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职业学校总结

职业学校总结

时间:2022-11-15 00:11:0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职业学校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职业学校总结

第1篇

随着各级各类学校的不断扩招,职业学校学生的整体水平有所下降,因而与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而如何尽快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构思灵活多样的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课前要精心准备、构思灵活多样的教学环节,充分发挥直观教具的作用,利用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结合准确、风趣的语言,使学生视觉、触觉,以及听觉都得到充分的调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达到我想学和我要学的目的。教学中,教师可将枯燥呆板的知识,总结成朗朗上口、易懂好记的口诀。形象生动的语言,使呆板乏味的讲解变成极富感染力的愉快体验,使学生很易记住,并能主动应用于日常生活之中。另外,还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这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动画及幻灯片中弄懂复杂的内部结构,明白零件的相互配合,清楚视图的前后关系,学会立体的空间想象。

二、巧设情境。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的同时,教师还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以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为原则,学会应用知识为目的,巧设情境,讲练结合。在学生做练习时,教师要准备难易程度搭配的题型,让学生根据对所学知识掌握的情况进行选择,让学生在听懂课的基础上,时常有体验成功的惊喜。分层次教学使那些理解能力弱、形象思维差的学生克服了怕丢面子的心理,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之中。从而有效地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同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已学过的知识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逐步养成自学的习惯,并掌握自学的技巧。如可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并以竞赛的形式进行练习,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既培养了良好的学习态度,又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另外,课后作业可采取多种形式,既可以是书本上的课后练习题,也可以是学生自己找的题,或者是将学过的知识归纳、整理、概括出来等等。这样,可使学生选择感兴趣并有能力完成的题目,既有效地杜绝了作业抄袭的现象,也培养了自学能力。总之,面对现阶段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教师还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要满腔热情地对待每一名学生,让每名学生都能深切地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及爱护,从而使学生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

第2篇

我校在教委、民政局、劳动局领导下,严格遵守国家纪律、法规和力量办学条例,认真及时完成各局布置下的各项工作。学校教职工勤勤恳恳做好每一天的教育管理工作。校领导视教育质量为生命,办学十七年来在教育管理上不出一点差错,使每个学生充满信心而来,学成学业喜悦而去。

我校年教育中主要做了以下几点工作

一、教育方面:

为了使学生能学到真正的技术,在工作中发挥作用,在社会上有更强的竞争力,加强学校的教学信誉。我校增设新的实用型专业课:如服装专业英语、服装材料学,服装针织,引进国外先进教育经验,邀请日本、韩国老一辈“红帮”传人及服装设计师来校讲课,邀请中纺大教授李兴刚、张文斌来校讲课,聘请企业中的行业主管技术师来校讲解现代企业新技术,聘请中纺大教授王传铭、服装学院院长毛大龙为学校名誉校长,使我校在年在教学与教学工作上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年7月经市劳动局考核评定,由省劳动厅核定我校为省级办学先进单位。年月经省劳动厅考核评定,我校被国家社会劳动局保障部平为先进办学单位。

年我校共收人培训生,人中专生,名中级工培训。开办了一个成人高复班,目前学校教育,及教学工作正常。

二、引进师资,提高教育质量

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学校不惜重金聘请企业技术师上课,如针织打样。聘请宁波针织有限公司技术厂长苏意培老师上课,梭织打样聘请杉杉集团打样师老师上课,电脑cad聘请洛兹集团cad室主任老师,服装专业英语聘请省纺院王坚老师上课。他们这些老师加盟使学校学生真正学到专业技术,提高教育质量,使我校的教学信誉,有了一定的保证。

三、扩大教育思路,多方面办学

我校目前有大专,职高,中专,培训。同宁波纺工大合作开办服装大专,同市成人学校合作开设中专,同宁波服装学院合开办了宁波服装学院培训中心。

四、扩大就业门路与企业结对

学校经过年办学与宁波服装企业已有了一定的就业网络,招聘企业从原来附近服装企业扩展到外省市企业,如福建、广州、温州各服装企业从网上查到学校,来电、来人招聘我校学生。宁波目前有多家的针织服装厂,又其缺少针织打样师,来校招聘学生的企业几乎每天都有。如奉化国泰针织有限公司董事长亲自三次上门招聘我校学生,我校学生在实践中超过高校毕业生的实际工作,目前国泰董事长同我校订下了深厚的交情。

第3篇

会议现场

7月17日,2013年全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工作总结会在镇江召开。省教育厅副厅长杨湘宁出席会议并讲话。

杨湘宁在讲话中,首先对今年参加天津大赛期间的系列活动江苏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肯定。他说,在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作品展洽会上,江苏以“信息化引领职业教育现代化”的主题特装展得到了国家副总理刘延东同志的高度关注和赞扬。在“我的中国梦”主题演讲会上,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陆圆圆同学从全国150多位选手中脱颖而出,以其清丽脱俗的气质和主题鲜明、声情并茂的演讲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并得到了教育部鲁昕副部长的亲切接见。

杨湘宁说,在今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我省中职组共187名选手参加48个竞赛项目的比赛,共获得80个一等奖,45个二等奖,11个三等奖的好成绩,其中19个项目夺得一等奖第一名。他说,成绩是值得肯定的,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技能大赛制度认识不到位。二是技能大赛“四覆盖”仍不完全。比赛并没有做到全面覆盖所有的学校,所有的学生,所有的专业。三是技能大赛成果反馈教学仍不充分。很多大赛的成果还没有完全应用到日常教学中去,真正达到用技能大赛引领课程改革的目的。四是技能大赛经费保障不到位。有的地方对技能大赛获奖的选手和教师的奖金都还没有落实到位,没有设立专项经费,严重影响了大赛的质量。

杨湘宁要求,一要充分认识技能大赛的重要性。积极推进技能大赛“四覆盖、四促进”,实现技能竞赛由阶段性工作向常态性工作的转变,由部分师生参与向全体师生参与的转变,真正形成“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的良好局面。二要进一步提高技能大赛组织管理水平。加快推进技能大赛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建设,全面提高技能大赛组织管理水平。三要加大对技能教学研究基地的建设。研究指导省内技能大赛的组织,项目设置和开发;研究指导全国技能大赛的集训工作;研究指导全省职业院校日常技能教学;四要进一步加强教师技能竞赛专项培训工作。让教师进一步学习和掌握省赛和国赛的竞赛内容,结合竞赛项目提高专业技能培训。五要扩大与行业的合作,提高行业及相关部门的参与度。他说,要重点做好如何探索科学高效的省赛制度和大赛成果反馈教学两个课题的研究。

会上,省教育厅职教处相关负责人对2013年国赛情况进行了通报;各项目领队、专家对集训参赛工作进行了交流发言。

各市教育局分管局长、职教处处长、国赛各赛项领队、专家,以及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和省职教学会负责人共70余人参加了总结会。

第4篇

关键词: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目标教学法

新时期以来,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遇到了很多问题,而职业学校体育教学要发展,就必须要自我突破,不断地寻找适合职业学校特点的新的教学方法。目标教学法在很多科目中都有使用,在体育教学中使用目标教学法,可以提升体育教学目标完成的机率和效果。

