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5 17:09:2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金融工程及风险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企业风险管理的实效性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企业风险管理方式不仅局限性强,而且成本高、效率低,难以完全消除风险造成的损失。而金融工程则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能够促使企业形成现代风险管理模式,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了传统企业风险管理模式,以及金融优势,在此基础上指出了金融工程的优势。同时,还分析了金融工程对企业数量风险、价格风险、兼并风险和信用风险的控制。并指出了运用金融工程建立现代化企业风险管理模式的途径,即构建金融信息数据库、建立现代企业风险管理理念等。希望以此加强我国企业的风险管理,进而促进企业快速、平稳发展。
关键词:
企业风险管理;金融工程; 应用
风险主要是指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可能遭遇的财产损失、自然灾害、人身伤亡、意外事故等不测事件的可能性,它具有不确定性、客观性和损失性。企业经营风险则是指因企业经营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导致的预期收益不确定性,甚至有可能导致企业生产经营失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它对企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关系到企业的成败。尤其对一些创新性企业,它们具有更加鲜明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自身抵抗风险的能力又相对较小,因此,更应重视风险管理。而若要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减少风险损失,企业就应当积极探究风险管理方法,最大限度的降低经营风险。金融工程以其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近年来受到许多企业的关注和运用,合理运用金融工程有助于企业构建现代化风险管理模式。进而减少我国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风险,促进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一、金融管理与企业风险管理
(一)传统企业风险管理方式
传统的企业风险管理方式主要包括保险、资产负债管理和证券组合投资。它们都属于表内控制法。主要通过调整企业基础业务的负债与资产组合方式,逐渐消除市场金融风险。这三种方式都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和不足。不仅见效慢,而且价格适应性较差、资产负债管理的成本也相对较高。保险的对象多为有形风险,期货交易、证券买卖等金融交易不在保险范围内。此外,受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的影响,保险对金融风险的作用较小。证券组合投资在金融市场上效果较好,但由于其理论模型本身就存在风险,因此,它对系统性风险作用不大。
(二)金融工程
有别于传统风险管理方法,金融工程采用表外控制法,即合理运用金融市场上的套期保值工具来规避风险。技术与工具是金融工程的核心。金融工程可以将分散在社会经济各个环节中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等集中到衍生交易市场中进行分割、包装和分配,进而通过一定方法规避许多风险。此外,因为金融工程交易的杠杆比率相对较高,因此,它可以使套期保值者用较少的资金或代价实现有效的风险管理。
(三)金融工程的优势
通过以上论述不难发现,相较于传统风险管理模式,金融工程具有明显优势。首先,它具有较高的准确性。金融工程最重要的内在机理是衍生性,基础工具的变动会影响其价格,而这种变动则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这便更有利于锁定风险。此外,对衍生交易的匹配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补风险。其次,金融工程还具有较强的时效性。成熟衍生市场的流动性能够根据基础交易的变动及时调整,对市场价格做出更加灵活的反映,进而提升风险管理的时效性。再次,金融工程成本低。衍生交易还具有高杠杆性,即付出较少的资金就能够控制大额交易。由于启用资金较少,所以能够极大地节约企业的套期保值成本。最后,金融工程还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期权购买者具有履行权利,交易者可以根据需要抛补衍生交易头寸。此外,投资银行家也可以以金融工程工具为素材,根据客户需求,以组合、剥离等形式创设金融产品。金融工程特有的这些灵活性都是传统金融工具无法比拟的。
二、金融工程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一)对数量风险的控制
数量风险主要是指销量、交易量、产量等方面存在不确定性。它不仅来自用户方面,还来自生产方供给方面。金融工程针对这些数量风险提供两种金融产品,一个是商品期权。另一个则是根据宏观经济的景气指数与企业产量的相关性设计衍生产品。宏观衍生产品是以宏观经济指数为基础,并将买卖宏观经济指数为外在表现形式,促使这种指数对应的收益流可以在多种经济体间互相调剂。此时,要求企业依据自身正常销售量积极参与到衍生产品交易中,确定意愿期正常收益。此外,在意愿期收益基础上,要增强宏观经济指数水平的具体性,在衍生产品交易中消除数量风险,确保意愿期收益的顺利实现。
(二)对兼并风险的控制
现代企业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兼并问题,正常兼并对优化资源配置较为有利。但企业若要取得顺利发展,就必须采取措施控制和管理兼并风险。金融工程首先提出了股票交易策略,主要包括死亡换股、股份回购、财产锁定和员工持股等。其次提出了管理策略,主要包括相互持股,及双方互换股权,减少双方流通在外的股权,在保障管理层利益的基础上,甩掉包袱、提高收购方成本、修改公司章程。
(三)对价格风险的控制
企业对价格风险的管理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其一是预测价格变化,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其二则是将不确定转变为确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的起伏主要来源于市场中存在的预期外因素。所以,预测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价格风险。针对价格风险,金融工程提供了互换、远期、期权、期货等工具,在此基础上又将这些衍生金融商品组合、分解,以创造更加有效的金融工具,来抵补汇率、商品、利率、股票收益率等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衍生工具提供的思路是金融工程防范价格风险的关键,即是指在交易中,能够运用远期合同锁定价格。这种思路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企业风险管理的路径。
(四)对信用风险的控制
信用风险主要是指在交易过程中,因一方违约无法履行合同义务而造成的可能性损失。事先是否有针对交易额度进行支付的约定、某一特定对方全部敞口头寸的大小、以及某特定日期结算交易额度,都会对信用风险产生一定影响。针对信用风险,金融管理主张使用信用衍生工具。它是指交易对手间转移信用风险头寸的合约安排。信用衍生工具能够为风险空头提供违约保护。信用期权、信用证券化、信用互换和信用远期都是常用的信用衍生工具。
三、应用金融工程构建现代企业风险管理模式的具体途径
(一)构建金融信息数据库
采用信息技术是金融工程运用于现代企业风险管理的主要特点,金融市场信心及其预测则被视为金融工程的基础。若要构建现代企业风险管理模式,就必须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收集、整理各种金融信息,例如金融机构的业务信息、宏观经济环境数据等。当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已经具备较高的信息化水平。企业风险管理应当在原有信息化的基础上,紧密结合企业资源计划,集合产品数据管理,共享供应商信息库、产品数据和客户资料信息库。此外,还应当构建智能分析系统,建立灵活的控制模型。
(二)建立现代企业风险管理理念
目前,一些学者认为我国还未迎来发展金融工程的最佳时机,这主要是因为金融市场发展受到限制,股价、利率和汇率难以反映市场的真实价值与供求状态。此外,还由于缺乏真正需要规避风险的经营主体。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和决策者必须充分重视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并将其视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此同时,还应当全面研究和认识金融工程的功能。并借助金融工程的风险管理更新企业内部人员在风险管理方面的意识和理念,进而提升经济金融效率,消减社会经济摩擦。
(三)建立现代企业风险管理组织机构
全面探究金融工程的风险管理控制手段及现代企业风险管理的内容可以发现,传统风险管理只需数个部门共同参与,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则较为不同,它参与到企业的生产销售的各个环节中,与用户、供应商、业务范围也有密切联系。所以,构建现代企业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应当包含生产与销售的组织者层、企业的决策层和供应商与用户的管理层等。除此之外,还应当包括一些具备金融工程技术的金融工程师。综上所述,相较于传统企业风险管理模式,金融工程具有明显优势,因此,应当在企业风险管理中合理运用金融工程。但与此同时也应当客观看待金融工程在风险管理中的局限性。一方面,首先应当组建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确保金融工程参与者具有熟练地操作技巧与丰富的专业知识储备。其次,还应当构建风险评估体系。另一方面,企业还要关注自身的风险管理文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企业风险管理越来越重要,与企业的利润、生产和销售都具有密切联系。因此,应当将企业风险管理视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除此之外,还应当认识到运用金融工程能够进行风险规避和套期保值,但决定企业风险抵御能力的根本因素还是企业自身实力。因此,企业应当建立高效运作机制,提升自身发展潜力,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从容面对各种挑战和风险。
作者:张宇 单位:辽宁大学经济学院2016级博士生在读
参考文献:
[1]谢沛善.金融工程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J].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
[2]李湘露.应用金融工程构建现代企业风险管理系统[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4.
[3]侯祥鹏,李忠海,杨红丽.运用金融工程管理企业风险探析[J].现代管理科学,2005.
[4]郑玉华,李晓庆,储小俊.金融工程专业人才研究性教学设计与实践能力培养[J].经济研究导刊,2014.
[5]杨立洪.金融工程:金融创新与系统科学的综合集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3.
[6]刘宵阳.现代企业风险管理系统构建中的金融工程应用[J].现代商业,2014.
[7]王楠.引入金融工程技术提升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的思考[J].金融纵横,2013.
[8]周磊,贺昌政.金融工程对我国国有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启示[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4.
[9]周复之.探索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金融工程之路[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10.
[10]周方婧.浅析金融工程为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带来的新思路[J].时代金融,2008.
