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中语文技巧方法

高中语文技巧方法

时间:2023-08-24 17:17:0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语文技巧方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中语文技巧方法

第1篇

关键词:语文课;课堂教学;听课方法;技巧

要想学好一门功课,听课是关键。学生成绩的好坏也往往取决于课堂短短的50分钟的听课效率。听课效率高,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对课文的讲解分析,实际是在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在课堂上,老师所讲的内容很多,善于从老师的讲解中抓住要点、重点,这才叫做会听。而老师的提问旨在培养学生的说、读能力,学生在回答思考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再次阅读课文,然后将相关的信息进行整理,表述出来,从而提高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如果能正确、顺畅地表达出来,这无疑是提高了写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在课后的语文学习中无法达到的。真正会学习的人都善于利用课堂50分钟。

我们在知道了听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后,就会想,如何听课才能取得最佳听课效果,提高语文知识和能力呢?

要想听好课,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预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学生感知具体知识材料的第一步。语文的预习,主要是指学习对有关语文知识或短文的阅读和思索。要取得较好的预习效果,就要提出明确的预习目标。

预习目标应该包括课堂上老师要讲授的各方面的内容:读课文、学字词、分析课文结构、归纳中心思想、总结写作特点。

此外,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学会如何听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声音作信息载体,通过朗读、提问、分析等多种教学手段,把有关的知识概念传达给学生;学生则通过对语言信号中的有关信息进行感知、体会、分析、理解达到对知识概念的识记和掌握。可见,听课的过程不仅仅是“听”的过程,还包括听、看、思、写的多种行为能力的运动过程。

听课的目的在于听懂。听懂的关键在于会听。怎样听课才叫会听呢?

1.学会带着问题听课,在听中求解。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的听课一般应达到三种效应。第一是完成对预习内容的再认识,从而达到加深印象、加强理解和增强记忆的效应。第二是完成对预习中存疑内容的释疑,从而达到提高认识、释疑解惑的效应。第三是完成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把握贯通,从而达到感悟、自得的效应。在这三个层次中,释疑解惑的层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孔子说“不愤不启”,孟子说“困于心,恒于虑,而后作”,都是在讲人对解除思维障碍的迫切心理。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既包括学生自身的释疑求解需要,也包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巧妙设疑,调动学生积极思维。这两种因素在教学过程中交替发挥作用,就会在思维训练的过程中使学生提高听课的效率。

2.学会听重点。一堂课为50分钟,但老师讲课的精华只集中在其中的30分钟的讲课内容中,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很多,我们要学会抓住听课的重点。首先是根据课前预习的情况,重点听自己预习时没弄懂的部分,争取通过教师的讲解,把疑难点解决。其次,要抓住教师讲课内容的重点。要善于抓住教师讲课中关键的字、词、句,注意老师如何导入新课,如何小结,抓住老师反复强调的重点内容。

老师曾经也当过学生,他知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同时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他深知什么是关键,在课堂上会反复强调与讲解。老师积多年的教学经验,非常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在什么地方出错和如何避免此类差错。所有这些都是教科书上没有的,只有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解才能领会与掌握。所以对于学生来说,认真听老师讲课是学好语文最关键的一环。

第2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策略

G633.3

虽然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很多高中语文教师过度重视阅读技巧的传授,忽视了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的培养,导致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不强,所以,优化阅读教学策略,不断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成为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的任务。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1.倾向于应试化教学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知识水平的重要途径,而阅读能力的高低也影响到学生审美能力、写作能力的发展,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组织阅读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有效方式。然而,在实践中,学生面临着高考的压力,而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高中语文教师只能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设计教学目标,确定教学方法,从而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1】。另外,由于高考的影响,在阅读教学中,很多高中语文教师侧重于讲解文章中的重难点字词、句式,并且通过灌输式的方式。分析文章段落大意、中心思想,没有适当让学生自主阅读、分析文章,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较低,自主学习能力不强。

2.不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读教学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必要途径,但是,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很多高中语文教师一味强调自身的作用,忽视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导致阅读教学的效率较低【2】。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时,许多高中语文教师直接讲解文章的主旨思想、写作结构和段落大意,并且过多讲解得分技巧,不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分析能力,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较低。

3.阅读范围狭窄

由于高中生的学业压力较大,在教学过程中,很多高中语文教师主要依靠教材,讲解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没有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适当补充阅读素材,导致学生的阅读视野狭窄,阅读兴趣不高。另外,由于作业负担较重,学生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完成作业任务上,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阅读,从而导致学生的阅读范围狭窄、语文知识积累不足。

4.过于依赖于多媒体技术

在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活动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潮流,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一些教师过度依赖于多媒体技术,没有根据具体的教学需求,适当运用多媒体技术,导致教学质量较低。在阅读教学中,很多高中语文教师没有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课件,没有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文章的深层次内涵,忽视了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较低。

二、优化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1.合理制定阅读教学目标

在阅读教学中,一味强调阅读技巧的讲解,不仅会挫伤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而且会制约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所以,在新课改的形势下,高中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创新教育理念,合理制定阅读教学目标,不断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以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3】。高中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合理开展阅读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让学生自主阅读、分析课文内涵,以增强阅读教学的吸引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同时,在日常教学中,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注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根据语文教学的需求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科学选择阅读材料,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2.重视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很多高中语文教师一味强调自身的指导作用,习惯于采用灌输式的模式,讲解重难点字词、语句,分析段落大意、主旨思想,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作用,导致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薄弱、学习积极性较低,所以,在新时期,高中语文教师需要认清师生之间的关系,科学选择教学方法,努力创造轻松、自由的课堂环境,以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4】。例如,在学习《烛之武退秦师》时,高中语文教师可以运用提问的发生,让学生结合课文注释,翻译段落,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高中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有效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积极营建良好的课堂氛围,以引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例如,在学习《雨巷》时,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播放一些舒缓的音乐,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环境中,阅读课文,带领学生深入体会、品味文章的内涵,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3.适当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的不同,会给学生的全面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详细了解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适当补充阅读内容,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5】。例如,在学习《大堰河―我的保姆》时,高中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互联网技术,收集、整理一下艾青的资料,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阅读一下艾青的其他诗歌,以加深学生对作者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

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合理引入多媒体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所以,在实践过程中,高中语文技术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技术,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例如,在学习《荷塘月色》时,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播放相关的图片、视频,让学生直观了解月光下荷塘的优美景象,引导学生充分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以深化学生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总结

总而言之,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传统的阅读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高中语文教学的需求,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根据时展形势,合理制定阅读教学策略,不断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美妮.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与优化策略[J].新西部(理论版),2016,09:169+164.

