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4 17:26:5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语文高考知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做好高中语文考试的专项题型复习
对于学生来说,高考将是其一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是影响今后整个人生规划的重要基础,因此,我们要给予充分的重视。高考是对学生整个高中阶段学习情况的一次全面考查,所以,高考语文的命题所涉及的内容是比较广泛的,尤其是近几年所出的题目都比较侧重于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综合性的题目一般都是以一个知识点为载体,辐射很多其他的知识点,所以要想把这种综合性的题目做好,首先必须要对各个分知识点进行强化,也就是我们通常第二轮复习时所进行的专项复习。只有把各个分知识点都理解透彻,掌握牢固了,才可以把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看清看透,从而更好地掌握综合性题目的解答方法。比如,阅读理解的题目,它所考查的就不仅仅是学生读的能力,还涉及字词、语句、描写方式、修辞手法等很多的知识面。在进行专项题型的复习时,教师一定要深刻领会高考的思想,抓住高考出题的命脉,在此基础上选取一些比较典型的例题,对学生进行专项训练。比如,每年高考阅读理解题目中选取的都是课文中的重点段落或者作文所设计的体裁以及社会上出现的热点内容等,并且要对学生进行详细的讲述,这样才能让学生掌握解答题目的方法和思路。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一些符合学生实际的,利于学生探索解题规律的,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以求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掌握知识。总之,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我们就要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能够在做好各专项题型复习的同时,更进一步地顺应高考出题的大潮。
二、保证突出主要的知识点,并尽可能地扩展知识面
高中语文本身就是一个综合性的科目,而高考更是对学生综合性能力的一个全面考查,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多让学生练习一些综合性题目。比如,阅读理解、作文就是综合性较高的题目类型。这种命题范围的广泛性就决定了要想取得高分,就必须对所学知识进行全面而细致的复习,不能只复习考点,而对一些在考试中所占分值不高的知识点忽略掉了。作为高中语文教师,一定要把整个高中阶段的所有知识点面面俱到地进行整理,以考查知识重点为主干,其余知识点为枝干,不仅侧重单个知识点的复习,更要理清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建立起一套系统的综合性的复习材料,在有限的时间内力求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点,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题目处理能力,为学生的高考复习保驾护航。
三、对待模拟试题要有正确合适的认识
为了能够在高考中取得更为优异的成绩,很多学生都会选择题海战术,但是,题海战术对于高中语文这门科目来说,并不是一种合适的方法。因为模拟试题并不是真题,对所学知识的涉猎有时候会有所偏颇,而且高中语文的综合性决定了仅仅依靠做题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没有多大的促进作用的。所以在做这些模拟试题时,首先,如果选择大量的模拟试题进行解答,势必需要很多的时间,对于语文这门学科来说,还不如把更多的时间用于对课文重点段落的阅读上。其次,要弄明白题型以及题目所考查的知识点和经过解答题目所要达到的训练目的。总之,与其去大量地解答模拟试题,不如选择几套典型的真题进行更加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利用其他时间对整个高中阶段的考点进行系统的复习。
四、要教会学生对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行反思并改进
要想在高考中有所突破,就必须对自己整个高中阶段的学习状况有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并且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进行改正,因此,高中语文的高考复习的整个过程就是反思与改正的过程。学生经过反思与改进,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深刻了,掌握的知识点更全面了,学生的整个综合素质提高了,这样我们复习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反思一般来说主要分为四种:一是概括性的反思。主要是说在解答题目的过程中,对于同一类型的题目,要取得应对这一题型的正确方法。二是经验型的反思。主要是说在解答题目之后,要弄明白这道题目主要考查的是哪些知识点,这些知识点自己掌握了多少,还有多少是混沌不清的,为以后的题目解答积累丰富的经验。三是错误性的反思。主要是说对于自己出现错误的题目,要进行深刻而透彻的分析,找到出现错误的原因所在,并且能够探索出一条正确解答题目的道路。四是创造性地反思。主要是说在做题的过程中,要多运用对比、联系等方法对所解答的题目进行扩展,以求自己能够因此掌握更多的知识。因此,学生在复习高中语文知识时,只要能够做好反思,并且相应地弃其糟粕取其精华,就能在高考时取得优异的成绩。
五、高中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讲评的重要性
要想提高学生的高考成绩,单纯地依靠学生自己做题是不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的,关键还是要让学生掌握解题的方法,这样才能够做到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因此,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认识到讲评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在对试卷进行讲评之前,教师首先要自己先把试卷做一遍,力争做到心中有数。针对学生出现的种种错误,教师要进行详细而准确的评议。教师精准的讲评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对学生主要起引导、点拨的作用,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始终行进在正确的道路上。
六、总结
总之,做好高考语文科目复习的方式和方法还有很多,但这需要我们广大教师锲而不舍地进行探索和研究,不断地进行归纳和总结。我相信,只要我们同心协力,兢兢业业地为教学付出不懈的努力,我们的学生一定能够在语文科目的高考中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吴晓辉.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11
一、强化基础训练,突出学生主体性
高中语文新课改与高考接轨的首要任务是做到语文教学与高考的契合,满足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需求。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提高教学有效性,强化语文基础知识训练,夯实高考语文的常考点和易错点,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同时,还要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让他们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有自由发挥的空间,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比如讲苏教版课文《想北平》时,我首先为学生制定明确的学习任务:理解作者对北平的眷恋深情;赏析恰当选材和鲜明对比等写作手法;体味老舍简练、俗白、纯净的语言。然后我向学生提出了多样化的探究问题:阅读第一段,理解它在全文结构中的作用?“可是,我真爱北平”可以看成是本文的文眼,但紧接着作者马上又说“这个爱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你怎么理解这句话?本文在写作手法、语言、选材上有何特点?请举例说明。为学生留出充足的思考时间,让他们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并且逐步提升其创新能力和探究意识。
二、开展生活化教学,培养学生学习意识
