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政治科学

政治科学

时间:2023-01-15 12:14:1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政治科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政治科学

第1篇

关键词:高考政治科学备考;知识;能力;心理;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2-0099

如何使我们的政治课复习备考在有限的时间内有实效、出成绩,肯定是大家迫切关注的问题。在这里,笔者把自己的做法和自己的认识简要地谈谈。笔者认为高考就是考查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心理,因此在复习中笔者从这几方面入手:

一、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明确知识包括的内涵,整合建构考点体系网

1. 依纲据本,过好基础关

第一,知识是能力的基础。离开了基础知识,能力培养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依据考试说明对课内知识点逐点理解突破,进行地毯式复习,不留下知识死角,将教材读厚。第二,把教材中的一些相近相关的概念。原理,及易混易错知识点列出来,加以比较澄清,从而在头脑中留下准确的图景。例如:复习政治知识是是要把人大的职权、人大代表的权利、公民的权利联系起来让学生区分。第三,要加强循环复习。笔者采用定期循环复习法先用较短的时间,较快的速度复习以前所学的知识,然后再集中精力复所学内容。这样的周而复始,对知识的掌握就会越来越牢固。

2. 构建体系,建立知识系统观、结构观,过好联系关

孤立零散的知识,记得快,忘得也快,而且在考试答题时,经常会思维狭隘,挂一漏万,少点漏点的现象,造成大量失分,因此在复习时,把相关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弄清知识点的前因后果及知识点的逻辑结构,形成“提起一条线,放下一大片”的网络体系,也就是把课本读薄。

3. 记死知识过好应用关

在高考中无论材料多新,形式多活,我们都可以在书上找到它的支点,即“题在书外,理在书中”。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死记书本的基础知识。因此,笔者在复习的过程中每节课抽出5分钟时间让学生默写上节课的重要知识点,加强学生的记忆,以防备答题时无话可说的现象。这样才可能“死去活来”使学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二、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1. 有的放矢,加强学科素养培养

新课标版全国政治考试大纲考查的能力目标中的知识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的知识;笔者在复习教材知识时,有目的地联系、拓展、深化知识。如消费,包括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类型、消费结构、消费心理、理性消费。联系消费与分配、消费与财政、消费与税收等。这样有利于在学生的头脑中建构起完整的知识网络,加强对知识的完整把握。二是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因此在教学中笔者注意把重要时政记录,并作一归类。在积累时政的过程中,把其与课本的复习相结合。多角度、多方面去分析时政,向学生提问,同时注意平时在考试中把知识点和时政相结合,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能力。高考时事的复习坚持以十精神为指导,在复习中把书中的知识点联系十内容让学生分析解答;同时让学生自己动手搜集相关时政,自己有目的与学科知识联系,自己动手动脑,提高敏锐性。三是学生自己“知识库”中的有用知识、基本技能。其中第一方面知识就是我们所学的课本教材知识,这是学生应掌握的知识中最主要、最重要的部分;第二方面知识就是与政治学科有关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知识、资料;第三方面知识主要指前两个方面之外的学生在社会生活方面积累的知识、技能,包括归纳法、演绎法、抽象与具体等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方法、社会生活经验等。这三个方面的知识都需要掌握、全面积累储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指导和引导,引起学生的重视,自觉培养自身的学科素养,从而不断提高。

2. 强化训练,规范答题

在复习备考过程中,需要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还要在不断的训练过程中学会运用知识的方法、解答问题的思路、思考问题的线索。“四种”思维能力的基础是“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而提高“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首要的是学会审读设问,搞清题目的命题立意、题型、题目限定的知识范围、题目的行为主体要求、题目要求回答的角度等“五项”有效信息;然后依据设问的“五项”有效信息,再审读情境材料,找出有效的显性信息,挖掘有效的隐性信息,排除无效的干扰信息。在训练能力思维过程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题目、个性化的情境材料,重点强化训练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等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辩证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掌握知识的目的是运用知识,而运用的能力不仅是学出来的更是练出来的。熟能生巧,因此在复习中配合适当的练习是有必要的。我们在训练时要求学生必做必交,找出大家出现错误较高的题集中进行讲解,提高课堂效率,而且让答得好的同学给大家进行讲解,谈它的解题思路,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同时重视高考真题的训练。

在综合训练过程中,要注重强化主观题练习的规范性,要激发学生思考的主观能动性,学会求同和求异思维,要让学生多动脑动手,在精练中要训练规范、训练速度、训练准确度,培养能力。在养成规范答题习惯上下工夫,减少不应有的失分。做到宏观和微观的统一,观点和材料的统一,既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又要恰当地体现创新要求。

三、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培养积极心态

高考考得不仅是学生的智力因素,还考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心态,要注意克服学生浮躁的毛病,不可太毛躁,切忌好高骛远和粗枝大叶。在每一次考试中不断调整试题的难易程度、调整试题的灵活度,让学生在平时的考试中加强心理素质锻炼,做到成不娇,败不馁。

第2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4-000-01

科学精神是重要的时代精神,提炼科学精神精髓,以科学的技术手段、方法挖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关系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工作。只有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才能以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推动高校教育管理的发展。笔者结合自身经验,对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发展对策进行了阐述,具体如下。

一、实现教育理念科学化

教育理念的科学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核心,是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以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一种“大水漫灌”状态,看似“汹涌”,实则无力。为改善这种状况,高校应该认真思考“培养怎样的人才?通过怎么的途径培养?”只有明确了这个命题,才能确保教育理念的科学性。具体来说,高校在培养人才上,要充分坚持以人为本,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入交互式、主动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只有如此,才能实现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可持续提高。

二、精选科学化教育内容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高校不但要注重对学生道德的塑造,还需要教授学生为人处事的道理。为此,高校应该精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高内容的德育性。我国历史文化悠久,关于德育的内容十分丰富,诸如“仁、义、礼、智、信”五德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都有显著的德育效果。此外,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选择中,还应该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浓缩的时代精神、科学理论,是现阶段的指导性思想、理论,涉及了个人与国家、社会以及他人之间的关系,对大学生有着积极的价值塑造、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三、提高人才培养科学性

人才培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为此,在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高校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动性,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最优的思想政治教育策略、方法,选取最合适的切入点。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具体来说,高校要提高人才培养的科学性,具体要做到如下几点:其一,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个性化。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性,这种差异性是人区别人的特征,是人自我实现、追求的重要驱动力。为了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培养,高校应该采取个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提高综合素质。其二,以普遍性教育带动个性化教育。学生是一个整体,当其一部分思想、能力提高的时候,会对其其他能力、思想起到牵引和带动作用。为此,教师可以根据通过普遍性教育,提高学生某些方面的思想、能力,引导学生特殊思想、能力的提高,实现个性化发展。

四、增强教育方法科学性

思想政治教育本身也是一门艺术,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人员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引导、智力开发,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具体来说,应该采取如下措施:其一,注重教育方法的组合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较强的继承性、传统性,为此,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教育方法的组合,诸如课程教学与德育教学组合、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组合、学校教育与自我教育组合等。其二,应用现代管理学方法。为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应该引入现代管理学方法,提高管理的有效性,教育的层次性。其三,引入心理学方法。思想政治教育除了行为教育、价值引导外,还需要引入心理学方法。通过对学生档案的分析,掌握学生的心理规律,在结合学生承受力、情绪变化的基础上,引导、帮助学生。此外,在实际的心理疏导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和学生做朋友,走进学生的心灵。站在学生的角度想问题,为学生出谋划策,以真诚感染学生、打动学生,赢得学生的认可和支持。其四,善用数理分析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不但要进行定量分析,还要进行定性分析,将两种分析方法相结合,并利用现代化数理分析工具,分析学生的身心规律,以便提出科学的、可操作的教育方法,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和流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水平。

五、采取理论联系实践策略

为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科学性,高校应该采取理论联系实践的策略。之所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为了能够指导学生的实践,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思想政治态度、行为方式。为此,高校可以组织、安排学生多参与实践活动,让其在实践活动中更深刻地分析、把握理论知识,将这些理论、知识更快地消化、吸收,转化为自己的养分,帮助自己成长。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以亲身经历、实际例子教化学生,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具象化认知,也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思维习惯,促进学生的长远、可持续发展。

六、总结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科学、长期的过程中,当前的社会环境、校园环境存在大量的消极文化,如果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很可能迷失、沦丧、沉迷。从这个角度看,加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发展对策,希望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和完善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王瑞.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方法论略[J].理论导刊,2015(06).

