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手术室护理质量考核标准

手术室护理质量考核标准

时间:2023-08-24 17:17:5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手术室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手术室护理质量考核标准

第1篇

1考核对象与方法

手术室全体护理人员38名,其中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14名,护师5名,护士18名。考核方法:(1)每日手术结束后洗手、巡回护士将术式、手术时间、、术中情况记录在每日手术登记表中,每日核对计算分值并存档,月底进行计算总分。工作计时:从病人入手术间至手术完毕出手术间,以手术护理记录单上记录入室、出室时间为准。评分标准及评分结果每日公布以便核对,对有疑问的记录进行调查、核实,及时纠正,对造假者视情节轻重采取批评教育或扣除奖金的形式进行处罚。(2)奖金分为3部分:奖金总额的0.5%作为激励基金:作为杜绝差错事故及收到表扬信、锦旗的奖励;夜班费20元/次;积分奖金:(除去0.5%基金与夜班费后)手术分值及护理质量考核分值的总和

2分配细则

2.1出勤奖金计算

休病事假超过7天无奖金。职能护士休年假按日奖金计算。职能护士奖金为护士的平均奖。

2.2积分奖金计算

(1)手术积分计算:4级手术洗手护士1.5分/小时,巡回护士1.2分/小时;3级手术洗手护士1.2分/小时,巡回护士1.0分/小时;2级手术洗手护士1.0分/小时,巡回护士0.8分/小时;以上计时为手术开始至手术结束。(2)患者入室至手术开始,手术结束至患者出手术室0.5分/小时,当日累计时间不足30分钟不予累计。

2.3手术加分项目

根据手术中的一些特殊项目如感染手术、特殊、术中输血等不同风险要素赋予不同的分值。

2.4质量考核扣分

根据手术室质量考核标准的细则按所违反的项目进行扣分。

3考核评价

护士长每周五召开科会,通报各方面检查及考核情况。每月用表格形式将各护士的考核总分(工作量+质量考核)向护士公布,并根据实际得分核算当月奖金。对满意度调查中评价优秀的护士给予相应的加分奖励。

4体会

第2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①量化考核原则:以安全第一,提高护理质量为宗旨,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施行多项考核。②量化考核标准:依据国家卫生部颁布的《医院评审标准》为依据,结合我院手术室实际情况,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范围及要求细分并量化,制定《手术室护理量化考核》标准:对护士的出勤、仪表、专业操作技术、护理质量、协作与团结、对患者术前及术后的访视和随访、教学能力、论文的发表情况、患者及医师的满意度、新技术及新业务的开展情况、建议采纳情况、获得各项奖项及受惩情况等50个量化指标进行考核。

1.2考核方法:采用积分制,建立单独的积分本,以公开、公正、公平为原则,由护士长和护理监督小组对每个护理人员的考核指标进行相应的加减分:①医师满意度评价方法:根据6个方面每个月进行1次评价,包括护理人员的护理态度、护理责任心、术前准备、手术配合、术中各项无菌操作、操作技术情况,向手术医师每人发放1份调查表,采取不记名方式,当场填写完成。分为满意和不满意2类。②护理满意度调查评价方法:采用调查表形势对患者及其家属每个月调查1次,内容为:护理态度、护理技术、健康教育、责任心、沟通技巧及随访6方面,采取不记名方式,由患者及其家属当场填写。分为满意和不满意2类。③护理部检查评价方法:护理部在每个月护理质量检查及每周查房时,将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值得表扬及改正的问题及时反馈至护士长,由护士长根据对照量化表落实到个人,在其相应的积分表中进行相应的加分、减分。④科内考评方法:手术室对本科室护士进行不定期和定期的检查,对护士的护理工作进行相应的加分、减分,每个月总结一次,学习新业务,对值得表扬的方面进行学习,对发现的问题分析原因并给予纠正。对积分排在前3名的护士进行奖金和精神鼓励,倒数前3名的护士进行扣款惩罚。

1.3观察指标:比较实施量化考核前后手术医师满意度、患者的满意度及护理差错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7.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施量化考核前后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实施后护理差错发生率为2.13%,显著低于实施前的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医师满意度及患者满意度分别为97.73%、97.36%,显著高于实施前的69.54%、72.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对手术室护理工作进行量化考核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趋势,也是手术室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现代人事考核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应用的标志。通过对各项护理流程进行量化,并制定出相应的质量标准,使管理更加细节化,保障了各项护理服务的安全性,护士长及监督小组的定期、不定期监督,避免了工作中细节差错的发生,将各项护理差错消除在萌芽期,本研究通过对手术室护理工作采用量化考核管理,实施后护理差错发生率为2.13%,显著低于实施前的6.43%;实施后医师满意度及患者满意度分别为97.73%、97.36%,显著高于实施前的69.54%、72.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手术室护理工作进行量化并考核,使科室的管理目标更加明确,护理人员对工作方向更加清晰,通过每个月的总结,找出工作中的不足,不断改正,使护理质量不断提高。

作者:付兴娟单位:天津市武清区中医医院手术室

第3篇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nursing effect of operation room nursing in the operation of craniocerebral injury patients. Methods: in our hospital in August 2015 ~2017 year in August were 86 cases of craniocerebral injury pati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ccording to the time of hospitalization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intervention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in Department of cerebral surgery patients with craniocerebral injury, surgical nursing path group using QCC in the operation room to implement strict nursing intervention, comparison observe two groups of brain patients nursing satisfaction, nursing quality score of observation index comparison. Results: the score of nursing quality (91.6 + 2.5)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score of nursing satisfaction (92.2 + 3.5)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P

Key words: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y; operation room nursing; craniocerebral injury

【中?D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1-03-0-01

颅脑损伤具有起病急、病情严峻、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目前,临床治疗颅脑损伤患者多采用开颅手术治疗,但是由于开颅手术属于入侵性手术,风险较高,患者随时面临着生命威胁,基于此,颅脑损伤患者手术治疗过程中对于护理服务质量具有较高要求[1]。为了提高手术室护理服务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痊愈,我院开展了品管圈活动获得较为满意的实施效果。本组研究选取2015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86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观察实施品管圈活动对于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现将研究结果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我院于2015年8月~2017年8月份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17例,年龄区间在20~74岁,平均年龄为(42.7±7.5)岁,致伤原因:16例为交通事故损伤,10例为打击伤,14例为坠落伤,3例为跌落挤压伤;干预组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20例,年龄区间在23~75岁,平均年龄为(44.9±6.2)岁,致伤原因:14例为交通事故损伤,11例为打击伤,12例为坠落伤,6例为跌落挤压伤;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致伤原因等方面资料对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纳入研究的86例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征得我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后开展本次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43例患者均采用常规外科手术护理措施,即术前护士指导患者开展相关检查,妥善准备手术所需用品,术中配合医师开展开颅手术治疗,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均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标准进行。干预组43例患者采用我院品管圈活动中制定的手术室护理路径开展护理服务,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2.1 术前准备 手术室内保障必须有至少1名品管圈小组的成员值班,并设置急诊固定电话机移动电话,保障急诊电话可在第一时间接听,接到急诊电话后简要了解患者的年龄、受伤部位、病情等基本资料,并在第一时间安排相关人员做好术前准备工作。急诊手术室相关成员必须随时待命,接到急诊通知后需在20min内赶往手术室。日常工作中相关护理人员需按照物品清单对现有手术物品与器械进行检查补充,同时保障各种仪器处于功能状态。接到急诊电话后,手术室内巡回护士需再次清点手术室物品,将其按照应用频率摆放,同时将麻醉机、心电监护仪机电凝系统等手术器械良好链接,并组织麻醉科医师进行麻醉会诊,准备好相关的麻醉用品,同时保持手术室内温度与湿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并保证手术室全程无菌[2]。

