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4 17:17:0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民间的传统艺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分析;传统民间艺术;动漫设计作品;表现
当前我国的动漫事业发展步陷入了瓶颈。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盛行的时代下,我国的动漫艺术设计必须进行新的探索与改革。其中利用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元素的挖掘进而拓展动漫设计道路的重要形式。首先要更新设计的理念,再对于传统的民间艺术进行探索,以及和当代动漫艺术设计作品的交汇点,以带动动漫设计相关的变革与创新,如中国的动漫《秦时明月》,就是有效利用民间的传统艺术和动漫相结合的重要案例,是一次包含民间艺术韵味的全新探索[1]。
1对于我国传统民间艺术的认识
中国的历史悠久,中国的文化艺术博大精深。提及我国的传统民间艺术,最先想到的就是“琴棋书画”、民间剪纸、泥塑艺术、编织、风筝、杂技以及戏曲艺术等。据统计约有数百种民间传统的艺术形式。仅从“琴棋书画”方面就有巨大的研究价值。这里的琴指的是民间流传的古体琴,是古代众多诗词文人喜爱的器具,棋指的是围棋,是陶冶情智的重要方式。书无疑是我国传统的书法艺术,如王羲之、颜真卿的书法得到广泛的传承。画指的是国画,表达的是对于祖国山河雄伟壮丽的颂扬与热爱之情怀。还有民间的剪纸、戏曲等艺术更是多种多样,还形成了鲜明的地方风格与流派。不仅带来视觉的美感或是听觉的享受,还包含了很多的经典故事与人文祝福,浓缩了我国传统的民族文化精髓[2]。
2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在当代动漫作品里的重要表现
2.1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和动漫设计的结合
我国的民间艺术里的功夫、乐曲、礼仪、民风、服饰等皆可以为当代的动漫艺术设计作品提供创作灵感。《功夫熊猫》就属于将中国民间艺术形式与动漫设计良好整合的精典例子,如塑造主要角色熊猫阿宝的形象时,以憨态可掬的形态增添了活泼可爱之感,其武功的动作把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表现得十分到位。此外,在这部作品中还应用于传统的音乐、服装等形式,对于中国的影迷起到了强烈的感染力。因此,我国在创作动漫作品的时候,也应当借鉴这样的艺术手法的展现。首先,动漫设计可以创编乐曲。如在设计过程中融入主题音乐、背景音乐、配音等相关的音乐元素,起到渲染动漫作品主题的作用,使故事发展的情节起伏得当,对于人物角色的设计也会更为真切。其次,把中国的传统民间艺术里的服装有效地运用于动漫作品里。为不同的角色加以打扮,展现我国民间服饰的个性化特征,使得动漫的角色得到更多国民观众的共鸣[3]。
2.2中国民间艺术的题材与表述和动漫设计的结合
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里有很多历史的题材与相关内容的表述可以作为当代动漫艺术设计里重要的元素。因此,应当把以上的内容进行组合与串联,构成一个完全的整体。首先,重视传统民间的艺术里相关表述和动漫设计的结合。在中国的民间传统艺术里,很多的表述都带有极强的中国气息,这样别具一格的民间传统表达方式可以更好地展现中国文化的韵味,若是和当代动漫相结合的话,则对于动漫主题的深化会起到点睛作用。其次,重视传统的民间艺术重要的历史题材和动漫艺术设计的结合。中国的传统民间传说里包含众多的精典历史题材,这样的艺术历史可为动漫设计带来多样化的构思。在现阶段我国的动漫设计过程中,很多人提倡西方的故事加上中国画的形式,借助西方的神魔故事进行动漫的设计工作。然而,在著名的国家如美、日等动漫强国,却充分利用了中国的故事或者小说为题材,对动漫进行编辑创作,并推出了世界级的大型动画作品。如《功夫熊猫》、《龙狼传》等。
2.3中国民间的文化和动漫设计的结合
我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与文化的大国。因此,对于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向来是一项重要的国民义务。正是为了更好地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才形成了各式各样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如国画、木雕、剪纸、皮影等,皆是对于民族文化的艺术展现。而动漫事业自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后对于中国的民间艺术的文化进行了创造,形成动漫里的中国流派,如中式的皮影戏、剪纸艺术。在《猪八戒吃西瓜》的动漫作品里就融进了一些民间的剪纸工艺,而且还利用了皮影戏的方式进行表达,可谓在动漫艺术设计里创先之笔。现阶段,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因此我国的动漫作品里应当有效地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同时,注意和传统的民间艺术文化的结合,进而形成既包含中国特色的民风,且体现时代特征的动漫产品。
2.4中国民间的伦理道德和动漫设计的结合
实质上,动漫作品的主题重点是对我国民间传统的美德与精神加以传颂和继承,进而影响与感染广大的观众,对其优秀品德的塑造发挥作用。因此,动漫艺术设计里恰当地融进我国传统美德的“真善美”,也充分展现了我国民间道德的育人理念。第一,传统的民间美德里的真和动漫艺术设计的结合。动漫设计师要以艺术的角度,应用独特的艺术形式对现代的人事现象加以映射。如对于生命珍爱、伦理道德、爱情观念、精忠报国等精神的传扬可以作为当代动漫艺术设计里永恒的主题。第二,传统的民间美德里的“善”和动漫设计的结合。善作为人们的共同心理诉求。因此,动漫设计里把“善”的思想加以深化,可以促进众多的观者从动漫作品中得到灵魂的慰藉。最后,动漫设计中要重视对于人性“美”的表达。总之,我国的动漫设计里不能忽视对传统文化道德的渗透。
3结束语
我国具有丰富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与内涵,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动漫企业创作者也应当在紧跟科学技术的同时,注重对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传播与渗透。从选材到塑造角色、场景设计、文字表述等相关内容的设计皆可有效利用与借鉴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在动漫事业的改革创新过程中,促进民间艺术和动漫设计的完美结合,让我国当代的动漫作品再上新的阶梯。
参考文献
[1]赵亮.关于中国画元素在动漫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知音励志,2016,(12):227-227.
[2]景仲龙.传统民间艺术在动漫设计作品中的表现与分析[J].室内设计与装修,2016,(05):195-195.
一、当前我国民间文学艺术存在的现状分析
(一)遭到现代社会人们的忽视
当前我国民间艺术的发展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首先就是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文化需求也在不断的上升,这就导致了我国大多数民间文学艺术难以得到重视。尤其是文学方面的艺术,更是难以获得人们的青睐。人们开始注重和追求快餐文化,所以对于传统文学艺术,尤其是民间的文学艺术的注重就格外的欠缺。例如传统的民间皮影戏,早就已经退出了人们的视线,现代人们对其的忽视,必然会造成民间文学艺术的发展受到阻碍。
(二)民间文学艺术缺乏继承人
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大量的农民工进城务工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所以在农村地区发展的人数已经不多,而大多数的民间艺术还存在于农村地区,但是新生劳动力的转移也必然会造成我国民间文学艺术后继无人,这种民间艺术继承人欠缺的现象成为阻碍我国民间文学艺术继承和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三)将民间艺术商业化欺诈
将民间艺术作为一种商业手段,必然没错,许多的外来游客非常欣赏当地的民间文学艺术,并且将对其的观看作为一种文化的欣赏,是可以进行盈利的。但是许多时候人们错误的将其作为了商业诱饵,甚至急功近利,只是想要获得更多的商业效益,这就会造成我国民间文学艺术的发展受阻,商业性背后的金钱意味浓重,难以实现民间文学艺术的再创作。
(四)城市建设破坏传统民间文化
城市的再建也是影响民间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例如一些老旧城区的拆迁,必然会导致一些民间的传统建筑被拆除,这就会造成我国民间艺术难以得到保障。传统民居有着传统的民居文化,这些文化也是我国民间文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建设对其造成的拆迁现象,更是不利于民间文学艺术的继承和发展。
二、对我国民间文学艺术进行继承与保护的措施和方法
(一)通过立法加强现代社会人们的重视
通过立法的手段对我国的民间文学艺术进行保护,是一种比较符合现状的做法。无论是申请物质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是建设相关的文物保护法,都是旨在保护民间艺术。另外面对许多破坏民间艺术的现象,通过立法还可以有效的加以控制和解决。在当今日益发展的社会,面对快餐文化的冲击,传统民间文化也需要得到人们的重视,这样才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培养民间艺术的继承人
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来到城市,面对生存,不得不选择进城务工,这就导致了大量的民间艺术失传,没有年轻有为的继承人来继承。所以国家要加大对于民间艺人的培养,为我国的民间文学艺术发展培养更多的继承者。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对于这些积极参与民间文学艺术发展和继承的艺人,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和技术保障,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的完成对于民间艺术的弘扬与继承。另外还应该拓宽相应的民间文学发展途径,例如鼓励艺人进行办班教学,或者开办相应的学校,让更多对于我国民间艺术文化感兴趣的人加入其中,共同维护和发展民间文学艺术。
(三)避免将民间艺术商业化严重
将民间文学艺术作为一种商业手段固然没错,但是要避免商业化严重。通过发展和宣传民间文学艺术,吸引更多的游客,将其作为一种文化产品推销出去,是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大背景之下必须要选择的方向。但是如果一味的注入其商业性,必然会造成民间艺术的变质。急功近利的想要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就必须将民间艺术快餐化,这就会导致民间艺术的继承受到阻碍。所以要正确的利用民间文学艺术的商业特点,适当发展,更多的是继承和保护,将创新融入其中,并且有效的实现我国民间文学艺术的长远发展和广泛推广。