[2]王彦忠.浅谈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J].管理观察,2015(10).

[3]王静.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5(01).

第3篇

每当这些平时很用功但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向我倾诉时,我也十分难过。于是就尝试着总结和提炼点什么东西来指导他们。因为我深知,在当前我国高考竞争依然十分激烈的背景下,获取高分就意味着将获得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希望我在借鉴同仁的优秀理论成果和总结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应对政治高考的“一三五”法则能够对正在积极备考的学生有所裨益,能够给力他们的2013年高考。现将法则内涵阐述如下:

一、“一颗红心”,力争高分

“得文综者,得高考”这句话,对于每一位将要参加2013年高考的文科学生来说,都是很适用的。第一、文综政治力争高分是缩小与高手总分差距的有效途径之一。第二、文综政治科目获得高分的可能性很大。所以,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树立信心,使其增强“得文综者,得高考”的正确意识,要“一颗红心”向高分,立足科学复习,向文综政治要高分。

二、“三审和谐”,客观要准

文综政治,试题结构基本稳定,客观题共12道,48分,比重占据近半壁江山(48%)。客观题都为单选题,所以难度不大。但是从今年高考学生的得分情况来看,却并不理想,大多数学生的准确率不高。我经常跟学生说,客观题错不起,一错就是4分,分数难求,丢者意味着自杀身亡。那么如何才能确保客观题的准确率呢?我认为审题是关键,并且也有规律可遵循,“三审和谐”客观准。

1.审题干:题干在情境设计和设问上多种多样,所以首先必须认真阅读题干材料,找出其中心思想。即学会把握题干中的关键词,(如,时间、方位、主要、核心、根本等)明确题目的主要意思。这是前提和基础。然后再仔细研究材料后面的指向,即题眼(或设问方向,是正向还是逆向),明确本题要朝什么方向进行选择,这是解题的关键。

2.审题枝:题枝往往都似是而非,迷惑性强,稍有疏忽,后悔莫及。这就要求我们认真研究所给题枝,排除无效干扰项。千万不要急于直接进行选择,而是要先行排除。看题枝本身是正确还是错误,把本身就错误的题枝首先加以排除,缩小选择范围,以便提高选择的准确率。

3.审干枝关系:干枝和谐则当选。在认真研究题干和题肢的基础上,构建干枝的和谐关系,选出最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这几乎是万无一失的选择。干枝不和谐的坚决不选。

三、“五子登科”,主观求优

从近几年的广东省高考文综政治卷来看,主观题都是2道大题,5-6小问,共52分,内容涉及4本必修教材。从历年的阅卷反馈信息来看,学生的得分不尽人意。我认为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除了知识结构欠缺、迁移能力弱外,就是没有掌握良好的答题技巧。在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坚持运用主观题解题技巧一“五子登科法”,追求主观题答案优质。

第一,要戴正帽子——明确答题范围和方向。高考中,经常出现一些学生某一问得零分的情况,其原因就在于学生跑题了。审题不准确导致分数全无。因此学生审题是关键!首先要明确知识范围,从内容上看,有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哲学知识中又具体包括辩证唯物论、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人生价值观等内容);从形态上看,是微观、中观还是宏观。其次,要明确问题指向,有单一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也有复合型:谈认识、作分析等。再次,要明确设问主体:经济生活中有政府、企业、个人等,政治生活中有国家、政党、公民等。学生审题不清,搞错了答题的范围,即答非所问。

第二,要多挖坑子——力求多维度思考。有些学生的答案比较准确,但是不全面,“准而不全”。其原因就在于其思维单一,没有学会发散性思维,不能从不同的角度去对材料和问题进行分析。我们要学会从所给问题的分值中去套问题的角度,一般来说,分值大的角度就多。一般的材料题都有3至5个角度。所以要逼着自己去多想几个角度,力求多维度发散性思维,多角度思考材料所给问题,这样才能确保答案的全面和完整性。

第三,要采准点子——用准教材原理和观点。在平时的作业和考试中,经常发现一些学生的答案口语化、生活化,在通篇的答案中找不到教材原理和观点。盲目调用知识,没有使用政治学科专业术语答题,而是使用文学化、生活化的语言答题。

第四,要补齐料子——概括材料主旨以充实和佐证所用观点和原理。政治主观题设问,一般都有“结合材料”等字眼,说明对材料进行分析是能力立意的客观要求。而一些学生的答案,就是简单机械地罗列自己记住的几个观点或哲学原理,导致失分严重。所以提高阅读能力,概括材料的主旨,提取材料的有效信息是一种重要的应试能力。只有精准的概括材料,并结合材料来论述教材原理和观点,才是符合答题要求的。

第五,要标好号子——注意答题的层次性和规范化。高考主观试题的理想答案有如下特点:要点完整、层次清晰、观点明确、逻辑合理、表达规范等。而我们发现一些学生的答案要么就像写作文一样,连篇大论,一通到底;要么就东扯西拉,语无伦次。要解决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在平时的主观题训练中做到:其一,确保层次性,先要理清答题思路。其二,答案规范,必须“四化”:答案段落化,段落要点化,要点条理化,语言科学,卷面美观化。

第4篇

关键词:高中政治 科学学习

一、科学学习高中政治的基本方法

(一)预习。预习是无师自通的桥梁,是思维习惯形成的助推器。它能够增加上课的目的性,提高时效性;还能培养自学能力,形成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搞好预习首先“要做好笔记”。预习时应该在书上做出眉批,在笔记本上列出提纲和写出听课要注意的问题,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其次要“规定一些常用符号”(如、、*等)来提示自己,以达到在学习和复习中提醒自己注意,便于向老师提问或者避免遗漏知识和犯同样的错误;再次,要“勤思善想”,也就是发现问题。预习的关键要善于“想”,即发现和提出问题,如“新旧课之间有什么关系”、“和过去的什么知识类似”“能阐释哪些热点问题”等等,这一过程中有利于培养了同学们的思维品质;最后,要“持之以恒”。搞好预习还必须有决心、恒心、自信心。要把“课前预习”这个起始阶段搞得深入、扎实,使之在整个学习过程的良性循环中起到基础性的作用。当然,学习不是一蹙而就的,还需要坚持一定时期才能见到效果。

