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5 17:09:2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单位财务管理现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引言
事业单位是以履行政府职能和社会公益为目的,参与社会事务管理,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机构。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可以规范财务活动,正确完成单位预算,协调推动事业单位各项业务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对增进社会福利,提高社会服务成果具有重要意义。2012年4月1日起执行的财政部第68号令――《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进一步规范了事业单位的财务行为,在加强财务管理、财务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依法理财、科学理财等方面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
(一)预算管理体制不健全
事业单位由于具有行政职能的特性,缺乏市场化的运作方式,部门经费常常出现相互挤占的情况,财务部门对经费的管理倾向于事后核算,而非事前预测和事中控制。各部门仍然采用基数法来编制预算,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并且预算编制的细化程度和定额制定的科学性还远远不够,为单位挪用资金、铺张浪费埋下隐患。
(二)固定资产管理松散
一方面,由于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不严,造成了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账面数与实存数不符,出现固定资产流失的现象;另一方面,国有资产的安排预算上缺乏科学的标准,有限的资金没有得到最有效的利用,账外资产过多,存在严重的账实不符现象;同时,单位领导的资产管理意识单薄,仅仅重视对资产的购置而不看重保养和管理,造成资产流失严重。
(三)内部控制意识薄弱
目前我国的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着单位领导内部控制意识薄弱的现象,对财务会计的工作重视程度不够。财务人员仅仅担任着单位“付款员”的角色,对单位的业务情况了解不够,对重大的决策决定无权参与。这导致财务工作和单位正常工作的脱节,无法为单位领导层的决策提供准确的财务依据。同时,由于缺乏控制意识,没有制定合理的支出范围和标准,致使单位经费的支出混乱。
(四)成本控制意识薄弱
对于成本的控制来看,行政事业单位上并没有很重视,过多的注重实际的任务,对于成本的管理并不完善,存在着许多浪费的现象,例如会议费、接待费、差旅费以及办公费上没有进行有效的约束和管理。不少行政事业单位利用各种名目,额外发放各类的奖金、补助,并且对于工资的发放也存在着巨大的随意性。尤其是在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基础建设中,成本控制上存在着很大的漏洞。
三、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策略
(一)完善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管理
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全过程,是事业单位进行各项财务活动的前提和依据。预算是国家实施有关方针、政策,进行财政收支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保障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各级政府部门、行政事业单位都应该按照我国《预算法》的规定,严格编制预算,按照预算内外综合统筹的方式,进一步细化收支项目。坚持按项目、按时间、按进度支出,不随意变更预算项目,不准超预算安排支出。坚持以收定支的原则,确保年度收支平衡。建立科学的预算管理体系,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增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我们事业单位可以通过严格实行数量金额账、卡、表式管理,来进一步强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财务部门要设立固定资产明细账、保管固定资产卡片,国有资产管理处要设固定资产保管账,使用科室及单位建立使用物品登记表进行管理。严禁将单位的资产列入其他组织和个人名下。事业单位每年应组织一次以上的财产清查,清理盘点各类实物和固定资产,与相关账簿互相核对,对清查中发现的盈亏毁损,应及时查明原因,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及时处理,确保账实相符、账账相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三)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
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是指:依据财务计划目标,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式,在事业单位内部建立起有效的财务管理控制机制,对事业单位的计划实施、开支标准以及各项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发现实际与计划的偏差并纠正偏差和存在的问题,确保事业单位及其内部机构和人员全面实现财务计划目标的过程。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不仅要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内部会计制度,保证其部门、单位的内部会计工作井然有序的进行,还要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以及监督制度,逐步促使会计人员履行职责,确保会计核算能够真实的反应经济活动。单位应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及时发现内部会计控制中出现的漏洞和隐患,根据情况及时修正内控制度,做到制度与经济业务相匹配。
(四)实行全面成本管理
一方面,事业单位实行全面成本管理,是事业单位节约开支、降低成本的捷径之一。建立和完善“三级核算、四级管理”的目标成本管理的组织体系。建立健全全矿成本核算和目标管理的各类规章制度。明确成本管理的“严、细、实、清”四原则。另一方面,推广实行基于资源共享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方式,在保证工作顺利开展的同时尽可能地降低资本的投入,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以实现事业单位成本管理最优化。
四、结语
行政事业单位的行政职能能否有效的实施,财务管理的好坏是一个关键的因素,这个是国有资产有效使用和社会的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由于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入,事业单位需要完善单位预算编制的管理,增强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建立健全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实行全面成本管理,来使我们事业单位 的财务管理稳健、持续发展下去,并创造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白宗青.改革和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设想和建议[J].经济参考研究,2009,(69)
摘 要 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对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结合新形势的发展,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已经成为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重点。本文针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首先概述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工作任务,进而总结了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最后提出了强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有力措施,可以为相关人员开展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供合理的参考。
关键词 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问题 措施;
财务管理工作作为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直接关系到事业单位能否正常的运转。随着我国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集中支付以及政府采购等财政管理机制也进行了相应的完善,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不仅制约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甚至影响了事业单位其他业务的正常进行。因此转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理念,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提高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已经成为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这对于提高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实现事业单位的社会服务功能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工作任务概述
事业单位作为国家重要的具有社会公益性的职能机构,其财务管理工作的任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完善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通过科学合理的组织编制预算计划,对本单位的资金进行优化配置,并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政策规定,对事业单位的收支进行会计核算,控制各项不必要的支出项目,节约办公经费。
(2)开展资金管理。通过强化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避免国有资产出现闲置或者是流失现象的发生。
(3)通过建立完善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体制,对本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分析、预测以及控制监督,及时反映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实际运行状况。
(4)按照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对事业单位的各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规范预约束,确保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在国家法律以及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正常开展。
(5)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保障事业单位各项业务活动的高效有序开展,为事业单位机构职能的正常发挥提供基础保障作用。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问题分析
(1)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不够标准规范。由于对于预算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足,导致预算管理在执行过程中不完善、不标准以及不规范的现象时有发生。首先,在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上,由于未能结合往年的预算执行情况,也未能与事业单位本年度的工作计划、财务收支情况相结合,进而导致预算在编制过程中出现了与实际情况脱节的现象。其次,由于预算审批过于简单,因而也难以及时的总结、分析以及调整预算计划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导致预算计划难以真正的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发挥指导作用。此外,在预算计划的执行上,因为没有有效的监督管理措施,因而导致违反预算计划,扩大支出范围以及支出标准的财务现象经常出现,这不仅增加了财务支出控制的难度,对于事业单位的整体财务管理也带来了困难。
(2)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监督控制力度薄弱。当前,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督工作主要靠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来执行,而内部审计工作力度薄弱,势必会造成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管效果较差,不利于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这主要是由于当前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缺乏足够的管理权限,甚至是属于与财务管理机构属于平行部门,在具体工作开展过程中还需要依附于财务管理部门来开展,因此导致内部审计工作缺乏工作的权威性与独立性,难以真正发挥其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约束、规范以及核查义务,也难以从根本上杜绝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各种违规现象的发生。
(3)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混乱。由于现阶段部分事业单位未能结合自身资产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财产清查制度,因而导致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混乱。尤其是在固定资产的管理方面,由于未能制定完善的盘点以及清查管理制度,因而造成了资产管理权责不明确、账目与实物不相符合、缺乏有效的监督等现象时有发生,导致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使用效率较低,资产浪费损失严重。
(4)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自身素质有待提高。现阶段部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理论素质不高,而且也缺乏财务管理意识,在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凭证管理、审核等方面经常出现工作漏洞,造成了事业单位财务整体管理水平不高,制约了财务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完善措施研究
(1)强化事业单位预算控制。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应该认识到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分阶段有秩序的开展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在事业单位预算编制阶段,应该综合收集事业单位内部各职能部门的信息资料数据,并借鉴往年度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而根据事业单位本年度的工作计划以及财务收支计划,合理的编制各项收入支出控制预算。在预算编制结束后,应该及时送报上级主管部门以及其他机构职能部门进行审批,广泛吸收各方面的意见,对预算计划进行调整,最大程度的实现预算计划与实际情况的相适应。在事业单位预算的执行阶段,则应该遵循内外统筹、严格执行的原则,避免随意修改事业单位资金支出计划的现象发生,同时严禁随意更改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计划,通过强有力的监督管理手段,确保预算计划得到切实的落实。
(2)完善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监督体系。构建并完善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监督体系,是保障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依法有序开展的重要基础。因此,事业单位相关管理部门必须重视财务监督工作,并通过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等措施,强化财务管理监督效果。事业单位管理部门应该结合单位实际情况按照月度、季度或者年度,在单位内部开展全面内部审计,及时总结分析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制定相应的纠偏整改措施,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政监督效果,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水平。
(3)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作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需要重点改进提升的方面。因此事业单位应该按照提高固定资产利用效率,建设节约型事业单位的相关要求,做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首先可以按照盘点以及清查制度,对本单位的固定资产的实际状况进行调查、分类并进一步的核实,明确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实际状况。进而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维修以及处理进行制度约束,确保各项管理程序符合单位规章以及国家法规定,避免固定资产流失以及浪费现象的发生,保护国家资产的安全可靠。
(4)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能力水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人员作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具体执行操作者,其能力水平直接关系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质量,因此必须重视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选聘与教育培训。对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选聘,除了需要重视其专业技术以及工作能力外,还应该强化对于其职业道德的考察,选择优秀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此外,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方面,应该不断完善,重点在财务理论知识、财务法律知识以及财务政策等方面对财务部门工作人员进行教育,通过提高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人员的能力水平来确保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结语:财务管理工作作为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于事业单位的日常管理以及业务开展而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必须结合国家对事业单位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总结当前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完善制度建设、强化预算管理以及完善财务监督等一系列的措施,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控制,提高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率,实现事业单位经济运行的最优化,推动事业单位的长远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永辉.如何通过加强内部控制改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财经界.2011.
