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时间:2023-08-24 17:19:0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1篇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 重要性 存在问题 改进对策

一、引言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现在,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教育改革也到了重要阶段。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初中生掌握好历史这门学科,不管是对个人发展,还是对于社会的进步都有着重要作用。初中生只有学好历史,才能在生活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在正确的人生轨道上发展。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所限,初中历史教学还存在若干问题,严重影响历史学科自身功能的有效发挥。改进初中历史教学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二、初中生学好历史的重要意义

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明确指出:“告诸往而知来者。”当代历史学家白寿彝说:“学习历史是非常重要的,从微观角度讲,可以开阔视野、增益智慧。从宏观角度讲,可以帮助人们在历史经验中得到有效借鉴,以此更好地认识现在,认清未来,为人们更好的发展提供正确的指引。”对于初中生来说,学习历史是极其重要的。初中历史学科以人类活动为特定对象,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比起其他学科,更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初中历史教学的意义在于为学生服务、为现实服务。初中生要明白,学习历史不仅仅是为了掌握历史事实,也是通过这些史实得出人生规律和事物发展规律,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日后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初中历史学科既然如此重要,那么,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又是如何呢?答案是不尽如人意。

1.教师对历史教学研究不足。

从目前来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两个极端,一个是课堂教学完全“以教师为中心”,即教师在课堂中占据绝对的控制地位,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在讲台下拼命地记笔记,如此一来,学生就成了历史知识的“接收器”。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没有主观能动性,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与这种情况完全相反的另一个极端就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了响应新课程改革的号召,将历史课堂完全交给学生,布置一个话题就让学生自由讨论,这样的做法虽然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但是会造成课堂混乱的状况,不利于学生学习知识。

2.历史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一直以来,初中历史学科都被当做“副科”,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很多学校就不重视专业历史教师的配备,很多历史教师都是半路出家。他们没有经历过专业的课程培训,对于一些历史知识连自己都搞不清楚,上课时只是照本宣科,逼着学生死记硬背,课堂气氛可想而知,学生完全丧失了对历史课程的兴趣。

3.教学手段还有待改进。

初中历史是一门文科课程,知识点较多,比较繁琐,很多教师认为只要将历史知识统统传输给学生就可以完成教学任务,所以一面黑板和一支粉笔就成了他们的“法器”。殊不知,这是一种认识误区。如果只顾将知识点灌输给学生,学生就不会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框架,提起历史,学生就会有毫无头绪。

四、如何改进初中历史教学

1.改变教育理念,端正教学目标。

在新课程改革形势背景下,三维目标虽然是统一的,但也是主要矛盾,知识与能力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情感、态度、价值观”是重要的一维,没有这一目标,教学将回到课改前的状态,不能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而如果没有“过程与方法”这个目标,“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将无法贯彻落实。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师必须兼顾三维目标,既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还要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要将三维目标割裂开来,将它们看做一个一个单独的目标,而要给学生一个探索的过程,以前一句话就能教会的知识和技能,现在必须让学生讨论、合作三至五分钟。同样,为了发展学生的价值观,教师要单独花费一些时间做贴标签式的讲授,将历史知识融会贯通,使学生建构起正确的、清晰的、系统的历史知识框架。

2.改革教学方法,引进新的教学模式。

现在的初中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教师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所以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主动参与历史教学。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引入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历史纪录片,如二战时的纪录片,这种直观式的方法可以极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为历史深深着迷。在学生看完纪录片之后,教师要鼓励学生说出心中所想,谈谈对战争的感受。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活跃思维,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而培养理解力和创造力。

3.历史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不管使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或者持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教师都是初中历史课程的实施者、组织者,所以教师必须主动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历史专业素养。一方面,历史教师要主动多读书,多做科研。另一方面,学校要定期组织历史教师进行集中学习,让历史教师互相切磋,共同提高。只有组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初中历史教学质量才可能提高。

五、结语

增强初中历史教学效果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关键是学校、教师和学生要重视历史学科,明白它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教师要主动更新教学观念,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学校要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培训,促使教师提高专业素养;学生要调动自己的学习积极性,在历史教学中发现乐趣。只有多方面共同努力,初中历史教学才能收到明显成效。

参考文献:

[1]李海忠.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落实素质教育[J].学周刊,2011,26.

第2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创新教育;对策

历史学科在初中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历史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国家及社会发展的状况,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及历史唯物思想。根据历史新课标的要求,初中阶段的课改已经势在必行,应着重培养当代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树立远大人生目标,做对人民、社会、国家有用的人才。而对于初中历史课堂的引导者,历史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适时解决教学中产生的诸多问题,发展多元化、立体式的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学习历史、把握历史。

一、现阶段初中历史教学面临的基本的问题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首先,初中历史教师应具备基本文化素质。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除了具备掌握文化常识以外,还必须全面丰富自己的历史文化知识,真正在课堂上做到游刃有余,只有如此,才能让学生发自内心的产生敬佩之意,从而在将来的学习当中以历史教师作为自己的楷模。往往这种由内而外的情感,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动力来源。同时,历史教师在保证本学科知识储备量的同时,还要积极学习相关辅助学科的学习,例如人文学、社会学、经济学等等。多方面摄取营养,才能成为具有吸引力的教师。

其次,初中历史教师应具备基本业务素质。第一,根据课改要求,每位教师要具备驾驭历史教材的能力。针对学生的具体特点,适时调整历史知识的讲解方式,引导学生深入地探索知识。这样做的重要好处是,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也达到对某些历史问题的独到见解。第二,历史教师必须具备较好的课堂组织能力,改变过去教师“一言堂”的局面,把学生从被动接受的局面中解放出来,成为课堂的积极参与者。

