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幼儿阅读教育

幼儿阅读教育

时间:2023-08-25 17:09:3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幼儿阅读教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幼儿阅读教育

第1篇

【关键词】幼儿教育;早期阅读;分享阅读;语言学习

在与人交流的技巧学习中,早期阅读自然成为了听、说、读、写等诸环节的重头戏,也得到了教师和家长们的高度重视。早期阅读教育是指在学前阶段,通过大量图文并茂的读物来培养儿童的语言表达和阅读能力。这不仅能帮助幼儿看图识字,最重要的是帮助幼儿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培养一种书面表达的能力,并且对幼儿的思维、语言、想象、个性、习惯等方面进行综合培养。通过早期阅读教育,使幼儿获得心智及语言能力方面的全面发展。

一、早期阅读教育的关键性

学习要抓住一个关键期,在个体的成长过程中有很多关键期,幼儿阶段是智力发展及表达能力发展的高峰期,也是一个关键期,抓住了这个关键期,学习起来将事半功倍。心理学家认为:2-3岁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5岁是儿童书面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这说明幼儿已经具备了阅读的可能,只要使用一些正确的方法加以培养,孩子们都可以获得很大的提升。而且在这一阶段幼儿的记忆力是超强的,幼儿可以在这短短几年学好一门语言,有很好的背诵能力和模仿能力,这些对于幼儿个性及习惯的形成将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另一方面,早在五十年代有些国家就开始研究阅读,并对6岁儿童的阅读情况进行调查和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具有良好阅读能力的儿童求知欲比其他儿童要旺盛,在平常的生活中也能运用语言大胆与人交往,理解能力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乐观向上;不会阅读的儿童则对学习缺乏兴趣,表现得没有自信。到了八十年代,一些发达国家将阅读能力的培养列为智能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并且特别注重阅读兴趣的培养和阅读前期经验的提供。可见幼儿早期阅读经验与幼儿本身的身心及智能发展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二、重视阅读环境的创设

在早期阅读阶段,幼儿刚刚开始接触阅读,无论是在已有的知识还是在已有的社会经验上,都表现得能力比较薄弱和不足。因此,在早期阅读阶段,要重视阅读环境的创设,通过环境的创设直接对幼儿补充一些社会经验,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机会和场所,正确引导幼儿去观察和感受书面语言,使幼儿在有形和无形之中能够潜移默化地接受有关书面语言的知识。

例如,在布置活动区时配上适当的文字,诸如“积木乐园”、“娃娃的家”等文字标签,定期更新一些图书,为幼儿提供适宜的阅读时间和阅读内容,并及时加以指导,让幼儿可以在适宜的环境中阅读。教室内的墙饰和图画等也可以根据不同的时令和季节去更换,比如冬天来了,可以在教室内画上雪人、雪花、没有叶子的树枝,一些冬眠的动物,还可以画一些棉衣、棉帽、手套等,让幼儿可以根据图片和文字,联系真实的景象,比如自己身上的帽子和手套等等。这些的主要目的都是在与充实周围的环境,使环境中也含有有关书面语言的信息,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去体会,去获得语言和文字方面的知识。

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他们都会主动去从事那些令他们感到舒服、愉快的行为。因此,创设一定的学习和阅读环境就显得很有必要,在阅读的同时,让孩子把阅读与一切愉快的情绪体验联系起来,增强孩子对阅读的兴趣。

三、重视阅读材料的选取

鉴于幼儿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在早期的阅读中内容的选取一定要适宜,尽量提供一些具体的、形象的、生动的阅读内容。幼儿喜欢图画多的并且还是要五颜六色的,要有这些元素才能更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因此,我们要选取一些易于理解,便于阅读,内容丰富,色彩鲜艳,文字与画面结合,并且主题要接近儿童生活,文字在读本中重复出现,伴随识字。这些图文并茂的故事图片,配上有一定规律可寻的文字,都可以帮助幼儿了解有关书面语言的初步知识。

例如,“一字歌”的内容为:一颗豆,一粒米,一颗一粒要爱惜;一点油,一滴水,一点一滴都珍贵;一枝花,一棵树,一草一木要爱护;一分钟,一秒钟,一分一秒不放松;这些文字容易记忆并且有很好的教育意义,并且还配有丰富的图片来帮助儿童的理解,老师也可以进行适当的补充和讲解,这些阅读不但可以提高儿童的阅读水平,还可以帮助儿童形成良好的习惯和品德。

四、重视分享阅读

分享阅读,可以是朗读出来,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再去复述,我们强调的是一个故事的阅读活动要反复地多次进行,这个过程是一个让孩子感受语言、习得语言的过程。分享阅读可以让儿童从“听故事”过渡到“读故事”和“讲故事”,把书本的语言变为自己的知识。随着儿童阅读活动的多次重复,儿童可以变得越来越熟悉故事中的情景和语言,在老师朗读上一句的时候,儿童可以在心中形成对下一句的预期,慢慢的,儿童也可以跟着老师一起朗读了。

通过分享,儿童从最开始的听老师讲故事,到自己阅读故事,再到讲故事给其他小朋友听,讲故事的过程中想象并模仿角色的声音和表情。儿童的这种模仿,具有很高的价值,他们正一步一步地参与到阅读中,在其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并最终逐步过渡到自己主动读故事。因此,成年人应该对他们的模仿行为给予积极的肯定和及时的鼓励,多给机会让儿童自己讲,尽量不要去打断,让儿童独立进行朗读。只有在儿童不能继续朗读的时候,才给予帮助,对于发音不正确的地方,及时提醒、纠正。这时的儿童会觉得自己真正独立进行了朗读,从而获得极大的成就感。分享阅读不以识字为目的,却可以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识字。

五、总结

早期阅读是幼儿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幼儿的思维、语言、个性、习惯等各方面的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我们在幼儿教育阶段应该重视早期的阅读学习,充分调动幼儿各方面潜能,抓住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期,努力为儿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许晓蓉,幼儿道德成长与早期阅读,《学前教育研究》,2011.07

[2]傅敏敏,关于培养幼儿早期阅读兴趣的研究,《学前教育》,2005

第2篇

一、幼儿绘本阅读与情感教育

1.情感教育对幼儿认知发展的作用

情感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教育者通过尊重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品质,发展个人自我情感调节能力,最终形成健全的个性和人格特点,可以对生活、学习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幼儿情感教育是针对3~6岁的儿童,主要是以培养幼儿的同情心、信任感、依恋感为主。良好的情感教育是确保幼儿健康发展的前提,情感教育可以确保幼儿保持良好的心境,更有效地进行学习。诸多研究调查显示:童年是一个人情感倾向塑造的重要时期,五岁之前幼儿的情感经验甚至会对其一生产生恒久的影响。为此在今天的幼儿教学中必须注意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引起幼儿的情感体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2.关于绘本阅读对幼儿的影响

绘本作为儿童文学的一种,是关于爱和美文字的集合,阅读绘本的过程也是幼儿感受爱和美的过程。郭沫若先生曾说:儿童文学的教育功能主要是在于感情教育、美的教育,绘本中的美好情感会给幼儿读者的心灵产生深远的影响。相关调查研究显示:绘本对幼儿的心理辅导和治疗具有独特的作用,幼儿会通过阅读描绘各种人物、事件的绘本,学习以书中人物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情感,了解社会,与此同时也促进了幼儿审美能力的发展。

二、幼儿绘本阅读中的情感教育实践

1.绘本阅读中的角色扮演可以增加幼儿之间的情感交流

在皮亚杰关于人的认知发展理论中,幼儿还处在以自我为中心的认知发展阶段,对于外部世界的认知具有很强的局限性。对此在绘本阅读中,教师通过人物角色的扮演游戏可以培养幼儿换位思考的能力,最终形成自我意识,并向非自我中心的方向过渡。角色游戏的本质在于让幼儿扮演某一个角色,使幼儿在游戏中接触不同的人物角色,体会和感悟不同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达到提高幼儿自我意识水平的目的。所以在绘本阅读教育中,教师可以引导一部分幼儿去扮演需要展示同情心的人物形象,另一部分则扮演需要帮助的人物,以培养孩子如何在合适的场合表达自己对他人的关心和爱护。通过对这类生活场景的描述,幼儿会在自主思考的过程中完成与小伙伴的情感交流,与此同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2.绘本阅读中包含的美好情感可以对幼儿产生积极影响

第3篇

1、阅读教育是所有教育的基础,成功的教育从早期阅读教育开始。早期阅读活动,对幼儿来说,不是简单的看看、说说、学学、听听,而是在多方面地接受教育和熏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促进着幼儿全面地发展。