巡回护士对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再次核查确认后将患者送至手术室,并与洗手护士共同核对患者的姓名、年龄、疾病、手术名称及手术部位等资料,并告知主刀医师患者的配血试验结果、各项检查的化验结果,并于交接结束后对患者家属的情绪进行安抚。进行快速准确交接后,洗手护士需严格按照标准操作流程指导患者摆放、妥善固定,注意保暖,避免手术过程中造成二次损伤,同时手术前配合麻醉医师进行穿刺、麻醉诱导,同时进行有创监测,对患者是否出现呕吐、舌后坠现象,及时将分泌物清除,避免分泌物堵塞气道,导致患者颅内压升高[3]。

1.2.2 术中配合 麻醉成功后,巡回护士需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充分暴露手术视野、不影响手术操作的前提下,使患者感受最大程度的舒适。调整完毕后,用头架将患者头部支撑起来,保护脖颈。应用贴敷固定眼睛,并在耳朵内塞入棉球,避免消毒液流入耳腔。护理人员需要完成铺设无菌手术单,并在此确认手术器械与用品的位置与各种仪器的功能状态。手术过程中要配合医师进行相应的手术操作,洗手护士需为主刀医师传递所需手术用品,并协助开展缝合止血等。巡回护士则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对患者血压、尿量进行动态观察,维持输血与输液的流畅性,并根据患者的中心静脉压调整输液速度。当患者生命体征异常时,需立即通知麻醉医师,并协助主刀医师、麻醉医师共同进行处理解决。

1.2.3 术后护理 手术结束后巡回护士要及时通知其他科室做好接受准备,并协助主管医师与麻醉医师共同将患者移送至平车,对于导尿管、引流管等导管妥善安置。运送途中要密切观察各管道的通畅性,携带建议呼吸气囊,保持患者呼吸通畅性。洗手护士协助患者转移至平车后,对手术台进行整理清洁,详细检查手术器械并进行消毒,清点手术物品后做好相关记录,并将相关仪器放置于相关位置,及时将手术用品进行补充。

1.3 观察指标

采用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行测评,由患者、护理人员、主刀医师及麻醉医师共同对护理服务质量进行评分,总分均为100分,分数越高代表护理满意度及护理服务质量越佳[4]。

1.4 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以(n,%)描述,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描述,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数据以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统计,若P

2 结果

根据表1结果显示,经护理干预后,干预组的满意度与护理服务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第4篇

1 KTQ简介

KTQ由德国联邦健康保险公司、德国医学协会、德国医院协会、德国护理协会和德国医师协会联合成立[2],是德国最高标准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其实质就是以PDCA循环的理念和方式规范医疗机构各个部门的组织和管理,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机构全面质量管理(TQM),保证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该标准包括6个目录(章)、25个子目录(节)和63条标准。核心内容包括以患者为导向、以员工为导向、安全、信息与沟通、领导力和质量管理6个目录。检查方法为现场查看、流程追踪、访谈、资料查阅和信息资料提取。

KTQ标准中质量管理的核心标准包括4个方面:质量管理体系、访谈、投诉管理和质量相关数据。当一项考核内容完整地进行了计划(P)、执行(D)、检查(C)、处理(A)4个步骤时,可得到最高评分。

1.1 质量管理体系

内容包括质量管理组织、网络及流程的设计和优化。对质量管理组织的要求是:全面形成质量管理理念,明确医院人力和财政资源的管理责任,形成最优的管理组织架构及人'理体系,并评价其效果、效率和目标达到程度,实施改进措施;对网络及流程的设计和优化的要求是:对关键流程(临床特有的核心和辅助流程)进行规划、界定和设计,使用衡量标准进行流程优化的计划(如指标),对流程的管理和职责进行跨部门的组织规划,在执行中发展连续的流程结构并进行员工整合,使用衡量标准或访谈对流程进行评估和检查,实施改进措施。

1.2 访谈

包括与患者、与外部机构、与员工之间的访谈。注意告知患者访谈结果,对内部员工、外部服务相关者及调查者保证访谈透明度,并进行充分的内外部沟通,将结果应用到质量管理的目标设定和改进中,评价访谈响应比例,实施改进措施。

1.3 投诉管理

对接到的请求和投诉进行结构化的管理(如流程、时间安排),针对不同类型的投诉者制订不同的联系策略,结构化投诉管理的工具(如问卷审核、意见箱、网络工具),评价投诉数量及因投诉导致的改进措施数量,基于检查结果进行改进。

1.4质量相关数据

加强对其概念的认知,使用已存在的常规数据和部门的质量目标,注意确保数据的有效性和透明度,为进程的改进及结果质量进行编制和使用,将最佳服务数据用于质量管理及内部改进。

2 实施方法

2.1 调整手术室质量管理组织

根据KTg标准,手术室完善了三级质量管理体系,即总护士长一护士长一质量管理组成员。成立了1个教学管理组和5个质量督导小组,即安全管理、感染控制、行为规范、优质护理服务、文件书写组。小组成员由具备8年以上手术室工作经验、本科及以上学历,并有一定能力和意愿的N3级及以上资历的护士组成,同时修订了专项质量标准及实施细则、督导人员的岗位职责、相应培训和绩效考核与薪酬挂钩的标准。每个月召开质量总结会,对存在问题进行数据统计,原因分析,制订改进措施,确定下一轮督导、追踪的重点内容。

2.2 建立请求和投诉小组

根据KTq要求,科室成立请求和投诉处理小组,确定组织架构,明确工作宗旨、职责、培训与考核指标。自设、修订手术患者、手术患者家属、手术医生及员工满意度调查表,定期调查、分析、反馈,以不断改进。制订护士投诉流程和投诉事件的规范表格,并将整个事件处理过程和结果存档。建立护士意愿本(含专业培训、专科轮转、排班和休假),护士根据自己的需求,表达意愿,护士长在排班时尽可能满足其需求,并对护士意愿满足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

2.3 实施岗位管理,改进培训模式

KTQ非常重视员工的资质和在职教育、员工应该得到的行遇(如培训'晋级等机会、与关怀等。我们根据KTQ要求.结合我国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我院手术分级制度,对手术室护士岗位进行梳理,进行岗位管理。

2.3.1制订岗位竞聘流程

具体流程如下:制订并公示岗位描述(资质、职责、培训、考核与绩效报名—理论考试—述职—综合评分公示—岗位确认。再次修订手术室护士分层培训计划、内容、考核标准,对N1、N2级护士制订了规范化培训手册,制订护士准入、专科轮转、晋级综合评估表,促进护士不断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为护士提供专业方向。

2.3.2 制订手术室标准化作业指南

指南涵盖6部分内容:常用电话、职业防护知识、常用应急预案、常规工作流程、常用设备操作流程、专科医生喜好卡及专科手术配合常规。按不同手术专科装订,固定置于相应专科手术间,旨在引导护士统一标准、高效、高质量工作。同时,在工作场所张贴图解式的各种职业防护方法与流程、职业暴露处理流程,以及双层手套的使用方法及作用;批量购进防护用品(如铅衣、铅裙、铅围脖、眼罩、防护衣、防护口罩等),预防职业伤害,体现人文关怀。

