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时间:2022-01-29 20:21:0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第1篇

近年来,**省**市探索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工程、重大改革、重大决策进行事前评估,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了社会矛盾,实现了由“保稳定”到“创稳定”的转变。

“凡是群众不受益、不支持的事,坚决不做”

**市地处四川盆地中部,人口密集、经济欠发达,因企业改制和征地拆迁而引发的社会矛盾十分集中,过去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

**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魏福友说,以前往往因时间紧、任务重,对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项目没等把存在的矛盾摸清并处置好就仓促上马,想抢时间、抓效率,结果却是欲速而不达,一些工程因群众不满而被迫停工,不仅造成经济损失,社会影响也不好。

2005年初,针对当时最易引发群体性事件的一些重大建设工程,**市出台了《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稳定风险预测评估制度》,明确规定凡新开工工程未经稳定风险评估不得盲目开工,评估出的严重隐患未得到妥善化解不得擅自开工。

新出台的规定,立即在实践中发挥出了积极效应。当年,**市船山区对“猫儿洲”立项整体开发,考虑到涉及2700余名村民整体搬迁,存在不稳定事件隐患,市里邀请了国家、省、市、区有关专家对项目进行风险评估。最终,这个项目被改为了结合新农村建设实施开发,得到了绝大多数群众认可和支持。

2006年,尝到了“甜头”的**市又进一步完善了风险评估机制,建立了《**市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化解制度》等八项工作机制,要求在重大政策、重大改革措施和其他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办法出台之前,均要认真组织开展风险评估。

“所谓风险评估,就是群众不受益、不支持的事,坚决不做!”魏福友说。据统计,截至目前,**市共对281件重大事项进行评估,群众拥护并顺利实施156件占56%,暂缓实施33件、占12%,完善后实施68件、占24%,被否决的24件、占8%,经评估后实施的重大事项没有发生较大影响稳定问题。

“否决还是实施,每一次评估都要讲科学”

重大工程、改革、决策涉及利益面广,问题错综复杂,科学评估尤为重要。为抓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市经过调查研究、实践探索,从内容到办法、从目的到责任追究等,都建立了一套完整、周密、细致的政策规定和工作体系。

魏福友说:“否决还是实施,每一次评估都要讲科学。否则,也可能会损害老百姓利益,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为确保风险评估科学性,在开展风险评估的过程中,**市始终坚持着“五步走”:第一步,确定评估对象,全面掌握情况;第二步,分析预测、评估风险;第三步,形成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第四步,通过对显性风险、潜在风险和可能诱发风险的因素进行综合研判,确定风险系数,提出四级预警的分类处置意见,作出不准实施,暂缓实施、分步实施、准予实施的决定;第五步,各级维稳办负责抓好本地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化解工作的督促和协调。

2008年12月,**市射洪县水电气安装部门要求提高安装费用。作为一项涉及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决策,**市立即对此展开风险评估。

12月25日,市物价部门举行了听证会,邀请消费者、经营者、其他利益相关方、专家学者参加,接着又开展群众满意度测评。最终认定,提价依据不充足、群众满意度测评支持率很低、方案不详实、配套措施不完善,否决了提价要求。

为全面贯彻落实风险评估机制,**市还规定,对贯彻执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化解机制不力、酿成重大不稳定事件的,要坚决实施责任追究。如“凡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的,取消责任部门、县区及主要领导当年评优、评先资格”、“发生重大不稳定事件造成严重后果的,主要领导应引咎辞职”等。

一条条“铁令”,成了“悬”在领导干部头上的一把“利剑”,也使“风险评估”成为**市家喻户晓的一个词汇。“现在啥事都要风险评估,改个桥梁名字都要听听我们的意见。但只要能通过评估的,那绝对是能让我们受益的,肯定要支持!”49岁的船山区月山村村民罗贤丰说。

“民生配套”让风险评估插上“双翼”

**市维稳办主任侯贤松说,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变“保稳定”为“创稳定”,是“源头维稳”的一种表现形式,但风险评估只是针对重大项目和决策。为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市还配套出台了一系列民生政策,以解决特殊群体的实际困难,给“风险评估”插上了“双翼”。

在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的过程中,**市倾力打造了“政务服务中心”、“惠民帮扶中心”和“群众接待中心”。如今,这三个中心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政务超市、幸福驿站、群众之家”。

**市52岁下岗工人袁晓林的爱人余芝兰不久前 得子宫肌瘤住院,花了3000多元钱,23岁的女儿袁希待岗在家。惠民帮扶中心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给他们申请了每月70元的困难补助金,并安排他们的女儿参加技能培训,帮助她顺利找到了一份工作。

**市总工会副主席何春林说,解决困难群众的实际困难,也是把稳定工作前移,杜绝可能出现的不稳定因素。

第2篇

关键词 社会稳定 风险评估 调研报告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1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的含义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是指重大事项在制定出台、组织实施或审批审核前,对有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和风险,在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可控性等方面开展调查、预测、分析和评估,促进决策、执行、实施方案的完善,落实风险防范化解和处置措施,以防范、降低或消除实施过程中的涉稳风险,为推进重大事项顺利实施提供保障,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2检察机关如何加强案件风险评估工作

2.1树立风险评估工作的科学理念

一是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把人民群众是否支持拥护作为衡量各项政策和举措出台与否的基本标准,把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各项工作成效的基本尺度,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二是树立民主决策的理念。三是树立科学统筹的理念。

2.2建立风险评估工作的科学机制

滕州市人民检察院按照《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加强检察机关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工作的意见》的要求,制定一系列风险评估制度。控申部门制定了《涉检风险评估预警制度》,强化执法办案人员消除隐患的意识,提高评估预警工作水平,保证评估预警的及时、真实和完整。公诉部门制定了《公诉环节风险评估预警制度》,在公诉环节建立风险评估预警制度是公诉部门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必然要求,对于尽早发现和掌握案件的风险隐患,及时制定应对措施,从而有效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2.3把握风险评估工作的科学方法

一是确定评估案件。凡涉及到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案件,评估责任主体都应该将其确定为需要评估的事项。二是制定评估方案。广泛征求承办人和相关方面的意见建议,了解掌握评估案件的情况,准确把握评估重点,合理制定评估方案,明确评估牵头和协助部门责任、评估人员责任等,适时组织评估。三是认真分析预测。围绕评估案件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安全性及其他相关问题,广泛科学论证,对可能出现的不稳定因素逐项进行分析,评估预测风险发生的概率,矛盾冲突涉及的人员数量、范围和激烈程度,以及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等。四是形成评估报告。要对评估事项实施的前提、时机及后续社会影响、配套设施等进行科学分析和研究论证,做出总体评估结论,形成评估报告。五是确定实施意见。责任部门应根据评估报告提出的意见作出处理决定,并将决定情况报告党委、政府。六是落实风险应对措施。重大案件作出决定后,责任部门要根据分析评估情况,制定和落实化解不稳定因素、维护社会稳定的具体风险应对措施、应对预案,严防影响社会稳定重大事件的发生。

