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平台经济发展趋势

平台经济发展趋势

时间:2023-08-24 17:17:1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平台经济发展趋势,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平台经济发展趋势

第1篇

【关键词】:国有林场;林下经济;发展趋势

林下经济主要是指充分的使用林下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选用适合林下生产的有关经济项目。当前我国的林场包含了林药、林粮以及林菌等多种模式。目前的通江县森林资源正处于好的发展趋势,现已实现的有空山国家森林公园以及五台山猕猴保护区等这些自然生态环境产业。

1、通江县国有林场林下经济发展的现状

1.1项目经营方面

在多样化的林下种植中,林药与林菌的种植资金投入比较大。其在专业技术方面缺少相关的指导与研究,没有全面性和系统性的技术进行支撑和管理。这对林下经济的发展有直接性的影响。有些林场对林下经济没有进行整体性的设计和规划,缺少好的项目和产品管理,这样在市场和经营中就存在着很大的风险。

1.2资金结合金融

任何的产业项目发展都离不开资金的投入,林场在进行林下发展中同样需要大量的资金来维系,其同时还面临着很大的生产风险。通江县是属于国家级贫穷县,基本是依靠财政转移的支付。国有的林场是隶属于自己收集和支出的事业单位,这样就导致了投资的资金获取困难的问题。加上林场本身就缺乏资金,林下经济的发展很容易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这样也大幅度的降低了林场和林区职工工作的积极性。

1.3基础设备和市场

由于林场具备的特殊自然环境以及历史经济等方面的原因,导致了林区的基础设备搭建缓慢和市场片面的问题出现,尤其是对目前正处于兴起阶段的森林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有着很大的影响。基础设备的落后导致了林区的物流以及通讯等方面的配置行业发展缓慢,这样就对林下经济产品的销售和市场的开展方面有直接的影响。

2、林下经济发展的基础原则

依据通江县国有林场的地区优势以及特点,其具体的林下经济发展需要遵守以下的一些基础性原则。

第一,把开发和保护共同进行。发展林下经济在重视效益的时候也要对生态进行保护,这两者之间要进行合理的调整。林下的植被对水源、水土以及动物都有着很重要的保护作用,只有把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融合在一起,这样才能够实现理想的持续发展状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在进行林下发展的时候还要依据每个林场的地势、条件以及结构等方面,然后把其具备的优点和目前的经济项目结合,恰当地进行布局和生产。比如林下养殖模式。这种项目比较容易出现疫情,且数量过多也会导致生物链的损害。再比如林菌a业,若是规模太大会消耗相关的资源。然后就是在劳动力上需要大量的投入,提高了项目生产的成本,同时在技术人才上的服务也容易缺失。

第二,遵守规律,以人为本。在林下经济发展中,要把尊重地区自然生态规律作为基础和前提,把单位和林区职工的经济收入放在首位,同时对林下经济模式的选用要以市场为参考,看市场上比较有潜力的产品是什么,然后再制定技术进行生产。林场在生产和销售中要给予职工一定的资金和技术支撑,这样才能让林场产业呈持续发展的趋势。然后,坚持科学发展为原则。林下经济的发展要在科学技术和养殖的基础上进行,林场必须要聘用有关的技术人员,把家养禽类移送到林场中,使其能够适应林场的生活环境。一些品种质量好的项目在进行养殖的时候,必须要保证其是绿色健康且高品质的产品。

3、国有林场林下经济的发展趋势

通江县国有林场已经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其每个林场都有其自己的特征和经验。森林生态的经验理念处在转型和发展的阶段。以下对通江县国有林场的发展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一些个人认知范围内的建议。

3.1完善相关政策,解决资金问题

目前的林下经济发展在资金和劳动力方面的需要特别大,其必须要经过政策上的健全,对金融机构制定有关的政策,积极地做出适量的协调。或者也可以通过林业主管部门颁发相关的政策,其具体是对发展林下经济产业的单位以及技术研发的部门给予政策上的扶持,研发家庭式的林场经营以及专业合作社担保等方式,以此解决林下经济生产中遇到的资金问题。

3.2建设典型的项目

在政策上扶持一些典型的示范项目,林下经济可以对这个项目实行研究和总结,对项目进行重点的扶持。经过宣传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把其中的经验相互沟通和分享。典型项目的扶持能够起到一定的领导作用,在对优质的项目进行扶持的时候,其不仅要对产业化经营的相关政策加以重视,还要对其配套的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建设进行注重。把相关的基础性技术引进,提升产品的附加利益和其本身的经济效益。典型的项目在发展成功之后,要总结其中的经验和教训,为下一个项目的发展做参考性的建议。

3.3强化信息,引导合作

在林下经济的发展中,林业主管部门要担好重要的责任,具体从科技服务和技术培训方面全面进行。同时还要建设健全的信息平台,有好的产品项目就使用网络化的信息平台出去。类似林业网站,还有目前比较常用的微信公众号这类,开发多种信息宣传的渠道,这样才能够让产品被多的人知道和了解。除此之外还可以组织相关专业的咨询部门,以此提供一些政策、项目申报以及资金投资等方面的咨询服务。这样发展林下经济的人员就会在政府的专业技术的支持下产生信心,从而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

结束语:

当前的经济发展逐渐的全球化,国内经济的发展必定会受到一定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所有的经济产业都必须要保持稳发展的趋势,这样才能够确保市场经济不会混乱。林下经济产业作为一种自然环境中的项目,其必须要在在技术和政策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要掌握正确的发展趋势,把具有通江县特色的林下经济发展起来。

【参考文献】:

[1]韩炜.国有林场林下经济的发展现状及趋势[J].北京农业,2015,26:90-91.

第2篇

[关键词] 网络经济 知识经济经济全球化

一、网络经济的内涵

网络经济可以概括为一种建立在计算机网络(特别是Internet) 基础之上,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的经济形态。它不仅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产业的兴起和快速增长,也包括以现代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整个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和迅猛发展,更包括由于高新技术的推广和运用所引起的传统产业、传统经济部门的深刻的革命性变化和飞跃性发展。

1.网络经济是一种趋势经济。网络经济正在形成,虽然目前还不是现实世界的主流经济形态,但它正在迅速建造未来的经济。

2.网络经济不是一种行业经济。有人将信息产业归于第四产业,但是从网络经济对人类现在的影响和将来的发展趋势来看,它已经超越行业经济的概念。

3.网络经济是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经济产物。网络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是技术推动。特别是近年来网络技术的快速推动,技术在各个地区和经济领域的快速扩散等因素,是技术诱发的在人类以高度信息化和科技进步的今天,出现的必然现象。

4.网络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它会对传统的经济学产生深刻的影响,从其交易规则、理论基础、价值规律和产品的分配特点等,对传统经济学影响很大。

综合来说,网络经济是一种在传统经济基础上产生的、经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提升的高级经济发展形态。

二、网络经济的特点

1.网络经济代表了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它为现实经济增长构筑起一个全新的技术平台,提供了一种将信息资源转化为经济收益的高效工具,营造了一种全球化的经营环境。人们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可以进行计算机自动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等,实现生产的自动化,从而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并使个性化的小批量生产的边际成本最小化;人们利用发达的计算机网络,可以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和资源共享,从而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为经营决策服务,并大大加快高新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速度,把信息资源转化为现实的经济资源;人们通过由计算机网络连成一体的全球化市场,可以实施真正的全球化经营战略,优化全球范围的资源配置,提高整个人类社会的经济资源利用效率,促进整个世界经济的增长。可见,网络经济的真正价值不仅在于它本身能够立即产生多少有形财富和利润,更重要的是它所营造的是一种崭新的社会经济形态,为全体社会成员提高社会发展能力和经济创造力提供一个平台,使所有产业都构建在一个新的起点上,使企业有可能实现财富迅速积聚和跳跃式发展。

2.网络经济的爆发性。从形成特点来看,网络经济是一种爆发式经济,网络经济从问世以来的短短几年内,就充分体现了它的爆发式特点,如单位时间传输的信息急剧扩大;全球的信息急剧增加和信息流动更为丰富与频繁,全球范围也出现了爆发性的网络潮;使用人数爆发式地增加;利用网络进行的商业活动的交易额呈现爆发式特点;从事网络经济淘金的企业呈现爆发式增加,上市企业数量和股价的爆发式增长程度;财富的爆发式增长等。

3.网络经济发展的最为直观的形式是电子商务。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运用Internet来进行采购和销售。这不仅意味着商业机会的大量增加,而且意味着一个真正的全球性“新兴市场”的诞生。任何公司要想不断扩大其市场影响,增加其市场份额,保持其竞争优势地位,就必须加入Internet。网络时代电子商务的应运而生及其快速增长,必然使其影响逐步渗透到社会经济的各个环节,并对传统的企业生产方式、组织形式、管理模式、经营策略、贸易渠道和营销观念等多方面提出了有力的挑战。一个企业要想抢占市场先机,赢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它就必须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建立起快速、机动、灵活、高效的生产组织系统和经营管理系统。