[2]李玉珠.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优化探析[J].高考(综合版),2015,02:37.

[3]杨薇.对当前优化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分析[J].课外语文,2015,22:61.

第3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 总复习 技巧 探讨

高三学子进入到最后的总复习阶段后,常常面临着许多复习上的苦恼,需要复习的科目多,内容繁复、枯燥,记住后面的知识忘记前面的知识等等一系列问题困扰着他们。所以,在对高中语文进行总复习时,既不可操之过急,又不可无的放矢;既要求教师针对学生有的放矢,又要求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发现规律。

一、树立正确的复习观

1. 老师应该正确对待复习

在高中语文总复习的过程中,有些老师容易将总复习误认为是对过去所授知识的一次集体补充与巩固;也有老师只是简单地将复习的重点划出来,然后让学生们自行去背,去记,缺乏必要的知识延伸;更有些老师还是固守传统,采用平时月考、联考前突击的复习方式。显然,这些都是没有对高中语文总复习有正确观念的外在化表现。事实上,高三总复习不是简单的查漏补缺,也不是对重点的死记硬背,更不是一般考试前的复习所能比拟的。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系统化的复习过程,离不开老师的正确指导。老师应该树立正确的复习观,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语文复习的计划中来,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有序的整理,唤醒并加深学生对三年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对语文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要在给学生们查缺补漏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三年所学的知识,教给他们技巧与方法,更好地提升学生在复习中的信心。

2. 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复习观

对于高中语文的总复习,由于知识总量大,知识内容多,高考压力大等,使得很多高三学生对语文的总复习抱有抗拒心理。有些学生自认为自己的语文基础好,没有必要再进行语文的总复习;有些学生则迫切渴望老师将知识重点给出之后就可以不用再上语文复习课了;还有些学生认为只将自己总结的部分复习重点巩固了就足以应对语文的高考了。这些都是不科学、不合理的复习方法。所以,高三学子在面对语文总复习也要端正态度,树立正确的复习观,紧跟老师制定的学习计划走,这样不仅可以将掌握的知识巩固一遍,同时也是对不熟悉知识的二次学习,方便学生有计划地进行系统化复习。

三、结合实际进行语文总复习

1. 明确复习目标

复习目标的确立是复习计划性的体现,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完成定量的复习内容,但是不可“急功近利”,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目标,第一,要结合教材进行复习。现阶段,高考语文更加注重对教材知识点的考核,结合教材进行复习能在高考中有的放矢,举一反三。第二,结合高考语文题型设置复习目标,这就需要老师多年的教学经验的把握,老师应该选择适合学生可接受难度的题型进行针对性训练,使复习进度能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第三,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确立符合实际的复习目标,根据他们基础的薄弱因材施教,切不可操之过急。

2. 鼓励学生发散思维,用于创新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越来越注重对学生发散思维及创新能力的考核,不要让学生的知识面与复习重点只是停留在课本上,要脱离传统复习思维的牵掣,对于现实生活中的事件要求学生有自己的评价。如高考语文试卷的最后几道题目,基本上涉及当前的社会热点。所以在总复习过程中,也要注重结合时事热点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让他们在考试中能从容解答相似的考题。

三、优化复习方法,总结复习规律

1. 优化复习方法

高中语文总复习是为了学生能更好地应对高考语文的考查,同时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想取得理想的成果,仅靠死记硬背的方法既耗时又耗力,所以需要优化复习方法,老师更应该进行解题技巧的传授而非知识点的讲解。以作文为例,老师应该在复习过程中强调学生在提笔写作之前认真审题;然后打好腹稿,想好作文的具体行文结构,不可盲目动笔,以免写作过程中偏离主题或断篇;再就是确立文章类型,不可写出“四不像”的成品,既不是记叙文,又不是议论文,如果写议论文,就要结合社会实例发表议论,议论内容要张弛有度,如写记叙文,则记叙线索要分明,记叙内容要清楚有序。针对不同的作文类型做针对性的写作方法的传授,则可提高学生在应对作文时的效率,避免仓促应试。

2. 总结复习规律

高三总复习的科目众多,一方面,总结复习规律不仅对语文复习很有成效,对于其他复习科目也大有裨益;另一方面,总结复习规律对于紧张的复习过程是一种很好的舒缓,机器在运转一段时期之后需要调整,检修,学生的总复习也是如此,通过对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复习内容的总结,归纳,可以舒缓高考的压力,使学生从容地面对复习过程中的难点。

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新课程标准的规定与要求下,现阶段的高中语文总复习既不能完全忽略教材知识内容,又不能只注重对课外知识的延伸,这两者要统筹兼顾。只有将上述两者有效配置,双管齐下地进行复习,同时注重对学生复习方法的培养,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才能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与答题能力,从而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在生活中能更好地运用语文知识。

【参考文献】

[1]金亚莉.当前形势下高中语文总复习技巧分析[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3(01).

第4篇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语文 现状 改善措施

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语文是学好其他科目的基础,因此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自学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是语文这一课程的重要目标。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为了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大潮流的人才,我国的高中语文教育必须动摇以前的教学方法,寻求一条更适合学生健康发展的道路,这对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学生的思维在青少年时期最活跃,教师必须抓住这个时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语文及语文教学的阐述

在《新课程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语文的性质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对其性质的阐述关键在于“文”及“工具性”。前者有很多种含义,主要指文字;文章;文学;文化四个含义。后者则主要体现在学会认字、组词、造句,从而顺利的完成文章。当前对待高中语文学科有这样两种倾向:(1)语文教学成为语文考试的附庸;(2)语文教学成为漫无边际的海聊。如今,高中语文所处的境地较为尴尬,语文本应是承载着许多责任的科目,如“文以承载道”“传播思想”“传承文化”等,然而如今却常常作为一个理解其他科目意思的工具,常有理科老师这样说:“学不好语文,就别想弄点其他科目的意思。”因此语文所承载责任的范围被教师有意识的缩小了,这是很严重的问题。面对我们人类细微的内心,语言显得太粗糙了。老子说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有很多内心的细微感受实际上是靠语文的“共鸣”。

