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5 17:09: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语文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如何处理好初高中语文自然衔接问题,我个人觉得要从四个方面入手。
―、初高中语文教师要深入研究初高中语文新课标
初高中语文教育的目标是什么?有什么差异?这是判断学生现阶段语文学习达成水平的主要依据,也是我们完成初高中衔接,顺利进行高中语文教学的依据。我在研读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后,发现它们有如下几点差异:
(1)两个阶段的目标要求的基本内容不同。
(2)从培养目标看,初中语文《新课标》要求简单,而高中语文《新课标》要求较高。
(3)从阅读能力看,初中语文《新课标》要求能力较低,而高中语文《新课标》要求较高。
(4)从表达能力上看,初中语文《新课标》要求:“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课外练笔不少于一万字”;而高中语文《新课标》要求:“45分钟能写600字左右的文章,课外练笔不少于二万字”。这个变化过程,同样要求高中语文教学中需要对学生进行素质衔接和心理衔接。
(5)现代文阅读方面:初中重在速读然后提取信息就可以,高中重在鉴赏,能力要求更高。
(6)文言文阅读方面:由初中“理解基本内容”到高中的“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读懂课文。”无论是现代文还是文言文,阅读能力要求明显增强。
从以上比较中,我们看到高中语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继续和深入,但在教学目标、内容上与初中存在明显差异,也可看出其中有些差异环节明显存在“断层”和脱节,使初中语文教学和高中语文教学之间不相衔接,因而需要我们去引导,进而达到高中新课标的要求。
二、努力尝试改变初高中语文教师教学观念
初中语文教师认为只要做好学生小学升初中的语文衔接就不错了,再加上初中的语文教师围绕中考考纲教学,把一些很基本的知识放弃掉,这就给高中语文教师增加了更多的负担。比如初中中考淡化语法。福建中考考试大纲提到“语法知识不作为中考内容'“古诗文不考察词法、句法”的要求,致使一些教师和学生不重视,甚至有些教师根本就不讲授这一部分知识,结果给高中语文学习造成了许多困难。再比如诗歌教学,2014年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大纲(语文)中只要求“古诗文的阅读,重在考查记诵积累”于是,初中的教师在上诗歌的时候通常只讲诗歌的大意,然后让学生去识记。初中的诗歌鉴赏课,只停留在诗的表面意思上。笔者也多次参加初三升高一的保送生语文试卷阅卷工作,发现初中的学生连最基本的背诵都没有落实到位。初中的学生一上高一,高中的语文教师在讲诗歌的专用术语时,往往听得一头雾水。刚上高一的学生对诗歌考查什么一点都不了解,所以第一次月考的时候,诗歌鉴赏题往往得分很低,平均分经常在1至2分。种种问题都需要初高中语文教师改变观念。初中语文教师要有大语文观念,不能那么功利性,只顾中考,要本着教育为人的原则,在初中教学中尽量结合高考语文的考纲,多渗透高一语文教学中所需要知识。高一的语文教师也必须转变自己的观念,不能一直说高一的学生语文基础差,认为他们在初中必须接受的知识,在高中语文课教学中就不渗透,不讲解。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在高一衔接的时候,能多渗透就多渗透,有总比无好。
三、改变学生、家长观念,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到语文自然衔接活动中
笔者生活的地方是福建省里文化积淀比较少的小山城。现代生活的节奏导致我们的很多家长不阅读,在家里没有阅读的氛围,就直接导致了我们初中学生在学语文的时候,就只是把语文当作一门中考考试的科目,他们很少会自己主动去接触中考语文试卷外的知识点。初中试卷很多知识点来自于课内,初中的学生就只认为读好语文就是把初中语文教师上课的内容记住就行,但这类学生一上了高一,他们发现在参加高中语文考试时举步维艰,他们高中的语文成绩也是惨不忍赌。初中的语文考试,150分的卷子,考个130分或者120分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但高中的第一次月考,语文成绩差得让他们不忍直视,因为高中的语文试卷的题目全都出自于课外。这个时候改变学生、家长学习语文的观念就显得犹其重要了。
那么怎么去改变学生、家长学习语文的观念?作为初中的语文教师在课堂的教学中要多灌输学好语文重在于课外积累、重在于阅读等理念,让学生明白学好语文不是只依靠对课内知识的掌握。初中的语文教师尽量根据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开出一些阅读书目,让学生有空的时候阅读。作为家长应该自己以身作则多阅读,让自己的孩子潜移默化地接受课外阅读。家长在家要给学生阅读的时间,不能认为他们是在读闲书,多鼓励他们读书。改变家长和学生阅读的观念,对初高中语文能否自然衔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教育部门在制定考纲时灵活变通,做到初高中语文衔接自然过渡
初高中语文无法自然地衔接,最大的问题应该是在中考语文试卷上。初中中考的语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点少且固定,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肯定是围绕着中考在转的,中考就是指挥棒,中考试卷考什么,初中语文教师肯定就教什么,中考试卷不出现的知识点,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很多语文教师肯定就一略而过,这最终造成了初中语文教师很多语文知识点都不讲解的局面。笔者在上高一的时候,问到学生词性、短语、句子、句子主干、复句等等的时候,他们一无所知。如果句子成分都不了解、不熟悉,那高一我们在上文言句式的时候,他们肯定都是“鸭子”。如果中考试卷的题型和高考试卷的题型能够接轨,那么初中的语文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也就会把知识点都在课堂里渗透,我想初高中语文的自然衔接就会成为一个问题。
初高中语文的自然衔接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作为战斗在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们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语文教师 语文教学 现代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9.075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肩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育优秀人才的重要使命,因此,教师如何开展教学活动,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发展与进步,也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高中阶段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关键时期,只有一批能够紧跟现代教学发展脉搏的语文教师,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加有效的指导。本文就如何做一名紧跟现代教育发展脉搏的高中语文教师展开论述。
一、具有较强的教学反思意识
想要做一名跟上现代教育发展脉搏的高中语文教师,要求教师积极用现代教育理念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摒弃传统教学中一些不利于教师有效开展课堂教学的理念。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是知识点输出的过程,然而教师在新时期的教学中,不能再机械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输出。而要能够有效的进行知识点的输出,而想要更加有效的开展教学活动,新时期很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进行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反思,不仅能够使教师有效的对自己的教学情况进行审视,而且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深入的思考,为教师制定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做好准备。
(一)教师更加有效的认识自身的教学情况
课堂教学是在不断变化的,教师的教学也应该及时发生变化,这样才能更加有效的开展教学活动。而教师的教学想要更好的适应课堂的要求,就需要教师进行反思。教师进行反思,一方面,教师要进行课前反思,在反思的过程中,对课堂教学该如何组织,结合知识点采用哪些有效的教学方法等进行思考,为更加有效的开展课堂教学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有效反思。课堂教学灵活多变,教师想要有效的把握课堂,并有效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就需要及时进行反思,通过反思及时采取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使整个课堂教学更加高效的开展。同时,教师还要进行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要及时对课堂教学情况通过反思进行归纳总结,为后面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提供借鉴。
二、具有良好的学习精神
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想要跟上现代教学发展的脉搏,还需要有良好的学习精神。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高中语文教师有良好的学习精神的重要性:
(一)有效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需要
教师有较强的学习精神,首先是教师有效开展课堂教学的需要。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要积极的进行专业学习,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只有教师掌握了丰富的知识,才能在授课的过程中清晰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并能够旁征博引,在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点的基础上,更好的开阔学生的眼界。
(二)积极学习新的教学理念的要求
高中语文教师有良好的学习精神,也是掌握新的教学理念的要求。现代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出现了很多新的教学理念,教师只有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课堂教学,才能跟上现代教学发展的步伐。高中语文教师肩负着重要的教学使命,自然要学习的学习新的教学理念,而教师有较强的学习精神,自然是掌握新的教学理念的保障。
总之,教师作为育人者,想要跟上现代教学的脉搏,具有较强的学习精神是十分必要的。
三、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
新课改过程中提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主体作用。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积极的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够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能够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思考、去获取知识点,反之,如果依然像传统教学那样,教师依然是课堂教学的主角,那么,势必会影响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需要教师采取一定的措施。例如: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为了发挥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就鼓励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针对教师讲解的知识点积极的发问,学生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势必要积极的思考,并且能够融入学生个人的观点与见解,对语文这门学科的学习而言十分必要。
