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阅读教学的方法

阅读教学的方法

时间:2023-08-25 17:09:4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阅读教学的方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阅读教学的方法

第1篇

关键词:阅读教学方法;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9-148-0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是多样的,记得好多位著名教育专家都曾经说过:“教学有方,但教无定方。”至于选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有很好的促进和提高作用的。

当今教育强调知识学习的探索性和创新性,教师不能再袭用传统的以情节分析为中心的教师满堂讲、满堂问的模式。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所以,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感悟。依据这些教育理念,教师采用怎样的阅读教学方法与学生获得怎样的学习效果是密切联系的,因为每一种阅读教学方法都应由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

一、“读、思、议、导”结合法

阅读教学不能仅限于现成的教材,那样学生的阅读量会太少,阅读面太狭窄,学生的视野放不开。但教师可以利用现成的教材教会学生阅读方法,让学生利用课堂中学到的阅读方法延伸到课外。在一般阅读课文的教学中,应该力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按照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最后由教师“点拨引导”的阅读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就是让学生先把课文“读一读”,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能发现问题,做到整体感知课文所要表达的一个大概意思是什么;然后让学生“想一想”作者写这些内容的目的是什么;再“议一议”,不仅要找到以上问题的答案,还要“议一议”你对哪些问题或哪个句段、人物、环节感兴趣,感兴趣的原因是什么?最后教师针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拨、引导,使学生不仅能解决课文中的问题,而且有一个明确的阅读思路,掌握了这种阅读方法,学生对阅读课文的理解会感觉轻松许多。以前那种教师满堂讲、满堂问的注入式教学方法需要5课时才能解决的问题,现在只需1课时学生就能轻松驾驭。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感到阅读量的不足,因此,他们的阅读内容就会从课内拓展到课外,他们需要从课外读物中获得阅读知识,汲取丰富的阅读营养。我们连续10多年组织学生成立“图书角”,让学生把自己的阅读范围由课内扩展到课外,由教材拓展到图书角、学校阅览室以及图书馆、书店乃至网上阅读等等。我特别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多读、多看、多想。

例如,在学习了《七颗钻石》这篇童话故事之后,同学们主动找来许多童话故事进行阅读。《大灰狼》、《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许多童话故事和故事集纷纷在同学们中传阅。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扩大了学生们的阅读量,还大大拓宽了学生们的视野,更可喜的是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一个大幅度的提高。

二、“读、写”结合法

由读到写是学生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和升华。这里说的写,并不是说写写生字、写写课文,而是从大语文教学观来考虑。从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写句子,到中年级的写片段,再到高年级的把人物、动物、活动、事件等写具体,这并不是一日之功,需要语文教师耐心地、持之以恒地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他们养成勤于动手,勤于练笔的习惯,逐渐培养他们写作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因此,兴趣的激发是课堂教学的关键。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以教材为突破口,找准聚集点,捕捉契机,依据学生特点,灵活变换角度,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并把学生引入情景,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萌发求知欲,吸引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延伸。

第2篇

第二节: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目标与阶段性特点。

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可总结为:语篇为盾,兴趣为矛;形成发展,阶段侧重;授人以渔,鱼渔共享;大局意识,超前培养。

一、语篇为盾,兴趣为矛

语篇就是以信息交流为目的的有一定主题内容的一段连续话语。阅读教学应该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从语篇的角度让学生把握文章的不同侧面同主题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关注对文章整体的认识,让学生“先见森林,再见树木”,通过掌握语篇教学中形连和意连认识到语言形式、上下文和语境对阅读理解的关键作用。如通过总结归纳连词在阅读中承上启下的作用,提高学生对文章情节发展的预测能力并掌握快读技巧。语篇是信息的载体,而文体是语篇的载体,文体能表现文章内容的分布情况和规律。在阅读中,熟练掌握各种英文文体的结构特点有利于识别文体的类型,迅速检索文章信息,归纳文章大意和进行逻辑推理。

二、形成发展,阶段侧重

整体教学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章,不破坏文章的整体性和趣味性,不影响文章的科学性和逻辑性,培养阅读能力和提高阅读速度。用一句话加以概括,阅读局部不离整体,整体寓于局部之中。但需要强调的是,整体的含义不是指语言知识的累加,也不是部分之和等于整体,而是从整体上感知和归纳课文中心思想和课文大意,从课文内容的整体信息出发,逐层深入弄清段落大意及各段之间的关系,从整体上把握篇章结构,理解其现实意义,深化运用。

课文整体教学的步骤分为三步:

第一步,从整体上对课文进行综合性理解,包括预测、指导、阅读、思考、理解五个环节。

第二步,从课文内容的整体出发,围绕段落大意或主题句对课文进行局部分析,包括发现、自查、问答、讲评、练习五个环节。

第三步,抓住课文与现实之间的联系,全方位地对课文内容实施综合性作用,包括归纳、总结、具体化、情境化、运用、点题这几个环节。

三、授人以渔,鱼渔共享

要重视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终生学习能力和可持续性发展能力。老师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可采用“替换”、“设问”、“图表”、“解释”、“选择”等手段指导学生推断词义。

比如训练学生快读技巧可以用“空缺跳读法”,它要求学生阅读所给予的词语和浏览选择题,通过语篇联想来了解短文所要表达的意义。

_____telegrams are paid by _____ _____ _,that’s to say that every word costs money._____ _____ try to use toy as _____ _____ as possible. Little words like _____ _____ disappear。

_____ _____ shortest _____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was form an Irish writer _____ _____.Paris and sent _____ _____ to his publisher to see _____ __ thought of his new book,The message _____“?”._____ ___ bake _____,saying”!”.

1.The best title to this passage is:_____.

A.The shortest Telegram in the World

B.How to Use the Language of Telegrams Correctly (√)

C.How to Save Little Words in Telegrams

2.From the example in the passage, we can draw a conclusion that the writer ______ in telegrams.

A.was against using small words(√)

B.thought it necessary to express one’s idea clear

C.was for the use of as many words as possible

3.People always try to use few words as possible in telegrams because_____.