二、高中语文教学现状研究

1 “教书”而不是“教学”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这充分说明了“教学”就是教会学生学习。然而由于教师的思想观念还没能及时的跟上社会的发展潮流,导致在实际教学中,将“教书”误认为是“教学”。首先是“教书计划”。教师总是将学校下发的教学计划分为几个单元,然后根据课时的安排,机械的进行时间分配,不顾学生是否能理解在一堂课中完全理解了教学内容,有问题要提出的就占用课余时间,如果没时间问,那么学生就得过且过,不会在下一个课余时间“纠缠”教师。这对学生语文素养的现状、通过哪些途径达到目标,缺乏必要的研究,更谈不上以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原点规划教学了。第二点就是将“建议”当成指导或规定,按部就班地教教材。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教师是按照教参一成不变地实施教学,几乎不存在教师自主安排的教学时间。“语文教学”变成了 “教语文书”,只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把手中的语文书教完就算完成任务了,课程改革只不过是各种会议上讨论的一个话题而已。

2 学生主体地位没有得到重视

一般来说,高中语文的趣味性较强,然而由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导致高中语文的教学课堂死气沉沉,教师的教学态度过于呆板、毫无热情可言。课堂没有愉悦的气氛、师生之间的互动严重脱节、教学内容繁杂而乏味导致学生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这些现象从根本上说主要是由于教师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多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主要以老师讲为主,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很少有参与的机会,导致学生上课都是无精打采的,无法集中精神。

三、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方法探究

1愉悦、和谐的师生关系

传统教学就是一个教师对学生的单向培养过程,教师教,学生学的固定教学方法。以教为中心的课堂氛围的不平等性导致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应把教学看作是一种交往与沟通,在实际教学中应积极与学生相互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耐心倾听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循环渐进的纠正学生的思维错误,并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和体验,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只要教师摆正心态,主动出击,那么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指日可待。这种良好的氛围必然会使学生身心愉悦,增强学习的兴趣,提高综合素质,从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新课改提倡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反对教师进行“填鸭式”教学。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改变观念,大胆放手,让学生自由发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具体的课堂设计方法如下:(1)老师对教学进度进行合理安排;(2)利用课余时间,学生准备与下一堂课有关的内容;(3)学生站到讲台上根据自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及认为可行的教学方式进行课程讲解;(4)讲解过程中,应随时回答老师与下边学生的提问(理解多少,回答多少),老师和学生进行内容记录;(5)课堂结束后,应安排课后习题;(6)老师对当堂课中学生讲解以及提问的内容进行补充说明。

3 教师的发问技巧

发问能够引发他人产生思考的一种方式,也是引导他人做出回答的语言模式。发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刺激学生发挥学习主动性,因此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师都可充分利用这一技巧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汉语的灵活性、趣味性较强,不同的句子可以表达相同的意思,语调、语气不同,表达的效果也不一样。提问的方式直接影响学生对问题的思维和学习的兴趣。

4综合培养学生能力

语文教学重在课堂教学,因为其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探究能力、审美能力的主渠道。然而却不是唯一。新课改强调:语文教学可以将可课堂延伸到课外进行课外欣赏及自主探究。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欣赏、探究美的活动中。并将平时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及技巧运用到实践中去,并从实践中去验证课堂知识。学校应合理安排一定的时间及空间,保证学生有充足的自由安排活动,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总而言之,高中语文教师应不断探索,创新设计,使高中语文教学更加的活泼有生气,在培养学生能力上更有效果,进而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郑晓宇.高中语文教学方法浅析[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2.04:27.

[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1.

[3]田瑞.浅议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方法[J].现代阅读.2011.11:78.

第5篇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语文教学;教学质量

就目前形势分析,虽然针对人教版普通高中标准实验教材的教学水平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从教学实践来看,依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高强度的课业任务淡化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与学习积极性;逐渐加深的高中语文学习内容,灵活多变的语文题型,这让很多学生望而却步;教育教学模式相对比较落后,难以满足新课改形势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的现实需要。结合现有问题与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新途径,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优化高中语文教学。

一、以“生”为本,创新教学,张扬个性

创新的基础是个性,个性的核心是人性,课堂中的人性即是以“生”为本。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摆在教学的主体地位,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高中生的心智还没有成熟,他们还是孩子,因此他们的成长不能以丧失童真为代价。每个学生都是有个性的个体,几十个有个性的个体又组成有共性的班集体。教学过程中,不能只重视集体共性而忽视个性碰撞产生的各种思维火花与活力。教学的动态心理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全过程,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帮助其语文学习思维的发展。

二、精心选择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针对人教版普通高中的标准实验教材的高中语文教学既要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又要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得到语言积累以及语感和思维的发展。语文教学内容要呈现出生活化、多样化的局面,教学方法必须要丰富多样。例如,阅读教学过程首先要呈现出对文本的合理解读,在合理解读文本的前提下,“转为个类”,提炼出与文本体式相适应的阅读态度、阅读方式和阅读技巧。最后通过潜藏式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整合与建构”相应的阅读态度、阅读方式和阅读技巧。

三、注重人文内涵,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由于语文的学科特点,语文选文总与时代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语文学习要突破陈旧狭隘的思想框框,注重其中所包含的文化内含。以鲁迅的杂文为例,其中总有两个层面:既有具体的现实针对性,又有超越具体对象的概括性,不仅思考着现实人生及其出路,而且将这种思考上升到哲学的、人类的层面,把现实人生的痛苦体验升华到对于人自身的存在困境的体验。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其现实意义,更要感受到“超越时空的意义”。提高语文教学的人文内含,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思想的洗涤和精神的升华,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胡映清.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中国校外教育,2012(01).

[2]段志平.新课改下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尝试[J].教学研究,2012(29).

