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现状

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现状

时间:2023-08-24 17:18:5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现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现状

第1篇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建设 竞争力 问题 对策

在社会文明不断进步的影响下,信息技术在社会当中体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信息化的管理方式能够使企业的管理得到优化,节省物力和人力。然而,在目前形势下,企业信息化建设当中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这不利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为此,探究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对策,能够促进企业的健康和稳定发展。

1 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 企业的有关人员没有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充分与正确地认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首要的,认识不到位,就会使得行动的积极性大大地降低,很多人未能够充分地意识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有效地管理企业、价值较大的辅助决策信息的提供、较高的准确性和较快的速度等,感觉不实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依旧能够管理好企业。因此,对企业的信息化建未能够引起高度的重视。一部分企业的领导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开始的时候,怀有过高的期望值,希望大大地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可是当需要投入较多成本的时候,在没有看到显著经济效益的过程中便失去了信心,他们的目光不够长远,这阻碍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1.2 技术上的缺陷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离不开计算机基础、管理基础、技术基础,可是一部分企业由于技术水平和管理标准比较低,员工的计算机水平不高,这会使得企业的基础数据失真或者是残缺,基础数据的缺失,就不利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同时,企业的内部标准不够健全,这不利于企业内部实现信息的共享。与此同时,行业间的规范标准也是不一样的,这导致行业之间不方便使用信息,这大大降低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效率。

1.3 缺少信息化建设的人才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当中,关键需要人才的支持。企业信息化建设少不了一些能够应用与研究信息技术,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以及具备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复合型人才。然而,在实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时候,一部分企业存在“轻人才、轻管理、重技术”的倾向,缺少有效的人才激励政策,严重地缺少复合型的人才。这使得一方面企业的复合型人才严重地流失;另一方面较难将优秀的信息化人才吸引进来。这些都阻碍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正常进行。

1.4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能够实现理想的效果

在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的时候,很多的企业未能够意识到信息技术仅仅是方式,企业的需要才是最为关键的,他们一味地追求系统全和大的功能,这导致企业的信息化系统跟自身的管理和业务流程存在很大的差别,从而不能够实现理想的效果,最终导致投资的浪费与设备的闲置。而且,在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当中,缺少具备管理特色,套用和照搬信息化技术,系统的需求研究不够,导致企业的信息化系统缺少实用性与针对性,因而不能够实现理想的效果。

2 解决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2.1 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思想意识

在企业的发展进程当中,思想意识的差异能够影响着行为,想要更好地实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一定要提高认识。传统意义上的思想观念对企业的发展是不利的,它对领导与员工的思想造成了束缚,消极地影响着企业信息的传输,因此一定要树立新型的思想意识。企业领导要明白信息化建设的重大意义,以使所有的领导、员工认识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大意义和必要性,进而能够从思想意识上引起高度的重视。此外,还应当应用和传播信息化建设的思想,以使企业的领导和员工意识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2.2 做好规范标准和基础数据工作

为了保障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正常进行,应当对基础数据进行整理、采集,只有确保数据库的准确性和全面性,企业才能够实施有效地管理。企业需要制定全面的、先进的信息化标准,以保障数据采集的标准性,全面性和真实性。从目前的形势来看,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发展现状,以及国家和行业的规范标准,跟企业一起制定出目前的标准。与此同时,每个行业之间需要加强沟通和交流,以便于每个行业之间实现信息的共享。

2.3 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离不开技术过硬、知识结构合理、又懂得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这就需要企业实施一系列有效的策略,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引进和培养人才,以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人员的综合素质。针对企业缺少的关键性人才,企业应当大力引进。不管企业是引进人才,还是培养人才,都应当创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用人制度,以能够创设引进人才,用好人才和留住人才的氛围。针对一部分不但懂得信息技术,而且懂得管理企业的复合型人才,应当给他们施加压力,以更加有效地体现出他们的作用来。

2.4 应用和开发信息资源,使信息孤岛消除

当前形势下,我国企业信息资源的应用效率不高。不少的企业表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滞后,还存在着信息孤岛的情况,还有的企业表示“企业的部门之间各行其是,缺少一致规划的信息系统开发,共享数据比较困难,效率比较低,资源浪费严重,较高的生产成本阻碍了企业的发展”。信息资源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信息化建设的中心就是应用和开发信息资源,这也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我们应当对“轻信息资源开发、重网络建设”的现象进行纠正,注重开发信息资源,以使信息孤岛减少直至消除,以有效地共享资源,降低成本,提高管理效率,使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实现理想的效果。

3 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管理改革与思想更新的艰巨且复杂的工程。只有真正地将存在的问题解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将软件和先进的模式、方法、思想相统一,才可以更加有效地实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进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钱江.企业信息化管理中的不足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09(24).

[2]丹.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7).

[3]冯铁,杨柳.浅析企业信息化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J].江西化工,2009(03).

[4]胡元岭,刘华锋.浅谈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发展[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9(02).

第2篇

关键词:信息化;企业;内蒙古

在经济全球化的激烈竞争环境当中,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变革的重要力量之一,从而加快信息化建设也成了全国各地企业的共同目标和抉择。内蒙古地区是我国西部地区省份,地域辽阔、交通不便、信息流通不畅、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因此,内蒙古的企业信息化建设不能照搬其他地区的做法,要因地制宜根据内蒙古企业的特色进行信息化建设。

一、内蒙古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内蒙古根据国家的政策积极着手加大企业信息化建设,加大对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加快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推动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各行业、社会各领域的实施运用,使全区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现阶段我区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如下:

(一)信息化建设基础性设施方面

截至2012年底,所有乡镇和95%的村庄已被电信网络基础设施的覆盖;主干光缆线路总长度已达9万公里;局用话交换机的总容量633.4万门;盟市间,中心城市建立的宽带骨干网络达2.5G,全面提供语音通讯依据,数据传输等通信服务。在此基础上,电信基础服务的快速发展的势头迅猛,该地区的电话用户总数已达1324.4万户。广播和电视覆盖率得到进一步加强,城市的调频广播发射台的联盟,共742座,大于1kw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共80座,共有14家电视台,微波站132座,卫星地面站1座。达到2.5G SDH的有线广播电视网的东西主干环网已逐步建立,东西主干环光缆干线总长度已超过13300公里。连接各盟市的有线电视网络已基本完成,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29.76%。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方面

蒙牛和伊利集团是内蒙古的优秀企业,并且以进入我国“企业信息化500强”名单。通辽、鄂尔多斯、巴彦淖尔、呼伦贝尔四个市作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行点,在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结果。包头是我区典型的以工业化发展的城市,曾在2009年内蒙古地区企业信息化建设比赛中取得一定的成绩,使得包头市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强,进一步加大了建设的改革力度,所以包头市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水平已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该地区的工业企业信息化的大力推进,随着包头市企业将工业化和企业信息化建设相融合,信息化为新的产业化机制的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信息产业发展方面

我区信息化得到了快速发展。包头市现今已经成为我区有名的软件园区,已获得了国家批准,是我区唯一国家认可的软件园区,代表着内蒙古的软件园,截至目前,入园企业已达150家之多。2012年销售软件的这部分收入增加到22.5亿元,比去年增长64%。在包头软件园积极引导,到目前为止,软件企业已接近250家,软件行业员工4800多人,已登记的软件产品认证数已达到123项, 25家软件企业获得了信息产业部计算机信息系统的集成资质证书。特别是蒙古文的应用系统软件产品的开发,填补了蒙古文软件开发制造领域的空缺,并为该地区形成一个新的创造类软件产业,首次突破了软件出口零的大关。

二、内蒙古企业信息化建设当中存在的问题

从总体上能看出,我区还存在发展不平衡,有的还是停在初级层面即信息化建设外部应用层次上,没有深入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主要问题表现如下:

(一)企业管理者对信息化认识不够充分

一些企业管理者满足于企业现在的情况,觉得不搞信息化建设也能够把企业建设好,所以这些企业管理者不会重视企业信息化建设。而有的企业管理者认识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作用和重要性,在企业信息化建设初期以为信息化能够很快为企业带来巨大利润,抱的期望过大,结果发现初期建设资金投入较多,收益不明显而放弃企业信息化建设。这种态度使得企业管理者无法用长远看待信息化建设所带来的效益,这种态度很不利于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一些企业管理人员觉得自己经验足,过分重视自己的主观认识,不愿意或者排斥接受新的知识和管理方法,觉得信息化建设会对他们的地位构成威胁,所以不愿对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这种局面只会导致企业在竞争中失去优势,最终影响企业发展。

(二)对软件应用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现在内蒙古多数企业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过分重视信息化建设硬件设施建设,而对于核心的软件应用存在轻视的现象,软件应用的投入只是对网络建设,而这部分投入只是占到总投入的百分之十几的比例,乃至是百分之几的比例;对软件应用投入的比重远远跟不上对硬件设施建设的比重,这就是使得企业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重视硬件不重视软件应用的现象十分突出。尽管企业投入了很多资金进行硬件网络平台建设,但是收效甚微这是因为企业忽视了软件应用建设,从而影响了整个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效和信心。

(三)企业战略与信息化建设不一致

内蒙古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道路充满了艰辛与坎坷。信息化建设是具有风险性、它涵盖的内容也很广且是个使用的时间较多的一个工程。内蒙古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虽然投入了大量的物质资源,财务和人力资源,但是却很难吸引和留住高级技术人员,这是影响企业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关键。具体可以概括成三个方面:

1.企业无法发挥出引进的信息系统的功能

企业购买信息系统是一个单方面的需求,因为企业觉得自身需要购买功能较多的系统,但是企业在购买时忽略了自身是否能够驾驭该系统的能力,所以这就有可能导致企业购买信息系统后造成系统闲置,无法发挥出系统的功能。这就是一项双向浪费,既浪费企业的资金又浪费信息系统,这对于企业来说是比较为难的问题。

2.企业无法将信息化建设融合到企业的管理当中

企业出于想要在市场竞争中提高自己的能力而去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但是在建设的过程当中无法将信息化建设融合到企业的管理当中。企业在信息化建设当中投入了很多的资金和物力,却忽视了这种新模式会对企业已有的管理造成的改变,无法将二者融合在一起,这就会阻碍信息化为企业带来的效益。也就是说这种信息化建设是不够成功的。

