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工程测绘专业

工程测绘专业

时间:2022-05-12 19:29:4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工程测绘专业,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工程测绘专业

第1篇

您好! 我是中国地质大学XX学院测绘工程专业的一名应届本科毕业生。

通过对贵公司的一些初步了解,本人有意加盟贵公司,为公司尽一份力。为便于公司对我的了解,现自我简介如下:

大学四年,是我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在这大好时光里,我本着学好本专业,尽量扩大知识面,并加强能力锻炼的原则,大量汲取知识财富,锻炼了自己的各种能力。我努力的学习基础课,深研专业知识,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多次名列前茅,连年获得奖学金。

本人在几年中系统学习了测绘科学与技术、矿山测量学、测量学、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大地控制测量学、摄影测量学、数字图像处理、遥感原理与应用、地图投影、计算机制图、地理信息系统原理等。

通过学习,本人系统掌握地面测量、海洋测量、空间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U及地图编制等方面的知识,测绘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空间精密定位与导航的理论,城市与工程建设的基本知识及其测量工程的设计、实施和管理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摄影测量与图像图形信息处理的理论与技术,各类地图设计与编制的理论与技术。

受到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具有测绘工>,!

此外,利用课余时间,我还多次参加各种文体活动,锻炼了自己的交际能力。参加各种兴趣小组,将所学用于实践,加强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因出色的表现,在一年级就参加了校党委主办的党校学习,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同时,我还根据自己的兴趣,辅修经贸英语,选修二外日语等多门人文,管理课程,使自己不仅成为一个合格的专业人才,而且努力成为一个知识全面,涉猎广泛的全方位人才。

现在,我以满腔的热情,准备投身到现实社会这个大熔炉中,所以怀着自信我向您推荐自己,希望贵单位能给我一个发展的平台,我会好好珍惜它,并全力以赴,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奋斗,为贵单位的发展贡献力量。

收笔之际,郑重地提一个小小的要求: 无论您是否选择我,尊敬的领导,希望您能够接受我诚恳的谢意!祝愿贵单位事业蒸蒸日上!

此致

敬礼!

第2篇

[关键词]测绘工程 现代测绘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P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5-0124-01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必将充满各种竞争,无论是政治、军事的竞争,还是经济、科技的竞争,归根结底都是人才的竞争。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特别是要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人才,是普通高等学校肩负的重要使命。目前各高校都在深入开展专业教学改革工作,探索具有现代观念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对高等院校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并为应用型测绘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意见。

一、现代测绘的内涵

从现代信息论的观点看,测绘学是一门关于地球空间信息的学科。传统的测绘受地面测量技术、时空尺度和精度水平以及投入的局限,其产品主要是单一的地形图和在地形图基础上编绘的专用地图;它不能及时反映地球表面形态的变化,特别是大范围或全球变化;其产品制作周期长,已不能满足地区经济和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多种需要。信息技术加快了人类社会的运行速度。测绘学是提供人类生存空间、自然环境及其变化信息的学科,它的学科内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如何界定测绘学的含义,已是世界各国测绘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际上将测绘学(SurveyingandMapping)更改为一个新词,以准确反映学科实质,Geomatics一词由此应运而生。随后,有关Geomatics的提法在我国学术界主要是地学界成为热门话题,由于对其含义理解不同,其中文译名将它译成。地球空间信息学。,已基本得到认同。不管人们对Geomatics的含义如何理解,根据ISO的标准定义和国际测绘联合会(IUSM)对。测绘学。的定义,两者的含义是基本类同的,只不过Geomatics所涉及的地球空间信息的范围更宽一些。Geomatics更准确地描述了测绘学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适应了现代社会对地球空间信息的大量需求的特点,因而发展和提高了测绘学的研究和工作领域,符合现代测绘学发展的实际。现代测绘工程的核心技术是空间技术,包括GPS、卫星遥感和航测,测绘的范围从地面扩展到整个近地空间,加之通讯、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使地球空间信息学科的理论和技术体系比传统的测绘学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更新,由此,Geomatics适合于纳入数字地球的理论和技术框架。随着数字地球构想的实施,测绘学面临一个历史性的发展新机遇,传统的或现代测绘学将以地球空间信息学的新面目立于地球科学分支学科之林,以更强的活力向前发展。

二、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出现的问题

当前测绘工程专业在课程设置及目标定位中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和矛盾。主要表现为:在课程内容整体设置上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不重视研究社会的需求,因人设庙、因人保庙的现象时有发生。在课程结构安排上表现出重技术课程、?轻管理课程,从而导致学生毕业后适应能力较差,尤其是到建筑施工、路桥施工一线的毕业生。没有很好地紧贴市场,国家经济发展迅速与测绘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反应相对迟缓的矛盾仍然存在,适应社会需求的大量面向市场经济建设主战场的技术应用型、复合型测绘人才没有得到充分的培育。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和目前专业框架、格局相对单一的矛盾。在中国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情况下,测绘作为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的一项先行性、基础性工作,具有很强的科学性、技术性。面向21世纪,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北京申办2008奥运成功、数字地球、数字中国、数字省区、数码城市的建立、中国成功加入WTO、注册测量师制度的逐步建立和测绘主体体制及运行机制的改革完善等都对测绘市场及测绘教育带来了空前发展的机遇,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具体来说,现代社会对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要求上,正从过去的技术型向市场技术应用管理型转变。主要表现为:三个高技术的综合运用(GPS、GIS、RS),三大能力的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公关能力、职业迁移的能力)、三大意识的形成(市场经济主体意识、工程质量管理意识、国际竞争合作意识)。因此重视和加强对测绘工程专业应用性、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研究,提高测绘工程专业学生的社会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更具有现实和长远意义。

三、测绘专业人才培养措施在线

1.测绘学科研究的方向

测绘学科是采用各种方法和手段研究空间对象的定位、描述和表达,动态变化与监测,并将所获得的各种空间信息进行加工、存储与处理,使之综合应用于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科学研究、社会发展等各个领域中所形成的一门学科。测绘科学既是地球学科的重要分支,又是一门工程应用学科,她服务于各种工程建设,包括地面、空中、地下、水下各种民用工程、矿山工程、海洋工程、军事工程、环境工程、生态工程等领域。

随着空间和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测绘学科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革命,并将成为一个重要的信息产业。面向二十一世纪,测绘学科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是:测量数据采集和处理自动化、实时化、数字化、智能化;测量数据管理科学化、标准化、信息化、一体化;测量数据传播与应用网络化、多样化、社会化、广泛化。GPS技术、GIS技术、RS技术及其集成是测绘学科的前沿领域,也是未来数字地球的基础。

2.注重课程设置

第3篇

    关键字:测绘工程    现代测绘   人才培养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必将充满各种竞争,无论是政治、军事的竞争,还是经济、科技的竞争,归根结底都是人才的竞争。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特别是要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人才,是普通高等学校肩负的重要使命。目前各高校都在深入开展专业教学改革工作,探索具有现代观念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对高等院校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并为应用型测绘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意见。 

    一、现代测绘的内涵 

    从现代信息论的观点看,测绘学是一门关于地球空间信息的学科。传统的测绘受地面测量技术、时空尺度和精度水平以及投入的局限,其产品主要是单一的地形图和在地形图基础上编绘的专用地图;它不能及时反映地球表面形态的变化,特别是大范围或全球变化;其产品制作周期长,已不能满足地区经济和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多种需要。信息技术加快了人类社会的运行速度。测绘学是提供人类生存空间、自然环境及其变化信息的学科,它的学科内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如何界定测绘学的含义,已是世界各国测绘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际上将测绘学(SurveyingandMapping)更改为一个新词,以准确反映学科实质,Geomatics一词由此应运而生。随后,有关Geomatics的提法在我国学术界主要是地学界成为热门话题,由于对其含义理解不同,其中文译名将它译成。地球空间信息学。,已基本得到认同。不管人们对Geomatics的含义如何理解,根据ISO的标准定义和国际测绘联合会(IUSM)对。测绘学。的定义,两者的含义是基本类同的,只不过Geomatics所涉及的地球空间信息的范围更宽一些。Geomatics更准确地描述了测绘学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适应了现代社会对地球空间信息的大量需求的特点,因而发展和提高了测绘学的研究和工作领域,符合现代测绘学发展的实际。现代测绘工程的核心技术是空间技术,包括GPS、卫星遥感和航测,测绘的范围从地面扩展到整个近地空间,加之通讯、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使地球空间信息学科的理论和技术体系比传统的测绘学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更新,由此,Geomatics适合于纳入数字地球的理论和技术框架。随着数字地球构想的实施,测绘学面临一个历史性的发展新机遇,传统的或现代测绘学将以地球空间信息学的新面目立于地球科学分支学科之林,以更强的活力向前发展。 

    二、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出现的问题 

    当前测绘工程专业在课程设置及目标定位中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和矛盾。主要表现为:在课程内容整体设置上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不重视研究社会的需求,因人设庙、因人保庙的现象时有发生。在课程结构安排上表现出重技术课程、 轻管理课程,从而导致学生毕业后适应能力较差,尤其是到建筑施工、路桥施工一线的毕业生。没有很好地紧贴市场,国家经济发展迅速与测绘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反应相对迟缓的矛盾仍然存在,适应社会需求的大量面向市场经济建设主战场的技术应用型、复合型测绘人才没有得到充分的培育。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和目前专业框架、格局相对单一的矛盾。在中国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情况下,测绘作为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的一项先行性、基础性工作,具有很强的科学性、技术性。面向21世纪,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北京申办2008奥运成功、数字地球、数字中国、数字省区、数码城市的建立、中国成功加入WTO、注册测量师制度的逐步建立和测绘主体体制及运行机制的改革完善等都对测绘市场及测绘教育带来了空前发展的机遇,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具体来说,现代社会对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要求上,正从过去的技术型向市场技术应用管理型转变。主要表现为:三个高技术的综合运用(GPS、GIS、RS),三大能力的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公关能力、职业迁移的能力)、三大意识的形成(市场经济主体意识、工程质量管理意识、国际竞争合作意识)。因此重视和加强对测绘工程专业应用性、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研究,提高测绘工程专业学生的社会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更具有现实和长远意义。 

    三、测绘专业人才培养措施 在线

    1.测绘学科研究的方向 

    测绘学科是采用各种方法和手段研究空间对象的定位、描述和表达,动态变化与监测,并将所获得的各种空间信息进行加工、存储与处理,使之综合应用于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科学研究、社会发展等各个领域中所形成的一门学科。测绘科学既是地球学科的重要分支,又是一门工程应用学科,她服务于各种工程建设,包括地面、空中、地下、水下各种民用工程、矿山工程、海洋工程、军事工程、环境工程、生态工程等领域。 

