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4 17:17:2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语文的阅读理解,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在高中语文阅读理解中,对文学作品表达技巧的考查题目经常出现,并且就高考试题而言,考查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不仅要学生掌握作品所运用的表达技巧,还需要学生能够分析其作用,充分体现知识的学以致用。这就意味着广大高中语文教师务必掌握如下的文学作品表达技巧手法,从而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最终在相应的阅读理解题的解决过程中应对自如。
一、叙述人称及方式
在阅读理解题中,当碰到类似的阅读理解题,学生只需要掌握如下内容,便能轻松应答。比如,叙述人称,也就是三种:第一人称,让作者的叙述更显自然,使读者读起来更具真实感,从而容易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第二人称,让作者的叙述更加亲切,似乎与读者面对面,娓娓道来,更利于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情感交流;第三人称,让作者的叙述更加客观丰富,不受时空限制,能更加自由地向读者反映现实。而叙述方式一般是:顺叙,按时间或空间进行记叙;倒叙,制造悬念,引发兴趣;插叙,补充说明,使情节更清楚;补叙,补充上文,交代下文;平叙,同时叙述两件或多件事,思路清晰,完整照应。
二、描写方法
在作品表达技巧的考查中,描写方法也是常考的内容,因而教师务必引导学生掌握与之相关的知识。描写方法一般有如下几种:人物描写,包括动作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充分表现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从而刻画人物性格;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为表现人物而服务;景物描写,通过自然风光来烘托人物、营造氛围;正面、侧面描写,正面表现人物或者事物,侧面烘托人物或者事物。
三、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也是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中经常考查的内容,所以学生应该掌握以下常见的修辞手法及作用:比喻,使写作形象生动,具体可感;夸张,使感染力更强;借代,引人联想,突出形象;排比,加强语气,增强语势;对比,更好地突出相关内容;设问,答案寓于问题中,引发思考。
当然,在高中文学作品表达技巧的考查中,并非只有上述内容,但是以上内容是常考的。因而只要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如上内容,也就是引导学生掌握了该类题目的答题技巧,最终帮助学生在阅读理解中取得好成绩。
参考文献:
[1]程欢.高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J].祖国:教育版,2013(2).
关键词: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有效性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1.103
语文课程是一项综合性非常强的课程,是培养学生成为综合型人才的重要过程。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来说,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的听、写能力,还需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但是,根据我国目前的教学状况来看,高中学生对语文阅读教学环节兴趣不高,对语文阅读缺乏深刻理解,导致语文的阅读教学质量普遍低下。出现这些原因的主要因素与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重视程度有着密切关联。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应先了解学生的阅读水平,根据实际状况采取有效措施,并对语文阅读教学环节给予重视[1]。
一、明确高中语文阅读标准
阅读教学作为现代教学改革的重点教学项目,教师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时,需要明确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水准。这是开展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依据。教师在设计语文阅读理解教学环节时,只有明确和掌握了阅读水准,才能使高中语文阅读理解有明确的实施目标,避免阅读教学出现盲目现象。但是,在普遍情况下,教师在确定阅读教学目标时,往往只会根据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教材资料来实施教学。还有部分教师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时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施缺乏理解和重视,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对于新一轮的教学改革来说,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教学理念存在过多的缺陷。并且,许多教师在实施教学时往往只凭自身经验来实施教学,缺乏科学性以及合理性,导致学生的学习速度与教师的教学速度出现了差异现象,从而致使教学质量始终在原地徘徊。因此,为了使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能够得到有效的开展,教师需要明确掌握高中语文的阅读水准,将阅读水准作为教学目标,从而确定出准确的教学路线以及教学内容。语文教材所提供的教学方法与实际教学状况以及学生水平相比存在明显差距,而许多教师在实施教学时往往会认为教材更具专业性,因此就照葫芦画瓢的应用于实际教学当中,但其所带来的教学效果仍不可观。对此,教师在实施教学时,需对教材资料有明确的认知,将资料作为教学参考,对语文阅读内容进行适当的规划与改变,或将语文阅读内容进行不断拓展,延伸更大的语文阅读范围。然而,这些改变都需要根据高中语文学生的阅读标准来进行拟定[2]。
二、以学生为阅读教学中心,开展丰富的阅读体验
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总是会模糊课堂的主体中心,教学过程只能看到教师个人在独自演讲,忽视了学生的主置。阅读教学作为一门以言语表达为主的教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应明确教学主体,将学生放在阅读教学的中心,以学生为阅读教学的开展前提,从传统的注重教转向至注重学生的学,使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得到有效的落实。阅读对于高中生的整个学习生涯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其贯穿了每个学科必备的阅读过程。对此,为了提高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教师可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将其变为活动的形式来进行教学,通过活动来吸引学生,从而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前,教师需要科学合理的安排活动内容,根据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阅读水平、阅读方式、阅读的情感等来安排有利于提高阅读效率的教学活动。通过教学活动的形式,教师可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可适当引导学生进入阅读活动,从而提高学生对语文阅读的阅读兴趣,使语文阅读教学得到有效的开展[3]。
当教师在转变学生的阅读方式时,教师需以能够让学生全面理解语文阅读内容为教学目标,将知识、情感、态度三个内容作为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由于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一直着重于经验教学以及应试教学,教师在研究阅读理解的教学内容时往往只会根据自身的经验以及单方面的理解来进行研究,对阅读教学的理解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忽视了语文课程当中蕴藏的情感与技巧,使原本具有灵活性的语文阅读教学内容变得单一和乏味,致使语文阅读的教学质量没有得到相应提高。另外,在以经验教学和应试教学的方式设计与规划阅读教学内容时,教师往往会受到思维的限制,无法设计与规划出有效的阅读方式,因此也就导致语文阅读教学效率无法得到有效提高。
