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海洋科学进展

海洋科学进展

时间:2023-08-24 17:16:5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海洋科学进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海洋科学进展

第1篇

英文名称:Marine Sciences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山东省青岛市

种:中文

本:16开

国际刊号:1000-3096

国内刊号:37-1151/P

邮发代号:2-655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77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第2篇

随着陆地资源日益匮乏,人口膨胀、环境污染等问题逐渐侵扰着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投向海洋这一方净水。地球上70.8%的面积都被海水覆盖着,海洋中蕴藏着大量的能源与资源,甚至蕴藏着人类未来的生存空间,大有潜力可挖。然而海洋事业的发展与前进的速度却比人们预想得缓慢。

早在公元前111年,汉武帝时期的古代中国就极力发展海上交通,先后开辟了包括海上丝绸之路在内的三条重要的海上航线。到了1405年,明代航海家郑和七次率船队远赴西洋,途经30多个国家和地区,测量、编绘出精密海图――过洋牵星图,并运用了可以天文定位的牵星术等。郑和船队的航行,拓宽了世界贸易往来与文化交流的渠道,也为航海事业的发展打下了根基。

然而直到20世纪,现代海洋科学的发展才日渐成熟,各国对于海洋的探索与研究的资金投入逐渐扩大,纷纷建立专门的海洋科学研究组织,并开展国际间的海洋科考与研究项目。这使得海洋探索事业成为国际间沟通交流的一个“新宠儿”。

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协调发展成为我们必须要面对的问题。而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业已成为应对该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与筹码,也是全人类维持自身生存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

历史反复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向海而兴,背海而衰。对于探秘海洋瑰宝,我国政府寄予了高度重视,党的十报告曾明确指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如今,我国老一代“海洋人”提出的“查清中国海、进军三大洋、登上南极洲”的三大目标已全部实现。我国的雪龙号极地考察船已经到达了南北极,并在南北极建立了基地考察站;蛟龙号载人深潜器可进行7000米的深海勘探;大洋一号、科学号等远洋科考船的航迹业已遍及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

海洋科技的发展已成为当今海洋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海底科学研究对海洋油气资源的勘探与评价、海底金属矿床的形成和海洋的起源与变动等研究层面不断有新的进展,使未来的深海采矿和油气开发更为可靠和经济。海洋生物学家对海底热液周围极端生物群落的研究,可为人类揭示生命的起源。深海生物基因药物制品的开发是海洋高新技术的有机结合,将更好地保障人们的生活。此外,海洋信息传输、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等领域的研究,都将促使海洋科技不断向前发展。海洋卫星、水下实验室、水下机器人、海底观测网系统……先进的海洋研究设备使人们对海洋的探索不再是梦。如今,载人深潜器和无人深潜技术更是各大海洋国逐技的对象,中国海洋科技的发展也有了更为鲜明的战略目标。

然而,海洋意识的培养必须从青少年开始抓起,《知识就是力量》杂志为此做了很好的宣传和推广。愿终有一日,我们能揭开深海的神秘面纱,一览尊容。我国的海洋事业已经起航,更多人的关注与支持,必将为我们海洋事业的发展增添光彩。

第3篇

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对今年的经济工作作了新的部署,现在目标已经确定,方向已经明确。舟山市将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的精神,积极围绕推进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加快改革开放,推动转型升级,注重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全力维护稳定,营造发展环境,努力开创大桥时代舟山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构筑大平台,优化拓展新的发展空间。按照“突出中心、拓展南北”新的区域发展布局体系,打造“一城四岛”发展空间大平台。“一城”就是加快建设舟山海洋科学城。今年要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海洋科学城的规划范围、发展定位、五大功能区块以及管理模式转变,抓紧启动相关工作。要高起点、高品位做好规划,聘请新加坡裕廊国际规划设计公司那样的世界著名规划团队,参与编制海洋科学城总体规划、分区详规和要素综合配套规划,以规划引合作,力争进入国家、省级战略层面。要坚持边规划边建设边投资边引进,抓紧启动创意研发区一期、10万平方米孵化基地、南北向快速通道、钓梁三期围垦、海洋学院迁建等项目,加强对项目运作资金的保障和配套。要理顺管理体制,新城管委会和开发区管委会要按照海洋科学城的统一定位开展工作,完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海洋科学城是全市的科学城,要妥善处理好科学城建设与各县(区)的关系,举全市之力加快推进。要把“四岛”(即定海的金塘岛、普陀的六横岛、岱山的衢山岛、嵊泗的洋山岛)建设成为各具特色的产业岛。金塘、六横要分别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化的集装箱岛和临港综合产业岛,衢山要建设成为大宗货物物流岛,洋山要建设成为洋山深水港配套的港口物流加工基地。四大岛要围绕各自总体规划,加大产业发展、招商选资、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要抓住省开展中心镇建设小城市试点的机遇,着力把四大岛建设成为高档次的海岛小城市,不断增强区域综合承载能力。

发展大产业,推进海洋经济转型升级。坚持“一产稳、二产强、三产富”方针,主攻海洋经济,实现二、三、一产业融合、协调发展,着力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要把船舶修造业作为临港先进制造业的大产业来打造,全面实施《舟山市船舶工业调整升级实施意见》,通过“七个一批”,调整优化船舶产业结构,积极争取国家新型工业化船舶产业示范基地落户舟山。大力发展主机等高端船配业,做大船配产业园区,提高本地装船率,搞好绿色拆船试点。大力发展与船舶工业相关联的现代服务业,强化融资、市场、法律等服务,培育船舶研发和交易、钢板等原料市场。大力发展临港能源电力、临港化工、临港装备等港口工业,要把港口物流业作为现代物流业的大产业来打造,省里明确舟山是全省四大物流节点城市之一,我们要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加速把我市建成以水水中转为核心优势的大宗战略物资枢纽港。要坚持大港口,加快一批港口开发项目建设进度,大力改善航道、锚地等港口公共基础设施条件,充分发挥港务集团作用,逐步实现由业主港向地主港的转变。要坚持大物流,把加工、航运、中转、分拨、贸易、金融、保险、信息等业态综合起来,培育和壮大矿砂、成品油、煤炭、钢铁、粮油等一批大宗生产资料交易中心。要坚持大航运,实施港航联动战略,联合组建运输船队,增大在本地港口吞吐量中的运输份额,大力发展沿海、远洋、“海进江”航运。积极拓展港航服务产业链和服务功能,加快建设舟山海洋科学城港航综合商务区。要把海洋旅游业作为成长性优势大产业来打造,充分发挥大桥效应,全面对接上海世博会,加大市场营销力度,分流更多的游客到舟山旅游;放大普陀山品牌辐射,实施朱家尖整体开发,抓好印象普陀、豪华邮轮、体育公园等旅游精品项目;抓住申报国家级海洋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这一突破口,推动旅游开放、旅游商业等取得实质性进展。积极培育旅游龙头企业,做好普陀山旅游集团上市准备工作。大力发展特色渔农家乐,全面加强旅游“六要素”配套建设,加快旅游交通集散中心建设,提高旅游基础设施便捷化水平和旅游接待能力。要把新能源等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大产业来打造,以三大新能源综合应用示范岛为抓手,加快新能源技术研发和生产投入,实施风电产业化计划,抓紧与华能集团、中广核集团、三峡开发公司合作开发舟山近海海域海上风电场项目。推进一批海水淡化项目建设,打造海水综合利用示范城市。实施太阳能推广应用“221”计划,培育引进风机制造、光伏太阳能发电等新兴产业,做大新能源配套产业。依托舟山海洋科学城的创意园区,加快服务外包、文化创意等产业的发展。要把现代渔业和水产精深加工业作为传统性大产业来打造,坚持渔业基础产业地位不动摇,加快渔船更新改造,大力发展远洋渔业,加快国外综合配套基地建设和国内现代化一流远洋渔业基地建设,继续积极发展养殖业,努力拓展渔家乐、渔港经济区,大力探索现代渔业经营制度,保持舟山海洋渔业在全省、全国的领先地位。推动水产行业整合提升,加快现代海洋生物产业发展,提高水产品精深加工比例,积极引导水产加工企业开拓市场特别是国内市场。

推进大项目,保持投资稳定增长。要全力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尽早实施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今年政府主导性重大项目建设;对一批去年已批未建、停建、缓建特别是列入去年54个重大项目没有按计划完成目标进度的,要认真梳理,查找原因,强化各项举措,促使尽快形成产能、按期投产;对一些在批未建、停工或有重组价值的项目,主动与国内外大集团、大企业对接、合作或重组,协调解决好各种问题,争取早日动工建设;要加快编制“十二五”重大建设项目规划,做好向上申报工作,力争我市一批重点建设、产业振兴与转型升级、国债等项目列入国家和省计划盘子。积极搭建招商平台,开展大规模的产业招商,全面与国企、省企、民企、外企对接,通过以企引企、以外引外、“产业链”招商、嫁接招商等多种形式,努力引进一批投资大、科技高、带动强、就业多、地方财政贡献度高的大项目。要着力激活民间投资,最大限度开放民间投资渠道,推动民间资本更多地参与政府主导性项目建设,强化金融、工商、税务等对民间投资的支持和服务,提高民间投资的信心和在全社会投资中的比重。要全力抓好资源要素的大配套。全面融入大桥时代,切实做好交通、资金、土地、电、水等要素综合保障工作。

培育大企业,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要加快培育大企业。不仅要培育制造业的大企业,也要培育港口物流、旅游等三产和一产的大企业。不仅要培育民营大企业大集团,也要培育国有大企业大集团。全面落实国家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意见,制订我市鼓励兼并重组的若干意见,鼓励有实力企业对困难企业的重组兼并,鼓励水产、船舶等企业加快搬迁、兼并、转产等,鼓励企业与现代企业制度接轨,加快上市步伐。要加大政策扶持,加大对领军企业的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建立健全大企业专人跟踪服务和重点项目绿色服务制度,培育以品牌为纽带的关联产业集群。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实现行业的大联盟和企业的大联盟。要切实抓好中小企业发展。要把推动中小企业发展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进一步落实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举措,继续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计划”,根据舟山实际,出台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措施。鼓励中小企业融资机构发展,妥善解决企业用地、资金、技术、人才等困难和问题,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服务机构,主动为中小企业分忧解难。要鼓励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和技术改造力度,积极引进人才,扎实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鼓励引导企业千方百计开拓国内外市场,充分发挥舟山产品优势,建立健全市场营销网络,不断扩大舟山产品的市场份额;鼓励引导企业深入实施标准化和品牌战略,加强内部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推动企业由无牌、贴牌向品牌、名牌转变。要大力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进一步改善企业家的成长环境,组织开展培训活动,增强企业家政治素养、全球眼光、科学决策、经营管理等能力,在全社会形成关心、爱护、尊重企业家的浓厚氛围。

