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风险辨识与分析

风险辨识与分析

时间:2023-08-25 17:09:2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风险辨识与分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风险辨识与分析

第1篇

关键词:海上原油 过驳作业 风险辨识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我国原油进口量近几年持续攀升。根据英国路透社发表的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进口原油量已攀升至3.08亿吨,同比2013年增加9.45%。在我国原油进口各类运输方式中,海运一直占据主渠道地位。但是,海运进口原油的快速增长受到深水油码头数量不足和油轮大型化发展之间的矛盾的制约。发展海上原油船对船(ship to ship ,STS)过驳成为舒缓三方矛盾的主要对策之一,具有节约油港口资源、节省远洋油轮停港时间等优点。

与进港船岸原油输送相比,海上原油STS过驳所面临的船舶碰撞、火灾爆炸、人身伤害等事故风险也更高。通过提前辨识过驳作业中的风险因素,并针对性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风险,可以大大降低风险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从而保障过驳作业安全。然而,如何全面、系统、科学地识别过驳作业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目前行业内尚未形成系统的、规范的方法,给过驳企业的风险管理带来诸多不便。下面结合海上原油STS过驳作业实际情况,遵循全面、系统、科学的原则,结合现有风险辨识分析技术,提出适用于海上原油STS过驳作业的风险辨识方法。

海上原油STS过驳作业风险辨识现状

国外关于海上原油STS过驳作业风险辨识方面多集中在划定风险辨识范围。被MARPPOL公约附则Ⅰ第八章推荐为最佳实践导则的《船到船过驳指南:石油》(2005年,第四版)第三章明确了风险评估的四项基本内容,风险辨识、评估、控制措施和突发事件处理。Nikolaos P. Ventikos将过驳影响因素划分为船舶及其特性、人员、设备、总控制人、其他外部因素等五个方面。国内关于海上原油STS过驳作业风险辨识的研究也并不多见,主要针对风险要素的分析上。高春元从硬件、软件、环境、人、公司管理和行业指南、政府监管和法律规章等六个方面识别长三角海域原油过驳风险因素。刘卓基于原油过驳可能发生的火灾/爆炸风险和海上溢油风险,将锚地原油过驳风险源归纳为过驳人员、过驳设备、船况、船员和自然条件五个方面。

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可以为确定海上原油STS过驳作业风险辨识的范围和内容提供较为丰富的信息参考,但全面性和系统性略显不足,且均未给出规范、简明、实用的风险辨识方法,无法满足过驳行业内安全管理的需要。

海上原油STS过驳作业安全风险辨识

对海上原油STS过驳作业安全风险的辨识遵循全面、系统、科学、实用的原则,根据其自身的作业流程和特点划分辨识单元,从工程管理的5M要素(人/机/料/法/环)出发明确风险辨识对象,探索提出适用海上原油STS过驳作业的风险辨识方法。

1、风险辨识方法的选择

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的方法有很多种,如头脑风暴法、系统分析法、经验判断法、预先危险性分析、事件树分析、安全检查表法等。这些分析方法都是各行业在实践经验中不断总结出来的,各有其自身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一些常规风险辨识方法过于依赖评价人员的自身素质和经验,在辨识过程中难免会有疏漏。而某些风险辨识方法如事件树分析等,由于专业性太强,又不易被管理人员或操作人员掌握。在海上原油STS过驳风险辨识过程中确保风险辨识的全面性和实用性是非常重要的。

结合原油过驳作业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几种常用方法各自的特点,最终选择了比较常见的系统分析法、头脑风暴法和安全检查表法相互结合用于构建适用海上原油过驳的风险辨识方法。

2、风险辨识单元的划分

海上原油STS过驳单次作业时间一般从十几小时到几十小时不等,作业流程包括若干阶段,涉及作业活动种类也较多,流程不同阶段及不同作业种类所面对的风险及受各种风险因素的影响也存在差异。将过驳作业过程看成一个整体,按照其自身特点划分为多个风险辨识单元,有利于辨识工作有条理无遗漏进行,确保辨识的全面性和有条理进行。辨识单元划分有多种方法,一般按照工艺流程、活动种类、有害因素类别等进行划分。考虑过驳作业工艺流程简单清晰、易于理解和接受的特点,选定按照过驳作业的基本流程划分辨识单元,同时明确各个单元所涉及的作业活动种类。

我国的《原油过驳安全作业要求》(GB/T 18819-2002)将过驳流程分为“靠泊原油输送离泊”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包含若干不同的活动类别。根据过驳流程划分一级辨识单元,包括靠泊作业、过驳作业和离泊作业三大单元。根据各单元所包含活动种类划分辨识的二级子单元,包括船舶驶近操纵、系泊操作、软管连接操作、原油输送操作、软管拆卸操作、解缆操作和船舶离航操纵等7个子单元。风险辨识单元划分结果如图1所示:

3、风险辨识对象的确定

海上原油STS过驳作为一种施工作业活动,其活动安全受到多方面要素的影响,这些要素即是风险辨识的对象。全面系统分析风险辨识对象,确定其内容和结构,对风险辨识工作全面、系统、有序开展有重要作用,风险辨识才能有的放矢。

关于风险辨识对象的划分,可以按照对象属性分析,也可按照功能、用途或需求进行分析。本文参考安全管理的“5M要素”,根据属性划分风险辨识对象的范围,包括人员、设备、材料、方法和环境五大方面,并对各个方面再进行了细化,划分二级类别和更小的子类。

3.1人员

风险辨识对象的人员分类依据任务种类的不同分为指挥管理人员、操作执行人员、监督检查人员和协作辅助人员等4个子类,每个子类又按照具体职能的不同划分了若干细类(见表1)。

3.2设备

风险辨识对象的设备依据功能的不同分为过驳船舶、系泊设备、原油输送设备及其他设备等4个子类,子类内部依据作用的不同划分了若干细类(见表2)。

3.3材料

风险辨识对象的材料包括作为过驳对象的原油,以及用于平衡油舱压力的惰气,在此不做细类划分。

3.4方法

风险辨识对象的方法主要指活动的方式或程序,经常是风险辨识中比较难分解和容易疏忽的方面。依据方法所起的作用的不同分为靠系泊方法、原油过驳方法、离泊方法及其他方法等4个子类,子类内部依据具体内容的不同划分了若干细类(见表3)。

3.5环境

风险辨识对象的环境根据其属性分为气象环境、水文环境、地质环境和其他环境等4个子类,子类内又划分了若干细类(见表4)。

通过明确辨识对象并形成类别结构,方便以下风险辨识工作规范、全面、有条理地开展。

4、风险辨识方法的构建

基于以上确定的风险辨识对象,结合行业相关制度、标准和规范等的具体要求,为每个风险辨识单元逐一建立适用的安全检查表。在过驳作业活动前和活动中,根据相应的安全检查表,有步骤、分条理逐项检查,以确认在安全方面是否存在缺陷、隐患和不足,是否需要采取控制措施。为了更直观的说明可建立的表格的模式,现已船舶驶近操纵单元为例,选择此单元涉及的五类辨识对象中可能存在的部分风险形式构建风险分析检查表的示例(见表5),在具体应用中,辨识人员可以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进行修正。

结语

风险辨识是海上原油STS过驳作业风险评估和风险防控工作开展的基础和前提。目前现有的分析方法为过驳作业风险辨识提供了系统分析和科学分析的思路。在我国海上原油STS过驳作业安全风险分析还未引起行业充分重视的情况下,探索提出一种适用的风险辨识方法能够为行业内相关企业完善自身过驳风险管理提供思路和结构的参照。但由于时间有限,本文所构建的方法还未进行实例验证,实用效果如何还有待进一步分析研究。

参考文献:

[1]国家石油和化工网.2014年中国原油进出口盘点.http://.cn/news/hyfx/2015-1/144924.shtml.2015.03.20.

[2]International Chamber of Shipping & Oil Companies International Marine Forum, “Ship to Ship Transfer Guide (Petroleum)”, Witherbys Publishing, Fourth Edition 2005.

[3]Nikolaos P. Ventikos, Dimitrios I. Stavrou. Ship to Ship(STS) transfer of cargo: Latest development sand operational risk assessment[J].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Vol.63(2013),pp.172-180.

[4]高春元.长三角海域石油过驳风险分析[J].中国水运,2006.02.

[5]刘卓.锚地石油过驳安全评价与对策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3.

[6]张进春,吴超等.基于压力-状态-响应的项目风险辨识方法研究――以某油气长输管线建设项目风险辨识为例[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16(12):40-45.

[7]张亚东.高速铁路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安全风险辨识及分析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3.