2.4 优化流程

2.4.1 手术用物准备、供应流程的优化

传统工作流程中,由巡回护士负责各自手术间用物的准备,但存在下述问题:因需要保证自己负责的手术间用物充足,很难从全局考虑,可能使器械、敷料、特殊用物供应不均衡;手术中如需要添加额外物品,护士不得不离开手术间,对于能力不足者这种现象更为常见。因此,我们成立了手术用物供应团队,制订并不断完善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培训与考核标准。手术用物供应团队由1名主管护师担任组长,组员为助理护士。该团队根据手术安排,负责全面协调、安排和派送所有器械、敷料、特殊耗材、术中血液,巡回护士可以专心负责手术配合、患者安全管理和相关协调工作(如连台手术时间、患者准备、病历资料等

2.4.2 连台手术工作流程的优化

原先连台手术工作流程为:巡回护士通知工作人员接连台手术患者进手术间—麻醉、手术—术毕送至麻醉复苏室—接下一台手术患者—患者清醒后回病房。为了加快手术周转,我们设置了手术患者术前等待间、麻醉诱导间,制订并不断完善等待间护士及麻醉诱导间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工作细则、工作流程、培训与考核标准。根据手术患者术前常问问题,制作并不断修订健康教育手册和MP3宣教音频,供患者在术前等待间和麻醉诱导间使用。优化后的流程为:上一台手术结束前,等待间负责护士安排接下一台手术患者—等待间等待—麻醉诱导间麻醉—手术间手术—麻醉复苏室—清醒后回病房。

2.4.3 手术调度和分流调控流程的优化

实施无障碍手术安排管理,平诊手术实行24h满负荷弹性工作制,合理安排急诊手术,做到手术间不停手术。手术安排的合理性是由对手术时间的预测来决定的,预测准确程度高,将使各手术间在正常工作时间内紧张运转,既无闲置造成的低效,又无过多手术超时导致的人员加班。因此,将传统的护士长独立调配方式改为由经验丰富的等待间护士与护士长、巡回护士高效沟通下的调度与调配,由等待间护士统一调度协调接送手术患者,避免了因多路径管理和沟通不足而引起的延迟,提高了手术室的手术通过效率。同时修订平诊手术、急诊手术安排及工作流程,统一调度原则:优先急诊,其次本专科,手术时间长的手术优先接台,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2.4.4 手术器械和高值耗材管理流程的优化

引入条码信息技术[3],优化复用性手术器械、外来手术器械和高值耗材的管理流程,全面实施全程、透明、安全、无缝隙的追溯管理。花费1年半的时间,与医院信息科、计算机中心、软件公司人员、器材科、手术室专科组长沟通,完成各类、各包器械实物图片制作和追溯软件的开发与应用,并将自动预警机制、图片和手术用物清点核对流程融入软件系统,以防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将器材科库房迁移至手术室旁,库房管理人员负责高值耗材的储备、使用与追溯。

2.4.5手术患者术后送回病房流程的优化

建立患者术后送回病房流程,以图片形式张贴在墙上,细化送回前的病情评估内容和与病房沟通的内容,强调麻醉苏醒室人员或手术室护士与病房护士沟通的重要性,提醒病房护士做好迎接术后患者的准备,以保障患者安全。

2.5 手术室运行数据监测和关键指标评价

根据KTq要求,通过品管圈的实施,确立手术室运行质量监测关键指标,包括首台手术准时开台率、急诊手术率、手术取消率、压疮发生率、非正常二次手术率、连台间隔时间等。在此基础上,设置简易的日统计表,每月进行汇总、统计与分析,并上报手术相关的职能部门。同时,每月对关键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从患者、医生、护理人员自身三方面进行立体化的满意度调查并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管理模式和流程进行改进和调整。

3 效果

通过对KTQ标准的学习、理解与实施,手术室管理质量明显提高。例如,通过等待间工作人员提前查对,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补救,减少了因各种原因引起的手术开始延迟发生率,连台手术患者间隔时间明显缩短,从原来的50.36min降至29.09min;通过流程优化和投诉管理,员工满意度由83.2%提高至91.4%,患者对手术室工作满意度由94.7%提高至98.9%,手术医生对手术室工作满意度由92.1%上升至95.9%,首台手术准时开台率由66%提升至78%。急诊手术率、手术取消率、压疮发生率、非正常二次手术率因受较多客观因素的影响,统计数据难以比较。在实际检查中,KTq专家并不一味要求所有数据通过控制后达到理想的上升或下降,而是特别关注原因分析或改进的措施是否正确。

4 讨论

4.1 手术室参与KTQ认证评审的意义

医院评审是对医院质量管理的外部监督和评价,是以外国家医疗机构认证系统、等级医院评审和第三方评价系统及国际标准引入等方式的发展和改革。医院评审的持续性充分反映了国家对全民健康的重视,对人民的关怀,同时通过对评审标准的不断修订,使其越来越具有可操作性,更加贴近临床、贴近患者。手术室是医院资源最密集的关键部门,其涉及科室众多、人员复杂、工作随机性强、收入和支出巨大,使手术室的科学化管理尤为重要。KTQ着重强调医院内部管理的科学性、标准化、规范化。突出“以患者为中心”,强调应用质量管理的基本工具——PDCA循环[5],并将其作为质量管理运行的基本框架;强调患者的安全与质量的持续改进,主要评审形式相似,同时重视信息化建设对医院各部门管理的促进作用。这些均是适应国际化发展潮流的,也具有更高的科学性,有利于手术室的质量管理与国际接轨。

4.2 KTQ评审标准对手术室质量管理的作用

KTQ标准的设置强调医疗机构在日常运营过程中的流程设计和完善[6],允许医疗机构根据各自特点围绕评价要素指标,按照基本框架开展工作,但在现场查看时,特别关注符合国际专业学术协会组织指南和标准的临床实际工作规范,如针对关注对象的特点,建立专门的标准操作程序[7],内容不仅包括操作流程、管理制度、维护保养措施,还包括常见故障排除与应急预案。

KTQ关注质量改进的持续性。我们以KTq标准为依据,以PDCA循环法为框架,对质量管理环节和影响手术室高效运转的关键因素进行梳理,调整人员结构、制订和完善各项制度、岗位职责、工作流程,以及相应培训计划与质量、考核标准。通过流程优化,减少了手术用物的储备量,加快了手术用物的周转频率;大大减少或消除了巡回护士不在岗问题,在保障患者安全的同时,提高了手术室运行质量。通过立体化的需求与投诉管理机制,为患者提供便利的反馈通道,有效地解决患者的不满意或不舒适,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搜集麻醉医生和手术医生的意见和建议,作为工作改进的依据之一,提高其满意度。鼓励基层员工积极反馈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各小组长和护士长也主动发现问题,集中讨论后寻找对策,及时优化制度和流程。通过这些措施,有效地提高了首台手术准时开台率,减少了连台间隔时间,提高手术效率的同时,减少了差错事故发生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第5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手术室有护士l8名,副高2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7名,护士8名。器械班1名、门诊班1名,管理1名,其余15名担负着全院手术患者的全部护理工作。本院每天平均手术量为15台。

1.2 具体实施办法

1.2.1 建立量化考核标准按照医院总体奖金分配方案及质量考评标准和奖罚制度,根据手术室工作的特点,首先将手术室的护理工作主要分为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特殊班(器械班、门诊班)和管理岗位,不同岗位根据风险程度、劳动强度、责任大小设置不同计分值(系数),主要依照手术级别的大小设定每台手术的基数分,根据每个护士的实际工作数量得到的手术分值,每天计算,按月累计,成为该护士的工作积分。

