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地质灾害工程监理规范

地质灾害工程监理规范

时间:2023-08-24 17:17:0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地质灾害工程监理规范,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地质灾害工程监理规范

第1篇

Abstract: with the reform of economic system, the country builds the market is open, ge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project implementation, supervision work to achieve the whole process, all-around management, not only to the construction of ge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comprehensive supervision, to control project construction item of the whole process, especially on the control of engineering design process implementation of supervision. Based on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s in work of geology of project inspect understanding and thinking.

关键词:地址项目 监理 思考

Key words: address project supervision thinking

八十年代中期,国际金融机构向我国贷的工程项目,均要求实行招标投标承发包制实行监理制,外国专业化的监理公司、咨询公司、管理公司的专家们出现在我国“三资”工程上,他们均按照国际惯例,以业主委托与授权的方式,对工程建设进行管理,显示出具有高速高效的优势。

1988年新组建的国家建设部就把建立专业化社会化的社会建设监理和以“规划、协调、监督、服务”为内容的政府监督管理的建设监理制提了出来,并列为一项重要工作,颁发了《关于开展建设监理工作的通知》,开展了试点工作,从此,建设监理制在我国建设领域开始探索和逐步发展起来。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理属于社会建设监理的范畴。从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理任务的社会监理单位,是专业化、社会化的中介服务机构,受业主的委托,依据国土资源部的行业规范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理规范》(DZ/T0222-2006),以自身的专业技术、管理技术,依据工程合同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与技术、经济法规,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性质、技术手段,对工程实施的参与者的行为和责权利,进行协调和约束,确保工程实施行为的合法性、科学性和经济性,有效地控制工程建设项目的进度、质量、投资,公正地管理合同,使工程建设项目的总目标得以最优实现。工程建设监理在保证工程项目质量、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以及业主合法权益等方面日益显现出它的巨大作用。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但是由于社会建设监理制度起步晚,旧的建设工程管理体制还在运行并对束缚着监理制度的发展,关于工程建设监理的法规制度不完善,监督引导机制不健全,对工程监理的定位、作用、意义和监理人员的条件理解片面等原因,使我国的工程建设监理还存在许多问题,还有一些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一、监理工作应该贯串工程建设全过程,实现全方位监理。

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国家建设市场的开放,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实施,要求监理工作实现全过程、全方位监理,不但要对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实现全面监理,而且要对防治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特别是对防治工程设计的全过程实现监理。工程设计时工程建设的关键环节,对项目获得好的综合效益。达到予期的目的起着决定作用,对工程施工的质量,投资及进度控制起着重大影响。应强调从设计到施工的建设实施全过程的建设监理,进行动态管理,尤其应对设计的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实行微观监督,提高设计的质量和水平。从而也保证建设单位在项目建设决策上的正确性。

二、正确理解与明确业主与监理、承包商与监理的关系

业主与监理之间是通过工程建设监理合同建立起来的一种委托与被委托的关系,双方都要在合同约定的范围内行使各自的权力和义务。监理接受业主的委托对项目的实施进行监理,但监理不是业主在项目上的利益代表,监理必须依据工程建设监理合同、设计文件、有关规范、规定及相关法律对项目实施独立、科学、公正的监理,业主有权要求更换不称职的监理人员或解除监理合同,但不得干预和影响监理人员的正常工作,不得随意变更监理人员的指令。监理人员接受业主的委托,对项目的实施进行监督与管理,要对业主负责,监理的一切活动必须以监理合同和工程承包合同为依据,以实现三个控制为目的,以自己的名义独立进行,在业主与承包商之间要做到不偏不倚、独立、客观、公正。

监理与承包商都受聘于业主,二者之间没有任何合同或协议关系,也不得签署任何形式的合同或协议,不得参与承包商与工程建设有关的任何活动,他们只是在双方各自与业主签署的合同、设计文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约束下的监督与被监督、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监理人员必须独立公正地行使监理权,认真维护业主与承包商的合法权益,承包商对监理人员的决定不能接受时,可以通过仲裁、申诉等方式解决。

三、要正确认识工程质量与工程建设各方的关系

一项工程项目的实施,要经过地质勘探、测量、设计、施工等多道程序,每一道程序都与工程建设质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把工程建设质量简单归结到设计、施工或监理任何一方的说法或结论都是片面的、不完整的。当一项工程立项以后,要从工程的勘查、设计阶段抓起,直到工程建成投入使用、正常运行为止。在整个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能造成工程质量的缺陷,甚至工程质量事故。因此,当工程出现质量事故后,要根据工程建设资料,认真分析产生事故的原因,找出责任方,以便追究其责任。

四、加大培训力度,严格培训措施,规范监理市场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理是一项技术服务性的工作,对监理人员的知识结构、知识的广度、深度和监理人员的思想素质、道德修养都有着较高的要求,还要求监理人员具有一定实践经验、足够的管理知识,要掌握与工程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要理解国家的有关政策,要具有一定的经济方面的知识。建立监理人员持证上岗与注册制度是维护监理秩序、保证监理人员质量和监理工程质量的有效措施。由于我国目前建设监理市场不健全,监督管理机制不完善,个人对监理工作的理解有偏差,监理单位与设计、施工、管理单位没有脱钩,许多持证的人员是各级领导干部或一些设计、施工、管理单位的骨干,有的甚至是单位的文秘、办公室工作人员等,他们有证但不能上岗监理,而另一些在岗的监理人员又无证,不具备监理资格。同时我们的培训工作有时又显得流于形式,没有严格的考试制度,许多人只报名,但不参加学习培训,应付了事,对我们的监理工作和监理队伍建设造成了不良影响,监理质量没有保证。

五、做好监理日志,注重收集与工程实体相关的监理资料。

监理日志是监理从业人员每天都要从事的日常工作之一。监理日志直接反映了监理人员的工作,是监理单位内部对项目监理部人员工作考核的直接依据之一,也是上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业主等单位考核考察监理工作的直观内容之一。现行监理规范中也将监理日志纳入了监理资料之中,但对监理日记的记录并没有提出如监理规划、监理月报、监理工作总结等详细要求,这样造成了记录内容不统一、不全面、无针对性等现象。但基本上都应该包含时间、气温、气候、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情况,存在问题与处理情况等信息;监理人员除了做好监理日志,还应该做与工程实体相关的监理资料的收集工作,监理资料与工程实体质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施工人员的专业上岗证是体现施工操作人员的技能;材料要先检查、后使用,才能保证工程材质等。监理资料是反映监理服务工作的实际业绩,所以凡参与某项目监理的所有人员,在各自的岗位上都应予注意监理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六、加强对监理人员的教育,维护监理人员的公正、客观、科学性

第2篇

【关键词】建设工程;安全管理;风险措施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也在逐渐地发展和壮大。工程复杂程度在提高,施工难度越来越大,存在的安全隐患也逐渐增多,导致工程事故频发,如表1所示。因此,要不断加大对建设施工的安全监管力度,尽最大可能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与此同时,要对工程风险进行科学有效、全面综合的分析,积极提出或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及应对措施,减少风险对监理单位以及施工工程的影响,保障建设工程监理行业的健康发展。

1.建设工程监理安全管理的风险因素

(1)工程环境工程环境发生的风险,主要有地质灾害,比如沉降、塌陷等;自然灾害,比如台风、地震、水涝等[1]。这些灾害发生具有广泛性、集中性和突发性等特点,一旦发生就会带来巨大的灾难和损失,轻则会毁坏设施设备、影响工程结构及质量,重则会造成工程损毁、人员伤亡。这些灾害的发生难以避免和控制,此类风险因素往往会让建设工程监理安全管理处于被动的状态。(2)项目业主监理工作时常会因为业主的不规范、不合理的行为带来风险。项目业主带来的风险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施工队伍安排不合理,有时候在工期赶、施工人员缺乏的情况下,安排一些很难甚至根本不能胜任工程要求的施工单位进场,一旦工程出现问题,项目业主便把问题和风险都归到监理单位的身上;第二,资金不到位,造成项目进度延误,业主还常把责任都推给监理,借口监理单位进度控制不好为由,推脱支付工程延期监理费用,使得监理工作受到很大的影响;第三,工期不合理,业主常盲目压缩工期,由于工期过短,在施工的过程中产生一系列问题,工程管理严重不规范,给监理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监理工作难以在正常的秩序下展开,留下很多安全隐患和质量问题;第四,盲目的干预,在项目业主与监理签订的合同中,明确了监理的责任、义务以及权力,可是在具体实施的时候,很多事情业主往往会擅自、随意地做出决定,对监理工程师的工作做出过多的干预,有时还会剥夺监理工程师应有的权利和义务。(3)施工承包商施工承包商对工程建设有着直接的作用,是工程建设的直接实施者,如果承包商发生了失误,那么监理单位也需要承受一定的风险。一些承包商资质不够,专业技能不高,所承包实施的工程往往会出现施工进度慢、资金成本超支、质量不合格等问题,有时候监理人员在做监理工作的同时还要承担施工技术人员的工作,导致监理人员的工作非常繁重,施工也很容易会出现问题。有些承包商缺乏职业道德,对合约的履行不严格甚至弄虚作假,使用各种各样的手段收买监理人员,让监理人员放松管理,对他们使用不合格施工材料、施工质量差、合约履行不够等等问题视而不见,导致监理单位常常需要承担责任风险。有时候承包商会把自己承包的工程转包给其他人,而其他的承包商为了谋取利益,在施工时往往会偷工减料、施工不规范等等,根本无法保证工程的质量,进一步加大了监理人员需要承担的风险。(4)监理单位监理单位自身引发的监理风险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职业道德风险。个别监理工程师失去道德底线,为谋取不正当的利益而损害公司利益,对自己的职业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自私自利,逃避道德的约束,导致公司承担相应的风险。第二,工作技能风险。一些监理工程师缺乏专业的工作技能,在进行相应的检查时,对存在的隐患或者问题没有及时发现,造成后期工程出现安全隐患或者其他方面的问题。第三,内部管理风险。工程监理应该要做到明确管理目标、有效的约束、合理的责任分工等等,因为忽视有关制度的建设而导致内部管理不当,没有科学的监理流程,这样工作容易出现失误,导致发生事故的风险。第四,资金风险。一直以来,监理单位对监理费的收取标准都比较低,低标准收费导致监理企业经营吃力、人员素质下降、发展水平低等现象。特别是遇到素质诚信比较差的项目业主或者委托方时,很难收到监理费,严重制约了监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2]。

2.管理工程监理风险的意义

(1)有利于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协调机制目前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一个是施工企业内部建立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在企业内部设有专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并配备专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二是各级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受其委托的建设工程安全监督机构对施工现场的监督检查。施工企业内部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由于关系到自身利益以及企业利益,有可能会降低安全标准,放松管理要求,而政府部门或安全监督机构由于受编制和经费的制约,很难对施工现场进行全程的监督,所以安全管理体系还有一些漏洞。相反,监理人员常驻在施工现场,对施工现场发生的事能随时了解和掌握,在施工过程中,对存在的安全隐患也能及时要求施工单位整改,如发生比较严重的情况,还能要求施工单位停止施工并能及时向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安全监督机构报告,如图1所示,形成了良好的安全生产监督体系,健全了安全生产管理协调机制。(2)有利于促进工程质量的提高质量与安全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好的安全生产制度和技术措施能有效地保证和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施工人员在没有安全感的场所中工作,那么他们根本无法安心工作,对劳动生产率以及工程施工质量必定会有所影响,不仅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遭到了威胁,而且工程的质量也得不到良好的保障。因此,对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的安全监理是保障工程质量的有效方法。(3)有利于建筑工程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来看,一个管理良好的工程就要有安全保障、无安全事故发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算是优良工程。反过来,如果一旦发生了安全事故,不仅会对各项管理工作带来严重的影响,还会对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及其家庭带来严重的伤害,极大地影响工程施工的进度,给施工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所以,安全生产体现了工程项目的整体管理水平,而安全监理是安全生产的前提,在建设工程中安全监理能有效提高建设工程项目的整体管理水平。

3.建设工程监理安全管理风险的应对措施

(1)环境风险因素的应对措施针对环境风险因素的应对措施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在洽谈建设工程的监理合同时,要了解和掌握施工所在地的地质气象资料,了解自然灾害和地质灾害发生的一般规律。另一方面,要做好灾害的设防工作。灾害预控性设防可以根据灾害的类型以及当地几十年前最大级别的灾害进行设防,除了对塌陷、地震、台风、洪水等灾害进行设防外,还要配置预警设施如广播、对讲机、报警装置等等[3]。除此之外,还要建立一些预控制度如抢险、设备管理、经费使用等等制度,有效减少灾害对施工现场的经济损失以及人员伤亡。(2)项目业主风险因素的应对措施了解业主的诚信情况,签订合同的时候要维护自身的利益,严格执行合同,履行合同中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如果业主做出违反合同的事项或行为,要及时提醒和制止,如果业主对监理的要求有所改变,那要及时调整合同,预防业主风险。除此之外,还要处理好和业主的关系,了解业主的意图、期望以及价值观等,做到知己知彼,心中有数,为今后的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3)施工承包商风险因素的应对措施坚持全程、全面的监理原则,坚持依法办事,对发生的情况要严格按照合同来管理,确保工程能按时按质、安全地进行。同时,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承包商,对存在的问题要尽力帮助,处理好与承包商关系的同时也要掌握适当的尺度,不受承包商的利益诱惑,做出违反道德的行为。(4)监理单位风险因素的应对措施加强内部管理,加大对公司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员工的素质,防止因员工的不规范行为引发的风险。其次是增强员工的质量管理以及质量意识,让他们在工作时能保证质量、规避责任风险。同时建立质量保证管理体系,制定好规章制度,严密控制工序质量,从而提高服务质量。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坚决杜绝违法行为,洁身自好,减少市场不规范行为的影响。

4.结束语

在建设工程中,监理单位在开展监理工作的时候,会面临各种各样、多方面的风险。在这过程中,只有加强风险管理的意识,对风险因素积极进行识别,并科学地分析风险,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才能更好地开展监理工作,履行监理职责,实现监理目标。

参考文献:

[1]赖跃强,杨娟,徐蕾.工程建设安全监理方法与实践[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4(07):103-108.