3政府如何做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

3.1建立完善工作机制,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夯实组织基础

要建立情报信息搜集机制,目前,政府各维稳职能部门,如公安、国家安全、、宗教等部门都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担负着维稳情报信息的搜集任务。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中,这些专门机关应当承担情报信息的主要职责,包括对社会稳定情况的日常掌控,以及围绕即将制定出台的重要社会决策和政策措施进行专项情报信息搜集工作。同时,要善于走群众路线,切实发挥人民防线的作用,进一步扩大社会掌控面,提高对稳定信息的掌控能力。还要建立涉稳情况会研会商机制。这是整个评估工作流程中最关键的一环,必须组成专门的班子、采取专门的形式,对搜集汇总的方方面面的涉稳情况进行会研会商,提出相应的决策建议。

3.2增强评估报告的科学性,有效发挥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作用

首先要统筹全局。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站位要高,眼界要宽,切忌局限一隅,就事论事。一要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二要密切关注境外敌对势力破坏活动对境内社会稳定的影响。三要切实防止国内重大突发事件对本地区社会稳定可能的影响。其次要点面结合。就某一地区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而言,既要全面分析,也要突出重点。再次要注重调研。一份完整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既要对存在的风险源进行客观分析,也要对症下药,提出风险消减对策,并加以论证,向决策者推荐最佳安全措施,最终达到消减和控制风险的目的。

第3篇

一、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定义及作用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是指对出台前的重大决策和排查出的不稳定因素进行分析,超前做出稳定风险评价和趋势估计,制定风险应对策略和预案,有效规避、预防、控制可能产生的稳定风险过程。实质是对其可能带来的负面社会影响和不稳定因素进行预防,包括信息收集、研判、制定预案等,从源头上预防和消除风险隐患,促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有助于社会矛盾的化解和的预防。

二、我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现状

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在我国已经进入实践阶段,实践中形成了四川“遂宁模式”和江苏的“淮安模式”,这些模式奠定了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分析的理论基础,为风险评估提供理论支撑。国家政府部门和各大企事业单位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实施推进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效果和成绩,但由于目前中国社会转型期的部分重大事项中社会稳定风险的分析还不够深入,对重大事项可能引起的风险认识还不够清晰,仍然存在一定问题和不足:

一是部分基层单位和部门对“稳评”工作重视不够。对于日常排查出的不稳定因素和矛盾纠纷的稳定风险评估的不全面,无法掌握风险动态,不能做好风险预警。二是“稳评”工作业务水平亟待提高。在“稳评”工作中对于相关因素的分析不不够专业和全面,无法保障评估质量和评估效果。三是相关部门和群众的民主参与程度不够。专业部门责任意识和群众的主人翁意识不强,不能对即将出台的重大事项理性分析,提前拿出前瞻性的意见和建议。

三、加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建议

基于对辽河油田形势及“稳评”工作的调研了解、分析思考,可知深入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是预防和杜绝规模性发生,维护员工群众合法权益的有效保障,有助于企业稳定发展,社会和谐进步。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要高度重视,广泛宣传,深刻理解“稳评”意义。

只有领导高度重视“稳评”工作,才能真正严格落实“谁主管、谁负责”、“谁决策、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企业前期出台的改革措施、政策法规等重大决策的利弊凸显,决策者清醒的认识到认真开展重大事项决策前的“稳评”意义重大。领导对 “稳评”工作的重视是企业风险管理意识的提高,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延续,是有效落实“稳评”,使其充分发挥作用的前提和基础。

二是要应评尽评,刚性执行,强化推进“稳评”程序。

将“稳评”作为重大决策的“前置条件和刚性程序”,做到应评尽评,评估过程中严格按照“合法合理、科学民主”的原则,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科学、规范的评估标准,深入调查研究,多渠道、多方式、多层次征求意见,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充分论证,确保评估工作全面、客观、准确,使评估结果科学、合理、有效,对重大事项决策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三是要加强培训,提升技能,切实提高“稳评”质量。

高质量的“稳评”结果是确保企业科学决策的前提,而“稳评”工作不仅仅是评估者态度问题和评估程序问题,更是专业知识,评估技能和经验的积累。很多评估项目涉及不同领域的业务知识和以及不同素质的利益群体,多种诱发稳定风险的元素都对“稳评”的执行者和参与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稳评”工作小组和参与人员的业务培训,使其更加了解和掌握相关“稳评”的业务知识和评估方法,提升“稳评”技能等切实提高“稳评”质量。

四是要科学决策,有效处置,合理运用“稳评”结果。

“稳评”结果是重大事项审批和决策的依据之一。我们要严格按照“以人为本、公平效益统一”的原则,统筹考虑发展需要与人民群众承受能力,统筹考虑人民群众长远利益与现实利益,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与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实现政治效益、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以“稳评”结果为依据,进行科学决策。不论存在高等级风险、中等级风险、低等级风险,可否实施,最后处理过程中都要做好解释、说服和引导工作,妥善处理相关群众的合理诉求。

不稳定因素矛盾纠纷“稳评”结果对于维护企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不稳定因素矛盾纠纷的“稳评”结果是低等级或中等级风险,及企业相关部门可以进行预警处置,制定化解措施等方法源头化解矛盾。另一方面,不稳定因素矛盾纠纷的“稳评”结果是高等级风险,难以化解调和,并且涉及利益群体规模较大,则“稳评”结果是采取新的改革措施的重要依据,从根本上消除不稳定风险。

第4篇

一、加强组织领导,增强保障力。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成立了司法行政系统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领导小组,落实责任科室,形成主要领导带头评估、分管领导指导排查、各部门联合互动的工作格局;严格执行法律政策依据、征求群众意见建议、专家评估、报告意见书、风险评级“五规范”。

 二、转变工作作风,提升战斗力。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以“两学一做”常态化教育活动为契机,通过参与市局开展的“争当人民满意司法干警”、“十佳文明干警”等评选活动,切实转变作风,严肃纪律,彻底治理慵懒散奢现象,构建“网上晒、视频控、领导查、群众报”立体监管体系,把工作晒出来、问题找出来、重点拎出来。