三、引导学生学习语文阅读技巧
语文阅读教学并不是一项简单的教学环节,教师在开展教学时,不仅要改变自身的教学方式,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方法以及阅读技巧,给不同阶段的学生制定不同难度的阅读目标,引导学生进入更高的阅读层次,利用目标的形式来促进学生提高阅读水平,使学生能够具有明确的目标意识。例如,在课文阅读教学的初期阶段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提高对阅读的理解能力,教师可将目标制定为理解语文课文情感作为初期阅读目标,并在后期随着阅读教学的不断深入,不断加强目标的难度,督促学生不断的进步。另外,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阅读方法,教师可在前期进行相应的示范或恰当的阅读点拨,使学生能够抓住阅读方法的精髓,避免出现对阅读学习理解错误而导致阅读教学效率低下的现象。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教学活动,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更多的启发,并利用活动的形式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提高。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语文阅读教学是一项与学生理解能力、知识水平等能力有关的教学,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需要明确高中语文的阅读标准,根据标准来设计正确的教学路线,并对学生的学习状况、阅读能力、掌握能力等来进行详细的分析,规划和设计出合理的语文阅读教学内容,对学生的阅读弱点做到针对性的教学。另外,为了提高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学习兴趣,教师可开展丰富的阅读体验,根据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阅读水平、阅读方式、阅读的情感等来安排有利于提高阅读效率的教学活动,并引导学生学习语文阅读技巧,使学生能够学会正确的学习方式,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大为.关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教学研究,2014(12):119-120.
[2]方向龙.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J].方法交流,,2012(3):125-126.
关键词: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以2011年高考试卷为例,全国各省的现代文阅读理解题分数所占比例基本在20%左右,由此可见现代文阅读题在高考中的地位。
一、认真读文。把握内容思路 要做好阅读理解题,读懂材料是前提。而在阅读过程中,不同的阅读方法又有不同的作用。在初中语文阅读理解题中,一般采用略读和精读的方法进行。
(一)略读懂其意
即浏览,当学生拿到一个文本后,先浏览一遍材料,做到心中有数。在浏览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如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等;其次要在结构上作出划分,能整体上了解文本的大致内容、理清作者思路。
2011年高考四川卷语文试题阅读题“古气候研究敲响气候变暖警钟”为例,问题是针对“气候敏感性”而提出,只要认真阅读不难发现,第4段“联合国……计算机模型只考虑了对变暖效应的快速反馈……则被忽略了”,就可以看出“联合国有关机构用计算机模型预测气候敏感性时,充分考虑了随着气候变暖而变化的各种因素。”是错误选项。因此,在阅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关键来进行文章浏览,以此来进行解答。
(二)精读抓其要
在初读中学生大致掌握了文章的篇章结构和重点语句,接下来就需要针对问题来进行精读。精读需要做到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逐词、逐句分析,并对段落中的修辞、内容等方面而进行。
以2011年高考语文浙江卷的阅读题“第9车厢”为例,问题是“补写第二段中‘基辅读者’来信的内容”,因读者来信的内容一定与他的坐火车内容有关,并且能够让主人公前往。该句也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后文故事的总起,故在补写中就应抓住“坐火车的遭遇”而进行。
二、仔细审题,找准答题区间
从对近几年的高考阅读理解题的考卷分析来看,很多学生并不是因为自己不会答题,而是根本就没有抓住题干,常常是答非所问,让阅读理解题的丢分率大增。
(一)仔细推敲题干
以2011年高考福建卷语文现代文阅读“关于价值概念的理解”为例,问题之一为“文章第③段提出了‘与完满和中级的整体相关的价值观’,请简要阐述这个价值观能够产生的作用”,如果对题于进行认真分析不难发现,抓住关联词“所以……不仅”此题即可解。“所以”引导的句子是对划线句子的归纳与总结,“不仅”引导的句子是阐述划线句子的即“这个价值观”能够产生的作用。答题时要点的表述要完整、有条理。因此,在解答时就需要知道文段应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体写了什么内容,要表达的是什么,句式上有什么特点。
(二)找准答题区间
一般而言,问题都是紧扣文段而提出的,这就需要引导学生根据具体问题来找到答题区间,然后再针对相应的文段阅读后进行回答。
同样是2011年高考福建卷语文现代文阅读“关于价值概念的理解”的问题文章结尾划线处“反对把‘价值’作功利性、工具化理解的根本原因”,这个“根本原因”是什么?文章结尾划线部分是一个结论性的句子。有果必有因,根据结论上溯原因,即可归纳答案要点。答题时注意到本文最后一段有两个关联词“如果……那么……”引出的假设性句子,可知他们就是作者“反对把‘价值’作功利性、工具化理解的根本原因”。可见,只要学生能找到答题区间,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综上所述,要改善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题丢分率高的尴尬局面,教师平时必须多在读文、审题两个方面指导学生训练,把握要领,临场不惧。
参考文献:
[1]北青.为考生介绍一些答题技巧[N].西安日报,2000.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方法
阅读教学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关键组成部分,在教学活动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通过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可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点,拓展其视野,这对于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均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为此,高中语文教师应努力做好课堂阅读教学工作,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为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
首先,忽视学生的自主阅读感悟。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作为培养与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关键途径,但是也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部分教师为节省课堂时间,直接将自身的阅读体验告知学生,导致他们受到教师的影响,自主阅读体验被限制。其次,忽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与作者能够顺利对话和沟通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但是这样的教学境界往往难以实现。由于教学流程不规范,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有的教师则对课堂阅读教学干涉过多,忽视学生固有的阅读经验。再次,教学内容单一,难以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当前,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与推进,不少高中语文教师虽然不再使用传统的说教式教学方式。但是对于阅读教学来说,阅读材料仅仅局限于教师的筛选,学生的主动性难以激发,无法根据个人喜好进行自由阅读。
二、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合理方法
1.明确学习内容,确立阅读目标