[2]方骐.建设工程监理中的风险因素及其应对措施[J].商品混凝土,2013(05):108-109.

第3篇

关键词:山区高速公路 质量控制 地质要求

1 山区高速公路建设地质要求

对地质现象和规律的认识(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是由面到线、由线到点、由表及里、由粗到细、由宏观到微观,逐步深入的,根据不同阶段应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手段。

1.1勘察设计阶段

地质条件是客观存在的,山区高速公路在自然地质环境中穿行,并对地质环境进行改造,应该认识地质规律,尊重地质规律,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地质因素,遵循地质原则,从源头上尽量减少山区高速公路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并且为施工和运营提供良好的条件。

1.2贯彻地质选线的原则

山区公路地质选线主要受到地形和不良地质现象的制约,主要的不良地质现象有滑坡、泥石流、岩崩、岩溶、岩堆(坡积层)、软弱土、膨胀士、湿陷性黄土、冻土、水害、空区以及强震区(高地应力)等,本阶段应尽可能详细地收集区域构造地质、岩石地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震地质、环境地质等方面的资料,利用遥感资料(卫片和航片),编制中比例尺(1:5万或1:10万)工程地质图和地质灾害(不良地质现象)分布图,图上标注大的地质构造(主要是断层)、重大的地质病害体,分析区域性的地质灾害发生条件,进行初步的地质灾害评估,配合路线方案设计,进行必要的现场踏勘和重点路段的调查,反复对比,优选出工程地质条件最好、地质灾害最少、工程建设对地质环境的不利影响最小的路线走廊带,真正贯彻地质选线的原则。

1.3遵循施工规律

遵循信息化施工、补充勘察、动态设计原则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勘察周期的制约,有些复杂场地(岩溶、破碎带、岩性纵横向差异大的地区)或地形困难场地(陡坡、鱼塘等)在设计阶段难以布置充分的勘察工作量,无法查清场地详细工程地质条件。在施工期间,可以进行补充勘察,如对岩溶发育区或岩性差异大的场地逐桩钻探,对原进场困难场地通过施工便道进场钻探。施工中发现新的地质问题也要补充勘察,应该把施工期间的勘察工作视作设计期间勘察工作的重要补充。

2 质量控制的原则和方法

2.1把握施工检测

通过测量、试验的数据为依据,监理的试验、测量人员参加承包人的试验、测量工作的监督或旁站,进行有效的现场监督检查,同时按频率要求进行必要的抽检、抽测及复检、复测,以控制工程质量,通过验证试验、标准试验、工艺试验、抽样试验、验收试验等试验,以及对工程定线控制、施工放样、完工验收等测量工作的监督检查和认可,进行质量控制。各种试验、测量的项目,方法、频率、标准等均按部颁规程、标准、合同文件的技术规范进行,对承包人的质量保证体系的功能、人员素质、仪器设备、操作方法、资料管理等进行经常的、有效的监督检查,以确保承包人的自检质量,各种抽样检测频率原则上控制在20%,根据不同的测试项目和实际情况可适当增减。对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项目和无现成标准可循的项目,承包人应提供相关的科技资料及鉴定报告,拟定符合工程实际的暂行标准和规程,报总监审查业主批准后使用。

2.2施工程序有效监督管理

施工方法各施工工艺以及材料、机械、配合比等进行全方位的巡视、重点部位及关键工序全过程的旁站,全环节的检查,以达到对施工质量有效的监督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工作内容:

(1)驻地监理工程师及各专业监理工程师应每天巡视施工现场,发现并处理施工质量问题。

(2)现场监理工程师对隐蔽工程、重要工程部位、重要工序及工艺,进行全过程旁站监理,及时消除影响工程质量的不利因素。

(3)现场监理工程师应在每道工序结束后及时进行检查和认可,并现场监督承包人的试验抽取及施工记录,及时签认施工原始记录。

3 山区高速公路工程质量采取的措施

3.1质量控制措施

3.1.1高填路堤的质量控制

控制高填路堤的施工质量主要是确保高路堤的稳定性,高路堤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路基填料、边坡坡度、地基性质和水文状况,所以在高路堤填筑时采取的主要质量控制措施为:①设计时,应对高路堤进行稳定性验算:②高路堤填筑前仔细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彻底处理下卧层确保地质承载能力:③通过试验检测选择适宜的路基填料;④严格执行路基施工规范,加强对密实度的控制与检测;⑤加强对高路堤的沉降观测与监控:⑥加强高边坡的超前防护。

3.1.2桥梁施工的质量控制

除了传统的质量控制外,对桥梁特别是大型桥梁采取施工控制措施,桥梁施工控制是确保桥梁施工宏观质量的关键措施之一,也是桥梁建设的安全保证。大型桥梁施工控制是一个施工一)量测一)判别一)修正一)预报一)施工的循环过程,施工控制的最基本要求是确保施工中结构物的安全,其次必须保证结构物的外形和内力状态符合设计要求,影响桥梁施工控制的因素主要有结构参数、施工工艺、施工监测、结构分析计算模型、温度变化、材料收缩与徐变、施工管理等,所以,必须建立完善、有效的控制系统才能达到预期的控制目标。

3.1.3加强公路隧道的质量控制

根据公路隧道建设的实践,应将隧道开挖及初期支护质量、隧道防排水施工质量、隧道施工监控测量作为主要质量控制目标,

超前预报水文地质情况为减少隧道施工的盲目性和事故发生率,保证隧道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应对开挖工作面前方一定距离工程、水文地质条件进行验证,及时超前预报,有的放矢地取应对措施。预报内容是尽可能取各种手段探明前方可能出现的坍塌、冒顶、涌水、溶洞、断层、瓦斯等地质灾害,并分析其对工程施工的影响程度。

隧道病害大多与水有关,隧道施工中防水、治水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和隧道的运营安全。公路隧道防排水是一项系统工程,总体上应遵循“以排为主,防、排、截、堵相结合”的综合治理原则,对地表水、地下水妥善防治。

3.2质量监督措施

3.2.1加强质量保证体系的监督

这里所说的质量保证体系,实质上就是质量保证体系与行为和意识的统一,与合同履约的统一。在工程合同中,对业主、监理工程师、承包商在工程质量上的权利和义务予以了非常明确的规定,质量行为的检查,就是对这些承诺的核实,行为的规范,是质量保证的基本要素。

3.2.2加强山区高速公路重点和难点的质量监督

山区高速公路具有鲜明的特点,相应地我站把这些工程技术难点作为质量监督工作的重点,在路基工程方面,注意了高填深切等关键部位的质量控制:长大隧道工程方面主要抓了开挖、防水、支护工程的质量控制:桥梁工程着重在预应力、混凝土、钢筋工程及桩基、地基承载力的质量控制,抓了不同结构的加载程序:对高边坡防护着重注意了超前的意识:在环境保护方面引进了环境工程监理。

3.2.3加强质量检测监测工作

试验检测工作是工程质量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不仅是评价工程质量缺陷和鉴定工程事故的重要手段,而且也是指导施工、控制工程质量的重要技术保证。因此,质量监督工作应有先进、科学的检测手段,才能保证其权威性、公正性和科学性。

4 工程质量缺陷与事故处理程序

第4篇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分管的地质灾害防治和建筑安全讲两点意见。

7月14日至7月17日,我县持续降雨80多个小时,全县27个乡镇不同程度受灾。绝大部分乡镇累计降雨量在350毫米左右,邵家桥、__、三道水、思林、许家坝等10个乡镇累计降雨量超过400毫米,其中最大降水量邵家桥镇达412.7毫米。由于__河水持续上涨,洪水水位高程达到374.39米,超警戒水位,县城河街出现内涝,沿__乡镇部分地方被洪水淹没。截至目前,我县共发生307处地质灾害(新增地质灾害点264处,老地质灾害点43处),其中:滑坡177起、塌陷56起,公路坍塌74起。严重损毁不能居住的房屋1065栋,完全倒塌房屋233栋,受灾人口38528人,安全有序转移群众12668人,紧急成功避险群众840人,直接经济损失4.9741亿元以上。同时,全县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一是部分群众防灾意识不强,警觉性不高,思想麻痹大意,存在侥幸心理,避险措施还需强化落实。二是县电力、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较差,抗灾御灾能力较弱。农户地处偏远,居住分散,一旦遇到突发灾害,电力、交通、通讯等严重中断,损毁较大,预警、灾情信息迅速传递与收集将造成较大障碍。三是监测监控手段滞后,预警准确度不够高。目前,我县地质灾害监测以人工为主,缺少技术手段,预测不够准确,监控不够全面。特别是对暴雨过后次生自然灾害的监测监控不到位。

当前是地质灾害发生的高发、易发期,各乡镇、各街道办事处、各部门要清醒认识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进一步统一思想,强化措施,明确责任,将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作为第一目标,切实履行职能职责,相互支持,协调配合,切实抓好当前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一)查漏补缺,加强灾害综合防御。一是全面排查隐患。各乡镇、各街道办事处、各部门要组织力量抓好危路、危桥、危库、危塘、危房、地质灾害易发点等隐患排查工作,建立到点到户的灾害隐患资料档案,为实施群测群防打牢基础。二是明确监管责任。对排查出来的各种灾害隐患,要及时安排专人监测,一旦发生异常情况,要立即报告,同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避免危及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对不属于地质灾害监测点、实际上又确实存在安全隐患的地区,同样要按照地质灾害监测点的要求搞好监测排危工作。三是切实开展“十有县”建设。推进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的规范化、标准化,深化县级地质灾害防灾机制和体制建设,提高县级地质灾害防治能力,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四是落实避险措施。对排查出来的每一个灾害隐患,要及时落实避险措施,明确撤离路线、安置办法和包保责任人。对处在危险区域、需要立即撤离转移的要及时组织群众撤离转移,防患于未然。五是综合排危防治。县交通、交警、农机等部门要加快危桥、危路的排险进度,确保通行安全,避免道路施工引发塌方、泥石流等灾害;县安监部门要加强对矿山企业的安全监管,彻底排查安全隐患,限期整改。六是作好应急准备。县交通、民政、供电、通讯等部门要加强应急设备设施的日常维护管理和救灾物资储备,做好各种应急准备,确保灾害来临时指挥便捷、运转有序,同时,要加快灾后重建力度。各乡镇、各街道办事处、县级有关抗灾救灾队伍,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技能演练,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和实战能力。