在实际的教学中,有助于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的途径还有很多,需要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切实使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得以体现,也切实通过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达到帮助学生更加有效的进行知识点学习的目的。
四、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灵活应用于课堂教学
作为一名现代高中语文教师,想要跟上现代语文教学的步伐,还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于课堂教学。经过实际的调查研究发现,部分学生认为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不强,如果教师采用单一的讲述法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课堂教学就会显得更加枯燥。而作为一门知识点丰富,同时又有较强的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学科,教师如果能够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那么就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知识点更好的展现出来,同时也会避免课堂教学出现枯燥无味的情况。
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也要注意一些问题,例如:不能不切合实际的、生硬的将一些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而应该与知识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五、提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微课指的是借助微型教学视频,针对某一教学环节或某一知识点进行教学活动,涵盖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评价,通过内容的掌握来提高教学效率。相较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微课教学的主题少,基本是围绕例题或一个知识点而展开,针对性强;同时微课的内容相对精简,实际内容与教学主体的联系十分紧密,利用教学资源与教学素材的选择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微课教学的时间短,学习者的学习时间灵活,有利于充分利用时间。可以说,微课教学的核心就是借助微课教学视频,利用碎片化学习或在线学习的方式,适当践行新兴的教学方式及教学理念,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二、当前高中语文教学面临的问题
第一,在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大多数老师还是采用着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育,虽然在教学过程中将多媒体注入其中,但是并没有真正改变自身的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中一些老师打破了黑板教学,在课堂中运用PPT进行授课,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一些老师也成为了电脑操作者,并没有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教育者在实际教学中不能过度依赖教学设备,成为教学设备的依赖者,这样不仅对学生的综合性发展,而且也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升。第二,没有让学生进行全面性的思考。在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拥有多种教学形式,在一定意义上促进了教学改革的提升。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并没有发挥出多媒体的优势所在,在教学课件制作中大多数老师都是照本宣科,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老师将教学课件直接复制在课件中来,这样的方式不仅缺乏一定的针对性,而且还没有让学生进行全面性的思考。
三、微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
(一)实现微课与翻转课堂的有效结合
翻转课堂是伴随着微课的不断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模式。所谓的翻转课堂就是要求学生在课后通过微课的学习实现知识的外化,而在课堂当中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实现知识的内化,这种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顺序正好颠倒。因此,被称之为翻转课堂。翻转课堂的出现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需要充分利用翻转课堂的优势,实现微课与翻转课堂的有效结合,设计成一系列的微课视频,满足学生的课后学习要求,提高教学效率。
(二)积极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意识到微课在高中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和决定的人的行为,也就是说,高中具有什么样的教育意识,就会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措施。因此,在新时期背景下,相关教学工作者应该及时地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充分掌握微课的教学理念,意识到微课在高中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并用新课程教学理念指导教学行为。首先,教育部门要大力宣传微课的教育意义,让教师及时地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积极地吸纳先进的教育理念,指派专家学者深入到学校,指导教学工作者的微课教学实践。其次教师本身也要努力提升自己的思想意识,作为一个教育工作着不断地?W习新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手段,不断提高微课的教学。
(三)提高微课质量,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
微课的出现使得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得以有效实现。在传统教育当中,教师是教育资源最重要的来源,但是课堂教学的不可保存性导致教育资源的整合无法实现,而微课资源不仅可以通过硬件媒介进行传播,同时还可以通过网络媒体进行传播,为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提供了新的途径。教师需要以高中语文教材为基本出发点,设计成一系列优质微课资源,同时也可以从网络媒体当中搜集其他优质微课视频作为补充,上传到微课平台当中,满足学生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四)将不同知识点进行分解教学
在制作微课视频的过程当中,必须要将系统的知识结构分解为不同的知识点进行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微课满足学生的基本需求,但是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知识点的分解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例如,在进行《归去来兮辞》的教学当中,许多教师对于知识点划分存在着一定的迷茫性。笔者在进行该课程的微课制作过程当中,将微课的内容分解为基础知识、文章背景、时代背景、知识拓展等几个不同的知识点,结果受到了大部分学生的欢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五)利用微课创设教学情景。随着新课程改
革的不断推进深入,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考虑到每一位学生的真实感受,让学生都能够身临其境般地投入到高中语文学习中来。要做到这些,就需要教师充分利用微课的资源和小视频来为学生创建与实际学习生活相关的学习情境,增强学生的真实感受,从而加强学生的课堂情感体验。在整个高中语文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复杂或者较难理解的内容,而只凭教师的口授又不能完全讲明白,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微课资源中的相关视频,使学生融入到相关的情境中,通过学生身临其境的身份转换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传授内容。
(六)利用微课突出教学重点
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利用微课,能够及时帮助学生抓到教学重点,最大程度地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难点,同时还能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运用微课资源,在使学生掌握教学重难点的同时,也能一定程度上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拓学生视野。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27-0045-02
一、高中语文教学效率的现状及原因
受多元化文化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人认为语文是一门效能度很低的学科。高考改革虽然加大了语文分值,突出了其母语学科的地位,但由于在实际教学中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因而教学效果并未得到明显改观。尤其是对农村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来说,其语文学习仍然存在很大困难。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学业负担过重
在高中阶段,学生每天至少要学八九门学科的知识,学习时间很长,很多学生早上六点之前就起床,晚上十点以后才休息。学生的学习状态比较差,特别对中下游的学生而言,既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也缺乏学习的信心,常常处在浑浑噩噩之中。长期下去,学习就成为他们的负担,对于效能度很低的语文课更是不感兴趣。
2.重视程度不足,学习方法不当
对于语文学习,有些学生包括家长都不是很重视,感觉无从下手,补习又没有效果,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不积极努力。有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处于“听得懂,记不得”的状态,总是感觉书本知识和考试内容关系不大,即使认真学习了书本知识,到考试时还是无法准确回答题目,学生自己也很郁闷,感觉像是一拳打在棉花上,使不出力来。