(二)听课。听好课是学习的重要阶段,是提高成绩和培养能力的瓶颈。听课的关键是“专心”。“心”专在哪里?一般来说专在看(书,黑板,屏幕),听(老师讲解和同学们发言),积极参与(积极动脑与老师形成零距离互动、将你预习时确定的听课重点与老师的讲解结合起来)。“看、听、参与”等形式有所不同,但共同的东西就是都必须动脑,这是贯穿整个上课全过程中的一条主线,也是衡量专心不专心的唯一标志。主动思考要求①注意知识的积累②增加感性材料的储备③学会一些思维方法(如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具体化等)④将自己置身于教学情景之中。

(三)复习。复习具有实践性、个体性、反复性的特点。反复性是指学习过程应该及时复习。及时复习可以使知识的漏洞得到及时弥补,使对知识的理解得到升华,实现对知识的再认识,再提高,特别是使思维的深刻性得以发展。复习包括:及时复习、阶段复习、总复习。进行及时复习,应着重抓好以下三个环节:忆、读、思。

1、忆:即回忆学习了哪些知识,如本课的重点是什么、教师是如何分析和解决知识的、教学内容的知识网络图等等,要达到在大脑中要象放电影一样能把它再现出来。

2、读:读书、读笔记并同回忆进行对照,这样就不仅加深了记忆而且保证了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3、思:把新知识进行归纳形成一个小系统,让知识各就各位。然后纳入到所学知识的大系统中,形成一个知识网络或知识坐标。复习的这几个环节是统一不可分割的,学习中要把它们有机的结合起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运用。不可孤立的强调一个方面,否则就达不到好的效果。

当然要想学好高中思想政治课,除了掌握上述一般方法以外,最重要的一点还要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如果你渴望获得较好的学习成绩,就应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科学学习高中政治的学习习惯

有一位心理家说过:“习惯是一个人的道德资本。一个好的习惯是一个人享受不尽的利息;一个坏的习惯是一个人一生偿还不完的债务。”对于我们而言,我们学习高中政治课需要“利息”,而不要“债务”。

科学学习习惯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工夫做到家,每一步走踏实,持之以恒,慢慢就形成了。具体地讲,不同学习阶段有不同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特点,因而应当有不同的学习习惯和不同的学习方法。

(一)听课习惯:听、读、想、记、讲。听,就是认真听老师的讲解分析,听同学的发言、争论、辩论、质疑等。读,包括粗读和精读,粗读是快速把握课文结构、分析思路,找出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精读是细读重点段落,把握其中的标点符号、关联词、关键词等,划层次,找中心;把握原理的论述方式、论证方法,是归纳还是演绎,是怎么分析的,又怎么综合的。想,即思考。在听、读的过程中,认真思考,并有意识地联想。记,即用好“必记本”和“错题本”。记老师、同学讲的,并对自己有用的东西,记受他人启发而产生的思想火花,记自己学习过程存在的问题。讲,就是积极发言、质疑。

如果平时每一节课都这么做了,课堂的思维含量就很大了,政治学科的能力和素质就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和提高。这比课堂利用不充分,课外去大量做题的效果要好的多。从这个意义上说,只要有心、有情感,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就能把政治课学好,考好。

(二)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有“用”的意识和习惯,看到身边的经济现象、政治现象、社会现象、人际人事关系,要有意识地自觉地用经济学、政治学、哲学的思想和方法去观察和思考。久而久之,你就会养成习惯,有了这个习惯,你高考受益,你终身都将受益无穷。

(三)科学的训练习惯。有些同学平时做作业和测验抱无所谓的态度,漫不经心,思考不深,可能做得很好,也可能做得很不好,但他个人都觉得无所谓,因为那不是自己的真实水平。但,到了大的考试,如期中期末考试乃至高考时,他很当回事,全身心投入,思考过多过细,往往把问题想复杂了,自然做错的多,或者反复思考后把第一遍做对的又改错了,分数不高。究其原因,还是平时没有养成严谨、认真的习惯和考试态度、考试风格。

应当把平时当考时,把考时当平时,熟题生做,生题熟做,训练良好的思维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也就是说,平时练习和测验,要把它当作大考,认真严肃,心情适度紧张;大考或高考时,把它当作平时的测验或期中期末考试,心情不要太紧张,调整到适度紧张的程度,遇到难题把它当做熟题来看待,别怕,遇到熟题,别掉以轻心,粗心大意。心理学家说,考试时心情适度紧张,大脑细胞处于最佳活动状态,最有利于我们发挥最高水平。考场上的大家风范不是一日之功能培养起来的,需要平时用心训练才能积累、形成。

(四)归纳总结,构建知识树的习惯。平时注意归纳整理知识网络,组织知识专题,总结思维方法和解题技巧,发现思维规律和解题规律。更重要的是将教材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并恰当的呈现出来,这恰恰是高考命题人特别看重的。

第5篇

教学目标

认知:

1.懂得科学文化知识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2.懂得少年儿童必须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

情感:

1.热爱科学。

2.对科学文化知识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行为:

1.认真学好各门文化课,切实打好知识基础。

2.在学习中发扬勤奋刻苦的精神,不怕困难。

3.多读课外书,积极参加小制作、小发明等科技活动。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依据课程标准中“热爱科学,勤奋学习”这一教学内容和相关基本要求设置的。在一、二年级的思想品德课中已经进行过“好好学习”的教育,在三至五年级的思想品德课中已经进行过“勤奋学习”和“热爱科学”的教育,本课所不同的是将“热爱科学”和“勤奋学习”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从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这一高度,阐述学生应该热爱科学,勤奋学习,以承担祖国赋予这一代人的历史重任。

对该年级学生进行这一教育很有必要。不可否认,该年级的学生中大多数是能勤奋学习的,但也应该看到,有相当一些学生学习缺乏动力,他们或者只是为分数而学习,或者只是为父母而学习,当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往往打退堂鼓,产生厌学情绪,个别的甚至逃学。我们需要通过教育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的目的性和紧迫性,从而更加努力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仅学好各门文化课,而且积极参加科技活动,培养自己的创造精神和创造力。

本课的导入部分是一个“述说”,说说“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学生一般都听说过这句话,也能大体讲出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教师可以由此自然地引出课文要讲述的主题。

本课课文主要讲两个问题。

1.科学文化知识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2.少年儿童必须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

教法建议

本课课文主要讲两个问题。

1.科学文化知识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认识科学文化知识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是本课教学的基础。在教学中要多举一些事例,特别是现代的事例,帮助学生加深认识。认识了这个问题,学生就能明白,为什么科技现代化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关键,为什么我国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从而也就从根本上理解为什么少年儿童必须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2.少年儿童必须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

这个问题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教师要按照以上层次,一层一层地组织教学,并通过现实例子着重说明,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无论做什么工作都不能没有科学文化知识。因此,养成勤奋好学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要注意纠正学生中存在的一些错误认识。

教学设计示例

第四课用科学知识武装头脑

教学目标

认知:

1.懂得科学文化知识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2.懂得少年儿童必须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

情感:

1.热爱科学。

2.对科学文化知识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行为:

1.认真学好各门文化课,切实打好知识基础。

2.在学习中发扬勤奋刻苦的精神,不怕困难。

3.多读课外书,积极参加小制作、小发明等科技活动。

教学过程

一、运用事例,导入新课

1.出示投影(小鸟飞机火箭卫星)(小鸟在天空中自由飞翔,人类也向往飞上天,于是从中得到了启示,发明了飞机;后来,人类为了进入宇宙、太空,又研制出了火箭、卫星……)

2.举事例:1990年,三号火箭在亚运会召开之前升空,把亚洲一号卫星送入太空,使我国人民能清晰地观看到亚运会的比赛。卫星的用处很大,可以用来播放电视节目,预报天气情况,传播电话、信息,还可用于军事侦察等。