    随着空间和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测绘学科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革命,并将成为一个重要的信息产业。面向二十一世纪,测绘学科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是:测量数据采集和处理自动化、实时化、数字化、智能化;测量数据管理科学化、标准化、信息化、一体化;测量数据传播与应用网络化、多样化、社会化、广泛化。GPS技术、GIS技术、RS技术及其集成是测绘学科的前沿领域,也是未来数字地球的基础。 

    2.注重课程设置 

    现代测绘科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空间信息,而以空间信息理论为核心的测绘学科,与地学、生态、环境、城建土地管理等相关学科都有密切的联系。现代测绘高新技术,往往是多种专业技术的综合系统,只有将各类知识融汇贯通,构成有机的知识网络,才能适应现代科技相互交叉、渗透、移植的特点。而传统的测绘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专业性过强,学科领域单一,知识结构面太窄,特别缺乏相邻的专业知识,这种知识结构显然满足不了现代社会的要求。因此为了培养应用型测绘专业人才,我们认为课程设置应根据目前的国情、市场经济的要求,既要考虑测绘知识的系统性,又要兼顾学科的综合发展趋势具体应设置的主要课程如下:基础及公共课:包括数学、物理、政治、外语、大学语文、文献检索、计算机基础、计算机高级语言、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法律基础、体育等。测绘专业课:包括测量学、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大地测量学基础测量平差基础、摄影测量与遥感、工程测量、测量原理及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地籍测量与土地管理等。相关专业课:包括城镇规划、自然地理学、采矿学工程与工业摄影测量、土建概论、数据通讯与模式识别。  3.注重工程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与精英化高等教育或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相比较,。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具有以下4个主要的特点:应用型人才的知识结构是围绕着一线生产的实际需要加以设计的,在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等基本工作环节上,特别强调基础、成熟和实用的知识,而相对忽略对学科体系的强烈追求和对前沿性未知领域的高度关注;应用型人才的能力体系也是以一线生产的实际需要为核心目标,以大工程为背景,在能力培养别突出对基本知识的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比较而言,对于科研开发能力就没有更高的要求;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更加强调与一线生产实际的结合,更加重视生产实习这个教学环节,通常将此作为学生贯通有关专业知识和集合有关专业技能的重要教学活动,而对于研究型人才培养中在理论上给予特别重视的毕业设计与学位论文,则更重视与工程实践地结合,或者用综合实践代替。应用型人才要注重工程意识(求真务实、严谨规范拼搏进取)和工程文化(求善求美、以人为本、协调发展)地培养,建立科学的发展观,能够妥善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科学活动是认识世界地活动,工程活动是改造世界地活动,在工程活动中能够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尤为重要。要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创新精神、增强其创新意识、激发其创新愿望、提高其创新能力,以便他们更好地与各自的专业相结合而创造地学习,即在学习中进行创造,在创造中深入学习,把自己培养成为富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 

第4篇

为提高我们测绘专业所有人的专业素质和动手的能力,并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深化用理论去指导实践,用实践去理解理论的马克思辨证唯物主义法。学校安排了为期一周的专业实习,实习内容为dj-6经纬仪测图,绘平面。我们在实习过程中要掌握仪器的操作而且要锻炼熟练程度,同时培养我们在施测现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紧张而有难忘的一周测量实习生活在一片胜利的欢呼声中结束了。通过本次实习,巩固、扩大和加深了我们从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掌握了dj-6经纬仪的基本操作,并达到了一定的熟练程度,而且还有机会学会了地形图的绘制方法。在锻炼大家画草图、运用cad绘图的能力同时也积累自己的绘图经验和提高自己的绘图速度。不仅从此次专业实习中获得了测量实际工作的初步经验和基本技能,还着重培养了我们的独立工作能力,培养我们在施测现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进一步熟练了测量仪器的使用技能,提高了数据计算能力和对数据的敏感程度,并对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全过程有了一个全面和系统的认识,这些知识往往是我在学校很少接触、注意的,但又是十分重要、十分基础的知识,有了一定雄厚的基础才可以决定上层建筑。因而此次实习不仅让我积累了许多经验,也让我学到了很多实践知识,因为我们大家都明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马克思辨证唯物主义真理!

本次实习也让我真正体会到测绘专业是一个团队的工种!我们组有七名组员,每个人的工作任务和各自的长处是不一样的,我们配合起来才能发挥出较高的效率。我的主要任务是使用仪器测出数据。同时这次实习也拓展了我们与老师与同学的交际,合作的能力。因为以前人家说测绘专业特别需要团队合作精神,我都没有能够完全了解。的确,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也是不可能将要做的工作做好。只有小组全体成员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正所谓“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另外这次测量实习培养了我们小组的分工协作的能力,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深化了友谊。在实习过程中难免会碰到一些疙疙瘩瘩的事情,闹得大家都不愉快,但是我们能够及时地进行交流和沟通,忘记昨天的不愉快,迎接新的朝阳!我们完成这次实习的原则也是让每个组员都学到知识而且会实际操作,并且能够单独的完成一项工作,达到相应的锻炼效果后进行轮换,以达到共同进行的目的,而不是单纯抢时间,赶进度,草草了事收工,这样也达不到实习的预期目标。即使收工了,百分之百也要重新来过,这样的话太划不来,既浪费时间和精力,有摧毁了组员的积极性,百害而不一利。因为测绘专业有自己的《测绘法》,它规定了测图的精度要求,这是每一位测绘人员都必须遵守的。另外,如果我们在平时就这样马马乎乎,对我们自己而言是自己对自己不负责,现在马虎惯了,将来对待工作也回、会草草了事!另外,我们拥有这样让你锻炼的机会是少之又少的,马马乎乎就等于将一次绝佳的机会给浪费了,丢掉了确实很可惜!所以,我们这个组的每个组员都分别进行独立的观察,记录每一站,对经纬仪测量都是在现场进行计算,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没有对上一步的检核,绝不进行下一步的测量,做到步步有检核,回来后还要对内业进行准确计算,因为这样做不但可以防止误差的积累,及时发现错误,更可以提高测量的效率,避免测量的不准确还要进行重测。即使重测,我们怀着严谨的态度,错了就返工,决不马虎。直至符合测量要求为止。我们深知搞工程这一行,需要的就是细心、耐心、毅力和做事严谨的态度。只有这样,日后走上工作岗位才会得心应手,少走弯路。例如:进行测图时就要注意以下几点:(1)标尺要立直,尽量避免晃动,有晃动时,应该选择数据最小的时候进行读取。在读数前一定将视野的气泡调平(两侧的线重合),否则造成的误差会很大。(2)当用经纬仪测量角度时,如果目标较小,最好使单线与目标重合,如果目标有一定宽度,可以用双丝夹住目标。(3)在测量时候一定要小心,因为稍微碰了一下仪器,就要重新调整对中水平,否则就会导致数据错误,也可能导致仪器的损坏。(4)在读取数据时,每位成员都要细心,既要看得准,还要果断,不能犹豫不决,任何一个错误都有可能导致最终的成果的报废。(5)选点非常重要,点一定要选在有代表性的地方,同时要注意并非点越多越好,相反选取的无用点过多不但会增加测量、计算和绘图的劳动量和多费时间,而且会因点多而杂乱产生较大的误差。(6)要先将道路和主要建筑物确定下来,然后在添加其余次要方面,这样不但条理清楚,有利于作图的准确和随时进行实物和图形的对比从而检验测量数据的准确与否。我们还要对所测过得范围能够做到胸中有数,避免漏测、重测。(7)团结就是力量,纪律才是保证经过每个组员的团结工作,当我们完成了测图的工作,并且看到我们画好的图纸时大家都兴奋不已。在我们组的同学交流测量中的经验时,大家感觉收获都很多,有的说仪器的展点很重要,因为这关系到误差的大小,有的说测量中点不能架设的太远,有的说量取全站仪的仪器高和目标高时要尽量减少误差,水准仪施测过程中尺垫得使用以及架仪器过程中气泡的精确对中和整平,还有就是我们要有一颗爱护仪器的心,对所用的仪器要精心呵护,在学校如此,走上工作岗位后更要如此,这样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得麻烦等等吧。想想大家每天早上六点多就起床背上仪器顶着大太阳去测量,算出误差大的大家一起讨论和修改,有必要的就不厌其烦的进行重新测量,有了团结的力量我们还是干的很有劲的。我也从别人那里学到了以前不是太清楚的东西,比如数据的处理、碎部点的简化观测以及一些作图的疑问都在测量中得到了答案。

第5篇

关键词 专业认证 测绘工程 质量监控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经济全球化发展,推动了工程技术职业全球化和工程专业人才跨国流动,相应地推动了高等工程教育适应全球化发展趋势。由于不同国家、地区工程教育的体制和办学条件不同,如何界定和评价其办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实施各国工程教育专业可比性和等效性的专业认证,是工程专业教育界和工程技术界共同关注的问题。另一方面,我国高等院校工科专业培养出的工程科技人才总量居世界前列,但存在着一系列问题。究其原因,一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扩展为大众教育,与精英阶段培养出的“杰出工程师”相比,目前教育质量落差较大,越来越引起公众的不满;二是我国工程教育面向工程实际的工程技术教育相当欠缺,迫切需要寻求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管理、评估体系。本文结合专业认证,探讨如何设置测绘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以提高测绘专业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对采矿行业发展的适应性、促进专业国际互认,提升专业国际竞争力。

目前国际上,工程教育的学位互认协议有《华盛顿协议》、《悉尼协议》、《都柏林协议》和《首尔协议》等4个,其中《华盛顿协议》被普遍认为是最具权威性、国际化程度最高、体系较为完整的工程教育专业互认协议。《华盛顿协议》是一个有关工程学士学位专业鉴定国际相互承认的协议,1989年签约之初,这个协议覆盖了3大洲的6个国家,即美国、加拿大、英国、爱尔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目前《华盛顿协议》已经在世界范围内享有声誉,吸引了覆盖27国的欧洲国家工程协会联合会前来谈判入盟问题。我国在2005年、2007年、2009年作为华盛顿协议体系的观察员参加,2013年11月在韩国首尔召开的国际工程联盟大会上,《华盛顿协议》全会一致通过接纳我国为该协议签约成员,我国成为该协议组织第二十一个成员,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我国工程教育规模取得高速发展,位居世界第一的同时,质量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中国矿业大学测绘学科于2013年5月接受并通过了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的专业认证。笔者有幸参与组织、实施了本次专业认证工作。以下是笔者作为专业认证全程准备工作主要参与者的一些认识和体会,以供其他院校参考。

1 专业认证标准

认证标准分为通用标准和专业补充标准两部分。通用标准是各工程教育专业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专业补充标准是在通用标准基础之上根据本专业特点提出的特有的具体要求。