[2]周晓燕.基于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加强问题的探讨.特区经济.2012(10).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突破策略
在我国,社会职能部门以及相关机构组织都是事业单位,其主要的工作内容即是围绕着公益事业来组织运用各类国有资产,实现对社会服务工作的落实到位。现在,我国的国家财政以拨款的形式来为此类事业单位提供资金支持,同时,经营活动本身也是在不断发展、促进的过程中,以改革为形式来带动财务管理工作的水平提高。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
(一)内部管理制度的不足以及账务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性存在
一些事业单位内部的管理机制存在不足之处,使得其未能实现对财务管理机制的建立与完善,也就导致了会计工作者的工作内容以及岗位设置呈现出不合理的地方。进而也就更容易地产生会计项目的不合理以及建立的问题。同时,事业单位的相关负责人也可能会以虚假账务来谋取私利,导致国有资产的损失,带来贪污违纪的现象。
(二)财务管理的职能弱化,缺乏强有力的约束性
在一般情况下,事业单位的职能会受市场的一定影响,但是事业为单位本身属于财政拨款范畴,其预算编制的制定需要发挥出更大的影响力,才能确保其可以在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杜绝资金浪费、消极应对的问题。但是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因财务管理机制缺乏强有力的约束性,导致决策内容显得较为随性,进而影响了财务决策内容的落实到位。
(三)对国有资产的使用率不高,管理活动缺乏价值
一些事业单位在对固定资产的进行配置的时候存在盲目性。管理者本身对资产的认识水平不足,随意购置与闲置,导致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难以达到目标。一些事业单位在进行资产变动管理工作的时候,不会进行上级审批活动而是直接进行处理,也就导致经营活动难以做到对所有账目的准确记录,账目的不完整带来了账务计算的错误。
(四)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较低
事业单位管理者对财务管理不够重视,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存在着一些财务工作者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建议的缺乏,进而影响了其日常工作活动的高效、准确开展。同时,因培训活动的滞后,导致财务工作者本身的法律认识不能满足工作活动的开展需求,职业道德素质偏低带来了会计计算工作的不规范,信息内容的虚假性较为明显,违纪现象屡禁不止。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问题解决措施
(一)通过绩效预算来实现管理水平的提高
现在,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工作的开展核心是围绕着经济建设活动来进行明确的。因此,部门预算的管理制度需要成为财务管理工作的基本组成形式来确保部门预算管理工作与事业单位的收支明细得以在编制内容中明确体现出来。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所形成的预算报告需要由相关部门进行申报,当其通过考核之后再执行。所以,事业单位应当将经费预算工作的管理水平切实提高,以此来确保相关标准内容得以成为事业单位实现绩效提高的重要保障。
(二)注重资产管理来提高对国有资产的高效率配置
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工作需要从认识水平的提高出发,转变固有概念来增强对国有资产的利用效率,同时将财政资金落到实处,以此来让国有资产具备更高水平的价值。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将资产与资金相分离,做到责任人制度来确保规范化的管理制度与考核制度得以实现信息内容的登记完善。将资产管理纳入相关人员的绩效考核范围,明确责任,通过奖励或惩罚的方式,促使资产管理者完成好本职工作,进而提高资产使用效益。要实现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相结合,以部门预算为基础,充分利用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的方式,从源头上对国有资产投入进行有效监控。要分别委派专人负责资产管理与会计管理,严格执行资产出入库手续,定期盘点资产,实现账物相符与账账相符。
(三)财务制度的建设与完善来发挥出监管机制的价值
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需要让财务工作者可以将财务管理工作提高重视。做到对政策内容的深入理解,以此来建立更为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确保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可以将会计处理方法的科学性体现出来,进而增强对事业单位财务情况的了解水平。同时,各级部门要明确职责,强化财务人员的责任意识。此外,要建立并严格执行岗位分工制度和授权审批制度,遵循重大会计事项集体审批制度等,完善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事业单位上级管理部门要做好监督检查工作,定期检查下属单位会计核算程序、方法、内容等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以及财务会计制度是否健全。外部执法监督部门也应加强对事业单位的监督检查,加大处罚力度,进而规范财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三、结语
总的来说,事业单位需要加强对财务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以此来确保事业单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促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得以取得更大成就。
参考文献:
[1]迟金凤.浅谈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发展措施[J].时代金融(下旬),2013(1):32.
