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的历史课程

初中的历史课程

时间:2023-08-24 17:17:2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的历史课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中的历史课程

第1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 课堂教学 现状 对策

加强历史课程的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对我国的发展历史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同时可以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素养。随着新课程不断改革,在当前的教育过程中,对历史、政治、音乐等课程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当前仍然有一些教师和学校管理者对历史课程的关注度不高,有的教师认为历史课程并不是初中教学过程中的主要课程,因此对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带来很大的影响。

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现状

(一)学校领导者以及师生对历史课程的认识存在偏差

当前很多院校的领导者以及师生对历史课程的认识存在误差,认为历史课程教学只是教育过程中的一个辅助部分,但历史课程蕴含的人文内涵比较丰富,加强历史课程教学,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育管理者对历史教学的认识存在偏差,是导致历史教学效率得不到有效提升的重要原因。

(二)历史课程的设置存在问题

当前很多学校院校的历史教学过程中,课程内容的设置存在一些问题,没有太多创新的东西加入到学校历史教学过程中,而且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的创新程度不够,除了一些少数的新的课程项目,其余的内容都是大纲中的教学内容,这会导致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丧失学习的兴趣。此外,当前很多学校院校的历史课程结构都是按照传统的教育纲要进行编排的,在课程结构设置方面,对历史课程安排的时间不够多,没有对历史学科的内在性质进行深入的挖掘,也没有建立起来系统化的历史学科体系,忽视了对学生的历史认知水平的培养。

(三)历史教学的方法有待改进

教育教学方法是影响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当前很多学校院校进行历史教学都是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各种理论知识的传授,让学生对各种历史事件进行死记硬背,或者对各种历史现象进行浅显的讲解,使得学生并不能真正理解到历史事件对现代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因此会严重地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升,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素养的提升。

二、加强初中历史课程教学效率提升的策略

(一)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素养,加强传统教学理念的改变

加强初中历史教学水平的提升,一个重要的步骤就是通过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水平,加强传统教学理念的改变。初中教育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对教师能力素养的培养,建立高素质的历史教学教师团队,确保历史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高尚的个人素质,要注重对历史教师的培养,给他们制定详细系统的培养计划和方案,重点培养出初中的历史学术带头人。初中历史教师还要注重改善自身的教育形式以及教育方法,端正自身的学术理念和学术态度,改变自己的教育理念,从而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的应用,从而不断提高历史教学效率。需要注意的是,初中历史教学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初中的历史教学过程当中要重视加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立足于初中生的实际情况,使历史教学能够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提升带来一定的帮助。

(二)促进初中历史教学生活化

在新课程背景下对初中的历史教学课程进行改革,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要把握正确的方向,实施高效的教育。初中的历史教学课程的内容要符合客观规律和事物的本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思想观念,激发大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历史课程教学的生活化,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的结合,可以多开展一些与历史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纪念馆,对过往的历史事件进行回忆,比如在九一八这一天可以对九一八事件进行回顾,组织学生对历史博物馆进行游览和参观,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三)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在现代化教学过程中,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进,比如加强课外实践活动教学的力度,加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情境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加深对各种历史问题的理解,从而将历史的经验运用到现代社会中,促进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另外,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也应该要加强传统的考核模式的改革,在进行考核时,不能只注重书面的考试成绩,还要结合学生的日常学习情况,把能力测试与日常考核进行有机结合,对考核的形式进行改革,并且加强对日常学习过程的考核力度,改变传统应试教育中以分数考量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结语

历史课程是一门重要的人文课程,在当前的教育过程中,对历史课程的重视程度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传统的教育理念根深蒂固,因此在现阶段对历史教学效率的提升有很大的阻碍。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应该要对当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进行解决,以提高历史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历史责任感逐渐增强。

参考文献:

[1] 朱秋丽.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低效化现象分析及对策[J].成功(教育),2013(22)

[2] 欧雪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18)

[3] 代洁.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研究[J].教师,2012(06)

第2篇

关键词:农村初中;历史教学;教学质量;方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1

针对于初中学生这一生源群体而言,自主学习能力较弱,在教学环节中需要老师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对所学的知识内容进行良性的灌输。初中历史课程教学内容的连贯性较大,历史人物、事件以及时间上的知识结构跨度较大。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参与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而农村初中历史教学的进行相对来说就更具一层的难度性,教学质量上不去直接影响农村学生平等学习的机会。农村初中学校在地方教育部门得不到一定的重视,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相对薄弱等问题一直存在,如何提高农村初中历史教学的质量成为教育工作的重点研究对象。初中历史课程在客观上理解,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固定的史实灌输,注重历史发展观的因果教育。拥有一套完备的教学方案,在根源上对农村初中生的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进行研究。

一、初中农村历史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校方对历史教学课程不够重视,教育意义认知不高

由于农村的教学形式较为单一化,在教学水平和师资力量上与城镇相比较为薄弱。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对数学、英语等主干科目投入的关注较高,从何忽视了历史副科课程的学习。对历史课程学习的重要性认知度不高,历史学科过去不参与高中升学考试范围,现在在高考中占据的学分比例也相对较少。学校对主干课程的重视关注,导致老师在教学学科上产生教学倾向。校方在没有全面认知的前提下,对历史课程的教学条件,任课教师安排,教学器具配备等问题上的制定都缺乏正视性。农村历史教学过程中,学校一再缩减教学课节数量,导致老师在既定的教学过程中,老师无法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讲解。进而导致学生对历史课程学习效率的下降,制约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办学条件制约教学效率

目前我国乡村与城镇的贫富差距两级分化严重,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很多,在办学条件上跟不上新教学形式的发展需求。农村课程教学过程中,辅教学设备(如多媒体教学课件等)的配备设施不齐全。由于历史课程教授的史实内容本身的久远性,导致学生无法对时代背景构成情结认知。多媒体课件可以通过对史实资料、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现出来。在农村对辅助教具的缺乏现象,极大的影响了教学速度的进展。办学条件的滞后,导致学生无法对历史课程进行深度的理解和研究,阻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地方政府对于农村学校的资金投入相对较少,在缺乏教育资金的前提下,学校无法对副科课程展开积极的教学投入。

(三)农村初中历史教师内部队伍建设相对薄弱

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办学条件的影响,学校无法对历史课程进行大规模的教学投入。校方的不重视直接影响老师的教学态度,进而导致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挑战。很多历史课程的教学老师都不是历史专业毕业的师范老师,在对任课教师的安排上不够严谨。教学水平相对较高的老师不愿意在农村从事教育工作,导致农村的师资力量极度薄弱。很多历史任课教师在教学课节上相对很少,教学薪水挣得不多。一些老师选择兼职第二学科教师的职务,以此来谋求更多的教学酬劳。这样一来,教师就会减少对历史课程的精力投入,从耽误学生的学习效率。老师的业务教学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相对城镇教师比较而言,在一定程度上薄弱很多。