第6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诗词鉴赏;语感;方法

1 高中语文诗词鉴赏教学现状分析

1.1 瞄准考试,目的性过于单一

在现今的全民关注高考的社会趋势下,高中语文的诗词鉴赏越来越偏向于针对高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偏向于注重考试技巧的传授,以便于学生能在考试过程中获得高分。这样在高中语文的诗词鉴赏过程中反而缺少了真正对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只是追求如何去鉴赏诗词和教授学生鉴赏技巧,从而应对考试。这些现象说明了现今高中语文诗词鉴赏的目的过于单一,只是追求学生高考成绩,忽略了学生在诗词鉴赏上能力的培养,

1.2 忽视学生个人的理解

高中语文诗词鉴赏的学习由于有着高考的压力,使得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直接的灌输给学生教师自身对诗词的理解,学生被动的接收这些不属于自身理解的鉴赏信息,机械式的记忆这些教师给出的答案。这样不仅使得学生的学习负担加重,也不利于学生高效学习。我国的诗词中饱含着丰富的情感,这需要学生能够以自身的角度来揣摩诗词中蕴含的情感,如果仅仅是依靠教师的传授,学生只能短暂的记忆一首诗词的鉴赏模板,而不能做到深刻理解,这也是“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的道理所在。

1.3 诗词鉴赏过于模式化

在高中的诗词鉴赏学习中,往往存在着这些现象:学生手拿一本诗词鉴赏参考,在自习课上背诵那些关于诗词鉴赏的答题模式,教师在课堂学习中按类型的给出一些情感相近的诗词,给出固定的模式让学生来练习。这样对诗词学习的机械化的切割破坏了诗词原有的独特魅力,使学生只知道如何去答题,而不能更好的去欣赏这些优美的诗词,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和文学创造积极性。

2 改进高中语文诗词鉴赏的一些方法

2.1 扩大阅读面,鼓励课外诵读

我国的诗词毫不夸张的说的确是浩如烟海,学生在课本中学习了解的诗词仅仅是我国诗词很少的一部分,在诗词鉴赏的学习中如果只依靠对书中诗词的理解而去揣摩一个诗人的风格的话无疑是痴人说梦。有句话说的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来也会吟”,在拥有着大量阅读的基础上才能够更好的把握诗词的情感和脉络,抓住诗词的核心。教师应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面,培养学生阅读诗词的兴趣,引导学生系统的诵读一些著名诗人的主要诗词,教导把握诗词核心的关键方法。经过这样系统的学习,学生就会对这些诗人的风格有比较深刻的理解,还能够培养学生背诵诗词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背诵的热情。此外教师还可以传授学生背诵诗词的一些技巧,营造快乐放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科学愉快的背诗诵词,从而在应对考试时能够胸有成竹,也有利于学生文学素养和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

2.2 改进对诗词的鉴赏环节

好的诗词鉴赏步骤可以让人非常清楚的理解诗词的脉络和内蕴的情感,而坏的诗词鉴赏步骤不仅不能达到鉴赏诗词的目的,还干扰了原本对诗词的理解。高中语文诗词鉴赏教学当今仍然采用的是以教师为主体,以标准模式为答题模板来进行学习,这样的教学方式针对性太强而目的性过窄,只是功利的紧盯高考,关注学生得分,忽视了学生个人鉴赏能力的培养。因此要对高中语文诗词鉴赏的教学环节进行改进,以确保学生能够高质高效的学习诗词鉴赏。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己去理解诗词,然后再对学生理解偏差之处进行指导,使学生能够更深刻的了解诗词的内涵,更好的掌握一些诗词鉴赏的技巧。在教学过程中要抛弃以往的背诵鉴赏模板的教学方式,诗词鉴赏模板削弱了学生对诗词的理解能力,使诗词丧失了原有的韵味,变成了一堆可以用固定模式去分割的数据,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

2.3 组织诗词鉴赏活动,鼓励学生阐述观点

诗词鉴赏不是闭门造车的过程,从古至今在诗词鉴赏时都有着各种各样的诗会来共同探讨对诗词的理解和感受,从而从他人的鉴赏中修正自己鉴赏的不足之处,提升对诗词的鉴赏能力。教师可以利用教学间歇,组织学生进行诗词鉴赏活动,相互交流对诗词的理解,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诗词创作,学生间相互传阅,取长补短,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阐述自己对诗词的观点,不管对错都应予以表扬,然后再对学生观点的不足之处进行指正,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诗词鉴赏,通过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有利于诗词鉴赏能力的提高。

2.4 注重诗词基础知识的学习

在高中诗词鉴赏中不乏这样的例子:对诗词的鉴赏很通畅,但是对于诗词的基础知识却不牢固。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诗词基础知识的学习,只有基础牢固才能够更好的进行诗词鉴赏,不闹出贻笑大方的事情来。基础知识的学习也可以促进学生的诗词创作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中注意对诗词发展脉络的梳理,可以使学生清楚的了解诗词的发展历史,对诗词的创作背景的了解可以使学生更快的抓住作者的情感,有助于学生对诗词鉴赏的准确把握。

3 总结

诗词鉴赏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有着很大的作用,更对于提高学生个人的综合素质有着巨大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恰当的方式,注重学生对诗词的情感的理解,在诗词鉴赏中做到理性与感性的良好结合,引导学生感受诗词中所蕴含的精神,陶冶情操,做积极向上、热爱学习的好学生。

【参考文献】

[1] 齐秀萍.抓住意象,抓住诗词的灵魂――高中语文古诗词意象教学研究[J].新课程(教研版),2012,10(8):63-65.

第7篇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问题教学法 教学应用

随着新课标的推进,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几年来,随着问题式教学法的提出,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问题式教学法被认为是改进课堂教学的一种新型方法,是一种将解决问题作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已被广泛采用。问题式教学法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要求学生思考问题,理解问题,掌握知识。学生通过与教师的互动,完成学习任务。应用问题式教学法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创新能力具有促进作用。

一、高中语文教学现状

高中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了高中语文教学的核心环节,然而现阶段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还存在一系列问题。

1.语文阅读教学训练的重复单一。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已经形成僵化的思维模式,老师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给学生单词,在学生尚不能理解的情况下要求学生记忆,再通过课文教给学生难以理解的句子和背景知识,让学生半懂不懂地理解文章和生词。这种阅读教学模式是非常枯燥而单一的,容易导致学生丧失语文学习兴趣,整个教学模式容易失去弹性和趣味性。