高中语文新课改呼吁“语文课堂回归生活”和“构建和谐语文课堂”,这与高考是相符的。纵观历年高考语文试题,在命题方向上都趋向于生活化的试题,注重考查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应该将语文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从整体上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比如讲苏教版课文《祝福》时,小说源于祝福,又终于祝福,情节发展与祝福有密切联系。首先让学生思考:祥林嫂周围的人们为什么对她这样冷漠、残酷?从中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和国民心态?由于小说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对于今天的学生来说较为陌生,所以在学生讨论时教师有必要为学生理清历史知识。然后让学生进行生活化的课本剧表演,挑选学生分别扮演鲁四老爷、四婶、“我”、柳妈、短工、堂伯等,给学生提供表演的平台,让他们在实践中获得乐趣。最后为学生布置作文,以“祥林嫂的故事”为题,写下自己对文章的理解。
三、重视教材人文性,渗透情感教育
在新时期,高中语文教材融入了许多具有人文色彩的文章,需要教师深入挖掘教材的人文性,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受到人文教育。同时,教师还要积极渗透情感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用平常心去学习新课改的理念,掌握课改最本质的精神,认真加以实践,确保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比如苏教版课文《沁园春・长沙》《相信未来》都是作者对于青春的诠释,流露出对未来不改初衷的渴盼和热爱。教师应该借机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志向。《雷雨》《一滴眼泪换一滴水》说明只要有人,只要有生活,人性就会演绎出多彩的故事。在人性的看台上,要求学生学会分辨美与丑,培养学生追求美、憎恶丑的情感。《劝学》《师说》都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养成高尚的品德。由此可见,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是学生提升语文素养和发展能力的重要依托。
四、挖掘学生潜力,关注高考趋势
高考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学生需要接受的重要考验。如何让学生轻松面对高考,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就成为了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关注高考趋势,多进行高考真题和模拟题的训练,使学生掌握高考语文的试题难度,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语文教师必须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摒弃墨守成规的错误思想,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作文一直以来都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很多学生找不到写作的中心思想,还有的学生缺乏丰富的写作素材,这都是导致学生在作文中丢分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高考作文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还要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对学生进行写作专项训练,针对学生的弱点逐个击破。
【关键词】高中语文 总复习 技巧 探讨
高三学子进入到最后的总复习阶段后,常常面临着许多复习上的苦恼,需要复习的科目多,内容繁复、枯燥,记住后面的知识忘记前面的知识等等一系列问题困扰着他们。所以,在对高中语文进行总复习时,既不可操之过急,又不可无的放矢;既要求教师针对学生有的放矢,又要求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发现规律。
一、树立正确的复习观
1. 老师应该正确对待复习
在高中语文总复习的过程中,有些老师容易将总复习误认为是对过去所授知识的一次集体补充与巩固;也有老师只是简单地将复习的重点划出来,然后让学生们自行去背,去记,缺乏必要的知识延伸;更有些老师还是固守传统,采用平时月考、联考前突击的复习方式。显然,这些都是没有对高中语文总复习有正确观念的外在化表现。事实上,高三总复习不是简单的查漏补缺,也不是对重点的死记硬背,更不是一般考试前的复习所能比拟的。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系统化的复习过程,离不开老师的正确指导。老师应该树立正确的复习观,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语文复习的计划中来,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有序的整理,唤醒并加深学生对三年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对语文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要在给学生们查缺补漏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三年所学的知识,教给他们技巧与方法,更好地提升学生在复习中的信心。
2. 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复习观
对于高中语文的总复习,由于知识总量大,知识内容多,高考压力大等,使得很多高三学生对语文的总复习抱有抗拒心理。有些学生自认为自己的语文基础好,没有必要再进行语文的总复习;有些学生则迫切渴望老师将知识重点给出之后就可以不用再上语文复习课了;还有些学生认为只将自己总结的部分复习重点巩固了就足以应对语文的高考了。这些都是不科学、不合理的复习方法。所以,高三学子在面对语文总复习也要端正态度,树立正确的复习观,紧跟老师制定的学习计划走,这样不仅可以将掌握的知识巩固一遍,同时也是对不熟悉知识的二次学习,方便学生有计划地进行系统化复习。
三、结合实际进行语文总复习
1. 明确复习目标
复习目标的确立是复习计划性的体现,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完成定量的复习内容,但是不可“急功近利”,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目标,第一,要结合教材进行复习。现阶段,高考语文更加注重对教材知识点的考核,结合教材进行复习能在高考中有的放矢,举一反三。第二,结合高考语文题型设置复习目标,这就需要老师多年的教学经验的把握,老师应该选择适合学生可接受难度的题型进行针对性训练,使复习进度能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第三,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确立符合实际的复习目标,根据他们基础的薄弱因材施教,切不可操之过急。
2. 鼓励学生发散思维,用于创新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越来越注重对学生发散思维及创新能力的考核,不要让学生的知识面与复习重点只是停留在课本上,要脱离传统复习思维的牵掣,对于现实生活中的事件要求学生有自己的评价。如高考语文试卷的最后几道题目,基本上涉及当前的社会热点。所以在总复习过程中,也要注重结合时事热点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让他们在考试中能从容解答相似的考题。
三、优化复习方法,总结复习规律
1. 优化复习方法
高中语文总复习是为了学生能更好地应对高考语文的考查,同时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想取得理想的成果,仅靠死记硬背的方法既耗时又耗力,所以需要优化复习方法,老师更应该进行解题技巧的传授而非知识点的讲解。以作文为例,老师应该在复习过程中强调学生在提笔写作之前认真审题;然后打好腹稿,想好作文的具体行文结构,不可盲目动笔,以免写作过程中偏离主题或断篇;再就是确立文章类型,不可写出“四不像”的成品,既不是记叙文,又不是议论文,如果写议论文,就要结合社会实例发表议论,议论内容要张弛有度,如写记叙文,则记叙线索要分明,记叙内容要清楚有序。针对不同的作文类型做针对性的写作方法的传授,则可提高学生在应对作文时的效率,避免仓促应试。
2. 总结复习规律
高三总复习的科目众多,一方面,总结复习规律不仅对语文复习很有成效,对于其他复习科目也大有裨益;另一方面,总结复习规律对于紧张的复习过程是一种很好的舒缓,机器在运转一段时期之后需要调整,检修,学生的总复习也是如此,通过对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复习内容的总结,归纳,可以舒缓高考的压力,使学生从容地面对复习过程中的难点。
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新课程标准的规定与要求下,现阶段的高中语文总复习既不能完全忽略教材知识内容,又不能只注重对课外知识的延伸,这两者要统筹兼顾。只有将上述两者有效配置,双管齐下地进行复习,同时注重对学生复习方法的培养,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才能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与答题能力,从而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在生活中能更好地运用语文知识。
【参考文献】
[1]金亚莉.当前形势下高中语文总复习技巧分析[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3(01).
