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4 17:17:4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事业单位风险评估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内控制度的重要意义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根据《COSO报告框架》的理论,它包含了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五要素。根据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其定义中所规范的经济活动主要包括预算业务、收支业务、政府采购业务、资产管理、项目建设和合同管理。由于内部控制贯穿于单位日常管理的各个方面,因此在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内控制度具有重要意义:(1)内控制度能够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避免单位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2)实施内控制度能够降低货币资金和其他资产被挪用、贪污和盗窃的风险,确保资产的完整。(3)内控制度能够为单位财务信息的真实完整提供合理保证。(4)内控制度能够有效防范舞弊和防止腐败。
二、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在内控制度建立中的主要问题
在实践中很多单位也根据自身的实际制定了一些控制办法,但是未能建立一整套的内控制度体系,从而在控制效果上大打折扣。笔者经过实践总结,发现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在内控制度建立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缺乏必要的风险评估体系。风险评估缺失意味着单位缺乏高度的风险意识,无论是从单位发展层面还是经济活动业务层面来看,都为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和发展埋下了安全隐患,从而可能会造成资产流失、公共服务效率低下和舞弊等行为发生。
(二)未能建立完整的内控制度,只在财务会计控制上有基本的管控措施。当前很多行政事业单位认为内控制度只跟财务相关,因此在实践中,也仅仅对经济活动通过《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等制度进行管控,而未对本单位经济活动的其他方面进行实质性的规范,这就造成很多单位的内控制度是不完整的,具有片面性的。
(三)缺乏内控制度的评价与监督体系。内部控制的评价与监督体系主要包含自我评价、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三个层次。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在内控制度的评价与监督主要依靠外部监督,在自我评价和内部监督方面基本上是缺失的。
三、如何在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
行政事业单位在内控制度的建立上问题很多,上文总结的三个问题只是实践中最为常见的。那么,如何才能在单位内部建立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内控制度呢?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做好风险识别与分析工作,完善风险评估机制。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开展风险评估活动,主要是为了分析和发现在日常经济活动中如预算管理、收支管理、政府采购管理、资产管理等存在的管理风险点,并针对风险点提出相应的风险解决方案,经过论证与评价,选择最优方案予以实施来规避或者降低风险。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风险评估至少应当每年进行一次,风险评估结果要形成书面报告并及时提交领导班子,作为完善内部控制的依据。
(二)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体系是行政事业单位做好内部
管理工作的基础。行政事业单位业务层面的内控制度主要包括预算业务、收支业务、政府采购业务、资产控制业务、项目建设和合同控制业务。在实践中,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的内控制度主要涉及到的是收支控制、固定资产控制、工程项目建设控制和专项支出控制,而且在这些经济活动控制中多偏向于财务会计控制,不是完整的内控制度,对于预算业务、政府采购业务、除固定资产外的其他资产控制和合同控制业务未能建立相应的控制制度。
鉴于此,笔者在本文重点分析了实践中容易缺失的内控制度的关键控制点和控制措施,具体如下:
(一)预算业务的内控制度。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预算业务是单位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它是单位预算年度资金来源的关键,预算业务主要有编制、执行两个环节。预算编制环节的关键控制点和控制措施有:(1)落实好本单位内部各部门的预
算编制责任;(2)单位财务部门应当统一部署预算编制工作,把握好各部门预算编制的合规性;(3)财务部门应当制定完善的
预算编制方法,对归口各部门上报的预算数据进行合规性审核,确保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预算执行环节的关键控制点和控制措施有:(1)经常性的
预算支出项目可以直接执行,非常规的、金额较大的项目应当先申请审批再执行,并且在审批过程中应当实行联签制度,防止舞弊的发生;(2)应当做好预算执行分析控制,及时发现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改进。
(二)政府采购业务的内控制度。行政事业单位的政府采购工作主要问题存在于采购方式不符合规定,化整为零规避公开招标,在验收、付款环节不严格,验收与保管不相容岗位未进行分离,造成采购资产质次价高、毁损和采购业务档案不能妥善保管等,单位在建立内控制度时,应当充分考虑这些风险点,并针对这些风险点设立相应的控制措施,以确保本单位的政府采购业务合规、合法。
(三)建立货币资金的内控制度。货币资金的内控制度每个单位基本都有,但是在实践中,最容易出问题的也是货币资金,2008年湖北潜江财政局职工卷走单位巨额货币资金的案件触目惊心。货币资金内控制度的关键控制点和控制措施有:(1)资金授权审批必须合规。任何越权审批业务,经办人员必须拒办,重大的资金支付审批应当集体决策并实施联签制度;(2)做好货币资金的盘点、核对工作,做到账实、账账相符,不得存在不明原因的未达账项。
(四)做好内控制度的自我评价。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内控制度的自我评价体系,对内控制度设计的合理合法性、全面性、重要性和适应性进行自我评估,并形成评估报告,指出内控制度体系中的缺陷,并提出整改建议。
结束语: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应当主要围绕其六大经济活动进行开展,在实践中,由于每个单位的实际情况差别较大,因此在建立过程中,应当充分分析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及内控制度的缺陷,才能建立适应性强的内控制度。
参考文献:
1内部审计的概念及特点
11概念
内部审计是指存在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为了保证本单位财务的真实性、合理合法性,而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对经济活动中的财务收支,进行审查、监督、评价的一项活动。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一种监督方式,内部审计对于维护财务公开、合理、透明,防范风险意义重大。
12特点
(1)服务于国家宏观调控。内部审计工作内容包括明晰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中财务具体收支数额、收入渠道、支出方向等。通过审计,工作人员能够对本单位的工作执行情况有一个大致的评估,本单位活动倘若不符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在内部审计中就会有所反映,内部审计所提供的信息,能够为行政事业单位及时调整政策、落实政策提供方向。
(2)提高资金利用率。行政事业单位通过内部审计,能够及时发现资金在使用过程中不合理甚至浪费的问题、发现可能存在的某些公职人员以权谋私的现象……这些都会降低资金利用率,实质上导致的是国有资产的流失,影响了人民的公共利益。
2行政事业单位风险管理中内部审计发挥重要作用
21识别风险作用
内部审计工作者一方面要对行政事业单位外部环境实行分析,另一方面也要对单位内部各项政策、决策具体落实情况,是否执行到位进行跟踪监督、检查,进而发现其中存在问题,识别存在风险,提出整改意见,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最终有效规避可能出现的风险。通过内部审计,工作人员能够对本单位活动进行一个全局性的分析与评价,也能够及时有效的发现风险,工作人员在审计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才能,利用自身积累的经验,可以对潜在风险成因、后果进行科学的判断,防患于未然或者是防止风险逐渐扩大。
22分析评估作用
内部审计通过各种方式方法对风险要素进行分析,进而识别风险之后,对待已经发现了的潜在危险,一是要实行定量分析、定性分析,二是要用全局眼光、发展眼光综合评估风险产生的可能性大小以及影响范围、影响程度。内部审计机构工作人员,首先需要明确本单位在实施某项活动当中存在的风险的种类,严重程度以及风险实质,从而使行政事业单位全体工作人员对此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其次在评估完后还需要进行再评估,即对本次风险评估的有效性、合理性进行真实评价,找出风险评估漏洞,在不断发现问题当中,最终提出针对性强、见效快的整改措施。
23指导方向作用
内部审计机构工作人员通过审计工作,可以科学地、有效地、全面地了解、认识行政事业单位具体情况,从而为领导层决策以及相关部门管控提供信息依据、咨询服务,这无疑是为本单位各项工作展开提供了指导方向。内部审计不但可以自行进行风险评估,而且还可以同风险管理联合,真正处理好风险问题。上级领导以及相关部门,通过咨询审计信息,可以合理地调险管理措施,同时协同高质量高效率完成风险管理工作,最终使本单位管理体系得到逐步改进与完善,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宏观调控。除此之外,内部审计机构工作人员对行政事业单位组织实施检查,能够有针对性地提出评估报告、整改意见,转而引起管理层对审计工作的重视,形成指导、监督、改进的一个良好的循环局面。
24监督管理作用
行政事业单位中,内部审计部门是独立的,它既非决策层也非具体执行部门,而是介于二者之间的。它在本单位进行经济活动之前,主要负责根据单位具体情况制定有效的风险防范策略,在经济活动实施之中,负责监督政策实施,参与具体战略规划管理中来。通过内部审计,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对外部环境有一定了解,对本单位具体发展情况也有一定认识。内部审计作为监督行政事业单位活动的方式之一,针对性强、直观且明晰,能够给予单位领导层决策以指导,及时调控方针政策,统筹安排好各项工作。内部审计作为贯穿于行政事业单位展开工作整个过程中的一项活动,能够协调各部门不断调整与适应,化解风险,根据具体所需,协同完成任务。
3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项目报批分为审批、核准或备案三种类型。
1.项目审批:目前主要有两类:一是政府投资项目,审批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和概算。二是申请国债资金。投资补助和贷款贴息方式项目,审批资金申请报告。
2.项目核准:依据《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是指企业不使用政府性资金投资建设的重大和限制类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3.项目备案:企业不使用政府性资金投资建设《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以外的项目,除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务院专门规定禁止投资的项目外,实行备案管理。