第2篇

1.风险管理的内容

风险管理的内容主要有风险辨识、风险控制和风险评估。风险辨识风险辨识是针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常见的事故类型,列举分析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典型事故案例,用于辨识和防范现场作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开展过程中,结合工作实际和专业特点,针对作业计划、布置、准备、实施的全过程,辨识作业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有针对性地落实预防措施,保障作业的安全实施。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以防止人身伤害和人为责任事故为主线,评估企业安全管理和安全控制状况,评判企业安全风险程度。

2.风险管理的特点

风险辨识、风险控制和风险评估作为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注重对物、环境和安全管理工作的评估,反映企事业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状况;另一方面重视作业过程和具体作业行为的安全风险控制,反映企业安全生产过程的受控程度。风险评估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引入了对“人”的安全风险管理,在人员素质评估方面,不但强调了作业和管理人员安全知识和技能,还提出了生理、心理等安全适应性问题;在作业行为评估方面,强调人的不安全行为,以及在事故当中表现出的人为因素。

二、风险管理在供电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早在2008年,国家电网公司就在借鉴和吸收国际先进安全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基础上,将现代风险管理理论和电网企业实际相结合,组织编制了《供电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规范》和《供电企业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其基本内容和特点为:

1.编制风险预控实施计划。认真总结和借鉴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试点工作经验,研究确定开展作业安全风险预控的主要内容及专业范围,组织制定推进计划和工作方案,参照制定企业安全风险评估标准、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为推进作业安全风险预控建立基础。

2.开展风险管理教育培训。以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为重点,认真开展基层员工安全风险管理教育培训。结合岗位实际,利用班组安全活动、集中授课、事故案例学习、作业实训等多种形式,使员工全面掌握作业项目安全风险辨识内容和方法,提高作业安全风险意识和岗位安全风险辨识防范能力。

3.开展静态安全风险辨识。参照企业安全风险评估标准,利用春秋季检修预试、日常巡视检查、专项巡视检查等,系统查找和识别设备、环境、工器具、劳动防护以及物料等存在的静态安全风险,逐条制定针对性防范措施,建立企业安全风险数据库,并做好日常完善与维护工作。

4.实施作业安全风险控制。各实施班组(工区)作业前,应依据静态安全风险库,并参照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确定作业静态安全风险,同时对本次作业的特殊危险点、作业对象、作业环境、作业方法、工作量、进度要求、人员组成等进行分析,查找出本次作业特有的危险因素,评估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通过填写安全风险预控卡或与作业指导书相结合,并在作业过程中严格落实,保障作业全过程的安全。

5.改进作业安全风险预控。结合静态安全风险辨识和作业安全风险控制推进情况,以及作业实施中暴露的危险因素和安全风险,补充完善本单位安全风险数据库、企业安全风险评估标准、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等,促进作业安全风险防范和控制的持续改进。

三、取得的成效

一是丰富和完善了安全管理的内涵和外延,从侧重对物的不安全性的评估分析与整改,到侧重对人员和管理的不安全性的评估分析与控制,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实现了对不同管理对象的风险辨识和预控;二是在安全风险管理统一框架下,各专业部门紧密协作互动,各有侧重,各具特色地开展工作,通过自上而下组织推进和自下而上实践反馈,全员参与,上下联动,促使各级人员的安全风险意识和辨识防范能力普遍提高,生产环境和安全防护水平得到了明显改善,安全基础管理工作显著加强;三是按照每台设备,每类作业开展风险辩识,危险因素描述更为具体,控制措施更具针对性,突破了传统方式下现场安全措施笼统,操作性不强,安全预控质量因人而异的管理瓶颈,推进了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突出体现了安全管理预防为主的管理思想和理念,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更加切合实际,对于规避和化解安全风险,保障人身、电网、设备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结束语

第3篇

[关键词]煤矿;风险管理;预警机制

中图分类号:X936;F426.21;F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4-0328-01

1 风险管理基本理论

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定义,风险(R)是衡量危险性的指标,是某一有害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事故后果的组合。表示为事件发生概率及后果的函数:R=F(P,L)

式中 P―事件发生的概率;

L―事件发生的后果。

工业风险管理是指企业通过风险辨识、风险分析与评价,并在此基础上优化组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对风险实施有效的控制和妥善处理风险所致的后果,期望达到以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当认定风险可接受时,就保持该状态,并力图获得最大效益;当认定风险不可接受时,则采取相应措施降低风险,并跟踪监控措施对于降低风险的效果,反馈信息到风险评价和风险管理系统,实现动态的风险控制。风险辨识、风险分析与评价和风险控制以

及效果评估和信息反馈构成一个风险管理周期。

2 煤矿风险管理机制建立

煤矿风险管理的基础范畴包括:风险辨识、风险分析与评价和风险控制,简称风险管理三要素。

2.1 风险辨识

全面辨识煤矿生产各环节中潜在的所有风险因素,这是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机制的必要前提,也是最重要的基础工作。风险辨识的全面性、系统性、科学性及准确性主要取决于风险辨识模式的设计与方法的选取。结合煤矿生产的特点,提出“生产专业一管理对象一风险类型”的风险辨识模式(如表1所示):将煤矿按照生产专业的不同进行分类,如采掘、运输、通风、机电等,在每个生产专业中从三类管理对象(点:设施及设备;线:作业过程及工艺;面:作业岗位及操作)的角度,全面辨识各类型的潜在风险因素。

2.2 风险分析与评价

1)风险分析:一是完善风险辨识,主要通过对辨识结果的评审、修改、整理以及必要的再辨识等工作,解决前述风险分类的重复、交叉等问题,进一步保证风险辨识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二是风险特点分析,分析各类型风险的属性及特点,设计相适应的风险评价模式及方法。

2)风险评价: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是一种循环改进的管理模式,其风险评价并不是对所有辨识出的风险因素的一次性静态评价,而是一种实时、动态的风险状态评价。因此,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风险评价核心是设计和建立适合于各类风险因素的风险评价方法、模型和标准。由式(1)可知,基于风险的评价主要分析风险发生的概率尸和风险导致的后果严重程度L,风险评价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两种模式:①风险矩阵法:利用概率P和严重度L的分级矩阵定性评价风险等级的评价方法,使用简单,适用广泛,但评价的主观性较强。应用风险矩阵法的关键是需要根据国家、行业的相关法规、标准或企业自身的有关规定,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建立适应的概率P和后果严重度L及风险R分级的相关标准。②指标模型法:通过选取影响风险R变化的指标,构造评价模型,半定量或定量评价风险等级的评价方法,能够获得较客观的定量评价结果,但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与设计评价模型的过程较复杂。指标模型法选取所有影响风险状态变化的因素作为指标,根据风险定义,指标可有3种影响风险状态变化的方式,即:仅影响概率尸、仅影响后果严重度L以及同时影响P和L。指标模型法一般按照指标罗列、指标筛选、指标赋值标准、评价模型设计、风险等级标准等步骤进行。

2.3 风险控制

区别于具体风险因素已经显现或转化后的事件(事故)处理措施及应急预案,风险管理的控制措施是指针对各潜在风险因素的实时风险状态,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采取对应其风险等级,降低其风险程度至可接受水平的措施。风险控制措施包括对应风险等级的风险响应(响应级别、责任归属与关注层面)与各具体风险因素的具体风险控制措施。风险因素的具体风险控制措施可分为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两大类,一般按照如下优先顺序采取适合的具体措施:排除、代替、隔离、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及个人防护等。

3 煤矿风险预苦机制

风险管理的预警技术是一种预防事故、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水平的有效手段。对于风险的预警技术和方法进行研究是实现现代化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要求。煤矿企业在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机制的同时,不仅要保证风险管理机制本身的系统性和有效性,而且针对煤矿生产安全工作的特点,还需加强对生产事故有效地预防与预控,这都需要建立并完善相应的预警机制体系[[5,6]0

3.1 风险管理预警机制

风险预警是分析作业场所风险水平,对危机或危险状态的一种提前的信息警报或警告的方法。借助自动或人工的手段,通过对煤矿所有潜在风险因素的风险状态的实时监测,动态评价其风险等级,并及时给出相应的警示信息,提示相关部门根据风险预警等级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结合煤矿企业信息管理及通讯等硬件情况,构建支持风险预警实施运行及循环改进的平台,可增强风险管理预警的自动化程度以及系统性和准确性;并根据煤矿生产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完善的风险管理预警机制程序及文件体系,切实保障风险管理预警机制的运行,以便更好地发挥风险预警的效能。

3.2 事故危机预警

风险管理的预警机制针对潜在风险因素的实时风险状态进行监测预警,根据预警的风险等级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其评价指标体系是按照经典的风险概念R=f(P,L)建立的。对于煤矿事故风险,尤其那些具有突发性强、无明显规律性、事故后果较严重等特点的重大风险,仅仅依靠经典的风险状态监测预警,在不能够保证监测的准确性和实时性、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及时性的前提下,是不能保证对这类风险的有效预防及预控的。因此,对于煤矿

生产中此类重大事故风险还需要建立针对危机状态及事故征兆进行预警预控的事故危机预警。按照预警策划、危机诊断和风险干预的步骤,通过对煤矿生产过程中各种危机状态或事故征兆的监测、识别、诊断与评价,及时报警,并根据预警分析的结果对事故征兆的不良趋势进行矫正、预防与控制,有效地减少事故的发生。

4 结论

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是应用工业风险管理理论的企业现代安全管理模式,风险预警管理是一种针对风险的实时、动态评价其风险状态的技术,是现代企业风险管理的较高层次。由于煤矿生产的特点,在煤矿建立并实施风险管理机制符合煤矿安全生产的要求,并能够切实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结合风险管理预警和事故危机预警机制,可进一步保障煤矿的安全生产。参考本文所提出的煤矿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机制模式,在煤矿企业实际建立及实施风险管理及预警机制的过程中,主要应注意以下问题:

1)煤矿现场生产状况、环境因素分析:前期的单元划分、风险辨识及分析模式至关重要,应系统、全面分析煤矿的具体特点,设计采取相适应的模式与方法,确保风险管理实施的可操作性和预警机制的可靠性。

第4篇

一、构建企业财务管理内控工作的组织模式

企业的审核所涵盖的范围应足以核实在整个企业内,财务内控工作政策及程序都得到有效实施。高层管理者应确保审核计划的范围及次数与企业的风险承担相符。在审核程序中识辨及报告的任何操作事项应按情况而定由高级管理人员及时及有效地予以处理。

