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中语文必修重点

高中语文必修重点

时间:2023-08-24 17:17:1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语文必修重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中语文必修重点

第1篇

一、新课标下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存在的问题

2012年6月,随着高考的结束,河北省新课改已进行了完整的一轮实践。三年来,河北省普通高中新课标实施工作扎实开展,稳步推进,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由于高考新课标(宁琼卷)基本没有对选修课程的考查、教师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仍保持传统的应试的观念等原因,导致语文选修课的实施名不副实,处于凌乱与伪装的状态,目前在语文选修课程的开发和实践中两大问题尤为突出。

1.对人教版选修教材教学,选修课程必修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选修应该是必修的延伸、拓展、补充、巩固、提高。选修课教学《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选修课和必修课的教学存在一定差别”,选修课教学应“有较大的灵活性和拓展性”。可是新课改实施以来,教育主管部门已经推行了配套的语文选修教材,学校自主开发的校本选修课基本成了点缀。很多学校就以人教社现成的选修教材充当选修教材,开设选修课程,所开课程面向高考的功利色彩特别强,学校选修课围绕着高考展开,选修课是必修课的补习、强化课甚至把选修课上成了应考的辅导课,造成选修课程严重的“必修化”。比如很多学校选修课的开设是在完成必修一到必修五后,时间集中在高二,上学期开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两门,下学期开设《语言文字应用》、《文章写作与修改》两门。其中,文化经典、古代诗歌散文对应高考试卷中的“古诗文阅读”板块,语言文字应用对应“语言运用”板块,文章写作修改对应“写作”板块。没有被定为“必选”的选修课模块,各中学和一线教师要想法设法从高考方案中寻找蛛丝马迹,择其重者而教之。这些选修课脱离了课程改革的实际要求,使高中选修课违背开设选修课的初衷,并不能达到通过选修课促进学生个性化地发展的目的。非但如此,教师的选修课教学方式也“必修化”,以课堂形式为主,以读讲方法为主,全然不顾语文课标所讲的选修课教学,“有的侧重于实际应用,有的着眼于鉴赏陶冶,有的旨在引导探索研究”等,不同能力重点带来的教学方法不同,这样选修课也少有个性化学习空间,呈现“非选化”状态。

2.和国家课程配套的学校选修课程资源开发不到位。新课标的另一突出特点,是改变过去大一统的、单调的课程设置,变为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联创的课程设置。尽管从2000年实施新课程方案算起,到2003年春教育部颁布新课程标准开始试点,再到2009年秋季开学河北省真正进入新课标,直到现在先后已经历了十个年头,可我省各地各校与国家课程配套的相应课程资源开发仍不够到位。

二、新课标下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要顺利开展选修课教学就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慎重考虑,选修课要围绕语文课程的目标开设,“不能因其拓展性要求而片面追求新奇深奥,脱离课程目标”[1]。切合学生学习实际的课题才能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更多知识,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而最了解学生实际、教学实际的无疑是一线教师,一线工作为他们开发选修课并进行实践提供了条件。新课标指出:“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选修课必须以课程目标为依据,充分考虑学生需求和实际水平……学校及教师应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创造条件,建设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愿望的选修课。”[2]显然,课程改革设计者希望教师参与选修课程开发,并逐步成为开发的主体。因此,近三年根据学校实际,我校语文教师开发出一系列高中语文校本选修课程,并将开发高中语文校本选修课程用于教学实践,在教学中对所开发的校本课程补充完善,构建符合我校教学实际的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体系。

我们重点开发了课程拓展型、应用型、地方特色型高中语文校本教材并在相应年级开设相应课程。

1.拓展型高中语文校本开发和实践,研究方向为高中语文必修课程和国家选修课程的拓展开发。必修课是课程的根本,语文课程的计划和目标都需要通过开设必修课来实现,“必修课程要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和均衡性”。必修课围绕统一的教材展开,因此必修课难以在语文课程的深度上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开设选修课弥补了必修课的不足,通过对语文学科某一方面的展开使学生对知识的个性化需求得到满足。同时选修课又不是游离于必修课之外的独立课程,它是有选择地对必修课的某一方面进行必要的、系统的展开,是对必修课的拓展。因此选修课既要区别于必修课的均衡性而突出其专门性,又要围绕必修课强调其基础性。实质上,选修课与必修课是语文学科上的“点”与“面”的关系。

从语文选修课内容设置看,选修课不能像必修课那样面面俱到,而应该在充分调研学生学习兴趣与特长的基础上开设精而专的选修课程,力争选材开口小巧一点,探究实践深入一点。比如“古典文学文化”模块可以开设《唐诗鉴赏》课程,也可以开设《红楼梦导读》课程,“写作”模块可以开设《议论文写作》课程等。以阅读鉴赏为主的选修课要尽可能留足时间让学生读原著,以表达应用为主的选修课要多安排实践环节。总之,语文选修课应该精选学习内容,留足学习时间,让学生学习更透彻,力争达到以一当十、以点带面的效果。

2.应用型高中语文校本教材开发和实践,研究方向为根据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的特点,开发与文理学科相关的语文校本选修课程。语文学科涵盖量相当大,包括字、词、句、段、章、篇等各方面的知识。这样大的知识量仅通过必修课的传授很难使学生掌握广泛的语文知识。在现阶段高中语文教学中必须认真考虑选修课与高考的衔接问题。目前人教社出版的选修教材很多,有16本,例如散文,有《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先秦诸子选读》、《外国诗歌散文欣赏》、《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而高考必考、选考都不是这样分类的,单选任一本都不能满足要求,多选既浪费资源又耽误时间。选修课的设计应该是既有利于实现选修课的阶段目标,又不与高考的备考有较大的冲突。于是对选修教材进行重新组合,开发《古代汉语基础知识讲座》、《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歌鉴赏》等系列校本教材。

3.地方特色型高中语文校本开发和实践。《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这一类校本教材是最有特色的一部分,宣化历史悠久充分挖掘定会有不少收获。开发《古上谷郡——走进宣化》校本教材,加强校本课程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学生社会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对地方和社会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

另外,在三个年级推广完善好的校本课程,每年根据情况开发1—2门新课程,根据学生自选情况开设课程,建立并形成开放式、动态化的高中语文校本课程体系。

三、语文选修课开设的建议

1.改变选修课的上课模式。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有的侧重于实际应用,有的着眼于鉴赏陶冶,有的旨在引导探索研究。”这就是要求如何在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学实现教师示范讲授所能达到的教学目标。也就是说,学习过程的自主性和学习方式的探究性是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最具活力的最有价值的核心所在。因为一旦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习得了自学的能力,知识面及其深度的拓展与研究、创新能力的良性发展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

几乎所有的选修课内容类型都可以在必修本中找到。所以,选修课知识的扩张主要是量而不是质的增加。而使用同一种教学方式增加知识的量会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改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学”的方式,则效果会大不一样。

2.重新整合的选修课开设模式。以校本课程的形式把现有的选修教材重新整合,或者把现有的选修教材整合到有地方文化特色、学校文化特色的内容中,既符合学校教学实际,又没有加重学生负担,是一种切实可行的选修课开设模式。

