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中生物学科素养

高中生物学科素养

时间:2023-08-25 17:09:2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生物学科素养,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中生物学科素养

第1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核心素养培养;教学设计

随着教育方面的改革,核心素养成为教育主题。国家在高中教学改革中提倡高中教学要以学习知识,提升能力和培养素养为主要内容,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要挖掘自身潜力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因材施教,将知识学习和能力提升做到统一。这其实是核心素养培养的体现,也就是说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高中教学内容的主要部分。对于高中生物学科来说,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设计目标是集知识、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为一体。

一、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

(一)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之生命观念

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最基础的体现就是生命观念,生物观念在生物学角度来看具有结构与功能观,物质与能量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等四个方面的内容[1]。它主要传递给学生的是生物是一个不断进化,不断适应新的环境的过程,体现了一个物竞天择的原理,让学生从中了解到世界万物的统一性、多样性和稳定性。让学生养成一种科学探究的好习惯,从而了解更多的生物规律,进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之理性思维

一个严谨的理性思维一定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之上的,它是形成生命观念的主要方法,理性思维是集认知、动机、行为、方式、品质为一体的一种逻辑性思维。然而生物当中的理性思维并不是简简单单对一种生物的认知过程,它是非常复杂的,且灵活多变整体性比较强。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可以让学生在认知事物的过程中尊重事实,凡事以科学为依据,求真务实,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三)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之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是生物核心素养中最重要的内容,在科学探究的过程当中,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分析问题,最后自己解决问题。这个探究的过程能大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让他们把课本上的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将知识融会贯通,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且大大提高了他们生物学科的综合素养[2]。

(四)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之社会责任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让学生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来报答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首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任何一门学科包括生物学科都要经历从学习知识到立德树人再到最后的社会责任的这个过程,它与科学探究、理性思维、生命观念息息相关,也是培养生物教学核心素养最终的社会体现。

二、高中生物教学在培养核心素养当中出现的问题

(一)学生观念没有转变过来

受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很多学生认为学习生物就是为了掌握知识,取得好的成绩,对生物学观念的认知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差异性。他们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取得好成绩,更主要的是提升能力,让他们形成良好的素养。学习的过程中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社会观,这样他们以后走出社会才知道如何适应社会的发展,体现个人价值。

(二)教师教学方法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们都是以一种固定的教育模式来教授学生知识,所以短时间内固化的教育模式还很难改变,而且学校每学期都给教师制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这些都是以学生的成绩来衡量的,所以教师为了更快捷地达到教学目标就采用课堂教授法,让学生以学习课本知识为主,忽略了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再加上很多教师对核心素养培养只是表面上的了解,并没有深入了解,这就导致核心素养培养在生物教学中越来越淡薄。所以教师一定要改进教学方法,将培养核心素养和提高学生成绩相融合,丰富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达到国家要求的生物教学新标准。

(三)学校教育模式固化

很多学校一味追求提升学生成绩,以高考科目的分数占比来安排学生的课时,因此给生物安排的课时也比较少,但是要学习的内容比较多,所以学校就会要求教师以应试为主,这就大大减弱了教师采用生物核心素养教学的积极性。像生物学科一般要求的课外活动比较多,但是为了压缩时间,很多课外活动被取消了,这就极大地压制了学生对生物学科探究的积极性。

三、高中生物教学在培养核心素养方面的策略

(一)对高中生物教材内容进行分析

对高中生物教材内容进行分析时,教师要摒弃传统的分析方法,采用核心素养教学方法进行分析,巧妙地将核心素养教学的要求与教授的学习内容进行统一和结合[3]。首先要从教授的核心概念入手进行分析,将生物学科基于核心素养的四大内容充分融入每节课的学习内容当中,让学生以核心概念为中心展开学习,将生物生命观念的四大内容运用到具体概念上,然后让学生融会贯通,加深印象。这样不仅可以对所学概念理解得更透彻,更深入,而且也可以结合前后课时所学的其他概念进行统一性理解,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和理解能力,充分理解生物当中的每一个现象。然后用理性的思维进行分析比较,总结归纳得出自己的实验结果,并且挖掘实验中遇到的难题,进一步地实验和探究,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思维方式,而且还提高了他们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除此之外教师也应该注重学生的生物阅读,可以带领学生阅读一些课外的生物书籍,提高学生的素养,并且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二)对当前高中的生物学情进行分析

现在教育界对核心素养的培养十分关注,而且国外很多学校也有非常成功的案例,但是要把这些经验应用到我们的生物教学当中,必须要根据国内大多学校各自现有情况进行分析,取长补短。也就是说其他学校在教学当中采用核心素养培养的成功经验和理论不能直接使用,必须本土化。所以在进行生物核心素养教学之前,教师必须要了解本校学生的基本情况,熟悉学生学习的基本状态,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掌握知识的特点,然后再在生物教学当中慢慢融入核心素养,锻炼每个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还可以培养他们正确的情感认知和社会态度,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这样才能慢慢地将传统的以考试为目标的教学理念转化为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教学理念。

(三)有效的教学活动能够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每一堂课都应根据教学内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但是有的教师却一味地采用台上讲台下听的模式,让整个课堂变得相当严肃没有活力,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上一定要融入一些有趣的话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学生和教师一起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事物融入学习内容当中,然后再模拟生活中的情境解决问题。这样不仅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且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整个课堂既有活力又有效率。所以有效的教学活动可以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探究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自己的心得,从而使学生的整体核心素养得到提升,所以有效的教学活动对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是相当重要的。

(四)开展实验探究活动有助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在新课程教学标准当中,实验探究是生物核心素养教学中的主要部分,教师要采取课堂内容为主课外实验为辅相结合的教授方式。学校可以给学生提供专门的实验室和实验设备,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实验探究活动,这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观察整个实验过程,发现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最后让学生归纳总结并且解决问题。而且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实验与大自然中的现象相结合,锻炼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认识到生物的美妙性与有趣性。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进行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将大自然中的生物与学习内容进行联系,了解各种生物生存的规律,不仅增加了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而且还提升了学生在生物学科方面的核心素养。

(五)善于归纳总结,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一般来说,在一堂课结束之前教师总会留出一些时间进行总结归纳,将本堂课所学的内容再过一遍,这样可以让学生深度理解,加深印象。因为生物学科是一个集理论知识和实验为一体的学科,所以教师给学生总结的内容不仅包括学习的理论知识,而且还包括实验探究的具体设计方法和问题,让学生思考。当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来进行总结归纳,以此来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而且教师要观察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态度和认知。最后,教师还要在学生了解的基础上抛给学生一些问题让学生深度思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养成归纳总结的好习惯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而且也是检验核心素养教学目标是否实现的一个标准。

四、结语

随着国家新课程教学方法的出台,很多学校也由传统的三维教学目标转变为核心素养教学目标。这个转变的过程虽然比较漫长,但是它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素养有着非常大的意义。高中时代正是树人立德的阶段,所以在生物教学过程当中融入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也可以让学生真正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所以在高中生物教学当中采用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法对生物课程的改革来说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朱荣.基于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9(20):240.