最后,初中历史教师应具备优秀的情感素质。一名专业的历史教师,除了掌握基础历史知识,还必须具有优秀的情感素质。在日常的历史教育中,通过自身对正确世界观的阐述,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一名情感丰富、世界观正确的历史教师将更具有独特的吸引力。另外,在日常的生活交流中,要多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特点,他们会感受到教师的温暖,从而使他们喜欢上这名教师所讲解的历史课程。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首先,学生目前仍旧处在老式的历史教学模式当中,单一乏味,知识不能及时消化吸收,这样日积月累下去,会大大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学生学习、巩固知识的主要方式是依靠死记硬背或机械重复,这样不仅浪费了大量时间,同时也不能很好的理解历史知识的深层含义,学习效果自然不好。再次,由于初中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他们听课的持久性不够,不能长时间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因此,听课效果自然不好。最后,初中生处于历史知识学习的初级阶段,无法自由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二、初中历史教学创新教育对策

(一)积极推进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通常以某次学习成绩的高低来衡量每位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样使学生处在相对压抑的境地。在课改新形势下,历史教师要积极发掘每位学生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积极参与到知识讨论中来,以此提高每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特长得到充分发挥。

(二)建立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

在长期落后教学模式的笼罩下,学生被动学习的情况一直是学习过程中的难题,教师不仅是课堂的教授者,同时也是问题的提出者和重要解决者。新课改环境下,初中历史教师要学会将课堂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里,提高他们知识学习独立性和创新性。建立新的课堂气氛,师生互教互学,达到最好的专业知识吸收消化效果。

(三)创新初中历史教学法

新形势下,旧的教学方式已不能更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学习效果不显著。因此,我们应顺应时代需要,发展创新初中历史教学法,实现与时俱进。例如,初中学生好奇心强,对重要历史人物及历史事件兴趣浓厚,这时教师应该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历史人物的特征及时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让学生如同身临其境。此时还可以配套使用多媒体资源,让历史画面得到更好的重现。与此同时,历史教师也要改善教学观念,积极开展相关的历史文化活动。例如,定期组织学生到博物馆进行参观,让学生对历史有更真实的认知。

在教育改革的大趋势下,初中历史教学越来越引起重视。在教育教学取得成果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诸多问题的出现,但是只要每位历史教育工作者勤动脑,善于总结课堂的实际问题,最后一定会探索出一条真正符合师生共同进步的道路。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门可能需要几代人共同努力专研的艺术,如何将这种艺术让学生感受到魅力,笔者认为关键要解决的是学生兴趣问题,没有兴趣存在,一切行为都是空谈,因此初中历史教育工作者应有意识的把教学重心转移到如何提高学生兴趣的问题上来。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改革;创新

初中历史课程经历了几次改革,每次改革,其目标更明确、更具体,内容更充实、更贴近学生,使初中历史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但是从基础教育的角度来看,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依旧非常困难,不能够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这就使得当前的初中历史教学情境仍然存在了很多的困境。

一、初中历史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管理问题,重视不够

在初中历史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中,教学改革问题始终存在,主要表现在课程课时设置上,有的学校初三不排历史课,或者课表上反映,实际没有,或者删改课时。在实际教学中,初中历史课也常常被挪作主课教学。这样的教学管理怎能正常完成历史教学任务。从组织考试来看,开卷考、闭卷考、统一考、自行组织考十分随意,使教师和学生无所适从。另外,传统的应试教学中,主要把初中历史课视为小三门已成传统,在考虑学科教学时往往被搁置一边,似乎重视初中历史教学将会喧宾夺主,影响主课教学,分散学生学习精力。因此对待初中历史教学只求过得去,不在全面提高素质上做文章。教学管理。

(二)缺乏教师团队和教研气氛

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教师团队和教研的气氛同样影响着历史教学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由于专业教师不能够得到保证,造成了教师队伍的缺乏。目前初中历史教师不少是学校内部转行教师。即使是初中历史专任教师,有的也跨科改行。这样的师资队伍怎能确保和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初中历史教学研究历来是一大误区,市级以上的历史学科教研员都是注重高中历史教学,很少过问初中历史教学。初中历史教学研究活动在校级以上极少举行,这跟主课的频繁教学研究活动反差极大,初中历史教师根本得不到充电和交流的机会,这种状况,即便在学校内部进行初中历史教学研究活动,也只是逢场作戏。

(三)学生学习态度问题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教学主要对象,自身的学习态度很重要,在初中。学生的学习态度通常都是从认真――松懈――无视的转变。究其原因是功利主义和中考指挥棒所致。学生心里有杆秤,初中历史不能够得到有效的运用,因此学生对历史课堂教学的热情始终高涨不起来。有的上课走神,似听非听,似想非想;有的在历史课本下压着语、数、外的作业本,干脆偷偷做起作业来;有的在下面偷偷看课外书;也有的甚至连课本都不带。他们对教师的提问谈不上踊跃发言,回答问题的正确率较低,这样的学习情绪怎么能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当然这跟教师的教有很大的关系,但教师在应试教育阴影下,有多大的能耐来调整学生的学习心态,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学习。

二、如何更好的贯彻初中历史教学改革

(一)学习氛围的营造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乏味性,针对当前的初中生心里特点,更好的关注他们自身的感受。当他们感受到你的尊重时,他们也能自觉自愿地接受你的教育和影响,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我充分地尊重和信任学生,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给他们以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机会。即使在学生回答错误时,也是平心静气地指导他们重新认识和更正错误。这样,从上第一节历史课起,就要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合作关系和创设良好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建立起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习兴趣

在初中历史教学制度中,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具备对学习的热爱和探索精神,才能乐在其中,才能勤奋地学习。有些学生上课注意力不能持久,往往凭兴趣去认识事物,对感兴趣的事情愿意去做,不感兴趣的就表现出心不在焉。如果不注重趣味教学,就很难培养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我努力让学生在课堂45分钟的学习中一直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比较持久的注意力,就结合历史这门学科的特点进行教学,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并将激发兴趣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三)保证课堂的活跃气氛

在保持历史课的生动性方面,可以通过一定的故事来做到,很多学生认为初中历史课枯草无味,在这种心理作用下,他们无形中觉得很累,不愿意开动脑筋,这时,生动通俗的语言就显得极为重要。例如讲到“炮烙之刑”时,可以通过更加生动和形象的语言来描述,使得学生有一种犹如身临其境的感觉,加深了对商纣王残暴统治的认识。此外,根据初中生的思维特点对事物的认识处于感性认识阶段,要求教师加强直观教学。从而使枯燥的概念变得直观、形象、生动,便于理解。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设计有趣味性的课堂作业。采用分组或个人抢答等多种形式,最后对优胜的小组或个人进行表扬,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在热烈的气氛中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也能够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郭景扬,《面向21世界的初中历史教材改革探索》,历史教学,2004,6.