3.根据学生自选情况开设课程,建立并形成开放式、动态化的高中语文校本课程体系。目前国家课程的选修教材就很多,学校开设的校本选修课也很多,各种课程取名不同但交叉的情况比较严重,所以在选修课程的开发和实践中,不断完善、重新组合甚至淘汰一些课程和教材,才能节约经济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另外,时代在前进,学生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学校的师资、硬件条件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学校应该建立开放式、动态化的高中语文校本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第2篇

1.区分开“选修课”和“必修课”的含义

高中是以分科课程为主,各个学校在开设必修课的同时也设置了各种各样的选修课程。通常,在我们的思维定义里,选修课仿佛就是必修课的对立面,必修课是必修,那么选修课就是无关紧要的了。这种概念是错误的,因此在开设选修课的前期就要明确选修课的必要性。倪文锦先生在《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中论述得十分精辟:“选修课不再是必修课的补充和附庸,而是语文课程双翼中的一翼,共同构筑了语文新课程。”由此可见,选修课和必修课有着同等级的地位,广大师生应当正确认识选修课程的重要性,转变之前的错误观念。

2.避免盲目教学,选取正确的教学模式

不少的高中教师盲目地模仿大学的选修课教学模式,脱离了高中教材的规范性和内容难易性,随意扩展,脱离实际,导致高中语文选修课的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因此,高中教师需要注意并改正这一点,大学和高中是有一定的区别的,大学生和高中生在学识认知水平上也有着一定的差异,并且大学教学模式的优异性有时并不能适应高中的教学模式,高中教师在借鉴大学教学模式的同时,应分析高中生的学习状况适当地修整一下借鉴来教学模式,真正做到为学生思考,为学生服务。

3.不可过于注重目的性,扭曲选修课的实际意义

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的是越来越多的教师在应试高考的压力下,把选修课强行转变成语文复习课,严重扭曲了选修课的实际意义和教学目的。高中语文教师通常都是根据历年高考的题型对学生进行语文教学。而这种应试性的教学模式却大大折煞了语文选修课的培养目标,结果也是没有办法让学生在高考中发挥出理想的水平,考出理想的成绩。

二、注意语文选修课教学形式

1.避免盲目追求全面,防止舍近求远

每次在选修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主要钻研一两个问题,选择性地进行讲解。切记在选修课的教学过程中,不可过于追求面面俱到,如果追求得太多,结果只会适得其反。所以说,在每次的讲解中,教师要有选择性的确立所要讲解的重点和方向,全程主要围绕这些进行教学。另外,语文中是有很多“点”可以展开学习的,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当多加注重“点”的训练,不要过分追求“面”的学习。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避免被动接受

选修课是在必修课的基础上延伸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加深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深度。因此,最重要的一点是,选修课需要学生乐于并且主动去学习,真正地做到自主学习。所以,在选修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性,防止学生被动接受。

3.丰富选题内容,避免单一重复

选修课的教学内容虽然不需要做到面面俱到,但是也不可单一重复。选修课更注重的是扩宽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兴趣,同时增加学生的知识量。所以,在选择选修课的讲课内容时,每个课时都应该在选题上有所改变,这里所说的改变并不是细节上的一些变动。每次的选题可以有很大的转变,以此来保持学生学习的新鲜性和热情。

三、语文选修课的实施注意点

1.把握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难易度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难点问题并不是就代表着重点问题,这一点是需要教师注意的。所以在日常的选修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正确地选择课题的难易度,不要专攻难点问题,一些看似简单的问题也是需要重点掌握和延伸的。另外,难易课题交叉教学可以照顾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精力,让学生们学娱结合,让学生们在难易程度适中的语文教学内容中,实现语文选修课程教学。

2.精选课堂内容,浓缩语文教学

高中生都要面对的就是高考这一大难题,所以,普遍的高中教学课程量都很大,并且教学时间很紧迫。面对时间少但课程量大的教学难题,教师应当理性正确的处理。首先,教师需要注意的是不能肆意地加大学生的学习时间,应当给予学生的休息时间需要正常休息。这样,可以在紧张的学习中适当地放松学生的紧绷状态,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其次,在教学内容上,面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不够用的问题,教师就需要在必修课和选修课上全面观测,找出必修课和选修课的重点内容,放弃重复或者无意义的教学内容。

3.师生共同努力,分担语文学习压力

在高中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有着同样大的压力,教师在担负自己责任的同时更需要提高教师的修养和素质。准确的说,高考是教师和学生都要面对的难题,应该共同努力。所以说,在高中教学中,教师的职责也是重大的,教师的备课量大,同时又要讲究教学方法。因此,高中教师应该跟学生站在同样的位置,和学生一起努力。

第3篇

一、高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内容,高中阶段文言文教学的目标在于帮助学生掌握文言的基础用法,使学生具备基本的文言理解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文言字词的理解能力。对字词句等文言基础知识的掌握,既是教学目标,又是辅助学生进行文言学习的手段方式[1]。当前阶段的高中文言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过于重视对学生文言基础的考查,忽视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导致在实际教学中出现以下问题:第一,文言文课堂较枯燥乏味,学生兴致较低;第二,文言文教学过于重视学生的字词积累,忽视相近字词的对照辨析;第三,教学内容局限课本,文言文拓展范围较窄。为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本文对其教学措施的革新策略进行探讨。

二、高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策略

(一)背景知识介绍,提高学生兴趣。

通过总结与归纳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课文,可以基本了解苏教版在文言文单元设计中以文章内容为单元选择与编排的标准,同时遵循以文育人的编排原则,注重文章的人文情感及社会价值。因此,教师在对苏教版高中语文的文言文单元进行课文教学时,要注重挖掘作品的背景,对文章的时代信息、作者情感及人文意义进行深入探寻[2]。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向学生进行背景导入,丰厚文言文的文学内涵,同时以淡化高中学生对文言文的时代跨越感,提高学生对文言文进行阅读、理解和探究的兴趣。

例如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专题,历史的回声中编排了文言文课文《阿房宫赋》,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衰变化,反映作者对历史发展循环往复的感叹,借此警醒唐朝的统治阶级避免重蹈覆辙。语文教师可根据课文写作环境,在课前向学生介绍文章背景:杜牧所生活的唐朝末年,政治腐败,外敌入侵,阶级矛盾尖锐,人民生活困苦,在大背景下,杜牧产生了忧国忧民的思想意识。在其主张的巩固国防、加强统一、富民强兵等政治理想落空后,杜牧针对唐朝的统治阶级写出了《阿房宫赋》,借古讽今,以此警醒统治者正视唐朝政权所面临的危机。通过背景导入,学生在课前对该文言文形成初步认知,有效提高学习兴趣。

(二)重点字词对照,细化课程知识。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对文言文课文的选择,注重内在的人文价值及情感态度,在内容方面,对文言的基础知识进行了弱化处理。因此,在文言文的解读和梳理阶段,教师的教学重点在于提高学生对字词的辨析能力,包括字义、字形、词性等。具体可通过对照比较教学,指导学生对带有共性的词句进行差异性的比较,帮助学生审视并解决在课文学习中存留的问题,继而不断激发学生的自主思考活动,最终实现对课文的透彻理解[3]。

