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5 17:09:2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风险投资案例分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 风险投资学;研究性教学;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02-0092-02
一 课程的基本情况
风险投资又称创业投资,是投向未来的,直接投入创新型企业的私人股权资本。风险投资在中国风起云涌的发展起来,与美国相比,尽管中国的差距仍然较大,仅占全球风险投资总量的4.7%,但是,中国在这一领域已位列全球第二,并且到目前为止始终保持全球第二大市场这一地位。20多年来,风险投资在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尤其是推动科技创新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该课程对学生来说实用性较强,通过对该课程的介绍,让学生在校期间认真把握相关的专业课,正确认识风险投资。
二 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一)教学目标
通过风险投资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风险投资的基本概念、商业计划书、风险投资资金筹集、风险投资机构项目的选择、风险投资的运作、风险投资的管理、风险投资的退出等基本理论和方法;根据教学安排进行调研学会商业计划书的写作及风险投资机构项目的筛选、协议的签订等实务操作;具备商业计划书写作和风险投资选项的综合能力,为学生今后实施创业中涉及到的项目的选择、资金的筹集和安排以及进行风险投资业务操作打下较扎实的基础。
(二)基本要求
风险投资学是经济类管理类专业在实际运用较广的一门课程,包括理论、实务探讨教学环节,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掌握风险投资学的基本理论和相关知识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大学生创业解决融资、投资问题提供专业理论支撑,将金融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奠定基础。
三 研究性教学的设计
根据当代经济发展的创业需求及背景,结合“风险投资”课程的性质及教学目标,将该课程按照研究性教学的基本要求做了详细的规划和实践设计。
(一)整合提炼课程内容,采用多元教学方法
目前随着创业人才的需求增大,和2012年教育部试行的《普通本科生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国内不断有各家出版社推出《风险投资学》(创业投资)教材,其体系和内容差别很大,层次不一,加上该课程在国内高校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学内容随意性大,同门课程,不同学校和不同老师的授课内容有天壤之别。课程组教师通过系统分析研究各种层次的风险投资教材和经管类学生新的培养目标,联系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确定课程内容为4大模块10个章节。
第一大模块为理论基础篇,包含(1)基本概念、理论;(2)创业基础。第二大模块为风险投资篇,包含(1)风险投资的融资;(2)风险投资的投资;(3)风险投资的退出。第三大模块为风险投资运营篇,包含(1)风险投资资本运作;(2)风险投资的治理;(3)风险投资的终结。第四大模块为风险投资的实践操作篇,包含(1)创业方:a:团队的构建;b:项目的选择;c:商业计划书的制定;d:路演;(2)风险投资方:a:组建;b:资本的寻求;c:商业计划书的审查;d:参与的计划运作;e:终结。
基于课程的特点和目前社会人才的需求,教师授课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方式采用教师讲解、学生实务讨论训练相结合,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案例式、研讨式等多种方法相结合。在案例的分析、实验设计中,注重直接并全面地对创业者的创业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用成功的案例对风险投资的各个主体进行启示。
学生的积极参与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要求学生除了掌握课堂介绍的知识和完成课后练习之外,还要求学生分小组完成一个完整的模拟商业计划书的写作和风险投Y机构选项实际操练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能力强的学生可按照教师的提示进行自学和知识深化。
(二)规范研究实验体系,实现理论实际的有机结合
风险投资学课程研究性教学实施,理论授课外,设计6课时的实验项目。实验项目内容突出对理论知识和实际结合应用,并模拟仿真实验,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通过实验检验问题,利用模拟体验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思考和综合分析能力。具体如下。
实验一:创业团队的组建及商业计划书的完成(2学时)
实验问题:(1)创业团队成员如何组建;(2)创业项目的选取和确定;(3)商业计划书的写作。
实验任务:请根据一定的背景组建创业团队,明确团队每个成员的分工和职责;根据一定的背景材料或环境(或调研、考查)确定创业项目;通过调研和分析制定可行的商业计划书,需求风险投资机构投资。需提供原始数据表,图表,数据来源、参考文献,小组提交。
实验二:风险投资机构团队的组建及商业计划书的审定(2学时)
实验问题:(1)风险投资机构团队成员如何组建;(2)风险资本获取和确定;(3)商业计划书的筛选。
实验任务:请根据一定的背景组建风险投资机构团队,明确团队每个成员的分工和职责;根据一定的背景材料或环境(或调研、考查)获取风险资本;通过分析和实地验证对收到商业计划书进行严格筛选。需提供原始数据表,图表,数据来源、参考文献,详细列示组建的背景,风险资本获取的渠道及原因,对收到的商业计划书筛选的标准,写明拒绝或接受的原因,小组提交。
实验三:双方团队的答辩模拟(2学时)
实验问题: (1)双方团队如何说服对方; (2)怎样合作; (3)合作后如何治理。
实验任务:根据小组在实验1和实验2选择的商业计划书,双方进行答辩质疑或解释说明(包括路演、答辩、后期计划和合理化建议等)。
(三)借力研究性专题,提升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风险投资学本身就是创业投资的代名词,是创业教育核心课程之一,内容涉及创新、科技等重要领域,针对我国目前各种创业、创新项目以及国内融资环境的不完善,创业的失败、融资的不规范、风投发展的不成熟、部分违规事件等热点话题、热点争议,进行研讨,激发学生对不同观点、不同环境下的金融问题进行研讨,从而有利于学生学习风险投资学课程内容,并开展各种兴趣的讨论,提高学习质量。根据课程时间和内容,设计3个专题研讨内容。
四 研究性教学的具体实施
(一)教师任务
1 教学准备
预先将课程教学大纲、考试大纲、教学课件、研究性教学手册、课程案例、课程实验、专题研讨等教学资源上传网络教学平台,把选课学生每6人分成1组,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上安排“研究性教学”。
2 对学生提出要求
根据分组情况和案例、验、专题(以下简称“项目”)内容,分配给各个小组,并规定项目讨论过程、要求和成果展示、汇报、讨论和心得。
(二)学生任务
1 积极参与实践
各组项目分工,按照任务计划执行,查阅资料、实地调研,做好实际的角色扮演。
2 认真整理调研资料并汇报总结
各组同学共同完成后期整理和总结工作,展示成果,详细汇报,深刻总结。
(三)评价、考核及归档
考核采用学生自评为主,教师评价为辅的形式:根据实验、案例分析、研究性讨论,学生自评部分包含各组互评、组长组内评价组成;教师评价部分:平时作业、学生出勤、期末试卷构成。构成比例:学生自评占总评成绩的60%,教师评价占总评成绩的40%。
期末将学生的成果等资料归类整理成档。
总之,根据风险投资学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的,其开展研究性教学,围绕案例、试验、专题讨论通过任务驱动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从组队、明确项目讨论任务、分解任务、参与项目讨论、撰写项目研究报告等都需要学生自己完成,培养学生思考风险投资学中创业的识别、商业计划书的写作、审定和风投的运作等具体问题,锻炼学生收集文献、实地调研的实践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学习思辨、团结协作和做人、做事等能力。
参考文献
[1]范利民.论经济管理综合实验中心在教学中的应用[J]. 广西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S3):173-174.
[2]郑春龙,邵红艳,钟振余.创新性开放实验项目建设的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10):15-17.
[3]黄启国. 经济管理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探讨[J].现代商业,2010(9):281-283.
[4]谢婷婷,方敏. 金融衍生品课程研究性实验的实践与探索[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04):67-68.
2012年12月2日,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MA)举办CMA圆桌论坛在京召开’IMA,总裁Jeffery Thomson接受了《新理财》的专访,并对2013年的经济形势及CFO在挑战和机遇中的转型做出了预判和分析。
Thomson表示,目前全球经济的波动性仍然很大,欧洲债务危机尚未平复,美国财政悬崖又让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加,CFO应首先考虑帮助企业建立一整套健康的财务体系。Thomson说:“我们在这里之所以强调财务的基础工作,是因为在当前经济不确定性增加情况下,强有力的现金流保障、合理的债务水平至关重要。除此之外,CFO们也开始越来越彰显其自身的战略作用。目前,在企业重组、收购兼并、寻找战略合作伙伴等诸多项目中,CFO的参与范围就不再局限于传统财务,更多的是从战略层面出发,寻求新的机会。”
事实上,在严峻的经济形势考验下,企业CFO的角色正向战略者转变,并且已经站在前所未有的高度参与企业的核心决策。Thomson建议,CFO不仅要在与财务团队、项目团队、公司领导层的日常沟通中,而且要在与投资者建立关系与第三方机构的合作中培养自身的沟通能力、领导力和影响力。Thomson认为,“这里谈到的沟通,不仅是表达,更多的是学会聆听。无论对公司内部,还是对政策制定者、金融机构、投资者或商业伙伴,CFO首先要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逐步逐层地展现自身影响力,并最终实现对公司价值创造的最大化。”
与此同时,对于逆周期投资火热、兼并收购案例层出不穷的现象,CFO应采取积极还是审慎的投资态度?ThomsonN认为,这一点应取决于公司对于风险的承受能力,而非CFO主观的意愿。Thomson说,企业应建立一套风险预测方案(Kisk Profile),如果公司在兼并收购上的态度更为积极主动,并且具备较强的抗风险能力,CFO也应遵循相同的路径,反之亦然。
事实上,据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仍有2/3的并购属于失败案例,失败的原因或在于对被收购的公司估价过高,或在于并购项目本身与公司的战略定位不符。因此,投资有风险也正考验着CFO相应的能力。
“越来越多的CFO开始重视风险管理,并且建立风险投资组合(KiskPortfolio),公司的风险投资组合做得越细致,对于风险的预判就越准确,同时也可将风险平摊。特别是海外投资涉及的政策、市场、商业文化上的差异,CFO需要提前做足准备,根据不同国家的不同情况,准确找出影响投资的关键点。此外,外汇风险亦不容忽视。事实上,目前精准建立风险投资组合在中国公司还并不普及。这中间需要CFO的决心和专业技巧,包括对于风险种类清晰认识、对于可能发生风险的预判、对于风险的量化能力,以及提出有效的风险应对和降低风险的措施,等等。”Thomson建议。
另一方面,面对2012年中概股遭遇的信用危机,CFO该如何作为,也成为关注的焦点。Thomson认为,部分中概股公司在IPO阶段过于美化公司的业绩和财务状况,一些负面问题和风险暴露出来后,CFO未能及时做出有效的沟通应对。“无论是在IMA的课程上、论坛上,还是案例分析中,我们都不断强调CFO的诚信与职业操守。CFO在路演中,应当客观地展示公司的财务表现,对于行业发展趋势给出更准确的分析,对于项目的可持续性发展给出更合理的解释,对于存在的风险给出预判和相应的应对措施。”Thomson说。
而对于2013年的经济形势,Thomson的态度为“谨慎而乐观”,他说,“尽管欧洲与北美的情况并不是太好,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已成定局,但中国目前7%~8%的GDP增长已经是相当不错的成绩。特别是在美国大选和中国政府换届之后,随着就业率的提高,市场售心必有所恢复,消费拉动内需的可能性就会增大。而2013年,CFO也会更加被予以重任,带领公司走出‘迷雾’,成为真正的领导者。”
风险投资机构通过进入公司的董事会甚至管理层来介入公司治理,使公司在各方面得到巨大提升,直接体现在公司的业绩上。风险投资对企业IPO既有正面作用也有负面作用。正面作用是,风险投资的介入传达了公司前途良好的信号(认证/监督理论),有助于企业IPO并在上市后业绩持续良好。负面作用是,风险投资机构过早推动尚未发展成熟的公司上市后快速撤资,损害了企业的长远发展能力(逆向选择/逐名理论),因此使公司IPO后业绩大幅下降。国际学者Hhellmann,Thomas和Puri提出风险投资对被投资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如减少信息不对称、对企业具有监督、核证和提供资源基础的作用。国内学者王海人等以深圳中小板上市公司为对象,研究风险投资对企业IPO及IPO后长期绩效的影响。
二、风险投资对成长能力的影响
风险投资的长期性和注重培育企业的特征,决定了其对企业成长能力的重视。具体而言,风险投资的进入拓宽了融资渠道、提供成长所需要的资金,促进技术创新以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并进行专业化的管理和扶持以提供保障。国内外研究较少,国内学者王振南以主成分法得到成长性综合得分,分析了与风险投资变量的关系,研究发现风险投资对企业成长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仍有不足之处。
三“、网宿科技”案例分析