(四)在教学方式和方法的设计上过于单一化

由于本文对前三点提及的农村初中发展现状因素的制约,导致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教学重点内容出现差错。教学方式和方法能否在历史课上正确的运用,对提高农村历史教学质量起着关键作用。由于农村初中师资队伍建设的滞后,导师老师的教学理念无法迎合新教改内容进行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过于传统化引导。学生仍旧停留在背东西收知识的学习状态,老师进行硬性的理论灌输。文科学习的死记硬背理论内容的现象仍旧存在,导致教学形式无法迎合现代学生的教育培养目标。历史教学开展的方法过于单一化,直接导致学生在历史课的学习上无法施展思维探索能力的培养。农村初中的传统历史教学方法中,过多注重老师主动灌输式知识渗透。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没有充足的空间对历史内容展开自我探索。

二、提高农村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方法策略研究

(一)地方政府加大对农村教育工作的政策扶持

想要真正意义上促进农村教学水平的提高,必须首先从根源解决辅助教学内容的重要影响元素。加大地方政府对农村教育工作的政策扶持力度,对教学资金和教具设施问题良性处理。提高农村的办学条件,对农村历史任课教师进行定期的教学经验交流培训工作。地方政府的相对重视必然会提起农村学校对历史课程教学的积极性,从而对于任课教师的安排和要求上认真对待。严格要求老师的教学水平和职业素养,注重现代教育模式的观念渗透工作。对农村初中学校给予充足的教育经费拨款,让学生在历史课程内容的学习上更好的理解。地方政府要加强历史课程学习作用的意识认知,针对新教改的培养目标对初中学校进行严格要求。积极支持历史课程在初中教学中的教育地位,促进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

(二)注重对学生历史课程学习兴趣的引导

兴趣是教学过程中最好的引导老师,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历史课程的故事性质较强,对人物生动形象的塑造空间范围宽泛。注重对历史事件学习之前的课堂导入环节,结合历史事件与现代生活方面的联系进行课前引导。与现代实际生活实践相联系可以充分调动初中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历史实践的整个发展过程有兴趣的去研究了解。借助多媒体等辅助教具丰富课堂知识涉及内容,通过对相关史实资料的展示促使历史事件的情景再现,通过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对历史事件产生极强的画面感。有助于农村学生在较窄的视野面内,了解更多的历史课程教学涉及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学习情趣,才能让学生自愿的参与到历史教学环境中来,从而提高农村初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进一步引导工作。

(三)丰富历史课堂教学的引导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由于农村学生的视野范围相对较小,无法对现代生活中很多社会环境有全面的认知机会。对于书本的学习过于理论化,实践能力得不到良性的施展空间。这就要求老师要不断地探索历史课程内容的引导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在教授《》这一历史内容时,多对学生进行史实提问。的真正导火线是什么?对中国的社会性质带来了怎样的发展变化?除了书本上介绍的内容,你还知道哪些与有联系的事件或是人物?通过创新性问题的提问,让学生们自行搜索资料,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更好的对所学内容进行理解。让学生在农村相对传统的学习模式下,创新自己的学习方法。

(四)注重丰富农村初中历史的教学形式

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老师的教学技巧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教学形式的丰富化、多元化越加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宗旨内容。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充分的运用到农村历史课程中去。在可能的条件下,带领学生到当地的历史博物馆进行历史文物参观,把课堂搬到博物馆中进行真实感极强的教学形式渗透。学校积极举办“了解历史,振我中华”的演讲比赛,在鼓励学生以多种形式了解历史的同时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在价值观赏做出积极地认知引导。老师可以布置给同学们课后作业,自行历史所学内容的时代背景下进行话剧的编排。让学生通过角色表演深入到历史人物和事件当中去,更加深刻的掌握学习内容,从而提高农村初中历史教学的质量。

总结:

综上所述,农村初中历史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各个教育机制的协调配合。在根源上找到致使农村教学水平滞后的因素所在,及时制定相关应对措施提高历史课程的教学质量。老师要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不断地丰富和创新,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形式教育引导农村初中的学生,对农村历史课程的教学质量实现最大化。根据农村初中的实际教学水平和办学条件,对初中历史课程教学做出科学性的方法调整,以此来促进初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中国教育探讨与实践》,2012.

第3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首因效应;历史教学

人们在第一次相互交往过程中,会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对其以后的活动产生重要影响,这就是首因效应。教学实践证明,教师上好第一次历史课,利用好首因效应,对学生的历史学习会产生重要影响,也会对历史课的教学质量产生重要影响,并可为学生今后的历史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因此,历史教师应高度重视首因效应在历史课上的作用,做好第一次历史新课教学,提高历史课的教学质量。

一、重视首因效应,教好初中第一堂历史课程

在初中历史课的教学中,运用心理学的首因效应,上好第一堂历史课,会对学生学习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把首因效应与新课的导入结合运用,更能提高学生对历史课程的热爱。初中一年级的第一次历史课,它产生的首因效应是最明显、最直接的,对学生的历史学习的影响也是最重要的。教师上好第一堂历史课,能营造良好的课程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所以,教师必须要重视第一次历史课的教学。首先,教师要注意自身的形象。教师在第一次上历史课时,在自己的言行举止、讲课态度和说话方式、穿衣打扮等各个方面,都要给学生留下良好的印象,让学生对教师的品德、才能、学识、教学方式等产生良好的首因效应。其次,教师要树立良好的课堂秩序。除了教学内容外,第一堂历史课还应在课堂秩序方面为学生树立好的规矩,让学生在每次上历史课时都能保持良好的课堂秩序,保证历史课教学有序开展。在学生心中,历史课是副科,并不重要,如果不能保持良好的课堂秩序作为教学的基础,初中历史学科的教学质量将无法得到保障。最后,让学生学会正确认识历史课的教学意义。第一次上历史课,教师要让学生对历史课学习的重要性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思想意识,让学生认识什么是历史。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学习历史课程的方法和要领,提高学生课程学习的效益。

二、重视新课导入,让每堂课都产生首因效应

在一般初中学校的课程安排中,历史课不同于其他主要课程,上课时间一般会安排在学生非最佳状态内。这样的时间安排容易使学生精力分散不集中、易感到困乏,如果一上课就进入主要内容教学,而不采用课程导入,就很难收到有效的教学效果,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要提高初中历史课的教学质量,就要重视每一次历史课的教学,特别是要重视每一次新课的导入。要通过运用多种导入方式,让学生在每一堂历史课的教学中都能产生首因效应,让学生始终保持对历史课的新鲜感和强烈的探究欲望。

(一)不同年级采用不同的导课内容

教师进行导课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导入内容,这样才能产生不同的首因效应。例如,对于初一学生来说,刚开始学习历史,导课内容要突出学习兴趣;初二学生历史导课应突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初三学生即将中考,历史课的导入应以基本知识的导入为重点。