二、项目立项审批基本程序
按照省政府关于开展转变政府职能工作的总体要求,从我县实际处罚,最大限度减少对生产经营活动许可,最大限度缩小投资项目审批、核准、备案的范围。对于项目单位提出的内容完整、要件齐备的审批、核准和备案申请,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在接到申请当日,明确告知其是否符合受理条件。对具备受理条件的,应当自受理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审批、核准或出具备案意见。
1.项目单位立项申请文件。
2.城市规划部门的选址意见。
3.环境保护部门的环境影响审批意见。
4.国土资源部门的用地预审意见。
5.具有行业资质的工程咨询机构编制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6.节能评估。依据《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管理暂行办法》提供有关节能措施及文件资料。
7.县政府会议纪要。按项目性质及行业管理要求需提供我县人民政府会议纪要及相关补充资料。
8.社会风险评估报告。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需编制社会风险评估报告等文件资料。
9.项目单位经营执照及法人证书、开发单位资质证明、资金证明、配套资金承诺、真实性承诺、相关行业论证报告等。
10.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三、向上申报项目审批程序
1.县直各行业主管部门向上级对口部门申报中央、省投资的项目,需要投资主管部门审批的,在申报审批项目前,项目行业主管部门要事先报请县政府,再到投资主管部门履行审批程序。
2.项目单位向上申报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在向发改申报审批项目前,项目申报单位或行业主管部门要与规划、环保、国土、财政等部门会签,经报请县政府,再到投资主管部门履行审批程序。
3.县直行政企事业单位使用自筹资金的基本建设项目,在到投资主管部门申报审批项目申请报告或可研前,项目申报单位要先经行业主管部门报请县政府,再到投资主管部门履行审批程序。
4.县投资主管部门会同县行业主管部门联合申报中央或省级投资主管部门和省相关部门的项目,在申报审批前,需先报请县政府,再到投资主管部门履行联合申报程序。
高校内部控制措施
从高校实际情况来看,高校内部控制管理失控的状况普遍存在,且个别高校比较突出,通过分析,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存在的问题
1、内部控制意识不强。费用支出缺乏有效控制。目前,高校对于事业经费的支出,特别是招待费、办公费、会议费等普遍缺乏严格的控制标准。即使制定了内部经费开支标准,但仍较多采用实报实销制,只要有相应审批人员签字同意,会计人员就予以报销。专项经费被挤占、挪用现象也较普遍,致使专项资金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2、固定资产管理比较薄弱。实施政府集中采购政策以后,单位固定资产的购置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对资产的使用管理仍缺乏相关的内部控制,重购轻管现象比较普遍。如有相当部分单位未按规定建立起定期财产盘点制度,对于购置的固定资产未能及时入账,未按规定登记固定资产明细账和实物卡片,资产管理责任不明确等,极易导致资产账实不符及资产流失,账外资产也时有发生。
3、财务与业务管理脱节。财务部门只起到“核算”、“付款”作用,对单位重要事项的决策,实施过程和结果均不了解,未能对业务部门实施必要的财务管理和内部监督。
4、内部控制风险意识淡薄。从高校现状来看,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在财务管理过程中,缺乏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和科学合理的风险预警机制,对风险投资缺乏严格有效的投资决策审批机制。
二、具体措施
1、增强内控意识,强化单位负责人在单位内部控制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按照《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的规定,单位负责人是单位财务与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主体,对本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负主要责任。强化对单位主要负责人及一些相关领导在内部控制方面的培训学习。使他们在了解把握内部控制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对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培养良好的内控意识和内部控制环境。
2、增强会计基础工作,强化会计系统的控制作用。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严重制约了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和部门预算的实施效果。因此,要提升事业单位内控水平,为财政节流奠定坚实的基础,还必须改进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强化会计系统的控制作用,需要财政机关加强对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培训教育,建立对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的全面检查制度和相应的奖惩制度。
3、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执行力。内控制度建立之后,高校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并切实予以实施,这样才能真正的发挥应有的作用。对内部控制系统的监督一般是依赖高校内部审计部门,但由于内部审计部门有其独立性较差的先天不足,难以独担此任,内部审计部门在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上往往陷入尴尬的境地,所以应借助外部审计力量来推动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如定期聘请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制度予以评价,出具内部控制体系评估报告,内外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内部控制制度的效率和效果。
4、建立多层次的内部控制体系,强化内审外监机制。按照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的要求,建立一整套完善的、覆盖经济业务流程环节的、适合高校自身特点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内部控制制度,并能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单位业务职能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及时进行信息反馈与调整,不断修订完善控制制度,逐步形成一套动态的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明确规定各层次、各项工作的授权批准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高校内部的管理层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履行职权和承担责任。
5、加强内部控制的监督与评价。加强内控的监督评审是完善内部控制、改善财务管理的有效途径。要加大审计宣传力度,提高财务管理层对内部审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建立与高校财务制度相适应的内部审计模式,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充分利用内部审计人员熟悉财经法规制度、精通财务管理的优势。内部审计人员要以服务为宗旨,树立以防错纠弊、监督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为手段的新的审计观念。
一是咨询服务的必要性、可行性。专业技能是现代中介服务业的根基,知识、经验、能力是保障,提供专业服务合法、合规是前提。注册会计师、注册评估师、注册税务师执业的最高境界是咨询服务。市场经济条件下,咨询服务是实现当事人各方经济利益最便捷、最经济的渠道。现实社会中,小型事务所设立门槛较低,事务所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工商年检审计业务萎缩;资产评估业务萧条;行业里人才流失;中介行业缺少新生力量等等。基于此背景,中介机构工作人员应该脚踏实地,认真钻研业务、创新思维、灵活运用。注册会计师业务指导目录(征求意见稿)将咨询服务业务主要分为四大类:管理咨询业务、会计服务业务、税务服务业务、执行商定程序业务。其中管理咨询业务具体可细分为:与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相关的管理咨询服务;涉及企业购并重组中的管理咨询服务;涉及企业的争端分析与调查的管理咨询服务;企业的风险管理咨询服务;其他咨询服务;其他特定领域的管理咨询业务。咨询是专业人士运用所储备的知识经验通过对各种信息资料的加工而进行的综合性研究开发。咨询产生智力劳动的综合效益,起着为决策者充当顾问和参谋的作用。咨询大体包括战略咨询、财务咨询、市场营销咨询、人力资源咨询、企业文化咨询、管理咨询、信息化咨询等。当前我国中介机构咨询业务主要包括为机关、企业、金融、事业等单位提供基于价值估算的投资项目、财务状况、风险评估、约当估值等的咨询,提供企业改制、企业发展战略、商业计划书、并购重组尽职调查及相关服务等咨询服务,以及提供行业政策法规、技术标准的研究和研讨、财务顾问、相关专业培训等方面。咨询服务业务能促使各方理易,维护交易经济安全,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二是政策性搬迁咨询案例。某国企改制部分资产公开挂牌出售,出售资产评估净值7000多万元,实际成交价4000万元,出售总价与评估净值的比率为52%。外籍客商公开竞标购买地方国企资产,并以购入资产评估作价成立新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几年后A公司涉及政策性搬迁,必须淘汰落后生产线。咨询机构受托出任A公司的顾问,提供专业支持,多次与拆迁实施单位、拆迁估价机构沟通、谈判,最终A公司拆迁补偿收益增值3000多万元。评估中设备重置价值的确定,复原价值不等同更新重置价值。耗能、淘汰设备或使用年代较长的设备,原地续用可以,但搬迁面临资产报废。搬迁异地重建,须购进性能更优、技术更先进的全新设备,资金投入量加大,更增添了企业搬迁异地重建的难度。国家为鼓励政策性搬迁2009年出台国税函118号《关于企业政策性搬迁或处置收入有关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在A企业搬迁异地重建期间,咨询人员积极向其宣传国税函[2009]118号文精神,引导企业开展各项搬迁重建工作。国税函[2009]118号文件规定,企业的搬迁收入和资产处置收入扣除固定资产重置或改良支出、技术改造支出和职工安置支出后的余额,计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同时规定,企业利用政策性搬迁或处置收入购置或改良的固定资产,可以按照现行税收规定计算折旧或摊销,并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2012年8月国家税务总局40号关于《企业政策性搬迁所得税管理办法》的公告,该公告自2012年10月1日起施行。新公告中对搬迁购入资产的税务处理与国税函[2009]118号文有了显著变化。2012年40号公告规定企业用搬迁收入购置或改良的固定资产,在计算搬迁所得的时候已经税前扣除,投入使用后又通过折旧的方式再次在税前扣除,明显存在重复扣除的问题。新公告明确规定,企业搬迁期间新购置的各类资产,应按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有关规定,计算确定资产的计税成本及折旧或摊销年限,企业发生的购置资产支出,不得从搬迁收入中扣除。国家政策性搬迁税收政策发生重大变化恰逢A公司政策性搬迁工作已近尾声。新公告从到实施有个时间差,A公司政策性搬迁咨询服务,和时间赛跑。依据国税函[2009]118号文,A公司6000多万元固定资产购置既能抵搬迁补偿收入,新购置资产折旧又能正常税前扣除。咨询人员耐心指导并积极助推A公司及时、合法、合规开展政策性搬迁清算工作,多方位为企业决策提供咨询服务。A公司依据国税函[2009]118号文在2012年9月30日前完成政策性搬迁清算工作,主动请当地税务师事务所出具政策性搬迁专项鉴证报告,并及时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相关备案资料。上述咨询服务行为直接促使A公司实现搬迁购置6000多万元资产的双抵扣,可为企业节税上千万元。咨询的过程就是与客户分担风险、分享收益的过程。
