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民营企业税务

民营企业税务

时间:2023-08-24 17:17:0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民营企业税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民营企业税务

第1篇

【关键词】民营企业税务风险;税务风险管理

一、税务风险管理概念及背景

要讨论民营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问题,首先要讨论风险、税务风险、税务风险管理及税务风险管理的背景。有关风险的问题,在经济学上说,笔者认为风险就是未来的收益或损失的不确定性。如果未来的收益或损失是确定的,那就构不成风险,而是确定的收益或损失。税务风险,是风险的细分,指的是企业涉税事项未来损失的不确定性。税务风险未来没有收益,处理不当只会造成损失。因为税收成本是企业一项纯支出的事项,不可能带来收益,这和税收的特性有关。税收具无偿性的特性。税务风险损失包括涉税事项被国家相关部门处罚经济的、行政的、刑事的损失以及名誉的损失。笔者认为,税务风险管理,应当是企业风险管理的细分,是企业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或事项,均会从相应的会计科目上体现出来,而会计核算的资料又是企业税务核算和税收征管的基础。因此,税务风险的管理,也就是企业内部控制中对于税务方面的管理。

税收不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但是税收是阶级的产物,国家的产生,为维护国家机器的运作而要依国家强制力参与国民生产的分配。因此,政府是不请自来的交易第三方。经济的发展日益复杂,企业的经营环境也日益复杂,税法也日益复杂,企业的税务风险也越来越复杂。为了防范企业的税务风险,税务风险管理也被提上了议事日程。为指导企业更好的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稳定发展,2009年5月5日,国家税务总局适时出台了《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指导企业更好地进行税务风险管理。

二、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框架结构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是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独立于企业的风险管理。涉税事项是源于企业的经营活动。没有企业经营活动,也就没有了涉税事项。所以,笔者认为,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可以借鉴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指引的框架。

1.税务风险管理环境。税务风险管理环境规定了企业风险管理的基础,是企业能否做好税务风险管理的基础。这包括治理层、管理层对待风险的态度、是否遵守诚信经营、诚信纳税的经营哲学。

2.配备税务管理岗位。所有的工作到最后都要人去完成,要做好税务风险管理,企业应配备相应的税务管理岗位并配备合适的工作人员。

3.及时办理税务登记。税务登记是税收征的一个重环节,企业应及办理相关税务登记手续。依税法规定,企业应当在办理营业执照30天日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税务登记。涉及变更的,也应及时办理相关手续。

4.及时组织纳税申报和税款缴纳。我国现时税法规定,由纳税人依据自身的经营情况,自主向主管税务机关进行纳税申报和税款缴纳,主管税务机关组织纳税辅导和纳税检查。各税种都有明确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和税款缴纳的要求,企业必须在税法规定的时限内,组织纳税申报和税款缴纳,否则,就有可能产生滞纳金或罚款。

5.正确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准确计算税款。会计核算资料是税收征管依赖的基础,税务风险管理离不开高质量的会计核算资料。因此,企业必须准确提供税务资料和会计核算资料,准确计算税款。

6.严格发票管理。企业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税收政策及本单位的发票管理制度,对各种发票的领购、开具、保管等工作都不得违反税法。另外,增值税进项发票必须在规定的时限内到主管税务机关认证。

7.积极依法配合税务检查。税务检查是税务机关税务征管的重要手段,企业应依法配合税务机关的税务检查。

8.依法保管纳税资料、档案。税法有明确规定纳税资料、档案的期限,企业不得违反。

三、民营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企业主及管理层对税务风险管理不重视。这属于税务风险管理环境层次,是观念、文化层面,是民营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基础性问题。民营企业是在改革开放发展起来的,发展时间不长。民营企业发展初期,主要是靠企业主个人的敢拼爱拼发展起来的。在民营企业发展初期,企业的规模不大,不存在讲究细节化管理,企业主及其管理层也没有什么风险意识,所以,也不注重风险管理,当然就不会讲究税务风险管理了。这是民营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内部环境问题。

2.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不完善,依法诚信纳税还没有形成全社会的良好风气习惯。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可以说个人失去诚信,就是失去立身之本;企业失去诚信,就是失去生存发展之道;社会失去诚信,就是失去和谐之根基。改革开放发展30年来,我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已经成为世界所瞩目。但是,在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的进程中,却出现了一连串很不和谐的诚信危机问题。近年来,商业诚信问题、产品质量问题、食品安全问题、医疗诚信问题、司法公正问题、政府诚信问题等时有耳闻。企业依法纳税、政府依法治税还不完善,纳税人不诚信偷税主管税务机关为完成税务任务而收过头税在实务中也可能存在。另外,我国对失信的惩罚力度不够,失信成本过低也是我国诚信问题之一。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不完善,依法诚信纳税还没有形成全社会的良好风气习惯是民营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外部挑战。

3.民营企业会计核算水平低下,会计信息质量不高。前面所述,会计信息是税收征管的基础,也是企业进行税款计算的依据。应该说,税务风险管理的前提条件,是企业必须有健全完善的会计核算体系,能够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但是民营企业由于受到成本的制约,财务会计人员素质不高,对会计、税务等政策法规把撑不到位,会计核算水平低下,会计信息质量不高。

4.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税务风险管理环节薄弱。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发展全球一体化,我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在国内、国际市场竞争中的压力和挑战也越来越大。特别是金融危机以来,民营企业更是面临着资金、人才、技术等制约。新的发展时期,民营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在生产经营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凸现出来。由于历史等原因,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税务风险管理环节薄弱,制约着企业发展。

四、民营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建议

1.企业主及管理层应转变观念,重视和支持税务风险管理。企业主及管理层应与时俱进,从税务风险管理环境层次、观念、文化层面,来解决民营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基础性问题。民营企业是在改革开放初期得以发展起来,有其历史机遇问题。但进入新时期,原先的发展条件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原先的条件不复存在,所以民营企业主应及时转变发展观念,不能单靠企业主个人的敢拼爱拼去发展。应讲究细节化管理,放弃粗放式发展。企业主及其管理层应树立风险意识,注重风险管理,讲究税务风险管理,提升企业价值。

2.构建完善和谐的社会诚信体系,让依法诚信纳税形成全社会的良好风气习惯。既然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那么,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要构建完善和谐的社会诚信体系,让依法诚信纳税形成全社会的良好风气习惯。积极宣导诚信文化,让每个人遵守诚信,以诚信为立身之本;让企业遵守诚信,以诚信求生存发展之道;让社会遵守诚信,以诚信维护和谐之根基。治理商业诚信问题、产品质量问题、食品安全问题、医疗诚信问题,推行司法公正、诚信政府。企业依法纳税、政府依法治税。另外,加大对失信的惩罚力度,加大失信成本。构建完善和谐的社会诚信体系,让依法诚信纳税形成全社会的良好风气习惯,改善民营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外部条件。

3.加强民营企业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会计信息是税收征管的基础,也是企业进行税款计算的依据。所以说,加强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是完善税务风险管理的前提。民营企业必须健全完善会计核算体系,提供高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民营企业应重视财务会计人员在税务风险管理中的作,提升财务会计人员的素质,加大对会计、税务等政策法规的培训力度。

4.完善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加强税务风险管理。民营企业应从经营风险层面入手,对业务风险全面的分析。应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管理层对待风险控制态度应良好,培育积极向上的风险管理态度。完善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加强税务风险管理,促进民营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 民营企业 税收筹划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1民营企业税收筹划现状

从产权方面来看,民营企业具有产权清晰、没有人或链简洁的优势,有较大的动力去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足够重视税收筹划。然而,从实践中来看,民营企业税收筹划意识比较淡薄,运用税收筹划能力不高,模式操作性不够强。

1.1对税收筹划的认识误区

在我国,提到税收筹划就联想到偷税或漏税,而实际上税收筹划与偷税、避税有着本质的区别。偷税是违法行为,而避税是纳税人利用税法缺陷,钻税法空子,与税收立法背道而驰。税收筹划是指在不违反税法而又充分利用税收的各种优惠政策条件下,预先调整企业的经营行为,以达到合法地节约税负支出,提高企业经营成果。

1.2忽略了筹划成本及整体效益

成本收益是密不可分的“孪生姐妹”,任何有利可图的决策,其背后都要付出与之相应的成本,税收筹划也不例外。决策者未能运用政策对所要进行税收筹划的项目进行得失分析,导致了税收筹划忽视了企业的整体效益。

1.3对税收筹划风险认识不足

纳税人在进行税收筹划过程中普遍认为,通过税收筹划减轻纳负,而很少甚至根本不考虑税收筹划风险。其实,税收筹划作为一种计划决策方法,本身也存在风险,即使合法的税收筹划行为,也会因税收执法偏差而导致税收筹划方案在实务中行不通,导致税收筹划失败。

1.4税收法律不健全及征管水平较低

目前,我国税收法律不健全,征管水平低,违法处罚力度不够,且部分税收人员素质不高,查账能力不强,对税收筹划与偷逃税、避税的识别能力低,不能及时发现纳税人的偷逃税行为。加之执行不严,政策执行缺乏刚性,人为因素等随意性过强,阻碍了税收筹划发展。

2民营企业税收筹划现状因素分析

2.1企业人员素质不高

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企业内部财税人员素质偏低,难以进行有效的税收筹划。在学历方面,民营企业财税人员以中专、专科学历居多,民营企业财务人员水平需进一步提高。此外,税务市场不完善,一般的财税人员不能履行税收筹划功能。

2.2企业业主税收筹划意识薄弱

大多数民营企业业主缺乏税收筹划意识,而税收筹划应主要来自企业业主的要求。目前众多的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缺乏规范性,管理较乱等现象,相对于税收筹划,“拉关系”带来的好处要简单得多。这也从一个方面解释了为什么有产权优势的民营企业却不能很好地利用税收筹划。

2.3财务公开程度不高

民营企业的财务公开程度很低,这在一定程度上使企业的税收筹划更易受到外部监管部门的置疑,并可能产生一些歧视性待遇,从而严重影响了企业管理人员对税收筹划的重视程度。

3增强民营企业税收筹划能力的对策建议

3.1规范税收执法

强化法制观念,税务人员不但应严格按税法规定依法办事,依率计征、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充分体现税法的严肃性和规范性,更应确立有效的执法监督制约机制,杜绝自由裁量权的滥用,切实维护民营企业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加强税务检查及稽查,加大对税收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偷逃税款的成本,促进纳税人依法筹划,加强民营企业税收筹划的主动性。

