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阅读方法指导课

阅读方法指导课

时间:2023-08-24 17:17:0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阅读方法指导课,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阅读方法指导课

第1篇

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19—0072—01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真正的阅读能够吸引学生的理智和心灵,激起他对世界和自己的深思,迫使他认识自己和思考自己的未来。”当下,很多学校着力打造书香校园,很多师生成为课外整书阅读推广的践行者。但读书要想有收获,必须讲究一定的方法,所以,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极为重要。

一、阅读指导课上,精彩纷呈,少时高效,学生钻进去跳出来,让厚厚的整本书变薄了。以读为本,让课堂静了一会儿

前几天,笔者观摩了三节阅读指导课,发现此课型既利于巩固和提高阅读效果,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说写能力,也利于“六年读100本书行动计划”的落实,更利于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让阅读成为孩子们是最重要的学习方式。王老师执教《小公主》时,要求学生重温《小公主》目录,思考:按萨拉不同的生活环境,可分几部分?贾老师执教《王子与贫儿》时让多名学生回顾:本书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接着研读“书中哪些场景的描写,反映出穷人的悲惨境遇和贵族的阴险狡诈、奢侈生活?”对比感悟当时社会的黑暗。张老师开课伊始,屏显《父与子》的片段组图并描述图意,凸显本书主题——父爱如山。方法不同,但都让学生安静地读书,积极地思考,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阅读指导课上,以生为本,把尊重学生、依靠学生落到了实处,让阅读指导课有了质的飞跃

回顾一年前的阅读指导课堂,在40分钟时间里,学生缺乏灵气,老师是孤独舞者。收效甚微。因此,引导学生快乐阅读,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是阅读教学的第一要务。

让学生唱主角,把学习的权力还给了学生。这样的阅读指导课堂,四两拨千金,轻松,精彩!如:张老师按“启发谈话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教师小结”执教,让学生以不同的小组,不同的主题,不同的展示方式,自主汇报阅读漫画《父与子》后的所画,所思,所感等。王老师巧妙设计,以问题启发思考,师生共同走进《小公主》故事中,让学生的读落到了实处。

三、有目的、有计划地上阅读指导课,教给学生系统科学的读书方法。养成习惯,形成能力,最终达到“自能读书”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师应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阅读指导课重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自己选择课外阅读材料,有自己独特的阅读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做批注,适当的写阅读感受,读写结合,提高学生欣赏、品味作品的能力。

四、阅读指导课上,结合读本,巧妙地将“书魂”与德育课程整合,既教书又育人

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阅读指导课的教学理应如此。如:张老师执教《父与子》“写给爸爸的心里话”环节,激情诵读下水习作《给父亲过生日》,学生展示自创漫画和自制贺卡,感受如山般的父爱,教育学生爱我们身边的亲人;贾老师结合王子内心感悟,教育学生要做仁爱善良,有追求的人;王老师启发学生要做个性善良、内心仁慈、态度乐观的人。

五、阅读指导课上,有机推荐课外读物,搭起了课外阅读的桥梁,让阅读指导课的空间得以延伸

第2篇

一、课外阅读的原则性

1.开放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开放教学是亮点

人类已进入信息化社会,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学生从教师那里只能获得其中的一小部分,绝大部分是通过个人的阅读和实践才能获得。教学生会独立看书读报,进行课外阅读,掌握读书方法,具备读书能力,无疑交给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是开发智力、发展思维、开阔视野的重要途径。

2.因材施教与统一要求相结合,因材施教是亮点

有效指导课外阅读的着眼点是:教师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指导,即在进行全体操作、全程操作、主动操作的同时,兼顾差异操作,因材施教。

二、课外阅读的个性化

课外阅读能力的个别差异表现为能力的个别差异、兴趣的个别差异和性格的个别差异,以及家境的个别差异等。课外阅读指导要依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因势利导,侧重发展特长。课外阅读正因为学生存在的差异而体现了学习的个性化。

1.以背景差异为起点,学得轻松

事实上,家庭藏书的多寡与学生阅读的兴趣、读物选择的层次水平密切联系。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层次水平多引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

2.以层次差异为起点,学得自由

从阅读目的看,学生有为消遣怡情的、释疑拓展的、积累运用的三种类型。学生的阅读目的不同,直接表现在读物选择的差异上。教师要因势利导,因材施教,让学生以兴趣引路走特长、个性之路。

3.以年龄差异为起点,读得成功

小学生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属不同心理阶段的递进,所以读书内容的指导必须体现层次性,符合不同阶段学生不同的认知结构与心理结构,才能取得最大的综合效益。

三、阅读模式的多维化

课外阅读可贵的是组织学生在课外学语文、用语文,使学生活动由死变活,单一为多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活动的途径不是单一的,阅读模式是多维化的:

1.“大阅读课”模式

(1)推荐读物课

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少,缺乏生活经验和鉴别能力;加上社会上的课外读物浩如烟海,良莠并存,茫茫书海,指导学生选择好书来读,让最好的精神食粮来充实自己,尤为重要。推荐读物其课堂结构为:

介绍读物激发兴趣课内外阅读

(2)读物方法指导课

开设“阅读方法指导课”目的在于改变学生好读书却不得要领,或出于猎奇,或图看热闹,不动脑筋,不善积累的现状。其课堂结构为:

教师专题阅读方法指导学生读书尝试交流收获体会

在专题阅读方法指导中提倡一课一得,充分指导。

(3)自由阅读课

这是在教师提前布置而且规定的一定范围内,学生自选内容阅读的一种课型。课堂结构为:

教师提出阅读范围及要求学生自由阅读反馈阅读效果

这样的课既有利于学生在统一的大目标下,各自猎取知识,又易增强阅读的时效性。

(4)阅读汇报课

这是让学生畅谈阅读收获、体会的课型。它不仅有利于巩固、提高阅读效益,而且还益于培养说写能力,相互启迪。其课堂结构为:

启发谈话小组交流班内发言教师小结书面成文

(5)阅读欣赏课

这是教师选择文质兼美的适宜文章,组织学生品味鉴赏,从中体味作者遣词造句,立意组材等表达方法的一种课型。其课堂结构为:

欣赏佳作个人点评班内书面成文交流

2.与课堂阅读同步模式

(1)课前预习补充阅读

预习补充阅读就像“火力侦察”,发现自己知识上薄弱环节基础上,迅速地补上这部分知识,听课时不但不会有“拦路虎”,而且深入浅出地帮助教师教学,享受学以致用的自豪感、成就感。

(2)课后延伸拓展阅读

课后延伸拓展阅读是关键,因为它关系到学习是否可以继续下去。课堂中学生或多或少有些突发的疑问和联想,不能在课内及时解决,教师要采取“导”而不是“疏”或“堵”,让学生推理和演绎,从图书馆有关资料中去寻找、去补充、去释疑。

四、阅读评价的科学性

阅读评价活动着眼于一具“趣”字,突出一个“活”字。经常可采用以下几种:

1.角色转换式

在阅读时,学生角色是阅读者,这样的理解上会受到局限。在评价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多种角色,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

2.竞赛式

好胜是儿童的天性,利用这种心理,组织各种竞赛,如写作文竞赛、查字典竞赛、板报竞赛等,给他们从中充分展示和锻炼的机会,体验成功与失败。

第3篇

关键词:课外阅读 书香班级 创建策略

在实施“以人为本班级文化建设与评价实践研究”课题过程中,我们开展了加大课外阅读实践,创建书香班级的特色文化建设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创建书香教室,营造读书氛围

班级是学生学习的摇篮,教室是学生成长的空间。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要创建书香教室,让书香弥漫教室的每个角落。教室布置要突出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教室正前方布置突出班风、学风及学校的整体要求,右侧黑板及墙壁布置突出课堂文化建设的要求,教室后方及左侧墙壁布置突出书香文化。教室正后方是课外阅读园地,由各小组轮流值周筹办,每周内容都要按照课外阅读的要求适时更新。开辟“好书推荐”“读书报告”“阅读小论文”“佳作园地”“读书之星”“阅读知识”“手抄报”等栏目。也可以根据清明节、五一节、世界环境日,世界读书日等节日活动开办专题学习园地。教室正后方黑板上方及左侧黑板窗户之间的墙壁张贴读书口号和读书名言等。这样通过教室物质文化建设营造课外阅读的书香氛围。

二、配备班级图书专柜,建立班级图书馆

为了给学生课外阅读提供保障,学校给每个班级配发了图书专柜,建立班级图书馆。图书管理借阅实行小组轮流值周制度,设立馆长、管理员各1名,由各小组正副组长分别担任,其他组员协助。图书由学生捐出和校图书室提供。对于学生捐书图书管理员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学生年龄特点、阅读能力认真筛选,确保质量。对于学校图书室提供的书籍,每周一由图书管理员借出,同时归还上周借出的图书。制定《实验班级图书馆图书借阅制度》《实验班级图书馆管理制度》《实验班级图书奖励制度》。准备两个借阅本,对学校图书馆借书和学生捐书分别进行分类、编号、登记,制作借书卡(学生捐书),建立阅读书目,方便管理员工作和学生借阅。图书馆运行初期教师要对全班学生进行培训,认真学习有关规章制度,指导学生如何浏览书目,填写图书卡、借书卡。这样,班级图书馆管理有方,运行有序,既提高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效率,又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开设阅读指导课,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实验班级每周安排一节阅读指导课,由语文老师负责,主要指导学生制定课外阅读计划、选择合适的阅读书目、掌握阅读长篇名著和单篇佳作的策略,召开读书交流会,介绍精读、略读、浏览的阅读方法和圈点批注、摘录批注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撰写好书推荐卡、阅读记录卡、读书报告、读书笔记,整理阅读成长记录袋等。按照九年义务教语文课程标准学段阅读要求和语文教材进度,安排学生阅读课标推荐书目和教师推荐书目,当然学生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阅读。在建设书香班级的过程中,我们构建了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基本课型和操作模式。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基本课型有:好书推荐课、阅读方法课、阅读实践课、好书欣赏课、成果展示课等,每一种课型都有基本的操作模式。如好书推荐课,主要由老师和学生推荐优秀课外读物。课前老师和学生撰写好书推荐卡。上课伊始学生在组内交流,每组选出优秀好书推荐卡1-2份,然后教师和各组代表上台依次介绍自己喜欢的书籍。推荐的内容有书名、作者、基本内容、写作特色、阅读感想、阅读方法、推荐理由等。通过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实践,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提高了阅读效益。

四、开展课外阅读竞赛活动,激发学生阅读潜力

第4篇

①预习阅读教学要突出引导性,教师的学识、教学方法、素质要过硬。

②教师在教学中要以人为本,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预习阅读的兴趣。

③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阅读方法和阅读习惯。

④要以写促读,研究性学习走进预习阅读教学。

关键词:初中语文;预习阅读;课内外教学;方法指导

随着《新课程语文教学标准》关于语文教学改革的全面进行和《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初中课外阅读预习每期总量不少于260万字”。可见阅读预习教学的重要性。现在有许多学校都开设了阅读预习课,然而阅读预习课如何操作又成了困扰教师们的一个问题。阅读预习教学越来越没有生气和灵气,学生为何在阅读预习教学之后,反而越来越没有兴趣呢?因此,怎样上好阅读预习课成了教师们谈论的话题,通过多年的教学,谈一下笔者的看法:

一、进行阅读预习教学,要有引有导,教师的自身素质要过硬

怎样上好阅读预习课呢?一位知名的教育家说过:“对学生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就阅读预习而言,教学生如何阅读?一是学生读什么书;二是教学生如何读书。这就要求教师有引导,俗语说得好“打铁还得自身硬”。如果教师文学素质不过硬,阅读量小,要提高阅读预习课效率,只会是纸上谈兵。具有过硬的文学素养的教师才能上好阅读预习课、文学欣赏课,才能打动学生的心,才能精选阅读预习的教材,适合于学生的情趣而又采取正确的指导方法。要让学生读书,只认为“开卷有益”而不对阅读预习教材精心筛选是不行的。教材是大杂烩,或者任由学生一时之好恶那是不行的,太盲目了。教师站在自身的角度认为是好书,就塞给学生,不去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好恶,这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没什么两样。采取放任自流,而缺少指导,过多指导,忽视阅读预习本身规律都是不可取的。只有教师不断地对文学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修养,才能为学生打开阅读预习的大门。

二、要以人为本,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预习阅读兴趣

兴趣是人们认识活动的动力来源。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强烈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变得积极主动,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这个含义。阅读预习课上如果只是机械讲解,繁琐地分析,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变得思维呆滞,对所学内容渐渐失去了兴趣而厌学。因此,阅读教学要以人为本。必需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独特的生活感受。学生的个性化解读得到了提倡,学生拥有了自己的思想,就能达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以人为本,张扬个性的教学让学生获得了学习的主动权和支配权,有了空前的学习热情,学生就自觉地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用自己的体验去感觉生活,用自己独特的思维去感悟人生,把“要我读”变成“我要读”。从而也就养成了预习阅读的兴趣――愿读而乐读。

三、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阅读方法和预习阅读习惯,是提高预习阅读课质量的根本

要让学生学会读书。在预习阅读教学过程中,力求让学生对各种读法都要得心应手,有选择读书方法的习惯:要提倡学生无疑处生疑、质疑、解疑的思维习惯;要提倡学生合作学习、互帮互助、相互请教与讨论的习惯;要培养学生产生联想、突出想象的习惯;用心灵感悟作品;要养成学习语言的习惯,对作品中有自己喜欢的语言,能主动积累,感悟运用;要养成比较阅读预习的习惯,有比较,才有鉴别,才能提高。可以是不同文章之间的比较,也可以是文章与生活的比较,也可以是文中之情和读者主观体验的比较。更要养成不动墨宝,不读书的习惯,边读边思、边写、边评,标其精妙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学会读书,进入书中的角色,与主人翁同悲同喜,与作者沟通,悉悟人生,才能好读、乐读,上好阅读预习课。

四、教师要要求学生以写促读,研究性学习走进阅读预习教学

第5篇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本学期开展“走进名篇”、“欣赏名篇”的阅读活动。通过活动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以“开阔视野,启迪智慧,指导学生学习读书方法”为目标,在阅读欣赏课上,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让孩子喜欢读书,和书成为好朋友,让书成为学生的终身伴侣。

2.通过引导学生诵读经典美文,积累优秀范文,有了较丰富的生活积累之后,形成良好的语感。

3.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精神世界,提高综合语文素养。

4.让学生在积累知识的同时,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内容分析

1. 朗诵古诗文;

2. 诵读中华经典名言;

3. 走进《红楼梦》、欣赏名著;

4. 阅读《少儿科技》,了解相关科技知识;

5. 阅读《现代诗文》、《小读者》,欣赏优秀诗歌和散文。

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含教师自修计划、教研活动、课外专题活动等)

1、采用阅读指导课、读物推荐课、阅读研讨课、阅读欣赏课、读书汇报课等多种课型进行阅读指导,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2、经常范读,教师以深情并茂的朗读感染学生,延续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促进他们的情感发育,从而激发学生自愿地去阅读。

3、保证学生有时间读书,利用好每周的阅读课以及每天中午的阅读时间,确保学生每天阅读时间不少于半小时。

4、传授有效读书方法,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教给学生简单的读书方法,列出自读提纲。另外,强化“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1)圈点勾画2)做批注3)写读书笔记。

5、与学生一起读书,及时交流读书心得。

6、开展多彩的活动,鼓励学生持之以恒,在读书期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优秀读后感评选、精彩片段朗诵比赛等,以激发兴趣,巩固成果。

7、有计划地安排作好读书笔记。

单元

课题

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措施及教学方法

教学时间安排

课时分配

周次

起讫时间

第一单元

古诗文

背诵、理解70首古诗。

名诗、名句欣赏

1. 诗歌朗诵竞赛;

2. 诗歌知识竞赛。

第二单元

《少儿科技》

了解一定的科技知识,受到科学精神的陶冶。

科学精英的介绍。

开故事会

第三单元

《补充阅读》

了解与课文相关的背景。

与课文相关的背景知识

做手抄报

第四单元

《小读者》

阅读散文,欣赏语言,受到思想陶冶。

欣赏优秀的片段。

读书笔记展览;

第五单元

《现代诗文》

欣赏现代诗文,品味语言及其独特的思想内涵。

通过欣赏语言体会其表现的思想。

1. 朗诵竞赛;

2. 优秀篇章推荐。

第六单元

《红楼梦》

了解众多人物形象及其个性特征,品味独特的语言魅力,受到思想熏陶。

第6篇

关键词 小班化 课外阅读 语文大课堂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强化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已经成为改革语文教学,积淀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能真正帮助我们的孩子“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因此,我校开展了《加强小班化课外阅读指导,开辟语文大课堂的行动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我们以小班化语文阅读赏析课为基本点,以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为载体面,以学校、家庭、社会为框架体,着力研究有效的小班化课外阅读的分级目标,实施途径,推进方法,评价体系等,让孩子用阅读来填充比天空更广阔的心灵大舞台,为孩子的一生着想,为孩子的生命奠基!