3.企业信息资源不够充足

企业信息化建设会为企业带来效益但同时它具有风险性的,因为它涵盖的内容很广且是个使用的时间较多的一个工程。涵盖的内容广就需要很多的信息资源,信息资源不够的话就会导致信息阻碍无法成功地进行信息化建设。这也会导致企业信息化建设不能发挥它的效应。

三、对于内蒙古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时候,要把它同企业的战略、组织和信息资源等方面相结合,最大限度的发挥信息化为企业带来的作用。

(一)需要一个好的外部环境来支撑

我们从发达国家企业信息化建设取得成功的原因中得到一个结论,就是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一个好的外部环境来支撑,而政府就不可避免的担当了这一重任。当地政府需要做的就是引导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同时要给予足够的支持和鼓励,政府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因为政府对信息化建设外部环境的改善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主要可以概括为几点,首先是基本的网络设施建设还有其配套的系统建设;其次就是对网络安全的保证以及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等,因此政府能够为企业信息化建设营造一个和谐而美好的外部环境,能够保证为企业提供长期的优秀的服务。

(二)积极推进网络设施基础建设

企业信息化推广网络设施基础建设的前提下,网络设施基础建设是网络设备的基本结构,它主要包含:传输各种信息的网络建设、研制传输信息的设备、开发新的信息技术等设施的基础性建设。因此内蒙古企业要充分利用现有所有可以利用的资源,加大投入企业内部投入比例,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缩小企业间因为信息化建设而拉开的距离。

(三)要加强和完善网络安全认证体系

企业信息化建设只要依靠的就是网上交易。网上交易存在很多风险的,如用户信息被盗用、信息丢失、在结算交易时账号被盗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这不仅是企业自身努力就是能够解决的,它需要政府通过出台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确保网络安全认证体系,保证交易双方在进行网络交易时交易的有效性,防止因为系统原因造成的故障、计算机病毒或是其他原因导致的障碍,要确保交易双方内容的安全、账号的安全及用户密码的安全。为了确保网上交易的安全要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

(四)企业内部营造与信息化相适应的运转机制

内蒙古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时候应该全力建设良好的内部信息化运转机制,及时的解决面对的困难,解决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此来确保信息化建设的成功运行。企业可以有意识地建立内部交易网络,通过内部交易网络使员工了解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好处,并且可以制定相关的规定,如对每次交易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要真实地反映交易中的情况,这样做可以及时了解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

(五)完善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机制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是个使用的时间较多的一个工程,内蒙古企业应建立包括管理、规划、物流专家、系统分析师和决策成员。在企业项目投资决策,通过机制的研究,并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和其他相关部门分析讨论,明确的业务目标,认真听取各方,并增进加了决策的透明度,完善了民主、科学决策。

(六)信息化建设需要高素质的信息技术团队来支撑

人才是影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因素,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需要一个懂管理、懂技术,合理否认只是结构,硬件技术的“复合型”信息技术团队,这将对内蒙古企业通过培训需求,技术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建立专业知识一些熟练的,还必须有专业人才时间能力的记录,内部信息对企业建设得到充分的发展。

结束语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要经历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贪大求全。要由表及里、由局部到整体逐渐推进。因此,内蒙古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应该从实际出发,坚持“整体规划、阶段实施、循序渐进、逐步优化”的原则,通过企业信息化建设,增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促进内蒙古中小企业持续、健康、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卢晓晖.我国企业信息化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09

[2]施雄锋.论县级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

[3]姜泽民.浅论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商情,2010

[4]张莉莉.我国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2006

[5]祖刚.内蒙古企业信息化发展对策建议[J].内蒙古发展研究中心,2008

第3篇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管理理念

一、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目前状况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已有了一定成效,但整体水平较低。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有了一定成效,特别是利用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已达到新的广度和深度。国家经贸委近期的调查表明300家国家重点企业中有50%以上已经建立办公自动化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70%以上接人了因特网,50%以上建立了内部局域网。从总体上看,15000家国有大中型企业中,仅有10%基本实现信息化,中小企业中实现了信息化的比例则更低,可以说我国企业信息化整体水平仍处于较低阶段。

(二)企业信息化发展非常不平衡

发展水平与普及程度因企业类型、行业归属和所处地区经济状况而存在很大差异。从企业类型上看,国有大中型企业、具有国际开拓能力的外向型企业、新近发展起来的高效益企业信息化发展较快,而中小企业、竞争性较差、效益较低、老企业信息化发展较慢;技术含量高的行业和经济发展水平及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企业信息化发展水平与普及程度较高,技术含量低的行业和经济发展水平及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企业信息化发展水平与普及程度较低。

(三)企业对发展信息化的认识普遍提高

有些企业已经从信息化建设中获得了一定经济效益,企业用于信息化建设的投资趋于增加。

二、现代企业管理需要信息技术

(一)企业信息化是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信息时代,企业要生存和发展,非搞信息化不可。这不是企业主观上愿不愿意的问题,而是客观互有联系和影响的两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一种力量是企业外部竞争环境变化所造成的压力,另一种力量是企业内部结构调整所产生的动力。从企业外部看,经济全球化与全球信息化呈加速趋势,市场范围不断扩大,竞争对手层出不穷,科技竞争、营销竞争、市场和人才的争夺日益激烈,这对企业形成了强大的压力。从企业内部看,为适应外部竞争环境,内部结构、业务流程、管理方式都需不断调整、重组、变革,以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

(二)信息化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1.企业通过信息化提高竞争力的可能性

企业信息化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途径或者说可能性,是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及其结合所起作用的结果。这种可能性表现在可能产生的经济性效应与非经济性效应上。

所谓经济性效应主要有①管理规模经济性效应。③范围经济性效应。④差异经济性效应。所谓非经济性效应主要有①促进创新。②优化决策。③树立信誉。④提高素质。

2.企业对信息化的有效管理是竞争力提高的现实保证

企业基于信息化提高竞争力的种种可能性和能否或在何种程度上成为现实,还取决于企业对信息化的管理。①企业搞信息化首先要对搞信息化的预期费用同不搞信息化的机会成本、信息化可能带来的预期效益同没有进行信息化情况下的预期效益进行比较。②当企业决定对信息化进行投资时,则应根据投资的目的或动机,把握好投资的时机、方向、重点和结构。③要分析企业的竞争环境,特别是其主要竞争对手的状态和动向,来决定与同类企业相比信息化应先搞还是后搞,并选择哪种信息化模式更适合本企业情况,以赢得真正的竞争优势。④企业决定搞信息化后还应对其实施条件进行系统分析。首先是需求分析,其次是对影响信息化进展的各种障碍包括数据基础、人员水平、技术条件等等因素进行分析。   (三)企业信息化是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条件

随着我国加入WTO,企业将更多地融入全球经济,走与世界接轨的发展道路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在世界贸易一体化的进程中,电子商务将面对诸如关税与税收、统一商品代码、知识产权保护等一系列新问题需要各国的对话与合作。这一切都是构筑在企业信息化基础上的。没有企业信息化,电子商务就失去了发展的根基。

三、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

企业信息化建设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企业自身的主观努力。政府是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使能器”,企业则是加速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动力源,只有二者合力才能更快、更好地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一)营造企业信息化建设良好的外部环境

发达国家的经验已经证明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政府的支持、鼓励与引导至关重要。

1重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是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前提。

2.加强和完善安全认证体系。解决网上购物、交易和结算中的安全问题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开展电子商务的关键。

3.建立网上协同作业体系。E-commence需要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协调统一,网上协同作业体系建设的快慢直接影响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4.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企业信息化和E-commece需要一整套完备的法律法规作保障。

5.实施政策倾斜,如提供拨、贷款,税收政策优惠等方式,鼓励和支持企业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

(二)建立企业内部良好的信息化运作机制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针对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企业应花大力气,制定相应的措施,来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

1.强调企业领导者的参与。企业领导者应充分认识到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对管理模式、组织结构、思维方式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创新和变革。

2.建立企业信息化决策管理机构。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不断连续改进的过程。有必要建立一个企业信息化决策管理机构来全面统筹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工作。

3.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落实企业信息化建设资金。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是一项投资很大的综合性工程,包括软件、硬件、安装调试、人员培训、管理咨询、系统维护等各方面的投资。因此,在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时,必须对其进行包括技术、经济、财务等诸方面的可行性研究,做出详细的投资预算,并使资金落实到位,才能保证企业信息化的顺利实施。

4.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信息技术队伍。企业信息化是应用新技术的发展过程。企业信息化的实现需要一大批不仅精通专业知识,能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研究和应用,推动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而且还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作为支撑。

第4篇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技术 企业 信息化

从20世纪90年代起,全球经济发展逐渐加速,为了提升在市场的竞争力优势,全球各大企业对进入市场的时间、产品的质量、提供的服务水平和营运成本的控制等方面的关注度都开始增强,力求提升企业对市场反应的灵活度。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所谓企业信息化,是指建设并发展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为主的信息智能化。因此,将计算机应用技术融于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1 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过程中,我国企业也面临着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早在“十五”规划阶段,我国就已经提出了要将信息化应用于工业化中,目的就是为了提升企业运营、产品生产和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发展。通过不断引进国际先进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我国企业逐渐实现了业务、机构以及管理系统的一体化。然而,因为我国企业信息化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仍有很多问题需要处理,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问题,合理应用计算机技术有助于企业节约资源,并将生产、运营、管理等融为一体,是实现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基本前提,也是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进入21世纪以来,企业信息化发展取得了较大成就,企业在生产、运营、管理等方面均逐渐进行了信息化普及。分析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重视度不高、系统性较低、投入力度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有待进一步提升与完善。

2 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企业信息化中的应用优势

2.1 有助于提升企业信息化发展水平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不仅为企业电商业务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信息基础,也促进了整个电商行业的快速发展,使企业信息化发展水平得以提升。借助计算机应用技术,企业实现了远程办公,且其办公模式的调控性、灵活性、自动化逐渐提升,同时也实现了企业无纸办公的可能性,这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企业的运营成本;简化的工作流程,也使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效率得到了明显提高,进而又带动了企业信息的发展。