三、我国发展网络经济的对策

在全球网络革命如火如荼、飞速发展的时代潮流面前,中国需要进一步深化对网络经济的研究和认识,特别是加强对网络经济发展的应用研究,将网络经济发展趋势同我国经济的现实运行紧密结合起来,探讨我国现实经济与网络经济发展的对接问题。具体来说,需解决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大力加强网络经济基础设施建设。要在借鉴和吸收国内外网络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先进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网络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的现实状况,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大力改进和加强我国的网络经济基础设施建设。

2.建立一支适应网络经济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在深入分析和认识网络经济发展对新世纪劳动者素质要求的基础上,制定和实施符合网络经济发展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网络经济发展人才。

3.积极推进对传统产业或企业的网络化改造。要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选择部分有代表性的产业或企业进行网络化改造试点,推动企业上网,指导上网企业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形成安全、高效的网络经济发展技术保证系统。在充分认识国内外网络经济运行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上网企业特点,研制、开发适应我国网络经济发展要求的技术保障系统,确保网络经济安全。

第3篇

【关键词】国际经济与贸易 发展趋势 新形势

一、前言

经济全球化促使各个国家对当前的经济形势予以重新审视,国际经济与贸易的进一步发展也需要各个国家对其予以高度重视,不断探究更好地发展措施和手段,以促进国家经济的进一步提升和优化。在当前“十三五”规划下,我国更加需要认清当前的严峻形势,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予以探究,顺应其发展路线,为我国经济的腾飞做好充足准备。

二、当前发展国际经济与贸易所彰显出的必要性

(一)拉庸民经济增长的动力所在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各国之间的经济竞争愈演愈加激烈,并且将竞争的焦点放到了国际贸易竞争之上。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对于我国目前形势而言,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胜,不仅要抓住经济发展的机遇,更要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经济是一个国家的立命之本,更加是强国的重要支撑。建设社会主义,最根本的就是要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在当前的经济模式下,更加需要对经济的发展要素予以重新审视。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贸易已经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国际贸易能够更好地促进国家的经济增长,还能够让各个国家通过经济贸易建立相应的关系,并实现对经济与贸易这一有机体系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关系的维护与巩固。在这样的形势下,我国需要利用国际经济贸易模式的搭建来拉动国民经济增长。

(二)制度需求

我国是社会主义制度并且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制度的建设与发展需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而施行这项任务的具体体现则是要发展国际经济与贸易。在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自身规律的同时,更加需要展开相应的国际经济与贸易活动,促使国际经济贸易与国家本身的经济发展相适应。改革开放多年来的重要要求,以及核心宗旨就是要促进国家的经济建设,进而让我国的综合国力得到提升。而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正是对改革开放要求的践行。在当前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进一步发展国际经济与贸易俨然成为必然选择。

(三)竞争需求

经济全球的一体化已经让国际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于我们国家而言,我们在当前的激烈竞争中要想获得“胜利”,就更加需要注重做好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提升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意识和动力。在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之中,竞争模式不断发生变化,这就需要我国企业不断提升自我的综合实力,用不断创新的技术来促进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进而不断提高我国的竞争实力。只有这样才能够既抓住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的趋势又能应对国际市场竞争过程中所带来的挑战。

三、新形势下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趋势分析

(一)多元化发展趋势

当前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各个国家的企业的国际竞争意识也在不断的提升,许多企业通过不断提升自身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优化经营管理模式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更有不少企业开始运用先进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来拓展经营发展的空间,加强自身信息化的建设,这样更促使国际经济与贸易模式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趋势。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并为经济的发展打开窗口,能够逐渐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促进国际贸易呈现多样化的态势。通过电子商务这一平台的借力,能够有效降低生产经营和管理成本,最大化提升企业的理想,以及在国际上的竞争实力。在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下其将成为进一步拉动国际经济与贸易的主要动力源泉。互联网的应用不仅实现了各国企业之间信息的快速传递,促使交流和贸易往来更加方便和快捷,更有效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使其国际贸易利润得到了提升。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更奠定了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趋势多元化的基础。

(二)自由化发展趋势

经济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有内在地驱动贸易的自由化。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科学技术已经获得了飞速发展,促进了国际分工的进一步深化,这让全球化国际贸易与经济的实现日渐成为可能,更加让经济参与的主体和客体日渐趋于融合。当前国际贸易的对象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的认知,投资、服务、金融、技术等重要元素融入到国际经济与贸易之中,拓展了国际经济与贸易的范畴。各国的经济已经逐渐捆绑在一起。在国际经济与贸易自由化发展过程中,贸易摩擦问题也愈加突显出来各国开始运用贸易壁垒等多种贸易保护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利益,这样引发了一系列的贸易争端。各国应更加关注贸易摩擦问题,采取有效手段加以应对,避免阻碍自身经济的发展。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顺应了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使贸易的自由化有了制度性的保证和实质性的进展。

(三)科技化发展趋势

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科学技术。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应加大科技投入数量,顺势推动特定的产业革新发展进度。集中一切技术手段,强化科技创新监管体制改革产生出迎合市场经济和科学发展要求的机制结构。快速构建专业化投入指导体系架构,顺应推动技术产业革新发展的进程。秉承全新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为国家社会培养供应更多专业技能和良好职业道德素质的人才。科学技术的创新是国家经济与贸易发展的基础,通过先进科学技术深入研究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及发展规律,建立使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的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关系及发展战略,使国际经济与贸易科学健康发展。故而,科技化发展趋势已成为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

(四)规范化发展趋势

无规矩不成方圆。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来说也同样如此,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则,依照一定的秩序进行。通过相关规则的制定,能够有效避免国际环境中企业的投机倒把行为,营造国际市场的公平公正的环境,为企业的更好发展提供基础,维护国际市场的稳定性。各国家间的贸易往来都是以自身的利益为出发点。如果缺乏规划性原则的加入和限制,那必将因经济问题而引发国际性争执,进而不利于国际经济的发展。目前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变化已经逐步体现出国际经济与贸易规则的重要性。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过程中已建立一些标准贸易规则,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也必然会朝着规范化的趋势继续发展。

四、结语

“十三五”经济建设和发展的规划下,国际经济与贸易将会获得更大程度的发展,也将会带动国家经济迈向新的领域。我国要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予以更高程度的重视,不断打开新的贸易局面,更好地促进我国与多国家之间建立相应的经济贸易关系,真正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让中国的经济与贸易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任佳,何丽萍.浅论新形势下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趋势[J].商场现代化,2014,16:17.

[2]陈志炜.浅谈新时期下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趋势[J].经贸实践,2016,07:25+27.

第4篇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 传媒经济 策略 发展创新 分析研究

经济的发展促进行业的进步,想让传媒行业在新媒体时代更好的发展,就需要加强传媒经济的建设。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整个传媒经济有更好的促进作用,在进行发展的过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想要抓住机会,对整个传媒经济进行大力建设,就需要确立合适的发展方向。在新媒体时代,传媒经济程多样化,多元化的趋势,充分找准发展的关键点是十分重要的。所以要准确的把握传媒经济走向,在确定方向的同时,通过创新传媒经济的方式进行更好的改革和发展。

一、传媒经济的现状

(一)传媒经济在发展中取得的进步

目前,传媒经济呈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在发展的过程中传媒经济在建设的过程中,体现出一定的经济价值,也得到相关部门的关注,政府在为传媒经济提供了良好的孵化环境,学者对传媒经济也提供了相关的学术研究,在研究的^程中,也出现了很多相关的学术著作,对整个传媒经济的学术研究做出突出贡献,传媒经济在当今社会也不仅仅作为一门经济被发展研究,更是作为一个学术论题被社会各方重点关注。

(二)传媒经济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任何事物在发展的过程中都存在两面性,只有正确的掌握发展方向,突出优势,完善不足才能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丰硕的战果。更好的应对在传媒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目前传媒经济的发展过程比较稳定,但依然存在一些方面的不足,稳定的发展趋势使整个传媒经济更安于现状,减少了创新意识的产生。在对传媒经济深入研讨的过程中,也不能更好的意识到发展中出现的不足,在进行经济领域拓展和融合的过程中不能从多方面进行经济完善。所以对于整个新媒体时代的发展潮流,传媒经济整体上还有很大的不足。