(二)建章立制,健全完善预警监测体系。一是要落实防灾预案和责任制。各乡镇、各街道办事处、各部门要认真执行应急值班、险情巡查和灾情速报制度,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全力抓,制定完善防灾救灾预案,落实应急值班人员,保证通讯畅通,确保防灾救灾工作正常运转;要组建好相应的地质灾害抢险救灾队伍,扎实开展应急演练;要加强对广大群众的安全知识教育培训,让群众掌握预测灾害、排危避险的常用知识,切实增强防范意识,提高自测自救能力。二是要完善监测网络。各乡镇、各街道办事处、各部门要建立健全“群测群防,群专结合”的监测预警网络,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走群专结合的路子,既要落实乡(镇)、村、组干部和监测员责任,又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力量实施即时监测,遇有险情及时预警,果断避灾,快速撤离。对威胁到50户以上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演练。三是要完善快速应急机制。各乡镇、各街道办事处、各部门要建立应急救灾快速响应机制,灾害预警信息一经发出,要立即启动预案,通过网络、电话、传真、广播等方式,尽快将预警信息传达到基层,传达到农户。对现代通讯手段不能覆盖的地方,也要建立起以喊话、鸣锣、放鞭炮直至徒步通知等方式的信息传递通道,确保预警信号在最短的时间内传递到每一个基层单位、每一个农户,实现无缝覆盖,让老百姓一旦遇到实际灾害快速有序转移,应急队伍快速抵达现场救援。四是要建立层级联动机制。县国土、气象、水务等部门要加强联系,完善综合应急平台,努力提高灾情预报和抗灾救灾的整体合力。各乡镇、各街道办事处、各部门要结合实际,针对灾情重点认真研究并切实把握成灾规律、防灾体制和政策措施等重点环节,确保灾害防治工作能够重点突出、全面推进、取得实效,形成县、乡、村、组、户分片层级联动网络,发生灾害能够快速响应、层级联动、有序高效。五是要建立跟踪防控制度。地质灾害发生具有突发性和滞后性,往往在主要灾害结束后一定时间内还有可能发生次生灾害,因此,除灾害前、灾害来临中进行严密防范外,各乡镇、各街道办事处、各部门要建立灾后跟踪防控制度,加强灾后延时监测,事后跟踪防控,预防次生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科学

规划,加大源头防范治理力度。一是执行评估制度。由于我县山高坡陡,地质环境脆弱,工程项目建设如果缺乏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极易人为引发地质灾害。道路建设、削坡建房、矿山开采等工建活动要严格执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从源头上防范引发新的地质灾害。今后,对未进行地灾危评的项目,县国土资源部门不得供地,县住建部门不得办理相关手续。二是减少监管监测盲点。要制定动态详查制度,通过详尽的普查,将未列入备案的盲点地带及时列入监测和治理范围,做到早发现、早防范、早治理,最大限度减少安全隐患。三是制定防治规划。按照“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由县国土资源局牵头,各乡镇配合对全县受直接威胁的 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统筹梳理,根据轻重缓急,制定分类防治规划;要明确阶段性目标任务,整合相关部门资源,对能治理的,尽早治理,确实无法治理的,坚决实行搬迁避让,对可能引发新地质灾害的区域,要落实管控措施,不得开展建设行为,,!防止人为引发的地质灾害发生。各乡镇、各街道办事处要扎实抓好地质灾害搬迁避让这一民生工程、惠民工程,认真组织实施搬迁及治理,对辖区内未列入规划的,要采取“监测+搬迁+治理”的方式综合防治。县国土部门要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整合项目资源,倡导社会捐助和村民自治,合理利用资源,加快推进地质灾害治理,逐步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四)严肃纪律,加强督查,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县国土资源局要配合县政府督查室、县监察局等部门创新督查方式,加大督查频率采取定期检查、随机抽查、实地暗访等多种方式,开展现场督办、专项督查和重点督查。要注重督查实效,通过强化督查,及时发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各个薄弱环节,有效促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高效落实。督查中要深入乡村、农户、灾害现场,收集一线资料,掌握一线数据。对存在问题要敢督、细查、真办。特别是汛期来临,各乡镇、各街道办事处、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巡查排查力度,及时发现和整改存在问题,要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领导带班和报告制度,认真做好值班记录,及时传递信息,对工作不实、措施不力、等情形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将按相关规定严肃追究责任。

安全生产无小事。建筑安全生产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是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重要内容。做好建筑安全生产工作不仅是县住建部门应尽的法定职责,更是人民群众检验我们行政能力的重要标尺。我们一定要从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以对人民生命高度负责的态度,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深刻汲取以往事故教训,反思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提出强有力的措施,做到常备无患;必须坚持安全生产警钟长鸣,做到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必须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及时排除各类事故隐患,确保建筑安全。

(一)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建立和完善工作机制是抓好建筑安全工作的重要环节。随着建筑工地的逐年增多,在安全监管装备落后、技术缺乏的条件下,各乡镇、各街道办事处、各部门要在认真总结以往监管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各项监管工作机制。一是建立企业安全生产内控机制。督促企业开展“零事故活动”,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现场管理,增强作业人员自主组织实施风险识别、安全检查、隐患整治、事故抢险工作能力,完善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全员参与内控机制。二是建立健全日常安全执法监察工作机制。通过实现执法监察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督促生产经营建设单位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企业决策、管理、操作各个层面、各个环节,提高安全执法工作实效。三是建立安全生产工作综合督查机制。县住建部门和各乡镇按属地管理原则进行督办,对重点时段的建筑安全工作要成立专门的综合督查组,采取明查与暗访相结合方式,对各建筑企业建筑安全工作情况进行综合督促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要督促责任单位立即整改或限期整改,重大安全隐患要进行公告,并对隐患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督查,对不按期整改或拒不整改安全隐患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依法严肃处理。

(二)加大建筑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力度。切实加大对建筑施工安全专项整治力度,确保整治实效。县住建部门要加强对城镇建设工程及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招商引资建设项目施工安全监管,依法严厉打击非法发包、承包、转包、无资质施工、建设项目未批先建等违法违规行为。切实加强建设项目施工现场安全监管,严防为赶工期、赶进度,而降低安全标准、忽视安全防范的行为。一是建设工程项目未经主管部门审批,不履行建设管理程序,非法从事建筑活动的,一律督促停工整改。二是建设单位任意肢解工程,随意压缩合理工期,干涉施工单位项目管理的,一律督促停工整改。三是施工单位超越资质范围承包、违法分包、转包工程,违规托管、代管、挂靠的,以及施工企业无相关资质证书和生产许可证,非法从事建筑活动的,一律停工整改。

第5篇

关键词:高速公路 质量控制

0 引言

山区高速公路的质量控制和普通的公路有所不同,所以在工程建设之初要对山区高速公路建设地质、山区高速公路的质量控制做好探讨和规划。否则必然会引发一系列包括水土流失在内的环境问题,严重的将引发环境灾害,如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等,给当地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样就违背了建设的初衷,这在只重建设不顾环保的过去时有发生、教训极为惨痛。要预防和防治这些问题的发生必须根据工程的特点在建设之初预见到工程建设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在工程设计施工中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预防,把山区高速公路真正建成绿色之路、环保之路、福民之路。

1 山区高速公路建设地质要求

山区要建设一条兼顾交通、环保、生态等方面要求的高标准的山区高速公路,应该重视和加强地质工作。地质工作应贯穿于设计、施工和运营的全过程。对地质现象和规律的认识(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是由面到线、由线到点、由表及里、由粗到细、由宏观到微观,逐步深入的,根据不同阶段应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手段。

1.1 勘察设计阶段 地质条件是客观存在的,山区高速公路在自然地质环境中穿行,并对地质环境进行改造,应该认识地质规律,尊重地质规律,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地质因素,遵循地质原则,从源头上尽量减少山区高速公路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并且为施工和运营提供良好的条件。

1.2 贯彻地质选线的原则 山区公路地质选线主要受到地形和不良地质现象的制约,主要的不良地质现象有滑坡、泥石流、岩崩、岩溶、岩堆(坡积层)、软弱土、膨胀土、湿陷性黄土、冻土、水害、采空区以及强震区(高地应力)等。本阶段应尽可能详细地收集区域构造地质、岩石地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震地质、环境地质等方面的资料,利用遥感资料(卫片和航片),编制中比例尺(1:5万或1:10万)工程地质图和地质灾害(不良地质现象)分布图,图上标注大的地质构造(主要是断层)、重大的地质病害体,分析区域性的地质灾害发生条件,进行初步的地质灾害评估,配合路线方案设计,进行必要的现场踏勘和重点路段的调查,反复对比,优选出工程地质条件最好、地质灾害最少、工程建设对地质环境的不利影响最小的路线走廊带,真正贯彻地质选线的原则。

1.3 施工图设计阶段——详查工点地质条件 通过初步设计阶段的各种地质工作,已经基本查明路沿线的地质条件,但是工作深度和广度还不够。本阶段应详查工点地质(桥位、隧道、深路堑、高填路堤、陡坡路堤、支挡构造物),进行重要工点1:2000地质测绘。采用调查、测绘、槽探、坑探、钻探、物探等综合勘察手段。查明场地岩土体组成、性质、分布以及风化层、不良地质、特殊性岩土等工程地质条件在路线纵横方向的变化。

1.4 施工阶段——遵循信息化施工、补充勘察、动态设计原则 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勘察周期的制约,有些复杂场地(岩溶、破碎带、岩性纵横向差异大的地区)或地形困难场地(陡坡、鱼塘等)在设计阶段难以布置充分的勘察工作量,无法查清场地详细工程地质条件。在施工期间,可以进行补充勘察,如对岩溶发育区或岩性差异大的场地逐桩钻探,对原进场困难场地通过施工便道进场钻探。施工中发现新的地质问题也要补充勘察。应该把施工期间的勘察工作视作设计期间勘察工作的重要补充。

2 山区高速公路的质量控制

2.1 高填路堤的质量控制 控制高填路堤的施工质量主要是确保高路堤的稳定性。高路堤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路基填料、边坡坡度、地基性质和水文状况,所以在高路堤填筑时采取的主要质量控制措施为:①设计时,应对高路堤进行稳定性验算;②高路堤填筑前仔细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彻底处理下卧层确保地质承载能力;③通过试验检测选择适宜的路基填料;④严格执行路基施工规范,加强对密实度的控制与检测;⑤加强对高路堤的沉降观测与监控;⑥加强高边坡的超前防护。

2.2 桥梁施工的质量控制 除了传统的质量控制外,对桥梁特别是大型桥梁采取施工控制措施。桥梁施工控制是确保桥梁施工宏观质量的关键措施之一,也是桥梁建设的安全保证。大型桥梁施工控制是一个施工量测判别修正预报施工的循环过程,施工控制的最基本要求是确保施工中结构物的安全,其次必须保证结构物的外形和内力状态符合设计要求。影响桥梁施工控制的因素主要有结构参数、施工工艺、施工监测、结构分析计算模型、温度变化、材料收缩与徐变、施工管理等,所以,必须建立完善、有效的控制系统才能达到预期的控制目标。

2.3 公路隧道的质量控制 根据公路隧道建设的实践,应将隧道开挖及初期支护质量、隧道防排水施工质量、隧道施工监控测量作为主要质量控制目标,公路隧道的质量控制必须重视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2.3.1 严格实施信息化施工 公路长大隧道主要按新奥法设计与施工,新奥法是一种现代先进设计与施工一体化方法,基本特征是采用现场监控、量测信息来确认和修正预设计的依据,并对隧道施工方法、断面开挖步骤及顺序、初期支护参数等进行合理调整。

2.3.2 加强隧道地质勘察,超前预报水文地质情况 为减少隧道施工的盲目性和事故发生率,保证隧道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应对开挖工作面前方一定距离工程、水文地质条件进行验证,及时超前预报,有的放矢地采取应对措施。预报内容是尽可能采取各种手段探明前方可能出现的坍塌、冒顶、涌水、溶洞、断层、瓦斯等地质灾害,并分析其对工程施工的影响程度。

2.3.3 安全生产,制定险情预案 隧道是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地下工程,必须建立健全一系列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组织管理体系,层层检查落实,每个生产环节都要严格遵守国家和行业有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确保人员和工程安全。

2.3.4 综合治水 隧道病害大多与水有关,隧道施工中防水、治水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和隧道的运营安全。公路隧道防排水是一项系统工程,总体上应遵循“以排为主,防、排、截、堵相结合”的综合治理原则,对地表水、地下水妥善防治。