A.they hate to use small words

B.they want to save money

C.they want save the receiver’s time

第3篇

尽管现在的英语考试加强了听、说、写的考查,但试卷中阅读理解的分值仍占较大比重,一般比较重要的考试,都占50%的总分或以上。毫不夸张地说,阅读理解题做的好坏决定了整个英语考试的成败,决定了中考、高考、考研等的成败,从而可决定一个学生的命运。退一步讲,其他的题型,如完型填空、改错、选择,其实也是变相的阅读理解。另外,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大部分信息是通过视觉获得的。因此,在英语学习中,阅读的分量举足轻重。下面,我就谈谈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几种方法。

一、阅读前准备(pre-reading)

1. 精心选择材料

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步理解文章,并巩固所学英语知识。因此,除课本课文外,教师还应选取知识性、趣味性强的课外短文,一般生词量在1%~5%左右,文章不宜太长,否则容易扼杀学生的阅读兴趣。反之,如果阅读材料太简单,学生也会感到枯燥无味,达不到应有的目的。

2. 灵活导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well begun is half done”,阅读材料选定后,教者应精心设计导入问题,以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迫切的求知欲。

如果学生带着疑问进行阅读时,对文章的理解会更快更准,阅读也会变得轻松。如在教学《The Moonlight Sonata》时,教师问:“Do you know Beethoven?”“ Do you like his music?”“Which music do you 1ike?”“Do you want to listen to the music?”“OK.Close your eyes.Let’s 1isten to the Moonlight Sonata.”此时教师放磁带《月光曲》,将学生带入《月光曲》的美妙境界。

二、阅读(while-reading)

1. 阅读中多媒体或图片的使用应适当

目前,许多学校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在教学中尤其上公开课时也在大量使用多媒体,但笔者认为在阅读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是辅助教学,而不能主导教学,应适当使用。

最近欧洲和北美洲学生的读写能力下降,引起了教育者极大的关注。在英国16岁的少年中,有30%只有14岁的阅读能力。尽管原因还要进一步研究,但图片、电视、电脑、电子游戏的影响不可忽视。因此,最近甚至出现了“关电视一周组织”,号召青少年关电视一周来多读些书。

同时,笔者认为大量直观图像的使用,反而抑制了学生深层次的思维活动。比如一节课下来,学生眼前是一大堆花哨的图像,那么真正的课文印象反而不深。

2.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养成以意群或词组为单位的阅读习惯,并限时阅读,以减少指读、回读的次数。关于生词问题,教师一方面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另一方面如果对文章的整体理解不构成影响的生词可忽略而过,即使要查字典,也应在读完文章之后再查。这样,才能培养学生专注、快速阅读的习惯。

3. 渗透语法教学

目前,有些教材淡化语法,认为语法规则限制了学生应用能力的发展;有些资料的练习却“钻牛角尖”,过于强调语法。笔者认为这两者做法都有失偏颇,基本语法知识的掌握是必要的,只是不必在一些细枝末节的语法现象上“钻牛角尖”。

另一方面,阅读中渗透语法知识和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而且还能加深学生对语法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有人曾问“疯狂英语”学习法的创立者李阳:“英语的语法规则太多,记不住怎么办?”他回答说:“不要死记那些规则,要将这些语法用例句来表示,然后记住这些句子。”这个例子很好地说明了语法和阅读的相互关系。

4. 扩展学生的词汇知识

“词汇是构建语言大厦的砖瓦”,没有词汇的阅读是难以想象的。学生在阅读时肯定会遇到生词,正确的做法是教师不但要讲解这个词的基本意义,还应讲解其在文章中的引申意义,让学生读懂句子的“弦外音”,达到准确掌握句子意义的目的。

三、阅读后(post-reading)

1. 评价阅读效果

学生读完文章后,要及时地测试阅读效果,可采用提问、复述课文、讨论文章细节和写读后感等方法。

2. 总结阅读技巧

阅读教学应使学生掌握略读、跳读、猜测词义、理解大意等基本技能。在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自己总结出针对性不同类型的文章采用不同的阅读技巧。如对数字、日期、人名、地名等可用查阅的方法,与查阅内容无关的信息、尤其个性生词要很快掠过,以免影响阅读速度。

3. 应用于实践,发展其他技能

读以致用,是阅读训练的目的。这里的“用”不仅是能读懂英文材料,而且要通过阅读发展学生的其他技能(如写、说甚至听的技能)。

第4篇

1. 仔细阅读,从字里行间寻找细节

教师要教会学生认真阅读,关注文章的细节信息。很多时候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知识查读或者是跳读,并不细致,为此可能会错过一些重要信息。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教师在阅读方法的传授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细读,把重点放在文章细节方面,通过细节来更好地掌握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在高考中有一类试题是细节理解题,此类题目是近几年高考中常考的内容,在文中直接表现出事实细节,有的要经过具体的计算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为此,学生要关注细节信息,通过寻找来搜索学生需要的要点。具体的计算题可以是对年代、月份或比例、费用等的计算。文章中常会出现许多数字,他们会对解题产生一定的干扰。但是,此类题目一般比较简单,关键是要弄清楚各数据的逻辑关系,选准比较的数据,弄清单位换算关系,确定计算方法,做到有据可依,这样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2. 学会推理,进行逻辑思考和判断

阅读中的推理判断题也是一种重要的试题。为了解决这种试题,学生应充分理解原文直接意义,根据细节暗示以及对语篇逻辑关系的分析做出进一步的推断,以更加准确的判断作者通过语篇所需传导的信息,了解文本的隐含意义与价值。阅读中的推理判断题以学生对上下文逻辑关系的理解与识别能力为考点,推理的内容既可能是语篇中的某一句话,也可能是语篇中的多个段落,学生应当掌握分析、挖掘以及推理字面信息与逻辑关系的方式方法,掌握文本深层意义。

对文本来源以及读者对象的推测要求学生具备较为开阔的视野与常识,尽可能在常识与文本内容之间找到关联性。为满足这一要求,学生日常应当从网络、广告、说明书、报纸、杂志、小说等多个渠道积累知识,及时判断文章特点并将其与常识相对应,得到正确答案。常见的问题形式有:This passage would most likely be found in _______. The passage is probably taken out ________. 在对文章出处一类题目进行推断的过程中,则要求学生充分理解文本的结构以及具体内容。如判断文章属于议论文或说明文。以新闻报道一类文章语篇为例,此类文章在结构上的主要特点是:第一段多概括全文内容,后续各个段落则对细节进行详细阐述。同时,文章前段会以固定格式标注日期、作者、通讯地址等关键信息。而对于广告形式的文章而言,此类文章大多语言简练新颖;网站来源文章则常常会出现网址等关键信息(或包括web、online等关键字眼)。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了这些阅读技巧,在面对推理判断类型的试题时就会轻松应对,达到游刃有余。

3. 大胆猜测,结合语境去猜测词义

英语阅读中一定会出现一些学生不认识的词汇或者是一些多义词汇,需要学生结合上下文对这些词汇的含义进行猜测,进而达到理解。词意猜测题是通过词汇、词义、句子与具体语境相结合来考查学生对语境、句意的准确理解能是对一个单词的词义推断,也可以是对一个短语或一个句子的意义推断,既可以是生词意义,也可以是熟词新意,还可以是对替代词所替代内容的判断。