争取大政策,积极参与浙江海洋经济产业带建设。积极争取规划版面。规划版面对后续的产业招引、项目报批、要素保障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要密切关注省政府上报国务院的规划方案,要加大工作力度,抓紧向上对接,尽最大可能把舟山相关的内容放上去,体现舟山作为海洋经济产业带核心区域的应有地位,不但要把我们的优势产业船舶工业摆上去,还要把港口、物流、旅游、新能源等相关产业摆上去,不但要把产业摆到省级层面,还要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要积极争取优惠政策。政策得益才是最大的得益。要及时跟踪了解国家和省的动态,在口岸开放、土地供应、金融创新、税收优惠、项目审批、人才科技等方面,争取上级优惠政策。特别是要积极争取国家的保税政策。如果没有保税政策,舟山在发展大港口、大物流,成为我省现代物流重要节点城市和供应链管理城市上就会处于被动。要积极争取发展先机。处理好与全省海洋产业带中的其它城市以及上海“两个中心”建设之间竞争和合作的关系,特别要处理好港口分工、产业分工、市场开拓、物流衔接等问题,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实现错位发展。

着力改革开放,增强体制机制新优势。围绕经济转型、社会转型、政府转型三大转型方向,不断深化各领域的改革开放。要抓好已经部署的各项改革任务。重点要深化港航体制改革,做大做强港务集团,积极做好港务集团上市各项准备工作;抓紧组建并运作交通投资集团,加快港城公交公司管理体制调整;积极推进就业、分配、社会保障、医疗等领域的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公共文化管理体制,分类推进文化单位体制机制改革,组建好舟山报业传媒有限公司;完善舟山海洋科学城管理体制和职能;试行新的市、区财政体制,充分调动各区域发展积极性。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推进行政机关审批职能整合和集中改革,成立投资项目审批服务中心,切实提高行政效率。抓紧做好建立省级、国家级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和舟山群岛国家海洋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申报、建设工作。要强化海洋科技自主创新。以打造浙江省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抓手,以省海洋开发研究院为龙头,加快推动与中科院、浙大、中海大等一批大院名校的战略协作,大力培育、引进一批海洋经济高新技术企业,努力形成一批具有海洋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群,抓紧培养一批海洋产业人才队伍,着力推进科技成果的研发、孵化、中试和产业化一条龙的创新平台建设,推进“海上浙江”科技示范基地建设。要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按照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要求,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要促进对外贸易稳定健康发展,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引导支持企业应对国际贸易摩擦,保持船舶、水产品等出口稳定增长。要继续在口岸开放、设立保税物流园区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争取把金塘、六横等区域开辟为一类开放口岸。争取设立对台贸易口岸,加快完善通关条件。要进一步加强与上海及宁波等周边区域合作,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继续推进新渔农村建设。以“经济发展互荣、人居环境互优、就业保障互享、治理机制互通”为主要内容,实施城乡融合发展计划,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要积极发展渔农村经济,加快渔农民自主创业平台建设,提升渔农业发展水平。繁荣渔农村集体经济,切实加强对贫困村的脱贫指导和政策扶持力度。推进渔农村旧房改造建设,是统筹新型城市化和新渔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区域一体化的有效途径,是改善广大渔农民居住条件、提升生活品质的重大“民生工程”。要创新改造工作机制,把村庄整治与农房改造有机结合起来,把农房改造与中心镇、中心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创建有风情、有特色的新渔农村。要构筑全市城乡一体化的就业保障体系,全面统筹完善城乡一体的劳动就业政策及服务体系,继续实施千万渔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全面启动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要深入推进“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不断完善渔农村新社区机制,切实提高基层社会综合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要把改善民生与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有机结合。切实加强对房地产企业的引导,既要考虑到企业的经济效益,也要考虑到不同层次群众的消费需求和实际购买能力,加快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的建设,启动公共租赁房建设,严厉打击哄抬房价、囤积土地等行为,保证每年有足够的用地供应和投放量,使各个层次的群众住有所居,特别要解决企业中高级人才、大学毕业生的住房困难。要学习借鉴上海、天津等地依靠旧城改造拓展发展空间的做法,加快旧城改造步伐,把旧城改造作为拉动投资、发展产业、改善民生、提升城市品位、完善市政设施的大事来抓紧抓好。要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加快构建配置合理、功能完善、便捷高效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城乡、区域均衡、全民共享。

着力维护稳定,营造大桥时代和谐环境。要加强大桥时代交通管理和城市管理。把工作重心及时从大桥贯通前的重建设、重进度向贯通后的重管理、重配套转变。加强舟山跨海大桥的安全防护管理和朱家尖大桥复线建设期间的安全运行管理,全力实施“交通畅通工程”,确保全市交通运行的安全、畅通、有序。要加强城市管理,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为抓手,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加强窗口服务质量,以良好的城市面貌和优质高效的窗口服务迎接外来客商。要加强大桥时代的社会治安管理。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全面推行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维稳基层责任人问责机制,有效化解积案,尽量减少新的社会矛盾的产生,进一步夯实平安建设基层基础。深入推进建设环境专项整治工作,进一步提高社会稳控能力。要加强外来人口管理。充分考虑舟山的人口可容纳总量,严格准入条件,激励外来人口遵纪守法,成为舟山新市民。要提升管理手段和素质。以“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为依托,推进管理服务的信息化、多元化、精细化、高效化,提高“数字城管”和公共服务水平。要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组织的作用。要提升管理队伍素质,特别要把提高执法公信力作为改进政府机关、政法机关工作的一件大事,以政府的公信力来倡导社会公平公正,以司法公正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要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围绕节能减排的目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大幅降低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努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着力把舟山打造成环境秀美、宜居的生态文明城市。

第4篇

>> 海鹦北大西洋上的“四不像” 加拿大北大西洋学院 从三速复苏到北大西洋衰退 纽芬兰纪念大学与北大西洋公立学院三加一合作课程 黄土高原地区气候与北大西洋\低纬地区的遥相关 大西洋赛区 大西洋战争 大西洋“未老先衰” 大西洋“魔海”漩涡逃生记 《大西洋密码》简史 横渡大西洋之旅 大西洋之惑 飞越大西洋 重返大西洋(下) 重返大西洋(中) 独身横渡大西洋 南大西洋中脊表层沉积物中稀土元素的含量及分布模式分析 中国联通与喀麦隆电信共建南大西洋国际海缆 气候变化导致跨大西洋飞行更颠簸 为爱穿越大西洋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 海表风场特征分析

2.1 海表风场的季节特征

将北大西洋海域的海表风速从1957年08月至2002年07月取多年季节平均,得到该海域海表风速MAM(March,April,May)、JJA(June,July,August)、SON(September,October,November)、DJF(December,January,February)期间及多年平均海表风速的分布特征,见图1、图2。

季节特征:北大西洋海域的海表风速等值线在各季均大致呈东西带状分布,且有高纬度向赤道表现出高—低—高—低的分布特征,与三风四带相吻合。MAM期间:海表风速的大值中心分布于西风带海域,平均风速在8 m·s-1,高值中心达到9 m·s-1以上,在20°N附近海域存在一个风速的相对低值区,呈东西带状分布,春季和夏季皆存在,平均风速在6 m·s-1左右,赤道附近的平均风速较低,尤其是MAM期间,平均风速在4 m·s-1以内,且还存在一低值中心,风速在3 m·s-1左右;JJA期间:海表风速为全年最小,西风带海域仍为风速的相对大值区,但此时平均风速已经降至7 m·s-1左右,详见图1b;SON期间:海表风速的分布特征与MAM期间较为相似,仅仅是在数值上略高于MAM期间,(见图1a和图1c)DJF期间:海表风速为全年最大,平均风速在10~11 m·s-1,西风带的大风区的平均风速在11 m·s-1以上。值得注意的是:加勒比海海域常年存在一风速的相对大值中心。从多年平均来看,风速存在一明显的、范围较广的大值区:西风带海域,年平均风速约8~9 m·s-1,此外,加勒比海也存在一范围较小的大风区,年平均风速约8 m·s-1。

从年平均风速的分布特征来看,大值区仍主要分布于40°N~60°N之间的西风带海域,该区域的年平均风速基本在8 m·s-1以上,高值中心能达到9 m·s-1以上,此外还存在一相对大值区:加勒比海,年平均风速可达到8 m·s-1以上;哈德孙湾的年平均风速在7 m·s-1左右;20°N~30°N之间海域的年平均风速在6 m·s-1以内;戴维斯海峡和赤道附近海域的年平均风速较小,分别为6 m·s-1以内、5 m·s-1以内,详见图2。

2.2 长期变化趋势

将北大西洋海域的海表风速从1958年至2001年进行逐年区域平均,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该海域海表风速近44年的整体变化趋势。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1)

式(1)为回归方程,b为线性趋势的回归系数。相关系数为r,用于线性趋势的信度检验。

(2)

(3)

(4)

(5)

(6)

由图3可见,相关系数|r|=0.71>r0.05= 0.29,通过了95%的信度检验,线性变化趋势显著,回归系数为0.0049,也就是说,近44年期间,北大西洋海域的海表风速以0.0049 m·s-1·a-1的速度显著性逐年线性递增。在1958年至1967年期间,该海域的海表风速变化趋势较为平缓,1968年至1974年期间则表现出一波较为强劲的递增趋势,在1975年至2001年期间表现出缓慢的递增趋势,平均风速维持在6.3 m·s-1左右(见图3)。

为了体现北大西洋海域海表风速变化趋势的区域性差异,本文还采用线性回归方法,计算了2.5°×2.5°逐网格点上海表风速的变化趋势,见图4。由图4可以明显看出,北大西洋海表风速的变化趋势表现出较大的区域性差异:呈显著性逐年线性递增的区域主要分布于30°N以下的低纬度海域,变化趋势在0.01~0.025 m·s-1·a-1左右,西班牙东北部近海的递增趋势最为强劲,达到0.035 m·s-1·a-1以上,此外在冰岛附近的一些零星海域也表现出显著性递增,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则呈显著性逐年线性递减,趋势为-0.015 m·s-1·a-1左右,其余海域的海表风速无显著变化趋势。