二、采用基于财务风险管控的内部控制措施

(一)重视财务风险管理

财务风险包括财务活动的障碍、法律的风险、不够好或不完整的流程、诈欺的活动等,这些都有可能妨碍财务部门达成其目标。财务风险管理的核心要素包括事件辨识、风险评估、风险回应、控制活动,分别叙述如下。一是事件辨识为辨识确认会影响企业财务部门达成其财务目标的内外部事件。事实上,企业所有部门对于辨识与管理作业风险均有责任,这些风险包括规章遵循风险、财务报表风险、财务效率效果风险。二是风险评估是计算每一个潜在风险事件的发生可能、预期结果,包括有形及无形的潜在成本。三是风险回应表示要有合适的方法来处理风险,不管是回避、接受、减少或是分摊,包含将风险与企业财务部门的风险忍受度。四是财务控制活动是指建立政策与程序,以帮助企业财务部门有效率且有效果的实施风险回应。总体而言,为了要使企业每一名财务人员对风险管理的绩效更负有责任,财务部门必须在每一部门的策略目标下,加入所需达成的风险目标。进而在所设立的每一部门的策略目标中,加上实施控制自我评估的目标,每一名财务人员被要求处理财务业务时,贯彻执行防范潜在风险。至于财务业务监督工作方面,通常是可由两个部门所负责,也即财务部门管理者与企业内部控制人员。财务部门管理者主要负责监控财务的绩效与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人员除了监督在财务部门里的风险管理外,也要确认企业财务部门整体策略目标,和风险管理架构在各部门的运作是否有效率且有效果。

(二)风险导向内部控制

财务风险管理的评估及改善,是企业内部控制重要工作项目之一。风险管理三道防线包括:财务业务部门、独立风险管理小组、独立风险监督。这种设计能够强化风险管理,提升内部控制效果。具体来看,内部控制工作应涵盖如下内容。一是风险大小顺序。提升监督活动的效率及效果的方式,可以将监督与风险评估成果作连结,这有助于评估者聚焦监督重点于影响企业财务部门目标达成重要风险的相关控制活动上。排定风险大小顺序方面,是内部控制风险评估要素的重要部分,单独执行个别风险评估,有时能辅助监督功能。二是辨识关键控制活动。有关组织辨识关键控制活动的方法,包括:了解内部控制制度如何管理及抑制各种风险;判定哪些控制活动对监督功能提供最多贡献。三是辨识具说服力的信息。关键控制活动筛选完竣后,评估者应辨识哪些信息可以作为支持财务风险控制活动是否依据设计目的进行。四是执行监督作业。依据财务风险大小顺序筛选关键控制活动,辨识具有高度说服力信息后,组织执行监督程序,进而评估内部控制制度在财务管理及抑制影响企业财务部门目标达成相关风险的效果性;监督作业包括运用持续监督程序及个别评估,收集及分析具说服力信息,作为COSO架构下的内部控制有效结论的组成要素。

作者:居在华单位:浙江金平拉丝模有限公司

第5篇

关键词:企业内部; 建筑; 施工安全;控制系统;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our national economy, in order to ensure the construction safety and health, to create a safe, health, comfortable working environment,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safety production level, draw lessons from foreign construction safety management ideas and philosophy, and gradually formed a company safety production management control system concept.

Key words: enterprise;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safety; control system;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1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1.1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研究

工程建设安全风险是用事故的概率与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的数量之间的关系来定义的。工程建设安全风险评价经常和现场评价及事故危险性评价结合在一起的。风险评价的方法主要有安全检查表分析法、概率危险评价法、可靠性分析法、事故引发和发展分析、事故顺序评价程序、模糊矩阵法、直接数值估算法、人的认知可靠性模型、维修人员行为模拟模型、作业网络系统分析法、人为失误率预测技术、成功可能性指数法等。借助故障树、事件树等方法建立风险树也可实现风险的度量[3]。建筑工程项目是最为常见也是最为典型的项目类型,是项目管理的重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就是有步骤地对建设工程项目进行高效率的计划、组织、指导、控制,达到节约投资、缩短工期、保证质量的目的。建筑工程项目具有特定的对象、时间的限制、资金的限制和经济性要求、一次性、特殊的组织和法律条件、复杂性和系统性等特点。

建筑工程项目的立项、分析和实施的全过程都存在不能预先确定的内部和外部的干扰因素,这种干扰因素称为工程风险。风险是随机的,比如:建筑工程项目风险产生的随机性;风险活动开展和持续时间的随机性;在风险活动持续时间内风险损失的随机性,若不加以控制,风险的影响将会扩大,甚至引起整个工程的中断或报废。例如:沈阳某公司承建的太阳广场,由于对项目的融资风险估计安全风险和事故损失成正比关系,与安全投入成反比。这种关系体现了安全风险的经济价值,是施工企业安全决策的基础。

1.1.2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行为构建与改进研究综述

安全生产行为既可以是针对具体的安全事故而建立的工作步骤和程序,也可以是针对某一类安全事故或全部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而建立的全部活动序列。为了降低严重伤害事故的发生,一些研究部门设计了针对机械严重伤害、导致死亡坠落事件等事故的预防工作程序。

对安全生产行为改进的研究,针对具体的安全事故而采取的“部分行为”改进较多,Hinze通过对新工人和工人流动率对安全的影响、增加工作中的监控(如公司领导视察现场)与改善安全状况的关系、安全监理的作用、安全计划的作用、分包方控制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实际调查和比较研究,得到的结论是:承包商雇佣一个工人的时间超过一年,工人的安全表现会大大提高,时间越长越安全;施工现场距离总部近的工程安全状况较好;现场安全监理的情绪和权限对事故的发生有正比关系;安全计划会导致事故率降低等。

1.2系统辨识的方法

从实用的角度来看,系统辨识就是从一组模型中选择一个模型,按照某种准则,使之能最好地拟合由系统的输人输出观测数据体现出的实际系统的动态或静态特性[7]。

1.2.1基于遗传算法的系统辨识

遗传算法是一种新兴的优化算法,是建立在自然选择和自然遗传学机理基础上的迭代自适应概率性算法,由于具有不受函数性质制约、全方位搜索及全局收敛等诸多优点,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将遗传算法用于线性离散系统的在线辨识。

1.2.2基于模糊逻辑的系统辨识方法

模糊逻辑建模方法的主要容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模型结构的辨识,另一个是模型参数的估计。模糊树模型(FT模型)是利用二叉树结构描述输入空间模糊划分的模糊建模方法,它既克服了模糊建模中输入空间划分的复杂性,又使得分段函数在相交处平滑过渡,因而能更好地逼近复杂系统其主要特点是建模精度高、计算量小。把遗传算法应用于模糊树的建立就是以模糊树模型作为个体,采用矩阵编码方式,利用遗传算法在整个模型空间搜索最优模糊树。

1.2.3 基于神经网络的系统辨识方法

神经网络技术是2O世纪末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高技术由于神经网络具有良好的非线性映射能力、自学习适应能力和并行信息处理能力,为解决未知不确定非线性系统的辨识问题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在辨识非线性系统时,我们可以根据非线性静态系统或动态系统的神经网络辨识结构,利用神经网络所具有的对任意非线性映射的任意逼近能力,来模拟实际系统的输入输出关系,而利用神经网络的自学习,自适应能力,可以方便地给出工程上易于实现的学习算法,经过训练得到系统的正向或逆向模型。

2研究方案

2.1 研究目的

(1)提出了基于安全事故机理分析的安全生产行为分析理论,为安全生产行为的系统构建提供了直接基础。(2)系统地构建了工程建设安全生产行为体系,改变了离散的安全管理活动,使安全生产行为系统化,对全面系统地控制安全风险、提高安全管理效果提供了思路。(3)结合施工工效学原理对安全生产行为的控制进行了研究,为解施工企业进行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依据。

2.2 研究内容

1)施工项目危险源的辨识和检测研究

从施工项目危险源的特点出发,整理出一套基于初始辨识、自辨识和动态辨识方法的危险源辨识方法提出对不同层次的危险源,不同类型的危险源,需要采用不同的检测方法作为辨识的辅助手段。

2)施工项目危险源的萌生机理应用研究

通过对施工项目危险源的萌生机理研究,阐述施工项目危险源控制的本质安全化技术,达到从源头杜绝或者减少危险源数量的目的同时,对工程紧急事态下的危险源或易于导致事故对诱因的脆弱性的危险源控制做了应急管理研究。

3)危险源动态诊断研究

在施工阶段的日常危险源管理阶段,构建了基于安全网络计划技术的危险源实时诊断模型。它以空间范围和时间阶段划分为依据,对特定系统内的施工项目危险源的危险性进行分析评价和控制。

第6篇

关键词:二八法则 班前关键词 码头 危害辨识 风险评价

扬子石化物流部液体码头作业区承担着扬子石化公司全部液体物料的水路装卸船任务,作为公司最重要的物流通道,液体码头位于扬子石化公司生产经营链的两端,原料和产成品的进出都要依赖于这个通道,其安全稳定运营对于公司的生产举足轻重。因此,如何提升液体化工码头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成为液体码头作业区着力研究的课题。

1.“班前关键词作业法”的产生背景1 . 1班组安全生产中的“二八法则”

二八法则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在进行广泛统计后发现的。二八法则认为原因和结果、投入和产出、努力和报酬之间存在着无法解释的不平衡现象,在大多数的社会及经济活动中,只需要把80%的资源投入到重要的20%的事件活动中去,即可产生出100%结果。

石化企业中,班组是从事生产作业的最小单元,谁把握住班组,谁就拥有了安全。从近几年来液体化工码头的事故以及未遂事故统计分析来看,班组的安全生产管理也吻合二八法则,事故以及未遂事故的发生往往集中在少数的关键环节、关键环境、关键设备、关键人物上,混杂这些关键因素的生产操作往往只占班组生产运行操作频次的极小部分,但是却占了事故的绝大部分。但是,究竟什么因素是关键因素,如何让班组每天当班时辨识到这些关键因素,进而将班组长有限的管理精力投入到关键因素的控制中?这是班组安全生产管理的关键。

