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古代文学小故事

古代文学小故事

时间:2023-08-24 17:18:3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古代文学小故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古代文学小故事

第1篇

关键词:语文;课堂;中职

要改变中职语文课堂存在的诸多问题,语文教师首先要分析教学对象的基本情况。我看到过这样一则调查报告:调查显示,教师中认可“社会上有一种观点认为现在职校学生‘差生多’”的占80.70%,只有19.30%的教师表示“不同意”。教师认为学生“差”的理由,排在第一位的是“学习态度差”,第二位的是“行为习惯差”,第三位的是“学习能力差”。上面的调查可以看出,职校生文化基础普遍太低而且综合学习能力不强,中职学生由于没有升入高中,文化课成绩不理想,心情沮丧,语文基础知识较差,学习的主动性和适应性较低,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较慢,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效率较难提高。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意识的转变,即高考并不是获取人生成功的唯一路径,应试教育也随之淡化,所以语文基础能力的培养和人文教育的实施必须并行。

其次,我们在了解学生需要、思维特点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应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狠下功夫,着力改善、有效提升,让“昏睡”的中职语文课堂焕发活力,让“昏睡”的中职学生激情四溢。我总结为以下四点:

一、营造诗意“美”

1.语文教学是一个体验美、发现美的艺术过程,而语文教师则是这个过程的酝酿者和调节者

要让语文课堂“美”起来,语文教师就要做到“人美”、“话美”、“文美”、“字美”。诗意课堂颇为重要,体现在教师的语言艺术上即为“话美”,教师的语言魅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听课状态,我认为针对中职学生,应突出语文情感熏陶的作用。教师应通过前期备课,大量地查找资料,结合自己的知识积累,对这一节课的语言精心设计、精雕细琢,但切忌咬文嚼字,自然顺畅地有感而发即可,让枯燥的知识吐露芬芳,犹如片片莲花,盛开在学生期盼已久的心田;教师的语言要如涓涓细流、缓缓流淌,让学生充满诗意地聆听,获得崇高的精神享受,也可围绕某个关键词让学生思绪飞扬,忽如一夜春风,又如滚滚麦浪,在师生的对话交流和畅想神思中,自然地营造诗意的课堂,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激活学生的思维。 如学习吴冠中的《画里阴晴》,首段以“湿”字引起下文,这时教师激发学生去回想与“雨”有关的诗句,在诗句的碰撞和诗情的营造下,带领学生走进诗意笼罩下的阴雨天,品位传统水墨画的意境。

2.在文言文教学中,可通过不同风格地诵读,呈现诗意课堂

我教的是职业学校的学生,一年级选编的是《诗经》中的静女和采薇两篇。这一单元阅读与欣赏的学习重点是古诗文诵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诵读是学习古诗文最重要的一种方法。通过诵读古诗文,我们可以增加语言积累,陶冶情操,提高文化品位。这一古诗文单元就是按文学史的演进选取了多篇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古诗文佳作,篇篇都适合诵读。《二首》是抒情诗,诵读时要读出其节奏感和旋律美,感受质朴纯真之情、回环复沓之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是语录体散文,诵读时要运用语气、语调读出不同人物的语言特点,表现人物的性格志趣,《劝学》长于说理,论点鲜明,善用比喻论证和排偶句式,富于文采,应读出节奏感和铿锵之气,显示强大的说理力量。选读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曲折,在诵读时注意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同时,通过“诵读比赛”等活动,引导学生走近古代诗歌,去发现它的美不胜收,去感受它的春风化雨。所以文言文单元要加强朗读,不管是三字经,还是弟子规等古代文献资料,都需要学生去大量识记,反复背诵,培养语感,这是学好文言文的基础。

二、营造文史“味”

所谓文史不分家,了解古代文学史成为学习语文的重要一课,对于历史知识,积累非常重要,这是掌握古代文学史最基础的一个方法。要引导学生掌握古代文学的发展历史和清晰脉络,在教学中增加一些书本以外的扩展性知识,比如讲授古代各个历史时期的典故,以故事形式让学生了解一些古代文学的背景知识,注意讲授历史故事时要绘声绘色,充满趣味性,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当然要保持历史的真实性,突出原汁原味。

三、营造口语“说”