2、幼儿期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在早期阅读活动中,给幼儿提供了一种特别的机会,幼儿通过图片直观具体形象地来理解和学习新的词汇,使幼儿的词汇量迅速地增长,如在阅读《甜甜的礼物》这个故事中,看到小动物送礼物的画面就会迅速地掌握了新词汇“甜甜的,礼物,谢谢你”等。并且,在学习词汇的基础上学习故事里的对话,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习说礼貌用语。学习新词汇也显然比单独学习新词汇更轻松,幼儿更乐意接受。

3、在早期阅读活动中,幼儿倾听到比日常生活更丰富和更为规范的语言及词句,幼儿好模仿,这些词语给幼儿提供了学习模仿的样本。慢慢地他们将学习的零星的词汇组合成简单的句子,并不断地变换句型,使他们的表达更丰富也更规范清楚。幼儿的语言发展是一个原型不断向外扩充发展的过程,学前幼儿正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如1—3岁是幼儿学习语言发音的关键期,2—3岁是掌握基本语法和语句的关键期。在关键期内,大脑需要一定的外界刺激,以建立和稳定脑结构,促进语言的发展,而早期阅读是他们语言发展关键期的有效刺激物,有益于幼儿语言的发展。因此借助幼儿文学作品的语言形象、生动的特点,促进幼儿学习形象化语言。比如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语句“春风吹绿柳树,吹红了桃花,吹醒了青蛙……”等等。这些语言清楚、准确,具体形象地表达人对各种事物、人物情境的思想、观点和印象。对于处在早期发展中的幼儿来说,这种形象化的语言符合他们的认知思维特点,对他们有极大的魅力。很多幼儿在倾听故事时,会获得一种满足的愉悦感,并逐步了解用这样形象化的语言所产生的效果。

4、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听听孩子们的谈话,我们会惊讶地发现,他们经常会很形象地描述那些故事、童话中的人物和语言,这说明他们在文学作品中学到了许多东西。通过阅读活动,能有效地帮助幼儿从口头语言向形象化语言的过渡,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

(来源:文章屋网 )

第4篇

【关键词】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组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09)12-0014-05

近两年来,早期阅读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学前教育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人们认识到早期阅读对儿童终身学习和发展具有特别的价值。认识到早期阅读教育已成为幼儿园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那么,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应当如何开展?我们在深入研究0~6岁汉语儿童阅读行为和早期文字习得过程的基础上,与幼儿园实践工作者合作,开展了有关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的实践研究,对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在此与幼教界同行分享。

一、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目标

研究发现,3~8岁是儿童学习阅读的关键期,在这段时间内儿童通过早期阅读获得核心经验,萌发书面语言意识和行为,形成有益于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自主阅读能力,从而为成长为一名爱读书、善读书者奠定了基础。在中国幼儿园教育的文化情境中制订早期阅读教育目标,不仅需要吸纳国际早期阅读教育研究的新成果。也需要考虑我国儿童早期阅读能力发展和早期阅读教育的独特要求。

1 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目标的构建原则

首先,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目标应当建立在对儿童阅读能力发展研究的基础之上。近20年来,国际儿童语言教育研究者充分认识到,儿童语言教育的成功是教育者充分了解儿童语言发展规律的结果。儿童阅读能力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教育者需要对不同年龄的儿童提出不同的阅读能力发展要求,形成一个逐步推进的早期阅读目标体系。Ⅲ

其次,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目标应当建立在了解和统整国际范围内各种有关儿童阅读能力发展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早期阅读教育目标必须反映当代学前教育的新观念,能真正促进儿童通过早期阅读教育向一名成熟的阅读者方向发展,并为儿童成为一名好的阅读者作好经验准备。

再次,充分考虑中国文化和教育情境的特殊需要。我们在构建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目标时还必须充分考虑汉语文化情境的特殊性,充分关注幼儿园集体教学的需要。幼儿园集体教学的特点决定了我国的早期阅读教育有别于其他文化情境中的早期阅读教育,特别是有别于西方国家基于个别化或小组化学习的早期阅读教育。根据集体教学情景需要,我们要充分考虑这样几个问题:如何帮助儿童学习阅读,如何提升不同年龄儿童的阅读能力,如何根据不同水平儿童的学习需要开展活动。只有符合中国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的实际需要,我们的早期阅读教育目标才能对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产生现实意义。

2 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目标体系的结构

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目标是幼儿园语言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早期阅读教育是在为幼儿提供充分而丰富的口头语言发展机会的同时,引导幼儿接触书面语言,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萌发书面语言意识和行为。

在开展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汉语儿童早期阅读与汉字习得过程研究”中,我们获得了许多有关汉语文化情境中儿童早期阅读行为和汉字习得过程的认识。我们认识到。汉语儿童在早期可以在与非文字材料的互动中产生对阅读和文字的敏感性,从而经历从前阅读发展为阅读、从前识字发展为识字、从前书写发展为书写的发展过程。通过对这些规律的探讨,我们初步制定了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的目标体系。

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目标体系可由前阅读行为、前识字行为和前书写行为三个方面构成,并经过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完成对幼儿早期阅读行为和能力的培养。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活动的重点应是帮助幼儿作好“阅读准备”“识字准备”和“书写准备”――从培养幼儿对书本和阅读的兴趣到让幼儿深入准确地理解读本内容,逐步将口语语法和书面语法对应,并对此产生敏感性,有效地理解书面语言;从关注具体的印刷符号到理解汉字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视觉图像,能够逐渐通过寻找线索来区分出文字,识别并读出所认识的汉字:从喜欢拿笔在纸上涂画到觉察和了解汉字字型特征,逐渐尝试书写汉字。

3 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目标的应用

从上述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的目标结构看。我们希望汉语儿童在学习阅读的过程中能够真正成为热爱阅读的、不断发展的、趋于成熟的自主阅读者。为此,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需要为幼儿创造更多非正式的与文字互动的机会,让幼儿在非正式的与文字的互动中获得书面语言意识的发展,通过早期阅读教育逐步获得有关书面语言的经验。

早期阅读教育可从前阅读、前识字和前书写三个角度,培养幼儿对阅读、文字和书写的敏感性,帮助幼儿形成阅读、识字和书写行为。四个阶段的教育目标分别针对2~6岁幼儿。但是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四个阶段的区别并非是绝对的年龄差别,教育者可根据教育对象的经验水平选择相应的教育目标。比如,在组织3~4岁幼儿开展早期阅读活动时,倘若这些幼儿从未参与过早期阅读活动。那么教师就要将第一阶段的目标纳入教学过程。每位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对本班幼儿阅读水平的了解,选择合适的教育目标。

二、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的内容

幼儿的语言教育内容既包括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组织的专门活动内容,也包括渗透在幼儿一日活动各个环节以及其他领域活动之中的语言教育内容。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内容亦同此理。在一日活动中,幼儿可以通过图画书学习阅读,可以在游戏活动中学习阅读,也可以在生活中学习阅读,早期阅读渗透于幼儿学习与生活的各个环节。

已有研究认为,图画书阅读应是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的主要内容,图画书是早期阅读教育的重要载体。因此,选择高质量的儿童图画书,为幼儿创设与图画书上的书面语言信息进行充分互动的环境,可以为幼儿提供机会,使他们能对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获得的零碎阅读经验加以提炼和深化,产生对汉语书面语言信息的敏感性,并逐步理解书面语言规则。由此,根据既定的早期阅读教育目标,有计划地安排和组织幼儿通过早期阅读教育活动系统地学习,就成为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我们在选择早期阅读教育内容时,以多元的内容、多元的价值、多元的形式和多元的审美为尺度,构建了儿童图画书的内容方阵。为幼儿选择了

四种类型的图画书――JL童诗歌图画书、儿童故事图画书、儿童散文图画书和儿童科学知识图画书。从多元阅读的角度看,这四种类型的图画书在阅读内容、价值观念、文体形式和审美表现等方面都具有独特功能。

选择儿童诗歌图画书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幼儿阅读一批优秀的中国民间儿歌和诗歌。这些图画书中的汉语儿歌,有相当一部分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间歌谣。这些丰富多彩的传统儿歌在千百年流传的过程中经过不断锤炼,已成为我们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这些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儿歌,除了它们所融汇的丰富的思想内容之外,还为幼儿提供了多种多样的语言艺术学习形式,诸如数数歌、游戏歌、绕口令、时序歌、猜谜调、连锁歌……我们将这些内容健康、主题单一、语言凝炼、韵律优美的儿童诗歌,配上独具民间艺术风格的绘画,将之引入幼儿早期阅读视野,让幼儿通过阅读这些图画书,在学习早期阅读的同时领略祖国文化和语言的丰富多彩。