3 山区高速公路的质量监督措施

3.1 加强质量保证体系的监督 这里所说的质量保证体系,实质上就是质量保证体系与行为和意识的统一,与合同履约的统一。在工程合同中,对业主、监理工程师、承包商在工程质量上的权利和义务予以了非常明确的规定。质量行为的检查,就是对这些承诺的核实。行为的规范,是质量保证的基本要素。

第6篇

关键词:高速公路 位移 全站仪 测量

前言:

广巴高速公路12合同段李家坡中桥至尖包沟大桥路段,位于旺苍县普济镇远景乡,该段为分离式路基,右线分别为李家坡中桥(K92+120-K92+220)3-30m米T梁+49米路基+尖包沟大桥(K92+271-K92+559)9-30mT梁;左线分别为路基+尖包沟大桥(ZK92+294-ZK92+454)+路基。本段于2011年7月6日受特大暴雨影响,于下午12点20分左右出现K92+135-K92+350段路基塌陷,挡墙倾斜、滑移,桥梁墩位偏移、开裂等病害[2-3],致使交通中断。

1方法和仪器:

边坡工程的监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仅取决于监测手段的高低和优劣,而更决定于监测人员对岩(土)体介质的了解程度和工程情况的掌握程度,因而在进行有关工程监测时,首先对该地区的工程地质背景有充分的了解。本文通过现场踏勘,认真研究该段工程地质资料,选择了适应该工程的测量方法和手段。测量主要内容包括地面位移测量,桥墩位移测量[4-5]。

1.1.测量目的

边坡的滑动[5]分浅层滑动与深层滑动,本工程所监测的边坡在施工期间出现多次浅层滑动,因此,掌握边坡地表变形对于边坡的稳定性评价和及时发现边坡的溜塌、失稳迹象是十分必要的。地表位移测量的目的是及时反应边坡的浅表层位移变形。

1..2采用的仪器设备

全站仪在边坡变形观测、地质灾害监测广泛应用。本项监测工程地面变形监测中采用全站仪。本次工程测量采用全站仪。坡体及构筑物垂直水平位移测量采用全站仪。

2测量过程:

在提交监测方案后,我公司于8月5日组织现场踏勘定点工作,于8月6日~8日设置了测站及后视点,并安装了观测仪器。8月9日邀请原施工测量单位人员到现场指定了控制点原始坐标,并进行导线测量,确定了各测站及监测点当日坐标。11日上午我们组织测量,截至14日共测量数据5组。并根据指挥部要求,补测了4个桥墩中心点坐标。

2.1.测桩布置

本次地表监测在K92+138~K92+320段以间距30m为原则共布置6个监测断面,每条断面4个监测点,其中2个监测点位于变形量较大的结构物上(左右幅路肩、挡墙、李家坡1号墩、2号墩、尖包沟右线桥1号墩、2号墩上等),具置根据现场实际通视情况进行调整,2个监测点位于坡体上。断面从小里程到大里程依次列为:横1(K92+168),横2(K92+198),横3(K92+228),横4(K92+258),横5(K92+288),横6(K92+313)。深孔监测布设6个监测点。

受现场施工及后期工程需要的影响,原设计24个测量点,除远山侧挡墙及桥墩6处可设置观测仪器外,斜坡体须在施工完后反压整治,以及左幅车道双向通车,致使其余18个地表点以及深孔监测点暂时不具备测量条件。本次测量主要对已设置的6处地表监测点进行测量。

3.测量结果及分析

桥墩中心坐标测量结果

根据要求,本次测定了李家坡右线中桥2桥墩以及尖包沟右线大桥2桥墩,各桥墩柱中心坐标见下表:

LJ1-1563206.294638464.577563205.763638464.382 -531-196 566

桥墩中心坐标汇总表

根据以上测量结果可知道,降雨对桥墩中心坐标影响较大,最小水平位移为JB2-1 65mm, LJ2-2最大水平位移为681mm,变化幅度较大。

综上所述地表位移和桥墩位移变化均标胶明显。桥面变化方向主要向下,有向无特定方向这是由于路基软硬情况不同造成的。桥墩变化方向主要发生在水平方向上。

参考文献:

[1]《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D2/T0221-2006

[2]《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理规范》(D2/T0222-2006)

[3]《滑坡防治工程勘察规范》(D2/T0218-2006)

[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5]《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2001)

第7篇

【关键词】岩土工程 水文地质 勘察设计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在我国国民经济不断高速发展过程中,兴建了众多基础建设项目和现代化超高层建筑物,基础及基坑的开挖深度也越来越深,由于各种风格迴异的公共建筑物和其不断变化的平面和立面,给结构和勘察专业带来许多新的研究课题,但只要对勘察中存在的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找到适当的解决办法,我们就肯定能够做好岩土勘察工作。

一、水文地质的描述

在研究分析既有区域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航片、卫片进行地质解译,结合现场重点调查,为方案选择及编制预可行性研究报告提供工程地质资料。对控制线路方案的越岭、河谷、不良地质、特殊岩土、长大隧道、大河桥渡等重大工程地段,应充分发挥遥感和物探作用,采用以遥感和综合物探为主,辅以必要钻探、测试的综合勘探技术,查明重大地质问题,在建筑工程的地基中。当地下水位在基础底面以下压缩层范围内发生变化时, 就能直接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若水位在压缩层范围内上升时,软化地基土,使其强度降低、压缩性增大,建筑物可能产生较大的沉降变形,若水位在压缩层范围下降时, 岩土的自重应力增加, 可能引起地基基础的附加沉降,如果土质不均匀或地下水位的突然下降也可能使建筑物发生变形破坏;我院具有国土资源部颁发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与液体矿产勘查甲级资质、地质钻探甲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甲级资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甲级资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甲级资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工程监理甲级资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甲级资质、地球物理勘查乙级资质、固体矿产勘查乙级资质;建设部颁发的岩土工程专业、甲级勘察、设计、施工资质;黑龙江省水利厅颁发的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与水资源论证乙级资质、凿井甲级资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测量这项工作是基础的基础,通过从野外实地调查才能编好勘探设计方案,进而指导工作。反之,不作基础工作而盲目打钻必造成很大的浪费和损失。基础好、方法对,效果必然好;地下水这部分内容与现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要求相比,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在很多勘察报告中,仅仅提供勘察期间的地下水稳定水位及其高程。其实在工程设计中,对地下水的评价将对工程安全与造价产生极大影响。

二、水文地质的工程设计

水文地质问题一直是岩土工程勘察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在具体工程中,一定要根据勘察工程所处地域的水文地质条件,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和施工计划,真正保证工程的质量。随着工程勘察的发展,其必将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切实做好水文地质工作将对勘察水平的提高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在一些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的地区,由于工程勘察中对水文地质问题研究不深人,设计中又忽视了水文地质问题,经常发生由地下水引发的各种岩土工程危害问题,令勘察和设计处于难堪的境地。为提高工程勘察质量,在勘察中加强水文地质问题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在工程勘察中不仅要求查明与岩土工程有关的水文地质问题,评价地下水对岩土体和建筑物的作用及其影响,更要提出预防及治理措施的建议,为设计和施工提供必要的水文地质资料,以消除或减少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危害;地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地质工作领域方面,进一步增强地质工作对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密切结合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围绕新型工业化与优化布局、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合理开发海洋资源、国土规划与整治、循环经济发展和节能减排,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等领域,积极拓宽地质工作领域,开展城市地质、农业地质、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以及非常规能源、低品位、利用及尾矿资源的调查评价和开发利用技术研究等专项调查和综合研究工作;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测绘,宜在比例尺大于或等于测绘比例尺地形地质图基础上进行,无地质图时,应同时进行第四纪地质测绘,前第四纪地质可采用1∶20 万区域地质调查1∶5 万图资料,结合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的需要,做必要的补充地质测绘,水文地质观测点应布置在地下水天然露头、人工露头、地表水体分布的地点以及对水文地质单元界线有控制意义的地点,不应平均布置,地下水动态监测各项实际资料,必须及时整理,认真审查,最终应编制地下水动态监测年报、实际材料图,地下水位、水温、水质动态单项历时曲线及综合历时曲线,必要时,应绘制地下水动态与开采量、气象、水文等关系曲线图,地下水补给资源。主要计算天然补给量和人工补给量;天然补给量也可以用地下水排泄量与储存量的变化量的代数和计算。当地下水排泄量是河水流量的主要组成部分时,地下水补给量可采用水文分割法计算。

三、岩土工程勘察施工要求

在实施地质调绘和开展综合勘探的基础上,针对工程地质问题和地质条件变化规律,合理布置钻孔;提高布孔的针对性和合理性,保证钻孔间距和钻孔深度满足勘察设要求;钻探工艺、钻探记录和钻探取样必须严格执行技术规范,保证钻探资料及钻探岩芯鉴定的准确性。要按现行规范、规程,将地质、调绘、遥感、物探、钻探、原位测试、土工试验等各种手段取得的数据、图件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互相补充验证,综合编制地质报告和图件,在文字报告和地质图件中应充分反映遥感、物探和原位测试资料信息,要加强地质、遥感、物探、原位测试等专业技术培训,提高工程地质人员的综合分析能力,及时总结勘察工作经验,提高工程地质勘察水平;在地下水位以上、地下水位变动带和地下水位以下,具有明显的变化规律:土体从上到下,有天然含水量、孔隙比由小大小,压缩模量、承载力由大小大的变化规律。这是由于地下水位以上部位,经长期淋滤作用,铁铝富集,并对土颗粒起胶结和充填作用,增大了土粒间连接力,往往形成" 硬壳层",因而含水量、孔隙比小而压缩模量和承载力增高;而位于地下水位变动带的土层,由于地下水积极交替,土中的铁铝成分淋失,土质变松,因而含水量、孔隙比增大,压缩模量、承载力降低;位于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层,由于地下水交替缓慢,氧化、水解作用减弱,加之上覆土层的自重压力作用,土质比较密实,因而含水量、孔隙比减小,压缩模量、承载力增高。但应当指出,残积土与强风化岩接触部位,由于强风化岩中往往含有风化孔隙裂隙水,直接作用于残积土底部土层,因而往往在残积土与强风化岩接触带形成一个软塑土层。

四、结束语

在工程勘察、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水文地质问题始终是一个极为重要但也是一个易于被忽视的问题。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二者关系极为密切,互相联系和互相作用,地下水既是岩土体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岩土体工程特性,又是基础工程的环境,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参考文献】

[1] 段君奇. 浅谈在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危害[J].科技创新导报,2008,3.

[2] 范中林. 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影响[J].科技创新导报,2009,18.

第8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平安校园、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立足我区中小学校建设总体规划,全面改善安全现状,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校舍建筑质量,彻底消除安全隐患,推动建立中小学校舍维修长效机制,保障全区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目标任务

(一)从2009年开始,用3年时间对全区中小学校存在安全隐患的校舍进行抗震加固改造或重建,使其达到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并符合防御其它地质灾害和防洪、防台风、防火、防雷击等安全要求。

(二)中小学校舍中的D级危房和使用杨木梁、水泥檩条的平房要立即拆除;3年内拆除设计标准较低、使用年限较长的瓦房,原则上以建设楼房校舍为主;改造加固C级和达不到抗震设防要求的校舍,彻底消除中小学校舍安全隐患。

(三)今后新建、改扩建的中小学校舍,要严格按照国家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和中小学校建设标准,确保校舍安全。同时建立全区中小学校舍信息管理系统,实时监控校舍安全状况,为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和安全管理提供服务。

三、工作步骤

(一)全面排查鉴定。各乡镇(街道)、有关部门要按照抗震设防和有关防灾要求,对所有中小学校舍进行逐栋排查,摸清危房底数,掌握总体情况,在8月31日前完成排查、鉴定工作,形成对每座建筑的鉴定报告,建立校舍安全档案,并上报区校舍安全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制定科学规划。根据排查鉴定结果,结合中小学布局调整相结合、“三亮三改”工程和“211工程”等项目,制订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总体规划和分年度实施方案,拿出校舍加固改造、避险迁移和综合防灾具体措施。

(三)分步、分类实施改造。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根据实施方案和分年度维修加固规划,用3年时间完成加固改造任务,消除安全隐患。对通过维修加固可以达到抗震设防标准的校舍,按照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改造加固;对经鉴定不符合要求、不具备维修加固条件的校舍,按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和建设工程强制性标准重建。新建校址选择应避开洪涝灾害易发区、水库大坝下游可能受淹区以及严重地质灾害易发地区,完善校舍防火、防雷等综合防灾标准。对需要加固改造和重建的校舍进行地质、交通、环境测评,规范勘察设计,严格实行招投标程序。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为加强对中小学校舍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区政府成立以副区长李霞为组长,区政府办公室主任李勇、区教育局局长宋文忠为副组长,发改、建设、监察、公安、财政、国土、水利、审计、安监、地震等部门分管负责人为成员的*区校舍安全工程领导小组,负责全区校舍安全工程的组织实施和指导督导,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教育局,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和日常工作,各成员单位指定专人参与具体组织实施工作。

