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新课标新阅读

新课标新阅读

时间:2023-08-24 17:18:1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新课标新阅读,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新课标新阅读

第1篇

关键词:新课标阅读教学;创新;研究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尝试阅读教学的创新。如何培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鼓励学生“动”起来

摒弃过去那种从头到尾的串讲串问,把尽可能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阅读、去思考,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读书状态,以加深理解和体验。这样学生便从被动地接受中解脱出来,回到应有的主体地位,真正“动”起来。教学《印度洋上生死夜》一课时,针对“皮埃尔是救妻子克勒松还是救一船人,如果你是他,会怎么做?”面对这种两难的选择,发表个人理解和感受时,有的学生说:“如果我是皮埃尔我就先救妻子,因为妻子是自己最亲的人,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有的学生则说:“如果我是皮埃尔我会放弃妻子救一船人,因为我如果选择了救妻子,就意味着一船人将会失去亲人。”……学生的思路打开了,思维就“动”了起来。

二、吸引学生“钻”进去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情境,通过教材这个文本载体,将学生带入愉快的学习氛围之中,为学生营造一个无拘无束的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合作的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其思维任意驰骋,融入阅读实践之中,“悟”出文本要表达的情感。心理学认为感情在心理活动中有动力的性质。讲读课文时,可以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创设一种意境,也可以精心设计一些课件,努力再现当时的气氛,把学生的思维带入再造的情境中,学生有如身临其境之感,从而唤起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和作者两者之间产生感情共鸣,学生才能有感情地读出来。

三、引导学生“创”出来

在语文课上,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受到的情感熏陶、获得的思想启迪,并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表达出真情实感。教学《但愿人长久》一文时,文中表达了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假如你是苏轼,这件事发生在你身上,你会怎么办?学生兴奋不已,纷纷发表个性见解——“我会和苏轼一样思念自己的亲人”“看不到亲人我会哭。”……学生创造的火花迸发出来,汇成了一首首优美动听的童年诗篇。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发挥,并在学习中感受到了创新的成功和喜悦。

注意多给学生留几扇自主选择的“门”,多去关注学生的动态生成,给学生提供自由想象、表达、交流的空间,使学生的能力在活动中提高,情感在表达中升华、思想在交流中生成,真正让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语文;自主阅读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不但要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而且要指导学生逐步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让每个孩子在看到阅读文本的时候都能用自己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能够熟练掌握解答阅读题的方法,使学生的整体阅读成绩得到提高。

一、合作与交流,实现师生、生生良好互动

1.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进行阅读

初中语文课文文本阅读教学,教师不但要让学生独立思考文章的基本内容,解析重点词句,在课文中做好批注,独立运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进行阅读,还要组织学生在合作小组中进行交流,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进行良性互动。

2.教师要认真组织,使合作学习走向深入

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要确立合作学习的目标,引导学生在交流中继续探究,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合作中积极发言,培养每个学生都能平等而又充分地参与学习,使阅读能力、合作意识、竞争意识都能够得到很好的强化。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对于文本的理解更加深入,与教师的课堂互动也会更加有效。

二、巧用预习,使学生真正进入阅读状态中

1.巧用预习开展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自主阅读

初中生对于初中文本都能认真读,但是怎样读才会更有效,才能以最快的速度提高阅读能力,并非每个学生都能很好地把握。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围绕新课标组织学生开展语文自主阅读,就要通过教研组讨论交流做好导学案,思考学生应该采用什么样的预习方式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教师在预习问题的设计中要设计有价值的问题,既让学生能够通过自读自悟解决相关问题,又要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通过预习更好地和教师进行交流,促使学生阅读能力的真正提升。

2.先学先问,后导后教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初中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要用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对作品的内涵,能联系文化背景对作品做出自己的评价,能够体验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但是初中生在这个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文本都能通过自己的感悟和体验理解出来。在这种时候,学生就要把还不是非常明白的问题写到预习或者在课文文本上进行标注,等到课堂教师讲解的时候和教师以及其他学生进行良性互动。而教师也要在学生自我感悟的基础上后导后教,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努力创建高效课堂,让学生逐步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并具备自主阅读的能力。

三、多媒体辅助自主阅读教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把握教学重难点

1.多媒体辅助自主阅读教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初中语文教材中不但有浅显易懂的文本,还有较为抽象的课文。对于和学生的生活体验密切相关的课文,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文本内容,进行自主阅读,但是对于一些抽象的语文课文,学生要想通过独立阅读理解文本内容就不那么容易了。而多媒体课件采用形象生动的声音、视频以及图片、文本的引导让学生更好地调动多种感官进行阅读,能够较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如,在苏教版初中语文《社戏》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作者简介以及作品的写作背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短篇小说《社戏》中事件发生的环境,让学生的情感更好地与课文内容接轨。在这个基础上,教师通过社戏图片、视频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社戏,然后再通过文字重点引导学生根据阅读要求进行深度阅读。学生无法单独理解的文本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这样学生不但能更好地理解文本,还能有效地提高阅读能力。

2.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阅读教学的重点难点

多媒体课件在帮助学生理解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把握阅读教学的重点难点,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课堂效率。如,在苏教版初中语文《紫藤萝瀑布》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作者咏物抒怀的写作特点,并能在自己写作的过程中加以运用。同时,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文本状物的方法以及作者能够抓住景物特征,细致描写景物的方法,突破教学难点。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突破重点词句,图文结合,反复诵读,不但能提高阅读能力,而且在有效把握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能更好地掌握自主阅读的方法。

四、加强课外阅读训练,提升学生自主阅读水平

新课标对于初中生的课外阅读是有明确规定的,要求学生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因此,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大量阅读,只有加强课外阅读训练,学生才能养成自主阅读习惯,学生的阅读能力才会提高。

第3篇

关键词:新课程 初中语文 阅读课程 合作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18.114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基本环节,也是占着重要地位的。传统的阅读课程教学模式就是学生一定要按照教师所提的要求一步一步去完成,没有一点自主性,因而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无法让学生能主动的进行合作探究。新课标下对阅读课程教学提倡自主和合作探究的模式,就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以小组进行合作研究探讨和交流,从而进行学习上的创新,主要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达到提高学生鉴赏力的目的。那么,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如何在阅读课程中进行合作探究呢?本文笔者根据多年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讨论。