2.2 有助于培养员工的信息化创新能力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促进了企业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明确了员工所处岗位的职责,增强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计算机应用技术所提供的工作便利,促使员工不断培养信息化创新能力,也让企业管理者在制定发展目标时更有依据也更有针对性,不仅使企业的生产数据、信息库的自动化水平得以提升,也优化了员工的工作流程,各种不合理工作环节大大减少,企业的生产效率与工作质量均获得提升。这种将员工工作经验与生产技术相融合的内部管理模式,不断激发着员工学习新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使其工作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2.3 有助于企业信息化交流的调控管理

计算机应用技术为企业提供了强大的信息资源,同时也建立了快速、便捷的交流平台,有效解决了企业信息交流不畅等问题。通过企业内部之间的无障碍交流,拉近了员工之间的关系,营造了和谐、互助、团结的工作氛围,进而提升企业的凝聚力。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也让企业各方面的资源得以快速、有效的整合,促进了企业信息化交流过程中资源的合理利用。

3 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对策

3.1 增强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培养与建设

人的因素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企业信息化操作人员的计算机知识掌握程度、计算机应用水平、计算机技术水平等,均会对企业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造成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企业的整体发展。同时,企业信息化系统是一个比较繁杂的人机结合系统,其应用和维护需要有较为负载的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和财务知识做支持,因此认为人员素质的培养是实行企业信息化的基础。这就要求企业要聘请一个既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又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及时解决信息化系统出现问题和漏洞等突况,进而确保系统顺利运行。

3.2 建立并完善企业信息化管理制度

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应用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对系统的管理是整个系统应用周期中非常关键的环节,因此为了确保企业信息化系统的正常运行,必须建立并不断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包括数据备份制度、系统维护管理制度和数据加密制度等。数据备份应该包括数据日常备份和数据双备份两方面。系统维护管理的热萦Ω冒括软件维护管理和硬件维护管理两方面,它涉及到系统功能的调整、扩充和完善。进行数据加密处理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丢失或被盗取,可通过数据机密技术来实现。

3.3 建立企业信息化的安全机制

企业信息化安全机制的建立和管理是一个长期的、持续性的工作。对企业而言,风险控制和信息化安全的经验只能慢慢积攒。因此,企业应高度重视信息化应用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强化风险控制和管理,最终建立可行性的信息化安全机制,尤其是建立企业信息化的技术安全机制,具体措施包括建立安全的数据通信协议,使用安全性较强的数据加密技术、使用一次一密、安全锁定等方法,同时要完善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机制、网络漏洞监测机制、黑客攻击机制以及计算机安全应急方案,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企业信息化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进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新刚.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信息化的影响分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3):134-134.

[2]李滔.分析企业信息化如何受计算机应用技术影响[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3(11):307-307.

[3]赵婷.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信息化的影响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5(23):117-117.

[4]柴文慧.对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分析及信息化建设的探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9):92-93.

[5]武珂羽.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信息化的影响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34):357-357.

第5篇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评价体系;影响因素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24.070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24-00-02

过去国内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推进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于“建设”,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开始关注效果评价。这种转变是由于企业信息化建设向理性转变,企业逐渐把信息化评价视为企业整个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企业信息化评价工作存在的意义在于帮助企业判定具体建设目标的实际实现程度,促使企业决断趋向客观与科学,杜绝“经验主义”和“主观主义”。

所谓“企业信息化”,其本质就是指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不断挖掘信息资源使用的深度和广度。而其具体的建设过程主要由4部分构成,即计划、实施、评价、改进。在这一循环过程中,信息化评价作为典型的效果分析发挥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构建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体系的意义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政府、信息技术供应商、企业。

对于政府而言,负责信息化的相关部门能利用该评价体系对企业的信息化,信息化成熟度进行测评,精准把握企业信息化运转状态。

对于参与信息化的企业而言,信息化成熟度评价体系能促使企业明确自己的具体建设目标,帮助企业进一步改善自己的管理水平,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另外,企业可利用企业信息成熟度评价的评分计算出自身信息化水平和其本身的战略之间的契合度,并以此作为参考,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这一评价体系能使企业真正明了自己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发现企业制度链条中的薄弱环节,改善整体经营水平。

对于互联网技术供应商而言,这一评价体系有助于他们掌握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需求,加强信息技术研发的针对性。

1 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

1.1 国内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现状

近几年国内企业在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市场压力越来越大。基于这样的现状,企业已经能体会到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在企业的发展运营过程中,信息技术的使用既可降低其在人力和管理方面的成本,增加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砝码,又可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资本优势,帮助企业在竞争环境中建立新的壁垒。

目前,国内对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开发较少,水平较低。以整个企业为使用范围的信息系统是需要先进,科学的管理理念作为指导的。而目前国内行业与行业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这就导致我国的企业信息化水平也出现了明显差异: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企业信息化程度较好;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的地区,企业信息化程度较差。此外,行业发展水平,市场化程度也对企业信息化发展状况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2 当前企业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缺少统一的行业标准,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目前,针对企业信息化,国内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法律法规,这种现象导致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面对发生的纠纷难以寻找相关的依据进行取证和认证。

2.2 信息机构种类贫乏,相关人才缺乏

信息机构种类贫乏在我国国内企业中是一种非常普遍的问题,这种机构建设上的问题进一步导致信息技术人才流失十分严重。

2.3 重大信息工程建设滞后

目前大多数企业拥有不少的信息技术设备,也培养和储备了一些属于本企业的人才资源。但是物料资源管理(MRP)、资源制造管理软件(MRPⅡ)、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企业资源管理软件(ERP)的使用和推广还有待发展。

3 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体系构建

3.1 构建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的原则和方法

目标明确,量体裁衣。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体系建立的目的在于利用这套评价体系评判各个企业当前信息化成熟度状态。

简洁明了,客观科学。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体系的指标选取应避免繁杂。只有通过简洁的指标来展现企业实际的信息建设状态,企业才能更好地掌握整个评价体系的精髓。

立足企业,使用方便。该评价体系选择相关指标时,应考虑到指标取值与相关企业间数据的可得性。

与时俱进,动态更新。像所有的科学技术一样,信息技术的更新,发展十分迅速。国内企业信息化一定是以当前的信息技术状况为依托的,因此信息技术出现任何进步都会导致企业信息化的转变。

健全法律法规,加强人才培养。任何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政策引导扶持与人才储备的问题。国家有关部门应不断健全与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监督行业发展。此外,企业也应重视人才培养,建立人才库,为未来发展提供保障。

3.2 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体系的构建方法

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体系的构建如图1所示。

图1 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体系的构建流程

3.2.1 明确企业实际,选取适合企业运行特点的评价坐标

当前国内企业之间信息化水平的差异较大,因此企业在推进自身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须从企业本身的实际状况出发,有目的地推进自己的信息化发展程度。在选取具体的评价体系指标时,指标应具有全局性和综合性,各项指标间应彼此关联而又互不重复。比如,重庆市在构建自己的有关制造类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体系时,虽然需要将国家以及地方政策法规列入考虑指标中去,但是由于针对整个重庆市而言,市内企业的政策环境是完全一样的,在指标选取的过程中,他们就删掉了政府政策这一指标。这样的做法使其指标体系更加简单明了,针对性也更加明显。

3.2.2 梳理企业内部问题,坚持问题导向构建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的评价体系

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体系建立的做根本目的还是帮助企业评估其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效果,发现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具体问题,提高投资效率以及投资效益。所以在选择其评价指标时,其可操作性就成了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只有整个指标体系是可轻松搜集和使用的,这个评价体系的建立才是有意义的。

3.2.3 构建二级评价体系

在建立评价体系的过程中,信息技术本身的动态与变革也是必须考虑在内的。比如在20世纪90年代,国内企业大多使用CIM技术,但是随着信息及时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多的技术选择使用ERP技术来替代当年广泛使用的CIMS。而评估体系在面对这样的情况时依旧要发挥自己的作用,这就对其指标选择的动态性提出了一定要求。

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体系的基础是麦克利兰设计的胜任特征模型。这一模型创建之初是用来评价人对工作胜任程度的评价方法。在对信息化基础指标体系进行研究后,通过下面两个二级指标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来完善评估企业信息化的成熟度,一是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明确信息系统应用的功能和应用边际。

首先,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在一次性投资之后,我们可建立一个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平台。依据企业信息化的具体需要,企业就可把这个指标分为3个三级指标,它包括硬件平台、网络平台、软件平台。

其次,明确信息系统应用的功能和应用边际。信息系统的应用应着重显示在信息活动后,在静态之下信息化系统的应用情况。可从以下3个三级指标来进行评估:系统应用的广度,系统应用的深度和系统应用的安全程度。这三个指标依次作用于明确信息系统应用的功能和应用边际,需要注意的是,应用广度着重考量的是系统整体的使用状况;应用深度强调的则是系统自身的使用协调程度;应用的安全程度则重在体现企业内部应用的实际保障情况。

3.2.4 最后完成整个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体系的构建

在依次完成上述几个步骤之后,完成了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体系的整体构建流程。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企业往往更注意信息系统应用之后,系统是否安全。尽管在广义上来讲,信息化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可能存在安全问题。所以本文所讨论的企业信息化中,主要把企业信息化整体的安全状况看作信息环境制度优化。而和信息化基础关联密切的局部安全情况则单独探讨。应用深度以单个系统而言,它反映的是信息系统在企业内部使用中得到保障的状态。

4 企业信息化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4.1 内部因素

4.1.1 企业员工因素

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就是企业各层员工。这里所说的员工并不仅仅指企业的部门,它所涉及的范围包括从高级领导到普通职员的每一个人。企业员工对于信息化的认识以及其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都将影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效果。

4.1.2 企业信息化的管理部门与相关计划因素

企业的信息化是需要非常严谨、客观,科学的论证与规划的。因此,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的影响因素必须考虑到这一点。企业信息化是否成熟与其负责机构是否专业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这一机构在企业信息化的日常工作中需要协调其遇到的种种问题。

4.1.3 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

企业信息系统的建立与运转是一个长期工作,它对企业的人才水平,资金力量,物质状况有着一定要求。没有这三个因素作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有力保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可能走向成熟。

4.1.4 企业本身管理状态因素

所谓“企业信息化”,顾名思义是需要依托企业进行的。所以,一旦企业本身管理制度上存在漏洞,企业信息化的实际效果就会受到影响。信息化是需要企业的各个部门相互依托的,所以部门之间的合作开发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企业信息系统的使用效果,而这种使用效果最终将影响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

4.1.5 信息化具体操作因素

信息技术项目具有一定的风险性。这种风险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企业缺少科学的信息化手段,必将导致其最后的成功概率降低;此外,其信息的标准化对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发挥着基础性作用,面对这各种各样的选择方案,如何判断哪一个方案最有利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也十分重要。所以在选择企业信息化成熟度影响因素时,其具体操作状况绝对不可以缺少。

4.2 外部因素

4.2.1 政府相关政策因素

政府的各项政策对于当前国内企业的发展影响很大。而企业信息化自然也是离不开政府的导向和政策帮助的。特别是对于规模比较小,资金力量不够强大的民营企业而言,政府的扶持与帮助对于增加其信息化建设的信心很有必要。

4.2.2 市场环境影响

企业信息化与整个企业所处的市场发展环境息息相关。当整个市场发展态势比较好,不同企业之间以良性竞争为主时,企业就会将更多地注意力放在自身发展上,不断完善信息化建设,以更好的姿态面对市场挑战。反之,企业则会忽略技术层面的建设,而将更多精力放在节省成本上。

4 结 语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任何一家企业离开信息化都是没有办法完成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改造运营模式,重构企业内部结构的。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对于我国企业而言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体系构建,以及企业信息化相关影响因素等方面,对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体系构建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其中,在对企业的信息化成熟程度评价体系的架构过程中以下几大因素必须进行慎重考量,包括:企业员工因素,企业信息化的管理部门与相关计划因素,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企业信息技术建设的着力方向,企业本身管理状态因素,信息化具体操作因素,政府相关政策因素等。

主要参考文献

[1]冯莎.企业信息化成熟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城市地理,2015(4).