三是其他新业务拓展成功案例。现代社会专业分工越来越细,技术人员只有在自身擅长的领域发挥聪明才智,才能有所作为。中介机构从事咨询工作并不是规避风险,而是更高层次上实现智力劳动转化为生产力的举措。某产学研型事业单位设立验资洽谈,有关部门委托中介机构验资的同时研发中心设立事务。业务流程上从搜集单位批文等资料、人事局网站下载表格并请委托方配合填写相关内容、签章,开设验资户、委托方汇入投资款、中介机构验资、提供资料办理事业法人资格证书、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等等。事业单位设立事务的关键是取得解决事业编制的设立批准文件,相对有限公司的设立,事业单位的设立事务更为简单。作为中介机构工作人员,笔者曾代编一份项目资金报告,当地有机构以业务项目不在其服务范围婉拒。当客户再三强调项目资金报告以企业名义出具,并不要求中介机构盖章,笔者所在咨询机构接受了此项挑战。委托项目要求咨询人员熟悉财务管理知识,在论证申请项目可行性的基础上草拟资金申请报告。企业提供项目基础资料,咨询人员测算项目现金净流量、动态的投资回期、投资报酬率等财务指标,素材加工、整合、综合论证,出具报告初稿并征求意见,对委托方或报告使用方提出的修改意见进行完善。当委托方不清楚报告使用方的具体要求时,建议委托方提供相关项目的样稿或模板,最好是电子档,便于咨询人员在摸索中完成委托服务事项。正式报告提交后半月,委托方告之国家开发银行北京分行传来消息,项目资金报告通过评审,客户不久将获取贷款资金。
四是新业务拓展的注意事项。(1)咨询中中介机构工作人员要树立正确的财富观、价值观。对于难以胜任的项目,必须学会舍弃;如果客户委托事项的出发点是想偷税、财务造假等,咨询机构及工作人员千万不能为其“出谋划策”,不做违法犯罪的事。这是咨询机构的底线,是遵守职业道德准则的基本要求。中介机构要注意品牌文化建设,口碑或信誉对中介行业发展至关重要。(2)新业务拓展要掌握适度,特别是一些新生事物,都有摸索的过程,不可一味畏难。既要防止“误受风险”,也要防止“误拒风险”。事实上,部分专业领域委托事项尽管有难度,但中介机构人员可以完成,要对自身有信心。(3)咨询报告不是“万金油”,不是回避风险的港湾。如果鉴证机构企图回避相关监管,对各类审计报告、评估报告以咨询报告的形式出现,则并不能回避中介机构、鉴证人员应承担的法律责任。(4)咨询人员在咨询过程中,要注意维护职业形象。保持独立性,中介机构应注意在接受咨询服务的同时,回避出具拆迁评估报告等专业性报告;咨询过程中尽量不以机构名义或个人邮箱给客户发送重要内容的邮件;代表被拆迁单位与评估公司或拆迁实施单位沟通、谈判时,必须明确人员身份是委托方聘用人员,而非中介机构的员工,中介机构与地方政府唱“对台戏”,不利于中介机构今后的业务发展。
精湛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实务经验,开拓视野、优化知识结构、突出创新能力,咨询人员以其独特的方式为市场经济建设贡献力量。扎实的财务功底、理解问题的透彻性、出众的运作技能、日渐丰富的专业积累、优于同龄人的业务技能、核心竞争力的快速提升会为咨询人员职业规划提供更广泛的选择空间。咨询人员通过必要的培训,面对复杂事物判断更敏锐,其他诸如沟通技巧、谈判能力等行为艺术、综合素质提高,会迅速成长为复合型业务骨干。咨询人员面对岗位的晋升、薪酬的提升会有更多的机会,其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会全面提升。客户、合作伙伴、竞争对手均能促进咨询人员成长,产生发展的源动力。客户遇到问题、提出问题,咨询人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在服务客户的过程中,中介机构逐渐变被动为主动,善于发现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指点财税工作中存在的潜在风险,提出改进建议,取得专业领域的突破,提升咨询机构品牌价值。咨询人员要“站得高、看得远”,要懂得沟通艺术。接触人员层次提高,有利于带动咨询人员开拓视野、提升专业素质,客户的认可会促进咨询机构知名度提高。“软实力”的提升不需要广告宣传,业内的各项综合指标会证明中介机构综合实力。
财务会计是桩基,财务审计是土建工程,税务鉴证、资产评估是安装工程,咨询服务则是装饰工程,彼此相辅相成。中介行业理论是源泉,专业积累是“长期投资”,经验阅历是“无形资产”。咨询服务相对财务审计更灵活,更强调经验阅历与实务应对能力,咨询服务工作得到客户的充分认可,体现了咨询人员价值提升、实现了委托双方“所有者权益”保值增值。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发展管理咨询业务是遵守国家战略、创造价值、服务社会的实际行动,是其利用管理优势、行业经验优势、项目管理优势、成功案例优势、管理咨询人才优势回馈国家、回馈社会的责任行动。总而言之,中介机构管理咨询服务业务拓展大有可为,亦大有作为。
一、进一步健全应急管理工作机制
(一)健全风险隐患排查监控机制。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与处置并重,推进关口前移、重心下移,认真落实突发事件风险隐患排查、登记、监控和治理制度,建立风险隐患台账和动态监控体系,加大隐患整改力度,做到整改责任、措施、资金、期限和方案“五落实”,切实从源头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特别要针对森林火灾、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多发地区和人员密集场所、高层建筑、病险水库、交通事故多发区、危险品仓库等,各镇(办事处)、各相关部门要进行风险评估,对存在重大隐患的,要限期整改治理,消除隐患。
(二)健全突发事件监测预警机制。不断完善监测预警网络,加强气象、水文、地质等灾害监测、预警和预报工作。要建立包括党政干部、企业负责人、村(居)委会人员、村(社区)中心户、地灾点监测员、水库管理人员、网格信息员等在内的预警信息重点对象联系方式信息库。接到应急指挥机构预警信息要求后,各镇(办事处)、各相关部门要指定专人负责预警信息的接收和传递工作。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电子屏、短信平台等媒介和技术手段,扩大预警信息覆盖范围,第一时间向特定群体预警信息,并及早采取有效防范措施。
(三)健全应急处置协调联动机制。按照“部门合作、资源共享、发挥优势、协同应对”的原则,建立应急处置工作信息互通、协调会商和协同处置制度,健全市应急委各成员单位在信息共享、组织指挥、行动方式、应对保障等方面的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形成快速处置突发事件的合力。各专项应急预案主责单位要充分发挥综合协调作用,至少召开1次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建立常态情况下的沟通协调与非常态情况下的配合联动机制,确保专项应急指挥机构高效运作。要健全快速反应机制,突发事件发生后,各镇(办事处)、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必须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快速控制现场局面,及时妥善处置。
(四)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评估总结制度。要及时对突发事件应对工作进行分析评估,建立较大以上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档案。突发事件处置结束后,进行全面分析评估,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完善应急预案,为积极防范和有效应对可能再次发生的突发事件提供经验。
二、积极完善应急管理预案体系
(一)抓好应急预案编制修订工作。按照《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所列部门应急预案目录,凡近三年来未修编的部门预案,各责任单位要完成修编和报备工作。进一步推动基层应急预案全覆盖,抓好镇(办事处)、村(社区)等基层组织,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机构,供水、供电、供气等生命线工程,能源、交通等重点部门应急预案的编制、修订工作,建立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预案体系。举行大型会展、文化体育等重大活动,应按照“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制定应急预案,并报市政府办和有关部门备案。
(二)加大应急预案演练力度。要高度重视预案演练工作,认真落实年度应急演练计划(见附件),重点在自然灾害易发区,重要基础设施和供水、供电、供气等生命线工程经营管理单位,矿山、易燃易爆品、危险化学品等生产、经营、储运、使用单位,医院、学校等人员密集场所,经常性地开展应急演练。各责任单位要召集预案成员单位,科学制订演练方案,周密设计演练脚本。各镇(办事处)要结合实际制订演练计划,组织基层组织和企事业单位开展人员广泛参与、处置联动性强的应急演练。各演练牵头单位要认真开展演练总结评估,对发现的问题要落实整改措施,并在演练结束后10日内,将演练图片、演练总结、评估报告等相关资料报市政府应急办备案。
三、加强应急保障能力建设
(一)加大应急管理资金投入力度。建立健全政府、企业、社会相结合的应急管理资金投入机制,有效保障应急值守、队伍建设、应急装备、交通通信、物资储备、预案演练、科普宣教等方面的资金需求。
(二)加强应急值守和信息报告工作。要按照国家、省、市关于应急值守工作的统一要求,落实至少1名党政主职在属地守土履责、24小时专人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夯实工作责任。要加大值班电话抽查、传真抽查、现场抽查力度,增加通报频率,确保应急值守工作质量。要进一步健全信息报送工作机制,认真落实《市突发事件信息应急处置暂行办法》(当政办发〔2012〕59号),按照“按标准报告、逐级报告、准确及时报告、连续完整报告、稳妥谨慎报告”的原则,实行“条”与“块”相结合的信息报告制度,强化属地主体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确保“情况准、信息快”。严格落实《市重大信息报送及研判机制实施办法》,敏感信息不拘泥于报送标准,确保第一时间掌握、第一时间报告。
(三)抓好应急物资储备和管理。要合理规划建设相应的应急物资储备库点,及时补充和更新生活救助、公共卫生、抢险救灾等应急物资储备及专业救援装备。民政部门牵头负责生活用品等救灾物资的储备建设,交通部门牵头负责运输能力的储备建设,公安、消防、安监、住建、卫计、水利、林业等部门要做好自身的抢险救援物资储备和装备建设。要强化应急物资的登记、核实和管理,完善应急物资储备数据库,做到应急物资尽早储备、及时更新、随时调用,逐步实现各类应急物资的综合动态管理和共享,努力提高物资装备保障能力。
(四)积极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各镇(办事处)和民政、科技(地震)部门要将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及维护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并逐步使之规范化,落实应急物资、医疗、供电、通讯、供水、应急厕所、垃圾处理等应急保障工作。要根据应急避难场所实际编制相应应急预案(内容包括疏散路线、安置区域、指挥人员责任范围划分等)、《居民应急避难宣传手册》,并适时开展应急疏散演练。
四、全力抓好应急宣教培训
一、目前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军队等部门信息系统审计的需求
1、需要对信息系统项目从立项、预算、招标、实施、完成、售后多个方面进行控制,达到投资的效益最大化。
2、对已建设的信息系统进行系统审计,增加信息系统在安全、效益、风险等方面进行评估,为有关部门提供评估报告,达到信息系统审计的目的。
从目前国内体制及部门分工来看,第二项审计职能更多是分配在了信息部门,所以暂不做讨论。
二、目前信息系统的问题