1.2.2 量化内容① 工作计分:分巡回、洗手护士两个部分。由手术级别分、时间分、特殊病情加分、质量评分、夜班加分以及奖励性加分6部分组成。②手术级别分:做多个手术者取高分项,多人合作时,分数均分,不累计加分。四级手术,5分/台;三级手术,4分/台;二级手术,3分/台;一级手术,2分/台。③时间分:满3h后,每小时加1分。④特殊病情加分:取高分项,不累计加分。加3分为嗜铬细胞瘤、重度烧伤、垂危抢救(绿色通道患者)、艾滋病;加2分为高龄(70岁以上)、小儿(12岁以下)、心脏病患者非心脏手术、接触X线或骨水泥、特殊感染手术;加1分为动静脉穿刺置管、控制性降压、休克、妊高征。

1.2.3 夜班加分每个夜班加10分、当月从值第6个夜班起,每个再加20分。

1.2.4 奖励性加分突发事件处理:约1.5分/h;加班手术:加1.5分;医院及上级组织表扬加10分/次。

1.2.5 质量评分有效投诉,扣l0分/次;记录缺陷,扣5分/每项。因个人原因造成医疗方式更改或医疗活动无法进行扣10分/次。不合理用药或用材以及其他造成科室医院经济损失者扣10分/次。

1.2.6 绩效系数:护士长医院有奖励,规定在科室取1.0系数;质控员,1.05;无科室技术准入受教者,0.8;另0.2拨付给带教者,其他职员:1.0。

1.2.7 特殊班次奖金:器械班给予护士人均奖,即(护理部分一护士长绩效奖)÷(护士总人数一护士长数);门诊手术室护士为人均奖0.9;机动班为护士人均奖。

1.2.8 计算公式:个人绩效奖数=个人实际分数×分数值,实际分数:工作计分×系数,分数值=(护理部分一护士长、器械班、门诊手术室人员绩效奖)÷总分。

1.2.9 量化补充以上评分根据麻醉记录单的记录真实情况进行审核计分,将患者从入室时间和离室时间作为有效计分时间,由巡回护士根据标准对每台手术工作量行打分,每天由收费员录入电脑进行登记计分,护士长不定期核查以保证数据的真实。护士长将每人每月的分值公布于众,并允许相互监督,增加透明度,如发现有作假行为进行严厉处罚.以保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将以上的6部分计分内容做成Excel电子表格,每月将个人计分录入电脑,简单方便。

2 结果

2.1 护士满意度改善情况

手术室实行量化考核后,废除了“大锅饭”平均分配制度,体现多劳多得,效率优先的分配原则,增强了护士的竞争意识,提高了工作积极心和责任心。通过满意度调查,护士工作满意度由实施前的94.7%提高至实施后的100%。

2.2 患者及医师满意度改善情况实施量化考核前,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个别护士劳动纪律涣散,人浮于事,工作热情不高,科室凝聚力差,对工作人员的考评难以公平实施[2]。特别是加班手术和拖班手术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差,通过量化考核,提高加班手术分值并弹性安排补休,有效激励护士工作的热情,主动服务意识明显提高。患者与医师对护士的工作满意度均有大幅度提升,其中医师满意度由89.5%提升至94.7%,患者满意度也由84.2%提高至100%。

2.3 护理质量改善情况

量化考核以实际数据给每位护士以正确评价,使得个人对管理制度产生信任感[3],服从管理,做到主动配合,保证了护理质量管理制度的落实。强化质量管理,提高了手术配合质量,保证护理安全。

3 讨论

管理应重视人的因素[4],在实施量化考核后笔者深刻体会到开展工作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做好思想沟通工作,做到以人为本,让护士主动适应医院改革发展。护士长在每日排班过程中要体现公平公正原则,注意检查计分真实性审核。量化考核有其局限性,不是所有的工作内容和质量都可以量化,在管理中强调奉献。强调团体合作精神是非常重要的[5-8],量化考核还要在工作中不断完善成熟,注意适当调控,使之更加合理。

参考文献:

[1] 闫艳丽,张敏.手术室量化管理考核体系的建立与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5,20(12):55-56.

[2] 孔德玲,赵丽燕,李向利.绩效考核在手术室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当代护士,2007,14(1):103-104.

[3] 王萍,田青,何丽等.手术室人员量化管理与工作质量控制[J].护理杂志,2004,21(8):87-88.

[4] 王淑梅.弹性工作制在手术室的应用[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4,10(4):100-101.

[5] 毛红艳.手术室护理人员管理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 1,1 1(8):1872-1873.

[6] 李菁,李华.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对策们.基层医学论坛,201l,15(14):463—464.

[7] 茅金宝,袁艳华,安晓华.手术室护士专业化发展试行管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9):98—99.

第6篇

【关键词】腔镜手术;专科护士组

随着腔镜外科手术的领域日趋扩大,新手术方法、新器械、新仪器设备不断推陈出新,对手术室护士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要求越来越高;护士配合手术的方式已从过去的随意性全面参与型向专科性定人参与型转变[1]。我院手术室于2006年提出在全面培训的基础上加强专科化手术室护士培养理念,成立了8个手术室专科护士组,其中一个是腔镜专科手术护士组,实施专科定人参与型手术配合方式。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手术医生对手术室的满意度,现将腔镜专科组的设置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我院为综合性三甲教学医院,1996 年11月启用洁净手术室,开放11间手术间,每年手术量达6000多例,2008年腔镜外科手术量达900余例。手术室有33 名护士,其中腔镜专科组护士8 人,设专科组长一名,大专以上学历,主管护师以上职称,有10年以上手术室工作经验,具备相应的专科知识。手术室配有胸腔镜、腹腔镜、关节镜、电切镜、输尿管镜、椎间盘镜、支气管镜等腔镜。

2.设置方法

2.1 专科护士组。设组长1 名,组员7 名。组员包括固定组员和轮转组员。专科组按 1∶3∶3 的比例配置组长、固定组员和轮转组员,保证专科组的稳定运作和发展。职责范围:根据腔镜手术专科特点,负责腔镜的管理和腔镜手术配合及专科器械的维护保养。

2.2 各级人员的任职资格和条件。

2.2.1 专科组长的任职资格: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护理专业素质;大专以上学历,主管护师以上职称,有10 年以上手术室工作经验;熟悉本专科的业务,能熟练配合本专科的各类手术,有较强的专科业务能力;有较强的沟通交流、表达和协调能力。

2.2.2 固定组员应具备的条件:护师以上职称,有8 年以上手术室工作经验;有良好的通科手术配合基础。

2.2.3 轮转组员的条件:手术室工作经验低于5 年者。

2.3 腔镜手术护理人员固定和相对固定,以接受过腔镜专科进修的人员为主体,组长基础理论过硬、专科技术水平高,全面掌握腔镜专科手术配合,熟悉腔镜手术专业特殊仪器、设备的消毒、使用、清洁和保养,术后维护情况。逐渐进行组内其他人员的传、帮、带,最后达到全组人员熟练掌握,配合默契。熟悉各科医生的手术习惯,以达到安全、快捷、熟练默契的全方位的手术配合。

3.考核标准和实施方法

3.1 设计应用“腔镜手术病人摆放评分细则”和“腔镜使用规范评分细则”进行标准考核;

3.2 按流程图设计评分细则,如,腔镜使用、清洗、保养和灭菌方法流程图;

3.3 按手术配合流程,考核组员对手术配合的掌握情况;

3.4 由组长定期考核组员,轮转组员1-2 次/月,固定组员1次/季。

4.评价

4.1 教学水平。轮转组员出组前进行考核并填写“带教反馈意见调查表”,反映了专科组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便于发现问题,做出改进,提高教学质量。

4.2 专科业绩评估。每月组长负责统计包括手术医生满意度、术中配合准确性、手术器械完好率、器械损耗率、有无差错事故和差错事故发生率,找出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护士长根据组长的评估结果和反馈意见,经全科讨论后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以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每年专科组长对专科组的工作业绩写出书面总结。