 三、明确工作重点,优化执行力。进一步整合力量抓稳定,重点做到“三个实现”:一是全力推进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建设,对重大疑难矛盾纠纷或可能造成群体性事件矛盾纠纷在第一时间调处和上报区党工委、管委会及政法办,从源头上实现 “防患于未然”;二是制定特殊人群管控方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社区矫正执法程序的通知》,实施分类分级管理,并对重点人员实行手机定位,从机制上实现 “有所为而为”。

截止目前,全区共调解矛盾纠纷区乡(镇)两级调处化解矛盾纠纷228起,调解成功224起。调解率达100%,成功率98.2%;今年共接收刑满释放人员57人,其中重点帮教对象2人;社区矫正期满转入安置帮教无缝衔接112人,已基本全部建立了安置帮教工作档案。在册刑满释放人员共545人(监狱释放299人,解除矫正246人),未发现重新违法犯罪现象。

第5篇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是源于地方政府“自下而上”的创新机制,如果将其政策目标仅仅锁定在“维稳”的贡献上,未免忽视了该机制内生的重要价值,即立足评估,意在寻求能够让老百姓易于接受的发展性政策方案,实现稳定与发展的互促共生。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实质上是一种“倒逼”逻辑,以“维稳”为主轴,推动政府与公民的互动,实现经济社会的有序良性发展。

从政策过程的角度来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本质就是前置的政策评估

长期以来,地方政府决策重视后期的政策绩效评估,而且主要是基于经济学的成本效益分析,大多忽视前置的政策评估,尤其是价值、态度和个人偏好等主观因素的评价至今尚未有行之有效的评估方法。从西方国家政策评估的实践来看,政策评估已经从第一代简单的测量取向的评估“升级换代”到第四代,即特别重视政策利害关系人对于政策的反应态度和意见。目前,各地推行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际上就是政策影响评估,主要是对涉及居民重大利益的决策及其建设项目,采取多种形式征求群众意见,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降低不必要的政策执行成本,提前预防可能发生的大量矛盾纠纷。

无论是四川遂宁的旧城改造,还是吉林磐石的三轮车政策,实践都证明,增加了风险评估的政府决策过程,高度重视群众的利益和意见,实际上夯实了政策执行的社会基础,其社会意义不仅仅是“零”的出现,更重要的是实现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双丰收。这也将大大消除一些地方官员担心由于风险评估可能降低经济发展效率的疑虑。事实上,由于决策的专业性和政府管理的职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风险评估的前置,将很少出现全面否决政府定的决策方案的局面。反之,如果有大量的风险程度较高的决策方案的出现,则意味着地方政府决策的科学性亟待提高。换言之,政府主导的发展战略并不会因风险评估的出现而搁浅或延误,只会朝着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不断迈进。

从政府过程的角度来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是后补的意见表达和意见综合

虽然意见表达是政府过程的开端,但是在中国政府的实际运行过程中,“意见表达”与党主导的“意见综合”是交错进行的。考虑到中国特殊的政治环境,一方面,大部分个体意见表达的意愿不强,意见表达的能力不高;另一方面,大量的个体的意见表达是在“集体”中进行,突出地表现为“表达”中有“综合”,“要求”中有“支持”。这种区别于西方国家的意见表达和综合的特征,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导致一些地方政府对于群众意见的“误读”。长期以来,习惯成自然,地方政府过程环节竟直接从内部起草决策方案开始,群众的利益和意见“被官员代表”。直到地方政府被大量的“”和突发性的出现包围时,地方官员才开始意识到过度强调发展速度和决策效率,忽视群众意见表达,只会人为地给自己平添更多的社会不稳定因素,阻碍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设置,是在政府政策方案形成之后,具体执行之前,补充性地增加群众的意见表达,并由决策部门主导各方面的意见综合阶段。尽管风险评估机制是后补性地听取群众的意见,但是总比之前完全忽略群众自我利益表达要好一些。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全面推行,尝到“甜头”的地方官员也将主动理顺这种错置的意见表达和综合,将后补变为前置,切实有效地降低政策的社会稳定风险等级,真正提高政府决策的效率,推动当地社会全面发展。

从政府发展的历程来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有利于促进产出式民主,构建责任政府

在以往的一些政策制定过程中,政府忽视在公民广泛参与情况下制定出某些公共政策,由于缺乏百姓的认可,往往事与愿违,要么“好政策”被束之高阁无法推行,要么政策推行起来困难重重,执行成本大大提高。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就是要将这种传统的“替民做主”的政府独断的决策方式,转换为“与民做主”的政民协作式决策方式,全面构建责任政府。

一方面,社会风险评估机制实际上是在民众和政府部门之间搭建了一座民心桥。政府部门通过政策评估将群众的政治参与吸引到具体的公共服务提供的方式和结果上,避免了公民政治参与的形式化以及被外在力量左右的可能性,同时在评估的过程中培养了当地居民参与地方管理的能力和积极性,有利于基层民主的发展;另一方面,社会风险评估机制强调属地管理和决策责任,有利于构建责任政府。在评估的过程中,全面开放透明的决策信息沟通,避免了政府决策的封闭性,有利于政府厘清自己的职责边界,一改原先单纯地把群众放在“被管理者”位置的做法,将群众、民间团体和其他社会组织平等地吸纳到决策过程中来,在“与民共同做主”的过程中,真正承担和全面履行政府的有限职责,构建更加完善的市场体系和成熟的公民社会,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和社会全面发展。

社会稳定风险机制政策实现重在完善细节,绝不能大而化之,流于形式

社会风险评估作为一种新生的政府决策运行机制,在今后的推行中,理念和制度框架不是问题,因为先行先试的地方政府为后来者提供了较好的实践基础和行为标杆。关键性问题在于评估的过程中,具体细节的完善,将直接决定评估的实际效果。例如有关“重大”的标准问题,在四川省的制度文本中先后出现了33处“重大”,全部是定性的表述,缺乏具体程度和范围的规定。显然重大与否,在于官员自身认识决定,这个标准很难确定,直接导致政策执行的难度,有可能官员认为不“重大”,不需要评估的决策方案,恰巧是百姓认为涉及自身利益很重要的,又如何处理?