例如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的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中,编排文言文课文《师说》。该课文重点词句较多,具一定糅杂性。教师在基础知识教学中,可将字词句进行对照比较,梳理知识点。例如可首先进行古今异义的对照比较:“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中的“所以”一词,古义中代表“用来……的”,而今义中为因果连词;又如对一字多义进行对照比较:“师”在“古之学者必有师”中,作为名词,意为老师,而在“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中,作为动词,代表拜师求学,在最后一段“吾师道也”中,同为动词,但意为流传。教师通过对重点难点词句进行比较对照,帮助学生树立课程知识,增强文言文学习效果。

(三)多媒体资源利用,优化教学模式。

近年来,多媒体科学技术已不断应用于高中课堂,大部分高中学校都安装了多媒体技术设备,目的在于丰富教学资源,实现课程优化。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由于文言文的语法、结构及课文内容特点,在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易产生疲乏心理,为集中学生精神,教师可在文言文课堂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4]。根据文言文内容搜集图片、音乐、视频等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将教学内容直观化、生动化、具体化,以优化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的第三专题“笔落惊风雨”中的课文《蜀道难》,作者李白对蜀道的险势进行了多角度的叙述,用词精准,想象力丰富,文章具有一定气势。同时,由于语言运用差异,学生在进行课文理解时可能面临一定困难,因此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对蜀道的真实场景进行直观的展示。通过投影仪展示蜀道各段路线的实景照片,播放旅游专题节目,直观表现四川蜀道的险峻风光。学生通过相关影像资料的观赏,将《蜀道难》中的文言文表述、自身的理解及真实的场景进行有效融合,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通过多媒体资源的利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有效优化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

第4篇

关键词:认知过程;高中语文教科书;练习系统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4289(2012)10-0014-03

教科书改革与建设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以下简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科书)是课程改革的成果之一,作为教科书重要组成部分的练习系统必然成为研究者关注的内容。安德森等认为认知过程依赖于它所用的教材,以现行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科书中“名著导读”的练习“思考与探究”为例,参照安德森“认知过程维度”,对“思考与探究”进行分析,以期为语文教科书建设和语文教学提供参考。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方法和内容

运用安德森认知能力完善分类学,从认知过程维度对现行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科书中“名著导读”的练习进行分析,即对练习中题目描述预期认知过程的动词加以区分。泰勒认为“称述目标的最有用形式是按照行为类别和内容两个维度称述,行为类别指意欲通过教学发展的学生的行为类型”,“目标称述包括一个动词和一个名词,动词一般描述预期的认知过程”。具体做法是:把题目中的每一个行为动词划分为一个认知活动点,然后依据安德森认知过程维度,按照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六大类认知类目及其十九个亚类,对“名著导读”中的“思考与探究”的题目进行归类,并统计其题目的认识活动点的数量、比例,进而描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科书中名著导读“思考与探究”的认知类目状况,参照语文课程标准和统计结果进行反思讨论,并提出建议。

(二)研究工具

安德森等认为教学目标旨在促进保持知识和迁移,在对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的基础上,把原来一维的认知分类修订为认知维度、认知过程维度二维。认知过程是指学习者头脑内部对不同知识的认知操作,相当于对不同类型知识的掌握程度,认知过程维度包括六大认知类目十九个认知过程亚类:(1)记忆:从长时记忆库中提取相关信息,包括再认、回忆;(2)理解:从口头、书面和画面传播的教学信息里建构意义,包括解释、举例、分类、总结、推断、比较、说明;(3)运用:在给定的情境中执行或使用某程序,包括执行、实施,执行即把某程序运用到熟悉的任务;(4)分析:把材料分解为它的组成部分并确定各部分之间如何相互联系以形成总体结构或达到目的,包括区分、组织、归属;(5)评价:依据标准或规格做出判断,包括核查、评判;(6)创造:将要素整合为一个新的内在一致或功能统一的整体(“产品”),包括生成、计划、产生(创造)。

二、结果与分析

(一)名著导读练习中认知过程维度各类目练习题概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科书中,名著导读板块的“思考与探究”共30道练习,依据描述预期的认知过程的行为动词可以细分为51个子问题,分析如下(见表1):

安德森等认为教育的两个最重要目标是促进知认保持和迁移[1]。在六大认知类目中,记忆与保持密切相关,其余五个类目与迁移联系紧密。不难发现,人教版高中语文名著导读练习中没有属于促进保持的“记忆”认知类目的题目,全部是属于促进迁移的题目。其中,属于“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创造”五大认知类目的题目占总题数的百分比分别是43.14%、5.88%、5.88%、17.65%、1.96%,各认知类目的题目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差别大(见图1),理解类题目比例最大,其次是分析类题目,创造类题目比例最小。从认知过程的十九个亚类来看,题目在各个认知过程中分布是不均衡的,除再认、回忆、核查、生成、计划五个认知过程外其他亚类均有题目,其中以“说明”比例最高,占21.57%,“区分、评判”比例相当,均占17.65%,其他认知过程类目的练习比例较小、差别不大。各认知类目中不同认知过程中练习的分布、比例不同,有的认知过程中没有题目,如记忆类目中各认知过程下均没有题目,创造中生成、计划没有题目,评价中核查没有题目;理解类目下,说明认知过程的比例最大,其次为解释,其他认知过程亚类的题目差别不大;运用中执行多于实施;分析中区分的比例最高,其次为组织和归属。

(二)各类目在每册教科书中的概况

分析可见:各类目在每册书中的比重差别大,且分布不均衡(见图2)。理解类目的练习题在每册的比重都是最大,其次是分析类目的练习题。且分析、理解类目练习题的比重都大于等于评价、运用、创造和记忆类,但是这两种类目的练习题在每册中所占的百分比不是逐年增加的。五册教科书中,评价类练了必修1和必修3外其他册都有,且数量变化不大;运用类练习仅有两个,创造类练习仅在必修3中有一个,没有记忆类练习。

(三)分析与反思

第5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在素质教育视野下的改革创新,主要侧重于对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将教学内容多样化,与课外读物相结合,促进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使学生能够用所学知识举一反三,在学生学习、生活中渗透素质教育的作用,从而实现新的课程标准改革下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素质教育的改革要求。

一、教学情景引导,激发学生积极性

例如,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专题“像山那样思考”中《江南的冬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在教学前,首先通过多媒体等方式向学生播放江南冬天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的感官神经,构思全面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形象全面的教学情景中阅读课文,构想文章中描绘的江南冬季美景,向学生讲授作者独特的描述手法,鼓励学生将教材描写景色的生动手法应用于写作中,促进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对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促进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再如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第三专题“月是故乡明”《乡土情结》课堂教学,应先以学生的乡土情结为铺垫,提问学生对自己故乡的印象与情怀,营造浓厚的乡土情结教学氛围,使学生带着对自己家乡的乡土情结阅读课文,激发学生对课文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与含义的理解,在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培养学生“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的乡土情结。

二、教学内容发散,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比如在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二第一专题“珍爱生命”中《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课堂教学中,学生可能对作者的情感不能充分理解,无法站在作者角度理解文章,教师应当课前要求学生查阅资料,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整本散文。课堂的教学内容只是截取了文章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段落,只是基本教学目标的要求,无法进一步促进学生对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要达到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教学目的,教师应当积极鼓励学生阅读课外资料,完善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而通过海伦・凯勒的平生事迹,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善待他人的品格修养。