(东北师范大学吉林长春130022)
摘要:语文课程评价是课程实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课程研究是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教学研究是解决“如何教”的问题,但教的效果如何、离我们的目标还有多远等这些问题,就需要课程评价来回答。语文课程评价是课程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具有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在新课程的背景下,高中语文课程评价现实中主要是围绕着高考来,反思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评价依然存在的问题,分析其特征,提出相应的对策。明确高中语文课程评价的意义,对于新课程的实施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语文;课程评价
语文课程评价是课程实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课程研究是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教学研究是解决“如何教”的问题,但教的效果如何、离我们的目标还有多远等这些问题,就需要课程评价来回答。
一、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程评价的特征
(一)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可以从内容上充分体现出来。语文课程是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等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统一体。因此,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不应该仅仅局限于重视阅读与写作,还应对识字写字,口语交际以及综合性学习作出评价。这样才能对一个学生作出完整的,比较真实客观的评价。同时,整体性还体现在学段评价的衔接上。高中语文课程要在初中语文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相应在评价方式上,也是衔接对应的,具有整体性。
(二)语文课程评价的积累性与创新性
从语文课程的性质看,语文课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的阶段评价中,也要重视学生各种知识的积累。例如近年来高考中让考生默写名家名篇中的句子,以及在高考中考查文言文中实词、虚词就是对学生平日语文知识积累的评价。但是,仅仅是积累是不够的,还需要将语文知识的积累转化为语文能力的拥有。语文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语文知识的积累不是目的,只是途径,通过积累语文知识,让学生有培养语文能力的可能性。高考中文言文翻译地考查既是对学生文言文综合积累的检验,也是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考查。
二、新课程背景下下高中语文课程评价的问题
当前我们将语文课程的性质定位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一性质要求在对其评价时须体现质性和量化的统一,但现代语文课程评价过于偏重量化,加之语文课程中许多因素难以量化,显然偏重量化的语文课程评价是不适合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定量评价成为主要评价方式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承担了比其他学科更重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语文课程具有人文性,其提供的文本本身就蕴含着作者的情感,表现着作者的追求。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决定了采取单一定量评价的方式很难全面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就会有所失衡。学生语文学习的体验和感悟是无法简单地通过定量评价来考查的。而当前高考改革依然是定量评价的方式,学生对于学习语文的努力程度、情感体验、素质形成很难再一份试卷上体现出来。
(二)终结性评价依然是普遍的评价方式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侧重于甄别和选拔。作为终结性的评价方式,高考是一块具有强大牵引力的磁铁,让师生将所有的语文学习内容指向高考。虽然需要通过高考来诊断学生高中学业成绩,但是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无法通过终结性考试评价出来。题海战术的应试训练,使学生感受不到语文富有诗意的、充满审美情趣的、极具震撼力的魅力,体验不到整体语感,使学生语文运用能力偏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虽然已指出:“评价应充分发挥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不应片面地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但现行评价方式:高一、高二每学期期中、期末考试,高三月考、期中考、期末考,直至最后的高考,学生在考试上疲惫不已。课标提出的评价建议在现实中很难贯彻下来。
三、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课程评价对策
(一)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统一
语文素养的形成是从量变到质变的动态发展过程。定量评价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以选拔、甄别为主要目的的教育需求。但无法展现定性评价所能考查的“质”的分析。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在于检验语文效果,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不断提升。要促进学生发展语文课程评价就不仅仅是得出一个客观准确的评价结论,更为重要的是将评价的结果以科学的、恰当的、具有建设性的方式反馈给学生,促使其最大限度地接受,从而形成对自身更为客观、全面的认识,促进学生进一步的发展。
(二)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统一
形成性评价是与教学同时进行的共时性评价,教学和评价相互交叉和融合,教师、学生互动和协商,能及时地反映学生学习中的情况,有利于及时地肯定学生的进步。我国从国外引进了一种新兴的评价方式“成长记录评价”,也称“档案袋评价”。它通过记录学生某一项学习任务从开始到结束全过程中主要活动的档案袋来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由于在实际中,评价方式的探索很难前进,因此找到适合全面考查学生的评价方式仍需要广大教育界研究者及第一线教师的积极参与反馈。
反思
课程评价的目的应该与课程的目的一致,在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而评价的起点正是对学生达成课程目标程度的考查,进而检验和反馈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更好地为课程的实施服务。高中语文课程评价在未来将继续随着时代、社会、教育坏境的变化而变化,而高考在短期内依然会直接影响高中语文课程评价方式,而国家教育部也正在改革高考,相信未来会有更全面评价学生的评价方式。
参考文献:
[1]朱绍禹.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3]杨启亮.制约课程评价改革的几个因素[J].课程.教材.教法,2004,12:6-11.
[4]国家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5]李定仁,刘旭东.教学评价的世纪反思与前瞻[J].教育研究,2001(2).
一、高中语文学习的现状
目前,高中语文学习的制度正在不断实验、改良的阶段,但是许多高中在语文学习上存在不少问题。第一,高中语文学习的任务繁重,让目前的高中语文学习存在一种赶进度的现象。对于所学的字词、文章的积累与赏析程度不足,容易导致学生字词误用、文章中心意思不明,从而语文成绩不理想。第二,语文教学的标准答案化,语文的最大奥妙在于它的无限表达性,即使同一句话,在不同人读来会有不同的理解,高中语文教师为了应付高考,一般都会强行给学生灌输标准答案,死记硬背住解题模式,而不是让学生自己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想法,效率低下。第三,高中语文的主动性不足,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态度是不得不学。然而语文水平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的日常积累,光靠课堂上的课文,学生知识面是比较狭小的。第四,就是语文本身性质的缘故了,由于汉语是母语,学生对于课文之类的基本了解并不缺少,但是拿高分就比较困难。相对其他科目,花同样的时间在语文中得到的分数提高往往较少,还不如多练习数学的题型,多背几个单词起效来得快,所以渐渐地学生开始忽视语文的学习。
二、高中语文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首先,语文学习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尤其在高中阶段,各个学科的要求相应提升。一些学生在做题面临比较长、词义比较复杂题目时候都会产生一种退怯心理,尤其在考场上,时间有限,心理压力又大。如果这个时候,要是具备优良的语文理解能力,就可以快速理解题意的表达能力,在相应时间里拿到更多的分数。以高中英语为例,英语学习是考验学生中英文意思转化能力的一大场所,阅读中碰到不会、不理解的地方,通过在中文中寻找相似含义的字词,通过对语言的重新组织往往就能解决。所以高中语文的学习是高中各个学科水平提升的必然要求。
其次,小学、初中我们一般学习的是基本的语文知识,高中语文学习是对语文知识的进一步学习。高中语文学习中的生僻字词会更加多,理解难度也会加大,更加重视学生的理解能力与判断能力,只有学好我们的母语,我们才能在生活中更好地展示自我,更好地展示我们自己的文化。同时语文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在日常生活中,一般看一个人的谈吐就能知道一个人的文化修养。这个就是语文给我们带来的好处,“腹有诗书气自华”就是这个道理。
最后,高考是大部分高中生都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在中国,高考重要性不言而喻,不少人通过这个途径去往自己梦想中的大学,甚至开始改变自己的命运。在高考中语文是主课之一,甚至在不久后由于国家对自身文化的重视,语文在高考中占的比重将会变得更大。因此不论你喜不喜欢语文,不论你喜不喜欢这个教育体制,学习并且学好语文将成为每一个学生需要去为之奋斗的目标,而将语文学好则将成为在高考中拉分的一大优势。
三、提升学生语文水平的方式
第一,注重课堂气氛,以学生为主。课堂气氛对于高中生学习的重要性非常大。这就要求语文老师要与时俱进地进行教学方式的调整,注重课堂气氛的活跃性,避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知识的灌输,而是要形成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成为课堂的主体、师生互动的机制,让学生的天性、创新力得到应有的解放,老师则起到引导、规范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第二,课堂联系实践,实践运用到课堂。高中的语文学习普遍缺乏实践,但是语文学习却不应该局限于课堂。教授课文的时候老师要结合当时实际情景举例。在作文教学上也需要课堂与实践相结合。一般而言,唯有结合亲身经历的文章才能最大程度地表达作者的情感,让学生与现实接轨,观察生活,了解生活中语文的应用,认识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让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欲望。
第三,定期开展课外活动,提升学生参与度。学校可以定期组织以培养语文能力为中心的活动,比如,读书周、作文大赛、课本情景演练和辩论赛之类的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也能提升学生的向心力。对于高中生来说,举办及参与活动比接受纯理论的知识更加有趣味。开展小组赛之类的则能在竞争中形成你争我赶的氛围,共同提升语文成绩。
第四,师生定期交流,不断调整更正教学方式。对于高中生而言,语文学习相对比较枯燥,成绩偏差的学生容易产生消极心理,甚至自我否定。而以高中生的年龄阶段来说,正处于渴望得到认同的阶段,尤其来自于老师的认同非常重要。所以老师要经常鼓励学生,让学生知道老师对学生学习的关注度与相信度,让学生点燃学习的热情。而且师生的定期交流还能让老师了解学生学习语文的要求,学生也能在交流中给予老师一些新的想法,师生关系更加和谐,在交流中彼此前进。
第一节 问卷调查
一、调查对象、目的及时间
1.调查对象
笔者在自身所在学校紫荆中学任意选了高一三个班级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所选班级成绩有高、中、低之分,每班70名学生,210分调查问卷全部收回。
2.调查目的
了解当前高中生语文作业受欢迎的程度,了解高中生语文作业的价值取向,了解高中生语文作业的内容及形式,了解高中生对语文作业的需求情况。在这个基础上分析当前高中语文作业的缺陷。
3.调查时间
2008年5月。
二、调查数据统计及分析
1.你认为现在的高中语文作业主要存在着什么样的问题?