一、体育教学中使用目标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1.目标教学法的内涵

所谓目标教学法,是指以某一个特定教学介质为教学引导主体,确定特定的教学目标,并开展相应的一系列教学活动,在整体教学活动中不断使学生对教学目标产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并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目标教学法可为学生提供课堂发展的空间,教学开放性较强。其出现于上个世纪70年代,是美国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的升级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在职业学校体育教学中使用,可以很好地贴近学生,促进学生完成体育学习任务。

2.个体机能与目标教学法

一般情况下,个体的各种机能在运动中都会有相应的变化。个体对运动本身具有一定的适应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个体不断根据运动目标,对自身进行修改的过程。当整个适应过程完成,个体的适应机能就完全形成。在运动的过程中,个体的生理变化多呈现出波浪式曲线运动。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节、教学训练等因素影响着个体机能的变化,所以在体育教学中采用目标教学法能够对学生的个体机能形成引导和促进,帮助学生塑造出高素质的个体机能。

二、职业学校体育教学中目标教学法的应用

1.目标教学法的课前设计

(1)目标教学法设计与考量的主要因素

在职业学校体育教学中应用目标教学法,必须要做前期的课程设计准备,考量多种因素包括:第一,学生因素。职业学校的学生构成相对普通学校的生源构成较为复杂,学生的体育基础参差不齐。而且很多学生对体育课程的理解仍然停留在“自由活动”这个印象的阶段。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为学生制定一个有效的目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教学过程中来是非常重要的。其次,学校因素。当前我国的职业学校多分为私立和公立两种,而私立职业学校占了很大比重,私立学校中体育课程硬件设施并不齐全,相对公立职业学校有一定差距。在体育硬件设施不到位情况下,目标的制定过程中,就必须将其充分考量。最后,教材因素。体育课程构成包括室内课程和室外课程两个部分,在室内多为室内项目和理论课程讲解。体育教材是体育理论课程教学的基础,更是制定目标过程中的理论依据。当前职业学校的体育教材,课堂使用率比较低,教师很少开设室内课程,因而必须要重视教材在教学课程设计中的重要地位。

(2)目标教学法设计的具体方法

应根据职业学校体育教学任务,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围绕教学内容进行目标设计。这里以篮球课程中三步上篮技术为例,进行目标教学法设计具体方法的分析。第一步,确定本节课的引导教学介质。本节课的教学介质,简单可以理解为篮球和教师,复杂的可以包括教学场地选择等等。第二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这是目标教学法实施的基础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使学生顺利掌握三步上篮技术。第三步,围绕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小目标。这个小目标的制定,是目标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程序分支目标。在本课中,教师可以制定“让学生初步理解什么是三步上篮技术”,这就是小目标。在一节课中小目标应该是多个,教师引导学生去逐步完成这些教学小目标。在课程完成的时候,假设小目标全部完成,那么学生就等同于完成了本课的教学总目标。但是如果没有这些小目标,直奔总目标去,那么学生完成教学目标的机率将会降低。第四步,对目标设计进行论证。这部分是需要教师在课前进行多次论证的,如果只是设计出来,却没有论证过程,那么目标设计是否可行的风险就会提高,教学活动的开展将会受到影响。

2.目标教学法的课中实施

体育教学中实施目标教学法,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准备活动阶段。除了室内理论课程之外,体育教学的训练课程都是不可回避的重要准备阶段,它可以有效防止学生在训练课程中发生意外伤害。第二阶段,复习阶段。温故而知新,体育教学也必须要进行复习。职业学校的体育课程的课时安排相对较少,如果规避复习,学生对课程内容的遗忘会加深。第三阶段,目标展示和目标达成阶段。这个部分就是之前设计中提到的教学总体目标的展示和讲解,小目标的逐步引导阶段。第四阶段,目标总结强化阶段。这一阶段通常放在每一个小目标完成和全部课程完成之前,对目标进行总结强化,加深学生对课程的印象。

3.目标教学法的课后反思

课后的教学反思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总结目标是否有效的必要过程。在通过了设计和实施过程之后,应对目标的设计进行总结论证和反思。在教学中,目标存在有效和无效之分。目标设计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学生在进行训练时,个体机能的变化问题等等。目标教学反思过程可从每一个目标是否完成入手,将多种因素考虑其中,对目标进行修改和总结,有效提高今后体育教学中目标教学法使用的成功率。

综上所述,体育教学中目标教学法的应用,使得教学的程序感较多,在各个教学子程序的完成过程中,将体育教学总体目标实现。不可否认,教学目标无法在全部学生中达成,但却可以引导大部分学生通过完成各个目标任务,提高课程教学总目标成功完成的机率。同时,职业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应用目标教学法,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体育、实践体育的热情,从而达到增强学生体育素质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沈敏闽.《体育教学目标设计初探》[J].职业.2011,(15).

第5篇

[关键词]低坡度 衔接 优化 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5(a)-0034-01

所谓低坡度教学,即在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在教学的速度上,放慢起始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在知识导人上,多由实例和学生的已知经验引入。在难点知识讲解上,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对教材作精简处理和知识铺垫,并对知识的理解要点和应用注意点作必要总结及举例说明。下面我就如何在具体物理教学中如何实施低坡度教学,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1.做好准备工作,为搞好物理教学打好基础

1.1搞好入学教育

这是搞好衔接的基础工作,也是首要工作。通过入学教育提高学生对初中和职教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松懈情绪,初步了解职业学校物理课学习的特点,为其他措施的落实奠定基础。主要应做好以下四项工作:一是给学生讲清职业学校物理课在整个职业教育中所占的位置和作用。二是结合实例,采取与初中对比的方法,给学生讲清职业学校物理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三是结合实例给学生讲明初中和职业学校物理在学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指出注意事项。四是请高年级学生谈体会、讲感受,引导学生少走弯路,尽快适应高中学习。

1.2摸清底数,规划教学

为了搞好初中和职业学校衔接,教师首先应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然后以此来规划自己的教学和落实教学要求,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在教学实际中,一方面,可通过进行摸底测试和对入学成绩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基础,另一方面,认真学习和比较初中和职业学校物理教学大纲和教材,以全面了解初中和职业学校物理知识体系,找出初中和职业学校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和需要铺路搭桥的知识点,以使备课和讲课更符合学生实际,更具有针对性。

2.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初中和职业学校衔接

2.1立足于大纲和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低坡度教学

在教学中。应从学生实际出发,采取“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在速度上,放慢起始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在知识导入上,多由实例和已知引入。在知识落实上,先落实“死”课本,后变通延伸用活课本。在难点知识讲解上,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对教材作必要层次处理和知识铺垫,并对知识的理解要点和应用注意点作必要总结及举例说明。

2.2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

初中和职业学校物理有很多衔接知识点,如力学概念、热学知识与电学知识等,到职业学校,它们有的加深了,有的研究范围扩大了。有些在初中物理成立的结论到职业学校物理不成立。因此,在讲授新知识时,可有意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复习和区别旧知识,特别注重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和区别,以达到温故知新、温故而探新的效果。

2.3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职业学校物理较初中抽象性强,应用灵活,这就要求学生对知识理解要透,应用要活,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结论的死记硬套上;要求教师向学生展示新知识和新解法的产生背景、形成和探索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的本质,提高应用的灵活性,而且使学生学会如何质疑和解疑的思想方法,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3.优化教育管理环节,促进初中和职业学校良好衔接