1、信息系统项目在政府单位的建设投资中越来越高。信息系统审计的比重也应在政府机关的工作中不断加强。从而使得审计部门对信息系统项目的建设保驾护航。
2、信息系统项目在建设过程中的隐患非常多。因为信息系统的专业性非常强,引用的新技术、新方式比较多,国外高新端技术、方案比较多,从而使得信息系统项目的建设没有统一的规定和政府指导。这样就造成了信息系统项目建设中在招投标、合同、建设过程中存在比工程项目更多的隐患。
3、信息系统项目在政府部门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信息系统在政府机关的作用大到政府机关的安全、小到每个公务员正常的工作都会用到信息系统。如果信息系统存在系统或结构性风险时,将会给国家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三、根据现有的资源和条件实施阶段性审计
在国际上信息系统审计是一个完善的体系,从正规的信息系统审计与控制协会(ISACA),到信息系统审计规范(ITIL,COBIT,ISO20007等),到信息系统审计与控制的专业机构认证的专业人才,比如信息系统审计师、信息系统安全师等(CISA,CISSP,CISP),到会计事务所,商业流程化的运作都比较成熟和正规。但是要全部照搬国外的经验到国内,综上问题所在明显是不可行的。但是目前信息技术在国民生产的比重越来越大,为了使得国民经济很好的发展,信息系统审计又是势在必行的。中国应该发展有中国特色的信息系统审计。不能一步到位,要分步实施。将信息系统审计的内容分类,分层,分级,根据现有的资源和条件实施阶段性审计,并推动信息系统审计在中国的发展。
具体阶段如下:1、第一步将信息系统项目的规范性、效率性、风险性、标准性放在第一阶段来完成。2、当国内信息部门与审计部门的分工进一步明确及相关条件成熟后,实施信息系统系统安全审计、风险评估、业务连续性审计。对于第二阶段下面不做过多的研究和探讨。这其中还涉及到现有政府部门、企业部门中审计部门和信息部门分工的问题,因此还有很多工作和流程需要完成。
如何实现现阶段的信息系统审计呢?经过某政府机关三年多信息系统审计的具体操作情况,经过多次总结,沟通,改正,终于找出了在现阶段及可以达到审计需要的效果,又不会影响到规定的,具有可操作的信息系统审计方法、流程及如何结合现有社会资源,不用做大的机构变化和不用花费较高的成本就可以实现信息系统审计。
充分利用工程管理和咨询公司(有国家建委核发的工程造价、咨询、预算、结算的资质)、会计事务所(财政部核发的财务、企业管理、财务决算等资质)的审核职能,吸收专业的信息系统专家(如CISA、财政部信息类专家库专家等)和人才(弱电项目经理、软件工程师、系统集工程师等)做专业的后盾,审计部门在总体协调和控制,展开对现在的信息系统项目的审计。寻找信息系统项目整个生命周期中的关键点,加入控制点,加入控制策略,并形成各个控制点成熟的控制方法和审核策略,最后达预期的审核目的。
这样一来就可解决审计部门信息系统专业知识不足的问题,二来可以使用国家规定合理化问题,三来解决了信息系统项目在投资比重中占比越来越高而感到被动的问题,四来解决了商业流程问题及费用参考标准瓿。当然还增加了审计部门信息系统审计力量和提高了信息系统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
在具体的信息系统项目审计当中,我们主要通过如下控制点达到以上目的。
通常的项目采购主要分成如下几种类型:1、分开招标;2、竞争性谈判;3、单一来源采购;4、协议供货。对于以上形式的信息系统项目,我们从待招文件――控制总体的项目预算、招标的公平公正性、项目造价的合理性,待签文件――控制招标后变更、项目预算和合同的一致性、合同内容是否全面、是否有成本风险等,项目结算――变更控制、合同内容执行情况等。
通过上述控制点,我们围绕提高信息系统整体效率减低风险为核心,以控制造价为基本原则从而有效的达到了信息系统审计的部份目的。也还好的完成了审计部门的对信息系统项目保驾护航的责任。
“准市场与亚政府”模式,其内涵是“政府推动、企业运作”,即由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和上海市信息化办公室共同牵头,作为上海市社会信用联合征信项目的主管单位,用行政手段推动联合征信的创建和发展;同时,作为该项目的具体承担实体,上海资信有限公司又是一家独立于政府和银行的第三方中介企业,自主经营。
制度设计与现实考量相结合的双驾马车,就这样拉着上海资信跑起来了。
数据原始积累
国内信用局面临的最大难题是数据采集。
作为中国大陆首家个人信用征信业务试点机构,上海资信有限公司4年间建成了覆盖全市主要消费信贷活跃人群的征信数据库,并向金融机构出具了数十万份个人信用评估报告,更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银行和其他授信主体使用第三方信用机构进行风险控制的习惯。
大量基于消费者个人基本特征及其信用行为的数据,是个人信用评估的“原材料”。这些数据大部分掌握在与政府相关的部门,如公安、法院、人事、工商、税务、劳动保障等部门,以及金融、公用事业单位、通信、保险等非政府或亚政府机构,处于极端分散和相互屏蔽的状态。
行政部门长期形成的本位主义,给获取个人信用信息设下层层关卡;而缺乏相应的立法和政策作为支撑,更使这种数据采集名不正言不顺。如果没有政府的强势介入协调,仅凭信用局自身来干,难比登天。而没有数据的信用局,就好比没有存款的银行,一切都无从谈起。
解决这个问题,政府管了大用。在上海资信项目启动伊始,人民银行上海分行便专门下发文件,要求上海市15家中资银行把1998年以后的个人消费信贷数据交给上海资信;同时要求,在发放个人消费贷款和信用卡时,这些银行应该向上海资信付费查询相关的个人信用报告。
对于各商业银行来说,要将部分业务数据交给一家自己无法控制的第三方机构,无疑会引起相当强烈的反弹。据上海市信息中心主任、上海资信第一任董事长陆国liang先生回忆,“几次协调会都争得面红耳赤”。“反方”的论据主要有三条:其一,担心信用局将有关数据转卖给其他银行导致客户流失;其二,对于查询信用报告要付费感到难以理解,“凭什么拿了我的数据还要反过来赚我的钱?”;其三,担心交出数据将引发客户以“侵犯隐私”为由提起的法律诉讼。
但在交数据的问题上,各家银行之间的态度也有差异。一些大银行认为,自己是数据贡献大户,将自己的数据和小银行共享,自己明显吃亏了;而小银行的态度则都比较积极。
为解消银行方面的顾虑,2000年1月,由上海市信息办和人民银行上海分行牵头,组建了“上海市个人信用联合征信数据中心理事会”。两家主管单位、15家中资银行和上海资信成为第一批理事成员单位。在上海资信的数据使用和经营范围上,该理事会拥有相当大的裁决权。
最初,理事会给上海资信定下了几条“规矩”:1.限定了信息使用者的资格,规定只有理事会成员才可以查询上海资信的信息,没有信息贡献就不能享受信息查询;2.限定了信息的使用范围,规定上海资信只能将其信息产品服务于以审核贷款资格为目的的查询;3.规定新加入理事会的成员资格必须征得理事会全体成员的同意。
成立有政府和商业银行参与的理事会,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上海资信的经营自,但在当时的环境背景下,这种“准市场亚政府”的特殊面孔,对打消银行方面的顾虑确实很灵光。在个人征信项目启动初期,15家商业银行向上海资信提供了110万人的个人信用信息,使上海资信完成了信息的原始积累。
加量减价
陆国liang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件事:2000年6月28日,上海资信在“上海市个人信用联合征信数据库”建成开通的同时,出具了中国大陆第一份个人信用报告。系统开通后不久,马上发现有一个人先后向7家银行申请了住房贷款。“这等于是借银行的钱来炒房地产。如果不把各家银行的数据联通的话,根本就查不出来,你说风险大不大?”。
在以上案例中,银行是靠与其他银行的信息资源共享发现了风险隐患。然而,如果信用局没有收集到足够的消费行为数据,这些隐患无疑会生成一笔笔银行坏账。对消费者行为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和量化分析,使银行等社会授信主体系统地了解个人的信用状况,避免信贷风险,就是信用局存在的前提。
在发达国家,信用局可免费获取银行消费信贷数据,而银行查询信用报告时,则要向信用局付费。然而在上海资信建立之初,国内银行尚没有养成使用信用局产品的习惯,加上信用局的数据量也不丰富,导致上海资信初期所出具的信用报告很单薄,还不足以替代银行的信贷审核流程,银行当然不愿意掏钱将原本由自己提供的数据再买回来。
此时,政府又一次出面斡旋。在政府方面的建议下,上海资信设计了一个双向付费流程:银行方面每提供一条原始数据,上海资信付给1元钱,以后每更新一条数据付0.1元;银行每查询一次信用报告,付给上海资信10元。不久,上海资信采取了一种“心理安慰”的做法,即一次性将费用泵交给银行,存入专门账户,以后每次银行查询的费用从中抵扣。为此,上海资信向15家银行交纳的费用少则几万元,多则五六十万元。
这种近乎“免费试用”的做法,使银行查询信用报告的次数开始逐渐增多。在使用信用报告的过程中,银行方面逐渐“找到了一些感觉”,至少觉得在审核信贷发放时有了较为直观的佐证。与此同时,上海资信又扩大了数据采集范围,逐步加入了公安、移动通信、公用事业等单位的数据,丰富了产品内涵。当上海资信给银行的预交款即将用完时,上海资信又主动与银行方面协商,将查询信用报告的费用由每次10元降为5元,而且上海资信不再向银行支付数据费用,平滑地完成了朝银行单向付费制度的过渡。
随着上海市个人信用联合征信系统的不断完善,各商业银行使用该系统的频率也逐渐攀升。目前,该数据库的信息采集已覆盖301万上海市民,日均查询量也由最初的每天50次上升到目前每天近3800次。这个数字意味着,在上海市每天发放的6000余笔消费信贷中,至少有一半参考了上海资信的评估数据。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银行已实现了内部网络与联合征信系统的互联,通过技术手段确保了61家支行在办理每一笔信贷业务时,都要查询数据库。银行方面已经意识到,联合征信系统是进行风险控制的重要辅助工具。
从行业征信到联合征信
2001年初的两大动作,使上海资信的业务模式向“社会联合征信”迈进了一大步。
3月,上海资信与上海市公安部门在个人身份信息的查询和校验领域开展合作,大幅度改善了征信系统个人身份信息的准确性,提高了信用报告的查得率。5月,上海移动通信公司、中国联通上海分公司和上海市农村信用合作社联社等三家单位被接纳为理事会成员。两大通信公司的加盟,标志着原先的“银行同业征信”壁垒被打破。
与移动和联通的合作,是上海资信“主动出击”的成果,并得到了政府有关部门的默许。移动通信行业一向采取的“先使用后付费”的方式,使其成为当然的授信主体。而手机欠费又恰恰是法律上的空白点。国内一般欠费金额在1万元以内,不值得打官司。而在美国,手机欠费被认为是较为严重的信用污点。为了解决欠费问题,两家通信公司主动将注册用户的缴费记录免费提供给上海资信。
“移动和联通加入我们的联合征信系统后,无形中给了欠费者很大的压力。我们实际上起到了商账催收的作用。由于银行方面非常重视我们在移动通信业的表现,因此对我们的信心更强了。这就形成了良性循环。”上海资信总经理陈志国对此相当自豪。
有了移动通信业的成功先例,主动上门要求与上海资信合作的单位也就纷至沓来。2001年8月,两家公用事业单位――上海市北煤气公司和市北自来水公司也正式与上海资信开展合作。
上海资信与上述单位开展合作后,这些单位的账务情况得到了明显改善,不仅客户的缴款及时率大幅提高,一些屡催不缴的客户慑于上海市个人信用联合征信系统的威慑力量,也纷纷归还了拖欠的款项。
此后,“滚雪球效应”益发彰显:市财政局、市注册会计师协会、上海租赁协会、上海住房置业担保有限公司、上汽集团财务公司等,先后都成为上海资信的合作伙伴。
2002年10月,上海市静安区法院与上海资信签署了合作备忘录。作为一种尝试,这样的合作在更大层面上具有探索意义:法院要解决执行难问题,一定要找到一个社会公示平台。要把这些拒不执行法院判决的人的信息,全部纳入上海社会征信数据库系统,使他们的经济活动受到极大制约,让他们“要钱无法贷、有钱不能用”。
把“行业征信”推向“联合征信”,在陈志国看来,是近两年上海资信做得最为成功的一点。其中政府各部门的参与示范,无疑产生了助推器效应。
产品上台阶
信用局是什么?有人说它就像一个“放大器”――将失信者与单一授信机构的矛盾,放大为其与整个社会的矛盾,在司法管辖无法涉及的空白处,建立起社会性的“失信惩戒机制”。而这一切都是通过信用局的产品/服务体现的。
在征信产业发达的美国,消费者个人信用报告是各大信用局的主流产品。具体又可分为标准信用报告和专项个人信用报告(包括购房贷款信用报告、就业报告、商业报告、人事报告等)。此外,依据市场的不同需求,各信用局还设计开发了许多个人信用产品,包括:个别消费者来自法院和其他方面的公共记录;对发生不良记录和个别客户的破产可能性评分;关于异常信贷活动的警告信息以及信用欺诈数据;个人抵押品信息;等等。此外,信用局还向银行等重要客户出售风险评估模型和信贷决策控制软件。
上海资信最早提供的产品就是消费者个人信用报告。但由于数据来源尚不丰富,初期信用报告显得还不够“解渴”。然而就在此时,陈志国又提出要改变单一产品结构。他果断决定,开发更高一级的产品――信用评分。当时,公司内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连信用报告都没做好,就敢做信用评分?