A.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B.做很多题,但成绩并没有提高
C.不能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布置习题
D.做题方法和思路指导不够
统计:选A的63%,选B的17.6%,选C的74%,选D的29.6%。
分析:高中语文教师布置作业时实施一刀切,不能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分层次布置习题,导致学生做题的兴趣不浓。
2.你认为现在进行的高中语文作业的目的是什么?
A.为考试成绩
B.为培养学生语言运用和交际能力
C.为了学生全面发展
D.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
统计:选A的71.3%,选B的37%,选C的26.9%,选D的51.9%。
分析:在高考指挥棒作用下,高中大部分学生做语文作业是为了考试成绩,而不是为了自身全面发展、培养自己语言运用和交际能力而做语文作业。
3.你认为怎样的高中语文作业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A.让学生自己自由选择作业
B.针对自己学习缺陷的作业
C.符合自己兴趣爱好的作业
D.能得到有效指导的作业
统计:选A的19.4%,选B的63.9%,选C的44.4%,选D的60.2%。
分析:从统计结果中看到,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语文作业应有针对性,并能得到教师的有效指导。
4.你在作业中遇到困难时是怎样处理的?
A.通常无法解决 B.老师讲评时解决
C.主动问老师解决 D.问同学解决
统计:选A的5.6%,选B的70.3%,选C的26.9%,选D的54.6%。
分析:高中生在做语文作业的过程中主要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策略指导,缺乏主动性。
5.现在的语文作业中与同学合作的作业多吗?
A.基本没有 B.有一些 C.很多
统计:选A的68.5%,选B的31.5%,选C的0%。
分析:高中语文作业中缺乏合作探究性的作业。
6.你的语文作业的来源主要是哪里?
A.学校统一定的作业资料 B.老师的布置
C.父母规定的作业 D.自己找的作业
统计:选A的47%,选B的97%,选C的0%,选D的3.7%。
分析:高中生语文作业的来源主要是老师布置的作业,学生不主动选择作业内容及形式。
7.你的语文作业的内容多为哪些?
A.背书 B.练习题
C.语文活动 D.随笔及作文
统计:选A的81.5%,选B的82.4%,选C的15.7%,选D的10%。
分析:高中语文作业多为背书、练习题这样简单枯燥的内容。
8.你现在做语文作业的时间平均每天大约是多少?
A.30分钟以上 B.少于50分钟 C.50分钟以上
统计:选A的85.2%,选B的14.8%,选C的0%。
分析:高中语文作业的时间大多控制在30分钟以内,题量并不过多。
9.你对现在的语文作业的态度是怎样的?
A.不愿意做 B.自愿做
C.为应付老师才做 D.为考试成绩才做
统计:选A的5.6%,选B的44.4%,选C的14.8%,选D的61.1%。
分析:高中生大多是为了考试成绩才做语文作业的,不是出于自愿。
第二节 高中语文作业问题探讨
根据以上的调查数据,笔者在本节中总结了高中生语文作业中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并进行深入探讨,去发掘问题背后的原因。
一、发现的问题
1.高中生语文作业要求统一,不能因材施教
调查问卷中第一题“你认为现在的高中语文作业主要存在着什么样的问题?”有74%的学生选C,这表明现在的高中语文作业还是面向全班布置,而不是针对学生的个体情况进行布置。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第一点“积累、整合”中就指出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避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但是上面的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的高中语文教师并没有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作业,作业布置存在一刀切的情况。学生做这样的作业,结果是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并没有拓展和加深,没有掌握的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补偿学习,长此以往,学生必然丧失做语文作业的兴趣。调查结果就有63%的学生认为当前的语文作业存在着“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问题。
2.高中语文作业目的单一,直接指向考试成绩
调查问卷第2题“你认为现在进行的高中语文作业的目的是什么?”有71.3%的学生认为是为了“考试成绩”,有51.9%的学生认为是为了“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这说明高中语文作业目的单一,直接指向考试成绩。而高中学生心中期待的语文作业的确是: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完全掌握这门工具性学科,包括阅读、写作、交际能力表达与思维能力等(102人填写);增强语文素养,提高文化水平,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71人填写);而仅有37人填写:增强解题能力,掌握解题技巧,提高考试成绩,为了高考。这说明学生很看重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对自己终身发展的帮助。
3.高中语文作业内容多为习题和背书,学生无兴趣
调查结果显示,97%的学生的作业来源主要是“老师的布置”,47%的学生作业来源还有“学校统一定的作业资料”,只有3.7%的学生会自主自发地找些作业做。这可以看出,高中学生在语文作业中已成为奴隶,听天由命,不再进行主动规划和选择了。而调查结果也显示,这样的作业主要是习题式的笔头作业(82.4%的学生选择)和背书(81.5%的学生选择)。单一的习题,固定的答案又能给学生多少的熏陶和体验呢?纯粹的背书也只会让学生苦不堪言。活生生的语文实践变成了死僵僵的习题背书,学生当然没有兴趣了。
4.高中语文作业形式机械化,学生消极被动
调查中,68.5%的学生选择“基本没有合作的作业”,另有31.5%的学生选择“有一些”,而没有一个学生选择“很多”,这表明现今高中语文作业主要是学生自己完成的,合作作业很少。针对原有基础教育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新课程要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据此,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应该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特征。“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希望学生能够改变以往以接受学习为主的局面,能在探究过程中获得感悟。高中语文作业也急需这种“主动、探究、合作”的作业方式。调查发现,高中生在语文作业过程中遇到困难和问题的时候,有70%的学生选择“主要靠老师讲评作业时解决”,54.6%的学生会“问同学解决”,这表明大部分高中生在很多时候是依靠老师来帮他们解决问题,是被动地解决问题,甚至有5.6%的学生说自己遇到困难和问题是“通常无法解决”,如果改善高中语文作业的方式,融进“主动、探究、合作”的元素,加强师师、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应当可以解决这种“被动解决困难和问题”的情况。
调查中,有61.1%的学生选择“为了考试成绩”做作业,44.4%的学生是“自愿做的”,14.8%的学生选择“为了应付老师才做的”,5.6%的学生选择“不愿意做”。而作业时间的调查结果是,85.2%的学生选择作业时间是“30分钟以内”,没有一个学生选择“50分钟以上”,这表明高中语文作业时间并不长,但是学生并不自愿做,这也正好证明了上面分析的高中语文作业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已影响到了学生的做作业兴趣和做作业态度。
二、问题的分析
高中语文作业情况的调查分析表明:高中生不喜欢现在的作业内容及形式,他们对做作业的态度是被动、应付的,他们对作业中的问题很少有主动地探究,他们做作业的结果也是不理想的。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高中语文作业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
高考仍然是学生和家长关注的问题,这就使高中语文教师和学生对语文学科更加重视。想要高考会做题,那平时多练相应的题总是有些好处的,于是语文教师开始按照高考的题型出习题,进行反复的操练。正如上面的调查问卷体现的,我们的学校语文作业大多是习题和背书,并且有越来越明显的趋势:高考领导教学。中学的教学往往以高考试题为指挥棒,清晰地打上考试的烙印。
2.高中语文作业设置没有体现“以人为本”
高中语文作业还是语文教师布置、语文教师批改、语文教师讲评,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没有主动性可言。高中语文作业没有把学生作为作业活动的主体,以其为中心。而现代教育观点认为:“谁获取知识谁就是课堂的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标的核心理念。语文课堂自然应将学生的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它应该成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主阵地。”同样,在语文作业过程中,学生也应是作业的主体,应该鼓励学生参与作业内容确定、形式选择、评价的全过程。
3.高中语文作业形式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