关键词:金融工程风险管理 运用领域 发展策略
金融工程是一门边缘性的新兴学科,是现代金融学、信息科学和工程方法的有机结合,融现代金融理论、信息技术、工程技术于一体,是金融科学的产品化和工程化。金融工程采用了尖端的数理分析技术、电脑电讯技术、自动化和系统工程乃至运筹学、仿真技术、人工神经元网络等前沿技术,为金融领域开辟了一片广阔的天地。
一、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内涵定义
金融工程本身是金融学的工程化,因此,在本质上就是现代金融学的最新发展。现代金融学本身的方法论──无套利均衡分析──也就是金融工程基本的方法论。信息技术和工程方法对金融工程研究的支持,从最基本的方法论角度,应该说都是围绕无套利均衡分析展开的。
金融工程对风险管理是利用金融市场上各种金融工具,来达到风险规避的目的。金融工程可以将分散在社会经济各个角落的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等集中到衍生交易市场,进行集中匹配,然后分割、包装并重新分配,使风险管理者通过一定方法规避正常经营中的大部分风险,从而不承担或只承担极少一部分风险(如通过期货套期保值要承担基差风险等)。由于金融工程交易的杠杆比率较高,可以使风险管理者以较小的代价、较小的资金支出而实现有效的风险管理。
二、金融工程在风险管理领域运用
(一)金融工程在风险管理运用范围
1.对于投资风险的控制与分散。实证研究显示,通过在世界各国股票市场分散化投资,可以扩大股票投资组合的有效边界,增加投资收益。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英国、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的机构投资者大多实施这种跨国多样化的投资。然而,一些国家的投资者因本国外汇管制及资本流动的限制,无法将资金投资到别国股票市场。利用金融工程中创设的国际股票收益互换这一新的衍生金融商品,即可解决这一难题。
2.对于价格风险的控制与管理。金融工程提供了远期、期货、期权及互换等价格风险管理工具,同时还可将此类衍生金融商品进行组合创造出更为新颖的金融工具,以抵补利率、汇率、股票收益率、商品价格等的市场频繁波动而带来的风险。金融工程对价格风险的控制与管理:对于利率风险,提供了远期利率协议、利率封顶保底、互换等工具及其组合;对于汇率风险,金融工程提供了远期、期权和远期汇率协议等工具及其组合。
3. 对于数量风险的控制与创新。数量风险主要是经济主体所面临的产量、销量、交易量等数量方面的不确定性。这些,既可能来自生产供给方面,也可能来自市场需求方面。传统上,企业主要是通过调节生产过程来实现对数量风险的管理,亦即通过增减工人来达到对产品数量的要求,但这种过度调整生产过程的成本高昂。针对数量风险,金融工程提供了两类新的产品:一类是商品期权;另一类是利用宏观经济景气指数与企业产量的相关性来设计宏观衍生金融产品。宏观衍生金融产品以宏观经济指数为纽带,通过买卖宏观经济指数的形式,使得与该指数相对应的收益流可以在不同的经济主体之间相互调剂,从而便于各方引入所需的逆向收益流;企业就可以通过参与宏观衍生金融产品的交易,转移和分散数量风险。
4. 对于兼并风险的控制与防御。在现代企业的运作中兼并是不可避免的,正常的兼并有利于资源的更优配置。但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角度来说,必须对兼并风险加以控制与防御。金融工程可提供的方案:一是管控策略,包括相互持股、通过保障管理层利益来提高收购方收购成本(例如金降落伞法)、修改公司章程、增加反收购条款等;二是股票交易策略,包括股份回购、员工持股、财产锁定等。
5. 对于风险的控制与监督。所谓风险,是指在所有权和控制权相分离的公司治理结构下,公司管理者往往并不始终把股东利益最大化放在公司经营目标的首位,而是常常牺牲公司的长期发展,追求短期的会计利润和其在职的享受,通常会反映在股票价格的低估上。在此情况下,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可通过金融工程提供的杠杆收购来收购本公司并进行重组。当股东是本公司的雇员时,其自身利益与公司的收益紧密相关,从而增强投资者的持股积极性。
(二) 金融工程对风险管理明显优势
1. 方便准确。金融工程工具避险的一个重要内在机理就是衍生性,其价格受制于基础工具的变动,而且这种变动趋势有明显的规律性,可以方便地锁定风险,而对衍生交易的精确定价与匹配可以准确地抵补风险。
2. 讲求时效。成熟衍生市场的流动性可以对市场价格变化做出及时快捷的反应,提高控制与管理的效率。并随基础交易头寸的变动而去随时调整,较好地解决了传统风险管理工具管理风险时的时滞问题。
3.降低成本。衍生交易具有高杠杆性,付出少量资金可以控制大额的交易,动用的资金很少,可以为企业节约套期保值的成本。对于场内交易的衍生工具来说,交易的标准化和集中性降低了信息搜寻成本和交易成本。
4. 使用灵活。期权的购买者获得了履约与否的权利,场内的衍生交易头寸可以方便地由交易者随时根据需要抛补。场外交易则多是为投资者“量身订造”的。因此,以金融工程为工具,投资银行家可随时根据客户需要,通过剥离、组合等方法创设金融产品,其灵活性是传统金融工具无法比拟。
(三) 金融工程对风险管理局限分析
1. 对于系统风险考虑不充分。尽管金融工程中的不少数理模型和方法都是针对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等系统性风险而设计的,但是,当严重的系统性风险(如1998年的金融危机)发生时,不仅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通货膨胀等风险相当严重,而且由于企业和金融机构在危机中普遍遭受巨额损失,甚至破产,信用风险也变得非常突出,以市场基本正常运行为前提条件,建立的金融工程技术与模型,在这种市场信用状况迅速恶化,许多市场变量出现异常值的情况下,对于风险管理显得无能为力。
2. 对于历史数据过度地依赖。无论是风险定价模型还是风险计量模型,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其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有关参数(如期望值、方差和贝塔系数等)的准确估计。然而,参数估计不仅要求有合理的数理统计方法,更重要的是需要大量的、长期的历史数据。对于历史数据过度依赖的参数估计法会面临两个的问题:一方面是,一些资产或经济变量的历史数据并不多或难以获得;另一方面是,越是久远的数据越难以反映现实的情况。因此,这种数据方面的因素也制约了金融工程技术的有效性。
3.对于小概率事件容易忽略。金融领域风险分析的数理模型小概率事件往往具有发生概率小,但后果却非常严重的特点,是其致命缺陷,如贷款违约和金融危机的发生等。在许多金融工程技术和模型中,小概率事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而且,理论中假设的小概率事件在现实中发生的概率并非那么小。这使得数理模型化的金融工程技术的可靠性存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小概率事件必须在风险管理中引起充分的重视。
三、金融工程在我国发展策略选择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金融是第一推动力,金融工程是促进金融发展的重要助推器。金融工程在金融发展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必须大力发展我国的金融工程事业,促进我国的金融发展。
(一) 应用现代金融科技,发展金融工程技术
在我国金融体系走向市场化、现代化和国际化的进程中,大力发展金融工程技术具有重要意义。金融信息化导致金融市场虚拟化、国际金融市场一体化和金融资产的证券化。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金融工程可以使用高速度高程计算机来对金融商品的风险、收益及其可能组合等信息加工处理更为科学化精确化,并不断创造新的金融衍生工具,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形成了“信息交换―――商品流通―――金融的结算”三位一体的“金融网络经济”。要利用金融工程技术加强我国金融决策的科学性,应当把建立规范的决策数据库和开发与应用模型技术,作为我国每一个金融机构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要充分利用发展金融工程的契机,发展我国金融风险管理为中心的金融市场工具创新,完善我国金融体系的监管与风险配置功能。
(二) 深化金融体系改革,培育有效市场主体
要深化我国金融体系的改革,推进价格市场化的进程。价格市场化是金融工程大力发展的必要前提,金融工程正是利用市场化的价格来实现金融风险的市场分配和动态管理。加快我国金融法制建设,完善金融监管制度,适当鼓励金融创新,要逐步建立、健全金融资产价格形成的市场机制,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自由兑换的过程。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通过兼并、破产、出售、租赁、托管、股份改造等形式,把企业转变成真正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只有这样,企业面对激烈的竞争、变幻莫测的市场,才真正会有套期保值、风险管理的需求,金融工程才能真正派上用场。
(三) 利用金融工程技术,加强风险控制管理
全面恰当地认识金融工程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利用金融工程技术的发展来完善我国金融体系的风险配置功能,提高金融机构管理风险的科学技术水平,也要充分认识到金融工程技术在解决风险问题方面的局限性,不要过分依赖,更不要将其神化。在风险管理的实践中,既重科学,又重经验,充分体现科学性和经验性相结合的特点。对于现阶段的国家经济体系及金融系统的改制,既要充分认识到制度和业务流程设计和安排上在风险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又要把金融工程的发展与建立和不断完善金融机构全面系统的风险控制结合起来,实施全面的金融风险管理,同时增加中国在国际金融市场的话语权。要完善风险投资机制,促进我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提高我国技术创新的能力,改善我国经济增长质量。
(四) 加强金融工程研究,培养金融工程人才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各类企业面对国际金融市场的风险,我国现在急需大量的高素质金融工程人才对企业所面临的这些风险进行管理,防止类似“中航油”的事件再次发生;同时,随着我国金融体系市场化、现代化和国际化的进程的深入,我国的金融机构也需要大量的金融工程人才来增强我国金融机构的竞争力以保证我国的金融体系的安全。金融工程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非常迅猛,金融工程的学术研究也在迅速应用化,要借鉴西方先进的金融工程技术促进我国金融体系的发展。因此,我国既要加强对金融工程的研究,也要在金融工程人才培养方面,重点培养数理分析能力与创新意识,追踪国际金融工程的发展态势,理论联系实际,以造就一大批中国的金融工程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周立.金融工程在风险管理中的比较优势.金融与保险,2001(7).
[2]阳.金融工程与金融风险管理.国际金融研究,2001(4).
[3]束连明.金融工程原理―――无害利均衡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4]安东尼・G-科因等著.唐旭等译.利率风险的控制与管理.经济科学出版杜,1999年版.
[5]洛伦兹・格利茨著.金融工程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关键词:金融工程;汇率风险;汇率制度改革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5-0166-02
在世界金融动作极其活跃的今天,金融工程(Financial Engineering)这一尖端金融技术应运而生。金融工程所具有的高度灵活性、综合性和创造性令其在金融领域备受注目。另一方面,我国不断在进行汇率制度改革,汇率逐渐市场化,这样面临的汇率风险也逐渐加大,传统的汇率管理办法已不能满足规避汇率风险的需要,因此,使用各种金融工具规避汇率风险成为我国各经济主体的首选,而金融工程所具有的巧妙地解决各种复杂问题的特性恰恰极大地满足了这一要求。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上述两者的关系,来说明我国运用金融工程技术去应付难度较高的汇率风险的必要性。
1 我国目前的汇率制度
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本次汇率制度改革开始启动。随后,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又相继推出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措施,在完善汇率形成机制的同时加大了资本流动开放的力度。汇率制度改革的启动对于有关经济主体的影响深远。长期稳定的人民币汇率使各经济主体对汇率风险既缺少足够的了解和重视,也缺乏必要的外汇风险管理的经验和技能,汇率制度改革使各经济主体开始真正面临汇率风险的考验,尽快适应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应对汇率风险是一个重要课题。
2 传统的汇率风险管理办法
在金融工程方法出现之前,主要有三种汇率风险管理手段:一是资产负债管理;二是保险;三是证券组合投资。(1)资产负债管理法。从总体上来说,这种汇率风险管理方式要求对资产负债业务进行重新调整,使本币和外币资产负债相匹配。这种方法存在明显的弱点,表现为:①耗用的资金量大。调整本外币资产负债结构,设置风险基金等资产负债管理方法都要耗用大量的资金。②交易成本高。为了达到资产负债风险暴露状况的匹配,需要在谈判协商、业务调整和具体实施上花费许多时间与金钱。③会带来信用风险。企业为了达到目标,在资产负债项目上要作频繁调整,这可能会从总体上带来企业的信用风险,丢失一部分客户。④调整有时间滞后。这种风险管理措施涉及具体业务的谈判、调整与实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所以不能紧随短期市场金融价格的变化而变化。当风险管理措施真正落实时,风险损失可能已经造成。所以,资产负债管理的成本较高,见效慢,价格适应性差,应用范围有限。
(2)保险。通过大多数法则在保险业中的应用,保险业风险事件概率的计算和风险的共担,成为一种主要的风险管理手段,使得海上保险、财产保险相继迅速发展。但在汇率风险的处理上,保险的作用十分有限。一方面由于保险市场有效运行中一直存在道德风险和不利选择问题,道德风险提高了损失发生的概率;不利选择由于投保人分布的偏向性而使保险公司赔付率超过预计水平,二者还相互作用,如道德风险会加重不利选择;另一方面,可投保的风险又具有较为苛刻的选择条件。可保风险必须是很多企业(或个人)都面临的,而这些企业(或个人)彼此之间的风险状况不是高度相关的,而且这种风险发生的概率在很大程度上是确定的。所以,保险可保的是部分有形的风险,此类风险在本质上属于非系统性风险。伴随货币经济的发展,一个金融社会正在出现,有限的保险服务远远无法满足人们进行汇率风险管理的需求。
(3)证券组合投资。在传统金融市场上,投资基金的证券组合投资是最有效的风险管理方式。证券组合投资理论认为:预期收益与风险成为证券投资优化的两个主要评估指标。对投资者而言,在最小风险与最大收益不可兼得的情况下,必须在二者之间权衡取舍。投资者就要倾向于通过证券组合投资来获取适当收益。由于组合投资策略的投资风险小于任何单项的证券投资,预期收益介于各个单项证券投资收益的最大与最小值之间,所以被广泛采用。经济学家们也采用了各种模型来实现在具体操作中确定各种证券的投资比例系数以使风险减少到最低程度。最著名的模型要数马柯维茨资产组合理论。但单一的证券组合理论运用到国际证券投资领域,尤其是在汇率风险管理时就相形见拙了。原因一方面是模型本身有缺陷,如模型计算比较困难,数据难以获取等;另一方面则因为单一的证券组合投资理论来规避风险只能有效降低非系统性风险,对于系统性风险却无能为力。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汇率波动往往具有很大的相关性,汇率风险中的系统性约占总风险的一半以上。
为了解决新经济形势下的风险管理问题,为了满足巨大的风险管理需求,为了弥补传统保险服务和投资基金证券组合投资手段的不足,金融工程这种新兴汇率风险管理手段就应运而生了。
3 金融工程
3.1 金融工程的涵义
(1)芬纳蒂。最早提出金融工程学科概念的美国金融学教授约翰・芬纳蒂(JohnFinnerty)在1998年发表的《公司理财中的金融工程综述》一文中,将金融工程的概念定义为:“金融工程包括创新型金融工具与金融手段的设计、开发、实施,以及对金融问题给予创造性的解决。”
(2)格利茨。1994年英国金融学者洛伦兹・格利茨在其著作《金融工程学》一书中提出一个“统一的定义”:金融工程是应用金融工具,将现有的金融结构进行重组以获得人们所希望的结果。
(3)马歇尔和班塞尔。马歇尔和班塞尔在其《金融工程》一书中,肯定了芬纳蒂对金融工程的定义。更进一步,二人还认为金融工程不只限于应用在公司和金融机构的层面,近年来,许多富有创造性金融创新都是面向零售层面,有时也称为消费者层面。从实用的角度出发,
金融工程应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公司理财、金融交易、投资等现金管理以及风险管理。其中风险管理被认为是金融工程最重要的内容。
3.2 金融工程在汇率风险管理中的必要性
传统的三种控制汇率风险的方法仅是表内控制法(指公司在资产负债表具体项目基础上,通过调整公司基础业务中的资产与负债的不同组合方式来消除市场金融风险)。与之相比,
金融工程对风险管理采用的是表外控制法即是利用金融市场上各种套期保值工具来达到风险规避的目的,由于此类交易不涉及资产负债表上的所有项目,不改变基础业务资产负债的平衡,一般也不在资产负债表上显示出来,故称为表外业务。金融工程与传统汇率风险管理手段相比,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1)更高的准确性和时效性。衍生工具避险的一个重要内在机理就是我们在定义中所言明的衍生性,其价格受制于基础工具的变动,而且这种变动趋势有明显的规律性。成熟衍生市场的流动性(一些创新的衍生产品除外)可以对市场价格变化做出灵活反应,并随基础交易头寸的变动而随时调整,较好地解决了传统风险管理工具管理风险时的时滞问题。
(2)更大的灵活性。场内的衍生交易头寸可以方便地由交易者随时根据需要抛补,期权购买者更获得了履约与否的权利。场外交易则多是为投资者“量身订造”的。而且,以金融工程工具为素材,投资银行家可随时根据客户需要创设金融产品,这种灵活性是传统金融工具无法相比的。
综上所述,我国汇率逐渐放开,进行市场化,金融工程在控制汇率风险有着明显的优势,所以,应用金融工程控制汇率风险是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唐建华.汇率制度选择:理论争论、发展趋势及其经济绩效比较[J].金融研究,2003,(3).
