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5 17:08:4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如何做好风险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风险管理;电力安全;现场作业;设备管理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security management risk management theory applied to the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 through risk management field of power operation safety risk management and network equipment in detail,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safety management of power production, has the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word: risk management; electrical safety; operation; equipment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994
前言
风险管理是指通过识别、衡量、分析风险,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地控制风险,用经济合理的方法来综合处置风险,切实达到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的最大化。全面开展风险管理,对发电企业管理将产生一定的影响,使传统的管理模式得以改进,从而让发电企业的管理更加科学、系统。
1、现场作业的风险管理
现场作业风险管理指的是预先对于现场作业中导致事故发生的各类危险因素进行识别,对于事故在未产生之时就通过特定手段,对于风险因子进行控制与消除,最大化杜绝产生事故。
1.1 现场作业风险管理的不安全行为
①员工行为,其中包括违章指挥与操作、不遵守劳动纪律,这类行为会使得人身、设备与电网等事故的发生。
②生产现场工具状态,若现场的电力设备年久失修、安全工器具、防护用品以及仪器仪表质量存在问题等,同样会使得人身、设备与电网等事故的发生。
③生产环境,环境存在威胁时,例如作业空间复杂、距带电设备近、存在腐蚀性气体、遭遇雨雪等情况下,同样会使得人身、设备与电网等事故的发生。
④管理方面,对于管理者而言,若存在失误、违章指挥以及交叉混乱等行为时,也会出现人身、设备与电网等事故。因此要对于事故发生的概率、严重度以及暴露率这三个方面的指标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和评价工作,对于风险等级进行判断,基于此来进行相应控制措施的开展。
1.2 对于现场作业的情况下,开展风险识别工作的方式
①工作安全分析法。这种方式是把某个作业活动分散进行,对于每个分散流程中和整体活动中存在的风险因子进行识别,识别工作需要对于工作活动的所有信息以及涵盖的各类风险因子进行全面处理。
本方法对于处理员工危险行为、生产环境失常、管理方面的风险因子识别这三个方面非常适用,其识别工作的识别过程充分,满足电力企业的需要,因此本方法时现场作业风险识别过程中使用率最高的方法。
②基本分析法。这种方式是把某个作业活动按照不同的“作业活动信息”,对于生产过程风险因子、危险化学品、职业病以及企业职工伤亡等各个方面来展开相应的分类整理,把每种活动存在的风险因子分别进行分析归纳。此法在员工危险行为、生产环境失常、管理方面的风险因子识别方面行之有效。
③现场勘察法。这种方式是对于作业或设备现场展开具体实际的巡视工作,对于现场存在的危险进行分析整理。这种方法对于员工行为以及生产现场工具状态危险这两项情况十分适用。
④安全检查表法。这种方式是基于某项作业活动、装置和系统,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规程,依据行业规范和规定,借鉴事故案例,基于系统研究成果,整理作业历程,对于全部风险因子均进行归纳整合,对于检查项目进行认定,最后把全部信息按序制表,为检查以及评审工作的展开提供极大的便利。这种方法对生产现场工具状态和管理方面危险这两项情况而言行之有效。
1.3 对于现场作业的情况下,开展风险评价工作的方式
①SPE半定量评价法。此法基于风险的三项指标值来做乘积,从而对于现场作业风险程度进行评价。三项指标值指的是S、P、E,其中S表示因为已有或隐含风险因子诱发事故其严重度;P表示已有或隐含风险因子使得特定结果产生的概率;E表示作业人其在高危工作环境的暴露率。确定SPE三项指标值不同权值,进一步进行乘积运算,得到风险值的评价参数R。评价过程的严重度S定义过程是参考国家电网公司颁发的《电力生产事故调查规程》进行的,上述规程中面向人身、设备以及电网事故等级给出了划分标准,所以说这项方法是关于现场作业危险因素导致人身、设备以及电网影响的整体性评价方法,实用价值极大。
②LEC半定量评价法。此类危险评价手段的是针对作业环境存在潜在危险的场合展开的评价。与SPE类似,也采用LEC三项指标乘积的方式来对于伤亡风险进行评论。其中,L表示事故的发生概率;E表示作业人其在高危工作环境的暴露率;C表示危险事故形成的损失。确定LEC三项指标值不同权值,进一步进行乘积运算,得到危险性的评价参数D。
③MES半定量评价法。此类危险评价手段的是在LEC法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完善,LEC法的评价范围单单是针对人身风险,因此本MES法在对于人身风险展开评价的基础上,评价还包括了财产损失方面的风险。此法基于风险的MES三项指标值来做乘积,从而对于现场作业人员事故以及财产损失危险度两个方面进行评价。其中M表示当前控制措施维持的状态;E表示作业人其在高危工作环境的暴露率;S表示一旦发生事故形成的后果。确定MES三项指标值不同权值,进一步进行乘积运算,得到风险值的评价参数R。
2、电网设备的风险管理
本项管理是指对于电网以及设备的整个使用周期内每个时期引发事故的所有风险因子进行预先识别工作,对于事故在未产生之时就通过特定手段,对于风险因子进行控制与消除,最大化杜绝产生事故。
这类管理面向设备电网以及设备的整个使用周期内存在的缺陷、自然灾害等各项风险因子,这些已有或隐含的风险因子会诱发人身、设备以及电网的缺陷或者事故。因此,能够给予事故发生频率、探测度以及严重度来对于风险等级进行合理有效的估测与评价,为解决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2.1 对于设备而言,开展风险识别工作的方式主要有FMEA和PHA两种
①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FMEA)。以工程的可靠性为基础,对于系统、设备以及产品其可靠性与安全性进行分析。分析展开的条件是系统、设备以及产品可分,进行较小子系统的再次划分,针对其所有系统与单元,通过预先制定的策略展开调查分析按,对于所有故障模式进行排查,对于各项故障的影响进行逐条分析,为预防措施的实施奠定基础,保证整个生产体系的安全可靠高效运行。
FMEA能够有效地解决已投运设备存在风险的分析问题,当前电网企业普遍采用这种方式。
②预先危险性分析(Preliminary Hazard Analysis,PHA)。这种方式是在系统设计之前,就对于隐含其中的风险类型、风险因子、产生条件以及风险后果等各个方面尽心理论上的分析,其对于投运前新设备的危险分析十分适用。
2.2 对于设备而言,开展风险评价工作的方式
①SFD半定量评价法。此法基于风险的SFD三项指标值来做乘积,从而对于电网设备的风险度进行评价。其中S表示已有或隐含风险因子诱发事故其严重度;F表示已有或隐含风险因子诱发特定后果的可能性;D表示事故的被探测率。确定SFD三项指标值不同权值,进一步进行乘积运算,得到风险值的评价参数R。此种评价法是对于设备中已有或隐含风险因子关于人身、设备以及电网各个方面影响的全面分析。
②风险矩阵法。此种方法适用范围广,对于设备和现场作业中的风险因子均能展开有效的分析评价,适用效果优良,普及度高。此法通过两项已知因子来推算第三项,先计算得到二维风险矩阵,每个因子值确定过程是给予函数递增和参考实际问题两种方式的结合,接着在矩阵内部对于两项因子进行判断,最终选取其中的行列交叉值。此种方式由于是对于已知因子确定计算矩阵,能够对于系统的变化趋势进行准确把握,适用范围广,灵活性强。
③雷达图结构法。这种方法在对于风险因子的综合处理时经常使用,该图包含一系列的多维坐标,坐标的维度代表设备部件的个数。
关键词:园林工程;风险管理;内容与方法
不管是什么类型的工程项目,都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风险,园林工程项目亦不例外。在项目管理活动中,风险管理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做好风险管理工作对整个项目而言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以下主要就园林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
1.风险管理的涵义
对风险进行识别、分析、评估及处理的全过程,称为风险管理。风险管理职能预防或减少风险,却不能将风险彻底消除。其中,风险分析、风险监控及风险处理都是风险管理的构成要素。
2.园林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内容分析
2.1项目施工前的风险管理内容
在工程建设前,项目策划与决策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在该过程中,设计人员需全面考核建设环境和已制定的建设计划,并深入研究项目开发的可能性,评估出工程执行可能存在的风险。具体而言,该阶段的风险管理内容则考量项目存在的风险,并部署好工程的质量工作,以保证项目开发活动的顺利开展。
2.2建设阶段的风险管理内容
由于整个工程项目的各个环节都可能发生风险,且风险类型多种多样,可能是施工人员操作失误所致,也可能是缺乏科学指导所致等,故该阶段的风险管理难度也最高。所以,该阶段的风险管理工作主要是高度警惕各种隐患,并在进行某项工作前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或方案。
2.3施工结束后的风险管理内容
在完成整个项目的施工后,应对项目进行验收与总结、评价,将整个项目遇到的问题都进行深入分析与总结,方便日后施工参考。所以,该阶段的风险管理主要是实现对工程验收阶段质量的控制。
3.如何做好园林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工作
随着园林工程项目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园林工程建设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必须不断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才能更好地规避工程可能出现的风险,满足园林工程的质量要求。
3.1提高工程组织风险的管理及控制水平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具体来说应认真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①注重对管理者综合素质的提升。只有管理者具备良好的领导与组织能力,并具有丰富管理经验,才能更好地认识到项目的风险问题,然后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②管理者应认真做好现场考察工作,充分了解项目的实际情况,以实现对工程施工工期的合理规划。③建立并健全内部的规章制度,并督促落实,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3.2加强土壤的检测