调查显示,大多数高中生是为了考试成绩才去做教师布置的语文作业,甚至是为了敷衍教师才做,他们的做作业动机不是内在的或自我激发的。高中生在做语文作业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大多是等待老师的讲评,并没有通过自己的探究获得感悟和提升,这仍然是一种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削弱了学生的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高中语文作业中基本没有合作的作业。
在高中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均是重要的学习方式。有学者指出:“自主学习强调的是培养学生主动、独立的学习能力,为学生自主发展和适应社会奠定基础。研究性学习强调培养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能力,为学生能够创造出更多的新的思维产品奠定基础。合作学习强调的是协作、分享精神,为学生在社会的群体中适应和发展作准备。这三种价值取向互相并行而又互相补充,缺一不可。”此观点说明这三种价值取向的学习方式应在高中教学中结合使用,那么作为语文课堂的拓展和深入的语文作业也应该重视这三种学习方式的结合。
4.高中语文作业评价机制陈旧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考语文试卷中语文知识类试题的分析,提出了对高中语文语言知识教学的反思及建议。
关键词:高考语文试卷;语言知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2-0238-01
首先,从题型来看,2011年语文知识类试题因其内容鲜活、视野开阔、形式多变成为各省市高考命题创新的新星。纵观今年19套高考试卷语用题,可以用生活和实用两个词来概括。一是考题贴近时代,靠近生活,让语文学习的现实情境更加真切。也更加注重语文运用能力的考查,考生发挥的空间较大,让语文学习的实用功能更加突出。语文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而扎实的语文知识基本功恰恰是检验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最终目的,因此今年各地的语文知识类试题在体现运用上显得更切实际,更有效果,也更加多样。
当然,语文运用部分的考查主旨是要考生展现自己综合运用语言的水平和能力,综合性应该是这个部分各种题型的基本特征。高考语文知识类试题应服从选拔的需要,从常模参照考试的特点出发,追求命题、测试的科学性、公平性。
语文知识类是有关语言的基本知识。因此高考语文试卷中的文学文化属于语文知识,不属于语言知识;而高考语文试卷中的文章阅读与写作属于语言的运用,不属于语言知识部分的考查。
由于高考语文试卷把现代文与文言文划分得泾渭分明,因此本文为清楚呈现高考语文试卷中的试题布局,把语言知识的考查分为文言文中的语言知识和现代文中的语言知识两大部分;文言文中的语言知识分为文言文中的词语解释、读音及句式三个部分;现代文中的语言知识又可分为汉字、词语、句子、标点符号四个部分。
通过对高考语文试卷中语文知识类试题的分析,可以看出新课标型试题、传统型试题、综合型试题这三种不同类型的出题方式,分别体现了不同的侧重点:
1、新课标型语文知识类试题更注重学生语文知识能力的考查,以最切合新课标的命题方式,达到检验学生能力的目的。
2、传统型语文知识类试题更注重夯实语文知识能力,以最直观最基本的出题方式,验证学生的基础能力,在教育引导的作用上一直目标明确,也颇有成效。
3、综合型语文知识类试题更加符合新课标突出学生能力和素质结合的要求,语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将语文融入到生活中,突出考试的信度和效度。
无论形式如何,考试的目的在于为高校选拔出符合要求的高水平素质和能力的学生,《说明》中详细说明了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所以考试充分的体现出其选拔性。
通过分析试卷的适切性得出对高中语文语言知识教学的反思及建议:
语文高考知识类试题的命题既要有利于语文新课程的改革,又要发挥语文作为基础学科的作用;既要重视考查考生对中学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要注意考查考生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的潜能;既要符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要求,符合教育部考试中心《大纲》的要求,符合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工作指导方案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试验的实际情况,又要利用高考命题的导向功能,推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
关键词:高考语文;非智力因素;能力培养
语文作为其他学科的基础工具,在学习应用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中生在校期间语文能力的基础水平,决定着书籍阅读能力与论文写作能力以及语言的表达能力等,这些都会对学生进入高校后产生一定影响。而就我国长期的语文教学制度发展,更多的是追求片面上的成绩提高,使得在智力因素发展中起着定向、强化作用的非智力因素被忽略,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高中生语文水平的提高。
一、近年语文高考现状分析
高中语文的课堂上,教师更多注重对于学生智力因素的指导,而忽略了非智力因素的相关训练。使得学生在基础知识掌握牢固的情况下,仍会由于知识运用的欠缺或考试不良习惯的忽视等原因造成失分。我国的多所高校在语文高考前期,通常高二年级下学期就进入到“准高三”时期,过早开始了对高考的应试教学。在此应试教育的训练模式下,学校更多强调语文高考的应试技巧,各种模式的训练泯灭了高中学生对于考试技巧的自我探索及总结能力;高三语文教育中,教学重点由综合能力培养,突然向建立各种答题模式以应对高考偏移,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加之以大量重复的习题训练,素质教育在此时成为了一纸空文,高中师生更为注重的是高考的成败,种种潮流推动下,使得高中语文教育逐渐淡化了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培养的教育意识。
二.非智力因素内容及在高考语文中的作用
非智力因素是现代教育模式中对于学生培养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新教育模式的改革重新建立起对于非智力因素的培训,改变以应对考试为目的的教育体制,重新树立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通过学生主动学习,老师作为辅助引导者,重新着力培育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水平,使其能过建立起自己应对语文考试独特方法。
1.非智力因素的内容
非智力因素在语文教育中的应用是指,通过学生兴趣、性格、意志等各方面非智力因素的能力培养,达到对于知识灵活运用的目的,使学生具备足够能力应对变换的考试内容。
语文学习动机的明确,能够使学生认清现在所做事情的明确目的,建立起自己前进的目标,以产生足够学习进步的动力,有效促进高中生对于语文课程的学习;情感是事物产生所引起的人物内在的情绪波动,情感的太调控容易因主观影响造成处理事物的失误.诸多方面非智力因素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高考语文的学习,因此,在学习中注重非智力意识的变化尤为重要。
2.高考语文中非智力因素作用
(1)改变高中生学习语文的动机能够使同学能够具有更多主动性。相比于知识点的死记硬背,如果老师在教育中灌输给同学:语文就是提升文学素养,完善自我人格发展,以及提高自身修养的重要工具等思想,那么学生就会熊另一方面建立起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目标方向的确立使得学生主动投入更多热情与时间学习语文知识。
(2)兴趣爱好是学习过程中的第一任老师。现今教育模式中,同学都已把语文学习作为一种负担,而一旦使高中同学摒弃掉这种思想,就会是语文对于学生的影响力更为深远有力。一旦开发出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对于语文的学习就会变得主动热情,全身心的投入使困难很容易得到解决。
(3)坚定意志力的的建立在长期的语文学习中至关重要。语文的学习是长期的脑力精神共同工作,应当在学习过程中保证充沛的精力,让个人意志在此过程中得以有效锻炼。
(4)学生独特性格的引导培养,是在语文学习中需要的重要因素。教师应该对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策略改进,使得学生在语文基础的奠实上,形成自我身后的文化底蕴,以言谈举止表现出学生的语文修养。
三.非智力因素培养方法
1.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高中生有着对于自我兴趣追求的倾向,通过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能够在最大限度上调动起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主动性。对于语文兴趣的调动能够在学生学习中,大范围促进其对于语文知识的渴求,加强其对于语文中普遍真理的学习探究,有力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提高。
2.合力培育学生的学习动机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动机对于学生学习有着内在促进作用。在语文课程学习中,学习动机的正确建立能够有效激励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相比于现代语文教育中学生被迫不得不学习的现状,动机明确后学生的学习具有更强力的主观能动性,是自我学习意愿的展现。这在语文学习的核心思想中,实现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充分发挥。
3.学生语文学习中的品质提提高