(二)强化责任。区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实施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2005]44号)中有关减免行政事业性和经营服务性收费等优惠政策,制订并组织落实有关优惠政策和工程规划、实施方案,统筹提出全区工程资金安排方案,组织编制校舍加固改造、避险迁移和综合防灾方案;落实对校舍改造建设收费有关减免政策;按照项目管理要求,监督检查工程质量和进度,建立健全所有中小学校、所有校舍的安全档案;编发简报,推广经验,上报工作进展;明确各职能部门工作职责,制定考核奖惩措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区国土、建设、水利、地震等部门负责提供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七度以上地震高烈度区及地震断裂带和地震多发区、洪涝灾害易发区及其他地质灾害分布情况,提出安全性评估和建议;并组织勘察设计单位、检测鉴定机构和技术专家,对全区中小学进行校舍地质勘察和建筑检测鉴定。

(三)规范管理。建立完善中小学校舍电子档案,实行网上办公,实现动态管理。要通过中小学校舍信息管理平台的网络管理,加强校舍信息监控,把握安全趋势,查清安全隐患,强化安全管理和危旧校舍改造责任,科学安排维修改造工作。要利用网络对每年实施校舍建设项目进行动态跟踪管理,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目标。要根据各中小学校舍改造规划实施情况,及时更新相关数据,使其具有真实性、可靠性、时效性。

(四)严格质量。所有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项目要严格按照国家确定的《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建标[2008]159号)、《城市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建标[2002]102号)进行设计和建设。新校舍按国家规定的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进行抗震设计和施工,坚持“安全、牢固、实用、够用、方便学生”的原则,充分考虑学校人员密集特点和应急疏散需要,新建校舍的使用寿命不低于50年。新建校舍要按照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履行报批手续,并严格落实各项建设监管规定。

五、资金管理

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专项资金以乡镇(街道)为主筹集,区里将统筹安排中小学校舍安全有关资金。民办学校校舍的改造资金由投资方和所属单位负责,教育行政部门给予指导、支持并实施监管。鼓励企业以提供免费服务的形式,通过非营利的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进行捐赠,捐赠准予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前的所得额中全额扣除。鼓励社会各界捐资捐物支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作。对表现优秀的企业和个人,可给予适当奖励和表彰。

要严格加强对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资金的管理,健全工程资金管理制度,工程资金实行分账核算,专款专用,区财政部门要确保资金及时到位;严禁挤占、挪用、克扣、截留、套取工程款;要保证按工程进度拨款、不得拖欠工程款;资金管理、预决算审计等要列入政务公开范围,建立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

六、工程监督和管理

(一)实行“第一责任人负责制”。区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领导小组要加强对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的监督检查,各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是本辖区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项目实施的各项工作。有关学校校长全面负责项目实施的各项工作,是具体工程项目的直接责任人。对发生因学校危房倒塌和其他因防范不力造成安全事故导致师生伤亡的,要依法追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改造后的校舍如因选址不当、达不到抗震设防要求或建筑设计和施工质量问题遇灾垮塌致人伤亡,要依法追究校舍改造期间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建设、评估鉴定、勘察、设计、施工与工程监理单位及相关负责人员对项目依法承担责任。对因工作不力、管理不严或违规操作等造成工程安全隐患或事故的,人为因素影响项目进度或延误工期的,挤占、挪用、截留、滞留工程资金的,疏于管理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以及出现其他重要责任事故的行为,要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二)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区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领导小组要加强对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的监督检查,将改造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学校绩效考核之中。各有关单位和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对存在安全隐患项目及时整改,确保质量安全。审计等部门要依法对工程项目进行审计监督,发现问题严肃查处。

第9篇

【关键词】长输管道;工程勘察;技术创新

一、长输油气管道工程勘察概况

管道运输是国民经济综合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的能源与运输业是否发达的特征之一。管道运输多用来输送流体,如原油、成品油、天然气及固体煤浆等。它与其它运输方式(铁路、公路、航运、航空)相比,主要区别在于驱动流体的输送工具是静止不动的泵机组、压缩机组和管道。泵机组和压缩机组给流体以压能,使其沿管道连续不断地向前流动,直至输到指定地点。管道运输具有运输量大、运费低、自动化程度高、占地少、安全环保等优点,通过长距离、大管径的管道输送石油天然气已经成为一种通行的做法。在全世界已有各种长输管道200多万公里。我国长输管道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已拥有各种长输管道3万多公里。

我国的工程勘察是建国初期按照前苏联模式建立起来的,包括工程测量、水文地质勘察、工程地质勘察3个专业。我国的长输管道工程勘察是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随着管道建设的兴起而逐渐发展起来的,相对于建筑、水电、铁路等工程勘察有其特殊性。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东部地区油田生产进入旺盛时期。为了保证大庆油田和渤海湾地区油田原油生产外运,1970年8月3日,国家批准了陆续建设大庆到铁岭、铁岭到大连、铁岭到北京石楼等长距离的输油管道。这些管道途经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北京5省市,命名为“八三工程”。1973年5月,成立了东北输油管线指挥部设计研究所,下设勘测队。1975年2月,勘测队成建制从东北沈阳迁入廊坊,归管道局设计处,1975年6月27日成立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勘察设计研究院,下设勘察大队。自此,伴随着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的建立,长输管道专业化勘察单位也同时成立了,三十多年来,承担并完成了国内大部分的长输管道勘察任务。2001年12月27日,改制成为中油四维工程勘察有限公司,隶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

随着国内长输管道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许多勘察设计单位涉足长输管道领域。目前,国内已有70余家设计院或公司具有管道勘察设计资质。我国加入WTO以后,全球最大的200家工程咨询公司已有150多家获准进入中国的技术咨询领域,尤其是排名最前的著名咨询公司几乎全部进入了中国。因此,国内管道勘察设计市场竞争十分激烈。

进入20世纪以来,我国的工程勘察行业不论是从改革原有体制弊端上,还是在技术发展上,都有了显著的进展,特别是作为工程勘察主专业之一的工程地质勘察向岩土工程转化,从原来单一的勘察扩展到包括岩土工程勘察、岩土工程设计、岩土工程监测检测、岩土工程治理、岩土工程监理与岩土工程咨询五个方面,业务范围有了很大拓展,对工程建设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工程勘察得到了国家建设主管部门和建筑行业的公认。随着岩土工程体制的逐步形成,勘察行业成为设计与施工之间的一个独立行业,并与设计、施工、监理一起构成了建筑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随着工程勘察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加入WTO后与国际接轨的需要以及国家建设主管部门的政策要求,工程勘察行业面临着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其发展方向和趋势也将面临新的调整,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当今随着对外技术交流的广泛深入和涉外管道工程的建设,尤其是全球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中国管道建设的又一个的到来,对长输管道的工程勘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技术创新战略

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障。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已成长为具有相当实力的管道工程专业化集团公司,具备承建国内外大型重点长输管道项目的能力。但是随着国内外管道工程建设市场的发展变化,工程建设项目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同行业专业化公司的成长壮大,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勘察单位必须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新技术,提供新的服务,才能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

(一)建立完善勘察设计咨询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体系。作为配套的政策就是在资质申报、年审、复审换证时把评优作为一个重要因素加以考虑。评优体现在工作质量、技术含量、技术创新。单位没有技术创新,不能创出优质工程,资质等级就会受到影响,单位的竞争能力就会减弱。

(二)市场竞争需要技术创新。目前长输管道勘察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一个单位要想比其他单位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就必须有自己创新的技术。创新可以增强竞争力,创新可以拓展市场范围,创新可以获得更广阔的生存空间,而且创新往往意味着有更好的经济效益。因此,要站在行业发展的前沿,不断形成新思想、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为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提供源泉,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新动力。

(三)随着我国加入WTO,面对市场的开放,外国知名公司已经通过与国内公司合作、委托等方式进入国内市场。每一个单位不仅要面对国内同行竞争,还要面对国外公司的竞争。没有特色的技术,没有创新的思维,不形成自己独有的领先技术和人才优势,必然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四)勘察行业将逐步实现技术与劳务的分离。长输管道工程勘察企业将主要从事岩土工程咨询、设计与评价工作,需要高水平的工程技术人才、技术优势作保障。目前,国内勘察人员素质与国外大的咨询公司相比尚有一定差距。因此,要实现与国际接轨,急需尽快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在技术创新上有突破。

(五)技术创新战略可以看作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利用技术创新获取竞争力的方式。他是企业整个竞争战略的一个部分,并且必须与其他战略协调起来。根据企业面向的市场、顾客、经营方向、技术成熟度等的不同,技术创新战略各不相同。根据长输管道勘察行业的不同特点,可以采取如下战略。

1.开拓型战略。特点是开拓性强、风险大、潜在收益高,但对企业的要求也相应较高。首先,要求在技术创新方面有雄厚的实力和较高的技术水平。其次,要求能够从技术上预见到未来市场的潜在需要。第三,要求能够为市场提供有效的技术产品和服务。第四,还要求有能力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目前,大部分长输管道勘察设计单位主要从事陆上管道的勘察设计工作,对于海洋管道工程勘察,可以采取开拓性战略。国内外海洋管道有广阔的市场,及早投入,可以及早获益。

2.防卫型战略。特点是低风险、低效益。它要求企业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以低成本、高性能、高质量来占领市场、赢得利润。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健全的营销机构和营销力量,同时具备较强的技术力量,为市场提供符合业主要求的技术产品与服务,在与同行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适用于公司在传统的油气管道和储库方面的技术创新。公司通过30多年的磨练,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油气管道技术服务平台,能够适用目前的市场需求,但是我们必须在传统的技术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及时汲取国际上新的技术,采用新设备,提高公司的勘察设计水平,利用公司的技术优势,提高质量降低勘察设计成本,来和新参与的国内同行竞争,进一步确立公司在国内市场上的优势地位。

3.填空隙战略。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成熟期,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利润往往会下降。为避免强手的竞争,弥补下降的利润,企业必须寻找新的产品与市场,可以采用“填空隙”的战略来安排我们的研究发展工作。陆上油气管道的常规勘察设计技术已为国内同行所掌握,在长输油气管道市场上的竞争日趋激烈,所获利润甚低,这就要求另辟蹊径,填补竞争同行还无暇顾及的一些市场,如城市燃气、其它介质的储运工程勘察设计市场,对其它介质如矿浆、LPG、LNG、其它烃类的储运工程勘察设计技术进行创新,来占领这部分市场,获得利润。

三、技术创新的主要方向

中国长输管道工程勘察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随着管道建设的兴起而逐渐发展起来。当今随着对外技术交流的广泛深入和涉外管道工程的建设,尤其是全球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中国管道建设的又一个的到来,对长输管道的工程勘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先进技术引入中国长输管道工程勘察行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尤其是卫星遥感技术、数字摄影测量技术、激光扫描测绘技术、新型工程物探、原位测试和工程钻探技术、地质灾害评价技术、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长输管道地理信息系统(GIS)开发和应用、特殊性岩土的工程处理措施等方面的发展,这些技术将对长输管道工程勘察技术的发展和长输管道工程建设带来深刻的影响。应用这些技术也需要多专业的密切配合。

(一) 卫星遥感技术

通过研究遥感图像体现的盆地、高原、山地、沼泽、平原、河流、湖泊等不同的地貌特征,找出最为合理的线路方案,从而全程宏观掌控复杂多变的地理环境。通过勾画盐渍土、沙漠、黄土、膨胀土等特殊土分布区域,有效应对管道工程将会面临的环境和地质问题。通过对遥感图像体现的居民点、村镇、城市、道路、铁路、渠道等人文地理信息的解译,获取管道沿线的经济发展水平及市场信息,建立明确有效的绕开或穿过市区的线路概念。通过查明城市的街道、街区、立交桥、机场等市政现状,规划新的城市管网系统等等,遥感技术使管道工程技术人员能够获得更高品质的勘察成果。