语文学习不是一两天的事,而我们又不能要求学生重新回到小学再学一遍。针对这样的情况,笔者在一线语文教学中积累了些许经验,发现提高课堂效率是解决以上问题的好方法,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在实际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能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其成绩。
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途径
(一)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将知识点串联起来
课前准备是教学的重要阶段,备好课是课堂高效率的前提。备课不是照搬照抄参考资料,它是研究教材的过程。对于高考必考、重点考查的内容,要结合课本中已经学过的知识点进行强化,多准备相关的链接,让学生认识到考试所考的内容就是书本知识的演化,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典作品,能够融会贯通这些经典作品是考好试的前提。
比如在教学王实甫的元曲《长亭送别》时,在“滚绣球”中有一句“碧云天,黄花地”,这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联想高一下学期学习过的李清照的词《声声慢》,李清照在《声声慢》中也用到了这一句。王实甫化用了前人的诗句,李清照也搬用了前人的诗句,台湾著名作家琼瑶有一本小说的名字就是《碧云天》,将三者串联在一起,学生的想象空间就扩大了,学习不再是记忆一个单调枯燥的知识点,而是意识到抽象的不可捉摸的诗情画意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是联系在一起的,自己也完全可以模仿前人的作品,于是,在不知不觉中学生也便学会了作文的技巧。语文不是“云中月,雾中花”,不能贴近生活的语文,在学生的心中是扎不下根的。
(二)提高教师实际操作的能力,注重课堂细节
每个教师的教学风格也许不同,但是每个学生都喜欢和风细雨、井井有条、讲解透彻的教师。学生喜欢与否,是衡量一个教师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如何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的思维跟着教师走呢?教师除了具备基本的教学实践能力之外,还应该注重课堂细节。笔者认为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四点:
第一,要放慢语速,特别是要重点强调的地方,应该加大声音,或者直接明了地告诉学生这是考试的重点,是某次高考考过的知识点,这会立刻引起学生的注意,有助于其记忆的强化。
第二,对于经常考查的重点要多次重复。学生学习的科目多、任务重,对所学的知识点会常常遗忘。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对重要的、零碎的知识点多次强调、重复是有必要的。
第三,不要对学生发脾气,无论哪时、哪刻、哪位学生有多么令人生气,无论他是在你的课堂上看课外书,还是打瞌睡、发呆、做其他小动作,我们都要控制自己的脾气。发火、大声训斥对高中学生来说作用不大。他们从小到大听的大道理太多了,如果现在还是用一通大道理来教训他们,只会引起他们的反感,起不到教育效果。笔者一般是“点到为止”,或是用眼睛示意,或是提醒全班同学调整好坐姿(其中自然就包括了“那位”),或是突然加大声音,总之尽量避免学生尴尬,维护学生的自尊心。
第四,在课堂上要密切关注每一位学生,课前要备好课(最好是能够将本节课所讲授的内容熟记于心),不能在课上出现卡壳的现象,老是时不时地看教案。一位好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做到游刃有余,目光要能接触每个学生,要不停地环视四周,确保大部分学生不开小差。
(三)分层次渐进完成练习,一步步夯实基础
课后作业是复习巩固的过程,所以,每天必须安排好学生的作业。作业不能局限于书面试题,要能够引导学生自己整理、复习当天或本周的知识点。
每个学生的情况不同。有的学生理解能力强,容易接受新知识点,而且旧知识点遗忘得也比较少,他们的复习就不需要太长的时间,需要整理的内容也就少。这样既不浪费时间,又提高了学习效率。但是,对于那些基础本来就很薄弱的学生,笔者不要求他们每天必须完成大量的作业,只要求他们尽自己的努力掌握知识,但是要做到准备无误,不能和其他知识点混淆。比如某个字的读音包括声调、前后鼻音和其他读音等,学生即使不能掌握每个字,也能够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用排除法做题,这样能够很大程度地提高做题的准确率。时间长了,基础薄弱的学生也会有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语文基础得以夯实。
语文是一门复杂特殊的学科,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是我们语文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的课题,也是我们不懈努力和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张秀娟,马永峰.高中语文教学中探究能力的培养[J].现代教育科学,2014(2).
关键词 语文 复习
一、高中语文的特点
1、内容更加广泛、丰富
从高中教材所涉及的内容看,几乎包括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各个时期的作品。例如:从中国古典文学的角度看,将涵盖从《诗经》到明清的诗歌、散文、戏剧、小说等各种文学形式,而其中的作家做品、文学文化常识、实词、虚词、句式、修辞、文章内容理解归纳、文学鉴赏以及语言的运用等,都在学习范围之内;而外国文学则重点学习历史上著名作家、政治家的有较大影响的诗歌、小说、散文、演讲词等作品。从风格看,更是不拘一格。
2、知识性强,系统性强
初中语文学习的要求较注重学生感性的认识和积累,高中语文学习的要求已上升到能够对有关内容进行知识性、系统性的理解和领悟,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将文本中的问题通过知识体系解决。比如学习诗歌,初中要求是读读背背,形成语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初步理解诗意,而高中则要求能够对其进行分析,学会初步鉴赏和感悟。
3、语文学习时间相对减少
初高中语文教材的量并无多大变化,但高中的周课时由6节减为4节,比初中少了三分之一。高中学习的科目比初中要多,高中一年级文化课就有8门,而且都是省级会考科目,再加上数理化的学习负担加重,这样,学生在课外用于语文学习的时间就相对减少了。这样两个"减少",实际上就给语文学习增加了难度,提高了要求。
4、学习的自主性更强
高中语文教学,更需要把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猎取知识、获得能力的过程。教师不只是"奉送真理",而是教给学生"发现真理"的方法、途径和规律。这样,学生自己用"拐杖"走路,就必须培养自主能力、发展自主能力。这是一个质的飞跃。
二、高中语文复习遵循的原则
在复习中必须强化如下六条原则:
1、依纲原则。
《考试说明》是语文高考的大纲,它所规定的37项能力要求就是高考的知识点、能力点。复习中,应时时牢记。
2、联系、比较性原则。
在复习中多联系多比较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和鉴别能力的培养。要善于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善于上挂下联,拓展延伸。如:李白与杜甫,苏轼、辛弃疾与柳永、李清照诗词风格的比较;鲁迅杂文与小说的比较等等,都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运用性原则。
复习中既要夯实基础,使基础知识达到熟练,又要注重理解和运用,这是学生提高能力的关键。要加强学生做题思路的指导,加强解题规律的总结,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切记死记硬背,生搬硬套。
4、全面系统性原则。
复习要全面、系统,在语文总复习这个庞大的工程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可缺。基础知识的复习一定要全面,能力的培养要全面,按照《考试说明》要求,任何一个知识点、能力点都不要放过,要善于穿线连网,使知识达到系统化。
5、序列性、层次性原性。
在语文总复习中必须坚持序列性、层次性原则。语文知识的复习,要从语音到文字到句子……形成序列;阅读能力的培养,要从句到段到篇形成序列;写作也要从单项训练到综合训练,从记叙到说明到议论到应用,从命题到自命题等形成序列。这样,使知识的复习,能力的培养,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单一到全面,形成递进层次。
6、反馈矫正原则。
这一原则既适用于课堂练习、单元检测、综合训练、大型模拟测试,也适用于写作、阅读、文学鉴赏等单项训练。反馈、矫正能使学生及时改正错误,弥补不足,巩固知识,培养能力。
三、高中语文的复习策略
1、紧扣教材,精读深思
高考命题是以教学大纲和课本为依据的。去年高考语文四道大题,无一不是紧扣教学大纲和教材、以全面考查考生的基础知识和读写能力的。因此,复习时切忌猜题押题,必须以课本为主要依据,做别精读深思。
精读,就是要透过课文的语言材料,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用字、词、句、篇的形式反映客观事物、分析问题、进行思维的方法。阅读时,要摸清作者的思路,透彻理解文章的内容和结构,并从中积累知识,加深理解,锻炼记忆,积累词汇,丰富语言,进而开拓思路。对精彩的范文,应多读几遍;第一遍得其概要;第二遍掌握其结构层次;第三遍体会哪些字、词、句用得准确、鲜明、生动,进一步加深对全文的理解。
精读还须深思,这样才能领会文章的精神实质,吸收语言精华,学到写作技巧。深思就是以“眼到、口到、心到”听字音、辨字形、明词义、析句子、理思路、揣摩表现手法。例如:用换词对比的方法体会课文运用词语的精当;反复吟诵一些含意深刻、耐人寻味的佳句,以便精心领会;对全篇文章,要把写什么,怎样写和为什么要这样写结合起来思考,从中探讨选材立意,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规律。
关键词:新课标理念;高中语文教学;自主探究;社会实践;德育教育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我国的语文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标准:既要教授给学生基础的语文学科知识,又要着重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与实践运用能力,同时还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德育教育功能,促使学生个人修养及行为道德综合素质的提升与完善。通过对新课标先进理念的认真学习与仔细研读,我认为其带给高中语文教学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
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深刻影响及束缚,高中语文教师多倾向于“满堂灌”“一言堂”的落后教学模式,即把学生单纯视作储存知识的容器,然后将教辅资料上罗列好的知识点直接生硬而古板地灌输给学生。此种教育模式一来未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严重限制了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迸发与发展;二来更是致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了较强的依赖心理,自主学习能力遭受到极大打击与限制。总之,弊端重重。