在高中生的语文学习过程中,注重学习习惯的点滴建立能够使得学生在语文知识的长期学习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案。从学习习惯建立到方案的制定,实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我认识,进行客观评价后做出自我纠正的能力培养。通过各方面能力的自我培养,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逐渐形成自我学习观念,并以此自我反省学习,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磨练出特有的珍贵品质。
4.建立起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高中阶段语文的学习,是在语文化领域对于更高层的探索,以往教育中学生对于语文的麻木学习使得语文知识的探索长期停滞不前。对于学生语文学习正确价值观的建立,能够重新对学生艺术鉴赏能力,意境体会水平等诸多环节的综合提高,在学生对于知识的自主探求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5.对学生社会发展需求的满足
高中的语文学习应融入更多新型学习模式,建立起与社会实践的结合模式,调动学生对于日常生活中语文知识学习的热情,大大扩大语文学习的范围,通过语文与社会实践的整合,巩固学习内容,并在实践中得到有力锻炼。语文知识的实践应用所取得的成就也会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很大鼓舞作用,并为走出高中进入高校或社会奠定一定基础的实践能力。
结束语
非智力因素在高中语文的学习过程中的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作用。语文教育的改革,应该在提高智力水平的前提下,加大对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以达到学生对高中语文知识灵活运用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学生创新思维;培养
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中创新思维都是必不可少的主观意识,社会从最初的石器时展到现如今的全球信息化时代靠的就是不断的创新,足以可见创新思维的重要性。随着教育改革的力度和发展方向,高中语文教学中更加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虽然在应用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只要通过科学合理的应用策略就可以解决此类问题。
一、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
由于应试教育的流行,导致了现如今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学习气氛都一直处于紧张的气氛中,老师以高考成绩的好坏为最终目标,认为学生只要将学习成绩搞好,其他一切能力都不需要,这也就导致了现如今出现了越来越多了“书呆子”,只会读死书,仅仅是将老师在课堂中传授的知识死记硬背,永远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这样不仅会过早的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还会彻底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1]。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思想模式过于传统
由于老师普遍经历过时期,思想随着多年的学习和教育早已根深蒂固,所以一直保留着传统教学模式的观念,仍然认为不论在任何教学模式下,老师必须一直占据主导位置,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只要认真听讲就好,仍然存在着一切为了高考、一切为了考试、学生不需要任何创新思维,只要中规中矩好好学许等错误观念,若不能将教师的思想模式提升,教学理念进行更新,那么就会极大程度上的阻碍了教育改革的效果和普及程度。
(二)教师素质不够
由于现如今我国将教师的地位和存在意义提升的太过于崇高,教师的工作不仅轻松稳定工资也很乐观,导致了许多并没有真才实学的人进入教室这个行业,使教师整体素质不够,明显呈现素质下滑现象。其根本原因就是相关教育部门对于教师入职的标准不够严格,教师资格证的注册存在着许多漏洞,使许多人通过“亲戚关系”或“走后门”的方式进入高中校园,而高中的其他课程需要较强的知识基础,而语文教师完全相反,若想当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或许很困难,但是若想敷衍教学也是非常容易的。这一现状直接导致了我国高中语文教师整体素质不高,严重影响了我国高中语文教学的整体水平[2]。
(三)教学气氛过于紧张
由于高中三年的时光流逝飞快,一转眼就会面临高考,所以高中课堂气氛一直都会处于紧张气氛中,虽然提升了整体学习气氛和适当的压力感,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流行,现如今我国高中语文课堂不再仅仅只是适当施加压力那么简单的了,而更多的是过于压抑的课堂气氛和不苟言笑的语文教师,使学生一直处于精神极度紧张的环境中,给学生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和恐惧感。
(四)学生缺乏创新意识
由于应试教育的流行,现如今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是以高考成绩为目标进行传授知识重点。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只是将考试的重点机械化般的教给学生,而学生由于一直处于传统教学模式下,对于此早已经习以为常,学生们普遍认为老师将知识重点死记硬背就足以应付考试,甚至可以取得很好的成绩,这也就导致了学生学习高中语文过程中从不动脑筋仔细思考问题更深入的含义,解题思路也仅仅是跟随者老师的步伐,这种传统教学模式极大程度上的扼杀了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由于传统教学模式导致了现如今大部分学生都缺乏自主创新思维意识[3]。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
(一)教师提升自身思想观念
高中语文教师若想最大限度上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首先提升自身的思想观念,将传统教学模式的陈旧观念彻底从思想意识中剔除,并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由传统模式下老师为主体的模式转化成以学生为主体,摒弃从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与学生之间以一种平等的心态进行学习交流,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状态中学习。教师自身的教学思想理念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作为学习中的引导者,其思想观念对于学生来说是潜移默化的,只有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才能够使学生真正视老师为良师益友,最大程度上的激发学生对于语文的热情,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提升教师素质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对于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虽然非常的严格,但是仍有许多语文教师的整体素质不过关,由于上课之前不备课将会导致上课过程中对于学生的提问无法及时作出解答,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和效率。由此可见,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时教师也要随之提升自身专业素质水平,只有将自身专业素质提高,将高中语文教材深入研究并认真在每节课前备课,才能以更好的状态和专业素养进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不仅要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还要培养自身的创新思维,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影响学生,使其创新能力也受到教师的影响而有所提升[4]。
(三)活跃课堂气氛
现如今高中语文课堂的气氛一般都是死气沉沉的,其原因就是高中生的课程任务繁重,各科老师的知识任务也越来越多,难易程度也随着不断增加,导致学生不仅一直承受着巨大的学习压力,还一直在一种非常压抑的气氛中学习,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有一部分学生因为承受不了心理和生理的双重压力而彻底放弃学习。由此可见,在教学过中课堂气氛非常重要。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可将教学语言幽默化,或将语文知识通过幽默的实际生活故事来进行表达,在不束缚学生的自由想像力前提下,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能够更加具有效率的进行语文学习。
(四)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为教学目标
由于应试教育的流行,导致现如今许多高中语文教师都以高考成为最终目标,但是与其以高考成绩作为目标,不如将目光放在实处中,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教学目标,将能够最大限度上的提升高中语文成绩。但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有成效的,毕竟要转变学生十几年来传统教学模式的根深蒂固思想不是那么容易的,所以一定要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在高中语文教学课堂中一点一点的渗透在课堂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课堂和课外活动时间灵活的结合起来,在课堂中对于某一问题进行提问,要求学生在课外活动时通过实践创新得出结论。在课外活动中老师与学生共同研究探讨,老师不再作为一个主导者,而是一个引导者,引导着学生形成创新思维的观念,使学生在课外讨论中形成自主探索精神,从而最大限度上的提升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5]。