1 探索独特新颖的小班阅读方法

小班化阅读的指导,是我们研究的重点。我们如何发挥自己的小班优势,指导什么,怎样指导,我们的老师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

1.1 校内指导

我们成立了阅读指导公关小组,针对小班化的课外阅读指导课型做了尝试和研究。我们把其分为以下几类:读书方法指导课、读物推荐课、阅读欣赏课、读后叙述课、交流评论课、读书笔记辅导课等。

1.2 分层阅读

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精心筹划并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在阅读推广的深度、广度、渠道等多个层面进行创新,引领学生的有效阅读,促进他们在阅读实践中不断成长。

(1)书目推荐有层次。分层推荐,依据低中高年级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推荐不同类型的读物,比如低年级以童话为主,中年级以优秀校园读物为主,高年级以经典名著和人物传记为主。版本可以为注音版、少儿版、青少版、原著。同时,考虑到读物的可读性。根据不同学生的阅读基础作了纵向分层,分为核心层、紧密层和松散层,即把学生必读书目作为核心层读物,推荐读、拓展读的书目作为紧密层读物,旨在培养兴趣、鼓励冒尖,以趣味与个性阅读为主的作为松散层读物。(2)读书过程有层次。读书的对象和书目不同,我们把阅读的过程分为几个层次:浏览—通读—精读—研读—疑读—展读。(3)读书反馈有层次。学生读书反馈有很多种,我们也经过了分层,比如年级和班级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在反馈时按照从低到高的层次:诵读、背诵、表演、写读书心得、分析人物、分析事件、课本剧表演、辩论赛等。今天的展示活动,每个年级段的效果反馈的方式也是根据这个层次进行逐层推进的。

1.3 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研究式阅读,旨在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即收集、分析、加工、运用信息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的能力,以“适应时代”的需要。而课堂讨论是指在教师的指导或参与下,学生围绕某一中心论题,各抒己见,互相启发,共同研讨,发现或巩固知识的一种教学活动。因此,我们认为小组讨论,是促进中高年级学生形成研究式阅读的好方法。下面就以五年级阅读课外《三国演义》为例,谈一谈小组合作阅读的实施。

(1)小组讨论打开多项信息交流渠道。在阅读《三国演义》这本书时,我们给学生一个月的自主阅读时间,给了学生四个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一个议题,利用一周的时间从书本中梳理出自己的观点和依据,学生可以制作成PPT,可以讲故事,可以用表演的形式进行课堂反馈。

(2)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小组讨论离不开语言,参与讨论的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既要透彻理解对方语言的意思,又要及时组织自己的言辞,务求清晰而富有说服力。比如有小组同学针对刘备这个人物发表自己的观点:有同学认为刘备礼贤下士,求贤若渴,例举其三顾茅庐时,为了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先后三次亲自前往隆重,他的诚心待人,持之以恒打动了诸葛亮;但是也有同学却说刘备虚情假意,论武艺不比关羽张飞,论谋略更不如诸葛亮,为了网罗人才辅佐自己当皇帝,大打亲情牌、眼泪牌,并例举出赵云救阿斗,刘备摔阿斗是假仁慈,不是堂堂男子汉所为。学生在小组中不仅能摆出自己的观点,而且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证明自己的观点。这种具有现场交际特征的语言运用,对学生无疑是最佳的语言训练。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小班课外阅读教学中更能体现小组讨论的优势。从学生角度看,每个小组的成员比较适中,不但有利于听取他人意见、向他人学习,更能保证在有限的时间里让每一位学生都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比如读《三国演义》,有些小组为了充分地较为全面地了解其中的人物形象,还自发地阅读了《品三国》和《曹操》等书籍,在小组讨论时,他们的观点新颖独到,思维的火花在不断地碰撞,唇枪舌剑,针锋相对,妙语连珠,他们的创造性诠释让听课教师也叹为观止。从教师角度看,班级中的组数减少,使老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可以对每一个小组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这样不仅使学生个体得到语文素养的训练,而且有助于学生整体水平的发展。所以小组阅读的方式为学生形成研究式阅读起了“催化”的作用。

2 维护个性张扬的小班阅读效能

2.1 尊重个性差异

人的先天差别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理解个体发展的需要,尊重和认可学生个性化的价值取向,做到“因材阅读”。比如,我们在五(3)班做过一次调查,以读《水浒传》为例,阅读调查涉及到 “喜欢读哪个版本(少儿版、青少版、原版)的《水浒传》”“阅读时是否有自己的真实感受”“是否能大胆地质疑”“能否对人物形象提出自己创新性的观点和感受”“是否经常和同学进行有意义的争辩”“喜欢哪一种阅读检查方式(朗诵、写读后感、表演课本剧等)”等发现这个班级共有32人,其中3人阅读能力突出(可以阅读原版,有自己独到的观点),14人阅读能力强,13人阅读能力较强,而有2人阅读能力较差(只能阅读少儿版的读物,阅读反馈只选择朗诵片段)。以上的调查给了我们启示: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他们“量身定做”适合自己的阅读,我们让学生根据自己需求来自己决定阅读书目的版本、感悟和反馈方式。

2.2 倡导个性感悟

心理学研究表明:感悟的程度(即阅读的深度)高,学习的效率就高,学习的把握就大。课外阅读如果不加以反思,阅读无非只是一种经历,永远不成为经验,这就是我们平时观察中发现有的学生课外阅读兴趣高语文水平却不高的原因。

3 建立科学合理的小班阅读评价体系

从小班个性化阅读的特点出发,我们通过多元化评价的途径来反映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1)日常阅读:关注记录;(2)活动阅读:关注表现;(3)课堂阅读:关注方法;(4)终结性测试:关注结果。

第7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阅读链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2-364-01

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是鼓励学生在课内外大量阅读,掌握多种阅读方法,具备独立阅读能力。如果能够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的各种资源,使学生在课堂上习得一些读书方法,并将这些方法熟练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能力的培养便落到了实处。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表达过“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观点。