1 合作阅读模式的内涵

合作阅读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读书研讨小组,它真正代表的是读者在反馈过程中,合作性学习与独立阅读的相互融合。充分给学生提供了个性化阅读的平台,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是十分重视的。

2 合作阅读所具有的特性

合作阅读也有它独特的表现性,具体说来,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性。

2.1 自主性特性

自主性就是注重学生主体的作用,让学生的全部心智和情感意向活动都能通过自主阅读活动得到感知和理解,从而达到自我阅读的目的。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尽可能给学生营造一个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发展,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学会自己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给学生一个冲突,让他们自己去参与讨论,最后进行创造性探究,打破传统的消极被接受的阅读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在阅读中起主导作用,更能让学生直接面对阅读文本,能积极主动去读,用心去读,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直觉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还能树立学生的自信和尊严。在阅读中学生的自主性越强,积极性越高,其所获就越多。

2.2 情境化特性

合作阅读可以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去营造一定的教学环境,从而更能接近学生现实生活和阅读文本的距离,更能让学生自主去进行阅读。在具体的阅读课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目前最受欢迎的多媒体影像、或者图片、电影和电视,还有网络等来给学生创设一定的阅读情境,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愉快的接受知识的洗礼,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创造思维,更具有创造性地去解读文本的内涵。

2.3 发展性特性

合作阅读与传统阅读又一区别特性在于,具有发展性特点,它不仅吸收了拓展阅读与探究性阅读的有效方法,同时还非常注重阅读的过程。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要从现实问题设立情境来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通过合作交流的阅读模式来解决疑难问题。这样,在不断的阅读学习中就能发展成为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4 对话性特性

合作阅读在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组织多种形式开展合作交流和讨论。具有很强的对话性,组织同桌互帮式,或四人一小组进行分析和讨论,还可以进行多人一小组的合作实践,让学生在共同研讨的过程中,充分的进行自我表现和共同合作,让学生在共同讨论下找回自我,并能融洽师生和生生之间的关系。在阅读课程中,教师要善于采用诱导的语言,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探究,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创造思维。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帮助学生提高及时处理问题的能力。

3 合作阅读在初中语文阅读课程上的具体操作

3.1 通过精心设计新课导入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进行阅读课程教学时,精心设计别具艺术魅力的新课导入语,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给学生带来新奇感和亲切感之外,还可以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对合作阅读产生很浓厚的兴趣。使学生认为学习是一种即轻松又好玩的事情,把学习变成一种需要,并能全身心地融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因此,好的有效的课堂导入语的设计,也是成功课堂教学的开始。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一切情感和态度也会在合作阅读学习时得到感染和熏陶,从而更加认真地去面对文本,去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地探讨和探究,充分地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培养,从而对阅读学习产生兴趣。

3.2 讲究问题的提出方式和难易程度来激发学生探究愿望

在语文阅读课程教学中,教师总是会向学生提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看谁在最短的时间里对文章的内容记忆得最好,并能准确地把阅读文本的内容复述出来等等。但是,教师要让每一位学生感受到成功,在提出问题时,就要讲究问题提出的方式和难易程度,充分的激发起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和进一步探究的愿望。对于不同的学生在问题设计上就要采用不同的方式,难度也要因人而异,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顺利进行下一步的分析和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同时也让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逐步开发起来。

3.3 及时对学生进行合理评价提高学生的成就感

学生对知识进行学习后,教师想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学生也很想得到教师的评判。因此,在阅读课程完成后,及时对学生进行合理评价是十分必要的,就像是雪中送炭。当学生在完成了相应的阅读任务,那怕在原有基础上只有一点点进步,教师都要给予肯定和表扬,可以设立参与奖、应用奖、善思奖、协作奖等,当学生在那方面有了一定的成绩和进步就给学生发什么样的奖,这样可以让每位学生获奖,并能从中体验到成功的,从而提高学生自身对阅读学习的成就感。

总之,在初中语言阅读课程教学中采用合作阅读教学模式,不仅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还能激发学生沉睡的创造性思维,放飞学生尘封已久的情怀,使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都得以提升,为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Z].

[2]宋志慧.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Z].

第4篇

1.1阅读教学仅重形式,追求效果难有共鸣

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应是培养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感知与分析能力,然而目前小学阅读课程的教材普遍篇幅较短,所以很多教师在讲授过程中都是直接让学生通读,仅对文章、生词的记忆与认知略为要求,至于文章内容的解读与蕴含的情感,都“一笔带过”,甚至只字不提。即便是较长的文章,都只是简要的概括中心意思或是段落大意,要么就是将文章拆解成若干小结分别讲解,使得文章文感顿失,难以激起共鸣。

1.2教师全程把控课堂,学生乏于独立思考

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因经验薄浅而无法有效控制课堂纪律,或是为了赶拼教学进度而采取大包大揽的方式对学生“满堂灌”。加之小学生的年龄特性使他们具有好动、注意力难集中等习性,通常会让教师的教学进度突然的打断。此外,还存在部分教师过多时间的花费时间来解析文章,忽略课堂交流与互动的重要性,整堂课下来全程都是教师“一人独讲、满堂皆听”,其间虽有提问,但也没有空足够时间让学生思考,明显与新课标提倡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相悖,有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同时也让阅读教学质量难有提升。

1.3偏重阅读理解训练,忽略语言表达训练

同一班级的学生学习水平都是参差不齐的,加上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泛化的阅读教学方法必然导致重点不突出、难点不清楚,难以夯实学生语文基础。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就教育方式与模式提出了一众观点,其中就语文学习而言,他认为“思想是一方面,表达思想内容的工具又是一方面”。因此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注意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还要明白作者的语言表达形式,一言蔽之即要知道作者写的是什么,又要明白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然而,目前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度倚重对文章主旨大意的理解,甚至将语言表达训练作为一种独立的技能进行孤立地训练,脱离了课程内容和文本语境,导致出现了阅读教学和语言表达训练脱节,或是阅读课和作文课分离等现象,全然忽视了语言表达方式方法的训练。借用崔峦先生的话说,就是“得意而忘言”了。

2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研究

2.1放飞阅读思维———巧妙设计问题

通过层层巧妙的提问设计,课文的脉络能够清晰的呈现,作者的写作思路也能有所显露,在此情境下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上的感知,对接下来展开的深入分析大有助益。此外,疑问的设计还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萌生求知欲,充分发挥小学生尚未束缚的想象力。至于如何设计问题的内容,教师应事先了解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问题的难易度,与此同时还应紧扣阅读教材特点来设置有针对性的细节问题,或是开放式问题,让学生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散思维,跳出既定思维局限。

