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财政资金管理制度

财政资金管理制度

时间:2023-08-24 17:18:2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财政资金管理制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财政资金管理制度

第1篇

摘要:作为我国财政体系中最基层的环节,乡镇财政在国家财政政策执行与财政资金管理中的重要性不可小觑。本文对我国乡镇财政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乡镇;财政资金管理;问题;对策

乡镇财政资金管理是乡镇财政管理的一项主要内容,其对于基层政府职能发挥以及地位巩固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化以及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乡镇财政资金管理应该充分发挥其在农村公共财政建设方面的作用,通过乡镇政府财政职能的发挥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乡镇财政资金管理要结合实际,与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等融合在一起,规范财政资金的使用,提升财政资金使用的效率与透明度。

一、乡镇财政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乡镇财政资金管理制度建设落后目前,我国乡镇一级的财政资金管理制度建设比较落后,很多制度一直没有及时的根据形势的变化进行调整完善,财政资金管理体系漏洞百出。我国目前基层财政资金管理逐渐推行的是“乡财县管乡用”体制,因此要对原有的基层财政管理进行改革完善,很多乡镇财政税务部门被撤除合并后没有及时的进行统一管理,政府非税收入管理仍然不规范。另外,部分乡镇财政部门制定的财政资金管理制度过于空泛,难以指导实际工作,擅自修改制度、违反制度的情况时有发生,导致制度成为一纸空文。制度建设的落后导致乡镇财政资金管理非常混乱,资金使用透明度和效率不高,政府财政职能难以得到有效发挥。

2.财政支出“缺位”和“越位”的情况同时存在

财政支出是乡镇财政资金管理的重要内容,目前基层财政支出的使用结构不合理,“缺位”和“越位”的情况同时存在。财政支出“缺位”主要是指应由政府承担的社会公共事务等方面的支出不够,与此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财政“越位”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主要表现在国家对市场经济的干预过多,财政负担了很多应由市场提供的商品和服务,这一点在乡镇财政支出中尤为明显。近些年来,很多乡镇为了招商引资、培植税源,在土地征收、配套设施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财政资金,并为很多非预算部门拨付了大量经费。这种财政支出违背了公共财政支出的“三公”原则,并会挤占其他公益性财政支出,导致了基层财政支出结构的畸形。

3.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不规范

专项资金在乡镇财政资金中占比很高,国家为了推进“三农”改革,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设置了大量的财政专项资金。目前,国家对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管力度不断强化,专项资金的管理水平有所提高,尤其是涉农专项资金的使用得到了重点强化。然而,由于我国大多数乡镇的财政管理制度不完善,财力相对比较紧张,加之部分乡镇财政经办人员法律意识淡漠,导致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4.资金的监管力度不足

目前,我国对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力度不足,缺乏有效的监管方法,没有严格按照事前预算、事中控制与事后监督的资金内控方式来执行。尽管我国大多数乡镇财政已经实行“乡财县管”的方式,乡镇财政资金大多由县级支付中心进行统一核算,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乡镇财政所在财政资金收支管理中仍然具备很大自主权,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监管。

二、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管理的对策建议

1.不断完善乡镇财政资金管理制度

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深化,要不断完善健全乡镇财政资金管理制度,为乡镇财政资金管理提供规范指导。相关财政部门要对乡镇现行的资金管理制度进行调查和评价,根据新形势的要求对现行制度进行调整和完善,例如专项资金管理、负债资金管理、国有资产管理、预算管理等制度,从而逐步形成统一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新的资金管理制度要进一步明确乡镇财政部门的职能,将国家财政政策的落实作为核心,在事权上要强调依法理财。首先,要对乡镇财政资金管理的层级进行科学划分,要对相关财政部门和人员的权责利进行明确,从而做好资金管理工作;其次,要严格贯彻落实乡镇财政资金管理制度,在修改时要经由上级部门审批同意,强化制度的可操作性,真正将制度落到实处。

2.加强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督

近些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基层乡镇的专项资金投入力度,作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部门,乡镇财政一定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对财政专项资金支出进行操作,提高专项资金使用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规范性。上级财政部门要加强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管力度,按照事前预算、事中控制、事后监督的资金管理方法来执行。要将资金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在资金跟踪方面,对资金使用进行严格审批,规范使用流程,杜绝私自挪用资金的情况出现;要对资金的使用进行严格把关,各专项资金一定要严格按照用途进行支出,避免挤占专项资金的情况;要对专项资金进行核算,由专人专账负责资金的核算与管理;要加强对资金的监督,尤其是要对资金使用的全过程进行监督。

3.引入现代化资金管理模式

乡镇财政部门要认清当前财政资金管理的新形势,及时的发掘财政资金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缺陷,对资金管理手段和方式进行创新完善,提升资金管理水平,实现财政资金管理的现代化。乡镇财政部门应该引入先进的电子信息平台,建立专业化、规范化、数据化的资金管理系统,将财政资金的管理纳入到数据平台中来,从而提高财政资金管理的科学化、透明化。信息平台的应用可以有效的规避传统人工管理模式下的诸多弊端,使得财政资金从申请、拨付到使用全环节透明运行,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4.强化对乡镇财政资金管理工作的监管

中央、省、市、县级政府要切实履行其在乡镇财政资金管理中的职责,加强对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力度。上级财政部门要联合税务、审计等部门,对乡镇财政资金的使用状况进行定期的检查和审计,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的追究责任。要制定科学的领导干部评价奖惩机制,将乡镇干部的任职考核与财政资金的收入相挂钩。另外,要不断深化“乡财县管”的资金管理模式。

乡镇财政资金管理是我国基层财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财政政策的落实以及农村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相关部门应该及时的认识到当前乡镇财政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积极的采取措施,通过完善乡镇财政资金管理制度,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监督,引入现代化资金管理模式等手段,提升乡镇财政资金管理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吕娟.乡镇财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0(04).

[2]田春雨.宁津县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实行“三化”管理[J].农村财政与财务,2011(10).

第2篇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 财政资金 管理

国库集中支付其主体和基础是健全的财政支付系统和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后续经审核后由单一账户支付给申请款项对方的制度。这种制度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保证了资金安全。但在实施过程中也会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财政资金管理,该如何在改革后的制度环环境下加强财政资金管理值得我们为之探究。

一、国库集中支付环境下对财政资金管理的积极意义

(一)增强财政资金运转透明度

自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以来,一些单位在申请财政资金都严格按照用款计划,使资金支付更加透明和规范性。各基层单位和管理单位的财政资金的运行由国库单一账户体系负责,不用再层层转拨。国库的每一笔付款科目和支付活动受银行信息网络系统和财政部门的全程监控,使挤占,截留,挪用等违法违纪行为都有效防止了,不仅使国库集中支付成为防腐的重要手段,还对国家财政起着重要的推进作用。

(二)提高了财政资金的效能

实施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有效减少了各预算单位在使用财政资金过程中的中间环节,避免了财务资金的频繁传递。一些基层预算单位的申报用款计划只要按照相关要求则即可,后续就可以通过财政余额账户对其进行支付。而针对建设单位来说,财政资金内部审核申请要按照工程建设管理的要求来完成,“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就可审批这项资金,将资金直接支付给收款人,不用再经过预算单位,大大缩短了支付环节和时间,提高财政资金的效能。