代词是非常简单的一类词,但是有时在阅读文章中就会考查它所指代的内容,要求学生依据语境的逻辑关系,判断划线的人称代词或指示代词在文章中指代的对象,包括考查it,they等人称代词的指代意义。学生需要结合代词在文章中的含义来判断指代的内容,学生需要深入探究指示代词的指代意义,达到正确理解的程度。这类代词常见的命题形式有:The word “it” in the last sentence refers to ______. 学生要认真阅读这些词语所在句和前后邻近句的内容,分析人称转换和动作变换的详细过程,理清其来龙去脉和前后的因果关系,从而准确推断其所在句的意思使解题的关键。对于词义的考查,需要学生真正地理解文章,能够提炼出词汇所表达的含义,进而结合语境灵活应用,达到正确理解。

4. 居高R下,梳理文章的框架结构

《考试大纲》明确要求学生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这是学生通过阅读需要达到的一种能力,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层次结构。学生对文章结构进行梳理时要从两方面关注:一是按段落的组织方法理解文章的结构,二是按写作方法理解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基本结构有利于理解文章的主题。篇章结构属于较高层次的考查,总在考查对整个文章内在逻辑关系的理解,对文章结构的清晰认识挤兑文中举例的目的等,看学生对整篇文章理解如何。因此,把握全篇的文脉,即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对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会有很大帮助,会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总之, 阅读是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部分,学生要学会阅读的有效方法,并且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地对这些方法进行练习和操作,达到孰能生巧的程度。教师要关注对于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能够学会主动阅读,产生阅读兴趣,在阅读中培养良好的习惯,提高自己的能力,实现英语综合素质的提高。

第5篇

摘要:按照新课改的发展理念,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实现有效教学。对于小学语文课来说,有效的教学和学习离不开阅读。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研究发现,有效的开展小学阅读教学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取何种方式实现有效的阅读教学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针对实现小学语文有效阅读的方法进行了一定的分析,笔者总结自身多年的教学经历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措施,希望能促进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进而实现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有效 阅读教学 方法 研究

一、激发阅读的动力,培养阅读的兴趣

我们知道,对于语文阅读学习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语文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和小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乐读、爱读、读不停口,让学生感受到阅读带来的乐趣。小学生天生爱动、喜欢看动画片和打游戏,我们可以适当的鼓励学生在看这些视频的时候跟着阅读。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视频、录音,让学生跟着阅读,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参与教学,实施体验式教学,让学生上台讲故事、朗诵等进行有效的阅读练习,锻炼他们的阅读能力,培养他们阅读的习惯。老师要引导小学生学习,通过设置问题悬念,让学生主动阅读,爱上阅读,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和动力,我告诉他们,书中的知识无穷无尽。对于小学生来说,任何事情都不会长久,并且他们不喜欢一成不变的东西,对于阅读来讲也是一样, 只有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才能使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因此,我们要利用课堂,把阅读方法的指导寓于课堂教学之中,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如:精读法、略读法、浏览法等。这样学生能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在课外阅读中加以实践应用,促进知识和能力的迁移,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二、尊重不同释义,力求创新阅读方式

对于小学语文课的学习,我们的教育还是标准答案式的学习和教学,这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究的动力。我们经常在小学语文课上听到老师说:“同学们,对这个问题,你们还有不同理解吗?”很多时候,同学们各抒己见,滔滔不绝;而同样很多时候,同学们面对老师如此提问绞尽脑汁,却苦无良策。于是我们想问:难道我们非得对文章有不同理解不可?我们说语文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阅读的过程,既是由“言”到“意”的感觉还原过程,又是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是学生从文本获取信息,调动自己的人生阅历和言语图式对文本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在《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但我们说文本是“多义的”,学生的反应是“多元的”,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任意解构文本,置学习材料的“应有之义”于不顾。哈姆雷特毕竟还是哈姆雷特,不是贾宝玉,更不可能是葛朗台,所以我们的阅读教学要善待文本,尊重文本。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让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循着各自不同的路径走近作者,走近作品,只有这样的阅读才是尊重个体生命的阅读。

三、顾全大局,给足阅读空间

小学语文教学要倡导多元理解,鼓励创意表达,但也要因文而宜,因时而宜。对个性化解读,我们应该把握好时机和尺度,要在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有序适度地穿插对文本内容的补充拓展,鼓励学生发表独特的见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获得思想启迪,培养创新思维。但切不可为了追求表面上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而在每时每刻要求学生对文本进行“支离破碎”的分解,展开“无休无止”的拓展,发表“独到高深”的见解。要知道教学时间是个恒数,课堂上能供我们好好学习语文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还是应该牢牢抓住语文教学的基础,切不可顾此而失彼。

参考文献:

[1]付志行.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2(5)

[2]王翠玲.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感想[J].中国教育探讨与实践,2012(1

第6篇

【关键词】绘本;多元阅读教学;实施方法

一、幼儿绘本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绘本是幼儿最好理解的优秀儿童读物之一,它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甚至没有文字。多数的绘本图文并茂,完美结合图画与文字,将幼儿带入另一个充满想象与童趣的世界,向他们讲述一个又一个生动的故事,绘本教学对幼儿来说必不可少。

第一,绘本具有趣味性。绘本不同于插画本,插画本是在文字间插入图画帮助理解,而绘本中绝大多数都是生动的图画,文字仅起到对图片的引导或暗示。因此,满是图画的绘本比满是文字的插画本更具有趣味性,对幼儿来说更有吸引力。在不断阅读绘本的过程中,幼儿会养成良好地阅读习惯,这对幼儿未来的学习、成长具有非常大的帮助。

第二,绘本具有教育意义。一本绘本由一个或多个独立的故事组成,每个故事都有一个主题,而这个主题可以是具有教育意义的主题,例如《小熊不刷牙》就能够让幼儿知道刷牙的重要性,让他们乖乖去刷牙。因此,绘本能够帮助教师和家长教育幼儿,让幼儿健康成长。

第三,绘本能培养幼儿想象力。绘本能向幼儿描绘出一个充满想象力的世界,会走路的凳子、会做饭的猫,这都是作者想象并创造出来展示给幼儿的形象,这些绘本能够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培养并丰富他们的想象力,让能全方位地成长。

由此可见,绘本对幼儿的成长有极大的帮助,绘本阅读教学的质量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幼儿未来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绘本阅读教学需要得到应有的重视。

二、目前幼儿绘本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幼儿绘本阅读教学中不仅有教师需要承担的部分工作,亦有幼儿园需要承担的工作,但目前二者在阅读教学中均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幼儿绘本阅读教学单一,从而影响幼儿多元绘本阅读教学的进行。

1.幼儿园提供的阅读场地单一

幼儿园是幼儿绘本阅读教学的主要地点,它能为幼儿提供多元的阅读环境。然而,大多数幼儿园只有“教室”这一单一的阅读教学场所,导致幼儿在出了教室以后,没有一个合适的场所阅读绘本。同时,即使让幼儿在教室内阅读绘本,也因为教室环境单一,缺少能营造绘本意境的道具,让幼儿感到压抑,不能全身心放松地进行绘本阅读。这些问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幼儿对绘本阅读的兴趣,同时也会影响绘本阅读教学的效率。