施工单位完成土方工程后,应及时把采集的土壤样品送交检测部门或结构检测。若检验结果不合格,则应及时进行改良,待合格后才可种植。同时,监理单位应对种植土、改良材料及外进土方等的质量进行严格控制,禁止不合格土壤及材料进入施工场所,并监督其进行整改。
3.3注重对工程现场风险的管理与控制
在园林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中,施工阶段的管理难度相对较大,加上执行时不可预测性也较高,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工程风险的管理难度。在该阶段,由于施工人员是执行主体,故其风险质量观、社会责任感、工作积极性等都会对工程质量产生巨大影响。为此,施工单位必须重视对施工人员的思想教育及风险意识培训,使其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并在施工中严于律己,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技术操作失误。
除此之外,还要加大对材料的管理力度。一方面,要重视对建筑材料的质量管理及设备维护;另一方面,由于园林工程与一般工程有很大不同,故应加大对园林内植物的管理及控制。比如,培育苗木前,应充分了解选种的苗木特点、习性、栽培方式等内容,然后再制定合理的培育方案,防止出现园林植被大量死亡的情况,给园林工程造成经济损失。又如,重视对材料的科学应用。对于外来物种,应先对其进行引种、筛选及驯化,然后评估出植物的耐性、抗性以及对生态系统所造成的影响,包括正面与负面。对于观赏类的花灌木、草本、藤本等的引种,应加大监督力度,避免携带有害生物入侵及蔓延。另外,适当增加乡土植物的种植比例。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对园林项目的风险管理,既能进一步控制风险的不可靠性,还可有效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为企业节约了大量成本支出。
3.4重视对园林工程后期风险的管理及控制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施工管理Abstract: The enterprise need according to the market environment and the internal conditions and its development direction, in compliance with the laws and regulations of the industry, optimize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and reasonable production elements, th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unified and efficient for the project, so as to ensure that the project can be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ontract, the successful completion of commissioning, reach project economic benefit target.
Keywords: construction project; project management;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
一、前言
法治社会的不断完善,促使了建筑行业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这对建筑工程项目起到了很好的规范和监督作用。施工项目的质量相比从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仅仅依靠政府部门的监督并不是长远之计,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施工企业不断提升自身技术水平与生产工艺,不断规范工程作业流程,合理优化配置生产要素,加强对工程项目全程的管理与质量控制,才能很好地提高生产质量,创造很好的社会效益。工程项目管理需要重点把握的几个方面主要包括质量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安全管理、风险管理,这几方面是工程项目能否顺利完成的关键,需要不折不扣地完成。
二、如何把握施工项目管理中的几个重要方面
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对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高度重视,项目部要在工程建设会议上必须明项目管理工作的各个目标与重点,要合理组织安排工程施工的管理人员,企业关键岗位的人员任用,都需要经过严格的考核,各层的管理人员要时刻牢记自己岗位职责,认真负责地完成施工管理与控制工作。具体如下:
2.1如何做好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
伴随着建筑行业市场竞争的激烈,无论是什么企业,只有在发展的过程中时刻重视自己产品的质量,注重技术的创兴与研发,才令企业在行业中保持一定的地位。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国家的发展与社会的稳定。一方面,企业需要在公司内部建立一套可行的质量控制管理系统,不断提高各层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同时,还要逐步完善内部的质量监督机制,并设立奖惩制度,建立质量问题责任问责制,保证各分部分项工程的作业操作规范且符合施工标准;另一方面,第三方的质量监督仍需要不断地完善与加强。监理单位需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杜绝暗箱操作,本着诚信负责的态度,做好工程施工全程的质量监督工作。另外,国家相关部门也要不断完善建筑行业方面的法律法规,有效规范和整顿建筑市场,为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2.2如何做好施工项目的进度管理
在规定的工期内完成建筑工程项目是合同上明确规定和要求的,延误工期不但会造成施工企业和业主方的经济利益损失,还会给企业的信誉造成一定的损害,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因此,工程施工的全程都需要时刻进行进度的控制与管理。在施工前的施工组织设计中,就应当明确将各分部分项工程的进度计划进行落实,管理人员一定要有强烈的责任感,要严格按照计划进行施工进程的控制,各个工序都需要按照规定的操作流程进行规范作业,避免混乱无序,影响质量的同时又耽误工期。要做好应对不可控因素影响的准备,如自然因素,企业需要在施工前,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应急机制,避免因事后处理不当而造成更大的损失。
2.3如何做好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
企业只有能够在工程项目的建设中获取一定的利润,才能够生存并谋求发展,成本的控制与管理是任何企业都不可忽略的一项工作。在签订合同前,就需要对项目进行预算的评估,施工前的准备阶段,各种建筑材料的采购与进场,需要安排专人负责管理,避免存储和运输过程中不必要的损失。工程的预算成本是根据一定的计算规则确定的费用,成本控制与管理的目标是在合同规定的工期内将工程的实际成本控制在预算的合理范围之内。另外,各种机械器具的使用需要注重效率,同时还应进行定期的维修检查与养护。项目的各个分部工程都需要对成本进行控制,确保能够达成预算的目标,保证企业的合理利润。
2.4如何做好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
建筑工程的安全问题是必须要放在首位的。企业要制订明确的安全管理措施,并有效地执行。从施工前准备工作的安排,到施工过程中,各个工序的安全规范操作都要安排专人进行管理。在每一次的工程建设会议上,都要强调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要提供全体职工的安全意识,严格按照标准做好工程施工的安全防护措施。
2.5如何做好施工项目的风险管理
任何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风险的威胁。除了不可抗风险因素之外,企业自身也需要提前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在施工中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与标准进行作业操作,及时排除可控的风险因素,管理人员要认真负责地将风险管理工作落实到位,这样,工程才能够在规定的工期内完成交付使用。
三、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需要注意的几点
3.1注重企业技术与管理的创新
当前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要想得到好的发展,就必须要时刻注重提高自身的技术与管理水平,把人才的培养与科研创新放在企业的发展战略中。鉴于施工企业目前正处于从劳动密集型到技术密集型的过渡阶段,能够紧跟行业的发展方向,及时更新企业内部的思想,通过对员工的各种专业培训,更新他们陈旧的想法与观念,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竞争意识,令员工意识到企业的发展是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成功的。企业还应抓住各种机遇来实现自己的可持续发展,要能够及时地对市场与行业以及国家政策方面的变化做出反应,注重工程项目管理的时效性,确保工程建设的顺利完成。
3.2落实责任问责制
企业各层管理岗位人员的任用要慎重,关键岗位更是需要经过严格的考核与评审,这项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能否顺利有效地实施下去,关键就在于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与工作态度。工程项目部要对现场管理人员进行合理有效的分工,精简人员的配置。企业要建立一套质量安全问题问责制,严格控制工程的质量与成本,使每个员工都加入到质量与成本控制管理的工作中去。一旦工程施工出现问题,项目部便能够及时地采取应对措施,保证工程能按照合同工期完成,并能很快找到事故责任人,对其进行惩戒,这样,人人都会有意识地按照规定程序进行作业,避免由于人为因素给工程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3企业要完善质量安全监督机制
企业要制订一套可行的质量安全监督机制。要想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工程建设任务,满足与业主签订的合同的要求,保证企业的合理益润,就要加强对自身的监督力度。一方面,需要对管理人员进行监督,并实行定期考核制度、奖惩制度,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竞争,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四、结束语
工程项目的建设需要兼顾各个方面的因素,企业要能够根据内外的环境与条件进行利弊的权衡与取舍,综合各种有利或不利的因素,对生产资源与要素进行合理的优化配置。施工时,需要在合同的要求下,对工程的质量进行控制管理,并时刻把握好工程的进度,同时还要严格控制工程成本,规避各种风险,应对突发的事件,要时刻将安全生产放在首位,有效地对工程项目进行整体的控制与管理。与此同时,还要及时地与设计单位、监理单位以及政府部门保持联系与沟通,只有这样,工程建设才能够顺利完成交付使用,满足业主的要求,给企业创造效益。
参考文献
[1]孟宜斌.浅谈施工项目管理[J].甘肃科技,2004,(11).