一、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1.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存在机构设置不健全,人员配备不符合要求,不相容岗位混岗现象。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因机构设置原因没有专门的财务机构,会计人员多为兼职,没有从业资格硬性要求,核算业务一般通过核算中心等代账机构。有些单位过于依赖核算中心,财务管理弱化,日常工作只是通过账表反映,缺乏有效沟通,加上相关业务人员责任心不强,以致出现历年结余过大现象。
2.财务职能定位不准确。会计的主要功能为核算与监督,财务部门在各项事务中的参与可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但在实际工作中,单位领导常常是重业务管理,轻财务管理。财务人员通常担当“钱袋子”、“报账员”的角色,基本不参与各项事务,领导对财务的认识还停留在后勤保障上。
3.资产管理混乱,账实不符。有的行政事业单位长期以来未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和清理,单位内部的资产转移、变更和处置相关手续不全,实物资产存在严重的账实不符现象:使用多年早已报废办公设备、大建设早已拆除的一些房屋建筑物,依然在固定资产账面上;下发和临时机构购置的资产未办理转移手续长期反映在单位的固定资产账面上等等。
4.新制度落实不到位。新的资产管理制度规避了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漏洞,但由于财务人员自身因素和财务软件未及时升级,大部分事业单位未实施。
5.对预算编制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特别是专项资金的预算编制,简单地采用增量法;有些单位未将预算外资金统一纳入单位预算。
6.未建立年终结算和往来账清算制度。很多单位往来账年限长、占流动资产比例较大,尤其是一些因机构改革或其他原因发生划转、撤并的单位,其债权债务仅仅是简单合并,长期挂账,有些都无法追溯,成为呆账、坏账;一些专项工程预付款年终未结算,虚增结转结余,影响决算数据。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策略
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和培训。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将定期检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通过监督检查,及时掌握行政单位在预算管理、资产管理、收支管理、结算管理等各方面的执行情况;同时加强对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人员的教育培训,财政部门要统一规划和管理,有计划有组织地举办单位负责人培训班,让他们有针对性地学习各种财经法规和会计条例;加强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不断更新专业知识。
1.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机构建设,适应新形势下财务管理的要求。有条件的单位应设立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有从业资格证的会计人员,严格执行不相容岗位分离;要明确会计的财务核算和监督职能,使财务管理人员参与到单位各项事务的决策和实施过程中,使之掌握第一手资料,做好财务管理工作。
2.完善资产管理制度,结合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做好资产管理工作。建立固定资产实物登记卡,详细记载固定资产的购建、使用、调拨、出让、报废等情况;坚持每年一次资产清查盘点制度,根据盘点结果及时按规定的程序办理相关手续,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确保账实相符。建立固定资产的折旧制度,改进资产核算工作和会计处理方法。
3.加强预算工作的管理与监督。从提高预算编制合理性与全面性的要求出发,将自身的全部收入和支出纳入预算管理体系之中,避免预算外资金流动的出现,进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严格控制预算追加和分配调整,不断提高预算执行率及执行进度的科学合理性;在预算具体执行过程中可以采取按照职能部门的工作量以及工作性质进行包干分配,实行全年度总额管理;对“三公”经费按照部门的工作性质实施年初定量配给,控制年度总费用额度,防止费用超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财务管理职能较弱,资金使用效益低下
行政事业单位的行政职能使得其不能完全市场化,部门预算不规范,经费相互挤占,费用支出无计划、无定额,或是有计划定额但流于形式。财务部门对经费的管理常常是事后核算,忽视了资金使用前的预测和使用中的控制,对经费收支的考核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平衡上,很少对资金使用效率进行考核。因此,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
2.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不恰当
其主要表现在:(1)我国预算会计是以现金制为基础,其目的是汇报支出,为决算服务,它不进行成本核算,因而无法计算和统计行政成本,也无法评价资金的使用效益。(2)有的预算单位对项目支出的核算不区分不同的专项项目资金,统一使用规定的行政事业单位的科目核算,不利于专项项目资金的管理;而有的单位则只按专项项目归集各项费用,不按科目核算,不利于单位各项费用的整体控制管理。(3)现行预算单位会计制度在会计科目的设置和核算内容上,与部门预算编报口径不一致;一般预算支出科目与行政事业单位科目不一致,导致在编制决算时,预算单位必须将会计科目合并或拆分后才能得出预算科目。WWw.133229.COM
3.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方面,缺乏应有的约束力和严肃性
(1)有的预算单位在资金使用中,支出控制不严,超支浪费现象严重,严重影响了政府部门的公众形象。(2)有的预算单位在项目支出资金管理使用中,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界定不清,用项目支出来弥补基本支出经费的不足,用于维持日常公用支出,没有做到专款专用。(3)有的预算单位在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没有树立讲求经济效益的理财理念,重拨款而轻管理,重预算审核而轻实际效果,对项目资金实际使用绩效缺乏有效地监督和考核。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制度体系的原则
1.合法性原则。行政事业单位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时,必须遵循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并把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落实到内部财务控制制度中去。这是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基础。
2.有效性原则。内部财务控制应当约束单位内部涉及财务工作的所有人员。任何人都不得拥有超越内部财务控制的权力。
3.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涵盖单位内部涉及财务工作的各项经济业务及相关岗位,并针对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
4.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原则。内部财务控制应当保证单位内部实际财务工作的机构、岗位的合理设置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划分,坚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确保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5.成本效益原则。内部财务控制应当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以合理的控制成本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成本效益原则要求各单位在内部财务控制中必须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以较小的控制成本和管理成本获得交好的经济效益,保证实施内部财务控制所花费的代价低于因此而获得的效益。
6.适时性原则。每个单位的外部环境都在不断发生变化。环境的变化是不以单位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每一个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都应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单位业务职能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断修订和完善。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
1.加强财务制度建设,建立有效的支出约束机制。(1)综合性的管理制度。(2)单项的管理制度。(3)相关性的管理制度。这样,可以从单位内部建立起有效的支出约束机制,做到有章可循,并且严格按制度办事,以堵塞漏洞,节约资金,防止经费支出中的跑、冒、滴、漏,最大限度地提高各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2.细化部门预算,提高财务管理的计划与预测能力。现阶段,应尽快推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建立科学的部门预算。部门预算改革工作刚刚起步,有一个需要不断完善的过程,每个单位应当对预算执行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对于适当的差异,可以适当调整预算定额标准,使部门预算符合单位的实际情况。
3.进行预算会计制度改革。(1)按照公共财政管理的要求,建立起规范、统一的预算会计体系,同时将权责发生制确认基础引入预算会计。(2)推进预算收支科目改革,对于现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不适应部门预算改革需要的科目,要根据现行预算管理的要求进行修订,为各项管理提供有利的基础条件。
4.严格预算开支,建立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的主要方法是:(1)岗位分工控制,保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2)授权批准控制,严格遵循授权范围和权限,重大会计事项建立集体审批制度。(3)会计系统控制,制定符合单位的会计制度和岗位责任制等。(4)财产清查控制,采取定期盘点的措施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5)内部报告控制,及时全面地反映经济活动的情况。(6)电子信息技术控制,加强电子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维护,尽量减少人为操纵因素的影响。内审部门还应经常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制定改进措施。
四、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与财务管理
笔者建议如下。
1.增强监管意识,认真落实资产管理责任。各单位应充分认识到管好用好国有资产的重要性,把国有资产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本单位工作目标。明确单位主要领导为全面责任人、分管领导为主要责任人、使用部门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人的三级管理责任制。应根据资产的不同类别,规定相应管理部门及责任人,并与部门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签订资产管理协议,定期考核责任履行情况。财会部门、资产管理部门与资产使用部门之间要加强信息沟通。货币资金的责任人是财务部门。资金的损失系财会人员个人原因造成的,应由个负责赔偿。存货和固定资产的责任人是资产管理部门。一要建立资产使用登记制度,明确使用人。二是建立资产定期盘点制度,关心资产的存量状况,及时与财务部门对账、资产盘盈或盘亏按管理权限上报审批或审核备案,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对外投资和应收款项的责任人是单位的业务部门,关键是要落实到每一个责任人。同时财务部门要配合做好投资监管和欠款催收工作,跟踪监管资产运行过程,防止资产收益流失。
2.加强财会人员业务培训,建立财会人员准入制。有关部门应对行政事业单位财会人员现状开展调研,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不断提高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会计和电脑技术操作水平,以适应新时期单位财务管理和国有资产网络信息化管理的需求。同时,各单位应建立会计人员上岗准入制度,实行会计人员竞争上岗。财会人员应及时更新财会知识,增强财经法纪观念,严格执行《会计法》赋予的内部监督权,规范核算各项财务收支。
3.健全内控制度,规范内部管理行为。有关部门应督促相关单位建立内部监督和约束机制,要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分离不相容岗位,严格支出审批、资产处置、采购及付款等环节的审批手续。对内控制度执行情况要由专门的机构或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检查。充分发挥单位内部审计和财务监督在资产管理中的作用,发现问题,严格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从而把国有资产管理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4.实行国有资产基础台账制度。各行政事业单位均应建立资产数据基础台账,通过建立资产管理信息数据库来规范资产管理。在此次资产清查中,我县的233家行政事业单位都建立了详细的资料数据台帐。下一步,是要把资产的台帐管理纳入单位日常工作监管范围,要指定专人通过资产管理网络系统负责资产购建、改造、调拨、捐赠、变卖处置、报废、毁损、投资等环节的申报审核、审批手续、维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确保单位履行职责和促进各项事业发展。对各单位资产管理基础台账制度的执行情况,有关部门应定期组织检查,督促其规范管理国有资产。
5.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年报审计制度。鉴于本次资产清查中发现部分单位在会计基础工作、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建议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年报必审制度。在每年部门预算“一上”之前,组织财政、审计部门检查力量或通过招投标方式确定社会中介机构,对纳入部门预算的单位上年度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重点审查各单位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为部门预算安排资金提供可靠依据。
6.加强房屋资产的权属管理。各单位应尽快办理所有房屋资产的产权证,理清权属关系。对各单位房屋资产的产权管理情况,有关部门可适时组织检查,督促其规范管理。在条件成熟时,应对各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进行产权登记,由财政部门核发《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证》,依法确认国家对国有资产的所有权和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的占有、使用权的行为。
参考文献:
[1]陈岩.加强内部控制提高公益性地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j].经济师,2008,(7).