(一“)网宿科技”相关概述本文选择2009年创业板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网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00017.SZ)(简称“网宿科技”)为研究对象。网宿科技是一家互联网业务平台提供商,主要向客户提供内容分发与加速、服务器托管与租用等互联网业务平台解决方案。网宿科技于2000年成立,在2007年引入6个VC/PE机构,2008年又引入2个VC/PE机构,2009年年中IPO。
(二)风险投资对“网宿科技”各方面的影响
风险投资往往在企业初创或初步发展时注入,一般都是在上市前,其财务数据和核心战略数据难以得到。风险投资的增值服务对企业的影响如同一个“暗箱”,并不能直接看到。因此,需要通过分析企业的外在表现来间接判断其作用。1、风险投资对公司治理的影响风险投资采用联合投资和分阶段投资的方式将资金注入公司,直接后果是公司股权结构改变。介入公司治理的具体途径,则体现在董事会监事会的构成比例上。网宿科技的股权结构演变、董事会监事会构成分别如表1和表2所示。(1)风险投资注入的方式选择从风险投资引入的方式上看,多家VC/PE机构进行联合投资,共担风险,降低了投资风险,同时也促进了公司的多元治理。2007年和2008年,达晨系基金进行了两轮投资,属于分阶段注资,在降低投资风险的同时也对企业起到激励作用。(2)风险投资引入对股权结构的影响从表2可知,在2007年风险投资注入之前,陈宝珍和刘成彦拥有100%的股权,在引入VC/PE、特别是IPO后,陈宝珍和刘成彦的持股比例不断下降,虽然仍是第一大股东,但已无法绝对控制。VC/PE机构的持股比例约20%,具有相当的规模,可以有效避免内部操控。(3)风险投资介入公司治理的途径从表3可知,网宿科技的董事会9名成员中,除了3名独立董事,剩下的6名董事中有3名实际出自VC/PE机构。监事会5名成员中,有2名来自VC/PE机构。这证明了风险投资机构通过参加董事会和监事会介入公司治理,参与公司重大决策并加强监督。2、风险投资对企业业绩和成长性的影响对企业业绩和成长性的影响,具体可分为业绩水平、创新能力、成长能力、资本结构四个方面,各自财务指标数据见表3。(1)对公司业绩水平的影响如图所示,各项业绩指标在VC注入和IPO当年明显下降,而在IPO之后第2年开始上升。说明大量资本的突然涌入虽然满足了资金需求,但在短期内只是增加了股东权益,并未来得及形成足够的获利能力,直到IPO后第2年,募集资金在技术项目上的投资和风险投资增值服务对企业的作用才开始显现,业绩好转并高速增长,体现了风险投资的长期性的特点,风险投资机构和被投资企业都需要注重长远利益,才能求得稳定发展。(2)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从图中可知,研发投入持续增长,在2006年时,研发费用还很少,但在2007年和2008年风险投资进入的带动下,投入开始迅速增加,用于项目建设,经过2009年和2010年的平稳过渡,在2011年终于形成成果,增长的业绩开始反哺研发,形成良性循环,之后研发投入激增。可见,风险投资在企业发展初期急需资金来发展核心技术的阶段,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和后续的崛起起到了极大的带动作用。(3)对企业成长能力的影响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性实际上是由其创新能力决定的,而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金额和增长率可以进行外在的反映。如图所示,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稳步增长,但增长率变化不一,总体上看,在从VC注入和IPO后第2年以后实现了加速增长,这与风险投资机构介入公司治理、参与公司经营管理的重大战略决策的制定是分不开的。(4)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网宿科技的风险投资方式是普通股,股权融资有利于企业债务融资能力的提升。如图所示,VC注入和IPO当年,大量股权资本流入企业,资产负债率和长期资本负债率下降,从非流动负债占比可以看出企业的债务融资额很低,存有极大的的融资空间。2011年起,企业发展壮大,此时适当利用债务融资有利于提升企业价值。
(三)深入探讨“网宿现象”
网宿科技于2009年在创业板上市后,迅速“变脸”,被媒体称为“交出创业板公司最差成绩单”,2010年业绩仍然表现不佳,在此期间,高管纷纷离职,网宿科技陷入舆论漩涡,被质疑包装上市和阴谋“二次套现”。然而,从2011年起业绩急转而上,直至2014年。网宿科技在IPO后,业绩迅速“变脸”,为大家所不解,于是被称为“网宿现象”。1、业绩下降的原因分析通过杜邦分析体系考察2006到2014年网宿科技的业绩变动,如表4所示。观察表中各个分解项目可知,导致09年和10年权益净利率大幅度降低的因素是销售净利率和资产周转率,进一步将销售净利率分解后,可知是由于经营利润率突然大幅降低所致。从上述分析中可知,业绩降低是由于资产周转和创利能力上出了问题。可以推测,尽管已经IPO,但先前注入企业的大量风险投资资本和IPO募集的资本并没有有效形成生产力,研发投入多,而成本并没有有效控制,这是短期内业绩下降的主要原因。2、公司治理的强制性优化——以管理层洗牌来被迫解决问题2010年3月10日,公司董事、总经理彭清因个人原因辞职,同时宣布辞职的还有担任独立董事的南京财经大学副校长、教授王开田。彭清之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辞职与业绩压力有关。风险投资机构将资金投入被投资企业,势必极其关注企业业绩,在09年业绩不佳的情况下,投资者很可能对经营者不满,产生严重的问题,不断施压造成高管压力过大请辞,最终网宿科技以管理层洗牌的方式被迫解决了问题,强制性的对公司治理进行优化。
四、结论与启示
关键词:元认知;化工技术经济;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9-0149-02
近20多年来,元认知成为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并对教育实践产生了一定影响。元认知(Metacognition)一词最早出现自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弗拉威尔(J・H・Flavell)在1976年出版的《认知发展》一书。所谓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即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和控制。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使学生能更好地调控自己的思维过程[1]。近年来,作者针对本校化工专业新设的《化工技术经济》这门课程教学中面临的重难点问题,积极创新实践,将元认知教学法融入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充分应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鼓励学习者积极投身传统课程教学,积极创新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充分认清《化工技术经济》课程教学面临的矛盾瓶颈,即明白“为什么”的问题
为了培养具备一定经济知识的复合型化工人才,《化工技术经济》被引入到化学与化工相关专业的本科教学中。《化工技术经济》教学主要存在问题有四个[2]方面
(一)覆盖面广
《化工技术经济》作为一门交叉学科,从课程的编制看,课程所涉及的学科包括经济、管理和化工三方面的知识。从学科的形成来看,本学科起源于工作实践,服务于实际工作,是一门非常实用的学科。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作者发现部分学生对课程兴趣不大。
(二)教学法单
传统工程教育方法单一,过分强调专业化、科学化,忽视工程本身的内涵教育即工程意识、质量意识、成本意识和环保意识等方面的教育,因此学生的目的不明,重视不够,学习积极性欠佳。
(三)吸引力弱
在学习过程中,不能从经济的角度思考问题,学生对技术经济的基本要素和基本原理难以掌握透彻,死记硬背一些公式和概念,对课程在将来工作的作用理解不足。
(四)理论性强
课程编排前后虽然有衔接,但是前后两部份都存在理论性太强,实际例子太少的问题,老师感觉课程难以讲深讲透,学生感觉课程枯燥。
二、准确理解元认知教学法理念的实质内涵,即明白“做什么”的问题
元认知教学法既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行动,必须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实际,重在打好基础,促进发展,体现综合性、开放性和实用性。
(一)核心上凸现“学生主体”
传统的教学方法目标单一,过程僵化,方式机械。元认知教学法则以“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基本理念,让每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的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重在以“让每个学生个性获得充分发展”的价值观为根本,这是该教学法的核心理念,也是《化工技术经济》课程设计的根本落脚点。
(二)目标上致力“打好基础,促进发展”
教学目标直接制约着学生生活的内容和形式。传统教学法的指向是单一的认知领域,课程目标的设计忽视满足学生现实生活的需要,学生的整个精神生活定格在既定的教科书上,学习知识缺乏现实感和实际意义,甚至背离了学习者健康发展的需求。元认知教学法致力于“打好基础、促进发展”这一特点。从定位知识技能的作用、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课程与生活的关系等方面着手,看重学习者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方式上突出“探究式、发现式学习”
传统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与掌握,冷落和贬低发现与探究,从而在实践中导致了对学生认识过程仅仅是直接接受书本知识,以记忆模仿为主,学生的学习成了纯粹被动的接受与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窒息人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而元认知教学法就是要改变这种状态,转变传统学习方式,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现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成为本次作者教学中的一大亮点[3]。
三、切实把握元认知教学法在《化工技术经济》课程中的实践运用,即明白“怎么做”的问题
(一)结合案例分析学
案例分析是用实际案例的分析讨论,使学生能够生动地、直观地理解理论知识点,从而提高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化工技术经济的基本原理中关于资金的时间价值,单利与复利的计算公式。虽然简单,但两者公式相近,同学们对两者之间的差别体会不深,而且计息周期对结果的影响也很大。通过举例分析发现,1000元存银行3年,年利率10%,三年后复利的计算结果比单利多31元,差距并不明显。于是再例证解放前地主阶级盘剥贫农高利贷之利滚利政策,也就是我现在所说的复利,贫农张大伯向地主借款3元,被勒索“月三分”利息,张大伯10个月后才还清债务,经计算这笔债务为41.31元,而如果按单利计算,结果为12.00元。不难看出,仅10个月的时间,单利与复利之间的差距之大,认清了地主阶级剥削贫下中农的血泪帐。
(二)课堂讨论互助学
课堂讨论是元教学法的重要形式之一,教师应结合本课程教学重点、难点,围绕国内外的现实问题,给学生布置讨论题,引导学生围绕主题逐步深入地进行讨论。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同学们了解了技术经济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上完第五章关于不确定性分析及风险决策,以大家感兴趣的主题――个人理财来展开讨论,安排1课时时间,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辩论赛,辩论赛分高低风险投资两方,一方为保守理财方式,如存银行收取小额利息,或者近期网络上流行的各种理财产品――余额宝、理财通、活期宝等低风险产品;另一方为高风险投资,如投资兼职创业,或炒股等。学生们自愿选择哪一方,一部分学生认为,作为学生,经济还未独立,应适合低风险理财方式;另一部分学生则认为,在自己能力承受范围内,可以适当进行一些高风险投资,高风险意味着高收益,创业、炒股等方式可以很好地锻炼一个人的能力,以使自己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双方各执一词,论据充分,证明学生在课前做了足够的准备。最后低风险投资方获胜,通过这一结果,老师总结,在风险决策过程中,应考虑自身的条件,权衡利弊,作为学生应以学业为重,适当做一些低风险理财产品,有利于形成节俭的好习惯,利于了解一些财经类知识,然而在进行高风险投资过程中,一旦失败,将超出自身承受范围,不良后果难以估量。且在投资过程中,因高风险,投资者会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其中,影响到学习,得不偿失,因此,对于学生来说,进行高风险投资应该慎重。
(三)角色转换体会学
在《化工技术经济》教学中,为了给学生创造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调动他们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教师可以挑选难度不大的部分内容交给学生来讲授,让学生担任教师,登台讲课。化工技术经济课程从第二章到第五章内容涉及原理与方法,难度较大,学生理解起来比较费劲,因此以课堂讲解为主,后面几章是应用性分析,难度较易,如第七章项目可行性研究,整章内容较多,也比较重要,如果课堂讲解,至少需要4学时,且概念性知识较为枯燥乏味,笔者将这一章内容交给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负责一小节内容,准备好课件,进行课堂讲解,学生们对课堂效果进行评比,得出最佳小组。学生要想讲好课,必须认真钻研教学内容,查阅大量资料,准备讲稿和课件。这种角色转换形式,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热情,让他们充分感受到“讲和学”的快乐和满足,同时锻炼了学生的材料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对课堂气氛也有促进作用。后来在与学生的沟通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反应,对这次课堂互动课印象深刻,证明此次课堂效果达到了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陈永兵,左丹,邹孟言.元认知学习策略与高校体育教学的结合探究[J].文山学院学报,2015,28(3):81-83.
