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简述企业财务关系

简述企业财务关系

时间:2023-08-25 17:08:5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简述企业财务关系,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简述企业财务关系

第1篇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财务绩效;美铝公司

一、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

企业的社会责任,不同的企业根据其行业特性和不同的企业文化对企业责任给出了不同的定义。世界银行对企业

社会责任给出了如下定义:“企业与关键利益相关方的关系价值观,遵守法纪以及尊重人、社会和环境的有关的政策和实践的结合,是企业为改善利益相关方的生活质量而贡献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承诺。”国家电网公司的定义是“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简称,只企业为实现自身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遵守法律法规、社会规范和商业道德,有效管理企业运营对利益相关方和自然环境的影响,追求经济、社会、环境的综合价值最大化的行为。”综合国内外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所下的定义,基本可分为两类:一种是狭义的社会责任,即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专指经济和法律责任以外的道德的社会责任;另一种则是广义的社会责任,即将经济与法律责任纳入企业社会责任的范畴,视为企业社会责任的一部分。

二、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绩效的关系相关文献综述

国内外很多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关系进行过研究,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观点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财务绩效、非财务绩效)起作用;第二种观点认为是企业绩效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起作用;第三种观点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绩效相互影响,由于他们之间关系密切,很难确定哪一个因素影响大。

我们在这里仅研究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

(一)企业社会责任作用于企业财务绩效相关观点。

关于企业社会绩效和企业财务绩效的研究,主要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有两种相互冲突的观点。一种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正向决定企业财务绩效,另一种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反向决定企业财务绩效或者没有影响。

第一,企业社会责任正向决定企业财务绩效。

在任何时期,都存在相互冲突的两种观点。虽然这些研究使用的社会责任评价标准和样本选择都存在差异,但是总的来看,认为两者之间存在积极关系的文章还是占多数。如:Frooman(1997)用次级资料结合定量分析方法研究了27 篇分析股市对企业不负社会责任和非法行为的反应的实证文章,认为股市对那些不负社会责任和违法的企业持否定态度,证明了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与企业财务绩效有正向关系。他们用财富名誉调查排行作为对企业社会责任水平的评价并依次作为回归方程中的因变量,用企业的销售利润、规模、以有毒废弃物排放报告为基础的环境绩效作为自变量,最后发现,企业的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有着积极的关系。

国内也有相关学者认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是正相关的,如大连交通大学管理学院的张德南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一种独立的竞争力,对企业绩效具有积极影响。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陈立勇、曾德明利用利益相关者理论来分析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得出两者正相关的结果。

第二,企业社会责任反向决定企业财务绩效。

Ingram和Fraiziner(1983)、Freeman和Jaggi(1982)研究发现企业社会绩效与财务绩效呈负相关。他们认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需要付出相应的成本,社会责任成本使企业在与不承担或者少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的竞争中处于不利的财务状况中。

第三,企业的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绩效无关。

Subroto和Hadi(2003)在其博士论文中对印度尼西亚的企业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绩效没有关系。Mcwilliams和Siegel(2000)用一种回归模型检验了企业社会绩效与企业财务绩效的关系,他们用 DSI4000(又称KLD)作为企业社会绩效的评价,用企业的1991年至1996年年度价值的平均值评价财务绩效,以财务绩效为因变量,以企业社会绩效、产业、研发投资作为自变量,发现二者并无联系。

(二)上述观点总结。

综上所述,由于实证研究在使用样本、研究方法、指标体系建立等诸方面的差异导致了结果的不一致。对于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财务绩效的关系研究,并没有统一的观点,但比较各种研究成果发现,承认企业社会责任正向决定企业财务绩效的文章占多数,也就是说承担社会责任在大部分情况下可以促进企业的财务绩效的增长。

三、以美铝中国公司为例简述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

美铝是世界领先的生产氧化铝、电解铝和铝深加工产品的500强跨国企业,已经有120多年的历史,在航空航天、汽车、建筑、包装、商业运输和消费电子品等领域有很多发明和应用,并且连续八年入选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

(一)美铝中国公司履行社会责任为企业带来巨大商业价值。

美铝中国公司在巴西开发亚马逊河流域的投资项目,是企业因履行社会责任而创造巨大商业价值的典范。亚马逊河被称为“世界之肺”,基本上不允许工业领域涉及到这个流域。但是美铝当时在亚马逊的开发不仅以商业利益为目的,而是考虑到整个流域环境保护问题。美铝的做法是,除了项目本身外,还附加了很多投资,采矿以后把植被全部保留下来,对动物种群进行全部采样,植被复垦的结果比原来更好。因此,美铝在亚马逊河流域的开发项目成为当地政府规定的样板工程,当地欢迎美铝这样的企业做项目,这就使得美铝具有无可匹敌的竞争力,得到了社区和政府的认可,也使它得以长期发展下来。美铝不但做成功了这个项目,而且让这个项目成为全球的典范,最终得以实现商业利益。

1.美铝履行社会责任从长远看并未增加其运营成本。

从长远发展来看,投身可持续发展并没有增加运营的成本。比如美铝中国在江苏昆山、河北秦皇岛、上海等地的工厂为了减排,投资500万美元,在短期的报表上看,一下子高了几百万美金的支出,企业本身不赚钱。但是从长远来看,天然气比石油便宜,降低了企业的长远运营成本。重要的是,减排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要大得多。

2.美铝想尽可能把排放降到最低,这需要有信心和决心,需要领导者坚持信念。

对于我们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努力,社会给予我们的认可远远比我们想象大得多。很多人认为企业做环保、做节能减排是吃力不讨好的事,其实事情远非如此。以美铝为例,我们在澳大利亚减少排放和减少能源使用,就为美铝节省了6000万美元开支。

四、总结

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不能仅仅依靠商业利润的获得,企业想获得长效价值需要获得更多的社会肯定。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投身慈善事业,以实际行动履行社会责任,为企业赢得美誉度的同时获得商业价值。很多企业已经将履行社会责任纳入企业文化和战略目标,让每一位员工都树立社会责任的观念,并且积极投身到社会责任的履行中,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参考文献:

【1】李正主编:《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报露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

第2篇

【关键词】目标管理;国有企业;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作为企业内部管理活动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它的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企业未来的竞争与发展,对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产生重要的影响。运营能力、偿债能力以及盈利能力共同构成了企业的主要财务目标。因此,企业应该在一定的目标管理体系下对这3个目标进行动态的管理与控制,以便于及时的得到企业所需的财务信息,使企业的财务管理朝着规范化、标准化以及高效化发展。

一、目标管理与财务管理简述

1.目标管理

所谓的财务目标管理,是指由盈利能力、偿债能力以及运营能力共同构成的财务管理主要目标。其中的盈利能力是指企业对所有经济资源进行利用,以创造出一定利润的能力,它可以从企业的销售收入与成本的对比、净利润与资产的对比、以及股东权益进行反应;所谓的偿债能力是指企业清偿债务的能力,它受资产、负债、利润等因素的影响,从短期来看,也受利息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等因素的影响;运营能力则是指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活动时,应该对一切可能反应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指标进行及时的关注,并尽可能提高运营的能力,以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将目标管理运用到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必须要在以财务目标为核心的基础上,制定各种切实可行的目标,并在实际管理活动中不断地改进与调整,以实现对财务目标进行动态的监控与检测。

2.财务管理

所谓财务管理是指在一定的目标下,对于资产购置,资本融通以及经营中现金流量和利润分配所进行的管理。财务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根据财经法规制度以及财务管理的原则,进行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简而言之,财务管理是组织企I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

二、目标管理在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1.编制企业财务预算

作为企业的管理者与负责人,应该筹划成立财务目标管理委员会,该委员会由企业的总会计师、部门主任、以及部门经理等人员构成。要做到对企业的财务目标进行明确,首先应该广泛的收集资料,对企业近期将会发生的业务情况开展预测,然后结合企业的中期和长期目标,并将行业的发展动态、企业当前的经营情况、长期战略规划等作为企业编制年度财务预算的依据,同时,将年度预算作为预算大纲的核心部分。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是国有企业实施目标管理的主要目的。因此,这就需要企业明确目标利润,并根据目标利润确定目标成本,采用预测的手段对利润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明确,以确保利润目标可以顺利实现。

2.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

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是企业各项工作顺利实施的保障,如果只有财务目标没有制度,那么企业的理财目标就无法落实。因此,国有企业应该建立目标管理的责任制,以做到在明确财务目标的前提下,对各级财务管理人员的经济核算意识以及观念实现强化和提升。根据各个部门的工作内容和责任,将各项指标进行分解,落实到各个职能部门,使各部门都拥有各自的财务管理目标和管理权限,以确保目标管理责任制的顺利实施。财务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部分。因此,企业内部各部门的工作都应该为财务目标的实现而服务,而财务部门作为企业实施财务监督的重要部门,应该对其他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认真的监督与指导,并且定期分析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找出改进措施,为下一年度财务预算的编制提供依据。同时为了对财务目标进行控制,还应该建立切实可行的信息反馈体系,进而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

3.其他应注意的问题

(1)树立“以人为本”的理财观念

国有企业在实施目标管理的过程中,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理财观念,重视人的发展,并且依据人本身所拥有的潜能开展财务管理的活动,以便于充分的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

(2)强化风险管理

目前市场经济的形势日益复杂,导致国有企业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与日俱增,而在这些风险中,会对企业产生致命性打击的就是财务风险。因此,企业应该重视对于风险的管理。首先,企业应该加大对于人才培训的投入力度,使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其次企业应该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充分利用高科技的发展来加强对于风险的研究和预防,从而做到对于风险的有效化解;最后,应该建立健全对于国有资产管理的监督制度,从而有效预防国有资产流失或被不法侵占。

(3)目标管理绩效与奖惩制度挂钩

为了促使企业财务目标能更好地实现,在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的过程中要将目标管理与奖惩制度进行有机结合,以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相结合的方式对企业的财务目标进行控制,以提高财务管理的质量。通过评优、评先进、评绩效等方式对员工进行奖励,进而激发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对员工的行为做到有效的规范与控制。

三、总结

综上所述,财务目标管理作为企业内部管理过程中的一种有效手段,在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对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管理水平的提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国有企业具体的经营管理实践中,作为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应该做到事先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总结的工作,不断开创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应用目标管理的新篇章,从而有效促进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王娜.论财务管理的目标管理思想以及分析方法[J].当代经济,2011,12(3):141―142.