(三)增强了财务管理观念,提高了会计质量

自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实行以来,各个预算单位设有一个零余额账户来管理中央财政资金,监督预算单位账户的开立,变更及撤销,取消了以往的权限拨款,有效制止了以往上下级单位在预算方面的局限性,还调控了上下级之间的追加预算、批复预算及审查预算。增强了财务管理意识,转变了以往的理财观念。从而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充分保证了部门预算的严肃性。

二、国库集中支付环境下的财政资金管理存在问题

(一)没有改变传统财政资金管理“重分配,轻管理”的现象

搞好国库集中支付的根本则是对预算指标管理的加强。目前有些预算单位过于注重预算指标,“重分配,轻管理”的现象一直存在于财政部门,如果确定预算批复后,对预算资金的管理监督持松懈状态,虽然一再强调资金使用管理,但从资金使用规范性和效果来看都没有得到较大的反应。财政违规现象在每年的出现频率还是很高。另外,由于预算批复下达时间较晚而导致一些项目经费中的追加预算方面过于随意,不仅造成了财政资金在使用方面的混乱,单位财务部门的工作量也不同程度的有所增加。还有些单位担心本季度的拨款资金没有使用完会抵用到下一季度,就想方设法的支取零余账户,从而腐败的现象也因此产生。

(二)不完善的内部控制和国库集中支付相关监督管理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交易主体由三个部门组成,分别是预算单位、财政部门和银行。但预算单位在进行财政支付时,由于支付业务的授权的相关监督点在监督过程中没有发挥其作用,或其监督制度不够健全和完善,就造成了各种问题的产生,也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政策的薄弱点都充分反映了出来。

(三)落后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人员业务素质水平不高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新形势的经济发展下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原有的财务管理制度已经不能与之相适应。再加上当前的国库支付系统内控管理制度没有建立健全及完善相关制度,和再加上部分预算单位的相关领导和负责人潜意识认为改革后国库支付系统在运用上具有局限性,不如以往随意。导致内部财务管理水平不高。再加上有些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没有管理意识,只满足于会计核算工作,在国库集中支付实施过程中对改革制度的掌握和认识都不充分,致使在工作过程中出现落差。

三、加强国库集中支付环境下的财政资金管理措施

(一)提高对国库集中支付认识,转变观念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国家在财政资金管理方面一项根本性的变革,也是财政国库在面临去全面推进改革计划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要的对以往的财政观念进行更新,高度重视和精心组织财政改革后的工作。从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对国库集中支付的管理模式要逐步适应。此外,所有预算单位应不断提升国库集中支付管理人员的相关工作能力,从根本思想上转变理财观念,努力做好国库集中支付宣传工作,改革后所出现的问题要重点解决,确保有条不紊的全面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各方面工作,实现精细化财务管理。

(二)加强财政资金管理的信息系统

完善的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是有效实现国库集中支付下财政资金的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因此对财政资金集中支付业务系统要进行建立健全,检查和更新支付软件,扩大系统功能,加快系统传递,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快速化。从而使预算执行目标可以更加全面和准确。在这过程中,对财政资金实施动态监控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它可以全面监督和把握各单位资金的流向,并实时监控和跟踪每一笔财政资金的详细交易信息,以此来减少财政支出存在的违规问题。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今推进财政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则是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先下该如何在国库集中支付环境下加强财政管理才是重点讨论的课题。从本文以上分析可得知,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不仅提高了财政资金的效能和会计质量,增强财政资金运转透明度,然而在后续的财政资金管理中只有不断加强实践,转变原先的财务观念和改善财政资金管理的信息系统体质,以此来共同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率,防范支付风险。

参考文献:

[1]袁剑峰.浅谈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如何加强财政资金管理[J].新财经(理论版),2012,(2):138,140

第3篇

关键词: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制度;改革

一、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制度改革的现实意义

1、促进中央政策得到落实。财政专项资金的种类分很多,资金使用的目的都是为了实现社会资源优化配置,为民众提供更好地服务。如果专项资金在管理和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那么一部分民众的切身利益将会受到损害,很可能出现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的情况,间接地增加了社会不安定因素。深化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制度改革,可以使政府所出台的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政策得到落实,为民众提供最优质服务,确保社会稳定,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2、控制和防范了情况的发生。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财政收入逐年增加,为了能够加快经济建设,中央政府对各地专项资金的拨款额也越来越大。一些单位为了争取更多的财政资金,设立虚假项目,骗取财政专项资金。同时,一些部门还存在着一些干部利用职务之便擅自挪用财政专项资金的情况。深化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制度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权力过于集中,明确权责,消除财政专项资金所存在的各类安全隐患。

3、促进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一直以来,如何实现资金保值增值和保证资金使用效率不仅是所有企业及个体的追求,更是财政面临的重大考验。在财政资金分散管理时期,财政资金通常是通过多头开立账户的形式来存放和使用的,这样不仅收益很少,而且与当年CPI增幅相比出现一定的缩水。深化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制度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使资金存放和使用打破传统模式,促进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

二、目前我国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上所存在的不足

1、预算编制方法有待完善。目前,我国一些地区单位部门在资金分配上虽然人员经费按标准、公用经费按定额、专项经费按实际的分配模式,但是没有安排专人实地去考察实际资金使用需要,只是根据单位上报的数据,预算编制的科学性较差。同时,在预算编制中,没有加入科学预测经济运行状况,编制方法并没有实现完全意义上的零基预算,仍然存在基数加增长的办法,“切块”分配专项资金会使资金预算编制过于随意,致使资金分配不均,不利于专项事业发展。

2、财政部门与银行的合作机制不健全。现阶段我国很多地区都存在着财政部门与银行合作机制不健全的情况,财政局在对专项资金存放时仅仅考虑了资金的安全性和如何保证各个商业银行均衡发展,并没有不考虑金融机构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宏观作用,资金存放形式具有一定的单一性。同时,很多地区没有充分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情况制定财银合作的具体实施办法,由于财政专项资金数额大,一些商业银行为了能够获得专项资金权利用不正当手段致使市场发展环境恶化,同时也不利于政府部门的廉政建设。

3、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效率不高。我国财政专项资金的存放存在着一定的单一性,通常是采用协定存款方式存放资金并获得资金利息收入。但是随着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加快,通货膨胀日益严重,物价飞速上涨,仅靠银行利息无法做到财政资金的保值、增值,一些资金还出现“缩水”。但是我国财政专项资金因其管理制度要求必须专款专用,不能汇集调用,这样就会对资金统筹安排造成极大的困难,导致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4、缺乏健全的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估制度。我国一些地区在对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制度改革过程中改革重点存在一定的偏差,在制度制定上注重增加收入改革,忽视财政支出改革。相关部门在对资金监管过程中对资金拨付率、资金到位率、资金是否被挤占挪用等方面给予一定重视,而对资金的使用效率和使用效果的监督上还欠缺,缺乏健全的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估制度。这样一来就会滋生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职务之便,致使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中支出浪费严重,资金分配不科学情况的发生。