根据这样的理念,冀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从三年级开始,每个单元的综合复习部分安排了“阅读链接”,为学生提供相关语料,拓展阅读。但在实际教学中,这部分材料往往被当作“软任务”,只是让学生自己随便读读,简单处理,甚至忽略不用。其实,从教材编排意图来看,安排“阅读链接”的目的远不止是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阅读的材料这么简单,它更是一种提示,一种引导:提示要想形成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一定要大量阅读;引导师生怎样配合课文进行拓展性阅读。每位教师如果能够把握每个“阅读链接”的内容和方法的要点,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那么,无论是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还是对学生读写能力的稳步提高,都会有很大帮助。

怎样引导学生用好“阅读链接”,使其“物尽其用”呢,我认为在教学实际中要遵循以下七点基本要求:

一、阅读链接要有语文味

阅读链接不是科学课的链接,只是让学生了解科学知识。读链接不是品德课的链接,只是教化学生行为。阅读链接是语文课的链接,它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知识:字、词、句、段、篇;能力:听、说、读、写),所以我们在上这个课时,要尽可能地融入更多的语文因素。链接材料语文因素多的,要上出语文味;链接材料语文因素少的,也要上出语文味。

《妙语连珠》(冀教六年级下)含有语文因素多,引导学生认识语言、欣赏语言,积累语言,综合链接内容强调了语言的应用,在具体的语境中应用,在口语中应用,在写作中应用,并展示了范文进行引领和激励。学习语言的目的是应用,这样设计使本身就含有语文因素的《妙语连珠》一课,语文的味道更浓了。

二、要把阅读链接课上扎实

在听阅读链接课有这个样感觉,有的课课上链接的材料内容很丰富,甚至让人眼花缭乱,但这些材料常常如过眼烟云一般瞬间在学生面前消逝,学生积累了多少?实在应该打上一个问号!这些材料内容很丰富,有的让学生了解一下即可,有的需要让学生整理到积累上,细细品味,必要时还可以背下来。课上做不到,怎么办?我们可以像金老师那样,把需要让学生积累的美文打印下来,连同课上没来得及展示的美文装订到一起,每上一个阅读链接课,做一个有主题的美文集,挂到班级里,要求学生课下抄到自己的积累本上。如果我们坚持这样做,那对于学生来说真是一件受益无穷的事。我们要求每个班级办一个作文刊物,扩大学生习作的交流渠道,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我倡议,我们每个单元再不妨再办一个美文选刊。每个班级都有两本刊物,一本是“原创版”,一本是“选刊版”,这应该是培养学生读写兴趣、提高学生读写能力很有效的办法。

三、要把握好处理链接内容的度

我们发现有的老师上阅读链接课走两个极端,要么像上精读课文那样去分析,去指导朗读;要么让学生浏览一遍就算处理完了。这两种做法都是不可取的。阅读链接课重在整体理解、整体感悟,重在积累。以链接内容的古诗文为例,让学生知道整首诗的大概意思,让学生背会即可。至于诗中的千古名句,要让学生重点掌握,不但理解了意思,还得会默写,会在语境中应用。常用的谚语、格言、名人名言、惯用语也应当这样处理。应该让学生积累的住的,不要打折扣。只让学生整体理解的内容,不要把内容本身复杂化,要在资料展示、主题作业、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写作等方面做点文章。

四、要处理好学生查阅资料和教师查阅资料的关系

阅读链接课有培养学生定向搜索整理信息的能力。上这个课,课前一定要让学生围绕主题去搜集整理资料,并要求学生最好把资料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如果学生搜集不到丰富的资料怎么办?比如我们镇外的大部分学生家里没有电脑,书籍也有限。那么就需要我们老师去动手了。如果学生搜集不到,老师也没这方面准备,那课就没法上好了。其实,即使学生能查到丰富的资料,仍需我们老师对资料进行补充。学生眼界有限,鉴赏能力不高,容易犯“捡到筐里就是菜的毛病”。而我们老师查资料时,却不是这样,一直在搜寻“精品”。比如:《水》一课搜集的3篇美文,《妙语连珠》一课中的《母亲的顺口溜》,学生是不容易查到的。所以,在上这个课时,我们老师一定别忘了向学生推荐“营养丰富”的资料。

五、要把阅读链接课和指导学生读书结合起来

这里我强调“指导学生读书”,而不是“读书活动”。一说“活动”,似乎一阵风似的,很快就会过去。而读书时一个人一辈子的事,指导读书是我们语文教师永恒的任务。每次课后,我们都要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并号召学生多渠道淘书,不定期进行读书指导与交流。

六、要把阅读链接课和主题作业、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习作等结合起

今天这两节课有所体现。《水》一课,留的作业有主题手抄报,这就是主题作业特色作业的一种形式;《妙语连珠》一课,和写作结合得很紧,几个环节强调了积累,实践了应用,激励了应用。如果阅读链接课跟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结合起来,那这个课就更活泼生有效了。可惜我们很多教师这个活动还没搞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怎么设计,下面我给提供两个案例,供大家参考。

七、创新链接形式

围绕文化主题链接(基本形式)。如:亲情、环保、红色经典等。

围绕同一事物链接:水、月亮、小溪、春联等。

围绕写作方法链接:细节描写、以小见大、联想、悬念等。

第8篇

一、挖掘阅读动力源,培养健康阅读心理。

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首先就应该重视对学生的阅读心理的指导,激发学生健康的阅读心理。因为阅读不仅是一种认知活动,还是一种心理活动。阅读所达到的效果不仅与基础积淀、思维能力、阅读方法等紧密关联,更与阅读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先哲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天空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古往今来,许多有所建树的名人都是自觉地把阅读作为人生的第一大事,博览群书,善于从书本中吸取养料,完善自己的行为处事风格,建立自己的专业理论体系,最终走向成功。阅读是掌握各个知识领域的基础,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借鉴经验、快速成长的捷径,是修身养性、启迪智慧灵犀的法宝。只有学生真正体会到这一点,才能从内心产生对书籍的渴望和喜爱,产生读书的浓厚兴趣,产生"不用扬鞭自奋蹄"的阅读内驱力,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