关键词:股权融资;债券融资;资本市场
一、引言
现阶段,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是企业获取融资的常用方式。所谓金融工具,本质上属于可以买卖的媒介,基本分为两类,一是现金工具,二是衍生巩固。现金工具是指价值取决于市场、能够随时买卖的金融工具,比较典型的有证券(如股票)、贷款及存款。衍生巩固包括场外交易(OTC)衍生品及交易所交易衍生品两种。本文以J公司为例,采取案例分析法对企业在金融市场利用金融工具进行的融资展开分析,希望能够为其他研究提供参考。
二、J公司概况
(一)J公司简介
J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J公司),始创于2006年11月,是一家电商企业,定位为“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经营范围涵盖零售、数字科技、物流、健康、保险、云计算等多个领域,其4大核心业务为零售、数字科技、物流、技术服务。
(二)J公司的股权结构
根据J公司的2019年度报告,目前J公司的股权结构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J公司的最大股东是丁机构,持有525192715股,持股比例17.9%,拥有投票权4.6%。而丁机构由T公司100%控股,因此,可认为T公司是J公司的最大股东。J公司的创始人甲为第二大股东,共持有445907423股,持股比例为15.8%,拥有投票权73.4%,其中,14.8%的股权通过乙机构(一家海外公司,由甲通过信托基金拥有,甲是该公司的唯一董事)持有。丙机构持股1.0%,享有5.1%的投票权,但双方约定投票权归属于甲,因而甲总共掌握了J公司78.5%的投票权。上述数据表明,尽管股权由于投资者的进入被稀释了,但甲依然能够在绝对程度上控制J公司。2016年,戊机构将旗下某品牌并入J公司,换得对方约5%的股份,但目前戊机构拥有289053746股,凭借着9.8%的持股比例成为J公司的第三大股东,享有2.5%的投票权。
三、J公司的融资情况
(一)J公司的融资历史
自2006年创立以来,J公司的物流、金融、健康等各项业务发展态势良好,从小柜台成长为拥有近万名员工的上市企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业务范围越来越广。同时,J公司通过不断获取融资为公司规模和业务扩大提供资金支持。从创立到上市的几年时间里,J公司共进行了6次融资,其投资主体不断增多,投资主体有风险投资人和企业,表2简要概括了J公司的历次融资情况。
(二)J公司的主要融资方式
1.风险投资从J公司的融资历程来看,从创始后到上市前,J公司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外部融资,融资渠道主要是风险投资。从2007年到2014年,J公司的投资人主要为今日资本、DST、老虎基金等,融资资金也多由上述机构提供。今日资本、DST属于典型的风险投资企业,主要为在初创阶段的新兴互联网企业、高科技企业提供投资,其主要出发点是看中了新兴企业具备的高速成长潜能。2.私募股权融资私募股权融资是指非上市融资人以非公开方式,从特定投资人获得权益性投资的融资方式。全球大部分股票市场针对股票发行设置了一定的门槛,如我国要求发行股票的公司不仅要连续3年盈利,而且资产规模必须达到5000万,这样严格的条件将不少民营中小企业拒之门外,因而私募股权融资成为有股权融资诉求且需要大量资金的民营中小企业的主流选择。J公司在2014年5月于纳斯达克上市之前,除了风险投资以外,私募股权融资也是J公司重要的一大融资渠道,融资额占比也相对较高。从融资类型来看,丙机构、T公司等企业对J公司的投资属于私募股权投资。J公司在2011年到2013年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这让不少私募股权投资者看到了其发展潜力,因而在2011—2014年J公司通过发售普通股在私募股权市场进行融资,期间共发行了6次普通股,累计发行了8亿股。J公司由于在2011年对资金需求较大,一年内DSTGlobal与红杉资本对J公司进行了多次融资,并且在2013年,DSTGlobal对J公司追加了投资。在2013—2016年,我国电子商务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亚马逊、苏宁易购、易迅等电商企业遍地开花。2016年,戊机构将旗下某品牌并入J公司换取了5%左右的股份,以此迅速增加了J公司的资金。原本丙机构旗下的某品牌在被并入J公司之前与其零售核心业务存在竞争关系,但该品牌被戊机构并入了J公司,J公司不仅获得了新一轮融资,还消灭了一个竞争对手,扩大了市场份额,稳固了自身在电子商务零售版块的市场地位。3.发行公司债券2014年5月22日,J公司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此后采取了新的融资方式——发行公司债券进行融资。2016年4月,J公司公告称将发行10亿美元债券,交易场所为新加坡证券交易所(新加坡证交所)。其中,5亿美元属于2021年到期的中期债券,票面利率为3.125%,剩余5亿美元属于2026年到期的长期债券,利率为3.875%。在2016年7月6日,J公司被准许公开发行总额不高于30亿元的债券。2020年1月8日,J公司公开称将发售10亿美元债券,交易场所为新加坡证交所,用于一般公司用途及再融资,本次发行债券中有7亿美元属于2030年到期的10年期债券,票面利息为3.375%,剩余3亿美元属于2050年到期的30年期债券,票面利息为4.125%。据估算,扣除发行费、佣金等必要费用后,J公司可以借助债券这一金融工具在资本市场获得9.883亿美元左右的净现金。在发行公司债券后,融资人需要向购买债券者支付利息,并在一定期限内将本金归还给债券购买者,但融资人不需要与债券购买者分享剩余利润。公司债券作为资本市场中与股票并驾齐驱的金融工具,在为企业筹措资金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以本金偿还期限为依据,债券可分为短期、中期与长期债券[1]。从J公司融资历史来看,其发行的都是长期债券。4.公开发行股票2014年5月,J公司以19美元的发行价在纳斯达克挂牌发售了107738460股ADS(包括93685620股ADS和14052840股ADS超额配售权),募集了20.47亿美元,占总股本的7.87%。2020年6月18日,J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募资297.71亿港元用于供应链关键技术创新,以进一步提升客户体验和运营效率。股权融资即融资企业通过发行股票获得资金,这种融资是将大型上市企业的公司股权转化为股票形式,然后通过股票市场让出股权,从而获得资金,投资者需要承担不能收回本金的风险[2]。但如果该企业的效益较好,那么投资者将享有剩余利润的分享权。在资本市场公开发行股票与发行债券获取融资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的投资者无法向融资人要求还本付息,但可以向融资人要求分享剩余利润。即股票发行人出现亏损时,不需要对股东遭受的损失承担责任,而债券发行者即便出现亏损也需要偿还购买债券者的本金和约定的利息。但是,对于盈利的公司来说,相比发行债券,公开发行股票要付出更大的融资成本。
四、J公司融资渠道的利弊分析
纵观J公司的融资历程及融资渠道发现,其融资轨迹为成立初期以风险投资为主,发展中期进行私募股权融资,最后在资本市场进行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在此过程中,J公司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市值也与日俱增,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投资人的信心,有利于J公司在金融市场中获得新的融资。作为新型行业,J公司在成立之初既面临着资金不足的问题,又缺乏足够的风险应对能力,但拥有成长速度快的优势。此时,J公司为快速获得资金选择了接受风险投资。与通过股票、债券等形式获取融资相比,风险投资对融资者的要求较低,且手续简单,有助于企业在短时间内获取资金[3],推动公司经营状况向好发展。在公司发展中期,J公司从T公司、戊机构等获得了私募股权融资。一方面,J公司有着电子商务企业的显著特点,前期靠“补贴用户”的模式占领市场,培养用户习惯,获得垄断地位,因而有着较大的资金需求;另一方面,在2014年5月之前,J公司并未上市,因而很难获得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且由于持续亏损难以获得银行贷款,而债务性融资会加重企业的还款还息压力,因此,在私募股权市场获得融资更符合J公司的实际情况。但在私募股权市场进行融资同样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风险,融资者在选择私募股权融资时应深度考虑投资者的意图,做好股权结构设计,以此防止丧失对企业的控制权。在上市后,J公司开始在资本市场公开发行股票和债券进行融资。虽然企业的规模在市场上获得一定认可后会建立一定的信用,可以一定的利率水平发行债券进行资金补充[4],但发行债券并非是因为资金短缺。对企业而言,发行债券会使股价出现波动,并非是获取资金的最佳出路。因此,J公司在上市短短几年内多次选择发行债券来获取资金,在某种层面上反映了J公司面临着一定的资金压力。资金压力一方面来源于J公司连年亏损,另一方面是其构建的家电和生鲜冷链一体化网络、加码智慧物流领域等业务扩展使资金需求增加。从财务报表上来看,J公司发行债券的主要目的是缓解因长期亏损带来的资金压力。J公司2015年的年度报告显示,当年的年营业收入为1810.42亿元,同比增长58%,但在增长之外,J公司的亏损也不容忽视。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可以采用的融资方式基本上有3种:发行股票、发行债券及向银行贷款。综合来看,债券是其中最优的融资方式,原因在于:第一,发行股票或多或少地会稀释股权,甚至可能导致企业的实际控制权易主,影响企业经营的稳定性[5];第二,向银行贷款的贷款条件较高,手续相对较为复杂,且贷款利息较高。因此,对于J公司而言发行债券融资是一种较好的融资方式。
参考文献
[1]刘娥平,施燕平.盈余管理、公司债券融资成本与首次信用评级[J].管理科学,2014,27(5):91-103.
[2]王会娟,魏春燕,张然.私募股权投资对被投资企业债务契约的影响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4,36(10):24-34.
[3]陈耀刚,姜彦福.风险投资或自我积累:初创期企业的融资策略选择[J].科研管理,2002(5):93-98.
[4]刘兴坤,王桂香.谈金融工具创新与金融市场的发展[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4(2):82-84.
