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生阅读教学

小学生阅读教学

时间:2023-08-24 17:18:3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生阅读教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生阅读教学

第1篇

学生只有产生浓厚的欲望才能让学生爱上英语阅读。文章通过阅读环境的创设、教学策略的分析及阅读方法的介绍,实现英语阅读的高效。

【关键词】 阅读欲望 阅读环境 教学策略 阅读方法

一、引言

很长时间以来我们班孩子大凡阅读语篇都是唉声一片,阅读俨然成了他们心中的麻烦事和负担。笔者埋怨过学生的懒惰和畏难情绪,也在反思自己有没有让学生学会尝试阅读所带来的乐趣。然而,我越来越强烈感受到:真的到了要充分调动学生阅读欲望的时候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欲”。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说“一切有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学生要有了阅读的欲望,才能尝试方法,才能体验阅读的快乐。

二、为什么要授之以“欲”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本义是指应以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为最大的目标,我们可以从另外一个意义上理解“学是为了不学”。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交际是语言最基本的功能,而阅读是语言交际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阅读不仅能帮助学生获取兴趣,开阔视野,吸取丰富的语言知识,还能扩大词汇量,促进听、说、写的能力发展。因此,我们教师有必要在英语阅读教学时授之以“欲”,为今后更好的阅读做好垫脚石。

(一)符合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而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这四种技能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其中,英语阅读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阅读兴趣,同时培养他们的英语阅读策略与提高他们的英语阅读能力,并通过英语阅读教学给学生提供广泛的写作素材,从而培养小学生初步的写作能力。

(二)满足第二语言习得的需要。英语是一种活的语言,是当今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语言。然而,面向世界不仅是语言本身,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交际,也不仅仅是语言的本身,它还包括了大量的非语言性的知识,必须要了解该种语言所附属的文化背景知识,才能更好地实现语言的交际。阅读可以帮助解决这个问题,并通过开启这一窗口来保持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因而,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和影响的深远性。小学英语阅读的实施有一定的难度,我们要以培养儿童英语阅读兴趣,发展英语阅读能力,提高英语交际欲望为根本出发点去设计小学英语阅读教学。

(三)满足学生生理和心理的需要。目前《牛津小学英语》每个单元的A板块的语篇阅读教学是每个单元教学内容中的重头戏。三四年级内容相对简单,而到了五六年级内容一下子加深许多。虽然高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英语学习基础,但从生理和心理特征看,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学习的自觉性、刻苦性较为欠缺,加之在汉语环境中学习英语,母语与英语差异较大,而且缺乏一定的阅读技巧,所以普遍阅读兴趣不高。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找到阅读兴趣不高的原因,探究方法,给予有效的指导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三、 怎么教能授之以“欲”

过去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则过多的注重词汇和句型的训练与强化,对学习英语阅读不够重视,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这个阶段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读的方法、内容也都单调划一,这些无疑都成了剥夺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而阅读的兴趣直接影响到了阅读能力的提升,阅读兴趣高,阅读的动机就强,,经常的广泛的阅读变成了一种内在需求,持之以恒的阅读是培养、改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的根本保证。但是兴趣并非天生注定,而是由后天环境培养发展起来的。

(一)创设阅读环境,营造阅读氛围

1.教室里的图书角。每个寒、暑假期我都要求学生阅读至少一本英语书籍,开学后,把假期读过的书籍带回学校,在教室里开设一个图书角。在那里他们可以互相交换各类书籍,这是一个既经济又有效的阅读方式。不同的书用不同的颜色标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程度和需要,挑选合适的书阅读。

2.英语书籍随身带。我要求每个学生的书包里要有一本英语课外阅读书,让学生一有空余时间自觉的阅读。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每读完一本书后,把重要的句子、自己认为美好的词语摘抄下来,同时要概括中心句。记读书笔记有许多好处,如可以促使学生读得认真,想得深入;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3.网上阅读。网上阅读是阅读课的延伸。网络资源广博,学习者可以有选择地阅读,扩大视野,积累素材。我经常上网搜索适合学生阅读的素材。在选取素材时,我们既要考虑到语言的难易程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还要考虑趣味性和学生自身学习的需求。有时我布置作业给学生一些网址,让他们可以通过上网进行阅读,获取许多书本以外的知识。

(二)善用教学策略,培养阅读兴趣。英语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的准确度,使学生逐渐获得独立阅读英语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们感到应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1、师生互动型策略。这种策略有助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师生共同积极参与,关系融洽。它比较适合低、中年级使用。

流程:教师导入,学生泛读,初步感知 学生精读,教师讲解 巩固操练,内化语言

2、主动参与型策略。这种教学策略比较适合中高年级,一般选择的阅读材料语言难度不大,接近他们教材中所学的内容,并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或者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它的基点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流程:自读理解 交流讨论 小结巩固。

3、自主开放型策略。这也可以称为弹性阅读,以课外读物为本,进行阅读教学。此方法一般在高年级使用。可以有两种安排:一是腾出课堂教学的 1/3时间用以自读,教师提供一些课外读物,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材料自由地阅读;二是鼓励学生课外广泛阅读。阅读的内容应该切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兴趣爱好,是课堂所学的延伸。

(三)渗透合理的阅读方法,保持阅读兴趣。首先来理解一下什么是阅读理解。阅读理解是一个信息以文字符号为载体(图像也可),通过阅读过程传递,在这个过程中,头脑经过接收分析和猜想,把信息恢复过来,这就是阅读理解过程。 阅读的过程可分为两类,一类活动的任务是扩大输入、阅读欣赏,这类活动以读为主。可配少量题目,可以检查对教材的一般理解程度。另一类活动的任务是针对性地训练阅读技巧。这些技巧包括预测所读内容、抓主题大意、抓特定细节、根据上下文猜词义、推断隐含意义等。对于这一类以专项训练为目的的活动,应提供训练性的题目,有目的、有重点地引导学生使用某项阅读技巧。

1、常用的阅读方法有三种:

(1)面式阅读,即粗略阅读全篇,这是掌握大意梗概所用的方法。(2)点式阅读,这是一种为寻求特定细节,放弃大部分无关内容,只注意某一点或几点的阅读方式。(3)线式阅读,即详细、逐行地阅读,以掌握全部内容甚至分析语言特点等阅读方法。

2、阅读时要避免出现三种错误:

(1)逐字逐句的阅读,这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阅读方式,不但大大减慢阅读的速度,而且使整体理解变得更加困难(2)过分重视细节,而忽略对阅读材料整体的理解(3)忽视培养根据上下文线索猜测词义的能力。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有助于增强阅读的意识。

四、结束语

关于“小学生英语阅读教学要授之以‘欲’”的想法在我的脑海中形成只用了短短几分钟,但在我的教学中加以实践却用了整整一年。作为我们英语教师以及学校,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引发孩子天生的阅读兴趣和好奇心,使阅读成为令他们愉快的活动,并要千方百计去激发和保持孩子对英语阅读的兴趣,促使他们成为一个阅读的爱好者,也为更好的推进英语语篇教学打好基础。小学生的英语阅读潜能一定会得到充分的挖掘和提高,并将一直坚持下去。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北京