二、建立阅读资源库,推荐好书引领方向。

在日常的阅读指导中,教师应该站在全局的角度统筹兼顾,对不同阶段的阅读内容进行系统地总结,给学生提供阅读书目,并在适当的学习阶段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推荐优秀读物、宣传优秀图书,让课外阅读与课内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好书推介课是教师进行阅读指导常用的一种课型,以扩大学生阅读量,拓展学生阅读面,引导阅读有益书籍为目的,教师为学生走进阅读材料进行铺垫,可以对书刊、篇目、内容进行介绍,也可以采用教师推荐和学生推荐相结合、统一推荐和分散推荐相结合等形式。其基本模式为"情境导入--教师推介--小组推介--代表推介",其中二、三、四环节可交换顺序,注意指导讲出推荐理由,如人物有趣、想象丰富、情节曲折、受到启迪等,旨在通过一系列的交流,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这里,我们还是要强调不可矫枉过正。推介的目的是吸引,而不是强迫,要把阅读选择的权利交给学生,尽可能为孩子提供轻松自由的阅读环境,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我们除了需要对真正有害于孩子的书刊进行控制外,不应对孩子所读书刊的内容、类型和范围进行过多的人为约束和控制。

三、把握阅读金钥匙,阅读效果事半功倍。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总目标"部分指出,要指导学生"学会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这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较强的阅读能力。

很多学生的课外阅读都是按照自己意愿进行的,很不注意阅读方法,或者说根本没有一个好的阅读方法,而获取最佳阅读效果的主要途径是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读书无定法,各人的读书目的不同,个人的性格脾气也不同,所以要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择优选取,形成自己的阅读方法。

就阅读探究的深浅度而言,常用的阅读法有浏览性泛读--对浅显易懂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采取浏览法,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探求性速读--为达到某个特定的目的或完成某项任务,如寻求某个问题的答案,专门搜集某方面的知识等;品味性精读--对名篇名著和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谋篇布局,欣赏佳词妙句,经过细嚼慢咽,将其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

学生的自发阅读,适宜于泛读浏览,而精读--教师适度点拨的阅读指导能使学生对文本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提高读书品位,思想境界在读书中得到升华,道德修养、思想情操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陶冶。阅读方法指导课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教给学生阅读方法的一种课型,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系统科学的读书方法,养成习惯,形成能力,最终达到"自能读书"。此课型有其现实性和针对性,是针对学生好读书却不得要领,或只看热闹,或纯为猎奇,读书不少收效却不大的现状而设置的。

教师要交给学生一些最基本的阅读方法,如"三步阅读法",即初读,整体感知,读通读顺;细读,部分探究,品词析句;精读,感悟写法,摘要记诵。新课程的教学理念非常重视学生的"读"。阅读教学应以"读"作为主线,让学生"自主地读、有见解地读、有感情地读",在"读"的过程中受到启示,获得见解,培养思维能力。对那些情感充盈的文章或片断,要充分发挥"读"的作用,指导学生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在阅读教学中,创造一个能让学生自由阅读的空间和意境,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读,在"读"中发现,在"读"中比较,在"读"中选择,从而有所发现和收获。

四、组织读书交流会,稳固形成阅读习惯。

第9篇

关键词:课外阅读指导课;原则;活动形式;主要策略

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的总量做出了明确规定:在整个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应该不少于145万字,并提出“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一切为了学生”,为了这一分责任,我潜心地研究课外阅读并落实在行动中。以下是我在实践中的收获。

一、什么是课外阅读指导课

课外阅读指导课就是通过教师的指导来促进学生在课外进行广泛而有效的阅读的课。

二、小学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课外阅读的指导更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学生自己读书,亲自感受需要的满足。因此,我将每天的午读规定为课外阅读时间,让学生以主体的身份充分地去阅读,并养成习惯。

2.愉悦性原则

指导课外阅读的目的之一就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发展学生自学,求知能力。因此,我觉得我们要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调动学生阅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全体学生感受课外阅读的丰富多彩,中国乃至世界文化的灿烂,感受语言文字的无限魅力,既在知识水平、求知能力上有所提高,又在心理上感受到愉悦,受到激励。我上过这样的一节书目推荐课,课前我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大浪淘沙,留下的都是金子。在茫茫的书海中,他们捕捞到了自己最喜欢的一块金子,于是我设计这样的一个推荐表格,表格上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推荐的书目:《 》。

(2)推荐的原因: 。

(3)精彩的部分: 。

以小组为单位,先让学生和组员分享读书的快乐,把自己读过的书推荐给别的同学,最后各组再推荐出本组最喜欢的一本书,再在班上推荐,让大家也来感受到愉悦,受到激励,从而激发、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发展学生自学,求知能力。从学生发言来看,他们真的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通过汇报、表演等多种形式让他们感受语言文字的无限魅力的同时,在心理上又感受到愉悦,受到激励。

3.差异性的原则

十个手指都有长短,在不断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感受到,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兴趣爱好上是有差异的。所以,我们不能强求一律,思维高的学生要求高点,允许差的学生其缓慢前进。

三、小学课外阅读指导课的活动形式

学生书读了,我们得开展一些活动,这样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张扬他们的个性。那么课外阅读指导课有哪些活动形式呢?