3.1重视运用情感和成功原理

唤起学生学好物理的热情。搞好初中和职业学校物理衔接,除优化教学环节外,还应充分发挥情感和心理的积极作用。在教学中应注意运用情感和成功原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习物理兴趣。应深入学生当中,从各方面了解关心他们,特别是差生,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学习及生活上存在的问题,同时,给他们多讲物理知识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讲祖国四化建设需要大批懂技术的劳动者,使他们提高认识,增强学好物理的信心。在提问和布置作业时,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多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以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热情。

3.2重视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

由于职业学校物理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大挫折多。为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使他们善于在失败面前,冷静地总结教训,振作精神,主动调整自己的学习。并努力争取今后的胜利。平时多注意观察学生情绪变化,开展心理咨询,做好个别学生思想工作。

3.3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学习质量的优良程度与学生心理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心理素质及非智力因素涉及面很广,对职业学校物理教学影响较大的有:学习目的、学习兴趣和愿望、学习习惯和方法、个人意志和毅力等。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热情地鼓励学生上进,端正学习动机,增强学习信心,激发求知欲望。同时,应鼓励学生克服学习困难,刻苦努力,发奋图强,始终处于学习的最佳状态。

3.4知识的反馈和落实

第6篇

关键词 职业学习视角 中等职业学校 职业道德教育 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1职场学习与职业道德的内涵

职场学习,是指在自己亲身的工作实践中通过自己的摸索或通过向前辈请教进行的学习。这种学习与学习书本知识不同,针对的是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工作中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这种学习是通过自己主动的请教在偶然的环境中发生的。通过这种学习可以增强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增强个人在企业中的竞争力,促进学校教育和企业实际工作的良好沟通。

职业道德,指的是具有特定工作的人们应该遵循的不同职业要求的最基本的道德。在工作中遵守职业道德可以使自己得到良好的口碑,也可以提升自己的素质,为企业的发展增光添彩。

2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现实状况与存在的问题

2.1中等职业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缺乏针对性

对于中等职业学校在道德方面的教育来说,有专门性的道德教育指导大纲。这个大纲是指导此类学校进行道德方面教育的航标。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学校在领会大纲精神时会存在一些失误,只是单纯地说教,没有结合学校的情况、学生的个性特点、行业标准规范,因此职业道德教育目标的针对性不是很强。

2.2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内容没有结合企业对于员工职业要求的实际情况

在一些企业中,许多职业道德的形成既有明文上的规定也有一些是在日常生活习惯中形成的,因此需要教师和学校通过走访一些企业来归纳、总结最新的职业道德内容。但是在实际的职业道德教育中,教师由于繁重的教学任务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来进行这方面的调研走访。

2.3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教育方法没有结合不同职业的特性

在日常,教师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的:一是对书本上职业方面知识的系统讲解;二是在小组讨论相互争辩中了解相关知识;三是利用多媒体等先进设备进行演示的方式。通过这些方式使同学们获得对职业道德的认识,一方面具有表面性、时间局限性:另一方面没有与时俱进,这样便使得学生无法将深刻的内涵内化在自己心里,从而指导自己的实践。

2.4职业道德教育的评价模式与企业实际的用人标准相背离

职业道德教育对学生产生的种种影响体现的是一种质的形态,不可以通过量来进行衡量。但在实际职业道德教育评价中,一些学校通常是采用笔试的方式,通过学生对职业道德知识的了解情况进行评价。如果从职场学习的角度出发,这样的评价方式显然比较古板,缺乏对企业的了解,企业看中的不是员工对职业道德知识了解的多与少,而是看重员工的综合素质,这便与企业的用人标准相背离了。

3职场学习视角下的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转变方向

3.1中等职业学校的职业道德目标要具有职业的针对性

在实际对学生道德教育中,教师需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学生的个性特点、企业特点和企业对员工的职业道德要求等来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方面的训练,从而使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更加具体化、生动化和具有职场特色,这样才容易使学生产生认同感,从而才会主动进行实践。

3.2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内容要结合企业对于员工职业要求的实际情况

对于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内容方面,一方面要根据教材的要求来进行教育,另一方面要对德育教材进行与时俱进的创新,需要教师和学校利用业余时间通过走访一些企业单位来归纳、总结最新的职业道德内容来作为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活教材。

3.3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进行的职业道德教育方法要结合不同职业特性

学校要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创造广阔的空间,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将来所要从事的岗位等情况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为学生践行职业道德创造空间和时间。另外,学校可以邀请一些企业的老总、先进模范,通过现身说法,向学生讲述真实的必备的职业道德素质。还可以通过加强学校和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搭建实践的平台。

3.4职业道德教育的评价模式要符合企业实际的用人标准

要建立与企业实际的用人标准相符合的评价模式,学校要将传统的评价模式与创新的评价模式相结合,使这两方面可以起到相互补充的作用。职业道德教育的评价模式要采取情景化的模式,通过学生的实习和日常表现来对其进行综合评价。

4结语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学习中一定要兼顾专业技能的学习和职业道德方面知识的学习,并将这两种知识共同运用于工作中。学校也要重视起对学生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只有这样,将来培养出来的学生才会更加适应社会、适应企业的发展,从而在企业中展示个人的职业素质魅力。

第7篇

关键词: 中等职业教育 学习型教研组 内涵 特征

中等职业教育的最大意义在于能够培养出国家和社会需要并且长期需要的人才,然而,现行的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体制还很不健全,无论是师资力量和质量,还是相应的教学设施,还有地方政府的重视程度及就读学生的学习和心理状况,都需要极大改进。怎样搞好教学,怎样创建学习型教研组,以及搞清楚教研组的内涵与特征就显得尤为急迫和重要。

一、中职教育的现状分析

1.生源的状况

就读中等职业学校的绝大多数是由于中考失利或者没有参加中考的拥有初中学历的学生,他们一部分是自愿就读,一部分可能是来自家庭的建议或者逼迫,总之,他们从一个与绝大多数学生相同的学习生活环境直接到达一个他们完全不熟悉的环境。首先,从心理上讲,这需要一个长期的适应过程,更需要就读学校的心理疏导和关怀。其次,就是由于很多来自外方的压力,因此他们从内心深处是排斥中等职业学校的,他们很容易对中等职业教育产生失望情绪。最后,就是入学的学生大多是初中生,所以可能在文化基础上比较薄弱,再加上年纪偏小,思维也不够成熟,在认知上有限,在接受能力和分析能力上明显不足,以及中考失利的种种心理阴影,比如自我怀疑、自卑等消极情绪,所有的一切,都导致学生被动学习,有的甚至出现自暴自弃等厌学状况。