[2]霍振伟.王贺.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管理与质量[J].煤炭技术,2005,(7).
关键词:海外项目;合同管理;队伍建设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公司通过自身的不断发展,海外出口业务不断扩张,产品现已出口3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产品几乎所有轨道车辆产品。作为对项目支持的重要部分,公司对每个项目都配备了相应的合同管理团队。这些团队的建立,为做好现有项目和市场、以及不断拓展海外的业务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公司海外业务团队中的一员,我已经从事海外业务工作6年并先后参与过多个项目投标、项目执行等工作。本文拟就如何做好海外项目合同管理的工作,发挥海外项目合同管理的职能与作用,目前海外项目合同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建议,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如何做好海外项目合同管理工作
海外项目合同管理团队是公司直接面对业主的第一阵营,其职能和作用发挥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公司的信誉和市场。做好合同的管理工作,也为公司项目的顺利执行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如何做好海外项目的合同管理工作,发挥其职能与作用,本人认为重点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做好合同分解、风险识别工作。合同分解、风险识别是合同管理主要的工作之一。合同管理要站在一定的高度上从项目的整体计划等方面进行理解。只有这样才不会忽视项目的整体进展和最终目标。
然后要根据所生产的合同分解文件逐一识别每项工作的潜在风险。每项工作的风险都包括技术上的风险以及商务上的风险。技术和商务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因此,合同风险识别的工作应该由合同管理团队的组织下各相关团队共同协作完成。
2.做好日常监控、关键里程碑控制的工作。项目执行是整个项目的核心部分。对于项目监控。第一个是日常监控工作要求在发现某一项工作发生偏离时,应及时主动的和相应专业团队沟通对偏离工作进行纠正。第二个是关键里程碑控制,关键里程碑的运用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越来越多的用户在要求投标者必须根据里程碑的节点来安排执行项目计划。所以必须要做好对关键里程碑的管控,如果发现工作无法按照里程碑时间要求按时完成,那么将立即作为紧急情况汇报给项目管理层面,作为紧急任务立即解决。
3.做好联系业主、服务业主的工作。在项目合同管理过程中也肩负着联系业主、服务业主的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要求合同经理不仅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对项目合同掌握和熟悉,还要掌握业主对合同的理解和要求。
总的来说,做好联系业主、服务业主的工作,需要把握以下原则,既要满足业主的要求,也要维护公司的利益;既要维护合同的严肃性,也要灵活处理好合同及合同以外业主提出的要求。
二、目前海外项目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现在各海外项目合同管理人员基本能够完成各自的职能工作,但也存在薄弱环节和问题,制约和影响着海外合同管理团队更好地履行职能、发挥作用。
1.海外项目合同管理团队建设还不能满足做好海外业务工作的需要。近些年来,公司在国际市场上不断取得突破获得了大量的海外订单。这造成了对海外项目合同管理人才需求的急剧增加,加强合同管理队伍建设,提高合同管理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公司海外项目管理团队建设还不能满足做好相关工作的需要,主要表现为,一是团队的素质和能力还不能满足需要;二是队伍相对较为年轻,在海外项目上的工作经验较少。
2.合同管理团队的作用的发挥还有待加强。一是与合同管理相关的各项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理顺;二是对于合同管理团队的工作职责不够明确,授权不够充分,很多时候为一些琐碎的事情影响工作效率和其他工作。
3.对合同管理团队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还不够健全和有效。团队成员经常因为工作需要不得不在用户现场长期工作。由于公司现在的待遇和制度还不能有效激励,让在现场负责合同管理的人员安心的长期在海外做好工作,故此,就需要定期对现场人员进行轮换,导致新的现场人员要重新了解和熟悉该区域所有的一切。
三、海外项目管理的工作改进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我个人通过在负责海外项目合同的管理和与其他海外项目合同管理团队进行沟通,有如下建议。
1.加强海外项目合同管理队伍建设。一是要加强合同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的培训,针对每一位合同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制定培训计划,尽快提高其自身的素质和能力,适应海外项目工作的需要。二是要增加海外项目合同管理人员的数量,这样不会因为某个人的临时原因需要其他人接管时,接替的人再短时间内无法上手。所以,保持团队一定的人数是十分必要的。
2.健全完善海外项目合同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团队在海外项目团队中的角色和定位应该更加明确。明确和细化合同管理团队的工作职责和范围,有利于合同管理团队更加高效的运作。
同时应该不断完善在海外项目合同执行中的各种流程,包括合同变更的审批流程,补充协议的审批流程。这些事项对合同是否能顺利执行都是至关重要的。
3.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如何激发合同管理团队工作的积极性,那么就需要公司在待遇上,给以制度的支持。在这方面可以参照的做法很多,如其它中资企业的做法。
综上所述,随着公司打造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一步步实现,公司在海外的市场必定会不断扩展。那么就需要公司所有合同管理人员发挥各自的职能,更好的完成各项工作。为公司开拓海外市场,顺利完成海外项目发挥好它的职能和作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房地产成本控制 过程中的 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293文献标识码: A
房地产项目的实施过程存在着很多风险,正确地对待、评价、处理过程风险,必须站在项目管理的战略高度,从项目启动组织到实施过程管理,全过程、全方位地的控制,加强对风险的管理,是保证项目目的、项目目标实现的关键。当前,很多房地产企业不重视风险,缺乏风险意识。即使有些企业重视,也是不系统。比如决策阶段重视,但运营阶段不重视;或者重视市场风险、法律风险的防范,而不重视流程风险、经营风险。
强调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并不意味着过度放大风险。事实上,企业没有经营风险是不可能的,而任何风险控制活动都是需要成本的。所以,科学、理性的风险管理应该避免频繁地“地毯式”的检查,而应以合理的成本控制为核心,将风险控制到企业可以承受的范围,达到企业盈利和发展的目的。在日常工作和管理中,只要融入风险管理意识,并在业务管理中建立一套风险测评及防范的机制,基本都可以达到风险控制的目的,切不可矫枉过正。
加强企业风险管理,建立企业风险管理体系,已经成为很多企业的共识。风险管理在金融、投资等很多行业早已广泛应用。所谓风险管理就是识别各类风险,设计控制风险的方法,并把风险降至最低的管理过程。
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的成本控制,也就是造价确定与投资控制管理工作,是解决工程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活动中的经济和技术、管理和经营等等实际问题的工作。这是一个动态进行的全过程,始终应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只有在房地产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采用切合实际的计价依据和科学合理的计价方法,合理确定项目投资估算、初步设计的概算和施工图的预算,才能有效的控制风险,提高投资的效益。
在项目的投资阶段,如果出现成本过程控制严重失控,在项目决策阶段由于经济技术分析失误,出现品质与价格矛盾导致的质量问题;在设计阶段,向设计提出违反设计规范、标准质量问题,这些都会给项目带来风险。
如何做好风险管理的防范工作?坚持“事前控制”、“事中控制”的原则。重视“过程控制”加强关键部位和关键环节的管理。
对于工程造价的控制要立足于事先控制,即主动控制,以尽可能地减少以至避免目标值与实际值的偏离.也就是说,我们的工程造价控制,不仅要反映投资决策,反映设计、发包和施工,被动地控制工程造价,更要主动地影响投资决策,影响设计、发包和施工,主动地控制工程造价.
要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应从组织、技术、经济、合同与信息管理等多方面采取措施,但是技术与经济相结合是控制工程造价最为有效的手段.长期以来,在我国工程建设领域,技术与经济相分离,难以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为此,要尽快改变这种现状,以提高效益为目的,要通过技术比较、经济分析和效果评价,正确处理技术先进与经济合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力求在技术先进条件下的经济合理,在经济合理基础上的技术先进,把控制工程造价观念渗透到各项设计和施工措施中去.所谓控制就是指行为主体为保证在变化的条件下实现其目标,按照事先拟定的计划和标准,采用有效方法,对被控对象实施中发生的各种实际值与计划值进行对比、检查、监督、引导和纠正的过程.