儿童故事图画书是故事与图画的美妙结合体,也是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中颇受教师重视的读本材料。近年来,有些儿童图画书作者和编辑引进日本的名词,将我们惯有的图画故事书称之为“绘本”。实际上这个来源于日文片假名的名词,远不如中文原有的“图画故事书”定义清晰贴切。图画故事书通常由图画和文字共同承担叙事功能,图画故事书中的图画与文字各司其职:图画的线条、颜色描绘出文字所无法叙述的意境,文字的清晰表达又弥补了图画难以直观显现的思想及时空变化。图和文存在着一种潜在的交互关系,图文的交互作用增强了故事主题的艺术感染力,形成了一个视觉欣赏和文字阅读相互交汇、融为一体的完整作品。儿童在阅读过程中,每一次的翻页都有可能引发他们的想象,产生如放电影般的连续性效果。儿童阅读图画故事书的过程往往是一个与图画故事书沟通、对话、交流的过程,是调动自己的知识经验理解故事并从中获取信息丰富自身体验的过程。

儿童散文不像故事那样必须具备完整的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它可以通过某些生活事件片断来表达所思所感。譬如刘旭恭的儿童散文图画书《下雨的味道》,描写一群小动物在放学的时候遭遇了一场雨:“快下雨了,有没有闻到下雨的味道?什么是下雨的味道?”它们琢磨着下雨的味道:“是不是像海边吹来咸咸的风,像电饭锅打开时热热的气息,像小牛吃的嫩嫩的青草?”等到雨真的下下来以后,小动物们无比兴奋。散文中有一系列排比句描述:那雨――穿过面包店和书店;那雨――穿过杂货店和花店;小鸡、小鸭、小猫和小狗都在雨中快乐地冲澡。最后小动物们想:回家后要先洗个热水澡。再喝碗红豆汤。原来,下雨的味道就是湿湿的、黏黏的、凉凉的!儿童散文有一种特殊的美,它介于叙事体故事和抒情体诗歌之间,让幼儿从有限的篇幅中体味出言近意远、耐人寻味的美。配上别具风格的图画后,汉语清新生动而富有抒情意义的语言形式,就可以通过特别的符号载体向幼儿传达一种悠长优美的生活图景。阅读儿童散文图画书,往往可以感受到一种激荡人心的美。

近两年来,国际早期阅读教育界开始关注学前儿童对科学知识类图画书的阅读。已有研究发现,早期习得的词汇是否丰富对儿童未来阅读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而科学性词汇的习得对于儿童未来的学业和语言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早期阅读教育研究中,我们对不同类型图画书中的语言进行了多方面分析。其中语义网分析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图画书有不同类型的词汇。例如,中班科学知识类图书《昆虫躲猫猫》,第一页呈现的就是“螳螂穿着绿色或褐色大衣。静静地躲在叶片和草丛间。只要小虫子闯进来,螳螂就用大镰刀一样的前脚,一下子夹住小虫子,把它吃进肚子里”。图画书作者在书中娓娓道来,告诉幼儿许多昆虫具有的特殊本领:“很多褐色的蝴蝶和蛾。都长得很像枯叶子。有的连叶脉都一模一样。它们爱和小鸟玩躲猫猫,你的眼力比小鸟好吗?”科学知识类图画书不仅集中出现科学性概念词汇,而且有比较明显的说明性语用方式。与此同时,科学知识类图画书往往采用非叙事性结构。图画的画风清晰明了。因此,科学知识类图画书是早期阅读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阅读内容。

三、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的组织策略

在个别化教育和集体教育情境中,幼儿的学习动机存在着差异,因此教师要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我国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是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幼儿书面语言意识和行为的教育活动,因此我们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是在幼儿园班级集体教育情境中怎样使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早期阅读活动。通过与幼儿园教师的共同研究,我们发现,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情境下,教师组织早期阅读教育活动时有以下几个主要策略。

1 统整阅读目标

我们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建立了由三个方面四个阶段构成的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目标体系。因此,教师在设计和组织早期阅读教育活动时,要根据幼儿阅读发展的阶段要求来统整教育目标。换言之,教师要仔细思考早期阅读教育的内容,将前阅读、前识字和前书写的教育要求统筹安排到教育活动目标中去。

早期阅读教育活动中的确蕴含了为实现幼儿多方面发展所需的学习机会,不过,教师教学的重点目标到底放在哪里,需要每一位教师深入思考。比如指导幼儿阅读图画书时,我们需要重点考虑:如何加强幼儿对图画书内容的观察、理解,调动他们的经验加深对图画书中重点内容的认识:如何帮助幼儿掌握图画书中重复出现的重点句式,并尝试用同样的句式表达,将口头语言与图画书书面信息对应起来:如何自然而然地将图画书中出现的汉字凸显出来,采用相应方法提示幼儿,让幼儿体验寻找文字的快乐;如何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创作简单的画面,表达自己对图画书内容的想法,最后在教师的帮助下感受富有创意的阅读过程。每位教师在设计和组织早期阅读教育活动时,都应认真地问一下自己:我打算让幼儿获得哪些有关阅读的经验?假如教师能充分思考并针对上述问题制定适合本班幼儿阅读水平的教育目标,并在这些教育目标中融会前阅读、前识字和前书写的教育要求,那么我们的早期阅读教育活动一定特色鲜明,能够帮助幼儿有效地学习阅读。

2 组织系列活动

我们主张将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活动组成系列活动。围绕一本图画书进行的阅读学习应该不是一次照本宣读的读书活动,教师可以以儿童图画书为主要教育内容,围绕图画书阅读开展一系列教育活动。这样的系列活动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图画书内容,有更多的机会养成良好的阅读行为,获得更多的感知汉字的经验,并能够创造性地进行前书写。

早期阅读教育活动往往包含诸多环节。教师要紧紧围绕图画书内容设计和组织早期阅读教育活动。但在实践中,有的教师设计的系列活动往往是一个“大拼盘”,例如,先将图画书读给幼儿听,继而进行科学活动、社会活动、体育活动、音乐活动或者美术活动。这样做的结果往往会在引导幼儿阅读的过程中丢失了阅读,这是目前我国幼

儿园早期阅读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优秀的教师会将设计和组织早期阅读系列活动建立在深入理解图画书内容、冷静思考幼儿的阅读重点的基础上。在正确把握重点的前提下,教师才可能采用适当的活动方式组织幼儿逐层深入地学习探索,自始至终保持早期阅读教育活动的有效性。

3 鼓励创造表现

在近年来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有关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呼声很高。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人才,已经成为中国各级教育的一项特别重要的任务。我们认识到。原有的教育对于儿童创造能力的培养的确关注不够。面对21世纪国际人才激烈竞争的形势,我们要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关注这一问题。为此,在幼儿园课程与教学的方方面面,我们都应尝试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儿童创造性发展平台,早期阅读教育活动亦不例外。我们应当鼓励幼儿在学习阅读的过程中进行探索创造,从小获得探索创造的愉快经验。

我们在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活动中,充分关注活动内容所提供的探索创造学习机会。引导幼儿在学习理解图画书内容的同时,用多种方式去想象创造,并用语言或其他符号表达自己的想象创造。比如在引导幼儿阅读不同类型的图画书时。教师要打破传统的以理解内容或记忆背诵为重点的教法,引导幼儿寻找不同类型图画书中语言的构成规律,调动幼儿已有的经验想象新的情境内容,用适应阅读内容风格的语言谈论和讲述图画书内容。在指导幼儿阅读图画书之后进行富有创意的活动,引导和鼓励幼儿谈论自己的相关经验,用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象,这样的活动既达到前阅读、前识字和前书写的教育目标,又为幼儿提供了创造性学习和表现的机会。总之,在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有策略地鼓励幼儿表现和创造,引导幼儿在学习阅读的过程中大胆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或其他表征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创新内容。

4 激励评判思维

评判式思维能力对于我国儿童的发展尤为重要。在漫长的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我们的教育文化较少关注培养儿童独立观察、评论、分析、判断、论证等审慎思考和决定的能力。评判式思维能力的发展意味着一个人可以对自己负责,不人云亦云,也意味着一个人获得了终身学习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课程中,我们应当结合我国文化情境的特点。对幼儿评判式思维的萌芽和发展给予特别关注。