3.2提高税务机关的专业服务水平

高水平的税收专业服务,是民营企业开展税收筹划的重要外部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其顺应国家产业政策发展。长期以来,我国的税收管理思想是“重征管,轻服务”,对民营企业更是常常“以罚代管”,服务不够,扶持更不够。近年来,税务机关对服务的重视程度大大提高,基本上能满足民营企业的纳税需求,但依然停留在管理者的角度和层面上,服务的观念还有待提高。 税务人员应加强对民营企业税收筹划的业务指导,及时宣贯新变化中的各种税收信息,开展税法宣传与辅导服务,提高民营企业的政策利用度,让纳税人缴明白税。

3.3完善税务中介机构的服务

民营企业税收筹划的健康发展,需要社会中介机构给予支持和服务。税务中介机构能帮助企业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提升税收筹划的档次和层次,降低税收筹划的风险。完善税务,一方面需要学习借鉴国外相对成熟的税务做法,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另一方面,应将税务纳入规范的法制轨道,加快税务的法制建设步伐,同时还应通过法律责任的追究,加强对税务中介机构行为的约束。

第3篇

经济是源,税收是流,源远才能流长。经济规模决定税源规模,经济结构决定税收结构,经济增长速度影响税收收入增幅,稳定增长的税收收入机制,必须且只能建立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之上。同时,税收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对经济发展也具有能动的引导作用。一方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的调节职能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税收具有通过改变社会财富分配体制来影响不同经济实体利益的功能,税收分配以多种方式与价格机制相互配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或决定社会的投资方向和规模。税收制度的每次调整、税收政策的每项变动,都必然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作用于再生产的各个环节,对经济起到促进或抑制作用。如近年来,国家通过税收杠杆对房地产、钢材、农副产品加工等行业进行调控,收到了明显成效。进入21世纪,投资商对一般性税收优惠的关注超过了任何因素,税收优惠政策成为投资决策的主要依据。另一方面,税收的反映和监督职能是经济健康发展的保证。税收与各项经济活动密切相关,通过税收征管,可以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税收计征的过程即是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反映和监督的过程。通过税收这种形式,可能及时反映出各项经济指标和经济动态,为经济管理提供及时可靠的信息。同时,各经济实体通过税收政策的变化,能够掌握国家的宏观调控信息,据此制定相应的经营战略。

因此,正确理解经济与税收的辩证关系,必须全面把握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控取向,在政策落实、措施制定上充分体现“固本丰源、加快发展”的要求,保持稳定性,注重实效性,突出发展性,通过规范化、制度化的支持和服务,促进经济税源的不断丰富,为社会经济发展聚集更充裕的资金。

二、当前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民营经济布局“小而散”。就青龙而研,铁矿、石材、黄金生产等行业,除几家个别较大规模企业外,一般都是分散经营,特别商业、饮食服务等行业更是小打小闹,未形成气候。据调查,青龙县民营企业年纳税100万元以上企业有47家,年纳税1000万元以上的只有4家。可以说绝大多数铁矿的年处理矿石能力都在10万吨以下,规模较小。从整体上看,企业关联性低,技术含量不高,缺乏高新尖产品。

二是园区经济未发挥应有的优势。当前,经济的竞争越来越体现在园区经济竞争上,哪里的园区经济发展得快,哪里的经济就发展得快。青龙拟建的3个工业园正在加紧建设,但项目用地紧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建设资金匮乏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未能发挥出应有的功能和经济效力。

三是财政收入结构单一,缺乏后劲。2008年,县国税系统完成税收收入56413万元,其中,铁矿初级产品---铁精粉税收40689万元,占全部税收收入的72.13%,生铁冶炼业税收完成6905万元,占全部税收收入的12.24%,不难看出,与铁有关的税收就占全部税收的84.37%,其他行业税收只占全部税收收入的15.63%。就这种经济税源结构来看,铁矿业已成为县财政来源的主导产业。但是,这种经济结构对该县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虽然工业发展离不开资源开发,但资源的开发也要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一味地只在矿产资源初级产品上做文章,而忽视带有后劲的产业开发,一旦有些“风吹草动”,影响的不仅仅是铁矿行业,而是直接危及全县经济发展。就眼下受全球性金融危机影响,钢铁价格每况逾下,致使我县铁精粉销售停滞,大量铁精粉屯积,全县铁矿业全部停产,导致税收同比下降37%,减收9951万元。

四是民营经济发展的税收问题。其一,税收宣传和纳税辅导不到位。纳税人未能充分享有对税收政策的知情权,要求税务部门加强纳税辅导。其二,税收优惠政策有待规范。表现在:针对性不强,现行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是针对城镇待业人员再就业、福利企业、出口企业及得废企业等,忽视了对民营企业竞争能力的培育,更多的是将税收优惠作为解决社会问题的一个手段,影响了税收宏观调控职能的发挥;优惠方式简单,我国有关税收优惠规定局限于税率优惠和减免税直接优惠形式,没有采用国际通行的加速折旧、投资抵免、延期纳税等间接优惠做法,对促进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效用不明显,直接减免税的做法也会造成收入绝对额的减少和优惠对象范围狭窄,无法适应不同类型民营企业发展的要求。优惠效果不明显,对民营企业的增值税优惠政策受益面过于狭隘,缺乏降低投资风险、引导人才流向、降低企业负担等方面的政策,不利于吸引民间投资进行扩大再生产;优惠政策本身存在不足,现行下岗再就业税收优惠主要涉及地税部门管理的一些税种,如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等,未涉及增值税等主体税种,对于个体工商户而言,减免的全是地方税收,对于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纳税人的认定,往往依赖于工商、劳动部门的信息,税务部门缺乏主动权,真正从事个体经营的下岗职工,由于起步低、资金少,生产规模较小,享受到的税收减免相应较少。

三、发挥税收职能作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作为税务部门,应结合地方实际,充分发挥税收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加大税收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减轻民营企业负担,引导民营企业行为,使之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生力军,并逐步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规范的税收支持体系。

1、发挥税收的反映职能,帮助民营企业知法懂法用法。税收的反映职能主要体现在将税收政策及时准确地传递给民营企业,并收集回馈在执行政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帮助民营企业知法懂法用法。近年来,国家在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让民营企业及时了解、掌握和运用这些政策,对于促进民营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要加大税收政策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开展经常性的税法宣传,普及税收法律知识,着力提高民营企业依法诚信纳税意识;坚持实行税务公告和税收政策制度,在办税服务厅公布最新税收政策,并及时编写税收优惠政策手册等资料,送税法到民营企业;同时要定期为民营企业财务人员举办培训班,讲解有关政策;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和资源优势,通过上门辅导、发放反馈单等形式,帮助民营企业加强财务管理、提高会计核算和财务分析水平,并形成纳税辅导制度。全方位、多渠道、立体式地持续开展税收宣传,将税收政策由“神秘”引向“透明”,帮助广大纳税人及时了解和掌握政策的基本内容和调整动态,准确享受税收权益。在加大税收宣传和辅导的同时,确定政策落实联系点和直报点,定期跟踪和调查税收政策的执行效果,深入了解和分析政策落实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帮助企业找准政策与经营的最佳结合点,用好、用足、用活各项税收政策;有针对性地开展换位思考,适当为企业进行税收筹划,及时向上级反映和解决民营企业发展中的税收难题。

2、发挥税收的调控职能,为民营经济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努力营造公平、公正的税收环境,为企业平等竞争、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一是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国家经济税收政策。严格依税收法律法规及上级的规范性文件办事,不搞断章取义,使税收这根杠杆不变形、不走样。二是积极支持工业园区建设。建设初期,提供政策援助,主动为其办理税收审批事项;对资源综合利用的生态园区,要积极落实相关优惠政策;生产经营期间要避免重复检查,切实为园区经济“减负”。三是要实施“先期鼓励”税收政策。为增强企业固定资产购置和更新能力,提高企业竞争力,建议实行提高折旧率和缩短折旧年限的方法加速折旧;对高新技术民营企业可对其利润再投资部分实行税收抵免政策;制定合理的税前列支政策,对企业的新技术研究开发实验费用允许税前列支,并允许未盈利企业的开发费用在以后几年内扣除,以鼓励民营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四是要规范税收执法行为。要严格按照授权范围和法定程序作出行政行为,合理行使税收自由裁量权,对可罚可不罚的事项坚决不罚。五是要加强对守法企业的保护。完善和拓展金税工程建设,推进税收信息化,严厉打击偷税、抗税、骗取出口退税及利用发票偷骗税等涉税违法行为,使所有纳税人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认真受理涉税举报,加大力度查处偷骗税案件和干部违法违纪行为,为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税收环境。

3、发挥税收的监督职能,为民营经济创造诚信的发展环境。一是建立健全纳税信息等级管理制度。按A、B、C三类评定纳税信用等级,这种评定我们现在已经在搞,但未充分利用,应对A类纳税人可实行免检制,对B类纳税人可实行日常管理,对C类纳税人则要重点管理、重点稽查,充分体现信用不同、待遇不同的原则,激励民营企业进入A类行列。二是减轻民企费用负担。进一步规范政府的行政行为和收入机制,认真清理不合理的收费项目,同时大力推进“费改税”进程,增强企业负担的透明度,并使企业的负担稳定在合理的水平上,促使民营企业“轻装上阵”,在经济发展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三是加强对执法行为的社会监督。设立监督举报电话、投诉箱和评议卡,完善特邀监察员制度,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讨论、开展评议等方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对国税部门落实政策情况的意见,将国税干部的执法行为置于全社会的广泛监督之下,促进公正执法、廉洁从政。四是建立部门协作机制,加强公安、国税、地税、工商、金融等部门间的配合。

4、发挥税收服务经济的职能,为民营经济提供文明的办税环境。税收既是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报酬,也是公民购买政府服务的价格。长期以来,我国过分强调纳税人的纳税义务而忽视了其作为商品的购买者应当享受到的服务。所谓税务服务就是指税务行政机关为了让广大纳税主体更方便、更快捷地依法纳税,采取的各种配套服务措施。为纳税人服务是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义不容辞的职责,这与商业是不同的,商业是为了取悦消费者,推销自己的产品获取利润,而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优化服务是为纳税人依法纳税创造宽松、便捷的条件,营造良好的纳税环境,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第一,要简化办税程序,健全纳税服务体系。本着“简便、易行”的原则,进一步清理和归并行政审批事项,简化税务登记、发票领购、纳税申报等办税程序,降低办税“门槛”;推行电子申报、电话申报等多种申报缴库方式,加强人性化服务,对一些较复杂的涉税事项,纳税人可以提前打电话预约办税时间,减少纳税人往返税务机关的次数。完善服务制度,实行“限时服务”、“延时服务”、首问责任制和“一窗式”管理,降低纳税人的纳税成本。把优化服务和强化管理结合起来,促使民营企业在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基础上,提高税收贡献率。第二,要提高综合素质,确保税收服务质量。税务人员要加强对税收政策和税收业务的学习,严格推行着装挂牌上岗、使用文明用语等一系列服务举措,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第三,要发挥优势,为民营企业办实事。利用税务部门信息来源广、熟悉财务税收政策的优势,为纳税人解决实际困难。第四,要推行政务公开,拓宽税收服务渠道。建立集执法、服务、宣传为一体的高效便捷的综合网络服务体系,落实税务“八公开”,公布纳税信用等级情况,及时宣传国家出台的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相关法律服务和市场信息。第五,加大县域经济与乡镇利益的联带关系。县域经济发展离不开乡镇经济发展,从目前情况来看,因财政体制影响,大多乡镇认为国税收入与其无关,对一些工业加工业、商贸等行业发展与否无关紧要,而这正是我们所需要努力发展的零资源、无污染的企业发展方向,因此,无论是从政绩考核还是其他方面,应将税收收入与乡镇实际经济利益挂起钩来,这样,才能促进其招商引资力度。