第2篇

【关键词】课外阅读 兴趣 悬念 感受 选读法 精读法 速读法 摘录批注法 条件 习惯 引导

古人早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说,朱熹也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所提倡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因此,当今世界,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不深思:应该如何及早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纷纭繁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从而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长,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掘,以渊博的知识去适应和面对未来社会的需要和挑战。对此,我们都有诸多感慨。这里,我就新时期如何知道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话题谈谈自己的浅见,以求教于各位同仁。

1.兴趣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一般的做法如下:

1.1巧妙利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故事人人都爱听,尤其是从小就伴着奶奶的童谣。妈妈的童话长大的孩子,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娓娓宣讲,被激化,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

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教师嘎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记得有一次,我给学生们讲《松鸡和乌龟》的故事,当我讲到乌龟们为了让松鸡能整天呆在洞里陪它们玩耍,便在松鸡的同意下把松鸡的羽毛全部拔光。这样松鸡没法飞走了,它们的目的也都达到了。可是有一天正当它们玩得正开心的时候,突然,黄鼠狼窜进洞来,扑向松鸡,一口咬住松鸡的脖子……讲到这我嘎然而止,学生迫切知道结果。而我却让他们先猜猜结局。在一一否定了他们的答案后,我便出示《一千零一夜》一书告诉他们,想知道结果就借读这本书,里面还有更精彩的故事呢。学生被扣人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要求借书。这样让听者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1.2谈教师自己的读书感受激发兴趣。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于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1.3为学生介绍适合读物以激发阅读欲望。教师要经常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介绍一些书中人物、内容梗概或精彩片段,激发学生“欲知详情,请看原文”的欲望,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姑娘》《皇帝的新装》后,教师可介绍《安徒生童话选》;结合《将相和》《赤壁之战》的教学,教师可出示《三国演义》(儿童版)介绍书中部分精彩内容的梗概。这样学生就会被兴趣推动,纷纷要求借书阅读,在读中去感受名著的魅力,和灿烂文化的艺术所在。实践证明,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2.方法

兴趣虽然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但是学生光有课外阅读的兴趣,只凭兴趣毫无目的、不苟方法地去茫茫课外读物中“潇洒走一回”其意义和收效也不得而知,如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阅读的方法有很多种,我这里所要谈的是几种我们常用而又十分有效地阅读方法:

2.1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人类与地球、自然地密切关系,有目的地阅读《人与自然》一书(或上网查阅)。又比如,我们学习了《我和企鹅》之类的课文后,指导学生去图书馆借阅相关的资料,再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部分,用于写科学小论文,以培养摘录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2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元程端礼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坐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2.3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地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地信息处理和消化。我国古代有“好古敏求”“读书十行俱下”之说,可见早就提倡速读能力,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当今科学突飞猛进,生活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随之加快,这必然要求我们的工作讲质量讲时效。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会字斟句酌地读书,很难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的需求。因此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采用速读法不谛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2.4摘录批注法。此阅读法即使在阅读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读与思共,思与读随。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着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总之读书要做到“手脑并用”阅读才将会变得更精彩、更有时效。阅读的书籍不同,而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不一样;阅读的目的不同,阅读的方法也不同。我们应该注重教会学生根据各人不同的阅读习惯,阅读目的、性质,选择适合的阅读方法,灵活使用。

3.条件

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利用各种机会,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交流。

3.1组织班级图书角。为了弥补学生书源不足,教师可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接还,十分方便。也可采用“流动图书箱”的办法,由各班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为了介绍图书,也可以组织学生举办图书展览,把被介绍的图书陈列出来,同时展出学生整理编写的宣传图书的资料。资料可包括图书内容提要,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等,这样就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阅读条件。

3.2尽量保证阅读时间。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同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升空间和时间。除了允许学生在“早读”或“自习”时,即可朗读所教的课文,也可翻阅课外的书报,还可每周划出一、二节课时,保证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及指导。

3.3多开展活动进行阅读。学校、班级经常开展有关活动,比如组织朗诵会、图书节、故事会等,创造条件让学生广泛地“读”,大量地“读”。

3.4帮助选择读物避免盲目性。小学生求知欲旺盛,但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面对浩瀚的书山文海,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教育需要,认真地帮助他们选择有益的读物,避免他们不加选择、不辨优劣地进行课外阅读。课外读物的选择应以思想内容好,语言文字好,适合青少年阅读为标准。坚决杜绝一些非法出版物和不健康的书刊在学生中传阅,造成种种不良影响。

4.鼓励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其形式或是举行读书报告会、经验交流会,或是展览优秀的读书笔记、经验,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等。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地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其意义也就更加深远了。

总之,在新世纪里,课外阅读是我们人类的一个全新的生活领域,更是人类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资源和趋势。我们的语文教育要追赶时代,就得超越课堂,带领学生“跃马平川”去开辟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6-298-01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就是阅读人生,阅读生活,阅读快乐。作为课内学习的延伸,语文课外阅读在扩宽视野,积累知识,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以及陶冶高尚的情操、完善健康的人格等方面都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分课内、课外两方面,曾有人言“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可见语文教学效果真正的源泉是课外阅读,课外阅读不仅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也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现就小学阅读教学的几点收获与大家分享。

一、抓好课堂阅读教学的指导

“台上三分钟,台下三年功。”我们作为教师,上课讲四十分钟,课下要付出很多功夫。要,还要备学生。你准备的越充分,你的课堂也就会越精彩。清晰而生动的语言,简明扼要的板书,生与生之间的互动,师与生之间的互动。课堂这40分钟被我们充分利用起来。让学生在同样的时间内学到更多更精彩的内容。苏联教育家斯卡特曾说过:“教师要用自己全部力量来把教学工作由学生沉重的负担变成欢乐鼓舞和全面发展的源泉。”这也要求教师不断提升自己,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多听,多问,向优秀的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阅读教学的科学模式是指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能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即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既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又要重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要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也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还要遵循发展性原理,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识字、写字、学汉语拼音,理解字、词、句、段的意思和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进行综合性学习。在阅读教学中要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就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活动中,掌握语文工具的知识和学会运用这种工具的能力,并重点培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运用能力,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性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在每节语文课上,让学生习得阅读的方法,并以单元为整合,结合发放到学生手中的《我的美文赏评与阅读习作集》,既检查了学生对课堂所教阅读方法的掌握程度,又拓展阅读,将学生的阅读视野,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二、充分安排好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

提倡亲子阅读,亲子阅读可以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提高阅读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读书习惯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前提,须知道阅读能力是一个人终身学习的基础和最大的本钱。亲子阅读可以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和习惯。因为它可以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尽快使孩子喜爱阅读,一旦孩子爱上阅读便欲罢不能,他们会不停地阅读,越读越多,越读阅读理解能力就越强。亲子阅读可以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孩子能在阅读中边读边吸收,边分析边理解,让孩子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开发孩子的智力,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使孩子逐日聪明起来。

“儿童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形成的越早,对孩子的综合发展效果越好。身为父母,要把心里的爱化之为行动、化之为语言,孩子将终身受用不尽,让我们共同努力,使孩子们尽早地体验到阅读的乐趣,让书成为他们终生的良师益友。另外,可以设计每日读书的小卡片,这对于小学中段(3―4年级)学生来讲,简单明了,一看就懂,一看就会。学生利用“家庭阅读”20分钟的时间阅读材料并填写读书卡片,看多了,自然填得多,填表得多,填得久了,学生自然而然就积累了。积累的小卡片每一个月装订成册,一方面是自己看书的脚印,虽然内容有限,也不深;另一方面同学之间也可以相互交流,同时也成了自己的小小的读书笔记。