第4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 教学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160106

在初中历史教学工作中,部分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资源等方面,未能与时俱进,对新课改理念领悟不到位,教学成效提升不快,成为制约的瓶颈。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深入分析了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希望能对同行们有所启发。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理念方面。虽然新课改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成为推动初中历史教学的强劲动力,但是仍有部分教师在教学理念上存在偏差,对素质教育的理解不够全面,总是以应试作为教学工作的一切出发点和落脚点,对初中历史教学所承担的培养学生能力和陶冶学生情操方面的任务,重视程度、推进力度不够,从而影响了教学的深入开展。

2.教学模式方面。完成应试目标最为稳妥的方式就是不断加强对知识点的灌输,部分教师仍然以这样的方式组织开展教学工作,学生在历史课堂上缺少互动参与的平台,整个教学设计也没有能够完全着眼于学生的能力素质发展,导致课堂教学仍以灌输为主,学生的参与性低下,对历史理解感悟的深度严重不足。

3.教学手段方面。不少初中历史教师对教学手段的改进不够重视,没有将教育现代化要求与历史教学实际密切结合起来。初中历史教学由于缺乏生动的演示设备,教学信息量相对匮乏,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有效性。

4.资源整合方面。初中历史教学不仅要抓住课堂这一重点,还要善于整合资源,对学生开展全方位的引导和教育,形成对学生的立体化教育格局。部分初中历史教师没有在这一方面下工夫,完全局限课堂教学模式,许多能够为教学所用的素材、资源,未能有效得到运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学效果。

二、紧扣新课改要求,扎实有效开展初中历史教学

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既有着一定的历史原因,也与教师自身对教学钻研不足有关。初中历史教师应当强化教学研究,从思想上与时俱进,在教学实践中勇于探究,以提高自身教学素质为抓手,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切入点,不断增强教学的生动性,扎实推进初中历史教学。

1.从思想理念上反思,真正将新课改理念贯彻落实到位。思想转变是一切工作得以深入开展的原动力。首先,要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作为引领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无论是教学方案设计还是具体教学环节的开展,都要将这一要求落实到位,给予学生参与的平台,将教学重点难点提炼出来,引导学生开展学习研究活动。体现这一要求应当与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以及提高学生思维研究能力等方面密切结合起来。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要广泛汲取教研教改的经验,从他人的成功实践之中汲取精华,站在巨人的肩上提升教学设计的科学性,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从而实现教学成效的提升。

第5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问题;改革;创新

一、初中历史课程现状

1.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

在传统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认为教授历史的主要目的就是使学生在中考时取得好成绩,忽略了历史教学的本质是使学生了解历史事件,并培养出良好的文化修养。因此,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往往片面地要求学生对历史知识死记硬背,以取得良好的历史成绩,这样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不能深刻认识历史知识。

除此之外,很多学校对历史科目并不够重视,认为其只是一门副科,不如语文、数学等主科重要,这种错误的观念也为历史教学带来了很多困扰。

2.教学与现实脱节

很多教师在讲授历史时,认为历史只是在讲过去的事,与现实生活无关,因此很少将历史情节与现代生活联系到一起,导致学生在学习时认为历史与现实没有关联,学会历史也没有用途,

从而产生对历史的厌烦情绪。同时,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学习历史就是为了取得较高的分数,因此将历史科目当做是死记硬背的科

目,认为学习历史太过烦闷和无趣,无法对历史科目提起学习兴趣。

二、初中历史教学的创新

1.改变教学观念

初中历史教学之所以出现很多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来自于教学观念。新课标的实施标志着我国教学观念的转变,因此,初中历史教学若想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改变教学观

念。首先,学校要重视历史科目,并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从过去单纯将历史作为提高分数的科目转变为一门充满人文关怀的学科,历史教学的目的是通过了解历史发展,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所处的时代和承担历史的责任,做到以史为鉴。

2.创新教学模式

想要改变历史教学不仅要转变教学观念,同时还要对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改革。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往往是课堂的“统治者”,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学习。而新课标对历史教学的要求则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因此,教师应在课堂中积极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提问,

各抒己见,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成果。

综上所述,历史教学改革和创新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总结教学经验,吸取教训,只有不断通过探索改变教学观念,才能建立有效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樊华.浅谈新课标下初中历史教学思考[J].神州,2013(11).

[2]尹延芹,徐洪玉.以多媒体为导向的初中历史教学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10).