1 . 2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在查找“关键因素”中的积极作用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理论是近些年来在安全生产中运用较多的理论,其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一些危害辨识的工具如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FMEA)、危险可操作性研究(HAZOP)、事件数分析法(ETA)等,系统梳理项目建设或作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害,显化存在的风险。另一方面,依据辨识出来的危害,进行危害程度评价并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生产作业处于可控状态。对于班组而言,如果在上班前,采用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方法,在上班前对本班的生产作业进行分析,就可以很好地找到二八法则中“20%”的关键因素。

1 . 3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植入班组日常生产管理的“三大难题”

实际情况来看,各级管理者在致力于把“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植入到班组的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都难以尽如人意。主要原因是存在三大难点:

(1)操作难。通常的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法,注重的是系统性,力求全面辨识出危害,然后进行评价,往往要由一个小组来完成。要求班组每天上班都要系统评价显然不现实,因此,存在着方法虽好难操作的问题。

(2)定位难。虽然我们有很多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的技术方法,如危险可操作性研究(HAZOP)、事件数分析法(ETA)等等,但这些方法往往更多考虑的是普遍适用性,针对性不强。班组难以对本班生产操作的“关键因素”快速准确定位。

(3)验证难。如何知道班组有没有进行辨识与评价?难以验证。辨识与评价的效果如何,是否到位?更是无从验证。失去了监督的管理手段也就容易流于形式,久而久之,对班组的生产操作开展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就会陷入空谈,难以落实。

2.“班前关键词作业法”的理论依据和创新点

2 . 1什么是“班前关键词作业法”

所谓“班前关键词作业法”,是指根据本单位的作业特点以及本班的生产任务,通过“班前关键词图示表”,在班前以提炼本班关键词的方式,迅速准确地对本班人员、设备、工艺、生产、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风险进行辨识与评价,最终形成本班的关键词,并在LED屏上予以明示,加强对形成关键词工作的管理,并接受管理人员的监督与帮助,进而达到辨识本班危害,控制本班生产作业风险的操作方法。

2.2“班前关键词作业法”的理论依据

2 . 2 . 1二八法则

二八法则所认为将80%的资源投入到重要的20%的事件活动中去,即可产生出100%结果的结论,同样适用班组安全生产。在班组安全生产中,需要把主要的精力以及资源放到关键的生产作业环节中去,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2 . 2 . 2预先危险性分析法

“班前关键词作业法”是基于预先危险性分析法(PHA,Preliminary Hazard Analysis),发展而来,是指在进行一项生产、设计、施工、维修等工作前,对系统可能产生的危害因素通过假设提问的方法列出,然后对其可能产生的后果进行风险评价,并提出相应的安全措施。

2 . 3“班前关键词作业法”的创新点

“班前关键词作业法”虽然取自于预先危险性分析法(PHA)的原理,但是与预先危险性分析法(PHA)相比,“班前关键词作业法”存在着针对性强、操作简单、辨识准确、结果易查、动态管理等特点,在生产作业的安全管理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其主要优势有:

(1)实现了生产作业过程危害辨识的日常化。“班前关键词作业法”采用关键词查找的方式进行班前生产作业的危害辨识,大大简化了危害辨识的繁琐程度,同时,辅之以将关键词公示的手段,使得“班前关键词作业法”的实施得到了有效保证。

(2)编制了符合生产作业实际的“班前关键词提示表”。根据码头物流生产作业特点,基于多年码头物流生产作业经验,由车间领导、技术人员、班组长、职工等各层次人员共同采用头脑风暴法形成的“码头班前关键词提示表”,不仅简明扼要地找到了码头生产操作易发生事故的关键因素,而且注明了有效的针对性方法,易操作,针对性强,对生产作业的控制起到了积极作用。

(3)采用了LED屏目视化管理方法。在“班前关键词作业法”里,采用了目前流行的LED屏展示,将班组辨识出来的关键词展示在LED屏上,醒目的LED屏成为中控室的视觉中心,屏上显示的关键词时时刻刻提示着班组成员,目视化管理较好地融入了生产管理过程。

(4)实现了技术层对操作层指导监督的无缝贴合。在没有实施“班前关键词作业法”之前,技术层无法直观地了解操作层在生产作业关键环节没有重视,而对每一项作业都进行指导又不现实。采用“班前关键词作业法”后,技术人员每天只要浏览一下中控室LED屏所列的关键词,就可以很迅速直观地掌握班组在哪些环节已经加强了关注,哪些环节还存在疏忽,技术层对操作层的指导实现了无缝贴合。

3.“班前关键词作业法”实施的主要步骤3 . 1运用头脑风暴法,制定出“班前关键词提示表”

“班前关键词作业法”要想得到有效实施,必须做到:一操作简单。二针对性强,辨识准确。因此,一份好的、适用于本单位实际的“班前关键词提示表”就显得非常重要。编写“班前关键词提示表”,要运用头脑风暴法,对日常生产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讨论,并按照如下流程进行关键词提炼。

(1)成立作业区班前关键词编写小组。作业区成立了由作业区领导、技术人员、部分班组长以及操作工共同组成的班前关键词编写小组,这个编写小组来自于作业区的各个层面,对作业区危害辨识的角度也各不相同,通过多视角的辨识,可以使得关键词的提炼相对全面。

(2)进行编写前的准备。为了使关键词更有针对性,编写小组成员需要预先对作业区的工艺流程、设备设施、工作程序以及以往发生的事故案例等进行充分熟悉,并进行独立的思考,列出可能发生事故的清单。

(3)运用头脑风暴法,假想生产作业的事故并分析原因。在进行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作业区安排充裕的时间,组织编写小组成员,运用头脑风暴的方式,对生产作业中所有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讨论假想,并对导致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讨论分析的思路从设备设施操作程序人的不确定环境的影响工艺条件等五个方面展开,并做好记录。如管线泄漏事故,最后分析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如管线超压、管线腐蚀、管线首次投用法兰未把紧、人员流程设置错误等等;装船冒舱事故,可能的原因有流量计失灵、换舱未及时切换、密度变小同样重量体积增大等等,对这些原因需要一一记录。

(4)对各类事故的原因进行精炼。根据班组生产控制的特点,对原因进行精炼,祛除一些班组不可控的原因,如管线泄漏事故中,管线腐蚀原因一般班组不可控,可以去掉。

(5)对经过精炼的事故原因进行归类,提炼出简明扼要的关键词。

这是“班前关键词作业法”的关键阶段,在掌握大量事故原因的基础上,必须加以归类总结,找出其中的共性,将这些共性转化为简明扼要的关键词。可以考虑把关键词进行分级,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关键词。一级关键词外延大,关键词简单,便于班组人员迅速理清思路;二级关键词外延缩小,内涵丰富,便于操作人员在一级关键词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辨识;三级关键词则是具体的设备、流程、人员,就是班组生产操作的关键因素,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6)编写关键词提示。关键词提示实际上是风险控制措施的简要说明。这些说明虽然很简短,但对于有相当贮运操作技能的班组长而言,其提供的警示信息已经足够。如“首航”的关键词提示有六个:靠泊、包络图、舱容确认、船况、HSE规章告知、流量。虽然简单,但班长一看就知道,“靠离泊”是由于首航船只不了解水域情况,靠离泊时容易冲撞浮码头撞坏设备需要重点关注;“包络图”是指了解首航船的吃水来看是否在输油臂包络图范围内;“舱容确认”是指与船方确认计划装载量与船的实际舱容是否匹配;“船况”是要求对首航船做深入细致的检查;“HSE规章告知”是指要及时告知我们码头的HSE规章制度,以免违反产生管理矛盾;“流量”是指岸方设计流量与船方设计流量是否匹配。

使用“班前关键词提示表”,使班长能较为全面地进行梳理,并大大提高了关键词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3 . 2制定“班前关键词作业法”的实施细则及考核措施

“班前关键词作业法”必须有相应的实施细则及考核措施,以确保得到有效实施。为此,我们做出如下管理规定:

(1)“班前关键词作业法”由当班班长负责填写管理,依据“班前关键词作业法提示表”,会同副班长一起讨论,将当班重要作业、重点关注事项列入,并通过中控LED屏显示。

(2)关键词填写方式:三级关键词+二级关键词,如富源8#首航、汽油密度变更、G1106C付料气缸阀内漏等等,具体清晰、一目了然。

(3)班长应根据辨识出的关键词,依据关键词提示进行安排与布置,必要时,应亲自到现场监控操作。

(4)班前关键词是动态过程,应随本班生产过程变化及时更新。

3 . 3完善“班前关键词作业法”实施的硬件设施

实施“班前关键词作业法”,重要的一步就是要把本班的关键词目示视化,起到公示与提醒的目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作业区采用了目前比较流行的LED显示屏的方式,在中控室悬挂一块单色LED显示屏。3 . 4强化对班组长培训

按照”班前关键词作业法”的实施细则,班前关键词的编写责任人为当班班长,为了将“班前关键词作业法”落到实处,作业区组织了对班长的培训。对班长的培训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首先是熟练使用“班前关键词作业法提示表”;其次是对其进行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相关知识的培训。

第7篇

【关键词】风险管理;电力;安全管理

一、前言

风险管理是电力安全管理中一项重要的管理手段,在管理的过程中我们要根据管理的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提升管理的水平。

二、电力生产管理中的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指在电力生产过程中对其实施安全管理的措施,是对一系列的风险进行有效的预测,控制不安全因素,消除风险的过程。

电力生产管理,是在电力生产过程对整体的设备、全体工作人员进行实时的管理,一旦发现安全隐患后及时处理,将安全隐患遏制在摇篮中。电力生产管理特别强调事前的预防工作,合理运用风险控制方法,使电力行业在生产管理的过程中得到高效的发展。