新一轮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实施与普及,对这一传统而落后的教学模式发起了较强的冲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其基本教学理念中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活动中的真正主体,教师则是学生语文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与指导者。教师应当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在树立学生主体意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同时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探究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为终身学习和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学习了新课标的这一精神之后,我将其灵活运用到自身日常的教学实践中。例如,在教学《荷塘月色》这篇文章时,我向学生提出了如下问题:“《采莲赋》不管是对采莲人的描写还是对采莲生活的描写都是自由快乐的,而整篇文章的基调却是‘不宁静’‘淡淡的哀愁’,如此一来两者就产生了强烈的矛盾与冲突,所以是否可以理解为可以将文章中关于《采莲赋》的内容全部删掉呢?”之后便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同小组内的其他成员一起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思考与讨论,并充分发表自己的认识与看法。有的小组赞同我的观点,更多的学生却不赞同。有的小组说:“作者对‘荷塘’‘月色’等景物的描述中都充分体现了他的一种祥和与喜悦之情,而《采莲赋》的主基调也是自由而欢乐的,因此两者是相互吻合的,不应该删去;”有的小组则从另外一个角度反驳我的观点:“作者在整篇文章中的思想感情是有变化的,刚开始他‘心里颇不宁静’,为了寻找宁静才来到了荷塘,也正因为来到了荷塘,欣赏到了美妙的景致,心里才暂时获得了一种愉悦之感;而《采莲赋》也是作者获得短暂心理愉悦之后才联想到的,与作者当时的思想情感交相辉映,因此不应该删去。”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着思想与观点上的激烈交锋。如此一来,不但将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还到了学生手中,极大地尊重了他们语文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而且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又促使他们真正深入到文章之中去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与文章内涵,在发展其团队合作意识、科学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同时,帮助他们实现了对《荷塘月色》这篇文章主旨的深刻认识与更好理解,真正收获了一举多得的良好教学效果。
二、顺应语文实践性较强的特点,组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
以往的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多将语文课程单纯视作一门独立的学习科目,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语文学科同学生社会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其教学实施建议中指出:“语文是一门以汉语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科,而汉语又是我们的母语,这就决定了语文课程学习资源与实践机会的广泛性与普及性。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应当充分顺应语文实践性较强的这一特点,积极创造条件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广泛的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逐步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以此为契机,着重发展自身的语文运用水平及实践应用能力。”
新课标的这一指示给我的日常教学带来了较大的转变,促使我摒弃以往孤立语文学科、死板教授知识点的做法,改为多渠道、多策略的为学生创设语文实践活动的机遇与可能,力求使学生在多姿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更好地把握语文学习规律、实现对于所学语文知识点的更好吸收与掌握。如:在课堂“修辞格的综合运用”的学习活动中,我向学生讲解了语文主要修辞(如:拟人、对偶、夸张、顶真等)的用法,并鼓励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对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修辞现象进行认真的调查与研究,并以实例的形式列举语文修辞手法在日常社会、学习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以下即为部分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调查结果:
顶真:
山不转水转,水不转云转,云不转风转,风不转心转;(歌词)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木兰辞》
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木兰辞》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木兰辞》
拟人:
熄灯一小时,让地球好好睡个觉;(公益广告)
小草在成长,请勿打扰;(公益广告)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的是今晚的康桥;《再别康桥》
对偶: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七律・》
城乡熄灭一盏盏耗能的明灯,地球点亮一点点环保的希望;(公益广告)
……
通过这一社会实践活动就将语文知识同学生的日常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到了一起,一来促使学生感悟到了语文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在感悟语文学科独特魅力的同时积极端正自身的语文学习态度及观念;二来通过自身的亲身参与及体验,又切实帮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复习与巩固了之前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有利于当节知识点教学效率及质量的提高与完善;三来更是借助社会实践活动这一契机,着重对学生的语文应用意识及水平进行培养与发展,有利于学生所学知识实践运用能力的提高与完善。同时收获了一举三得的良好教学效果,影响意义不可谓不深远。
三、发挥语文学科人文性教育的功能,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
现代素质教育理念要求教师不能仅仅传授给学生基础的学科基础知识,更应通过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渗透及教育,以此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学生德育与智育的平衡、协调发展。
与此相适应,《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其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出了相同的教育观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最基本的特点。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发挥高中语文课程人文性教育的优势,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以此作为突破口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从而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实现自身均衡而富有个性地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高中语文教育工作者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向学生传授基础、必备的语文学科知识之外,更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优秀文化、中华文明、高尚精神品格等细节的德育教育,以此实现语文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最高价值追求。
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就把德育工作摆在了语文教育的突出位置。例如,在教学《华罗庚》这篇文章时,很多老师都是将生字词、修辞手法、写作特色、传记文体特点等梳理完之后就草草了事;与此相反,除了这些基础的知识点之外,我更侧重于引导学生透过华罗庚的生平简历体会与感悟其行为举止背后蕴含的精神与高尚道德品质。而这无疑将新课标所提倡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理论真正落实到了实处,有利于促使学生在受到优秀文化熏陶的同时,形成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文明、勇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伟大精神与高尚品格。
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要求教育工作者无论是教育理念、教学方式还是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等都要进行一个彻底且积极的改革与转变。如此方能在推动高中语文教学量的突破和质的飞跃的同时,切实促使高中阶段学生语文修养及综合素质的显著提升与进步。
参考文献:
[1]钱华.新课标新理念新教学:谈高中语文新课程给课堂教学带来的改变.中学语文,2011(36).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教学;创新;模式
社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科技的飞速发展,科技为教学行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新课改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对于高中语文教师而言,高中语文教师必须加强对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视,及时地把握新课改的创造的机遇,不断的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完成高中语文教学。在实际的高中语文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不仅要很好地完成教材中的知识教学,同时还要增强高中语文课外拓展教学,这样才能够全面地培养高中学生的创造精神和语文探索精神。激发高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从而为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提供良好的保障。高中语文教学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效,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仍然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不仅使得高中语文教学难以达到新课改的教学要求,同时还会影响高中语文教学的顺利展开。
一、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的要求
(一)始终以学生为教学主体