2.3 突变形势

将北大西洋海域的海表风速从1958年至2001年进行逐年区域平均,利用MK(Mann-Kendall)检验分析方法,分析1958年至2001年期间北大西洋海域海表风速的突变形势。如果UF与UB线相交,且交点位于两条临界线之间,则说明存在明显的突变形式(见图5)。UF与UB线相交于1972年,表明近45年期间北大西洋海域海表风速的突变期为1972年。值得注意的是:UF曲线在1958年至1967年期间的走势较为平缓,在1968年至2001年期间则表现出递增趋势,与图3的结论吻合。

3 结论

(1)北大西洋海域的海表风速等值线在各季均大致呈东西带状分布,且有高纬度向赤道表现出高—低—高—低的分布特征。MAM和SON期间海表风速的分布特征较为相似,大值中心分布于北半球西风带海域;DJF期间的海表风速为全年最大;JJA期间的海表风速为全年最小。加勒比海海域常年存在一风速的相对大值中心。从多年平均来看,风速存在一明显的、范围较广的大值区:西风带海域,加勒比海也存在一范围较小的大风区。

(2)1958年至2001年期间,北大西洋海域的海表风速以0.0049 m·s-1·a-1的速度显著性逐年线性递增。在1958年至1967年期间,该海域的海表风速变化趋势较为平缓,1968年至1974年期间则表现出一波较为强劲的递增趋势,在1975年至2001年期间表现出缓慢的递增趋势。

(3)北大西洋海表风速的变化趋势表现出较大的区域性差异:呈显著性逐年线性递增的区域主要分布于30°N以下的低纬度海域,变化趋势在0.01~0.025 m·s-1·a-1左右,西班牙东北部近海的递增趋势最为强劲,达到0.035 m·s-1·a-1以上,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则呈显著性逐年线性递减,趋势为-0.015 m·s-1·a-1左右,其余海域的海表风速无显著变化趋势。

(4)近44年期间,北大西洋海域的海表风速存在明显的突变现象,突变期为1972年前后。

参考文献

[1] 郑崇伟,潘静,田妍妍,等.全球海域风浪、涌浪、混合浪波候图集[M].海洋出版社,2012.

[2] 郑崇伟.中国海波候、风候特征分析及波浪能、风能资源评估[M].海洋出版社,待刊.

[3] 郑崇伟.全球海域波浪能资源图集[M],海洋出版社,待刊.

[4] 郑崇伟.全球海域风候风能资源图集[M],海洋出版社,待刊.

[5] 郑崇伟.中国海波候、风候图集[M],海洋出版社,待刊.

[6] 郑崇伟,李训强.基于WAVEWATCH-III模式的近22年中国海波浪能资源评估[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1(11):5-12.

[7] ZHENG Chong-Wei,ZHUANG Hui, LI Xi,et al.Wind Energy and Wave Energy Resources Assessment in the East China Sea and South China Sea [J].SCI CHINA TECH SCI,2012,55(1):163-173.

[8] 郑崇伟,庄卉,李训强,等.基于两种数据集的全球SST变化趋势的对比研究[J].海洋科学进展,2012,30(2):171-176.

[9] 郑崇伟,周林.西沙、南沙海域波浪及波浪能季节变化特征[J].海洋科学进展,2011,29(4):419-426.

[10] 郑崇伟.全球海域风能资源储量分析[J].中外能源,2011,16(7):43-47.

[11] 郑崇伟,潘静.全球海域风能资源评估及等级区划[J].自然资源学报,2012,27(3):364-371.

[12] 郑崇伟,郑宇艳,陈洪春.基于SWAN模式的近10年南海北部波浪能资源研究[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11,6(2):54-59.

[13] ZHENG Chong-wei,LI Xun-qiang. Long-Term Trend of Sea Surface Wind Speed and(Wind Wave,Swell,Mixed Wave)Wave Height in Global Ocean During the Last 44 Years[J].Acta Oceanologica Sinica,accepted.

[14] 郑崇伟.南海波浪能资源与其他清洁能源的优缺点比较研究[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11,6(4):40-45.

[15] 郑崇伟,刘志宏.、黄岩岛附近海域风、浪特征分析[J].军事气象水文,待刊.

[16] 郑崇伟,刘志宏.永暑礁附近海域波浪能资源研究[J].军事气象水文,2012.

[17] 郑崇伟.基于CCMP风场的近22年中国海海表风场特征分析[J].气象与减灾研究,2011,34(3):41-46.

[18] 郑崇伟,张霞.基于WAVEWATCH-III模式的近10年南海波候统计分析[J].气象与减灾研究,2011,34(1):48-55.

[19] 郑崇伟.关注海浪—— 海浪对人类的影响[J],气象知识,待刊.

[20] 郑崇伟.西沙海域波浪能、风能资源开发的可行性研究[M].海洋经济发展与海岛保护,北京:海洋出版社,2011:400-415.

[21] 郑崇伟,李训强,潘静.近45年南海-北印度洋波浪能资源评估[J].海洋科学,2012,41(11):5-12.

第5篇

【关键词】 海洋药物;医药产业;连云港

连云港市地处江苏省东北部,中国东南沿海中部的黄海之滨,东与日本、韩国、朝鲜隔海相望,北与山东省接壤,南接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沿海首批14个对外开放城市之一、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总面积7 444 km2,总人口480万。大陆海岸线全长204.82 km,沿海滩涂面积160万亩,涉及沿海四县二区18个乡镇和四大盐场。连云港作为江苏省主要的海洋城市,具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着“人口剧增、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三大问题的严峻挑战,随着陆地资源的日益减少,开发海洋、向海洋索取资源变得日益迫切和需要[1,2]。占地球面积71%的海洋生活着五十多万种动、植物和上亿种微生物。海洋生物由于其特殊的生存环境(高盐、高压、低营养、缺氧、缺光照等),能产生大量不同于陆生生物的结构特异的活性物质,是开发新型海洋药物和保健食品的重要资源[3]。

1国际海洋药物的研究概况

世界的海洋药物研究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在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几经起伏,现已逐渐形成一个高新技术产业,越来越多的海洋药物进入了临床或临床前研究,日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当前,走在世界海洋药物研究领域前列的是美国、日本及欧盟这些科技发达国家和地区,近年来更加强了对海洋药物开发科研经费的投入,美国、日本和欧盟每年用于海洋药物研究开发的经费均达到1亿多美元[4]。

四十多年来,世界范围内已从海洋生物中分离得到一万多种新型化合物。一些海洋来源的先导化合物已成功地开发成药物,如来源于海洋真菌的抗感染药物头孢霉素(cephalosporins)、来源于海绵的抗肿瘤药物阿糖胞苷(cytarabine,AraC)和抗病毒药物阿糖腺苷(vidarabine,AraA)、来源于芋螺的镇痛药物Prialt(ziconotide)、来源于海鞘的抗肿瘤药物Yondelis(trabectedin, ET 743)等[5]。目前,国外至少还有二十多种海洋药物进入临床研究,大多数为抗癌药物,其中一部分因活性欠佳或毒性较大已终止临床研究,见表1[6~16]。表1国外正在进行临床研究的海洋药物生物来源化合物应用前景临床阶段

2我国海洋药物的研究概况

我国是海洋大国,有漫长的海岸线,横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3个气候带,海洋生物资源非常丰富[17]。我国海洋药物的研究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从1996年,正式启动了“863”计划海洋生物技术主题,将海洋生物技术和海洋药物的研究列为重点课题。目前国内沿海省市均建立了相应的科研机构,以山东、上海、广东、海南和福建等省市海洋药物产业发展较好。目前,我国已有6种海洋药物获准上市:藻酸双酯钠、甘糖酯、烟酸甘露醇、多烯康、河豚毒素和角鲨烯;另有十余种获健字号的海洋保健品,如海力特、降糖宁、褐藻多糖硫酸酯(FPS)等[18]。同时,国内还有十余种海洋药物进入临床或临床前研究[4,19~21]。《2008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2008年,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全年实现增加值58亿元,比上年增长28.3%。总的来说,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我国海洋药物研究和开发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可喜的成果,但与国外相比,差距还很明显。见表2。表2国内正在进行研究开发的海洋药物品名应用前景临床阶段

3连云港发展海洋药物产业的条件

在国务院2003年《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的基础上,2007年江苏省政府《江苏省沿海开发总体规划》,将海洋生物医药作为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之一。连云港市“十一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将海洋生物医药和保健食品等海洋新兴产业列为五大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

连云港是江苏省为数不多的三大海洋城市(南通、盐城、连云港)之一,是全国三大海洋特殊开发区之一,海域面积6 670 km2,有着开发海洋经济的优越条件—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连云港位于东经118°24’~119°48’,北纬34’~35°07’之间,处于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区,近海生态环境复杂多样,海洋生物资源种类和数量都比较丰富[22]。调查发现,海州湾海区内有各种鱼类资源200种以上,软体动物46种,棘皮类4种,腔肠类7种。研究表明,已从来源于连云港海域的生物中发现许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抗肿瘤、抗菌、抗心血管疾病、抗氧化等生物活性[23~25]。

2008年,连云港具有以恒瑞、豪森、康缘、正大天晴等规模以上医药企业37家,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的2.9%,实现销售收入74.9亿元,利税24亿元,分别占全市的7.9%和18.3%,医药产业主要经济指标连续多年年均增幅超过30%,在江苏省乃至全国形成一定的影响力。通过化学药与中成药相结合的路线,初步建成国内抗肿瘤药物、抗肝炎药物、麻醉镇痛药物、新型中成药、新型药用包装材料、医用消毒灭菌设备等6大生产基地。医药产业已成为连云港市的重要支柱产业,也为连云港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时,连云港唯一的一所本科院校——淮海工学院,近年来在涉海学科,特别是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引进一大批专门从事海洋生物学、化学和药物化学研究的博士、教授等,并建立了相关的科研机构,如江苏省海洋资源开发研究院和江苏省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投入大量经费用于海洋药物及保健食品的研发,这也为连云港发展海洋医药业以及“产学研”一体化奠定了基础。