1.1 通用标准

通用标准共包含7个方面的内容:(1)学生,包括专业吸引优秀生源、学生指导、学生表现跟踪与评估、转专业、转学等制度;(2)培养目标,包括毕业要求、培养目标修订;(3)毕业要求,包括专业知识、基础知识、职业道德、人文科学素养、创新和团队精神、国际视野、终身学习等;(4)持续改进,包括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社会评价机制等;(5)课程体系,包括数学与自然科学、工程基础、专业基础、专业课、工程实践、毕业设计(论文)、人文社会科学类等课程;(6)师资队伍,包括教师人数、教师结构、企业或行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教师工程背景、教师教学时间等;(7)支持条件,包括教室、实验室及设备实习基地、计算机和网络以及图书资料资源、教学经费、教师队伍建设、教学管理与服务规范等。在上述通用标准中,课程体系方面的内容很模糊,只给出了工程教育专业应在哪些方面开设课程,并没具体的课程名称。

1.2 专业补充标准

专业必须满足相应的专业补充标准。专业补充标准规定了相应专业在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支持条件方面的特殊要求。测绘专业补充标准包括3个方面:

课程体系,分为理论课程、实践环节和毕业设计(论文)。理论课程包括:(1)数学、物理类课程,其中数学类课程应包括高等数学、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及线性代数等基本知识。物理类课程应包括力学、振动、狭义相对论力学基础、光学、分子物理学和热力学、电磁学等基础知识;(2)工程基础类课程,主要包括工程力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工程制图及电工与电子技术等;(3)专业基础类课,教学内容为:测量学、误差理论与测量数据处理等;(4)专业类课程,作为煤炭行业特色高校,除大地测量学基础、摄影测量基础、GPS现代定位技术等核心知识需要掌握外,必须掌握的核心内容还应该包括矿山开采及沉陷控制工程、矿山测量学及土地复垦工程等。实践环节包括:(1)课程设计:大地测量学课程设计、工程测量课程设计等;(2)现场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及毕业实习,建立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密切产学研合作,使学生认识和参与生产实践;(3)科技创新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在毕业设计(论文)一项,要求选题应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并且以工程设计为主,需有明确的应用背景。

师资队伍。有两点要求,一是从事本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工作的教师其本科、硕士和博士学位中,必须有毕业于采矿工程专业,部分教师具有相关专业学习经历,二是要求专业教师具有工程背景,即从事本专业教学(含实验教学)工作的80%以上的教师至少要有6个月以上的厂矿企业或工程实践经历。

支持条件,包括专业资料、实验条件和实践基地。一是专业资料,要求配备各种高质量的(含最新的)、充足的教材、参考书和相关的中外文图书、期刊、工具手册、电子资源等各类资料,其中包括国内外典型测绘工程案例;二是实验条件,一是要求实验设备完备、充足、性能优良,满足各类课程教学实验的需要,且实验室布置合理、安全,二是要求实验技术人员数量充足,指导学生进行专业课程等方面的实验;三是实践基地,需拥有校内外实习基地、产学研合作基地和以校外矿山企业为主的实践基地。

从上述通用标准和测绘工程专业补充标准可看出,课程体系是培养目标细化的基础,师资队伍是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保障体系,可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而支撑条件是课程教学的配套体系,对培养目标、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产生促进作用。因此,要使学生毕业时达到培养目标要求,最基础的是要加强课程体系的建设。

2 课程体系建设

2.1 以培养目标为细化标准,进行课程体系设置

测绘工程专业的目标是“培养掌握空间信息采集、表达、处理与利用知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要求学生毕业后能通过运用全站仪、陀螺经纬仪、计算机、遥感、卫星定位、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化仪器手段或常规测绘方法,在城建、土地、房地产、矿山、交通、水利等部门从事各种工程的测量制图、勘测设计、资源环境信息分析处理及相关的设计管理和科学研究工作,如城市与厂矿工程测量、测量数据处理与计算机制图。地理与土地信息系统开发、地籍测量与房地产管理、变形与沉陷观测及其控制、国土资源评价与管理等。

衡量培养目标实现的标准是看学生是否掌握了空间信息采集、表达与处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和知识,即学生应掌握:(1)测绘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测绘工程的设计及实施方法;(3)基础测绘、矿山测量、土地复垦等技术;(4)先进的测绘生产组织和技术管理基本能力以及测绘新技术研究和开发的初步能力;(5)国家有关采测绘生产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6)测绘学科的发展动态;(7)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备前述7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才能毕业。为使学生达到培养目标,可从毕业生具有上述7个方面的要求进行课程设置,如开设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测量学基础、大地测量学基础、摄影测量基础、测绘工程专业英语、现代测绘新技术、测绘法律法规、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等。以测绘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为依据进行课程设置,符合专业认证中测绘专业补充标准“专业基础类、专业类课程”要求。

2.2 以专业认证标准为基础,进行课程体系设置

专业认证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强调学生的实践,针对这要求,需要加强“面向工程实际”的工程技术教育,可设置各类课程设计和实习,训练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因此,除理论课程体系外,还要设置实践课,如测量学基础实习、矿山认识实习、摄影测量基础实习、基础地形图测绘生产实习、测绘毕业实习、大地测量课程设计、通风安全学课程设计,另外在有条件的厂矿企业,建设一批产学研基地,为实践课顺利进行提供实景场所。专业认证一个显著的特色是要求企业或行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参与学生教学,来自现场的教师把行业发展形势和需求反馈到教学,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能真正解决现场需要,因此,可设置一些反映行业形势的课程,如数字化测绘、现代测绘新技术、矿山测量新技术等课程作为选修课,供学生学习。另外,测绘专业属于工科,除开设一些诸如基本原理概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等必要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外,还需按照工程认证“通用标准”并结合“测绘专业补充标准”设置数学、力学和信息基础课程,如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数理统计和概率论、大学物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弹性力学、电工与电子技术、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等。

2.3 以毕业生服务行业为特色,进行课程体系设置

专业认证体现出的基本思想、基本条件和基本要求,是同一类型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要达到的最低标准,是专业建设质量的最低门槛。专业的特色建设是鼓励专业的个性发展,体现专业建设的差异性,强化特色,突出能力,探索适应社会不同类型人才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专门人才。中国矿业大学是一所以培养煤矿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校,其培养的测绘工程专业学生除从事常规的基础测绘、工程测量等行业工作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从事煤炭行业的测绘相关工作。因此,需针对我校的行业特点设置一些特色课程,如矿山开采沉陷学、土地复垦学等。

第6篇

【关键词】测绘工程 教学改革 课程设置

教学质量是教学改革、发展、提高的核心问题,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提高测绘工程专业教学质量,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测绘工程专业自身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是落实以

教学为本、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立校办学思想的必然选择,是扩大办学规模、在激烈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办学实践的经验总结。

一、测绘工程专业课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测绘科学技术的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

测绘作为信息采集、量测、分析、处理、解译、描述、传递、利用、管理、储存、显示的重要产业部门和经济实体,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已经起着并将继续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当今测绘行业,“数字地球”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数字地球”的建立,要求信息快速更新。为适应信息时代对测绘技术提出的高要求,目前,国内外测绘科学的发展突飞猛进,其发展的特点为:测绘数据采集和处理的方法正在逐渐现代化、自动化、数字化。测绘数据管理方法正在逐渐科学化、标准化、规格化。因此,在专业课教学中,应当坚持走教育观念新颖、教学内容科学、课程体系合理、教学方法现代化的改革道路。

2.我国教育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的客观要求

素质教育从根本上讲,就是以全民素质的提高为目的,以实现人的品德、能力、知识、技能、心理和身体等内在品质的全面提高为目标的教育。素质教育并不是一种具体的教育形式,它需要以一定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载体,离开了具体的课程教学,素质教育也就成了空中楼阁。专业课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和人才培养的质量。为此,专业课教学必须打破常规,从课程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实现全面的更新,把教学目标从重知识传授转移到重能力培养的轨道上来。

3.提高学生在社会人才市场的竞争力和适应性的根本保障

开发人的潜能,发展人的创造性,是教育的使命。发展人的创造性是21世纪时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在专业课教学中必须以创新为核心目标进行整体、系统和综合的改革,其中既包含改革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与习惯,也涉及教育的一系列实践问题和理论问题。我们必须自觉地以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确立以创新为核心的教育思想,突破旧的教育模式,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经验,构建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体系等方面的改革。

二、测绘工程专业课教学改革

1.实验教学为主导

测绘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果学生们在掌握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还想提高专业技术技能,那么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获得,仅仅通过学校课堂的理论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经过大量实践环节的训练。因此,满足专业教学计划所设定的专业实验项目的教学要求,是设置专业实验室首要的也是最基本的功能,实践教学功能是专业实验室建立的出发点、也是归宿点,同时也是科研功能和生产经营功能的专业导向。

2.改革现行的教学课程设置

现代社会对测绘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和技术能力的要求,已经从掌握传统的测量技能转变为既要有坚实的现代测量理论基础,又要具有多学科广泛知识、管理能力、商业头脑和法律意识的新型复合型人才。测绘教学的改革应将教学目标与测绘科技的进步结合起来,以现代的内容对传统内容进行深化拓宽及调整删减,以新内容为主,将新技术、新知识与传统内容有机结合。

(1)加强数学、物理学等基础课的教学

测量专业技术人员都必须具有坚实的数学基础,现代测量不仅仅需要高等数学知识及计算技能,更需要空间信息综合处理的数学基础。在基础课教学内容安排上应增加线性数学、离散数学、模糊数学和图论学等内容,以适应空间信息和计算机图形信息处理的要求。物理学的教学内容改革,应以使学生了解测量数据处理、仪器设计方法和技术为出发点,侧重加强电子技术理论、微电子技术和空间通讯技术的内容。

(2)增加计算机信息科学内容的学习

对于测绘专业的毕业生在计算机方面的要求,不仅是熟练地应用计算机处理测量计算问题,而应当具备在基础操作系统的平台上进行二次开发的技能。因此,在设置计算机课程内容上,应当形成计算机应用基础、高级计算机语言设计、软件工程、系统工程、数字图像处理等系列教学内容。

(3)增设相关学科的课程教学

随着测绘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测绘科学技术涉及的领域不断增加,测绘仪器的应用领域迅速扩大。比如全球定位系统GPS,最初的应用以测绘专业为主,现在已广泛服务于农业、工业、服务业和信息产业等行业;大比例尺工程数字地图与CAD、GIS(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一体化系统是工程测绘的发展方向;全站仪数字测图系统、航空摄影测量系统和已有地形图数字化系统,其成果与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相结合,可进行交通,水坝、桥梁等工程设计、工程土方量计算、水库淹没区域计算、三维可视化规划设计等。因此,应根据测绘应用领域的扩大增设相关课程以扩大学生的就业面。

三、结束语

由于以空间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支柱的测绘高新技术日新月异的迅猛发展,测绘学的理论基础、测绘工程的技术体系、其研究领域和学科目标,正在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其表现为,正以高新技术为支撑和动力,进入市场竞争求发展,测绘业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信息产业,它的服务范围和对象也在不断扩大,不仅是原来的单纯从控制到测图,为国家制作基本地图的任务,而是扩大到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等与空间数据有关的各个领域。它必将随着21世纪更加成熟的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向更高层次发展,在未来数字地球的概念和技术框架中占有重要的基础性地位。

参考文献:

[1]姜希.加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提高质量和效益[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0,(6).