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中《获得教养的途径》一文教学时,教师应当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前设置问题,比如作者所言“获得教养的目的不在提高能力与本领”的含义,让学生带着问题主动分析文章含义。其次分析文章的主旨“真正的教养”,让学生分析经典的力量与求学之道的联系。教学重点在于与学生讨论读书学习在获得教养中的促进作用,培养学生读书学习的良好行为习惯,促进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三、教学形式变化,促进学生素质完善

在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第一专题“向青春举杯”中的《我的五样》课堂教学前,教师可以仿照教材内容,同样让学生拿出纸笔写下生命中最宝贵的五样东西,并逐步减少只剩一样,通过此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带着疑惑阅读课文。学生阅读课文后也许会对教师课前行为恍然大悟,教师可以对先前教学准备活动进行讲解,询问学生自己的“五样”答案,并通过对文中作者“五样”的分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完善。

再如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第四专题“像山那样思考”中《像山那样思考》课堂教学时,教师在教学开始前先向学生介绍文章背景,在工业革命后人们对物质过分追求,以至影响自然生态环境,破坏生态资源的平衡。通过历史知识的讲解,使学生充分理解文章写作背景,促进学生对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自主领悟教材意义,感悟大自然的生态规律,促进学生的绿色环保精神,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素质的完善,提高教学效率。

第6篇

一、 写作实践是高中作文教学的核心,这是苏教版编者始终秉持的基本理念

1. 修订前,“写作实践”是写作编写体系的核心,强调写作教学中要多关注学生的“实践”,少关注“理论”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本第一版的写作版块叫“写作实践”,附在每个专题的后面。“写作实践”由“导写语”“写作知识简介”“作文题”三个部分组成,这三个部分都是围绕“写作实践”展开。

“导写语”是从专题的人文内涵引出“写作实践”板块要写的话题,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如“向青春举杯”专题的“导写语”是:“十七八岁是一个特殊的生命驿站。我们已经站在青春的门槛上眺望生命的前方,让为生的梦想伴我们前行。”这样的“导写语”主要是引导学生表达“青春”的“特殊”性、“青春”的“梦想”,激发学生放声歌唱青春之歌。

“写作知识简介”是对“写作实践”中涉及的写作知识,用一百字左右的文字作极其精要的介绍,以资借鉴。如“月是故乡明”专题的“写作知识简介”是:“散文写作要能灵活地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手法。”其作用是对学生写作提醒,并不是要让学生掌握多少写作知识。

“作文题”是提供一组可供选择的题目,有话题作文、材料作文,也有命题作文和自由写作,这是“写作实践”板块的核心。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作文命题一般能够选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这样有助于让学生“我手写我心”。

正如编写者之一王栋生老师所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编写者把写作看作一种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看作一个“发现”的过程(发现心灵的广阔、自然的美妙、社会的百态),看作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因此在写作实践板块中,无论是导写语,还是作文题,均努力地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发学生的写作激情,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的写作设计把学生引入了积极实践之中,是一种很有现实针对性的写作教学设计。

2. 修订后,写作实践是写作编写体系的重点,既强调写作实践的重要性,又关注写作知识的有效性

(1) 将“写作知识简介”改为“写作指导”,提高写作知识对写作实践指导的有效性

修订后“写作指导”由第一版的“写作知识简介”拓展而来,字数由“写作知识简介”的一百字左右拓展到“写作指导”的一千字左右。从编写目的看,从“写作知识简介”对学生的写作作一些提醒,到“写作指导”针对学生写作中突出的问题,抓住关键性的写作知识,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写作策略。

比如“月是故乡明”专题在修订后的作文指导是“夹叙夹议,枝繁叶茂”。内容包括:先由专题的内容引出“写作指导”的话题――散文“夹叙夹议”的表达方式。然后具体讲解怎样才能写好夹叙夹的文章。这里的“写作指导”针对学生写作散文时不擅长运用叙议给合的表达方式进行设计,并结合专题的内容从几个方面作具体的讲解,让学生能够较快的把握叙议结合的基本方法。所以修订后的“写作指导”更突出了写作知识指导性、有效性。

(2) 删去“导写语”,将“作文题”改为“写作实践”,强调实践性

在修订后的“写作”板块中,删去了“导写语”,因为“导写语”与“作文题”距离较近,可以创设一定的氛围,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而修订后的“写作”板块中,“导写语”与“作文题”距离较远,其创设的语境难以覆盖到“作文题”中,“导写语”就失去了应有的效用,所以还是删去的好。

在修订后的“写作”板块中,将原来的“作文题”改为“写作实践”,进一步突出了写作的实践性。每一个题目既结合专题的内容,又注意创设适当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

比较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修订前后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出编写者在秉持写作实践理念的同时,又在理论指导实践上作了一番有益的尝试。

二、 提升学生的写作境界,是苏教版修订后写作教学的终极追求

第2版以后在每个模块中添加了一种“写作观”,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提供了五种“写作观”,即“你的生活很重要”“独立思考、善于发现”“写作,也是对话”“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人文情怀与公民意识”。为何要在写作板块中加入“写作观”呢?

1. 对学生的影响:引导高中生形成正确的“写作观”,提升自己的写作境界

高中生经过小学和初中的写作学习和训练,对写作的价值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的认识,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为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写作观”,在五个模块各安排了一种“写作观”,回答关于写作的重大问题。

“你的生活很重要”回答的是关于写作的源泉的问题;“独立思考、善于发现”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思考人生;“写作,也是对话”则是强调写作的目的是交流;“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强调了写作是表达的艺术;“人文情怀与公民意识”回答的是写作与做人、写作的社会责任等问题。

“写作观”解决了当前中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和不良倾向,解决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思想上、认识上的困惑,让学生站在一个全新的高度认识为什么而写作和怎样写作的问题。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提升学生的写作境界有着全新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做一个真正的写作者。

2. 对作文教学的影响:引导教师确立高远的写作教学观,防止急功近利

中学作文教学应该为什么而教、教什么和怎么教,这是中学作文教学中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

我以为编者在每个模块中增加一种写作观,对高中写作教学也是一种规范和积极引导。作文教学不是为分数而教,作文课不能仅仅传授技法,更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写作观。让学生认识到,写作不是为了获得一个分数,而是应该为社会而写、为人生而写、为高尚的精神而写、为表达自己的思想而写;作文要写得“大气”,而不能写得“小气”;作文要写“大我”,而不要写“小我”;作文要追求“大境界”,而不要局限于“小境界”。