2.外部的问题

外部的问题主要还是社会及地方政府对待中等职业教育的态度和学校自身对自己的定位。我国职业教育已经有过了很多年,但是在这么多年的过程中,包括中等职业教育在内的大多数职业教育都没能引起社会和地方政府大的关注,所以这也导致教育资源不仅出现在城乡上的差距,而且出现在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上的极大差距。职业教育的一大特点,就在于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实践能力,而操作的仪器或者设备,很多都需要大量资金和维修人员。然而,由于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或者是学校自身的资金缺乏,导致职业学校急缺教学相关设备,这对于教学是一个极大阻力。此外,学校自身对于学校的发展认识不够,比如有的学校为了扩大生源,把门槛降得过低,导致学校生源过剩而出现无法消化的状况,还有就是数量上虽然增多了,但质量上急剧下降,办学条件没有改善,投入过少,把教育行为变成了单纯的圈钱行为,这是不可取的。

3.学校的教学和师资问题。

由于职业学校不同于普通学校,因此对于老师的要求侧重点不同,它更需要在某一职业上具有突出能力,而对于其他的能力要求相对较低。所以老师在从教过程中,可能注重培养的是学生的技能,和对于其他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就不怎么重视甚至漠视,而很多学生本身在综合素质和能力方面十分欠缺,单一化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所培养的学生也无法到达用人单位的需求。还有就是师资力量的短缺,由于职业学校的各方面待遇制度还不够完善和健全,因此经常会出现教师与学校的矛盾,进而导致师资的流失,愈发使教学问题严重。

二、中等职业学校学习型教研组的内涵与特征

外部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而来自内部的问题,却需要尽快解决,搞清楚学习型教研组的内涵和特征就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内部问题的好办法。

1.教研组是由不断学习、不断摸索、不断创新的成员所组成的。

所谓学习型,当然要注重学习性,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各方经验教训,无论是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还是刚从事这个行业不久的年轻教师,都要从彼此身上学到一些优点,不断虚心学习,然后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情况,形成一种科学的、合理的教学模式,从而达到最好的教学成效。

2.教研组应该是一个有着良好氛围的和谐大家庭。

教研组是一个有机整体,各组员之间一定要处理好人际关系,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教研是一个多方面、十分复杂的高级教学活动,完全靠一个人探索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假如教研组内部出现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则将是致命的。如果程度轻的话,轻则会导致教研任务无法完成,重则会出现教研组分崩离析的状况,严重的话,教研的方向甚至会往错误的方面发展。一个和谐的教研组,人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进步,人人集思广益,交流分享经验,团结协作,彼此间扮演好各自角色,能够使教研工作更上一层楼。

3.教研组应该是一个贴合学校和学生实际情况的组织。

教研任务是学校各项教学活动中的重中之重,所以必须符合实情,不能一味照搬其他学校的教研经验,因为这样要么学校自身不适应,导致没有效果,要么是学生无法适应,同样起不到作用。既要学会学习其他中等职业学校甚至一些普通学校的教学经验和模式,更要结合自身发展,进行总结。这就需要听取学校、学生及校外社会上的好建议,再去粗取精,形成一套灵活多变又实际创新的教学形式,不断使之完善。

4.教研组不仅要抓重点,更要注重细节。

教学工作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它是一项充满互动的工作,它需要老师的教授,更需要学生的接受。细节决定成败。比如本来教研的成果是很乐观先进的,然而在施行过程中却出了纰漏,导致越来越偏离正确方向,所以细节在这里显得尤为重要。

三、结语

学习型教研组在当今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学校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机构,它决定着企业或者学校的未来发展,所以对于中等职业学校而言,搞清楚它的内涵与特征,就是抓住了发展的先机,就是为学校的成功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忠亮.浅谈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与对策[J].广西教育,2002(27).

第8篇

关键词:诊断与改进;职业学校;教育质量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2/03C-0011-03

教育部从2015年秋季学期开始,逐步在全国职业院校推进建立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全面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以下简称“诊改”)。自《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以来,职业学校对于诊改工作认识不一,导致收效其微。理念引领行动。作为诊改的主力军,职业学校只有摒弃错误认识,树立正确认识,明确目标任务和要求,才能顺利实施诊改,使之成为学校办学水平持续提升的内生动力。

一、厘清四个误区

误区一:又开始评估学校了。

《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若干意见》提出: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厘清政府、学校、社会之间的权责关系,构建三者之间良性互动机制。到2020年,基本形成政府依法管理、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社会各界依法参与和监督的教育公共治理新格局。《通知》指出,引导和支持学校全面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切实发挥学校的教育质量保证主体作用,不断完善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是持续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和制度安排,也是教育行政部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履行管理职责的重要形式。《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指导方案》)要求,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或委托组织对中等职业学校诊改工作的抽样复核,其结论依据学校自主诊改结果与复核结果的吻合程度,分为“有效”“异常”“待改进”三种。例如在16个诊断要素中,如果学校自我诊断结果与复核结果相符的不少于12个,改进措施针对性强,改进工作切实有效,复核结论即为“有效”。省级复核只是通过状态数据判断学校教学工作状态,判断学校自我诊断是否准确、改进对策与实施是否有效等,没有等级性结论。评估注重的是结论,诊改注重的是过程。诊改就是学校主动发现问题与不足、总结成绩与特色、自我完善与提高的过程。

误区二:办得不好的学校才要进行诊改。

教育部《关于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通知》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均应以本省诊改工作执行方案为基础建立本校教学工作诊改制度,明确诊改工作的重点、要求、周期和组织,并将自我诊改情况纳入年度质量报告”。对于2016年度已验收通过的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其质量年度报告要以新闻会、网络公开等方式向社会,并于2017年1月15日前由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公布。可见,诊改工作应是校校参与。《通知》提出根据学校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需要各有重c开展诊改。如有的学校以“保证学校的基本办学方向、基本办学条件、基本管理规范”为主,发展较好的学校以“集聚优势、凝练方向,提高发展能力”为重点。

误区三:数据填不好影响学校形象。

学校每年都被要求填报各种数据,特别是年底,各种报表更多。其中很多数据事关评优评先、今后发展,因此学校都会认真研究报表、慎重填报每项数据。《指导方案》提出的诊改第二项具体任务是“搭建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简称数据系统)。对于学校来说,状态数据可以帮助管理者掌握真实的教学活动状态,所以必须真实采集并有效应用。状态数据应为源数据,即学校即时采集的教学活动第一手数据。运用源数据,通过计算公式和计算规则得出的再生数据,学校可以了解现状,认知工作现状与工作目标之间的差距,分析原因、制定对策、积极整改、提高质量。

误区四:诊改是学校教学部门的事。

《通知》中明确了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的内涵是“学校根据自身办学理念、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聚焦专业设置与条件、教师队伍与建设、课程体系与改革、课堂教学与实践、学校管理与制度、校企合作与创新、质量监控与成效等人才培养工作要素,查找不足与完善提高的工作过程”。诊改是针对广义的“教学工作”,即按既定目标对人进行全面培养的过程,而非狭义的“教学工作”,即围绕教学本身所开展的相关工作。因此,诊改涉及学校的方方面面,凡是与人才培养质量相关的要素都是诊改的对象。

二、树立四种认识

(一)诊改是职业学校主动适应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要求

职业学校全面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不断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是主动契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接产业转型升级,服务行业企业的必然要求。

(二)职业学校是诊改的责任主体

职业学校是人才培养质量的直接生成者,是质量保证的第一责任人,应切实履行质量保证主体的责任,建立常态化周期性的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开展多层面多维度的诊断与改进工作,构建校内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保证体系,并将自我诊断与改进工作情况纳入年度质量报告。