3.提问、思考。

这样的发展过程,说明科学知识在起着重要作用。(板书:科学知识)

二、学习课文,明白道理

1.自学课文第二、三小节,四人一组讨论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2.交流并板书。(1.促进生产发展2.改变生活方式)

3.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交流“人类离不开科学知识”的事例。

4.小结:我们从看到的和听到的这一切事例中,懂得了科学知识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板书:推动社会发展)

5.科学知识有如此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当代少年儿童,必须用科学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完整课题,齐读)

三、思考讨论,激感

1.出示问题:如何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边学第六、七小节边讨论)

2.齐读最后一小节。交流、板书。(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1.学好各门功课2.多读课外书3.多参加科技活动)

3.观看录像:1997年7月1日,我国“雪龙”号破冰船首航北极,进行科学考察。

4.总结:世界上的不少国家已经加入到北极俱乐部里去了,我们中国这样一个大国,而且是北半球的重要国家,却刚刚去北极俱乐部争得一席之地。这说明:我国更应尽快发展科学文化;作为21世纪的建设者,更应当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尽快用科学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

第6篇

关键词:政府决策 政治沟通 民主 科学

在十报告中主席提出要“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健全决策机制和程序,建立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政府决策是政府行政管理的核心和关键环节,科学民主的决策一方面关系到我国国家政权是否顺利运转;另一方面也关系到政策运行的效率、民主问题。政府能否制定出科学、合理并且充分反映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政策是政府能否获得广大民众支持和认可的重要因素。大量实践证明,积极的政治沟通能够提高政策过程的有效性,可见,加强政治沟通,进行广泛的信息交流,是政策得以有效执行的重要前提的环节。

一、政治沟通是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重要前提

政治沟通能够提高政策过程的有效性,决策过程包括政策问题的认定、设计政策方案、执行政策及政策信息反馈等几个重要的部分。首先,准确的认定政策问题由三个基本条件组成,即存在客观的情势;明显的民众诉求;强烈的政策需要。 要想准确把握三个条件,需要有效、及时和准确的政治沟通。再次,设计政策方案的时候,必须通过充足的政治沟通,才能深入地挖掘出可利用的政策资源,寻找到最有效的政策手段和政策措施,设计出切实可行的政策方案。越是在深入沟通基础上设计的政策方案,愈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从人民利益出发,因此要了解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倾听人民群众的心声,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重视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以此为政府制定有关政策的唯一依据,符合人民利益的政策方案被制定出来。最后,在执行政策的时候,因为有充足的政治沟通,在政策执行时,人民群众才会有充分认识和理解,从而支持和遵守政策,并方便政策执行主体准确、有效的把握政策环境,使政策执行更加有针对性。如果作出决策后失去了与人民群众的政治沟通,那么政府的决策意图无法被人民群众所理解,更加无法交由人民群众切实地付诸实行。政治沟通的状况还直接关系到政府实现科学、民主决策的程度。政府的政治活动要真正代表人民的利益,领导机关与群众之间不仅要有政治沟通,而且还要求这种沟通必须健全。如果政治沟通不健全,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就不能及时、完整、准确地为政府所知,党和国家作出的决策就势必会偏离人民的利益要求,党和国家的政策也无法不折不扣地付诸实行。因此加强和健全政治沟通,进行广泛的信息交流,是政府决策得以有效执行的重要前提。

二、当代中国政治沟通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沟通体制主要是单通道信息体制,其本身所固有的缺陷已表现的相当明显,虽然我国的政治沟通水平与过去相比有了明显的进步,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目前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我国政治沟通的主要弊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治沟通主体存在问题。首先,不能有效的保障政治沟通主体权益。现行的政治沟通是一些书面化内容,在政治沟通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法律规范和义务的约束,不能保障少数政治沟通主体(如公民)合法权益,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对上访者进行打击报复。再次,政治沟通主体具有非均衡性。由于每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一样,同时也因为各沟通主体的年龄、社会地位、受教育程度、智力等条件各不相同,使得政治沟通主体表现出不均衡性:参与政治沟通所占的比例城市要高于农村,教育层次高的沟通要优于教育层次低的,非政治人沟通质量要低于政治人,经济地位低的效果不如经济地位高的,高管人员的政治沟通优先等等。正是出于上述情况,加剧了政治发展的非均衡性矛盾,会产生不利于社会发展和稳定的二元政治结构。

(二)政治沟通渠道存在问题。公众参与政府决策过程中,只有三种有效的渠道:一是通过人大选举和政协推荐的方式,他们通过各种政治活动来间接参与。但在政府决策过程中,人大和政协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在实现公共利益时受限;二是群众意见和建议被政府相关部门采纳和获取。在我国现行的政府机构下,采取逐级反馈信息的方式,收集面有限,渠道单一,因此这种渠道必然存在问题;三是通过座谈会、听证会等方式收集民情、民意。但采用这种方式,花费人力和物力成本较高,由于民众的独特性,所以收集到的信息和意见具有片面性,不能准确代表所有大众的意见,一些真正想表达自己意愿的民众不能准确的找到相关部门,因此只能选择上访的方式。当然政府的相关部门在下基层时也不能准确的收集民意、民情。通过对上述三种渠道的分析,由于信息收集渠道受堵和信息反馈机制受限的情况,提高政府决策的有效性较困难。政府决策过程中,能否准确反映民情、民意,能否被民众所接受和认可,不影响政府决策合法性和权威性,从而减少政府决策执行的阻力,需要政府抓紧解决政治沟通渠道存在的问题。

在中国的政治沟通体系中,政治沟通中处于主体地位是党及其相关各级部门,其它沟通主体如果想参与到政府决策中来,必须通过党及相关各级部门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和维护自身权益。因此公民在这个单向的沟通渠道处于不公平地位,不能准确的表达自己合理的意见和建议。由于这个沟通渠道是自下而上的,因此那些群众认为合理而政府认为不合理的意见和建议不能及时、有效的反馈和采纳。因此,由于信息存在的片面性、虚假性,会造成错误的决策。再次,由于政府的不透明性,政治沟通存在“无光”行为。一些人想把公共利益化为己有,通过暗箱操作等手段,进行不公开的政治沟通,只求自己利益得到满足,是一种合法的寻租行为。由于政治沟通的不透明性,一些人对公共利益的腐败加剧,败坏社会道德,破坏社会风气,加剧社会不正之风的产生。使得其他主体对现行的沟通方式不满意,甚至产生怀疑,从而使整个沟通体系被怀疑,对以后的政策执行产生不良影响。

(三)政治沟通中的信息存在问题。首先,政治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存在的片面性,失真性、不准确性。片面性是指在传递信息的时候,信息发出者不能完全表达自己的意愿,并非全部被信息接收者接收。当然,由于存在的片面性,会造成在传递过程中,某些重要信息没有表达或是传递中丢失。信息的失真性是指传递过程中信息被歪曲,接受者获得的信息是被窜改的。由于信息是由传递者传递的,因此传递者的主观上(感情上、认识上)的偏差会产生信息失真。再次,政治信息的正负反馈调节失衡。信息的反馈包括两种类型,即正反馈和负反馈。正反馈指反馈信息能够促进和加剧原始行动的反馈,即已经偏离目标的,如果使用正反馈,会增加偏离距离。负反馈指反馈信息已经偏离目标的,如果使用负反馈,会减少偏离,是一种调整和校正的过程。任何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沟通,在执行的时候,都会与目标产生偏离,因此需要通过负反馈来调节和控制沟通行为,政治体系亦是如此,应运用负反馈来调节自己的输出。 在我国信息反馈的过程中,正反馈过多、负反馈“增益””(指信息接受机关在接受信息后对所获信息作出反应的程度)过大会造成信息反馈严重失衡,不利于信息的正常反馈,从而合理的民情和建议不能被政府有效的采纳,反而制定出不合理、不实际的政策。