第3篇

关键词:电力企业;财务管理;问题

中图分类号:F42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2-0-02

电力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电力的需求也随之不断加大。当前我国电力企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并逐渐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使得电力企业已成为一种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其中的财务管理作为电力企业管理的核心部分,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一、企业财务管理概述

(一)企业财务管理的定义

企业财务管理,就是指在国家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指导下,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企业对资金管理的要求,有组织地对企业财务活动及财务关系所进行的一项管理工作,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财务管理是围绕利润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这一经营目标进行筹集资金、资金投放并监督控制的财务活动。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未来的生存与发展。

(二)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指企业财务管理在一定环境和条件下所应达到的预期结果,它是企业整个财务管理工作的定向机制、出发点和归宿。企业作为一种盈利性的经济组织,企业财务管理的第一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行为作为协调各方经济利益的一种方式,决定了其目标既要争取最大利润以照顾到企业所有者的利益,也要兼顾其他主体的利益,服从于国家宏观调控的要求。即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下,争取企业财务成果的最大化和财务状况的最优化。

二、当前我国电力企业财务管理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内控意识薄弱

长期以来,我国电力企业一直处于垄断地位,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和行业特点的制约,使得电力企业一直重生产与安全,轻经营与盈利,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建立不够完善,企业领导对财务管理的内控意识比较淡化和薄弱。电力企业在财务管理上存在着严重的控制力度不够现象,一些物资的采购和保管环节中的短缺和积压等问题缺乏相应的财务处理,使得企业存在着巨大的财务亏空隐患。这种企业管理人员薄弱的内控意识使得企业缺乏了必要的内控制度和内控有效方式,导致了企业出现了许多管理不善的问题。很多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方式粗放,管理者不了解财务管理的功能,不能正确的认识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关系,有的甚至将两者混为一谈,导致财务管理应有的监控功能难以正常发挥。

(二)企业财务控制不到位

一些在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如行业过度垄断、政企不分、浪费严重、生产效率低下、缺乏成本、服务和发展意识等问题仍制约着电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在有些电力企业中,股权结构存在较为严重的“一股独大”的现象,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对经济活动越权管理,没有科学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使企业出现了自我监控能力降低、财务秩序混乱、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缺乏风险控制系统等问题。

(三)财务信息化建设进程缓慢

电力企业具有规模大、管理幅度大等特点,大量的资金以及经营活动都集中在子公司或者是相关的企业中。造成电力企业财务管理效率低以及财务数据偏离实际的重要原因是,中间的管理空缺以及财务空缺。部分电力企业虽然引进了财务管理软件,但是缺少专业性的管理人才,管理人员的电算化水平也较低,只能是替代掉传统的手工账,对软件的增值累服务没有能力去进一步的开展。

(四)财务工作人员培训不到位,财务管理工作不够完善

电力企业一般都比较注重科研工作人员的素质和培训,对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重视度不够,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制度,对财务管理工作者只重视使用而不关注发展,从而使财务管理工作者只是满负荷的工作而不会主动专研深层次的管理问题,只是单纯盲目的完成现有的任务,对最新财务管理软件和财务管理智能化系统缺乏了解。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财务管理的工作。

三、完善电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策略

(一)提高财务管理意识,转变财务管理观念

加强财务管理是电力企业经营管理工作改革的中心内容,是适应电力企业公司化改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创建一流电力企业的迫切需要。电力企业尤其是电力企业的管理者应该提高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把财务管理工作渗透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

(二)建立并完善全面的预算管理体系

电力企业要开展全面的预算管理,建立完善科学、高效及有序的预算管理体系,对预算审批制度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加强财政预算的控制,对电力企业生产、经营以及建设等个环节的财政预算进行严格的管理。通过对企业业务资金的整合,明确适度的分权、授权以及对业绩的评价来实现企业内部资源的合理配置、作业的高度协同以及贯彻有效战略的目标。制定并坚持执行“所以经济活动纳入预算、所有预算延伸到项目、所有项目细化到月度”的原则,做到效益配置生产要素,有效资源合理分配。

(三)加强内部控制,完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1.通过建立健全各项内部控制制度,明确职责分工,规范工作程序,完善授权分权,健全文件记录,加强内部稽核,防范和化解风险。坚持不相容职务必须分离的原则,完善岗位责任制,形成岗位之间的轮换制度和岗位考核制度,增强岗位之间的约束以加强会计信息的监督,充分注重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运用,避免因会计信息失真而导致决策失误等现象的发生。建立内部控制评价制度,定期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隋况进行检查。

2.加强银行存款账户的管理,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银行开立账户,不多头开户分散资金,应选择金融信誉较好的银行办理存款、结算等业务。不以任何方式对外拆借资金,不出借本单位银行账户为外单位办理代收、代垫款项。坚持适度举债原则,保持合理的资产负债率和债务结构。加强担保管理,严禁为个人提供担保。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控制违规风险,提高经济效益。

3.通过对资产负债率、财务杠杆系数、流动比率等指标进行计算、比较和分析,了解企业所处的财务风险状况,从而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调整财务策略。

(四)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财务信息化是促进公司财务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的科技手段,以信息化建设促进财务现代化工作,为财务管理工作搭建良好的信息平台,从而大大达到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对企业的经营决策是很好的支持。一方面,由于现有的财务电算化系统已逐渐落伍,分散的会计核算信息已无法满足财务管理和企业发展的新要求,随着互联网、大型数据库的出现,已经使在地理上分散的一个集团公司范围内的业务和财务数据集中存放和统一处理成为可能,解决了财务信息孤岛问题,使企业领导、财务主管能够在世界各地随时查询信息、分析问题、指导工作。通过财务信息化实现会计集中核算、资金的集中管理、全面预算管理和集中财务分析来加强财务会计监控和资金管理,规避和防范财务风险;全面、及时、准确提供财务信息,为经营决策及时提供准确的经营状况信息。另一方面,使用财务管理软件,加强对资金的统一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与时代接轨。管理需要软件,软件需要管理,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开发出符合企业实际的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

(五)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财会人员队伍

一要为财会人员的任用和选拔,创建一个公平、公正和公开的竞争环境,减少或杜绝拉关系和暗箱操作。二要加快财务岗位之间的轮岗锻炼,以轮岗代培训。应制定硬性轮岗时限和轮岗锻炼所应达到的目标。长期使财务人员固化一个工作岗位,容易导致处理问题能力下降,积极性挫伤、舞弊等弊端。三要创造机会让财会人员在生产、基建等其它专业上锻炼。培养复合性财会人员,是加强企业管理会计工作的需要。四要敢于给有潜力的财会人员压担子,同时创造一个与工作任务相适应的工作环境。五要鼓励财会人员加强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学习,这是提升管理会计水平、适应财会制度与国际接轨的迫切需要。在财会人员选拔和培养过程中,还有几个问题应该引起重视。首先,应该考虑引人外部公正的力量参与对优秀财会人员的选拔。其次,公开财会岗位的竞争条件,并客观评价参加竞争的在岗人员和非在岗人员的能力。最后,真正地选拔实干型的人才,把财会专业作为一门科学的、有深度的专业。

四、结束语

总之,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作为电力企业管理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电力企业经营管理的改善,以及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电力企业要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全面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使财务管理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参考文献:

[1]闫丽.电力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及创新探究[J].商情,2011(11).

第4篇

关键词:集团财务;绩效管理;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F253.7

文献标识码:A

一、企业财务绩效及其现状

企业绩效,是指一定经营期间的企业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企业经营效益水平主要表现在盈利能力、资产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等方面。搞好企业财务绩效分析是经济活动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的重要内容。通过企业财务绩效分析和总结评价,界以认识财务活动规律,为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出建议一种管理方法,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目前企业集团财务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财务管理控制乏力,管理多层次造成效率低下。主要是集权和分权管理难以操作,财务管理控制混乱,存在集权过重或分权不细或范围不清等情况。各层次的管理不能完成管理循环的闭合,未建立适应集团管理统一性和子公司经营特点,多层次、可协调和动态性的财务管理制度。

(二)绩效评价不能随时为决策者提供信息。绩效评价所使用的财务指标须根据财务年度财务决算报表计算,因此最早也要等到4月份企业财务决算工作结束后才能进行,且每年财务评价指标标准值公布也较晚,而集团内部对子公司的经责考评在年初1、2月份就已完成,使得绩效评价难以应用到经责考评中。即不能随时为决策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具有一定的延迟性。

(三)指标标准值每年变动,导致绩效评价结果在年度间不具有可比性。绩效评价指标标准值的确定是全国统一测算和制订的,并且每年分别制订和公布,每年都有变动,这导致了相同的指标实绩在不同年度的评价得分不同,评价结果在年度间的可比性较差。因此,如果完全按照综合绩效评价进行,就难以满足企业不同时间段的可比性,不利于决策者根据历史数据进行决策。

二、改革与优化企业集团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的现实意义

传统的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绩效指标能较好地总结过去执行的结果,但不能很好的预测公司的未来;它不仅无法支持对开发新技术和扩展市场的投资,从而削弱公司的竞争力,而且使公司管理层必须集中精力对付月度、年度的盈利数字,甚至在万般无奈时产生强烈的冲动去操纵财务数据。传统的绩效测评指标主要是会计财务指标,注重的是对过程的反映,带有静止、单一和被动的特点,不能全面、动态地反映过程中的问题,不能主动地进行分析和管理,也不能与企业的战略目标、战略管理手段实现有机的融合。因此,竞争的压力使企业重新审视战略目标、战略管理程序和绩效测评指标。

三、企业集团绩效评价创新体系的构建

由此,我们提出了一套全面评价企业集团绩效的评价体系,以平衡计分卡的四个维度――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为一级指标,并在各维度下根据下属企业的特性构建二级指标,然后采用综合评价法对指标进行处理,得到量化的指标和量化的企业集团绩效。

(一)集团评价体系的设想。平衡计分卡是一个整合的源于战略指标的新框架,它在保留以往财务指标的同时,引进了未来财务业绩的驱动因素。这些因素包括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等,弥补了过去绩效评价仅仅衡量财务指标的不足。其主要优点在于“平衡”,平衡财务与非财务、战略与战术、长期和短期、内部和外部等方面的因素;主要缺点在于不能“计分”,即无法对各指标进行定量的评价。

综合评价法是沃尔比重法的改进,是对反映企业财务能力的指标进行量化处理和赋予权重后加权计算这些指标综合指数的方法。其主要优点是可以量化企业绩效且简单易实施;主要特点是选取的指标都是财务指标,它同时是有非财务指标,主要是“企业管理绩效定性评价指标,包括战略管理、发展创新、经营决策、风险控制、基础管理、人力资源、行业影响、社会贡献等八个方面的指标”。平衡计分卡和综合评价法有着良好的互补关系,因而从指标的选取上应简述如何有效量化结合,即将“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层面平衡计分与综合评价指标合理量化、有效结合。通过平衡计分卡和综合评价法的有效结合,可以更好地量化下属企业的绩效。

(二)指标的选取。指标的选取综合考虑了行业的特性和物流企业的生命周期,从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层面选择二级指标。为了使不同企业的绩效具有可比性,选取比率形式的指标。既然财务绩效显示了企业战略及其对股东利益的影响,评价集团的财务绩效选取指标应考虑物流企业盈利、负债、运营和发展情况,那么财务维度的评价指标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选取:财务效益状况,资产运营状况,偿债能力状况和发展能力状况。

总之,通过建立以平衡记分卡框架为核心的管理系统,将平衡记分卡融入管理日程,调动整个企业的积极性,驱动一些长期性、战略性的行为,将有助于我国大型企业集团培育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能力,从而提高国际竞争力。

四、集团绩效评估体系的完善与未来取向

如何使企业的绩效评估系统与国际接轨且等效,我认为必须从以下方面着手并统筹考虑:首先,一个有效的绩效评估系统应该满足如下目标:通过对员工工作表现的反馈,以提高其工作成绩;提供一套统一的衡量工作业绩及相应报酬的方法;提供为员工设立工作目标的手段;增强与员工的沟通,激励士气。其次,一个有效的绩效评估系统,必须具有这些支持条件:高级领导层的支持与承诺;评估计划须确实为绩效管理服务,而不是形式上的年度例行操作;部门经理应将绩效管理看作贯穿其日常工作的一部分,而非某段时期的特定工作。

