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阅读课程体系

阅读课程体系

时间:2023-08-25 17:09:3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阅读课程体系,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阅读课程体系

第1篇

学校以“和”文化(人与自然融合,人与他人仁和,人与自己静和,人与社会相和)为导向,构建“平等尊重,包容宽厚,共同存在,共同进步;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共美教育”。以“工作踏实,学问笃实”的“实”教风和“勤思好学,勤辨求新”的“勤”学风养育德美、智美、体美、行美的“四美学子”。在此理念下,学校开发了“共美教育”课程,包括修身、阅读和学农三类课程。

修身课程。学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小学守则》等内容与校情学况相结合,创建了修身教育课程,制定了课程目标体系。中学部以“守礼、明德、立志”为育人一级指标,小学部则提出修身“十二好”目标:“读好书、写好字、说好话、上好课、走好路、做好操、吃好饭、扫好地、交好友、管好物、睡好觉、着好装”。学校把每一项指标细化到操作层面,分解到年级、学期,形成了修身教育内容和评价体系。教师通过朝会、主题班队会、学科教育、德育千分量化评价等多种途径落实目标,培养学生良好品德操守。

阅读课程。农村学校缺少的是书墨香味儿,这既与社会、家庭文化有关,也与学校重视不够有关。学校充分认识到了这点,开发了阅读课程,希望从建设阅读课程入手改变师生文化。首先确定了阅读课程的目标:育德、养性、增智、习文,传承中华文明。然后各学部、年级围绕课程目标制定阅读课程计划,创建阅读内容、阅读活动、阅读指导与评价、阅读课堂模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阅读课程体系。同时,学校把阅读课程延伸到家庭、社会,通过亲子阅读等读书活动,小手牵大手,改变家庭文化。去年暑假,初一年级教师家访,发现有藏书的家庭仅占5%,今年再访,发现大约有一半的家庭购买了学生读物。

学农课程。学校九成以上学生来自农民家庭,但是绝大部分学生不识农、不会农、不爱农、不珍惜劳动成果。为此,学校创建学农劳动实践课程,开垦了十亩学农基地,三至九年级每班一块基地。学农课程由劳动实践课程和学科融合课程构成。劳动实践课程以培养优秀品德、磨练意志、砥砺品格为目标,以《农时话农事》手猿氏盅生劳动中的心路历程,展现成长和进步。学科融合课程则以培育科学精神,培养实践创新能力为目标,将学科教学与基地资源有机融合,让学农基地成为学生发现、研究、解决问题的大课堂。学校通过播种季、丰收季等形式展示学农劳动实践课程成果。

此外,学校还着手建设“平等、尊重、民主、和谐”的“共美教育”课堂和开展“共美教育”主题活动。学生在“共美教育”的课程、课堂和活动中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第2篇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 雅思英语 阅读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1.087

1 目前高校中雅思英语阅读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第一,只强调技巧。

雅思英语阅读考试题量大、题型多,所以需要掌握方法和技巧,比如:略读(skimming)和查读(scanning),正确运用技巧可以提高阅读速度,提升雅思阅读成绩。但是,目前很多高校的雅思英语阅读教学中片面强调技巧的学习,把教学重点完全放在技巧的使用上,这不仅对学生们的学习方向和学习方法造成了误导,同时也对学生们英语能力的提升具有极大的破坏性。此种教学方法下的学生也许能找到合适的关键词并且定位信息,但是无法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也就无法得出正确答案。从长远来看,这种方式对学生的英语学习会造成负面的、消极的影响。高等教育要培养的绝不是应试能力,而是真正的学习能力和在国外独立生活的能力。

第二,只强调词汇。

很多教师告诉学生只要单词都认识了,雅思阅读肯定没问题。但是,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如果只重视词汇量,而忽视句子结构,对阅读能力的培养非常不利。学生们往往将句子中每一个单词的意思罗列出来,然后按照自己以为的逻辑关系来安排句子意思。一旦从句结构过多,学生们即使有一定的词汇量基础,也仍然会觉得句子意思难以理解。因此,雅思英语阅读教学应该正确引导学生,扭转他们只看重词汇量的错误认识,帮助学生巩固和完善语法和结构等方面的知识,指导学生以语义段为单位进行学习。

第三,停留于传统英语教学模式。

毫无疑问,传统英语阅读教学是雅思英语阅读教学的基础,传统教学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词汇和语法教学在雅思英语阅读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因为它们是文字理解的基石。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下的学生不仅要面对雅思考试,还必须为出国后的课业做好准备:听课、查文献、完成小组作业、撰写论文等。因此,雅思阅读课程体系中应该适当地引入英语国家文化知识,并且渗透国外先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从而使学生们尽早适应国外的学习环境。

第四,过分强调外教的作用。

聘请外籍教师可以使学生们学到地道的英语口语表达方式,但如果过分强调外籍教师的作用,结果将会适得其反,学生的英语水平没有明显提高,雅思英语阅读的成绩甚至会有所下降。很多外籍教师对中国学生的情况并不了解,也不愿意费心思去琢磨一套适合中国学生的英语教学方法,这样对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并没有好处。另外,学生们英语水平有限,外籍教师讲授的阅读和写作课程对他们来说是难以理解的,尤其是针对一些重要的或复杂的语法结构,学生们听完外籍教师的讲解,反而更加迷茫。

2 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雅思英语阅读课程规划设计

课程规划设计主要是研究“教什么”的问题,就是在充分考虑专业特性和学生特点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思想和理论开发课程,按照能力培养循序渐进的原则序化课程,并建立课程标准。

根据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和获得的经验,我们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雅思英语阅读课程做出如下规划设计:

第一,雅思英语阅读课程包含的内容:基础英语知识的巩固、雅思英语阅读的题型讲解和解题方法、英语国家文化知识的引入。几个方面要兼顾并重,不能片面侧重任何一点。

第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一年级的雅思英语阅读课程以基础英语知识的强化和巩固为主,辅以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原本英语水平较低的学生有机会重新学习,缩小差距;原本英语较好的学生可以借此机会查缺补漏,夯实基础。基础英语知识的教学绝不等同于传统英语教学,而是以各类文章的阅读为依托,将基础语法和句法知识贯穿进去,阅读材料最好以主题为单元进行分类,便于文化知识的渗透。同时开设第二课堂,让学生们有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去学习英语国家文化常识。

第三,大学二年级的雅思英语阅读课程以阅读方法和题型讲解为主,同时结合所学专业引入该领域的热点话题作为阅读材料,并做一些陈述练习。在一年级学好语法、句法知识的基础上,二年级以题型为单元,配以相应题型的阅读练习,让学生们提高阅读速度,掌握雅思阅读方法。另外,针对专业领域热点话题进行的练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整体能力,还能够让学生关注自己专业领域的争议性话题,同时提高英文文献搜索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尽早熟悉国外学习环境和教学理念。

第四,大学三年级对大部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下的学生来说,是在国内学习的最后一年。雅思英语阅读课程应该以真题演练为主,并且规定演练的时间为60分钟。另外辅以对前两年阅读课程的总结和查缺补漏,让学生们在头脑中形成清晰、完整的雅思英语阅读框架,为即将到来的雅思英语考试和国外学习生活做好准备。

3 结语

在教学实践经验总结的基础上,本文对国内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雅思英语阅读课程规划设计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建议。阅读只是雅思英语听、说、读、写系列课程中的一个部分,由于每个部分都具有较鲜明的特征,因此,本文的研究结论不能全盘套用在其他三门课程规划设计的研究之中。目前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的雅思英语系列课程建设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高校、专家、学者都在边实践边总结,努力使雅思英语课程体系越来越完善,使培养出的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人才。

参考文献:

[1]王菊兰.中外合作商学院基础英语转向的探索[J].大学英语,2012,(9).