三、深化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制度改革的一些建议

1、优化预算编制方法。首先,财政部门应当在预算部门所提供的信息资料基础上安排专人下到实地去考察实际资金使用需要,向上级领导汇报后,由领导以组织会议的形式与相关人员商定科学合理的人员经费按标准、公用经费按定额、专项经费标准,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其次,在编制预算过程中应当加入科学预测经济运行状况,区别管理不同类项目,细化预算执行,实现完全意义上的零基预算,提高预算编制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完善财政部门与银行之间的合作机制。财政局在对专项资金存放时不应只考虑资金的安全性和如何保证各个商业银行均衡发展,还应当考虑金融机构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宏观作用,尽可能地实现资金存放形式多样化。对此,各地区应当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情况制定财银合作的具体实施办法,要选择一些信誉较好的商业银行专项资金。同时,财政部门要加强对银行的沟通和交流,要求银行在提供多样化金融产品,以保证财政专项资金的收益率。

3、强化预算执行情况。首先,政府应当对各个单位的责任进行明确,建立并完善部门协调机制,财政部门重点负责预算执行的反馈统计与分析,各预算部门则要做到规范使用资金,及时向相关部门反馈资金使用情况;其次,各个单位制定并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对预算执行人员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杜绝违规操作,严格按照年初预算编制执行,消除随意更改预算执行的情况,一旦发现违法乱纪行为要予以严惩,间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4、树立财政与预算单位的大财政意识。政府应当加大如何深化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制度改革的宣传力度,财政部门可以通过组织会议、业务指导学习等形式将改革精神贯彻到各个预算单位中去,打破各部门“各自为政”、“各谋己利”的思维怪圈,摆脱预算内外资金需要绝对区分的观念束缚,促进各单位积极配合工作开展,树立财政与预算单位的大财政意识,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尽可能地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作者:余连华 单位:光泽县财政局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财政专户;对策建议;问题探讨

加强与规范财政资金专户管理,是深化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强化财政资金监管的关健环节,也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要措施。

一、财政专户的现状

(一)地方财政违规使用财政专户。(财政专项资金专户过多、重复设置、管理分散、会计核算不规范)基层财政和已设立国库的经济区、开发区财政,违规使用财政专户现象严重,上级财政部门对下级财政专户的管理流于形式。财政部门负责地方财政专户管理的职能弱化。

(二)地方财政专户的监督有待加强。按现行体制,人民银行营业部门负责财政专户的开户、变更和撤销;人民银行国库部门对财政专户中应上缴国库的非税收人是否及时全部缴人国库负有督促检查责任。

(三)地方财政在商业银行违规设立财政专户,地方财政资金月末、季末违规从国库地方财政库款划人财政在商业银行开立的专户,导致商业银行重要时点上报的数字虚增,容易误导决策者,给宏观政策的准确调整带来难度。

二、当前财政资金专户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政专户开设多头、分散,管理难。现行账户管理规定,对开立专用账户的核准要求除出具开立基本存款账户所需要的证明外,另需提供一份相关部门的证明文件,以说明资金的性质即可。这种规定的空间和弹性太大,使基层银行对财政专户的设立依据难以把握。另外,各级财政部门究竟需要开立多少个专户,这些专户的开立是否符合上级财政部门的精

神,基层银行无从得知。在实际操作中。只能根据财政部门的一份证明文件即可开立,导致财政专户开立较多。呈现开立专户呈现遍地开花的局面。

(二)财政专户清理不彻底,改革难。自 2008 年以来,财政就推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但至今还未彻底实现。究其原因,主要是财政专户开设过多,资金分散,虽经清理,但由于历史、体制等因素,相当一部分专用账户清理受阻,清理不彻底。因此,预算专户资金无法纳入国库集中支付,导致改革举步维艰。

(三)财政专户管理相对不到位,资金安全难保证。本来部分专用资金要求进行收支分账管理,而片面理解为分户管理,对财政资金专户管理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专户管理被狭隘的理解为银行专户管理,一味的增加银行账户。同时财政专用账户资金往往是根据有些项目实施的进度进行分期拨付,有些项目建设时间跨度较长,容易形成专项资金在商业银行的专户上沉淀。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其财力捉襟见肘,在资金来源相对匮乏的情况下,为了保证工资、经费和党政机关工作的正常运转,专户资金被“借用”的现象极易发生,违反了“专户存储,专款专用”的宗旨,资金管理存在风险隐患。

三、加强财政专户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集中清理财政专户。实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相关专户,按照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规定设置。建议财政部门和人民银行一道,组织各商业银行及其他职能部门对财政资金专户进行一次彻底清理、归并或撤销。按照“规范、统一、高效、精简”的原则,对专户进行整合,保留在国有或者通过公开招标选择的银行开设的专户,对在其他银行开设的专户予以撤并,确保财政资金安全、高效运行。人民银行充分发挥账户管理职能,对增设的财政资金专用账户严格审核,凡不符合开户条件的专户,一律不予核准,对属同一性质或相似性质的财政资金不单独开设专户。

(二)进一步完善财政、国库单一账户体系。适应深化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需要,各级财政国库部门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清理、规范财政资金专户,完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逐步实现财政资金专户的“集中管理、分账核算、统一调度”。一方面:财政国库已开始实行国库单一账户核算,财政预算专项资金应统一存放人民银行国库部门管理,以确保国库资金的高效、安全调度。另一方面:实行财政专户统一管理。当前财政专户分散在财政部门的各个科室管理。由于存在专户开设过多,重复设置,资金大量结余、沉淀,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等弊端,因此财政部门应当将所有的财政专户统一归口财政部门的一个部门管理,即由财政部门设立的国库集中统一管理。这样有利于财政部门加强对财政专户的资金管理,进行资金的统一调度,便于监督检查。可以做到管钱和管事分开,各负其责,互相牵制。同时,可以采取不同的保值增值措施,实现财政资金收益的最大化。

(三)加强对财政资金专用账户的监督管理。各级财政部门应加强对本级财政专户资金的管理,上级财政部门应加强对下级财政部门财政专户的开立、使用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审计、纪检监察部门可以会同人民银行对财政专户进行不定期检查,严肃查处财政专户开立、使用过程中出现的违纪、违规问题。

四、完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加快和深化推进部门预算。部门预算是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重要基础。我国部门预算改革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由于整个部门预算改革还没有全面完成,原有预算编制尚未完全改变,同时初步进行的部门预算改革又使原有编制方法中的弊端更加突出。为此,应从以下几方面抓起,来配合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改革。一是延长预算编制时间,改革预算编制方法。二是按照新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细化部门预算编制。三是摸清家底,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四是加快部门预算的法律制度建设。五是尽最大程度逐步将预算外资金也纳入预算管理,实行大部门预算管理,六是减少和逐步取消财政部门代编部门预算情况。

第5篇

[关键词]财政资金;监管;规范化

[DOI]10.13939/ki.zgsc.2015.16.095

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由于通常情况下单位并没有直接的财源收入,因而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运转的物质基础主要依赖于国家的财政资金。近年来,在我国公共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实施背景下,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大,监管标准要求不断提高。财政资金监管涉及对于财政资金使用是否规范、核算是否准确、配置是否合理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因而管理内容繁杂,难度较大。加强财政资金监管,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已经成财政资金管理的主要任务,这对于推动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以及日常管理的规范合法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1 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监管概念及重点分析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监管就是对财政资金从计划到使用再到核算的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管,开展财政资金监管的主要目的在于确保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严格依法依规使用,并实现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最大化。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监管的重点内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行政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管。

财政专项资金是指国家为了某项特定事业的发展而单独安排的具有专项用途的资金,目的就是集中优势资金资源全力推进重点事业建设。对于专项资金的监管,重点是确保财政专项资金的专款专用,杜绝各种挤占挪用以及违规使用财政专项资金的行为,这也是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主要内容。