一国际投资银行在风险投资领域的经验
从国外成熟的经验来看,投资银行家扮演着创业投资的策划者、组织者的角色,几乎每一家金融公司都有专门部门从事高科技公司的投资业务,在融资、公司购并、企业包装上市等方面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从整个创业投资的运作过程来看,每一步骤都与投资银行的业务和技术紧密相关,证券公司从事这一业务,有着其他机构难以相比的优势。
创业投资为证券公司业务的开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广阔的空间。而证券公司必须突破传统的业务范围,拓宽、延伸金融服务,服务手段从相对固定向不固定转变,服务方法从相对简单向多样化转变,技术含量从较低向较高转变,服务周期从相对较短向孵化型转变。
有条件的证券公司可以分步实施风险投资业务:(1)设立专业部门,专门从事高科技公司的投融资服务。(2)发起设立风险投资基金公司。由证券公司发起设立风险投资基金公司,积极实现风险投资组织革新,通过组织资产运作和管理投资直接投入到系统性专业化的风险投资之中去。
从机构组织和制度上保障风险投资基金不偏离基金投资的投资原则和经验宗旨,并借此规避投资风险,是今后证券公司开展风险投资的发展趋势和基本方向。
只要虚心学习国外先进风险投资机构的成功经验,并充分利用自身的独特优势,不断进行业务创新,与之展开公平竞争,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投资银行将在业务竞争和创新中壮大成长。
二为风险投资服务的投资银行业务创新
在现阶段,我国的证券公司介入风险投资必须以投资银行业务及其创新和现有资源为立足点。因为证券公司开展风险投资业务的优势之一是证券公司是金融市场工具创新最具活力的主体,证券公司只有具备了不断引进和创新的金融工具,才能使与风险投资相关的新业务不断拓展。
1、可转换优先股
根据美国硅谷风险投资成功案例分析,风险投资对企业的投资一般是通过优先股的形式进行的。这种优先股具有如下特性:
(1)优先清偿。以优先股形式入股可使风险投资在企业破产后对企业资产和技术享有优先索取权,这样便可将损失减为最小。
(2)收益性。风险企业能够支付优先股的红利给风险资本,再愿意冒险的风险投资者也不希望他们的投资颗粒无收。
(3)可赎回性。风险资本除了通过风险企业的IPO顺利获得退出之外,如果风险企业的发展速度未达到风险投资者的期望值,可以要求风险企业购回这些优先股。
(4)有限的决策参与权。参与风险企业的优先股不同之处在于:一般优先股并不享受表决权,但风险投资的股份一般对企业的重大事务,如企业出售,生产安排等享有与所占股份不成比例的表决权,对经理层的决策甚至享有冻结权。根据美国学者Max和Grmper分别利用1990年的实际数据进行的分析,这种优先股的投资方式较一般的证券投资在减少逆向选择和避免风险投资承担过高风险方面都更加有效。
(5)可转换性。这是此种优先股最具适用性的地方。当风险企业进展顺利时,风险投资者有权将优先股转换成普通股,从而拥有风险企业的部分股权,甚至实现对风险企业的控制。
2、“棘轮”条件
“棘轮”条件(ratchets)指的是风险企业用低价发行新股票筹资时,风险投资有权获得一定量的股票以保证其持股比例不因新股票的发行而改变。这样,当风险企业因经营不善被迫以较低价格发行新股票筹资时,风险投资不会因“股份稀释”而影响其表决权。
3、再投资期权
根据不同的情况和契约的约定,再投资期权有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追加投资。当企业经营较好,发展前途乐观,股票有升值潜力时,风险投资还可用预先确定的价格向风险企业追加投资,这样风险投资便可以低于市场价格的低价增加其在成功把握较大的企业内的股份,从中获利。这种期权已成为风险资本的一大获利源泉,以致有人总结道:“所谓的风险资本投资,不过是购买了对企业进行再投资权利的期权而已。”
第二,转换贷款。风险投资者向风险企业提供贷款,在风险企业业务发展顺利时风险投资者可以按照贷款时的约定将贷款转换成普通股。如果贷款已经由风险企业归还,风险投资者仍能按原来的贷款金额及约定的较为优惠的转换比例,购买公司普通股。
第三,可转换债券。风险企业发行可转换债券给风险投资公司和证券公司,在风险企业经营不佳时,债券甚至低于面值发行,当风险企业上市或经营状况转好,其股份有很大升值潜力时,将债券转换成股份。
以上三种形式的本质是:风险资本凭借其较早进入风险企业的便利,设计了以债务形式存在、既能尽量减少风险又能在风险企业经营状况转好时增加股份、获得较高收益的金融创新品种,成功实现了控制风险下的收益最大化。
4、合资
合资的方式有很多种,其中比较适合国内证券公司采用的方式有两种:
第一,与其他风险资本共同投资。为分散风险,风险投资通常以共同投资的方式运作,即一般以一家证券公司的风险资本充当“领导者”,其他的风险投资实体作为“追随者”,在主要的融资阶段,一般有两到三家共同参与。这样,使得单个的风险投资可投资于更多的企业,减少了投资失败的风险,也可以通过风险投资的共同审计,减少判断错误的可能性。
第二,引进战略投资者或中小投资人共同投资。战略投资者看重投资对象未来对于自己公司战略发展的利益,在战略投资者是否作出合资决策时,非常注重风险企业未来产品或技术的使用权、产品市场分享权、产品经销权、未来产品或技术的共同开发权以及最终购买风险企业其余部分股权的期权。因此引进战略投资者虽然可能是投资银行退出风险企业的一个渠道,但引进战略投资者进行合资可能意味着失去对风险企业的控制。
而引进中小投资人虽然投资额较小,但往往不参与公司的具体管理工作,对风险企业的重大决策干预较少,除了关心公司的投资回报外,不在乎公司的管理和控制权问题,所以,引进中小投资人的合资是较理想的选择。
证券公司利用广泛的客户群,完全可以通过合资的方式帮助风险企业成功实现业务的拓展,从而为风险企业首次公募发行和投资银行常规业务的开发创造条件。
三为风险企业提供全方位创新服务
1、培育和储备风险企业的管理者
证券公司内部需要有管理、财务和科技等专家组成具有一定权威的高科技产业评估咨询小组,为投资和贷款决策提供咨询服务;同时培养具备金融、保险、管理、科技、投资等各方面知识以及预测、处理、承受风险能力的人才,以适应创业投资业务发展的需要,中国风险投资离不开投资银行的金融创新服务和对风险投资家、高级管理人员的培育。
2、为风险企业提供管理增值服务
风险企业的管理与传统意义上的企业有较大的不同。风险企业的管理是根据风险企业本身高科技或市场化的特性,顺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激烈竞争的新形势而诞生的管理模式,它以知识管理为内容、以人本管理为核心、以战略管理为导向和以柔性管理组织形式,全面、高能量、高速进行经营管理和决策,选择企业最佳的经营方案,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达到最高的科学管理水平。
投资银行如何协助公司加强管理,通过管理创造价值,是投资银行提供风险投资延伸服务的核心。投资银行的专业人员必须揉合不同的技巧和专业能力,才可能协助风险企业通过管理提高其价值,这些技巧和能力包括行业知识、技术远见、服务方法、行业关系、全球业务、为顾客专门设计的建议、交易经验、新颖的财务结构、进入资本市场的能力、透析及深入的研究等各个方面。要达到管理增值的目标还须投资银行担任风险企业的财务和战略管理顾问,这包括私募配售、初次公开发行、股本设计、可转换债券、投资级别债券和高收益债务融资等方面的财务与融资服务,以及购并、战略销售、买方顾问、重组顾问、战略合作等方面的战略建议与业务指导。
3、为风险企业提供全新的售后服务
在支持风险企业公开发行股票后,证券公司风险资本部门还应通过售后市场研究和交易支持、长期融资安排以及战略咨询服务三大块业务来保持与风险企业或高科技公司的持续伙伴关系。
首先,售后市场研究和交易支持主要是支持IPO后的股价和流通量,形成和保持较高的上市开盘价和日后股价的持续攀升,并能提高其二级市场的流通量,这是维护风险企业二级市场形象、保证公司后续融资的重要支持手段。其次,长期融资安排主要是证券公司未来协助高科技公司建立合适的资金结构方面提供长期专业服务,即利用各种各样的融资工具如增发新股、可转换证券、债券发行和合资等,以确保业务已上轨道的公司能实现最低的融资成本。第三,在战略咨询服务方面主要是随着科技公司规模日渐壮大,证券公司的财务顾问部门应向其提供多种不同发展战略,比如在购并、战略销售、买方顾问、重组顾问、战略合作等方面给风险企业一些战略建议与业务指导,为企业争取最高的价值。
四利用业务创新进行风险控制
对于中国的投资银行来讲,风险投资是对投资银行业务外延的拓展,是重大的业务创新。证券公司在控制风险方面必须具有足够的专业优势才有能力筛选成功的创业企业,良好的监控风险、规避风险的能力可以提高证券公司风险投资的成功率。
1、通过对客户的遴选规避风险
证券公司的投资银行部门应对风险企业进行广泛的遴选,聘请工程师、科学家、财务法律专家对风险企业的有形资产、企业合同等进行检查,根据种种迹象判断和识别风险的类型,并对风险发生的概率和风险发生后预期的投资损失进行计算,运用数学方法和模型,计算出在可以忍受的风险水平下的投资损益,从而作出对风险企业的投资取舍。
2、通过契约的合理设计规避风险
风险投资是通过明确的合约设计,将其权利和义务明确化和制度化来规避风险的。比如前述,设计可转让的优先股参与风险企业,既可为今后增资有前景的风险企业设计购股选择权,从而实现高收益,又可以在企业经营不佳时要求优先债务清偿,尽量减少损失。在前述的再投资期权方式中,证券公司通过设计种种参股的选择权,使得参与的风险大大降低,投资的效率得到了提高。
3、通过有效监控来规避风险
通过建立严格的风险评估体系,对各种风险进行识别,运用数学方法和模型,评估风险发生的概率及风险发生后预期的损失,填写的潜在损失估计表,进行风险分析和测定,通过主观的推测和客观的财务比率分析,判定可能的损失,并对风险资本分阶段投入,实施全过程的风险监控,规避风险。
在现阶段,我国的证券公司介入风险投资必须以投资银行业务及其创新和现有资源为立足点。因为证券公司开展风险投资业务的优势之一是证券公司是金融市场工具创新最具活力的主体,证券公司只有具备了不断引进和创新的金融工具,才能使与风险投资相关的新业务不断拓展。
1、可转换优先股
根据美国硅谷风险投资成功案例分析,风险投资对企业的投资一般是通过优先股的形式进行的。这种优先股具有如下特性:
(1)优先清偿。以优先股形式入股可使风险投资在企业破产后对企业资产和技术享有优先索取权,这样便可将损失减为最小。
(2)收益性。风险企业能够支付优先股的红利给风险资本,再愿意冒险的风险投资者也不希望他们的投资颗粒无收。
(3)可赎回性。风险资本除了通过风险企业的IPO顺利获得退出之外,如果风险企业的发展速度未达到风险投资者的期望值,可以要求风险企业购回这些优先股。
(4)有限的决策参与权。参与风险企业的优先股不同之处在于:一般优先股并不享受表决权,但风险投资的股份一般对企业的重大事务,如企业出售,生产安排等享有与所占股份不成比例的表决权,对经理层的决策甚至享有冻结权。根据美国学者Max和Grmper分别利用1990年的实际数据进行的分析,这种优先股的投资方式较一般的证券投资在减少逆向选择和避免风险投资承担过高风险方面都更加有效。
(5)可转换性。这是此种优先股最具适用性的地方。当风险企业进展顺利时,风险投资者有权将优先股转换成普通股,从而拥有风险企业的部分股权,甚至实现对风险企业的控制。
2、“棘轮”条件
“棘轮”条件(ratchets)指的是风险企业用低价发行新股票筹资时,风险投资有权获得一定量的股票以保证其持股比例不因新股票的发行而改变。这样,当风险企业因经营不善被迫以较低价格发行新股票筹资时,风险投资不会因“股份稀释”而影响其表决权。
3、再投资期权
根据不同的情况和契约的约定,再投资期权有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追加投资。当企业经营较好,发展前途乐观,股票有升值潜力时,风险投资还可用预先确定的价格向风险企业追加投资,这样风险投资便可以低于市场价格的低价增加其在成功把握较大的企业内的股份,从中获利。这种期权已成为风险资本的一大获利源泉,以致有人总结道:“所谓的风险资本投资,不过是购买了对企业进行再投资权利的期权而已。”
第二,转换贷款。风险投资者向风险企业提供贷款,在风险企业业务发展顺利时风险投资者可以按照贷款时的约定将贷款转换成普通股。如果贷款已经由风险企业归还,风险投资者仍能按原来的贷款金额及约定的较为优惠的转换比例,购买公司普通股。
第三,可转换债券。风险企业发行可转换债券给风险投资公司和证券公司,在风险企业经营不佳时,债券甚至低于面值发行,当风险企业上市或经营状况转好,其股份有很大升值潜力时,将债券转换成股份。
以上三种形式的本质是:风险资本凭借其较早进入风险企业的便利,设计了以债务形式存在、既能尽量减少风险又能在风险企业经营状况转好时增加股份、获得较高收益的金融创新品种,成功实现了控制风险下的收益最大化。
4、合资
合资的方式有很多种,其中比较适合国内证券公司采用的方式有两种:
第一,与其他风险资本共同投资。为分散风险,风险投资通常以共同投资的方式运作,即一般以一家证券公司的风险资本充当“领导者”,其他的风险投资实体作为“追随者”,在主要的融资阶段,一般有两到三家共同参与。这样,使得单个的风险投资可投资于更多的企业,减少了投资失败的风险,也可以通过风险投资的共同审计,减少判断错误的可能性。
第二,引进战略投资者或中小投资人共同投资。战略投资者看重投资对象未来对于自己公司战略发展的利益,在战略投资者是否作出合资决策时,非常注重风险企业未来产品或技术的使用权、产品市场分享权、产品经销权、未来产品或技术的共同开发权以及最终购买风险企业其余部分股权的期权。因此引进战略投资者虽然可能是投资银行退出风险企业的一个渠道,但引进战略投资者进行合资可能意味着失去对风险企业的控制。