(四)避免因城市发展建设破坏传统民间文化
城市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之路,但是要避免在城市发展当中,毁坏过多的传统民居。传统民居并不是单纯的房屋建筑,而是代表着一种文化,更是我国民间文学艺术的一种继承和展现。所以要注重对于传统民居文化的保护,避免在进行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对民居进行拆迁和破坏,在最大程度上保留传统民居的面膜,将民居文化做为民间艺术的瑰宝保留下来,更好的实现对于我国民间文学艺术的继承和发扬,将我国的民间文学艺术推向世界。
1.自觉向民族传统文化回归
中国的现代艺术设计需要建立在民族文化、民族风格的基础上,因此必须重视向民间艺术学习,坚信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主流在民间。所以在城市空间设计中,要通过对环境的理解,对传统的认知,自觉地借鉴,而不是直接挪用。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变化万千、风格种类异彩纷呈,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精华,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精神,值得当代城市设计师深入学习和研究。设计师在设计实践中,通过元素剥离、创意整合和情感传达,特别是与新技术巧妙融合,就能创造出独具中国特色的现代艺术设计作品。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要靠城市设计师与民间艺术大师、民间艺术教育人才的融合。所以说,城市设计师必须以民间艺术为基础,重视向传统民间艺术学习,只有亲身体会这笔文化遗产的魅力所在,了解传统民间艺术中所蕴含的深厚的民族本源文化、本源哲学、本源艺术的基因,以及多姿多彩的具有生命活力的民族语言形态,才会对它加以自觉应用[2]。
2.传统民间艺术语言
现代化现代城市空间越来越相似,传统特色逐渐消褪,因此如何保持城市的独特气质就成为十分迫切的问题。传统民间艺术语言体现了独特的审美传统,蕴含着深厚的精神文化内涵,将其作为城市空间设计的思想源泉,在城市空间中直接或间接地运用,对强调和延续历史文脉有着重要意义。但是,源于自然崇拜的原始文化的民间艺术,所代表的是不同于现代文化的农耕文明,它虽有着特定的社会基础,但其中也有不适合现代生活方式、不符合现代审美、伦理观的地方,这样就限制了其在当代城市设计中的广泛应用。有些民间艺术图式如果不经过调整、创新,就很难为现代社会所接受,因而应用时不能简单、机械地复制、拼贴,而应该在理解其文化含义的基础上,取其精髓,去其糟粕,使其艺术语言现代化,为当代大众所认同并接受。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很多内容和形式有相对的稳定性及程式化特征,在艺术认知上有更为直接的优势,因而是可以应用到城市空间设计中的。其应用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物品本身、题材、造型及艺术手法的直接运用;第二种是间接运用,即可以从民间艺术的形、色、质等方面着手,进行形的简化与再造、色彩的沿用与重组以及材料的选用与更新等,来再现或表现民间艺术。在城市空间设计中,设计师要将传统文化经过现代设计思维的选择与消化,融入到现代设计之中,这样,民间艺术元素才可能真正发挥它的艺术价值,作为一种新的视觉传递语言,在现代设计中重现生机。
3.在社会场域上的对接虽然城市空间设计
一直以来都以较快的速度发展,但在当代,与公众联系紧密的传统民间艺术才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之中。民间艺术形式以合理、合情的方式融于城市开放空间中,其较大的辐射面和难以抗拒的视觉冲击力,使与它发生接触的人都会或多或少地接受它传达的信息,从而在心中产生一种熟悉的、能产生共鸣的集体性的感受。为城市居民营造一种心理归属感,满足社会心理情感的需要,可以使城市居民对城市产生心理依赖感,对环境产生身份认同、心理认同,直至文化认同。另外,当代城市空间设计追求绿色生存空间,提倡低碳设计。传统民间艺术如陶艺、编织等,其原生态性契合了当代城市设计的需求。在设计中,对民间艺术中传统的工艺、材料和形式的毫无偏见的借鉴,体现出了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同时也体现出了一种社会的进步,因而是一种设计伦理和设计道德的体现。传统民间艺术一旦融入城市空间艺术中,就会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其审美对象就会直指社会公众,就会以公众的精神需要为目的,以公众的审美评价为借鉴,生存于公众之间。这就使得公众对自己生活的公共空间艺术享有话语权,同时享有艺术创作的参与权,从而提高了社区居民的和谐氛围,促进了社会和谐。
二、传统民间艺术在城市空间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1.城市空间墙面艺术与传统民间艺术
传统民间艺术的民间性和贴近生活的特点,迎合了城市特色营造的需要。城市空间的墙面围合成居民生活的空间,在城市空间的墙面上揉进诸多传统民间图式元素,可以体现城市的独特个性和其融合性。同时,利用民间艺术形式改造城市建筑墙面,可以增加建筑的历史、艺术价值,也将提升整个城市的艺术品位。墙面艺术的丰富多彩使城市居民在街道上除了广告外,有可看的内容,也可彰显该城市与其它城市的差异。同时,融入传统民间艺术的城市墙面,除提升城市形象外,也能满足城市公众的精神需求。如高雄驳二艺术特区中的墙面设计借鉴了民间皮影和乡土绘画,使原本废弃的墙面换上了新妆,焕发了新的生命。同时,建筑室内墙面设计也常常采用民间艺术元素来活跃空间氛围,提升空间亲和力。譬如大连甘井子实验小学的教学楼设计,局部采用了民间艺术元素,将传统红灯笼悬挂在大门入口的过厅天花板上,每盏灯笼上面都有不同的两个字,比如“幽默”、“温柔”、“爱笑”、“漂亮”、“耐心”、“善良”、“公平”等。这种设计既体现了艺术文化特色,又具有亲切感和历史厚重性,深得家长、老师、孩子们的喜爱。
2.当代建筑设计与传统民间艺术
关键词:东北民间艺术;形式;保护
东北民间艺术种类丰富,形式多样,对民族文化发展和艺术创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加强对民间艺术的保护势在必行。
一、东北民间艺术的表现形式
(一)冰灯雪雕艺术
冰灯雪雕艺术是东北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艺术形式的突出特点就是材料使用的特殊性,主要是以雪、冰为主,配有木材、金属和点灯为装饰,从而使冰雕具有梦影幻生,晶莹剔透的特点,从而使冰雕呈现出一种敦厚朴实之美,冰雕的另一个特点就是造型独特,为了体现冰雕的美,造型各异,有圆雕、有立体雕、有透雕、有浮雕等,对刀痕刻迹、工具使用都非常讲究,体现了良好的审美价值。
(二)二人转
二人转又称蹦蹦、双玩艺,也可以称之为春歌、风柳、东北地方戏等,它是东北民间艺术的重要方面,属于中国走唱类形式,主要在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流行。二人转根植于东北民间文化,在的表演台词中总带有一些俗色酸、乡村特色。
(三)桦树皮文化
桦树皮文化是东北民间艺术的重要方面,这种文化形式主要集中在鄂伦春、鄂温克、赫哲等少数民族中,这几个民族都是生活在茫茫的桦树林中,他们根据生活需要,通过桦树皮制作了各种制品,主要有帽子、鞋子、背篓、水桶、水盆、婴儿车、针线盒等,这些器物上都雕刻有丰富的图案,做工精细,堪称艺术精品。从民族文化的角度看,桦树皮文化在少数民族日常生活中意义重大。
(四)鱼皮文化
赫哲族是鱼皮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典范,此民族生活在三江平原之上,族人主要以捕鱼为生,这也奠定了鱼皮文化的发展。鱼不仅可以保证民族人民的食用,同时也可以用鱼皮做鱼皮窗户、鱼皮窝棚、鱼皮船帆、鱼皮门帘、鱼皮包袱、鱼皮球、鱼皮护身符等各种形式,赫哲族是唯一把鱼皮应用到现实生活中的民族,从而形成了赫哲族独有的文化特征。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以鱼皮为原料的各类生活用品及小装饰品也相继问世,也体现了鱼皮文化的快速发展。
二、东北民间艺术的保护措施
(一)加快对东北民间艺术的重视
首先,要在群众中普及关于民间艺术的东西,让大家能够有机会了解它们,走进它们,然后才能发自内心的保护它们。其次,要拓展民间艺术品的商业渠道,制作出更多更精良的东西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唤醒人们的保护意识。最后,还要对老艺人关心呵护,开办相关的培训班来为下一代艺术家们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不至于让珍贵而稀少的民间艺术永久消失。通过强化公众对民间艺术的重视,不断弘扬民间艺术,努力使民间艺术走出国门,为国争光,为民族文化和建设奠定重要的基础。
(二)实现民间艺术的产业化
传统民间艺术中也含有经济因素,传统的发展模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产业化是传统民间艺术的重要发展方向。通过广泛的信息化渠道增加传统民间艺术的传播面,增加生存空间。传统民间艺术有极强的感染力和教育意义,是有极强的竞争力的,产业化是可行的。另外随着文化建设的深入,人民生活水平和欣p能力的提高,传统民间艺术将成为新的消费热点。这也是对传统民间艺术潜在价值开发的一种尝试,一种新方法。但是传统民间艺术的产业化需要主导艺术的带动,需要时间的验证。
(三)培养东北民间艺术艺人
优秀的民间艺人是民间艺术保护和传承的重要因素,通过艺术带头人的研究和创新,保证民间艺术能够流传下去,让更多的人们了解,同时可以增强人们对民间艺术保护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艺术的保护与传承是除了需要带头人的支撑,还需要普通艺人的传承与努力,一方面,艺人应该对艺术更加热爱,加努力把艺术传给一代一代人,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民间艺人的支持力度,给予各种物质和精神奖励,推动优秀民间艺术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结论
总之,我国东北民族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在信息化日益主宰人类社会的现实生活中,文化发展战略日益被人们所关注。东北民族文化的研究为新文化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有利于加强各民族之间的团结、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间的关系。国家的各民族间是否安定团结,直接制约着整个国家的发展状况。
参考文献:
[1]丁兆庆.关于加快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思考[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
[2]刘亚莉.传统皮影戏的魅力与动画的创新[J].艺术评论,2008(05).