参考文献:

1 李卫宁,张平,蓝海林,《企业集团业务组合和组织结构调整的思路》,《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第11期

2 彭维湘,《企业财务绩效多层次、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商场现代化》2006,18

3 高健,《浅谈企业财务绩效评价》,《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

第5篇

关键词:财务政策  财务政策体系  财务政策的选择

        0 引言

        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企业经营国际化及企业合并等经济因素的影响,财务导向的企业管理逐渐成为西方企业管理的新趋势。可以预言,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大多数公司将逐步进入财务导向型的企业管理阶段。在这种经济背景下,如何选择财务政策将成为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核心问题之一。

        1 企业财务政策的简述

        1.1 企业财务政策的含义 企业财务政策就是指企业组织财务活动过程中运用一系列财务管理的手段和方法,以实现财务目标的策略。它是以企业为财务主体,在宏观财务政策的指导下,根据企业的总体目标和现实要求所制定或选择的一套自主的财务行动准则。

        1.2 企业财务政策的特点 财务政策的类型多种多样,但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企业财务政策运用的主体是企业;财务政策的运用应具有主动性和灵活性;企业财务政策应具有相对稳定性。

        2 财务政策体系的构建

        企业完整的财务政策体系应当包括财务政策战略、财务政策类型和财务政策实施三个部分。

        企业财务政策涉及到财务活动的方方面面,一个完善的企业财务政策体系,应当与理财的基本观念和基本内容相适应,它能有效地指导企业财务管理的实践活动,从理财观念上看,尽管管理者应当树立的理财观念很多,但风险观念和信用观念是极具重要的两大基本观念;从理财内容上看,尽管涉及到资金运动的各个环节,但融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和股利管理是理财的四项基本内容。据此,企业财务政策的类型应当包括:风险管理政策、信用管理政策、融资管理政策、营运资金管理政策、投资管理政策和股利管理政策等六个方面。具体如下:①风险管理政策。②信用管理政策。③融资管理政策。④营运资金管理政策。⑤投资管理政策。⑥股利管理政策。

        3 财务政策选择遵从的基本前提

        3.1 财务政策选择的基本假设:理性选择 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企业都会在给定的条件下争取自身的最大利益。这些约束条件包括法律、政策条令与生产技术条件等社会规范。

        3.2 政策选择的基本原理:优化 改革开放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是经济人在法律制度加以确认和保护的一般规则的约束下,根据利润极大化原则上,生产者可自主做出经济选择与决策。

        3.3 财务政策选择的基本原则 企业财务政策选择的基本原则是从理财实践中抽象出来的并在实践中证明是正确的行为规范,它反映着企业理财活动的内在要求。为了财务政策选择的结果,其基本原则应包括:风险与收益对等原则;边际分析原则;利益关系协调原则。

        4 财务政策类型的选择

        4.1 风险管理政策的选择 风险和报酬是现财行为中必须正确处理的一对基本矛盾,它们之间的基本关系是风险越大要求的报酬率越高。事实证明,不顾及风险,一味地追求过高报酬,极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风险管理政策选择的目的不在于一味地追求降低风险,而在于在报酬和风险之间做出恰当的抉择。供选择的风险管理政策类型主要有:回避风险政策;控制风险政策;转移风险政策。

        4.2 信用管理政策的选择 信用管理政策是企业财务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包括宽松的信用管理政策和从紧的信用管理政策两种类型。任何一个信用管理政策均由以下三个要素构成:

        4.2.1 信用标准政策 它是企业评价客户信用等级,决定给予或拒绝客户信用的依据,通常以预计的坏账损失率表示。若企业信用标准过高,将会使许多客户因信用品质达不到所设定的标准而被拒于企业商业信用之外;反之,则会使企业冒较大的坏账损失风险和支付较高的收账成本。为了评价、证实和判断客户的信用情况,用以确定对其可否给予商业信用的标准,一般可采取“5c”评估法:客户品质;偿债能力;财务能力;提供的担保品;经济情况。采用以上五项标准,对需要给予商业信用的客户分别进行评价,是保证应收账款安全的必要手段。

        4.2.2 信用条件政策 它是企业接受客户信用订单时所提出的付款要求,包括信用期限和现金折扣两个方面。企业在制定信用政策的过程中,首先必须确定赊销需要采用的最佳信用期,企业采用的信用期越长,赊销的商品就越多,发生的销售收入就越大,取得的利润也可能越大,而且坏账损失也可能越高。其次还要确定合理的现金折扣政策,它是为了鼓励客户提前付款所给予的优惠。现金折扣的实施可以加速应收账款的收回,但要发生折扣成本。

        4.2.3 收账政策 它是企业对收回账款所采取的措施。企业对收账政策的制定要宽严适度,若收账政策过于宽松,可能导致客户更加拖欠货款,增加与应收账款投资相关的成本;反之,则可能导致企业失去较多的销售机会,影响公司未来的销售和利润的增长。因此企业必须根据现实情况来制定合适的收账政策。我们认为,信用管理政策的选择需要考虑以下因素:①应收账款占用水平;②市场竞争的程度;③公司的销售状况;④客户的信用等级;⑤公司信用制度;⑥公司管理能力。

        简单地说,当公司的应收账款占用少,面临的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产品销路差,客户信用等级高,信用制度严密以及自身的管理能力强之时,可实行适度宽松的信用政策;反之,则可以实行适度从紧的信用政策。

        4.3 融资管理政策的选择 企业融资管理政策选择的核心问题在于确定一个良好的资本结构。一般而言,融资管理政策的类型有以下几种:仅有普通股的资本结构政策;兼有普通股、优先股的资本结构政策;兼有普通股、优先股与债务资本的资本结构政策。

        4.4 营运资金管理政策的选择 良好的营运资金管理必须依靠一种切实可行的、能够有效地考虑风险与报酬的营运资金管理政策。一般来说,营运资金管理政策有以下三种类型:中庸型营运资金管理政策;稳健型营运资金管理政策;冒险型营运资金管理政策。以上各类营运资金管理政策各有利弊,其中:冒险型的营运资金管理政策的净流动资本最小,风险最大,但其总成本最低,收益最高;稳健型营运资金管理政策的净流动资本最大,风险最小,但其总成本最高,收益最低;中庸型营运资金管理政策的收益与风险则介于二者之间。

        4.5 投资管理政策的选择 企业投资管理政策按性质不同,可划分为稳定型、扩张型、紧缩型政策三种类型。我们认为,企业应根据外部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和自身的情况等为依据,正确选择投资管理政策。在确定投资管理政策时必须考虑以下“三性”原则:第一,从属性原则;第二,指导性原则;第三,风险性原则。

        4.6 股利管理政策的选择 选择科学的股利政策对于保障股东权益,协调股东之间的利益关系,促进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稳定股票价格和维护企业形象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按股利支付的稳定性划分,企业股利政策包括以下几种类型:①固定股利政策;②固定支付率股利政策;③低正常加额外股利政策;④剩余股利政策。

        5 结束语

        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要组织好企业资金运动,确保生产顺畅,又要处理好各种经济关系,确保各方利益要求得到满足进而实施预测、决策、计划、分析和考核等一系列管理活动。

第6篇

[关键词]煤炭企业;财务管理;风险

0引言

近年来煤炭市场持续低迷,价格也不断下跌,为煤炭企业经济效益造成了巨大影响,增加了经营与资金的压力。为从容应对当前煤炭经济形势,实现稳定、健康发展,煤炭企业加强财务管理工作势在必行。煤炭企业要将财务管理工作渗透到各项经济活动中,让所有生产经营活动得到协调、促进和控制,这样才能提升自身适应市场的能力,减少财务风险带来的损失。

1煤炭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1财务管理意识不强

当前,大部分煤炭企业管理者来自于技术岗位,通常只关注企业的生产和安全,忽视了会计制度的建设,对于财务活动中形成的会计信息,他们思想上还不够重视。在一些重大决策、投资方案制定中,通常主要依据以往的经验,不清楚投入和产出的关系,也没有将财务活动和市场信息充分结合起来,缺乏较强的财务管理意识。由于领导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忽视,财务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也不高,学习意识不强,不能及时掌握相关理论知识与业务技能,工作被动消极。因为财务管理观念意识不强,所以针对煤炭企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无法做出预见性处理,为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1.2财务控制与监督力度不足

虽然大部分煤炭企业建立有财务控制与内部监督制度,但是由于领导思想上的忽视,导致内部财务控制与监督管理工作很难正常开展,加之一些业务部门对财务制度缺乏正确认识,经常出现违规的行为,对于违反制度的情况,领导也没有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因为管理不到位,监管工作成效不大,而财务管理人员也受到上级部门的制约,缺乏独立财务管理和建议权力。这样财务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无法保持原则性,应付上级部门的监督与检查,不利于发挥财务收支、成本管控等财务监督作用。

1.3^于侧重会计核算工作

现阶段煤炭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基础非常薄弱,大部分仍然以会计核算、编制财务报表等为主,如此一来,仅仅可以将煤炭企业事后经营活动信息体现出来,事前不能合理进行预测,事中也不能加强监督。煤炭企业有着高投入、高技术和高风险的特点,若是只通过单纯得到财务会计数据,则无法将整个生产经营情况反映出来,无法让煤炭企业经营管理需求得到满足。所以需要尽快转变财务管理工作职责,不断提升管理工作质量。

1.4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偏低

当前很多煤炭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从财务软件应用现状来看,主要是在日常生产经营中进行简单的核算,而发挥决策作用的ERP系统至今仍然为低端水平。财务管理部门与业务部门数据信息沟通不及时,针对非财务信息,未能整合形成量化,在企业经营管理上无法发挥出相关信息的作用。这样煤炭企业领导不能及时、全面掌握自身经营状况,在制定决策的过程中也缺乏可靠数据支持,无法将会计信息有效利用起来。

2加强煤炭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

2.1切实增强财务管理意识

煤炭企业在制定各项决策的过程中,不应只依靠感觉和经验,尤其是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过程中,需要做出系统的预测与分析,确保制定的决策更加科学、合理。此外,财务活动也并非是简单的收支工作,需要加强与市场的联系,财务管理人员必须主动参与进去,提出合理的建议与意见。只有煤炭企业各方人员增强财务管理意识,尽快转变财务管理理念,才能认真开展财务管理工作,让各项资金得到合理运用。

2.2加大财务控制与监督管理力度

在当前市场经济形势下,煤炭企业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中,需要将国家相关法律制度落到实处,财务人员应按照授权、批准、经办、核算分离的方法,认真做好各项经营业务。要切实加大财务控制和监督管理力度,将其贯穿于各项经营活动中,这样有利于完成生产经营任务。煤炭企业领导和全体员工都要意识到加强财务监督和控制的重要性,能够自觉参与到财务监督与控制中,财务人员要将会计资料做出依据,严格按照财经制度标准,提升会计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准确性,让经济运行更加平稳、正常。

