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校园安全风险防控对策

校园安全风险防控对策

时间:2023-08-24 17:16:5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校园安全风险防控对策,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校园安全风险防控对策

第1篇

为贯彻落实《教育系统构建“六项机制”强化校园安全风险管控工作实施方案》文件要求,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风险预控、关口前移、重心下

沉,坚持分级管控、分类实施和属地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落实开展校园安全风险查找、研判、预警、防范、处置、

责任“六项机制”建设,有效提高风险预防处置工作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水平。

落实风险管控责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重大安全风险,对学校风险点实施标准化管控,提升学校安全风险管控水平,在全面编制完成各级各类学校风险点清单的基础上,科学核定风险级别,制定有效防范措施,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前面,有效防范校园安全事故,保持校园安全稳定。确保校园安全稳定,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工作目标

通过建立起完善、有效运行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全面推进落实学校主体责任,有效促进校园安全科学管控,在全校范围内构建形成全覆盖、全方位安全风险防控,实现标准化、信息化的校园安全风险辨识管控体系,提高学校本质安全管理水平。

二、工作原则

(一)学校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管控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

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实行“谁主管、谁负责”和“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的原则。

(二)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管控是指按照安全风险点的不同风险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

三、职责分工

学校作为安全风险管控的主体,其主要负责人对本校安全风险辨识、安全风险防范和管控体系建设工作全面负责。学校主要承担以下职责:

1.建立健全安全风险责任制,明确各岗位风险管控的责任人、明确责任范围等内容;

2.按照“全覆盖”的要求,委托具有相关资质或教育主管部门审核认可的中介技术服务机构开展对校园及周边进行风险辨识工作,对辨识出的风险进行评估分级,形成学校安全风险评估报告,并及时报教育主管部门审核;

3.编制本校安全风险点名册,并根据风险等级、管理和环境评估状况,提出管控措施;

4.学校应当在存在风险的位置、区域,设置明显的告知标志,将风险基本情况、危害特性以及可能引发的事故后果和应急措施等信息,告知本校师生和可能受影响的单位、区域及人员;

5.学校应当制定风险巡查制度,明确各风险点风险巡查责任人,对存在风险的环节、物等安全状况进行巡查,建立巡查档案;

6.学校应组织制定并对教职工进行岗位风险培训,使其了解风险的危险特性,熟悉风险管理规章制度和相关安全操作规程,掌握安全操作技能和应急措施;

7.对学校存在的风险实施动态化管控。因设施设备改造、技术升级等原因,致使安全条件有较大改善的,应根据情况重新评估并确定风险级别。

四、学校安全风险级别划分标准

学校安全风险指的是学校可能发生危险事件,造成或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及影响学校安全与稳定的组合。

根据风险的可控程度、可能性、影响范围和可能造成损害的程度等因素,对学校安全风险进行分级,I

级、II级、

III级、

IV级、

V级。

I

极有可能发生

全国范围内发生频率极高

II

很可能发生

全国范围内发生频率较高

III

可能发生

全国范围内发生过,类似区域/行业也偶有发生;评估范围未发生过,但类似区域/行业发生频率较高

IV

较不可能发生

全国范围内未发生过,类似区域/行业偶有发生

V

基本不可能发生

全国范围内未发生过,类似区域/行业也极少发生

作为安全风险管控至关重要的是要认清风险,找准危险点。学校安全风险辨识管控就是针对学校制度管理、人员素质、设施设备、环境和教育教学活动等项目进行辨识与评估,认清风险,找准危险点,采取预防措施或控制措施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限度。

五、学校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实施步骤

针对学校事故发生规律和季节性特点,采取调研商谈、第三方参与、专家论证等形式,找准安全风险点,实施超前预判。学校每月进行一次安全风险预判,并建立重大安全风险工作台账。学校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阶段

成立工作小组,收集和研读相关资料,熟悉分级方法和工作步骤,开展初步现场调查,了解本校及周边概况,编制风险分级评估方案。

(二)实施阶段

依据风险分级评估方案,组织安全、管理、技术、设备等技术人员和专家(也可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服务技术机构),围绕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良因素和管理缺陷等要素,突出本校设备设施、施工场所、操作行为、环境条件、安全管理等重点部位和环节,全方位开展排查,了解学校各岗位、部位、环节存在的风险因素和学校安全管理现状、校园及周边治安管理状况,汇总、分析准备和实施阶段所得的资料、数据,通过分析研究制定本校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标准。