在高中语文课程教学活动中,阅读教学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与涵盖性,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所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是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出发点,他们的发展则是回归点。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之前,应依据新课程教学的标准与教学大纲的要求,让学生在预习环节做好知识准备与心理准备,明确学习内容,对即将学习的课文提前阅读和预习,帮助他们确立阅读目标,为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做好准备工作。比如,高中语文教材的每篇课文与每个单元,在阅读教学之前,教师都应事先熟悉和理解内容,并根据学生在阅读课堂上的实际表现,设计相应的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促使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方向明确。另外,教师应明确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难点与重点,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的放矢,减少教学活动的随意性与盲目性。
2.有效整合资源,创设阅读意境
在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想真正提高教学效率,应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创设阅读意境,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并引领他们自主探索,筛选有效信息。教师可组织学生自主搜集、分析、整理与提炼语文知识和信息,然后与他们一起相互切磋,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并从宏观上把握语文课程,创造性地使用语文教材,创设出有特色的教学计划或序列,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高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情境教学的优势,创设特定的课堂阅读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将他们在阅读学习过程中的理、境、情、形相互融合,渲染氛围,陶冶情操,引发学生情绪与心理上的共鸣,使其悦乎心、动乎情。另外,教师应注重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课堂语言应形象生动,带给学生身临其境般的感受,让阅读教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贴近。
3.运用课堂资源,提高学生兴趣
高中语文教师应充分运用课堂阅读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这是提升阅读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制订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了解和掌握学生在阅读课堂上的各种表现,包括学习态度、爱好习惯与阅读方法等,引导他们在主动思考中探究知识、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充分激发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提升其思维水平。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在阅读课堂上积极发言,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一起解决,或者由其他同学完善、补充或反驳,教师进行归纳和评价,促使师生在语文阅读课堂上相互交流认识与经验,教学水平与学习效率得以充分提升与发展,真正将课堂交给学生。另外,教师可针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拓展与延伸,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为他们推荐一些优秀的杂志、报纸,以及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与文学作品。
总之,在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阅读教学的价值与重要性,全面发挥其教学优势和作用。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应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不断优化教学设计与方式,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语文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冯芹.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实效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前提就是要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当学生阅读的兴趣高涨时就很容易唤起其学习的热情。此外,教师自己也要培养阅读的兴趣,并根据文章的语言和文字,理解作者的情感世界及对问题构建的巧妙布局,然后再结合自己的感悟及情感体验表达自身独特的见解,以此来感染学生,激发、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例如,在学习罗素的《我为何而生》一课时,根据文章的内容,教师就可以谈谈实际生活中自己对生活甚至是生命的感悟,再把学生引导进来,邀请其谈谈各自的感想及看法,使老师与学生之间达到共鸣,进而激发学生讨论、思考的兴趣,为提高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兴趣打下扎实的基础。
2.实现个性化阅读教学目标的个性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之间的能力差异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来制订一个适合的教学目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个性的发展,阅读的水平都能得以提高。如,在学习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时,针对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安排其在课外多阅读一些莎士比亚的作品,提高其阅读能力;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其在学习书本课文时,梳理出文章里的故事情节和人物之间的关系即可,这样的方式可以使每个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都能够得到发展。
3.创建一些开放性的阅读问题
在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学生不仅是阅读主体,而且还是独特的个体,所以学生之间的阅读理解和情感体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当学生对阅读理解和感悟出现分歧的时候,教师应该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看法并加以指导。在设置阅读的问题时,教师不能束缚或者限制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如果学生言之有理就是可行的。例如,在《道士塔》的课文中就有学生提出问题:“王道士真是敦煌文物流失的罪魁祸首吗?”“余秋雨在《道士塔》中描写的具体事件都是真实的历史吗?”等,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和促进学生开展个性化的阅读,让学生结合自身的感悟及体会从多个角度去对课文进行分析、总结。
4.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充分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以提高阅读的效率。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的时候一定要确保阅读方法的多样性,让学生利用不同方法读出不同的体会并发现不同的问题。避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障碍,这样学生才会把个性化阅读当作一种学习享受。教师在指导阅读的时候可以利用审视批判、逆向反弹、联系实际生活等方法消除学生所遇到的阅读障碍。