[2]陈安民.加强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提高财务管理水平[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5,(3).
[3]刘小梅.工会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刍议[j].中国工会财会,2003,(8).
[4]葛劭芳.论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发展[j].现代商业, 2006,(08).
[5]胡锦.对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问题的探讨[j].当代经理人(中旬刊),2006,(21).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特点;现状;措施
相比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我国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改革仍旧相对滞后,这就造成实际工作与之相冲突,进而对单位的财务管理形成阻碍。在实际工作中,很多财务管理制度和实际情况相违背,同时实用性不强,使得制度实行困难重重。因此,笔者结合实际情况,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研究。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特点
(一)比较全面
因为财务管理工作对事业单位而言意义重大,因此对该项工作比较重视,建立财务管理制度的时候机会充分和单位的实际需要进行相联系,同时兼顾了财务管理的实际问题,制度的建立相对而言较为全面,为财务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打下了基础。
(二)实效性第一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和企业单位一样,同样都要涉及工作的实效性,为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效果显著,其制度建立的基础就是实效性第一,只有从制度上为该工作提供支撑,那么财务管理关注才能突破种种阻碍,达到预期目的,实现管理需要,令财务管理工作更具效率。
(三)紧密联系实际
在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初期,事业单位就把财务管理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情况进行了细致深入的分析,同时想好了解决策略,所有,财务管理制度和其实际情况联系比较紧密,这使得财务管理制度更易落地,而不是走过场,很好的把财务管理的正面作用进行了发挥,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效果得到提升。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现状分析
从上述来看,虽说我国财务管理制度有优势,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面临的很多问题也急需解决,否则就会使其有效性大打折扣,对其以后长远发展不利。
(一)执行力达不到
即使说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相对较为科学有效,但由于不同因素对其影响,使得事业单位在实际的财务管理过程中束手束脚,不能彻底贯彻执行财务制度。从当前分析,执行力不足已经严重成为影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进一步发展的绊脚石,因此,要详尽一切办法把绊脚石搬开,确保财务管理制度的顺利执行。
(二)工作流程太过繁琐
事业单位在制定财务管理制度的时候考虑的方面比较周全这是优势,但是不利的地方就是会直接导致财务管理工作流程较为繁杂,因此在执行财务管理制度的时候效率明显降低,无形中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也就增加。站在工作效率的角度分析,财务管理制度全面性应该和实际情况进行协调,尽量使两者达成平衡。
(三)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具备较高素质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相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而言,更加专业和全面,这就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具备更好的素质,不仅仅是专业素质和素养,更要能够严于律己,遵守单位规章制度。因此,对财务管理人员来说,该工作充满了挑战。
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解决措施研究
综上可以知道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为了使其工作更具有效性和实用性,文章提出一些解决措施。
(一)克服影响因素,彻底贯彻执行财务管理制度
由于事业单位其财务管理制度执行不力,实际工作过程中要格外注意,尽量把一些影响因素屏蔽,保持制度的纯粹性,严格落实财务管理制度,积极推进该工作的执行,使财务管理工作能够有条不紊进行,发挥其应有职能。
(二)对财务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进行完善
对因财务管理制度的全面性而影响工作流程这点,我们应该积极面对,勇于完善制度中的不足,尽快把一些工作流程进行简化,只要不影响到财务管理制度的实用性即可,遵从财务管理的原则,简化一些手段,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然后符合事业单位管理制度的实用性。
(三)应聘一些高素质财务管理人才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离不开专业的财务人员,只有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财务人才队伍,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才会迎刃而解。所以,第一,事业单位要在人才招聘上把好关,招能力和素质都强的人员,为储备人才做好准备工作,也防止财务管理工作人员断层。第二,要做好现有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定时为他们充电,保证他们技能和知识的前沿性,争取提高财务管理制度的实用性。
四、结语
总而言之,现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遇到一定的挑战,但是也存在一定的机遇,要分开来看,应该根据现在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解决措施,保证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完善其制度和工作流程,做好人才建设工作,充分使财务管理制度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得以发挥,更好的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刘莎.对目前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改革的思考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6,05:226+228.
[2]陆丽丽.浅谈新会计制度下如何做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J].财会学习,2016,07:48-49.
一、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现状
基于传统管理范式,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过于重视规章制度的硬性规定,因此,管理的固定性和强制性较强,不够科学合理。当前,知识经济发展迅猛,信息革命也进一步深化,以往的财务管理范式无法充分满足事业单位的实际需求,很难有效提升其财务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传统管理范式强调财务管理的专业性和规范性,在价值观方面坚持以财富为本。事业单位通过此种范式进行财务管理,其发展战略往往具有低成本的特点,部门分工十分细致明确,管理的结构层次也比较突出,工作流程和环节能够较好地衔接。但正因为有过于明朗、清晰的管理界限,事业单位职能部门的沟通交流一般比较少,工作的灵活性普遍较差,难以及时有效地解决管理过程当中遇到的突发事件。
同时,这种管理范式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硬性指标和制度来构建稳定、有序的财务秩序,以实现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计划和目标。此外,在人才引进方面,此种管理范式对管理人才的专业技能要求较高,但在执行工作时多采取固定化模式,和事业单位的实际需要相悖。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预算管理不到位、管理人员自身素质不高、管理者思维相对落后三个方面,笔者将就这三部分进行一一阐述。
(一)预算管理不到位
据笔者分析,目前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预算管理不到位。所谓预算管理,实际上是指事业单位在经营过程中,对未来一段时间内资金使用状况的预算。从中不难看出,财务预算在事业单位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大多数事业单位缺乏对财务预算的重视,因而,未能构建出一套有效的预算管理制度,严重影响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二)管理人员自身素质不高
由于受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粗放式的影响,使得较多的公立事业单位在运行中存在财务管理者素质不高且部门形同虚设的问题,阻碍了事业单位优化财务管理模式的过程。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配置上看,许多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编制不完整的情况,管理人员的缺失阻碍了财务管理的实施进程。
此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者素质普遍不高,对财务管理的水平造成了直接影响。当下,事业单位普遍关注高新设备的引用和高技能的技术人员的引进,忽视了财务管理人员的培养与吸收,使得管理部门的工作能力有限,无法有效地完成精细化的财务管理工作,给事业单位的市场化改革造成了阻碍。
(三)管理者思维相对落后
当下,很多事业单位的领导者对改革的认识不透彻。在市场化的运营中,通常会出现大量的市场风险,由于事业单位的领导对市场化改革的了解与重视力度不够,给事业单位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危害。此外,财务管理者没有提高风险的意识,在财务工作的管理中出现诸多问题,影响了自身财务管理的水平,导致财务风险的隐患加重,直接危害了事业单位稳定健康的发展。
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改进措施
综上,笔者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分析。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事业单位要想促进自身的稳定发展,就必须采取多种措施,对不良现状加以改善。首先,应加强财务预算管理的准确性;其次,对财务管理制度充分完善,加大财务管理力度,将柔性管理方法应用于其中,使财务管理信息化,对财务报表予以完善,笔者下面将就这些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一)加强预算的准确性
不难看出,财务预算对事业单位而言具有重要作用。据此,事业单位必须大力开展预算管理工作,对财务预算程序不断规范,以此提高预算的准确度。实际上,财务预算涉及的范围相对较广,例如:现金预算、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等。学校属于事业单位,当学校开展建筑施工时,应对水电费进行预算,以此来确保成本的准确性。
(二)完善财务制度
财务制度的建立是确保财务管理有序进行的前提,事业单位必须加大财务制度的完善力度,为财务管理工作的实施奠定重要基础。据笔者了解,目前在很多事业单位,通常会出现以权谋私的不良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事业单位自身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事业单位必须加大完善力度,合理设置岗位,充分明确职能。