第二,预算内外资金监管。

对于预算资金的监管,重点是确保财政资金严格按照预算计划执行,资金运行过程安全规范,并对追加预算资金以及沉淀资金的处理规范化进行监管。对于预算外资金,由于国家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财政管理制度,因而预算外资金规模越来越小,监管重点是控制,确保资金管理符合国家财经法律规定。

第三,国有资产的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主要是基于国家财政资金投入购置,因此对国有资产进行全方位的监管也是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监管的重要内容。监管的重点是定期进行清查盘点,确保资产的安全,同时检查是否存在违规处置资产以及资产不正常流失等问题,确保账实相符。

2 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监管薄弱环节分析

2.1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自身方面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不健全,特别是针对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不健全,没有严格落实内部互相牵制以及职务分离管理制度,制度执行力度不足,在内部的财政资金管理中各种费用支出审批内控不严,经常出现超标准以及超范围开支的现象。再加上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财政资金监管主要是事后核算的方式,而且在会计核算过程中,设置的会计分类科目较为简单,一些核算项目只是简单的归集,不能准确地反映其余预算编制之间的直接联系,因而造成了在内部控制管理方面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监管效果较差,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整体使用效益不高。

2.2 外部环境方面的原因

目前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监管方面,监管工作尚未形成全面系统的制度体系,主要表现在监管措施的执行力不强,国库集中支付的监督审核职能缺失,会计核算的真实性无法得到有力的保障,造成了财政资金监管方面常常是存在有心无力的情况。此外,财政部门在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监管方面,对于资金支出的审批把关不够严格,尤其是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项目支出的合理性以及效益性方面缺乏必要的论证分析,而且对于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也没有明确的界定,挤占、挪用财政专项资金的行为时有发生。

3 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监管措施分析

3.1 强化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

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是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监管的有力手段,改进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监管体系,必须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进行优化。重点应该在以下三个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

第一,完善财务工作领导责任制。为了确保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监管的主动推行,应该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工作领导责任机制的建设,重点是明确经费审批权限、重大开支集体决定、会计资料真实性审核以及财务岗位管理责任等制度,通过完善的领导责任制,形成对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全方位、全过程监督管理。

第二,加强对“三公”经费的控制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公务用车费用、公务接待费以及因公出国境等费用管理方面,应该制定严格的执行标准以及管理规定,确保费用支出的科学合理。

第三,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也是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监管的重要方面,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中,要确保形成完善的固定资产采购、使用以及报废整个的完整管理流程,并定期进行抽查或者是清查,及时准确地掌握资产的变动情况。

3.2 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预算管理水平

预算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监管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当前我国财政预算逐步朝着公开化、透明化以及阳光化的方向发展,更应该充分利用财政预算加强财务预算的监管。

第一,在财务预算的执行上应该严格执行财政部门的批复,尤其是对于各种追加预算以及预算用途改变,必须严格遵循预算编制计划。第二,应该严格按照预算计划进度以及标准执行,杜绝各种随意开支以及超标准开支行为的出现,控制预算计划的执行节点。第三,应该充分发挥会计核算中心对于财政预算管理的建议职能,提高财政预算的科学化水平。第四,应该重点做好行政事业单位的预决算全程监督管理以及预算执行的全过程公开,通过社会监督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管理的透明性。

3.3 强化对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监督管理

当前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监管方面,财政、审计、基建以及社会会计事务所,均可以作为财政资金的监管方式。其中,应该重点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职能,以审计监督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管理的规范化水平。在审计内容的确定上,应该包含预算执行情况、经济责任情况、收入纳入账户情况、资金管理、票据使用、资产管理、基本资金以及专项资金使用、会计核算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账务处理等方面,作为内部审计的重点,确保审计工作无死角,全覆盖行政事业单位的所有经济活动,确保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安全。

第6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零账户余额 优势分析

我国从2005年开大力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零余额账户成为了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制度改革下新形式的财政资金的载体。零余额账户的设置,既能满足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发展需要,又能够解决当前费税收入收缴管理制度面临的种种问题和困难。因此,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纷纷开始设立零余额账户,用于对本单位的财政性资金开展有效的监督与管理工作,将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建立完善与本单位的管理制度改革统一起来,实现了财政集中支付的管理办法,加速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

一、零余额账户

零余额账户是指,财政部门以加强预算资金管理为目的,通过在商业银行开设一个本部门和预算单位用于进行预算资金支付清算办理的账户,账户的日终余额由设立在中央银行的国库单一账户清算结零。零余额账户既可以用于行政事业单位工资、大宗采购和大中型基建项目支出等大笔款项的财政直接支付支出,又能用于记录、核算和反映实行财政授权支付方式的资金活动。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零余额账户是由单位在银行开办一个账户,银行代为办理财政对预算单位的直接支付,再由银行同国库单一账户进行清算,最终结平账户内余额。即零余额账户实际上是由财政审批给行政事业单位的一个用款额度指标,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在额度内依据预算和规定进行款项的使用。这种财政授权支付的方式替代了传统的实现划拨资金款项的办法,以用款额度替代了实现划款的支付办法,提高了财政预算管理的效率。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具有促进作用。

二、零余额账户设立的意义

(一)简化财政业务流程

零余额账户实施的最直接意义是实现了财政管理程序和日常财政业务流程的简化。在传统划拨资金款项的办法下,资金的下拨需要通过层层的手续,环节多、程序复杂,因此便造成了资金使用效率低下,收支信息反馈困难的问题。各个预算单位的支出在这种拨款程序之下显得困难重重,也造成了各单位用钱难、办公难、管理难的诸多问题。在国库集中支付体系之下,通过零余额账户的设置,可以减少从预算到拨款之间的种种环节,加速且优化了支付业务流程,加快了资金运转的效率,对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二)强化对资金的有效监管

零余额账户的设立对于提高财政监管,从根本上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有着积极的作用。在传统的资金管理办法中,各预算单位存在一些诸如银行账户重复、分散、财政资金截留、挪用等问题,这种财政透明度不高,造成一些违法违纪和钻制度空子的行为屡禁不止的问题。零余额账户实在国库单一支付制度之下,将所有的预算资金集中于国库单一银行账户中,由财政部门实行统一的管理。因此,零余额账户既弥补了传统财政政策制度上的不足,也加强了财政对于资金使用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工作。

(三)加强了资金使用的规范化

零余额账户从根本上来讲,是财政划分给预算单位的一个用款额度。这种资金支付管理办法,强化突出了各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加强了预算在单位资金使用中的重要地位和约束力。因此,各单位的资金的预算和使用都统一在了国库单一账户用款指标和计划额度之内,从根本上杜绝了国度单一账户体系之外的预算和财政资金的出现,加强了各单位在资金使用上的规范化,同时也逐步同国际上现代化的财政资金管理办法相接轨

二、零余额账户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优势作用

(一)有效监控资金流向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资金的管理成为当前行政事业单位中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因此,有效的控制资金的流向,提高资金利用率,对增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办公效率和应对事务能力有着极大的提升作用。在过去,行政事业单位总不乏存在财务账户分散、重复和收支反馈不清的种种财务问题。而在行政事业单位设立零余额账户后,单位的支付收缴过程需要由账户所在商业银行进行协同管理,并根据国库集中支付流程才控制资金的走向。因此,在开设零余额账户后,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和财政管理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并实行了对于资金流向的监管作用。

