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3 16:59:5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创企业的财务分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 财务分析概念
财务分析是以企业的财务报告等会计资料为基础,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的一种方法。
2 财务分析的作用
财务分析是财务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是对企业一定期间的财务活动的总结,为企业进行下一步的财务预测和财务决策提供依据。
2.1 通过财务分析,可以评价企业一定时期的财务状况,揭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总结财务管理工作的经验教训,为企业生产经营决策和财务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
2.2 通过财务分析,可以为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有关部门和人员提供系统、完整的财务分析资料,便于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为他们做出经济决策提供依据。
2.3 通过财务分析,可以检查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和单位完成财务计划指标的情况,考核各部门和单位的工作业绩,以便揭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提高管理水平。
3 财务分析的目的
对企业进行财务分析所依据的资料是客观的,但是,不同的人员所关心问题的侧重点不同,因此,进行财务分析的目的也各不相同。企业经营管理者,必须全面了解企业的的生产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他们进行财务分析的目的和要求是全面的;企业投资者的利益与企业的经营成果密切相关,他们更关心企业的资本盈利能力、企业生产经营的前景和投资风险;企业的债权人则主要关心企业能否按期还本付息,他们一般侧重于分析企业的偿还能力。综合起来,进行财务分析主要出于以下目的。
3.1 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
通过对企业的财务报告等会计资料进行分析,可以了解企业资产的流动性、负债水平以及偿还债务能力,从而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风险,为企业经营管理者、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财务信息。
3.2 评价企业的营运能力
企业营运能力反映了企业对资产的利用和管理的能力。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就是利用资产取得收益的过程。资产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资源,资产的利用和管理能力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收益,它体现了企业的整体素质。进行财务分析,可以了解到企业资产的保值和增值情况,分析企业资产的利用效率、管理水平、资金周转状况、现金流量情况等,为评价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提供依据。
3.3 评价企业的获利能力
获取利润是企业的主要经营目标之一,它也反映了企业的综合素质。企业生存和发展,必须争取获得较高的利润,这样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投资者和债权人都十分关心企业的获利能力,获利能力可以提高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提高企业的信誉。对企业获利能力的分析不能仅看其获取利润的绝对数,还应分析其相对指标,这些东西可以通过财务分析来实现。
4 财务分析的基础
财务分析是以企业的会计核算资料为基础,通过对会计所提供的核算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得出一系列科学、系统的财务指标,以便进行比较、分析和评价。这些会计核算资料包括日常核算资料和财务报告,但财务分析主要是以财务报告为基础,日常核算资料只作为财务分析的一种补充资料。财务报告是企业向政府部门、投资者、债权人等于本企业有利害关系的组织和个人提供的,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影响企业未来经营发展的重要经济事项的书面文件。提供财务报告的目的在于为报告使用者提供财务信息,为他们进行财务分析、经济决策提供充足的依据。企业的财务报告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其他附表以及财务状况说明书。这些报表及财务状况说明书集中、概括地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等财务信息,对其进行财务分析,可以更加系统的揭示企业的偿债能力、资金营运能力、获利能力等财务状况。财务分析常用的三张基本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4.1 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一定日期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它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等式为依据,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和次序反映企业在某一个时间点上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基本状况。
4.2 利润表
利润表也称损益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生产经营成果的财务报表。利润表是以“利润=收入―费用”这一会计等式为依据编制而成的。通过利润表可以考核企业利润计划的完成情况,分析企业的获利能力以及利润增减变化得原因,预测企业利润的发展趋势,为投资者及企业管理者等各方面提供财务信息。
4.3 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是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位基础编制的财务状况变动表,是企业对外报送的一张重要会计报表。拓为会计报表使用者提供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河流出的信息,以便于报表使用者了解和评价企业获取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能力,并据以预测企业未来现金流量。
5 财务分析的种类
5.1 按照财务分析的主体不同可分为内部分析和外部分析
5.1.1 内部分析是企业内部管理部门对本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财务状况所进行的分析。这种分析,不仅要利用财务会计所提供的会计资料,也要利用管理会计和其他方面所提供的经济资料,是对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的全面分析。通过这种分析,可以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是否良好,生产经营活动是否有效率,存在什么问题,从而为今后的生产经营提供决策依据。
5.1.2 外部分析是企业外部的利益集团根据各自的要求对企业进行的财务分析。因各自的目的不同,分析的范围也不同,它可以是对企业某一方面进行局部财务分析,也可以是对整个企业的各方面进行全面的财务分析。例如,债权人常常关心的是贷款的风险,这样就需要对企业的偿还能力进行分析;而要与企业进行合作经营的人,则要对企业的各方面进行全面的财务分析。
5.2 按财务分析的对象不同可分为资产负债表分析、利润表分析和现金流量表分析
5.2.1 资产负债表分析是以资产负债表分析为对象所进行的财务分析。通过资产负债表可以分析企业资产的流动状况、负债水平、偿还债务能力、企业经营的风险等财务状况。
5.2.2 利润表分析是以利润表分析为对象所进行的财务分析。在分析企业的经营成果和盈利状况时,必须从利润表中获取财务资料,而且即使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也应结合利润表。一般而言,获利能力强,偿还债务的能力也强。因此,现代财务分析的中心逐渐由资产负债表转向利润表。
5.2.3 现金流量表分析是以现金流量表分析为对象所进行的财务分析。现金流量表分析是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的中介,也是这两张报表的补充。通过对现金流量表的分析,可以了解到企业现金的流动状况,在一定时期内,有多少现金流入,是从何而来的,又有多少现金流出,都流向何处。通过这种分析了解到企业财务状况变动的全貌,可以有效地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
5.3 按财务分析的方法不同可分为比率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等
5.3.1 比率分析法是将企业同一时期的财务报表中的相关项目进行对比,得出一系列财务比率,以此来揭示企业的财务状况的分析方法。其主要包括三大类,及构成比率是反映经济指标的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效率比率是反映某项经济活动投入与产出间的关系;相关比率是反映经济活动中某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项目比值的财务比率。
5.3.2 比较分析法是将统一企业不同时期的财务状况或不同企业间的财务状况进行比较,从而揭示企业财务状况存在的差异的分析方法。其分为纵向比较分析法和横向比较分析法,通过比较来确定数额与幅度,确定其存在的差异与程度,揭示企业财务状况的发展趋势及企业财务状况中存在的问题。
5.4 按照财务分析的目的不同可分为偿债能力分析、运营能力分析、获利能力分析、发展趋势分析和综合分析等等。
6 财务分析的程序
6.1 确定财务分析的范围,搜集有关的经济资料
财务分析的范围取决于财务分析的目的,它可以是企业经营活动的某一方面,也可以是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如债权人可能只关心企业偿债能力,这样他就不必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分析,而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则需进行全面的财务分析。财务分析的范围决定了所要搜集的经济资料的数量,范围小,所需资料也少,全面的财务分析,则需要搜集企业各方面的经济资料。
6.2 选择适当的分析方法进行对比,作出评价
财务分析的目的和范围不同,所选用的分析方法也不同。全面的分析方法,则应该综合运用各种方法,以便进行对比,做出客观、全面的评价,比较分析企业有关的财务数据、财务指标,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评价。
6.3 进行因素分析,抓住主要矛盾
通过财务分析,可以找出影响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的各种因素,在进行因素分析时,必须抓住主要矛盾,即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财务状况的主要因素,然后才能有的放矢,提出相应的办法,做出正确的选择。
7 通过财务分析确定企业的财务战略
7.1 初创期财务战略
7.1.1 通过财务分析合理测定集团发展速度:合理利用内部财产利用,考虑外部市场的可用资源,适度利用负债经营和财务杠杆,为客户创造价值。
7.1.2 通过财务分析合理利用金融工具,主动谋取市场机会,规划投资项目。
7.1.3 通过财务分析积极推进商业信用管理,为全面落实财务战略服务。
7.1.4 通过财务分析合理采用各种灵活方式扩大集团规模:如开展全方位的兼并、收购活动,壮大集团实力,发展战略伙伴关系,进行战略联盟等。
7.2 发展期财务战略
发展期经营风险与财务特征:步入发展期的企业集团应采用稳固发展型的财务战略。快速发展的企业集团面对巨大的现金需要;技术开发和巨额的资本投入形成大量的固定资产,并计提大量的折旧;投资欲望高涨可能会导致盲目性增加,会使得财务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等。
7.3 成熟期财务战略
7.3.1 成熟期经营风险与财务特征:成熟期的标志是集团的市场份额较大且地位相对稳固。
(1)成本管理成为成熟期财务管理的核心。
(2)成熟期的企业集团现金流入增长快速
(3)财务风险抗御能力雄厚,有足够的实力进行负债融资,以便实现充分利用负债杠杆作用节税与提高股权资本报酬率的双重目的;
7.3.2 成熟期财务战略取向:激进型筹资战略;一元“核心编造”下的多样性投资战略;高比率、现金性股利政策
7.3.3 成熟期财务战略的实施重点是完善公司治理,强化对管理者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强化成本控制,保持成本领先优势;规范制度,控制风险。
7.4 调整期财务战略
调整期企业集团的经营风险:一是对现有产品,其经营风险并不大,已有利润及贡献能力并未失去;二是对将要进入的新领域,则可能存在极大的经验风险,具有初创期不可比拟的财务优势与管理优势。
调整期的财务战略是防御型的,财务上既要考虑扩张和发展,又要考虑调整与缩减规模。
总之只有对各种财务指标进行系统、综合的分析,才能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作出全面、合理的评价。
(1)财务分析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是以企业的财务报告等会计资料为基础,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的一种方法。其主要目的是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获利能力和发展趋势。财务分析的主要方法有比例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等等。
(2)企业的偿债能力分析主要包括短期偿债能力分析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反映短期偿债能力的财务比率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现金流量比率和到期债务本息偿付比率;反映长期偿债能力的财务比率有资产负债率、股东权益比率、产权比率、有形净值债务率、利息保障倍数和现金利息保障倍数。
(3)企业运营能力反映了企业资金周转状况,通过对运营能力进行分析,可以了解企业的运营状况和企业的管理水平。反映企业运营能力的财务比率有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
(4)企业获利能力是企业赚取利润的能力。是评价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反映企业获利能力的财务比率有资产报酬率、股东权益报酬率、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成本费用净利率等。
(5)企业财务状况的趋势分析是通过比较企业连续几期的财务报表或财务比率,来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变化的趋势,并以此预测企业未来财务状况,判断企业的发展前景。企业财务状况趋势分析的主要方法有比较财务报表法、比较百分比财务报表法、比较财务比率法和图解法等。
关键词:现金流量;揭示作用;财务分析;经营管理
一、现金流量表的揭示作用及特征
我国企业的上级主管部门对企业的业绩进行考核以及企业自身进行财务分析时,所采用的指标体系的核心都是利润指标。然而利润指标在企业业绩的反映问题存在一定的可操作性等局限性,目前,现量流量指标逐渐取代利润指标成为指标体系的核心。除此之外,现金流量表取代了财务状况变动表成为我国企业必须编制的第三张报表。现金流量表作为编制的主要报表之一,其对企业财务经营管理的作用可以概括为“六个揭示,一个体现”。揭示在一个会计期中企业现金活动的来龙去脉,揭示企业的真实获利能力,揭示企业的偿债能力,揭示企业的支付能力,揭示企业未来获取现金的能力,以及揭示企业现金活动及至经营活动中的异常情况。除了以上六个揭示之外,现金流量表的作用还可以通过“一个体现”反映出来,即它进一步体现了企业财务数据的可比性,其数据较为全面地使信息使用者既能纵向了解本企业不同时期发展情况,又能横向与不同企业对比,从而衡量自身财务水平高低。
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以及原来的财务状况变动表相比,具有一定特征,包括客观性、相关性、适合性。
客观性:现金流量表与利润表相比更能保证收益的质量。由于利润表是按权责发生制原则确定的,具有很强的数字操作性,企业可以通过虚假销售、提前确认销售或有意扩大赊销范围来提高利润,所以时常会出现一个企业利润信息很客观但是仍总有现金断流的现象,或是利润规模较小,手头却有闲置资金的情况。而现金流量表反映信息是以现金收付制为基础,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这种账实不符的现象,使得报表反映的信息更加可观,揭示会计利润质量的好坏。
相关性:按历史成本计价的资产负债表所提供信息的相关性并不那么令人可信,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现金流量表提供的信息更为全面和丰富。在传统的财务分析中,利用与资产负债表相关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时点指标分析短期偿债能力时会遇到存货、应收款项等流动行不强的项目,以及用资产负债率、投资报酬率等指标存在的应计会计指标的缺陷[1]。
适应性:利用现金流量信息,会计信息使用者可以更科学地评价企业为适应经营环境的变化对现金流动进行调节的能力,更准确地预测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做出更合理的决策。
二、从现金流量表看企业的财务状况及发展趋势
通过对现金流量表上的有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从而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发现企业在财务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且预测企业未来财务状况。从现金流量的“六个揭示,一个体现”来看现金流量分析内容的灵活性很大,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结构分析、偿债能力分析、支付股利分析能力分析、收益质量分析等。