2.2推开阅读视野———拓展课后实践

在学生掌握一定阅读基础和技巧后,教师应有计划、有目的的引导他们进行拓展阅读训练与体验。按照具体年龄体征及心理特点来推荐图书,通过课后阅读量的长期积累,能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及语文素养。比如,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可以推荐《中国孩子最想知道的100个问题》、《科普的故事》、《101个科幻故事》、《我们爱科学》、《小朋友的中国寓言》、《寓言大全》、《绿野仙踪》、《阿拉丁神灯》等;中、高年级的则可以推荐《百科全书》、《黑龙号失踪》、《闹鬼的航天服》、《爪王》、《巨鸟岛》、《寓言100篇》、《小学生谚语词典》、《小学生格言词典》,等等。阅读课程的课后实践,主要以阅读课外书籍为主,藉此作为通向世界的窗口,为学生开阔视域。

2.3根植阅读兴趣———创设阅读情境

新课标倡导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要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对阅读萌生好感。同时,小学生正处于身体与心理发育的初级阶段,对周遭一切充满好奇,但对事物的认知度则仍停留在表层,要想引起他们的兴趣,并保持这种兴趣就需要教师细心安排、认真对待。首先,应当革新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营造轻松愉悦的阅读氛围,并根据具体生情从“视觉”与“听觉”等感官感受入手,给学生带来新奇的体验,引导他们主动开展阅读活动。例如,学习描写祖国秀丽河山的课文时,多数学生还未有机会去亲身体验青山绿水的实景震撼,由此缺少对课文的感性认识。此时再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来播放祖国山峦实景视频,配以舒缓音乐,影音结合的动态呈现,使得学生阅读兴趣在潜移默化之中得以充分培养。

2.4挖掘阅读方法———增进互动交流

教师与学生间的阅读交流主要通过阅读方法上的沟通、指导,比如速度法、批注法、精读法等常用阅读法。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所以每个人的阅读方法也各有差异,通过上述常用阅读法进行频密的互动交流能够交互心得,取长补短,不仅有助阅读,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也将更为和谐。然而,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日之功可以成就的,需要教师悉心的指导与学生自身的反复实践,在长期阅读交流中慢慢积累。同时,实现交流的前提还得依靠教师的正确引导与组织,让学生结合个人阅读过程讲述心得体会,各自找出最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

3结束语

第5篇

【关键词语】课标  名著   阅读

 

初中语文每册后面都有名著导读,名著导读推荐的都是文学名著。那么什么是文学名著呢?

文学名著是经过长时间的历史积淀,充满着浓厚的文学意味和人文气息,蕴藉着跨越历史时空的审美性和情感性的文学作品。它具有两个显著的特征。首先,文学名著应当是进步的,催人奋进的。文学名著素来被视为一个国家文学的精神所在,它是时代民族生活的艺术概括,是对人类历史发展的整体把握;文学名著有着高雅的审美情趣,独特的艺术开拓,是人们生活的指南,理想的寄托;文学名著是理想、正义等精神的化身和社会时代的代言人,充满了对人类精神价值和终极关怀的不懈追求。其次,文学名著具有潜在的强大的文明动力。人类历史不断超前发展,但人们对理想、正义、幸福、美德的追求是永不间歇的,文学名著就是理想、正义、幸福、美德的载体。譬如:阅读《论语》会告诉我们如何做人,阅读《傅雷家书》你就懂得怎样教育子女,阅读《约翰克利斯朵夫》你会知道怎样扼住命运的咽喉与之搏斗,阅读《巴黎圣母院》你会知道什么是美和爱 ......

因此,初中语文新课标非常重视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在新课标指导下编写的各种版本的语文课本,都有名著导读,如初中语文人教版的每册语文书后面都推荐了二三部文学名著让学生阅读。由于中考语文试题中考查文学名著阅读题的分数只有三五分,因此长期以来,许多语文老师对学生的课标规定的文学名著阅读持冷漠态度。有些语文教师不要求学生买名著阅读,只要求学生把语文书后附的名著导读节选的精彩片段读一读。有些语文教师不问不管,认为名著阅读是语文课本的附属物,不属于自己的教学任务,自己把阅读课文和习作训练上好即可。

我认为文学名著是古今中外长期考验认定的优秀文学作品,它语言规范、流畅、精当,内容、思想情感健康积极向上,以形象的文学语言、鲜明的文学形象教育人,激励人。对于从事基础教育的语文教师应该很好地指导学生阅读好课本后推荐的文学名著。学生读好它,一方面能规范、锤炼他们的语言,增强他们驾驭语言的能力;另一方面,他们在人生之初,可塑性强,受到文学名著中主人公的良好道德品质的熏陶,能心怀大志,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因此语文课本后面的文学名著阅读属于语文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语文教师不应该袖手旁观,也不应该只让学生泛泛读一读,浅尝辄止就算了。而应该指导学生去读,把课标规定的文学名著阅读落到实处,让学生读出成效来。

那么,怎样指导学生落实新课标规定的文学名著阅读呢?

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七年第一学期一开始就让学生购买课本后推荐的名著,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周末,做到周周阅读。让学生采用泛读和精读两种方法进行阅读(自己认为精妙的词句段落要精读)。精读中要做批注,即结合语言环境对自己有感悟的词句段落进行赏析,赏析的角度有:修辞方法的作用、写作手法、语言特征、文章结构、思想情感的表达等等,学生自选角度。教师对学生每周读的页数作出规定,并定期收上来检查阅读情况,用甲乙丙打出阅读等级,表扬读得好的,鼓励中等的,批评并帮助读得差的。从七年级第一学期的寒假开始至九年级第一学期的寒假 ,提前让学生购买下学期语文书后面推荐的名著,利用寒暑假并按老师要求的去读,把它作为一项假期语文作业。