三、完善政治沟通的有效措施

(一)进一步完善我国政治沟通结构

我国政府是一个、一元化的政府,造成政治沟通主体存在问题,同时政治信息也存在着片面性,失真性、不准确性等问题。在信息传递渠道过程中采用自下而上的单向的方式是造成这些弊端的根因。因此,首先,政府应建立其他主体和党及其相关各级部门建立中介组织,及时有效的得到沟通,使其他主体的意愿和建议第一时间得到反馈,并构建多结构的政治沟通机制。其次,改善党政部门的部门设置,增设具有行政权力信息机构,专门负责获取最新、准确的信息。最后,政务信息制度化公开,在沟通中实现双向并行传递。

(二)进一步丰富我国政治沟通渠道的多样性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社会,民众的要求不再是简单的吃饱和穿暖,而更需要政府构建一个和谐社会,公民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这就需要政府的政治沟通渠道多样性,而不是原来的单一性,公民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愿和建议,政府及时对民意、民情做出反馈,从而形成社会的安定团结,并不是之前依靠单一的行政权力来维持社会的稳定。随着政府由“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我国政治沟通渠道的多样性也进一步发展,政府信息的传输方式也逐步形成“网络交错型”。

(三)进一步加强政治沟通的合理化

随着十政府报告的提出,执政党行政力量逐渐减弱,服务力量逐渐增强。从长远来看,执政党转变为政治权力和社会民众的中间人,是政治权力和民众之间的有效沟通保证。政治沟通的作用凸显出来,不仅仅是传统的信息传递,更多的是促进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利益多元主体的形成、政府职能转变等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发展政治沟通的合理化、科学化是社会发展客观要求也是历史使命。完善法律对政治沟通的保障,明确行政各部门的职责划分,充分发挥政治沟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向加吾,许屹山.政治沟通:社会转型期政治合法性资源重构的重要视角[J].湖北社会科,2006.

[2]张国庆.现代公共政策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3]俞可平.论当代中国政治沟通的基本特征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J].政治学研究,1988.

[4]俞可平.政治沟通与民主政治建设[J].社会主义研究,1988.

[5]王景玉.试论政治沟通[J]南都学坛(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06.

第7篇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利益格局深入调整,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节奏明显加快,导致人们生活和工作压力增大,各种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大幅增加,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社会形态多元化、群体多层化、价值多重化、诱惑多样化、问题具体化等诸多新课题。如何缓解人的心理压力、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实现人的自身和谐,已经成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维护团结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大课题。

一、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的主要内容

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人类自觉意识提高的反映。简单的说,人文关怀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心理疏导,是利用心理学知识改变人们的心理认知、情绪、行为和意志,达到消除症状,治疗心理疾病的一种方法。心理疏导的过程,其实质是不断消除内心不和谐因素,有效增加内心和谐,最大限度创造和谐心理的过程。"疏导"不仅建立在对对象的尊重上,且贴近对象的实际需求。

在交通思想政治工作中,笔者认为,人文关怀是指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关心人丰富多样的个体需求,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心理疏导是指帮助人们进行一定的心理调适,使其不良情绪得到宣泄,心理压力得到缓解,或者为进一步实施思想影响创造必要的健康心理条件,或者在进行心理调适的过程中解决思想问题。

二、深刻理解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的科学内涵

"人文"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而又很难确切指陈的概念,"人文"与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独立人格、人的个性、人的生存和生活及其意义、人的理想和人的命运等等密切相关。"人文"一词最早出现在《易经》中。《易经》贲卦的象辞上讲:"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其意为:天生有男有女,男刚女柔,刚柔交错,这是天文,即自然;人类据此而结成一对对夫妇,又从夫妇而化成家庭,而国家,而天下,这是人文,是文化。人文与天文相对,天文是指天道自然,人文是指社会人伦。人文区别于自然,有人伦之意,区别于神理,有精神教化之义;区别于质朴、野蛮,有文明、文雅之义,区别于成功、武略,有文治教化之义。可见,人文,标志着人类文明时代与野蛮时代的区别,标志着人之所以为人的人性。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人文关怀的集中体现。人文关怀可以传递人间的公平、正义、同情和理解,使人人都尽可能拥有尊严、享受宽容。只要有人文关怀存在,人间便会有良知和情义,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也就能让更多的人一起享受。人文关怀的核心在于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

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尊重人的理性思考,

关怀人的精神生活。人文关怀包括层层递进又密切相关的几层涵义:

1、承认人不仅作为一种物质生命的存在,更是一种精神、文化的存在。

2、承认人无论是在推动社会发展还是实现自身发展方面都居于核心地位或支配地位。

3、承认人的价值,追求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统一、作为手段和目的的统一。

4、尊重人的主体性。人不仅是物质生活的主体,也是政治生活、精神生活乃至整个社会生活的主体,因而也是改善人的生活、提高人的生活品质的主体。

5、关心人的多方面、多层次的需要。不仅关心人物质层面的需要,更关心人精神文化层面的需要;不仅创造条件满足人的生存需要、享受需要,更着力于人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需要的满足。

6、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应当是自由、积极、主动的发展,而不是由外力强制的发展;是各方面素质都得到较好的发展或达到一定水平的发展;是在承认人的差异性、特殊性基础上的全面发展,是与个性发展相辅相成的全面发展。

三、人文关怀、心理疏导在交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性

对于思想政治工作而言,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除了具有一般性内涵,还有其特殊性。在交通行业,由于其行业性质等客观原因,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对于思想政治工作来说其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1、人文关怀、心理疏导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现实需要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这个概念要求我们,坚持科学发展,必须高度注重对交通行业员工本身的关心,充分发挥、激发员工的奉献精神和创新精神。交通思想政工作不能停留在过去的一些行之有效办法上,通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辅导报告、形势任务教育等政治学习等形式组织学习,内容和手段比较单一,成效还不是十分明显。因此,"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不仅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交通行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2、人文关怀、心理疏导是构建和谐交通的迫切需要

人是社会的主体,构建和谐交通在本质上就包括人自身的和谐。人自身的和谐,是一个人身心(特别是心理和精神方面)的健康状态,主要体现为人在现实生活中精神上、心理上的一种平和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它根本上是由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决定的。实现人自身和谐,是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保证和基本价值追求。只有员工的自身和谐了,才能有健康的心理,才能有和谐有序的内心世界,才能够具备应对市场经济、改革发展中给员工所带来的各种心理矛盾冲突和巨大的心理压力,才能不断增强员工应对不同变化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才能不断培养适应能力。

所以,交通思想政治工作要积极推动人的自身和谐建设,努力探索在新的条件下有效提高员工心理承受力的方式方法,自觉地在人文关怀、心理疏导、正面教育等重要环节建立起良性互动的应对机制,营造培育和谐心理的氛围,为构建和谐交通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持和人文环境保证。