而陈志国的考虑是:“单就信用报告这个产品而言,没有5~7年的积累,数据不可能丰富。解决的办法有两种,一种是等着它丰富起来,然后做一份很详细的信用报告;另一种办法是用相对抽象的评分来佐证信用报告的判断,弥补其不足;换言之,用高端产品拉动低端产品的发展。”
2002年11月25日,作为项目二期工程的上海资信个人信用(风险)评分系统建成开通。该系统以分值的形式,对具有相同信用表现的消费者的行为进行评估和风险预测,为金融机构直观了解个人的信用情况提供了解决方案。
据陈志国介绍,在产品梯度上,上海资信准备用5~7年的时间,完成从低端(信用报告)到中端(信用评分)再到高端(各类资质证明或称评分卡)的发展过程。
双驾马车要跑多久?
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建立社会征信体系和征信产业,要涉及诸多环节:法律体系的建立、有效的行政监管、市场主体信用意识增强、以及征信机构良性运作等。因此,仅靠信用局一己之力,是不可能大干快上的。
在上海市征信体系建立的第一阶段,政府以行政指令和有效协调的方式,扮演了积极介入的角色,使上海资信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以较低的制度交换成本迅速成形。
“在上海资信的成长过程中,政府扮演的角色比较恰如其分。他们一开始便要求我们以企业形式运作,不希望办成事业单位。不是说上海市政府养不起我们,而是因为他们能够站在一个很高的角度看清征信产业的未来走向。在企业经营层面,他们没有过多地干预。”陈志国如是说。
但是,随着逐步脱离“襁褓期”,上海资信对政府的作用也提出了更高的期望。“目前的信息采集毕竟是通过行政手段强制实现的,并不是完全的市场化运作。政府这支‘拐杖’我们不可能拄一辈子。希望政府能够在制定法律法规、行业规则和市场准入条件等方面下更大的力气。”
以征信产业非常发达的美国为例,消费信贷的授信方、商业银行、保险公司、雇主、司法部门、消费者个人,都是个人信用产品的主要需求者,甚至连加油站和许多大卖场商家,也都有授信行为。美国三大全国性信用局(Equifax、TransUnion、Experian)以及1000多家地方信用局,共收集了近2亿成年人的信用资料,每年出售6亿多份消费者个人信用报告,收入超过100亿美元。
与此同时,美国的征信产业有严格的法律体系作为保障,共有16部与征信业相关的法律,这些法律直接规范的目标都集中在规范授信、平等授信和保护个人隐私权方面。
此外,有关政府部门和法院也对信用体系起到了监督和执法的作用,其中联邦贸易委员会是对信用管理行业的主要监管部门;司法部、财政部货币监理局和联邦储备系统等,在监管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美国信用管理协会、信用报告协会、美国收账协会等一些民间机构,也行使着征信行业的自律管理责任。
据中孚德信(北京)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涂志云介绍,信用局在美国是先民间后官方,可以说是个瓜熟蒂落的文化产物。美国有悠久的民间信用采集文化,三大信用局鼎立的格局是由数千个民间小信用局通过竞争淘汰和相互兼并逐渐形成的。目前,美国三大信用局均采用最著名的信贷风险评估公司--Fair,IsaacandCompany(FICO)的信用评分。涂志云曾在FICO做过4年信用局评分经理。
相比较而言,中国几乎没有民间采集信用的传统,也少有以此为生的民间信用机构。因此,建信用局不会是文化成果,而只能是制度产物。如此一来,政府显然不可轻易言退了。所幸的是,中国信用市场也正在迅速崛起,滚滚而来的需求,将使信用局建设显得不那么生硬。
有两件事情使陈志国对上海资信的赢利前景充满信心:首先是银行信用卡发行力度的加强,其次是外资银行的抢滩登陆。
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根据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的经验,当人均GDP达到4500美元以上时,人均信用卡持卡量将达到1.5张。上海有600万消费信贷活跃人群,如果人均申请1.5张信用卡,总量就是900万张,即使分10年发完,每年的发卡数量也将达到90万张。这将给上海资信带来更大的业务空间。
目前,已有汇丰、渣打、东亚和恒生4家外资银行成为“上海市个人信用联合征信数据中心理事会”的正式成员。外资银行的涌入,对改变国内银行传统的营销观念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外资金融机构不会把个人零售业务做成像‘钓鱼’那样的方式,它们一定是用鱼网捕鱼。比方说,它们做1000笔业务,只要能把坏账控制在10笔以内,就会有可观的利润。这就需要借助我们。”陈志国说。
根据国外的经验,如果银行自己去找一个优质客户,成本通常在150美元左右;而通过信用局这样的中介服务机构,成本不到15美元。这说明,无论是中资银行还是外资银行,经营理念的改变与征信局的成熟程度是相关的,两者的发展也是互动的。
管理会计的内涵
会计作为一门热门行业,里面包含着许多科门,当今简单的数据会计已经远远无法满足企业的又好又快持久发展,所以管理会计这个行业异军突起。它包括成本会计和管理控制系统两大组成部分,管理会计在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中正在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会计行业没异军突起之前,会计界分为两门种类,一种是财务会计,另一种是管理会计两大分支,财务会计重在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下,对企业经济业务进行核算与监督,而管理会计主要是通过利用相关信息,有机融合财务与业务活动,实现对经济过程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考核评价等职能,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虽说有相同之处但不同之处却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管理会计的目的是驱使公司最大利益化,让公司能在最了解市场,最了解环境的情况下,做出决策,拔得头筹。
二、管理会计在企业运转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财务会计很快兴起,从事会计的人员日益增多,我国虽然引入西方管理会计理论知识已有多年的历史,但就数据显示,管理会计的企业运行部门的运用中并不突出甚至显得无力。在会计发展过程中,不管是在会计学术还是会计实务中,导致管理会计发展相对滞后,不能为企业内部管理需要发挥充分有效的作用。具体原因有:
1.实践与理论存在差距
虽说管理会计的专业学习引用西方知识多,但是在整体知识整合和管理上还是比较欠缺理论基础。缺乏对中国实践的理论研究;在专业知识系统里还未形成一片专业领域和技能研究,管理会计在众多会计财务行业内优势并不明显。在研究方式,存在重理论而轻实务的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在研究队伍上,投身于财务会计的的年轻人比较多,而管理会计的人少。
2.应用方面不到位
管理方式不够合理不够系统。在人员选用上强调诚信,不注重人才我们大部分企业管理还停留在经验管理阶段,当下的管理会计多抄袭国外学习经验,自己的理论基础并不多,操作性并不强,而且专业人士钻研性和创新能力都不高;对我国已有的管理会计应用的经验也未能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上进行案例总结。
3.专业人才为数不多
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在从事会计行业的人士人数上占首位,但在人才人数上却是屈指可数,而且是精通会计专业知识的人更是少,更别说科研人员、懂得巧妙运用的人。当下中国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私有企业,会计部门的从业人士经过专门管理会计培训的并不多,管理水平不高。公司的领导者对管理会计这一部门并不是非常重视,管理财务的工作人员在整理公司财务情况的时候也仅仅只是进行记账,做好平时的账目、报账工作,不能深入企业各业务流程,充分掌握非财务信息。
4.信息化支撑不足
我国管理会计信息化仍处于低水平状态,会计效率不高,有关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专著较少,而且研究领域狭隘、信息滞后;现阶段企业引用的电算化软件大多是适用于财务会计体系的,而用于管理会计的软件系统目前还很少见。管理会计理论科研人员不多,缺乏高层次的理论研究人员。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需要完善。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只应用了软件中的核算功能,系统资源浪费严重。
5.从业人员质量不高
根据调查显示,当下我国企业中管理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不是非常高。即便是大中型企业,有大专文化水平以上的会计人员只占少部分,且多数企事业单位的财会人员对日常财务资料的处理只会简单运用计算机记录。根本不要求会计人员提供管理会计信息,企业内部应用管理会计取决于会计人员的主动性,而在我国由于受传统文化影响。即便管理者有要求会计人员提供管理会计信息的需求,但因为一直以来都没有专业的人员专门的系统分析处理而企业在统计和决策时出现不必要的失误,又或者是导致企业作业效率不高。
三、管理会计发展在企业的重要性
1.管理会计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企业越走越远的保证
管理??计主要是整个企业年度规划编制,是保证企业各部门、各系统全年各项工作事项有序工作的的基础指针。管理会计又是企业科学决策的支撑者,管理会计负责对企业集体协商,超过一定资金运作的使用情况和重大工程项目进行具体落实。对大额度资金的使用情况,必须经过系统审核,记录在本,并进行风险评估。公司对于大规模的投入,管理会计都可以先进行风险的评估,提供决策者一份详细的风险评估报告,方便决策者决策。为企业的科学决策提供支撑,真正发挥管理会计在企业价值管理的纽带与核心作用,是领导一个企业的核心。
2.管理会计是实现企业优化,特别是财务优化管理的突破口
例如,管理会计在掌握的财务数据的基础上,对投资的成本总额,分部门、分项目进行细分,把每一项任务都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人头,落实到每一个部室,使每个任务分配带不同的单位,响应的技术人员手中。做到工作既有分工负责,又有协调配合,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工作。这样精密结合,最大限度减少生产和管理过程中所占用资源、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能。通过各项统筹兼顾实现科学化管理提升,在经过系统的风险评估后实行各项决定,确保单位成本不能跳出高于市场售价的这条防线。这就需要每个人都把优化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3.管理会计是企业转型发展的关键
管理会计有力地推动了公司管理的提升和运行效率的提高,确保企业短期又或者是长期持续良好发展。特别是在企业下坡阶段,每一项工作都不能掉以轻心,也许一个不经意的失误,就会牵其发而动全身,影响企业东山再起。企业的发展战略制定的再好,都必须得以实施,考核和评价指标的建立、激励与约束措施,是保证企业发展战略得以实现的有力保证。
四、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
1.管理会计在企业应用中的限制因素
企业管理者对管理会计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我们很多企业,财务会计占会计的主要部分,由财务会计完成日常的核算业务,定期对外显示各项指标,却没有真正的钻研深入前线,充分深入调研经营流程,总结一份详细的数据,用数据支撑理论基础,方便经营者做出选择和判断。我们有些企业虽然已经知道了管理会计这一项目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但是企业却安排给了其他相应部门去,这些部门人员虽然对生产流程了解,但没有财务知识基础,对具体的经营预测、决策、规划分析等不够了解,没有对指标的总体把握,造成分析结果不准确,预测、决策不精准,也不利于企业的长效发展。
2.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应用提升策略
(1)加强企业管理者对管理会计的关注度
企业管理者要改变旧有的观点与体制,提高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用科学的手段把握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提高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真正实现管理、监督、考核评价作用,实现企业现代化管理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2)加强管理会计专业技能培养,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
根据之前所说,财务会计占领会计项目的大片江山,但因为管理会计的重要性,我们更要加大对管理会计人员培训的注重力度,通过多种学习培训形式,提高管理会计综合职业素养,来达到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稳步、技术优化、加强调控、创新发展、决策制定等方面的高瞻远瞩。
湖北省中医院体检中心,湖北武汉 430061
[摘要] 目的 探索在健康体检中心如何对代谢综合征进行合理有效的健康管理。方法从该院健康体检中心收集代谢综合征患者150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试验患者进行健康管理,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1年后,全面体检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1年后,试验组有效率为91.26%比对照组有效率为47.70%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合理健康管理高血压、血糖、腰围、收缩压、血脂及糖尿病家族史是预防代谢综合征 的主要有效途径。
关键词 健康状况; 代谢综合征; 健康体检中心
[中图分类号] R58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6(a)-0140-02
在现今,我国老龄化人口进程不断加快,各类疾病雨后春笋般涌出 ,人们也越来越重视疾病的预防了,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做一次健康体检,其目的就是干预和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2]。代谢综合征是一组复杂的代谢紊乱症候群,是多种代谢成分异常聚集的病理状态,是导致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研究调查表明代谢综合征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其导致的心脑血管并发症明显增加[3-5]。目前国内外对代谢综合征的认识争议颇多,已然成为心内科和糖尿病医师共同关注的热点。该实验目的在于探索在健康体检中心对代谢综合征患者开展合理有效的健康管理模式,是否使患者过更好的生活。现分析该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间健康体检中心收集的代谢综合征患者150例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健康体检中心收集的代谢综合征患者150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5例。入选标准[6]:(1)中心性肥胖;(2)合并以下4项指标中任2项:①空腹血糖升高:FPG≥100 mg/dL(5.6 mmol/L),或此前已诊断2型糖尿病或已接受相应治疗。如果FPG≥100 mg/dL(5.6 mmol/L)强烈推荐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但是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在诊断代谢综合征时并非必要;②血压升高:收缩压≥130 mmHg或舒张压≥85 mmHg,或已接受相应治疗或此前已诊断高血压;③甘油三酯水平升高:≥150 mg/dL,或已接受相应治疗;④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男性<40 mg/dL,女性<50 mg/dL,或已接受相应治疗。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按要求做一张统一调查表,依据调查表资料及体检资料信息,健康管理师为试验组患者设计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内容包括:①药物使用:每位患者按疗程坚持用药,不懂得患者需要解释其重要性。②饮食注意:患者应多食一些蔬菜水果之类,另外患者需每日6餐,每餐少量,1日总量与健康者相同③健康教育:自己做好领头者模样,教导患者不抽烟,不喝酒,每日进行30 min锻炼,改正不良生活方式,避免情绪过激。④运动疗法:鼓励患者每日跑步30 min,然后做太极拳或五行拳之类的有氧远动一套。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处理,按往常一样。1年后患者全面检查,评估健康管理效果。
1.3疗效判定标准
有效:患者经过健康管理后,腰围、BMI、SBP、DBP、FPG、TC、TG、HDL-C、LDL-C均下降;无效:患者经过1年后,腰围等无明显下降。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2结果