二、发展传媒经济的方法策略

(一)抓住时代带来的机遇

新媒体时代为传媒经济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只有抓住机遇,才能在紧张的市场经济环境中脱颖而出,得到更好的建设。首先新媒体时代为传媒技术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发展技术的同时可以有效的提高整个发展目标,建立更加立体化的传媒通信系统,让使用者从视觉听觉的角度达到更好的体验效果,在进行体验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关注,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促进传媒经济的发展。

(二)更好的认知传媒市场

想要传媒经济更加顺利的发展,就需要确立明确的发展目标,在发展的过程中,了解市场的经济走向,对整个传媒经济发展进行更好的促进。首先传媒经济市场有着一定的走向和规律。因此在发展的过程中,就需要遵循整个市场的运作定律,在运作的过程中,根据发展规律进行发展的优化和创新。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经济打破了传媒经济的限定,只要传媒经济在遵循市场规律的情况下进行创新,还是有着很好的发展机会的。

(三)人为调控

任何经济的建设都离不开专业的人员进行人为调控,调控效果的好坏,决定了传媒经济的兴衰。在传媒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人为调控就为整个传媒经济的建设带来革命性的影响。面对传媒经济中的缺陷能否进行妥善的调控,对传媒经济的发展能否做出合理的规划,都影响着整个传媒经济的发展趋势。

人为调控在妥善弥补整个传媒经济的发展方向时,还对传媒的经济制度进行合理的完善,在完善的过程中,对国际规定的经济政策进行分析研究,预测整个传媒经济市场中可能出现的变故,在进行传媒经济市场预测的过程中,妥善的解决传媒经济中出现的问题,改善整个传媒经济环境,及时抓住传媒政策带来的益处,迅速占领整个传媒经济市场,进行传媒经济的发展建设。在对整个传媒经济进行建设和运作的过程中,就需要对整个传媒市场进行更好的掌控,遵循传媒经济运作的铁则。

(四)创新模式

想要传媒经济进行稳定的,可持续的发展,就需要对整个传媒经济进行模式的创新,在进行创新的过程中,取得更好的成效。对于整个传媒经济市场来说,加入创新模式就如同为整个传媒经济市场注入胚胎干细胞,增加细胞的分裂,促进整个传媒经济的新陈代谢,将整个传媒经济带入新的市场发展潮流。在对传媒经济的创新过程中,首先是经济体系的创新,建立多种多样的传媒发展平台,在建立平台的过程中,对整个传媒工作进行更好的完善。时刻对传媒技术进行发展优化,新式的传媒技术带来更好的传媒体验,吸引更多的传媒用户进行传媒使用体验,促进传媒经济的全面发展。

创新式的经济体系,在对传媒经济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创新式的经济体系,对整个传媒事业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传媒经济又不同于其它经济,在进行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就要建立特色化的经济体系,让经济体系在与时俱进的过程中,取得更好的发展效果。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对整个传媒经济进行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做到迷途知返。在进行传媒经济建设的工作里,确立明确的传媒经济发展意识。形成特色化的经济产业模式。即便是传媒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阻碍,也要采用积极地心态面对传媒经济在发展中的不足。走出困境,通过创新的发展方式迎接传媒经济百花齐放时代的到来。

新媒体时代,大数据环境,为传媒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这也掀起了整个传媒事业的一场革命,在进行传媒事业的发展过程中,传媒技术手段和传媒发展形式都经历着一系列的变革,在变革的过程中,取得更好的成就。

第5篇

【关键词】创新 经济发展战略 驱动作用

前言:近年来,科学技术蓬勃发展背景下,技术创新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其重要地位日渐凸显。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期,且经济发展趋势并不好,而创新驱动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支持,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因此,加强对创新在经济发展战略中发挥的驱动作用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一、创新驱动发展概述

创新驱动发展是在党的十会议中,明确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生产力及综合实力的重要基础,一切工作要围绕着创新进行,并侧重坚持具有中国特色、自主创新的发展方向,从而实现创新驱动发展。面对国际发展新形势,创新驱动的积极作用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等方面体现的越来越明显,且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并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基于此,为了能够更好地掌握其内涵及本质,要明确其在经济发展战略实施中发挥的作用,从而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二、创新对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驱动作用

(一)促进经济增长,发挥现实作用

通过对创新在经济发展战略实施中表现的研究可知,创新驱动为企业生产和发展提供支持,改变传统生产方式,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且科学技术参与企业发展过程中,能够推动企业逐渐朝着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在节约成本、优化资源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能够与国际相接轨;另外,创新自身具有明显的乘数效应,能够将技术直接转化为生产力,特别是高新技术的渗透,能够促进各类生产要素自身拥有的生产力最大化,通过实现国家各个企业的生产力,能够提升整个国家经济效益[1]。因此,坚持科技创新发展,能够推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优化经济发展结构,确保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提升竞争力,发挥战略作用

国际经济一体化深化,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也面临着更多更大的挑战,特别是在国际市场日益激烈的今天,创新驱动作用在提升国际竞争力中充分发挥出来,国际市场的竞争主要是技术的创新。相比较传统竞争优势,我国主要将注意力集中在本国丰富劳动力及资源、环境等方面,经济发展状况并不乐观,且低成本优点难以在竞争中谋取一席之地,而科技创新自身具有自主性、附加值高等优势,能够有效提升产品独特性,有效提升竞争力,基于此,创新驱动能够推动低成本向创新优势发展,为我国开展环境保护等工作奠定坚持基础,从而实现我国社会各个领域可持续发展。

提高资源利用率,发挥持续作用

传统生产、经济发展方式不惜一切代价,忽视环境保护、能源消耗等因素,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经济发展战略进一步深化,而技术创新,是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战略等现念的综合产物,其能够转变传统企业产业发展模式,提高资源利用率,而且,还能够通过先进技术将生产废弃物进行科学、合理处理,实现废物利用及安全排放目标,不仅可以减少能源消耗、保护环境,还能够有效改变传统发展模式、减低成本,从而增强竞争力,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取一席之地[2]。

三、激发创新驱动作用的有效措施

相比较而言,我国经济发展虽然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仍然存在一些差距。因此,在了解和明确创新驱动在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作用后,为了能够激发创新驱动作用,应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针对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存在的一些不足加以调整和优化,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政府引导创新,完善相关制度。我国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中,忽视了技术创新的重要性,为了促使企业明确认识到技术创新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政府作为宏观调控的主体,应积极出台并完善相关制度,给予政策、资金支持,引导企业逐渐朝着技术创新方向发展,并立足于市场需求,为企业打造一个创新平台,提供相关信息支持,实现创造力与生产力之间的完美转变,并逐渐从被动创想转向主动创新[3]。

其次,构建综合服务体系,培养专业人才。人才是创新生存与发展的重中之重,没有人才,创新难以持续。因此,要积极建立一个综合服务平台,针对不同企业创新内容及方向的不同,给予有针对性的支持,并积极突破传统创新模式,注重学习国外先进的经验及技术,并将这些资源引进到平台中,全面、系统的提供服务,另外,高校等科研部门要把握现代社会发展趋势,加快培养专业性强、创新性人才,为创新发展保驾护航。

最后,大力鼓励创新,完善科研体制。创新并非易事,过程都是坎坷的,但是,不能够因为其难度高,就放弃创新,仍需要大力鼓励创新,完善科研体制,并建立评价及反馈体制,及时发现不足之处,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各项资源利用率,从而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战略[4]。

结论:根据上文所述,创新驱动在经济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因此,要明确认识到其重要性及作用,掌握其本质,并结合我国经济发展情况,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培养专业人才等,激发创新驱动作用,提高创新水平,从而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丽艳.有中国特色的跨越之路――论新民主主义构想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8(03).

[2]高文兵.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与我国“人才红利”开发[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2,20(05).