(三)诊改强化了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

开展常态化周期性的诊改,将促使学校更加重视教学工作,促进学校领导班子共同研究教学工作,将进一步凸显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

(四)诊改是常态化持续性工作

诊改绝不是一次性或阶段性工作。它融入学校工作全过程,没有起讫时间的限制。职业学校要逐步建成覆盖全员、贯穿全程、纵横衔接、网络互动的常态化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体系,自主诊改、螺旋提升,使诊改促进质量提升的作用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三、把握三个重点

(一)明确诊改工作步骤和要求

1.学习领会政策文件精神。《指导方案》,规定抽样复核的学校须已经建立并实施教学工作诊改制度,“全日制中职学历教育在校生数”“师生比”“专任教师中的专业教师占比”“校舍建筑面积”“生均仪器设备价值”等5项指标达到《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的要求。《江苏省职业学校教学质量指标体系(教学工作诊断项目参考表)》对每个诊断项目要素做了说明:内涵描述解释要素的具体含义,基本要求指导学校应该做什么,主要观察点帮助学校了解日常工作状态数据与项目要素之间的关系。观察点也是诊断点,是学校自我把脉和外部检查的重要参考。

2.完善教学工作诊改制度和运行机制。学校要制定教学工作诊改制度和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原则、路径、要求和流程;构建教学工作诊改工作组织体系,明确工作职责;实施诊改并根据结果完善制度、健全机制。

3.建立工作队伍。学校要建设五个团队。一是领导团队。学校领导班子特别是校长,要牢固树立教学立体的意识,正确理解诊改的内涵。二是教学管理团队,包括分管教学副校长、教务主任、质量办主任和系主任等中层管理者,他们是诊改的中坚力量,要掌握工作要求和实施步骤。三是科研团队,包括科研人员和校本诊断专家,他们确保了学校诊改的科学性。四是技术团队,主要由学校信息技术人员和教务员、系教学秘书组成。他们要做好数据采集、填报、分析和数据平台管理工作。五是教师团队,这是诊改的基础和保证。只有全体教师参与诊改,才能有质量的持续提升。

4.采集填报数据。实时准确掌握学校运行状态并真实填报数据,提高源数据采集的即r性、准确性。

5.应用数据。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数据采集后的统计汇总、案例分析和比较研究,形成数据分析结果。加强数据深度应用,提高数据使用效率。

6.编制质量年报并向社会。质量年度报告要紧扣人才培养工作,全面展示人才培养状况、教育教学、学生德育、学校党建等情况,总结提炼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做法、分析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改进的措施和办法。

7.自主整改。根据分析结果,按照改进措施和办法进行整改。

8.接受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抽样复核。按上级要求参加省级复核。

9.根据复核结论制定整改工作方案。根据认定的复核报告深化改进工作,并在完成改进工作后进行总结。

(二)重视数据分析和结果运用

1.比对数据,发现差距。职业学校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立校本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及时掌握和分析数据,了解人才培养工作状况。可以进行校内纵向比较,即本校当年与前年、去年相比较,找出进步之处、持平或略有改进之处、仍未改进之处。可以进行校际横向比较,如某诊断点数据与同等类型学校数据中位数相比,位于中位数之上,说明做得较好,要坚持发扬;处于中位数,还可以再提高;位于中位数之下,就需要重点提升。

2.找准问题,分析原因。科学的诊断是改进的前提和基础。针对数据分析结果,准确认识问题,研判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属于机制方面、人员方面还是保障方面。

3.制定措施,改进提高。根据问题产生的原因制定改进方案,形成任务分解表,规定完成时间,责任落实到人。如果问题产生于机制方面,要在健全体制、完善制度、优化流程、细化责任上下功夫。如果是人员方面,要加强其思想教育,组织培训提升素质、培养能力。如果是保障方面,要在改进技术手段、加大经费支持等方面想办法。

(三)做好诊改工作保障

1.加强学习研究。建立职业院校诊改工作制度是职业院校质量保证体系的完善和创新,将影响各系统、各层面,影响每位师生的理念意识、形态模式、行为习惯等。所以从学校领导到普通师生都要认真学习领会上级有关政策文件精神。

2.组织专题培训。职业学校不仅要组织参加上级的各类培训,更要组织校本培训,让教职工明晰诊改的内涵与任务、重点与难点、工作机制与对策、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要求,切实提高学校诊改的实效性。

第9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 理论培训 技术培训 项目实施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016-01

近年来,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进入了困难期,办学职能仅局限在对口升学方面,导致办学萎缩。面对此种情况,农村职业学校必须突破瓶颈,拓宽办学职能,改进办学模式,才能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根据“农村职业学校要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这一指导思想,农村职业学校要想发展就要面向农村、面向农民。当代青年农民有学习现代化农业技能技术的愿望,有致富的决心和信心。农村职业学校要把培训农民纳入到自己的职能范围之内,要传授技术给农民,帮助农民根据当地自然环境特点和乡村产业结构特点,有目的的进行培训,切实为农民朋友创造创业平台,搭建致富金桥。只有农民掌握了一技之长,学到致富本领,走上致富道路,才能说农村职业教育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下面,着重阐述一下农村职业学校怎样组织开展农民培训工作。

一、制定符合农村实际的培训目的。农民培训目的不仅要科学合理,而且要具体,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必须坚持农村职业学校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办学思想,必须落实农村职业学校为农村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的办学方针。切实为农村培养一批具有中专学历、懂科学、有技能、善经营、会管理的实用型技能人才,进而带动周边群众致富。

具体培训目标为:1.利用两年时间为县域每个行政村培养1-2名实用型技能人才。2.懂得农村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掌握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熟悉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和农业生产专业技能。3.能够致富并带动周边群众共同致富。

二、抓好培训过程管理。农民的培训工作和对口升学的在校生培训不同,农民有自己的土地需要管理,有很多家庭琐事需要办,他们没有整个学期的时间,不能整个学期的每一天都坐在教室里学习。所以,职业学校进行农民培训工作还要深化办学模式改革,不能拘泥于一种培训方式。为此,农民培训管理应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技术理论培训管理。技术培训是农民培训工作的重点,农民技术学不到手的话致富就属于空谈,会影响整个培训工程,会直接阻碍农村职业学校的发展。所以,对农民技术培训工作必须统筹规划、严格管理、教学落到实处。

1.学员第一年在职教学校进行理论学习。主要学习农学专业技术理论课程,学分积满,考试合格者可以进行下一个环节。

2.组织学员开展社会调查,自定一项致富项目。技术理论学习合格的学员根据本乡、本村的主要产业和计划开发的农业经济项目,开展广泛的市场调查后,撰写并提交“拟定致富项目”及可行性报告。学校针对学员的拟定项目进行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研究论证,确定“拟定致富项目”可实施后,正式确定每位学员的致富项目。

第二部分:技术实践培训管理。这一步骤是培训工作的关键,也是在实践中检验技术时期,做不好就会前功尽弃。只有使农民所学技术在实践中获得成功,农民心里才会踏实,才会愿意接受职业培训。为此,技术实践培训管理工作必须精心组织、认真实施、责任落实到位。