2.3尽快转变财务管理工作

今后煤炭企业财务工作除了有记账、算账、报表等内容,还要涉及经济业务事项,提升其创造性和前瞻性,所以财务管理工作要尽快转变,对经济业务事项的合法合规性进行严格审核。如将财务和煤炭企业建设项目、物资设备供应等高度集成,要先知先觉,在合同签订、物资设备采购提报之前,都需要开展财务工作。在整合分析财务、业务等数据以后,让领导可以掌握煤炭企业各方面状况,从而避免出现经营风险,从而保证煤炭企业经济运行质量,实现效益的提升。

2.4加快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煤炭企业应实行财务业务一体化,打造信息系统管理平台,将采购、生产、费用报销、销售等内容融人进去。要发挥该系统管理平台的作用,做好对经营活动事前规划、过程控制、绩效评价和结果反馈等工作,避免财务管理仅仅是简单的记账和算账,需要结合业务活动实际情况,加强煤炭企业经营活动各环节的联系,让财务业务数据流转更加顺畅,并实现资源共享。煤炭企业要将财务信息化和业务流程信息化融合起来,能够有效共享数据信息,便于领导及时、全面掌握具体的经营状况,让决策的制定更加科学合理,从而实现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

第7篇

关键词:生产型企业;财务预算;指标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6.081

生产型企业在实际的发展中,预算管理是企业对发展进行有效的掌控的关键,同时也是企业进行绩效评价的根本,通过这种管理方式,能够将佛公司管理中的相关功能实现有效的结合,在当前社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这种管理方式更加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现状,以及现代企业的管理方式。对会计的管理,本质就是对企业内部财务状况的研究,所以为了更好的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质量,保证企业在未来的发展,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在财务预算中融入了产品质量、顾客满意度等内容,下面具体对生产型企业的财务预算指标进行分析。

1 简述财务预算

财务预算是指对公司在可预见的时间段内,对公司的财务情况、经济效益以及现金流动等目标预估的统称。财务预算是针对公司单一部门或者某一方面预估,全面预算则是对公司整体的财务活动的预算。这两者的预算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公司的科学决策。在实际的企业管理工作进行中,财务预算的根本作用就在于将公司中各个部门通过一定的关系联系在一起,使其能够以公司为中心进行运行,最终实现公司的经济利益。此外,进行财务预算还能够促进公司对成本的有效控制和管理,通过预算对公司的资产评定标准进行建立,然后通过将实际数据与预算数据的比较,还能明确公司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及时的进行改进,这样就能有效的促进公司的长远发展。最后,财务预算作为公司中最后一个预算环节,能够对公司中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总结,这样就能使公司财务预算的精确度得到提升。

2 当前生产型企业财务预算指标体系的内容以及特点

2.1 生产型企业财务预算指标体系的特点

在以往的企业预算中,传统的企业预算在其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当前这一预算方式已经发展的相当成熟,不仅评价体系相对比较完善,同时也建立了具体的实施流程方案,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企业都选择了这种预算方式。在当前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这种预算方式已经完全不能满足企业在发展中的需要,同时面对企业在经营中面临的新的问题,也不能进行有效的解决,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满足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需求,就应该站在全局的角度进行财务预算,这样才能使财务预算指标体系得到不断的完善和发展,推动生产型企业在未来的发展。

2.2 生产型企业财务预算指标体系的内容

[ 3]生产型企业的财务预算指标具体可以分为财务效率指标和财务效果指标。财务效率指标是指财务资源的投入和产出之比,具体在实际中,可以通过营运能力、增长能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等得以体现,比如总资产报酬率、销售利润率等;而财务效果指标则是不同责任中心最终的经营成果,比如营业收入、营业现金净流量等。

3 生产型企业财务预算指标体系的构建

3.1 设计原则

生产型企业财务预算指标体系要进行重新构建,必须遵循以下原则,首先应该坚持以销定产的原则。坚持这种原则,能够使企业货品的积累保证处于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这样不仅能够减少资金的投入,同时还能有效的减少储存以及维护成本。企业在实际的运行中,保证一定的货物流动,这样就能尽快的实现资金的回笼,提高资金的周转速度,这样也能有效的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进而实现企业竞争力的不断提升;其次,坚持灵活性。财务预算实施的根本就是为企业管理者服务和使用,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应该尽可能的依据企业的需求进行财务预算,为了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财务预算工作;再次,合理控制以及平衡原则。在企业财务预算的编制工作中,要想使其的有效性得到保证,就应该对总量进行科学的控制和把握,按照分级编制的工作程序,各个部门实现分工合作,将具体的填报任务进行落实,另外,还应该对企业总体的现金流。负债以及利润进行整体预算的编制,在编制的过程中,应该对各个部分的预算进行平衡,这样才能使预算的可行性得带有效的保证;最后,预算编制工作本身就需要公司内部各个部门的协同合作,涉及到的信息有资金、财务、业务等多方面,财务部门的主要任务就是站在财务的角度将这些部门的工作进行汇总和分析。

3.2 构建流程

生产型企业财务预算指标体制的重新构建具体可以分为三个方面,首先应该将财务预算组织体系进行完善。这一组织在财务预算指标的重新构建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同时也是新的财务预算模式的运行主体,主要有预算责任网络、预算管理委员会以及预算专职部门构成。预算管理委员会在其中处于核心地位,通常情况下由总经理担任,委员会的其他成员通常包含生产、销售、财务各部门的副总经理。主要的工作有,对预算政策、目标制定、预算管理措施和方法的制定、预算方案的平衡和审议;对预算工作执行程度的审计以及考核、预算编制以及执行中存在问题的协调工作、预算方案的下达工作。预算工作组主要负责Wie预算编制提供相关数据,按照一定的方式编制预算草案,对经过批准的预算进行执行、核查。分析、评价;其次科学的财务预算指标的建立。在进行这一指标的建立中,要对整体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在实际评价的过程中,必须保证选择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这样才能保证评价的有效性;最后,系统的分析考核系统的建立。作为企业来说,其本身就是一个多层次的组织机构,为了更好的进行发展,就需要建立相应的约束以及激励机制,这样才能使预算管理各个方面做到权责分明。

3.3 涵盖内容

生产型企业的预算指标体系的重新构建,其中包含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财务预算体系。这一部分在重新构建的过程中,应该增强财务预警能力,围绕目标利润进行不同预算的编制,围绕效益对预算结果进行考核,此外,还应该最好销售目标利润的预测工作,科学、合理的为各个部门制定经营以及预算的计划;其次,财务控制体系。对于这一体系的建立,应该做到对资产耗费的有效控制,完善企业内部的会计控制体系,对资金管理实现责任制,最好企业内部财务方面的制度建设,并且还要建立自补资金积累机制,这样就能有效的防止费用超支现象的出现;再次,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这一部分主要包含对风险信号的监测,对筹资决策的分析和比较,对投资活动风险意识的增强;最后,投资决策体系。这一部分应该进行决策信息的收集,然后根据相关数据建立相应的决策指标,为科学决策奠定基础。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产企业的财务预算指标体系一直以来都是一项相当重要的工作,这一工作的顺利、科学进行直接关系着企业的正常运行,同时对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也有明显的影响,随着当前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往的预算指标体系已经不能满足生产企业的发展,虽然当前新的预算指标体系还没有得到推广,不过相信随着生产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未来这一体系一定能够取代传统化的预算指标体系,推动生产型企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洪洲.生产型企业财务预算指标体系的探讨.生产力研究,2012,(10).

第8篇

近些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发展,我国的物流企业在数量和规模上都上了一个新台阶。但总体看,我国的物流企业还处在起步阶段,在财务管理上还存在诸多不足。本文分析了我国物流企业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完善我国物流企业财务管理的措施进行了尝试性探索。

关键词:

物流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对策

伴随着世界快速发展,物流企业如雨后春笋迅速发展起来。物流业旨在满足广大群众的现实需求,减少了运输的成本,利用物流公司的运输、管理以及发货配送的业务,商品达到了由生产地域到消费地域的迁移,配送、管理的整个过程。我国《物流术语》概括道,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的结合。物流企业的不断发展随之而来便是对其的标准化管理,财务上的经营尤其重要。

一、物流企业财务管理简述

物流企业财务管理,指的是物流企业针对其活动的整个产业链上所发生的财务以及财务相关的方面所进行的管理。物流企业所涉及的业务包括产品的运输、储藏、装载、加工和包装,送货以及处理等,第一产品发生了位置的迁移,第二价值上生成了资金的流动。物流的资金运动既体现了物流活动的一种价值表现,也体现了物流企业与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物流企业以最大程度的降低成品入市的成本,达到其价值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的完美结合,来满足物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以及利润的最大化。然而物流企业财务是其发展的重中之重,贯穿于物流企业管理的始终,其水平的高低,管理机制和方式是否科学合理,将直接影响一个企业的经营和决策。近些年,物流企业不断的进行投资和融资,所展现出的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极大关注。当然物流企业要想跨出本身的束缚不断地开拓和发展也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来达到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效果,使企业本身实现良性的发展。

二、我国物流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现实困境

近年来,国内的物流企业发展迅速,人们越来越看到物流业的前景,对物流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大。但是我国物流企业礽处于财务管理与经济发展不能相配套,大多数企业面临融资不畅,财务管理机制不健全,后期的监控不善等问题,阻碍了物流企业的飞速发展进程。当前我国物流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现实困境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融资困难是制约物流企业加速发展的重大障碍在当前形势下,我国的物流企业要想取得长足发展,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更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思路,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发展转变,这就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支撑。尽管中国物流业已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不少地区和城市,陆续出现了许多现代物流企业。然而,由于我国物流企业起步较晚,观念滞后,相当一部分物流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不容乐观,大规模的资金需求依靠物流企业自身是难以筹集的。在市场经济背景下,物流企业外部融资也面临诸多困难。因为金融部门在信贷过程中,多考虑到自身的利益,更愿意向回报率高、营利性大的行业倾斜,而对于投资回收期较长的物流企业,往往不愿意投资,物流企业的基础性行业决定了难以得到信贷政策的支持。从当前看,我国上市物流企业数量较少,其不论在数量上还是规模上在A股市场都占有较小的比例,同时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并不完善和健全,不能及时有效的为企业的正常运行提供快速有效的资金融通渠道,这就使我国物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融资难的现实困境。

2.物流企业财务管理机制不完善我国物流企业财务管理机制尚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现金管理模式不科学。当前我国多数物流企业的现金管理方式落后,缺少统一的规划,造成资金不能高效地运营和周转。由于多数企业没有严格的赊销政策,应收账款不能及时兑现,容易形成呆账,这就造成现实中应收账款回收不及时,资金周转缓慢,对企业整体效益的发挥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第二财政上的监管处于粗放的状态。目前,我国的物流企业财务监管尚处于事后监控,缺乏严格的事前和事中监督。有的物流企业缺乏相应的监管制度,有的企业的财务监管制度形同虚设,得不到有效的贯彻执行。多数物流企业对下属公司的财务监管和审核力度不够,财务监管没有形成专业化、科学化的有效方法,相关的人员担负不起相应的职责,以至于会计在完成基础工作时便没有按照相应的规范进行操作,忽视了违规违纪的问题存在。第三,虚假会计信息仍然存在。由于当前没有先进的财务信息收集手段,尽管随着科技的发展,大多数企业基本只是采用了单一的财务软件,忽视了后期的有效跟踪,漏洞百出,同时财务工作相关人员处于内部规章的限制和企业自身利益的挂钩,展示的数据并不准确,存在报表虚假现象,账目不清状况,数据无法反映企业的真实运营状况。