其次,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写作。学生每读完一部名著,教师应要求他们写读后感,只选一个角度写好即可。要么从思想内容角度写,要么从写作手法角度写,要么从语言运用角度写 。学生写后,老师批阅,把写得好的读后感放在班内朗读、点评,以便其他同学借鉴。这项活动,既增强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鉴赏能力,又使他们获得了精神食粮。譬如:读了冰心的《繁星》《春水》,有位同学写了《冰心奶奶教会了我写现代诗》的读后感,文中写道:写现代诗并不难,只要你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就容易捕捉到生活中刹那间的灵感,然后用三言两语书写出内心的感受和思考,读起来有意味即可。还附一首小诗来说明。

     友谊

友谊犹如田地里的禾苗,

不除草,施肥,浇水,

它会瘦弱,枯萎,消逝。

友谊的禾苗

需要呵护,滋养。

读了法国凡尔纳写的《海底两万里》,有同学写了《没有想象就没有科幻小说》的读后感,文中写道:凡尔纳有非凡的想象力,没有到过海底,却把海底的景色写得如此生动,读来引人入胜,使读者如临其境,还对现在的海底潜艇做出了预言,推动了科技的发展。因此科幻小说一定要有想象,要有符合科学原理的想象,才能激发人们对科学的兴趣。

读了英国夏洛蒂.勃朗特写的《简.爱》,有位女同学写了《女性美不在容貌而在品行》的读后感,文中写道:简爱身份低微,相貌平平,却以真挚的感情和自尊自爱自强的高尚品德赢得了东家罗切斯特的尊敬和爱恋。我们女生应该向简爱学习,学习她的自尊自爱自强的精神品质。在现在读书的黄金时期,不要注重外貌,好穿好打扮,应趁着青春年华勤奋学习,为将来自己能自尊自强地立足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召开读名著交流会。当学生读完一部名著,写完读后感之后,教师主持召开一次读名著交流会。全班分成六个小组,每组确定一个主持人,负责交流。每位同学结合文本,联系实际,谈论自己感悟最深刻的。每组评选一位讲得好的同学,在全班讲解,最后老师以高屋建瓴的方式,把自己和学生与众不同的感悟,结合文本联系实际进行深刻解读,进而达到师生互动交流。这项活动,既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又开阔了学生思维培养了他们的演讲能力,还能使他们广泛汲取文学名著的精神养料。

例如:学生读了傅雷的《傅雷家书》,开了一次读书交流会。学生们只会从父母和子女建立朋友关系的好处去谈读书感悟,这与他们认知水平有限有关。傅雷挚爱儿子,以朋友式的口吻教育儿子怎样做人,我从四个方面给学生谈论:1、事业,要不断精钻。2、婚姻,要志同道合,宽容体贴。3、家庭,要和睦相处,勤俭持家。4、处世哲学,要有旷达的胸怀。学生不但获得了全面分析问题的方法,而且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再如:学生读了鲁迅的《朝花夕拾》,开了一次读书交流会。

学生能结合文本联系实际发表富有个性化的谈论。有同学读了《范爱农》发表了《爱农悲在社会,更悲在自己》的演讲。其中讲到:爱农悲在失败的社会没有他的用武之地,更悲在他自身。在逆境中没有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抗压力太差了。他是留过学的人,在家乡把私塾教好也能混碗饭吃。再不行,凭自己高大的身体种几亩田地,也能养家糊口呀!而爱农不能,他遇事不顺就一味发牢骚,发牢骚能解决问题吗?发牢骚不但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反而会使他越来越糟糕。

第6篇

摘 要:本文主要剖析了新课标下的教学模式的实施创新,无论对教与学都是一种新的挑战方式。语文教学创新势在必行,论文中针对语文教学着重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通过研究更能有利于教师有效教学。

关键词:新课标;语文教学;创新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尝试阅读教学的创新。

1 鼓励学生“动”起来

课堂40分钟是个常数,如果教师讲得多,分析得多,留给学生的读书时间就少了,甚至会出现学生学完课文还读不通课文的现象。因此,教师要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摒弃过去那种从头到尾的串讲串问,把尽可能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阅读、去思考,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读书状态,加深理解和体验。这样学生便从被动地接受中解脱出来,回到应有的主体地位,真正“动”起来。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时,针对“同一首诗,为什么父母会有截然相反的评价”这一问题,同学们展开了积极的探究性阅读。发表个人理解和感受时,有的说,“巴迪年仅七八岁就能写诗,母亲看到儿子这么小就有佳作,当然兴奋不已,因此称赞‘精彩极了’”;有的说,“从巴迪迫不及待的神情中,可以看出巴迪焦急地等待父亲回来,是多么希望得到父亲的表扬,为下文父亲的评价作铺垫,形成反差,同时可以看出巴迪是一个十分上进的孩子”;有的说,“父亲的评价不切实际,对于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有些苛刻,甚至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还有的说,“父亲十分民主,他说‘哪条法律规定巴迪一定要成为诗人’是希望孩子自然发展,我就希望爸爸、妈妈能这样对待我”……学生们的思路打开了,思维“动”了起来。教师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发展求异思维。这样,学生与教师、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就会敞开心扉。正是在这一系列阅读实践中,使得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实践了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2 吸引学生“钻”进去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情境,通过教材这个文本载体,将学生带入愉快的学习氛围之中,为学生营造一个无拘无束地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合作的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其思维在其间任意驰骋,融入到阅读实践之中,“悟”出文本要表达的情感。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情境导入新课:课件演示地球在宇宙中的美景,同时配乐配声。“在浩瀚无边的宇宙中,群星闪烁,在太阳系的家族里有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互相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这就是美丽的地球。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学生被眼前神秘的太空、优美的音乐、诗化的语言所营造的氛围深深地吸引住了,顿时进入了学习情境,为感悟课文内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在老师设计的情境学习中产生了迫切的求知欲望。

3 引导学生“创”开来

《新课标》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无疑指明了只有多读书,才能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在语文课上,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受到的情感熏陶,获得的思想启迪,并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表达出真情实感。教学《童年的发现》一文,课文讲的是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童年时的一项科学发现,反映了儿童对求知的渴望和孩子们惊人的想像力。教师引导学生想像,假如这件事发生在你身上,你会怎么办?学生兴奋不已,纷纷发表个性见解,继而交流了他们各自童年的发现----“我发现了兔子的眼睛为什么是红的”“我发现鸡与蛋的关系”“我发现了月亮中的嫦娥爱搬家”……学生创造的火花迸发开来,汇成了一首首优美动听的童年诗篇。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发挥,并在学习中感受到了创新的成功和喜悦。