[2]王剑锋.针对高中生物核心素养教学情境设计对策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188.

第2篇

生物作为高中学生必修的课程,其重要性是可想而知的,它作为一个窗口让学生认识自然,更启发学生该如何去改造自然,特别是在我们提倡 “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理应摆正生物的位置,平等地对待这门课程,但传统的力量是强大的,多少年来生物学科一直处于一个尴尬的地位。我想这多多少少可能与初中时生物课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有关,虽然国家规定初中也开设生物课,但是目前的现状是初中生物课形同虚设。许多初中学校在开设生物课程时,只是找个非生物专业的人随便读读书而已,再加上中考时生物不算考试分,就更加得不到学生足够的重视。在这种形势下,高一学生心中对待生物的态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然而,高中生物在其重要性上与初中生物相比有着很大的提高。所有的高中学生都必须学完高中生物必修部分,拿到应有的学分才能毕业。同时在现行的高考模式下,生物也做为一门选修科目,供学生在分科时选择。所以高中生物学习的好与坏也将直接影响到你的高考录取。可是很多高中生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还延续着初中学习生物课的态度,认为不重要,不把它放在眼里,才会导致许多老师都能感觉到高中生物课不好上!再加上许多其他科目的老师在学生选择选修科目时大肆反面宣传生物,说生物学了没有用,很难学好,高考填报志愿受限制等不利于生物的言论,使得高中选修生物的学生大为减少。这确实严重影响了高中生物的发展。

事实情况真如其他科目的老师说的那样吗?当然不是。首先,生物学科绝不是一个没有用处的科目。人本身就是生物,而很多学生连自己身体的一些器官叫什么,在什么部位都不知道。通过生物课程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们了解许多人体的知识,认清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其次,高中生物课并不难学。高中生物课程开设的内容都是比较表面层次的知识,重在让学生对生物知识有个基本的掌握和了解,所以只要学生们端正态度,热爱学习,认真学习,那就一定可以学好。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选修了生物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就会受到限制?大家可以去认真查阅一下高校录取对选修科目的要求,不难发现,绝大多数学校对选修生物的学生并没有亮红灯,只要你等级达到就可以填报,所以这一点更是不攻自破。

该如何摆脱这种尴尬的处境呢?要靠强力把学生硬拉到生物这边来是行不通的,我想关键还在于挖掘生物自身的魅力,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运用多样的教学手段,把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吸引到生物上来。从而扩大生物学科的影响,吸引更多学生选修生物,创造生物学科的辉煌和腾飞!

具体的做法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1.提高教师自身素养

在新课程背景下,要吸引学生热爱生物,选修生物,做为生物教师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养,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钻研新教材。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解释者,纵观课程改革史,教师的参与程度和状态直接左右着新课程的推行。可见课程改革给全体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更新教育观念,以适应全新的课改要求。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们生活在环境中,我们的周围有各种各样的生物,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把生物课的内容跟我们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这是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兴趣的一条途径。

例如在讲蛋白质―生命活动的承担者时,我先讲了这样一件生活小事:现在我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多同学早上都喝牛奶,但多数都是空腹喝,光喝牛奶不吃其它东西,其实这是不对的。牛奶的营养都浪费了,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吃点面包再喝牛奶,这样一讲,学生马上来了精神,想想自己也常这样喝牛奶,为什么不对呢?然后老师引导学生从初中学习的蛋白质代谢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这样一讲,学生恍然大悟,既增长了生活常识,同时对蛋白质代谢的三条途径也有了深刻的印象,更重要的是让生物贴近学生的生活,提高了他们学习高中蛋白质相关内容的兴趣。

3.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加强课外辅导,搞好提优补差,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减轻学生负担,不等于降低教学要求,既要重视对 “尖子生”的培养,组织他们参加多种生物科技活动,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又要特别重视对部分“差生”的个别辅导,及时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迎头赶上。这样既减轻了大部分学生的负担,也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学习的要求。

4.增加学生学习信心

作为高中生物教师,应该在高一新生刚进校门时就告知学生与高中生物有关的学科信息,高考信息。让学生一开始就端正学习生物学的态度,转变学习生物学的观念。

第3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 情感教育 策略

1 高中生物进行情感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从高中生的情感特点与高中生物学科的知识与教学特点来看,在生物学科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都是可行的,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1.1生物学科性质

生物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全体公民的生物科学素养,而具有生物科学素养的人,应具有正确的科学态度、价值观和世界观;有一定的探究能力,良好的习惯及理解力,并且在探究与认识生命世界的过程中,又能激发学习动机,使之热爱学习和学会学习,通过不断学习,跟上科学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善于抓住机遇,敢于迎接挑战。

1.2高中生自身特点

高中生对未来充满理想,思维活跃,比较理智,自尊心强烈,意志的坚强性与行为的自觉性有了较大的发展,处事比较果断,做事有明确的目标,但有时也会出现不切实际的幻想,从而有较高甚至是过高的情感期待与需要,这决定了情感教育是高中生身体、心理、学习与社会生活等各方面发展的必要内容。

1.3生物教学内容

生物学科知识与人类生产生活实践紧密联系,生活世界蕴藏着丰富的情感教育资源。教学内容中生物与环境、人与生物圈、生物进化、生物的新陈代谢与健康等知识,都能引起并激发学生热爱生物学科的情感。而且高中生物学教材中,很多内容都直接反映了人类在生物科学实践活动中的思想情感,这些内容都可以作为直接的情感教育资源。

2 高中生物情感教学的策略探讨

2.1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创造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的基础。平日,教师要注意深入到学生中去,和学生打成一片,与他们成为朋友,建立起深厚的师生感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亲切的眼神、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来缩短师生之间的差距,真诚地关怀和帮助每个学生,充分尊重他们,信任他们。要允许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允许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允许学生质疑问难,对他们充满爱心、关心、热心、耐心和信心,巧妙拨动学生的情绪之弦,使学生愿意亲近老师,相信他讲的道理,喜欢听他的课。有价值的问题是形成良好教学氛围的一个重要条件,教师要注意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的设置要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现有的学习能力相适应。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同时又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如生物复习课,单靠教师的讲评,很多时候会使学生感到疲劳并产生厌烦情绪,教学中尽量放手,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积极主动地学,不但能激活思维,展现个性,还能拓展知识领域。如高三总复习开始,即根据学生能力的高低,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对所学每个章节的知识进行归纳,使之形成体系,同时提倡用图、表等表现出来,并要求一组学生评价其他组的成果,与老师的归纳结果进行比较等,最后完善自己的总结。这种复习策略使课堂充满了活力,在增强生物学知识同时,情感交流也得以较好的实施。