第6篇

关键词:财务会计;理论;发展趋势

在当前知识时代的大背景下,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财会理论在内容、发展趋势等方面均产生了重大的变化,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鲜活的活力、提供了巨大的动力。所以,如果想要使财会理论可以顺利的发展,研究当前形势下财会理论变化的特点,从中发现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十分必要的,进而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探讨现代财会理论的发展趋势。

一、现代财会理论的基本内容

(一)财会权益理论

之前使用的财会平衡方程反映的是财务资本拥有着的权益,没有反映出人力资本拥有着的相关权益。但是,在当前知识时代的大背景下,创新能力、知识以及信息已经发展成为了企业的核心,因此,一个企业的财务系统中如果只有非人力的资本是不行的,还要将人力资本纳入其中。所以,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一定要对财会权益理论进行及时的更新。

(二)财会的要素

之前财会理论中的要素主要指体现财务情况和经营成果的要素。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的核心变为了创新,无形的资产在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知识已经慢慢发展为最重要的财会要素。

(三)财会的目标

一般情况下,财会工作的主要目标主要有提供信息的原因、对象、主要内容等等。在以前的经济模式下,一般把会计信息的使用成员看作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并为他们提供统一的会计报表。但是,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与应用,会计数据信息的需要人员和提供人员这两者之间能够利用网络来进行交流,提供人员在充分了解了需求人员的决策之后,对其财务上的需求进行全面的考虑,能够为需求者提供更加详细的数据报告,所以,在当前的新形势下,根据需求者不一样的决策,财会目标可以提供针对性更强的报告。

(四)财会的前提

财会的前提一般包括会计分期、主体、货币的计量以及不间断的经营等等。但是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经济增长的新方式对前提中的各个要素提出了新的挑战。

(五)财会的主体

随着经济发展的全球化,网络、计算机等被广泛运用,数字技术也在飞速发展。在这种新形势下,财会理论也逐渐冲破国界,已在国际上进行了联合。所以,会计主体的可变性能大大提高,进而为会计主体的认证工作带来了很多的问题,也使得会计核算的空间尺度更加模糊[1]。

二、当前我国财务会计的状况剖析

(一)不断经营概念的变化

在当前的知识时代,按照项目的实际特点以及内在需要,企业可以利用网络来与其他企业进行合作,一起完成某项目,并且在完成后,合作双方或者多方可以自动解除合作关系。在当前的经济背景下,临时合作关系已经非常常见,所以,连续经营方式会慢慢被从财会理念中去除。

(二)财会分期概念的变化

为了按照不同企业的不同要求和决策,以便及时、准确地为其提供企业所需要的会计信息,应当进行财会分期。在当前的知识时代背景之下,信息传播的速度高度提升,这也使得财会调控操作的实效性大大提升。信息的需要人员能够利用相关的网站来快速获取企业采取的相关信息,所以,在当前形势下,财会分析渐渐变得不重要。

(三)货币计量概念的变化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经济市场逐渐向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而经济活动的界限越来越不清晰。在这种新的形势下,国际贸易飞速发展,市值波动范围越来越大,为货币的计量带来了很多的问题,大大提高了计量的难度。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推动下,很有可能会产生一种全球通用的计量单位,以便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2]。

三、现代财会理论发展的主要趋势

(一)逐渐呈现出理财的观念

随着知识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传统的经济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新需求。网络的不断普及使得知识时代具有了不一样的意义。知识经济的第一前提条件显然就是知识,并在知识条件下适应当前的新形势,不断促进经济的发展。为了顺应当前的知识经济,财会工作者应当具备非常高专业水平以及技能,拥有积极主动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并能注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在当前知识时代的大背景下,经济发展会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财会工作者应当根据当前的形势及时转变已经不合适的理财观念,并提高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所以,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等技术来获取全面、系统的数据信息,进而全面了解财务的实际状况,提高决策的可靠性、准确性,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一定要保证理财观念的正确性,以便激发财会工作者的积极性,进而培养创新能力,发散思维,充分保证投资方式的正确性,使其更加适应知识时展的需求。

(二)产生网络会计

财会工作者通过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来进行相关的核算,既可以节省核算的时间,又能提高核算的效率,与此同时,还能利用网络来快速传播、分享相关的财会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为财会决策的可靠性、准确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此外,网络会计的诞生简化了财会工作,增加了各个部门间的沟通交流,能够充分利用、分享企业的财会信息,进而不断完善企业的经济体系,为企业经济利益的获得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当前我国已经在逐渐推广管理会计这一模式,2013年的8月在某企业进行了实施,重点项目是建立信息化的平台。该企业从外面招聘进了2个ERP的研究者,并在该系统上构建了管理会计单元,这两人对ERP、CRM、资金管理等知识进行了学习。2个月后发现,理论知识和实践是相互脱离的,所以,又进一步优化了该平台,在之前的基础上,工作者将CRM、ERP分开,并互相监督,这一优化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化的程度。

(三)财会工作者的知识结构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提升财会工作者的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水平,进而充分发挥他们在财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对财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拥有高水平的专业技能之外,还要具备非常高的外语水平,进而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发展成为新时代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所以,财会工作者知识是否全面、多元,直接关系着现代财会理论的发展方向。在平时的财会管理工作中,最好通过选拔的方式来确定管理会计这一职位。因为管理会计职位不仅会直接参与到计划和决策的制定、绩效的管理中,还为信息需求者提供相关的财务报告以及控制方面的知识,同时还会与管理者一起制定实施相关战略。

(四)在会计基表的假设中会有所创新

随着知识时代的不断发展,之前会计基表的假设已经不适应当前新的经济形势,该假设将会向着不断创新的方向进行发展。在会计主体的假设中,一些传统的概念发生了变化,同时也导致了企业管理模式的变化。所以,为了确保企业的发展适应当前的形势并进行不断的经营,必须对上述假设进行持续的创新,以便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创新力。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在一起,将不断经营假设和企业的经济利益结合在一起,并合理地对时间的界限进行调整,改变企业的发展策略,进而提升财会工作的效率,为会计基表假设的效果提供一定的保障。

四、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财会理论在面临巨大挑战的同时,也迎来了发展的机遇。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的大背景下,财会理论的组成要素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为了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新潮流,解决当前财会理论中的新问题,财会理论应当找准发展的新方向,并进行及时的创新。

参考文献:

[1]王杰华.现代财务会计理论的发展趋势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5,02.

第7篇

关键词: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相关内容;发展问题;提高方法

引言: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在社会经济领域应用的范围在扩大,都促进众多领域的发展和进步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其在发展过程中对基础性的理论、方法等开展合理化运用有利于提高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研究、应用的水平。对于国家有关经济主管部门来讲,对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理论知识、模式等进行有效性应用可以把握好经济发展的整体性趋势,为从人力、物力、财力方面指导我国众多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重要数据信息参考。因此,我们针对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相关内容、发展面临的问题、提高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工作。

一、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相关内容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学科由以往的经济学、统计学融合而组成,通过对宏观经济理论的运用,进行众多经济运行资料、信息、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对宏观经济的运行形成基本的统计分析结果,加深对经济发展趋势、产业经济结构认知的水平。在具体的应用中,宏观经济统计分析通过专题性的统计分析工作和制度化的统计分析工作形成对宏观经济运行发展趋势的深刻判断,渐渐形成完整性的报告内容[1]。

二、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面临的问题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中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第一,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应用的方法存在滞后性的问题,无法有效性、客观性的反映出宏观经济运行中深刻的问题。同时,有关方面的统计分析人员缺乏创新性思维,没有顺应经济发展运行的客观规律。第二,没有充分的认识到大数据时代特征。比如:对大数据时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特点存在认知上的缺陷,使得大数据特征的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模型无法有效构架,无法科学、客观、准确的分析、判断宏观经济运行特点、未来发展的趋势等等。第三,缺乏必要市场机制的内在推力,影响到了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比如:众多企业出口积极性受到削弱、供需矛盾的进一步加剧等等[2]。

三、提高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方法

(一)全面贯彻新型的理念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需要以发展性、多样性、灵活性、全面性理念为支撑,提高其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具体来讲吗,第一,需要有效性、灵活性的贯彻我国政府提出的经济发展方针,充分结合我国经济运行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性的方法规避经济运行中的风险因素,促进我国经济更加平稳、科学、健康的发展和进步。第二,需要应用多样化的理念,充分的协调好经济运行发展中的各种资源、各个领域,使得它们在多样化发展的理念下更加协调,促进我国宏观经济整体性进步。第三,需要应用好宏观经济分析理论,有效性的解决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把握好其未来运行规律,进一步的提高我国宏观经济发展运行质量和效率[3]。

(二)提升宏观经济调控能力

经济的发展运行是促进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的基础。因此,对于我国政府来讲,需要应用有效性的手段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使得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有可靠的动力。具体来讲,第一,明确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发展目标,依照经济发展的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模式、方法解决经济运行中的问题,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第二,对于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进行科学规划,有效性的巩固国家对经济宏观调控的结果,使得我国经济的效能得到充分发挥,促进经济平稳、安全、科学、健康发展。第三,进行投融资体制的创新。投融资体制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社会中各个企业资本的质量和安全性。因此,我国需要加快革新投融资体制,建立起必要的风险投资基金。第四,我国政府需要促进出口退税进程的加快,为众多出口企业的信贷提供有效保障。第五,进行国家发展资金的统筹,对重点的经济领域进行全面性扶持,为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提供有效保障和支持。

(三)构建大数据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模式

大数据理论和技术模式的应用有利于构建新型的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模型,提高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应用质量和水平。具体来讲,我国需要以政府信息数据发展应用为重要切入点,全面促进政府信息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使得政府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中长期的科学规划,提高经济分析的水平和效率,促进我国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4]。

(四)保障社会供求基本平衡

保障社会供求基本平衡有利于为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提供重要指标数据支持。因此,对于我国的政府来讲,需要从众多的方面着手,保持我国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具体来讲,第一,需要应用多种方式提高我国的就业率,提高我国社会保障机制的应用能力。第二,适当性的增加政府支出,提高我国经济运行中消费比例的提高、拉动内需,提高宏观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为更好的开展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提供重要依据。第三,促进货币的流通,加大对基础性经济领域的投资。第四,降低城乡之间差距,提高居民实际收入水平,开展合理化的资源分配,促进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5]。

结论:

在大数据的背景下,本文以我国政府为主要的视角,通过对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问题为研究的重点,提出来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政府在各个方面的举措应用完善了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平台的构建,对于经济运行中社会各个方面的因素进行分析,对于众多资源进行统筹,有效性解决了经济发展问题,提高了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也促进了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李伟.探索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的基本问题[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6,01:8.