(二)充分利用教材的导课内容

在我们的初中历史教材中,每一节内容都有导课内容。比如,书本上的许多图片、诗歌民谣、故事等。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对课程导课会产生积极效果。

(三)运用联想回顾法导课

教师可以利用新课与旧课内容的关联性来进行导课,通过让学生回顾与联想以前所学内容来引入新课内容,激发学生探究历史渊源的求知欲望。通过这样的方法能让学生产生良好的首因效应。例如,可以通过“商鞅变法”这一课来导入“秦朝的统一”的内容。因为它们之间联系密切,商鞅变法为秦国统一各国奠定了强大坚实的基础,故而才有了后来的六国统一。

(四)运用多媒体视频资料导课

通过运用多媒体视频资料进行导课,把抽象枯燥的历史变为看得见的形象的画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产生良好的首因效应。例如,运用《百家讲坛》《大国崛起》《百年中国》等视频资料进行导课,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直观形象的认识。

(五)联系实际问题导课教

师可以运用社会生活中的事例进行导课,并引导学生进入特定教学内容中,能产生较好的首因效应。例如,可以运用我国历史文物和资料的发现,国宝鼠首、兔首的遗物与回归,导入第二次的历史,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提高历史课教学的目的性。

三、结语

教师要通过运用多种方式导课,提高历史课教学的首因效应,提高学生对历史课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历史课的教学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韩光辉.首因效应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2(32):130-131.

第4篇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高中历史教学内容;断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3-220-01

当前,我国初高中历史断层问题日益显著,其也日益受到广大历史教师以及教育界的广泛重视。初中历史教学是高中历史教学的基础,而高中历史教学是对初中历史教学的升华。其中,高中历史教学应该是以初中历史课程为教学基础,并根据高中历史教学的性质及目标与任务等要求,遵循时代性、基础性以及选择性等原则,不断调整高中历史教学的课程目标。

一、初高中历史的断层现象

1、初高中历史教学内容不衔接

当前,我国初高中历史教学内容无法实现有效衔接。例如,在初中七年级上册中,第六课主要讲述了《春秋战国的纷争》,其主要让学生掌握春秋和战国的历史分期,并了解春秋大国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情况及其作用。通过学习春秋和战国时期大国争霸战争的过程,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比较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所体现的不同时代特征,培养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历史的能力。然而,在高一历史必修课中,在讲述《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时,该内容主要让学生识记春秋战国诸侯争霸以及秦朝统一的历史知识,并理解秦朝统一的历史条件。

2、初高中历史课程类型存在断层

2001年我国教育部颁发了几套与初中历史课程相关的课程标准,如,《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全口制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一)》、《全口制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教育部颁发的这些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课程目标以及课程设计思路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点。当前,我国高中历史课程没有实行单科历史课程与综合历史课程并行的历史课程设计思路。目前,我国很多初中历史课程主要是依据《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来设计课程,而忽视了《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

3、初高中历史课程目标存在断层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并充分调动课堂教学氛围,从而实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初中历史教材中,《大变革时代》讲述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制度的根本变化。

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以及历史作用,进而提高运用生产力和生产管理的理论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对商鞅、李斯等历史人物的评价,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然而,在高中历史教材中,《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主要讲述了皇帝制度的确立以及秦朝中央政权组织的构成。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皇权是封建专制国家的权力中心以及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

二、如何改善初高中历史断层问题

1、优化高中历史教学进程

高中历史是对初中历史知识的升华。例如,初中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十二课是《美国的诞生》,其主要介绍了英国咋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的十三个殖民地;英国对殖民地经济发展的压制;来克星顿的强盛;华盛顿;《独立宣言》的发表;萨拉托加战役;1787年宪法等基本史实。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教师通过讲解这些知识,让学生掌握美国诞生的情况。初中历史教学的重点是美国的建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高中历史教科书的内容主要有:联邦政府的缺陷;《1787年宪法》以及美国两党制等内容。高中历史主要讲述美国的政治制度,特别是历史概念方面的内容,并新增了很大比例的历史内容。针对初高中历史存在的断层问题,教师应优化高中历史教学进程,依据初中历史教学内容,适时加深教学内容,并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对学生及课程内容进行层次分析

目前,初高中历史断层问题日益严重,为了更好的衔接初高中历史课程,从而避免断层现象的出现,历史教师应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并根据学生所处的不同层次,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历史教学。在高一历史必修课中,其主要反映了人类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其中,在高中历史教材中,西方近现代政治史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单元,即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等内容,其一共需花费8个课时。这些历史内容较初中历史教材较为深入,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分配好上课时间,并重点讲解这些历史内容。

3、教师应对教学内容进行查缺补漏,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对课堂教学的重难点以及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所涉及的基础知识进行一个基础性的讲解,避免学生无法理解历史教学内容。例如,在讲解美国资产阶级共和制与英国君主立体之间差异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查找比较项目,如,英美两国的元首分别是谁、英美两国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英美两国国家元首的任期、英美两国国家元首的权力等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会议翻阅已学过的有关知识来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在找到英美国差异之后,教师应列出一个表格,并分别记录两国的特点,从而使知识点更加的清晰化。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尽快适应专题式的历史教学,并为学生提供一个完善的历史知识结构的框架,从而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历史知识,并不断形成自己的历史框架。

第5篇

初中历史教学模式方法创新随着社会的变迁,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人们都把重点放在了如何培养高素质和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之中。而高素质的人才是情感与智能相结合,综合能力可以全面发展的人。而初中历史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使初中生能建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仅使初中生能学习到初中历史的相关知识,还能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前提下,了解到历史对社会发展所做出的一系列贡献,提升初中生的历史文化素质,并使初中生形成符合当代社会的健全人格。

随着新初中历史课程的改革,一些教学的理念和一些教学的方式都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更新和改变,这就需要每一位初中历史教师积极提倡多元化的课堂教学。传统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师都只是按照教科书上的内容照本宣科地读给初中生听,使得课堂教学变得枯燥而乏味,更使得初中生对历史这门学科缺乏学习的兴趣。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应改变教学模式,把创新的教学方式投入到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积极组织多种不同形式的课堂教学活动,这就能有效地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效果。

对于如何提高初中生的历史教育,如何创新地教育初中历史,这成为了每一位初中历史教师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和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与古诗、古文联系起来

因为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方式仅仅只是照读教科书上的历史内容,使初中生对此感到厌倦,所以教师应把语文教科书上的古诗、古文与初中历史课本上的内容相结合。这样,初中生就不仅能从教科书上对历史的表述来了解历史,还能从古代文学方面认识历史。又因历史课程和语文课程有着一定的相关联系,所以把一些语文课程的教学方式融入到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之中,这不仅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还能提高初中生对初中历史学习的兴趣。