[2]周海.如何评价制造业企业信息化成熟度[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17).

[3]吴亮,李霞.建筑业管理信息化成熟度研究及应用:建筑业管理信息化选型之“道”[J].中国新通信,2013(23).

第6篇

1 企业信息化的相关概念和内涵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以业务流程的优化和重构为基础,在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上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控制和集成化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种信息,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企业信息化实质上是将企业的生产过程、物料移动、事务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等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各种信息系统网络加工生成新的信息资源,提供给各层次的人们洞悉、观察各类动态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以作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合理配置,以使企业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2、我国计算机技术与企业的发展现状探究

在我国,计算机技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进步,在今天已经融入到了人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国企业自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发展,不断进步,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自21世纪以来,计算机技术融入到企业发展中已经成为了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进行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21世纪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3、我国企业进行企业信息化改革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在21世纪,信息与人才是最重要的企业发展因素,信息的流动与总结有利于企业应对市场现况及时做出正确的企业管理决策,有利于企业在信息时代的同步性,因此必须要进行企业的信息化改革。另外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大大减少了企业的劳动时间,大大增强了企业的劳动有效性,为我国企业模式改革的进步做出巨大贡献。

4、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优势

4.1提高企业信息获取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1)缩短企业空间距离,拉近了企业领导层和员工的距离。这种管理令公司氛围更加和谐,也为管理层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加快了公司管理结构优化,另外也促成管理层次升级,实现企业扁平化管理。举例说明,网络会议和视屏会议的出现,节约了参与者时间,大大加快了企业运行效率。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通讯软件更新换代很快,这些软件使得企业各部门的沟通更加顺畅。

(2)计算机技术帮助管理者准确高效的分析企业信息准确把握和分析市场信息是管理层做出正确决策的可靠依据。企业内部信息量正比于企业规模,大量的信息处理依赖于专门人员的分析归纳。但人力分析效率低下,错误率高,难免出现信息丢失和信息延误,影响企业管理层的正确决策。计算技术准确率极高,存储量大,很好的弥补了 工的不足。将信息技术同企业管理有效结合,能帮助企业节约大量人力财力物力。同时信息技术处理过的信息可信度高,能够帮助管理者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决策,为企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4.2 有助于企业工作效率的提升

由于企业的信息来源十分广泛,所以信息数量和构成也比较庞大和复杂,这也使得信息的管理需求变得急切。

如果将一些计算机技术应用和融合到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可以不断地加快信息资源的传输,有效地整合和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使企业办公室实现自动化和无纸化,使企业的办公灵活性得到增强,也能为后续电子商务服务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也有助于消除以往不平衡和不合理的业务环节,减少由人为因素造成的一系列工作问题和失误,使企业的资源配置能够得到优化,办公质量和办公效率能够得到提升,在节约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等资源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

4.3 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

企业综合实力的强弱在市场竞争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和地位,所以,通过不断提升企业实力,能够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能够不断的发展。

将相应的计算机技术合理地纳入企业的信息化过程当中,可以不断地改善企业内部信息的共享性问题,使员工责任感和岗位意识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从而不断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员工的经验和技术能够通过企业信息化合理地转化为企业内部资源,从而使企业自身的综合能力和水平得到提升,综合竞争能力不断加强,在市场中占据竞争优势。

5、对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建议

我国企业信息化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第一,信息化的投入力度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信息化还很落后,即使是大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也毫无竞争力,发达国家在信息化上的投入一般占到全年的10%到30%,而我国却只有1%左右而已;第二,我国企业管理观念还处于转型时期,较为落后,导致信息化的应用经验不足,造成了大量的投资被浪费;第三,信息化水平发展极不平衡,不仅存在行业上的不平衡,还有地域上的不平衡,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发展较为缓慢,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经济区域同样也是信息化水平较低的地区。因此,要从思想上要让管理者和员工明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要能接受新时代的产物,与时俱进,不断对企业信息化系统进行更新。同时培养一些专业的企业信息化管理人才,再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打造出具有企业特色的信息化系统,这样才会使信息化建设在企业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第7篇

Abstract: Eighteen big reports of the party put forward clearly, "adhere to the road of new industrialization, informatization, urbanization,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promote the informatio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depth fusion, the coordination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interaction, urban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dustrialization, informatization, urbanization,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development".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represents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following and promotion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information fusion of subordinate enterprises talks about bit of superficial view.

中图分类号:F279.23

国内、外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现状。

国外企业信息化发展情况

目前,信息化对于国外现代企业来说,已经上升到一级战略的高度。无论是从宏观经济、企业内部管理、市场营销等各个方面,信息化已经成为一个足以制胜的必要手段。最为明显的就是一个全新管理职位首席信息官(CIO)的诞生,改善了企业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提升了企业市场需求分析的能力,优化了工艺和生产流程,保证了设计开发、生产管理、营销管理的协同,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例如美国福特汽车公司通过网上采购,使汽车零部件的采购成本下降了30%,通用电气公司借助供应链管理手段,2000年节省成本16亿美元;美国的飞利浦·莫利斯公司应用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建立了拥有2.6亿烟民的个人档案数据库;卡夫通用食品公司建立了3000万顾客的个人档案了数据库;从最初成为该产品或服务商的客户开始,通过档案管理产品和客户生命周期,分析客户使用产品周期和制定新产品开发周期,促进企业的发展。国外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投入了大量资金,据有关数据统计,中国企业在信息化方面的投资仅占总资产比例的0.3%,而在发达国家这一比例达到了10%。

国内企业信息化发展情况

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已有20多年的历史,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中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相对较高,建设了企业内部网、财务管理软件、企业外部网站、ERP(企业资源规划)系统、客服中心系统,但仍存在信息化建设水平不够高,应用系统独立性强,信息整合能力差,不能在生产、经营中充分发挥信息化的作用;而中小型企业甚至还没有实现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信息管理系统、ERP系统等,信息化建设水平相对更低。目前在国内各种规模的企业中,信息化普及率还处于较初级的阶段。除了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遗留问题外,还存在着管理人员的经验主义,不能与时俱进的以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信息化的作用,直接导致科学的管理方法不能应用。正是这些原因的存在,与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投资占企业总资产的比例甚微,与发达国家大企业信息化投入占总资产比例的水平相距甚远,在规模、层次和总体水平上也都存在很大差距。

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发展状态

虽然中国的制造业具有世界级的规模,不过仍存在设备落后、管理方式陈旧,普遍存在信息化程度低,企业资源不能共享。即使信息化建设较好的企业,也存在现有的管理信息系统与生产过程控制系统之间的关联性小,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整合程度低问题,急需优化升级。企业管理信息化和制造车间数字化严重脱节,基本对立的发展模式,缺乏整体规划,设计研发加工本应连续的业务链,断点比比皆是。对于新技术盲目追求,没有从成本、产品和人员等多个方面考证新技术的有效性,造成新技术在使用中的名存实亡。

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建设研究

加快信息化技术标准体系建设:

加快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建设,统一企业网络基础平台,建立网络系统建设标准;信息管理代码标准;网络系统运行管理标准;制造与管理的数据标准;数据传输标准;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标准;软件应用评测标准;信息资源整合规范;ERP应用规范,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健康发展。

加快基础网路平台建设:

进一步完善企业信息化基础网路平台,建立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内部的设计与生产之间、生产与经营之间、经营与市场之间的有机联系,实现纵向互通、横向互联,不断的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

加快企业基础网络平台的建设

加快企业信息化基础网络平台建设、促进企业内部信息化的应用是加快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积极推进企业协同设计、制造与管理集成化建设

积极推进企业在产品研发、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设计水平和生产能力,增强企业在网络环境下协同设计和制造一体化的工作能力,实现产品设计、制造、管理和营销的信息共享。完善企业产品设计、制造、管理和营销数据管理系统,加快先进制造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综合应用于产品设计、制造、管理、试验测试等各个阶段、各个方面,通过信息资源共享、研制过程协同、工作流程集成,促进产品研制设计、制造和管理的数字化综合的集成应用。加快以设计制造集成、制造单元集成、企业资源管理集成、试验测试集成等为主的信息化平台建设,促进科研、生产和管理数字化、集成化、网络化的新工业体系的形成,促进应用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促进综合能力的提升,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积极推进企业信息资源的整合

积极的推进企业信息资源的整合是提高企业综合设计能力、制造能力、管理能力和经营能力的重要方法。加快CAD/CAM/CAPP系统建设,进一步提高设计效率,促进CAM/CAPP技术应用于数控编程及工艺设计上,提高数控机床(CNC)设备的应用水平,提高工艺设计及工艺管理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加快完善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供应链管理系统(SC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等系统,使该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技术,把企业生产过程中所有与产品相关的信息和过程集成起来,统一管理,建立企业快速、敏捷、灵活地响应客户的需求体系,系统的分析、预测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为工程技术人员协同工作,缩短产品研发周期、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提供技术支持。加快ERP与PDM、SCM、CRM的整合;加快资金管理信息系统和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两个纵向垂直的(公司到成员单位)应用系统整合,实现内部结算和内部资金有偿调剂,人力资源合理配备。