3.物流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容乐观财务工作是一项专业技术性较强的工作,这就要求财务人员不仅具备财务基本理论、财务管理、预算管理等一系列相关知识,同时在做业务上有着娴熟的软件操作能力,账目盘点,业务分析能力以及较高的法律观念和实际问题操作能力等。同时,诚信为本,遵循准则,不做假账,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也是一名合格的财务工作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职业操守。由于我国物流企业起步较晚,许多企业没有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设置相应的会计机构和专门的会计人员。我国大多数流通企业中高素质财务管理人才严重匮乏,会计核算和普通财务管理人员较多,而具有财务分析能力、熟悉资本运营及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知识的人才较少,这从很大程度上弱化了企业运作财务资源的能力。

4.物流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外部冲击市场经济条件下,物流企业作为市场主体被推向市场,不仅要自主经营,同时要承担盈亏责任。面对外资金融机构不断地涌入内地,上市公司融资的渠道和方法呈现出多样化的现象,金融市场、货币市场、金融体制等一系列金融体制和金融环境不断的发生变化下便制约了企业投资和融资的选择。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迅速扩大,服务贸易发展迅速,参与贸易的国家急剧增加,随着生产和贸易的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的进程也在大大加快。随着国内外竞争主体的增加,如果物流企业的一些做法对竞争者的利益产生了影响,竞争市场上相应的规则便会生成,然而这些规则经常性的对企业产生影响。因此物流企业选择财务政策首先要分析竞争对手的政策上的去向,以及经营办法。这种较为复杂的国内外竞争环境,也会对我国物流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较大的冲击。此外,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物流企业需要强力的政策支持和保障来处理财务上的问题以及组织财务相关活动,各种政策实际执行过程中困难重重,物流企业经营者对“物流企业”特点及经营理念认识不到位,物流企业资产使用效率低下,财务风险大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也制约了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

三、我国物流企业财务管理的路径选择

伴随着社会发展经济进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现代物流企业越来越需要更为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笔者认为,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今天,物流企业的财务管理应着力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拓宽融资渠道,为物流企业加快发展提供资金支持随着我国制造业正由普通制造向标准制造和精密制造的迈进,作为主要为制造业服务的物流产业,其运作模式也由小作坊向大规模集中化发展。物流企业面临资金困难,当以积极的开拓融资渠道,开创出良好的融资环境。为物流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是物流企业在激烈的国内外竞争背景下立于不败之地的首要选择。物流企业要强化其造血功能,就要充分利用现在“入世”的有利时机,以提供资金血液为基础,以资产经营为纽带,充分挖掘国内外资源,大量引入外部资金,目的是缓解物流企业当前资金严重不足的现象。与此同时,我国证监委需相应的放宽物流企业审批条件,不断的扶持资产评估好,经营效益高,发展潜力大的物流上市企业。我国的金融机构,尤其是政策性的银行,在国家产业发展目标信贷准则的前提下,不断的调整信贷结构,大力支持物流产业的发展。国家在财政上可以使用以债转股的方式进行参股,对物流企业发放国债贴息贷款的形式加以支持。

2.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财务监控机制物流企业内部财务监控是现代物流企业各级管理主体根据企业财务制度,对企业的财务会计及经济业务活动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以及影响和制约公司经营目标的各种因素实施约束与监督的管理活动。内部财务监控既要审查、监督和管理各项财务活动,又要监督评价各种信息是否对称,受托责任等现象,其本质上是一种使公司内部财务系统有序运转的保证机制。同此可见,完善有效的内部监控制度不仅可以维护企业财产的安全完整,而且还可以不断的改善企业间经济交往和互利共赢。物流企业也应按照国家的相关财务总则制定起完善的财务规章制度,以制度规范整个财务管理工作,严格规范内部各级岗位职责、资产管理制度、支出报销等审批制度。使财务工作人员的各种工作都有章可循,减少因工作随意性等人为因素而出现的财务方面的账目不清等问题,以保证财产的安全和会计信息资料的准确可靠。

3.建立健全财务预警体系财务风险管理处于物流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地位,做好财务风险工作需做到以下几点,第一需做好财务风险的预警工作,以便更好的规避风险,将财务上的风险降到最低点。第二不断的提高物流企业的财务风险意识,建立起财务预警机制,更好地把握企业发展的不确定要素,来提高物流企业适应市场和不断发展的能力。建立财务预警体系,也可以随时查看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的各种缺陷、管理上的重大的失误、重大风险和存在的潜在隐患,以及时采取适当措施,避免财务危机的突发性并降低财务危机的危害程度。同时,还可利用企业现有管理基础,发挥企业ERP(企业资源计划)、IT(信息技术)技术的优势,以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和档次。除此以外,财务风险管理中,人的因素占有一个非常大的比例,这直接关系到财务风险的防范和监控意识,树立起“企业主人翁的意识”。

4.建立健全物流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在现代市场经济高效运行的背景下,物流企业实现以“需求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市场为依托”,合理高效配置资源,使企业处于健康有序的运行状态下,离不开良好的外部环境。政府部门只有紧跟时代步伐,制定出物流企业快速发展所必须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的行业标准,使物流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相关问题时也可以“有法可依。”美国法学家庞德在其名著《法理学》第三卷里指出:“从16世纪以来,法律就已成为社会控制的首要工具。”文明社会的有序状态,离不开健全完善的法律。物流企业目前面临上述诸多困境,必须制定出运行模式、价格体系、税收优惠等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唯其如此,其财务管理才会趋向科学、有效和合理。

5.加强物流企业财会队伍建设物流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全面负责一个单位的财务工作,是本企业财务的负责人。企业财务工作质量的高低、财务信息的真实与否、账目清晰与否,与财务人员的素质密切相关。一个合格的财务人员不仅应当掌握财务基本理论、财务管理及税法、审计等相应观点,同时在做业务上,需要过硬的基本功,和熟练的操作技术。财务管理上彰显了极高的政策适应和综合协调能力。同时,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是一名合格的财务人员必备的基本素质。这就要求物流企业在筛选和任用工作人员时,应当全面了解包括在学历、知识熟练度上及业务适应能力和职业道德修养等方面进行岗前培训和上任考核,目的是提高财务工作人员入行的门槛。同时,应建立和完善财务人员的培训体系,物流企业管理者应该给财务人员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使财务人员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及现代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企业财务管理能力不断提升。

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的物流企业所处于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伴随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革新和信息技术的进步,物流企业只有不断地加强财务上的标准化管理,提高企业人员的管理理念和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同时,加强制度建设,提升融资能力、完善财务监管机制,建立健全财务预警体系等,才能不断增强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保证物流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严李浩.浅谈物流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交通财会,2009(,5):21-24.

第9篇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 环境 财务管控模式 设计 运行

目前,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不断涌现,就IT业来说,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代表是云计算。云计算使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飞速发展,它是移动应用、互联网、大数据的基础,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心脏,也是企业财务管控模式设计和运行的最佳解决方案。由于受企业所处的行业特性、发展战略、经营模式、企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企业的财务管控模式设计需要从财务管理涉及的每一个环节深入思考,充分利用云计算技术,遵循内部控制规范的要求,保证管控模式的健康运行,推动企业财务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精准化。

一、简述企业信息化环境中的财务管控的重要性

1.实现企业资金的合理利用

资金是企业经营正常运行的血液。在企业信息化环境中,如何保证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如何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益性,设计科学的财务管控模式尤其重要。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银行支付手段日新月异,很多企业普遍采用网银进行资金归集、调拨和支付,逐步减少现金支付和支票支付手段,实现资金支付的便捷,掌握资金的流向,保证采购货物或劳务的真实性。此外,企业委托银行理财日益盛行,通过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提高资金的收益率。所以,财务管控需要充分了解现代支付手段和理财方式,设计不同层次的权限和管控流程,实现企业资金合理利用的目标和效果。

2.有利于提高财务管理效率

财务核算是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之一。但随着财务核算软件的普及,企业普遍建立了会计电算化系统,会计核算人员从繁琐的核算工作中解脱出来,更多地参与资产管理、成本控制、财务分析等活动。在企业信息化环境中,企业在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方面,往往要求财务人员身兼多职,增加了财务管理工作的多样性。同时,财务信息是企业信息的核心,所有的企业信息都与财务信息相关。在实现资源共享的前提下,财务人员需要将各种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从而增加了财务管理工作的复杂性。为了提高财务管理效率,企业需要设计科学的财务管控模式,按照内部控制规范的要求,实行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在信息处理系统中设置相应岗位和权限,设计合理的处理流程。

二、分析企业信息化环境中的财务管控存在的相关问题

1.资金管理过程松散

目前,很多企业都采用资金池方式管理总部和下属企业的资金集中收付,只是通过网银将几个子企业的银行账户挂入总部银行账户进行管理。而一个子企业开立一个基本银行账户外,还存在几个或多个一般结算账户、临时账户、专用账户。这增加了管理资金的难度。同时,资金的收付在每个经营(投资)项目前期就可能发生,其与整个项目经营过程都存在联系,如果资金管理系统没有跟经营业务系统(合同管理平台、项目管理平台、采购信息平台、劳务信息平台)及时关联,就存在资金管理的漏洞。这增加了管理资金的风险。因此,企业资金管理过程普遍存在松散的问题。集权后如何分权和管权?企业需要通过制度建设和财务管控模式设计来制衡,使得资金合理利用,提高使用效率,促进企业资源优化配置。

2.财务管控方式过于简单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财务管理工作呈现出上述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而传统的财务管控方式仍只是人管人或人管机(即主要通过财务人员的主观意识和价值判断参与财务管理的整个过程),由于主观意识或“内部控制人”的干预,财务管理容易摆脱制度的约束,使内部控制流于形式,往往造成巨大的财务风险。而且简单的财务管控方式,只是从财务的角度发现财务领域的问题,对引起跨领域连锁反应的信息处理缺乏必要的手段。在企业信息化环境中,很多信息需要各部门,各专业技术人员协同处理,形成立体的管控模式,多管齐下,才能快速地全面地解决问题,提高经营管理效能。因此,财务管控方式应该采用多种技术手段,不仅要人管机,还要机管人(即结合企业管理制度和计算机信息系统,通过计算机信息系统对每个工作环节的审批权限和稽核关系进行监督和信息反馈),以应付复杂多样的财务管理工作,保证企业经营健康运行。

三、探讨企业信息化环境中的财务管控模式设计和运行

1.财务管控模式的选择

现代企业财务管控模式大致分为集权式管控模式、分权式管控模式、混合式管控模式。集权式管控模式便于推行和实行统一的财务决策,保证子企业的规范运行,降低经营风险,但容易降低子企业经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分权式管控模式便于快速应变市场环境,提高经营的灵活性和竞争性,但容易独立于总部控制之外,难以实行统一的经营决策,存在较大的经营风险。由于大企业集团(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防控风险意识逐渐提高,所以集权式管控模式被大多数企业采用。然在企业信息化环境中,云计算信息技术的应用,对集权式管控模式提出挑战,采用混合式管控模式更能发挥集权式与分权式管控模式的优点,在降低经营风险的前提下,使得企业总部决策结合统一性和灵活性,子企业经营具有积极性和创造性,抢占市场,保证集团利益最大化。