2.忽视学生主体的作用。

长期以来,传统的语文教学都是以教师作为主体,让教师作为整个课堂的主导者掌控课堂,而让学生作为接收者接受教师传递的信息。整个教学模式是单方面的,教师单方面地将知识传递给学生,老师讲,学生听,老师不注重学生学会了多少,学生也没有办法向老师提出疑惑。课堂教学互动性不强,学生没有作为主体,发挥不了自主学习能力和主动性。

3.阅读范围较为狭窄。

在绝大部分高中学校中,学生每天阅读的资料仅仅局限于课本和练习册,教师认为学好了教材就抓住了高考的核心。这种想法并无大错,但若想学好语文,学生的语文阅读范围就必须扩大,包括传统名著、现代小说和其他语文方面的书刊。老师要教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使得学生通过喜欢的书籍提高语文阅读能力,而不是因为自身狭窄的语文知识面而难以学好语文这门课程。

二、问题式教学法的重要性及意义

随着整个社会经济的迅速提高,以信息技术为主体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已经成了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端人才,是整个教育面临的难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改革,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已经拉开帷幕。应运而生的问题式教学法经过实践证明是一种非常优秀的教学方法。这是一种通过创设特定而符合实际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主动应用和学会新知识、新技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问题式教学法是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一个流程实现的,以问题作为整个教学的中心,让教学不仅仅是知识单向的传递过程,更是根据课本知识和学生能力,把整个教学过程问题化,让整个教学通过互动学习方式,让学生学到新的知识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合作,教师仅仅作为问题情境的创设者和解决问题的指导者,不直接解决问题,而是引导学生参与,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快乐。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问题式教学法的设置技巧

1.启发学生质疑,以疑问贯通问题式学习方法的全过程。

高中生一般活泼好动,在心理上更倾向于追求具体的形象事物,因此,要想调动高中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并取得良好的语文教学效果,就必须运用问题式教学法。在应用问题式教学法时,教师需要注意一些情境创设的技巧,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注意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这样才容易被学生理解,学生才更愿意积极参与。例如在《我有一个梦想》一课中,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问题作为课程切入点。比如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自己的梦想是什么?如果自己的角色不仅仅是学生,而是某公司的CEO,甚至是美国总统,自己应当有什么梦想?实际上,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要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热情,让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

2.开展合作学习,以兴趣贯通问题式学习方法全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让学生将自己的成果与人交流和分享。教师在创设相应情境时,可以适当加入要求学生合作完成的环节,从而增强学生之间合作的能力。教师要注重所设置问题的新奇度与难易程度,只有给学生设置一些难易程度适中并且让学生觉得新奇的问题,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愿意自主思考,更容易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四、结语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创设巧妙的问题情境,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要把握一定的设计技巧,同时结合高中生的具体特点教学,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愿每一位高中语文教师都能以严谨与认真态度,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

参考文献:

第8篇

【内容摘要】高中语文诗歌以真挚的情感,精美的语句,巧妙的构思成为文学作品中亮点。诗歌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诗歌更是高中语文中的一个重点、难点,本文旨在分析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如何提高教师素养、创新教学以及如何培养学生诗歌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等方面入手,以下是我教学的经验的总结。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诗歌教学 实践

高中诗歌是一个语言比较凝聚的文学载体,有特殊的文学特征,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难中之难的重点,新课程下的高中语文诗歌教学应该如何开展,是每一个高中语文老师都关注的点,寻求切合实际的方法,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是语文老师应该去探究的,更是每个语文老师教学的任务。教师要有效的引导学生进入美妙的诗歌中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激发学生的审美观、创造性,由此来提升学生文学素养。

一、提升高中语文老师的综合素养

高中语文老师作为诗歌的讲颂者,首先需要掌握诗歌的特征和诗歌鉴赏的技巧与能力,能够精确的掌握新课程下教钢的要求,更要具备良好的文学素养和教师素养,诗歌是古人的智慧的结晶,基本是古人的人生探索的经验总结、个人修养和文学修养融合而来的精美的诗歌,其中的价值不是用金钱所能衡量的。所以老师在给学生讲解诗歌之前,必须先领悟其中的意境,然后加以自己的创新之后在教学。在此过程中也能升华自己,也是提升教师素养的好机会。老师教学水平能力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整体水平,所以,作为高中老师,也必须及时给大脑充电,努力更好的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诗歌中真挚的情感,就像艺术品一样,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使用多元化的方式去启迪学生的理解思维能力,让学生能从语文诗歌中真正的了解到其中的精髓所在,真正的理解到作者的思想和其中的喜怒安乐,当然,老师也要自己多探索好的教学方式,层次分明的给学生讲解其中的难易点,让学生容易掌握诗歌学习的技巧,使其难度降低,让学生真正的爱上诗歌。另外,老师也要及时和现代接轨,能够和学生没有障碍的进行交流,能够在交流中掌握学生的思维视角,对学生学习诗歌会有较大的帮助,这也提高高中语文老师综合素养的方式。

二、增加朗诵、深化理解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诗歌与普通课文不同之处在于,课文每句话比较好理解,但是诗歌它短而精,具有鲜明的特点,和谐的韵律,只有在朗读中才能体会诗歌的情愫,学生只有善于朗读,才能够真正的理解诗歌,喜欢上诗歌。老师可以在讲课之前,先在网络上下载一些名家诵读的诗歌,放给学生们听,然后再让学生参照着去读,在读的过程中和先人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如此学生才能够体会到其中的喜与忧,安与乐。例如汉乐府的《长歌行》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写的就是忧愁,再如李白的《秋浦词》“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表达的也是忧伤”,所以只有与通过大量的朗读,才能体会到诗人心中无限的悲凉,忧愁。针对高中学习的这些诗歌老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其中经典诗歌的特点,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去讨论,这样学生们既可以活跃教学氛围,也可以让学生爱上朗读,领悟理解其中的意义,汲取诗歌中的营养,鼓励学生多读多理解,达到愿意朗读,深化理解的目标。