2.教师绘本选择主题单一

幼儿园内一般会有指定的教学参考绘本,同时也有现成的绘本供教师选择,而这些多是以教育为主题的绘本,且教师也一般仅从这些绘本中做出选择。教师绘本选择能力的不足导致他们不会从提供的这些绘本以外选择更多的绘本,这就导致绘本阅读教学的主题过于单一,说教过多会影响幼儿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展,对幼儿成长不利。

3.教师绘本教学方法单一

教师幼儿绘本阅读教学绝大多数是以引导的方式进行,即引导幼儿跟随自己,一幅画一幅画地将故事讲述一遍,再让幼儿复述一遍,或者引导幼儿自己阅读,然后就绘本讲了什么故事向幼儿提问。这样日复一日地以同一套教学方法进行绘本阅读教学,不仅会让幼儿感到枯燥乏味,还会因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导致幼儿自主阅读能力或者阅读总结能力难以得到提升,这对幼儿绘本阅读教学来说是失败的一笔。

三、幼儿绘本多元阅读教学的实施方法

幼儿多元阅读教学的实施需要从幼儿园和教师两个方面共同努力,为幼儿提供多元化的绘本阅读教学,在幼儿的成长道路上添砖加瓦。

1.营造绘本多元阅读环境

为了给幼儿提供更惬意、更立体、更具书香气息的阅读环境,幼儿园可以设立多元阅读场所。

第一,幼儿园可以在教室内设立单独的绘本阅读区。幼儿园可以在教室内建立绘本存放展示柜,同时在展示柜附近布置舒适的阅读环境,如动物毛绒玩具,动物卡通座椅或沙发,从而吸引幼儿在课余时间进行课外绘本阅读或者温习教师课堂教学用过的绘本。

第二,幼儿园可以设立独立的绘本阅读馆,并提供轻松惬意的阅读环境。在这里,幼儿在课间休息时间可以单独或结伴进来阅读绘本,让他们相互协作,相互学习,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这样可以强化他们的阅读、交流、合作能力,增进幼儿间的友情。幼儿也可以在放学等待家长时进行阅读,在家长来之后若不愿离开,家长也可以作为老师与幼儿一同阅读,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增加幼儿阅读兴趣与能力。

2.多元化教学主题选择

绘本的种类很多,不只有教会幼儿怎么做事或者讲述人生道理的绘本,也有纯粹为了给幼儿带来快乐的绘本,或者能够激发幼儿想象力的绘本。教师不只需要选择注重幼儿教育的绘本,还需要多元选择,给幼儿带来快乐,全方位提高幼儿的综合能力。

第一,教师可以选择能给幼儿带来纯粹快乐的绘本。教师在讲完一本绘本中的教育性故事之后,再选择一个故事趣味十足、画面精致唯美、形象活泼可爱的绘本给幼儿阅读,让幼儿能在学习之后能得到放松。例如,在学习《小熊不刷牙》之后,教师可以让幼儿阅读同样以熊为主角的《米瑞与熊》,幼儿可以在书本寻常事物中发现不寻常的乐趣,从每一幅画面中寻找小细节,享受探索发现的乐趣。这样的一节课,既能让幼儿从绘本中学到知识,也能让他们感受到无尽的快乐,从而给幼儿留下深刻印象,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

第二,教师可以选择天马行空的绘本培养幼儿想象力与创造力。此时教师同样可以选择《米瑞与熊》,绘本中的魔幻森林里充满了长鼻子的大树、长腿的小蘑菇、钓鱼的蚯蚓、毛毛虫过山车、旅行的甲壳虫、叠罗汉的猫头鹰,这些能够满足幼儿天马行空的想象,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3.多元化教学方法运用

第一,教师可以为教室进行专门布景,让教室的氛围与要讲的绘本相吻合。例如,教师要讲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时,准备母鸡与狐狸毛绒玩具,母鸡经过的场景的道具,并提供母鸡与狐狸叫声的音频,同时加入欢快诙谐的背景音乐,让幼儿完全融入绘本所描绘的世界中,这样不仅能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还能让教师的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第二,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在阅读绘本后进行绘本剧的表演。例如在学习绘本《比得兔的故事》后,幼儿分别扮演比得兔、比得兔的妈妈、麦奎格先生,然后让幼儿按照绘本内容表演绘本剧。这样,幼儿的表演能力能得到挖掘和提升,并帮助幼儿身临其境深刻理解绘本中的做人道理,有助于幼儿全方位发展。

第三,教师可以组织亲子阅读。亲子阅读是以阅读为纽带,父母与孩子共同阅读绘本内容的一种形式,这种形式能够让幼儿感受亲情的温暖,让幼儿更能接受绘本阅读,从而让幼儿爱上绘本阅读。这种阅读方式为教师绘本阅读教学提供便利,也为幼儿全身心感受绘本中所传递的思想与情感提供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李春光.幼儿园绘本教学现状及改进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3.

[2]胡旭慧.浅谈幼儿绘本阅读的教学方法及其运用[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4(4):51-54.

[3]陈雅典.幼儿绘本多元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5(10):70-72.

[4]王梅,全.幼儿绘本阅读教学的多元智能功能和模式解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2(42):231-233.

第7篇

关键词:阅读教学 创新阅读

鲁迅一生博览群书,阅读的书籍涉及古今中外,他的新理论、新学识、新思想,是在向书籍和社会现实寻求的必然结果。他的代表作品《中国小说史略》,从准备到成书,前后整整用了二十年的功夫。在鲁迅看来,只有把各种书籍中的养料经过自己的吸收,才能使其变成有营养价值的乳汁。而唯有这样,才能“积学以储宝”、“厚积而薄发”。鲁迅独特的阅读理念也给我们现代阅读教学以深刻的启示。下面,通过对鲁迅先生提出的――“ 鲁迅劝学生不要只读别人圈好了的书,应该从以下四个角度去拓宽视野。第一,要读一点外国的书。第二,读一点简明可靠的史书。第三,要读点反面教材。第四,要读点本行以外的书,读点革命的书,读点活的书。第五,要能活读书,还要读活书。”[1]进行探讨,得到以下阅读教学启示。

(一)要学会阅读

阅读能力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综合能力,它包括认读、理解、筛选、概括和鉴赏等诸多的能力。同时,这些能力又以语文、历史、政治等学科方方面面的知识为基础的,内容包罗万象。鲁迅在指导青年阅读的时候,鼓励青年用自己的眼光去读书,多思考,多观察,多总结,才能把书“读活”,达到读以致用的目的。就现代文阅读来看,阅读量大,综合性强,覆盖面广,有较大的思维坡度,要求学生要掌握各方面的知识,综合运用各种阅读技巧。鲁迅的阅读经验可以给我们提供以下几个方面的借鉴。