有研究者认为,评判式思维是一种脑力程序,主要是对那些通常被当成真理和常识来推介的判断和陈述进行分析和评估,重新检查,反省原意,然后作出自己的评判。那么,在儿童开始人生最初的思考学习时,我们应当怎样为他们提供恰当的学习锻炼机会?在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围绕图画书内容开展的早期阅读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设法引导幼儿与具体的情境材料互动,逐步养成评判式思维的态度、行为和方式。

第5篇

【关键词】早期 阅读教育 重要性

早期阅读可以帮助幼儿早一些打开认识世界的窗口,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目前,国际幼儿语言教育研究提倡“完整语言”的教育。这种观点认为,尽管幼儿以发展口头语言为主,但应当为幼儿创造一定的接触读和写的机会。已有研究提出,2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若能抓住关键期的有利时机及时进行适当的培养,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些研究已经表明,缺乏良好的早期阅读经验的儿童入学后会有学习适应上的困难,缺乏阅读兴趣,阅读理解能力差等。因此我们应适时地培养幼儿对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使之成为孩子一生取之不尽的财富。

怎样才能让幼儿更好地掌握时机呢?首先我们制定出了一系列的实施方案:

1 构建早期阅读教育的目标体系

目标是教育行为的指南,有了明确的目标,才能在教育过程中有的放矢地对幼儿进行教育,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早期阅读教育必须有明确的目标。

按美国课程专家瑞夫?泰勒的观点,教育目标的构建应从孩子的兴趣、认知、能力、习惯、态度等方面考虑。

从早期阅读教育的特点看,它是幼儿园语言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早期阅读教育在语言教育中又有其独特的价值,在构建目标时,应体现其特殊性,同时必须遵循幼儿语言发展的规律,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需求。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结合赵寄石、楼必生教授主编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中有关早期阅读教育的目标及本园幼儿实际,确立了幼儿早期阅读教育目标: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培养幼儿对书面语言的敏感性,帮助幼儿认识语言符号和图画符号的对应转换关系,掌握早期阅读的方法,培养幼儿将早期阅读经验迁移到其他活动中去的能力,养成良好习惯,提高幼儿观察、想象和语言思维等综合能力。据此,我们再确定分解目标及各年龄班的层次目标。

早期阅读教育目标体系的构建和确立,使教师明确了幼儿早期阅读教育所要达到的要求,使早期阅读教育更具有针对性。

2 培养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途径

(一) 教师根据早期阅读教育目标,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幼儿的阅读能力进行系统培养,使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获得发展。

① 阅读活动(按早期阅读教育目标开展的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内容较为集中的教育活动)

(1) 大图书阅读活动:教师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自制大型图画故事书,并利用这种图画故事书帮助幼儿学习和掌握按序仔细观察画面和将前后画页联系起来理解的阅读技能。(适合集体活动、分组活动。)

(2) 小图书阅读活动:同一内容的图画故事书幼儿人手一册,独立阅读,主要帮助幼儿掌握翻图书的方法, 让幼儿在看书过程中自己感受、体会,不断获得独立阅读的经验。(适合分组活动、个别指导。)

(3) 听赏活动:以听赏图画故事或其他文学作品为主要内容的活动,主要让幼儿反复倾听老师的讲述,不断体验品味,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适合集体活动、分组活动、个别指导。)

(4) 排图活动:教师为每个幼儿提供一套打乱顺序的图片,幼儿在看懂图意的基础上,根据故事内在的逻辑规律将图片按顺序排列起来,并表述排图理由,这有利于培养幼儿有序思维能力。(适合分组活动、个别指导。)

② 以阅读为主的综合活动

(1) 自编图画故事书活动、诗配画活动:在教师指导下,幼儿运用已有阅读经验和绘画技能,将自己创编的故事、诗歌配上与其情节、内容相符的画面,编成图画故事书,培养幼儿将语言符号转化能力并发展其创造性 思维能力。

(2) 听音乐编构故事:这是阅读经验与音乐感受相结合的活动。幼儿通过感受理解音乐,将它转化成语言符号,进行讲述,并配上画面组成音乐图画故事书,培养幼儿将音乐符号转化为语言符号和绘画符号的能力并发展其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 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阅读材料,能动建构、积累和同化阅读经验。教师给予适当指导,鼓励幼儿开展自主阅读活动。

① 区域活动中提供阅读材料

阅读活动前,教师在活动区、图书角提供相应新图书、新图片,并向幼儿介绍图书、图片的名称,让幼儿自愿选择阅读材料,自主地进行感知、体验、探索。教师主要观察了解幼儿感知、体验的水平,为专门性的阅读活动打下基础。阅读活动结束后,教师继续为幼儿创设各种活动情境或条件,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选择活动材料。根据我们的观察和实践,幼儿往往挑选自己最喜欢的角色进行表演,或画出自己最喜欢的一段故事情节,这有利于发展幼儿的再造想象力。

②开设幼儿阅览室

我们开辟了幼儿阅览室,根据大、中、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与认知水平,有的放矢地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幼儿读物,读物每月更换一次,每天保证一定时间让幼儿自由阅读,使幼儿将已有的阅读经验同化于自主阅读之中。

③ 在日常生活中渗透阅读教育内容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将季节的变化、生活的特点、动植物的生长规律等与阅读教育相结合,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通过不断的感知内化,积累阅读经验。同时,教师提供一定时间让幼儿自主选择交流对象、交流内容、 交流地点,进行阅读交流活动。根据我们的观察和实践,幼儿会自由选择合作办报;幼儿会兴高采烈地来到汉字角,挑选自己喜欢的字宝宝,说上几句与之有关的小广告、小故事;幼儿会戴上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头饰,与墙面上的小动物、植物“交往”;有的幼儿还会把最新的消息告诉同伴、老师、阿姨。幼儿的阅读经验在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日前交往中得到迁移,语言能力得到发展。

3 实施早期阅读教育的方法

为保证幼儿早期阅读顺利进行,我们遵循感受理解、体验迁移、想象创造的规律和幼儿年龄特点,采用六种方法。

3.1 自我感受

教师创设幼儿自己阅读的机会,让幼儿自己观察感受阅读内容,并获得有关信息。如让幼儿掌握有序地翻看图书这一方法时,教师先讲故事,然后为幼儿提供5~6册图书,请幼儿找出教师所讲故事的那本图书,最后请幼儿自己根据故事内容一页一页翻看图书。幼儿通过自己的感受,获得了有序翻看图书的经验。

3.2 符号转译

引导幼儿将美术符号转译成语言符号,初步了解美术符号与文字符号的对应关系。教师在指导幼儿阅读图书时,帮助幼儿通过观察把握画面内容,并将画面内容用语言表达出来。幼儿会讲述图画故事后,往往会兴趣盎然地认读图画故事,明白了图画符号与文字符合的对应关系。

3.3 开放式提问

即所提问题“大”、“活”、“深”。“大”即提问范围大,可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认识,从各个角度作出不同回答;“活”即提问从幼儿思维现状出发,顺着幼儿思路启发引导而不是按教师的意图要求幼儿回答;“ 深”指的是提问不局限于一幅画,而是着眼于对整个故事的理解。

3.4 体验表现

在对故事重点情节或细节的把握中,教师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动作、表情、言语等外显行为进一步理解作品,将静态画面与动态体验结合起来。实践中,我们为幼儿创设图画故事的情景,让幼儿在动态的情景中体验故事内容,并在情景中讲述故事、表演故事,让幼儿将接收到的语言信息再现到相应的动态情景中。

3.5 假设想象

教师引导幼儿跳出常态下故事进展程序,让幼儿根据图画故事中提供的各种线索,通过思考、想象,假设出不同条件下故事进展顺序,为故事添上新的色彩。

3.6 经验迁移

第6篇

启蒙教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9A-

0128-01

早期阅读是幼儿终身阅读的基础,是幼儿学习的启蒙。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幼儿今后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目前,在农村幼儿园,家长普遍认为学前教育就是让幼儿提前认字和写字。由于这种认识上的误区,许多家长要求幼儿园教师教识字、写字,导致大部分农村民办幼儿园、小学附设学前班为迎合家长的要求都对学龄前幼儿进行习字教学,结果是许多孩子能流利地背诵儿歌,但是真正的阅读能力却得不到提高,更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何在农村幼儿园开展早期阅读教育,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丰富阅读材料