[2]陈艳龙.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的雅思教学模式改革[J].新课程研究,2010,(12).

[3]王新芳,任峰.中外高校合作办学模式下的雅思教学[J].考试周刊,2008,(14).

第3篇

一、营造氛围,让校园有书香

环境氛围是无声的课堂,一所散发着浓厚文化气息的校园,能激励人,感染人,培养人。因此,我在充分利用好图书室、阅览室,为师生创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外,还利用学校的文化墙、宣传栏、黑板报、校园广播站,渲染出浓浓的读书气氛。设定校园读书日或者阅读节。并赋予一些特别的东西,让它有了仪式感,有了氛围,有了意义,就有了一种期待,让师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到一种读书的状态,融入到读书的氛围。

二、引领阅读,让学生书山有路

书存放在图书室、图书馆里,往往在那里睡大觉,我会采取的行动,将图书馆里的书“请”出来,通过建书架、书壁、图书银行,让书飘流在学校的每一个空间,让其存放在校园的各个角落,让师生做到随手可拿、随地可取、随时可读。让图书成为学校分布最广的资源,把学校完全变成了书的海洋,让书籍影响每一位师生,让师生自然而然的在书海里淌洋。

三、积极开展活动,让阅读有快乐

没有活动就没有教育,同样,没有读书活动,就没有书香校园的有效构建,也就没有师生读书的积极推动。我通过好书推荐、读书人物表彰、亲子共读等活动,让师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认识到读书的意义,感受到读书的价值,体验到读书的乐趣,从而培养他们的读书兴趣,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让师生把读书作为一种自觉的行为,一种生活的方式,一种生存的需要,一种生命的状态。

四、构建课程体系,让阅读有活水

课程是教育的有效载体和抓手,让学校拥有完整的阅读课程体系,确保书香校园建设的持续性。我一方面针对阅读技能及方法,帮助师生学会如何选书、如何买书、如何做读书笔记,如何处理好读有用书与读无用书等等;另一方面通过对经典文本在文化层面、思想层面、艺术层面的多维度阅读及解读,丰富师生的阅读体验,涵养师生的阅读情怀。

五、架构评价机制,让阅读有激情

第4篇

关键词:学习能力;阅读教学;有效方式

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阅读占有着关键性的地位。提高学生的阅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不但能为学生输入更多的语言知识,还可以使学生通过阅读收获更多的学习乐趣和课外知识,让学生在阅读学习中获取知识,满足学生的学习成就感,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下面是总结出的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有效方式。

一、明确英语阅读教学的目标

在多年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对英语阅读课的教学坚持“授之以渔”的原则,这不但可以让学生学会阅读,还可以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到英语语音和英语语言的精华。

二、把握好阅读教学过程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充分发掘他们潜在的能力,利用阅读课来使小学生的想象力得到用武之地。鉴于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在各个环节设置不同难度、不同层次的问题,以便帮助小学生扩展思维,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三、帮助小学生开展课外阅读

鉴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知特点:对知识的遗忘快,对语言能力的运用能力差。让他们在空缺的语言环境下学好英语相对困难。因此,小学生的英语学了以课堂、教材为主体,还要帮助他们接受大量的语言信息。所以,在对小学生进行英语教学过程中,第一步就是为小学生的阅读学习营造合适的学习氛围。

总之,在新课改形势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成为教学过程中的关键。就小学英语的教学而言,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和教师阅读教学效率的提高紧密关联。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生的学习能力融入英语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来促进英语阅读教学效率的提高。

第5篇

    [论文摘 要] 英语阅读课程旨在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增进其对商务现象、商务理念的感悟,掌握基本的商务知识,从而能更快地适应未来职业岗位的需要。本篇从设计思路、教学方法和课堂实施三方面探讨了英语阅读教学的科学性、现代性和有效性。

    高职院校开设的商务英语阅读课程着眼于学生未来商务工作的实际需要,以综合培养学生运用各种阅读技巧从文章中获取相关商务信息的能力为宗旨,强调学生在企业生产、销售、财务管理、保险等特定背景下阅读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满足涉外贸易对高职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需求,提升其涉外英语交际技能。随着近年来外语学习与教学研究由外语教学法这一单一学科向多边缘跨学科方向转变,研究的重点由怎么教转向怎么学,教学内容也开始由语言技能向重内容教学发展,课堂教学开始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鉴于以上原因并结合实际的教学体验,对以建构主义为基础的现代商务英语阅读课程的教学模式思考如下:

    (一)课程的设计思路

    (1)理论够用的原则:根据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英语阅读课程宜遵循“以应用为目的,以实用为主”的原则,采用“教、学、做”的教学模式。在理论课程体系设计中,我们把该课程的理论内容限制在“够用”的范围内,对学生学习中所必需的知识精讲多练加以巩固,对没有联系或联系不多的内容进行必要的“削枝强干”,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能有较全面的掌握,并再提高一步。

    (2)学以致用的原则: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因此在实践课程体系设计中,教师要充分突出语言的实际运用,配合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对课程内容坚持随堂讲解随堂训练,精讲多练。同时围绕商务话题构建任务,创设商务情景,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商务技能和自主学习的理念。也可将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的实践课程安排到校内实训基地进行,让学生见实务,亲自做,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在仿真环境中练就真本领。

    (3)面、块、点的原则:总体抓面,保证所有学生学到所有教学计划安排的基本内容,了解掌握基本、常用的商务理念,使其水平起于一致。在此基础上,为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增加补充额外的相关商务词汇和知识,满足这些学生的更高需求,使“块”有所突出。对特别拔尖的学生以“点”的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培养,鼓励其将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商务英语翻译师和剑桥商务英语证书等考证的要求与课本内容有效地结合起来,将职业素质教育贯穿在课堂教学中,并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的能力,使其成为语言实践活动和自我发展的主体。

    (二)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英语阅读课程应秉承“以人为本,动态生成”的教育理念,通过使用联系实际,图像呈现,语言描述等手段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将深奥抽象的英语课文转化成生动具体的多个情境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以便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生动的阅读语境、鲜活的阅读材料,多元的课堂组织,使阅读成为语言学习的关键,实现语言作为文化交流的有效工具。

    (1)采取任务型教学法。让“问题意识”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始终。在学生开始每篇课文的阅读前,老师都要给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在阅读的教学过程中,采用问题教学法,诱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而在老师完成每篇课文的阅读任务后,也要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思考解决。