1.运用头脑风暴法进行成语接龙,创设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字词信息,通过学生交流,以比赛、词语接力的方式,以集体综合性学习的方式,使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达到对词语信息掌握的最大化,促使学生举一反三,从而掌握更多的词语。要求学生通过联想、想象,积累与本课词语在结构、词义、语境等方面相关的词语,使学生在轻松、挑战的氛围中掌握词语的应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2.每节语文课设置“3分钟演讲”环节,演讲内容不限,可以是成语小故事,也可以是不同题材的幼儿文学作品,比如一首幼儿诗、幼儿散文、儿歌、幼儿童话和寓言和幼儿戏剧等,但有几项小要求:一是要尽量脱稿,二是要用标准的普通话流利地演说;三是结合幼师专业,注意运用表达技巧,比如重音、连读、停顿、快读、慢读、音色等,再根据演讲主题合理设计体态语和面部表情,把冰冷僵硬的文字演绎成一幅画、一首歌。

3.加强课堂练笔,以写促说。中职生普遍不爱写作,一提写作顿觉困难重重,所以写作练习不能放松,但可以降低要求,循序渐进地予以提高。比如我每一周都会布置一次课堂小作文,让学生结合本周学习过的课文,择取印象最深或影响最为深刻的内容,比如学完史铁生的《合欢树》,可以让学生课外阅读《我与地坛》,解读生命,写一则200―300字的随笔,写最想写的事,说最想说的话,以写促说,不断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营造时事“新”

每一节课的导入部分引入一些时事新闻,择取最新最热的、最好与学生专业相关或就业相关的信息,一方面能让学生养成关注时政的好习惯,学会从新闻中择取对自己有益的信息,对当前社会形势有一定的了解;另一方面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拓宽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从而在一节课的开头部分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力求以高质量的导入设计营造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解飞厚 《中职教师职业倦怠与应对策略》湖北大学教育学院

[2]曹春艳让语文课堂“美”起来《学周刊》 2011年28期

第2篇

关键词:《坎特伯雷故事集》叙事视角;叙事层次;叙事结构

一、叙事学梗概

叙事视角是叙事学研究的重点内容,叙事学是在结构主义影响下产生,吸收了结构主义和俄国形式主义的相关研究逐步发展。正如罗兰・巴尔特所说:“以无穷无尽的形式出现的叙事,存在于一切时代,一切地方,一切社会。有了人类历史的本身就有可能叙事。任何地方都不存在没有叙事的民族,从来不曾存在过。一切阶级,一切人类集团,皆有自己的叙事作品,而且这些叙事作品常常为具有不同的,以至对立的的文化教养的人共同欣赏。”①叙事既然具有这样普遍性又重要的意义,成了文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叙事运用最多的就是小说,它对现代小说的研究对现代小说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现代小说也让叙事学也得到了更深远的发展。

二、《坎特伯雷故事集》中的叙事视角

叙述视角是叙事学核心的研究内容,视角是作家从什么角度,以什么眼光在小说中展开艺术世界,由于视角的不同,同样的故事,人物在小说中可以有多种不同“存在方式”,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叙事视角也是小说结构组织的方式选择的体现,蕴含着作者独特的文学智慧。视角几乎是叙述学的起端,视角问题也最早引起批评家注意,是20世纪小说研究中一个最热闹的题目,现代叙述学是从视角问题的讨论中发展出来的。托多洛夫至今称之为“本世纪诗学取得最大成果的课题”。最早在勒博克1921年的《小说技法》和E.M.福斯特1927年的名著《小说面面观》中就有关于视角问题的阐述,提出了“Point of View”的术语。视角曾被认为是理解小说的最主要问题,也是是解开小说之谜的钥匙。这本十四世纪的古英语小说中,叙述者和视角的不断变化重合,叙事视角的变化有其独有的特点。在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中,叙述视角的转化和组织对整个小说的结构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即使这本小说还不属于真正成熟的现代小说,但是其叙事视角的独特性却值得研究和借鉴。

三、三层叙事层次

《坎特伯雷故事集》通过叙事视角的转移和变化形成三个层次的叙事结构,具体来分析小说叙事视角的变化和对结构的影响,开篇采用外视点的叙述且是全知的外视点。在不受限制的外视点下,小说叙述人是从外部来叙述故事,他不仅叙述,描写看得见的事情,情景,还可以出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不是根据人物的行动去推断其动机,而是以权威式语气去讲述,报导人物的内心世界,他们不一定要掩饰自己,也可称为“非戏剧话的叙述者”。

叙述的第一层,即故事开篇,叙述者采用外视点的叙述,作者交代整个故事的开端,一群朝圣者,来自英格兰的每个角落,因为同去坎特伯雷的目的聚集在泰巴客店。在故事的总引叙述完之后,全知的外视点退出,作品的叙事者和故事的组织进行交由泰巴客店老板,这个作品中的人物,即内视点的叙述,叙述视点发生了第一次转化。除了在最后二十个故事完结,作者乔叟出来做告别辞,这个全知的叙述者在作品中完全隐去。