第6篇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 创新教学理念 教学成效

引言

目前初中历史教学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是教学成效较低,这成为亟待广大教学工作者认真研讨创新的第一要务。在历史课堂上采用最多的教学方法就是应试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存在相当大的弊端,针对这些问题,要对初中历史教学进行深入彻底的改革。考虑到要改变以往学生对历史毫无兴趣的境况,以及教学手段和方式,当前最需要做的便是创新教学理念,进而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成效。

1.创新教学理念的意义

理念属于人的思想,指导着人的具体行为,同时也指导着创新,教学理念对于教学所起到的作用就是指导和主宰。从现在实际状况来看,初中历史教学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在此基础上对历史课堂教学进行优化和创新,进而达到素质教学的程度。目前,对学生开展历史教学的目的就是大力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这就需要历史教学工作者从改变教学理念开始改革。教学工作者在开展历史教学时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多关心学生的情绪变化,提倡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大力开展素质教育。以往的历史教学所涉及的教学理念,往往过于注重教师的主体地位而忽视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所以创新教学理念首先要做的就是教师要树立学生是主体的观念。

2.创新教学理念的主要方面

由于历史教学活动一直受应试教学的影响,许多教学工作者对于工作缺乏创新和研究,最重要的是对于工作的态度并不十分积极。鉴于存在的诸多问题,对于有效通过创新教学理念开展历史教学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1思想教育的强化

在开展初中历史教学时,对于思想教育的强化,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由于历史在中考中所占比例并不大,在大部分学生眼中,历史与地理、体育等学科被视为较不重要学科。考虑到这样的现状,教学工作者在开展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就要注重对学生思想教育的强化,进而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第一,是要使学生清楚,对于学生生活学习的这个社会有一定的认识,这是最为基本的要求,同时也是初中历史教学的目标之一。第二,以具体事例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透彻掌握历史发展中存在的必然趋势,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确切地对未来做出合理的预测,并且在历史发展中吸取前人的经验和教训,增强思维能力和对事物的鉴赏判别能力。这样的思想教育在学生中的有效开展,对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提高有很大帮助。

2.2优化教学手段

在开展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对于课堂教学的优化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历史教学工作者可以透过这一过程不断充实和表现自身。近年来,随着教育部门对于教学设备的大量投入,多媒体已经发展成为主要的教学辅助设备,多媒体教学的有效利用为初中历史教学做了硬件上的充足准备。但是,一些学校虽然为教师和学生准备了多媒体,但是多媒体对于他们来说形同虚设,一些教师认为多媒体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纯属浪费时间和经历,其实不然,多媒体教学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难点和抓住重点,以及打造生动形象的历史课堂等都是十分有效的。所以,历史教学工作者在开展历史教学时一定要注意尽可能多地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活动的开展。

2.3加强模式创新

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多半采用教师讲解、学生记忆的机械化模式,毫无趣味,使历史课堂变得枯燥不堪,学生在历史课堂上很难活跃起来,对于知识的掌握效果不佳。针对这种情况,历史教学工作者要注重教学模式的创新,摆脱呆板的传统教学模式,增强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营造一种积极生动的历史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例如,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打破传统的教师授课的方式,用学生讲解来取代,这样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具体的办法主要有:第一,注重课前的预习,教师安排学生在课前先预习上课所讲的新课程,收集相关资料,对疑点难点进行标记,等待课上教师的讲解。第二,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中进行自主研究,改变传统的单向教学模式,增强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或者采取分组讨论的教学模式,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第三,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检验,让学生查漏补缺,更好地掌握知识。

2.4强化主题活动

在开展历史教学活动时,在强化学生思想方面历史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一方面历史教学承担着向学生传授相关历史知识的重任,另一方面也是关键所在,是对于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意义重大。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教学载体的创新,对于优质的教育资源进行高效合理的应用。可以应用于的教学主题活动的形式主要有小组讨论、竞赛和演讲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学生能够对教材所涉及的知识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对学生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到引导作用。

第7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方法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306-02

通俗来说,反思性教学就是指教师在课程教学中根据自己所感受到的教学现状,结合教学工作,不断总结自己或者其他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及教训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忽略对以往教学过程的反思,只是习惯性的进行单一教学,这导致即使是拥有十几年教龄的老教师,也往往存在教学经验不足的问题。著名教育学家亚特莱斯曾说过"反思是一面镜子,他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而反思性教学方法就是那面镜子,它有助改正历史教学中存在的失误,并将优秀的部分保存并继续发扬。

1.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

当前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种问题:首先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对历史这一科目的印象都停留在在枯燥、乏味的层面,教师为了提高学生成绩而忽略学生的主体感受,单纯的照本宣科,学生也只是单纯的对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学生不能切身体会到历史知识厚重感以及历史学科本身的魅力,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起不到提高学生历史素养的作用,更加重了教师的教学负担;其次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宰者,教师在课堂中一味地讲授知识点,忽略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使学生缺乏自主思考问题,并提出自己疑惑的时间,导致学生独自思考问题的能力下降。初中历史教学要想得到更加长远有效的发展,就必须改变当前的教学现状。

2.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的方法

2.1 通过教师层面的总结反思。在这一方面初中历史教师要定期做好自我反省。教师自身可以通过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录像,在反思教学过程中,以课堂第三者的身份观看教学视频,针对视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自我反省,找出解决方案,在下一步的历史教学过程中进行逐一的改正。其次,教师个人在自我反省中若很难发现自己的问题,也可以教师之间结成帮扶小组,观看彼此的教学视频,寻找对方的教学漏洞及教学过程中需要改进的部分。也可以通过历史教学小组进行集体反思讨论,通过历史教师集体听课等途径,找出历史教学过程中的共同的症结所在,在会议中讨论解决方案,交流彼此的教学心得,在讨论的过程中要做好相关的记录,以便更加清晰的发现自己的问题,对自己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归类,从而改变错误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另外,教师在进行自我反思的过程中,也不能忽略对教学内容和教材重、难点的总结。

2.2 通过学生反映层面的总结反思。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同时也是教师教学过程所针对的对象,因此,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观感受者,学生更具有发言权。而教师对教学进行反思所直接有利的对象也是学生群体。所以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可以最直接方便的找到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在进行问卷调查过程中,为更加真实的反映学生对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给老师所提出的建议,此次问卷调查可以采取非实名制的形式。通过问卷调查不仅可以清楚地了解学生对历史学习看法、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感受,同时也可以了解学生现阶段历史的学习态度以及学习兴趣的高低,再根据学生在调查中提出的意见建议进行统一的信息整理,发现学生群体在历史教学中最在意的问题,在与其他历史教师进行反思讨论后,进行教学整改,从而加强历史教学的针对性以及实效性,以便更好的为学生群体服务,并在提高学生历史成绩以及素养的同时,也提高自己的历史教学能力,为历史教学改革的发展做出贡献。