试验组患者经过健康管理后,腰围等均下降明显。试验组患者经过健康管理1年后有效率91.26%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47.70%,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见表1。
3讨论
健康管理是以预防和控制疾病发生与发展,降低医疗费用,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针对个体及群体进行健康教育,提高自我管理意识和水平,并对其生活方式相关的健康危险因素,通过健康信息采集、健康检测、健康评估、个性化监看管理方案、健康干预等手段持续加以改善的过程和方法[7]。现代医院健康体检中心须发展,必然要求建立健康管理模式。健康管理模式关键点是健康风险评估,医师根据评估报告结果给出合理有效的治疗预防保健措施,从药物使用、饮食注意、健康教育、运动疗法、随访记录等几方面进行健康管理, 从而制定合理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案。
有研究[8]表明,高脂肪摄入和运动减少导致的肥胖和脂肪毒性作用在代谢综合征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脂肪组织[9]具有强大的内分泌功能,通过调节胰岛素作用、糖脂代谢和能量平衡,参与血管活性、血压、免疫、炎症反应及凝血机制,导致脂肪堆积后引起严重后果。由表1结果显示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王可欣等人[10]的研究结果类似,表明健康管理在医院健康体检中心开展是可行的,并且在治疗上取得了良好效果,能很好的控制患者的血压、血糖和高血脂等水平,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广泛推广。
综上所述,对代谢综合征进行合理有效的健康管理,有效的解决存在的健康危险因素,促使体检者走上健康之路。
参考文献
[1]陶子熊,何玉祥.现代居民健康状况研究[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2,12(1):326-328.
[2]黄文健,陈祥.健康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溯源[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07,1(1):8-12.
[3]张吉,陈强.代谢综合征的理论研究[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0,8(24):142-143.
[4]任君,徐萍.合肥市部分事业单位职工高血压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1,12(5):501-502.
[5]李铭钰,董基.代谢综合征对心血管的影响[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2,10(4):178-180.
[6]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代谢综合征全球共识定义中国标准报告[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
[7]武留信.中国健康产业论坛发展报告[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08,2(5):268-270.
[8]黄俊,李杰.中国成年人各类肥胖特点研究报告[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0,22(2):129-132.
第一条为了促进信息化建设,规范信息化管理,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加快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信息技术推广应用、信息产业发展以及信息安全保障和相关管理等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信息化建设应当遵循统筹规划、资源共享、面向市场、立足创新、深化应用、注重效益和安全可靠的原则。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将信息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信息化专项资金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培养和引进信息化人才,普及信息化知识和技能。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信息化的统筹、协调、指导和监督管理工作。
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信息化的相关管理工作。
第六条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投资信息化建设。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从事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信息技术推广应用、信息安全保障等与信息化有关的生产经营和服务活动,其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在信息化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信息化规划与项目建设
第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部门应当会同信息化主管部门编制信息化发展规划,由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经批准的信息化发展规划不得擅自调整。确需调整的,应当报原批准机关批准。
第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信息化发展规划中的公共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纳入本级城乡建设总体规划。
新建、扩建或者改建公共信息基础设施,应当符合信息化发展规划的要求,避免重复建设。
第十条各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国有企业应当根据信息化发展规划制定具体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十一条财政投资为主的信息化建设项目在报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立项前,应当由同级信息化主管部门提出审查意见。未经信息化主管部门审查的,不得立项和安排资金。
第十二条申请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一、二级企业资质和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甲、乙级单位资质的,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申请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三、四级企业资质或者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丙级单位资质的,经省人民政府信息化主管部门初审后,报国家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审定。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息化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企业资质和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资质的监督管理。
禁止无资质或者不具备相应资质等级的单位承揽信息化建设项目,禁止伪造、转让、出租或者买卖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企业资质证书和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资质证书。
第十三条信息化项目建设单位应当遵守招标投标、合同管理、监理和竣工验收等制度,并接受有关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
第十四条信息化项目建设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进行测试并按国家规定进行验收。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项目,不得交付使用。
财政投资的信息化项目建设,在验收时应当听取信息化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十五条财政投资为主的信息化项目,应当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息化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或者组织专家定期进行绩效评估。评估结果应当作为考核信息化工作的重要依据。
第三章信息产业发展与信息技术推广应用
第十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信息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和管理,对信息产业重点项目给予扶持,建立信息产业风险投资机制,鼓励自主创新,促进信息产业的发展。
第十七条省人民政府信息化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国家信息产业政策、信息产业发展规划和信息产业发展导向目录,引导信息产业发展。
国家规划布局内的重点软件企业享受的有关税收优惠政策,按有关规定执行。其他开发、生产软件产品的企业经州(市)以上人民政府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审核认定,并经税务机关依法批准后,享受有关税收优惠政策。
第十八条电子信息产品制造、软件开发,应当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地方标准。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参与信息技术和信息产品国家标准的制订。
第十九条加强电子政务工作,建立和完善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促进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提高工作效能和公共服务水平。
第二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企业信息化发展指南,鼓励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管理等方面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推进高新技术与传统工业改造结合。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在科学技术、技术改造、农业发展等专项资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引导和扶持相关领域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并对民族自治地方给予支持。
第二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引导社会逐步建立和完善商业信用、在线支付、物流配送和安全认证体系,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
从事电子认证服务的机构,应当保障电子商务交易活动的安全,并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
第二十二条从事电子交易服务的单位应当建立投诉、受理机制,对经营主体利用其网站从事的经营活动负责监督,并负有下列职责:
(一)定期核验经营主体的身份信息、经营凭证和信用程度;
(二)采取数据备份、故障恢复等措施,保障电子交易数据的安全、完整和准确;
(三)对要求保密的信息采取安全保密措施;
(四)其他保障正常经营活动的措施。
第二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培训,建立信息服务体系,加强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大信息服务的支持力度,推进农村信息化,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市场、科技、教育、卫生、保健等信息服务。
第二十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具体政策和措施,扶持和引导社区信息化建设,构建社区信息平台,改善社区服务。
第二十五条文化、教育、科研、医疗卫生、劳动与社会保障、广播电视、金融保险和公共事业等社会公共服务单位,应当推广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第四章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第二十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开发公共性、基础性的信息资源,建设信息资源交换平台,开展公益性信息服务,扶持社会力量开发信息资源,支持信用中介机构依法采集和整合企业与个人信用信息。
第二十七条省人民政府信息化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和完善基础信息资源交换标准和信息服务标准,组织建设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平台,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和综合利用。
信息化主管部门应当组织专业培训,对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进行指导和服务。
第二十八条各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公共服务单位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和资源共享交换制度,向本级政务信息平台及时提供有关信息;涉及公共管理、重大政策和与公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政务信息,应当及时在政府公众信息网上。
公开政务信息不得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
第二十九条收集、提供网络信息应当保证其真实性和合法性;不得制作或者法律、法规禁止的信息;不得和使用未经信息权利人许可的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等信息。
第三十条信息服务机构应当依法采集和利用信息。合法的信息受法律保护,未经信息所有者授权或者同意不得擅自修改。
第三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息化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监管,保护信息资源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第五章信息安全保障
第三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息化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建立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各有关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存储过国家秘密信息或者商业秘密的计算机及其相关的配套设备、设施不再使用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销毁。
第三十三条信息系统的运营、使用单位应当按照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确定本单位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经其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公安机关备案,并根据审核的安全保护等级进行建设和管理。
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的确定,应当征求本级人民政府信息化主管部门的意见。
涉及国家安全、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三十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加强信息安全的信息共享与通报,建立信息安全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
信息系统的运营、使用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的信息安全应急预案,并报其主管部门备案。
第三十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督促网络与信息系统的运营和使用单位,落实信息安全责任制。