4连云港海洋药物产业的现状

医药产业虽然是连云港的支柱产业之一,但企业产品主要是化学药和陆生植物药(中草药),对海洋医药的研发一直不甚重视,海洋药物及海洋保健食品产业基础非常薄弱。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①缺乏从事海洋药物研究的专门人才和研究平台。海洋药物研究涉及养殖技术、捕捞技术、生物技术及制药技术等多种学科,需要专业人才和各个领域的密切合作。连云港目前还缺乏连结科研院校与医药企业的合作研究平台;②药源的制约。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含量很低,加之采集手段的限制,为获得足量的临床前或临床研究所需要的化合物而进行直接大规模的生物采集不经济且不可取(对生态的破坏);同时,海洋生物活性化合物的结构比较复杂,往往无法进行化学合成或产率很低,限制了对其进行结构优化和进一步研究[6];③资金的投入不足。连云港医药产业资金投入多注重于企业已有问题的解决,对海洋药物前期研究投入严重不足。

5连云港发展海洋药物产业的对策

21世纪是海洋经济的世纪,海洋药物及海洋保健食品产业是新兴的朝阳产业。连云港要抓住江苏省沿海开发的机遇,综合开发利用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加大对海洋药物前期研究的投入,促进海洋医药产业的发展。笔者认为,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5.1政府的引导作用连云港海洋药物研究的基础比较薄弱,要制定海洋药物产业的发展规划,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海洋药物的研究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等特点,是一个涉及到多个领域的系统工程,科研经费的需求比陆生资源要大得多,开发资金短缺是科研单位和企业的最大困难。因此要在资金上大量投入,在连云港市医药产业振兴专项资金的基础上,每年要拿出专项资金对海洋医药产业进行引导扶持。在扩大政府公共投入的基础上,可吸引社会风险投资,支持企业产品研发,从而推动整个医药产业的发展。

5.2企业的主导作用企业对市场的需求非常敏感,要充分肯定和发挥企业在海洋药物研发中的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其在海洋药物研究方面的项目。在连云港现有医药产业的基础上,着重发展海洋中成药和海洋保健食品,依托现有优势,对经中医临床实践或民间传统用药证明的海洋生物,利用现代分离技术,分离鉴定其活性物质,开发海洋中成药和海洋保健食品。

5.3 科研机构的支撑作用科研单位和高校在海洋药物的研究方面拥有雄厚的科技开发实力和大量的人才,在海洋生物资源的挖掘、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分离鉴定、海洋药物的临床前研究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应加大对在连科研机构或高校的资金资助,对一些探索性项目给予支持。在此基础上,由政府协调,建立企业与高校“产学研”一体化研发平台,一方面使企业避免大量的药物开发前期投入(资金和人力),又能真正使高校的研究成果获得及时转化,加快海洋药物的研发。

5.4海洋生态保护如前所述,大部分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含量很低或难以合成,为获得足量的化合物而直接进行大规模生物采集会对海洋生态造成很大的破坏。为了保护海洋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方面要加大药源生物的人工养殖工作;另一方面,大力开发新的海洋资源,如海洋微生物资源,应用生物反应器技术对海洋微生物大规模培养以获得活性物质是可行的,不会对海洋生态造成破坏[26,27]。

参考文献

[1]郭跃伟. 海洋天然产物和海洋药物研究的历史、现状与未来[J]. 自然杂志, 2009, 31(1): 27.

[2]王淑民, 管华诗. 海洋药物的研究进展[J].中国海洋药物杂志, 2006, 25(6): 56.

[3]易杨华, 李玲, 汤海峰. 海洋药物研究进展[J].上海医药, 2003, 24(2): 75.

[4]焦炳华. 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和海洋药物的研究与开发[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06, 27(1): 5.

[5]Molinski TF, Dalisay DS, Lievens SL, et al. Drug development from marine natural products[J].Nat Rev Drug Discov, 2009, 8(1): 69.

[6]郭雷,宋晓凯,王淑军,等. 海洋抗肿瘤药物的临床研究进展[J].海洋科学, 2010,34(3):82.

[7]Schoffski P, Wolter P, Clement P, et al. Trabectedin (ET-743): evaluation of its use in advanced soft-tissue sarcoma[J].Future Oncol, 2007, 3(4): 381.

[8]Grosso F, Jones RL, Demetri GD, et al. Efficacy of trabectedin (ecteinascidin-743) in advanced pretreated myxoid liposarcomas: a retrospective study [J]. Lancet Oncol, 2007, 8(7): 595.

[9]Martinez A. Marine-derived drugs in neurology [J].Curr Opin Investig Drugs, 2007, 8(7): 525.

[10]Newman DJ, Cragg GM. Natural products from marine invertebrates and microbes as modulators of antitumor targets[J].Curr Drug Targets, 2006, 7(3): 279.

[11]Simmons TL, Andrianasolo E, McPhail K, et al. Marine natural products as anticancer drugs[J].Mol Cancer Ther, 2005, 4(2): 333.

[12]Shen Y, Burgoyne DL. Efficient synthesis of IPL576, 092: a novel anti-asthma Agent[J]. J Org Chem, 2002, 67(11): 3908.

[13]Riely GJ, Gadgeel S, Rothman I, et al. A phase 2 study of TZT-1027, administered weekly to patients with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following treatment with platinum-based chemotherapy[J]. Lung Cancer, 2007, 55(2):181.

[14]Ajani JA, Jiang Y, Faust J, et al. A multi-center phase II study of sequential paclitaxel and bryostatin-1 (NSC 339555) in patients with untreated, advanced gastric or gastroesophageal junction adenocarcinoma[J].Invest New Drugs, 2006, 24(4):353.

[15]Dumez H, Gall H, Capdeville R, et al. A phase I and pharmacokinetic study of LAF389 administered to patients with advanced cancer[J].Anticancer Drugs, 2007, 18(2):219.

[16]Faircloth G, Cuevas C. Kahalalide F and ES285: potent anticancer agents from marine mollusks[J].Prog Mol Subcell Biol, 2006, 43:363.

[17]孙国权, 李玲, 易杨华, 等. 海洋抗炎物质研究进展[J].药学实践杂志, 2008, 26(2): 93.

[18]王长云, 邵长伦, 付秀梅, 等. 中国海洋药物资源及其药用研究调查[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 2009, 39(4): 669.

[19]姚海燕. 我国海洋药物产业发展概况[J]. 海洋科学, 2002, 26(12): 14.

[20]韩玉红, 吕志华, 王远红, 等. 海洋硫酸多糖916氧化降解条件的正交试验法优化[J].海洋湖沼通报, 2007, 4: 116.

[21]严君, 施松善, 王顺春, 等. 蜈蚣藻中一种硫酸半乳聚糖的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及其抗新生血管生成活性[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8, 29(9): 1755.

[22]付敏艳, 邹正中, 蔡林, 等. 连云港台北和盐城三圩盐田土壤嗜盐菌多样性研究[J].微生物学通报, 2008, 35(5): 737.

[23]赵艳景, 胡虹, 王颖. 真瓣鳃目5种海洋贝类生物活性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 36(18): 7718.

[24]赵艳景, 胡虹, 王颖. 3种蛏类水提液的抗氧化作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 36(31): 13660.

[25]郭雷, 赵艳景, 王淑军, 等. HGX5合成抗肿瘤物质的发酵优化及其性质初步研究[J].中国海洋药物杂志, 2009, 28(5): 13.

第6篇

关键词: 海洋学 课程教学 探索 实践

当前,随着陆地资源短缺、人口膨胀、环境恶化等问题的日益严峻,各沿海国家纷纷把目光投向海洋,加快了对海洋的研究开发和利用,中国也不例外。海洋经济的发展对海洋类专业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几年来,各海洋院校立足于21世纪发展的战略高度,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地改革教学培养模式。《海洋学》作为海洋课程体系中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既保留海洋的特色和理论体系,又能与其他学科相互衔接,融为一体,让学生能够融会贯通,运用自如,是在教学中需要不断研究和探讨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海洋学》教学实践,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看法,供大家探讨研究。

一、合理安排教学计划

《海洋学》是海洋物理、海洋管理、海洋科学等专业的必修基础课,是学生学习海洋知识的入门课程,是进入高层次海洋研究的基础。《海洋学》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与海洋有关的最基本的现象、概念、理论、观测手段、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及应用的最新进展。该课程要求学习者在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将抽象思维和现实有机地结合起来。该课程内容庞杂、理论众多,学生普遍感到学习难度大,不易掌握。许多海洋现象、规律都要运用《大学物理》、《高等数学》等知识进行解释,所以《海洋学》应开在《大学物理》、《高等数学》课后,但不能间隔时间太长。此外对不同专业和不同的教学对象应开设不同学时数的《海洋学》课程,如对海洋学科的学生应开设64学时左右;对其他学科如水产养殖、生物技术等专业的学生可开设32学时左右;对于函授和渔政管

理培训班的学生应在授课时数和内容方面有一定的灵活性,力求做到课时少,内容精,通俗易懂。

二、选用优秀教材

是否使用优秀教材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优劣,“先进性”和“适用性”是教材选用的基本原则。“先进性”是指教材内容要具有时代特色,能反映本学科国内外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的新知识、新成果。“适用性”指选用的教材要符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教学的要求,深度适宜,富有启发性,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我们在选取教材时考虑到海洋学科专业的特点,选择了面向21世纪、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2年获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由中科院院士冯士笮等主编的《海洋科学导论》作为课程教材。

三、正确选择、调整、优化教学内容

海洋是由海水这一特殊流体和它的边界组成的,其中发生的各种物理、化学、生物、地质等过程,通过海水的运动而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因此,以研究海水运动为中心的物理海洋学,成为联系海洋各学科过程的纽带。《海洋学》教学以物理海洋学为中心,并有机结合化学海洋学、生物海洋学、海洋地质学等学科中的相关内容,以使学生较全面认识海洋。《海洋学》涉及的内容众多,在教学中不可能全部一一介绍清楚,因此教师必须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有选择、有重点地加以介绍。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改革教学方法,对每一章节的内容都要进行精心的设计与安排。同时海洋科技的不断发展需要教师在熟悉掌握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学习研究当代海洋学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能够把一些落后的、过时的内容不讲或仅提及而已,同时合理增加一些新知识,尽量把补充的内容融入相应章节,便于学生接受,以提高教学质量。