事业单位应对财务管理制度不断规范。首先,针对应收账款,应进行跟踪,并对欠款人加以了解,从而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以防各种风险的出现。一旦发现可疑问题,事业单位应根据相关信息通知欠款人,从而避免呆账的出现。在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的应用上,为避免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事业单位应对其使用范围加以明确,不管哪种职位,只要使用的资金不在其范围之内,就不给予报销。其次,加强票据管理。财务人员在工作中要以票据为准则,严格杜绝“白条”现象。
(三)深化财务管理
良好的财务管理对促进事业单位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财务管理都是事业单位有待强化的一项工作。因此,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促进作用,事业单位应当定期盘点财务,尤其要重视对内部财务进行清查。倘若有实物财务与账目记录情况不一致的情况,则立即进行核实,并采取积极措施进行处理。除此之外,事业单位还要完善财务制度,并对其中的规范要求进行明确、细化,确保财务制度的内容与要求符合事业单位的发展需求,并和内部控制制度相统一,从而保证财务管理信息的真实有效,能够积极推进财务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四)运用柔性管理方法
事业单位长期使用的财务管理方法具有显著的刚性化和程序化特征,相较而言,柔性管理方法则更加柔和,而且具有明显的非程序化倾向。例如,为了减少财务的时间周期,基于柔性管理范式,事业单位可以在并行工程的支持下有序地编制财务报表。这样一来,有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的流动和沟通更加自由,即使出现生产经营方面的问题也可以及时得到处理。同时,这也有利于事业单位革新财务管理的模式,使之更加完善、健全。倘若事业单位想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产品设计中,以便能够充分满足受众的多样化需求,此时事业单位不仅需要提高员工对工作的热情,同时也要设法控制生产的成本费用。在这种情况下,事业单位可以通过柔性管理方法积极诱导员工自觉树立创新观念、主动提升工作积极性。同时,事业单位也可以引入ERP系统加强财务管理,以有效改善财务管理的流程,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从而进一步增强事业单位的竞争力。
(五)加快财务信息化建设
如今,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网络技术也逐渐运用到各行各业当中。在这样的背景下,财务类网站与软件日益增多,并进一步强化了财务管理与核算。因此,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也可以尝试建立信息网络系统,实现信息化管理与核算。例如,可以将事业单位的固定财务信息录入网络管理系统,然后再引入条码管理,通过计算机的高速运转实现及时、准确的管理核算。
以往的管理范式对财务管理的规范性要求较高,十分重视财务执行的程序,这虽然能够有序开展日常财务管理工作,但却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形势,可能会妨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为基于当前的经济发展背景,企业常常需要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形势拟定临时性的财务管理方案,而传统管理范式的灵活性较差,这样企业财务管理的质量与效率都较低,无法有效提升其经济效益。相较而言,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实施,不仅有利于财务管理质量的提升,还能更好地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
(六)完善财务报表
首先,要将现金流量表纳入财务报表中。由于现金流量表能够详尽、准确地将现金流量的有关信息反映出来,对事业单位的资金流入、流出情况有较为全面、细致的呈现,因而可以作为一种短期动态数据,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可以掌握事业单位的负债、净财务、财务情况及其变动原因。同时,该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事业单位了解支付与运用资金的能力,并对风险投资活动的评估工作有较好的帮助。因此,如果事业单位运用得当,可以借助现金流量表来规避财务风险,提高资金利用率。
其次,要对财务报表格式进行规范,对内容进行充实。为此,事业单位应根据要求来编制财务报表,并详尽地说明附注内容的信息。例如,要以事业单位的有关规定为依据制作报表,并将联系方式、负债数据等基本信息添加到报表当中,以确保财务报表的内容全面、具体、有效,体现附注具有的解释、说明和补充功能。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创新更能适应事业单位财务改革的现状,更能适应新形势的事业单位发展需求,对社会主义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新形势下财务管理创新的对策。
关键词:
新形势;事业单位;现状;财务管理;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事业单位为了适应社会各方面的变化也不断深化改革,尤其体现在财务管理方面。财务管理是我国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牵涉到我国各方面事业的发展,更关系到我国财产安全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因此,财务管理工作越来越受到高层领导的重视,在新形势财务管理体制改革背景下,只有适应新形势下的财务管理制度才可以促进社会主义发展,才可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可以促进我国事业单位的进步。
1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不够完善,某些单位的高层领导不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对财务管理的意识不强,导致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执法意识不强,甚至不了解相关财务管理的法规和政策,直接导致财务管理丧失了其应发挥的职能,因此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不注重财务管理中的资金和资产管理,因此导致整体的财务管理工作缺乏科学合理的体制。
1.2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的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我国事业单位高层领导不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因此导致对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不高。一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甚至没有受过专业的财务管理教育,没有系统学习过相关的理论知识,因此导致财务管理部门的业务水平低下,理财观念落后,甚至不能胜任本职的财务工作,因此,有些事业单位对财务管理没有一个相关规范的体制,导致财务管理工作不能顺利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
1.3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缺乏相应的监督体制
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部门来说,建立相应的监督管理体制非常必要。监督管理体制不仅可以有效减少并阻止财务管理中出现的现象的发生,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内部调控,改善并提高财务管理工作质量,包括事业单位的资金预算和事业单位的财产管理以及监督相关管理人员职责的执行程度等,可以保证财务管理工作顺利、透明化的开展,对事业单位起到协调财务平衡和宏观调控的作用。
1.4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资金预算不合理
资金预算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资金预算通常是根据事业单位上一年的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为依据进行总结分析,根据实际情况作出下一年的合理预算编制,并确保预算编制符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而目前从我国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体制来看,预算管理存在着很大问题,缺乏对事业单位实际情况的考核,预算过高或者过低,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因此在执行过程中,存在随意更改的现象,导致私自挪用公款,贪污现象频繁出现,给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阻碍。
1.5事业单位资产的管理账实不符
第一,由于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造成财务清查支付权责不清,有的事业单位长期不清点固定资产,因此造成资产使用效率过低,资产流失严重,甚至对新增资产入账不及时等问题,由于监督机制不健全,使固定资产管理不到位;第二,事业单位的采购与实际不相符,缺乏完善的制度和监督体系,因此造成贪污和腐败现象的发生,虚增资产价值。
1.6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货币管理混乱
近年来,很多事业单位的票据管理不规范,甚至出现多头开户现象,从而造成资金分散,给财务管理部门带来了很多困难;由于事业单位的票据管理存在问题,因此出现了很多票据和存根不符的现象,在核销上出现了很多漏洞;资金管理上出现问题,很多事业单位变相隐瞒和截留收入,财务管理部门中账外问题非常严重;现金管理中问题颇多,部分工作人员通过往来账户掩盖真实收入,逃税、漏税,费用开支不透明,从而导致事业单位资金紧张,账实不符。
2新形势下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创新对策
2.1应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
事业单位领导应重视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加强管理成本,树立正确的管理观念,充分了解新形势下市场的发展规律,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在不断创新与发展中壮大事业单位的经济实力;提高财务人员的要求,持证上岗,建立有效的内部财务管理体制,严格控制资金预算和管理制度,切实做好审核工作,对资金的运作条理清晰,加强财务管理运行机制,促进事业单位的经济发展。
2.2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的人员素质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工作人员素质直接影响着财务管理的工作开展。因此重视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非常重要;只有合格的财务管理人员具有良好的业务能力,才可以更好的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才华,才可以使财务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因此这就要求事业单位对财务管理部门的用人要求及相关培训建立一个健全合理的规范,定期组织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相关培训与学习,时刻关注国家财务政策、法规的变化与调整,使财务人员时刻掌握相关的财务管理法规制度,把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努力把财务管理工作做好。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质量,适应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发展的需要。建立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事业单位应规范财务管理部门的核算制度,加强重视薄弱环节的控制,细化责任到人;实行定期财务核对,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财务管理部门进行集中会计核算,以方便对下属各部门整体资金执行的实际情况进行监督,严格控制预算的实施,杜绝私设“小金库”等截留资金的现象。
2.3建立合理的监督管理体系