而引进中小投资人虽然投资额较小,但往往不参与公司的具体管理工作,对风险企业的重大决策干预较少,除了关心公司的投资回报外,不在乎公司的管理和控制权问题,所以,引进中小投资人的合资是较理想的选择。
证券公司利用广泛的客户群,完全可以通过合资的方式帮助风险企业成功实现业务的拓展,从而为风险企业首次公募发行和投资银行常规业务的开发创造条件。
二国际投资银行在风险投资领域的经验
从国外成熟的经验来看,投资银行家扮演着创业投资的策划者、组织者的角色,几乎每一家金融公司都有专门部门从事高科技公司的投资业务,在融资、公司购并、企业包装上市等方面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从整个创业投资的运作过程来看,每一步骤都与投资银行的业务和技术紧密相关,证券公司从事这一业务,有着其他机构难以相比的优势。
创业投资为证券公司业务的开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广阔的空间。而证券公司必须突破传统的业务范围,拓宽、延伸金融服务,服务手段从相对固定向不固定转变,服务方法从相对简单向多样化转变,技术含量从较低向较高转变,服务周期从相对较短向孵化型转变。
有条件的证券公司可以分步实施风险投资业务:(1)设立专业部门,专门从事高科技公司的投融资服务。(2)发起设立风险投资基金公司。由证券公司发起设立风险投资基金公司,积极实现风险投资组织革新,通过组织资产运作和管理投资直接投入到系统性专业化的风险投资之中去。
从机构组织和制度上保障风险投资基金不偏离基金投资的投资原则和经验宗旨,并借此规避投资风险,是今后证券公司开展风险投资的发展趋势和基本方向。
只要虚心学习国外先进风险投资机构的成功经验,并充分利用自身的独特优势,不断进行业务创新,与之展开公平竞争,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投资银行将在业务竞争和创新中壮大成长。
三为风险企业提供全方位创新服务
1、培育和储备风险企业的管理者
证券公司内部需要有管理、财务和科技等专家组成具有一定权威的高科技产业评估咨询小组,为投资和贷款决策提供咨询服务;同时培养具备金融、保险、管理、科技、投资等各方面知识以及预测、处理、承受风险能力的人才,以适应创业投资业务发展的需要,中国风险投资离不开投资银行的金融创新服务和对风险投资家、高级管理人员的培育。
2、为风险企业提供管理增值服务
风险企业的管理与传统意义上的企业有较大的不同。风险企业的管理是根据风险企业本身高科技或市场化的特性,顺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激烈竞争的新形势而诞生的管理模式,它以知识管理为内容、以人本管理为核心、以战略管理为导向和以柔性管理组织形式,全面、高能量、高速进行经营管理和决策,选择企业最佳的经营方案,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达到最高的科学管理水平。
投资银行如何协助公司加强管理,通过管理创造价值,是投资银行提供风险投资延伸服务的核心。投资银行的专业人员必须揉合不同的技巧和专业能力,才可能协助风险企业通过管理提高其价值,这些技巧和能力包括行业知识、技术远见、服务方法、行业关系、全球业务、为顾客专门设计的建议、交易经验、新颖的财务结构、进入资本市场的能力、透析及深入的研究等各个方面。要达到管理增值的目标还须投资银行担任风险企业的财务和战略管理顾问,这包括私募配售、初次公开发行、股本设计、可转换债券、投资级别债券和高收益债务融资等方面的财务与融资服务,以及购并、战略销售、买方顾问、重组顾问、战略合作等方面的战略建议与业务指导。
3、为风险企业提供全新的售后服务
在支持风险企业公开发行股票后,证券公司风险资本部门还应通过售后市场研究和交易支持、长期融资安排以及战略咨询服务三大块业务来保持与风险企业或高科技公司的持续伙伴关系。
首先,售后市场研究和交易支持主要是支持IPO后的股价和流通量,形成和保持较高的上市开盘价和日后股价的持续攀升,并能提高其二级市场的流通量,这是维护风险企业二级市场形象、保证公司后续融资的重要支持手段。其次,长期融资安排主要是证券公司未来协助高科技公司建立合适的资金结构方面提供长期专业服务,即利用各种各样的融资工具如增发新股、可转换证券、债券发行和合资等,以确保业务已上轨道的公司能实现最低的融资成本。第三,在战略咨询服务方面主要是随着科技公司规模日渐壮大,证券公司的财务顾问部门应向其提供多种不同发展战略,比如在购并、战略销售、买方顾问、重组顾问、战略合作等方面给风险企业一些战略建议与业务指导,为企业争取最高的价值。
四利用业务创新进行风险控制
对于中国的投资银行来讲,风险投资是对投资银行业务外延的拓展,是重大的业务创新。证券公司在控制风险方面必须具有足够的专业优势才有能力筛选成功的创业企业,良好的监控风险、规避风险的能力可以提高证券公司风险投资的成功率。
1、通过对客户的遴选规避风险
证券公司的投资银行部门应对风险企业进行广泛的遴选,聘请工程师、科学家、财务法律专家对风险企业的有形资产、企业合同等进行检查,根据种种迹象判断和识别风险的类型,并对风险发生的概率和风险发生后预期的投资损失进行计算,运用数学方法和模型,计算出在可以忍受的风险水平下的投资损益,从而作出对风险企业的投资取舍。
2、通过契约的合理设计规避风险
风险投资是通过明确的合约设计,将其权利和义务明确化和制度化来规避风险的。比如前述,设计可转让的优先股参与风险企业,既可为今后增资有前景的风险企业设计购股选择权,从而实现高收益,又可以在企业经营不佳时要求优先债务清偿,尽量减少损失。在前述的再投资期权方式中,证券公司通过设计种种参股的选择权,使得参与的风险大大降低,投资的效率得到了提高。
3、通过有效监控来规避风险
通过建立严格的风险评估体系,对各种风险进行识别,运用数学方法和模型,评估风险发生的概率及风险发生后预期的损失,填写的潜在损失估计表,进行风险分析和测定,通过主观的推测和客观的财务比率分析,判定可能的损失,并对风险资本分阶段投入,实施全过程的风险监控,规避风险。
关键词:风险投资;投资决策;选择因素
追溯google、苹果、思科等美国知名科技公司的早期创业史,不乏各类股权投资机构的身影。在美国,尤其硅谷,股权投资机构对新创公司的成功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伴随着这些伟大公司的成功,美国股权投资界也出现了像红杉、IDG这样的巨头,这些投资机构在新兴科技产业的投资大幅加快了科技从理论到实用化的转变速度。
近年来,我国股权投资领域也在蓬勃发展。根据清科提供的数据,1995年,国内仅有10家左右活跃的股权投资机构;到2015年,活跃的机构已达到近万家,管理资本量达5万亿人民币左右。短短20年,国内的股权投资行业整体规模有了飞速发展。
股权投资分为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三大类。初创公司从创业开始,会历经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当公司处于初创期,天使投资基金是股权投资的主要参与者。随着公司成长,进入成长期,公司整体企业战略初步形成,这时风险投资基金介入,来支撑企业战略的实施。公司进一步壮大后,私募股权基金进入。资本介入越早,风险越大,收益越高。
在企业初创期,被司各方面都存在很大不确定性,风险很高,天使投资基金用较少的资本就可以获得一定股份,承担较大风险。企业若能成功,天使基金收益丰厚。这个阶段,人的因素对企业后续成功与否影响最大,因此创业者本人和核心团队的情况是天使投资基金进行投资决策的最重要因素。当企业进入成熟期,业务已成型,并具有一定规模,此时投资风险相对早期较低,但投资收益也低很多。此时私募股权基金介入投资,用更高的价格换取低风险的股权。
企业成长期介于初创期和成熟期之间,这时风险投资基金是投资主要参与者,此时企业已初具规模。不确定性比初创期小很多,但比成熟期大。可以认为这时企业处在一个较为确定的高速成长阶段。此时,风险投资基金对目标企业的选择具有独特的技术和艺术性,本文后续对风险投资基金投资选择因素进行分析探讨。
1 风险投资基金投资决策因素
风投决策是否投资某个企业的因素很多,不同风投基金的考量标准也不尽相同。作者调研了国内知名风投机构的公开资料,其中涉及到他们的投资选择策略,根据资料得出风投投资决策的一系列重要因素并加以分析。
风投最根本目的是退出时能获得尽可能大的收益,为LP和风投自身创造价值,因此风投会选择没有大型公司垄断的新兴行业对新创公司进行投资,新兴行业在短期内获得高增长的可能性更大。这些公司不断发展并快速成功,风投可以获得高额收益。同时,还带来大量世界上本没有的新产品和新工作机会。
目标企业的成长空间有多大,成长速度有多快是风投最关注的两方面因素。这和风投退出时能拿到的最终收益直接相关。企业想要获得巨大的成长空间,就要求其产品具有巨大的潜在需求和大量用户。企业若想高速成长,则要求其具有快速扩张能力。当钱不是问题时,快速扩张不应再有别的障碍。
有了巨大的需求和用户后,下一个关键问题是产品是否能具有商业价值,也就是是否有人愿意为之付钱;或者在产品获得大量用户后,有人愿意为这些用户资源付钱。这样用户需求才能转化为商业价值,才能使企业生存下去,这是它接下来能继续成长的前提条件。
公司目标和产品定位是否清晰明确关系到公司长期发展,清晰的目标和定位,让团队更易聚焦。时机很重要,目标企业的产品推出时机是否合适,是之后能高速扩张的一个重要前提。比如在智能手机未普及前,想推广二维码支付就为时尚早,基础条件还不具备,想短期迅速推广开几乎不可能。
从目标企业内部看,最核心的因素是团队,尤其由创始人和核心成员组成的核心团队,这个核心团队的基因决定了公司以后能走多远。好的想法往往不会只有一个人想到,人们或早或晚,都会逐渐意识到存在这样一个潜力巨大且还很少有人涉足的领域,因此创业者很快就会发现身边有其他团队也在做类似的产品,在竞争中,什么样的企业能笑到最后?
当几个顶级团队都在向着一个类似的方向努力时,大家拼的是速度,比如“摩拜单车”和“ofo”,谁能早一天在离地铁站最近的路边放满车辆,就占了先机。目标企业有无硬伤也是风投考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法律状况,财务状况等。最后,在中国,政策环境如何也是重点考虑因素。
综上所述,列出了风投选择目标企业的几大因素:需求和用户量是否巨大?商业价值在哪?公司目标清晰?产品定位清晰?时机合适?团队如何?有什么竞争优势?速度足够快?有无硬伤?政策环境如何?
2 风险投资基金投资决策因素详述
2.1 需求和用户量
是否有巨大的需求和大量的潜在用户,是决定初创企业最终能走多远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一个需求有限的领域里,再强的团队,再完美的商业模式,也无法打破固有的天花板。
相同的团队,在只有很低天花板的领域努力;和在一个需求巨大,可能性很多的领域努力,两种情况努力程度相同,前者只能在天花板之下成功,获得更大成功的机会很渺茫,而后者则有机会获得巨大的成长空间。创业公司所制造的产品,所选择的领域,只是针对很小量的特定用户,还是具有很广的需求,结果也完全不同。
2.2 商业价值
是否有人愿意为创业公司的新产品买单,是公司能否持续运转的重要因素。没有收入意味着公司不能生存,团队无法维系。其他的自然无从谈起。如果短期内没有收入,资本方可以提供一定时间的支撑,因为风投看重的是长期的商业价值,如果看不到未来的商业前景,没人会愿意持续支持公司。
用户为产品买单的方式有传统的直接购买模式,和互联网模式,即先用免M服务获得大量用户,再把这些用户资源作为有价值的产品来销售,如google搜索和360杀毒,都是通过受欢迎的免费服务吸引了大量用户,再通过付费广告投放等方式实现商业的成功。另一类商业价值的获得方式是先通过免费甚至大规模补贴的方式吸引用户,垄断市场,把其他竞争方挤出,并使用户形成使用习惯,再改变免费使用为付费使用。而用户由于有使用惯性,同时也无其他选择,只能继续使用。
2.3 公司目标清晰明确
公司目标决定着它的发展方向。对于做什么,不做什么的选择,对其发展影响巨大。公司的人力和资本都是有限的,因此必须有选择的做事,集中资源聚焦做好核心领域,经过一定时间的积累,才能形成稳固的竞争力。公司目标若不能在一张名片背后写明白,往往就意味着目标不清晰。
2.4 产品定位清晰明了
产品是公司的的主要产出,抓住用户的切肤之痛,提供一个针对用户痛点的定位简单明了产品,是企业的最核心价值所在。
2.5 时机
为什么选择现在,时机是不是正合适?应该更早或更晚?孙膑在《孙膑兵法・月战》中提到:“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得,虽胜有殃”。对创业者而言,“天时”很重要,“天时”也就是时机,早了,时机不成熟,环境条件尚不具备。只靠自己努力,很可能两三年甚至四五年都打不开局面,创业者自己和资本是否能继续坚持下去是很值得考验的。
如何判断时机是否合适?一方面行业环境是否具备,比如要做二维码支付行业,那么是不是具备摄像头的智能手机已经足够普及?满足应用要求的无线通信能力是否已被大众普遍拥有。通过详尽的分析来判断投入某个领域是否早了。或者当面对不成熟的外部条件时,创业者或资本方有能力对环境施加影响,使其达到要求。另一种可能是做晚了,比如已有大公司垄断的领域,创业企业再进去,就要仔细评估一下,自己有什么独特优势?靠什么能成功打入一个巨头林立的即有市场?