研究表明:初步设计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可能性在75%-95%指尖 ;技术设计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可能性在35%-75%指尖 ;施工图设计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可能性在25%-35%指尖 ;而到了施工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可能性只有10%作用。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控制工程造价,风险控制,设计阶段起着重要并且关键的作用。
一、在设计阶段应从下面五个方面控制
(1)通过招标运用综合评价法优选设计方案确定设计单位
在设计招标阶段代建公司参与拟定设计招标文件,确定设计招标的设计范围,组织设计招标评标过程,根据建设项目的使用目的和功能要求,设置设计方案若干个技术经济评价指标,对这些评价指标,按照其在建设项目中的重要程度,分配指标权重,并根据相应的评价标准,邀请有关专家对各设计方案的评价指标的满足程度打分,最后计算各设计方案的综合得分,由此选择综合得分最高的设计方案为最优方案。
(2)实行限额设计.项目设计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建设费用的多少和建设工期长短,同样也影响建设项目以后的使用价值和经济效益,对于一个建设项目,开发商要做到心中有数.而作为设计单位,在设计中凡是能进行定量分析的设计内容,均要通过计算,要用数据说话,充分考虑施工的可能性和经济性,在设计技术与经济分析上要改变设计完后再算账、功能决定造价的习惯作法.开发商应对设计方案提出限额设计要求,并为之创造外部条件.
(3)开展价值工程活动.价值工程是用来分析产品功能和成本关系的,是力求以最低的产品寿命周期成本实现产品的必要功能的一种管理方法.一般来说,提高产品价值的途径有五种:一是提高功能,降低成本,这是最理想的途径;二是功能不变,降低成本;三是成本不变,提高功能;四是功能略有下降,但带来成本大幅度降低;五是成本略有上长,但带来功能大幅度提高.运用价值工程原理,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对方案实行科学决策,选择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建设方案.价值工程的主要特点是:以功能需求为出发点,对所研究对象进行功能分析,使设计工作做到功能与造价统一,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降低成本.
(4)加强图纸会审工作.加强图纸会审,将工程变更的发生尽量控制在施工之前.在设计阶段,克服设计方案的不足或缺陷,所花费的代价最小,可取得的效果最好.我们在设计出图前,组织总工办、工程部、资产经营部,对图纸技术上的合理性、施工上的可行性、工程造价上的最经济性进行审核,从各个不同角度对设计图纸进行全面的审核管理工作,以求得提高设计质量避免因设计考虑不周或失误给施工带来变更,造成经济损失.
(5)加强设计变更管理.杜绝不合理的设计变更.对确实必须发生的设计变更,我们采取的方法是,必须有副总经理以上的领导签字方可生效,同时分清变更是那方的责任,及时进行经济处罚,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可以大大减少由于设计人责任心不强所发生的变更,从而杜绝施工单位利用设计变更增加工程。转贴
二、在工程招投标阶段应从以下方面控制
重视询标工作。合理低价中标在开标后,定标之前在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部门的监督下,对投标人进行询标。通过询标,可排除不合理报价,避免错报、漏报,便于招投标双方对有关问题互相解释、澄清,为确定合理的合同价打下良好基础。
评标中应注意在审查投标单位报价时,不能只看总造价不看分项单价,因为实际上总价符合要求的,并不等于每分项报价符合要求;总报价最低的,并不等于每一项报价最低。有些投标单位虽然总价差距不大,但有些项目的单价却差距较大,最终会增加结算造价。
通过招投标引进竟争机制,可以降低工程成本.对施工单位的选择应该比较慎重,因为施工队伍的优劣关系到建设单位工程造价控制的成败。选择施工队伍主要考察施工企业的建设业绩、资信情况和技术装备等。优先考虑近期建设业绩与我们欲建工程相同的施工企业,而且特别要求创此建设业绩的项目经理来出任项目经理.还要求施工队伍的资信可靠。资金不足的企业可能将工程款进行设备的投入;负债经营的企业可能将工程款充抵企业债务。这些都是造成工程款难以到位,制约工程进展,影响投资效益.再者是要求施工企业具有足够的技术实力。它不仅使施工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实现高效、优质、低耗,也使施工企业能有实力在工程造价上给建设单位合理的优惠。同时严格掌握工程招标条件,认真编制工程标底的标书,做好评标定标工作.以中标价为基础通过谈判、协商确定合同及合理工期.工程招标应采取公开招标或邀请招标,杜绝议标或变相议标。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风险;研究
供应链的发展与完善也是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增强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有利地位十分重要。供应链的风险管理的目的在于减低或者避免供应链在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的各种风险,也即是供应链在运行过程中一个或者多个下属成组成部分因自身或者外界因素对于供应链整体造成的不利影响,最终导致一定的不利后果或者甚至造成整个供应链活动失败。通过有关专家和研究者多年的研究可以发现,供应链的风险主要来自于外界因素,自身的失误一般不会发生或者很少发生。
一、供应链风险管理概述
供应链风险的管理主要包括3个部分:首先要识别出供应链的风险之处,进而研究和观察供应链的风险,寻找合适的处理办法,对该供应链的风险进行良好的管理和控制。
在进行供应链的风险管理时,首先要学习供应链的运行的相关知识,对于供应链的整体运作情况有所把握,通过对于供应链的全面了解,对于供应链的风险可能发生之处有所预测,在防风险真正发生之时可以更好额应对风险,建立一套良好的应对策略是识别供应链风险的目的。在预测风险之时,不仅仅对于风险是否发生有大致了解,同时具体的也应该对于风险的大小有所预测,供应链的风险发生会有轻微、严重和特别严重之分,对于风险的危害程度做好相关的预测也是我们企业利用最少的成本代价取得最好的防范危险的效果的方法之一。
识别风险是为了更好的处理和应对风险。在识别清楚供应链运作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之后,选择有效的应对方式是应对风险的重要手段。首先,要善于发现引起供应链风险产生的原因,对于各类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总结,从发生原因中总结出解决办法。其次,合理控制可能造成风险的因素,通过控制各类可能造成发生风险的因素的变化和发展,达到控制风险产生的目的,从根本上消灭供应链运作过程中所产生的风险。最后,一种处理风险的办法是转移风险或者企业自担风险。转移风险在处理风险的办法之中是一种更加便捷的方式,通过采用投保的方式得以实现。也就是说转移风险,将供应链的风险通过投保的方式转移到保险公司,降低企业所承担的风险。不相对于转移风险而言的另一种手段是自担风险,在风险发生之时,企业如果并没有其他的办法可以处理风险,也要勇于承担责任,化解风险。
二、供应链风险管理中的若干问题思考
1.供应链信息风险与规避
加强对供应链信息风险的研究是对其进行规避的最好渠道,首先供应链信息风险的发生会发生在供应商、分销商、制造商以及零售商等环节,这主要是因为这些环节渗透了大量的信息流。这些环节由于信息的不确定性以及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出现误差等,都会在供应链中产生信息风险,如何做好信息风险的规避是供应链风险管理的重要课题。从信息的源头和传递过程这两个角度加大对风险管理的分析很有必要,首先信息在传递前就存在很多不确定性,而这些不确定性将会对供应链的环节产生影响从而引发风险,因此可以利用信息更新的手段来降低风险第二类是风险在传递的过程中出现失真的现象,各个环节为了自身的利益,只会针对与自己有利益关系下级企业的需求制定生产计划,很多企业在源头上获取供应链风险的需求信息的真实性要远远低于零售商,这在学术界称为“牛鞭效应”,为了杜绝“牛鞭效应”的发生,加强对信息共享的研究十分重要。
2.供应链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
供应链风险发生的情况一般为两种,一种是日常事件,对于该类问题的防范和处理方法相对比较简单,并且风险造成的损失也不会太大,处理的过程也相对得心手;应急处理则不是这么简单的,由于问题发生的突然性,没有及时进行控制的话很可能会造成更大的风险。同时,由于风险发生的毫无征兆,在进行处理的时候难以很快找到问题的根源并给出处理办法,因此会因为时间延误而造成更大的损失。加大对供应链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研究,也是供应链风险管理的重点内容之一。目前,我国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的研究有了较大的进步,尤其是处理措施上,都有了系统性的理论和方法,但是面对变幻莫测的突发事件,不断加强对其的研究力度。
3.风险厌恶与供应链协调
很多供应链企业为了获取利益的最大往往会加大对风险厌恶的研究力度。由于风险会导致因素多样化并且对供应链的协调性也有着相关联系,加强风险厌恶的研究对于供应链的最优决策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很多学者都针对风险厌恶与供应链的协调进行了研究,试图找到两者的联系和风险管理的新思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对风险厌恶和供应链的协调研究会更上一层,供应链风险管理问题的探讨也会更近一步。
三、结语
