的前期准备

1.1 设备配置与环境科学布局

医院自意识到旧模式的不利之处后,计划将手术室进行重新规划,使手术室与供应室能够直接相连,建立手术器械、消毒物品的专用通道,专用电梯,为手术室与供应室之间物品的传输提供方便的通道,使环境布置更加合理,更加人性化。此外,徐宇红等研究显示[2],还需要对供应室的清洗及消毒设备进行检修与评估,淘汰一批陈旧的设备,更新现代化的消毒设备,例如:全自动器械清洗消毒机,高压水枪,超声波清洗机,高压气枪,干燥柜,低温甲醛蒸汽灭菌器,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各种清洗架,清洗筐,灭菌框,开放性灭菌存放架,纸塑袋封口机,并配置各种运输车等。此模式可大大提高供应室的硬件设备,为其工作打下基础。

1.2 合理的人员配置

由于在供应室的护士对专科业务知识水平较差,对手术室的运作以及对手术器械及物品的了解相对较差。钱黎明等研究显示[3],应该将供应室的护士派送到手术室跟较资深的护士学习手术器械的名称,用法及手术器械的包装、整理规范,还可成立专门负责手术室器械和敷料清洗、包装以及打包工作的专业小组,是手术室与供应室的器械物品交接流水线化,提高工作效率。还可将常用的器械包名称总结成册,供大家学习的同时可作为手术室护士与供应室进行交接时清点物品的明细,严格把好质量关。

2 一体化运作流程

2.1 核对器械

每次手术结束后,巡回护士要与器械护士再次核对手术器械和物品,避免器械的丢失或遗忘患者身上,待核对无误后由巡回护士需要在手术器械清单上签名。为避免器械上的血渍变干难以洗净,随后由器械护士用酶清洗剂对将手术器械进行预处理,将器械清单和器械一起放入筐中并作标记[4]。如果有乙肝、艾滋、梅毒等特殊污染的器械应作特殊显眼的标志,然后送供应室作特殊处理。

2.2 清洗器械

供应室护士在接收器械物品时,也必须首先根据器械清单进行核对,如有不妥之处应及时反馈给手术室,明确原因;如果核对无误,将开始清洗。应将器械的关节轴、关节面完全打开,使清洗液能够达到以便刷洗干净,对于一些器械管腔较为难清洗的可用高压水枪或用细长的毛刷来帮助清洗。

2.3 检查与包装

手术器械在经过清洗机的清洗、烘干、打油后,护士应对器械进行检查,对于没有洗净、关节不灵活或有损伤的器械及时进行相应的清洗和检修工作,然后由护士根据每个手术器械包的要求对消毒合格的器械进行整理包装,注意应在包装内应放入消毒灭菌指示条,在器械包的表面注明器械包的名称,消毒日期以及打包者的姓名,为手术能够安全进行提供保证。

2.4灭菌与运输

可耐高温的物品通常用高压蒸汽灭菌法,不可耐高温的物品可用环氧乙烷灭菌法。灭菌后的物品须通过无菌物品专用通道直接送达手术室。手术的护士按器械有效期的先后顺序放入无菌物品存放室备用[5]。

3 一体化运作的优势

3.1改进了手术器械和物品的系统流程

手术室与供应室一体化运作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正不断在实践中得到应用与推广。李先锋等资料中显示[6],实现了手术器械从回收、清洗消毒到再供应到临床应用过程中质量的连续性。经过供应室护士的处理,更能保证器械的彻底清洗,这是保证消毒灭菌效果的基础,因为任何残留的血迹、蛋白质都有可能妨碍微生物与灭菌介质的接触从而影响灭菌消毒的效果[3]。提高了手术器械的清洗、灭菌质量,使手术器械的处理更科学、合理,为医生手术的安全与成功提供了有力的保证,提高了手术室和临床的工作效率。此外,供应室护士对器械正确的清洗方法和检查,还有利于器械的保养,可延长器械的使用寿命,降低器械的损耗,节约医疗资源。

3.2有利于资源共享,降低医院成本

医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必然要求手术和护理的专业化。张穗研究中表示[7],手术器械作为手术治疗的重要工具,数量的充足、性能优良、零部件完整是保证手术进行的必要条件。手术室护士在手术护理方面更为专业,但是未参加过供应室专业培训,器械清洗质量难以达到供应室的专业化水平。施行一体化运作管理模式后,大大减轻了手术护士对器械精心清洗的工作,使其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手术配合中去,节省了接台等待的时间,加快了手术室的运转,同时也使供应室的工作内容丰富起来,供应室人员的价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样有利于医院整体资源的共享及高效利用,从而降低医院成本。

4 小结

手术室-供应室一体化运作流程有序而高效,有利于手术器械的保养和管理,使术后器械清洁质量走上专业化的道路,有利于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的不断提高,为了手术的顺利进行做出贡献,使手术室的护理工作形成良性循环,提高工作效率和社会效率。王建英等研究中显示[8],实施一体化运作后可显著提高手术室器械的消毒灭菌质量、无菌包合格率及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降低器械的遗失及损耗发生率,提高手术室的工作效率,延长了器械的使用寿命,避免了由于手术器械质量和数量问题给病人带来的安全隐患,值得借鉴学习。

参考文献

[1] 梁云连,王涵,朱玲伟等. 手术室与供应室一体化运作中手术器械的管理[J].中国护理研究杂志,2008,22(7):1864.