选择适合幼儿阅读需要的学习内容,是开展阅读活动的前提。为此,近年来,我们通过多种渠道为幼儿园增添了一些图书。如2006年至2010年,我们将教育部推荐并赠送的一批“影响孩子一生的十本故事书”分发到各公办幼儿园。同时为民办幼儿园配置一些符合幼儿阅读的图书,其中包含诗歌图画书、故事图画书、科普知识类图画书等,使幼儿生均图书达到10册,为幼儿早期阅读提供了物质条件。

二、在集体活动中开展阅读教育

集体活动是幼儿园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幼儿的语言习得与发展都会在这一环节中得到充分体现。教师应有计划有步骤地把阅读融入集体活动中。

(一)在语言活动中开展阅读教育。语言活动是阅读教育的主要途径,例如在儿歌教学中,教师往往通过欣赏儿歌、朗读儿歌、跟读儿歌这几个步骤进行教学。幼儿的跟读过程就是一种阅读的习得。这时,教师要教会幼儿如何拿书、翻书等良好的阅读方法和习惯。比如,教授古诗《春晓》时,教师首先告诉孩子这首诗在第几页,要求大家把书本翻开,然后教师示范怎么翻页,让孩子跟着老师翻页,并读出翻的页数。通过这样的指导,让孩子学会正确翻书,并准确找到阅读的文章。

(二)讲故事中实施阅读教育。教师在讲述故事后,再让孩子自己阅读故事书,然后复述故事,或者通过分角色表演来加深对故事的了解,从中促进阅读习惯的养成。比如在讲述《拔萝卜》的故事中,教师可以先把故事情节以画的形式出现,边对应画面边讲述故事。当幼儿跟老师复述故事后,教师提示:萝卜太大了,怎么也拔不动,是谁先来帮忙,然后又是谁来了……孩子们阅读后,都踊跃地回答问题,最后教师请小朋友分角色表演来巩固故事内容。通过这样的集体活动,孩子们不仅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对阅读也产生了兴趣。

三、将阅读教育渗透于日常生活中

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随机读写行为符合早期阅读的特征,也是对幼儿进行早期阅读指导的最好时机,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为幼儿提供探索阅读的机会,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早期阅读习惯的形成。

(一)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随时可以进行阅读渗透,比如在活动室、寝室、盥洗室等写上班名、物品名称及简单提示用语,如“勤洗手,讲卫生”“上下楼梯靠右走”等。将写有幼儿名字的字条粘贴到幼儿的座位、床铺上,让幼儿通过日常的阅读来认识自己的名字和同伴的名字,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此外,在各游戏区角中张贴相关的文字,如“图书角”“娃娃家”“宝贝超市”等。通过阅读环境的创设,让孩子自然而然地产生阅读的兴趣。

(二)激发幼儿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志由趣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孩子来说,他们对早期阅读的兴趣源于自己的实际需求,所以教师要从孩子的需要出发来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如通过阅读手工制作说明来制作手工作品,通过读名字来找自己的位子或衣服等,所有这些阅读过程都是与孩子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是真实的,而不是为阅读而阅读,这样更容易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同时,教师要与孩子一起阅读图书、讲故事,并适时地提出问题,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当幼儿遇到感兴趣的问题时,要和他们一起查阅图书资料,让他们感受到图书的作用,体会到通过阅读获取信息的乐趣。比如,在阅读“生活在海里的动物”,可以让孩子在相关的图书中找出生活在海里的动物,教师让孩子查找资料时,还可以用“比一比看谁找得又对又快”的方法,激发幼儿的兴趣。

四、指导阅读方法

在早期阅读教育中,教师指导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农村孩子的阅读量比城市孩子少,加上目前农村孩子是留守儿童居多,对幼儿阅读的指导主要是靠教师来完成。在实施阅读教育前期,教师要善于观察,及时发现幼儿在阅读中出现的困难并进行指导和帮助。比如,为了让孩子能学会有序阅读,教师可以要求孩子阅读的时候用手指读,一个图一个图的看,一个字一个字的读。对阅读有进步的孩子要及时表扬,给他们获得更多成功的阅读体验,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

第7篇

【关键词】幼儿教育;早期阅读;策略

幼儿期是一个人智力、语言、习惯等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是一个人学习能力培养的良好时期。在这个最佳学习能力的培养时期,能否培养起学习的基础――阅读的兴趣,对一个人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从幼儿自身的发展角度分析,早期阅读对其终身的发展至关重要; 从教育的发展角度分析,全世界的幼儿教育都越来越重视幼儿的早期阅读兴趣和能力的培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地提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 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不仅如此,研究表明人的主要阅读能力,是在 3 ~ 8 岁期间形成的。那么,如何培养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呢?

一、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

阅读环境的创设是进行幼儿早期阅读的一种重要途径。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乔姆斯基也认为,环境可以产生激发效应以及塑造效应。营造一个相适应的环境对于幼儿阅读兴趣产生至关重要。为此,我们要注重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

1潜移默化,做好阅读前的准备

学前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期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幼儿教师应对幼儿园如何开展“早期阅读识字”,利用汉字刺激幼儿大脑,促进幼儿潜能开发作深入的探索。教师应掌握汉字特有的科学性、形象性,并遵循幼儿“不求甚解”、“囫囵吞枣”即幼儿是先记忆后理解,先整体后局部这一特殊的认知规律,培养幼儿对汉字的好奇性,通过节奏、韵律、线条、色彩、情景、动作、游戏来体会汉字的魅力,让古老的东方魔块“汉字”,化作点点星光映亮孩子的精神世界,使孩子们流连忘返、乐此不疲。同时发展幼儿语言、思维、观察等方面的能力。

2设立阅读角,提供读书平台

将阅读角设立在光线充足、相对独立、醒目的地方,阅读材料的摆放要使幼儿能够自由、方便地取放。阅读角图书的投放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投放,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我最喜欢的图书排名榜”、“我的图书朋友”、“私人藏书博览会”等活动。在阅读区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书籍,有幼儿熟悉的《三只小猪》、《狼和小羊》等;也有不太熟悉的《皮皮鼠吃跳跳糖》、《梨子小提琴》等;还有一点儿都不熟悉的《毯子的故事》等,以保证不同阅读水平幼儿的需要。

二、在阅读教育过程中进行情感的渗透

现在,幼儿教育改革的目标就是培养幼儿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获得提升,在提升中不断地成长。对于幼儿阅读教育更是如此,我们的幼儿教师不仅要充分地对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和接受能力加以认识,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在实际的阅读能力的教育过程中进行情感的渗透。具体的进行情感渗透的措施为:

1对幼儿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育

现在有很多关于幼儿的读物,都是要求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如在儿童文学作品中,我们常常可以接触到这样的语句“春风吹绿了柳树,吹红了桃花,吹醒了青蛙……”这些描写非常形象化,首先,使幼儿能够认识这些,那么幼儿教师应该先拿出这样图片使学生们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重点在于教会他们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以增加学生们对大自然的热爱,这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师一定要能够模仿儿童的音调,平仄有度,真正地使他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与和谐。

2通过阅读课文,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

如在儿童读物《斧子的故事》阅读时,首先,教会幼儿能够首先阅读课文,掌握课文的大意。其中,文中有一句“不是我的东西我不要”,教会孩子们学会诚实待人,不能够随随便便地接受别人的东西。这样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们做游戏,以加深他们对这个做人道理的认识。

三、采用多媒体来整合阅读活动

幼儿园早期阅读应提倡整合的阅读学习活动,即将书面语言学习与其他方面学习有效地结合起来。 教师利用听说游戏、谈话活动、讲述活动和文字活动等,引导幼儿逐渐了解书面语言与口头语言的对应关系, 同时认识书面语言学习的重要性。同时早期阅读活动也必须与各科教学有机渗透,这是帮助幼儿获得阅读能力的延续。 如把美术课上所画的内容讲述出来,幼儿在科学课用简单文字和符号、 图画记录一些种子发芽过程。目的在于使幼儿时时处处能获得阅读的经验。 这些听、说、读、写活动在于让幼儿在听听说说、读读写写的过程中感受阅读的无穷乐趣。

四、加强家、园合作,提高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

第8篇

关键词:幼儿早期阅读;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7-0092-01

一、满足幼儿的求知欲,丰富幼儿的感性知识

各种研究结果表明,早期阅读对幼儿个体发展的诸多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新课标还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幼儿期的孩子对生活环境中的一事一物,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良好的阅读环境,不仅能维护幼儿愉快的阅读心态,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巩固阅读效果,加深理解和体验,获得思想启迪。”面对这一“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我们老师应耐心地解答孩子的疑问,教师要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学习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做好环境、教具材料、幼儿知识经验及情感心理等方面的准备,由于幼儿期正是处于具体形象思维的这一阶段,切不该粗暴地加以制止或敷衍了事。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最好办法是让幼儿积极阅读,教师通过教育技术手段优化幼儿的阅读过程更能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给孩子准备一个大小高矮适中,属于他自己的书架。选择图书以孩子的需要为唯一原则。才有可能更好地理解书上的相关知识,进一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以促进幼儿健康情绪的发展,保证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落实。