供应链风险管理是一个长期并且艰巨的工作,加强对供应链风险管理的研究和探讨,对今后的风险管控会有极大的帮助。风险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供应链的灵活性,在保持高效益的同时,降低控制成本,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发生所造高风险发生的几率及其造成的损失。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推进,信息设备的使用也变得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多单位的主营业务系统开始基于信息设备来构建,鉴于此,信息设备及信息系统是否能持续稳定的运行以及承载在这些信息设备之上的数据是否安全成为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信息数据的主要载体便是各种类型的信息设备,所以对信息设备的信息安全防护即是对其包含的信息数据的安全防护。随着信息设备所面临的越来越严峻的信息安全威胁,如何做好信息设备的风险管理工作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2信息设备风险管理
2.1信息设备的风险概述
参照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等标准来说,信息设备信息安全风险包含三个要素,即脆弱性、威胁和资产,每个要素有各自的属性,资产的属性是资产价值;威胁的属性可以是威胁主体、影响对象、出现频率、动机等;脆弱性的属性是资产弱点的严重程度。信息设备所面临的信息安全风险并非某种单一来源的安全威胁,而是三种要素互相影响、互相关联的某种动态的平衡关系,而信息设备的风险管理本质上讲是对这三种要素造成的安全风险程度的可控管理。
2.2信息设备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
信息设备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包括信息设备规划设计阶段、部署阶段、测试阶段、运行阶段和废弃阶段。规划设计阶段应能够描述信息系统建成后对现有模式的作用,包括技术、管理等方面,并根据其作用确定系统建设应达到的目标。这个阶段,风险威胁应根据未来系统的应用对象、应用环境、业务状况、操作要求等方面进行分析。部署阶段是根据规划设计阶段分析的威胁和制定的安全措施,在设备部署阶段应进行质量控制。测试阶段是对已经部署完成的信息设备结合前期规划设计方案的要求对采购来的信息设备进行全面的测试,包括基础测试、功能性测试及安全性测试等。运行阶段让信息设备稳定运行并起到其应有的功能。该阶段应做好设备监控、脆弱性发现、设备异常报警、信息设备日志搜集和分析等工作。废弃阶段存在的风险包括未对残留信息进行适当处理、未对系统组件进行合理的丢弃或更换或未关闭相关连接,对于变更的系统,还可能存在新的信息安全风险,因为其可能替换了新的系统组件等。
2.3信息设备风险管理体系
传统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主要依据ISO27001相关标准搭建,ISO27001标准采用基于风险评估的信息安全风险管理,具体采用了PDCA模型过程方法来全面、系统、持续的改进组织的信息安全管理。ISO27001采用的PDCA模型不仅适用于传统信息安全管理,同时也适用于信息设备的安全风险管理。
2.3.1总体思路
信息设备风险管理总体借鉴PDCA管理模型的相关理念,将信息安全设计方案制定、各阶段的信息安全风险管理实施、各阶段信息安全管理检查、信息安全管理改进,形成一套有效的安全风险管理防护方法,对信息设备进行不同时间阶段、不同维度、不同重点的管理,有效防范和控制信息安全风险,增强信息安全体系的检测能力、保护能力,为用户开展风险管理提供全方位的管理思路。
2.3.2风险管理模型
融合传统风险管理的PDCA模型,将传统风险管理中动态模型的思路加以延续,增强信息设备状态的动态特性,主要分为四部分:管理规划、管理实施、管理检查、管理改进。管理规划:决策层要明确政策、目标、策略、计划,形成具体的管理规划,明确组织风险管理的整体目标和方向,确定对信息设备进行风险管理所要达到的目的和状态,从而防止后续制定的风险管理规范和组织与已有的战略决策、制度、规范等相违背而导致不可执行的问题。管理实施:管理层在深入领会和遵照管理规划的指示后深入研究信息设备各阶段所面临的信息安全风险,对信息设备各环节制定详细的风险管理实施规范和标准,以便具体的业务部门、人员等能严格按照管理规划的计划和要求来实施风险管理规范。管理检查:管理检查作为监督信息风险管理实施效果的主要手段之一,需要确保管理检查手段的全面性、科学性、客观性,需要覆盖各个管理阶段,客观而高效的评价风险管理实施效果。管理改进:通过归纳总结前阶段管理检查的工作成果,结合信息设备各阶段在实施信息风险管理中碰到的各类问题,从管理规划、管理实施、管理检查等各阶段提出信息风险管理改进意见,从而持续的改进信息设备各阶段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
2.3.3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
根据安全风险的特点、信息安全三个关键要素以及信息设备各阶段的特点,我们应明确安全风险的几个控制手段,然后有计划的加强整个信息设备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才有可能最终有效控制信息安全设备风险。首先,根据企业所处的环境,全面准确的评估安全风险,并根据安全风险的状况结合系统、网络层面的安全防御手段有效抵御各种威胁,最终主动降低安全风险。要实现对安全风险的管理和控制,需要实现完整的风险管理流程,具体为发现安全风险,即通过有效的手段确定安全风险的资产和区域、定位安全风险存在的区域、评估安全风险,准确高效的评估安全风险,了解安全风险的大小和实质、强制措施降低风险,通过管理或强制等安全手段,主动降低安全风险、安全防御通过各类系统、网络安全设备、防御各类安全威胁、安全问题修补,主动修补存在的各类安全漏洞,全面降低安全风险。以上是完整的信息设备安全风险管理流程,对整个信息设备安全风险的管理和控制,这些步骤缺一不可,同时,风险管理流程还应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有不同的实现方式。其次,实现信息设备风险管理的详细步骤包括:确定信息安全标准和方针、统计信息设备资产,进行资产识别、检测信息设备资产存在的安全漏洞、了解潜在的威胁、分析存在的安全风险、通过各种手段如安全防护产品来降低已有的安全风险、对信息设备评估安全效果和影响、对已有信息设备安全策略进行对比及改进。最后,实现完善的信息设备安全风险管理,还需要有计划的完善自身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制定相应的整体安全策略。建立全面的资产管理和风险管理体系,整合现有的安全设备和手段,形成信息设备成熟完备的动态安全风险管理体系。
3结束语
(一)缺乏科学合理监管组织
纵观当前国内大部分事业单位,其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工作中最常出现的问题就是缺乏科学合理的监管组织。因为大多数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不仅要管理事业单位运营,还需要管理财务内部控制工作,于是就形成了自己管理自己的现象,这样不仅造成了管控的不合理,还会影响相关工作的正常进行。当前国内大部分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只是用于应付管理者,也由此造成了员工阶层懒惰、不作为的现象发生。我国一些中小型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总裁负责决定事业单位的重要事宜,同时他们又要负责执行这些事宜,导致了责任的重叠,实质上会影响事业单位的发展。
(二)财务控制人员缺乏正确认识
通常情况下,大部分事业单位的基层管理者和一线员工都没有完全了解事业单位财务的内部控制工作,仅存在表面的模糊认识,他们基本不知道到底什么叫财务内部控制,也不知道其中具体包含哪些内容,这种现象的存在会极大阻碍事业单位制定好的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执行,其中的具体工作也无法真正落实。可以说,如果事业单位管理者都没有全面认识到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实际内涵,那么事业单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也会下降,最终会导致事业单位的发展受到很大的影响。
二、基于内控手段下事业单位如何做好财务管理
(一)积极营造良好的内控环境
管理者想要有效实施财务管理,必须保证有一个良好的内控环境。而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建设与事业单位管理层、审计人员等相关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和理论认识息息相关。虽然在现阶段中,事业单位管理层逐渐认可了事业单位风险管理理念,但是其对风险管理、实践没有系统化的认识[1],因此,事业单位应当尽快优化风险管理结构,使之不断满足现代对事业单位管理要求,并且在实施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时,应当明确管理层相关的责任和义务,制定出一些硬性规定,以确保事业单位管理层能从思想上重视事业单位风险管理。除此之外,还应当加强对全面风险管理,明确各个岗位的职权,将以往的部门管理扩展为全员参与,共同管理,并将内部控制里的个人行为升华为事业单位的整体行为。
(二)整合内控和风险管理架构
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本身是两种事业单位管理元素,但它们也可以用一个统一的管理架构加以整合。要实现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整合,对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环境的优化就非常重要,良好的内控环境能够保证事业单位信息传递的畅通;再有就是要建立一个统一的主体来整合、管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在统一主体的统一安排下进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正常运作,并相互协同、步调一致;除此之外,还要以事业单位的自身发展和运行状况为基础,制定相应的内控和风控规划,提高工作的效率。
(三)建立风险管理预警系统