而小说叙述的第二层,内视点的叙述,即每位朝圣者作为第一叙述人讲述自己的故事,为何视角发生这一变化,和作品朝客的身份和讲述的内容相关,小说在安排和组合方而表现出了乔叟的独具匠心。从故事的内容看,各组故事都针对特定的世俗题材,又把两种针锋相对的态度并列,如从巴斯妇讲的故事开始到自由农讲的故事,就是针对婚姻中理想的夫妻关系的讨论。巴斯妇主张妻子应该统治丈夫,颇有些女权的特点;牛津学者的观点则是妻子应对丈夫完全顺从;最后自由农的故事表明夫妻应该互相敬爱,才是理想的婚姻生活。从这些故事的内容展现出作者作为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强烈的怀疑和批判精神,而叙事视角就必须通过各自讲故事的主人公的来承担,这样比作者作为全知视角叙事显得真实贴切。

此外,在这本英国古代文学小说中有个值得关注的奇特现象,即外视点和内视点的重合。在这24个故事中,其中学者乔叟讲述故事中的叙事的内视点和小说的外视点作者乔叟的叙述身份重合。

在叙述的第三层中,在乔叟讲述的故事“梅利比与慎子夫人的故事”,作为叙述人乔叟并没有以第三人称的外视点讲完整个故事,在交代完故事的开端:梅利比不在家中时,三个仇人入室打伤女儿并毁坏家中财产,梅利比回到家中后,大怒并且要去报复,妻子慎子夫人去说不要以暴力解决问题。故事叙述在这里之后,作为乔叟的叙述人退去,故事在夫妻两的对话中进行,而主要的的叙述人由慎子夫人担任,大部分的叙述由夫妻两人的对话组成,而主要叙事人物由慎子夫人承担,故事的整个叙事过程是慎子夫人引用先贤的话语和事迹来劝说丈夫平息怒气,驳斥的丈夫的观点,最后接受自己的意见,平息一场争斗的发生。在整个时间叙述完结后,作为第二层叙述人的讲故事的学者乔叟跳了出来,回到叙事的第二层。每个故事的叙述视点都如此转换,等每一位朝圣者都讲完自己的故事后,叙述又回到第一层,作为外视点的作者乔叟的《乔叟告别辞》,完结了作品的整个叙事。

而在整个叙事过程,乔叟着意安排了旅店主人这个角色,通过这个人物的视角和叙事来组织和评判各个朝客的故事,在全书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在故事前,他毛遂自荐获得了组织者这一重要的位置;在故事中,他时而接话鼓励讲述者,或评判一番,谈话机智风趣,就像故事的总导演。讲故事的朝客们无论地位高低,皆听他调度,颇是有趣,他的叙事使故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作者将组织故事的任务交给了旅店主人,自己仿佛退隐其间,让各个人物尽情发挥,叙述角度却是全方位的。在叙事视角不断变化的同时,在视角上还常常出现跳角的现象,当叙述者必须把某些人物的行为动机说清楚,而这些人物却不是视角心人物,叙述者就不得不求助于另外一些办法。泰巴克店老板的叙述常常作为跳角的视角出现来评判和打断故事的叙事者,在乔叟讲诉托帕斯伯爵的故事时泰巴旅店的老板就跳出来有意的打断。

四、叙事结构

通过叙事视角来观看整个作品的外在结构,《坎特伯雷故事集》整个机构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通过三层叙事结构的连接,每个小故事属于整个故事其中一部分融入到一个圆形的大故事中。和我国古代的此类小说相比具有不同的结构,以我国古代的文言小说《聊斋志异》为例,也是一本故事集的小说,但是故事与故事之间没有内在的联系,由叙述人讲述每个小故事,叙述视点单一,整个结构呈现串葫芦式的结构,这也是我国古代章回体小说的典型结构,和西方的古代小说作品有所不同。总之,在这部作品中,叙事视角的特点是不断转移变化,跳跃,三层的叙事结构,同时外视点和内视点的重合也是独特的现象,在这样的叙事结构下,小说的形式结构呈现出圆形,整体,套合的特点。妥贴而又自然的叙事框架以及灵活而有序的叙事技巧使得整个故事的叙述被赋予了较大的自由和空间。同时,在自由讲述故事的同时,没有忘记故事的整体性,高度发展的叙事框架把所有的故事紧密联系在一起,使故事集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和我国古代的其他长篇小说相比,以我国的四大名著为例,《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在结构和叙事上都是采用章回体小说的形式,我国这几本古代小说在内容上都具有很多相似的特点,叙事年代长,常涉及好几代人的经历和内容,所涉人物众多。前三部叙事视角一般采用外视点的方式,相较叙事视角也相对单一。在《坎特伯雷故事集》的叙述方式也类似于这样的章回体形式,但在叙事视角上有其独特之处。