在这种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合作精神自然而然地发挥出来,同时也获得了精神上的愉悦。

第7篇

关键词:农村教育;语文教育;阅读指导

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是指他们在学习阅读的过程中对文章的理解程度,也是学习语文中最普遍、最重要的部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小学六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在小学教学中,如果只是在语文课堂上,让学生去阅读教材,那样的阅读量是完全不够的,而要想改善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必须增加他们的阅读量,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就是说,要把课内、课外、校内和校外全部结合起来,这样的教学需要老师通过更加耐心、更加细心的教导学生,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一、语文阅读的重要性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学生所需要的不是一多再多的作业,他们更需要阅读。同时这也让我们反思,学生的能力提高慢,是不是因为我们的教学出现了一些问题?是不是我们没有注意到要重视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课堂上把老师的思想强加给学生得太多了,没有注重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当然,在农村由于受到条件的限制,学生的阅读量可能根本不够,这些并不是老师的责任。

二、语文阅读指导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感觉阅读无趣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经常会出现学习烦躁、疲乏的情况,对学习失去耐心,这时候,老师就要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看法,让他们换种方法学习,让他们爱上学习,对学习产生乐趣。在学习中,兴趣是很重要的,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把看书当作一种游戏,并爱上看书,提高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同时也要给他们一个良好的阅读方法,没有正确的方法去阅读,学生从阅读中所获得的益处也会大打折扣,这些都是老师所要注意的。

2.课堂教学的乏味

由于受到中国“应试教育”的影响,农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全部精力都放在课堂和教材上,一遍遍地“咀嚼”。而为了让学生能在考试中拿到高分,老师在课堂上,辛苦为学生讲解教材,恨不得把教材一页页地“塞”进学生的脑子里,大量“题海战术”被教师广泛应用,学生的作业任务繁重,也让他们对语文学习失去了兴趣。

3.注重结果,轻视过程

现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功能和选拔功能。”可在农村,绝大多数的学校还是以学习期末的成绩为标准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这种现象严重地打击了教师的信心和学生学习和阅读的积极性。

三、解决对策

1.激发学习阅读的乐趣

兴趣是人们做好一件事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要想加大学生的语文阅读量,就必须让他们爱上阅读,自己去阅读。学生时期的孩子,他们都有很强的求知欲,而他们所接触的知识层面还很浅显,有很多东西,他们听说过,可他们并不够了解,这时候,老师就可以利用学生的求知欲,告诉他们一些可以为他们解答的书籍名称,让他们通过自己阅读,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量,也让他们对阅读产生一种依赖,自己认识到书中的内容有多丰富,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2.适当的指导

阅读是一种把作者的心境情况通过文字形式反映出来的过程,而学生的知识掌握得还只是很少的一小部分,他们的理解能力或许也不够,这时候,就要老师去给他们一定的指导、讲解,让他们能更深层次地体会到阅读所带来的乐趣。

3.注重积累

学生在读书中,大多数的人往往只是大致地看一遍,了解一个大概的故事情节,知道书中所讲的大致意思,而不能体会到作者写书时的心情,以及书中所用的写作手法等,更多需要他们学习的地方。

英国有位诗人说过:“阅读像挖宝矿的矿工,把矿渣甩在一边,只拣纯净的宝石。”这也告诉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积累一些知识,从书本中我们可以得到很多的我们不了解的、没有掌握的知识,既然阅读了这样的书籍,那我们就必须把这些不了解、没掌握的,清楚地了解,熟练地掌握。在语文教学中本着“有趣,有益”的思想,再结合农村实际条件,为学生提供一种更好、更高的阅读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 新课标 初中语文 课外阅读

曾经有人请教鲁迅先生,问他是如何写出那些绝妙文章的,是否经历了种种的人情世故后有感而发?鲁迅先生只是淡淡地说:“哪里来这么多的经历哟,不过多读几本书罢了。”先生的只言片语朴素、平实,但是蕴涵深意:单靠课本中学习的几篇课文是不够的,真想成为新时期的有用之才,就要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富有想象力及创新能力。课外阅读正是学生多方面拓展的有效途径。

一、保证时间促进读

如今初中生的课业十分紧张,放假两天带回家的作业就一大摞,不仅如此,父母还会布置额外的作业。这样不用说课外阅读了,就连休息的时间都少之又少。这样的做法不利于学生成长。他们正处对事物存在好奇的年龄段,逼迫状态下的填鸭式学习反而会让他们对“学”产生厌恶。我们应该给他们自由支配的时间、空间,在摸索中找寻自己的学习、读书方法。学校开展阅读课能保证学生有一定的阅读量,并且在良好氛围内阅读更有趣味性,可以自由讨论、请教老师同学,从而喜欢阅读,学会自由阅读。

二、挖掘资源拓展读

1.班级资源。班级资源主要是办好班级图书角,在班级这个小的单位中形成良好的氛围。图书角的图书由学生相互交换借阅,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间的交流,而且能使阅读资源得到重复利用,更有利于相互促进。

2.学校资源。学校图书馆是一个巨大的阅读宝库,学生如果充分利用好学校图书馆这一资源,阅读量就不会不大。在学校这个远离喧闹的地方,图书馆为我们营造了安静、舒适的阅读环境。

3.社会资源。其实马路边的广告、警示社区黑板报等都是课外阅读的材料,正所谓:“我们并不缺少阅读资源,只是缺少了发现它的眼睛。”

三、培养兴趣自主读

阅读兴趣的培养与学生的周围环境是息息相关的。这一关键性的环境条件需要教师、家长、同学等共同营造,例如现今便捷多样的网络媒体就是一种利用起来的课外阅读渠道。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内心的需求才是真正的动力之源,只有产生阅读的浓厚兴趣,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

1.“榜样”效应。教师是每个学生的榜样,这是毋庸置疑的。学生会下意识地模仿老师的行为。因此,老师要充分利用这个有利的“榜样”效应。一位好的教师能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语文教师要热爱读书,有丰富、广阔的知识面。我们都是从学生时代走来,相信大家都喜欢那些不局限于课本,上课能娓娓道来许多课外知识的老师。因此,教师更应该时刻为自己充电,不拘于书本,旁征博引,以精彩的课堂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喜欢上这些多姿多彩的事物。教师生动的话语、饱满的激情开启了学生热爱语文、热爱文字的求知大门,让他们感受到徜徉于文字是一种享受,真正做到快乐教学,并使学生爱老师,并且渴望变成像老师一样博学的人,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和内在动力。