事业单位的领导应重视相关财务人员的配备;加强财务的监督工作,发挥内部宏观调控作用,提高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事业单位应以财务管理部门为核心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并进行定期监督检查,规范财务管理工作;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不能只注重形式,要把检查出的问题指出来,积极改正;重点加强对预算资金和资金使用上的检查,充分发挥内部监督作用,促进社会主义事业单位的发展。
2.4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资产管理
事业单位应加强对本单位实物资产的管理,做到定期盘点、清查固定资产,确保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完好无损,对实物资产的管理实行双人管理,可以相互制约,互相监督。事业单位的大宗资产应进行规范管理,采用公开招标采购,建立完善的采购制度和监督体系,形成以财务部门为主,监督为辅的监督机制,最后要建立一套合理的仓库管理制度,加强事业单位日常的财产管理。
2.5加强对事业单位货币资产的管理
财务管理部门要规范银行账户并加强财务的票据管理。各单位应严格按照相关法规办理银行的开户、收支等事宜。不出借,不出租账户,不挪用公款;会计人员负责购买、保管票据,杜绝使用不合法的票据,收据不跨年;要加强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严格遵守财务管理部门的相关规定,严格遵守现金的使用范围,不挪用公款,不用白条抵库,不保留账外现金;事业单位应高度重视资金管理,查清每笔往来款项,与实际账务相符合,建立错误追究机制,加强资金管理,专款专用,提高事业单位领导的理财意识,增强其责任心,并加强对财务管理部门的监督。
3结语
新形势下我国事业单位随着社会改革的深入,财务管理工作的重心更加突出,因此,在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向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改革的过程中,需要积极探索新的财务管理模式,建立一套完备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对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与进步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张顺梁,金奕敏.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技术与市场,2012(08).
[2]张春丽.浅谈新时期机关单位财务管理创新问题[J].山西农经,2016(01).
关键词:预算管理模式 公路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现状 问题 措施
公路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主要是通过对财政拨付的工程项目资金和部门经费合理运用、管理、监督以及审核、评价等过程和措施来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和风险,进而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促进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而现行的预算管理模式主要是以单位的战略目标为根本,通过合理和严格的预算编制、执行、控制、考核以及激励等来提高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营运质量,所以对于公路事业单位来说,在预算管理模式下加强公路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能够有效的缓解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收付等财政体制变革给其带来的压力和挑战,因此本文就预算管理模式下公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财务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一步探讨了预算管理模式下,加强公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能力的措施。
一、预算管理模式下公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一)现状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公路事业单位的领导和相关工作人员对预算模式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也更加意识到财务管理对单位发展和进步的重要作用,所以近年来一些公路事业单位通过完善相关的制度规范、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等方法来强化公路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能力,但是在实际运行和发展的过程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本原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公路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工作中需要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二)问题
通过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预算管理模式下,公路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在意识层面、制度层面、以及执行和审核评价层面都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具体内容如下所述:
1、财务管理人员对资金使用效率的重视程度不高
在意识层面存在的最普遍和最基本的问题就是财务管理人员对资金使用效率的重视程度不够高,即一些公路事业单位的领导层没有意识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对于预算管理模式下,加强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也就没有充分的发挥宣传和引导的作用,进而导致单位内工程项目专项资金不能专款专用、资金管理不够严格等问题(如公路改建项目与公路大中修项目互相挪用),导致资金预算和实际支出存在“两张皮”的问题。
2、财务管理制度亟待完善和发展
预算管理模式下,是集预算管理、预算监督、预算执行以及审核评价为一体的预算管理模式,是公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前提,而现阶段一些公路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管理制度不够全面和细致,没有涵盖预算管理工作的全部内容,一些单位依旧采用陈旧的会计核算方法和计划管理模式,重执行、轻预算,导致单位预算管理工作中存在很大的潜在风险,如工程项目超支,没有合理资金来源弥补。
3、预算编制缺乏合理性
从执行层面来看,预算编制缺乏合理性是公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一些公路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的内容不够全面,没有涵盖“建、管、养”等各个环节和内容;另一方面,一些公路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工作缺乏科学性,存在模式化,没有根据单位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而变化,实用性和适用性亟待提高,严重影响了预算资金的高效运转和流通。
4、内部控制力度不够强
内部控制力度不强是执行层面存在的又一主要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就是内部控制的环节不够全面,在工程立项、资金投向、施工组织、技术变更等方面审计监督力度不够;其次内部控制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不够强,从根本上降低了内部控制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进而导致公路事业单位资产的流失和损失。
5、财务审核监督机制不够健全
财务审核监督机制不健全是预算管理模式下,公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重要问题,一些单位的财务审核监督工作存在独立性,取决于领导层的主观意志;此外一些单位没有健全的审核监督机构,甚至是形同虚设,审核监督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不够高,受领导层面的影响比较重,进而影响了审核监督工作的绩效,降低了审核监督工作的价值。
二、预算管理模式下加强公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几点探讨
通过上述对预算管理模式下,公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现状的分析和论述发现,现阶段公路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依旧存在重视程度不高、制度不健全、预算编制不科学、控制力度不强、审核评价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公路事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积极性,所以笔者通过多年的工作经验和相关的调查研究总结出以下几点加强公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能力的措施。
(一)强化财务管理的意识
强化财务管理意识是强化公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能力的基础和根本,这就要求单位的最高管理者要意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作用,以身作则,加大宣传和引导的力度;此外还要鼓励财务管理人员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掌握现代化的财务管理方法,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失和风险。
(二)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
健全的制度规范是强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能力的根本保障,所以一方面要细化相关的制度规范,加强制度规范的实用性和适用性;另一方面要积极的向其他先进的单位学习和借鉴,不断的注入新的能量,在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条例的基础上构建具有专项特色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
(三)改进会计核算方法,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由于财政部门布置的预算报表与现行《公路养护会计制度》规定的报表在计算口径、方法、要求等不相一致,容易出现信息失真的现象,所以要适应当前的财政改革体制,修改和完善现行的会计核算方法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所以就要结合现行的财政体制,以预算管理模式为基本,通过把公路系统财务软件与财政部门的会计电算化并轨等网络信息化的会计核算方法来完成相关的财务核算和管理工作。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通过采用先进的信息手段,设定先进的财务管理程序,把管理制度和单位行为规程变成大家共同遵守又谁都无法擅自更改的计算机程序的方法来深入信息化的建设;此外还需要鼓励相关的工作人员树立信息化的意识,加强对其信息化技术的培训和考核力度,从而在根本上提高公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四)深化内部控制强度
深化内部控制制度,能够从根本上提高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所以一方面要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对原始凭证、记帐凭证、会计帐薄、会计报表进行严格的控制及会计档案管理;另一方面要强化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深化内部控制的力度,加强内部控制部门和公路事业单位其他相关部门的合作和交流。
(五)完善绩效评价体系