三、定期对学生课外阅读进行检阅

1、三年级上期第二单元“名人故事”教学,延伸到鼓励学生多读名人故事,并开展“班级名人故事会”读书汇报活动,激励学生课外阅读。

2、由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自然奇观”入手,回忆总结国庆长假的旅游项目,执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内外衔接“自然奇观”公开课,并引领学生用善于发现的眼光审视世界,引导学生多阅读多积累。

3、组织“小作家评选活动”、“优秀读书笔记评选活动”,并将其公诸于班级墙报上,以此激发更多学生的阅读兴趣与积累能力。

4、绘制课外阅读积分情况一览表,并贴于班级墙壁上,分成材料积累、阅读摘记、阅读表现几个栏目,激励学生自觉进行课外阅读。

第4篇

摘要: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应在100万字以上。而要完成这样一项巨大的任务,只靠指令性地去完成是很难实现的。只有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激发其阅读兴趣,才能化被动的任务性阅读为学生自主的阅读行为,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阅读能力正确引导创设环境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可以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产生极大作用。也会对学生的后续教育带来良好影响。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之一。学生的课外阅读既能巩固和扩大课堂教学成果,又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加强课外阅读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比课内阅读更重要。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1.引导孩子读好书。所谓最好的书是指在特定的成长阶段最适宜阅读的优秀读物。读书也是要讲究“营养”的。我们要把色香味俱佳的、能打动孩子心灵的书引入到孩子们的生活中来。一个人童年没有读到适宜的优秀读物,后来生命里很多东西是不一样的。从小面对零乱荒芜的杂草、面对臭烘烘的垃圾堆和从小目睹美丽的鲜花、碧绿的草地是一样的吗?它们在孩子们心灵中引起的感受一个是蛮荒的,一个是美丽温柔的。好书的意义其实就在这里。对于孩子们来说什么是最好的书呢?著名儿童作家梅子涵说:有一个事实我们应当知道,在一些儿童文学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走进书店的儿童图书区,扑面而来的一定是大量的绘本。绘本是最适合低年级孩子阅读。对于培养阅读兴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当然,除了绘本以外还有其他许多适合孩子的图书,这需要教师和家长给孩子正确的引导。

2.给孩子创设阅读时间。所谓专门的阅读时间,是指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兴趣进行自由阅读的时间。因为只有进行自由的阅读,学生才可能真正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视书为朋友。也许有朋友会认为,语文课不是很好的阅读时间吗?不错,语文课确实是很好的阅读时间,但语文课更多的是语文老师指导学生阅读的时间,它不能排除语文老师手舞足蹈的表演和展示,更何况语文老师还要完成相关的教学任务。如果我们期望语文老师能让学生在语文课上自由阅读,显然是不切实际的。笔者认为,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必须要有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而这个时间,应该由学校统一调配。笔者所在的学校就充分考虑了这个问题,在排课的时候,每周排一节阅读课,这节阅读课就是学生自由阅读的天堂。同时要切实减轻学生课后作业负担,让学生有真正属于自己的课余时间,从而有功夫去阅读自己喜欢阅读的书籍。

3.引导孩子说故事。每个人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而孩子们这种表现欲望更为强烈。一个人无论看到怎样的美景奇观,如果没有机会向其他人讲述,他就决不会感到快乐。人终究是离不开同类的。一个无人分享的快乐不是真正的快乐,而一个无人分担的痛苦是最可怕的痛苦。当学生有了一定的语言和知识积累后,向别人讲述自己的奇特见闻时,会引起其他同学的惊羡的目光,引来伙伴的喷喷称赞,而这时的孩子会非常有成就感。这就将成为他讲述的动力,为了更多获得同伴的或其他听众的赞赏,他会想方设法地去猎奇,从书本上寻找更多更新颖的故事。而此时的家长和老师也应该是他忠实的听众,而且还要不失时机地进行表扬和鼓励。对孩子们在日常说话和写作中的闪光点要予以充分的肯定,同时可以要求孩子说出所讲内容的出处,这对其他孩子有着十分积极的导向作用。

4、阅读教学要重视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许多作品,特别是一些文学作品,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情感。这是因为,作者在现实生活中对他所接触的事物有了某种情感,才会产生表现这一事物的欲望和动机,要么直抒胸怀;要么将情感渗透、隐含在事理的记叙和论述之中。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精选在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课文,多是感彩浓重的文章,既体现了作者健康向上、美好高尚的情感,同时又体现了作者对丑恶、虚假、病态、庸俗情感的批判。人的美好的情感是后天习得的。阅读教学要使学生在一次又一次体验课文中对各种美好的情感的赞扬和对丑恶情感的批判中,形成对美丑、善恶的分辨能力,形成爱美扬善、忌丑憎恶的比较稳定的、持久的态度体验,即在心中逐步形成美好的情感世界。因此,阅读教学在培育学生美好情感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得天独厚的条件。

5.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古时候有“孟母三迁”之说,今日强调校风校纪,成语中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古谚中有“江浙出才子,燕赵多壮士”,所要表明的无非也是这个意思。良好的阅读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首先我们要给孩子可以选择的图书。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室的有利资源定期组织学生到图书室借阅,当孩子们看到满目的图书会不由自主地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孩子们对阅读对象的选择是不确定的、模糊的。教师要进行适当的指导,如果图书室开放不方便,可以组织学生组建自己的班级图书角。每人配备两本或两本以上的课外书籍,编写好号码,归置于班级图书角,实行专人管理。这样让学生捧出两本书,就拥有全班一百多本书。同时这项举措也能锻炼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集体主义观念,易于形成团结、互助、乐学、上进的良好的班风。

总之,语文阅读教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现象,所涉及的问题极为广泛,对它的研究与认识永远不会完结终止。旧的问题尚无定论,新的问题又接踵而来。否定之否定,反思与发现,回顾与展望,这些都是在研究小学语文教学中出现的正常现象。应该承认,对阅读教学的规律,我们的认识还是很有限的,本文也只能就其中的某些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不妥之处希望得到同行的批评指正。

(作者单位:河北省馆陶县魏僧寨实验小学)

第5篇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外阅读;基本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

在英语教学的初级阶段,往往侧重听说技能的培养。其实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应在启蒙教学阶段进行渗透培养。我们发现许多学生知道一个个单词的意思,但连词成句,联句成篇之后却又不知道它们的意思了。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现行的小学英语并无明确的英语阅读教学目标和配套的阅读教材,因此在小学阶段进行英语阅读教学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更是提高小学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为其终生发展奠定基础的必然趋势。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水平,我们就必须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并且大力改革我们的英语阅读教学,以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

二、开展好课外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

关于阅读教学,Torgesen(1998)曾提出这样的一个原则:在适当的时问,以适当的方式,针对具体的学生情况采用适当的教学模式,把握适当的教学难度,争取最好的教学质量。事实上这是针对任何技能培养的普遍适用的原则。