加快工程设计与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融合

工程的设计与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要充分认识到工程设计与企业生产经营信息化的关系,工程设计与利用信息化促进企业发展的关系,工程设计与服务企业信息化的关系,加快工程设计与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融合。

建设工程设计信息化平台。

建设工程设计信息化平台及企业信息化管理模拟平台,可以促进工程设计人员掌握现有工程设计的前沿技术和了解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程度,模拟企业信息化管理状态,实现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和工程验收后顺利的加入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中,实现工程运行与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无缝连接,提高设计水平、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降低设计成本。

建立工程设计项目数据库。

数据库是计算机应用系统中的一种专门管理数据资源的系统。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库技术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企业的各个方面。建立工程设计项目数据库,推进工程项目设计、实施、验收的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建立项目主体数据库,方便工程设计者的查询;建立项目需求管理数据库,解决系统的分析项目需求、科学地分析项目需求,保证项目的科学实施;建立项目模型和项目功能模型数据库,要从项目的实际出发,对项目结构和项目功能等进行分析,要认真的描述业务过程、业务活动和层次结构,根据现行项目的中、长远目标,建立其逻辑关系,建立项目模型和项目功能模型支持项目设计和实施;建立项目元素数据库,明细项目单元,明确项目责任;建立项目设计指标体系数据库等,促进项目设计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第8篇

关键词:水电施工;信息化建设;定位;策略

doi:10.3969/j.issn.1006-8554.2016.01.087

0引言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的网络化与集成化建设不断完善。对于现代企业而言,信息作为企业发展所不可或缺的重要战略资源,很多时候已成为企业战略决策中不可割舍的构成要素。与此同时,随着现代工程项目规模的日益扩大,对工程项目的施工技术与施工质量的要求也不断增加。特别是对于水电施工企业而言,以往的管理方法已不再适应自身发展速度,如何通过现代化的信息化技术实现对项目运营管理质量的提升,成为企业能否长久立足的关键,同时这也是时展对水电施工企业提出的必然要求。

1水电施工企业信息化概述

1.1信息化定义

水电施工企业的信息化是指企业在自身的各类运营活动,譬如产品研发、市场销售、战略决策、行政管理等中,通过选取恰当的基础信息设备与先进的信息技术,在企业内部搭建覆盖各个部门的信息化管理体系,从而实现对企业内外部海量信息资源的充分、合理调控,进而实现对企业自身机构组成及运营流程的优化升级,从而逐步达成企业运营管理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所以水电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就是企业达成自身人员、设备、原料等资源管理以及资金管理和作业管理的网络化与数字化,从而确保企业的运营同自身管理制度实现有机融合,提升企业的智能化水准。其主要目的在于向企业各管理决策者提供精准、及时的信息参考,以便能够有效应对市场的风云变幻,提升企业运行效率和自身竞争力。

1.2水电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定位分析

从全局发展而言,水电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应当从自身实际状况出发,立足当下、着眼全局,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整合资源,针对市场未来发展,以应用务实为核心,力求安全可靠的发展道路。所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必须具备前瞻性、可拓展性与适用性三大基本特点,既要立足实际,不可好高骛远,又要具备一定发展性,不可成为制约企业的瓶颈。因此,在具体的构建中企业要选择成熟且具备主导性的产品,确保自身的信息系统兼具安全、稳定、实用等特质,从而为企业自身管理效率与竞争水平的全面提升提供推动力,使其能够跨越式发展。具体而言,企业应在信息化建设中遵循下述基本原则:统筹规划、分步有序开展;系统平稳、运营安全;经济实效;技术更新与职工培训相互结合。除上述之外,水电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内容应当由以下几点构成:①实现公司总部到项目部、子公司之间的信息传递。②实现项目部、子公司向公司总部的信息传递。③实现企业内部各个管理运营部门、下属子公司、项目部等彼此间的信息横向传递。④实现企业职能部门同外部关联单位及环境间的信息传递。

2推动水电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2.1实现企业管理和信息化建设关系的有效梳理

行之有效的企业信息化系统的构建,首先必须树立对信息化的正确认识,理解其同企业日常管理间的紧密联系。一方面,信息化建设的原则、方向、内容等均受到企业发展战略及决策层使用需求的影响;另一方面,通过信息化建设企业的管理形态,特别是结构组成能够发生根本性改变。有鉴于此,水电企业的信息化构建中,部分管理体系的设计需求应当充分考量信息化构建可能造成的影响,从而开展预期评估与管理方案的调整,以便获得更加优良的管理成效。与此同时,依据信息化技术的特点可知,其对企业管理的帮助也是有局限性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完成后仍不可避免地会残存大量管理风险,但这些风险源自于企业管理系统自身而非信息化所导致。

2.2进一步完善企业管理基础

在水电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数量繁多的前期准备性工作均需要依靠企业自身来实现,诸如企业全新管理体系的构建、运营流程的整合以及运营制度的修订等。与此同时,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工作(业务培训、信息化运营手册的编纂、信息化人员的培养等)也需企业的深入参与。可以说,从本质上分析信息化只是推动企业管理系统更趋完善的一种工具与手段,而非这一种方法,这就需要在企业自身原有的管理系统去将其实现。与此同时,信息化作为一种系统性的管理工具,在建设过程中又对企业的管理系统提出了标准化、系统化、规范化的建设要求。

2.3统筹规划,逐步落实

水电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作为一项繁复的系统性工程,具备实现周期长、建设难度大的特征。有鉴于此,信息化建设在开始之初就应有着完善的系统性规划,从而规避不同模块分散建设导致的互相不兼容现象。同时,水电施工企业还应充分依照自身发展现状,对信息化采取分步开展逐层落实。若企业的财务管理已达成标准化与规范化建设,而人力资源管理尚未达成,则应当先完善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模块,待企业完善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标准化与规范化后再开展人力资源的信息化构建。然而需要额外留意的是应注意两个信息化模块的统一规划,以避免两者后续无法兼容的尴尬。

2.4合理筛选信息化软硬件

对于水电施工企业而言,在信息化软硬件的选择上应当遵循“满足基本使用要求,且拥有一定扩展能力”与“用最低的成本实现信息化建设发展目标”两条基本原则。在过去,一些企业在购进信息化软硬件设备时总是秉承“只选最贵、不选最对”的原则,这一方面是从众心理作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软硬件购进人员为规避潜在风险所致。但企业的信息化应当是同自身的发展策略及管理决策需求相匹配,这就需要在软硬件的选购上充分依据系统的设计需求进行合理筛选。此外,企业在软硬件的选择上还经常存在是否购买成品软件、信息化软硬件购买费用摊派、软硬件应用覆盖范围确定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处置均需要企业从自身发展需求出发,认真分析后慎重决定。以企业的软件购买为例,购买的成品软件虽可快速实现应用,但通常均难以实现与企业实际需求的完全对接,这就需要企业聘请专人在成品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

2.5完善培训体系,注重实际实施

水电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仅是一项繁复的系统性工程,更是一次企业前所未遇的全新调整。整个体系的有效贯彻实施离不开专业信息化技术人员的参与,因此水电施工企业必须增强对信息化建设及操作人员的培育力度,使其具备相匹配的专业素养,从而为企业信息化系统功效的充分发挥提供推动力。除此之外,信息化系统的实施效果是评估企业信息化建设成败的关键所在,企业决不可抱着一蹴而就的想法,应组建专门的监测部门对企业的信息化系统运行状况进行全方位监督管理,在实践中及时发现存在的不足,从而不断完善升级,使其真正能够为企业的长久发展提供帮助。

3结语

水电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究其实际意义而言,不仅是水电施工企业的一场管理技术普及,更是水电施工企业运营管理模式上的一场全面变革,是关乎企业长久发展的一次深层次转变。其不光涉及企业结构形态及部门职能的全面调整,更关乎到企业管理结构与企业文化的全面改动,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电力施工企业应当充分把握,积极应对,在自身的信息化建设中对企业陈旧的管理模式与运营流程展开彻底变革,从而让企业重新焕发活力,使企业更好地适应残酷的市场竞争,从而实现长治久安。

参考文献:

[1]双学珍,张智涌.信息化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方向[J].科技展望,2014(19):8.

[2]张世杰,杜慧鹏.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先行者———中国水电二局信息化建设探究[J].施工企业管理,2015(2):95-97.

[3]俞日河.探讨水利水电企业施工设备信息化管理[J].江西建材,2014(23):130+101.

第9篇

1.1ERP的内涵及对企业的作用

ERP,即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ResourcesPlanning),是由美国的GartnerGroup公司在90年代初提出的[1]。ERP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MIS(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崭新、顶峰和成熟阶段,通过确定适合企业个性化特点的合理、有效、科学的管理思路、方法来整体优化、组织、控制、调整企业的人、财、物、技术、设备、信息、时间等各项资源,从而达到企业内、外部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有机整合。因此,该系统可以帮助企业及时了解市场环境的变化及市场需求和竞争对手的策略,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然后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产品及服务的重新设计;还可以帮助企业及时了解行业内外各种动态,为企业进行经营战略分析奠定基础。ERP系统应该成为中小企业经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对企业的长足发展起重要作用。

1.2引言

企业信息化是企业战略的总要组成部分,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经营由区域经济走向全球经济,从而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信息化时代。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即采用先进成熟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依靠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对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管理流程进行全方位分析与改进,重新整合资源,提高效率和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的过程。他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新技术运用和革新,而是更高层次上的全新的管理革命。

中小企业是这个时代中最具活力的力量,他们发展迅速且迫切地渴望成长,大力开展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有着行业分布广、IT需求千差万别、IT水平低、投入少、缺乏专业人员维护等特点,所以它们需要最实用的高品质信息化产品、最可信赖的销售管道和最完备的专业服务。而现在市场上种类繁多的中小企业信息化产品却很少是专为中小企业需求定制,且无法满足中小企业多样化的IT需求,使中小企业信息化陷入尴尬境地。