在讲授“”这一课时,教师不仅要把发生的时期、结束的时间和对我国的影响教给初中生,还要同和相应的诗句来讲解,这就能是初中生在学习初中历史理论知识的同时,开拓自己的课余知识。“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是杜甫的《春望》中的其中两句,不仅表达了战争的残酷,还表达了当时人们对家乡的思念。通过结合历史课程内容和语文课程内容,能让初中生更好地理解当时社会的环境,人们的生活,也能加深初中生对历史课程内容和语文课程内容的印象。教师还可以把历史教学与古代文学音乐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来教授初中历史课程。诗词被创做成一首耳熟能详的音乐,当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播放出来时,就能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古典的美妙之处。

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初中生的自学能力是养成良好初中历史学习的基础。因为初中生可以先通过自学的方式对教学内容有一定的了解,然后才能在课堂中解决自学过程中所产生的疑问,这样就能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质量与速度。然而自学的关键在于对教科书上内容的了解与认识,即能否从阅读教材上的历史内容来获取到相应的知识。但由于许多初中生刚经过由小学到初中的转变,他们都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所以教师应从阅读课本上的历史内容开始教育初中生。初中历史教师应先让初中生大声朗读教科书上的历史内容,并让初中生先自我探讨课本上的历史信息,教师再从旁引导初中生对初中历史的认识和理解。而且在培养初中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让初中生带着对历史内容所产生的疑问去思考,并给适当的时间让初中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抽选小组去回答所讨论的问题和解答,最后教师应对应所回答的每个问题给出正确的答案。

只有通过初中历史教师的一步一步引导,培养初中生对初中历史的自我学习能力,进而培养初中生对初中历史这一学科产生兴趣。当每一位初中生都能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在课前先预习,课上认真听讲,课后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这样做,就能有效地提高初中生在初中历史课堂的课堂学习质量,也能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教学效果。

三、多媒体丰富学生的初中历史

如今的科技发展十分迅速,而多媒体也逐渐普及在各大校园内,所以教师应该多利用这些教学资源来更好地教育初中生初中历史。新课程的初中历史教材中有许多色彩鲜艳的图片,并在每张图片之下都表示出明确的解释,使教科书图文并茂,形象生动。而教师应该在授课之前进行充分地多媒体备课,使多媒体教学与图文并茂的初中历史教材相结合,这无疑给初中生带来了耳目一新的学习享受,也能更好地抓住初中生的课堂注意力。初中历史教师应运用PPT软件来制作多姿多彩的初中历史教学课件,通过网络搜索出所教初中历史课程相关的内容等,这不仅能使初中历史教学课堂更加生动形象,也能拓宽初中生对初中历史的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可以丰富并优化课堂教学手段,调动初中生对学习的兴趣,促使初中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提高初中历史的教学效果。

又因新课程的初中教科书有了新的改进,每一个单元都配备了许多有价值、艺术性高的图片,在历史内容的排版上也有了相应的变动,使排版更加规律确不会显得刻板,图文紧密联系,就更能突出初中历史的审美方式。而且在初中历史教材上的图片具备了相应的观赏性,与课本的教学内容相得益彰,精美的图片可以在无形中拉近了初中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也能拉近历史与现代之间存在的距离,能更好地营造良好的初中历史学习环境,让初中生处在这种环境中能更好地学习初中历史。有了这些图片与文字的结合,使初中生在阅读课文内容的同时,还能欣赏到相应的古典艺术,初中历史教科书通过这种排版、这种布置、这种搭配,就能更好地使初中学对初中历史产生兴趣,还能提高初中历史教师的教学效果,并让初中历史教师能更容易地与多媒体教学系统相结合,开创出适合当今时代的创新初中历史教学模式。

总而言之,初中历史教师不应继续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要重视初中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和各种意识的形成,所以初中历史教师只用通过创新的课堂教学活动、创新的课程探究,才能使初中生形成良好的历史学习思维和学习能力,这不仅能使初中生终身受益,还能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教师可以利用不同的教学途径对初中生实施素质教育,在关注初中生对初中历史的学习之余,还要关注初中生的内心想法,并帮助初中生解决学习中、生活中的相关问题,使初中生能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到初中历史的趣味所在。

参考文献:

\[1\]冯荣军.新课程下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探讨\[J\].现代阅读,2012,(4).

\[2\]蒋丽.语言,让历史课堂更精彩――看《易中天品三国》有感\[J\].现代阅读,2012,(4).

第6篇

关键词: 初中历史 素质教育 引导策略

一、引言

为全面迎接新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有关素质化教育协调规划战略开始全面扩展,有关规划人员决心全面规避以往应试教育晦暗的氛围。而在此类背景下,有关历史课程和素质教育的价值、衔接引导功能有效发挥作用。新时代的初中历史教师必须将注意力投射在学生身心发展特征之上,及时联合各类先进设备创设科学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对此类课程保持兴致,这是目前历史教学改革工作的核心内容。

二、新时代背景下历史学科特征论述

历史学科主要是结合人类基础发展需求和自我认知规则进行协调对应的人文类教学内容,确保学生个体在快速吸纳历史规范性知识原理过后,领悟公民基础职责效应,进一步推动后续人文素质和情感交接融合步伐。透过历史知识结构观察,特别是不同事件滋生原因和现实意义研讨过后,学生自身文化视野和人生经历至此丰富起来,多元化智慧成就开始萌发。开展历史人文教育类工作,可以长久稳固个体爱国主义和民族自强心态根基,督促其全面阅读相关历史文化课外题材,时刻陶冶自身情操并激发系统化开拓进取意识,争取在今后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中贡献合理技术调试力量。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历史知识蕴藏一定的规则特性,可以说是研究主体认识自我和课题材料衔接关系的特殊适应端口。

三、历史课程解读在素质教育体制下的特别支持功效研究

历史课程内部蕴藏无限人文情感知识内容,学生经过系统化研习过后,可适当关注自身素质和社会综合化发展要求中的一系列隐患问题,并决心快速加以整改适应,这类结果是其余自然类学科无法全年替代的。毕竟历史课程内部人文理念色彩丰富,涉及面广泛。尤其人类在不同历史阶段性造就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成就数不胜数,在无限自然活力和人类社会发展需求引导范围下,不同学科联系密度集聚,若想在此刻掌握历史学科深刻的内涵机理,脱离历史科学异质化阶段发展结果认知流程基本很难实现。有关此类历史意识的树立,对于增强学生的基础思想政治意识和传统道德美德等均有不可忽视的调试功效。