在传统语文教学过程当中,高中语文教师占据语文教学的主导地位,为了更好地提升高中学生的语文知识,教师往往采用填鸭式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能够一定程度提升高中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但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会对长期的高中语文教学水平的有效提升产生一定的阻碍。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之下,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教师的教学模式较为固定。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全面培养高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有效地提升高中学生的语文素质。长此以往的使用填鸭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还会使高中学生丧失语文学习的兴趣。新课改对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更新的要求,更加深入透彻地贯彻人文素质教育,课改要求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作为教学主体。语文教师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安排,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利用可利用的手段,全面激发高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同时,高中语文教师还需要注重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思维,不能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创造教学情境。有效地激发高中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并在这个过程当中不断的完善高中学生的语文知识体系。
(二)全面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高中学生而言,想要全面的提升高中学生的语文成绩和学习水平,就必须要采取一高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展开高中语文教学。通过引导高中学生培养良好的语文兴趣,全面地提升高中语文教学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例如在实际的高中语文教学过程当中,高中教师可以利用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创造出语文教学情境完成高中语文教学。利用教学情境引起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深入思考,在学生的学习过程当中,不断引入其他领域的相关知识。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地拓展高中学生的视野,同时还能够为高中学生创造一个具有趣味性、轻松性、活跃性的良好学习氛围。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思维跳跃方式,从而设计出与学生思维方式相符合的教学情境,这样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高中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还能有效地调动高中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活跃性。教师还可以合理的安排教学时间,预留出部分时间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在沟通交流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及时解决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当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安排向学生征取意见,从而对教学模式进行有效调整,以便于最大限度地满足高中学生的兴趣式教学需求。
二、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创新的有效策略
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需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在使用教学方法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利用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全面的提升不同教学方法教学成效。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当中较为常见的教学方法有合作教学法、分层教学法、阅读教学法等,这些教学方法各具优势,在合适的情境之下,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能够最大显著提升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效率。另外,高中教师还可以在充分地考虑高中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紧密结合高中学生的生活实际,对这些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和创新,从而为学生创造全新的教学体验。另外,在高中语文教学方法都有效探索的过程当中,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也得到了有效提升,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教学科学性和有效性。
(一)注重个性化的教学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当中使用个性化教学方法,能够对高中学生的个性进行全面有效的培养,同时还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高中语文教学的整体教学质量。在使用个性化教学方法的过程当中,教师必须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采用一切可利用的方法了解学生的情况和实际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进行深入了解。教师再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出全新的个性化教学方案,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利用多媒体设备引入个性化的教学元素,全面激发高中学生的个性化语文学习兴趣。高中学生的一切学习都是为了在高考中取得较好的成绩,这就使得部分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当中过度重视成绩的提升,不重视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得到满足。长期的重复复杂枯燥的内容的死记硬背,将会大大的将提高中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这严重地阻碍了高中语文教学的全面开展,同时也对学校的高中学生升学率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需要注意规避“过度重视”这一问题,语文教学当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完成课文的学习,还要引导学生总结新的体验,鼓励学生敢于抒发自己不同的观点和见解,从而全面的培养高中学生的语文创造性思维。
(二)有效加强合作教学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采用合作教学的方法以便提升高中学生的语文水平,不断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同桌、小组之间进行学习,并根据高中学生的学习倾向建立散文学习小组、古诗词学习小组、诗歌学习小组等。在合作小组进行学习交流的过程当中,教师要及时的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学习和讨论,并要求学生就学习讨论内容进行总结。还可以让各小组之间的成员进行学习交流,能够充分发挥各小组学生的学习优势,有效带动其他小组学生的语文学习,从而不断地提升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高中语文教师也需要加强教学的沟通交流,同年级组的语文教师可以定期的进行语文教学总结,并交流彼此之间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心得。高中语文教师还可以加强和其他学校的高中语文教师之间的交流,在交流的过程当中不断学习对方的先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断提升自身的语文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三)不断加强分层教学
在实际的高中语文教学过程当中部分,部分教师仍然受到传统的填鸭式教育的影响,没有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调整,在课堂上仍然使用统一授课的方式来进行高中语文教学,在教学过程当中没有考虑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从而难以有效地提升高中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在分层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以及学习能力、学习水平、接受能力等情况,对班上学生的情况进行统计,然后通过详细的分析之后,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分层教学方案。在高中学生群体当中,学生之间的语文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相对较好,能够很快地接受各种语文知识;部分的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相对较差,因此,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才能完成相关知识的掌握;少部分的学生我语文接受能力较差,就部分学生很难紧跟教师讲课节奏,对于语文当中的战斗知识点仍然存在误解,从而使得这部分学生的语文成绩相对较差。在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之下,高中教师必须要科学合理地采用分层教学法,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将语文教学目标分层化、细化,然后利用多媒体设备分别对学习成绩好、中、差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从而更好地满足每个高中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全面展开阅读教学
在历史发展的过程当中遗留了大量优秀的文学著作,高中学生在学习之余,进行这些优秀著作的阅读,不仅能够全面提升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还能够不断增加高中学生的知积累,为高中学生的作文学习听力良好的基础。另外,优秀作品当中文章都具有独特的感染力,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需要对文章进行优选,结合高中语文教学内容选择能够激发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文章。在高中语文教学阶段,教师可以开设语文阅读指导课程,教授高中学生语文阅读的方法,或者组织语文阅读兴趣小组,鼓励学生参与到语文阅读活动当中,可以组织优秀读后感评选、读书周等活动,全面激发高中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这样不仅能够有效的提升高中学生的语文水平,同时还能为高中学生的作文学习,乃至今后的语文学习提供有效的保障。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教学模式改革;重要意义;具体途径