三、风险控制在电力生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风险控制在运行过程中具有动态性特点,对电力生产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危险因素进行整合和评价,及时发现事故并进行修复处理,对电力生产活动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在风险控制的过程中,对整个电力生产进行有效的安全保护,降低了生产过程的危险系数。风险控制在电力生产过程中进行有效的监控,对事故的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估,能够及时的对突发事故进行有效的预防。风险管理指导着电力生产的整个流程,同时能够更好的满足电力生产部门的需要,促进电力行业的稳步发展。在进行风险控制的时候,电力部门制定详细的计划列表,并委派总负责人,总负责人可以委任下级部署,经过层层的安全管理与控制,提高了电力生产的效率。电力部门在进行风险控制的时候,也可以建立风险控制的平台,这样电力生产的可靠性可以大大的改善,也保障了电力生产的安全性。

四、风险管理内容及特点

1.风险管理的内容

风险管理的内容主要有风险辨识、风险控制和风险评估。

风险辨识是针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常见的事故类型,列举分析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典型事故案例,用于辨识和防范现场作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

风险控制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开展过程中,结合工作实际和专业特点,针对施工作业进行计划、布置、准备、实施的全过程,辨识作业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有针对性地落实预防措施,保障作业的安全实施。

风险评估是以防止人身伤害和人为责任事故为主线,评估企业安全管理和安全控制状况,评判企业安全风险程度。

2.风险管理的特点

风险辨识、风险控制和风险评估作为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注重对物、环境和安全管理工作的评估,反映企事业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状况;另一方面重视作业过程和具体作业行为的安全风险控制,反映企业安全生产过程的受控程度。

风险评估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引入了对“人”的安全风险管理,在人员素质评估方面,不但强调了作业和管理人员安全知识和技能,还提出了生理、心理等安全适应性问题;在作业行为评估方面,强调人的不安全行为,以及在事故当中表现出的人为因素。

五、风险管理在供电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早在2008年,国家电网公司就在借鉴和吸收国际先进安全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基础上,将现代风险管理理论和电网企业实际相结合,组织编制了《供电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规范》和《供电企业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其基本内容和特点为:

1.编制风险预控实施计划

认真总结和借鉴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试点工作经验,研究确定开展作业安全风险预控的主要内容及专业范围,组织制定推进计划和工作方案,参照制定企业安全风险评估标准、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为推进作业安全风险预控建立基础。

2.开展风险管理教育培训

以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为重点,认真开展基层员工安全风险管理教育培训。结合岗位实际,利用班组安全活动、集中授课、事故案例学习、作业实训等多种形式,使员工全面掌握作业项目安全风险辨识内容和方法,提高作业安全风险意识和岗位安全风险辨识防范能力。

3.开展静态安全风险辨识

参照企业安全风险评估标准,利用春秋季检修预试、日常巡视检查、专项巡视检查等,系统查找和识别设备、环境、工器具、劳动防护以及物料等存在的静态安全风险,逐条制定针对性防范措施,建立企业安全风险数据库,并做好日常完善与维护工作。

4.实施作业安全风险控制

各实施班组(工区)作业前,应依据静态安全风险库,并参照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确定作业静态安全风险,同时对本次作业的特殊危险点、作业对象、作业环境、作业方法、工作量、进度要求、人员组成等进行分析,查找出本次作业特有的危险因素,评估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通过填写安全风险预控卡或与作业指导书相结合的方式,使其在作业过程中严格落实,保障作业全过程的安全。

5.改进作业安全风险预控

结合静态安全风险辨识和作业安全风险控制推进情况,以及作业实施中暴露的危险因素和安全风险,补充完善本单位安全风险数据库、企业安全风险评估标准、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等,促进作业安全风险防范和控制的持续改进。

六、电力系统中引入风险管理的基本步骤

在电力系统生产管理过程中进行风险管理要遵守一定的流程,要对相关的电力系统知识进行培训,这样在操作的时候才能避免出现更多问题,同时也能更好的保证电力企业工作人员能够在思想和认识方面保持一致。在进行培训的时候,要对其风险识别能力和控制能力进行培训,这样能够更好的提高安全风险防范意识。

在电力系统风险识别方面,进行识别的目的就是在风险发生之前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预防,同时在进行控制前要对导致问题出现的因素进行必要的掌握,这样能够有效降低风险的发生。

在对风险进行识别的时候,对风险事故出现的种类也进行必要分析,对可能会发生的风险采取预防控制措施,这样能够更好的解决问题。

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风险衡量也非常必要,而且,在进行风险衡量的时候,对可能出现的概率以及损失大小进行分析,这样能够更好地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可以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进行计算,同时也可以依靠风险管理工作人员的直觉和经验进行判断。

在对电力系统风险控制方面,进行风险控制的时候主要针对的是已经出现的风险,因此,在对风险进行识别和衡量的时候,风险管理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按照上述要点引入风险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风险评估方案,将可预期的风险进行控制,将风险的发生概率降到最低。

七、结束语

在当前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过程中我们要采用风险管理的方法来提升管理水平,促进电力事业更好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周耀财.如何建立供电企业现代安全管理体系[J].广东科技,2010,5(03):55-56.

[2]赵明.如何做好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工作[J].科海故事博览,2011,5(12):15-16.

第8篇

关键词:安全管理;安全风险;监控管理

引言

国家积极提倡煤矿安全工作,煤矿企业自身也要注重煤矿安全工作,并且切实地落实好安全工作。煤矿企业安全内部控制管理是一个过程,始终贯穿着煤矿的整个生产环节。本文对煤矿井下进行煤矿安全风险预控体系研究,从而实现减少煤矿企业安全隐患,并形成一个基于内控管理的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1基于内控管理的煤矿风险预控理论框架

煤矿安全风险管理内部控制涉及煤矿内部安全环境、煤矿安全风险评估、煤矿安全风险控制、信息和沟通、监控管理等五个方面。1)煤矿内部安全环境。也就是上文提到的内控环境,内控环境对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有决定性的作用。内控环境主要涉及的是矿井自然地质、基础建设和设备等的条件。2)煤矿安全风险评估。首先对煤矿内部安全环境进行认识和辨别,包括危险源的认识和辨别。在认识和辨别的基础上,对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并且划分出危险的等级。3)煤矿安全风险控制。根据风险等级来制定安全隐患控制措施,提前把安全隐患清除。4)信息和沟通。对煤矿内部安全环境和安全风险评估以及安全风险控制等信息和数据进行采集。通过企业特有的信息传递方式进行传递,方便企业内部员工更好地履行其自身的职责,形成企业内更加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5)监控管理。使用监控管理系统,实现对煤矿危险源等信息采集、数据分析、信息及时传递等,实现各部门的信息沟通。使之更有效性地对该系统进行评估,最终实现该系统全过程的监控和管理。

2危险源辨识

煤矿企业危险源辨别和认识过程不仅仅要考虑人、机、环、管几个方面,还要考虑正常状态、异常状态、紧急状态等。除此以外,还要充分考虑危险源的潜在性。1)普通、常见危险源的辨识。煤矿企业选择成立专项安全管理组,专员做为领导者负责组织企业内职工通过危险源辨识建议卡、会议谈话、讨论等多种形式,指导汇总分析普通、常见的危险源;指导职工正确填写危险源辨识表以及正确填写危险源评价表等。2)煤矿现场特殊工作区域危险源的辨识。煤矿企业区队选择一名经验丰富的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危险源辨识工作。对煤矿工作过程中有可能遇到动静态危险进行正确辨识,安全管理人员按照正确的方式对此进行详细地记录,例如工种、工序、岗位等。

3煤矿危险源风险评估体系

煤矿企业隐患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风险评价,煤矿企业对辨识出的危险源定量分析就是静态风险评价。风险矩阵法是煤矿企业比较常用的静态风险评价方法。此评价法可以确定会发生风险的可能性;确定风险可能带来损失的范围和风险带来的损失程度。只有建立准确的采集煤矿危险源动态信息的煤矿危险源,动态风险评价才有效。动态风险评价方法和相应的评价对象密切相关,具体可以从人、机、环、管几个方面根据实际情况,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动态风险评价[1]。

4信息沟通交流———动态风险预警体系

构建动态的煤矿风险预警体系,首先要采集煤矿存在的危险源的动态信息,并将采集到的信息通过企业的固有传递方式传递到企业的相关管理部门,把危险源动态信息录入专业的管理信息系统,最后动态风险预警系统将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通过比较之后,确定风险预警等级。例如可以使用红、橙、黄、绿四级预警颜色对应[2]。

5煤矿安全监控管理体系

为使得煤矿各项制度和各项措施都能得到有效的执行和落实,例如诊断或者排除一些偶发、突发、重大的或未知规律的风险,还可以构建闭环式安全监控管理运行体系和闭环式监督激励机制,主要是为了对煤矿进行有效安全监控管理[3]。监督激励机制可以及时地发现和制止煤矿生产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岗位责任人失职的情况,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构建一个薪酬分配制度,即团队与个人考核相结合的制度。通过构建这样的分配制度,激发煤矿职工对安全风险内部控制的积极性。2)增强煤矿职工集体团队意识,构建职工危险源价格体系。对危险源治理实现闭环式管理[4]。煤矿企业可以通过安全危险源价格体系来不断激发职工对危险源排查治理的积极性。

6结语

通过构建危险源辨识体系、煤矿危险源风险评估体系、煤矿安全监控管理体系、风险预警体系对煤矿企业进行安全风险预控。煤矿安全风险预控体系建立和实施,要做好风险预控体系的相关工作,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安全风险预控认识的良好心态,以及务实的工作作风。只有把思想和实践都结合运用并且与时俱进,才能不断地完善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方法和措施。才能使安全风险预控体系各要素得到真正地落实,最终使得安全管理水平不断地提高。

参考文献:

[1]郎拉弟.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应用[J].四川水泥,2015(1):60+84.

[2]闫海龙.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J].山西煤炭,2015,35(2):67-69+81.

[3]杨春宁.基于内控管理的煤矿安全风险预控体系研究[J].中国煤炭,2015,41(7):120-123.