五、小结

小说外在的结构各有特点,叙事方式各不一样,这和作者的写作背景和语言文化语境有很大关系。在《坎特伯雷故事集》中,叙事视角的转化,让小说的叙事更加真实,甚至让故事中的人物跳出来自己叙事,让这本古典小说具有现代叙事的特点,其中含有现代性的成分,正因为这部小说中采用的叙述视点和故事中涵盖人物的广泛性,这部小说被誉为当时社会的百科全书,具有史学的研究价值。(作者单位:四川大学)

参考文献:

[1]乔叟著.方重译.乔叟文集(下卷)坎特伯雷故事集[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62.

[2]乔叟著.黄杲译.坎特伯雷故事集[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62.

[3]龚翰熊.文学与智慧―走进西方小说[M].四川:四川出版集团,2005.

[4]朱刚编著.二十世纪西方文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瑞士)费尔迪南・德・索绪尔,高名凯译.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6]James Phelan J.Rabinowitz主编.申丹,马海良,宁一中译.当代叙事理论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7]托维著.李春长译.刘小枫选编.经典与解释之乔叟的辩证法.[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

[8]赵毅衡著.当说着被说的时候∶比较叙述学导论[M].四川:四川文艺出版社,2013.

第3篇

关键词:3-6岁学龄前儿童 应用戏剧教育 教育技巧

目前,对学前儿童戏剧教育的研究主要有两方面倾向,一个是艺术戏剧教育,一个是应用戏剧教育。艺术戏剧教育是指包括剧本创作、导演、表演、舞美、音乐、演出活动、宣传等一系列内容的复杂的教育活动,旨在通过艺术戏剧滋养儿童稚嫩的心灵,通过给儿童内心造成的审美愉悦实现对其精神的洗礼与提升;应用戏剧教育是指通过建立戏剧情境,以游戏的方式,引导启发幼儿潜力、开发幼儿思维及创造力的教育活动。本文主要针对3-6岁学龄前儿童,研究其应用戏剧教育活动的技巧。[1]

那么应用戏剧教育活动具体一点到底是指什么呢?举个例子如国内幼儿园比较普遍使用的故事表演、儿歌改演、节日演出等都属于应用戏剧教育的范畴。应用戏剧教育对3-6岁儿童智识、思维及创造力的影响是巨大的。应用戏剧教育也是幼儿老师使自己的课堂教育模式更加新颖有趣的有效手段,是掌控幼儿内心世界的艺术法宝。戏剧教育活动在幼儿园的灵活应用,会使幼儿教师的教学方式、氛围更加优雅,也会润物细无声地在幼儿的心里建起艺术世界的圣塔。笔者通过走访、观摩、查阅资料、理论研究,总结出几种针对3-6岁学龄前儿童比较适用的戏剧教育活动技巧以及应用策略,希望对幼儿教师有所启发。[2]

一、说故事

幼儿教师要先入为主地积极建立故事情境。比如,有一位小朋友不爱写拼音,老师发现了,主动地说:“小朋友们,你们见过蜘蛛吗?”小朋友们肯定争着抢着回答:“我见过”或者“我没见过。”老师继续说:“在老师家书房的窗户上呀,来了一只大蜘蛛。她是红色的,非常漂亮。她在窗户上结了一只大大的网,每天都在上面织出好多漂亮的拼音来。第一天织了个A,第二天织了个E,第三天织了个H。老师很奇怪,蜘蛛也这么爱学习吗?昨天晚上老师做了个梦,梦见了红蜘蛛姑娘,她对老师说,她最喜欢和拼音写得好的小朋友交朋友。小朋友们,你们谁想和红蜘蛛姑娘交朋友啊?”接着下面的小朋友会依依的举手,趁此机会说服不爱写拼音的小朋友好好地写好拼音。并且等不爱写拼音的小朋友把拼音写好了,老师可以真的拿个红蜘蛛的道具来,将小朋友们一齐引入故事情境,鼓励和鞭策小朋友写好拼音。