[2]花向红.测绘工程实践教学质量控制对策[J].测绘工程,2001,(2).

第7篇

读了三年的大学,然而大多数人对本专业的认识还是寥寥无几,在测控技术与仪器周围缠绕不定,在大二期末学院曾为我们组织了一个星期的见习,但由于当时所学知识涉及本专业知识不多,所看到的东西与本专业根本就很难联系起来,在很多同学心里应对于本专业一向很茫然。

今年暑假,学院本来是组织我们去上海实习,但由于突如其来的非典型疫症,使得全盘计划不得不重新来定。经过学院的努力,最终选取了顺德作为我们的实习基地。

什么是测控技术与仪器?本专业适合干哪方面的工作?本专业前途如何?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参加了这次的生产实习。

本次生产实习由查晓春、黄爱华和黎勉三个老师带领,测控专业总共四个班,150几人参加实习。6月30日出发去顺德,安住在顺德大良风城中学。

三年来第一次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真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我们住的中学环境很好,由于这是一所中学,又遇暑假,那里很静,真是学习的好地方,本人正好想在实习之余顺便的进行自己的网络工程师计划,这样能够让时间滴水不漏了。

本次实习预定是三个星期,但由于出现些预想不到的事情,最终把行程缩短为两个星期,而本次生产实习在教学计划是四个星期,所以剩下的两个星期务必在下学期补回!

两个星期的生产实习,我们去过了申菱空调设备有限公司、顺特电气有限公司、美的洗碗机公司、联塑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广东泓利机器有限公司、顺德科威电子有限公司、广东锻压机床厂等大型工厂,了解这些工厂的生产状况,与本专业有关的各种知识,各厂工人的工作状况等等。

第一次亲身感受了所学知识与实际的应用,传感器在空调设备的应用了,电子技术在电子工业的应用了,精密机械制造在机器制造的应用了,等等理论与实际的相结合,让我们大开眼界。也是对以前所学知识的一个初审吧!

这次生产实习对于我们以后学习、找工作也真是受益菲浅,在短短的两个星期中让我们初步让理性回到感性的重新认识,也让我们初步的认识这个社会,对于以后做人所应把握的方向也有所启发!

顺德是个美丽的地方,那里的交通路线四通八达,或许这就是顺德为什么一向持续全国百强县之首的原因吧!当然还有其体制是否健全原因,社会保障是否完善原因!那里也是我们初涉社会的开端,迈向完美而残酷的未来,我一向坚信自己的潜力,即使人生路如顺德四通八达的公路,但方向只有一个,那就是前进,永不言弃,永不退缩!

经过两周的测量实习以及测量后数据处理,本次实习顺利结束。在这短短的两周里,我们在测量过程中遇到了不少的困难,我们也克服了不少的困难,解决了一些困扰已久的问题。这两周是紧张而又充实的两周,以下是我的实习心得。

土木工程测量是一项实践性比较强的工作。透过这次测量我在发现我是一个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测量也是一项务实求真的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我们在测量实习中务必持续数据的原始性,这也是很重要的一点。为了确保计算的正确性可有效性,我们得反复校对各个测点的数据是否正确。我们在测量中不可避免地犯下一些错误,比如读数时估读不够准确,水准尺或花杆放得不垂直就读数,读数时间间隔过长,等等,都会引起一些误差,因此,我们在测量中内业计算要和测量同时进行,这样就能够及时发现错误,及时纠正错误,也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由于这是一项历史性工作,很多数据在以后都可能用到,我们就要力种树各个数据的有效性,保留原始数据也利于以后的查证,这也体现了务实求真的精神,不仅仅在这次实验中,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也就应做到这一点。

这次的实习也是一次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工作潜力的一次机会,在测量过程中,我们都要去想一想如何地去设点,怎样去测量,要测哪一些数据,如何才能够确保所测的数据有效性,然后一齐讨论解决。我们都没有很丰富的经验,也没有测绘的天才,这就是要启发我们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自己给自己一次发挥的机会。

在这次测量实习中,由于个人的因素,对这次测量进度带来了不少麻烦,例如不认真,不专心把数据抄写错误,从而导致计算出现问题;还有计算错误也会给之后的测绘工作带来诸多不便,这些不就应出现的错误都是由于个人的不认真、不专心的态度所造成,在以后的工作中要端正工作态度,认真做好每一项工作,这是很有必要的。在工作中,我们要持续一种沉着冷静的状态,这样才能少一点犯错,以提高工作效率,这也是培养个人独立思考的条件,只要持续这种状态,相信很多问题都能解决。

两周的测量实习不长也不短,要顺利地完成任务也得下必须的功夫,毕竟我们是“初生牛犊”,总抱有必须的好奇心。但是在这次实习中,我们也充分发挥了个人的主动性和团体的合作精神,得以完成老师给我们的任务,虽然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我们所明白的、学到的也只是土木工程测量中的冰山一角,但我们不会骄傲,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还得继续努力。

这次测量实习培养了我们同学之间的感情。测量不是一个人的测量,而是大家的测量,光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思维是远远不够的,以小组为单位的测量是才是真正好处上的测量。小组的团结合作让这次测量任务顺利的完成了,大家应对着这寒冷的天气,依然带着雨伞工作,构成了一队队友好的伙伴。你打伞我来测量,慢慢地体会到团结起来才能完成任务。每一天的工作任务都是经过大家商量、分配之后才进行的,昨日测水平角的,这天就测高程或者量距。这样就会对进程有了必须的保证。

从画图,对数据的分析及图形的完成,有很多的知识在脑中浮现,那些计算的公式运用就更加的明白了。从中那发现很多的问题,误差的计算,数据的处理,还有培养了我们的绘图潜力,什么叫做地形图,是怎样绘出来的。问题总是有的,但经过思考及同学的指点,就把它解决了。这次实习给了我一个很大的考验,对测量有了很大的了解并收获了很多。

总的来说,期望土木工程测量实习这一课以后要坚持下去,理论结合实际是最大的收获。让我对土木工程这门专业了解了更深一步,虽然不是真正工作上的测量,但对以后工作有了一个实习的机会。为期两周的测量实习就这们结束了,我从中领悟了到:在实质当中学到的知识比坐在教室里上课要牢固得多。

透过实际的测量实习,让我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对仪器的操作更加熟练,学会了地形图的绘制和碎部的测量等课堂上无法做到的东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动手和动脑的潜力,同时也拓展了与同学的交际、合作潜力。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

测量实习,让我们对过去课堂上的测量理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以前零零碎碎学的测量知识有了综合应用的机会,对控制测量和地形图测绘过程有了更好的了解;学会了地形图的绘制等在课堂上无法做到的东西以及更熟练的使用水准仪,经纬仪等测量仪器与工具;很好的巩固了理论教学知识,提高实际操作潜力,同时也拓展了与同学之间的交际合作的潜力。当然其中不乏老师的教诲和同学的帮忙。当我们每个组都基本画好图后,老师一个个地检查,出现问题就让我们及时改正。其实想想每一天校园中那些进行测量的我们也算是一道不错的风景。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磨练品格:

这次实习,不仅仅让我们学到了测量的实际潜力,更锻炼了我们应对困难的忍耐力。在实习测量的过程中,不可能完全没有错误,我们不曾气馁,继续一次又一次的重测,重计算,一次次地练习,在一次次的改善中提高测量水平,磨练自己迎难而上的坚强品格。

实习磨砺实干精神,每个组员都务必亲自实践。选点、搬仪器、对中、整平、照准、读数、记录、计算每个人都要能熟练掌握,谁也不能只做“指挥”工作,谁都要参与到实际的工作中来,不怕累,不怕脏,敢吃苦,能出力!

我们每个组员都分别独立的观察,记录每一站,并准确进行计算,做到步步有“检核”。这样做不但能够防止误差的积累,及时发现错误,更能够提高测量的效率。我们怀着严谨的态度,错了就返工,决不马虎。直至贴合测量要求为止。透过实习,我们渐渐养成了凡事都细心、谨慎的态度。

(2).团队协作:

测量实习的过程就是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在实习之初,我们每个人都担心自己理论知识不够扎实,不会测,测不好,担心只有十天的测量时间,自己不能按时完成任务,但是,经过我们小组的反复测量,我们的团结、默契,克服了测量中的种种问题,最后提前完成了任务。有了团结的力量我们才能干得起劲。同时我也从别人那里学到了以前不是太清楚的东西,比如数据的处理、水平角的观测以及一些作图的疑问都在测量中得到了答案。

土木工程测量作为专业的一项基本功,是我们学习土木专业学生务必很好掌握的一项技能。为了提高我们的测绘潜力,能更好的把实践和理论联系起来,城市建设系为我们开展了为期两个星期的工程测量实习。

我们的目的是小区域控制测量,用到的仪器有经纬仪,水准仪,标尺,脚架等等,更感谢学校为了使我们能更方便的测量,还为我们配备了先进的全站仪。透过这次测量,巩固和深刻了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掌握了各种仪器的操作,并到达了必须的熟练程度。作为一个户外的专业实习,我们有了经验,为我们将来步入社会做好了铺垫,更重要的是它培养了我们一种精神,吃苦耐劳,独立自主,自己发现问题透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它,提高对繁琐数据的运算潜力。这些东西都是在平时课堂上所学不到的,但他又是那么基础,重要,由此我又不得不想起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

工程测量,它是个复杂的工作,光靠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所以透过这次实习我彻彻底底的明白了测量她是一个团队的工作。我们组共有7个组员,务必发挥每个人的长处,才能使工作的效率最大化,我作为组长,要负责安排好每个组员的任务,定好每一天的工作的计划,还要持续和老师之间的联系。我想每个透过实习的同学都会在这点上有深刻的印象。

夫妻之间,亲兄弟之间难免都会吵架,我们这组人天天聚在一齐,不同的意见,不同的做法,就会发生磕磕碰碰,闹的大家不愉快,但我们能够及时沟通了解,忘记不愉快,重新投入新的工作中。学校安排我们实习的目的是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用自己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来实际操作仪器,所以我们之间要相互学习,不懂的就问,决不是为了赶时间,赶进度。不然就算了结束了实习,作业是完成了,但学校老师对我们的目的和期望却落在了过去的两个星期里了。