2.6 团队
创始人、联合创始人和核心成员组成了公司的核心团队。核心团队的特质决定着这个团队能走多远,尤其是各位联合创始人。团队的基因在团队形成之初就已基本确定。
什么样的创始人能吸引来什么样的人才,核心团队什么样,后续招来的人员风格也就大概确定了。创始人是灵魂,决定整个团队的风格。创始人应善于抓住机会,落实机会。创始人应是热情又执着的人。
要关注团队结构是否合理,单个创始人还是多个联合创始人,核心成员职责是否明确。股权结构是否合理,公司主要控制人投入公司工作时间是否够多,核心成员性格,经历是否互补,是否有在相关行业工作经验,是否是有顶尖学府的教育经历的拔尖人才。
2.7 竞争优势
需要考虑,这个团队能做到而别人做不到的是什么?怎么对待来自大公司的竞争,创业公司除了反应更快以外,还有哪些优势?
2.8 速度
新创公司的小团队,具有比大公司决策响应速度快的天然优势,这是决胜的关键,激烈竞争中,“兵贵神速”。同类同质量的新产品,哪家公司先,就有机会先获得第一批用户,在用户有限的大脑空间中优先占据一个位置。
2.9 无硬伤
公司在法律、财务等方面若有重大问题,早期可能对企业没有什么太大影响,但在企业后续的成长过程中随时都可能带来致命影响。因此要在早期识别清楚。
2.10 政策环境如何
创业公司所在的领域的政策环境如何,政府是否支持,这个因素对初创企业的影响在不同国家不同。在中国,政府相关影响力很大。比如提出“万众创业”,一方面说明政府要鼓励创业,改善创业环境;另一方面,也会带来创业人数激增,因此带来更大的竞争。市场繁荣,但冲出平庸的概率降低了。
3 结论
本文调查了知名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决策因素,从创业企业外部环境和自身的多方面情况对风投的投资决策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总结出对风投投资决策有重大影响的主要因素,并对各因素分别做了分析探讨。风投对各因素的考量都是一门艺术。一些因素决定了企业面对的市场空间大小,其他一些因素确定了响应速度,各个内外部因素组合后,可用于对初创企业进行综合评价,做为风投的投资决策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曹丽娟,彭佑.互联网项目创业投资决策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4(19):181-185.
[2] 姚铮,黄艺翔,王笑雨.风险投资契约条款设置动因及其作用机理研究[J].财务研究, 2016(1):29-41.
[3] 马超英.互联网背景下风险投资策略研究――XM公司的案例分析[J].知识经济,2015(6):89-90.
[关键词]创业创业风险研究视角述评
一、概念界定
1.创业界定
创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强劲推动力,也是解决一国就业问题的良好途径。当把创业作为一门学科来研究时,其是一个跨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多学科、多层面的动态复杂系统。由于创业学是一新兴学科,其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学者们在其概念上的研究仍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使得学者们难以在基本问题上达成共识,限制了创业学科的发展。
有些学者从创新角度界定创业,认为创业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新产品或新服务的机会被确认、被创造,最后被开发来产生新的财富创造的能力,任何人都可通过学习成为一个创业者并具创业精神(Peter?Drucker,1985)。创业精神的实质就在于开拓创新。创业既可指新组织的创建过程(Gartner,1985),即个人或团体依法登记设立企业,以赢利为目的从事有偿经营的商业活动(朱炎,2000);又可指组织中新单位的成立,以及提供新产品或新服务(NicholasSiropolis,1986),这扩大了“创业”的内涵。因此可将创业分为两个层次:“创建新的企业”和“企业内创业”,前者可以理解为狭义的创业,而后者则代表了我们通常所说的“第二次创业”。
从生产要素和创造财富的角度对创业概念进行定义的也比比皆是,认为创业是创业者以确定的价格购买生产要素,并把生产要素组合起来,再以不确定的价格出卖其转换品(产品)的活动(RichardCantillon)。创业者在这个过程中充当协调者和领导者的角色,他们要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JeanBaptisteSay)。组合生产要素的过程既是一条创业路径,又是一种创业方法,通过组合可以产生新的商业机会,形成新的组合力量,这对创业十分重要。RobertRonstadt从创造财富的角度出发,认为创业是一个创造增长财富的动态过程,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的《创业学教程》(2004)对创业的定义也反映了这种观点。
从创业机会和创业风险承担的角度来界定创业概念的观点更为常见,HowardStevenson认为创业是追踪和捕获机会的过程,可由发现机会、战略导向、致力于机会、资源配置过程、资源控制和回报政策等六个方面的企业经营活动来理解。郁义鸿等(2000)认为创业是一个发现机会和捕捉机会并由此创造出新颖的产品或服务,实现其潜在价值的过程。该定义强调了创业者对创业机会的捕捉和利用能力以及所创造的新事物必须是有价值的,其价值不仅对创业家而言,也对开发的目标对象而言。创业的意义在于创新和创造,创业者是创业的主体、创业构思的孕育者,他们通过奉献必要的时间和努力,开创一项前所未有的事业,虽然他们可以借鉴、模仿和学习前人的经验和方法,但他们必须从头做起,将创业构思转化为实际行为,但这必然存在巨大风险,风险可能来源于技术、资金、管理、人力资源、政策以及其他环境因素等多方面,创业者必须承担相应的经济、心理和社会风险来获取货币报酬和个人满足(AmarBhide,1992)。
2.创业风险界定
对创业风险的界定,目前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观点,大多数国内外学者都只针对自己所研究的领域或角度来界定,而并没有将其一般的概念提炼出来。Timmons和Devinney将创业风险视为创业决策环境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中包括处理进入新企业或新市场的决策环境以及新产品的引入。赵光辉主要从创业人才角度界定创业风险,认为创业风险就是指人才在创业中存在的风险,即由于创业环境的不确定性,创业机会与创业企业的复杂性,创业者、创业团队与创业投资者的能力与实力的有限性,而导致创业活动偏离预期目标的可能性及其后果。无独有偶,牟永红也从人员风险的角度对创业风险进行了阐述,认为创业过程是需要不断地吸收风险投资的过程,而风险投资家们在对新创企业进行风险评估时,首先看重的就是创业的人员,而不是项目本身。人员风险具体表现在人员的能力、人员的流失和人员的道德三个方面。刘骅将创业风险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系统风险是指由于创业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引发的风险;非系统风险是指非外部因素引发的风险,即与创业者、创业投资和创业企业有关的不确定因素引发的风险。
二、创业风险研究综述
目前,创业理论体系仍然是由国内外学者各自积累的学术碎片所组成,创业研究作为一个学术领域仍处于“青春期”(Low,2001)。由于存在理论和实践的真空地带,创业理论需解决的问题还很多,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创业风险的研究问题。在有关研究中,创业风险的提及率很高,但这些研究大多停留在创业投资公司的创业投资风险的研究层面,站在创业企业角度对创业风险的研究还较少。
在对创业者风险倾向的研究中,Brockhaus(1980)和Bird(1997)认为创业者比一般管理者在决策中接受更高的风险水平,但这并不表示创业者的风险倾向高于一般管理者。此外,还有许多国外学者都围绕这个问题进行研究,试图证实创业者与一般管理者在风险倾向上的差异性,但都没有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目前所达成的较为一致的观点是创业者在风险倾向上较一般管理者并无实质性差异(Low,2001),创业者只是中等程度的冒险者(McClelland,1961),[5]只是创业者抱着更为乐观的心态看待创业机会(Palich,1995)。在对创业风险分析和管理的研究中,Gerosa、Nasini(2001)以太空产业为分析对象,对其创业风险进行了分析,并将创业风险管理视为太空产业管理中的一项新挑战;Barker、Harrell和Todd(2002)提出了基于模拟现金流量分析创业风险的方法,Puing和Zedtwitz提出了孵化器风险管理方法以及Allen运用案例分析法对创业企业风险管理进行分析,此外还有学者从投资者角度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研究创业企业的风险治理理论。
国内学者对创业风险的研究成果主要有:从创业风险来源及构成的角度对创业风险进行研究,陈震红和董俊武(2003)认为创业环境的不确定性、创业机会与创业企业的复杂性、创业者、创业团队与创业投资者的能力与实力的有限性是创业风险的根本来源,创业过程中往往会存在融资缺口、研究缺口、信息和信任缺口、资金缺口、管理缺口等,这些缺口导致了创业风险的产生;李志能、郁义鸿和罗伯特·希斯瑞克(2000)认为创业风险产生的形式依赖于创业的领域,通常的创业风险不外乎由财务风险、精神方面的风险和社会领域的风险等几个方面构成。对创业风险的识别、评估模型和控制进行研究,李洪彦(2007)从高科技创业风险的特征出发,对高科技创业风险管理与传统企业风险管理的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了创业风险识别和评估的方法以及创业风险控制的有效途径,并探讨了防范高科技创业风险的管理策略;赵观兵、万武(2006)建立了高新技术创业风险评判指标体系,并建立了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高新技术创业风险进行评估;颜士梅、王重鸣(2007)以混合安排的相关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并购式的创业人力资源整合风险控制策略的理论框架,将人力资源整合风险的控制策略分为基于规范、基于期望和基于契约的三大类控制策略,并通过深度访谈来获取数据和资料,采用案例分析方法对不同人力资源整合风险控制策略及其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赵光辉(2005)从人才创业风险的角度对创业风险进行原因分析,并对创业的经营风险、财务与会计风险、投资风险、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等提出了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一些学者还对创业风险的管理机制进行研究,如付玉秀、张洪石(2003)以委托-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创业风险中的创业企业家风险在创业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表现、成因及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包括项目筛选机制、投资工具选择、契约限制与条款约束、动态评估和分阶段投资、控制权激励、风险报酬激励、风险跟踪管理、退出投资等一系列相辅相成的创业企业家风险管理机制;陈晓健(2006)从创业企业成长风险入手,研究创业企业成长风险跟踪管理机制,认为创业投资家为了及时识别和控制创业风险,应参与创业公司的管理,并构建风险跟踪管理机制来加强对创业企业的风险监控,在确定风险跟踪管理的方式与参与程度时,创业投资家应考虑创业企业发展阶段、股权比例和投资行业等因素。
三、研究述评
综上所述,关于创业的概念,虽然学者们存在着不尽统一的定义,但他们均围绕着创建新组织,开创新业务,利用创新思想创造资源的新组合;发现、捕捉与利用商业机会;价值创造与财富增长;风险承担等视角进行阐述。国内学者对创业概念的界定大多是借鉴和总结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他们的研究较集中于从创业机会和创业风险承担的角度开展,认为创业是一个发现、捕捉和利用机会并获取收益的过程,这个过程创业者需要创新和承担相应的风险。创业机会是创业的必要条件,也是首要条件。因为一个理性的创业者不管他拥有多少资源、拥有多少新技术,如果没有机会,他是不会进行创业的。创业不一定要创造出新的产品或者新的服务,也不一定要有新的技术,但它一定要有创业的机会,创业者也是因为看到了创业的商机,捕捉住商机才利用商机进行创业的。关于创业风险的界定,目前研究只是从某个角度展开,且只是将创业概念与风险概念“相加”进行界定,并没有将创业风险作为一个专有名词进行专门定义。
在创业风险的研究中,国内外学者所关注的问题是一样的,但研究角度存在着差异。国外学者更多的是从创业风险的承担者——创业者出发,研究创业者的风险倾向,寻找创业者愿意冒险创业的原因;在创业风险的分析和管理方面,国外学者更多的是关注创业风险识别和评估的方法以及创业风险治理理论的研究。而国内学者更多的是研究创业风险产生的原因,并运用现有的方法对具体的创业风险进行评估以及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他们更多的是处于应用层面而不是理论层面对创业风险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Drucker,P.F..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M].NewYork:HarperRow,1985:16
[2]郁义鸿李志能罗伯特D·希斯瑞克:创业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39
[3]刘骅:民营高科技企业创业风险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6
[4]Low,M.B..TheAdolescenceofEntrepreneurshipResearch:SpecificationofPurpose[J].EntrepreneurshipTheoryandPractice,2001,25(4):17-25
投资学专业培养要求