1.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尽可能地丰富词汇,创设有文字的学习环境,这主要指教师在读物内容和幼儿求知心理间制造一种“不协调”, 提高对于语言理解能力和现实思维能力的培养,将幼儿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小老鼠的蛋壳车》、《鼹鼠的皮鞋汽车》以及“一些介绍汽车类图书”等,舒适的阅读环境,通过一系列鼓励的措施培养幼儿独立阅读的能力,这样就促进了儿童口语的发展。

2.听赏活动:以听赏图画故事或其他文学作品为主要内容的活动,图与文相铺相存的平等关系,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会给幼儿带来激情,让幼儿反复倾听老师的讲述,不断体验品味,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营造整个绘画的内在联系,以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注入到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中,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适合集体活动、分组活动、个别指导。)

二、引导幼儿早期阅读的方法

1.开展每周阅读活动,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设立阅览室,在这里可以让孩子们感受和模仿成人的阅读方式,让幼儿处在安静、明亮、优美的环境里,专心阅读,培养幼儿阅读的良好习惯和阅读的氛围。

2.选择适宜幼儿发展创新能力的早期阅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秘密,对于成人而言,秘密可能是复杂的。但幼儿的心里,认为秘密是一个实体,只是一个动作那么简单。因此,不能用成人的角度去感受孩子的心里想法,而要渐渐的、用一些有趣的实例来引导孩子们发现和感受这个多彩世界。选择激发孩子创新能力和好奇心的早期阅读,既要能够引导孩子们认识世界,也要有想像空间和思考线索。让孩子能够多动脑,并能感受到自我钻研出答案的兴奋感。例如早期阅读中的《放太阳》,让孩子们分段阅读故事,理解太阳意外弄坏风筝,又意外被当作风筝的经历。

3.创新思维:它是相对于传统性思维而言,是指人们为解决某个问题,自觉地、能动地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提出新颖而有效的方案的思维过程。爱因斯坦说“创新思维只是一种新颖而有价值的,非传统的,具有高度机动性和坚持性,而且能清楚地勾画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本课题的“创新思维”是指幼儿在早期阅读活动中,根据《纲要》的要求,培养幼儿发散性思维、主动思考能力、想像力等方面。

三、幼儿早期阅读教学应坚持的原则

1.坚持互动性原则:师生关系、同伴关系是早期阅读教学活动的重要构成因素。幼儿阅读兴趣的产生,阅读能力的发展离不开与阅读内容、阅读方式、阅读交流等方面的相互作用。因此,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作用。

第9篇

一、美国“早期阅读优先”计划实施的有效策略

(一)“早期阅读优先”计划有充足的经费支持

此计划从2002年开始实施,就得到了联邦政府财政上的大力支持。2002年联邦政府拨款$75,000,000,2005年增加到$104,160,000,2007年达到了$117,666,000。不断增加的财政投入表明了联邦政府对幼儿阅读教育的积极关注。

联邦政府规定教育经费必须用来提高儿童在语音认知、口语、书写认知和字母表知识这四个方面的能力以及给儿童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和温馨的语言环境,同时资金还要用于促进教师在早期语言和阅读知识方面的专业化。

(二)“早期阅读优先”计划要求给学前儿童提供高质量的口语和文学学习环境

“早期阅读优先”计划,将创建高质量的口语和文学学习环境作为提高儿童阅读能力的首要策略。高质量的口语环境要求无论在幼儿园还是在家庭中,成人都要有意识地与儿童交谈并且给孩子表达自我的机会,儿童只有在这种双向的交流中才能获得自身口语能力的发展;高质量的文学学习环境主要是指在幼儿园中投放各种主题的书籍,注重幼儿园环境的创设,如在教室张贴孩子感兴趣的图片文字。更重要的是在这种环境中帮助孩子建立起平等的理念,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的机会,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

(三)“早期阅读优先”计划要求提高教师在早期语言和阅读知识方面的专业化水平

早期阅读是指0岁~6岁学前儿童凭借变化着的色彩、图像、成人的语言以及文字来理解以图为主的低幼儿童读物内容的活动过程[4]。这就要求儿童要在老师的指引下感受这些色彩、图像和成人的语言。教师的专业化对于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早期阅读优先”计划对参加该计划的教师提供阅读教学上的帮助,如给教师提供幼儿早期语言和阅读方面的科学知识,并让教师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学习,同时也注重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作用,鼓励教师之间的互相学习。

(四)“早期阅读优先”计划有以科学研究为基础的评估体系

联邦教育部制定了评估“早期阅读优先”计划实施效果的标准:1.每一个参加“早期阅读优先”计划并在皮博迪图片词汇测验(Peabody Picture Vocabulary Test, Receptive)中口语技能表现出显著进步的学前儿童所需的花费;2.参与“早期阅读优先”计划并且依据皮博迪图片词汇测试具备与其年龄相符的口语水平的学前儿童比例;3.参与该计划的儿童,依据语音认知读写筛查(Phonological Awareness Literacy Screening)能够识别的字母的平均数;4.参加此计划并在皮博迪图片词汇测试中口语技能表现出显著进步的学前儿童比例;5.“早期阅读优先”计划的教师在早期语言和读写课堂观察工具箱中的读写环境检查表(Literacy Environment Checklist)上所得的平均分。

二、我国幼儿园阅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把阅读教育等同于识字教育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开始重视早期阅读教育,但是对早期阅读的认识也存在误区。据相关调查显示:87%的家长狭隘地认为早期阅读教育就是识字教育。不少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需要,也开展了识字教育。周兢认为,一个人如果是好的阅读者,那么她就一定是识字的;但能够识字的人,却不一定是一个好的阅读者[6]。把阅读教育简单地等同于识字教育,这只是看到了阅读教育中一个单独因素(字)的教育,没有看到阅读教育是一个统一的整体,阅读教育还包括口语、认知技能和阅读能力的教育。

(二)阅读材料的投放缺乏科学性,阅读环境单一

不少幼儿园中的阅读材料多涉及唐诗宋词、古典童话、三字经或者是道德说教的作品,缺乏具有现实意义的阅读内容;幼儿园很多阅读活动的阅读材料都是引进的绘本,缺乏本土性,尤其缺乏原唱的、与儿童的生活相联系的阅读材料。

很多教师认为阅读环境的创设就是在园所或者活动室内悬挂拼音和汉字。高质量的口语和语言认知环境在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中很是少见。

(三)无教师指导的自主阅读

在幼儿园中,幼儿可以自主地在阅读区内翻阅图书,教师也会经常组织语言故事教学以及在饭前睡前组织孩子自己阅读。但在日常的观察中发现,在阅读活动中教师很少会有意识地去关注幼儿阅读能力的发展,更多的是注重幼儿对阅读内容的掌握以及提醒孩子要爱护图书等常规要求。

(四)缺乏对阅读教育效果的有效评价

在幼儿园中,上至园长下至教师,常常忽视对幼儿阅读效果的评价,认为每天只要多给孩子说说故事,看看阅读材料,就能达到想象中的教育效果了。还有些教师在评价早期阅读的效果时,过多关注儿童识字的数量或者能否复述故事、绘本的具体内容,而忽视了儿童阅读技巧、能力等方面的发展状况。评价本身的导向就已经失去了它本身所具有的意义。

面对阅读教育客观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可以从美国“早期阅读优先”计划实施成功的经验来寻找改善我国幼儿园阅读教育的策略和方法。

三、解决我国幼儿园阅读教育问题的有效策略

第10篇

早期阅读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有研究表明,2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对幼儿进行恰当的阅读培养,可以丰富幼儿阅读经验,提高阅读能力。在阅读过程中,激发幼儿识字欲望,进而积累一定的书面语言知识和识字能力,而且还对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逻辑能力起到促进作用。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总之,对幼儿进行早期阅读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二、幼儿早期阅读教育存在的误区

1.幼儿教师对幼儿早期阅读教育存在误区

部分教师对幼儿早期阅读的内涵认识片面,忽视幼儿早期阅读,未意识到幼儿早期阅读教育的重要性;同时,部分教师对早期阅读教育目标存在误区,追求教学过程中阅读的数量和学习的效率,而忽视对幼儿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培养,不利于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