四、结束语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虽然在语文教学过中存在着教师素质不够、大部分语文教学还保留着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认知度不高等问题,但是只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为目标,使学生对高中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就能够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于桂俊.浅议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2,33(18):72-73.
[2]崔彩琼.新课改下创新性思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4,05(22):38-39.
[3]胡映清.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中国校外教育,2013,02(19):52-54.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语文教学;三个“两难”
新课改后,它所强调的全新的教学理念,其中包括新思维、新思路、新教法等都受到了广大教师和学生的青睐。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亟须我们进行解决。
一、教学思维灵活而高考中答案死板
强调创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新课改的中心思想,因为只有创新才能够保证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但是在我国,高考作为很多高中学生的最终目标,它的内容单一,答案死板,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很多高中语文教师深感在教学中存在很大的矛盾。为了提高学生在高考中的语文成绩,很多教师不得不严格按照高考中答题方法与思路对学生教学,对学生的语文教学受到高考内容与答案的诱导,以及课时的限制和频繁的各种考试的影响。
在课堂中,教师很难将创新教学与拓展学生思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比如,在阅读理解的题型中,往往答案都是固定不变的,教师在课堂中不能随便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引导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善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大家都知道,语文是集人学、哲学、美学于一体的一个学科,对于每篇文章甚至是每个句子的欣赏,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纵观高考每年的主观题答案,却都无法将创新思维应用到其中。
笔者认为在进行高考答案研究以及组织评卷时,对于问题的答案不要形式单一化,应当根据学生所答的答案进行参考,出题者要花时间和精力对学生的考情和学情进行研究,然后再确定标准的答案,这样才能说是从教学到考试、从考试到教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才能说是始终坚持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也只有这样做,才能够增加学生的自信心,教师才能够在课堂上不断地创新教学,引导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充分发挥,创新思维的教学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二、教学内容不考与考试内容不教之间的难题
如果将教学的内容与考试内容分别看作是一门学科的话,那么作为教学与考试应该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教学中我们重视教学的过程,强调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系统性,一般系统性依靠教材来实施。在考试中我们重视的是考试的结果,它能够反映出学习学习的客观事实。
可是,对近些年来的考试结果调查却让人十分意外,一些在平时教学中成绩较好的学生考试成绩未必就好,而在教学中注重题海战术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往往在考试中能够取得非常好的成绩。我对这种结果进行了认真地分析,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高考中的题目脱离教材,教材中的知识点不适应高考考点,形同虚设,题海战术将越来越适用,教材被忽视。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只讲一些在高考题目中出现的古诗词部分。
针对以上所出现的问题,我们必须要重视起来,要认清在语文教学中到底要给学生传授什么,怎么传授?以及在高考中我们要考什么,怎么考才能适应新课改下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我们知道,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的教学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人的语文素养,必须要求学生在听说读写、语修逻文等各个方面全面发展。因此要求在课改后的语文教学中教学的内容必须与考试的内容相统一,这样才能够保证教师能够按照教材的培养目标对学生进行授课。
三、教学内容的繁多与教学时间的短少
语文教学作为一个系统学科,它的教学内容包括听说读写、语修逻文,语文教学的外延与生活息息相关。如果从大语文教学观以及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要求看,就必须要求学生能够做到广泛阅读大量的书籍,因为厚积才能薄发。然而,从实际的教学中来看,高中生的阅读量很少,而这一少量的阅读也是针对考试有目的性的阅读。原因除为了应付考试所需之外,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学中课时严重短缺,使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进行阅读。
那么,如何来解决语文教学课时人为减少的问题,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的放弃教材教学、刻板式的应试训练呢?首先,我们要解决的就是语文在高考中拿不到高分的问题,以及为了在高考中拿分而放弃对教材教学而采用题海战术的问题。其次,我们要充分意识到语文学科的重要性。另外,就是要求上级主管部门增加监管力度,适时检查各学校语文课时的安排情况,发现问题,应严格处理。
我们必须充分意识到高中语文教学应当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校充分的学习,我们必须保证语文课时数,是教师有充足的时间按照教材要求对学习进行教学。
总之,只有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和重视语文课程,才能更好地在新课改之后, 真正地解决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大力倡导创新型教学,教学要有科学性、系统性,让学生做到广读书,精读书,读好书,让学生在读书中培养能力,发挥出个人的潜力与优势,确保创新思想落实到教学和考试的每一处。只有这样,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两难”问题才能真正彻底地得到解决。
综上所述,语文是国学, 新课改固然重要,它的积极作用不容忽视,但是如何将新课改充分地融入到实际的教学当中,解决教学中的三个“两难”问题,本文叙述比较粗浅,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地在实践中进行摸索。
参考文献:
[1] 吴建军.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思考与对策[J] 新课程(教研版).2010(10)
【关键词】网络;教育技术;高中语文;运用
一、意义分析
现如今,网络让我们的生活更便捷,将便利条件为我们的衣食住行提供了出来,而且在我们生活各个角落中都能看到网络的身影,方便了我们的工作,深化了学习内容。在人生中最重要的学生时期,在校园、班级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同样也少不了网络的参与。高中阶段是决定一个人今后如何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人们将来择业、就业、步入社会的敲门砖。高中语文作为高考的必考科目,其150分的分值也凸显了语文在高考科目中的地位。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与推进,传统模式的语文教学已经无法满足现代课堂的需要,以往枯燥乏味的课程内容也让学生难以产生对语文的学习热情。现代化网络教育技术的融入,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以此打破现有的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开拓创新、发散思维等都起到了促进作用,从而实现教育变革的目的。
二、现代化网络教育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网络技术与课本知识相结合