    (2)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在阅读教学中,不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而是采用教师启发、引导的方式,循序渐进地诱导、启发、鼓励学生对阅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再由教师总结、答疑,这既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采用互动式教学法。课堂教学可借助多媒体电子课件,运用丰富的图片、幻灯片,将信息形象化、立体化。每节课可设有商务新闻演讲环节,并就此展开讨论;每月也可增加课外材料阅读并要求学生写下观后感,并剪摘报纸财经新闻讨论来更好地增强其阅读和理解能力;期中还有小测验,包括以小组形式对所学内容进行成果展示,汇报演讲等。通过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兴趣,一改往日阅读课程枯燥刻板的旧貌。

    (4)关注跨文化意识,渗透文化背景意识:在外语教学中,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传统习俗、生活方式、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对语言的理解和使用,并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因此该课程的教师要非常注意文化教学,无论是篇章、语句还是词汇,每一环节都力求渗透目标语的文化,用文化语言观指导英语阅读教学,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同步进行。

    (三)课堂实施

    英语阅读主要以多媒体授课为主,扩大教学容量。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方法,并辅以恰当的检测手段,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一步,准备活动(Warming-up exercises),其目的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采用商务新闻演讲、谈论图片、提问回答、讲故事等形式,当然所选形式要为本文教学服务,与本文内容密切相关。

    第二步:阅读(Reading)。当学生的思维都集中在文本内容上时,可进入第二步。阅读过程既是知识、信息的获取过程,又是能力培养、方法指导的过程,是阅读课教学的关键。可分三种形式进行:

    1.扫描阅读(Scanning reading)。目的是通过快速阅读使学生获取各段大意,从而了解整篇文章写了几个方面的问题。这里,必须同时指导学生快速阅读的方法:A.“”表示这一段落在写作上的发展方向,首句为本段大意,而后是举例加以说明。B.“”与“”相反,先举例,后归纳总结,末句是本段的主题句。C.“”指的是本段先提出看法,然后用具体例子进行说明、证实,最后又归纳总结出本段的中心意思。D.“”表示本段没有明显的表达大意的中心语句,但字里行间却隐藏着一条中心线,这可以通过阅读体会而得。实践证明,采用这种方法指导学生阅读,学生的阅读速度有明显提高,准确度也不断上升,一般的段落都是以上某种模式的运用。

    2.细节阅读(Careful reading)。这一阅读过程是使学生获取重要细节的过程,一般要求学生抓住最能说明本段大意的关键词(keywords),借此,学生对本段(篇)已达到粗中有细、大中有小的程度了。

    3.计时阅读(Time reading)。这一环节主要是训练学生要阅读速度快、语音清楚、语调正确。

    第三步:检测。当学生采用以上三种形式的阅读之后,可通过以下途径检测学生到底获取了多少知识信息:一是表层测试。对课文内容的提问、填写有关细节的关键词等。二是深层次的检测。如让学生自己创设阅读理解题并附三个或四个选项,问题内容可以是关于段落大意、全文大意、文章题目、细节理解、作者的看法、态度等方面。之后,老师抽查,然后学生交换题目进行互测。这样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力和判断力,同时老师又可以了解学生对材料理解的深度和广度。

    总之,阅读过程的始终必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线。阅读的步骤、检测的过程都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此外,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如:校内英语角、各类英语竞赛、校园英语广播、网络图书资源、实训基地,或聘请企业专业人士为学生进行商务英语知识的培训等,不仅巩固延伸了英语阅读的课堂教学成果,也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参 考 文 献

第6篇

[关键词]高职英语 课程改革 自主学习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高职教学有其特殊性,即强调基础性、实用性、针对性。《高等职业教育英语教学大纲》规定:“培养学生掌握必须的、实用的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具有阅读和翻译与本专业相关的英文资料的一定能力,并为进一步提高英语的应用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因此,高职英语课程改革要充分体现以应用为中心,重视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

目前,众多高职院校都意识到了根据自身特点,进行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可在实施过程中都多多少少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在我院实行课改中,领导高度重视,提出了“六位一体”的教学改革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因有些方面改革力度不够,教学效果不甚理想,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普遍教师对课程改革认识不够,导致课改停留在表面形式,教学模式相对陈旧。二是在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方面还有所欠缺。三是教学条件不够完善,教师对现代化技术掌握不够,导致教学手段落后,从而影响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高职英语课程改革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改革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测评方法

1.教学内容改革

高职英语教材应该体现高职的特色,语言材料输入要适应应用能力的培养。教材编写要紧跟形势的要求,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思路,体现实用性和针对性,教材内容应突出实际性、实用性、知识性,重视语言在阅读、翻译、听说能力和应用文体写作语言运用能力。笔者认为,第一,每个单元材料内容的安排应以交际价值为标准,适合开展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听说应该先行。内容应该反映当代英语语言特点,围绕实际生活中丰富有趣的话题。这样,学生才有兴趣来开口练习英语。第二,材料应当具有一定的实用性。所涉及到的词汇、语法、文化背景、话题、内容应该与日常生活或生产实践有着密切的联系,如:电子商务、国际贸易、信息产业、金融业等。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得到充分的调动。第三,所学材料要体现比较强的知识性。与高中相比,高职学生学习的目的带有更大的功利性了,他们有获取有实际应用价值知识的强烈欲望,所以材料应当能提供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社会风俗特色、专业思维倾向和当代社会的热门话题等。只有这样,才能培养他们对世界的认知能力。除此之外,教材的内容也要不断地更新,使之既能促进基础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又能适应新时期英语教学的时代社会特性要求。

2.课程体系的改革

高职英语教学应与职业和专业需求紧密结合,课程体系要形成职业特色,围绕职业教育开设英语课程,例如:旅游英语,酒店英语,商务英语,文秘英语,计算机英语,装备英语等。把英语教学融入职业教育中,与所学专业紧密结合,学生学习的兴趣必将提高,英语学习也将更有信心。现大部分高职学生感觉听力很差,会做英语笔试题目,但是听力材料听不懂,口语平时也练习少,到了要用的时候大都开不了口或者一开口就不知道说什么,和外籍教师交流有很大的困难。因此,对于高职英语的公共课程,可以采用“2 + 1 + 1”模式,高职英语一般每周设置4课时,那么,可以设置2课时综合英语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点与听说交际能力,每周开设1课时听力,快速提升学生听力;1课时口语,练习培养语言的使用能力,也可以在每学期开设口语选修课,让喜欢说或想说英语的学生有更多机会提高英语口语,具备一定的语言交际能力,提高英语应用能力。

转贴于

3.测评方法的改革

英语是一门语言工具, 它的主要功能就是让人们用来交流思想,表达意念。因此,在测评中应突出能力测评,要以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为出发点,建立多元化体系,适应发展的需要。