四、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一)我们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中突出重点、难点、疑点的方法,每次上课前都进行充分的准备,将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提示给学生,在这一前提上进行课堂提问和讨论,将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尽可能多地进行课堂讨论,给学生提供讨论和发表个人思想、见解的条件与机会。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和反馈,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及掌握知识的深度、广度。每堂课结束前留7-10分钟让学生总结本堂课的重点和难点,然后教师再作点评,总结归纳本次课容易出错的地方及还有哪些相关知识需学生自己查阅资料等。教学实践表明,几分钟的归纳与总结对于从综合角度巩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大有益处。这样可以启发学生的思考积极性,促进学生有重点地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激发学习热情;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表达、总结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海洋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在授课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教学内容丰富且生动。同时强调学以致用,注重知识的拓展性和实用性,使学生感受学有所得、学有所值,提高学习兴趣。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文字、图片、图像及动画制作结合起来,将实践性强、技能训练要求高、仪器构造复杂、操作难以掌握的内容,形象、直观地表达出来,增强感性认识,做到直观易懂,易学易用。

(四)改革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多元化教学探索。为配合课程教学,结合海洋论坛学术活动,我们聘请在海洋研究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的专家、教授给学生介绍学科的发展前沿及他们自己的科研成果。

(五)增加课外阅读量,丰富并扩展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文献阅读及论文写作水平。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我们布置了一些课外阅读的参考书及文献目录,指导他们通过阅读巩固、拓宽自己的海洋学知识,培养他们大胆创新、勇于探索的思维方式与思维能力。

(六)采用加强课外辅导的方法,将本课程的课堂很好地延伸到课堂之外,在课余时间进行答疑和辅导。另外我们进行了海洋学精品课程建设,将海洋学课程的教案、备课笔记、思考讨论题、作业、课程参考资料、学习效果的考核与评价等进行网上,通过网上讨论组、E-mail信箱、电话回答等网络信息传输手段,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在线学习和个体化教育的环境,形成以学生为中心,师生可以交互反馈的网上教学模式。

(七)注重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缺乏实践环节的知识理论体系是不稳定的,无异于空中楼阁,尤其是海洋学这门综合性、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为此,我们建立了相对稳定的海洋学校外实习基地,及时购置GPS接收机、海流计、测深仪、自动采水器、水色计等先进的仪器设备,改善实践性教学条件,并为教师从事海洋观测和科研提供必要的条件。利用现有的实习基地,突出海洋特色,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以致用。通过实习考勤、实习表现、仪器操作考核、实习报告等多种方式评定海洋学实习成绩,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近年来,我校教师带领学生完成了多项海洋观测和调查项目,同时结合学生开放性科研课题、毕业实践以及教师研究课题,开展课外科研训练,更好地培养了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和科学探索的能力。

(八)改革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为配合教学改革,在课程考核方面我们采用多种方式,避免一卷定成绩的情况。除了正常布置作业外,我们还要求学生关注国内外海洋学科最新研究成果,追踪自己感兴趣的热点,撰写课程论文,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依据学生的作业和论文评定平时成绩。这样做可以调动学生查阅资料和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增强对《海洋学》的掌握和应用,给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思考空间。期末考试我们尝试采用开卷和闭卷相结合的考试方式。第一部分为闭卷,着重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第二部分为应用知识部分,该部分开卷,着重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运用能力和表达能力。这样可以全面考核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创新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总之,我们通过深入开展《海洋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有效地推进了各专业的课程教学。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得到了全面的锻炼和提高,基本具备了进行海洋观测和调查的能力。但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海洋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授课教师应从该课程的特点出发,结合海洋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要求,精心调整、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通过实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宋文光.高职统计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析.教育与职业,2007,17:0137.

[2]张耀军.李永超.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改革浅析.山东农业教育,2008,1:1-2.

第7篇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2(b)-0144-02

遥感作为信息获取和更新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已经在海洋、渔业、测绘和军事等许多领域得到了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上海海洋大学海洋技术专业培养目标是具备坚实的数理基础,掌握海洋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海洋信息探测与应用方面的基本训练,能在海洋信息技术、空间测量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及其相关领域从事科研、教学、管理及技术工作的高素质海洋科技人才。遥感是上海海洋大学海洋技术专业主要方向之一,而《遥感原理》是海洋技术专业遥感类基础课程。《遥感原理》课程涉及了大量的数学和物理知识,这些大量的数学和物理公式对相当一部分同学来讲枯燥、难懂,使同学们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缺乏对课程学习的兴趣。笔者结合教学过程中经验,针对相关问题,在此浅谈一下在该课程教学上的思考和实践。

1 关注遥感科学的最新进展

要让同学们喜欢遥感课程,首先要激发他们对课程的兴趣。现在的大学生有个性、有主见,接收新生事物快,是一个开放的群体。同学们普遍对所学学科的发展动态和发展前沿感兴趣,他们迫切希望知道所学课程对将来就业和相关课程进一步学习有什么作用。遥感知识更新很快,新理论、新方法和新研究领域不断地出现,遥感研究猛烈地冲击着各学科的前沿,这一特点正符合年轻大学生的好奇心[1]。

在教学过程中,在完成学生对遥感基本知识体系的构建的基础上,把遥感科学的最新进展的一些内容融到课程讲授内容中。例如:告诉同学们,近几十年来,欧美发达国家对资源与环境问题日益重视,而遥感信息技术已成为在国家层面上调查与获取环境资源基本数据,评估国家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有力工具。在美国、瑞典、澳大利亚、德国和日本等国家,几乎在所有较大规模的资源调查和开发规划中都利用遥感资料和常规资料相结合,提供综合分析数据供有关部门使用。我国已经成功发射了海洋卫星、气象卫星和资源卫星,初步显示了可为生态环境监测提供大量数据。同时,近十几年来在应用空间信息技术进行资源、环境的动态监测及可持续发展综合管理研究方面,也已经积累了大量数据信息和许多较为成熟的经验。遥感应用已从定性向定量发展。加强多源、多模态、多时相数据的融合和同化应用技术研究;注重高空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和高时间分辨率及全天时、全天候和全频段的监测和研究;注重遥感数据真实性校验和地面定标技术研究;充分开发遥感数据资源,解决全球或区域性的环境和资源问题,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是遥感发展的主要特点。通过国内外遥感现状的对比,使同学们认识到我们国家遥感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在国际上的地位,以及我们在遥感的基础理论方面和发达国家的差距。这些遥感的基础理论也就是那些大量枯燥、难懂的数学和物理公式。这样既激发了同学们的争强好胜、不服输的天性,又让他们理解遥感基础理论在学科发展中的重要性,他们看到这些枯燥、难懂的数学和物理公式也就感到亲切了。同时,也明白了这些基础理论知识是他们将来遥感类课程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2 引入最新的遥感案例

遥感具有比较明显的应用技术学科的特点,它把地学研究中的概念逻辑思维变成直观的、形象的空间模型,深化了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认识,其涉及到的知识面十分广泛,如果面面俱到,势必导致走马观花。因此,遥感原理课程的授课过程主要讲授遥感的基本数学和物理原理,完成对基本知识体系的构建。通过教学内容的优化,使学生对遥感在整体把握的前提下,能够抓住重点,以点带面,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其他知识。在讲授遥感在地学中的应用部分,适当介绍当前遥感在卫星研制、有效载荷、地面处理、应用研究和业务化监测等方面发展的最新案例。并且将原理、算法等注重数学物理基础知识等环节融合到每一部分的案例教学内容里,使学生在学习案例的过程中自然地掌握那些枯燥、难懂的物理原理和数学算法[2-3]。

例如:以近年来每年爆发的黄海绿潮遥感监测为案例,介绍了光学遥感和微波遥感不同的遥感技术对监测绿潮时空分布监测方法的差异。在此案例讲解过程中,介绍了TM/ETM+数据、MODIS各级数据产品和微波数据ENVISATASAR,针对每种遥感影像,分别介绍其传感器和成像的基本原理。从空间分辨率、波谱分辨率、辐射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4个方面重点讲解遥感图像的特征,并且结合黄海绿潮监测实例讲授光学遥感和微波遥感的不同物理原理。同时在案例讲解过程中,引申出藻类遥感数学反演算法,这些算法只讲述基本原理和思路,而具体推导过程,引导有兴趣的学生在课后通过文献阅读资料查找自行学习。

3 结语

遥感是一门理论和应用性均很强的学科。通过对《遥感原理》课程教学过程的改革,从教学情况看,教学效果良好,学生上课能够认真听讲,学习兴趣浓厚,能主动通过多种渠道搜集查阅所学资料。通过课程改革,使同学们既掌握了遥感基础理论,又学习了运用遥感数据进行分析的基本技能。这些措施的实施,提高了上海海洋大学海洋技术专业学生学习《遥感原理》课程的积极性,课程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改善。

第8篇

现在的初中学生,特别是农村初中学生的厌学情绪比较普遍,究其原因大慨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基础知识较差,特别是数学基础知识,简单的计算及作图基本都不会,所以现在学习物理也就感到比较困难了,二是新的读书无用论又逐渐抬头,因为大学毕业也是为别人打工,还不如早点去打工,特别又是有些出去打工挣到了钱的农民工回家对他们一摆谈,更使他们对学习读书感到无所谓了,三是现在的社会风气不太好,打牌上网对学生的诱惑又很大,老师学校的教育远不如社会对他们的影响,针对以上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必须采取一些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是针对物理这门学科的特点,物理学是一门自然学科,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不仅体现在宏观领域,而且在微观领域也是大量存在的,教材上介绍了许多的物理学家都非常重视观察和实验,所以我在课堂上也非常注意这一点,比如说在讲《光的折射》这一节课之前,就先叫同学们去仔细的观察一些生活现象,早上起床去看日出;观察池水并估计深度,然后实际测量出它的深度,加以比较,看看是否一样;晚上用电筒射入水中观察光线的方向是否改变,到了上课的时候,我先叫大家总结、讨论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并且分析它的原因,这时同学们争先恐后的发表自己的意见,气氛热烈,兴致高涨,然后我在讲解光的折射现象和规律时,大家都非常认真的听讲在讲课的同时又做了一个实验,在一个玻璃缸中装满水,然后用红外线分别斜射和直射入水中,斜射时光线在界面处改变了传播方向,直射时光线的方向不改变,并且改变入射角的大小时,折射角的大小也随着改变,通过实验的演示,现象的分析,同学们对知识的掌握就比较好了,就能够对一些生活现象自己去分析解释了。