[2]袁天夫.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的基本问题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6,06:20.

[3]丁宇昕.宏^经济统计分析发展的基本问题探索[J].现代经济信息,2016,06:31-32.

第8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专业;发展;探讨

一、完善电子商务实验教学体系,确保实验教学质量

电子商务实验教学是电子商务研究的专业知识的重复、深化和应用,在实践的形式来巩固知识、理解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研究在专业理论知识的形成具有明显的实践经验知识系统的特点,业务活动和流程,并应用在实践中,引导学生完成认知、验证和应用知识和创新活动。电子商务实验教学是学生对电子商务理论的简单理解,是进一步掌握电子商务方法和技能的重要渠道。因此,构建电子商务实验教学体系对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有必要。

1、加强实验课程管理。在建立合适的电子商务平台的基础上,加强电子商务实验课程的管理。建立完善的电子商务课程管理体系是保证课程质量的重要环节。电子商务实验教学管理、实验日常管理、学生管理、实验教师管理、实验设备设施管理等方面应逐步建立规范化、规范化的规章制度。

2、在电子商务实验教学体系中建立电子商务实验室,建立现代、适宜的子商务实验室是保证电子商务实验教学质量的前提。目前,市场上有许多只对电子商务教学模拟软件的选择,如德国和意大利的电子商务实验室、浙江大学电子商务实验室、等电子商务实验平台的硬件和软件设施的建设是高质量的电子商务实验课程的载体和工具。

二、电子商务专业的发展趋势分析

同时电子商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利润不落入李;在发展中国家,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形成和完善和发展;在发展中,在传统的生产方式内在调整形状;通道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是发展和完善一站式。在中国电子商务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据相关研究数据显示,在未来十年的发展中,热的发展不会下降。基于市场的发展趋势,电子商务是最缺乏技术人才。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求技术、市场营销、组织行为等复杂电子商务专业学习成为热门话题。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与教学计划,是根据个人需求与企业需求的结合。当前企业对信息需求的增加,使得企业之间的竞争成为商业链之间的竞争。未来电子商务的发展不再是搜索商机,信息如此简单的事情,而是培养专门的专业管理管理客户的人员。

三、电子商务课程建设现状和改革

目前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高职院校学生对电子商务知识的渴望在进一步延伸。电子商务人才的社会诉求,使得电子商务课程被纳入企业管理和电子商务等专业基础和前提课程。按照市场规律不断节约操作方法,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和技能,使课程建设必须从市场化的角度出发,得到综合效果。电子商务课程改革是在教学改革和实践研究项目的基础上进行的,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开放式教学体系的构建。具体方式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从市场经济管理专业人士到从事电子商务能力的需求,以电子商务专业能力为核心,强调基本技能培养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在教学模式上,解放思想,面向现代化,在教学内容优化的同时,实践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系列,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形成有特色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理念。无论是课程内外,内容与体系,框架的选择,实施形式的完善,课程的适用性的增强,当然知识的巩固。

四、基于市场发展趋势开展电子商务教学

立足于市场的发展,开展电子教学的电子化办公,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它解决了时空的局限性,实现了随时随地的信息交流。对世界经济前沿领域的进一步改进。山水文化环境,不仅使教学内容得以深化。对电子商务教学的发展,必须有一个开放的环境,以弥补他们心爱的吐血经验比其他类成熟。在教学内容上,突出其技术性和实用性。在经济管理等方面,要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要求教师经常对项目进行深入研究,相互讨论,共同提高。在教学研究上,将课堂教学内容融入到新的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理论与教学项目相对成功。基于市场趋势的电子商务教学,必须对电子商务教材、课程建设进行修订,以进一步提高质量到新的历史阶段。特别是对教育部门的帮助,因此,在电子商务教学,进一步深化对新思想、新策略的改革,进一步促进电子商务的教学效果,促进中国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和成长。

五、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电子商务是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业务流程、产品和服务等的复杂组合,因此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改革应围绕主题展开。电子商务专业的基础课程涉及到计算机、通信、网络、经济、商务、数据库管理系统、现代管理和电子商务技术基础、电子商务等专业的核心课程包括电子商务系统建设与管理、网络营销、电子支付与结算,企业的电子商务管理、电子商务系统、电子商务安全结构、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法,最后,按照专业方向每个学校不同的特点,可以根据金融、证券、金融、政府事务、国际贸易、制造业企业、流通企业,在不同行业领域的服务企业,如开放一些专业相关课程的需求。电子商务课程体系改革后应将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专业课程分为三个部分。

六、结语

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平台,必须依靠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运作和企业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渴求,使得电子商务产业成为中国政府的战略性发展产业之一。产业结构的调整,主要从培养的基本途径入手。电子商务行业作为一个潜在的市场,它的覆盖面、前景和发展趋势,以及给我国电子商务领域的专家培训,是基于信息时代无形资产的测度。本文全面论述了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对电子商务专业的建设力度,并对电子商务课程的核心和必要的准备工作的建设,从整合的方向,根据市场发展趋势进行教学的具体措施。随着市场发展趋势的新理念,新的尝试。

参考文献

[1]杨霄彩.课堂小组职能及应用策略初探[J].职业时空,2009,(12):129-130.

第9篇

1.引言

无论是新科技产业革命还是新经济发展,都使计算机技术学科改革面临着新挑战和新机遇。我们既要重视这种挑战,也要主动抓住发展的新机遇,推动经济产业结构的发展。

地方本科高校作为本地经济发展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要结合当地产业发展新格局,不断完善学科结构,调整升级传统专业,增设新专业,为地方经济发展不断注入人才活力,推动地方经济更合理、更科学地发展。目前,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大健康等计算机新兴领域人才奇缺,计算机学科培养的人才已经无法满足新技术的发展需求,所以,地方应用型高校计算机专业结构的调整势在必行。面对新经济发展的挑战和机遇,笔者就地方本科高校计算机学科的专业结构调整提出三点对策。

2.研究地方经济发展新需求,明确计算机专业的发展方向,建立动态的专业调整机制

新技术的发展对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对计算机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新要求,因此,我们要不断根据当前的新技术发展和未来技术发展趋势来调整专业机构,让其更好地推动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我们要从地方新兴产业、经济和民生改善领域出发,充分调研,量化各领域发展目标,利用大数据技术构建学科发展的分析模型,确定计算机本科学生的培养目标、知识体系,建立计算机专业主动适应社会发展、为社会发展服务的机制。

3.打破传统计算机专业限制,不断加强计算机专业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构建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兴专业,升级改造传统专业

如今计算机技术已经融入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计算机技术作为地方新经济发展的核心,为数据分析、医疗辅助诊断、舆论监测、智能制造、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提供了非常有力的技术支撑。计算机技术与这些新兴产业的发展密切相关,传统的计算机专业已经不能迎合融合经济发展的趋势,我们要根据地方新兴产业的发展特色,不断发展新专业,如大数据、智能技术、并行计算、机器学习等新专业技术,以适应新形势下的经济发展需要。数据显示,为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 教育部自2010年起,推动高校面向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直接相关领域设置了24种新专业(含非工科专业)。2015年又批准设立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机器人工程、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 地理空间信息工程、 材料设计科学与工程等新专业。计算机学科的新专业也在逐年增加,这也是新兴产业背景下学科交叉融合的结果。

4.积极适应地方企业技术发展要求,通过校企合作开展产学研合作

地方本科高校主要是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输送人才,所以,地方本科高校要加强与地方企业的合作,及时了解地方企业发展方向。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模式来推动产学研合作的深入,如努力构建产学研基地,组建校企联盟,合作共建校企实验室平台,创建学生创新实践俱乐部等,这些模式都值得我们在实践中去认真落实和贯彻,特别是产学研基地和校企实验室平台的构建是地方本科应用型高校的重要模式。产学研基地构建主要是地方高校和企业之间以产学研基地为平台,以科研项目和课题为桥梁,利用校企双方在人才、设备、技术方面的优势,合作进行项目研究、专业调整和人才培养。校企合作要求我们一方面要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另一方面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第10篇