遥感在管道工程领域的应用在快速拓展和深入。中油四维工程勘察有限公司已经应用并可以处理中国CBERS1、美国陆地卫星Landsat5 TM和Landsat7 ETM+、法国SPOT-1、2、4卫星等多种卫星数据以及多元影像数据的融合成果,为多项国内外管道工程服务,并将进一步利用卫星成像雷达数据,包括加拿大radarsat1、欧洲ers1,2、 日本jers、以及高分辨率商用卫星数据,像iknors 卫星,以及法国2002年5月发射的SPOT-5等。并通过多元影像数据融合提供所需的相应比例尺的遥感影像图。结合全球卫星定位技术(GPS),和各种图像融合技术,可以提供不同用途、不同比例尺的影像图,可以提供1:5万、1:2万、甚至1:1万的大比例尺高精度影像地图。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已经使人们把影像处理从工作站或小型机移植到个人电脑(PC)上运行。

通过个人电脑在因特网上快速获取最清晰的卫星影像,表明实现基于遥感技术的勘测、设计工作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研究出一套全新的基于遥感(RS)、卫星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的长输管道选定线及勘察工作方法,这将使管道工程勘测技术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和水平。

(二)地形测量技术

地形测量技术的发展主要包括全站仪数字成图、摄影测量、激光扫描测绘和水下测绘等。

1.全站仪数字成图:目前国内采用的测图系统有全站仪电子平板测量系统和全站仪数字成图系统。全站仪电子平板测量系统装备有全站仪和便携机,在野外采集数据的同时编辑、成图。虽然数字成图技术已比较多的被采用,但其中编辑、修改的工作量都相当大,将之普遍用于大规模生产,效率上尚需有新的突破。

2.摄影测量系统:在工程测量中,当测绘的面积较大或测区条件十分困难时(长输管道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应用摄影测量(包括航空摄影测量和地面摄影测量)技术进行地形测绘是一种合适的方法。DGPS技术应用于航摄导航控制使得航空摄影更具针对性。由于DGPS导航系统具有高精度的定点摄影功能,航摄的主动性很大,可以保证无需多余摄影。航摄过程中,可以自动记录并通过处理后内插出摄影瞬间投影中心的精确位置,并将他们纳入后续的空中三角测量中,从而大大减少外控点的数量。

数字摄影测量从根本上改变了摄影测量对价格昂贵的专门测图仪器的依赖,是摄影测量领域的一次革命。基于微机的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目前可以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自动定向、空中三角测量、自动数字地面模型生成、自动正射影像图制作和交互式数字测图等一系列作业。航空摄影测量是空间基础地理信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得到各种比例尺的黑白、天然彩色和彩红外等不同片种航摄图像,制作不同比例尺的地形图和影像图。

3.激光扫描测绘:激光扫描测绘系统最近得到了广泛重视和迅速发展。机载激光扫描测绘系统可以视为由激光测距仪和GPS组合而成的空中全站仪,它主要由装在直升飞机上的一台激光扫描仪、一台惯性导航系统、一台GPS接收机和安置在地面参考点上的另一台GPS接收机组成。目前德国、美国等已先后推出商品化的机载激光扫描测绘系统。激光扫描测绘系统主要设计用于获取密集森林覆盖地区、沙漠地区、海岸地区的DTM,因为在这些地区常规测量和摄影测量都十分困难。同时,在森林覆盖地区,利用激光通过树顶和地面的两次反射,不仅可以测定地形,而且还可以测定树高。这些激光扫描测绘系统的测量分辨率可达平面坐标1.0m,高程坐标0.1m,能满足大比例尺测图和高精度DTM建立的需要。在一些发达国家,激光扫描测绘系统已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

4.水下测绘:在工程测量中,经常需要测绘河流、码头的水下地形,水下测绘系统也有了较快的发展,实现了野外测绘到水下地形图绘制全过程自动化。主要由GPS接收机、自动水深仪、计算机、绘图设备和通讯设备组成,平面测绘精度取决于GPS的作业方式和接收机的性能,高程精度则与水深仪有关,这些测绘系统已在大比例尺水下地形测量实践中得到有效应用,西气东输南京长江穿越段水下地形图就利用了这样的测绘系统。开发海洋管道工程市场,水下地形测绘是一项需要重点解决的技术。

转贴于

(三) 工程物探、原位测试和工程钻探技术

有专家指出,岩土工程物探技术将出现一个大的飞跃,过去一直处于辅助手段地位的岩土工程物探技术,未来将在岩土工程勘探中出现以物探为主、钻探为辅的局面。

工程物探是非破损探测技术,具有采样密度大、速度快、成本低、科技含量高、服务领域宽的特点。近年来,工程物探从单一的电法和电测深发展到涵盖物探的全部六大类方法,除一些传统的物探方法外,还开发出一些特有的方法技术。如探地雷达技术、基桩动测技术、电磁波和弹性波层析技术、面波勘探技术等。测试仪器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为适应工程需要,国内已研制出快速实时采集处理集硬件、软件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仪器和专用仪器,如SWS多波工程物探与工程检测仪,具有多道瞬态面波、地震、地微动、桩基检测和高密度地震影像等功能,适用于陆地和水域勘探,一改以往物探设备功能单一的缺陷。长输管道工程经常穿跨越交通不便、山高林密、大江大河,这些地方往往大型设备不易到达、水电缺乏,很难实施钻探工作,尤其对于山地隧道工程勘察,工程物探由于其设备小巧,搬运方便,适应性强,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采用非开挖定向钻方法穿越江河具有明显的优点,但地质条件要求苛刻。因此岩土工程勘察就显得非常重要,根据规范和工程实际要求,勘探点必须偏离管道中线15m以上,因此有必要利用工程物探技术沿管道中线进行连续探测,以查清实际穿越断面的工程条件。

地下管线探测仪是工程物探的一种应用,在管道维护、扩建、改造和障碍物勘察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2001~2002年有关的一些勘察标准规范取消了承载力表,即根据土的物理指标按照经验关系确定土的力学指标表,通过原位测试来获得土工参数将是岩土工程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原位测试技术的新进展主要有以下方面:

重视通过原位测试技术确定土工参数,并对测试成果的分析应用有了新的认识;发展并完善利用原位测试数据对岩土工程问题做出评价;测试技术向多功能方向发展,在原位快速获得更多的有用信息,以便进行配套完善的分析评价;适应环境保护岩土工程的新需要,发展新的原位测试技术。

岩土工程钻探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待于提高:

破碎岩层、软硬岩石互层以及卵石层地区钻探的新型钻机和施工工艺;应用钻探最优化技术,解决在岩土工程钻探中自动进行信息数据采集分析和岩土层划分等问题;岩土工程钻探采取土试样质量与国际标准接轨,满足行业标准要求。

(四) 地质灾害评价

地质灾害是指由地球内力或外力产生的,危及人身、财产、工程或环境安全的事件。地质灾害种类繁多,目前对其范围还没有统一的界定,一般包括崩塌(危岩)、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地裂缝,水库淤积与塌岸、堤防滑坡、塌陷、管涌等。

根据地质灾害发生的自然地理位置,可分为:山地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平原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地面沉降、土地盐渍化等;滨海地质灾害,主要包括海水入侵、海岸侵蚀等;海洋地质灾害,主要包括海底滑坡等。对长输管道有影响的主要是山地地质灾害。

不同类型地质灾害的成灾特点不同,对工程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方式和危害不同,防治对策和措施也不同。长输管道经常跨越不同的地貌和地质环境,会遭遇多种不同的地质灾害类型,因此对长输管道工程地质灾害的评价是一项系统工程。

(五) 地震安全性评价

对管道造成影响的地震灾害可分为两大类,一是由于地震作用使土体的整体性和连续性的破坏,如断层错动、地裂、滑坡、砂土液化等。另一类是地震波在土体中的传播,会对遭受腐蚀或焊接质量差的薄弱管段造成破坏。大量的事实证明,地震对油气管道的损坏主要是由于大规模的地层移动引起的。目前还没有发现近代埋设的焊接钢管因地震波的土层震荡而损坏的事例。因此减少地震灾害的工程措施应集中在地表断裂上。

长输管道是线性工程,地壳上普遍分布的断层也是线性构造,因此,从甲地到乙地的长输管道工程建设就不可避免地与断裂相交。为了避免或降低由于断裂活动对管道带来的损坏,断裂勘察就显得尤为重要。

(六) 特殊性岩土的工程特性和处理措施研究

特殊性岩土包括湿陷性土、膨胀岩土、软土、盐渍岩土、多年冻土、红粘土、残积土、填土、混合土和污染土等。中国境内的长输管道遇到过几乎所有的特殊土类,有些已给管道的正常运行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比如阿(尔善)赛(汗塔拉)输油管道工程的膨胀土灾害,陕京、马惠管道的黄土灾害,格拉管道的冻土灾害、新疆轮库、库鄯管道的盐渍土腐蚀灾害等。虽然在多条管道针对不同的特殊土问题进行过非常有意义的探索,但遗憾的是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需要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

因此,结合我国大规模的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建设,特别是结合膨胀土、湿陷性土等特殊土地区岩土工程开展专门研究,对于提高特殊土地区工程勘察、工程设计的质量,对于防止或减轻特殊土地质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七) 长输管道地理信息系统(GIS)开发和应用

目前,国内外的地理信息系统的软件平台已经成熟。从国际到国内、从政府到企事业都在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建立基于空间地理信息的地理信息系统(GIS)。通过对地理数据和各种信息的收集、存储、检核、集成、处理、分析,研究和解决当前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在长输管道建设中应积极开展适应管道建设的设计、规划、施工、管理的地理信息系统,以适应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由于国土辽阔,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的建设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完成,因此,由于基础数据的匮乏加上长输管道涉及的地域和资料的广泛,用于规划、设计的长输管道地理信息系统时机尚不成熟。但是,建立一套适用于长输管道管理的地理信息系统是十分必要的,从而提高管道的管理水平和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长输管道地理信息系统可以从勘察、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收集大量的信息,在管线运营期间,可以随时对管道检修,管道安全,灾害预测,对各种资料、数据等进行检索、预报,为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八)岩土工程技术开发与应用

岩土工程涵盖岩土工程勘察、岩土工程设计、检测、治理、监理和咨询等方面;国内外已有成熟的技术和设备,近年来还在不断拓展和更新。

公司近几年来主要是针对长输管道工程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其它几方面相对较薄弱或没有,人才匮乏。根据工程需要和发展趋势,必须进行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与开发,拓展业务范围,培养相关技术人才。例如,针对长输管道工程中的地质灾害评价方法和相应的治理措施研究、地震安全评价,勘探技术和方法的更新与完善等方面均需尽快开展与提高,以满足管道工程的岩土工程工作的需要。

开展思路是总结以往的经验,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人才,通过对正在实施的长输管道工程进行相应的岩土工程研究,掌握和完善岩土工程方面的技术体系,并应用于长输管道的勘察、设计和施工中,确保长输管道建设的质量和安全可靠。

四、技术创新的实施

(一) 建立技术创新体系

创新体系的建立是企业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是带有全局性的或决定全局在技术创新领域内的重大举措,其特征如下:

1.全局性: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将会对企业整体竞争能力产生重大影响,对企业发展前途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2.长期性: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不仅影响到企业近期效益,而且对长期竞争力、效益产生深远影响。创新本身就是长期和连续不断的。

3.层次性: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不仅要从战略思想、基本框架方面做出总体策划,而且要对构成体系的方方面面做出规划。

4.风险性:企业技术创新的长期性和连续性、未来市场的不确定因素决定了技术创新体系面临的环境是变化的,潜伏战略失误的可能。

(二)创新实施要点

1.信息搜集:针对国内外同行业及关联方面的变化情况,及时进行收集与分析,随时确认自己在同行业所处的位置、优势和差距。

2.时机把握:这对出现的技术机会、产业机会、市场机会等重大机会进行分析、制定出对策方案。

3.资源配置:对实施科技创新战略所需要的资金、仪器设备、人力等方面做出规划,确定基本来源和供给方式。

4.人力资源:对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等做出基本安排,各层次人力、各方面人力进行合理搭配。

5.运行机制:技术创新体系是硬件与软件的组合体,设计并优化运行机制,会使体系发挥最大效能。

(三) 技术引进与合作开发

1.技术引进:技术创新是一个涉及多个环节的过程,而企业不可能在所有环节上都有很强的能力,企业不可能在所有方面都占优势。另外,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资源优势,在技术创新中,适当地进行技术引进对企业是有利的,尤其对于国外成熟的技术或科研院所的研究成果,直接引进他人的专利或技术成果来为企业服务,企业不需要投入过多的研究和开发力量,收效快、成本低、风险小。在引进的同时,加强吸收和再开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对于进行新的市场领域,技术引进不失为一条捷径。

2.合作开发:合作开发是从事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主要是指在技术创新过程中,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科研院所在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形势下进行创新的合作。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可以充分发挥科技优势,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由于高校、院所具有很强的开发实力,企业可以借助他们的力量,提高技术创新水平,而高校、院所则可利用企业的生产优势,使自己的成果尽快商业化。企业与企业的合作,包括与竞争对手之间的合作,如果组织得当,会对双方带来效益。创新具有高风险性,企业间的合作开发可以分担风险。不同地区的企业创新合作,可分配市场区域。技术优势互补的企业合作可减少创新成本,加快创新速度。

【参考文献】

[1]董鲁生,郭书太,等.长输管道工程勘察技术发展展望[J].石油规划设计,2002,(6).