5.结果

设置腔镜专科护理组2年以来,腔镜器械准备准确率、手术医生的满意度比较均有显著提高,设备损耗率明显下降,(见附表)无护理差错事故,科室护理服务质量整体得到提升。

6.讨论

6.1 专科组配合专科手术, 提高了护士配合手术的主动性、准确性和默契性,发挥了团队协作精神,有利于培养高度专业化和一专多能的现代手术室护士。手术室专科护士的设置是现代化外科手术技术发展的需要,是激励护理人员克服惰性、努力进取、提高手术配合质量的科学的管理方法[2]。

6.2 专科护士组管理腔镜的优势熟悉本专科组业务,熟悉腔镜的使用、清洗和保养,降低了腔镜损坏率;提高了器械准备的准确率和设备使用率,提高了手术配合的质量。

6.3 加强感染控制监测,实施腔镜专科手术组,从各个环节把好腔镜管理质量关,器械清洗灭菌按流程图,由专科组护士负责,手术室护士长和专科组长层层把关,确保腔镜器械清洗彻底,灭菌合格,腔镜手术切口感染率由设置前的1.2%下降到0.4%。

6.4 护理理念的更新促进了护士观念的转变,工作变被动为主动,树立了以患者为中心、以医生为轴心、以质量为核心的专科护理理念;优化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规范了年轻护士的培训,培养专科化和一专多能的手术室护士是现代手术室发展的必然趋势。

总之,腔镜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要求手术护理在强调整体观点综合护理同时,又强调精细分工专职专护,手术室腔镜专科组是护理人员达到专科配合技术规范化、程序化、专业化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刘蔚晴,郑三女,刘艳.专科手术配合资料册在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7,4(16):3275.

第7篇

【关键词】

护士;职业压力;分析;对策

作者单位:413000湖南省益阳市中心医院手术室

护理工作是一种体力及脑力相结合的工作,是医疗卫生行业中压力最大的职业之一。而手术室是医院对患者实施抢救治疗的重要场所,手术室护士工作的专业性、特殊性,使其承受着各种不同的压力。本调查旨在探讨手术室护士的主要压力源,以找出相应措施减轻压力,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本市三所三级医院从事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护士80名进行职业压力源的调查。

1.2 方法 问卷根据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1]的相关条目修改设计而成。采用无记名调查方式,发放问卷82份,回收有效问卷80份,有效率97.6%。

2 结果

2.1 手术室护士主要职业压力源见表1。

表1

手术室护士主要职业压力源

职业压力源填表有效人数存在压力人数百分比(%)

工作负荷807897.5

管理因素807593.75

角色压力807593.75

职业暴露807087.5

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806075

护士自身因素804860

合计48040684.58

3 讨论

3.1 手术室护士主要职业压力源

3.1.1 超负荷的工作量 国内绝大部分研究显示,护理工作方面的问题是中国临床护士最主要的压力源,其中工作量太大是大多数调查中护士不约而同提到的居于第一位的压力源[2]。手术室护士专业性强,特殊性高,使其工作流程中要求熟练、准确,快速而又忙中不乱,而原本人力资源不足的护理人员经常加班拖班,没有规律,使其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和负担,这是导致护士压力源的主要因素。

3.1.2 管理因素 手术室护理工作的专业性强,特殊性大,调查提示管理不到位导致压力增大的因素异常突出,主要为:

3.1.2.1 护理管理部门普遍对手术室工作了解不足,常出现无针对性的检查、考核,影响专科护理质量的提高,挫伤手术室护士的工作积极性,管理层不适当的工作安排,缺少应有的理解与支持。如一个护士同时应付两台手术的巡回工作,影响护士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满意度。

3.1.2.2 随着医疗机构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医院的分配制度的改革造成医护收入存在较大的差距,护士相对来说是医院的弱势群体,也使护士产生负面情绪。

3.1.2.3 日益升级的医疗纠纷已成为社会和的热点,手术室护士的工作特点,决定了其高风险性,易引起法律问题,也加大了护士的精神压力。

3.1.3 角色压力 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既要护理手术患者,又要当好手术医生和麻醉医生的助手,还要协同同事之间的工作,并且经常应付上级医院的专家教授的手术。手术室护士在扮演好多元角色的同时,还要负责完成护理工作以外的大部分后勤联络,仪器设备的简单修理和办公性质的额外任务,结果职责不明,工作压力增加。

3.1.4 职业暴露 手术室是最具职业危害的相关科室之一,工作节奏快,精神高度集中,手术室护士在工作过程中极易接触患者的各种体液及各种有毒气体、消毒液、烟雾,并且工作过程中极易被各种手术器械、刀片、针等刺伤,使手术室护士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暴露的危险,成为各种血液传播性疾病的高危人群。

3.1.5 护理文件书写不规范 在手术护理工作中,由于工作繁琐,急诊手术、抢救任务重,护士经常忙于各种操作不能完全做到及时的将护理记录[3]常常回顾性地记录,导致护理工作的不安全因素而增加工作压力。

3.1.6 护士自身因素 手术室护士专业理论知识陈旧,技术不全面,工作经验不足,法律意识、安全意识淡薄,自身不良的个性心理特征及面对压力采取不良的应对方式等都可以给自身增加无形压力。

3.2 各种工作压力源对护理质量的影响 各种压力严重影响护士的心理健康,产生职业倦怠,表现为对自己的工作要求不明确或不清楚,同时对突发事件无法很快确定自己的适当行为,使护士工作被动、拖延、逃避,医护关系紧张,易激怒,斤斤计较,敬业精神差,对服务对象漠不关心,忙于应对无关的检查考核,专科护理质量下降,反过来加重护士的心理负担,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制约护理质量的提高。

3.3 对策

3.3.1 合理调整护士的工作强度,调整工作与休息时间,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充分利用时间,管理降低压力,加强沟通,更新工作制度,以改善人际关系,营造换位思考的气氛,调整心态,保持心理平衡。

3.3.2 管理者应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建立必要的支持系统,建立专科检查考核标准,给予人文关怀,情感支持,力争改善护士的生活待遇,提升护士的社会地位。国外研究显示,护士需要更多的来自组织及同行的支持[4],同时建立规范的手术室工作流程,使护士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针对经常面对的突发事件,通过模拟培训来提高应对技能,减轻护士的角色冲突。

3.3.3 做好防护措施,努力降低护士的职业危险,加强岗前防护培训,了解职业暴露的危险性,掌握伤口紧急处理预案,加强自身防护,规范操作,自觉做好预防性的防护措施。

3.3.4 提高护士自身素质,为护士提供继续教育的条件,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新开展、高难度手术的洗手巡回护理配合,特别是新毕业刚加入护理队伍的年轻同志。管理者应有计划地对在职护士进行专科方面知识的培训,支持鼓励护士接受继续教育及学历教育,提高护士的自身素质,适应不断更新的挑战。

3.3.5 从法律角度规范护理文书,定期组织护士学习各种文书的书写规范,提高法律意识,《医疗事故处理条件》第10条规定,患者有权复印病历资料,其中包括手术麻醉记录单。因此,要建立督查制度,对不规范的方面进行整改,以加强护士自我保护。

总之,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存在着各方面的压力源,它影响着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提高,作为手术室护士应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及时调整心态,缓解或消除压力,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提高医生及患者的满意率,从而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李小妹,刘彦君.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被溃感的调查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1):645-649.

[2] 刘宇,何国平.护士工作压力源研究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1):825-854.