第6篇

某县推进稳评工作规范化

近年来,xx县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始终坚持稳评工作服务经济发展,维护大局稳定,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务实操作,全县稳评工作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效果显著。

一是严格工作程序。项目稳定风险评估紧紧围绕规划选址、土地征收(征用)、资源开发、项目开工及建设、其他涉及利益群体可能引发的突出问题六大要素来进行评估,严格按照制定评估方案、广泛征求意见、预测稳定风险、作出评估结论、化解稳定风险五大环节规范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程序。

二是召开评审会。由评估主体召集项目审批相关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利益相关群体代表等召开评审会,重点从实施范围、影响区域、产生的效益、补偿措施和群众的反响等方面进行分析讨论,充分听取意见,科学评定风险等级。

三是严把审查关。根据项目实际情况,规划选址、拆迁补偿安置、环境影响、林业等相关部门围绕各自职责进行审查,主要对项目的高、中、低风险等级风险防范化解措施是否落实到位、业主单位制定的方案预案是否完善可行提出审查意见,确保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落到实处。

第7篇

目前,政府行政决策的主要问题有:

行政决策系统运作模式不健全

作为行政决策主体的政府及其工作部门通常既是决策的制定者,又是决策的执行者,而各级人大在实际决策中所发挥的作用相对较小。“身兼两职”、缺乏行政决策的公共权力和非公共权力监控体系等现实情况都不利于形成行政决策执行和监督的相互制的机制。

追求政绩导致盲目决策和草率决策

在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中,某些决策者由于盲目追求目标,往往只看到决策的积极结果,而忽略乃至漠视决策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如广东亚运会期间免费公交政策,政府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产生的负面效果却是当时决策者未预料到的。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政绩,对一些重大决策项目更是不经充分论证就匆匆拍板,导致有的工程投资了几个亿,却在实施过程中半途而废。

行政决策失误的法律责任

追究制度缺失

行政决策失误的责任主体不明确,权力和责任相分离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倡集体决策是民主的体现,但也可能造成集体负责而实质上却无法负责的状况。决策的成败未与决策者个人荣辱得失、升迁降免直接联系,决策失误责任追究不严格,这往往都导致决策者以经验缺乏为理由,不经慎重论证作出决策。

要保证政府行政决策,尤其是重大行政决策合法、科学和民主,减少决策风险,推进“创新驱动,发展转型”,必须避免政府行政决策的盲目’性,提高行政决策的效率。

为此,我们建议:建立完善行政决策的风险评估机制,避免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产生失误。

明确界定行政决策风险评估的范围

规定凡涉及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发展规划和重大影响的重要政策,涉及公共利益或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重大行政决策及全局性、战略性、基础性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等政务事项,都应列入风险评估范围,具体如:政府重大投资项目、重大公共设施建设、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环境保护、公用事业价格调整、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等。

详细规定行政决策风险评估的实施

建议通过调查问卷、专家访谈、公众听证会等方式,从公共财政风险、社会稳定风险和环境生态风险三个主要领域详细分析决策的正反面效果,以此作为政府行政决策的重要依据。其中,公共财政风险评估主要考量政府财政的承受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聚焦相关利益群体的生存保障构成因素;环境生态风险评估旨在检测决策是否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行政决策风险评估主要评估的是决策的不可行性,根据内容的不同可分别由相关政府机关联合专家、专业风险评估机构实施。对于存在一定风险但仍属于可实施范围内的行政决策,应把握好出台时机,提前制定预防应急措施和应急处置预案,将风险防范的责任和措施落实在决策之前,尽可能减少负面影响,避免造成重大损失甚至引发社会不稳定。

第8篇

则近年来的经验表明,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是一项贯穿于改革发展全过程的系统工程,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把握评估步骤

运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前提是要将其嵌入改革过程,重点把握好“五个基本步骤”。

1、认真调查研究。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到国资管理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调研,了解政府对改革工作的目标和要求;二是进行市场调研,了解受让资产的客户情况以及资产出让价格行情;三是到行业内相关企业了解改革方案、职工分流安置政策、改革工作的难点和问题等;四是梳理改革企业职工情况,形成“一人一表”基础资料;五是广泛听取职工意见,摸清职工思想问题、利益诉求和历史遗留问题。

2、编制工作方案。主要有三项:一是改革方案。内容包括:企业基本情况、改革思路、分项工作、组织协调、进度安排等;二是职工安置分流方案。内容包括:安置范围、安置通道、安置政策、工作步骤等;三是应对方案。包括怎样解决职工思想问题、实际问题和历史遗留问题的对策。

3、进行风险分析。主要有三项工作:一是整理各类信息资料,排查可能存在的不稳定因素,并分类归纳为思想问题、利益问题、政策问题等;二是分析存在问题,预测可能引起不稳定风险的概率、范围、激烈程度;三是编制维稳预案,形成比较系统的维稳工作措施。

4、开展评估论证。主要有两项工作:一是形成评估报告,内容包括:改革工作概况、改革工作的风险源和风险点,改革工作稳定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二是开展专家论证,对改革工作方案、维稳预案进行综合论证,形成评估结论和改进意见。

5、完成评估报备。根据评估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完善工作方案和维稳预案;按规定程序,向上级单位进行报审备案。

(二)抓住评估重点

运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核心是通过这个载体,全面审视改革的方向、政策、时机、程序等内容,其重点是“五项重要指标”.

1、合法性指标。主要是评估改革方向、改革政策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国企改革中,涉及合法性的问题主要有三个:一是改革方案是否符合国企改革方向;二是职工安置分流方案是否符合《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的精神;三是股权(资产)处置方案是否符合国有资产处置的相关规定。

2、合理性指标。主要是评估改革方向、改革政策是否超越了职工的心理承受能力,是否坚持以人为本,兼顾职工的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具体而言就是安置通道、转岗岗位、分流办法、补偿标准等政策是否被广大职工所接受。

3、程序性指标。主要是评估改革方向、改革政策是否符合决策程序和民主程序,包括企业内部决策程序、资产处置程序、职代会民主程序。实际工作中,程序性原则和实体性原则同等重要,程序的不合法必然导致结果的不合法。

4、类比性指标。主要是评估改革方向、改革政策是否兼顾各方利益,在政策上保持一致。比如改革中的职工安置分流方案类比性:一是纵向比较,综合考虑政策的连续性,避免政策上的“波动”,导致相关人员的心态失衡,从而产生“翻烧饼”、“盲目攀比”等问题:二是横向比较,尽量避免与社会上同类方案的差异。

5、影响性指标。主要是评估改革方向、改革政策是否会引起较大不良社会反响。主要可从三个方面来判断:一是改革的时机是否成熟,为大多数职工所接受;二是改革涉及的受众面是否广,包括内部职工以及社会群体;三是改革是否会给其他地方、行业、群体带来负面影响和舆论的负面炒作。通过以上五项指标的综合分析,可以对改革事项形成评估结论和改进意见。凡是改革方案可行,稳定风险可控,拟进入决策程序的改革事项,都要按照评估意见建议,完善工作方案,落实配套措施,化解和控制风险,确保改革工作平稳推进。而对于损害职工利益的改革意向,必须坚决杜绝。对于虽然符合职工长远利益,但超出职工现实承受能力或者多数群众不赞成的改革事项,应予暂缓出台;对于改革方向正确,但部分群众不理解的,则要做好解释工作,取得大多数群众理解支持后再进入决策程序。