二中小企业的信息化现状

在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3~5年。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企业外部来讲,融资环境不公平,行业准入条件不公平,缺乏充裕、优质的技术、人才和信息等要素供给。从内部来讲,大部分中小企业缺乏科学的管理理念和运作方式,很多企业的组织形式都是“直线职能制”,相当一部分企业管理粗放、不规范,存在着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手段缺乏、管理方式落后等状态,而且管理人才奇缺,很少有人受过管理专业的训练。外部环境的改善要依赖于政府,而内部条件的改善则应来自于管理创新。管理创新是保障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有力手段,其实质在于我国中小企业应用ERP的必然性,通过求新求异整合管理资源,促使管理活动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增强整体竞争力。中小企业只有不断进行管理上的创新,才能使企业拥有一个良好的发展机制,使企业真正发挥其小而精、适应性强的优势,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中小企业对于以客户管理为主、以市场为导向、以合同为主线、以绩效为目标、以网络为平台的客户资源管理和销售管理的需求最为强烈。中小企业希望以最经济、实用的方式进行IT投资。低成本、高效率的一站式解决方案、SAAS服务、虚拟化、云计算等新概念伴随着这些需求,在国内悄然兴起。发达国家企业信息化投资一般占投资总额的8%,而我国仅仅占0.3%!采用信息化的中小企业所占比例,国外一般达到60%以上,但在我国也就是13%左右。信息化程度相当低。

三、目前ERP环境下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特点

目前,我国几乎所有的中小企业几乎都配备了电脑和网络,进行电子化或网络化的操作和管理,可以说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许多企业已经着手ERP建设。但是在目前,在全企业范围内实施ERP应用的仅占全部中小企业总数的3.8%,其中实施ERP建设成功率不到10%,这使很多企业陷入两难的困境。

自2007年第二季度以来,中国的GDP增速连续5个季度拉出阴线。金融海啸蔓延全球,国内各行业都不同程度受到影响,很多企业遭遇到了困难,尤其是中小规模的制造型企业,而ERP的应用主要以制造型企业为主。面对这样的社会大环境,目前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呈现以下几个特征:

3.1企业业务不规范,信息化需求柔性大。中小企业相对大型企业而言,其业务的随意性比较大,职能分工比较粗放,决定了信息化应用必须能够满足业务变动的节奏,有效匹配新的业务模式。信息系统要做到有高度,且必须要便捷、灵活。这是一对矛盾,对于信息化基础并不好的中小企业,其挑战性更加大。

3.2企业发展快,信息化需求变动大。作为中小企业其业务发展速度是很快的,整个业务发展形态甚至会出现“朝令夕改”的情况,信息化需求刚刚提出来不久,还没有等信息应用进行推广实施,常常会马上出现彻底推翻原先需求的困境。

3.3企业在信息化方面的资金投入压力大。中小企业的关键在于发展,由于企业间竞争压力大,企业把有限的资金都放在研发和市场上,信息化常常处在一种“零投入”的情况下开展的,许多中小企业凭借可怜的人力成本,进行信息系统研发,以支持业务需求的实现。

3.4企业信息化人才缺乏。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最缺乏的是人才,对于信息化人才更是如此。往往处在高速发展的中小企业对于信息专业人才的吸引力并不高,源于其信息化应用水平低,工作环境差,信息化专业人员得不到发展、提高。虽然目前中小企业面临重重困境,但各大软件厂商仍然将中小企业ERP市場当作了必争之地。他们认为中小企业仍然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市场,相信随着信息化基础环境的日益改善,中小企业对ERP的需求将不断呈现增长趋势。

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4.1中小企业信息化面临的机遇:

(1)国家政策鼓励中小企业进行信息化;信息化是一个中小企业发展中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合理的信息化可以完善企业的资源管理,提高研发、生产效率;中小企业自身对信息化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降低成本、提高风险控制上增加投入。

(2)信息化市场趋向成熟。国内外信息化方案解决商开始针对中国中小企业的国情,推出适合这一广大群体的信息化解决方案。中小企业有很大的选择余地。低投入,高效率的信息化成为可能。虚拟化与云计算让低成本、高效率的信息化成为可能。企业无需再配备IT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就可以得到最新的技术应用,对企业的信息、资源进行管理。中国国内企业信息化行业迅猛发展,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方案解决商。他们将直接带动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

4.2中小企业信息化面临的挑战:

(1)高复杂度。中国复杂的国情,以及中国上千万的形形的中小企业,他们对信息化的需求千差万别;认识度不足、认可度不够。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了解程度不足,对信息化再提高企业运行效率,降低企业运作成本上的认可度不够;资金能力不足。金融危机下,许多中小企业资金不足,无法在信息化建设上投入足够的人力和财力。

(2)部分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缺少兴趣,表现为:一部分企业消极的抵制信息化;一部分企业担心数据安全问题,拒绝进行信息化建设。

五、针对中小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毋庸置疑的是,信息化作为中小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必然不断的推动广大的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需求,从而激励信息化方案解决商不断推出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小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在中国复杂的市场环境下,如何把握住中小企业对信息化需求显得至关重要。本人认为,中小企业想要成功、快捷的推行ERP项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5.1全员参与,企业负责人是关键。

ERP的实施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软件培训,包括业务流程重组、管理模式和业务架构转变、岗位职能调整等许多方面。由于损害到部分人的长期或短期利益,ERP的实施常常会遇到或明或暗的阻力。只有得到企业负责人的坚决支持,才能排除干扰,克服困难,成功地实施ERP。企业的中层管理者,扮演着局部目标和政策的制定以及企业管理政策执行者的双重角色;企业的基层员工是业务流程的日常参与者,软件的日常操作者;必须让他们理解如何利用ERP提高日常决策的及时性和正确性,提高工作的效率和效益。因此,应当注重对中层领导和业务骨干的培训,让他们理解在ERP的实施过程中,自己应当如何配合项目小组、管理咨询公司、软件厂商的工作,调整工作方式、工作内容,才能使为ERP实施付出的时间、金钱得到切实的收益。

5.2夯实管理基础

企业管理基础涉及多个方面:第一,制度基础。特指企业的产权制度、法人治理结构和激励约束机制。等企业基本制度。良好的制度基础是企业建立和使用信息系统的动力源泉,也是突破实施障碍的关键。第二,业务流程基础。企业的业务流程应该较为固定而且固化成为管理制度。即使业务流程经常发生变化,企业各个部门也应该根据规定按部就班地进行各种调整。第三,数据基础。不知道有多少项目因为数据问题而失败。第四,人力资源基础。人力资源基础包括了企业员工素质、能力、责任心以及各种人力资源政策。ERP实施过程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对企业员工进行计算机操作培训,员工的操作能力、岗位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也是影响实施成败的重要因素。加强管理基础工作,才能有效实施ERP。

5.3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分阶段、分目标、有层次地推进

信息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必须针对企业的发展情况,量力而行,分阶段、目标、有层次的推进执行。理论上完整的ERP系统,业务流程覆盖广泛,功能繁杂。实现企业信息化应该是财务-物流-生产和成本电子商务-全面信息化的全面信息化得过程。随着投入使用的ERP子系统逐渐增多,企业信息集成程度不断提高,企业在优化资源运用,缩短采购提前期和生产周期,降低库存资金占用、降低制造成本等方面的收益也日益显著。企业领导者应该结合企业现状和企业发展战略,确定中长期的ERP应用所应该覆盖的业务流程领域,并对业务流程优化提出明确、可量化的目标。由于时间、资金、人力资源等方面的约束,企业实施ERP应当从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的角度出发,从那些“瓶颈”业务流程入手,对于业务流程内的功能需求,优选考虑哪些对改进关键增值活动有明显收益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既有效、控制ERP项目的时间、成本,又能切实看到收益,这样后续的ERP项目才能进行。

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都实现了应用财务软件对资金流的管理。而CRM(客户资源管理)、SCM(物流供应链管理),实现情况则不容乐观。电子商务更是很多中小企业只能仰望的概念。中国电子商务市场近幾年发展迅猛,在国内外的电子商务平台的带动下,未来会很光明。B2C、B2B的电子商务模式已经比较成熟了,从淘宝的营业额就可见一斑,淘宝更是提出了下一部计划:在2014年实现10万亿的年营业额。电子商务是一个潜力如此巨大的平台,可惜国内的大部分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的程度非常低,这成为中国中小企业发展壮大,走上国际舞台的一个很大的障碍。因此,电子商务可以作为中小企业发展的重点。

5.4选择合适的ERP软件供应商

各个企业实施的ERP项目中所覆盖流程、流程中要求的功能点不尽相同。不同的ERP供应商在所适应的行业范围、覆盖的业务流程、产品功能的全面性、与第三方软件的集成性、可扩展性、二次开发难易程度等方面各有千秋。目前国内的ERP厂商,有些是从财务软件转型做ERP,在财务模块上的功能相对较弱。国外的ERP厂商水平相对较高,但在本地化支持和价格缺乏优势。企业应该根据需要和承受能力量体裁衣,在考核了ERP软件商的公司资信、ERP软件产品演示、样板客户调查结果、合同费用、实施人员和实施计划、各个模块的功能需求后再选择合适的ERP软件供应商低成本的虚拟化、云计算方案让中小企业投入较少的资金,即可得到高效率、高效益的双效回报。软件、硬件企业对虚拟化、云计算的投入逐步提升,从戴尔等国内PC巨头,Oracle、Microsoft等软件巨头的虚拟化发展战略中就可以知道。中小企业信息化再稳步前进、逐步执行的同时,也要敢于使用高效率的新技术,为企业的信息化提供新鲜动力。软硬结合的信息化解決方案适合中国的国情,符合当前国内中小企业的现状,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一个趋势。软硬服务商的完美合作,必然会成功的引导国内中小企业信息化走向一个新的阶段。

5.5加强项目监控

ERP实施是一项风险很高的工程,需要进行严谨认真的项目监控。第一,应该规范项目例会和阶段性评审制度。如,定期召开由企业的项目领导、各业务部门的领导以及实施咨询人员参加的项目实施例会,协商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部门协调、人员沟通、技术支持、时间和成本控制等问题;分阶段对项目实施进行评估,如果出现偏差,研究是否需要更新计划及资源,同时落实所需的更新措施,如果达到需求,就部署下一阶段的工作。第二,应强化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文档管理工作。对实施过程进行全面的文档记录,有利于企业、ERP软件厂商、管理咨询公司之间的交流,对于ERP项目的后期维护和持续改进都是重要的基础资料。

六、结语

中国企业要想通国际接轨,信息化进程显得尤为重要。在中国初露端倪的虚拟化、云计算必将刺激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进程。中小企业如何把握住这一机遇,掌控信息化的浪潮,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资源分配能力、生产效率,是当前金融危机大环境下的一个重大课题。相信功过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方案解决商的不懈努力,一定会将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化解决方案送进千千万万中国中小企业的信息化进程中,为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国际化过程提供强劲的原动力。

参考文献:

[1]许肇元.DELL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趋势,(戴尔中国区副总裁).