3.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的意义

3.1 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反思性教学的实施是完全符合初中阶段学生学习需要的,相比较小学时期的心理幼稚期,初中阶段的学生心智也都发育成熟,有自己独特的认知以及判断能力,可以对教师的教学过程提出自己的建议,帮助教师的教学反思及改革。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一方面切实的符合学生现阶段的学习要求,帮助学生有针对性的对历史知识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成绩也可以提高历史学习的能力及独立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建立学生的逆向思维、辩证思维以及创新思维,使学生不仅在历史这一学科的成绩得到进步,在综合素质以及整体能力等方面都得到相应的提升。

3.2 提高历史教学的整体水平。反思性教学的实施是完全符合初中历史学科教学改革的,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已经不再符合现代化的教学理念,不仅不能提高学生能力,还会增加学生及教师的负担。而相比较传统的历史学科的教学模式,反思性教学有助于帮助引导教师教学,减轻学生及教师的负担,使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得到一定的保障。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运用反思性教学也有助于帮助学生对历史进行独立的知识总结,引导学生对历史问题进行发现、了解、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及解决办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而在此过程中,提高不仅仅是学生的历史素养,还可以帮助教师对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找出有效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提高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增强教师专业技能和工作素质的同时,使历史教学的整体水平也得以提高。

4.结束语

伴随着我国历史教学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而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下,传统的上下级的师生关系、落后的教学内容以及传统的教学模式这一系列问题都必须进行改革。反思性教学的提出以及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使得课程教学得到很大的改观。反思性教学理念的提出,在对历史教学方面的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它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还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而在未来历史教学的发展中,此类教学方法的改革也是所急切需要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团队还要再接再厉,为历史教学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技巧

初中历史教师应改变传统刻板的授课方式,改变单一向学生灌输知识点的教学模式,对初中历史课堂进行改进,革新教学理念,探究教学技巧,才能达到新课标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要分析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制定具有吸引力的课堂教学计划,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赋予历史问题以新的生命力,使课堂教学的主题更加鲜明,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使学生真正的掌握知识,学以致用。

1组织历史知识竞赛

初中历史教师应抓住中学阶段,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历史知识主题竞赛,教师设定相关主题,让学生事先做好准备,如,学生就应搜集与相关的资料,了解的背景、战争的过程以及该战争对我国历史进程产生的影响等。在竞赛中教师提问与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抢答,或设定辩论题目,将学生分为正反两方进行辩论,对表现出色的一方教师应给予一定的奖励,对竞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讲解。通过这种竞赛方式,学生能够在较长的准备过程中对问题有一个全面的认识,通过资料的搜集,还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和探究精神,对学生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也具有重要意义。

2重视情感教学

首先,教师应注意到,初中生处于青春期,对事物的思考侧重于感性思考,所以,教师授课时应赋予历史人物和事件以情感,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教师需要把枯燥抽象的知识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再现出来,加以适当的渲染,达到更鲜明的效果。例如,在讲这一内容时,教师在课前应搜集大量的相关资料,在课堂上对课文内容加以补充,并且在真实还原历史的基础上加入自身的情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圆明园被破坏的惨烈景象,认清当时帝国主义列强瓜分财物的丑恶嘴脸,加深学生对这一历史事件的印象,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理解;其次,教师要善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用心教学,与学生进行心灵上的沟通,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纠正,使情感教学真正得到落实,提升教学质量。

3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进步,网络充斥在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学生对新生事物具有独特的敏感性,网络能够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网络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将这些资源与初中历史结合起来将对历史教学产生强有力的推动作用。课前,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充分收集与课本相关的知识内容,扩充学生的知识量;课上,教师通过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利用音频和视频同时刺激学生的感官,营造出生动的课堂效果。例如,在讲香港和这一内容时,教师在课堂再现港澳回归的场景,再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场面,配合响亮的国歌,使学生燃起浓厚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将情感教学和知识教学相结合,达到了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点和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的教学目的。4增加社会实践教学历史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初中历史教学应以学生的认知程度为基础、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更好的感悟历史。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参加本市具有历史意义的博物馆、纪念馆和历史遗迹等,在假期还可以组织同学进行历史文化之旅,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使学生有机会更为真切的感受历史,引发思考。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向长辈请教,如在讲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这一内容时,学生就可以通过向祖父、祖母以及父母询问他们年轻时生活各个方面的状况,对比现在的生活状况,总结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和社会的变迁。在类似的实践过程中,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去研究,增加了历史的真实性,更容易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达到了更好的学习效果。

4总结

初中阶段的教育对学生知识的积累和人格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其中初中历史教学更是肩负着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使命,应得到学校和教师的充分重视。初中历史教师也要分析当前的历史课堂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时转变教学观念、丰富教学方法、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历史教学与时展相结合,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自主探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正,对学生取得的进步加以鼓励,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切实提高初中历史课的教学质量。

作者:贾红英 单位:吉林省大安市第三中学

参考文献:

[1]江艳梅.分析在新课标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打造初中历史的高效课堂[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6(01)

[2]李社利.五环节教学法———历史高效课堂模式的建构[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第9篇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 困境 对策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学广度与深度受历史跨度、学情与老师素养影响,很容易陷入困境。为了提高历史教学深度,彰显教学学术,除了要体现史学研究与历史教学的统一性,还必须结合学生主体性,努力做到辩史、解史的统一,让历史课堂教学更具历史味。