高中语文教学模式的设计依据是教学任务。高中语文教学担负着提高升学率的重大任务,因此教学模式的设计也必须符合这个任务目标。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完全以提高学生考试成绩为中心,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教师利用绝大部分时间讲解基础知识,只给学生讨论和提问留下很少的时间。并且,教师不善于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问,基本上只关注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在高中语文教学模式改革的过程中,这种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模式正逐渐被教学互动的新模式所取代。这种转变具有深远意义,也适应了素质教育的新要求。高中语文教学模式的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它需要高中语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更需要教师和学生打破思维定势,用创新的眼光来看待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并对既有的教学模式作出修补式的改革。
一、高中语文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意义
为什么要改变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概括起来,教学模式改革的主要意义包括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改善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等等。我认为,改革高中语文教学模式的核心意义在于让学生享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因为,高考的沉重压力已经使高中生备感焦虑,如果这种紧张的情绪长期得不到缓解,将会对高中生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伤害。高中语文课堂应当从一个给学生施加压力的地方转变为一个给学生带来快乐的地方。具体来说,高中语文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意义包括如下几点:
1.高中语文教学模式改革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
改革之后的高中语文课堂应当消除以往那种沉闷紧张的课堂气氛,教师要带领学生轻松学习,愉快地接受知识。科学证明,人在心情愉快的情况下,能够更好地从事工作和学习,并能取得最佳效果。轻松的课堂气氛可以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放下思想包袱,放飞想象力,从而使学生既能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又能牢固掌握所学的知识,让语文课堂教学收到一举两得的良好效果。
2.高中语文教学模式改革可以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
在新型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和学生之间是一种合作学习的关系。教师不再只用生硬的方式给学生灌输知识,而是关注学生对语文课的反馈意见,认真倾听学生对某一问题的独特看法,并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这种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为师生沟通搭建桥梁。当学生意识到老师愿意和他们沟通、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时,师生之间的距离就会拉近,教师和学生就可能成为朋友。
3.高中语文教学模式改革可以营造活泼生动的课堂氛围
某高中语文教师深受学生的欢迎,因为他总是微笑着面对学生,鼓励有不同意见的学生与其讨论问题甚至争辩,并能够宽容学生在思考和探索过程中所犯的错误,提倡他们发扬独立思考的精神。新型的教学模式就是要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人人有话说。在这样的高中语文课堂中,学生才敢于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学生的情绪才能饱满,学习态度才能端正。活泼的课堂教学也更贴近日常生活,才会使学生觉得语文知识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不只是固定在书本和试卷上。
二、高中语文教学模式改革的具体途径
1.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为高中语文教学创造了先进的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的改革过程中,我们应当充分发挥这些先进教学手段的作用,以提高课堂效率,改进教学质量。多媒体教学是被广泛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多媒体教学可以发挥更加明显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播放与课文相关的电影或视频,来加深学生对课文背景知识的了解;也可以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些生动的图片,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例如,在讲解《日出》《雷雨》等经典的戏剧作品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相关电影中精彩的一段,这样就把枯燥的书本知识变成了可以感知的人物形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再如,在讲解有关帝国主义的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一些在备课时找到的历史图片,勾起学生的气愤之情,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印象,同时也能起到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
2.开展多样的互动活动
许多高中生反映,高中语文课比较枯燥乏味。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缺少课堂互动环节。如果教师能带领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互动活动,就可以增强高中语文课的趣味性,进而使学生乐于思考和提问。课堂互动可以包括多种形式,主要有课堂讨论、做小游戏、抢答等,在这些互动形式中,课堂讨论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
需要强调的是,高中语文课的课堂讨论不能流于形式,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提问,发现学生的疑问点,从而开展有针对性的讨论活动;对于敢于提出与书本上不同见解的学生要予以鼓励,不能认为这是在浪费时间,而对学生提出的观点主张不予理睬。例如,某高中语文教师在讲解《孔雀东南飞》一文时,有学生提问:“为什么孔雀要向东南飞,而不是向其他的方向飞?”教师觉得这个问题没有必要展开讨论,学生只要记住文章题目就可以了,因此,对于学生的提问不予重视。这样的做法伤害了学生自主思考的热情,是不符合课堂互动活动的目的和宗旨的。
3.提倡深入的研究精神
高中语文教学,是初级语文教学向高等语文教学的过渡环节,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为大学语文教学打下基础。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必要逐步培养学生深入思考问题的精神,鼓励研究性学习、探索性学习。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出一个学术界有争议、目前尚无定论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后自己查找材料,认真思考,给出一个自己的结论。这样做可以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为培养学术型人才打下初步的基础。
例如,教师在讲解《离骚》一文时,可以针对文中“悔相道之不察兮”一句话向学生提问:“屈原是一个坚定追求理想的人,但这句话的原意却是屈原在表达自己的悔恨之情。他是真的后悔了吗,还是继续坚持自己的正直品格?”这个问题目前尚无统一答案,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文章主题思想的把握来探究作者内心的真实意思。当然,教师在提倡自主研究、鼓励创新精神的同时,也要不失时机地给学生指明研究的大致方向,这样才能防止学生的思维方式出现偏差。
高中语文教学模式改革具有重大意义,可以给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也可以使死板僵硬的语文知识变得生动活泼。高中语文教学模式的改革,应重点从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开展多样的互动活动和提倡深入的研究精神三方面入手,逐步推进。能够从学习中获得快乐,是学习的一种境界,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带领学生发现学习语文的快乐,使学生发自内心地热爱语文,并以学习和思考为乐。
参考文献:
[1]聂延玲.浅析多媒体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及其作用[J].学周刊,2011(3).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体验式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1 体验式方法的语文阅读教学的内涵和特征
体验式方法的语文阅读教学指依照学生的认知特证和认知规律,经由教师建立实际的或适当的语文教学情境和教学机会,合理表现或重现语文教学的课文内容,使学生在有身临其境感觉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语文知识、文学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及情感的生成等的教学形式。体验式方法的语文阅读教学既关心学生通过语文教学得到语文知识、产生判断认知,也关心学生通过教学形成的人生、价值和道德的思考认识多少事物,学生也会更理解语文的价值可以经由教学而获得彰显和扩展。
2 开展体验式方法的语文阅读教学的必要性简述
高中语文学习是高中学生持续、细致接受高中语文知识的必经阶段,高中时期作为高中学生开展语文学习,掌握语文知识的重要时期,学生的语文能力都在这个阶段开始形成。语文阅读教学是近年来我国教育的新课程标准改革的重要部分,教师在这个阶段开展高中语文教学的同时,也肩负着教学语文、提升学生文学能力和使学生感受文学阅读魅力的重担。高中语文教学对于培养高中学生的文学素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高中学生正处于成长期,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形成的文学素养不仅影响他们的阅读习惯和思维取向,更重要的是还左右着高中学生能否形成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决定着学生能够在未来能否茁壮成长。
高中语文教学的体验式教学方法是教师通过把阅读语文课本,把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关键与核心,借以提升学生文学素养、文学能力和文学感知力。体验式方法的语文阅读的教学形式旨在通过教师加强的学生对体验式阅读教学的重视,有效发挥体验式阅读教学的作用。具体落实到高中语文阅读,体验式学习方法则是注重使学生直接阅读语文内容,以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内在需求为出发点,调动感官,通过眼、口、手和心的真实感受,对文章进行诵读及背诵,展开联想和想像的翅膀,借助感观设身处地地理解作品内容和表达形式,仔细口读,深入分析,投入课文的体验式学习中。
体验式方法的语文阅读教学的特征为:重视身心参与,强调学习语文不仅要用脑思考,还要用眼睛观察,用耳朵倾听,用嘴巴表达,用手经历,一句话,就是用身心体验和感悟。教师要把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观的形成都看成是教学资源和教学内容,尊重学生,发掘学生的兴趣。