[3]迈克尔・欧文・琼斯,游自荧.什么是民间艺术?它何时会消亡――论日常生活中的传统审美行为[J].民间文化论坛,2006(01).
[4]张鹏辉.大众文化下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在现代设计中的变迁[J].文艺评论,2013(03).
[5]张鏖.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在现代动画中的可能性应用[J].美术界,2012(01).
东方艺术 · 大家 :关于“郭凤怡”现象你怎么看?
付晓东:我觉得这个事儿比较复杂。首先郭凤怡出名主要是因为被选入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的主题展“百科宫殿”,策展人西米诺.季欧尼 (Massimiliano Gioni)采用了艺术人类学的方法来设计展览的结构,通过选择没有受过学院教育的原生态艺术家来试图打破旧有的当代艺术体制和结构,这个出发点是没有问题的。
因为不论国内还是国外,现在的艺术教育机制都让学院成为了一个为未来的艺术市场体制源源不断地输送着新艺术产品的再造机器。在很多针对青年艺术家的选拔活动上,你可以非常清楚的看到刚毕业的年轻艺术家迎合市场趣味的趋向。而由此也可以看出我们所谈论的很多“当代艺术”已不再具备原有的先锋性、颠覆性、突破性和自我觉醒等要素了,它正在逐渐沦为适应艺术资本消费和装饰需要的艺术产品。从策展的角度来看季欧尼也是在反对艺术的高度体制化,艺术家失去自我表达和心理自由的状态的。
但“郭凤怡”现象在国内则变成另外一回事儿了。她虽然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原生艺术家,但她的生产关系却是被画廊所的,这也导致了对她作品的运营是符合职业艺术家的画廊机制和当代艺术的生产逻辑的。这也导致了作为民间符号的“郭凤怡”的成功变成一件事与愿违的事儿了,只不过是将画廊口味从刘韡转换到郭凤怡,但仍是在相同的艺术体制生产逻辑下换汤不换药的重复。
东方艺术 · 大家 :最近几年很多展览都在打传统或民族牌,从借用传统精英文化到民间艺人作品的直接展示,这种现象背后折射出哪些不同的心态或策略呢?
付晓东:策展人和创作者的意图或策略我们是很难去推测的,只能通过最终陈列出的现象去研究和分析。上世纪90年代正赶上了所谓中国和西方文化拼盘结合的阶段,很多艺术家的创作中结合了中国特色和异族文化元素,也满足了西方语境中猎奇的审美和心理状态。
但在今天对于传统或民间符号的借用也更加复杂和矛盾。如果完全抛弃它并进入到一个西方体制机构下的普世化游戏中,我们的艺术知识一种单一的系统模仿;而单纯在表象上对传统元素的挪用和借鉴,又会陷入到取巧和僵化的自我陶醉之中。“民间”既不是符号又不是模仿西方体制框架的衍生品,这需要创作者从自己的生活和文化系统中寻找到真正可以被转化出来的经验、材料和感受等等,我觉得这也是新一代的艺术家所面临的最实际也是最繁重的任务之一,中国性的显现应该是即在又不在的。
此外,我曾经发过一个微博说策展人现在变成艺术家了,杜尚把签名的小便池放到美术馆定义自己的艺术家身份,现在等于直接把生产小便池的工人请到美术馆里认定为艺术家,这实际上等于策展人已经成为一个艺术家,他能够界定曾经不是艺术的东西和人能否成为当代艺术。回到民间这个概念上,就是“郭凤怡”其实有千千万,但是把他(她)纳入到当代艺术语境里的则是策展人的力量,在这里策展人实际上改造了文化的进程和当代艺术的面貌。
东方艺术 · 大家 :你怎样看待“民间”这个词?
付晓东: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当代艺术是一个精英文化,需要有教育的累积作为背景,没有美术史知识的人欣赏不了杜尚的小便池是很正常的事情,而民间或原始艺术等又变成了对精英艺术的一种反驳。
我曾经撰文写过“素人艺术”,当时主要指的是“坏画”,它不仅仅只是美学上的,而是指创作者有意消解成熟的技术手法,更朴素地表达自我的观念和感受等,并建立起自己的新的系统,但这并不是所谓的“民间艺术”。
我理解的“民间”或“后传统现象”更多指的是些歪门邪道的东西,属于“邪甜俗媚”的伎俩,如龙凤字、捏泥人等,从历史上看它们始终游离在正统主流的中原传统文化之外的,被压抑和贬斥,却始终小范围地流传于民间。
而这些民间技巧的传授方式也与学院式的教育体系大相径庭,完全是一种师傅带徒弟的状态,也会出现更多的变异版本。例如龙凤字,早期的龙凤字和现在的龙凤字完全不同,而不同地区的龙凤字也是不一样的,从这些差异中可以体现出个人化和地域性的传统,这和美术馆的殿堂和经典传统是完全不同的,并具备着很强的开放性。
东方艺术 · 大家 :民间力量是否只有被纳入到当代艺术的运营系统之内,才能显现出自身的最大价值呢?
付晓东:民间是一个自己运行的很好的系统,关于民间艺术的研究和书籍出版并不比当代艺术少,甚至更普及。现在民间的艺术活动也非常多,如非专业院校举办的折纸展、农民舞蹈团、戏剧大棚、一些爱好者用电脑编辑出的纯字符的作品等,展览和创作模式跟当代艺术领域完全不同。
(一)传统民间剪纸的含义
剪纸,又称刻纸,是以刻刀为工具,纸张为加工对象进行创作的艺术。从艺术技法上讲,剪纸实际上就是以自己想要表达的艺术形象为目标,在纸上进行镂空剪刻。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凭借自身的智慧,日益完善了剪纸这种民间艺术形式,将其技法进行扩展,形成了以镂空剪刻为主的多种技法。
(二)传统民间剪纸的演变发展
我国传统民间剪纸艺术发源于汉代以前,那时用于剪纸艺术的材料是金银箔与皮革,汉代以后,纸张成为民间便宜易得的材料,因此剪纸艺术开始使用纸张作为材料。中国至今发现的最早的剪纸是距今约1500年的北朝中后期的遗物。民间剪纸艺术从起源到发展成熟,逐渐成为广受大众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它以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与制作技艺成为民间重要的艺术活动之一。传统民间剪纸艺术源自于劳动人民的生活,是以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为目的进行的,因此不受功利思想的制约,是人类最基本的审美观念与精神品质的体现。
随着时代脚步的迈进,民间剪纸在与当代设计理念不断交织、渗透、融合后得到了创造性的变革与发展。传统文化内涵和现代科技手段的有机结合,构成了剪纸艺术的新物语。例如,艺术家吕胜中的系列作品《小红人》,以现代设计理念对民间剪纸传统文化重新注释。无数的抓髻娃娃剪纸重复而错落有致地组合,以气势恢弘的表现形式出现在人们眼前,打破平面与立体、时间和空间的界限,揭示出生命的原始内涵,是中国传统哲学观念“天人合一”在剪纸艺术中的一种反映,是原生态艺术文化向当代艺术的提炼升华。又如,2005年的世界博览会上,数百张50cm×50cm的团花剪纸组成的日本万花镜设计馆,到了晚间,灯光闪烁形成一道道亮丽的剪纸化灯墙,十分华丽壮观。此外,现代剪纸画的出现是剪纸在新时展的里程碑。现代剪纸画装饰画,采用质感不同、厚度不一的特种纸张以剪纸的形式表现出现代人多元的文化内涵、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创作出剪纸作品现代感强、层次丰富,又不失剪纸的趣味性。甚至可以打破材质的界限,采用金属、木材、纺织面料等来表现剪纸的效果。
二、传统民间剪纸艺术对平面设计的启示
(一)总体启示
中国传统民间剪纸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其艺术表现形式的特征为平面设计提供了许多可借鉴的内容,对现代平面设计具有一定的启示。总体来讲包括以下几方面:
1.装饰与功能相结合
中国传统民间剪纸艺术的功能特点之一就是美化与装饰生活,其使用范围较为广泛,包括建筑装饰、陶瓷器皿纹样、家具装饰、书籍装饰、纱灯装饰、邮票设计、台历、充值卡、幻灯制作、商品包装、舞台美术等。例如,我国发行生肖邮票采用民间剪纸艺术的作品做底样进行创作加工。
2.图形文脉的传承
传统民间剪纸艺术的图像、表现形式及形态体现出其较高的文化价值,为现代平面设计提供了广阔的可借鉴空间。在许多平面设计作品中,对龙凤呈祥、财神寿桃、八仙过海以及如意结等剪纸作品简单的照搬,虽然能够产生视觉效果,但是没有融进现代意识,只是对传统艺术形式的套用。因此,将传统剪纸艺术转换为平面设计作品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不仅需要对传统剪纸文化具有较高的认识水平,还要具有超前的设计意识,不能够简单地照搬传统剪纸艺术成果。
3.简洁概括的表现形式
传统民间剪纸自身的局限性决定了它不能够被应用在复杂画面表现中,表现形式较为简洁,但简洁不等于单调。剪纸艺术是一种靠精练来让人领会寓意、产生想象的艺术欣赏形式,需要从表情达意方面进行画面构图,使其内容与形式达到统一。传统民间剪纸艺术发展历史悠久,长期处于较封闭和保守的环境中,它的表现形式通过内部机制进行调节、发展、变化,形成自己的一定规律的系统,与现实生活的国际化发展具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对传统民间剪纸艺术应用于现代平面设计的探索是一个困难且充满矛盾的过程。平面设计在借鉴民间剪纸艺术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借用其内涵,应用现代设计理念对其进行加工,使设计具有深度与情趣;其次也要对其“形”进行研究,剪纸艺术的形态视觉强烈,具有直观的表现,明显的特色,再将其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民间剪纸艺术的造型语言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启示
马克思在《188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即改造无机世界,证明了人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一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任何形式的艺术,本质都是创造美的行为和技巧。
千年来,我国人民生活实践过程中,各种集体意识的约束影响之下,形成了自己的审美标准与创作思维模式。传统民间剪纸艺术在表现方式上体现了思维的原发性,对创造剪纸造型具有引导作用,对造型观念与方法起着重要的影响。传统民间剪纸艺人将自己对现实事物的视觉感受转换为剪纸形式进行表达,将自身对外界事物和现象的思维感受与自己的意愿组合,创作出的剪纸画面,不受时间与空间的约束限制,将事物有秩序地进行重组,转化为视觉形态,使表达的物象具有一定的真实性与合理性,创作思维不再受现实物体地约束,没有自然与现实之间的障碍。传统民间剪纸依据自身本能的原发性思维方式来观察事物,继而通过主观的造型再现,创造出一种新的、具有生命力的、灵动的艺术作品。杨高芹、安琪在《民间美术概论》中提到:“原发性视觉思维是现代专业艺术家梦寐以求而又往往难以得到的。”因此,现代平面设计人员需要学习和借鉴中国传统民间剪纸艺术中的以原发性思维为基础的造型语言。中国传统剪纸艺术中原发性思维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平面设计作品的想象力,这种思维是原发性的、天然的、没有经过专业的思维感染的视觉感知方式,影响带动现代平面设计的创新性思维,激发平面设计中的灵感。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诗人对自然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也就是说,平面设计的本质是文化与艺术的交织融合,只有通过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积淀,才能够在平面设计作品中表现出深厚内涵。剪纸艺术是对“意”进行充分体现的艺术形式,具有丰富的造型语言,在中国传统剪纸艺术的作品中都存在自身的艺术寓意,将神似与写意相结合进行形似的写实。传统民间剪纸艺术的造型语言、造型方式,为现代平面设计留下极其丰富的艺术遗产,影响巨大。引导设计人员激发创作灵感,从而进行高水准平面设计艺术作品的创作。