一、初中历史教学的深度困境

1.历史跨度的深度挑战。

从通史往详史,一直是历史学习的安排,从当前的初中历史教学反馈的信息看:普遍是以“全球史观”为指导,在中外交替的过程中,确保通史,同时融入很多信息。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包含的知识相对较多,时间跨度大,信息间的阻隔明显,因此对历史教学深度的凸显提出很大挑战。鉴于此,很多老师为了赶进度,不敢对知识进行全方位拓展。如:在《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中,老师准备两个课时,事实上教学涉及明清两个时代,横跨四个多世纪,包括政治体制和中外横向演变等多个知识点。教学时间有限,知识庞杂,很多老师都不敢随意拓展,这样直接影响教学深度与跨度。

2.学情影响历史教学深度。

随着新课标的推进,对基础教育改革提出更多要求,课堂教学开始注重学情与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学生的角度看:理性与逻辑思维则处在发展状态,这给认知高度与深度也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因为担心学生的理解与吸收能力,老师很少对知识进行内涵与拓展,甚至把浅尝辄止视为关注学情,害怕讲得太深入与学情脱离,以至于课堂教学成了书本知识的归纳与罗列,很难真正体现历史深度与学生主体作用。

3.野史与自传冲淡了历史深度。

历史是有趣的,同时是枯燥的,而成功的课堂教学则是活泼、生动的,它能让学生感受到历史学习的趣味性。另外,历史是真实的,其深度也是建立在真实性的条件上的。为了做到历史的真实、客观,就必须从史料的真实性与权威性出发。但是事实上,很多历史老师都本末倒置,过于注重趣味而忽略了真实性,或者对史料过分加工,甚至将历史作为故事进行解读。在课堂教学中,存在大量虚假信息与野史,不仅影响了历史教学高度与深度,更不益于学生树立科学的历史观。

4.抹黑历史深度。

本来历史的形象是高大上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与沉淀让历史充满神圣光环,但是事实上,不管大学还是中学都存在可能抹黑历史的情况。部分老师刻意扭曲、丑化某些历史人物、事件,或者为了引起轰动、博人眼球、凸显个性,直接在课堂上抹黑历史人物,在庸俗化、简单化,以点带面的情况下,极大影响了历史深度。

二、凸显初中历史教学深度的对策

1.凸显学术性,提倡史学与教学的统一。

在历史教学中,教学质量和学术研究有直接关系。因此,在现代初中历史教学中,老师不仅要注重史学阅读资料,还应提供具有权威性与史学观念的历史资料,尽量使历史教学回归原味,以此凸显学术性。倡导史学研究与教学的统一,要求老师端正态度,注重解读深度与范围。在历史教学中,对老师的定位是转化器,主要负责对每个难懂的史料知识进行解读,以达到提高认知能力的目的与要求。同时,老师必须具备研究史学的技能,然后才能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另外,老师应具备研究史学的视野,这样才能拥有广阔的历史情怀。

2.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争取辩史与解史的统一。

受基础教育影响,学位中心已经成为现代教学的共识,各地也在努力寻找方案解决问题。在现代初中历史教学中,学位中心要求正视老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学情,而不是刻意限制发挥。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敢于放权,在收集材料、梳理信息的过程中,对历史知识点进行正确解读。从历史教学的角度看:很多历史都应该立足于整体与社会发展需求,在凸显功利价值的过程中,凸显历史意义。因此,在现代历史课堂教学中,老师必须注重史学理念,用历史的眼光看待与解决问题。

3.注重教学策略,努力做到情境与价值的统一。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效的教学策略对提高教学深度与质量具有重大影响。因此,在现代初中历史教学中,必须讲究策略,对繁重的信息,策略不仅体现在材料选取、收集与应用中,还体现在课堂规划与教学理念上。所以历史课堂应尽量做到情境设置和价值导向的统一。如:在《》一文中,先向学生提问:英国人认为中英战争是英国维护商业利益发起的战争,你是否认同?利用班级与小组讨论,带领学生认同资本主义扩张的本质,同时激发学生问题意识。

三、结语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老师不仅要从学生角度进行教学安排,还应尊重历史深度与高度,在俯下身的同时,踮脚引导,这样才能保障初中历史教学的广度、高度与深度的有效统一。

参考文献:

[1]范文娟.新课标下的初中历史教学困境及对策[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8(04).

第10篇

【关键词】初中 历史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054-01

尽管历史内容非常有趣,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而其涉及到的内容面广、量大,相关人物事件具有较大的时空跨度,学生需要掌握大量的历史知识,这就无形中对历史教学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新课改提出初中历史教学必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能够通过历史现象分析其本质,这属于历史素质教育一个根本要求。在新课改推进过程中,怎么提高初中历史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养成历史素养,已经成为广大初中历史教师必须关注的一个问题。鉴于这个原因,本文提出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策略,以期为初中历史教学提供借鉴。

一、构建起和谐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

课堂属于师生沟通交流的场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一视同仁。一方面应该尊重学习成绩好的秀生,另一方面还应该充分尊重学差生,平等对待他们。要经常和学生沟通,关心其生活与学习,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特别对差生的态度应该非常慎重,对他们不能要丝毫的歧视,避免其产生逆反心理。对待差生应该善于发现其闪光点,对他们多一份鼓励和赞扬,在充分尊重他们的前提下开展说服教育,使其在内心深处对认可自己。只有和学生建立良好的感情,才能在师生间建立和谐融洽的新型的关系,才能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产生兴趣,才能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实现师生共鸣,使教师比较轻松的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在一种愉悦的气氛中接受新知识,从而使历史课的教育教学目标顺利实现。