(三)编制分级报告阶段

在前期量化分析的基础上,对排查和预判出来的风险点进行分级,确定风险类别,并按照危险程度及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性,将风险分为影响特别重大(5)

、影响重大(4)、影响

较大(3)、影响一般(2)、影响很小(1),编制本校风险五级分级报告,根据风险等级、管理和环境评估状况,提出有针对性的管控措施建议。

(四)管控与警示

学校针对风险分级管控措施,建立管控手册,确定各级风险管控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告知风险管控职责,并在重点区域设置风险警示牌。

六、学校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措施

按照工作原则,对分析预判存在的安全风险实施定人定责管控,定期组织评估,确保风险在控可控,及时消除风险隐患。

1.明确管控措施。针对风险类别和等级,将风险点逐一明确学校的管控层级(处室组、年级、班级、岗位),落实具体的责任单位、责任人和管控措施(包括制度管理措施、物理工程措施、视频监控措施、自动化控制措施、应急管理措施等),形成“一校一册”学校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2.风险公告警示。公布本学校的主要风险点、风险类别、风险等级、管控措施和应急措施,让每位教职员工了解风险点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对策。对存在安全风险的岗位设置告知卡(见附件2),标明本岗位主要危险危险因素、后果、事故预防及应急措施、报告电话等内容。对可能导致事故的工作场所、工作岗位,应当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应急设备设施和撤离通道等。同时,将风险点的有关信息及应急处置措施告知相关单位。

3.排查消除隐患。学校针对各个风险点制订风险隐患排查

第2篇

高校安全保卫体系建设

为更好地保护青年学生、教职工和专家学者等的人身财产安全,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校园、平安校园的要求,努力实践“以人为本”的宗旨,有必要构筑高校校园安全保卫立体防控体系,改进安全保卫管理方式,增强忧患意识,预防以及严重的治安案件的发生,维护校园稳定。

一、 高校安全保卫体系建设的环境现状

高校在承担着传播知识、探究科学和服务社会三大功能的同时,由于其存在人才聚集、人员密集、学生结构呈现多元化倾向、信息快捷、政治敏感、大量高科技装备和科研成果保密等特性,势必会成为某些不法分子、危害国家安全和破坏社会秩序的敌对分子、违法犯罪分子等别有用心的人的侵害目标。从高校校园所处外部环境来说,伴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开放性办学等举措的先后出台,高校与社会的联系愈发紧密。校园内聘用的各种临时工大量增加,高校校园内人、车、货物等流量剧增,周边餐馆、网吧、出租房屋、KTV以及流动商贩相应增多,治安形势错综复杂,各种不安全因素相互交织,使得校园安全保卫管理难度加大。从高校校园内部环境来说,由于高校扩招,当今80后、90后的大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自立自理能力相对较差,加之就业形势严峻,与自身心理预期差距太大,精神压力无形增大,进而导致自杀、盗窃、报复、群殴等恶性事件,这都是引发校园不安定的内部因素重要来源。

二、当前高校安全保卫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缺乏必要的法律地位。发生在校园内的各种治安问题,往往是保卫人员率先赶到第一现场调查、处理,但由于高校保卫部门没有执法权,造成工作的被动,对一些案件的处置,只能是欲管不行,欲罢不能,处境十分尴尬。

2、在设立保卫处的高校中,保卫处内设科室不完善,而且比较混乱,同时各科室职能作用发挥也不尽一致。

3、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高校的安全保卫人员都没有按照学校师生增加的比例而增加,使保卫人员的配备与师生的比例相距甚远,高校保卫部门现有人员也不同程度存在专业知识缺乏问题,一些高校保卫人员业务素质与高校保卫工作的新要求存在差距。

三、加强高校安全保卫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办学规模、层次的不断扩大给高校安全保卫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高校就因扩招而在学生宿舍、教室等场所中没有配置灭火器、应急灯,一旦发生火灾,后果将不堪设想。同样。宿舍楼消防通道门与安全管理上存在矛盾,按照消防要求宿舍楼消防通道门是要始终保持敞开状态的,但这样又容易引发失窃以及其他管理上的问题。