3、人文关怀、心理疏导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需要。

在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时期,经济社会转型带来的心理不适困惑着很多人。容易产生焦虑浮的心态和躁狭隘偏执的情绪,牢骚满腹,怨天尤人,总觉得别人对不起自己,社会亏待了自己,总觉得自己比别人高明,喜欢对别人吹毛求疵,有苛求计较之心,无宽容体谅之意,生活无节制,工作不自律,轻视别人和它物,使人因紧张而无法保持心理平衡,无法控制自己,甚至失去理智,进而影响和谐交通、和谐社会的建设。

实施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就是运用心理科学的理论与方法,从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发展的规律出发,通过解决工作对象的心理问题,有效解决员工在工作和生活中出现的心理困惑,减少焦虑、抑郁、恐慌及其他不良心理状态,改善人们的非适用行为,包括对人对事的看法,人际关系,促进人格成熟,以有效且适当的方式和良好的心理状态来面对压力、处理问题和适应生活,帮助他们维护和增进身心健康,促进个性发展和潜能开发,达到和谐人际关系的目的。

第8篇

一、科学管理,实现由小政工向大政工的转变

1.要在企业营造一个“小网络”,实行“双岗双职”。就是专职政工人员负责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指导、协调、监督、总结和考核。汽车大队党委在这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针对大队单人单车的工作特点,发挥每名党员、干部的作用,开展了党员干部承包车组活动, 将全大队所有车辆及驾驶员分别按小队划分了60个“ 承包责任区”,明确规定干部对责任区实行“三包”,即包所承包责任区的安全生产、设备安全部位检查及人员的遵纪守法。明确承包职责和奖惩办法。并相应建立了保证措施。广大党员干部都能及时深入到承包小队,主动找职工谈心,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帮助职工检查、整改车辆,形成了党员干部人人做思想政治工作、人人参与基层管理的新局面,确保了队伍稳定和各项生产任务的完成。

2.要在社会营造一个“大网络”,构筑起社会、单位、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管理机制,做好职工八小时以外的思想政治工作。家庭作为社会组成的最小单位,最能掌握家庭成员的思想动态,家庭成员间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往往最及时、最有效。汽车大队党委为加强与职工八小时以外的联系,建立了爱民联系卡发到职工手中 ,及时掌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建立热线联系,加强特殊群体与单位、与家庭的沟通。

二、促进职工思想观念的更新和转变,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

企业改革的深化,必然会带来利益格局的大调整,直接影响到部分职工的切身利益,使职工的疑虑和担心增多。这是正常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些疑虑和担心不及时排除,势必会影响职工队伍情绪,出现意想不到的事情。这就要求我们在做职工的思想工作时,必须认真研究并努力做到善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职工”,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到善于“贴近”,就必须深入到职工中去。认真了解和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呼声,看看他们到底有什么想法,有什么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把握职工的思想脉搏,在工作上抓住问题的关键,才能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有的放矢,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保持对广大职工的吸引力、凝聚力和鼓动力。

随着油田深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劳动关系、劳动组织的调整,劳动力的利益分配也发生了变化,或多或少地触及到职工的切身利益,职工队伍不稳定因素增加。为稳定职工队伍,汽车大队党委首先采取座谈会、问卷调查、个别座谈等形式,对职工关心的热点问题,岗效薪点、用工制度改革和对改革的建议和看法进行深入调查、分析,引导职工消除思想上的疑虑,心态上的失衡,树立与新形势相适应的新思想、新观念。由于我们工作细致、到位,使职工思想比较稳定,确保了大队一系列改革措施的顺利进行。

三、探索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领域

1.虚实并举,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活动。企业的改革与发展,需要不断树立和增强职工团结一致,敬业奉献精神;紧张繁忙的工作节奏,需要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来调节。正是基于这一点,汽车大队党委把“团结、求实、拼搏、奉献”的汽车精神,作为凝聚全大队职工的奋斗目标和精神动力。企业文化最本质的内容,就是强调以人为本,强调人的理想、道德、价值观、行为规范等“本位因素”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由过去对人的行为管理转移到对人的思想道德的管理。

2.抓好先进典型,把握正确导向。先进典型是先进思想的集中体现和代表,用职工身边的先进事迹教育职工,会使职工感到具体、实在、亲切,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性和说服力。近年来,汽车大队加大了典型的培养、选树和推广力度,先后开展了“争当八佳岗位能手”、“两先三优五能手”等活动。典型既有集体,也有个人;既有党员,也有群众;既有行政干部,也有政工干部,做到行行有典型,事事有模范,比学有榜样,赶超有目标。先后树立了老党员王玉叶、党员楷模程向东、操作能手邵明贵、服务标兵陈明月、增产节约能手沈玉琴等先进个人,并通过事迹报告会、宣传栏等形式,大力宣传他们的事迹,在职工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受到了理想的教育效果。

3.党员干部要率先垂范,增强自身的人格魅力。党员干部的言行,不仅代表企业的形象,而且对员工的言行起着重要的、无形的引导作用。在日常工作中,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要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要廉洁勤政,不谋私利,勇于奉献,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带领人,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动人、引导人,增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品质和应有的感召力。汽车大队党委为了进一步凝聚人心,稳定队伍,确保大队各项生产经营任务的顺利完成,在全体党员干部中开展了“聚心工程”活动,号召党员干部用高尚的精神,良好的形象,先进的文化,真诚的情感,良好的效益凝聚人心。通过开展“聚心工程”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党员干部的责任感,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增强了职工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第9篇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科学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1-126-01

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现在有些地方学校和部门的领导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够重视。社会关心和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尚未形成。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实效性不强,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思想实际结合不够紧密,有些学校的社会科学教科书过去陈旧,没有足够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致使思想政治教育与形势发展要求不适应,为了是思想政治教育适应时代的发展,适应社会环境的要求,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这一论点。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必要性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面临重大机遇,又面临严峻挑战。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水平,既是时展的必然要求,又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随着“90后”成为大学生的主体,学生思想发生了巨大改变,教育环境也有所不同。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迫切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运用科学化的方法把握教育的内在规律,创新方式。因此,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水平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要求思想政治教工作者在工作中不仅仅要热情、富有经验,还要将热情和经验提升为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通过实践来丰富教育的内在规律。因此,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水平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现状分析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探索,从第一次学术讨论会上提出的知识化和标准化,到研究和工作方法中引入现代科技成果,再到范畴体系的规范化,学者们对此的认识也经历了逐步深化的过程。学者们已经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范畴体系到目的性、规律性以及有效性等不同角度对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内涵给出不同的阐述,各有侧重,既有共识,也有异见。当前,学者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追求一定的合理性和逻辑的必然性,并积累了一些成果,对学科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这也侧面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水平。但要防止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中出现的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科学标签化”的倾向,也就是将“科学”作为标签贴在思想政治教育前面,以示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这种不注重内容只注重形式的“科学化研究”不仅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研究的推进,反而将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研究引向了低俗化。这种倾向反映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缺乏规范的方法和科学的工具。另一种是“自然科学化”的倾向,用自然科学的标准来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科学化判定,并按照自然科学中的模式来构建所渭的“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而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性,而形成这种倾向的主要原因是对科学的片面认识。

三、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路径分析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思想的科学化。首先坚持以理论为指导。坚持用发展着的教育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经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水平的发展也是依靠理论指导的结果,换句话说,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水平的研究必然要充分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过程中的指导思想。