这种说故事的戏剧教育技巧是目前幼儿教师较常用的,是幼儿教师实施教育的最基本的机智。[3]

二、教师扮装

老师在进入课堂之前,先将自己“预装扮”一下,让小朋友一看就基本知道是什么角色。老师再把其它道具、装饰都摆在小朋友面前,一件一件地向小朋友们展示,然后由小朋友们把这一件一件的道具或装饰给老师装扮上。老师装扮完后,直接与小朋友们互动,运用“说故事”的教育技巧与小朋友们开展一个小故事,达到教育目的。

三、漫画墙

在教室里空一面墙,由老师在最前面画一幅图,上面有环境、人物以及人物的对话,针对3、4岁的儿童可以设计得简单一些,5、6岁的儿童设计得稍微复杂一些,每天由一位小朋友在墙上继续剧情的发展,这样,任由小朋友天马行空地去想象,这样一个长长的故事就会一直在小朋友的心中继续。这不仅会启发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还会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四、“你动我说”

老师进行简单的装扮,在小朋友们面前呈现不是老师的另一个角色。老师借助道具做一些事情,让小朋友们展开想象叙述老师所表演的这个“小故事”。然后,老师再“演”一遍,让小朋友做现场解说。这个技巧是“看图说话”的延伸,适合大班的小朋友做。老师扮演的角色也可以由小朋友来扮演,再由其他的小朋友做解说。

五、分组表演

老师提出一个主题,如“放学后的我”,然后提问一个小朋友,问他昨天你放学后都做了什么,是否愿意给大家表演出来。那么他表演时需要的搭档角色,如他的“爸爸”“妈妈”“奶奶”等,老师再从其他小朋友当中给他选出来,他们一起给大家表演出来。这个技巧非常锻炼小朋友的想象、模仿和表演能力。

六、即兴表演

即兴表演是最能探发小朋友思维力、想象力、表演力的戏剧教育技巧。这个技巧的运用对小朋友来说可以难,也可以易。说它难,是有时候小朋友的表演从故事情节上来说不完整,不连续,天马行空地想到哪演到哪,有时不太符合逻辑,当然对于3-6岁的小朋友来说有点求全责备;说它易,当然就是小朋友不受逻辑思维的约束,表演起来比较自由。这个技巧的应用,需要老师运用“说故事”的方式引导小朋友把握故事大致的方向。

以上是笔者在走访、旁听了牡丹江几所幼儿园后,又查阅了一些研究资料,归纳出来的比较适合3-6岁幼儿使用的戏剧教育技巧,比较基本但是行之有效,幼儿老师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由这些技巧再引发出其他的技巧。本文参考的苗芳的硕士论文《教育戏剧在幼儿阶段的运用》中,针对5-11岁的儿童的戏剧教育技巧,她提到了集体绘画、故事接龙、界定空间、坐针毡、仪式、人体雕塑、口头声明、静像剧面、思路追踪等技巧,这对本文研究的3-6岁的儿童的戏剧教育技巧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苗芳. 教育戏剧在幼儿阶段的运用. 云南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13.

[2]陈晴. 浅论中国当代儿童戏剧发展及策略――以1990-2011年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为例.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3]张生泉. 论“教育戏剧”的理念[J],戏剧艺术,2009(03)

第4篇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26-0033-01

语文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和素养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古典名著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我国古代文学家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古典名著的阅读和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写作技巧以及艺术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使学生汲取古代先哲们的思想精髓,树立优良的品质。文章从古典名著对于语文教学的价值入手,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古典名著阅读和学习进行探究,以期更好地指导古典名著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语文教学中古典名著的阅读价值