3 提高体验式方法的语文阅读教学水平的有效对策
(1)选择合适主题制成阅读材料
教师要在开展体验式方法的语文阅读的教学时,要根据教学的内容和侧重选择合适主题选编阅读材料,以丰富教学体验和学生阅读视野。在进行体验式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有时会感觉有些文章的理解不够透彻、体验不够细致和深入,尤其是在文章主题的理解和体验环节过于薄弱。这时就需要教师选取合适的主题制成系统的阅读材料提供给学生进行阅读检验。选取主题时既要顾及语文的教学又要扩充学生的阅读体验面。
(2)开展学生阅读个性化体验
体验性方法的语文阅读教学的本质就是强调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个性化体验。每个学生针对同一艺术人物都有着不同的形象联想和理解,所以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学生的阅读特点开展个性化的阅读教学体验。教师在开展体验式教学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想像阅读空间。
首先,在体验性方法的语文阅读教学展开前,教师必须提供尽量多的资料,但不提示学生阅读和体验的重点。资料有助于提升学生在语文的体验式阅读教学中的思考和分析能力;其次,在体验性方法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阅读感想,教师要给予肯定,少挑些不伤大雅的不足。最后,教师要宽容看待学生的体验,不能以自己的体验感受去要求学生同样达到这样的水平。教学后教师还要适当地留些阅读的个性化练习,让学生对体验性方法的语文阅读得以深化理解和巩固。
(3)设置阅读共鸣,唤醒学生体验情感
高中学生在得到了语文学习的培养后,积累了一些关于语文学习和语文情感体会的经验。高中语文教师则可以在体验式方法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设置一些教学情节引起学生的阅读体验共鸣,使学生真实、准确地交换彼此的阅读体验,唤醒学生积淀的感情和情感,更好地促进学生掌握并理解高中语文课文中的知识点。
(4)针对语文教学内容设置学生扮演角色
体验性方法的语文阅读教学注重的就是学生的体验和感受,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语文课文的具体内容设定学生为文中的某些角色,使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加深体验。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一些人物遭遇及事件文章的教学时,可使学生变身为文中角色,促使学生经由体验角色的行为、思想等而与文中人物产生相似的感受,进而可获得更深入的体验,更细致地理解文中的思想和行为、反应等。
(5)诱导学生发挥想象力以获取深度体验
要想使学生获得语文的深度体验,在体验式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运用学生的想像力,使学生在充分想像的基础上满足身心,净化思想。既能使学生更准确地理解文章的思想与之共鸣,还能丰富学生的内心,增加学生的阅历。
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语文学科的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开展高中语文活动体验课程的阅读教学,必须依照高中语文学习的主要定律,在实际教学中激活学生的感受体验,才能更好地深化学生的高中语文课程的阅读体验,科学、有效、合理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和修养。
参考文献:
[1] 邓立红. 体验式学习——语文新课程学习方式的转变[J].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05)
基础性和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基础上继续推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其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奠定基础。作为语文教师,做好初高中语文的衔接工作,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也是每一个刚刚踏入高中校门的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让我们的学生迅速进入角色,以最快的速度进入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就成为广大高中语文教师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心理疏导,走出认识误区
对于语文学习,许多人有一种错误的看法。他们认为学习语文不像数理化以及外语那样,平时稍微积累一些就够了。只要坚持多看书,能够写出几篇好文章,语文学习就万事大吉了。语文也不像数理化以及英语学习那样会产生很大的差距,语文学得再好,考试成绩也不会悬殊太大。于是,许多学生会忽视语文学科的学习。以至于到了高中以后,仍然错误地认为自己已经学了那么多年语文,无论什么样的考试都能够应付得了,即便有时候可能会出现一些难度稍大解决不了的问题,别人也不见得比我强。毕竟,大家基本没有太大差距,没有谁很优秀。其实,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认识,也正是因为这种错误的认识导致许多学生到了高中以后,语文成绩悬殊越来越大。所以,对于刚刚入学的高一学生,我们务必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晓之以理,旁征博引,让他们尽快从原有的错误认识误区走出来,切实转变思想认识,了解语文学习的基础性、重要性和必要性,努力学好语文,促进其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方法引导,实现学习方法的转变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有效的做事方法是必要的。高中阶段,学生要获取更多的知识、培养多方面能力、发展潜能等,所有这些不能单纯依靠教师。学生要学课本知识,要进行必要的文本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教师要对他们进行学法指导,要放手给学生,让他们个性地发展。《新课标》也要求学生要能够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
初中生的语文学习,强调的是知识和技能目标,要求能够“了解、理解、应用”相关知识,重在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初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但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点则是侧重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在教学目标、知识点要求、教材的体例和呈现方式以及学习方法等方面都存有差异。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背诵一些基础知识以及名篇是必要的,但是,这只是一个初步阶段,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呢?
语文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课堂很重要,但更需要课外的加工。我们要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引导他们加大课外阅读量,帮助他们养成好读书、读好书、读闲书的习惯。根据新课标要求选取合适的书目,有效阅读,学会如何接受和处理信息。同时,要养成思考的习惯,要能够善于思考,敢于思考,乐于思考,勤于思考,精于思考,在思考中收获,在思考中进取,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主张。这样,才能够让他们在语文学习方面体现出自己的独特性。我们还要引导他们学会观察生活、积淀生活、品味生活和表达生活,让他们亲身感受世界、感受自然、感受人生,让他们发现美、品味美和表现美,进而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当然,要做到这些,不仅是工在课堂,更要重视课外,正所谓“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和指导者,要引导他们发挥自己的能动性与积极性,自我感悟、消化、掌握和提升,学好语文,提升各自的语文素养。
三、学法指导,重视语文语法教学
《新课标》要求我们要“适应时代的需要,调整课程内容和目标,变革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构建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高中语文课程,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对于淡化语法教学的提法,有人错误理解为不要进行语法教学了。其实,高中语文需要用语法知识的地方很多,而且,其中有许多是初中阶段没有学习的,即使学过老师也没做太多要求的,这也就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一个薄弱环节。体现在实际运用中,他们对语法掌握的是云里雾里,考试时错误连连,笑话连篇。特别是有关文言文的语法知识,学生必须掌握,否则,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上就会大打折扣,很难有太大的突破。高考试卷,文言文的知识考查会占有二十多分,试想一下,假如我们的学生没有必要的语法知识,何谈取得这二十多分。所以,在学生刚入高中校门的时候,我们就要重视对他们进行语文语法知识的教学,师生在思想上都要高度重视,并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落实好语法知识的教学工作,帮助学生对语文的基础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归纳,同时,要求学会使用工具书,参照有关讲解、注释,对字形、词语、标点、句法、修辞、文学常识、写作知识等注意搜集,积极构建起各自的语文知识网络。帮助他们切实学好语法知识,特别要把初中阶段忽略的语法知识学好,顺利地进行语文教学。
高一阶段是学生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时期,也是他们能否迅速进入高中学习状态的关键时期。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帮助学生平稳过渡,实现初高中语文学习的对接。帮助他们树立能够学好高中语文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语文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促进他们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选修课概述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行,我国教育改革也走向深水区,课程结构必须体现选择性、综合性与均衡性等。课程是一种精神、物质文明的双向结合,不应局限于静态经验与书本当中。新课程标准所引领的重建与改革体系当中,语文选修课程的开设可谓是最具创新与力度较大的一次改革,这是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改当中的核心重点与价值。
选修课强调知识的获取来源于认知主体自身对知识体系与意义的一种主动建构,这不是一种被动的过程。从一定程度上来讲,这同后现代主义思潮中的充分重视师生共同发展与互动以及课程本身的生成性不谋而合。这也间接说明开设选修课具有强有力的理论性支撑。
在对选修课程进行理解的过程中,必须明确其五大特点,即学分制、弹性化、模块化、层次化以及多样化。在高中新课程标准体系之下,选修课共提出了五个教学系列,分别为文化论著研读、语言文字的运用、新闻与传记、小说与戏剧以及诗歌与散文。这五个模块可以进行自主设计,但与此同时,并未对设计内容与思路给出具体的建议与安排,教师可对模块结构与内容进行取舍,更具灵活性。