在测量过程中我们最大程度的做到了精确,每个数据都经过检验,没有上一步的验证绝不做下一步。举个简单的例子吧,每次仪器在测量时都要经过对中整平,这个表面上看是一个简单的工作,但它务必做到精确精确再精确,只要不留意稍稍动一下仪器我们就要重新这一步工作,不然就会造成数据的误差,影响真个测量结果。还有一些很多人都会忽略的东西我们也绝不能不注意,路面上有多少个井盖,他们之间的距离是多少,越是细小的东西越能表现出一个团队的工作态度和潜力。团结就是力量,每个早上大家早早的起床开始一天忙碌的工作,遇到问题大家一齐解决,有了误差大家一研究,分析原因,不厌其烦的反复测量,有了大家,我们的干劲十足。

此刻回想起测量那会,我觉得那是校园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天天背着仪器到处跑,有次回来的时候还被同学亲切的叫为专业的技师。在那里我要说说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测量的那几天,天气很冷,头两天还下了雪,寒风中测量真不是一般的痛苦,但是我们既然选取了这个专业,就绝没后退的可能,摸着那冰冷的仪器,将测量进行到底。测绘是艰苦型的专业,不留汗、不吃苦是做不出成就的!这次实习也给了我们不少教训:由于某个数据的读错、记错及算错都给我们带来了不少麻烦,从而让我们明白了做任何事都要认真、都要有一个严谨的态度,俗话说得好“态度决定一切”。一个组的团结也是至关重要的,它关系到整个组的进度。先前我们组由于配合不够默契,分工也不够合理,整体进度受到极大的影响,之后透过组内的交流,彻底解决了以上问题。实习进度有了很大的改观,进度和效果自然就提上来了。

我很珍惜学校给我的这次机会,在大学的几年中这样的机会不多,如果不好好把握每一次,等将来进入社会,早上工作岗位了,我们必定会后悔。平时看到的那一张张图纸,有时会觉得不懂,经过实习发下就你们简单,将实物和图纸联系在一齐,学习起这个专业来就更简单,更上手了。总之,感谢老师,同学,我会好好记住这次难忘的经历,它永远是我这辈子最大的财富之一。

为期将近两周的控制测量实习最后结束了,回想起来,虽然在实习过程中有些累,有些苦,但是这让我们更加得到了锻炼,透过本次实习,让我们把课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了实践当中,进一步掌握了精密水准仪,经纬仪和全站仪的操作,获得了测量实际工作的初步经验和基本技能。实习的目的是着重培养我们的独立工作潜力、实践潜力和数据处理潜力,在本次实习中,我深有体会,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团队合作,一个团结的团对能够让我们更好的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实习第一天,由张兵老师给我们做了讲解与演示,我们专业的实用性比较强,所以我们要透过实习加强自己的专业技能。实习期间,天气一向很炎热,

透过这次实习,我们的收获还是很大的。首先就是掌握看课堂所学的知识,明白如何正确使用精密水准仪,经纬仪,进一步明白了实践是对所学知识的最好检验。其次,我们懂得了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细致不能有丝毫马虎,个性是做我们测绘行业,对这一方面的要求更高,因为稍有偏差就可能导致数据的偏差很大,更会导致以后的其它测量出错,最终导致数据计算的错误。

这次实习我们同样得到了很多经验教训:

(1)测量能现场算的就现场算,这样如果有超限的数据能够现场进行返测,以避免导致以后的数据错误

(2)闭合差超限的必须要重新测量

(3)小组成员的合作很重要,实习小组的气氛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实习的进度

(4)测量时必须要注意不能碰到仪器如果不留意碰到仪器使仪器发生的移动那之前测得的数据可能就要全部作废

第8篇

关键词 测绘工程 能力素质要素 技术要素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Demand of Geodesy and Geomatics

Engineering Graduates Competency Elements and Technical Element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School of Geodesy and Geomatics of Wuhan University Graduates' Quality Survey

XU Hui, NI Qing, PENG Jiao

(School of Geodesy and Geomatics, Wuhan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2)

Abstract This paper combines the graduates quality investigation data of dozens of units, take the College of Geodesy and Geomatics Wuhan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analyzes on the demand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engineering graduates ability quality and technological elements, 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personnel training.

Key words geodesy and geomatics; competency elements; technical elements; personnel training

1 调查情况及分析

本次调查共包括了28企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涵盖了国家地理信息局系统、规划局系统以及国土局系统等,企业涵盖了工程类企业、技术类企业和装备制造类企业等。总体而言,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较高。

1.1 毕业生的优势

37%的用人单位最认可毕业生的专业理论知识,18%的用人单位最认可毕业生的计算机能力。由此可见,大部分单位都认为专业知识毋庸置疑是毕业生的最大的优势项。一方面,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无论是办学水平还是教学经验上在都积累了雄厚的基础,再加上学生普遍比较勤奋好学,专业基础比较扎实,这使得我们的学生在专业知识方面极具竞争力;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对于专业知识的重视也起到了重要的导向作用,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保持良好的教风、学风,使培养的人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

计算机能力是另一项用人单位较为看重的基本能力,尤其对于研发型的企事业单位而言。在教学设置上,学院也一直把计算机编程能力作为培养的重点,在大学一年级就开设了多门计算机相关的基础课程,后续专业课程的讲授也都注意与编程实践相结合。学生对计算机编程也相当重视,除了课堂教学以为也会利用课余时间钻研一门编程语言,这使得学院的毕业生在计算机运用、程序设计编写方面能力较强。

此外,实际操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管理能力在优势项中也占有一定比重,分别是11%、9%和7%。学院一直秉承教学与实践并重的传统,在教学的不同阶段设置了对应的课程实习。不论是仪器操作还是数据处理方面,学生都能亲身参与过并能熟练运用。课堂之余,学校学院都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社团互动,学生通过参与这些活动,有的进一步成为了各类学生组织的发起者与管理者。这些都锻炼了学生的交际与管理能力,使他们能更全面地发展。

1.2 毕业生的欠缺点

52%的用人单位认为学院毕业生最大的不足之处是自身的领导力,23%的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最大的不足之处是文案写作与交际能力,11%的用人单位选择了计算机编程能力,各有7%的用人单位分别选择了英语能力和动手能力。

超过一半的用人单位认为学院毕业生在视野和领导力方面较为欠缺。在进单位初期,专业基础扎实、工作踏实肯干固然很重要,但是,如果只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只是把分内之事做好,最终也只能是原地踏步,得不到长远的发展。

接近四分之一的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欠缺文案写作和交际能力。当然,这些短板是工科生的通病。这些能力虽然与我们的专业联系不紧密,但在一些管理工作、实际工程项目书的编写和对外交流中非常实用,也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通过前面的分析,计算机能力是学院毕业生的优势项,但部分单位仍表示毕业生在这些方面需进一步加强。学院十分重视对学生编程能力的培养,然而大部分学生在大学以前并没有接触过编程,底子薄、基础差。在课程设置上,除了C语言与程序设计这门基础课程是必修课以外,其它计算机课程均是选修,加上计算机编程课程相对偏难,所以很多学生选择性地予以了逃避。而且,在课程讲授上理论的偏多,与实际应用结合的偏少,这也导致总体学习效果不佳。

认为毕业生实际操作能力需要加强的单位,大多属于测绘局、勘测院等部门。觉得毕业生英语能力较为缺乏的基本都是业务需要拓展到海外的。

2 几点思考和建议

2.1 拓展学生视野,注重学科的融合和交叉培养

测绘学科从地学领域正在发展成为地学、信息、资源多领域的一门交叉性学科,测绘人才需求从测绘、地质、基础建设等领域拓展到政府信息化建设、公众地理信息服务、地理信息产业、灾害应急、军事等众多领域,覆盖行业从十几个迅速发展到上百个。这就要求学院不断完善教学理念和课程体系,不断引入最新的理论和知识,大力引导学生参与大学生科研,不断拓展学生的学科视野。同时,除了专业知识以外,计算机编程知识已经逐步成为了专业学习和研究的基础,在这方面,应该得到加强。除了要求教师在日常授课中引导学生开拓视野,学院教学和管理人员也应该多渠道拓展办学资源,联合校内外计算机、通信、水利、土木建筑等其他学科建立学生实践培养平台,通过教学实习实训、联合学科竞赛、论坛讲座等形式,开拓学生视野。

2.2 紧跟行业前沿,在教学实践中跟进行业动态

近几年,测绘行业装备技术的更新,产业结构的变化程度有加速的现象。科技上的日新月异,云计算、大数据等产物的出现,推动着测绘产业的自我革命。在调研走访中,不少毕业生反映学院相关教学仪器设备更新不够快。传统测绘模式已经数字化测绘逐步向信息化测绘过度,这就要求学院在教学理论和实践手段上紧跟行业前沿,始终保持先进性和实用性。学生的眼界绝不能仅仅停留在工程测量上,要紧跟行业发展的最前沿,这样才能实现自身的最大价值。

2.3 加强校企合作,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学校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理论的内容偏多,实践的偏少。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跟不上产业的最新变化。企业在技术和手段上的革新可能会使得毕业生无从下手;另一方面,企业技术上的革新也需要相应的技术再改良,这些又是需要学校提供智力和专业上的支持。校企合作,不仅可以实现生产与科研的结合,更能让学生提前接触工作内容,强化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

2.4 倡导“一专多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大力倡导“一转多能”的培养理念。“专”指的是专业基础扎实,在此基础上,学生有自己的特长,综合素质较高。大学校园生活丰富多彩,各种学生社团组织百花齐放,这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应当鼓励和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各类比赛竞赛,在竞争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我们培养的学生一方面能成为技术核心,也能成为管理骨干。

传统测绘学科属于小学科,处于一个相对封闭模式。当今,随着互联网革命飓风的席卷,测绘学科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既是挑战,更是机遇。测绘行业在向着更加高智能化和广阔性的方向发展,如果我们只是把学生定位成一个搞工程测量的、手扛肩挑的形象的话,那不仅是培养理念上的偏差,更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如今,马云入驻高德导航,腾讯、百度、谷歌等巨头们纷纷涉足测绘行业,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如何紧跟行业的最前沿,如何不断地改进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法,这需要我们每个测绘教育者继续探索。

项目来源: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 编号:2010018

参考文献

[1] 许才军.测绘工程专业课程创新体系初探[J].测绘通报,2007(11).

[2] 周秋生,马俊海.测绘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5.6.28(3).

第9篇

(厦门理工学院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4)

摘要:本文基于当前测绘信息化发展宏观背景,以地理空间数据处理为核心,以测绘工程复合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研究测绘工程专业中计算机相关课程的地位和作用,通过比较分析计算机相关课程在国内高校测绘专业设置的现状和问题,并在课程设置、教材更新、教学方法方面给出一些具体的改进措施,提出以空间处理处理为核心的“5-2-3”的课程设置结构,以期能提升测绘本科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学习的热情和效率,并以计算机相关技术作为纽带,拓广传统测绘基础知识体系.