1、广泛阅读

对于读书,鲁迅首先强调“金字塔”策略,即先求博览,再求专精。在广州知用中学演讲中,他提倡学生“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使和本专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览,譬如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学的,偏看看科学书……”,“只好先行泛览,然后抉择而入于自己所爱的较专的一门或几门”[2]。后来,他又在给颜黎民的信中说“不要专门看文学,关于科学的书……也应该看的”[3],“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4]。

2、读前“选择”阅读内容

鲁迅在读书的时候也是有选择的:“……则先看几种名家的选本,从中觉得谁的作品自己最爱看,然后再看这一个作者的专集,………”[5]选择自己爱看的作品,作为读书的入门,再由此深入进去,做更广泛的阅读。所以,我们有意识地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阅读的书籍,可以帮助我们达到很好的阅读效果。

3、读中“思考”

鲁迅强调读与思相结合的方法,要求阅读时主体“我”在场,坚决反对死读书和读死书。他指出“倘只看书,便变成书厨”,是“脑子里给别人跑马”[6],“读死书会变成书呆子,甚至于成为书厨……”[7]。显然,鲁迅认为阅读时不能只是认同和接受,一定要有自己的质疑与批判,这样才能训练思维、提高阅读能力。

另外,要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的思考能力,鲁迅提倡的“比较阅读”给了我们很好的借鉴。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的时候,引导学生学会对比思考,让学生把自己阅读过的不同作家的作品进行对比,找出它们的相似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对于好的写作技巧,让学生归纳总结,并让他们尝试着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另外,还要反向思考,在大家都认同的作品中,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去思考,是否还有不同于其他人的观点和看法,并把这些想法表述出来。

总之,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经过长期学习、训练而形成的。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二)要创新阅读

鲁迅不仅鼓励学生要学会阅读,而且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要有创新意识,这也是对阅读技能更高的要求。鲁迅的这种创新阅读主要体现在他所读内容的独特性和读书所得到见解的别具一格上。我们应该借鉴鲁迅这种“不拘一格”的读书精神,鼓励学生创新阅读。

1、鼓励个性解读

鲁迅读书,带有很大的独创性和自己的主张,他会自己去买自己喜欢的书。一些被所谓正宗学者们排斥的书,他却要看个究竟;一些所谓正统的作品鲁迅并不看重,他要根据个人的想法找出有价值的来看。就是这种在阅读中“自我”的精神,让他拥有独到的见解和收获丰富的知识,这些主张对我们当今的阅读教学改革具有启发意义。在新颁行的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8],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发展语文能力的需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把学生的个体差异作为一种积极因素加以利用,引导学生富有个性地阅读,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2、提倡创新思考

阅读不是单纯的看书,鲁迅说过,单纯的读书只能变成书橱。阅读还要求读者在读的过程中分析、思考作者的观点,汲取其精华部分,摒弃其不合理内容。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9]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的在读书的时候要有自己的思考,不能读死书。

综上所述,创新阅读是一种理念,它洋溢着时代的气息,代表了阅读教学的方向;创新阅读也是一种方法,它是学生阅读的高级阶段,是教师阅读教学的理想追求。

参考文献:

1.王松泉 王柏勋 王静义,中国语文教育史简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150页.

2.而已集・读书杂谈(鲁迅全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3.书信・致颜黎民(360402)(鲁迅全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4.书信・致颜黎民(360415)(鲁迅全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5.读书杂谈,鲁迅论教育[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85页

6.而已集・读书杂谈(鲁迅全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7.花边文学・读几本书(鲁迅全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第8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问题;提高措施

一、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敏感性,增强语感

当我们学习一种语言时,最重要的东西既不是语法也不是词汇,而是一种对语言的感觉,一种敏感性,也就是语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读出来,读出声音,这样才能在不同的语境中学会如何运用语言。对于语感而言,其实就是一种习惯,读得多了自然而然就有了积累,有了脱口而出的能力。例如有些学生在做成语填空时,可能对这个词的印象不深,但是只要反复朗读几遍,就会把这个空填上,这就是语感所发挥的作用。

2.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学习的能力

学生通过在语文课上的阅读锻炼,可以逐渐提升自主学习意识与自主学习能力。学生们会在阅读课上开动脑筋思考书籍里的问题,掌握自主学习方法,而不是被动、机械式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阅读书刊的时候,可以更好地使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对问题与文章作者的写作思路、思想情感等进行深入思考,从而加深对于文中内容的认知与理解,逐渐提升自主阅读能力。

3.有利于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学生写作能力与阅读能力是分不开的,只有拥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与阅读积累量,才能使学生的阅读水平与写作能力得到相应提升。同时,学生也可从课外阅读过程中获得一定量的课外知识,在完成自己词汇积累的同时,也会逐渐培养起语感,从而促使写作能力的提升。

二、加强中学阅读教学质量的方法

1.建立开放式阅读教学,创设学生阅读环境

开放性阅读教学有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开放性阅读教学把传统的教师单向灌输方式改变为实现师生间、生生间多方交流、开放的形式。通过创设质疑问难的情境,开放思维的空间,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因素,以学生自主独立阅读为前提,教师只提供相关的背景、材料,而不提供现成的结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新知,得出自己的结论,并组织好讨论,让学生阐述自己阅读、思考的成果,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使其或独立思考,或互相质疑,或大胆想象,或相互争议。学生受到正向肯定,在鼓励下不断生疑,大胆发问,对问题,新知识产生好奇心与求知欲,并形成对问题主动思考的质疑态度和批判精神,真正从学习的“配角”转变为学习的“主角”,有效地创设阅读的和谐环境。

2.改变阅读评价的缺位,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学生都很在意教师的评价。教师在授课时一贯采用的“你的意见很正确”“你的看法很独特”等等简单的评价用法,这样做老师确实是在鼓励学生,但也就显露出老师本身对问题的研究不够深入,学生会认为老师言不由衷,敷衍了事。久而久之,学生厌倦这样的课,认为是流于形式。教师要努力引进积极的评价机制,对学生阅读水平的评价要避免单一化,而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法:

(1)自我评价法。这是引导学生对自己的阅读水平进行自我考察,思考自己在对文本的理解方面,哪些值得肯定,哪些需要修改,使学生客观地认识自我,避免学生的盲目自信和自卑。