第4篇

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使得记账的会计中介服务机构不断壮大,记账中暴露的问题也日益增多,严重制约其发展,主要包括:一是记账机构业务质量不高。记账业务规模的扩大与从业人员业务水平质量不相适应;大多数记账机构仅限于为委托单位记账、编制财务会计报表、向税务机关提供税务资料(或从事税务)等,未真正履行会计监督职能,实施会计监督;许多记账机构只注重记账业务的承担,忽视对记账业务具体操作程序及内部质量控制制度的研究和制定工作,在业务操作中存在随意性。二是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日趋严重。目前委托记账的单位绝大部分是民营企业,一些民营企业主为了达到少交税、多贷款、通过工商年检等目的,往往要求记账机构为其编造假账、假报表。三是财政、税务、工商等部门监管缺失。财政部门是记账机构的主管部门,但对记账机构的管理一般停留在开办时的审批上,对记账机构执业质量监督管理不够,成为会计管理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税务机关在管理工作中,只重视民营企业纳税资料的上报、税款缴纳情况,不重视民营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工商管理部门重点关注民营企业的注册资本是否真实,是否按规定范围生产经营,对其财务会计报告是否真实可靠,也存在把关不严现象。

记账中存在的问题,其危害性不容忽视,需要切实加以解决。笔者认为可采取相应对策:

第一,完善《记账管理办法》。随着记账机构从业人员的增加,对从业人员的职称搭配应设置一个合理比例,适当增加中级及以上职称人员的配备,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水平和业务素质,使会计业务质量逐步得到提高,适应形势的要求。为加强对记账机构提供的服务产品进行监管,应在《记账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各级财政部门定期到记账机构进行监督检查,抽查记账凭证、账簿、报表等项目,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

第二,建立健全记账业务质量控制制度,强化内部管理。一是规范账务处理程序。专人负责审核企业提供的原始凭证,专人负责账务处理、编制财务会计报表,专人负责稽核工作。做到程序明确、责任明确、想到监督、层层把关。二是制定质量控制制度,实行责任制管理。对核算的每个环节制订相应的标准与要求,各机构要定期对每位从业人员处理账务、稽核的过程及结果进行考核、评议,并将考核评议的结果与工资奖金挂钩,给予一定的奖惩。实行优胜劣汰制,对不适应工作要求的从业人员坚决辞退,提高从业人员的工作质量。三是各机构要注重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教育,让每位从业人员牢牢树立不做假账的观念。只有抓好了内部基础建设,建章立制,使记账工作的每个方面都有切实可行的章程,才能保障记账各个环节都能得到有效控制,提高记账工作效率和质量。

第三,切实履行会计管理职能,提高服务水平。记账机构要严格按会计核算要求,做好记账、算账、编制财务会计报表等日常工作,还要协助委托单位搞好管理,当好参谋。财务分析是会计人员提供服务的重要手段,会计从业人员要根据委托单位的规模和经营特点,建立一套科学适用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定期对委托单位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等指标进行分析评判,及时考核委托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生产营运效率,为业主经营决策提供参考信息。协助委托单位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出纳和仓库保管员等岗位责任制度、内部审计制度等,定期到委托单位实地检查上述制度的落实和执行情况,解决存在的问题。

第四,依法行使会计监督职责,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完整。记账人员要严格履行《会计法》赋予的监督管理职责,严格做到“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在日常会计工作中,严格把关,坚持原则,对委托单位生产经营和财务收支的真实性进行监督。严格审核各项原始发票,拒收一切不合法、不合规的发票。要求委托单位提供全面、真实、合法合规的会计核算资料,树立会计人员“独立、客观、公正、诚信”的职业风尚,坚决抵制委托单位要求做假账的行为,对服务对象要晓之以理,让其深刻认识严格按照《会计法》办事的重要性,明白做假账的危害性,从而理解和支持机构的会计监督工作。

第五,财政、税务、工商等管理部门要强化监管。财政部门要真正履行主管记账机构的职能,对记账机构在审批时进行严格把关,不符合条件的,坚决不予审批。定期到记账机构深入开展监督检查,既要给予业务上的指导,又要抽查记账凭证、账簿、报表等项目,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错误,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对发现有严重违反《会计法》、《记账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记账机构和从业人员要依法处理。由于会计委托人大多数是民营企业,财政部门还要加强对民营企业主和财会人员宣讲会计法律法规,提高其遵纪守法的意识。并组织开展对民营企业执行《会计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做假账的行为依法严肃处理,增强其依法办事的自觉性,从而促进机构规范会计管理。税务、工商部门要改变过去对民营企业财务会计信息重视不够问题,加强民企会计监管,在履行各自管理职能的过程中,高度重视民营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通过日常税收征管、工商管理检查,以及每年的年检等,严格把关,严厉打击会计制假、造假行为,规范民企会计行为,在促进各自管理工作的同时,为会计机构规范经营,不做假账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5篇

关键词:民营企业;税收筹划;税前列支

一、国内外税收筹划现状

目前,税收筹划受到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和纳税人的高度重视,税收筹划的专业性也有了一定程度的进步,有关的理论研究不断增多。在一些经济发达国家,税收筹划已成为高度专业化的行业。从国外的税收筹划现状中可以看出,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他们都达到了更高的水平,其税收筹划的水平已经相当成熟。但目前国内关于税收筹划话题仍然存在争议,一部分人认为税收筹划是在助长纳税人的逃税意识,导致国家税收流失等问题,这些争议使得我国的税收筹划理论发展较晚,但随着改革深化以及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的税收征管体制在不断的改革和完善,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在经济日趋全球化的背景下,经济快速发展,民营企业正试图通过税收筹划实现低税收、高收入的管理,达到增强自己的综合经济实力和企业利润价值最大化的目的,目前税收筹划在我国正在蓬勃发展,其帮助民营企业合理地进行资源配置,使得民营企业有效地对资金进行安排,尽可能地减少资金占用。但在另一方面,我国税收筹划目前的发展状况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从理论发展水平以及实践应用的范围上看,还需要进一步发展。

二、民营企业融资过程中的融资方式

首先是外部融资,根据外部资本来源与企业的实际关系。可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所谓直接融资方式,一般是指公司成为上市公司后,用来投资股票的融资方式。投资者依法取得股权并享有相关股息的一种方式。间接融资则有很大的不同。是指通过购买信托或保险等金融机构发行的有价证券,将暂时闲置的资金利用起来,然后由这些金融机构以各种形式,将资金提供给有需要的单位,从而实现资金融通的过程。与外部融资相比,企业内部融资方式的优势很大,例如:融资成本低,在融资的初始阶段,几乎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此外,我们需要理解的问题是所谓的内部融资,一般是指企业为了满足企业进行日常经营、经营和扩张等活动的成本和其他资金需求。由于深受公司高层的青睐,成为企业融资的首选。只有当企业的内部融资不能满足其资本需求时,企业才会考虑选择外部融资。

三、融资租赁形式

融资租赁形式是近年来出现的另一种融资方式,具体来说是指公司不需要花钱购买相关的设备和设备。可以与承租人订立融资租赁合同,规定承租人将花钱购买设备并将其租赁给企业使用。在此期间,企业应承担设备租赁直至合同期满。根据当时的市场折旧率,购买这套设备。这种简单的方法可以让公司在使用设备的同时花费最少的钱,又能有足够的时间购买设备,将节省资金投资于其他生产环节。

四、民营企业融资过程中的税收筹划运用

(一)企业负债融资的税收筹划

由于税收是必须要考虑的影响,因此选择融资方法来确定资本成本和最优融资构造,也就是说,企业在做出投资决定时必须考虑的问题。为企业选择最佳融资方案和财务决策是税务筹划的优势之一,取决于企业的具体情况,在金融租赁和对金融机构的贷款中,哪一个最重要?以提高整体盈利能力为目标,当利息或税项前的投资回报高于债务成本时,只有当增加负债比率,才能超过最高限额,减少企业的整体效益。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最佳途径不一定是纳税的最佳途径,企业应选择最佳的基本结构和融资结构。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不应该一味地追求赋税最低的方案,所要筹划的事项和实际情况综合各种因素都要充分考虑,进而选择能使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方案。1.企业间拆借筹资的税收筹划为了方便筹集资金,公司往往在相关方之间进行贷款,对集团公司而言,设立金融中心(核心控股企业)也可以用于集团公司的贷款。这样,集团的资源和声誉优势就可以对外用于整体募款和财务风险;可分为层次,解决集团内融资,调整基金结构和负债比率。因此,除了集中的财务职能所带来的成本节约外,金融中心还能为集团带来可观的税收效益和资金管理效果:通过内部借贷在两个税率不同的企业之间转移税收负担;税收抵免或停征的效果通过利息收入的规划来实现(适用于利息收入税率低于企业所得税税率的情况);以及集中优势资金,有效利用闲置资金和转移利润等效果。2.银行借款筹资的税收筹划从银行借款仍然是债务融资税收筹划的主要方法,可分为国家政策贷款和普通贷款两大类:国家贷款融资需要满足政策要求,企业在经济发展中要发展薄弱环节、支柱产业和新产品,可以从地方预算和地方政府预算中获得贷款。银行贷款是企业最常用的融资渠道之一,但借款规模一般受限于可抵押资产的数额或融资的信誉程度。企业的经营效率在决定贷款发放方面也占有重要地位。3.债券筹资的税收筹划发行债券是现代企业筹集债务资金的重要途径。发行债券的优势在于拥有广泛的融资目标和庞大的发行市场。通过发行债券,不仅可以为公司筹集大量资金,还可以只向债券持有人支付固定利息,这样公司就可以用更多的收入分配给投资者;根据税法,债券的利息可以在缴税前收取,这样公司也可以获得税收优惠。此外,公司还可以通过选择不同形式的债券利息支付获得税收奖励。有两种支付公司债券利息的方法,一种是主要的利息支付,另一种是定期的利息支付。企业在到期后选择支付利息的,可以在债券有效期内享受债券利息的免税收入,因为债券在到期日之前不必支付利息,企业享受利息税的时间价值利益的抵免。