[2]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调研》畅享网(bbs.vsharing.com).

[3]王茂林,赵涛.国内钢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4]《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报告和调查报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信息产业部、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5]《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调研》畅享网(bbs.vsharing.com).

第10篇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技术;企业信息化;影响

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出现推动了企业管理方式由传统管理模式朝着现代化管理模式转变,并对企业以往的生产方式带来极大的变革。企业在向信息化方向发展的过程中,生产效率也得到了不断的提升,使得各大企业在市场上形成了良性竞争,又大大推动了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感召力、影响力以及竞争力。信息化是企业发展不可避免的趋势,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加快企业的现代化发展步伐,就必须要在企业中合理的应用计算机应用技术,才能够使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最大程度的发挥出自身的价值。

1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是指各企业在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支撑下,利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将企业相关的一切信息转化为数字化的过程。这些信息包括企业的人员流动信息、企业财务管理信息、企业产品生产过程信息、企业与客户业务对接信息等。在企业内部搭建起信息化数据平台,可以让企业中不同的组织、部门利用计算机就能够搜集到不同的数据信息,与传统信息管理方式相比,信息化信息管理方式效率更高,信息获取更方便。企业内部的信息流通顺畅了,就能够让企业更加合理的对内部的人财物资源进行分配,并且能够提高对外部市场变化的应对能力,这些都能够帮助企业推动自身经济效益的提高。

2计算机应用技术

2.1基本概述

计算机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软件,来帮助人们对某一信息进行处理,以满足我们的信息需求。具体来说,就是指我们借助计算机中的各种信息处理软件,在掌握了其操作技巧的基础上,利用该软件以我们需要的方式对信息进行处理。如我们常用的office办公软件,利用它我们可以实现对文字的编辑,对数据的统计计算以及对企业计划、方案的演示等。由于计算机应用技术具有运算快速、运算准确、操作简便、信息安全性高等特点,所以在企业中应用其对内部数据进行管理,可以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安全性。

2.2基本特点

2.2.1操作简便操作简便性是计算机应用技术最鲜明的一大特点,这也是计算机技术之所以诞生且能够发展至今的主要原因。借助计算机技术,我们只需要对电脑下达相关的指令和命令,就能够实现对数据处理的操作,与传统的人力信息计算统计与处理模式相比,计算机应用技术操作更简单。2.2.2信息共享借助计算机互联网技术我们在电脑屏幕前就可以实现对世界各地信息的检索和获取,不仅仅能够接收到国内、国外的信息,而且还能够基本实现对这些信息的实时接收。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信息传播迅速性、信息传播范围的广泛性,都可以为企业办公增加更多的便捷性,可以帮助企业实时对相关信息进行传输,使得企业办公信息交流更加快捷。2.2.3操作安全我们不仅可以使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信息进行高效的整合和处理,而且还能够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密处理,来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利用证书加密技术、对称以及非对称加密等技术对数据进行加密保护,只有通过相关认证的用户才能够接触到保密的信息,这样一来就极大的降低了信息泄露事件的发生频率。2.2.4按需整合信息借助不同的计算机软件,我们可以实现对信息的不同处理,来满足企业对信息的不同需求。如我们可以将购买同一产品不同类型的客户信息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整合,也可以对同一类型客户但购买产品不同的客户进行整合。按照企业的需求整合信息,可以极大的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

3企业信息化与计算机应用技术之间的关系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进一步推动了企业朝着信息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谁能够在激烈的企业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谁就能够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而企业要想实现更好的发展,这个过程中离不开全面、准确信息的支持,只有当企业内外部的信息获取能力增强了,且能够有效的实现对信息的传输和处理,才能够不断提升这一企业在市场上的占有份额。而这一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支持。在全球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一体化的今天,一体化越来越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在这一新形势下,我们的企业必须要进行信息化现代化建设,来及时的吸纳世界范围内优秀企业先进的发展理念,革除自身老旧落后的观念,才能够不断地提升企业的影响力。计算机应用技术就为企业能够及时的获取全球经济发展信息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信息已经成为了企业发展中的核心竞争资源,企业只有借助计算机应用技术,获取开发更多资源,才能够提高他们对商业机遇的灵敏性,抓住更多商机,不断提升自身的经济效益。

4计算机应用技术为企业信息化建设带来的影响

4.1提高企业经济决策的有效性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企业管理层对经济行为的合理部署,而企业管理人员要想对企业发展做出最佳的决策,就必须要有充分、精准的数据来提供保障,没有强大数据支持的决策也就缺乏足够的适应性。而计算机应用技术就具有强大的信息搜集获取能力,在这一技术的支撑下,企业管理者就能够及时的掌握和了解消费者对自身产品的需求以及使用满意度,据此可对自身的产品设计、产品模式进行优化和升级,使其能够更加契合消费者和客户的需求,这样就能够大大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帮助企业获取更多的利润。

4.2推动企业的自动化建设

缩短企业员工的工作时间,让员工能够在有效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工作任务是每一个企业都在不断追求的,提高企业工作效率是企业发展过程中思考的主要问题。而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就帮助企业很好的实现了这一发展目标。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使用计算机应用技术,企业信息都通过电脑计算机等来传输,只要通过电脑屏幕就可以实现对信息的获取,而不同于以往的利用人力资源对数据信息的传输,不仅耗时耗力,而且增加了企业工作成本。而计算机技术则帮助企业极大的节省了工作时间,同时还推动了企业的自动化办公。

4.3优化企业工作流程

企业是由不同的部门、组织所共同构成的,不同部门、组织的信息需求不同,也就给信息化建设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何提高企业内部各部门、组织间的协调程度,建设信息流通步骤,是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关键环节。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使用可有效解决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这一问题。如我们可以使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企业内部搭建信息数据库,对企业内部的所有信息进行整合,可方便各部分自主对信息获取;还可以在企业公共网络的基础上,理应虚拟网络技术构建属于各部门、组织的内部信息平台。这些措施都可以极大的简化企业的工作流程,避免了企业对不必要环节上的时间浪费。

4.4优化企业资源配置

企业之所以进行信息化建设,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实现对内部人财物等资源的合理分配,使其能够发挥出对企业最大的价值,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和效益。虽然这一企业目标可以在长期的经营管理实践经验中实现,但是这种方法耗时长,且见效慢,不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但是在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支持下,我们可以对企业内部的人财物资源分配使用情况进行及时掌握,可以通过虚拟模拟设计出最佳的资源配置方案,节省了企业资源配置时间,优化了资源分配工作流程,这都为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5提高企业员工综合素质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任务最终需要在企业员工的推动下才能够最终实现,因此员工工作能力的强大与否,就直接决定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程度。而计算机应用技术本事就是一种较为简便的操作技术,员工可以通过培训教育就能够掌握对其操作。员工的工作能力加强了,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熟练了,就能够推动员工工作效率的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收益提升了,反过来又能够作用于员工建设,为员工创造更加优质的工作环境,极大的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推动员工不断完善自身实力,也就进一步推动了员工综合素质的提升。

5如何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合理使用计算机应用技术

5.1推动企业生产过程的信息化

产品决定了一个企业能够在竞争市场上实现长久的发展,要想让一个企业在市场上长期处于不败之地,必须要加强对其产品生产过程的管理和控制。在当前信息化时代应该推动企业生产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如企业应该能够熟练应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检测,能够运用微电子技术对产品质量进行检测等。

5.2推动企业管理的信息化

企业管理模式的信息化才能够更好的推动其信息化建设。一方面,我们的企业管理者们应该加快在自身企业内部引进信息化工作技术和方法,为信息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另一方面,有了信息化管理技术,就要推动技术的使用。借助信息化技术对企业内部的信息进行整合和管理,进一步简化企业工作流程和步骤,来不断提高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效率。

5.3推动企业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化

供应链是连接企业和消费者的功能链,也是企业的产品能够最终到达客户手中所要经历的基本步骤。很多企业为了提升自身竞争力,都加强了对供应链的管控,所以推动企业供应链的信息化管理对于企业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企业可以通过建立数据库、打造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等方法来推动企业内部产品供应链的信息化管理。

6结束语

信息化已经成为二十一世纪最为鲜明的特征,为不断提升企业自身在激烈市场上的竞争力,各行各业的企业都先后开始了自身的信息化建设,计算机技术是企业能够进行后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工具,因此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企业中的重要地位也就逐渐凸显出来。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在企业信息化建设应用中的不断深入,就能够推动企业不断朝着现代化、科学化、持久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康.高职开放式课程改革的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6.

[2]杨小丽.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高职教学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3]王建辉.简析计算机应用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17(15):130+132.

[4]黄孟遥.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

[5]谭浩强.面向计算机应用与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关于计算机基础教育深化改革的思考[J].计算机教育,2014,(07):4-8.

[6]张语捷.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工作室教学研究与实践[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4.