(2)同伴互评法。这是鼓励学生对同伴在阅读教学中的行为、态度和学习状况发表意见,培养学生初步的民主批评和自我批评意识的评价方法。

(3)成果展览法。这是指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每个学生以各种形式,如展现阅读经验、申述对某一作品的评价等,从而体验成就感的评价方法。在阅读作品过程中,承认发展中学生的差异性,尊重学生在情感、思想、知识、经历等方面的个性差异,重视学生发展的独特性,捕捉优点,允许有理解的深浅和感悟的多寡。只要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自圆其说即可。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言别人所未言,发现别人所未发现,让每个学生形成特色和鲜明的个性。

3.加强阅读兴趣的培养,增加学生阅读动力

兴趣是一个人内驱力被调动起来的标志,阅读兴趣是阅读活动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它是读者积极地从事阅读活动的心理动因,对于提高阅读注意力,增强理解和创造思维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创设情境尤为关键,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把学生引入情境之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另外,可以用图画展现形象,产生美感,把学生引入情境,利用音乐产生美感,把学生带入遐想的境界。无论是因好奇,还是因为关注,都是他们形成一种努力探究的心理,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引入情境后被激起。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首先要鼓励他们敢于和善于质疑问难。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需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质疑释疑,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

4.做好课外阅读的指导,拓展学生阅读空间

语文知识是丰富的,课堂教学中学生获取的知识是有限的,教师要明确课外阅读的目的,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自然的由课内向课外迁移。初中学生课外阅读书刊往往随意性比较大,喜欢新奇、有动感的图画书籍,求快,阅读时囫囵吞枣;求厚,不切实际地读厚书,缺乏辨别能力,出现不少学生偏爱的现象,甚至容易受不良刊物及互联网上不良信息毒害。

教师必须加强宏观调控与指导。从时间上来说,每周设立一节阅读指导课,一节课外阅读课,基本上保证每天最少1小时阅读。从指导内容上来说,主要有读物的推荐选择、月度序目指导、运用工具书指导、阅读方法指导和阅读笔记指导等。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尽量提供多种机会让学生及时输出信息、运用知识,通过班级墙报、学校黑板、橱窗、“校园广播站”,让学生交流从课外阅读中获取的最新信息;召开“故事会”,让学生讲自己感到“最有趣”“最气愤”“最精彩”“最难忘”的故事;举行读书心得交流会,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读书体会,相互交流,促进知识内化;举行“赛诗会”,开展古诗接龙等丰富多彩的诗歌朗诵比赛;举办优秀读书笔记展览,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促进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能力。

第9篇

【关键词】高中英语 阅读教学 方法 有效性

阅读的过程是对语言的认知过程,阅读有助于巩固和扩大词汇,丰富语言知识,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阅读可以训练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与判断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是教学大纲规定的高中英语教学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英语技能的一个基本方法,又是落实交际实践性的主要途径,可见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在加强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同时,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将就在新课程标准条件下如何进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阅读词汇量的积累,采取有效的词汇的记忆技巧

联想记忆。每个单词的存在都不是孤立的,它与其他词汇会保持多种关系:同义关系、反义关系、同一范畴词汇系等。在学习中注意到词汇间的关系,大量运用联想记忆,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记忆树”就是许多学习者常用复习方法,如在学习know这个单词时,学习者尽可能brainstorm以往学过的单词,无限地联想,这样一来,不仅习了旧单词,又训练了发散思维,可谓一举两得。

情境记忆。词汇不是孤立存在的,它需要被用于具体的语篇之中,与其他词语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与语言环境相关联。由此可见,在语境中学习词汇是必须。通过语境和上下文,我们才能够真正地掌握词汇,词汇也才被真正地在我们的头脑中被激活。,所以只有通过语境,学生才能准确地理解单词在句中的确切含义,才能掌握单词的外延意义。

通过阅读记忆词汇。如“I am so tired that I want to sleep badly”.一般我们都知道“badly”是“bad”的副词,但是不知道它还有一个“急切”的意思。根据语篇我们可以很快的记住它的意思。

二、重视文化背景因素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大量的语言试验说明,英语阅读的障碍不仅仅存在于词汇和语法方面,语言所承载的背景知识和文化信息也是阅读理解的主要障碍之一,因为不同语言中某些词语的概念虽然基本相同,但其表达意义和社会文化含义却往往独具浓郁的民族特色。[7](P31)作为阅读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并尽可能多地介绍和传授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及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努力提高学生对语言和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使他们了解生活在不同社会背景中的人们的语言特征和文化习惯。教师也可以选择学生对其背景熟悉的材料或专业词汇出现率高的材料,如从China Daily,Beijing Review,《英语学习》,上海英文报等材料选一些介绍中国的情况以及热门话题的文章让学生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我们知道,在英语阅读中,即使语言知识掌握得很好,但如果对其文化特征缺乏认识和了解,忽视了母语和目的语两种文化上的差异,也经常导致理解错误。因此,加强文化背景知识教学,尤其要重视对英语词汇内涵和外延中文化涵养的掌握,能够帮助学生熟识当代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典型现象,预测阅读材料的内容,并能正确评价阅读材料的主题及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观点等。

三、创造语言实践机会,增强阅读教学效果

我们学习语言的目的就是为了交流,没有交流那我们学的就是“哑巴英语”。为了防止这一点,教师在阅读课堂上要给学生创造丰富的语言实践的机会,这样做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同时也能增强阅读的教学效果。那么又该如何为学生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呢?方法当然有很多种,比如说我们最常用的讨论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在讨论中,学生们畅所欲言,不仅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同学们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增强了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四、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评价是英语阅读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效构建课堂交互活动的重要保障。恰当的评价可以使学生深受鼓舞,从而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评价时要自始自终,要适时,要坚持公正、全面、科学的原则,坚持以正面表扬和激励为主的原则,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要有益于保护并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护并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课堂交互活动有序地开展和进行。同时,教师的评价语言要丰富多彩,方式要多样,可以用表情、手势和眼神等来代表语言。“当学生表现较好时,教师可以用以下评语:I think you deserve the highest praise./ You really did a good job./ Your presentation is wonderful.当学生活动不太顺利时,教师可以说:Don’t worry.I’m sure you will do better next time./ That’s better than I could do./ There’s nothing to feeldiscouraged about.当学生缺乏参与活动的勇气时,教师应如此鼓励:Cheer up,boy! / We feel you should go ahead./ You have our whole-heart support.”有效的教学评价能够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因此,注重教学评价的有效性也是提高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绘本;阅读;赏图;品读;展开想象

低年级的孩子注意持续性差,认识的字有限。经典的绘本是以一流的画作与一流的文字结合,以简练生动的语言和精致优美的绘画紧密搭配而成,栩栩如生的画面、生动有趣的语言、创意独特的故事,恰恰能激发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利用绘本阅读,引导儿童阅读图画,学习语言表达,展开丰富想象,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言品质。下面我粗浅谈谈小学低年级绘本阅读的教学方法。

一、赏图

图画是绘本的生命,而并非文字的附庸。绘本中的图画,不论是封面、扉页、环衬、正文,还是封底、边框,都是作者精心设计的,文字与图画相互交织,依靠翻页来推进情节的发展。所以,在绘本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指导学生认认真真、仔仔细细读图,在阅读过程中不要急于翻页,努力去感受每一幅图带给我们的独特视觉感受和独特的意蕴,从而更好地理解故事、品味细节、感悟文本深刻内涵、发展审美能力等。

在阅读《我是霸王龙》时,绘本的最后一张图是霸王龙坐在小翼龙原来的“窝上”,手里拿着鱼,还闭着眼睛。这时,有些孩子们注意图画上方“划过”的一颗流星。我便顺水推舟地问:看到流星我们会做什么呢?