(二)强化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内控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现行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大前提下,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面临更大的挑战。零余额账户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实施财政内部控制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在行政事业单位开设零余额账户后,本单位的财务管理部门需要依据相关规定制定该单位的月度、年度和重要建设项目的用款计划,并按照支付流程进行款项的结算。以零余额账户为依托的收缴管理制度的改革,避免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出现的“小金库”、“帐外帐”等违法违纪现象的出现,使得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系统能够对预算内预算外经费实行切实的监督与管理作用,从而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上内部控制实现。

(三)简化行政事业单位财政业务手续

行政事业单位通过在商业银行设置零余额账户的形式,同其开展财政资金支付收缴管理的协作工作,可以有效地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并在日常财政资金和管理中,通过流程和数据共享的模式,采取财政资金处理平台信息化的办公方法,在账户的核算、提取、转存实行了有效的合作监管的模式。在行政事业单位由于政策变化和财务预算差异等原因需要进行款项退付时,零余额账户所在的协同合作银行的退付业务取代了原先财务管理中心复杂的退费手续,简化了财务业务流程,提高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部门的工作效率。

三、结束语

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的非税收入收件管理制度改革对零余额账户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普及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通过设置和使用零余额账户,行政事业单位不断完善和改革自身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同账户所在商业银行的合作,并将先进的财务管理办法引入到日常的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当中,为传统的老旧的财政管理办法提供了新的改革方向。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乡镇财政;资金管理;经济

中图分类号:F325.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9-000-01

乡镇财政是乡镇政府履行农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基础,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受经济下行的影响,我市乡镇财政普遍存在“收入质量下滑、财权事权不匹配、资金监管不力、债务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为此,针对乡镇财政体制、运行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以下措施和建议。

一、我市乡镇财政基本情况

截至2015年底,我市143个乡镇(街道办)(其中乡24个、镇99个、街道办20个),财政供养人员3.49万人。2015年乡镇地方公共财政收入19.06亿元,分别占全市和区县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的14.86%、23.25%;地方公共财政支出56.50亿元,分别占全市和区县地方公共财政支出的18.63%、23.53%。全市有104个乡镇实行“分税制”,39个乡镇实行“乡财县管”。全市143个乡镇,均单独设立财政所。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乡镇财政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体制方面。目前我市各区县乡镇财政体制基本是“一刀切”,没有根据乡镇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分类指导,没有根据形势发展探索建立符合实际的乡镇财政管理方式,合理确定乡镇财政管理体制。

2.收入方面。目前我市大部分乡镇经济基础薄弱、无支柱产业、收入不稳、税源单一而分散,同时受经济下行、房地产萎缩、酒业深度调整等多重因素影响,乡镇财政税收下降,财政增收形势严峻。同时,区县为吸引企业投资,培植税源,对招商企业提供极其优惠政策,增大了乡镇税收成本。各区县、乡镇之间互相挖税等恶性竞争现象,扰乱了税收秩序,也间接增加了乡镇税收成本。

3.支出方面。实行分税制以来,存在财力逐级向上集中、事权逐级下放的现象,部分乡镇承担了基本公卫、教育系统、其他事业单位人员经费以及城乡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等民生支出事权,并且上级政府及部门出台的民生政策也要求乡镇进行资金配套,这都极大地增加了乡镇支出负担。

(二)乡镇财政管理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1.预算管理方面。一是预算编制不够严谨。部分乡镇年初没有对整体收支编制预算,仅对人员支出、公用经费、民生和发展资金编制了预算,缺乏综合预算管理意识,乡镇预算编制不全面、不科学、不细致,财政预算编制流于形式。二是预算执行约束力不强。由于基层工作的特殊性,临时性支出项目多,调整预算未严格按程序办理。同时,部分乡镇存在超财力安排新增项目,增大了财政负担。

2.资金管理方面。一是国库改革相对滞后。由于乡镇管理力量薄弱,信息化水平较低,改革相对滞后,大部分乡镇都未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财政资金的拨付仍是采用实拨制,即由县级财政部门先将资金拨付到乡镇实有资金账户上,再由乡镇安排自行支付,这种实拨资金模式严重影响财政资金的安全和效率。二是财政资金监管乏力。近年来,中央、省下达乡镇的项目资金逐年增多,涉及民政优抚、计生补助、农业专项以及各种惠民补贴等专项资金,种类多、金额大、涉及面广,且分属不同部门管理,部门职能交叉重叠,监管职责不清,常常出现“谁都不管”的情况。三是财政资金挤占挪用普遍。部分乡镇临时性支出项目增多,财力有限,资金调度困难,于是出现了挤占、挪用财政专项资金现象。

三、措施及建议

(一)乡镇财政体制方面

1.因地制宜定体制。按“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则,建议各区县在合理划分县乡事权和财权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乡镇经济发展水平、税源基础、财政困难程度等因素,对不同类型的乡镇实行不同的财政体制,进一步调整规范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对经济较为发达、财政收支规模较大、财政收入增长能满足自身支出需要的乡镇,鼓励乡镇推行分税制财政体制,以调动乡镇发展经济、增收节支的积极性;对经济欠发达、财政收支规模小、收不抵支的乡镇,建议推行“乡财县管”,由区县财政保障乡镇的基本支出、民生支出,增强欠发达乡镇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

2.千方百计抓收入。一是积极培育税源。分析自身特色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努力培育财源。二是强化税收征管。积极加强与国、地税部门的协作配合,狠抓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大项目税收,做到应收尽收。

3.上下协同促发展。一是规范派出机构经费管理。建议各区县规范县级部门派驻人员经费渠道,减轻乡镇支出压力。二是加大对乡镇财力倾斜力度。探索建立乡镇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加大对乡镇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同时,建议上级政府、部门在制定政策时原则上不要求乡镇作资金配套,进一步减轻乡镇的支出压力。

(二)乡镇财政管理方面

1.强化乡镇预算编制管理,增强预算约束力。区县要指导和督促乡镇按照新修订的《预算法》要求,建立健全预(决)算编报制度,提高预(决)算编制管理水平,履行向同级人大的报告义务,自觉接受人大和审计部门的监督。增强乡镇综合预算意识,做到收支预算的完整性、全面性、科学性。年度执行中要保证预算的严肃性,对预算调整严格按规定办理。

第8篇

1.缺乏有效的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管理

乡镇财政的预算管理工作是专项资金管理的基础,是对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进行预测、计划、控制和评价。实施科学的预算管理,能够保证乡镇财政专项资金使用具有计划性、科学性和合理性。但是,当前乡镇在专项资金预算管理工作中存在一系列的不足,制约了资金的科学使用。首先是乡镇对资金预算的前期准备工作缺乏计划,造成资金的预算编制不够详细、具体,没有建立科学的预算编制制度,这导致乡镇财政资金使用缺乏计划性和目标性,导致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随意性,乡镇专项资金预算严重超支等问题。另外,乡镇专项资金预算执行缺乏监督和控制,财政专项资金在使用的过程中缺乏科学的监督和内部控制,造成乡镇财政专项资金被挪用、挤占,甚至发生和违法乱纪行为,影响专项资金使用效益,不利于财政资金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另外,缺乏对财政专项资金预算执行结果的评价,财政专项资金在使用之后,缺乏科学的绩效评价,造成资金使用的效率和效益得不到科学评价和反馈,不利于乡镇财政资金使用效果的体现和民生政策的落实。