第10篇

关键词:公路;地质勘察;技术要求;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F470.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公路工程地质勘察项目呈线状分布,一般长达几十公里。在地质条件较复杂地区,同一项目往往跨越多种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单元,途径多种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土。管理好一项复杂的公路工程地质勘察项目,需要项目负责人除了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外,还要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和较丰富的实践经验。

1.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任务及勘察方法

1.1初步勘察阶段

1.1.1目的

根据合同或协议书要求,在工可研究基础上,对公路工程建筑场地进一步作好地质比选工作,为初步选定工程场地、设计方案和编制初步设计文件提供必要的工程地质依据。

1.1.2任务

(1)进行综合地质勘察,查明路基和构造物工程场地岩土层结构及工程质,为路基设计、选择构造物结构和基础类型提供的工程地质资料;

(2)初步查性明对工程场地起控制作用的不良地质条件、特殊性岩土类别、范围、性质,评价对工程的危害程度,为路线避绕或治理对策提供地质依据;

(3)查明场地地震烈度,对抗震设防烈度7°及其以上的高烈度区进行烈度复核和地震安全性评价。

1.1.3勘察方法

主要为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及综合勘探。一般情况下,可采用人工浅探(洛阳铲或麻花钻)、工程物探(电法、地震、声波、测井等)、机械钻探、原位测试、室内实验与定位观测等。原位测试包括静立触探、动力触探、十字板剪切试验、旁压试验、扁铲试验、现场荷载试验(地表及钻孔内载荷试验)、现场剪切试验、水文地质测试等,室内试验主要为岩、土、水的物理力学、水理、化学等实验内容,定位观测主要是针对特殊不良地质如滑坡、泥石流、软土、地下水特性等内容的变形位移观测。

1.2详细勘察阶段

1.2.1目的

根据已批准的初步设计文件所确定的修建原则、设计方案、技术要求等资料,有针对性地进行工程地质勘察,为确定公路路线、构造物位置和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提供完整、准确的工程地质资料。

1.2.2任务

(1)在初勘基础上,进一步查明项目区工程地质条件,最终确定公路路线和构造物的布设位置;

(2)进一步查明路基和构造物工程场地岩土层结构及其工程性质,准确提供路基和构造物工程基础设计、施工必需的岩土工程设计参数;

(3)根据初勘拟定的对不良地质、特殊性岩土防治方案,具体查明其分布范围、性质,提供防治设计必需的地质资料和地质参数。

1.2.3勘察方法

主要以钻探、原位测试和室内实验为主,必要时可进行物探和工程地质测绘工作。

2.不同地质下勘察技术要求

2.1冲积平原、河谷平原及山间谷地

对路基和涵洞、通道工程,应采用静力触探方法,静探孔应布在涵洞、通道构造物上,并酌情控制路基,必要时布少量钻孔相结合,以前采用麻花钻或洛阳铲孔因孔浅不能满足设计要求而不被采用。但岗地及山区,表层为老粘性土及坡积层,其工程性质好,下伏无软弱夹层,应以挖探或浅井方法,并配合地质调查。

2.2液化土地区

应执行《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要求,即对抗震设防烈度7°及以上高烈度区(相当地震基本烈度Ⅶ度及以上),在地表以下20米深度内有饱和砂土、亚砂土可能液化土时,应在钻孔中作标贯试验,判定其是否为液化层,对判定的液化层应确定液化指数和液化等级。标贯试验可与取土间隔进行,一般每米一次,每个工点每层标贯点不少于6个。

2.3软土及软弱土

以静力触探为主,结合少量地质钻孔勘探,勘探重点是构造物台后高填路段,可结合构造物地质钻孔勘探。对软土厚度大于10米路段,原则上以桥代路。

2.4岩溶路段

2.4.1路基勘探

路基勘探应在物探工作基础上采用钻探方法查明路基范围内溶洞分布特点、形态、规模、顶板厚度及完整性等,在填方路段钻孔应在完整基岩内钻进5~8米,在该深度内遇溶洞时,应钻穿溶洞并在底板完整基岩内钻进3~5米;在挖方路段,钻孔应在路基设计标高以下完整基岩内钻进5~8米,或穿过溶洞后在底板完整基岩内钻进3~5米。

2.4.2桥基勘探

在物探基础上布设钻孔,主要查明每个基础范围内的岩溶情况。一般情况下,浅基础不少于2个钻孔,桩基础应逐桩钻探,钻孔应在完整基岩内钻进5~10米,在该深度内遇到溶洞时,钻孔应穿过溶洞在其底板完整基岩内钻进3~5米。

2.4.3隧道勘探

在物探工作基础重点查明断层带、褶皱轴部、可溶岩与非可溶岩接触带岩溶发育情况。除洞口布设钻孔外(钻孔应在洞口以上30~50米范围内),在洞身易发育岩洞地段布设钻孔。钻孔应在隧道底板设计标高以下完整基岩内钻进5~8米,在该深度内遇有溶洞时,钻孔应穿过溶洞,在其底板完整基岩内钻进3~5米。钻孔应布在中线外7米交叉布置。

2.5滑坡

滑坡具有一定规模的整移,有顺层或沿软弱夹层滑动,有残坡积层沿下伏外倾基岩面滑动,有均质岩土体因坡度陡导致坡体失稳而滑动,也有高陡边坡因倾倒破坏而失稳。滑坡应在工程地质测绘和地质调查的基础,沿主滑坡方向布置钻孔,对大中型滑坡不少于2~3个勘探线。通过勘探查明滑床位置及滑床产状、特征及主要物理力学参数。

2.6崩塌与岩堆

主要采用地质调查方法,对岩堆可酌情配合挖探和必要的物探方法。一般情况下应尽可能避开或尽可能减少崩塌岩堆路段长度和避开特别发育段对公路危害最大的崩塌和岩堆体。

3.公路工程勘察新技术

3.1遥感技术在公路工程勘察中的应用

在采用遥感技术进行公路工程地质调查,易于发现常规地质调查难以发现的地质现象。从遥感图像上提供的构造信息,可识别规模较大的软土分布区。公路工程遥感应用于工可阶段,易于进行最佳路线方案的选择,能提高勘探效益,缩短可行性研究周期,节省工程勘探投资。通过对各种工程地质要素的解译,结合地形高程数据分析、区域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选择最佳路线方案。在工程地质调查和测绘中不能仅仅依靠遥感技术。对于遥感的成果,要进行实地检验;对于遥感地区选择一定有代表性的点或地段进行实地考察,检验遥感的结果是否符合实际;将遥感成果用实地的勘察、钻探等获取的微观的资料来验证;在遥感中采用不同的解释系统和方法,将结果进行横向对比;参考工程地质物理勘探成果,将遥感成果进行横向对比。

3.2探地雷达在地基勘探中的应用

在公路工程地质勘测中,考虑到勘测的目的主要需要了解软土沿路线的纵向分布,在雷达剖面布设过程中,主剖面应沿公路的走向布设。同时考虑到公路工程横向软土分布范围的不均匀性,以及探地雷达资料的相互印证、校核、修正,在每一典型区域应布设若干横剖面。一般横剖面的起始、终结端点应布设到公路两侧天然场地中,横切、垂直公路走向布设。对部分疑难地段可进行加密勘测,或在天然场地添加辅助剖面。公路工程地质勘测中,探地雷达天线类型一般选择100MHz接地耦合天线和低频组合天线,能够满足勘测深度和精度要求。在资料处理中,通过对雷达波形、雷达波形图、雷达影像图的综合分析,并结合钻探资料与多年的工作经验积累,即可对软土地基分布范围、分布规律及均匀性等进行识别和划分。

3.3综合工程物探的应用

(1)在解决软土总体分布情况的工程问题时,主要选用探地雷达,其次可选用电法、地震勘测方法加以补充。

(2)在解决软土厚度变化的工程问题时,可考虑两种物探方法组合:在软土分布深度一般区,主要选用探地雷达,其次可选用电法、地震勘测方法加以补充;在深厚软土分布区,主要选用电法、地震勘测方法。

(3)在解决软土与公路工程相互作用工程问题时,主要选用探地雷达,其次可选用电法、地震勘测方法加以补充。

(4)在解决软土沿深度方向的变化特征时的工程问题时,主要选用井中物探方法。

4.结束语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是为公路工程设计、施工、养护方案的制定及地质灾害的整治提供地质依据,是公路设施建设的基础资料,服务于公路工程建设的全过程。现有的岩石力学、土力学、岩体力学等均难以准确地描述岩土体实际的力学本构关系,地质灾害的发生除了其本身的因素外,还受到许多外界的因素如施工、气候等的影响,十分复杂。因此做好公路工程地质勘察特别是不良地质路段的勘察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管理规定》((2007)670号文)

第11篇

一、实施时间和范围

实施时间:2009年—2011年

实施范围:全市城市和农村、公办和民办、教育系统和非教育系统举办的所有各级各类中小学校。

二、工作目标和任务

工作目标:通过实施校舍安全工程,提高中小学综合防灾能力,使全市各级各类中小学校校舍达到国家的校舍安全标准及规范,并符合对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和洪水、台风、火灾、雷击等灾害的防灾避险安全要求。

主要任务:从2009年开始,3年内重点完成:

1、对洪涝灾害、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台风等自然灾害易发地区中小学存在安全隐患的校舍完成迁建避险任务;

2、对存在消防和雷击安全隐患中小学校舍的设施完成整改任务;

3、在选址科学合理的基础上,对整体出现险情的D级危房完成集中重建,对局部出现险情的C级校舍完成改造加固任务。

三、工作步骤

(一)对全市中小学校舍进行全面排查鉴定

对全市学校校舍(不含在建项目)进行全面排查鉴定,排查鉴定工作严格按照国家的校舍安全技术规范,坚持全覆盖不留死角,做到“县不漏校,校不漏幢”,并逐校、逐幢形成评估鉴定报告,建立每幢校舍综合安全档案。

2009年8月31日前全面完成排查工作,排查结果由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市校安办)汇总后报*市校安办和省校安办。对经排查需要鉴定的校舍,委托有相应资质或资格的单位进行鉴定,鉴定工作在2009年10月底前全部完成,2008年5月以后已经排查并形成鉴定报告的校舍,可不再重新鉴定。

校舍鉴定:我市属地震烈度为6度以下的非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主要将由房屋安全鉴定机构或有相应资质、资格的单位按照《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等对校舍进行房屋安全鉴定,提出房屋安全鉴定报告,根据房屋安全级别确定校舍是否需要加固。

(二)检测

结构检测将委托有检测资质的校舍鉴定单位,按照《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等标准规范和鉴定工作要求开展检测工作,出具检测报告。检测时应制定安全工作方案,在进行校舍检测时,保证在校师生和检测人员的安全。有重大文物价值和纪念意义的校舍进行检测时,应符合相关文物保护的要求。

(三)区别情况,分类、分步实施校舍安全工程

1、校舍鉴定时,根据校舍建筑不符合鉴定要求的程度,隐患部位对结构安全性能影响程度等实际情况,结合使用要求,加固难易程度等因素的分析,通过技术经济比较,提出相应的维修、加固、改变用途或拆除等处理对策。

鉴定结果为D级危房或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校舍必须立即停止使用,无加固价值的应确保拆除,拆除应由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并确保拆除过程中的安全。

对严重地质灾害易发地区的校舍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实行避险迁移;对根据学校布局规划确定废弃的危房校舍不再改造,必须确保拆除不再使用;完善校舍防火、防雷等综合防灾标准,并严格执行。