三、改革创新教学观念

新课程改革要脱离以往以老师讲解为主,学生记录的教学方式,需要以学生为主,老师引导的教学观念,以围绕培养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为原则的语文教学,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其实就是学生自我认知的过程,因此在诗歌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当然老师引导也非常重要,比如,学生初期学习诗歌时总是不知所措,作为老师要引导学生先朗读,然后再在每个词语中去分析其中的意思,然后让同学自由结合讨论诗歌文的内涵和表达的意义,学生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老师不要马上把答案讲出来,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的根本,然后主动去解决问题。另外,高中语文教学不能再以学生的成绩为评判的标准,要全方位的评判,要对学生进行思维创造力的引导,使学生感受诗歌的魅力为目标来调动学生学习诗歌,所以我们作为高中语文老师,不能被传统的思想影响,要随着时代进步,个人的教学也要随之改进,创新教学理念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四、培养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兴趣是动力的源泉,学生只有对诗歌感兴趣了才能够真正的学好语文这个科目,诗歌是高中语文中的难点,也是我们高考时必考的考点,所以,老师必须采取好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激发孩子学习诗歌的主动性,让学生从学习诗歌中找到快乐,让学生主动的去实践探索,发现实际问题,积极的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学有所用。达到高中语文诗歌创新教学的目的。

第9篇

【关键词】新课标;创新教育;高中语文;写作技巧

随着目前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各种学科在教育模式上都实现了深化改革和完善,在改革的过程中所运用最多的就是创新教育,这点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表现的最为明显。高中语文中的创新教育实际上就是要求在对语言文字、阅读写作各项教育内容中,都要体现出创意的和个性上的表达。本文以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为切入点,简单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创新教育进行研究。

1.目前我国高中写作教学在创新上所存在的问题

1.1 在教学中重文体,轻风格。目前在很多高中的语文教学中,依旧将应试教育作为教育的主攻方向,表现在高中语文的写作教学上,就是很多老师非常注重写作文体,并在教育过程中,在写作文体的选择上更多是为了迎合高中大大小小的考试。虽然在语文的写作教学过程中也提出了创新的教学,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所谓的创新也只是需找出更符合考试要求,可以拿高分的写作文体,而忽视了写作本身的创新性,这种过于重视文体的教育模式忽视了学生在写作中真正特点的发挥,更不用说无法真正实现创新性教育的意义。

1.2 课堂教学重结果,轻过程。目前在很多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都存在当堂作文这种教育模式,但是其实质应该是提高学生的能力,可是在实践中却变成了提高学生的写作速度。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作文,其实际上就是在训练考试中的作文能力,而不是真正的写作。同时老师往往仅仅是给予了学生一定的话题,然后就是规定一定的时间进行写作,这样的写作模式即便是其写作话题十分新颖,学生所能想到的内容也非常的新颖,但是新颖的话题和内容并不一定代表你写出来的文章本身是新颖高质量的。实际上这种教学方式过于重视结果,即看大家在一定的时间内到底可以完成多少,或者说在一个学期可以完成多少。但是这并不能保证写作的质量,也无法实现写作教育上的创新。

2.新时期下高中作文写作教育的创新要求

目前我国在教育改革上提出了全新的课程标准,这种标准体现在高中语文写作的创新要求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2.1 在写作内容要求自由表达。教育改革中的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可以充分理解和认识到社会认同和自由表达之间的关系,确保学生在写作方面不会一味的照搬照抄老师的观念和写作要求,而在语文写作过程中真正的表达出自身的真实感受,在文章中体现出真性情、真体验和真感受,这才是写作的真实目的所在。要明确写作目的在于情感上的抒发和心灵上的抒发,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应试教育。

2.2 读写关系要求与自然融合。写作不是一种可以闭门造车的活动,而是必须要将写作跟实际的生活相结合,更通俗点说是必须要在自然中寻求写作的灵感。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明确读跟写之间的关系,要明确新的课程标准下对写作理念的全新认识和构建:首先写作是建立在一定语文阅读的基础之上的;第二是写作必须要进行一定的生活体验;最后文章本身是自然以及生活状态的一种呈现。

2.3 写作目的要求从工具理性走向人文理性。写作是一种思想的过程,也是一种心灵成熟的过程。因此,写作乃至整个语文课程的价值主要侧重于塑造和拓展人的精神世界。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使用“表达与交流”这一表述方式,就是力求从以人为本的高度,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高度,来认识这方面的语文课程内容,以彰显写作的人文特征。将写作视为一种生命状态,是一个人的自然状态、社会状态和精神状态的统一体。

3.新课标下高中作文写作体现创新性的具体措施

3.1 实现以写为本,建立一门实用的中学写作学。我们知道,目前的高中作文教学仍然处于“以读促写”阶段,是以阅读为本位,以写作为附庸的格局。我们必须从语文教材的改革入手,加大作文教学内容的比例,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做出科学的合理的编排,从而给师生提供教与学的依据。或者建立一门实用的中学写作学,真正确立写作和写作教学的本体地位,从而形成以读带写,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高中作文写作教学新格局。

3.2 牢固树立大作文教学观,建立开放的、活泼的写作训练体系。首先,作文教学必须突破封闭格局,走出课堂,走进自然的怀抱和社会生活的洪流之中,使学生懂得作文必须有感而发,只有不断的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才能实现对写作素材的积累。其次,注重从阅读及视听媒体中汲取营养,特别是电视、电脑进人千家万户,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教师应合理地综合利用各种有利因素,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10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朗朗书声

中图分类号: 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2-0112-01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人们往往用“朗朗书声”来形容校园。

在高中语文课堂却很少能够听到朗朗书声,有相当多的教师忽视了课堂上学生对语文的朗读。这是为什么呢?经过调查,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 有的教师认为学生的朗读能力在义务教育阶段即应形成,到了高中阶段无需再行教学,或者认为朗读只是一种教学方法或仅仅把朗读当作一种技巧,其本身并不具有自足性教育价值,甚至认为朗读教学功能有限,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没有太大帮助,尤其在应试中更是毫无用处。于是教师的讲代替了学生的读。

2、 没有时间。现在的学生学业业务重,练习册又多。学生的课余时间都被大量的数理化、英语作业占据,还要上各种辅导班,所剩无几的时间只能看看电视,很少读书,或者根本不读书。

3、 许多高中语文教师尴尬的发现,在小学初中原本还能大声朗读、大胆表演的学生上了高中,竟然越来越不愿开口读书,朗读水平每况逾下。齐读尚能有声,但全体表情木然,字字停顿,脱腔唱读。倘若某个同学被抽起来朗读,往往声若蚊蝇,结结巴巴巴,将一段美文读得支离破碎。时间厂了就流于形式或干脆不读。