关键词:网络经济;特征;发展;趋势;应注意的问题

当下,最具潜力、最具爆发力、最具成长性的经济形态———网络经济,正深刻改变着全球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网络经济的直接体现,电子商务的崛起,不仅改变了一个村、一个县、一座城,也正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互联网具有全球化、快捷化、个性化、无边界性、高渗透性等显著特征,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相互补充,构成了新经济体,顺应时展趋势,推动网络经济发展,是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举措,也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转型升级、实现追赶超越的重要途径。

一、网络经济概念及特征

(一)网络经济的概念

网络经济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以现代计算机技术为依托的经济形态,它包括计算机信息技术产业、以现代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高新技术产业及由于高新技术推广和应用引起的传统经济产业部门的飞速发展,网络经济涉及的主要领域包括互联网购物、在线支付、搜索引擎、网站信息招聘、旅游网站等。

(二)网络经济的特征

由于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社会环境发生变化,促进了网络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同时网络企业的经济规模也不断扩大。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商业、电子服务、网络交流平台、移动智能等网络经济形式迅速崛起和发展,受到了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重视。由于网络经济具有信息平行交替和资源对称的特点,因此,传统的社会经济运行结构、社会的竞争状态、生产方式、价值观念被改变。崔雪(2010)研究提出,通过网络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实现全世界范围内的购物,享受网络企业提供的服务,缩短了交易的时空距离,因此网络经济具有虚拟化、开放性、效率高、成本低、创新性五个特点。周丛根(2011)研究指出,网络经济具有强外部经济性、长尾累计效应、多重叠加效应、级数扩张特性。徐璇(2014)指出,通过网络经济可以制造商可以和消费者直接接触,同时网络经济具有无时间限制和无地理边界限制的特性,随着网络购物的发展对传统的零售企业造成威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及相关政策的出台,网络经济正在逐渐成熟,基本的经济原理仍然指引着网络经济各项活动的开展,尤其是电子商务行业,在分析和考察其发展前景、盈利潜力及竞争环境的同时需要分析这一行业的经济特性,这样才能根据电子商务领域的经济特性对电子商务的发展规律和发展现象进行分析。综上,在数字技术、通信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的驱动下,网络经济的特征如下。

1.便捷性。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将经济主体或者是企业组织联系在一起,使整个行业形成网络化的经济系统,并不断创新行业内部与行业之间连接方式,从而使整个经济系统逐渐形成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结构。网络经济活动不受时间限制,呈现出便捷、即时性的特征。在网络经济环境下进行交易或者交流,可以突破时间和地理的限制,同时缩短了经济活动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时间滞差,并突破了空间的约束,网上无形市场成了经济活动开展的重要场所,市场活动空间扩展到全世界范围内等,十分便捷。通过计算机网络构造了大量新的资源基础,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使信息时代下知识和信息资源的利用更加广泛,减少了其他资源的消耗,拓宽了经济发展面。

2.高渗透性。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渗透性较高,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使得信息服务业迅速地向第一、第二产业扩张,三大产业之间相互融合,界限越来越模糊,对于传统的制造业、传媒业等来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实现了产业内部的升级改造。此外,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还催生了医疗电子器械产业、汽车电子产业、光学电子产业等边缘产业,在网络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产业之间迅速融合。

3.自我膨胀性。网络经济的自我膨胀性突出表现在吉尔德定律、马太效应、梅特卡夫法则、摩尔定律四大定律上。吉尔德定律是美国激进的技术理论家乔治•吉尔德的预测:在可预见的未来十年,通讯系统的总宽带将以每年3倍的速度增长,宽带费用的价格点无限接近于零。马太效应:在网络经济中,由于人们的心理反应和行为惯性,会最终出现“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垄断局面。马太效应反映了网络经济时代企业竞争中一个重要因素——主流化。梅特卡夫法则:按照此法则,网络产生和带来的效益将随着网络用户的增加而呈指数形式增长。摩尔定律:1965年,摩尔预测到单片硅芯片的运算处理能力,每18个月就会翻一番,同时,价格减半。实践证明,这一预测一直比较准确。网络经济的四大定律展示了网络经济的自我膨胀性,同时也揭示了网络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

4.边际效益递增性。边际效益递增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网络经济边际成本递减。信息网络成本主要由三部分构成:网络建设成本,信息传递成本,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制作成本。网络建设成本和信息传递成本这两部分的边际成本为零,平均成本明显递减。随着入网人数增多,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制作成本会提高,但其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都呈下降趋势。因此,信息网络的平均成本随着入网人数的增加而明显递减,其边际成本则随之缓慢递减,但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其边际收益和总收益也会不断扩大。二是网络经济具有累积增值性。在网络经济中,对信息的投资可以获得一般的投资报酬和增值报酬,信息网络能够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分析形成高质量的信息源,从而增加报酬。

5.外部经济性。一般的市场交易是买卖双方形成的一种契约,只对买卖双方进行约束,不涉及其他利益主体,但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契约履行会影响到缔约双方以外的第三方。第三方受到的影响为外部效应。工业经济带来的主要是外部非经济性,如工业“三废”,而网络经济则主要表现为外部经济性,网络形成增加了成员,增加了价值,反过来又吸引更多的成员。6.可持续性。网络经济是知识经济的一种具体形态,在网络经济发展过程中不会过度消耗有形资源和能量,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等问题,它促进和实现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网络经济发展趋势

(一)虚拟购物

信息技术快速迭代将为电商创造新场景,推动电商向精细化方向发展。以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将持续为电商创新发展提供支撑,创造精准匹配、交互式购物等新体验,并构建新的商业模式。为增强消费者的体验感,一种新型的购物方式———虚拟购物应运而生。虚拟购物借助于VR(虚拟现实)等新科技,让消费者网购时如同身临其境一般,产生近乎真实的感官模拟体验。消费者进行虚拟购物,既可以足不出户买到商品,还能享受到实体店购物带来的乐趣。但是,当前虚拟购物还处于起步阶段,体验效果有待改进。虚拟购物平台上架的商品都需要一个个建模,非常耗时耗力。相对于电商平台上的商品种类来说,虚拟购物平台上的商品只是沧海一粟,可供消费者选择的种类有限;在虚拟试穿方面,网上模拟的身材肤色、穿衣样式等,跟消费者的实际情况相比,有着不小的差距,总体参考性不够强。有消费者坦言,现在虚拟购物远不够成熟,娱乐性大于实用性,不过这是网络购物发展的未来趋势之一。

(二)发展共享经济

通俗的讲共享经济就是将个人闲置的资源共享给别人,提高资源利用率,并从中获得回报,共享经济的理念就是,共同拥有而不占有,这是一种基于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权暂时转移的一种商业模式。共享经济平台作为移动互联网的产物,通过移动LBS应用、动态算法与定价、双方互评体系等一系列机制的建立,使得供给与需求方通过共享经济平台进行交易。如以凹凸租车为代表的共享租车模式,一方面满足了消费者“求而不得”的自驾需求,另一方面避免了汽车闲置资源无法被有效利用带来的浪费。共享租车的出现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国民用车难。凹凸租车等共享租车平台整合和利用的是闲置的私家车资源,能够提供更具弹性的车源供给量,适应不同时期的出行高峰需求。在我国,汽车共享行业有巨大发展前景。来自全球独立咨询机构罗兰贝格的《2018年中国汽车共享出行市场分析预测报告》数据显示,我国已经形成625亿美元的共享经济市场,汽车共享出行规模两年后将达1.8万亿美元,发展前景广阔。

三、网络经济发展策略及发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网络经济发展策略

1.加快网信基础设施建设。深化认识网信基础设施的公共产品属性和支撑作用,把网信基础设施提升到与交通、水利、电力等先导性设施同等重要位置,加快建设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为网络经济发展夯实基础,蓄势聚能。

2.大力支持企业,培育网络经济创新主体。引导传统龙头企业转型,加大本土优势企业培育力度,扶持小微企业创新发展,增强网信企业使命感、责任感,形成网络经济发展聚集效应。要鼓励和支持企业成为研发主体、创新主体、产业主体,支持企业布局前沿技术,推动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创造和把握更多机会,参与行业乃至全球竞争,拓展发展空间。