二、改革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法多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法:老师讲解课文、语法,进行词汇和语法练习,作业多是预习课文和完成课本上的练习,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很强。然而英语教学应该与其他学科的教育有所不同,它不应该以传授专业知识为主要目的,而应该注重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因此课堂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帮助学生实现从学习依赖到学习自主的过渡。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应该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意识。这主要表现在需求和动机上,只有具备良好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动机,才有端正的学习态度,所以教师在培养学习者自主性的过程中应首先改变学生的依赖心理,强调自主意识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习者的自主意识。其次,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创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氛围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例如在学习英语课文时,让学生在阅读课文后就文章中心思想和细节进行讨论和交流,既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也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加强英语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英语教师自身素质是英语课程改革的必要条件。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教师了解或掌握相关学科如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知识外,还要熟练掌握本专业领域的知识、技能和发展动态,更要学习与专业相关的、交叉的及新兴领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才能适应教育要求。作为英语教师,应具有强烈的事业心,敬业精神和高尚的职业道德;要树立符合素质教育精神的英语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有宽广和厚实的业务知识,有终身学习的自觉性。英语教师的继续教育应该为英语教师的自主发展注入活力。同时,学校要从实际出发,健全教师进修机制,在不影响正常的教学情况下,加大培训力度,拓宽培训渠道,丰富培训方式,扩大对教师的培训面,以尽快培养出大批合格的英语教学工作者。

参考文献:

[1]白震坤.高职高专教育英语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余渭深,邹晓玲,邓世伦等.新编实用英语(3)[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第7篇

关键词:大学英语未来课程体系;复式框架;学术英语;通识英语;考核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6)02-0083-03

一、引言

大学英语教学存在严重危机,这是学界已达成的共识。危机出现的原因之一是很多高校的大学英语现行课程体系设置不尽合理,未能与时俱进。因此,对大学英语未来课程体系进行深入的研究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对大学英语未来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考者可以归类为以下三个主要派系:一是以蔡基刚为代表的激进派,主张通用英语向学术英语完全转移。蔡基刚认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方向只有一个:EAP和ESP,既不是基础英语或通识英语,也不是三者并驾齐驱。二是代表主流观点的中和派,主张谨慎对待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不轻易取消高校普通英语教学,构建科学、完整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因校制宜。三是代表少数人的保守派,即安于现状,不做任何大动作的英语教学改革。笔者比较认同中和派的观点,认为应该分层次构建大学英语未来课程体系,在构建以通识英语为主导的高层课程体系前,有必要构建以“考核”为核心的基层课程体系,最终形成大学英语未来课程体系的双层复式结构。

下文主要对大学英语未来课程体系的高级阶段是应该选择学术英语还是通识英语这一热点问题做具体探讨。余文将对大学英语未来课程体系的两个阶段给予框架性、图景化的呈现,将重点探讨大学英语教师在两个阶段应扮演的角色。

二、大学英语未来课程体系的方向性定位探析

1.大学英语未来课程体系:学术英语为主导?

随着教学实践中多种矛盾的日益凸显,保守派的观点显然站不住脚,但激进派的学术英语的未来课程体系目标定位也疑点重重。有些专家认为,开设学术英语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听懂世界一流学者的讲座和讲课,读懂本专业的前沿文献,到国际学术会议上交流等。这种针对大学本科生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定位是不符合我国实际的。不同于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我国大陆的大部分高校所在城市英语化程度和教育国际化程度都不高。大部分本科生能否听懂世界一流学者的讲座和讲课姑且不论,即使是与世界一流学者碰面的机会都寥寥无几。因此,激进派的学术英语课程圈定的培养对象有误。说白了,这是一种全民皆学术的思想。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中国,暂时没有需要和必要要求每个本科生都用英语进行专业课学习。学术英语可以作为选修课程开设,以满足少数学生尤其是研究生提高学术英语能力的需要。因此,即使要大规模开设学术英语课程,也应该放在研究生阶段。而“即便是在研究生教育阶段,使用英语进行专业课学习的需求也并不广泛。”对于普通高等院校的本科生来说,学术英语只能作为精英教育,应是少数本科生根据自己的科研志趣和能力做出的主动选择。北京、上海等国际大都市英语化程度较高,研究型和综合型的重点大学林立,师资及生源国际化程度较高,学术氛围浓厚,科研项目的国际合作较多,应适时推进这些高校的学术英语普及化的进程。但就全国范围来说,只有当中国大部分高校师资及生源国际化程度提高到一定程度时,学术英语才有可能广泛开展起来,这一时刻显然还未到来。

学术英语设定的授课内容也值得商榷。龙芸指出,学术英语主要教授与学术规范及学术研究相关的知识和能力,旨在培养学生学术英语学习过程中阅读、写作、陈述、讨论、演示等方面的能力,因此不需要专业知识。并有专家指出“在国外学术英语一直由没有任何专业知识背景的英语教师承担。”对此观点笔者有几点疑惑:一是没有语言内容承载的语言课如何教?二是教授没有语言内容的课程还是大学英语教师的本职吗?再者,如若教,是用英语授课还是本族语授课?教授上述内容是否需要太多的课时?其实,上述内容是教出来的吗?有教的必要吗?学术英语概念的提出实际上是对高校本科生在专业课的学习过程中的英语语言作为工具附属性地位的人为抬高。一个本科生,如果确实有学术上的科研潜能,由于其有英语底子和自主学习能力,在专业课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学术英语教学规定的目标是不成问题的,关键还是看学生是否具有专业学术能力。某些专业课教师有一定的英语语言基础,有海外留学、访学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经历,有公开发表英语论文的经验,这些都是大部分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背景的大学英语教师所不具备的。因此,专业课教师是对学生“言传”的最佳人选。如若真想要大学英语教师发挥作用,应该实现大学英语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的直接对话,大学英语教师负责帮助专业课教师更好地进行专业语言的输入输出。

2.通识英语为主导的大学英语未来课程体系的理据

笔者认为,通识英语是大学英语未来课程体系在高级阶段的改革方向(大学英语未来课程体系在基础阶段的改革方向见下文),主张建立以通识英语为主导的,包括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英语,以研究生阶段课程学习和学术研究为导向的学术英语在内的多样化课程体系。全球化趋势所带来的多元文化间的冲突碰撞以及我国长期实行的专业化教学模式迫切呼唤大学通识教育的出现。通识教育是一种人文教育,要孕育出真正的“人”而非“产品”,因而是非职业性、非专业性的教育,其实质是对自由与人文传统的继承。通识教育作为大学的理念应该是造就具备远大理想、学贯中西、博爱精神和优美情感的人才的高层的文明教育和完备的人性教育。“很多世界顶尖学校如哈佛大学都非常重视通识教育,把外国文化教育看作是核心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类学科是开展大学通识教育的最好载体。文类学科是在讨论“德”的东西,讨论人之为人的学问,从这点来说,应该是先“文”后“理”。自然、经济、法律等学科也是最近几个世纪才发展起来的,它不应成为大学教育的本质,否则大学就沦为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无论什么时代的教育,都应先德后才,先人后物,先统后分。汲取人类的思想精华,提升大学生的性情修养,是大学精神的本质所在。人学应始终是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核心。

文类学科的开展与语言教学在当今的中国高校是一对天然的搭档。诚然,具有通识性质的素质教育不只是外语界的事,而是大学各学科的事。但不可否认的是,外语教学为通识教育在大学本科阶段的展开提供了最好的平台,因为语言习得与文化、文学、哲学、艺术等文类学科结合最为紧密。英语教学作为一种语言习得和教育应首先与文类学科结合。根据《欧洲语言共同参照框架:学习、教学、评价》,语言教育的目的之一是:“获得对其他国家的生活方式、思维形式、文化遗产更广泛和深刻的理解”(欧洲理事会文化合作教育委员会,2008)。《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关于课程设置的部分专门提到了文化因素:“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因此,设计大学英语课程也应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的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7)。“在我国,已有不少高校将通识教育纳入学校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相继开设通识教育课程。”