2.财务管控模式的设计对象与原则

财务管控模式设计的对象狭义上是指在财务信息系统范围内的会计核算系统、资金管理系统、税务管理系统、财务分析系统、财务风险控制系统;而广义上应该包括财务信息系统范围外的业务平台,如合同管理平台、项目管理平台、采购信息平台、劳务信息平台等。只有按照业务流程和审批流程建立各环节的信息库,实现内外部资源共享,并赋予必要的权限管理,财务管控才能体现财务信息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从而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防范风险。

财务管控模式设计的原则是:

(1)综合性。财务管理虽然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但它贯穿于企业经营的全过程。在企业发展战略方面,财务管控模式要适应于财务战略目标,包括筹资战略、投资战略、收益分配战略等;在经营管理方面,财务管控模式发挥控制、监督、反馈的功能;在人力资源方面,财务管控模式要参与绩效考核与评价、收益统计与分配的活动,所以财务管控模式设计需要综合考虑企业经营的各个领域。

(2)系统性。企业必须寻求各个领域的管理系统的结合点,并且了解各系统的关键控制点和处理规则,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查询、审核、监督、反馈、评价功能,使各系统信息能够交互传递和控制,形成企业资源网络体系,提升工作效率。

(3)制衡性。由于混合式财务管控模式需要兼顾企业决策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所以在设计财务管控模式时,企业需要考虑其应当具有制衡效果。制衡性原则要求企业完成某项工作必须经过互不隶属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岗位和环节,同时,还要求履行内部控制监督职责的机构或人员具有良好的独立性。

3.财务管控模式的设计方式

财务管控模式的设计分为横向设计与纵向设计。财务管控模式的横向设计是指在企业组织架构确立的基础上,根据财务信息系统跟其他各个领域的管理系统的业务依存关系,按照财务管控模式构建的综合性原则和系统性原则,设计各个管理系统的沟通机制。财务管控模式的纵向设计是指根据企业经营业务流程和审批流程,按照财务管控模式构建的制衡性原则,设计信息流的传递和控制机制。

财务管控模式的横向设计包括会计核算与全面预算、应收应付与合同管理、资金管理与项目管理、工资核算与人力资源、投融资管理与发展战略等跨系统的联系。企业应当了解各个环节的关键控制点及控制措施,形成一种动态的评价机制。

财务管控模式的纵向设计包括资金活动、采购业务、资产管理、销售业务、研究与开发、工程项目、担保业务、业务外包、财务报告、全面预算、合同管理等业务的单向联系。按照企业管理制度与审批权限,信息系统对业务流程进行记录和控制,形成一种动态的监督机制。

4.财务管控模式的运行

财务管控模式的运行基础是搭建信息收集平台。由于云计算信息技术的发展,子企业及项目部可以共享总部的企业资源,同时,企业领导层不管身处何时何地,都可以通过移动办公审批文件。所以,混合式财务管控模式在企业信息化环境中,可以快速、及时、灵活地处理好集权与分权的关系。在企业层面,总部只需根据内部控制规范“三重一大”(企业的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支付业务)的要求,集中部分的财权与人事权,包括资金管理和财务主管委派制;在业务层面,子企业可以利用总部资源和信息系统处理相关业务,由于共用同一套信息系统,总部能够方便地随时监控子企业的经营运作情况。对于子企业除“三重一大”外的决策信息,可以实行备案制。履行内部控制监督职责的机构或人员需要定期总结、评价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修正内部控制缺陷,建立反舞弊机制,保证财务管控模式的健康运行。

四、总结

总之,在企业信息化环境中,财务管控模式的设计和运行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必经之路。财务管控模式设计必须综合考虑企业所有信息,充分地利用网络技术,正确地处理好集权与分权的关系,形成内部控制体系的一部分,降低经营风险,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参考文献:

[1]王红霞.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中国外资,2011年第14期

[2]谢虹.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时代金融,2012年第06期

[3]高燕.项目成本控制探析.现代商业,2011年第07期

第10篇

关键词:企业 财务风险 防范

企业是一个生产服务系统,输入人、财、物、信息与技术等,输出的则是产品或服务。为使生产服务过程顺利进行,企业每时每刻都离不开资金,离不开筹措资金、运用资金和回收资金,因此企业不可避免地存在财务风险。当企业由于某种原因导致财务风险产生的时候,企业的领导者必须对此作出科学的、谨慎的决策,将企业所承担的风险尽可能地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同时使企业的未来收益达到最大化。笔者研究了企业常见的风险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最易遭遇的财务风险

1、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是指由于企业惨淡经营而在到期日无法偿还债务的风险。在资本结构决策中,对债务资本比率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能够优化企业成本。但是,过于繁重的利息成为举债扩大的最重要问题,也是企业财务面临危机的重要来源。企业有资本需求时,要遵守“先内部融资,后外部融资;先负债融资,后股权融资”的原则。要协调好长期债务和短期债务与利润分配、时间的关系,避免“挤兑”情况的发生。当然,零负债企业短期内不存在风险,但这不等于没有财务风险。企业举债的过程可以看作是与银行、投资人资金关系的促进,同时在保持良好信用记录的前提下,为下一步举债形成了良好的环境。但零负债企业则没有这层关系,一个原因是苛刻的贷款发放条件,另一个原因是缺乏财务风险管理理念。不负债的企业很难成为大公司,而且很容易被竞争力较强的企业所兼并。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如果遭遇资金链断裂问题,就很难找到融资渠道,而这种风险一产生就具体毁灭性。

2、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指拟建项目投资的不确定性给企业财务成果造成的影响。企业投资活动形式多样,投资风险与所投资项目的报酬率有必然的联系,也就是说,若投资报酬率高于负债利率,那么此时存在的风险将十分小;若投资报酬率低于负债利率,那么此时存在的风险将变大。在投资过程中,可以选取多个投资方案并进行比较优选,找到最佳的投资项目。同时做好风险的防范,尽可以采取风险转移的方法,在付出一定代价后将风险转移到其他单位。从战略管理角度来看,企业的发展需要竞争力的维持,而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企业必不可少的战略基础。这样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和盈利能力的增强,而不是分散企业的资本,投入到一些与企业的主业不相关的项目上,这样做只会弱化企业的竞争力,所谓“术业有专攻”,这既可以保证资金的安全,又可以保证预期的利润。

3、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又叫营业风险,企业在生产流程环节上的任何不可预知的可能性都会影响到企业的资金运动,企业价值的变动形成了经营风险。经营包括应收账款变现风险、存货变现风险、生产风险和采购风险等。应收账款变现风险是指企业赊销或其他特殊运作机制造成应收账款过多,无法及时回收或回收未达到预期带来的风险;存货变现风险是指企业生产与市场需求形成矛盾,造成产品滞销的风险;生产风险是指由于各种因素造成生产停滞的风险;采购风险是指市场变动使采购成本上升或采购商品供应不足带来的风险。

二、财务风险的防范对策

1、选择最佳的资本结构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筹集各种长期资金来源的构成和比例关系。短期资金由于在企业经营中的不稳定性,通常情况下,只作为营运资金管理。企业的资本结构一般是指长期债务资本与权益资本各占全部资本的多大比例,长期资本也就包括长期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两大部分。最佳的资本结构应该是成本低、效益显著,而各利益相关者都能受益并在合作关系中不断增进积极性的资本结构。影响资本结构的因素有很多:企业的成长速度对资金需求量的大小有很大的影响;企业销售变动的趋势,较快的销售增加可负担较多的固定债务利息;资产结构是否有较多可抵押资产;由于利息可抵所得税,所以会考虑所得税税率的高低;企业资本结构与行业资本结构的差异;投资者和经营者对资本结构的态度,在多个投资人的情况下一般会选择使用债务资金;资金结构对企业信用评级的影响。

为了达到完成筹集资金的目的而付出的代价称为资金成本。资金成本率是资金成本与筹集资金的比率,具体用公式表示为:资金成本率=资金使用成本/(筹资额-资金筹集费) 100%;借款成本=借款年利息 (1-所得税税率)/借款本金 (1-筹资费用率)。通过比较不同筹资方式的个别资金成本,选择资金成本最低的筹资方式,比较资金成本与投资项目需达到的最低收益率,是投资决策的重要经济标推,也是根据资金需求和供给发生变动时,改变投资收益率的依据。

2、选择最合理的结算方式

直接收款销售、分期收款销以及委托代销等的销售模式和结算形式不同,但其最终都表现相同,都是物权的转移和贷款的收取。然而,这些销售方式产生的应税时间有着很大的不同。我们知道,不同的缴税时间对企业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税金是以现金形式缴纳的,而企业如果利用好现金的分配时间,那么将大大减少财务风险。为此,在销售商品时应该遵守以下主要原则:在货到能付款的情况下,尽量以直接收款方式交易;在商品销售发出后并未得到预期的款项,而这时企业账面仍然有利润增加,但缺少实际的流动资金,此时企业可考虑向银行举债,以解燃眉之急;代销有利于减少商品的融通成本,但也可以推迟收入时期,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条件酌情选择。

3、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首先,良好的内部环境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也是企业形成内部控制的基础。良好的内部环境需要这些部门机构的通力配合,做到“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同时企业应当加强法制教育,增强高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法制观念,严格依法决策、依法办事、依法监督。其次,做好风险评估与控制。风险评估是企业识别风险的主要工具,应该准确的识别企业的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通过风险评价机制提出风险承受度。风险承受度越低,企业面临的危机越严重。风险控制是对风险评估结果的实现,企业应该根据企业自身状况,针对相应的风险确定风险补偿机制,从而使风险降低到可承受的范围之内。信息沟通是强化控制的有力武器,建立了相应的沟通机制,通过宽广的信息渠道实现信息的收集、处理及传递,从而达到有效内控,上行下效的效果。最后,强化内部监督。企业需根据自身的情况以及监督机制的完善程度实行合理的监督制度,对内部控制进行有效的防范与评价,做出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4、加强财务人员的监管

首先,选择可靠的财务人员。一个优秀的财务人员要具备两个关键素质:敏锐、沟通协调能力。敏锐不是纯粹的分分厘厘的计较,而是对细节高度的数字敏感性。财务工作不是单纯的事后核算,更重要的是决策与管理,所以敏锐显得异常重要。拥有高超的语言艺术,能够更好的获得他人的支持与理解,进而使工作变得有声有色。其次,对财务人员进行考核。在财务决策中,财务人员要为管理者提供全面、正确的财务运行信息,若财务人员提供的财务信息不全面、不正确,财务人员必须要承担管理责任;根据财务人员预算方案与实际操作的差距,对财务人员进行考核管理;通过阅读会计报表与相关原始凭证对财务人员进行考核。再次,防范会计舞弊。创建良好的企业文化,让文化影响财务人员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加强财务人员的监管,适当时机采取强制休假制度;树立“全员参与”的思想,让职工加入内部控制的队伍;设置匿名举报热线,给据实举报舞弊者以干厚的物质奖励;签订联保协议书,使舞弊行为具有连带责任。