1.建立致富项目实施负责组织。成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要由职业学校领导担任,成员分别由职业学校教师和农民学员专业骨干成员担任;成立项目技术指导小组,组长聘请农业中心专家担任,副组长由职业学校领导担任,成员分别由聘请的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人员和职业学校教师担任。

2.抓好项目实施保障工作。一是协调乡村相关部门,帮助学员解决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所缺的资金、土地、场地等问题,以保证项目顺利实施。二是职业学校充分发挥科技培训和技术指导职能,指导教师在项目实施的各个环节及时下乡指导,跟踪服务。

3.认真组织召开项目实施动员大会。相关领导要做深刻的动员讲话,强调项目实施的重大意义,鼓舞农民学员创业致富、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决心和信心。

三、做细每一个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环节工作。用实践检验技术的过程中,每一个细枝末节问题都不能忽略,都要严阵以待。要用科学的态度和行为对待每一位农民学员的项目,不能出现纰漏和差错,只有每一个环节都做到了科学严谨,才能使得整个培训工作获得成功,项目实施是整个农民培训工作的核心。

1.根据学员确定好的项目明确任务。学员运用自己所学专业知识,根据自己的家庭实际和经济发展状况,结合本乡产业结构及发展规划,按照市场需求变化趋势的要求,围绕种植业、养殖业、蔬菜大棚,庭院经济、农牧产品加工以及特色农业经济等所学技术确定项目。

2.学员根据自己所确定的项目,制定具体的项目实施方案,根据实施方案进行项目实施。方案要注明项目实施的时间、地点、规模;项目所需生产资料及数量和来源;项目所需资金预算及资金来源;项目实施的方法和步骤;结果预测等内容。

3.项目实施时,学员要充分做好项目实施前的场地选择、设施配套建设、品种筛选、生产资料准备等实施前准备工作,确保项目正常实施。

4.实施过程中学员严格按照“实施方案”组织实施,遇到疑难问题及时跟学校或指导专家沟通,及时解决问题。

5.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求指导教师经常下乡技术指导,现场解决问题,使项目顺利开展。

第10篇

关键词:职业学校;学业评价;模型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5)11C-0065-03

学生学业评价是教学质量评价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依据教育目标,运用恰当、有效的评价方法,系统地收集并分析处理学生的学业信息,并对学生的学业成就进行价值判断。[1]对职业学校学生开展学业评价,可以衡量学生经过学习、训练所获得的知识、技能、能力以及职业素养等方面的学业成就;同时又可把评价结果反馈于教学,达到改进教与学的行为,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因此,构建科学、有效的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成就评价体系,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文化素质、专业理论素质、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提高,深化职业学校的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职业学校学生学业评价的基本现状

随着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职业学校学生学业评价逐步趋向科学化、多样化,为促进教学改革和学生发展提供了较为有效的手段,但客观上处于改革探索过程中的学业评价活动还存在着诸多方面的不足。

(一)衡量学生学业成就的评价标准尚缺乏

职业教育由于办学层次的多元性,教学内容的复杂性,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参差不齐,企业对职业学校毕业生的知识结构、技能结构、能力结构等综合职业素养多样性要求,增加了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的复杂性,难以制定能够体现职业教育特点和规律,全面、准确反映学生在校期间所获得的知识、技能、能力的综合评价标准,致使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业成就的综合评价几乎处于空白状态,严重影响了职业学校教学质量评价的信度和效度。过度强调“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模式强化了用人单位对职校毕业生评价的主体作用,侧重于学生的在岗表现及操作能力评价,在实质上弱化了职业学校评价的主体地位。实际上,企业评价还存在标准模糊,走过场的现象。

(二)衡量学生学业成就的评价内容较片面

评价内容以学校的学科课程评价为主,通常以学科课程为主的单项评价来衡量学生的学业成就,依附于学校或地区组织的考试,重视主要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的评价,轻视非主要课程评价,忽视德育主题活动、社团活动等隐性课程评价,侧重记忆性知识的考核,忽视与职业素质、实践能力的评价,如职业习惯,案例分析、调查报告、数据信息处理等。片面的评价内容,必然会带来评价结果的失真,失去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和可信度。

(三)衡量学生学业成就的评价方式较传统

职业学校学生学业评价目前尚以“考”为主,通过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技能等级评定等终结性评价测评学生的学业成就;对于平时的学习态度、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技能训练表现等过程性评价,并不受学生和教师重视,或流于形式。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综合素质的活动,如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等缺乏有效的评价手段,或处于空白状态。正是由于评价方式单一,评价手段缺位,造成了评价结果的偏差,难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智能发展和个性心理品质的成长历程。

(四)衡量学生学业成就的评价主体较单一

目前,任课教师基本是评价的唯一主体,缺少学生家长、教学辅助人员、用人单位多方参与的评价,学生处于“被评价”地位,强化了教师的单向性和权威性,弱化了学生的自评和学生间的互评。这种缺失学习主体的评价,显然不能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不利于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和能力,难以唤醒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积极参与意识,给学生造成学业成就与己无关的错觉,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反思习惯,削弱学生对学业成就追求的热情,失去了评价的激励导向功能。

二、职业学校学生学业评价的基本原则

职业学校学生学业评价应立足于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教育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所有学生的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达成预定的培养目标,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科学的学业评价应以引导并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指向。就职业学校学生学业评价而言,应从充分考虑实情,正视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水平相对较薄弱的现状,不能一味着重于理论知识的评价,而是要应用多元智力理论,从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学业评价应重点立足于唤醒学生的潜能,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长,享受成功的喜悦,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通过以评促学,以评促教,促进教师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创新,为进一步探索适合于职业教育特点和规律的教学方式创造条件。

(一)全面性原则。职业学校培养的是具有一定文化素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学习者须具备胜任职业工作岗位的专业能力,在校期间要进行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须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因此,学生的学业评价应该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

(二)发展性原则。社会日益注重和需要综合素质高的毕业生。特别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加快推进,促进了职业教育知识观、学习观、育人观的变化,职业学校毕业生不再是就业一条道,具有了自主创业、升学等多样化的选择。对学生的培养不应仅局限于服务就业,还要着眼于学生将来的升学和职业发展,因此,评价须充分体现发展性,除了评价学生的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外,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个性品质的动态发展。

(三)差异性原则。职业学校学生、群体之间学习基础、认知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同时学生个体之间还存在特定的智能特长的不同,决定了他们在语言表达能力、理论学习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学业评价应正视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设计能够体现差异性的评价模型,进行适度灵活的差异性评价,体现个体之间的差异和群体之间的差异。

(四)可操作性原则。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业不仅仅局限于知识、技能等显性内容,还包括能力、态度、职业素养等隐性内容,对评价活动带来了较大困难。因此,在评价的实施过程中,要针对评价的内容性质采用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方式。对于显性课程的评价方式,可侧重于终结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兼顾过程性评价和定性评价。对于隐性课程,可采用非正式化的评价方式,即教师通过与学生在日常教学活动、集体活动的接触、互动过程中,以观察和交流的方式不断地了解学生,进而在有意或无意间对学生所表现的行为、态度进行评价。尽管非正式评价的主观性较大,但便于操作,可以弥补评价中对学生行为习惯、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忽视。这种评价方式同样也适合于顶岗实践单位对学生的评价。