(三)民间剪纸艺术的色彩语言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启示
吴卫、肖晟在《色彩构成》中提到:“色彩是一种视觉现象,同时也是一种知觉现象,而这两种感觉对于个体人来说又是交互进行的。”色彩对人有强烈的视觉影响。靳之林在《中国民间美术》中提到:“中国民间美术的色彩体系是以阴阳观、五行观与八卦观为基础的观念色彩体系。”中国阴阳五行哲学使民间艺术的观念色彩体系在五行方面得到了衍生,出现了“东南西北中”的五行色彩观念色彩体系。传统民间艺术主要包括两种类型的色彩语言:单色语言与多色彩语言。其中,由于红色在中国人心中是喜庆与吉祥的象征,也是具有生命力的颜色,在人们心中它是一种能够镇邪的颜色,因此,单色语言以红色为主。多色彩语言是依据人们对颜色的偏好进行选择,将不同的颜色进行搭配组合。
剪纸的整个色彩体系是劳动人民在历史过程中长期积累和创造的审美情趣的体现,虽然是以大红色为主,但是作品并不艳俗。在传统剪纸艺术的历史创作过程中,人们不可能像现在一样接受色彩理论的指导,只能根据自己内心的体会进行创作,因此,色彩方面较为单一,但是传统民间剪纸的色彩纯度高并且具有强大的精神性。在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中,色彩效应经过一定的历史积累,是民族思想最强烈的表达,具有浓厚的地域性、代表性。色彩能引起人们本能的心理反应与情感共鸣,人们对色彩进行选择、搭配、运用的过程,实际上是利用色彩感觉来肯定自己的过程。人们依据自己对色彩的喜好与崇拜来运用色彩,满足主流人群审美的色彩,继而向外界影响、延伸、完善出一个完整的色彩体系,并赋予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来深化人们的色彩记忆、同化人们的色彩感觉。
虽然民间剪纸艺术的色彩因地域文化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形式与观念,但总体上看,传统民间剪纸艺术的色彩是象征与意象的结合。巧妙运用民间剪纸艺术色彩语言所蕴含的象征性、装饰性和主观性特点,结合其图形构成、造型特点与现代设计理念等因素,将不断拓宽现代平面设计的空间。
【关键词】平面设计;视觉空间;传统艺术
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相绪合对于传统文化继承这一话题,目前在中国设计界谈论最多,也是引起众多设计师关注的焦点问题。中国有着上千年的文化底蕴,有许许多多的智慧支撑着我们的设计事业,只要我去挖掘,融会贯通,儒、释、道三家中任何一个智慧都能让我们的设计得到思想上的升华。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存在一些误区。例如一味的挖掘传统图形符号,而不重视传统精神的继承,或者只是简单的把传统图形直接应用到设计中。认为只要有传统符号的存在就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了,设计就具有传统意味了,往往这种设计最后只能是粗枝烂叶、不得要领。日本一些设计师对于设计中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思考得比较深,他们并没有将传统文化中的图形符号简单地挪用,而是通过线、体块、造型以及肌理色彩,更是通过空间,呈现民族的理念、
精神,审美以及当代技术的文明,呈现设计师对人类文化的思考,从而建立起了以东方哲学为基础的现代设计理论体系。这是对文化深刻领悟的必然结果,更是对未来深刻思考的结果。总之,中国现代设计理念的发展,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无论是传统视觉形象还是传统艺术精神。
一、中国传统艺术精神是现代设计与传统理想的结合点
中国绘画特别讲究画面中的留白。从战国的人物龙凤帛画到清末民初的写实花鸟,中国绘画并不刻意去描绘固定的场景,对特定场景空间的客观描绘也未发生过兴趣,而是由着作者的心性去安排空间,中国绘画的构图更多地得益于古老的阴阳观,即虚、实的相生互补,它讲究开、和之气,而中国绘画在内容表达上特别讲究意境,即对象外之虚境的追求,有道是:物色尽而情有余。这种虚境是通过隐的方式创造出来的,而隐的思想根源于玄宗。对于虚境的追求,也可以运用在现代平面设计中,它既能丰富了平面视觉空间又提高现代设计的思想内涵。通过平面设计中画面虚境的追求,使有限的二维设计空间能够表现更多深层次的多维空间意识。这种通过画面表层形式语言表现出来的第二空间,甚至是第三、第四,无穷大的宇宙空间,不正是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中的审美艺术相吻合吗?自魏晋以来,几千年的中国传统审美艺术中讲究意境对文学艺术虚境的追求,是每个文人墨客的目标,同时也是评价作品好坏的标准。传统艺术精神中还有许许多多的理念,能给中国的现代设计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现代设计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结合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当思维的上升,才能有形式的根本变化,中国的设计才能本土化的同时,最终走向世界。
二、中国民间美术中空间观念的介入
民间美术,产生于劳动者之中,是属于劳动人民自己的艺术。是劳动群众在生产劳动、社会活动之余,为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自己创作,并在他们当中应用和流传的一种朴素的、自由的表意形式。因此,民间美术作品的主题通常都与人们日常的衣食住行、民间社会活动息息相关。它的表现形式包括木版年画、剪纸皮影、门神纸马、面塑面花、摊面面具、木雕玩偶、儿童玩具、民间陶瓷、染织刺绣、编织扎制、民居建筑等等。中国民间美术无论色彩还是造型都呈显着中国文化之精神,同时其色彩和造型的运用也表达了人们祈福迎祥、求吉避凶、驱邪镶灾的民俗心理。中国民间美术的创造来自主体意象,主题创作、画面构图并不拘泥于真实的视点、科学的比例、透视和客观色彩学理论,而是从一开始就排除了时空序列性的制约,根据主观愿望、理想及对大千世界物象的理解,超越表象、跨越时空、在追求契合客观审美原则的同时对物象进行自由的创造和任意的组合。其原始朴素的审美意想、造型规律和艺术原则中渗透了对多维空间艺术元素的独特运用。因此,如果能将民间美术中的空间观念运用于现代平面设计中,将会给观众带来新鲜的视角,为二维画面增添更加丰富的空间效果。
2.1以我为中心的多视角透视观
以我为中心的多视角透视观是中国民间美术作品最常用的空间观念。前面说过,中国民间美术的创作来自主体意象,通常在创作一幅民间作品时,作者的大脑中早以形成了作品的主题和表现的情节,并且这些主题和情节通常又是作者身边发生的事物。而作者在创作作品时,会将自我融入进去,用自我的多视角来表现周围的事物,因此,画面形成以我为中心的透视空间。这一种空间观念根据作者主观出发点不同,可分为主体视觉中心和主体意象中心。
2.2集时间、空间为一体
整个物质世界都是存在于一定的时间范围和空间范围之内的。对时间和空间的认识是人类所共有的,这种认识也一定会反映到民间美术作品的表现上。时间是不可逆的,当它在视觉中得到反映时则表现为明确的方向性,也就是说表现出明显的线性性质。因此,时间是线性的,总是朝着一个方向流动,人的时间知觉只表现在对客观对象的延续性的反映上,这样,时间的表达也总是离不开过去、现在、将来这条时间轴的。与时间特征相比,非线性是空间特征中最重要的一点。中国民间美术作品对时间与空间的表现也存在两种主要的表现手法:一是同一空间中的时间运动可称为顺序式;二是不同时间的空间在同一画面中表现可称为组合式。
2.3一等于二的空间观
民间艺人们通过美术作品表现生活,他们并不是简单的描摹生活中的事物,而是用智慧来诊释生活。在表现事物时,注意表现事物的方方面面,注重全方位空间的表现。于是,一等于二的空间观念,便成了表现全方位空间的最佳手法。一等于二指一个事物表现两个或多个方面的形状或意义,民间美术中一等于二的空间观念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形式上的;二是意义上的。
创意产业的概念最早出现在1998年出台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该文件明确提出,“所谓创意产业,就是指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中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可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所谓文化创意产业,就是要将抽象的文化直接转化为具有高度经济价值的产业。换言之,这就是要将知识的原创性与变化性融入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之中,使它与经济结合起来,发挥出产业的功能。显然,这是一种使知识与智能创造产值的过程。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增长方式的转型,创意文化产业近年来成为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的跨界热点。国外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已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尤其在具体实践中已具一定的优势。从国内的研究来看,目前只是起步阶段。现今我国加强对文化产业的建设,我国是文化发展的大国,尤其是甘肃省,作为我国的文化发展大省,有着许多的民间文化,对人们的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民间美术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类型,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甘肃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个主要方面。甘肃的民间美术极其丰富,比如剪纸艺术、刺绣艺术、香包、兰州刻葫芦、泥塑等。这些伟大的民间美术是本民族文化几千年的积淀,是我们生活态度的反映,是人民群众智慧的凝结。但是,在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下,甘肃民间美术正面临着传承与发展的危机。在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还处于比较边缘的地位。因此,笔者认为,在当下文化创意产业的背景下,我们立足民间美术进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以在“保护中开发”,实现民间美术发展的新空间,构建甘肃省民间美术文化创意产业体系。