其次,以人为本的思想。思想政治教育是建构在“人”的基础之上,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人文关怀,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做到入情入理、情理交融。更要做到教育学生、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的理论思想。只有坚持理论,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才能准确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基本规律,以综合的措施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水平。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方式的科学化。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任务、内容、环境和对象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如何增强高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重大现实课题。而努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水平是高校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方面。而思维方式正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运用一定的思维工具去描述、理解、把握客观事物的思维活动样式。科学的思维方式,能指导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推动客观事物发展,以其巨大的力量推动社会的进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符合新时期特点的科学思维方式,这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的科学化。在这个富有挑战性的时代,只有不断改进思想教育的工作方法,才能使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跟上时展的需求。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要想不断进步,就应该注重工作方法的科学化,进而增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生机和活力。随着时代的飞速变化和发展,大学生的思想信念和价值取向都呈现出复杂化特点,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随着科学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改变,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科学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将科学思想、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融会贯通的过程。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研究中注重丰富其方法体系;运用现代科技和传播手段的发展,发挥网络和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这些迎合时展的方法综合运用,增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科学性,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4.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科学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机制上,要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新格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是高校工作的生命线,要把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纳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规划之中,融合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贯穿于教学、科研的各个环节,把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目标纳入整体培养目标,把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内容纳入党政领导的工作职责,使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与其工作融入为一体。全员育人,就是要增强全体教职工育人意识,敬业爱生,教书育人;全程育人,就是要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目标,根据不同阶级要求,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规律,分层递进;全方位育人,就是要依靠全社会力量,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资源,营造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氛围。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人民出版社,1975

2.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刘建军.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J].思想政治教育,2011(6)

第10篇

关键词: 政治学科 学业考试 复习策略

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是高考的有机组成部分,完全按照普通高考的模式和要求组织考试,又称“小高考”。打赢“小高考”这一仗,不仅能获得高考的资格,减轻高三复习的负担,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为高考取得好成绩赢得主动权。

学业考试时间放在每年的3月中旬,新课结束的时间往往在元旦以后,剔除寒假放假时间,真正有效的复习时间只有一个月,因此,保证学生在一个月时间内温故而知新,掌握应知应会的知识点,是检验教师教学成果的关键。

以政治学科为例,大都是元旦以后结束新课,寒假过后的一个月,学生要重温必修1,复习必修2和必修4两本书,还要准备最近6个月的时政知识,2011年还增加了民族团结读本,时间紧任务重,极易因赶进度而忽视整体的复习质量,不能达到预期的复习效果。

那么,怎样才能在短短的一个月复习时间内,既全面复习,又突出重点;既强调效率,又井然有序呢?以政治学科为例,我提出以下几点复习策略。

一、研究考纲,筛选知识考点

考纲是复习备考的基本依据,研究考纲,就是吃透考试精神。

首先,要研究考纲的等级要求,一般情况,A等级的考点只会出选择题或判断题,而不会考主观题;C等级的考点既能出主观题又能出客观题;B等级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出卷老师在出主观题时,往往先考虑C等级的知识点,然后就会选择B等级的知识点。所以,老师在指导学生复习时,要把A等级的知识点进行技术处理,不必面面俱到地记忆A等级的知识点,以免加重学生的负担,应该把A等级的知识点划出来,交给学生记忆;对于B等级的知识点,要结合时政热点选择性地强化记忆,而C等级的知识点要重点把握,不仅要求完整记忆,而且要引导学生学会对知识进行拓展延伸。

其次,要关注当年出现调整的知识点,尤其是新增的考点和等级要求上升的考点。等级要求上升的考点,往往是当年国家特别关注的问题。比如在2011年的学业考试的考点中就新增考点“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举措”,“在国际关系中我国必须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两个考点考核等级要求由B上升为C。在2011年的学业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试卷的主观题中,就考到了其中的“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举措”和“在国际关系中我国必须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两个知识点。

根据考纲进行筛选,每年有30个左右的知识点需要学生完整地记忆。在2011年学业考试复习中,我在必修1中列出了9个知识点、必修2中列出了7个知识点、必修4中列出12个知识点,指导学生强化记忆,极大地减轻了学生的复习负担。

二、研究试卷,把脉考试动态

江苏省学业考试是从2007年开始进行的,这几年的学业水平测试卷应当成为复习的模板。

一方面要对试卷进行静态分析,不仅要注意题型的要求,而且要注意提出问题的格式及表达方式,更要注意答题的格式。所以,在考试前一个月,教师每堂课都要花一定的时间重点分析已经考过的试卷,详细解读试卷的题型及要求,要求学生对照答案了解标准答题的思维和格式,准确把握题意、精准分析设问的关键,考试时能迅速有效规范地组织答案,从而提高答题的有效性和得分率。

另一方面要对试卷进行动态分析。首先要分析试卷设问要求的变化,比如,必修4《生活与哲学》分为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论(人生观、价值观)四大板块,每一板块又包括许多具体原理,2007年和2008年试卷中出现的是用哲学的具体原理回答问题;2009年试卷中出现了用唯物论相关知识分析问题,也就是说出现用哲学的大板块设问;2010年的试卷中,既出现了用哲学大板块设问,又出现了用哲学具体知识分析观点,所以,在指导学生复习《生活与哲学》时,既要帮助学生划清哲学的四大板块,又要注意强调一些重要的原理。再比如,2009年试卷的探究题中出现了关于“文理分科”的两种不同观点的讨论,考生可以选择其中一种观点进行回答,对此,在指导学生应对考试时,除了要求学生注意用辩证的、全面的思维方法去分析问题外,还要提醒学生结合自己知识储备的特点,选择答题内容,做到扬长避短。其次,要罗列已经考过的知识点,预测当年试卷可能会出现的知识点,比如,已考过《生活与哲学》唯物论、认识论的原理,在2011年的学业考试复习中就要关注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的相关知识点。最后,要关注当年全省各地的模拟试卷,这些试卷基本能反映出本年度的热点和题目指向性的变化,可以作为分析当年考试动态的基本依据。

三、研究时事,结合热点复习

目前的教育理念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试卷趋向于用书本的理论知识去分析现实生活的具体问题。政治试卷更具有时效性、现实性、鲜活性,所以,在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时,要注意对时政热点的分析,一方面,通过时政实例理清知识点的纵横联系,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迁移,另一方面,通过时事材料的分析,训练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解题的应变性,提高学生应考的自信心。如,2008年学业考试前,我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限塑令”的原因、意义、措施等,2008年的学业考试试卷有一道用“限塑令”做背景材料的探究题,考生看到这道题,特别兴奋,做题的感觉特好。

关注民生、社会公平、价格上涨等问题都是2010年的热点问题,这些热点问题涉及许多知识点,复习时要坚持以题目带热点、以热点带考点,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和思考问题。再比如,从盖茨、巴菲特的慈善晚宴到陈光标的“裸捐”,慈善事业成为2010年中国较为关注的热点问题,分析慈善事业会涉及金钱观、价值观、权利与义务等知识,尽管这些知识点已经考过,但结合当年的时政热点,依然值得重视。

分析时政热点一般要以生活中的经济现象为切入点,因为经济事件是社会最敏感的问题,能透视出相关的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联系,所以,从经济现象分析政治学科的原理,知识覆盖面广,知识层次易于深度挖掘。如分析“2010年各地房价不断攀升”现象,可引出《经济生活》中价格与价值、价格与供求、价格上涨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社会公平等知识点,《政治生活》中的党的宗旨、地位、执政方式和政府宗旨、性质、职能等知识点,《生活与哲学》中的唯物论、辩证法等知识点,用上述知识点分析房价上涨这一现象,有利于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全面分析现实问题。