二、历史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

初中历史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素养即敢于挑战迷信权威、主动探索、与批判精神。积极进取,不断创新,掌握大量科技知识与能力。所以,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勇于提出问题的学生才是好学生”。教师应该积极更新观念,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工作是为学生营造“问题意识”的环境,利用各种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使其产生认知需求,使其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不断提出问题,积极解决问题。在这里,心理自由与安全是使学生形成问题意识的两个重要前提,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始终保持民主宽容的态度。另一方面,教师应该积极学习新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在充分掌握新的教学观念的基础上,努力将其体现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先进思想的引导推动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三、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在课堂教学中,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巧妙的设计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其中,在参与时能够积极思考,在认真思考的前提下得出结论,同时能够从中学习到历史知识,得到情感体验,并且能够学到高效的学习方法。初中生的年龄阶段决定了其具有非常广泛的兴趣、较强的好奇心,同时他们的感官敏锐、见解独特,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应用各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感官产生新的刺激,使其大脑保持高度活跃。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弄明白什么知识能够对学生产生视觉冲击,什么能够对其听觉感受产生刺激,什么知识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巧妙设计问题,选择深度适中的问题,这样可以激发学生进行思考,使其对历史产生兴趣,从而使教学效果有所提高。

四、通过教学评价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与其他科目相同,历史教学过程中同样需要教师的鼓励和教学评价,这样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对于历史教学来说,要想实现其课堂教学的高效性,课堂活动、课堂目标和课堂评价三种缺一不可、彼此协调,然而历史教学中存在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即通常在制定三维目标过程中非常具体,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通常对“知识与技能”这一个教学目标有所忽视;在教学的评价过程中一般比较注重“知识与技能”这一个基础教学目标,而对“情感、态度、价值观”与“过程与方法”这两个目标有所忽视,并未对其加以评价,同时评价手段较为单一,缺乏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一般是让学生做几个材料题或者选择题,然后教师对其做出简单的讲评。由于教学评价并非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评价是为了激励学生,使其能够积极投入到学习之中。要是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三者没有密切配合,就会造成学生仅仅注重知识与技能,而对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以及自己的价值观、学习态度等有所忽视,在笔者看来,历史教学应该彻底脱离应试教育的怪圈,在教学评价中结合教师评价、学生评价以及家庭甚至社会评价等多种方式,确定合适的评价参数,制定科学的教学评价表。此外还应该针对评价结果适当的奖励那些学习积极的学生,鼓励他们主动进行探索。

总而言之,要想将初中历史灌输式教学的困境彻底改变,一方面应该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教师应该积极更新自己的教学思想与观念,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初中历史教师一定要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树立其新型的历史教学观,此外还需积极进行探索,形成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具有个性特点的互动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历史教学效果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齐会成.浅谈初中历史教学策略[J].阅读与鉴赏(上旬),2011,5.

第11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开卷考试;措施;利与弊

1引言。伴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改革与强化,开卷考试已逐步走进了初中历史的教学活动中来,可以说,这是一种先进教学方式的引入,必然能促使初中历史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但是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必然会出现一些负面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人通过长期的教学活动,对初中历史开卷考试的优缺点加以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旨在提高开卷考试的实际效,从而保证学生能够取得优异的历史成绩和了解历史事件。

2开卷考试的优点

开卷考试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更能培养学生的个性,在新时期下,而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创造力也是新时期下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所以,必须正视考卷考试的种种优点,这样才能对其更好的发挥利用。

2.1开卷考试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开卷考试的教学方式在减轻了学生学习负担的同时,更开发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由于开卷考试试题的灵活性也使得学生能摆脱课本的舒服,有了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这对提升学生的创造力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2开卷考试使教学活动与实际生活有机联合。开卷考试的试卷内容侧重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迁移能力,这就使学生在答题过程中要不断联系生活实际,从各个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这就避免了传统考试中生搬硬套课本上的内容,同时对学生来说这也是对已掌握知识的一种升华,有利于提升学生实际生活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开卷考试使学生对信息进行读取、整体的能力得以加强。开卷考试中要求学生要针对题目给出的材料加以分析,找出其与教材内容的切合点同时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这就使学生对信息的搜集、整理能力有了持续的加强。同时,也更有利学生对后续知识的掌握和学习。

2.4开卷考试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由于开卷考试自身的特点,学生可以不必可以背诵教材中的内容,只需对教材内容有充分的理解就可以了,只要保证对教材充分的熟悉就能保证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而要想充分的了解教材仅仅通过教师课堂教授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自身必须要多读多看,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长远角度看,这对学生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也是一项有力的措施。

3开卷考试的缺点

3.1开卷考试使学生过分轻视历史课程。由于初中历史教学采用开卷考试的教学方式,这就使学生过于轻视历史课程,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中历史教学的质量,学生本身不重视,那教学活动的质量也就无从说起了。所以要求学校必须重视这一现象,加强对学生进行历史科目的重要性的教育,开卷考试仅仅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方式,并没有改变历史科目本身的性质,这点教师必须要使学生明白,只有从意识上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才能从行动上去重视历史,学习历史。

3.2开卷考试使学生过于轻视对教材内容的记忆。虽然历史科目采用开卷考试,允许学生翻阅教材,但并不表示学生可以对教材内容完全不进行记忆。事实上,历史学科是一门对记忆性要求极高的学科,而现实中却出现学生对课本产生了严重的依赖,抛开课本就完全不会的现象,这就使历史教学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作为一项长期性学科,初中历史出现这类现象对学生后续学习是极为不利的。所以学校也必须对其加以重视。要提高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记忆性,在适当时候可以进行闭卷考试,考试内容以基础知识、概念性知识为主,这样就能提升学生对课本内容的记忆力,促使学生成为全面符合形容人才。