总之,在外语教学中一味强调语言的工具性的功利主义思想,忽视和削弱外语的人文性是不可取的。当代大学生需要广阔的国际视野和深刻理解他国文化遗产精华的经历以提高自身的文化反思能力和人性的自我完善。在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的今天,来自不同国家和种族的人的交流互动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景象,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为我们感受多元文化、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和提高批判性思辨能力提供了良好契机。

三、大学英语未来课程体系复式框架的图景化构思

大学英语未来课程体系分为基础阶段和高级阶段。两个阶段的课程均设置为小班型的选修课,可以交叉同时开课。由于基础阶段主要以对教学主体双方的考核为导向,大学英语教师需要积极转变角色,从现在的“以教为主”转变为“边教边学”。基础阶段的大学英语教师可以在以下三方面有所作为。第一,通过学习并传递与范围内考核内容相关的背景信息,教师可以有效地增加学生语言输入的广度并拓宽自身的知识面。第二,为了与考核内容匹配,大学英语教师可开设诸如语音课、语法课、词汇课等与语言结构相关的选修课程或听力课、口语课、阅读课、翻译课等与语言能力相关的选修课程。第三,在英语学习的基础阶段,尤其是对于刚进入大学校门的新生来说,教师有必要在英语学什么、如何学等问题上与学生做深入的探讨,让学生对大学英语学习有一个整体性和方向性的把握,这也应该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对大学英语教学的相关研究,应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大学生不应仅仅成为教学研究的“实验品”和“对象”,也应逐步发展成为教学研究的“主体”,因为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对大学英语教学的理论研究会极大增强其英语学习的兴趣和责任感,而一般大学生有能力对部分大学英语教学理论进行解读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反过来,这一活动也会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素养。关于这一方面的理论假设仍需进一步的实证研究。

在英语学习的高级阶段,教师主要是以微型讲座的形式给学生以影响和引导。除了教师个体对学生群体的课堂交流外,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更多的应该是个体对个体或个体对小组的交流,高级阶段考核的结果最终以学生的小论文、演讲、辩论、讨论、剧目等多种过程性评估形式呈现。大学英语未来课程体系在高级阶段设置最终的理想状态是:教师在人文学科的某一领域能够用英语以渊博的人文知识背景展示大学英语教师的独特风采,为学生树立楷模,激发学生对教师所教某一人文学科的兴趣,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同时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

第8篇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分段培养 英语专业 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6)03-0036-02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以及教育改革的深入,“3+2”高职本科分段人才培养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高等教育模式逐渐在我国众多院校推广运用。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产生是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也是人追求终身发展,实现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贯通的必然。本文将以英语教学为例探讨“3+2”高职本科分段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

一 “3+2”高职本科分段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3+2”高职本科分段教学是一种新型的高等教育模式,指的是高职本科联合办学,进入高职学院完成3年学业,经过选拔后升合办学的本科院校继续深造2年,取得社会承认的本科学历的教育模式。分段培养要求每一个阶段都必须拥有独立的教学计划,且两个阶段的教学计划之间应有机衔接,在理论课程、技能课程开设上融会贯通,形成课程衔接贯通的教学体系。如今,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已经成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实现途径。在职业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建立“3+2”分段培养机制,已成为高职本科协同培养社会所需高素质、高技能的高端人才的重要任务。

二 “3+2”高职本科分段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伴随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高度关注,高职教育以及本科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目前,我国由于在培养规格等方面的差异,形成了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高职教育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而本科教育注重理论型人才的培养。无论应用型人才,还是理论型人才,都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人才。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社会对于应用型人才和理论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这一背景下,“3+2”高职本科分段人才培养机制更加符合时下的人才培养要求。为确保“3+2”高职本科分段人才培养的质量,必须对“3+2”高职本科分段人才培养的目标进行正确的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活动得以开展的基本依据和人才培养制度安排的基本原则。“3+2”高职本科分段人才培养目标,首先,应定位于技术应用和技能应用复合型人才培养。“3+2”高职本科分段人才培养本身兼具技术应用型和技能应用型的复合特征,培养技能与技术复合型人才。其次,应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术与技能复合应用型人才。最后,应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并以应用性为主要特征来对教学体系和课程体系进行重构,强调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三 “3+2”高职本科分段人才培养的英语教学体系构建

1.依据高职本科分段人才培养目标,制订英语课程教学目标

“3+2”高职本科分段人才培养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强调从社会需求出发,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此,在制定英语课程教学目标时,必须明确如下几点。

第一,注重英语理论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具有扎实的英语理论基础和文化基础。对学生而言,其英语应用能力必须依赖于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文化功底。同时,理论知识和文化基础是保证学生进行恰当的跨文化交际不可或缺的基础。

第二,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3+2”高职本科分段人才培养中,可分阶段培养和夯实学生的交际能力。一般而言,高职教育阶段侧重对学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而本科阶段则强调理论层面以及应用层面的进一步提升。通过两个阶段对学生英语交际能力不同侧重点的培养,使英语教学充分凸显应用性和复合性。

2.构建完整的英语课程体系,保证“3+2”高职本科分段顺利衔接

“3+2”高职本科分段人才培养应分别建立起独立的英语课程体系,但是要保证高职阶段和本科阶段英语课程的内在关联,共同致力于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具体可做如下安排。

第一,高职阶段。高职阶段课程体系的构建应包括基本素质课程、职业通用课程、职业专门能力课程以及职业综合能力课程等。在英语教学中,应分别设立英语听力课程、英语写作课程、英语阅读课程、英语口语课程等基本素质课程;英语交际类课程;商务英语、旅游英语等职业专门能力课程以及综合英语等职业综合能力课程。

第二,本科阶段。本科阶段主要开设通识课程、专业基本课程、专业课程以及集中实践课程等。具体而言,应包括英语文化课程、英语文学课程、英语交际交流课程、翻译类相关课程以及综合人文素养类课程等。

3.改革高职本科分段教学方法,提升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3+2”高职本科分段人才培养下,应对教学方法进行一定的改革,提升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具体而言,应从词汇、听力、阅读以及写作四个方面入手。

第一,扩大英语词汇量。在对高职阶段和本科阶段学生应掌握的词汇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明确“3+2”学生应当掌握的词汇量。通过从深度和广度来丰富“3+2”学生的词汇量,如从广度上应当增加一些便于学生掌握更多词汇的词根、前缀和后缀。这对提升学生记忆单词的效率十分有帮助。

第二,以兴趣为导向来提升听力教学的有效性。针对“3+2”学生的特点,选取一些原版英语歌曲歌词或电影对白等进行听力训练。通过调动学生的兴趣,以兴趣作为导向使学生乐于进行听力学习,循序渐进地提升自身的听力水平。可以先安排一些速度较慢的听力材料来进行练习,随着学生听力水平的提升,可以安排正常语速的片段来进行练习。在选择英语听力题材时,可以广泛涉及各种类型场景,包括商务、职场以及银行等。