四、影响初中历史课堂内部素质教育实效的相关因素解析

(一)部分教师对于新时代背景下的素质教育规则认知力度不足

在初中历史基础人文教育体系中,有关素质调试可说是新课标改革推行的核心任务。可现实是,有关此类素质化教学任务在历史课堂之上存在价值始终过于模糊的问题,这和社会整体素质规范理解结果息息相关,因为对于历史学科阶段规划目标欠缺科学界定,致使后期预设指标难以顺利达到。最近,我国初中历史教学,经常围绕这类指标产生较大的局限回应,尤其是在既定人文课程贯彻期间,诸多思想冲突问题相继滋生,在相当一段时间内难以合理解决。具体来讲,有关传统应试教学规则仍旧无法摒弃,而鸭架式口语灌输在部分地区初中历史课堂中时有出现,对学生感知积极性造成严重的打击。

(二)初中历史教学创新规范实效有待进一步提升

教师的创新意识不强是初中历史素质化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冲突性问题。毕竟历史教学是针对客观事件和人物性格进行科学认证的特殊活动,保留一定的时代性,为顺利应对目前人生发展问题而选择正视一切历史,试图从中挖掘和补充相关疏导经验。因此,阶段性知识内容必然随着时代结构完善而不断变化。相应地,初中历史课程教育指导人员必须时刻借鉴较鲜明的时代精神和科学分析理论,确保最终判定结论能尽量符合时代人文规划需求。可是,现如今有关初中历史教学模式还是过于陈旧,板书、口语表达始终占据课堂主置,对于特定阶段历史事物和人物评价过于公式化、程式化,强迫学生硬性记忆,不能将个体主观感受投放在第一位,使历史基础人文素质教学意义抛离在外。

五、历史课堂内部贯彻素质化教育指标的调试措施补充

(一)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主观适应地位

初中历史新课程规划标准对学生主体核心地位加以充分的肯定,强调历史素质化教育本身属于一类师生心声和谐交流,同时谋求统一发展结果的行为过程,教师有必要将课程知识分析原则和多元化情境演练实践流程深入穿插到课堂结构之中。所以,新时代的初中历史教师必须及时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并贯彻到各项教学原则和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历史教师应该重视人文素质教育,利用教材中许多故事性强、生动有趣、寓意深刻的事例,采用寓教于史和寓理于事的形式,让学生从中获取思想,领会历史的教益,陶冶人格情操,弥补以往历史教育的泛政治化、教条化的不足,真正体现出历史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的特点。

(二)细致完善阶段考试评价指导机制

为进一步实现素质教育规范指标,必须事先针对阶段性个体学习成果评价准则加以精确化验证,争取将一系列冲突性问题扼杀在摇篮之中。初中历史课程教学若想全面推广素质教育文化理念,不得不全面改进教学评价特别是课堂教学评价,树立符合素质教育精神的价值观。素质教育的价值观关键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初中历史科目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历史教学的关键不是凭教师是不是能讲,而是要考查学生是不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构建符合时代精神的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是完善历史教学教育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六、结语

单位社会成员自初中阶段开始,如若完全脱离历史知识细节灌输引导,对于今后人文素质结构完善和社会不同挑战适应都是极不利的。也就是说,历史人文素质化教育功能对于个体心理结构保留独特的适应功效。如今教师要做的是在最短时间内优化既定教学内容和规范引导理念,使得此类学科在今后素质化教育的支撑价值得以真正全面化实现。

参考文献:

[1]刘燕.新课改背景下中学历史人文素养教育的现状与反思[D].河南大学,2014.

第7篇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问题;对策

目前,初中历史学科在初中的课程体系中处在一个令人担忧的地位上,由于历史不在初中的课程体系中处于主体地位,很多学生不重视对历史的学习,他们把精力大多分在了数学、英语、语文等科目上。再者,因为历史不是初中阶段考试的重点,其在考试中占的分值不太大,所以,没有太多的老师教授历史课程,造成了历史教师资源的缺乏。这就导致了在历史教学中,从学生、教师双方的角度上看,历史教学没有取得显著教学成果。

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不重视对历史的学习,缺乏学习历史的兴趣

由于,历史这门课程在初中的整个课程体系中处在一个比较尴尬的地位,它在考试中占的分值不高,就造成了不被学生重视的情况,在有些学校,由于考试模式的变化,历史这一课程的地位更是令人担忧,它日益沦为选修课程的一部分。处在如此的地位,学生就更提不起学习历史的兴趣,感觉学好了历史也没有什么用,所以,学生变得不重视对历史的学习。

另外,随着有些地方的中考分值分配的变化,历史在中考的分值中有些比重,使得历史这一课程的地位有所上升,但是,仍没有在整个初中体系占有主体地位。受传统的教育思想的影响,大部分家长和学生都有一种重理轻文的思想。有些家长和学生认为学习历史,不用花费时间和精力,只要背就可以把历史学好。学生学习历史缺乏兴趣,认为学习历史只是为了考试,这样就会导致厌学心理,不能发挥历史这门课程的作用。

2.历史教学形式过于单一,对史料缺乏应有的研究

在历史教学的实践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完全以传统的方法进行教学,忽略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实际,不能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造成历史课堂的枯燥、乏味,历史教学效果不显著。

在讲授历史时,教师没有对史料进行深刻的研究,所引用的史料缺乏真实性,给学生一种虚构的感觉,这样就更不能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除此以外,教师没有从史料中获取对当今学生发展的有效信息,不能通过历史事件启发学生,忽略了教授历史的意义。在历史课堂上,教师不能够借助历史方面的话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更提不出有议论意义的话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在历史教学实践中,面对众多的历史材料,教师不懂得合理取舍和选择,对教材的重难点和课程目标了解不深,不懂得借助具有代表性和启发性的历史材料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3.缺乏高质量的历史教师资源

当前,有些学校看重学生的升学率,学校开展的一系列教学活动都是围绕升学率,还根据学生的升学率判断学校的发展好坏。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校把教学重心发在了占分值比较大的数学、英语等科目,而对历史科目的教学缺乏应有的关注,更有甚者,有些学校把历史作为选修课程。这样的做法,会让很多老师和学生感觉历史这一学科是可有可无的。有些学校没有把精力放在历史学科的发展上,更没有安排专业的历史教师进行教授历史课程。所以,缺乏高质量的历史教师是当前历史教学中存在的一大问题。

二、解决初中历史教学问题的对策

1.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历史的重视程度

为了提高历史课堂的有效性,教师应该积极地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学习历史。初中历史涉及的内容,大多围绕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进行展开,历史记载过去发生的重大事件,对于初中生而言,如果单靠记忆去记住这些发生在过去的人和事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另外,初中生处在青春期,有着其独有的阶段性特点,相比较高中生而言,他们不易集中自己的注意力进行学习,而且,没有较强的意志力,学习的主要动力还是靠兴趣所在。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和学生兴趣相结合。除了讲解教材,教师还应该结合一些趣味性、哲理性的历史事件的课外知识点,这样可以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气氛,还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采用与时俱进的教学方式

在进行历史授课的时候,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新的教学方式,注意体现出学生的主动参与,跟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教师更应该注重学生对历史的合作探究,尊重他们对历史的个人见解。历史课堂上,教师应扮演引导者的角色,教学活动围绕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在历史课堂上积极发言,并和大家进行探讨。同时,引导学生不要苛责前人,使学生设身处地的去看待问题,结合事件发生的时代去分析问题。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帮助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看待和评价问题。另外,教师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对历史问题的看法,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的思维方式。

3.建设高质量的历史教师队伍

初中历史教师要注重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学习使得自己的专业知识能够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凭借充足的知识量和夯实的专业知识,历史教师要对教材进行一定程度的探究和深思,努力把历史教学任务完成好。同时,改变对目前历史学科地位的认识,在心里不应认为历史是一门不重要的学科,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才会受到教师的感染,对历史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才会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好历史上。初中历史教师的肩上担负着很大的责任,应把历史教学当作工作的重点看待,更应该竭尽全力把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作为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徐敬海.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 J ].考试周刊,2011,(32).