第9篇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建筑工程施工的特点,然后介绍了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的类型,并探讨了安全风险识别的要点,最后提出了几点加强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 风险管理 防范

1 建筑工程施工的特点

建筑工程施工具有以下特点:①临时性强,工地的人员、材料、机具、设备及一些建筑物都具有临时性;②流动性大,项目部在一个工地施工完成后便迁至另一个工地;③变动性大,不同工程的工程概况、设计特点、平面布置以及地理位置、环境气候等都不一样;各个工程的施工作业人员、作业条件、作业内容都有很大的变动;④人员组成复杂,包括企业自身的和分包单位的,他们的工种、文化程度及专业素养也不同;⑤交叉作业多,一项工程由多个施工单位、及不同的专业进行交叉施工。以上的这些建筑工程施工的特点,使得施工的安全风险也较大,因而在进行风险管理时,应针对这些特点采取有效的管理对策。

2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的类型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包括的危险源主要包括以下三类:

2.1 存在于分部、分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重大危险源。如人工挖孔桩(井)、基坑(槽)施工过程中,因为结构失稳导致坍塌、倒塌意外,脚手架、模板和支撑、起重塔吊、施工电梯安装与运行、物料提升机安装或运行过程中造成意外;高空作业因防护设施不符合或无防护设施,导致高空坠落事故;工程材料、构件及设备的堆放与搬运过程中发生堆放散落、高处坠落以及撞击人员等事故;焊接、金属切割施工及各种施工电器设备不合格或使用不当,造成触电事故或局部火灾;工程拆除、人工挖孔及隧道凿进等爆破,由于操作不当或防护措施不到位而出现建筑及设施损坏甚至人员伤亡等意外。

2.2 人工挖孔桩(井)、室内涂料等因通风排气不畅造成气体中毒或人员窒息事故。

2.3 工地饮食卫生条件差,造成集体中毒或疾病;施工用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存放或使用不当,造成火灾或人员中毒事故。

3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危险源的识别

3.1 施工企业全面开展危险源识别。施工企业应在各部门之间进行明确分工,然后各自在职责范围内开展危险源辨识。如项目部办公室负责办公、生活区的危险源的识别,质量安全管理部门具体负责施工生产危险源的识别,项目部卫生队负责职业病方面危险源的识别,项目部运输物资部门负责车辆交通、施工机械设备危险源的识别。以上各部门应该严格按照自己的职责做好危险源的辨识工作,然后由项目负责人做好审核工作。

3.2 注意危险源辨识的充分性。危险源辨识应覆盖企业施工的全过程,分别从过去、现在和将来这3种时态,正常、异常、紧急状态这3种状态,以及化学、物理、生物及心理等方面对信息加以考查和识别,并紧密结合施工所涉及到的所有人员、所有的设施及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保证对危险源辨识的充分性。

3.3 合理采用科学地识别方法。识别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的方法有很多,如头脑风暴法、事故树分析、工作任务分析、安全检查表、现场访谈、观察法等,各种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及适用范围,所以在危险源的辨识过程中,应结合自身具体情况来采用适当的辨识方法,如可采用现场访谈和观察、安全检查表相结合的方法,使得危险源辨识工作既迅速又全面地开展。

4 加强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对策

4.1 建立和完善安全风险管理制度。过去30年来,我国陆续颁布实施了很多建筑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安全生产水平、减少了伤亡事故。但随着我国建筑施工行业不断的发展,各种施工安全事故也不断发生,相关的施工安全法律、法规及制度显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因而,笔者认为眼下最紧迫的是要针对建设领域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参照国际法律法规和相关惯例,完善我国建筑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并建立符合我国实际国情的工程保险和工程担保制度。

4.2 提高风险管理安全意识。目前我国建筑企业经营者和项目管理者对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风险意识比较淡薄,缺乏系统性和明确的风险管理目标,不利于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因此施工企业的全体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都应通过相关的教育和培训,强调安全事故的危害,来提高风险管理意识,树立风险管理的全过程意识,将风险管理意识贯彻到参与项目的各类人员中。

4.3 提高安全风险管理人才的素质。建筑业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尤其缺乏高素质的专职安全风险管理人员,这直接影响了施工企业安全风险管理的水平。所以施工企业要想提高安全风险管理的总体水平,就必须要有一批具备较高的风险管理技术的专业人才,企业可直接向社会招聘引进相关人才,也可通过与高校合作、对企业内部人员进行培训等手段来实现。

4.4 严格施工方案预控和规范劳动防护。有的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不合理,现场管理结构混乱,专业施工方案无针对性,安全生产防护措施不到位,这些是导致施工现场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因此,施工单位一定要做好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严把前期现场调查论证关,严格执行审批优化后的施工方案,规范施工现场的管理控制。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保障措施,配备足够的各种劳保用品,设立专人来进行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对防护用品进行细心的保养;此外,还应对高层建筑施工、临边作业及洞口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施工安全可靠。

4.5 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与机制。很多建筑施工企业内部风险机制不健全,缺乏系统化、程序化、制度化的风险管理体系,无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履行风险管理职责,降低了化解、抵御风险的能力。因而企业内部必须建立相应风险管理制度,明确职责,并由专门的风险管理人员组成风险管理部门,专职负责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最后逐步形成企业风险管理体系与机制,提高企业抵御安全风险的能力,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及其带来的损失。

参考文献

[1] 丘雄欧.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7(05)

第10篇

1.1清洗作业风险分析

清洗作业主要包括平台罐体人工清洗作业、平台生产流程循环清洗作业、海管清洗及置换作业,为后续进一步拆除施工提供安全保障[11]。清洗作业过程中的主要风险有:火灾、爆炸;有毒气体、窒息;灼烫;电气伤害;机械伤害;油气泄漏;限制空间风险;高压风险等。

1.2海管海缆弃置作业风险分析

海管海缆弃置主要工作有:膨胀弯拆除回收、海缆弃置以及海管弃置[12]。海管海缆弃置过程中主要风险有:潜水作业、吊装作业、水下切割作业、人员触电、机械伤害、人员操作失误、交叉作业、船舶靠泊、环境影响等。

1.3上部组块拆除作业风险分析

上部组块拆除的主要工作包括:陆地准备、上部组块无损检测、海上施工条件确认、船舶设备及人员动员、施工船舶抛锚就位、各层甲板设备的临时固定补强加固、火炬臂拆除、组块与导管架连接解除、组块索具栓接、组块起吊、装船固定、运输至码头、卸船等。上部组块拆除过程中主要风险有:坠落物、潜水作业、切割作业、吊装作业、火灾爆炸、焊接失效、人员触电、机械伤害、高处坠落、人员操作失误、装船固定、拖航作业等。

1.4导管架拆除作业风险分析

导管架拆除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陆地准备、钢桩内排泥、钢桩内切割、索具拴挂、导管架起吊、装船固定、运输至码头、卸船、陆地拆解并运输至业主指定的库房等。在导管架拆除、拖航、拖拉上岸过程中的风险主要有:切割作业、潜水作业、吊装作业、结构失效、火灾爆炸、人员触电、机械伤害、高处作业、人员操作失误等。

1.5陆地拆解作业风险分析

上部组块陆地拆解的流程是:驳船将上部组块运输到码头,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滚装上岸方法卸船,组块牵引到场地后,使用350t履带吊辅助进行拆解。导管架陆地拆解的流程是:驳船将导管架运输到码头,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滚装上岸方法卸船,导管架放置到场地后,使用350t履带吊对导管架进行拆解。在陆地拆解作业过程中的风险主要有:切割作业、吊装作业、结构失效、人员触电、机械伤害、高处作业、人员操作失误等。

1.6平台拆除环境影响分析

平台拆除工程主要在海上进行作业,容易受到自然环境,如恶劣天气、气候条件、海况等不可抗力的影响。在海上结构物拆除过程中,各作业船只及设备的排放物,结构物本身及平台各个系统的残留物也可能排入海洋,若对这些废弃物和残渣不加控制,就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为了防止海洋环境遭受污染损害,保护生态平衡,促进海洋事业的发展,对拆刘怀增,等:海洋石油平台拆除作业风险评估分析研究·301·除工程必须加以控制。海上平台拆除工程产生的环境影响主要包括:能量释放;大气排放物;向海里和陆地上排污;对生物环境的影响;噪音、气味、视觉影响;废物、垃圾等。

1.7安全管理风险分析

海上拆除工程涉及到不同部门不同专业人员的协同作业,而且作业环境比较恶劣,因此安全管理对于项目的顺利安全实施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存在较大的风险。安全管理包括HSE组织机构及职责、HSE管理要求(包括项目培训管理、安全会议、监督检查、过程文件控制、承包商管理、事故管理、应急管理、风险管理等)、现场HSE管理方面的内容。

2渤海某平台拆除作业风险分析

在渤海某平台的拆除作业风险分析中,清洗作业共辨识出危险因素46项,其中Ⅰ级风险21个,Ⅱ级风险16个,Ⅲ级风险9个,见图1;海管海缆弃置作业共辨识出危险因素73项,其中Ⅰ级风险21个,Ⅱ级风险23个,Ⅲ级风险29个,见图2;上部组块拆除作业共辨识出危险因素107项,其中Ⅰ级风险35个,Ⅱ级风险57个,Ⅲ级风险15项,见图3;导管架拆除作业共辨识出危险因素144项,其中Ⅰ级风险43个,Ⅱ级风险89个,Ⅲ级风险12个,见图4;陆地拆解作业共辨识出危险因素15项,其中Ⅰ级风险8个,Ⅱ级风险6个,Ⅲ级风险1个。