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是单位领导决策和顺利开展单位内部其他工作的关键,所以就要求公路事业单位的相关工作人员一方面要实施动态的财务绩效评价方法,做到时时监督,时时管理,时时评价;另一方面要规范和严格绩效考核方法,扩大评价的范围,对公路建设、养护业务、路政管理及对各类非税收入(如路政赔偿、罚没收入、治超收入)进行科学化的审核和评价。
四、结束语
总之,预算管理模式下对公路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需要更加全面和细致的开展财务管理工作,还需要更多专业知识过硬,综合素质较强的复合型人才,所以公路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一定要以预算管理模式为根本,以实现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为目标,及时的发现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根据单位的实际状况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
参考文献:
摘 要 目前我国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制度,虽然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起到了一定的强化作用,但也存在着如体制、思想意识和规章制度不完善的问题,本文从深化体制改革,增强思想认识,提高人员素质等方面对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进行探讨。”
关键词 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体制进一步深化改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核心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财务管理也是事业计划和任务完成的重要保证。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国家财经工作开展,因此从分析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为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出有效对策。
一、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性质的转变
我国的事业单位随着体制的深化改革,已经由自收自支性质的事业单位向企业化管理的模式转变,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也具有了企业化管理的性质,与企业管理相似的都是对单位资金的管理,只是在财务管理工作中重点任务不相同。事业单位特殊性在于不注重单位运行的经济收益,而在于为社会贡献效益。国家财政也逐步加强了对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的新限制,在采购和财务审查等方面进行改革,只有规范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才能促进国家的体制改革,推动社会建设。
(二)预算管理制度不完善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预算管理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在预算编制工作上,首先是思想认识不足,没有重视预算编制工作,另外缺少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而相关的预算编制的政策还不健全,这样就导致主管部门与事业单位上下级沟通不及时,在批复预算的准确性上有所欠缺。在预算执行工作中存在收入管理不规范,支出管理不严格,随意性大的问题,例如某些事业单位在资金支出使用方面由于控制不严格造成超支浪费,还有在项目支出资金管理使用中,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划分不清,往往挪用项目支出弥补基本支出,没有实现专款专用。在预算监督中缺少有效监督和考核,没有实现资金的有效管理。
(三)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主要包括两方面:货币资金管理和固定资产的管理。有个别事业单位由于资产管理体制不健全,对资产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在资金管理方面,对财务人员的工作职能划分不清,例如会计和出纳在财务工作中职责界定不明,导致事业单位行政性收费,罚没收入等资金不能及时入账,或者出现虚列支出,资金返还等方式把资金转到帐外。另外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着使用效率低,存在账外资产,账实不相符等情况。
(四)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财务分析和财务报告两个方面。在财务分析方面有些事业单位没有制定科学的财务分析制度,财务分析指标和财务分析方法也不合理。在财务报告方面出现只有报表没有报表附注及财务状况说明,资料不全,报告内容不完整,不能真实有效的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
(五)财务管理人员职责不清,人员素质良莠不齐
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人员职能划分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资金不能合理运用,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部分财务人员工作态度不认真负责,甚至出现资产流失情况。还有些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会计职业道德,业务能力都有待提升。
二、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的对策
针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事业单位要继续深化体制改革,采取有效的措施,逐步建立完善的、科学的、有效的财务管理体制。
(一)增强管理意识,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效率需要从转变人员思想观念入手,促使管理人员树立依法理财,诚信负责的观念,通过思想教育强化事业单位人员的管理意识。事业单位要不断加强财务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为新财务体制的建设提供人力资源基础。事业单位财务人员需要有良好的理论基础和思想认识的同时,还要掌握法学、数学和网络技术等多种知识,适应随时展的金融活动,能够从社会、经济、技术和法律等方面分析并制定出相应的理财策略,整合自己所在单位的财务管理资源,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明确财务工作未来的发展趋势。财务管理人员还要增强责任意识,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认清财务管理的重要意义,为社会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杜绝违法违纪,贪污受贿的现象出现,提升事业单位的外在形象,为国家的体制改革产生积极的影响,为构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二)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
财政部关于《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与现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明确指出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是,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坚持勤俭办事业的方针。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健全财务制度,杜绝违纪违法行为,从源头上预防腐败,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市场经济有序健康发展。遵循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事业单位应该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根据《预算法》、《会计法》、《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法律法规,建立健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其内容包括单位财务管理报销程序、国有资产管理制度、重大事项集体研究制度、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内部审计制度、财政票据专项管理等规章制度。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三)完善事业财政资金绩效制度
2009年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和其他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制度。把实施绩效工资纳入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逐步完善分配激励机制和健全的分配宏观调控机制。根据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水平与改革现状,建立健全财政资金绩效制度,提高事业单位财政综合评价和社会评价。提高事业单位资金的使用效益与提高财务工作的管理水平,逐步完善事业财政资金绩效制度,既能调动事业单位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又促进了社会事业发展和提高公益服务的水平。
(四)建立事业单位财务报告制度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改革,事业单位现有的财务决算与预算已经不能适应改革的发展需要,因此要建立更加全面的与时俱进的事业单位财务报告制度,并对其进行详细的明确的规定,制定规范事业单位的财务报告编制准则,规范单位财务会计核算范围,明确报告包括决算,预算,社会保障基金与国有资产等信息,真实的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
(五)完善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
对于现行的行政事业会计制度中不能适应当前财政发展的部分应及时修改。例如部分事业单位的“招待费”、“差旅费”、“补助费”和固定资产的标准。都要依据事业单位财务体制改革趋势而重新制定,明确会计处理制度,采用合理的科学的方法,确保国有资产的增值与保值。提高资产的使用率,避免造成国有资产的浪费和不必要的损失。
(六)落实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要不断加强监督管理,使资产经营管理活动逐渐制度化、规范化与科学化。在预算编制方面应细化各部门的预算,依照各项标准严格执行。资金支出严格遵守经费开支审批制度,开支报销必须按规定的权限审批,进一步规范年终清理结算和财务结账,逐步加强内部会计控制的建设,规范事业单位会计行为,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把财务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充分发挥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相互监督有效遏制重大经济违法和违规事件的发生,确保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四、总结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背景下需要逐步完善财务管理体系,理论联系实践,解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事业单位发展中的优势,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财务管理机制,为事业单位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童皓.对新形势下加强事业单位财务分析的思考.商业会计.2007(1).
[2]文宗瑜,罗建钢,陈少强,董敬怡,刘微.事业性国有资产的管理及改革.国有资产管理.2006(1).
[3]郭宇森.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会计之友.2006(3).
[4]张慧君.加强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浅析.金融经济.2009(1).