生:会许愿!

师:他会许什么愿望呢?

生:小翼龙,请你快回来吧!我想和你交朋友啊!我准备了你最喜欢的鱼,等着你回来吃呢!

师:是啊,霸王龙多想小翼龙回来,和自己一起生活啊!从那以后,这只霸王龙还会像以前那么凶暴和可怕吗?(出示封底和扉页)这是书的封底,和扉页中的比较一下,你发现霸王龙有什么变化?你有什么问题,你又产生了什么新的想法?

生:他变了,他的牙齿原来是很锋利的,现在没有了。

师:不是没有了,而是他把锋利的牙齿藏起来了,不再给人凶恶的感觉了。

生1:他原来背挺得直直的,很骄傲的样子,现在背也弯了。

生2:他原来的眼睛是瞪着的,很可怕,现在眼睛是眯着的,像睡觉一样,不可怕了。

生3:他原来不吃鱼的,现在手里捧着鱼,在等他的朋友回来一起吃呢!

……

师:是啊,有了小翼龙的爱,霸王龙完全变了。爱让霸王龙不再凶暴、不再可怕。

二、品读

绘本是通过优美的语言和图画表现出来的,当教师把绘本所表现的最好语言用自己的声音、用自己的感受来讲述时,这种快乐、喜悦和美感才会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绘本的体验会永远地留在孩子的记忆中。在朗读中,读读听听,给予孩子充分时间,使故事内容在孩子脑中形成一幅画,并与绘本上的图画重合、互补。在教师示范朗读后,要逐步引导学生与教师共读,感受语言的节奏美。让孩子自主选择绘本中自己特别喜欢的句段与画面自我赏读,受到文学语言的熏陶,积累文学的语言。

有人说绘本中的图画是珍珠,文字就是串联珍珠的线。可见,文字在绘本中是穿针引线,或描景,或叙事,或论理,或抒情,或交代时空背景等。总之,文字的存在有其必要性。我们在绘本阅读中,可以先读图再读文字,借助图画理解文字内容。还可以先读文字再读图画,借助文字理解图画。也可以图画文字反反复复地读,读出自己的理解。

以《长大做个好爷爷》为例,从一开始绘本的格调都很温馨,不论是图画还是文字都让人感受到熊宝宝和熊爷爷感情深厚。但出示左图时,作者笔锋一转,熊爷爷说:“对不起,小小熊,今天我不能出去啦。”但作者并没有讲明熊爷爷不能出去的原因,这时我引导学生观察此时的熊爷爷是坐在沙发上,腿上还盖上了毯子。而之前呈现的熊爷爷都是精神地站着。因而从熊爷爷的坐姿可以推理出熊爷爷不能陪小熊外出的原因:熊爷爷老了,腿脚不方便了或者生病了等。当熊爷爷再也不会醒来后,熊宝宝哭了,说自己长大后要做一个好爷爷,就像爷爷那么好。熊爷爷好在哪里呢?我让学生再读一遍绘本,感受熊爷爷好在哪里,由学生各抒己见。还可以联系自己身边的亲人说一说,我的家人好在哪里。这时图画变得丰富,文字不再多余。外在的图文才转化为内在的思维,这两次回读,在故事的关键处重锤敲击,犹如打入两个楔子,让故事在孩子的心田里驻扎。

三、展开想象

从儿童发展心理学的角度看,想象是在客观事物的影响下,在言语的调节下,人的头脑中已有的表象经过改造和结合而产生新的表象的心理过程。在孩子们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想象也是不可或缺的。在低年级阅读绘本时,根据文字、画面、情节进行猜测,不仅能读出故事本身,还能读出一个更为丰富多彩的想象世界,这样能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很多绘本故事都是作家把现实世界中的一些现象和正确的价值观通过故事的方式向读者讲述,文字和图画中大胆的想象、新奇的表达无处不在,这些让绘本本身对儿童就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能让儿童自己去深入故事,建构故事的意义。如果教师在此过程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引导孩子就绘本内容猜一猜,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鸭子骑车记》这一绘本也很适用于想象法。一只鸭子骑?多么不可思议的事,但这件事却发生了,刚开始,农场里的各种动物们对它的举动有着不屑、不理解、反对等反映。在此过程中,鸭子坚持自己的做法,车骑得越来越好,最后,农场里停了很多男孩留下的自行车,这群动物也学着鸭子一样骑了起来。在故事的末尾,在鸭子面前停的是一辆拖拉机,鸭子正在对着拖拉机思考呢,接下来,又会有什么精彩的故事呢?学生兴趣盎然,大胆猜想故事情节,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极大地满足了孩子爱幻想的心理需求。

第11篇

[关键词]中学英语;阅读教学;方法与策略

本人常常把中学生的英语阅读分为精读、泛读和速读。通过精读主要获取系统的基础语言知识,训练语言的基本技能,培养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通过泛读着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细致观 察语言以及假设、判断、分析、归纳、推理、论证等逻辑思维的能力;通过速读可快速筛选有关信息,利用标题、段落、黑体、斜体、图表、图画、主题句和关键词语,辨认要点,迅速有效地获取重要信息。

一、精读的方法与技巧

学生进行精读训练的一般步骤是先疏通词汇,粗知文章的轮廓及大概,再 研究文章的结构,弄清文章的内部联系,然后深入重点,剖析语言,分析内容,把握文章的重点,最后综合归纳,领会作者的意图。坚持训练不但有助于学生阅读速度,而且还可以回过头来有目的、有意识地核对其中的细节,完成以后,应养成良好的记 录笔记的习惯。对文章的生词、语法、句法等难点进行整理,以便今后复习。

二、泛读的方法和技巧

学生进行泛读训练着重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细致观 察语言以及假设、判断、分析、归纳、推理、论证等逻辑思维的能力;培养速读能力以及阅读的 兴趣,扩大词汇量,增强文化背景知识,学生应尽可能涉猎交际功能强,实用性强的应用文,以及各种体裁、题材的文字资料。如人物传记,科普读物,寓言故事,社会文化,文史知识,新闻报道,广告说明,信函,图表等。如果有条件,还可以读一些英文版的简易读本。这对于了解各种文 化的共性和差异,从而形成良好的文化意识则有所帮助。有一些阅读的基本技术在平时就要注意运用,如圈点,摘要等。最好手里拿一只笔,边读边将文章出现的重点信息,如时间,地点,事件,任务,及数字, 生词等勾画出来,通读全文后,再将所勾画的零碎信息闪电般地串起来,重新组成文章。