2.2提高教师素质

第一,教师要加强生物学专业知识的学习,认真思考,刻苦钻研,发掘教材中与情感教育相关的内容。如果教师没有渊博的知识,掌握的教材程度只能供学生体验他所知道的那点东西,那么学生的心灵对于知识的感触就是迟钝的,而在心灵没有参与到精神生活里去的地方,也就没有信念。第二,教师要研究青少年的智力发展和身体发展的个人特点,进行学科教学与情感教育。只有了解他们的生理条件和心理状态,了解在讲课与科学实验中认知规律,教师才能引导学生把知识加以应用,激发其活跃的思维,使之体验到探索的乐趣。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对学生充满真挚的爱。第三,提高教师自身语言修养。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充满感情,生动形象,能感染每一个学生。多年来,我们的教育着重知识的传授,忽略情感的培养。感人心者,莫先于情。要启动学生的真情,课堂教学语言至关重要。

2.3充分利用生物学科资源

重视学科兴趣的培养,会使学生终身受益,如果我们生物教师能挖掘生物学科的情感教育优势进行学科兴趣与情感教育,就能促使有兴趣的学生走上科学探索的道路。

众所周知,生物课本与课外读物中,有很多科学发展史、中国生物学成就展示,这些知识展现了科学家勇于实践的精神、顽强拼搏的毅力、对科学探究的热爱,这些知识的教学通常以传统的人文方法,忠于史实,重视人物的主观心境和动机,不仅对学生进行相关情感教育,还能从科学发现的研究方法、思维品质、观念,理解科学模式,产生热爱科学、热爱探究的情感。如关于生物进化、生理与健康等常识,能体现对生命的关爱,使学生珍爱生命。而进行生物环境污染与遗传病调查,则可培养他们对自然与社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只要善于利用,大多数教材资源都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

2.4实施多元评价

生物学科在课堂教学外,还可采用多种实践手段促进学生情感的内化。如组织野外考察可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调查中学生视力,培养保护眼睛意识;还可通过制作标本、栽培植物、饲养动物等课外教学方式,开展情感教育。另外必须重视实验,通过实验,学会科学、客观地认识自然与社会。通过小组成员的交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激发兴趣,获得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智,使他们学会如何与人沟通。可见,由于生物教学的多样化,以单一考试评价学生能力是难以实现其教育的全方位作用的,只有在教学中实施多元化的评价,才能达成教育目标。

教师评价:教师要评价学生的情感水平是否提高,教师的评价应该多激励,少批评或不批评,立足于班级,既要将学生放在一个班级中做横向对比,同时与其本人的过去作纵向对比,找出优点加以表扬。

学生自评:学生要自我反省,看自己的情感品质是否进步,存在哪些不足,在以后的学习中加以改进。

结果评价:教师通过分析、比较学生的情感状况,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过程评价:教师既要关注教育结果也要关注情感的形成过程,摸清情感发展规律。

第4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核心素养;培养对策

核心素养的培养是现代教育教学的目标,是新时代学校教育的方向。核心素养是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对新型人才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推进的目标。所谓核心素养是相对于应试教育而言的,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教育过程中,一经习得便于个体生活、生命不可剥离的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高中阶段是生物教学培养核心素质的关键时期,核心素养包括很多方面,不仅包括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还包括关键能力的培养,有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合作交往的能力等。总的来说,核心素养其实就是综合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生物知识学习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一、高中生物教学现况

我国高中生物科学素质教育的起步时间比较晚,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核心素养的问题逐渐被广泛关注和重视。但是从教师方面来看,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还没有及时更新,没有突破过去的应试教育的局限,在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上没有与时俱进,与新课标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有些教师在生物教学中仍然是单方面灌输的模式,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和记笔记,教育方式机械化,缺乏师生间的有效互动和沟通,学生缺乏生物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1]。虽然有些教师已经意识到学生启发的重要性,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高中生物的教学,只重视表面的问题,没有深入学生的实际,不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尤其是在高三的教学中,由于面对着升学的压力,很多教师不重视甚至忽略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问题。从学生来说,习惯旧的学习方式,随着新课改新时代的变化,没有及时改变并且完善自己的学习方式。对高中生物的学习缺乏热情,特别是自主研究的精神十分缺乏,大部分学生被动应付考试,这主要是受应试教育和高考制度的影响。高中生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常常死记硬背,对于重点、难点和疑点,缺少主动实践的精神。很多生物上的实验没有条件进行,主要依靠老师口头描述,学生也不主动动手实践,对生物科学知识没有深刻的认识,没有培养实验中的生物科学探究能力[2]。当前部分学校由于受到资金等条件的限制,关于生物的演示设备、标本等相关学习工具并不齐全,硬件设施的缺乏使很多生物实验没法进行,学生对许多生物学现象没有直观的操作和观察条件,只能凭借想象或者联想,容易使学生的思维受到局限,不能增加学生的见识,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水平。生物实验的缺乏不仅使高中生缺少科学研究的操作能力,而且没有充分锻炼比较、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不能帮助学生形成好的生物学习能力和习惯。

二、高中生物教学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对策

(一)培养高中生生物科学素养

以高中生物中核酸的教学实践为例,本节生物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核酸的不同种类,同时对核酸的结构和功能能够深入了解。本节课中的重点和难点是核酸结构。教师在上课前准备好实验工具,六种颜色的硬纸片,包括红色、橙色、蓝色、黄色、绿色以及黑色,为学生制作DNA模型做准备。1.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围绕高中学生的发展和提升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生物教师可以先创设教学情境,吸引学生,提高学生上课的兴趣,比如近年来在一些灾害中丧生的人,一般会用DNA技术进行身份鉴定。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引用电视剧中的亲子鉴定,也是使用DNA。通过情境导入课程,设置问题,什么是DNA,为什么使用DNA就能确定一个人的身份?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短时间的思考,展示自主思考的成果。2.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提出问题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谈论,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可以利用事先准备的材料进行实验,制作形成DNA分子结构平面模型。最后进行小组交流,共享实验成果,学生通过具体实验,观察思考得出结论,教师再进行总结,设置一些训练题目,巩固学生的知识,并进行迁移应用。

(二)培养高中生生物哲学素养

以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为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认识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细胞中化合物的种类以及生命的物质性。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是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和元素,检测蛋白质、脂肪和以及糖类。1.利用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分析根据之前的生物学习,高中学基本上了解一些元素和化合物,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构成细胞和地壳的部分元素表,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交流,得出元素种类与含量的特点,教师再针对元素的种类和含量,总结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差异性和统一性。引导学生观察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图,最后引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展示元素周期表,分析碳元素的知识,使学生认识到碳是最基本的元素。2.结合图片和表格进行思考,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可以避免直白讲解,以学生的参与为主,倡导学生在生物学习中的主动性。在教学中先向学生展示细胞中化合物的分类图,以及含量表。引导学生结合图表进行思考,然后分组讨论,获得相应的生物知识。3.演示实验,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生物原理实验是生物学习的重要方法,可以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总结、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能够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淀粉遇到碱会变成蓝色是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在实验中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寻找方法,设计实验,利用颜色的反应检测和鉴定物质,使学生掌握检测和鉴定脂肪、蛋白质以及还原糖的方法以及原理。综上所述,高中生物学科知识主要包括生物的基本知识和生命的本质存在,属于较抽象的内容,不容易理解。但生物学科的知识是紧密联系生活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将教学内容与生活中的实际案例结合起来,化抽象为具体,用以具体实例解释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断提升高中生物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丁静.基于思维教学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处理方式--以《减数分裂》一课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16,(8):107-107,108.