二是强调物理知识的实用性,特别是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物理知识,例如物态变化的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就随处可见它的应用,于是我在课堂上就非常重视这一点,常常举一些具体的实例加以分析讲解,例如常言说的,雪落高山,霜降平原,是什么原因呢?这是由于下雪天,高山气温低于平地气温,下到高山的雪不容易融化,而下到平地的雪易及时融化,所以下同样多的雪,高山上比平地上多,霜是地面上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结果,山下平地表面上的水蒸气比高山上多,故平地上易形成霜降,而高山不易形成,又如常言说的开水不响,响水不开,这是由于水沸腾之前,由于对流,水内气泡一边上升,一边上下振动,大部分气泡在水内压力下破裂,其破裂声和振动声又与容器产生共鸣,所以声音很大,水沸腾后,上下等温,气泡体积增大,在浮力作用下一直升到水面才破裂开来,所以响声就比较小了,上面说的仅是热学方面的知识,而力学,光学,声学,电学等方面的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的应用也是随处可见,在讲解相关知识的时候,举一些具体的实例来分析讲解,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对相关知识的掌握也就更加容易。

三是为学生介绍一些物理学方面的最新进展,以及一些科技前沿性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20世纪以来,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创立为标志的现代物理学研究工作,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人类认识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难以估量的作用,在微观领域内,已经深入到基本粒子的压核世界(10~15纳米),并建立起统一描述电磁、弱、强相互作用的标准模型,还引起了人们测量观、因果观的深刻变革,在宏观领域,关于物质存在的状态和运动的多样性,复杂性的探索,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在实践方面,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导致了原子能的释放和应用,导致了半导体、光通讯等新兴工业的崛起,为激光技术、新材料研制、新能源开发开辟了新的技术途径,并推动了计算机革命的进展,现代物理学在推动能源科学、空间科学、材料科学、信息科学、环境科学、海洋科学的发展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成为20世纪下半叶以来蓬勃发展的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重要科学基础,现代物理学以新新高技术群为中介向生产力转化,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成为推动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杠杆。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还经常鼓励学生开展一些小制作,建立自己的家庭实验室,多开展一些小实验,自己进行相关的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动手能力,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利用现代教学教育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使课堂更加灵活生动,这样学生就更加容易感兴趣,也就更加容易掌握课堂知识了。

总之,从我采取的这些方法看,效果还是不错的,学生的兴趣也比较高了,知识的掌握也牢固了许多,原来对物理不感兴趣的同学的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许多,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一如既往的采取更多的有效的方法,来更好的完成我的物理教学工作。

第9篇

关键词:地球化学;发展简史;发展前景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2)03-215-02

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是人类观察和认识世界的动力,关注地球以及宇宙的人们已经发现:地球及整个宇宙都是由永恒运动的物质构成的。地球内部的不稳定核素自发地进行衰变,其所释放的能量是地球物质运动的主要能源,它们足以引发岩石熔融、岩浆活动、火山喷溢,以及全球性的构造运动等各种作用过程,而地球化学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个经历了几十亿年发展变动,至今仍在持续演化的地球。

一、地球化学的内涵

地球化学是研究地壳、地球以及太阳系各层次天体的化学组成、化学作用与化学演化的科学,它研究地球乃至宇宙中元素与核素的起源、分布、相互作用、迁移与聚集的规律与演化历史。地球化学脱胎于地质学和化学,并与其它相邻学科(如大气科学、海洋科学、空间科学、环境科学、天文学、物理学、生物学等)相互渗透与结合,产生了一系列分支学科,建立了自己的理论系统,构成了完整的学科体系,完善了一整套研究方法,与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和大地测量学一起成为固体地球科学的四大支柱学科。地球化学既肩负着解决当代地球科学面临的基本问题―天体、地球、生命、人类及元素的起源与演化的重大使命,又有责任为人类社会提供充足的、可持续发展的能源、矿产资源和良好的生存环境。

二、地球化学发展简史

地球化学产生于20世纪,但是地球化学的萌芽思想却源远流长。大致在20世纪40年代末期和50年代初期,地球化学才发展成为一种独立成型的学科,地球化学的发展大致经历的三个主要阶段:

(一)经典地球化学阶段

20世纪4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着重研究元素的丰度、分布和迁移,研究的手段主要是无机化学、晶体化学和分析化学的方法。美国化学家克拉克是地球化学的奠基者,他着重研究化学元素在地壳当中的分布和丰度。俄罗斯矿物学家维尔纳茨基开创了生物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领域,发表《地球化学概论》一书。挪威地质学家戈尔德施密特开创了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的研究,指出了微量元素在矿物和岩石中的存在形式和分布规律。

(二)近代地球化学阶段

20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各项科学技术(宇航技术、高温高压实验技术、核物理探测技术等)的发展,地球化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展,朝着地球内部和宇宙空间发展,形成了以地幔为研究对象的深部地球化学和研究陨石、月球、宇宙尘的宇宙化学。除研究元素以外,还发展和注重同位素研究,建立了同位素地球化学。在研究手段上更加注意了物理化学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发展了各种地球化学的模式研究,形成了地球化学全面发展的新时期。

(三)现代地球化学阶段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地球化学进入了现代地球化学发展阶段,现代地球化学中各种精密、灵敏、高效的分析技术不断引入,微区、微量分析(X光荧光分析、等离子光量计、精密质谱仪、电子探针等)和实验模拟技术不断得到改进;随宇航、超深钻、深海探测等研究的进展,人类得以更全面深入地观察和认识地球;基础科学成果的引入和广泛运用,提高了地球化学的理解能力和认识深度;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及电子技术的不断提升,使地球化学“正在进入一个对自然过程进行全面、广泛的数字模拟的阶段;在解决与人类息息相关的诸如矿产资源、能源、环境以及地震问题方面地球化学提供了重要途径,做出了实际成果。

三、地球化学的发展前景

(一)由经验性转向理论化、由定性研究转向定向研究

地球化学已有可能将对地壳和地幔中化学作用的研究与模拟实验研究相结合,即将逆向研究与正向研究相结合;不断引用相邻学科的最新理论和技术,使地球化学研究继续由定性研究向定向研究发展。

(二)对同一科学问题进行综合探索

为避免单项研究造成的结论的多解性,研究正在向与地球化学科学系统内其他学科及其相邻学科间密切结合的方向发展,即重视对同一科学问题进行综合探索。

(三)积极参与重大科学问题的研究

以地球化学理论、方法的不断发展为支持,地球化学参与重大科学问题研究的能力不断增强。如已积极参与地球和生命的起源、地幔柱的活动、地球动力学、造山带形成、地壳和大气圈的形成和演化等重大基础性课题的研究等。

(四)为全球变化研究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通过对海洋沉积物、冰芯、黄土―古土壤、泥炭和树轮等对象元素和同位素组成的测定,可以恢复古气候和古环境的演变;通过多种地球化学示踪剂的研究,可以阐明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机制、过程和速率;进一步识别全球变化中自然作用和人类活动的份额。

(五)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洁净能源与矿产资源

天然气水合物将是21世纪最具有开发利用前景的新能源。天然气水合物的地球化学特征、形成环境、找矿与勘探的地球化学标志、开发与利用的地球化学研究,将是地球化学在新世纪的重大任务。寻找大型、超大型矿床和矿产密集区,开发利用丰富的海水和海底矿产资源,发现和利用各种岩石、矿物、元素和同位素的资源和特殊性能,不断满足人类社会日益增长的广泛需求,地球化学任重而道远。

(六)进一步增强防灾减灾和人群健康的社会功能

地球化学独特的研究思路与预测方法,对各种地质灾害和工程灾害的成因、演化过程及其预警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还将为地震监测与预报、火山喷发与预警、泥石流与滑坡的预防和治理、大型工程稳定性研究等方面作出新贡献。地球化学环境与人类的健康与疾病的关系,一直是地球化学研究中备受关注的领域,生物地球化学省某些元素丰度的异常与地方病的成因联系,已进行过深入系统的调查和综合治理研究。进一步研究不同的生物地球化学省形成过程中化学元素的迁移转化规律、赋存状态与形态及元素转化动力学,因地制宜地采取改造生物地球化学食物链等防治对策,为地方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欧阳自远主编.中国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研究新进展[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4.

[2]陈道公,支霞臣,杨海涛.地球化学[M].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4.

[3]傅家谟,秦匡宗主编.干酪根地球化学[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5.

[4]欧阳自远主编.行星地球的形成和演化[J].地质地球化学,1995,(5).

[5]欧阳自远,倪集众,项仁杰主编.地球化学: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96.

第10篇

【关键词】海洋渔业 结构 调整 广东

广东是海洋大省,海洋渔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广东沿海各地紧紧围绕“渔业增效,渔民增收”这一目标,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在开拓远洋渔业、发展海水养殖业以及发展渔业内部二、三产业等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05年全省海洋渔业产量达到398万t,其中海洋捕捞和海水养殖产量分别为172.1万t和225.9万t,海洋水产业产值达698亿元,在全省海洋经济总产值中约占23.3%。但海洋渔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随着海洋资源开发向广度和深度的推进和《中越渔业协定》的执行,海洋渔业的资源性、结构性、效益性等深层次性矛盾逐渐显现,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广东海洋渔业的发展。因此,系统地研究广东海洋渔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和方向,对提升广东海洋渔业经济运行质量、争当海洋经济排头兵等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强化海洋渔业内部三产结构调整,实现广东海洋渔业优化升级

党的以后,广东海洋渔业部门认真贯彻执行“以养为主,养殖、捕捞、加工并举”的方针,按照“以发展养殖为重点,控制捕捞,开拓远洋,深化加工,着力提高水产品质量”的思路,开展海洋渔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有力地促进了渔业内部二、三产业的发展。2005年全省渔业第二、三产业产值分别达145亿元和260亿元,比2000年分别增加了67.2亿元和99.6亿元,年均递增13.3%和14.3%,远快于第一产业的增长速度;三次产业产值比例也由65∶13∶22转变为55∶16∶29。