1.激发兴趣,及早阅读

英语阅读必须要抓的早,并从一开始就有意识的教给孩子阅读的技巧和策略。然而必须始终牢记一点:不能逼学生读,否则会把他们的饿阅读兴趣也逼走,学校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引发孩子天生的阅读兴趣和好奇心,使阅读成为令人愉快的活动。激发并保持孩子的阅读兴趣,将促使他们自觉成为终身的阅读爱好者。不仅如此,学生的阅读动机强,对待阅读也会更加认真,就更有可能进行自觉的、有规律的阅读练习。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想尽办法去激发并保持孩子的阅读兴趣,这是顺利开展阅读教学、有效提高学生英语阅读水平的根本保证。

2.量力而行,步步推进

小学生阅读能力毕竟非常有限,因此所读材料不应脱离他们的实际,宜由浅入深,逐步加大难度,让他们始终享受到成功阅读的乐趣。开始可以让他们读童谣、广告、标签、贺卡、简易的配图故事等,到了高年级,则可以涉猎科普、童话等。教师要作好学生的英语阅读总体规划,分级推进,稳步发展并时时检讨,及时调整内容与方法,保证英语阅读的实效。

3.采用正确的教学步骤,追求质量和效果

阅读教学的开展应包括“读前活动”“阅读活动”和“读后活动”三个阶段。

读前活动是阅读教学的导入阶段。主要有两个任务:一是背景知识的激活,二是提前学习新词。教师应根据学生和阅读材料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操作方式。开展读前活动的主要目的是:

(1)激发学生阅读的动机;(2)激活和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3)引出话题;(4)为进一步阅读扫清语言障碍。阅读活动开始前教师可以简明扼要地向学生介绍有关的背景知识,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活动”阶段以学生阅读为主,为了保证阅读的有效性,必须交代清楚阅读的任务,阅读活动以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为目标。具体可采用如下方法。(1)浏览以了解文章大意;(2)捕捉具体信息;(3)记录文章要点和具体信息;(4)将信息用图表记录下来:(5)回答事实性的问题;(6)将事件排列顺序;(7)根据上下文推测句意、词义:(8)回答推理性问题。

“读后活动”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根据阅读内容进行各种思维活动;二是鼓励学生将阅读的内容与自己的经历、知识兴趣和观点相联系,具体方法有:(1)将阅读信息与材料外的信息相连,如复述故事、介绍自己类似的经历,模仿写作等;(2)根据阅读材料进行口头和笔头练习,如角色扮演,采访活动等;(3)进行阅读后的检查,可以通过提问,回答问题、书面检查等:(4)对学生的过程表现进行评价,可以通过学生的自我汇报等方式进行。

三、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是多种能力的综合,如果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有助于他们提高阅读速度和对阅读材料的理解,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但提高阅读技巧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我们应该在平日就注意加强对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1.学生正确语感的培养

学生如果具有较强的语感,就能帮助他们快速正确的理解文章内容。如:No smoking! John asks Jim to have lunch with him.等句子的理解都需要通过语感进行理解,而不能逐个单词进行翻译。语感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更需要教师在平日教学中进行训练和指导。特别应注意要求学生不厌其烦地模仿录音并整句地理解句意。

同时教师的课堂教学要力求英语化,如果一个教师在教学中语言生动,表情丰富,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激发他们对语言的兴趣,而且还有助于培养他们对语言的直接感知能力。

2.学生阅读技巧的培养,有的学生喜欢在阅读时轻声阅读材料,或者用手指着字阅读,有的喜欢咬文嚼字,细嚼慢咽,逐词逐句的进行分析,其实这些做法不一定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有时还会事倍功半,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第6篇

21世纪是知识经济与信息技术发展的时代,21世纪的教育面临着一场“学习的革命”,其基点是终身学习。终身学习以信息技术作为强大的知识学习与运用的工具,而具有无穷的潜力。它将创造出一种尊重人的创造性,充分发掘人的潜力,促进人与人的交流、合作的崭新的教育观念,以及基于高新技术的教学和学习方式。在这场学习的革命中,信息素养培养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在新世纪的课程改革中居于十分突出的地位,也给语文教育开拓了崭新的天地。

2001年7月教育部制订的《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有12处使用了“信息”一词:

于 “前言”、“课程的基本理念”、“总目标”、5-6年级“阅读”、5-6年级“综合性学习”、“教材编写建议”、“评价建议”等处均有出现。

我认为,这无疑证明并提醒人们应该要注意到 “信息”已在语文学习中成为高频词语,更是为了说明:培养信息素养不仅仅是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而且已作为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分解到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各个方面,分解到教材编写、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各个环节,成为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有它基本的内涵和目标,无论在怎样的教学形态下,语文阅读教学中有一些环节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学生独立阅读文章、分析评价文章和交流。而一些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能力的形成,往往必须借助适当的练习。在非信息技术环境下,这些环节,都是以书面或口头的形式出现的,它们虽然也可以使学生受到一定的训练,但相对来说,训练面较窄,效率较低。比如阅读资料,在传统形式的教学中,除课本外,我们也可以印发一些文章给学生,但决不会太多;我们也可以让学生去借一些书或去买一些书,但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也不可能太多。又比如课堂交流,写黑板,费时费力,而且交流人数有限,除了有特定目的的小题目外,实在不是交流的好办法;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大都使用口头交流方式,但这种形式,当一个人说的时候,其他人只能听着,不能参与,效益也实在高不起来;至如采用先写后说的办法,看似让每个学生都有了参与的机会,却因了说的关系,依然受到很大的限制。再比如一些有关语文基础知识、思维能力的训练题,在课堂教学时,实际上较难在第一时间给学生以具体、明确的指导。

信息技术环境的引入,给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了新的变化。它第一次使许多教师感觉到在学生面前不再具有绝对优势,而是与学生成为平等的、共同的学习主体,从而推进了师生间新型关系的形成,为语文阅读教学深层次理解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信息技术广泛而丰富的信息资源,又使语文阅读的平台变得更为广大。它拥有的快捷而强大的网络交流平台,使在课堂上让每一个学生共同就一个问题同时进行讨论成为现实。它的实物投影技术、即时转播系统,使得课堂内的即时评价变得可能。它的存储功能和网络体系,更打破了课堂教学的时空界限。可以说,信息技术环境给语文阅读教学带来的,是从教学理念到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形式的整体性变革。

二、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课程整合,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我们在阅读教学的试验中,将信息技术整合到语文课程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有效地获取信息,批判性地评价信息,创造性地使用信息,有个性地探求和创建信息,既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又多方面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发展。

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探究情境,培养主动探索的学习能力

运用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结合,也不是说用了多媒体课件就能解决教学中的所有问题,而是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寻找二者的最佳结合点。这就要求我们树立开放的教学观:教学过程和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心理活动是动态的开放系统,需要与外界环境进行信息交流。计算机多媒体网络这一智能环境,能提供大量的信息。课堂上学生可以随时搜索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随时与同学探讨,随时向老师提问,自由开放的网络,四通八达的站点,使学生有了更多自由选择探究和利用信息的机会,也就能从中培养良好的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