二、运用社会风险评估配套措施

运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关键是要利用好评估成果,对于拟实施的改革事项,重点把握好“五项配套措施”的落实到位。

1、健全组织机构.明确责任分工。要根据改革工作的稳定风险程度,健全组织机构,明确责任分工,按照层级把控风险,集团层面要设立领导小组,企业层面要设立推进小组,操作层面要成立相关专项小组,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

2、优化工作方案解决实际问题。要根据职工合理诉求,优化工作方案,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开展评估工作,主线是化解矛盾,要注重从政策、方案、措施等方面加强利益协调,切实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和合理诉求,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各种不稳定的因素。

3、强化思想工作.化解认识问题。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化解职工的思想认识问题,提高他们对改革的认同感和支持率.要采取“一对一”的方式与涉及调整的职工进行沟通;发挥干部党员在关键时刻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职工代表的桥梁作用。同时,让职工代表通过民主程序,参与和监督改革工作,保障改革工作规范进行。

4、落实维稳措施.控制稳定风险。要根据排摸的不稳定因素,完善维稳预案,锁定和控制稳定风险。一是开展动态排摸,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锁定风险;二是建立网格化管控模式,争取把问题解决在基层;三是做好来信来访接待,及时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四是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及时处理群体性或突发性事件。

第9篇

中国的冲突管理与官员问责

利用民用无人机实施犯罪的风险与管控

应急供应链中的“双盲—倍增—叠加”效应

基于危机管理视角心理援助的国内研究述评

2014年度中国社会典型分析报告

邻避型社会稳定风险的政府决策模式构建——基于公众行为的解析

重大项目:从“社会影响评价”到“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妇女组织在治理中的作用与局限

移动互联时代的网络动员演化机制及对策

大学生的演化过程及治理

区隔式的融合:上海第二代农村外来人口社会融合研究

网络公共危机管理:政府与数字服务业者之间的合作机制

依法治理宗教与去宗教极端化问题刍议——基于新疆地区的考察

“创收式监管”: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一个分析逻辑

韩国公共冲突管理制度的经验借鉴

公共安全事件处置过程中的社交媒体及其利用

2013年度中国社会典型分析报告

基于全面风险治理视角的我国事件处置分析

环境类的政策网络探析

医患纠纷暴力事件:问题形成与对策思考

风险型环境的生发机制及其治理策略

环境为何暴力化抗争——对三起环境的分析

公共治理视角下的社会矛盾化解机制研究

综合式风险评估与管理:伦理学的视角

我国反恐政策体系优化研究——以恐怖活动决策过程为视角

社会排斥下的社会整合难局——对2011年伦敦骚乱的个案剖析

中国PX项目的出路——基于广东茂名PX事件的启示

公共危机的协同治理机制——基于两个案例的比较分析

抗争控制的中国式图景关于中国政府“维稳”策略的一个初步分析框架

“检验检疫”与口岸公共安全新挑战——基于非传统安全的分析

“微政务”发展的轨迹、挑战与趋势

与官民矛盾:死结还是活结——基于百度文库32个讲座课件的分析

公共安全视角下的社会组织类型及其风险防范

中国生态移民风险:关于类型、特征与治理的思考

中心工作与边缘性治理:中国城市摊贩监管的政策变迁研究

与模式化抗争——基于政治过程视角的分析

“以稳要挟”下的“人民币维稳”:基于F矿区的个案研究

大规模人口流动与高密度集聚下的开放式城市治理结构

城镇化进程中社区纠纷解决体系研究:基于四川省的调研

城市化中的自行车黑市的现状、困境与治理——以上海市为例

社会公共安全研究的多维度视角:问题、理论以及趋势

政策类的危机应对与风险治理——基于重庆医改事件的案例分析

我国大型工程社会稳定风险治理悖论:现状、成因与对策

城市环境风险动员机制探析及政府治理启示

社会组织参与城市社区治理创新个案研究——以湖州吴兴区为例

多元治理视角下邻避冲突的应对研究——以上海松江国轩电池厂争议事件为例

从“社会中心范式”到“国家中心范式”——评《治理基层中国》的理论创新

第10篇

摘要:随着金融企业的竞争日益加剧,竞争和成本高的趋势同质化越来越明显。各大金融企业为了能够吸引客户,出台了一系列诱人的营销方案。然而,却忽视了与其相对风险的评估。本文通过客户风险评估体系流程、原则、指标和风险控制工具的探索,建立了金融企业营销客户风险评估体系,这套体系能够为营销部门所用,通过制度的约束,更好的控制由于营销客户给企业带来的风险。

关键词 :风险评估体系;审计;风险控制

一、建立金融企业营销风险评估体系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建立金融客户信用记录

通过建立金融企业客户风险评估体系并引入社会共享信息,利用人民银行采集的非居民客户企业信用评级信息及税收欠税、空头支票等相关信息,结合公司内部客户的交易往来记录,对客户进行信贷等风险评级,直接指导款项回收预警和部署应对预案。并将风险评级放入个人信息档案,以供社会共享,节约重复调查的成本。

(二)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

金融业是一个特殊行业管理金融商品,包括银行、保险、信托、证券和租赁。金融业具有指标性、垄断性、高风险性、效益依赖性和高负债经营性的特点。金融企业肩负着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社会稳定的重任,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因此金融企业与一般企业不一样,金融企业因为社会责任将给自己带来很大的风险。建立金融企业客户风险评估体系,能更好的衡量金融营销客户对企业带来的风险,使金融企业更好的运行和发展,更好的履行社会责任。

(三)减少金融企业的坏账损失

随着金融企业体制的不断改革,金融产品的供需关系,也逐步由以前的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贷款等回收难的问题变得日益凸显,因此对金融营销客户建立风险评估体系,能够让金融企业更好的识别客户的风险,能有力的减少坏账的损失。

(四)更好地了解和评价金融营销客户,制定有针对性的营销计划

据有关资料显示,导致贷款回收难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倒闭或者是经营困难,而这类企业往往涉及到劳动就业和社会稳定的问题。建立金融营销客户风险评估,可以对用户的市场经营状况、市场前景、诚信等许多因素进行分析,通过体系的建立,可以在相当的程度上预知客户的欠费风险,从而可以对不同的客户制定不同的方案,把款项回收风险控制在交易之前。我们可以根据风险评估体系对不同的客户实行不同的营销计划,参照信用卡的机制,我们也可以对不同的用户施行不同的信用额度。