第三,重视阅读技巧策略的教学。在增加词汇量的基础上,英语阅读教学时应注重阅读技巧的培养。具体而言,学会把握主题句,学会深入分析篇章。阅读过程中遇到的新词汇应记录下来,并学会分析长句。此外,还应引入一些反映文化差异的例子和素材,使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体会文化差异的影响。

第四,“3+2”学生在学习写作时,一方面,要注重用词准确,依据词汇内涵选择单词;另一方面,要避免中文语法规则对英文写作的影响,造成理解上的偏差。此外,还应避免标点错误、大小写错用以及单复数错用等。

4.注重完善教学评价方式,保证各阶段学生英语水平的提升

高职阶段和本科阶段的教学中,应分别建立起对应的评价方式。其中,高职阶段应侧重对学生英语职业能力和英语岗位应用能力以及英语基本能力等方面的考核。同时,应将跨文化交际能力作为教学考核的重要内容。在本科阶段,考核内容不仅包括英语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英语能力的应用情况,还应侧重对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翻译能力、批判思维能力以及口语交际能力等的评价。不同阶段应有侧重地培养学生相应的能力,充分体现各阶段的特色。同时,在进行能力评价时,应保证高职阶段和本科阶段的衔接,全面评价“3+2”学生的英语教学成效。

四 结束语

“3+2”高职本科分段人才培养模式下,应构建科学的英语教学体系,实现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本科英语与以职场应用为主的高职英语之间的融合和创新。借助“3+2”高职本科分段人才培养模式,明确各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实现各阶段之间教学计划的有效衔接,同时注重一些新型教学方法的引入,科学合理地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最终发挥“3+2”高职本科分段人才培养的优势,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朱平.高职与本科“3+2”分段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4(5):61~63

第9篇

关键词:教学方法;语文课;中等职业学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6.02.112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各种社会人才的阵地,也是提高社会就业率的有效保证。在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中,语文作为一门传授人文知识的基础性学科,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文字的能力、升华学生的审美情趣、发展学生的人文素养、改善学生的沟通方式等,其作用不可小觑。但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和心理成长期,其基本特征是强烈的心理矛盾冲突和心理动荡性,主要表现在价值困扰、情感困扰、学习困扰、人际困扰等方面。因此,语文教师应该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以及学生的身心状态,及时调整自身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下面主要从语文教学的现状出发,浅谈改进语文教学的具体途径。

1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现状

第一,语文课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语文是学习其他学科与知识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但在中等职业学校中,学校主要培养的是能够掌握一项或几项专业技能的人才,以体现职业学校的办学理念。因此,大多数职业学校的领导和教师都把教育的重点放在了专业技术当中,而语文却备受冷落,呈现可有可无的状态。在学校领导不重视、语文教师不创新、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的情况下,中职学校语文课的发展前景让人担忧。第二,教学手段陈旧,吸引不了学生的兴趣。二十一世纪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世纪,在课堂上,一本语文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再加上教师的一张嘴,这已经不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往往会出现“填鸭式教育”和满堂灌等不良情况。其实,多媒体技术已经广泛地进入到教学领域当中,但许多中职学校教学设备落后,多媒体平台空置不用,图书馆藏书量极少,根本做不到与时俱进。由于教师教学手段的陈旧,固步自封,使得语文课堂更为枯燥无味。

2改进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方法的具体途径

第一,更新理念,完善制度,创设新颖的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的改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要遵守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灵活多变的育人原则。同时,想要改进教学方法就必须更新教学理念,学校领导与教师应该了解语文课的重要性,共同商讨,制定一套适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课程体系。首先,学校可以先开设语文学科基础知识课程,只有具备了扎实的基本语文知识,有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才能为接下来的拓展课程打下根基。而基础知识课程可以包括古代汉语、现代文学、阅读方式的培养等等。当学生学习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后,学校就可以开设提升语文能力的课程,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通过各种能力展现出来,如文学创作、诗歌小说鉴赏、阅读分析等等。知识和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沉淀后,便可以鼓励学生从认识的层面上升到行动的层面。学校可以开设各种应用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给予学生一个展示才能的机会,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实际行动的能力,而且根据学生的表现可以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反思不足,及时调整。第二,创新教学手段,增加课堂趣味性。创新教学手段是改进教学方法的关键。语文课本中的内容只是没有生命的文字,只是一个范本,而不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全部。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要创造各种新颖的教学手段,赋予文字以生动形象的生命,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爱上语文。例如,教师可以采用情景再现、小组讨论、引导启发、开放自主等形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运用,使课堂氛围活跃起来。这样不仅可以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的学习中找到快乐。值得一提的是,教师的教学不应该局限于书本知识,还可以让学生阅读课外的美文,互相分享阅读的感受。第三,善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一方面,多媒体技术作为信息时代新兴的产物,已逐渐被广大教师所采用,并以其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打破了语文课枯燥乏味的沉闷格局,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堂上根据内容的需要巧妙地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音频、视频、文字、图画的展现,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同时得到视觉与听觉的双重享受。另一方面,教师也要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努力打造平等、和谐、友爱的新型师生关系。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也就是说亲密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师的教学,也能够促进双方的共同成长。现在网络传媒迅猛发展,老师可以和学生交换电子邮箱、QQ和微信等聊天软件,在课下进行情感交流。据资料显示,在网上和学生聊天,他们会更加无拘无束,流露自己真实的情感,师生的情谊也能得到加深。经过一步步的认识加深,打造亲密的师生关系,能够直接或间接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结语

一方面,语文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重要的必修课程,在中职学生的全面发展中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另一方面,语文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孕育着中国优秀的传统道德。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重视语文课的作用,依据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审视自身的不足,并在教学中将中国的传统文学与现代文学结合起来,推陈出新,为语文教学找到一条长远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刘艳.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创新[J].教育创新,2012,(7):332.

第10篇

关键词:直通车课程 英语阅读教学 自主学习

中职―电大直通车模式中,中职阶段的课程以技能课程为主,而大专阶段的课程以理论知识为主,侧重点各不相同。在这两种课程体系难以融合的情况下,直通车课程应运而生,架起两个阶段课程的桥梁。直通车课程一般采用“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的形式。其中,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都是计算机基础和英语,专业基础课则视专业而定。就商务英语专业来说,在专业基础课的选择上,英语阅读占了很大的比例,其重要性便不言而喻了。下面,笔者就谈谈自己对英语阅读这门课程的一些见解。

一、英语阅读的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材方面

我校中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没有专门开设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进行阅读训练的材料就是教材中的课文,他们没有机会获得阅读方法和技巧方面的训练,处于一种阅读能力缺失的状态。而电大商务英语专业的英语阅读选用的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发行的《新思维英语阅读》(1998年5月第一版)系列教材。该套教材是按照国家教育部1997年颁发的《全国成人高等教育英语专业(专科)英语教学基本要求》改编而成的,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基础和能力。这样就使学生的英语阅读学习面临教材内容旧,要求高,跨度大等的问题。