2.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监督不力

乡镇财政资金的管理和使用过程中缺乏健全的内部控制和内外部审计监督,造成财政专项资金严重的浪费和低效益。乡镇财政专项资金受到多方面的监督,包括上级主管部门、监察机关、审计机关、纪委、财政部门等,虽然多头管理,实则政出多门,无法有效的实施统一的监督和管理,缺乏统一的监管制度和监管指标,各个监督管理部门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和信息资源难以共享,各个监管部门存在相互推诿和扯皮的现象,造成乡镇财政资金监督管理的严重缺位,影响国家政策的有效落实和财政专项资金的高效利用。

二、强化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建议

1.进一步完善乡镇财政监管制度

提高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首先必须加强乡镇财政监管制度建设,完善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监管的制度,通过完善的政策和制度加以保证,促进乡镇财政资金的使用和管理能够在科学、有效的机制下运行,保证财政专项资金的优化。其次,应该明确乡镇政府在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中的地位,进一步规范乡镇财政资金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明确乡镇政府的债权和所应当承担的债务,规范乡镇财政部门的财政审批权。乡镇财政部门在财政专项资金拨付之后,应该实施的对财政专项资金的发放和使用过程、使用绩效进行监督和考核。最后加强对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督制度的执行。根据考核结果对乡镇财政部门进行奖惩,促进乡镇财政资金的有效的监督和控制,促进乡镇财政专项资金能够落到实处,促进支农惠农政策的充分落实。

2.完善财政资金支持项目管理机制

乡镇财政部门在专项资金的使用过程中应该充分的参与项目实施,对项目的实施过程实行全过程的监督和控制。乡镇财政专项资金实施项目从选项、立项、实施和结项等过程都应该有财政管理部门人员的参与,通过对项目方案实施科学的规划和实际,充分的落实财政支持政策,促进乡镇项目建设和发展。乡镇财政在项目的申报和执行的过程中,应该对乡镇财政项目的真实性、科学性进行充分的考察分析,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降低项目申报的随意性和重复性。在进行项目招投标管理的过程中,应该保证项目招标公开透明,防止暗箱操作,降低交易成本,充分提高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使专项资金每一分钱都能够落到实处。

3.加强乡镇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管理

在专项资金预算管理方面,乡镇财政应该根据资金管理制度和资金使用目的,制定科学的专项资金预算管理,结合上年度财政项目的问题和收支明细,制定本年度的专项资金预算管理。充分考虑资金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详细的、充分的预算编制计划。对专项财政资金的使用要建立专门的项目库管理制度,对专项资金的使用进行事先科学的分析和审核,为预算部门提供科学的参考。另外,应该提升乡镇财政部门预算管理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保证预算管理的执行力,加强预算控制,并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科学的评价,以检验乡镇财政资金使用的效果和效益。

4.加强对专项资金的内外部审计监督

第9篇

一、规范银行账户管理

1、撤销或归并单位银行账户。按照我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相关制度的规定,撤销全县预算单位所有银行账户,各部门、各单位资金统一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目前仍然有部分单位开设了银行账户,各单位必须在4月10日前撤销本单位银行账户(具体账户见附表一),并将资金纳入县财政或乡镇财政部门集中管理。在规定期限内没有撤销和未将资金划转到财政部门账户管理的,县财政部门将按非法账户管理,停拨该预算单位的所有财政性资金。

2、明确银行账户管理权限。县财政部门是全县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的管理机构。各单位银行账户的开户、变更、撤销,必须经县财政部门审批备案。除此之外,任何机构和单位无权批准或要求单位开设银行账户。财政部门要建立银行账户审批资料档案,定期清理单位开户情况,杜绝未经审批、私自开设等违规开户行为。

3、严格执行开户审批和变更备案制度。各金融机构要严格按照《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规定,认真审核单位开户资料,对未经县财政部门审批,以及开户资料不全的单位,不予颁发开户许可证。对违规开设账户或改变账户用途的单位,县财政部门将暂停对违规单位下达预算指标或拨付资金,县监察部门责令其立即撤销违规账户,依照有关规定收缴违规资金并予以处罚。对违规为单位开设账户或改变账户用途的各金融机构,县人民银行要按照相关规定予以处罚。

二、加强现金管理

1、国库收付核算中心要加强对预算单位现金支付的管理,对预算单位零星、小额现金支付,要按照我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相关制度要求,严格执行备用金管理制度。

2、乡镇政府要落实备用金管理制度。各乡镇要立即开展备用金管理自查,并根据“乡财县管”的要求,建立本乡镇的备用金管理制度。对超备用金限额借款按程序审批并于一个月内报账或归还。

3、各部门和单位要加强现金管理,按照《现金管理暂行条例》有关规定,严格控制现金支付范围和金额,对已申请的备用金要按备用金管理制度,及时核销,对已经财政部门审批同意的大额现金支付,单位必须进行跟踪检查,确保财政资金安全。

三、深化财政改革,规范财政管理

1、扩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范围,将目前未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的部分县直单位项目(账套)全部纳入改革范围(具体单位见附表二)。

2、强化“乡财县管”制度执行,县财政部门要根据“乡财县管”有关文件规定,进一步加强对乡镇财政的指导,规范乡镇银行账户、乡镇财务核算、乡镇收支等管理,并逐步推行国库集中支付。

第10篇

关键词: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国库单一帐户;预算会计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开始逐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自本世纪初期开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我国财政管理体制开始进行重大改革,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措施包括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收支两条线、政府采购、效绩评价,以及参照国际惯例改革政府预算收支科目等。我国目前公共财政体系建设的侧重点是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和国库单一账户。

一、目前我国公共财政体系建设的侧重点

1.部门预算

部门预算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用的预算编制方法,它是由政府各部门编制的一个涵盖部门所有公共资源的完整预算。编制部门预算的基本要求是将各类不同性质的财政资金统一编制到使用这些资金的部门。实行部门预算可以正确反映一个部门的资金使用全貌,加强对投入产出效果的测量,增加资金使用的灵活性、透明度,有效地抑制腐败等。可以说,实行部门预算是建设公共财政体系的重中之重。部门预算的编制采用综合预算形式,部门所有单位的各项资金,包括财政预算内拨款、财政专户核拨资金和其他收入,统一作为部门和单位的预算收入,统一由财政核定支出需求。按部门编制预算后,可以清晰地反映政府预算在各部门的分布,从而取消财政与部门的中间环节,克服单位预算交叉、脱节和层层代编的现象。

2.政府采购

在财政支出预算管理改革中,政府采购制度应是一项重大的工作。政府采购,也称公共采购,是指各级政府及所属实体为了开展日常和为公众提供社会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的需要,在财政的监督下,以法定的方式、方法和程序(按国际规范一般应以竞争性招标采购为主要方式),从国内、国际市场上为政府部门或所属公共部门购买所需商品和劳务的行为。实行政府采购后,对于行政单位专项支出经费,财政部门不再简单地按照预算下拨经费给行政单位,而应当按照批准的预算和采购活动的履约情况直接向供应商拨付货款,即财政对这部分支出采用直接付款方式。许多国家的实践证明,现代政府采购制度是强化财政支出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政府采购制度的实质是将市场竞争机制和财政预算支出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使政府可以得到价廉物美的商品和服务,实现物有所值的基本目标;另一方面使预算资金管理从价值形态延伸到实物形态,节约公共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同时,应积极推行政府采购的招标制度。招标是采用市场化的方式,通过竞争性的招标来引导财政资金的使用,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对所有财政资金实行竞争、择优、公正、公开、公平的方式进行采购,杜绝财政资金使用的浪费和腐败,促进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