3.发挥杠杆作用,创新投资基金融资方式。推动“互联网+”产业发展,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和带动社会投资,培育发展“互联网+”领域创新领军企业;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推进产学研用合作。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推进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向信息经济领域聚合,明确提出强化资金引导、技术研发、创新创业、人才支撑和鼓励跨界融合等五个方面的政策举措,如组建网络创新研究平台等。

4.搭建人才梯队引领网络经济发展。网络经济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对待特殊人才要有特殊政策,要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打造一批优秀企业家队伍、培育一批技术领军人才。

5.政府部门优化网络经济发展环境。要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加快构建网络经济生态体系,政府部门应发挥主导作用,提出加强统筹协调、简化行政审批、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加强监测考核、建立健全法规规章、加强宣传引导和扩大交流合作等优化发展环境的具体措施。

(二)网络经济发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注重地区优势特色和借鉴外地经验相结合。充分考虑地区网络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明确把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产业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网络文化、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网络安全和网信军民融合等十个领域作为地区网络经济发展的重点,突出地区的特色和优势。同时,借鉴外地经验,加强资源整合、政策扶持和培育龙头企业。

2.注重宏观指导和实际推进相结合。坚持目标导向,瞄准发展大势,以国际国内先进水平作参照、定标杆,侧重从宏观层面提出方向性要求和任务性目标,加大网络经济发展基础的设施建设,明确网络经济发展的要求。

3.注重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在网络经济发展目标、发展重点、配套政策和优化环境等方面不断完善,注重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推进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信息经济领域聚合,又强调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引导各界树立互联网思维,以顺应信息时展趋势。

四、结语

由于网络经济具有便捷性、高渗透性、外部经济性、可持续性等特点,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因此,网络经济的发展应该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并结合区域优势,加强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监管净化网络经济发展环境,细化分解任务,加强指导考评,不断扩大我国网络经济的发展规模。

作者:祝孔儒 单位: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崔雪.网络经济环境下的金融安全问题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0.

[2]徐璇.电子商务环境下大型零售企业的商业模式研究[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2014.

[3]周丛根.网络经济背景下的商业模式创新路径研究[D].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

第11篇

众所周知,知识经济是以电脑、卫星通信、光缆通信和数码技术等为标志的现代信息技术和全球信息网络“爆炸性”发展的必然结果。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现实经济运行主要表现为信息化和全球化两大趋势。这两种趋势的出现无不与信息技术和信息网络的发展密切相关。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人们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利用信息的效率,加速了科技开发与创新的步伐,加快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速度,从而使知识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程度空前提高;全球信息网络的出现和发展,进一步加快了信息在全球范围内的传递和扩散,使传统的国家、民族界限变得日益模糊,使整个世界变成了一个小小的“地球村”,从而使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全球化趋势。因此,知识经济实质上是一种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全球网络经济。

在这里,我们可以把网络经济概括为一种建立在计算机网络(特别是Internet)基础之上,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的经济形态。它不仅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产业的兴起和快速增长,也包括以现代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整个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和迅猛发展,更包括由于高新技术的推广和运用所引起的传统产业、传统经济部门的深刻的革命性变化和飞跃性发展。因此,绝不能把网络经济理解为一种独立于传统经济之外、与传统经济完全对立的纯粹的“虚拟”经济。它实际上是一种在传统经济基础上产生的、经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提升的高级经济发展形态。深化对知识经济的研究和认识,我们不难发现,尽管目前人们对未来经济的描述有多种说法,诸如知识经济、信息经济、后工业经济、新经济、注意力经济等等,但它们的基础是相同的,这就是计算机与计算机网络,特别是国际互联网络。

目前,进入国际互联网络的服务器和个人电脑,已经拥有了一个更加先进的交互网络“www系统(WorldWideWeb)”。它是Internet上提供的一种高级浏览服务。借助这个系统,即使不懂计算机的人也可以享受计算机带来的各种便利。因此,Internet自20世纪80年代建立以来,发展非常迅速。90年代以来更呈现指数性发展的趋势,每年都有几百万个新的站点加入。现在联入Internet的国家和地区已超过160个,与之相连的站点也由最初的几千个增加到9000多万个。

人们利用Internet不仅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得各种各样信息,包括最新科技、金融动态和商品供求信息等等,而且可以利用Internet各种功能为商业拓展服务。因此我们可以说,Internet带来的不仅是一场信息革命,更重要的是它将引起人类经济活动方式的深刻变革。美国在20世纪末创造的长达10年的“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和低赤字”的新经济奇迹,便是对这种变革的最有力、最生动的证明。

目前,在人类的商务活动中因特网正在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因特网上无限丰富的信息资源和用户资源,不仅能使使用者降低经济活动的交易成本,而且可以获得不可估量的巨大经济利益。因此,互联网的应用正从一般的信息浏览功能,向更具价值创造功能的网络经济方向发展。可以说,网络经济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网络经济时代已经向我们走来。

二、网络经济的发展趋势

在新千年之际,美国经济在持续高速增长了10个年头以后,出现了放缓的迹象,并由此引发了整个世界经济的增速下降,给网络经济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但我们绝不能因此而对网络经济的发展前景产生怀疑,失去发展网络经济的信心。美国经济经过长达10年的高速增长之后,作出一些调整是很正常的,也是必要的。这不过是市场经济内在规律起作用的正常表现而已。

我们说网络经济代表了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不仅是因为它创造了美国经济长达10年的高增长奇迹。更重要的是因为它为现实经济增长构筑起一个全新的技术平台,提供了一种将信息资源转化为经济收益的高效工具,营造了一种全球化的经营环境。人们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可以进行计算机自动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等,实现生产的自动化,从而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并使个性化的小批量生产的边际成本最小化;人们利用发达的计算机网络,可以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和资源共享,从而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为经营决策服务,并大大加快高新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速度,把信息资源转化为现实的经济资源;人们通过由计算机网络连成一体的全球化市场,可以实施真正的全球化经营战略,优化全球范围的资源配置,提高整个人类社会的经济资源利用效率,促进整个世界经济的增长。可见,网络经济的真正价值不仅在于它本身能够立即产生多少有形财富和利润,更重要的是它所营造的是一种崭新的社会经济形态,为全体社会成员提高社会发展能力和经济创造力提供一个平台,使所有产业都构建在一个新的起点上,使企业有可能实现财富迅速积聚和跳跃式发展。

网络经济不同于以往的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在网络经济时代,信息产业以及以此为基础的各种服务行业将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在信息产业空前发展的基础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将进一步增强,国际贸易、国际投资以及跨国生产、跨国经营活动等将更加活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整个经济运行的机制、方式和规则等也必将发生深刻的变化。

网络经济发展的最为直观的形式是电子商务的出现和迅猛发展。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运用Internet来进行采购和销售。这不仅意味着商业机会的大量增加,而且意味着一个真正的全球性“新兴市场”的诞生。任何公司要想不断扩大其市场影响,增加其市场份额,保持其竞争优势地位,就必须加入Internet。

网络时代电子商务的应运而生及其快速增长,必然使其影响逐步渗透到社会经济的各个环节,并对传统的企业生产方式、组织形式、管理模式、经营策略、贸易渠道和营销观念等多方面提出了有力的挑战。一个企业要想抢占市场先机,赢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它就必须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建立起快速、机动、灵活、高效的生产组织系统和经营管理系统。

三、我国发展网络经济的思考

在全球网络革命如火如荼、飞速发展的时代潮流面前,中国的网络业也不甘居人之后。我国政府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便相继实施

了“金桥”、“金卡”等一系列金字工程。在发达国家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世界背景下,我国的一批信息技术专家根据中国国情,提出了我们自己的“高速信息网计划(CHINA)”,1993年10月15日,当时世界上最长的通信光缆,纵贯中国南北的京汉广通信“大动脉”全线开通,拉开了我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序幕。我国企业从1994年开始涉足电子商务,并取得了喜人的成绩。1998年是世界电子商务年,中国也掀起了一股电子商务热,我国的“中国商品市场”从当年7月1日起,正式进入Internet。1999年在上海举行的“99《财富》全球论坛”年会又传出消息:到2003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信息网络市场。由此不难推断,中国经济也必将融入全球网络经济的大潮之中。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应未雨绸缪,及早对即将来临的网络经济进行科学的理论探讨和分析,认真研究和总结全球范围内网络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正确制定和实施符合我国国情的网络经济发展战略,加快我国网络经济发展的步伐,对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增强我国广大企业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我国正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在全球网络经济刚刚兴起的时代背景下,要紧紧抓住这个难得的历史机遇,大力加强网络经济基础设施和网络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以现代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产业发展。