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活动能否健康高效运转,是衡量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系统优良与否的关键。事业单位内部治理的过程是复杂多变的,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内控制度,不仅需要管理者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更要构建好风险管理内控体系和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内控制度最核心环节就在于前期风险的预防与预警活动。很多危机的出现往往是由于其预警系统和风险管理系统不完善,导致危机发生,在危机发生后不能很好处理随之而来的不良影响。因此,事业单位建立风险管理和预警系统十分必要。要建立事业单位风险管理和预警系统,不但要在事业单位的基础建设和融资投资活动中实施财务风险预警,而且在日常教学、调研和后勤管理中也要做好前期预警措施,避免发生风险。事业单位风险管理系统的建立,应该根据事业单位本身的实际情况,收集相关信息,通过综合评价的方式确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同时,建立事业单位风险管理系统后,应当不断完善预警系统,使各项工作流程规范化,而且需优化预警系统的分析处理过程,以确保即将发生危险时,事业单位能及时发现,实时处理,进而有效进行风险管理。
(四)完善内控制度评价和监控制度
一个运行机制良好的内控系统,必然建立有对内部控制进行恰当合理监督的监察系统。通过进行监督活动,可以观察、评价内控系统的运行效果和质量高低。风险管理机构的重要作用决定了其成员应包括财务处、审计处以及纪检委等处的领导与业务骨干,这样的成员构成才能从各个方面对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内控系统进行更好的管理、监督。要完善和建设好内控系统,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结合美术学院的实际情况,组织相关部门领导和有关专家制定事业单位内控工作的总目标,使风险管理思想和单位经营活动有机结合,使内控目标、风险管理与内部管理机制达成一致,逐步规范事业单位工作流程。第二,要从风险管理控制评估入手,在事业单位内部开展深化内控理念的宣传活动,根据各部门实际情况将内控措施的风险环节分解、落实到机构各个部门。同时各管理人员要不定期对部门的控制情况进行检查、评价与考核,以便达到良好的内控效果。最后,全程控制内控制度的实施。内部控制要始终贯穿于事业单位管理之中,只有实现全程控制,才能把风险管理落到实处,才能实现内部控制的日常化、规范化管理,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得到有序开展。
【关键词】探讨 应收账款清欠 工作
应收款项有利也有弊,在扩大企业规模给企业带来利润的同时也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风险。社会在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想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不仅要提高商品价格和质量,还要强化信用销售方面的工作。这就需要给客户提供信用的服务,应收账款就是这样产生的,但是应收款项不断增加沉积之后给企业也带来了严重的负担。企业的拖欠风险、坏账风险、经营风险都在不断增加,而且还造成应收账款坏账成本、机会成本以及管理成本的增加。如果企业不能找到一个平衡点就会造成不利的影响后果,所以,怎样管理应收账款风险一直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点研究问题,是企业财务人员和管理者迫切需要处理的问题。
一、应收账款目前状况
企业在步入市场之初是不成熟的,对于一些市场规则以及内部的有效控制都比较匮乏,大量的不良债权开始形成,企业之间多年形成的一些债务积重难返,有些企业的内外部欠款都比较严重,坏账现象致使不良资产形成,企业中58.4%的欠债额都是三年以上的中外部单位,有些项目的业主已经在法律上宣布破产所以根本无法偿还账款,这样企业的应收款项不良资产形成,另外,还有一些是内部单位的拖欠账款,41.5%的账款已经拖欠三年以上,账龄结构日益严重,经营中现金流量不断增长,而销售上的增长给企业带来的只是账目上的利润,没有带来可以维持企业生产经营的现金流量,资金上面形成了内忧外患的局面,导致企业很难再继续扩大生产,企业资本的累积和运营都造成严重的影响。
二、导致应收账款形成主要原因
(一)业务信息情况不了解,轻信承诺
在目前激烈的不规范的市场竞争中,就房产企业而言,企业都想承揽更多的业务,很多工程在投标过程中垫付资金、压低标价获取投标。但是在工程开工时业主的资金却无法到位,只能采用先赊后付的办法,这期间无法对业主的资金、信用状况方面进行深入了解,最后业主经济不断恶化,严重的导致破产无力偿还账款。
(二)信用得不到保障
如,房产企业业主不守信用,用各种理由推脱,对最后施工的决算不予办理。比如说,资料不全、质量问题等作为理由无限期的拖欠款项,导致有的工程最后决算要等到工程竣工后的两三年才给予处理。
(三)管理不规范
在房产企业中有的分包单位和业务关于比较好,直接把工程款项提走,导致应收的款项没有办法清算,对齐企业正常的工程结算程序带来不利影响和破坏。另一方面企业过于注重销售业务的考核,没有对收现指标进行考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款项清欠。
(四)企业人员调动影响
企业负责人员的调动,没有交接好工作,造成相关人员走后,应收款项不规范没有相对应的人负责,长期处于挂账状态。
三、应收账款无法清欠对企业造成的影响
目前,企业最严重的问题就是企业的应收款项过高问题。
(一)资金成本快速上升
一些高额款项不能及时回收导致企业损失这部分资金带来的利润价值,使得企业现金短缺出现支付困难的现象。企业为了能够正常的运转就必须用采取一些办法,如付出高额利息向银行申请贷款,这样致使企业财务费用不断增加。
(二)企业利润受到冲击
应收款项不断形成,不但会冲减企业的坏账准备还会增加企业的管理费用,对企业利润造成冲击,致使利润下降。
(三)企业成本增加
在清理追讨款项过程中,企业需要担负催款人员的业务招待费、交通费、差旅费、工资等各方面的费用,从而致使企业管理成本不断增加。
(四)增大企业隐性损失
不良应收款项造成坏账产生,让企业的损失超出应收款项的额度,这样会给企业带来多重经济上的损失。
(五)企业失去再投资机会
因为企业不能够如期回收资金,就无法对这部分资金进行再投资循环利用产生收益。
四、如何做好应收账款清欠工作
从上面的分析让我们对应收款项有了一定的了解,应收款项对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起到了一定的影响,增加销售的同时产生利润,要提高企业资金的利用率就必须加强企业应收款项管理工作,从而加快资金回笼降低企业风险,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怎样做好应收账款清欠工作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全程监控流程规范化
企业应收款项管理的目的是让企业责任化、规范化、制度化。可分为以下几点:
首先是销售方面的工作,做好企业的信用管理和风险识别工作,制定一些可靠的信用销售制度,从源头上阻止销售人员盲目赊账来完成销售任务。在销售的前期就开始对信用风险进行防范,所以销售部门要制定专业的客户信用管理员工,在对客户的各方面进行综合了解后建立可信的客户档案。是否对客户进行销售的最基本依据就是档案的评估结果,而且要不断对档案进行更新,以免客户出现经济状况。这样可以确保客户档案的实用性以及准确性,让企业管理层有效对销售人员的工作进行管理监控。
其次是收款方面的工作。这环节的中心内容是保障如期全额回款。企业可以建立账龄分类管理以及紫光广告管理系统对应收款项进行管理,一是,强化内部控制建设,根据企业的情况定制管理系统,这个系统对整个企业的部门进行分布管理,使得企业员工各司其职,互相制约,分工具体,责任明确,用这种办法来考核、检查、监督企业的应收款情况。整个环节由企业的财务人员、销售人员共同完成,把工作落到实处,从源头上做好应收账款的管理。这个系统可以改变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对传统的财务和业务之间的划分作出改变,使得财务工作比较开放,一些会计方面的工作可以由业务来核算,让企业的管理模式由传统走向职能化,是企业内控管理的新平台和工具。而且还要根据账龄对款项进行归类,财务部门按期和业务部门对账,第一时间把握应收款项动态。及时把销售和应收款项进行变动,对于超期限的应收款项及时汇总统计、研究分析最后通报,做一个非常详细的账单。每个月对应收款项进行账龄分析研究,对一些超出期限却又没超过18个月的应收款做风险管理评估,那种3~9个月的款项对相关负责人给予预警,要求尽快催回账款,还有一些已经超过18个月的必须进行法律、商账追收等方式,让相关负责人整理资料,正式进入催账环节。最后是一些没有超过信用期限的款项,企业也不能放松,要及时提醒,以免发生故障。
最后是追缴欠款方面的工作。财务要加强追欠工作的开展,对一些已经进入催账模式的客户要在系统中进行公布,加入问题客户名单,要求进行新业务的前提是必须全额回款。财务对于风险款项要及时找出原因,落实责任。在保护客户的前提下及时收回款项,采用不同的催款方式对待不同原因的客户,随时跟新客户的经营状态,经济状况,如果发现问题,马上采取措施,把风险降在最低。同时,应该制定应收账款的终身制度,企业员工不管是离职还是换岗位都要对款项进行处理,办理好手续,保障账款及时安全的收回。财务还要建立坏账的准备,及时核算坏账的损失,超出18个月的由财务进行核定,降低应收款的坏账风险再进行处理,除此之外,也要考虑自身特点,对坏账损失和收款费用之间做出权衡,坚持成本最低化的原则来处理。
(二)健全内部机制
一方面,健立完善的销售回款制度。每一笔订单的相关销售人员负责人必须全程负责,也就是从订单的签订到回款的整个过程。另一方面,健全催收以及考核奖惩制度,在销售人员的考核指标中纳入回款率和销售额,让其与销售人员的奖金、工资等方面直接挂钩。从应收款项的回款难易度以及账龄制定一系列的奖惩考核,用这种方式去促使企业销售人员的催款积极性的增长,作为企业应该奖惩分明,从而增大企业账款的回款率。
五、总结
作为一个企业,流动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的应收账款,因此企业必须提升和强化应收账款的管理工作,加强学习探索出对企业实用的、有效的应收账款管理方式,在工作完成后尽快回收企业的应收账款,提升应收账款的周转率,控制、减少应收账款资金占用的风险以及成本,让企业的现金流量增加,从而最大限度提高企业资金的循环利用,给企业带来更多效益。
参考文献
[1]孙学京.如何做好企业应收账款的清欠工作[J].铁路采购与物流2012,09:62-63.