(二)发行股票融资的税收筹划

股份发行是有限公司融资的基本形式之一。股票分为普通股以及优先股,获取股息的权利是普通股股东还是优先股股东都享有的权利,股份有限公司支付的股息必须是税后利润,这是税法规定。由于以上规定,就是发行股票企业支付的股息不能享受股息的所得税收益,从而使企业承担了很重的所得税税负。根据上述,股本在所有资金来源中的份额不能无限期地减少。所以,权益资本融资的税收筹划空间较小。因为你可以在法定期限内分期付款,对外商投资公司来说,税务规划可以通过延迟交付注册资本来完成。即:当企业接受一笔注册资本时,不能享受所得税利益;当企业接受部分注册资本,股东仍可按持股比例分享利润,直到资金全部到位。负债通常因资金缺口而得到处理,减少流动税款负债的利息,从应税收入中扣除的费用。以整体情况上看,对企业税收筹划最为有利的就是这种融资结构,减少了税收负担同时还使股东在按比例分享利润。在税前扣除项目的债务利息是在这个时候,减轻税负和提高权益资本的利率可以增加债务数额,这是不容忽视的因素,如风险因素的存在和风险成本的增加。确定适当的债务规模和比率是普通股融资税收规划的关键。企业决定发行普通股筹集资金时,必须从节税的角度确定企业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即债务的最高限额),因为注册资本的规模与税收有很大的关系,如果认定的注册资本小,所需资金大,公司可以通过筹集部分债务资本来解决所需资金。虽然注册资本的规模将对债务资本的调动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公司可以通过改进管理方法和增加公司的投资回报来增加投资者的信心,以筹集足够的债务资本,通过这种方式,债务利息作为税前扣除,所得税收入。总体而言,这种融资结构最有利于企业的税收负担。注册资本的交付时间也与企业的税务负担有关。如果企业不能享受所得税的收益,如果企业被分为股份的份额,股东可以在资金到位之前分摊利润,由于资金短缺通常通过负债来解决,因此负债的利息包括在成本中,从而减少了收入,从而减轻了企业的税务负担。虽然增加债务数额可以减轻税收负担,增加股本资本的回报,但我们不能忽视其他制约因素,特别是风险因素和风险成本的增加。因此,在制定普通股融资的税收计划时,关键是要确定适当的负债规模和比率,并据此进一步界定股权融资的有效限额。1.目标权益资本规模和权益资本比率的确定(1 )确定企业每股收益的每股收益目标EPSEPS=[(K-B)(1-T)-U]/N式中,EPS为普通股每股盈余(2 )确定企业的目标权益资本规模因为EPS=[(K-B)(l-T)-U]N所以B=K-(EPSXN+U)/(1-T)/NS=K-B=K-[K-(EPSXN+U)/(1-T)]/T式中,K为投资总额:r为预计息税前投资收益率:B为货债总额:i为负债利率;N为已发行普通股股数:U为优先股利支付额:T为所得税率。2.最小股权资本规模与权益资本比率虽然负债增加可以产生杠杆效应,但企业股本资本占投资总额的比例不能无限期地降低,即股本资本融资有一定的最低限度,企业股本资本低于这一限度,就会损害净资产收益率。

结束语:

虽然在融资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税收筹划,但企业必须依法进行税收筹划,这是纳税筹划的前提。所有税收计划必须符合政府的政策,并符合税法的规定,并必须同时执行。充分发挥企业整体效益是企业税收筹划的重中之重。此时,要明确重点,使达到税收计划的效益大于税收计划的成本,所有税收规划都需要对税收和非税收政策的利弊进行全面分析。遵守税法的及时性是税务规划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防范风险也是同时要注意的。随着时间税法是会而不断变化的,这使它具有时间敏感性。例如,一些税收规划方法在一定时期内是非法的,但对另一个时期则可能是合法的。因此,企业要想做好纳税筹划工作,就必须注意税法的变化,并根据相应的变化调整纳税筹划的方法,以免被税务机关及时认定为偷税漏税,进而予以重罚,从而得不偿失。熟练掌握国内和国际税法是税务规划者的必要条件,同时,应具备相应的会计、投资、财务管理专门知识。税务规划师还必须加强与主管税务机关的沟通和联络。因此,有利于税务机关接受企业的纳税筹划行为。税务机关需要税务机关审批的,应当按照相应程序办理。降低企业纳税筹划的风险是基于企业税收筹划方案的合法性,并结合对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的情况。

参考文献

[1]伍丹丹.SJ企业融资活动的税收筹划研究[D].辽宁大学,2015 (04 ).

第6篇

关键词: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健康发展

据有关资料表明,目前我国拥有民营企业1000余万家,占我国全部注册企业数的90%以上,对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3%,对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4%。民营企业涉及工业生产、商品流通、饮食服务、能源、交通、原材料、城市供水、供电、环保、公交、科教、信息等行业,对我国国民持续稳定增长,拉动民间投资,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缓解就业压力,实现创新与成果转让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民营企业在财务管理上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远不能适应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因此,应加强民营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和外部监督,进一步提高会计核算质量和财务管理水平。

一、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民营企业融资受限,发展资金短缺

民营企业的发展主要依靠自有资金,经营规模受到自有资金的限制。目前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难、担保难仍然是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最突出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经营不规范、财务报表不真实等问题,使得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信任度不高。银行为了控制贷款风险,民营企业的贷款往往被要求提供抵押和担保,不仅增加了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而且贷款额度也受到限制。另外,国家没有专设民营企业管理扶持机构,国家的优惠政策未向民营企业倾斜,在很多方面,民营企业还不如外资企业,使之长期处于不利地位。虽然,一些地方政府出台了一些民营企业的优惠政策,设立了担保公司,但担保的贷款额度以及条件等都有较大的限制,效果并不明显。

(二)财务控制薄弱

1、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主要具体表现在:没有按要求设置会计机构,配备相应的会计人员;会计科目和会计账簿的使用不规范;会计出纳同为一人;账簿的设置、记账、核算、调账、销账等会计行为随意性较大;账务处理和报表的编制不规范等问题。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直接影响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2、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或没有建立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或虽然建立,但没有认真执行等问题。主要表现在:(1)大量使用现金交易搞账外销售,给企业管理带来现金及税收风险。(2)没有充分认识财务管理对经营决策的作用,财务人员被充当“记账”员的角色。而且有大量的民营企业使用兼职会计人员。由于兼职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良莠不齐,通常是“有多少凭证做多少账”,目的只是为了应付税务部门的需要,缺乏对财务资料进行分析,因而无法有效地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财务数据。企业在决策所需信息中,相当程度上仍以供销人员为主体的市场信息收集方式,财务人员参与收集分析信息极小,决策信息准确度、可靠度得不到有效的映证。(3)资金使用缺少计划安排,短期行为比较突出,使用流动资金过量购置不动产等现象在某些地方特别突出,往往造成经营急需的资金紧张,财务陷入困境。(4)没有建立严格的赊销政策,缺乏有力的催收措施,造成应收账款周转缓慢,资金回收困难,影响了资金使用效率。(5)没有建立科学的存货控制制度,存货控制薄弱,往往造成资金呆滞等。

3、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影响会计信息质量。企业的投资者同时是经营者,经营管理权力通常高度集中,董事长兼总经理是普遍现象。由于对财务管理理论和方法缺乏应有的认识和研究,致使其职责不分,越权行事,造成财务管理混乱、财务监控不严,导致两套账、多套表等问题大量存在,会计信息失真。

(三)从业人员的素质不能适应科学管理需要

一些民营企业单位负责人及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不能适应科学管理需要。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明确规定:“各单位必须依法设置会计账簿,并保证其真实、完整”;同时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并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是本单位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但从实际情况看,大多数单位负责人对《会计法》等财经法律法规以及会计专业知识缺乏学习和了解,更谈不上对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另一方面,会计从业人员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搭配不合理,知识更新速度慢,缺乏自我学习和终生学习的精神,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观念滞后,甚至还存在任人唯亲、无证上岗的现象,导致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实务操作水平跟不上科学管理的需要。

2、缺乏现代财务管理意识。没有将财务管理纳入企业管理体系,未建立有效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没有建立科学的经营、筹资、投资预测决策和风险预警、规避机制,企业的管理事务由老板说了算,导致财务控制能力弱,决策科学化水平低,抵御风险能力差,对经济运行缺乏调控实效。

3、会计电算化运用水平较低。受企业负责人或会计人员思想观念、资金实力、技术水平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部分民营企业没有实现会计电算化,实现会计电算化的民营企业大多数重会计核算,轻财务管理分析。

二、解决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民营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宏观经济环境和自身管理理念及方法双重因素造成的,解决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制定或完善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

由于民营企业的经营规模通常较小,对市场风险的抵御能力,资金运作的能力较弱,从而影响了民营企业市场融资资信,从客观上要求国家制定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融资政策,扶持民营企业的发展。

(二)加强民营企业会计基础工作,促进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

1、根据《会计法》的要求,建立健全会计机构,配备相应的会计人员,这是做好民营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首要的和基本的一环。

2、财政部门应经常组织会计人员认真学习《会计基础工作规范》,通过整顿和规范会计工作秩序,开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达标验收活动,保证民营企业会计核算的规范化、制度化,及时为政府部门、投资者、债权人等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规范、真实、准确、完整的会计资料。

3、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牢固树立效率意识和管理服务意识,准确处理会计业务,加强对会计信息进行深加工和利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民营企业负责人提供良好的建议,当好企业负责人的参谋和助手,促进民营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三)强化资金管理,加强财务控制

1、提高财务人员和企业负责人的财务管理认识水平,把强化资金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理财的重要内容。应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管好、用好、控制好资金不单是财务部门的职责,而是关系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生产经营环节的大事。

2、加强对存货和应收账款的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首先,要使资金的来源和运用有效配合,杜绝用流动资金购买不动产的行为,规避资金周转风险。其次,建立赊销制度,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制定完善的应收账款信用政策和收款管理办法,加强对赊销客户信用的调研评定,准确预测资金收回和支付的时间,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再次,建立存货管理控制制度,加强存货管理,以科学的方法来确保存货资金的最佳结构,有效地利用资金。

3、加强财产控制。建立健全财产物资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在物资采购、领用、销售及样品管理上建立规范的操作程序。对财产的管理与记录必须分开,定期检查盘点财产,以形成有力的内部牵制。