三、速度的方法与技巧

要想提高阅读速度,也需要一些具体的方法和技巧,如快速泛读、计时阅读、略读和查读等。

1、快速泛读:

平时要养成快速泛读的习惯。这里将讲的泛读指广泛阅读大量涉及不同领域的书籍。要求读得快,理解掌握书中主要内容即可。要确定一个明确的数额,要结合自己的实 践,量体裁衣。同时应注意读物的难易程度,单纯以速度衡量效果是不全面的。

2、计时阅读:

要想提高阅读速度,平时必须有意识地多做计时阅读的训练。高考中平均每篇阅读理解平均所需要的时间大约七、八分钟左右。因此平时计时阅读训练每次进行5至10分钟即可,不宜太长。因为计时阅读精力高度集中,时间长了,容易疲劳,精力反而容易分散,没有效果。所以训练时可以由老师或自己先计下起读时间,阅读完毕,计下止读时间,即可以算出阅读速度,持之以恒,应见成效。

3、略读:

略读要求读者有选择地进行阅读,可以跳过某些不必要的细节,而抓住文章的大概,从而加快阅读的速度。

(1)要利用排版格式,如书或文章的标题、副标题、小标题、斜体字、黑体字脚注、标点符号等。对书和文章进 行预测略读。预测略读要了解作者的思路、文章方式,以把握大意、有关的细节及其相互关系。

(2)以一般速度阅读。阅读文章开头的一、二段,力求抓住文章的大意、背景情况、作者的文章风格、口吻或语气等。

(3)阅读段落的主题句和结论句。聚统计,大约有80%的主题句是段落的首句,其他20%左右的是尾句。因此我们往往可以通过阅读每段的首句或尾句来了解整篇文章的大意。

(4)注意关联词,如转折词however, moreover, 序列词firstly, secondly 等。

4、查读:

查读又称为寻读。同略读一样,查读也是一种快速阅读的技巧。熟练的读者运用查读,获得具体信息,以提高阅读效率。查读是一种从大量资料之中查找某一具体事实或某一特定信息,如人物,事件,时间,地点,数字等。而对其他无关部分则略去不读的快速阅读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就能够在最短的时间之内略过尽可能多的文字资料,找到需要的信息。

查读与略读不同。略读时读者事先对材料一无所知,而查读则是读者对材料有所了解的情况下进行的。

为了进行 有效的查读,读者应运用以下技巧:

(1)利用材料的编排形式。资料多半按字 母顺序排列,如字典、邮政编码及参考资料等。但也有按年代或类别。总之是利用某种逻辑方法排列的。

(2)利用章节标题和说明。查读之后首先看文章标题或章节标题,确定文章 是否包含自己所需要的资料,或者哪一部分包含哪些资料。这样就可以直接翻到那个部分进行寻找。

(3)抓提示词。读者找到所包含信息的章节,准备查读。这就要留心与那个具体信息有关的提示词。找到提示词之后,就可以采用一般速度获得所需要的信息。

我们在做阅读理解时,这几种阅读方法也会交叉使用到,具体步骤为:

①先精读问题,了解题后做到心中有数。

②用目光略读全文,捕捉有关信息。可利用标题、主题句等。例如,读记叙文时我们要问5W,即为何(Why)、什么(What)、谁(Who)、何时(When)、何地(Where)、怎样(How)。例如要找一个人名,我们可以直接找到含有这个人名的句子。

第12篇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教育是小学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承担着重要的作用。而阅读作为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学生日常语言技能的重要作用。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加强对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重视,尤其是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育的重视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针对性培养阅读能力

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高低不仅会对其信息获取情况造成影响,而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听、说、写能力。因此,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必须要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考查的重视,认真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然而不同年纪阶段的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尽相同,因此,在进行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时应明确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目标。

对于高年级阶段的学生应加强对培养其阅读速度及质量的重视,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会词句的意思、所传达的情感等,使学生逐渐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同时对于高年级阶段的学生还应指导其学习不同体裁的文章,比如诗歌、说明文、叙事文等,且要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比如可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出相关问题,并给学生时间让其自己查阅图书、资料等搜集资料,解决问题,然后再由教师进行集中讲解,在此过程中应给予学生更多的肯定及认可,从而逐渐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指导

和其他学科不同,语文学科不仅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及人文精神,同时还具有基础性、综合性等独特的学科性质。因此,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即让学生在阅读中感知语言、理解语言、运用及发展语言,从而逐渐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及热情。因此,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中应加强对该学科自身特点的重视,为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提供保障。

阅读教学其实质即语文语言活动的反复再现,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指导学生不可过于注重单个字词,而应加强对整句、整段理解的重视。对于阅读期间应培养学生抓重点的能力。比如在进行《两小儿辩日》教学时可指导理解“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等句子的意思,使学生深入理解文中两小儿善于观察、敢于提问、说话有理有据的态度,及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让学生阅读的同时不断的提升自身各方面的修养及素质。同时教师也可组织学生到户外观察不同时间太阳的大小,使学生对文章产生切身的感受,使其更好的题解文章。

三、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漫长的过程,不可急于求成。因此,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应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的原则进行,使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逐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在收集阅读材料时可通过报纸、资料、网络等途径,确保阅读材料的丰富性,主要应包含说明文、记叙文等,从而在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使学生了解更多的文化背景知识,以有效的调动其阅读积极性,增强其阅读兴趣,使学生读有所获。

四、避免阅读中常见的问题

语文阅读教学是小学教育的重点,同时也是教学的难点,多数学生存在有阅读速度慢、难以正确理解全部信息等现象,其不仅增加了教学难度,同时也极易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及时了解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总结了以下几点:第一,注重细节语句。部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极易一字不漏的阅读,不仅影响了学生的阅读速度,而且还会对学生所获得的信息造成影响,其获得的往往只是分散的信息,其不仅影响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而且还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思维习惯。第二,断章取义。部分学生在阅读时还停留在课内阅读阶段,不能迅速的理解文章的含义,极易出现断章取义的现象。因此,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改掉不良阅读方法及习惯,在实际教学过程专用应利用整体教学、略读训练等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以逐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五、总结

小学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的重点、难点,而合理的对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进行结合则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方式。作为教师,不仅要加强对教材教育的重视,同时还应适当的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其阅读速度及理解能力,使学生正真感受到语文阅读的精髓及乐趣,从而逐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及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孙英.心随文动 笔下生花――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3,(36):231-232.