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广大企业将在全球市场上与国外企业展开激烈的国际竞争。如果我们不能用现代信息技术把民族企业武装起来,不能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我国的传统产业进行彻底的改造,它们是难以同国外的竞争对手相抗衡的。为此,也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化对网络经济的研究和认识,特别是加强对网络经济发展的应用研究,将网络经济发展趋势同我国经济的现实运行紧密结合起来,探讨我国现实经济与网络经济发展的对接问题。具体讲,加快我国网络经济发展的步伐,要解决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正确选择网络经济发展战略。要在深刻认识和把握网络经济运行的机制、规律、方式和特点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科学制定我国网络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

2.大力加强网络经济基础设施建设。要在借鉴和吸收国内外网络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先进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网络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的现实状况,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大力改进和加强我国的网络经济基础设施建设。

3.建立一支适应网络经济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在深入分析和认识网络经济发展对新世纪劳动者素质要求的基础上,制定和实施符合网络经济发展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网络经济发展人才。

4.积极推进对传统产业或企业的网络化改造。要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选择部分有代表性的产业或企业进行网络化改造试点,推动企业上网,指导上网企业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12篇

(一)相关概念和研究内容界定1.核心概念界定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使得港口和四周地区逐渐变为了商业聚集地区。并且,港口自身条件也处在不断完善当中,因此,进一步加强了港口为周围地区经济与贸易的发展提供的服务能力。2003年,我国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在该法律中,明确指出了:“港口指的是具有船舶进出、停、靠,旅客上下及货物运载等功能,同时还应具有相应的港口设施。”一般来说,港口多是由一个或是多个港区所构成的,加之,当前的港口多数属于综合性的港口,在建设过程中,通常是按照运输货物来决定港区的类型,再结合水路、铁路等和港口的腹地经济相互连接在一起。若按照用途进行划分,港口主要包含工业港、军港、综合港等。其中,工业港指的是为港口的腹地企业运输一些原材料等;军港指的是军队舰艇停、靠或是维修的主要港口;对于综合港口而言,主要指的是为其提供多种功能及多元化服务的一种综合性的港口。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国际货物运输方式标准化、船舶大型化以及集装箱的运输能力等都作为了港口是否具有国际地位的主要标准,这也就进一步加快了港口集装箱码头建设和集装箱港口形式。再结合上述对港口的界定来看,集装箱港口指的是具有一定独立的地区,并且具备一些专业化港口的操作设备,为船舶停、靠及作业、货物装卸等提供服务的港口。2.物流和功能的界定港口物流指的是四周的港口城市借助地理优势,并且在具备一定经济水平与基础设施的前提下,以优化港口和腹地资源为主要目标的一种综合服务体系。通常情况下,港口物流集中体现在港口的功能上,目前,港口功能主要包含船舶货运、报关报检等功能。

(二)协同理论和探究对象的界定1.序参量和序参量理论的分析在协同理论中,已明确指出相变指的是系统由无序态转变成有序态,或是由有序态转变为无序态的一种动态过程。而在此过程中,序参量是其最为重要的一种因素。从物理学角度分析,序参量指的是:在系统相变过程中,慢弛豫变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即序参量。而当系统由无序状态过渡到有序状态时,必须借助序参量间的作用,这将共同决定系统相变的特征与规律的发展。然而,尽管序参了数量相对较少,其衰减速度也相对较迟缓;其快弛预变量过多,它的衰减速度也是非常快的,但是这对系统功能与结构变化不会起到任何的主导作用,并且还必须服从于序参量。2.对研究对象系统的界定分析事实上,协同理论是指如果系统被外界控制参量产生影响进而发生了变化时,其子系统和内部序参量利用相互间的影响出现对应的协调效应以及协同作用。然而,当协调效应与协同作用都已经达到临界点时,那么系统便会利用自组织作用出现新的有序变化。在大部分研究文献当中,对系统界定为:系统是要素间相互联系与制约的多部分相互结合而形成的一个具有特殊功能的一个整体。在对系统理论探究的基础上,明确指出系统和各要素间存在的这种关联性,并且将环境中相互作用与关联的各要素功能与结构的集合作为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全面、动态地看这个整体。

(三)港口物流和腹地经济系统发展的相关机制1.腹地经济对港口物流发展的作用机制第一,腹地经济已成为港口物流发展的集中货源地。通过腹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利用港口与海外销售市场的连接,向海外销售一些产品及原材料;另外,通过腹地经济的快速发展,海外的一些成品及原材料通过港口运输进来。所以,腹地经济发展结构、对外贸易发展现状、规模等都将会对港口吞吐量产生一定的影响。第二,腹地经济是港口物流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随着我国港口腹地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腹地区域物流设施逐渐变得更加完善,而这将为港口进出口、多式集装箱联运打下牢固基础;此外,由于腹地区的公路、航空等设施建设变得更加完善,从而进一步扩大了港口物流腹地空间的范围。由此看来,港口工业发展成为腹地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与基本保障。第三,腹地经济发展能够为港口物流发展提供可靠的服务支撑。通过腹地经济的快速发展,能够迅速带动交通业、金融以及信息行业的发展,吸引大量的企业投资;反过来,港口物流属于一个综合体系,上述产业将为港口物流发展提供必要的全能型人才。所以,港口物流发展需要建立在腹地经济发展的基础上。2.港口物流发展对腹地经济的作用第一,港口的发展可获得更大的效益,而这无疑对腹地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而在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港口物流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内容,并且还可创造更大的经济财富、增加就业机会等,从而进一步加快我国港口及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此外,港口物流的发展可带动腹地集疏运系统的发展,促使腹地交通设施逐渐趋于完善,而最重要的是可吸收大量的发展资金。第二,港口物流具有促进腹地经济发展的功能。通过梯度转移理论分析我们可知,港口物流发展使我国社会资源逐渐朝向港口和低成本地区转移,由于产业的过度集中,便出现了产业集群,促使腹地经济快速增长。

二、当前青岛港港口和腹地经济发展的基本现状分析

(一)发展概况1892年,建立了青岛港,截止到目前为止,青岛港已是具有上百年历史的大型港口。其业务主要涉及到国际集装箱运输、成品及原材料的进出口运营以及提供一些国际客运服务等。目前,青岛港已经和13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近450个港口存在业务往来。据数据统计显示,截止到2011年底,青岛港的吞吐量达到了3.72亿吨,同比增长了近7%,位居世界前列。

(二)港口发展趋势据有关部门的数据统计显示,青岛港的出口总额波动相对较大,既有也出现了低谷,不过其整体量变化并未出现较大差异。然而,从增长角度分析,进出口额波动时间段和集装箱吞吐量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在2008年之前的增长速度处在最高位。2008年爆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但并未影响到进出口额的增度,甚至比2007年增长了近25%的额度。在2009年,青岛港口的进出口额出现了负增长,其最低值达到了-21%。

(三)腹地发展趋势总量指标指的是衡量经济发展的标准,根据2002年-2008年的青岛国内生产总值的发展趋势分析,其总量呈级数增长,增速相对平缓,且没有较大的波动,这是和我国整体经济发展速度是相一致的;但是,在受到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影响后,2009年的生产总值呈下降趋势发展。随后,全球经济发展呈现了复苏发展,2010年生产总值出现了上升,几乎恢复到了出现经济危机之前的水平;然而,尽管在2011年,青岛港的生产总值达到了6615.6亿元,增速为下降趋势,但其总量却在持续上涨。

三、青岛港港口和腹地经济协同性发展的实证探究

(一)协同性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港口物流的评价指标指的是按照投入与产出量指标来选择序参量,并且将其作为生产性泊位数、港口业务、投资额以及集装箱的吞吐量等。事实上,腹地经济系统是比较复杂的,为进一步提升评价目标的准确性、可得性,根据总量指标、贸易指标以及投资指标来选定序参量。不过,贸易指标与投资指标的确定又要结合国内外贸易与投资量的多少选定消费品的零售总额、投资额。

(二)实证结果1.总量指标从整体上来说,总量指标贡献度呈上升趋势发展,和青岛经济子系统相同,经济危机对经济总量指标的序参量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工业生产总之和地方财政收入由于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其协调适配度增长相对十分的平缓。2.贸易指标因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对外贸易出口总额对子系统贡献度持续下降,加之,受后经济危机财政刺激的进一步增大,其贡献度水平持续增长。除此之外,由于国内需求量的增大,进一步增加了社会消费品额度的增长,进一步促进了我国产业经济的发展,从而提升青岛经济系统和子系统的协调适配度水准。

四、实证探究其实和策略建议

(一)实证结果启示港口物流子系统对港口物流及腹地经济系统对的贡献度水平持续上升来看,青岛港口的运行,可进一步加快经济子系统和复合系统的协调发展。并且,在加速港口物流子系统在复合系统的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样一来,可确保港口物流经济和腹地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