关键词:网络环境;金融工程;市场风险;管控
金融工程是西方社会提出,主要指金融手段和金融工具的开发、设计和实施,以解决金融问题为主要目的。在网络环境下,金融工程有着较多的风险因素,金融工程事项需要面临金融安全风险、金融法律风险和网络信任风险等各种风险。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十分重视网络环境下金融工程市场风险的管控,积极探索金融工程市场风险的管控策略。
一、网络环境下金融工程市场风险
1.金融安全风险
网络环境的虚拟性使得网络环境中存在着和大量的虚假信息和不安全信息,导致金融工程市场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安全风险问题。在网络环境下,网络支付主要表现为交易关系或债券关系。为网络中的违法行为都是通过网络支付机构进行的,例如,网络支付机构中的网上洗钱、信用卡套现等违法行为都会严重增加网络环境下金融工程市场的安全性。并且,网络安全隐患对导致网络交易管理失控,使金融交易在没有授权和报告的情况下进行。同时,网络支付会受到网络攻击等的影响,导致交易信息被篡改或泄露,增大了网络支付的风险。另外,在网络环境下,金融工程市场还存在着网络支付外部诈骗的现象,不法分子利用网络技术非法获取交易信息,并转移金融交易双方的交易金额,增大网络金融交易的风险。
2.网络信任风险
网络环境下金融工程市场与传统金融工程市场不同,网络环境下,金融市场的网络技术应用较多,能够通过网络平台来完成金融业务,金融交易更加便捷,能够有效降低金融交易成本。但是,网络环境虚拟性也导致了一系列的网络信任问题,增大了网络环境下金融市场的信任风险。具体来讲,网络环境下,金融工程市场只能够通过用户体验来实现金融交易,金融交而用户体验难度较大,增大了金融交易的难度。并且,金融工程市场在网络环境下一线上交易为主,线上交易需要面对网络的安全风险。同时,网络环境下,金融工程市场的产品种类较多,产品形式多样,加之用户很难实际体验产品的功能,金融市场网络信任面临较大风险。
3.法律风险
网络环境下,金融工程市场需要法律规定来对金融市场环境、金融市场秩序、金融市场标准等进行强制性规定,以确保金融工程市场的健康发展。现阶段,我国金融工程市场法律规定跟不上金融政策的变化,金融工程市场相关法律比较滞后。并且,互联网环境下,金融工程市场必须面对互联网风险和网络风险,而法律缺乏对网络环境的有效监管,很多不法人员可以在网络上窃取他人信息或转移金融交易金额而不受法律制裁,网络环境下金融工程市场面临着较大的法律风险。
二、网络环境下金融工程市场风险管控策略
1.法律风险管控机制
针对金融工程市场面临的法律风险,我国应积极完善金融工程市场法律规定,为金融工程市场的发展提供完善的法律保障。为此,我国应积极构建完善的金融工程投资者风险防御体系,积极完善金融工程投资者培育体系和金融工程法律体系,加强对P2P网贷客户的权利维护,运用法律手段严厉制裁网络环境中窃取金融工程交易双方信息及转移金融交易金额的现象。并且,我国应积极完善P2P运行平台风险防御体系,积极推行P2P平台作保形式,加强我国相关部门与网贷机构的而合作,共同抵御网贷风险。同时,我国应积极推行P2P网贷电子签名,确保电子签名的准确性和独特性,保证申请者信息的可靠性。
2.金融风险防范策略
我国应积极重视金融工程市场所面临的金融风险,并加强对金融风险的管控,完善金融风险防御机制。为此,我国应积极建立互联网金融信息管理系统,整合互联网信贷系统,提高网络的安全性。并且,我国应积极制定互联网业务的统一规定,适当共享金融工程市场信息,促进网络环境下金融工程市场的长远发展。同时,我国应积极成立金融工程行业协会,建立金融工程共同担保机构,充分发挥金额工程行业协会的管理作用,完善金融工程担保制度,促进网络环境下金融工程的发展。另外,我国应积极培育创业投资机构,以调整互联网金融制度规定,优化网络环境下的金融发展。
3.安全技术管理
安全技术是加强网络环境下金融工程市场风险管控的有效措施,优化安全技术管理。为此,我国应积极应用网络金融加密技术,对网络环境下金融工程交易过程中的数据信息进行加密,避免不法分子对金融信息的盗取,增强网络金融交易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并且,我国应积极应用网络金融认证技术,在网络金融工程市场交易过程中必须要保证金融交易双方的身份,对交易身份进行认证,确保交易身份信息的正确性,有效降低金融市场交易风险。同时,我国金融工程市场交易应积极应用安全电子交易协议,对网络金融工程市场交易进行约束,确保网络金融工程交易的安全性。
4.完善管理机制
完善的管理机制是网络环境下金融工程市场风险管控的前提,因此,我国金融工程市场的发展应积极完善管理机制,加强对金融工程市场风险的管理。为此,我国应积极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对金融机构、金融工程企业的风险管理,对金融工程工作的具体内容进行详细管理,找出金融工程中的潜在风险,增强金融工程市场风险管理的全面性。并且,我国应积极建立网络金融风险管理体系,强化网络风险组织管理、网络金融组织机构管理,建立网络金融风险管理部门,积极防范网络金融风险,确保网络金融交易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王曙光,孔新雅,徐余江.互联网金融的网络信任:形成机制、评估与改进[J].金融监管研究,2014(05)
一、项目融资风险处理办法及分担结果
对于上文中提到的风险因素,不同类型可采用不同办法处理。归结起来大致有如下几种:一是转移风险。主要手段是经同意之后,取部分风险由风险方同其他方一起承担,如购买保险,以此来降低风险威胁程度;二是避免风险。主要是指在保守行动下采取一些举措来躲避风险,但是有时规避不当可能导致项目承受其他问题,如丧失收益等;三是降低风险发生可能性;四是改变风险后果等。由于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涉及多方利益,因此在进行融资风险分担时,应尽量使参与多方达到满意。对此,风险分担需坚持风险与控制力及收益分别对称的原则,还要控制好风险上限,避免影响某方积极性。
二、我国城市基础设施PPP项目融资风险管理的优化
1.现存融资风险管理工作的不足在我国城市基础设施项目中,PPP模式的应用尚处在起步阶段,虽然该模式凭借其优势受到推广,但是由于在风险管理工作方面,现阶段我国的研究程度还不够,故城市基础设施项目中,有关于风险管理的工作还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政策与法律法规有待完善。PPP项目融资的确立基于合同,这就需要有完善的法律体系来规范合同双方。但是目前在这一方面,我国并没有专项立法,这使得PPP项目融资期间不能真正做到有法可依。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其融资的难度。第二,金融市场不完善。主要表现在我国金融市场不稳定性较强,容易受通货膨胀等因素影响。不仅如此,我国金融市场目前开放程度不够,体制上也存在不足,使得部分现行项目不能很好地规避金融风险。第三,风险管理细节问题。风险分析方面:在我国,项目风险研究不足,使得相应的报告、资料较少,加大了风险管理难度;风险评价方面:数据及评定标准的可参考性不够,不利于项目开展准确风险估量。风险应对角度:多数项目建设在遇到风险时常以规避办法解决,其他应对措施应用不足。
2.融资风险管理工作的完善针对上述阐述,为完善我国融资风险管理工作,除了需要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金融市场,进一步做好风险管理细节工作之外,对于风险控制还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完善。政治风险方面既可要求政府承诺、担保,也可寻求国际化合作;市场风险方面:以政府为切入点,申请价格调整、与之签定购买协议或申请经营权;金融风险方面:合理调整物价以减少通货膨胀带来的损失或预测好现金流量以降低利率风险。此外,在项目建设方面,要尽量避免出现质量风险和安全事故风险,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三、小结
综上所述,PPP模式作为一种系统性强的新型融资模式在城市基础设施项目中的应用较为复杂,本文主要从风险管理角度出发,对管理工作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和阐述,由于篇幅限制,文中部分观点阐述不够全面,望今后能加大研究,努力在这一领域多作贡献。
作者:谢新华 单位:杭州中艺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关键字】外贸企业 外汇 风险管理
外汇风险,又称汇率风险(Exchange Rate Risk),是指经济主体在持有或运用外汇的经济活动中,因外汇变动而蒙受损失的一种可能性。外贸企业的外汇风险就是指外贸企业在日常经济活动中,汇率发生变化,使企业的成本和收益不确定,进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自2005年7月以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等一系列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此次汇改,使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融入程度进一步加深,与此同时,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对国内金融市场的影响显著扩大。2007年8月,美国的次贷危机爆发,加大了我国金融市场的波动,外贸企业受到的冲击尤为明显。因此,研究外贸企业如何在汇率市场化的条件下管理汇率风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外贸企业外汇风险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从宏观层面看,我国外贸企业在进行外汇风险管理时,缺乏一个规范、完善和发达的金融市场与之相配套。2005年汇改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配套改革措施。这些制度为我国金融市场特别是汇率市场的稳定发展都起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应该看到,我国金融市场刚刚起步,金融衍生工具品种单一、金融服务业服务意识淡薄、金融服务配套机制不完善都极大挫伤了国内外贸企业利用金融市场管理汇率风险的热情。
(二)从微观层面看,我国外贸企业长期处在国家的“避风港”,面对“突如其来”的汇率风险环境,尚未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的汇率风险管理系统。主要表现在:
1.汇率风险意识淡薄
由于长期以来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企业规避汇率风险观念较为淡薄,对汇率工具不够了解,限制了其对避险产品的运用。一些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仍未完全转变经营理念,往往将汇率风险归咎于政策性因素,缺乏主动避险意识。近日,央行上海总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适应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促进上海市外向型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指导意见》,其目的就在于鼓励企业以汇改为契机,在转变生产经营方式的同时,保持产品价格优势,推进结构调整步伐,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同时,引导企业通过自身风险管理消除汇率波动的影响,指导企业利用各项外汇政策和外部市场工具管理汇率风险。
2.外汇风险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计量市场风险的方式很多,包括缺口分析、久期分析、外汇敞口分析、敏感性分析、情景分析以及VaR方法等。但我国的外贸企业刚刚起步,有些外贸企业甚至还不能计量本单位承担的外汇敞口风险。即使能够计算出外汇风险敞口,也由于缺乏相应的管理手段而不能及时做出反应和调整。在运用外汇风险管理的方面,更多的依靠资产负债表表内管理的方法,未能灵活使用货币衍生工具来对冲或减少外贸企业存在的货币风险。
3.缺乏风险管理的专业人才
我国风险管理的教育起步较晚,专业人才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根据上海市统计局公布的《2006年末行业分类全市从业人员》报告,上海金融业从业人员为19.57万人,占总从业人员数885.51万人的2.2%;而同期香港金融业从业人员达16.77万人,占总从业人数255.91万人的6.6%;美国2000年度和2005年度金融业从业人员分别占总从业人数的11.4%和11%。如参照这两个城市的比例,上海金融业的从业人员应在60万到100万之间,这意味着上海金融人才与世界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而且,与其他金融中心相比,上海虽然拥有熟知本地市场操作的专业人才,但缺乏与国际银行的合作经验,因此,他们会比较倾向于按照本地的习惯操作,而忽视时间性以及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
4.没有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系统
风险管理战略就是建立和维持一个健全的风险管理系统。而国内外贸企业由于对风险管理的意识不足,以及缺乏足够的专业人才等原因,尽管近年来也建立了一些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但离现代化的风险管理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因此要大力加强信息系统的建设,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数据准确、可靠、及时和安全地传递给决策层,并根据需要对管理信息系统及时改进和更新。
二、对我国外贸企业外汇风险管理的建议
汇改后,汇率变动的不确定性一下子把以进出口为主营业务的外贸企业推到了汇率风险的最前沿。如何规避汇率风险、保证既得利益的实现成为进出口企业日常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有选择地组合运用各种避险策略来降低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
(一)树立必要的风险意识