(1)有助于丰富学生语文知识。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教师一味地为学生讲解近现代的一些文章,则会制约学生思维的拓展,不利于学生积累语文知识。古典名著是人类文学宝库中的瑰宝。自春秋时期的《论语》,到明清时期的白话文等,无论是修辞、描写还是体裁等方面均形式各异,丰富多彩,即便传承到当代,依旧熠熠生辉,具有研究和学习的价值。例如,我国著名的四大名著《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和《西游记》,尤其是根据《西游记》拍摄的电视剧已经成为每年暑期的必播剧。而究其原因,这些古典名著中均饱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思想感情,可以激发观众的兴趣。让学生阅读这些古典名著,可以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习一些重要的修辞和表达手法,不断丰富他们的语文知识。阅读古典名著,也有利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避免课堂出现压抑和沉闷感,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阅读优秀的古典名著,帮助学生分析和辨别社会生活中的假、丑、恶和真、善、美,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人生观。例如,教师在讲解《草船借箭》这篇文章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在课下阅读《三国演义》中有关赤壁之战的内容,从而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草船借箭》这篇文章。教师尤其要对主人公的心理描写方面进行重点讲解,如周瑜、鲁肃和诸葛亮等,分清是非善恶。又如在讲解《景阳冈》这篇文章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就《水浒传》这篇古典名著进行阅读,使学生深切感受文中是如何描写周围环境以及人物的心理,特别是感受武松内心变化的描写,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同时,不断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3)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在阅读古典名著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渐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同时对于古典名著中的写作背景、人物描写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等内容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和掌握,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例如,在讲解完《草船借箭》这篇文章后,学生的求知欲以及对未知发展情况的好奇心会促使学生去自行阅读《三国演义》,这时候学生会沉浸在知识的学习和汲取中,他们自身的阅读能力会不断提高,这为其自主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语文教学中古典名著的阅读策略

(1)多管齐下,让学生对古典名著产生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谓“好之者”实际上就是对某种事物怀有极大学习兴趣的人,这与爱因斯坦所说的“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一脉相承。都充分凸显了兴趣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外动力以及学习的需求,所以只有采取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才能够促使学生自主投入到古典名著的阅读中来,使他们在阅读古典名著的过程中享受获取知识的愉快体验,养成热爱读书的良好习惯,并以此为乐。

(2)多面开花,帮助学生读懂古典名著。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的时候,教师除了要采取有效措施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调动学生开展阅读的积极性外,还需要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来指导学生开展高效阅读,从而提高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质量。当前小学生所用教材中所涉及到的各种古典名著大都以白话文的形式展示,但也保留了一定的文言句式。而学生对于文言文的阅读能力较差,这时候教师需要适当引导学生阅读,以及时解决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和效率。另外,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教师可以就文言文相关的内容与学生展开分析和讨论,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主学习文言文,从而不断提高阅读能力。例如,在讲解《杨氏之子》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提供《世说新语》中的两个小故事与学生们进行交流互动,这样就会降低学生理解文章的难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结束语

总之,古典名著是人类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适当引导学生阅读,就古典名著与学生进行分析和探讨,从而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学生自身的人文精神和素养。

第5篇

关键词:柳永词 叛逆精神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1-0375-01

前言

柳永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婉约派词人。他主要的文学成就是发展了慢词,形成了并峙于小令双峰的词体。他的词对后世的文人产生了重要影响。柳永虽然受过传统的儒学思想教育,但是枯燥的儒学教条和封建说教,无法改变他张扬和真性情的个性。他依然保持着他率性的行为和浪子的本性。他在词中表现的主题和传统文人追求的情感有很大的不同。即使他的词被广泛学习和欣赏,但是历代文人对柳永的词都持贬低的态度,对他不同于主流思想的追求持批评态度。

一、柳永的反叛思想体现在他背弃功名富贵方面

柳永的一生对待仕途都是充满矛盾的心态。在我国封建社会,读书人的唯一出路就是走仕途之路。因此每一个文人都会追求自己的仕途梦想。柳永出身于官宦家庭。他本应该追求金榜题名和功名利禄,但是他却背离了这一封建士子的梦想,对功名表现出轻视的态度。由于北宋时期,我国国内经济稳定,都市繁荣,文化娱乐行业发展较快,柳永适应当时市民精神文化的发展趋势,成为了当时的都市歌手和文人作者。柳永生活在这种市民背景下,创作了很多反映市民生活情调的词。他的思想深受都市生活的影响,同时市民思潮对其影响严重,使其在思想上的变化较大。他并不看重功名利禄,而是投身于市井享乐和都市繁华的自在生活中,他的词反映的是都市人民的生活,打破了读书人抒发个人情思的写作传统。即使他的思想和词没有完全摆脱封建士子的色彩,但是从一定程度上来看,他的词展示了当时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和审美倾向。宋代黄升评价柳永的词为:“耆卿长于纤艳之词,然多近俚俗。故市井悦之。”柳永的思想之所以和当时主流思想格格不入,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受到了封建统治者的排斥,可见他思想的转变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很大的关系。