3.国库单一账户

国库单一账户制度是对从预算分配到资金拨付、资金使用、银行清算,直到资金到达商品或劳务供应者账户全过程进行监控的制度。国库单一账户制度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政府财政资金管理办法。它是市场经济国家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加强财政收入管理,解决财政性资金分散支付所存在的弊端而采用的一种财政资金管理制度。其核心内容是集中支付。在国库单一账户制度下,所有财政资金都要通过单一的国库账户和一个总分类账系统进行收支核算,收入通过银行清算系统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通过银行将款项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商或用款单位,财政资金只保存在国库单一账户,对财政资金余额实现现金管理。

实行国库单一账户制度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财政资金管理分散,部门单位开户混乱的问题,而且增强了财政部门库款调度的灵活性,从而提高了财政政策的实施力度和实施效果,从而有利于实现财政部门对财政资金的集中管理和统一调度。建立国库单一账户制度后,财政收入将直缴国库单一账户,在很大程度上杜绝了目前收入缴库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跑、冒、滴、漏现象,真正解决财政收入不能及时、足额入库的问题。对于在预算范围内的合理支出,财政资金拨付一次到位,不需经过层层划转,有利于保证项目资金的及时需求,大大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财务收支程序规范化,资金运作过程透明度高,制约机制更加完善,可以对财政资金的收入、支出实施全过程的有效监督,有利于防治腐败现象的滋生,促进资金使用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

部门预算、国库单一账户、政府采购作为当前我国公共财政体系建设的侧重点,三者环环相扣,为了合理构建公共财政框架,积极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我们有必要对预算会计制度重新进行审视,以达到制度的衔接。

二、公共财政体系建设对预算会计的影响

我国的预算会计是以预算管理为中心的宏观管理信息系统和管理手段,是核算、反映和监督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预算以及事业行政单位收支预算执行情况的会计。随着中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按照公共财政理论设计的预算管理模式已开始建立,预算编制、执行等环节的管理制度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我国预算会计环境正在发生重要的变化。

1.部门预算对预算会计制度的影响

部门预算要求反映部门所有的收入和支出,涵盖所有的预算资金,因此,反映预算执行情况的预算会计,也应以预算资金全貌为对象,应不再有遗漏。其中,基建资金也应和其他资金一样一起编入部门预算。即部门预算应当涵盖包括基建预算收支在内的所有收支,真正反映综合预算。因此,预算会计的科目应重新设计,明细核算应作相应调整。零基预算即预算一切从零开始,各类支出取消“基数加增长”的预算编制方法,按照预算年度所有因素和事项的轻重缓急程度重新测算每一科目和款项的支出需求。因此,采用零基预算方法,对预算会计信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预算会计不仅要提供收支流量方面的信息,还要提供资产存量方面的信息,从而对会计核算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无法为部门预算编制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主要侧重于财政资金的收支管理与核算,对各单位占用的大量长期资产关注不够,固定资产的建造和使用在管理上脱节,不能真实、客观、完整地反映行政事业单位占用和使用经济资源的实际情况,而这与部门预算所要求的细化性、完整性相违背,故无法为部门预算的编制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同时“绩效管理”是世界各国公共管理改革的大趋势,预算绩效评价是有效衡量、改善现代公共事业单位绩效的管理工具之一,它将有助于控制支出总量,实现支出配置的效率和公平,并在技术上有效地使用预算资源,最终在可持续的基础上达到支出效果。而对部门进行绩效管理最终还要归于对部门预算和绩效评估、衡量和追踪上,其不仅要求预算会计客观地反映政府的投入,更在乎与这些“投入”相应的“产出”,而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不利于“绩效管理”的实施和政府的科学决策。

2.政府采购对预算会计制度的影响

随着政府采购制度的展开,政府采购资金运动就成为了预算会计的一个新的重要核算内容。行政事业单位的许多采购项目,既有财政预算资金,又有其他资金,这些采购资金,应集中到财政部门,由财政部门统一支付。因此,也就产生了资金从预算单位(部门)向财政部门流动的现象。另外,会造成预算单位收支过程中价值流转和资金及实物流转的脱节。政府采购物品的价值按转账通知流入、流出单位,但货币资金却不实际进出单位。为此要改革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体系和具体操作办法。现行的操作办法是按照国家机构的建制和经费的领拨关系确定的,按照主管会计单位、二级会计单位、基层会计单位,层层下拨经费,年度终了又层层上报经费使用情况,汇编决算。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后,财政部门不再简单地按照预算下拨经费,而应当按照批准的预算和采购活动的履约情况直接向供应商拨付货款,由于这部分支出采用直接付款方式,因此,应按照实际支付的“采购合同价”确认本级财政支出,即财政支出的决算也不需要层层上报,财政总预算会计可以根据支出数直接办理决算。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后,还要改革单位预算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即采购品使用者应根据财政部门提供的付款凭据进行资金核算,根据采购入库情况入账,在报送会计报表时既要提供资金的收支情况,还要提供采购品的到位情况,从资金和实物两个方面报告,并与采购部门的结果核对。

政府采购制度的实施,使得财政总预算会计对财政资金支出数的列报口径又一次面临改革。在政府采购制度下,凡是列入政府集中采购计划的商品和劳务一律由政府采购部门集中组织对外采购,财政部门通过国库直接向供货商或劳务提供者支付款项。随着我国政府采购规模的逐步扩大,财政总预算会计对大部分财政资金支出数的列报口径将以财政直接拨款的科目为基础。因此,实行政府集中采购对财政总预算会计和单位(采购实体)会计都会产生直接影响。

第11篇

摘 要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我国现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的核心,也是强化行政资金管理权,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关键。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以现代化的国库集中支付信息系统为依托,在预算审批基础上将财政资金通过财政部门直接拨付或授权拨付的形式,拨付给用款个人或单位。现阶段我国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通过改革不断地加以完善。在本文中,笔者着重介绍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概念、特点,论证了制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就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 国库 集中支付

当前,我国承担政府职能的各行政事业单位行政资金的使用和管理采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大都承担着社会管理和服务的职能,并且没有经营收入,主要依靠行政拨款作为收入来源,因此其资金使用和管理工作应当纳入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整体之中。

应当说,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自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正式执行以后,行政事业单位的行政行为得到了有效地规范,行政资金的安全性得到了切实保障,运行效率逐步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现行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仍然存在一些弊端和不足之处,值得我们去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内涵和特点

1.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主要内涵。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以现代化的国库集中支付信息系统和银行间实时清算系统为依托,将资金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支付给收款人的制度。现阶段我国各级行政事业单位都在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用以科学合理地使用和分配行政资金,发挥行政管理职能。

2.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特点。笔者认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一是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可以有效地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行政行为。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行政职能和行使行政行为的基础是行政资金保障。通过采取国库集中支付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对财政资金实施管控,规范资金的使用方式和使用途径,通过行政资金管理的渠道实现行政事业单位行政行为的规范化。