对于汇率风险,我国外贸企业首先应该从观念上给予重视,即确立企业积极管理汇率风险的管理哲学。一方面,风险管理可以通过增加未来预期现金流,降低汇率风险;另一方面,通过风险管理稳定企业的经营收入或支出,确保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行。因此,关键是要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借鉴和引进国外和成熟市场的风险管理方法和经验,建立自己的风险监控体系,对市场参与者进行风险意识的培训,掌握风险管理方法和技术,来化解汇率变化时对我国外贸企业的冲击。
(二)强化企业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
1.改变经营运作和结算的方式。在人民币汇率处于单边上扬趋势下,企业提高出口产品价格、增加内销比重是规避汇率风险最直接的办法。对于进出口频繁的外贸企业来说,可以通过配比(Matching)的方式来实现货币风险管理。配比,即在一段时间内,通过保持进出口贸易总额在币种、金额和收付时间上完全相同,从而抵消汇率变动影响的方法。在结算币种的计价选择方面,原则上使用“收硬付软”,即在出口贸易中力争硬币计价结算,在进口贸易中力争软币计价结算。此外,企业也可以通过匹配资产与负债的期限和货币结构来防范汇率风险。比如,当人民币汇率有升值预期时,出口商应尽量多使用即期信用证、跟单托收结算,少使用赊销结算,争取尽早收汇;进口商应尽量多使用远期信用证或延期付款信用证、D/A跟单托收、赊购结算,争取推迟付汇。
2.灵活运用外汇衍生产品。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具有杠杆效应,其主要功能是为了对冲风险和套期保值,有利于企业的资产负债管理,有利于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和方便企业筹资。当前我国比较成熟的金融衍生产品有远期结售汇、外汇掉期交易等等。从国外的经验看,外汇衍生产品是企业最主要的避险工具之一。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企业规避汇率风险情况调查”,在我国,运用金融衍生产品是使用贸易融资之外,企业使用最多的汇率避险方式。但我们也应看到,金融衍生产品是汇率风险管理的工具,但由于其具有杠杆作用,所以也是把“双刃剑”,其本身固有的风险性和金融衍生工具运用的复杂性似乎有些让人望而却步。所以,应该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规范金融衍生工具交易行为,以既定的制度和应急措施来防范意外冲击,从而有效地管理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风险。
(三)进行风险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和人才储备
从国际经验来看,衍生产品市场的高速发展需要大批从事相关设计、估值、交易、风险管理的专业人才。目前,中国风险管理的专业人才还非常匮乏。虽然国内已有多所高校开办了诸如金融工程、世界金融、金融风险管理等专业进行专业人才培养,但与国外金融发达国家相比,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有很大的差距。因此需要加强本土金融工程人才的培养、交流与合作。国内企业,特别是金融服务类单位和外贸类企业可以根据本单位的要求,建立风险管理部门,引进和储备风险管理的专业人才。
(四)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
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是进行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工作的基础。风险管理系统必须解决好以下问题:
首先,以适合企业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标准为基础,结合企业的业务特点,制定一套具有很好的可操作的方法,作为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系统执行工作的依据;其次,成立信息安全管理部门,明确其任务,并在执行安全管理工作方面赋予相当的权力,以保证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系统真正发挥其价值;最后,借助必须的工作流系统,监督风险管理和风险评估工作的状态、过程和最终结果,以体现计算安全管理部门存在的价值。通过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将从各部门传递过来的信息进行综合评估,测定企业在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并把监控和测评的结果反馈给企业的决策层以及相关部门,最大可能地调动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力量来防范企业风险。
主要参考文献:
[1]查尔斯・W・史密森/著,《管理金融风险――衍生产品、金融工程和价值最大化管理(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
[2]闫屹 杨丽/主编,《国际金融(第二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年5月
摘要: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管理包括管理体制、管理技术及管理理念等内容,其关键是建立内控机制和建立内部风险预警系统。由于混业经营,金融控股公司在风险管理方面也面临较单一业务金融机构更大的风险,如果控制不当,就会出现风险集中和风险传递。不但危及金融控股公司本身,还会对整个社会造成严重危机。所以必须加强对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管理。
金融控股公司是一种金融混业经营的组织模式,在经营管理上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但其结构与经营也比一般金融机构复杂,发生风险的可能性也比一般金融机构要大,发生风险后化解的难度与成本也比一般金融机构要大。同时,由于金融控股公司的巨大规模和对经济的巨大影响,一旦金融控股公司发生问题,必将引起整个经济体系的巨大波动。
一、导论
金融控股公司的内部控制是金融风险防范的重要内容,有效的内部控制也是金融机构自身管理的基础和重要内容。对于单个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和社会声誉,以及对于整个金融系统的安全来说,内部控制都是十分重要的,所以研究金融控股公司的内部控制对完善我国现有的金融控股公司的组织结构,提高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都有很大的应用价值,不仅如此,还可以为潜在的控股公司或者集团建立内部控制系统提供一些思路。
二、金融控股公司的主要风险
(一)金融控股公司的一般性风险
金融控股公司作为母公司,控制着众多的专业化金融子公司,与一般金融机构相比,它所引发的风险更为复杂。主要表现在资本金重复计算、系统性风险和内部控制风险三个方面。
1.资本金重复计算
金融控股公司资本金的重复计算有两种情况:一是母公司拨付子公司资本金。这样,一笔从集团外注入的资本金在母公司和子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中同时反映,造成资本金的重复计算。如果子公司又用该笔资本金在集团内继续投资,则该笔资本将被多次计算;二是子公司之间相互持有股份,造成股权结构混乱及资本金多次计算。由于只有来自集团外部的资本金才能抵补集团的整体风险,因此,无论是上述哪一种情况,同一笔资本金被用来抵御多家公司的风险,显然是不适当的。
2.系统性风险
金融控股公司是一个涉及多种金融领域的金融混合体,其所引发的风险会因为这种特殊的组织结构而在系统内逐渐聚集,并迅速蔓延开来。金融控股公司所追求的协同效应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加大了金融控股公司风险聚集的可能性:金融控股公司为集团建立的统一信息平台、统一客户服务中心、统一销售渠道,虽然降低了整体运营成本,但是,子公司存在的风险也可能借此通道向母公司不断聚集,在一个机构内发生的失误和可能发生的危机或破产,其危害和影响原本仅限于自身的业务范围或行业范围,但在金融控股公司的架构下,就会向母公司集中风险并蔓延危害。同时,金融控股公司在总体经营上倾向于建立统一的发展战略和业务规划,一旦决策失误,就会影响到全部子公司,错误迅速覆盖整个系统。
3.内部控制风险
金融控股公司的内部控制风险主要表现在其经营和组织方面难于被监察和控制,金融控股公司的内控风险有诸多方面,但与金融控股公司的组织形式、经营方式最为密切的风险是内部交易。
金融控股公司的各子公司之间进行关联交易,使得集团内各子公司的经营状况相互影响,这就增大了金融控股公司的内部交易和利益冲突的风险。由于金融集团内部复杂的控股关系和资金往来,彼此关系紧密,相互往来交易势所难免,其种类主要有:交叉持股、集团内公司间之相互交易行为、集团内公司自同属集团内公司取得保证、贷款或其他担保承诺、集团成员间之资产买卖行为、以再保险的方式所为之风险转移、集团成员间就第三人关系风险之转移交易等。这类交易常伴随风险的传递与聚集,最终形成集团的整体经营风险,危及集团的经营安全与稳健运行。
(二)中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特殊性风险
在中国,金融控股公司当前所面临的风险不尽止于一般意义上的市场金融风险,还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殊制度性金融风险,这些特殊性风险大多是政府、企业和银行延续旧体制进行管理和运作的产物,是旧体制下金融抑制所产生的风险的延伸,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风险承担主体不明确
任何有效的风险管理都应该是以风险承担主体明确,权利、责任和利益的合理分配为根本前提。在欧美发达的银行制度下,代表全体股东利益的董事会明确地承担起银行在其全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所有风险,并以银行的全部资本金作为承担风险的最终责任界限。董事会因此负责制定有关风险管理的重大政策,并在银行内部建立起有效的风险内控体系。
然而,在中国目前现行的金融体制下,许多金融机构,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最终主体和边界并不明确。在现行的产权制度和治理结构下,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并没有有效地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商业化程度并不高,政策性业务和行政干预仍很多,这都使得银行的最高管理层(董事会)没有也不能最终承担起全部金融风险的责任。
2.内控体制不健全
在现代的金融风险管理中,完善的内控体制是金融机构得以有效进行风险管理的重要内部制度保障。根据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1998年提出的《银行机构内控指引》,完善的现代银行内控体制应该以运作合法、有效和信息畅通为目标,涵盖银行的管理和控制文化、风险的有效识别和评估、控制活动和责任分离、信息和交流以及监控和缺陷修正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中国的银行内控体制经过改革开放以来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然而,相对于国际上对现代银行内控体制的要求,中国银行内控体制还显得相当落后,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在风险管理的组织制度上。由银行董事会及其高级经理直接领导的,以独立风险管理部门为中心,与各个业务部门紧密联系的风险内部管理系统是现代金融风险管理的组织保障,但是,由于公司治理结构问题,中国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明显缺乏这种有效运作机制和组织制度的保障。
3.管理工具缺乏
在欧美先进国家的金融市场体系中,管理风险的工具是多种多样的,而且在不断创新。相比之下,由于中国金融体系建立较晚,现行的金融市场还不能向投资者和金融机构提供足够的风险管理工具,市场工具的匮乏是中国金融风险管理落后的重要表现之一。衍生金融产品市场是目前西方金融体系中向投资者和金融机构提供最直接、最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的市场;衍生金融工具具有直接对冲风险的性质,被认为是管理市场风险最有效的市场工具,使得金融体系能更加有效地在风险承担能力不同的金融主体之间配置风险。
目前,除了一些地方性的商品期货交易所,中国并没有真正的衍生金融产品市场。衍生金融产品的缺乏不仅是金融体系不完整的表现,也是风险管理市场工具匮乏的表现,它明显地制约了中国金融风险管理现代化的进程。
三、中国金融控股公司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建议
面对我国金融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中国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是一个非常复杂和艰难的系统工程,同时也是一个分阶段逐步建设和完善的过程。
(一)明确风险管理的目标定位
金融机构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必须通过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适时地调整自身机制,防范和化解风险,其中,准确地目标定位是风险管理有效运转的关键和前提,笔者认为,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管理体系目标应当定位于:
(1)发挥金融控股公司的协同效应,防范、控制和化解控股公司及所属金融子公司所面临的各类金融风险,保证控股公司及其所属金融子公司的各项业务经营活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符合监管部门的各项要求,符合公司制定的各项经营政策和规章制度,有效推动所属金融子公司各项业务健康、有序地发展。
(2)提高控股公司及所属金融子公司经营管理状况的透明度,保证对内对外信息传递的真实性、完整性与及时性,为公司管理层提供有效的决策信息。
(3)实现在风险—收益均衡下的金融控股公司整体价值的最大化。金融控股公司风险管理系统的运作必须贯穿于公司经营管理的整个业务流程中,通过建立风险的识别、评估与预警机制、风险的转移和补偿机制,使得公司运营在风险环境中实现效益性、安全性和流动性三者之间的均衡与协同。
(二)树立金融控股公司统一的风险管理理念