1.现金流量的结构分析
从组成内容上来看,我国通常将现金流量分为三类,即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正常情况下的经营现金流量除了要维护企业经营活动的正常周转外,还应该有足够的补偿经营性长期资产折旧与摊销,以及支付利息和现金股利的能力。各现金流量都有一定的运作规律,并且相互之间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并且现金持有水平应该与企业发展阶段相适应。在企业初创期,现金持有水平不高,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大量支出为企业的扩张提供保障。而在企业发展趋于成熟的阶段,企业投资资金应该逐步回笼。总得来说,健康发展的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应该远远大于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小于零时可能消耗企业现存的货币积累,投资活动的现金会有所减少;或进行额外贷款融资,相应地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增加,以支持经营活动的现金需要。通过“现金流入量(流出量)结构比率=单项现金流入量(流出量)/现金流入总量(流出总量)”分析资金来源、现金使用情况是否合理,以及凭借指标“流入流出比=各财务活动过程现金流入量/该财务活动过程的现金流出量”来评价企业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并可用于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2]。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发展;策略
一、中小企业初创时期的财务状况及财务策略
(一)中小企业初创期的财务状况
企业在创立初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是外部融资极为有限;我国中小企业缺乏独特的竞争优势,企业的创立者多模仿别人,没有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缺乏规章制度,尤其在财务制度上更是无章可循,导致权责不分、资金的不必要流失等问题;企业利润有限,致使资金周转更加困难,企业发展缓慢。
(二)中小企业初创期的财务策略
企业应积极向市场上的风险资本传达高收益投资项目的详细信息,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同时,通畅的信息渠道也有利于向银行借款融资。但是要避免背负过高的债务而陷入财务危机。企业投资时就要尽量考虑有巨大市场潜力、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努力培养自身的竞争优势。创业者应制定出相应的规章制度来规范企业的财务行为,为今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企业一般不宜在创立期就实行利润分配,而应将其作为企业的资金积累。
二、中小企业成长期的财务状况及财务策略
(一)中小企业成长期的财务状况
中小企业很难从银行获得所需资金,导致企业发展困难;企业陷入多元化导致企业规模迅速膨胀;但是相应的制度匮乏,财务和经营管理混乱;利润的分配和留存往往都是随意而行,不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
(二)中小企业成长期的财务策略
成长期的中小企业可以综合考虑采用扩张型财务战略,但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自身的财务策略。
中小企业应通过建立比较好的财务制度,提高自身的资信水平,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贷款支持。充分利用外部融资条件来筹集所需资金,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部分闲置的资金,可以互相投资等。
企业要防止盲目扩张,要积蓄财力,抓住有利时机实现发展,通过资本积累与规模扩大的多次交替成长来发展壮大。
要形成完善的财务会计核算,尤其要对流动性强的资产加强管理。财务管理工作的目标、工作内容、工作的方法要合法化、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并将内部审计纳入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
企业可以采用定期分配少量利润的政策,保证企业未来成长所需资金的前提下,实现企业所有者现实利益的增长。
三、中小企业成熟期的财务状况及财务策略
(一)中小企业成熟期的财务状况
再融资行为不规范,资本资源的浪费现象十分严重。经营者在成熟期容易忽视对长远发展有利的投资项目,短期化倾十分严重;财务制度弊端更加明显。尽管现金流量比较充足,但是利润会保持不变或变化很小,甚至会出现负值的态势。
(二)中小企业成熟期的财务策略
中小企业在成熟阶段采用多元化财务战略时,要审时度势,根据自身存在的财务问题建立相应的财务策略。
中小企业在对外筹资方面还是应从完善自身信用出发,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加大企业通过银行或是上市筹集资金的筹码。
企业尤其要注意避免盲目投资,应尽量考虑投资那些技术密集型的产业,与此同时,要注重发挥企业的优势,保持企业从成长期步入成熟期的核心竞争力。
采用先进的财务会计管理方法,提高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规范化和程序化,提高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时效性;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责任制并严加实施。
企业在成熟期应采取适中的利润分配制度。
四、中小企业衰退期的财务状况及财务策略
(一)中小企业衰退期的财务状况
企业产品销售量和利润急剧下降,市场萎缩,销售增长率出现负数;企业为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盲目进行投资,导致企业的资金链断裂;企业财务状况恶化;中小企业管理者或拥有者往往会在企业出现危机时,不是想办法转危为安,反而从企业内部抽走大量现金或资产,从而更加速企业的破产。
(二)中小企业衰退期的财务策略
处于衰退期的企业,考虑实行防御型的财务战略。防御不是消极防守,全面退缩,而应减少现金流出并增加现金的流入,积累内部力量来寻找新的机会。在环境有利的条件下,谋求新的更大规模的发展。
企业可采用高负债筹资政策。高负债筹资政策应建立在企业进行合理投资、谨慎地进行资本运作的基础上。剥离不盈利而又占用大量资金的业务,增强新投资领域或项目的市场竞争力;节约支出,盘活现有存量资产,集中一切资源,用于企业的主导业务。
衰退期的中小企业应有效监督财务制度的执行情况,可以通过如下程序进行:预测分析-财务决策-财务预算-财务控制-财务监督与监察-财务分析与评价。可以采用较高的现金股利分配政策。当然,高现金股利分配应以不损害企业未来发展所需资金为限。
本文分析的中小企业4个生命周期阶段是最普遍的现象,我国中小企业除了上述普遍类型以外,还存在着夭折型、突败型、双峰型或多峰型和台阶型。中小企业应从整体上把握自身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在此基础上制定相
应的企业战略,全方位地考虑企业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巩亦平.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研究,2005(6).
潍坊新高饲料有限责任公司是由私人投资100万元成立的小型饲料加工企业。2004年1月投入生产,至年末累计亏损27.14万元。经营亏损加之应收账款和固定资产占用资金较大,造成企业流动资金严重不足,生产几乎陷入停顿状态。面临存在的问题,企业管理者积极进行自我反省,找出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相应调整。2005年扭亏为盈,全年实现盈利45.12万元。企业发生亏损除创建时产品结构不合理,人员管理不善等原因外,企业管理者对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企业财务管理无规范,资金使用无计划,这是企业亏损的主要原因。笔者通过三年的实地工作,就如何发挥财务管理的重要作用作有益的探索。
一、帮助企业管理者转变观念,将企业管理工作由传统的以经营管理为中心转变为以财务管理为中心
经济体制的转换要求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思想和观念也随之更新。目前,企业界逐渐形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现代企业管理必须重视财务管理,企业管理应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财务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牵涉范围广泛,综合程度高,它对企业的资金活动及其形成的财务关系进行组织监督和调节,促进企业全面改善生产经营。它的作用经常贯穿于企业经营战略和经营方针的全过程,既要确保企业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优化资源配置,又要组织企业资金合理有效地投放与运用,使财务工作成为提高企业创利能力的有效动力。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和企业追求效益以及资本增值的目标,决定了企业管理应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而财务管理应以资金管理为中心。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创业者多半以销售、生产、技术人员为主,大多数人不懂财务,更不会用财务。我国中小企业数量较多,但规模小,效益差、生命周期短,落后的财务管理思想和方法是其深层次的原因,而落后的财务思想突出反映在企业的经营者身上。面对这一情形,笔者与企业经营者及时进行了有效的沟通,转变了领导的管理意识,全面分析亏损的原因,并做了大量的具体工作。
二、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健全企业各项财务制度
面对公司初建时混乱的财务管理情形,着手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以建立新的财务制度。
(一)清产核资,调整账目,建立健全财产物资的保管制度公司建立伊始,财务人员选配较为粗放。没有针对岗位性质配备相应的财务人员,在全面清查中,发现现金、存货盘亏严重。针对这一现象及时调整账目,摸清了家底,并重新选配财务人员。
(二)根据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设计各种报表,满足决策需要企业原有内部报表较为简单,不能满足决策的需要。在充分了解企业经营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并细化了每日、周、月需要报送的报表,使企业经营者及时了解企业的现金流量、收入、成本费用支出情况,以便根据各种详实的数据做出正确的决策。
(三)通过深入了解并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建立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在实际工作中的摸索,建立健全了财务稽核制度,定额管理制度,计量验收制度及财产清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审批制度等基本财务制度,并编写了工作流程。特别是现金的二级审核制度,存货的日常管理制度及月末盘存制度(存货的日常管理制度强调保管员对存货的管理既要保质又要保量),在短期内就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内部控制制度的规范及创新,使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更加规范有序,减少了资产损失及浪费现象。同时,财务工作的规范促进了企业其他工作的规范。
(四)实行会计电算化,使财务人员参与到企业经营管理当中手工记账导致账簿记录准确性低,工作量大。财政部要求到2010年,力争80%以上的基层单位基本实现会计电算化,从根本上扭转基层单位会计信息处理手段落后的状况。实行会计电算化后,将财务人员从繁重的手工记账中解脱出来,以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到经营管理当中,完成了会计从传统的核算、监督职能向预测、分析、决策等职能的转化。
三、做好财务分析,正确评价企业的现在或过去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以便为企业的经营者提供决策的依据
财务分析是以会计核算资料和报表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依据,采用一系列专门的分析技术和方法,对企业过去或现在有关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为企业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了解企业过去、评价企业现状、预测企业未来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或依据。企业经营者应尊重市场经济规律,要把财务分析的结果作为企业决策的依据,而不是以自己的经验、喜好、主观判断做出决策。企业经营的目的是盈利,而盈利的直接工具就是财务。所有的经验和感性认识都是辅助的。这一观念被企业管理者接受后,针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做了具体的财务分析。
(一)通过对产品成本利润的具体分析,不断优化产品结构
公司成立伊始,产品品种达20多个,因企业规模较小、品种较多,致使产品生产加工秩序混乱。因技术力量有限,产品质量无保证。通过对产品收入、成本、利润的分析,进行了有效的筛选。选取了市场潜力大、利润稳定的产品作为企业的主打产品,并不断改进产品质量(潍坊市新高饲料有限责任公司产品利润分析表,略,备索)。
(二)利用会计核算资料,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进行系统分析
1.根据企业的规模和特点,设计好适合企业自身会计
分析的报表体系《企业会计制度》提供的会计报表格式是从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加以规范的,企业对外报送时必须采用国家统一的格式。企业为了便于会计分析,可以对报表进行局部调整,根据企业的规模和特点,设计好适合企业自身会计分析的报表体系,以满足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系统分析。
(1)根据管理的要求将资产负债表进行细化因企业规模较小,货币资金、存货是企业资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编制报表时,对货币资金、存货进行细分并按科目列示,同时合并减少了企业很少涉及的科目,如长期投资等。将金额栏改为本月数和上月数,以便于近期对比,及时判断资产的增减情况。
(2)根据企业管理的需要,按月编制现金流量表《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规定现金流量表为年报,以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但是现在财务管理理念要求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中心,资金管理以现金管理为中心。现金流量表年报起着一个年终汇总的作用,失去了对现金使用过程的控制,不能为企业日常合理的调度资金提供依据。企业可以将现金流量表上升为月报,目前上级提供的编制方法不易掌握,企业可以灵活运用,在自身管理中,不必机械套用上级提供的方法。中小企业投资活动、筹资活动较少,可以根据收入凭证、付出凭证汇总表进行简单的汇总,编制适合企业决策需要的现金流量表。
2.选取建立适合企业管理需要的指标体系
目前,常用的指标体系可以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进行分析。每一类中都详细地提供了指标,企业应根据自身管理的需要选取相应的指标,建立自身的财务指标体系,不能盲目的照搬照抄。企业应根据自身管理的需要书写工作底稿,根据工作底稿撰写编制财务情况说明书,以便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系统的总结和概括。毛利率下降1.18%,毛利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主要原材料价格上升所致。大油每公斤上升0.11元,磷酸氢钙每公斤上升0.07元,两种主要原材料价格上升导致毛利下降0.36万元。本月管理费用3.57万元,较上月上升0.61万元。车辆加油费上升0.55万元,是导致管理费用上升的主要原因。本月营业费用5.52万元,较上月上升0.69万元。业务员工资福利费上升0.55万元,是导致营业费用上升的主要原因。(3)资金周转情况(2006年5月)本月资产总额179.82万元,较上月174.54万元增加5.28万元。主要是因为负债增加3.97万元,净利增加1.31万元所致。现金增加17.2万元,主要是因为净利增加1.3万元,借款增加10万元,收回上月欠款3.17万元以及原材料、个人借款收回、折旧收回等原因造成的。
关键词:创业教育;财务管理;教学模式
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比例较低,而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大学生自主创业相当普遍,比例高达20%—30%,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我国大学生财务能力欠缺,影响了大学生成功创业。在大力推进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今天,作为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极强的应用课程,传统的就业教育模式下产生的教学模式已满足不了新形势下时展的需求。为满足创业教育需求,我国一些学者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模式。如案例教学模式有吕洪雁(2006)提出的三维立体式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模式、姚丽琼(2011)提出的“合作性学习模式”、蒋敏周(2011)建议将大学生理财创业计划作为实践教学案例引入到财务管理教学中;宋小萍(2011)和闫华红(2013)提出了ERP沙盘模拟教学模式;蒲林霞(2013)认为,CDIO工科教育模式也适用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王璐(2011)提出了问题探究性教学模式。
一、财务管理课程与大学生创业的关系