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评价的模型建构

职业学校学生学业评价应立足于科学衡量学生学业成就和促进未来发展,引导学与教的创新,为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科学路径,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导向和激励作用,不断促进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科学确定评价标准

开展学业评价的关键是确定适合于职业学校教学特点和规律的评价标准。

职业学校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是组织开展教学工作,进行教学管理,实现培养目标的主要依据。因此,可依据人才培养方案确定评价的内容和标准。其原因在于人才培养方案是在充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依据国家颁布的专业标准、行业(企业)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即知识结构、能力结构、职业素养、继续学习专业等,以及开设的各类理论课程及要求、技能训练项目及技能等级、社会实践活动等,明确地规定了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要求。

(二)构建“模块化”评价模型

依据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学业评价模型的关键是如何确定评价的内容标准、权重及其评价方式。为便于操作,将评价模型设计成以下四个模块:

模块一:基础理论课程。其中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基础平台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选修课程。教师根据各门课程的考试成绩和平时的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进行评定。各门课程所占的权重按照该门课程的课时数或学分数确定。以教师评价为主,学生评价为辅;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过程性评价为辅。对于英语、计算机应用等课程,可用等级证书替代考试成绩。

模块二:技能训练课程。主要由技能训练项目组成。教师根据训练项目的完成质量和学生的训练准备、操作规程、合作精神等表现情况进行评定,同时组织学生对训练情况进行自评和互评。所占的权重按照技能训练项目的课时数或学分数确定。

模块三:顶岗实践。所占的权重按照其课时数确定。教师可根据企业对学生的实习鉴定和学生的顶岗实践总结进行评定。为使企业鉴定真实客观,教师要提前与企业沟通,并提供必要的鉴定内容。

模块四:活动项目课程,如社团活动、公益劳动、社会实践等活动项目,采用非正式化的评价方式,教师依据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和学生的活动总结进行评价。所占的权重按照活动的时间折算成课时数确定。

以上四个模块中所包含的课程(活动项目)的权重都按照该课程(活动项目)的教学课时数占总课时数的比例确定,四个模块的成绩总和即为学生的课程考核结果。对于不同的专门化方向,其知识、技能、能力要求不完全相同,开设的课程(活动项目)、实践活动也不尽相同,可按照上述模型分别进行评定。职业(执业)资格证书属于职业学校毕业生必备条件,可不列入评价内容。

应用该模型可以对职业中专、五年制高职等不同层次的学生处在不同学习阶段的学业成就进行评价。以职业中专为例,若选定的总课时数为三年学习期间总的课时数,则四个模块的总和即为三年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业成就;若选择半个学期的总课时数,则四个模块的总和即为这半个学期的学业成就。借助计算机进行统计,可以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业情况,也便于教师给学生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性建议,促进学生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林安全,梁成艾,陈群.关于重庆市中职生学业评价现状之调查报告[J].职教论坛,2011(1).

An Analysis of Vocational Students' Academic Evaluation Model

ZHOU Xin-hua

(Nanjing Vocational Education (Adult) Teaching Research Office, Nanjing 210018, Jiangsu Province)

第11篇

关键词:职教 育人 管理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职业教育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但在学生管理上也面临着严峻考验。职业学校的学生的来源层次参差不齐,第一部分是是纯粹来学习专业技能,便于就业来职业学校。第二部分是文化课基础很薄弱,对学习兴趣不大,家长怕其在社会游手好闲,就送职业学校来了,有利于他们成长。第三部分是来学校的目的不明确,思想不重视,无论是文化知识还是专业技能,都不上心,这类学生的管理难度较大。总之,对于职业学生的种种特点,能否保证学生进得来、学得好、留得住、能就业、就好业,关键在于学校的管理。近年来,我对新时期职业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积极研究,大胆探索,在实际中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现总结如下:

一、 职业教育就是德育教育

首先,要以扎实开展师德师风建设为重点,促进教师素质大提升。

“高尚的师德是立校之本”这是师德建设的根本,学校坚持加强和改进思想和政治工作,要把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重要位置,倡导“敬业、奉献、求实、爱生”,树立“职教无小事,小事系职教,事事是职教”的师德意识。

其次,德育教育在学校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应长抓不懈。学校要树立“抓德育就是抓质量”的意识,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观念,把德育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要求任课教师认真备好每一次课,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实施教学计划,对疑难问题要有相应的解决办法,禁止念讲稿、不顾学生的反映的陈旧教学方法,鼓励采用互动式、交流式、讨论式、研究式教学模式,真正把课堂变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知识讲坛。

在德育教育方面,我认为:一是建立德育工作网络,完善德育工作体系。建立以学校党支部为核心,政教处、团委、年级组、班主任为骨干力量的德育队伍,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二是要抓好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习惯决定成败”。只有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才可以循序渐进,达到成功的彼岸。三是加强养成教育。抓好学生的仪容仪表,培养他们良好的精神面貌。面貌就是形象。形象往往决定人的第一印象,良好的形象是精神饱满、活力无限的具体体现,是获得成功的第一步。四是要抓好学生的文明礼貌教育,培养他们待人处事的能力。文明礼貌是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五是要抓好学生的纪律教育,培养他们的自我约束力。纪律是搞好一切活动的重要保证。六是加强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坚持安全问题天天讲,时时强调,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及自护自救能力。

二、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

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学生经过职业技能培训、学习,进而达到顺利就业、稳定就业。因此,职业学校开展的一切活动,都应围绕这一主题进行。在办学模式上,应以校企合作逐渐替代校校联合,实现“订单式”培养,针对企业的用人标准调整学校的专业设置和办学理念,培养迎合市场需要的高素质技术人才。因此,我认为:一是抓好学生的出勤工作。出勤工作不可小视,学生在校不能够按时到校参加各项活动,那么,进入企业就会不按时到岗,形成懒惰思想,影响就业的稳定和质量。二是抓好学生的吃苦耐劳锻炼。从以往实习就业学生表现出来的适应性差、吃不了苦等种种现象,要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开展劳动教育、吃苦训练,让他们真正懂得只有付出艰辛的劳动,才会有回报。三是要抓好学生的节约习惯培养。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在80、90后学生中反映出来,学生的节约意识淡薄,浪费严重。因此,培养学生的节约习惯,是关系家长、社会、学校的大事。没有节约习惯,学生就业后,乱花滥用,入不敷出,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四是抓好学校就业指导课的教学工作。就业指导是对就业很陌生的中职学生进行就业前的针对性教育。从一入校就开始对他们进行心理、思想、行为、身体等方面的就业准备教育,让学生理解就业意味着靠自己的劳动、付出,换取相应的报酬,实现人生的价值。

三、职业教育就是活动教育

活动教育在职业学校显得尤为重要。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数爱活动,自我约束力差,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利于教育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让学生多参与各种活动,利用学生办板报、黑板报及校园广播站等形式,培养学生和谐、健康、向上的情趣,给学生获得表扬的机会,从而,激发自信。丰富校园生活,体现“活动育人”理念,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在活动中体现团结协作,学会相互关心与帮助,理解要成功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