摘要:2012 年国务院修订下发了《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目的是为了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的财务行为,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障事业单位健康发展。本文围绕目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就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措施等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措施
一、主要问题
1.资金使用效益低下。《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中明确规定“: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是: 合理编制单位预算,如实反映单位财务状况,依法组织收入,努力节约开支;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加强经济核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财务控制和监督。”事业单位经费相互挤占,经费计划预算流于形式,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资金绩效考核不规范,导致事业单位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
2.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事业单位是以政府职能、公益服务为主要职能部门等,不以盈利为目的。单位内部注重公共服务的管理,忽视财务管理、资金绩效经济管理等,内部控制意识不强,主要表现在牵制制度不够完善,稽核制度不健全,票据使用与管理不严格等方面。
3.财务支出标准不统一,不严格。《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中明确规定:“支出是指事业单位开展业务及其他活动发生的资金耗费和损失。”支出项目主要包括工资福利支出、商品服务支出、对家庭和个人的补助支出。事业单位存在奖金、补贴,会议费,加班费、差旅费标准不统一,不严格的问题。
4.单位资产管理的问题。事业单位的资产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和对外投资等。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应加强资产配置、使用和处置管理,维护资产安全完整,保障事业健康发展。
5.财务数据利用分析缺乏。事业单位存在数据利用分析制度不完善,分析工具缺乏,财务技术水平不高,单位管理与财务工作协调不合理。财务人员通常用会计报表、年终决算等来代替单位的财务分析报告。财务人员管理意识不强,对单位的工作开展现状、具体业务、存在问题、发展方向不够了解,仅从单纯的财务核算角度进行统计,无法从全局情况合理的进行财务分析。
6.财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常常安于现状,主动学习意识不够,此外事业单位领导更加注重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对财务人员业务培训重视不够,好多单位财务人员不是财务相关专业,还兼职单位其他工作,岗位变动频繁,连基本专业技能和财务管理知识都很缺乏。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措施
1.加强领导,增强单位财务管理观念。财务人员要加强与单位领导的沟通、协调,依据财务相关法律法规及单位财务工作现状,积极开发领导,使领导从主观上高度重视财务工作。单位领导作为财务责任第一承担者,也要加强对财务政策法规的学习,特别是《会计法》、《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等财务相关法规定,从而促进对单位的管理水平。
2.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要根据《会计法》、《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等相关财务规定及单位实际制定单位财务制度,重点建立单位内部牵制制度、内部稽核制度、内部票据管理制度,落实“收支两条线”的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国家集中支付的规定。对现金的管理,审批权限的分配,预算的编制、要有明确而具体的规定。制度要体现适应性和可操作性原则,要结合单位实际,不能生搬硬套,要通俗易懂,操作方便,对重要岗位要加强控制,细化责任,保证资金安全。要经常对管理制度的执行效果进行评价,当财经法律法规有变动和修改时,应当及时进行修改和完善。
3.做好预算管理。预算管理作为财务管理重要内容,对单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坚持编制、执行、评价统一的原则,细化财务收支项目,根据发展需要逐步扩大部门预算的规模,将单位财务收支事项全部纳入预算管理,保证预算与实际业务情况相符。要严格执行财政部门预算规定,落实收支两条线,有依据的开展业务收入和支出,单位不得随意变更预算。建立预算评价体系,为单位管理提供依据。
4.严格强化资产管理。固定资产作为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要严格执行固定资产采购、报废、转移等相关固定。要避免只注重资金管理,不重视资产管理的倾向,改变只重视投入,不注重管理的观念。要根据规定制定单位固定资产购置、使用、管理、处置等具体管理制度;要严格债权债务的管理, 不得公款私借等违规违法行为;要明确管理分工,对不同类别的资产管理分别管理,确保账目、账物相符,使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统一。
5.完善财务分析。依照《会计法》、《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等要求,结合单位、行业特点和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科学、客观、真实的做出财务分析报告,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避免日常工作中的漏洞。
6.加强财务管理人员培训。领导要带头认真学习有关财政法律法规,提高执行财务制度的自觉性。要提高财会人员专业素质。要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业务水平,熟悉财务政策法规,特别是提高财务人员对财务数据分析利用的能力,为单位业务发展提供数据支持。
7.严格会计集中核算制。会计集中核算通过改变会计人员管理,规范会计业务处理程序,可以有效增强会计核算及监督,能有效遏制财务问题,避免胡乱花钱、铺张浪费等财务违规行为,实现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目的和效果。会计集中核算的目标是资金控制,也是加强财务监督重要手段,事业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成立会计核算中心,将单位所有账户及会计业务处理权集中到会计核算中心,进行统一核算和管理,力求核算、管理、监督成本最小,效率最高。
结论: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能够有效保障资金的安全、有效、科学管理和使用,能有效发挥单位筹集、管理、分配、调控、监督等业务职能,促进各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及效果。只有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才能有效解决事业单位资金效率使用低、管理不规范、工作开展滞后等问题,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充分用好财政资金,才能更好的发挥事业单位在经济社会事业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曹迪.集中支付制度事业单位下内部会计控制要点[J].审计月刊,2006,(02).
[2]陈春艳.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与管理[J].经济研究导刊,2009(29).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现状
(1)财务管理内控意识薄弱。事业单位虽为公益型的国有单位,大部分只有财务制度,没有内部控制制度,在经济活动出现问题时,缺乏决策、判定奖惩的标准。部分单位领导层认为财务人员只是负责具体的财务执行情况,无权参与单位的决策和管理过程,否认财会人员在内控方面的作用。在当前财务管理中,大部分财务人员缺乏内控意识,仍沿袭传统的管理制度,认为内控制度并不重要,以单位领导的意志来处理财务事宜,只是单纯的处理类似收付现金、银行支付、收支记账、开发票等基础工作。财务人员对单位内部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记录,然而缺乏行之有效地管理,更多的是着眼当前,没有制定能使单位长久正常经营的理财管理。此外,部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已具有内控意识,然而此前并无内控的经验,而使内控制度落实不到位或者停留于空想。
(2)财务管理相关人员素质不高。多年来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内控意识薄弱,对财务部门也不够重视,导致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首先,事业单位人员流动性较小,其财务人员也较少变更,绝大部分财务人员是在一个单位就职到退休。身处于瞬息万变的科技时代,财务管理早已今时不同往日,而事业单位内大部分在职的财务人员其财务知识仍拘泥于传统,对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没有概念,缺乏内控意识,也缺乏学习新知识新事物的积极性,因此他们的工作多停滞不前。
(3)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监管力度不足。自古严师出高徒,事业单位理想的财务管理内控制度,需要有国家到位的监管制度来辅助。而实际上,当前我国对事业单位的监管制度力度不足,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内控制度更是虚有形式。一方面,缺乏相应的监管制度,对财务人员的工作方式没有要求,财务人员的工作较为随意,缺少进步的动力。另一方面,制度要求事业单位收支平衡,这就使得各单位想方设法将从财政取得的拨款在年终用尽,对事业单位的财务花销的监管力度不到位,更有部分事业单位因规模小,财务人员配备不到位,内部没有形成牵制,造成漏洞,如公款私用等,使事业单位乃至国家利益受损。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创新途径
(1)提升事业单位的内控意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的合理开展,其基础在于事业单位内部正确的内控意识,能认识到内控的重要性,并明确内控的主要目的。就当前现状而言,大部分事业单位显然不具有应有的内控意识。事业单位的日常财务管理由财务人员负责,而单位负责人才具有对重大事物的决定权,因此,强化事业单位的内控意识,应先从强化单位负责人的内控意识开展。对此,国家可对各个事业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进行关于内控知识的讲座,让各单位负责人了解大的内控方向,以逐渐强化事业单位整体的内控意识。
(2)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财务管理内控已愈发重要,而国家尚缺乏建立健全的内控制度。对此,国家应制定易于实行且合理到位的内控制度,首先应明确事业单位其内部部门的职能及人员职责,以合理分工,进而明确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工作内容。同时,内控制度应具有内部核查制度,以保证事业单位的资金的来源合法且数额真实,事业单位的内部支出符合效益性。此外,各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适应其实际情况且符合国家内控制度要求的财务管理制度,并明确每一笔资金的流向。
(3)健全财务管理内控的监管制度。当前我国的事业单位普遍缺乏健全的监管制度,对此应对事业单位的部门设定进行适当的调整,主要应增加对财务管理内控进行监管的部门,可通过增设内部审计部门来实现。内部审计部门的主要职责在于对事业单位的财政业务和内控制度进行独立的评价,了解当前业务和制度的状态,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提供相应的改正建议,以使事业单位经济成本最小化,效益最大化。同时,为使内部审计达到更好的效果,内部审计部门应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及权威性。
(4)提升财务管理相关人员综合素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创新,不仅需建立健全的监管制度,同时应提升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结合当前社会的发展特点,大量的新鲜事物层出不穷,经济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对此,事业单位应加强对财务人员的管理,对在职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培训适应新时代的专业知识内容,以更新及知识水平,同时对其进行思想上的教育,以提升其素质水平。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和奖罚制度,考核制度可包括日常工作、培训效果和思想水平三方面进行,奖罚制度主要以避免相关人员滥用公款,做假账等现象的发生,且一旦发生应当严惩。
作者:俞阳单位:无锡市急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