(一)增强了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的财务管理意识
财务管理意识缺乏是大学生创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如大学生缺乏筹资分析能力、融资能力差、缺乏投资分析能力、忽视内容部资金的管理与循环等。财务管理课程让学生了解如何进行资金的管理、掌握和运用财务管理活动的四个方面,即筹资、投资、营运和分配。
(二)财务管理内容贯穿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全过程
大学生自主创业从启动资金的预测到利润的分配、从成本的核算到风险的控制、从财务报表的分析到企业经营的决策,每项活动都离不开财务管理。同时,财务管理也延伸到企业的每个角落,大到整个企业,小到每个员工,每项经济活动都与财务部门发生联系,离不开财务部门的指导、约束和审核。
(三)提高了大学生财务管理的能力
如何有效地获得和使用资金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财务管理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大学生全面深入了解和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知识,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方法。同时,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财务管理的基本技能,能运用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解决创业过程中涉及的有关财务管理问题。
(四)为大学生成功创业提供了保障
大学生创业是否成功直观体现在财务成果上,财务成果是所有创业活动综合的结果。创业要成功,就要保证经营决策正确、经营要合理、风险能控制、产品要畅销、企业制订的计划能贯彻、对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能及时发现并解决。学习财务管理课程,了解和应用相关财务指标进行控制和考核,为大学生创业成功提供了保障。
二、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的财务管理能力表现分析
(一)缺乏基本的财务管理意识
据中国大学生创业网的不完全统计,我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为2%—3%,即使在创业环境较好的浙江省,成功比例也仅为5%左右。大学生创业失败的原因多样,但主观原因是缺少创业应具备的财务管理知识,特别是一些非财经专业的学生,他们对财务计划和财务风险分析较少,甚至没有,认为财务管理工作可有可无,最终因财务问题导致创业失败所占比例居多。
(二)缺乏必要的财务管理环境分析能力
财务管理环境分析能力无论是对企业的财务会计还是企业管理都十分重要。大学生作为初创业者,缺乏必要的财务管理环境分析能力,主要表现在缺乏金融市场与企业理财活动关联性的分析能力,如获取资金的筹资能力、为剩余资金寻找出路的投资能力和长短期资金的转化能力等。财务管理环境分析本身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工作,它涉及面广、不确定性大、需要的知识多,也有很强的“艺术性”。
(三)现金流观念淡薄
许多大学生创业失败的原因不是项目选择不好,而是片面追求规模,不顾自身经济实力,盲目投资,对现金流管理不重视,现金流观念淡薄,最终因资金链条中断而导致创业失败。具体表现在只注重销售、不注重应收账款的管理、对存货等短期资产的管理不重视、对已有现金流缺乏规划上,造成现金多余或不足。
(四)财务核算缺乏精度
大学生在创业初期由于没有建立完善的成本管理和会计标准体系,会计账记录简单或记录不清,漏记、错记现象严重。这表现在成本核算不够准确,将非生产经营性支出列入成本项目,个人和家庭其他来源的收支与创业投资项目收支混淆;在财务管理和财务分析过程中随意性较大,缺乏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和规范的财务分析;对短期资产的管理没有周密计划,随意安排,影响资金流的周转效率;不注重筹资成本的核算,筹资方式的选择随意性较大,影响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等方面。
三、创业教育下财务管理教学模式的构建
为适应大学生自主创业对财务管理相关知识及应用的需求,培养适应创业需求的创业型人才,本文提出建立三维一体的高仿真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构建。
(一)重新设定教学目标
传统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理财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这一笼统的教学目标导致教学过程中常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实际培养出只会解释问题而不会实际解决问题的财务管理者。创业教育的兴起和创业型人才对财务管理知识的需求,应将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细化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知识目标的设定通过设立导向性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将财务理论知识和方法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将枯燥的理论通过实际问题直观呈现出来。能力目标包括环境适应能力、认知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培养学生对环境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并具备对环境的洞察力和分析判断能力,能独立思考、吸收和运用新知识,有一定的创新精神。素质目标包括基本素质和专业素质,基本素质如思想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专业素质是作为财务管理专门人才应具备的素质。
(二)优化教学内容
当前大多数财务管理课程的教材仍沿用传统的框架,即财务管理目标、货币时间价值、筹资方式、资本成本和资本结构、投资决策、营运资本管理、利润分配管理、财务分析。为适应培养创业型人才的需求,首先,结构上需要调整,如将投资决策可以放在货币时间价值后讲授,有助于学生对货币时间价值的理解,财务分析较综合地体现了会计学的知识,可以将它放在投资决策后讲授;其次,教材内容要更新,能跟上形势的发展,如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一个趋势是物流融资,但教材仍未将其纳入融资内容,讲授时不能仅仅介绍一些大企业常用的融资方式,要考虑到创业初期的企业都是中小企业,介绍更符合它们的融资方式;最后,注重相关知识的联系与补充。如在讲授项目投资时,可以联系会计中的收入成本、折旧等知识,讲授资金成本与资本结构时联系增加利息与企业利润、所得税间的关系等。同时,学生创业除财会知识外,还涉及创业教育学、市场营销、管理会计、经济法等课程的相关知识,虽然部分课程会单独开设,但在讲解相关问题时要适当引导学生回顾或补充,这样能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能力。
(三)注重行动导向型的高仿真演练设计
传统的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主要是灌鸭式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缺乏实践能力。为培养创业型人才,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结合“合作性学习”模式,设计以行动导向型的高仿真演练为主的教学策略。为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首先要求学生单独完成创业的前期工作,如市场分析、竞争分析、财务计划和风险分析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实现知识来源于实践,在实践中深化的良性循环。其次以“合作性学习”模式作为新型教学组织形式,构建4—5人的创业团队,以模拟企业为载体,进行高度仿真的模拟竞争经营,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培养不同环境下的财务管理能力和经营思维能力。最后,根据前两个环节的综合表现,指导优秀团队申报学校创业项目,入驻学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园,真正实现教学—经营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战略管理会计;创新创业;教学思路
为创造经济的新增长点与持续发展经济增量,创新创业作为很好的解决方案被国家重点扶持和培育。自2015年起,国家对创新创业项目大力扶持,对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提供各项政策支持,孵化培育创新创业项目,并非追求短期效应,国家战略方针针对的是一个长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育,追求若干年后有一批成长性较好的创新创业项目来促进国家持续发展。管理会计作为现代管理学与会计学的交叉学科,逐渐发展为自成体系的会计信息系统,经历全球化飞速发展,战略管理被引入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中,战略管理作为管理会计的前沿研究领域,强调任何规模的组织,其高层管理者均需具备战略思维。培养战略管理思维,对评估创新创业项目备选方案的适宜性、可接受性、可行性分析等能力的养成尤为重要。对于任何学科背景的人才,战略高度是应具备的能力之一,培养复合型人才应具备的战略管理能力也成为必要,如何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创新创业的战略思维,应是高等教育工作者所需要思考的课题。
1战略管理会计课程教学现状
1.1基础分析为主的管理会计教学。国际管理会计标准及道德规范的出台标志着管理会计进入成熟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主要集中于利用科学管理方法、财务分析方法等进行分析决策来实现股东权益最大化,基础的分析方法容易掌握,学习效果短期效益显著,适用于人数较多的课堂教学[1]。高校适用的管理会计教材中战略分析的内容极少,或单独开设一门理论课程战略管理,并未将战略管理与财务结合。经济管理专业主要的分析对象是企业,企业战略的选择与执行需要将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对财务进行可行性分析及宏观视角的整体分析。基础分析为主的管理会计教学,无法引导学生站在宏观整体的视角来全面分析企业。1.2大数据智能财务会计教学成为当下高校教学革新的前沿。为避免及减轻数字化时代对财务会计的冲击,高校教育者在不断创新,财务会计教学改革逐渐向大数据会计、智能会计领域探索,积极寻找大数据时代财务会计的立足点。目前全国有六十余所高校已经开设智能财务会计专业,对大数据与智能财务会计进行先行先试的探索。探索领域集中在应用而非管理决策,注重培养执行能力而思考能力略有欠缺。智能财会的兴起导致对战略管理会计的关注弱化,起步较晚使战略管理会计未得到应有的重视。1.3战略管理会计仅为财会相关专业的选修课程。战术、谋略是战略的引申含义,战略管理作为管理学的前沿研究领域,是管理学的高级阶段[2],战略高度强调对全局整体的把控,对全局的驾驭力需要对每一组成部分有感知力。其中,战略管理,尤其是站在企业整体角度的战略管理,应当与财务结合,战略管理会计属于财会相关专业应具备的知识储备,以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战略管理会计作为财会相关专业知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财会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受重视程度仍然较低。对于非财会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战略管理的高度是技术型人才所迫切需要提升的短板,战略管理会计很少作为非财会专业的必修课和选修课。1.4战略管理会计课程讲授以理论研究为主高校教育体系中教学主体为专职高校教师,大部分高校经管类专业同时设置了企业讲师。从业人员在职业中的技术特点是:(1)因企业的行业差异导致具有独特行业特点的职业技术差异;(2。)同行业中不同企业的惯性处理及管理风格,导致虽同处某行业个体的处理差异性明显;(3)经营管理中涉及敏感信息较多,非固定职员不得接触敏感信息,以上几点原因导致企业讲师授课大部分流于形式。高校教师由于其偏向理论研究的特点,理论教学讲授普遍适用的分析方法,没有大量的企业调研经验,导致战略管理会计课程的讲授容易理论化,理论化的讲授对于学科知识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的本科生而言,理解程度有限。
2创新创业培育孵化现状
自2015年创新创业成为国家经济增长的重点发展方向,财税及相关促进法规随之出台,国家鼓励开设创新创业项目,这些都提供了扶持培育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土壤,给予创新创业立项项目一定经费支持。本科阶段是一个想法丰富、时间精力充足、试错成本较低的时期,当下本科阶段创新创业项目呈现以下特点。2.1大众创业的氛围尚未形成创业课程开设、创新创业高校比赛举办、省级国家级项目立项支持等政策刺激,开启了创新创业的新阶段,创新创业项目以在校本科大学生为参与主体进行项目申报[3]。在创业大赛组织的筹备过程中,低年级在校大学生因专业知识等尚未形成基本体系,灵感转化为创新创业成果需要付出较多磨练;高年级在校大学生因无法兼顾学业、执业资格或研究生考试等学习与创新创业实践的时间分配,更多地选择暂时放弃创业的想法,部分学生选择毕业3-5年后创业或直接放弃创业。这导致创新创业课程部分流于形式,有想法的报告较多,无法进展到可行性研究阶段,没有机会转换为实践成果。2.2创新创业项目以技术型人才为主导本科学生因所学专业限制,申请项目以本专业相关领域为主,项目组成员具备专业技能但存在学科背景单一的问题。创业项目从产生想法到孵化成型需要多学科专业背景的团队来共同完成,创新创业项目成员集中于单一专业领域,项目团队中缺少拥有多元化学科知识背景的成员。由于缺少多元化学科背景,项目负责人等缺少整体性思维,未充分评估创新创业的可行性。对相关政策法规了解程度低、宏观经济环境预判经验不足、项目运营等缺少专门的成员负责,拥有奇思妙想但执行力不足,有待构建分工明确的团队。2.3项目成果短期效益显著立项的创新创业项目中实践型创业项目较少,同时实践型创新创业项目大多停留在讨论阶段,实际执行运作的项目凤毛麟角。从立项项目来看,学术科研型立项项目数量有逐渐增多的趋势。科研类项目立项创新创业项目主要参与学生大部分来自大二、大三,以项目周期为2年计算,项目结项时主要参与学生均处于实习期或已经毕业,学术型项目再转化为实践成果需要另一个周期及时间、人力、物力支持,大部分的立项项目选择放弃科研成果转换,无法将项目实践成果持续运行,项目成果长期效益很低,扶助创新创业项目的初衷无法实现。
3创新创业思维引导设想
为增强项目扶持效果,提升项目实际运行比率,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创新创业思维,促使长期效益显现。3.1培养创新创业主动性思维。创新创业主动性思维是指培养创新创业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创新创业的各种可能性,同时培养其对团队成员的客观评估、对项目可行性评估的能力。创新创业离不开融资投资,具备战略高度的同时需要进行财务分析,高瞻远瞩也需要脚踏实地,需要管理与技术并行,技术创新由专业技术人员专攻,由具备专业技术知识的优质管理者来推进执行,战略管理体系、财务数据解读、企业核心竞争力、产业价值链分析等是优质管理者需具备的技能。创新创业项目从萌芽至孵化成型均需要主动积极地应对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的状况。3.2教师转换授课思路。高校教师作为知识讲授者及传播者,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各种思想讲授给知识的接受者,战略管理会计培养的不应当仅是掌握基础分析的职业工作者[4],而是应具备战术谋划思维的高级管理人才,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分析及创新能力的高级技术型人才。创业实践课程并非是不得不完成的教学任务,创新创业项目的培育对高校教师的要求不仅是讲授理论知识[5]。讲授者需要具备大量的实践经验,可尝试用头脑风暴等讨论方式授课。3.3战略管理会计案例库建立。商场中的博弈、关键市场机会的把握与实验研究开发不同,企业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成长壮大衰落退市,有偶然机会,也具备历史的必然性。见多识广中的“见”在高校教学中,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案例教学,涵盖不同创业公司规模、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多案例讲解带给学生多视角分析,实现案例与理论相结合,可以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理论的应用。高校教师作为主要的知识传授者,作为传播的主体,应积极寻找典型案例,对其进行梳理分析及总结评述,案例库的建立不应只是简单介绍某企业的发展过程,其重点应立足于总结评述,以供研讨。同时案例库应通过多国家背景来分析政治民族因素的影响,立足行业背景,结合行业发展及特点等进行分析,应涵盖不同类型组织规模,体现战略管理的艺术性。3.4转换思维培养方式。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骤变,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复合型人才,需要扎实掌握多学科知识并灵活运用的复合型人才,需要具备创新创业能力并可以持续发展经营企业的复合型人才。将技术型人才培养成为军师谋略者,是未来针对创新创业项目中复合型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复合型人才除应具备专业技术能力外,逻辑性思维、宏观整体性思维也同等重要。培养全系统的思维方式,文科背景需加强思维的逻辑性,理科背景需加强柔性艺术[6]。战略管理会计不应只作为财会专业的专业课程来进行设置,应作为理工类的选修课,战略思维是其综合能力所必备条件之一,初创时期应具备关键技能及产品的不可替代性,初创期之后的稳定期则战术及计谋方案成为持续性发展的必要条件。培养战略思维意识,技术型人才可提升管理能力、企业管理人员可认知管理对象的重要性,从而培养技术型与管理型并重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妍.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管理会计教学探索[J].财会通讯,2012(28):38-40.