比如教第五模块中的写作观“人文情怀与公民意识”,就是从写作的角度,看“人文情怀与公民意识”对学生写作的重要性。“人文情怀”主要是要求学生具有“高尚的情操与坚定的信念”,引导学生在写作中“讴歌真善美,抨击假恶丑”,让学生懂得“作文与做人”是一致的,要“保持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经常地有所发现、有所感动,在这样的观察和思考中陶冶情操,实现精神的追求”。让学生认识到“写作是为了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感情,要敢爱敢恨,同时也要‘会爱会恨’”,这样才能“在成长过程中有了真善美的‘精神底色’”。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写作看作生命的一部分,看作精神成长的一部分。“公民意识”是让学生正确认识到写作是公民的权利,具有社会性。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从身边的普通人和日常生活入手,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在这样的实践中,一步步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写作不是无病,不是孤芳自赏,而是心怀天下,思考人生,认识社会。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作文编写体系的修订,是围绕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作了更加完善的探索。通过“写作观”体现“价值观、情感、态度”,通过“写作指导”体现“知识”与“方法”,通过“写作实践”体现“过程”与“能力”。而在这三维目标中,“写作观”提升了学生的写作境界,“写作指导”关注了“知识”和“方法”的有效性,“写作实践”则关注了“能力”与“过程”这一写作的核心要素。

第7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情景教学;优化

语文知识代表着中国文化,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载体,具有高度的存在价值,是高中阶段的重要学科。高中语文除了白话文外,还有古诗词、文言文,其内容更加丰富,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古典文学知识的灌输,培养学生的古典文化素养。将具有创新性的情景教学模式应用到高中语文教学中,能有效调动学生的语文兴趣,在融洽的氛围中实现对语文知识的吸收,从而使高中语文教学水平得以提升。

一、高中语文课堂应用情景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高中阶段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是人生的重要阶段,高考的成绩决定着学生的未来之路。由于高中科目众多,学生学习负担重、压力大,而语文需记忆的内容又较多,若教学方法应用不当,学生会产生厌学、烦躁的心理,进而影响教学质量。笔者针对当前高中阶段语文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了解到教学模式存在滞后性,教师还保持着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差,参与课堂的机会相对较少,未遵循素质教育“以生为本”的要求,这些都是语文教学效果欠佳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可将情景教学模式应用其中,通过教学情节的设定,让学生参与、融入到情景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对语文知识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例如,文言文一向是学生学习的难点,理解起来难度较大,教师可以借助情景教学模式来构造文言文的故事情节,增强学生的理解力,掌握其中的知识点,所以,情景教学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开展具有必要性。

二、高中语文课堂情景教学设计策略

(一)借助多媒体,调动学生积极性

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在各行各业得到了普及,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多媒体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是典型代表。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媒体强大的数据库来获取更多的教学资源,文本、图片、视频动画文件等都可应用到情景教学之中,利用多媒体可以制作课件PPT,将教学内容清晰地展示出来,使教学更方便、快捷。学生也可以将教师制作的课件拷贝到自己的U盘中进行更为全面地学习,从而实现教学的高效性。例如,在学习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苏轼的《赤壁赋》时,教师可以对苏轼的生平进行简介,“唐宋家”、“三苏”都可作为普及类知识,同时利用多媒体播放《东坡先生与狼》的典故,以更好地让学生了解人物性格特点,为课程的开展提供基础。另外,运用多媒体文本、图片或视频来呈现赤壁之景,更容易让学生融入其中,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二)主张角色扮演,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构建以生为本的课堂是新课改的基本要求。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将重点放在知识点的灌输上,未考虑学生的感受和语文基础能力,课堂活跃度不高,学生缺乏学习兴趣。针对此问题,可主张角色扮演,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堂实践机会,让学生体验角色扮演的乐趣,在扮演的过程中了解人物性格特点,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对语文教学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学习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鸿门宴》时,教师可以将文言文中的人物罗列出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在扮演前每个学生都应对所扮演人物的性格特点予以了解,进而调动学生了解人物性格的积极性。学生分别扮演虞姬、项羽、刘邦、樊哙、范增、张良和韩信,针对本文内容进行情景再现,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文言文的了解,从而实现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三)提倡小组合作,增强学生参与度

小组合作教学是现代教学的主要模式。它是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来开展的教学模式,以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将小组合作教学应用到情景教学之中,不同的小组成员扮演不同的角色,注重小组之间的配合和默契程度。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也可实现观点的共享,从而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与发展。例如,在学习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林黛玉进贾府》时,教师可以播放古典名著电视剧《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的片段,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饰演林黛玉、王熙凤和贾宝玉三个主要人物,以体会三个代表性人物的性格特征。教师在分组时,应保证分组的层次性和平均性,每个小组的语文水平相当,以保证语文知识学习的公平性。综上所述,转变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教师应将情景教学法应用到语文教学中,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创设情景,能吸引学生的视角,代替原有纯灌输、记忆式的教学模式,能使课堂充分体现趣味性。因此,在高中语文情景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将多媒体教学、角色扮演、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融入其中,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情景之中,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王滨忠.高中语文课堂情景教学设计研究[J].语数外学习(高中语文教学),2014(08):35.

第8篇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一)国外母语选修课课程设置现状: 母语选修课课程设置现状: 课程设置现状

早在上个世纪 80 年代,亚、非、欧、美等各洲 60 个国家中,普通高中开设选修课的 国家就占 76.7%,20 年后的今天,这个比例只会更高。由此看出,普通高中设置选修课已 成为基础教育的发展趋势。外国母语选修课比中国课程改革时间早,创新性强,实施状况 良好,选修课分类明晰,有条不紊,代表国家有美、英、日,

详细情况如下: 美国实行指定选修和任意选修相结合,根据课程的内容,分为语言和文学两大类,语言类有的称为 英语 ,包括语言技能、实用写作、有效交流等课程;文学类包括当代文 学、英国文学、美国文学、欧洲文学等。对选修课设置不作统一规定,由各州和学校自行 安排,学校对此没有强行选课的规定;英国则是将组合选修和任意选修相结合,与语文有 关的有英语、古典语文、戏剧研究、艺术史、拉丁语、西班牙语、俄语、印地语、英国文 学、希腊语、汉语、意大利语等,绝大多数学校都把选修科目分成 5~6 组,供学生选择; 日本于 20__ 年制订并于 20__ 全面实施的高中课程,实行普通教育的学科有 10 科,国语 科列在首位,包含 6 个科目:国语表达ⅰ(2 学分) 、国语表达ⅱ(4 学分) 、国语综合(4 学分) 、现代文(4 学分)、古典(4 学分)和古典讲读(2 学分) 。其中只有 国语表达ⅰ 为必修科目,其他均为选修。

(二)我国语文选修课课程设置与教学现状研究: 语文选修课课程设置与教学现状研究: 课程设置与教学现状研究

我国高中选修课程设置及实施的时间较短,对于选修课的课程设置及实际教学已有的研究有:

1. 关于新课标选修课课程设置的研究: 选修课课程设置的研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共设置了 诗歌与散文 、 小说与戏剧 、 新闻与 传记 、 语言文字应用 、 文化论著研读 等五个系列,每个系列又可开设若干模块,这些 选修课与大学开设的课程紧密联系,模块设置各具特色。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 学研究中心主任王云峰发表于《中学语文教学》20__ 年第 8 期上的《把握好高中选修课的 特点》,对高中选修课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但新课标对选修课的一些概念阐述不清, 如 对于希望进一步学习的学生, 建议从五个系列的选修课程中任意选修4个模块, 获得8学分 对语文学习兴趣浓厚并希望进一步 深造的学生,建议在此基础上,再从这五个系列里任意选修3个模块 。进一步学习和进一 步深造的标准是什么_课标对此没有提出更详细的说明,造成的实际情况是全国开设选修 课的学校,几乎所有参加高考的学生都修满7个模块,没有因学生学习兴趣与想报考学校 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模块。 山东师范大学的杨旭东在硕士论文《高中选修课的历史比较与现实思考》中将现行选 修制度分为三类:限定性选修课、任意选修课和定向选修课。