2甘肃民间美术发展的现状
2.1民间美术在现代的遭遇
现今由于我国的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最终导致了现今对于民间艺术的重视逐渐下降,比如说在春节期间,人们都是极其的忙碌,但是却不是忙碌的筹备春节,而是忙碌自己的生意场,对于春节的筹备热情大大的下降,早已经失去了以往的热情。剪纸贴春联一直都是我国的传统民间艺术文化,但是却有很多人遗忘了,这说明人们对于民间美术艺术文化已经渐渐的忽视了。发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现今的社会发展过快,新鲜事物让人们眼花缭乱,对于一些传统民间美术无暇顾及;其次,人们的生活方式相比传统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审美观念也在不断变化,民间美术似乎退出了人们的视野,受到人们的冷落;再次,先进媒体事业的迅速发展,对民间美术传播造成巨大的冲击力,导致了很多的民间美术失去了传播途径,失去了市场占有率。
2.2工业文明的冲击对传统民间美术艺术影响很大
现今由于工业文明的冲击,对传统的民间美术艺术的冲击很大,使得民间美术在人们生活中的影响越来越小,导致人们对其忽视。由于民间美术的发展缓慢,所以人们对于民间美术的关注不够,但是现今社会依然有很多人对传统的民间美术艺术有着执着的追求,民间美术艺术不仅仅是一种艺术作品,民间美术艺术是一种历史的沉淀,是一种历史发展的积累,对历史的肯定,所以民间的美术艺术是我国历史文化的一种重要的展现形式,对我国的文化事业有着很大的影响。但是现在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工业文明的崛起,工业文明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冲击力很大,尤其是对传统的民间美术艺术的冲击力很大,最终导致了民间很多美术艺术流失,使得我国的民间美术艺术逐渐地要趋于瓦解。
2.3在经济与文化之间的民间美术
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要从经济的角度出发,必须要通过经济的形式来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并且在现今的文化事业大力发展的时代,必须要利用经济的发展来带动文化事业的传播发展。但是现今由于经济事业的大力发展,有很多传统的文化产品都出现了粗制滥造的情况,这样导致了传统的文化产品失去了价值意义,并且由于为了经济的发展,很多的工业机械制品与传统的文化之间产生了矛盾,无法很好地将传统文化的价值意义表现出来。最终会导致传统的文化逐渐的流失。
3甘肃民间美术创意产业构建策略
3.1政府加强开展民间美术资源的调查
对于甘肃省民间美术的传承,首先要政府带头,积极组织开展对民间美术的调研,加强对其的认识度和重视度。政府要对民间美术资源进行整理收集,比如针对剪纸艺术、根雕艺术、刺绣、泥塑、兰州刻葫芦等,整理收集的基础上全面了解其发展现状,制定有效的保护措施让民间美术发挥更长远的价值。以政府行动影响社会和大众,以政府的重视度影响整个社会对民间美术的重视度,使人们在新时代的消费观念中始终为民间美术发展留有一席之地。现今我国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已经开始着手于文化事业的建设,并且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度也逐渐提高,所以对于民间美术艺术的保护,国家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在甘肃省的很多地区,民间美术被破坏的情况十分严重,所以加强对甘肃省民间美术艺术的保护十分重要。甘肃省是我国的文化发展大省,政府只有对省内各地区的民间美术艺术有了全面的了解,才能够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来加强对省内民间美术文化事业的保护。但是现今由于政府的管理力度不够。所以对于甘肃省内的民间美术艺术的了解程度不够。政府必须要成立相关的小组,由专业人员对省内的民间美术艺术资源进行收集,并且去了解相应的发展状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全面地对民间美术资源进行策划,从而来加强对其的保护。
3.2开展民间美术学科建设
青年学生永远是时代的主流,主导着社会的主流方向。随着现代工业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冲击,青年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内容和形式了解越来越少。根据中小学生成长的需要和接受能力的不同,学校有选择地把民间美术的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和校园文化活动中,使中小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民间美术的艺术魅力,感悟民族文化的灿烂,提升民族自豪感,增强对民间美术的认同,只有在青少年中做到普及教育,才能增强他们保护民间美术弘扬民文化的意识。另一方面,高等学校也要肩负起发展文化传承的重任,开展多种教学模式,为民间美术培养创意型人才,发挥高等学校智力和人才优势,结合甘肃地方特色,在高等学校中设立民间美术学科,为甘肃民间美术的发展培养专门人才,注入新鲜血液。借助高校的人力资源优势,将产、学、研结合起来,学术研究与应用开发结合起来,体现学科学习的价值,增强学术研究的时代价值,发展时代化的文化产业,促进甘肃地区经济的发展。
3.3提高民间艺人的地位
提高民间艺人的地位,是保护民间美术艺术创作的重要途径。现今,由于甘肃省的经济发展情况,导致了现今的年轻人很少有人去主动学习民间美术艺术文化,从而使得甘肃省省内的民间艺术艺人大部分都是年老的老人,随着岁月的流逝,会使得很多的民间美术艺术手艺都被流失。所以现今必须要加强对民间美术艺术艺人的保护,以及要扩大民间美术艺术艺人的影响力,使得人们能够了解民间美术艺术的重要性,使得人们能够对民间美术艺术有充分的了解,从而来主动去学习民间美术艺术,来保证民间美术艺术的传承发展。
3.4工艺技术的改进
传统的工艺美术都是在手工艺条件下完成的,为了使工艺美术形成产业化,工艺技术的改进是非常关键的,在制作技术改进的基础上,将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科技与审美相结合,把传统民俗文化、民间美术元素融入到现代设计中,形成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在甘肃民间美术中,尤其是结合丝绸之路的文化发展与建设,具有很好的优势和特色。例如,剪纸艺术若要有新的突破,除了深入文化内涵与结合地方特色外,必须与其他科技媒材结合,创造出独特的特色。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技术。剪纸剪镂、刻镂的技术仍在,但加入现代科技雷射灯等光源的透光性、有色性,与玻璃色块镶嵌的透明性、晶莹剔透的表现特点,整体跟现代建材的搭配设计,让剪纸艺术与当代建筑的空间合成一体成为装置艺术或与生活空间结合,这是可让传统剪纸艺术再生,免于淘汰命运的方法之一。
3.5加强民间美术工艺的宣传与市场推广
政府要加强对民间美术艺术文化的宣传,利用先进的多媒体网络技术,使民间美术艺术在人们生活中等到宣传,使人们能够真正地对民间美术艺术文化有所了解。并且政府要利用网络来加快民间美术艺术的普及化以及大众化,从而来增强民间美术艺术文化的表现形式,才能在更大程度上保证民间美术艺术文化得到普及使得民间美术艺术文化走向大众,加强民间美术艺术文化在社会中的影响力。
3.6品牌化、产业化、现代化的融合
企业可以结合地方优势,创建品牌化产业,将甘肃民间美术融入到现代产业化、品牌化的建设中,促进消费,带动民间美术的发展。文化品牌是剪纸文化创意产业的护身符,也是产业行销的利器,甘肃民间剪纸要在这一波文化创意产业崭露头角就必须建立起自己的文化风格与品牌。艺术文化已经从过去的奢侈品变成必需品,在全球各国开始行销自己本国艺术文化产业的品牌,艺术文化已经变成消费品,从创意与竞争力的角度,重新思考民间美术文化创意产业与国际之间的竞争、合作关系,应该寻求跨国合作团队的行销策略,以提升民间美术文化创意产业的品质。
4结语
摘要:我国民间艺术的种类丰富多样,发展至今直接成为中华文明最活跃的历史教材。然而受到当今时代各种新兴文化的冲击影响,我国大多数民间艺术都开始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一些以往传统的补救措施也促使民间艺术的发展进行一个发展瓶颈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民间艺术结合全新的科学技术进行了创新性的研究,促使民间艺术元素开始数字化方向发展。本文主要针对民间艺术元素的数字化应用进行分析,并未进行简要论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民间艺术元素;数字化;应用
引言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和发展,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经过漫长的时间沉淀,近乎失传,同时也有很多直接被保留了下来,从而被国家列为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针对民间艺术开展了大量的保护措施以及相应的资金加以支持。以此来希望民间艺人能够继续生存下去,从而保证民间的技艺不会失传,创造出更多让人们知道和了解民间艺术的机会。如今科技技术发展异常迅速,各种新兴文化也开始不断的冲击民间艺术的发展,古老的民间艺术直接被挤出了大众的娱乐舞台。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要将民间艺术和科学技术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促使民间艺术元素的数字化应用。
1.民间艺术元素概述
在种类繁多的民间艺术元素当中,我们能够发现它们都共同的呈现同样的文化情怀及其所象征的意义,真正实现以物言志、以景抒情的目的。而且不论是哪一种类型的民间艺术元素都能够通过劳动人民独有的智慧创造和雕琢出对于美好生活的深刻期望。因此在这些众多的民间工艺品当中,我们可以明确的看到民间历史所拥有的地域文化风情,同时也看到了具有浓厚底蕴的传统美学和民俗文化,直接映射出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灿烂精神光彩,同时也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厚的民间艺术产品,和当今的民间艺术工作者们共同书写了一部鲜活的民间艺术文明的发展历史[1]。历我国的民间艺术要想更好的利用数字技术来进行艺术性的创作,就必须要对民间的艺术元素发展进行充分的了解,深刻的掌握民间艺术元素当中的文化功底以及其所象征的寓意等,所以就需要很好的通过对数字技术的利用来实现对美术元素的创作过程,并以此来发掘出民间美术当中的全新艺术形式,从而真正的展现出它美学意义。