[2]刘倩芸,唐世华.我国管理会计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J].新会计,2020(9):49-52.
[3]黎怡姗,吴大放,刘艳艳.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及成因分析[J].高教学刊,2019(9):43-44,47.
[4]王焰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反思与模式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15(4):4-7,24.
[5]马永斌,柏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生态系统的构建途径———基于清华大学创业教育的案例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5):137-140,150.
【关键词】财务管理 财务战略 企业生命周期
一、企业财务战略的基本概念
随着进入信息社会后行业技术革新速度的加快,竞争环境变化多端,尤其是在全球化大背景下,人们经常以为对企业的威胁来自外部环境,而事实上,企业成功的最大威胁往往在于战略问题。企业战略犹如指挥行动的大脑,它引导着企业发展前进的方向,具有极强的决策性,控制性。作为企业战略的一部分,财务战略犹如大脑中的脑干在整个公司战略体系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恰当的财务战略是确保公司战略取得成功的内在保证。
1、财务战略的定义
“财务战略”目前还没有一个一致的定义。但学术界已基本认同了两种观点。其一,从静态和动态、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两个角度对财务战略重新定义,即财务战略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依据企业总体战略,对企业长期发展有重大影响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的策划,并确保其执行的过程。财务战略的静态内容表现为集团的远景、使命、目标和策略等。而财务战略的实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根据环境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其二,认为企业财务战略就是企业财务决策者为使企业在较长时期(如五年以上)内保持生存和发展,在充分预测、分析、估量影响企业长期发展的内外部各种因素的基础上,对企业财务作出的长远谋略。它主要包括财务战略思想、财务战略目标和财务战略计划三个基本要素。笔者比较认同第一种观点,它以动态的观点指出财务战略的执行要根据具体环境的变化做出相应调整。所谓环境必然包括其企业产品的生命周期等外部环境因素,这与笔者下文的观点不谋而合。
2、财务战略的类型
财务战略作为经营战略的支持、执行、保障体系,其在发挥作用的同时必须对企业总体的战略方针进行最切合时宜的基本定位。遵照这一原则,财务战略可归纳为三个综合类型,即:扩张型财务战略、稳健型财务战略、防御收缩型财务战略。扩张型财务战略,是以实现企业资产规模的快速扩张为目的的一种财务战略,为了实施该战略,企业往往需要在将大部分乃至全部利润留存的同时,大量地进行外部筹资,更多地利用负债。随着企业资产规模的扩张,也往往使企业的资产收益率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表现出相对较低的水平。扩张性财务战略一般会表现出“高负债、高收益、少分配”的特征。稳健型财务战略,它是以实现企业财务绩效的稳定增长和资产规模的平稳扩张为目的的一种财务战略。实施稳健型财务战略的企业,一般将尽可能优化现有资源的配置和提高现有资源的使用效率及效益作为首要任务,将利润积累作为实现企业资产规模扩张的基本资金来源。为了防止过重的利息负担,这类企业对利用负债实现企业资产规模和经营规模的扩张往往持十分谨慎的态度。所以,实施稳健型财务战略的企业财务特征一般是“适度负债、中收益、适度分配”。防御收缩型财务战略,是以预防出现财务危机和求得生存及新的发展为目的的一种财务战略。实施防御性财务战略,一般将尽可能减少现金流出和尽可能增加现金流入作为首要任务。“低负债、低收益、高分配”是实施这种财务战略的企业的基本财务特征。
3、财务战略的基本要素
财务战略作为战略规划体系的一部分,主要包括财务战略思想、财务战略目标和财务战略计划三个基本要素。财务战略思想是制订企业财务战略的指导原则。财务战略目标是企业财务战略思想的具体体现,是企业在较长时期内投资规模、水平、能力、效益等综合发展的具体定量目标。财务战略计划是将战略目标系统化、整体化,用以指导企业一定期间的各种活动,以达到预定财务战略目标的一种行为纲领。这三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具有具体执行及实践特征的财务战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企业财务战略通常会受到资本市场、管理者风险偏好、经济周期、技术发展、企业组织形式、经营状况及消费者行为等多种内外因素的影响。面对复杂多变的客观环境,各种财务指标、财务数据更加难以准确预测和控制,在这种情况下选择一种既能保持企业内外稳定又能着眼于企业长远发展的财务战略显得尤为重要。
二、配合生命周期的财务发展战略
1、财务战略需配合企业生命周期的重要性
企业总体财务战略思想必须着眼于企业未来长期稳定的发展,具有防范未来风险的意识。因此长期性是企业财务战略较为显著的特点之一。企业财务战略需以全局性的视角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于企业发展的影响。同时,财务战略作为整体战略的一个职能战略,其制订必须服从于企业整体战略,且必须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企业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内外部环境,其战略决策较之以往更为复杂,因此其在制订财务战略时必然面临更多需要考虑的环境因素。而战略是环境分析的结果,环境恰恰是不断变化的,面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如何及时调整自身的战略规划是涉及到企业生存发展的大问题。这种配合企业经营战略及外部环境变化划分财务战略的方法给予笔者的启示即:一个有特色的财务战略至少有两个特点:首先要与经济周期相适应,其次要与企业发展阶段相适应。财务战略作为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战略理论在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应用与延伸。由此可见:财务战略的选择,决定着企业财务资源配置的取向和模式,影响着企业理财活动的行为与效率,进而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发展。一个良好的财务战略当然不能仅仅局限于财务角度而应站在公司治理的宏观角度作出决策。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需要沿着一定的生命周期轨迹运行的,而企业在生命周期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风险及困境具有较大差异性。因此,按照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研究企业财务战略能够使企业财务战略具有较强的灵活性、适应性。同时,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根据其自身理论特点能够恰当融合企业不同发展阶段所具有的财务特征,为财务战略的综合运用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
2、财务战略需配合企业生命周期的必要性
企业生命周期一般是指从一个企业设立到其消亡的整个过程所经历的期间,是企业生命运动的轨迹。企业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企业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大多数企业的发展可分为初创期、发展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企业在每个发展阶段都有自己的阶段特色,正确把握本企业的发展阶段,制定与之相适应的财务战略非常重要。不同的企业类型和同一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于财务战略都有着不同的理解和选择。任何一种战略即使其成就再辉煌,也不可能对所有的公司产生实效。那是因为每个公司都有不同的起点,都在不同的背景下运作,都有基本不同的资源类型。因此,并不存在一种能适用于所有跨行业公司的最佳解决方案。所谓在商场上每一笔生意都是独一无二的,成功的关键在于企业家针对具体环境处置问题的原创性和想象力。将财务战略与生命周期理论结合的优势之一,就是既能针对企业发展的共性分阶段及时调整财务战略,又能够因地制宜制定出具有独创性的发展规划。这种兼具共性及特性的财务分析方法,对于绝大多数财务战略的制定无从下手的企业来说,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3、处于企业不同生命周期的财务特征
(1)初创期。处于初创期的企业其经营风险是最高的。在这个时期,财务特征是现金需求量大,经常需要大规模举债经营用于新产品的开发与市场的拓展,企业的现金净流量一般为负,难以形成内部资金积累,因而存在着很大的财务风险,股利政策一般采用非现金股利政策。由于资金短缺,尚未形成核心竞争力,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较大,为了更好的发挥企业优势,聚合企业资源,并发挥财务整合优势,财务管理的重点应是如何筹措资金,通过企业内部自我发展来实现企业增长,企业通常会保持稳健原则,采取稳健与一体化的财务战略,即实行股权资本型筹资战略、一体化集权型投资战略和零股利分配政策;通过资源的集中,加大产品宣传力度,提高市场占有率,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2)发展期。处于发展期的企业产品的定位与市场渗透程度已大大提高,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核心竞争力,进行业务拓展,实现企业资产规模的快速扩张。但企业集团仍面临较大的经营风险和财务压力,快速发展的企业面临着较大的经营风险和财务压力,市场的不断开拓,大量应收账款的资金占用造成了巨大的现金缺口,技术研发、资本投入等的大幅投入使得的企业从本质上被要求采取稳固发展型的财务战略,即实行相对稳健型筹资战略、适度分权型投资战略和剩余股利政策;发展期的企业通常会向外界传递企业发展势头良好的信号,因此其融资环境较之以往已有较大提高,然而,如何恰当运用手中的筹资资源使企业保持在恰当的债务水平是企业继续发展的关键。
(3)成熟期。处于成熟期的企业其基本标志就是企业的市场份额与占有率地位相当稳固,经营风险较低,但同时其市场增长潜力不大,企业同时有足够的实力对外借款,为了避免资金全部集中在一个行业所可能产生的风险,一般会采取多元化经营,因此应采取相对扩张型的财务战略,这样既能分散财务风险,又能有效利用资源,从而实现企业财务绩效的稳定增长和资产规模的平稳扩张;在多元化扩展的同时,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现有资源的使用效率也是财务战略的重点所在。
(4)衰退期。处于衰退期的企业需要通过新产品的开发与新产业的投建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企业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为经营上的调整,须对企业进行二次定位,一方面,某些行业或经营领域需要退出而某些行业或领域需要进入,另一方面伴随着经营方向的调整,内部需要适时组织再造与更新。衰退期是企业集团新活力的孕育期,它充满风险,同时处于衰退期的企业并不是没有财务实力而是其未来的经营状况充满变数,故应当采取防御型的财务战略,即实行高负债筹资战略、一体化集权式投资战略和高支付率的股利政策。这样既能保证财务的集权化管理又能保障企业再造,有充分的现金流作为物质保障,保证了企业经营的连贯性。
总之,财务战略的选择必须随企业发展周期来确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企业集团所面临的市场环境往往差异悬殊,从而财务战略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从这层意义上讲,财务战略的实施也可理解为财务战略基本定位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具体化。同时作为一种全面分析的方法将企业财务战略纳入企业生命周期也是财务战略方法的综合应用。
三、企业财务战略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财务战略应因地制宜、及时调整
产品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财务战略是灵活多变的,不能只局限于条条框框。从某种意义上说,一家企业的财务战略都是基于特定条件下的选择,可谓千人千面,随物赋形,难以进行标签式的分类。每个公司所处的环境、背景、实力都有较大的差异,很难一概而论,但基本原则是相吻合的。正如不可能有财务理论会宣称可以预见某一特定时刻,某一特定股票的“真实价值”一样,作为一种财务理论也很难宣称其理论是包治百病的良药。毕竟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疑难杂症”,我们是需要“对症下药”的。所谓在商场上每一笔生意都是独一无二的,成功的关键在于企业家针对具体环境处置问题的原创性和想象力。我们很难在现实生活中找到能够与教科书中揭示的财务特征完全相符的案例,但通过对比发现,绝大多数公司所表现出的财务特征与其所处生命周期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2、财务战略调整应灵活、有效
作为职能型战略,财务战略在其执行过程中缺乏灵活性,很难适应生命周期的变化而不能及时调整其财务战略。在实践上存在时滞性,很难保证财务战略具体执行的有效性,同时不能根据现实情况客观判断出企业所处发展阶段和生命周期。对此,首先,企业应完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保证财务信息能够及时反映企业、市场变化,使财务战略制定者及时加以调整;其次,根据公司整个战略规划制定能够应对其内外环境变化的应急机制,财务战略作为公司治理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执行过程中始终遵循配合整体战略发展的思想。企业财务战略是企业为谋求和维持竞争优势,在对外部机会与威胁和内部优势与劣势分析的基础上,对企业主要财务发展目标、达成目标的途径与手段所进行的总体规划。财务战略需以公司战略为依据,与其他职能战略相配合,综合考虑市场、社会、产业、政策等大环境才能保证企业战略的有效实施。
企业集团的财务战略管理在企业集团管理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企业集团的存亡与兴衰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为众多研究财务战略的理论之一,根据企业的生命周期制定财务战略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应重视并积极运用这种与市场,与环境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参考文献】
[1] 张延波:高级财务管理[M].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
[2] 郎咸平:运作[M].东方出版社,2004.