总而言之,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利润与风险并存的,一味追求利润而忽略财务风险的企业是无法持续、稳定生存下去的。规避企业经营困境就必须树立风险管理意识,认清企业内部与外部存在的风险及成因,通过科学而合理的方式将其转移或降低,最终达到企业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参考文献:

[1]崔杰.浅谈企业财务风险及其防范措施[J].金融经济,2010,(24)

[2]黄飙.浅议如何化解和防范国有企业财务风险[J].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Z1)

第11篇

关键词:云计算 中小企业 财务信息化

数据时代背景下,信息化的浪潮已经席卷各行业领域,企业在享受信息化带来的便利化、高效化的同时,也受到市场竞争的冲击。中小企业资金薄弱、管理水平不高、抵抗风险能力低,财务管理信息化步伐较慢。云计算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实际应用,为中小企业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提供了途径。

一、云计算在财务管理信息化中的应用

(一)云计算与财务管理信息化

云算是以计算机为媒介,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虚拟化的资源。“云”是对互联网一种形象的说法,数据上传云端后,由云服务商储存管理,云计算就是云服务商利用网络计算机媒介,为服务需求者提供普通的或者特色的处理服务。云计算具有规模大、广泛的访问性、扩散性、自助按需提供服务等多种特点。云计算服务功能的实现包括服务平台、应用软件和计算基础设施三个方面。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财务管理信息化诞生。上世纪50年代,企业利用计算机为工人发工资,标志着企业财务信息化的开始。大量财务管理应用软件的开发和应用提升了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大型企业基本具备了自主开发财务软件的能力,在会计日常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和财务决策系统等都引入了计算机处理技术。中小企业不具备自主研发软件、独立操作的技术和实力,推进财务会计信息化困难多,影响中小企业管理水平提升。

(二)在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中应用云计算的优势

1.改变传统的操作模式。中小企业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是趋势,云计算彻底改变企业财务管理的传统模式,促使日常会计核算管理、财务管理、财务决策在网络端进行,提高处理效率。同时,云计算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实时掌控会计数据,管理指令、审核审批,特别对跨国业务的项目,云计算可以极大提高引用效率。

2.降低中小企业费用成本压力。中小企业之所以推动财务管理信息化缓慢,最主要受到成本的限制。云计算改变服务提供模式,由企业自主研发、维护、管理转向由服务商提供,企业只需根据自身需求,一次性购买实施费用或者软件租赁费用,就可以享受云服务,无需承担开发、硬件设施建设、维护等费用。节约成本是中小企业选择云服务的最大吸引力。

3.促进中小企业管理水平提升。云计算是与传统财务管理模式截然不同的新模式,对中小企业会计工作是一次彻底的管理创新,对改变中小企业传统管理模式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可以促进中小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同时,云计算是网络开放的系统,便于广大客户加强对服务提供商行为的监督,促进服务提供商行为规范。

二、云计算应用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模式

(一)软件即服务模式(SaaS)

软件即服务模式以软件为服务载体,向需求方提供软件附有的应用程序功能。SaaS提供商为企业提供所有的基础设施和软硬件平台,企业不需要购买软硬件及基础设施建设,就可以通过互联网使用信息系统。云计算下SaaS模式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提供解决方案,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实现云端操作,降低企业信息化成本,以较小的成本使企业生命周期的价值达到最大化,根据企业需求购买,服务企业更灵活,同时培训和维护成本也降低了,提高企业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对于中小企业而言SaaS模式较经济实用,是比较好的实现财务信息化的途径。

(二)平台即服务模式(PaaS)

平台即服务模式是指将软件研发的平台作为一种服务,以SaaS模式提交给用户来使用。所用的开发语言和工具开发的(或收购的)应用程序部署到供应商的云计算基础设施上去,用户不需要维护管理底层的基础设施,但可以控制其应用程序。它是业务定制的模式,是软件即模式的一种拓展,扩大了云计算在中小企业适用范围。平台即服务模式为企业提供基础的数据处理功能,不能满足中小企业多样化的需求。PaaS采用企业定制的模式提供服务,企业业务专家成为服务功能的设计者,增强了服务功能的灵活性,促进云计算的长远发展。

(三)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

IaaS就是将云计算硬件基础设施资源和相关资源租赁给客户,包括处理器、存储、网络等基础资源,客户可以部署运行任意软件。云计算硬件设施资源价格昂贵,中小企业无力购买,但可根据短期内特殊需求,租赁基础设施资源。IaaS模式有两种服务供给模式,按需租赁和外包,按需租赁满足中小企业对IT资源需求不均衡的特点,外包在云计算平台上输入自身应用,降低企业基础设施投入成本。

三、云计算下中小企业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一)中小企业用户接受程度低

思想认识决定行动,中小企业“重业务、轻管理”的思想普遍存在,对如何发展业务保持热情,而对如何通过加强管理提高竞争力较为冷淡。试想,对企业内部管理都不够重视,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就更加忽视。没有认识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作用,不愿意将更多的成本投入到短期内难以见效益的财务管理信息化上,导致云计算在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领域的普及难度增加。同时,在社会诚信体系缺失的条件下,诚信危机加剧,企业间信任感降低,云计算打破了会计信息存储的时间和空间界限,脱离“面对面”的线上交易,改变了传统的交易模式,企业对财务数据的安全性存在担忧,内心产生抵触情绪。

(二)云计算服务产品供应能力低

我国云计算模式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中小企业用户的需求还未激发,服务商供给能力也比较低下。目前,我国云计算服务商的功能相对单一,比如现行的阿里巴巴开发的钱掌柜、在线管理软件伟库等,主要为用户提供财务管理中现金管理、在线记账、营销等基本功能,服务未纵深到企业会计核算、日常管理、财务决策分析、风险防范等领域,限制了云计算的发展。

(三)云计算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滞后

任何行业的健康发展都离不开法律法规的约束和规范。我国云计算行业处于发展初期,市场活力还不足,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体系还未健全,还未对云计算的网络安全问题和技术标准进行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云计算发展混乱。作为新兴的行业,云计算的发展更需要法律法规的约束,避免因标准不统一、监管不严格,导致一系列隐患和问题,阻碍云计算行业的发展。

(四)用户财务信息的隐私性和安全性存在隐患

云计算是以互联网为媒介连接用户和服务商。互联网在推进信息化的同时,必然Ю赐络安全问题,网络安全是网络发展的永恒话题,特别是云计算可能是众多用户共享一朵“云”,信息数据可能会紊乱。财务会计信息是企业最核心的信息资源,关系到企业的核心机密,企业对信息安全高度重视,在云计算存在黑客攻击、篡改数据、数据缺失等网络安全的问题下,不愿意将财务会计信息置于危险的地位。同时,服务提供商作为云端数据的搜集管理者,需通过加密的方式确保云端数据安全可靠,而云端数据量庞大,数据的加密和密钥保管极大地增加了服务商的工作量,容易造成泄密事件。

四、云计算推进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对策

(一)引导中小企业转变认识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大环境下,中小企业面临的生存和发展环境相对恶劣,苦于寻找出路。政府应加大对中小企业的引导力度,鼓励企业通过改变传统思想,引入先进理念和技术,重视企业内部管理等途径,提升自身竞争力。加强社会诚信建设,进一步加大对违法乱纪企业的惩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重塑社会诚信。促进服务商和用户之间的联系,规定云计算服务商向中小企业用户提供企业账号浏览情况,让用户参与到账户企业账户管理,减少信息不对称。规范云计算服务商管理,探索建立认证标准,由国家统一对云计算服务商资质进行评定,强化云计算数据安全监管,消除中小企业用户对服务供应商的担忧。

(二)提高云计算服务商产品设计、研发能力

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云计算服务产业的扶持力度,通过金融扶持、税收优惠等政策,为云计算服务商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云计算服务商应加强产品设计、技术研发、产品推广,推出我国中小企业更加适用的软件、平台和设施,刺激中小企业用户实际需求。注重对会计管理功能的开发,ERP是云计算发展的一个趋势,应按照ERP的理念,进一步拓展服务范围,既注重云计算软件会计日常服务功能,也注重研发具有决策分析、风险防范等财务管理功能的软件,为中小企业提供在线财务分析、管理决策、财务风险预测等方面的服务。

(三)规范行业标准,加强政府监管

加快建立完善云计算服务行业网络安全管理标准和法律法规,依据法律规定加强对云计算服务商的监管和评价,从源头上把好安全和管理问题,维护中小企业的核心利益。加强优胜劣汰选择机制,严把行业准入关和淘汰关,对诚信度低、技术实力不过关的企业实施严厉的制裁措施,建立安全可靠的财务数据“云环境”。

(四)进一步加强数据信息安全防护

随着云计算的发展和普及,网络安全问题会日益突出。服务商应加强日常安全防护,加大网络安全技术研发投入,不断创新安全防护方法,加强身份认证管理,身份认证密钥由企业指定专人负责,服务商不享有秘钥知情权,防止不相干人窃取信息,保障财务会计信息存储、传输、迁移安全。服务商应加强技术攻关,加强对恶意软件、黑客、病毒监测,建立虚拟防护网。加强数据管理,定期备份会计数据,防止发生意外情况。建立完善数据恢复检测体系,定期指派专人对云计算数据恢复性进行检测,保障数据恢复功能完好。

中小企业面临着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窘状,一方面需要通过财务管理信息化促进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又欠缺所需的资金和技术。因此,中小企业在财务信息化过程中要充分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选择经济实用的方式。另外中小企业应加快转变观念,寻求合作途径和解决办法,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Z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

序言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对全球经济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不少企业爆发了财务危机,有的甚至不堪重负纷纷宣布破产。财务危机究竟是什么呢?它犹如洪水猛兽一样,无论是国际金融巨头、制造业领头人、商界名流、还是名不见传的小企业甚至个人都深刻地感受到其所产生的威力。本文试对财务危机形成以及如何预防作一简述,以期与各位同仁作一些交流。

一、财务危机的含义及外在表现形式

财务危机是指企业财务状况的不断恶化产生的将会危及企业生存的一种状态。通常其仅表现为企业丧失财务支付能力或者说企业不能支付到期债务并存延续的状态,但是由于财务危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不断积累形成的财务风险而导致的结果,故在财务风险不断加剧中总能产生许多先期预兆:

一)财务结构明显恶化

财务结构恶化的征兆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①筹资结构不合理,长、中、短期债务搭配不当。这就会引发两个问题,一是筹资成本过高,导致企业盈利能力下降;二是偿债高峰过于集中或过早到来,造成偿债困难。②投资结构不合理,长、中、短期投资比例失当,有的项目选得不准,有的投资超过风险限度。这也会形成两个问题,一是投资回报率低,致使盈利能力减弱;二是变现困难,不能及时偿还到期债务。③资产结构不合理,资产中存货、应收债权比例过大。这不仅会影响资金周转,而且也会带来两大问题,一是不能及时变现,影响营运资金的正常周转;二是容易产生存货跌价和债权回收风险,使企业遭受重大损失。④支出结构不合理,其突出表现是非生产性、消费性支出增长过快,导致企业积累能力下降。这四个不合理在形成过程中是渐进的,只要认真分析研究其发展变化情况,就定能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从中发现财务危机发生的先期征兆。