[2] 徐宇红,戴小明,李小娜等. 6 Sigma管理模式在手术室与消毒供应中心一体化手术器械管理中的应用[J].2010,45(10):927.

[3] 钱黎明,钱倩健,王雪晖.手术室与供应室一体化运作的探讨[J].上海护理,2003,10(2):54.

[4] 王建英,孙瑞敏。手术室一供应室一体化运作中手术器械管理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中外医疗,2009,5(23):87.

[5] 周晓丽,谢自茂,曾维渝,手术室与供应室一体化运作初探[J],华西医学,2006,21(1):155-156.

[6] 李先锋,魏先,秦超等,手术室与供应室清洗器械一体化管理体会[J],家庭医药,2010,13(8):85-86.

第12篇

关键词:术中输液;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护理安全是指护士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严格遵循护理核心制度及操作规程,确保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伤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在当今医疗技术日益发展的形势下,患者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护理又是一项涉及维护和促进入健康的医疗活动,具有专业性、服务性的特点。输液技术的广泛应用,增加了输液实践的护理安全隐患,认识和防范输液实践存在的安全隐患,提高输液安全与质量,都是非常重要的。在术中静脉输液给药可保证物迅速吸收、快速起效和长时间维持,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和维持麻醉状态的重要手段。现将手术室临床护理工作中常见手术患者术中输液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如下。

1 护理安全隐患

1.1 护士法律意识较淡薄部分护士法制观点淡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目前患者自我保护意识逐渐在提高,特别是社会新闻媒体对许多医疗案例及违规行为的曝光,以及在新的医疗处理条例的引导下,人们就医过程中越来越注重自己的权益。患者会观察和了解医疗护理过程中存在潜在的可能出现的问题。

1.2 护士责任心不强,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护理工作的规章制度和护理操作常规都是护理前辈呕心沥血的结晶,也是用许许多多的经验和教训积累而成。对护理各项核心制度掌握不够,执行不到位,就会发生制度风险[2]。近几年随着医院的发展,进入临床工作的低年资护士所占比例较大。他们经验不足,工作责任心不强,"慎独"意识不强等因素导致护理行为不当或过失,甚至出现差错、事故,给患者和家属带来不安全感或不良后果。

1.3 护士专业技术水平和理论知识较低 目前护理专业技术发展迅猛,对护理人员素质及专业技术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而现有的护士知识结构不同,缺乏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等方面的知识,高、精、尖专业技术掌握不好,缺乏自我提高的能力和继续教育的机会,处理问题时在技能、理论等方面不能满足现代护理发展需要。

2 手术过程中静脉输液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因素分析

2.1药品因素

2.1.1药物的外包装比较相似,容易造成混淆,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护士未按照"三查七对"进行认真核对,导致液体输错。如现在有很多软包装液体,外观都很相似,如果核对不仔细,就有可能将液体输错。

2.1.2个别药品存在质量问题,如液体出现杂质,有的液体因温度升高而发生变质;还有液体包装质量的问题,如瓶口松动,瓶身有裂痕等。

2.2护士操作技术因素

2.2.1穿刺因素手术室患者采用的留置针大都比较粗,在穿刺的时候大部分患者对疼痛反应明显,很容易造成穿刺不成功。在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前护士没有正确评估,造成血管选择不当,如腕部、内踝等关节活动处静脉难固定,易导致局部回流不畅,留置针脱出血管外,而引起局部肿胀、液体外渗。置管时由于技术不熟练,没有掌握好进针角度及速度、送管时机及退针芯手法等技术要点,穿刺时过多来回移动,损伤血管内壁,导致通透性增加而引起液体渗漏。

2.2.2护士无菌观念不强违反无菌操作原则,造成操作过程污染,如污染液体瓶口、加药操作时手污染注射器轴芯等,导致药液污染;皮肤消毒区域被污染、穿刺时针头被污染等等,都容易引起医源性感染。

2.3术中巡视不够及时

2.3.1输液中巡视不够:当发生渗漏;输液贴膜粘贴不妥当,导致套管针脱落,液体未输入等情况未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

2. 3.2药物不良反应:主要针对抗生素类药物,患者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

2.3.3空气栓塞:更换液体衔接不紧密,莫非氏滴管滴空,未能及时更换液体而导致空气栓塞。

2.3.4巡回护士对于老年、小儿、心肺疾患的患者,必须严格遵医嘱控制输液速度,防止加重心、肺负担,发生心力衰竭或肺水肿等并发症。

2.4输血的护理安全隐患:在输血前,未检查血袋有无渗漏,血液有无絮状物、浑浊、颜色有无异常,是否超过有效期等,发现问题,未能迅速与血库取得联系,报告手术医师,妥善解决。