二是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能够有效地提高行政资金支付效率。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中,财政部门建立单一账户体系,并按照各单位的预算安排和资金使用规定,把控资金使用关口,在接到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支付资金的申请后,财政部门会在单一账户中进行直接支付或授权支付,改变了以往行政资金由财政部门拨付到预算单位,再由预算单位支付给用款单位或个人的格局,极大地提高了预算资金的拨付和使用效率。

三是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能够有效地提高财政资金安全性。通过建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财政资金由同级财政部门统一管理,避免了以往行政事业单位利用行政资金从事投资获取收入等行为,也相应地降低了由于投资失败所导致财政资金损失和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由财政部门从单一账户划拨资金,可以简化资金流通的中间环节,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金安全。

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国库集中制度作为我国财政管理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其运行状况和完善程度将直接影响到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全局。因此我国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从建立初期便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从现阶段情况来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预算审批支付手续仍然较为繁琐,财政部门工作压力较大。按照现有规定,如果预算单位需要使用资金,必须要填写预算审批单,并经过单位内部层级的审核以及领导签批,这个过程本身相对时间较长,程序较为繁琐。预算单位的审批单送到财政部门后,还需要进行内部审核、签批,并对照预算说明或相关资金使用规定后方可进行拨付。在这种情况下,许多预算单位不得不指定专人负责预算审批,往返于财政部门,而财政部门由于每天的工作量非常大,很容易造成工作人员工作压力大、超负荷工作,进而影响到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

2.国库集中支付对于现金部分的管控存在一定问题。笔者认为,现有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于财政资金的使用规定较为明确,但是对于现金部分的管理制度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按照现有的规定,预算单位在零余额账户中提取现金单笔有着上限规定,但是对于提取现金的次数却并没有进行规定,也就是说,预算单位可以在不超过提现上限额度的情况下多次提取现金。单位在提取现金后,财政资金就脱离了财政部门及国库所在银行的监管,这无疑给资金安全和合理使用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3.部分单位对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理解和认识存在一定偏差,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一些单位受到以往财务管理制度和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对单位财务管理权限的削弱,因此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还有一些单位配备的财务管理人员没有相关的工作经验或受教育背景,对于政策规定的掌握不够全面准确,对集中制度制度所需的网络设备使用和操作技术等的熟练水平也有待提高。

三、对于解决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笔者认为,为了有效地解决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当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一是进一步明确改革的总体思路和发展方向,完善以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为基础的政府采购制度、国库现金管理制度、专项资金直接拨付制度等等。引导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认识和理解,自觉摒弃错误观念。二是完善相关规定,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财政部门应当进一步完善现行规定,简化预算资金的审批和使用流程,特别是要完善授权支付制度,降低因人为原因造成的预算资金拨付审批不及时等问题。三是建立和完善集中支付信息系统。由于国库集中支付需要预算单位、财政部门和国库建立通畅的信息网络,为了更加有效地提高国库集中支付效率,有必要对现有的信息网络进行进一步优化,提高网络安全性和稳定性,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升级带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全面推进。

参考文献:

第12篇

摘 要 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管理,依法收缴和使用资金,确保资金安全和完整,关系到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保证。笔者经过多年的研究学习并结合自己的工作,详细的阐述了我国乡镇财政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几点改进对策,以期给广大读者提供可以借鉴的参考。

关键词 乡镇财政 资金管理 问题 对策

一、目前乡镇财政资金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1.资金尚未实现统一集中管理,目前较为分散与混乱。目前的多账户分散管理,是财政资金管理的制度性漏洞,对乡镇财政资金安全影响最大。实际中,账面资金信息不实、随意调拨资金、透支、借支的情况在小范围内仍然存在;初审、复核、稽核、审批的程序不严格等问题也对资金管理的安全性构成极大的威胁。

2.资金的监管工作流于形式。有的乡镇领导对镇直部门资金管理不到位,乡镇“部门统管”、“收支两条线”制度多流于形式,乡镇部门仍然存在坐收坐支现金问题,个别部门还存在侵占、挪用公款问题,不少乡镇政府支出缺乏预算约束,多头审批,随意性强。例如,在某县审计过程中,查出7乡镇计生部门截留计划生育社会抚养费124.73万元、某镇土管部门坐收坐支土地出让金34.55万元等现象。这些现象充分表明了目前在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方面的漏洞。

3.资金的内部控制尚存一些局限性与不足。目前,许多乡镇财政忽视对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关键点的管理。授权批准、内部稽核、盘点核对等环节的控制手续不健全,并且出纳与会计的职责分工不够严谨、合理,起不到相互约束监督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支款仅凭领导口头安排,未及时补办签批手续,原领导离任后一直无法正式入账,长期以白条抵顶库存现金;会计不监督出纳库存,日常现金盘点工作基本上都是由出纳人员自行完成;银行印鉴管理和与银行对账制度有漏洞,空白支票、银行印鉴未分开保管,由出纳本人与银行对账,以致一些错弊不能及时发现;未安排主管会计或指定会计人员对收、付款凭证进行审核,收、付款原始票据未及时加盖“收讫”或“付讫”戳记,造成证单不符、重复报销等问题。

4.财政监督检查工作机制尚需改进。不可否认,我国财政监督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原有的财政监督方式、方法已不能适应当前加强财政管理工作的需要,主要存在着五大问题:一是财政监督与财政管理相互脱节;二是尚未理顺不同财政监督主体之间的关系;三是使用的财政监督方式和手段比较落后;四是财政监督队伍建设跟不上实际的需要;五是没有营造良好的财政监督执法环境。

二、导致乡镇财政资金管理存在问题与不足的成因

1.对于财政监督管理工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镇级党政工作相对来说比较繁杂,为完成好上级下达的各项量化和考核工作,在分解工作时往往对财政人员下达一定的中心工作和考核任务,无意中削弱了财政监督管理工作的力度;另方面,镇级财力相对比较困难,只注重资金的筹集,力求解决好经费来源问题,除采取收入任务与经费挂钩等方法完成收入包干任务和争取上级财政部门的项目资金支持外,轻视了财政监督管理工作,使镇级财政收、支、管、监各项职能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2.财经法律法规意识较为淡薄。无视财经法律法规,不能严格执行现金、银行存款等有关管理规定,造成坐收坐支现金、白条顶库、侵占挪用公款等问题。乡镇领导对资金管理重视不够,内控制度设置不严谨,对资金审批、审核不到位,对镇直部门存在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和制止。

3.监督管理工作未能发挥应有的功效,进一步导致了资金管理的混乱。近年来相关监管部门放松了对现金和银行账户的监督、检查,乡镇部门疏于资金管理,存在超限额支付现金、库存现金超限额、公款私存等问题。

三、提高乡镇财政资金管理水平的几点切实对策

1.完善乡镇财政管理职能推进县乡级财政机构改革,为提高乡镇财政资金管理奠定良好基础。经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财政资金使用中出现的问题绝大部分发生在县乡一级,这实际上与我国财税体制中县乡级财政财力薄弱、财权与事权不匹配等问题有深刻联系。要解决这一深层次问题就要继续深化我国的财政体制改革,做到政府间财权与事权划分清晰合理,建立健全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因此,为保障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必须同步推进县乡级财政机构改革,增强基层财力、转变基层职能,完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使得县乡级财政获得与其事权相对应的财权,形成基层财政能从新农村建设成果中获得更多财政收益的格局,提高县乡级财政进行新农村建设财政资金管理和利用的能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提高财政资金管理水平,加大财政支农资金投入,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支持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