关键词 :测绘工程;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5-0230-03

当前,地理空间信息、生物技术和纳米技术已被认为是当今世界的三大新兴技术.据统计,“十一五”期间,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增幅超过300%.预计到“十二五”末,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年产值有望超越2000亿元.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科研领域,地理空间信息产业内容涵盖了测绘、地理信息系统(GIS)、卫星导航(gps)、遥感(RS)、计算机等多个学科专业[1].各学科专业知识体系相互借鉴交融,逐步形成“专业互补、技术专攻、协同进步”的发展趋势.各学科研究重点围绕着时空数据为核心,以解决地理空间问题为目标,构建时空数据从获取、存储、显示、到处理、分析、输出以及应用的一体化功能框架[2].不同学科差异体现在针对空间数据处理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例如测绘专业主要偏重于利用人工,借助测量专业仪器采集高精度的空间数据;遥感则主要利用中远距离的航空航天飞机,搭载传感器快速获取大范围的影像数据.《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五个能力”的快速提升,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民族品牌软硬件产品的要求.因此,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的逐步完善,测绘手段、测绘成果展示以及应用领域等都发生了质的变化.面对测绘学科由数字化向信息化转变和发展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作为测绘人才输出摇篮的中高等院校,如何在满足社会市场对传统测绘技能型人才需求的前提下,进一步深化测绘人才的创新教育培养模式、拓广学生的知识纵深体系、实现测绘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是当前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1 测绘工程专业现状

传统测绘方式主要通过地面观测技术、手工操作等方式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其劳动强度大、时间周期长、测量精度低.随着测绘学科由数字化阶段向信息集成化阶段的转变,现代测绘方式正逐步向自动化、智能化、多样化方向发展.技术的不断革新必然导致行业对于测绘人才的需求结构也随之变化,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1)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变;(2)单一型人才向复合型人才转变;(3)单一测绘学科向多学科交叉转变[3].因此,对于高校测绘人才的培养,首先必需结合时势、因地制宜,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方面,一些研究指出,当前测绘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是明确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即改革传统单纯的“知识型”,“技能型”教育模式,向以“实践型”、“创新型”培养模式转变.依据这一指导思想,要求测绘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需要在确保数理基础知识掌握的前提下,对众多测绘专业课程、交叉学科课程进行筛选,分清主次关系,突出重点.尤其要注重理清不同专业课程之间的交叉、关联、衔接、耦合等关系,通过合并或归类形成条理化、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架构[4].此外,在应用层面上,测绘作为一门应用型专业,宜结合目前一些院校“产学研结合”的教育发展方针[5],推进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建设、构建产学研结合的教学模式、加强校园同行业单位的密切联系.通过联合实验基地培养等方式,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和科技导向,一方面有助于专业适时、灵活的调整教学内容,另一方面也可让学生尽早接触社会,准确定位自我,进一步提高自我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如图1所示,国外高校的测绘工程专业,其教学内容采用以大地测量、工程测量、定位导航、地理信息系统四个主题为主体的专业培养模式.其中,大地测量和工程测量是传统测绘是测绘专业人才必备的知识体系;而定位导航和地理信息系统则是同其它地理空间专业交叉发展的新兴领域,极大的拓宽测绘技术本身的应用层面,也是测绘复合型人才的主要体现[6].相比国外,国内高校对于测绘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在认识上还存在一定的偏差和滞后,主要表现在多数测绘专业院校对学生的培养重心仍旧集中在传统的大地测量和工程测量两个方向,而对后两方向的投入比重则相对较弱且与新兴地理信息技术的衔接不足等缺陷[7].其原因在于我国传统测绘的定义同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学科的交叉融合存在脱节.尤其是在同计算机技术相关方面的技术脱节十分严重.导致国内测绘工程专业培养体系普遍过于保守,使测绘工程专业毕业生的知识体系形成“孤岛现象”,无法满足当前测绘信息在环境、城市、国土等跨领域的研究工作[8].

通过分析国外测绘专业建设体系发现,不管是传统工测、地测,还是新兴导航、地理信息主题,其实质都是围绕空间数据处理这一核心问题.空间数据具有数据量大、时空复杂、多尺度等特征,因此对于空间数据的处理必须借助计算机技术,这也使得对计算机应用的熟练程度成为了衡量现代测绘人才教育培养目标的关键.然而,目前我国对于测绘工程专业计算机课程设置普遍还存在一系列问题,诸如课程设置目标错误、课程时效性差、缺少实用的专业教材、结构不合理等[9],具体分析见下一小节.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测绘行业本科生而言,早期传统测绘学所要求的三大基本功,即“测、绘、算”的内涵在现代测绘行业中有了很大的变化.其中,“测”主要指对测绘仪器操作技能的要求.随着GPS、全站仪、电子水准仪等自动化仪器的出现,“测”变得更简单,对操作技能的要求大幅度降低,因此“测”更多的体现在对仪器开发、工作原理以及性能的理解和掌握.“绘”指地图绘制,目前有关地图绘制工作基本借助于计算机,因此绘图技能更多指的是电子绘图软件的使用以及二次开发;“算”早期主要指测量项目中平差计算或者坐标转换等常见测量计算,而现代测绘的“算”则指的是对空间数据模型的信息化处理.同过去相比,现在的空间数据具有处理量大、方式种类多样、过程复杂等特点,因此,“算”的能力成了衡量学生对本专业知识水平的重要标准.本着高效的目的,对于海量数据的处理通常借助于计算机来完成,因此现代测绘工作者算的能力主要表现在掌握数据处理方法,软件开发能力和软件使用的熟练程度,即测绘应用领域的计算机技术水平.因此无论是从“三基”能力,或者是“五会”等衡量指标对现有测绘专业毕业生进行考量,都可反映出现代测绘行业对学生空间数据处理,尤其是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处理空间数据的高要求[10].目前国内高校测绘工程专业所开设计算机相关课程在数量上虽可满足教学需要,但在课程质量、课程衔接方面存在许多缺陷,特别是也缺少相对应的专业课程实践,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2.1 计算机课程设置培养目标错位

对测量专业而言,测绘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是专业核心,而计算机技术更多的是作为一种工具,在实践环节中起作用[11].在实际工作中,通常需要能既懂测绘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能熟练时候用各种测绘专业软件的技术人才.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形成以基础知识引导实践内容,以实践方式加深知识理解的螺旋式教育模式.一方面加深学生对于测绘空间数据模型、数据操作等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也可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和动手实践能力.因此计算机技术课程的开设必须基于测绘理论知识进行深化拓展,尤其要注意课程之间的主次衔接和连贯性.目前国内高校对于计算机课程的设置过多的关注客观需要,反而忽视了学生主体的发展需求,片面的强调知识的掌握和技能强化.

2.2 计算机相关课程设置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测绘工程教育课程体系普遍存在不合理的现象,主要表现在:知识结构搭配不合理,偏重计算机理论课程,轻视了计算机实践课程;侧重基础课程的普适教学,忽视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深化.导致传统计算机知识同测绘专业的交叉融合内容较薄弱,内在知识体系的衔接不够,无法体现测绘计算机课程的教育特色.

2.3 计算机课程设置时效性不高,教材更新缓慢

我国学校测绘工程计算机课程内容主要借鉴计算机专业的基础知识体系,受限于师资水平或者专业背景,一些课程,如C语言,VB语言的教案设计沿用多年,知识陈旧,更新缓慢,已跟不上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的步伐.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测绘专业培养体系过于保守,新技术的成果没有及时在计算机课程内容中得到体现和反映;另一方面,借鉴而来的计算机课程缺乏同测绘专业知识体系之间融会贯通,过于强调计算机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力求面面俱到.然而在课时固定的前提下,不加筛选,去重的课程设置,一方面加重了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负担,同时也忽视了对学生自我学习、适应能力的深化和培养,甚至会使学生对重复性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学而非用”,“学而无用”的现象时有发生.

3 改进措施

基于上述存在问题分析,本文针对性的提出几点有关测绘工程专业计算机课程设置方面的改进措施:

3.1 明确计算机技术在测绘工程专业中辅助工具的定位

依据专业课程总学分提出“5-2-3”的课程设置比例,即传统测绘,包括大地测量和工程测量相关理论及实践课程学分比例占50%,计算机技术相关课程占比20%,而定位导航、地理信息系统相关课程学分比例占30%.三者之间主次关系有所差异,主要表现在:传统测绘课程是本门专业,是培养测绘本科生的立足点,因此占据最多比重;定位导航与地理信息系统是当前信息化测绘框架重点发展的应用技术领域,是传统测绘知识体系的延伸和拓展;计算机技术课程是数字化、信息化测绘发展重要的辅助工具和实现手段,也是实现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按照课程性质划分,计算机技术课程归于应用工具类,其它两种则属于理论知识类,因此,学生逐渐掌握计算机技术的过程,就是传统测绘和现代测绘知识体系融合的过程.需要说明的是,比重划分并非固定不变,其主要目的是从宏观方面明确计算机相关课程在测绘工程专业课程中应作为应用型的工具,起辅助作用.

3.2 以空间数据为核心,以数据处理为主线,设置有测绘专业特色的计算机课程

在确定比重的前提下,还需对计算机课程,尤其是编程基础类课程(如C、VB、C#、Java)等内容进行筛选和去重,避免学生陷入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重复学习,将原本依编程语言相互独立的计算机课程根据空间数据处理流程融入到测绘本专业的知识体系中,突出测绘工程专业计算机教学的专业特色.例如,在学生首次接触编程语言(C或C++)时,可把重点放和数据处理有关,如变量、函数、数组、指针、文件等基础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穿插讲解结构化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思想,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通过案例教学法从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测量学原理课程中提取公式算法,作为实验环节的有效补充,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加深对专业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随后开设面向对象编程语言(如C#或Java)课程时,就可相对的减少基础知识的课程比重,把课程重点、难点转移到如开发环境、界面设计、网络应用、以及测量平差课程等实际问题的应用层面,如图3所示,通过阶梯式课程设置让学生能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为实现以上目标,建议测绘专业讲授计算机相关课程的专任教师应尽量选择具有GIS、测绘交叉背景,又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或搭配有项目开发经验的应用人才组成教学团队.

3.3 基于项目情境安排课程进度,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测绘、计算机都是时效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仪器操作和计算机技术更新换代十分迅速.作为高等院校应加强对社会需求、市场经济发展和技术革新的调查和研究,建立学校与测绘生产单位的合作模式,按照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设置专业课程教学大纲.针对具体课程,可先安排教师深入测绘单位、企业进行市场调研和沟通,基于实际项目或案例,采用项目情景式教学或者开放式实验教学等方法设计课程结构,辅以项目成果建立课程的综合评价机制,结合实践教学等环节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防止闭门造车、主观臆断的教学现象.