[3] 郎咸平:整合[M].东方出版社,2004.
关键词:安全性;偿债能力;分析
企业的安全性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在财务分析中体现企业安全性的主要方面就是分析企业偿债能力,所以一般情况下我们总是将企业的安全性和企业偿债能力的分析联系在一起,因为对企业安全性威胁最大的是“财务失败”现象的发生,即企业无力偿还到期债务导致诉讼或破产。企业的安全性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安排好到期财务负担;二是有相对稳定的现金流入。二者不可偏废。如果仅仅满足于能偿还到期债务,企业还算不上安全。真正安全的企业应是在安排好到期财务负担的同时,有相对稳定的现金流入和盈利。从根本上来讲安全性要求企业必须具有某一时点上的债务偿还能力即静态性,而这个偿还能力又是平时盈利以及现金流入的积累即动态性。如果企业无相对稳定的现金流入或盈利,很难想象它能长久生存而不出现危机。我国绝大多数教科书上对企业偿债能力的分析都有失偏颇,并且导致企业财务分析人员教条式运用,得出的结论往往不正确。
一、我国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中存在的问题
1.现有的偿债能力分析是建立在清算基础而非持续经营基础上的。长期以来,对偿债能力的分析是建立在对企业现有资产进行清盘变卖的基础上进行的,并且认为企业的债务应该由企业的资产作保障。比如:流动比率、速动比率以及资产负债率都是基于这样的基础来计算的。这种分析基础看起来似乎十分有道理,但是并本符合企业将来的实际运行状况、企业要生存下去就不可能将所有流动资产变现来偿还流动负债,也不可能将所有资产变现来偿还企业所有债务。因此只能以持续经营为基础而非清算基础来判断企业的偿债能力,否则评价的结论只能是企业的清算偿债能力。而正常持续经营的企业偿还债务要依赖企业稳定的现金流入,所以偿债能力的分析如果不包括对企业现金流量的分析就有失偏颇。
2.偿还债务资金来源渠道的单一化。偿还负债的资金来源有多种渠道,可以以资产变现,可以是经营中产生的现金,还可以是新的短期融资资金。而后两种偿还渠道往往是企业在正常经营情况下常常采用的。现有的偿债能力分析大多是以资产变现为主要资金来源的渠道,显然不能正确衡量企业的债务偿还能力。这样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必然会使企业视线狭窄,影响其决策的正确性。
3.现有的偿债能力分析是一种静态性的,而不是动态性的。只重视了一种静态效果,而没有充分重视在企业生产经营运转过程中的偿债能力;只重视了某一时点上的偿债能力,而不重视达到这一时点之前积累的过程。
4.现有的偿债能力分析没有将利息的支付与本金的偿还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对于长期性的债务,本金数额巨大,到期一次还本,必须有一个利润或现金流入积累的过程,否则企业必然会感到巨大的财务压力。这样一个积累过程没有在财务分析中充分反映,必然导致企业产生错误的想法。
二、短期偿债能力的分析
短期债务偿还能力的分析,除现在所使用的几个比率外,还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经营活动中产生现金的能力
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产生现金的能力取决于企业销售量大小及增长情况、成本开支比例及
变动情况、赊销政策及资产管理效率等因素。外部坏境的变化及企业的适应能力是分析企业产生现金能力的关键。这方面的分析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进行:
1.分析企业近几年的现金流量表,观察企业近几年经营活动中所产生的现金流量是否充裕。重点分析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首先要分析基本的经营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情况。如果一个企业一段时期从客户处收到的现金大于它进行的各种经营活动的支出,那么,这个现金流量水平应保持相对稳定的正数。这个数字是企业维持正常经营活动的基本保证,长期出现负值是十分不正常的,经营活动将难以维持。生产单一产品的企业在不同的产品生命周期阶段其现金流量的特征是不同的,现金流量的特征与产品生命周期特征是否相吻合是判断现金流量适当性的关键。生产多种产品的企业,由于企业不同产品所处的生命周期可能相互交叉,故整个企业的现金流量应保持在较为稳定的水平才是恰当的。其次,较多企业将一些现金流量投入到营运资本中,所以还要分析营运资本的投入是否恰当。企业在营运资本上的投入是与企业的有关政策相联系的,如赊销政策决定应收账款的水平,支付政策决定应付账款、预付费用的水平,预期销售增长前景决定企业的库存水平。所以应联系企业自身的战略、行业特征及相关政策来解释企业在营运资本方面的投入是否合理。最后,我们还可以通过计算比率来分析现金流入与债务偿还的关系:经营活动中现金流量/本期到期的债务。
2.通过分析企业的现金周转期限来判断现金周转的速度。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现金的周转天数实际上等于存货周转天数加应收涨款周转天数减
应付贴款占用天数。企业实际现金周转速度取决于这三个阶段占用现金时间的长短,与会计上的实际购物和实际销售有一定的时间诸位。一般来说,现金周转天数越少,其周转速度就越快,企业产生现金的能力就越强,企业的偿债能力就越强。
(二)企业的短期融资能力
借新债还旧债是大多数企业都采用的一种还债技巧,所以短期债务偿还能力也包括这方面的能力。但企业短期融资能力往往不能直接从财务报表的项目上看出来,需要对财务报表附注予以分析:
1.分析企业短期借款的融资成本,若企业的短期借款利息较公布的贷款利息高出很多,说明企业的债权人对企业的信誉较担心,或说明企业尚未得到金融机构的高度信任。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发生短期债务危机时很可能要付出高额代价甚至无法应付。
2.企业是否存在大量未使用的银行贷款额度。这种信贷额度的存在往往是企业保持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动态平衡能力的重要体现。
3.企业是否具有良好的长期融资环境。如是否具有配股资格、是否发行过长期债券且信誉良好。良好的长期融资能力往往是缓解短期流动性危机的重要保证。
4.企业的长期资产是不是有一部分可以立即变现。企业的长期资产往往是营运中的资产,短期内可能难以变现。但若企业有大量的已上市债券和股票,均可以缓解短期流动性问题。
5.企业若将应收账款出售或将应收票据贴现,另一方面如有追索权,则会增加企业短期债务数量的风险。
6.企业若有负债,或为他人提供的信用担保,均会增加企业的短期支付要求,且为进一步融资设置了障碍。
(三)流动资产的质量
流动资产是企业进行经营活动的短期资源准备,绝大多数流动资产在今后的经营活动中应转化为现金投入下一轮周转,所以,流动资产的质量也影响今后经营活动中产生现金的能力。资产负债表中,流动资产的质量主要反映为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相比是否存在高估的问题。高质量的流动资产应能按照账面价值或高于账面价值而迅速变现。流动资产的质量判别应通过分析每项具体的流动资产项目来得出综合结论。
三、长期偿债能力的分析
长期负债是指期限超过一年的债务,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在资产负债表中列入短期负债。长期负债的偿还有以下几个特点:(1)保证长期负债得以偿还的基本前提是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较强,不至于破产清算。所以,短期偿债能力是长期偿债能力的基础。(2)长期负债因为数额较大,其本金的偿还必须有一种积累的过程。从长期来看,所有真实的报告收益应最终反映为企业的现金净流入,所以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与企业的获利能力是密切相关的。(3)企业的长期负债数额大小关系到企业资本结构的合理性,所以对长期债务不仅要从偿债的角度考虑,还要从保持资本结构合理性的角度来考虑。保持良好的资本结构又能增强企业的偿债能力。
(-)“已获利息倍数”指标的改进
“已获利息倍数”指标是根据损益表分析企业偿债能力所使用的指标。该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
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
该指标反映的是从所借债务中获得的收益为所需支付债务利息的多少倍。一般情况下企业对外借债的目的在于获得必要的经营资本,企业举债经营的原则是对债务所付出的利息必须小于使用这笔钱所能赚得的利润。否则对外借债就会得不偿失。由此该指标至少要大于1。
但该指标有较大的局限性,表现为(1)对于企业来说举债经营可能产生风险,这个风险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定期支付利息,如果每期的息税前利润小于所需支付的利息,企业就有可能发生亏损;二是必须到期偿还本金,衡量企业偿债能力时,既要衡量企业偿付利息的能力,更要衡量企业偿还本金的能力。只衡量其中一个方面都是不全面的。而“已获利息倍数”指标反映的是企业支付利息的能力,只能体现企业举债经营的基本条件,不能反映债务本金的偿还能力。
(2)企业的本金和利息不是从利润本身支付,而是用现金支付。故使用这一比率进行分析时,还不能了解企业是否有足够多的现金偿付本金利息费用。
基于以上原因,笔者认为应进一步计算以下两个指标以全面衡量债务偿还情况:
1.债务本金偿付比率
债务本金偿付比率=年税后利润/[∑债务本金/债务年限]
该指标必须大于1,越高说明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就一个企业某一时期的债务本金偿付比率看,难以说明这个企业偿债能力的好坏。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往往需要连续计算五个会计年度的债务本金偿还比率,才能确定其偿债能力的稳定性。从稳健的角度来估计这个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状况时,又通常是选择最低指标的年度。
2.现金流量偿付比率
现金流量偿付比率=[期初现金余额+本年度付息与纳税前现金净收入]/[利息支付额+本年到期债务/(1-所得税率)]
该指标用来评价企业是否在其经营活动中产生了足以还债的现金流量。该指标大于1,说明企业有足够现金支付利息与偿还本金。
(二)通过分析现金流量表来分析增加长期负债的合理性
在现金流量表分析中,当企业经营活动中的现金流量为负数,而这些不足的现金流量主要依靠增加长期负债来弥补,则需要具体分析。若企业正处在初创时期,为保持资本结构的合理化,用一部分长期负债来支撑企业流动资产的资金需求是正常现象。若企业处于稳定经营阶段,其资产结构与资本结构已基本确定,营运资本及经营活动的现金需求应以短期融资为主,这时靠长期负债的增加来弥补经营活动的现金短缺往往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当企业是为了长期发展需求而进行长期融资时,长期负债增加的合理性也要具体分析,企业长期发展需求主要是指长期资产的购置或进行长期投资。这时应分析企业资本结构是否发生了变化。企业的长期资本需求主要靠股东的投资和长期债权人来提供,而这两者之间不同行业特征应保持一定的比例。企业一般需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资本结构,若发生变化,使债务性长期资本所占的比重过大,则可能说明企业财务计划失控,股本融资遇到困难。
二、短期偿债能力的分析
短期债务偿还能力的分析,除现在所使用的几个比率外,还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经营活动中产生现金的能力
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产生现金的能力取决于企业销售量大小及增长情况、成本开支比例及
变动情况、赊销政策及资产管理效率等因素。外部坏境的变化及企业的适应能力是分析企业产生现金能力的关键。这方面的分析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进行:
1.分析企业近几年的现金流量表,观察企业近几年经营活动中所产生的现金流量是否充裕。重点分析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首先要分析基本的经营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情况。如果一个企业一段时期从客户处收到的现金大于它进行的各种经营活动的支出,那么,这个现金流量水平应保持相对稳定的正数。这个数字是企业维持正常经营活动的基本保证,长期出现负值是十分不正常的,经营活动将难以维持。生产单一产品的企业在不同的产品生命周期阶段其现金流量的特征是不同的,现金流量的特征与产品生命周期特征是否相吻合是判断现金流量适当性的关键。生产多种产品的企业,由于企业不同产品所处的生命周期可能相互交叉,故整个企业的现金流量应保持在较为稳定的水平才是恰当的。其次,较多企业将一些现金流量投入到营运资本中,所以还要分析营运资本的投入是否恰当。企业在营运资本上的投入是与企业的有关政策相联系的,如赊销政策决定应收账款的水平,支付政策决定应付账款、预付费用的水平,预期销售增长前景决定企业的库存水平。所以应联系企业自身的战略、行业特征及相关政策来解释企业在营运资本方面的投入是否合理。最后,我们还可以通过计算比率来分析现金流入与债务偿还的关系:经营活动中现金流量/本期到期的债务。
2.通过分析企业的现金周转期限来判断现金周转的速度。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现金的周转天数实际上等于存货周转天数加应收涨款周转天数减
应付贴款占用天数。企业实际现金周转速度取决于这三个阶段占用现金时间的长短,与会计上的实际购物和实际销售有一定的时间诸位。一般来说,现金周转天数越少,其周转速度就越快,企业产生现金的能力就越强,企业的偿债能力就越强。
(二)企业的短期融资能力
借新债还旧债是大多数企业都采用的一种还债技巧,所以短期债务偿还能力也包括这方面的能力。但企业短期融资能力往往不能直接从财务报表的项目上看出来,需要对财务报表附注予以分析:
1.分析企业短期借款的融资成本,若企业的短期借款利息较公布的贷款利息高出很多,说明企业的债权人对企业的信誉较担心,或说明企业尚未得到金融机构的高度信任。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发生短期债务危机时很可能要付出高额代价甚至无法应付。
2.企业是否存在大量未使用的银行贷款额度。这种信贷额度的存在往往是企业保持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动态平衡能力的重要体现。
3.企业是否具有良好的长期融资环境。如是否具有配股资格、是否发行过长期债券且信誉良好。良好的长期融资能力往往是缓解短期流动性危机的重要保证。
4.企业的长期资产是不是有一部分可以立即变现。企业的长期资产往往是营运中的资产,短期内可能难以变现。但若企业有大量的已上市债券和股票,均可以缓解短期流动性问题。
5.企业若将应收账款出售或将应收票据贴现,另一方面如有追索权,则会增加企业短期债务数量的风险。
6.企业若有负债,或为他人提供的信用担保,均会增加企业的短期支付要求,且为进一步融资设置了障碍。
(三)流动资产的质量
流动资产是企业进行经营活动的短期资源准备,绝大多数流动资产在今后的经营活动中应转化为现金投入下一轮周转,所以,流动资产的质量也影响今后经营活动中产生现金的能力。资产负债表中,流动资产的质量主要反映为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相比是否存在高估的问题。高质量的流动资产应能按照账面价值或高于账面价值而迅速变现。流动资产的质量判别应通过分析每项具体的流动资产项目来得出综合结论。
三、长期偿债能力的分析
长期负债是指期限超过一年的债务,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在资产负债表中列入短期负债。长期负债的偿还有以下几个特点:(1)保证长期负债得以偿还的基本前提是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较强,不至于破产清算。所以,短期偿债能力是长期偿债能力的基础。(2)长期负债因为数额较大,其本金的偿还必须有一种积累的过程。从长期来看,所有真实的报告收益应最终反映为企业的现金净流入,所以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与企业的获利能力是密切相关的。(3)企业的长期负债数额大小关系到企业资本结构的合理性,所以对长期债务不仅要从偿债的角度考虑,还要从保持资本结构合理性的角度来考虑。保持良好的资本结构又能增强企业的偿债能力。
(-)“已获利息倍数”指标的改进
“已获利息倍数”指标是根据损益表分析企业偿债能力所使用的指标。该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
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
该指标反映的是从所借债务中获得的收益为所需支付债务利息的多少倍。一般情况下企业对外借债的目的在于获得必要的经营资本,企业举债经营的原则是对债务所付出的利息必须小于使用这笔钱所能赚得的利润。否则对外借债就会得不偿失。由此该指标至少要大于1。
但该指标有较大的局限性,表现为(1)对于企业来说举债经营可能产生风险,这个风险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定期支付利息,如果每期的息税前利润小于所需支付的利息,企业就有可能发生亏损;二是必须到期偿还本金,衡量企业偿债能力时,既要衡量企业偿付利息的能力,更要衡量企业偿还本金的能力。只衡量其中一个方面都是不全面的。而“已获利息倍数”指标反映的是企业支付利息的能力,只能体现企业举债经营的基本条件,不能反映债务本金的偿还能力。
(2)企业的本金和利息不是从利润本身支付,而是用现金支付。故使用这一比率进行分析时,还不能了解企业是否有足够多的现金偿付本金利息费用。
基于以上原因,笔者认为应进一步计算以下两个指标以全面衡量债务偿还情况:
1.债务本金偿付比率
债务本金偿付比率=年税后利润/[∑债务本金/债务年限]
该指标必须大于1,越高说明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就一个企业某一时期的债务本金偿付比率看,难以说明这个企业偿债能力的好坏。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往往需要连续计算五个会计年度的债务本金偿还比率,才能确定其偿债能力的稳定性。从稳健的角度来估计这个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状况时,又通常是选择最低指标的年度。
2.现金流量偿付比率
现金流量偿付比率=[期初现金余额+本年度付息与纳税前现金净收入]/[利息支付额+本年到期债务/(1-所得税率)]
该指标用来评价企业是否在其经营活动中产生了足以还债的现金流量。该指标大于1,说明企业有足够现金支付利息与偿还本金。
(二)通过分析现金流量表来分析增加长期负债的合理性
公立高职院校高负债经营现状原因分析
导致公立高职院校高负债经营现状的原因有学校自身因素的一面,也受外部环境的影响。(一)政府导向作用,导致学校偏好银行贷款早在上世纪90年代,国家就出台了《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和相关政策文件鼓励和支持高校运用金融信贷手段融通教育经费的做法。[4]从国家实施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方针以来,各地、各行业为了加快本地区、本行业高职教育发展,一方面由于政府部门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的不足,给了公立高职院校许多宽松的信贷融资办学环境,如为高职院校贷款贴息或利用相关国有资产进行抵押担保等,另一方面对高职院校的贷款及其使用缺乏宏观的调控和管理,再加上银行业对高校的信用评级过高,融资环境宽松,这让建设资金紧张的高职院校争取银行贷款有了巨大的动力,一些本不需要急着上的项目,因为有了信贷资金也提前上马,最终有可能导致建设规模与办学需要不符,造成资源浪费和办学成本提高,甚至带来信贷危机。(二)“迎评工作”需要合格校、示范校评估是高职院校一项非常重要而艰巨的工作。新建院校需通过合格校评估保证自身的招生资格,这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示范校评估要求学校上规模上档次创特色,是学校扩大和稳定招生规模寻求跨越发展的关键。[5]每一次评估工作都是一项艰巨的攻坚战,高职院校为了取得一个好的评估结果,不仅在教学、科研、专业建设等软件方面要不断提高改善,而且在育人环境等硬件设施上也要加大投入,尤其是新建院校,软硬件各项工作都比较薄弱,特别是教学教辅设施、后勤保障设施等要达到评估要求,需要大量的建设资金作保障,财政投入不足,自身收入有限,学校底子薄,吸引民间资本较难,势必让学校走银行贷款的路子。(三)可筹资渠道单一国外的公立高校资金来源除了政府拨款、学费收入、银行贷款外,还有社会力量投资、社会捐赠、服务和销售收入等形式组成。[6]而在我国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除了政府拨款、学费收入外,最主要的融资渠道就是银行贷款,其它的形式几乎没有。这跟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历史有一定的关系。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1999年仅474所,截至2012年5月,全国独立设置的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普通高职(专科)院校共1288所。我国高职院校大部分都是在本世纪初创建的,办学时间较短,学校生源也良莠不齐,未来发展预测具有不确定性,社会民间投资资本参与投资持保守谨慎态度,高职院校科研、技术服务和销售有待开发,国家对社会、企业和个人的捐资助学的相关扶持政策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公立高职院校化解高负债经营管理路径
公立高职院校高负债经营管理的思路大体可从两个方面思考,一是如何筹措还贷资金化解高额负债带来的偿债压力,二是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思路,合理解决学校后续可持续发展资金需要。(一)适当负债,合理控制贷款规模企业适当负债,可以利用财务杠杆给投资者创造更多的财富,使企业把握难得的发展机遇;高职院校适度举债,也可以较好地解决建设资金困难问题,更大程度地用活办学资金,从而推动高职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发展,增强办学实力。不能因为高校巨额负债个案的负面影响,而否认银行信贷资金在高校快速发展跨越发展中的作用。权衡利弊,关键在于如何把握举债规模的问题。学校管理层和财务工作者要从各自学校的地理位置、专业优势、生源趋势、教学科研、师资队伍等方面的实际出发,合理控制资产负债比率和较灵活的偿债能力,科学规划学校发展,适度举债把握发展机遇。示范性高职院校与初创成长性高职院校、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要区别对待负债经营理念,把握好必须、够用的度。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高职院校贷款的监督与管理,针对不同院校的办学规模、办学质量和资金需求情况,制定相应的信贷控制额度,及时关注高职院校财务收支运行情况,引导校方注重防范负债融资带来的办学风险,对申请银行贷款的院校,要求提供贷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具体还贷计划等相关材料报备,增强学校还贷主体意识,纠正“高校贷款、政府买单”的不端心态。(二)统筹兼顾、合理安排还贷资金公立高职院校的发展资金来源上除学费收入外,大部分还是靠财政资金的注入。财政资金分为中央财政资金和地方财政资金。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高职教育的地方财政投入也呈现参差不齐现象。一些经济较发达地区高职教育经费相对宽裕,除保证学校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外,还可争取到贷款贴息资金或财政化债资金;而经济欠发达地区,财政基本投入本身不足,很难再获得专项化债资金等,债务偿还资金只能靠承债主体学校自筹解决,这就需要学校管理层和财务工作者更加关注和做好还贷资金的筹措工作。一是要在有限的收入中统筹兼顾,保证还贷资金的安排到位,量入为出,精简节耗,合理安排日常运转和发展需要的同时,理出轻重缓急,有计划地安排收入的一定比例用于保证还贷,避免计划不周而导致学校财务捉襟见肘乱了阵脚,甚至出现严重债务危机。二是增强财务运作,采取用新债偿旧债等缓解展期办法融通资金,用时间换取空间的方式逐步解决,为学校的前期发展赢得时间,当学校上规模上档次时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三)努力引进多种力量参与办学以往普遍高职院校升格扩建的重要经费来源是银行贷款,偿债的资金保障是招生规模的稳步上升,但在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今天,有些高职院校的招生形势并不乐观。银行为了防止学校招生困难、偿债能力减弱等问题出现,对高职院校的贷款审批发放逐渐变得理性和谨慎。在银行贷款门槛加高的情况下,高职院校建设资金困难问题又回到原点。要解决学校对银行资金高度依赖问题,积极主动争取政府支持,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办学是一个突破的方向,借鉴民办高校的一些做法,以良好的办学质量和适当的利润回报吸引社会民间投资者投资学校建设和参与学校的经营管理。[7]一是可以征得上级主管部门支持,组织学校教职工参与院内集资,建设诸如计算机房、多媒体教室、教学实验室等资金量不大的教学教辅设施,从学生的资源使用费中提取一定的比例回馈给职工,让他们既帮助了学校发展,又有合理的投资回报。二是通过政府搭桥开展校企合作,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应的税收优惠、金融服务、行业项目支持、财政补助等扶持政策,鼓励企业捐资助学或开展校企合作。高职院校为企业订单培养专业人才和业务培训,企业为学校提供相应的办学资助和实践实验基地。三是吸引社会民间投资者投资兴建学生宿舍、食堂等后勤生活服务设施,设定合理的投资回报率、受益年限和产权处置办法,积极引导投资人参与学校后勤服务经营管理,真正实现后勤服务社会化,这样学校既可以引进先进的后勤管理经验,又节省了大量建设资金支出和人员经费开支,投资人和学校都得到了双赢发展。(四)抓大放小,尽快整合盘活校区资源有不少高职院校是通过多种教育资源合并升格扩建而来的,所以拥有多个校区,多校区办学既加大了教学管理的投入成本和管理难度,也造成教育资源无法合理配置,使用效率难以提高,甚至教育资源重复建设等问题,这对本身经费紧张的高职院校来说无疑是一笔巨大的浪费。要把有限资金用活用好,集中资金建设主校区,争取政府出面协调,科学规划主校区周边教育用地,把规模小利用率低的分校区与主校区周边地块进行资产置换,不能置换的则引进投资开发商进行合理开发利用,加大内部资产整合盘活力度。开发资金的回笼,一方面让紧缺的建设资金从内部挖潜得到适当的缓解,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学校的偿债能力。(五)提高育人质量,让“产品”适销对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有适销对路的经济产品作支撑,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也应该有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人才产品。引进企业经营品牌的理念来经营学校的育人工作,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学校工作的第一要务,真正做到以质量求生存、以品牌求发展。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有所不同,本科院校的教学与科研并重,高职院校科研的能力和水平都相对薄弱,应着重突出人才的培养,要针对当前的生源质量,鼓励教师在人才培养上精耕细作,改革教学方法,不断适应学生学习需要,努力提高办学质量与办学水平。