第5篇

关键词:生物教学;实验;教学方式

生物学理论知识是经过生物学家反复进行的生物实验而得到的理论知识,是实验数据的总结。我们可以认为实验是生物学存在的而基础。新课改高中生物学教学提出更高的课程要求,强调学生知识形成、发展、创新等演变。新课改要求突出生物学科是实验科学手段,通过大量不间断的实验,验证生物学理论知识的正确性,扩大生物学探索范围,不断发现全新的生物学现象,扩充生物学科知识面。从而不断完善生物学体系。通过对世界的不断探索,增加人们的生物学知识,增加人们对地球的了解。高中生物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生物实验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养成科学探究的精神,为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摒弃传统教学理念,建立全新的教学模式。保证生物学知识传授同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情感、科学态度、探究能力等素养的不断提高。学生在高中生物课堂中,既可以学习更多的知识,还能将其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学会信息加工方式,进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教师明确自身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发挥教学“导”的艺术,促进高中生物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提高。

1.以旧拓新,承前启后

进行生物教学活动之前,教师需要树立生物知识系统理念,深入分析了解生物知识体系,梳理出概念框架,发现不同生物实验知识、章节理论知识之间的联系,找出将其统一起来的核心概念。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教师传授给学生的生物知识应该呈现连贯性、统一性,引导学生将所学到的生物知识、其他学科知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扩大生物教学的综合效应。

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引入“导”的教学艺术,实现以旧拓新,承前启后的教学效果。注重教学各影响因素的密切配合。生物学课堂是学生获得生物学知识最为直观的场所,所以教师也借此机会,深入分析教材内容,发现各章节内容之间的联系。课堂伊始引出上一章节内容,与学生共同进行知识点复习,然后引出本章节内容。通过“承前启后”将两节生物课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强化学生的生物知识,又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迅速投入当堂教学活动中。运用此种教学方法,需要教师明确教学目标与任务,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促进生物教学课堂的统一。增加课堂教学的连贯性,促进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更多的生物学知识。在课堂结束的时候,及时进行课堂小结,引导学生进行课后思考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2.引用实例,贴近生活

对于任何学习阶段的学生来说,兴趣都是推动学生主动探索知识海洋,主动学习的重要动力。当学生具有求知欲时,会愿意主动进行知识探索,运用课堂所学知识进行实际问题解决。在传统课堂学习环境中,学生多把课堂知识当做获得好成绩的工具,不能充分认识每一个门学科知识真正的价值。生物学科的基础是生物实验,其来源于生活。我们可以认为它是生活经验的总结。所以教师需要增强生物课堂内容的实用性,将学生实际生活中的内容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实现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学生能够运用课堂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更激发自身的生物学学习兴趣,激发其主动性,形成良性循环。实现了理论知识从课本、课堂迁移到实际生活中。例如在讲解酶的时候,引入流行美剧《生活大爆炸》中的人物――莱纳德,他不能吃任何含有乳糖的食物,否则就会造成消化系统紊乱。原因就是莱纳德有不耐乳糖症,其体内缺乏分解乳糖的酶。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与实际生活想贴切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迁移到实际生活中,灵活掌握、运用课本知识。改变传统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挑战空间,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促进生物教学课堂效率提高。

3.实验导入,印象深刻

生物学科具有浓厚实验元素,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生物实验操作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其实践能力。生物实验多具有趣味性,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与兴趣。实验是验证理论知识的基础手段。例如进行《光合作用》章节教学时,以“没有阳光,绿色植物是否还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为出发点,设计所有学生都可以参与到的实验。要求学生前一天用黑色纸片或者其他不透光材料遮住植物的某一片叶子,第二天摘下此叶,同时摘下一片没有被遮住的叶子作为对比,带到实验课堂中进行实验,把不同叶片放到不同酒精加热装置中,最后将叶片用清水漂洗,滴入碘液进行实验现象观察。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发现,光遮光的叶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无法产生有机物。增强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掌握,明白生物学知识应用范围是非常广泛的。

结语

以旧拓新,在传统教学模式基础融入新的“导”理念,通过关键因素将所有的生物教学课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构成一个整体。在教学活动中引入生活实例,拉近学生与教学课堂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实现理论知识向实际生活的迁移。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通过实验导入,明确实验在生物教学中基础作用,引发学生进行讨论,加深生物知识影响。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为教师开拓了良好的教育方式交流平台,可以及时了解当代教育方式的变化与创新。促进现代化教育理论的不断丰富与展。所有的发展也促使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模式发展,为教学模式探究活动提供了理论基础,提供了教学案例。教师要充分把握这个机会,进行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改革活动,创新生物教学艺术,促进课堂教学方式多元化发展。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受到有限课堂时间显示与高考升学的压力,教师可能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教学模式探索。教师作为教活动的主导者,需要发扬自身的正能量,促进生物课堂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黄建华 活动单导学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和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

第6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法制教育;渗透

在新课改背景下,法制教育能够向社会公众传授法律知识,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法律素养。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不仅是依法治国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求,也是新课程改革下的基础要求。高中生物知识蕴含了丰富的法制内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生物科学知识和法制教育深度融合,加深学生对生物学科的认识,同时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学生们不仅掌握生物学科的基础知识,也能成长为遵纪守法的四有青年。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在世界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生物技术对社会进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生物技术发展的同时,也有部分犯罪分子借助生物技术实施犯罪行为,破坏了社会稳定发展。因此法制教育渗透于高中生物教学活动,对新课程深入改革非常重要。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①高中生是祖国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因此在提升学生生物学科素养的同时,需要教师在生物课堂教学活动中不断融入法律知识,渗透与法制教育有关的内容,从而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②虽然传统的生物课堂教学也融入了与法制教育教学有关的内容,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没有找到生物学科的法律知识切入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导致学生对法律知识的认识不足,从而给学生健康成长带来影响。并且学生的违法犯罪意识比较薄弱,学生在步入社会后,受负面因素影响,容易从事犯罪活动。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法制教育的渗透,可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法制理念,减少学生犯罪的发生率,同时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对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起到促进作用。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有效策略