4、加强对《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等的宣传力度,以提高企业管理当局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促使民营企业密切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本企业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并进行有效的实施,尽量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以提高财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四)加强财会队伍建设,提高执业素质

1、加大对单位负责人会计法、会计制度等会计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大力营造“学法、知法、守法”的会计社会氛围,建立单位负责人学法守法的监督考核长效机制,促使企业负责人认真落实“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的法定要求,自觉履行单位会计工作第一责任人的法定职责,进而提高企业负责人领导本单位会计工作的水平。

2、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不断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财政部门应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管理,严把资格准入关,杜绝无证上岗。会计人员还要自觉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加强学习,全面提高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

3、充分发挥会计中介机构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的执业质量,不断拓展中介机构业务外延,为民营企业提供会计核算、财务管理以及会计咨询、税收筹划等全方位、多层次的优质服务。

4、企业负责人以及会计人员应牢固树立财务管理意识,逐步建立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增强货币时间价值、风险价值、机会成本、边际成本等现代财务管理理念,不断提高民营企业诚信度和公信度,拓宽融资渠道,增强投资能力,分散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收益;进一步加强对现金、应收账款、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的管理;充分发挥财务人员在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分析和考核中的作用,提高经营管理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执行预算管理制度,认真做好财务计划和财务分析,逐步建立和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强化对企业经济活动事前、事中、事后的管理和监督,有效地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

5、加强会计电算化建设。电算化是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民营企业负责人和会计从业人员必须进一步提高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认识,面向现代化、面向高科技、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才能以最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最高新的技术、最精细的管理获得最优厚的收益。

6、建立联动机制,加强对民营企业的会计监督。目前,财政、税务部门的督导还不到位。外部监督的弱化和缺位给民营企业造假账粉饰会计报表提供了方便。因此应以财政部门为核心,税务、审计、工商、统计、社会中介机构等构成立体化的民营企业会计信息监督检查的联动和共享机制,促使民营企业讲诚信,有效地解决两套账、多套表等财务管理混乱问题,创建和维护良好的会计环境。

三、结束语

企业管理的核心是财务管理,财务管理的支撑则是会计核算。民营企业要切实提高对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重要性的理性认识,逐步建立现代的财务管理制度,从大处着眼,从基础起步,进一步加强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也应加强对民营企业的监督和指导,以保证民营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留平.加强对私营企业会计核算的管理[J].财务与会计,2004(11).

2、颜宁生.论私营企业会计控制[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6(4).

第7篇

一、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

相对而言,国有企业的经济活动的目的是解决社会问题,应而带有社会性,而民营企业经济活动的目的是追求利益最大化,是资本的增殖和财富的积累,带有功利性,所以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是利益分配的矛盾运动,如何在这个利益分配矛盾运动中做到和协调好利益分配的相对平衡,应该是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

我们假设民营企业资本的增殖额(也就是企业的毛利润)是固定可以量化的一个数据,那么参与这个利益分配的对象主要有:

1、强制性无偿参与分配的对象及形式

国家:通过营业税、增殖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等以税收形式参予无偿分配。因为它是强制性的、无偿的、所以它表现出相对的不公正。这对矛盾斗争激烈,不可调和。国家总是追求分配比例越来越高,资本所有者却渴望越来越低,缺乏参照物,也就缺乏调和矛盾的手段。社会:以附加税、收费、摊派、捐赠等形式参于无偿分配,这个社会的概念包括税务部门、政府部门、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如税务部门的附加税,政府部门的劳动保障收费等等。它虽是无偿,但不是强制,可以预计,有参照基数。

2、有偿对等的可协调的分配对象及其形式

债权人:银行、其他投资者、个人借款集资等。此类情况是要资金投入承担风险,经过双方协商,基本上以利息的形式参于分配。企业员工:付出劳动以工资和福利的形式参与分配。

3、承担风险的资本所有者

在这个矛盾运动,也就是利益分配关系中,处于关键点的就是资本所有者,也即民营企业主,他们要承担企业的终极风险,得到的仅仅是剩余的,这种剩余的利益和他们认为的风险付出是不平等的,所以在他们的经营和管理理念中必然会出现一些不协调的行为。

实现民营企业利益分配的相对平衡,主要的是协调国家和企业的关系,也就是强制性无偿参于分配的一方应该尽量做到合理合法。

二、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侧重点

1、税收筹划:税收筹划是对税收政策的积极利用,是纳税人在纳税行为发生前,通过选择会计核算方法,选取机构设置形式,利用优惠政策等方法来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税收筹划所采用的方法是税法所允许的,甚至是税法所鼓励的。

2、成本降低:民营企业能够增加利润的方法是有限的,经由降低成本而达到提高利润的途径,是最实际可行的,通过降低成本的途径而相对增加企业效益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职责。

3、风险规避: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使企业不能实现预期的财务收益,从而产生损失的可能性。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于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首先要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其次要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做到责、权、利相统一;第三,分析财务管理宏观环境及其变化情况,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系统以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第四,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防止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4、信用打造:市场经济实际上是信用经济。市场经济要求在商品生产和交换过程中必须做到安全、有序、高效、公正,这就要求所有的市场行为都必须遵守共同的市场规则,信守市场经济的道德规范。不讲信用,必然导致信用危机。当前,民营企业的信用程度急需进一步提高,打造信用企业应该是当务之急,因为它已经制约了企业效益的增长。

三、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切入点

首先是注重事前控制。事前控制能使企业目标明确,经济活动和经济效益可预期性,避免出现问题,使经济活动安全、有序的展开;使企业财务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例如要做好资金预测和计划,成本预测和计划,效益预测和计划,税负预测和计划;制订适合本企业的齐备周全的规章制度、定额标准、管理办法等。

第8篇

一、民营企业的税负现状及其影响

我国民营企业最近几年的税负总体是偏高的(杨天宇,2003),近三年(1999—2001)销售额、纳税额、交费额和税后净利润等4个指标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4.02%、24.65%、22.74%和19.50%,都超过了两位数,但税后净利润的增长却很小。24.65%的纳税平均增长率远高于19.50%的利润增长率。民营企业的高税负所带来的直接结果是偷逃税问题。有关学者对2000年的“地下经济”、“隐性经济”案例研究中,估计当年我国民营企业偷逃税总额将达到1260~1890亿元,相当于当年政府收入的10%~16%,这个数字是很惊人的。除了纳税因素外,民营企业交纳的费用也增长迅速,达到了22.74%。这两方面的因素助长了民营企业的寻租行为以及政府部门或其官员的设租行为,从而阻碍了经济的正常运转,并将进一步影响下面所讨论的税收筹划问题。

二、关于税收筹划的基本问题

1.真正理解税收筹划

盖地认为,税收筹划是纳税人依据所涉及到的现行税法,在遵守税法、尊重税法的前提下,运用纳税人的权利,根据税法中的‘允许’与‘不允许’、‘应该’与‘不应该’以及‘非不允许’与‘非不应该’的项目、内容等,进行旨在减轻税负的谋划和对策。并认为纳税筹划的基本实质是节税。而宋献中、沈肇章则认为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为实现自身价值最大化和使其合法权利得到充分的享受和行使,在既定的税收环境下,对多种纳税方案进行优化选择的一种理财活动。本文倾向于后者,即从企业的整体利益来把握,将税收筹划视为一种理财行为。在这里,关于税收筹划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看待节税与避税。节税强调在税收政策的指导下,对纳税方案的优化选择。而避税在实践中,主要指纳税人违背国家的课税意图,利用税法上的漏洞和含糊之处,曲解税法,规避纳税义务。从理论上说,二者的区别似乎很明显,一般人都会对避税持批判态度,上述两种有关税收筹划的解释也都将避税排除在外,但在实践中,要完全区分二者往往很困难。

2.税收筹划的理论依据

税收是国家实现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手段(替代效应、收入效应),但能否起到预期的效果,还要看国家的政策信息是否能准确地传递并影响其行为。税收筹划正是纳税人主动地接受信息并能动地加以调整运用的过程。因此,税收效应和税收调控理论是税收筹划的理论依据,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税收筹划都是纳税人合法权益的体现,是对国家宏观调控的积极回应。同时,税收调控的范围和手段也基本上界定了税收筹划的区域及其可能性。

3.关于避税问题的逆向思维

无论是节税还是避税,其过程都是一个企业与政府税务部门博弈的过程。当作为规则制定者的政府部门选择了一个有缺陷的规则时,作为理性经济人的企业必会选择趁虚而入的对策(避税),这也是它的最优决策。当企业做出这一行动时,政府则应及时调整并完善规则,并最终形成纳税均衡。因此,一项避税行为最终引发了规则的完善、课税目的的实现以及国家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如果避税未能带来上述效应,那么,我们就应该关注一下政府的涉税行为,是因为成本高还是没有履行应负的职责?

三、民营企业税收筹划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从产权方面分析,民营企业具有产权清晰、没有人问题或链简洁的相对优势。因此,按照委托理论,民营企业应有较大的动力去追求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对于能够实现这一目标的税收筹划当然也应当有足够的重视。然而,从实践中来看,民营企业税收筹划意识还是比较淡薄,重视程度不够。这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1.民营企业中,存在大量的中小型企业(调查显示,资产规模与销售规模都在1000万元以下的占70%以上),企业内部相关财税人员的素质偏低,难以进行有效的税收筹资,而税务市场不完善,一般的财税人员没有或不能履行税收筹划功能。据2003年对珠三角民营企业的问卷调查,代表最高财务水平的财务经理来看,其学业虽比以往有所提高,但仍有近35%的比例在中专水平以下,大学水平以上的只占22.08%。进而可以推论,财务经理以下的一般的财务人员的水平显然更需要进一步的提高。

2.民营企业的业主缺乏一定的税收筹划意识。民营企业的税收筹划应主要来自企业业主的有效安排。而目前众多的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缺乏规范性,税费偏高,管理较乱的现象还比较严重,导致一些企业转而寻租。相对于税收筹划,“拉关系”带来的好处要简单的多,快的多。这也从一个方面解释了为什么有产权优势的民企却不能很好地利用税收筹划。

部分民营企业对税收筹划缺乏正确的理解,甚至认为税收筹划类似于偷逃税款,一旦查出将受到严惩或破坏了自己的形象,带来以后不必要的麻烦。他们不清楚自己已经或正在发生的机会成本有多大。

3.税费偏高还是民营企业偷逃税款的重要动因,而偷逃税也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税收筹划的重要性。对于“企业不按规定作账的原因”这一调查项目,有26.48%的企业认为是增值税负太重,有28.57%的企业认为是所得税负太重,有18.38%的企业认为是为了避免摊派和收费,这三者之和达到了73.43%。结合偷逃税款与“不按规定作账”的紧密关系,我们很容易看出高税负与偷逃税的因果关系以及因此导致轻视税收筹划的可能。具体如下表:

调查项目选项企业数百分比

企业不按规定做账的原因是:增值税负太重31726.48%

所得税负太重34228.57%

为了取得银行贷款12410.36%

避免摊派和收费22018.38%

其他19416.21%

4.民营企业的财务公开程度很低。这在一定程度上使企业的税收筹划更易受到外部监管部门的置疑,并可能产生一些歧视性待遇,从而,严重影响了企业管理人员对税收筹划的重视程度。从民营企业的财务公开情况看,其信息披露程度是很差的。如下表所示:

调查项目选项企业数百分比

财务公开程度只对企业老板53935.21%

高级经理层(全部信息)31820.77%

高级经理层(部分相关信息)25816.85%

特定披露对象22014.37%

其他19612.80%

四、民营企业应尽快利用税收筹划,行使自己的合法权益,但应注意以下基本的原则:

1.民营企业一定要按照稳健性的原则进行税收筹划,避免违法现象的发生。民营企业面临着历史遗留的问题,受到“歧视”性的待遇是一个现实问题。同时,外部存在着较大的税制频繁变动的风险,利率变动的风险等等。因此,民营企业应及时获取税收环境信息特别是政府涉税行为的信息,正确谨慎地进行税收筹划,不能有任何侥幸心理。

稳健性还意味着要避免“税收陷阱”带来的税负损失。这一点要求企业及时掌握税法的一些特定要求,进行恰当的会计处理。税务筹划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事前行为,而税收法规、国家政策等很可能在今后的时间发生变化,因此,收益与风险并存。实际上,能否减少“税收陷阱”所带来的损失,仍取决于财税人员的业务水平。众多中小型民营企业也正是缺乏业务水平较高的人员,从而面临着税收筹划的“瓶颈”。

2.民营企业,特别是广大中小型企业,一定要把握成本-效益原则,并且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整体考虑。好的税收筹划方法也不一定对每个企业都适合。一种税额的减少有可能伴随着另一种税额的增加。在筹划税收方案时,不能一味地考虑税收成本的降低,而忽略因该筹划方案的实施引发的其他费用的增加或收入的减少,必须综合筹划。

3.纳税筹划服务于财务决策的原则。事实上,纳税筹划是财务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在筹资中可通过恰当地选择筹资渠道及还本付息方法等来达到节税的目的,而筹资决策就是财务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纳税筹划要求上至企业领导,下至一般的财务工作者,在决策时不可忽视筹资、投资和分配过程中的纳税问题。例如,个别上市公司在发放现金股利时,未考虑纳税问题,结果是将现金股利发给众多分散的股东后,又替股东交了一笔税金,实在是冤枉。另外,企业应充分利用财务决策常用的方法和手段,如定量和定性分析等,以提高税收筹划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第9篇

郭丽萍,某公司财务总监,从事企业财务工作十五年,先后在外企、私企、合资等不同性质的企业工作过。

政策多变 企业难辨

谈到近期出台的《关于2010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郭丽萍对其中的税制改革部分表现得漠不关心。“改就改吧,我们能怎么样?国家出台过太多相关的企业税制改革政策,但很多时候,今天这个政策出台,明天那个政策取消,搞得我们焦头烂额。最可气的是,取消了的文件从来不及时在官网公布。难道国家觉得政策不合适,直接拿掉就完事了吗?有没有为企业考虑?”这个已年过四十的老财务颇有点“愤青”劲儿。

郭丽萍对2009年国家缴税运动印象深刻。2009年6月,国家税务总局下达了“全国必保完成1000亿元的稽查任务”,这是国家税务总局首次下达具体数字的稽查任务。1000亿元,这是个什么概念?据记者了解,2008年全国税务稽查机关共查补收入513.6亿元,而1000亿元的任务量要比2008年至少多出1倍。

当时,国家出台的税收自查政策一个接着一个,要求企业自查少缴和漏缴的税费。“在当时国内经济持续不景气的环境下,这样的稽查任务无疑加大了企业的税负。结果呢?税务部门税收任务圆满完成,但企业呢?有多少家相继倒闭了?”郭丽萍很是愤愤不平,“税务部门有这股子精神头,完全可以先整整内部的风气,提高提高工作效率。你可以随便找个会计问问,哪个没有受过税务的侮辱谩骂?哪个没有经历过在玻璃窗外排着长长的队伍等着交税,而里边的税务工作人员却谈笑风生,慢条斯理?有时候,下班时间还没到,人家就收工打烊了,谁管你排了多长时间的队?今天没报上,明天接着来!”

缴税容易 退税难

泄愤归泄愤,但郭丽萍所谈及的税务部门懒散的工作作风、低下的工作效率,的确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工作进程,甚至是企业的生死。

2007年,郭丽萍在一家以出口钢铁制品为主的民营企业工作。那公司由几兄弟合资成立,利润虽然微薄,但因为有11%的出口退税,企业的日子还算过得去。

虽说是11%的退税额,当然,企业一般都不可能全部拿到手,而且需要足够的耐心等待。“退税是好,但是不好退。”据郭丽萍讲,即使所有的退税手续都已完备,资料都已经提交,没有个一年半载,根本别想退回来。这样的效率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现金流,企业有单不能接、不敢接,出口业务无法正常运转。因此,企业不得不经常私下到税务部门走动走动,希望他们能加快点速度。

2007年7月1日,国家开始执行新的出口退税政策,其中,出口退税率的调整清单中涉及的主要出口商品有鞋靴类、阀门龙头及泵机械产品、服装、钢铁制品、皮革及箱包制品、杂项制品、塑料及其制品、家具等,退税率下调幅度为2~8个百分点。郭丽萍所在的企业,能享受的出口退税率由原先的11%下调至5%,若以出口额1000万美元为计(折合人民币是7000万元),企业将损失400多万元人民币。

第10篇

一、中国民营企业的挑战与愿景

中国民营企业管理当前面对的突出挑战有三类:

市场挑战:十以来,行业和市场正在随着系列改革而变得几家欢喜几家愁。对于本身走市场化路线的企业而言可能是利好消息,对权力、政策等寻租的企业和投机性企业而言无疑是非常悲观的。市场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革和白热化竞争,在微利和同质化竞争中,中国的民营企业如何管理以应对市场竞争?

人员挑战:第一代民营企业家面临着选择接班人的问题,也面临着团队年轻化难以管理的问题,面临着股东与职业经理人的难题。如何安排接班人计划?如何管理职业团队?

资本挑战:从广义的资本定义上讲,无论是投资入股,合资合作,并购重组,还是上市、债权或股权融资,都成为企业追求发展的一把双刃剑,做的好就能让企业或老板上一个新的台阶,做的不好可能是把辛辛苦苦几十年打拼的事业全部葬送。对于国有企业也一样,过去的提法叫“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现在叫“国有资本管理”,从资产到资本就是从花钱到赚钱的转变,那么如何管理资本运作?

任何度过初创期的民营企业都有一个愿景:如何将公司做大做强而不是做大做垮?

站在这个愿景的时点,我们不禁要问:靠的是什么? 是过去几年的财务报表数字好看吗?是有一帮跟自己创业的团队吗?是服务或技术优势吗?是政府或金融机构对公司的支持吗?是公司现金充裕吗?是公司资产庞大吗?是有了一个或几个好的项目吗?是公司的商业模式独特吗?是公司不断投入的学习和培训吗?

答案是:是,也不是!

上面的每一项都可能成为不同行业的公司参与市场竞争的优势,然而纵观世界500强发展史,企业都是基于实业+资本的发展战略以及管理的系统优势获得长足的发展和长远的成功,过去不等于将来,短期利益不等于长期利益,做了不等于做好。部门优势或财务指标等部分优势都不代表整体的优势,今天的优势有可能成为明天的劣势,部门的“专业”意见可能会将公司带入深渊….

二、价值管理―迎接挑战实现愿景的有效管理方式

如何有效面对挑战,持续强大,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观点和学说,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打造核心竞争力,团队建设,数字管理,差异化,商业模式以及各种市场营销、人力资源、供应链管理、生产管理等管理技巧。

就企业价值来说,角度不同,结果也不同,有从审计、评估角度谈企业价值的,有从企业管理角度谈企业价值的,有从投资人角度谈企业价值的,有从市场、财务等角度谈企业价值的。主流理论认为价值管理追求的目标是实现股东价值的最大化。

笔者认为价值管理首先是从企业经营者角度看待企业价值,而后才是股东价值,这样企业价值会自动传递到股东价值,股东才能得到持续的投资价值。基于价值管理的系统优势才是公司价值的保证和根本,这里的价值管理的基础就是系统,以广角镜思维全视角地看待企业的问题,不能是望远镜思维的点对点解决问题。价值管理的核心是以企业和/或股东价值为导向的方案,制度和决策。

对于广大的民营企业家来说,实施价值管理更的第一步是优先选择公司价值,大股东利益,还是全体股东价值的问题,抑或在哪些问题上如何进行价值倾斜,其次才是立足现状建立价值管理系统的问题,否则价值管理的核心无法贯彻到落地实施当中去。当然,非上市民营公司大多被企业家实际控制并经营,价值管理会更多偏好企业价值;对于上市公司或投资人倾向股东财务表现的民营企业,更多的目标被股东价值优先所包围。

三、价值管理的核心要素

不能衡量就无法管理!到目前为止,在价值管理体系中,形成了经济增加值(EVA)、市场增加值(MVA)、折现现金流量(DCF)、托宾q值、价值派(piemodel)等价值管理模型与模式。这些财务标准或多或少带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MVA法,对非上市企业无法评估资本市场价值;比如托宾q值,从市场角度界定的过去的企业价值与企业的真实内在价值大量不对等,而且衡量市场价值与资产重置成本相对比较主观;又如各种财务模型,实际上带有一定的假设且大部分要求数据较多,模型的导出过程又比较复杂,对大多数的民营企业并不适用。所以,企业价值不是数字化的财务价值,主观的市场价值,抑或是按收益法或成本法评估出来的价值,而是多种要素综合的衡量标准。

笔者认为,对企业管理而言,这些价值管理模型仅仅是财务评价标准,并没有解决一个核心问题:如何在管理实践中判断并实现价值管理,也就是说,这些价值模型无法指导价值管理落地实施。笔者根据实践经验,对价值管理体系的四项核心要素进行扼要阐述如下:

(一)数字管理

数字最简单、直观、有力,是国际化语言,因此价值表现的衡量因素离不开数字,但数字管理不等于价值管理,而且过分注重数字就会陷入数字陷阱。报表控制属于事后控制,而且财务管理无法表现报表外资源。所以,企业管理者都要有价值管理系统要求的财务意识和知识,用数字管理渗透到日常运营管理中去。对于企业高层来说,运用数字管理的要义在于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对于企业中层来说,数字管理主要是进行财务信息的提取、分析、跟踪与考核。

对大多数民营企业来说,运用数字管理忌讳采用较多的复杂管理,比如对房产的投资,通常的房产投资内部收益率公式为:累计总收益/累计总投入=月租金×投资期内的累计出租月数/(按揭首期房款+保险费+契税+大修基金+家具等其他投入+累计按揭款+累计物业管理费),但里面的数据很多要靠估算而导致数据不可靠之外,还浪费了大量精力。所以我们就采用一个相对简单而通行的测算方法:如果该物业的年收益×15年=房产购买价,则认为该物业物有所值。

笔者经过实践总结,具体来说,民营企业可采用的数字管理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资本管理

资本管理需要解决:钱从哪儿来的融资问题,钱到哪儿去投资问题,回报多少的投融资管理问题。作为股东首先应考虑的自身价值就是资本管理价值。这些价值无一例外都与数字相关,以价值驱动为目标的财务数字主要有:

A:净资产收益率(ROE=净利润/净资产),反映的是被投资企业的赚钱能力和运营水平,这也是最常用的数字之一;一个公司长期保持20%以上的ROE是不可能的,能长期保持在15%已经很好了。

B:投资报酬率(ROI)=利润或年均利润/投资总额×100%。反映了投资的获利能力,一般是用于特定年份的回报衡量,以及短期项目的投资决策,因为该指标并不反映整体或长期利益,而且职业经理人会因为该指标的绩效评价而做出短视的决策和行为,排斥具有战略意义或长期投资的项目;

C:经济增加值(EVA)=息前税后净营业利润(NOPAT)-调整后的资本成本*资本成本率(WACC)。

对于EVA,彼得.德鲁克曾经说过:“你一定要赚到超过资本成本的钱才算有利润”。这里面对NOPAT和资本成本的调整主要是尽可能恢复企业实际经营真实财务面貌,然后对资本利用效果进行数字评价。

EVA既可以反映职业经理人总体经营情况,也适用于绩效、股权激励等方面。

D:对于上市企业还多用市净率(P/B=每股市价/每股净资产); 市盈率(P/E=每股市价/每股收益);市场增加值(MVA=公司市值-累计资本投入)等指标。

数字之间也会有冲突,比如股东都想追求高ROI,但有时ROE与ROI并不一致,此时追求高投资回报(ROI)的同时要关注ROE,否则累积多年的利润有可能一瞬间就不见了,减少风险的办法就是既看ROI又看ROE。假设有多个项目选择投资一个,就是在高ROE项目中选择高ROI的项目。ROE较高时需要另外关注负债结构,看企业是否为超额负债经营。一般来说资产负债率超过60%,为经营风险较高,超过80%为经营风险过高。

2、资产管理

资产管理的数字管理需要解决资产利用效率的问题。笔者接触的不少民营企业有资产情节,即企业资产越大越好越有安全感,或者银行越容易给较高的额度贷款。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笔者观察到这些盲目追求资产绝对数额的企业往往各项利润指标都很低,认真梳理资产后就会发现,或多或少存在着资产效能低下的问题,比如大量承兑汇票留在手中而对外支付现金,应收账款管理不善以致呆账、坏账,为评估品牌价值或对外申请各种证书而知识产权账面价值虚高,库存大量积压,预付账款庞大造成资产和现金利用率低,部分固定资产闲置很久而不能得到充分利用……

资产管理的数字管理指标主要有以下几种:

A: 资产净利润率=净利润/总资产

B: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总资产平均余额;以及延伸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等指标

对资产使用效率的分析和改善需要数字管理配合程序管理、效能管理与风险管理进行。

3、人力资源管理

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一直在讲人员的选育用留,即HR管理技术和流程,事实上人力资源管理也离不开数字管理。比如人力资源管理中最需要让老板知道的是:公司的流程及岗位平台是否已经搭建完成并能有效对人才选育用留,员工的薪酬是否匹配绩效管理的目标,绩效管理是否能够充分发挥作用,人力资源政策和执行是否能跟得上企业发展。

这些问题的答案往往不是靠主观性的“好坏优劣”来表达的,最具有说服力和看得见的效果的就是数字。比如营销总监的营业收入与营业利润等同比、环比升降比例是否在预设的绩效目标之内,接下来如何改进,达到考核期限时应如何根据绩效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奖惩;又比如对财务总监的考核指标之一是EVA,那么财务总监就会想办法降低成本,提高收益,配比资金投融资,降低税收,这样财务总监就必须深入业务之中打通流程瓶颈,既要提高收入,又要降低成本,控制风险和预算;既要对日常经营负责,又要对投融资及其管理负责。

4、财税管理

对于财税管理,最重要的几个数字就是资产额,负债额,纳税额,营业额,利润额,净现金流量。这些数字很多时候不成比例,比如有资产收入少,有收入没利润,有利润没现金,有现金没利润,收入少税负高等等。当然这跟行业有一定关系,比如制造业是先投入再收入,预收费服务行业是先收费后服务,餐饮行业是现金充裕而利润被房东大量分取。

在笔者看来,企业的财税管理不单单是财税部门的事情,而是全公司的事情,不仅仅要进行制度和表格的完善优化来达到高效流程,又要搜取充分必要信息进行数字提取,分析工作,而后应用于企业决策和日常管理改善。

财务和税务是相联系又有很大差异的两门学科,很多民企让会计管理税务,业务简单还可以,稍微复杂一点需要税收筹划时,财务经理就不能胜任了。有些公司财务经理隶属于税务总监,有些公司是税务经理隶属于财务总监,不管谁进行管理,都要将财税体系打通,对日常各部门业务进行科学有效的财税管理以达到既有效能又能管控风险的结果。

5、产供销管理

产供销管理可能是与数字打交道最多的部门,“产”指制造业的生产或服务业的服务,“供”指产品或服务供应商,“销”指产品或服务的销售。从数字管理上讲,销售是起点,产与供是过程。数字管理的重点是:主营业务成本管理,费用管理,产供销数字绩效考核,客户与市场数字分析,供应商分类考核等。

6、合同管理

很多民营企业倒闭是应付账款过多导致的,合同管理的数字管理在于要根据合同的约定,将应付账款时间按照合同进行档案整理,同时对后续数月的现金支出进行配比滚动预算,以免造成入不敷出而导致过大债务压力,当然对于业务部门要求的合同谈判和合同审核也是纳入到合同管理之中的。这样合同管理的数字管理一般是滚动更新当期及后期的应收账款,应付账款,营业外收支,对应的现金净流量等预算,控制,分析与决策。涉及的部门一般有财务部,法务部(合同管理部),销售部,采购部等部门。

笔者接触的企业大多之前接受了错误的合同管理模式,以为有个合同管理软件系统或ERP软件系统就把合同管理做好了,事实却截然相反,合同管理没做好的企业借助于管理软件会更加做不好,合同管理是多部门交叉的事情,而非某一个部门的事情,企业管理没做到位指望软件解决管理问题是不现实的。

(二)程序管理

管理的重点是各部门人的管理,管理的难点在部门之间的管理,互相扯皮是最管理最难的地方。所以横向的岗位职责固定岗位,纵向的流程打通部门壁垒,两者靠制度,表格的工具结合起来,以有效的绩效管理为手段,进行有效的程序管理。只有过程控制好,才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我们所说的结果导向实际是以程序管理为必要控制手段的。

程序管理的难点其实对于价值管理来说将会迎刃而解,如果说矛盾的各方各自站在自己立场角度而发生争执的话,则价值管理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绑在一起,形成企业价值利益链条上的共同体,则企业通过一个个的利益共同体形成了企业牢不可破的价值管理。实施价值管理的程序管理难点在于用财务、税务、法律与管理的工具和内核作用于部门交叉的每个点以达到整体改善的目的。然而,笔者已经提炼出“四位一体”整体解决方案以达到这个目的。

(三)效能管理

从管理学角度而言,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在《有效的主管》一书中简明扼要地指出: “效率是‘以正确的方式做事’(即战术),而效能则是“做正确的事(即战略)”。

从经济角度,效率(efficiency)指单位时间内的工作量和投入量,而效能(effectiveness)是效率与效果的统一,既重质,又重量,有人总结为效能=效率*目标。

效能管理要求企业管理者在提出方案及进行决策时,从战略、战术、结果、投入与产出等各个角度进行平衡。

举例来讲,比如将要开发一款产品,在开发的前期,需要与市场部一道评估产品价值点,市场容量,客户接受度,预计的实验产品及批量产品的成本及定价,并确定关键技术是否已被解决,开发周期及结果;开发的过程中,需要就开发前期的预算和目标进行财税控制,绩效管理及市场动态管理,以确定开发按部就班地进行;开发末期要在内部与市场中进行产品及定价测试,与销售部门绩效相联系,以使收益尽量与预算、绩效相匹配。

又比如,公司要对上游某企业进行纵向并购,前期就要对并购战略及预期投入进行分析并与被收购方进行充分交流,中期要对被收购企业进行财税、法律与经营的尽职调查,安排交易方案,确认预期盈利的必备条件与人员计划,后期进行交割前要对并购后整合事项进行预先安排,以确认交割后能够完成整合达到预先设定的并购战略。

(四)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作为企业价值衡量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企业运营的效能与企业运营的风险共同构成了价值管理需要特别衡量的因素。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税务风险,法律风险,政策风险,金融风险等共同构成了企业风险。然而,我们可以对财税风险,法律风险以及经营风险进行识别、衡量、分析与评价,确认风险的保留,规避,转移。当然这里的风险管理的前提条件是确认企业决策层的经营意识和战略是风险偏好型还是风险规避型。对于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风险管理方式。

目前所流行的全面风险管理,实际上靠某一个部门是不能完成的,与绩效管理等管理手段一样是企业从上到下全员的事,全面风险管理必须使用必要的法律技能,财税技能与管理技能进行科学而专业的风险评估。当然,在大多数民营企业家眼里,处处都是风险显然无法经营,投资就是冒险,然而我们必须要知道的是,关键风险必须可控,而且企业价值管理中的关键风险必须予以管理,否则企业效能及其他价值将会受到重大影响。