5.把高中语文的读写充分结合
为了能够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能力,教师应该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多写作,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的创作能力的提升,然而高中语文的教学中,阅读和写作是分不开的。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足的写作时间及写作空间,再为其提供一个可以互相分享和交流的平台,确保学生之间能够更好地积累写作经验或者完善自我,这样的方法更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可。
6.对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实施评价
实施个性化阅读的教学评价能够了解学生对高中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还能反映教师的教学方法及策略是否得当,从而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教师在个性化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对学生进行多角度评价,更要注重其综合素质的评价。
7.总结
一、分析现实困境,认清阅读现状问题
高中语文教学受高考的制约,因此,老师仍在继续走应试教学的老路。忽视了学生学习主体性的能动发挥,走进了语文阅读教学的困境。
(一)阅读教学模式陈旧
高考中现代文阅读的形式内容与课文极其相似。因此,一些老师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时,关注对教材和参考书中课文的讲解,目的是在分析这篇文章时,教给学生如何解答可能有的问题。而这种采用“讲—练—评”的模式却没有考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感悟。只是程式化的讲解教学重难点,肢解经典;学生没有情感共鸣地被动接受,缺少自我发现、探究、体验的参与,便很难把握文章的精髓和思想。
(二)阅读教学远离生活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往往不联系生活实际,只是以课本阅读教材为教学框架,不考量学生的接受能力,不思考如何让学生很好地消化,于是学生没有感受作者创作的社会基础、历史背景和事实来源。如《项脊轩志》的学习,学生没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就会对作品的主题理解不到位,从而理解不到旧时失落文人的那种功业未就的悲痛之情。
(三)阅读教学忽视积淀
阅读教学需要学生的阅读兴趣,需要学生对阅读材料的背景及相关知识的把握。还需要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积淀。学生课业负担繁重,在其他学科的排挤下,很难量化的阅读能力很难得到学生重视,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静下心来进行阅读和思考,并做一些整理提高;老师的课时紧,在课堂留给学生体会阅读的时间少之又少。如在苏教版必修四的“此情可待成追忆”专题学习时,学生只有反复阅读才能感受到经典的情韵深远。
二、转变教学理念,探寻阅读有效途径
高中语文是带着镣铐跳舞。我们可以在高考指挥棒下跳出优美的舞姿。不能一味地认为高考限制着我们的阅读教学,如果我们改变教学方法,转变教学理念,发挥学生主体性地开展阅读教学,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尝试性阅读、探究性阅读,那么,我们的阅读教学是可以有效高效的。
(一)激发兴趣,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首先要把握阅读教学的内涵,明白应该教学生学会什么。学生怎样才能有兴趣,自觉主动地去阅读。如在教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中《父亲》一文时,可以让学生阅读课文,找找“父亲”的外貌描写,然后比照罗中立油画《父亲》,梳理父亲的外貌特点和性格特征,这就比老师强行灌输给学生的效果好。之后在理解作者对“父亲”的情感后,引导学生理解朱自清《背影》中父亲描写的作用,再借助刘和刚《父亲》歌曲视频,让学生感悟“我”对父亲的看法和情感,如此,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在轻松教学中理解了文章的手法、风格,也获得了体验和感悟。
(二)多种方法并用,提升自主阅读能力
我们的阅读教学要关注学生,重点在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维、扩展学生的能力。高中语文阅读体裁多样,形式也是丰富多彩的。因此,我们在教学内容、方法与形式上都要有所改变和突破。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展开教学,如在白居易《琵琶行》教学时,用相关的琵琶曲,加深学生对琵琶女忧患沧桑的形象认知,感受其不幸的遭遇。在学习《可以预约的雪》时让学生感受菅芒花像雪一样在一定的季节开放的特点,从而理解作者通过比喻、拟人手法来形象表现人的主观期许与愿望,仿佛可以预约的特质。也可以采用表演模式教学,如《罗密欧与朱丽叶》、《雷雨》中的对话等等,加深学生对作品中人物个性和品质的理解,提高对情节的体会、理解,更好地领悟作品的主题。另外,采用点面结合的辐射教学,引导学生运用阅读方法进行自主阅读类似篇章,指导学生通过文章的关键词句学会阅读。
(三)加强方法引导,提升学生文学素养
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改变以往学生阅读只限于课堂、教材的现象;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联系他们的生活体验,采用开放式教学,尽可能地引导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地学习,多留些时间给学生阅读、思考
、感悟和提升。另外,采用强化内引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人生真谛和真理,学会对所学知识延伸、拓展,通过训练实现提升;让学生将阅读理解和解题技能、方法的内化并形成能力,从而提高其文学素养。
总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解决好阅读教学,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语文各项能力和文学素养的重要抓手。因此,语文老师一定要开动脑筋、积极探索并施行有效教学,从而让学生获得语文阅读的能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语文教学方法
1新课标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1阅读教学模式单一
目前高中语文阅读的教学,教师还是采用简单的读和写的方式来进行授课。阅读理解本身而言是一个需要沉入文章的学习过程,单一的读和写并不能有效的使学生感受文章内容,深入思考,并且还容易使学生产生枯燥无味的想法,束缚学生思维,从而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
1.2学生缺乏阅读热情
首先,因为阅读在高考语文中的性质,学生普遍会认为,阅读很浪费时间,并且不容易拿分,所以大多学学生对于阅读都不太重视,认为考试的时候随便写一写就可以。其次,阅读理解的技巧和语感需要经过长时间练习才能够掌握,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两点原因也都减少了高中生在阅读方面下的功夫,丧失了对于语文阅读的热情。
1.3学生太过关注阅读成绩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对于学习而言更加关注的是考试成绩而不是学习本身的意义。语文阅读学习本意上是使学生学习理解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使学生能够在阅读中学习作者的观点和思维方式。但是,实际情况确是,学生将成绩视为学习好坏的第一要素,并没有理解阅读的意义,这也使得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最终变成了教师出题的工具[1]。
2新课标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
2.1丰富知识面,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阅读给了我们一个认识世界,学习知识的机会。虽然时光不可逆转,但是通过历史留下的书籍和篇章,我们依然可以想象的出历朝历代都是以何种方式生存,他们之间的不同是什么,相同又是什么。名人的言论与故事,都是通过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经过阅读之后,我们得以了解和学习。虽然我们的时间和经历有限,不能走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但是各地的风土人情,人文风光,我们却可以通过阅读来了解,丰富自己的知识面。阅读使人深刻,能够平复人们那颗躁动的心灵,使之沉浸在文字之中,不仅帮助阅读者树立了人生观,还能够使人回归平静,是提升自我的一方净土。