(1)问题探究法。问题探究法即是教师通过提出与生物有关的法制问题,引发学生进行思考,然后通过与同学的沟通交流,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法制知识与生物知识之间的联系。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引导学生,而不要使用法律专业术语,从而方便学生理解、领会。例如在“遗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按照白化病的遗传图谱提出适当问题,然后将《婚烟法》中“直系血亲与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的内容融入本次教学活动中,通过进行主动探究方式让学生了解白化病人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正常人结婚的区别,从而得出结论:如果白化病人和三代以鹊呐韵笛亲结婚,后代患有白化病的机率达到17%;与其他正常人结婚,后代患有白化病的机率仅有0.33%。通过问题探究法进行渗透法制教育的生物教学,不仅可以借助生活实例,让学生知道违法行为的危害,从而潜移默化得接受法律知识,而且贴近学生,可使学生们通过合作探究,了解法律知识。

(2)任务驱动法。在实际生物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通过给学生安排探究性的任务,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对生物知识点进行整合,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生物教学活动中,并探究其中蕴藏的法律知识点。在学生学习生物知识同时,不知不觉地接受相关法律知识。例如在“基因工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提前设置“能不能食用转基因食品”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各种课外资源来查找与转基因食品和生物相关的法律知识,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进行主动探究。这样的做法使学生不仅了解到转基因食品的起源和应用过程,提出自己对转基因食品的见解,还可从本节学习中间接了解《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又如在“生物多样性”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设置“为什么要保持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的学习任务,让学生们带着问题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同时引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有关法制内容。这样的任务设置不仅可使学生们巩固本节所学内容,掌握草原生物的多样性遭到破坏后,草原可能出现沙漠化的生物知识;还可使其了解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3)情境引导法。此外,教师可从高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出发,创设学习情境,在降低生物知识学习难度,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兴趣的同时,引领学生了解各类法律法制。例如在“细胞”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图片与视频方式,让学生观看SARS病毒的结构示意图以及SARS病毒侵入人体肺部细胞后所产生的变化,然后给学生播放与SARS病毒有关的纪录片,启发学生思维。紧接着教师详细讲解SARS病毒并不是细胞,而是一个由核酸长链与蛋白质外壳形成,没有自己的代谢系统,只能依附于宿主细胞才能生存。同时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融入本次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了解掌握国家关于预防、控制传染病的相关法规,从而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免感染病毒、身体得病。这样的做法可通过循循善诱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能够将生物知识与法制教育有效结合。

三、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教学建议

(1)对课程内容进行挖掘。生物是一门自然学科,也是传授学生法律知识的重要科目,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生物教师作为生物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应遵守学科教学的规律,了解各方面的法律知识,按照生物学科教学的内容和特点,对课程内容中的法制教育素材进行挖掘,有意识、有目的地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法制教育,将生物教学和法制教育深度融合,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传授法制知识,从而方便学生理解与接受。

(2)结合实际渗透法制教育。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要求教师必须充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知识水平与生活经验入手,贯彻“法制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教学理念,在提升学生法制意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生活观察与应用知识等能力。例如在“5.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安排学生阅读本节教学内容,然后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说出实际生活中物质循环利用的有效方法,并说出进行物质循环的好处,紧接着结合《保护环境法》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讲解,使学生们明确物质的循环利用是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这样的做法不仅可以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而且能够结合生活实际,在生物教学中有效地融合法制知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物是研究生命活动规律与现象的一门科目,生物学不但涉及内容系统复杂,而且知识内容包含万象,有着其他学科所没有的特殊性,生物学科中存在着世界的“法律”。生物学科为法制教育提供了广阔的教育空间,为此高中生物教师必须抓住机遇,找出生物教学活动中法制教育的切入点,充分发挥法制教育的职能作用,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将法制知识在日常教学中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从而为学生的学习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另外,教育教学是一门复杂的艺术,法制教育在生物学科中的渗透也要讲求艺术,在此过程中,生物教师应当以教材为基础,把握好渗透的时机和原则,将法制教育完美地渗透于生物教学过程中。

参考文献:

[1]张善超,李宝庆.法治教育融入中小学课程设计的途径与特色[J].教育探索,2015,11:135-139.

第7篇

有效的高中生物课堂的宗旨是花最短的时间,以最少的教学投入,完成最多的教学任务.首先,教师必须保证教学效率的最大化,即是在限定的课堂时间内将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最大化,保证生物课堂的教学容量.其次,教师必须保证课堂素质教育的最优化,利用生物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生物个人素养.要想实现生物课堂的有效性,教师需要从教学时间、教学任务、教学效果这三方面出发,本着为学生服务的原则,设计以学生为主导的生物课堂.

一、生活式课堂提问

高中生物学科是一门极具应用性的学科,与学生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不妨利用生物学科的该特点,提高生物课堂提问的趣味性.首先,教师可以应用与生物相关的生活情境来导入课堂.例如,在进行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章节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植物都是绿色的吗?这样好似问学生们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很多学生可能从未留意到这样的问题.此时,教师可以顺着自己的提问,引出植物光合作用的教学,绿色成分主要是叶绿素,它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随后,再引出叶绿素的作用,以及植物光合作用的原理.在提问时,教师必须秉承抛砖引玉的原则,仅将自己的观点作为引论,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切忌自问自答式的提问.同时,教师需要注意课堂氛围的营造,尝试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只有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平等,学生才会敢于发言,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才得以被营造出来.作为生物教师,我们不能固步自封,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多为学生们带来新鲜的生物素材.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与学生们一起讨论时代前沿上的生物知识,转基因大豆、克隆羊、太空育种等等,这些学生们感兴趣的问题必然可以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实验式课堂教学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对学生的操作能力、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施生物实验教学不仅仅是课改要求,更是时代所需.众多的生物原理、概念都来源于实验之中,通过生物实验的实施,学生们的团队合作能力、问题分析能力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例如,在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的教学中,教师为学生们提供实验场所和仪器,要求学生们自行设计验证实验,将质壁分离和复原的机理展示出来.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小组进行实验安排.首先,大家讨论实验对象的选取,如何才能将实验效果最优化?学生们最终选择洋葱鳞片叶作为实验对象,结合教材中的实验指导,学生们简易处理了洋葱鳞片叶,用刀片在洋葱表皮划上0.5 cm厚的井字形切口.然后,将洋葱叶片放置到蔗糖溶液中,利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中央液泡、细胞壁、细胞质的状态.如此一来,学生们可以发现由于植物细胞的失水,其原生质层脱离了细胞壁,出现质壁分离现象.再用清水置换蔗糖溶液,可以发现洋葱细胞壁与原生质层又发生贴合现象,即是质壁分离的复原过程.通过生物实验的实施,学生们[HJ1.25mm]在实验过程中对质壁分离得到了客观权威的认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将生物课堂的趣味性凸现出来.