(二)教师方面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习惯于课文内容的讲解,如注重单词和语法的学习,或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记录对教材重点、难点的分析等,忽视了对学生的阅读基本功的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没有得到培养和发展。另外,教师经常会忽略文章的相关背景知识介绍,缺乏对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表达思想的进一步挖掘,导致学生觉得阅读课枯燥单调,缺乏兴趣。

(三)学生方面

由于受到汉语思维的影响,学生在用英语表达自己思想时往往感到很困难,经常出错。尤其是多数中职生在小学、初中阶段时的英语基础较差,到了高中就更为吃力了,一看到长篇的阅读就头痛。另外,学生长期以来形成的不良阅读习惯也影响了他们阅读学习的顺利进行,比如说阅读时用手指或笔尖指着文字,或者读出声音来等。

二、问题的对策

针对以上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关键是教师要结合实际,按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来解决问题。

(一)教材选择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对高中生阅读能力的要求中有一条是: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36万词以上。针对文中上述的现状,商务英语专业直通车课程英语阅读课的教材既应弥补中职英语专业学生阅读量的不足,又要能与电大英语专业学生的阅读量要求衔接。那么,阅读教材应体现出内容的实用性、趣味性,题材的广泛性,练习形式的多样性,以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另外,教材中的文章篇幅不应过长,以免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会因此产生压力,影响阅读的兴趣与效果。比如《魔法英语阅读王》和《星火英语的春天》系列读物都是不错的中学生阅读教材,此类读物选材广泛,题型及内容新颖有趣,融知识、趣味、训练为一体。

(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阅读是知识输入的主要途径,一个不会阅读的学生是无法独立获得任何知识的。对于阅读量不达标的中职学生,教师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授之以鱼,也要授之以渔,同时引导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将阅读材料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要达到这个目标,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在阅读教学之前,教师应该做好激发学生兴趣的工作,如精心设计好课件,讲解相关的背景知识等,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其次,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设置一定的阅读任务,如找中心句等,让他们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从而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开动脑筋思考问题。最后,教师要做好阅读后的分析和对学生的考察练习。为了能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切实的提高和加强,教师可把分析和练习题设计成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若干问题。以新概念英语第二册A cold welcome(冷遇)这篇文章为例,在热身部分教师可对中西方节日文化差异稍作阐述,然后让学生带着设计好的几个问题阅读文章。如“What does a cold welcome refer to?”“Why did the crowd gather under the clock?”“They realised the clock had stopped ______”等。接下来对文章的结构和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并介绍该类文章的阅读方法。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大学教育非常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很多学习任务都需要他们独立完成,比如说论文、实习报告、毕业设计等都是要求学生亲自去完成的,这就需要学生一定要树立“我是学习的主人”的观念,摒弃中学时对教师的依赖思想。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需要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因此,在直通车教学模式的中职阶段,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专心听课、勤于思考、独立完成作业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掌握多种学习方法等,以便学生逐渐适应大学阶段的英语教育。

三、结语

新课程标准指出:成功的英语教学要依赖大量的语言材料和语言实践。英语学习中,阅读是重要的语言输入途径,而口语和写作是语言输出途径,如果没有足够的语言输入量,我们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都将难以进行。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增加语言输入量,体验语言学习的乐趣与成就感。总而言之,直通车课程教学中,教师能否正确地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关系到中职阶段与大专阶段的教学顺利衔接与过渡。

参考文献:

[1]任志英.浅析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障碍[J].学周刊,2010(4).

第11篇

【关键词】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德育

德育是指针对学生群体的道德教育与培养,包括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两方面的教育。农村学校以中小学校为主,德育工作的重点就在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同时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和人格素质。农村学校德育建设,除了课堂这一主阵地之外,还应该将校园文化作为基点与突破口。强化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农村学校特色校园文化,对于充分落实素质教育以及优化农村学校学生思想道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

一、农村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意义

(一)渗透功能

从一个人出生时,教育便随之开始了,它促使个人能力不断发展,对其思想和思维进行培养,将其情绪与感情充分激发出来。“润物细无声”的特色校园文化教育与有意识进行的学校课堂教育和家庭教育并存,共同对个人产生影响,塑造其人格和世界观。从教育效果来说,此种隐性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更加利于学生接受。特色校园文化便属于这一教育范畴,它无时无刻不包围着学生,同时存在于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特色校园文化通过环境、氛围等对学生进行塑造和感染,此种渗透教育模式可以充分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2]

(二)激励作用

特色校园文化的外显形态就是学校的学习环境,例如整洁的教室、花草树木、宣传栏等,这些均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审美感受,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色校园文化的内隐形态,是基于学风、教风、校风等方面建立的思想观念体系。这一思想观念体系对群体中的每一个个体不断产生同化与影响。例如,特色校园文化中的德育故事、励志故事,以及在校园宣传栏和教室中张贴的名言警句,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责任感和归属感,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产生明显的激励作用。

二、农村校园文化发展现状

当前,农村学校硬件条件基本完备,师资力量也得到了加强,但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与城市学校还有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性和多样性不够,校园文化活动较为乏味、单调;二是农村校园文化建设阵地单一,往往只能通过教室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三是校园文化缺乏活力,较难让学生主动接受。如此,难免有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与逆反心理。长期下去,会对学生的学习热情、思想道德等方面产生较为消极的影响,不利于“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实现。所以,需要积极采用科学方法充分促进农村校园文化发展,提升农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整体素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进而实现五育并举。[3]

三、农村校园文化建设策略

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笔者深刻意识到,要想建设科学、先进的特色农村校园文化,校方应从两个方面切入。一是基于精神素养和心理层面的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二是基于实践能力开展的特色农村校园文化建设。农村学校应该突破传统学校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主、单一化的课程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基于精神素养和心理层面的校园文化建设策略

1.针对农村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农村学校应该积极开展心理健康课程,引导学生充分了解心理知识,学习科学的心理调节方法。课程要涵盖两部分内容,即理论内容与实操内容。在理论知识层面,主要是向学生普及心理知识;在实操层面,主要是引导学生开展自我认知和自我心理调适。例如,实操部分要涵盖人际交往、自我认知以及换位思考等方面的训练,对克服自卑、转变不良情绪、树立自信以及心理调节方法等进行有效掌握。部分农村学校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尝试建立心理服务室,为学生提供心理疏导服务。在农村学校中,跟随祖辈居住的学生占了较大比重,这部分学生在提升心理健康方面的要求更加迫切。他们需要有人倾听心事,解答成长过程中的烦恼,并在某些时刻提供心理指引。在父母缺位的情况下,学校可尽力为他们补上成长过程中的这一课。2.通过家长课堂等形式提升家长认知部分农村家庭的家长思想观念较为陈旧,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对于孩子其他方面的成长并不关心,对影响孩子成长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等状况不够明确,难以为孩子设计科学的发展目标。基于此,农村学校可通过专题讲座、理论辅导等为家长创造“家长课堂”,引导家长树立较为科学的、符合时代的教育观,同时对家庭环境进行充分优化,提升教育能力。这样做,能够促使家长通过正确的方式与良好行为不断影响孩子,为孩子健康、愉快成长创造温馨的家庭氛围。[4]3.通过开设课外阅读课打造“书香校园”与城市学生相比,农村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存在一定差距。农村学校应该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予以足够重视,通过开设课外阅读课等方式打造“书香校园”,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让学生深深认同“开卷有益”,好读书,读好书,促进特色校园文化的建设。另一方面,设立课外阅读课可以提升农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甚至消除其厌学情绪。例如,某农村小学学生小东曾出现过逃学的行为。教师没有直接批评他,而是耐心与他进行沟通。小东说:“因为上课太没意思了,我逃学其实只是躲在自己的房间里看连环画与故事书。”小东的情况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不少学生对于一天到晚始终坐在教室里接受老师的“满堂灌”感到不满意,而他们对于阅读具有浓厚兴趣,对新知充满探索精神。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学校的语文教师应与其他任课教师进行沟通,对学生的阅读行为进行规范。教师可经常为学生编写书单,引导其多读优秀文章,多闻书香、多沾书气;同时引导学生掌握快读、活读、写读、攻读、诵读、意读、博读以及选读等方法;教师还可引导学生通过图书交换、共读一本书、撰写读书笔记、开读书分享会等方式丰富阅读形式,扩大阅读量。通过引导学生养成读书习惯,助力于书香校园的打造,进而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二)基于实践能力的农村校园文化建设