但是广东渔业第一产业的产值比例仍然偏高,占总产值的55%,而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分别只占16%和29%。渔业经济总产值大部分仍然由科技含量相对较低的第一产业创造,而水产品加工比率还不到20%。事实证明,依靠开发初级资源的现有模式不仅不利于提高渔业企业经营利润和附加值,而且很难维持渔业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因此,优化第一产业,提升第二产业,强化第三产业,是广东海洋渔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加速渔业转型升级的重点。在第―产业内部,要大力拓展养殖业,压缩近、外海捕捞强度,发展远洋渔业。养殖业要向健康养殖和绿色养殖方向发展;海洋捕捞要通过归并、整合,提高经营规模和效益。第二产业内部,要大力发展加工业,提高产业化水平,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重点是从精深加工和保健品、医药品着手,提高科技含量和产品档次。第三产业要突出抓好休闲渔业以及各类服务业。要使广东海洋渔业真正朝着“科学的捕捞业、健康的养殖业、高效的加工业、繁荣的流通业、兴旺的休闲渔业”方向发展。

二、强化海洋捕捞区域结构调整,实现海洋渔业由内海、外海向大洋转移

海洋捕捞业是广东海洋渔业的传统主导产业。为了恢复渔业资源,实施可持续发展,1998年农业部提出近海捕捞产量“零增长”后,广东通过划定禁渔区,实施休渔、人工放流、人工鱼礁建设、调整捕捞结构等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从1999开始广东已连续多年实现海洋捕捞产量“负增长”。与此同时,按照“巩固近海,发展外海,开拓远洋”的方针,广东大力调整近海作业,开发外海渔场,发展远洋渔业,远洋渔业得到快速发展。2004年全省远洋渔业船数达170艘,产量12.43万t,产值8540万美元。

但是,广东远洋渔业的发展总体上仍未摆脱技术装备落后、规模小,难以大规模开发利用占地球表面50%以上的公海渔业资源的困境。2004年远洋渔业的产量虽然达到12.43万t,但仅占海洋捕捞产量177.9万t的6.99%。加之广东海洋渔业捕捞产量基数大,使得近海渔场资源衰竭等问题未能得到有效缓解。目前虽然在印度洋、西南太平洋、大西洋有广东远洋船队和远洋基地,但开发潜力还很大。因此,在海洋捕捞业结构调整中,应加强对现有渔业捕捞资源的重新配置、整合,扩大其经营规模,积极引导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提升远洋渔船在公海生产的比重和效益,实现海洋捕捞业由内海、外海为主向大洋为主的转移,拓展沿海渔民生存空间,保护近海渔业资源的持续发展。

三、强化海洋养殖种类和品种结构调整,实现海洋渔业品种结构和品质结构优化

统计资料表明,广东海洋渔业从2002年起实现了养殖产量大于捕捞的根本性转变。2005年养殖面积达到22.4万公顷,比1995年增长93.1%,年均递增9.3%;产量225.9万t,比1995年增长了531%,年均递增53.1%。捕捞与养殖产量之比由2000年的53.1∶46.9转变为2005年的43.2∶56.8,养殖业已成为渔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力量。但从养殖业内部来看,广东海洋渔业养殖种类和品种相对集中单一,“三多三少”(大路货多、优质产品少,低档货多、高档产品少,原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的现象仍然存在。从表3可以看出,2003年全省海养产量197.3万t,其中高值虾蟹类及鱼、藻类所占比重仅为20.7%,而低值的贝类则占78%。广东养殖种类名特优种类比例很小、品质较差是广东海洋渔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不强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广东海洋养殖业结构调整必须从追求产品数量的增长为主,转向在追求产品数量的同时更加注重产品种类、品质的提高,以适应国际国内需求变化和市场竞争的要求,进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从广东养殖海域的比较优势来分析,广东在重点发展对虾、贝类和名贵海水鱼类等生产和经营的基础上,应加大对珍珠、鲍鱼等名特优产品的生产,同时要加强新的养殖品种和养殖模式的引进开发力度,以促进养殖品种结构调整,拓展养殖业的生产空间。

四、强化市场结构的调整,实现海洋渔业由国内市场为主向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转移

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引导资源配置的主体,价格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杠杆。如果市场体系和信息体系不完善,海洋水产品就不能货畅其流,价格信号就会失真或传递受阻,从而误导渔业产业的结构调整。因此,渔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必须要有完善的市场体系作为运作平台。虽然广东在对外开放、开拓国外市场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但目前仍是以国内市场为主,国外市场的开拓比较薄弱。主要表现在水产品出口比例小、创汇少,与广东海洋大省、渔业大省地位极不相称,如表4所示。因此,广东应进一步强化市场结构的调整,由单一的注重国内市场向既注重国内市场又注重国外市场的开拓转移,近期尤其要把拓展国际市场作为海洋渔业市场结构调整的一个着力点来抓。同时,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大信息市场建设力度,积极发展网上渔业、网上贸易,建立起向外能够与国际渔业产品信息网和国际渔业产品期货市场、拍卖市场连通,向内能与全国各省市区及全国性渔业产品中心批发市场连通,向下能与沿海各市、县以及各重点渔业产品批发市场、生产基地连通的信息流体系。

五、强化渔业的技术结构调整,实现海洋渔业由单纯的数量增长向内涵式增长的转变

科学技术是海洋渔业结构调整的支撑。从总体而言,广东海洋渔业技术力量与山东、上海、天津等兄弟省市还有较大的差距,不能完全为海洋渔业的结构调整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如表5所示。同时,长期以来,在海洋渔业技术的研究开发中出现“三多三少”的现象:多注重单一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而较少开展多种技术的优化集成;多注重养殖技术的研究开发,而较少开展精深加工技术的开发研究;多注重常规普通养殖种类的研究开发而较少开展名特优稀种类的研究。因此,广东海洋渔业技术结构的调整应着重从生产普通型产品向生产名、特、优、新产品调整,发展精品渔业;应着重提高初级产品的精深加工能力,发展具有高附加值的加工渔业;应从单一技术的研究开发向多技术的优化合成,发展化渔业;应从传统养殖向设施养殖调整,发展设施渔业;应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食品生产,发展绿色和生态渔业。

六、强化海洋渔业的功能调整,实现海洋渔业提质增效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长期以来渔业的主要功能是生产水产品,满足人民日常生活的需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渔业不仅具有一般性的生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活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等功能。因此,必须对广东渔业功能定位进行调整。根据广东的特点与比较优势,广东渔业的主要功能应从单一的以水产品生产为主,调整为水产品生产和改善生活质量相结合功能转变。其中,休闲观光渔业是广东海洋渔业中极具潜力的朝阳产业。

七、强化渔业劳动力就业结构调整,实现渔民的“转产转业”

强化渔业劳动力就业结构调整,实现渔民的“转产转业”是构建和谐渔业的迫切需要。渔业劳动力就业结构调整,关键是推动从事捕捞业的劳动力向渔业的服务业和非渔产业分流,扩大渔民“转产转业”增收的空间。目前渔民增收困难的根本原因在于渔业劳动生产率低,大量劳动力和人口仍滞留在狭小天地里。因此,无论是从提高渔民收入的角度来看,还是从提高全社会对水产品的消费水平来看,都要求调整渔业劳动力的就业结构。这也是渔业结构调整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

渔业劳动力就业结构调整除了实行“转产转业”外,要注重在渔业内部挖掘就业潜力。随着现代渔业的发展,渔业所能提供的就业机会越来越表现在产前、产后环节使用的劳动力上。目前渔业产前、产后环节吸纳的劳动力还很少,大部分产中环节的劳动力势必向产前、产后环节转移。建立以渔民为主体的国家、集体、渔民及其合作组织相结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解决目前剩余劳动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注:本文系国家海洋局课题“广东省绿色海洋经济发展模式及量化管理应用”的部分内容,基金项目编号0808007。)

【参考文献】

[1] 麦贤杰:中国南海海洋渔业[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7.

[2] 广东海洋渔业局:广东省渔业发展“十一五”规划[Z].2005年12月.

第11篇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取得的成果与共识

(一)水产站取得的成绩

几年来,在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指导和农村经济局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水产站紧紧围绕“做强近海渔业”的主题,扎实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全县有养殖水面10.2万亩,渔业总产值超过1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0%以上。淡水渔业已成为我县农业的优势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1全县有养殖水面10.2万亩,其中池塘养殖面积80013亩,已经被省海洋渔业厅认定为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为我县发展无公害渔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2全县有渔药经营业户41家,这两年执法监管很严,41家渔药经营业户基本都能做到守法经营。

3全县有渔用饲料加工业户79个,其中饲料厂17家。目前调查摸底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为全面监管奠定了基础。

4在水产技术研究方面,我站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沈阳市雨浓鱼类研究所合作,先后承担了国家“863”课题2项、国家重点科技攻关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1项,和省海洋科学计划课题1项,自立课题2项,编订完成省市水产地方标准9项,发表学术论文23篇,发表论著1册。

5在新技术技术推广方面先后推广了高效低污染水产配合饲料5万吨,直接经济效益1200万元,社会效益1亿元;推广了菌藻修复水产养殖环境新技术,示范10000亩,为发展我县有机绿色渔业提供了技术和经验支撑;推广了养殖池塘老水再利用技术,示范水面10000亩。节约用电750000千瓦时,节约地下水资源2000万立方米,综合经济效益650万元,社会效益超亿元。

6水产病害防治方面,以水生动物防疫站和沈阳是雨浓鱼类营养病害研究所为中心辐射全县渔区40家病害防治网络,每年平均处置病害上万例,并在全县推广了框鲤、草鱼和黄颡鱼的主要病害防控技术,大大减少了病害发生。7在苗种检疫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我站实施了抽检监督,在今年全省抽检的3组样品中检测均为合格。

8在水产品安全执法监管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全年巡回安全检查30000多亩,在国家商品鱼抽检中呋喃类、孔雀石绿和氯霉素均为检出。

9在水产技术培训与服务方面,我们对养殖者开展了无公害生产技术培训,对与要经营业户进行了法规培训。我站还组建了“沈阳近海渔业网”和“北方水产病害防治资讯”两个技术服务平台,开设了水产养殖技术、病害防治、营养与饲料等20多个栏目,还开辟了专家远程诊断咨询系统,方便了水产养殖者的技术咨询与病害诊断。

(二)领导班子形成的共识

通过学习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全面分析检查并结合工作实际,我站领导班子达成如下几点共识:一是坚持科学发展就是可持续发展,没有科学的创新就没有可持续的发展;二是加大对养殖者无公害生产技术的培训力度,是获得无公害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三是实现渔业增效、农民增收是我们水产技术推广人和管理人的工作核心;四是实现渔业生产规模化、规范化、产业化和现代化使我们水产推广人的最终目标。