第11篇

与此同时,一些问题逐渐暴露。一方面,我国政府数据开放明显落后于世界先进国家,根据开放知识基金会近日的政府开放数据普查结果显示,在被普查的70个国家和地区政府中,我国综合排名第35位。另一方面,我国信息消费缺乏后续落实跟进政策,在资金、个人信息保护和消费市场秩序等方面还缺乏普惠的扶持政策措施。此外,我国在信息化建设中对安全可靠本土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日趋迫切。但是,由于我国在操作系统、重要应用系统等领域过于依赖国外核心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缺少自主可控技术,本土安全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整体偏弱。

针对上述信息化发展现状,赛迪智库近日正式对外了《赛迪预测――2014年下半年工业和信息化走势分析与判断》系列报告。在报告中,赛迪智库对2014年上半年中国信息化走势进行了盘点、分析,并对2014年下半年信息化发展形势进行了判断与预测,总结出五大特征。

宽带市场进入快速发展期

2014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部署“宽带中国2014专项行动”,明确了该行动的总体目标:新增FTTH覆盖家庭超过3000万户,新增TD-LTE基站30万个。新增固定宽带接入互联网用户超过2500万户,新增TD-LTE用户3000万户,新增通宽带行政村13800个,使用8M及以上宽带接入产品的用户超过30%。

近期阿里巴巴、腾讯、小米等都纷纷开始密集布局商用Wifi领域。

2014年4月17日,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注册成立,广电方面因“宽带中国战略”获得中央财政的资金支持,还将获得固网宽带的运营牌照。预计下半年,随着国家宽带布局力度的加大和民资进入电信领域的进程,宽带市场有望迈入新一轮的快速发展期。

智慧城市运营模式加速创新

国务院3月17日公布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了智慧城市建设的方向,这将促进智慧城市建设理念、建设模式创新,加速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但从目前来看,政府部门尚不具备提供智慧城市所有项目解决方案的能力,无论是交通、医疗、教育、旅游等垂直行业,还是产业园区、公共管理与服务等城市区域,都需要具备智慧城市建设运营能力的企业参与。因此,在智慧城市快速建设过程中,预计下半年将有更多智慧城市运营模式涌现出来。

企业信息化水平整体提升

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新技术的出现,将有助于降低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的成本和门槛,推进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升。预计到下半年,将形成一批有影响力和公信力的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和产业集群。

今年上半年,河南、内蒙古、北京、广东等地方先后举行了工业云创新服务平台的启动仪式,下半年这些服务平台将开始实施,有助于降低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本,有望成为我国工业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理想选择,带动企业转型升级。

同时,随着微信用户量大幅增加,以及公众号运营,加之用户黏性的日益增强,越来越多地企业将微信渠道建设作为拓展业务范围的重要内容,企业微信群将大量出现。

电子政务趋于集中化服务

电子政务云平台的出现,将有助于电子政务从粗放式、离散化的建设模式向集约化、整体化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变。

当前,已有58%的地方正在进行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顶层设计。

在福建省政府4月份出台《关于数字福建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就提出“到2016年建成全省电子政务公共平台”的发展目标。“数据中心联盟”正在加快政府采购云服务所需的标准、采购指南、白皮书的编写工作,这为下一步政府的云服务采购实施打下了基础。各级政府和社会对云计算在电子政务应用中的重视程度,意味着云计算服务将成为电子政务应用中的一种主流模式,将推动电子政务进入集中化服务的新阶段。

信息化市场开放度逐步增强

当前,随着一系列的政策调控和社会企业的积极参与,预计下半年,我国信息化市场开放程度有待扩大。

第12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风险控制;研究

一、会计信息化的发展现状

会计信息化是先进的信息技术平台,集资产、信息与业务为一体,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讯等技术对会计信息进行获取、存储、优化、传达和应用等处理,具有财务信息处理职能集中化的特征。从本质上讲,会计信息化就是在信息时代的大环境下进行的会计业务流程的重新整合,并在这一进程中建立起以集合与互通为特点的现代会计信息化系统。当前,我国对会计信息化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层面:首先,在研究开发会计信息系统软件上,诺兰模型是关注度最高的;其次,还能看到一些教授在设计会计信息系统软件上付出了大量心血,他们立足于研究开发会计信息系统,对信息系统软件各个板块的设计思想以及业务流程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论述;再次,在研究会计信息化的本质及信息化进程中存在的不足方面,国内的学者尚未提出一致观点。导致了许多企业不够明确会计信息化的本质所在,对会计信息化的目标和具体业务流程更是了解甚微,甚至认为“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就是相同的概念,认为会计信息化就是用电脑等设备代替纸张的报表和账簿,进而忽视了会计信息化的重要作用。

二、会计信息化的风险控制对中小企业的作用

首先,通过使用会计信息化系统,企业可以提高获取和使用信息的能力,使企业业务量蒸蒸日上,最终达到增强企业工作效益的目的。此外,在中小企业应用会计信息系统可以对企业的资金流动进行有力监督,为企业的高层提供真实有价值的参考资料,为投资人以及报表使用者提供更全面的分析,使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值得注意的是,在会计信息化给企业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风险:对信息化概念的界定不够明确、盲目效仿其他企业的信息化系统、高素质跨领域人才的严重缺失、激励体系的不完善、数据资料的安全性受到威胁等一系列的问题,对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建设都是一种极大的考验。这就需要企业对信息化系统进行事前规划研究,做好风险防范工作,或是在面临风险时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合理规避风险。中小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分析研究,量身定制,多方考证,确保会计信息系统真正为企业所用。企业可以通过研究会计信息化的风险控制,实现会计信息与内部控制的一体化,帮助我国中小企业合理规避财务风险,提高管理水平。

三、当前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存在的不足及成因

(一)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存在的不足

1.信息化没有真正实现。即便我国有些中小企业已经建立了信息化系统,但他们对其本质的认知并不够:认为只要拥有了通讯设备、企业网站和信息化管理软件就算实现信息化了。对于什么是信息化、如何运用信息化缺乏全面的认识。许多企业都购买了电脑和信息管理系统软件,但其主要功能却只停留在记录方面,这种事倍功半的做法不仅占用了企业的大量资金,也使信息化系统变成空壳,没有发挥实质作用。

2.复合型人才严重缺失。企业信息化管理因为涉及的领域广,需要同时掌握计算机与管理知识,因此企业急需高素质复合型的信息化管理人才。虽然国内部分高校开设了相关课程,但是能全面系统的掌握信息管理技术的人并不多,如果企业没有对员工统一开设培训课程,员工无法感受到开发者设计软件的初衷,因此很难有效利用企业信息管理的系统软件。

3.资金未得到合理利用。很多中小企业由于在会计信息化系统建设方面缺少合理的前期规划,在进行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往往是走一步看一步,缺乏对企业现状和经营策略的整体规划和设计,使资金没有得到最优化配置,导致大量资金的浪费和流失,进而使企业的成本—收益比大大降低,最终造成企业无法达到预期的经营目标4.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一是大型企业是目前各级政府信息化技术建设专项资金的重点资助对象,而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注相对较少;二是政府部门作为领头人,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却没有起到相应的领导作用,如政府相关部门的信息化管理程度不够完善,使得企业每次到政府相关部门办理业务的时间过长等等,这极大的影响了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

(二)导致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存在风险的原因

1.社会方面。当前,由于国内学者对会计信息化系统的研究并未形成统一观点,造成信息化环境缺失统一的管理标准,信息化管理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同时缺少相应的信息化环境和统一的制约体系。

2.企业层面。一是中小企业的管理人员不够重视信息化系统的建设,认为信息化管理就是普通的记账收银,是可有可无的,还有一些管理人员专业能力不高,对信息化管理的方法和流程并不了解,甚至对会计信息化概念的界定模棱两可,对会计信息化的本质理解不够,这些都可能成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中的绊脚石,给企业信息化系统的运行带来相当大的阻碍。二是中小企业的管理人员不够重视对员工的培训,引进的人才在专业能力上也很单一,很多员工因为缺少跨学科复合型的知识,对信息技术或管理能力掌握不够,难以熟练运用会计信息化系统,即便企业开发建设了信息化系统装置,也是形同虚设,这不仅占用了企业资金,也将对企业信息化系统的正常运行产生巨大影响,使中小企业在会计日趋信息化的大环境下难以生存和发展。

四、控制会计信息化风险的方法

(一)量身定制,综合考量

企业投入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毕竟是有限的,中小企业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建设属于自己的会计信息化系统,切勿盲目跟风,造成不必要的资金占用和公司损失,一定要多方论证、仔细分析,本着成本效益匹配的原则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另外,企业在选择信息系统供应商时应该综合考量供应商的能力,比如产品的含金量、供应商的技术能力、软件的先进性等,确保会计信息化系统能有效满足企业会计业务的需求。

(二)整体规划,重点突破

会计信息化的建设涉及资金、技术、管理、人员、环境等各个方面,是一项任务艰巨的系统工程。企业在实施信息化的进程中,应在明确企业自身需求的基础上制订会计信息化的前期预算、整体规划、发展目标、风险控制方法以及具体的实施方案等,对于会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重点内容,更要敢于突破,真正创造属于自己企业的信息化系统,因此,会计信息化建设必须与企业的财务水平和经营目标结合起来,使信息化真正成为帮助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有力工具。

(三)控制风险,转变观念

如果没有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企业的会计信息化进程将举步维艰。企业只有在事前对这些风险有充分的认识和准备,根据企业情况制定各种风险防范措施,对会计信息化的风险加以控制,并制定及时有效的补救方案,多方考证,才能在出现风险时沉着应对。另外,企业所有员工都应该认识到会计信息化的本质意义所在,不单纯是利用电脑处理信息而已,不能只停留在记录的层面,而是要将企业与市场进行结合,将管理能力与信息技术相结合,企业要从每个员工抓起,培训专业所需能力,领导层更应以身作则使企业尽快适应会计信息化的大形式。

(四)有效激励,激发热情

人才是企业的核心力量,激励机制可以直接影响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决定员工的绩效水平。制定符合民意的激励机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鼓舞人心,进而大幅度提高企业效益。随着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建立,企业必须要推出适于信息化管理的激励机制,而不能只局限于传统的激励模式,要从精神和物质两方面着手,同时还要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从多个层面建立有效的激励体系。另外,企业应该分批多次的对不同层次的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全体员工对会计信息化管理的认知。这样才能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实现会计信息化为企业提高绩效的最终目的。(五)内部协调统一,外部加强沟通企业应该为内部员工建立能提供各种信息的通用平台,将企业各个部门的信息以及数据库等以信息化系统的方式进行重新整合,通过建立内部信息系统使信息资源得到高效的利用,从而使企业各部门各司其职又能协调统一。这样有利于各部门对突况做出迅速应对,更有利于控制会计信息化所带来的风险,降低企业不必要损失。此外,企业应同时建立与外部的信息系统,为企业的合作人、投资人以及报表使用者提供全面真实的信息,加强企业内、外部信息的交流与沟通。

作者:姜文景 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

参考文献:

[1]张林,丁鑫,谷丰.“互联网+”时代会计改革与发展———中国会计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观点综述[J].会计研究,2015(8)

[2]张艳.硕士企业会计信息化风险评价模型研究作者基本信息[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