1.组织节日文化活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且孕育出了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虽然不同的节日具有不同的内涵和风格,但都保留了我国先人的经验与智慧成果,节日活动将我国文化中最具代表性、最精致的一面充分展示出来。而且,广大农村地区往往节日氛围较为浓厚,节庆习俗保留得较为完整。因此,农村学校可借助重大事件纪念日、传统节日以及其他时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以团会、队会以及班会等为依托,通过庆祝活动、宣讲、手工制作等形式,引导学生将传统与现代、民族精神与爱国主义等有机结合起来。例如,端午节前,农村学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亲自到田间割艾草、包粽子,充分体验传统节日的形式与过程,感受传统文化的意义。借助此类活动,引导学生增强爱国意识,提升道德修养。有人认为,课外活动会占用学生一些学习时间,但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学习。类似的节日文化活动能够引导学生掌握课外知识与实用技能,扩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兴趣爱好,促使学生学有所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5]2.设置初级就业指导课程,初步培养农村学生的职业意识根据传统教学模式,一般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或是就读职业院校后才会接触职业规划、就业规划等课程与知识,并进行相关问题的思考。但在现实中,不少农村学生因对外部世界缺乏了解,对个人成长也缺少较为清晰的规划和认识。与此同时,家长也不能为其提供较为明确的指引,这在某种程度上造成部分农村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或是学习目标与发展目标不够明确。所以,为农村学校的中学生设置初级就业指导课程,能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适当了解相关行业就业信息,进而指引学生走出迷茫,合理确定学习目标与发展目标,进而推动特色校园文化建设。首先,学校可设置就业分析理论课程,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自身能力、气质、性格与兴趣,同时对社会职业有一定了解,明确自身奋斗目标。其次,学校可设置就业实践课程,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将参观和体验教育作为主要途径,不断探索农村学校学生参加社会活动、增进对社会了解的科学机制。通过校内外与课内外结合的方式,强化学校和社会的连接与互动,鼓励学生主动创新。农村学校可以在每学期安排固定时间,联系当地特色农业或其他单位为学生提供参观和体验机会。这样的活动既可以提升学生对社会的了解与认知,也能促使学生对未来产生紧迫感和向往,主动对未来进行规划,使学生尽早树立责任感和职业意识,促使学生明确目标,产生良好的学习动力,提升学习积极性,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四、结语

第12篇

关键词:高中文言文;针对性策略;指导性意义

一、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现状

1.教师的教学目标存在误区

目前高中教师的文言文教学目标有一定问题,只是将翻译、理解和背诵作为重点,而忽略了文言文的内涵。确实这种教学模式能够确保学生获得好成绩,很多教师对文言文考试的考点和要求把握得相当透彻,但是对新课程体系下文言文的要求却不关注,没有对新课程标准给予足够的重视。

2.教师的知识库不丰富

目前很多高中语文教师的文言文知识不丰富,很多语文教师课下的主要精力都耗费在研究教材和试题上,很难抽出精力甚至根本不重视课外文献的阅读,导致他们的知识储备不够丰富,由于文言文所涉及的知识特别多,教师如果不进行足够的储备,很难满足课堂和学生的需要,致使课堂内容比较匮乏,授课效果一般,达不到预期的目标。

3.教学方法比较传统

目前很多高中语文教师的文言文教学方法比较传统,缺乏创新,基本上是讲解文言文里面的字词含义和用法,逐字逐句翻译,最后理解全文,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完全是以教师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缺乏课堂活力,教师和学生的沟通不多,影响了学生对文言文的实际理解。

4.不重视课外资源

目前高中教师的文言文教学基本上还停留在教材这一块,不重视课外资源,导致对课外资源的利用不多,不结合课外资源,课堂教学很难达到一定的高度,因此这一块存在一定的问题,应该引起高中教师足够的重视。

5.评价模式有问题

目前文言文的评价模式有问题,主要是考核文言文的字、句、段的翻译、用法等等,通过提问、考试这些途径进行评价,导致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基本是死记硬背,只是应付考试,在其他方面涉猎不多。

二、新课程体系下的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

1.重视预习这一环节

预习在教学中的作用很大,尤其是文言文这一块,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引入预习这一环节,适当在课堂中进行。这就需要教师课下多下工夫,做好备课工作,课下准备好预习教案,将文言文的基础知识以习题的形式展现出来。课堂上学生通过注释获取文言文中字的含义,也可以通过查看工具书等途径获取文言文中字的含义,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感觉学习不那么枯燥,此外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采用抢答的形式,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有一定的竞争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

2.重视学生需求

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师为主的授课模式,应该重视学生需求,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起点,传授给学生学习方法,让他们利用工具书自行阅读,通过这种模式,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阅读习惯,克服很多困难,这远远优于教师为主的授课模式,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不断提高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不断创新教学方法

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古板的教学方法,不断进行创新,针对学生特点多研究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尤其是文言文方面,如果教师一味地翻译文章,晦涩生硬的文字会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教师能够在课堂上适当穿插写历史故事,绘声绘色的讲述,会极大地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高中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需求,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不断创新自身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4.提高教师知识储备

高中语文教师要坚持学习,课下多抽出时间阅读课外读物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尤其是古代历史等方面,这对讲好文言文来说非常重要,这样在授课过程中就可以运用自如,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5.充分利用课外资源

高中语文教师要想讲好文言文,只靠语文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充分利用课外资源,生活中多关注、多思考、多积累,将课外资源展现到课堂上。如,讲到风景类的文言文时,尤其是山水方面,生活中经常能够看到的,教师可以适当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感受山水景观,这样会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求知欲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外资源,让文言文教学不再枯燥无味,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6.改变文言文考评方式

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文言文考评方式,打破考试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而且要使考评方式和新课程体系保持一致,不仅要考评学生的字、句、段的翻译、用法,还要考评学生的文言文内涵理解等。总之,语文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文言文考评方式,尽量使考评开放,提高评价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