2. 数字技术和民间美术元素的关系
2.1 数字技术和皮影戏剧的关系
古代的皮影实物很难保存,在如今也都很难真正见到,但是通过数字化的艺术创作手段能够有效的将目前现有的文献信息内容完美的保存在珍贵的图像当中,并进行数字化的修复工作。然而从这一点上来看,数字化的剪纸能够对戏曲的剪纸进行有效的保护和传承,而且在这方面也承载着绝对的优势,这都是围绕着数字化剪纸艺术后续发展的主要方向。同时随着我国动漫产业的不断兴盛,在动画方面的传播也开始不断的发生,大多数传统的戏曲都为我国动画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广阔的思路,而且根据相应的生动活泼的体系,直接走进了现代人的现实生活当中,从而有效的完成了古典艺术方面的现代化转换行为,并因此而获得数量更多的现代化的观众[2]。皮影在古代一经出现就直接成功的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的线描艺术,通过刀具,能够分别在纸张及皮革上面刻画出各种不同的情况,再结合皮影线条方面的自由柔和度,通过各种长短、粗细以及曲直等多种形态来生动的表现出所要塑造对象的具体形态、动态方面的特征。
2.2 数字技术和剪纸艺术的关系
剪纸主要是以纸张作为材料,通过剪和刻的方式来实现,再通过印染和套色的方式来作为辅助,通过一种镂空的效果来促使其产生一种虚实呼应的结果,从而有效的展现出各种生动的形象,促使剪纸的内容情节更加的具有趣味性。剪纸的形式有很多,有染色、套色以及单色等。有些动画MV经常会受到人们的议论,他们认为这只是将剪纸的团放在flash当中重新的绘制一遍,如果在这个过程当中只是进行简单的临摹,那就只能说明是用一种数字的手段来进行的,这就必须要真正的考虑到剪纸的创作背景、设计思想以及制作的流程等,通过对民间艺术美学的研究以及悠久的历史文化的沉淀,再结合flash,以此来有效的扩大剪纸艺术所具有的艺术价值,从而实现创作空间的拓展,真正继承和传播了剪纸艺术的精髓。
3. 剪纸艺术在皮影动画当中的应用
3.1 皮影人物和flash人物的对比
真正的皮影道具的制作有着非常严谨的制作工艺流程,而且在制作的过程当中,必须要真正具有皮影制作经验的制作艺人才能够完成这个任务。而在数字技术的基础上就完全可以忽略这个过程,只需要注重皮影绘制的效果,同时也无需镂刻和施色等操作,只需要通过PS等工具来绘制相应的皮影人物的身体部件即可,同时将此类的部件直接导入到flash当中转换成各种元件,然后在flash当中进行补间或者是调节骨骼的操作来实现人物的动作目的。
3.2 皮影表演方式和flas的对比
皮影戏通常都需要三根竹棍来对人偶进行操纵,其中一根系在胸前或者是背上的主棍,这根能够有效的保证皮影人偶的稳定重心,保障其整体的运动性。另外两根则系于双手之上,促使其形成一种生动和流畅的表演性动作,当需要加入一些其他的道具时,则通常会将木棍增多,具有非常强的艺术工艺性[3]。而flas当中的补间操作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能够通过关键帧的设置来调出主要的动作,再通过补间形成连贯的动画动作,非常的方便。
3.3 图像绘制创作
Flash当中的图形都是由工具选项当中所包含的所有绘图工作绘制而成的,而且所有图形的形式非常的自由,能够随意的对相应的工作进行局部的修改和选取,但是唯一的缺点就是将各自不同的图形放在同一层时,上面的图形通常会覆盖住下面的图形。而绘制对象就不一样,因可以对其进行直接的修改,同时也可以双击进入到内部来进行编辑和操作,其所具有的最大特点还是在绘制对象的本身基础上处于一个相对独立的存在,因此就可以将两个绘制对象进行相互覆盖,同时对二者的之间的位置大小以及角度等进行编辑修改,还可以通过笔触来使用填充的属性加以修改。
4. 结语
综上所述,数字化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有效了保护了民间艺术的研发,同时也直接延伸出了更广泛的行业,并形成一种产业化的发展。(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林彬晖. 传统戏曲动画片中的现代元素[J]. 大舞台. 2012(09)
关键词:民间;美术;教学;意义;价值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的开展,保护和传承民间美术的教育工作也日益开展。但是由于民间美术在教学中的开展起步较晚,民间美术的教学工作依然存在很大的挑战。因此,在现有的教学基础上依托高校教学平台,进行民间美术教育的价值探索是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
1 民间美术教学开展的意义
民间美术是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艺术形式。在人类长久的生活与生产中,民间美术是劳动大众智慧的产物,是我们民间文化的宝贵财富。民间美术的形式多样、内涵丰富,体现了劳动人民对艺术无穷的创造力和鲜明的艺术审美观。民间美术传达了华夏子孙的民族精神与内心情感,彰显了强大的生命力量。诸多的地方美术形式,体现了群众对美术的质朴认识,也是反映其生活与情感的写照。随着历史年轮的发展,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促使了更多的现代美术形式的产生,民间美术逐渐被掩盖在多元文化的洪流之中。
很长一段时间,民间美术一直被忽视,任由其发展。甚至很多人认为,民间美术是过时的东西,没有发展的价值。时光荏苒,当民众逐渐开始反思对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时,很多珍贵的民间美术形式已经消失殆尽。现在,民间美术的保护工作刻不容缓,美术教育作为一种媒介,一种传播的方式,对民间的美术资源的延续有不可忽视的传承作用。事实上,民间美术能够融入到教学中,渗透在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为民间美术的发展提供较高的平台,从而为民间美术的传承工作提升到了更高的高度。
针对民间美术教学的开展,国家教育部门也有明确的规定。“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到了让更多的学生喜欢传统的美术艺术,培养学生更加丰富的审美气质。尤其是一些当地的民间美术形式,学校应该加大开发力度,进行校本课程的制定,让学生了解和热爱家乡珍贵的美术艺术。在学生的美术教学中,将点滴的传统文化渗入其中,利用现代的教学方法和观念,拓展学生的创造思维。作为学校来说,应该给传统美术资源合理的生存空间,给予民间美术课程一定的重视度,将其作为对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同时,要根据学生的现实情况,进行教学的开展,帮助学生接触更多关于民间美术内容与方法的知识,让学生感受民间美术的艺术力与生命力,为民间美术的可持续发展铺路搭桥。
2 民间美术教学开展的价值
民间美术即具备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又兼备了较高的审美价值。不同的艺术形式和美术作品都各具特征,蕴含了丰富的审美情趣,在教学实践中其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是不容置疑的。
第一,民间美术教育的实施可以提升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及品鉴的能力。民间美术不仅仅是单一的美术形态,虽然其色彩、结构与造型都具有一定的中国元素,但也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的思想。尤其是少数民族美术中的纹饰图案,对图腾的崇拜,对和谐的探索更充满文化思考。农村地区民间的剪窗花,通过简单的动植物的形象刻画,来寄予对生活的美好期盼。可见,民间美术的意识形态蕴藏了无尽的知识,同时也传达了无数的信息。只要为学生打开一扇艺术的窗户,才能帮助学生挖掘美术教育中的兴趣所在,才能让学生对民间美术有更深的认识和丰富的情感体验。
第二,民间美术教育的开展可以提升学生的艺术创造力。世上任何一门艺术都离不开创造,创造是艺术生命的动力。民间美术的发展其实就是艺术创造力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它又反哺于对人才的培养。艺术创造离不开创造思维的拓展,显然民间美术教育的优势在于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并且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实践。民间美术是汲取了传统文化精髓的产物,可以引发学生研究与探讨的兴趣,自主的进行观察与认知。所以,在教育实践中挖掘学生丰富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创作激情,鼓励学生自信的进行艺术创作的探索,这无疑是对学生艺术创造力的开拓。
第三,民间美术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加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民间美术教育已经脱离了传统的口传心授的教育方式,而是要契合现代的教学理念进行科学的教学开展。现代的美术教育理念认为实践能力与基础技能同等重要,实践使学生艺术能力升华。所以,在实践教学中不仅要鼓励学生创新,还要帮助学生构建整合知识的能力,这样才能实现全面人才的培养目的。由于民间美术形式的内涵是丰富的,艺术形态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蕴藏着丰富的人文知识需要我们不断的开发。这样一来,学生在教学实践中不仅通过双手来体验了不同艺术种类的差别,而且还需要进行观察与思考,来丰富和体验艺术内涵,让学生不断的进行实践的探索,呈现民间美术宝贵的艺术价值。
3 结语
民间美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重要的内容,体现了广大劳动人民的集体智慧。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不断推进,学校已经成为挖掘、保护和传承民间美术的重地。民间美术结合学校资源进行美术教育,即是对民间传统的美术内容是一种传承,又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开展是一次新鲜的尝试。显然,民间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开阔了学生的文化视野,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还增强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作为美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挖掘民间美术的综合价值,有意识的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是将来我们进行美术教育工作的内容之一,也是教学工作者实现高素质人才培养孜孜不倦追求的伟大目标。
参考文献:
[1]朱莉.民间美术―――开拓孩子发展新思路[J].好家长,2010(10).