2、服务对象的条件变化不断增加了宿舍安全管理工作的内涵的外延,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更缺乏安全防范意识,由于学生防盗意识不强,学生内盗事件逐年增多,给学生学习、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也造成了不良影响。同时学生普遍缺乏消防意识,许多消防栓被学生恶意损坏,发生火灾根本无法应用;还有不少学生在宿舍使用电热毯、电饭煲、热得快等大功率电器,乱拉电线情况比较严重,使高校宿舍消防安全危机四伏。

3、高校安全服务理论研究十分薄弱,基础理论学科体系尚在研究之中,安全服务工作缺乏业务理论指导,很难摆脱盲目性、随意性。

四、加强高校内部安全保卫体系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1、高校内部安全保卫体系建设必须要坚持科学发展。高校内部安全保卫体系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把师生安全与师生、学校发展相统一,紧紧围绕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实际开展安全保卫体系建设。

有效的安全保卫工作是发展的保障,发展也是安全保卫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既要看到安全保卫工作对于高校发展、师生个人发展的重要性,使高校始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建立制度,强化措施,确保安全;又要使安全保卫工作服从服务于师生的全面发展和高校高质量的发展。但现在的主要问题是弱化安全保卫工作,使各项安全工作、安全措施不到位,严重威胁着师生的全面发展和高校高质量的发展。

2、高校内部安全保卫体系建设必须要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校园安全涉及面广,包括饮食、交通、心理、校园环境安全与社会安全等,出现安全问题的原因也纷繁复杂,有自然方面的、有社会方面的、有学校管理与服务方面的、有家庭和个人方面……都可能引发个人安全问题,个人安全问题处理不当,极有可能引发群体安全问题甚至社会安全问题,因此高校师生必须从更高层次、更广视角来认识和看待安全保卫问题。

3、高校内部安全保卫体系建设必须要以现代安全理论为指导。(1)建立预警机制和信息反馈机制。主要有:学生工作预警系统,包括学生信息反馈和学生工作队伍信息反馈;安全保卫预警系统;教学预警系统;后勤服务预警系统。各系统相辅相成,即相对独立,又互为支撑,相互配合。(2)建立应急反应机制和应急预案。现代安全理论认为,安全总是相对的,不安全隐患是时刻存在的。安全工作不能保证绝对的安全,但扎实有效的安全工作能够降低安全风险发生的机率,尽可能减少安全事故或灾难所造成的损失。

4、高校内部安全保卫体系建设必须要落实预防第一的理念。高校内部安全保卫体系建设要求高校提供的教学设施设备是有安全保障的,教学环节的组织是有效的;后勤服务提供的居住设施是有安全保障的,提供的饮食是有卫生保障的,提供的服务是优质的;保卫部门必须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力度,积极做安全防范,确保师生财产和人身安全。上述部门必须建立信息反馈机制,畅通意见渠道,做好矛盾和意见化解工作,把人为的安全隐患主动消除,更好地把安全保卫工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 安全社区 伤害预防 安全管理

Abstract : The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countermeasures of Harbin safety urban community construction.

引言

哈尔滨市卫生防疫站的一项调研结论显示:哈尔滨市市区从1997-2001年哈尔滨市平均每年死于意外伤害的人占总死亡人数的5.53%。其中男性意外死亡原因前5位依次为:车祸、自杀、他杀、意外中毒、溺水。女性依次为:车祸、自杀、中毒、他杀、失足跌落。而触电死亡的人数,男性高于女性18倍。在各类伤害中以车祸死亡率为最高。各种各样的意外死亡已经对城市居民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构建和谐哈尔滨”,同时对城市的社会、经济稳定运行造成不良影响。

1.国内外安全社区建设和发展现状

为预防和减少伤害的发生,探讨伤害预防的模式和途径,1989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第一届世界事故和伤害预防会议上,提出了安全社区的概念,来自50个国家的代表共同发表了“安全社区”宣言,强调全人类在保持自身健康及安全方面均享有平等权利。

安全社区建设最先在北欧的瑞典及挪威推行,其后扩展至美洲、亚洲及澳洲等地。世界卫生组织设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科大学的“社区安全促进合作中心”负责在全球推广这项计划,并在世界各地创建“安全社区支持中心”,以协助和加强计划的推广。目前,全球共有80多个社区获得了世界卫生组织认可的安全社区称号,这些社区的人口从二千人到二百万人不等。