第8篇

 

关键词:  手术室  护理管理

        1.手术室护理管理的地位和作用 

        手术室护理管理既有护理工作的一般规律,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诸如如何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提高手术间的利用效率,手术操作的协调配合水平和病室部门间的协作效能,适应急症和重大手术任务的能力,以及组织护理教学科研工作等,实行科学严格、有效的管理是其关键。手术室护理管理以组织管理为基础,技术管理主要是无菌管理为重点,安全管理作保证,以提高护理质量为目标的全面管理手术室是对病人进行手术治疗和抢救的场所。手术室护理管理以组织管理、医风建设为基础,业务技术和质量管理为重点,强化安全管理为保证,勤俭节约为方针,满足病人治疗和抢救为目的,提高护理质量为目标的全方位管理。

        2.加强手术室护理管理的措施 

        2.1手术室护士的考核和激励机制:专业技能和理论考核,由护士长和科内质控小组成员定出考核标准,实行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奖惩分明。确保高质优效的完成各项手术任务。抓业务学习,抓住重点和薄弱环节。制度到位,责任到位,清点核对到位,奖惩到位。制定二线班工作制度,随着急诊手术量的增加和手术质量的要求,我们将具备主管护师以上职称的护理人员安排在二线班上,这样,不仅保证了手术的安全性,加强了中午和夜间人员紧缺的补充和备用,也加强了二线班的责任性,保证随喊随到。

        2.2紧抓要点,推行“工资奖金二次分配制度” 按参加手术次数的多少与时间长短及难易程度,实行工资奖金二次分配。尽量体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同时体现技术优势-高精尖的手术奖金高。

        2.3奖罚分明,严格执行 手术室的护理工作随意性很大,所有护理人员都必须随叫随到,不管是下夜班或是休息日,随时都有可能被通知加班。科室总会有极个别人不是通知不到,就是各种理由不能加班,只好叫下一位或再下一位。 

这样,既延了手术时间,造成医生的不满,甚至可能造成医疗纠纷和事的发生,而且又显失公平。针对这一情况,护士长应该设立奖金惩罚制度,对于初犯扣一定数的奖金,累犯加重处罚,以此类推,科室同志通讯工具都能保证24h畅通,随叫随到。

        2.4实行手术室区域责任管理制:手术室区域很多,手术间、无菌物品储藏间、敷料问、消毒间、洗刷间、值班室、办公室等,这么多的区域,只靠护士长一人管理,很难面面俱到。所以,护士长应对手术室内所有区域进行划分,承包到人,平时不定时抽查,月底全面大检查一次,对于不符合要求者每次每处罚款,科室利用这些罚款定期进行聚餐或娱乐活动交流意见,这样,即促进了工作,又活跃了气氛,对工作非常有利,现在同志们怨言少了,工作积极了,责任心强了。

 3.加强科室协调,积极配合手术

        手术室的管理与其他科室的管理略有不同,完善科室与科室、患者与科室间的协调关系对于手术 的顺利完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科室之间的协调,在某种程度上对手术的顺利实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患者与科室间的协调牵涉到患者的利益,科室的工作成绩,医院的形象。所以,作为护士长必须定期的与协作科室进行交流,听取临床大夫建议和意见,不断完善工作,更好地配合手术。

        4.护理模式转变 现在的手术室护理已经从片面的术中配合向围手术期的全过程护理转变

        术室护士在手术室之外和病人进行交流、接触,她所完成的不仅仅是配合手术,还是 手术病人的照顾者、咨询者、教育者和研究者。对手术病人进行生理、心理、社会全方位的护理,即完善术前随访、术中安慰、术后关心,辅助手术患者以最佳的心态获得最佳的手术治疗效果。

        5.以病人为中心进行手术前、后访视

        手术作为一种应激源使患者产生较明显的、强烈的心理应激反应,出现紧张、恐惧等心理,从而引起其生命体征及情绪变化,影响麻醉及手术 的正常进行。手术室护理人员改变以往关心手术部位转为关心整体的人,使病人在术前得到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方面的护理。通过术前访视、健康宣教、缓解病人术前紧张恐惧心理。加强医患合作,为手术过程默契配合打下基础。

第9篇

【关键词】 护理管理;手术室;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社会组织或者个人用以降低风险的消极结果的决策过程, 通过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风险评价, 并在此基础上选择与优化组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 对风险实施有效控制和妥善处理风险所致损失的后果, 从而以最小的成本收获最大的安全保障[1]。手术室作为实施手术治疗、诊断以及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场所, 决定了手术室护理人员特定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 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手术室是治疗和抢救患者的重要场所, 同时也是易发生问题的高危科室, “医疗风险无处不在, 无处不有”目前已经是大家的共识[2]。手术室护理风险同样贯穿在日常手术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中[3]。

1 风险鉴别

只有自身能充分认识和意识到风险的存在, 才能在自身的行为中发现风险, 鉴别风险, 处理风险。

2 风险评估

2. 1 操作中存在的风险 无菌操作技术是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基础和原则, 违反无菌技术操作将会导致手术患者感染的发生, 严重的将危及患者的生命, 如无菌物品接触污染区后没有及时更换或报废;穿上无菌手术衣、无菌手套后超出或者离开无菌区进入污染区, 器械台敷料被生理盐水浸湿没有及时更换, 用带无菌手套的手触碰已污染的物品。个人业务素质参差不齐, 一些经验较少的护士在担任器械、巡回护士工作中遇到意外情况手忙脚乱, 容易污染无菌区;一些护士对专科理论学习及操作技术流程不熟悉, 容易犯一些低级错误。

2. 2 护理安全中存在的风险 ①接错患者。②手术部位准备有误, 安置不当导致无法耐受长时间手术, 约束带过紧导致血流不畅, 影响患者血液循环, 引起不适。③器械准备不全, 不适合当前手术。④清点有误:术前、关闭体腔前和关闭体腔后, 器械、敷料、缝针等清点有误。⑤术中仪器使用不当。⑥用药有误:输血输液插队时有误, 药物摆放有错, 静脉和输液标志不清, 导致无用, 执行口头医嘱有误, 术中标本保存不当或丢失。⑦手术患者护送不当:护送途中发生各种管道和引流管脱落。

3 风险控制

3. 1 加强对低年资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培训,低年资护士缺乏风险意识, 专业水平低, 在工作中存在很多薄弱环节, 应加强培训。加强岗前培训, 经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各病区工作;加强业务知识技能培训及考核护理部每月组织低年资护士业务学习, 每个季度对低年资护士进行一次三基理论考试和操作考试。各科室根据各科特点制定系统的业务培训计划, 培训计划相对固定不变, 并上交护理部一份。培训计划要求从基础技能方面、专业理论知识、床边综合能力进行。护理部将各基本操作分解到各科室, 每个科室负责2~3项, 分别由每科室带教老师示教时, 示教时, 各科组织科内低年资护士观看。这样可避免不同科室, 不同带教老师的带教水平、带教要求及考核标准的参差不齐, 还可节省人力, 避免各科室重复带教。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因操作失误对患者或仪器设备产生损害。

3. 2 完善手术室护理管理制度 包括接送患者规定、三查七对制度、安全防护、消毒隔离, 术后清理等管理等制度。不断完善护理管理制度才能及时发现护理安全隐患并及时处理改进。要做好护理安全隐患记录, 预防类似错误的发生。实施等级责任制管理, 建立等级责任制急救护理小组[4]。