(一)存在的问题

1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的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不够,偌大的8万亩生产基地存在食品安全隐患,除投入品如渔药、饲料等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外,应加强监管体系建设和采取得力的监管措施。

2新技术推广和技术培训工作还没有跟上时展的步伐,需要进一步加强跟进。

3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工作需要加强,因为它是调整养殖品种结构的基础性工作。

4苗种检疫工作有待于加强,苗种是养殖的基础,苗种的质量关系到养殖的成败和收益,也关系到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5饲料加工户和渔药经营户的原料进货来源和渠道需要进一步监管,应建立投入品的可追溯制,便于查清隐患根源和避免隐患。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1客观原因是政策、机制、人力跟不上发展需求。有些事情是主观想到各观做不到。比如我县有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基地8万亩,饲料加工业户79家,渔药经营业户41家,有2000多个养殖单位,从业人员上万人,仅靠几个人去监管是力不从心的,主要是监管体系建设不到位,县乡监管机制设置不顺畅。招人又没有编,工作经费严重不足,乡镇、村的机构设置不对应,我们有协调不了也管不了。

2主观原因是领导班子思想认识跟不上发展要求,有时一想就这几个人,经费不足,人力孤单,管道什么程度是什么程度,没有从措施和办法上下功夫,缺乏创新思维和得力措施。

三、今后发展思路及工作目标

(一)进一步加大对渔业投入品及水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力度。具体措施是:针对养殖单位和养殖者印发池塘生产日志和产地证明,对水产良种场印发苗种繁育记录手册和产地证明,要求他们严格记录生产过程管理记录,定期抽查和检查,对水产良种场还要实施定期苗种检疫,实施生产过程控制和可追溯制;针对饲料加工业户和渔药经营业户印发进货销货记录表,要求他们记录原料来源和进货渠道,记录销售对象,定期抽查检验,控制货源与去向。

2、开展新品种引进、繁育、驯化、试验与示范工作。引进新品种,尤其是濒危的一些土著养殖品种,这些品种往往天然产量接近枯竭,市场需求价格高,如果试验成功,一方面保护了品种增值,一方面一旦形成规模化生产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对养殖品种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3、大力推进优势养殖品种的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养殖进程。推进无公害、有机和绿色水产品养殖,大力倡导生态养殖模式。

4、大力推广生物工程菌修复池塘养殖环境新技术和养殖池塘老水再利用技术。对构建生态良好,环境优良的水产养殖环境具有生态战略意义。

5,加大对水产养殖生产者的生产技术培训力度,提高养殖者的生产技术素质,对生产增效农民增收和水产食品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未来三年工作目标

1技术指导和支持建立优势养殖品种HACCP管理示范基地三个。(黄颡鱼、框鲤、草鱼个1个,每个300亩-500亩)。

2技术指导和支持建立省级健康养殖示范基地5个,每个300亩-500亩。

3技术指导和支持建立优势养殖品种产业化生产基地3个,面积800亩以上。

4技术指导和支持建设有机和绿色商品鱼生产基地一个,面积1000亩以上。

5引进乌苏里拟鲿新品种繁育、驯化养殖,形成规模化繁育养殖基地1个,辐射周边区县面积10万亩,助弄增收一亿元人民币。

第12篇

关键词 赤点石斑鱼;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

中图分类号 S965.33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9-0266-02

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俗名为石斑、红斑,肉质鲜嫩,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青睐,是高价值的养殖种类。该鱼主要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在我国分布于东海、南海等海域[1-2],生活在岩礁底质海区,常栖息于沿海岛屿附近的岩礁间、珊瑚礁的岩穴或缝隙中,一般为夜行性,利用其嗅觉寻觅食物,白天则隐藏于岩穴内。对盐度、温度的适应范围很广,可生活在15‰~33‰的盐度范围内,属冷水性鱼类,最适水温为15~25 ℃,31 ℃以上时鱼体食欲会逐渐减退[3]。近年来,我国台湾、福建、浙江、广东等地的学者对赤点石斑鱼在人工繁育[4-6]、养殖模式[7-8]、饵料选择[9]、盐度[10]、病害防治[11]等各方面作过大量研究,目前养殖模式及养殖技术已达到成熟阶段,但在海南地区由于常年海域水温较高,严重制约赤点石斑鱼在当地的养殖发展。笔者通过开展赤点石斑鱼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研究,摸清赤点石斑鱼在工厂化循环水状态下的养殖技术要点,提高赤点石斑鱼在海南地区水产养殖业中的分量。

1 养殖设施

在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下属的海南海研热带海水鱼类良种场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车间进行,车间顶棚遮盖锡瓦,在养殖车间四周拉遮阳网用于减弱光线的照射强度,营造适合该鱼栖息的环境;养殖车间内有12组养殖池,每组2个,养殖池规格为3 m×4 m×1 m,每个养殖池有独立的进水、排水及供氧等设施,养殖池为中间排污,排污管身呈孔状(孔径随池鱼大小而变),进水口为对角线入口,依靠水动力在池中造成漩涡以便自动清除粪便,养殖池底部安装纯氧增氧设施进行增氧。

2 养殖用水处理技术

通过利用物理方法分离悬浮物(微粒去除),生物方法(生物膜过滤)、化学方法(臭氧)、紫外线处理养殖用水,去除水中鱼类代谢有毒物质,结合病害防治技术,进行高密度、绿色封闭式工厂化循环水养殖。

循环水系统工艺流程为:养殖池平衡生化池(物理过滤,去除大颗粒物)集水区蛋白质分离器+臭氧发生器砂滤罐多级生化池(生物过滤,降低氨氮、亚硝酸氮含量)紫外线消毒装置(杀菌消毒)珊瑚石回流养殖池。

3 赤点石斑鱼工厂化循环水养殖

3.1 苗种选择及投放

选取体色亮丽、体质健壮、大小均匀、游动敏捷的鱼种(规格为6~8 cm)移入车间进行工厂化循环水养殖,鱼种移入车间时用淡水+高锰酸钾溶液浸泡鱼体3 min,杀死寄生在鱼体体表、口腔和腮等部位的病原生物等,防止鱼体受伤感染,提高成活率和预防疾病发生。

3.2 苗种养殖密度

结合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开展不同体重规格赤点石斑鱼养殖密度试验,试验周期为10个月。试验设14、20、25 kg/m3共3个养殖密度梯度组,每组设1个试验组和2个平行试验组。试验期间,每天8:00和15:00定时投喂2次配合饲料,投喂量为试验鱼体重量的3%,试验结束后,对各试验组池鱼进行称重和测量体长,得出赤点石斑鱼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合理养殖密度。以10 m3水体为例,规格为50、150、200、300、500 g/尾的赤点石斑鱼,其最佳养殖密度分别为208、154、125、82、43尾/m3。

3.3 饲料选择及投喂方式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对饲料的加工工艺、配方及其投喂方式有较高的要求,饲料不仅要满足养殖品种的营养需求,还要尽可能减小其对养殖系统的不利影响,通过选择合适的饲料、改变投喂策略使饲料适用于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①应当选用石斑鱼食用的缓沉性饲料,且饲料的沉降速度须与石斑鱼的摄食行为相匹配;②采取“少量多次”及“慢―快―慢”的投喂方式。在赤点石斑鱼体长规格为8~12 cm时,投喂频率为3次/d,体长规格>18 cm时投喂频率为2次/d;投喂时先投撒少许饲料,引诱鱼群集聚后大量投撒,待鱼群抢食完后再投喂,投喂量视鱼的摄食情况确定,摄食度以七八分饱为宜,每次投喂量占体重的3%~5%,投喂时尽量撒开、撒匀,尽量使池鱼都能摄食到。

3.4 病害防治

赤点石斑鱼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过程中较为常见的病害是寄生虫病,主要是由纤毛类原生动物(如淀粉卵鞭虫、刺激隐核虫、车轮虫等)引起。针对寄生虫病的发病情况,建议定期对养殖池鱼进行倒池,倒池前使用1.0~1.5 mg/kg的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或30~60 mg/kg的福尔马林等药物全池泼洒并浸泡2 h,倒池时选用质地比较柔软的捞网进行操作,要求动作温柔、快速简便,并在换池后及时消毒,这样可降低寄生虫病的发病率。

4 日常管理

4.1 观察与记录

每天测定并记录养殖池水温、盐度,定期测量pH值、氨氮、溶解氧等理化指标;每天巡视各个养殖池,仔细观察养殖池鱼的体色、生长摄食状况及是否有异常行为发生等。

4.2 定期筛分

为使摄食均匀,养殖规格大小一致,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应定期进行筛分。在筛分时使用淡水+高锰酸钾水溶液浸洗3 min,消除体表上携带的寄生虫和细菌,预防疾病发生[12-13]。

5 参考文献

[1] MASUDA H,AMAOKA K,ARAGA T,et al.The Fishes of the Japanese Archipelago[M].Tokyo:Tokai University Press,1984:37-38.

[2] 陈省平,胡晓丽,刘涛.赤点石斑鱼7个地理群体的AFLP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8(1):56-61.

[3] 王涵生,方琼珊,郑乐云.盐度对赤点石斑鱼受精卵发育的影响及仔鱼活力的判断[J].水产学报,2002,26(4):344-350.

[4] 张其永,戴庆年,黄金龙.赤点石斑鱼人工繁殖和仔鱼培育试验[J].水产科学,1986,1(3):1-4.

[5] 毛国民,史会来,楼宝,等.赤点石斑鱼人工繁育试验[J].水产养殖,2010(4):1-3.

[6] 王涵生.赤点石斑鱼人工繁殖的研究Ⅰ亲鱼的室内自然产卵[J].海洋科学,1996(6):4-8.

[7] 辛俭,陈卫平,毛国民,等.不同饲养环境对赤点石斑鱼亲鱼产卵效果影响的试验[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4(4):308-311.

[8] 林利民,陈学豪,洪惠馨.赤点石斑鱼室内水泥池养殖技术的初步研究[J].厦门水产学院学报,1995,17(1):21-26.

[9] 贾芬,冯德庆.赤点石斑鱼人工配合饲料的研究[J].水产科学,1994,13(5):12-14.

[10] 王涵生,方琼珊,郑乐云.盐度对赤点石斑鱼受精卵发育的影响及仔鱼活力的判断[J].水产学报,2002,26(4):344-350.

[11] 罗鸣,陈傅晓,刘龙龙,等.我国石斑鱼养殖疾病的研究进展[J].水产科学,2013,32(9):549-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