[2]周羽.民间美术教学策略研究[J].广西教育,2008(10).
人类学的文化整合观提供了极为有效的观察视角。在人类学视野中,文化作为一个整合体,其各部分间不断进行着互动,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的“艺术”随着主体生活文化的变迁不断进行着由局部到整体的逐渐变迁,因此,考察艺术变迁不再是就艺术说艺术,而是离不开文化主体的实践活动。在实践意义上,文化主体持有的文化并非层级分明,但是,理论上尝试一种解释方式有助于我们更有效地观察到问题的焦点,为此,根据相关田野调查,主体生活史变迁对艺术变迁的影响,可以从主体的生活空间———文化空间———艺术空间这样一个层级关系入手进行考察。首先是生活空间的变迁。生活空间是艺人们日常生活的直观可感的地理单元,是艺人们的自然生存空间。在传统社会中,民间艺人生活以村落为基本单元,村落以特定文化关系历史地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村落布局,村与村之间除了有一定的空间距离外,还有人为的寨墙相隔,民间艺人的生活基本上以村落聚居为主要空间,大多形成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这是一个相对独立而封闭的地理单元,该空间不时在探亲、访友、集市等各种渠道中被打破,使得部分文化交流得以发生,产生一定的流动性。但地缘关系又把空间封闭起来,因为在很大程度上,很多民族都是小聚居状态,会使地域文化产生相似或相同的生活及生产方式、文化内容和价值观念。在这样的地缘文化中,民间艺人的生活空间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相对的稳定性,其文化艺术也具有相对的地方性和稳定性,流动与变迁主要在民族文化内部自然地发生,并以此促进民族文化的自然传承发展。现在,民间艺人生活空间发生了显著变迁。首先是交通运输发展带来交通的便捷,不断打破地域边界。很多老艺人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前活动的地理范围不大,生活在较为偏远村落中的很多老人,一辈子都没有进过县城。
道路四通八达,交通工具多样,周围熟人来来往往,陌生人也不断出入。
艺人们的生活空间也从较为封闭状态走向逐渐开放。一方面,他们以探亲、访友、玩耍、表演、做生意、打工等不同原因以不同方式走出原有生活空间,扩大了其日常生活空间,另一方面,很多外来者也因为旅游观光、经商等不同原因进入村落中或周边集市,对艺人们日常生活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次,由于大众媒体的传入,村落中的电视构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第二空间,在这个虚拟空间里,村民们没有经历体验过的一切生活空间都高仿真地呈现在他们面前,在电视里,村民们可以虚拟走遍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目睹并体验各地的自然和文化,提供给村民们一种想象性生活空间,村民们的生活空间被极大地扩展了。当代文化背景中的民间艺人,比普通村民有更多机会走出村落,穿梭于不同自然时空中,不断丰富着他们的生活经历。调查中笔者发现,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机会去县城、省城、省外甚至国外进行展演的民间艺人不少,在这种“行万里路”的经历,开阔了他们的眼界,丰富了他们的体验,打破了其原来生活空间的单一和封闭,形成异质杂糅、相对开放的特点。这样差异化的生活空间激荡了艺人们思维的活跃,易于催生艺人们文化艺术空间的变迁。其次是文化空间的重建。随着现代社会交通的快捷便利和文化的频繁交流,民间艺人生活空间发生改变的同时,其原有文化空间被打破,在各种力量形塑中进行着重建。艺人们文化空间建构以其原有文化空间为基础进行要素的增添或抛弃,在多元文化交流中吸收异质元素,形成多元性,主要呈现为传统与现代、自我与他者共存的特点。总体上依然持有自己传统的文化底色,同时添加了来自不同文化语境中的不少异质元素,在本文化与异文化之间往返中实现着文化空间的变迁。在少数民族历史上,从未有过像今天这样无数个他者彼此真切而深刻的交往与审视,也从未有过像今天这样传统与现代的遭遇与并存。艺人们身上的传统文化在遭遇到现代文化后,随着主体自身文化观念的影响会形成接纳开放还是保守坚持的文化态度,无论如何,他者文化及现代文化多多少少都会进入民族生活中,有时甚至让人始料不及。随着生活文化的流动性,原本只在自我空间生活的草根艺人得以穿梭于不同的他者文化中进行展演,在自我与他者文化碰撞中,文化得以相互交流,产生了文化变迁,在这样一个文化相遇—接触—交流—变迁的反复循环中,完成了文化再生产,使文化得以在继承创新中发展延续。艺人们多元复合的文化空间建构产生了与传统文化空间不同的艺术体验,从而对其艺术实践产生重要影响。
最值得强调的是艺人文化空间与他者文化空间直接对接影响中建构出的“艺术”空间。
当艺人们因为各种原因穿越于不同文化尤其是主流文化时,其穿梭会使其从异文化中吸取因子融入自我文化,从而带来个体文化价值观念及生活方式的逐渐变化,之后又在个体与群体互动中带来群体文化观念和文化形式的变迁,再直接或间接地体现在艺术实践活动中。这种情况彻底改变了在传统生活中作为生活方式的被作为“艺术”的那些部分,从而产生了特殊性,可以从以往的生活中剥离出来进行重新审视,使“民族艺术”的观念深入人心,从而也使艺人们变得“特殊”,这种特殊体现在其角色流变中。在当代文化背景下,民族艺术的生存状态发生着变化,从作为民族生活方式到异文化中的艺术展演再到异文化中的自我文化展演的发展进程中,民间艺人的角色身份也在不断迁移,与上述民族艺术生存变迁基本对应,发生着从地方性民间艺人到民间艺术家再到传承人的变化,这种命名的变化不仅显示着来自周围生存环境的一种策略调整,同时也是民间艺人文化艺术空间重塑的重要表征。当民间艺人在各种社会关系整合中发生了身份转变后,随之而来的就是与其身份相应的各种艺术实践活动,由此,培养了他们以往在传统的较为程式化的艺术活动中缺少的反思性以及文化交流互动中形成的创新性,从而实现着艺术的变迁。笔者在调查中发现,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角色进入大学校园展示、教授其所熟知的艺术的民间艺人,在给师生进行展演过程中,与他们在村落环境中的活动最大的不同是他们需要不同程度地为师生讲解该艺术形式发生的背景、寓意、功能、技艺等内容,在“做”之外增加了“说”,“说”更多地是以回答师生问题的方式体现的,与村落语境中的传承活动相比,其艺术活动从更多的示范转化为更多的解释,而在此过程中,他们需要思考,需要总结,从而达到反观反思自身的目的,并在此过程中重新审视自我文化,获得创新的契机。与此同时,高校师生们学院派的艺术创作活动也会对他们产生影响,产生示范效应,他们会适时地恰当地补充在自我艺术活动中,从而带来艺术的变迁。事实上,外出参与艺术活动机会越多的民间艺人,他对自我之外的文化越熟悉,他的反思及创新能力越强,越容易导致艺术变迁。最后是艺术的变迁。马凌诺斯基认为艺术家不过是接受了部落的传统,而依法炮制出种种雕刻、歌曲及部落的神秘的戏剧,但个人所仿制的传统作品,总在传统之上加了一些新东西进去,多少使传统有些改变,个人的贡献化成和凝结在渐渐生长的传统中去,经调整后而变成某时期艺术设备的一部分①。这充分说明了在当代多元文化背景下民间艺人多元复合的文化空间的形塑对民族艺术实践活动直接的导引作用,从而带来整个群体艺术文化的变迁。在不同文化间穿梭的民间艺人,在自身文化演进和外在交流的纵横脉络中尽管每一个个体都有着特殊的生活经历和文化空间,在艺术发展变迁中都会有不同的甚至重要的一些变数,但无疑他们是实现着民族艺术文化发展变迁的重要和显性力量。
在实际调查中可以看到其艺术变迁在功能、场景、理念、形式、方法等方面的具体表现。