3对策措施

针对平台拆除作业过程中辨识出的主要风险,提出如下建议:(1)在平台拆除作业过程中,应对作业人员的资质、相关设备、劳动防护用品及作业程序等进行严格检查,要求重点岗位人员应具有相关作业经验。交叉作业时明确各单位的工作界面及相应的职责,制定详细安全作业方案,经批准后方可执行。(2)清洗作业期间,应严格执行清洗作业程序,如危险化学品使用管理程序、进罐作业程序、作业许可证程序等;作业前检查确认清洗设备设施的状态,并做好维护保养工作;作业人员佩戴合适的劳动防护用品,做好应急防护措施。(3)在上部组块和导管架拆除过程中,作业前应将气瓶放置在安全区域,防止落物对焊接气瓶造成伤害,导致可燃气体泄漏,严格执行动火程序。作业前进行作业安全分析,严格按照操作程序执行,检查设备设施是否完好,加强设备维护保养,进行现场警示隔离并派专人看护。(4)拖航前应对上部组块、导管架的重量和重心进行核准检查,并对拖轮和驳船进行检查确保运行状态良好;拖航过程中定期检查驳船上各物件的固定情况,严格执行预先制定的拖航程序文件,选择好的天气进行拖航作业,确保航道水深便于拖航,控制海上航行最佳速度。(5)陆地拆解前对上部组块工艺系统进行检测,确认满足施工要求,并严格执行拆解方案,作业前进行风险辨识,防止拆解过程中因残留油气而导致火灾爆炸、人员伤害等。(6)各项作业过程中,搭设脚手架及工作甲板时应严格执行高空作业许可制度,施工前检查紧固情况,施工过程使用隔离带,并有专人现场值班。在作业施工期间应加强对气象的监测,密切监视海流、波浪等天气变化,选择适宜的气候窗进行作业,并在作业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协调沟通,突遇恶劣海况及时中止作业。(7)作业前对施工的环保资源配置(船舶、人员、设备等)进行确认,确保其满足环保条件要求;作业期间,生活污水、固体垃圾等废弃物应严格执行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加强对船舶及设备的维护和保养,防止燃料溢出、油气泄漏;严格按要求对海管海缆封堵,防止封堵不严发生泄漏;气体的排放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尽量避免造成海洋环境污染、影响海生物活动。

4结论

第11篇

【关键词】煤矿安全生产;风险;控制

一、煤矿生产危险源辨识

危险源辨识是风险评估的前提。危害辨识的充分与否直接决定了风险评估效果。危害辨识就是对煤矿所要评估的单元或系统、工作活动和任务中的危害的识别,包括人、机、环和行为的各种危险因素,并根据风险预控管理的要求,分析其产生方式。

(一)从危害因素入手

煤矿生产中产生危险或有害物质因素主要指:瓦斯、矿山压力、冲击地压、矿井涌水、自燃煤层、各种运行电器和机械设备及各种粉尘,它们会直接或间接导致瓦斯煤尘爆炸事故、顶板事故、矿井涌突水事故、矿井火灾、电力伤亡事故、机械伤亡事故、煤矽肺病等灾害及疾病,给矿井、职工安全带来损害,应积极预防和控制。

(二)从作业环境、设备装备入手

1、矿井生产的所有电器设备,是否具有防爆、防潮、防腐蚀、防粉尘、耐磨的技术特点。

2、是否采用阻燃电缆和阻燃皮带;是否使用各种保护及连锁、闭锁齐全装置;是否完善用电制度及用电标准;是否加强设备运行检查、维修。

3、是否使用相应矿允炸药,并按标准爆破作业,防止矿井爆破引发瓦斯爆炸。

4、是否对有毒有害气体、矿尘及噪音进行防治。

(三)从管理因素上入手

管理上的漏洞是产生一切危险源的源头,是人类在煤矿生产中最主观、最难克服的危险源。在辩识其他危险源同时,必须查找本矿安全管理漏洞:

1、管理制度是否齐全。

2、质工程是否到位。

3、管理过程落实是否到位。

二、煤矿不安全生产的控制

煤矿生产安全风险很大,我们必须构建一套以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为基础,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以不安全行为管控为重点的安全管理方法――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就是运用系统的原理,对煤矿各生产系统、各工作岗位中存在的与人、机、环、管相关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全面辨识、分析评估;对辨识评估后的各种不安全因素,有针对性地制定管控标准和措施,明确管控责任人,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同时借助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建立危险源数据库,使各类危险源始终处于动态受控的状态。

(一)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对风险的定量或定性分析,以确定特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损失的范围和程度,其结果通常伴有风险的排序。风险评估的目的在于确保企业生产经营的风险能被有效的鉴定、理解,并提出对策,将风险最小化,达到合理可容忍的水平。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的基本方法有:前期风险评估、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定量风险评估、安全检查表分析、事故树、工作安全分析等数十种方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应贯穿于煤矿从可行性研究开始到衰减期的全过程,并选择职工易于理解、易于操作的方法,确保全员参与及不断提高职工风险意识。

通过风险评估、可以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在风险评估过程中,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人员参与了危险源的辨识,了解了危险源可能造成的后果及风险程度,使每个员工都知道本岗位存在哪些危险源,按照什么样的标准去作业才能控制和消除危险源,避免危险源造成严重后果,大大增强了员工的安全意识。通过风险评估,可以找出安全管理的重点。通过对危险源的风险评估和分级,找出矿井可能产生的重大风险,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对其进行日常重点严格的安全管理,确保这些重大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二)不安全行为控制

1、强化安全教育培训

安全教育是一个需要持之以恒的工作,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我们不仅要重视上岗前的三级安全教育,更重要的是要把安全教育培训贯穿于施工全过程,不仅特殊工种培训重要,全员教育也重要。通过安全生产知识和安全法规教育提高员工对安全生产的认识,增强安全意识,规范行为;通过生产技术知识和岗位培训,提高职业技能,避免工作差错和操作失误;通过安全态度和安全思想教育,消除员工头脑中对安全的错误倾向性,克服不安全的个性心理,端正安全态度,提高搞好安全生产的自觉性和责任心,从而避免不安全行为。

2、加强安全现场管理,严格落实各项奖惩制度

根据煤炭企业的特点,以控制不安全行为为目标的安全管理,宜采取激励与强制相结合的方式。要通过严厉的安全奖惩来树立安全至高无上的权威,尤其是对因违规违章导致的安全事故、重大恶性事故,不迁就照顾,不讲情面,按责任大小当罚则罚,当重罚则重罚。同时,对那些为实现安全生产作出贡献的员工,特别是对制止事故发生起到重要作用的员工,要力宣传其先进事迹,在经济利益上给予大额度资金奖励。

3、改善作业环境

井下作业条件艰苦,作业空间封闭,不利于噪声能量的释放。对于噪声大的工作岗位如采煤机司机、泵站司机、综掘工作面、压风机房),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采用隔声、吸声装置,个人可佩戴耳塞、耳罩等,不同于地面工厂。确保瓦斯抽放系统、防尘系统、防火系统、排水系统、矿井通风系统的完备性。如矿井通风的目的是供给矿井新鲜风量,冲淡并排除有毒、有害气体和矿尘,保证井下风流质量和数量符合国家安全卫生标准,创造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防止各种伤害和爆炸事故,保障井下人员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护国家资源和财产。因此对矿井通风系统的基本要求是安全可靠性高、技术先进合理和经济效益高。其主要表现为系统简单、网络结构合理;能保质保量稳定的向用风地点供风;主要通风机与网络特性相匹配,风机能高效、经济地运行;具有较高的防灾抗灾能力;有利于矿井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

(三)生产系统控制

主要规定了煤矿采、掘、机、运、通等生产活动,特别是防突防瓦斯、防灭火、防治水等系统的管控要求,其作用是将煤矿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以及安全质量标准化的标准全面贯彻到生产各环节,实现动态达标。

(四)建立预控保障机制,严格监督制度的落实

煤矿安全生产责任制是煤矿的各级安全生产管理者落实党的安全第一的方针和有关煤矿法律法规的责任制度,是企业的一项最基本的责任制度和所有安全管理制度的核心,它的建立健全和考核落实,使党的安全生产方针和有关煤矿法律法规在现场得到正确答案,它使每一个管理者明确了安全管理责任,增强了安全管理的责任心,能够真正做到依法办矿、依法管矿;业务保安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是煤矿的专业部门和个人根据部门和个人专业的范围,在制度上确保专业范围安全生产的责任制度,如果部门业务保安做得好,每一个人在岗位上都能够按章作业,每一个专业都能够得到安全生产,那么全矿也就做到安全生产了;事故隐患排查与治理制度是落实“预防为主”的重要基础工作,它要求每一个专业和部门在一定的时间周期进行生产现场的事故隐患排查与治理工作,各专业和部门在一定的时间内根据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制定措施,落实时间、资金、人员、责任,限期整改,并进行验收,使事故隐患真正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事故责任追究制是发生事故后对事故责任者根据责任的大小进行责任追究的制度,它促使煤矿管理者增强责任心,使管辖范围内的安全工作达到标准要求,实现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DCs;可靠性;维修决策;人因失误分析

本文在选择中广泛应用的维修分析方法。RCM是一种根据设备故障模式确定的维修策略,该维修策略充分考虑了设备的重要度,设备的故障发生情况,以及和设备维修策略之间的关系。在本论文中,提出了一种改进了的用于火力发电厂DcS系统设备的RCM分析方法,确定了火力发电厂DCS系统设备运行与维修决策过程,并着重研究了决策过程中的设备重要度分析、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和维修决策选择。在探讨#6机组DCS系统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策略过程中,建立了#6机组DCS系统设备维修信息网页,包含设备的维修历史数据、设备出厂资料和相关的规程。。