三、开放式作业训练

高中生物学科虽然是一门实践性学科,但必要的习题训练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不可忽视.高中生们面对高考的压力,不同方向的考生对生物学科的要求也不一样,教师必修制定针对性的作业训练.在新课改的影响下,高考生物越发的强调学生的开放性思维,需要学生对生物原理有着深刻透彻的理解.教师必须从学生角度出发,为学生们选择高效、适量的训练内容,提高学生生物学科的综合素养.

例题(2014年全国高考理综卷)为了探究某种复方草药对细菌性乳腺炎的疗效是否与机体免疫功能相关,某研究组将细菌性乳腺炎的小白鼠随着分为实验组(草药灌胃)、对照空白组(蒸馏水灌胃)和阳性对照组(免疫增强剂A灌胃),试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发现实验组小鼠的细胞吞噬能力高于阳性对照组,试探究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

(2)研究还发现,实验组小鼠的T细胞含量高于空白组,与阳性对照组类似,这一结果说明:该草药可能通过提高小鼠T细胞含量来增强其免疫力,试问T细胞的作用.

分析此类型的开放性探究题是近些年高考生物的热门题型,需要学生具有扎实的生物基础和较强的思维能力.首先对于第一问,其实题中的情境并不影响学生答题,学生们只需要了解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即可.非特异性免疫是动物生来就有的,不具有针对性和特异性,对大多数病原体都具有免疫性.对于第二问,则需要学生分析题干.T细胞在实验中扮演怎样的角色?由研究结论可以发现,T细胞的直观作用就是增强小鼠免疫力.从生物学角度出发,即是T细胞可以识别病原体,并使宿主细胞破裂死亡.此类开放性题的形式开放,答案却较为固定,需要学生予以注意.

四、综合性教学评价

第8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实施策略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活即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生物学科研究日常生活和周围行色各异的生命现象,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生物课堂教学要面向生活、联系生活、贴近生活、回归生活,注重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深入理解生物学科的理念。生活化教学即教师将抽象的教学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和探求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增强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一、对生活化教学模式有关内容的理解

(一)生活化教学的内涵理解

所谓生活化教学模式指结合学科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课程设置、教学形式、教学内容等都主要以联系生活实际展开,通过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知识点内容的生活化体验,换一种方式让学生学习生科知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并不是在举例、教学内容上是生活中的常见事物,一些贴近学生的素材可以引进生物课堂中,并且这些素材不一定非要是生物学科方面的,如用“起床、吃饭、上学、放学、吃饭、睡觉”等形式就可以比喻生物中的“水、汽、云、水”的大气循环过程。重要的是让学生利用新的学习思维帮助思考、理解问题。

(二)生活化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

和其他教学模式一样,生活化教学模式也有一些特点。首先,需要师生留心生活中的细小事物,教师要熟练地进行生活化教学,成为生活中的有心人,只有这样才会在课堂上灵活地运用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帮助教学,学生要善于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正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这样在老师进行生活化教学时才会有更深的理解。其次,生活化课堂教学氛围应该是轻松活跃的,因为与生活中的一些事物相结合,引用一些生活中的素材,比较容易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最后,生活化教学模式有明确的目的性,任何教学形式都是有明确目的性的,生活化教学归根到底是为了帮助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

二、高中生物与生活的关系

高中生物与生活的联系十分紧密,它来源于生活,丰富多彩的生活是生物学赖以建立的“源头活水”。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内容大多揭示了生命的本质,揭示了人们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与规律,因此其对于生活是十分有益的。众多的生物学家就是从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入手,经过一番曲折长期的研究和探讨过程,才建立了现在的生物知识体系,因此在学习生物知识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从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入手,利用学生已形成的生活经验和已观察到的生活现象,进行教学,找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点。

三、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实施策略

(一)精心设计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精心设计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是实施生物生活化教学的前提。如在高中生物教材中,有些教学案例与本地区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原有知识背景存在一定的差距,这时,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本地区的实际出发,在充分领会和理解教材编者意图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精心设计好教学内容,用符合学生生活实际和认知规律的材料替换教材中那些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的材料,使课堂教学内容富有亲切感、真实感和新鲜感。例如,教师在教学“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这一课的教学内容时,可以设计以下问题。问题1:大家知道哪些食物中富含蛋白质吗?你最喜欢吃哪一种食物?问题2:大家知道蛋白质对人体有怎样的作用吗?问题3:当大家食用了含有蛋白质的食物之后,大家的身体机能是如何汲取营养的?问题4:假若大家的身体缺乏蛋白质,会有怎样的后果?通过设计这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尤其是贴近生活的问题,能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生物知识,促使学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生物知识,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善用生活中的热点进行教学

生活中的新闻、社会热点话题是学生都比较关注的,将其与生物教学联系起来,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有助于增强其运用生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听到关于“甲型流感”、“登革热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等新闻报道后,教师可以联系正在传播的上述传染性疾病,为学生讲授相关的传染病原理知识,并解析相关预防的方法。学生在听到教师讲述最近的传染性疾病时,也会感觉到生物教学的实际意义,在学习相关内容时便会更加认真,印象也会更为深刻。

(三)课外实践活动的生活化

对于生物而言,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记忆理论知识,还要让学生联系生活,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中,而课外实践活动则是最好的方式,一来学生对课外实践活动的形式比较感兴趣,二来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会遇到许多的问题,在解决问题时联系所学生物知识,学以致用,会增强生物学习的实际意义。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作小生态瓶、探究不同温度下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调查身边常见遗传病(如白化病、色盲)的发病率或通过分析家系画出系谱图、确定遗传方式;还可调查转基因食品种类、蔬菜大棚常用什么颜色的塑料、本地果园生态系统结构、物种丰富度……这些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都需要用到课上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学生进行实践的过程中便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生物知识解决了问题,从而于无形中提升了学以致用的能力。

生活是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也是一个巨大的课堂,生活中蕴藏着巨大的甚至可以说是无穷无尽的教学资源,一旦教师能将生活中的教学资源与书本知识两相融通,学生就会感受到书本知识学习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意识到自己学习的重大责任及价值,触动学习兴趣和动机,从而主动地、深入地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因此,今后的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更多地联系生活,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挖掘教材中生活化的内容,利用生活中的热点进行教学,组织课外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中,最终促进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实现,提升生物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卢灶明.浅谈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课外拓展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28

第9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新课改;有效途径

随着素质教育和高中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对教师实施高中生物教学提出了新的实现目标和教学要求。从高中生物教学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可以看出,新课标对高中生物教学产生的影响比较大,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积极探索新课改下的教学方法,以更好地适应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要求。然而目前不少学校和教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仍以传统的单一方式教学,这已不能适应新课改环境下的生物教学要求。笔者通过生物课的教学实践,对在新课改下的生物教学进行了实践探索,下面谈一下自己的教学做法,希望对高中生物教学有所参考。