熟悉国家有关投资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国内外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处理固定资产投资、金融资产投资;国际投资、政府投资、企业投资、宏观投资调控等方面业务技能,能在各类企业、经济组织、国家机关以及教学、科研机构从事相关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投资学专业主要课程
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计量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会计学、投资学、国际投资、跨国公司经营与案例分析、公共投资学、创业投资、投资项目评估、证券投资学、投资基金管理、投资银行学、公司投资与案例分析、项目融资、投资估算、投资项目管理、房地产金融、家庭投资理财、投资管理信息系统,以及实训课程模拟投资运作等。
投资学专业就业方向
一般来说,投资学专业的毕业生主要有以下几个去向:,到证券、信托投资公司和投资银行从事证券投资,如投资公司、上市公司、证券公司、信托公司、风险投资公司、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第二,到一些社会的投资中介机构、咨询公司、财务公司、基金公司、资产管理公司、金融控股公司、房地产公司等,参与操作、协助决策或给予专业建议;第三,到企业的投资部门从事企业投资工作;第四,到各大企业的财会或审计部门,税务部门,参与企业的投资策划与决策、财富理财、风险管理与控制工作;第五,到政府相关部门从事有关投资的政策制定和政策管理,或者是到事业单位,如会计师事务所及税务师事务所等税务机构、政府财税部门,从事行政管理和建议工作;第六,到高校、科研部门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投资学专业毕业生的基本素质
1、系统掌握投资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通晓与投资学专业密切相关的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
2、掌握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具有处理金融投资、风险投资、国际投资、政府投资、企业投资、投资宏观调控等方面的业务技能;
3、能将投资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实践,具有较强的投资组织与决策能力和创新精神;
4、熟悉国家有关投资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国内外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5、具有较强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能熟练地查阅外文文献,具有一定的外语交际能力;
6、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能胜任专业论文、各类应用文体的写作以及较强的商务谈判能力;
7、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获取信息并处理信息的能力。
投资学专业大学四年规划
初入大学就应该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大一就进行职业规划,从一开始就不走弯路。
大学一年级
这是大学四年中空闲的时间段。除了少数的专业课作业和基础课、必修课的学习,其余的都是空余的时间。我们需要好好的利用这些时间,做好合理的安排。要严格遵守作息时间,不让慵懒变成自己的一种习惯。大一学专业方面上的基本是基础课程,它们是专业知识的地基。所以要趁大一时,就要把基础打好。当务之急,就是对自学能力的培养。老师教的都是基本的知识,要提早自己学会些专业相关软件的运用。其次,在此期间,要看相关的专业来矿大自己的知识。就如老师时刻叮嘱我们的,要多泡图书馆、画展、博物馆等地方,增长自己的见识。经常浏览视觉传达专业方面的相关网站以及时尚方面的书刊杂志,提高审美,了解流行趋势。随身准备小本子,练习绘画,积累素材。重要的是,要初步了解职业、特别是自己未来所想从事的职业和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职业,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具体活动可包括多和学长学姐们进行交流,技巧。要多利用学生手册,了解学校的相关规定,争取不违反学校的纪律,过好大一的生活。
大学二年级
进入了忙碌的专业课的学习上了。同样在学习方面上,我要对自己一无所知的专业课进行努力的学习,做到从不知道到认识,熟悉再到掌握能灵活运用。要如海绵般努力的吸取知识的水分。还可以尝试兼职、社会实践,能在课余时间从事于自己未来职业或本专业有关的工作。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责任感、主动性和受挫能力。开始注重往插画方面发展,重要的就是多练习。并考试有选择的辅修其他专业的知识来充实自己,例如产品设计专业。应考虑就业了。我要了解相关的准备工作,以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为主,参加社团等组织,来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检验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积极参加学院举行或者全国范围内的大赛来增加自己的经验,了解行业目前的设计动态。我不打算能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但应掌握基本的英语拼写、口语能力对专业方面是满重要的,不能放弃对英语的学习。希望未来几年能与学院内即将到来的国外设计师交流设计方面的心得,吸收更多知识的养分。
大学三年级
为将来有份更好的工作,就需突出自己的优势,多参加培训结构,学习更多高端技术。我的目标将锁定在提高求职技能、搜集设计公司信息。锻炼好自己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Σ渭雍妥ㄒ涤泄氐氖钇诠ぷ鳎和同学交流求职工作心得体会,学习写简历、求职信,了解搜集工作信息的渠道,并积极尝试。锻炼自己与社会的交往能力。
大学四年级
大学生活似乎已经到了尾声,这段鸣奏迎来了后的。我准备对这3年的大学生活做的总结。开始申请工作,积极参加招聘活动,在实践中校验自己的积累和准备积极利用学校提供的条件,了解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用人公司资料信息、强化求职技巧。做出果断的决定,为下一步做好充分的准备,找到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
职业生涯规划结束语
人生就是要有成功,有失败,才有意思,有输有赢,才是多彩的人生。
四、总结:
作为一名大学生,走在人生的转折道路上,内心不免有些慌乱,不知所措。这便彰显了职业规划的重要性。通过规划,我们能够做到理性的面对现实,面对自我,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不管未来的人生旅途多么艰难和危险,都应该勇敢地面对。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社会支持;体系研究
一、影响高校大学生创业的社会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一)问卷调查
此次问卷调查主要围绕创业意愿、创业政策、融资现状以及创业教育现状等方面,共36个问题。其中有关创业意向的问题6个,主要了解在校大学生特别是应届毕业生对创业的意愿;有关创业社会影响因素的问题20个,主要了解大学生对创业政策、创业风险、创业教育、创业资金的了解和评价。
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436份问卷,有300份是针对应届毕业生发放,回收率84%;136份针对已毕业学生在成都市创业的调查,回收率92%。
(二)结果分析
1.创业教育
问卷调查表明,有38.2%的学生没有参加过创业培训或讲座,30.4%的学生参加过1-2次,只有9.3%的同学参加过5次以上。并且这些培训和讲座对大学生的帮助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目的,调查中认为培训和讲座对大学生有些帮助的占40.8%,一般的占29.8%,帮助不大的占14.8%,帮助很大的占11.3%,说明学生对创业培训的认同度不高。调查显示大学生在创业意识、创业认知、创业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缺陷,如果创业准备不足,即使在创业资源上给予大力支持也难以取得创业的成功,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和培训,尤其是大学生急需的创业实务培训。
2.创业资金
在对创业障碍的调查中,51.4%的学生认为最大的障碍是资金不足,资金问题是大学生创业遇到的首要难题。例如成都市的大学生创业扶持计划中有关资金支持体系的专项规定,首先是创业启动金支持,提供不超过5万元的启动资金。其次是捆绑式金融支持手段,大学生创业项目确需贷款的,可申请小额贷款。再次是优秀项目奖励扶持基金,鼓励大学生以创业项目为平台积极争取省政府以上专项资金、银信机构融资以及社会风险投资等支持。但是目前大学生创业能够得到的资金支持额度与资金实际需求还存在差距。调查显示大学生创业资金来源多以自筹为主,资金缺乏已成为大学生创业的主要瓶颈。
3.创业政策
调查表明,成都市在校大学生对创业政策的需求度很高,81.3%的大学生认为政府应该出台政策支持大学生创业。但是,在校大学生对国家就业创业政策表示很了解和基本知道的仅占调查总数的31.8%,甚至有15.2%的大学生完全不知道这些政策。在对扶持大学生创业而出台的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的知晓度调查中,完全不知道的占51.5%。政策知晓度与需求度的较大反差说明其传播没有完全覆盖大学生群体。从传播途径来看,在校大学生了解创业政策的主要渠道为网络(42.9%),老师或同学讲仅占33.1%。这说明创业政策的传播途径与大学生了解政策的途径不完全一致,创业政策尚未通过校园进行广泛传播。
4.创业支持
问卷调查显示,大学生解决财务问题的首选手段是向银行贷款,占37.7%,其次是向政府部门申请资金,占26.8%,吸引风险投资占16.6%,向亲朋好友借钱11.3%,自己积累6.9%,因而目前以银行贷款为主的大学生创业资金支持体系与大学生的认知需求基本一致。但实际创业过程中,大学生创业资金仍以自筹为主,能够通过银行借贷得到的资金支持非常有限。银行面对创业者的巨大需求和创业投资高风险的矛盾,处于两难境地。创业是高风险的事业,高达70%的公司在成立两年内倒闭,银行作为追求稳定收益的投资者没有贷款给高风险企业的意愿。同时,银行处理小额贷款的成本与大额贷款相当,而收益远小于后者。
二、推进高校大学生创业的社会支持体系研究
(一)加强创业政府保障
一是重点引导大学生在公共服务行业创业。在创业的同学中调查显示,32.9%的学生选择服务业进行创业,所占比例最高,因此,重点扶持公共服务行业创业不仅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还将满足大学生的创业需求。政府可根据公共服务行业特点,打造特色创业街区,促进大学生在公共服务行业创业。二是细化创业政策,配套支持措施。以成都市出台的创业17条政策为例,这些政策激发了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却缺乏系统化的实施措施,对促进大学生创业的很多环节没有落实责任和配套政策。三是搭建创业指导服务平台。通过建立创业论坛、创业网站以及开展创业文化活动等,大力宣传投资政策、创业政策、创业成果等创业信息。同时聘请创业成功的大学生以及创业咨询专家在大学生创业初期进行创业指导、市场行情评估以及相应的后续帮扶工作。
(二)搭建创业教育平台
一是搭建多种创业教育培训平台。创业教育的实施需要政府、高校和社会的密切配合,应当兼具广度和深度,要在各高校创业教育的基础上,搭建多种创业技能培训平台,广泛建立青年创业实践基地、创业技能培训夜校、创业教育网络平台等多种培养形式,对大学生的创业技能进行全方位的训练。二是创新创业教育模式。除了高校的创业基础知识,更应结合本地、本地区、各行业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整合课程内容提升创业教育效果。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典型引路和专家辅导等方式改革创新创业教育的教育方式、方法。三是注重创业教育实践。在调查中,有52.9%的学生表示最希望通过亲身实践获得创业知识技能,另有33.5%的学生表示希望通过活动加训练的方式,两项加总为86.4%,说明学生渴望通过实践环节获得创业知识技能。高校应加强与企业的联系,通过整合和挖掘各种社会资源,争取社会各界对创业教育的支持。
(三)建立创业风险防范机制
一是建立创业失败人员救助机制,设立创业失败人员救助基金。调查显示,大学生创业者中41%属于生存型创业,这部分人创业风险的承担能力比较弱,应加强保障机制建设防范不稳定事件的发生。二是建立创业扶持资源分配的监督机制。由于政府的创业扶持资源是无偿提供,且信息的公开不充分,极易出现寻租现象,因此要对创业资源的管理权和分配使用权进行分离,对创业资源管理和使用的成效进行业绩考核。三是规范创业园区的风险防范机制。为建立政府扶持大学生创业的长效机制,创业园区应与创业企业签订相关协议,更多地采用风险投资的方式,实行有限合伙的投资组织形式,政府委托风险投资公司以资金投入收取一定的利润回报,只对投入资金负责,大学生创业者以少量自有资金投入收取一定的回报,负责公司的运行与管理。
(四)拓宽创业资金支持渠道
一是采取有效措施,促进风险投资业发展。创业板市场是风险投资的强大支撑,提供了方便创业资本进出的有效场所。政府应积极支持国家创业资本市场的建设,抓住目前我国创业板市场已开始初始运作的机遇,支持科技含量高、条件比较好的创业企业申请进入创业板市场融资。二是应充分发挥政府的政策引导作用。建立起以政府资金为引导、民间资金为主体的风险资本筹集和循环机制,充分发挥政府的放大器作用。三是实行政府采购政策。通过预算控制、招投标等形式,引导和鼓励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择优购买创业企业技术及其设备和产品,以减少企业市场风险,同时促进民间资本进入风险投资领域。
[参考文献]
[1]西凤茹.大学生创业影响因素与支持体系完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07).