2003年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屯门和葵青两个社区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可为安全社区。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青年公园街道办事处作为我国内地的第一个安全社区已于2004年5月向世界卫生组织社区安全促进合作中心提出了申请。为推动我国安全社区建设,促进其规范化并与国际标准接轨,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积极与世界卫生组织社区安全促进合作中心建立工作联系,2004年6月25日在北京召开了安全社区建设研讨会,结合国际安全社区标准和有关安全项目指标,正在制定符合中国社区特点的安全社区建设实施指南,在北京、唐山、长治等城市和地区选择了一批基础好的社区开展试点工作,逐步推动我国安全社区建设。

2.哈尔滨城市安全社区建设框架

2.1交通安全

2.1.1在城市社区中成立一个由社区管理人员、工人、技术人员、志愿者组织以及安全专家组成的管理组织。

2.1.2制定针对不同社区的交通安全规章制度,这些制度应由社区安全管理组织制定,并得到安全社区内的交通管理部门所认可。

2.1.3长期、持续地开展交通安全促进工作, 并覆盖到不同的性别、年龄、未采取保护措施的行人、机动车驾驶员、所有交通场所、环境和状况。

2.1.4针对高风险人群、高风险环境, 以及脆弱群体制定安全措施。

2.1.5建立记录伤害(包括意外伤害和故意伤害)发生的频率及其原因的制度。

2.1.6探讨评估规章制度、项目或措施及其实施过程、变化效果的评价方法。

2.1.7积极参与交通安全有关的活动。

2.2涉水安全

2.2.1成立一个管理组织,负责涉水方面的安全促进事项。

2.2.2建立涉水安全规章制度,这些制度应由跨界组织制定,并被社区采纳。

2.2.3建立记录伤害(包括意外伤害和故意伤害)发生的频率及其原因的制度;

2.2.4加强涉水区域安全警示体系的建设,设立紧急救援处理小组,应对突发溺水事件。

2.3校园安全

2.3.1成立专门的组织,负责学校的安全促进事项。

2.3.2建立学校安全规章制度,这些制度应由安全社区内的学校和社区居委会联合制定。

2.3.3开展校园安全知识普及教育工作,提高师生安全意识。

2.3.4针对学校特殊情况,指定有针对性的安全防护措施,预防交通事故、火灾、踩踏等多发性事故。

2.3.5建立伤害记录及总结机制,避免类似情况的再次发生。

2.4老年人安全

2.4.1成立一个管理组织,负责老年人的安全促进事项。

2.4.2成立针对老年人的安全规章制度,这些制度应由管理组织制定。

2.4.3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家庭情况、不同收入的老年人制定的安全措施。

2.4.4加强社区老年人普查教育工作,积极开展老年人参与的公共活动。

2.4.5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制定老年人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争取第一时间实施救护。

2.5儿童安全

2.5.1成立一个管理组织,负责儿童安全促进事项。

2.5.2制定儿童安全规章制度,这些制度由安全社区内的专门管理组织制定。

2.5.3结合幼儿园、中、小学等教育机构开展儿童安全教育。

2.5.4成立临时托儿所或寄留所,对暂时无人看护的儿童进行照顾,避免儿童意外伤害事件的发生。

2.6家居安全

2.6.1成立一个管理组织, 负责家居的所有安全促进事项。

2.6.2制定家居安全规章制度,确保家居安全。

2.6.3开展家居安全知识普及教育工作,提高居民家居安全意识。

2.6.4针对社区特殊家庭采取相应措施,消除家居安全隐患。

3.对策和建议

针对哈尔滨安全社区建设和伤害预防工作实际,提出如下几个方面的对策和建议:

3.1在加强对重大事故预防控制研究的同时,加强对家居安全、公共场所安全、农业生产安全、儿童及青少年安全和老年人安全等安全问题的研究;开展安全社区与小康社会建设、安全社区与安全文化建设、安全社区与中小企业安全管理模式、安全社区建设与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等方面研究。

3.2结合世界卫生组织安全社区标准,政府有关部门尽快制定适合哈尔滨的安全社区建设标准和考核管理办法,将目前各地开展的卫生社区、绿色社区、环保社区、平安社区、文明社区、安全文明校园、安全生产示范乡镇等类社区建设与安全社区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安全社区建设既适合中国国情又与国际接轨。

3.3将安全社区建设作为和谐社会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考量目标之一。整合资源,充分调动和发挥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社区居民、志愿者以及各界组织的作用。

3.4将安全社区建设作为公共安全和各类事故预防控制体系的基石。安全社区建设应与事故灾难、自然灾害、社区治安、公共卫生等类事故预防体系建设和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社区安全应成为公共安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参考文献:

[1]王声湧,黄庆道,伤害预防与控制[M],广州:广东省地图出版社,2001年7月.