2.内外衔接。这个过程就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阅读量和融会贯通的能力。在课堂上,每个学生都是公平的45分钟学习时间,教师传授的是如何去读、学,仅仅是一种方法,真正要求的是学生在课后带着这一系列的方法阅读更多更好的篇章。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可以联系课文讲相关的课外读物,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可以达到知识拓展的目的。例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时可以推荐大家看《安徒生童话》,教学《奇妙的克隆》一课时建议大家看看《少年百科》,了解更多的新奇科学。

3.你争我赶,边赛边读。竞赛是激发学生读书兴趣的一个有效手段。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举办阅读知识竞赛,在比赛中让学生积极回顾阅读过的书籍,并且在相互的交流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形成生生间相互影响相互带动阅读课外书籍的良好气氛。首先促进阅读成为一种你追我赶的态势,其次指导阅读的方法。在保证有阅读动力的前提下才能谈所谓方法和技巧的优化。

另外,还可以举办很多形式的活动,例如课外读物故事大奖赛、成立课外阅读特工队等。教师在这其中要勇于创新和突破。老师可以在班级中组建若干个阅读小队,以争星的形式促进阅读,学生每读一本书就能多一个星,并定期进行评比。

4.亲子阅读,营书香之家。倡导家长和学生共同阅读,营造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这种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可以在家长会间向各位家长倡导这种方式,并且鼓励和指导家长为学生买什么样的书、藏什么样的经典等,并且在这过程中陪同学生一起阅读、一起学习。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重视所谓平等,因此家长不能以质问的语气问学生看了多久的书,看了多少书,而是该与学生交流在书中有哪些情节、哪些篇章是值得品味的。如今家长这个角色更多的应该是孩子的伙伴和朋友。班级中,可以定期开展读书日活动,例如家庭朗诵会、我是名著大导演、亲子阅读手抄报……班主任在班会中可以增加一个“家长交流”环节,让家长们说说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经验。

四、提高质量精读

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读还要不好。”这引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阅读的质量。虽然说读书增长知识、见闻,但并不是所有的读物都适合学生阅读。学生各方面都处在一个成长阶段,需要老师给他们以丰富和精选的“粮食”促进成长。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就要推荐给他们质量高的文本去阅读、吸收。要称得上质量高,就要求文章教育思想浓厚、内容健康向上、艺术性高。在这一时期学生的阅读应该是学生通过阅读得到启发、自主获取知识、从中运用技巧和学会新技巧的过程。读一本好书对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影响,小则细枝末节,大则关系人生。

1.教师推荐,读对的书。教师通过推荐,可以让学生有层次,有选择地阅读。我认为教师在这推荐过程中,要遵循“与课内的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相互配合”的原则。紧密地配合课内教学推荐学生阅读是绝大多数老师推行的方法,并且多年教学的考验表明这一方法是行之有效的。这种方法不仅能巩固课堂内学习的知识内容,还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文章,达到知识拓展、深化的效果。学生在阅读课外推荐书目时,带着课内学到的阅读技巧理解、品味,这样就能是课堂的教学直接指导课外的阅读,连贯地形成一种课内、课外联合教学的和谐发展,可谓是一举两得。在推荐书目方面,例如教学《热爱生命》时,推荐海伦凯勒的《假如我还有一天光明》;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推荐鲁迅《朝花夕拾》,等等。

2.明确目的,多读好书。如今形形的课外读物就仿佛是一个五彩斑斓的大森林,这其中有“鲜花绿荫”,同样也有着“恶狼虎豹”。因此,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毫无目的地阅读是不可取的,尤其是在当下这种信息泛滥的时代,青少年在阅读中更要权衡利弊。

第9篇

一.重视农村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培养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阅读兴趣的培养非常关键。对于农村学生来讲,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我们必须要灌输语文阅读的思想,使学生能够在业余时间将语文阅读作为重要的兴趣和爱好,不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在新课标下,农村语文阅读教学要想取得积极的教学效果,除了要在课堂上采取积极的教学方法之外,还应对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培养引起足够的重视。从目前农村语文教学来看,对于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已经放在了语文教学的首位,阅读兴趣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所以,新课标下农村语文阅读教学要想取得积极教学效果,并提高教学成绩,就要重视农村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对语文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最终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二.改变传统的农村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农村语文阅读教学中,所采取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满堂灌的方式,在语文课堂上老师不管学生的接受程度,只是按照自己制定的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特点,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现实需要,导致了这种教学模式僵化,不能取得积极效果。在新课标下,对农村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创新做出了具体的规定,要求农村语文阅读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要对教学模式进行适度创新。因此,我们要想取得农村语文阅读教学的积极效果,就要改变传统的农村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重视学生的接受程度,在语文课堂上给予学生以阅读方法的指导,激发并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采用积极的阅读教学模式予以保证。

三.重点开展农村语文的合作探究式教育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受阅读知识和生活体验等的限制,肯定存在许多疑难问题。教师应准确把握课文的重难点,对于这些疑难问题,可以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加以解决。探讨遵循的原则是:一要有探讨的价值;二要能解决课文的重难点。可以采取分组制,每小组选取一个中心发言人进行交流(要求每人轮流做中心发言人),以发挥集体的智慧,多角度解读课文,力争做到对课文全面而深刻的理解,丰富学生的阅读所得,并使学生在讨论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这一过程实质上是自主阅读的延伸。讨论中,教师除了科学地设置问题外,应重在引导激励学生积极主动思考,感悟课文,善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另外,当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后,要逐步培养学生自行设置讨论问题的能力。

四.教会农村学生正确的语文阅读方法

从目前农村语文阅读教学实际来看,一些高中学生对语文阅读没有兴趣,其根本原因在于老师在语文课堂内没有教会学生正确的语文阅读方法,导致一部分学生在语文阅读过程中存在困难,无法正确理解文章内容,久而久之对语文阅读失去兴趣。基于这种状况,我们在农村语文阅读教学中,应重视阅读方法的培养,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教会学生正确的语文阅读方法,使学生能够从语文阅读中收获更多的知识,并对语文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所以,我们应该重视语文阅读方法的培养,应该将阅读方法的培养当做农村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事情来做,通过阅读方法的培养促进农村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