3.4 及时吸纳国内外计算机技术在地理科学领域的最新成果,及时更新迭代教材资料和实践案例

必修课课程设置相对固定,因此建议在开设选修课环节中加以改进,进一步强调对学生的知识面和就业能力的拓展,侧重测绘新技术、新方法和相关行业测绘应用及管理等.对于新型技术的吸纳和通过开设专家讲座或学术报告会、产学合作办学、科研转化教学等手段,让学生更多接触现代测绘前沿技术,对包括GPS(RTK)测量、COR系统、激光三维扫描系统、测绘数据库等现代测绘新技术进行较全面的学习.另一方面,可基于国家关键规划背景,结合如房产测量、地理国情监测、土地确权等实际应用探索如无人机、三维全景等新技术的具体应用,进一步拓宽学生知识面和就业面,使学者能够更好就业.

参考文献:

〔1〕曹俊茹,宋振柏.测绘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实践[J].测绘科学,2007(06):196-198+211.

〔2〕周丽娜,谢树春.测绘工程专业中GIS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J].地理空间信息,2007(05):124-126.

〔3〕张桂蓉,李红,马玉宝.浅谈信息化背景下测绘工程教学改革[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8):225.

〔4〕汪志明,郭际明,花向红.优化课程体系培养测绘工程专业创新人才[J].测绘通报,2009(06):74-77.

〔5〕郭树东.培养高等应用型测绘人才的有效途径——产学研结合[J].测绘工程,2004(02):57-60.

〔6〕花向红,邹进贵,王泽民.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测绘工程实践教学新体系[J].测绘工程,2003(01):58-60.

〔7〕于斌.地理测绘人才建设与人力资源发展[J].科技创新导报,2011(15):216.

〔8〕杨英法,苗方朔.综合职业能力模式课程体系构建[J].中国教育学刊,2012(06):68-69.

〔9〕李俊锋,张应虎.对中等专业学校测绘工程专业计算机课程设置的探讨[J].北京测绘,2010(04):91-92+87.

第10篇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加速,测绘工程在城市化建设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加强对测绘工程质量管理的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测绘过程复杂繁琐、工作量大,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给测绘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标准,加强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树立严谨的测绘质量观念,强化测绘质量意识,完善测绘工作服务,才能使测绘工作完美、有序地进行与开展。

 

一、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测绘工程是一门较为专业的技术,所以测绘产品完全依赖于测绘工程单位的自测自用,在测量工作时没有外界监督,在质量上并没有很大的保障。再加上测绘行业内部的激烈竞争,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被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压制,无法保证测绘产品的质量;且有些测绘人员的技术水平低下、质量管理意识薄弱,在测绘工程的作业过程中并不能达到精确、科学的测绘成果。就目前我国的测绘工程发展来看,在质量管理方面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测绘工程质量管理方面制度不健全

 

现阶段,我国的测绘工程绝大多数都是私人所有,由于企业的垄断,外界的监督力度较弱,造成测绘产品质量的参差不齐。而测绘企业在质量管理上并没有全面、周到、完善的制度与法律法规,不能确保测绘市场健康稳定地运作。在这样的体制下,有些测绘企业便捕捉到了此体系中的漏洞,甚至在人员、设备、技术并不能满足测绘要求的基础上进行测绘活动,从中牟取高额利润。更由于测绘行业缺乏法制约束与社会监督,测绘市场混乱复杂,测绘工作效率低下,测绘产品缺乏质量保障,无法确保建设工程的安全性,给国家与人民带来不必要的经济、利益损失。

 

(二)测绘行业之间的恶意竞争

 

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随之而来的是测绘行业之间的竞争压力。不少测绘企业为了能在市场份额中占据一席之地,就采取了压价竞争的手段,力求薄利多销,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然而利益至上是测绘企业的目的,测绘工程的质量问题便轻易被忽略,再加上没有法律制度体系加以制约束缚,整个测绘市场的风气不正,产品质量更是良莠不齐,状况实在是不容乐观。

 

(三)测绘行业人才分布不均,缺少创新型人才

 

由于测绘工作的专业性与特殊性,测绘工程对人才的要求也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就目前来看,随着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测绘专业人才的走向也是较集中的。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一些测绘企业本身财力雄厚、资金充足,为测绘工作提供了基础的保障,测绘从业人才必然会选择这样的企业;而经济发展较慢的地区,人才流失现象较为严重,从事测绘的技术人员的技术能力可能跟不上日新月异的发展现状,也就造成了测绘行业的人才短缺等问题。此外,测绘企业本身的创新能力比较低下,缺乏高素质、全能型、创新型人才,因此测绘行业在测绘技术上一直没有明显突破,导致我国的测绘事业一直举步不前。

 

二、测绘工程质量管理的应对策略

 

(一)完善测绘工程质量管理法律法规

 

为了加强测绘产品的质量管理,完善、健全的制度与法律法规是重要保障。因此,国家或相关部门应结合当下的实际情况与形势要求,对测绘行业制定出严格的测绘专项法规,不断完善测绘行业的管理体系与管理制度,加强测绘企业本身的法律意识与法律认知,加大执法力度与监督力度,依法治理,严格依照法律法规来进行测绘产品质量监督与管理,一旦发现有违反质量管理条例的企业,就要依法严惩,坚持以提高测绘产品质量、为测绘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我国的工程测绘事业水平为目的,坚持依法作为,使测绘工程真正实现规范化、标准化、高效化、优质化。

 

(二)优化测绘工程质量管理的成本

 

测绘工程是由技术支撑的一项较为专业的行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与经验借鉴才能使测绘技术越来越先进。虽然我国对测绘行业较为重视,一直都有经费投入,但是许多测绘企业的测绘能力仍然跟不上飞速发展的科技水平。因此,加大对测绘工程的成本投入,加强对工程测量产品质量的管理力度迫在眉睫。而优化测绘工程的成本投入,解决测绘工程中技术、设备落后的问题,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以及优良的测绘管理经验,才能保证测绘行业的不断发展、不断进步,提高测绘工程的科技水平以及测量结果的准确度,让测绘产品的质量越来越高,能切实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竞争能力。

 

(三)增强测绘人员的专业素养与质量管理意识

 

对测绘行业来说,测绘产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便是代表其企业的能力与水平。在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问题上,应该以起决定性作用的测绘人员为切入点,不断培养测绘人员的专业素养与质量管理意识,并且通过不断的培训,让测绘人员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专业技能,跟上科学技术发展的脚步,以先进的测绘手段与方法来进行工程作业,确保测绘成果的准确性、科学性。此外,还应给测绘人员树立正确的质量管理意识,令其在测绘作业中不断审核、检查测量过程与测量方法,认真检查作好记录,项目结束后也要交由质检部门进行仔细检查,借此提高测绘产品的质量。

 

三、结语

 

为了保障测绘工程的产品质量,需要在根本上完善测绘行业的法律法规,以严格的法律调控作为主要手段,对测绘行业进行监督与管理。此外,还应该优化测绘工程质量管理的成本投入,革新现有的测绘技术与管理方式,注重人才培养,让测绘行业能向着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发展。

第11篇

【关键词】测绘类专业 技术技能型 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4-0065-02

随着中国基础建设的快速发展,各行业对测绘专业的人才需求不断增加,面对测绘人才需求旺的形势,如何培养出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高技能型测绘人才是开设测绘类专业的高职院校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本次调研以陕西省开设测绘类专业的高职院校为对象,采用走访调查、问卷调查等调研方法,了解了各高职院校的测绘类专业建设的基本情况,并对高职院校测绘类专业建设提出了建议,对各个高职院校测绘类专业的建设具有借鉴作用。

一 专业建设基本情况

目前,陕西省有10所高职院校开设有测绘类专业,现将各高职院校测量专业建设的基本情况汇总如下。

1.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设有交通与测绘学院,开设有工程测量技术、工程测量技术(测绘与地理信息方向)2个测绘类专业,在校生约600人。有专职测量教师15名,外聘教师6人。校内建有测绘综合实训基地,拥有多品牌全站仪、GPS接收机等测量仪器设备。在太白、杨凌建立了3个校外实训基地,与测绘局等企业合作建立了20多个校外实训基地。

2.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设有土木工程学院,2012年开设有工程测量技术1个测绘类专业,在校生200人左右,有专职测量教师4名。校内建有测量实训室3个,拥有电子水准仪、全站仪、GPS接收机等测量仪器。校外建有1个蓝田汤峪测量实习基地。

3.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设有测绘工程系,开设工程测量技术1个测绘类专业,现有在校生1200人左右,测量专兼职教师40余人。校内建有测绘综合实训基地,有多品牌全站仪、精密水准仪、GPS接收机等,建有控制测量实训场、土木工程施工测量实训场等实训设施。校外建有1个测量实习基地,与中铁等40家企业合作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

4.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设有土木工程系,开设有工程测量与监理1个测绘类专业,现有在校生150余人,专职测量教师4人。校内建有测量实训室,与大地测绘等10家企业合作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

5.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设有公路工程系,开设工程测量技术1个测绘类专业,现有在校生300人左右,测量专职教师5人。校内建有测量实训室,校外建有1个太白实训基地。

6.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设有地质测量系,开设工程测量与监理1个测绘类专业,现有在校生240人左右。专职测量教师9人,其中双师素质教师6人。校内建有测量实训基地,设有普通测量实验室、GIS数据处理中心等,拥有全站仪、GPS接收机等测量仪器设备,与西安煤航信息产业有限公司等20多家企业合作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

7.咸阳职业技术学院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设有建筑工程学院,2012年开设有工程测量技术1个测绘类专业,共有在校生约100人,专职测量教师4人。校内有建筑测量实训室和测绘实训室,与陕西建筑总公司等80余家企业合作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

8.榆林职业技术学院

榆林职业技术学院设有矿业工程系,2012年开设有矿山测量1个测绘类专业,共有在校生80余人,测量专职教师3人。校内建有矿山测量实训室,拥有陀螺全站仪(1台)、全站仪等测量仪器,与榆林市有色有限公司、杭来湾煤矿等企业合作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

9.西安科技商贸职业技术学院

西安科技商贸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民办高职院校,设有交通工程系,开设有工程测量技术1个测绘类专业,现有在校生200人左右,测量兼职教师4人,校内建有工程测量实训室。

10.渭南职业技术学院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设有建筑工程学院,开设工程测量与监理1个测绘类专业,现有在校生100人左右,测量专职教师4人。校内建有测量综合实训基地,设有导线测量实训场、数字测图实训场、测量软件应用室等,拥有全站仪、二等电子水准仪、GPS接收机等测量仪器设备,与正元地理信息工程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建立了15个校外实训基地。

二 测绘类专业建设的思考

高职院校的测绘类专业以培养合格的测绘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是三个基本方面,是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