1.平衡风险和收益,实现集团利益最大化
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管理同样并不是要消除子公司在经营活动中的风险因素、风险来源,而是在于经营风险和管理风险。是通过合理的安排和实施一系列的决策、管理、操作政策和程序,保证在风险—收益平衡下实现整个集团价值的最大化,同时避免和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性,保证子公司经营管理活动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2.全面、全员、全过程的风险管理意识
为了有效地识别、防范和控制风险,金融机构一般都设有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专司风险控制之职。但是,风险控制又决不单单仅是风险控制部门的事情,每个岗位、每个人在做每项业务时都要考虑风险因素,一定是要在风险能够控制的情况下才去操作和经营业务。
3.风险管理独立和透明
独立和透明是一套好的风险管理体制能够有效发挥作用的重要保证条件。金融控股公司风险管理的独立性主要在三个方面:即风险管理职责的独立性、风险管理部门的独立性以及对风险管理进行监督评估职责的独立性。独立运作的风险管理部门意味着高度权威性,尽可能不受外部因素的干扰,以保持其客观性和公正性。
(三)完善金融控股公司的组织架构
金融控股公司的组织架构可以分为三个层级:
第一层级:建立和完善金融控股公司层面的风险管理体制,明确各风险管理相关部门的职责。金融控股公司应成立隶属于董事会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并在同事会领导下指挥控股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具体职责分工如下:控股公司董事会:是控股公司风险管理的最高决策层,确定控股公司整体的风险与回报要求;控股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制定整个集团的风险管理目标、制定控股公司整体的风险管理政策和制度、监控重大风险,审批子公司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政策、程序、方法等;控股公司风险管理部:负责落实控股公司整体的风险管理政策,指导子公司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和内部控制制度,指导子公司建立适当的风险管理方法和程序;规划控股公司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对主要风险进行监控;对控股公司的整体风险进行管理。
第二层级:各子公司建立风险管理委员、建立风险管理部门,集中、全面的管理子公司的风险;实行业务经营、风险管理和设计监督三项主要职能相互分离和相互制约的机制。
子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子公司层面风险管理的最高权力机构,在控股公司统一风险管理政策下,规划子公司风险管理体系、制定子公司的风险管理政策、制度、流程,审批资本分配和风险限额。
子公司风险管理部:子公司风险管理的执行机构,受自公司董事会和风险管理委员会的领导,全面管理子公司各类风险:根据集团战略拟定子公司风险管理政策、制度、流程及标准;对子公司日常的各类风险进行动态的测量和监督,并及时向集团风险管理部门和子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报告;提出针对风险来源的具体控制办法;建立子公司有效的事后补救机制;管理分支机构的风险管理工作和人员。
第三层级:子公司内部建立垂直的风险管理架构。各子公司分支机构也应建立风险管理部门,由子公司直接管理并委派风险主管。子公司业务部门的风险经理以及下属分支机构的风险主管虽然是集团风险管理系统组织架构的基层单位,但在金融控股公司模式中,他们具有相当自主的、对各部门及分支机构业务风险和资金风险进行管理的权力,其职责主要有:督促子公司业务部门或分支机构正确实施风险管理战略、政策和措施;向子公司风险管理分部提供精确、及时的风险信息等。
参考文献:
[1]王文宇,控股公司与金融控股公司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
金融控股公司是一种金融混业经营的组织模式,在经营管理上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但其结构与经营也比一般金融机构复杂,发生风险的可能性也比一般金融机构要大,发生风险后化解的难度与成本也比一般金融机构要大。同时,由于金融控股公司的巨大规模和对经济的巨大影响,一旦金融控股公司发生问题,必将引起整个经济体系的巨大波动。
金融控股公司的内部控制是金融风险防范的重要内容,有效的内部控制也是金融机构自身管理的基础和重要内容。对于单个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和社会声誉,以及对于整个金融系统的安全来说,内部控制都是十分重要的,所以研究金融控股公司的内部控制对完善我国现有的金融控股公司的组织结构,提高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都有很大的应用价值,不仅如此,还可以为潜在的控股公司或者集团建立内部控制系统提供一些思路。
二、金融控股公司的主要风险
(一)金融控股公司的一般性风险
金融控股公司作为母公司,控制着众多的专业化金融子公司,与一般金融机构相比,它所引发的风险更为复杂。主要表现在资本金重复计算、系统性风险和内部控制风险三个方面。
1.资本金重复计算
金融控股公司资本金的重复计算有两种情况:一是母公司拨付子公司资本金。这样,一笔从集团外注入的资本金在母公司和子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中同时反映,造成资本金的重复计算。如果子公司又用该笔资本金在集团内继续投资,则该笔资本将被多次计算;二是子公司之间相互持有股份,造成股权结构混乱及资本金多次计算。由于只有来自集团外部的资本金才能抵补集团的整体风险,因此,无论是上述哪一种情况,同一笔资本金被用来抵御多家公司的风险,显然是不适当的。
2.系统性风险
金融控股公司是一个涉及多种金融领域的金融混合体,其所引发的风险会因为这种特殊的组织结构而在系统内逐渐聚集,并迅速蔓延开来。金融控股公司所追求的协同效应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加大了金融控股公司风险聚集的可能性:金融控股公司为集团建立的统一信息平台、统一客户服务中心、统一销售渠道,虽然降低了整体运营成本,但是,子公司存在的风险也可能借此通道向母公司不断聚集,在一个机构内发生的失误和可能发生的危机或破产,其危害和影响原本仅限于自身的业务范围或行业范围,但在金融控股公司的架构下,就会向母公司集中风险并蔓延危害。同时,金融控股公司在总体经营上倾向于建立统一的发展战略和业务规划,一旦决策失误,就会影响到全部子公司,错误迅速覆盖整个系统。
3.内部控制风险
金融控股公司的内部控制风险主要表现在其经营和组织方面难于被监察和控制,金融控股公司的内控风险有诸多方面,但与金融控股公司的组织形式、经营方式最为密切的风险是内部交易。
金融控股公司的各子公司之间进行关联交易,使得集团内各子公司的经营状况相互影响,这就增大了金融控股公司的内部交易和利益冲突的风险。由于金融集团内部复杂的控股关系和资金往来,彼此关系紧密,相互往来交易势所难免,其种类主要有:交叉持股、集团内公司间之相互交易行为、集团内公司自同属集团内公司取得保证、贷款或其他担保承诺、集团成员间之资产买卖行为、以再保险的方式所为之风险转移、集团成员间就第三人关系风险之转移交易等。这类交易常伴随风险的传递与聚集,最终形成集团的整体经营风险,危及集团的经营安全与稳健运行。
(二)中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特殊性风险
在中国,金融控股公司当前所面临的风险不尽止于一般意义上的市场金融风险,还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殊制度性金融风险,这些特殊性风险大多是政府、企业和银行延续旧体制进行管理和运作的产物,是旧体制下金融抑制所产生的风险的延伸,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风险承担主体不明确
任何有效的风险管理都应该是以风险承担主体明确,权利、责任和利益的合理分配为根本前提。在欧美发达的银行制度下,代表全体股东利益的董事会明确地承担起银行在其全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所有风险,并以银行的全部资本金作为承担风险的最终责任界限。董事会因此负责制定有关风险管理的重大政策,并在银行内部建立起有效的风险内控体系。
然而,在中国目前现行的金融体制下,许多金融机构,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最终主体和边界并不明确。在现行的产权制度和治理结构下,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并没有有效地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商业化程度并不高,政策性业务和行政干预仍很多,这都使得银行的最高管理层(董事会)没有也不能最终承担起全部金融风险的责任。
2.内控体制不健全
在现代的金融风险管理中,完善的内控体制是金融机构得以有效进行风险管理的重要内部制度保障。根据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1998年提出的《银行机构内控指引》,完善的现代银行内控体制应该以运作合法、有效和信息畅通为目标,涵盖银行的管理和控制文化、风险的有效识别和评估、控制活动和责任分离、信息和交流以及监控和缺陷修正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中国的银行内控体制经过改革开放以来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然而,相对于国际上对现代银行内控体制的要求,中国银行内控体制还显得相当落后,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在风险管理的组织制度上。由银行董事会及其高级经理直接领导的,以独立风险管理部门为中心,与各个业务部门紧密联系的风险内部管理系统是现代金融风险管理的组织保障,但是,由于公司治理结构问题,中国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明显缺乏这种有效运作机制和组织制度的保障。
3.管理工具缺乏
在欧美先进国家的金融市场体系中,管理风险的工具是多种多样的,而且在不断创新。相比之下,由于中国金融体系建立较晚,现行的金融市场还不能向投资者和金融机构提供足够的风险管理工具,市场工具的匮乏是中国金融风险管理落后的重要表现之一。衍生金融产品市场是目前西方金融体系中向投资者和金融机构提供最直接、最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的市场;衍生金融工具具有直接对冲风险的性质,被认为是管理市场风险最有效的市场工具,使得金融体系能更加有效地在风险承担能力不同的金融主体之间配置风险。
目前,除了一些地方性的商品期货交易所,中国并没有真正的衍生金融产品市场。衍生金融产品的缺乏不仅是金融体系不完整的表现,也是风险管理市场工具匮乏的表现,它明显地制约了中国金融风险管理现代化的进程。
三、中国金融控股公司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建议
面对我国金融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中国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是一个非常复杂和艰难的系统工程,同时也是一个分阶段逐步建设和完善的过程。
(一)明确风险管理的目标定位
金融机构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必须通过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适时地调整自身机制,防范和化解风险,其中,准确地目标定位是风险管理有效运转的关键和前提,笔者认为,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管理体系目标应当定位于:
(1)发挥金融控股公司的协同效应,防范、控制和化解控股公司及所属金融子公司所面临的各类金融风险,保证控股公司及其所属金融子公司的各项业务经营活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符合监管部门的各项要求,符合公司制定的各项经营政策和规章制度,有效推动所属金融子公司各项业务健康、有序地发展;
(2)提高控股公司及所属金融子公司经营管理状况的透明度,保证对内对外信息传递的真实性、完整性与及时性,为公司管理层提供有效的决策信息。
(3)实现在风险—收益均衡下的金融控股公司整体价值的最大化。金融控股公司风险管理系统的运作必须贯穿于公司经营管理的整个业务流程中,通过建立风险的识别、评估与预警机制、风险的转移和补偿机制,使得公司运营在风险环境中实现效益性、安全性和流动性三者之间的均衡与协同。
(二)树立金融控股公司统一的风险管理理念
1.平衡风险和收益,实现集团利益最大化
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管理同样并不是要消除子公司在经营活动中的风险因素、风险来源,而是在于经营风险和管理风险。是通过合理的安排和实施一系列的决策、管理、操作政策和程序,保证在风险—收益平衡下实现整个集团价值的最大化,同时避免和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性,保证子公司经营管理活动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2.全面、全员、全过程的风险管理意识
为了有效地识别、防范和控制风险,金融机构一般都设有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专司风险控制之职。但是,风险控制又决不单单仅是风险控制部门的事情,每个岗位、每个人在做每项业务时都要考虑风险因素,一定是要在风险能够控制的情况下才去操作和经营业务。
3.风险管理独立和透明
独立和透明是一套好的风险管理体制能够有效发挥作用的重要保证条件。金融控股公司风险管理的独立性主要在三个方面:即风险管理职责的独立性、风险管理部门的独立性以及对风险管理进行监督评估职责的独立性。独立运作的风险管理部门意味着高度权威性,尽可能不受外部因素的干扰,以保持其客观性和公正性。
(三)完善金融控股公司的组织架构
金融控股公司的组织架构可以分为三个层级:
第一层级:建立和完善金融控股公司层面的风险管理体制,明确各风险管理相关部门的职责。金融控股公司应成立隶属于董事会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并在同事会领导下指挥控股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具体职责分工如下:控股公司董事会:是控股公司风险管理的最高决策层,确定控股公司整体的风险与回报要求;控股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制定整个集团的风险管理目标、制定控股公司整体的风险管理政策和制度、监控重大风险,审批子公司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政策、程序、方法等;控股公司风险管理部:负责落实控股公司整体的风险管理政策,指导子公司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和内部控制制度,指导子公司建立适当的风险管理方法和程序;规划控股公司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对主要风险进行监控;对控股公司的整体风险进行管理。
第二层级:各子公司建立风险管理委员、建立风险管理部门,集中、全面的管理子公司的风险;实行业务经营、风险管理和设计监督三项主要职能相互分离和相互制约的机制。
子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子公司层面风险管理的最高权力机构,在控股公司统一风险管理政策下,规划子公司风险管理体系、制定子公司的风险管理政策、制度、流程,审批资本分配和风险限额。
子公司风险管理部:子公司风险管理的执行机构,受自公司董事会和风险管理委员会的领导,全面管理子公司各类风险:根据集团战略拟定子公司风险管理政策、制度、流程及标准;对子公司日常的各类风险进行动态的测量和监督,并及时向集团风险管理部门和子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报告;提出针对风险来源的具体控制办法;建立子公司有效的事后补救机制;管理分支机构的风险管理工作和人员。
第三层级:子公司内部建立垂直的风险管理架构。各子公司分支机构也应建立风险管理部门,由子公司直接管理并委派风险主管。子公司业务部门的风险经理以及下属分支机构的风险主管虽然是集团风险管理系统组织架构的基层单位,但在金融控股公司模式中,他们具有相当自主的、对各部门及分支机构业务风险和资金风险进行管理的权力,其职责主要有:督促子公司业务部门或分支机构正确实施风险管理战略、政策和措施;向子公司风险管理分部提供精确、及时的风险信息等。
四、结论
关键词:工程设备;金融租赁;风险管控;项目审计
我国金融租赁业始于1981年,至今已有30多年的发展历程。通过近几年的大力发展,至2013年6月,行业合同总额1.9万亿,CAGR超140%。租赁行业渗透率由0.17%(240亿)升至2012年年底的4.14%(1.6万亿),在我国融资总额中所占比重也大幅提升,短期内就成长为我国第二大融资方式,仅次于银行信贷融资总额。伴随着金融租赁业融资总额的上升,其行业中潜在的风险逐步显现。本文通过对金融租赁项目风险管控的分析研究,给出项目风险管控建议,最终达到提升工程类融资租赁项目风险管理水平的目的。
一、金融租赁风险分类
(一)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又称价格风险,是指由资产的市场价格(包括金融资产价格和商品价格)变化或波动而引起的未来损失的可能性。依据引发市场风险的风险因子的不同,市场风险可分为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资产价格风险和商品价格风险。
(二)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因债务人自身经营或其他因素造成债务人不愿意或无能力履行偿债义务,从而给债权人或出租人造成损失的可能性,也有可能是不履行合同约定的其他违约事项,因此有时被称为违约风险,它是金融机构面临的最主要风险之一。
(三)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指干系人资金流动性不足可能造成经济主体损失的风险,包括产品市场流动性风险和现金融资风险。前者是指市场规模限制不得不付出巨大成本才能购买或出售某项金融工具的风险,大小通常可通过产品的买卖价差予以判断;后者是指企业的现金流不能满足债务支出而导致企业违约或发生财务损失的可能性。
(四)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可理解为法律性风险,是指预期与未来实际结果发生差异而导致公司必须承担法律责任并因此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五)国家风险
国家风险指因为军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因素等方面的重大变化或调整可能给经济主体造成损失的风险。
(六)环境风险
环境风险指经济活动参与主体面临的,因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发生变化给经济活动参与主体可能带来的风险。
(七)政策风险
政策风险指由于国家战略调整政策、产业政策、货币政策或税收政策等变化可能给经济活动参与者带来的风险。
(八)名誉风险
名誉风险指因承租人或出租人在未来可能由某一因素引起的社会舆论、业界不满且有损公司名声、名誉的一种风险。
二、金融租赁风险管理的定义及风险识别
金融租赁风险管理是指针对融资固有的或潜在的风险,通过实施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来控制风险以消除和减少其不利影响的行为。金融租赁风险管理可大致分为风险识别、评估、预测、防范和控制五大部分。
三、金融租赁项目风险管控的重点
(一)承租人的信用风险管控
1.承租人合规性信用风险。证照是否齐全、是否依法设立,有无通过主管机构年审;资金用途及租赁项目是否符合银监监管要求;承租人信用记录是否良好、是否出现过违约拖贷或其他相关法律事项;租赁物所在项目本身是否符合国家或地方政策允许范围,是否属于政府鼓励或支持类项目。
2.承租人存续变更风险。承租人或承租人所属企业破产、停业整顿、分立合并、改制等对租赁项目造成的风险;租赁期内对租赁物的租后检查工作及由于承租人种种因素可能导致租金无法按期收回的风险,此类风险管控要求项目经理及时掌握承租人不利变化并要求对方出具书面说明材料,及时向租赁公司反馈相关信息及报告,研究可能风险及对策,及时主张和维护租赁公司合法权益。
(二)金融租赁的法律风险管控
1.规范交易合同。此类风险主要通过外聘符合资质及相关要求的律师出具金融租赁交易合同范本并在具体租赁项目中出具法律意见书来管控。
2.清晰法律关系。金融租赁项目各个交易环节干系人之间的法律关系、逻辑关系要清晰、合规。
3.明确约定条款。租赁项目中双方约定的条款,如放款前提条件、资金提取计划、约定还款期限等条款要符合有关法律法规,不得私自约定不符合有关规定的条款。
4.加强法律信息系统管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专业的信息管理数据库及相应的信息业务管理软件,解决金融租赁项目业务期限长、合同种类多、资料留存多的问题,对法律规定的各种时效进行规范。
(三)租赁物的风险管控
1.租赁物的取得风险。根据不同的金融租赁方式,对租赁物的取得权限有较大差异。直接融资租赁是指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对租赁物的规格型号、厂商、材质等要求选择购买租赁物,或者出租人委托承租人购买其需求的租赁物后,由承租人使用租赁物并支付一定租金的租赁方式。售后回租是承租人已经具有了租赁物的所有权,为融资从而出售租赁物,再租回使用的租赁方式,其租赁物是承租人早已经选择好的。以上两种方式都要求租赁物是“干净资产”及没有抵押或其他影响租赁物权属的因素。因此,在开展融资租赁前对租赁物权属的查证核实及直租项目中委托承租人采购的租赁物实际情况的掌握十分重要。
2.租赁物的灭损风险。租赁物在建造、运输、安装、使用过程中均存在灭失、损坏等风险,这就要求承租人或出租人购买相应的保险,保证租赁物发生灭损风险后出租人能够获得相应的赔偿,相应减少承租人的损失。而且,合同条款中要明确承租人人为造成租赁物损坏、灭失的处罚条款和保障措施,避免资产转移和藏匿采取的防范手段,办理抵押登记等重要事项。
3.资产价值与债权不匹配的风险。在金融租赁项目中,通过融物来实现融资这种方式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可能会造成租赁物市场实际价值低于融资额。此类租赁项目在承租人第一还款来源发生问题且担保措施又难以实现的情况下,在处置租赁物资产以减少出租人损失时就难以覆盖预期资金,给出租人带来一定风险。
(四)交易货币的风险管控
1.币种选择和汇率风险控制。涉及跨境融资租赁或进口设备融资租赁时,金融租赁公司可凭进口合同用人民币购汇对外支付。如租赁合同和购买合同币种相同,预期人民币升值,则应该选择外币作为合同约定支付币种。反之,承租人按租金支付的总额,办理人民币对外汇币种远期交易。如购买合同和租赁合同币种不同,人民币不论升值或贬值,都应从保值目的出发,根据支付不同时限,立即用租赁合同币种通过银行办理相应时限的外汇远期交易,锁定汇率风险。
2.租赁项目收益率选择与风控。租赁项目收益率是出租人对承租人或租赁项目综合分析谈判的结果,涉及对承租人各类风险分析、租赁物资产考虑和出租人资金成本及收益惯性等因素,是双方可接收的融资成本与机会成本的博弈结果。目前,较多租赁项目都采取浮动利率的方式计算每期租金,以期降低出租人及承租人双方的利率风险。同时。固定服务费和预收租金的额度,保证出租人的项目收益率。
(五)财务管理风险
1.流动性风险。金融租赁公司由于资金来源渠道较多,较容易解决租金分期回流或因租金拖欠产生的与支付到期贷款时限和金额不匹配问题。但金融租赁公司要注意短借长用的问题,不能过度依赖某一种资金融资方式,应该丰富资金融资渠道,适度参考采取融长用长、借短调整的方式,实现项目资金成本与期限及规模的合理匹配。
2.结构性风险。金融租赁公司靠规模提升投资回报。无视资金来源、盲目扩大资产状况极为危险。在起步期要按资金筹措能力和资产质量确定规模的扩张速度;根据资产状况足额提取坏账准备,及时调整资产结构;多渠道融资,优化负债结构,适度加大资产流动性。
(六)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重点研究分析项目内部审计情况。工程项目融资的租赁物主要是工程设备,承租人融资所得工程设备在具体工程项目中面临的风险特点也就是工程设备融资租赁项目的风险管控内部审计的主要特点。因此,加强对工程项目内部审计的分析研究,有助于挖掘出项目自身潜在的风险,有助于提升项目的安全性。
四、内部审计对金融租赁风险管控的促进作用
(一)通过账项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强化金融租赁风险管控
长期以来,基础审计在企业目标管控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通过账项基础审计可以迅速发现成本异常点,提高发现风险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制度基础审计有助于了解项目管理的内部控制情况,有助于融资项目租后检查及租后风险管控。
(二)深入管理施工领域,对融资租赁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监督
审计人员一般要深入工程项目施工、经营和管理等各个领域对工程项目进行审计。这无异于将融资租赁项目租后风险管控工作前移,更多地进行事前预防与事中控制,对融资租赁工程项目实施全过程审计监督,对融资租赁项目在现场管理、成本控制和资本运作等多个方面进行系统评价和有效合理干预。通过客观评价潜在的风险和全过程监督,对融资租赁项目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实质性和预防性的管理建议及改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项目成本的有效控制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最终确保融资租赁项目租后检查工作及租金回收工作顺利完成。
(三)多手段提升审计质量,促进金融租赁项目风险管控
工程项目内容涉及财务、造价、地质、施工、合同管理、质量管理、人员管理等诸多领域,对其进行内部审核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要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采取内外结合的方式,即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相互依托,提高最终审计质量。
(四)结合审计量化评估和风险应对措施提升项目风险管控质量
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是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审计最重要的内容,这与金融租赁项目风险管控的目标一致。审计人员应对风险评估过程进行审查和评价,关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严重程度;对风险的应对措施和改进办法及其实施的结果进行评价,关注风险应对措施选择的科学性、合理性及结果是否有效。
(五)通过项目审计后评价提升金融租赁项目租后管理
金融租赁项目的租后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因此,根据项目审计提出的问题及整改措施实行一段时期后,审计人员应当实施适当的审计程序,对风险控制过程和结果进行审计和评价。关注采取的风险应对措施是否适合项目的特殊性,是否适合项目所在公司管理特点;关注企业采取应对措施之后的剩余风险水平是否在其可接受范围内;重点关注应对风险的措施是否具体可行,是否有针对性,是否有效。
五、结语
金融租赁面临的风险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且绝对无风险的融资项目是不存在的。因此,开展金融租赁业务时,不管是出租人还是承租人都不应该忌讳风险,而要以积极、从严的态度正面风险,评价项目可行性,不掺杂个人偏好及情感。同时,在各个环节上通过制度来加强对风险的控制,引入诸如内部审计、外部审计之类的手段或参照审计成果等办法,确保项目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正确操作,最终实现保障承租人和出租人双方利益及风险管控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吴一民.对完善市场体系和发展融资租赁业的思考[J].西安金融,2002(06).
[2]易萍.融资租赁――企业长期资金的重要融资方式[J].财会研究,2003(09).