2.2提升高中生的思维能力
语言是一个人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它受个人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方式所影响。学生通过阅读能够了解作者的思维方式,得到一些思维材料,通过对这些材料的理解和运用,可以将这些资料与自身体验相结合,最终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学生自己通过思考学习到的知识更加能够转化为自身的能力[2]。
3新课标下提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途径
3.1掌握文章主旨和发展线路
高中生在语文阅读时首先应该对文章进行一遍粗略的浏览,通过这次浏览,找到文章的主旨,并且要摸清文章的发展线路,知道文章是如何进行一步一步发展阐述的。通过以上两个步骤将文章划分为三个部分,即开端、经过和三部分。这样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锻炼整体阅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在问题回答时快速找到对应段落。
3.2对文章进行局部分析
在经过整体浏览之后,老师就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文章的局部分析。这时老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找到问题发生的原因以及问题的解决办法,并且自行对文章的重点语句进行研究和探讨。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在整体阅读之后,锻炼学生对于文章细节的处理能力,有利于他们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的提升,也能够帮助他们对文中的重要语句进行学习和模仿。
3.3适当使用阅读工具
学生在进行语文阅读时,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通常会使用一些阅读工具。专业人士对于文章富有情感的朗诵,能够使学生置身其中,对于文章有更加深层次的感悟。这样的方式多用于诗歌的阅读中,因为诗歌不像其他文章一样易于理解,使用阅读工具,能够让学生快速领悟作者情感,对于文章的理解上更加容易并且深刻[3]。
3.4尊重学生的阅读习惯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并且人与人之间的想法和习惯都不一样。每位学生也都有他们自己的阅读兴趣和侧重点,所以,老师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时,不一定要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形成一样的阅读习惯,固定方向的培养也会使学生丧失兴趣,形成知识面单一的局面。“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对于文章的理解,每个人因为角度不同,所以可能也会存在偏差。面对学生的这种偏差,老师也不要马上否定,而是应该先了解学生理解偏差的原因是什么,然后根据学生的理解告诉他与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相差在哪里,然后引导他向正确的方向理解和思考。
一、加强师生活动,创新活跃的课堂氛围
在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在进行知识讲解时,要求学生保持绝对的安静,严格遵守课堂纪律。在严肃压抑的教学氛围中,学生在听讲过程中产生疑问后不能及时地进行提问,造成的思维障碍不能有效解决,使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的信心。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在设计语文教学内容时,要结合学生的兴趣进行,使学生在新颖、有趣的课堂学习环节产生学习兴趣,积极思考,随着思维的深入理解,他们能获得新的发展,促进他们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在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自主学习时,教师要发挥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的作用,采用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在活跃的氛围中进行。在积极的师生互动中,学生能较快地进入到思考模式,深入分析课文中的重点段落,并和教师、学生进行讨论,使课堂教学活动在师生的有效配合下高效进行。
二、开展问题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活跃性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已经具备较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重点内容进行问题教学,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使他们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分析,通过思考理清思路,找到问题的答案。在问题教学中,教师要从高中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出发,注重问题的艺术性和实效性,使学生积极地解决问题,促进他们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从课文的重点内容出发进行设计,使问题既能反映重点知识,还能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使他们积极地进行问题的思考和分析。例如,在教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时,教师提出问题:“假如你只有三天光明的日子,你最想做什么?”在教师的问题中,学生进行了丰富的想象,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让我们来看一看作者想在三天光明的日子里做什么。”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结合自己的想象和作者融为一体,感受作者对光明的渴望之情和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感受热爱生活、珍惜生命意义的表现方法。
三、进行合作学习,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能让学生在互帮互助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使优秀的学生充分发挥榜样作用,对中等学生和差生进行学习上的指导和帮助,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合作学习获得收获。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的积极合作和相互帮助促进了良好学习风气的形成,使每个学生都能对学习产生兴趣,积极地投入到知识探究和合作讨论中。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关注小组的学习情况,在他们存在争执不下的问题时进行引导,让学生从其他方面进行尝试,有效解决问题,实现高效的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鲁迅的《拿来主义》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并根据教学内容给小组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深刻地理解批判中的立论方法和论证方法,品赏形象化比喻和幽默讽刺的语言特色,学习鲁迅先生对待外国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与方法,创新和宏扬祖国优秀文化,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力。
四、加强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采用多种方式进行阅读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兴趣的引导下,让学生在阅读时进行思考,加深他们对阅读资料的理解。在开展阅读教学时,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信息,有效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增强学生对阅读的认识。在开展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使他们认识到阅读对自己的促进作用,在开展阅读活动时,能积极参与到阅读中,通过思考和分析掌握阅读资料的主要内容。