3 防范措施

3.1 学习法律法规、强化法律意识 。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特别需要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传染病防治法》等与护理人员关系密切的卫生法律法规有所了解,认真履行岗位职责,遵守职业道德,在学法、懂法的同时,学会尊重患者的权利。认真履行告知可能出现风险的义务,用法律武器保护护患双方的权益。重视护理队伍的建设和发展,改善护士的工作条件,保障护士的合法权益,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营造"尊重护士、爱护护士"的氛围。

3.2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利用晨会、小讲座进行安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规章制度学习,培养护士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慎独精神。修订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操作流程,如交接班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抢救制度、给药制度等,组织全科护士认真学习、组织实施,并检查考核。对违反规章制度的人员进行批评、教育、惩罚,按情节轻重处理,提高督查力度。

3.3 丰富各学科知识,提高护士综合素质。长期以来的护理传统,护理人员处于医疗服务的主导地位 。随着病历的公开,需要护士有丰富的专业理论和全面的知识结构。因此,护理人员必须熟悉各方面的知识信息,掌握扎实的医学理论和娴熟的护理操作技术,特别是现代整体系统化护理要求护士针对不同患者不同阶段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在与患者交往中,护士应具备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横向知识。

4采取相应对策,预防潜在的隐患

教育护士从思想上认识到安全意识是保证护理安全的前提条件,经常进行安全教育,使护士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观念,不断增强安全意识,落实护理安全措施。

4.1开展安全教育加强护士在使用静脉输液时的安全意识,严格检查液体质量,一定要对光检查。认真仔细检查液体名称,有效日期。

4.2开展安全教育,提高护士使用静脉留置针的安全意识。

4.2.1重点掌握病情、用药,根据息者的不同情况制定计划,选择不同型号的留置针。

4. 2.2由年资高,对静脉留置针有经验的护士向新护士讲解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方法、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科室曾经发生的意外,对并发症及意外案例进行分析和警示教育,讲解和分析静脉留置针所致并发症及意外的后果。

4.2.3严格无菌技术:护士在穿刺前充分洗手,在穿刺过程中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进行。

4.3及时排除输液故障。在给患者输液过程中,巡回护士应该加强巡视查看液体是否通畅,如发现输液故障要及时排除。常见的输液故障大致有以下几类:

4.3.1液体不滴原因是套管针紧贴血管壁,这时应调整套管针方向酌情轻移针头,重新妥善固定。

4.3.2输液瓶位置过低影响输液的压力,需抬高输液瓶位置。

4.3.3针头滑出血管外造成局部肿胀或针头阻塞,无回血时应拔出针头选择血管重新穿刺。

4.4为避免术中过敏及液路不畅造成事故,应密切关注患者术前主诉,如有无过敏史、是否疼痛、用药有无不适反应。有些患者对酒精过敏,如果术前访视得知此情况就能避免消毒时使用,避免不良状况的发生。有些患者对胶布过敏,如果我们能多问一句,就能避免术后患者皮肤过敏起水泡,可减轻患者负担,减少手术创面难以愈合的情况。在面对重大手术或患者为体弱多病型时,输液通道应开通两个以上,避免术中无法快速输入液体、血液,而造成严重后果。为避免用错药、输错血,术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使用任何药物时,应与麻醉师共同核对药名、浓度、剂量及有效期,如有字迹不清或怀疑污染则禁止使用。执行口头医嘱时,执行前需复述一遍,并做好三对(对药名、剂量及用法。)

4.5准备取血时将输血单内容与患者病历核对,避免取错。取血后与麻醉师再次检查输血装置是否完好、血的有效期、血的质量,核对床号、姓名、病历号、血袋号、血型、血的种类、剂量、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等。输血时密切观察患者反应,输血后将输血袋放置24h,确定未发生输血反应后,毁形处理。

5 结论

综上所述,影响输液安全的因素较多,作为护理人员应认真履行护士职责,重视并尽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和患者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患者在就医过程中的安全状况日益受到重视。护理安全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严格的规章制度,规范的护理行为,娴熟的护理技术,先进的医疗设备,以及护理人员强烈的责任感,才能保障护理安全效果。只要认真学习正确合理的用药知识,熟练掌握正确的输液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就能保证静脉输液安全,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护理安全是实现优质服务的关键,是防范和减少医疗事故和纠纷的重要环节。通过分析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完善防范措施,规范护理行为,切实为患者提供安全、放心、舒适、安全充满人文关怀的护理服务,做好最基本的治疗和护理,保障患者安全是护理工作永恒的主题[3] 。

参考文献:

[1] 马春霞,刘东英.血液内科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J].医药论坛杂志,2010,12(31):205-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