[3]程东跃.融资租赁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关键字】通信工程 项目 风险 管理
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想让项目的抗风险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就需要不断加强项目管理水平,而在衡量企业项目管理水平时风险管理就是主要的指标。所以在电信企业的发展中,风险管理水平的高低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表现。在社会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通信项目也开始变得更加复杂化和尖端化,科技含量也越来越高,这样也使得通信工程项目的风险越来越大,通信工程项目在实际的管理中面临的不确定因素也更多,因为项目风险可能会造成比较严重的损失,所以对通信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开始变得越来越重要。
一、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内涵解析
项目风险管理就是从认识项目风险开始到分析项目风险,一直到最后采取应对措施来避免风险的过程。它主要包括将消极因素产生的影响最小化和将积极因素产生的影响最大化这样两个方面。在每一种项目管理中风险管理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通信工程项目中,如果能够及时和有效的进行项目风险管理就可以提前对风险进行分析,从而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风险管理办法,在风险发生的时候就能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这样通信工程项目的成功几率就会提高,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损失,让通信工程项目的风险降低。
二、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特点介绍
(一)工程的资金投入大
通信工程项目在资金的投入方面比较大,每一个通信工程项目都会涉及到很多方面,小点的通信工程项目资金投入需要上百万或者上千万,而大点的通信工程项目资金投入则需要上亿,尤其是那些涉及到政府性质和国家性质的通信工程项目资金的投入更多。所以通信工程项目在实际的工作中就需要涉及到政府部门、通信企业、设备供应商、承建商以及客户等多个部门和单位的相互协调,但是在这个部门和单位之间有缺少必要的横向管理,这样就可能会出现资金浪费以及工作效率地下的情况,所以就需要对通信工程项目进行有效的管理。
(二)通信工程的技术含量偏高
通信工程项目是一项高科技、技术比较密集的项目,各个学科之间的合作很多,技术风险也比较大,不确定因素也非常多。最近几年我国的通信行业发展非常快,市场竞争开始变得更加激烈,各个企业都开始不断的推出新技术和新科技的项目,这样就存在很多的不确定因素,让通信工程项目的技术风险增加。而且通信工程项目本身就具有很高的技术含量,从事通信工程项目的工作人员应该要具有一定的高科技知识,同时也需要很强的脑力劳动,所以在对通信工程项目进行风险管理时应该要让工作人员的经验和技术得到重的挖掘,让他们具备良好的工作责任心和心理素质。
(三)不受控制的外界影响因素多
在建设通信工程项目时会受到很多外界的不确定因素影响,对通信工程项目项目发展起到限制作用的外界因素主要有建设、传输、资金的流动、设备、交换、基站、人员、计费、技术网管以及客户管理等。这些都有可能会对通信工程项目的建设产生影响,另外还有一些不可控的因素也会对其产生影响,比如说政府部门突然封闭网络的一些端口,有些网络不能正常工作等。
三、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通信工程项目缺少风险管理意识
在我国的通信企业中基本上都存在管理方式不先进、风险管理意识缺失的情况,建立专门项目风险管理部门对风险进行管理监督的企业非常少,很多企业都是其他一些部门在对风险管理进行兼任,所以在通信工程项目建设中将会发生或者已经发生的风险就不能进行及时的估量或者补救,这样企业就会造成比较严重的损失。
(二)没有完善的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制度
我国很多企业在对通信工程项目进行风险管理的时还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风险管理存在不到位的现象。大部分的通信工程项目从开始计划实施一直到最后的建成运行都没有能够形成一套比较有效和完整的风险管理制度,在对通信工程项目进行风险管理时主要是依靠个人丰富的实践经验来完成的,以致于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形式主义和照搬书本的情况。产生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很多企业并没有重视通信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没有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就不能对各种风险因素采取有效和及时的应对策略,这样通信工程项目的进展就会变慢,项目的绩效也不高。
(三)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专业服务机构缺失
目前,并没有专门针对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服务机构,在通信企业的内部也没有设置专门针对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专业部门。在大部分的通信工程项目管理中,基本上都是忠实行政管理以及业务管理等,在定位项目风险管理的时候还不清楚,也没有正确区分职能作用,在对项目风险进行组织管理的时候并没有根据相关流程来进行,当项目出现各种风险时不能采取相应的调配办法和控制办法,这样通信工程项目的安全风险就不能得到有效的监控保障。
四、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完善措施
(一)对通信工程项目风险进行有效识别
对通信工程项目进行有效的风险识别主要目的就是可以确定出是哪一种具体的风险会对通信工程项目的运行产生影响,同时将这些风险的预测和过程形成书面报告,对其进行认真的记录。在对通信工程项目风险进行识别的时候参与人员就是参与项目的全体人员,对风险进行识别其实是一个逐渐推进的过程,在项目运行的过程中会逐渐的显现,进行有效的风险识别能够让项目在运行过程中出现风险时能够及时的识别出来,然后采取有效和快速的风险应对方法,阻止项目风险的发生或者是降低风险,让项目的运行得到有效的保证。在项目风险识别的过程中不仅要认识到项目风险对工程项目带来的威胁,同时也应该要认识到项目风险也会带来各种发展机遇,对项目风险所带来的威胁和机遇进行有效和正确的认识、分析,制定出合理的项目风险解决措施,将项目风险带来的威胁降到最低,然后将项目风险带来的机遇转换成实际的受益。
(二)对通信工程项目风险因素进行全面分析
在常规的通信工程项目中,风险因素主要包括了政治风险、金融风险、合同模糊风险、技术风险、经济风险以及项目策略风险等。政治风险是由于政府部门某种政策的改变而引起的项目不确定风险;金融风险是指项目在运行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个买卖付款风险,金融风险主要是由付款方式、时间以及比例等因素引起的风险;合同模糊风险是项目双方在签订正式合同时存在定义不清或者有歧义的地方,这样就可能会对合同双方造成责任不明确的风险;技术风险是指在建设项目体系时的主要架构和采用的技术手段以及主要产品的技术应用等,这些技术的应用对项目发展前景产生的风险;经济风险主要是由于外汇管制以及汇率风险而引起的风险;项目策略风险是指企业领导者从企业的发展角度去选择项目发展策略所存在的风险。对通信工程项目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正确的分析和认识,能够制定出有效的风险管理应对办法。
(三)制定出完善的通信工程项目风险应对策略
在对通信工程项目进行风险的管理中,制定出完善的风险应对策略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在对项目风险进行识别和分析之后,就可以根据风险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应对策略制定的好坏将对项目风险管理的成败产生直接影响。项目风险应对策略的制定是对项目风险控制方案的制定,在制定项目风险应对策略的时候应该要对项目风险可能会造成的损失进行重点考虑,同时还需要在项目运行的实际过程中对新出现的风险进行有效识别,对项目风险的应对策略进行不断的更新和调整,这样项目的正常运行才能得到有效保证。
五、结束语
在建设和管理通信工程项目时,存在很多不能避免的风险因素,通信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该要重视通信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正确去认识项目运行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风险,制定出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和项目风险的应对策略,这样才能够对通信工程项目风险进行有效管理,从而让风险的威胁降到最小,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资源的浪费,最终才能够让通信工程项目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高质量和高效率的完成。
参考文献:
[1]杨志刚.通信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
[2]潘丽萍.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
[3]周天.通信工程项目管理优化研究[D].天津大学,2009.
[4]孙伟亚.固定通信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9.
[5]李曙光.通信工程项目中的风险管理[D].北京邮电大学,2009.
[6]陈小军.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实证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
【关键词】商业银行 内控风险管理 方法 技术 应用
一、前言
就目前来看,我国商业银行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了解与掌握风险方面的客观规律,加大风险管理力度,是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的重要事项,也是科学发展观得到有效贯彻落实的基础。发展观,实质上就是关于发展的要求、目的以及本质的一个整体看法,发展观的正确性直接决定着发展道路、发展战略以及发展模式的合理性、有效性,对于发展的实践产生重要的影响。商业银行是一个货币经营、具有良好信誉的企业,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方面需要遵循三个原则,即盈利性、流动性以及安全性。其中,安全性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基础,流动性是经营管理中的手段,而盈利性则是经营管理中的主要目标。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对于科学发展观的贯彻与落实,需要遵循盈利性、流动、安全性三大原则,保证三大原则之间的协调与平衡,在确保流动性与安全性的基础上,追求利润最大化。由于经济金融形势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因此商业银行在内控管理的过程中,应当重视风险管理水平的提升,深入贯彻与落实科学发展观。
二、金融生态环境的实际状况分析
现阶段,我国金融生态环境呈现不理想的状况。金融生态环境,是2004年我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提出的一个金融概念。金融生态环境,实质上就是指金融行业发展过程中的外部环境。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出现,针对我国经济环境中日益突出的一些矛盾,造成我国金融生产环境处于不太理想的状况,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的快速发展。
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主要包括:第一,法制环境存在一定的缺陷。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还有待完善,促进金融行业发展的实际方式、措施还比较少,司法机关在对金融机构与企业、个人之间出现的利益冲突案件进行审判的时候,无法做到公正、公平。第二,中小企业资金成本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资金链处于断裂的边缘,融资十分的困难,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非常严峻的考验,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信用风险与市场风险,同时还增大了金融操作风险;第三,金融服务水平无法满足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需求;第四,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发展对于银行信贷的依赖性越来越大,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一些金融机构运营过程中不良贷款状况的出现次数,加上国家宏观调控在一定程度上兼容了银行在放贷方面的能力,对经济的信贷投入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加剧了企业在资金供求方面的矛盾,尤其是中小企业。第五,政府信用环境不太理想,对于金融债券的落实有着十分严重的影响;金融债务的具体落实情况一般,金融债权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落实,而且金融债权的具体落实与政府存在一定的联系;第六,企业法人的治理结构存在一定的缺陷,企业财务管理存在权限,很多企业都会借助改制、破产等名义逃离亏欠银行的一系列债务,与当地金融机构出现金融纠纷。
三、商业银行内控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商业银行内控风险管理直接关系着商业银行能否正常运营,它是商业银行各项工作在开展过程中的重要事项。我国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虽然经历了引进外资、资产重组以及路演上市等一系列事项,在整体内控方面有了非常大的改善,但是商业银行在新形势下,内控风险管理状况仍然不太理想。
(一)内控风险管理水平存在差异
现阶段,我国不同地区中不同的商业银行,在合规文化、风险意识以及业务素质等多个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同时,商业银行会计跳线“短板效应”十分显著,一个木桶能够装有多少的水,主要在于木桶壁面上最短的木板的长度,而不是木桶壁面上最长木板的长度,即“短板效应”。“短板效应”对于商业银行加强内控风险管理工作具有十分深刻的警示。不同商业银行在管理水平与员工之间存在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商业银行会计内控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各个商业银行应当重视会计人员风险意识的提升,加大合规文化的建设力度,加强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以此实现商业银行内控风险管理整体水平的提升。
(二)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与产品更新不相适应
由于金融产品的更新十分迅速,商业银行中的新业务层出不穷,对于内部工作人员的培训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各个工作人员对于新产品的了解程度与接受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怎样有效的控制这些因素所产生的操作风险,是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新问题。同时,银行业务会受到商业银行内部相关制度的制约,主要在于商业银行现有的制度创新与修订一般都无法跟上银行业务的更新速度,所以商业银行在业务方面容易出现风险。例如:我国各个商业银行对于财富管理业务、保险业务以及证券三方存管业务的推行。
(三)工作人员行为管理力度不足
从近几年我国银行业案件的发生情况来看,银行内部工作人员在工作上出现的违法乱纪行为是造成这些案件出现的主要原因。因此,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应当充分重视工作人员行为管理力度的加大,这对于内控风险管理十分重要。目前,社会中的诱惑多样化,人们的生活节奏逐渐加快,在工作上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价值股票市场中的行情多变,造成一些银行工作人员在心态上失去平衡,脱离了社会道德标准,造成银行业案件的发生。商业银行中的管理人员,应当重视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监督,及时发现并解决相关问题,还要加强与基层工作人员的交流与沟通,重视心理疏导的作用,避免不良事故的出现。
四、商业银行内控风险管理技术方法以及应用的分析
(一)信用风险管理
信用风险,实质上就是指交易债务人或者对手无法有效履行合约或者信用出现变化而造成交易债权人或者另一方的权益受损的潜在风险,它普遍存在于商业银行的授信业务中,主要包括信用价差风险(cred it spread risk)与违约风险(defau risk)。
1.内部评级法。在经过多次国际金融振荡后,国际银行业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对信用风险进行合理的度量,需要强调的是数据模型具有很强的技术性。2004年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主要将市场纪律、当局监管以及最低资本要求作为支撑,对现代信用风险管理模型进行构建,重点突出风险计量的标准化、敏感性以及精确性,强调内部评级法(In ternal Ratings-Based Approaches,IRB)在银行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与核心地位,对于全球银行业发展格局的改变具有十分重要影响。内部评级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基本要素:①敞口分类:项目融资、零售业务、银行、国家、股权以及公司业务等;②风险权重;③监管方法;④最低要求;⑤风险要素:期限、违约总敞口头寸、给定违约概率中的损失率以及违约概率等。
2.传统信用风险度量。传统信用风险度量的方法,主要包括:传统信用评级、信用评分方法(ZETA模型、Z模型)、贷款风险度测算以及专家评定制度(5P、5W、6C原则)。传统方法十分简便,方便操作,但是存在相关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将会计账面价值作为基础的时候,无法将企业实情全面的反映出来,而且动态性比较差;主要依赖于定性分析,主观随意性比较大,而且效率也比较低。
3.信用风险管理工具。信用风险管理工具主要包括:贷款直接转让、银团贷款、授信限额、信用衍生、贷款证券化工具。
4.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模型。就目前来看,国际金融界十分流行的内部信用风险模型,主要包括沃特曼死亡率模型、瑞士信贷银行的信用风险附加模型、麦肯锡公司的宏观模拟、JP摩根的信用矩阵以及KMV模型等。其中,JP摩根的信用矩阵与KMV模型最具代表性。
(二)市场风险管理
市场风险,又可以将其称为价格风险,主要是指可交易资产的价值或者被用于资产出现的变化而造成的损失风险,主要包括汇率风险与利率风险。
1.市场风险管理工具。外汇风险管理,主要包括外汇期权、货币互换、金融衍生工具以及敞口限额等;利率风险管理,主要包括资产负债管理、利率金融衍生工具、基于VaR的管理等。
2.实诚风险度量。汇率风险度量,主要包括时间、外币以及本币等多个要素,可以姜切划分为经济风险、交易风险以及会计风险。利率风险度量,主要包括全值法、凸性分析、持续期、Var方法以及敏感性缺口分析等。综合风险度量,主要包括情景分析法、VaR方法、压力测试法以及风险状况图。
(三)操作风险管理
操作风险,实质上就是由于内控控制不完善、外部事件、制度失效以及人为错误等一系列事项造成直接损失或者间接损失的可能性,主要是银行内部中可以控制范围内的内生风险,主要包括商誉与法律风险、欺诈风险、信息技术风险以及控制风险。
1.操作风险管理。保险是银行风险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工具,主要包括与操作风险种类相匹配的保险、再保险与保单合格标准以及合同对方风险与保障范围。
2.操作风险度量。主要包括内部衡量法、极值理论方法、损失分布法以及基本指标法。
3.资本准备金与保险的代替计量。内部衡量法、极值理论方法、损失分布法以及基本指标法等主要计算方法为限额法与保费法。
(四)商业银行内控风险管理技术的应用分析
客户评级与债项评价都是信贷风险管理过程中的基础部分,根据客户评级与债项评价与贷款逾期损失率之间存在的关系,可以对10级以上的评级矩阵表进行构建,以此提高商业银行内控风险管理的整体水平。如表1所示,债项评价、客户评级与贷款风险分类之间的关系。
表1 评级矩阵表
五、结语
现阶段,我国金融领域中频繁出现银行内部人员与外界人员联合进行金融诈骗、挪用银行资金以及盗取客户资金等一系列重大刑事案件,不仅严重影响了银行的正常运行,造成银行出现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我国银行业的商业信誉与社会形象;同时,阻碍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快速发展。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我国商业银行在内控风险管理方面,应当严格执行各项内控制度,通过对风险管理流程的优化以及管理方式的创新,提高银行业务的操作效率,创造一个良好的风险管理控制环境,为银行业务提供高效、有序以及安全的运营保障,促进商业银行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康荟,程慧容,向存忠.商业银行内控风险管理技术方法及应用[J].现代商业,2011(32).