2.关于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现状的研究: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这块也引起了国内学者、高中教师的广泛关注,其研究主要体现 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内容选取以及教学评价反思几个方面,具体阐释如下:

(1)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的相关研究: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主任王云峰发表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 育》20__ 年第 6 期上的《积极建设网络课程学习平台,有效推进高中选修课实验》提出了 信息共享在选修课中的重要性。 山东省XX市第八中学的教师孙晋诺发表在《语文建设》20__ 年第 2 期上的《高中选 修课教学的"三多"与"三少"》一文,对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提出了三点意见:多整合归纳 少逐篇讲析、多训练语言少依靠活动、多具体指导少空口说教。 江苏省XX市田家炳实验中学的韩旭东发表在《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__ 年第 10 期上的《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教学策略初探》对语文选修课授课方式进行了讨论。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徐才根和XX市乍浦中学的曹跃平、 孙晓峰在 《教学月刊 (中 学版)》20__ 年第 10 期上发表的《关于高中选修课中校长角色的思考》提出了校长角色 的转换问题。 江苏XX市季市中学的刘晓红发表在《考试周刊》20__ 年第 26 期上的《精准高考目 标,体悟审美愉悦 例证现代散文选修课的一种教法》将选修课与高考进行了联系,并 对散文选修课教学提出了看法。

(2)教学内容的相关研究:

部分省市教育部门以及教育学者针对部分学校选修课走过场,形同虚设的问题进行了 相关讨论: 安徽省XX市教育局教研室的刘志胜的《高中语文选修课开设时间的思考》对必修课 与选修课开设时间进行了讨论。 广东XX市玉兰中学

的李园香发表在《中学语文(上旬 教学大参考)》20__ 年第 9 期上的《高中话文选修课"同质化"现象及对其的反思》对学校将选修课当作必修课上的问 题进行了分析。 评价体系的相关研究 (3)教学评价体系的相关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王文娟在硕士论文《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改革活动中实施选修课(人教 版)的思考》中针对课程设置、授课方式及评价制度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几种可行性比 较高的评价方式:测验法、调查法、自我评价法、学生成长记录袋、问卷法等。 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潘洪建、吕玉、邹双武发表在《调查与分析》上的《高中选 修课学习的成绩、问题与对策》中对选修课给学生带来的收获与不足之处进行了分析,通 过调查发现现行考核制度无法体现选修课价值。

二、课堂研究的主要问题、重点和难点

(一)主要问题:

本课题主要研究高中语文选修课的课程设置和具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通过 把握新课标对语文选修课的相关规定,参考国内外学者对选修课的设置及教学研究,在有 一定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到XX市重点高中语文教学中去,观察并记录一线语文教师 对于选修课的教学实况,采访一线语文教师、学校高层领导,了解这些基层教育者对人教 版语文选修教材的看法,听取他们对选修课的设置和实施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以问卷调 查的形式,了解目前学生对于选修课的学习状况,从中揭示出选修课在当前语文教学中存 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影响因素。整理访谈资料,总结一线教师对选修课的教学的经 验教训,学校领导对选修课设置与教学的期望和预期,从而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选修课 教学理论,为立志从事高中语文教育教学的师范生在选修课教学方面提供可行性意见和建 议。具体而言,关于XX市高中语文选修课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分析研究主要包括:

1. 实践学校选修课的课程选择和教学进度(课时)安排;

2. 一线教师在选修课教学中的教学表现记录和分析;

3. 教师、学生对选修课教材、教学等的看法;

4. 相对于必修课,学生在学习选修课中存在的问题;

5. 实践学校教师、领导对于选修课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二)重点和难点: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应放在XX市部分高中选修课的教学状况上。昆明实施选修课是最 近两年的事,起步比其他省市晚,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问题。通过实地考察研究,揭示 一线教师在选修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重视。另外,从一线教师选修课的教学过程中吸取经验教训,积极思考,开拓创新,试着结合教育学理论和一线教师的实践经验,总结归纳出一些高中语文选修课的教学理论,从而 为新一轮的高中语文教师选修课教学指明方向。 本课题的研究难点在于教学问题原因分析、选修课理论与一线教师实施的内在联系总 结等几个方面。教学过程中问题产生的原因可能很多,不仅仅是教师单方面的原因,而是 学校、家长、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的综合作用。因此,想要试图解决选修课教学中存在的本质的、固有的问题,是有难度的。另外,通过新课标选修课设置和一线教师的实际教学 之间的联系、差距,反观理论可能具有的缺陷或,在实际教学中对理论的灵活掌握,这些都是本次研究的难点。需要在实践学校认真观察,客观有效的记录,认真归纳总结所得的一手材料,从资料中得出理论,用事实说话。

三、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1.采取非结构式观察法对教师教学进行观察,对一线语文教师在选修课教学过程中 所运用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过程中的典型事件进行轶事记录,如新颖的导入、有创意的提 问等等,与必修课教学进行对比,总结选修课在实际教学中的特点、问题等。

2.采取实况详录法,观察记录教师在选修课集体备课中的表现,从中总结教师选修 课教学经验、教学方法等。

3.采用结构式观察法,对学生在选修课学习中的反应进行时间抽样,每十分钟记录 一次,看学生在这段时间内积极听讲,注意力集中的情况,从而反观教师的选修课教学。

(二)问卷调查法:

1.对实践学校的一线语文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教师对选修课教学 的重视程度,对选修课教材的熟悉程度,对选修课教学目标的把握情况等等。

2.对实践学校高二下学期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调查学生对选修课的重视程度, 对选修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对目前所选课程的感兴趣程度等等。

(三)访谈法:

1.对实践学校高层领导进行访谈; 结合该校现实情况,向相关领导了解该校选修课课程设置的过程,选修课实施过程中 遇到过哪些问题,现在该校选修课的实施状况等相关问题。并让学校领导对选修课的设置 和实施提出意见和建议。

2.对一线语文教师进行访谈; 在观察教师的课堂教学表现后,结合学生课堂表现,对教师进行访谈。

访谈主要内容包括:教师对该课有哪些新的教学理念,该课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过程中出彩的地方,要询问设计背后的理念和方法;同时,询问教师对选修课设置的看法,对现行选修课教材 分析与讲解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选修课的集体备课方式等等。

四、学术价值

(一)弥补相关课题研究的不足;

1.XX市高中选修课政策实行时间较短,相关课题研究较少。本课题的研究能起到 一个补充作用。

2.其他省市相关课题研究过于理论化、理想化。本课题深入一线教育,收集一手文 献资料,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实际教学中获得理论,避免了主观推断造成的理想化。

(二)丰富和完善相关课题的研究;

1.进一步完善新课标的实施理论;

2.为其他学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有效性的数据和结论,为其撰写相关论文提供条件, 有利于他们进行更为深入的科研调查。