(2)组织丰富的阅读活动。为了激发学生的阅x兴趣,教师要组织多样化的阅读活动。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演讲大赛、读书交流会、书籍交换活动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激发阅读的主动性,促进他们阅读能力的不断提高。
(3)开展以读促写的教学方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把阅读和写作有效结合起来,让学生阅读之后写读后感,记录读书笔记,促进学生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共同发展。
关键词:新人教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G633.3
阅读广泛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人们通过阅读进行信息的获取,也通过阅读对社会进行了解。新人教版高中语文教学中增设了阅读教学,其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阅读内容。然而根据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可知,语文阅读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必须对此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促使阅读教学质量及效果的提高。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一)与教学目标不符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目前高中语文课程中增设了阅读课程,强调通过阅读课对学生的阅读习惯进行培养,促使其阅读能力得到提高。然而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仍然未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忽略学生阅读任务的合理安排。教师在课前事先准备好阅读教材,并主观性地对阅读问题进行设计,学生在固定的安排下完成作业。这种阅读方式不利于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也使学生难以理解阅读内容,并且一味地进行阅读训练,缺乏自主学习,不利于学生良好
(二)限制了学生的自由见解
教师在语文阅读课中,要求学生阅读材料的购买要统一,使学生只能接触一模一样的阅读材料,并且解答的问题也是大同小异。教师讲解过程中基本上对答案生搬硬套,忽视学生个人见解,也阻碍学生阅读思想的发展,导致学生不能联系生活对阅读材料进行理解,从而始终未能把握高中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实际上,阅读题没有唯一的答案,并且学生的思想和经历也千差万别,因此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观点,并对学生答案进行汇总,向学生展示语文阅读的魅力,促使学生对语文阅读表现出更高的兴趣。
(三)阅读教学途径单一死板
根据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实际可知,大部分语文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也就是简单进行答案的对照。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上倍感无趣,也针对学生理解力的差异进行阅读教材的合理编制,导致学生逐渐忽视阅读学习,从而在阅读学习方面难以取得实际成效。
(四)评价机制单调
就目前而言,教师对学生语文阅读进行评价的过程中,采用的评价机制比较单一,往往将学生每次语文测验中阅读部分的分数作为评价学生阅读能力的唯一指标。这种评价机制不仅单调,也缺乏科学,同时缺乏对学生的期待与激励,导致学生阅读能力不能得到客观的评价,也导致学生阅读兴趣逐渐下降。
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优化措施
(一)将学生作为阅读课程主体
传统语文读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教师在教学模式上必须做出改变,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由学生对阅读材料进行选择。教师对阅读问题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也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进行考虑,向学生提出合理的、有价值的问题,并且教师鼓励学生进行阅读课堂的自主开展,在此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观察,更好地发现学生的喜好。例如在阅读《大卫・科波菲尔》一文后,教师鼓励学生上台进行读后感的表达,并要求学生明确自身存在的疑惑,在课堂上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使问题得到解决。教师也需要在学生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提供适当的、必要的引导,促使学生通过阅读及讨论在阅读任务中全身心投入,并且对阅读教材的理解更加深刻,树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二)拓展阅读教学思维,丰富阅读技巧
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促使学生掌握更多的阅读技巧,更好地进行阅读学习。首先,教师在课本知识传授的过程中,需要适当引进课外知识,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文学知识向学生进行讲解,使学生兴趣得到发挥,也使其学习更加主动。其次,教师需要注重语文阅读知识和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借助先进教育技术再现生活画面,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再次,实施人性化教育,关注学生思维的培养及发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及其学习兴趣和效率的提高。最后,对阅读教学内容、学生视野、学生思维进行拓展,促使阅读教学实现全面拓展。
(三)采用多元化阅读教学方式
教师需要加强各种先进阅读教学方式采用,促使阅读教学方式更加丰富。例如,教师可加强多媒体教学方法的采用,使用多媒体设备开展阅读教学,促使学生兴趣高涨,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内容。例如教师可使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与阅读内容有关的图片、视频以及音乐等,使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了解阅读材料有关的知识,更加明确阅读材料的写作背景、人文思想以及生活环境等,促使学生对阅读思想的理解更加深刻。
(四)创新考试评价机制
考试评价对学生的阅读学习影响较大。对此,语文阅读考试评价机制必须进行创新。例如,考试中学生提出独特的见解,但是却不适合作为问题的答案,教师也应给予鼓励,并且引导其正确的解答方法。在评价过程中,应关注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进步,关注学生采用的阅读方法、阅读习惯、学习态度等,而不是局限于学生的阅读考试分数。
三、结束语:
阅读是高中生必须掌握的技能,新人教版高中语文教学更加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阅读任务加重,也使学生通过阅读了解更多的历史文化知识。教师不仅需要促使学生阅x能力得到提高,也要对学生阅读习惯进行培养,促进学生阅读思维的拓展,使其语文素养得到提高。教师需要通过适当的阅读训练、丰富的教学实施,促使学生阅读更加积极主动,使学生接触更多的阅读材料,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勇于展示自我,从而对语文理解更加深刻,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的预期。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语文;模块教学;高效学习