[2]张晓琦.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及管理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
[3]李永华.中国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3.
[4]贾锐.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及防范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2.
[5]聂琳.内部控制视角下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策略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
[6]李思宇.我国商业银行会计操作风险及其控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
[7]吴琳.中小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控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2.
[8]刘新宇.基于全面风险管理的中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研究[D].辽宁大学,2011.
[9]徐建明.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信用风险管理分析[D].山东大学,2013.
一、金融风险管理理论
1、金融风险的概念
金融风险管理是指各种各样的经济主体在筹集和运营资金融资本的过程中,通过对各种金融风险的认识、分析和衡量,以最低成本即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方法来实现在获得最大安全保障的前提下收获最大收益的一种金融管理方法。金融风险是每一个消费者和投资者都需要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是解决经济主体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问题,要想减少和回避金融风险就必须要对金融风险的含义和种类有一个十分清楚的认识。我们从金融风险的概念可以看出,金融风险不等同于经济损失,它既存在经济损失的可能,也存在获得超额收益的可能,因此我们要考虑它的双面因素。
2、金融风险管理的目标
金融风险管理的目标总体说来就是在保障经营活动和筹集资金的顺利进行的前提下,处置和控制发生的金融风险,防止和减少金融风险发生所带来的损失。从细处划分,金融风险管理的目标有两个方面:一个是金融风险管理的基本目标,即安全性。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其经营活动是在负债经营的前提下进行的,因此必须在确保资金安全的条件下,才能通过运作、经营实现金融主体的收益,这是确保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第二个是金融风险管理的最终目标,即收益性。金融机构作为市场环境下的经营主体其天然属性即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所以说盈利是其追求的主要目标,而安全目标是收益目标实现的前提,没有安全性,收益便是一纸空谈;收益目标是安全目标采取的归宿,若没有收益,安全目标也就失去了其实施的意义。
3、金融风险管理的一般程序
金融风险识别。是指对还没有发生的存在的或潜在的各种金融风险进行系统的全方面的归类并进行分析研究,其主要解决的问题有哪些风险需要考虑,引起金融风险的原因、类型、性质及后果。
金融风险衡量。是指对可能发生金本文由收集整理融风险的概率或损失的程度和范围进行衡量和估计,它主要解决的问题是该金融风险影响究竟有多大,会带来什么样程度的损失。这就要求我们合理地运用数理统计和概率论的方法,在借助电子计算先进设备的前提下,对已经发生大量损失的严重程度和频率,进行科学全面的风险定量分析,以准确地衡量出风险,并选择合适的方式处理风险,实现用最小的资源获得最好的金融风险管理效果的目的。
金融风险控制对策。金融风险控制对策首先是控制法,即在损失发生前力图控制与消除损失的手段,其主要内容是避免风险和损失控制,避免风险主要是采取暂停或者终止某类活动或改变活动的方式和性质的做法。因为其在金融风险管理方法中属于最消极、最简单的一种,所以一般较少采取这种方式来处置金融风险问题。损失控制是指对于金融主体不愿意转移也不愿意放弃的金融风险,缩小其损失幅度、压低其损失频率的各种控制方法。因其是金融风险控制工具中最为主动积极的一种,所以是金融主体采用的比较常见的一种金融风险处理方式;其次是财务法,即指筹集资金用以支付风险损失的方法,其主要内容是自留风险和风险转移。自留风险是指当某项金融风险由于可以获利而需要冒险或无法避免时,就必须要保留和承担这种风险,由金融主体自行筹集或设立资金来进行补偿。风险转移是指金融主体将其面临的金融风险所可能导致的损失有意识地转移给另一金融主体的一种金融风险管理方法。由于其发生条件是一种动态的投机性的金融风险,因此不在保险理赔范围之内,所以金融风险转移的主要方式是非保险型金融风险转移。
二、金融风险管理技术的变迁与发展
1、现代金融风险管理的传统技术
马克维茨(1952)的关于资产组合选择的论文为现代金融风险分析模式奠定了基础。马克维茨认为,一个非常理性的投资者应该根据其金融投资组合的方差和均值来分析可供选择的各种投资组合。其提供的场景还存在另外两种假设可能,一个是收益呈正态分布;二是资本市场的完美性。基于消费者的选择是由两个参数引导(方差和均值),所以投资组合的选择也可以由这两个参数来表示。虽然两个参数表示法对于充分分散化的投资组合的计算是行之有效的,但其并不适用于单个证券。单个证券的风险只能在其所属的投资组合的环境中,通过它在投资组合整体的方差和均值中所占有的比例来进行评估。极其特别的单项投资风险应该根据投资组合的收益率与其自身的收益率的协方差来衡量。
2、市场风险管理
20世纪70年代以前,金融风险管理技术与方法主要是利率风险的缺口管理理论和方法。风险因子的变动幅度和风险暴露的大小决定了金融风险导致损失的大小,暴露的风险大小取决于头寸和期限。头寸越小,期限越短,则风险越小;反之则风险越大。所以如果能使负债的头寸和资产合理的匹配在一起就可以使负债和资产的净头寸暴露出来,这样就可以规避风险,因此就产生了利率风险的缺口管理技术与理论方法。
3、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双管齐下的金融风险管理技术和方法
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根据金融市场发展所衍生出的金融工具以及金融工程的技术发展逐渐演变出来市场风险管理的新方法,为衡量资本收益的变准差提供了新的价值衡量标准。而信用风险管理是由于80年代的债务金融危机影响而产生的,这就使得大多数商业银行开始偏重于信用风险管理,这就促成了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在理论与技术上的相结合,进而构成了当前金融风险管理的基本内容。
4、金融风险管理量化和模型化的技术发展
20世纪90年代至今,摩根公司为适应市场风险管理模型,综合度量市场风险,首次开发出了在险价值即var方法。var方法及相关模型是结合数据统计分析技术、资产定价理论和市场风险的历史数据,在正常的市场条件和给定的置信度的条件下评估任何一种金融资产在一定的时期内所可能遭受损失的最大值。其根本原理在于根据资产组合价值变化的统计分布找出相匹配的置信水平分位数,即var值。
var方法不仅仅可以用来作为管理资产及其组合风险和金融机构评估的工具,也可以作为金融监管部门进行金融风险监控和评估的手段。基于var方法的基本原理,信用风险管理业可以运用和开发var模式。只要运用合适的信用资产评估模型和信用资产收益波动模型,确定出信用资产的价值在不同信用风险状态下的概率分布图,在确定的的置信水平上敲定出该资产的信用风险值,就可以将var方法引进到信用风险的管理中来。
5、我国金融风险管理理论的最新进展——全面金融风险管理理论
全面金融风险管理需要在金融风险的评估、识别和控制下实现两方面要求:第一,要求金融风险管理系统全面的考虑风险的价格、概率和偏好3种因素,进而实现金融风险管理在主体偏好和客观计量的最优平衡。第二,trm要求金融机构根据自己的整体目标对不同的风险管理方式、内部各风险管理部门进行整合。全面的金融风险管理最终的目标是实现金融机构的战略目标即价值最大化。基于对不同的风险管理方式和不同的风险因素的影响进行整合的目的,金融机构的高级管理人员进行承担应该金融风险的管理职责,为此我们应该设立独立的金融风险管理部门直接对高级管理人员负责,进而在组织结构上能够保障全面金融风险管理的实现。
三、推进我国全面金融风险管理理论,积极应对金融产业全球化挑战
1、认真研究国际经济对我国经济金融发展的影响
当前世界经济正在加速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我国的金融体系发展不可能独善其身,其对现有世界经济的依存度越来越高,要通过全新的思维来解读世界政治经济形势,深入探索国际经济重大事件的形成与发展,研究其对我国金融主体所产生的影响。
2、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要建立起现代的企业制度,推行科学的金融管理体系,增加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劳动者自身的素质,才能够彻底的摆脱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实现由外延扩张向内涵集约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在金融风险管理体系中,要充分的发挥市场对于经济主体供求关系的调节作用。
3、加强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
间接融资是我国企业融资的一种主要方式,这决定了对商业银行加强风险管理的重要性。首先,要使商业银行成为真正的自担风险、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负盈亏的独立市场竞争主体。其次,要加强商业银行的自主创新意识,促使其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掌握竞争的主动权,领导市场潮流,增强抗风险能力。最后,要妥善的处理好安全性、效益性、流动性三者之间的关系,寻找出金融发展的最佳平衡点。
4、加强政府对金融的监管
我国现有的金融市场十分不成熟,很容易受到市场不法投机力量的冲击影响,这就要求必须完善我国的金融监管工作。要想实现更好的金融监管就必须要完善金融方面的立法,建立起一套有法可依的金融监管体系,使金融执法纳入正轨。规范我国境内投资者的经营行为,严厉查处金融市场中的违规经营。为了维护公平的竞争秩序,坚决将害群之马逐出金融市场,进而保障我国境内投资者的利益,确保金融机构的安全运营,使我国的金融市场能够在一个稳定和健康的环境中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