4、 在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及学校的教学管理中,早读时间称之为早读课,专门用来进行朗读训练(后加上外语类科目的朗读)。这无疑是个科学的及行之有效的做法。然而,这一做法久而久之便让学校管理者及语文教师形成了这么一种观念即“早读课上学生才需要朗读”,而其他单位时间内,朗读就成为了一种不需要;在课堂上、课外活动中,朗读大多数就被仍在了“死角”里。更有少部分高中语文教师,连学校安排给学生进行课文朗读的早读课时间也经常用来进行课文讲解、题目分析等教学活动,使得朗朗书声渐渐在校园里销声匿迹了。

5、 在一些教师与学生的心目中,似乎有这么一个观念:教材上要求背诵的内容才需要朗读。他们把朗读训练与朗读等同起来,于是教师只要求学生朗读那些教材中规定要求背诵的内容,学生也只是去朗读这些要求背诵的内容,其目的只是为了背诵。

这些误解误导必然导致朗读和高中语文教学之间内在联系的割裂,朗读教学在高中课堂得不到重视也就在所难免了。另外,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还有一个问题存在,及许多教师认为朗读只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并不需要参与进去。其实,我们在具体的朗读训练中,教师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必须制定相应的计划,必须明确其目的性。教师应帮助学生掌握朗读技巧及甄别朗读内容。教师还应该对学生进行监督与追踪,在必要时应进行示范与检查等等。故而,我们说,朗读训练不是学生单方面的事,而是师生共同进行的,双方缺一不可。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进行课文朗读的做法,表面上看是把学生朗读课文的时间挤出来进行其他更有效、更需要进行的教学活动,但实际上是没有看到高中学生也需要教师进行朗读技巧的指导,更没有看到让学生适时进行课文朗读所具有的一些突出作用是其他阅读方式无法完全替代的。学习语文离不开朗读。“三分文章七分读”,在朗读中不仅能体会到文章的音韵之美,文字之精,情感之切,意蕴之深,而且还能让人在目视口诵、耳闻、心惟的全方位感知中增强语感,使学生从文字符号中感知形象,体会作品的情味,领悟语言内涵,联想作品中 的形象,悟出言外之意,朗读是符合现代语文教学理论的,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语文能力的培养。只要我们多朗读,在读中练,在读中思,在读中想,我们的语文能力就一定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朗读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它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阅读的主动自觉性。由于学生的学习习惯欠佳和教师不注意 发挥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等原因,学生在听课或默读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因为课堂沉闷而走神的现象。学生的这种“充耳不闻”、“熟视无睹”的状况的存在,既不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也不利于学生捕捉知识信息。而朗读正好解决了这一问题,开声朗读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去捕捉蕴藏在文字中的知识信息。同时绘声绘色地朗读也有利于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由“感”到“悟”地学习知识。

第11篇

论文摘要:创新教育是目前我国新的教育模式下对各学科在教学方式上的一个主观要求。本文以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为例,简单分析了目前我国高中写作教学在创新上所存在的问题,并参考新时期下高中作文写作教育的创新要求,对高中写作的创新教育进行简单研究。

随着目前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各种学科在教育模式上都实现了深化改革和完善,在改革的过程中所运用最多的就是创新教育,这点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表现的最为明显。高中语文中的创新教育实际上就是要求在对语言文字、阅读写作各项教育内容中,都要体现出创意的和个性上的表达。本文以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为切入点,简单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创新教育进行研究。

一、目前我国高中写作教学在创新上所存在的问题

(一)在教学中重文体,轻风格

目前在很多高中的语文教学中,依旧将应试教育作为教育的主攻方向,表现在高中语文的写作教学上,就是很多老师非常注重写作文体,并在教育过程中,在写作文体的选择上更多是为了迎合高中大大小小的考试。虽然在语文的写作教学过程中也提出了创新的教学,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所谓的创新也只是需找出更符合考试要求,可以拿高分的写作文体,而忽视了写作本身的创新性,这种过于重视文体的教育模式忽视了学生在写作中真正特点的发挥,更不用说无法真正实现创新性教育的意义。

(二)课堂教学重结果,轻过程

目前在很多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都存在当堂作文这种教育模式,但是其实质应该是提高学生的能力,可是在实践中却变成了提高学生的写作速度。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作文,其实际上就是在训练考试中的作文能力,而不是真正的写作。同时老师往往仅仅是给予了学生一定的话题,然后就是规定一定的时间进行写作,这样的写作模式即便是其写作话题十分新颖,学生所能想到的内容也非常的新颖,但是新颖的话题和内容并不一定代表你写出来的文章本身是新颖高质量的。实际上这种教学方式过于重视结果,即看大家在一定的时间内到底可以完成多少,或者说在一个学期可以完成多少。但是这并不能保证写作的质量,也无法实现写作教育上的创新。

二、新时期下高中作文写作教育的创新要求

目前我国在教育改革上提出了全新的课程标准,这种标准体现在高中语文写作的创新要求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在写作内容要求自由表达

教育改革中的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可以充分理解和认识到社会认同和自由表达之间的关系,确保学生在写作方面不会一味的照搬照抄老师的观念和写作要求,而在语文写作过程中真正的表达出自身的真实感受,在文章中体现出真性情、真体验和真感受,这才是写作的真实目的所在。要明确写作目的在于情感上的抒发和心灵上的抒发,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应试教育。

(二)读写关系要求与自然融合

写作不是一种可以闭门造车的活动,而是必须要将写作跟实际的生活相结合,更通俗点说是必须要在自然中寻求写作的灵感。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明确读跟写之间的关系,要明确新的课程标准下对写作理念的全新认识和构建:首先写作是建立在一定语文阅读的基础之上的;第二是写作必须要进行一定的生活体验;最后文章本身是自然以及生活状态的一种呈现。

(三)写作目的要求从工具理性走向人文理性

写作是一种思想的过程,也是一种心灵成熟的过程。因此,写作乃至整个语文课程的价值主要侧重于塑造和拓展人的精神世界。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使用“表达与交流”这一表述方式,就是力求从以人为本的高度,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高度,来认识这方面的语文课程内容,以彰显写作的人文特征。将写作视为一种生命状态,是一个人的自然状态、社会状态和精神状态的统一体。