[8]一方面要紧跟市场需求,把握产业结构调整和行业发展动态,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培养社会急需好用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教师提供良好的教研环境和氛围,关注教师的学习与再教育,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育人水平,只有良好的师资才能培育出合格的人才。办学质量是高职教育的生命线和立校之本,是吸引大量优质生源的关键。高职院校的经费来源很大的一块来自学费收入,只有生源稳定了学校规模才能稳定,稳定的学费收入才有着落。稳定的自身财源是高职院校持续偿债能力和长远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六)树立成本效益观念和科学理财意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的办学体制、经费来源、后勤社会化管理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变化,现行收付实现制会计核算体系和财务管理办法已跟不上时展需要,适当引入权责发生制,不断改革和完善原来的预算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等办法,加强成本效益核算,注重科学理财是今后高职院校理财观念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9]一是要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做好财务预算是合理配置学校资源的重要前提,是学校科学管理和长远发展的关键,同时也是从源头控制财务风险形成的有效方法。做好预算管理是一项全员的系统工程,需要全体教职员工和各职能部门教学单位密切配合和抓好落实,要不断总结和积累好的经验做法,摸索出一套符合学校自身发展的预算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合理规划学校的收入、支出和现金流。[10]在收入预算方面,要广开财源,积极寻找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壮大学校的经济实力;在支出方面,既要保证日常经费开支,又要考虑重点项目资金需要,还要做好还贷资金统筹规划,合理安排使用资金。二是要牢固树立成本效益观念,在筹资、投资及资金的运营上都要强调投入产出比率,依法理财,精打细算。会计核算上要引入权责发生制,对相关教学资源计提折旧计入教育成本,严格控制生均教育经费投入,尽可能地降低教育、办公、后勤服务成本,要做到开源与节流并重,让有限资金发挥最大效益。三是要逐步建立和完善财务分析评价制度,提高财务分析处理能力。通过建立财务分析评价制度,做好预算执行过程监控,及时有效掌握学校财务运行状况,例如预算资金配置是否合理、资金使用是否高效、教学及后勤服务设施利用是否充分等等,及时做好财务预算差异的分析和调整,客观地揭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总结学校财务管理上好的经验与做法,从而更好地理好财管好家。
由于我国的公立高职院校办学水平参差不齐,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程度有所不同,所面临的人文、地域等因素也不大一样,所以没有固定标准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可以套用,需要高职院校管理者在长期工作实践中不断摸索、研究、总结和提高,各校应根据自身的办学特点和发展规划,建立健全适合本校的负债经营管理制度,使学校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之路。
本文作者:巫圣义工作单位:三明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 现代企业 财务管理 任务
一、前言
规范的财务管理有利于调动企业广大职工的积极性,有利于强化企业的内部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因此,企业加强财务管理,构筑科学的管理体制势在必行。实践证明,财务管理是企业经济管理的核心,也是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管理系统。因此,良好的财务管理对于现代企业的生存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 企业财务管理的原则
(一) 合法性原则
财务管理的设计和实施应当符合同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企业内部实际情况。
(二) 广泛性约束原则。
广泛约束性是指财务管理制度对单位内部每一位成员都有效,都必须无条件地被遵守,任何人都无权游离于它之外或凌驾于它之上。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作为单位内部的“法律”,一旦制定实施,上至单位负责人,下至普通职工,就必须人人道守。单位管理层尤其是单位负责人必须带好头,以身作则,大力宣传,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以实际行动充分调动各个部门和每位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做到人人、事事、时时都能遵循财务管理制度。否则,财务管理制度即使制定得再合法、再完美,也只是一纸空文,发挥不了财务管理的作用。
(三) 成本效益原则。
成本效益原则是从事任何经济活动都要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单位建立和实施会计控制所花费的代价不应超过因此而获得的收益,即力争以最小的控制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企业领导层在设计会计控制时,要有选择地控制,并要努力降低因控制所引起的各种耗费。
三、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
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包括资金筹集、运用、回收、分配、偿还等各个环节,从企业开办到终止、清算的全过程的财务活动,其具体内容如下:
(一)筹集资金管理
企业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筹集企业资本金,并确保资本金的保全和完整。要采用科学的筹资决策,选择有利的筹资渠道,降低资金成本,以取得良好的筹资效果。
(二)固定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管理主要包括固定资产分类、计价、固定资产需用量预测,固定资产折旧和再生产,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以及固定资产日常综合管理。
(三)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和其他资产管理
无形资产管理包括专利权、商标权、非专利技术、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商誉等无形资产的计价、摊销、转让、对外投资等管理工作。递延资产管理包括开办费和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等管理。其他资产管理包括特准储备物资、冻结物资和涉及诉讼中的财产管理
(四)流动资产管理
流动资产管理包括对现金各种存款、应收款、预付款、存货的管理。
(五)对外投资管理
对外投资管理包括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管理。长期投资管理又包括股票投资、债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管理。
(六)成本费用管理
成本费用管理包括成本费用的开支范围,成本费用预测、计划、控制、分析、考核等管理。
(七)销售收入和利润管理
销售收入和利润管理包括产品定价方法和策略,销售收入计划和日常管理,税金管理,目标利润,利润计划和利润分配管理。
(八)财务综合管理
财务综合管理包括财务收支计划管理、财务收支日常管理以及企业内部经济核算等。
(九)财务报告与财务分析
财务报告与财务分析包括财务报告体系、财务评价指标体系以及财务报表分析等。
(十)企业终止与清算的管理
企业终止与清算的管理包括企业终止与清算的程序、清算损益和剩余财产的管理等。
四、企业财务管理的任务
(一)筹集资金,平衡调度资金,提高资金利用效果
资金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条件,企业初创时需要筹集资本金,生产经营过程中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以及各种情况的变化,也需要筹集资金。企业财务部门,必须按照法律、法规,通过各种合法渠道取得各种资金,如取得国家拨款,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发行股票、债券,利用商业信用、补偿贸易、租赁、信托等方式来筹集资金。在筹集资金时要正确地测定企业资金需要量,选择资金成本低、财务风险小的筹资渠道。
企业财产部门还要经常做好企业资金的平衡调度,要使企业资金在数量上和时间上适应生产经营的需要,努力达到收支平衡,使企业保持一定的支付能力。
企业财务部门还要合理节约地使用资金,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的利用效果。为此要做好资金使用的预算、计划、控制、调度、核算和分析等工作,增产节约,精打细算,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要合理调度资金.加速资金周转,促进资金利用效益的提高。
(二)参与企业经营决策,为实现企业经营目标服务
企业的经营决策,关系到企业的总体发展。如果决策正确,企业就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如果决策错误,就会造成很大的损失。企业重大的经营决策,如企业的投资方向和投资规模、开发新产品、调整产品结构、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横向联合等决策都关系到企业的资金、成本费用、利润等财务指标。企业财务部门要尽量利用所掌握的信息、资料、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要从降低成本费用、增加利润的要求出发,对各项决策的备选方案进行分析评价,在企业的经营决策中,充分发挥参谋作用。
(三)降低成本费用,增加企业盈利
成本费用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发生的成本和各种费用,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耗费。在产品销售价格和销售税率一定的情况下,降低成本费用就可以增加盈利。
企业成本费用的高低与该企业内部各单位以及每个职工工作的好坏,都有关系。单靠财务部门是难以全面、有效地降低成本与费用。企业的总会计师(或时会工作的负责人)要协助企业领导推行企业内经济核算,将成本费用列入考核指标,使全体职工都来当家理财。企业还要采取各种措施,控制各种物资消耗和费用开支,促使增产节约,改善经营管理,不断提高盈利水平。
(四)正确分配企业收入,协调处理财务关系
企业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后取得资金收入,这部分资金完成了一次循环。企业取得销售收入后,应按照税法的规定缴纳流转税及附加税,同时以成本费用为尺度补偿生产经营中的耗费,以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正常进行。然后再按规定缴纳所得税,税后利润先扣除被没收的财物损失,支付各项税收的滞纳金和罚款,弥补企业以前年度亏损,提取公积金和公益金,剩余部分在投资者之间进行分配。在分配企业收入的过程中,要协调好企业与有关各方面的财务关系。
(五)加强财务监督,维护财经纪律
财务监督是通过财务收支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合法性与合理性进行监督。经济活动的合法性是指这些经济活动是否符合国家有关的法规和制度,是否遵守财经纪律。经济活动的合理性是指这些经济活动是否符合企业收益最大、风险最小的目标,是否有利于资金周转和提高经济效益。由于财务管理能以价值形式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综合反映,企业的一切财务收支又都要通过财务部门办理,这就使财务监督成为可能。通过加强财务监督.可以及时发现和制止一些不合法和不合理的收支,打击贪污盗窃等犯罪行为,保护国家财产的安全与完整。通过财务监督,还可以发现生产经营中的损失和浪费以及企业管理上的薄弱环节,以利于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六)现代企业应重视员工发展,规范现代企业文化。
首先应对员工进行道德价值观、专业知识和职能的导向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其次要给员工物质的保障及可能的成长空间,如建立有效的绩效工资制度和考核标准,保证员工工资待遇能随现代企业的成长也能水涨船高;再次能给员工职位晋升的机会。同时现代企业应坚持现代企业的经营宗旨,营造良好的现代企业文化氛围,为现代企业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提供环境保证。
参考文献:
摘要:为了能让企业更好的发展,基建融资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企业选对合适的基建融资方式对企业自身来说极其重要,本文根据不同融资方式的选择决策,对各种融资渠道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融资管理建议。
关键词 :基建;融资;财务;管理
一、基建融资的内涵