【关键词】资本市场运作 学科范畴 课程对象 课程建设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3-0049-03
一 资本市场运作的学科范畴
资本市场运作的实践开始并发展于西方,至20世纪末传入中国,21世纪,伴随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中国必须建立资本战略以应对时代的挑战,资本运作正在成为中国企业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开展竞争与合作的重要方式,谁能成功地整合资源,把握资本市场的脉搏,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存活下来。
1.资本市场运作作为一门新课程在各高校逐渐发展起来
伴随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进,公司作为一种兼容现代商品经济特征和要求的企业组织形式逐渐成为中国主要的经济组织形式之一,面对纷至沓来的经济变革,面对经济主体多元化、企业改制上市、收购兼并与重组、股权资本运作、吸收合并、债务重组、可转换公司债券、股份回购、杠杆收购、公司重整、破产重组等一系列经济活动,迫切需要资本市场运作技术的传播与推广。商务实践的要求一方面促使财务管理从会计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专业或方向,资本市场运作则成为财务管理专业或方向的一门课程;另一方面,国内一些开设金融专业的院系,其研究的范畴逐渐从宏观金融学向微观金融学延伸,其课程设置也越来越重视微观金融教育,也开始设置资本市场运作课程。资本市场运作课程已经开始成为不少高校本科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但不同专业背景设置的资本市场运作课程皆带有各自专业的烙印。
2.资本市场运作课程究竟定位于经济学还是管理学
经过几年的发展,资本市场运作课程在学科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课程定位方面仍然存在大量争议,主要是对资本市场运作所属学科范围认识不同。通过对国内外资本市场运作课程设置的了解发现,西方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并没有“资本运作”这一概念,因为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在产权制度、资本市场、市场中介、政策法规等方面都达到了相当成熟的程度,企业家自然而然地进行资本运作活动,因而西方经济学认为有关的各种资本运作是一种平常的经营活动,通过资本运作来实现资本最大限度的增值是理所当然的,因而也就没有必要专门对此展开研究。但在中国,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随着国企改革的逐步深化和人们对资本认识的不断提高,为资本市场运作在中国的诞生提供了环境和条件,但由于中国的产权制度、资本市场、市场中介、政策法规等方面还很不成熟,资本市场运作课程或设在经济学下的金融学院(系),或设在管理学下的会计学院(系)等。
3.资本市场运作课程与金融学课程的关系
从金融学理论渊源的发展变革上看,作为经济学分支的金融学,研究的起点是从宏观层面开始的,其核心内容是货币经济学和国际金融等问题,到20世纪40年代后金融学逐渐从经济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研究的范围逐渐向微观层面延伸,核心内容是资产定价与资源配置,主要包括投资学和公司财务两部分。因而金融学课程包括宏观金融学和微观金融学,资本市场运作因借用了微观金融学中的一些原理和结论,因而部分高校资本市场运作课程设在经济学下的金融学院(系)。而管理是所有的人类组织都有的一种活动,将管理学的思想运用到资本市场运作活动中,就是对资源各构成要素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达到资本市场运作目标和价值的增值。因而,资本市场运作课程并不是简单地借用微观金融学,而是应用金融学、管理学的原理和结论指导企业资本市场运作决策,这就是为什么资本市场运作会成为管理学科体系课程的原因所在。当然,资本市场运作在研究资源优化配置时,还借助了其他学科如经济学、组织行为学、企业经营战略、财务管理、会计学、法律、社会学等的分析工具和概念,以便在不确定条件下选择最优方案,在这些学科中,财务管理对资本市场运作影响最大,这也是不少高校把资本市场运作课程作为管理学科体系管理专业或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原因之一。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资本市场运作根植于经济学(金融学)但却归
属于管理学的研究范畴。
二 资本市场运作课程开设的对象与作用
1.资本市场运作课程开设的对象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认为资本市场运作课不仅要对工商管理类财务管理方向的学生开设,还应对工商管理类其他专业的学生开设,目的是了解和掌握资本市场运作的基本原理、模式和方法,学会如何运用它们去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并与今后学习的其他课程相结合,逐步提高管理技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同时,随着金融专业研究的范畴逐渐从宏观金融学向微观金融学延伸,其课程设置也越来越重视微观金融教育,所以经济学类金融专业学生也应设置资本市场运作课程,以适应当前金融实务界的迫切需要。
2.资本市场运作课程开设的作用
第一,开设资本市场运作课程可系统地了解投融资操作的新理念和资本运营的新思路。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和经济管理体制的不断改革,越来越多的企业面临迅速扩充的压力,同时资本运营的内容也日益丰富,形式也更加多样。作为企业运营的高级形式,资本市场运作课程对现代企业实现资本运营的模式进行了总结和归纳,企业可结合自身的现实情况,找到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并利用最合适的方式来经营,让自身的资本不断扩大。
第二,开设资本市场运作课程可为中国国有企业超越发展提供有力的手段。资本市场运作课程对管理者的经营方式进行了有益的理论补充和经验吸收,可以为企业管理者将来实施资本市场运作,推动经济跨越式发展奠定一定的知识基础,当今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使国有资本从管经营到管生产,管人财物转向管资本,成为投资方,开展资本市场运作将大大释放微观经济体的活力,有利于破除国有企业的垄断,从而规范企业运营机制,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第三,开设资本市场运作课程有助于中国民营经济发展。中国民营企业筹资难,影响了企业发展。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单纯依赖原始的资本积累,则会束缚企业规模增长,无法实现规模效益,要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提高资本运作效率就成为企业的必经之路,资本市场运作是服务企业生产经营,促进企业内部形成以资本效率和效益实现资本有效增值的一种经营手段。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私募股权融资即风险投资(VC)越来越受到中小企业的青睐,研究与分析、学习和应用这种新型融资方式,让管理者深切体会到风险投资对企业投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企业融资上市和资产并购提供操作指南,让企业多走捷径,少走弯路。调查表明,风险投资是推动经济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和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在企业成长方面,风险企业经济增长率明显高于同期的500强公司,它们的年销售增长率达到35%,一般为500强企业的两倍;在创造工作机会方面,500强公司的年就业增长率只有2%,而风险企业却达到了15%;在投资力度方面,风险企业的厂房、地产和资本设备投资年增长率达到25%;同时,风险投资还是促进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催化剂”,如APPLE、INTEL、MICROSOFT等世界一流的高科技企业,都是风险投资成功运用的典型案例。
第四,资本市场运作课程是优秀企业家的必修课程。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勒认为,纵观世界上著名的大企业、大公司,没有一家不是在某个时期以某种方式通过资本运营发展起来的,也没有哪一家是单纯依靠企业自身利润的积累发展起来的。资本运营是生产经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不懂得资本运作的企业家不能称为现代企业家,优秀的企业家不但要善于生产经营,也要善于资本经营。目前,全球金融危机的“阴霾”仍未彻底散去,全球经济能否走出困境主要是看中国等发展经济体结构调整是否到位,是否能建立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进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目前,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外汇储备规模位居全球第一,中国资本市场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已拥有2600多家上市公司,完成了股权分置改革任务,顺利推出了创业板市场,我们用20多年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100多年的历程,取得了非凡成就,但中国资本市场仍存在诸多问题,如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尚未建立,中小企业融资依然困难,资本市场国际化问题任重而道远。
三 资本市场运作课程内容建设
1.目前中国高校开设的资本市场运作课程内容不一
第一,中国人民大学作为管理学科体系开设的资本市场运作课程的主要内容为资本运作与上市,包括投融资、私募股权运作、企业战略并购与重组、上市谋略等。
第二,清华大学作为管理学科体系开设的资本市场运作课程,内容包括宏观经济与资本市场、资本运作与企业价值再造、资本运作中的法律分析与风险防范、企业战略并购与重组、企业治理与股权结构、投资分析与决策、企业融资渠道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
第三,上海财经大学作为管理学科体系开设的资本市场运作课程的主要内容为企业如何对接资本市场,企业经营模式,融资渠道与企业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股权融资原理、流程与方法,经典案例分析,风险投资公司机制等。
第四,西南财经大学作为管理学科体系开设的资本市场运作课程的主要内容为公司金融与融资、资本运营战略、资本市场与国内外IPO、公司兼并收购、公司投资与策略、私募股权基金的设立及营运、证券及金融衍生工具投资,领导者心智模式建设与用人之道、博弈论与策略思维等。
2.资本市场运作课程建设
第一,资本市场运作课程建设应有助于让企业在财务、法律方面运行更加规范、合理、安全。资本运营的核心是财务,运用财务工具,深入学习投资组合管理及风险监控策略,透视证券市场、把握投融资决策,实现从企业家到投资家的跨越式转变,奠定企业从产品经营到产品经营与资本运营结合发展的基础,掌握股票投资、期货投资、黄金投资、外汇投资等金融投资的技巧,为企业家在财务、法律方面更加规范、合理、安全运行保驾护航。
第二,资本市场运作课程应突出中国企业组织的特点。我们认为,资本市场运作课程的内容建设,应该突出中国企业组织资本运作的特点,立足于中国实际,反映中国丰富的企业组织的资本运作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各类企业组织创造的新鲜经验及发展趋势,并充分引进国外有代表性的资本市场运作思想和操作模式,并对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的资本市场运作理论和方法加以重点评价。从世界各国的实践来看,资本市场运作实际上是企业产权主体为适应变化着的市场环境而采取的一个持续的动态的调整过程,有效率的资本市场运作要求整个经济体制形成一种动态调整机制,包括实体资本或资产配置结构的重新调整、产权改革与产权交易、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金融投资衍生工具的创新、无形资本价值的增值以及竞争性市场环境的确立等方面。
第三,根据课程对象确立资本市场运作课程体系。资本市场运作从宏观上讲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资源配置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资本层次上的资源流动达到优化社会资源配置结构的目的。从微观上讲,资本市场运作是利用市场法则,通过对资本本身的技巧性运作,实现资本增值、效益增长的一种经营方式。在以上思想指导下,我们认为如果该课程为经济学类金融专业学生开设,则资本市场运作的主体不仅应立足于微观企业,还应当将政府纳入其中,这样更能体现金融专业宏观金融与微观金融相结合的特点,也更能发挥金融专业学生的特长。如果该课程为工商管理类学生开设,则资本市场运作的主体应立足于微观企业,内容应包括企业改制上市、收购与兼并、上市公司重组、股权资本运作、可转换公司债券、股份回购、杠杆收购等。这些内容既包含企业资本市场运作的策略,又包括资本市场运作的融资决策;既立足于我国实际,又引进国外有代表性的资本市场运作思想和操作模式。另外,对企业资本市场运作的中介机构――投资银行,对企业资本市场运作的场所等内容也应有所涉及。
四 基于市场需求的资本市场运作课程教学改革
综上分析,我们对资本市场运作课程教学改革做一构想,以期为资本市场运作教学提供参考。
1.资本市场运作课程应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联系实际是资本市场运作课程的突出特点。在课程安排中,要采用“活模块”课程内容设计模式,既可以根据培养目标安排课堂教学内容,也可按照应用型课余选修内容设计,目的是为学生自我设计和个性化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既要考虑学科本位的特点,又要考虑能力本位的需要;既要考虑不同课程内容的相互渗透,又要根据不同的实务要求设计不同的模块内容,使课程建设在整体上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对资本市场运作人才的需求,同时也满足不同个性学生由于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及学习方式方面的差异所提出的特殊需要。
2.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增加体验式教学课时所占比例
由于资本市场运作内容多,涉及融资、投资及并购重组等众多内容,因而如何在较短的时间(54课时)内分配十分重要,必须安排好教学课时的内容分配、形式分配、效益时间分配,并不失时机地带学生参观企业,获得企业资本运作实践的体验。
3.改变对教师的教学评价,树立以学论教的新理念
资本市场运作教学要逐渐从“以教论教”转向“以学论教”,即以学生发展的需要来评定教师的教学,以学生主动学习的效果来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强调基于学生的“学”的教,关注的是学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来研讨改进课堂教学的对策,以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教师理性地改进自身的教学行为。
4.应更多地采用探究式案例教学
案例分析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好方法,也是本门课程的突出特点。资本市场运作涉及众多企业的现实问题,教学时应突出重点,注重启发,重视铺垫,采用探究式案例包括失败的案例开展教学以端正学生态度,培养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创新,内化学生情感,全面激活探究思维等。
5.利用思维导图增强教学的逻辑性
资本市场运作涉及众多学科,教学中利用思维导图包括模式导图、板书导图、探究导图、复习导图、解题导图等,既可以使教师的思维过程更加清晰,又有利于学生以更加简捷的方式学习,并成为教师工作和学生学习的好帮手,取得教学相长、事半功倍的效果。
6.开展适合学生学情的教学
学情分析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兴趣爱好、认知特点等各种因素的综合。资本市场运作教学应根据学生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这也是教学设计的前提和基础。
7.充分而合理地利用网络教学资源
在数字化背景下,拥有先进技术的现代化教育环境成为一种教育优势,电子储存设备、软件及电子材料等教学资源为学生带来新的教学和学习方式方法,尤其网络中的教育资料和教育信息打破了地域限制,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资源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8.精简和筛选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