二、柳永的反叛精神体现在他重视情感方面

柳永思想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他对感情非常重视,而且他对妇女持平等的态度。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最常见的主体就是情感。很多文学作品都是以“爱情”“离情”为主题的。尤其宋词被局限于言情的狭小空间,并不具有抗衡功名的力量。但是对于柳永来说,在他的词中,情感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包括他的《安公子》和《忆帝京》都是描写细腻情感的名篇,他认为情可以超越任何功名利禄。这很明显和统治者的意愿是相违背的。根据张舜民的《画墁录》,其中记载了关于柳永和晏殊答问的小故事。根据二人之间的对话就可以看出柳永思想和正统文人士大夫的区别,他们对待感情的态度存在较大的差异。从刘永对情感的态度可以看出他的价值观和士大夫的人生价值已经背道而驰。柳永笔下的女性形象和传统文人表现的怨妇和女性的卑微形象存在很大的差异,柳永笔下的女性形象是泼辣和独立的,这些女性形象也是以一种平等的态度对待男性。例如:《锦堂春》和《昼夜乐》都是这类词的代表。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这些女性不再畏惧男性的权威,她们对自己的生活充满热情和信心。柳永写出了很多关于才子佳人的作品。此外,柳永对待妓的态度也是平等的,他同情她们的遭遇。曾在词作中写出了妓对自由生活的渴望。虽然柳永的词存在着轻薄无赖的元素,但是他的思想还是有一些进步的色彩。他不认为地位低下的妓是男人们的,他认为她们也是有智慧的女性。

三、柳永词的通俗易懂有悖于当时文人推崇的典雅含蓄

受到柳永生活的市民环境和接触层面的影响,他的词中含有大量的俗语,造成的效果具有通俗易懂的特点,完全不同于当时文人的典雅含蓄。周济和坡都对柳永的词做过评价,表现出了惋惜的态度。柳永表现的是世俗生活,采用代言体的方式抒写市井小民的生活情趣。柳永词中传达的是真实的被代言者的情感,包括《景春堂》和《甘草子》都表现的是贵族妇女,市井妇女和的想法、感情,反映的是底层人民的心声。这种表现形式不同于士大夫词作中的自咏自赏。柳永词的读者主要是市民,他的狂放自由使得他与传统文人格格不入,所以他也要承受孤独的命运。

总结

综上所述,我国宋代词人柳永的词和传统文人志士有很大的区别,其本质是思想不同,追求不同。他的一生充满了自由,浪漫和率真的色彩。但是他在当时的社会属于异端,受到当时统治阶级和正统思想的排斥。文章主要从“他背弃功名利禄,他重视情感和他的词通俗易懂”等方面分析柳永词中的叛逆精神。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有助于读者更准确的把握柳永词中的叛逆思想。

参考文献

[1]钱素芳.谈柳永的叛逆思想[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01:34-36.

第6篇

少模糊,多具体

准确、具体的评价语言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模糊的评价语言则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模棱两可,始终处于猜测之中,这样会使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正确答案,教师应给予肯定评价,以自然、真诚、恰当、温馨的语言,及时、有针对性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随时能从教师那里得到自己学习后取得成绩与进步的反馈;对于否定的答案,教师应尽可能地使用委婉的语气,让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从自主意识上说,教师对学生的这种评价有时是自觉的,有时是不自觉的,也可能是脱口而出的,但在学生的世界里,这些都是教师对学生的一种态度、一种看法。因此,教师要提高评价语言的自觉性,减少盲目性、模糊性和随意性。

在课堂上,很多教师常用“你真聪明”“很好”“你回答得非常好”这类情感性评价语言。虽然这些说法也能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愉悦,但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语言本身的空洞、无力,缺少具体的指向。因此,这种模糊性评价还是视情况少用为妙。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教师更需要进行知识性评价。例如,某教师在教学《欢迎参加辩论会》一课时,就多次有效地运用了这种知识性评价。如学生演示图片的调整:单击图片,图片周围将出现8个尺寸控制手柄,将鼠标移动到控制手柄上……教师说:“图片周围8个控制手柄描述得很正确。”又如,学生演示操作:拖动四角的控制手柄按照宽高比例放大或缩小图片的尺寸……教师说:“这位同学的操作很准确、很完整。”这位教师的评价语言很朴实,它能让学生正确掌握专业术语和操作要领。同时,在评价学生操作时,该教师摒弃了“哪位同学能比他操作得更好”的说法,变成了“再试一次,我相信通过你的演示操作,能让大家感受到你的新的理解”。这样就把挑战他人变为挑战自我,避免了课堂竞争中“弱者”的挫败感,让这些背荫的小草也能享受到阳光,也能自信地挺起胸膛。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的理解与操作的正确与否往往取决于教师的语言表达是否准确规范,教师在讲解概念或示范操作过程时,应注意讲授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要引导学生用规范的信息技术语言来回答教师的问题,否则会使学生产生疑问或误解,甚至犯下科学性错误,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网络技术时,学生对先后接触到的IP地址、域名、URL地址、E-mail地址、UNC地址、本地地址等一系列概念,常常混淆不清,所以教师在平时练习时,要耐心地引导学生区别这些概念,学会规范表达。