对于农村高中学生来讲,在语文阅读的时候,除了缺乏良好的方法之外,也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是导致农村语文阅读教学质量难以提升的重要原因。因此,要想提高农村语文阅读教学质量,除了要采取上述措施以外,还要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引起足够的重视。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使学生对语文阅读有更深层次理解,从根本上提高语文阅读成绩。从目前农村语文阅读教学来看,我们迫切需要对学生的阅读习惯进行培养,促进农村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整体语文水平。

第10篇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0 背景

《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英语教学要尊重学生差异,注重因材施教,对学生实施分层教学。阅读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分层阅读又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方法,因此本文旨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探索出一条新的分层阅读教学方法。在目前的英语阅读教学中一些教师虽然已经意识到分层的重要性,但仍存在“如何分层”、“分层后如何实施有效教学”、“分层后如何备课”等一系列问题。毋庸置疑,分层阅读教学不仅能够促进全体学生在自己原有的阅读基础上都得到发展,减少教学中的两极分化,而且分层教学对教师的如何分层、如何选材以及如何根据不同层次学生设计不同的阅读任务都有了很高的要求,这就要求英语教师能够用额外的时间和精力研究分层阅读教学,探寻更加积极有效的分层教学。

1 研究意义

从教师角度出发,本论题为高中英语教师在新课标指导下,有效实施英语阅读分层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借鉴意义。从学生角度出发,分层教学的实施,填补了英语阅读课堂上的空白区,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任务要完成,让所有学生在现有阅读水平上得到提高,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与学习自信。

2 理论基础

2.1 因材施教理论

一方面,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避免“一刀切”教学,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从实际出发,在充分了解高中学生的英语阅读情况的前提下,因生施教,循序渐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促进每一个学生阅读水平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学家孔子,很早就提出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孔子充分认识到“知人”的重要性,他认为教育的基础是对学生充分了解,认真分析学生个性,充分了解学生之“材”,才能因其“材”而施教。

2.2 最近发展区理论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来的。维果茨基认为,每个学生发展都存在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即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即潜在水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这两种水平的差异性,立足差异,区别对待,努力将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不断创造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进而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分层教学正是这一理论的极佳体现,分层教学按一定的标准将学生分为若干层次,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现有水平有针对性的开展符合学生实际学习可能性的教学活动,确保教学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并不断将其转化为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让学一步一步地发展自己,一点一滴地完善自己。

3 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分层阅读教学的几点建议

3.1 在英语分层阅读教学中首先要全面了解学生

教师不应该只是一味地按照学业成绩划分学生层次,教师要积极开展问卷调查访谈,全面了解学生学情,综合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学习态度等方面,科学合理、实事求是地划分英语阅读教学的学生层次。综合分析过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以下层次:A层:英语基础知识扎实,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很强的阅读兴趣、能基本读懂高于教材难度的文章。B层:有比较好的英语基础知识、有较好的英语阅读习惯、有相对较高的英语阅读兴趣。C层:对英语的求知欲望较低、害怕英语阅读、英语基础知识不扎实,平时的英语阅读准确率很低,即英语的学困生。教师将这些分层输入电脑,建立学生档案,当然这些分层是动态的,随时可以变化。一段时间的阅读教学后,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效果重新分层。这校既能调动学生的竞争意识,又能通过学生档案呈现出学生的阅读发展过程。

3.2 在英语分层阅读教学中做到“统分教学”与“动静教学”

“统分教学”即教师在英语阅读课上,既要有面向全体学生统一指导,统一要求的步骤,还要有“拔高学优生”、“激励中等生”、“帮扶学困生”的环节,从而保证英语课内既有统一要求、统一阅读、统一反馈,又有分层阅读、分层讨论。这种统分结合的教学模式为阅读存在差异的学生创造一个适合各自发展的阅读环境,最终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动静教学”即动与静的结合教学,“动”即教师在学生的阅读课上进行干预教学,直接讲解阅读材料,“静”即学生分组,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要自读、自思、自议,最后教师检验成果。在此教学方式中,教师既要提高学优生的自学能力,又引导学困生阶梯式阅读,层层引导,放缓中差生的阅读坡度,使各层次学生都能达到阅读目标。阅读后,学优生做教师提供的小测卷,教师组织中差生讨论,进行个别指导。这种阅读教学方式使各层次学生都有自主学习的时间,使各层次学生在各自原有的阅读水平上更进一步。

3.3 运用新媒体,丰富分层阅读教学的发展

一方面,教师要充当网络阅读资源的“过滤器”,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对于学优生,教师要鼓励他们涉猎不同领域的阅读材料,培养他们的英语语感,要求他们快速阅读;对于中差生,教师要让他们读自己感兴趣的材料,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采用略读法,不需要深层理解。另一方面,教师利用多媒体提供阅读材料的思维导图,加深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与记忆程度。阅读后,教师应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提问,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从“表层理解”到“深层质疑”,最终画出关于文章完整的思维导图。在作业方面也要分层,对于学优生,要求他们心中有图,通过记忆思维导图背诵课文;对于中等生,要求他们看着思维导图重述课文,在能力范围内尽可能地背诵课文;对于学困生,让他们熟悉思维导图,在教师的引导下熟悉文章。

4 结论

总之,在新课标下,分层阅读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全面了解学生,科学分层,分层指导,分层评价,能够激发各层次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各层次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各层次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使他们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都获得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1]候金兰.初中英语分层教学层次[J].青海教育,2004.

[2]周淑清.初中英语教学模式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4.

[3]刘晶莹.“分层合作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成人教育,2005.