2、科学制定校舍安全工程实施规划和方案。根据排查、鉴定结果,结合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科学编制校舍安全工程总体规划和分年度实施计划。2009年度加固、改造计划在2009年8月31日前编制完成,三年总体规划及2010、2011年加固、改造计划在2009年12月31日前编制完成,总体规划和分年度计划报*市校安办汇总后报省校安办。

校舍安全工程要按基本建设程序规范建设,新建校舍选址必须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和国家有关部门的《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学校规划建筑设计导则》规定,并避开有隐患的河流水库、蓄水池等建筑物下游易致灾区。

四、资金安排和管理

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所需经费纳入义务教育校舍维修改造予以保障。高中段学校按隶属关系和办学体制统筹落实校舍安全工程资金。社会力量举办的学校校舍安全工程资金由举办方负责,政府给予指导、支持并实施监督。

按照“分账核算、专款专用”的原则,严格管理,规范使用校舍安全工程经费,杜绝挤占、挪用、克扣、截流、套取工程专款,市政府按照要求及时、足额落实应承担的工程资金。制订和落实有关规费的减免政策,切实节约投资。对挤占、挪用、克扣、截留、套取工程专项资金、违规乱收费或减少投入以及疏于管理影响工程目标实现的,要依法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

五、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为扎实推进校舍安全工程建设,市政府成立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领导小组,领导和组织全市校舍安全工程的实施。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内设相关职能组别:①排查鉴定组,组长樊友洪(市建设局)②资金筹措组,组长邓培昌(市财政局)③项目实施组,组长童万贞(市教体局)④监督检查组,组长孙顺生(市监察局)。各职能部门各负其职,通力合作,密切配合。

市教体局:协调开展校舍安全排查工作,建立校舍安全档案,提出工程3年实施规划和年度投资计划,建议并组织项目实施;做好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

市发改局:牵头制定校舍安全工程3年实施规划,指导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及时下达投资计划,统筹安排建设资金,加强项目管理。

市建设局:牵头开展中小学校舍安全的排查鉴定,指导危旧房加固改造方案的制订和实施;加强对校舍建设的技术指导,严格基建程序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做好校舍建筑档案管理和校舍产权的界定、办理工作。

市公安局:牵头开展中小学校舍消防安全排查和评估,指导和监督校舍消防安全整改工作。

市财政局:做好年度预算安排,加强项目资金管理,落实工程建设资金。

市国土资源局:牵头开展中小学校舍地质灾害排查和评估,指导校舍避险方案的制订和实施。解决新增校园建设土地指标和土地权属问题。

市水务局:牵头开展中小学校舍洪涝和台风灾害的排查和评估,指导校舍避灾方案的制订和实施。

市气象局:牵头开展学校防雷安全排查和评估,指导学校防雷设施的整改工作。

市监察局:牵头监督检查校舍安全工程项目实施、资金使用等情况,确保工程建设规范化管理;负责接受社会监督工作,设立举报电话,牵头查处举报案件。

市审计局:审计监督工程资金的规范使用和管理。

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加强对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管,确保安全施工。

第12篇

【关键词】岩土工程 勘测 问题 措施

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壮大,建筑工程正在逐步加强和兴旺。岩土工程是众多建设工程的基础工作,可以说勘测工作的好坏可以基本决定了建设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等各项工程指标。不能不说传统的勘测方法和技术已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设计的需要了,工程项目类型不一样,地基的复杂程度不一样,所需要的勘测技术要求也就不同。考虑到岩土勘测工作的重要性,我们不得不提高岩土工程勘测质量,以保证建设工程的安全可靠。

一、岩土勘测工作在岩土工程中的重要性

为迎接新一轮的经济大潮,国内各大建筑工程的特点是:投资紧、工期短、 起点高。各建筑公司希望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工程,尽快获取经济效应。要保证工程按质按量还要按期完成,岩土工程勘测就一定要具各准确性和全面性。我们知道,工程的质量保证主要取决于基础的稳定性。就拿房地产来说,地基的修建都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更何况是野外作业。我国的特殊性岩土较多,也就是说岩土工程的难度加大,工程问题多种多样,在工程开始前,就必须要开展岩土工程勘测,查清楚建设工程场地所处的地质条件,如果出现不良地质,可以提前做好防御措施,以免发生地质灾害。

岩土勘测作业主要是通过对地带的地质条件进行研究,运用工程地质的理 论,对工程项目提供依据并开展指导。而且岩土勘测经费在整个项目投资的比例很低,但能很科学的指导建筑队处理工程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并设法避免一些不利条件,可以有效地减少在工程后期的处理经费,达到工程上所谓的“多、快、好、省”的要求,更好的为工程项目服务。由于修建的项目路段要求不一,而岩土又有多种类型, 就需要对其不同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能开展研究设计。可见,在工程建设中,加强岩土勘测作业非常重要。

二、目前岩土工程勘测中存在的问题

2.1勘察质量不高

目前许多勘察单位已实行企业化,由原来的行政拨款改为自负盈亏,勘察任务也由原来的上级下达改为单位自找。于是,有的勘察单位为了眼前利益,放松了对勘察质量的管理,造成勘察成果质量下降。主要表现有:第一,由于勘察工作量不足,为了能争取任务,只好压低预算价,但又要利润,就减少工作量,该做的项目不做或者少做;其次,是钻探、测试及取样不符合规范要求,现场勘察时,为了抢速度,钻探取样不执行规范,往往是2―3 m才提一次钻,结果往往造成分层位置不准确,或漏掉一些特殊的地质现象,如薄的软弱透镜体,小裂隙等。此外取样时,有的不用取样器而直接从岩芯管中取原状土样。更有甚者个别单位原位测试时,现场只做少量几个,其余的照此编造了事。

1.2 勘察报告不够细致

勘察报告中只注重定性分析,定量数据较少,建议措施针对性较差至今,一些勘察单位还没有摆脱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框架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仍以描述为主,其结果往往是所下的结论和建议比较笼统,缺乏针对性,设计及施工人员很难采纳,甚至无法采用。根据某开发公司提供的资料,某新村五幢高层住宅的桩基承载力,由于勘察单位建议的安全系数偏大,经建设、施工与设计单位共同研究后将该系数由21改为210,原设计为38m和32m的桩,分别改为22m和18m,仅此一项,每幢高层即可减少工程预算费用约30万元。

1.3 忽视对工程所在地区的研究

勘察成果就某种程度而言,是经验的积累,如果没有地区性的研究成果,就难以了解该地区各地基土层的特点及其性质的变化规律,对该地区的地基土就难以给予准确评价。目前岩土工程勘察中,往往只是对工程点的研究,而忽视工程所在地区的研究。勘察报告中常常因缺乏地区性的经验成果, 其结论及建议过于保守,造成很大的经济浪费。如在高层建筑地基勘察中,本来用箱基已满足要求,可有的勘察单位由于缺乏当地经验,建议采用箱基加桩基复合基础,结果不仅延长了工期,还造成巨大的经济浪费又如某地区有一层含砾粘土层,该层土具有蠕变特征,遇水及扰动后强度迅速下降。但在一般条件下,无论原位试验还是室内土工试验,都表明该层土承载力标准值较高。如果不了解当地经验成果,而建议该土层采用较高的承载力值,其结果必将造成时间与资金上的浪费。

1.4 忽视工程与环境的共同作用

目前工程建设的发展主要三个特点工程愈来愈复杂(建筑层数增加,结构及功能复杂化),工程建筑场地的地质条件愈来愈差,岩土问题愈来愈复杂。新建工程周围往往早已高楼耸立,工程建筑的基础与地基的共同作用以及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制约,相互作用愈来愈强烈。有的勘察单位对此认识不足,表现在对岩土工程设计、施工论证不足萁结果是导致灾难性后果。如建筑场地四面紧邻高层建筑物或马路对于这种建筑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时,除了按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定的―般要求进行外,还应重点论证工程施工及运营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但勘察报告中常常忽略这方面的工作,致使无法满足岩土工程施工及设计的要求。基坑开挖时使用的很多技术手段很难取得预期效果,反而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三、主要措施和建议

3.1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规范市场行为、提高勘察质量

对一些严重违规行为要记入不良记录名单。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进行行业自律、规范市场行为十分必要。勘察单位应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对一些业主的不规范行为,要据理力争。逐步实行注册执业制度,报告必须有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 签字,并对报告质量负责。

3.2 提高岩土工程勘察的技术手段

岩土工程勘察的方法或技术手段,有以下几种:工程地质测绘;勘探与取样; 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现场检验与监测。工程地质测绘是岩土工程勘察的基础工作,一般在勘察的初期阶段进行。这一方法的本质是运用地质、工程地质理论,对地面的地质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分析其性质和规律,并藉以推断地下地质情况,为勘探、测试工作等其他勘察方法提供依据。在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较复杂的场地,必须进行工程地质测绘;但对地形平坦、地质条件简单且较狭小的场地,则可采用调查代替工程地质测绘。工程地质测绘是认识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高质量的测绘工作能相当准确地推断地下地质情况,起到有效地指导其他勘察方法的作用。

3.3 加强勘察市场的监督和管理,尽早推行岩土工程监理体制

第一,加强对勘察合同、勘察纲要的审查和管理。防止越级或盲目勘察;其次,加强勘察现场工作的监督,防止打假孔及不规范的编录、取样及试验等现象发生;最后,加强对勘察报告的审查,对勘察报告中的工作量、勘探质量、资料数据分析及结论建议逐一进行审查,特别是对基础选型论证,场地稳定性评价及施工建议等内容进行重点把关,防止勘察报告中只重视描述,缺乏深人分析的现象发生。可见,勘察单位自身必须健全和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同时还必须加强政府部门和社会监督机构对勘察市场的监督和管理,即尽早推行岩土工程监理体制,以确保勘察市场健康发展。

3.4 加强岩土工程技术人员培训

我国推行岩土工程体制进展缓慢,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岩土工程技术人才, 而工程地质专业人员对岩土工程的理论、内容及方法等缺乏了解,习惯于工程勘察的原理及方法。因此,要全面推行岩土工程体制,当务之急是加强岩土工程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的培训,特别是岩土工程设计及施工技术人员的培训,以适应岩土工程市场发展的急需。

3.5 重视地区性研究,尽早制订地方性勘察规程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是全国统一的勘察准则,是根据我国各地区的特点,总结几十年来勘察经验成果制订而成的法规。具有普遍性指导意义。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质环境条件十分复杂,同名称的地基土,由于成因环境不同,其物理力学性质,特别是力学性质都有差异。就地基土的承载力而言,有的地区高一些, 有的地区稍低一些,而规范是从工程建筑的安全角度来考虑,所建议的指标,对大多数地区是可行的。但对有的地区,可能偏于保守因此必须加强地区性研究, 尽早制定出地方性规程。

3.6 重视工程与环境的共同作用

工程兴建对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工程实施及运营时对环境可能产生的不良岩土问题,必须作充分论证和预测,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四、岩土工程勘察新技术的运用

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全面走向数字化是未来勘察工作的发展趋势,数字化勘察技术是指应用当代测绘技术、数据库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CAD技术,通过计算机及其软件,把一个工程项目的所有信息有机地集成起来,使勘察设计的技术手段从手工方式向现代化数字技术转变,做到数据采集信息化、勘察资料处理数字化、硬件系统网络化、图文处理 自动化,逐步形成智能化的工程勘察设计体系。数字化勘测技术能够更直观、更清晰、更明确地反应问题之所 在。

五、结论

岩土工程勘测是工程建设中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 和各项机械化设备的完善,岩土勘测已有了属于自己的集软、硬件于一体的勘测设备,他们可以解决诸多的岩土工程问题。比如说地下不明物、洞穴、断层、破碎地带等的地下分布特征。勘测是一项工程的生命,一旦出了错误,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在整个项目运行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先勘测、后设计的原则,确保其勘测可靠性后,才能设计整个项目建设工程。重视岩土勘测工作并合理运用勘测结果,让岩土勘测最大可能的发挥它的作用。本文对岩土勘测的重要性和提高岩土工程勘测质量的措施提出了自己的拙见,由于经验不足,可能有多方面考虑的不够完善。而且,由于我国的岩土勘测技术起步比较晚,岩土工程还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这就需要各位学者共同研究,逐步完善岩土工程勘测体系。

参考文献

1、周德泉,彭柏兴.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与应用[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2、耿直.浅谈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若干问题[J].山西建筑,20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