2.幼儿家长对幼儿早期阅读教育存在误区

部分家长对幼儿早期阅读教育概念模糊,把早期阅读教育的责任都推给幼儿园,而忽视自身对幼儿教育的责任,缺乏幼儿早期阅读教育的相关知识,从思想上对幼儿阅读教育不够重视;同时,家长对幼儿早期阅读教育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认为幼儿能够多背几首诗词,多识几个字就算有效果,而忽视幼儿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的培养。

三、幼儿早期阅读教育创新途径

1.创新幼儿早期阅读教育方法

幼儿教师在幼儿早期阅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教师教育方法直接影响着幼儿的阅读效果。幼儿教师要创新早期阅读教育方法,游戏阅读法、多媒体阅读法、自主阅读复述法、故事阅读法等等。例如,故事《我被亲了好几下》,根据画面文字内容“爸爸亲妈妈一下”“我的鞋子亲石头一下”……幼儿边听文字讲述,边观察欣赏动画画面,有利于幼儿正确地复述阅读内容,提高幼儿阅读理解能力。

2.创设宽松的幼儿早期互动阅读氛围

要想为幼儿营造良好的早期阅读氛围,幼儿教师要在幼儿阅读和书写过程中进行适当的指导,激发幼儿对阅读的兴趣,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早期阅读《早上好》,教师可采用表演互动的方式,让身穿不同服装的四国娃娃玩具相互打招呼问候“早上好”,幼儿通过视、听两方面感知动作、含义和语音。幼儿会对中、美、德、日四国的语言产生兴趣,还进一步拓宽了幼儿的语言范围和视野。

3.创建幼儿教师与家庭的系统联系

第11篇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兴趣;阅读活动;故事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5-110-01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现代教育技术已走进幼儿园,多媒体教学在21世纪的幼儿教育中有着独特的需要和发展前景。教学中,我们发现:幼儿接触的新鲜事物越来越多,呆板的图片、口耳相传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引起幼儿的兴趣,不能满足孩子开拓思维的节奏、追求新奇的欲望。而巧妙、灵活、适时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不仅能使教学过程充满童心、童趣,更能活跃幼儿的思维,激发幼儿的表达欲望,对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现代教育技术在幼儿早期阅读活动中的运用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深切地感受到:教师要提高教育效率,除了需要结合儿童特点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进行教育以外,还必须在教学中运用、巧用现代教育手段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进行阅读活动,目的在于激发幼儿兴趣,全面深入理解阅读内容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由于幼儿年龄小,生活视野狭窄,对外部世界接触不多,他们是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只能对“美新、奇、趣”的东西,才能产生强烈的兴趣和学习欲望。单一、枯燥的图文不能很好的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将单纯的文本信息转换成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多种媒体的结合,创设生动、逼真、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形象和情景,调动视觉、听觉等多种感观。让孩子们对生动、直观的形象产生学习的兴趣,在如临其境的环境中被感染,从而让孩子喜欢阅读内容,爱上早期阅读活动。如:在早期阅读活动《两朵白云》中,我做了课件,通过白白和茫茫两朵白云的对话和形态的变化,给幼儿形象的视觉和听觉刺激,让孩子从拟人化的角度感受到了云的奇妙变化,并把自己置身于美好的情境中,体验到了文中生动有趣的文字内容。孩子对此印象深刻、回味无穷,每每翻看此书时,都会扮演白白和茫茫的口吻津津有味地讲着,并加以动作表演,乐此不疲。

二、在阅读活动中巧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丰富幼儿知识、开阔幼儿视野,激发起幼儿丰富的想象力

现代技术教育手段具有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特点。它可以有效地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 使教学内容变的可视、可听,易感知,易体会,并能扩大教学信息,拓宽幼儿知识面。特别是对幼儿不能理解,有质疑的内容,现代技术教学提供了放大、定格的技术条件,有利于幼儿重点观察、分析、思考。让幼儿更容易理解新知识,把握阅读内容。如:在早期阅读活动《昆虫躲猫猫》中,光从书上模糊的图像中,根本无法正确地找到以保护色、拟态、伪装三种形式躲藏的昆虫。通过放大的画面,孩子们从动感的定格视觉刺激中,很快能分清楚树枝上的尺蠖、粪便下的的金花虫幼虫、肥皂泡里的泡沫蝉宝宝等。还通过动态的图片,了解了昆虫受到某种刺激而突然停止活动、佯装死亡的现象。如金龟子、瓢虫等。扩大了幼儿的视野,让幼儿有了进一步了解昆虫的愿望。在教学设计中,我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因素,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特点,逐步设置疑问,引导幼儿丰富的想象力。从昆虫怎样保护自己,拓展到动物怎样保护自己,最后引深到小朋友怎样自我保护!通过讨论、发言,我适当地加以引导、点拨,幼儿便思路开阔,想象也丰富了。在活动《没有不方便》中,如果只看书中的图片,一下就看到了结果,活动就显得很呆板,了无生趣。为了调动幼儿积极思考,活跃幼儿的思维,我点击课件的前两张,设置疑问:新来的朋友不爱说话,也不能和他们玩,为什么呢?幼儿纷纷思考回答猜测,活动气氛一下被调动了起来,兴趣盎然。再出现图片时,幼儿很快的理解了内容,在阿明和我遇到狗,会发生什么事呢?大家又积极地开动脑经,想了很多很多。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给孩子多了许多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

三、现代教育技术教学与故事教学的有机结合

幼儿故事往往在语言上讲求稚拙,在表达上讲求简洁,在内容上讲求童趣。但是,有的故事中,角色较多,内容丰富,情节愈加复杂,语言愈加含蓄。教师在组织这样的语言活动时,也充分考虑到了故事自身的特点和幼儿的认知特点,多采取配合图片讲述或结合实物或录音磁带讲述等方式。但长此以往,这种做法很难保持幼儿的注意力,且大量的图片绘制也占用了教师许多宝贵的备课时间。因此,将现代教育技术这一现代技术与故事教学结合便应运而生。故事的曲折情节完全可以通过连续的幻灯片切换表现出来,故事中的人物也可以从素材库的大量图片中找到,并添置上动画效果,这将彻底改变应用传统图片时教师“说动不动”的尴尬,使教学过程更加灵活、有趣。这些会哭会笑会叫会跳的人物,配合上鲜艳和谐的画面,即将整个故事演活了,幼儿也就自然而然地走进故事情景中。如:在故事活动《狼和小羊》中,通过动态录象让幼儿注意力集中,很快就把自己置身其中,为小羊着急,为他们的聪明而鼓掌。许多孩子很快就能学羊妈妈和狼唱歌,在表演故事时更是积极主动,个别幼儿基本上就能独立讲述此故事了。

第12篇

一、生成积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体验

1. 积极自我评价的生成。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心理成分中自我认知的一方面。幼儿的自我评价具有如下的特点:从轻信成人的评价到自己独立的评价;从对外部行为的评价到内心品质的评价;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到比较细致的评价;从带有很大主观情绪性的评价到比较客观的评价。[2] 幼儿在经历这些认知特点过渡期时,往往会遭遇困惑或障碍,正如绘本《糟糕,身上长条纹了》中故事主人翁卡米拉在自我意识上所呈现的问题,这类问题的解决亟需积极自我评价的生成。

具体在该绘本阅读教学中,可立足于绘本的故事情节展开讨论,引导幼儿感知和内化积极的自我意识。可设问:“卡米拉身上为什么会长条纹?”在幼儿回答“因为卡米拉喜欢吃青豆而不敢吃”后,进一步设问:“卡米拉喜欢吃青豆,为什么不敢吃呢?”从绘本内容“卡米拉所有的朋友都不喜欢吃青豆,她想和朋友一样。”启发幼儿得到如下答案:“卡米拉觉得自己喜欢吃青豆是不好的事情!”由此不难发现,卡米拉的故事反映了儿童自我评价为他人言行举止和评价所干扰,进而误解并抑制自己的言行,这亦是幼儿自我评价中易存在的误区。

据此,可引导幼儿讨论“卡米拉和朋友不一样,她喜欢吃青豆究竟是不是一件坏事?”另外,反观幼儿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评价状况,问及幼儿“你们有没有喜欢做什么事?而其它小朋友不喜欢做的?”“当自己喜欢做的事和其它小朋友不一样?你会怎么看自己?会怎么做?这些不一样有没有好处?”通过这一系列问题的探讨,教师结合平日对幼儿的了解,可以帮助幼儿意识到自己与其它小朋友不一样的那些特点及自己的所有优点,教师对其特点、优点予以肯定和表扬后,并让幼儿学会对自己的特质说:“我喜欢/能/可以/会……,我真棒!”