二、高中语文教学开设选修课的意义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引入选修课具有特殊的意义,它突破了我国传统的教育理念,让语文回归经典与生活,这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交流的有效平台。具体而言,其意义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
1.教师专业发展同选修课之间的关系
在新课程标准下,选修课的重要性更为突出,对语文教师的教学实力与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学的引导者,教师在选修课中所扮演的角色既是资源的创造者也是开发者。因此,怎样优化课程设置、怎样有效地使用选修课教材,这是衡量教师专业是否成熟的首要标志之一。此外,教师还要充当教学内容的协助者、引导者和设计者,以及教学方法的调控与选择者。
2.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与选修课之间的关系
我们知道,选修课的最大作用在于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和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必修课相比,选修课显然更加尊重学生自身的学情、切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在选修课中,学生可以根据个人能力和兴趣爱好,有选择性地进行学习,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发挥特长,进一步增强自身的读、写、说的能力。因此,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方面来讲,选修课无疑更具可操作性与可行性,成为学生心智放飞的乐土。
3.特色学校构建与选修课之间的关系
要想实现教育的稳定发展,整合课程资源与优化课程结构是不可或缺的。而选修课的引入,可以有针对性地对校本课程进行开发,不但可以节约成本也可落实新课标中的具体要求,可谓一举两得。在这里必须指出的是,无论是打造特色校本课程还是服务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都必须把握大势,坚持与时俱进,全面尊重学生的个人发展。只有如此,才能实践出一条同本校实际相符合的创新教育之路。
三、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具体策略探究
新课程背景下,对我国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对选修课来讲,由于没有硬性要求,许多教师对其重视度还有待提升。具体而言,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应遵循以下策略。
1.选课标准必须取舍有度
一般来讲,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选修课具有知识量大而广的特点。因此,教师要选择切实可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知识点进行拆解,大胆对课程作出取舍。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选取正确的教学方法。也就是说,教师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发挥自身主导性作用,不断引导广大学生积极互动与踊跃发言,并根据学生自身情况,采取科学的策略。例如:学生觉得较难的文章,教师可先进行引导,提供知识点,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自我分析;而对学生较为喜爱的文章,如《大铁椎传》等,则可采取互动提问模式,并让他们进行分段朗诵。
第二,针对不同类型的体裁与文章,可充分根据文章自身的写作风格,采取与学生发展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进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讲解时,对课程当中所提及的“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进行赏析时,如果出现了不易理解的地方,教师可引入侧面引导之法:首先对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引导,让他们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力,置身诗境,在这个过程中把握作者写作时的心情,体会独特的意境。此外,针对教学单元信息量大的特点,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自我需求对重点进行详解,要求学生对所学内容积极消化并掌握,并通过指导学生写课后感等方式,间接提高学生的赏析与写作能力,巩固知识体系。
在选修课教学中,针对不同教学内容,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自我需求,有针对性地选取,以符合他们的身心特征,培养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2.教学前提必须基于课程目标
首先,充分了解学生的自我需求。无论任何形式的教学以及采取何种教学策略,立足于学生的自我需求都是其中的重中之重,高中语文教学作为教学体系当中的一个有机构成体,当然也不例外。因此,在选修课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充分掌握学生语文选修学习的具体需求,从实际出发,制订与学生发展相适应的教学策略与教学计划。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语文基础、阅读兴趣以及实现目标等都是必须考量的。
其次,掌握高中语文选修课“课程目标”的具体性要求。对高中语文教师而言,要切实掌握选修课同必修课之间现存的实质性联系,将必修课与选修课看成是两个独立个体的同时,又必须了解之间的共存。选修课作为一种补充式的教学模式,它应该是必修课的延伸与补充。在选修课教学环节中,作为教师,还要注重自身的引导性,改变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充分注重学生自我鉴赏力与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以诗歌教学为例,教师要从不同的角度来强化学生对诗歌的记忆与理解,同时要详细掌握诗歌不同的背景,如作者的写作、生平背景以及写作方法与思想情感等,引导学生自主对这些内容加以强化与理解。
关键词:新课改;标准;高中语文;要求
一、新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的要求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语文教师在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上,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因此,将探究性学习方式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和引导学生有所创见,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与探究性学习方式有关的理论主要涉及两对概念,即“过程”与“结果”、“情境”与“形式”。从探究性事实的角度来说,“过程”是指学生为探索和发展知识所经历的过程,这一过程通常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支持下进行的。“结果”则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可以表现为多种不同的形式,如语言描述、行为表现、情感体验等。“情境”主要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面对的多种具体问题,“形式”则是指学生对获得学习结果的形式化描述。因此,我觉得,探究性学习可以理解为学生在特定学习情景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从而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和过程。这也是新形势下对语文课的基本要求。
二、以课外学习巩固构建的高效高中语文课堂
只靠课堂中的教学来对高中语文的学习还是不足的,需要课外时间来加以学习。课外学习可以有效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教学质量,课外学习主要包括课前预习和课后延伸学习。课前预习是高中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环节,预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外延伸学习是巩固课堂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延伸学习可以开阔学生的知识面。
课前预习也有很多方式,方式可以采用通读全文、设置疑问、收集疑难等。通过预习,学生对所要学习的课程心中有数,在教师授课过程中能迅速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点。课后延伸学习可以采用复习课程、阅读相关文章、课外练笔等方式。通过延伸学习,学生对学过的课程加深了理解,充分消化所学知识。坚持课外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开阔视野,以此来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改革课堂模式,优化教学环节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堂环节的构建、情景模式的设置,对学生学习的效率都有很大的影响。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都应给以重视。首先,我们要正确认识教学关系,将教与学进行有机的结合,教师在课堂中起到组织和指导的作用,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堂,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积极地参与讨论交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自身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益。而后,我们要优化教学目标,分年级、分层次确定教学目标,做到既有总的目标,又有教学课时目标,如知识储备、情感体验、能力培养等方面的目标。目标要明确具体,要恰当、完整,要注重学科能力的培养,加大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审美教育等。将语文学科的独特魅力,在教学中发挥到最大限度,让语文走进学生的心里。对语文学科的课堂改建,以及教学环节的优化,其基本要素是我们对语文学科要有深刻的认识,对教学大纲能够正确地把握。渗透课本,科学地编排教学内容。我们在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本身的特性,大胆运用开放型动态教学模式,让学生对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四、因材而设,教学目标要明确,教学重点突出
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是一堂语文课的灵魂,它既是教师教的指南,又是学生学的指标,也是语文课堂评价的依据。语文教学目标首先要明确,一堂课要达到什么目的,教师上课前就要“瞄准最后的结果”,这个目标要根据教师选取的教材内容而定,这就要求教师吃透大纲精神,用好教材,研究学生,写好教案,做到脑中有纲,腹中有书,目中有人,胸中有案。其次,目标越明确,课堂教学过程的组织就越紧凑,教学效果就越明显,教学的目标要重点突出。一堂语文课不能面面俱到,目标确定了,讲什么,练什么,既要全面又要保证重点。所谓全面,是指在课堂40分钟内能够解决的最大范围;所谓重点,是指从面面俱到的任务中找出占主导地位的任务。优化教学目标,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能够既掌握了知识与技能,又培养了情感态度价值观。最后,语文教学设计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对知识、情感、学法、实践技能提出相应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