3.3开卷考试使初高中历史教学出现断档。实际教学中,初中历史教学采取开卷考试,而高中历史教学则完全采用闭卷考试,这就导致学生在初高中的衔接期间对历史学科的接受不能同步。同时高中历史教学其知识面较为全面,考试内容也复杂多变,对初中历史有较深的衔接性,而由于初中开卷考试的方式,导致学生对历史内容掌握不到位,无法与高中内容有效的衔接,造成学习效果差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我认为广大中学历史教师必须要对学生加以引导,可以在初中后期对着重加深学生对课本内容的记忆,这不仅能促使学生对教材有全面的掌握,同时对其步入高中后对历史学科的学习能力也是一项预演,有助于学生后期的学习效果的提升。

4总结。如上述所言,初中历史教学开展开卷考试不仅是学生综合素质水平得以提高的重要保障,同时更对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提高也是一项预备工作。但伴随着种种优势的同时,广大教师也必须认清事实,开卷考试的教学方式在实际运用中也存在着种种不足,针对这些问题,广大历史教师如果不能对其妥善的解决,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必然会导致学生在的学习效果不增反减,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的后期历史学习。这就要求广大教师首先要对开卷考试有明确的认知,知其利弊才能趋利避害,才能保证开卷考试这一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中发挥最大的效用。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初中历史;问题;课堂教学;创新

历史知识是公民知识结构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初中是一个人吸收知识的黄金时段。但是,目前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着众多的不合理因素,致使这一阶段的历史教学成果并不如人意,许多学生的历史知识近乎空白,或者只是一些与生活无关的、考过即忘的零碎知识点。趁着新课改的东风,初中历史教师应该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看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坚持以新课程引领教学,谋求创新,提高教学质量。

一、新课程引领下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一)以应试为目的

知识的作用在于扩大或者加深我们对于世界、对于自身的理解。但是我们的传统教学把知识当成敲门砖,当成应试工具,以通过考试为唯一目的。这种观念在初中历史教学上主要造成两个弊端:一是由于历史在升学考试中分量不重,被当成可有可无的科目,很受轻视,因此很多老师和学生对历史课都是敷衍了事;二是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应试的知识点的记忆,活的历史被肢解,没有坚持新理念的新应用,导致课堂教学的呆板枯燥。

(二)脱离实际

历史不仅是研究过去发生的事情,更是要借古看今,它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是,我们的初中历史教学和现实生活是脱节的,根本没有做到与新理念相连,很多学生都不知道历史知识可以拿来干什么,除了考一个好分数,完全没有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由此造成的结果是,很多初中学生常常连最基本的社会常识都没有,看新闻,看报纸,完全摸不着头脑,对当下的社会问题没有一点分析能力。

(三)标准答案心态

历史是一个极具趣味性和开放性的学科。但是传统历史教学设定了一套价值观,把所有的历史事件纳入一个单一的解释体系。这样,历史学习的趣味性大打折扣,学生的判断力和创造性也被抹杀,课堂上没有参与感。接受标准答案的人,放弃了独立思考,对世界的理解会变得僵化;不接受答案的人,要么没有自己的看法,要么有自己的意见却找不到生长和讨论的空间,使得新课程理念的教育思想得不到有效的落实。

(四)教学模式陈旧单一

目前的初中历史教学多半墨守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呆板单一,课堂枯燥,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旨在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高强度的系统记忆,对通过考试有一定效果,是以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自主性和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无法紧跟时展的步伐。

二、用新课程理念引领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对策

(一)教学观念的创新

教学观念的转变是教学改革的第一步。教育的目的是要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提升,把他们培养成有独立思想和生存技能的人。具体到历史学习,在于扩大学生的眼界,通过接触各种曾经发生的事件加深他们对人情事理的了解,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提高他们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坚持新思路、新发展,做到以创新为基准,从而实现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

(二)教学模式的创新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以及新技术的不断出现,传统的古板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无法紧跟新课程理念的新思路,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就势在必行。新的教学模式大概有以下几种:一、情境模式。可以带学生去一些历史遗迹游览,让他们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加深学生的印象。或者在课堂上组织历史剧表演,让学生把握一些历史细节,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习的趣味性。二、问题模式。提出历史问题,让学生做开放性的思考。可以结合情境模式,尽量还原当时的历史,把学生设定成某个历史角色,让他想象自己处在当时的情况下会做出什么决策。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做主动的探究,实现能力的扩展。三、合作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对相同主题感兴趣的学生进行合作与讨论,加深交流,坚持创新。

(三)教学内容的创新

初中历史教育改革以来,新课程的教材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元,教学内容的创新主要是针对标准答案心态而发的。因此,我们可以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多介绍观点不同而又言之成理的参考读物,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量。面对差异,学生的思维才会变得灵活,不会僵化。这一点对历史老师的要求也比较高,历史教师也要坚持学习,了解新课程的新内容,能够抓住教材的重点,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修养。

另外,历史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各个学科的内容都会涉及到。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科之间交叉关联的地方,做相关的引申,深化学生的知识结构,促使他们将各种知识融会贯通。比如,讲到某朝代疆域问题的时候,可以结合地理知识,展示世界地图,做更加细致的讲解;讲到古代的乐器,可以结合音乐和社会知识,了解古人的音乐水平和礼仪风俗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才能坚持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作用。

(四)师生关系的创新

想要保证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作用,就要创建出良好的师生关系,传统教学模式中,老师和学生是绝对的主动与被动的关系,老师讲授,学生吸收,老师管理,学生服从,这种关系会压制学生的创造性,甚至造成学生的抵触厌学情绪。改善师生关系,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把学生当朋友,给以理解和信任。有了理解和信任,学生才会向老师敞开心扉,把自己的疑惑表现出来。二、把学生当成一个平等的求知者,尊重他们的想法观点,就事论事地和他们讨论问题,不以权威压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建立起独立思考的信心,敢于自己去解决问题。三、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个性和长处的发展。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把握他们的特点,帮助他们扬长避短,才是新课程理念引领下的教育。

参考文献

[1]雷建兰.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探讨[J].科教文汇,2009,(33):57-13

[2]付俊.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六字方针”[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95):12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