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的主管部门或者运营单位应当建立和完善信息安全监控体系,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第三十六条省人民政府信息化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根据信息安全专项规划,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
网络和信息系统的安全设施建设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
网络和信息系统的安全建设应当使用依法认可、自主可控的信息安全产品,信息使用的信息安全产品应当报保密和密码管理等有关部门审查。
第三十七条网络与信息系统的运营、使用单位应当定期进行信息安全风险自评估,也可以委托具有信息安全检测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评估。评估报告应当报其主管部门备案。
关系国计民生、社会稳定的基础信息网络,重要信息系统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八条违反本条例第八条第二款规定,擅自调整信息化发展规划的,由上级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由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三十九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一条规定,未经信息化主管部门审查进行信息化项目建设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息化主管部门责令改正;造成重大损失的,由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二条第三款规定,无资质或者不具备相应资质等级承揽信息化建设项目,或者伪造、转让、出租或者买卖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企业资质证书和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资质证书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息化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一条违反本条例第十四条第一款规定,项目完成后未经竣工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即投入使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息化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造成重大损失的,由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二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从事电子交易服务的单位未建立投诉、受理机制,或者未对经营主体利用其网站从事的经营活动履行监督职责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息化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造成重大损失的,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三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不及时向本级政务信息平台提供有关信息,或者不依法公开政务信息的,由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四十四条违反本条例其他规定,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应当给予处罚的,由相关部门依法给予处罚。
第四十五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信息化工作中、、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四十六条本条例下列用语的含义:
信息化,是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
信息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基础通信管线、公共信息网络、公共信息资源库和信息安全保障基础设施。其中,公共信息网络是指本行政区域内的为公众提供服务的通信、计算机、有线电视等公共信息网络。
关键词:项目管理;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目标体系;多木桶模型
中图分类号:TU721文献标志码:A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Risk Management Objective System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Based on Multibarrel ModelDONG Xiaolin1,2, ZHAO Jiahong1,2, ZHAO Lijuan2, WU Yang2
(1.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Changan University, Xian 710061, Shaanxi, China; 2.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Changan University, Xian 710054, Shaanxi, China)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whole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six major risks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including engineering risk, environmental risk, ecological risk, economic risk, safety risk and social risk were put forward, and the management objectives of the six risks and their mutual relations were analyzed. The risk management objective system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was constructed and analyzed with multibarrel model. Taking a project in a city subway line as an exampl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project risk management objectives, the application of risk management objective system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isk management objective system composed of six risk management objectives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and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risk, standardize and guide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social stability risk analysis and assessment work, and maximize the social utility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The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risk management objective system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are important guarantees for scientific and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risk.
Key words: project management; construction project; risk management; objective system; multibarrel model
0引言
建设项目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必要需求,但一些建设项目存在规划、建设和使用的不科学、不规范,以及一些工作的失误,导致各种风险事故时有发生。2014年广东茂名PX项目事件[1]、2015年天津滨海新区“8・12”塘沽爆炸事故、2016年江西丰城发电厂“11・24”冷却塔施工重大事故[2],都造成了很大损失,导致了不同程度的社会不稳定。2012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定了《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加大了对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的要求,但项目风险评估与管理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方法和做法还在探索研究中。建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目颂逑担可使建设项目风险管理具有可行性和规范性,从而推进建设项目科学决策及其风险管控相关工作。
1风险管理目标分析
建设项目风险管理是指在项目的全寿命周期内对项目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有效的识别、分析、评估、应对和管控,以保证项目顺利进行并实现项目风险管理目标的综合协调和优化。明确项目风险管理的目标,确定以较小的成本获得较大的安全保障的基本目标是风险管理的基础[3]。建设项目各风险管理目标是相互联系、紧密结合的有机整体。一种风险管理目标的疏忽将导致总体管理目标水平的下降。
1.1多木桶模型内涵分析
木桶模型核心思想是长短不一的数块木板制成的木桶其容水量的大小取决于最短的木板。木桶模型可以说明单个风险管理目标内部构成与该目标的相关性,也可以说明单个风险管理目标与项目风险管理目标体系总体的相关性[4]。多木桶模型即一个大木桶是由多个小木桶作为“桶片”组合而成,即形成“桶中桶”的结构。单木桶并不能说明多个目标的内部构成、多个目标之间的联系及其与目标体系之间的关系,而“桶中桶”的多木桶模型可以弥补这个缺陷,完整地评价各风险管理目标对项目风险整体管理水平的贡献和影响。在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目标体系中,多木桶模型被解释为项目风险管理目标体系的整体管理水平取决于单个风险管理水平最差的部分,而单个风险管理的水平取决于单个风险管理内部构成中水平最差的部分。
1.2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目标
建设项目在全寿命周期内会面临各种风险因素的影响,每一种风险因素都有着各自的管理要求和管理目标。本文研究提出建设项目6种主要的风险,即工程风险、环境风险、生态风险、经济风险、安全风险和社会风险。分析确定6种风险管理目标是构建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目标体系的基础。
1.2.1工程风险管理目标
工程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通过风险的识别、量化,合理地使用多种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对项目工程活动中各阶段可能存在的各种工程方面的不确定性风险因素,如技术、质量、进度、成本等,进行有效的防范和控制,减少或消除不确定性工程风险因素,使工程活动中各阶段的预期目标和期望效果顺利实现[5]。
1.2.2环境风险管理目标
项目的活动使得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产生各种损害[6]。环境风险管理的目标是在建设项目全过程各阶段内,依据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按照相关的法规,对项目自身及周边区域环境质量进行保护和改善,控制和减少由项目活动产生的各种有害物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实现项目绿色施工、绿色运营,建设绿色工程。
1.2.3生态风险管理目标
项目的活动可能对相关区域内的生态系统及其组成部分的功能造成损害或影响,危及生态系统的安全和健康。生态风险管理的目标是在建设项目的全过程各阶段对涉及的生态风险因素进行分析、防范和控制,对涉及区域的生态环境进行保护,避免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保护生态系统的安全,实现项目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1.2.4经济风险管理目标
宏观与微观经济状况的变化均会对项目造成经济影响,有时这种影响是严重的。经济风险管理的目标是在建设项目全过程经济活动中,根据对项目经济风险的评价结果,对项目的投入资金、生产资金和经营资金等进行有效的组织、安全的使用、合理的调整、科学的管控,减少或消除影响项目正常运转的不确定性经济风险因素,使项目全过程的经济目标顺利实现。
1.2.5安全风险管理目标
安全风险对建设项目本身的建设和运营活动以及相关区域和事项的安全都是很大的破坏隐患。安全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安全风险的识别、量化,对建设项目全过程各阶段安全生产的劳动对象、劳动手段、劳动环境以及非劳动对象等进行安全管控,减少或消除各种不安全因素[78],构成人、物、环境相协调的安全状态,以保证项目安全和社会稳定。
1.2.6社会风险管理目标
社会风险管理的目标是在建设项目全过程各阶段内,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对建设项目存在的可能引发社会问题的风险因素进行合理有效的管控,减少或消除因项目的选址、征地拆迁、工程建设、投入使用等活动的不当进行造成的社会秩序混乱、社会不稳定等社会问题,促进项目与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工程风险、环境风险、生态风险、经济风险、安全风险、社会风险是项目本身产生的直接风险。直接风险的发生不但会对项目自身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还会对项目所在区域内的环境、经济和社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科学、合理地对6种风险进行综合管控,建立完善的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目标体系对建设项目的顺利建设和使用、保证社会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风险管理目标体系的构建
在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目标体系中,6种风险管理目标之间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们之间既有自身的独立性,又有彼此间的相关性。由于每个目标的内部构成不同,因此要分层次构建建设项目多木桶模型风险管理目标体系。
2.1各风险管理目标间的关系分析
建设项目6种风险管理目标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某一管理目标的变化会引起其他管理目标的变化。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目标体系必须保证各目标结构关系的均衡性和合理性[9]。6种风险管理目标的要求各有侧重,在项目风险管理目标体系中各具特点和针对性。
工程是建设项目的主要实体,工程出现风险或产生风险事故,不但对项目自身造成损失,也是导致项目其他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因此确定工程风险管理目标是基础。建设项目的环保、绿色是开展各项工程项目建设和使用的基本要求。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把工程项目建设和使用的环保、绿色作为强制性要求列入法规,环境风险管理目标是重要的刚性约束。工程项目的建设和使用以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根本目标。项目应积极开展生态风险管理,营造自身与外部的良好生态环境,确保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实现,生态风险管理目标是根本。经济是建设项目的必备重要条件,也是一大制约因素,项目的资金筹措、管理与使用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保C着项目的顺利进行,保证着项目的正常建设和使用。项目经济出现风险将使其失去支撑正常运转的基本条件,经济风险管理目标是重要条件。建设项目建设和使用的安全性要求是关乎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关键,是保障项目各项工作顺利、有序进行的关键。特别是项目安全风险的产生对人身安全是最大的威胁和损失,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安全风险管理目标是关键。建设项目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高度重视建设项目社会风险并认真做好相关工作,把项目对社会造成的不利影响降低到最小,是项目社会风险管理目标保障的主要体现。