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我以课后 “思考练习”提供的“收集有关资料,了解我国资源状况,然后合作填写表格”题目为依据,借助多媒体网络技术,设计了一个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环节。首先组织学生收集信息。教学前,我为学生事先在网络中搭建一个资源库的平台,激励学生自己上网查询,展开“网上追踪”,搜集与地球有关数据,并做好资料记载;其次帮助学生整理信息。精心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网络上收集的信息资料按表格内容(森林、煤、水、石油的储藏量,居世界第几位,人均占有量等)分类填写;第三,指导学生运用信息。新课标要求学生“能根据占有的课内外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因此,在学生合作填表之后,我让学生尝试从搜集的数据分析中得出初步结论,并以小记者的身份做一则“追踪报道”。这样,不但能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训练学生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和表达信息,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而且能使全体学生在自己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始终情趣盎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探索、发现中创造新知。

(二)运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交流,培养协作精神

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是现代教育的主旋律,也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开展合作学习,不仅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思维,学会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与人合作,与人竞争,与人沟通等现代意识。实践证明,多媒体网络技术的运用,有利于构建 “主动、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并充分显示信息交流的多向性、丰富性和快捷性。它可以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立体式的多向交流与合作的机会,学生在这种互相交流的合作学习中得到不同层次的锻炼和提高,从而喜欢合作、学会合作、善于合作,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也从中培养信息素养。

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时,我注意通过人 --机--人意义互动与师--生--机的交叉互动,促进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协作精神。

1、人机互动,引发学生质疑

教师不应该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传统的问答式教学,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始终跟着教师预先设定好的问题展开,当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与课文提供的信息之间发生冲突时,由于学生要全力探究教师所提问题,这种冲突则被淡化,忽略,学生认知结构中的顺应过程被人为取消,使学生无法实现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为纠正这一传统弊端。我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腾出大量时间让学生自由学习、探索、发散思维,学生将不明白的问题输入计算机,在计算机上打出了各种问题: “美丽的东西”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这些东西是美丽的?“幸福”是什么意思?透过“幸福”我们看到的是什么?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为对课文提供的信息进行自己的体认从而培养了学习动机。教师通过教师机可随时了解学生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既为下一环节的教学设计做到心中有数,又毫不影响每个学生的自主思考。

2、人--机--人互动,开展协商辩论

由于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多角度、多层次的,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加以处理:对于必须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才能解决的问题采取 “存疑”的方式,对于学生可以自己解决的问题指导学生通过“热键”的方式查询计算机中储存的与本课有关信息来处理;对于某些学生提出的贯穿全文,能够体现当前所学知识“主题”的问题,则利用交叉技术转播到其他学习机上,在小组合作,协商辩论中互教互学。

基于多媒体网络下的合作学习,处处充盈着创造的活力。突出了合作学习的多向化:课堂上借助网络,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教师、学生和计算机,可以同时相互交往而不干扰他人。突出个体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和谐统一,实现自主化、个性化。自主化:学生可以掌握自己的学习进程,自由选择学习伙伴和学习信息。个性化:学生可以毫无约束地独立思考,独自处理和利用信息,都有发展自己个性的机会。这样,由于计算机特有的技术支持,在这种环境下的每一个学生,都拥有能够 “发言”的机会,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融入到教学活动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运用信息技术,引导品词析句,提高鉴赏评价的能力

1998年全美图书馆与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在其出版的《信息能力:创建学习的伙伴》中指出了学生学习的九大信息素养标准,其中就提到“作为一个独立学习者的学生具有信息素养,能欣赏作品和其他对信息进行创造性表达的内容。”可见对作品的鉴赏评价能力也是一种良好的信息素养。语文教学尤其要重视引导学生品味文本中的语言文字,如叶老所说“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从而使学生学会鉴赏作品,学会信息表达。

如《林海》中有 “云横秦岭”一句,这一“横”的的确确“言近旨丰”,是教学的难点。此时学生脑海里有关“云”的图式,“横”的图式都无法对之进行合理的解释。计算机即时提供录象资料:远景白云缭绕秦岭山腰,形态如“一”,分断山岭;近景白茫茫的云,又浓又厚,起伏翻滚。课件的播放过程,使学生凭借感性认识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实现了认识上的飞跃。继而领会到“横”字既写了云的姿态,又写了云的浓厚,恰如其分地表现了秦岭直插云霄的“险象”。有趣的是有个学生提出用“劈”字代替“横”,“云劈秦岭”,化静为动,多么形象,学生的语感得到怎样的加强!在多媒体所创设的情境驱动下,学生通过对文字的鉴赏品评,自主地、创造性地完成对知识意义的建构,又从中培养了对信息的处理能力。

四、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语文活动,培养创新思维

语文活动课是课堂学习的拓展和延伸,是一种开放式的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形成语文能力,也有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因此,我常常借助多媒体网络,组织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动手、动口、动眼、动耳、动脑,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自主活动。

如:学生在学完了《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后,仍然处于一种 “曲已终,而意犹存”的情绪当中,我抓住契机开设了一节语文实践活动课,围绕“有人提议在遗址上重建圆明园,你们看法如何?”展开辩论。要求学生借助网络上的资料来作为自己辩答的依据。一番准备之后,学生纷纷发表看法。有的投反对票,以耗费资金大,不利经济建设为由阐述观点,并下载网上资料(当年建圆明园所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情况)作为自己的论据;有的则举双手赞成,他们认为重建圆明园有利于发展旅游业,促进经济发展,同样也列举了从网上查到的旅游景点收入情况作为自己的依据;有的则从思想教育的角度提出留下遗址才能“牢记国耻,振兴中华”的主张而持反对意见。在“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争议过程中,学生不仅要从网上错综复杂的信息群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对有用的信息进行整理,而且要注意倾听对方的论述,从对方的言语中捕捉对自己有利的信息作为反驳依据。参与争议的同学,精神亢奋、注意力高度集中、智慧火花竞相迸射。这样的思辩过程升华了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训练,也使他们的信息素质得到了培养。

我上《葡萄沟》这节课时,让学生通过看课件葡萄干的制作过程与品尝葡萄干结合,把抽象的说明讲解转化为多种感官的参与。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了解葡萄干与葡萄的关系,了解在葡萄沟制作葡萄干的特殊方法。通过多种媒体的参与,学生们在课堂上跃跃欲试,主体 “自求”的愿望非常强烈,实现了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整合,学生们充分感觉到了课堂是快乐的、有趣的。这样的课堂教学设计的创新,给我和学生都留下难以忘怀的新鲜与特别,使学生受益良多。

综上所述,基于信息技术的阅读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多媒体网络的信息优势,突出它的 “学科性”----即它只是语文课和“不可替代性?”----即运用这种环境的教学设计、教学手段、教学效果,是非信息环境所不能替代或不能取得的。帮助学生学会搜集处理利用信息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完成对所学知识的体认,从中培养终身学习所需要的信息素养,为培养适应未来信息化社会所需的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创新学习论》红旗出版社1999年12月第一版

2、《问题与对策》江明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版

第7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单元阅读教学;实践

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整体教育环境发生了积极的变化。语文学科的教学对于小学生来讲具有深刻的意义,可以保障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培养良好的语言文字能力,以及文学素养,为小学生未来的学习发展奠定基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小学语文的教材也在不断改进。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师更加偏向于单元阅读教学。单元阅读教学的实质便是指将特定主题的小学语文阅读文章组成在一起,同时提供给学生阅读学习。单元阅读教学突破了传统阅读教学的局限,将小学生的阅读学习思路进行了规范,有助于深化小学生的语文学习,为小学生构建完整的阅读学习体系。