[2] 俞晖.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 [ J ].考试周刊,2012,(15).

[3] 陆建荣.创新教学理念,有效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成效 [ J ].考试周刊,2011,(33).

第8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历史教学;人物赏析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517(2015)10-0083-02

一、引言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人物赏析和历史事件介绍是最为主要的两个部分。历史教师一方面需要给学生介绍不同的朝代和特定的历史事件,同时又需要为学生们介绍历史上出现的著名历史人物。然而,对于历史课程而言,它涉及到了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多个领域的内容,初中的学生很难在短期内对各个方面都有所了解。正因为如此,初中历史教学才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许多一线的历史教师都认为,初中阶段的历史课程教学,存在的显著问题就是讲得太深学生不理解,讲得太浅达不到教学效果。面对着这样的艰难抉择,我们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加以解决。按照教学的基本规律以及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学习历史课程的时候,往往对具体的历史事件不太感兴趣,但是多数学生却对历史书上出现的历史人物比较感兴趣。因此,为了提升初中历史教学的水平,切实解决好初中历史教师的难题,最好的解决方法之一就是抓住历史人物这样一条历史主线,重点对这些历史人物进行赏析。当学生们对众多的历史人物都有了了解之后,他们就容易思考这些人物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所做出的政治决策或军事战略。这有利于帮助他们学好历史课程。[1]

二、初中历史教学的主要人物赏析策略

为了进一步提升初中历史教学的水平,我们可以尝试以下人物赏析策略:

(一)真实全面地评价历史人物

在众多的历史人物当中,有君王、丞相、将军、大臣等政治人士,也有思想家、文学家等知名人士。此外,还有民族英雄、民族汉奸等等。这些风格各异、性格特长各不相同的人,给历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如果初中历史教师能够抓住这些优势,然后对课堂进行设计,那么历史课程就能够非常生动形象,极富趣味性,能够让学生以听故事、玩游戏等方式学到知识。只不过,在开展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一定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力求客观真实。并且,在分析的时候要从多个方面去正确评价,不能因为某一个方面的错误而否定历史人物对国家和民族所做的贡献,也不能因为某一个人做过一件对的事情就掩盖他的缺点和不足。相反,我们需要将每一个历史人物当中一个活生生的人,然后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去思考他们在历史抉择时所处的具体历史环境,这样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去理解这些历史人物。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历史教师在介绍历史人物的时候,往往会按照自己的主观意识去对他们进行评判。例如:一些喜欢诸葛亮的人会把他评价为神一样的存在,而一些讨厌的人则会将他视为魔鬼一般的坏蛋。这样的评价,虽然也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难免存在着极端的思想,容易使得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不够理性化,同时也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误导。

(二)历史人物评价与历史事件相结合

在评价历史人物时,我们需要将特定的历史人物与具体的历史事件相结合,让历史事件成为人物评价的论据。例如:当我们在高度评价唐太宗李世民的丰功伟绩时,就有必要对他做出的政治决策进行分析,这就必然要提到“贞观之治”相关的一系列历史事件,这样的人物评价才有说服力,能够让学生信服。如果一个教师仅仅凭借自己对历史人物的理解在那里夸夸其谈,那也达不到历史教师的目标。相反,我们应该借助于历史事件来评价历史人物。一方面,将两者结合起来讨论有利于历史教学课程的全面开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历史;另一方面,历史人物评价与历史事件相结合,能够增加历史课程的趣味性,让历史课程更加生动活泼,以带动学生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尽管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太多的历史事件讲解也许会让他们觉得很乱,在短期内也不可能记住诸多的历史事件。但是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就可以充分了解历史人物所处的历史环境,并对历史人物有充分的了解,这对于历史教学课程的发展也有着非常有益的帮助。[2]

(三)引导学生向优秀的历史人物学习

通常,在历史教科书中出现的人物,多数都对历史的发展产生过或多或少,或正确或错误的影响。例如:政治家推动了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文学家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文学作品,历史学家为我们的历史记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当然,一些品德败坏的历史人物,如秦桧、等等,他们给历史的发展造成了阻碍,同时也伤害了许多的人,成为我们民族的耻辱。因此,教师在给初中学生进行历史人物赏析的时候,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帮助他们正确分析历史人物的功劳与过失,然后对优秀历史人物的情怀、智慧、才华进行了解,进而向优秀的历史人物学习。由于优秀的历史人物众多,在他们的身上,我们可以学习到智慧、勇敢、刻苦专研、刚正不阿等优秀品质,因此是一笔不小的精神财富。而通过历史人物的学习,初中生的人生价值观念就容易获得改变,内心的世界会变得越来越强大,最终有利于他们的成长。据了解,许多初中生在阅读了名著《三国演义》之后,就开始对其中的众多历史人物,如刘备、诸葛亮、关羽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视他们为偶像,这也是优秀历史人物所具有的魅力。因此,在开展历史课程的同时,我们也不要忘了引导学生向优秀的历史人物学习,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结语

在初中课程当中,历史课程是一门学习难度较低,但是多数学生并不感兴趣的学科。为了进一步提升初中历史教学的水平,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对历史课程感兴趣,我们可以适度强化历史人物赏析的教学环节,让初中学生能够在了解历史人物的基础上更好地学习历史,以实现历史课程教学的目标。文章认为,真实全面地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人物评价与历史事件相结合、引导学生向优秀的历史人物学习是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人物赏析的主要策略。如果我们能够以历史人物赏析为主线,再穿插一定的历史事件,那么初中历史教学的效果就有望获得进一步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振江.初中历史教材改革的几点建议[J].历史教学.2012(12):26-30.

[2]唐秀英.中学历史问题教学法的实施[J].教育评论.2013(02):38-42.

[3]赵恒烈著.历史思维能力研究[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32-35.

[4]白月桥著.历史教学问题探讨[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25-32.