建设项目6种风险管理目标考虑了对建设项目风险的管控与规避的综合要求,风险管理目标的集成化管理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项目风险管理目标体系。在项目风险管理目标体系中,项目的工程、经济、安全风险方面相关要求较为完善,一直是建设项目管理关注的重点,有关的法规、标准、规程比较完备,管控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的保障。环境和生态风险管理方面的研究与实践已有20多年,其风险管理内容、方法和制度建设还在逐步完善,管控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对建设项目社会风险的管理虽有着20多年的探索实践,但是近几年才得到重视,其管理内容、方法和制度建设尚不完善,落实效果有不确定性。建设项目6种风险管理目标相辅相成,将6种风险管理目标有机联合起来进行管理控制,可实现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的集成化综合最优[10],构建出一个科学、规范的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目标体系,如图1所示。
2.2风险管理目标体系的多木桶模型
根据建设项目6种风险管理目标的关系及其内部构成,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目标体系的“桶中桶”模型如图2所示。
Objective System of Construction Project工程、环境、生态、经济、安全、社会6种风险管理目标都有自己的内部指标,构成单目标管理小桶。6种风险管理单目标小桶与风险管理目标体系大桶构成了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目标体系的“桶中桶”多木桶模型,6种风险管理单目标小桶也成为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目标体系大桶的桶片。6种风险并不是孤立存在的,6种风险的管理也不能只考虑单一风险管理目标,任一管理工作实施存在问题或缺失,都可能波及甚至影响到其他风险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从而使建设项目的正常建设和使用受到影响,甚至发生风险,产生损失。6种风险管理目标在风险管理“桶中桶”多木桶模型中的重要性相同,强调任一单一风险管理目标都是片面的。
建设项目6种风险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制约于建设项目。因此,在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目标体系中确定各单一风险管理目标的概念和评价内容时,除落实各单一风险的管理要求外,还要高度重视各单一风险管理目标间的重要关联性及其相互之间产生的直接作用。在这个前提下,才可以说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目标体系这一大木桶的容水量取决于6种单一风险管理目标小木桶容水量最小的木桶,而每个小木桶的容水量取决于单个风险管理目标的内部构成指标最差的部分。
桶底、桶片和桶箍都是多木桶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各小木桶和大桶的整体稳定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多木桶模型运转是否顺利,需稳固的桶底、密合的桶间距以及紧固的桶箍作保障。
桶底的稳固保障作用体现在建设项目参与的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体现在是否能保证项目具有足够的抵御风险、规避风险的能力。
桶间的密合保障作用体现在建设项目6种风险管理目标间无缝紧扣、相互作用、密切联系,以及6种风险管理目标的协同管理和控制。
桶箍的紧固保障作用体现在工程项目管理和项目风险管理的相关法规、规范标准、技术规程和工作程序等要求的遵守。
加强建设项目自身管理的同时,构建更具合理性、可行性和科学性的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目标体系,配合相应的法规、制度,实施行政、技术、经济和监督保障等措施,实现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目标体系的“桶中桶”多木桶模型的良好运转。
2.3差异性和重要性分析
2.3.1差异性分析
项目风险管理目标体系具有内容的相对全面性,也具有应用的普遍性。然而建设项目种类繁多,性质特点不尽相同,同时各建设项目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所处区域的经济、社会、环境等条件也存在区别,这就形成了建设项目风险管理中的差异性[11]。正是因为这种差异性,对建设项目风险管理要突出针对性。在具体的应用分析中要结合建设项目的特点和所处地域条件,对项目风险管理目标体系进行充实和完善,使项目风险管理体系具有良好的完备性[12],从而更加符合所分析的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的实际。
2.3.2重要性分析
项目风险管理目标体系的实行,使各管理目标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和协同性。对于建设项目风险管理而言,任何一种风险的管理水平对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的综合水平都起着重要作用。项目风险管理目标体系可充分进行各风险管理目标间的信息交流,综合决策,提高管理与防范水平。过度重视某管理目标而忽视其他管理目标会产生决策的盲目性[13]。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目标体系的科学应用同样是重要的,可以保证建设项目的实施达到各项标准,实现风险综合管理的最优化。3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目标体系的应用
3.1工程概况
某市地铁一号线一期工程是跨越该市中心区的一条东西向轨道交通骨干线路,全部为地下线,2009年全线开工建设,2013年建成试运营。施工过程全线设车站19座(5座换乘站),地铁站点主要分布在主干道的交叉口节点上。
3.2风险管理目标体系的应用
该地铁工程项目分析了工程风险、环境风险、生态风险、经济风险、安全风险、社会风险6种风险,并做了相应的风险管理工作,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目标体系基本形成。项目风险管理目标体系在该地铁工程项目中分析应用的基本情况见表1。
Tab.1Analysis on Application of Risk Management Objective System for Subway Engineering in a City风险管理种类重视程度风险管理目标的主要依据应用情况工程风险管理重视《地铁设计规范》、《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计量规范》、《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规范》、《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办法条例、技术规范和行业标准。较好落实环境风险管理比较重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地下铁道车站站台噪声限值》、《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办法条例、技术规范和行业标准。基本落实生态风险管理比较重视《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全国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纲要》等相关法律法规、办法条例、技术规范和行业标准。基本落实经济风险管理重视《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法》、《城市公共交通经济技术指标计算方法――地铁》等相关法律法规、办法条例、技术规范和行业标准。较好落实安全风险管理重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地铁运营安全评价标准》、《国家处置城市地铁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等相关法律法规、办法条例、技术规范和行业标准。较好落实社会风险管理相对重视《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篇章和评估报告编制大纲(试行)通知》等相关法律法规、办法条例、技术规范和行业标准。部分落实实较好;环境和生态2种风险管理基本落实;社会风险管理部分落实。分析可知:该地铁工程在风险管理方面的工作和管理目标实现的具体情况与图1分析是对应的。分析认为:项目环境、生B、社会风险可能成为该建设项目风险管理多木桶模型中的短板。因此,对于一些可能产生的风险或薄弱环节,该项目加强了相关工作,如针对环境风险和生态风险的管理目标,设立了环保部门进行环保监理[14];针对社会风险管理目标,对项目沿线政府、企事业单位及居民进行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价的相关调查,针对施工区域路段拥堵对居民出行带来的阻隔影响,及涉及拆迁安置等工作采取了相应措施。同时,该项目重视各风险管理目标间的关联性和管理的系统性,认识到6种风险协同管理的重要性。该项目在重视工程风险、经济风险和安全风险管理目标的同时,也为环境风险、生态风险和社会风险管理目标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管理实践经验。该项目在风险管理方面不断总结经验,查补弱项,改进措施,进一步完善了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目标体系。4结语
(1)在分析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项目存在工程风险、环境风险、生态风险、经济风险、安全风险和社会风险6种风险,提出了各类风险的管理目标,分析了各类风险管理目标之间的关系。
(2)构建了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目标体系“桶中桶”多木桶模型,分析了基于多木桶模型的风险管理目标体系的重要性和保障措施,分析了“桶底”、“桶间距”及“桶箍”对实现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目标体系正常运转的保障作用。
(3)多木桶模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目标体系在某市地铁工程进行了应用,所构建的风险管理目标体系是行之有效的。参考文献:
References:[1]卢文刚,黄小珍.的政府应急管理――以广东茂名PX项目事件为例[J].江西社会科学,2014(7):178185.
LU Wengang,HUANG Xiaozhen.Government Emergency Management of Group Events:A Case Study of Maoming PX Project in Guangdong[J].Jiangxi Social Sciences,2014(7):178185.
[2]刘照普.江西丰城发电厂事故调查[J].中国经济周刊,2016(47):3841.
LIU Zhaopu.Accident Investigation of Fengcheng Power Plant in Jiangxi[J].China Economic Weekly,2016(47):3841.
[3]张咏梅,陈芳.现代工程项目管理目标体系的构建[J].华东经济管理,2008,22(6):8284.
ZHANG Yongmei,CHEN Fang.A Study on Modern Engineering Project Target System Establishment[J].East China Economic Management,2008,22(6):8284.
[4]巫建文,王涛,徐凌魁,等.基于多木桶模型的信息安全量化评估方案[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1,28(5):19141917,1928.
WU Jianwen,WANG Tao,XU Lingkui,et al.Assessment Method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Based on Multiple Cask Model[J].Application Research of Computers,2011,28(5):19141917,1928.
[5]何江波.工程风险的原因及其规避机制[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0,26(2):6267.
HE Jiangbo.On the Cause and the Normative Circumvention of the Engineering Risk[J].Studies in Dialectics of Nature,2010,26(2):6267.
[6]董小林.当代中国环境社会学建构[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DONG Xiaolin.Construction of Environmental Sociology in Contemporary China[M].Beijing:Social Sciences Academic Press,2010.
[7]王梦恕,张成平.城市地下工程建设的事故分析及控制对策[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08,25(2):16.
WANG Mengshu,ZHANG Chengping.Analysis of Accident Induced by Urban Underground Project Construction and Its Control Measures[J].Journal of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2008,25(2):16.
[8]QIAN Q H,LIN P.Safety Risk Management of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in China:Progress,Challenges and Strategies[J].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2016,8(4):423442.
[9]曹小琳,韩冰.工程项目管理目标系统的建立与控制[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5(7):107110,114.
CAO Xiaolin,HAN Bing.Establishment and Control of the Objective System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J].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02,25(7):107110,114.
[10]尹贻林,张传栋.大型建设项目集成风险管理的实现模式探讨[J].建筑经济,2006(3):3740.
YIN Yilin,ZHANG Chuandong.Implementation Mode of Integrated Risk Management in Large Scale Construction Projects[J].Construction Economy,2006(3):3740.
[11]马西娜,赵敬源,鱼晓惠.绿色生态城区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16,33(3):116126.
MA Xina,ZHAO Jingyuan,YU Xiaohui.Research on Assessment System Construction of Green Ecocity Area[J].Journal of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2016,33(3):116126.
[12]汪云峰,白庆华,周晓莉.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标准体系框架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17(11):8489.
WANG Yunfeng,BAI Qinghua,ZHOU Xiaoli.Study on Standard System Framework Model of Urban Emergency Management[J].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2007,17(11):8489.
[13]郑瑞强,施国庆.西部水电移民动态协同风险管理模式设计[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6(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