民族民间艺术是民间集体生成的文化表征,几乎没有单纯是基于审美需要或某种无功利性目的的,它们都是生产生活中实用的,承载着日常使用、祈福纳祥、社会团结、审美装饰的社会功能。当代文化背景下其功能随着民众日常文化生活的变迁发生着改变,实用功能逐渐弱化,纯粹审美功能逐渐诞生,新的功能不断派生。如民族艺术作为民族文化符号、作为经济手段、作为审美对象、作为民族认同工具等不同功能的产生和实现,都离不开族群中杰出的艺人个体和群体。传统意义上的艺术与民族生活水融,是生活的一部分,其整个生存制作环境都是在本文化中原生地进行,其制作带有手工的亲历性,大多都是独一无二的。同时,作为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的艺术实践活动并未从生活中脱离出来,被称为艺术的那些活动是在生产劳动之余或是配合生产劳动进行的,从没有单独的生成的时空,大多数被称为民艺的是生产生活用品,被称作音乐舞蹈的则是在仪式中或是节庆中“娱神”使用的工具。现在,随着艺人的行走游动,很多艺术的生产制作可以在一个相对脱域化的场景中进行,可以不再考虑该艺术形式或实践在本文化中所应该承载的文化意义,从而可以对设定的形式进行变更,这样就可以从本土到异地环境中制作生产或展演,具有复制性,在丢失了它原本生命力的同时也获得了广泛的发展空间。以民间艺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入艺术院校为例,艺术发生的场景已从原生的生产生活场景转变成了大学课堂,艺术欣赏和接受者也从原来同族类文化持有者大众转变成了接受高等教育的专门艺术人才,整个艺术活动可以被看作“为艺术而艺术”,带着特殊身份的艺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中的艺术活动,在技艺方面得到了加强,文化内涵方面淡化了,减少了日常生活制作中的文化自由度,但在对他者传授过程中增加了“作为艺术”的另一种自由创新性。
在创作理念中,民间艺人的传统实践活动是依照一种代代相传的模式进行的。
所有的艺术实践都是依据文化的要求自然传承下来的,所谓的创作理念是一种代代相传的集体文化观念,对其进行演绎要遵循一定的甚至大多是严格的程序,对每一个民间艺人个体而言,这是自然而然的由从小的文化熏染而出。在变迁的生活中,尤其是被邀请到异文化中献艺的艺人们,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当代大众审美观念更多地融入其中,在艺术逐渐从“娱神”转变成“娱人”的过程中,他们具有了与传统不假思索的艺术实践理念不同的自觉理念,尤其是在迎合主流文化及他者文化需求中,他们显得“更专业”了。他们置身于高校展示技艺时,不仅师生身上的现代文化艺术观念会潜移默化地对他们产生影响,同时在师生他者的不断追问中他们会派生出一种可以解释创作和展演的说法,从而使其艺术实践带上村落传统不同的特色。调研中村民们对经常外出的艺人们的展演和作品形成“变味”的评价,某种程度上正是艺人们艺术创新的具体表现。在艺术形式上,题材、图案、造型、色彩等视觉形式要素,旋律、节奏、音程、舞姿、律动等视听要素,基于历史文化的发展,不同文化中形式要素与其文化生活有着紧密的契合关系,从而无论哪一种艺术门类都形成一种类型化的风格,成为“民族”的标志。艺人们变迁的文化生活中,艺术形式要素不再严格遵循传统模式而是变得松散宽泛了,以民艺为例,一系列新的工艺品如手机套、单独的供观赏的绣片等制作在构图、图案、色彩、造型上都是一次次创新,傣族剪纸增添了房子、汽车、生活场景等题材,白族扎染中有了现代图案或以多种颜料做成渐变效果,彝族刺绣更获得创新④,在这方面,书本、电视、他者都是艺人们的老师。民间艺术的传统传承大多是口头传承即口传身授,而且是在本文化内部传承,大多依赖自身文化惯性。今天随着民间艺人的走四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穿梭于多重语境进行展演活动,进行着大量的局外传承和传播,以至组织系统的、规模的民间艺术培训。
如在民间艺人进校园活动中,不仅让局外人认识本民族艺术,还带动了他者在二次创作中运用相关民族元素。
一、东北满族民间艺术的现状
东北满族民间艺术发源地之一是长白山,是中国民间艺术的特色之一。根据记载,从肃慎至勿吉、邑娄、女真,满族的祖先们在长白山地区繁衍生息了三千多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人们创造了独特的艺术语言、艺术作品与艺术表现形式,主要有剪纸、绘画、服饰、刺绣、建筑、木雕以及家居艺术等。随着历史的发展,满族民间艺术在满族人们的生活中已经扎下了深深的根,并且一直延续着,这种独特的生活方式造就了异样的艺术表现,更是满族民间艺术文化的精髓。满族的先人们采用了不同的材料作为艺术创作的素材,运用不同的色彩与不同的艺术造型方法,创造出各种精彩绝伦的满族民间艺术作品。其主要的民间艺术剪纸是以纸作为载体,亦有使用皮革、鱼皮、金属薄片、树皮、树叶、玉米叶子等材料作为剪纸载体;刺绣则是以布、绸、缎、麻线等为载体。这些载体一般都是随手可得,方便自然和可再生的素材。随着时间的推移,造就了异样的艺术文化。
二、满族民间艺术的审美特征
满族民间艺术的造型之美。从造型方面来看,满族民间艺术的造型方法有对称与通感联想、散点透视等。对称与通感联想之美。满族民间艺术的作品有很多都具有对称之美。这种造型方法在中国古代民间艺术中均有体现。东北满族民间艺术中对称运用得行云流水一般。散点透视之美。散点透视是中国古代传统绘画中的画家以自己的眼睛为透视点,随着自己的运动而运动的绘画方式,是典型的散点透视绘画,区别于欧洲的一点透视法。这种绘画方式可以自由地组织画面结构与物体结构,不限于客观世界的一点,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这种自由的组织方法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精华,也深深影响着满族民间的创作艺人。满族民间艺术的色彩之美。东北满族民间艺术的色彩给人以深刻的感受。从色彩方面来看,满族民间艺术的色彩主要有三种形式,如下所示。
1.高纯度色彩之美。
运用高纯度的互补色进行色彩对比作为色彩应用的原则,是满族民间艺术的主要色彩倾向。如满族的八旗色,采用的色彩都是极其高纯度的色彩,这正是满族民间艺术的色彩特点。满族人们还用风干了的玉米叶子、桦树叶子、桦树皮、鱼皮等天然材料剪纸,这种天然的色彩具有无比的自然色彩美感。然而在入关后,受汉族文化的影响,沿袭了汉族的审美观,多色彩的剪纸作品应运而生。
2.色相对比色彩之美。
在色相对比中,任何一个色相都可以构成主色相,并与其他色相组成类似、对比、互补的关系。正确把握色相的关系,才能把色彩的情感和内容表达得更加丰富,效果对比才能更加突出。
3.主观性与观念性的色彩之美。
满族民间艺术的色彩比较简单自由。通常运用普通易得的缎子、纱、麻、棉、粗布等作为主要底布,用中棉线、麻线、绒线等进行刺绣。色彩既具主观性又具观念性。其次是以客观物象的颜色为依据,图案中色与色的搭配主要取决于绣者的喜好与配色经验,也有传统观念、传习经验的影响。
三、满族民间艺术对现代设计的启示
在现代设计中,不管是哪一门学科的设计,材料是必不可少的。有时候材料的好坏能直接影响设计作品的质感与美感。在满族民间艺术中,满族人民在创作作品时选择的材料一般都是比较天然的材料。如剪纸时,会采用天然的鱼皮、桦树皮等作为素材进行创作。此法在现代的设计中可以运用。综上所述,如果长白山地区的设计采用满族特有的刺绣工艺与绸缎作为装饰,不仅能够突出长白山土地区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还能够弘扬东北满族文化。将以上几个优点运用到现代设计当中,充分发挥满族民间艺术色彩的魅力,把这些色彩元素运用到现代设计中,不仅具有民间意义,还具有创新意义。满族民间刺绣中还利用互补色和明度的强对比之法进行绣作,以达到效果鲜艳大方而不刺眼,图案主次分明的效果,是一个很好的设计方法。采用满族民间艺术的配色方法,设计出来的作品不仅色彩斑斓,美丽诱人,还富有独特的艺术感与民族特色感。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