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能把书本上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知识网络,做到融会贯通,加强对知识板块的整体理解,提高学生记忆知识的灵活性。现在的江苏省学业考试试卷越来越侧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考查,所以,从现实生活中抽取事例加以分析,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研究学生,进行分层辅导

学业考试不是高考类的选拔考试,侧重于对高中生学习情况的基本检测,对于大部分学生只要求过关,所以,对于这部分考生,复习时只要紧扣考纲、突出重点、强化记忆、基础训练就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对于想冲重点院校的学生,通过学业考试获得A等级,是获得高考加分的重要途径。在当前江苏省高考总分为480分的前提下,赢得学业考试的加分,意味着超越几万乃至十几万考生。对于这部分学生,不仅要紧扣考纲抓好基础性知识严格落实,还要对考纲中的B、C等级的知识点加强分析,一般都要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方面进行记忆和思考,记忆要求也要提高,做到既准确又全面。为了提高这部分学生的主观题得分,必须在学业考试前进行热点问题分析和解题策略指导,提高学生解题的全面性、准确性、规范性。

第11篇

[关键词]: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方法论

[Abstract]: Marx 's whole world view is a method, therefore, studying Marx's Political Economics focus lies in the methodological mastery. So far, Marx's political economics method still is a kind of advanced thought. This article on the Marx political economics scientific methodology method were analyzed.

[Key words]: Marx; political economics; methodology

政治经济学是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方法论的主要方法包括:马克思政治经济社会矛盾的分析方法、历史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其中矛盾分析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方法论的核心。本文也主要对这三种方法进行分析。

一、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社会矛盾分析方法

马克思将分析矛盾引入到政治经济学中,对矛盾分析清楚后,再分析经济问题。在现实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社会中存在很多矛盾,这些矛盾都是不可避免的,都是各自代表为了获得更多利益而产生的,如劳动创造的价值和支付的工资之间的矛盾、产品价值与售价之间产生的矛盾、无产与资产阶级两种阶级之间的矛盾等,经济学理论体系是否成熟的主要标志就是看它们是否承认这些真实存在的矛盾。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社会矛盾分析法主要包括:

(1)虽然已经统一了各种社会经济关系,但是这些社会经济关系中还存在对立的一面,因此,要很好的把握住这对立的一面。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社会矛盾分析法中把握对立就是指在分析事物时,将事物看作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从它们内部的对立面来否定它们相对对立的性质。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对立现象普遍存在。但是这里所说的对立并不是说各种经济关系外在对立,要想阐述各经济关系对立的本质涵义,必须从各种经济关系的相互依赖中把握它们的相互否定的对立性质。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之一的David Ricardo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各类经济关系是存在对立的,并且他以此构建了属于他的理论体系。但是最终他还是以失败告终,这是因为它对各种经济关系之间的对立进行研究主要是从形式逻辑的思维出发,它认为这些经济关系之间的对立没有相互联系、没有相互转化的关系。例如李嘉图认可的劳动价值理论,但是该理论不能解决劳动力得不到同等价值的问题,工人劳动所得的工资与工人所创造的价值成对立关系,而不能相互转化分析这种对立。其实李嘉图没有看到资本主义的工人工资是作为资本的投入创造了价值,那么工人创造的价值中所包含的剩余价值渗入到了工人创造的价值中,从而导致其理论最终以失败告终。

(2)从社会经济关系的对立中把握统一。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社会矛盾的分析方法中从社会经济关系的对立中把握统一就是仍然将事物看作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从它们内部的对立面来把握它们的统一性质。在对资本主义经济关系认识的前提下,把握资本主义诸多经济关系中的统一,这样才能表示认识经济现象。但是,必须在它们内部的对立面把握它们的统一性质,这是真正把握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统一性。这种统一性是对资本主义经济关系认识的前提。正是由于资本主义统一的经济关系内部存在,使得社会中经济关系的统一非常必要,这也指明了各种经济关系统一的方向。

(3)社会经济关系范畴对立统一的基础是坚持用人的实践。由人类实践所不断生成的对立统一才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社会矛盾分析方法中的对立统一,而并非是表面上的抽象对立统一。因此,社会经济关系范畴没有永恒的经济范畴,都是将人类的社会实践作为基础,随着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变化而变化。而且,社会经济关系范畴是不断变化的,其一直是以独立统一著称,其是一个不断更新过程,消灭-产生-消灭……,这个过程同时也是由人类不断开展社会实践而实现的。随着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不断开展,人类对实践中的经济认识也越来越高,消灭原来的经济关系范畴,建立新的经济关系范畴,或者扩展原来的经济关系范畴。

二、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历史主义分析方法

用历史的和发展的维度来看待分析经济问题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科学方法论的一种有效方法,由此产生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历史主义分析方法。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历史主义复分析方法主要包括:

第12篇

本文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科学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科学化发展的路径。要紧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理论提升,整体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学科化发展,善于借鉴国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有益经验为我所用。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科学化;发展路径

2010年教育部社科中心组织召开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水平”理论研讨会指出,要进一步推进方法创新,以科学的方法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科学化发展是切实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和科学性的重要环节。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科学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综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发展历程,我国在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上均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不可否认的是,大学生思想多变性和社会信息化、科技化发展已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和科学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恰恰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科学化发展进程中应予以反思的问题。

1、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把握不深入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规划全面规定了教育目标、内容、方法、对象等各方面的内涵和相互关系,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科学化发展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研究更多停留在学术层面上,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缺乏必要的统领,对于如何处理好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关系等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科学化发展相关的问题方面研究较为薄弱。

2、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缺乏必要的理论研究

2010年召开的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上强调了传统方法与现代手段紧密结合,要求我们要根据新形势和新情况研究新问题。但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由于缺乏一定的理论指导,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内在规律而沦为经验谈。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研究主要是在实践经验总结上深入,在方法的理论提升方面较为欠缺。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现代体系尚未完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科学化发展必然要求有一套科学的方法体系与之相配套。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否得当,是否符合大学生思想和心理特点,是否体现现代气息,是否真正做到继承创新,都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预期目标的实现。综观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在体系架构方面从多学科角度都有涉及但在体系的内容上深度还不够。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科学化发展路径分析

要牢牢把握“科学”与“创新”两大主题,在继承优良传统基础上积极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现代体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科学化发展中应予以把握的重要内容。

1、紧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理论提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科学化与否,最关键是要看方法是否只停留在经验层面,是否有理论的支撑,是否形成了科学的体系。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经验和传统进行科学总结,并将其上升至理论形态加以研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科学化的必由之路。

在现代高校中,强调思想灌输的理论教育法、注重践履笃行的实践教育法、强调外在激励的榜样教育法、立足于科学知识的心理咨询法、网络教育法等,在继承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迎合了不同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需求。对这些方法进行全面总结和理论提升,并不是简单的全盘继承和一成不变,而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是去粗取精,结合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进行创新;另一方面把有益经验上升至理论形态用于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从而探索出更多更好的方法模式,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这才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科学化发展路径的真谛。若我们只简单满足于原始方法而不加以理论研究,缺乏科学指导的实践必然是没有生命力的。

近年来,关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论文和专著不断增加,方法论的研究不断深入。广大学者在总结高校经验的同时,从各学科领域切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研究之中,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的规律。不仅如此,工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线的教师、管理人员等也在积极的构建和试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新经验、新思路、新模式,给予理论研究以强有力的实践支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科学化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从理论基础、功能特点、体系建构、历史发展、优良传统、改革创新等多方面理论研究的深化,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科学化发展的重要标志。

2、整体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学科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