四、职业教育就是技能教育

2007年9月,总理在考察大连职业教育时指出:“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使每一个学生、每一个人全面发展。使每一个能够掌握知识、能够掌握技能的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生存。”温总理的指示为我们职业教育者指明了工作的方向,同时也强调技能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技能,指的是人们运用理论知识和经验知识完成具体工作任务的活动方式。在职业教育研究中,人们通常把技能划分为感知技能、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这里的“技能”是指学生掌握和运用技术的能力。技能教育是通过传播科学知识和专业技能,不断提高学生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教育,技能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使受教育者“成才”。温总理多次说过:职业教育具有职业性、社会性、人民性,是面向人人的终身教育,其根本目的是让人学会技能和本领,从而能够就业、能够生存、能够为社会服务。职业学校学生,从他们一踏入学校大门起就选定了某个“专业”,而这一“专业”又和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职业”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强化“做中学,做中教”的新型教育模式,就至关重要。

第12篇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 专业教师 实践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目标要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为社会、企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之后,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进入到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全面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新阶段。把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作为衡量一所职业学校十分重要的标准,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升专业课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打造一支“既能教书又能育人,既能上讲台又能下车间,既是专家学者又是能工巧匠”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当前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关键,已成为职教同仁的共识。

一、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实践能力薄弱的原因分析

实践能力,顾名思义应该是完成实践活动的能力,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是指专业教师完成本专业领域具体生产实践活动所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而不是完成教师工作的教学能力,它包含了与企业生产实践紧密相关的生产实践知识、生产操作技能、生产实践经验等内容。

专业教师的低水平,尤其是专业教师普遍较差的实践能力已成为制约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木桶上最短的一块板”。笔者通过对皖南五所农村职业学校近400名专业教师的调查结果来看,学校对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满意度不高,普遍反映专业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亟待加强,与新时期职业学校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差距较大,导致所培养的学生动手能力较弱,与企业需求相差甚远。

究其原因,一是教师来源单一。95%以上的教师直接来源高校,长期以来,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的高等教育都是以“精英教育”、“学术教育”为主,重知识、轻技能,重理论传授、轻实践操作的现象普遍存在,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实践动手差已成必然。与此同时,他们直接从学校到学校,从课堂到课堂,没有在企业工作的经历,不知道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不知道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这样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必然会重理论的传授、轻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二是教师对提高自己动手能力的认识不足。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教师就是上讲台教书,传授学生知识;而动手教学生使用机器和教学生如何给庄稼施肥、看病,那是工人和农民做的活,是一件不体面的事;加上专业教师自己本身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实践能力严重不足,再学起来费时费力,所以也就不愿意再去努力。三是缺乏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长效机制。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培养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和长效的激励机制,但现实各中等职业学校往往停留在想法上、会议上、口号上。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总量相对较少的专业教师,繁重的教学任务等多方面仍然制约着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

二、提高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完善机制选人才

当前,学校招录教师工作,基本上是由教育主管部门和人社部门组织,学校只能提出专业、学科及数量要求,没有选择方法的话语权。而负责招录教师的教育行政、人社部门工作人员对职业教育缺乏了解,采用普通中学同样的招录方式,以同一张试卷、同样的课堂试讲来评判选才。职业学校对教师的特殊要求无法得到有效地反映,不能反映职业学校对专业课教师的目标要求。另外,农村中等职业学校无论在区域上还是福利待遇上都与城市学校存在差距,高素质、技能型紧缺人才来应聘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的极少。在这种情况下,农村中等职业学校想要招到高素质、技能型专业教师几乎不可能。所以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目标和教学特点,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进人机制,给职业学校更多话语权已成为当务之急;同时考虑到农村实际,政府在编制允许的情况下,给学校“虚拟岗位”,让学校在企业、或有企业经历、或非师范学校毕业生招聘,也是很好的解决办法之一。

(二)建好基地搭舞台

中等职业学校在支持鼓励专业教师提高自己实践动手能力的同时,要千方百计地建设好学校每个专业的实训基地,为老师、学生搭建实践动手的舞台。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由于先天不足,办学经费短缺,实训基地建设要根据办学定位、专业规模等方面进行科学合理规划,通过校企共建、分步实施的方式来建设。既要重视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又要通过校企联姻,建设好校外实训基地。让师生既有稳定的校内实践动手场所,又能定期在校外实训基地锻炼。另外,学校还可通过多建理实一体化教室和数字化教室等方式,促使教师改变教学模式,少讲精讲理论,给实训教学更多的时间;引导专业教师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和岗位教学,通过数字仿真、虚拟现实等信息化方式,在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多渠道系统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教学质量。

(三)利用平台勤练兵

近几年来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都十分重视职业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搭建了多个平台,如定期举办各级技能大赛制度,每年开展的各级教师培训和下企业锻炼制度,以培养和锻炼中等职业学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应该充分地利用这个平台,鼓励教师参与和锻炼。对于参加的技能大赛,不应该过分看重是否获得几块奖牌,而应该引导教师总结在技能大赛过程中自己的实践能力提高了多少,只有教师的实践能力提高了,获得奖牌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对于教师参加培训和下企业锻炼,学校应该让教师认真总结,通过培训和锻炼教师掌握了哪些新理念、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并向本专业组教师汇报和交流,这样既促使参训教师认真学习和锻炼,提高培训和下企业锻炼的效果,又能让知识共享,使之效果最大化。

(四)专业发展定方向

职业教育是最贴近经济发展的一类教育,强调专业对接产业。产业的蓬勃发展,必然需要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传授给学生更多、更实用的技能。而每一个专业教师由于时间和精力的局限,很难做到精通本专业全部的核心技能,这就需要每一位专业教师给自己的专业发展确定方向,做到“一专多能”,即在对本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练掌握的前提下,对某一、二个领域的技能也有很深的见解和很高的建树。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利于打造一支结构优化、高效精干的教师团队。有了这样一支教师团队,教学质量才会有保障,培养企业、社会需要的人才才会有可能变成现实。

(五)科学评价促发展

有无一整套科学的评价体系,对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十分重要。传统的评价体系是重终结性评价而轻过程性评价,重教学效果的评价而轻育人效果的评价,重奖惩性评价而轻发展性评价,重教师理论教学效果的评价而轻学生职业能力的评价。这种评价体系与现代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相差很大。建立一个以技能教学效果为主的多元评价体系,引导教师由原来的系统理论知识体系的传授向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的培养转变、由原来的单一的课堂教学向对学生进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转变、由传统的“一书一黑板”的教学方法向 “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等多种教学方法转变,已成为现代职业教育评价教师的趋势。改革传统单一的评价方法,建立由教师、家长、企业多元参与的评价体系,来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并将评价结果与教师的考核和奖惩挂钩,以激励教师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

总之,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和实践性特点,决定了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不仅必须具备教师的基本能力和素质,还必须有丰富的现代新型知识和实践能力,既能讲课又能指导实训操作,“教师也即是师傅”。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长线工程,当前的职业教育现状决定了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爱岗敬业、业务精湛的“双师”型教师团队的路还很长,任务还很重,这不仅需要各级政府大力支持,出台相关政策,搭建多种平台,也需要企业的广泛参与和深度合作,更需要学校结合自己的实际,建立激励教师专业发展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