基建项目的融资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企业融资,其两者的不同之处表现在:第一,两者有不同的载体,企业财务管理主要根据投资、融资与分配等方面开展,进行融资决策的载体为广义资产即债权人资产、股东资产,帮助完善资本结构、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财务活动;基建项目融资的载体是项目,既要满足项目资金需要,又要考虑到收益的融资方式,而且企业融资中具有独立性。第二,两者的影响因素有所区别,影响企业融资的因素有:公司章程及负债水平(融资空间)、金融环境、风险承受能力、投资者协议约定、经营性现金流量的稳定性、宏观经济或营运资本规模等,这些因素存在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而影响基建项目融资的因素有:建设期的时间、项目投资的大小、营运资金收回、项目投产现金流与专项贷款现金流量的一致、利旧资产规模等,主要围绕项目本身。第三,决策的根据有所差异,企业融资决策是根据融资低成本、风险可控制、优化企业资本结构的目标进行,核心是找到适合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每股收益达到最大化;基建项目融资决策主要根据项目自身的现金流量进行,当今比较普遍的的方法是净现值大于零时,则方案能够执行。
二、基建融资方式
(一)权益融资
权益融资的含义是通过股东或投资者投入资金的方法以满足基建项目资金需要,其方法主要有:在二级市场公开或定向发行股票(主要是上市公司)、投资者增资(主要是非上市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留存收益融资等。进行权益融资具有以下优势:能够满足长期资金需要,不需要还本付息;偿债能力不受影响,没有很大的财务负担;较大的融资规模,用这种方式就能够达到项目的建设资金需求;权益融资方式存在的不足有:导致控制权小;融资成本相对其他融资方式比较高,必须支付发行费用,而且有股东希望较高回报率的压力;适合采用权益融资方式的情况:第一在初创期或在成长期初期的公司;第二是上市公司;第三不能采用债务融资的方式,或者企业偿债能力不高,但资产状况优良,具有吸引投资者的能力的企业。
( 二) 债务融资
债务融资方式的含义是采用增加企业债务方法来满足重大基建项目资金需要,主要有:直接发行企业债券(包括中期票据、短融券等)融资、资产抵(质)押融资、从银行( 含银团贷款)或其他金融机构取得借款、借入私募债等。债务融资方的优点主要有的:融资程序便捷,较为快速;正常情况下不会产生发行的费用,比较低的融资成本;债务融资的不足之处有:资金使用受限的因素比较多,资金额较大时必须受托支付;融资规模大小会被企业总体融资空间所影响,大额投资项目采用单一的融资方式一般不能解决;具有还本付息的负担,尽管部分银行设定的限期延长,但正常情况下在建设期的后期或期末就必须还本付息,大大增加了财务风险;债务融资的试用情况:第一处在成长期中后阶段段或处在成熟期的企业,负债水平比行业平均水平低;第二采用权益融资方式比较困难,而且是非上市的公司;第三借款融资渠道比较多,可选择的低成本融资方式的企业。
(三)混合融资
混合融资的含义是指把债务和权益融两种资渠道相互结合以满足基建项目资金要求。具体包括:采用组合融资协议方式融资、发行可转换债券、直接采取发债与权益方式组合融资等。混合融资具有以下的优势:采用融资组合,有助于降低融资风险;融资的规模相对比较大,经过适当的途径,能够增加资金流动的灵活性;混合融资方法存在的不足有:融资管理的难度系数加大,如转债会增大变为债务融资的可能性,将会增大后期的债务;整体的成本不低,包含寻求融资对象的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适合采用混合融资方式的情况有:1.融资规模比较大型,采用单种融资方式没能够为企业满足投资需求;2.可以比较容易找到混合融资方式,并且对相应的融资成本,能够承担得起的企业。
三、基建融资的管理
进行基建项目融资决策时,不但要看重项目开始之前的概念设计、勘察设计等步骤,并且还要看重项目进行的过程中及完成后的评估(包括项目后评估),进行项目融资方式的决策时,可根据以下的程序:l.制定基建项目资金预算表,根据预算表估计融资的规模大小。2.在项目开始之前,对可以采用的各种融资方式进行全方位解析,从而获得各种融资渠道下各种方案,包括融资期限、费用,还款方式等进行比较分析。3.结合项目相关的管理人员、财务人员(需要时聘请外部专家参与)的意见,选择最优的融资方式进,从而决定初步方案上交决策机构进行决策。在进行基建项目融资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方面:第一要遵循适用性原则,即必须结合项目建设特点进行融资,建设期不太长并且具有较好发展前景的项目要侧重于债务融资,减少融资成本;那些建设期比较长并且具有太多不定因素的大项目要侧重于权益性融资,能够减缓前期投入资金的压力;那些投资规模比较大型、周期长的项目,更多考虑选择组合的方法,增大融资渠道的灵活程度,避免单一的资金来源出现问题或中断时无法补救。第二要遵循风险可控原则,就是在比较哪个是适合的融资方法的时,更加要考虑融资方式存在的不足以及可能会带来的风险,把握好合同、相关协议可能存在的风险内容,保证风险是在企业能够接受并且控制的范围之中。第三要进行动态财务分析,就是在实施项目的前期、实施的过程之中、实施完工之后都要进行动态的财务影响分析。考虑到大多基建项目密切关系到企业的正常运营和更好的发展,对企业来说是一种战略性的计划,虽然说银行方面一般都会对还款给予一年的宽限期,但还款压力还是会对企业某一期间(特别是建设期后期和投产前期)的生产活动带来不可小觑的影响,如:实施项目之前,进行可行性评价中的融资分析,其目的是保证能够满足项目的资金需要;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做好投资预算控制(如变更洽商、索赔等控制),包括要充分考虑其对经营结果的影响,上市公司还必须先更好的与投资者进行沟通,意识达成一致,减少信息不对称导致低估价值的情况出现。
结语: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在进行基建融资时,充分考虑所可能采用的融资方式的优缺点,然后选择最合适的融资方式,同时,在进行融资项目决策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充分的降低企业的融资风险,才能帮助企业实现利益最大化从而促进企业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z].北京:财建[2002]394号.
江苏在线班 陆莹
作为非财会专业出身、毫无公司财务管理经验的新手,《财务三驾马车》使我对公司财务三表、及公司财务管理的理念有了新的认识,是一本很好的入门书籍。在书籍的扉页上,我写下"购于2015年8月31日,推荐人:陈长斌兄",也写下了读后核心感悟——"收入≠利润,利润≠现金,现金!现金!现金!".财务三表——损益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是基于事实数据让公司管理者可以理清公司在收入、利润、利润分布、现金等几个方面的真实情况,从而做出正确的管理决策。
作者付小平先生,是在复星集团担任财务总监长达8年,又在多个500强企业任职。《财务三驾马车》一书摘取付小平先生《财务管控模式》课程中的精华,简单实用。特别推荐大家一读,对公司管理、个人财务管理都有意义。
1
如何判断企业好坏:股东回报率
书中给出了一个公式,股东回报率=净利润率*资产周转率*资本杠杆。企业的股东回报率由三个因素共同决定,不可只看其中一面,因此本书命名为财务三驾马车。
第一驾马车是白马,是由损益表反映出来的企业盈利能力,企业希望"多赚".第二驾马车是赤马,是由资产负债表反映出来的资产效率,企业希望"快赚".第三驾马车是黑马,是由现金流量表反映出来的资本杠杆,企业希望"大赚".
通过三个方面的不同配比,各个企业的股东回报率是不同的,资本总是倾向于那些股东回报率高的企业,因此股东回报率是进入资本市场的敲门砖。如果有20%的回报率,资本就会蠢蠢欲动;如果有50%的回报率,资本就会冒险;如果有100%的回报率,资本就敢于冒绞首的危险;如果有300%的回报率,资本就敢践踏一切人间的法律。获得资本市场青睐的关键在于股东回报率。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不要让资本市场看不懂企业的前景,它们会选择观望或退出,就会引发现金流断裂。
如何改善股东回报率,可以回归最基本的商业逻辑:
第一步:投入资产,实现收入;
第二步:控制成本,赚取利润;
第三步:管理利润,创造现金;
第四步:筹集资金,投入资产。
不同的企业处于以上四个步骤的不同阶段,因此需要针对性的财务管理模式,简单总结为
初创期:资本投入,收入为0,净利润为负,经营现金流为负;
成长期(早期):渠道扩张,收入为正,净利润为负,经营现金流为负;
成长期(中后期):渠道扩张,收入为正,净利润为正,经营现金流可能为正(稳健策略)、可能为负(激进策略、风险也大);
成熟期:成本控制,收入为正,净利润为正,经营现金流为正;
衰退期:现金流控制,收入为正,净利润为负,经营现金流为负。
企业在成长期的早期、与衰退期在收入、净利润、经营现金流上的趋势一样,然而却需要考虑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采取不同的财务管控方式。
财务管理存在的意义,在于为企业做健康诊断,为董事会、管理层做决策提供依据。
2
收入≠利润
收入多,不代表利润多,而利润才是真正需要关心的。损益表,将显示出企业的盈利情况,是经理人的成绩单。
总公式: 净利润=收入-产品成本-管理成本(销售、管理、财务费用)+营业外收支-所得税
收入、营业外收入是流入项;产品成本、管理成本、所得税都是流出项。开源节流,是颠簸不破的万世真理。
书别强调的是增加收入可能很难立即实现,但控制成本却可立竿见影,因此控制成本是增加利润的首选手段。不过就我个人的经验,质量、效率和金钱无法兼得,对于产品的质量、速度上要求较高的情况,成本很难降低,一旦强行降低就要出事情。还有就是对于和人员相关的成本,要特别谨慎。得人心者得天下,福利给出再收回,甚至是直接砍掉一些业界同行的标配福利,将会产生"灾难性"的后果。
重点攻关采购成本,主要策略有:
1. 建立供应商库、寻找合格供应商资源,从质量、价格、账期和服务四个维度评估;我自己加上一条:供应商在行业内采购人员中的口碑也很重要。
2. 建立询价系统,根据单笔采购金额越高,要求增加报价供应商的数量;
3. 激励采购员。采购成本降低金额中提取一部分作为对采购人员的奖励。
九宫格决策法是作者提出的、以收入和净利润率进行产品分类、并对症下药改善利润率的决策法。简单来说,就是产品收入分三等、产品净利润率分三等,所有产品都能落入3*3的九个格子中。改善的策略是,尽量让所有产品都落入到收入高、净利润率高的格子中。
对于收入高、净利润率低的产品,应聚焦于降低成本。对于收入低、净利润率高的产品,应聚焦于营销策略。对于收入适中、净利润率适中的产品,要么先增收再降本,要么先降本再增收,不要同时进行降本增收。
3
利润≠现金
企业经营中的时差特别值得注意,即企业不会立即收到现金(从客户)、也不需要立即支付现金(向供应商)。节奏没控制好,资金链就断裂。告诉企业管理者"利润≠现金"的工具是资产负债表。书中说资产负债表体现企业的家底,我的理解是,它更体现了企业的利润暂时以哪种现金之外的形式存储着,因此影响了企业的再生产、再投资。
资产周转率=收入/总资产=收入/(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为了提升资产周转率:1. 收入增加、总资产下降;2. 收入保持不变,总资产下降。可见,总资产下降是必须的。利润除现金之外的存储方式有三种:应收账款(客户持有的现金)、库存(囤积在产品中的现金)、重资产(囤积在固定资产中的现金)。做好企业,在盘活这些不由企业掌控、减慢企业资产周转率的项目。
应收账款的本质是企业提供给客户的"三无贷款"——无担保、无抵押、无利息收入。过期3个月以内的应收账款,回款可能性为73%;而过期2年的应收账款,回款可能性为10%.避免坏账的核心方法在于客户的信用管理。可以从三个方面考核客户:1. 客户企业的生命周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还是衰退期?衰退期,则信用等级要降低。2. 客户的诚信记录,可通过客户的银行、供应商、合作伙伴及公开的媒体信息等四个方面判断。3. 客户的偿债能力,透过客户经审计的会计报表找到答案,客户的负债率是否过高?通过账龄分析、发货控制和月度对账等工作管理应收账款。
搞定库存三招
1. 核算三大库——原材料库、在产品库、成品库,并严格采购入库、生产领料、成品入库、销售出库的表单审批流转。2. 库龄分析,这需要ERP系统的辅助;3. 每月盘点,每周一次小盘点,每月一次大盘点。
甩掉重资产三招
1. 租赁经营;2. 协议收购;3. 非核心业务外包。
4
获取现金
最后的现金流量表,反应企业的血液系统是否健康,资金链断裂就如同血液耗尽一样可怕。付小平先生将企业的现金流分成三类:经营现金流、投资现金流、筹资现金流。
》》经营现金流
现金流入:销售产品得到的现金;
现金流出:支付货款、发放薪酬和缴纳税金等所支付的现金;
》》投资现金流
现金流入:投资分红或退出投资收到的现金;
现金流出:对外长期投资和对内固定资产投资所支付的现金;
》》筹资现金流
现金流入:向银行借款或获得股东出资收到的现金;
现金流出:分红和归还借款本息所流出的现金。
净现金流=经营现金流+投资现金流+筹资现金流,正数表示现金净流入,负数表示现金净流出。
企业经营的资金来源于两个渠道:1. 来自股东,包括股本和未分配利润,在资产负债表上叫净资产或股东权益。2. 来自于客户、经销商、供应商和银行等,是别人的钱,在资产负债表叫做负债。这里引入经营风险的概念,指的是企业用别人的钱太多。用资本杠杆来表达经营风险。
资本杠杆=总资产/净资产=(净资产+负载)/净资产=1+ 负债/净资产
为了能够充分利用资本杠杆,实现借力打力,书中建议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计企业的类金融商业模式。商业模式好坏的关键指标,是运营资产周转天数,它等于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存货周转天数-应付账款周转天数。运营资产周转天数越短,现金流就越充足,企业借力越大。
第一种类金融模式:向供应商借力,加大应付账款的周转天数;
第二种类金融模式:向供应商、客户借力。提前收取客户的预付款;
第三种类金融模式:向供应商、渠道商、客户借力。渠道商为了保有优先权,而提前支付一定的保证金。
在讨论现金流量表的最后,书中提到了李嘉诚的反周期现金流决策法。简单地说,别人抛售时候李嘉诚就提前准备好现金买,别人抢购的时候李嘉诚就将资产卖掉。所以对经济周期的认识特别重要,必须赶在泡沫破灭之前拿到现金,才有机会这样玩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