[2]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北京市伤害调查--儿童以外伤害报告,2004年10月.

[3]吴宗之,安全生产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年第9期.

[4]吴宗之,WHO安全社区建设标准简介,中国安全生产报.

[5]赵仲堂,中国安全社区发展需求与展望.

第4篇

【关键词】 生活变动事件;健康促进;健康教育;公共卫生管理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7)12-1104-02

Hidden Dangers of Public Health Emergency in Countryside Schools in Guangxi Province/LI Chun-ling*,ZHANG Wei-ping,HUANG Zhi-bi,et al. * School of Public Health,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Nannning(53002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hidden dangers of public health emergency in countryside schools in Guangxi,and to discuss its improvement strategy. Methods Twenty countryside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s in 5 counties/cities were surveyed. Data was collected by questionnaires,in-depth interviews and observation. Results Most of the school leaders took serious consideration of school hygienic conditions and made health management regulation in practice. Many problems were found such as scarce health resource,poor cafeterias hygiene and insufficient drinking water supply. In addition,school leaders and students were poor in correct knowledge,attitudes and practice in case of facing public health emergency. Conclusion Countryside schools are weak in coping with public health emergency. There are severe hidden dangers in both software and hardware condition.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countryside school health work in guidance,supervision,supplying with more health resources and health education among teachers and students.

【Key words】 Life change events;Health promotion;Health education;Public health adminstration

学校是集体性食物中毒和传染病爆发流行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多发场所,由于主客观因素影响,农村学校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更高[1-2]。为了解广西农村学校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隐患情况,笔者于2005-2006年进行了专项抽样调查,以发现存在问题,探索整改对策,为卫生和教育主管部门制定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广西的东、西、南、北、中地区分别选择经济发展水平居中的县/市1个,每县/市选择中等规模的县城和乡镇中、小学各1所,以20所学校为调查点校。各中学寄宿生为500~2 000人,每所小学学生为300~3 000人,其中2所小学各有70人和1 000人中午留宿。学校领导问卷调查对象为各点校的正副校长、书记和教导主任,每校3~4人,共78人。另有某市2005年度中小学校领导培训班学员101人,共179人,收回有效问卷175份,有效率为97.77%。学生问卷调查以各点校在小学四年级以上和初二、高二年级随机抽取1~2个班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参加调查的学生共1 538人,收回有效问卷1 535份,有效率为99.80%。

1.2 方法 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定量调查即校领导和学生的KAP问卷调查,根据研究目的自行设计分别用于校领导和学生的自填式调查问卷。定性调查为对学校领导的个人深入访谈和实地考察,内容包括学校的卫生管理制度和落实情况、学校医疗卫生资源状况、学校生活饮用水供应情况和学校食堂卫生管理状况。

1.3 统计方法 定量调查资料用Microsoft Excel建立数据库,以逻辑检查法检测录入数据的质量,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描述性统计。定性调查资料直接整理归纳。

2 结果

2.1 学校领导的卫生防疫意识和态度 参加问卷调查的学校领导对学校卫生工作具有良好的态度,卫生防疫意识较强,但对具体问题的认识和处理尚有不足(表1)。实地考察和个人深入访谈发现,尽管所有被调查学校皆建立了学校卫生工作制度,且均由校领导直接负责,但一些校领导对学校卫生工作认识肤浅,将其等同于清洁卫生工作,卫生防疫工作对外界的依赖较大。

2.2 学校卫生资源状况 如表2所示,所调查的学校中,12所学校设有医务室,县城的中、小学皆配备有专/兼职校医或保健教师,2所乡镇中学和2所乡镇小学无校医或保健教师。

2.3 学校饮用水卫生状况 被调查的20所学校中,17所使用自来水,其中5所同时拥有自备水源向学生提供生活用水,3所小学完全使用自备水源。有7所中学和4所小学为学生提供开水,9所学校不提供开水,但其中5所由班级集资购买饮用水,4所由学生自带开水、饮料。