第11篇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现代文学作品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当培养学生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把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方面加以重视,探索做好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综合素质。这

也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的深造及今后走向社会之后的工作与个人发展。

一、做好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总体要求

首先,教师要明确自己的定位。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其核心在于尊重每一个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尊重他对文本的独特见解。新课标还要求在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与广度,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

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尽快完成从解析者、传声筒、训导师到参与者、指导者、组织者的转化,树立民主意识和人本意识,提高教学的参与度,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进而培养和提高阅读能力。

其次,要不断创新阅读教学方法。

一是要提倡问题式阅读,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通过交锋自己解决问题。”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尽力给每一个学生创设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机会,让学生讨论、分析、交流,并在这一过程中掌握知识,这也有利于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和心理。

二是要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朱光潜先生说过:“真正的文学教育不在于读过多少书和知道一些文学上的理论和史实,而在于培养出纯正的趣味。”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一个人若对某种知识有着浓厚的兴趣,就会如饥似渴地去学习和掌握它。教师要善于设疑,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与求知兴趣。如在讲述《项链》一文时,“作者为什么在小说的结尾要安排一个玛蒂尔德与佛来思节夫人相会的场面?为什么要点明项链是假的这个事实?”这些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培养起阅读的兴趣。

三是要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改进教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提供更加直观、多维的材料,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增添学习的乐趣。如教《赤壁赋》一文时,可以提供一段以古筝与洞箫为主的背景音乐配乐诵读,这样使学生感到声情并茂,如痴如醉,可以更深刻地体会作者当时的情感,从而清晰的理解课文,教学效果也能得到提高。

二、新课标下古代诗文阅读教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共五册,“阅读鉴赏”部分79篇文章中古代文学作品达42篇,涵盖了从先秦至清代的众多经典之作。古代文学作品比重如此之大,可见新课程表中是十分重视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的,所以,在新课改下应高度重视古诗文阅读的教学。

首先要从基础知识入手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古诗文的创作年代距今久远,汉语体系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现代语境下成长起来的学生,如果没有对中国古代诗文相关知识、包括字词、文体以及相关历史知识的了解,很难很好地阅读古诗文。因此,十分有必要对高中生进行有关古诗文的基础知识教育,为他们更好地阅读和理解古诗文打下基础。

例如,“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烛之武退秦师》,第一册)中的“唯”是句首语气词,表示希望;“唯大王命之”(《荆珂刺秦王》,第一册)中的“唯”亦是此义,而不是唯一、只的意思。这与当今语境中试用的“唯”字的意思就有区别。

还有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如:“宜皆降之”(《苏武传》,第四册)中的“降”为使动用法,“使……投降”。如:“单于壮其节”(《苏武传》)中的“壮”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认为……壮”。

通假字更是古诗文阅读中常见的一个现象,如“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诗经两首》,第二册)中的“匪”通“非”,“不是”的意思。如果不了解这种通假情况,把“匪”理解为“土匪”,无疑与作者本意有很大的偏离。

其次,要向学生传授古代文体的知识。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不同文体的古文,如论、序、表、传、记、赋、诗、词等。学生如果能对相关文体及一般何种情况下使用此类文体有明晰的把握,对于正确理解作者的本意,更好地把握文章所要传达的思想,也是非常有利的。因此,应该在语文教学中向学生传授此类知识,这也有利于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对于其日后的进一步学习和发展较为有利。

三、新课标下现代文学作品阅读教学

现代文学作品是高中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的主要素材。尤其是现代文学作品是在现代社会环境中创作的,与人们的生活更加贴近,也更加反映现代社会面貌,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方面更具有现实性。因此,应该重视现代文学作品在高中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做好现代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

首先,要提倡对文学作品的多元解读。与古代文学作品不同,现代文学作品的产生时间较为晚近,对作品的意蕴往往还没有形成共识。而且,现代社会本来就是一个多元的社会,特别是对青少年来讲,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重视他们的观点和想法也是新课标的一个核心要求。

其次,要重视对人物的多维分析。任务是文学作品中反映作者写作意图的重要组成要素,通过分析任务的语言、行为,我们可以总结出作者要表达的意思。因此,在对现代文学作品的人物进行分析时要注意多维分析,才能全面把握人物,理解作品。

例如《雷雨》中的周朴园这个人物,以往的分析往往是批判他的凶残和虚伪,其实我们也应该看到。但是,从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中,是可以看到真诚的,包括对年轻时浪漫的留恋,也有遗弃鲁侍萍的歉疚,还有良心对于犯罪的谴责。说明,他本人在心底依然有未泯的人性和良知存在,这也反映了人性的复杂性。特别是现代社会,学生思想也日益多元,对待人物,这种多维的理解人物的方法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总之,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所在,也是事关学生今后继续深造和个人发展的重要关键。新课标对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要始终把握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这个根本标准,探讨做好语文阅读教学的模式和方法,进一步做好高中语文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

第12篇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听、说、读、写作为英语学习的基本能力,阅读作为语言学习最重要的输入方式,对英语教学具有重要作用。早在《全日制中学英语大纲》中就指出:高中英语必须注重阅读和理解能力的培养。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必须结合实际问题,从各方面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进行分析,确保教学质量与效益。

一、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阅读教学作为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方面,从教材编写内容来看,一直注重课程和材料编排。在新课标中,也明确要求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阅读浅显的文学作品、报纸杂志、要点摘录等,并且能够通过句子结构、上下文对词义、线索、故事情节进行推断,然后带着不同的阅读目标制定阅读策略。

近年来,随着教育革新力度加大,高考阅读越来越注重学生阅读能力培养。从教学课时安排来看,虽然投入了大量时间,但是阅读能力依然有限,阅读水平始终不能满足英语高考和课程配置,所以,无视阅读思维、篇章训练及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越来越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在新课标不断深入的今天,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进行创新,不仅是教学发展趋势,同时也是人心所向。

二、阅读失误的原因

从对当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造成影响的因素来看,它不是单方面的因素,可能是家庭、环境,也可能是个人。从大的方面来看,大致展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词汇解码。在基础学习中,由于对某个单词的错误解码,或者在陌生词汇停留的时间过长,都会影响信息连贯,导致阅读中断。在生词越来越多,文章意义越来越模糊的环境下,对文章正确判断与推理都造成了很大影响。

2.长、难句分析。受中英语言习惯影响,在省略、倒装、意群中存在差异,即使学生突破了解码障碍,对于意群、长句也很难正确解码。

3.文化背景。从英语词汇来看,很多词汇都带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单从字面意思很难理解,这些词汇有的来源于神话、圣经,有的来源于风俗、历史,有的源于航海、商业,甚至动物娱乐。

三、提高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为了提高教学有效性,我们不仅要了解不同的文化区域的习惯、风俗、思维、价值理念,还必须把握作者态度与观念,具体展现在造句、用词和思维风格上。从当前的高考阅读资料来看,很多都选材于英文原版,带着浓郁的文化意蕴。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该主动留心英美文化背景,尽量多地接触原版文章,让学生领略异域文化和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