一、火电厂DCS系统维修决策优化

(一)设备维修发展概况

设备维修的发展同每一次设备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现代所说的设备维修的概念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早期的维修由于设备简单、且功能单一,基本上是在其发生故障后或性能、精度降低到不能满足生产要求时再由操作人员采用事后维修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发挥主要零件的最大寿命,维修经济性好。20世纪40年代起,设备的复杂程度提高,工厂普遍成立了独立的维修部门,开始采用预防性维修方法,根据设备的磨损规律,按预定修理周期及修理周期结构对设备进行维护、检查和修理,以保证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50年代起,维修活动开始关注设备的运行成本、维修成本、对维修的经济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开展生产维修,根据设备重要度和故障特征采取不同的维修策略。

到了70年代,伴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设备维修进入了综合管理时期,设备在现代工业生产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相应的维修理论也得到重视和发展,先后提出了多种设备维修新理论和维修新方法,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英国的“设备综合工程学”,美国的可靠性维修体制和日本的全员生产维修制。

(二)火电厂热控设备典型维修策略

火电厂热控设备是指监视、控制、检测电厂燃烧系统(锅炉)、汽水系统(汽机)和电气系统及其设备运行的装置或设备,通常可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热控仪表、热控保护装置和热控自动系统,DCS系统是热控自动系统的核心。热控仪表是指电厂热力过程中的检测仪表(压力变送器、温度变送器、流量变送器、压力表、热电偶、热电阻等)和分析仪表(水分析仪表、的重要设备,包括锅炉FSSS保护装置、锅炉安全阀保护系统、汽机本体ETS保护装置以及机炉辅机保护系统。热控自动系统在早期是指单回路的自动控制系统,由调节器、伺服放大器、手操器和执行机构等组成,在DCS系统成为热控控制系统的核心后,往往是指DCS系统内的专门用于生产过程自动调节的这部分软件组态、I/0硬件和就地执行器。

维修策略是为了能够有效的组织和优化维修活动,所建立的一套结构严谨、流程清晰、目标明确、评估方便、切实可行的维修行为指导和过程监控的系统化管理框架和管理体系。维修策略表现在企业设备管理、维修部门制定的维修计划中,说明了在何种条件下,何时何地对哪一台设备实施什么样的维修策略。当前,镇海发电厂维修部门是根据热控设备维修计划中的规定来分别执行事后维修、预防维修和状态维修,规定的依据主要来自于日常的维修经验。

不同的热控设备采取的维修策略是不一致的,在一个A级、B级、C级以及D级检修工作中,所有的热控设备都采用预防维修策略,根据早先制定的检修计划,逐一检修,并对检修计划中要求更换的配件也逐一更换。在检修周期间隔期间,对重要设备诸如汽机本体ETS保护装置、DCS系统等设备,根据设备说明书要求、维修职工的日常经验积累等,大致判断出一个统一的设备预防维修的定期检查周期来进行定期维护工作;对不重要的设备诸如就地非压力容器压力表、就地温度表等普遍采用待故障发生以后的事后维修策略。

二、火电厂DCS系统维修的风险分析

(一)4. 1火电厂DCS系统维修的风险分析

风险分析的任务是寻求主要影响因素或者对失效后果进行估计,风险分析设定风险因

素的概率分布或其数字特征,通过一定的方法求出表示项目风险的指标的概率分布或具体的数值。DCS系统维修活动的风险分析过程简要地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风险辨识、风险评佑

和风险控制。具体来说,首先是要对维修工作过程进行风险辨识,风险辨识的目的是确定维修活动中各种风险的种类、特征和来源;接下去要评估维修活动的中的风险,也即风险评估,需要在风险辨识的基础上对每一风险的特征进行分析,然后做出具体的评估;最后进行风险控制是为了降低维修活动造成的设备故障概率,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以及各种损失。

1.火电厂DCS系统维修的风险辨识

风险辨识是风险分析的基础和主要依据,它的目的是确定危险的种类和来源。火力发电厂DCS系统设备构成、维修工艺复杂,在其维修环节中存在着危险有害因素,有些已经构成重大危险源。对火电厂DCS维修过程的危险源进行辨识,首先要通过调查研究,在细致了解了诸如表3. 5、表3. 6和表3. 7等表中设备FMEA分析和设备故障决断信息记录等内容,以及DCS各类维修活动可能导致DCS失效的原因后,可采用直观经验法、专家调查法、安全检查法等方法将危险源分出类别,对危险辨识找出的因素进行分析,分析可能发生事故的结果和引发事故的原因,将其中导致事故发生可能性较大且事故发生会造成严重后果的危险源定义为重大危险源。

2003年,镇海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组织编写了215MW机组运行操作和检修的危险源控制措施,简单地分析了DCS系统在停机后DCS故障卡件更换、I/0柜端子排拆接线等两项检修工作的危险源辨识,缺少详细的更有迫切性要求的针对机组运行中DCS系统维修工作的风险辨识。显然已有的风险辨识结果对于整个DCS维修活动来说,风险辨识的范围过小,也不够详细,不能满足现代电力生产日益提高的安全性、可靠性要求。

DCS系统设备的定期维修、事后维修和状态维修工作中,都有可能引入导致人身伤害和设备故障的危险点,为尽可能的详尽地分析出维修工作过程中的危险源,维修分场热控专业组织了班组长、技术员等按照作业内容、危险点、控制措施和分析依据对##6机组DCS系统设备维修过程进行了较完整得危险源辨识,其中依据一览中的热工维护规程是指《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系统检修运行维护规程》。

2.火电厂DCS系统维修的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或评价是针对具体危险源发生的概率,以及危险源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性质等进行定性或定量的评价。定性风险评估用于对设备故障发生的可能性和故障发生后的严重程度进行比较,没有风险评估的量化数据,常用的方法有安全检查表法、故障假设/检查表法等。定量风险评估可以从数量上说明设备故障发生的危险等级,进行风险的量化评估,常用的方法有典型危险指数评价法、逻辑分析法等。定性评估方法要求参与评估者具备相关知识和一定的经验基础,优点是简单并且容易使用,缺点是评估结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参与评估人员的能力。定量评价方法则要求提供大量的统计和检测数据,优点是能提供相当直接的数字结论,缺点是相关数据的不完善常常使得定量安全评价方法难以得到准确检验。

风险矩阵图法是风险评估的常用方法,这是一种将危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和后果的置化指标综合起来表述风险的评估方法。图1是风险评估中常见的风险矩阵,风险矩阵图中的纵向表示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横向表示为后果的严重级别,后果的严重度分为5级,分别为1, 2, 3, 4, 5,分别表示不严重、不太严重、一般、比较严重以及非常严重将事件发生的概率也分为5级,通过I , II , III, IV, V级分别表示为可能性最小到可能最大。将事件发生概率和失效后果的各个级别组合起来即可得到5行5列的风险矩阵。

图1. 失效后果严重程度

此风险矩阵可分为3个区域,依次为低风险区、中等风险区和高风险区,根据评估活动的性质和标准,确定各等级风险的内涵和应采取的对策。

图2. cREAM追溯分析框架图

(二)火电厂DCS系统维修的人因失误分析

随着DCS系统硬件设备的可靠性不断提高,软件控制逻辑不断完善,在火电厂DCS系统的维修作业中,运行或维修人员越来越成为了系统可靠性的薄弱环节。运行或维修人员不恰当的或不正确的对DCS系统的输入动作,往往成为了造成DCS系统设备功能故障、控制功能失效的重要环节。因此,对于人为因素产生失误从而影响DCS系统可靠性也应该成为DCS维修工作风险分析的重要内容,这里的人为因素产生的失误是与指与人的特性有关的特征,包括生理、心里、技能、精神等的失误,也常常被称为人因失误。 人因失误可以用人的可靠性函数表示,人因可靠(humanreliabilityanalysis, HRA)是以分析、预测和预防人因失误为核心,是人机工程学与系统可靠性理论相结合的一门新型学科。HRA分析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即以人失误预测技术为代表的静态的,基于专家判断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阶段,时间跨度大约为上世纪60至80年代;第二个阶段的核心思想是探查在事故环境中人因失误的机理,动态的根据系统状态的变化,研究产生人的行为的环境条件及其对人的行为的可靠性的影响。HRA在我国核电领域已开始有应用、研究,有专家基于人因失误分析理论和核电厂维修活动特征,提出了减少核电厂维修中人因失误的对策和措施“‘’;有技术人员探讨了核电厂运行过程中如何有效控制和防止人因失误的思路和构想,分析了做好运行人员管理的具体措施L。也有技术人员提出了适用于核电厂的维修人因失误根原因分析方法。

DCS维修过程的人因失误分析可以通过认知可靠性和失误分析方法(CognitiveReliability and Error Analysis Method,简称CREAM)来进行。认知可靠性和失误分析方法是第2代人因可靠性分析方法中的代表方法,是由Eric Hollnagel在1998年提出的,CREAM具有两个主要特色。

1)、强调情景环境对人的行为的重要影响。

2)、提出独特的认知模型和框架,具有追溯和预测的双向分析功能。

CREAM将引起人因失误事件发生的基本原因称为前因,前因又分为与人有关的前因、与技术有关的前因以及与组织有关的前因三大类“‘’。CREAM追溯分析的基本思想是以失效模式为起点,列出失效模式的可能的一般前因和具体前因,失效模式前因类别表中分析选定某个前因作为后果,在包含该前因的分类组的相应的后果前因表中分析和寻找到可能的原因,然后又可以作为后果继续分析寻找可能的前因,如此继续下去,最终分析出根本原因。如图3.是CREAM追溯分析的框架。

参考文献:

[1]2011一2015年中国火力发电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北京:中投顾问,2011.

[2]印江,冯江涛.电厂分散控制系统.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3]赫飞.现场总线技术在火电厂控制系统的应用与设计.阜新: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4]曾鹏.工业无线技术的标准化与应用.中国仪器仪表,2008,(3):40一44.

[5]许继刚.大型火电厂分散控制系统设计新进展.中国电力,2的6,39(10):84一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