第9篇

历史课是初中教学的必设科目。学习历史知识能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也能体现当代中学生了解、掌握各国、各民族历史知识的素质和能力的重要内容,更是现代复合型人才创造未来的知识基础之一。但是,由于应试教育时期积累和遗留的心理认识还未彻底根除,在素质教育已实施了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初中教学中政史等科目的教学效果依然是“老牛拉破车”——亦步亦趋。这种现象在农村初级中学的教学中更为突出。要改变这一状况,除了从道理上让学生明白学好每个科目是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知识能力、提升中考总体分值的必需之外,更重要的是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这是初中学生事半功倍地学好历史课程的内在动力。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使学生自然形成乐中求学的良好动机

教师只要精心设计导入每堂历史课的方式,就能激起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和动机,也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历史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从内心深处油然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和求知欲望,而不是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恹恹欲睡。

二、在课程操作中激发兴趣,让学生在愉悦中学好历史知识

关于历史知识的成语、典故举不胜举,影视及现代网络中的历史作品层出不穷。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精心设计和安排好相关的艺术作品,让学生在这些生动、活泼、直观的艺术插曲中了解、学习、探究历史知识,他们将会“乐此不疲”。

三、在合作中激发兴趣,强化学生乐学历史的体验

历史是一门波澜壮阔、丰富多彩的人文演绎史,所以,在平时教学中让学生展开形式多样的合作学习,让学生乐在其中,是历史科最具备的优势条件:可以对具体的并在历史中曾举足轻重的人和事展开激烈的辩论,或让学生稍作准备后进行热情洋溢、富有个性的演说,或设计身在其中的角色扮演。这些丰富的历史题材,可以让学生进行亲身体验,从中欢快地学习历史常识,深情地领悟历史真谛。

总之,只要教师能精心设计每堂历史课,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从心里改变历史课是“副科”或“豆芽课”的错误认识,历史课不再显得单调和乏味,而使学生形成“身历其境”的参与感和“身体力行”的主角感,在欢快的心理氛围中畅游历史时空,从而领悟历史知识的真正内涵,“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历史课程的效果,更能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第10篇

一、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分析

传统教学方法对学生有很深的影响。就初中历史授课看,教育形式中存在众多问题。第一,任课教师的教育理念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大多数老师教授知识方法仍然是照本宣科,教育目的只停留在考试,考试容易考什么就教给学生什么,彻底忽略了初中历史课程的趣味性,同时疏忽了学生的接受能力。第二,初中历史与小学历史比较,难度增加很多。初中历史知识相对简单,初中生很容易接受,随着年级的增长,初中历史知识越来越复杂,对于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来说,对初中历史知识的接受能力并没有锻炼出来。另外,每个初中生的掌握知识能力不同,很多初中教师总是一个水平一个层次地授课,学生无法适应教师的这种教学方式,对教师失去兴趣,对初中历史课程也变得更冷淡。第三,部分教师教学经验不足,在教学方式上不懂得灵活多变,无意间引起学生的反感。也有很多人认为初中历史课无关紧要,完全可以不用学,到考试的时候背一背也就可以。有很多教师也是这样的做法,将学生带到学习误区,使得学生无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无法提高学习成绩。

二、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学措施

1.更新教学观念,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对于初中历史教师而言,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初中历史史实,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初中历史知识,而且要培育学生的初中历史智慧,形成完美情感任务。从更深层次说,初中历史课程担负着训练初中生初中历史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初中历史观、价值观的重要任务。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广大教师必须坚决摒弃传统、落后的教学观念,从“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中挣脱出来,多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共同讨论合作学习的新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才能让学生的智慧、情感与人格得到不断发展、完善和升华,使教学效果最大化。

2.精选史料,创设问题情境

要让学生喜欢初中历史不是靠初中历史教材本身发挥作用,而是要靠教师精选史料,运用恰当的呈现方式,让学生看到鲜活的、能够触动他们心灵感悟的真正的“初中历史”。因此,“史料”是初中历史学科的根本,具有很大魅力。一定要精心筛选史料,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历史课即便是简单的文字依然生机盎然。

3.设置情境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情境教学已经在教学中得到普遍应用,我们对情境教学教学也进行了重新认识与定位。目前,所谓情境教学,就是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更好地掌握初中历史知识。也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根据初中历史教学课程将学生慢慢引入某种实际情景当中。对于初中历史教学来说,一般有下面几种方式:(1)是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进行模仿;(2)实地教学,比如去博物馆之类的地方;(3)借助计算机多媒体设备将初中历史知识回放,这样就可以对知识有更全面的认识。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说、敢想、敢质疑、敢创新,激发全体学生的内在动力,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进而真正发挥实践课的作用。实践课虽然使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但教师要发挥自己在课堂上的核心作用。教师要指导学生选择研究课题,为学生推荐相关参考资料,把握课堂教学方向,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并纠正,指出学生评价的不足之处,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和学生观。教师要通过实践课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初中历史思维能力,引发学生学习初中历史的兴趣。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大胆放手,利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自主探究初中历史问题,为学生提供更多尝试机会,让他们体验到学习初中历史的无限乐趣,从而提高其学习能力。

5.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初中历史情境

初中历史教材在已有的史料、初中历史地图、图片故事性导入的基础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PowerPoint课件展示及多媒体播放器视频展示创设初中历史情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越条件,以其鲜明逼真的动态画面,情感丰富的音响效果刺激学生视听,使学生眼见其形、耳闻其声,从而培养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的能力。

6.转变授课方式,开发学生学习潜能

人的潜力是无限的,为了更好地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开放性的学习是非常有效的途径。因此,教师在初中历史课堂上会以教材知识为出发点,用自身的情境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通过情感教学,加深初中生对初中历史的感悟,并且通过二者的有效结合,更好地挖掘学生学习初中历史的潜能,增强学生对学习初中历史知识的兴趣。

三、结语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不再遥远,就是要创设有效的初中历史情境,营造丰富的情感色彩氛围与场景,让学生能够感同身受,如身临其境一般,还要让学生轻松愉快、主动地学习初中历史知识,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初中历史兴趣和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冠军.中学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06):15-17.

2.刘新艳.初中历史课堂情境教学法探究[D].鲁东大学,2013(32):156-158.