四、结束语

企业有制度和流程还远远不够,关键是有效的系统化制度和流程;公司能聘请优秀人才还远远不够,关键是建设一个能让人才操作的优秀的管理平台,毕竟大部分人是企业平台的“操作手”而非“建设者”。管理和商业没有完美无瑕的,只有最接近企业目标的有效管理路径。问题和形势发生变化,管理也应当顺应而变,管理也在管理人的风险偏好与风险规避之间游走,管理中存在问题很正常,不断地以广角镜思维解决问题就会逐步趋近目标,如果以点对点的望远镜思维或孤立地看待问题很可能会导致解决一个问题又冒出来N个问题。

当管理者希望推动一项变革时,无论是建立一套新的价值管理系统还是修正现有的管理体系,最好在局部进行测试后再推广,这样不但能让参与各方在前期充分磨合不断调整方案和期望,而且使企业的变革成本最小化,毕竟大部分非患重症的企业是不能接受外科手术式的代价或不可控制的结果。

另外,笔者所接触的太多民营企业在错误的学习上走的太远,接受了大量形而上的培训,激励类的,灵修类的,营销技术类的,以及各种工商管理研修培训等,然而太多实践证明了大多这种培训仅仅是短期有效或回到公司便无法落地,问题还在那里,现实与理想不断博弈的场景不断上演,然而却支付了不菲的成本。同样,谈企业培训或学习本身是否有益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学错比不学更可怕,把错的事情做的很好简直就是灾难,只有把企业的针对式培训和绩效管理结合起来去解决实际问题才能从结果看清楚培训是否有益。那些空洞的,概念性或宏观性的培训只适合于基本理念、概念还不到位的部分中小民营企业经营者。新型管理咨询则能够通过外部诊断-方案-培训-效能的过程为企业打造一套价值管理柔性平台。

作者简介:李涵:执业律师,英国威尔士大学MBA,国际会计师AAIA,注册税务师,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客座教授。

李涵已为多家国内、外企业提供法律与管理服务10年,拥有丰富的企业法律与管理实务经验。李涵具有良好的商业背景,能将资本运作、企业管理、财税与法律相结合,从而为国内外企业提供高附加值的综合性专业法律与管理咨询服务。

第11篇

摘 要 在现代化的民用企业当中,面临着比较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而很好的针对目前的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是全面的解决问题的关键点所在。文章将针对这一方面的内容展开论述,详细的分析了现代民营企业当中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问题,并且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力求为相关工作的进步,做出积极的贡献。

关键词 民营企业 会计信息 信息失真 研究

就目前阶段而言,我国的民营企业当中,存在许多问题急需要进行解决,其中最为重点的一个环节,就是生产的经营以及财务管理等方面,尤其是针对会计信息的质量管理,急需要进行加强和改进。

一、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问题

全面的针对我国民营企业当中会计信息失真的实际表现进行细致的研究,是开展一系列工作的基础性环节,也是一个重点的工作步骤。主要的来讲,其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实收的资本缺乏真实性。实收的资本,其可以说是各大企业生存以及发展的物质基础所在,而在成立之时,还需要有一定数量的自由资本。所以,在实践的工作当中,一些资金不足的民营者,为了得到许可证,在事前进行多方面资金的筹集,但是经过验证的报告并且完成了工商注册等一系列的工作之后,部分企业甚至会成为一个空壳,一系列的抽逃资金的行为,导致了困难和问题的发生,同时也导致民营企业当中实收的资本和其具体的经营情况有着严重的不符。

(2)原始凭证缺乏真实性。由于现阶段政府的一系列的宏观调控的政策,再加上有关部门的执法监督和处罚力度等不够,导致部分的民营企业法制的观念淡薄,一系列的开虚假发票、伪造或者是篡改原始凭证的行为可谓是经常发生,导致了一些问题的存在,同时,作废发票入账或者是使用白条等情况,也是时有发生,针对这一点问题,还需要进行有效的解决。

(3)经济业务等记录缺乏应有的真实性。这一点问题,也是现阶段的主要难点之一。针对会计的记录信息,是企业内部实际的发生的能够以货币来进行计量的经济业务事项的一种真实并且全面的反映,但是,在现今有许多的民营企业远远没有做到这一点,部分企业当中其产品或者是商品等,已经销售完毕,但是在其会计记录信息当中,却没有真实的针对销售的收入以及应收账款等进行统计和增加,部分民营企业当中针对业务的记录缺乏真实性,记录或者是发票等都有所缺乏,没有原始的凭证、付款的凭据以及收款记录等等,随意记账或者是账目混乱等情况时有发生,严重的影响了具体的工作进行。

二、解决的对策研究

根据上文的详细阐述和分析,可以对现阶段工作当中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问题和存在的难点,有着细致的掌握和全面的了解。接下来,将针对具体的改进对策以及方案措施等,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力求为相关工作的进步,做出积极的贡献,并且也为了更好的加强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做出积极的贡献。

(1)建立起健全的民营企业会计法律规定。这一点工作可以说是全面的加强工作并且改进存在的问题的重点环节,会计法律法规,是逐步的规范民营企业行为并且提升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保障。虽然说在现今的民营企业当中,其已经是逐渐的成为了我国国民经济以技术社会发展道路之上的主角,但是,由于一系列的会计法律的信息以及法律规定等,和现阶段的民营企业还是存在有许多的不符合的部分,所以,导致其在执行等方面,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困难,并且最终也是导致了民营企业的行为随意性、缺乏应有的规范和管理,在一定程度之上影响了我国现阶段的民营企业的发展。所以,为了更好的提升民营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很好的顺应时代的发展以及经济发展的趋势,还需要针对会计法律法规进行完善,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条例对其行为进行规范,同时,逐步的确立起一套完善的、健全的统一化的政策规定,为保证民营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做出积极的贡献。

(2)强化政府监督的职能。政府在相关工作当中,需要很好的发挥自身的领导作用,并且将社会的监督作用发挥至最大,国家针对会计法的相关固定,也需要进行大力的宣传,以此为基础,为民营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针对执法的力度不断加大,并且有效的监督各个民营企业的经济行为,对各大企业实行完善的会计制度,将工作的重点真正意义上落实到每一个工作的细节当中,例如财政局、国家税务局、统计局等相关机构实行横向联网比对企业上报数据或共用一套数据,防止企业报告虚假财务数据或低报税收高报利润获取财政补助,严格的追究违反规定企业的法律责任,进而使得所有的企业都可以提升法制的意识和观念,对国家的有关制度引起足够程度的重视。而有关国家税务部门,则需要按照国家的规定,加强针对民用企业的监督和指导,引导其合法的进行经营,对其不合乎规范的行为要进行严格的管理,并且针对会计师事务所以及审计师事务所等进行必要的调整和规范,以此为基础,为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铺平道路。

(3)建立起健全并且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以及内部审计的制度。这一点内容,也是逐步的加强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环节所在。企业内部的会计控制制度,是逐步的加强企业控制以及管理的基础性工作环节所在,同时,在现阶段的民营企业当中,首先的一点就是需要针对自身内部的会计控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了解,并且围绕着这一中心基本点,提升会计信息的质量,保护财产的安全,并且严格的按照法律规定来进行经营活动,明确内部控制的基本目的和意义所在,遵循其中基本的会计原则,并且针对系统的控制、信息的控制、风险的管理以及内部电子信息等方式,进行严格的规范,纳入必要的制度化的管理模式,保持其应用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提升队伍的素质和专业的技能,以此为基础,提升会计信息的质量,为工作的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12篇

一、奖项设置

1、民营经济发展先进县(市、区)(3个)

2、民营企业纳税100强

3、全民创业标兵(40名)

二、考核办法

(一)民营经济发展先进县(市、区)

1、考核对象:各县(市、区)。

2、考核指标:企业增加值、营业收入、上交税收、民营经济工作、招商引资、争创品牌。

3、计分办法:

(1)基本分:100分。

A、企业增加值(10分)。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计8分,未完成的按完成比例计分;超目标任务比例最高的计2分,其余按比例计分。

B、营业收入(10分)。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计8分,未完成的按完成比例计分;超目标任务比例最高的计2分,其余按比例计分。

C、上交税收(70分)。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计60分,未完成的按完成比例计分;超目标任务比例最高的计10分,其余按比例计分。

D、民营经济工作(10分)。县(市、区)政府出台了推进全民创业、加快民营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文件;县(市、区)财政设立了中小企业或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有独立的县(市、区)、乡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并配齐配强工作人员,工作职能明确;主管部门的工作经费有保障;成立了全民创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局,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充分履行职能;设立由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局主管的信用担保机构,有注册资本并开展信贷担保业务;民营经济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考核内容,并对乡镇(街道)进行考核。

(2)附加分:①招商引资:当年招商引资单个项目实际到位资金1—5亿元(外资1000—5000万美元)的加1分,5—10亿元(外资5000万—1亿美元)的加3分,10亿元(外资1亿美元)以上加5分。靖安县、铜鼓县5000万—1亿元(外资500—1000万美元)的加0.5分,1亿元(外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加分标准同上。以上项目历年加过分的不重复计算。②争创品牌:当年获得国家驰名商标、中国名牌称号,每个加4分,续认国家驰名商标、中国名牌称号,每个加2分;获得省著名商标、省名牌产品称号,每个加1分,续认省著名商标、省名牌产品称号,每个加0.5分。

4、考核结果:基本分加附加分得分前3名为民营经济发展先进县(市、区)。

(二)民营企业纳税100强

1、考核对象:全市所有民营企业。

2、评选办法:按当年纳税额(含优惠返还)从高到低取前100名为民营企业纳税100强。

(三)全民创业标兵(40名,其中客商创业标兵和本土创业标兵各20名)

1、考核对象:凡在*春市范围内投资创办且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民营企业董事长或总经理。

2、参评条件:

(1)所在企业当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

(2)所在企业当年上交税金(含优惠返还)200万元以上。

(3)所在企业安排就业人员200人以上。

(4)所在企业依法经营,诚信经营,无偷漏税行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无拖欠职工工资现象;无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合理使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无严重污染现象;积极回报社会,在扶贫济困、资助社会公益事业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企业及企业负责人在社会上有良好声誉。

3、评选办法:由县(市、区)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推荐,择优选定客商创业标兵和本土创业标兵各20名。

三、考评程序

1、各县(市、区)政府在次年1月10日之前将各项考核数据和材料报市民营企业局。

2、基本分以市民企、统计、税务等部门核定的数据和情况进行评分;加分项目由市民营企业局会同有关部门人员考核认定。

3、市民营企业局按照考核标准进行考评,考评结果报市政府审定。

四、奖励办法

(一)对评为民营经济发展先进县(市、区)的给予表彰奖励,并发给奖牌。具体奖励标准为:第一名奖6万元、第二名奖5万元、第三名奖4万元。

(二)对评为民营企业纳税100强、全民创业标兵的,发给奖牌或荣誉证书予以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