3. 3 应用“零容忍”[5]及“零缺陷”[6]理念, 强化内部管理 “零容忍”要求对护理日常工作中出现的各种失误绝不姑息, 认真严肃处理, 以小见大。依据这个理念, 护士在工作中首先要自查, 然后互查, 及时发现工作中的不足, 及时改进, 不断吸取经验、总结教训, 防止失误发生;护士长和质控组人员不定期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当面处理教育, 杜绝类似问题的发生。质量“零缺陷”管理, 尽量完善各种护理制度, 使人人都能熟练掌握, 增强质量防范意识。

3. 4 强法律知识学习, 在手术配合过程中要有风险识别的能力 护士长要对护士加强法律、法规培训教育, 学习《医疗技术操作常规》、《消毒技术规范》等法律法规, 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使其能够充分认识到其工作中存在的法律风险, 使每一护士在手术配合中能心中有法律和法规的医师, 认真细致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 手术室查对制度等规则, 防止出现工作失误。

严格遵守术中手术物品清点制度, 准确、无误、及时清点台上所有的器械、纱布、缝针、纱垫、棉片、引流物、空针等并做好记录, 确保体内无遗物留存。同时做好术前访视和术后随访记录, 手术护士对手术配合清晰明确, 能够快速地反应并配合医生处理术中出现的意外。

4 讨论

手术室护理风险始终贯穿在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和过程中, 护理风险管理不但可以防范和减少护理工作中的失误, 还能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 护理管理也成为医院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护理风险管理必须与医院管理同步发展。只有在医院管理这个运转良好的平台上, 护理管理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7]。反之, 护理风险管理也是医院风险管理日趋完善的基本条件。手术室实施风险管理, 使护理人员能充分意识到风险的存在, 在工作在各项护理操作中规范操作, 规避风险。护理文书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8], 是医院和患者的重要档案资料, 是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观察和实施护理措施的原始文字记载。认真及时填术室护理文书是对护理人员自身风险最大的保障。因为在与其他科室的合作过程中确保了无缝隙服务, 因此也避免了在患者转运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可见, 实施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对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参 考 文 献

[1] 林菊英.医院管理学:护理管理分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67.

[2] 陈辽平.香港医院的医疗风险管理.医院管理杂志, 2000, 7(4):313-315.

[3] 唐玉平, 沈莉, 王爱华.等.加强护理风险管理的做法与效果.护理管理杂志, 2006, 6(9):57-58.

[4] 李秀娥, 王玉玲, 陈鹏.等级责任制专题急救护理体会模式.中华护理杂志, 2004.39(7):524-529.

[5] 连斌, 孙亚林.医院医疗风险管理初探.医院管理杂志, 2002, 9(6):587.

[6] 蔡学联.护理务实风险管理.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03:176-181.

第10篇

【摘要】目的:随着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深入开展,护理工作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中的作用日显突出,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尤为重要。如何发挥护理人员的工作素质,提高护理安全管理至关重要。在多年工作中深感只要做到如下逐项就能使我们的护理质量得到提高,服务安全得以保障。

【关键词】质量与安全管理;护理安全管理理念

【中图分类号】R1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0441-01

1学习先进理论,树立安全管理新理念

安全是服务对象的基本需要之一。促进护理安全,即在护理的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护理,不发生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不仅是医疗护理的基本要求,也是医疗护理质量监控和管理的核心目标。1;1护理部制定一套安全的高标准的护理工作计划。1;2借鉴外院优势,学习管理理论,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适合自己的工作方案。1;3经常开展护理安全管理大讨论,使护士端正对医疗安全的认识,改进护理安全管理的观念,结合护理差错及时纠错的处理策略,有效地控制各种不安全因素,实现安全管理的终极目标―保障服务对象安全。

2规范护理管理,营造安全氛围

2.1建立护理安全网络。护理管理健全垂直管理体系,针对基层计划生育技术人员水平参差不齐,整体水平不高的情况,应加强培训工作,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工作计划,采取进修,集中培训,现场指导等方式,加强护理人员责任心,运用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强化责任意识,培养骨干、树立形象,先进带后进,营造人人争做质量安全员。手术室有发生安全隐患诸多的环节,如果每位护士都将责任心放在首位的话,安全隐患也就减少了。在安全管理上,成立护理质量管理与安全对策小组,小组成员根据职责每日组织护理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并跟踪质量效果。

2.2健全规章制度和考核标准,规范护理行为。护理安全考核标准从组织结构、安全制度、风险预案,安全措施及自我防护等细节方面制定规范要求。定期强化各项工作制度如:查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药品管理制度、手术室制度、治疗室工作制度、供应室工作制度及各项职责督促检查制度及职责落实情况,使护理操作合格率应大于95%医疗事故发生率就可降为零。细化各室抢救药品、物品品种、数量,完好率要达100%,并指定专人管理。定期测试各室灭菌灯管,消毒液和高压灭菌的功效,保证各项消毒,灭菌效果达到标准。

2.3重视细节管理,张贴警示标示,在护理质量持续改善与安全对策小组的建议和监督下,建立“执行提醒卡”、“流程提示卡”、“重点药物使用指导”,“药品使用说明存放夹”,从细节上建立安全的工作系统。所(站)内统一张贴警示标志,各病室内挂有”防火、防盗“等内容的特别提醒;在开水室、厕所分别摆放“防烫、防滑”,“冷、热水”标志。输液患者不仅要有治疗单,输液卡,而且要认真做好“三查七对”,强化输液卡上签名、签时间、执行标志,对皮试标识单用红笔表示。制定健康教育处方,在护士作口头健康指导的基础上发放,用通俗易懂的文字结合服务对象的个体特殊性进行详细指导,提供更加细致的服务。

3结论

质量与安全是医疗服务的基石,是参与市场竞争的核心竞争力,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作为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已成为衡量护理服务的重要质量指标。护理管理只有在不断加强学习,及时掌握国内外护理前沿动态,开拓思维,不断创新管理模式、重视细节管理中,才能保证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同时我们还认识到,在护理人员“安全”服务质量方面仍存在不足之处,今后将围绕“服务对象“安全”目标”,强化全体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质量意识、风险意识,树立“服务对象第一、质量第一、安全第一、服务第一”的思想,切实将服务对象的安全措施落到实处,创建护理安全优化,营造良好就医环境,保障服务对象的安全。

第11篇

关键词 综合目标 护理 质量控制

几年来,我院实行综合目标岗位责任制考核,对医疗护理工作进行重点质量控制,以确保我院各项工作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系统。2006年我院参加天津市卫生局三级医院评审工作,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对我院的综合目标考核标准进一步修订完善,使我院的护理质量显著提高。

原则、依据与评估体系

制定综合目标的原则:首先遵守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体现目标的基础性、可比性、可行性、导向性、严肃性和可操作性。把质量管理、经济管理、医德医风管理、技术进步、缺陷管理、行政管理和工作指标有机结合起来。

制定综合目标的依据:标准是质量管理的基础,是质量控制的依据[1]。我院以市局医院管理各质控中心的质量控制标准、市三级医院的评审标准和我院多年来不断完善的综合目标考核标准为依据制定。

综合目标考核评估体系:我院设立了质量控制委员会、质量控制办公室和各临床科室的质控小组,构成三级质量控制网络。护理部作为全院护理质量管理的主要管理机构,负责护理质量标准的制定、监督考核和评估。护理质量的标准性控制和管理,不仅有利于考核和评估,亦有利于其公平公正性,更有利于分工合作的协调,有力地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控制和管理。