第11篇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历史;合作性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中明确要求初中历史要求要注意发挥初中生的学习自主性,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合作方式进行教学,拓宽学生学习的自由度,以便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有效的参与到初中历史教学中。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合作性教学的现状分析

合作性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在各个学科中被普遍应用,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为了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初中历史教师可以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通过开展合作性教学提高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合作性学习是初中生以团队的方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初中生的群体意识和合作意识。实践教学证明,合作性学习可以提高初中的反应速度,培养他们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为此,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初中历史教师一定要把握合作性学习的度,以不断提高合作性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随着新课标的出台,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初中历史教师需要立足于新课改的教学目标,依据初中生的学习需要,不断创新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育质量。我国传统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初中历史课堂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以讲授基本的历史理论为教学主要内容;学生在课堂上处于完全被动的地位,主要学习任务便是死记硬背各种历史知识,对历史事件的理解也只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忽视了初中生的心理需求,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被动的知识积累,不利于提高初中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二、新课改背景下合作性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1.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历史学习效率

初中历史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教学素材,鼓励学生分组讨论或者辩论,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效率,开阔学生思维。比如,教师在进行“中国古明”这节课时,可以给每个小组都布置课外作业,并要求他们通过分工合作的方式,寻求各种途径搜集与古明有关的素材,并在课堂上与其他小组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发现自己不理解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意识。这样通过合作性教学,不仅培养了初中生的合作意识、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而且加深了他们对所学历史内容的理解,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2.注重合作性教学,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

初中历史教师可以改变通过合作性教学,激发培养初中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初中生的自学能力。在合作性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不断提高初中生的历史学习质量。其一,为了吸引初中生积极参与到合作性学习中,在初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尤其应该注意转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比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视频、音频,在课堂上营造与课堂内容相关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情感上引起共鸣。其二,初中历史教师在将学生按照4―5人一组的方式进行分组,注意成员之间在学习成绩方面的差异性,以便让他们在理论学习和实践练习的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一方面可以加强理论教学,帮助初中生进一步理解和记忆历史文化知识,另一方面促进了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更加注重同学之间的合作,集体意识随之增强,提高了初中生的综合素质。比如,对于“两极格局的形成与瓦解”这节课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在讲解结束之后,让学生分组针对“两极格局瓦解的利多还是弊多?”这一问题进行分组辩论,让不同的组选择是肯定的态度还是否定的态度,然后一分为二在课堂上进行辩论,在辩论的过程中,让学生们集合整个小组成员的意见,以便让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辩论中去,让学生在积极的参与中感受到学习的成功感,并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必要的历史知识。

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合作性教学的氛围

初中历史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历史教育理念,坚持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为合作性教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现阶段新课标改革的核心理念在于坚持“以人为本”。为此,初中历史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努力贯彻个性化、人性化的历史教学理念,重视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吸引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加强与同学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促进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以及教学过程中的失误,并及时加以纠正和调整,以实现教学相长的教学目标。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合作性教学作为一种高效的教学方式深受教师和学生喜爱,为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初中历史教师应该将合作性教学融入课堂教学中,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永久.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合作学习[J]. 新课程(中学版). 2009(08)

第12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活动教学;实践

一、初中历史课引入活动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实践活动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坚实基础。人正是通过实践活动才与周围环境发生联系,不断接受环境的影响,积累经验,从而不断改造、完善、发展人本身。从教育学角度看,热的发展只是作为主体的人的自主的、积极的和创造性的活动才是影响人发展的决定因素。

历史课本质是一门有很强实践性的课程,其教学当然应以教师指导下的自主活动,以及在活动中获得真实感受,对提高历史课的教学实效有重要的意义。

从教学的现状看,将实践活动教学引入历史课教学是摆脱目前教学困境的需要。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使教师中的许多人习惯于驾驭应试战车,教学以考试为目标,满足于演绎课文,追求的“精讲多练”,使历史课教学失去了它特有的魅力,学生学它少了兴趣,信它少了力度,这样的教学自然无法承受今年来中考改革所带来的强大冲击,因而使我们的教学陷入一个新的低谷。而活动教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符合初中学生活泼好动的秉性,迎合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满足了初中学生较强的表现欲望。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初中历史课至少应有20%的时间用于开展课堂实践活动。而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深入人心,广大历史教师积极尝试活动教学,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的主体参与,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了他们对历史知识信服度。所有这些都说明,活动教学进入历史课教学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课堂教学是历史课教学的主渠道,组织开展课外活动也是实现历史课教学目的的重要途径。因此,历史课教学中的活动教学就必须遵循这两条途径展开,我们的实践就是努力实现课堂教学活动化和课外活动课程化。

二、课堂教学活动化

课堂教学活动化是指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开展多种自主、开放、创造性的学生活动,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提高觉悟的过程。

1.活动准备――自学教材

活动准备就是自学教材过程由学生原来单纯的阅读过程转变成为活动准备的过程。如在“改革开放”教学前,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要求学生看书思考为什么这首歌会打动千万人的心,或者让学生准备一台以改革放开后人们生活发生的变化为主题的系列剧等等。这样,通过活动准备的形式,就使地原本平淡无味的自学过程变成了兴味盎然的活动过程。

2.活动展开――交流学习

活动展开是将自己准备好的活动内容加以展示,学生通过活动观摩表露自己的思想,交流各自的感受,以加深学习过程。如“改革开放”这一内容的教学时,在主持人的主持下,同学们三个人一组,四人一伙地走上讲台表演了家庭、社会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等系列剧,从中,同学们认识到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这样既理解了课文知识,又加深了对祖国的深切的热爱。

3.活动延伸――放飞思想

通过前两个阶段的活动,学生对课本理论只是已经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甚至也有了一定的情感认同。但应该看到,这种认识还是较低水平的,一经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学生的思想就会是困惑,认识也会有反复。因此,必须将活动继续引向深入,教师要联系实际提出一些辩题,组织学生辩论,使学生在更广阔的时空背景中,在经过各种思想碰撞的基础上再得出结论。例如:让学生就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深入的讨论,从而形成一个对自己来说较为深刻的答案。

4.活动小结――明理导行

活动小结就是概括说学知识,总结行为要求,明确着力方向。在第一节课的教学中,活动小结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活动小结可以用课堂小结的方式,让学生轮流承担这一任务。可以将收获、谈疑惑、说体会、表见解,其它同学则可做点评、纠偏差、补不足。小结也可以采用情景训练的方式,根据教学进程布置少量的情景作业题,让学生按所设情景谈认识、说感受。当然,作为常规形式的课堂联系也可以运用,口头训练和书面训练,只要运用恰当,都可以起到和好的总结效果。

初中历史课课堂教学中的活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自讲法、讨论法、辩论法、游戏法、表演法、模拟法等。

三、课外活动课程化

课外活动课程化并不是要在学校现有课程体系之外再单独设置一门历史活动课程,而是指将现有的历史的各类课外活动形式加以整合、扩充和发展,使它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以改变原来历史课外活动盲目、无序、零敲碎打的局面。它主要具有系统性、校本性、同步性、实践性、自主性、开放性等特征。课外活动课程化的具体形式是多样的,每种活动的具体过程也是不同的。我校选择了这样的基本操作思路,即配合学校的“义务社会服务制度”,把学校确立的义务社会服务活动与初中历史课教学结合起来。

首先,建立与历史课教学内容相适应的义务社会服务活动体系,并在这一基础上定出活动的计划,每一系列的活动,都与相应章节的教学进展保持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