2. 积极自我体验的生成。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的心理成分之一。它是伴随着自我认知而产生的内心体验,核心内容是自尊和自信。幼儿的自尊和自信特点在于:由于幼儿对自己的力量和可能达到的成就倾向于浅表认知和低估,因此其自信不足、自尊发展迟缓。而积极的自我体验可促使认知内化为自我需求,引发和维持行动,制止自己的行为。因此,作为幼儿教师,有必要帮助幼儿生成积极的自我体验。

在《糟糕,身上长条纹了》阅读教学中,在上述积极自我评价生成的环节里,当幼儿自我肯定自己的特质时,已经能帮助幼儿获得一些积极的自我体验。此外,教师还可趁热打铁,以幼儿感受故事主人翁卡米拉的自我体验为起点,引导幼儿关注和强化自己的自我体验。设问“在没有遇到像草莓一样的老婆婆之前,如果卡米拉吃了青豆,被她的朋友知道了,她觉得她的朋友会怎样……卡米拉的朋友嘲笑她,她会有怎样的心情?她能开心面对其它朋友吗?”

在老师的启发和帮助下,幼儿寻找到答案后,再引申提问:“小朋友有没有这样的时候?因为自己做了别的小朋友不喜欢做的事,而不好意思面对自己的朋友?”从而引导幼儿明晰:即使有时自己喜欢/能/会/可以做的事情,不为他人接受,也要相信自己,并为此感到满意和愉悦。让幼儿学会对自己说:“我相信自己喜欢/能/可以/会……,我很开心!”

二、真诚面对自己的秘密

秘密是自我意识的一种潜隐形态。它在个体成长和发展中的功能好似一把双刃剑,利弊同在。而对于自我意识发展尚未成熟的幼儿,更需要引导他们以真诚的心态面对秘密,以发挥秘密的有利功效。

1. 学会尊重自己的秘密。在幼儿阶段,个体拥有秘密,从某种角度而言意味着心理独立和自我再认知。它存在积极的意义:秘密的体验有助于幼儿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角色:幼儿可以通过秘密来体验别的世界、探索未知的意义、获得深层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认知;可以通过与他人分享秘密建立亲密和委婉的人际关系。[3]故秘密价值对幼儿的成长意义非同寻常,教师需要引导幼儿正确认知自己的秘密。

结合绘本《糟糕,身上长条纹了》的阅读教学,教师可设问:“卡米拉喜欢吃青豆,在没有遇到那个草莓一样的婆婆前,她的爸爸妈妈和同学知道吗?”幼儿回答“没有人知道”后,教师可接着问:“不喜欢吃青豆,是不是卡米拉的秘密呢?”得到幼儿肯定的答复后,老师继续设问:“卡米拉有秘密,老师也有哟,小朋友有没有属于自己的秘密?”“小朋友有自己的秘密后,心情是怎样的?”通过幼儿彼此分享拥有秘密的感受,引导幼儿知晓拥有秘密很平常,不要因此困惑或自责,进而引导幼儿学会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秘密。

2. 适度分享自己的秘密。对于幼儿而言,有的秘密不仅是意味着心理独立和自我再认知,还反村出幼儿体验分离的痛苦,因为自己拥有了亲密的或依恋的家人、朋友不得而知的想法,还需要意志努力去承受这种秘密带给自己异样的情绪体验,并体味着保守秘密的艰难。另外,幼儿的秘密,有的与某种欲求相关,若被压抑,幼儿可能会忍受着超负荷的心理压力。针对此,教师需要帮助幼儿学会适度分享自己的秘密。

在此,以《糟糕,身上长条纹了》绘本阅读教学为契机,教师可设问:“当卡米拉的爸爸问她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卡米拉很想吃青豆却没能说出来,她会有怎样的心情?”“另外,像草莓一样的老婆婆对卡米拉说‘我知道你想吃青豆的,对吧?’卡米拉说‘没有人喜欢吃青豆,尤其是我!’这时,她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当幼儿回答她很难过后,然后接着问:“后来,卡米拉说出了‘说实话,我真的很喜欢吃青豆’,并吃了很多青豆后,她的心情怎样?”通过这些细节提问,让幼儿感知到卡米拉保守秘密和分享秘密后的不同心情体验。

而后,教师继续设问“小朋友们,有没有秘密让自己很难过的?”“有没有在说出秘密很开心的时候?”由此,引导幼儿意识到,当秘密成为自己的难以解决的痛苦时,要学会向家人、教师或朋友寻求帮助,以此避免秘密给幼儿造成消极影响。

三、尊重自我意识的独特性

1. 学会做真实的“我”。个体的自我意识本身具有社会性,幼儿也不例外。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在与周围的人交往或互动时,会观察周围人的态度,关注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和判断,并会把这些内化、整合为自己的心理模式,此后就以此为评价和改善自己行为的标准。[4]在自我意识社会化的过程中,幼儿难免会遇到自己心理模式和他人评价标准存在矛盾的时候,是坚持自我,还是放弃原有心理模式,甚至是抑制自我需求,这将成为幼儿的内心冲突。解决此困境的方法,即是让幼儿学会倾听内心的声音,遵从自己的意愿和需求,做真实的自我。

在开展《糟糕,身上长条纹了》的阅读教学时,可在绘本中提炼许多这样的元素,设问引发幼儿的思考。“卡米拉在没有遇到草莓一样的老婆婆时,她没有吃青豆,她真的不想吃吗?”“当卡米拉在学校时,同学喊‘秀一些紫色圆点’、‘棋盘方格’等,卡米拉身上的条纹就跟随着变化,卡米拉想这样吗?”以及后面“专家来给卡米拉看病,专家说‘可能是由病毒引起的’/‘也可能是一种真菌’,结果卡米拉身上真的长满了病毒球和真菌斑块,卡米拉想这样吗……”当得到幼儿肯定地回应“不想”后,引导幼儿认识到卡米拉身上条纹状况越来越严重,是因为她越来越在意别人的评价,总是不自觉地改变自己去迎合他人的言论。

接着引导幼儿探讨,同样先设问“小朋友有没有做过自己不想做,而是爸爸妈妈或小朋友让自己做的事?”请幼儿分享自己的故事,然后大家一起讨论“哪些事是应该做的?哪些事通过自己的努力是可以做到的?”接着由教师总结陈词,将那些应该改变和不需更改的事分类,并让幼儿懂得,当面对不需更改的事时,要学会听自己的声音:“爸爸妈妈和小朋友让自己做的事,我做了会开心吗?”并对自己不断地重复“如果不开心一定要做我自己!”

2. 学会悦纳自己。在促成幼儿自我意识发展方面,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儿童先是需要他人的积极关注,继而需要自己的积极关注,他需要自己对自己行为持肯定的态度。[5]然而,处于幼儿期的个体,其自我意识处于懵懂期,对自我的认知往往依从于他人,他人对自己的不良态度容易使幼儿自我怀疑或自我否定,而这对于幼儿的人格成长容易产生消极影响。为避免这一状况,教师需要在教育中注重引导幼儿学会悦纳自己,因为能够悦纳自己的幼儿不会轻易否定自己,当遭遇他人非议时,他们既相信自己的能力,会积极地去证实自己的价值;又会用一个理想中的形象替代那个令人沮丧的自我,在自我建塑中去接纳自己。[6]

将其教育理念渗透于《糟糕,身上长条纹了》的阅读教学中,可针对故事结尾提问:“卡米拉最后吃青豆了,尽管她的朋友会觉得她很怪,但她还是吃青豆,为什么她不像以往那样担心朋友嘲笑她了?”进而引导幼儿做换位思考,“如果你们是卡米拉,你们会担心朋友嘲笑自己吗?自己该怎样做才好?”而后层级递进询问幼儿:“你们可有一些事情作得不太好,其它小朋友笑话你的时候?”“这时候你们会怎么样?”当幼儿分享自己的经历后,老师从中优选好的方法,如若没有好方法,教师提供自己的经验,并让幼儿渐渐学会悦纳自己,学会对自己说:“我虽然不会/不能/不喜欢……,但是我会/不能/喜欢……,这样很好,我喜欢这样的我”以及“其他小朋友不喜欢……,但我喜欢……,这没有什么不好,我喜欢这样的我。”

注释:

[1][2][4]李红.幼儿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2.

[3]马克思·范梅南.儿童的秘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