一、在新课改环境下生物教学存在问题分析

1.学生缺少生物学习创新意识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由于一些教师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没有更新教学理念,只注重对学生传授课本知识和技能,没有重视培养学生生物学习的创新意识,没有对学生进行现代高科技生物技术重要性的教育,忽视了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造成学生对生物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方法缺少创新,学习效率不高。

2.教师教学能力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新课标对高中生物教学提出了新要求,但一些教师自身的能力素质不能很好地适应新课改对教学的要求。能力素质的欠缺使一些教师对新课改的重要性和高中生物教学内涵的理解不深不透,不能很好地贯彻新课标的理念与要求。再加上现代生物技术发展很快,许多教师的知识结构有待改善和升级,造成了生物教学效率不高。

3.生物课堂教学方式单调枯燥

一些教师在生物教学上没有创新,方式方法比较单调枯燥,教学方式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方式,在教学中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不利于高中生物教学水平的提高。

4.高中生物教学资源比较缺乏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一些学校的教学资源比较缺乏,缺少与新课改配套的课程资源,特别是缺少生物课外练习题等资料,缺少多媒体教学课件,缺少生物实验必须的材料和实验设备,这些因素也制约了生物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提高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

1.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提升教师素质

要提升高中生物教学质量和水平,教师首先要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师对高中生物新课标教学内涵和要求的理解和认识,发挥新课标的导向作用,用新课标的理论来指导课堂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树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生物学习的积极性。要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和素质,这也是提高生物教学水平的关键所在。应注重从教学理论水平和实验实践能力两个方面入手提高能力,教师应加强现代高科技生物知识的学习,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理念运用到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使学生能够了解现代生物技术对我们生活、生产的影响,使学生树立现代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以此来提高生物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2.运用自主探究教学,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在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理念下,提倡学生在生物课的学习中开展探究式学习,采用自主学习方式,或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以此来提高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运用新的教学方式能够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在开展自主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喜欢的内容来设计有兴趣、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开展探究学习,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辩论讨论等形式进行问题探究,通过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生物学科素养,有效促进高中生物教学水平的提高。

3.加强生物实验教学,提高生物教学水平

生物学作为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不但要求学生学好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还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通过让学生动手做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和确定实验结果、填写实验报告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因此,加强对生物实验课的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生物课的教学水平有重要作用。教师通过合理优化教学资源,有效整合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就能把生物知识通过实验传授给学生,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总之,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水平,需要进行综合课程改革,通过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能力,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开展自主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运用多种方法手段改进教学方法,通过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只有通过这样的改革才能提高生物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 情感态度价值观 渗透

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能够有效地提升高中生对于生物知识的学习兴趣,进而对高中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及相关的创新精神进行有效的提升与培养,增强高中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与水平。但是在实际的高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教师没有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进行有效的培养与开展,进而促使高中生的思想情感态度的价值观念较低。对此,就需要加强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进而全面的提升高中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1科学思想方法进行教育

在高中生物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应用科学的思想来对自身的教学模式及方法来进行有效的分析与提升,并以此来促使高中生物教育教学的开展与实施。在高中生物的教材中存在着很多的内容都讲述了生物学科的相关的发展历程,很多的生物学家都为此做出了很多的贡献。这类思想情感方面的材料通过运用相关的文字或者是图片来进行表述,就能够对高中生的思想情感态度有着导向性的作用,对高中生的思想情感产生强烈的冲击,进而培养并提升了高中生对生物学科的相关思想情感,加强了高中生对于生物科目的情感体验,进而有效的提升高中生的相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同时,在高中生物的教材还存在着很多的内容虽表面上不带有任何的思想情感特征,但是却隐含着某种情感,通过对高中生的教学来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情感因素,进而增加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提升高中生的思想情感与价值观。

2正确处理分析问题

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根据相关的课堂教学内容来开展应用合适的教学模式与方式,进而来有效的对高中生在讲述生物知识的时进行相关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念的影响。此外,在情感态度教育的时候,还需要对相关的事件及问题保留着能够正确判断以及分析的能力,对相关的事物有一个正确的判断与认识。例如;在讲到“细胞中的元素与化合物”方面的内容时,教师需要让学生们明白自然界生物与非生物都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同时这两者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统一性及相关的差异性。通过对学生讲解生物体中的化合物等来促使学生明白生物体中蕴含着多样化的化合物,引导学生对生命的相关物质性以及与物质世界的联系及运动等相关的发展特性,进而引导高中生在生物学习的过程中逐渐的培养并树立起一种能够正确的对问题进行分析与处理的辩证唯物的思想及意识,提升高中生的思想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正确的分析与处理相关的问题。

3正确看待运用科学成果

在高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引导高中生对相关的科学成果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可以在实际的教学及学习的过程中得以有效的应用,进而促使高中生的思想情感态度。例如,可以通过在“种群及群落”以及“生态系统”的相关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介绍我国丰富的物产资源、多种多样的生态环境以及我国的科学及生物工作者所做出来的重大科学研究成果及贡献,来引导高中生正确的看到我国先进的生产技术以及科学研究的成果以及对我们人类的生产生活所带来的福利等等。通过在生物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向高中生传输相关的内容及知识,以此来有效的提升高中生的思想情感,增加高中生的民族自豪感及自信心,增加对祖国的热爱情感,提升高中生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4增强使命责任感

在高中生物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是对学生讲授知识的传播者,同时也是对高中生进行相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助力者,对此,教师需要在高中生物课程的教学中明确相关的职责,提升生物教师的责任与使命感。对此,教师就需要在生物课堂教学的环节中通过相关的引导来有效的激发高中生的思想情感态度,从而树立起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发挥高中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对于相关生物知识的自我探究的能力与水平。此外,生物教学在日常的工作及生活中还需要通过阅读及研究不同专业及范围的书籍来了解更多的知识,通过提升自身的素质与能力来在生物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高中生进行更好的培B与提升。同时,教师通过提升自身的教育能力之后还能够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应用多种教育教学的方式来开展课堂教学,能够有效的培养并提升高中生的相关责任感与使命感,进而有效的提升了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

5结论

在高中生物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对学生讲授相关的生物知识及内容,同时,还需要在课堂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对依据相关的教学内容来对高中生的思想情感进行培养以此来有效的提升高中生的思想情感态度。通过在高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的看待及分析相关的问题及事物,以此来有效的增加高中生的相关思想情感态度,帮助学生树立其正确的价值观念,进而不仅能够提升高中生的生物学习效果,同时还能够有效地对高中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进行全方位的培养与提升,促使高中生更好的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红.探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实施[J].中学生物学,2011(10).