1.诵读、讲述

(比如开展诗歌诵读会,我在六年级开展过活动“轻扣诗歌大门”之诗歌诵读会。)

2.讨论、辩论(这种形式比较适合高年级)

3.汇报、表演

四、课外阅读指导课的主要策略

下面我以刚才我介绍的课型1“读前推荐指导课”给低年级学生推荐图画书《爷爷一定有办法》为例,谈谈我们在上这样的课外阅读指导课时的一些策略,我所用的方法:

1.设置悬念,激发阅读欲望

首先我拿出书,投影封面,先向学生介绍作者:这是加拿大作家菲比・吉尔曼的作品,为了让我们能看懂,宋译成了中文。然后我就叫学生仔细观察封面,说出封面的小孩叫约瑟,这是他的爷爷,然后我设置这样的悬念:亲爱的宝贝们,你们猜想一下,这个故事会讲什么?学生一看图画,有学生说爷爷和约瑟到郊外玩,大家都想捉住那蝴蝶,可都捉不到,只有爷爷有办法帮孙子捉到了蝴蝶。

接着下去向学生介绍扉页,看好哟!这扉页的图案等会儿你会有新的发现。再说到这页,这叫版权页,说明出版的细节。好!我们的故事正式开始啦!看看故事是不是和你们说的一样。这时学生的阅读欲望很高,到底这故事是不是如刚才那个同学说的一样。

2.读文、读图发现中寻乐

图画书每个线条,每幅图都是一个语言的世界,在引导学生读第一页时,我说当约瑟还是一个娃娃的时候,爷爷为他缝了一条奇妙的毯子,你发现了什么?扉页与这图……?【学生说扉页好像这毯子,有的学生就反应过来了,扉页就是一块神奇的蓝色布料。继续读文、读图,(说3~6页)引导学生说神情、动作,这块布还够做什么?】

3.猜测、想象、验证中添乐

当妈妈第一次叫约瑟把这又破又旧的毯子丢掉时,约瑟说:“爷爷一定有办法。”爷爷拿来起了毯子,翻过来,又翻过去。爷爷拿起剪刀开始喀吱、喀吱地剪,再用针飞快地缝进、缝出、缝进、缝出,爷爷说:“这块布料还够做……”学生纷纷地猜想,后来我又继续朗读、讲述。翻到这页,学生的猜想得到了验证,“一件奇妙的外套。”有一天,妈妈对他说:“约瑟,看看你的外套,缩水了,变小了,一点儿也不合身,真该把它丢了,”约瑟说:“爷爷一定有办法。”

爷爷拿来起了毯子,翻过来,又翻过去。爷爷拿起剪刀开始喀吱、喀吱地剪,再用针飞快地缝进、缝出、缝进、缝出,这些句子,学生已经情不自禁地跟我一起读,因为他们在猜测想象验证中又增添了快乐,爷爷说:“这块布料还够做……”学生纷纷地猜想,后来我又继续朗读、讲述。翻到这页,学生的猜想得到了验证,“一件奇妙的背心。”后来还变成什么呢?故事戛然而止,掉一下他们的胃口,让学生在书中找答案。

第10篇

【关键词】阅读教学 策略 有效性

PEP小学英语教材每个单元分A、B、C三个部分。三、四年级B部分最后阅读部分是句型或语段的阅读,而五、六年级更多的是语篇的阅读。一个语篇涉及一定量的生词、句型以及文化背景知识,内容较多,篇幅较长,很多教师觉得难教。有些教师在阅读课上有一套自己的模式,划划新单词,翻译语篇,讲讲语法知识,然后跟着录音一遍一遍的朗读,使阅读课成了枯燥的讲解课,课堂教学形式单一,完全没有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兴趣点,学生出现了上阅读课,无聊苦闷,情绪倦怠思想开小差的情况。

如何让英语阅读课“动”起来,打破枯燥无味的阅读课模式,以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不仅了解语篇的知识内容,并且能通过有效的阅读教学策略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这是笔者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一、整合教材,灵活多变

教材只是我们教学中的辅助工具,教师仅仅教教材是远远不够的,高年级段的阅读教学多以语篇形式呈现,而这些语篇往往内容比较多,而且配套图片比较少,这样会让学生一看到大篇幅的语篇就失去了兴趣,这时我们要帮助学生从多个方面去收集资料,整合资料,可以把利用前面Let’s learn,Let’s talk等等中的图片加以整合,创编教材,使语篇和图片结合;也可以把长长的语篇中的重要词组,句型,段落做成绘本,利用绘本材料很好的解决语篇的重点,难点知识,使学生轻松掌握语篇知识;我们作为老师应该想方设法的为学生提供感兴趣的语篇材料。

二、巧妙导入,知识渗透

小学高段的语篇虽让学生会感觉篇幅比较长,但这些语篇设计的话题和语言都比较符合该阶段的学生,教材一般都是围绕一个话题展开,配上精美的图片,通过前期教师对教材的整合,以灵活多样的小短文,小故事形式呈现。从学生已有的英语知识出发,通过问答,看图说话多种形式趣味导入。教师也可通过围绕语篇的主题及难点词句展开,既可以激活学生原有的语言知识及背景知识的存储,又可以帮助学生解决语言理解上的困难。

学生学习语篇,不只是对语篇内容的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对阅读方法的学习。所以作为教师不仅要在导入部分去吸引学生,在阅读语篇时,对学生要有方法上的指导。比如,在学生阅读语篇前,教师布置适当的任务,则可以促使学生更为积极地阅读;又如,在阅读时指导学生要从简到精对语篇多次阅读,体会内容意思。

三、层层深入,情感挖掘

古人也曾经说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就强调了教给掌握知识的方法比掌握知识本身对人的发展更为重要。笔者在语篇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探索阅读的技巧,寻找符合学生的阅读策略。阅读语篇前,通过布置任务,让学生有目的地泛读,对语篇大意有所了解,做到有备而学;阅读中,教师针对所读语篇的重要的词、句和图片引导学生精读,通过精读获取语篇的具体信息,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语篇意义。笔者针对不同的语篇设计不同的练习,如情景表演,看图讲故事等。在学生充分理解语篇的基础上,通过表演,讲故事等展示活动,使学生自己体会语篇的情感目标,更深的了解语篇的内涵。