三、新课标下高中作文写作体现创新性的具体措施

(一)实现以写为本,建立一门实用的中学写作学

我们知道,目前的高中作文教学仍然处于“以读促写”阶段,是以阅读为本位,以写作为附庸的格局。我们必须从语文教材的改革入手,加大作文教学内容的比例,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做出科学的合理的编排,从而给师生提供教与学的依据。或者建立一门实用的中学写作学,真正确立写作和写作教学的本体地位,从而形成以读带写,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高中作文写作教学新格局。

(二)牢固树立大作文教学观,建立开放的、活泼的写作训练体系

首先,作文教学必须突破封闭格局,走出课堂,走进自然的怀抱和社会生活的洪流之中,使学生懂得作文必须有感而发,只有不断的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才能实现对写作素材的积累。其次,注重从阅读及视听媒体中汲取营养,特别是电视、电脑进人千家万户,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教师应合理地综合利用各种有利因素,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以自能作文为目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高中作文教学就是为了学生自己能写作文。因此,优化作文课堂教学结构,必须以学生自己能写作文为目标。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尽可能地使作文教学过程与作文过程接近,使训练过程与实用过程一致。作文教学的流程,可以概括为这样七步:开源导流,理论指导,范文引路,写作实践,反复修改,专题讲评,自我总结。

(四)利用阅读来实现对写法分析和运用指导的加强

最后要充分认识到写作教育跟阅读教育之间的联系,充分利用阅读教育来实现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在阅读教学中,要把课文中的写作方法提取出来,结合学生作文的实际情况加以分析,在讲明写作理论、方法等基础上,要具体分析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的运用。例如,描写人物,把不同课文中的人物环境、神态、语言、动作、心理变化记录下来,并加以比较,不同人物应用不同的写作技巧,把人物描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防止人物刻板,没有特点。再如,叙述事物,在把握事件的发生、发展、、结局的基本过程的基础上,如何运用倒叙的技巧使作文生动,如何运用插叙的技巧,把事物的重点叙述得具体丰满等等。

参考文献

[1]黄辰斌.谈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作文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07, (03) .

第12篇

【关键词】新课程;创新教育;高中语文;写作教育

创新教育是目前我国新的教育模式下对各学科在教学方式上的一个主观要求。本文以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为例,简单分析了目前我国高中写作教学在创新上所存在的问题,并参考新时期下高中作文写作教育的创新要求,对高中写作的创新教育进行简单研究。高中语文中的创新教育实际上就是要求在对语言文字、阅读写作各项教育内容中,都要体现出创意的和个性上的表达。本文以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为切入点,简单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创新教育进行研究。

1.目前我国高中写作教学在创新上所存在的问题

1.1在教学中重文体,轻风格。目前在很多高中的语文教学中,依旧将应试教育作为教育的主攻方向,表现在高中语文的写作教学上,就是很多老师非常注重写作文体,并在教育过程中,在写作文体的选择上更多是为了迎合高中大大小小的考试。虽然在语文的写作教学过程中也提出了创新的教学,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所谓的创新也只是需找出更符合考试要求,可以拿高分的写作文体,而忽视了写作本身的创新性,这种过于重视文体的教育模式忽视了学生在写作中真正特点的发挥,更不用说无法真正实现创新性教育的意义。

1.2课堂教学重结果,轻过程。目前在很多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都存在当堂作文这种教育模式,但是其实质应该是提高学生的能力,可是在实践中却变成了提高学生的写作速度。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作文,其实际上就是在训练考试中的作文能力,而不是真正的写作。同时老师往往仅仅是给予了学生一定的话题,然后就是规定一定的时间进行写作,这样的写作模式即便是其写作话题十分新颖,学生所能想到的内容也非常的新颖,但是新颖的话题和内容并不一定代表你写出来的文章本身是新颖高质量的。实际上这种教学方式过于重视结果,即看大家在一定的时间内到底可以完成多少,或者说在一个学期可以完成多少。但是这并不能保证写作的质量,也无法实现写作教育上的创新。

2.新时期下高中作文写作教育的创新要求

目前我国在教育改革上提出了全新的课程标准,这种标准体现在高中语文写作的创新要求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2.1在写作内容要求自由表达。教育改革中的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可以充分理解和认识到社会认同和自由表达之间的关系,确保学生在写作方面不会一味的照搬照抄老师的观念和写作要求,而在语文写作过程中真正的表达出自身的真实感受,在文章中体现出真性情、真体验和真感受,这才是写作的真实目的所在。要明确写作目的在于情感上的抒发和心灵上的抒发,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应试教育。

2.2读写关系要求与自然融合。写作不是一种可以闭门造车的活动,而是必须要将写作跟实际的生活相结合,更通俗点说是必须要在自然中寻求写作的灵感。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明确读跟写之间的关系,要明确新的课程标准下对写作理念的全新认识和构建:首先写作是建立在一定语文阅读的基础之上的;第二是写作必须要进行一定的生活体验;最后文章本身是自然以及生活状态的一种呈现。

2.3写作目的要求从工具理性走向人文理性。写作是一种思想的过程,也是一种心灵成熟的过程。因此,写作乃至整个语文课程的价值主要侧重于塑造和拓展人的精神世界。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使用“表达与交流”这一表述方式,就是力求从以人为本的高度,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高度,来认识这方面的语文课程内容,以彰显写作的人文特征。将写作视为一种生命状态,是一个人的自然状态、社会状态和精神状态的统一体。

3.新课标下高中作文写作体现创新性的具体措施

3.1实现以写为本,建立一门实用的中学写作学。我们知道,目前的高中作文教学仍然处于“以读促写”阶段,是以阅读为本位,以写作为附庸的格局。我们必须从语文教材的改革入手,加大作文教学内容的比例,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做出科学的合理的编排,从而给师生提供教与学的依据。或者建立一门实用的中学写作学,真正确立写作和写作教学的本体地位,从而形成以读带写,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高中作文写作教学新格局。

3.2牢固树立大作文教学观,建立开放的、活泼的写作训练体系。首先,作文教学必须突破封闭格局,走出课堂,走进自然的怀抱和社会生活的洪流之中,使学生懂得作文必须有感而发,只有不断的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才能实现对写作素材的积累。其次,注重从阅读及视听媒体中汲取营养,特别是电视、电脑进人千家万户,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教师应合理地综合利用各种有利因素,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