五、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目前对于语文选修课实施状况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现在着眼于这一课题的研究具有很大的拓荒、原创价值。它所开发出的持续的、系列的普通高中任意选修课教材和在实 验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普通高中任意选修课实施的有效机制,从而形成一线教学、在校免费 师范生的双赢局面。 首先,对于在职语文教师而言,可以监督其对新课标相关规定的贯彻落实,完成自身 教学的总结和反思,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其次,在校师范生是最大收益者。通过研究成果的推广,使准教师们了解一线教师选 修课的教学概况,从中吸取经验教学,为将来的选修课教学奠定基础,争取在就业后能够 很快适应新课改,上好选修课,防止刚毕业生就培训的尴尬局面。 最后,对参与实践的学生来说,本次实践培养了小组成员的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资料整理、分析能力,提高了科研实践能力。

六、预期效益

(一)研究论文:

整理访谈记录、观察记录、分析调查问卷,针对选修课在实际教学中的不同问题,选 取侧重点,写一至两篇研究论文,要求真实可信,有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引起学术界、 教育界对高中语文选修课的设置和实施现实问题的广泛关注。同时,对在校师范生未来选 修课教学起到指引作用。

(二)预期成果推广:

1.召开成果交流会,向更多的人介绍我们的课题研究。

2.请优秀一线语文教师来到师范院校进行选修课教学培训,构建在校师范生与一线 教师沟通交流的平台。

第9篇

一、活用课后练习,引导学生自读课文

高中《语文》教材的课后练习题中有一部分是引导学生充分理解文章的内容,从整体上去感知课文的,这类练习的定位是希望学生能通过自己的主动阅读达到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的目的。整体感知就是指在阅读中形成自己最初的认识和体验,确立自己对课文的初步理解,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语言特点和情感态度形成整体的认识。

例如《囚绿记》课后练习第一题:“作者为什么喜欢绿?‘囚绿’之后为什么又‘放绿’?放绿之后为什么还‘怀绿’?”这三个问题按照课文的行文思路连续提出,授课时先让学生自主阅读并思考问题,学生自主阅读并思考时就可以把文章结构梳理一遍,从而顺利发现文章框架,而且为这一题最后一问“探讨一下这篇文章的深刻内涵”打下基础,使学生很好地自主理清行文结构,把握内涵。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理解分析文章,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这类练习题,引导学生自主掌握基础知识,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学习能力。

二、活用课后练习,夯实基础知识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牵涉到字音、字形、成语、标点、病句等等,这些基础知识是小学、初中课后练习的重点。高中阶段,文言文基础知识成了重点与难点之一。从近几年的高考分析可以看到,文言文越来越强调学生的翻译,其分值从过去的8分提到了现在的12分,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的提高迫在眉睫。必修一至必修五都有文言文单元,《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先秦诸子散文》都是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教材,教材中几乎每一课的课后练习设置为解词或翻译句子、段落,这恰好是我们有效利用课后练习资源夯实基础的有利工具。

例如《逍遥游》的第二道练习题为列举“若”“是”“斯”“之”“特”“修”等文言词语的不同意义或用法。在讲解这道练习时,可以延伸至重点文言实词与虚词的意义与用法进行归纳。通过利用课后拓展性的练习来强化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活用课后练习,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就是强化了语文教学根据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和写作能力,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创造各种便利条件,在丰富多彩的情境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自由地写作,注重个性化表达,追求有创意的构思。在各种语文能力和素养中,口语交际和写作是最重要的,也是学生受用一生的基本语文技能,语文教学是否有效、是否成功,关键是看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有没有得到实际的提高。因而,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灵活运用教材中的课后练习,组织学生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和写作能力。

例如《文章写作与修改》“学会沟通”专题的“写作实践”练习,第三题为:“假如你参加学生会主席竞选活动,现在要你面对全体学生发表演说,你准备怎么说?”教师可以利用这道题调动学生充分思考“如何设计演说思路,如何措辞,方能达到最佳的效果,达到演说目的”。学生拟定思路后,让学生畅谈思路,费时不多,既锻炼了构思又训练了表达。

四、活用课后练习,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

高中生的课外阅读在高中语文学习中有重要的作用,是高中语文课堂在课后的有效延伸,没有大量的课外阅读,语文教学就失去了真正的生命,加强高中生的课文阅读是提高高中生基本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课外阅读对于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高中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可以灵活借助教材后面的练习题,拓宽学生课外阅读的范围,让他们养成主动阅读的良好习惯。

例如必修二《孔雀东南飞》一文的练习四为:“这首诗叙述的故事是悲剧性的,却又在结尾暗示焦仲卿、刘兰芝两人化成了鸳鸯,给故事带来了一点亮色。请从中外文学作品中再举出一些类似的例子来,谈谈你对这种结尾的看法。”结合这一练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梁山伯与祝英台》《罗密欧与朱丽叶》等,在课外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发现不同文学作品创作手法的异同,从而深入分析这种结尾的作用。可听、可视的活生生的感觉意象给冰冷僵化的尸体增添了生命的色泽、美的光晕,焕发着动人的奇光异彩。

第10篇

一、当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当前传统的高中语文写作教学,部分教师较重视高中生写作训练的数量与文章内容的点评,忽视学生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兴趣的培养,使得学生在写作课堂中缺乏快乐感受,易造成学生写作热情不足、写作质量下降的现象。另一方面,因写作教学形式较为传统,部分教师的教学计划易忽视遵循学生个性发展以及对学生个性创作缺少指导与点拨,在写作训练数量加大的过程中,学生写作内容易缺乏新意。因此,要提升高中语文教师写作教学质量,转变教学观念与改革教学模式,是当前重要工作。

二、高中语文课堂之快乐作文教学的应用措施

1.共造良好写作课堂氛围

良好的高中语文写作学习氛围,是提高学生学习写作兴趣基础条件,而这个写作学习氛围,是由师生关系共同营造而成的②。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以一种平等的方式进行互动,尊重、互助以及信任有利于营造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并通过建立教师与学生的平等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写作课堂活动的兴趣。好的写作课堂氛围,能使学生精神与思维得到释放,对写作教学内容进行思维发散与想象,除此之外,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对学生写作情感想象给予肯定与鼓励,因生活的经历、知识掌握程度以及心理状况的差异,每个学生对写作课堂的问题会有不同的回答,但同时也是创造力的开始,教师应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展开思维想象,将情感想象融入写作内容中。以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的第一专题诗词鉴赏为例,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诗词中包含的思想情感同时,尊重及鼓励学生将自身的生活经历与情感体验结合进行思维想象,并将情感表达代入写作中。教师尊重学生的表达,给予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可以有效帮助学生进行思维想象的发散与产生好奇并快乐的写作心理,对写作内容的创新有重要作用。

2.丰富授课形式

提升高中生写作水平的有效方法是使学生主动对写作产生兴趣,并对写作感到快乐,而写作兴趣是学生能否将写作持续进行的关键。因此,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课堂中,教师可根据写作教学内容设置相应的情景教学,引导学生参与角色扮演,并运用多媒体等教学设备,以声音与图像结合,将写作教学内容生动呈现于学生面前,这一写作教学环节,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对写作内容展开想象③。如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里第一专题进行诗词鉴赏写作教学时,由于诗词的时代感较强,将学生代入诗词情境中是教学的难点,此时教师可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符合诗词情境的背景音乐,以及配合诗词中橘子洲头的场景幻灯片,让学生通过音乐、图片的感染体会诗词中作者情感,有利于学生在诗词写作中能更好地进行情感表达。多媒体设备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结合,使得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形式变得更丰富,有效达成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与提高教师写作教学效果的教学目的。