关键词:管道输油,安全管理
输油站队作为输油管道的心脏,安全工作极其重要,因此必须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建立健全各生产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责任制,并确保贯彻执行。各输油运行岗位的操作人员和站队各级工作人员必须熟悉自己负责范围内的工作职责和安全责任,严格按操作规程办事,保证输油管道安全、平稳运行。现结合我在管道企业基层单位的工作经验,就如何做好管道输油站的安全管理工作谈一点体验,与大家经验分享。
一、居安思危,警钟长鸣,坚持把安全工作作为输油生产的头等大事常抓不懈
安全工作是输油站队的生命线,要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必须用坚强的领导抓安全,用完善的制度保安全,用科学的方法管安全,用经常的教育促安全。
第一健全安全组织,安全管理网络化。在认真落实“一岗一责制”的同时,确保站队安全管理网络高效运行,明确站长是安全第一负责人,书记是安全保证人,安全员是安全责任人,站设一名专职安全员,各班组设有兼职安全员,安全指标层层分解,安全承包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站队要每月召开一次安全会议,研究生产中的安全问题,学习传达上级安全工作的指示精神,具体布置安排近期的安全工作,做到事无巨细,事事有人管。
第二强化全员意识,安全教育制度化。坚持每周一次生产安全会,每月一次职工大会,要以安全为主题,强调安全工作的重要性,通过兴趣事例、进道理,把上级安全工作方针、政策传达给职工,让职工知道应该怎样做,使大家真正体验到安全的重要性,做到居安思危,警钟长鸣。与此同时,认真做好安全三级教育和风险评价工作,对新调入和转岗职工认真组织进行站队和班组的安全教育,让他们掌握新岗位的安全规范和消防技能,考核合格后再上岗。从而保证了安全教育的效果。
第三逐步完善规章制度,安全制度系统化。论文大全。在认真落实上级各项安全制度的同时,还需从各站队生产实际出发,制定适合自己需要的一系列安全制度。如《干部值班制度》《上下班签到制度》《车辆派遣制度》《安全教育管理制度》《环保工作执行制度》等,使全站安全工作做到有章可循。
第四根据不同季节开展活动,安全活动经常化。论文大全。要本着围绕安全、突出重点、学会要领、重在参与的原则,经常开展各种行之有效的安全活动。每一季度,可以针对各生产特点,开展一系列的活动。第二季度,结合“安全月”和夏季“四防”工作,开展安全宣传教育、知识竞赛、职工安全合理化建议、防汛抢险演练等活动。论文大全。第三季度,重点放在秋季防火、冬防保温工作上。第四季度,结合车辆管理、设备保养、检查等开展活动。
第五加大隐患整治力度,安全技术措施规范化。“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为及时发现安全隐患,站队要每周定期对各班组和各岗位进行检查,并现场研究落实整改方案和措施。对查出的问题要认真记录、列表汇总,责任到人限期进行整治。对那些影响较大而且容易重复发生的隐患,必须严格按“四定”原则认真抓好单项整治工作。
第六完成应急预案编制,演练达到全员化。实践证明,制定完善的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是防范事故发生、减少事故损失的重要保障。坚持防患于未然的原则,大力增强应对风险和突发事件的能力,切实做好应对风险和突发事件的预案准备工作。在认真分析站队可能导致危机事件发生的因素的基础上,切实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制定和完善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系统。在此基础上,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按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要求,组织全体员工认真学习预案的各项内容,熟悉掌握应急救援职责,事故报告及救援程序、步骤,应采取的措施,做好必需的物资储备,真正做到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到达事故现场,有条不紊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切实做好与地方政府应急救援体系的衔接,从而用科学完善的防范措施,建好事故防范的“防火墙”。
第七推行HSE体系管理,使安全工作达到标准化。实施风险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生产方针,将重点要害部位、场所,作为实施风险管理的重点。在施工动火、抢修、防汛、电气安检等工作中,对容易发生事故的环节都要制定事故预测方案,把“预防为主”落到实处。
二、围绕设备管理抓运行,保证生产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状态
设备管理是安全输油的可靠保证。要本着“强化管理、逐级承包、明确责任、按时保养”的原则,充分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为完成输油生产任务奠定良好基础。一是完善各种规程,落实一个“严”字。根据设备操作和维护的有关要求,要制定相应的规程和制度,比如《输油泵运行与操作规程》、《电器设备运行与操作规程》等,并在操作现场分别上墙,同时要组织运行人员进行认真学习,集中培训,经严格考核合格上岗,确保岗位人员达到了“四懂三会”。二是全面实行承包责任制,落实一个“细”字。针对设备型号不同,新旧程序各异的实际,要对所有设备进行层层承包。站领导和技术人员承包到班组,班组长承包到岗位,岗位运行人员承包到每台设备,自上而下形成网络,保证在管理上不留死角。在此基础上,每月要对设备进行一次检查,具体内容按“清洁、防腐、、紧固、调整”十字作业要求进行,并逐项打分,结合对班组的全面考核,结果与奖金挂钩,使各班组自觉形成利益共同体,较好地调动了在设备管理方面的积极性。三是加强值班巡回检查,落实一个“实”字。为了保证输油设备的正常运行,岗位值班人员按时巡检,及时、准确、真实地采集运行参数,认真填写报表资料,做到整洁、准确、齐全。四是加强管线保护力度落实一个“快”字。必须把管线保护工作当作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要配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管道保护法》的实施,强化管道安全保护。对管道保护要达到不露管、不露铁、不失去阴极保护;明管跨越无锈独,里程桩、转角桩、测试桩无缺损,管道阴极保护无空白,管道绝缘层无损坏,管道防护带无深根植物,管道护坎、护坡无垮塌,管道安全区无违章构筑物。保护电位的测量每月进行一次,仪器仪表每年标定一次,每年对输油管道干线进行一次防腐绝缘区检漏工作。另外如果发现有跑油或盗油的迹象,出警必须要快,防止事故的扩大化。
三、结束语
长输管道是国家重要的能源输送动脉。在管理过程中稍有不慎或其他原因,都有可能给管道运行留下事故隐患,或导致泄漏、火灾、爆炸、环境污染等事故,给国家和企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我们必须应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加强管理,防止和消除事故的发生,从而确保输油管道安全、平稳、高效的运行。
关键词:保险资金;保险资金运用;风险管理
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保险市场保持了快速发展势头。其中保险资产运用额快速增长,2009年资产运用
额为3.74万亿,同比2008年增长22%。
为维护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发展,面对越来越庞大的保险资金运用规模,如何做好风险管理将是工作的重中之重。根据美国保险业1996-2000年的测算,如表1所示,保险投资风险是保险公司最大的风险源。因此,保险业必须提高对保险资金投资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保险公司风险比例图,如图1所示。
从诱发保险资金投资风险因素的角度来看,我国保险资金投资主要面临七大风险,即利率风险、市场风险、通货膨胀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和委托-风险。一是利率风险是指市场利率的波动给保险公司资产造成损失的可能性。二是市场风险是指证券市场因各种因素影响而引起的保险公司资产损失的可能性,如经济周期特征、行业结构调整、金融市场制度变化、投资者心理波动、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的调整等。三是通货膨胀风险是指由于价格总水平的变化导致金融资产总购买力变动,从而使保险公司产生损失的可能性。四是信用风险是指交易对手不能按事先约定履行其责任及义务的可能性。五是流动性风险是指保险公司因资产与负债的流动性不一致,资产变现能力不足,从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六是操作风险是指管理者的投资政策不当或投资业务执行者因自身原因造成损失的可能性。七是委托-风险是指在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资金运用模式下,保险公司将部分或全部保险资产交由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运用,因两者信息不对称,因此存在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此外,保险资金投资还可能面临社会风险、汇率风险等。