单元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的必要性

小学是学习和成长的重点阶段,同时语文学科是小学生学习的关键与基础。因此,语文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小学教师重点关注的内容。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课堂的重点构成,阅读教学的开展可以保障小学生收获良好的语言文字能力,使小学生的整体语文学习水平得到提升。然而,在以往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教师对学生开展的阅读教学存在局限。小学语文教师没有将有效的阅读知识传授给小学生。比如,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讲解的阅读知识过于松散,缺乏连贯性,导致了阅读教学的内容无法发挥出关键的价值。同时,阅读教学的方式与内容都存在枯燥的弊端,不利于激发起小学生对于阅读课堂的兴趣。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是必然的趋势。

单元阅读教学的开展对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首先单元阅读教学将传统小学语文阅读课堂存在的局限进行了突破。单元阅读教学为小学生提供了更加连贯的阅读学习内容,使小学生的语文思维和思路得到了发散培养,有助于为小学生构建完善高效的阅读学习体系。同时,单元阅读教学更加富有趣味性,有助于调动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阅读教学的效率显著提升。总之,单元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开展具有必要性。

基于单元的阅读教学的实践策略

确立单元阅读教学的目标

为了确保单元阅读教学的实践得到顺利开展,小学语文教师首先需要完成的教学内容就是将明确的单元阅读教学目标进行确立。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对单元阅读教学的课堂模式进行充分的了解。在单元阅读教学的课堂中,教师需要将教学方向具有一致性的课本为学生进行整合,保障阅读文章基本的教学目标是类似的。同时,教师可以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为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阅读学习目标,确保学生可以在单元阅读教学中培养学习能力。比如,在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第二单元的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为学生开展《蝙蝠和雷达》、《呼风唤雨的世纪》、《蝴蝶的家》等文章的阅读教学。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几篇文章的特点,为学生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此单元的文章为自然科普类,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确立相关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的阅读学习方向更加明确。

开展比较式阅读

在单元阅读教学的语文课堂中,虽然每一个单元的阅读文章在整体的教学方向上有着一致性,然而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不同的阅读文章传递出的思想感情在写作手法都存在着鲜明的差异。因此,教师需要将比较式阅读的教学方式融入到单元阅读教学的课堂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单元阅读教学中的文章进行思考和整理,并指导学生从中探索比较出文章之间存在的差异。比如,在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第四单元的阅读教学中,本单元的阅读教学主义是神话故事。因此,教师可以分别带领小学生完成《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等文章的阅读。同时,教师鼓励小学生自主地完成对阅读文章思想主题的分析,使比较式阅读顺利开展。比较式阅读可以深化小学生的阅读学习,使小学生的阅读学习思维已经能力得到强化。

基于单元阅读教学拓展阅读内容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教育政策在我国教育界中的全面落实,当前小学教师不仅需要为学生讲解教材中的阅读文章内容,教师还需要为小学提供丰富多样的课外阅读知识内容。当前的教育环境更加需要综合全面的素质人才。因此,小学生需要积极地完成课外阅读知识的积累,确保学生的阅读视野得到开阔,对小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都有着积极的帮助。比如,在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第五单元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完《海上日出》、《记金华的双龙洞》、《七月的天山》等阅读文章后,可以为学生拓展丰富的课外阅读知识,如《故宫》、《苏州园林》、《桂林山水》等文章内容。通过课外阅读内容的丰富拓展,小学生的语文视野得到了开阔,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力。

结束语:

总之,单元阅读教学的课堂模式可以将小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体系进行完善,应受到小学语文教师的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策略

 

阅读可以启发人们的思维,陶冶人们的情操,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世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小学生今后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只有培养学生产生阅读意识,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让阅读教学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才可以提升小学生阅读水平。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1.阅读时间没有保障。由于小学语文课程内容多,教学任务紧,教学时间有限,教师经常将45分钟用于完全教学,学生的阅读时间非常少。有的老师甚至认为阅读是课后的工作,不能在课堂上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是属于学生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起指导作用。但事实是,教师占据了整个课堂,阅读时间严重缺失,导致学生阅读能力薄弱。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考虑学生的发展,重视阅读并有效地开展阅读教学。

 

2.缺乏阅读量。小学生的阅读文章非常有限,阅读材料主要来源于课本,而教材的内容非常有限,有些文章有一定的难度,无法吸引学生,导致学生不爱读书。现在的阅读教学一般都采用公式化的教学方法,布置阅读任务,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接着按要求回答问题。这种公式化的阅读教学让学生一直在被动状态中进行阅读,很难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小学教师要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增加适合小学生心理的阅读材料。

 

3.缺乏阅读经验。教师由于花大量的时间在课文教学上,而忽略了对小学生教学经验的传授,导致小学生往往在阅读上只是单纯地看文章,而不懂得如何去体会和感悟文章,因此,无法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思想。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新模式的特点

 

1.自主探究

 

现代教学模式具有自主探究的特点。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小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转变角色,给小学生留更多的阅读时间,让他们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养成自主探究的好习惯,让小学生发现原来阅读也是非常有趣的一件事。在阅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可以发现问题,通过相互交流来理解问题,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2.自主创新

 

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中小学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中小学生的自主创新的能力。因此,小学语文閱读教学应当充分贯彻教改的理念,利用阅读教学的独特优势,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重点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的能力。在阅读中,教师可以培养小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其发现创新的能力。

 

三、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要想让小学生爱上阅读,主动阅读,就必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因为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为重点。首先,教师是阅读教学的组织者,是传授知识的主要桥梁,因此,教师有必要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和语言魅力,在教学过程中善于用幽默的语言来吸引小学生,引起学生对阅读教学的兴趣。其次,教师加强普通话训练,语言表达要力求准确。此外,教师还可以因地制宜,适时地创设一些情境来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小组合作阅读教学,因为小学生活泼好动,好表现,教师可以找一些故事性强的阅读材料,将学生分成几组,分角色朗读,并邀请老师担任评委。这样让阅读教学不仅生动有趣,还可以增强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2.将情感因素融入阅读教学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是帮助学生清除阅读材料中的生词障碍,并帮助小学生重点分析段落、段落总结、主题思想、中心思想方面的内容。而对文章的背景或是创作意图分析非常少。因此,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只不过是停留在所谓的“中心思想”的基础上。更别说是把握文章的情感线索。这种阅读教学往往扼杀了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对小学生阅读情感体验的培养。首先要改变课堂阅读教学模式,从“情感体验”开始。在过去的阅读教学中,教师总是牵着小学生的鼻子向前走,帮助小学生总结出作者的情感态度;那么当情感体验引入阅读教学中,首先是教师角色的转变,老师要学会用开放式提问帮助小学生进入文章,并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从内心深处感受文章的内在魅力。如《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学生的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阅读、思考、讨论、听读感受大自然的美,让学生通过听音乐、看录像,在大脑中呈现西沙群岛美丽的景象,然后再要求小学生带着感情阅读这篇文章,将情感融入到阅读中,则能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

 

总之,良好的阅读教学,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培养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小学生爱上阅读,实现“阅读”到“悦读”的升华。

 

参考文献: 

[1]陈霞.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朗读教学[J].成才之路,2013,(07). 