综合目标考核标准

以组织管理、医德医风为基础,医疗护理技术为重点,强化安全管理为保障,对每位护理人员及每个护理环节进行全方位的质量监控。

医德医风:各病区、门诊窗口设服务监督台、患者意见本和文明服务规范。每月定期召开公休座谈会,每月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向每一位患者发放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调查表,每月每科选出患者最满意的护士,在院报上给予表彰;医院设立护理人员委屈奖,表彰那些在医疗护理服务中由于正常的工作,受到患者侮辱却能保持冷静态度,使医患矛盾得到缓解的个人;对那些损害患者利益,给医院带来不良影响的科室及个人,给予严肃批评和处罚。

护理业务技术质量:护理部抓护理质量管理,根据不同科室不同岗位制定不同的质量控制标准和评分原则。如病区、门急诊、手术室、供应室、产房等不同病区的质量标准;基础护理、分级护理、重症护理、抢救护理、消毒隔离护理、护理表格、夜班工作等质量标准,护士长管理标准等。根据标准每月每科自行业务技术质量考核,护理部每半年考核1次;每月护理部根据标准进行全面的综合考核评估,并将考核评估结果和奖罚情况在每月院科主任、护士长例会上汇报反馈给主任、护士长 。

护理安全质量:健全护理岗位责任制及各项护理工作流程,做到定岗定编,有相应的质量控制标准,健全的自我约束机制,签约上岗,定期考核评估,不断监督检查、指导,形成一个层层负责、逐级把关、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控制的质量责任制。使我院的护理工作处在安全有效的最佳运转状态。

方法及措施

转变服务理念:护理人员要“以病人为中心”,树立病人满意度的观念,转变服务理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增强全方位服务的意识,把改善护士服务态度和护理工作质量纳入医德医风建设的议事日程中。

提高护士的业务素质:护士业务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要加快学习的速度,掌握护理专业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丰富护士的理论和操作技能水平,熟悉交流沟通的技巧。

抓好护士岗前服务态度的培训:举办专题讲座,从护士的着装仪表、语言规范、行为举止等入手教育,使护士对病人和蔼可亲、平等待人,工作积极认真、高度负责,给人以信任感,保证病人的护理安全,减少护理差错。

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护理工作要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加强思想教育,改变旧的思维方式。通过一定的制度来制约,加强管理、检查、督促,定期对住院病人进行满意度调查,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

各职能科室分别对护理工作进行相应的检查评估,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的方式,每周护理部召开护士长例会,听取各科质控小组自查情况汇报;每月召开全院科主任护士长例会,各职能科室主任总结汇报综合目标岗位责任制考核评估情况,扣分多少与科室经济直接挂钩,每降低1%扣发科室当月奖金的1%。质控办每月将院综合目标考核评估情况在医院简报上刊登,存在问题限期改正,对于不达标扣分较多的科室和个人免去年终参加评选先进的

资格。

效果评价

护士长的质量管理意识不断增强,调动了护理人员不断提高护理质量的积极性,工作从被动变为主动,使护理质量有了很大提高。

提高了护理人员“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护理人员能够耐心细致地为病人服务,从而得到病人及家属的认可和好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达到98%。通过周护士长例会、月综合目标考核,使护理人员工作谨慎,严肃认真,培养了慎独精神,提高了执行标准的自觉性,减少了差错,杜绝了事故。

通过每月进行综合目标考核评比,有力地加强了自我约束力,同时增加了各科护理人员的团队精神。

提高了学术水平:增强了护理人员学习业务知识的积极性,积极参加“三基三严”的培训;各科积极派遣护理人员外出学习进修,都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综合目标岗位责任制标准,对护理质量进行监控,使我们的护理质量不断攀升。在2006年天津市医院评审过程中,我院的护理工作得到护理专家的好评,因此使我院从二级医院顺利晋升为三级医院。总之,实行综合目标岗位责任制考核标准对护理质量进行质量控制,方便易行,效果显著。

第12篇

卫生部2010年制定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这项活动的开展切实加强了对患者的基础护理,改变了护理模式,提高了护理质量,保障了医疗护理安全,确保了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三满意的效果[1]。在此项活动中,我们消毒供应中心做为护理部的直属单位,后勤物资保障科室,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充分发挥专科特色,认真学习、领会“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内涵,主动服务于临床,切实做到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提高了优质护理服务水平。具体做法如下:

1全面学习“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

认真学习“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动员阶段,院党委多次召开全院动员大会进行部署,护理部也多次组织护士长进行学习和培训[2],科室护士长利用周例会及早交班会对文件精神及活动内容深入细致的解读,使科室的全体成员提高了认识,深刻领会其服务内涵,从内心深处自觉的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为临床提供优质、方便、放心的无菌物品。

2及时制定、修订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完善科室工作

建立健全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规章制度,严格按照制度和规范工作,可使制度落到实处,这样才能保证给患者一个安全的就医环境,全面提高护理工作水平。根据2009年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及三级医院评审细则,制定和修订了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应急预案、工作质量考核标准,使各项工作做到有章可循,不断完善,充分加强了科室人员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为临床提供放心、满意的物质供应。

3制定措施,推行主动服务模式

为了减轻临床护士的工作量,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我科坚持一切为临床需求为工作目标,制定了消毒供应中心保障“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及工作流程、岗位职责,确保物品及时送到临床科室。

转变服务模式,主动服务于临床,自觉的把工作重点转向临床,拓展服务范围,主动为临床排忧解难,比如,(1)我们把原来由手术室护士自己包手术包、制作敷料、缝针等工作,主动接过来由消毒供应中心制作,节约了手术室护士的人力、时间,做到了把时间还给护士,减轻了手术室护士的负担。(2)我们把回收污染器械时与临床护士共同清点器械改变为护士只需将污染器械、物品准备好,放在污洗间,供应中心护士按数清点,不用护士陪同,即预防环境污染,又节省了护士清点器械的时间,并且只要临床有使用后器械打电话到供应中心,我们便立即派护士回收,即方便临床又把时间还给护士。(3)我们的无菌物品发放人员每日主动打电话询问科室需要的器械和物品,并将所需物品及时送到科室,做到随需随送,展示出把以临床为中心的思想落到实处。

深入科室,及时掌握护理信息,不断改进工作。消毒供应中心所有人员积极学习临床护理新知识,掌握各科护理动态和特点,增进与病区的沟通,与临床护士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在护士长例会上征求护士长们的意见,每月发放满意度调查表30份,征求临床科室对物品供应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了解物品质量及使用情况,针对反馈意见及时调整供应中心的工作,以满足临床需要。

4加强质量控制、确保供应物品质量

质量监控落实到人,使质量第一的观念落实到每个环节质量中,达到全面质量控制。明确各自的职责,制定质量控制计划,科学分工,责任明确。组织科室人员学习各个环节质量控制标准,让每个人掌握标准,并运用到工作中。

定期检查,每天检查,检查内容包括消毒液浓度、包装质量、洗涤质量、消毒质量、物品存放质量,把好环节质量控制关,每月检查一次性物品入库证件、外包装、中包装、小包装是否符合要求,储存室存放是否按要求存放,检查结果做好记录,做好各项灭菌监测工作:(1)压力蒸汽灭菌监测:每锅次有物理监测,详细记录日期、灭菌器号、锅次、压力、温度、灭菌时间、进出锅时间、操作者,每包内外放置3M化学指示卡、指示胶带。(2)灭菌效果监测:对日常使用的灭菌器进行程序监测和生物监测,对灭菌后的物品随机抽样做细菌培养。必须按规范进行,锅内物品按规定放置,每批次用化学PCD进行批量监测。做到物理、化学、生物三项措施监测合格后方能发放到各科使用。

加强环节质量监测,对洗涤、包装、灭菌等各个环节进行质量监测,加强环节质量控制,并对质量工作进行追踪评价,不断持续改进,确保无菌物品合格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