二)企业信誉不断降低

企业信誉是现代企业一种重要的无形资产,是企业在长期经营中创立和积累起来的各种理财优越条件和无形资源。有了这种特殊性质的资源,企业就能顺利地从投资者或债权人那里获得项目和资金支持,就能顺利地从银行贷到款,就能顺利地把企业生产的产品销售出去等。一旦信誉受损,企业的筹资、融资就会变得十分困难,关联企业间经济往来、信誉结算就将无法开展。由此可见,当企业信誉降低时,企业财务危机的发生就有了先兆。

三)市场竞争力不断减弱

市场竞争力的高低,主要体现在企业产品所占的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上。如果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很高,且盈利空间很大,说明企业市场竞争力很强。相反,如果企业的产品出现压库现象,造成市场占有率明显下降;或企业产品的市场份额未变,但盈利空间却在明显缩小,则说明企业市场竞争力在减弱。企业市场竞争力一旦由强变弱,企业就无法按计划、按目标生产经营自己的产品,从而就埋下了发生财务危机的伏笔。

四)经济效益严重滑坡

经济效益指标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都要由经济效益体现出来。如果企业销售额上不去,成本却在不断攀升,导致盈利空间在逐步缩小,甚至连年出现亏损。这就出现了财务危机的明显征兆。若长期下去,企业必然陷入绝境。

5)关联企业趋于倒闭

当前,由于企业经营方式中赊销业务的大量存在,企业相互间形成了紧密的债权债务关系,有的关联企业之间甚至形成了扯不断、理还乱的“三角债”。因此,企业必须未雨绸缪地做好防范呆帐的准备,要时刻盯紧关联企业,特别要注意观察分析那些经营管理不善、产品销售不旺、资金周转不畅、欠款长期不还的关联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财务活动情况。一旦发现其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发生异样变化,出现危机的先期预兆或苗头性问题时,便要及时采取措施,以防趋于倒闭的关联企业,把自己也拖入危机境地。

二、财务危机的特征

从财务危机的含义及其表现形式可以引申出财务危机的几个基本特征。

1、财务危机具有客观积累性

财务危机的客观积累性表现为期间概念,它是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在资金筹集、投资、占用、耗费、回收、分配等各个环节上所出现的失误,而非会计报表上某一时点上某一项目的失误。亦就是说,财务危机积累是各种财务活动行为失误的综合。例如,在筹投资决策方面,由于筹资渠道不畅通,不能保证投资计划顺利实施,以至投资效益不能如期实现,或因投资决策失误,造成资金回收困难,或因筹资结构与投资结构配比不当,造成还款期过于集中;在生产方面,由于管理不善,造成生产成本增加,形成亏损,或产品质量不达标,造成产品积压;在营销方面.由于市场定位不准,或促销手段落后或售后服务跟不上,以至产品滞销……,由于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造成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现金流入量低于现金流出量,以至企业不能按时偿还到期债务而引发了财务危机。

2、财务危机具有突发性

财务危机由于受到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其中有些因素是可以把握和控制的,但更多因素是爆发性的、意外性的,有的甚至是急转直下的。例如,某企业经营状况很好,但由于一个长期贸易伙伴在事先没有察觉的情况下,突然宣布倒闭,造成数额巨大的应收帐款不能预期收回,使企业陷入困境。在突变性这一特征显现时,若在企业承担短期风险的控制能力范围内,企业则可安然度过风险;相反,若超过企业短期承担风险的最高限度,那么,企业就将陷入危机。

3、财务危机具有多样性

财务危机的多样性主要受企业经营环境的多样化和企业经营过程的多样化以及财务行为方式的多样化的影响。首先,是受企业经营环境多样化的影响。企业不仅要面对国内市场的竞争,而且要面对国际市场的竞争;不仅要面对传统产品市场的竞争,而且要面对高科技产品市场的竞争。这种多样化的经营环境必然会给企业造成多样性的危机影响。其次,是受企业经营过程多样化的影响。企业生产经营,不是简单的一个环节,而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每一个过程中的失误都可能形成财务危机。再次,是受财务行为方式多样化的影响。企业财务行为方式包括筹资、投资、资金使用、资金回收、利润分配等,在这些活动环节中不管哪一个环节出问题,也都可能带来财务危机。

4、财务危机具有灾难性

财务危机虽然包括多种情况,但不管是资金管理技术性 失败,还是企业破产,或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任何一种情况的发生都会给企业带来灾难性的损失。例如,因资金管理技术性失败而引发的偿债能力不够问题,相对而言,在诸多危机种类中,是比较轻微、比较次要的,一般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补救,如通过协商,求得债权人让步,延长偿债期限或进行债务重组;或通过担保、资产抵押等形式借新债还旧帐。这样做虽然可以避免破产,但企业也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如增加资金成本或提高财务风险程度。至于破产,所给企业带来的毁灭性灾难那就更不用说了。

三、财务危机形成的原因

世间万事万物的发生皆有其特定的原因,财务危机也不例外,通常其发生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

    1、 投资失误

    企业的发展壮大正常途径是扩大投资,投资的形式不外是企业自身规模化投资和收购兼并其他企业,但是企业在对外投资时很多时候缺少前期严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周密性的规划,很多情况下是摸着石头过河,等到项目上马后,面对项目和市场突发事件应变能力明显不足,其一方面不能给企业带来效益相反甚至于给企业带来致命的打击,其将在不同程度上引发企业财务危机。

    2、过度依赖举债扩张

    企业发展资金主要取之于投资者投入、企业自身产生结余、债权人贷入,由于前两项资金一般是有限的,故企业高速发展时期其大量的资金投入主要来之债权人,这样企业资金流转和其实际的盈利能力将直接影响企业未来债务的偿付,如果企业大规模的举债其势必加重其偿债风险,进而引发财务危机。

    3、关联公司交易频繁

    企业的经营应当是独立的生产经营模式,其应当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但现实中企业的经营通常要受实际控制人经营模式影响,以及实际控制人实际控制的其他企业的影响,其通常必然产生关联交易、以及相互间资金拆借,其关联交易的公允性以及资金拆借量的多少、时间长短,同时关联公司的发展状况将直接影响公司的现金流进而引发财务危机。

当然公司的股权结构过于集中形成一股独大、企业管理手段和理念陈旧落后等因素也是引发财务危机的原因。

四、财务危机日常预防

从财务危机的定义及表现形式可以得出,任何一家企业财务危机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应该有一个长期不断恶化过程,到了宣布因财务危机破产已是千孔百创,既然财务危机的形成有一个过程,那么我们能不能在平时工作中对其进行有效地预防,或者说能够实时对企业的财务状况有一个十分明确的了解呢?答案是可行的。作为财务工作者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平时日常工作来进行有效的控制财务风险,我们可以建立预警分析模型来辅助我们的工作。

1、单变量预警模型

通常我们可以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财务分析指标(如:销售收入增长率、资产负债率、现金偿债比率、资产周转率等)编制一张趋势性的分析表,对各项指标的异常变动及时分析找出原因。运用上述方法比较简单易操作,不需要做太多分析、只在指标出现异常时才作一些针对性的分析判断,看起来一目了然,但真因为其简单才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它不能更进一步判别企业是否可能破产、何时破产,单变量比率分析的结论可能会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事实上单变量财务分析,仅仅测算出几项财务指标,是很难全面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有时甚至会作出自相予盾甚至是错误的结论。因此要想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有一个总的评价,仅仅分析某些财务指标或者将一些孤立的财务分析指标标准堆砌在一起,彼此毫无联系的观察,是达不到理想的分析目的,必须将企业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及社会贡献能力等各项分析指标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全面地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相互关联的分析,采用适当的标准进行综合性评价,才能得出正确的分析结论,这样就提出了多变量的财务预警模型。

2、多变量预警模型

所谓多变量预警模型就是将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等诸方面的分析纳入一个有机的整体之中,全面地对企业经营状况,财务状况进行解剖和分析,从而对企业经济效益的优劣作出准确的评价与判断。多变量预警分析目的在于全面地准确地客观地揭示与披露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管理的成果,并借以对企业财务状况作出系统的合理的评价。美国学者阿尔曼通过多年工作研究提出了运用多项财务指标加权汇总产生的总判别值来预防财务风险,即建立一个多元线性函数,来反映企业财务风险:

    Z=0.012X1+0.014X2+0.033X3+0.006X4+0.999X5

其中:X1=营运资本/资产总额,反映企业资产的折现能力和规模特征;X2=期末留存收益/期末总资产,反映企业的累计获利能力;X3=息税前利润/期末总资产,反映企业的当期获利能力;X4=期末股东权益的市场价值/期末总负债,反映企业的财务结构;X5=本期销售收入/总资产,即总资产周转率,反映企业全部资产的使用效率。该函数从企业的偿债能力、获利能力、营运能力、资产使用效率等方面综合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一般而言,不同类型企业的Z值各不相同。在具体实践中,应总结出适合自己企业的Z值。与正常值相比,Z值越低,企业就越有可能发生财务危机。

五、财务风险的控制

通过上述财务预警模型一般我们将能够发现企业存在财务风险,存在何种风险,但是要如何消除风险以及如何在风险发生时控制它?以下将从企业资金流动环节进行分析:

1、筹资环节:企业筹资主要表现为商业信用和银行借款。企业一方面可以利用商业信用获取短期的资金,但过分拖欠债务,会导致企业信誉下降,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另一方面是利用企业的信誉通过银行借款获得资金,但在银行借款的使用上,如果不能按期归还借款,则会加剧资金使用风险,加大使用成本。因此企业在筹资过程中一定要恪守信誉,加强资金的管理,防止发生资金危机。

2、投资环节:由于社会环境的多变性,决定企业的投资取向存在着巨大风险,尤其是长期投资。企业投资决策失误会导致财务危机的发生。在这一环节上,一要特别注重投资的可行性研究;二要注意投资风险的分散,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三要注意考虑投资的变现能力,注意长期收益与短期收益的结合。

3、利润分配环节:企业税后利润的分配去向包括向投资人发放股利和企业留存收益两大部分。这两部分的比例要处理得当。一方面股 利发放的多少,直接影响投资人的投资热情;另一方面留存收益的多少,直接影响企业的再投资规模和企业的技术更新收造。企业可以结合自身状况,选择剩余政策、固定股利比例政策、固定股利政策、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这些股利政策会对企业财务结构产生影响,也间接影响财务危机的形成。

4、资金回收环节:主要是存货的周转和应收账款的回收,企业如果存货和应收账款的数额大,一方面会影响企业的现金流量,另一方面按现有的《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大量的存货因时间的推移而出现跌价需计提跌价准备,应收账款长时间不能收回出现坏账准备,这些将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为此,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控制原材料和产品的库存,促进产品的销售;规范结算秩序,加快货款回笼,加速资金周转;加大清欠力度,减少坏账损失;改善资产质量,提高资产营运能力;建立一套科学适用的资金回笼方案,防止因资金流通不畅形成财务风险。

通过上文的分析财务危机是一个可怕的事物,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其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这要求我们在平时工作中,要善于观察、善于分析,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合理的采取有效措施,将财务风险控制在企业可承受范围之内,企业将会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业修:企业财务危机管理探析[C],《四川会计》,200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