高中阶段的学习,除为了增长知识外,最主要的目标就是高考,高考试题均是由高中课本知识中提炼引申而来,高中语文的学习都是围绕着课本进行的,不管教学方法有多么先进、合理,它都不能孤立存在。因此现代化的网络教育技术必须与教材内容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作用,如何将网络教育技术与课本内容结合的更有效、比例更合理、实现效用最大化,这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规划。对于一些需要更多的人物介绍、背景介绍、作者心理分析等晦涩难懂的章节、知识点的情况,就需要更多的利用网络教育技术为其提供背景资料及课外知识。对于需要教师细致讲解的章节、知识等,就要相应缩减网络教育技术的使用,以此可以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学习《短歌行》时,此文通篇均是以乐曲的形式进行创作的,学生因为从未接触过这种艺术形态的表达方式而缺乏对文中内容与情感的理解,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先利用网络技术将《短歌行》创作时所处于的时代背景、作者曹操所表达的雄心壮志等资料内容进行收集和整理,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与理解,之后教师再对文中的重点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对其中所引用的《诗经》、《论语》等艺术形式和词句等进行一一阐释,以此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记忆。
(二)以引导为主,灵活运用网络教育技术
教师在语文课上运用网络技术时,要多以引导为主,采取灵活运用的方式,既要避免运用形式的单一,也不要过度依赖于网络技术。要在运用时注重创新,在方法上尽量灵活多变,以期让现代网络教育技术在高中语文课上持续的发挥作用。以《涉江采芙蓉》为例:因为时代的原因,学生对于古诗的理解比较困难,教师在讲解诗中内容时要着重细致,尽量避免过度的使用网络,在完成重点词句含义的讲解之后,教师可以适当的运用网络技术围绕着本诗词进行补充。此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播放此诗的鉴赏动画短片,让学生学习朗读技巧,短片中配以形象的动画、优美的音乐,给我们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把握作者内心情感变化,利用直观、多样的方式,让学生更好的认识和学习古诗词,加深记忆力,优化课堂。
(三)运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实现语文课堂多元化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高中语文;教学改革
一、前言
对于高中生,无论是学业上还是生活中,语文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新课程标准给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既要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又要强调语文素养的养成,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综合人才。在新课改先进理念的指导下,工作在一线的高中语文教师对自身的教学活动不断进行反思并寻求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新方法和新途径。
二、高中语文教学反思成果
1.对高中语文教学目标的反思
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目前,在我国的高中语文教学体系中约定成俗的根据考试大纲制定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活动。为了提高学生在考试中的分数,高中语文教师将教材与高考语文考试大纲相结合,依据高考的考点来划分教学重点和难点,考试纲要中没有出现的内容一概不参与语文教学活动。在新课标先进理念的观照下,语文教师普遍认识到了将考试纲要代替教学纲要的片面性和不科学性。目前,经过反思高中语文教学开始以《新课程标准》为制定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活动的依据,保证语文教学的科学性和全面性,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2.对高中语文教学教材的反思
在新课程改革之前,高中语文教学普遍存在将语文复习材料代替教材的现象。语文复习材料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重点、难点区分,对提高学生的分数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将复习材料代替教材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教材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基础,复习材料也是根据教材进行编写的,如果不经过对教材的真正研读,不能解读教材的真正内涵,再多的教学材料也是再做无用功,不能从根本上提高提高对语文的认识和语文素养的养成。
3.对高中语文应试教育的反思
高中阶段的学习是为了考上大学做准备,学校通过不断的周考、月考、会考老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高中三年学生基本上都处于备战高考的状态,学习任务繁重,学习压力大。分数是衡量一个学生是否优秀的标尺,为了在短时间提高语文学科的分数,教师给学生推荐各种教辅教参,各种应试作文层出不穷。在新课改的春风之下,语文教师通过反思发现了应试教育下语文教育的畸形发展,应试教育严重影响了语文学科发展的规律,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质。
4.对高中语文师生关系的反思
新课改提出在教学活动中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即打破传统的教师主导地位,树立平等的教学关系,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某些语文教师缺乏对师生关系内涵的正确把握。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并不是放任自流,学生主体性的实现是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实现的,通过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科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
三、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策略
1.转变语文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手段
深化高中语文教学改革首先要转变传统的语文教学理念,教学理念可以影响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的制定以及教学活动的组织。在新形势下,高中语文教师要积极树立新课标下的先进教学理念,真正把握新课程标准的内涵,通过创新逐步实现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升。此外,通过提高教学手段逐步实现语文教学的现代化和信息化,增加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增加课程教学的趣味性,打造生动活泼的高效课堂。
2.开发语文教学模式,增强师生互动
语文教学模式的开发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广大高中语文教师对现存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特点,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模式。自主探究式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不断进入高中语文课堂。教师主动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平等、和谐、民主的课堂中吸取丰富的语文知识,实现语文素养的真正提升。
3.完善语文教学评价,引用赏识教育
在应试教育下,语文教学的评价方式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名次上,这种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容易造成学生厌学、压力过大,对教学活动产生负面影响。教学改革不仅要体现在教学模式、教学手段上,教学评价对引导整个语文教学活动具有积极性意义,深化教学改革,完善语文教学评价势在必行。在新课标指导下,高中语文教学的评价方式要实现分层式和立体式的结合,关系每个层次学生的综合发展,增加他们学习的自信心。结合教学进度,开展语文比赛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4.增加课外语文教学,深化教学改革
经过对语文教学活动的反思,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仅仅依靠课堂教学的改革是远远不够的。语文教学具有基础性和人文性,封闭的课堂教学无法让学生体会在语文要表达出的深刻内涵,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强对生活的实践和体验。此外,在课余时间里教师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或组织兴趣小组,如成立诗歌爱好者协会、小说兴趣小组等,对高中语文教学活动进行课外的拓展,将高中语文教学改革落实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陈庆兰.浅谈由新课程标准把脉高中语文教学改革新动向[J].金色年华(下),2011,(1):101.
[2]周梦.新时期加强和改进高中语文教学的思路与对策探析[J].北方文学,2012,(6):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