结合我国市场实际情况,加强我国保险资金投资运用风险管理可分为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管两方面:
第一,保险公司的内部控制。
一是树立正确的投资经营理念。保险公司应根据自身情况确立其投资理念,所有的投资行为均应基于该理念,只有投资文化及理念明确且统一,才能保证保险公司投资行为的连续性和一致性。同时,该理念应以市场状况为基础,且随市场变化而变化。
二是完善公司组织架构。根据《人身保险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实施指引》,要求人身保险公司加强全面风险管理,包括董事会下设风险管理委员会,任命首席风险官对公司的各类风险进行管理,成立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且建立风险责任机制,将来风险管理效果将与绩效相挂钩。
三是选择适合我国保险业自身特点的资金管理模式。一个适合自身发展的保险资金管理模式不仅可以确保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而且可以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保证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在当今世界500强的34家股份制保险公司中,有80%以上的公司采取了专业化保险资产管理机构的模式对保险资金进行经营管理和运作。与完全依靠外部委托模式和完全依靠内设投资部门模式相比,专业化保险资产管理机构有效降低了保险资金运用风险。
四是建立覆盖业务全过程的风险监控机制和风险管理体系。首先应建立风险信息汇总分析系统;其次应实施交易监控的集中管理;再次需建立实时风险管理评估体系;最后应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实时动态预警资产风险。
五是建立科学的投资决策准则、投资组合策略、绩效评估体系及投资运作流程。首先,保险公司的投资决策准则基于投资理念,是保险资金投资的指导性原则,帮助保险资金管理部门明确投资理念、投资目的、盈利目标及潜在的风险;其次,公司在监管部门对于保险资金投资比例的规定范围内,选择合适自身的投资工具和投资组合策略,并通过保险资金风险投资项目多样化以分散风险,保障资金安全;再次,应形成保险资金投资绩效评估体系,对资金运用的效率和收益按设定指标进行考核和评估,全面分析保险资金运用情况和运用效果;最后,应建立涵盖投资决策、投资执行、投资评估三大环节的投资运作流程,形成相互制衡、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动态投资管理体系。
第二,监管部门的外部监管。我国目前资本市场尚未成熟,保险公司自我内控机制仍不完全,保险公司投资能力不足,风险承受能力不强,我国应逐步建立起政府依法监管,企业内控,社会公众监督相结合的有效监管体系,强化政府监管职能。保监会、银监会、证监会三大金融监管部门应密切合作,严格监管,共筑防范风险、保障资金安全的防线。保监会可以以确保公司偿付能力为中心,对保险投资各渠道最高比例和投资组合制定指导性规则,此外,保监会还可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功能,引导保险资金合理投资,理性操作,使保险资金投资的风险最小化。
参考文献:
1、陈洁.保险资金运用渠道拓展及其风险防范[J].上海保险,2010(6).
2、陈芝凯.浅议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的拓宽及风险管理[J].金融与经济,2007(3).
3、杨琳.保险公司投资风险与控制[J].中国保险,2005(2).
4、丁少群.面对金融危机保险业高增长下蕴含的高风险[J].上海保险,2009(1).
5、段善雨.我国保险资金的运用渠道及其风险管理[J].经济经纬,2007(4).
内部审计同风险管理之间是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内部审计可以作为风险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而风险管理又为内部审计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和领域。近年来,内部审计已经被财务公司广泛的应用到了风险管理的工作中,而发现公司的风险也成为了内部审计的主要目标和责任。笔者总结了几点有关于内部审计加入财务公司风险管理的因素,具体如下:首先,内部审计机构的位置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次,审计人员具有着更加专业的技术水平,可以对公司的风险全面掌控;最后,内部审计具有着更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二、内部审计在财务公司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一)内部审计在信用风险中的作用
信用风险是财务公司的风险类型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如果交易当中的某个参与者出现了违约现象,那么就会对集团企业和公司带来严重的财务风险危机。如今,财务公司虽然也制定了一些措施来对信用风险进行管理,但是却是收效甚微。在此种情况下,内部审计对公司所做出的分析结果则可以带来很高的价值和作用。首先,内部审计机构需要同有关部门开展沟通,并及时的将审计结果以报告的形式传送回去;其次,内部审计可以结合自身的经验和控制的有效性来辅助自己的工作;最后财务公司应该对信用风险的类型和具体情况进行了解,从而决定出相对应的解决方案。
(二)内部审计在流动性风险中的作用
流动性风险对于财务公司的平衡发展和经营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内部审计作为公司内部的一个主要控制部门,能够对公司以及集团企业的文化、经营理念、核算制度以及控制系统都有着充分的了解,所以由它提供的报告是比较具有权威性和独立性的。此外,由于内部审计机构中的审计人员不需要参与到公司的经营活动的管理事务当中,所以能够以一个旁观者的态度来冷静且客观的评价财务公司的种种行为。
(三)内部审计在经营风险中的作用
财务公司在开展相关业务的过程当中,审计人员可以以各部门的控制制度作为依据,全面的搜索集团企业的生产、经营、采买、营销等多个业务领域中的管理错误,并结合财务公司的经营现状来制定出有效的风险防范方案。同时对已经发生的损失进行及时的弥补。
(四)内部审计在管理风险中的作用
内部审计机构在财务公司中的地位较高,并且不属于公司内部中的任何部门。正是由于它具有着这样的特殊性,所以可以让审计人员成为公司风险管理工作中的中间人。笔者列举了如下的两点有关于内部审计在公司管理风险中所能够起到的作用:首先,内部审计机构能够完全站在企业的角度来对管理风险进行控制;其次,内部审计机构可以充分的考虑财务公司的利益所得,从而清醒的对管理中的风险进行识别,同时制定出可行性较高的风险防范方案。
三、如何做好财务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
(一)提高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
如今,内部审计绝对不再是人们传统概念中的记账、核对财务报表以及计算企业经济收益那么简单的工作,它已经能够对财务公司的人事管理、营销模式、生产规模、技术工艺以及商务对象等等很多方面进行审计和评估,从而达到预估风险和规避风险的最终目的。目前,我国的财务公司虽然已经发展的日趋成熟,但是由于市场经济环境不断的变化,继而让集团企业面了更大、更多的风险。为此,在今后的工作中,企业的管理部门需要提高对内部审计的关注度,将风险意识贯穿到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各个领域当中。此外,财务公司在使用内部审计的过程当中也需要转变自己的工作重心,将“提高集团企业的经济效益”视为内部审计的最终目标。
(二)提高风险管理的全面性
内部审计虽然是属于财务公司风险管理工作中的一项辅措施,但是经过了较长时间的发展以后,它已经逐渐的形成了一套完善的自有体系。其不仅具备了明确的职责范围和道德规范,同时还拥有着详细的操作标准和法律制度。为此,财务公司应使用内部审计对财务公司的风险进行客观的评价和分析,并且从真正意义上顾虑到集团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为公司制定出一套最为有效和公正的风险预估方案。
(三)提高风险管理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