二、金融营销客户风险评估体系的构建

(一)构建的原则

1.成本效益原则

就是要对经济活动中的收入以及成本进行对比,从而对经济行为的得失进行衡量,不断的采取修正措施,使成本与收益得到最优点即是成本最小收益最大。我们在制定金融营销客户风险评估体系的时候,不仅要考虑该体系带来的好处,还需要考虑实施风险评估体系的成本,当成本大于效益的时候,则不选择实施该体系,或者是实施另外的风险评估方案。

2.与金融营销策略相结合原则

我国金融企业对客户有着不同的划分方法,本文选取按照目前现行的分类进行客户分类:低端客户,中端客户,潜力客户和高端客户四类,分类依据是该客户在银行的资产水平以及偿债的能力,这样分类,有利于银行向制定合适的营销计划。低端客户是指那些信用等级比较低,偿债能力弱的客户;潜力客户是指那些未来有能力给银行带来潜在盈利的客户并有意向转移其存款;高端客户顾名思义就是资金比较雄厚的企业并有着长期合作关系的企业或者是个人。同的等级的客户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我们在制定金融营销客户风险评估体系的时候,就应该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进行不同的评价,使我们的评价体系与客户的实际情况紧密的联系起来,以便有针对性的提出风险控制方案,从而使金融企业的营销方案更加符合实际,更加具有可行性。

3.具有可预见性与解释性原则

完善的金融营销客户风险评估体系是基于金融监管模式的核心和支撑。因此,应该尽快建立和完善我国金融监管中科学、动态的风险评估模型和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不过,基于审慎监管的原则,风险评估模型和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可预见性、解释性将是保证分类监管措施的理性和有效性的前提,也是保证金融行业发展与市场安全的前提。

建立金融营销客户风险评估体系,能够防范于未然,在还没有带来实际损失的时候,对于潜在的损失要能够在合理的范围内,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进行估计,能够预见到未来金融客户的实际情况,除此之外,建立营销客户的风险体系的指标要具有可解释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营销客户存在的风险做出合理的解释。

(二)金融企业营销客户风险评估体系的构建流程

结合当前国内外对风险评估体系的研究现状和理论成果,按照上述原则,总结金融企业营销客户过去多年由于各种原因给金融企业造成经济损失的历史资料及数据,通过归纳总结,对金融营销客户风险评估体系的建立分为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控制3个部分。其中在风险识别下,提出了5 个一级指标,其中包括品质、能力、资本、抵押或担保、环境条件;在风险分析下包括了14个二级指标,如当年贷款的回收率等。最后对如何有效控制金融营销客户带来的风险提出了相关的措施。具体如图1所示。

三)金融营销客户风险评估体系的内容1.风险识别点

能力。着重考察金融客户的市场前景,其所生产的产品是否具有盈利的能力,并且有足够的现金流偿还借款等。

品质。着重考核金融客户客户是否按照合同或协议的约定,按期偿还款项。主要通过金融企业与客户以往的交易纪录来进行判断,即拖欠的时间和额度来计算其信用度。

资本。从客户的资本净值及负债数量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评估金融客户的自有资金是否雄厚。

担保或抵押。考核金融客户若不能按期偿还欠款,是否能提供担保,且担保品的变现能力较强还是较弱。

环境条件。判断金融客户所属的行业前景和所处的环境对其经营和发展是否有利。

2.风险分析———风险识别点的衡量指标分析(1)能力的衡量指标

速动比率指的是速动资产对流动负债的比率。该指标可以用于,衡量企业流动资产中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直接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计算公式为: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预付账款-待摊费用)/流动负债总额×100%

资产负债率反应的是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例关系。计算公式为: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净利润率是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计算公式为:(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100%

权益乘数又称股本乘数,是指资产总额相当于股东权益的倍数。计算公式为:权益乘数=资产总额/股东权益总额

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是指经营现金净流量为利息费用的倍数,计算公司为:经营现金净流量/ 利息费用

(2)品质的衡量指标

当年贷款的回收率:当年实际贷款回收额/当年应收到的贷款总额×100%

旧年贷款的回收率:旧年实际贷款回收额/旧年应收到的贷款总额×100%

资本净值是资本减去负债的总额,是影响公司价值的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其公式为:资本净值= 资本- 负债

(3)资本的衡量指标

流动资产周转率指企业一定时期内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同平均流动资产总额的比率,计算公式为: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平均流动资产总额×100%

固定资产周转率是指固定资产利用率,计算公式为:销售收入/(平均固定资产原价- 累计折旧)×100%

总资产周转率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业务收入净额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计算公司为: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总资产

(4)担保或抵押的衡量指标

担保率是指客户对外进行的债务担保,其计算公式为:担保的资产与总资产的价值之比。

抵押率,抵押率又称“垫头”,是抵押贷款本金利息之和与抵押物估价值之比。

(5)环境条件的衡量指标

行业排名是相关机构通过对某行业相关数据的收集,进而得出的该企业在行业所处的地位。

3.风险控制的手段

改变营销方案:对风险较大的客户,改变对其的营销方案,采取更保守的营销方案,信用额度调整为0。通过风险分析,对风险较大的企业,采取调整信用额度的办法,将其信用额度调低,等到风险因素消除以后,再调高其信用额度。

4.金融企业营销客户风险评估方法

因为风险分析的指标很多,我们需要确定风险指标的权重才能更好的衡量营销客户的风险。指标权重的如何是在确定是在建立评估指标体系时最重要的内容。在已经确定了单项衡量指标的前提下,评价结论将随着权重的变化而改变。本文采取将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结合起来进行讨论,提出运用综合客赋权的方式,来确定金融营销客户风险评估指标的权重。主观赋权法,选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具体方法步骤如下:

在实际情况下,金融企业面临的营销风险往往比较多,此时,本文假设其面临的风险由以下几种:有i(i=1,2,…,n) 种待评价的风险,同时将每种风险都可以用j(j=1,2,…,m)个指标来进行评估。

进一步的采用p 种赋权方法求出各指标的权重,其权向量为uk=(uk1,uk2,…,ukm),k=1,2,…p。其中ukj 为第k种赋权方法所得的第j 个指标的权重,且=1,建立如下确定指标权重的加权最小二乘法优化模型:

然后再根据确定好的权重对风险点进行打分,打分如表2。

通过上述模型的分析可以得出分数越高,金融企业所面临的营销风险越小。面对分数较高的客户,可以实行比较宽松的营销方案,而风险比较高的可以采取较严格的营销方案。通过营销客户风险评估的分析,更好的为金融企业降低风险服务。

参考文献:

[1]刘凯丽.电力营销[M].北京:电力出版社,2007.

[2]熊善丽.中国企业营销审计的缺失原因及对策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07,4.

[3]李玉环.内部控制中的风险评估[J].会计之友,2008(10).

[4]罗湘龙.国内市场营销审计研究综述[J].财会,2008,(11).