语文不仅是高中阶段的必修科目,更是学生和家长最为注重的科目之一。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需要日积月累的知识和能力储备,但语文这门学科本身知识体系就非常庞大,学生很难吃透,如果没有找到恰当的学习方法,一味的用功努力成绩却不见起色,会大大的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掌握情况,将语文这一庞大的体系分解成不同的模块,选择更易于学生理解和吸收的方式展开语文教学,既能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和负担,又能使自己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中语文的模块教学要充分结合语文课本的安排及知识的难易程度,并和高考语文的侧重点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安排,对症下药。字词、语句分析、语言表达、阅读理解和写作是语文学习的几大主要模块,教师在利用模块教学法进行教学时不仅要考虑各模块的知识体系,还需要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循序渐进,娓娓道来,让学生慢慢吸收理解真正做到学习致用。
一、字词教学
字词就像是筑起语文城堡的一砖一瓦,是学习语文的基础,字词学习非常的繁琐杂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抓住主线,引导学生发现并掌握字词学习中的规律,使字词学习更加得心应手。高考选择题的第一题便是判断错别字,可见字词学习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地位。该题型一般选用一些容易使学生混淆的错字来训练学生辨形知意的能力,汉字的构造都是有其渊源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向学生讲解汉字的发展史及含义,或者向学生详细讲解某一成语的典故以此来加深学生对汉字的理解,避免学生混淆字形的问题。同样的,这一方法也适用于词语辨析,只有让学生搞清楚每个词语的含义,其中每个字含义的差别,学生才能做到真正理解,而不是靠感觉乱蒙,在做题时也能更加沉着冷静的思考。除此之外,字词训练还包括字音辨析,让学生学好普通话不仅是对语文学习的要求,更是为了学生今后的发展铺平道路。在字音训练方面主要以多练和积累为主,让学生多读,在接触文字的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尽量保证读对每一个字的音,遇到疑惑时也要积极查阅资料进行验证,对待学习精益求精。
二、语句分析及语言表达
语句分析及语言表达主要是指病句辨析和恰当的言语运用,病句辨析是从理论方面让学生理解句子,清楚构成一个完整句子的必备成分,以及不同成分在句子中的运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先掌握好语句的理论知识才能做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在做病句辨析练习时,要培养学生分析句子成分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发现病句的错误所在,如:标点符号的使用、习语的使用等,这都需要多做习题发现规律,让学生自己掌握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另外,语言表达题也是高考语文的关键,语言表达主要涉及到的题型有看图说话,概括文章片段,写新闻体报道等,这种题型如果掌握的好就是送分题,如果没有找对门路,那就很难得到高分。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依然还是要勤加练习,在平日的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每天为学生准备一道语言表达题,让学生自主完成然后集体讲解,让学生不再对这种题型感到陌生并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
三、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包括文言文和现代文,其中,文言文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难点,文言文阅读一般会涉及但实词虚词的含义,翻译以及对文章主旨大意的理解。在进行文言文训练时,老师必须要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以及良好的课堂气氛,因为学生在理解文言文上有一定的难度,如果老师采用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的话,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不到知识,能力难以提高,久而久之就会对文言文学习甚至语文学习产生抵触心理。因此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老师的语言要尽量生动有趣,结合一些生活趣事、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文言文内容相关的奇闻趣事来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文言文学习的乐趣。
另外,文言文学习必须掌握大量实词虚词的含义,很多实词或虚词都有许多不同的含义和用法,容易使学生混淆,对此,教师可以采用兴趣教学法。如开展写一封文言文书信的主题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真正去运用文言文,琢磨每个字的含义,产生疑问后可以在小组中讨论解决,老师在旁引导纠正,协助学生完成文言文书信。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会对文言文阅读中常用的一些实词虚词的用法加深印象,同时自己完成的文言文书信更能让学生感受到文言文的魅力,提高学习的成就感。
现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包括快速阅读了解全文大意和文章结构以及详细阅读理解文章中某句话某个词的含义或文章的语言特色、写作风格等等。很多学生在做现代文阅读时总是把题答得满满的,却找不到得分点,在平日的现代文阅读训练时,老师要培养学生分条作答,结合文章,语言精炼的能力,让学生的作答井井有条轻松得到高分,当然老师还要注重学生对写作风格、写作技巧、写作手法等阅读中常会涉及到的问题的应用。比如,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写一段包含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短文,或者是运用欲扬先抑,设置悬念等写作手法的小短文,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体会这些阅读技巧的特点,在阅读时便能更轻松的发现文章的写作特点。
四、写作教学
1 明确目标
明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没有明确的目标,犹如“盲人骑瞎马”,到处乱撞,其结果是不堪设想的。因此在教学每一单元前,我们要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单元教学的内容,确立教学目标。确立单元教学目标,要体现听说读写能力训练和思想教育的要求。例如,我在教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记游散文时,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1 阅读方面:了解课文所写景物的不同特点;体会文章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的情趣和哲理;理解写景抒情散文融情于景、托物传情的特点;学习课文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比喻、拟人、引用、排比等修辞手法状物写景的方法。
1.2 写作方面:学习定点观察和移步换景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按游踪顺序状写较多的景物,学会写较复杂的游记。1.3 听说方面:能口头向全班同学介绍一个地方、一处风景,突出特点,明确方位,仿到口齿清楚,表达明白。对以上教学的总目标不仅教师要了然于胸,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了解。因此在开始教学之前,我首先将这一目标告诉学生,使学生心中有数,在学习过程中才有明确的努力方向。
2 学习知识
学习知识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单元理论知识。现行高中语文教材都是按文体划分单元来编排的,每一单元都由教学要点、课文和单元知识与训练组成。单元知识与课文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单元知识有统驭课文、帮助学生正确阅读理解课文的作用。所以在教学课文之前,应指导学生学习单元知识短文,归纳知识要点,再运用单元理论知识去分析理解单元课文。如,教学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五单元的四篇古典小说时,因学生对古代小说的特点还较生疏,所以在教学肘,除了帮学生温习小说的三要素外,还应指导学生认真学习单元知识短文《中国古代小说的特点》,进而归纳出有关我国古代小说的知识要点:①小说起源于劳动,古代神话传说可以说就是小说的渊源。②古代小说的发展阶段:先秦两汉的萌芽状态--魏晋南北朝的笔记小说--唐传奇--宋“话本”--明“拟话明清章回体小说。③我国古代小说的特点:a、注意人物言行和细节描写,在矛盾冲突中展现人物形象。b、情节曲折,故事完整。c、语言准确简练,生动流畅,富于个性化。d、叙述方式明显带有说书人的印记。这样,通过学习知识短文,梳理知识要点,学生对我国古代小说的有关知识就有了明白、清晰的印象,这就为下一步古典小说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3 教读示范