3.采用多元评阅形式

高中语文写作教学,通过有效的写作评阅形式,使高中生对写作内容的学习有更深的认识④。当前的写作评阅形式较为传统单一,大多是由教师一人完成,学生无法在写作评阅参与中学习新知识。教师应采用学生自评、互评以及教师在学生自评、互评中穿行总结点评的多种评价方式。例如学生自评,当学生写作完成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将写作作品进行朗读,并表达在写作过程中的思路与感受,以及帮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找出作文内容出现的不恰当词句,在进行修改与补充的同时,引导学生记录写作自评后的心得,累积写作经验。互评可运用于学生交换写作内容进行评价,例如,教师可节选学生文章部分,通过课件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学生进行相互评价,在评价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清楚认识自身写作的优势与不足之处,并鼓励学生相互取长补短,进而实现写作思维的提升。评阅的最后,由教师进行系统客观的总结,让学生对写作思维、写作结构、写作材料的选取有进一步的认识。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课堂多元的写作评阅形式,注重的是学生在评阅过程中的参与性,使学生在评阅过程中获得乐趣以及得到新的写作启发,从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与教师写作教学的效率。

第11篇

课改以后,语文教学和以往有很大的不同,学生主动选择和确定学习内容的机会多了,教材也由原来6册变成必修和选修两类。我今天要解说的是必修教材2。

1.说课标

高中语文课程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发挥育人功能;注重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体系。

高中语文课程总目标: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

人教版教材的编写原则、教材特点:编写原则包括守正出新的编写原则 和构建立体化 语文学习系统; 教材特点包括强调审美教 和注重探究 能力培养。

2.说教材

高中语文教材分为2大部分:必修和选修 , 这两部分是互相联系的, 必修课体现课程的基础性、均衡性,选修课体现选择性。必修是选修的基础,选修是必修的延伸和提高。二者相辅相成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本册必修教材的内容和其他四册一样,分为“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个模块。前三个模块纳入课内学习计划,名著导读可以安排学生寒暑假进行。

在这四个模块中,阅读鉴赏是本册书的主体。它分为四个单元,这四个单元兼顾了文体和人文内涵,但每单元又各有侧重点。第一单元,写景状物散文:体现了情趣和理趣的结合。第二单元:先秦到南北时期诗歌,它包括诗经、楚辞、汉魏南北朝诗歌。本单元侧重阅读、理解、背诵、鉴赏,全面提高学生的文言基础知识,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民族精神。第三单元:古代山水游记散文,这些文章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我们在教学时侧重让学生感悟情、景、理是如何交融在一起的。第四单元:演讲辞,侧重于对话与交流。

表达交流是本册书的第二个模块。他包括写作和口语交际2个部分。.写作部分主要从写作方法的角度进行记叙文的训练。写作专题分别是①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②直面挫折,学习描写。③美的发现,学习抒情。④想象世界,学习虚构。口语交际专题为演讲。

梳理探究是第三个模块,它设计的专题有:①成语:中华文化的缩微景观②修辞无处不在③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

第四个模块则是名著导读,它介绍了《家》《巴黎圣母院》

本套教材是以“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的,而必修2 以“过程和方法”为主线,把审美教育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文学作品占选文的四分之三,而且重视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注重传统文化,文言诗文和传统寻根内容。

3.说建议

3.1教学建议阅读与写作有机的结合

阅读鉴赏第一单元学习写景状物文章。展开想象,感受作者心灵,体会作品所描述的美景,进入审美境界。

第二单元 学习唐前诗歌(从先秦到南北朝)。注意反复吟咏,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和创作手法上的独创性

第三单元学习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体验古人倘徉山水、感悟人生的情趣,培养对自然之美的感受能力。

3.2评价建议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

教师评价包括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 教学技能,学生评价包括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 整合信息能力 应用审美探究能力 团队精神 合作意识。它们体现了知识与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综合素养。在本学校可以通过写读书报告、读书札记、评论鉴赏文章来考察学生的阅读兴趣、文化视野及审美能力、艺术趣味和欣赏个性。鼓励学生创作,以此考察学生的参与态度和创作水平。

3.3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12篇

[关键词]悟学式教学;高中语文;情感体验;重难点;自主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18-0005-01

悟学式教学指的是,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充分感知,并且进行深入思考,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进而获得顿悟。这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并且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促进课堂教学方式的优化与高效。为此,高中语文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和呵护,针对学生的独特想法与见解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还要有博览群书、善于思考、关心热点问题等良好习惯,这样才能在悟学过程中带领学生悟出不同人物身上的不同性格特征,悟出不同故事中的不同人物情感。

一、深入理解课文,感悟教学重点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感悟,可以让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有所收获,而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有利于帮助学生把握课文学习的重点。目前,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体裁多种多样、写作风格迥异,需要教师不断优化教学环节,精心选择教学内容,突出课文学习的重点,进而让学生有所感、有所悟。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老王》这篇课文时,鉴赏课文中人物形象的细致刻画手法,学习劳动者的优良品质,树立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在学生预习课文和整体感知课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人物为中心,通过生活环境、身体状况等方面去感知老王生活凄凉、善良厚道、历经沧桑这一社会底层人物形象。接着引导学生分析能够揭示全文主旨的语句“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的深层含义,让学生感悟到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与老王一生的辛劳相比,作者夫妇在“”中所受的折磨不算什么,甚至算得上是幸运的人,因而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帮助他们改善处境。作者回想起对老王的关爱还很不够,这加深了她的愧怍。基于此,教师接着提问:如果是你们,会将这种责任揽上身吗?作者为什么会有如此深的愧怍感呢?在深入阅读课文之后,通过教师由浅入深的引导,学生最终悟到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并且平凡普通的人却用自己伟大的爱做着每一件小事情。

二、结合写作背景,感悟教学难点

高中语文教学的难点是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深刻思想与独特的人生感悟,但由于学生受到语文知识积累、生活阅历、领悟能力等方面的影响,往往难以理解或是理解不透文中更深层次的内涵。为了突破教学难点,在实施悟学式教学时,要遵循循序渐进、耐心引导的基本原则,结合课文的写作背景和一些重要的信息资源来引导学生。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将进酒》这篇课文时,其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品味文中复杂矛盾的人物情感。尤其是文中“千金散尽”“且为乐”这些词很容易让学生将李白理解为一个心胸豁达、及时行乐的诗人,而忽略了当时的写作背景。这时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写作背景,让学生进一步感悟到文章的情感线是“悲伤―欢乐―狂放―愤激―狂放”,而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诗人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表现了一种怀才不遇又渴望入世的矛盾复杂的情感。

三、深层品析课文,感悟文中美点

高中Z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通过精挑细选的,或富含深刻的哲理,或传递美好的情感,或写景传神,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通过感悟这些,能够让学生悟出做人处事的道理,悟出情感的真谛,悟出文章的主旨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