[5]谭成,李欢强.我国商业银行全面风险评估研究[J].价值工程,2009(2).

[6]王敏,王智,杜文.电力企业营销审计[J].中国电力教育,2009(12).

第11篇

【关键词】摸底;城市改造;征收进度

征收工作实践证明,做好前期摸底工作对于整个工作的后期开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对于征收主体来讲,扎实的前期摸底让其做到心中有数,否则会造成后期工作被动。对于被征收人来讲则会造成心理压力程度的不同。

一、摸底是后续征收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

(一)补偿资金预算的需要

补偿资金预算是征收工作开展前进行成本核算的必须步骤。该项工作是对征收范围内所有房屋、土地等情况掌握的基础上,根据同一时期片区改造补偿方案,对本次征收所需的补偿款进行预算。片区基础数据的详实掌握,才能获得相对精确的补偿金额数据。

(二)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需要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是征收工作开展前的一个环节。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的撰写,要求根据摸底中掌握的基本情况对项目合法性和合理性、造成环境破坏、群众抵制征收、生活方式改变、生活保障担忧、民族宗教问题、单位征收等方面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并制定具体的对策措施。真实的各种情况掌握就成为客观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的基石。

(三)保证征拆进度的需要

征收方案中规定的签约征收时间一般为两三个月(羊毫街片区改造项目为两个月),之后进入法院强制执行时间。要想在两三个月内完成大部分征收工作,确保征收工作进度,扎实的摸底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四)工作汇报及总结的需要

工作进度的掌握和汇报是上级部门对具体实施征收单位的要求。整个征收过程中,征收部门要对各种数据进行不断汇总、更新、分析、结论,分析过程显示,摸底中掌握的情况是比例中的分母,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结果的可信度。

(五)答复行政复议的需要

被征收人提起行政复议后,要求征收主体对行政复议事项作出答复。书面答复中,用到项目的基础数据及与进度相关的各种汇总数据,这项工作同样要求征收部门开展扎实的摸底工作。

二、不扎实的摸底工作带来的危害

(一)影响区域整体的征收进度

晋中市城区羊毫街片区改造项目私产共计607户,单位13个。7月1日征收工作正式开始,7月30日提起了行政复议后,征收工作进展缓慢。在这一个月内,签订补偿安置协议私产户计363户,单位计7个。在提起行政复议的主体中,集中于市水利局、武警支队、区调队三个单位,根本目的是借对项目的合法性等事项达到个人利益最大化问题。行政复议的提起,不仅使得三个单位的征收工作停滞不前,也使得剩余未签约散户产生了等待观望情绪,影响了整个征收进度。

(二)加大了被征收人的心理压力

摸底工作中,填写全面、详尽的调查摸底表、不留真空地带是要求。在正式实施征收工作的两三个月内,再与之进行一些基本情况了解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特别是对“真空地带”被征收人,在片区内征收的大环境中,会对其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

(三)加大了对未签约被征收人的工作难度

就羊毫街片区改造征收工作整个进度来看,签约征收时间结束后,未签约的被征收人大部分是在摸底期间就存在等待观望情绪的人群。这部分人群或是对征收补偿不满意、或是家庭存在特殊困难、或是涉及单位历史遗留问题等特殊情况。针对这一群体,在摸底中越应该加大工作力度,深入了解情况,才能在后期签约征收中,较顺利的开展工作。

(四)后期工作进度掌握、汇报的不便

在羊毫街片区改造后期工作进度掌握的总结、分析、汇报材料的撰写过程中,前期数据掌握不准,直接导致结论的不准确。不仅加大了征收主体工作量,而且易引起上级领导对整个征收工作的否定。

三、降低摸底工作中的风险的措施

(一)进行业务知识岗前培训

工作人员岗前知识培训是提高摸底工作精准率的一个重要方面。一是就房屋测量工具的使用进行培训,正确的使用方法才能形成相对精准的测量结果。二是就摸底表的填写方式进行培训,重点事项特别强调,字迹工整、填写规范。

(二)制作项目详尽合理的调查摸底表

调查登记表的设计应全面、规范,信息应涵盖房屋地址的土地证及证号、房产证及证号、建筑结构、建筑面积、建筑年代、用途、备注信息;此外,还应设置房屋产权人及家庭所有成员的工作单位或就业状况、联系电话、备注信息栏。存在历史遗留问题的房产,应以附件形式说明事情的缘由。

(三)杜绝形成“真空地带”。

一是分组进行摸底时杜绝形成“真空地带”。将分组情况在征收区域平面图上划定,不存在无人负责区域,从区域划分方面保证摸底的全面性。二是各组进行摸底时,要确保走遍责任区域内所有住户,遇到不让入户情况要以房屋地址设立空表形式记录,从组内工作方面保证摸底工作的质量。

(四)规范化的数据整理

摸底信息整理也是摸底工作的重要程序。一是将摸底信息全部录入电脑以电子版保存。二是将摸底信息以平房(瓦房、砖混、预制、现浇)、楼房(预制、现浇)、土地性质(国有、集体)等项目分别进行统计整理。三是将摸底中涉及到的历史遗留问题撰写书面材料。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256号)

[2]《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国务院令第590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5号)

第12篇

关键词:基层供电企业;安全风险管理;应急管理;事故调查体系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26-0098-02

安全管理的实质是风险管理。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和安全应急管理体系对于形成安全预防机制、规避和化解安全风险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风险管理的应用将使安全管理更科学、更全面、更规范、更有针对性,从而使企业的安全基础更加牢固。基层供电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安全风险管理、应急管理及事故调查体系。

一、安全风险管理

基层供电企业应该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人员参加的工作组织,负责本单位安全生产评估及作业安全风险预控实施工作,明确管理职责,建立健全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形成完善的安全风险管理评估报告,建立重大危险源档案及定期检测、评估、监控、整改记录。

安全风险管理的基本步骤为:风险培训―风险辨识―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处理。其中风险培训、风险辨识、风险评估、风险控制是核心内容,也是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

1.安全风险培训

基层供电企业必须坚持安全风险的全员参与,要立足班组、立足现场,加强对《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调度规程、防止电气误操作等安全管理规定及制度的学习、培训和考试,开展现场紧急救护、消防等基本安全技能的培训,加强对有关事故案例的剖析,从事故教训中发现薄弱点,提高风险意识,养成主动识别危害、控制危害、规避风险的习惯。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岗位的人员有所侧重,在工作过程中检验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2.安全风险辨识

基层供电企业必须结合企业生产运行实际,从电网设备、调度运行、继电保护、通信自动化等生产运行的各个方面,全面查找电网安全存在的隐患和问题,系统辨识电网安全危险因素和薄弱环节,为安全风险分析、安全风险评估和安全风险控制提高基础数据和资料。