教读示范就是在教师带领下,依据单元教学目标,运用所学的单元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讲读课文,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付诸阅读的具体实践活动。教读示范,实际上就是通过教师的示范教学,教给学生一把分析、钻研同类课文的钥匙,起到典型引路的作用。教读示范必须做到三点:①要突出重点,体现单元教学目标。②要落实知识,用课文印证单元理论知识,揭示知识的规律性。③要侧重指导学习方法,“授之以渔”,引导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途径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之具备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例如教读高中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的两篇讲读课文《景泰蓝的制作》和《南州六月荔枝丹》时,我引导学生着重分析、研究以下问题:①两文抓住了景泰蓝和荔枝果实哪些特征来说明的。②理清两文的说明顺序。③分析两文综合运用下定义、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等说明方法。④分析两文准确、简明的语言特色以及科学小品兼用文艺笔调的写作方法。结合课文实例,通过上述问题的分析、研究、落实说明文的有关知识,教给学生读写说明文的方法和规律,学生就会自学说明文,能力得到提高。
4 自读深化
叶圣陶指出“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自读是学生由老师讲解到个人自学的过渡阶段。所谓自读深化,就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教师在教读课文中示范讲解的方法去自学单元自读课文。通过自读实践,使单元知识得以进一步的巩固深化,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从而达到不教自会的境界。这一步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作点拨提示,切忌越俎代庖。有时,为了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自读课文,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启发诱导性的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钻研课文。
语感,即对语言文字的直接与迅速的感知与感悟能力,高度浓缩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分析、感受与吸收等全过程,同时,语感具有很浓经验色彩,涉及到了情感与心理经验、学习与生活经验,包含了联想、判断与理解等多种能力,可体现出一个人的语文水平。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若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则需重视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一.强化阅读教学,丰富学生语感积累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学生对语言进行直觉体悟的有效方式,通过阅读活动,学生可协调脑、眼、手等多种感官,从而促进直觉思维的发展。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情文并茂、文质兼美的文章,若教师鼓励学生多多阅读、朗诵,则可丰富学生知识积累,丰富学生语感积累。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强化阅读教学,指导学生阅读方法,使其学会感悟文本,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丰富情感经验,从而逐步提升学生语言感知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由如下方面加以训练,以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与语言感知力。
①老师示范阅读,指导阅读方法,如精读、速读(看书扫视法、看书搜索法、速读中心法、速读概括法、速读提问法)等。②想象与阅读相结合。在阅读过程中,想象是学生感知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朗读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语言文字来想象其描绘的画面,以感受作者所处环境以及当时的心情。如在《荷塘月色》一文中,描绘了:“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像亭亭的的裙。”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依照文字描绘的画面,联系生活实际所见,将芭蕾与荷叶相联系,发挥丰富想象,感受文本意境,体悟语言魅力。③分角色朗读。通过这一阅读方式,可让学生体会人物性格与情感,加深文本理解,提高文本感悟能力。同时,在阅读过程中,还可引导学生辨别与分析多音字、形近字等音调与用法,以提高语言感知能力。④尝试写作,延伸阅读语感。如写札记:引导学生记录下自己对文本的语感理解(对语言文字体会、感悟等),并从中感受语感体悟的过程与方法,以培养学生形成感受语言与积累语料的良好学习习惯。另外,还可引导学生默写。利用反复默读与背诵,以拓宽学生对阅读语感的广度、深度与敏度。
二.注重吟咏诵读,帮助学生体味语感
语感培养需要一个长期过程,难以一蹴而就,它是在熟悉语言现象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一种直觉感知能力。因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感受典范语言材料,逐步训练与提高学生直觉能力。而吟咏诵读则是直觉感受的有效方法,有助于学生体味语感,使其学会感悟语言文字,提升语感。
如学习《听听那冷雨》一文,教师可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语段进行吟咏诵读,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语言,分析与总结语言特色,领会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的意境与情感。如:①“惊蛰一过,春寒加剧。先是料料峭峭……时而淋淋漓漓……也似乎有把伞撑着。”在这段语句中,间隔使用了多个叠词,以可调动读者的听觉、视觉、触觉。同时,依次描绘出风、大小雨与湿气,刻画出春寒料峭之特征,简笔勾勒出“冷雨”之态与天地混沌之状,琅琅上口,入耳动心。其次,通过几个叠词渲染出凄楚凄迷、凄清凄凉的意境,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另外,“即使连在梦里,也似乎有把伞撑着。”这一句虚实相衬,拓宽了文本深邃之境。②“每天回家……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在这一句话中,以“霏霏”替代“雨”,可更富有画面感,可形容出雨之态,而“想入非非”是形容人之情,“非非”与“霏霏”同音,在这段话中“霏霏”出现转类,从原来的形容词被作者活用成名词,更具音韵和谐与古典诗韵之美。从雨的“霏霏”而使人“想入非非”,由景入情,巧妙转换景与情,并实现了空间的自然转移,从实至虚(从景至情),将雨境与情思巧妙融合,从眼前雨景自然过渡到后文中对遥远故土、渺远历史与绵长乡愁的描绘与抒发。此外,在本文中,还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排比、拟人等表现手法,提高了文本的艺术感染力;长短句巧妙结合,错落有致;化用诗句,贴切而自然,体现了浑然天成的美感等。这些都是学生需要细细品味,深深感悟的,从而逐步培养学生语感,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证明,教师若想有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则需重视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与提升,要强化阅读教学,丰富学生语感积累。注重吟咏诵读,帮助学生体味语感。
刘俊杰,教师,现居江苏盐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