少刻板,多幽默

教师呆板的表情、冷冰冰的语言只会使课堂教学如一潭死水。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教得艰涩,学生学得也乏味。那怎样才能让课堂活起来呢?笔者的做法是使用幽默风趣的评价语言,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能开启学生思维的敏锐性和灵活性,促使课堂教学妙趣横生。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在进行课堂评价时,风趣幽默、生动优美的语言更是不可缺少的。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应富于变化,幽默有趣,这样才能更好地调节课堂气氛,让课堂充满活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教育,获得知识。

例如,在讲授《在Word中插入竖排文本》一课时,笔者设置了这样的情境: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则小幽默。有一个英国人到中国来学习中国的古典文学。学了一段时间以后,他颇有感触地说:“中国人的祖先就是聪明,他们写的书是边看边点头,而我们的祖先写的书是边看边摇头。”请大家想一想,为什么我们古人的书是边看边点头呢?学生回答:“因为古书中的字是竖排的。”笔者接着说:“前几节课,我们输入的文档都是横排文本。在编辑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时,如果采用竖排文本,将会给文档增添古朴典雅的韵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使文本竖排。”笔者通过这个幽默风趣的小故事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课堂的学习气氛。

少抽象,多形象

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基本概念都比^抽象、枯燥,学生学习起来很乏味,教师教起来很棘手。讲授时,笔者用诙谐风趣的语言、恰当的比喻,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轻松,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教师在授课时,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琐事,运用形象恰当的比喻,能将抽象化为具体,将繁杂化为简洁,使学生快速、牢固地掌握知识点。

例如,在学习“信息技术是指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信息和输出信息的技术”这一基本概念时,教师可以“吃饭”这一日常行为为例给学生讲解:在生活中,人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吃饭,要吃饭就必须先获得食物。在这里,我们把食物想象成信息,也就是说要先“获取信息”,然后食物经过人体的消化,即“信息的处理”之后,一部分被人体吸收,即“信息的存储”,一部分被排出体外,即“输出信息”。听到这一形象的比喻,学生都开怀大笑。这样,这一抽象的概念就在学生的笑声中被理解并记住了。

再如,在学习“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这两个概念时,为了让学生对它们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笔者进行了如下教学:“同学们都看过春节联欢晚会吧!”“看过。”“晚会上有小品、相声、舞蹈等节目,丰富多彩,看得我们心花怒放。但如果不考虑演员的表演水平,还有什么因素能使节目表演得更精彩呢?”学生们七嘴八舌,有学生回答:“舞台好”。“对,舞台好,如果舞台效果不好,就会大打折扣。而系统软件就相当于舞台,应用软件就相当于舞台上表演的节目。我们将要学习的字处理软件Word、网页制作软件Frontpage等就相当于在舞台上演出的小品和相声,是应用软件。我们学习的Windows则相当于舞台,是系统软件,是应用软件运行的平台。”这样,学生不仅轻松掌握了“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这两个概念,而且知道了Windows是系统软件,Word、FrontPage是应用软件。

少无味,多智慧

信息技术教学评价应该是多元化的,除了教师的评价外,还应有学生之间的评价,评价反馈用语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积极性。评价除了能肯定学生的学习,还有情感激励、调控课堂的作用。评价时,教师不能一味地用“你真聪明”“你真会动脑筋”等语言,为了表扬而表扬,而需要针对学生进行具体、诚恳的评价。

例如,在教学《诗情画意》一课时,学生学习画图软件中的“编辑―粘贴自”,可以从教师提供的素材文件夹中获取很多漂亮的图片,但展示在学生面前的却是一幅幅杂乱的画面,教学片段如下。

师:同学们都将图片插入到了画图软件中,不过再看看这画面的意境和我们的诗歌意境……

生(异口同声):不配。

师:是啊,那怎样来摆放这些漂亮的图片呢?

生1:我会把画面安排得很饱满,把诗歌放在右上角,画面下面是堤岸,中间是荷花和荷叶,上面是隐隐约约的山。

生2:我想画一座桥,站在桥上送朋友,桥的下面开满了荷花,桥的远处是一座座连起来的山,山之间有刚升起来的太阳,背景是美丽的西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