3.安全风险评估

安全风险评估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一是依据《供电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规范及辨识防范手册》,按照一定的周期和程序,开展查评工作;二是对已经掌握的风险数据进行归纳分析,确定各层次的管理短板、薄弱环节和薄弱部位。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评估:第一,生产运行环境。从设备危及人身安全、设备因素导致人为责任事故、运行和作业环境三个方面,评估生产运行环境中可能导致触电、高处坠落等人身伤害事故或误操作事故的风险,从而加强生产运行环境安全风险防范。第二,机具与防护。从安全工器具、专业机具和防护用品等方面评估机具与防护是否符合有关安全标准,定期维护、保管等是否符合管理要求,以及应用过程中是否正确规范等。第三,人员素质。从安全教育培训、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以及生理、心理素质等方面,评估企业不同层次人员安全素质方面的风险,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第四,现场管理。从作业组织、规程制度的执行情况、作业过程安全控制措施、应急工作准备等方面评估生产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和安全控制风险,加强企业作业过程的安全控制。第五,安全生产综合管理。从安全责任制落实、规章制度的制订与执行、“两措”管理等方面评估企业安全生产综合管理。

4.安全风险控制

控制电网安全风险的目的是: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不发生电网瓦解、大面积停电和电网稳定破坏事故。为此,需要从单一事故方面加以控制,才能避免以上多重事故发生。

一是设备因素。需要加强对设备的运行监视、巡视,开展设备状态检修,发现隐患和缺陷及时处理。需要加强对安全自动装置的检查、校验,低周减载容量应满足要求,确保安全自动装置正常投运。需要加强通信及自动化系统运行维护,保证保护通道及通信畅通完好,自动化信号及采集数据正确,不影响电网事故正确处理。

二是人为因素。生产人员需要定期开展安全活动、反事故演习,提高防范电网风险的能力。调度运行人员根据系统负荷情况,合理安排系统运行方式,加强电网安全稳定计算分析;继电保护人员需要确保设备主保护、无缺陷运行,确保整定正确;现场运行人员操作时需要认真核对现场设备状态,加强现场的操作监护,防止走错间隔、漏项及跳项操作。

三是天气及偶然因素。关注雷、雨、雪、雾、连续高温对电网输变电设备的影响;定期对变电站周围的环境和输电线路进行检查与巡视,加强电力设施保护;做好消防设备的检查及机房等重要场所的安全保卫,加强易燃易爆物品管理和重点部位的防火防爆工作,防止发生火灾、偷盗和人为破坏。

5.安全风险处理

针对风险程度的不同,可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对于制度执行力不强、执行不规范等管理类缺陷,采用加强督促检查等手段纠正基层单位的工作偏差,保证制度一丝不苟地得到执行;针对具有一般风险的单位,采用“提示”(批评、评价意见等)的方法通报,提出整改要求;风险中等的,给予“警告”(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专项督查等)的处理,提出整改要求和期限,到期验收。对于风险较高或已发生事故的单位,给予责任追究。

对于各种类型的风险处理,采用不同方式的响应进行整改。其中综合性的、重大的风险纳入公司级别的风险响应工作范畴,实施全面整改和隐患整治。

6.风险管理的考核与持续改进

把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纳入常态化管理,定期在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例会上进行专题汇报和布置,纳入企业的正常管理和考核中。安全风险管理小组要及时跟踪了解安全风险管理工作进展,分阶段对风险管理教育培训以及风险辨识、评估、控制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纠正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导改进。

二、应急管理

企业的应急管理工作应与日常安全管理相结合,由事后单纯应急处置,转向事前预防和事后应急处置相结合。为了更好地应对供电生产运行突发事件,正确、有效和快速处理大面积停电事件,保障电力供应,应扎实做好应急管理工作。

1.加强应急管理体制建设

基层供电企业应该按照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公司、部门、班组三级构成的应急管理体制。建立应急管理机构,健全应急管理制度,明确电力调度机构作为电网事故的现场指挥中心,落实应急管理人员和专业应急抢险队伍,加大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工作投入,形成职责明确、信息畅通、上下互通、指挥有力的指挥体系。

2.完善应急预案体系

按照以下应急预案体系结构,结合各自职责范围、安全和稳定工作实际及应急管理工作需要,编制相应的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应急处置方案。综合应急预案包括电网大面积停电事故应急预案、社会稳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专项应急预案一般划分为电网安全类、人身安全类、设备与设施安全类、网络与信息安全类、社会安全类应急预案。其中电网安全类包括电网调度处置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工作预案,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通信系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重要变电站全停应急预案,重要客户停电应急预案。人身安全类:重大人身伤亡事故应急预案。设备与设施安全类包括电力设施大范围受损抢修应急预案、重特大火灾应急预案、防震减灾应急预案、防汛、防台风应急预案。网络与信息安全类: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社会安全类:突发应急预案。

基层供电企业编制的应急预案应符合如下要求:在机构设置、预案流程、职责划分等具体环节,要符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特点,保证预案的适应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应符合国家应急救援相关法律、法规;应符合电网安全生产运行特点,编写格式规范、统一,符合《国家电网公司应急预案编制规范》的框架内容。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要进行预案评审,评审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评审后,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签署,同时报上级主管单位备案。

3.做好应急预案培训与演练

加强应急预案培训工作管理,将应急预案纳入企业培训规划和职工年度培训计划,制订培训大纲和具体内容,开展对各级人员的培训。培训工作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新上岗人员进行应急知识培训。

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及新闻媒体开展电力生产、电网运行和电力安全知识的科普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应对停电的能力,加强与当地政府部门联系,开展社会停电应急联合演练,建立应急联动机制,提高社会应对电力突发事件的能力。

4.应急实施与评估

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及对企业和社会有严重影响的稳定突发事故,迅速启动相应应急预案,组织实施应急处置;按预案规定将有关情况报告上级应急领导小组和地方政府应急指挥机构,接受应急领导,请求应急援助;做好信息对外工作,减少事件影响,维护社会稳定。

发生严重自然灾害、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其他行业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时,服从地方政府的应急抢险指挥,组织开展应急救援,保证事故抢险和应急处置所需的电力供应,防止发生次生、衍生灾害事故。应急处置结束后,及时组织灾后恢复与重建工作,尽快恢复灾区电力供应。对每次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及相关防范措施进行评估,对本单位应急预案的编制和实施情况进行评估。

三、事故调查

事故调查应当按照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原因,查明事故性质和责任,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对事故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做到“四不放过”(事故原因不清楚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应受教育者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采取防范措施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处罚不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