[2]王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J].考试(教研版),2013,(01). 

第9篇

如今,阅读学习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已经占有重要的位置,加强小学生的语文阅读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也有巨大的帮助。通过语文阅读的学习,提高小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逻辑分析能力,促进小学生的多方面发展。因此,重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新课改下,如何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当下语文教育工作者急需思考的问题。

我国语文学科是基础学科,是进行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条件,其中小学语文阅读学习也是影响其他学科学习的关键。在小学生语文教学课堂上,阅读教学是一项基础教学,小学语文阅读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运用能力,更能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本文分析了小学语文阅读学习的重要性,并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遇到的挑战,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来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正确理解小学语文阅读学习的重要性

要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需要认清小学语文阅读学习的重要性,在新课改下,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更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阅读教学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经常需要通过阅读去获取信息,比如,通过阅读书籍、报纸、杂志等文字信息,去进行学习、工作等活动。因此,在社会生活工作中,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使学生提高文字运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进而顺利开展其他学科的学习,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小学的语文阅读教学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遇到了许多的挑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新课改下的教学要求,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虽掌握了一定的教学方法,但在课堂教学上却难以实施。在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上,教师只是讲授书本内容,学生被动地接受理论知识,没有阅读实践的运用机会,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很难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单一的教学模式不能使小学生形成科学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传统的应试教育观下,小学生也没有充足的课外阅读时间,阅读训练仅限于课堂,然而课堂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小学生的阅读训练只占据了一部分模块,没有充足的阅读训练时间。另外,小学生的语文阅读材料较少,大多数的语文阅读材料都来源于课本内容,而课本的内容显然已经不能满足于小学生的阅读需求,所以很难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无法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质量。

三、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策略

首先,小学语文教师应改革语文阅读的传统教学模式,将语文阅读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根据班级学生的特点,设定合理的教学方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组织开展适当的阅读训练活动,调动小学生语文阅读学习的积极性,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其次,小学语文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课堂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并且课本的阅读材料也是有限的,而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需要有充足的阅读训练时间。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通过增加课外阅读时间来弥补课堂教学时间的不足,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加语言积累,使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感受到阅读的快乐。最后,构建小学语文阅读的综合性评价体系,正确利用教学评价的作用,建多元化的语文阅读评价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培养语文阅读习惯,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应多采用激励教学的方式,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多关心学生、鼓舞学生,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四、结语

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着一定的挑战,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推动语文教学发展是教育工作者需要反思的问题。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应承担起教学的重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又是一项潜移默化的、长期教学任务,需要语文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10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写作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5-0177-01

阅读和写作是小学Z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两者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阅读是写作的重要积累过程,而写作是阅读语言素材的体现途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深化,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写作意识强化能够点燃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在切实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创作能力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 引导小学生掌握合理的阅读和写作学习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小学生阅读方法和写作方法的引导教学,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首先,在阅读教学方法,引导小学生进行阅读和思考的相互结合是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同时也是培养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方法之一,在阅读教学中做到边读边想能够有效提升对文本的阅读理解能力,将内容内化为自身的知识。具体的说,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小学生针对不懂的地方多问几个为什么,通过上下文联系的方法对文本进行思考分析。引导小学生对阅读文本进行批注也是培养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一个重要方法,在阅读过程中将看不懂的地方、理解不了的地方以及认为比较精彩、喜爱的地方进行标注,这样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动手与动脑相结合提升文本阅读质量。其次,在写作教学方面,要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仔细观察、认真记录,例如,在《陶校长的演讲》这篇课文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根据课文教学内容引导小学生对日常学校组织的“国旗下的讲话”或者是组织的相关演讲比赛活动进行观察,从而记录好关于演讲文章的写作思路和方式,在日常中积累演讲题材写作材料,提高写作能力。在文本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对文本的开头、结尾和每一段的中心句进行标注和体会,并且通过仿写等手段对小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相应的培养。

2 通过刺激内在兴趣动力激发小学生动笔写作的欲望

兴趣动力激发是强化小学生写作意识的重要基础,只有小学生对某个主题、某个话题有着浓厚的兴趣,才能够开展有效的写作学习,并且兴趣动力还能够激发小学生对写作的表达欲望,在提升小学生写作创新能力方面也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以《恐龙》教学为例,这是很多小学生都喜欢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以“我想象中的恐龙世界”为写作主题,并且以这个主题为主导,开展这篇课文的阅读教学,对小学生的写作意识进行强化,实际上很多小学生对“恐龙”有着较为广泛的认知,在幼儿阶段就已经接触到“恐龙”,并且市面上有很多关于“恐龙”的儿童读物和儿童影视,这就为这节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具体的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对恐龙的图片、视频、影视作品等进行多角度的展示,对小学生脑海中关于恐龙的相关认知进行进一步的强化,然后在课文阅读的基础上构建自己心目中的“恐龙世界”,通过这样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知识储备的教学能够对小学生的兴趣进行有效激发,从而在阅读教学中过程不断积累相应的写作欲望,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自己恐龙世界”的描绘写作过程中,

3 注重阅读教学中的练说训练

语文文本教材中的很多词语、语句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文本的涵义,并且在掌握相关词语、句子的应用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关键词、关键句是课文文本语言的典范,对于小学生更好地掌握作者写作意图、熟悉作者在文章中的情感发展思路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这些关键词、关键句的教学也是提升小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方法,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练说训练。所谓的练说训练,就是让小学生根据文本阅读的相关内容,在周围实际生活中寻找实例,将文本中的词语、句子应用到实例描述和表达过程中,掌握优美词语、合理修辞方法的应用,从而对小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进行有效提升。在文本阅读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练说训练。首先,让小学生在文本阅读过程中根据自身的实际对文本内容进行概括,对课文表达的主要内容进行掌握。其次,教师要带领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悟进行再次的提升,尤其是要对文章中体现语境的词语、句子进行分析。最后,要对学生的感悟能力进行培养,具体的说就是让小学生表达自己在文本阅读学习过程中的感悟。通过练说训练对小学生的文本阅读理解能力、写作思维掌握能力进行有效培养。

4 重视写作思维能力的培养

小学阶段的写作内容大都是从小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兴趣爱好出发形成的,但是不论是哪一个写作主题,都要求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这是写作最基本的要求。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本中的逻辑思维进行感受,并且在生活实际中寻找逻辑思维,遵循逻辑进行写作。例如,在《负荆请罪》这篇课文的额学习中,有了蔺相如和廉颇之前的矛盾误会,才会有后来的负荆请罪,这是一个简单的因果逻辑,在阅读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这个逻辑进行掌握,并且应用到相关的写作中,强化文本的逻辑性。

在阅读教学中强化写作意识就是要通过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断积累素材,通过兴趣激发、练说训练和逻辑思维培养等促进阅读和写作的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 林海涛.强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写作意识[J].中国校外教育,2015,(8):36.

[2] 叶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写作意识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3):175.