第11篇

【关键词】生物;教学;实践

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根本出发点,将这一全新的学习方式带进生物课堂教学中,这是学习方式的变革,也是从培养学生单纯地掌握知识转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转变。以往的学习方式多数是以获得系统生物学知识为主,目的在于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而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不仅自主建构生物学科的知识体系,而且能培养自己综合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从封闭走向开放

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是在学科知识基础上,扩展学生学习的机会与经验,围绕生物学问题进行综合性学习方式。

学习的内容呈现开放性。学生在探究中,从课题的选取、资料的收集、方案的提出、探究过程的实施、到成果的交流,都充分体现自主性,教师是引导者和协助者,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全程指导者。

学习形式从规定性转向开放性。教师不再规定“动作”,而是学生根据自己的课题特点灵活运用,可以采取个人独立完成、小组集体攻关等多种形式,可以调查研究、实验查证或理论探讨,使课程成为“体验课程”,师生成为“学习的共同体”。

在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自身素养,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探究、实验等多种形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不仅注重学习的结果,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参与程度与协作精神以及学习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评价方式上,评价时教师应注重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等开放的评价方式。这样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充分发展。

二、积极开展探究性实验

探究性实验是高中生物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主要形式,在不破坏学科知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同时,教师应适当穿插一些与生物学科教学内容有关的实验小专题的探究活动。

学生所选取研究性课题可以是高中生物课本中的探究性实验,还可以是课本中介绍有关知识作铺垫的验证性实验的转换。在实际操作上主要经历3个阶段:进入问题情境—实践体验—表达交流。例如,关于影响酶活性的探究性实验专题,以“探究低温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为例:现象观察(鲜肝煮熟后不能催化H2O2分解上联想并提出问题(低温是否影响酶活性)——作出假设(低温下酶活性弱等)一预期实验结果—设计实验(对照原则、单因子变量原则、重复原则,以及设计并绘制数据记录表等)--实验材料的准备和实施实验—结果的获取和分析(结果是否支持假设)。这一过程由学生小组讨论并实施,体现了基本的探究程序。初始阶段,教师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基本过程的辅导是必要的,否则探究就可能显得零乱无序、不知所措。另一方面,教师又必须让学生了解科学研究是错综复杂的。

这些探究活动课题通常较小,常围绕生物学科某个概念或原理进行。探究课题有的来自生物教材,有的来自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动多随堂进行,更多地体现了“稳态的探究”特征,即在一定的科学原理的指导下,发现并积累知识,原理本身被认为是正确无误的。

在学生开展活动时,教师不仅要正确引导,促进他们发散思维,还要渗透科学探究的“神”,即科学探究的求知精神、进取精神和求实精神,以便学生从探究学习过程中领悟科学探究的本质,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否则研究性学习就会演变成徒有形式的机械训练,无法使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最终导致他们丧失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和热情。

三、引入生物科学史的学习

科学不仅是关于自然奥秘的知识体系,而且是人类p&q自然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生物学概念和原理既是研究性学习的基础,又可作为探究的对象。学习生物科学史能使学生沿着科学家探索生物界的轨迹,了解科学家怎样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生命科学研究的方法,感悟和体验科学家的创造性思维和探索精神。教师利用极其丰富的生物科学史材料进行探究,是开展生物学研究性学习常用的方法之一。

四、围绕科技资讯开展研究性学习

生物学教学中的探究的形式有多种,除实验探究和科学史模拟探究外,还有生物科技新进展的科技资讯探究等。这类课题的探究能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经济、科技和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体现STS精神。教师从科技(科普)杂志或互联网上选取社会关注的、与生物学有关的理论,围绕科学探究过程的特点设计一系列的问题(或在提供铺垫的基础上让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分析、讨论,不断寻找证据以深入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对科学。过程本质特征的i&N,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诸如:转基因动物的培育,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研究,人类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疯牛病、非典的病原体研究等。

第12篇

摘 要:人文教育旨在促M学生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理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文章从高中生物与人文教育紧密结合的重要性和人文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两方面论述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关键词:高中生物;人文教育;重要性;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1;G633.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7-0026-01

人文教育的实质是对学生进行人性教育,其目的是传授人文知识,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新课程标准要求将学生的情感与价值观有效结合。高中生物教学除了传授学科的知识外,还要和人文教育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高中生物与人文教育紧密结合的重要性

(1)推动素质教育的落实。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只是片面地追求学生成绩,学校、老师、家长以每次成绩排名作为检验学生学习好坏的标准,忽略了对学生人文思想方面的教育。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分地关注学生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以及考试的技能训练,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此外,生物教学模式单一,课堂氛围乏味枯燥,使学生处于接受知识的低迷状态,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以及创新思维的开拓。教育改革以来,我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将提高国民素质作为根本宗旨,重点培养学生的独立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将学生培养成理想远大、道德高尚、知识丰富和纪律严明的综合性人才。要积极有效地落实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就要将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和学生的人文教育结合起来,使两者齐头并进,既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又完善学生的人格,升华学生的人文精神。

(2)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世界经济正朝着全球化方向发展,培养全面型人才是国家的重中之重。因此,学科教育与人文教育充分结合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给人们带来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气候变暖、能源危机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并不能简单地将责任推到科学的发展上,更多的应该是人类的自我反省。人们在巨大的利益和财富面前往往迷失了自我,再加之缺乏人文思想教育,才产生了如此多的环境和社会问题。在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思想教育,能在促进科学进一步发展的同时,使学生的思想品质和精神境界得以提高,使社会发展得更加和谐健康。

(3)促进学生个体发展。现在是经济知识、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社会呈现出经济、教育以及科技等多领域相互融合的趋势,需要的是多方面的人才。将人文教育融入到高中生物教学中,能促进学生多层次发展和全面发展,增强学生竞争力,以适应社会需要。

二、人文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将科学知识和人文素养作为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高中生物教师在传授生物知识的同时要将人文教育渗透进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了解生物概念内涵,加强生命意识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当带动学生充分挖掘生物概念的内涵,加强生命意识教育。生命意识教育分为两方面。一是珍爱生命教育。近几年,青少年不珍爱生命的现象偶有发生,已经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问题的出现反映了青少年生命意识淡薄,同时,也说明了学校对生命教育的忽略。而生物学科主要研究内容就是生命现象,正好与生命教育接轨。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对生物知识进行深入剖析,并结合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的教育。二是尊重生命教育。正如世界上不会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每个人都存在差异。学生出生家庭、智力发展、个性差异不同,因此,看待问题的角度也会有所不同。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平等对待每一名学生,给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在传授生物知识的同时,要教育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

(2)讲解生态知识,增强学生保护环境意识。生态意识就是运用生态学知识对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进行研究,进而规范人的行为以及遵循自然界的规律,从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事物都有两面性,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物质财富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造成了难以修复的损害。如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土地沙漠化、生物物种濒临灭绝等。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当利用教学资源,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精神。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生物学科实验,引导学生了解未知的世界。生物学科是以观察与实验为主的学科,通过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究生物奥秘的科学精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安排一些实验活动,如利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和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激发学生对生物世界的求知欲。

三、结束语

将人文教育应用到高中生物教学中,解决了学生在科学知识学习过程中的偏执,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