1.完善的专业课程体系

培养合格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首先要有完善的专业课程体系,包括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两者相互联系,有机统一,培养合格的技术技能型测绘类人才也是这样。理论课程体系应围绕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要求,以专业技术课为主体来设置。如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构建以地形测量、控制测量、工程测量等项目为主体,开设测量学基础、控制测量、数字测图、工程测量、测绘CAD等课程。

测绘类专业人才最基本能力是测、算、绘,必须建立与

理论课程体系相互交融的实践课程体系。该体系要以专业基本技能训练为主线,以技能操作性、技能应用性实训项目为主。针对测绘行业不同岗位的技术,结合理论课程体系,确定实训项目及其内容,制定实训环节或方式,如课内实训、集中实训、现场教学、毕业技能考核、顶岗实习等,并建立考核制度,制定考核标准及评分办法。

2.完备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实训条件是实施专业技能实践教学和职业技能训练的基础保证,对于培养测绘类专业人才的高职院校来说,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是培养合格技术技能型测绘人才的关键因素。

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应按照足够、先进、共享的原则,即测量仪器种类和数量足够,能满足专业教学的需要;测量仪器先进,与测绘行业现行仪器设备同步,新技术新设备及时可以在教学中使用;资源共享,在满足测绘专业教学的同时,为相关专业的测量基础教学提供公共实训平台。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在校园内建立各种实训场地,如导线测量实训场、水准测量实训场、数字测图实训场、工程放样实训场等,把校园建成一个综合的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可以按照两种模式:(1)学校筹集资金在校外建立一个综合的测量实习基地,基地尽可能创造真实的职业环境,如长安大学太白山实习基地、太原理工大学地学实习基地等;(2)学校与测绘类企业深度合作,建立产学结合的实训基地,形成学校和企业共同育人的局面。

3.高素质的教学团队

高等职业教育重点强化学生的专业动手能力,这就要求授课教师既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教学水平,又要具有很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因此,需要建设一支具有“双师型”素质的教师队伍,以利于人才的培养。

目前,高职院校中有许多测绘专业的专职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际的测绘生产经验。为了建立一支既专业实践经验又丰富的教师队伍,必须加强专职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如定期安排教师去测绘企业进行生产实践,积累生产经验,使其逐步成为“双师型”教师。在培养专职教师的基础上,积极与测绘企业联系,从企业聘请一些技术专家作为兼职教师,承担实训课程的教学,建设一支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最终形成一支具有“双师型”素质的专兼职结合的高素质教学团队,为培养合格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 测绘专业 本科毕业生 职业发展

一、关于调查对象

安徽理工大学测绘工程专业自1999年开始招生全日制本科学生,到2015年7月,已有本科毕业生1269人,其中毕业五年以上的有466人。

大学生毕业后的前几年,职业变换相对频繁。毕业五年以后,职业渐趋稳定,对他们的职业发展状况进行调查研究更有意义。所以,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主要是安徽理工大学测绘工程专业毕业五年以上的学生,即2003届至2009届毕业生。

二、关于调查问卷

为提高调查的效度和信度,我们参考了安徽理工大学就业处提供的毕业生调查表,并针对测绘专业的特点,结合专业认证的需要,专门设计了两份调查问卷,即《安徽理工大学测绘工程专业毕业生调查问卷》和《安徽理工大学测绘工程专业毕业生社会认可度调查问卷》。

《安徽理工大学测绘工程专业毕业生调查问卷》共有五部分,20个题目,设计本问卷旨在了解测绘工程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在职业发展、职业稳定性和职业认同感方面的基本情况。使用这份问卷,我们对测绘工程专业2003届到2009届的每一届毕业生进行了随机调查,共收回有效调查问卷146份。

《安徽理工大学测绘工程专业毕业生社会认可度调查问卷》设置了七个项目,每个项目有四个评价选项(很满意/很看好、基本满意/基本看好、不太满意/不太乐观、非常不满/非常悲观),本问卷旨在了解用人单位对测绘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职场表现的认可程度。我们采用本调查问卷对2003届到2009届毕业生所在单位进行了随机调查,共收回用人单位反馈的有效调查问卷49份。

另外,我们对2010届到2014届的毕业生进行了随机调查,两种调查问卷各收回33份,此部分数据仅作参考,不计入整体调查结果。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安徽理工大学测绘工程专业毕业生调查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1.就业对口性。针对“您现在怎么看当初选择了测绘工程专业?”和“您现在从事的工作与测绘专业相关吗?”两个问题,81.51%的毕业生对当初选择测绘工程专业表示“很满意”或者“感觉还不错”,79.45%的毕业生表示现在从事的岗位与测绘工程专业相关。2010-2014届毕业生的调查结果与之类似,这说明绝大部分毕业生对进入测绘行(专)业是满意的,他们绝大多数毕业后并没有改行进入其他行业。

2.对测绘工程专业教育工作的评价。从调查结果看,超过90%的毕业生,对测绘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水平、实践教学、素质拓展和服务管理工作是满意的。

3.职业认同感。针对“整体上您对目前所在单位满意吗?”和“整体上您对目前从事的具体工作满意吗?”两个问题,回答很满意和基本满意的均超过92%。对于“整体上您对自己在职场中的表现满意吗?”这个问题,85%的调查对象表示满意。对单位和工作的满意度,超过对自己的满意度,说明我们的毕业生并不自满,而是对自己有较高的要求,希望自己能够表现得更好,不断进步。

“您最希望单位在哪些方面做得更好?”这个问题,42.47%的人选择“福利待遇”,19.86%的人选择“晋升通道”,15.75%的人选择“文化氛围”,18.49%的人选择“员工成长帮扶(培训交流)”。这样的结果并没有超出我们的意料,反映了现代人们价值追求的多元化,有的人希望生活得更好,有的人希望进步得更快,有的人希望工作氛围更温馨和谐。

4.职业稳定性。针对职业稳定性,我们设计了这几个题目:“目前所在工作单位是您毕业后正式签订劳动合同的第几家就业单位?”、“您在目前单位工作多长时间了?”和“截止到现在,您在工作时间最长的单位工作了多长时间?”

调查表明,50%的毕业生正式就业后没有换过工作单位,31.51%的人换过一次单位,换过两次单位的不到20%。另外,86.99%的人在目前单位工作2年以上,87.67%的人在工作时间最长的单位工作3年以上。再根据上文分析,79.45%的毕业生表示现在从事的岗位与测绘工程专业相关,这说明即便是更换工作单位,绝大多数也是在测绘行业内部更换,因此,毕业生的就业稳定性,特别是就业的行业稳定性比较高。

对于更换工作单位的毕业生,24.66%是因为职业发展的原因,19.18%是因为对原单位的文化氛围不满意,14.38%是因为待遇方面的原因,因为对原单位奖励制度和工作环境不满意的分别有7.53%和6.85%。

5.职业发展情况。关于职业发展情况,我们设计的题目有:“目前您的职务在单位属于哪个层级?”、“目前您的专业技术职称是?”和“目前您的行政级别是?”。

从调查结果看,毕业五年后,25.34%的人成为所在单位中级以上管理人员,68.49%的人达到中级专业技术职称,5.48%达到高级职称。至于行政级别,10.96%为副科,4.79%为正科,0.68%达到副处或以上级别。

对于“在您个人的职业发展中,您认为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什么?”这一问题,按照选择各因素的人数比例从高到低排序,分别是:综合素质、专业知识和技能、人脉、家庭背景、机遇、相貌。

(二)《安徽理工大学测绘工程专业毕业生社会认可度调查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1.对毕业生具备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功底的评价。对于2003届到2009届的毕业生,用人单位这一项选择“基本满意”的占100%,“很满意”、“不太满意”和“非常不满”的均为零。而对于2010―2014届的毕业生,这一项选择“很满意”的占27.59%,72.41%为“基本满意”。

这一趋势表明,相对而言,用人单位对我校近几届毕业生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功底更满意,间接说明我校测绘工程专业的理论教学水平近些年有了一定提高。

2.对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的评价。无论是对2003届到2009届的毕业生,还是2010届到2014届的毕业生,用人单位对他们在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方面的满意率都达到100%。这说明我校测绘工程专业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得到了用人单位的普遍认可,社会评价较高。这是我校测绘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比较受用人单位青睐的重要原因。

但是,对于2010届到2014届的毕业生,这一项“很满意”的比例低于2003届到2009届的毕业生,这提醒我们要更注重实践教学环节,更重视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3.对毕业生在工作实践中的知识更新和创新能力的评价。选择“很满意”和“基本满意”的共占100%,这说明我校测绘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善于学习,勤于思考,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并不断钻研,勇于创新。这与我们在教学中一再强调的注重对学生自我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非常吻合。

4.对毕业生在工作中的敬业精神和职业操守的评价。选择“很满意”和“基本满意”的共占100%,表明用人单位对我校测绘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不仅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有着较高的评价,对他们在工作中的敬业精神和职业操守也很满意。这与我们在每年的就业调研走访中得到的信息是一致的,用人单位向我们反映,我校测绘工程专业的毕业生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这方面好于其他很多同类高校的毕业生。

5.对毕业生在工作和生活中表现出的综合素质的评价。选择“很满意”和“基本满意”的共占100%,说明用人单位对我校测绘工程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是非常满意的。我校很多毕业生参加工作不久,就成为所在单位相关部门的管理人员,这证明他们的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相对较高。

6.对毕业生实际工作业绩的评价。这一项的满意率是100%,

说明我校测绘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不仅有知识、有能力、有位子,更有业绩、有成绩,他们的业绩是得到单位普遍认可的。

7.对毕业生未来职业发展的整体预期。调查表明,用人单位对我校测绘工程专业毕业生的职业发展预期,整体比较乐观,特别是2010届到2014届毕业生,这一项选择“很看好”和“基本看好”的共占100%。但是对于2003届到2009届的毕业生,这一项出现“不太乐观”的选项,比例不高,只有2.04%。这提醒我们的个别毕业生,不能眼高手低,必须脚踏实地、务实有为,才能有未来。

四、结论和建议

调查结果表明,安徽理工大学测绘专业的毕业生在毕业后的发展状况较良好。毕业五年以后,有超过25%的人成为所在单位中高层管理人员,有超过16%的人具有副科或以上级别的行政职务,有近70%的人达到中级职称,超过5%的人达到高级职称。

调查结果还显示,用人单位对安徽理工大学测绘专业的毕业生整体上较为满意,特别是对毕业生的敬业精神、职业操守和吃苦耐劳精神满意率最高。

通过调查,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客观地指出了目前测绘专业办学中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教学设施不够完善,实验仪器的更新赶不上市场需求的变化。他们也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如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等等。

参考文献:

[1]代颖,董珍文.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

[2]胡秀云,许宇程.大学生就业调查与对策思考[J].韶关学院学报,2008(8).

[3]李婕,郭延斌,陈旭.测绘学科学生就业情况之浅见[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1(9).

[4]刘艳霞.如果“选择”可以重来――专业选择与职业发展调查[J].职业,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