2.4 学校食堂卫生状况 除2所小学外,18所中小学均设有食堂,17所有卫生许可证。虽然所有食堂均遵守定点采购和索证制度,但只有10所实行食品留样制度,食堂总体卫生状况不容乐观,较普遍的、突出的问题是食堂建筑面积不够、布局不合理、“三防”设施不完善、环境卫生不良、工作人员没有着装上岗、仓库里有非食品货物共同存放、没有预防投毒措施等。

2.5 学生的防疫相关知识、信念和行为 学生具有较正确的卫生观念,但其他健康知识较欠缺,卫生习惯较差,对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失当。见表3。

3 讨论

调查发现,广西部分农村学校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面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主要体现为:(1)学校卫生工作制度落实不到位。农村中小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学校卫生防疫工作,建立制度专人负责,但因受专业背景限制,校领导对学校卫生防疫工作的认识较肤浅,缺乏卫生防疫知识,行动与制度要求相比存在一定差距。这也是我国学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2)学校卫生资源配备不足制约了学校防疫能力。学校卫生资源配置状况直接决定了学校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能力,一些学校传染病的爆发流行就是因为免疫空白和疫情报告迟缓从而导致了严重后果[2-3]。在本次调查中,有2所乡镇中学和3所学生超过1 000人的小学未配备专职校医,配备了专职校医的学校也存在校医学历偏低、整体素质不能适应新时期学校卫生防疫形势需要现象的缺陷。(3)学校食堂和饮用水卫生隐患较大。学校食堂卫生管理是减少学校食物中毒事件的重要环节。20所点校中,除2所小学外,均设食堂向学生提供早餐(小学)或一日三餐(中学)。但除少数学校外,大部分学校食堂的管理不到位,卫生问题较多,与有关调查结果[4-5]一致。水是肠道传染病的主要传播媒介,饮水安全能够有效防止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调查发现,部分学校使用自备水源,其中1所学校的取水井位于校园主要活动区内,井台只有数厘米高,留作投放消毒剂的井盖小孔未加罩加锁。由于取消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收取学杂费,9所学校无力向学生提供开水,其中4所学校由学生自带饮水,10.8%的被调查学生有喝生水的习惯。如果不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学生很容易直接饮用不洁净水,从而引发肠道传染病发生。(4)学生的健康知识薄弱。学生的健康相关知识、信念、态度和行为对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发展有重要的影响。调查发现,学生的疾病相关知识较少,防疫意识较差,卫生习惯不良,对突发卫生事件缺乏正确决策能力。这些情况一方面增加了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风险,另一方面也阻碍了疫情的及时发现与控制。

综上所述,当前农村学校面临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较高风险。为了使农村学校减少卫生隐患,提高应对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提出整改建议如下:(1)加强领导的责任意识。对校领导进行专项培训,提高他们对学校卫生防疫工作的认识水平,转变观念态度,使他们能够真正将学校卫生视为学校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加大学校医疗卫生资源投入。严格按照国家法规的要求配备学校卫生技术人员,为校医和保健教师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促进他们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认真落实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人制度。(3)加大对学校食堂的经费投入和监督管理力度。改善食堂生产环境,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规,学校要认真履行对食堂的监管责任,卫生部门要加强对食堂的卫生监督,确保学生膳食安全。(4)加强健康教育。对学生进行健康知识和传染病预防知识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为校园安全、学生健康筑就一张坚实的保护网。

(致谢:本调查得到广西壮族自治区教委体卫艺处、5县市教育局及各相关学校的大力支持,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谭琳琳等6名2000级和2001级学生参加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特此致谢!)

4 参考文献

[1] 黄兆勇,唐振柱,黄林,等.广西壮族自治区2002-2003年学校食物中毒情况.中国学校卫生,2005,26(9):762-763.

[2] 李麟琳,吴登科,莫英瑛.湘西自治州中小学传染病暴发疫情分析与对策.实用预防医学,2005,12(6):1 361-1 362.

[3] 林耀琪,黄昱,罗小华.广州市黄埔区一起水痘暴发流行的调查分析.华南预防医学,2002,28(4):35-36.

[4] 赵丽娜,沈爱军,江玉梅,等.南宁市中小学校食堂卫生状况调查.中国校医,2005,19(4):394-395.

[5] 丁秀娣,于清,李明华,等.南京市学校食堂卫生现状与对策.中国学校卫生,2004,25(2):219-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