四、掌握方法,学以致用

第11篇

【关键词】英语阅读 教学 模式 问题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045-01

中学英语课程开设以来,老师们都十分关注单词的教学、句型的教学、语篇的教学及语法的教学。大批的优质课、示范课给了我们一线教师极好的示范与引导。然而,中学英语的阅读教学才是很多教师遇到的难点问题。下面主要从几个方面来谈谈中学英语阅读课教学。

一、什么是阅读

阅读实际上是通过阅读者原有的知识经验,阅读材料本身所反映出的信息,以及阅读材料的语境这三者之间交流的意义建构的过程。阅读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阅读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二是阅读材料本身所反映出的信息;三是阅读材料的语境。

二、阅读在中学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意义

英语阅读是语言学习的一项重要技能,作为语言输入的主要环节之一,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阅读教学有利于语言的习得,而且阅读能力的提高能为口语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发展打好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培养他们的英语阅读兴趣,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及策略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三、阅读课可分成三个阶段

1.Pre?鄄reading phrase

其主要目的是简单介绍阅读内容和介绍文化背景,激发学生阅读的愿望,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这部分在阅读学习中非常重要。应注意的教学要点:快速浏览和预测。在阅读前,教师应指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中出现的以下几方面: 标题、小标题、图片或图表、大字或大写字体、大写单词、斜写单词或下划线单词、数字和大黑点。与此同时,处理单词也是非常必要的。接着,教师应指导学生在以下几方面进行预测:

What is the text going to tell me?

What are the main points going to be?

Where will I find the information I want?

这种预测性活动可贯穿整个阅读过程。

2.During?鄄reading phrase (while reading phrase)

其目的主要是达到“假设与检测”的真实过程。该环节主要突出的是教师应巧妙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先易后难,逐层推进,调动学生最大的探究真理的欲望,获取不同层次的满足。步骤有: 1)整体粗读(Skimming),领略内容大意。2)分段细读(Scanning),把握内容细节阅读,注意语言结构。问题属于意思外延理解的难度。3)深层理解阅读(Comprehensive Reading)。整体重读,深层理解,掌握语言结构。问题的设计属于文章主旨理解的难度。

3.Posting?鄄reading phrase

其目的是多种形式活动的开展,活化教材,创设语境,实现能力的迁移,发展语言输出能力。原则是先说后写,先机械后意义。

四、当前中学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注重单词、句型、语法的零碎讲解,忽视语篇的整体理解

在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在碰到生词或重点句型、语法时,教师往往只注重这些方面的零碎讲解,而忽视语篇的整体理解,这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注重课文的翻译,忽视学生对课文的整体运用

很多英语教师教学中注重课文的翻译,忽视学生对课文的整体运用。教师给学生逐字逐句地翻译,注重读懂短文,而忽视整体语境,忽视让学生整体运用。

3.注重单纯地阅读课文,忽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

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注重的是单纯的阅读课文,读熟课文,而忽视对学生在阅读方法的指导,从而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4.注重课内阅读,忽视学生课外阅读的延伸

很多教师的阅读教学只局限于课上书本中的内容,局限于课堂上短短的四十分钟,其余基本上学生就再也没有阅读的训练了,完全忽视学生课外阅读的延伸。

五、阅读课教学的几点见解

1.教师首先要丰富自己

在课前,老师就要有上课的思路、目标和方法。那么就要求老师课前必须有大量的思考、花很长时间的查阅资料和形成自己的一套阅读课教学模式。因为只有教师首先丰富了自己,才能引领学生在阅读的课堂上驰骋。

2.确定明确的目标

有了明确的目标就有了前进的方向。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最主要的目标就是教会学生阅读英语短文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会自主学习,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

3.语篇有效延伸的必要性

第12篇

一节阅读课并不是要单纯把课文讲清楚,主要是要重视“三维目标”的落实,既要讲语文知识又要教语文技能,既要教授学习语文的方法,又要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今天的教是为了以后的不用教,今天的学是为了以后的自己学。在教学语文阅读课时,我认为应该着重在以下几点上下功夫。

阅读教学要重视读的目的

阅读教学应以读为主,那么在教学中应指导学生怎样读呢?在教学中,每次对文本的阅读都要有目的,开篇的读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接下来的读是为了理解、探究课文内容,而对于课文的重点段落要安排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多读、多议、多说,让学生在读中领悟,理解,进而教给他写作方法“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让学生在阅读中得到知识的渗透,从而应用到写作中去。

阅读时要注重课文的整体把握

在阅读教学中,重点的词、句,不要与课文割裂开来去单独理解,应放到课文内容中去理解,放到课文背景中去理解。这样就更容易理解重点词、句。而对于这样的词、句的应用也能得心应手,印象也就更深刻。

阅读教学要注重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人文性指的也就是“三维目标”中的第三级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而工具性就是学生学到了哪些知识与方法,我们阅读教学中往往只注重讲授知识与方法,而忽视了情感教育,或只注重了情感教育,而忽视了与工具性的统一。真正的阅读教学要求既要讲授知识与方法,又要体会其中的感情,懂得抒发自己的感情,如:课文中经常出现这样的问题,“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或是如果你是文中的主人公你会怎么做?”因为当今社会人才的竞争,智商只是人们看重的一部分,情商更重要。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显得更加重要。

阅读教学要注重读的形式

很多教师上语文课就是大家齐读,这样往往容易出现唱读的情况,其实阅读课上怎样读课文是有其发展过程的:刚入学的儿童提倡指读,这样有利于注意力的集中,但是指读时间不宜过长,因为指读虽然读得准确,但在头脑中留下的记忆少,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比较少,所以指读进行一段时间就应放弃,一般以一个学期为宜,然后是拿起书本大声朗读,在二年级时应逐步形成默读的能力,因为默读的速度快,而且记忆的效果好。

阅读课要重视感情朗读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