第11篇

【关键词】生本理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用

小学生独立自主的认知活动是从阅读开始的,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小学生积极地参与到阅读教学中来,就成为了语文老师在阅读课堂教学中需要探索和研究的课题,因此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就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关键所在。但目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不够,不能够满足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开发的需要,那么根据生本理念,创设新的小学阅读课堂教学模式,就成为了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生本理念的概述

生本理念就是在教学中把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和以学生为根本的教学理念,这种教学理念认为学生能够自己学生的知识,就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会自主学习,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和思考理解和掌握将要学习的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体现了对生命和自然的尊重,更符合了儿童生理和心理的发展阶段,满足了学生想自我学习的意愿。

二、生本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创设与构建

生本理念教学的本质,就是把课堂教学的部分主动权过渡给学生,让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努力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独立地掌握所学的知识。这种教学模式强调学生为本的独立自主的学习,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帮助者,老师不在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学。下面从三个方面探索生本理念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的课堂创设与构建。

1.利用生本理念让学生感受阅读之美

小学生处于学知识的阶段,无论是语文的学习能力与基础,还是知识面,都是有限的,需要老师精心传授知识和指导他们进行学习。但是这并不能代表语文老师就能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式,把课堂上所教授的知识强灌给小学生,既使对小学生进行“填鸭式”教学,也不会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小学的语文教师应在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同时,激起学生的自学能力。对于小学生的阅读来说,就应该激起他们的两种意识。

第一,培养和激起他们的潜在阅读兴趣和意识。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和课外读物中的阅读材料的内容是丰富多样的,能够很好地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这就要求老师在阅读教学中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积极地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材料进行学习,最大程度以学生独立自主的形式激发他们进行阅读,培养和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意识。

第二,提高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美的意识。学生只有通过阅读学到了知识,感受到了世界万物,感受到了阅读带来的快乐,发现了阅读中存在的美,才会更加主动地参与到阅读教学中去,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知识,也才能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从而提高阅读课堂的教学有效性。

2.生本理念指导下给学生创设和谐轻松的阅读环境

生本理念指导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给小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让他们在轻松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中进行阅读。阅读教学的过程和目标就是为了让小学生快乐地学习知识和幸福自由地成长。教学的过程是两种过程的统一。

一种过程是老师和学生进行主动亲切交往的阅读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应该平易近人,能和学生搞好关系,使学生都能认识到老师就是学生的朋友,只要他们遇到困难,老师都会及时地去帮助他们。这样融洽的师生关系就能为学生的阅读提供和谐与轻松的阅读环境。同时对于学生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和错误的阅读方法,老师要能及时的给予指导和纠正。对于学生取得的成绩要多表扬,对于他们所犯的错误要分情况给予相应的批评,从而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语文老师是很关心和爱护他们的。

第二个过程是认知和情感进行统一的过程。对于小学生来说,认知和情感的统一过程就是满足他们的好奇心的过程。为了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的好奇心,小学语文老师应该采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方法,使阅读的课堂教学更具趣味性,以此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和好奇心,从而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自主阅读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三、生本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施

1.阅读教学应以学生为本

在阅读教学的开始阶段就要应用生本理念指导教学。语文老师应了解学生的语文基础、接受能力、学习兴趣与态度等,进而明白学生的阅读兴趣所在,用怎样的教学方式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以便为后面的阅读教学设计打下基础。

在进行阅读课的导入时,可以创设一定场景的教学情景使学生了解将要授课的内容。可以利用师生对话的形式创设教学情景,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制作成微课的形式构建教学情景,也可以通过播放视频课件的形式创设情景,但无论采用那种形式,其目的都是为了鼓励学生进入情景,了解阅读材料的内容。

学生进行阅读是为了学习知识获得感悟,对于学生学过的课文,要组织学生写读后感,组织他们分组讨论,有条件的可开展汇报表演活动,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效果和质量。

2.阅读教学的评价要能促进学生的成长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评价应有利于学生快乐地学习语文,培养和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帮助他们感受到阅读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有利于拓展他们的阅读空间和思考空间,加强小学生精神层面的教育和心理健康的指导。还要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和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以拓宽他们的知识面,丰富他们的词汇量。从而最终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总之,生本理念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要切实地做到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为前提,从而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徐峰.生本理念下如何进行阅读教学[J].才智,2009年21期

第12篇

关键词:新课改;阅读教学;小学生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课程的关键,语文教师要重视阅读教学,这样才能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效果。并且语文教师要正确地把握语文教学方式,才可以在教学时有效地发挥自身的能力水平。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1.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目前,仍有许多小学语文教师违背新课标提出的要求,采用传统的授课方法,不注重小学生的阅读教学,从而导致小学生在阅读理解能力方面得不到提高。其实,对小学生而言,语文课程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只有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学生才能读懂文章的内容,并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愉悦的心情,从而对语文课程的学习产生兴趣。

2.现在的教学形式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师仍没有采用新颖的教学方式,只注重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不能理解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只是一味地把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也就只能不停地学习知识,学生处于小学阶段,身心发展还不成熟、稳定,在他们看来,老师做的一定都是对的,所以,他们无法为教师提出教学建议,尽管他们觉得语文教师讲课很无聊,他们还是采用认同的态度来接纳知识。

3.语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方式

语文教师由于课程繁多,时间紧,任务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不停地讲课,而忽视了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其实,对于语文阅读教学来说,如果想要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不容忽视,教师只有真正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有效地完成语文阅读教学。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小学生缺乏自主阅读的能力

由于语文教师在教学时不断地指挥学生、帮助学生学习,使小学生不能够自主学习,在遇到困难时也不会自己解决,只知道一味地寻求帮助。同时,语文教师讲授在教学过程中占据了整个课堂,导致学生无法发挥主观能动性。语文教师的这种教学方法严重阻碍了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提升。

2.教师和小学生缺乏交流沟通,导致课堂气氛死气沉沉

良好的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是看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能力,而现在的语文课堂却缺少这种氛围,主要是由于语文教师无法带动课堂气氛,语文教师在教学时,没有制订正确的教学方案,不能明确教学目标,在教学时也不经常提问小学生,从而使课堂气氛变得沉重,教师在教学时同样也就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时缺少对学生的素质教育

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丰富,知识性强,因此,对于学生的素质教育有极大的帮。但是,语文教师总是在教学时忽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在讲完知识点后就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对文章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总结,从而使学生不能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也就导致学生无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情感。

三、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的策略

1.增加小学生阅读的训练

阅读教学在语文课程中占据重要位置。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时要加强对小学生的阅读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能够使学生在阅读时达到熟练、准确的程度。比如,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小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再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然后找同学读课文,最后让学生一起读课文,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也可以让学生朗读每个自然段,从而提高阅读水平。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阅读教学与其他教学相比,最重要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因此,教师要经常与学生在课堂上交流沟通,体会学生的思想情感,并因材施教,只有教师得到学生的信任,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从而使教师能够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3.采用趣味性的阅读教学方式

新颖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必然会受到小学生的欢迎,尤其是趣味性的教学方式,这对于小学生来说,已经产生足够的吸引力,因此,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时要经常更换教学模式,制订相关的教学方案,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生对阅读教学的兴趣。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在阅读训练时,通过播放音频,使学生感受阅读方法,再播放相关的音乐、图片,使学生体会其文章的思想感情。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成果的好坏,关系着学生日后的语文学习。因此,教师只有对语文阅读教学产生重视,才会使学生的阅读水平得到提高,并对以后的语文学习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王亚,骆文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2(1):7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